Text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七卷
(^^tt 物: ft' 纲、 iti ft" m )
屮 WftYfcUi 叫 W 物 W 究听 编
# ^ Jlj 麻杜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七卷 (苔藓 植物: 苔纲、 角 苔纲)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云南省 自然科 学基金 委员会 ^g^T^B 中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 、曰  4^ ^ «k >1 杜  2 
内 容简介 《云 南植 物志》 系记 载云南 地区野 生及习 见栽培 的高等 植物的 专志。 共 分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共 记载苔 藓植物 的苔纲 和角 苔纲的 52 科 118 属 604 个 种和种 下分类 单位。 书中 对科、 属 的特征 均有 简要的 描述, 并 附有检 索表; 对每 种植物 的名称 (中 文名、 拉丁学 名、 异名 )、 形态、 产地、 生境、 分布等 均有较 详细的 记载, 并附 有检索 表以及 297 幅图版 C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业、 林业、 园艺、 药学等 教学、 科 研和生 产单位 的工作 者参考 C 图书在 版编目 (CIP) 数据 云南 植物志 第 十七卷 (苔藓 植物: 苔纲、 角 苔纲) /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 物研究 所编著 .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000 ISBN 7-03-008327-X I. 云… n. 中… in. ① 植物志 -云南 ②苔藓 类植物 -植物 志-云 南 ③苔纲 - 植物志 - 云南④ 角苔纲 - 植物志 - 云南 IV .0948.527.4 中 国版本 图书馆 CIP 数 据核字 (2000) 第 03900 号  4^ # ^ 出版 北京 东黄城 根北街 16 号 邮政 编码: lOOTlT 奮印刷 尸印刷 科 学出版 社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销 2000 年 9 月第 一 版 开本: 787x1092 1/16 2000 年 9 月第一 次印刷 印张: 41 1/2 印数: 1 一 1 000 宇数: 963 000 定价: 98.00 元 (如 有印 装质量 问题, 我社负 责调换 〈新 欣〉) 
FLORA YUNNANICA  Tomus 17  (BRYOPHYTA: HEPATICAE, ANTHOCEROTAE)  INSTT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EDITA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Yunnan Province , the Bureau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Press 2 000 中科院 1 物 f S 书馆 Lo051117 
《云 南植 物志》 项目领 导小组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Project) 组 长 (Chairman): 吴征溢 (Wu Zhengyi, Wu Chengyih) 副组长 (Vice Chairmen): 张敖罗 ( Zhang Aoluo ) , 林文兰 (LinWenlan), 佟凤勤 (Tong Fengqin) 成 员 ( Members) : 刘诗嵩 ( Liu Shisong ) , 郝小江 ( Hao Xiaojiang ) , 李村生 (Li Cunsheng) , 陈书坤 (Chen Shukun) 秘 书 (Secretary): 李村生 (Li Cunsheng) (兼)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Advisors) 王文采 (Wang Wencai, Wang Wentsai) , 胡启明 (Hu Qiming, Hu Chiming) , 孙必兴 (Sun Bixing, Sun Bisin), 薛纪如 (Xue Jiru, Hsueh Chiju), 陈 介 (Chen Jie, Chen Cheih)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 委员会 办公室 (Office of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主 任 (Director): 陈书坤 (Chen Shukun) (兼) 成 员 (Members): 李 瑛 (LiYing), 马晓青 (Ma Xiaoqing)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Yunnanica) (Editor-in-Chief): 吴征镒 (Wu Zhengyi) (Vice Editor-in-Chief): 陈书坤 (Chen Shukun) (Members): 吴征溢 (Wu Zhengyi), 陈书坤 (Chen Shukun) , 李锡文 (Li Xi- wen, Li Hsiwen ) , 朱维明 ( Zhu Weiming, Chu Weiming ) , 闵天禄 ( Ming Tienlu) , 李德铢 (Li Dezhu), 孙 航 (Sun Hang), 彭 华 (PengHua), 樊国盛 ( Fan Guosheng ) 顾 问  编编员 主 主副委 
本 卷编辑 (Editors) 高 谦 (Gao Chien) 曹 同 (Cao Tong) 本卷 编著者 (Authors) 高 谦 (Gao Chien) (中 国科 学院沈 阳应用 生态研 究所, 沈 阳巿, 110015)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Shenyang , 110015) 科 1. 藻苔科 (Takakiaceae) 至科 7. 指 叶苔科 (Lepidoziaceae) , 科 9. 隐 蒴苔科 (Ade- lanthaceae) 至禾斗 14. 叶 苔禾斗 ( Jungermanniaceae) , 科 19. 羽 苔禾斗 ( Plagiochilaceae ) 部 分, 科 20. 阿 氏苔科 (Anneliaceae) 至科 27. 多 囊苔科 (Lepidolaenaceae) , 科 30. 毛耳 苔科 (Jubulacaeae) 科 32. 小 叶苔科 ( Fossombroniaceae ) 至科 38. 绿 片苔科 (Aneu- raceae) , 科 40 花 地钱科 (Corsiniaceae) 至科 52. 短 角苔科 (Notothylaceae) , 共 41 科。 曹 同 (Cao Tong) (中 国科 学院沈 阳应用 生态研 究所, 沈 阳市, 110015)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Shenyang , 110015) 科 8. 护 蒴苔科 (Calypogiaceae), 科 15. 裂 叶苔科 ( Lophoziaceae) 至科 18. 齿 萼苔科 ( Geocalycaceae ) , 共 5 禾斗 c 苏美灵 (SoM. L.) (香 港浸会 大学生 物系, 香港九 龙塘) (Biology Department ,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 Hong Kong) 科 19. 羽苔科 羽苔属 (Plagiochilaceae, Plagiochila ) 白学良 (Bai Xueliang) (内 蒙古 大学生 物系, 呼和浩 特市, 010021) ( Biology Department , Inner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 010021) 科 28. 光 萼苔科 (Porellaceae), 科 29. 耳 叶苔科 (Fmllaneaceae) 等 2 科。 朱瑞良 (Zhu Ruiliang) (华 东师范 大学生 物系, 上海, 200082) (Biology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082 ) 科 31. 细 麟苔科 (Lejeuneaceae) 1 科。  张大成 (Zhang Dachen)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昆 明市, 650204)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Kunming , 650204 ) 科 39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1 科。 
本卷 绘图者 (Illustrators)  除编著 者外, 还有 马平、 田虹、 张 光初、 冯金环 (Authors and Ma Ping, Tian Hong, Zhang Guangchu, Feng Jinhuan) 
前 言  云 南素有 "植物 王国" 之称, 据 不完全 统计, 云 南有高 等植物 17 000 — 18 000 种左 右, 占全 国种类 的半数 以上, 这不但 是全国 之冠, 在全 世界也 是十分 引入注 目的。 云南 不但 植物种 类丰富 多样, 区 系成分 复杂, 可 供开发 利用的 潜在种 类多, 且门类 齐全丰 富, 因而 《云 南植 物志》 作为摸 清云南 植物资 源家底 的基础 资料, 既具有 重要的 学术价 值, 也对 合理保 护和持 续利用 云南植 物资源 具有不 可低估 的现意 实义。 早在 1973 年, 在 云南省 科学技 术委员 会的支 持下,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在 吴征镒 教授的 油印本 《云 南植物 名录》 的基 础上, 就 开始了 《云 南植 物志》 的 编写工 作。 《云 南植 物志》 第一 卷已于 1977 年由科 学出版 社出版 发行, 是 全国最 早出版 的地方 植物志 之一。 第二至 六卷也 分别于 1979, 1983, 1986, 1991 和 1995 年 出版。 《云 南植 物志》 第一至 五卷的 出版, 为完 成全书 22 — 23 卷的 编写, 迈出了 可喜的 一步。 但使人 担忧 的是, 至 1993 年 5 月只 完成了 7 卷 的编写 任务, 仅出版 5 卷。 照 此速度 下去, 其 余的 17 卷 至少要 50 年才能 完成, 68 年才能 出齐。 在基础 理论研 究受到 巿场经 济严重 影 响的形 势下, 情 况更为 严峻。 有鉴 于此,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植 物分类 与植物 地理研 究室领 导向云 南省科 学技术 委员会 应用基 础基金 委员会 发出了 呼吁。 当时 任云南 省科学 技术委 员会主 任的张 敖罗 研究员 和副主 任林文 兰教授 十分重 视这一 问题, 亲临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调 査 研究, 认 为应该 趁老一 辈科学 家精力 充沛, 青年 学者已 逐步成 长起来 的这一 关键时 刻, 加速 《云 南植 物志》 的 编研和 出版。 要 求有关 方面写 出更为 详尽的 报告。 在 充分调 研的基 础上,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植物分 类与植 物地理 研究室 完成了 "云 南省应 用基础 研究重 大项目 —— 《云 南植 物志》 编 研建议 书", 该 建议书 在专家 论证会 上也得 到 了高度 重视, 并 一致建 议尽快 立项, 在 2000 年 前高质 量完成 《云 南植 物志》 的 编研, 使这 一植物 学巨著 完稿和 出版。 云南省 科学技 术委员 会还于 1993 年 6 月 16 日发出 "云 科 基金委 (1993) 04 号" 文, 正 式将本 项目立 为重大 项目, 安排 总经费 410 万元 (含 出版费 ), 其中 云南省 科学技 术委员 会资助 300 万元, 中国 科学院 110 万元, 以 保证和 加 速项目 的顺利 实施和 出版。 并成 立了吴 征镒任 组长, 张敖 罗任副 组长, 由林 文兰、 孙 汉董、 陈 书坤任 成员, 刘昌 荣任秘 书的项 目领导 小组; 以吴 征溢任 主编, 陈书坤 任副主 编, 李 锡文、 朱 维明、 闽 天禄、 李 德铢、 诸 葛仁为 编委的 《云 南植 物志》 编审 委员会 (行使 项目学 术委员 会职责 ); 同时 聘请王 文采、 胡 启明、 孙 必兴、 薛 纪如、 陈介 任编委 会 顾问; 陈 书坤、 李 德铢、 张 燕组成 项目办 公室。 当 时任昆 明植物 所所长 的孙汉 董研究 员也 十分重 视这一 项目的 实施, 表示 一定要 尽力解 决在实 施过程 中出现 的有关 问题。 本 项目时 间紧, 任 务重, 编委会 为保证 顺利完 成任务 制定了 一系列 措施和 办法, 包 括 整个项 目 的管 理细则 , 通 过与作 者签订 协议书 等方法 以 保证项 目 按质按 量按时 完成。 1996 年通过 "省 院" 合作 项目的 形式, 解 决了项 目全部 经费等 问题。 1996 年 10 月, 增 
云 南植物 志  补林 文兰、 佟凤勤 为领导 小组副 组长, 刘 诗嵩、 郝 小江、 李 村生为 项目领 导小组 成员, 孙航为 编委。 《云 南植 物志》 第八 卷是本 项目作 为重大 项目出 版的第 一卷, 我们借 此机会 感谢云 南 省科学 技术委 员会、 云 南省自 然科学 基金委 员会、 中国科 学院生 命科学 与生物 技术局 对 本项目 的及时 资助, 感 谢主持 单位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协作单 位云南 大学、 西南 林学院 和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 华南 植物研 究所、 成都 生物研 究所、 沈阳 应用生 态研究 所等有 关领导 和部门 的大力 支持。 本书 实际上 汇集了 全国各 地植物 学家的 贡献和 几代 学者的 积累。 没有 这些, 就 没有我 们手中 的这本 《云 南植 物志》  《云 南植 物志》 编委会 1997 年 3 月 24 日 于昆明 黑龙潭 
第十七 卷前言 《云 南植 物志》 第十 七卷, 记载云 南省产 的苔藓 植物门 Bryophyta 中 的苔纲 Hepati- cae 和 角苔纲 Anthocerotae。 本卷的 排列系 统是依 R. M. Schuster (1966) 和 R. Grolle (1983) 的分 类系统 为主, 少 数科、 属作了 调整。 本 志是在 几代人 的工作 基础上 集体研 究和 编写的 成果。 云南 省苔藓 植物的 采集研 究始于 19 世 纪末, 早期 主要有 A. Henry (1881), J. M. Delavay (1882—1892), Handel- Mazzetti ( 1914—1918) , Bodiner, Simeen Ten 等 人在云 南中部 和西北 部采集 了部分 标本, 并由 E. Bescherelle (1893 — 1898), E. Stephani (1894—1925), S. Salmon (1900), J. Cardot and Theirot (1904), Th. Herzog (1925), W. E. Nicholson (1930), Fr. Verdoom (1930) 和 H. Reimeris (1931) 等 人研究 发表。 后来, 中 国植物 学家秦 仁昌、 刘慎 谔等在 20 世纪 30 — 40 年代 也采集 了部分 标本, 少部 分由 陈邦杰 (1954) 研究 发表。 全面 采集研 究云南 苔藓植 物始于 1949 年 新中国 成立以 后, 主要有 云南大 学生物 系徐文 宣和后 来的张 晋昆, 中国 科学院 昆明植 物研究 所黎兴 江、 臧穆、 陈 书坤、 曾 淑英、 张 大成、 苏 永革、 余思敏 和王立 松等, 还 有云南 的张敖 罗、 胥学荣 和陈可 可等。 此外, 中国 科学院 沈阳应 用生态 研究所 高谦、 曹同、 张 光初, 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吴 鹏程、 罗健馨 和汪楣 芝等, 都在云 南采集 了为数 不少的 标本, 但 仅少数 被研究 发表, 大部 分未专 门研究 报道。 据 1998 年 Piippo 最新 名录, 云 南记录 有苔纲 和角苔 纲植物 310 种。 本次在 《云 南植 物志》 编 委会领 导下, 为完成 《云 南植 物志》 第 十七卷 (苔纲 和角苔 纲), 中国部 分苔藓 学家, 依据中 国几代 人历年 来积累 的苔类 和角苔 类资料 和标本 ,并结 合个人 研究科 、属的 专长, 以分工 负责的 形式, 集体 完成了 《云 南植 物志》 第 十七卷 (苔纲 和角苔 纲) 的研究 和编写 工作。 目 前已知 云南省 有苔纲 和角苔 纲植物 52 科 118 属 604 种 和种下 分类 单位, 约占 全国总 种数的 62%。 其中 云南新 记录种 345 个, 新种 32 个。 在 撰写过 程中, 《云 南植 物志》 编辑委 员会给 予了多 方面的 指导和 帮助。 中 国科学 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的苔藓 学家黎 兴江、 曾淑 英以及 臧穆、 苏 永革和 余思敏 等各位 先生无 私 提供了 多年来 积累的 研究资 料和收 藏标本 (他们 因忙于 《云 南植 物志》 第 十八、 十九 卷研 究和编 写未能 参加本 卷工作 ), 在工作 中还给 予了多 方面的 指导。 此外, 赖 明洲教 授在 资料和 参考标 本方面 也提供 了许多 帮助, R. GroUe 博 士也给 予了羽 苔科和 细鳞苔 科 的许多 帮助。 在 编辑过 程中, 李 冀云先 生给予 了大力 帮助, 冯金 环同志 协助部 分绘图 工作。 在此, 著 者表示 衷心的 感谢。 本卷的 完成, 仅 是对云 南苔纲 和角苔 纲植物 的初步 研究, 衷心 希望同 仁和读 者批评 指正, 使之今 后臻于 完善。  本卷 编著者 1999 年 6 月 26 日 于沈阳 
录  前 言 第十七 卷前言 笞纲 Hepaticae ( 1 1. 藻 苔禾斗 Takakiaceae ( 1 2. 裸蒴 苔禾斗 Haplomitriaceae ( 1 3. 复叉 苔禾斗 Lepicoleaceae ( 3 4. 剪 叶苔科 Herbertaceae … ( 5 5. 拟复叉 苔禾斗 Pseudolepicoleaceae ( 24 6. 级 苔禾斗 Trichocoleaceae ( 29 7. 指叶 苔禾斗 Lepidoziaceae ( 31 8. 护蒴 苔禾斗 Calypogeiaceae ( 84 9. 隐 蒴苔科 Adelamhaceae (91 10. 大萼 苔禾斗 Cephaloziaceae ( 93 11. 拟大 萼苔科 Cephabziellaceae (116 12. 甲 壳苔科 Jackiellaceae ( 122 13. 兔 耳苔科 Antheliaceae (123 14. 叶 苔禾斗 J ungermanniaceae ( 127 15. 裂 叶苔科 Lophoziaceae (201 16. 全萼 苔禾斗 Gymnomitriaceae ( 216 17. 合 叶苔科 Scapaniaceae (221 18. 齿萼 苔禾斗 Geocalycaceae ( 247 19. 羽苔科 Plagiochilaceae (261 20. 阿 氏苔科 Amelliaceae (317 21. 顶 苞苔科 Acrobolbaceae (319 22. 歧舌 苔禾斗 Schistochilaceae ( 321 23. 直蒴 苔禾斗 Balantiopsaceae ( 324 24. 紫 叶苔科 Pleurozinaceae (324 25. 扁 萼苔科 Radulaceae (328 26. 毛 叶苔科 Ptilidiaceae (347 27. 多囊 苔禾斗 Lepidolaenaceae ( 349 28. 光 萼苔科 Porellaceae (352 29. 耳 叶苔科 Frullaniaceae ( 379 30. 毛 耳苔科 Jubulaceae ( 437 
云 南植物 志  31 . 细鳞 苔禾斗 Lejeuneaceae ( 440 32. 小叶 笞禾斗 Fossombroniaceae ( 541 33. 溪苔科 PelliSceae (543 34. 苞 叶苔科 Allisoniaceae (545 35. 南 溪苔科 Makinoaceae ( 547 36. 带叶 苔禾斗 Pallaviciniaceae ( 547 37. 壶巷 苔禾斗 Blasiaceae ( 550 38. 绿片 苔禾斗 Aneuraceae ( 550 39.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 557 40. 花地 钱科 Corsiniaceae ( 561 41. 皮叶 苔禾斗 Targioniaceae ( 563 42. 光苔科 Cythodiaceae (563 43. 半月 苔禾斗 Lunulariaceae ( 565 44. 魏 氏苔科 Wiesnerellaceae ( 567 45. 蛇 苔禾斗 Conocephalaceae ( 569 46. 瘤 冠苔科 Aytoniaceae ( 571 47. 星 孔苔科 Claveaceae (583 48. 地钱科 Marchantiaceae (587 49. 单 月苔科 Monosoleniaceae ( 596 50. 钱苔科 Ricciaceae ( 597 角苔纲 Anthocerotae ( 602 51. 角苔科 Anthocerotaceae ( 602 52. 短 角苔科 Notothyladaceae (609 索 引 中 名索引 (611 拉丁 名索引 (622 《云 南植 物志》 已出版 各科中 名索引 (642 《云 南植 物志》 已 出版各 科拉丁 名索引 (647 
苔纲 Hepaticae  1. 藻 笞禾斗 Takakiaceae 本科仅 1 属。 科的特 征同属 所列。 1. 藻笞属 Takakia Hatt. et Inoue 植物 体纤细 毛状, 密集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无 假根。 叶 3 列, 棒 柱状, 横 切面圆 形, 由多 数皮部 或具中 轴细胞 组成。 叶细胞 长方形 或长椭 圆形, 平滑, 壁薄。 叶 基有黏 液胞。 苞叶不 分化。 颈卵器 裸生于 叶腋。 孢蒴生 于短蒴 柄上, 长椭 圆形, 成熟时 分瓣纵 裂。 本属 2 种。 中 国分布 1 种, 云南 也有。 1. 角 叶藻苔 图版 1: 1—8 Takakia ceratophylla (Mitt. ) GroUe (1963); Higuchi & Zhang (1998). Lepidozia ceratophylla Mitt. (1861). 植 物体细 毛状, 类似睫 毛苔, 但比 睫毛苔 粗壮, 彩色 较深, 密集 丛生。 茎直 立或倾 立, 不规则 分枝, 茎横 切面呈 圆形, 皮部一 层厚壁 细胞, 中轴几 个小型 细胞。 无 假根。 叶 3 列, 2 列 侧叶, 1 列 腹叶, 形态 相似, 呈 柱状或 角形, 2 — 3 裂瓣, 横 切面呈 圆形, 皮部细 胞和中 部细胞 不分化 或内部 较大; 叶细胞 长方形 或长椭 圆形, 角质层 平滑, 薄 壁; 叶基 部有點 液胞。 雌雄 同株。 颈卵器 裸露于 叶腋。 孢 蒴有短 蒴柄, 孢 蒴长椭 圆形, 成熟 时纵裂 瓣形, 旋 卷状, 有柔弱 蒴轴。 染色体 ^=4。 产于 德欽。 生于林 下岩面 薄土或 断崖石 壁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阿留 申 群岛、 加拿大 也有。 本类植 物发现 之初, 苔藓学 家都认 为属于 苔类。 后来在 北美和 我国云 南又发 现孢子 体, 许 多人又 认为属 于藓类 植物。 总之, 配子 体形态 构造明 显属苔 类植物 特征、 孢子体 又有 低等藓 类形态 特征, 故可 以认为 是苔藓 之间有 密切联 系的一 类原始 植物。 2. 裸 蒴苔科 (美 苔科) Haplomitriaceae 本科仅 1 属。 科的特 征同属 所列。 1. 裸 菊苔属 (美 苔属) Haplomitrium Nees 植物体 直立, 基部 不规则 分枝, 无 假根, 柔嫩, 鲜绿 色或淡 绿色, 稀疏 丛生。 茎高 
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 1 一 8. 角 叶藻苔 Takakia ceratophylla (Mitt. ) Grolle, 1、 2. 植物体 (xl5), 3. 茎的 一段带 抱子体 (x25), 4. 叶 (X25). 5. 叶尖 (X300), 6. 叶细胞 (x300), 7. 叶裂瓣 横切面 (X300), 8. 茎 横切面 (x300); 9—14. 瞎毛苔 Blepharostoma trichophyllum (L. ) Dum. 9. 植物体 (xl5), 10, 基 的一段 (X25), 11. 腹叶 (X600), 12. 叶 (X300)' 13. 菊柄 横切面 (X420), 14. 叶裂瓣 横切面 (X4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复 叉苔科  3  0. 5 — 2. 5 毫米, 上部不 分枝, 或 有无叶 短枝, 直径 0.4 —" 0.6 毫米, 无 皮部和 中轴分 化。 叶 片长椭 圆形或 圆形, 边缘有 缺刻或 波纹, 仅腹 叶有时 稍小, 叶细 胞均薄 壁六边 形。 精 子器黄 色或橙 黄色, 生于 茎顶端 叶掖。 颈卵器 2 至 多个, 裸 生于茎 顶端, 受精后 莲先端 形成短 管状假 蒴萼。 假蒴 柄直径 25 — 35 个细 胞粗; 孢蒴 褐色, 短 柱状椭 圆形, 长约 为粗的 4 倍, 成熟 后纵裂 四瓣。 弹 丝两条 螺纹。 染色体^2=9。 本属 全世界 曾记录 7 种。 我 国记录 2 种及 1 变种, 云南 仅分布 1 种。 1. 圆叶 裸菊苔 图版 2: 1—7 Haplomitrium mnioides (Lindb. ) Schust. (1963). Rhopalanthus mnioides Lindb. (1825). Calobryum rotundifolium (Mitt. ) Schiffn. (1859); C. mnioides (Lindb. ) Steph. (1909). 植物体 柔嫩, 肉 质状, 淡绿 色或鲜 绿色, 散生。 茎有地 下茎和 地上茎 之分; 地下茎 横生, 白色, 呈 根状, 无 假根, 无叶, 有弱 的中轴 分化, 扭 曲状; 地上茎 (枝茎 ) 直立 或 倾斜, 不 分枝, 高 1 一 3 厘米。 叶片 呈三列 着生, 二 列侧叶 较大, 腹列叶 较小, 横生 茎上, 圆 形或椭 圆形, 长大 于宽, 全缘, 干时 皴缩, 边缘有 波纹; 叶 细胞六 边形, 薄 壁, 单层。 雌雄 异株。 雄株顶 端集生 多个精 子器, 隔丝 棒状。 雌 株顶端 裸露集 生颈卵 器, 苞叶 与茎叶 同型, 仅 略大。 假朔萼 高出, 呈圆 筒形, 白色。 蒴 柄长, 无色 透明。 孢 蒴长椭 圆形, 褐色, 成熟 后纵裂 四瓣。 孢子淡 黄色。 弹丝 2 条 螺纹。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500 米湿 土或腐 木上。 分 布于我 国长江 以南, 北半球 温 热带广 布种。 3. 复叉 苔禾斗 Lepicoleaceae 植 物体中 大型, 黄褐 色或带 红色。 叶片 3 — 4 裂达 1/2 — 2/3; 腹叶 与茎叶 同型, 2 — 4 裂, 叶 边多全 缘或基 部有附 属物。 无 蒴萼。 本科 中国有 2 属, 云南有 1 属。 1. 须苔属 Mastigophora Nees ' 植物 体膨松 丛生, 褐 绿色, 无 光泽。 茎 匍旬, 前端 上倾, 叉状 分枝, 枝和茎 先端渐 细尾 尖状。 叶片 3 列, 斜生 茎上, 湿时覆 瓦状, 蔽 前式, 通常 3 裂瓣, 不 等大, 背瓣边 缘 有刺。 腹叶 较小, 通常 2 裂, 瓣 边缘均 具刺。 叶 细胞圆 6 边形, 角部 加厚呈 节状, 三 角体 中胶层 明显。 雌雄 异株。 蒴 萼生于 侧短枝 先端, 先端 有褶, 口部 有齿。 孢蒴 球形。 雄穗 生于雄 株侧短 枝上, 雄苞 叶先端 2 — 3 裂, 每个 苞叶中 3 个精 子器。 本 属共约 10 种, 多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中国 曾记录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须苔 图版 2: 8—13 Mastigophora woodsii (Hook. ) Nees (1838). Jungermatmia xvoodsii Hook. (1814); Blepharozia vuoodsii (Hook. ) Dum. ( 1835) ; Mastigophora -woodsii (Hook. ) Nees var. oriental is Nicholson ( 1930) . 
图版 2 1—7. 圆叶 裸菊苔 Haplomitrium mnioides (Lindb. ) Schust. 1. 雌 植物体 (xl5), 2. 雄 植物体 (xl5), 3. 叶片 (X30), 4. 腹叶 (X30), 5. 叶先 端细胞 (X100), 6. 叶基 部细胞 (x 240)。 7. 弹丝 (x 240); 8—13. 须苔 Mastigophora woodsii (Hook. ) Nees, 8、 9. 叶片 (x20), 10. 腹叶 (x20), 11. 叶中 部细胞 (x310), 12— 13. 叶边 毛细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剪 叶苔科  5  植物 体膨松 丛生, 黄绿 色至红 绿色。 茎长 0.5 — 1 厘米, 密集时 直立, 丛边 匍卧, 先端 上倾, 红 褐色, 不分枝 或叉状 分枝; 分 枝先端 鞭状, 生 小叶。 叶片在 主茎上 稀疏, 在 枝上较 密生; 侧叶 2 — 3 裂 达中部 以下, 裂 瓣阔三 角形, 边缘平 滑或背 边缘具 粗齿; 腹叶 较小, 2 裂达 2/3 深度, 边 缘常有 粗齿; 叶细 胞圆六 边形, 茎叶细 胞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中胶层 明显, 有明显 壁孔。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约 4X9 微米, 每个 细胞中 5 — 8 个。 未 见生殖 器官。 产于 碧江、 潞江。 生于 林下湿 石上。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日本、 欧洲。 4. 剪 叶苔科 Herbertaceae 植物体 挺硬, 小 至中等 大小, 绿褐色 至深红 褐色。 茎 倾立或 直立, 不规则 分枝, 枝 由腹面 生出。 叶横生 或近于 横生, 二裂 或部分 不对称 三裂, 裂 瓣全缘 或近于 全缘, 披针 形, 三角 形或三 角状披 针形, 常向 一侧偏 弯曲。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较小, 裂瓣常 直立。 叶 细胞常 不规则 加厚。 雄苞 顶生或 间生, 或生 于侧短 枝上, 精子 器生于 叶腋, 每 苞叶具 2 个精 子器。 雌苞 顶生; 蒴萼 卵形, 具 3 条脊, 口 部分瓣 或具齿 状毛。 孢蒴 球形, 成熟 后多瓣 开裂。 本科全 世界共 3 属。 中 国仅有 1 属, 云南 也有。 1. 剪 叶苔属 Herbertus Gray 植物体 倾立或 直立, 主 茎有时 匍筒。 茎 脆硬, 横切面 皮部由 2 — 4 层加 厚细胞 组成。 枝叶 蔽前式 排列, 二裂 (稀 3 裂), 裂片 渐尖, 狭三角 形至披 针形, 常呈 镰刀状 偏曲。 叶边 全缘。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略小。 叶细 胞强烈 加厚, 叶 基部中 央细胞 延长成 矩形, 形 成带 状假肋 (vitta), 假 肋在叶 片中延 长可达 顶部。 雌雄 异株。 雄 苞叶常 4 一 8 对, 常比 枝 叶大, 形状 与枝叶 相似, 但裂 更深。 最内苞 叶紧包 蒴萼, 边缘常 具齿。 孢蒴 球形, 常 开裂成 4 瓣或 多瓣。 蒴壁 4 一 7 层。 孢子直 径约为 弹丝宽 2 — 2. 5 倍。 我国曾 记录过 31 个分类 单位, 实际共 25 种 1 亚种 1 变种, 其他为 异名。 云南有 2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4) 叶片裂 瓣短三 角形, 叶长宽 相等或 长不超 过宽的 2 倍 2 (5) 叶 假中肋 短或不 明显, 叶裂瓣 1^ 披针形 或椭圆 卵形。 3 (4) 叶裂 瓣阔披 针形, 先端渐 呈锐尖 4 (3) 叶裂瓣 椭圆狭 卵形, 先端 圆钝头 5 (2) 叶中肋 明显, 裂瓣 三角披 针形。 6 (11) 叶 裂口钝 角形, 盘部 卵形, 长宽 相等或 宽略大 于长。 7 (8) 叶 2 — 3 裂辦, 裂辦先 端有不 规则齿 8 (7) 叶 2 裂辦, 裂 瓣先端 平滑。  2. 卵叶 剪叶苔 H. herpocladioides 1. 拟高萼 剪叶苔 H. gymnocoloides  17. 尼泊尔 剪叶苔 H. nepalensis 
6  云南 植物志  盘部边 缘有多 数齿和 點液瘤 盘部 边缘平 滑或有 粗齿, 稀具柄 點液瘤 叶 裂口锐 角形, ^部 卵形, 宽大 于长。 叶裂 瓣短三 角形, 基部 不收縮 叶裂 瓣长三 角形, 基 部收縮 叶裂 瓣细长 角形, 叶长约 为宽的 2 倍 以下。 叶 片裂瓣 细长, 2 裂达 3/4 — 4/5 以上, 先 端毛尖 4 一 6 个细 胞长。  3. 短叶 剪叶苔 H. sendtneri • 16. 细指 剪叶苔 H. kurzii 18. 德氏 剪叶苔 H. deiavayi 15. 樱井 剪叶苔 H. sakuraii  叶裂 瓣不规 则波曲 或扭曲 叶裂 瓣不扭 曲也不 波曲。 植物体 红色或 红褐色 植物 体褐绿 色或黄 绿色, 不为 红色。 叶 片裂达 3/4, 单列毛 尖长约 4 个细胞 叶 片裂达 3/5 — 4/5, 单列 毛尖长 4 一 7 个 细胞。 叶基 部细胞 薄壁, 具节 状大三 角体, 點液瘤 有长柄 叶基 部细胞 厚壁, 三 角体不 明显, 黏液 瘤无柄 ……  22. 延生 剪叶苔 H. decurrense  11. 红枝 剪叶苔 H. huerlimannii  19. 鞭枝 剪叶苔 H. mastigopholoides  20. 狭叶 剪叶苔 H. angustissimus … 23. 长刺 剪叶苔 H. longispinus  裂达 2/3 — 3/4 以下, 先端具 1 一 3 个 单细胞 毛尖。  叶片裂 瓣相对 较短, 叶片 裂口锐 角形。 叶 细胞角 质层具 粗瘤, 二裂达 3/5 叶 细胞角 质层平 滑或具 细瘤, 二裂达 3/4。 叶片二 裂瓣呈 镰刀形 弯曲, 基 部细胞 壁不规 则加厚 … 叶片 2 — 3 裂瓣 直立或 波曲, 基部细 胞壁三 角体不 明显- 叶边缘 平直; 假 中肋细 胞短, 长不 超过宽 的一倍 …… 叶边不 规则波 曲状; 假 中肋细 胞长, 长度 均超过 宽的一 倍以上 6. 敏叶 剪叶苔 H. psudoceylanicus  13. 格氏 剪叶苔 H. giraldianus - 14. 爪哇 剪叶苔 H. javanicus •• 5. 南亚 剪叶苔 H. ceylanicus  32 (25) 叶片 裂口钝 角形。 33 (36) 叶裂 瓣狭披 针形, 易断离 34 (35) 植物体 细弱, 叶长约 1 毫米, 裂瓣狭 披针形 线形, 常易折 断- …- 9. 纤细 剪叶苔 H. fragilis 35 (34) 植物体 粗壮, 叶长约 2.6 毫米, 裂 瓣阔披 针形, 有 时折断 …- •• 10. 多枝 剪叶苔 H. ramosus 36 (33) 叶裂 瓣阔披 针形, 不易 断离。 37 (38) 叶先 端细胞 由假中 肋延伸 形成, 均为长 形细胞 • 21. 韦氏 剪叶苔 H. wichurae 38 (37) 叶 先端细 胞不是 由假中 肋延伸 形成, 均 为椭圆 形细胞 形成。 39 (42) 叶 和腹叶 盘部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40 (41) 叶片 二裂达 3/5, 裂 瓣与盘 部连接 处有时 收缩, 基 部有时 波曲, 全缘 平滑, 稀有點 液瘤… … 4. 长角 剪叶苔 H. dicranus 41 (40) 叶片 二裂达 4/5, 裂瓣与 盘部连 接处不 收缩, 基 部边缘 有齿, 有 黏液瘤 42 (39) 叶和 腹叶盘 部长大 于宽。 43 (44) 假中 肋弱, 细胞 短小, 长 为宽的 1 倍以下 …… 7. 长茎 剪叶苔 H. parisii 44 (43) 假中 肋强, 细胞 长形, 长 为宽的 1.5 倍以上 • 8. 长肋 剪叶苔 H. longifissus  1. 拟高萼 剪叶苔 图版 3: 1-14 Herbertus gymnocoloides Fu (2000) 
剪 叶苔科  图版 3 1—14. 拟高萼 剪叶苔 Herbertus gymnocoloides Fu, 1~6. 叶片 ( X 35 ) , 7. 腹叶 (x35), 8.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9.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10. 叶尖 部细胞 (x220), 11. 植物 体一段 示雄穗 ( x 15) , 12 — 14. 雄苞 叶 (x35)o (高 谦、 冯金 环绘)  f f <C^( inn 
8  云 南植物 志  植物体 较小, 长 1 一 2 厘米, 丛生 倾立, 深暗 褐色或 褐色, 分枝 稀少。 叶 横生, 覆 瓦状 排列, 近 圆形, 长宽近 相等, 叶 中下部 最宽, 叶 先端近 1/2 两裂, 裂 片阔椭 圆形, 叶 边缘略 反卷, 先端 圆钝; 假 中肋不 明显, 略内 凹或不 内凹, 叶 细胞长 5~6><5 微米, 厚壁, 不 规则长 方形, 无三 角体, 不 透明。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略小。 生 殖器官 未见。 产于 德钦。 生 于海拔 3100 — 4000 米 高山灌 丛下。 分布 于我国 西藏。 2. 卵叶 剪叶苔 图版 4: 1—13 、 Herbertus herpocladioides Scott, et Mill. (1959); Mill. (1965).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长 4 一 7 厘米, 褐 色或黄 褐色。 丛 生或与 其他苔 藓植物 混生。 茎 倾立, 直径 0.3 毫 米粗, 稀腹面 分枝。 叶片 横生于 茎上, 卵 圆形, 先端分 裂近达 1/2, 长 1.0 — 1.1 毫米, 宽 0.6~0.7 毫米, 裂 片阔卵 圆形, 腹 面裂片 稍小, 假 中肋不 明显, 略 四, 中 肋细胞 长为宽 2 — 4 倍, 叶基边 缘具少 数石灰 质瘤, 生 于短齿 末端, 背 部叶边 缘 细胞等 轴型, 细胞 薄壁, 三角 体大, 常相互 连接。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略小。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德欽、 维西。 生于灌 丛下岩 面上。 夏威 夷群岛 也有。 3. 短叶 剪叶苔 图版 5: 1—5 Herbertus sendtneri (Nees) Evans (1917). Schisma sendtneri Nees ( 1838) . 植物体 大型,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长 6 — 10 厘米, 交织 丛生。 茎呈一 次鞭状 分枝, 直 径粗约 0.2 毫米。 叶片密 覆瓦状 着生, 长达 1.5 毫米, 阔 卵形, 2 裂达 长度的 1/2, 裂 瓣 三角形 渐尖, 同大 或背瓣 稍大; 盘 部宽大 于长, 扁长 方形, 基部 边缘有 无柄黏 液瘤, 与 裂瓣相 连处不 收缩, 假中 肋弱, 达 于裂瓣 中下部 中止; 基部边 缘细胞 20 — 25X25 — 50 微米, 薄壁, 有大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与茎叶 相似, 仅 较小。 雌雄 异株。 雄 穗 间生, 苞叶 4 一 6 对。 雌苞 顶生, 未见孢 子体。 产于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000 — 4000 米的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欧洲也 有。 4. 长角 剪叶苔 图版 5: 6—10 Herbertus dicranus (Tayl. ) Trev. ( 1965) . Setidtnera dicrajiaTayl. (1845); Herbertus chinensis Steph . (1895); Herbertus sikkimensis (Steph. ) Nicholson (1930) . 植物 体粗壮 至中等 大小, 黄褐 色至深 褐色。 茎长达 10 厘米, 直径 0.3 毫 米粗, 渐 呈 长尖, 分枝常 从腹面 生出。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偏曲, 长 1.6 — 2.0 毫米, 宽 0.5"0.6 毫米, 1/2 — 3/5 两裂, 裂口 张开, 基部 渐狭; 裂片披 针形, 略 弯曲, 先端 渐尖; 基盘 卵形, 边缘全 缘或具 不规则 疏齿, 齿先 端具黏 液瘤; 假 中肋基 部明显 内凹, 基 部细胞 60 — 80X 15 — 18 微米, 于基 盘中部 分叉, 达裂片 中上部 中止。 叶细胞 薄壁, 三 角体呈 节状 加厚。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较小。 产于 大理、 景东、 禄劝。 生 于海拔 2650 米上下 树基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喜马拉 雅地区 C 5. 南亚 剪叶苔 图版 6: 1—6 Herbertus ceylanicus (Steph. ) Mill. (1965). 
图版 4 1 一 13. 卵叶 剪叶苔 HerbertusherpocladioidesScott. et Mill. 1. 植物体 的一段 (xl5), 2~6. 叶片 (X35), 7 — 10. 腹叶 (x35), 11.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320), 12、 13. 叶尖 部细胞 (x3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5 1 一 5. 短叶 剪叶苔 Herbertussendtnen (Nees) Evans, 1. 叶片 (x23), 2. 腹叶 (x23), 3. 叶 尖细胞 (x320), 4. 叶假中 肋细胞 (x320), 5. 叶基 部近边 缘细胞 (X320); 6—10. 长角 剪叶苔 Herbertus dicranus (Tayl. ) Trev. , 6. 叶片 (x23), 7. 腹叶 (x23), 8. 叶 尖细胞 (x320), 9. 叶假中 肋细胞 (x320), 10. 叶 基近边 缘细胞 (X3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剪 叶苔科  11  图版 6 1 一 6. 南亚 剪叶苔 Herbertus ceylanicus (Steph. ) Mill. , 1. 腹叶 (x35), 2、 3. 叶片 (x35), 4. 叶尖 部细胞 (X220),5. 叶假中 肋细胞 (X220), 6.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7— 13. 级叶 剪叶苔 Herbertus pseudoceylan- icus Hatt. , 7、 8. 叶片 (x35), 9、 10. 腹叶 (x35), 11. 叶假中 肋细胞 (x220), 12. 叶 尖细胞 ( x 220) , 13. 叶基 部细胞 (X220)。 (髙 谦、 冯金 环绘) 
12  云南 植物志  Sch isma ceyla nicum Steph . ( 1 909 ) . 植物体 细小, 褐绿 色或黄 褐色, 平铺 丛生。 茎长达 4 厘米, 直 径粗约 0.15 毫米, 分 枝多, 鞭状枝 生有小 形叶。 叶 片密覆 瓦状, 长椭 圆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0.5— 0.6 毫米, 2 裂达 3/4, 裂角锐 角形; 裂 瓣阔披 针形, 渐呈短 锐尖, 1 一 2 个单列 细胞; 盘部呈 肾形, 长小 于宽, 基 部边缘 近于平 滑或有 无柄黏 液瘤; 假中肋 ,展, 在基 盘中部 分叉, 直 达裂瓣 中上部 终止; 叶 背部下 部边缘 细胞约 16X18 微米, 细胞 壁厚, 三角体 不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与茎叶 相似, 但 细小。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苞叶 3 — 5 对。 未见 雌株。 产于 景东哀 牢山、 巧家。 生 于海拔 2400 米林下 石生。 分布于 四川。 斯里兰 卡及印 度 也有。 6. 敏叶 剪叶苔 图版 6: 7—13 Herbertus pseudoceylanicus Hatt . (1971) . 植 物体中 小型, 褐 绿色, 湿时 柔弱, 丛生。 茎长 2 — 3 厘米, 直径约 0.2 毫米, 分 枝少。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斜生, 湿时 不一向 偏曲, 基部 抱茎, 长达 1.7 毫米, 2 — 3 裂 达 3/4, 裂口 锐角, 常呈 3 裂; 盘部方 形或长 方形, 基 部有时 收缩, 边缘有 1 一 3 个齿, 生有小 柄的黏 液瘤, 背边 缘细胞 14 一 25X14 — 14 微米; 假中 肋自茎 部开始 分叉, 达裂 瓣中部 中止; 基 部细胞 80 — 120X 16 — 28 微米, 裂 瓣长约 1.2 毫米, 边缘 内卷或 有不规 则 波纹。 腹叶 与茎叶 相似, 仅 较小。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于林 下玄武 岩上。 不丹、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7. 长茎 剪叶苔 图版 7: 1-4 Herbertus parisii (Steph. ) Mill. (1965). Sch isma parisii Steph . ( 1 922 ) . 植物体 细长, 红褐 色或黄 褐色, 有细长 分枝, 丛生。 莲长达 15 厘米, 直 径粗约 0.3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细枝呈 鞭状。 叶片密 覆瓦状 排列, 横生 茎上, 长 1.7 — 2.0 毫 米, 宽 0.6 — 0.8 毫米, 2 裂达 3/5, 裂角钝 角形; 裂 瓣阔披 针形, 渐呈锐 短尖, 2 — 3 个单 列细胞 锐尖; 盘部 卵形, 长宽 相等或 长略大 于宽, 边缘内 卷或有 波纹, 基部 边缘有 带小 柄的點 液瘤; 假中 肋弱, 自 盘中部 分叉、 约在裂 瓣中部 终止; 叶 背边下 部细胞 16 X21 微米, 叶细胞 薄壁, 有节 状大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与茎叶 同形, 仅 略小。 产于 景东无 量山。 生 于高山 灌丛树 枝上。 新喀里 多尼亚 也有。 8. 长肋 剪叶苔 图版 7: 5—8 Herbertus longifissus Steph. (1895); Piippo (1990). Schisma longifissum (Steph. ) Steph. (1909) .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黄 褐色或 褐色, 茎长达 3 厘米, 直径粗 0.2 毫米, 具鞭状 分枝。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呈 镰刀状 偏曲, 略 下延, 长 2 — 2. 5 毫米, 宽 0.7 — 0.9 毫米, 两裂至 2/3, 裂口 锐角, 裂片弯 曲呈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 盘阔卵 形或圆 耳状, 边缘具 不规则 齿, 齿先 端有點 液瘤; 假中肋 基部略 内凹, 细胞 60~90x23 — 25 微米, 在基盘 中部开 始 分叉, 至瓣 片先端 中止; 叶 背部边 缘细胞 26 — 27X25 — 27 微米, 细胞壁 平滑, 不规 则 加厚, 三角体 节状, 直径略 小于细 胞腔。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但 对称, 裂 口开度 较大。 
剪 叶苔科  图版 7 1 一 4. 长基 剪叶苔 HerbertusparisiUSteph.) Mill. , 1. 叶片 (x35), 2. 腹叶 (x35), 3. 叶中部 边缘和 部分假 中 肋细胞 (X220), 4. 叶 尖细胞 (X220); 5— 8. 长肋 剪叶苔 H. longifissus Steph. , 5. 叶片 (x35), 6. 腹叶 (X35), 7.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8. 叶尖 部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4  云南 植物志  产于 彝良、 贡山独 龙江、 丽江、 中甸、 金平。 生 于海拔 1860 — 3000 米林下 树干或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泰国、 日本、 夏 威夷、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9. 纤细 剪叶苔 图版 8: 9—16 Herbertus fragilis (Steph. ) Herz. (1937) . Schisma fragilis Steph. (1922) ; Herbertus suafungiensis Chang, syn. nov. (1981) . 植 物体黄 椋色, 细弱, 干时 易碎。 茎长达 3 厘米, 直 径粗约 1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一 种正常 分枝, 一 种纤细 小叶型 分枝。 叶 片密生 覆瓦状 排列, 长 矩形, 潮湿 时伸展 平直,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3 — ~0.4 毫米, 叶片 上部略 弯曲, 两裂至 1/2 — 2/3, 裂口 开阔, 裂 片狭披 针形; 基盘 距型至 卵形, 边 缘有时 具角状 突起, 具有柄 的點液 细胞。 假 中肋狭 窄, 浅沟状 内凹, 从基 部开始 两裂, 至裂片 中部; 叶 背部边 细胞约 20X22 微米, 叶细 胞 薄壁, 具抚, 常具 节状三 角体。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对称。 产于 大关、 丽江玉 龙山、 大理 苍山、 贡山独 龙江、 金平。 生于 林下树 干及岩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浙江、 黑 龙江。 锡金、 不丹 也有。 10. 多枝 剪叶苔 图版 8: 1—8 Herbertus ramosus (Steph. ) Mill. (1965). Schisma ramosum Steph. (1909).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褐 色或红 褐色。 茎长达 7 厘米, 直径 0.2 毫米, 腹 面丝状 分枝。 叶片长 2. 6 — 3.0 毫米, 宽 0.9 — 1.0 毫米, 覆瓦状 排列, 偏曲, 干燥时 脆硬, 下延, 2/3 两裂, 裂片 线形, 略 弯曲。 裂口 钝角; 基盘卵 圆形, 边缘具 不规则 具齿, 有點 液瘤; 假中肋 较宽, 内凹, 基 部细胞 60 — 80X20 — 22 微米, 于叶基 部开始 分叉, 达于 裂片中 下方 中止; 叶背 边细胞 10 — 12X20 — 25 微米, 细胞 具疣, 薄壁, 三角体 膨大成 节状, 直径 大于细 胞腔。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基部 略小。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玉 龙山、 金平。 生 于海拔 2300 — 347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布 于 西藏、 福建、 四川。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1. 红枝 剪叶苔 图版 9: 1—6 Herbertus huerlimannii Mill. (1968); 胡 人亮、 王幼芳 (1985). 植物体 中等, 红 色至黄 褐色。 茎 挺硬, 由腹 面生出 分枝, 枝上 疏生小 型叶。 茎叶覆 瓦状 排列, 镰刀状 弯曲, 3/4 — 4/5 两裂, 裂瓣披 针形, 弧形 弯曲, 裂口 锐角; 基盘呈 方 形或长 方形, 基 部边缘 具不规 则齿, 齿先端 具一點 液瘤; 假中肋 内凹, 基部 宽阔, 细 胞 60 — 90X25 — 50 微米, 在基 盘上部 分叉, 达于裂 片上部 中止, 中 上部为 假中肋 占满; 叶背边 缘细胞 20X18 微米, 薄壁, 叶细胞 具明显 三角体 加厚。 腹 叶小, 二裂瓣 直立, 盘部长 方形。 产于 云南西 北部。 石生。 分布 于我国 西藏。 新喀里 多尼亚 也有。 12. 剪叶苔 Herbertus aduncus ( Dicks. ) Gray ( 1821 );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 1981 ) ;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adunca Dicks. (1793) ; Herbertus minor Horik. (1934). 
剪 叶苔科  15  图版 8 1— 8. 多枝 剪叶苔 Herbertus ramosus (Steph. ) Mill. 1-3. 叶片 (x35), 4-6. 腹叶 (x35), 7. 叶 尖细胞 (X220),8.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9~16. 纤细 剪叶苔 H. fragilis (Steph. ) Herz. 9 一 11. 叶片 (x25), 12、 13. 腹叶 (x25), 14.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15、 16. 叶 尖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图版 9 1~6. 红枝 剪叶苔 Herbertus huerlimannii MiUer, 1、 2. 叶片 (x35), 3. 腹叶 (x35), 4. 叶 尖细胞 (x220), 5. 叶基边 缘细胞 (X 220), 6. 叶 裂雜基 部细胞 (X220); 7—13. 剪叶苔 原亚种 Herbertus aduncus (Dicks. ) Gray subsp. aduncus, 7、 8. 叶片 (x35), 9、 10. 腹叶 (x35), 11. 叶 基角边 缘细胞 (x220), 12. 叶 裂維一 段细胞 (X220), 13. 叶 尖细胞 (X320); 14—15. 剪 叶苔纤 细亚种 Herbertus aduncus (Dicks. ) Gray subsp. tenuis (Evans) Mill. 14. 叶片 (x35), 15. 腹叶 (x35)。 (高 谦、 冯金 环绘) 
剪 叶苔科 17  12a. 剪叶苔 (原 亚种) 图版 9: 7—13 Herbertus aduncus (Dicks. ) Gray subsp. aduncus 植物 体交织 成埜状 丛生, 黄 褐色, 主茎 横生, 长达 10 厘米, 直径 2 毫米, 分枝直 立, 延长呈 鞭状。 叶片蔽 前式, 覆 瓦状, 排列, 2 裂达 3/4 — 4/5, 基部 呈方圆 盘状, 边 缘平滑 或具點 液瘤, 叶上部 裂瓣倾 立或呈 镰刀状 弯曲, 假中肋 明显, 达 叶上部 中止, 长 1 一 1.6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叶背 边细胞 16 — 17X17 微米, 基 部假中 肋细胞 40 — 50X 16 — 20 微米, 细胞 厚壁, 强 烈角偶 加厚呈 节状。 腹 叶与茎 叶相似 稍小, 裂瓣多 直立或 倾立。 雌雄 异株。 雄苞 间生, 雄苞叶 4 一 6 对, 基部 囊状, 精子 器生于 叶腋。 雌苞 顶生, 具 苞叶; 蒴萼 卵形, 分裂至 中部, 成 6 个 披针形 裂瓣。 孢蒴 6 — 8 瓣 开裂, 孢子 褐色, 有 细瘤, 弹丝 2 条, 螺纹 加厚。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 高黎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1600 — 3700 米 林下树 干或石 上。 分布于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 四川、 陕西、 贵州、 江西、 西藏、 福建、 台湾、 广 西。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12b. 剪 叶苔纤 细亚种 图版 9: 14—15 Herbertus aduncus (Dicks. ) Gray subsp. tenuis (Evans) Mill, et Scott. (1960). Herbertus tenuis Evans. (1917); Herbertus aduncus ( Dicks. ) Gray f . minor Chang , syn. nov. (1981). 植物体 细小,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有时黑 绿色, 丛生。 茎长 1 一 4 厘米, 直径粗 0.15 毫米, 分 枝少。 叶变 化大, 覆瓦状 横生, 2 裂达 4/5; 裂 瓣阔披 针形, 呈 镰刀形 弯曲, 裂角锐 角形; 盘部扁 方形, 长宽 相等或 宽略大 于长, 边缘平 滑或具 无柄點 液瘤; 假中肋 宽, 有时 内凹, 达于 裂瓣中 部止; 叶细胞 薄壁, 有大 节状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叶与 茎叶 同形, 仅小, 裂 瓣不呈 镰刀形 弯曲。 产于 东川。 生于林 下岩面 薄土。 分布于 辽宁、 黑 龙江。 北美洲 也有。 13. 格氏 剪叶苔 图版 10: 1—9 Herbertus giraldianus (Steph. ) Nicholson (1930) . Schisma giraldiana Steph . (1909); Herbertus giraldiana (Steph. ) Nicholson var. verruculosa Hatt. (1971) . 植物体 小到中 等大, 浅 褐色, 3 — 6 厘 米长, 直径约 0.2 毫 米粗, 通 常无鞭 状枝。 叶 片稀疏 排列, 湿时 偏曲, 叶横生 茎上, 基部 下延, 长 1 一 1.4 毫米, 宽 0.5~0.6 毫 米, 1/2 — 3/5 两裂, 裂 口锐角 狭窄, 裂片 狭长, 先端 渐尖; 假 中肋基 部细胞 45~60x 20 微米, 在基 盘基部 1/3 处开始 分叉, 达 于裂片 中部; 叶 背部边 缘细胞 15— 16X20 — 21 微米, 细胞 薄壁, 表面 明显具 细疣, 三角体 节状。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但 基部略 圆些, 裂 片弯曲 较小。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玉 龙山、 大理 苍山、 禄劝。 生于高 山林下 岩面或 土上。 分布 于 福建、 陕西。 不丹 也有。 14. 爪哇 剪叶苔 图版 11: 9—13 Herbertus javanicus (Steph. ) Mill. (1965); 胡 人亮、 王幼芳 (1985). Schisma javanica Steph . ( 1909) . 
1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0 1~9. 格氏 剪叶苔 Herbertusgiraldianus (Steph. ) Nicholson, 1、 2. 叶片 (x35), 3. 腹叶 (x35), 4、 5.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6、 7. 叶 尖细胞 (X220), 8. 叶假中 肋细胞 (x220), 9. 叶细 胞示角 质层瘤 ( x 220) ; 10~15. 尼泊尔 剪叶苔 H. nepalensis Mill. 10~12. 叶片 (x35), 13. 腹叶 (x35), 14. 叶 尖细胞 ( x220),15.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剪 叶苔科  19  植物体 粗壮, 红 褐色, 具多 数短小 渐尖的 询 匐分 枝。 茎长达 8 厘米, 直径 3.5 毫米 粗, 叶 强烈弯 曲呈镰 刀状, 长 2—2.3 毫米, 宽 0.9 — 1 毫米, 叶基 膨大, 叶盘圆 肾形, 近于 全缘或 具无柄 的點液 细胞。 两裂至 2/3, 裂口 锐角, 裂片披 针形, 假中肋 细弱, 在 基 盘中部 分叉, 近达 于裂片 中部; 叶背 边细胞 17x22 微米, 基部假 肋细胞 60 — 90X 16 — 20 微米, 厚壁,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大 于叶细 胞腔。 腹叶 较小, 近 于两侧 对称。 产于 漾濞。 生于 高山灌 丛下, 附 生于枝 干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印 度尼西 亚 (爪哇 ) 也有。 15. 樱井 剪叶苔 图版 11: 1-8 Herbertus sakuraii (Wamst. ) Mill. (1947). Schisma sakuraii Wamst . (1915); Herbertus himalayanus ( Steph. ) Herz. (1939); H. minima Horik. (1934); H. remotiusculifolia Horik. (1934). 植物体 粗壮, 干 时深褐 色或暗 褐色, 湿时 略呈红 褐色, 3 — 5 厘 米长, 有时仅 1 厘 米长, 直径 0.2 毫米, 分 枝短。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基部 抱茎, 几不 下延, 长 1 一 1.5 毫 米, 宽 0.6 — "0.7 毫米, 叶近 对称, 略扁 曲呈镰 刀形, 两裂至 1/2, 裂口 狭锐角 或略呈 钝角, 裂 片上部 渐尖; 基 盘近圆 形或阔 卵形, 与裂片 相接处 内凹, 边缘 平滑, 稀 具一齿 及 无柄點 液瘤; 假中 肋沟状 内凹, 基 部细胞 50 — 60X 16 — 18 微米, 于近基 盘基部 分叉, 达 于叶片 2/3 处止; 叶背边 缘细胞 20 — 22X 16 — 18 微米, 细 胞略具 细疣, 细胞 壁薄, 三角体 加厚呈 节状。 腹叶 与侧叶 类似。 产于 昭通、 碧江、 高黎 贡山、 丽江、 福贡、 漾濞、 大理、 贡山独 龙江、 金平。 生于 海拔 2290— 3600 米 林下岩 面或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江西、 广西。 日本、 加拿 大 也有。 16. 细指 剪叶苔 图版 12: 6—12 Herbertus kurzii (Steph. ) Chopra (1943). Schisma kurzii Steph. (1909); Herbertus handelii Nicholson (1930); H . imbrica- ta Horik. (1934). 植物体 细弱, 长约 8 厘米, 中等 大小, 脆弱, 暗 褐色, 长分枝 发生于 腹面。 叶片覆 瓦状 排列, 长 1.2—1.6 毫米, 宽 0.6—1 毫米, 1/2 — 2/3 两裂, 背叶 片直, 腹 叶片弯 曲, 叶基部 下延; 假 中肋略 内凹, 基 部细胞 40 — 50x7— 10 微米, 于近基 部开始 分叉, 达裂片 1/2— 1/3 处止。 叶背边 缘细胞 11 一 13X15 — 17 微米, 细胞平 滑或具 细抚, 细胞 薄壁, 三角体 节状。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但 较小, 裂瓣 弯曲, 横生 茎上, 基盘 圆形, 裂片 相对 较小。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鹤庆、 马 耳山、 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3700 — 3800 米林 下 或高山 灌丛, 树干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福建、 四川。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7. 尼泊尔 剪叶苔 图版 10: 10—15 Herbertus nepalensis Mill. (1965); 胡 人亮、 王幼芳 (1985); 植物体 大型, 基部 褐色, 上部黄 褐色, 茎长达 8 厘米, 直 径粗约 3 毫米, 不 规则分 枝。 叶密生 覆瓦状 排列, 略微 偏曲, 干燥时 扁平, 湿时 伸展, 长 2—2.5 毫米, 宽 1— 1.5 毫米, 叶 基耳状 下延, 叶上部 1/2 两裂, 裂口狭 线形, 基部 圆钝, 裂瓣 偏曲, 披针 
20  云南 植物志  图 1 一 8. 樑井 剪叶苔 Herbertus sakuraii (Wamst. ) Mill. (X8), 3、 4. 叶片 (X35), 5、 6. 腹叶 (X35), 7 9 一 13. 爪哇 剪叶苔 Herbertus javanicus (Steph. ) Mill. 胞 (X220), 12. 叶中 部细胞 (x220),  版 11 1. 植物体 的一段 示雄穗 (X8), 2. 植物 体的一 段示雌 1: .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8. 叶尖 部细胞 (X220); 9. 叶片 (x35), 10. 腹叶 (X35), U. 叶 片基部 边缘细 13. 叶尖 部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剪 叶苔科  21  形, 侧 面有时 具齿; 基盘呈 肾形, 边缘不 规则, 具短 柄瘤; 假中 肋在基 盘中部 分叉, 达 裂片中 部止, 背边 缘细胞 20 — 24X21 — 25 微米, 基 部假中 肋细胞 55 — 88 x 10 — 11 微 米。 叶 细胞壁 具疣, 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三角 体与细 胞腔近 等大。 腹叶 直立, 裂 瓣不偏 曲, 裂口 锐尖, 边缘 具不规 则齿。 产于 丽江、 贡山独 龙江、 景东。 生 于海拔 3400 米 上下的 林下地 面或岩 石上。 分布 于 西藏。 尼泊 尔也有 C 18. 德氏 剪叶苔 图版 12: 1—5 Herbertus delavayii Steph. (1895); 胡 人亮、 王幼芳 (1985). Schisma delavayii (Steph. ) Steph. ( 1909) . 植物体 粗糙, 深 褐色, 分 枝短小 细弱呈 鞭状, 有时具 芽条, 茎 匍匐, 长达 8 厘米, 直径 2 毫米粗 C 叶 覆瓦状 排列, 抱茎, 阔卵形 偏斜, 1/2 — 2/3 两裂, 叶大 1.5 — 1.6X 0.9 — 1.0 毫米, 叶基盘 肾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粗齿, 齿末端 具點液 细胞, 较大 的齿略 倒倾, 背瓣 略大, 腹瓣 略小; 假肋 明显, 内凹, 在叶基 盘底部 分叉, 相对 较窄, 达于裂 瓣 中部; 叶背 边细胞 17X17 微米, 基部假 肋细胞 60X20 微米, 厚壁, 叶 细胞具 大的节 状三 角体。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较小, 橫生。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苞叶 41 对, 红褐 色。 产于 大理。 生 于海拔 3700 — 4000 米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19. 鞭枝 剪叶苔 图版 13: 11—14 Herbertus mastigophoroides Mill. (1965); 胡 人亮、 王幼芳 (1985). 植 物体中 等大, 深红褐 色或黄 褐色。 茎长达 9 厘米, 直径约 2 毫 米粗, 具多 数生小 叶鞭状 分枝。 叶 片密生 覆瓦状 排列, 长 2. 3 — 3.0 毫米, 宽 0.8 — 1.0 毫米, 叶基 斜生于 茎上, 湿时 镰刀形 偏斜, 干 时直立 偏斜, 下延; 上部 2/3 — 3/4 两裂, 裂 口基部 尖锐, 口部 开阔, 裂 片狭披 针形, 略微 弯曲, 基盘长 卵形, 边缘 具不规 则齿, 常 具有无 柄或短 柄 的點液 细胞; 假中肋 狭窄, 略 内凹, 黄色, 在 近基部 分叉, 延伸 至叶片 顶部, 基部细 胞 60 — 75X25 — 27 微米; 叶 细胞具 细疣, 具小的 节状三 角体, 增 厚部分 约为细 胞腔的 1/5。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横生, 反卷, 裂口 基部略 圆钝。 产于 丘北。 生 于海拔 1800 米林 下岩面 薄土。 分布于 贵州、 西藏。 锡金 也有。 20. 狭叶 剪叶苔 图版 13: 1—5 Herbertus angustissimus (Herz. ) Mill. (1965); 胡 人亮、 王幼芳 (1985). Schisma angustissima Herz. ( 1932) .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黄 褐色, 茎略呈 红色。 茎长达 10 厘米, 直径约 0.2 毫米, 分枝 从腹面 生出, 着生退 化叶。 叶 片稀疏 着生, 干燥 时基盘 扭曲, 潮湿 时偏转 伸展, 长 3. 5 — 4.0 毫米, 宽 0.5~0.6 毫米, 3/4 — 4/5 两裂, 裂口 锐角, 裂 片略呈 针形; 基盘呈 卵长 方形, 上 部边缘 波曲, 下 部边缘 具齿, 齿先端 生有點 液瘤; 假中 肋基部 扁平, 细胞 长 40 — 60X20 — 25 微米, 在 基盘中 部向上 分叉; 叶 背部边 缘细胞 20 — 35 x 17 — 22 微 米, 具 较大的 节状三 角体。 三 角体直 径达细 胞腔的 1/3。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较小。 雌雄 异株。 产于 绿春。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菲律宾 也有。 
22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12 1 一 5. 德氏 剪叶苔 Herbertus delavayii Steph. 1、 2. 叶片 ( x 35 ) , 3. 腹叶 (x35), 4.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5. 叶 尖细胞 (X220); 6 — 12 • 细指 剪叶笞 Herbertus kurzii (Steph. ) Chopra, 6、 7. 叶片 (x35), 8、 9. 腹叶 (X35), 10.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11. 叶 尖细胞 (x220), 12. 叶假中 肋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剪 叶苔科  23  图版 13 1—5. 狭叶 剪叶苔 Herbertusangustissimus(Her2.) Mill. 1、 2. 叶片 (x35), 3. 腹叶 (x35), 4. 叶基部 边缘细 胞 (X220). 5. 叶 尖细胞 (X220); 6—10. 延生 剪叶苔 Herbertus decurrense (Steph. ) Mill. 6. 叶片 (x35), 7. 腹叶 (X35), 8.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9. 叶 尖细胞 (x220), 10. 叶假中 肋细胞 (x220), 11—14. 鞭枝 剪叶苔 Herbertus mastigophoroides Mill. 11. 叶片 (x35), 12. 腹叶 (x35), 13. 叶 尖细胞 (x220), 14. 叶片 基部边 缘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24  云南 植物志  21. 韦氏 剪叶苔 (新拟 ) Herbertus wichurae Steph. (1985); Piippo (1991). Schisma vuichurae (Steph. ) Steph. (1909). 植物体 粗壮, 长大, 长约 14 厘米, 直径 0.2 毫米, 红 褐色。 片 覆瓦状 排列, 干 时略 向一侧 偏曲, 长 2.0 — 2. 2 毫米, 宽 0.8 — 1.0 毫米, 2/3 两裂, 、裂口 钝角, 裂片线 形, 边缘略 反转, 先端 渐尖; 基盘圆 形或圆 肾形, 边缘 下延部 具不规 则齿, 齿先 端有石 灰 质瘤, 叶裂 片基部 内凹; 假中肋 内凹, 基 部细胞 50 — 70X 18 — 20 微米, 在基 盘近基 部 分叉, 达 叶裂片 上部; 叶 背部边 缘细胞 15 — 17X22 — 24 微米, 细胞壁 平滑或 具不规 则 细疣, 上 部细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壁薄, 三角体 加厚呈 节状。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两裂更 深。 雌雄 异株。 雄苞 间生, 雄苞叶 5 — 7 对。 雌苞叶 顶生, 苞叶 4 裂, 孢子 27 微米, 弹 丝两条 螺纹。 产于 西北部 (Wichurano. 2742. Type)。 生 于林下 岩面。 喜 马拉雅 地区、 斯里兰 卡 也有。 22. 延生 剪叶苔 (新拟 ) 图版 13: 6—10 Herbertus decurrense (Steph. ) Mill. (1965) . Schisma decurrense Steph. (1909). 植物 体大, 长达 10 厘米, 直径约 0.2 毫 米粗, 脆硬, 暗褐 色或黄 褐色, 稀 分枝。 叶片近 横生于 茎上, 不呈 覆瓦状 排列, 叶上 部向下 弯曲, 略 偏曲, 长 3. 5 — 4.0 毫米, 宽 0.7"0.9 毫米; 基盘长 卵形, 边缘 波曲, 平滑或 具有柄 或无柄 的石灰 质瘤; 叶先端 3/4 两裂, 裂片长 线形, 裂 口宽; 假中肋 在基部 较宽, 抱茎, 达裂 片先端 以下, 基部细 胞 60 — 90X17 — 19 微米, 叶背 边细胞 10 — 15X15 — 17 微米, 细胞 壁中等 加厚, 三角体 呈 节状。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略小。 雌雄 异株。 产于 维西。 生于 林下岩 石上。 分 布于菲 律宾。 23. 长刺 剪叶苔 (新拟 ) Herbertus longispinus Jack et Steph. (1892) ; Piippo (1991). Schisma longispinum (Jack et Steph. ) Steph . (1909). 植物 体中等 至大, 长约 13 厘米 左右, 直径约 0.2 毫 米粗, 暗红 色或红 褐色, 具多 数鞭状 分枝。 叶 覆瓦状 排列, 干 时强烈 偏曲, 长 3 — 4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基部几 不 下延。 先端 5/6 两裂, 裂口 宽阔, 裂 片先端 纤细成 毛状, 细长, 腹侧裂 片比背 侧裂片 长约 1/4, 并 弯曲; 基 盘阔卵 圆形; 假中肋 在基盘 中上部 分叉, 基 部细胞 60 — 80X16 — 18 微米, 叶背 边细胞 16— 18X14 — 16 微米, 细胞 厚壁, 有角状 或节状 三角体 加厚, 腹 叶 与侧叶 相似, 但裂片 稍直。 雌雄 异株。 产于 德饮。 生 于海拔 1900 — 32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菲律宾 也有。 5. 拟复叉 笞禾斗 Pseudolepicoleaceae 植物体 通常毛 绒状, 膨松 丛生。 茎 匍匐或 倾立, 不规则 分枝, 茎 中部不 分化。 叶片 3 — 4 裂达 基部, 裂 瓣线形 或线披 针形。 叶边 全缘或 具毛, 叶细 胞狭长 方形, 薄 壁或加 
拟复 叉苔科  25  厚, 有 油体。 腹叶与 叶同形 略小, 或 异形。 假根生 于腹叶 基部。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雄器 苞生 于茎枝 先端。 雌器苞 顶生, 雌苞叶 与茎叶 同形, 基部略 膨大, 4 一 5 裂。 蒴 萼圆筒 形, 高 出苞叶 1/2 — 2/3, 上部具 3 — 4 (5) 条 纵褶。 蒴 柄横切 面中央 4 个 细胞, 周围 8 个 细胞, 细 胞壁略 加厚。 孢 子小, 为弹丝 直径的 2 倍。 本科 世界约 9 属, 中国产 3 属。 云南有 3 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叶在 茎上斜 或近似 横生, 3 — 4 裂达 1/4 一 3/4, 裂片三 角形或 披针形 渐尖, 边 缘有长 短不齐 长毛; 腹叶 二裂, 边缘 具毛; 菊壁 4 一 5 层细 胞厚; 菊萼口 部宽阔 3. 裂 片苔属 Temnoma 2 (1) 叶 在茎上 横生, 3 — 4 裂达 基部, 裂 片线形 或狭披 针形, 叶边 平滑; 腹 叶裂同 侧叶; 蒴壁 2 层细 胞厚; 蒴 萼口部 收缩。 3 (4) 菊萼上 部钝三 角形, 口部具 长毛; 苞叶 多裂, 边缘 具毛; 叶裂 片单列 细胞, 边缘 平滑; 蒴柄 横切 面中部 4 个 细胞, 周围 8 个细胞 1. 睫 毛苔属 Blepharostoma 4 (3) 蒴萼 上部渐 收縮呈 圆形, 具 4 一 5 裂片; 苞叶 4 裂, 边缘 平滑; 叶裂 片多列 细胞, 边缘 有毛; 蒴柄横 切面中 间及周 围均为 多细胞 2. 拟复 叉苔属 Pseudolepicolea 1. 睫 毛笞属 Blepharostoma (Dum. ) Dum. 植物体 毛状, 淡 绿色, 半 透明, 具 光泽,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不规则 分枝, 枝长 短 不齐。 叶片 三列, 横 生茎和 枝上, 侧 叶大, 腹叶 稍小, 2 — 4 裂达 基部, 裂瓣 均为单 列 细胞。 叶细胞 长方形 C 雌雄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雌苞 叶分裂 毛状, 裂瓣 几达基 部。 蒴萼圆 筒形, 口部 开扩, 有多 数毛。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较小。 叶 细胞长 为宽的 2 倍 2. 小 睫毛苔 B. minus 2 (1) 植物 体相对 较大。 叶 细胞长 为宽的 3 倍 1. 睫毛苔 B. trichophyllum 1. 瞎毛苔 图版 1: 9—14 Blepharostoma trichophyllum ( L. ) Dum. ( 1835 ); Nicholson ( 1930); Horik. (193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广. ] ungermannia trichophyllum L. (1753) . 植物体 毛状, 纤细, 柔弱, 淡 绿色, 半透 明状, 交织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不规则 分枝, 假根散 生于茎 枝上。 叶片 三列, 侧叶 3〜4 裂, 裂 达叶片 基部, 叶 裂瓣議 毛状, 单列 细胞长 方形, 20 — 25X28 — 40 微米, 基部细 胞短, 4 一 6 个细 胞宽; 腹叶 2 — 3 裂, 与侧叶 同形, 基部 2 — 3 个细 胞宽。 油 体大, 每个 细胞中 4 一 6 个。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雄 穗 顶生或 间生, 每个 雄苞叶 1 一 2 个精 子器, 精 子器柄 为单列 细胞。 雌苞 生于茎 或枝顶 
2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14 1—8. 南亚拟 复叉苔 Pseudolepicolea trollii (Herz. ) GroUe et Ando, 1. 植物体 的一段 ( x 15), 2. 茎 的一段 ( X 35), 3. 茎叶 (X80), 4、 5. 腹叶 (X80), 6. 叶尖 (x210), 7.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 x210), 8. 叶裂辦 中部细 胞 (X210); 9 一 13. 小 睫毛苔 BlepharostomaminusHorik. 9. 植物 体一段 (x35), 10、 12. 叶 (x210), 11. 腹叶 (x320), 13. 腹叶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拟复 叉苔科  27  端; 雌苞 叶大于 茎叶, 呈 多裂瓣 毛状, 裂 瓣基部 2 — 3 个细 胞宽, 上部 2 — 3 裂, 鬃毛 状。 蒴 萼长圆 筒形, 有 3 — 4 条 纵沟, 萼口 有不规 则毛状 裂片。 孢蒴 卵形, 褐色, 生于 无 色粗蒴 柄上, 成熟后 4 瓣 纵裂。 孢子 粒状, 有 细统。 弹丝具 2 条 螺纹。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高山 或平原 林下, 多见于 腐木、 湿 岩面,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分布于 中国各 省区, 北 半球广 布种。 2. 小 睫毛苔 图版 14: 9—13 Blepharostoma minus Horik. (1951); Inoue (1974) . 植物体 纤细, 淡 绿色, 半 透明。 茎 匍匐或 倾立, 长仅 0.5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假根 少, 散 生于茎 枝上。 叶 三列, 横 生于茎 枝上, 茎 枝下部 叶小, 向上 变大; 侧叶 3 — 4 裂 达 基部, 腹叶 2 裂, 裂 瓣单列 细胞; 叶 细胞长 方形, 7 — 9X20 — 28 微米。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蒴 萼长圆 筒形, 上部有 3 条 纵褶, 口 部具多 数毛状 裂片。 孢蒴 椭 圆形, 成熟后 4 瓣 纵裂。 本种与 睫毛苔 相似, 但 植物体 细小。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平原 或高山 较干燥 环境, 多见于 树干、 腐 木或岩 面上,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分布于 广西、 陕西、 台湾。 日本 也有。 2. 拟复 叉苔属 Pseudolepicolea Fulf. et Tayl. 植 物体中 等大, 黄绿 色或黄 褐色。 茎 直立或 倾立, 不规则 分枝、 分 枝耳叶 苔型。 叶 片 横生, 2 次 2 裂瓣, 叶边 全缘、 侧腹叶 相似, 仅腹叶 较小。 假 根少, 通 常生于 腹叶基 部。 叶 细胞长 方形, 平滑, 裂瓣 基部宽 4 一 6 (9) 个 细胞。 雌雄 异株。 雄苞叶 1 一 2 对, 基 部膨大 囊状, 精 子器无 隔丝。 雌苞 顶生, 雌苞叶 与莲叶 相似; 蒴 萼长椭 圆形, 上部 3 — 5 条 纵褶, 口部有 短毛。 孢 蒴椭圆 卵形, 蒴壁 2 层细 胞厚。 孢子有 细疣, 直径 14 一 18 微米。 弹丝具 2 条 螺纹。 本属约 3 — 4 种, 云南有 1 种。 1. 南亚拟 复叉苔 图版 14: 1—8 Pseudolepicolea trollii (Herz. ) GroUe et Ando (1963) . Blepharostoma trollii Herz. ( 1939) . Lophochaete' trollii (Herz. ) Schust . (1960). 植 物体中 等大, 褐绿 色或暗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高 0.8 — 1.3, 挺硬, 密被 叶片, 不规则 分枝, 耳叶苔 式分枝 形式, 表皮有 1 一 2 层厚壁 细胞, 无中轴 分化。 假根 极少, 或无。 叶片 三列, 近似 横生, 基部直 立覆瓦 状上部 2 次 分裂呈 4 瓣 倾立, 小 裂瓣披 针形, 基部 4 一 6 个细 胞宽, 小裂 瓣先端 1 一 2 个单列 细胞。 叶细胞 长方形 厚壁, 裂瓣细 胞长, 长约 40 — 50 微米, 宽约 12 — 15 微米。 基 部短。 雌 雄异株 (? )。 未 见抱子 体。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山区溪 谷石缝 或湿岩 面上。 分布于 中国、 锡金。 3. 裂 片苔属 Temnoma Mitt. 本属 共记载 12 种, 绝大 多数种 分布在 南美洲 和南太 平洋岛 lli§。 仅有 1 种分 布在东 
图版 15 1—7. 多毛 裂片苔 Temnoma setigerum (Lindb. ) Schust. 1. 植物体 的一段 (X60), 2. 叶片 (x80), 3. 叶片 (x220), 4. 腹叶 (X80), 5. 叶边毛 (x320), 6. 茎 横切面 (x320), 7. 叶片中 部细胞 (x320)。 (髙 谦、 冯金 环绘) 
绒 苔 科  29  南亚和 中国东 南部。 1. 多毛 裂片苔 图版 15: 1-7 Temnoma setigerum (Lindb. ) Schust. (1963). Jungermannia setigera Lindb. (1844); Grolle (1964); Blepharostoma setigerum (Lindb. ) Steph. (1909). 植物体 柔弱, 红 褐色, 有 光泽,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匍匐 或上部 倾立, 长达 4 厘米, 不 分枝或 不规则 分枝, 分 枝呈耳 叶苔型 侧出, 茎 枝表皮 细胞长 方形, 15 — 20X 50 — 70 微米, 横切 面直径 6 — 8 个 细胞, 内 外细胞 同形或 内部细 胞略大 于皮部 细胞, 表 皮 细胞外 壁明显 加厚, 有细 密疣, 褐色。 假根 无色。 叶 3 列, 发育 充分。 侧叶覆 瓦状蔽 前式, 斜列 平展, 近似 圆形, 宽大 于长; 边缘 2 — 4 浅裂, 具 2 — 8 个细 胞的分 枝长毛 刺, 两侧近 基部毛 刺短, 约 1 一 3 个细 胞长; 叶细胞 4 一 6 边 圆形, 近似 等轴, 基 部细胞 稍大, 16 — 20X 16 — 25 微米, 细胞 壁厚。 雌雄 异株。 未见孢 子体。 产于 大关。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 常 与羽苔 混生。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6. 级 苔禾斗 Trichocoleaceae 植物 体交织 丛生, 绒 毛状。 茎平铺 或上部 倾立, 具 2 — 5 回羽状 分枝。 叶蔽 后式排 列, 2 — 5 裂 不规则 掌状, 裂 片边缘 具细长 纤毛。 叶 细胞长 方形, 薄壁。 雌雄 异株。 无 蒴萼, 具 粗大假 蒴苞。 孢蒴卵 圆形, 蒴 壁由多 层细胞 组成, 内 层细胞 壁节状 加厚。 本科 云南有 1 属。 1. 续苔属 Trichocolea Dum. 植物体 膨松海 绵状, 交织 丛生, 黄绿色 或灰白 绿色, 具弱 光泽, 茎 匍匐或 先端上 倾, 2 — 3 回羽状 分枝, 常 着生有 鳞毛。 叶 三列, 侧叶 4 一 5 裂近 基部, 裂瓣不 规则, 边 缘 具毛状 突起;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略小。 全叶 细胞长 方形, 薄壁 透明。 雌雄 异株。 雌性 生殖器 生于茎 或分枝 顶端, 颈卵器 受精后 由茎端 膨大形 成短柱 形的假 蒴苞, 厚壁, 外被 憐毛。 孢 蒴长卵 圆形, 蒴壁由 6 — 8 层细胞 组成; 外壁细 胞大型 薄壁, 内 层细胞 壁不规 则节状 加厚。 孢 子小, 球形。 弹丝 双螺纹 加厚。 中国的 絨苔属 报道过 4 个 种名。 现 研究结 果本属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细弱, 茎 横切面 11 一 13 个细 胞粗; 羽 状分枝 稀疏, 短细; 叶基 部至裂 口髙为 4~6 个 细胞 2. 台 湾绒苔 T. merrillana 2 (1) 植物体 粗壮, 茎 横切面 20 — 30 个细 胞粗; 羽 状分枝 密集, 粗长; 叶基 部至裂 口高为 2 — 3 (4) 个细胞 1. 级苔 T. tomentella 
3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6 1—8.纯苔丁1^<:11000163 100161116113(£111"1).) Dum. 1, 植物体 (X3), 2.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310), 3、 7. 叶片 (X20), 4. 腹叶 (X210), 5、 6. 蝌毛 (x210), 8. 叶 毛细胞 (x310); 9~13. 台 湾纯苔 Trichocolea merrillana Steph. 9. 植物体 (X3), 10、 11. 叶 (x210), 12 . 腹叶 ( x 210) , 13. 茎 横切面 ( x 310)。 (高谦 、冯金 环绘) 
指 叶苔科  31  1. 绒苔 图版 16: 1—8 Trichocolea tomentella (Ehrb. ) Dum. (1822);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Jungermannia tornentella Ehrb. (1788); J . pluma Reinw. et al. (1834); Tri- chocolea pluma (Reinw. et al. ) Mont. (1846). 植物体 膨松绒 毛状, 交织 丛生, 黄绿 色或白 绿色, 略具 光泽。 茎 匍匐, 长 3 — 8 厘 米, 不 规则多 回羽状 分枝或 2 — 3 回规 则羽状 分枝, 茎 横切面 15 — 20 个细 胞粗, 具鳞 毛。 侧叶 4 裂近达 基部, 基部 到裂口 2 — 4 个 细胞高 , 裂瓣 边缘具 单列细 胞组成 的多数 纤毛;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略小。 叶 细胞长 方形, 宽 13 — 26 微米, 长 39 — 46 微米, 薄 壁, 透明、 常 有粗疣 条纹。 雌雄 异株。 假蒴苞 粗大, 长圆 筒形, 外密被 鳞片。 孢 蒴长椭 圆形, 棕 褐色; 蒴壁 (4) 6 — 8 层细 胞厚, 外 层细胞 大型, 薄壁 透明, 内 层细胞 不规则 节状 加厚。 孢子 球形, 红 褐色, (13) 15 — 20 微米。 弹丝 双螺纹 加厚。 产于全 省各市 县区。 生 于高山 溪沟边 潮湿岩 面或湿 土上, 有 时见于 阴湿处 腐倒木 上。 是 世界广 布种。 2. 台 湾绒苔 图版 16: 9—13 Trichocolea merrillama Steph. ( 1923) . Trichocolea lumbricoides Horik. (1934). 植物体 细弱, 交 织稀疏 丛生, 黄 绿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长 1.5 — 4 厘米, 具 稀疏、 不 规则短 分枝, 横切面 10 — 12 个细 胞粗, 由 大型薄 壁细胞 组成, 无 憐毛。 侧叶 不规则 (4) 5 裂至 1 々处, 基部 至裂口 4 一 6 个细 胞高, 裂瓣 再分裂 成多数 纤毛, 纤毛 细长, 由 5 — 10 个单 列细胞 组成。 腹叶 与侧叶 相似, 一般 4 裂达 2/3 处, 边缘具 纤毛。 叶细胞 长 方形, 薄壁。 孢子体 未见。 产 于高黎 贡山。 生于林 下土坡 或路边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台湾。 菲 律宾、 泰国、 印 度 尼西亚 也有。 7. 指叶 苔禾斗 Lepidoziaceae 植物体 直立或 匍匐, 淡 绿色、 褐 绿色, 有时红 褐色, 常膨 松平铺 丛生。 茎长 短差别 很大, 由几 毫米至 80 毫米, 或 更大, 宽 0.3~0.6 毫米; 不规则 1 一 2 — 3 次 分枝, 侧枝 为耳 叶苔型 分生; 腹 分枝呈 鞭状, 有鳞片 状叶和 假根; 横 切面的 表皮细 胞大, 内 部细胞 小。 假根常 生于腹 叶基部 或鞭状 枝上。 茎 叶和腹 叶形状 相似, 有的属 (Zoopsis) 退化为 几个 细胞, 正常 的茎叶 多斜列 着生, 少数 横生, 先端 3 — 4 裂瓣, 少数属 种深裂 呈瞎毛 状, 裂 瓣全缘 平滑。 腹 叶通常 较大, 横生 茎上, 先端常 有裂辦 和齿, 少数 退化为 2 — 4 个细胞 (Zoopsis mytilopsis)。 叶 细胞壁 薄或稍 加厚, 三 角体小 或大或 呈节状 加厚; 角质 层平 滑或有 细瘤; 油体常 存在, 均 质形。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雄穗生 于侧短 枝上, 雄苞叶 基 部膨大 囊状, 精子器 1 一 2 个, 生于 1 个雄苞 叶中。 雌 苞生于 腹侧短 枝上; 雌 苞叶比 茎 叶大, 内苞 叶先端 常分裂 成细裂 瓣或裂 辦, 边缘 有毛。 蒴 萼长棒 状或纺 锤形, 渐收缩 呈 有毛的 小口, 上部 有褶或 平滑。 孢蒴卵 圆形, 成熟 后裂成 四瓣, 蒴壁 2 — 5 层 细胞。 弹 丝直径 1 一 1.5 微米, 两条 螺纹。 孢子 有瘤。 
32  云 南植物 志  本科据 Reimers (1954) 报道 全世界 11 属约 800 种。 本 次研究 云南有 5 属 44 种。 分属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白色, 透明, 茎 扁平。 叶 和腹叶 极小, 1 一 2 个细胞 5. 虫 叶苔属 Zoopsis 2 (1) 植物体 绿色, 不 透明, 茎楠 圆形或 圆形。 叶和腹 叶大, 均为 多细胞 构成。 3 (6) 植物体 呈羽状 分枝; 叶片 深裂呈 3 — 4 裂瓣, 裂瓣披 针形或 指形。 4 (5) 植物体 侧分枝 为耳叶 苔型; 叶片 指状裂 瓣不达 基部, 手掌状 4. 指 叶苔属 Lepidoria 5 (4) 植物体 腹侧分 枝呈鞭 苔型, 侧 面分枝 为耳叶 苔型; 叶片 指状裂 辦几乎 达基部 3. 谢旨龍 Kurzia 6 (3) 植物体 呈叉状 分枝; 叶片 深裂呈 2 — 3 浅 裂瓣, 裂瓣三 角形。 7 (8) 叶 片常具 三枚浅 裂瓣; 腹叶不 裂或有 粗齿; 鞭 状分枝 常生于 腹叶腋 2. Bazznia 8 (7) 叶 片常具 2 枚浅 裂瓣; 腹叶具 3 裂瓣; 无鞭 状枝, 分枝 生于腹 叶侧面 1. 细 鞭笞属 Acromastigum 1. 细 鞭笞属 Acromastigum Evans 本属 Evans (1934) 曾 作过世 界专属 研究。 根据 Reimers (1954) 统计, 世界 本属有 28 种, 多 数分布 于东南 亚热带 地区。 我国 曾记录 (Piippo. 1990) 3 种, 现仅知 1 种。 1. 细鞭苔 图版 17: 1—23 Acromastigum divaricatum ( Nees ) Evans ex Reim. ( 1933);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divaricata Nees (1830); Bazzania lepidozioides Horik. (1934); Hatt. (1949) ; Acromastigum hainanensis Wu et Lin (1978) * ; Lin et al. (1990). 植物体 纤细, 挺硬, 长 1.5 — 2 厘米, 带叶宽 0.1 厘米,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丛生小 片状。 茎 匍匐, 直径粗 84 微米, 横切面 圆形, 4 一 5 个细胞 直径, 皮部 6 — 7 个大 细胞, 内部 细胞显 著小; 不规则 叉状疏 分枝, 腹分 枝细长 鞭状, 生 小叶。 叶片覆 瓦状蔽 前式排 列, 斜列 着生, 阔 卵形, 长 0.15~0.2 毫米, 宽 0.12~0.15 毫米, 2 裂达 1/2 — 2/3, 背瓣 卵形, 腹瓣 条形, 先 端钝; 叶中 部细胞 8 — 13X10 — 14 微米, 方 形或六 边形, 厚 壁, 无三 角体, 皮质层 平滑。 腹 叶小, 与茎 等宽, 方 形或扁 方形, 宽大 于长, 3 裂达 1/3 — 1/2 深, 裂瓣长 3 — 5 个 细胞, 基部宽 2— 3 个 细胞。 鞭 枝叶鎖 片状。 其他 未见。 产 于本省 南部。 生于林 下腐木 或树干 基部。 分布于 海南。 2. 鞭笞属 Bazzania Gray 植物 体变化 较大, 纤细或 粗壮, 油绿 色或黄 绿色, 有时 褐色, 有光 泽或无 光泽, 平 铺密集 或疏松 丛生,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有 时先端 上升; 茎 横切面 细胞分 化小, 皮层 细胞大 或小, 常 厚壁, 中部 细胞不 分化; 有两种 分枝, 侧分枝 叉状, 与茎同 
指 叶苔科  33  图版 17 1—23. 细鞭苔 Acromastigumdivaricatum (Nees) Evans ex Reim. 1. 茎 的一段 (x50), 2、 3. 基叶 (x240), 4、 5. 枝叶 (X240), 6— 12. 茎腹叶 (X240), 13— 15. 枝叶 (x240), 16. 旗叶裂 辩细胞 (x420), 17. 基叶裂 » 细胞 (X420), 18. 茎叶基 部细胞 (X420), 19. 腹叶基 部细胞 (x420), 20. 枝的 横切面 (x240), 21. 茎 的 横切面 (X240), 22. 枝叶 (X420), 23. 枝腹叶 (x420)。 (髙 谦、 冯金 环绘) 
34  云南 植物志  型; 腹分枝 细长, 无 叶或有 小叶, 鞭状, 常生假 根。' 假 根少, 生 于腹叶 基部或 鞭状枝 上。 叶片多 覆瓦状 排列, 基 部斜列 着生, 卵长 方形或 卵状三 角形, 舌状长 方形, 有时先 端 内曲或 平展, 通 常先端 2 — 3 齿, 少 数圆钝 或不规 则齿; 叶边 全缘或 有齿; 叶 细胞方 形或六 边形, 少 数在中 下部分 化条格 细胞; 三 角体小 或大呈 节状; 角质层 平滑或 有瘤; 油体在 1 个 细胞中 2 — 8 个, 通常 较小。 腹叶 发达, 透 明或不 透明, 横生 茎上, 多数比 茎宽, 少数 种基部 下延或 分裂呈 裂片, 叶边 多分化 有齿或 裂片, 有 时边缘 有透明 细胞。 雌雄 异株。 多数 不育, 少数 种见孢 子体。 雌雄 器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雄穗 4~6 对苞 叶, 苞叶 圆形, 先端有 不规则 裂片, 具 1 一 2 个精 子器。 蒴 萼长圆 筒形, 先端 收縮, 口部有 毛 状齿。 孢蒴卵 圆形, 假蒴柄 粗长, 成熟 后裂成 四瓣。 弹丝 细长, 2 条 螺纹。 孢 子小, 褐色, 具瘤。 本属据 Stephani (1808 — 1924) 记载, 全 世界有 335 个 种名, Mizutani 和 张光初 (1986) 记载 了中国 27 种, Piippo (1990) 记载 中国有 30 种。 云 南省有 26 种。  1 (16) 腹叶中 部细胞 透明。 2 (5) 腹叶明 显宽大 于长。 3 (4) 腹叶 边缘细 胞壁明 显厚于 其他细 胞壁; 叶片 覆瓦状 排列水 平呈直 角伸出 12. 喜马拉 雅鞭苔 B. himaiayana 4 (3) 腹叶边 缘细胞 不比其 他细胞 壁厚; 叶片覆 瓦状向 斜上方 伸出, 不下垂 4. 阿萨 密鞭苔 assamica 5 (2) 腹叶长 宽相等 或长大 于宽。 6 (11) 腹 叶长宽 相等。 7 (8) 叶细 胞角质 层平滑 22. 三 裂鞭苔 B. tridens 8 (7) 叶细胞 角质层 具瘤。 9 (10) 叶细胞 角质层 具细瘤 15. 瘤 叶鞭苔 B. mayabarae 10 (9) 叶 细胞角 质层具 低粗瘤 20. 深 绿鞭苔 B. semiopaea 11 (6) 腹 叶长大 于宽。 12 (13) 植物体 粗长, 长 4 一 8 厘米 16. 白 边鞭苔 B. oshimensis 13 (12) 植物体 细短, 长 1 一 3 厘米。 14 (15)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2 — 3 厘米; 叶密覆 瓦状, 向上斜 伸出; 叶细 胞角质 层平滑 1. 白 叶鞭苔 B. albifolia 15 (14) 植物 体小, 1 一 2 厘 米长; 叶片排 列疏, 上下 常不相 接连; 叶细胞 角质层 具瘤或 有水纹 … 8. 柔 弱鞭苔 B. debilis 16 (1) 腹 叶中部 细胞不 透明。 17 (24) 叶 片短三 角形。 18 (19) 腹叶边 缘卷, 长大 于宽, 肾形; 叶 片强烈 内曲, 干燥 时硬脆  分种 检索表  11. 南 亚鞭苔 B. griffithiana  19 (18) 20 (21)  腹 叶边缘 平展。 叶片 细胞三 角体钝 角形, 鼓起 呈节状  18. 弯 叶鞭苔 B. pearsonii 
指 叶苔科  35  21 (20) 叶片 细胞三 角体锐 角形, 不 鼓起呈 节状。 22 (23) 腹叶 发达, 宽 为茎的 2 倍, 常有 3 — 4 个齿 23. 三 齿鞭苔 B. tricrenata 23 (22) 腹 叶特别 发达, 宽约 为茎的 5 倍 • 13. 瓦 叶鞭苔 B. imbricate 24 (17) 叶片 卵形、 长椭 圆形或 舌形。 25 (30) 叶 先端具 2 裂瓣。 26 (27) 叶细 胞角质 层平滑 5. 双 齿鞭苔 B. bidentula 27 (26) 叶细胞 角质层 具瘤。 28 (29) 腹叶先 端卷曲 有齿; 叶 卵形, 叶细胞 具锐角 三角体 21. 锡 金鞭苔 B. sikkimensis 29 (28) 腹 叶先端 平展, 具 2 裂瓣; 叶长卵 圆形, 叶 细胞具 长节状 三角体 6. 二辩 鞭苔 B. bilobata 30 (25) 叶 先端具 3 裂辦。 31 (32) 腹叶基 部有附 属裂瓣 3. 基 裂鞭苔 B. appendiculata 32 (31) 腹 叶基部 无附属 裂瓣。 33 (36) 腹 叶边缘 平滑。 34 (35) 腹 叶长大 于宽, 稍比 茎宽; 叶片长 椭圆形 17. 小 叶鞭苔 B. ovistipula 35 (34) 腹 叶长宽 相等, 宽 为茎的 3 倍; 叶片 卵圆形 19. 东 亚鞭苔 B. praerupta 36 (33) 腹叶边 有齿, 或凹凸 不平, 或有 裂瓣。 37 (46)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钝 角形, 呈节状 加厚。 38 (39) 腹 叶小, 宽大 于长, 宽约为 茎宽的 1.5 倍 以上。 39 (38) 腹叶 甚小, 宽与茎 相等或 还小, 边 缘不卷 7. 圆 叶鞭苔 B. conophylla 40 (41) 腹叶中 等大, 宽约为 茎宽的 1.5 倍, 叶边明 显背卷 26. 卷 叶鞭苔 B. yoshinagana 41 (40) 腹 叶大, 宽为 茎宽的 3 倍, 叶边 平展, 先 端具齿 25. 越 南鞭苔 B. vietnamica 42 (41) 叶常 易脱落 19. 裸 茎鞭苔 B. denudata 43 (42) 叶不易 脱落。 44 (45) 茎 带叶宽 2 — 3 毫米。 腹 叶常与 1 或 2 侧叶基 部同生 14. 日 本鞭苔 B. japonica 45 (44) 茎 带叶宽 4 一 6 毫米; 腹 叶不与 1 或 2 枚 侧同生 24. 鞭苔 B. trilobate 46 (37) 叶细 胞三角 体小, 不 呈节状 加厚。 47 (48) 腹叶 平展, 宽 为茎的 2 — 4 倍, 深裂 或不规 则裂辦 2. 狭 叶鞭苔 B. angustifolia 48 (47) 腹叶不 平展, 宽 为茎的 2 倍 以下, 先 端有齿 10. 厚 角鞭苔 B. fauriana 1. 白 叶鞭苔 图版 18: 1—12 Bazzania albifolia Horik. (1934); Pose (1969);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达 1.5 — 3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油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匍  匐, 直径 0.2~0.23 毫 米粗,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细 胞小, 内部细 胞大, 均 厚壁, 叉状 分枝; 鞭枝少 而短。 叶片密 覆瓦状 排列, 蔽 前式, 水 平向外 伸出, 长 舌形, 稍呈 镰刀形 弯曲, 长 1 一 1.1 毫米, 先端宽 0.25 - -0.3 毫米, 基部宽 0.45~0.5 毫米, 先端 截形, 3 裂 片大小 不等, 三 角形锐 或钝, 背边 弧形; 叶先 端细胞 17. 5 — 25X 15 — 25 微米, 中部 细胞 25 — 42. 5X20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22. 5 — 30 x 30 — 52. 5 微米, 三角 体大, 节状, 细胞 厚壁。 腹 叶密, 覆 瓦状, 约 为茎的 2 倍宽, 长大 于宽, 长方 圆形, 或阔 卵形, 长 0.5~<).6 毫米, 宽 0.4 — 0.6 毫米, 先端 圆钝, 平 滑或具 2 — 3 个钝 裂片, 侧边 全缘或 呈 波状; 先 端细胞 12. 5 — 25X 15 — 22. 5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57.5 x 15 — 25 微米, 基部 
图版 18 1 一 12. 白 叶鞭苔 BazzamaalbifoliaHorik. 1 •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18), 3. 三 枚叶片 (X45), 4、 5. 腹叶 (X45), 6.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310), 7. 叶中 部细胞 (x310), 8 腹叶 中 部细胞 (X310), 9. 腹叶基 部细胞 (x310), 10. 叶 先端裂 辦细胞 (x310), 11. 腹叶先 端细胞 (x310), 12. 腹叶基 部细胞 (x31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37  细胞 20 — 25X7. 5— 20 微米, 薄壁, 透明。 产于 德铁。 生 于海拔 2800 米林下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台湾。 2. 狭 叶鞭苔 图版 19: 1—12 Bazzania angustifolia Horik. (1934); Pose. (1969); Mizut. et Chang (1986); Pi- ippo (1990). 植物体 纤长, 长达 6 (9) 厘米, 带叶宽 2 毫米,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直径 0.2 毫 米粗, 绿色, 叉状 分枝, 枝长; 鞭 状枝多 而长。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狭 长 舌形, 向外 伸出, 与 茎呈近 90 度角, 长 0.9—1.1 毫米, 先端宽 0.15"0.22 毫米, 基部宽 0.35""0.4 毫米, 背 边略呈 镰刀形 弯曲, 先端裂 成三枚 锐角形 裂瓣, 裂角 呈锐角 形; 叶先 端细胞 17. 5 — 27. 5X 15 —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37.5 x 20 — 27. 5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27. 5 — 37. 5 X 17. 5 — 30 微米, 三角 体大, 节状,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贴茎 着生, 约为 茎宽的 2 倍, 圆 形或圆 方形, 边 缘和先 端有毛 状齿, 先端 几乎成 多细胞 裂片, 长 0.8— 1.0 毫米, 宽 0.75~0.9 毫米, 先 端细胞 12. 5 — 25X12. 5— 17. 5 微米, 中 部细胞 17. 5 — 25X15— 17. 5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0 x 12— 17.5 微米, 细胞 厚壁, 三角 体小; 角质层 平滑。 有 性器官 未见。 产于 景东、 碧江。 生 于海拔 2550 — 33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台湾。 越南 也有。 3. 基 裂鞭苔 图版 20: 1-12 Bazzania appendiculata (Mitt. ) Hatt. (1986); Mizut. et Chang (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m appendiculatum Mitt. (1861). 植物 体大, 长 2 — 4 厘米, 带叶宽 3 — 4 毫米,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匍匐 丛生, 茎粗直 径 0.3~0.4 毫米, 分 枝少, 鞭状 枝多, 长 8 — 12 毫米。 叶片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向两 侧与茎 成直角 伸出, 干时 内曲, 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基部宽 1 一 1.3 毫米, 先端宽 0.5""0.6 毫米, 具 3 个三角 形齿, 齿间 角呈钝 角形, 背边基 呈弧形 弯曲, 基部呈 耳状, 腹侧 边直, 基部 常生有 裂片, 前端 腹侧具 一齿; 先端 叶细胞 15 — 20X10 — 15 微米, 中 部细胞 32 — 46X20 — 25 微米, 细胞 壁厚, 三角 体大, 节状, 叶基部 细胞约 57x32 微 米, 角质层 有瘤。 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约为 茎宽的 3 倍, 贴于 茎上, 圆形, 长 0.5~0.9 毫米, 宽 0.6 — 0.8 毫米, 长 宽几乎 相等, 周边有 不规则 缺刻, 基 部耳状 有分裂 细片附 属物; 先 端细胞 12 — 24X12 — 17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34X14 — 24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大, 节状; 角质层 有瘤。 产于 绿春。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锡金、 尼 泊尔、 不丹、 缅 甸及泰 国 也有。 4. 阿萨 密鞭苔 图版 21: 1—8 Bazzania assamica (Steph. ) Hatt. (1947) . Mastigobryum assamica Steph. (1885).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达 3 厘米, 带叶宽 1.5 — 2 毫米, 油绿 色至褐 绿色, 匍笥 延伸呈 群落。 茎 粗直径 0.2"0.3 毫米, 叉 状侧枝 和腹面 鞭状枝 均少。 叶 覆瓦状 蔽前式 相接排 列, 向 上约呈 45 度 伸出, 长圆 卵形, 呈 镰刀形 弯曲, 长 1 一 1.2 毫米, 基 部宽约 0.7 毫 
38  云南 植物志  3  12  图版 19 1 一 12. 狭 叶鞭苔 Bazzania angustifolia Horik.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 18), 3. 三 枚叶片 (X22), 4~6. 腹叶 (x22), 7. 叶中 部细胞 (xl30), 8. 叶 先端裂 維细胞 (xl30), 9. 叶中 部细胞 (X130)' 10. 腹 叶先端 齿细胞 (X130), 11. 腹叶中 部细胞 (x310), 12. 腹叶基 部细胞 (x31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39  图版 20 1— 12. 基 裂鞭苔 Bazzaniaappendiculata (Mitt. ) Halt.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u), 2. 植物 体一段 (背面 观) (XII), 3. 三 枚叶片 ( X 18), 4、 13. 腹叶 ( X 18), 5. 叶 先端裂 維细胞 ( x 540), 6. 叶中 部细胞 (X470),7. 腹 叶细胞 (X470), 8.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470), 9.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10. 叶 片背侧 边 缘基部 附裂片 (x90), 11. 叶基 部细胞 (><540), 12. 腹叶 基部附 属裂片 (x90)。 (张光 初绘) 
40  云南植 • ^志  图版 21 1_8. 阿萨 密鞭苔 Bazzania assamica (Steph. ) Hatt. 1. 茎 的一段 腹面观 (x40), 2、 3. 叶片 (X40), 4、 5. 腹 叶 (X40), 6. 叶 尖细胞 (X240), 7. 叶中 部细胞 (x310), 8. 腹叶边 缘细胞 (X310); 9 — 13. 柔 弱鞭苔 Baz- zania debilis Kitag. 9. 茎的 一段 背面观 (x20), 10. 叶中 部细胞 (X310), 11. 叶 尖细胞 (X180), 12. 腹叶 (X180), 13. 二 枚叶片 (X 40); 14 — 20. 厚 角鞭苔 Bazzania fauriana (Steph. ) Hatt. 14. 茎 的一段 腹面观 ( x 20) , 15、16. 叶片 (X40) '17、18. 腹叶 (X40),19. 叶 齿细胞 ( x 310) ,20. 叶中 部细胞 (x310)。 (高谦 、冯金 环绘) 
指 叶苔科  41  米, 先端宽 0.3~0.4 毫米, 有 3 个 不规则 锐齿, 叶边 平滑; 叶先 端细胞 17X25 微米, 中 部细胞 22 — 40X20 — 28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大, 锐 角形, 基部 细胞近 方形, 40_50 X38 — 45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贴茎 生长, 略宽 于茎, 近似 肾形, 长 0.3 — 0.35 毫 米, 宽 0.4~0.5 毫米, 宽 明显大 于长, 叶边 全缘, 略 内卷, 两 基角常 内缩; 基 部有几 列暗色 细胞, 其 他细胞 均薄壁 透明, 中部 20 — 55X 15 — 25 微米, 无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小, 20 — 40 X 20 — 32 微米, 厚壁, 有三 角体。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红河、 绿春、 元阳分 水岭、 西双 版纳、 腾冲。 生 于海拔 1600— 2100 米林下 或林边 岩面薄 土或泥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印度、 缅甸 也有。 5. 双 齿鞭苔 图版 22: 1—20 Bazzania bidentula (Steph. ) Steph. (1909); Nicholson (1930); Horik. (193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Pleuroschisma bidentulum Steph . ( 1894); Mastigobryu m bidentulum (Steph.) Steph. (1908). 植物体 细小, 长约 2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5 毫米, 淡黄 绿色, 小 片交织 丛生, 常与 藓 类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油 绿色, 直径 0.15"0.2 毫 米粗, 横切 面呈椭 圆形, 边 缘细胞 大 于内部 细胞, 叉状 分枝, 鞭状 枝少; 假 根少, 多生 于腹叶 基部。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蔽 前式, 与 茎成直 角向外 伸出, 常 有落叶 段落, 干时 先端不 内曲, 长椭 圆形, 长 0.45 — 0.65 毫米, 宽 0.25~0.4 毫米, 先端宽 0.05 — 0.1 毫米, 背边 基部稍 弧状, 先 端狭, 具 2 齿或 无齿, 圆钝或 稍有小 尖头; 先 端细胞 17. 5 — 25X 12. 5 — 20 微米, 厚壁, 中部 细胞 17. 5 — 30x 15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32. 5 — 37.5 x 25 — 27. 5 微米, 细 胞壁中 等厚, 三角 体小, 角质层 平滑; 油 体球形 或长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4 一 8 个。 腹叶为 茎宽的 2 — 3 倍, 贴茎 着生, 方 圆形, 基部略 收缩, 长 0.25 — "0.3 毫米, 宽 0.25 — "0.4 毫米, 先端截 形, 有波状 钝齿, 两侧 边全缘 平滑, 中部 细胞与 叶细胞 相似, 20 — 25X 15 — 22. 5 微米, 不 透明。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玉 龙山、 景东哀 牢山、 腾冲。 生于林 下腐木 或树干 基部。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四川、 贵州、 西藏。 朝鲜 及日本 也有。 6. 二 辦鞭苔 图版 23: 1—16 Bazzania bilobata Kitag. (1967);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 物体中 小型, 长达 2 厘米, 带叶宽 1.5 — 2.0 毫米, 油绿 色或绿 褐色, 稀 疏或交 织 丛生。 茎 匍匐, 直径 1.0 — 1.8 毫米, 油 绿色, 细长 毛状, 稀 疏叉状 分枝, 分 枝多数 长 7 毫米, 鞭状枝 多数, 长短 不同。 假 根少, 多生 于鞭状 枝上。 叶片 覆瓦状 着生, 向外 伸出 与茎呈 70 — 80 度角, 干 燥时几 乎呈一 平面, 不呈 镰刀形 弯曲, 长 卵形, 长约 0.6 — 11 毫米, 先端宽 0.15~0.20 毫米, 基部宽 0.3~0.5 毫米, 先端 2 裂瓣; 叶先端 细胞 20x30 微米, 中 部细胞 22 — 30 X 18 — 22 微米, 基 部细胞 22 — 42 x 18 — 22 微米, 薄壁, 三 角体呈 节状; 角 质层有 密瘤;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每个 细胞内 2 — 3 个。 腹叶 横生, 贴茎 生长, 长 方形, 长大 于宽, 长 0.4~0.5 毫米, 宽 0.3~0.4 毫米, 先端 2 裂 达 1/4 一 1/3, 裂瓣三 角形, 锐尖 或钝, 边缘 有不规 则齿; 腹叶 细胞与 叶细胞 同形, 20 — 36x 12— 20 微米。 
4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2 1 一 20. 双 齿鞭苔 Bazzaniabidentula (Steph. ) Steph. 1.2. 植物体 的一段 (腹 面观) (x22), 3. 植物 体的段 (背 面观) (X22), 4 一 10. 腹叶 (X55), 11 一 13. 叶片 (X55), 14. 叶 尖细胞 (x470), 15. 叶中 部细胞 ( x 570), 16. 腹叶基 部细胞 (X570), 17. 叶片基 部细胞 (X570) , 18. 叶片中 部细胞 ( x 570) , 19. 茎的 横切面 ( x 290) , 20.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43  图版 23 1 一 16. 二 辦鞭苔 BazzaniabilobataKitag.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22),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22), 3 — 5. 叶片 (X45), 6 — 9. 腹叶 (X45), 10. 叶中 部细胞 (x470), 11. 叶基 部细胞 (x470), 12. 叶 先端裂 維细胞 (X470); 13.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470), 14.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15.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6.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44  云 南植物 志  产于 勐腊。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泰国 也有。 7. 圆 叶鞭苔 图版 24: 1—14 Bazzania conophylla (S. Lac. ) Schiffn. (1898) ; Yamada et Lai (1979) ;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3 — 4 厘米, 带叶宽 2. 5 — 3. 2 毫米, 油 绿色, 片状 丛生。 茎匍 匐, 直径 0.2"0.3 毫 米粗, 横切 面呈椭 圆形, 皮部细 胞与内 部细胞 相同, 厚壁, 叉状 分枝, 有 时先端 内曲, 鞭状 枝长。 叶片密 覆瓦状 着生, 略 向上斜 伸出, 长 卵形或 长圆舌 形, 长 1.5 — 1.9 毫米, 先端宽 0.3"0.35 毫米, 基部宽 0.6~0.7 毫米, 先端 截形, 具 三个 三角形 裂片, 锐尖, 背侧 边基部 弧形, 腹侧 边直; 叶先 端细胞 17. 5 — 20X12. 5 — 17.5 微米, 中 部细胞 22.5—37.5 X 12.5—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7. 5 — 47.5 x 17. 5 — 25 微米, 三角 体大, 鼓起呈 节状。 腹 叶小, 贴茎 着生, 互相不 相接, 约与茎 同宽, 宽大于 长, 呈扁方 圆形, 宽 0.35~0.5 毫米, 长 0.25"0.4 毫米, 先端 截形或 圆钝, 有 不规则 的 3 — 4 枚粗 裂片, 裂片上 有齿, 两侧边 有齿或 平滑, 基部不 收缩; 腹叶先 端细胞 15 — 30X10 — 17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30 X 12. 5 — 17. 5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2.5 x 12. 5 — 22.5 微米, 细胞 壁厚, 三 角体呈 节状。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 分布于 台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8. 柔 弱鞭苔 图版 21: 9—13 Bazzania debilis Kitag. ( 1967) . 植物 体小, 细长, 长达 1.5 厘米, 带叶宽 0.6 — 1.2 毫米, 油 绿色, 疏生, 形成薄 层小 群落。 茎粗 直径约 0.1 毫米, 横切面 4 一 5 个 细胞, 分 枝少, 鞭状 枝少, 长 1 一 2 毫 米。 叶片 离生, 向两 侧水平 伸出, 与茎成 直角, 长椭 圆形, 不 弯曲, 长 0.3 — ~0.6 毫米, 基部宽 0.1 — 0.3 毫米, 先端宽 0.08~0.1 毫米, 5*^ 端 2 裂齿不 等大, 齿三 角形, 钝或 少 数锐, 背侧 边缘基 部不特 弯曲; 叶先 端细胞 15X25 微米, 叶中 部和基 部细胞 同形, 略长, 25 — 35X20 — 25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角 质层在 中上部 有瘤, 基 部有条 形瘤。 腹叶 卵形, 长大 于宽, 贴茎, 长 0.14"0.3 毫米, 宽 0.1"0.2 毫米, 边 缘有浅 凹陷; 细 胞薄壁 透明, 方 形或长 方形, 多数 25 — 35X 15 — 20 微米,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或 有纵 条纹。 产 于西双 版纳、 东北部 (黄连 山)。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泰国 也有。 9. 裸 茎鞭苔 图版 25: 1—13 Bazzania denudata (Torrey ex Lindenb. ) Trev. (1877);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m denudata Torrey ex Lindenb. (1845); Mastigobryum ovi folia Steph. (1908); Bazzania ovifolia (Steph. ) Hatt. (1943); Bazzania denudata (Torrey ex Lin- denb. ) Trev. subsp. ovifolia (Steph. ) Hatt. (1957).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3 厘米, 带叶宽 1.5 — 2. 5 毫米, 油绿 色或褐 绿色, 丛生。 茎 匍筒, 直径 0.2~0.25 毫米, 横 切面椭 圆形, 内部 细胞壁 稍薄, 油 绿色, 先端常 上升, 叉状 分枝, 鞭状枝 很少; 假 根少, 无色。 叶片密 覆瓦状 排列, 蔽 前式, 水平 伸出, 干燥 时稍 内曲, 瓢形, 短 圆长方 形或短 舌形, 背边呈 弧形, 长 0.8 — 1.2 毫米, 先端宽  nv 
指 叶苔科  45  12  图版 24 1—14. 圆 叶鞭苔 Bazzania conophylla (S. Lac. ) Schiffn. 卜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18), 3 — 7. 五 枚腹叶 (X45), 8.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9.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0. 腹 叶先端 边 缘细胞 (x470), 11. 叶片基 部细胞 (X470), 12. 叶片 先端裂 維细胞 (X470), 13. 茎 横切面 一部分 (X240), 14. 叶片中 部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4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5 1—13. 裸 茎鞭苔 Bazzania denudata (Torrey ex Lindenb. ) Trev. 1 .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 x8),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8), 3. 三 枚叶片 (X49), 4—5. 12. 腹叶 (x45), 6. 叶基 部细胞 (x470), 7. 叶 中部细 (X470),8.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10), 9. 叶 先端裂 难 细胞 (X470), 10.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1. 腹叶 基 部细胞 (X470), 13.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47  0.25~0.4 毫米, 基部宽 0.8 — 1.0 毫米, 先端 截形, 具不 规则的 3 枚 裂片, 裂 片三角 形锐尖 或钝; 叶先 端细胞 15 — 22. 5x 17. 5 —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17. 5 — 37.5 x 25 — 37. 5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25x30 — 42. 5 微米, 细胞 壁厚, 三 角体大 或小, 角质层 平滑; 每 个细胞 6 — 13 个 油体, 长椭 圆形。 腹叶 贴生, 横生 茎上, 方 圆形, 宽大 于长, 长 0.4 — 0.55 毫米, 宽 0.55"0.7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不 规则的 4 一 5 枚 裂片, 裂 片短, 圆钝, 侧边全 缘或有 钝齿; 细胞与 叶细胞 相同, 不 透明, 先 端细胞 17. 5 — 22. 5X 17. 5 — 30 微 米, 中 部细胞 20 — 30X22. 5— 32. 5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40 x 22. 5 — 27. 5 微米, 边部细 胞较小 C 产于 德钦。 生 于海拔 3400 米 林下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湖南、 西藏。 朝 鲜、 日本、 北美洲 也有。 10. 厚 角鞭苔 图版 21: 14—20 Bazzania fauriana ( Steph. ) Hatt. ( 1946); Mizut. et Chang ( 1986); Piippo (1990). Mast igobr yum faurianum Steph. (1908); Bazzania nodulosa Horik . (1934); B . aequitexta Herz. ( 1955) . 植物 体大, 粗壮, 长 5 — 8 厘米, 带 叶宽约 4 毫米, 暗绿 色或褐 绿色, 丛生。 ^匍 匐, 绿色, 直径 0.3 —" 0.4 毫米, 先端 上升, 规 则叉状 分枝, 先端常 内曲, 鞭状 枝多, 挺硬, 茎横切 面呈椭 圆形, 皮 细胞小 于内部 细胞, 厚壁; 假 根多生 于鞭状 枝上。 叶片密 覆瓦状 排列, 蔽 前式, 水平 伸出, 先端 下斜, 基部 卵形, 向先端 舌状, 稍成镰 刀形弯 曲, 背侧基 部呈圆 弧形, 长 2. 2 — 3.0 毫米, 基部宽 1 一 1.2 毫米, 中部宽 0.5~0.8 毫 米, 先端宽 0.35 — 0.45 毫米, 先端 有三枚 裂片, 三角 形裂片 向两侧 伸开, 裂角钝 或锐; 叶先 端细胞 15X24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35X38 — 50 微米, 厚壁, 三 角体非 常大, 节 状;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约为 茎宽的 2 倍, 两侧 与侧叶 相接, 近似 方形, 长宽 相等, 0.6 X0.8 毫米, 先端 截形, 或圆 钝形, 有四枚 不等大 的齿, 两侧平 滑或具 1 一 2 枚齿; 腹 叶细 胞与叶 片细胞 相似, 15X20 微米, 边 缘细胞 较小。 油体不 明显。 产于 维西、 绿春、 红河。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岩 面薄土 和树干 基部。 分 布于安 徽、 广西、 海南。 日本 也有。 11. 南 亚鞭苔 Bazzania griffithiana (Steph. ) Mizut. (1967) . Mastigobryum griffithiana Steph. (1908). 植物 体小, 长约 2 厘米, 带叶宽 1—1.2 毫米, 褐 绿色, 丛生。 茎 粗直径 0.35 毫 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长 0.5 — 1 厘米, 鞭 状枝少 而短。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内曲, 三 角形, 长 1 一 1.3 毫米, 基部宽 1.0 — 1.2 毫米, 先端宽 0.4 — 0.6 毫米, 具 3 个 三角形 锐齿, 齿间角 锐形, 背边近 基呈圆 弧形, 在茎 背侧超 过茎; 叶先 端细胞 15— 25 X 10 — 20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16 — 26X 12 — 20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节状, 叶 基部细 胞大, 32 — 40X26 — 32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外形椭 圆形, 长 0.7 毫米, 宽 0.8 毫米, 长 宽几乎 相等, 基部有 叶耳, 先 端常有 3 — 4 个 裂瓣形 缺刻, 两 侧边全 缘或有 凹陷; 腹叶 细胞 18 — 40X14 — 20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节状。 
48  云南 植物志  产于 贡山。 生 于高山 针叶林 下腐殖 层上。 分布于 西藏。 不丹、 印度 也有。 12. 喜马拉 雅鞭苔 图版 26: 1 — 13 Bazzania himalayana (Mitt. ) Schiffn. (1899); Mizut. et Chang (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m himalayanum Mitt. (1861). 植物体 较大, 长 2 — 6. 5 厘米, 带叶宽 2 — 4 毫米, 黄绿 色或暗 绿色, 平铺 蔓延丛 生。 茎粗 0.2—0.4 毫米, 分 枝少, 鞭状枝 细长, 0.5~0.8 厘米。 叶片蔽 前式, 相重叠 或疏 覆瓦状 排列, 向 外伸出 与茎成 直角或 略大于 直角, 干燥时 内曲, 卵状 舌形, 长 1 一 1.8 毫米, 基部宽 0.5 — 1.0 毫米, 先端宽 0.3"0.5 毫米, 具 3 个 粗齿, 齿锐, 齿间钝 角形, 背侧 边基部 呈弓形 背曲, 腹 侧边缘 背曲; 先 端细胞 20 — 28X 18 — 24 微米, 中部 细胞 22 — 44X20 — 28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节状, 基 部细胞 36 — 50 x 28 — 35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肾形, 宽大 于长, 长 0.3~0.4 毫米, 宽 0.4"0.6 毫米, 比茎 稍宽; 边缘有 不规则 齿突, 基 部有几 列厚壁 细胞, 12 — 22X12 — 16 微米, 不 透明, 其 余叶细 胞 薄壁透 明-, 25 — 36X22 — 30 微米, 无三 角体。 产于 文山。 生 于海拔 1700 — 3200 米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西藏。 不丹、 锡金、 印度、 菲律宾 也有。 13. 瓦 叶鞭苔 图版 27: 1—13 Bazzania imbricata (Mitt. ) Hatt. (1966);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m imbricatum Mitt. (1861) .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3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5 毫米, 易 破碎, 淡 褐色至 褐色, 有时 带紫 红色, 蔓延 丛生。 茎 粗直径 0.12 — 0.15 毫米, 无或少 分枝, 鞭状 枝多, 细长达 5 毫米。 叶片蔽 前式, 覆瓦状 排列, 向内 弯曲, 平展呈 卵状三 角形, 长 0.5 — 1 毫米, 基 部宽 0.4~0.7 毫米, 先 端明显 变狭, 具 2 — 3 个 锐齿, 有时 无齿, 齿间呈 锐角, 背边略 呈 弧形; 先 端细胞 12 — 17X10 — 15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25X12 — 22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基 部细胞 26 — 40X18 — 25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叶变 化大, 通常为 茎粗的 2 — 5 倍宽, 宽 圆形或 肾形, 长 宽几乎 相等, 长 0.3 —" 0.6 毫米, 宽 0.3~0.8 毫米, 边 缘平滑 或有圆 缺刻, 先 端细胞 8X15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25X 12 — 20 微米, 厚壁, 有 大三角 体, 不 透明。 产于 中甸。 生 于海拔 3520 米林下 岩面薄 土和树 基部。 分布于 海南。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14. 日 本鞭苔 图版 28: 1—10 Bazzania japonica ( S. Lac. ) Lindb. (1872); Mizut. et Chang (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m japonicum S. Lac. (1872); Bazzania zhekiangensis Chang (1984); Mizut. et Chang (1986).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达 6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油 绿色, 片状 丛生。 茎 匍匐, 红 褐色, 直径 0.2 — 0.3 毫 米粗, 先端 倾立, 叉状 分枝, 枝先 端有时 腹曲, 腹 面具鞭 状枝, 横切 面呈椭 圆形, 皮部 2 — 3 层小 形厚壁 细胞。 叶片密 覆瓦状 排列, 与茎 呈直角 伸出, 
指 叶苔科  49  图版 26 1—13. 喜马拉 雅鞭苔 Bazzaniahimalayana (Mitt. ) Schiffn. 1 .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7),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7), 3. 四 枚叶片 (18), 4—7. 腹叶 (X45), 8.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9. 叶基 部细胞 (x470), 10. 叶 先端裂 箱 细胞 (X470), 11. 叶中 部细胞 (X470), 12.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13. 腹叶先 端细胞 (x470)o (张光 初绘) 
5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7 1 一 13. 瓦 叶鞭苔 Bazzaniaimbricata (Mitt.) Hatt. 1 .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45), 2. 二 枚叶片 (x45), 3— 6. 腹叶 (X45), 7.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8. 叶中 部细胞 (x240)' 9. 叶边 缘细胞 (x240), 10. 腹叶 中 部细胞 (X240), 11. 叶基 部细胞 (X240), 12. 腹叶基 部细胞 (x240), 13.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24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51  图版 28 1—10. 日本 鞭苔, Bazzaniajaponica (S. Lac. ) Lindb.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 2. 植物 体一段 (背面 观) (X18), 3. 三 枚叶片 (X22), 4. 四 枚腹叶 (x22), 5. 叶 先端裂 辦细胞 (x470), 6. ^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7. 叶中 部细胞 (X470), 8. 叶基 部细胞 (X470), 9.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10. 腹 叶先端 齿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52  云南 植物志  斜生 茎上, 略 镰刀形 弯曲, 长 圆形, 背边呈 弧形, 长 1.1—1.8 毫米, 基部 0.8— 1.1 毫 米宽, 近先端 0.4 — 0.5 毫 米宽, 先端 截形, 具 3 个 锐齿, 齿间多 钝角; 叶先 端细胞 14 X24 微米, 中 部细胞 21 — 25 x24— 32 微米, 近基 部细胞 25 — 30 x 40 — 50 微米, 三角 体大, 细胞 壁厚,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约为 茎宽的 2 倍, 方 圆形, 上部 背仰, 基部 变窄, 宽略大 于长, 宽 0.5~0.8 毫米, 长 0.4 —" 0.7 毫米, 先端 有不规 则齿, 侧边稍 背曲; 腹 叶细胞 与茎叶 相似, 15x20 微米。 油 体小, 每 个细胞 4 一 10 个,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产于 碧江, 腾冲。 生 于海拔 2100 米岩 面薄土 和树干 基部。 分布于 安徽、 湖南、 福 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 浙江。 日本、 越南、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5. 瘤 叶鞭苔 图版 29: 1—12 Bazzania mayabarae Hatt. (1951); Lai et Wang- Yang (1976);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物体 细小, 长达 2 厘米, 带叶宽 0.7"0.8 毫米, 油 绿色, 疏 丛生。 茎 匍匐, 直 径 0.1 -" 0.13 毫 米粗, 细 线形, 淡褐 绿色, 横切 面皮部 细胞约 15 个, 内 部细胞 较小, 不 分枝或 叉状稀 分枝, 鞭状 枝短, 假 根少, 常生 于腹叶 基部。 叶片向 外水平 伸出, 覆瓦 状 相接或 离生, 干燥时 内曲, 长 卵形, 近似 对称, 长 0.38"0.48 毫米, 基部宽 0.3 — 0.35 毫米, 背 边基部 圆形, 先端 渐狭, 先端钝 头或具 2 个 钝齿; 叶尖 端细胞 10x20 微 米, 中 部细胞 20X30 微米, 基 部细胞 27X50 微米, 三角体 明显, 厚壁, 角质层 有透明 瘤。 腹叶 横生, 常 贴茎, 圆形, 长宽 相等, 0.2—<).26乂0.2~0.27毫米, 先端 截形或 圆钝, 有时有 钝齿, 叶边 全缘, 或稍有 波形; 腹叶细 胞薄壁 透明, 方 形或长 方形, 15 — 37. 5X10 — 17. 5 微米, 无三 角体。 油体圆 形或长 圆形, 每 个细胞 8 — 12 个。 产于 维西、 福贡。 生 于海拔 3150 — 3700 米山区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四川、 西藏。 日本 也有。 16. 白 边鞭苔 图版 30: 1—12 Bazzania oshimensis (Steph. ) Horik. ( 1938) ; Wu et Lin (1978); Mizut. et Chang (1986). Mastigobryum oshimensis Steph. (1908); Bazzania tridens (Reinw. et al. ) Trev. var. oshimensis (Steph. ) Pocs (1969). 植物 体大, 茎长达 7 厘米, 带叶宽 3 — 4. 7 毫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先 端有时 上仰, 直径 0.4~0.5 毫 米粗, 绿色, 叉状 分枝, 鞭状 枝多。 假 根少, 多生于 鞭状枝 先端。 叶呈 覆瓦状 排列, 向 外伸出 与茎成 90 度, 上部 向下弯 曲大于 90 度, 长圆 镰刀形 弯曲, 长 2.1 — 2. 3 毫米, 先端宽 0.4 — 0.45 毫米, 基部宽 1.1—1.3 毫 米, 背边 基部呈 弧形, 先 端三枚 三角形 裂瓣; 叶先 端细胞 15 — 25X 12 — 25 微米, 近似 方形, 厚壁, 中 部细胞 40 — 50X18 — 22 微米, 基 部细胞 47. 5 — 80X33 — 48 微米, 长方 形, 薄壁, 三角 体大, 略呈 节状; 角质层 平滑。 腹叶方 形或长 方形, 透明, 长 0.8 — 0.85 毫米, 宽 0.7 — 0.95 毫米, 长 宽近似 相等, 先 端细胞 30—37x13 — 25 微米, 中部 细胞 37. 5 — 62. 5X 17. 5 — 29 微米, 基 部细胞 17. 5 — 22.5 x 25 — 35. 5 微米, 细胞 壁薄, 透明。 其他 未见。 产于 碧江、 高黎 贡山、 绿春、 西双 版纳。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指 叶苔科  53  图版 29 1— 12. 瘤 叶鞭苔 BazzaniamayabaraeHau.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l8), 3. 三 枚叶片 (X100), 4—6. 腹叶 (X100), 7. 腹 叶先端 齿细胞 (X470), 8. 基 横切面 (x240), 9. 叶片中 部细胞 (x470), 10. 叶先 端细胞 (X470), 11.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12. 叶片 背边基 部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图版 30 1 一 12. 白 边鞭苔 Bazzaniaoshimensis(Steph.)Horik.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10), 2. 植物体 :段 (背面 观) (xlO), 3.4 枚叶片 (X22), 4 — 6. 腹叶 (x22), 7.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8. 叶先 端二裂 瓣细胞 (X240), 9. 腹叶基 部细胞 (X240), 10. 腹叶中 部细胞 (x240), 11.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240)' 12. 叶片 基 部细胞 (><47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55  湖南、 贵州、 四川、 福建、 海南、 广西。 日本、 泰国、 印度、 斯 里兰卡 也有。 17. 小 叶鞭苔 图版 31: 1—15 Bazzania ovistipula (Steph. ) Mizut. (1967) ; Mizut. et Chang (1986). Mastigobryurn ovist ipulum Steph. (1908); Bazzania kanemarui Hatt. ( 1947); Mizut. (1967). 植物 体小, 长达 1 厘米, 带 叶宽约 2 毫米, 黄 绿色至 褐色, 平铺 丛状。 茎粗 直径约 0.2 毫米, 分 枝少; 鞭状 枝多, 短。 叶片覆 瓦状, 蔽 前式, 密 排列, 常与 茎呈直 角向外 伸出, 易 破碎, 长 圆形, 长 0.5 — 1.1 毫米, 基部宽 0.3 —" 0.5 毫米, 先端 0.2 —" 0.25 毫 米, 具 3 个齿, 齿 呈三角 形向外 伸出, 齿间角 钝形; 先端 叶细胞 15x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30X20 — 25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呈 节状, 基 部细胞 40x30 微米, 角 质层平 滑。 腹 叶稍宽 于茎, 长 圆形, 长 0.25~0.35 毫米, 宽 0.2~0.25 毫米, 长大 于宽, 先 端 圆钝, 或稍 背曲, 先 端细胞 10x15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30X15 — 20 微米, 薄壁, 三 角 体小, 但 节状。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000 米高山 灌丛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18. 弯 叶鞭苔 图版 32: 1—16 Bazzania pearsonii Steph. ( 1893); 陈 邦杰、 吴鹏程 ( 1965);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rn pearsonii Steph. (1908); Bazzania yurinanensis Nicholson (1930) . 植物体 纤长, 长 3 — 8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5 毫米, 油绿 色或淡 褐色, 干燥时 膨松硬 脆, 松散 丛生。 茎 匍匐, 红 褐色, 直径 0.25 — 0.3 毫米, 细 线形, 不分枝 或仅先 端叉状 分枝, 假 根少。 叶片覆 瓦状蔽 前式, 干 时膨松 内曲, 基部 疏生, 三角 卵形, 稍呈 镰刀形 弯曲, 不 对称, 长 1 一 1.2 毫米, 先端宽 0.18 -- 0.2 毫米, 中部宽 0.45~0.5 毫米, 基 部宽 0.7 — "0.8 毫米, 背边缘 呈弧形 弯曲, 腹边 直或稍 弯曲, 先端 渐狭, 具 2 — 3 枚不等 大 的齿, 齿间呈 钝角; 叶先 端细胞 17. 5 — 22. 5X 17. 5 —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13 — 17. 5X 20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27. 5X27. 5 — 40 微米; 细胞 壁薄, 有大 节状三 角体, 角质 层 平滑。 腹 叶小于 茎宽的 2 倍, 叶边稍 外曲, 卵 圆形, 长 宽近似 相等, 长 0.3~0.35 毫 米, 先端 圆钝, 叶边 全缘, 细胞 与侧叶 相同。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元阳。 生于 林下岩 面薄土 或树干 基部。 分布于 湖南、 海南、 广 西、 西藏。 日本、 斯里 兰卡、 泰国、 欧洲 也有。 19. 东 亚鞭苔 图版 33: 1—13 Bazzania praerupta (Reinw. et al. ) Trev. (1877);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praerupta Reinw . et al. ( 1842); Bazzania yakusimensis Horik. (1934).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5 — 3 厘米, 带叶宽 2. 5 — 3. 5 毫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匍匐丛 生。 茎 粗直径 0.2~0.3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鞭状枝 多数, 长 0.5 — 1 厘米, 叶片 密覆瓦 状 排列, 干燥时 内曲, 卵形, 长 0.8—1.1 毫米, 基部宽 0.7—1.0 毫米, 先端宽 0.2 — 
5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1 1 一 15. 小 叶鞭苔 Bazzaniaovistipula(Steph.)Mizut. 1 •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22),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22). 3. 三 枚叶片 (X45), 4-8. 16. 腹叶 (x45), 9. 腹叶先 端细胞 (x 470), 10. 叶 先端裂 維细胞 (X470),ll. 叶中 部细胞 (X470), 12. 叶基 部细胞 (X470), 13.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14.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5. 茎 横切面 的一段 (x24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57  图版 32 1 一 16. 弯 叶鞭苔 BazzaniapearsoniiSteph.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 2.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l8), 3. 二 枚叶片 (X45), 5 — 9. 腹叶 (x45), 10. 叶先 端细胞 (x470), 11. 叶中 部细胞 (x470), 12. 叶 基部细 胞 (X470), 13.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4. 腹叶先 端细胞 (x470), 15. 茎 横切面 (xl80), 16. 腹 叶基部 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5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3 1—13. 东 亚鞭苔 Ba2zaniapraenipta(Reinw. et al. ) Trev.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22), 2、 3. 腹叶 (X45), 4~6. 叶片 (X22), 7. 茎 横切面 一部分 (X240), 8. 叶 先端裂 辩细胞 (X470), 9. 叶中 部细胞 (x470), 10.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11. 腹叶先 端细胞 (X470), 12.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3. 叶基 部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59  0.25 毫米, 先端 有三个 分离伸 出三角 形齿, 先端 尖锐, 齿 间角锐 或钝, 背 边缘基 部半圆 弧形, 超 过茎达 对侧; 叶先 端细胞 14 一 20X12 — 17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16 — 28x15 — 20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大, 节状, 叶基部 细胞约 45X40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叶前 后 相接, 覆 瓦状, 比茎宽 1.5 — 2 倍, 圆形, 基部 多少呈 耳状, 长 宽几乎 相等, 约 0.5 — 0.6 毫米, 边 全缘或 有先端 凹陷; 先 端细胞 16 — 20X10—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22 — 32X 16 — 2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大, 节状, 不 透明。 产于 景东、 腾冲。 生 于海拔 2000 米 上下树 干或腐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海南、 西藏、 台湾。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斯里 兰卡、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20. 深 绿鞭苔 Bazzania semiopaea Kitag. (1967). 植物 体小, 长达 1.5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2 毫米, 深绿 色或褐 绿色, 薄层状 丛生。 茎 匍匐, 直径 0.14~0.16 毫米, 黄 绿色, 稀 疏叉状 分枝; 鞭 状枝少 而短, 长达 4 毫米。 假 根少, 生于 鞭状枝 或腹叶 基部。 叶 片密或 疏覆瓦 状相接 排列, 向两侧 分出呈 70 — 80 度角, 近 似呈一 平面, 不呈 镰刀形 弯曲, 长 舌状, 长 0.6~0.8 毫米, 近 基部宽 0.3 — 0.4 毫米, 先端圆 钝或钝 2 — 3 齿状, 背 侧基部 边缘半 弧形; 叶先 端细胞 12 — 22x10 — 20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5 — 30 X 18 — 24 微米, 基部 25 — 36 x 18 — 25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角体 锐角, 角 质层有 密瘤, 油 体小, 每个细 胞中有 3~6 个, 椭 圆形。 腹叶方 圆形, 长 0.2 — 0.25 毫米, 宽 0.22~0.28 毫米, 宽略大 于长, 横生 茎上, 贴茎 着生, 叶边近 似 全缘; 腹 叶细胞 薄壁, 透明, 近方 形或长 方形, 近基部 20 — 28X 10 — 20 微米。 产于 河口、 绿春、 西双 版纳、 麵。 生 于海拔 1200 米常 绿阔叶 林下树 干上。 分布 于 福建。 泰国北 部也有 C 21. 锡 金鞭苔 图版 34: 1—10 Bazzania sikkimensis (Steph. ) Herz. (1936); Yamada et Lai (1979); 西藏苔 藓植物 志 (1985);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Mastigobryu m sikkimense Steph . (1908). 植物 体小, 长 1.5 — 2 厘米, 带叶宽 2 — 2. 5 毫米, 黄 绿色, 匍匐 丛生。 茎 粗直径 0.3 毫米, 分 枝少, 鞭状枝 多数, 长 0.5 — 1 厘来。 叶片 密或疏 覆瓦状 排列, 与 茎成直 角向外 伸出, 平展, 卵形, 长 0.9 — 1 毫米, 基部宽 0.4~0.6 毫米, 先端宽 '0.2~0.3 毫米, 常具 2 个 三角形 锐齿, 稀 3 个齿, 齿 间角呈 锐角或 钝角, 背边 和腹边 平滑, 均呈 弧 线形; 叶先 端细胞 12 — 26X 12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27X 16 — 25 微米, 厚壁, 三 角 体小, 明显, 基部细 胞大, 约 64X46 微米; 角质 层有明 显瘤。 腹 叶小, 横生 茎上, 略宽 于茎, 椭 圆形, 长 0.4~0.45 毫米, 宽 0.4~0.5 毫米, 两侧边 平滑, 先端 后仰, 有 粗齿; 先 端细胞 15 — 25X8 — 17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36X 12 — 20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小, 明显; 角 质层有 粗瘤。 产于 维西、 永德。 生于 林下腐 木或土 壤上、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锡金、 尼泊 尔、 不丹、 印度、 菲律宾 也有。 22. 三 齿鞭苔 图版 35: 1—13 Bazzania tricrenata (Wahlenb. ) Trev. (1877); Mass. (1897); Nicholson (1930); 
图版 34 1 一 10. 锡 金鞭苔 Bazzaniasikkimensis(Steph.) Herz.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45), 2. 植物 体一段 (背面 观) (X45), 3. 三 枚腹叶 (x60), 4. 三 枚叶片 (X60), 5. 叶 腹侧边 缘细胞 (x470), 6. 叶 先端裂 辦细胞 (X470), 7. 茎 横切面 一部分 (X470), 8.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9. 腹 叶先端 齿细胞 (X470), 10. 叶中部 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61  图版 35 1 — 13. 三 齿鞭苔 Bazzania tricrenata (Wahlenb. ) Tre,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45), 2. 植物 体一段 (背面 观) (X45), 3、 4. 二叶片 (X45), 5.6. 二腹叶 (x45), 7. 腹叶先 端细胞 (X470), 8.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9.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10. 叶片 先端裂 难细胞 (X470), 11. 叶片基 部细胞 (x470), 12. 叶片 中 部细胞 (X470), 13.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62  云 南植物 志  Yen et Lee (196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Mizut. et Chang (1986). ] ungermannia tricrenata Wahlenb . (1814); Mastigobryum deflexum (Mart. ) Gatt. et al. (1845); M. perrottetii Steph. (1908); M. triangulare (Lindb. ) Steph. (1908); M . alpinum Steph. (1908) ; Bazzania remotifolia Horik. ( 1934) . 植物体 细长, 长 3 — 8 厘米, 油绿 色至褐 绿色, 簇状 或片状 丛生。 茎 平铺或 先端上 升, 细长、 褐色, 直径约 2.5 毫 米粗, 分 枝少, 分枝 与茎呈 锐角, 茎 横切面 直径约 10 个 细胞, 皮部细 胞和内 部细胞 同形。 叶 细胞覆 瓦状, 蔽前式 密生, 干燥 时先端 内曲, 基 部斜生 茎上, 腹基角 下延, 卵状三 角形, 略 镰刀形 弯曲, 背边基 部呈半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 0.15 — 0.2 毫米, 基部宽 0.6~0.7 毫米, 先 端狭, 具 2 — 3 个齿, 齿间呈 钝角; 叶先 端细胞 12.5— 17. 5X12. 5 — 17. 5 微米, 中 部细胞 12. 5 — 20 x 12. 5 — 20 微 米, 基 部细胞 17. 5 — 30X 15 — 20 微米, 细胞壁 略厚, 三角 体大, 臌起 节状; 细 胞角质 层 平滑; 油体圆 形或长 圆形, 每个 细胞中 3 — 5 个; 4 一 6X5 — 10 微米。 腹 叶大, 约为 茎宽的 2 倍, 方 圆形, 长略短 于宽, 长 0.3-~0.4 毫米, 宽 0.5"0.55 毫米, 先 端边缘 有 4 枚短 裂片, 裂达 1/5 — 1/3 深, 基部边 缘截形 或基部 两基角 锐形, 细胞同 侧叶。 未 见孢 子体。 产于 维西、 德欽。 生 于海拔 3150 — 4000 米的山 区林下 酸性岩 石表面 或树干 基部或 腐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台湾。 日本、 亚洲 北部、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23. 三 裂鞭苔 图版 36: 1—11 Bazzania tridens (Reinw. et al. ) Trev. (1877) ; Nicholson ( 1930) ; Mizut. et Chang (1986);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J ungermannia tridens Reinw . et al. (1824); Bazzania sinensis Gott. ex Steph. (1908) ; Mastigobryum sinensis (Gott. ex Steph. ) Steph. (1908); M. formosae Steph. (1908); Bazzania albicans (Steph. ) Horik. (1934);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B. for- mosae (Steph. ) Horik. (1934); B. faberi Herz. (1951). 植 物体中 等大, 1.5 — 3. 5 厘 米长, 带叶宽 2 — 3 毫米,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匍匐, 蔓 延成 群落。 茎 粗直径 0.2 — 0.3 毫米, 不规则 叉状分 枝和具 腹面分 生的鞭 状枝。 叶片覆 瓦状 排列, 蔽前 式前后 相接, 向两侧 近似成 直角伸 出或略 上斜, 干时略 向腹面 弯曲, 卵 形 或长椭 圆形, 稍呈 镰刀形 弯曲, 长 1 一 1.8 毫米, 基部宽 0.4"0.9 毫米, 前端宽 0.3 — 0.6 毫米, 先端具 3 个 三角形 锐齿, 缺 刻呈钝 角形; 先 端细胞 15 — 20X12 — 18 微 米, 中 部细胞 15 — 37X 13 — 25 微米, 厚壁, 三角体 不明显 或小, 基部细 胞大, 40 — 57 X36 — 45 微米, 角质层 除边缘 平滑外 有瘤。 腹 叶贴茎 着生, 约为 茎的两 倍宽, 近似方 形, 长 0.3 — ~0.6 毫米, 宽 0.3 —" 0.5 毫米, 全缘 平滑, 或 先端常 具几个 三角形 钝齿, 除 基部 有几列 暗色细 胞外, 均 为透明 细胞, 薄壁, 无三 角体, 中 部细胞 22 — 40x8 — 12 微 米, 无色, 基 部细胞 20 — 30X8 — 12 微米, 厚壁, 有小三 角体。 产于 红河、 绿春、 西畴、 景东、 勐海、 勐腊、 腾冲、 潞西、 贡山、 高黎 贡山、 永 善、 彝良、 寻甸。 生 于海拔 920 — 2200 米林 下或路 边湿石 上或泥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四 川、 贵州、 西藏、 湖南、 江苏、 江西、 福建、 广西。 南亚、 东 亚温热 带地区 也有。 
指 叶苔科  63  图版 36 1— 11. 三 裂鞭苔 Bazzania tridens (Reinw. et al. ) Trev.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l8), 2. 三 枚叶片 (x22), 3、 4. 腹叶 (X45), 5. 腹 叶先端 齿细胞 (X240), 6. 茎 横切面 一部分 (x240), 7. 叶 先端裂 雜细胞 (x240), 8. 腹叶基 部细胞 (X240), 9. 叶基 部细胞 (X240), 10. 叶中 部细胞 (x240), 11. 腹叶中 部细胞 (x240)。 (张光 初绘) 
64  云南 植物志  24. 鞭苔 图版 37: 1—13 Bazzania trilobata (L. ) Gray (1821);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trilobata L. ( 1753) ; Bazzania tridentoides Nicholson (1930) . 植物 体大, 粗壮, 长 4 一 8 厘米, 带叶宽 3. 5 — 6 毫米, 淡 褐色, 丛生。 茎 匍匐, 先 端 上升, 直径 0.4~0.5 毫米, 横切 面呈椭 圆形, 皮部有 几层小 形厚壁 细胞, 绿 色或褐 绿色, 叉状 分枝, 先 端有时 内曲, 腹面有 多数鞭 状枝, 假根 无色。 叶片覆 瓦状, 稍背 凸, 近 似水平 伸出, 先 端有时 下垂, 三 角形椭 圆状, 背侧边 弧形, 长 0.9 — 1 毫米, 上 部宽 0.25~0.3 毫米, 基部宽 0.8~0.9 毫米, 先端 截形或 圆钝, 有三片 钝齿, 叶先端 细胞 20—30 x 20 —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32. 5 — 40 x 22. 5 — 32. 5 微米, 基 部细胞 50— 62. 5X29. 5 — 40 微米, 三角 体大; 角质 层近于 平滑; 油体 球形, 每 个细胞 5 — 10 个。 腹 叶多数 贴生, 约为 茎宽的 2 倍, 方 圆形, 宽大 于长, 长 0.6~0.7 毫米, 宽 0.8 — 1.0 毫米, 先端有 不规则 4 一 5 枚 裂片, 裂深达 1/5 — 1/4, 有 锐齿, 侧边 平滑或 有齿; 腹叶 中 部细胞 25 — 35X20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27 x 12 — 20 微米, 边缘细 胞薄壁 透明。 产于 大关。 生 于海拔 2020 米林 下岩面 薄土, 腐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安徽、 福建、 湖南。 日本及 北半球 温寒带 也有。 25. 越 南鞭苔 图版 38: 1—12 Bazzania vietnamica Pocs. (1969) ; Mizut. et Chang (1986) ; Piippo (1990). 植物 体大, 粗壮, 长 8 — 10 厘米, 带叶宽 3 — 4 毫米, 褐绿 色至黑 褐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直径 0.3"0.35 毫 米粗, 叉状 分枝, 鞭 枝长, 茎横切 面近似 圆形, 皮部 1 一 2 层 小细胞 厚壁。 叶片密 覆瓦状 排列, 水平 伸出, 先端 下垂, 舌形, 镰刀形 弯曲, 侧边基 部呈 弧形, 基部有 透明小 叶耳, 长 2 — 2. 5 毫米, 基部宽 1—1.2 毫米, 先端宽 0.3— 0.4 毫米, 叶先端 截形, 三裂 片分向 伸出, 三角形 锐尖; 叶 尖细胞 27. 5 — 37. 5X20 —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27. 5 — 35X 17. 5 — 22. 5 微米, 基 部细胞 42. 5 — 62.5 x 30 — 40 微米, 三 角 体大, 节状。 腹 叶上部 背仰, 方 圆形, 长 0.33~0.4 毫米, 宽 0.33 — 0.4 毫米, 长宽 相等, 基部略 收缩, 先 端细胞 22. 5 — 27. 5X 10 — 15 微米, 中 部细胞 27. 5 — 42.5 x 15— 17.5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37. 5 X 15—22.5 微米, 三角体 节状。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 林下树 基部。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越南 也有。 26. 卷 叶鞭苔 图版 39: 1—10 Bazzania yoshinagana (Steph.) Steph. (1911);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Piippo (1990). Mastigobryum yoshinagana Steph. (1906) . 植 物体中 大型, 长 3 — 6 厘米, 带叶宽 3 — 5 毫米, 黄 绿或暗 绿色, 片状 丛生。 茎匍 匐, 先端 上升, 茎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 2 — 3 层细胞 稍小, 厚壁, 直径 0.35~0.5 毫米, 叉状 分枝, 鞭状 枝少, 假 根多生 于鞭状 枝上。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稍向上 斜伸或 水平伸 出, 长椭 圆形, 背 边基部 弧形, 腹 边直, 长 2 — 3 毫米, 基部宽 1.1 一 1.5 毫米, 先端宽 0.4~0.5 毫米, 先端 截形, 具 不规则 3 枚齿, 齿间 钝角; 叶先 端细胞 17X22 微米, 基 部细胞 27 — 30X44 — 54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背仰 着生, 约为茎 
指 叶苔科  65  图版 37 1 一 13. 鞭苔 Bazzania trilobata (L. ) Gray,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7), 2. 三 枚叶片 (xl6), 3~6. 腹叶 (X22). 7. 叶 先端裂 辩细胞 (X470), 8.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40), 9. 叶基 部细胞 (x470), 10. 腹 叶先端 刺细胞 (X470), 11.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12. 叶中 部细胞 (X470), 13. 腹叶中 部细胞 (x470)。 (张光 初绘) 
6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8 1— 12. 越 南鞭苔 Bazzania vietnamicaPocs. 1. 植物体 的一段 腹面观 (xl8), 2. 植物体 的一段 背面观 (xl8), 3. 基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170), 4. 叶片 (X32), 5. 三 枚腹叶 (x32), 6. 叶 先端裂 辦细胞 (x310), 7. 叶基 部细胞 (X310), 8. 叶基 部背边 透明瘤 (X310), 9. 腹叶中 部细胞 (X310), 10. 腹叶基 部细胞 (x310), 11. 叶中 部细胞 (x310), 12.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310)。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67  图版 39 1_10. 卷 叶鞭苔 Bazzania yoshinagana (Steph. ) Steph. 1. 植物 体一段 (腹 面观) (x22), 2, 植物 体一段 (背面 观) (X22), 3. 二 枚腹叶 (X45), 4. 二 枚叶片 (x45), 5. 叶 先端裂 維细胞 (x470), 6. 茎 横切面 一部分 (X240). 7. 腹叶基 部细胞 (X470), 8. 叶基 部细胞 (x470), 9. 腹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470), 10, 叶 中部细 胞 (X470)。 (张光 初绘) 
68  云 南植物 志  宽的 两倍, 基部 收缩, 边缘 反卷, 长 0.75 —" 0.85 毫米, 宽 0.8 — 1.2 毫米, 宽 略大于 长, 先端 圆钝, 有 不规则 粗齿, 两侧边 平滑或 有不规 则齿; 腹叶中 部细胞 15X18 微米, 比叶细 胞小, 不 透明, 壁厚。 产于 勐仑。 生于林 下岩面 薄土。 分布于 西藏。 日本 也有。 3. 细 指苔属 Kurzia V. Martens 植物体 纤细、 短小, 淡 绿色、 油绿 色或褐 绿色,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附 着于其 他苔 藓上。 茎 匍匐, 或先端 上升, 规则或 不规则 1 一 2 次羽状 分枝, 枝短, 侧枝 常在顶 端分生 (耳 叶苔型 ), 腹侧 分枝常 在茎, 枝中部 产生, 有时分 枝生小 叶和假 根呈鞭 状枝; 茎的横 切面呈 圆形, 皮部细 胞大, 8 — 20 个, 厚壁, 中部细 胞小, 薄壁。 叶片 横生, 直 立或 弯曲, 分裂呈 3 — 4 (5) 瓣手 掌形, 裂达 2/3 或到 底边, 裂 瓣基部 1 一 10 个细胞 宽, 叶底边 3 — 15 个细 胞宽。 腹叶 较小, 2 — 4 裂瓣, 对 称或不 对称, 有时 裂瓣呈 1 一 2 个 细胞。 叶细 胞小, 方 或长方 圆形, 或六 边形, 角 质层平 滑或有 细瘤, 无三 角体, 常厚 壁; 无 油体。 雌雄 异株。 雄穗生 于侧短 枝上, 雄苞叶 2 — 6 对, 每 苞叶中 1 一 2 个精子 器。 雌 器苞生 子茎短 枝上, 雌苞叶 2 — 4 裂, 裂 瓣边缘 有齿或 长毛; 蒴 萼长纺 锤状, 口 部 收缩, 有 长毛。 孢蒴 卵形, 黑 褐色。 孢子 有瘤。 本属 中国有 5 种。 云南 已知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侧叶基 部不成 盘状, 或仅 有单层 细胞, 裂 瓣直接 生于茎 或生于 基部单 细胞上 3. 中华 细指苔 K. sinensis 2(1) 侧叶 基部有 2 — 4 层细 胞构成 的盘状 基部, 裂瓣 着生于 盘状基 部上。 3 (4) 腹叶 裂瓣先 端常有 1 一 2 个发育 不全的 顶端點 液细胞 4. 林下 细指苔 K. sylvatica 4 (3) 腹叶 裂瓣先 端发育 正常, 无點液 细胞。 5 (6) 茎横切 面皮部 5 — 7 个 细胞; 叶 裂瓣先 端锐尖 1. 南亚 细指苔 K. gonyotricha 6 (5) 茎横切 面皮部 8 — 12 个 细胞; 叶裂瓣 先端钝 2. 牧野 细指苔 K. makinoana 1. 南亚 细指苔 图版 40: 12 — 16 Kurzia gonyotricha (S. Lac. ) Grolle (1963); Wu et Lin (1978);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Lepidozia gonyotricha S. Lac. (1851); Herz. et Nog. (1955); Kurzia crenacan- tioidea v. Martens. (1870). 植物体 细小, 长 4 一 7 毫米, 绿 色或淡 绿色, 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先端 上仰, 横切 面皮部 6 — 7 个大 细胞, 厚壁, 中部细 胞小, 薄壁, 直径 4 一 5 个 细胞, 叉状 分枝。 叶 片横生 茎上, 3 — 4 裂瓣, 裂达 基部, 向上 内曲, 盘状基 部一层 细胞, 裂瓣 3 — 4 个单列 细胞, 先 端细胞 锐尖, 基部 关节状 屈曲; 中 部细胞 30 — 50X4 — 5 微米, 基部 和 上部细 胞短, 薄壁,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小, 通常 2 裂瓣, 裂达 基部, 基部 相连, 中部 
指 叶苔科  69  一个 细胞, 先端一 个透明 细胞。 雌雄 异株。 雌 器苞生 于侧短 枝上, 外苞叶 2 — 3 裂, 边 缘有 刺毛, 内苞 叶显著 较大, 先端有 长毛; 蒴萼纺 锤状, 先端 收缩呈 狭口, 口部 有不整 齐 长毛, 最长达 9 个细胞 C 其他 未见。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林 下岩面 薄土。 分布于 湖南、 福建、 广西、 海南。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2. 牧野 细指苔 图版 40: 1-11 Kurzia makinoana (Steph. ) Grolle (1963); Mizut. et Chang (1986); Pippo (1990). Lepidozia makinoatui Steph. ( 1897); Steph. (1909); Microle pidozia makinmna (Steph. ) Hatt. (1951). 植物体 细小, 长 5 — 15 毫米, 绿色, 暗绿 色或褐 绿色, 常与 其他苔 藓植物 形成群 落。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横切 面直径 5 — 6 个细 胞厚, 皮 部细胞 10 — 12 个, 较大, 厚 壁, 内部 细胞小 薄壁; 不规则 1 一 2 次 分枝, 分枝 渐细呈 鞭状; 假根生 于腹叶 基部。 叶 片横生 茎上, 直立或 内曲, 3 — 5 裂达 2/3 — 4/5, 裂瓣 1 一 2 列细 胞宽, 3 — 5 个细 胞长, 裂瓣不 等大, 背 侧大, 腹 侧小, 不 对称, 腹 侧裂瓣 1 一 3 细 胞高, 常 单列, 背瓣 3 — 4 个 细 胞高, 10 — 11 XII — 18 微米, 厚壁, 无三 角体; 角 质层有 细瘤或 平滑。 腹叶 与茎叶 同形, 较小, 不 对称三 角形或 方形, 3 — 4 裂达 3/4 — 5/6, 裂瓣 不等, 4 一 5 个细 胞长, 基部 1 一 2 个细 胞宽, 盘 状基部 2 个细 胞高, 6 — 8 个细 胞宽; 分枝 上腹叶 更小, 3 — 4 个 细 胞长, 盘 状基部 一层细 胞高, 约 6 个细 胞宽。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叶 比叶明 显大, 卵形 瓢状, 先端有 不规则 2 — 3 狭裂 瓣, 有 长齿。 蒴 萼长坊 捶形, 长 1.8 — 2 毫米, 向上 状縮呈 带毛的 狭口。 孢子黄 褐色, 直径约 15 毫米, 有 细疣。 弹丝具 双 螺纹。 雄穗生 于侧短 枝上。 产于 葬良。 生 于海拔 1200 — 1400 米 林下树 基部。 分布于 浙江、 广西、 四川。 日本 也有。 3. 中华 细指苔 图版 41: 1-8 Kurzia sinensis Chang in Chang et Gao (1984);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 物体极 纤细, 黄 绿色, 长 5~6 毫米, 常疏松 交织丛 生或散 生于白 发藓一 鞭苔群 落中。 茎直径 0.5 — 1 毫米, 匍匐 生长, 具 不规则 1 一 3 次羽状 分枝, 茎横 断面的 表皮细 胞 8 个, 12. 8 — 9. 6 微米, 圆 方形; 枝 和小枝 丝状, 匍匐 生长。 叶片 3 列, 蔽 前式排 列, 茎 叶一般 疏生, 枝和小 枝叶较 密集, 斜展, 3 裂达 基部, 睫 毛状, 3 枚 等长, 分离, 长 90 — 130 微米, 直径 8.5 微米, 基部 接近, 呈关 节状, 膝曲; 每枚睫 毛中具 2 — 4 个 单列 细胞。 腹叶睫 毛状, 蔽前式 排列; 茎腹 叶一般 疏生, 睫毛等 长或不 等长, 3 枚; 枝 和小 枝腹叶 相似, 等 长或不 等长, 2 枚, 所有 的长为 70 — 100 微米, 直径 8.5 微米, 其 他特征 与茎叶 相似。 其余 未见。 产于 大关。 生于 300 — 1800 米林 下湿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湖南、 广西、 福建、 浙 江。 4. 林下 细指苔 图版 41: 9—15 Kurzia sylvatica (Evans) Grolle (1973); Piippo (1990). 
7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40 1 — 11. 牧野 细指苔 Kumamakinoana(Steph.)Grolle, 1. 雄株 带雄穗 (><40), 2. 雌株带 雌€ (X40), 3、 4. 雄 苞叶 (X60), 5. 雌苞叶 (X60), 6、 7. 雌 葱叶上 部边缘 (xl50); 8、 9. 叶片 (x260), 10. 腹叶 (x260), 11. 朔萼 口部毛 (X260); 12 — 16. 南亚 细指苔 Kurzia gonyotricha (S. Uc. ) Grolle, 12. 基 的一段 (x50), 13 — 15. 叶片 (x260), 16. 腹叶 (X260)。 (高 谦、 冯金 环绘) 
指 叶苔科  71  图版 41 1—8. 中华 细指苔 Kurzia sinensis Chang, 1—3, 茎和枝 的一段 (x70), 4、 5. 叶片 (x260), 6. 腹叶 (x260), 7、 8. 茎的 横切面 (X260); 9 — 15. 林下 细指苔 Kurzia sylvatica (Evans) Grolle, 9. 植物 体一段 (x50), 10. 茎的 横切面 (X260), 11—13. 叶片 (X260), 14、 15. 腹叶 (x260)。 (髙 谦、 冯金 环绘) 
72  云 南植物 志  Lepidozia sylvatica Evans (1904); MicroLepidozia syLvatica (Evans) Joer. (1934); Schust. (1969). - 植物体 在本属 较大, 长 5 — 18 毫米, 暗 绿色, 有时带 褐色, 平 铺小片 状或与 其他苔 成小 群落。 茎 匍匐, 先 端有时 上升, 叉状 分枝, 茎横切 面皮部 10 — 12 个大 型厚壁 细胞, 内部细 胞小, 直径粗 8 — 10 个 细胞, 未 见腹鞭 状枝; 假根生 于腹叶 基部。 叶片覆 瓦状横 生, 3 — 4 裂达 2/3 — 4/5, 长 0.15 -- 0.22 毫米, 宽 0.20~0.25 毫米, 内曲 掌状, 裂瓣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5 — 8 个细 胞长, 有 时边缘 具单细 胞齿; 中 部细胞 14 一 18X16 — 20 (23)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小, 3 (4) 裂瓣, 1 一 2 个裂瓣 短小, 先端 常有點 液胞。 雌雄 异株。 雄穗 在侧短 枝上, 4 一 5 对雄 苞叶, 基部 囊状, 上部 2 — 3 裂, 有 粗齿。 雌器 苞 生于雌 株侧短 枝上; 苞叶 2 — 3 裂, 上部 边缘有 粗齿; 蒴萼 狭长卵 柱形, 直立, 先端 收缩呈 狭口, 口 部短裂 瓣上有 1 一 4 个细胞 短毛。 孢蒴 卵形, 黄 褐色。 孢 子小, 直径 12 — 14 微米; 弹丝红 褐色, 2 条 螺纹。 产于 丘北。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欧洲及 北美洲 也有。 4. 指 叶苔属 Lepidozia Dum. 植 物体中 等大, 带叶宽 0.5 — 3 毫米, 黄绿 色或淡 绿色, 有时油 绿色, 疏松 丛生, 小 片状。 茎 匍匐, 倾立, 或 直立, 横 切面圆 形或椭 圆形, 皮 部细胞 18 — 24 个, 厚壁, 中部细 胞小, 薄壁 或与皮 部细胞 相同; 侧 枝不规 则羽状 分生, 耳叶 苔型; 腹分枝 生于腹 叶腋, 细长 鞭状, 叶小, 假 根多。 假 根生于 腹面鞭 状枝上 或腹叶 基部。 叶片和 腹叶相 似, 但腹叶 较小; 叶 片斜列 着生, 先端常 3 — 4 裂, 呈 手状, 裂瓣 通常三 角形, 直立或 内曲; 腹叶 横生, 裂 瓣短; 叶细胞 多无三 角体, 厚壁, 有 油体。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雄穗 生 于侧短 枝上, 苞叶 3 — 6 对或 更多。 雌 苞生于 腹侧短 枝上, 内苞 叶先端 分化呈 齿或长 毛。 蒴 萼大, 棒槌形 或长紡 缍形, 先端 收缩呈 小口, 边缘 有齿或 短毛, 有 3 — 5 条 纵褶。 孢蒴卵 圆形, 蒴壁 3 — 5 层 细胞, 外层 厚壁。 孢子 褐色, 有 细瘤。 本属据 Stephanii (1898—1924) 记载 世界有 297 种, 后来 H. Reimers (1954) 统计 有 300 种, 多分 布在世 界热带 地区。 我国 Mizutani 和 张光初 (1986) 研究 本科时 报道本 属 中国有 9 种, S. Piippo (1990) 在 中国苔 类名录 中列有 10 个 种名。 云南有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2) 植物体 纤细, 茎叶 离生, 腹 叶小于 茎宽。 2 (5) 叶裂 瓣长为 叶长的 1/3 或不达 1/3。 3(4) 叶裂 瓣长为 叶长的 1/10~1/7, 长 1 一 3 个 细胞, 基 部通常 1 个 细胞宽 6. 麟片 指叶苔 L. subintegra 4 (3) 叶裂 雜长为 叶长的 1/4, 长 3 — 5 个 细胞, 基 部通常 1 一 2 个 细胞宽 5. 细 指叶苔 L. trichodes 5(2) 叶裂 瓣长为 叶长的 1/2 或 1/2 以上。 6 (9) 叶裂 瓣长为 叶长的 1/2 — 2/3, 长 3 — 4 个 细胞, 基部宽 1 一 2 个 细胞。 
指 叶苔科  73  7(8) 叶 盘部高 2 — 3 层细胞 ,叶细 胞三角 体不明 V. 3. 深裂 指叶苔 L. sandvicensis 8 (7) 叶 盘部高 3 — 8 层 细胞,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有时 呈节状 2. 曲叶 指叶苔 L. nexuosa 9 (6) 叶裂 瓣长为 叶长的 1/2 (或 不达 1/2), 长 5 — 7 个 细胞, 基部宽 2 — 3 个细胞 I 10 (11) 叶 裂瓣长 5 — 6 个 细胞, 基部宽 2 个细胞 1. 东亚 指叶苔 L. fauriana 11 (10) 叶 裂瓣长 6 — 7 个 细胞, 基部宽 2 — 3 个细胞 7. 硬 指叶苔 L. vitrea 12 (1) 植物 体粗, 茎叶上 下常相 接连, 腹 叶等于 或大于 茎宽。 13 (16) 腹叶为 茎宽的 2 — 3 倍。  14 (15) 植物体 粗壮。 叶 片内凹 瓢形, 3 — 4 裂达 1/5 — 1/4, 腹 叶基部 和叶片 腹侧基 部常有 附裂片 4. 苏氏 指叶笞 L. suyugii 15 (14) 植物 体相对 细弱。 叶片平 展或略 内曲, 3 — 4 裂达 1/2 — 2/3, 基 部无附 属裂片 8. 丝形 指叶苔 L. filamentosa 16 (13) 腹叶 与茎等 宽或略 比茎宽 C 17 (18) 叶片裂 瓣阔三 角形, 高 8 — 9 个 细胞, 先端 2 — 3 个单列 细胞, 不呈 毛尖状  9. 指叶苔 L. reptans 18 (17) 叶片裂 瓣三角 或狭三 角形, 高 3 — 20 个 细胞。 19 (20) 叶 片叶部 裂瓣高 3 — 4 个 细胞, 基部宽 1一2 个细胞 12. 瓦氏 指叶苔 L. wallichana 20 (19) 叶 片中部 裂瓣高 11 一 20 个 细胞, 基部宽 8 — 12 个 细胞。 21 (22) 叶 片中部 裂瓣高 11 一 13 个 细胞, 腹叶 无波纹 11. 圆钝 指叶苔 L. subtransversa 22 (21) 叶 片中部 裂辦高 15 — 20 个 细胞, 腹叶 有波纹 10. 大 指叶苔 L. robusta 1. 东亚 指叶苔 图版 42: 8—17  Lepidozia fauriana Steph. (1908);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物体 细长, 长 4 一 10 厘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稀疏 丛生。 茎 匍匐或 倾立, 直径 0.5~0.6 毫米,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 一层大 细胞, 皮下 2 — 3 层小 细胞, 中部细 胞大;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长 1 一 3 厘米, 渐细长 鞭状。 缺 假根。 叶 片约为 茎宽的 1/2, 贴茎 或 倾立, 方形, 长 0.4"0.42 毫米, 基部宽 0.4 毫米, 先端 4 裂达 1/2; 裂瓣三 角形, 内曲, 基部宽 2 个 细胞; 盘 状基部 4— 5 个细 胞高, 基部宽 8 — 10 个 细胞, 背边 比腹边 长, 中 部细胞 30 — 40X30 — 45 微米, 细 胞壁中 等厚,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枝叶平 展, 倾立 伸出, 3 裂瓣达 1/3 — 1/2, 裂 瓣基部 2 个细 胞宽, 腹叶小 、方 形或扁 方形, 长 约 0.22 毫米, 宽约 0.25 i 米, 4 裂达 1/3 — 1/2; 裂瓣长 1 一 2 个 细胞, 基部宽 1 一 2 个 细胞; 盘状 基部高 4 一 5 个 细胞, 基部宽 7 — 8 个 细胞。 枝腹 叶小, 3 裂瓣。 每个 细胞具 4 一 8 个 油体, 近似 梭形。 产于 丽江。 生于 林下岩 面薄土 或砂石 土上, 有时也 生于腐 木上。 分布于 西藏、 湖 南、 福建、 广东、 海南、 广西。 日本 也有。 2. 曲叶 指叶苔 图版 43: 10-25 Lepidozia nexuosa Mitt. (1861); Mizut. (1968). 植物体 细长, 长 2 — 4. 5 厘米, 绿 色一褐 绿色, 疏松 丛生。 茎 倾立, 直径约 0.3 毫 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长 5 — 12 毫米, 不呈 鞭状, 无 假根。 茎叶 离生, 贴茎 着生, 近 似 方形, 长约 0.25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端 3 — 4 裂达 2/3; 裂 瓣长披 针形, 内弯 曲, 长 4 一 6 个 细胞, 基部宽 2 — 4 个 细胞, 先 端锐或 钝头; 盘 部细胞 20 — 28X 15 — 2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枝 叶小, 离生, 方形, 长约 0.16 毫米, 宽约 
7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2 1一7. 硬 指叶苔 Lepidizia vitreaSteph. 1. 植物体 的一段 (x30), 2. 雌苞叶 (x70), 3. 叶边 缘细胞 (x270), 4. 腹叶 (X270), 5. 叶片 (X200), 6. 茎的 横切面 (x200), 7. 叶片 (x200); 8 — 17. 东亚 指叶苔 Lepidozia fauriana Steph. 8. 分枝 的一段 (x50), 9. 茎 的一段 (x50), 10、 14、 15. 腹叶 (x200), 11、 12、 13. 叶片 (X200). 16. 叶边 缘细胞 (X270), 17. 叶上 部细胞 (x270)。 (高 谦、 冯金 环绘) 
指 叶苔科  75  图版 43 1 一 9. 麟片 指叶苔 Upidozia subintegra Lindenb. 1. 植物体 一部分 (x30), 2. 茎 的一段 (x50), 3、 4. 叶片 (X130), 5、 6. 腹叶 (xi30), 7. 腹叶 (x270), 8. 叶中 部细胞 (x620), 9. 叶片 先端裂 辩细胞 (x 270); 10~25. 曲叶 指叶苔 Lepidozia flexuosa Mitt. 10. 荽 的一段 (x50), 11. 枝叶 (xl30), 12. 枝 的一段 (x50), 13、 15. 茎叶 (X130), 14、 16. 茎腹叶 (X130), 17、 18. 次枝叶 (xi30), 19. 枝腹叶 ( x BO), 20. 腹叶裂 细胞 (X270), 21. 叶裂 辦细胞 (X270), 22、 23、 25. 不 同形态 叶裂維 的细胞 (x410), 24. 叶片中 部细胞 (X6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76  云 南植物 志  0.17 毫米, 3 — 4 裂达 1/2; 裂瓣长 3 — 5 个 细胞, 基部 2 个 细胞。 腹 叶小, 离生, 方 形, 约 0.15 毫米, 长宽 相等, 先端 3 — 4 裂达 1/2; 裂瓣 3 — 4 个细 胞长, 基部 2 个细胞 宽。 枝腹 叶小、 方形, 长宽 相等, 先端 3 — 4 裂达 1/2; 裂瓣长 2 — 3 个 细胞, 基部宽 1 一 2 个 细胞。 产于 中甸。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缅甸 也有。 3. 深裂 指叶苔 图版 44: 10—19 Lepidozia sandvicensis Lindenb (1845); Steph. (1906 ― 1909). 植物体 细长, 长达 6 厘米, 干时 挺硬, 褐色 绿色, 蓬 松稀疏 丛生。 茎 倾立, 横切面 呈椭 圆形, 皮部细 胞大, 约 60 个 细胞, 中 部细胞 略小; 直径 0.4~0.6 毫米, 不 规则稀 疏 2 — 3 次羽状 分枝, 分 枝长, 渐成 细尖。 未见 假根。 叶 片分离 疏生, 近似 横生, 贴茎, 长约 0.4 毫米, 宽约 0.33 毫米, 先端 3 — 4 裂达 1/2 — 2/3, 裂瓣长 2— 3 个 细胞, 三角 形,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盘 部短, 2 — 3 个细 胞高, 背 边高约 0.15 毫米, 腹 边高约 0.1 毫米, 中 部细胞 27 — 34X30 — 50 微米; 细胞 厚壁,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小, 与茎叶 同形, 3 — 4 裂达 1/2 — 2/3, 裂瓣约 2 个细 胞高, 基部 1 一 2 个细 胞宽, 盘部 1 一 2 个细 胞高。 雌雄 异株。 雌 器苞生 于侧短 枝上, 内苞 叶大, 外苞 叶小, 先端 4 裂, 裂瓣 全缘。 蒴 萼长坊 錘形, 先端有 细潜。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林下沼 泽地。 印度尼 西亚、 美 国太平 洋沿岸 (包 括夏 威夷) 也有。 4. 苏氏 指叶苔 图版 45: 1-11 Lepidozia suyugii Gao (2000) 植物体 粗壮, 长 1.2 — 2 厘米, 带叶宽 1.1 毫米,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丛生小 片状, 茎 匍匐, 直径 0.35 毫米,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细 胞大, 周围 60 个 细胞, 中部细 胞小厚 壁;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先 端钝, 内曲。 假 根少, 生 于腹叶 基部。 叶片 密接, 近似横 生, 覆 瓦状, 蔽 前式, 宽大 于长, 长 0.75 — 0.84 毫米, 宽 1.0 — 1.12 毫米, 瓢形 内曲, 腹侧 基部常 有附属 裂片, 先端 3 — 4 裂达 1/5 — 1/4; 裂瓣三 角形, 先端锐 或钝, 长 10 — 13 个 细胞, 基部宽 6 — 8 (10) 个 细胞; 盘部扁 宽圆形 ,中 部细胞 14 一 44X 14 — 47 微米, 细胞 厚壁,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与叶片 相似, 形 体小, 约为 茎宽的 2 倍, 基部 常 有不规 则附属 裂片, 先端 3 — 4 裂达 1/4 一 1/3, 常圆钝 内曲; 细胞同 叶片。 雌雄异 株。 雄穗生 于侧短 枝上, 雄苞叶 3 — 4 对。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叶 先端有 3 — 4 个小 齿, 中下 部膨大 卵形。 蒴 萼长棒 槌形或 梭形。 先端有 浅褶, 4/5 高出 苞叶。 口 部有细 齿。 产于 贡山、 德饮。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或倒 木上。 分布于 西藏。 5. 细 指叶苔 图版 44: 1—9 Lepidozia trichodes (Reinw. et al. ) Nees (1845) ; Steph. (1909);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trichodes Reinw. et al. (1824) ; Lepidozia remoti folia Horik. ( 1934) (non L. remoti folia Hodgs. 1956) . 植物体 细长, 长 4 一 5 厘米, 褐 色或黑 褐色, 疏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直径 0.2 — 
指 叶 苔 科  77  图版 44 1~9. 细 指叶苔 Lepidozia trichodes (Reinw. et al. ) Nees, 1. 茎 的一段 (x30), 2. 枝 的一段 (x30), 3. 叶片 ( X250), 4. 叶片 (X200), 5. 叶裂 維细胞 (x410), 6. 茎叶 (xl30), 7. 枝叶 (xl30), 8. 腹叶 (xl30), 9. 枝腹叶 (X130); 10~19. 深裂 指叶苔 Lepidozia sandvicensis Lindenb. 10. 枝腹叶 (x410), 11. 茎 的一段 (X30). 12. 枝 的一段 (X30), 13. 叶片 (X130), 14.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50), 15. 外 雌苞叶 ( x 130), 16. 内 雌苞叶 (xl30), 17、 19. 腹叶 (X410), 18. 叶片裂 維细胞 (x4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7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5 1_U. 苏氏 指叶苔 LepidoziasuyugiiGao, 1. 茎 的一段 腹面观 (><30), 2. 茎的 一段 带蒴萼 (><20), 3. 茎的一 段 背面观 (X50), 4、 5. 四 枚叶片 (xlOO), 6. 腹叶 (X100)' 7. 叶细胞 (x410)' 8. 基 横切面 一部分 (X270),9. 叶裂 瓣细胞 (X270), 10、 11. 雌苞叶 (xlOO)。 (高 谦、 冯金 环绘) 
指 叶苔科  79  0.25 毫 米粗, 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 单一或 再叉状 分枝, 长 0.5 — 1.5 厘米, 直径 0.1— 0.12 毫 米粗。 叶 片贴茎 直立, 或向上 倾立, 长约 0.3 毫米, 宽约 0.2 毫米, 先端 4 裂, 裂达 1/4, 裂瓣 3 — 5 细 胞高, 基部 2 个细 胞宽; 盘 部细胞 9 一 11X7 — 14 微米, 厚壁,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有瘤。 枝叶 与茎叶 同形, 仅 较小。 腹叶 倾立, 离生, 方形, 长 0.11~0.12 毫米, 长宽 相等, 约为 茎宽的 1/2, 先端 4 裂, 裂达 1/4 一 1/3, 2 — 5 个细 胞长, 基部 1 一 2 个细 胞排成 牙齿状 C 分枝腹 叶长大 于宽, 长约 0.11 毫米, 宽约 0.09 毫米, 4 裂达 1/3 — 1/2, 裂 瓣基部 1 一 2 个细 胞宽。 产于 勐腊。 生于 林下腐 木上。 分布于 广西、 台湾。 泰国、 菲 律宾、 马 来西亚 也有。 6. 锁片 指叶苔 图版 43: 1-9 Lepidozia subintegra Lindenb. (1845); Mizut. et Chang (1986) ; Piippo (1990). Lepidozia squami folia Nicholson ( 1930) (non L. squami folia 1922) . 植物体 细长, 长达 4 一 5 厘米, 褐绿 色或暗 绿色, 疏 丛生。 茎 匍匐或 倾立, 直径 0.3~0.4 毫米, 羽状 不规则 分枝, 枝长 0.5 — 1.2 厘米, 直径 0.2"0.3 毫米, 先端渐 呈 鞭状。 ^叶 小, 贴茎 或倾立 着生, 阔三 角形, 横生 茎上, 长约 0.3 毫米, 基 部宽约 0.4 毫米, 先端 收缩, 3 — 4 裂达 1/10 — 1/7; 裂瓣非 常小, 长 1 一 3 个 细胞, 基 部一个 细 胞宽; 盘 部细胞 10 — 20x8 — 16 微米, 厚壁, 无三 角体, 角质 层平滑 或裂瓣 先端有 瘤。 枝 叶小, 与茎叶 同形, 裂瓣 更小。 茎腹 叶小, 憐 片状, 直立 贴茎, 长约 0.2 毫米, 基 部宽约 0.3 毫米, 先端 4 裂达 1/10, 1 一 2 个细 胞长。 枝腹 叶小, 卵形, 长约 0.12 毫 米, 宽约 0.10 毫米, 3 — 4 裂达 1/10, 裂瓣长 1 一 2 个 细胞, 先端 狭钝。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树干 基部。 菲 律宾、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7. 硬 指叶苔 图版 42: 1—7 Lepidozia vitrea Steph. (1897); Horik. (1934);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Lepidozia formosae Steph. (1909) ; Horik. (1934) . 植物体 细长, 长 1 一 4 厘米, 淡 绿至黄 绿色, 有时褐 绿色, 疏 松或密 丛生。 茎倾立 或 匍卧,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 一层大 细胞, 直径 0.2"0.3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 渐 细不呈 鞭状。 假根 生于分 枝上或 生殖枝 基部。 叶片 离生, 倾立 伸出, 近似 方形, 长约 0.3"0.5 毫米, 长宽 相等, 先端 4 裂达 1/2; 裂 瓣狭三 角形, 略 内曲, 先端锐 或钝, 高 4 一 5 个 细胞,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盘部 3 — 6 个细 胞高, 基部 8— 10 个细 胞宽, 中部 细胞 30X50 微米, 近似 方形, 细胞 薄壁,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枝 叶小, 长 方形, 有时基 部狭, 上部 3 裂达 1/3, 内曲。 腹叶 较小, 形状同 叶片, 先端 4 裂达 1/4 一 1/3, 裂瓣稍 内曲; 盘部 3 — 5 个细 胞高, 基部 8 — 9 个细 胞宽, 厚壁, 无三 角体, 角 质层平 滑。 枝腹 叶小, 同 腹叶; 油体 卵形。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苞叶 卵形, 先端 3 — 4 裂, 边缘 有齿。 产于 金平。 生于林 下岩面 薄土。 分布于 浙江、 福建、 台湾。 朝鲜、 日本 也有。 8. 丝形 指叶苔 图版 46: 9—14 Lepidozia filamentosa (Lehm. et Lindenb. ) Gott. (1845); Piippo (1990) . Jungermannia filamentosa Lehm. et Lindenb. (1834); Lepidozia coreatia Steph. 
8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6 1—8. 圆钝 指叶苔 LepidoziasubtransversaSteph. 1. 茎 的一段 (x30), 2. 蒴萼 (x30), 3、 4. 叶片 (xlOO), 5. 腹叶 (xlOO), 6. 叶裂 辦细胞 (x270), 7. 叶中 部细胞 (x410), 8. 枝叶 (xlOO); 9—14. 丝形 指叶苔 Lepidozia filamentosa (Uhm. et Lindenb. ) Lindenb. 9. 茎 的一段 (x30), 10、 11、 12. 叶片 (xlOO)' 13, 腹叶 (XlOO), 14. 叶裂 辩细胞 (X270)。 (高 谦、 张光 初绘) 
指 叶苔科  81  (1922). 植物体 细长, 长 2 — 6 厘米,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疏 丛生或 与其他 苔藓形 成密集 群落。 茎 匍匐, 淡 绿色, 横切 面直径 0.4~<).6 毫米, 皮部细 胞大, 直径 25 个 细胞; 羽 状或不 规 则羽状 分枝、 先端 渐细呈 鞭状, 腹 面分枝 鞭状。 假 根少, 生于鞭 状枝先 端或茎 下部。 叶片离 生或覆 瓦状, 斜列 着生, 长 0.6~0.8 毫米, 中 部宽约 0.8 毫米, 不规则 方形或 扁 方形, 背 边基部 弧形; 先端 4 裂达 1/2 — 2/3, 裂 瓣三角 形分离 着生, 先端 锐头, 基 部 8 — 14 个细 胞宽, 背 侧裂瓣 较大; 盘部圆 截形, 基部 边有时 有齿, 背边高 0.2 — ~0.3 毫米, 腹 面边缘 0.3~<).4 毫米, 基 部宽约 0.5 毫米, 25 — 30 个 细胞, 中 部细胞 20 — 25 X25 — 32 微米, 细胞壁 稍厚, 三 角体小 或无, 角质层 平滑。 枝 叶小, 与叶 同形。 腹叶 形状同 茎叶, 横生, 长 0.3 — 0.6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宽约 为长的 2 倍, 4 裂达 2/5; 裂瓣舌 状或披 针形, 多少均 内曲, 基部 6 — 7 个细 胞宽。 枝腹叶 比腹叶 较小, 裂瓣 短。 油 体多, 每 个细胞 10 — 12 个。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或腐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日本、 朝鲜、 北美洲 也有。 9. 指叶苔 图版 55: 1-5 Lepidozia reptans (L. ) Dum. (1835); Horik. (193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reptans L. ( 1753); Lepidozia hokinensis Steph . (1894); Steph. (1909); Nicholson (1930); L. chinensis Steph. (1909).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3 厘米,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常与 其他笞 藓形成 密或疏 丛生。 植物体 匍匐, 或先端 上仰, 直径 0.2 — "0.35 毫米,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细 胞比内 部细胞 大; 羽状 分枝。 叶片呈 稀疏覆 瓦状, 斜列 着生, 内凹 瓢形, 全 形近似 方形, 背边 基部半 圆形, 3 — 4 裂达 1/3 — 1/2, 裂瓣三 角形, 先 端锐, 内曲, 基部宽 4 一 8 个 细胞; 盘状基 部 5 — 7 个细 胞高, 约 10 个细 胞宽, 中 部细胞 22 — 28 微米, 方六 边形, 细胞壁 中等厚 或厚,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枝叶 与叶片 相似, 仅 稍小。 腹叶 离生, 4 裂达 1/4 一 2/5, 裂 瓣短, 内曲, 先端 较钝。 每 个细胞 10 — 25 个卵形 油体。 产于 全省各 市县。 生 于林下 腐木或 枯枝落 叶层。 北 半球广 布种。 10. 大 指叶苔 图版 47: 1-3 Lepidozia robusta Steph. (1894); Steph. (1909); Nicholson (1930); Hatt. (1966);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植物体 粗大, 长达 8 厘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直径 0.6 毫 米, 叉状分 枝少, 小枝呈 羽状, 渐呈 细尖, 弯曲。 叶 片上下 相接, 覆瓦状 排列, 近似方 形或 肾形, 内凹 瓢形, 长 0.65 毫米, 上部宽 0.65 毫米, 下 部宽约 1.2 毫米, 上部 4 裂 达 1/3 — 1/2; 裂瓣三 角形, 先 端钝, 长 0.27 —" 0.32 毫米, 达 20 个细 胞高, 基部宽 10 — 12 个 细胞; 盘形基 部约长 0.3 毫米, 边缘有 粗齿, 20 个细 胞高, 近基 部细胞 25 — 27X27 — 36 微米, 细胞 薄壁,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枝 叶显著 较小, 近似扁 方形, 4 裂达 1/3, 裂 瓣短三 角形。 腹 叶大, 长约 0.4 毫米, 宽约 0.9 毫米, 4 裂达 1/3; 裂瓣 狭三 角形, 先 端钝, 基 部宽约 7 个 细胞。 
8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7 1 一 3. 大 指叶苔 LepidoziarobustaSteph. 1. 二叶片 (X100), 2. 腹叶 (xlOO), 3. 叶片裂 辦细胞 (x270); 4— 14. 瓦氏 指叶苔 Lepidozia wallichiana Gou. 4. 植物 体一段 (x30), 5、 6. 枝 的一段 (x30), 7. 茎 横切面 (X270),8. 叶片 (X100), 9. 叶 片细胞 (X270), 10. 枝叶 (xiOO), 11、 14. 枝腹 叶细胞 (x270), 12. 茎 腹 叶细胞 (x270), 13. 腹叶裂 辩细胞 (X270)。 (高 谦绘) 
指 叶苔科  83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2900 — 3000 米 林下腐 木或树 基部。 分布于 广东、 西藏、 四川。 不丹、 锡金 也有。 11. 圆钝 指叶苔 图版 46: 1—8 Lepidozia subtransversa Steph. (1897);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Lepidozia obtusistipula Steph. ( 1934) . 植物体 粗壮, 长 3 — 8 厘米, 淡绿 色或苍 绿色, 疏或密 丛生。 茎 匍匐, 直径 0.4 — 0.6 毫米, 羽状 分枝, 分枝不 渐细, 不呈 鞭状, 没有 腹侧鞭 状枝。 有 假根。 叶片 相接覆 瓦 状斜列 着生, 内凹 瓢状, 方形, 长 0.8 毫米, 基部宽 0.8 毫米, 中部约 1 毫 米宽, 上 部 4 裂约达 1/3; 裂瓣三 角形, 渐 向上呈 锐尖, 高 11—13 个 细胞, 基部宽 8— 12 个细 胞; 盘部扁 方形, 背边长 0.33~0.45 毫米, 腹边长 0.27~0.46 毫米, 均 呈弧形 弯曲, 中 部细胞 18 — 27X27 — 36 微米, 细 胞壁中 等厚,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形状似 叶片, 横生 茎上, 长 0.3"0.5 毫米, 宽 0.6 — 0.8 毫米, 圆 方形, 4 裂达 2/5; 裂瓣内 曲, 基部 5~6 个细 胞宽。 枝叶 和枝腹 叶均与 茎叶和 茎腹叶 相似, 仅形体 较小。 油体腊 肠形, 每个 细胞中 2 — 3 个。 产于 大关。 生 于海拔 1400 — 4000 米林下 岩面薄 土或腐 木上。 分布于 吉林、 四川。 朝鲜、 日本 也有。 12. 瓦氏 指叶苔 图版 47: 4—14 Lepidozia wallichiana Gott. (1945); Mizut. et Chang (1986); Piippo (1990). Lepidozia hainanensis Chang (1984). 植物 体小, 长 1 一 2 厘米, 淡 绿色或 绿色, 小片 丛生, 多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先端 倾立或 上升,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有 一层大 细胞, 约 11 一 12 个, 内 部为小 细胞, 直径 1 一 1.5 毫米, 约 9 一 10 个 细胞,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侧枝长 2 — 4 厘米, 腹侧 鞭状 枝常缺 C 假 根少, 多见 于枝端 或腹叶 基部。 叶 片上下 相接, 覆 瓦状, 斜列 着生, 长 方形或 方形, 长 0.15~0.22 毫米, 宽 0.15~0.3 毫米, 上部 4 裂达 1/3— 1/2; 裂瓣狭 三 角形或 线形, 长 3 — 4 个 细胞, 基部 1 一 2 个 细胞; 盘部 4 个细 胞高, 基部宽 8 个细 胞, 中 部细胞 28 — 40X40 — 56 微米; 细胞 壁厚, 角质层 平滑。 枝叶覆 瓦状, 比茎 叶小, 离生, 横生, 方 形或长 方形, 长 0.06~0.10 毫米, 宽 0.1~{).12 毫米, 2 — 3 — 4 裂达 1/3; 裂瓣 1 一 3 个细 胞高, 基部宽 1 一 2 个 细胞; 盘部 2 — 3 个细 胞高, 宽 6 — 8 个 细胞, 中 部细胞 12 — 20X14 — 30 微米; 薄壁, 角质层 平滑。 枝腹 叶小, 裂瓣 1 一 2 个细 胞高, 盘部 1 一 2 个细 胞高, 2 — 3 个细 胞宽。 产于 丘北。 生于林 下岩面 薄土。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尼 泊尔、 印度、 日本 也有。 5. 虫 叶苔属 Zoopsis Hook. f. et Tayl. 本 属植物 柔弱, 白色, 茎 皮部为 几个大 细胞, 中央有 几个小 细胞。 叶由 1 一 2 个小 细胞 形成。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 叶大, 2 裂, 蒴萼纺 锤形, 上部 有褶。 本 属共记 7 个 种名, 均 分布于 旧热带 地区。 我国 南部及 东南亚 记载有 1 种 分布。 
84  云南 植物志  1. 东亚 虫叶苔 Zoopsis liukiuensis Horik. ( 1931); Wu et Lin ( 1978); Mizut. et Chang ( 1986); Piippo (1990). 植物 脆弱, 白色半 透明, 长约 5 毫米, 附 着基质 呈散生 群落。 茎 匍匐, 贴 基质, 叉 状 分枝, 横切 面背腹 扁平, 皮部 背面和 侧面有 4 个大 细胞, 腹面有 2 个小 细胞, 中部有 4 一 5 个小 细胞。 假根 生于腹 基部。 叶不呈 片状, 由 4 个 大小不 同细胞 构成, 通 常基部 两个 方圆或 圆形大 细胞, 上 部两个 扁圆形 细胞。 腹叶离 生比茎 叶小, 由 4 一 5 个 细胞构 成, 基部两 个细胞 相连或 离生, 先端细 胞圆形 离生; 细胞 薄壁, 角质层 平滑。 雌 苞生于 侧短 枝上, 苞 叶大, 5 — 25 个 细胞, 2 裂达 中部。 蒴 萼卵坊 锤形, 上部有 3 条摺, 口部 有毛 状齿。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林 下腐木 或树干 基部。 分布于 浙江、 海南、 台湾。 日本、 菲律 宾、 印度尼 西亚、 新几内 亚岛、 新 喀里多 尼亚、 澳 大利亚 也有。 本种 为古老 旧热带 苔类, 似 乎仅残 存于现 代热带 地区。 8. 护菊 苔禾斗 Calypogeiaceae 植物 体小至 中等, 稀疏 分枝, 绿 色或褐 绿色, 密集 丛生,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小片群 落。 茎 柔弱, 横切面 皮部细 胞与中 部细胞 同形, 无明显 区别, 有时皮 部细胞 略小, 壁稍 加厚。 侧叶 斜列于 茎上, 着生线 平直, 几 乎与茎 平行, 蔽 前式, 卵 形或椭 圆形, 稀长圆 形或 圆钝三 角形, 一 般基部 至中部 宽阔, 向上 渐窄, 先端圆 钝或浅 两裂成 二叉状 钝尖, 叶 全缘。 腹 叶大而 明显, 形状 变异也 较大, 从圆 形全缘 至裂成 2 — 4 瓣; 腹叶基 部中间 有 2 — 3 层细 胞厚的 叶枕, 为假 根束着 生处。 叶片 细胞通 常大, 薄壁, 无 或有三 角体, 中部细 胞约为 25 — 35 微米。 油 体球形 或长椭 圆形, 桑 椹状, 每 个细胞 3 — 20 个 或由多 数细粒 组成, 无 色或带 褐色。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多 数雌雄 同株。 雄 枝短, 生于茎 腹面; 雄器苞 穗状, 雄苞 叶小而 凸起, 上部 2 — 3 裂, 每个苞 叶中有 1 一 3 个精 子器。 雌 器苞极 短, 苞 叶小, 卵 细胞受 精后雌 枝先端 迅速膨 大成假 蒴苞, 假蒴苞 长椭圆 形或短 柱形, 外 部有 假根或 鳞叶。 孢蒴 圆筒形 或近椭 圆形, 黑色, 成熟后 四裂至 基部。 蒴壁 2 层, 外层 8 — 16 列 长方形 细胞, 壁 增厚, 有时 不规则 加厚呈 节状, 内层 细胞壁 呈环形 加厚。 孢子 球形, 直径 9 一 16 微米。 弹丝 2 (3) 条 螺纹, 粗约 7 — 12 微米。 本科虽 然包括 的种类 不多, 但因 种群之 间形态 特征差 异小, 在 不同生 态环境 下植物 体变化 较大, 此外, 孢子 体寿命 极短, 较难 见到, 故属于 苔类中 不易鉴 定的科 之一。 本 科包括 2 属, 护蒴 苔属和 假护蒴 苔属。 其 中护蒴 苔属在 世界各 地广泛 分布, 而假 护蒴 苔属仅 分布于 中国、 日本、 朝鲜、 喜马拉 雅其他 地区、 美国的 夏威夷 和阿拉 斯加、 格 陵兰、 苏格 兰岛。 云南 2 属均有 分布。 分属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色深, 绿 色或褐 绿色, 叶片不 透明。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油体大 而多, 粗 粒状, 不透 
护 菊苔科  85  明; 表 面粗糙 具疣。 孢蒴 裂瓣长 圆形, 长不超 过宽的 3 倍, 不 扭曲, 外 壁细胞 壁节点 状不连 续 增厚。 假根生 于腹叶 基部和 ^上 1. 假护 菊苔属 Metacalypogeia 2 (1) 植物体 色淡, 苍白绿 色或灰 绿色, 叶片 透明。 叶细胞 薄壁, 三角体 无或不 明显, 油 体小而 少, 桑 椹状, 常 透明; 表面平 滑或具 细疣。 孢 蒴裂瓣 线形, 长 为宽的 2 — 3 倍, 扭曲, 外壁 细 胞壁连 续加厚 e 假 根束仅 生于腹 叶基部 2. 护 菊苔属 Calypogeia 1. 假护 菊苔属 Metacalypogeia (Hatt. ) Inoue 植物 体深绿 色或褐 绿色, 匍匐,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丛。 茎长 1 一 3 厘米, 单一或 稀疏 分枝。 叶 疏生或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三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中部最 宽处约 0.8 毫 米, 全缘, 先端尖 钝或浅 两裂。 腹叶 圆形或 肾形, 横生 茎上, 全缘, 先端 平截或 微凹。 假 根多, 无色, 生 于腹叶 基部, 有时 散生于 茎上。 叶 片细胞 因充满 叶绿体 和油体 而不透 明, 中 部细胞 28 — 40x25 — 30 微米, 细 胞壁略 加厚, 常呈黄 褐色,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粗糙具 细疣。 油 体大, 淡 褐色, 由多 数细粒 组成, 每 个细胞 10 — 20 个。 雌雄 异株。 雄 器 苞小, 从腹 叶叶腋 伸出, 具 4 一 8 对 苞叶, 精子器 单生。 假 蒴苞黄 褐色, 长椭 圆形, 表面 有毛状 假根。 蒴 柄长, 横切 面直径 8 个 细胞, 周围 18 个细 胞略大 于中部 细胞。 孢 薪长 圆形, 黑 褐色, 成熟 时四瓣 开裂; 裂瓣长 圆形, 不 扭曲, 长约 为宽的 3 倍; 孢壁由 二 层细胞 组成, 外层细 胞壁呈 点节状 加厚, 内层细 胞壁常 呈环状 加厚。 孢子 褐色, 13 — 17 微米。 弹丝 8 — 10 微 米粗, 2 条 螺纹。 本 属包括 4 种, 分布 在北半 球温带 至北极 地带。 我国有 2 种。 云南有 1 种。 1.. 疏叶假 护蒴苔 图版 48: 7—14 Metacalypogeia altemifolia (Nees) Grolle (1964); Hatt. (1966);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Mestigobryum alternifolium Nees (1845); Calypogeia remotifolia Herz. (1930); Bazzania montana Horik. (1931); Bazzania subdistens Horik. (1934); Metacalypogeia remotifolia (Herz. ) Inoue ( 1963) . 植物 体小, 黄褐 色或深 褐色, 匍匐 丛生,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茎 单一不 分枝, 横切 面皮部 1 一 2 层 细胞, 与中 部细胞 同形, 壁略 增厚。 假根 束多生 于腹叶 基部。 侧 叶疏生 或相接 覆瓦状 排列, 蔽 前式, 强烈 内凹, 长卵形 至卵三 角形, 全缘, 先 端圆钝 或尖, 有 时微凹 两裂。 叶 片细胞 薄壁, 三角 体大, 明显 加厚成 节状, 呈黄 褐色, 叶片先 端细胞 23 — 27x21 — 35 微米, 中 部细胞 27 — 31 x 33 — 42 微米, 表面 粗糙具 细抚。 油体 大, 球形 或圆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7 — 12 个。 腹 叶大, 相接或 离生, 肾形, 宽 为长的 1.5 — 2 倍, 为 茎粗的 3 倍 以上, 先端圆 钝或微 四, 全缘。 产于 大关、 中甸、 贡山。 生 于海拔 2900 米的高 山地区 土面。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台湾。 日本 也有。 本 种与假 护蒴苔 M. cordifolia 的 主要区 别为: 植物 体小, 色 泽深, 常呈深 褐色; 叶 强烈 内凹; 腹叶 宽大, 肾形, 为侧叶 大小的 一半, 宽为 茎粗的 3 倍; 叶 片细胞 三角体 大, 加厚成 节状, 因 此易于 区别。 
86  云 南植物 志  2. 护 蒴苔属 Calypogeia (Raddi) Nees 植物 体细弱 扁平, 苍白 绿色或 绿色, 略 透明。 茎 匍匐, 单一或 具少数 不规则 分枝。 假根生 于腹叶 基部。 侧叶 斜列于 茎上,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椭 圆形或 椭圆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尖锐 或具二 钝齿。 腹叶 较大, 近圆 形或长 圆形, 全缘或 2 裂至 1/4 一 1/2 处, 裂 瓣有 的各具 一齿。 叶细胞 4~6 边 ?^, 薄壁, 三角体 无或不 明显。 油 体聚合 粒状, 每个 细胞 10 — 20 个。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假蒴 苞长椭 圆形, 外壁有 假根和 鳞叶。 孢蒴短 柱形, 成熟 时纵向 开裂, 裂瓣 线形, 扭曲; 孢壁 2 层 细胞, 外 层细胞 壁连续 加厚, 内层 细胞壁 略纹状 加厚。 孢子圆 球形。 弹丝 双螺纹 加厚。 芽胞 1 一 2 个 细胞, 椭 圆形, 多生 于茎枝 先端。 本属 我国约 10 种。 云 南分布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腹 叶两裂 辦外具 钝或尖 锐齿, 呈四裂 瓣状。 2 (3) 腹叶 很小, 裂 瓣外侧 具尖锐 长齿, 小 裂片线 披针形 1. 刺叶 护菊苔 C. arguta 3 (2) 腹 叶大, 裂瓣外 侧具粗 純齿, 小 裂片披 针形。 4 (5) 侧 叶先端 较窄, 具短而 窄的分 叉齿; 叶细 胞大, 中部达 45 微米 4. 护菊苔 C. rissa 5 (4) 侧叶先 端齿裂 尖锐, 稀 钝尖; 叶细 胞小, 中部为 36 微米 5. 双齿 护蒴苔 C. tosana 6 (1) 腹叶 两裂瓣 全缘, 呈两裂 瓣状。 7 (8) 腹叶两 裂浅, 不超过 叶高的 1/2 3. 三角叶 护蒴苔 C. trichomanis 8 (7) 腹叶两 裂深, 达 叶高的 1/2 以上, 基部明 显下延 2. 沼生 护蒴苔 C. sphagnicola 1. 刺叶 护蒴苔 图版 48: 1—6 Calypogeia arguta Nees et Mont. (1838); Steph. (1908); K. Muell. (1956). Cincinnulus argutus (Nees et Mont. ) Dum. (1874). 植物体 细小, 白 绿色, 薄而 透明。 茎 匍匐, 长约 1 厘米 左右, 具稀疏 分枝, 有时具 鞭 状枝。 假根多 而长, 生 在腹叶 基部。 侧叶离 生或稀 疏相接 排列, 长 卵形, 基部 沿茎长 下延, 先端 稍窄, 具 2 个尖 锐齿, 两 齿明显 分叉, 中 间呈新 月形, 齿由 2 — 3 个 细胞组 成。 腹 叶小, 与茎粗 同宽, 2 裂至 1/2 处, 裂 瓣再深 2 裂, 小裂 片呈披 针形。 叶 片细胞 大, 薄壁, 长多 边形, 中 部细胞 70 — 80X40 — 42 微米, 表 面粗糙 具明显 细疣。 油体每 个细胞 2 — 5 个, 圆 形或椭 圆形。 产于 河口、 西双 版纳。 生于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海南、 湖南、 浙江、 山东、 福建、 江苏、 辽宁。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 种特征 明显, 易 与它种 区别: (1) 腹叶特 别小, 深四 裂瓣; (2) 侧 叶多数 离生, 先 端两裂 分叉, 常呈新 月形, 齿尖 而长; (3) 叶细 胞表面 具明显 细疣, 中 部细胞 呈长四 边 形或多 边形。 2. 沼生 护蒴苔 图版 49: 7-11 Calypogeia sphagnicola (Am. et Perss. ) Wamst. et Loesk. (1908); 东北苔 类植物 
护 蒴苔科  87  图版 48 1~6. 刺叶 护蒴苔 CalypogeiaargutaNeeset Mont. 1. 植物体 一部分 (腹 面观, x32), 2. 植物体 一部分 (背面 观, X32), 3. 叶片 (X44), 4. 腹叶 (x44), 5. 腹 叶细胞 ( x 330), 6. 叶中 部细胞 ( x 330); 7—14. 疏叶 假 护蒴苔 Metacalypogeia altemifolia (Nees) Grolle, 7. 植物体 一部分 (背 面观, x20), 8. 植物体 一部分 (腹面 观, X20), 9、 10. 叶片 (x28), 11、 12. 腹叶 (x28), 13. 叶中 部细胞 (xi32), 14. 叶先 端细胞 (xl32)。 (曹 同、 冯金 环绘) 
88  云 南植物 志  志 (1981)。 Kajitia sphagnicola Arn. et Perss. (1902) . 植物 体淡绿 色或黄 绿色, 平匍 丛生。 茎 匍匐, 长 1.5 — 2.0 厘米, 带 叶宽约 1.8 毫 米, 单一 或具从 腹侧斜 生长出 分枝, 有时 有无性 芽条。 侧叶 蔽前式 覆瓦状 排列, 阔卵 形, 基部 下延, 先端 渐尖, 圆钝。 腹叶 较小, 比茎 略宽, 先端 2 裂达 叶长的 1/2 以上, 裂瓣 渐尖, 基 部明显 下延。 叶 片细胞 5 — 6 边形, 薄壁, 角部略 加厚。 叶先 端细胞 23 — 27 微 米宽, 中 部细胞 26_30X30 — 43 微米。 油体 无色, 每 个细胞 6 — 10 个, 由 粗颗粒 组成。 芽胞宽 卵形, 16 — 22 微米, 2 个 细胞。 产于 永善、 丽江、 贡山、 福贡。 生 于海拔 1600 — 3150 米的土 地上。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广西、 湖南、 吉林。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 的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腹叶 较小, 先端深 2 裂, 达 3/4 处, 基 部明显 下延; (2) 侧叶先 端渐尖 圆钝; (3) 叶 片细胞 较小, 中部为 42X30 微米, 角部略 增厚。 3. 三角叶 护菊苔 图版 49: 1—6 Calypogeia trichomanis (L. )Card. (1829) ;Steph. (1908);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Mnium trichomanis L. (1753). 植物 体平铺 丛生, 深 绿色。 茎 匍匐, 具少数 分枝。 侧叶 多数成 斜角状 着生, 蔽前式 覆瓦状 排列, 阔心 脏形, 基 部宽, 向上 渐尖, 先端 圆钝, 少数微 缺刻。 腹叶 较小, 略宽 于^, 阔 圆形, 长短 于宽, 先端 2 裂达 叶长的 1/4 一 1/2; 裂瓣三 角形, 全缘 无齿。 叶 片细胞 4 一 6 边形, 薄壁, 角隅不 加厚, 先 端细胞 22 X 27 微米, 中 部细胞 33 — 42 X 44 一 50 微米。 油体淡 青色, 每 个细胞 3 — 7 个, 长椭 圆形, 由 较细油 滴聚集 而成, 呈桑 椹形。 产于 维西。 生于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广西、 湖南、 浙江、 福建、 江 苏、 吉林。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 主要特 征为: (1) 侧 叶多为 典型的 心形; (2) 侧叶在 茎上成 斜角状 着生, 叶下 边缘 与茎成 45 — 60 度角; (3) 腹叶 较小, 略宽 于茎, 先端 两裂达 1/3 — 1/2 处。 4. 护蒴苔 图版 50: 8—15 Calypogeia fissa (L. ) Raddi. (1820); Steph. (1908); Nicholson (1930). Mnium fissum L. ( 1753) . 植物. 体平铺 丛生, 苍白 色或白 绿色。 茎 匍匐, 长 1 一 2 厘米, 单 一或具 分枝。 侧叶 由茎 向外' 斜生, 蔽前式 覆瓦状 排列, 稍 内凹, 长卵 形或近 卵形, 先端 较窄, 具短 而窄长 的分 叉齿, 齿长 3 个 细胞, 基部 两个细 胞宽。 腹 叶宽, 为 茎粗的 2 — 3 倍, 先 端裂至 1/2 左右, 裂瓣再 浅裂, 基部略 下延。 叶 片细胞 薄壁, 近方 形至六 边形, 角隅不 加厚, 边缘 细胞 28 — 30 微 米宽, 先 端细胞 30 — 34 微 米宽, 中部 细胞宽 40 — 44 微米。 油体黄 绿色, 多 数细胞 15 — 20 个。 产于 贡山。 生 于海拔 1500 米处。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 的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侧叶先 端窄, 浅 两裂; (2) 腹叶为 茎粗的 2 — 3 倍宽, 具 4 裂瓣; (3) 叶细 胞大, 近四 方形, 中部达 45 微米, 薄壁, 角部不 加厚。 
护 蒴苔科  89  图版 49 1^. 三 角叶护 朔!? Calypogeia trichomanis (L. ) Card. 1 . 植 物体一 部分腹 fii 观 (x20), 2 叶片 (x28), 3. 腹叶 (x28),4. 叶先 端细胞 (X132), 5. 叶中 部细胞 (xi32), 6. 含油 体细胞 (x420); 7—11. 沼 生护蒴 苔 Calypogeia sphagnicola (Am. et Perss. ) Wamst. et Loesk. 7. 植物体 -部分 腹面观 ( x20), 8. 植物体 一部分 背面观 (X20), 9. 叶片 (x28), 10. 腹叶 (X28), 11. 含油 体细胞 (x420),. (齊 同、 冯金 环绘) 
9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0 1一7.双齿护菊苔(::315^3(«63 1053113(316?10 516?11. 1. 植物体 一部分 腹面观 (><28); 2 — 3. 叶片 (x28), 4— 5. 腹叶 (X28), 6. 叶先 端细胞 (X85), 7. 叶中 部细胞 (x85); 8— 15. 护朔苔 Calypogeia fissa (L. ) Raddi. 8. 植物体 一部分 腹面观 (x20), 9 一 10. 叶片 (X28), 11— 12. 腹叶 (x28), 13. 叶先 端细胞 (xi40); 14. 叶中 部细胞 (X140); 15. 含油体 叶细胞 (><335)。 (曹 同、 冯金 环绘) 
隐 蒴苔科  91  5. 双齿 护菊苔 图版 50: 1—7 Calypogeia tosana (Steph. ) Steph. ( 1908) . Katjia tosana Steph. ( 1895) . 植物 体淡黄 绿色, 平匍丛 生于其 他苔藓 之中。 茎 匍筒,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1.5 毫米, 单一或 具稀疏 分枝。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略 内凹, 阔心形 或三角 卵形, 大小变 异 较大, 宽 0.6 — 1.0 毫米, 长 0.7 — 1.3 毫米, 全缘, 先端 齿裂或 尖锐, 稀 钝尖。 腹叶 宽, 为 茎粗的 2 — 3 倍, 宽 0.5 —" 0.6 毫米, 长 0.2 毫米 左右, 先 端裂至 1/2 — 3/4 处, 裂 口宽, 基部略 下延; 裂瓣三 角形, 先 端钝, 外 缘常具 粗齿。 叶 片细胞 薄壁, 近 方形至 六 边形, 角隅不 加厚, 表面平 滑或具 细疣, 中部细 胞通常 27 — 35 X38 — 50 微米, 油体 每 个细胞 3 — 7 个。 假根 多数, 生 于腹叶 基部。 芽胞 多数, 生于叶 先端, 由 2 个 细胞组 成。 孢子体 未见。 产于 贡山。 生 于海拔 1450 米的高 山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江西、 浙江、 湖南、 福建。 日本、 夏威 夷群岛 也有。 本种与 护蒴苔 C. fissa 十分 相似, 两种 关系尚 待深入 研究。 9. 隐 蒴苔科 Adelanthaceae 本科 Grolle (1972) 建 立时指 明了模 式属为 Adelanthus Mitt。 仅包括 Wettsteinia Schiffn. 和 Adelanthus Mitt. 两 个属。 我 国仅有 Wettsteinia Schiffn. 的两 种植物 分布。 科记载 见属。 1. 短 萼苔属 Wettsteinia Schiffn. 植 物体中 等大, 绿 色或淡 绿色, 疏丛生 或生于 其他藓 丛中。 茎下部 匍匐, 有 假根, 叶稀 或无叶 裸露; 上部 倾立, 叶密, 不分枝 或叉状 分枝, 先 端叶小 变细, 鞭状; 茎横切 面表皮 1 一 3 层透 明薄壁 细胞, 内部 2 — 3 层褐 色厚壁 细胞, 中部为 大型透 明薄壁 细胞。 叶 片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内凹多 少均呈 瓢形, 叶 边有齿 或全缘 平滑; 叶中部 细胞约 15 — 30X18 — 32 微米, 基部 变长, 三 角体小 或无, 角质层 平滑。 腹叶无 或小, 由几 个细胞 形成。 雌雄 异株。 精子器 单生。 无 蒴萼。 本属共 4 种, 中 国已知 2 种: W. inversa (S. Lac. ) Schiffn. 和 W. rodundifoHa (Horik.) Grolle,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 体长达 4 厘米; 叶片卵形或长^^圆形, 长大 于宽, 叶边有 锐齿, 1 一 3 个细胞 构成; 叶细 胞 薄壁, 三角体 不明显 2. 锐齿 无萼苔 W. inversa 2 (1) 植物 体长达 1.6 厘米; 叶阔 卵形或 圆形, 长 宽几乎 相等, 叶边具 钝齿,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叶 细胞 壁相对 较厚, 常具小 三角体 1. 圆叶 无萼苔 W. rotundifolia 
92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1 1 一 6. 锐齿 无萼苔 Wettsteiniainversa (S. Lac. ) Schiffn. 1.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lO), 2. 植物 体一段 (侧面 观) (X 10). 3、 4. 叶片 (X20), 5. 叶中 部细胞 (X270),' 6. 叶边 缘细胞 (x 240); 7—12. 圆叶 无萼苔 Wettsteinia rotundifolia (Horik. ) Grolle. 7. 植物 体一段 (背 面观) (x20), 8、 9. 叶片 (x25), 10. 叶边 缘细胞 (X200). 11. 叶 边缘齿 (x270), 12. 叶中 部细胞 (x3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93  1. 圆叶 无萼苔 图版 51: 7—12 Wettsteinia rotundifolia (Horik. ) Grolle (1965); Piippo (1990). Adelanthus rotundifolius Horik . ( 1934) . 植 物体中 小型, 长 1 一 1.6 厘米, 带 叶宽约 2.5 毫米,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脆嫩, 稀 疏平铺 丛生。 茎 直径约 0.4 毫米, 绿色, 弯曲, 叉状 分枝, 有带 小叶鞭 状枝, 鞭 状枝上 有 假根。 叶 片基部 着生部 分短, 斜列, 密覆 瓦状, 蔽 后式, 阔卵形 或近似 圆形, 先端圆 钝, 内凹 瓢形, 长 1.8 — 2.0 毫米, 宽 1.6 — 2.0 微米, 长 宽几乎 相等; 边缘 内曲, 背侧 基 部强烈 内曲, 全边有 1 一 3 个细 胞构成 的多数 细齿, 呈波纹 状或齿 突状; 叶边细 胞小, 18X23 微米, 中部细 胞大, 20 — 26X24 — 30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小, 但 明显; 细 胞 角质层 平滑。 产于 中甸。 生 于林下 阴湿土 壤上。 分布于 西藏、 台湾, 中国特 产种。 2. 锐齿 无萼苔 图版 51: 1—6 Wettsteinia inversa (S. Lac. ) Schiffn. (1808); Piippo (1990). Plagioch ila inversa S. Lac. ( 1763 ― 1764); Adelanth us plagioch iloides Horik . (1934).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4 一 5 厘米, 带 叶宽约 4 毫米, 绿色, 硬脆, 密集 与其他 苔藓形 成 群落。 茎 直径约 0.4 毫米, 叉状 分枝, 先端 渐细。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内凹, 斜列着 生, 密覆 瓦状, 蔽 后式, 长约 2.8 毫米, 中 部宽约 1.8 毫米, 不 对称, 先 端圆钝 或呈截 形; 叶边背 侧基部 下延, 边缘有 1 一 3 个细胞 构成的 锐齿; 叶中部 细胞六 边形, 16 — 18 X 18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18 — 20X20 — 40 微米, 叶 边细胞 较小; 细胞 壁薄, 三 角体小 或不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小, 仅由数 枚细胞 构成。 产于 勐腊。 生于 林下土 壤上。 分布于 台湾。 菲 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0. 大萼 笞禾斗 Cephaloziaceae 植物体 细小, 黄绿 色或淡 绿色, 有时 透明, 平铺 丛生。 茎匍 匐或先 端上升 倾立, 皮 部有 一层大 细胞, 内部细 胞小, 薄壁或 厚壁; 不规则 分枝。 叶 三列, 腹 叶小或 缺失; 侧 叶 二列, 斜列 茎上, 先端 2 裂, 全缘; 细胞 壁薄, 无色, 稀稍厚 黄色; 油 体小或 缺失。 雌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蒴萼长 简形, 上部有 3 条 纵褶。 蒴 柄粗, 外围 8 个 细胞, 内部 4 个 细胞。 孢蒴卵 圆形, 蒴壁 2 层 细胞, 外层 厚壁。 弹丝 2 条 螺纹。 芽胞 生于茎 顶端, 1 一 2 个 细胞, 黄 绿色。 本科我 国已知 8 属。 云南 省均有 分布。 分属 检索表  1 (2) 2 (1) 3 (6)  茎 扁平; 上下叶 片基部 相连生 茎圆 形或椭 圆形; 上下 叶片不 连生, 均分离 着生。 侧叶 圆形, 或 先端微 四。  8. 塔 叶苔属 Schiffneria 
94  云南 植物志  4 (5) 5 (4) 6 (3) 7 (10) 8 (9) 9 (8) 10 (7) 11 (14) 12 (13) 13 (12) 14 (11)  叶 细胞薄 壁,. 无三 角体; 雌 苞生于 茎顶端 叶细胞 厚壁, 三角体 明显; 雌 苞生于 茎腹面 短枝上 侧 叶长椭 圆形, 先 端二裂 瓣形。 植物 体无腹 叶或仅 有残余 腹叶。 叶片 无水囊 叶 片具分 化水囊 植物 体具发 育良好 腹叶。 腹 叶大, 与 茎同宽 或宽大 于茎。 植物 体有鞭 状枝; 叶 细胞长 方形, 薄壁 植物 体无鞭 状枝, 叶细胞 方形, 厚壁 腹 叶小, 宽小 于茎宽  •• 6. 筒 萼苔属 Alobiellopsis 7. 裂 齿笞属 Odentoschisma  1. 长 胞苔属 Hygrobiella • 2. 侧 枝苔属 Pleuroclada 3. 钝 叶苔属 Cladopodiella  4. 大 萼苔属 Cephalozia 5. 拳 叶苔属 Nowellia  1. 长 胞笞属 Hygrobiella Spr.  植物体 细小, 绿 色或褐 绿色, 叶片 裂瓣不 等大, 叶细 胞长多 边形, 薄壁 透明。 腹叶 大, 与侧叶 同形, 与莲同 宽或宽 于茎。 本属约 7 个种。 我国首 次记录 H. laxifolia (Hook. ) Spr. 1. 长胞苔 图版 52: 1—12 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 Spr. (1882); 衣 艳君, 高谦 (1999).  植物体 细小, 暗绿 色或油 绿色, 有时带 黑色, 光强 时呈红 褐色。 茎长 5 — 15 毫米, 带叶宽 0.5~0.8 毫米, 先端 上仰或 倾立, 分 枝少, 不 育枝先 端常呈 鞭状, 茎的 横切面 皮 部为大 形薄壁 细胞, 内 部为小 形薄壁 细胞。 假根 稀少, 多生 于鞭状 枝上, 紫 红色。 叶 片 3 列, 常 离生, 覆 瓦状蔽 前式, 近似 横生, 长椭 圆形, 边缘常 内曲, 先端 2 裂达 1/4, 裂瓣三 角形; 叶细胞 狭长六 边形, 薄壁 透明, 无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仅稍 狭短。 油 体小, 常缺。 雌雄 异株。 雌雄生 殖苞均 顶生。 雌苞叶 与侧叶 同形, 仅稍长 大, 腹苞叶 与苞叶 同形。 蒴萼圆 筒形, 口部稍 收缩, 有 细齿。 雄苞叶 5 — 7 对, 小 穗状, 下 部鼓起 囊状。 孢子 直径约 20 微米, 近 平滑, 红 褐色。 产于 贡山。 生 于山区 溪边岩 石上。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植物体 短小, 淡绿色 透明, 无鞭 状枝。 叶 3 列, 腹 叶大, 与茎 同宽, 侧叶细 胞大, 透明, 六 边形。 本 属为我 国首次 记录。 已知 1 种。 1. 侧枝苔 图版 53: 1—11 Pleuroclada albescens (Hook. ) Spr. (1882); 衣 艳君, 高谦 (1999).  jungerjnannia albescens Hook. (1815); Cephalozia albescens Dum. (1835) .  植物体 细短, 淡 绿色, 常与 其他苔 类形成 群落。 茎长 5 — 10 毫米, 带叶宽 0.6 — "0.8  J U7igermannia laxifolia Hook. (1816).  2. 侧 枝苔属 Pleuroclada Spr. 
大 萼苔科  95  图版 52 1—12. 长胞苔 Hygrobiella laxi folia (Hook. ) Spr. 1 • 植物体 (x20), 2. 茎 的一段 (x30), 3. 萃的 横切面 (x210),4、 5、 6. 叶 (X50), 7、 8. 腹叶 (x50), 9. 雌苞叶 (x40), 10. 叶片中 部细胞 ( x210), 11. 朔粤纵 切( X30), 12. ij 萼口 部细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9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3 1—11. 侧枝苔 Pleuroclada albescens (Hook. ) Spr. 1 • 植物体 (xl5), 2、 3. 茎 的一段 腹面观 (x30), 4—6. Bf 片 (X40), 7、 8. 腹叶 (X40), 9. 腹叶 (x310), 10. 叶细胞 (x280), 11. 腹叶 (x280); 12 — 19. 筒萼苔 Alobiellopsis parvifolia (Steph. ) Schust. 12, 植物体 (x30), 13 — 17. 叶片 (x40), 18. 茎 横切面 (x310), 19. 叶中 部细胞 (X410)。 (髙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97  毫米, 横切 面直径 0.2~0.3 毫米, 外 皮部细 胞大, 薄壁, 内部细 胞小, 厚壁, 先端上 升或 倾立, 不规则 分枝, 无鞭 状枝。 假根生 于茎枝 基部。 叶片 3 列, 常不 相接, 近似横 生, 圆形, 明 显内凹 瓢形, 先端 2 裂达 1/3, 裂瓣 三角形 内曲; 叶细 胞方六 边形, 薄 壁, 无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腹叶 明显, 剑 头形, 与 茎同宽 或小于 茎宽, 基部有 时有一 齿。 油 体缺。 雌雄 异株。 雌苞 顶生; 雌苞 叶比侧 叶大, 2 — 3 裂, 腹苞叶 狭长椭 圆形。 蒴 萼长圆 筒形, 有 3 条 纵摺, 口部有 细齿。 孢 子直径 13 — 15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山区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辽宁。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3. 纯 叶苔属 Cladopodiella Buch. 植物体 纤细, 淡 绿色, 半 透明。 茎 具腹面 分枝, 横切面 皮部细 胞与内 部细胞 同形。 叶片 斜生, 圆形, 2 裂浅, 仅约 1/5 深; 腹 叶小, 明显, 披 针形或 2 裂; 叶细 胞大, 泡 形 透明, 细胞 壁薄。 芽胞 1 一 2 细胞, 多 角形。 本属有 2 种: C. fluitans (Nees) Spr. 和 C. francisci (Hook. ) Dum. , 广 泛分布 在欧 洲和北 美洲, 其中 前者在 日本有 记录。 云南有 1 种。 1. 角胞 钝叶苔 图版 54: 1—13 Cladopodiella francisci (Hook. ) Buch. (1927) . ] ungerrnannia francisci Hook. (1816). 植物 体短, 细小, 淡 绿色, 有时红 绿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筒, 上部 倾立, 不 规则分 枝, 长 3 — 8 毫米, 宽约 0.3 毫米, 先 端常呈 鞭状, 具 小叶和 假根, 横切 面皮部 细胞较 大, 但 与内部 同形, 茎 中部叶 密生, 假 根生。 叶 三列; 侧叶覆 瓦状蔽 前式, 排列 紧密, 斜列 茎上, 圆形 或阔椭 圆形, 内 凹背鼓 瓢形, 上部 2 裂达 1/6 — 1/5 深, 裂瓣先 端钝三 角形, 内 曲两瓣 相接; 叶 细胞等 轴形, 薄壁, 4~6 边形, 中部 20 — 25 微米, 鼓 起透明 泡状; 腹 叶小, 披针形 或先端 2 裂。 油体 1 一 4 个, 长椭 圆形。 雌雄 异株。 雄穗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4 一 6 对 苞叶, 比侧 叶小, 先端 2 裂达 1/3, 每个 苞叶中 1 个精 子器, 雌器 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苞 叶大, 上部 2 — 3 裂, 全 缘或有 不规则 粗齿。 蒴萼长 筒形, 具 3 — 4 条 纵褶, 口 部无齿 和毛, 仅 有长形 细胞。 孢子有 细疣, 直径 10— 15 微米。 芽胞生 于茎枝 顶端, 多 角形, 1 一 2 个 细胞。 产于 德欽。 生 于海拔 2900 — 3200 米山区 溪边湿 地上。 分布 于西藏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4. 大 萼苔属 Cephalozia (Dum. ) Dum. 植 物体细 小或中 等大, 有的 透明, 浅黄绿 色或鲜 绿色, 有时后 期呈褐 黄色。 茎匍匐 蔓延成 丛状, 常 具多数 有性枝 条或无 性枝条 之分, 背腹面 明显, 横 切面的 表部细 胞较大 壁薄, 略 透明, 中间有 多数小 形厚壁 细胞。 侧 叶相距 较疏, 不呈 覆瓦状 排列, 有 时叶宽 于茎, 斜列 互生, 背 基角常 下延, 卵形或 圆形, 平展 或内凹 背凸, 一 般先端 2 裂, 裂瓣 
98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4 1 一 13. 角胞 纯叶苔 Claopodiellafrancisci (Hook. ) Buch. 1. 植物体 带蒴萼 (x35), 2、 3、 4. 叶片 (x220) 5.6 叶片 (x50), 7. 腹叶 (x50), 8. 苞叶 (X50), 9. 茎的 横切面 (x320), 10. 叶细胞 (x420), 11. 苞叶尖 细胞 (X320), 12. 朔萼口 部细胞 (x320), 13. 叶 横切面 一部分 (x4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99  锐 或钝; 叶 细胞多 薄壁, 比 较大, 三角 体常小 或无。 有 油体, 形态 多样。 腹叶 如存在 时, 常在雌 苞或雄 穗腹面 着生。 无性芽 胞小, 1 一 2 个 细胞, 卵圆形 或长椭 圆形, 生于 茎、 枝 顶端或 叶尖。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少数 杂株。 雄枝 短细, 穗状; 雄 苞叶覆 瓦状排 列, 基部 膨大呈 囊状, 先端 2 裂。 雌 苞生于 侧生长 枝或短 枝上; 雌 苞叶一 般大于 侧叶, 裂瓣边 缘常具 粗齿, 有时 分裂成 3 — 4 个细胞 裂瓣; 腹苞 叶大, 和苞叶 同形; 蒴 萼大, 高出 苞叶, 长椭圆 形或短 柱形, 口部 有毛状 突起, 有 1 一 3 条纵 长褶。 蒴 柄长, 透明或 白色, 周围 8 个 细胞, 中部 4 个 细胞。 孢蒴圆 形或椭 圆形, 壁由 2 层细胞 构成; 外层细 胞大, 纵壁常 呈节状 加厚; 内层 细胞壁 呈环状 加厚。 孢子直 径一般 8 — 15 (18) 微米, 有 细疣, 直径 与弹丝 等粗。 弹丝有 2 条 螺纹。 本属 是一个 大属, 而且鉴 定比较 困难。 多分 布于北 半球。 我 国已知 11 种。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雌雄 同株。 2 (3) 叶片 2 裂达 叶长的 1/2 以上 1. 大萼苔 C. bicuspidata 3 (2) 叶片 2 裂达 叶长的 1/3 或 1/2 以下。 4 (5) 叶裂瓣 内曲, 先端常 相接, 裂瓣角 度小于 45 度或约 20 度角 3. 緣叶 大萼苔 C. connivens 5 (4) 叶 裂瓣不 内曲, 斜出 直立, 裂瓣角 度大于 45 度角 10. 细瓣 大萼苔 C. pleniceps 6 (1) 雌雄 异株。 7 (10) 叶裂 瓣上部 内曲, 钳形。 8 (9) 叶 2 裂达 1/3—1/2 4. 南亚 大萼苔 C. gollanii 9 (8) 叶 2 裂达 1/3 以下 7. 月瓣 大萼苔 C. lunulifolia 10 (7) 叶裂瓣 上部不 内曲, 斜出或 直立。 11 (14) 叶细胞 壁薄, 无色 透明。 12 (13) 叶 2 裂约为 叶长的 2/3; 裂瓣 角度为 45 度 5. 毛口 大萼苔 C. lacinulata 13 (12) 叶 2 裂约为 叶长的 1/2; 裂瓣角 度均为 45 度以下 9. 薄壁 大萼苔 C.otaniensis 14 (11) 叶细胞 壁厚或 略厚, 黄色。 15 (16) 叶 2 裂约达 1/2 以上, 裂瓣 角度为 25 — 45 度 8. 短瓣 大萼苔 C.macounii 16 (15) 叶 2 裂达 1/2 以下, 裂瓣 角度约 45 度。 17 (18) 叶 2 裂达 1/3; 叶片细 胞小, 中部 19 一 22X22 — 24 微米 •••••• 2. 曲枝 大萼苔 C. catanulata 18 (17) 叶 2 裂达 1/2; 叶片细 胞大, 中部 19 一 24X24 — 30 微米 •••••• 6. 厚壁 大萼苔 C. leucantha 1. 大萼苔 图版 55: 6—15  Cephalozia bicuspidata ( L. ) Dum. ( 1835 );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Fiippo (1990). Jungerman7ua bicuspidata L . (1753); Cephalozia larnmersiana Spr. (1882); 东」 匕 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 物体多 数密集 丛生, 绿 色或褐 绿色。 茎 匍匐或 倾立, 横切 面直径 5 — 6 个 细胞, 皮部有 12 — 16 个大形 细胞, 中间有 12 — 16 个 细胞; 茎上皮 部细胞 32 — 57 x 35 — 80 微 
10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5 l一5.指叶苔Lepldoziareptans(L.)Dum. 1. 茎 的一段 (x30), 2、 3. 叶片 (xlOO), 4. 叶裂 难细胞 (x270), 5. 叶中 部细胞 (X420); 6— 15. 大萼苔 Cephaloziabicuspidata (L. ) Dum. 6. 植物体 带菊萼 (X40), 7. 茎横切 面 (X310), 8. 茎 的一段 (x80), 9. 苞叶 (x80), 10. 腹叶 (xlOO), 11、 12. 叶片 (xlOO), 13. 叶中部 细胞 (X310), 14. 叶 尖细胞 (X220), 15. 蒴萼口 部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101  米, 长 方形; 叶片近 横生于 茎上, 上缘 向前, 不 下延, 圆形, 两个 裂瓣不 等大, 裂达 1/2, 披针形 渐尖, 裂 瓣尖端 1 一 2 个细 胞长, 裂 角小于 45 度; 叶细 胞大, 六 边形, 薄 壁, 叶中 部细胞 30 — 40x33 — 52 微米。 无 油体。 缺 腹叶, 雌雄 同株。 雌 腹苞叶 有不规 则裂瓣 和齿。 雌器苞 生于茎 腹面发 出的侧 枝上; 蒴萼长 柱形, 单层 细胞, 有三 条纵长 褶, 口部有 1 一 2 细 胞构成 的齿。 孢子 粒状, 12 — 15 微米。 弹 丝长约 12 微米。 芽胞椭 圆形或 球形, 薄壁, 直径 23 — 28 微米 C 产于 葬良。 生 于林下 腐木和 岩面薄 土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四川。 曰 本、 俄 罗斯、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2. 曲枝 大萼苔 图版 56: 1-9 Cephalozia catenulata (Hueb. ) Lindb. (1882);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Piippo (1990). ] ungermannia catenulata Hueb. (1834). 植物体 较小, 淡 绿色, 长达 1 厘米, 带 叶宽达 0.5 毫米, 具 分枝。 茎 的横切 面直径 7 个 细胞, 皮部 10 — 12 个大 形薄壁 细胞, 背 面比腹 面大, 内部有 多数小 形厚壁 细胞; 茎上表 皮细胞 20 — 25X25 微米。 叶片 分离斜 生于茎 枝上, 不 下延, 基部 8 — 12 个细胞 宽, 阔 卵形, 二 裂约达 1/3, 裂 角小于 45 度; 裂 瓣直立 渐尖, 基部 3 — 4 个 细胞, 尖部 1 一 2 细胞 构成; 叶细胞 5 — 6 角形, 壁 略厚, 叶中 部细胞 19 一 24x24 — 30 微米, 叶基 部 细胞约 25x33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器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 苞叶和 腹叶苞 叶边缘 有 齿状剌 。' 蒴萼长 柱形, 单层 细胞, 有三条 长褶, 萼口 收缩成 小口, 有长 裂片, 毛状突 起 5^ 个细 胞长。 孢子 9 一 10 微米。 弹丝 7 — 9 微米。 雄苞叶 全缘。 芽胞黄 绿色, 椭圆 形, 14X18 微米, 单 细胞, 薄壁。 产于 大关。 生于 山区林 下沟谷 溪边腐 木上。 分布于 吉林、 山西、 四川、 湖南、 广 西。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3. 喙叶 大萼苔 图版 56: 10—16 Cephalozia connivens (Dicks. ) Lindb. (1872);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Piippo (1990). j ungermannia connivens Dicks. (1801). 植 物体单 独形成 片状苔 丛或夹 杂于其 他藓类 之中, 淡 绿色, 常 透明。 茎匍匐 或先端 上升, 分枝, 表皮 透明, 上表皮 细胞长 方形, 50X50 (70) 一 90 微米; 茎横切 面上表 面平, 下表面 凸出, 有 时上下 表面均 凸出, 直径 6 — 8 个 细胞, 表 皮细胞 10 — 14 个, 上 表 皮大, 下表 皮小, 内部有 18 — 24 个 厚壁小 细胞。 假 根多, 末端呈 头状。 叶片 斜生于 茎 枝上, 前缘 突出, 沿茎 下延, 呈 圆形, 基部 7—10 个细 胞宽, 二裂达 1/3— 1/2; 两 裂 瓣呈钳 形尖部 内曲, 裂 角小于 45 度, 约 20 度, 裂 瓣尖端 1 一 2 个 细胞; 叶细 胞大, 无色 透明, 叶中 部细胞 5 — 6 边形, 33—50x55 — 70 微米; 油 体小, 2 — 3 微米, 多数 缺。 腹 叶仅存 于生殖 枝上。 雌雄 同株。 雌器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苞叶 成对, 3 — 5 裂披针 裂片, 全缘, 腹苞叶 2 裂; 蒴 萼长椭 圆形, 有三条 纵褶, 萼口 分裂成 毛状, 毛长 3 — 5 个 细胞。 孢子 粒状, 12 — 14 微米。 芽胞 壁薄, 椭 圆形, 15 — 20x25 — 35 微米。 
10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6 1 一 9. 曲枝 大萼苔 Cephaloziacatenulata (Hueb. ) Lindb. 1. 植物体 带蒴萼 (x50), 2.9. 叶片 (x80) 3 蒴粤 口部 毛细胞 (X 220), 4. 包叶 (x80), 5. 苞叶尖 部细胞 (x 220), 6. 叶中 部细胞 (x 380), 7. 叶 片细胞 (X220), 8. S 的 横切面 (X220); 10 — 16. 嫁叶 大粤笞 Q^phaloaa connivens (acks. ) Lindb. 10. 植物体 一段带 萌萼 (X50), 11、 15. 叶 片示着 生状态 (x80), 12, 茎的 横切面 (X380), 13. 叶中 部细胞 (x380), 14. 苞 叶 (X80), 16. 茎 的一段 (xl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103  产于 福贡。 生 于海拔 2300 米 林下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山西、 四川。 俄 罗斯、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4. 南亚 大萼苔 Cephalozia gollanii Steph. (1908); Piippo (1990). Cephalozia asymmetrica Horik. (1934). 植物 体小, 柔弱, 淡 绿色, 老时常 褐色, 交 织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长达 10 毫米, 带叶宽 0.6"0.8 毫米, 不 规则稀 分枝; 横切 面皮部 具一层 薄壁大 细胞, 内部具 一群稍 小厚壁 细胞。 假 根少, 无色。 叶片 3 列, 腹叶常 退失; 侧 叶斜列 茎上, 背 基角常 下延, 多 不相接 离生, 半 圆形不 对称, 近似 平展, 约 0.4X0.5 毫米, 2 裂达 1/3— 1/2; 裂瓣 先端 锐尖, 长 2 — 3 个 细胞, 常内曲 钳形, 或先端 相接; 叶细 胞薄壁 透明, 较大, 30— 60X30~67 微米, 无三 角体, 平滑 无疣。 雌雄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苞叶 比侧 叶大, 2 裂达 中部, 裂瓣 边缘常 有齿。 蒴萼 筒形, 上部有 3 — 4 条 纵摺, 口 部有毛 状齿。 雄苞叶 类似雌 苞叶, 基部 膨大呈 囊状, 未见 芽胞。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山区 林下腐 木或湿 土上。 分布于 台湾、 四川。 锡金、 泰国也 有 C 5. 毛口 大萼苔 图版 58: 11—19 Cephalozia lacinulata (Jack. ) Spr. (1882); K. Muell. (1912); 东北 苔类植 物志, (1981); Piippo (1990). ] ungermannia lacinulata Jack. (1877). 植物体 甚小, 黄 绿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具 分枝, 横切 面直径 5 — 6 个 细胞, 上 面平, 下面 凸出, 表皮有 11 一 12 个大形 细胞, 内部有 8 — 11 个小形 细胞, 表 皮细胞 19 一 23X47 — 73 微米。 叶片 分离斜 生于茎 枝上, 2 裂达 1/2 — 2/3, 裂 角等于 或小于 45 度, 基部 4~6 个细 胞宽, 橢 圆形; 裂瓣披 针形, 直立或 略向内 弯曲, 尖部 1 一 2 个细 胞; 叶细 胞薄壁 透明, 中部 19 一 28X28 — 38 微米, 不育 枝的叶 仅约为 20 左右个 细胞构 成, 体积也 较小。 雌雄 异株。 雌器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苞叶 基部相 联结, 上部 2 — 4 裂, 渐尖, 全缘 C 蒴萼具 三条深 纵褶, 口 阔具长 裂片, 有 2 — 3 个 细胞长 的毛, 每个 细胞长 18 微米 X 50 — 80 微米。 芽 胞椭圆 形至三 角形, 单细胞 薄壁。 产于 嵩明。 生 于山区 林下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四川、 广西。 俄罗 斯、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6. 厚壁 大萼苔 图版 57: 8—14 Cephalozia leucantha Spr. ( 1882 );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 1981 ) ; Koponen et al. (1983); Piippo (1990). 植物体 细小,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长 4 一 7 毫米, 带叶宽 0.2~0.25 毫米, 横切面 直径约 100 微米, 皮部具 一层大 形薄壁 细胞, 内 部为小 形厚壁 细胞; 不 分枝或 稀少数 分枝, 分枝于 茎腹面 发生。 假根 无色, 生于茎 腹面。 叶 3 列, 腹叶 缺或仅 生于苞 叶中。 侧 叶小, 近于 横生, 离生不 相接, 椭 圆形, 背侧 偏向茎 基, 2 裂达 1/2 以上; 裂 瓣开角 角度约 45 度, 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4 一 5 个细 胞长; 叶 细 胞小, 方 形或长 方形, 厚壁, 常 黄色, 12 — 16X16— 18 微米; 三 角体不 明显。 雌雄 
104  云南 植物志  异株。 雌苞生 于茎腹 面侧短 枝上, 雌苞叶 圆形, 2— 3 裂达 1/4 一 1/3, 裂 瓣边缘 有齿; 腹苞叶 与苞叶 相似。 蒴萼 筒形, 上部有 3 条纵褶 ,口部 有毛状 短齿。 雄苞 生于茎 先端, 雄苞叶 多对, 排列呈 穗状。 芽胞黄 绿色, 1 一 2 个 细胞, 不 常见。 产于 贡山。 生 于山区 林下湿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江西、 广西。 日本、 亚洲 北部、 欧 洲、 北美洲 也有。 7. 月瓣 大萼苔 图版 57: 1—7 Cephalozia lunulifolia ( Dum. ) Dum. (1835);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 1981 ) ;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lunulifolia Dum. (1831); Cephalozia media Lindb. (1881). 丛生绿 色或褐 绿色, 有 时与其 他苔藓 类形成 群丛。 茎 匍匐, 先端 上仰, 不 规则分 枝; 茎上皮 细胞长 方形, 20 — 25X45"60 微米; 茎橫切 面直径 6 — 7 个 细胞, 表 面细胞 大, 薄壁, 11 一 16 个, 中间细 胞小, 厚壁, 18 — 20 个。 叶片 斜列或 几乎成 纵列于 茎上, 基部 7 — 15 个细 胞宽, 前缘 下沿, 圆形, 2 裂达 1/3, 裂 角小于 45 度 或等于 25 度, 二 裂 瓣向内 弯曲, 钳形, 尖部 1 一 2 个 细胞; 叶细胞 薄壁, 叶中 部细胞 24X29 — 40 微米; 油 体小, 每个细 胞中有 10 — 22 个。 雌雄 异株。 雌器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苞叶 2 — 3 裂达 中部, 披针形 渐尖, 裂片 全缘, 有时外 缘具一 长齿; 蒴 萼基部 2 — 4 层 细胞, 萼口 细胞 排列成 指状。 孢子 粒状, 8 — 12 微米。 芽胞圆 形或阔 卵形, 或三 角形, 12 — 18X 18—23 微米。 产于 贡山、 绿春。 生 于海拔 1300 — 3200 米 林下岩 石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湖 南、 西藏。 俄 罗斯、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8. 短瓣 大萼苔 图版 58: 1—10 Cephalozia macounii (Aust. ) Aust. (1873);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Piippo (1990). J ungermannia macounii Aust. (1870). 植物体 较小, 淡 绿色, 外观 类似睫 毛苔。 茎 匍匐, 不规则 分枝, 带 叶宽约 0.2 — 0.3 毫米, 茎上表 皮细胞 14 一 19X27 — 38 微米; 茎 的横切 面直径 4 个 细胞, 表细 胞大, 10 — 11 个, 内部细 胞小, 8 — 10 个, 内外细 胞几乎 相等。 叶片 斜生于 茎上, 仅 6 — 7 个 细 胞宽, 二裂达 2/3, 裂 角小于 45 度, 或等于 45 度, 直立, 裂瓣 基部仅 3 — 4 个细胞 宽, 裂 瓣先端 2 — 3 个 细胞; 叶细 胞壁略 加厚, 中 部细胞 12 (20) —15 (22) x 16 (22) -20 (27) 微米。 油 体少, 每 个细胞 2 — 4 个。 雌雄 异株。 雌 器苞生 于短或 长的腹 枝上; 雌苞叶 二裂, 叶 缘有齿 突或剌 状齿; 蒴 萼长椭 圆形, 有 三条纵 长褶, 口部有 1 一 2 个细胞 形成的 齿突。 雄 枝短, 雄苞叶 渐尖, 2 裂达 1/3。 产于 德欽、 瑞丽、 潞西。 生 于海拔 700 — 3100 米 林下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 林、 辽宁、 湖南、 福建、 贵州、 四川、 西藏、 广西。 亚洲 北部、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9. 薄壁 大萼苔 图版 59: 8—15 Cephalozia otaruensis Steph. (1906). 植 物体中 等型, 淡绿 色或暗 绿色,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长约达 1.5 厘 
大 萼 苔 科  105  图版 57 1 一 7. 月辦 大粤苔 Cephalozialunulifolia (Dum. ) Dum. 1 . 植物体 一部分 带朔弯 (x50). 2. 植物 体一部 分带雄 « (X50), 3. 茎一段 带叶片 (M00), 4. 茎的 横切面 (X220), 5. 苞叶 (x50), 6. 蒴粤口 部细胞 (x220), 7. 叶细胞 (X220); 8 — 14. 厚壁 大萼苔 C€phalozialeucanthaSpr. 8. 植物 体一段 带朔萼 (X50), 9. 植物体 一段带 mm ( X50). 10. 茎的 横切面 (X220), 11. 叶片 (X180), 12. 叶片 (xlOO), 13. 苞叶 (x50), 14. 叶细 胞 (X4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0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58 1 一 K). 短瓣 大萼苔 Cephabzia macounii (Aust. ) Aust. 1.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50), 2. 叶在 茎上着 生状态 (X80), 3、 4. 叶片 (X8()), 5. 茎的 横切面 (X220), 6. 叶片 (xi80), 7. 腹叶 (xl80), 8. 蒴萼口 部细胞 (X320), 9. 叶细胞 (x32()), 10. 苞叶 (xgO); 1 1 — 19. 毛口 大粤苔 Cephalozia lacinulata (Jack. ) Spr. 11. 茎 的一段 (x80), 12. 茎的 横切面 (X180), 13. 叶片 (x220), 14、 15. 叶片 (x80), 16. 蒴萼 (x80), 17. 包叶 (X80), 18. 蒴萼 U 部 毛细胞 (X220), 19. 芽胞 (xi80)。 (卨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107  图版 59 1—7. 细 IB 大萼^ Cephalozia pleniceps (Aust. ) Lindb. 1. 茎 的一段 (x80), 2、 3. 叶片 (x 100). 4. 雄苞叶 (X80),5. 雌包叶 (x50), 6. 叶 尖细胞 (X 220), 7. 茎 横切面 (x 220) ; 8— 15. 薄壁 大萼苔 Cephalozia otaruensis Steph. 8. 植物体 的一段 带朔粤 ( x50), 9. 叶片 ( x 180) , 10. 叶 尖细胞 ( x 310) , 1 1 • 叶片 ( x 180) , 12. 叶 尖细胞 (x310), 13. 茎 横切面 (x220), 14. 雌苞叶 (x50), 15. 蒴萼口 部细胞 (x220)。 (Mm. 冯金 环绘) 
108  云南 植物志  米, 带叶宽 0.6 — 1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茎横切 面表皮 9 一 13 个大 型薄壁 细胞, 内部有 多数小 形厚壁 细胞, 直径 0.1 - ~0. 2 毫米。 假 根少, 生于茎 腹面。 叶片 3 列, 腹 叶退失 或仅生 于生殖 苞中; 侧叶 2 列斜列 茎上, 上 下叶常 相接, 圆 形或椭 圆形, 长宽 相等, 2 裂达 1/2 以上, 裂 角小于 45 度; 裂瓣三 角形, 先端 尖锐, 裂瓣长 5 — 7 个 细胞; 叶细胞 大, 透明, 多 边形, 30 — 44 X44 — 60 微米, 表面 平滑。 油 体小, 一 个细胞 5— 10 个。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茎腹 面侧短 枝上; 雌苞 叶比侧 叶大, 卵形, 2 裂达 叶长的 1/2, 裂 瓣三 角形, 叶边 全缘; 腹苞叶 与苞叶 同形。 菊萼 筒形, 上部具 3 条 纵褶, 口部 有短齿 毛。 雄苞 常生于 顶端短 枝上, 雄苞叶 集生呈 穗状。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豁西、 沧源。 生 于海拔 1300 — 2200 米山区 林下腐 木或湿 土上。 分布于 湖南、 广西、 四川。 日本、 北美洲 也有。 10. 细瓣 大萼苔 图版 59: 1—7 Cephalozia pleniceps (Aust. ) Lindb. (1883);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Piippo (1990). Jungei-mamiia pleniceps Aust. (1870) . 植物 体密集 丛生, 绿 色或黄 绿色。 茎长 0.8 — 1.5 厘米, 具 多数腹 生枝, 茎 横切面 近似 圆形, 直径 6 — 8 个 细胞, 皮部 大细胞 15 — 17 个, 内部 小细胞 20 — 30 个, 茎上表 皮细胞 30X70 (80) 微米。 叶片 3 列; 侧叶宽 卵形或 圆形, 背基角 下延, 斜列 着生, 2 裂达 1/4 一 1/2 深, 裂 角小于 45 度 或等于 25 度, 裂瓣 直立, 渐尖, 基部宽 12— 18 个细 胞, 薄壁; 腹叶 有时在 新枝上 存在。 叶细 胞大, 叶中部 25 — 30X35 — 45 微米。 油 体无。 雌雄 同株。 雌器 苞生于 腹侧短 枝上; 苞叶 3 — 4 裂, 裂瓣有 细齿或 全缘; 腹苞叶 2 裂, 与苞叶 在基部 连生。 蒴萼先 端钝, 有 三条纵 长摺, 口部有 不整齐 裂瓣和 齿突。 孢子 10 — 12 微米, 弹丝 10 — 12 微 米粗。 雄 枝短, 雄苞叶 呈穗状 着生, 雄 苞叶囊 球形, 先端 2 裂, 腹侧边 缘常生 有刺状 突起。 芽胞椭 圆形, 9 一 10X12 — 14 微米, 绿色。 产于 彝良。 生 于山区 林下湿 石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河北、 四川。 亚洲、 欧 洲、 北美洲 也有。 5. 拳 叶苔属 Nowellia Mitt. 植物体 平铺, 黄绿 色或棕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 匍匐, 长达 1 一 2 厘米, 不规则 分枝。 叶 2 列, 拳 卷呈贝 壳状, 先端 2 裂, 腹 瓣基部 内卷呈 囊状, 基部 狭窄。 雌 苞生于 茎腹面 短 枝上, 具腹 苞叶。 蒴萼长 筒形, 口部有 长刺。 雄苞 生于茎 腹面, 雄苞叶 多对, 呈穗 状, 每个 苞叶有 一个精 子器, 精子器 柄单列 细胞。 本 属根据 R. Grolle (1968) 的 研究, 全 世界共 7 种。 我国曾 记录过 1 种: N. curvifolia (Dicks. ) Mitt. 和它 的一个 变种: N. curvifolia (Dicks. ) Mitt. var. aciliata Chen et Wu = N. aciliata (Chen et Wu) Mizut. 经本次 研究, 中国有 2 种: N. curvifolia (Dicks.) Mitt. 和 N. aciliata (Chen et Wu) Mizut. 云 南均有 分布。 
大 萼苔科  109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 物体黄 绿色, 稀棕 绿色。 叶裂 瓣深, 先端有 1 一 3 根毛 状突起 … 2. 拳叶苔 N. curvifolia 2 (1) 植 物体棕 绿色, 稀 黄绿色 e 叶裂 瓣浅, 先 端圆钝 1. 无毛 拳叶苔 N. aciliata 1. 无毛 拳叶苔 图版 60: 16—21 Nowellia aciliata (Chen et Wu ) Mizut. (1991). Ncnvellia cavi folia (Dicks. ) Mitt. var. aciliata Chen et Wu ( 1965) . 植物体 纤细, 棕绿 色或带 红色, 有时黄 褐色, 有 光泽, 平铺 丛生。 茎 葡匐, 长达 2 厘米, 不规 则稀疏 分枝。 叶片 2 列,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卵 圆形, 强内卷 背凸, 全缘平 滑, 先端 2 裂瓣呈 三角形 圆钝, 腹瓣 中下部 卷曲成 囊状; 叶 细胞六 边形, 或多边 圆形, 厚壁, 平滑, 近 基部长 方形; 油 体小, 多 数,. 直径 0.5 — 2 微米。 雌雄 异株。 雄 苞着生 于侧短 枝上, 雄苞叶 多对, 排列成 穗状。 雌苞生 于茎腹 面侧短 枝上, 雌苞 叶边缘 有齿。 其 他同拳 叶苔。 产于 丘北。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浙江、 安徽。 日本 也有。 2. 拳叶苔 图版 60: 1—15 Nowellia curvifolia (Dicks. ) Mitt. ( 1870) . Jungermannia curvifolia Dicks. (1790). , 植物体 纤细, 黄绿 色或紫 红色, 略具 光泽, 平 铺交织 丛生。 茎 匍匐,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2 毫米, 不规 则稀疏 分枝。 假 根少, 无色。 叶 2 列,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仅苞叶 具 腹叶; 叶片 近于卵 圆形, 强烈 内卷, 上部 2 裂, 裂 瓣三角 形具毛 状尖, 腹瓣基 部强烈 内卷呈 囊状, 叶边 全缘; 叶 细胞等 轴形, 方 形或多 边形, 厚壁 平滑, 基部 细胞长 方形。 油 体小, 数多, 卵状 粒形。 雌雄 异株。 雄苞叶 排列呈 穗状。 雌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 苞叶 2 裂, 无囊状 内卷, 边缘 有不规 则齿; 蒴萼圆 锥形, 具纵 长褶, 口部有 1 一 2 个细 胞 的齿。 孢子红 褐色, 直径 8 — 9 微米。 弹丝长 8 — 9 微米, 2 条 螺纹。 芽胞 球形, 单细 胞, 黄绿色 产于 大关、 永善、 中甸、 维西。 生 于海拔 800 — 3800 米 林下或 灌丛下 岩面薄 土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四川、 安徽、 湖南、 贵州、 福建、 西藏、 广西。 广 泛分布 于北半 球 温带。 6. 筒 萼苔属 Alobiellopsis Schust. 植物体 细小; 叶 圆形,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叶细胞 薄壁。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雌苞叶 2 裂。 本属我 国已知 1 种。 云南 也产。 1. 筒萼苔 图版 53: 12—19 Alobiellopsis parvifolia (Steph. ) Schust. (1969); 衣 艳君, 高谦 (1999). Alobiella parvifolia Steph. (1908). 
11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0 1—15. 拳叶苔 Nowelliacurvifolia (Dicks. ) Mitt. 1. 茎的 一段 (x50), 2. 蒴萼 (x40), 3~6. 叶片 (X60), 7. 叶片 (X80), 8. 叶片中 部细胞 (X 220), 9. 叶 尖细胞 (x 220), 10. 蒴萼口 部细胞 (x 150). 11. 苞叶 (X60), 12. 腹葱叶 (x80), 13. 茎 横切面 (X310), 14. 茎 横切面 (x220), 15. 苞叶 尖细胞 (x220); 16— 21. 无毛 拳叶笞 Nowellia aciliata (Chen et Wu) Mizut. , 16. 植物体 的一段 (x50), 17. 植物 体一段 (x70), 18. 叶片 (X80), 19. 叶细胞 (X310), 20. 叶 边细胞 (x220), 21. 叶中 部细胞 (x2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111  植物体 细小, 淡绿色 或紫红 绿色, 平 铺交织 丛生。 茎 3 — 7 毫 米长, 匍匐, 先端倾 立, 少 分枝。 叶 3 列, 腹叶常 退失, 或仅 生于苞 叶中; 侧 叶斜列 着生, 蔽前式 密集排 列, 圆形 或先端 微凹, 叶缘 波状; 叶细胞 薄壁, 等 轴形, 中 部细胞 44X60 微米, 无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油 体少, 每 个细胞 2 — 3 个, 椭 圆形, 直径 10 — 15 微米, 内含 粒状。 雌雄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先端。 雌苞叶 和腹苞 叶先端 2 裂。 蒴萼圆 筒形, 上部具 3 条纵 褶, 口部截 齐形无 齿毛。 雄穗 顶生, 具数对 苞叶。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240 — 2900 米 低洼地 湿土上 或岩面 薄土。 分布于 浙江。 日本 也有。 7. 裂 齿笞属 Odontoschisma (Dum. ) Dum. 植 物体绿 色或红 褐色, 平铺 丛生。 茎长 2~6 厘米, 常具 腹面鞭 状枝, 匍匐鞭 条状, 假根 散生于 腹面。 叶片 3 列; 侧叶 斜生, 蔽 前式, 不 下延, 圆 形或阔 卵形, 叶边 平滑全 缘; 腹叶 退化, 或仅在 生殖枝 存在; 叶细胞 薄壁, 三 角体明 显或呈 节状。 生殖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苞叶 2 — 3 对, 腹苞叶 与苞叶 同形, 2 裂 达中部 C 蒴萼长 筒形或 长椭圆 形, 上部有 3 — 4 条 纵褶, 口 部有齿 或毛。 孢蒴 卵形, 褐色, 成 熟后四 裂瓣; 蒴壁 2 层 细胞。 雄苞生 于茎腹 面侧短 枝上, 雄苞 叶上部 2 裂, 基部 囊状。 本属我 国记录 3 种。 云南有 3 种。 湿生 裂齿苔 〇. sphagni 为中 国首次 记录。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 细胞三 角体弱 或大, 但不呈 节状, 细胞 薄壁。 2 (3) 植物体 纤细; 叶细 胞三角 体小; 细 胞有瘤 2. 瘤壁 裂齿苔 0. grosseverrucosum 3 (2) 植 物体相 对粗;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细胞 壁不规 则加厚 3. 湿生 裂齿苔 0. sphagni 4 (1) 叶细 胞三角 体强烈 加厚, 呈节状 1. 合叶 裂齿苔 0. denudatum 1. 合叶 裂齿苔 图版 61: 1—12 Odontoschisma denudatum (Nees) Dum. (1835); Piippo (1990). jungermnnia denudata Nees (1817). 植物体 细小, 黄绿 色或红 棕色, 无 光泽, 平 铺交织 丛生。 茎 匍匐, 长 1 一 2 厘米, 单 一或稀 分枝, 具腹鞭 状枝和 芽条。 叶 3 列,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侧 叶近于 圆形, 先端 圆钝, 长宽 相等或 长略短 于宽; 叶片 全缘, 强烈 内曲; 叶 细胞方 形或多 边形, 胞 壁角隅 强烈 加厚, 三角体 加厚呈 节状, 超过 胞壁的 1/2, 叶中部 细胞腔 26 — 30 微米。 腹叶退 化, 或仅 存于生 殖枝, 先端 2 裂。 雌雄 异株。 雌雄苞 均生于 腹侧短 枝上。 雌苞叶 卵形, 上部 2 — 3 裂。 蒴萼 长卵形 柱状, 上部有 4 一 5 条 纵摺, 口部有 密齿。 孢蒴长 卵形, 褐 色, 成 熟时四 裂纵裂 C 雄枝 穗状, 4 一 8 对雄 苞叶, 苞 叶先端 2 — 3 裂。 无 性芽胞 生于枝 条 先端, 黄 绿色, 卵形,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 林下腐 木上。 分布于 福建。 泰国、 日本、 欧洲 也有。 
112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61 1 一 12. 合叶 裂齿苔 Odontoschismadenudatum (Nees) Dum. 1. 植物体 带朔粤 (X15), 2. 茎 的一段 (x25), 3_ 8. 叶片 (X35), 9. 苞叶 (X25), 10、 11. 叶细胞 (x800), 12. 菊粤口 部细胞 (xl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大 萼苔科  113  图版 62 1— 8. 瘤 HI 裂齿苔 Odontoschisma grosseverrucosiim Steph. 1. 植物体 的一段 (x8), 2、 3、 4. 叶片 (xl5), 5. 叶片中 部细胞 (X310), 6. 叶片中 部细胞 (X210), 7. 残 余腹叶 (x210), 8. 叶 边细胞 (x210); 9—17. 湿 生 裂齿苔 0. sphagni (Dicks. ) Dum. 9. 植物体 (x8), 10. 雄 植物体 (x8), 11、 12. 叶片 (xl5), 13. 苞叶 ( X 15), 14. 叶中 部细胞 ( x320), 15. 叶中 部细胞 ( X210), 16. 叶 先端边 缘细胞 ( x 210) , 17. 蒴粤 门 部细 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14  云 南植物 志  2. 瘤壁 裂齿苔 图版' 62: 1—8 Odontoschisma grosseverrucosum Steph. (1906 一 1909) ; Piippo ( 1990) . 植物体 纤细,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平铺 丛生, 无 光泽。 茎 匍匐, 长达 1.5 厘米, 不规 则 分枝, 腹面 常有鞭 状枝, 假根 散生于 腹面。 叶片 3 列, 侧 叶蔽前 式斜列 茎上, 卵形, 基部 略狭; 叶边 全缘, 边缘 内曲; 叶 细胞方 形或六 边形, 三 角体加 厚不呈 节状, 约为细 胞壁的 1/4, 叶细 胞小, 叶中部 10X20 微米, 细胞壁 有瘤。 腹叶 退化或 仅存于 生殖枝 上。 雌雄 异株。 未见 孢蒴。 产于 勐腊。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或腐 木上。 分布于 广西、 台湾。 泰国、 日本 也有。 3. 湿生 裂齿苔 图版 62: 9—17 Odontoschisma sphagni (Dicks. ) Dum. (1835). J uiigermnnia sphag?ji Dicks. (1785). 植物 体相对 较大, 交 织平铺 丛生, 绿 色或褐 红色, 无 光泽。 茎匍匐 或上部 倾立, 长 达 5 厘米, 腹面生 假根和 多数鞭 状枝。 叶 3 列, 侧叶 覆瓦状 斜生蔽 前式, 卵形 或阔卵 形; 叶边 全缘, 先端 圆形, 明显 内曲, 呈内曲 边缘; 腹叶 退化, 仅存 于生殖 枝上, 先端 2 裂。 叶 细胞多 边形或 圆形, 三角体 明显, 不呈 节状, 约占细 胞壁的 1/2 以下, 内腔呈 圆形, 叶片中 部细胞 26 — 30 微米, 表面有 细瘤; 每个 细胞中 2 — 4 个 油体, 球 形或卵 形。 雌雄 异株。 雌苞 和雄苞 均生雌 雄株的 腹面短 枝上。 雌 枝短, 2 — 3 对雌 苞叶, 苞叶 上部 2 至多 裂瓣, 腹苞叶 2 — 3 裂。 孢蒴 卵形, 褐色, 成 熟后四 裂瓣。 蒴萼长 棒状, 先 端有 纵摺, 口部 有密毛 状齿。 雄苞叶 多对, 先端 2 — 3 裂, 雄枝 穗状; 每 个苞叶 1 个精 子器, 精 子器柄 2 列 细胞。 产于 永善。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或腐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8. 塔 叶苔属 Schiffneria Steph. 植物平 铺交织 丛生, 带 片状, 淡 绿色, 半 透明。 叶片不 分裂到 基部, 两 列形, 上下 叶基 相连, 叶片 为单层 细胞。 雌雄 异株。 雌雄 苞均由 茎腹面 分出, 呈短 枝状。 本属曾 记载过 6 个 名称, 但 经后来 研究者 认定仅 1 种。 1. 塔叶苔 图版 63: 1—11 Schiffneria hyalina Steph. (1984); Piippo (1990). Schiffneria viridis Steph. ( 1906 ― 1909); S . szechuanensis Chen nom. nud. (1941). 植物体 扁平片 带状, 交 织匍匐 丛生, 淡 绿色, 有弱 光泽。 茎长 2 — 3 厘米, 带叶宽 3 毫米, 分枝发 出于茎 腹面。 假根 无色, 散生于 腹面。 叶片 2 列,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半 圆形, 先端圆 钝或平 截形, 基部 上下叶 相连; 叶边 全缘, 平展, 有时有 波纹; 叶细胞 方形, 长方 形或多 边形, 薄壁, 直径 60 — 100 微米, 透明, 平滑。 无 腹叶。 雌雄 异株。 雌 雄苞均 生于茎 腹面的 雌雄短 枝上。 雌苞 叶大, 2 裂, 边缘 有齿。 雄苞叶 2 — 5 对, 2 裂 浅。 产于 维西、 贡山独 龙江、 宾川鸡 足山。 生 于海拔 2400 — 4322 米温热 带地区 林下腐 
大 萼苔科  115  图版 63 1 一 11. 塔叶苔 SchiffneriahyalinaSteph. 1. 雌 植物体 (腹 面观) 带朔尊 和孢澳 (x 15), 2. 雄 植物体 (腹 面观) 带雄德 (xi5), 3. 雌 生殖枝 带蒴尊 (X20), 4. 包叶 (X50), 5. 植物体 横切面 (xi50), 6. 叶 边横切 面一部 分 (X220), 7. 朔粤口 部细胞 (X220) ,8. 叶 边细胞 ( x 220) ,9. 叶 片细胞 ( x 240) , 10. 生殖枝 横切面 ( x 150) , 11. 孢子 (x220)。 (髙 谦、 冯金 环绘) 
116  云 南植物 志  木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日本、 泰国、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1. 拟大 萼笞科 Cephaloziellaceae 植物 体小, 通常 仅几个 毫米, 宽约 0.1"0.4 毫米, 多次 不规则 分枝, 平铺 丛生塾 状, 淡 绿色或 红色。 茎横 切面圆 形或扁 圆形, 皮部细 胞与内 部细胞 相似, 腹面或 侧面分 枝。 假 根常散 生于茎 腹面。 叶片 三列, 腹叶 常退失 或仅存 于生殖 枝上; 侧叶 2 列, 互 生, 2 裂, 裂 瓣等大 或稍有 差异, 叶 缘平滑 或稍有 细齿, 极 少呈刺 状齿。 横生茎 上或腹 侧稍 下延; 叶细 胞小, 六 边形, 多 薄壁, 三角体 不明显 或缺。 油 体小, 球形, 直径 2 — 3 微米。 雌 雄同株 异苞。 雌 雄苞叶 2 裂, 全缘或 有齿。 蒴萼长 筒形, 上部有 4 一 5 条褶, 口部 宽广, 边 缘有长 形指状 细胞, 生于 茎顶或 侧短枝 先端。 雄 苞常呈 穗状, 生于 侧短枝 上。 孢 蒴椭圆 形或短 柱形, 黑 褐色, 蒴壁 2 层 细胞, 两层细 胞间壁 加厚, 外层细 胞大透 明, 成 熟后四 裂瓣; 蒴柄 4 列 细胞, 中 间一个 细胞。 孢 子小, 弹丝 与孢子 同数, 弹丝 2 条 螺纹。 如具 芽胞, 则生于 茎顶或 叶尖, 椭圆 形或多 角形, 1 一 2 个 细胞。 本科据 Schuster (1980) 和 Grolle (1983) 报道, 共包括 7 属, 我国 曾记录 2 属, 多分布 于南方 各地,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属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较大, 长 10 — 15 毫米。 茎横切 面直径 20 个细胞 以上; 茎 枝先端 常具鞭 状枝。 雌苞叶 全缘 2. 柱 萼苔属 Cylindrocolea 2 (1) 植物体 较小, 长 10 毫米 以下。 茎横切 面直径 15 个细胞 以下; 雌苞叶 有齿或 毛状齿 1. 拟大 萼苔属 CephalozieUa 1. 拟大 萼苔属 CephalozieUa Spr. 植物 体小, 绿 色或带 红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或 上升, 常几 毫米, 不超过 10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分枝常 出于莲 腹面; 茎的 横切面 细胞无 分化。 叶片 3 列, 腹叶 常不 发育或 形小; 侧叶 2 列, 形小, 2 裂达 1/3 — 1/2, 背瓣 略小, 横生 茎上, 全 缘或有 细齿; 叶细 胞小, 圆六 边形, 直径 15 — 30 微米; 油 体小, 球形, 直径 2 — 3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雄 苞均生 于茎顶 或侧短 枝上, 苞叶 分化, 全缘或 有齿。 蒴 萼大, 长 筒形, 上部 有 4 一 5 条 纵摺, 口部 宽阔, 有指 状长形 细胞或 齿状。 孢 蒴椭圆 形或短 柱形, 蒴 壁双层 细胞, 成 熟后四 裂瓣。 精子器 单生于 雄穗苞 叶中。 无性芽 胞生于 茎枝先 端或叶 尖上, 1 一 2 个 细胞。 本 属共约 80 余种, 广 泛分布 于世界 各地。 我国 曾记载 15 个 名称, 实际 7 种 1 个变 种。 云南有 5 种。 
拟 大萼苔 科  117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细胞 有瘤或 乳头。 2 (3) 叶 细胞乳 头大, 刺 猬状; 叶片 2 裂几 达基部 3. 小叶拟 大萼苔 C. microphylla 3 (2) 叶 细胞具 细瘤; 叶片 2 裂达 1/3 — 1/2 2. 锁叶拟 大萼苔 C. kiaeri 4 (1) 叶细 胞平滑 无瘤。 5 (6) 叶片 2 裂瓣明 显大小 不同, 着 生时明 显背仰 5. 仰叶拟 大萼苔 C. stephanii 6 (5) 叶片 2 裂 辦近于 同大, 不背仰 着生。 7 (8) 叶 片稀疏 憐片状 着生, 上 下叶不 相接。 植物 体绿色 1. 挺枝拟 大萼苔 C. divaricata 8 (7) 叶 片密或 疏生, 有时 上下叶 相接。 植 物体常 带红色 4. 红色拟 大萼苔 C. rubella 1. 挺枝拟 大萼苔  Cephaloziella divaricata (Sm. ) Schiffn. (1893); Piippo (1990). Ju?igennanfjia divaricata Sm. ( 1800); Jungermannia starkei Funck ( 1836 ). Cephaloziella starkei (Funck) Schiffn. (1900);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物 纤细, 绿色或 暗绿色 丛生。 茎具 分枝, 茎 细胞长 方形, 12 — 14X23 — 30 微米。 叶片 3 列, 腹叶 退失, 或仅见 于不育 枝或苞 叶中; 侧叶排 列稀疏 离生, 直立, 长 方形, 二裂达 1/2; 裂瓣 渐尖, 三 角形, 全缘, 基部 5 — 10 个细 胞宽, 长 6 — 10 个 细胞; 叶细 胞 薄壁, 角部不 加厚, 9 一 11 XII — 19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叶阔 披针形 或先端 二裂。 雌 雄异株 C 雌器苞 生于茎 顶端; 雌苞 叶基部 相联, 上 部裂片 具齿; 蒴 萼狭长 筒形, 口部具 不规则 的大形 厚壁细 胞构成 的齿。 孢子 粒状, 平滑, 7 — 8 微米。 芽胞红 褐色椭 圆形, 2 个 细胞, 薄壁, 10 — 15x15 — 23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山东。 日本、 欧洲、 北美 洲 也有。 2. 锁叶拟 大萼苔 图版 64: 7 — 18 Cephaloziella kiaeri (Aust. ) Douin (1920); Piippo (1990). Cephaloziella pentagona Schiffn. ex Douin (1920) ; Nicholson (1930); Cephaloziel- la uAUh 瞧 (Steph. ) Kitag. (1969);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物体 纤细, 绿 色或褐 绿色, 疏松 蔓延小 丛状。 茎直立 , 长 0.8 — 1.5 厘米, 粗 0.22 — 0.27 毫米; 分 枝稀, 线形, 鞭状, 有 时具腹 分枝, 横 切面皮 部细胞 厚壁, 浅黄 褐色, 6—8 微米, 中部 细胞大 10_18 微米, 厚壁, 浅黄 褐色。 假 根少, 无色。 叶片 3 列, 腹叶 退失或 见于苞 叶中; 侧叶 远离, 近似 横生, 基部不 下延, 弱折 合状, 长方圆 形, 长 85—130 微米, 宽 90_130 微米, 叶边 全缘或 不整齐 波状, 2 裂达 1/2, 裂瓣近 似 等大, 渐成 钝尖。 叶先 端细胞 6 — 10 微米, 中部 和基部 16 — 20X 12 — 25 微米, 细胞 壁薄, 褐色, 三 角体不 明显; 角 质层有 细瘤。 雌 雄同株 异苞。 雄苞叶 多对, 穗状, 折合 状, 下部 膨大。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 叶比侧 叶大, 直立, 2 裂达 1/2, 裂瓣 边缘有 齿。 蒴萼 柱形, 上部有 5 条 纵褶。 孢子红 褐色, 12 — 14 微米, 有 细庞。 弹丝粗 6— 10 微米, 有两条 螺纹。 芽胞生 于茎枝 先端, 黄 褐色, 1 一 2 个 细胞, 圆 形或椭 圆形, 14 一 25 X 12— 14 微米。 
118  云 南植物 志  产于 昆明。 生于 林边或 溪边湿 石上。 分布于 辽宁、 湖南。 马来 西亚、 斯里 兰卡、 印 度 尼西亚 (爪哇 )、 新喀里 多尼亚 也有。 3. 小叶拟 大萼苔 图版 64: 1—6 Cephaloziella microphylla (Steph. ) Douin (1920); Piippo (1990). Cephalozia microphylla Steph. (1908); Cephalozia godajensis Steph. (1920); Cephaloziella hunanensis Nicholson (1930) . 植物体 纤细, 绿色, 无 光泽, 交 织成片 生长。 茎 匍匐, 上部常 上仰, 长达 5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枝常 出于茎 腹侧, 长 鞭状。 叶 三列; 腹叶常 退失; 侧叶 2 列, 横 生茎枝 上, 茎 叶疏, 枝 叶密, 长 0.3 — 0.5 毫米, 深 2 裂, 背 瓣小于 腹瓣, 裂瓣三 角形, 上部 渐尖, 边缘有 粗齿; 叶细 胞小, 直径 8 — 10 微米, 厚壁有 粗疣, 方 形或多 边形, 三角体 不 明显。 雌雄 同株。 雄苞 着生茎 顶端或 中部, 雄苞叶 数对, 呈小 穗状。 雌 苞通常 生于侧 短 枝上, 雌苞 叶上部 2 裂, 边缘有 粗齿, 基部 合生, 蒴萼圆 柱形, 长约 0.2 毫米, 有 4 一 5 条 纵褶, 口部 截形, 边缘有 长指状 细胞。 孢蒴 卵形, 成熟后 4 裂瓣。 无性 芽胞绿 色, 2 个 细胞, 生 枝或叶 先端。 产于 德钦。 生于林 下树基 部或湿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湖南、 江西、 广西。 锡金、 泰 国、 日本 也有。 4. 红色拟 大萼苔 图版 65: 8 — 17 Cephaloziella rubella (Nees) Warnst. (1902);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rubella Nees (1836); Cephaloziella pulchella Douin (1935). 植物 体平铺 丛生, 红 色或红 褐色, 茎具 分枝, 茎细胞 厚壁, 10 — 14X25 — 37 微米; 横切 面的外 表细胞 11 一 14 个, 细 胞壁略 加厚, 内 部细胞 薄壁。 叶 3 列, 腹叶 退失; 侧 叶直立 着生, 二裂达 1/2 — 2/3; 二裂 瓣宽披 针形, 裂 瓣基部 4 一 6 个细 胞宽, 长 5~6 个 细胞, 边部 全缘; 叶细胞 10 — 14X10 — 11 微米, 角部略 加厚。 雌雄 同株, 个别 异株。 雌器苞 生于茎 顶端, 雌苞叶 带有腹 苞叶, 5 — 6 个 裂瓣, 裂瓣上 部具有 粗齿; 蒴 萼短柱 形, 萼口 部细胞 厚壁, 7— 10X23 — 35 微米。 孢子 粒状, 7 — 10 微米。 雄 苞叶全 缘或有 少 数齿。 芽胞椭 圆形, 2 个 细胞, 平滑。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800 — 2200 米岩面 薄土或 林区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四川、 贵州。 日本、 俄罗斯 (远 东地区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5. 仰叶拟 大萼苔 图版 65: 1—7 Cephaloziella stephanii Schiffn. ex Douin (1920). 植物体 细小, 鲜 绿色, 或黄 绿色, 交织 丛生或 散生小 群落。 基 细弱, 长达 4 毫米, 带叶宽 0.1~<).2 毫米, 分枝发 生于茎 腹面, 极 稀少; 横切 面直径 50 — 80 微米, 5 — 6 个 细胞, 皮 部细胞 稍大, 与内 部细胞 同形, 薄壁。 假 根少, 无色。 叶 3 列, 腹叶 退失, 仅在生 殖苞中 明显。 侧叶 外展, 斜列 茎上, 不育 枝叶常 离生, 长 卵形, 长大 于宽, 约 100— 150X 100 微米, 边缘 平滑, 2 裂约达 叶长的 1/2; 2 裂瓣不 等长, 背 瓣短, 约 4 一 6 个细 胞长, 腹 瓣长, 约 6 — 8 个细 胞长, 基部宽 4 一 5 个 细胞; 叶细 胞长多 边形, 或方 
拟 大萼苔 科  119  图版 64 1—6. 小叶拟 大粤苔 Cephaloziella microphylla (Steph. ) Douin, 1. 茎 的一段 (x200), 2. 茎 的一段 (x200), 3. 叶片 (X360), 4. 叶细胞 (X600), 5. 芽胞 (x360), 6. 叶 尖细胞 (x360); 7— 17 鳞叶拟 大粤笞 Cephaloziel- la kiaeri ( Aust. ) Douin, 7 • 植 物体的 一部分 (X80), 8、 9. 基 的一段 (X100), 10. 植物 体一段 带雄穗 和蒴粤 (X40), 11 — 13. 叶片 ( X 100), 14. 菊 粤口部 (x40), 15. 叶 尖细胞 ( x 220) , 16. 叶中 部细胞 ( x 360) , 17. 包叶 (X100), 18. ^胞 (X320)。 (卨 谦、 冯金 环绘) 
1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5 1 一 7. 仰叶拟 大萼苔 CephaloziellastephaniiSchiffn. ex Douin , 1. 植 物体的 一部分 (><60), 2. 叶片 (X130)' 3. 叶片 (280), 4. 叶 尖细胞 (X420), 5. 茎的 横切面 (x420), 6. 芽胞 (x280)' 7. 腹叶 (130); 8 — 17. 红色 拟 大萼苔 Cephaloziella rubella (Nees)Wamst., 8. 植物体 带蒴萼 (><60), 9、 10. 茎尖 (xlOO), 11 茎 的一段 带叶 (xl30), 12、 13. 叶片 (xl60), 14. 叶 片细胞 (x220), 15. 茎的 横切面 (x220), 16. 叶 尖细胞 (X220). 17. 芽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拟 大萼苔 科  121  图版 66 1—13. 柱萼苔 Cylindracolea recurvifolia (Steph. ) Inoue, 1 • 植物体 (x3), 2. 雌芭叶 (X15), 3. 叶片 (x2lO) 4. 叶裂 辦细胞 (X240), 5、 7、 9. 枝叶 (xi5), 6、 8. 茎叶 (xl5), 10. 蒴粤 (x 4), 11. 茎的 横切面 (X210), 12、 13. 萌粤 n 部细胞 (xl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22  云 南植物 志  多 边形, 薄壁、 透明, 叶中部 细胞约 16 — 26X10 — 16 微米; 无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雌 雄 同株。 雄穗 3 — 5 对 苞叶, 苞叶 覆瓦状 排列, 基部 膨大, 上部 2 裂, 每个 苞叶中 1 个 精 子器, 精子器 柄单列 细胞。 雌苞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苞 叶比侧 叶大, 直立, 基部相 连, 2 裂达 叶长的 1/2, 叶边有 不规则 细齿。 蒴 萼长卵 圆形, 上部具 3 条 纵褶; 口部开 扩, 具 长指状 细胞构 成不规 则齿。 孢蒴 卵形, 壁 2 层 细胞, 外 层厚壁 具节状 加厚。 孢子 黄 褐色, 直径约 7 — 8 微米, 平滑。 弹 丝两条 螺纹。 芽胞 生于茎 先端, 椭 圆形, 1 一 2 个 细胞, 薄壁。 产于 耿马、 勐定班 望坡。 生 于山区 林下腐 木或湿 土上。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2. 柱 萼笞属 Cylindrocolea Inoue 本属仅 1 种, 我国有 分布。 属 的特征 同种所 列-。 1. 柱萼苔 图版 66: 1—13 Cylindrocolea recurvifolia (Steph. ) Inoue (1972) ; Piippo (1990). Cephalozia recurvifolia Steph . (1903); Acolea formosae Steph . (1917); Gym- nimitrion formosae (Steph. ) Horik . ( 1934) . 植物 体深绿 色或黄 绿色, 交织 丛生。 茎基部 匍匐, 上部 倾立或 上仰, 不规则 分枝, 分枝发 生于茎 腹面, 枝 先端常 鞭状; 茎 横切面 直径达 20 个 细胞, 圆形, 细胞 同形。 无 假根。 腹 叶缺。 侧叶 2 列, 横生, 2 裂达 1/3 — 1/2 深, 2 裂 瓣略不 等大, 背瓣 略小, 边 全缘。 叶细 胞圆六 边形, 厚壁, 三 角体不 明显。 油 体小, 每 个细胞 2 — 4 个, 球形, 均 质状。 雌雄 同株。 雄穗生 于雌苞 下方, 雄苞叶 3 — 6 对。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苞叶 2 裂, 腹苞叶 略小, 苞 叶基部 联合, 叶边 全缘。 蒴萼长 柱形, 上露 2/3, 上部 3 — 5 个 纵褶。 孢蒴椭 圆形, 黑 褐色, 成熟后 四裂, 基 部有四 个大型 细胞; 蒴 壁双层 细胞。 孢子 球形, 有 细疣。 产于 贡山。 生 于阔叶 林下湿 石上。 分布于 湖南、 福建、 台湾。 日本 也有。 12. 甲壳 笞禾斗 Jackiellaceae 本科 原为隐 蒴苔科 Adelanthaceae 的 一个属 Jackiella Schiffn. Schuster (1972) 分出 建 立了甲 壳苔科 Jackiellaceae. 主要 根据其 分枝发 生于茎 腹面; 蒴 柄粗, 直径 6 个 细胞, 外层 和中层 8 个 细胞, 中央 4 个细胞 (8 + 8 + 4); 蒴壁 2 层细 胞等特 征建立 为科。 本科 仅包括 1 属 (Jackiella Schiffn. ). 1. 甲 壳苔属 Jackiella Schiffn. 植 物体中 小型, 茎匍 卧先端 上升, 茎腹面 分枝。 叶卵 形或心 脏形, 覆瓦状 排列, 蔽 后式; 叶 细胞六 边形, 细胞 壁薄厚 不等, 三角体 明显, 油 体大。 雌 枝和雄 枝短, 发于茎 
兔 耳苔科  123  腹面。 受精 后雌苞 发育成 棒状假 蒴苞。 假蒴 柄粗, 直径 6 个 细胞, 外层 和中层 8 个细 胞, 中央 4 个细胞 (8 + 8 + 4) 粗。 有或无 芽胞。 本属据 R. Grolle (1970) 研究 统计, 全世 界共约 7 种。 我国 曾报道 2 种,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 体大, 长达 20 毫米, 苍绿 色或黄 绿色。 叶细胞 三角体 明显, 不呈 节状。 无芽胞 1. 爪哇 甲壳苔 J. javanica 2 (1) 植物 体小, 长仅 5 毫米, 黄 绿色或 褐色。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芽胞 生于叶 边缘,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褐绿色 2. 中华 甲壳苔 J. sinensis 1. 爪哇 甲壳苔 图版 67: 1—9 Jackiella javanica Schiffn. (1900); Piippo (1990). Jamensoniella brunnea Horik. (1934); Jackiella bru^nea (Horik. ) Hatt. (1947) . 植物 体小, 茎长 5 — 20 微米, 苍绿 色或黄 绿色, 丛生,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落。 茎 匍匐, 先 端上升 倾立, 直径约 1 毫米, 分 枝少, 均 从腹面 分出。 假根生 于茎腹 面叶基 部。 叶片 阔心脏 形或阔 卵形三 角状, 斜列 着生, 蔽 后式, 覆瓦状 排列, 中 部宽, 背基角 下延, 腹 侧基部 耳状, 先端 圆钝; 叶 边全缘 平滑, 边缘略 内曲; 叶细 胞圆六 边形, 中部 细胞 18 — 30X20 — 35 微米, 基部 略长; 细胞 壁厚, 三角 体大,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大 油体。 腹 叶小, 仅由几 列细胞 构成。 雌雄 异株。 雄穗发 生于腹 面侧短 枝上, 雄苞叶 6 — 8 对, 每 苞叶中 一个精 子器。 雌器苞 生于腹 面侧短 枝上, 受精 后发育 成 棒状假 蒴苞, 外部 有多数 假根, 上 部有小 憐片。 孢 子体生 于假蒴 苞中, 成熟后 假蒴柄 迅 速延长 伸出假 蒴苞; 假蒴 柄粗, 直径 6 个 细胞, 3 层细胞 (内 4 个, 中 8 个, 外 8 个 细胞) 排列; 孢 蒴长椭 圆形, 成熟 4 裂瓣。 孢 子小, 直径 6 — 8 微米, 弹丝 2 条 螺纹。 产于 维西。 生于湿 石上。 分布于 台湾。 日本、 泰国、 斯里 兰卡、 新几 内亚岛 也有。 2. 中华 甲壳苔 Jackiella sinensis (Nicholson) Grolle (1964); Grolle (1970); Piippo (1990). Aplozia sinensis Nicholson (1930). 植物 体小, 长达 5 毫米, 宽约 0.6 毫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平铺小 群落。 茎 匍卧, 先端 上升, 很少 分枝。 假根 生于茎 腹面叶 基部。 叶 片斜列 着生, 背 基角部 下延, 密覆瓦 状蔽 后式, 卵形, 内凹 瓢状, 先 端截形 圆钝, 上部 色深; 中上部 细胞六 边形, 直径约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较大; 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大, 有时呈 节状; 角质层 平滑。 芽 胞生于 叶 边缘, 褐 绿色, 卵圆形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直径 15 — 18 微米。 未见有 性器官 和孢子 体。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海拔 4300 米 林下湿 土上。 中国特 产种。 13. 兔 耳笞科 Antheliaceae 植 物体密 集丛生 。 茎短 枝密, 挺硬, 茎皮 部细胞 厚壁, 假根多 交织。 叶细胞 薄壁, 
1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7 1— 9. 爪 (t 甲壳苔 JackiellajavanicaSchiffn. 1. 植物 体一段 带雜囊 (><30), 2. 植物 体一段 腹面观 (><30), 3. 植 物 体一段 带雄穗 (x30), 4、 5. 叶片 (X40), 6. 茎 横切面 (x240), 7. 雜囊 纵切面 (x40), 8. 蒴柄 横切面 (X310), 9. 叶中 部细胞 (X6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兔 耳苔科  125  无 油体, 朔 萼短, 有 纵褶。 据 Schuster (1963) 提升 为科。 K. Mueller 在 欧洲苔 类志中 曾作属 隶属于 Hygro- biellaceae 科中。 本科仅 1 属 Anthelia, 中国有 分布, 云南 也产。 1. 兔 耳苔属 Anthelia Dum. 植物 体密集 丛生, 倾立, 褐 绿色有 光泽。 茎短, 密集 分枝呈 芽状, 横切面 细胞同 形, 皮细胞 厚壁, 中部 薄壁。 叶片 密集覆 瓦状, 近似 横生, 长椭 圆形, 2 裂达 1/2 — 2/3, 叶 基部常 2 — 3 层 细胞; 腹 叶大, 近似 与侧叶 同形; 叶细胞 薄壁或 厚壁, 无 油体。 颈卵器 顶生, 受茎 后下陷 于茎、 枝 先端细 胞中, 蒴萼卵 圆形, 有多条 纵褶, 口部有 6 条 裂瓣, 蒴 柄短。 本属据 Schhuster (1974) 报道共 3 种, 我 国已知 2 种,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 物体长 1 一 4 厘米, 直立, 密集 塾 状 C 叶 片细胞 厚壁, 10 (12) X16 (20) 微米, 蒴萼口 部有短 裂片。 弹丝有 2 条宽 4 微 米的红 色螺纹 1. 兔耳苔 A. julacea 2 (1) 植物体 长不达 1 厘米, 匍卧 痂皮状 丛生。 叶 片细胞 薄壁, 15X20 微米。 蒴萼口 部有长 裂片。 弹丝多 3 条宽 1.5 微米 的黄色 螺纹。 2. 小 兔耳苔 A. juratzkana 1. 兔耳苔 图版 68: 1—8 Anthelia julacea (L. ) Dum. (1834); C. Muell. (1913); Nicholson (1930); 东北 苔类 植物志 (1981). Jungermnnia julacea L. ( 1753 ); Anthelia julacea var. sphagnicola C. Jens. (1898) ; Anthelia julacea var. nana Schiffn. (1934). 植物体 1 一 4 厘 米长, 浅绿 至黄蓝 绿色, 常有 光泽, 塾状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具 多 数密集 分枝, 枝 略呈等 长型。 叶 片密集 覆瓦状 排列, 近似 横生, 长 卵形, 二裂达 2/3—3/4, 基 部略呈 龙骨状 背凸, 2 — 3 层细 胞厚, 二裂 瓣向上 锐尖三 角形, 边 缘呈微 波状; 腹叶 与侧叶 同形; 叶细胞 壁厚, 先 端细胞 10x16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15X20 — 30 微米。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雌 器苞生 于茎枝 先端; 雌苞叶 与侧叶 同形, 仅 稍大; 蒴萼 短 柱形, 有多条 纵褶, 口部 呈短裂 片状。 孢子红 褐色, 粒状, 直径 15 微米。 弹 丝直径 7 — 8 微米, 具 2 条约 4 微米的 螺纹。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200 米 高寒地 区岩面 或沙质 土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 林、 西藏。 亚洲 北部、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2. 小 兔耳苔 图版 68: 9—19 Anthelia juratzkana (Limpr. ) Trev. (1877);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Koponen et al. (1983). Jungermnnia juratzkana Limpr. (1876); J . julacea var. clavuligera Nees (1836) . 植物体 纤细, 褐 绿色, 无 光泽, 痂皮状 丛生。 茎长 3 — 5 毫米, 倾立或 匍卧, 不规 
126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68 1-8. 兔耳苔 Amhelia julacea (L. ) Dum. 1 . 植物体 (x 15),. 2、 3. 叶片 (X66), 4. 腹叶 (x66), 5、 6. 叶尖 细胞 (X310), 7. 叶片屮 部细胞 (X220), 8. 雄 苞叶带 精子器 (x66); 9—19. 小 兔耳笞 Anthelia juratzkana (Limpr. ) Trev. 9. 茎的 段 (x66), 10、 11. 腹叶 (x66), 12— 14. 侧叶 (x66), 15. 叶 尖细胞 (x310), 16. 叶 尖细胞 (X420), 17. 叶中 部细胞 (X310), 18. 叶基 部细胞 (x31()), 19. 茎 横切面 一部分 (x220)。 (高 谦绘) 
叶 苔 科  127  则 分枝; 假 根稀, 棕色, 着 生于茎 腹面。 叶 片密集 覆瓦状 排列, 阔 卵形, 略向 背面凸 起, 2 裂达 1/2 — 2/3, 裂 瓣卵状 三角形 或阔披 针形, 渐呈 锐尖; 叶边 全缘, 或尖 部具细 齿; 叶细胞 长多边 形或长 方形, 薄壁, 角部略 加厚。 腹 叶与侧 叶近于 同形, 较 狭小。 雌 雄同株 同苞。 雌苞生 于茎枝 先端, 苞 叶大, 与侧叶 同形。 蒴萼阔 卵形, 有 纵褶, 1/3 — 1/2 隐 没于苞 叶中。 孢蒴 卵形, 成熟时 4 瓣 纵裂。 孢 子球形 卵状, 表面 粗糙。 弹丝 3 条 螺纹宽 1.5 微米, 黄色。 产于 云南西 北部。 生 于高寒 地区裸 地沙质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亚洲 北部、 欧洲、 北 美洲 也有。 14. 叶 苔禾斗 Jungermanniaceae 植物体 小至中 等大, 通常 0.5 — 5 厘 米长, 宽 0.3 — 4 毫米, 绿色, 黄 绿色, 暗绿色 或红 褐色。 茎 直立、 倾立或 匍匐, 侧枝发 生于茎 腹面, 少数 种有鞭 状枝。 假根分 散生于 茎 腹面, 或 生于叶 片着生 部位, 或 生于叶 腹面, 有时假 根呈束 状沿茎 下垂, 无色 或淡褐 色或 紫色。 侧叶蔽 后式, 全 缘或少 数先端 微凹, 稀二浅 裂瓣, 斜 列着生 或近似 横生, 背 缘 基角有 短或长 的下延 部分。 腹叶多 数缺, 如存 在则呈 舌形或 三角披 针形, 稀 二裂。 叶 细 胞方形 或六角 圆形, 厚壁或 薄壁, 三角体 大或呈 节状, 或小不 明显, 少数 具抚; 油体 少至 多数, 均质 状或小 粒状聚 合体, 球形, 椭圆 形或腊 肠形。 雌雄 同株或 异株或 有序同 苞。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雄苞叶 2 至 多对, 每个 雄苞叶 中通常 1 一 3 个精 子器; 精 子器柄 2 列细胞 C 雌苞顶 生或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叶 多大于 侧叶, 与茎同 形或略 异形; 蒴萼多 数分化 明显, 长 或短圆 柱形, 卵形, 梨形, 纺 锤形, 平滑或 上部有 纵褶, 口部均 收缩, 有时呈 喙状, 具 2 — 4 条褶, 部 分种茎 先端膨 大呈假 蒴苞, 蒴 萼短生 于假蒴 苞上; 颈卵 器 多个, 集生于 茎顶端 蒴萼内 C 孢蒴通 常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黑色, 成 熟时四 裂瓣; 蒴壁 细胞 2 — 5 (7) 层, 外 层细胞 壁节状 加厚, 内层细 胞壁呈 半圆形 加厚。 蒴 柄长, 由多数 细胞 构成。 孢子与 弹丝直 径比为 2:1, 弹 丝多为 2 条 螺纹, 少数 1 或 3 — 4 条。 孢子褐 色或红 褐色, 具 细疣, 粒状, 直径 10 — 20 微米。 叶苔科 Jungermaniaceae 是 苔类中 较大科 之一, 它 建立于 叶苔属 Jungermannia。 从 Linne (1753) 开始, 至 近期的 K. Mueller (1951—1956) 和 Schuster (1969) 等 苔类学 家 对本科 的包括 范围有 较大的 差异。 已知本 科植物 中国有 8 属 82 种。 云 南已知 8 属 69 种。 分属 检索表 1 (8) 腹叶 常存, 较小 或在老 茎部分 消失, 但雌 苞腹叶 宿存。 2 (3) 蒴 萼口部 广阔扁 平形, 呈背腹 脊状, 羽 苔科型 8. 小 萼苔属 Mylia 3 (2) 蒴萼 口部收 縮为小 口形, 蒴萼 短或仅 具假菊 萼。. 4 (5) 腹 叶小或 消失, 叶 片长椭 圆形至 卵形。 雌苞叶 和雌苞 腹叶边 缘有齿 或毛。 蒴 萼捧状 至圆柱 状, 口部 具细毛 e 蒴壁 4 一 5 层细胞 3. 圆 叶苔属 Jamesoniella  J 
128  云南 植物志  5 (4) 腹叶 长存或 残存, 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边无齿 或毛。 蒴萼 近似圆 锥形, 口部具 圆齿或 指状细 胞。 , 6 (7) 叶' 形或 圆形, 稀先端 微裂。 腹叶锥 形或三 角形, 不裂。 雌甚 叶与叶 相似。 菊萼生 于直立 的 假蒴萼 上或隐 没于雌 苞叶中 5. 被 蒴苔属 Nardia 7 (6) 叶卵 形或长 方形, 全缘 不裂。 腹叶 2 裂, 外 侧边缘 有齿或 平滑。 蒴 萼缺, 具 假菊萼 6. 假蒴 苞苔属 Notoscyphus 8 (1) 腹叶 缺失, 雌苞亦 无腹叶 C 9 (10) 蒴萼圆 柱形, 口部 有长毛 7. 大 叶苔属 Scaphophyllum 10 (9) 蒴萼 梭形, 棒 槌形, 稀圆 柱形, 口部无 毛或稀 有毛。 11 (12) 植物体 外厚层 瘤状角 质层; 喜马 拉雅特 产植物 2. 疣 叶苔属 Horikawaiella 12 (11) 植物体 外无瘤 状厚角 质层, 东亚和 世界广 布种。 13 (14) 叶 细胞浓 绿色, 不 透明; 树生 苔类。 东亚 特产属 1. 服 部苔属 Hattoria 14 (13) 叶细胞 不为浓 绿色, 或为浓 绿色也 透明; 土生、 石生或 腐木生 苔类。 广 布苔类 4. 叶苔属 Jfungermannia 1. 服 部苔属 Hattoria Schust. 本属 仅包括 1 种, 属的特 征同种 所列。 1. 服部苔 图版 69: 1—9 Hattoria yakushimense (Horik. ) Schust. (1961); Kitag. (1966) . Anastrophyllum yakushimeme Horik. (1934).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8 — 1.0 毫米, 黄 绿色, 常 带淡紫 红色, 平匍丛 生。 茎 匍匐, 上部 倾立, 分枝发 生于茎 腹面。 假根非 常少, 无色。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前 后 相接, 近似 横生, 内 凹背凸 瓢形, 宽大 于长, 宽 0.8 — 1.1 毫米, 长 0.6"0.8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透明, 10 — 18 微米, 细胞壁 不规则 加厚, 淡 褐色, 三角 体大, 但不 清楚; 每 个细胞 2 — 4 个 油体, 角质层 平滑。 雌雄 异株。 雄穗 中生, 雄苞叶 3 — 4 对, 呈 瓢形, 每个雄 苞叶中 1 个精 子器。 蒴萼 长椭圆 卵形, 1/2 — 2/3, 高出 苞叶, 上 部渐收 缩呈小 口, 有 4 一 5 条 浅摺; 假 蒴苞不 发育; 雌苞叶 一对, 比茎 叶大, 半 球形或 瓢形, 全缘。 产于 大关、 丽江玉 龙山、 维西、 贡山、 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1800 — 3800 米 的开旷 地 的树干 基部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西藏。 日本 也有。 2. 统 叶苔属 Horikawaiella Hatt. et Amaka. 中 国已知 1 种, 种的特 征同种 所列。 1. 圆叶 疣叶苔 图版 70: 1—8 Horikawaiella rotundifolia Gao et Yi ( 1998) . 植物体 粗壮, 长 1.5 — 3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褐 绿色, 干时黑 褐色, 丛生塾 状。 茎 直立或 倾立, 单一 或叉状 分枝, 直径 0.28"0.3 毫米, 褐 绿色, 角质 层厚, 不规 则 瘤状。 假 根散生 茎上, 向腹 面伸出 或束状 下垂, 浅 褐色。 叶片 卵形, 离生, 上部背 
叶 苔 科  129  图版 69 1~9. 服部苔 Hattoria yakushimensis (Horik. ) Schust. 1. 植物体 (xl2), 2— 4 叶片 (X33), 5. 菊 尊 ( x 12), 6. 叶 边细胞 < x310), 7. 叶基 部细胞 (X310), 8. 叶 中部边 缘细胞 (x310), 9. 萌粤 纵切面 (x3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3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0 1—8. 圆叶 疣叶苔 HorikawaiellarotundifoliaGaoetYi, 1. 植物体 (xl5), 2、 3. 叶片 (x33), 4. 雄穗 (xl5), 5. 叶 横切面 (X410), 6. 叶 边细胞 (x320), 7. 叶中 部细胞 (^320), 8. 叶片基 部细胞 (^320), 9. 茎的横 切面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31  仰, 背 基角略 下延。 边缘略 内卷; 边缘 细胞六 边形, 28 — 32X32 — 36 微米, 中 部细胞 与边 缘细胞 相似, 28 — 32X28 — 36 微米, 基 部细胞 略大, 32 — 36 x 36 — 45 微米, 三角 体小, 细胞 壁双面 被似与 细胞同 厚的角 质层, 表面呈 不规则 瘤状。 雌雄 异株。 雄 株稍细 弱, 雄穗 顶生, 雄苞叶 2 — 3 对。 未见 雌株。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300 米, 高寒 地区土 地上。 分布 仅见于 云南。 中国特 产种。 3. 圆 叶苔属 Jamesoniella (Spr. ) Carring 植 物体较 粗大, 绿 色或褐 绿色, 平铺 丛生小 垫状。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叶片 互生, 蔽 后式, 斜生 茎上, 圆形, 卵形或 肾形, 全缘。 叶 细胞规 则或不 规则六 边形, 薄壁, 三 角 体不明 显或呈 节状; 角质 层平滑 无疣。 腹叶在 雌苞中 明显, 在 茎上常 退失。 雌雄异 株。 蒴 萼长圆 筒形或 杯形, 上部有 3 — 6 条 纵褶, 多高出 苞叶, 稀 与苞叶 等长, 口部有 齿或 长毛。 雌 苞叶比 普通茎 叶大, 外苞 叶分裂 呈裂片 或边缘 有齿, 内苞 叶边缘 有齿。 雄 株小, 雄苞叶 基部有 1 一 2 齿, 每 个雄苞 叶中有 一个精 子器。 孢子 粒状, 黑 褐色。 弹丝 有 2 条 螺纹。 本 属共约 40 余种, 多 分布于 南半球 热带。 我国曾 记录过 7 个 种名。 实际中 国现知 4 种, 云南 均已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长 卵形, 长大 于宽。 菊萼长 柱形, 口. 部 有单列 细长毛 1. 圆叶苔 J. autumnalis 2 (1) 叶片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蒴萼短 圆形或 梨形。 3 (4) 叶片 平展, 角质 层具疣 3. 东亚 圆叶苔 J. nipponica 4 (3) 叶片平 展或有 波纹, 角质层 平滑。 5 (6) 叶片具 波纹, 菊萼 球形, 仅 1/3 高 出苞叶 4. 波叶 圆叶苔 J. undulifolia 6 (5) 叶片 平展。 蒴萼 梨形, 2/3 高 出苞叶 2. 梨萼 圆叶苔 J. elongella 1. 圆叶苔 图版 71: 9—18  Jamesoniella autumnalis (DC. ) Steph. (1901); Nicholson (1930); 东北苔 类植物 志 (1981); Piippo (1990). JuTigermnnia autumnalis DC. (1915). 植物 体大, 长 2 — 4 厘米, 绿 色或褐 绿色, 密 丛生。 茎 匍匐, 先 端上仰 倾立, 直径 约 0.2 毫米, 单一不 分枝, 或在雌 苞下部 分枝。 假根 生于茎 腹面, 散生。 叶片呈 覆瓦状 斜列, 背基角 下延蔽 后式, 阔卵形 或圆角 方形, 上部 背仰; 叶 细胞圆 形或长 圆形, 上部 边细胞 19 一 20x 19 — 23 微米, 中部 28x24—26 微米, 叶基部 细胞略 长大, 均 薄壁, 三 角体 明显。 油体球 形至椭 圆形, 直径 4 一 6 微米, 透明, 每个细 胞中有 7 — 15 个。 腹叶 在 茎中下 部缺, 在雌苞 中呈枪 头形或 剑形, 边缘 平滑或 有刺。 雌雄 异株。 雄株较 细小, 常单独 形成小 群丛, 雄穗顶 生或生 于植株 中间; 雄苞叶 3 — 6 对, 圆形, 每个苞 叶中生 
1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1 1—8、 19. 波叶 圆叶苔 Jamesoniella undulifolia (Nees) K. Muell, 1 , 植物体 (X15), 2. 内苞叶 (x20), 3. 叶基 部细胞 (X240), 4. 叶上部 边细胞 (X240), 5. 蒴萼 (xi5), 6. 叶片 (x20), 7. 茎 上部残 余腹叶 (x20), 8. 蒴萼口 部细胞 (xl50), 19. 菊萼口 部边缘 (X60); 9—18. 圆叶苔 Jamesoniella autumnalis (DC. ) Steph. 9. 植物体 (xl5), 10. 茎中 部叶片 (X20), 11. 茎下 部叶片 (X20), 12. 外甚叶 (x20), 13. 茎 上部残 余腹叶 (X20), 14. 内^ 叶 (X20), 15. 叶中 部细胞 (X240), 16. 叶上部 边细胞 (x240), 17. 蒴萼外 壁细胞 (X240), 18. 朔萼口 部细胞 (xl5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33  单个精 子器。 雌苞叶 3 对, 卵形; 内雌茵 叶先端 分裂成 毛状或 齿状, 或 深裂成 裂辦; 外 苞叶 侧面或 基部具 2 — 3 个齿。 蒴萼长 柱形, 直立, 先端 收缩成 小口, 口 部有单 列细胞 长毛。 孢蒴长 卵形, 黑 褐色。 孢子 粒状, 具 细疣, 直径 12 微米。 弹丝 2 条 螺纹。 产于 嵩明、 丽江玉 龙山、 碧江、 高黎 贡山。 生 于林下 腐殖质 上或腐 木上。 分 布于山 西、 吉林、 黑 龙江。 日本、 欧洲、 俄 罗斯、 北美洲 也有。 2. 梨菊 圆叶苔 图版 72: 1—8 Jamesoniella elongella (Tayl. ) Steph. (1901) ;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elongella Tayl. (1846). 植物体 中等, 长达 2.5 厘米, 褐 绿色或 带紫红 褐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 先 端上升 倾立, 不分枝 或叉状 分枝, 或在雌 苞基部 分枝。 假 根长, 分 散生于 茎上。 叶片在 不育枝 或茎上 斜列, 蔽 后式, 覆 瓦状, 基部 宽阔, 背部 基角略 下延,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先 端圆 纯切齐 形或圆 钝头, 生 于茎, 枝先端 的叶片 较大, 背仰; 叶 上部细 胞直径 25 — 29 微米, 基 部细胞 长圆六 边形, 40 — 48x25 — 33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腹叶 仅见于 近雌苞 腹面, 枪 头形。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雄苞叶 6 — 8 对。 雌苞 顶生; 外苞 叶 较大, 全缘 或基部 有齿; 内苞叶 较小, 通 常裂为 几瓣, 边缘 有齿。 蒴 萼高出 苞叶约 1/2 或 2/3, 卵 长形或 梨形, 上部 有数条 纵褶, 口部 收缩, 裂成 数瓣, 边缘有 短毛。 孢 蒴圆形 黑色, 蒴柄 粗长。 孢子黑 褐色, 直径 12 — 15 微米, 平滑。 弹丝长 160 — 180 微 米, 褐色。 产于 丽江。 生于湿 岩面薄 土上。 印度 也有。 3. 东亚 圆叶苔 图版 72: 9—17 Jamesoniella nipponica Hatt. (1943). Jamesoniella verrucosa Horik . (1934) . emend. Grolle ( 1971 ) . 植物体 较大, 长达 3 厘米, 褐 绿色, 密 丛生。 茎 匍匐, 先 端上仰 倾立, 横切 面直径 约 0.3 毫米, 常在雌 苞基部 分枝, 带 叶片宽 2. 4 — 2. 9 毫米。 假根 生于叶 基部, 常无色 透明。 叶片 覆瓦状 着生, 蔽 后式, 斜列, 背 基角稍 下延, 椭 圆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叶先 端细胞 24 — 26X 18 — 22 微米, 中部 26 — 34 x 24 — 26 微米, 基部 较长, 30 — 36x22 — 24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节状; 角质层 有疣。 腹叶在 茎上退 化 或由几 个细胞 构成, 线形。 雌雄 异株。 雌外苞 叶大, 边缘浅 裂或有 不规则 的齿; 内雌 苞 叶小, 边 缘有细 裂片; 腹苞 叶小, 三 角形, 2 — 3 裂片, 常 与内苞 叶基部 相连。 蒴萼 大, 高出 苞叶, 倒 卵形, 先端具 5 — 7 条 纵褶, 收縮呈 带毛的 小口。 雄穗 生于茎 中间, 雄苞叶 多对。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于 林边或 路边泥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甘肃、 贵州、 湖北、 浙 江、 湖南、 安徽、 台湾。 日本、 喜 马拉雅 地区、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 波叶 圆叶苔 图版 71: 1—8, 19 Jamesoniella undulifolia (Nees) K. Muell. (1916);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Pi- ippo (1990). Jungerma?uiia schraderi var. undulifolia Nees ( 1833) . 植物体 绿色, 中 等大, 密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 倾立, 单一不 分枝, 或 于雌苞 基部腹 
13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2 1—8. ifi-yj-mnf't Janicnsoniella clongdla (Tayl. ) Steph. I. to 物体 (xl5), 2. 外苞叶 (X20), 3、 4. 二叶片 (^20), 5. \Hm (a20), 6. 蒴萼口 部细胞 (X120), 7. 叶片基 部细胞 (x240), 8. 叶上部 边细胞 (x240); 17. 亚 IMI 叶^ Jamenjsonilla nipponica Hatt. y. 植物 ( x 15), 10. 外 <^叶 (x20), 11. 叶 上部边 缘细胞 (a24()), 12. 叶屮 部细胞 (X240), 13. 内^ 叶 (x20), 14. ^ 上部残 余腹叶 (x20), 15. 叶片 (生有 芽胞) (X2U), 16. ^胞 (x24t)), 17. 朔萼 【1 部细胞 (xi20)。 ((^ 谦、 ^1 金 环绘)  戮 
叶 苔 科  135  面 分枝。 假根 疏生于 茎上。 叶片 覆瓦状 斜列, 蔽后式 圆形, 叶边 有明显 波纹; 叶 细胞圆 六 边形, 上部边 缘直径 20 — 25 微米, 叶 片中部 30 — 32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不透 明。 油 体大, 5 — 9 微米, 每个细 胞中有 8 — 10 个, 聚合 粒状, 腹 叶小, 狭披 针形, 生 于雌 苞腹面 较大, 叶 边缘常 有刺。 雌雄 异株。 雌苞顶 生或侧 生于短 枝上; 雌苞 叶阔卵 形, 基 部宽, 宽大 于长, 内雌苞 叶先端 常裂成 不规则 裂片。 蒴 萼短, 埋没 于雌苞 叶中, 仅上 部露出 苞叶, 整 体呈圆 球形, 口阔, 边缘有 短毛齿 C 未见 成熟孢 子体。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大关。 生 于海拔 1800 — 3420 米 林下或 林边,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密丛。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欧洲、 北 美洲也 有。 4. 叶苔属 Jungermannia L. 植 物体大 小差异 较大, 绿色, 黄 绿色, 有的带 红色, 直立或 倾立, 片埜状 丛生, 分 枝不 规则。 茎粗 10 至 15 个 细胞, 有些 种茎腹 面有鞭 状枝。 假根 散生, 或 呈束状 沿茎下 垂, 无色 或老时 褐色, 或呈紫 红色。 叶片 2 列, 蔽 后式, 侧叶 一般为 卵形、 圆形、 肾形 或长 舌形, 边 缘平滑 全缘, 叶面 有时有 波纹, 多不 对称, 斜列 着生, 离 生或覆 瓦状排 列; 腹 叶缺, 有 时仅有 残痕。 叶细 胞中部 等大, 薄壁, 三 角体明 显或不 明显。 油体常 存, 形状 各异。 雌 雄异株 或同株 异苞。 雄苞叶 排列成 穗状, 基 部鼓起 囊状。 雌苞 顶生, 稀 侧生; 蒴萼棒 状或纺 捶状, 或 圆形, 有褶或 无褶。 纽萼苔 亚属蒴 萼基部 形成多 层细胞 的假 蒴苞。 孢蒴 圆形或 卵形, 成熟 后裂成 四瓣; 蒴 柄长, 孢 子直径 10 — 24 微米, 有细 抚 或瘤, 弹丝 2 条 螺纹。 本属 下根据 J. Vana (1975) 分为 4 个 亚属, 我 国都有 分布。 全世 界共约 117 种, 我国 已知有 65 种。 云 南分布 56 种。 亚属 检索表 1 (4) 朔萼 上部突 然收缩 呈瓶状 小口; 雌 苞叶生 于蒴萼 基部, 无假 蒴萼。 2 (3) 菊 萼短圆 柱形, 无褶 2. 直萼 苔亚属 Liochlaena 3 (2) 菊 萼梨形 或卵圆 形或棒 槌形, 上部有 3 — 5 条摺 4. 管口 苔亚属 Solenostoma 4 (1) 菊萼上 部逐渐 收縮呈 细口, 不呈 喙状。 雌苞 叶生于 菊萼中 下部, 多有假 蒴萼。 5 (6) 假蒴 萼缺; 菊 萼卵圆 形至短 柱形, 萌萼外 壁细胞 与叶细 胞相似 1 - 叶 苔亚属 Jungermannia 6 (5) 假菊萼 明显。 蒴萼 卵形、 纺锤 形或棒 槌形, 萌 萼外壁 细胞长 轴形, 比叶 细胞长 而壁厚 …… 3. 纽萼 苔亚属 Plectocolea 亚属 1 . 叶 苔亚属 Subg. 1 .Jungermannia 植物体 鲜绿、 暗绿、 黄 绿或黑 绿色。 不 育枝条 匍匐。 先端 上升或 倾立, 柔弱。 假根 散生, 不呈 束状, 透 明或带 褐色。 叶片卵 形或心 脏形, 三角体 缺或不 明显。 蒴萼 卵形、 
136  云南 植物志  倒 卵形或 梭形, 上 部常具 4 一 5 条 纵摺, 逐 渐收缩 成不呈 喙状的 小口; 蒴 萼外壁 细胞形 状同叶 细胞。 无假 蒴萼。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雌雄有 序同株 3. 细 小叶苔 J. (J.) pumila 2 (1) 植物 体雌雄 异株。 3 (4) 植物 体小, 长 0.3 — 3 厘米。 叶片心 脏形, 叶长宽 相等, 着茎 基部狭 1. 深 绿叶苔 J. (J.) atrovirens 4 (3) 植物 体大, 长 2 — 12 厘米。 叶 片宽心 脏形, 宽大 于长, 着茎 基部宽 2. 长 萼叶苔 J. (J.) exsertifolia 1. 深 绿叶苔 图版 73: 9—16 Jungermannia (J. ) atrovirens Dum. (1831) * ; Vana (1973) * ; Piippo (1990). Jungermnnia tristis Nees ( 1837); Aplozia atrovirens (Dum.) Dum. ( 1874); Haplozia atrovirens (Dum. ) K. Muell . (1909); Solenostoma triste (Nees) K. Muell. (1942). 植 物体大 小变化 较大, 长 0.5 — 4 厘米, 带叶宽 0.5 — 5 毫米, 黄绿 色至暗 绿色, 片 状 丛生。 ^匍 匐至 倾立、 绿 色或黄 绿色, 直径约 0.3 毫米, 不分枝 或叉状 分枝, 分枝发 生于 侧面、 腹面或 在雌苞 基部。 假 根多, 在茎 腹面向 地分散 伸出, 无 色或浅 褐色。 叶片 覆瓦状 斜列, 背 基角略 下延, 长椭 圆形、 先端 圆钝, 长大 于宽; 叶 边缘细 胞方形 或短长 方形, 15 — 22X22— 30 微米, 叶片 中部细 胞长六 边形, 18 — 30 x 20 — 40 微米, 基部细 胞 28 — 40X50 — 80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每个 细胞有 2 — 3 个 油体, 纺 锤形或 球形。 雌雄 异株。 雄株 细小,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4 至多 对雄苞 叶, 每个 苞叶中 1 一 2 个精 子器。 蒴萼 顶生, 长 棒状或 柱状, 先端有 4 一 5 条 纵褶, 逐渐 收缩 呈喙状 小口, 高出 雌苞叶 3/4 或 更多;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或 稍大于 茎叶。 孢 蒴 球形, 四瓣 纵裂; 孢子 褐色, 直径 11 一 18 微米。 产于 永善。 生 于林下 泥土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 于我国 东北、 华北及 四川。 亚洲北 部、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2. 长 萼叶苔 Jungermannia (J.) exsertifolia Steph. (1927). 2a. 长 萼叶苔 原变种 图版 73: 1-7 Jungermannia exsertifolia subsp. exsertifolia Solenostoma exsertifolia (Steph. ) Amak. (1957); Jungermannia cordifolia subsp. ex sen ifol ia ( Steph . ) Amak . (1960). 植 物体中 大型, 长 2 — 4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小片状 丛生。 茎匍匐 或上部 倾立, 直径 0.3 — 0.4 毫米, 褐色, 不 分枝或 在腹面 分枝。 假 根少, 无色。 叶片 覆瓦状 斜列, 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长 1 一 2 毫米, 宽 1.5 — 2.1 毫米, 阔 卵形; 叶 边细 胞近似 方形, 17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较大, 26 — 30x28 — 38 微米, 近基部 26 — 30 
叶  苔 科  137  ' 图版 73 1 一 7. 长萼 叶笞 原亚种 Jungermannia (J. ) exsertifolia Steph. subsp. exsertifolia, 1. 植物体 --段 带确粤 ( x 15), 2. 叶中 部细胞 (X610), 3. 雄德 (X15). 4、 5. 二 枚叶片 (x20), 6. 叶中 部细胞 (x210), 7. 叶边 缘细胞 (X210); 8. 长萼 叶苔心 叶亚种 Junge 画 nnia U. ) exsertifolia Steph. subsp. cordifolia (Dum. ) Vana, 8. 植物体 的一段 (X15); 9 — 16. 深 绿叶苔 Jungermannia (J. ) atrovirens Dum. 9. 植物 体一段 带蒴罄 ( x 15), 10、 11. 植物 体一段 (xl5), 12. 雄 抹一段 (xl5), 13. 植 物一段 带蒴莓 (X10), 14. 二 枚叶片 (x20), 15. 叶边缘 细胞 (x210), 16. 叶中 部细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38  云南 植物志  X44 — 76 微米, 细胞 壁薄, 黄 褐色; 三角 体无, 基 部角质 层有长 条纹, 每个 细胞有 2 — 3 个 油体。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苞 4 一 6 对。 蒴萼高 出苞叶 1/2 — 2/3, 长 棒状, 上 部有 3 — 4 条褶, 口部有 齿突,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产于 丘北。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河北。 亚洲 北部、 北美洲 也有。 2b. 长萼 叶苔心 叶亚种 图版 73: 8 Jungermnnia (J. ) exsertifolia Steph. subsp. cordifolia (Dum). Vana ( 1973) . Aplozia cordi folia Dum. (1874); Solenostoma cordifolia (Hook. ) Steph. (1901); K. Muell. (1956);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物体 丛生, 松软、 无 光泽、 褐绿 色至紫 红色, 中 等大, 长 3 — 5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倾立或 密集时 直立, 不分枝 或在雌 苞下部 2 — 3 条 分枝。 茎粗 2 — 3 毫米, 茎的 横切面 细胞无 分化。 假根 稀疏, 无 色或淡 褐色。 茎叶 柔软, 近似覆 瓦状, 斜生茎 上, 背 基角略 下延, 全叶 心脏形 或圆三 角形, 基部 收缩, 中部 最宽, 先端 圆钝, 内凹背 凸。 叶细 胞大、 六 边形、 薄壁, 角部 不明显 加厚, 叶细胞 19 一 33X28 — 37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3 — 38X24 — 52 微米, 向基部 变大, 25 — 33 x 45 — 57 微米。 油 体长椭 圆形, 聚 合 粒状, 5 — 7X9 — 12 微米, 细胞壁 周围常 附有粗 粒状色 素体。 雌雄 异株。 雄株 较小; 雄苞叶 6 — 12 对, 覆瓦状 排列, 基部 囊状, 每个苞 叶中有 1 一 2 个精 子器。 雌苞 顶生; 雌苞 叶比侧 叶大, 向外 倾立; 蒴萼长 棒状, 突 出苞叶 之外, 上部有 5 — 6 条褶, 口部有 齿状 突起; 无假 蒴苞。 孢蒴椭 圆形, 外壁细 胞大, 方形; 内壁细 胞小, 壁上呈 环状加 厚。 弹丝 粗直径 8 微米, 两条 螺纹。 孢 子直径 18 — 20 微米。 产于 大关。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或土 地上。 分布于 吉林、 辽宁、 河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亚洲 北部、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3. 细 小叶苔 图版 74: 9—13 Jungermannia (J. ) pumila With. (1776) . Aplozia pumila Dum. (1874); Hu et Wang (1981); Solenostoma pumilum Muell. (1954); Schust. (1969). 植物 体小, 长 0.8 — 1.5 厘米, 带叶宽 1 一 2 毫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平铺 丛生。 茎 匍匐或 倾立, 单 一不分 枝或稀 分枝, 褐 绿色, 直径 0.2~0.24 毫米。 假 根多, 无 色或褐 绝, 向腹侧 伸出。 叶片覆 瓦状, 卵形或 阔长椭 圆形, 长大 于宽, 长 0.5 — 0.6 (1.0) 毫 米, 宽 0.3~0.4 (0.8) 毫米, 叶 边细胞 20 — 21 X21 — 23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2 — 25 x 25 — 36 微米, 近 基部细 胞大, 24 — 30 x 30 — 56 微米; 无三 角体; 油 体小, 每 个细胞 2~6 个。 雌雄 同株。 雄穗生 于雌苞 下部, 雄苞叶 2 — 3 对, 常 比茎叶 略大, 基部 囊状。 蒴萼 顶生, 纺錘 形或短 柱形, 直径 0.4~0.5 微米, 长 1 一 1.6 微米 上部有 4 一 5 条 纵褶, 逐渐 收缩呈 小口, 口 部有指 形细胞 齿突。 孢子黄 褐色, 直径 16 — 20 微米, 具 细疣。 产于 贡山。 生于 针阔混 交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 布于我 国东北 与西北 地区。 亚洲北 部、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叶 苔 科  139  图版 74 1—8. 卷 萼叶苔 Jungermannia (P. ) torticalyx Steph. 1. 蒴萼 (xlO), 2. 蒴萼 纵切面 (XlO), 3. 叶上部 边缘细 胞 ( X 240) , 4. 叶片 (X15), 5. 叶中 部细胞 (x240), 6. 朔粤外 壁细胞 (xi20), 7. 菊粤口 部细胞 ( x 120) , 8. 朔筹 外壁中 部细胞 (X120), 9—13. 细 小叶苔 Jungermarmia a ) pumila With. 9. 植物体 (xl5), 10"12. 不同部 位叶片 (X30), 13. 叶边 缘细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Op  響 
140  云南 植物志  亚属 2. 直萼 苔亚属 Subg. 2.Liochlaena (Nees) Amell. 植 物体绿 色至褐 绿色, 有时橙 色或淡 红色。 不 育株常 匍匐或 倾立。 假根 多数, 无色 或带 褐色, 生于 腹面。 叶片呈 舌状, 背侧 基角略 下延。 无性 芽生于 特殊鞭 状枝条 先端或 鞭状枝 叶上。 雌苞 叶带一 个齿。 蒴萼 柱状, 先 端突然 收缩呈 管喙状 小口; 蒴萼壁 细胞与 叶细胞 同形。 无假 蒴萼。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 体大, 4 一 6 厘米; 雌 雄同株 或有序 同苞, 常生 蒴萼。 多 无芽条 和芽胞 4. 光 萼叶苔 J. (L. ) leiantha 2 (1) 植物 体小, 1 一 3 厘米; 雌雄 异株, 常不见 菊萼, 多 有芽条 和芽胞 5. 拟尖 叶叶苔 J. (L. ) subulate 4. 光 萼叶苔 图版 75: 10—15 Jungermannia (L. ) leiantha GroUe (1966); Vana (1973) * . SoLenostoma lanceolata sensu Steph. (1901) ; 东 :! 匕笞类 植物志 (1981)*; Haplozia lanceolata (Schrad. ) K. Muell ( 1909) ; Jungermannia (J .) lanceolata auct. plurium sensu Schrad . (1978); non Jungermannia lanceolata L. (1753); emend. Grolle ( 1966) ( = Jungermannia atrovirens Dum. ) 植 物体中 小型, 长 0.8 — 2 厘米, 带叶宽 1.5 — 2 毫米, 交织 丛生, 深绿色 或褐绿 色。 茎 匍匐, 直径 0.15~0.2 毫米。 假根 淡褐色 透明, 密生于 腹面。 叶片 在茎侧 斜生二 列, 蔽 后式, 舌形, 先端 圆钝, 长 1.05 — 1.20 毫米, 中部宽 0.97 — 1.00 毫米, 背缘基 部略 下延; 叶细 胞有明 显的三 角体, 薄壁, 叶片中 部细胞 腔直径 29 — 47 微米, 边缘细 胞 腔直径 29 — 39 微米。 油 体大, 无色透 明或带 褐色, 多数 5 — 8 个, 椭 圆形或 圆形, 4"6X6 — 10 微米, 雌 雄混生 同株或 异株。 雄苞叶 5 — 6 对, 生于 雌器苞 下方或 另生于 雄 株上。 雌 苞生于 茎顶端 或侧枝 先端; 蒴萼圆 柱形, 长 1.5 — 1.65 毫米, 直径 0.52 — 0.65 毫米, 平滑 无褶, 上 部由单 层细胞 构成, 蒴 萼壁细 胞与叶 片细胞 同形; 雌 苞叶与 茎叶 同形, 仅 基部呈 究形。 弹 丝具双 列螺纹 加厚。 产于 中甸、 贡山、 彝良。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 于我国 东北、 华 北、 华东及 四川、 贵州、 西藏。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5. 拟尖 叶叶苔 图版 75: 1—9 Jungermannia (L. ) subuiata Evans (1892). Jamensoniella subuLata (Evans) Steph . ( 1901 ) ; Jungermannia lanceolata subsp . stephanii Amak. (1960) . 植 物体中 小型, 长 1 一 3 厘米, 带叶宽 1 一 2 毫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有 时带微 红色, 小片 丛生。 茎 匍匐至 倾立, 单一或 分枝, 在不育 株的先 端常呈 鞭状, 枝端 和小叶 边生无 性 芽胞, 红色, 直径 0.2 —" 0.3 毫米。 假 根多, 生于茎 腹面, 无 色或淡 褐色。 叶 片稀疏 
叶苔科  141  图版 75 1~9. 拟尖 叶叶苔 Jungermannia ( L. ) subulata Evans. 1. 植物 体一段 带朔萼 (xl5), 2. 不育 枝一段 带芽胞 (x30),3. 蒴弯 纵切面 (X20), 4. 叶基 部细胞 (x280), 5. 叶中 部细胞 (x280), 6. 萠粤口 部细胞 (x280), 7—9. 二 枚叶片 (X20); 10 — 15. 光 粤叶苔 Jungemiannia (L. ) leiantha Grolle, 10.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l5), 11. 雄 株一段 (xl5), 12、 13. 二 枚叶片 (x20), 14. 叶中 部细胞 (X210), 15. 叶边 缘细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42  云南 植物志  覆瓦状 排列, 斜列 茎上, 背基角 沿茎略 下延,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或 舌形, 长大 于宽, 长 1.5 — 2. 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先端 圆钝; 叶边 缘细胞 18 — 22x 18 —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28 — 30X36 — 50 微米, 近基部 20 — 30 x 36 — 56 微米, 细胞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常 鼓起呈 节状, 角质层 平滑; 油 体球形 或长椭 圆形, 每个 细胞中 6 — 10 个, 小油 滴聚合 体状。 无性 芽胞由 单细胞 构成, 卵 圆形,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5~6 对。 蒴萼 高出雌 苞叶, 棒 槌形, 长 2 — 3 毫米, 直径 0.5"0.8 毫米, 上 部突然 收缩呈 小喙, 上部 无 摺或具 短褶; 无假 蒴萼;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孢子 球形, 褐色, 直径 10 — 13 微米。 产于 彝良、 昆明。 生于 海拔约 2060 米林下 腐木或 岩面薄 土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西 藏。 日本 也有。 亚属 3. 纽萼 苔亚属 Subgen . 3 . Plectocolea Mitt . 植株 绿色、 棕色或 红色, 鞭状枝 有时生 于茎的 基部。 假 根多紫 红色, 稀 无色, 生于 叶 基部或 茎上, 稀散 生于叶 片上, 有的 种呈束 状沿茎 下垂。 叶片 卵形、 圆形、 稀长卵 形; 全缘, 稀先端 微裂; 细 胞壁多 数厚, 三 角体小 或大, 有时 节状。 雄穗 1 一 5 对雄苞 叶。 蒴 萼圆锤 形或纺 锤形, 上部 3 — 8 个褶, 渐 收缩呈 小口; 基部 形成假 蒴苞。 本亚 属中国 曾记录 13 种, 目前 已知有 25 种, 云 南记录 21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0) 植物体 直立或 倾立, 茎 腹面常 有束状 下垂的 假根。 2 (7) 植物体 较大, 长 3 厘米 以上, 带叶宽 2 — 3 毫米; 假蒴萼 几乎不 发育。 3 (4) 植物体 纤柔; 菊 萼中上 部棱上 有单细 胞粗瘤 13. 黎 氏叶苔 J. (P.) lixingjiangii 4 (3) 植物 体相对 挺硬。 菊萼 中上部 无瘤。 5 (6) 叶片 卵形; 假根 生于叶 背面; 油 体大, 20 — 33X12 — 15 微米, 有 单个细 胞油胞 22. 四 褶叶苔 J. (P.) tetragona 6 (5) 叶片 肾形; 假根 生于叶 基部; 油 体小, 11 一 22X7 — 9 微米, 聚合油 滴状, 每个 细胞中 1 一 2 个, 无油胞 16. 垂 根叶苔 J. (P. ) radicellosa 7 (2) 植物体 较小, 长 不超过 3 厘米, 带 叶宽约 2 毫米; 假蒴萼 发育, 约 为蒴萼 长度的 1/3 — 1/2。 8 (9) 植物 体小, 长 不超过 1 厘米, 不 分枝, 雌株 带苞叶 3 — 5 对; 高 原植物 6. 矮 株叶苔 J. (P. ) brevicaulis 9 (8)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3 厘米, 常 分枝, 雌株 带苞叶 5 至 多对; 多 种环境 植物。 10 (11) 植 物体长 2 — 3 厘米; 叶 片斜椭 圆形, 具 褶被; 叶细胞 中含油 体多, 透明 度较差 17. 莲座 丛叶苔 J. (P. ) rosulans 11 (10) 植物体 1 一 2 厘米。 叶片圆 形或椭 圆形, 无 被褶; 叶细胞 中含油 体少, 透明 度好。 12 (15) 植 物体假 根多, 遍生于 叶背面 和菊萼 外壁, 沿 茎腹面 下垂。 13 (14) 叶 片三角 形或短 舌形, 先端 圆钝; 蒴萼 细长坊 锤形, 口部具 单细胞 长纤毛 26. 臧 氏叶苔 J. (P. ) zangmuii 
叶苔科  143  14 (13) 叶片 圆形; 葫萼 粗短纺 键形, 口部 无毛, 仅 有齿突 10. 变 色叶苔 J. (P. ) hasskarliana  1 S 棺物 (ifK 根今 化 4^ 干叶甚 都和笑 W 面 1 A iO 0+ 细 Bfi [一 女 fet|&ff^ 膨 irS 节状 角/^层平滑 H 盲立 叶笞 T (P ) erecta 1 7 M6、 卩十细 Bfi 二角 {i/l、 ^{}|&ff^. 不膨 女节状 龟/^厗有条^^或瘤 w 1 ifH niH, —一 An W-'J 、 , TX /fl 乂 l>" , z|、 八 |v ^[/\ , /tj /yj. 72* T3 一人 Im o ( }Q\ 培物 {水 7 ― 1 面来. 口七中 部细 Bft 99 — 40 X SO — 72 微米 角/^岸有冬^* ^ J. • '~ n 1 J ■ \ A • / 3 量 ivfv 屬 I 鳳 麗 i^is 1Q ( \Q\ V. 1 / 植物 1 一 7 厘米. 卩十 中都细 flfil 18 _ 24 X 18 ― 35 微米 角质 P 有弱瘤 TfiT^ i 二 '王 1、 , 1 1 口 一 W /]C& 1 O 二 *"r 八 lU J J VW ,1、 , 川 flMs /Zx M *"J" ,由 • *•、 TS 1 pq J • V * • / "1 70 (]) V i / 棺 物体首 匍^ X 腹 面无明 © 束状 下垂假 根束。 j\ ^1 V / 棺 物休言 或 "iy • 假根散 4^ 沿 3 下垂。 22 (29) 棺物体 2 S — 5 厘米长 带叶宽 3 — 4 臺米。 TM lyj rr 二 • J ,1、 "、 , 'TJ 1 JAli •J , ,1、 o 丄 \^-J ) 25 (24) 雌雄 同株。 每 个细胞 3 — 5 (6) 个油体 14. 卵 叶叶苔 J. (P.) obovata OA (23) 叶 片卵形 27 (28) 植物体 挺硬, 常具鞭 状枝。 叶片 常内凹 9. 鞭 枝叶苔 J. (P.) flagellata 厶 o 棺物 (iS^S 7;; a . B 十 H "贵昔 AS I (P ) tnrtirfiIvY TM "T/J Yr- ^ » ^\ ^ 1A TX 9 " 1 / I np R In^ ^ J • 1 J • V * • y lUrilC^ 崖 9Q \H ) 棺物 1 — ? S 匾 带 [I 十甯 1 — 7 -an \D\. ) Uf mffi 1$2 rS7Tn+* 1 f P 、 mtnnHafQ 11 J) i \ o\j ) n+ fin ff^ D^" 4^ ttS fH ?P "1 /1 7H 7t> ^ Tv TPH ISJ 71?' c V JO ) i|r*!fn/i4^ 1 s M L'i h ^nf ^ 1 飞 vtfa 4^ [Ml ffi^ ^v^^nftj 9 a a-^ m tyj KP- Tv 1 . J 7^ ^ kA _I_ , 巾 y| 见 J .D ^A^t f ra 1^ frn ISI 7l> , 1 Jw/ici Z 4 1 ^u. 土 J . \ r . / rupicoia 3J ( 21 \ \dI) 1* *in YtIt -kl ❖^fi 1 fffi aJa 港 n4-'36F a aJA 、)rfi /女 FMl -fe 4<n flAl /i a mwWv^^ 1 Mtt:, m^^TiJE 2 3 ; /ffll^ 圆形, 母个细 AS 4 6 个 12. 褐 绿叶苔 J. (p.) infusca 34 (21) 植物 体匍匐 或上部 上仰。 假根散 生向外 伸出。 35 (36) 植 物体枝 条先端 常具无 性芽胞 19. 红 丛叶苔 J. (P.) rubripunctata 36 (35) 植 物体枝 条先端 无无性 芽胞。 37 (38) 叶 片长椭 圆形或 舌形, 角质 层有明 显粗瘤 7. 偏 叶叶苔 J. (P.) comata 38 (37) 叶片 圆形或 卵形, 角质层 平滑。 39 (40) 植 物体中 等大, 1 一 1.5 厘米; 叶 片卵或 舌形, 长 宽相等 或长大 于宽, 着生 面短; 假 根无色  或 粉红色 24. 截 叶叶苔 J. (P.) truncata 40 ( 39) 植物 体小, 不超过 1 厘米; 叶片半 圆形, 宽 明显大 于长; 假 根无色 或褐色  11. 透 明叶苔 J. (P. ) hyalina 6. 矮 株叶苔 图版 76: 1—10 Jungermannia (P. ) brevicaulis Gao (2000). 植物体 矮粗, 长 4 一 7 毫米, 带 叶宽约 1.72 毫米, 鲜 绿色, 有时带 褐色, 丛 生小片 状。 茎 直立, 稀 倾立, 褐 绿色, 粗约 1.2 毫米, 不 分枝; 假 根少, 上 部沿茎 下垂, 下部 不规则 伸出, 褐色。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斜列 着生, 3 — 6 (10) 对, 茎 下部常 离生, 阔卵 圆形, 宽大 于长, 宽 0.88—1.2 毫米, 长 0.65—1.2 毫米, 背 基角常 下延, 基 部有假 根; 叶边细 胞长多 边形, 45~60X66 — 88 微米, 三角 体小, 表面 平滑; 油 体少, 无或 
144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76 1—10. 矮 株叶苔 Jungermannia (P.) brevicaulis Gao, 1. 植物体 (x20), 2. 雌株 (x20), 3. 雄株 (x20), 4. 菊萼 纵切面 (X30), 5. 雌苞叶 (X50), 6. 叶片 (X50), 7. 薪萼外 壁细胞 (x320), 8. 叶基 部细胞 (x410), 9. 叶 边细胞 (X410), 10. 蒴萼口 部细胞 (X320)。 (髙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45  仅 一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2 — 3 对。 雌苞 顶生, 雌苞 叶大, 显 著大于 茎叶, 有 时上部 反卷; 蒴萼渐 收缩呈 小口, 口 部细胞 指状, 上部有 浅摺; 假 蒴苞叶 发育, 约为 蒴 萼长的 1/4。 孢子体 未见。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550 米的 针叶林 下树干 基部或 岩面薄 土上。 本种为 中国特 产种。 7. 偏 叶叶苔 图版 77: 1—8 Jungermnnia (P. ) comata Nees (1930); Amak. (1960); Piippo (1990). Solenostoma comata (Nees) Gao (1981).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5 — 2 厘米, 带叶宽 2 — 4 毫米, 淡 绿色, 小塾状 丛生。 茎匍 匐, 单一或 分枝, 先端 上升。 假根 多数, 长, 玫瑰 红色, 沿 茎延呈 束状。 叶覆 瓦状, 长 方 舌形, 长 1—1.6 毫米, 宽 0.8 — 1.2 毫米, 先端 圆钝, 叶边 缘细胞 15 — 22X14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25 — 43X22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5 — 50 x 22 — 3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钝 角大, 表 面明显 多抚; 油体每 个细胞 2 — 4 个, 蠕虫 形或腊 肠形, 大, 由多数 小球体 组成。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多对, 基部 囊状, 每个苞 叶中有 精子器 2 个。 蒴萼 略伸出 苞叶, 长 1.5 毫米, 粗 0.7 毫米, 3 — 5 条褶, 逐 渐变狭 棱形, 口部 有指状 细胞。 假蒴 苞直, 苞叶 1 一 2 对, 比茎 叶大, 前端略 反卷。 产于 贡山、 绿春、 丘北、 西双 版纳、 腾冲、 沧源。 生于砂 石质土 壤上、 阴湿 岩面或 腐 木上, 多见于 低山潮 湿处。 分布于 吉林、 辽宁、 安徽、 湖南、 西藏、 四川、 贵州、 福 建、 广西。 朝鲜、 印度、 日本、 菲律宾 也有。 8. 直 立叶苔 图版 78: 6—9 Jungermannia (P. ) erecta (Amak. ) Amak. (1960) ; Piippo ( 1990) . PlectocoLea erecta Amak. ( 1957 ); Solenostoma ( P. ) erectum (Amak.) Gao (1981). 中小型 植物, 长 1 一 1.5 厘米, 带叶宽 0.4 — 1 (1.9) 毫米,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密 集 丛生。 茎 直立, 干燥时 挺硬, 约 0.2 毫 米粗, 褐色, 不规则 分枝。 假 根多, 呈 束状沿 茎 下垂。 叶 2 列; 侧叶蔽 前式, 稀疏 覆瓦状 横生于 茎上, 内 四 背凸, 三角 形舌状 或椭圆 形, 长 0.12~0.67 毫米, 宽 0.75 — 1.5 毫米, 宽大 于长; 叶细胞 为不规 则的六 边形, 近 边缘细 胞小, 18 — 24 X 18 — 33 微米, 厚壁, 三 角体不 明显, 中 部细胞 稍大, 18 — 30 X23 — 38 微米, 叶 基部细 胞比中 部细胞 略大, 三 角体均 明显。 油 体大, 圆 形或椭 圆形, 7X7 或 9X12 微米。 雌雄 异株。 雄 穗生于 植物体 中部; 雄苞叶 3 — 5 对, 比侧叶 稍小, 下部 向背面 凸出成 囊状。 雌苞 顶生; 蒴萼 梭形, 先 端突出 苞叶, 长约 1.5 毫米, 粗约 0.8 毫米, 上部有 3 — 5 条 纵摺, 口部有 不整齐 的齿。 孢蒴 球形。 产于 丘北。 生于 岩面湿 土上。 分布于 辽宁、 吉林、 贵州、 四川。 日本 也有。 9. 鞭 枝叶苔 图版 78: 1—5 Jungermannia (P. ) flagellata (Hati. ) Amak. ( 1960) . Plectocolea flagellata Hatt. (1950).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1.5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黄 绿色, 常带 红色, 密 丛生。 茎 挺硬, 褐色 直立, 分枝呈 鞭状, 枝发 生于茎 腹面, 挺硬。 假 根少, 紫 红色, 散 生于茎 
146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7 1— 8. 偏 叶叶苔 Jungermannia (P. ) comata Nees, 1.3. 植物 体一段 (xl5), 2. 蒴萼 纵切面 (x20), 4. 植物体 一段 示雄穗 (xl5), 5. 蒴萼 纵切面 (X15), 6. 二叶片 (X25), 7. 叶中 部细胞 (x420), 8. 叶边 缘细胞 (X3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47  图 .版 78 —5. 鞭 枝叶苔 Jungermannia(P. ) flagellata (Hatt. ) Amak. 1. 植物体 的-段 (xl5), 2. 雄株 -段 (xl5), 3. 鞭状枝 (X15), 4. 叶中 部细胞 (X320), 5. 叶 边细胞 (X320); 6—9. 直 立叶苔 Jungcrmanma (P. ) erecta (Amak.) Amak. 6. 植物 的一段 (xl5), 7. 二叶片 (x25), 8. 叶边 缘细胞 (x320), 9. 叶屮 部细胞 (X 3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48  云南 植物志  上。 叶接近 或疏覆 瓦状, 腹侧 向上, 背 侧向下 斜伸展 着生, 圆 形或圆 卵形, 长 15 — 18 微米, 宽 1.4—1.6 毫米, 边 缘细胞 22 — 30 X 15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40 — 58 x 30 — 36 微米, 基 部细胞 50 — 65X30 — 36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锐 角状, 表面平 滑或有 小疣, 油 体大, 球 形或椭 圆形, 每个 细胞有 1 一 3 个。 雌雄 异株。 蒴 萼小, 常隐 藏雌苞 叶内, 纺 锤形, 长 1 毫米, 宽 0.8 毫米, 有 纵摺, 蒴萼 口收缩 喙状; 假蒴 苞小, 苞叶 1 一 2 对 比茎 叶大。 产于 西双版 纳勐海 C 生于 河岸湿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西藏。 日本 也有。 10. 变 色叶苔 图版 79: 1—9 Jungermannia ( P . ) hasskarliana (Nees) Steph . (1910); Piippo (1990). Alicularia hasskarliana Nees (1844); ] ungeriyiannia ariade Tayl. (1844); Steph . (1906); Ha plozia ariade ( Tayl . ) Horik . (1934). 植 物体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 毫米, 黄 绿色, 常被 染成紫 红色, 丛生。 茎黄 绿色, 有时 红色, 粗 0.3~0.4 毫米, 直立, 单一。 假 根多, 黄绿 色或紫 红色, 着生在 叶背表 面, 沿茎 下延成 束状。 叶片覆 瓦状, 背 侧基角 下延, 圆形, 长 0.7 — 1 毫米, 宽 0.9 — 1.2 毫米, 边 缘细胞 23 — 30x26 — 32 微米, 中 部细胞 26 — 31 x 46 — 80 微米, 基 部细胞 27 — 33X50 — 9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大, 表面 平滑; 油 体圆开 ^, 由 多数油 滴聚集 形成。 雌雄 异株。 雄株 顶生, 苞叶 8 对, 基部 囊状。 蒴萼 伸出, 坊缍 fe, 长 2.5 毫米, 宽 1 毫 米, 上部有 4 或更 多褶, 口 部收缩 变窄; 假蒴萼 与蒴萼 等长。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绿春。 生 于山地 沟边湿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锡金、 印度、 缅甸、 马来 西亚、 斯里 兰卡、 菲 律宾、 新几内 亚岛、 澳 大利亚 也有。 11. 透 明叶苔 图版 80: 1—7 Jungermannia (P. ) hyalina Lyell in Hook. (1814); Amak. (1960); Piippo (1990) ; Solenostoma hyalinum (Lyell) Mitt. (1870).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0.8 — 1.5 厘米, 带叶宽 1.2 — 1.6 毫米, 淡黄 绿色, 略 透明, 小 簇 塾状。 茎 倾立或 匍匐, 鲜嫩, 单一, 粗约 0.2 毫米。 假根 多数, 长, 无 色或淡 褐色。 叶疏覆 瓦状, 基部宽 着生, 直立 伸展, 几乎 不或稍 下延, 波状, 卵 形或半 圆形, 长 0.8 — 1.3 毫米, 宽 0.8 — 1.5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25 — 30 X 15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36— 45X25 — 32 微米, 基 部细胞 43 — 60X30 — 42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大、 锐角; 油 体大, 长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3"6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5 对, 基部 囊状。 蒴 萼纺埵 形, 伸 出短, 4 一 6 条褶, 蒴萼收 缩具细 圆齿; 假蒴萼 直立, 与蒴萼 等长, 苞叶 1 一 2 对, 与茎叶 相似。 产于 丘北。 生 于阔叶 林或针 阔混交 林下湿 土或湿 石上。 分布于 辽宁、 山东、 浙江、 福建、 贵州、 四川。 日本、 欧洲 也有。 12. 褐 绿叶苔 图版 80: 8—10 Jungermannia (P.) infusca (Mitt.) Steph. (1901); Amak. ( 1960); Piippo (1990). Plectocolea in fusca Mitt . (1891).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0.5 — 1 厘米, 带叶宽 1 一 2 毫米, 绿色、 黄 绿色, 有时 褐色, 丛 
叶 苔 科  149  图版 79 1_9. 变 色叶苔 jungermannia (P.) hasskarliana (Nees) Steph. 1. 植物 体一段 带菊萼 (xl5), 2、 3. 叶片 (x33),4. 雄穗 (X15), 5. 假 根在叶 上着生 (X410), 6. 叶 边细胞 (x210), 7. 叶中 部细胞 (x210), 8.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i40), 9. 叶中下 部细胞 (;<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5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80 1— 7. 透 明叶苔 Jungermannia (P. ) hyalina Lyell. 1. 植物 体一段 (xl5), 2. 不育 株一段 (X15), 3、 4. 二叶 片 (x20), 5. 魏粤 纵切面 (x20), 6. 叶片中 部细胞 (x210), 7. 叶边 缘细胞 (x210); 8—10. 褐 绿叶笞 Jungermannia (P.) infusca (Mitt). Steph. 8. 植物 体一段 (xl5), 9. 叶片 (x20), 10. 叶边 缘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51  生。 茎 单一, 散生。 叶覆瓦 状斜列 着生, 近橫 伸展, 略 下延, 卵 圆形, 长 1.2 — 1.7 毫 米, 宽 1.3 — 1.6 毫米, 先端圆 钝形或 截形, 边 缘有时 内卷; 叶边 缘细胞 20 — 30X 15—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32 — 40x30_32 微米, 基 部细胞 40~60 x 25 — 30 微米, 薄壁, 三 角 体大, 膨胀 节形, 表面 平滑; 油体 4 一 6 个, 几 乎充满 整个细 胞腔、 圆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由 多数油 滴聚成 c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5 — 8 对、 基部 囊状。 蒴萼 几乎不 或略 伸出, 卵椭 圆形, 长 1.8 毫米, 粗 0.8 毫米, 约有 6 条褶, 蒴 口收缩 变窄, 具小 齿; 假蒴 萼直、 近 与蒴萼 等长, 苞叶 2 对。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800—1500 米, 山区 林下土 壤或湿 石上。 分布于 吉林、 安徽、 浙江、 贵州。 日本 也有。 13. 黎 氏叶苔 图版 81: 1—8 Jungermannia (P. ) lixingjiangii Gao (2000) 植物体 柔弱, 高达 1 厘米, 绿 色或褐 绿色, 有时 微红, 矮 丛生。 茎直 立或先 端上升 倾立, 粗约 0.4 毫米, 不 分枝、 稀 分枝。 假 根少, 茎平 卧部分 假根伸 出不呈 束状, 上升 和 直立部 分沿茎 下垂呈 束状。 叶片 柔弱, 近似 圆形, 斜列 茎上, 背 基角略 下延, 宽大于 长, 茎中 部叶长 0.21 毫米, 宽 0.28 毫米, 茎上 部叶长 0.42 毫米, 宽 0.84 毫米; 叶边 细胞 22 — 24x22 — 28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8 — 30 x 28 — 35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28 — 30 x 32 — 42 微米; 叶细胞 壁薄, 三 角体不 明显, 平滑。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3 — 8 对, 精子器 2 个。 蒴 萼大, 顶生, 长达 0.64~0.82 微米, 粗达 0.14 微米; 假蒴 苞发 育弱, 长 棒状, 具 5 — 6 条棱, 棱上具 单细胞 粗瘤, 口部 有指突 细胞。 其他 未见。 产于 景洪、 沧源。 生 于林下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14. 卵 叶叶苔 图版 82: 1—9 Jungermannia (P. ) obovata Nees ( 1833) ; Piippo ( 1990) . Solenostoma (P. ) obvatum (Nees) Schust. (1969);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中生 苔类, 有强 烈苔藓 气味, 疏松丛 生或小 埜状, 深绿 色或带 褐色, 有时 暗紫褐 色, 在 强光下 则呈黑 绿色。 植 物体长 2 — 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匍匐或 先端倾 立或直 立, 有时具 分枝, 分 枝发生 于侧面 叶腋。 假 根多、 多 少均带 彩色, 常集中 发生于 叶片基 部。 茎常 弯曲, 0.2 —" 0.3 毫 米粗, 背表面 细胞长 方形, 横切面 的皮部 细胞壁 略厚, 较 小, 中部 细胞大 薄壁。 叶片 2 列; 侧叶 斜生于 茎上, 背侧基 角向后 延伸, 覆瓦状 疏生, 长等 于宽, 基 部狭, 中 部宽, 先端 圆钝, 略内凹 背突, 叶边 全缘, 近 茎端叶 变大; 叶细 胞大, 薄壁, 角部 一般均 加厚, 近叶 边细胞 19 一 30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4 — 28x30 — 35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35—38x47 — 60 微米。 油 体小, 5 — 6x6 — 8 微米, 长椭 圆形, 每个 细胞 3 — 5 (6) 个。 雌 雄同株 异苞。 雄苞 叶集生 于植株 中部, 通常 2 — 3 对, 每 个叶中 有 2 个精 子器。 雌苞 顶生; 雌葸叶 短阔, 基 部内凹 兜形, 先端 背仰; 蒴 萼上部 高出苞 叶, 具 4 一 6 条 纵褶, 口部具 齿突; 假 蒴萼高 与蒴萼 相等。 孢蒴椭 圆形, 内壁细 胞壁呈 半环状 加厚。 蒴 柄细胞 20 — 30 个。 弹丝 2 条 螺纹。 孢子 粒状, 带 细疣。 产于西 双版纳 勐仑。 生 于阔叶 林下湿 土上。 分布于 辽宁、 吉林、 西藏、 安徽。 欧 洲、 北美洲 也有。 
15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1 1 一 8. 黎 氏叶苔 Jungermanma (P.) Hxingjiang,, Gao, 1. 雄穗 (xl5), 2. 雌 株一段 (Xl5), 3. 蒴萼 纵切面 (x25),4. 親 萼棱部 的瘤突 (X 120), 5、 6. 叶片 (x25), 7. 叶中 部细胞 示油胞 (x410), 8. 叶 边细胞 (乂310),9—12.莲座丛叶苔』111186騰1111;3(?.) rosulans (Steph. ) Steph. 9. 植物体 的一段 (><15), 10. 叶片 (X10),U. 叶 边细胞 (X240), 12. 蒴萼 纵切面 (x2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53  * 滅  11  图版 82 1— 11. 卵 叶叶苔 Jungermannia (P. ) obovata (Nees) Schust. 1. 植物 体一段 带菊粤 ( x 15), 2. 雄穗 (xl5), 3. 蒴弯 (X 15), 4. 蒴萼 纵切面 ( X 10), 5. 朔萼 纵切面 (X 15), 6. 叶片 (x20), 7. 菊萼口 部齿突 (x30), 8. 朔粤口 部细胞 (x210), 9. 叶中 部细胞 (x310), 10. 叶中 部细胞 示油体 (X410), U. 叶边 缘细胞 (x3I0)o (高 谦、 冯金 环绘) 
154  云 南植物 志  15. 羽 叶叶苔 图版 83: 1—7 Jungeimannia (P. ) plagiochiloides Amak. (1960) . 植物 体大, 长达 3 厘米, 带叶宽 3 — 4 毫米, 油 绿色或 绿色,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褐色, 直径 0.4~0.5 毫米, 不 分枝。 假根多 而长, 淡紫 红色, 沿茎 下垂。 叶片 斜列蔽 后式 着生, 前基角 下延,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大 于宽, 长 1.5 — 2 毫米, 宽 1.2 — 1.8 毫 米, 上部 卷缩, 透明 度差; 叶 边细胞 14 一 19X20 — 24 微米, 外 壁厚, 中 部细胞 30 — 35 X35 — 44 微米, 近基部 30 — 36X50 — 8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但 明显, 钝 角形, 壁平 滑; 油 体多, 每 个细胞 5 — 10 个, 球形 或长椭 圆形, 小油 滴聚合 体状。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5 — 10 对, 与茎叶 同大或 略小。 蒴萼 梭形, 高 出苞叶 1/2, 长约 1.8 毫 米, 有不 规则的 4 一 5 条 纵褶, 逐渐 收缩呈 小口; 假蒴 萼短, 直立。 雌苞 叶比茎 叶大, 波状 被缩。 产于 彝良、 高黎 贡山、 元阳。 生 于湿石 上或腐 木上。 分布于 海南、 福建、 湖南。 日 本 也有。 16. 垂 根叶苔 图版 85: 1—3 Jungermannia (P. ) radicellosa (Mitt. ) Steph. (1901) ; Amak. (1960). Solenostoma ( P. ) radicellosum Mitt. (1865); PletocoLea radicellosa (Mitt.) Mitt. (1891). 植物体 较大, 长达 4 厘米, 带叶宽 2 — 2. 2 毫米, 鲜 绿色, 干 标本褐 绿色, 丛生小 片状。 茎 直立, 稀 倾立, 粗 0.45"0.5 毫米, 单 一不分 枝或在 雌苞下 分枝。 假 根多, 发 生于叶 背面或 基部, 沿茎 下垂呈 束状, 无 色或带 红色。 叶 片近似 横生, 或稍 斜列, 背 仰, 展开呈 肾形, 宽大 于长, 宽 2 — 2. 6 毫米, 长 1.4 一 1.6 毫米, 略内 凹背凸 瓢形; 叶 边 周围细 胞小, 近似 方形, 16 — 22X20 — 32 微米, 常无 油体; 叶中 部细胞 略大, 六边 形, 20 — 30X32 — 45 微米, 有锐 角小三 角体; 叶 基部细 胞大, 22 — 32 x 36 — 52 微米, 薄壁; 角质层 平滑; 每个细 胞中有 1 一 2 个长 椭圆形 油体。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雄苞 叶 多对, 基部 囊状。 蒴萼 高出雌 苞叶约 2/3, 纺 锤形, 长约 3 毫米, 直径约 1 毫米, 有 4 条 纵摺, 口 部有长 形细胞 齿突, 外壁细 胞长方 形或六 边形, 薄壁; 假 蒴萼几 乎不发 育; 雌苞叶 与茎叶 相似。 孢蒴 珠形, 成 熟时四 裂瓣。 孢 子直径 11 一 12 微米。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000 — 3500 米林 下或灌 丛中, 岩面薄 土或湿 石上。 分布 于 贵州、 江西。 日本、 印度尼 西亚、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 17. 莲座 丛叶苔 图版 81: 9—12 Jungermannia (P. ) rosulans (Steph. ) Steph. (1901) ; Amak. (1960). Nardia rosulans Steph. (1897) . 植物体 较大, 长达 2.5 厘米, 带 叶宽达 4 毫米, 油 绿色, 干 标本褐 绿色, 有 时带微 红色, 莲座 丛生。 茎 直立, 挺硬, 褐 绿色, 直 径粗达 0.4 毫米, 稀有 分枝。 假根 多数, 微紫 红色, 沿茎 下垂呈 束状。 叶 片呈覆 瓦状, 略 敏缩, 斜列 茎上, 卵 圆或斜 肾形, 背基 角 下延, 长宽 相等, 1 一 2 毫米; 叶 边细胞 15 — 24 X 18 — 32 微米, 中 部细胞 25 — 30x 25 — 40 微米, 近基 部细胞 26 — 32X36 — 62 微米, 细胞 薄壁, 三角 体小, 锐 角形, 角质 层 平滑。 油 体多, 每个 细胞中 2 至 多个, 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雌雄 异株。 雄株 略细, 雄穗 
叶 苔 科  155  >5- Jungennanma(P.) rotundata (Amak. ) Amak. 8. 植物体 (x30), 9. 三 枚叶片 (x60), 10. 叶中 部细胞 (X340), 11. 叶 边细胞 (x34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56  云 南植物 志  间生或 顶生, 雄苞叶 4 至 多对, 仅基部 略膨大 C 蒴萼纺 锤形, 高 出苞叶 1/2, 长约 1 一 1.7 毫米, 渐 收缩呈 小口, 口部有 齿突, 上部有 3 — 5 条 纵褶; 假蒴萼 直立, 为 蒴萼的 1/3 — 1/2 长; 雌苞叶 1 对, 略比茎 叶大, 上部 背仰。 孢 子直径 17 — 21 微米; 弹丝 2 条 螺纹。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西双 版纳、 瑞丽。 生于 岩面薄 土或土 壤上。 分布于 湖南。 日本 也有。 18. 溪 石叶苔 图版 83: 8—11 Jungermannia (P. ) rotundata (Amak. ) Amak. (1960); Vana ( 1975) . Jungerma}j?iia (P.) harana (Amak. ) Amak. (1960); Plectocolea harana Amak. (1960). 植物体 较小, 长 0.5 — 1 厘米, 带叶宽 1 一 2 毫米, 鲜 绿色, 丛生。 茎粗 0.2~€.3 毫米, 直立, 单一, 鞭状枝 产生于 茎腹面 叶腋, 挺硬。 假根 多数, 紫 红色或 无色, 沿茎 下延。 叶 覆瓦状 排列, 近 横生, 两基角 几乎不 下延, 圆形或 卵形, 长 0.8 — 1.4 毫米, 宽 0.9 — 1.5 毫米, 边 缘细胞 15 — 30 X 16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26— 36 x 22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6 — 65X22 — 36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 体小, 圆形 或椭 圆形, 由多 数颗粒 组成, 每个 细胞中 2 — 3 个。 雌 雄同株 异苞。 雄穗 顶生, 雄苞叶 3 — 4 对, 比茎 叶小, 基部 囊状, 精子器 一个。 蒴萼伸 出苞叶 1/3, 纺 锤形, 长 1 一 2 毫 米, 粗 0.5 — 1 毫米, 有褶, 蒴萼 口收缩 有喙。 假 蒴萼为 蒴萼的 1/2, 雌苞叶 1 一 2 对与 莲 叶相似 C 产于 耿马至 勐定。 生 于山区 岩面薄 土或湿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海南。 日本也 有。 ' 19. 红 丛叶苔 图版 84: 8—13 Jungermannia (P.) rubripunctata (Hatt. ) Amak. (1960). Plectocolea rubripunctata Hatt. (1950). 植物 体小, 长 0.5~0.7 厘米, 带叶宽 0.7 — 1.2 毫米, 淡 绿色, 常呈 红色, 小塾 状。 茎 直立, 粗约 0.2 毫米, 分枝, 具有 直的鞭 状枝。 芽 胞圆形 1 个 细胞, 18 微米, 多数在 鞭状枝 的顶端 或叶的 边缘, 紫 红色。 假 根长, 散生, 紫 红色。 叶小, 疏覆 瓦状, 近 橫生, 宽 卵形或 圆形, 长 0.6~0.9 毫米, 宽 0.6 — 1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20 — 40 X 22 — 35 微米, 中 部细胞 36 — 60x27 — 35 微米, 基 部细胞 40 — 70 x 22 — 35 微米, 薄壁 或相等 加厚, 三 角体小 或缺; 油体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 常 常在许 多细胞 中缺少 油体。 雌 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约 9 对。 蒴萼 顶生, 短 伸出约 1/3, 纺 锤形, 3 条褶, 蒴口有 细 圆齿; 假蒴 萼直; 苞叶 1 对, 比茎 叶大, 边缘 有时呈 波状。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 江高黎 贡山、 西 双版纳 勐腊、 腾冲。 生于 林下湿 地或湿 石上。 分布于 湖南、 福建、 广西。 日本 也有。 20. 石 生叶苔 图版 84: 1—7 Jungermannia (P. ) rupicola Amak. (1960). 植物 体小, 长 0.5 — 1.2 (2) 厘米, 带叶宽 3.5 厘米, 绿色, 有时带 红色, 干燥时 有 光泽。 茎 匍匐, 粗 0.2"0.4 毫米, 褐色, 稀 分枝, 先端 上升或 倾立。 假根 多数, 向 
叶 苔 科  157  图版 84 1 一 7. 石 生叶苔 Jungermannia (P.) rupicola Amak. 1. 枝 的一段 带芽胞 (Xl5), 2. 植物 体一段 带朔粤 ( x 15), 3. 雄植物 体一段 ( X 15), 4. 叶片 ( X 25), 5. 叶边 缘细胞 ( x 310), 6. 芽胞 ( x 240), 7. 叶中 部细胞 ( X420),8— 13. 红 丛叶苔 Jungermannia (P. ) rubripunciata (Hau. ) Amak. 8. 叶边 缘细胞 (X310), 9. 叶 中部细 胞 (x420), 10. 蒴 萼纵切 (X15), 11. 植物体 -段 带蒴萼 (X 15). 12、 13. 不问部 位叶片 (x25)。 irm. 冯金 环绘) 
158  云 南植物 志  外 伸出, 散生, 紫 红色。 叶 2 列; 侧叶 生于茎 下部时 稀疏, 上部 较密, 覆瓦状 排列, 斜 生 平展, 仅基部 略内凹 背凸, 舌状, 长 1.7 毫米, 宽 0.7 — 1.5 毫米, 先端 钝或截 齐形; 叶细 胞圆六 边形, 近边缘 15 — 19 X 18 — 25 微米, 中部 24 — 38 X 28 — 40 微米, 基部 28 — 41 X47 — 56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明显, 稀 膨大呈 节状; 油体虫 形或串 珠形, 有时 由小油 滴聚集 形成, 每个细 胞中有 2 — 4 个。 雌雄 异株。 雄苞 叶集生 穗状, 侧生或 顶生, 6 至 多对, 每个苞 叶中有 2 个精 子器。 蒴 萼高出 苞叶, 长达 1.5 毫米, 粗达 0.7 毫米, 有 3 — 5 条褶, 逐 渐变狭 呈嫁状 小口; 苞叶 直立, 比茎 叶大。 孢蒴 球形, 黑 褐色。 弹丝具 2 条 螺纹。 产于 德钦。 生 于山区 林下湿 石上。 分布于 吉林、 辽宁、 西藏。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21. 南 亚叶苔 图版 85: 4—11 Jungermannia (P. ) sikkimensis Steph. (1917); Vana (1974).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5 — 3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绿色, 干 标本深 绿色, 小片丛 生。 茎直立 或上部 倾立, 粗 0.3 — {).5 毫米, 稀叉状 分枝, 茎表 皮细胞 薄壁, 长 圆形。 假 根少, 多 发生于 叶茎结 合处, 无色 或具微 红色, 沿茎 下垂, 常呈 束状。 叶片覆 瓦状斜 列 茎上, 背基角 下延, 斜 卵形或 肾形, 不 对称, 长宽 相等或 宽略大 于长, 长 0.8 — 1.5 毫米, 宽 0.9 — 1.5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22 — 30X28 — 38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略大, 28 — 40 X50 — 72 微米, 叶 基部细 胞大, 32 — 40x60 — 80 微米, 叶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小, 锐角 形, 角 质层平 滑油体 少见。 雌雄 异株。 雄株 略细,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5 — 8 对, 基部囊 状, 精子器 1 一 2 个, 球形。 蒴萼 顶生, 高 出苞叶 2/3, 坊 锤形, 长 2 — 3 毫米, 直径 1 一 1.5 毫米, 上部 3 — 5 条 纵褶, 渐呈 狭口, 口部有 齿突; 假 蒴萼发 育弱, 约为 蒴萼长 的 1/3 — 1/4。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孢子 褐色, 直径 16 — 18 微 米。, 产于 昆明。 生于 林下泥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锡金 也有。 22. 四 褶叶苔 图版 87: 5—9 Jungermannia (P.) tetragona Lindenb. (1848); Amak. (1960); Piippo (1990). 植物体 细长, 长约 1 一 4 厘米, 带叶宽 1 一 4 毫米, 淡 绿色或 褐色, 松散 丛生。 茎柔 嫩, 绿色或 褐色, 粗 0.2~0.3 毫米, 直立或 倾立, 单一, 稀 分枝。 假 根多, 无色, 着 生 在叶背 表面, 沿茎 下延呈 束状。 叶 覆瓦状 排列, 前 基角部 下延, 斜 卵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边 缘细胞 18 — 32 X 15 — 29 微米, 中 部细胞 26 — 33 x 42 — 50 微米, 基 部细胞 33 — 35X69 — 90 微米, 薄壁, 三 角体小 或缺, 表面 平滑; 油体 椭圆形 或 圆形, 由 多数油 滴聚集 而成, 有 油胞, 但 较少, 分 散在叶 片内。 雌雄 异株。 雄穗顶 生, 苞叶 8 对, 基部 囊状, 精子器 3 — 4 个。 蒴 萼伸出 苞叶约 2/3, 紡 键形, 长 2. 4 — 3 毫米, 粗 1 毫米, 上部有 4 或多 条摺, 口 部收缩 喙状, 细胞 指状, 薄壁; 假蒴苞 不发育 或有点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贡山独 龙江、 河口、 绿春 红河、 西 双版纳 勐腊。 生 于海拔 2850 米 林下或 湿土、 湿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台湾。 锡金、 印度、 斯里 兰卡、 日本、 新 几 内亚岛 也有。 
叶 苔 科  159  图版 85 1— 3. 垂 根叶苔 Jungermannia (P. ) radicellosa (Mitt. ) Steph. 1 . 植物 体一段 带萌粤 ( X 15), 2、 3. 叶片 (x 20); 4— 11. 南 亚叶苔 Jungermannia (P.) sikkimensis Steph. 4.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l5), 5.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6. 蒴萼 纵切面 (X 15), 7、 8、 9. 叶片 (x20), 10. 雄穗 (x 15), 11. 叶片 上部边 缘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60  云 南植物 志  23. 卷 萼叶苔 图版 74: 1—8 Jungermannia (P. ) torticalyx Steph. (1917); Amak. (1960); Piippo (1990). Plectocolea torticalyx (Steph. ) Hatt. (194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物 体大, 长 1.5 — 3 (4) 厘米, 宽 2 毫米, 绿色, 簇状 丛生。 茎 直立, 先端上 升, 粗 0.2""0.3 毫米, 不分 枝或在 雌苞下 分枝。 假 根发生 在叶片 基部, 沿茎下 延成束 状, 淡紫 红色。 叶疏覆 瓦状, 近横生 于茎, 背侧 基部稍 下延, 圆形或 肾形, 长 0.7 — 2 毫米, 宽 1.5 — 2. 6 毫米, 宽大 于长, 先端 圆钝, 边稍 背仰; 叶边 缘细胞 14 一 24X24—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24 — 35X28 — 40 微米, 基 部细胞 37 — 50 x 60 — 80 微米, 薄壁, 三 角 体小, 锐 角形。 油 体长椭 圆形, 由多 数小油 滴聚合 而成, 每个 细胞中 2 — 5 个。 雌雄 异株。 雄苞穗 顶生, 雄苞叶 与侧叶 相似, 略小。 蒴萼伸 出苞叶 1/2, 纺 锤形, 长 3 毫 米, 粗 1.2 毫米, 褶不 规则, 蒴口有 不规则 齿突; 假蒴苞 与蒴萼 等长; 雌苞 叶小, 直 立, 上 部边缘 背卷。 产于 元阳。 生 于林下 溪边湿 土和湿 石上。 分布于 辽宁、 福建。 日本 也有。 24. 截 叶叶苔 图版 86: 1—9 Jungermannia (P.) truncata Nees (1830); Vana, (1972). Plectocolea setulosa Herz. in Herz. et Noguchi (1955); juyigermannia shinii Amak. (1976). 植 物体长 1 一 1.5 厘米, 带叶宽 0.8 — 2 毫米, 柔弱、 淡黄 褐色, 稀紫 红色, 丛生。 茎单 一或有 分枝, 分 枝产生 于蒴萼 下部。 假根 多数, 散生, 无色, 浅 褐色, 稀紫 红色, 着 生于茎 基部。 叶斜列 着生, 蔽 后式, 背基角 下延, 方 圆形, 卵 形或卵 舌形, 稀 舌形, 长 0.7 — 1.3 毫米, 宽 0.6 — 1.4 毫米, 前端 平头或 钝圆, 边 缘细胞 18 — 25 X 12 — 25 微 米, 中 部细胞 25 — 50X25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60 x 20 — 30 微米, 薄壁 (稀 少加 厚), 三 角体小 或大。 雌雄 异株。 雄株 顶生, 苞叶 4 一 10 对, 基 部膨起 囊状。 蒴 萼短, 伸 出短, 卵 形或纺 锤形, 长 0.8 — 1.3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具 3 条 不规则 纵褶, 蒴 口 收缩, 边缘 有时有 纤毛, 苞叶 1 对, 比莲 叶大。 产于 丽江、 贡山独 龙江、 昆明、 西双 版纳、 耿马。 生于 林下、 路边岩 石或土 地上。 分布于 辽宁、 山东、 西藏、 四川、 湖南、 广西、 海南。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泰国、 印 度 尼西亚 也有。 25. 长 褶叶苔 图版 87: 1—4 Jungermannia (P.) virgata (Mitt.) Steph. (1901); Amak. ( 1960); Piippo. (1990). Plectocolea virgata Mitt. (1891 ) .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5 — 1.7 毫米, 淡 绿色, 常带 红色, 丛生。 茎 单一, 稀 分枝, 匍匐, 先端 上升, 基部 常有鞭 状枝。 假根红 褐色, 形 成明显 束状, 沿 茎 下垂。 叶 分离, 近 横生, 卵形, 长 0.9—1.5 毫米, 宽 0.9—1.4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14 一 20X14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24 X 22 — 35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48 x 24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锐 角形; 油体每 个细胞 1 一 4 个, 球形。 雌雄 异株。 雄穗顶 生或间 生, 苞叶 8—12 对, 精子器 2 个。 蒴萼 顶生, 伸 出苞叶 1/3 — 1/2, 纺 锤形, 长 1.9 毫 
m 版 86 ,_9 截 叶叶? Hunge 讓匪 (P.)tr 霞 ataNees, 1、 2. 植 物体段 带朔寧 (><15), 3. 雄株 -段 (><15), 4. 叶中 部细胞 (x280), 5.賴^5门部细胞 (X280), 6. 叶片边 缘细胞 (><280), 7、 8、 9. 叶片 (x20)。 (A— 谦、 冯金 环绘) 
16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7 1 一 4. 长 褶叶苔 Jungermannia (P. ) virgata (Mitt. ) Steph. 1.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l5), 2. 叶片 (x20), 3.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4. 叶边 缘细胞 (x280), 5—9. 四 褶叶苔 Jungermannia (P.) tetragona Lindenb. 5. 枝 的一段 (X15), 6.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7. 叶片边 缘细胞 (X280), 8. 蒴萼口 部细胞 (X280), 9. 菊萼纵 切面 (xi5)。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苔科  163  图版 88 .« 氏叶苔 Jungermannia (P.) zangmun Gao. 1、 2. 植物体 一段带 菊 萼 (xl5), 3. 朔萼 纵切面 (><20) 5. 二叶片 (X25), 6. 菊粤 外壁细 胞示生 毛状态 (X280), 7. 朔粤口 部细胞 (x210), 8. 叶中 部细胞 (X280), 9. 叶基 部细胞 (X280), 10. 叶 上部边 缘细胞 (x280)。 (商 谦、 冯金 环绘) 
164  云 南植物 志  米, 粗 0.7 毫米, 具 3 条褶, 渐 向蒴口 收缩呈 喙状, 假蒴萼 直立。 苞叶 1 对, 与 茎叶同 形。 产于 贡山、 西双 版纳。 生 于林下 阴湿岩 石或土 地上。 分布于 广西。 日本、 朝鲜也 有。 26. 臧 氏叶苔 图版 88: 1 — 10 Jungerniannia (P. ) zangmuii Gao (2000) 植物体 柔弱, 高达 1 厘米, 带 叶宽约 1.5 毫米, 黄 绿色, 有时深 绿色, 透明, 平铺 矮 丛生。 茎 匍匐, 上部 倾立, 约 0.35 毫米, 黄 绿色, 不 分枝。 假根 散生, 生于 假蒴萼 或叶片 背面, 浅褐色 或略带 红色, 不呈束 状沿茎 下延。 叶片 疏生或 相接, 斜列 茎上, 透 明 度强, 背基角 下沿, 椭 圆形, 长大 于宽, 长约 0.65 毫米, 宽 0.35 毫米; 叶边 细胞较 小, 56— 78X66 — 110 微米, 中部 56 — 88 x 78 — 1 10 微米, 基部 55 — 88 x 1 10— 140 微 米,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薄壁, 平滑。 油体不 清楚。 雌雄 异株。 雄株 未见。 雌苞 顶生, 苞叶比 茎叶明 显大, 蒴萼露 出苞叶 之上, 扭转纺 锤形, 萼壁 长方形 或线形 细胞, 口部具 长指形 细胞, 先端 有突起 单细胞 长毛。 假蒴萼 发达, 约 与蒴萼 同长, 外壁 具多数 假根。 产 于云南 西南部 (下 班、 老龙头 山)。 生于 林下或 路边土 石上。 分布于 贵州。 亚属 4. 管口 苔亚属 Subg. 4. Solenostoma Mitt. 植 物体大 小差异 较大, 生于多 种潮湿 环境和 基质, 绿 色或油 绿色, 直立或 倾立, 片 塾状 丛生, 不规 则叉状 分枝, 分 枝长短 不齐。 茎粗 10 — 15 个 细胞, 皮部细 胞长大 于宽, 与内 部细胞 同形, 有些 种茎腹 面有鞭 状枝。 假根 散生, 或成束 状沿茎 下垂, 无色或 老时' 褐色, 或有的 种呈紫 红色。 叶片 2 列; 侧叶大 小和形 状变化 多样, 一般为 卵形, 圆形、 肾 形或长 舌形, 边 缘平滑 全缘, 叶面 有时有 波纹, 多不 对称, 斜列 着生, 离生或 覆瓦状 排列; 腹 叶缺, 有 时仅有 残痕。 叶细 胞中部 等大, 薄壁, 三 角体明 显或不 明显。 油体常 存。 雌 雄异株 或同株 异苞。 雄苞叶 排列成 穗状, 基 部鼓起 囊状。 雌苞 顶生, 稀 侧生; 蒴 萼棒 状或纺 錘状, 有褶或 无褶。 孢蒴 圆形或 卵形, 成熟 后裂成 四瓣; 蒴 柄长, 皮部 16 — 20 个 细胞, 内部 8 — 16 个或 12 — 20 个 细胞。 孢子 10 — 24 微米, 有细疣 或瘤, 直 径与 弹丝粗 相等, 弹丝有 2 条 螺纹。 本 亚属据 J. Vana 统计, 全 世界共 60 种, 分为 三个组 (Section)。 目 前已知 中国有 本亚 属植物 34 种, 云 南省有 3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8) 植物 体直立 或倾立 C 假 根呈束 状沿茎 下垂。 2 (7) 假 根散生 于叶背 面或蒴 萼上, 或 茎上。 3 (4) 叶片 边缘有 狭卷边 32. 束 根叶苔 J. (S.) clavellata 4 (3) 叶片边 缘无狭 卷边。 5 (6) 蒴萼 微露出 苞叶。 叶片 屮部细 胞小, 15 — 22x22 — 30 微米 41. 多 毛叶苔 J. (S. ) lanigera 
叶苔科  165  6 (5) 蒴萼高 出苞叶 1/^ 以上 c 叶片细 胞大, 22 — 30X27 — 30 微米  7 (2) 8 (9) 9 (8)  39 (38)  28. 热 带叶苔 J. (S. ) ariadne 30. 褐色卷 边叶苔 J. (S. ) atrorevoluta 56. 曹 氏叶苔 J. (S. ) caoii  … 48. 紫 红叶苔 J. (S. ) purpurata 33. 圆 萼叶苔 J. (S.) confertissima  假根 生于叶 基部和 茎上。 叶片 边缘有 狭卷边 叶片 边缘无 狭卷边 C 叶 片卵形 或长椭 圆形或 舌形, 长 大于宽 叶 片圆形 或扁圆 肾形, 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叶扁宽 肾形, 宽大 于长, 基部 不明^ 内缩。 雌雄 异株。 植物体 紫红色 雌雄 同株。 植物体 黄绿或 褐绿色 叶片 圆形, 长宽 相等, 基 部明显 内縮。 植物体 较大, 长 2 — 3 厘米。 叶边有 1 一 4 列较小 细胞, 明 、&区 别于内 部细胞 40. 异边细 胞叶苔 J. (S. ) heterolimbata 植物体 较小, 长 1 一 2 厘米。 叶边 细胞与 内部细 胞同形 27. 抱 茎叶苔 J. {S. ) appressifolia 植物体 匍匐或 倾立。 假 根短, 不呈束 状沿茎 下垂。 植物体 纤细, 叶 片小, 分 离着生 C 蒴萼 圆形或 卵形, 不 呈长形 C 植物体 常带鞭 状枝: 叶 片卵形 36. 细鞭 枝叶苔 J. (S.) flagellaris 植物体 不带鞭 状枝。 叶卵 形或阔 卵形。 雌 雄同株 55. 曾 氏叶苔 J. (S.) zengH 雌雄 异株。 叶片 圆形, 基部 向内收 缩抱茎 47. 拟圆 叶叶苔 J. (S.) pseudocyclops 叶片 卵形, 长大 于宽, 基 部不向 内收缩 31. 细 茎叶苔 J. (S.) bengalensis 菊 萼长棒 状或棒 槌形, 均 呈长形 C 植物体 不在雌 苞腹面 分枝, 常 在茎中 部腹面 分枝, 蒴 萼大, 棒槌形 29. 黑绿 叶笞 J, (S. ) atroburunnea 植物 体在雌 苞腹面 分枝。 蒴萼 柱状。 叶片 圆形, 长宽 相等或 长略大 于宽; 叶 细胞三 角体钝 角形。 叶背面 生假根 43. 罗 氏叶苔 J. (S. ) louii 叶片 卵形, 长 明显大 于宽, 叶细胞 三角体 不明显 C 假根生 于茎上 42. 疏 叶叶苔 J. (S. ) laxiphylla 植物 体相对 粗壮, 叶 片大, 常相接 着生。 叶 片近似 横生, 或略 斜生, 两基 角下延 较长; 蒴萼上 部无明 显褶。 叶片 卵形, 长 大于宽 26. 纤 柔叶苔 J. (S.) schautiana 叶片扁 圆形, 宽大 于长。 蒴粤 先端收 缩呈小 噪状口 34. 圆柱 萼叶苔 J. (S.) Cyclops 菊 萼先端 收縮, 但不 呈喙状 小口。 植物 体大, 长 3 — 4 厘米, 掠 色至紫 红色。 叶细 胞大, 叶中 部细胞 25 — 32x36 — 50 微米… 35. 延 叶叶苔 J. (S. ) fauriana 植物体 中等, 长 1 一 3 厘米, 黑 绿色。 叶 中部细 胞小, 24 — 32x20 — 25 微米 46. 小 胞叶苔 J. (S. ) parvitexta 
166  云南 植物志  40 (33) 叶片 斜生, 背基角 下延。 蒴 萼上部 有褶。 41 (54) 菊萼 口部有 短噪。 42 (47) 雌雄 同株。 43 (44) 植物 体小, 长 0.5 — 1 厘米 23. 小 叶叶苔 J. (S. ) pusilla 44 (43) 植物体 中等大 ,长 1 一 1.5 厘米。 45 (46) 叶片 细胞三 角体不 明显; 叶片中 部细胞 18 — 32X28 — 35 微米 51. 密 叶叶苔 J. (S. ) sanguinolanta 46 (45) 叶 片细胞 三角体 明显, 锐 角形; 叶片中 部细胞 15 — 22X32 — 30 微米 53. 球萼叶 苔《1, (S. ) sphaerocarpa  47 (42) 雌雄 异株。 48 (49) 蒴萼 梭形, 上部有 3 — 4 条 纵褶, 高 出苞叶 1/2 — 2/3 … 37. 梭 萼叶苔 J. (S.) fusiformis 49 (48) 蒴 萼梨形 或短棒 槌形, 上部有 4 一 5 条 纵褶, 高出 苞叶约 1/2。 50 (51) 蒴萼 梨形, 叶边 细胞不 分化, 与 中部细 胞同形 50. 梨 萼叶苔 J. (S.) pyriflora 51 (50) 蒴萼圆 形或棒 槌形, 叶 边缘细 胞与中 部细胞 异形。  52 (53) 蒴萼 圆形, 口部短 嫁 常不裂 C 叶边 具几列 厚壁大 细胞, 32 — 45 X 36 — 60 微米 39. 阔 叶叶苔 J. (S. ) handelii 53 (52) 蒴萼棒 槌形, 口部 常开裂 齿状。 叶 边具一 列圆形 大细胞 围绕, 26 — 43X30 — 45 微米 ……  38. 厚 边叶苔 J. (S. ) gracillima 54 (41) 蒴 萼口部 无喙。 55 (56) 植物体 常带鞭 状枝。 叶 片扁圆 肾形, 内 凹瓢状 45. 湿 生叶苔 J. (S.) ohbae 56 (55) 植物体 不带鞭 状枝。 叶片圆 形或倒 卵形。 57 (58) 叶片扁 圆形, 叶细 胞三角 体小, 锐角 三角形 44. 大 萼叶苔 J. (S.) macrocarpa 58 (57) 叶片卵 圆形, 叶细 胞三角 体大, 钝角 三角形 54. 斯 氏叶苔 J. (S.) stephanii 27. 抱 茎叶苔 (圆 叶管 口苔) 图版 89: 2—6  Jungermannia (S. ) appressifolia Mitt. (1861); Amak. (1967);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 S . ) gollanii Steph . (1917); JuJigermannia ( S . ) tenerima Steph. (1917); Ha plozia rotundifolia Horik . (1934). 植物体 细长,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8 毫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小簇 丛生。 茎 粗 0.3"0.4 毫米, 直立, 挺硬, 分枝常 发生苞 叶下。 上部假 根少, 基部假 根多, 无色 或 褐色。 叶分离 或疏覆 瓦状, 近 横生, 两 边基角 下延, 斜 伸展, 干燥 时贴于 茎上, 平展 圆形或 肾形, 长 0.8—1.3 毫米, 宽 1.2 — 1.8 毫米; 边 缘细胞 15 — 22 X 15 — 23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38X22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2 — 50 x 22 — 3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体 圆形或 卵形, 由多数 小油滴 组成, 每个细 胞内有 3 — 5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8 — 10 对, 比茎 叶小, 基部 囊状。 蒴萼 梨形, 高出 苞叶' 1/2, 长 1.7 — 2.6 毫米, 粗 0.7 — 1.3 毫米, 在 上部有 4—5 条 纵褶, 蒴 口收缩 喙状, 有 齿突; 假蒴萼 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莲叶 相似。 产于 彝良、 维西、 贡山独 龙江、 耿马。 生于阔 叶林下 湿土或 岩面薄 土上。 分 布于台 湾、 安徽。 日本、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马来 西亚、 新几 内亚岛 也有。 28. 热 带叶苔 图版 89: 1; 90: 12—14 Jungermannia (S. ) ariadne Tayl. in Lehm. (1844) ; Amak. (1968); Piippo (1990) . 
叶 苔 科  167  图版 89 1 带叶笞 Jungennannia(S.)anadneTyal. 1. 植物体 的一段 带親^ ( x 15); 2 — 6. 抱基 叶笞 Jungermannia (5.)\口口謂{01;3隐.2.植物体的-段带親粤 (X15), 3. 雄植 物体- 段带職 (X15). 4. 二叶片 (x25), 5. 叶中 部细胞 (X310), 6. 叶边 缘细胞 (x3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6 
168  云 南植物 志  Haplozia ariadne (Tayl. ) Herz. (1931). 植物 体大, 长 2. 5 — 3 厘米, 带叶' 宽 1.5 — 2 毫米, 黄 绿色, 常带微 红色, 丛生。 茎 粗 0.3 — 0.5 毫米, 直立, 不分枝 或在蒴 萼下部 分枝。 假根 多数。 散 生在叶 和蒴萼 背面, 沿茎 下延成 紫红色 束状。 叶 稀疏或 较密, 抱茎 着生, 斜 伸展, 基部 内凹, 圆形, 长 1 一 1.1 毫米, 宽 1.1 一 1.3 毫米; 叶 边细胞 16 — 22 X 16 — 21 微米, 中 部细胞 27— 33x22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27 — 43X22 — 35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平滑。 雌雄 异株。 雄株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12 对, 基部 囊状。 蒴萼椭 圆形, 伸出约 1/2, 长 2. 9 — 3.1 毫 米, 粗 1.5 — 1.8 毫米, 3 — 5 条 纵褶, 蒴口有 短喙; 细胞 等轴形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假 蒴萼 几乎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产于 丽江、 福贡。 生 于海拔 3100 — 3200 米, 湿土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海 南。 缅甸、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印度尼 西亚、 新几 内亚岛 也有。 29. 黑 绿叶苔 图版 90: 1—11 Jungermannia (S. ) atrobrunnea Amak. (1967). 植物体 细小, 长达 1.2 厘米, 带 叶宽约 1 毫米, 黑 褐色, 矮片状 丛生。 茎直 立或倾 立, 叉状分 枝或不 分枝, 多鞭 状枝, 粗约 0.2 毫米。 假根红 褐色, 沿茎腹 面下垂 或向腹 面 伸出。 叶片卵 圆形, 背基角 下延, 斜列 茎上, 长宽 相等或 长略大 于宽, 长 0.5 — ~0.6 毫米; 叶 边细胞 10— 18X7 —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25X15 — 17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42X 15 — 20 微米, 细胞 壁厚, 黄 褐色,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雌雄 异株。 雄 穗生于 雄株 中间, 雄苞叶 2 — 3 对, 比茎叶 略小, 基部 囊状。 雌苞 顶生, 蒴 萼长棒 槌形, 长达 2.5 毫米, 粗约 1 毫米, 仅 口部有 短褶和 短喙, 外壁 细胞等 轴形; 雌苞叶 1 对, 略大于 茎叶。 产于 福贡。 生 于海拔 3600 米 的高山 岩面薄 土上。 印度 也有。 30. 褐色卷 边叶苔 图版 91: 1—9 Jungermannia (S. ) atrorevoluta GroUe (1966). 植物体 短小, 长 0.8 — 1 厘米, 带叶宽 1 毫米, 暗 褐色, 形成小 群丛。 茎 直立, 粗 0.1~0.15 毫米, 常 挺硬, 带黑 褐色, 单一, 有时分 枝发生 于雌苞 下部。 假 根多, 淡褐 色, 发 自叶片 基部, 沿茎 下延呈 束状。 叶 疏松覆 瓦状, 两 边基角 下延, 斜展 着生, 边缘 反卷, 腹 边有时 贴茎, 平展时 圆形, 长 0.35"0.75 毫米, 宽 0.55 — 1.65 毫米; 叶边缘 细胞 8 — 10X9 —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14 一 18X9 — 14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6 x 10 — 16 微 米。 细胞 壁相等 加厚, 三角体 不明显 或小。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每个 细胞中 3 — 6 个。 雌雄 异株。 蒴萼高 出苞叶 2/3, 短 柱形或 梨形, 长 1.5 — 1.8 毫米, 粗 0.6 — "0.9 毫米, 上部有 4 条褶, 口部收 缩呈短 喙状; 假 蒴萼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产于 中甸。 生 于高寒 地区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 尼泊尔 也有。 31. 细 茎叶苔 图版 105: 12 — 17 Jungermannia (S. ) bengalensis Amak. (1968). Jungermannia ( S . ) filamentosa Amak. (1930); Solenostoma ( S . ) filamentosa (Amak. ) Gao in Li (1985). 植物体 纤细, 长 1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3 毫米, 褐绿 色或油 绿色, 松软 丛生。 茎直 
图版 90 HI. 黑 绿叶笞 junge 騰讓 (S.) 飾 br 顏 eaAn^ak. 1. 植物關 -段 (><15), 2. 浦 体的— === (X15) 3 植 物体的 -段雜 (X.5). 4. Pt 先端边 缘细胞 (X310). 5. 叶 中部瞧 (><410),6. 輕錢 面 (X15) 7 9 10 11 叶片 (X25),8. 叶片近 部细胞 (X410); 12— 14. 热 带叶苔 Junge 匪 nnia(b. )an- adnaTayi, 12 片 (x25), 13. 叶屮 部细胞 (><31()), 14. 叶上 部边 缘细胞 (><310)。 (A*^ ? ,4 金 环绘) 
170  云 南植物 志  图版 91 1 一 9. 褐色卷 边叶苔 Jungemiannia (S. ) atrorevolutaOolle, 1 . 雌 植物体 (x8), 2. 雄 植物体 (xg), 3. 茎的一 段 ( X 15), 4、 5. 叶片 (xl5), 6. 叶基 部细胞 (X280), 7. 叶中 部细胞 (x280), 8. 蒴萼口 部细胞 ( x 280) , 9, 叶边 缘细胞 (X280); 10— 12. 湿 生叶苔 J. (S. ) ohbae Amak. 10. 叶片 (x20), II. 叶边 缘细胞 (X280), 12. 叶中 部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71  立或 倾立, 粗 0.2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常具鞭 状枝。 假 根少, 稀 疏生。 叶片 疏生, 斜 列, 卵形, 略 背凸, 长 0.8—1 毫米, 宽 0.6— 1 毫米; 叶 边细胞 略小, 22 — 32X 15 — 30 微米, 中部细 胞大, 32 — 60x25 — 35 微米, 基部细 胞大于 中部, 长六 边形, 细胞 壁薄, 平滑, 无三 角体。 雌 雄异株 (未 见雄株 )。 蒴萼 梨形, 2 — 3 条褶, 蒴 口小。 雌苞叶 1 对, 略大于 茎叶。 产于 贡山。 生于 林下湿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纤细, 叶 片分离 疏生, 卵形, 叶细 胞无三 角体。 蒴 萼顶生 梨形, 几乎全 部外 露苞叶 之外。 32. 束 根叶苔 图版 92: 1—6 Jungermannia (S. ) clavellata (Mitt, ex Steph. ) Amak. ( 1960) ; Piippo ( 1990). SoleiuMoma clavellatum Mitt, ex Steph. (1901);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1 一 3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8 毫米, 黄 至橄榄 绿色, 有时褐 绿色。 茎粗 0.2 — "0.4 毫米, 直立或 倾立, 不规则 分枝, 偶 尔在雌 苞基部 分枝。 假 根多, 着生 在叶 片和蒴 萼上, 沿茎 下垂成 束状。 叶 覆瓦状 排列, 近似 横生, 背 侧基部 下延, 边缘背 卷, 圆形或 近似圆 肾形, 长 0.9 — 1.2 毫米, 宽 1.1 一 1.5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15 — 20X 15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36x22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36 x 43 — 55 微米, 薄壁, 具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每个 细胞中 3 — 5 — 10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10 对, 比茎 叶小, 基部 囊状。 蒴萼高 出苞叶 2/3, 短 柱形或 梨形, 长 1.7 — 3 毫米, 粗 0.7 — 1.5 毫米, 上部有 4 一 5 条 不规则 纵褶, 口部收 缩成短 喙状, 无假蒴 萼。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产于 维西、 贡山独 龙江、 昆明、 西双 版纳、 腾冲。 生 于海拔 1900 — 3450 米 山区湿 土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日本 也有。 33. 圆 萼叶苔 图版 92: 7—10 Jungermannia (S. ) confertissima Nees (1883); Piippo (1990). Solenostoma (S. ) duthiana Steph. ( 1901 ); Amak. ( 1976);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植物体 矮小, 长 1 一 1.2 厘米, 带叶宽 1.2 — 1.5 毫米, 黄 绿或褐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粗达 0.5 毫米, 直立, 单一稀 分枝。 假 根多, 常呈束 状沿茎 下垂, 叶背 面也常 生有假 根。 叶 片斜列 茎上, 前沿基 部强烈 下延, 背凸 瓢形, 全叶 圆形, 长 0.7~0.8 毫米, 宽 0.9 — 1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25— 30 X 15 — 25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5 — 30 x 18 — 25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25 — 28x25 微米, 细胞 薄壁, 三 角体小 或无。 雌 雄有序 同株。 雄苞 生于雌 苞 下部; 雄苞叶 2— 3 对, 比茎叶 略大, 基部 囊状。 蒴萼高 出苞叶 1/2—2/3, 2—3 条 權; 苞叶 直立, 一对, 比茎 叶大。 孢子约 20 微米, 黄 绿色, 近于 平滑。 产于 大关。 生 于林下 泥土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四川、 西藏。 克什米 尔地区 也有。 本 种与多 毛叶苔 相似, 但后 者雌雄 异株, 叶下 延长, 细胞 三角体 明显。 34. 圆柱 萼叶苔 图版 93: 1—5 Jungermannia (S. ) eye lops Hatt. ( 1950) . 
17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2 1-^ 束 根叶苔 Jungemw^nia ( S. ) claviUata (Mitt, et Steph. ) Amak, 1. 植物体 (X 15), 2、 3、 4. 叶片 (X30) 5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6. 叶片基 部细胞 (><280); 7— 10. 圆 萼叶苔 Jungermannia (S. ) confermsh maN'ees, 7. 植物体 (xl5). 8. 植物 体一段 (><25), 9. 叶边 缘细胞 (><280), 10. 叶中 部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73  图版 93 1—5 . 圆柱 尊叶苔 Jungermannia (S.) Cyclops Hau. 1. 植物 ( x 15), 2. •. 叶片 (x30), 3. 叶片中 部细胞 ( X280), 4. 叶边 缘细胞 (x280), 5. 叶片基 部细胞 (x28()); 6—10. 延 叶叶笞 Jungermannia (S. ) fauriana Beauv. 6. 雄德 (xl5). 7. 植 物体的 - 段带菊 1? (xl5). 8. 叶片 (x30), 9. 叶片 上部边 缘细胞 (x280), 10.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髙 谦、 冯金 环绘) 
174  云 南植物 志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达 3 厘米, 带 叶宽约 2 毫米, 褐绿 色至黑 绿色, 小片状 丛生。 茎 直立, 挺硬, 褐 绿色, 粗约 0.3 毫米, 单 一不分 枝或在 雌苞下 分枝。 假 根少, 紫 红色, 生于 茎上。 叶片覆 瓦状, 近 似横生 茎上, 两侧 基部均 下延, 背侧 较长, 内凹 圆形, 宽略 大 于长, 1.2x1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15 — 25x17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38x22 — 28 微米, 基 部细胞 36 — 45x22 — 34 微米, 细胞 壁薄, 有 明显的 锐角或 钝角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 油体。 雌雄 异株。 雄株 细弱,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5 — 6 对。 蒴萼 高出雌 苞叶, 长棒 槌状, 仅 上部有 4 条褶, 长约 2.5 毫米, 粗 0.7 毫米, 口部短 喙状;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产于 永善。 生于 高山石 壁上。 分布于 四川、 广西、 贵州。 日本 也有。 本种 特征为 植物体 棕色, 叶片 圆形, 两基角 下延, 叶细 胞相对 较小, 长形, 基部细 胞 厚壁, 细胞 壁和三 角体均 棕色, 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 油体。 蒴 萼长圆 柱形。 35. 延 叶叶苔 图版 93: 6—10 Jungermannia (S. ) fauriana Beau v. in Steph. (1924); Amak. (1960). 植物体 较大, 长 2 — 3 厘米, 带叶宽 2 毫米, 绿色 或淡紫 红色, 丛 集生。 茎 直立, 挺硬, 粗 0.2~€.3 毫米, 单 一或在 蒴萼下 分枝。 假 根少, 无 色或紫 红色。 叶 分离, 横 生 茎上, 斜 伸展, 两 边基角 下延, 干燥时 贴茎; 圆形或 肾形, 长 1.3 — 1.7 毫米, 宽 1.9 一 2.1 毫米, 宽大 于长, 叶边 缘细胞 22 — 25x22 —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36 — 50 x 25 — 32 微米, 基 部细胞 50 — 70x30 — 32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大, 表面 平滑; 油体卵 形或圆 形, 由 多数油 滴聚合 而成, 每 个细胞 2 — 4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10 对, 基部 囊状。 蒴 萼伸出 1/2, 梨形, 长 3 — 3. 5 毫米, 粗 1.1 一 1.3 毫米, 蒴萼口 收缩成 喙状, 有 齿突。 上部有 4 条 纵褶,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假 蒴萼不 分化。 产于 彝良。 生 于海拔 2060 米, 林下 河边泥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朝鲜、 日本 也有。 36. 细鞭 枝叶苔 图版 94: 7 — 13 Jungermannia (S. ) flagellaris Amak. (1966). 植物体 丝状, 长 6 — 8 毫米, 不育枝 带叶宽 0.3~0.5 毫米, 果枝 带叶宽 0.4~0.8 毫米, 黄 色或红 褐色。 茎先端 上升, 弯曲, 褐色, 分枝 1 一 2 个, 在 蒴萼或 在雌苞 叶下。 假 根少, 无色, 散生在 茎上。 叶稀覆 瓦状, 近 横生, 两 基角略 下延, 斜 卵形, 长 0.3 — 0.7 毫米, 宽 0.45~"0.6 毫米, 近生 殖苞叶 变大; 叶边 缘细胞 13 — 16X 11 —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6X16 — 21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48X 16 — 2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角隅 加厚成 节状, 细胞壁 平滑。 雌雄 异株。 蒴萼 不规则 梨形, 伸 出苞叶 1/2 — 2/3, 长 0.8 — 1.1 毫米, 宽 0.45~0.6 毫米, 具 明显的 纵褶, 蒴萼 口部尖 喙发育 不全, 有齿突 状齿, 无假 蒴萼。 雌苞叶 1 对, 明 显比茎 叶大, 卵形。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山区土 地上。 尼泊尔 也有。 本 种植物 纤细, 丝状, 在雌 苞下有 1 一 2 条 分枝, 蒴萼高 出苞叶 1/2 — 2/3, 口部有 齿突, 无假 蒴萼。 37. 梭 萼叶苔 图版 94: 1—6 Jungermannia (S. ) fusiformis (Steph. ) Steph. (1901); Amak . (1960) . Nanlia fuscifor/nis Steph. (1897); So/enostonia koreanutn Steph. (1917). 
叶 苔 科  175  [*1 版 *M 1-6. 梭 Spi.fV Jungcrmannia (S. ) fus-formis (Stcph. ) Stcph. 1 . 植物 -段 ( x 15), 2. 雄據 ( x 15), 3. 叶); ( x20), 4. 叶边 缘细胞 (X4I0), 5. 叶屮 部细胞 (X410), 6. 叶边缘 细胞横 MlW ( ^410): 7 — 13. 细 鞭枝叶 Jungcm«nnia(S.)flagellansAmak, 7、 S.tl'l 物 II 的 .段 U15), 9— 11. 叶) V (,20), 12. 叶) M' 郤细胞 ( X280). 13. 叶边 缘细胞 (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76  云南 植物志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长 1 一 1.8 厘米, 带叶宽 1.5 — 2 毫米, 苍白 色或浅 绿色, 常带红 色, 小塾状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偶尔在 蒴萼下 分枝。 假 根少, 无色。 叶 疏覆瓦 状, 斜或近 横生, 直立 伸展, 略 下延, 卵形或 圆形, 长 0.9 — 1.5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边缘细 胞比内 层细胞 肥大, 45 — 60X33 — 50 微米, 壁均勾 加厚, 三角 体小而 明显, 中 部细胞 33 — 45x30 — 43 微米, 基 部细胞 45 — 70 x 30 — 43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油 体小, 每 个细胞 1 一 4 个, 圆形或 卵形, 聚合 体形。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雄 苞叶 多对。 蒴萼坊 锤形, 3 — 4 条 纵褶, 口部突 然收缩 成喙, 细 胞长, 三角体 明显, 假 蒴萼 几乎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产 于腾冲 古永。 生 于海拔 2200 米灌 丛内岩 石上或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朝鲜、 日本 也有。 38. 厚 边叶苔 图版 95: 1—6; 96: 6 Jungermannia (S. ) gracillima Smith (1805) ; Piippo (1990). Solenostoma (S. ) gracillimum (Smith. ) Schust - ( 1969) .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2 — 1.5 毫米, 黄 绿色, 上部深 绿色, 簇 状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 直立, 黄 绿色, 不规则 分枝。 假根 多数, 无色, 成束状 沿茎下 延。 叶疏 覆瓦状 排列, 近 横生。 斜列 伸长, 近 圆形, 长 宽近似 相等, 长 1.1 一 1.5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边缘一 层细胞 厚壁, 腔大, 30 — 45x26 — 42 微米, 中 部细胞 23 — 33 X 18 — 38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42X20 — 4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油 体长椭 圆形, 每个 细胞有 2 — 5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4 一 8 对, 基部 臌起囊 状。 蒴 萼伸出 苞叶约 1/2, 倒 卵形, 长 2. 4 — 3 毫米, 上部粗 1.2 — 1.5 毫米, 蒴萼 口常. 开裂有 齿突。 假蒴萼 几乎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孢子体 未见。 产于 腾冲。 生 于林下 湿土和 S 石表 面上。 北美洲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较大, 叶近 圆形, 边缘有 一层人 而厚壁 细胞,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39. 阔 叶叶苔 图版 95: 7—11 Jungermannia (S. ) handelii (Schiffn. ) Amak. (1960). Nardia haiidelii Schiffn. (1907); Solenostoma handelii (Schiffn. ) Muell. (1947).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达 2 厘米, 带 叶宽约 2 毫米, 黄 绿色, 上 部常呈 红色, 片状丛 生。 茎 直立, 褐 绿色, 粗约 0.3 毫米, 常在 雌苞生 枝条。 假根 稀少, 无色 或具紫 红色。 叶 片内凹 瓢状, 斜生 茎上, 两基 角均不 下延, 宽大 于长, 肾形, 宽约 1.5 毫米, 长约 1 毫米, 叶边缘 细胞比 内部细 胞显著 较大, 细 胞壁也 较厚, 36 — 60X32 — 45 微米, 形成 明显的 叶边, 中 部细胞 36 — 46x30 — 36 微米, 基 部细胞 60 — 84 x 30 — 4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细胞壁 有条形 突瘤。 油 体少, 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 苞叶 2 — 6 对。 蒴萼 梨形, 高 出苞叶 1/2。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400 米腐 木上。 日本、 小亚 细亚、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40. 异边细 胞叶苔 图版 96: 1—5 Jungermannia (S. ) heterolimbata Amak. (1967). 植物体 较大, 长 2 — 3 厘米, 带叶宽 2. 5 — 3. 2 毫米, 鲜绿 色或暗 绿色, 丛生。 茎倾 
图版 95 , ,c 、 ir Smith 1 雄穗 (X 15), 2. 叶中 部细胞 (X280), 3. 叶边 缘细胞 1 横": 面厚边 x^Lrrrr; 细胞 rxi^s 朔=面 "20), . 二叶片 "30), ?-". .... 10. 叶边 缘细胞 (x280), U. 叶中 部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环 《xO 
178  云 南植物 志  I 冬 1 版 % 1-5. 边细 胞叶^ Jungcmiannia (S.) heterolimbata Amak. 1 • 植物体 (xl5), 2. 二叶片 (x20), 3. 叶片中 ; 沐细胞 (X2I0), 4. 叶边 缘细胞 (X210), 5. 朔萼 纵切面 (X15); 6. 厚边 叶苔 Jungermannia (S. ) gracillirm Smith. 6. 植物体 .段 带蒴萼 (X15)., (高 谦、 ;巧金 环绘) 
叶苔科  179  立 或先端 上仰。 粗 0.4~0.5 毫米, 褐色, 常 单一或 在雌苞 叶腹面 分枝。 假根 多数, 无 色或淡 紫色, 沿茎下 延形成 束状。 叶覆 瓦状, 近似 横生, 两边基 角下延 较长, 圆形, 长 1—1.8 亳米, 宽 1.5—2.3 毫米, 边缘 1 一 4 列较小 细胞, 胞内 无叶绿 体和细 胞质, 11 一 16X12 — 18 微米, 壁常 加厚, 叶中 部细胞 32 — 48x24 — 32 微米, 基 部细胞 40 — 70 X24 — 4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体椭 圆形, 粗 粒状聚 合体不 透明, 每 个细胞 3~6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苞叶 6 对, 基部 囊状。 蒴 萼伸出 较长, 棍^ 状, 长 4 毫米, 粗 1.2 毫米, 在 上部有 4 个褶, 蒴口 喙状, 假 蒴萼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未见 孢子。 ' 产于 葬良。 生 于海拔 2060 米 林边湿 岩石薄 土上。 尼 泊尔、 孟 加拉国 也有。 41. 多 毛叶苔 图版 97: 1-4 Jungermannia (S. ) lanigera Mitt. (1961); Amak. (1963); Vana (1972); Piippo (1990). 植物 体中等 或大, 长 1 一 3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5 毫米, 淡 红褐色 或暗黄 绿色, 塾状 丛生。 茎硬, 直立, 单一 或有短 的侧面 分枝。 假根 多数, 常着 生在叶 背面细 胞上, 上延 形成淡 褐色假 根束。 叶密覆 瓦状, 近 横生, 斜 伸展或 紧贴在 茎上, 背 腹基角 下延, 卵圆 形, 长 0.6 — "0.9 毫米, 宽 0.8—1.5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11 一 22X11 — 15 微米, 中部细 胞 22 — 30X 15 — 22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36 x 15 — 22 微米, 细胞 壁厚, 三角体 明显。 雌 雄 异株。 雄株 较小。 蒴萼 顶生, 椭 圆形, 长 2.6 毫米, 粗 1 毫米, 有 5 条 纵褶, 在蒴萼 口处 突然收 缩形成 短喙; 假蒴萼 几乎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海拔 4320 米林下 土壤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42. 疏 叶叶苔 图版 97: 5-13 Jungermannia (S. ) laxiphylla Gao, nom. no v. Jungermannia (S.) microphyllum (Gao) Chang nom. illeg. (1995); Solenostoma (P- ) m icrophyll u m Gao (1981). 植物体 丛生, 小 塾状, 长 0.4~<).8 厘米, 宽 0.4~^.5 毫米, 深绿 色或褐 绿色。 茎 直立, 不 分枝或 稀叉状 分枝, 粗 0.12~0.18 毫米, 横 切面椭 圆形, 内部 细胞不 分化, 薄壁。 假根 稀疏, 略带 褐色。 叶片 2 列, 侧叶 互生, 斜列, 卵椭 圆形, 长 宽几乎 相等^ 略长 于宽, 长 160—188 微米, 宽 120 — 144 (168) 微米; 叶 片细胞 壁薄, 无三 角体, 叶片边 缘细胞 15 — 19X19 — 23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19 一 24X24— 28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19 一 24X28 — 32 微米。 油体椭 圆形, 5 — 8x8— 10 微米, 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 靠 近细胞 壁常有 多数叶 绿体。 雌雄 异株。 雄株 粗壮, 雄穗生 于植株 中部; 雄苞叶 多对, 基部囊 状, 比侧叶 略大。 雌株 叶多, 但不 相接, 蒴萼 顶生, 长 棒状, 无褶, 长约 0.4 毫米, 口 部收 缩呈小 口状, 仅 有细胞 突状, 外壁细 胞长多 边形或 等轴多 边形; 假 蒴萼不 发育: 产于 中甸。 生 于林下 溪边岩 石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湖南、 西藏。 。 43. 罗 氏叶苔 图版 98: 1-8 Jungerminnia (S. ) louii Gao (2000). 植物体 纤细, 长 1.2 — 2 厘米, 带 叶宽达 1.2 毫米, 鲜 绿色, 干时褐 绿色, 矮丛片 
18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7 1一4. 多 毛叶苔 Jungermann,a(S.) lanigcraMm. 1 . 植物 体一段 带朔萼 (><15), 2、 3. 三 枚叶片 (><30), 4. 叶 边 缘细胞 (X28(J); 5—13. 疏 叶叶苦 Jungemmnnia (S. ) laxiphylla Gao, 5. 雄株- -段 (XlS), 6. 不育 基一段 (X 15), 7. 雌 株一段 带蒴萼 (xl5), 8. 二 枚叶片 (x30), 9. ^的 横切面 (x210), 10. 叶中 部细胞 (x410)' 11. 朔萼 纵切面 (X20). 12. 蒴萼口 部细胞 (X210)' 13. 叶片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81  图版 98 1 一 8. 罗氏叶 g^' Jungermannia (S. ) buii Crao, 1、 2. 二 植物体 带朔粤 ( x 15). 3. 雄 株一段 (x|5), 4、 5. 二枚 叶片 (X30), 6. 朔粤 U 部细胞 (X280), 7. 叶边 缘细胞 (x280), 8. 叶中 部细胞 (x410); 9 — 14. 大等叶 S> - Jungemiannia (S. ) macrocarpa (Schiffn. ) Sicph. 4. 雄株 -段 (xl5), 雌株 -段 带抱賴 ( x 15). [[. ^^11 部细胞 (X280), 12. 叶边 缘细胞 (x280), 13. 二 枚叶片 (x30), 14. 叶中 部细胞 (x280) (高 * 绘) 
182  云南 植物志  状。 茎 直立或 倾立, 粗约 0.5 毫米, 单 一或稀 分枝, 常在雌 苞下生 新枝。 假根 多长, 常 淡 红色, 下沿呈 束状, 叶片背 面有长 假根。 叶 片近似 圆形, 离生, 背 基角略 下延; 叶边 细 胞近长 方形, 沿周边 一列, 45 — 55X98 — 110 微米, 中部 细胞近 似等轴 六边形 55 — 88 X77 — 110 微米, 基部细 胞长六 边形, 55 — 70x88 — 145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 面 平滑。 油 体少。 雌雄 异株。 雄株 细弱, 雄穗 顶生, 雄苞叶 4 一 6 对。 雌苞 顶生, 基部 有嫩 分枝; 蒴萼 棒状, 高出 苞叶, 长约 4 毫米, 粗约 1 毫米, 上部有 4 一 5 条摺, 口部 有 齿突, 外壁 细胞六 边形; 假 蒴萼不 发育; 雌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产于 绿春、 元阳。 生于 路边土 壁上。 分 布仅见 于模式 产地。 44. 大 萼叶苔 图版 98: 9 — 14 Jungermannia (S. ) macrocarpa Steph. (1917); Amak. (1967) ; Vana (1972) . 植物体 较大,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2 — 2. 4 毫米, 鲜嫩, 淡黄 绿色, 有 时带红 色, 丛生。 茎粗 0.3 毫米, 匍匐 单一, 稀少 有细短 分枝。 假根 多数, 淡黄 色或淡 紫色。 叶 覆瓦状 排列, 蔽 后式, 斜列 着生, 椭 圆形, 着生 部宽, 长 0.9 — 1.4 毫米, 宽 1—1.8 毫米; 边 缘细胞 22 — 35 X 22 — 35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45 x 24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8 — 55X32 — 4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而 明显, 表面 平滑。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苞 叶 3 — 4 对, 基部 囊状。 蒴萼 卵形, 1/3 — 1/2 伸出 苞叶, 长 2 — 2. 4 毫米, 粗 1—1.6 毫 米, 具 4 条褶, 蒴口有 短喙; 假 蒴萼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同形。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550 米林下 或路边 土壤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尼 泊尔、 锡金、 孟 加拉国 也有。 45. 湿 生叶苔 (鞭 枝管 口苔) 图版 91: 10—12; 99: 6—9 Jungermannia (S. ) ohbae Amak. (1972) ; Piippo (1990). Solenostoma ( S . ) ohbae (Amak. ) Gao (1985). 植物体 较大, 柔弱, 绿色, 有时带 红色, 密集 丛生。 茎 倾立, 直径 0.2"0.35 毫 米, 长达 2.5 厘米, 带有 多数鞭 状枝。 假根 稀疏。 叶 片稀密 不等、 斜列, 背侧 基角下 延, 长 圆形, 背凸 瓢状, 长 1.5 — 1.7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叶 边平或 内曲; 叶 边细胞 有时呈 红色, 25 — 38 x20 —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32 — 60 x 30 — 45 微米, 基 部细胞 50— 130X25 — 50 微米, 均 薄壁, 三 角体不 明显, 细胞壁 平滑。 雌雄 异株。 未 见到孢 子体。 产于 贡山。 生 于山区 石缝湿 土或湿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西藏。 尼泊尔 也有。 46. 小 胞叶苔 图版 99: 1—5 Jungermannia (S. ) parvitexta Amak. (1967). 植 物体中 等大, 长 2. 5 — 3 厘米, 带叶宽 2.8 毫米, 黑绿 色或浅 褐色, 丛生。 茎粗 0.36 毫米 直立, 挺硬, 分枝发 生于蒴 萼下。 假 根通常 较少, 紫 红色, 沿茎 下垂。 叶片 覆瓦 状抱茎 着生, 两 边基角 下延, 展 开时正 圆形, 长 1.5 — 1.9 毫米, 宽 1.7 — 2. 4 毫 米; 边 缘细胞 9 一 19x8—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24 — 32X20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32— 56 X20 — 25 微米, 薄壁, 三 角体小 或缺, 表面 平滑; 油体 圆形, 较 透明, 每个 细胞有 3 — 10 个。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多对, 基部 囊状。 蒴萼伸 出苞叶 1/2, 梨形, 基部狭 窄, 长 2.4 毫米, 粗 1.6 毫米, 上部有 3 条摺, 萼口有 短喙和 齿突; 假 蒴萼不 发育; 苞 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叶 苔 科  183  1*1 版 99 1—5. 小 胞叶苔 Jungermamiia (S. ) parvitexta Amak. 1. 植物体 -段 (x 15), 2. 叶片 (x20), 3. 叶 边细胞 (x280),4. 叶中 部细胞 (X280), 5. 朔弯 纵切面 (xl5); 6—9. 湿 生叶苔 Jungermamiia (S. ) ohbae Amak. 6. 植物体 -段 (xl5), 7. 叶片 (X20), 8. 叶屮 部细胞 (X280), 9. 叶 边细胞 (x280)。 (Aii、 ? 金 环绘) 
184  云 南植物 .志  产于西 双版纳 勐腊。 生于林 下湿岩 面或土 壤上。 分布于 广西。 孟 加拉国 也有。 47. 拟圆 叶叶苔 图版 100: 8—13 Jungermannia (S. ) pseudocyclops Inoue (1966) . 植物体 丝状,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5 毫米, 黄 绿色, 密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浅 褐色, 常在 蒴萼下 分枝。 假根 多数, 淡 黄色、 散生茎 腹面。 叶疏 覆瓦状 排列, 近 横生, 斜 伸展, 圆 卵形, 长 0.6~0.9 毫米, 宽 0.6 - ~0.8 毫米, 边 缘细胞 14 一 16X 9 一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23x10 — 18 微米, 基 部细胞 22 — 38 x 16 — 25 微米, 三角体 小 明显; 油 体长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2 — 5 个。 雌雄 异株。 蒴萼长 伸出, 梨形, 长 1.2 — 1.6 毫米, 粗 0.6 — 0.8 毫米, 口部 有明显 短喙; 假 蒴萼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 茎叶同 形。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2250 米山 区湿石 上或泥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C 印 度、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48. 紫 红叶苔 图版 100: 1—7 Jungermannia (S.) purpurata Mitt. (1861); Amak. (1967). Solenostoma purpuratum Steph. (1901). 植 物体中 等大, 2 — 2. 5 厘米, 带叶宽 1.6 — 2 毫米, 暗紫 红色, 丛生。 茎 直立, 直 径约 0.3 毫米, 在茎 上有萌 生枝, 常在 雌苞下 分枝。 假 根多, 黄 褐色, 沿茎下 垂呈束 状。 叶片 覆瓦状 着生, 背基 角沿茎 下延, 上部 背仰, 展 开后圆 形或心 脏形, 宽大 于长, 长 1—1.3 毫米, 宽 1.2 — 1.6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15 — 18 X 15 — 22 微米, 叶中 部细胞 20 — 30x30 — 40 微米, 近基 部细胞 26 — 32X30 — 5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角 质层平 滑。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多对, 基部 囊状。 蒴萼梨 梨形, 高 出苞叶 1/2, 长 2.4 毫米, 直径 1 一 1.2 毫米, 上部 4 条 纵褶, 口部 喙状, 有 齿突;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假 蒴萼不 发育。 产于 彝良、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860 — 2000 米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江西、 西藏。 喜马 拉雅南 部地区 也有。 49. 小 叶叶苔 图版 101: 14—21 Jungermannia (S. ) pusilla (Jens) Buch. (1936) ; Amak. (1960) . Aplozia pusilla Jens (1912); Solenostoma pusillum (Jens) Steph. ( 1917) . 植物 体小, 长 0.5 — 1 厘米, 带叶宽 0.5 — 0.8 毫米, 褐 绿色, 标 本呈黑 绿色, 丛 生。 茎 倾立或 直立, 不分 枝或在 雌苞下 分枝, 分 枝多生 雌苞, 褐 绿色, 直径 0.3 毫米。 假 根多, 浅 褐色, 有 时微带 红色, 沿 茎腹面 下垂呈 束状。 叶片 圆形, 在茎上 离生, 斜 列, 背 基角略 下延, 茎下部 叶小, 上部 叶大。 叶 边缘细 胞小, 28 — 32 x 28 — 36 微米, 中部细 胞圆多 边形, 24 — 32X32 — 44 微米, 近基 部细胞 较大, 24 — 28 x 44 — 8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锐 角形; 角质层 平滑。 油 体大, 不 透明, 蠕虫 形或腊 肠形, 每个细 胞 1 一 2 个, 贴近细 胞壁。 雌雄 同株。 雄穗生 于雌苞 下方, 雄苞叶 1 一 2 对, 雌苞 下方分 枝 多带雄 苞叶。 蒴萼倒 卵形, 长 0.6 — 0.8 毫米, 直径 0.6 毫米, 口部突 然收缩 呈尖喙 状 小口, 口部有 齿突, 上部有 3 — 4 条 浅褶; 假 蒴萼不 发育。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250 米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日本、 欧洲、 
叶 苔 科  185  图 版 100 1—7. 紫红叶 ^ Jungermannia (S. ) puipurala Mitt. 1. 雄 株一段 (xl5), 2、 3、 4. 三 枚叶片 (x20), 5. 叶中 部细胞 (X 410), 6. 叶中 部细胞 ( X 280), 7. 卟边 缘细胞 ( x 280) ; 8— 13. 拟岡 叶叶苔 Jungermannia (S. ) ps- eudocyclops Inoue . 8. 植物体 - 段带朔 4》 ( x 15), 9—11. — .: 枚叶片 (x20), 12. 叶屮 部细胞 (x280), 13. 叶边 缘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186  云 南 植 物' 志  北美洲 也有。 50. 梨 萼叶苔 Jungermannia (S. ) pyriflora Steph. (1917) ; Amak. (1960). Soleiwstema (S. ) pyriflorum (Steph. ) Steph. (1917);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50a. 梨 萼叶苔 原变种 图版 101: 1—13 Jungermannia (S. ) pyriflora Steph. var. pyriflora 植物 体小, 长 1 厘米, 带叶宽 1.4 一 2.0 毫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有时紫 红色, 小 片 丛生。 茎粗 0.2~0.3 毫米, 直立, 偶尔在 蒴萼下 分枝。 假 根多数 无色。 叶覆 瓦状排 列、 互生, 斜列 伸展, 蔽 后式, 圆形, 长 0.7—1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长宽 几乎相 等; 叶边 缘细胞 14 一 22 X 15 — 17 微米, 中 部细胞 19 一 24 X 17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36 一 9X22 — 24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表面 平滑,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雄苞叶 多对, 比侧叶 略小, 基部 囊状。 蒴萼伸 出苞叶 2/3, 梨形, 长 1.5 毫米, 粗 0.8 — 1 毫米, 上 半部有 4 一 5 条四 沟, 口部 收缩呈 喙状, 苞叶与 茎叶相 似。 产于 贡山。 生 于山区 林下或 路边土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吉林、 西藏。 朝鲜、 日本、 北美洲 也有。 50b. 梨萼 叶苔小 型变种 Jungermannia (S. ) pyriflora Steph. var. minutissima (Amak. ) Amak. (1960). Solemtora ( S . ) minutissimum Amak. (1959). 本变种 植物体 甚小, 仅 0.3~0.5 厘 米长。 叶片 卵形, 细胞 壁薄, 三角体 明显。 蒴 萼 梨形, 上部有 4 个褶, 口部 喙状。 产于 彝良。 生于 林下湿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日本 也有。 50c. 梨萼 叶苔纤 枝变种 Jungermannia ( S. ) pyriflora Steph. var. gracillima Amak. ( non Sm. ) in Hara (1971). 植 物体的 叶片背 面和蒴 萼上均 有多数 假根。 产于 贡山。 生于湿 土上。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51. 密 叶叶苔 图版 102: 6—9 Jungermannia (S. ) sanguinolanta Griff. ( 1849) . Jungermannia (S. ) macressens Mitt. (1861); Amak. ( 1966) . 植物 体小, 长 1 一 1.5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5 毫米, 黄 绿色, 干 标本黄 褐色,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单一不 分枝, 直径 0.3 毫米, 假 根多, 沿 茎下垂 或向外 伸出, 浅 褐色。 叶 片覆瓦 状斜列 茎上, 背基角 下延, 有时 卷曲, 平展时 圆形或 肾形, 长宽 相等或 宽略大 于长, 长 0.8 — 1 毫米, 宽 1—1.2 毫米, 边 缘常呈 波状; 叶边 缘细胞 15 — 20 X 15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32X28 — 35 微米, 近基 部细胞 28 — 32 x 32 — 50 微米, 细 胞壁略 厚, 褐色,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油体 未见。 雌雄 同株。 雄穗生 于雌苞 下方, 雄苞叶 与茎叶 同形, 仅 基部略 膨大。 蒴萼 棒状, 高 出苞叶 1/3 — 1/2, 长约 1.5 毫米, 直径约 0.9 毫米, 上部有 3 — 5 条 纵褶, 有 短嫁。 假 蒴萼不 发育。 雌苞叶 1 对, 与莲叶 相似。 
叶苔科  187  图 版 101 1—13. 梨 粤叶苔 IS 变种 Jungermannia (S. ) pyri flora Steph. var. pyriflora , 1. 雄德 ( x 15). 2. 茎一 段带蒴 4g (X15). 3. 蒴萼 (x25), 4—10. 不同 部位生 的叶片 (X25), 11. 賴等 U 部形态 (x25), 12. 叶中 部细胞 ( X210), 13. 叶边 缘细胞 ( X210); 14 — 21 , 小 叶叶苔 Jungermannia (S. ) pusilla (Jens) Buch. 14. 茎 一段带 菊 萼 (X 15), 15 — 18. 不 I'ij 部位牛 .K 的叶片 (X25), 19. 朔 f 纵切 * ( x 15), 20. 叶屮 部细胞 (x210), 21. 叶 边 缘细胞 (X210) (A'i*、 ?"^ 金 环绘) 
18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2 1_5. 纤柔 叶苔 Jungermannia (S. ) schautiana Steph. 1 • 植物体 一部分 带蒴萼 (x20), 2. 二 枚叶片 (x30), 3. 蒴萼口 部细胞 (X280), 4.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5. 叶片边 缘细胞 (x280); 6 — 9. 密 叶叶苔 Jungermannia (S. ) sanguinolanta Griff. 6.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l5), 7. 二 枚叶片 (x20), 8. 叶边 缘细胞 (x280), 9. 叶 中 部细胞 (X28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89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耿马。 生于 林下湿 土上。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地区。 52. 纤 柔叶苔 图版 102: 1—5 Jungermannia (S. ) schautiana Steph. (1917); Amak. (1967). 植物体 短小, 长 1 厘米, 带叶宽 1.5 — 2 毫米, 鲜 绿色至 褐色, 丛生。 茎 匍匐, 先 端 上升, 粗 0.15 毫米, 浅 褐色, 单 一或侧 面有小 分枝。 假根 多数, 无色。 叶覆 瓦状, 斜列 着生, 蔽 后式, 背 面基角 下延, 卵形, 长 1.2 — 2 毫米, 宽 0.8 — 1.6 毫米; 边缘细 胞 24—35x25 —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40 — 60 x 30 — 35 微米, 基 部细胞 50 — 80 x 30 — 35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3 — 5 个。 雌雄异 株。 雄穗 顶生, 苞叶 10 对, 基部 囊状。 蒴萼伸 出苞叶 1/2, 卵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粗 0.9 — 1 毫米, 具 3 条 纵褶, 蒴口有 短喙, 口部有 单细胞 齿突, 假蒴萼 几乎不 发育, 苞叶 1 对, 与茎叶 相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林下湿 土上。 分布于 台湾。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53. 球 萼叶苔 图版 103: 1—5 Jungermannia ( S. ) sphaerocarpa Hook. (1816); Amak. ( 1960); Aur et Chang (1985); Piippo (1990). Solensotoma ( S . ) sphaerocarpum (Hook.) Steph . (1901); Jungermannia ( S .) duthiana Steph . (1901); Amak. (1967); Solenostoma ( S . ) duthianum (Steph. ) Gao (1985). 植物 体稀疏 丛生, 有 时与其 他苔藓 共生, 长 1 一 1.5 厘米, 带叶宽 2 毫米, 绿色或 褐 绿色。 茎粗约 0.2 毫米, 倾立或 直立, 叉状 分枝, 偶 尔在蒴 萼下部 分枝, 假 根多, 无 色 或带红 紫色。 侧叶 排列相 接成覆 瓦状, 或稀疏 离生, 斜列 茎上, 背基 角沿茎 下延, 略 背凸, 圆形, 宽大 于长, 或宽长 相等; 叶 细胞中 等大, 薄壁, 角部略 加厚, 边 缘细胞 15 — 21X20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22x22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18_30 x 19 — 38 微 米, 油 体椭圆 形或纺 锤形, 每个 细胞中 4 (6) —9 (12) 个, 5X6 (10) 微米, 细粒状 透明。 雌雄 同株异 !:。 雄苞 叶常生 于蒴萼 下方, 3 — 4 对, 基部 囊状, 比侧 叶大, 每个 雄苞 叶中有 2 — 3 个椭 圆形精 子器, 精子器 柄两列 细胞。 蒴萼露 出苞叶 2/3, 梨 形或圆 形, 上部有 4 条 纵褶, 口部 喙状, 有齿状 突起。 弹丝 2 条 螺纹。 孢子 粒状, 有 细抚, 直 径 16 — 20 微米。 产于 维西。 生 于林下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辽宁、 福建。 锡金、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雌 雄同株 异苞。 叶 圆形, 叶 细胞中 等大, 薄壁, 角部 加厚。 蒴萼高 出苞叶 2/3, 梨形, 上部有 4 条 纵褶, 口部 有喙, 有齿状 突起。 54. 斯 氏叶苔 图版 103: 6—10 Jungermannia (S. ) stephanii (Schiffn. ) Amak. (1968). Solenostoma stephanii ( Schiffn. ) Steph. (1901); Aplozia stephanii Schiffn. (1989). 植 物体中 小型, 长 0.8 — 2 厘米, 带叶宽 2 — 4 毫米,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丛生。 茎匍 卧或 倾立, 黄 绿色, 直径 0.3 毫米, 未见 分枝。 假 根多, 无 色或浅 褐色, 呈毛状 伸出, 
19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3 1 一 5. 球 萼叶苔 Jungermannia (S. ) sphaerocarpa Hook. 1.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20), 2. 二 枚叶片 (X30), 3. 叶边 缘细胞 (X210), 4. 叶中 部细胞 (X210), 5. 蒴萼 纵切面 (X20); 6—10. 斯 氏叶苔 Jungermannia (S. ) stephanii (Schiffn. ) Amak. 6. 植物体 带蒴萼 (x20), 7. 雄 株一段 (x20), 8. 二 枚叶片 (x30), 9. 叶 边缘细 胞 (x280), 10. 叶中 部细胞 (X4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苔科  191  图 版 104 1— 16. 曾 氏叶苔 Jungermannia (S. ) zengii Gao, 1. 植物体 的一段 带朔尊 ( x 10), 2、 4、 9、 10. 祸等和 雌苞叶 (X 15). 3. ij 粤 纵切面 ( x20),5 — 8. 叶片 (x20),ll. 朔^|外*2细胞( x 210) , 12 、 13. 菊尊口 部细胞 ( x 210) , 14. 叶片 上部边 缘细胞 (X310), 15. 叶片中 部细胞 (x310), 16. 萠 碎口部 (x25)。 i^iW. 冯金 环绘)  15 
192  南  物 志  图 版 105 1— 11. 曹 氏叶笞 Jungermannia (S. ) caoii Gao, 1. 植物 体一段 带蒴萼 (X20), 2、 3. 植物体 (xl5), 4. 蒴萼纵 切面 (X30), 5、 6. 叶片 (x30), 7. 叶片 上部边 缘细胞 (X410), 8. 蒴萼外 壁细胞 (x410), 9. 菊萼 口部细 胞 (X280). 10. 叶片基 部细胞 (X410), 11. 叶片中 部细胞 (X410); 12 — 17. 细 茎叶苔 Jungermannia (S. ) bengalensis Amak. 12. 枝 的一段 带蒴萼 (x20), 13、 14, 叶片 (x30), 15. 叶片中 部细胞 (x280), 16. 叶片 上部边 缘细胞 (X280), 17. 植物体 (X15)。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93  不呈 束状。 叶片 覆瓦状 着生, 斜列 茎上, 有 时背侧 基角略 下延, 圆形 瓢状, 长宽 相等或 宽略大 于长, 长 1.5 — 2 毫米, 宽 2 — 2.1 毫米, 叶 边有时 具窄背 卷边; 叶边细 胞小, 22 — 32x25 — 36 微米, 中 部细胞 25 — 32 x 30 — 56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6 x 28— 56 微 米, 薄壁, 具钝角 节状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雌雄 异株。 雄穗 间生, 雄苞叶 1 一 2 对, 与茎叶 相似。 蒴 萼长椭 圆形, 高 出苞叶 1/2, 长 1.5 — 2 毫米, 直径约 1.1 毫米, 上部 有 4 一 5 条 纵褶, 口部 呈喙状 小口, 有 齿突; 假 蒴萼不 发育。 产于 德铁。 生 于海拔 2300 — 4500 米高山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菲律宾 也有。 55. 曾 氏叶苔 图版 104: 1—16 Jungermannia (S. ) zengii Gao (2000) . 植物 体小, 高仅 0.8 厘米, 带叶宽 0.4~0.6 毫米, 植株绿 色或褐 红色, 有 时红褐 色, 常与 其他苔 藓形成 群丛。 茎倾立 或直立 ,常不 分枝, 无鞭 状枝, 粗 0.1"0.15 毫 米, 红褐色 C 假 根少, 无 色或红 褐色, 不规则 从茎上 分出。 叶片近 横生, 近蒴萼 叶常相 接 覆瓦状 排列, 近似 圆形, 长大 于宽, 长 0.6 — ~"0.8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叶边平 展; 叶 边细胞 24—30x26 — 30 微米, 屮 部细胞 28 — 30 x 28 — 34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40x80 — 88 微米, 三 角体不 明显, 表面 平滑。 雌雄 同株。 雄 苞叶生 于蒴萼 下方, 1 一 2 对, 基部呈 囊状。 雌苞 顶生, 雌苞 叶大于 茎叶; 蒴萼 梨形, 表面 无褶, 先 端收缩 呈管口 状, 口边缘 具指状 细胞, 外壁细 胞长六 边形, 孢蒴成 熟后口 部呈四 裂瓣; 假蒴 萼不发 育。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高山 灌丛下 土上。 分 布仅见 于模式 产地。 56. 曹 氏叶苔 图版 105: 1—11 Jungermannia (S. ) caoii Gao (2000) . 植物 体小, 高达 0.4~0.6 厘米, 带叶宽 0.4~0.8 毫米, 褐 绿色, 丛生。 茎 直立, 常在雌 苞腹面 分枝, 常在枝 上再生 孢蒴, 直径粗 0.25 — 0.3 毫米, 皮部 细胞长 方形。 假 根多、 长, 生于 叶基部 茎上, 浅 褐色, 沿 茎下垂 束状。 叶片卵 圆形, 斜列 茎上, 背基角 下延, 长宽 相等, 长 0.43—"0.55 毫米; 叶边 缘细胞 20 — 40X24 — 40 微米, 中 部细胞 32— 3X32 — 36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6 x 52 — 86 微米, 三角 体大, 钝 角形, 膨起节 状, 细胞 壁薄, 平滑; 油 体大, 长椭 圆形, 聚合油 滴状。 雌雄 同株。 雄 苞生于 雌苞下 方, 苞叶 1 一 2 对, 基 部膨起 囊状, 与茎叶 同大, 蒴萼 球形, 长和直 径各约 0.8 毫米, 口 部 小喙凹 陷状, 喙部和 蒴外壁 细胞均 为方六 边形, 厚壁。 雌苞叶 与茎叶 同形, 略 较大。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250 米, 林下湿 石上。 中国特 产种。 5. 被 菊苔属 Nardia Gray 植 物体大 小变化 较大, 但一 般体形 较小, 绿 色或暗 绿色, 片状 丛生, 土生 苔类。 茎 匍匐, 不规则 分枝, 先端常 倾立, 带叶宽 1 一 2. 5 毫米。 叶片 三列, 腹 叶小, 狭披 针形, 仅几列 细胞; 老茎枝 上叶常 脱落, 侧叶 圆形或 肾形, 在茎 基部常 疏生, 渐上 密集, 斜列 茎上, 蔽 后式, 背侧略 下延, 先端 圆钝, 或有 缺刻; 叶细胞 等轴六 边形, 薄壁, 三角体 
194  云 南植物 志  大明显 或小不 明显, 少 数种有 细疣; 油 体大, 每个细 胞中有 2 — 3 个, 聚合 粒状, 虫形 或 圆形, 不 透明。 雌 雄异株 或有序 同株。 雄 穗生于 株间, 雄苞叶 2 — 3 对。 假蒴 萼生于 顶端, 筒形, 2 — 3 对雌 苞叶, 较侧 叶大, 部 分种的 假蒴萼 在茎腹 面形成 囊状。 蒴 萼短, 常与 雌苞叶 等长或 略高出 苞叶, 口大, 边缘有 4 一 5 个 裂瓣, 喙状。 孢蒴 圆形或 卵形, 4 裂达 基部, 外 蒴壁细 胞大, 内 蒴壁细 胞小。 孢 子直径 9 一 24 微米。 弹丝 2 — 4 条 螺纹。 本 属中国 曾记录 10 个 种名, 但部分 已成为 异名, 现 仅知有 5 种, 云 南分布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片先 端常有 缺刻; 假蒴 萼膨大 倾垂; 蒴萼较 短或不 明显。 2 (3) 叶 片先端 有明显 深缺刻 3. 东亚 被蒴苔 N. japonica 3 (2) 叶片先 端缺刻 不明显 或全缘 4. 细茎 被蒴苔 N. leptocaulis 4 (1) 叶 片先端 全缘; 假 蒴萼膨 大常不 倾垂; 蒴 萼较大 明显。 5 (6) 植物体 较大, 长达 4 厘米; 叶片 贴茎; 腹 叶小, 三角形 2. 扁叶 被蒴苔 N. compressa 6 (5) . 植物体 较小, 长达 2.5 厘米 以下; 叶片不 贴茎; 腹 叶较大 …… 1. 南亚 被蒴苔 N. assamoca 1. 南亚 被蒴苔 图版 106: 14—19 Nardia assamica (Mitt. ) Amak. (1963); Piippo (1990). Jungermannia assamica Mitt. (1861); Nardia grandistipula Steph. (1897); 陈邦 杰、 吴鹏程 (1965); Vana et Inoue (1983); Nardia sieboLdii (S. Lac.) Steph. (1987); Guoetal. (1988). 植物体 较小, 平铺 丛生, 绿 色至褐 绿色。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 宽 0.5 — 1 毫米, 常不 分枝。 假根 疏生, 无色。 叶片覆 瓦状蔽 后式, 斜列 茎上, 湿时直 立 四散, 心脏 形或肾 形至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略 反曲; 叶细胞 沿边缘 较小, 中部 略大, 基部 较大, 近于 六边等 轴形, 薄壁; 三角体 缺或不 明显, 细 胞壁平 滑或具 细疣; 油体 小, 常于 叶片下 部细胞 明显。 腹叶 较大, 阔三 角形, 倾立, 先 端钝, 生 于侧叶 基部。 雌 雄 异株。 雄穗 顶生; 雄!; 叶约 10 对, 每 苞叶中 2 个精 子器。 蒴萼 较大, 通常略 高出雌 苞叶, 纺 锤形, 口部 收缩, 有 5 — 6 条 纵褶; 蒴囊 直立, 几乎 与蒴萼 同长。 孢蒴 卵形, 蒴 壁双层 细胞。 蒴 柄直径 4 一 5 个 细胞。 孢 子直径 14 一 15 微米。 弹丝 2 条 螺纹, 约 7 微 米粗。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丘北。 生于 平原或 亚高山 地区、 土生或 石生。 分布于 辽宁、 贵 州、 四川、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2. 扁叶 被菊苔 图版 107: 1—5 Nardia compressa (Hook. ) Gray (1821); Piippo (1990). J u ngerman n ia com pressa Hook . (1816). 植物体 较大, 深 绿色, 或红褐 绿色, 丛生。 茎 匍匐, 长达 4 厘米, 带叶宽 1.5 毫 米, 先端 倾立, 茎 的直径 0.5 毫米, 在生 殖苞下 部常具 2 — 3 条 分枝; 假 根常生 于茎腹 面。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蔽 后式, 上下叶 相接, 斜列 茎上, 内凹 肾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2.0 — 2. 3 毫米。 叶细胞 在周边 较小, 12 — 19 X 15 — 25 微米, 三角体 明显, 但不膨 
叶苔科  195  图 版 106 1—8. 小萼苔 Mylia taylori (Hook. ) Gray. 1. 植物 体一段 (x 12). 2. 賴尊 ( x 20). 3—6. 不同部 位叶片 (x33),7. 芽胞 (X340), 8. 叶细胞 (x 420); 9— 13. 东亚 被朔笞 Nardia japonica Steph. 9. 植物体 (xl2), 10、 11. 叶片 (X 33), 12. 腹叶 (X 33), 13, 叶先 端细胞 ( X 340); 1 4— 1 9 . 南亚 被蒴苔 Nardia assamica (Mitt. ) Amak. 14. 植物体 (x 12), 15. 叶片 (x33), 16. ^先 端叶片 (x33), 17. 腹叶 (x33), 18. 叶中部 细胞 (X340), 19. 叶边 缘细胞 (X340)。 (髙 谦、 冯金 环绘) 
19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7 1—5. 扁叶 被蒴苔 Nardiacompressa (Hook.) Gray, 1. 植物体 (xl2), 2. 二叶片 (x33), 3. 腹叶 (x33), 4. 叶中 部细胞 (X410), 5. 叶 边细胞 (X340); 6—13. 细基 被葫苔 Nardia leptocmilis Gao, 6. 植物 体一段 (X 12), 7. 幼 假蒴苞 纵切面 (X33), 8. 假蒴蒽 (X33), 9. 假菊苞 纵切面 (x33), 10. 叶片 (x33), 11. 苞叶 (x33), 12. 叶中 部细胞 (X410), 13. 叶 边细胞 (X34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97  起; 油 体少, 每个 细胞中 1 个, 圆 形或椭 圆形, 腹 叶小, 三 角形, 先 端钝。 雌雄 异株。 雄 穗常具 3 — 4 对 苞叶。 雌苞叶 与侧叶 相似, 但 较宽。 雌苞 顶生, 蒴萼 较短, 几 乎包于 苞 叶中。 未见到 成熟孢 子体。 产于 贡山。 生于 林下湿 土上。 分布于 江西、 四川。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以 植物体 较大, 达 4 厘米, 叶 片密生 贴茎, 腹 叶小, 三角 形锐尖 等特点 区别本 属其 他种。 3. 东亚 被蒴苔 图版 106: 9—13 Nardia japonica Steph . ( 1 897 ) . Alicularia ja pon ica Steph . ( 1 907 ) . 植物 体小, 油绿 色或褐 绿色, 小片 丛生。 茎长达 1 厘米, 带叶宽 0.7"0.8 毫米, 直径 0.2~0.3 毫米, 不 分枝, 先端 上升; 假根 疏生, 无色。 叶 片覆瓦 状斜列 着生, 蔽 后式, 有时 背仰, 阔 卵形, 内凹 瓢状, 先端 2 裂达 1/5 — 1/6, 裂瓣 阔三角 形先端 钝头; 叶边 缘细胞 25 — 33X20 — 30 微米, 基部 较大, 均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细胞壁 平滑; 油 体 在每个 细胞中 2 — 4 个, 圆形, 直径 5 — 9 微米。 腹叶三 角形, 先 端钝。 雌雄 异株。 雄 穗 间生, 雄苞叶 2 — 3 对, 比茎 叶人; 腹苞 叶比腹 叶人。 未见到 成熟孢 子体。 产于 绿春。 生于山 区湿土 上或湿 石上。 分布于 湖南。 日本 也有。 4. 细茎 被蒴苔 图版 107: 6—13 Nardia leptocaulis Gao (1981); Piippo (1990). 植物体 纤细, 绿 色或褐 绿色, 小片状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 倾立, 长 1 一 1.5 厘米, 带 叶宽约 0.5 毫米, 横切 面直径 0.15~0.2 毫米, 不 分枝; 假 根少, 散生 于腹面 或沿茎 下垂。 叶片覆 瓦状, 蔽 后式, 前后叶 有时不 相接, 斜列 茎上, 阔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长 0. 6~0.7 毫米, 宽 0.7 — 1 毫米。 叶 细胞壁 稍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叶边 缘细胞 14 一 19X 19 一 23 微米, 中 部细胞 14 一 16 X 24 — 26 微米, 基 部细胞 较大;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6X10 微米, 每个 细胞中 2 — 3 个。 腹叶 甚小, 狭 条形。 雌雄 异株。 雄 株小, 稍带 红色; 苞叶 3"6 对。 雌株 倾立, 雌苞 顶生; 蒴萼 稍高出 苞叶, 卵形, 生于 假蒴萼 上部, 有 4 一 6 条 纵摺, 短于假 蒴萼, 粗 0.4"0.45 毫米, 长 0.6~0.8 毫米; 假蒴 萼膨大 倾立, 长于 蒴萼。 孢蒴 球形, 黑 褐色, 蒴壁 2 层 细胞。 产于 舞良。 生 于海拔 800 — 2400 米岩 缝中。 分布于 吉林、 江西、 四川、 贵州、 浙江 等省。 6. 假菊 苞苔属 Notoscyphus Mitt. 假蒴苞 苔属的 主要特 征为: 卵细 胞受精 后茎顶 端膨大 形成半 球形, 肉 质状假 蒴苞。 雌苞 叶着生 在假蒴 苞上, 叶 缘波状 或先端 分裂成 裂片, 不形成 蒴萼。 此外, 植物 体分枝 产 生于茎 腹面, 具 2 裂的小 腹叶。 1. 黄色假 菊苞苔 图版 108: 1—14 Notoscyphus lutescens (Lehm. ) Mitt. (1871); Piippo (1990). ]ungermannia lutesceus Lehm. (1832); Odontoschisma speciosum Horik. (1934). 
19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8  1 二 14. 黄色假 賴包笞 Notoscyphuslutescensaehm.) Mitt. 1. 植物体 —段 带蒴萼 (xl5), 2. 雄 株一段 (Xl5), 3— 4. 股叶 (X30), 5—6. 叶片 (X30). 7—8. 雄包叶 (x30), 9. 雌苞叶 (x30), 10. 叶边 缘细胞 ( x 210) , 11. 叶中 部细胞 (X210)' 12. 叶基 部细胞 (X210), 13. 茎 横切面 (xi50), 14. 精子器 ( x |50)。 (高 谦、 冯金 环绘) 
叶 苔 科  199  植 物体中 等大, 黄 绿色, 长 5 — 15 毫米。 茎横切 面直径 120 — 140 微米; 皮 部细胞 大, 厚壁; 中央细 胞小, 薄壁。 叶片 平展, 阔 舌形, 长 500— 715 微米, 宽 476— 572 微 米, 长大 于宽; 叶 细胞椭 圆形, 厚壁, 三角体 明显, 有 细疣。 腹 叶大, 两裂达 1々, 长 260 — 2% 微米, 宽 160 — 180 微米, 两边有 1 一 2 个齿; 小裂 瓣基部 2 — 3 个细 胞宽。 雌 雄 异株。 雄穗在 雄株上 顶生或 间生, 雄苞叶 4 至 多对。 雌苞叶 1 一 2 对, 上部边 缘呈不 规则波 曲或有 不规则 裂片, 基 部常有 一个腹 苞叶。 假蒴苞 顶生, 半 球形, 肉 质状, 下 垂, 布满 假根。 产于 丘北、 元阳、 西双 版纳、 腾冲、 瑞丽。 生 于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湖南、 浙 江、 福建、 广西、 海南。 日本、 印度、 夏威夷 也有。 7. 大 叶笞属 Scaphophyllum Inoue 本 属为单 种属。 付星 (1994) 曾发 表为大 陆新记 录种。 1. 大叶苔 图版 109: 1—11 Scaphophyllum speciosum (Horik. ) Inoue (1966); Fu (1994). 植 物体中 等大, 粗壮, 长 4 一 6 厘米, 带叶宽 6 毫米, 油绿 色或褐 绿色,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直径 0.6 毫米, 褐色, 不分枝 或很少 分枝, 分枝发 生于叶 腹面, 先 端常内 曲 头状。 假 根多, 透 明或淡 红色。 叶片内 凹背凸 瓢形, 展开呈 卵形, 覆瓦 状斜列 着生, 向外 倾立, 背基角 下延, 长大 于宽, 长达 4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边缘 内卷, 先 端圆钝 全缘; 先端边 缘细胞 25 — 26x26 — 27 微米, 中 部细胞 26 — 28 x 28 — 30 微米, 近 基部细 胞 25 — 28X28 — 80 微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锐 角形; 角质层 有瘤。 雌雄 异株。 雄苞 叶 与茎叶 同形, 比茎叶 稍大, 雄穗 间生。 蒴萼 顶生。 圆筒 柱状, 外壁 有瘤或 短毛, 长约 6 毫米, 直径达 2 毫米, 上部有 4 一 5 条浅 纵褶, 收缩呈 小口, 口部有 齿突。 产于 福贡。 生 于海拔 2500 — 3100 米林 下土壤 或腐殖 质上。 分布于 西藏、 台湾。 本种 是叶苔 科植物 较大的 一种, 挺硬, 分枝 发生于 植物体 腹面, 特征 明显。 8. 小 萼苔属 Mylia Gray 植 物体较 粗壮, 密集 或疏松 丛生, 浅黄绿 色至黄 绿色。 ^匍 匐, 长达 10 厘米, 宽 3 — 4 毫米, 不规则 分枝, 有时 分枝出 于蒴萼 腹面。 叶 片三列 着生, 侧叶 长方形 或长椭 圆形, 先端 圆钝, 斜列 茎上, 蔽 后式, 上下叶 相接或 离生, 全缘, 基部不 下延。 腹叶狭 披 针形, 常 被假根 包埋, 老茎 枝上常 脱落。 叶细胞 薄壁或 厚壁, 通常角 部加厚 成三角 体, 具细疣 或平滑 C 油体 较大, 长棱 形集合 粒状, 每 个细胞 5 — 12 个。 雌雄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雌苞叶 与侧叶 同形或 略大; 蒴萼长 椭圆形 或扁平 卵形, 口 部平滑 或有短 毛。 雄植 物体较 纤细, 雄穗生 于茎, 枝 中部, 雄苞 叶圆形 内凹, 莲 瓣形, 1 一 2 对。 孢 蒴 球形, 蒴壁 3 — 5 层细 胞厚, 蒴 柄粗, 高 出蒴萼 口部。 孢 子直径 15 — 20 微米。 弹丝具 2 条 螺纹。 中国目 前已知 本属有 3 种, 云南 省仅有 1 种。 
20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09 l.AWSScaphophyllumsp€ciosum(Horik.)Inoue, 1. 植物体 的一段 带蒴萼 (x5), 2. 叶 正面观 ( x 10) 侧面观 (X5), 4、 5. 叶着 生状态 (x5), 6. 朔萼 纵切面 (X8), 7. 叶 横切面 一部分 (x210), 8. 蒴萼 t 毛 (X21()), 9. 叶细胞 (X210), 10. 弹丝 (X210), 11. 抱蒴内 壁细胞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裂 叶苔科  201  1. 小萼苔 图版 106: 1—8 Mylia taylori (Hook. ) Gray (1821);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 1981 ) ; Piippo ( 1990) . J ungermannia taylori Hook. (1816); Aplozia taylori (Hook.) Dum. ( 1835)*; Leptoscyphus taylori (Hook.) Mitt. (1851); J ungermannia retculato- papillata Steph. (1892). 植物体 粗壮, 密 集或疏 松片状 丛生, 浅黄绿 色至黄 褐色, 稀鲜黄 绿色。 茎 匍匐, 长 5 — 8 厘米, 带叶宽 3 — 4 毫米, 直径 0.3""0.4 毫米, 黄 绿色, 假 根分散 着生; 不规则 分枝。 叶片 3 列,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蔽 后式, 通常 上下叶 相接, 斜生 茎上, 长椭 圆形或 圆形, 有时呈 方形, 全缘, 背侧 边缘常 内曲; 叶细胞 近于等 轴形, 薄壁, 三角体 加厚呈 节状, 基部细 胞略呈 长形, 细 胞壁有 细疣; 每个 细胞有 9 一 17 个 油体, 聚合 粒状。 腹叶 狭披针 毛状, 隐 没于假 根中。 雌雄 异株。 雄植物 体小, 雄穗 集生, 4~6 对雄 苞叶, 每 个 苞叶中 2 个精 子器。 雌株较 粗壮, 雌苞 顶生, 基部常 有萌生 1 一 2 枝条, 雌苞 叶与侧 叶 同形。 蒴萼 长椭圆 形或短 柱形, 口部 无毛, 全蒴 萼平滑 无疣。 蒴 柄长达 2 毫米, 粗 9 一 10 个 细胞。 孢蒴 卵形, 黑色 C 孢子 粒状, 直径 17 — 21 微米。 弹丝 2 条 螺纹。 芽胞 少见,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产于 永善。 生于林 下腐木 或断崖 背阴湿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黑 龙江、 吉林。 印度、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15. 裂 叶苔科 Lophoziaceae 植物 体大小 不一, 有各种 类型。 茎多 数先端 倾立或 上升, 横切 面细胞 分化。 假根 密, 散 生于茎 腹面。 叶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2 — 4 裂达中 下部, 裂瓣 同形, 但常不 等大。 腹叶 退化, 无或小 而先端 2 裂。 叶细 胞多数 薄壁, 多 边形, 三角 体小。 油体 常存, 由细 油 滴集聚 而成。 雄器苞 生于侧 短枝上 或雌苞 下方。 雌器 苞生于 主枝或 侧短枝 顶端。 蒴萼 椭 圆形或 筒形, 平滑 或上部 具褶。 孢蒴椭 圆形, 蒴壁 2 — 5 层 细胞。 孢 子小, 表 面粗糙 有疣。 弹丝双 列螺纹 加厚。 无 性芽胞 常存, 1 一 2 个 细胞, 生 于茎枝 顶端或 叶裂瓣 先端。 本科包 括范围 较广, 中国约 10 属, 40 余种。 云南有 6 属, 15 种。 分属 检索表 1 (4) 腹 叶大, 为侧叶 大小的 1/2 左右; 叶 深裂至 叶长的 6/7 以上。 2 (3) 叶 不对称 3 裂, 斜生, 向背面 偏曲; 叶 细胞具 膨大的 三角体 3. 广 萼笞属 Chandonanthus 3 (2) 叶对称 4 裂, 横生, 不 向背面 偏曲; 叶 细胞具 不明显 三角体 5. 小广 萼苔属 Tetralophozia 4(1) 腹 叶远较 侧叶小 或无; 叶 裂小于 叶长的 2/3。 5 (6) 叶 背部边 缘强裂 反曲, 背辩一 半横生 1. 卷 叶苔属 Anastrepta 6 (5) 叶背 部边缘 平直, 背 瓣一半 斜生。 7 (8) 植物体 挺硬; 侧 叶明显 对折; 无腹叶 2. 挺 叶苔属 Anastrophyllum 
202  云 南植物 志  8 (7) 植物体 柔软; 侧叶不 对折; 多数有 腹叶。 9 (10) 叶 3 裂, 明显 不对称 10 (9) 叶 2 裂, 通 常对称  6. 三 瓣苔属 Tritomaria - 4. 裂 叶苔属 Lophozia  1. 卷叶 笞属 Anastrepta (Lindb. ) Schiffn. 本 属全世 界已知 3 种; 北 半球仅 1 种, 我 国均有 分布, 云南 也有。 属的特 征见种 描述。 1. 卷叶苔 图版 110: 1—5 Anastrepta orcadensis (Hook. ) Schiffn. (1893); Nicholson (1930); Kitag. (1965); Hatt. (1966); Hatt. (1972);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 uyigermmmia orxademis Hook. (1814); Anastrophyllum sikkimensis Steph . (1877 ); Horik. ( 1934); Anastrophyllum erecti folium (Steph.) Steph. (1901); Lophozia rotmidifolia Horik. (1934); Lophozia decurrentia Horik. ( 1934) . 植物体 褐绿色 或紫红 褐色, 疏松 丛生。 ^倾 立, 长 1 一 2 厘米, 单 一或稀 疏分枝 C 假根短 而多, 生 于茎的 中上部 腹面。 叶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近于 横生于 茎上, 向 背面展 开, 内凹, 阔圆 卵形, 腹侧叶 缘强烈 背弯; 先端浅 两裂,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钝。 无腹 叶, 或稀见 线形小 腹叶。 叶细 胞小, 圆 方形, 12 — 18 微米, 薄壁, 角部 加厚, 表面平 滑。 油体每 个细胞 4 一 10 个, 椭 圆形。 雌雄 异株。 雌雄 器苞均 生于茎 顶端。 雌苞 叶不规 则 多裂。 雄苞叶 3 — 5 对。 蒴萼圆 筒形, 上部 具褶, 口部短 毛状。 芽 胞生于 叶裂瓣 先端, 长卵 形或不 规则三 角形, 2 个 细胞。 产于德 饮白马 雪山、 福贡、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碧 江高黎 贡山、 中甸碧 塔海、 石兴 拉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3000 — 4000 米高山 或高山 带林下 土面, 稀见 于沼泽 地和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台湾。 日本、 喜 马拉雅 地区、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 种植物 体褐绿 色或红 褐色, 叶 横生于 茎上, 阔叶 卵形, 先端浅 两裂, 腹侧 叶缘强 裂 背弯, 易于 识别。 2. 挺 叶苔属 Anastrophyllum (Spr. ) Steph. 植物体 挺硬, 绿 色或深 褐色。 茎倾立 或先端 上升, 具少 数侧生 分枝。 叶多横 生于茎 上, 内 ta 背凸 成究状 或对折 抱茎沟 槽状, 先端 2 裂 至叶长 1/3 — 1/2, 裂 瓣常不 等大。 无 腹叶。 叶 细胞壁 加厚, 具三 角体。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雄苞叶 集生成 穗状。 雌器 苞顶生 或 侧生。 蒴 萼大,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上部有 纵褶, 口部 有不规 则齿。 孢蒴圆 卵形, 蒴 壁 2—3 层 细胞。 芽胞多 角形, 由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本属中 国记录 >ff9 种, 云 南分布 4 种。 
裂 叶苔科  203  ra 版 110 1—5. 卷叶苔 Anastreptaorcadensis (Hook. ) Schiffn. 1. 植 物体一 部分, 具朔萼 (x26), 2.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 观 ( X26), 3 — 4. 雌苞叶 (X26), 5. 芽胞 (x340); 6— 9. 高山 挺叶苔 Anastrophyllum joergensenii Schiffn. 6. 植物体 一部分 (X26), 7. 叶片 (X26), 8. 叶中 部细胞 (x340), 9. 叶基 部细胞 (x340); 10~16. 小 挺叶苔 Anastrophyllum minutum (Schreb. ex Crantz. ) Schust. 10. 植物 体-一 部分, 具菊萼 (x26), 11. 叶片 (x26), 12. 叶裂 維细胞 (x340), 13. 叶屮 部细胞 (X340), 14. 叶基 部细胞 (x340), 15. 叶中部 细胞, 小油体 (X530). 16. 菊 口细胞 (X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204  云 南植物 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对折抱 茎成沟 槽状, 先端深 2 裂; 叶细胞 三角体 不明显 3. 小 挺叶苔 A. minutum 2 (1) 叶略 或强烈 内凹成 把状, 先端浅 2 裂; 叶细胞 三角体 明显。 3 (4) 叶略 内凹; 先端 2 裂至叶 长"^ 处 4. 密叶 挺叶苔 A. michauxii 4 (3) 叶强烈 内凹; 先端 2 裂 很浅, 不超 过叶长 "1^。 5 (6) 叶长 卵形, 长约 为宽的 2 倍; 裂瓣先 端尖锐 1. 挺叶苔 A. donianum 6 (5) 叶圆 心形, 宽与 长近于 相等; 裂瓣先 端钝宽 2. 高山 挺叶苔 A. joergensenH 1. 挺叶苔 图版 111: 1—4 Anastrophyllum donianum (Hook.) Steph. ( 1893 ); Steph. (1901); Macvicas (1926); Nicholson (1936); Piippo (1991). J u ngerma n 7i ia do" ia na Hook . (1813). 植物体 较大, 红 褐色, 挺硬, 稀 疏丛生 C 茎长 1 一 3 厘 米', 单一或 具少数 分枝: 叶 基部 抱茎, 下延, 向 两侧水 平方向 伸展, 强烈 内凹, 长卵形 或长狭 卵形, 向上 收缩, 先 端浅 两裂, 背瓣 略大, 先端 圆钝; 腹瓣 稍小, 先 端钝或 尖锐; 叶 缘强烈 内卷, 平滑无 齿。 叶中上 部细胞 短长方 形至长 方形, 纵壁 不规则 波状, 基 部细胞 伸长。 三角 体特别 大, 黄色, 明 显呈大 节状。 其余 未见。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 江高黎 贡山、 福贡鹿 马登。 生 于海拔 3000 — 3800 米高 山地带 杜鹃 灌丛下 土面。 分布于 欧洲。 本 种植物 体相对 较大, 红 褐色, 叶基部 抱茎, 向两 侧水平 伸展; 叶长 卵形, 强烈内 凹, 先端浅 两裂; 叶细 胞三角 体大呈 节状; 易于 识别。 2. 高山 挺叶苔 图版 110: 6—9 Anastrophyllum joergensenii Schiffn. (1910); Piippo (1990). Atiastrophyll u m al pin urn Steph. (1917); Bonner (1962); Nicholson (1930). 植物体 挺硬, 红 褐色。 茎 直立, 单一, 不 分枝, 高约 2.5 厘米。 叶脆弱 易碎, 横生 抱莲 着生, 强裂 内凹成 勺状, 边缘 内弯, 宽圆 心形, 基部近 与叶长 等宽, 先 端阔, 浅两 裂, 裂片 很短, 圆钝。 叶 背缘基 部沿茎 下延。 无 腹叶。 叶先端 细胞近 方形, 中 部长方 形, 13 — 17X19 — 23 微米, 基部 伸长, 15 — 17X33 — 43 微米。 细胞 壁强烈 不规则 加厚, 三角 体大, 黄色。 其余 未见。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2000 — 4210 米林 下或高 山塾状 杜鹃丛 下 石面。 喜马拉 雅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 欧洲 也有。 本种 叶水平 横生, 不 向背面 偏斜, 圆 心形, 宽与 长近于 相等, 内凹 强烈成 勺状, 先 端 钝宽, 易于 识别。 3. 小 挺叶苔 图版 110: 10—16 Anastrophyllum minutum (Schreb. ) Schust. (1949); Schust. ( 1969); 东北 苔类植 物志 (1(^81); Piippo (1991). 
裂 叶苔科  205  图 版 111 1—4. 挺 叶?? Anastrophyllum donianum (Hook. ) Steph. 1. 植物体 部分 (xlO), 2— 3. 叶片 (x26), 4. 叶片 细胞 (X340); 5—11. 密叶 挺叶苔 Anastrophyllum niichauxii (Web. ) Buch. 5. 植物 部分 (x26), 6— 8. 叶 片 (X26), 9. 频 W (X26), 10. 叶片上 部细胞 (x340), II. 叶片屮 部细胞 (x340K (薺同 i 金 环绘) 
206  云 南植物 志  jungermanyiia minuta Schreb. (1770); Sphenolobus minutus Steph. (1902). 植 物体绿 色或黄 绿色, 挺硬, 匍匐 丛生。 茎先端 倾立, 长 0.5 — 1 厘米, 带 叶宽约 1 毫米, 叉状 分枝。 茎横 切面近 圆形, 背腹 扁平, 皮部 细胞较 中部细 胞小, 厚壁。 假根 稀少, 无色。 侧叶内 折呈沟 槽状, 规则覆 瓦状排 列于茎 两侧, 展开 成方圆 形或阔 卵形, 先端 两裂达 1/3 — 1/2, 裂 瓣近于 等大, 锐 或钝三 角形、 渐尖。 叶细 胞圆多 边形, 壁平 均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先 端细胞 13 — 15X14 — 19 微米, 中 部细胞 19 一 21X26 — 29 微 米, 基 部细胞 长形, 15 — 19X35 — 44 微米。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3 — 6 个。 雌 雄 异株。 雌苞叶 3 — 5 不规 则裂。 菊 萼长椭 圆形, 上部有 纵褶, 口部 具多细 胞组成 长齿。 芽孢多 角形, 2 个细胞 组成。 产于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2700 — 3250 米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西藏。 日本、 喜 马拉雅 地区、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欧洲、 北 美洲、 南非 也有。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叶横生 内折, 两列 规则覆 瓦状排 列于茎 两侧; (2) 叶细 胞 壁平均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3) 叶 两裂至 1/3 — 1/2, 渐尖。 4. 密叶 挺叶苔 图版 111: 5—11 Anastrophyllum michauxii (Web. ) Buch. (1932) . J ungermannia michauxii Web. (1815); Sphenolobus michauxii (Web.) Steph. (1902); Nicholson (1930). 植物体 细小, 挺硬, 褐 绿色, 稀疏 丛生。 茎近于 直立, 1 一 2 厘 米高, 稀疏 分枝。 叶相接 覆瓦状 排列, 向水 平方向 展开, 稍 向背侧 倾斜, 略呈 兜形, 不 整齐, 卵形, 0.6 毫 米宽, 0.7 毫 米长, 背侧 基部略 下延; 先端 2 裂 至叶长 1/4 处, 裂 瓣近于 等大, 三角 形, 先端 尖锐。 叶细胞 等径, 4 至多 边形, 上部 9 一 12 微米, 中部 12 — 18 微米, 具明 显 大的三 角体, 表 面粗槌 具抚。 叶先端 芽胞红 褐色,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雌雄 异株。 蒴 萼 顶生, 长圆 筒形, 近口部 收缩具 纵摺。 产于 丽江。 生 于海拔 3700 米红 杉林树 干上。 分布于 陕西。 日本、 欧洲、 北 美洲也 有。 3. 广 萼苔属 Chandonanthus Mitt. 植物体 粗壮, 中等 大小, 挺硬, 黄 褐色或 褐色。 茎向上 倾立, 单一或 不规则 分枝。 假根 稀少, 生于茎 腹面。 叶 蔽后式 覆瓦状 排列, 几乎 横生于 茎上, 向外 伸展, 深 (2) 3 — 4 裂近 基部; 裂瓣 披针形 或线披 针形, 全缘 或边缘 具齿, 有的不 等大。 腹 叶大, 为 侧 叶大小 1/2 以上, 深 2 裂。 细 胞小, 壁略 加厚或 不规则 加厚, 具三 角体。 油 体近球 形, 每个细 胞通常 2 — 6 个。 雌雄 异株。 蒴 萼大, 卵 长形, 具明显 纵褶, 口部略 收缩并 具 纤毛。 本 属中国 记录有 5 种, 云 南分布 2 种。 
图 版 112 1一4. 全缘 广萼苔 Chandonanthus birmensisSteph. 1 • 侧叶 (x26), 2. 腹叶 (x26), 3. 叶中 部细胞 (x 340), 4. 叶边缘 齿细胞 (X85); 5—9. 齿边 广萼苔 Chandonanthus hirtellus (Web. ) Mitt. 5. 侧叶 (x26), 6. 腹叶 (X26), 7. 叶中 部细胞 (x340), 8. 叶基 部细胞 (x340), 9. 叶 基部纤 毛细胞 (x85); 10 — 13. 纤细 小广粤 苔 Tetralophozia filiformis (Steph. ) Urrni 10. 侧叶 ( x26), 11 . 叶裂 維先 端细胞 ( x340), 12. 腹叶 ( x26), 13. 叶 裂艇中 部细胞 (X340), 14. 叶 基部纤 毛细胞 (X85) (曹 同、 冯金 环绘) 
208  云 南植物 志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除基 部外全 缘无齿 1. 全缘 广萼苔 Ch. birmensis 2(1) 叶边 缘具不 规则齿 2. 齿边 广萼苔 Ch. hirtelhis 1. 全缘 广萼苔 图版 112: 1—4 Chandonanthus birmensis Steph. (1909); Horik. (1934); Kitag. (1965);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r.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红褐 色或黄 褐色。 茎横切 面背腹 细胞略 不同。 假根 稀少, 无色。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斜生, 向背部 偏曲, 强烈 内凹。 侧 叶不等 三裂, 背瓣 大, 腹 瓣小, 裂近至 基部, 渐尖, 先 端尖锐 或钝; 背瓣及 中间裂 瓣宽长 卵形, 腹瓣披 针形, 全 缘或近 基 部边缘 具齿。 腹 叶大, 深 2 裂, 近基部 边缘常 具齿。 叶 细胞长 方形, 壁 强烈不 规则增 厚, 三角 体大, 表 面粗糙 具疣- 油体 卵形, 每 个细胞 3 — 4 个。 产 于西北 部高黎 贡山、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昆明、 元阳、 景东哀 牢山。 生 于海拔 1750 — 2450 米, 岩面 薄土, 石 面及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福建、 贵州、 西藏。 曰本、 印度、 喜 马拉雅 地区、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达 加斯加 也有。 本 种特征 明显: (1) 侧 叶不等 三裂; (2) 叶缘 平滑或 仅基部 具齿; (3) 叶细 胞强烈 不规则 加厚, 三角 体大, 易 与他种 区别。 2. 齿边 广萼苔 图版 112: 5-9 Chandonanthus hirtellus (Web. ) Mitt. (1867); Steph. (1905); Horik. ( 1934); Kitag. (1965);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Jungermaiinia hirtella Web. ( 1818) . 植物体 粗壮, 挺硬, 黄 褐色。 茎 倾立, 长约 3 厘米,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假根 稀少, 无色。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背折, 斜生, 强烈 内凹。 侧 叶不等 3 裂几达 基部, 背 瓣大, 腹 瓣小, 渐尖, 叶缘具 多数明 显齿; 齿高 3 — 9 个 细胞, 基部宽 3 — 6 个 细胞。 腹 叶大, 深 2 裂近 基部, 裂瓣披 针形, 叶缘具 不规则 长齿。 叶细 胞无色 透明, 长 方形, 壁 强烈不 规则 加厚, 三角 体大, 表 面粗糙 具瘤。 油体圆 球形, 每 个细胞 3 — 5 个。 产于福 贡高黎 贡山、 丽江、 贡山独 龙江、 大理、 禄劝乌 蒙山、 绿春、 景东哀 牢山、 保山、 腾冲。 生 于海拔 1500 — 3750 米岩石 面和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安徽、 西藏、 台 湾 等省区 C 印度、 尼 泊尔、 不丹、 缅甸、 斯里 兰卡、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新几 内 亚岛、 马达加 斯加、 热 带非洲 也有。 本 种侧叶 不对称 三裂至 基部, 背 瓣大, 腹 瓣小, 侧叶 与腹叶 边缘均 具多数 明显长 齿。 4. 裂 叶苔属 Lophozia (Dum. ) K. Muell. 植 物体小 或中等 大小, 先端多 数倾立 上升。 茎 匍匐,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横切 面腹面 细胞有 时小。 叶 互生, 斜列于 茎上, 平 展或少 数种内 折成沟 槽状, 卵圆 形或方 圆形, 2 
裂 叶苔科  209  裂 (稀 3 裂) 达 叶长的 1/5 — 1/2。 腹 叶缺或 退化, 小披 针形。 叶 细胞多 边形, 薄壁, 三角 体多数 明显, 表 面平滑 或粗槌 具瘤。 雌雄 异株。 雄器苞 顶生或 生于茎 枝间。 雌器苞 多 顶生; 雌苞 叶大于 侧叶, 2 — 3 裂。 蒴 萼椭圆 形或短 柱形, 平滑 或上部 有齿, 有的口 部 收缩成 短喙, 有齿或 裂瓣。 孢蒴卵 圆形, 蒴壁 3 — 4 层 细胞。 芽胞 常存, 多 角形, 由 1 一 2 个细胞 构成。 本属包 括的范 围意见 不一, 变化 较大。 Piippo(1990) 收 录了中 国此属 19 种, 云南 记录 8 种。 现 见标本 5 种在此 报道。 还有 Lophozia hendelii Herz. 和 L. pallida (Steph. ) Grolle 两 种模式 均采自 云南, 待深人 研究。 分种 检索表 1 (4) 有 腹叶; 蒴萼一 般平滑 无褶, 口部 收缩成 短喙状 2 (3) 叶片细 胞表面 平滑; 三角 体小, 不明显 1. 丛生 裂叶苔 L. collaris 3 (2) 叶片细 胞表面 具明显 粗瘤; 三角 体大, 明显 3. 粗瘤 裂叶苔 L. igiana 4 (1) 无 腹叶; 蒴萼 上部具 纵褶, 口 部略收 缩但不 成噪状 5 (6) 叶不等 2 裂, 背瓣 远小于 腹瓣, 两瓣 对折形 成翅状 背脊; 叶边缘 强烈波 状扭曲 2. 波叶 裂叶苔 L. cornuta 6 (5) 叶 2 裂, 背瓣 略小于 腹瓣, 两 « 间平直 无翅状 背脊; 叶 边缘平 直或略 呈波状 7 (8) 叶裂瓣 边缘具 多数刺 状齿; 叶 细胞表 面平滑 4. 16 叶 裂叶苔 L. incisa 8 (7) 叶 裂瓣边 缘平滑 无齿; 叶细 胞表面 具粗糙 纵条纹 5. 玉山 裂叶苔 L. morrisoncola 1. 丛生 裂叶苔 图版 U3: 6—13 Lophozia collaris (Nees) Schust . (1969). Jungermannia collaris Nees (1817); Leiocolea collaris ( Nees) Joerg. (1934); 东 :! 匕 苔类 植物志 (1981); Lophozia muelleri (Nees) Dum. (1835); NochoLson (193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高 1 一 3 厘米, 横 切面近 圆形, 腹面 细胞略 小, 有 少数丝 状体。 假 根多, 无色, 多 生于茎 上部。 侧叶沿 茎斜列 着生, 蔽 后式, 基部 最宽, 背基角 下延, 宽卵 形至圆 方形, 先端 2 裂达 1/4, 缺刻新 月形; 裂瓣三 角形, 渐 尖, 先 端常具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的 短尖。 腹 叶小, 披 针形或 2 裂, 边缘有 钝齿。 叶细胞 薄壁, 三角 体小, 表面 平滑, 上 部细胞 17 — 20x21 — 27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25x27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略大。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3 — 6 个。 雌雄 异株。 雌苞顶 生, 苞 叶大, 与侧叶 同形, 少数 分裂, 全缘 平滑或 具齿。 蒴 萼近圆 柱形, 平滑无 纵褶, 口部略 收縮, 有毛状 突起。 产于 丽江。 生 于林下 溪边湿 土或岩 石面。 分 布于黑 龙江。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蒴 萼平滑 无褶, 口部 略收缩 具嫁; 腹叶较 明显, 因 此有的 归为无 褶笞属 Leio- colea「 2. 波叶 裂叶苔 图版 114: 1—9 Lopho/ia cornuta (Steph. ) Hatt. (1904); Fiippo et al. ( 1998) . Schictichila cornuta Steph. (1909); Lophozia umiulata Horik. ( 1934) . 植物体 新鲜深 绿色, 中等 大小, 散生 或稀疏 丛生。 茎高约 1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 
21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3 1—5.皱叶裂叶苔1^口}102;3;1«;;83(501^3丄)011111. 1. 植 物体一 部分, 具蒴萼 (X26), 2. 侧叶 (X26), 3. 雌苞 叶 (X26). 4. 叶先 端细胞 (x340), 5. 蒴萼口 部细胞 (x250); 6 — 13. 丛生 裂叶苔 Lophozia collaris (Nees) Schust. 6. 植物体 -部分 (X26), 7. 侧叶 (X26), 8. 侧 叶细胞 (x250), 9 — 10. 腹叶 及细胞 (x250), 11. 叶先 端细胞 (X340), 12. 叶中 部细胞 (x340), 13. 茎 横切面 ( x 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裂 叶苔科  211  ra 版 114 1—9. 波叶 裂叶^ Lophoziacomuta (Steph. ) Hatt. I. 植物 (^ 部 分 ( x 20) ,2 • 植物 部 分, 具朔粤 ( x 20) ,3 — 5. 叶片 ( x20),6. 叶先 端细胞 (6a X 310, 6b X 340), 7. ^ '.'SM I 部 (7a x 2(>0,7bx 310),8. 叶 中部细 胞和油 {4(8a x 340,8bx510).9. #J 壁内 Izi 细胞 ( X 450);1()— 2(). 粗 瘤裂叶 3 Lophozia igiana Haii. 10. 植物 I 本 .315分( a 30). 11 — 15. 刪叶 ( x55);l6—17. 腹叶 (x55),18. 股叶 ( x 55 ) , 19. ^横 切 fil ( x 340 ) . 20. 植物休 部 分, U#j ^( X20):21 —26 . 1( 山裂叶 ff Loph(«ia morrisoncola Horik . 2 1 . 植物体 部分 ( x 20 ) . 22—24 . 侧 叶 ( .< 20 ).25. 叶片中 部细胞 ( X3()0),26. 叶先 端细胞 ( X3()0). (仿 Kitagana 1%5,?4 金 环描) 
212  云 南植物 志  米, 稀疏 分枝, 横切面 扁平, 长椭 圆形, 表面 1 一 2 层细 胞小, 壁厚。 假根 无色, 多数。 叶离生 或相接 覆瓦状 排列, 基部近 横生, 向 外斜向 伸展, 背 腹面均 下延, 明显 对称二 列, 波状, 形 状变化 较大; 背瓣 远小于 腹瓣, 与腹瓣 相接处 形成明 显翅状 背脊; 腹瓣 大, 卵形至 舌形, 具不规 则齿; 叶边 缘强烈 扭曲呈 波状。 无 腹叶。 叶细胞 圆方形 至长方 形, 上部 25 — 30x30 — 35 微米, 中部 25 — 30 x 40 — 50 微米, 基部 伸长, 薄壁, 透明, 三 角体不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体 多数。 芽胞 生于叶 先端, 卵形, 1 (2) 个 细胞。 雌雄异 株。 蒴 萼短, 近 卵形, 上部具 纵褶, 口部具 齿突。 孢蒴 细胞壁 4 一 5 层, 外层细 胞壁节 状 加厚, 内层细 胞呈半 环形。 孢子黄 褐色, 表面具 细疣。 弹 丝双螺 纹状。 产于 昆明。 生于树 干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日本、 朝鲜及 俄罗斯 (萨哈 林岛) 也 有。 本种叶 形变化 较大, 但背 瓣大, 腹 瓣小, 两瓣之 间形成 明显翅 状脊, 叶边缘 扭曲波 形, 易 与他种 区别。 3. 粗瘤 裂叶苔 图版 114: 10—20 Lophozia igiana Hatt. ( 1956) ; Piippo et al. (1998). Leiocolea igiana (Han. ) Inoue ( 1962) . 植物体 细小, 挺硬, 黄 褐至绿 褐色, 密集 丛生。 茎先 端向上 倾立, 长约 7 毫米, 具 稀疏 分枝。 假根 多数, 无色。 侧叶 斜生于 莲上, 向背侧 偏斜, 阔 卵形, 基部不 下延, 宽 0.5~0.8 毫米, 长 0.6~0.8 毫米, 先端 2 裂 至叶的 1/5 — 1/4, 裂 瓣略不 等大, 尖锐。 腹 叶小, 披 针形, 0.12"0.15x0.3 —" 0.4 毫米, 基部 4 一 7 个细 胞宽, 全缘或 先端稍 2 裂。 叶细胞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具明显 的瘤, 上部 细胞近 方形, 16 — 20 微米, 中 部长 方形, 15 — 18x20 — 30 微米, 基部 加长, 15 — 20x25 — 40 微米。 油 体少, 每个细 胞 3 — 4 个, 球形或 卵形。 雌雄 异株。 蒴萼 肾形, 平 滑或略 有摺, 口 部突然 收縮成 短喙, 具 1 一 2 个 细胞组 成齿。 雌 苞叶明 显大于 茎叶, 先端 3 裂; 雄 苞叶披 针形, 不等 2 裂。 产于 丽江。 生于 开旷山 崖上; 原产 日本, 1998 年由 Piippo 等 首次报 道在我 国云南 有 分布。 本种 有明显 腹叶, 蒴萼近 于平滑 无褶并 收缩成 短喙, 有时 归为无 摺苔属 Leiocolea。 此外, 叶细胞 表面具 明显粗 大瘤, 每 个细胞 6 — 15 个, 直径达 5 — 8 微米, 易与 他种区 别。 4. 敏叶 裂叶苔 图版 113: 1—5 Lophozia incisa (Schrad. ) Dum. (1835); Nicholson (1936); Kitag. (1965); Schust. (1969). Jungermannia incisa Schrad. (1979). 植物体 柔弱, 蓝 绿色, 匍匐 散生。 茎高 1 一 1.5 厘米, 叉状 分枝。 假 根多, 略带褐 色。 叶 在茎下 部疏松 排列, 向 上成覆 瓦状, 斜生, 内凹, 向外水 平方向 展开、 背 面基部 沿莲略 下延; 叶 形变化 较大, 多 为长方 形或长 梯形, 两裂, 少数 3 — 4 裂; 裂片不 等大, 边缘具 多数刺 状齿, 齿由 1 一 4 个细胞 组成。 无 腹叶。 叶细 胞大, 圆方形 或圆长 方形, 薄壁 透明, 先 端细胞 38 — 42x31 — 38 微米, 中 部细胞 48 — 58 x 38 — 48 微米, 三 角体小 但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体每 个细胞 20 个 左右。 雌雄 异株。 蒴萼 顶生, 长椭 圆形, 中部 
裂 叶苔科  213  以上具 纵褶, 口 部具毛 状齿,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雌苞叶 与莲叶 同形, 孢蒴红 褐色, 卵 形。 芽孢 生于叶 先端, 四至多 边形,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产于 维西。 生于 林下潮 湿腐殖 质上。 分布于 四川、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喜马 拉雅 地区、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 美洲、 格陵兰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柔弱, 蓝 绿色; 叶 2 裂或 3 — 4 裂, 边缘具 多数不 规则刺 状齿与 本属其 他 种明显 不同, 易于 识别。 5. 玉山 裂叶苔 图版 114: 21—26 Lophozia morrisoncola Horik. ( 1934) ; Piippo et al. ( 1998) .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淡 绿至淡 褐色, 易 破碎。 茎 匍铺, 长 1 厘米, 带叶宽 1 一 1.4 毫 米, 横切 面由相 似细胞 组成。 假根长 而多, 带 黄色。 叶远离 或相接 排列, 斜生, 向水平 方向 平展, 背侧 基部短 下延, 通常阔 卵形, 不 对称, 长 0.35 — 1.25 毫米, 宽 0.35 — 1.25 毫米, 先端 2 裂至 叶长的 1/4 一 1/3, 裂 口几成 直角; 裂瓣不 等大, 背侧 瓣窄, 先 端 尖锐, 腹侧 瓣宽, 先端钝 或尖。 无 腹叶。 叶细胞 壁薄, 透 明或淡 褐色, 三角体 大而明 显, 表面 粗糙, 条 纹状; 上部 细胞近 方形, 28 — 35 微米, 中 部长方 圆形, 25 — 28 X 35 — 42 微米, 基部 伸长, 28 — 32x42 — 50 微米。 孢子体 未知。 产于 丽江。 生于河 岸边湿 土面。 分布于 台湾, 中国特 有种。 本 种叶不 对称, 裂瓣不 等大, 背侧 瓣窄, 先端 尖锐; 叶细 胞表面 粗糙, 条 纹状, 可 以与他 种区别 6 5. 小广 萼苔属 Tetralophozia (Schust. ) Schljakov 植物体 纤细, 挺硬, 黄褐 色或绿 褐色。 茎向上 倾立,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假 根少, 生 于茎 腹面。 侧叶 蔽后式 覆瓦状 排列, 几乎 横生于 茎上, 深 4 裂近 基部; 裂瓣 等大, 披针 形 或线披 针形, 全缘 或边缘 具齿。 腹 叶大, 为侧叶 大小的 1/2 以上, 深 2 裂。 细胞 较小, 壁略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雌雄 异株。 蒴 萼大, 卵 长形, 具 纵褶, 口部 收缩具 纤毛。 本属原 归为广 萼苔属 Chandonanthus 下 亚属, 世界 3 — 4 种, 中国 1 种, 云 南有分 布。 1. 纤细小 广萼苔 (新拟 ) 图版 112: 10-13 Tetralophozia filiformis (Steph. ) Urmi (1983); Piippo (1990). Chandonanthus fiUformus Steph. ( 1909); Nicholson (1930); Hara (1966); Hatt. (1975);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C. pusillus Steph. (1909); Horik. (1939); Schust. (1960); Kitag. (1965); Iwatsuki and Mizut. (1978). 植物体 纤细, 挺硬、 黄褐 色至红 褐色, 稀疏 丛生。 茎直立 或向上 倾立,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长 1 一 2 (3) 厘米, 带叶宽 0.5~0.8 毫米。 假根 无色, 稀少。 叶 密集覆 瓦状排 列, 向上 倾立, 强烈 内四。 侧叶 相等深 4 裂近 基部, 裂瓣 等大, 线披 针形, 渐尖, 基部 具 多数纤 毛状齿 或少数 齿突; 腹 叶大, 深 2 裂近 基部, 基 部具多 数纤毛 状齿或 少数齿 突。 叶细 胞小, 长 方形, 壁强 烈不规 则波状 加厚, 表 面粗糙 具瘤, 具 较大三 角体。 油体 每 个细胞 3 — 5 个, 近 球形。 雌雄 异株。 蒴萼 卵形, 伸 出苞叶 1/2, 向上 收缩, 具 纵褶, 
214  云 南植物 志  口 部裂片 1 一 6 个细 胞长。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大理 苍山、 碧 江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1600 — 3600 米高山 或 亚高山 岩石或 土生。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喜 马拉雅 地区、 印度尼 西亚 (加 里曼丹 )、 加拿 大太平 洋沿岸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纤细, 侧 叶相等 4 裂至 基部, 裂瓣 披针形 至线披 针形, 基 部常具 纤毛状 齿突, 易于 识别。 6. 三 瓣笞属 Tritomaria Schiffn. 植 物体绿 色或黄 绿色, 平匍 丛生。 茎匍 匐或先 端上升 倾立, 叉状 分枝。 侧叶 多向一 边偏, 后仰 斜生或 内凹成 瓢形, 背角基 部沿茎 下延, 先端 不对称 3 (4) 浅裂, 裂瓣不 等大, 腹 瓣大, 向背部 渐小。 无 腹叶。 雌雄 异株。 雌器苞 顶生; 雌苞叶 3 — 4 裂, 裂瓣 边缘 有齿。 蒴萼长 卵形, 上部有 纵摺, 口 部具齿 或毛。 孢蒴圆 卵形, 蒴壁 3 — 4 层 细胞。 芽 胞椭圆 形或多 角形, 由 2 个细胞 组成。 本 属中国 记录有 3 种。 云 南分布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肾 形或阔 卵形, 长大 于宽, 先端裂 瓣小; 叶细胞 三角体 不明显 …… 1. 三瓣苔 T. exsecta 2 (1) 叶阔长 方形, 宽大 于长, 先端裂 瓣大; 叶细 胞三角 体明显 2, 密叶 三瓣苔 L quinquedentata 1. 三瓣苔 图版 115: 8—18 Tritomaria exsecta ( Schmid . ) Schiffn . (1908); Schust . (1969);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Jungermannia exsecta Schmid . ( 1797) ; Lophozia exsecta (Schmid. ) Dum. (1835); Sphenololms exsecta (Schmid. ) Steph. (1902) . 植物 体小, 匍匐 丛生, 绿 色或黄 绿色。 茎长 0.5 — 1 厘米, 带叶宽 1.5 毫米。 茎横 切面椭 圆形, 背腹 面细胞 异形。 假根 多数, 略带褐 红色。 叶蔽后 式密集 覆瓦状 排列, 边 缘 和先端 内凹, 肾 形或阔 卵形, 长大 于宽, 上 部不等 三裂; 裂 瓣小, 不 对称, 腹侧瓣 大, 背侧瓣 最小, 三 角形, 渐尖。 无 腹叶。 叶细 胞小, 裂 瓣先端 11 一 15X9 — 11 微米, 中部 17— 19X11 — 15 微米, 基 部略大 伸长, 细胞壁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油体 球形或 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2 — 5 个。 雌雄 异株。 雌葱 叶大, 3 — 4 裂。 蒴萼短 柱形, 上 部具纵 摺, 口 部裂瓣 呈多细 胞毛状 突起。 芽 孢长椭 圆形, 由 2 个细胞 构成, 红 褐色, 常 见于莲 顶端。 产于 舞良。 生于树 干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台湾、 西藏等 省区。 日本、 喜马拉 雅 地区、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叶长大 于宽, 长 宽比为 1.2—1.4:1, 上 部不等 三裂, 裂瓣 不 对称; 叶细胞 较小, 三 角体不 明显; 芽 孢长椭 圆形, 由 2 个细胞 组成。 
裂 叶笞科  215  1*1 版 115 1—7. 密叶三 ^fnVitormrisquinqucdentata (Huds. ) Buch. I. 植物体 • -部分 (x 15), 2—3. 叶片 ( x26), 4. 雌 伎叶 (X26), 5. 叶裂 «?先 端细胞 (X340), 6. 叶中 部细胞 (x340), 7. 雌 苞叶先 端细胞 (x340); 8 — 18. 三 难^1>;100181";3(_1>*£:13(5(:11111;丄)8(:出{{11.8.植物体 部分, 几 朔 ( X 15). 9. 植物 部分 (X15), 10— 12. 簡叶 ( X26). 13. 雌 叶 (X26), 14—15. 裂 «»先 端细胞 ( x340), 16. 叶中 部细胞 (x340); 17. 朔萼 纤 毛细胞 (x26()), 18. ^胞 (X340),, (',"/|"]. ? li 金 环绘) 
216  云南 植物志  2. 密叶 三瓣苔 图版 115: 1—7 Tritomaria quinquedentata (Huds. ) Buch. (1833); Schust. (1969) ; 东北苔 类植物 志 (1981) . j ungermannia quinquedentata Huds. ( 1762); 1 力 phozia quinquedentata (Huds.) Cogn. ( 1872) ; Barbilophozia quinquedentata (Huds. ) Lx)eske ( 1907) ; Lophozia asym- metrica Horik. (1934).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绿 色或黄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 匍匐, 长 1 一 5 厘米, 横切 面腹面 细 胞小, 内含菌 丝体不 透明。 假 根长, 略带 褐色。 叶 覆瓦状 排列, 蔽 后式, 背 基角下 延, 斜生, 腹基 角近于 横生, 先 端不等 3 裂; 腹瓣 远大于 背瓣, 裂瓣三 角形, 渐尖, 边 缘平滑 无齿。 无 腹叶。 叶 细胞方 形至长 方形,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橘 黄色, 加 厚呈节 状, 先 端细胞 19 一 23x20 — 25 微米, 中 部细胞 21 — 23 x 25 — 31 微米, 基部细 胞略长 大。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4 一 6 微米, 每 个细胞 5 — 10 个。 雌雄 异株。 雌 器苞顶 生或侧 生 C 蒴萼长 卵形, 上部具 纵褶, 口部有 裂片和 长齿。 芽胞 稀见, 黄 褐色, 多 角形, 由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550 米高 山地区 岩面。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陕西、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较大; 叶裂瓣 明显不 等大, 腹瓣 远大于 背瓣; 叶细胞 三角体 明显, 常加 厚呈 节状, 特征 明显, 易于 识别。 16. 全萼 苔禾斗 Gymnomitriaceae 植物体 纤细, 多数褐 色或紫 黑色, 密集交 织成片 生长。 茎直立 或先端 上升, 单一或 稀疏 分枝。 叶 横生, 贴茎 或向上 伸展, 覆瓦状 排列, 有时折 合成钱 袋状, 先端一 般浅两 裂。 腹 叶缺。 叶细 胞小, 多 数具三 角体。 油 体少, 每 个细胞 2 — 4 个 C 雌器苞 顶生。 蒴 萼 多数缺 或高度 退化。 孢蒴近 球形, 由 2 — 3 层细胞 组成。 孢子 球形, 表面 具疣。 弹丝 多数双 螺旋, 稀 3 — 4 列螺旋 加厚。 本科 中国有 3 属, 云 南分布 2 个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叶 多松散 視瓦状 排列, 向外 伸展, 可见裸 露茎; 多数 有退化 的蒴萼 2. 钱 袋苔属 Marsupella 2 (1)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紧 贴茎, 一般看 不见裸 露茎; 无蒴萼 1. 全 萼苔属 Gjmnomhrion 1 • 全 萼笞属 Gymnomitrion Corda 植物 体纤细 矮小, 密集 丛生成 埜状。 茎 直立或 倾立, 具多 数纤细 分枝。 叶密 集覆瓦 状, 2 列横 生贴茎 排列, 卵 形或椭 圆形, 先端 多数浅 2 裂。 无 腹叶。 叶细 胞具明 显三角 
全 萼苔科  217  体。 雌雄 异株。 生殖苞 顶生, 无 蒴萼。 孢蒴细 胞壁由 2 层细胞 组成。 本属 为高山 和亚高 山分布 的苔类 植物, 中 国记录 5 种, 云 南分布 2 种。 其中, 中华 全萼苔 G. sinense K. Muell. 未见 标本, 待 研究。 在 此报道 1 种。 1. 全萼苔 Gymnomitrion concinnatum ( Lightf . ) Corda (1829);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jungermaniiia conci?inata Lightf. (1777). 植物体 矮小, 褐绿 色或黑 褐色, 有时 具银色 光泽, 密 集丛生 塾状。 茎高 1 一 2 厘米,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有 的细枝 扁平, 鞭状。 叶 横生, 贴 茎密集 覆瓦状 排列, 内回 抱茎, 阔 长形或 卵形, 先端浅 2 裂至 叶长的 1/5 — 1/4; 裂瓣不 等大, 边 缘有时 透明。 叶 细胞近 等 轴形, 壁明显 增厚, 三角体 明显, 表 面粗糙 具抚。 雌雄 异株。 雌苞 叶向上 渐大, 边缘 具不规 则齿。 孢蒴 球形, 蒴壁由 2 层细胞 组成, 内外层 细胞壁 均节状 加厚。 孢子 球形, 表面具 细疣。 弹丝双 列螺纹 加厚。 产于 丽江。 生于 高山岩 石面。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喜马 拉雅地 区、 欧洲、 北 美洲、 南美 洲及南 北极地 也有。 2. 钱 袋笞属 Marsupella Dum. 植 物体多 挺硬, 褐绿 色或紫 褐色, 稀疏 或密集 丛生。 茎直立 或向上 倾立, 单 一或具 稀疏 分枝。 叶远离 或稀疏 覆瓦状 排列, 横生 倾立, 内 凹或折 合成钱 袋状, 先端 2 裂, 背 腹瓣 有时不 等大, 全缘。 叶细 胞多等 轴形, 具三 角体。 雌器 苞生于 枝端。 多数种 有退化 的 蒴萼。 孢蒴近 球形, 蒴壁 2 — 3 层, 外 层细胞 沿垂直 壁节状 加厚, 内层 细胞半 环带状 或节状 加厚。 中 国报道 13 种, 云 南分布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 边缘全 部强烈 背卷; 植 物体较 粗壮, 多紫 黑色。 2 (3) 叶细 胞具明 显粗瘤 6. 粗瘤 钱袋苔 M. verrucosa 3 (2) 叶细胞 平滑或 具细疣 5. 卷叶 钱袋苔 M. revoluta 4 (1) 叶边缘 平直或 部分略 背卷; 植物体 较小, 多褐绿 色或红 揭色。 5 (6) 植物 体特别 细小, 高仅 3 — 4 毫米; 叶小, 先端 2 裂, 尖锐 …… 3. 矮 钱袋苔 M. brevissima 6(5) 植 物体高 1 厘米 以上; 叶大, 先端 2 裂, 钝或 尖锐。 7 (8) 叶长 卵形, 长大 于宽; 先端深 裂至叶 长"^ 一+, 裂口 成锐角 4. 锐裂 钱袋苔 M. conunutata 8 (7) 叶阔 圆形, 长小 于宽; 先端 浅裂至 叶长的 +—+ 以下, 裂口成 钝角。 9 (10) 植物体 细长, 黄 褐色; 叶 片强烈 内凹, 呈 瓢状半 圆球形 2. 北极 钱袋苔 M. arctica 10 (9) 植物体 粗短, 深 揭色; 叶片略 内凹, 近圆形 1. 高山 钱袋苔 M. alpina 1. 高山 钱袋苔 图版 116: 1—6 
218  云 南植物 志  Marsupella alpina (Gott. et Limpr. ) Bernet. (1888);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Sci nosey ph us alpinus Gott. et Limpr. ( 1872); Gytnnomitrion al pin urn ( Gott. et Limpr. ) Schiffn. (1893); NochoLson (193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绿褐 色至黑 褐色, 密集 丛生。 茎高 1 一 2 厘米, 直立 或向上 倾立, 单一或 具稀疏 分枝。 叶 覆瓦状 排列, 向两侧 伸展, 略内 凹成折 合状,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0.7"0.8 毫 米宽, 0.8~0.9 毫 米长, 基 部收缩 变窄, 略 下延, 先端浅 2 裂至 叶长的 1/4 左右, 裂口 钝角, 裂瓣 等大, 先端 圆钝; 叶缘平 直或略 内凹。 叶 片细胞 中上部 近等轴 形, 10 — 15 微米, 基部 伸长, 10— 13X16 — 25 微米, 薄壁, 具 明显三 角体。 其余 未见。 产于 彝良、 德铁。 生于 林下土 石壁。 分布于 福建、 西藏。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2. 北极 钱袋苔 图版 116: 7-12 Marsupella arctica (Berggr. ) Bryhn. et Kaal. (1909); 西 藏萏藓 植物志 (1985). Sa nosey p}} us emargina t us var. arctic us Berggr. (1875). 植物体 细长, 绿 褐色, 稀疏 混生于 其他藓 类植物 之中。 茎长 2 — 3 厘米, 单 一或具 稀疏 分枝。 叶 两列沿 茎稀疏 排列, 圆 方形, 强 烈内凹 呈半圆 球形, 先端浅 2 裂 至叶长 1/4 左 右处, 裂口 钝角, 裂瓣三 角形, 先端 尖锐; 叶边 全缘, 向内侧 弯凹。 叶;! 细胞近 方形, 15 — 20 微米, 壁 平直, 略 加厚, 无 明显三 角体。 产于德 饮白马 雪山。 生 于海拔 4800 米阴 坡上。 分布于 西藏。 欧洲、 北美洲 的极地 或高 山地带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细长; 叶沿 茎稀疏 排列, 圆 方形, 强烈内 凹呈半 球形, 先端浅 两裂; 叶 细胞壁 平直, 无三 角体, 易于 识别。 3. 矮 钱袋苔 图版 116: 13-18 Marsupella brevissima (Dum. ) Grolle (1965);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Acolea brevissima Dum. (1831). 植物体 细小, 棕褐 色至黑 褐色, 密集 丛生。 茎 直立, 高仅 3 — 4 毫米, 具稀疏 分枝。 叶 两裂, 沿 茎密集 排列, 向两侧 伸展, 长椭 圆形, 略内 凹呈折 合状, 先端 2 裂至 叶长的 1/4 一 1/5, 裂 瓣近于 等大, 三 角形, 尖锐; 叶缘 平直。 叶片细 胞小, 不规 则短方 形或短 长 方形, 上部 12 — 16 微米, 中部 12— 14X14 — 18 微米, 三 角体明 显大, 壁 加厚。 雌器 苟 生于茎 顶端, 雌苞叶 略大于 茎叶, 先端 2 裂。 蒴萼 卵形, 半埋 于苞叶 之中。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生于 高海拔 处岩石 缝中。 分布于 西藏。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4. 锐裂钱 袋苔' 图版 117: 1-5 Marsupella commutata (Limpr. ) Bernet. (1888);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Sci nosey ph us com m utatus Limpr. (1880). 植物体 挺硬, 褐 绿色, 无 光泽, 松散 或密集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长 1 一 1.5 厘米, 稀疏 分枝。 叶 2 列, 规则 覆瓦状 排列, 折 合抱茎 向两侧 伸展, 卵形, 长略大 于宽, 先端 2 裂至 叶长的 1/4 一 1/3; 裂瓣 等大, 先端较 尖锐, 裂口成 锐角; 叶缘平 直或部 分略背 卷。 叶细胞 圆方形 至圆长 方形, 薄壁, 三角 体特别 大并相 联接, 表 面粗槌 具疣。 雌雄异 株。 雌 雄器苞 顶生。 雄苞叶 数对, 比侧 叶大; 雌苞叶 基部不 合生, 无 蒴萼。 孢蒴 球形, 朔壁2)^^细胞。 孢子圆 球形, 表面具 细疣。 弹丝双 列螺蚊 加厚。 
全 萼苔科  219  图 版 116 1 一 6. 高山 钱袋苔 Marsupellaalpina (Gott. et Limpr. ) Bemet. 1. 植物体 一部分 (x26), 2 — 4. 叶片 (x26), 5. 叶上 部细胞 (x340), 6. 叶中 部细胞 (X340); 7 — 12. 北极 钱袋苔 Marsupella arctica (Berggr. ) Bryhn. et Kaal. 7. 植物体 一部分 (x26), 8—10. 叶片 (x26), 11. 叶中 部细胞 (x340), 12. 叶 先端裂 維细胞 (x340); 13—18. 矮 钱袋苔 Marsupella brevissima (Duni. ) Grolle 13. 植 物体一 部分, 带萌粤 ( x26), 14—16. 叶片 (X26). 17. 叶中 部细胞 (X340), 18. 叶上 部细胞 (x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图 版 117 1— 5. 锐裂 钱袋苔 Marsupellacommutata(Limpr.)Bemet. 1—3. 叶片 (x26), 4. 叶上 部细胞 (X340), 5. 叶中 部细胞 (X340); 6— 12. 粗瘤 钱袋笞 Marsupella verrucosa (Nicholson) Grolle, 6. 植物体 一部分 (x26), 7—9. 叶片 (X26), 10. 叶上 部细胞 (x340), 11. 叶中 部细胞 (X340); 12. 叶边缘 横切面 (x340); 13 — 20. 卷叶 钱袋苔 Marsupella revoluta (Nees) Lindb. 13. 植物体 一部分 (x26), 14 — 15. 叶片 (x26), 16. 叶基部 边缘细 胞 (X340), 17. 叶上 部细胞 (X340), 18. 叶中 部细胞 (x340), 19. 叶 基部中 间细胞 (x340), 20. 叶片横 切面 (x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合 叶苔科  221  产于 沪水、 腾冲。 生于高 山林下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辽宁。 日本、 欧洲、 阿 拉斯加 也有。 5. 卷叶 钱袋苔 图版 117: 13—20 Marsupella revoluta (Ness) Lindb. (1886);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Sarcoscyphus revolutus Nees ( 1836); Marsupella delavayi Steph. ( 1894) Gym- nomitrion re flexi folium Horik . (1934). 植物体 粗壮, 红褐 色至黑 褐色, 稀疏 或密集 丛生。 茎直立 或先端 上倾, 长 1 一 5 厘 米。 假根 稀少, 无色。 叶 2 裂, 横生于 茎上, 覆瓦状 排列, 对折 内弯, 椭圆形 或近匙 形, 长略大 于宽, 基 部窄, 先端 2 裂至 叶长的 1/3 左右, 裂 瓣近于 等大, 先端 尖锐, 多 具 小尖。 全叶 边缘强 烈背卷 C 叶细胞 近方形 或短长 方形, 壁平均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表 面粗糙 具疣。 雌雄 异株。 雌孢叶 远大于 茎叶。 无 蒴萼。 孢蒴圆 球形, 蒴壁 3 层 细胞。 孢子 较大, 表 面粗糙 具疣。 弹丝双 列螺旋 加厚。 产于 贡山、 碧 江高黎 贡山、 丽 江玉龙 雪山、 大理 苍山。 生 于海拔 3000 — 4225 米的 高山岩 石上。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西藏、 台湾。 尼 泊尔、 锡金、 日本、 欧 洲、 北美洲 也有。 6. 粗瘤 钱袋苔 图版 in: 6-12 Marsupella verrucosa (Nicholson) GroUe (1996). Gyrn nom itrion verrucosum Nicholson (193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红褐 色至黑 褐色, 密集 丛生。 茎 直立或 倾立, 长 2 — 3 厘米, 单 一 或稀疏 分枝。 叶 两列, 覆 瓦状横 生于茎 二侧, 呈折 合状, 近椭 圆形, 长略大 于宽, 基 部 较窄; 先端 2 裂至 叶长的 1/3 左右; 裂瓣 等大, 先 端多数 尖锐; 全叶边 缘强烈 背卷。 叶细胞 上部圆 方形, 中 部短长 方形, 壁略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表面具 明显粗 大瘤, 横 切 面尤为 突出。 其余 未见。 产于 福贡、 丽 江玉龙 雪山。 生 于海拔 3700 米 以上积 雪岩石 缝中。 为 我国特 产种。 本种 与卷叶 钱袋苔 相似, 但叶细 胞表面 具粗大 的瘤, 横切 面尤为 明显。 卷叶 钱袋苔 表面 一般为 细疣。 17. 合卩十 苔禾斗 Scapaniaceae 植 物体黄 绿色, 褐 色或红 褐色, 主茎 匍匐, 分枝 倾立或 直立。 茎橫切 面细胞 异形, 由外 皮层厚 壁细胞 和内部 大型薄 壁细胞 组成。 假 根稀疏 生于茎 腹面。 侧 叶明显 两裂, 蔽 后式 斜生或 横生于 茎上。 叶片 多不等 深裂, 呈折 合状, 背 瓣小于 腹瓣, 两 瓣间的 缝合线 突出 成背脊 或翅, 全缘平 滑或具 齿突。 无 腹叶。 叶细 胞多数 厚壁, 无或具 明显三 角体, 表 面平滑 或粗糙 具瘤; 油体 明显, 每 个细胞 2 — 12 个。 无 性芽胞 见于莲 上部叶 先端, 由 1 至 2 个细胞 组成。 雌雄 异株, 稀 雌雄有 序同苞 或同株 异苞。 雄苞叶 与茎叶 相似。 精子 器生于 雄苞叶 叶腋, 每 个孢叶 2 — 4 个。 蒴萼 生于茎 顶端, 多背腹 扁平, 口部 宽阔, 平 截, 具 齿突, 少数圆 筒形, 口部 收缩具 纵摺。 孢蒴圆 形或椭 圆形、 褐色, 成熟后 4 瓣开 裂至 基部。 蒴 壁厚, 由 3 — 7 层细胞 组成, 外 层细胞 壁节状 加厚, 内层壁 多环状 螺纹增 
222  云 南植物 志  厚。 孢子 11 一 20 微米, 具 庞突。 弹丝通 常为奴 螺纹。 本科 世界有 5 属, 我国 记录有 3 属, 近 50 种。 云南有 2 属, 其中褶 叶苔属 Dipb- phyllum 为首次 记录。 分属 检索表 1 (2) 蒴 萼口部 收缩, 具 纵折, 不或 略背腹 扁平; 叶裂 瓣舌形 至窄长 卵形, 缝合线 不凸出 形成背 脊, 抱 莲鞘状 1. 褶 叶苔属 Diplophylhim 2 (1) 菊 萼口部 宽平, 无 纵折, 多强 烈背腹 扁平; 叶 裂辦卵 形或卵 圆形, 缝合 线多数 凸出形 成背脊 或翅 2. 合 叶苔属 Scapania 1. 褶 叶苔属 Diplophyllum Dum. 植物 体小至 中等, 绿 色或褐 绿色, 匍 匐稀疏 丛生。 茎 具稀疏 分枝, 横 切面皮 部细胞 小, 厚壁, 内部 细胞大 薄壁。 侧叶 两裂, 折 合状, 抱茎 横生或 斜生于 茎上。 裂 瓣不等 大, 背 瓣小, 腹 瓣大, 两瓣 间缝合 线细胞 单层, 不凸 出形成 背脊。 裂瓣 舌形至 窄长卵 形, 全 缘或具 单细胞 齿突。 无 腹叶。 叶中上 部细胞 4 至多 边形, 近基 部细胞 伸长, 壁薄 或 加厚, 三角 体大小 不一, 有时呈 节状。 芽胞由 2 — 4 个细胞 组成。 多 数雌雄 异株。 蒴 萼 生于茎 顶端, 长柱 形或椭 圆形, 一般不 呈背腹 扁平, 向上 收缩, 具 多条深 纵褶, 口部 有 齿突。 孢蒴椭 圆形, 蒴 壁通常 4 层细 胞厚。 孢子 球形, 表面具 不规则 网格状 纹饰。 弹 丝 双螺纹 结构。 本属 世界约 34 种, 主 要分布 在北半 球寒冷 或高山 地区。 我国有 5 种, 云南 1 种。 1. 尖瓣 褶叶苔 图版 118: 1—8 Diplophyllum apiculatum (Evans. ) Steph. (1910). Diplophylleia apicuLata Evans. (1902) . 植物体 很小, 长仅 0.5 — 1 厘米, 带叶宽 1.1 一 1.5 毫米, 黄 绿色, 夹杂于 苔藓丛 中。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横切面 皮部与 中部细 胞略有 区别。 侧叶 两裂折 合状, 横生, 相 接 排列, 背 腹瓣基 部均不 下延; 裂瓣 间缝合 线长为 腹瓣的 1/4 一 1/6, 单层 细胞, 无背 脊。 背 瓣小, 椭 圆形, 贴 茎斜列 生长, 上 部窄三 角形, 先端 具明显 1 一 2 个细胞 刺状小 尖,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腹 瓣大, 舌形, 长 为宽的 2.5 倍 左右, 平 列向水 平方向 展开, 上部 成窄三 角形, 具 1 一 2 个细胞 刺突, 边缘 具少数 不规则 细齿。 叶 片边缘 细胞近 方形, 10 — 14 微米, 壁相等 加厚; 中 部细胞 10 — 16X18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伸长。 叶 细胞三 角体不 明显, 表 面近于 平滑。 孢子体 未见。 产于 德钦。 生 于海拔 3700 米云 杉林下 石面。 分布于 安徽。 北美洲 也有。 2. 合 叶笞属 Scapania (Dum. ) Dum. 植物 体匍匐 丛生, 先端 倾立或 直立, 大 小变化 较大, 从几 毫米至 10 厘 米高。 茎单 
合 叶苔科  223  图 版 118 1 一 8. 'JlJie 權叶苔 Diplophyllumapiculatum (Evans) Steph. 1. 植物体 一部分 (x26), 2. 示 着生于 茎上的 茎叶, 背面观 (X52), 3 — 4. 茎叶, 背面观 (X52), 5. 茎叶, 腹面观 (x52), 6. 背維先 端细胞 (x340), 7. 腹維 先 端细胞 (x340), 8. 腹維中 部细胞 (x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224  云 南植物 志  一 或稀疏 分枝, 横 切面皮 部和中 部细胞 异形。 侧叶深 两裂, 裂瓣不 等大, 呈折 合状, 具 背脊 或翅, 有 时裂至 基部, 无 背脊; 背瓣多 数小于 腹瓣, 圆方 形至卵 圆形, 横 生于茎 上, 基部有 时沿茎 下延; 腹 瓣大, 圆 形至长 圆形, 多数 斜生于 茎上, 基部 不或长 下延。 无 腹叶。 叶边缘 平滑, 具 齿突或 具纤毛 状齿。 叶 细胞多 厚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平滑或 粗糙 具瘤。 雌雄 异株。 蒴萼多 数背腹 扁平, 口部阔 平截, 具 齿突, 有的 蒴萼圆 筒形, 口 部 收缩, 上部具 纵褶。 孢蒴卵 形至长 卵形, 厚壁。 芽胞 常见, 卵 形或长 卵形, 有 时具棱 角, 由 1 至 2 个细胞 构成。 弹 丝双螺 旋状。 孢 子小, 表面 平滑或 具庞。 本属 植物体 侧叶深 2 裂, 呈折 合状, 背 瓣小, 腹 瓣大, 无 腹叶, 易于 识别, 但种的 变异 较大。 本 属中国 记录有 40 余种, 云 南省文 献记载 13 种、 1 变种。 经研 究现有 标本, 有 24 种, 包括 1 新种 (高氏 合叶苔 S. gaochienia Fu ex Cao), 3 个 中国新 记录种 (S. harae Amak. , S. karl-muelleri Grolle 和 S. massalongoi K. Muell. )。 此 夕卜, 已 记载的 Scapania delavayi Steph. 和 S. nimbosa var. yuennanensis Nicholson 因未见 标本没 有收录 在内, 待 进一步 研究。 分种 检索表 1 (6) 植物体 细小, 高一般 不超过 1 厘米; 背 脊长, 为腹 瓣长的 1/2 — 1/3; 叶缘平 滑或具 稀疏齿 突。 2 (3) 叶边 缘平滑 无齿; 背 脊为腹 瓣长的 2/3; 叶 细胞粗 糙具疣 …… 1. 多胞 合叶苔 S. apiculata 3 (2) 叶 边缘具 齿突; 背 脊为腹 瓣长的 1/2; 叶细胞 平滑。 4 (5) 植物体 常带紫 红色; 叶边缘 各部均 具稀疏 钝齿; 芽胞 1 个细胞 11. 马氏 合叶苔 massalongoi 5 (4) 植 物体淡 绿色; 叶 仅上部 具稀疏 小齿; 芽胞 2 个细胞 4. 小 合叶苔 S. curta 6 (1) 植物 体中等 大小至 粗壮, 高 1 一 10 厘米; 背脊无 或短, 少 数长; 叶边 缘具齿 突或纤 毛状刺 齿。 7 (26) 叶背脊 较长, 为腹 瓣长的 1/4 一 3/4。 8 (11) 背腹 瓣近于 等大。 9 (10) 裂 辦向上 渐尖' 上 部呈阔 三角形 尖状; 仅 先端或 上部具 稀齿, 叶细胞 表面具 粗密瘤 9. 展瓣 合叶苔 S. hians 10 (9) 裂 瓣上部 平直, 圆钝; 全缘具 单细胞 锐齿; 叶 细胞表 面平滑 18. 细齿 合叶苔 S. parvidens 11 (8) 背瓣 明.! i 小于 腹擗。 12 (19) 叶边缘 齿白色 透明, 细长, 呈纤 毛状。 13 (14) 叶 边缘齿 稀少, 总数 不超过 20 个; 蒴萼圆 筒形, 膨大, 口 部收缩 具纵褶 15. 东亚 合叶苔 S. orientalis 14 (13) 叶 边缘齿 密集, 总 数多于 25 个; 菊 萼背腹 扁平, 口部 平截, 平滑 无褶。 15 (18) 叶细胞 表面^ 粗瘤; 背瓣基 部不或 略下延 C 16 (17) 叶边缘 14 规则密 集《 ^-细 胞纤毛 状齿; 芽胞 2 个细胞 2. 刺齿 合叶苔 S. ciliata 17 (16) 叶 边缘具 不规则 多细胞 齿; 芽胞 1 个细胞 弯瓣 合叶苔 S. parvitexta 
合 叶苔科  225  叶细 胞表面 平滑; 背 瓣基部 长下延 叶 边缘齿 短钝, 不呈纤 毛状。 叶细 胞表面 具明显 粗瘤; 边缘 具单细 胞钝齿 叶细胞 表面平 滑或具 细疣; 边缘具 单细胞 或多细 胞齿。 叶边 缘齿单 细胞, 稀少; 背腹 瓣明显 长下延 叶边 缘齿多 细胞, 不 规则; 腹瓣 不或略 下延。 叶背脊 较长, 为腹 瓣长的 1/2; 仅 叶上部 具不规 则齿突 •• 叶背脊 较短, 为腹 辦长的 1/3; 叶中 上部均 具不规 则粗齿 叶 无背脊 或背脊 短于腹 瓣长的 1/5。 叶 细胞表 面具明 显粗瘤 C 叶背腹 辦近于 等大, 向 腹面强 烈内凹 叶 背瓣明 显小于 腹瓣, 平 展或略 内凹, 有的 向一侧 偏斜。 叶 细胞瘤 重叠成 复合状 叶细胞 瘤密集 平铺, 不呈 复合状 C 侧 叶向一 侧强烈 偏斜; 无 背脊; 叶边缘 齿突不 呈纤毛 …-  12. 林地 合叶苔 S. nemorea  24. 粗疣 合叶苔 S. verrucosa  17. 大 合叶苔 S. paludosa  - 7. 格氏 合叶苔 S. griffithii 22. 斯氏 合叶苔 S. stephanii  10. 克氏 合叶苔 S. karl-muelleri  8. 复瘤 合叶苔 S. harae  20. 圆叶 合叶苔 S. rotundifolia  侧 叶贴茎 着生或 平展; 具短 背脊, 为腹 瓣长的 1/10 左右; 叶 边缘齿 突呈纤 毛状。  14. 高辩 合叶苔 S. nimbosa 6. 高氏 合叶苔 S. gaochienia 21. 偏叶 合叶苔 S. secunda  叶 边缘齿 稀少, 不超过 20 个 叶边缘 齿多, 25 个以上 叶细 胞表面 平滑。 侧 叶向一 侧强烈 偏斜; 叶上 部边缘 平滑, 仅中下 部具齿 …- 侧 叶贴茎 着生或 伸展, 不 向一侧 偏斜; 叶边缘 各部均 有齿。 叶 背瓣基 部不沿 茎下延 C 叶 背辦基 部形成 耳状小 裂瓣, 裂瓣 边缘具 长纤毛 状齿; 植物体 粗大, 高达 5 — 8 厘米 …… 23. 粗壮合 叶笞 S, subnimbosa 40) 叶背 維基部 仅有纤 毛齿, 不形成 耳状小 裂瓣;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高 2 — 4 厘米。 43) 叶 边缘具 规则单 个细胞 长的刺 状齿; 具极 短背脊 3. 毛刺 合叶苔 S. ciliaspinosa 42) 叶 边缘具 不规则 1—2 个 细胞长 的齿; 无背脊 16. 分瓣 合叶苔 S. ornithopodioides 39) 叶 背瓣基 部沿茎 长下延 C 46) 叶腹瓣 基部不 沿茎长 下延; 边缘齿 细长, 2 — 3 个 细胞长 …… 5. 褐色 合叶苔 S. femiginea 45) 叶腹 瓣基部 沿茎长 下延; 边 缘齿相 对短, 多 为单个 细胞长 13. 尼泊尔 合叶苔 S. nepanensis 1. 多胞 合叶苔 图版 119: 1—6 Scapania apiculata Spr. (1849); K. Muell. ( 1905). Steph. ( 1910); Schust. (197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Koponen et al. (1983). Martenella apiculata (Spr. ) Lindb. (1889). 植物体 细小, 黄 绿色, 高仅 2 — 5 毫米, 常 在腐木 上形成 群丛。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直立 或先端 上升。 侧叶 相接或 覆瓦状 排列, 向 茎上部 密集, 2 裂至 1/3; 背脊为 腹瓣长 的 2/3 左右; 裂瓣基 部均不 下延, 全缘 平滑, 先端具 小尖; 背 瓣小, 为 腹瓣的 0.65 — 0.75, 方 舌形, 不超过 茎背仰 着生, 渐尖; 腹 瓣长卵 舌形, 渐尖; 叶细胞 较大, 圆多边 形, 三角体 较大, 加厚呈 节状, 尖 部细胞 18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22 X 25 — 27 微 米, 表 面粗糙 具疣。 油 体小, 每 个细胞 5 — 8 个。 雌雄 异株。 蒴萼 顶生, 背 腹强烈 扁平, 
22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9 1 一 6. 多胞 合叶笞 ScapaniaapiculataSpr. 1. 植 物体, 具 菊萼, 背面观 (x23), 2 — 3 叶片 (x23) 4 叶先端 细胞 (X340). 5. 叶中 部细胞 (X340). 6. 舰 (x340); 7— 1 1 , 刺齿 合叶笞 Scapania ciliata S. Uc. 7. 叶片 (X23), 8. 叶边缘 细胞和 (-265). 9. 叶中 部细胞 (x265), 10. 叶基 部细胞 (x265); 11. 菊萼口 部纤毛 状细胞 (x265)。 (曹 同、 冯金 环绘) 
合 叶苔科  227  口 部宽阔 平截, 平滑 或具微 齿突。 芽 胞常见 于鞭状 枝小叶 先端, 紫 红色, 椭 圆形, 单个 细胞。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950 米山区 林下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日本、 朝鲜 (北部 )、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为 腐木生 小型合 叶苔类 植物, 其植物 体高仅 2 — 5 毫米; 背腹 瓣全缘 平滑, 先 端有 小尖; 叶细胞 较大, 三角体 增厚呈 节状; 芽胞 常见, 单个 细胞; 蒴 萼强烈 背腹扁 平, 口部 平截, 可 与他种 区别。 2. 刺齿 合叶苔 图版 119: 7—11 Scapania ciliata S. Lac. ( 1867) . Scapania spinosa Steph. (1897); Steph. (1910);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西藏苔 藓 植物志 (1985); Scapania levieri K. Muell. ( 1905); Steph. ( 1910); Nicholson (193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高 2 — 4 厘米, 宽 3 — 4 毫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茎 单一或 叉状分 枝, 直立 或先端 上升。 侧 叶离生 或相接 排列, 不等 两裂至 2/3, 呈折 合状; 背脊 约为腹 瓣长的 1/3, 平 直或略 弯曲。 背 瓣小, 腹 瓣人, 先端 圆钝, 边缘 具细密 白色透 明刺状 齿, 齿由 1 个稀 2 个细胞 组成; 背瓣 贴茎, 基部略 下延; 腹 瓣近于 横生, 卵形, 为背瓣 的 2—2.5 倍, 基部长 下延。 叶 片细胞 圆方形 至圆多 边形, 叶边缘 13 — 15 微米, 中部 16 — 21 微米, 基 部细胞 伸长, 具中等 大小三 角体。 表面 粗糙, 具 明显粗 密瘤。 雌雄异 株。 蒴萼长 筒形, 背 腹强烈 扁平, 平滑 无褶, 口 部宽, 截形, 具 多数小 裂片, 裂 边上具 密 长纤毛 状齿, 长 1 一 4 个单列 细胞。 芽胞椭 圆形, 2 个 细胞。 产 于高黎 贡山、 德 钦白马 雪山、 贡山独 龙江、 屏边大 围山、 景东哀 牢山。 生 于海拔 1500 — 3200 米常 绿阔叶 林或山 顶苔藓 矮林内 腐质或 树干, 树 基上。 分布于 浙江、 安徽、 四川、 广西、 广东、 福建、 贵州、 西藏、 湖南、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喜马 拉雅地 区 也有。 本 种叶边 缘具密 集白色 透明刺 状齿, 表 面粗槌 具明显 密瘤, 特征 明显, 易于 识别。 3. 毛刺 合叶苔 图版 120: 1—5 Scapania ciliatospinosa Horik. ( 1934) . Scapania ferruginea var. minor Amak. ( 1964); S . schi ffneri Grolle ( 1966); Hatt. (1971).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黄褐 色或红 褐色, 长 2 — 4 厘米。 茎 挺硬, 单一不 分枝或 稀疏分 枝。 侧 叶疏生 或相接 排列, 干 时有时 卷缩, 不等两 裂几达 基部, 背 脊极短 弯曲。 背瓣 小, 卵形, 与 茎平行 着生, 边 缘具密 纤毛状 刺齿, 基 部沿茎 下延; 腹瓣约 为背瓣 2 倍, 阔 卵形, 向水 平方向 展开, 强烈 反折, 边缘 具规则 密纤毛 状齿, 齿 尖锐, 单 细胞, 透 明。 叶先端 细胞圆 方形, 15 微米, 中部 19X26 微米, 具大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芽胞生 于 叶裂瓣 先端, 2 个 细胞。 , 产 于维西 维登、 贡山独 龙江、 中甸 吉沙。 生于 高海拔 地区岩 石面。 分布于 中国台 湾。 喜马拉 雅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也有。 本种与 S. ciliata 相近, 2 种叶 边缘均 具单细 胞透明 锐齿, 但本种 (1) 叶裂近 基部, 
,效 通 職 S 10  . 图 版 120 1 一 5. 毛刺 合叶苔 ScapaniaciliatospinasaHorik. I. 植 物体, 背面观 (x5), 2. 腹瓣 (x23); 3. 背辦 ( x23), 4. 叶 边缘 细胞和 》 (X340). 5. 叶屮 部细胞 (X340); 6 — 10. 小 合叶苔 Scapania cum (Mart. ) Dum. 6. 植 物体, 背面观 (X26), 7 — 8. 叶片 (X26), 9. 叶上 部细胞 (x340), 10. 叶中 部细胞 (x340)。 (曽. 同、 冯金 环绘) 
合 叶苔科  229  背脊 极短、 强烈 弯曲; (2) 叶 细胞表 面平滑 无瘤, 可与 S. ciliata 区分。 云 南部分 标本, 叶稀疏 生长, 黄褐 色或红 褐色, 干燥 时强烈 卷缩, 特征 明显。 4. 小 合叶苔 图版 120: 6—11 Scapania curta (Mart. ) Dum. (1835); K. Muell. (1905); Schust. (1974); Koponen et al. (1983). Jungernianfiia curta Mart. (1817); Scapania nana Amak. & Hatt. (1953); S . diplophylloides Amak. & Hatt. (1953). 植物体 细小, 淡 绿色, 高仅 0.5 — 1 厘米。 茎 单一, 侧 叶离生 或相接 排列, 不等两 裂至 1/2 左右, 背脊 约为腹 瓣长的 1/2。 腹 瓣大, 倒 卵形, 基部不 下延, 向上 圆钝, 上 部 具稀疏 单细胞 小齿, 先端 有时有 小尖; 背 瓣小, 约为 腹瓣的 1/2, 先 端带有 小尖, 边 缘具 齿突。 叶 边细胞 壁相等 加厚, 14 一 18 微米; 中 部细胞 薄壁, 20 — 24 厘米, 角部略 加厚, 表面 平滑。 油体 较小, 每 个细胞 2 — 4 个。 雌雄 异株。 蒴萼圆 筒形, 背腹 扁平, 平滑 无级, 上部具 1 一 3 个细胞 组成长 齿突。 芽胞椭 圆形, 2 个细胞 组成。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昆明 西山。 生 于海拔 1560 — 1900 米林下 潮湿土 面上。 分 布于西 藏、 吉林。 日本、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 主要特 征为: (1) 植物体 细小; (2) 叶裂瓣 较阔, 腹瓣 上部宽 圆形, 全 缘或具 单细胞 齿突, 先端 有的有 小尖; (3) 叶边数 列细胞 壁相等 加厚。 本种与 S. parvifolia 很 相似, 但本 种叶较 宽阔, 背脊 稍长, 细胞 较大。 所 见云南 标本叶 边缘齿 突比较 明显。 5. 褐色 合叶苔 图版 121: 1—5 Scapania ferruginea (Lehm. et Lindenb. ) Lehm. et Lindenb. in Gott. (1844); K. Muell. (1905); Horik. (1934); Amak. (1964); Hatt. (1974). J u?jgermannia ferruginea Lehm. et Lindenb. (1877); Scapania andreana Steph. (1924). 植物体 粗壮, 长达 4 一 10 厘米, 宽 6 — 7 毫米, 褐 色或褐 绿色, 丛生 或混生 于其他 苔藓 之中。 茎 具稀疏 分枝。 侧 叶相接 排列, 深 两裂至 4/5 — 9/10, 背 脊短, 为腹 瓣长的 1/10—1/5, 略呈 弧形; 裂瓣不 等大, 边缘具 白色透 明纤毛 状齿, 齿 尖锐, 长 80—110 微米, 由 1 一 2 (3) 个单 列细胞 组成; 背 瓣小, 肾形 或阔心 脏形, 长 2. 5 — 2. 7 毫米。 宽 1.8 — 2 毫米, 超过莲 着生, 基 部沿茎 明显长 下延, 基部边 缘平滑 无齿; 腹瓣约 为背瓣 2 倍 大小,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基部 不沿茎 下延。 叶细胞 较大, 角部 加厚; 边缘 细胞圆 方形, 18 — 21 微米, 中部细 胞近长 方形, 19 一 21 x28 — 30 微米, 表 面平滑 或具 细疣。 蒴萼长 筒形, 背腹不 扁平, 口部 收缩, 具 纤毛状 齿突。 芽胞 卵形, 2 个细 胞。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维登、 德 饮白马 雪山、 大理 苍山、 腾冲中 岭山。 生 于海拔 1400 — 3300 米高山 岩面。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喜 马拉雅 地区也 有。 本种 植物体 粗壮; 背脊 很短; 叶背 瓣基部 平滑, 沿茎 明显长 下延; 叶 边缘具 白色透 明纤毛 状齿, 易 与他种 区别。 
23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1 . 褐色 合叶苔 Scapania ferruginea (Lehm. ct Lindenb. ) Lehm. et Lindenb. 1 .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 x 5), (物体 部分, t 腹 f 观, (X5), 3. 叶 边缘细 胞和齿 (X132), 4. 叶边 缘细胞 (X 265), 5. 叶中 部细胞 65);6— 10. A 氏合叶 fVScapaniagaochieniaFuexC'ao' 6.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l5), 7. 叶片 (x26), 8. 叶上 部边缘 细胞和 W (X340), 9. 叶基部 边缘纤 毛状齿 (X340), 10. 叶中 部细胞 (x340)。 (tN. 冯金 环绘) 
合 叶苔科  231  6. 高氏 合叶苔 图版 121: 6—10 Scapania gaochienia Fu ex Cao (200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高 1.5 — 2 厘米, 黄绿色 至淡褐 绿色, 丛生。 茎 平匍, 上部 倾立, 具稀疏 分枝。 侧 叶相接 排列, 不等 两裂近 基部; 背 脊短, 仅为 腹瓣的 1/10 左右, 略弯 曲。 背 瓣小, 贴茎 着生, 圆 卵形, 先端 圆钝, 边缘 具白色 透明刺 状齿, 齿 一般由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基部略 下延, 形 成耳状 背瓣, 背 瓣边缘 齿长, 成纤 毛状; 腹 瓣近于 横生于 茎上, 向后 背弯, 为 背瓣的 2 倍 大小, 长 卵形, 先端 圆钝, 边 缘具刺 状齿,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叶 片细胞 圆方形 至圆多 边形, 叶边缘 8 — 12 微米, 中部 14 一 18 微米, 基 部细胞 伸长, 具中等 大小三 角体, 表面 粗糙, 具明 显圆密 粗瘤。 其余 未见。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3150 — 3400 米高山 或箭竹 林下, 为我国 特产。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叶不等 两裂近 基部、 背 脊短、 仅为腹 瓣长的 1/10 左右; (2) 全叶 边缘具 透明刺 状齿, 齿高 1 一 2 个 细胞; (3) 叶细 胞表面 粗糙, 具明显 粗密圆 瘤。 7. 格氏 合叶苔 图版 122: 1—5 Scapania griff ithii Schiffn. (1899); K. Muell. (1905); Nicholson (1930); Amak. (1964); Hatt. (1974). Scapania sikkimemis Steph . (1899); S . spathulata Steph. (1899). 植物 体红褐 色或褐 绿色, 长 1 一 2 厘米。 茎 挺硬,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侧 叶斜向 伸展, 覆瓦状 排列, 不等 两裂至 1/2; 背 脊为腹 瓣长的 1/2, 平直; 腹瓣倒 卵形, 近于 横生, 基部不 下延, 先 端钝, 常具 小尖, 上部 边缘具 1 至多个 细胞的 不规则 细齿; 背瓣 约为腹 瓣的 1/2 左右, 近 菱形, 横生 盖茎, 先端 钝或具 小尖, 边缘 上部具 细齿, 基部不 下延。 叶细胞 薄壁, 无 明显三 角体, 近边 缘细胞 11 一 16X10— 14 微米, 中部 13— 16X 16 — 24 微米, 表面 平滑。 蒴 萼长圆 筒形, 背腹 扁平, 口部平 截具钝 细齿。 芽胞窄 长形, 1 一 2 个 细胞。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300 — 3300 米潮 湿崖壁 上或岩 石面。 分布于 湖南。 喜 马拉 雅地区 也有。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背腹 瓣均不 下延; (2) 背脊 较长, 约为 腹瓣的 1/2; (3) 叶上部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4) 叶细 胞近于 等径, 薄壁, 三 角体不 明显。 8. 复瘤 合叶苔 (新拟 ) 图版 123: 1-6 Scapania harae Amak. (1964); Hatt. in Hara (1966); Amak. in Hara (1971). 植物体 挺硬、 褐 色或红 褐色, 高约 1 一 1.5 厘米, 丛生。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侧叶 相接 排列, 不等两 裂几至 基部; 背脊 极短, 具 背翅; 背 瓣小, 腹 瓣大, 先 端圆钝 或具小 尖, 边缘 密生刺 状齿, 齿由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背瓣贴 茎近与 茎平行 着生, 心形或 卵形, 4.5 毫 米宽,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腹 瓣大, 卵形, 近于 横生, 向外 伸展, 略 背弯, 基部明 显沿茎 下延, 8 — 9 毫 米长, 5 — 6 毫 米宽, 先端 钝常具 小尖; 叶 细胞不 规则多 边形, 每 个细胞 中央具 5 — 10 个 瘤突组 成的复 合瘤, 瘤 高呈组 合状, 横切 面尤为 明显。 三 角体明 显呈大 节状。 其余 未见。 产于 福贡鹿 马登、 丽江玉 龙山、 碧 江高黎 贡山。 生于腐 木上。 喜马拉 雅地区 (锡 
23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22 1— 5. 格氏 合叶^ ScapaniagriffithiiSchiffn. 1. 着 生茎上 叶片, 背面观 ( x 26) ,2. 着 生茎上 叶片, 腹面观 (x 26), 3. 叶片 (X26), 4. 叶边 缘细胞 (x340), 5 • 叶中 部细胞 ( x 340) ;6 — 1 1 . 展辦 合叶苔 Scapania hians Steph. 6.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26), 7 — 8. 叶片 (X26), 9. 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340), 10. 叶中 部细胞 (x340), 11. 叶片横 切面, 示有明 显粗瘤 (><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合 叶苔科  233  图 版 123 1 一 6. 复瘤 合叶苔 Scapaniaharae Amak.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26), 2. 腹辩 (x26), 3. 叶片 (x26), 4. 叶中 部细胞 (X340), 5. 叶边缘 细胞和 ( X340). 6. 叶片 横切面 (x340); 7 — 12. 克氏 合叶苔 Scapania karl-muelleri Grollc, 7. 植物体 部 分, 背面观 (xlO), 8. 叶片, 背面观 (x26), 9. 叶 边缘细 胞和纤 毛状齿 (X340), 10. 蒴粤 (X26), 11. 蒴粤 n 部纤毛 状细胞 (x340), 12. 叶片 横切面 (x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234  云南 植物志  金、 不丹) 也有。 为中 国新记 录种。 本 种叶细 胞中央 具有由 5 — 10 个 瘤突组 成的复 合瘤, 模切 面此特 征尤为 明显。 此 外, 本种叶 不等两 裂几至 基部; 叶缘 具刺状 长齿; 叶 细胞角 部特别 加厚呈 节状, 易于识 别 C 9. 展瓣 合叶苔 图版 122: 6—11 Scapania hians Steph. (1904); K. Muell. (1905); Steph. (1910); J. D. Godfrey & G. A. Godfrey (1978). 植物体 纤细, 挺硬, 红 褐色, 高 1 一 2 厘米, 丛 生于其 他苔藓 之中。 茎 单一。 叶相 接 排列, 向外 展开, 干燥时 略呈波 折状; 两裂至 1/4, 裂 瓣近于 等大; 背脊 较长, 约为 腹 瓣长的 3/4, 平直。 背瓣阔 卵形, 超过茎 着生, 基 部宽, 沿茎不 下延, 向上 渐尖, 全 缘 或先端 及上部 具齿; 腹瓣 卵形, 渐尖, 先 端及上 部具稀 疏齿。 叶细胞 厚壁, 角 部明显 加厚; 边缘细 胞圆多 边形, 11 一 13 微米, 中部 细胞多 边形, 15 — 26 微米, 基部 细胞伸 长, 表面粗 糙具圆 粗瘤。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250 米石面 (? )。 分布于 陕西。 加 拿人哥 伦比亚 曾发表 过本种 的一个 亚种: S. hians subsp. salishensis J . Godfrey et G. Godfrey, 1978.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裂 瓣近于 等大, 基 部宽, 渐尖, 上 部呈阔 三角形 尖状, 先端 和上 部具稀 疏齿; 背 脊长, 为腹 瓣长的 3/4 左右; 叶细 胞表面 粗糖, 具 明显圆 密瘤。 所见云 南标本 叶上部 边缘常 具不规 则齿, 考虑仍 属本种 范围。 10. 克氏 合叶苔 图版 123: 7—12 Scapania karl-muelleri Grolle (1966); Hatt. in Hara (1975). 植物体 粗壮, 黄 褐色, 高达 5 — 7 厘米, 带 叶宽约 2.1 毫米, 密集 丛生。 茎 单一或 稀疏 分枝, 直立 或先端 上升。 侧 叶相接 排列, 近 于相等 两裂近 基部, 呈 强烈内 凹状; 背 脊 极短, 仅为 腹瓣的 1/8 — 1/10, 弧形 弯曲; 背 瓣略小 于腹瓣 或近于 等大, 近半 圆形, 1.5 毫 米宽, 远 超过茎 着生, 先端 圆钝, 向腹 面强烈 内凹, 基部略 下延, 边缘具 纤毛状 刺齿, 齿由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腹 瓣向两 侧伸展 着生, 长 卵形, 1.8 毫 米长, 1.2 毫米 宽, 内凹, 边 缘具长 纤毛状 刺齿, 齿由 1 一 2 (3) 个细胞 组成,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叶片 细胞不 规则圆 边形, 近边 缘细胞 11 一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14 一 17 微米, 三 角体明 显膨大 呈 节状, 表 面粗糙 具明显 半球状 粗瘤。 雌雄 异株。 孢蒴长 筒形, 背腹不 扁平, 向上收 缩, 具 纵摺, 口部具 不规则 纤毛状 齿突。 产 于贡山 白汉洛 后山。 生 于海拔 4210 米 的杜鹃 丛下。 分布于 西藏。 尼泊尔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粗壮, 黄 褐色; 侧 叶向腹 面强烈 内凹, 近 于相等 两裂至 基部; 背 脊短, 仅 为腹瓣 1/8 — 1/10; 叶 边缘具 1 一 2 (3) 个细 胞组成 纤毛状 长齿; 叶片 细胞三 角体大 呈 节状, 表 面具明 显密集 粗瘤; 蒴 萼长圆 筒形, 背腹不 扁平, 口部 收縮具 纵摺, 易于识 别。 1966 年 Grolle 从 尼泊尔 描述新 种时, 未见 蒴萼, 根据 其侧叶 两裂近 基部, 背 脊短, 叶边缘 具纤毛 状齿, 叶片细 胞表面 具粗瘤 等特征 认为应 归为分 瓣合叶 苔亚属 Subgen. protoscapaniao 本次研 究中首 次发现 该种的 蒴萼。 其蒴萼 呈长圆 筒形, 背腹不 扁平, 向 
合 叶 苔 科  235  U 部收缩 具明、 说 纵摺, 因此归 属于折 萼合叶 荇亚属 Subgen. plicatilalyx 为宜。 11. 马氏 合叶苔 图版 124: 1—6 Scapania massalongoi K Mucll. (1901); K. Muell. (1956); Schust. (1974). 植物体 细小, 黄 绿色, 或带紫 红色, 高 5 — 11 毫米, 带叶宽 1.5 — 2 毫米, 上部倾 立, 稀疏 丛生。 茎 单一不 分枝, 横切面 外层具 1 一 2 层红棕 色厚壁 细胞, 内部细 胞大, 薄壁。 侧叶相 接或覆 a 状排 列, 不等 两裂至 1/2; 背脊约 为腹瓣 的 1/2 左右, 平直。 背 瓣小, 贴 茎斜展 着生, 圆 卵形, 先 端常具 小尖, 0.40 —" 0.45 微 米宽, 0.60"0.75 毫 米长, 基部不 下延, 边缘具 稀疏钝 (^; 腹 瓣近于 横生, 长 卵形, 0.50"0.70 毫 米宽, 0.8"0.9 毫 米长, 先端具 小尖, 边 缘具明 显稀疏 钝齿, 基部不 下延。 叶 片细胞 近方形 至圆多 边形, 沿边缘 2 — 3 裂 细胞壁 略厚, 约 8 —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2 — 16 微米, 基部 细胞 伸长, 薄壁, 无 明显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油体 多数, 6 — 8 个, 卵形。 芽胞 单个细 胞, 常 见于植 物体上 部叶片 先端。 其余 未见。 产于昆 '明 西山。 生于土 坡壁上 或潮湿 土面。 为 我国新 记录。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 种主要 识别特 征为: (1) 植物体 细小, 高仅为 1 厘米 左右, 上部叶 片带紫 红色; (2) 侧 叶不等 两裂至 1/2 左右, 背 脊约为 腹瓣的 1/2 左右; (3) 背 腹瓣基 部均不 下延, 先 端常有 小尖, 边缘 具稀疏 钝齿; (4) 芽胞 1 个 细胞, 常 见于植 物体上 部叶边 边缘。 12. 林地 合叶苔 图版 124: 7—11 Scapania nemorea (L. ) GroUe (1963); Piippo (1990). Jufigermanfiia fieniorosa L. ( 1753); J • ? lemorea L. ( 1758); Scapania netnorosa (L.)Dum. (1835); K. Muell. (1905); Steph. (1910); Schust. (1974); 西藏苔 藓植物 志 (1985).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长 2 — 3 厘米, 淡黄绿 色至褐 绿色。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侧叶斜 生, 相接 排列于 茎上, 不等 两裂至 2/3; 背脊 较短, 为腹 瓣长的 0.25 -" 0.35, 略 呈弓形 弯曲; 腹瓣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宽 为长的 0.6"0.8, 向基部 渐窄, 沿茎长 下延, 先端 圆钝, 边缘 具规则 密集刺 状齿, 齿 2 — 3 个细 胞高, 先端 尖锐; 背瓣 为腹瓣 大小的 0.35-0.5, 斜生, 肾 形至圆 方形, 超过茎 着生, 基 部明显 下延, 先端具 小尖, 边缘具 刺 状齿。 叶细 胞圆多 边形, 三角体 明显, 上 部细胞 10 — 16 微米, 中部 18 — 25 微米, 表 面近于 平滑。 油 体大, 每 个细胞 2 — 5 个。 雌雄 异株。 蒴萼背 腹强烈 扁平, 上部 向后弯 折, 口部具 长齿突 <^ 芽 胞窄椭 圆形, 1 个 细胞。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维登。 生 于海拔 3100 — 3250 米 树干或 高山草 甸上。 分布于 西藏、 陕西、 四川。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腹 瓣相对 较窄, 宽 为长的 0.6~0.8, 基部长 下延; (2) 背瓣 斜生, 肾形, 基部 着生处 成弧形 弯曲, 沿茎 下延; (3) 叶边 缘齿呈 刺状, 长一般 2-3 (4) 个 细胞, 顶端细 胞长, 尖锐; (4) 油 体大; (5) 芽 胞一个 细胞。 U. 尼泊尔 合叶苔 图版 125: 1—5 Scapania nepalensis Nees ( 1844) ; K. Muell. (1905); Nicholson (1930). Diplophylluffi nepalense (Nees) Steph. (1910). 植物 体密集 丛生, 绿 褐色, i<::2 — 5)M 米。 茎单 或稀疏 分枝。 叶疏 1:., 明显 下弯, 
图 版 124 1—6. 氏 合叶笞 Scapania massalongoi K. Muell. 1. 植 物体, 背面观 (x26), 2—3. 叶片 (x26), 4. 叶先端 细胞 (X340), 5. 叶边缘 细胞和 tff 突 (x340), 6. 叶中 部细胞 (x340); 7 — 1 1 . 林地 合叶苔 Scapania nemorea (L. )Grolle, 7. 植物休 -部 分' 背面观 (x20), 8.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20), 9. 叶片 (x20), 10. 叶 边缘 细胞和 ft. (X265), 11. 叶中 部细胞 (X265)。 (曹 同、 冯金 环绘) 
合 叶苔科  237  图 版 125 1 一 5. 尼泊尔 合叶苔 ScapanianepalensisNecs,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蒴萼, 背面观 (x26), 2. 着生 于茎上 叶片, 背面观 (X26), 3. 着生 于茎上 叶片, 腹 观 (x26), 4. 叶边缘 细胞和 t§ ( x340), 5. 叶中 部细胞 (x340); 6—9. r^ie 合 叶?? Scapania nimbosaTayl. et Lchm. 6. 叶片腹 Si 观 (x26), 7. 叶边缘 细胞和 W ( x 130), 8. 叶 边缘 » (X265), 9. 叶屮 部细胞 (x265)。 (1? 同、 冯金 环绘) 
238  云 南 植 物 志  小-等 两裂近 基部, 背脊 很短。 裂瓣不 等大, 背 瓣小, 腹 瓣大; 背瓣长 方形, 先 端钝, 向 外 超过— 茶 着生, 基 部沿茎 下延, 边缘具 纤毛状 长齿; 腹 瓣约为 背瓣的 3 倍 大小, 外 卵形, 先 端钝, 基 部沿茎 下延, 边缘具 纤毛状 长齿; 叶边 缘齿单 细胞, 长 刺状。 叶 片细胞 较小, 先端约 6 微米, 中部 8x12 微米, 基部 8X20 微米, 角部 加厚, 表面平 滑。 雌雄 异株。 蒴萼 膨大, 梨形, 具纵 被褶, 背腹不 扁平, 口 部小裂 片具毛 状齿。 芽胞 生: f 叶裂瓣 先端, 淡棕 紫色, 卵形, 通常 2 个细胞 组成。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 福贡鹿 马登。 生 于海拔 1400 — 4800 米林下 潮湿岩 石上。 分布 r 四川。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叶 裂几达 基部, 背脊 很短; (2) 叶细胞 较小, 中部仅 8X12 微米; (3) 叶边缘 具单细 胞刺状 长齿; (4) 蒴萼 膨大, 背腹不 扁平, 具明 显纵被 褶。 14. 高瓣 合叶苔 图版 125: 6—9 Scapania nimbosa Tayl. et 【.ehm. ( 1844); K. Muell. ( 1.J5); Steph. ( 1910); Nicholson (1930); Amak. (1964); Hatt. (1975);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植物 体中等 人小, 高 1 一 2 厘米, 挺硬, 红 褐色。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叶在 茎下部 相接 排列, 向 上成覆 瓦状, 两 裂几达 基部, 背脊 很短, 为腹 瓣长的 1/15— 1/10, 半圆 形。 叶裂 瓣近于 等大, 边 缘具稀 少不规 则纤毛 状齿, 齿长 1 一 2 个 细胞, 总数一 般不超 过 20 个; 背 瓣近于 横生, 卵形, 先端具 小尖或 齿突, 基部不 下延; 腹瓣 与背瓣 等大或 略大, 卵形, 横向 展开, 渐尖,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叶 细胞近 星形, 角部 强烈加 厚呈节 状, 黄 褐色; 叶片先 端细胞 10 — 12 微米, 中部 15 微米, 表面 粗糙, 具明显 粗瘤。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3000 — 3200 米的 阴湿岩 石面, 常混生 于其 他苔藓 之中。 分布于 西藏。 喜马拉 雅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 欧洲 (苏 格兰、 挪威) 也有。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背 瓣与腹 瓣近于 等大; (2) 背 脊短, 为腹 瓣长的 1/10 — 1/15; (3) 叶裂 瓣边缘 齿长而 稀疏, 总 数一般 不超过 20 个; (4) 叶细胞 三角体 明显加 厚呈 节状。 15. 东亚 合叶苔 图版 126: 1—3 Scapania orientalis Steph. et K. Muell. (1905); Nicholson (1930); Amak. (1964). Diplophyllum orientale (Steph. ) Steph. ( 1910). 植物体 细弱, 长 1 一 3 厘米, 黄 褐色, 密集 丛生。 茎 单一或 分枝。 叶斜向 伸展, 相 接 排列, 不等 两裂至 2/3, 抱茎。 背脊 约为腹 瓣长的 1/3, 波状 弯曲。 背 瓣小, 钝卵形 或长 方形, 超过茎 着生, 先端 尖锐, 基 部沿茎 下延, 边缘 具稀疏 单细胞 长齿; 腹 瓣大, 约为 背瓣的 2 倍, 尖 卵形、 下弯, 边 缘具稀 疏纤毛 状齿, 齿 单细胞 尖锐, 总数 不超过 20 个。 叶细 胞角部 加厚, 上部约 10 微米, 中部 20X25 微米, 表面 粗槌。 雌雄 异株。 蒴 35:tfS 棒状, 不背腹 扁平, 具 纵褶; 口部略 收缩, 具 长纤毛 状齿。 芽胞 卵形, 由 2 个细 胞 组成。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维丙 鹿马登 丫口。 生 于海拔 3000 米以上 高山岩 石面。 分布于 川 印度、 锡金 也有。 
合 叶 笞 科  239  1*1 版 126 1 一 3. 东 亚合叶 Scapania oriemalis Steph. cx K. Mucll. 1—2. 叶片, ff iW M ( x 26 ) . 3. 叶边 缘细胞 fliW ( x340),4— 10. 分 合叶 Scapania omithopcxlioidcs (With. ) Prar -、 4. 物沐一 部分, TflflAi)^ ( x2()), 5. 叶 片背 Ifli 观 ( x20). 6. 叶 上部边 缘细胞 ftlW ( X265). 7. 叶屮 部细胞 (x265), 8. 叶 J* 部 边缘纤 t 状 W (x265),9. »\m'[^.Um% (X265). 10. ij": 胞 (x265h ( 、 ? 金 环绘) 
240  云南 植物志  本 种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背脊 稍长, 约为腹 瓣长的 1/3; (2) 叶边 缘纤毛 状单细 胞齿 稀疏, 长短不 规则, 总 数一般 不超过 20 个; (3) 植 物体较 细弱。 16. 分瓣 合叶苔 图版 126: 4—10 Scapania ornithopodioides (With. ) Pears. ( 1920) ;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J U ngerman ti ia am ithopodioides With. (1776); Scapania plani folia Dum. (1835); Steph. (1910); Nocholson Scapania hcmdelii Nicholson (1930); Grolle (1966); S. pla- gioch iloides Horik . (1934). 植物 体粗壮 至中等 大小, 长 2 — 4 厘米, 褐绿 色或红 褐色, 丛生, 茎 单一或 顶部具 少数 嫩枝。 叶 相接或 覆瓦状 排列, 深 两裂至 基部, 无 背脊。 裂瓣 分离, 背 瓣小, 腹瓣 大, 边缘具 1 一 2 个 细胞长 的齿, 近基部 齿呈纤 毛状, 长 4 一 6 个 细胞, 稀 分叉。 背瓣近 心形, 先 端钝或 渐尖, 超过茎 着生,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腹 瓣大, 为 背瓣的 2 — 2. 5 倍, 长 卵形至 卵形、 横生, 基 部沿茎 下延。 叶片 细胞角 部强烈 加厚呈 节状, 桔 黄色; 叶缘细 胞 星形, 14 一 n 微米, 中部 细胞不 规则长 方形, 14X26 微米, 基 部细胞 伸长。 表面平 滑 或粗糙 具不明 显抚。 芽胞椭 圆形, 深 褐色, 2 个 细胞。 其余 未见。 产于福 贡高黎 贡山、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维西、 德饮、 中甸天 宝山、 丽江 玉龙雪 山、 大理 苍山。 生 于海拔 1800 — 3850 米山 地林地 或树干 基部。 分布于 西藏、 浙江、 四 川、 福建。 日本、 菲 律宾、 夏 威夷、 喜马拉 雅地区 和欧洲 也有。 本种为 我国常 见种, 多分布 在南方 山地。 其 主要特 征为: (1) 叶 两裂达 基部, 裂瓣 分离, 无 背脊; (2) 叶 边缘具 1 一 2 个细胞 长齿, 基部 齿呈纤 毛状, 4 一 6 个细 胞长; (3) 叶片细 胞三角 体大, 加厚呈 节状。 17. 大 合叶苔 图版 127: 1—5 Scapania paludosa (K. Muell. ) K. Muell. (1903); Steph. (1910); Schust. (197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Scapania cordifolia K. Muell. (1903); K. Muell. (1906). 植物体 粗壮, 长为 2 — 4 厘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下 部呈淡 褐色。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向上 倾立。 侧叶 疏生, 不等 两裂至 1/5 — 1/3, 背 脊短, 为腹 瓣长的 0.2"0.3, 呈半圆 形 弯曲。 腹 瓣近于 圆形, 基部 沿茎长 下延, 先端 圆钝, 边缘具 单细胞 疏齿; 背 瓣小, 为 腹瓣 大小的 0.4~<).5, 近 肾形, 超过茎 着生, 基 部沿茎 下延, 全缘 有稀疏 齿突。 叶片 细胞 薄壁, 无 明显三 角体, 叶缘 细胞近 方形, 约 15 微米; 中部 细胞多 边形, 20 — 25 微 米, 表面 平滑。 雌雄 异株。 蒴 萼背腹 扁平, 口部 平截, 全 缘或具 齿突。 产于 丽江、 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2800 — 4000 米潮 湿岩面 薄土, 常与 湿生藓 类形成 群落。 分 布于黑 龙江、 内 蒙古等 省区。 日本、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主 要区别 特征: (1) 背腹瓣 基部均 下延; (2) 腹瓣 宽阔近 圆形, 背瓣近 肾形; (3) 背脊 很短, 强 烈弓形 弯曲。 该种 与沼生 合叶苔 (Scapania poludicola) 十分 相似, 但 背 腹瓣均 长下延 背脊线 之下, 可以 区别。 所见云 南标本 边缘具 单细胞 小齿, 有 时叶细 胞具三 角体。 18. 细齿 合叶苔 图版 127: 6-11 Scapania parvidens Steph. (1904); K. Muell. (1905); Amak. et Hatt. (1954); 陈 
合 叶苔科  241  图 版 127 1— 5. 大 合叶苔 Scapania paludosa (K. Muell. ) K. Muell. 1. 着 生于茎 上叶, 背面观 (x20), 2. 着 生于茎 上叶, 腹 Iflf 现 (x20), 3. 叶先 端细胞 (X265), 4. 叶中 部细胞 (x265), 5. 背脊 横切面 (x265); 6— 11. 细 齿合叶 ^ Scapania parvidcns Steph. 6. 植物体 部 分, 背 Sf 观 (x26), 7. 叶片 (x20), 8、 9. 叶 边缘细 胞和细 W (X265), 10. 叶中 部细胞 (X265), 11. 朔^ (x26)。 (曹 同、 冯金 环绘) 
242  云 南植物 志  邦杰、 吴鹏程 (1965); Koponen et al. (1983). Sca/xinia ami folia Steph. ( 1924); S. parvitexta var. minor Hatt. ( 1944). 植物体 较小, 长 0.5 — 1.5 厘米, 绿 色或黄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先端 上升。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近 于相等 两裂至 1/3; 背 脊长, 平直, 为腹 瓣长的 0.6 左右。 腹瓣 横生, 向后 弯折,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倒 卵形, 先端 圆钝, 边缘具 细齿, 齿 小, 尖锐, 多 数一个 细胞; 背瓣 略小于 腹瓣, 为腹 瓣大小 3/4 — 1, 长 卵形, 横生 盖茎, 基部不 下延, 先端多 圆钝, 上部边 缘具细 齿< 叶 片细胞 较小, 圆四 边形, 上部 7 — 10 微 米, 中部 12 — 15 微米, 壁略 加厚, 无 明显三 角体, 表 面多数 平滑。 雌雄 异株。 蒴萼长 圆 筒形, 背 腹强烈 扁平, 上部 平截, 向后 弯折, 口部具 细齿。 芽胞 绿色, 椭 圆形, 单个 细胞。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贡山独 龙江、 腾冲大 蒿坪。 生 于海拔 1600 — 2100 米岩石 面上。 分布于 吉林、 安徽 等省。 日本 也有。 本种 与弯瓣 合叶苔 S. parvitexta 相近, 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背腹 瓣近于 等大; (2) 背脊 较长; (3) 叶 边缘齿 细小, 单细胞 组成。 (4) 蒴 萼长圆 筒形, 背 腹强烈 扁平, 蒴口 平截, 具 细齿。 19. 弯瓣 合叶苔 图版 128: 1—7 Scapania parvitexta Steph. (1897); K. Muell. (1905). S. hirosakiensis Steph. in K. Muell. ( 1905); Steph. ( 1910); Horik. (1934); S. parvitexta var. hirosakieusis (Steph. ) Hatt. ( 1950) .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长 1 一 2 厘米, 黄 绿色。 茎 单一, 稀叉状 分枝, 先端 上升。 叶密 集 覆瓦状 排列, 不等 两裂至 2/5 — 3/5; 背脊 较长, 为腹 瓣长的 0.3~0.6, 略 弯曲。 腹 瓣近 于横生 茎上, 卵 形或倒 卵形, 明 显向后 弯折, 基部略 下延, 先端 圆钝, 有 时具锐 尖, 边 缘具密 集不规 则纤毛 状齿, 齿长 1 一 4 个 细胞; 背瓣贴 茎横生 过茎, 基部不 下延, 长方 形或倒 卵形, 为腹瓣 大小的 0.7 — 0.8 倍, 先端圆 钝或有 小尖, 边缘 具不规 则纤毛 状齿。 叶细胞 壁相等 加厚, 三角体 不明显 至中等 大小, 边 缘细胞 8 — 10 微米, 中部 12 — 15X 17 — 20 微米; 表面 粗糙具 疣或明 显瘤。 雌雄 异株。 蒴萼 顶生, 长 筒形, 背腹 强烈 扁平, 平截, 上部 常向后 弯折, 口部具 多数小 裂瓣, 小裂 瓣边具 不规则 齿突。 芽胞 椭 圆形, 单个 细胞。 产 于贡山 独龙江 马库、 滇藏交 界处。 生 于海拔 1500 — 2050 米岩面 薄土或 石上。 分 布于 西藏、 浙江、 安徽、 福建等 省区。 日本 也有。 本种 主要特 征是: U) 叶边 缘齿不 规则, 尖锐, 呈纤 毛状, 1 一 4 个细 胞长; (2) 背脊 较长, 为腹 瓣长的 0.3~{).6; (3) 叶表 面具较 明显统 或瘤; (4) 芽胞椭 圆形, 由 一 个细胞 _咁成 20. 圆叶 合叶苔 1 州 K 128: 8—12 Scapania rotundifolia Nicholson (1930); Hatt. ( 1974). 植物体 挺硬, 卨 1 一 5/? (米, 渴 绿色。 茎稀疏 分枝; 假根 稀少。 茎 叶相接 排列, 常 向 -侧 偏斜, 不 等两裂 11 基郤, 无 脊。 背 瓣小, 与 茎平行 着生, 外凸, 圆形, 先端 钝, 边缘具 突, 部不 下延; 腹 瓣人, 约为 背瓣的 3 倍 大小, 近 圆形, 先端 钝或稍 
合 叶苔科  243  图 版 128 1— 7. 弯辦 合叶苔 Scapania parvitexta Steph.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20), 2. 着 生于茎 上腹辦 ( x 20), 3. 叶片 (X42), 4. 叶 边缘细 胞和齿 (X340), 5. 叶背脊 横切面 (x 340), 6. 叶片中 部细胞 (X420), 7. 芽 胞 (X270); 8—12. 圆叶 合叶苔 Scapania rotundi folia Nicholson, 8.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5), 9. 叶片, 背 面观 (X26), 10. 腹 (X26), 11. 叶 上部边 缘细胞 (X340), 12. 叶中 部细胞 (x340)。 (曹 同、 冯金 环绘) 
244  云南 植物志  尖, 下弯, 基部 下延, 中上部 边缘具 小齿, 齿由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叶细 胞具明 显三角 体, 上部约 15 微米, 中部 25 微米, 表面 粗糙。 其余 未见。 产于 贡山、 维西、 腾冲。 生 于海拔 2400 — 3000 米岩石 面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本种 与偏叶 合叶苔 S. secunda 相似, 干燥 时叶均 向一侧 偏斜, 但本 种叶裂 瓣呈圆 形, 中上部 边缘具 齿突, 齿 稀小, 由 1 一 2 个细胞 组成。 21. 偏叶 合叶苔 图版 129: 1—6 Scapania secunda Steph. (1894); K. Muell. (1905); Steph. (1910); Nicholson (1930); Amak. (1974). 植 物体长 4~6 厘米,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茎叉状 分枝, 具稀疏 假根。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干燥 时明显 向一侧 偏斜, 深 两裂至 基部, 无 背脊; 裂瓣不 等大, 分离, 下弯, 上 部边缘 平滑, 中部至 基部具 2 — 3 个细 胞长刺 状齿; 背 瓣小, 圆 卵形, 与茎 平行, 超过 茎 着生, 基部不 下延; 腹 瓣大, 约 为背瓣 2 — 3 倍, 卵形, 近 于横生 茎上, 基部略 下延。 叶 细胞角 部强烈 加厚, 星形, 上部 8 — 10 微米, 表面 平滑。 雌雄 异株。 蒴萼长 圆形, 背 腹 扁平, 口部具 不规则 齿突。 产于碧 江高黎 贡山。 生于阴 湿岩石 面上。 喜马拉 雅地区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本种 l^r 上 部边缘 平滑, 中 部至基 部具刺 状齿; 茎和 叶明显 向一侧 偏向。 22. 斯氏 合叶苔 图版 129: 7—12 Scapania stephanii K. Muell. (1905); Steph. (1910);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Scapania japonica Gott. (1921); S . javanica var. nipponica Hatt. (1944). 植物 体小至 中等, 1 一 2 厘 米长, 绿 色或褐 绿色, 有时 略带红 褐色。 茎 直立或 上升, 单一 或稀疏 分枝, 具稀疏 假根。 侧 叶离生 或相接 排列, 不等 两裂至 1/3, 背脊 较短, 为 腹 瓣长的 0.3 — 0.4, 略 呈弓形 弯曲。 腹瓣卵 形至宽 卵形, 宽 为长的 1/2 — 3/5, 基部略 下延, 先端 钝或具 锐尖, 边缘具 不规则 粗齿, 齿多 细胞, 长 1 一 3 (4) 个 细胞, 基部宽 1-2 (3) 个 细胞; 背瓣 贴茎, 近于 横生, 基部不 下延, 长 方形或 卵形, 为腹瓣 大小的 3/5—3/4, 先 端钝或 尖锐, 边缘 具不规 则多细 胞齿。 叶 先端和 近边缘 细胞圆 方形, 8 — 12 微米, 具中等 大小三 角体; 中部 细胞近 方形, 14 一 17 微米; 基 部细胞 稍长, 表面平 滑或略 粗糙具 细疣。 雌雄 异株。 蒴萼 顶生, 长圆 筒形, 背腹 扁平, 上部 常向后 弯折, 口 部具 齿突。 芽胞 绿色, 单 个细胞 组成。 产于 葬良、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昆明 西山、 景东哀 牢山、 腾冲。 生 于海拔 1400 — 2470 米岩 石或土 面上, 有时 见于腐 木和瀑 布流水 石上。 分布于 浙江、 安徽、 广西、 四 川、 贵州、 湖南、 福建, 辽宁等 省区。 日本 也有。 本 种在我 国广泛 分布, 多见 于南方 各省区 低海拔 山地土 面或岩 石上。 该种植 物体, 尤其叶 形变化 较大。 其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叶片 边缘具 多细胞 不规则 粗齿; (2) 背脊 较短, 为 腹瓣的 1/3 左右; (3) 叶细 胞壁常 增厚, 具 中等三 角体; (4) 芽 胞由单 细胞组 成。 23. 粗壮 合叶苔 图版 130: 1-5 Scapania subnimbosa Steph. (1910); Amak. (1967). Scapania robusta Horik. ( 1932); S. maxima Horik. (1934); S. bolanderi var. 
合 叶苔科  245  图 版 129 1~6. 偏叶 合叶苔 ScapaniasecundaSteph.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26) ,2. 腹維 ( x 26) ,3. 背 «K x 26) ,4. 叶基部 齿细胞 (X340), 5. 叶 基部边 缘细胞 (x 340), 6. 叶中 部细胞 (x 340); 7 — 13. 斯氏 合叶笞 Scapania stephanii K. Muell. 7. 植 物体, 背面观 (x20), 8. 叶片 (x26), 9. 叶先 端细胞 (x265), 10. 叶先 端细胞 (X210), 11. 叶边 缘细胞 (X265), 12. 叶屮 部细胞 (X265), 13. 蒴萼 (x26)。 (曹 同、 冯金 环绘) 
24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0 1— 5. 粗壮 合叶苔 Scapania subnimbosa Steph.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5), 2. 背維 ( x 20 ) , 3. 腹辩 (X20),4. 叶边缘 W 细胞 (X340), 5. 叶中 部细胞 (x340); 6 — 12 . 粗疣 合叶苔 Scapania verrucosa Heeg. 6. 着 生于茎 上叶, 背面观 (X20), 7. 着牛 -十茎 上叶, 腹面观 (X20), 8 — 9. 叶片 (x26), 10. 叶边缘 细胞和 细齿 (X265), 11. 叶中 部细胞 (X265), 12. 叶基 部细胞 (x265)c (曹 同、 冯金 环绘) 
齿 萼苔科  247  major Amak . ( 1953) . 植物体 粗大, 高 5 — 8 厘米, 带叶宽 5 毫米 左右, 淡绿 色至褐 绿色, 稀疏 丛生。 茎 向上 倾立, 具稀疏 不规则 分枝。 侧叶 相接或 覆瓦状 排列, 不等 两裂近 基部; 背 脊短, 仅 为腹 辦长的 1/6 左右, 弧形 弯曲。 背 瓣贴茎 横生, 超 过茎, 长 圆形, 约 为腹瓣 大小的 0.5—0.6, 2.5 毫 米长, 1.6 毫 米宽, 先 端圆钝 有时具 小尖, 边缘 具纤毛 状齿, 基部不 下延, 形成 耳状小 裂瓣, 裂瓣 边缘具 长纤毛 状齿, 齿有时 呈角状 分叉; 腹 瓣大, 横生向 两侧 展开, 卵 形或舌 卵形, 边缘具 较规则 长纤毛 状齿, 齿 1 一 4 个细 胞长, 先端 尖锐, 往基 部齿更 细长, 基部 不或略 下延。 叶细 胞大, 角部 加厚, 具 明显三 角体, 圆方 形或圆 多 边形, 先 端细胞 20 — 26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34 微米, 基 部细胞 伸长, 表面 平滑无 瘤。 其余 未见。 产于 屏边大 围山、 腾冲。 生于高 山地区 林下土 壁上。 分布于 台湾。 日本 也有。 本种 与腋毛 合叶苔 S. bolanderi 相近, 两种 背瓣基 部均成 耳状小 裂瓣, 裂瓣 边缘具 长纤毛 状齿, 但本 种植物 体明显 粗大, 高达 5 — 8 厘米, 带叶宽 5 毫米 左右; 叶 缘齿多 呈纤 毛状, 细 而高; 叶 细胞明 显大, 上部 20 — 26 微米, 与腋毛 合叶苔 不同。 24. 粗疣 合叶苔 图版 130: 6—12 Scapania verrucosa Heeg. (1893); K. Muell. (1905); Steph. (1910). Scapania verrucifera Mass. (1897); K. Muell. (1905);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S. parva Steph. (1896); Steph. (191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长 2 — 3 厘米, 黄 绿色或 绿色。 茎单一 或稀疏 分枝。 侧叶 相接或 覆瓦状 排列, 不等 两裂至 1/2 — 2/3, 折 合状; 背脊 较长, 为 腹瓣的 1/2 左右, 裂瓣不 等大, 先端 钝或具 小尖, 边缘 具稀疏 单细胞 细齿。 背 瓣小, 宽 卵形, 超过茎 着生, 基部 不 下延; 腹瓣为 背瓣的 2 倍 左右, 卵形, 基 部沿茎 下延。 叶中 上部细 胞近圆 方形, 壁加 厚, 具三 角体, 上部 10 — 12 微米, 中部 15 — 20 微米, 表面 粗糙, 具明显 粗瘤。 雌雄异 株。 蒴萼长 卵形, 背 腹强烈 扁平, 平滑 无褶, 口部宽 截形, 具 齿突。 芽胞 常生于 裂瓣先 端, 红 褐色, 多棱 角形, 2 个 细胞。 产于西 北部梅 里石。 生 于海拔 3800 米石 面上。 分布于 安徽、 陕西、 江西、 四川、 西藏、 福建。 喜马拉 雅地区 (克 什米尔 )、 欧洲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较小, 叶细胞 具明显 粗瘤; 背脊 较长, 为腹瓣 1/2 左右; 叶缘齿 稀疏, 短小, 由一 个细胞 组成; 芽 胞多棱 角形, 2 个细胞 组成, 常见 于叶片 先端, 可与 他种区 别。 18. 齿 萼苔科 Geocalycaceae 植物体 多数绿 色或淡 绿色, 有时黄 绿色, 匍匐 丛生。 茎 单一或 具稀疏 分枝, 分枝多 生自茎 腹面。 侧叶 两列, 相接或 覆瓦状 排列, 蔽 后式, 先端全 缘或具 齿突, 有时 两裂。 腹 叶小但 明显, 先端 2 裂, 外侧常 有齿。 假 根生于 腹叶基 部或散 生于茎 腹面。 叶 片细胞 壁 薄或略 加厚, 三角体 大或不 明显。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雌雄 器胞生 于主茎 或侧生 分枝顶 端。 蒴 萼发育 良好, 长筒 形或广 口形, 有的横 切面三 棱形, 口部具 3 至多个 裂瓣, 边缘 
248  云南 植物志  具 不规则 齿突; 或 受精后 形成假 蒴萼。 孢蒴卵 形或长 卵形, 成熟时 4 裂至 基部, 蒴壁 2 层或 4 一 5 层 细胞, 外层 细胞壁 多节状 加厚, 内 层细胞 壁不完 全环状 加厚。 孢子圆 球形。 弹丝 多双螺 纹状。 本科中 国记录 5 属, 云 南分布 3 属。 分属 检索表 1 (2) 无 蒴萼, 具膨 大的假 蒴苞; 孢 蒴壁由 2 层细胞 组成; 假根散 生于茎 腹面; 腹叶深 2 裂 …… 1. fg^^M Geocalyx 2 (1) 菊 尊发育 良好, 无假 蒴萼; 孢 蒴壁由 4 一 5 层细胞 组成; 假根一 般集中 成束生 于腹叶 基部; 腹叶 2 — 4 裂, 具齿。 3(4) 雌器苞 生于侧 生短梗 顶端; 腹叶 基部两 侧与侧 叶相连 3. 异 萼苔属 Heteroscyphus 4 (3) 雌器苞 生于主 茎或侧 生长枝 顶端; 腹叶 基部不 或仅一 侧与侧 叶相连 2. 裂 萼苔属 Chiloscyphus 1. 假 巷笞属 Geocalyx Nees 植物体 扁平, 黄 绿色, 略 透明, 匍匐 丛生。 茎细长 柔弱, 单 一或具 少数短 分枝。 假 根 发达, 散 生于茎 腹面。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间生, 斜向 伸展, 卵 长形, 全缘, 先端 2 裂 至 1/5 — 1/3, 裂口 和裂瓣 尖锐; 腹 叶相对 较大, 两裂 口几达 基部, 裂 瓣线披 针形, 全 缘。 叶 片细胞 壁薄, 具 较小三 角体, 表 面粗糙 具疣。 雌雄 同株。 雌 雄器苞 常生于 极短枝 先端。 雄苞 叶小, 4 一 8 (10) 对, 浅或深 2 裂。 雌苞叶 很小, 鳞 片状; 假蒴苞 发育, 肉 质, 长椭 球形, 表 面散生 假根。 孢 蒴长筒 卵形, 蒴壁 2 层 细胞, 外 层细胞 壁带状 加厚, 内层 细胞壁 半环状 加厚。 孢子圆 球形, 粗糙 具疣。 弹 丝双螺 纹状。 本属 全世界 5 — 6 种, 中 国记录 1 种, 此属为 云南新 记录。 1. 假苞苔 图版 131: 1—9 Geocalyx graveolens (Schrad. ) Nees (1836); Koponen et al. (1983); Piippo (1990). J " ngerma " n ia gra veolens Schrad . (1797) . 植物 体亮黄 绿色, 扁平, 丛生。 茎紧 贴基质 匍匐,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1.0 — 1.5 毫米, 具 少数由 腹叶腋 长出的 分枝。 假根散 生于茎 腹面。 侧叶 两列, 覆瓦状 排列, 斜生 于 莲上, 向 外扁平 伸展, 长 卵形, 长 0.8 — 1.0 毫米, 边 缘平直 或略呈 弧状, 先 端规则 两裂至 叶长的 1/4 一 1/3, 裂 瓣锐三 角形。 腹 叶小, 与 茎几乎 同宽, 窄 长形, 先端 2 裂 至中 部以下 或几达 基部。 叶片中 上部细 胞近于 等径, 20 — 30 微米, 薄壁, 具小 的三角 体, 表面 粗檢具 细疣。 雌雄 异株。 雌雄 枝常从 同一腹 叶叶腋 长出。 雄 枝短; 雄苞叶 4 一 8 对, 2 裂。 雌苟 叶小, 鳞 片状。 假蒴 萼发育 良好, 长椭 圆形, 肉质, 表 面散生 假根。 孢 蒴长摘 圆形, 蒴壁 2 层 细胞, 外层细 胞纵壁 节点状 加厚, 内层 细胞壁 半环状 增厚。 孢子 圆 球形, 表 面粗糙 具统。 弹 丝双螺 纹状。 产于 中甸。 生于潮 湿腐质 土上。 分布于 吉林。 日本、 俄罗斯 (西伯 利亚地 区)、 高 
齿 萼苔科  249  图 版 131 1—9. 假苞苦 Geocalyx graveolens (Schrad. ) Nees, 1. 植物体 一部分 (x22), 2—4. 侧叶 (x23), 5—6. 腹叶 (X23). 7. 叶中 部细胞 (x320), 8. 叶基 部细胞 (x320), 9. 叶上 部细胞 (x320); 10—19. 裂萼苦 Chiloscy- phus polyanthus (L. ) Card. 10. 芋的 段 具菊萼 (xlO), 11. 植物体 一部分 (x8), 12—15. 侧叶 (xl5); 16. 腹叶 (X100), 17. 腹 叶裂难 (X220), 18. 叶中 部细胞 (x220), 19. 叶 边细胞 (x220)。 (部 分仿 高谦) 
250  云 南植物 志  加索、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植 物体亮 绿色, 柔弱; 侧叶两 列横向 伸出, 先端 2 裂至 1/4 一 1/3; 腹 叶与茎 平行, 深 2 裂近 基部; 无 蒴萼, 假蒴萼 发育, 可以 识别。 2. 裂 萼苔属 Chiloscyphus Corda 植 物体绿 色或黄 绿色, 匍筒 丛生。 茎具 侧生长 分枝, 分枝 发生于 叶腋。 假根 束状, 仅生 于腹叶 基部。 侧叶 两列, 蔽 后式, 相接或 覆瓦状 排列, 斜生, 长方 形或近 方形, 先 端 钝圆或 2 裂具 齿突。 腹叶 明显, 为茎宽 1 一 2 倍, 多数 先端深 2 裂, 裂瓣披 针形, 外 缘具 1 个齿, 基 部不或 仅一侧 与侧叶 相连。 叶 片细胞 薄壁, 多数 三角体 无或不 明显, 表 面平 滑或具 疣突。 雌雄 同株。 雌雄 器苞一 般生于 主茎或 长分枝 顶端。 雌苞 叶大于 茎叶, 先端具 裂瓣和 不规则 齿突。 蒴 萼大, 长筒 形或广 口形, 横切 面呈三 棱形, 口 部常有 3 裂 瓣, 裂瓣 具纤毛 状齿。 孢蒴球 形或卵 圆形, 蒴壁 4 一 5 层 细胞; 外 层细胞 较大, 壁节状 加厚; 内层细 胞小, 壁 不完全 半环状 增厚。 孢子圆 球形, 粗糙 具疣。 弹 丝双螺 纹状。 本书 采用的 Engel. 和 Schust. (1984) 广义 的裂萼 苔属的 概念, 原齿 萼苔属 Lopho- colea 归为本 属的一 个亚属 subg . Lophocolea。 本属中 国记录 16 种。 1998 年 Piippo 记 录云南 丽江的 2 种: Chiloscyphus itoanus (Inoue) Engel et Schust . 和 Ch. sikkimensis (Steph. ) Engel et Schust . 未见 标本, 故未 收录, 本 书报道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侧 叶先端 圆钝, 全缘或 微凹。 2 (3) 腹 叶先端 2 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外侧多 数全缘 无齿; 叶片细 胞三角 体明显 2. 全缘 裂萼苔 Ch. japonicus 3 (2) 腹 叶先端 2 裂至 1/2 — 1/3 处, 裂片刺 毛状, 外侧有 1 长齿; 叶片 细胞无 三角形 5. 裂萼苔 Ch. polyanthus 4 (1) 侧 叶先端 2 裂。 5 (6) 植物体 细小; 侧 叶先端 2 裂瓣 短钝, 常生有 芽胞; 腹叶 2 裂瓣状 • 4. 芽胞 裂莓苔 Ch. minor 6 (5)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侧 叶先端 2 裂瓣 尖锐, 无 芽胞; 腹叶 4 裂 瓣状。 , (8) 腹 叶大' 宽 为茎的 2 倍左右 1. 尖叶 裂萼苔 Ch. cuspidatus 8 (7) 腹 叶小, 略 宽于茎 3. 双齿 裂萼苔 Ch. latifolius 1. 尖叶 裂萼苔 图版 132: 1-8 Chiloscyphus cuspidatus (Nees) Engel et Schust. (1984); Piippo (1990). Lophocolea bidentata var. cuspidata Nees (1836); L. cuspidata (Nees) Limpr. (1876); Nicholson (1930); Inoue (1959); L. arisancola Horik. (1934).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丛生。 茎生 1—1.5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具 侧生长 分枝。 假根 无色, 生 于腹叶 基部, 叶 覆瓦状 排列, 长卵 形至近 方形, 背 侧基部 
齿 萼苔科  251  图 版 132 1— 8. 尖叶 裂萼苔 Chiloscyphus cuspidatus (Nees) Engel. et Schust. 1. 植 物体一 部分具 萌萼, 背面观 ( x 10), 2— 3.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10), 4. 茎叶 (xl8), 5. 内 雌包叶 (X18), 6. 叶中 部细胞 (x220), 7. 叶 先 端细胞 (X 220), 8. 朔粤 横切面 (X22); 9—20. 全缘 裂粤苔 Chiloscyphus japonicus (Steph.) Engel. et Schust. 9. 带 朔萼的 植物体 ( x8), 10. 蒴 W ( X 15), 11 — 13. 侧叶 ( x 15). 14. 雌包叶 ( x 15), 15—16. 腹 叶 (xi5), 17. 叶 边细胞 (X220), 18. 叶中 部细胞 (X220), 19. 叶尖 带芽胞 (x220), 20. 包叶 (xl5)。 (部 分仿 Piippo) 
252  云 南植物 志  略 下延, 先端 2 裂至长 1/3 左右; 裂瓣 细长, 尖锐, 裂口半 月形; 叶 全缘。 叶中 上部细 胞近圆 方形, 25 — 30 微米, 基部 细胞略 长大, 40 — 45X50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 角体无 或不 明显, 表面 平滑。 腹 叶大而 明显, 为 茎宽的 2 倍 左右, 先端深 2 裂至 2/3; 裂瓣长 三 角形, 尖锐, 外侧 具一个 长齿。 雌雄 同株。 雌器苞 生于茎 或侧枝 顶端。 雌苞叶 卵形或 长 卵形, 略大于 茎叶。 蒴萼 伸出, 长 4 一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三 棱形, 横切 面成明 显锐三 角形, 口部具 3 裂瓣, 裂瓣深 2 裂, 具不规 则纤毛 状齿。 雄器苞 稀见于 侧枝顶 端。 雄苞叶 10 对 左右, 密集 丛生。 孢蒴 球形, 黑 褐色, 蒴壁由 5 — 6 层细胞 组成, 最外 层细 胞大, 纵壁 点节状 加厚, 内层细 胞小, 壁不完 全环状 加厚。 孢子 球形, 表面 粗糙具 疣。 弹 丝双螺 纹状, 宽 6—7 微米。 - 产于 大关、 彝良、 贡山独 龙江、 绿春。 生 于海拔 1450 — 1800 米 岩面薄 土或腐 木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日本、 印度、 欧洲、 北 美洲、 非洲 也有。 本 种侧叶 先端深 2 裂 至叶长 1/3 左右, 裂 瓣细长 尖锐; 腹 叶大而 明显, 先端深 2 裂, 外 侧常具 锐齿; 蒴萼 伸出, 长三 棱形, 口部 3 裂瓣 具不规 则纤毛 状齿, 易于 识别。 2. 全缘 裂萼苔 图版 132: 9—19 Chiloscyphus japonicus (Steph. ) Engel. et Schust. (1984); Piippo ( 1990) . Lophocolea japonica Steph. ( 1906) ; L. com pacta Mitt. (1891);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黄 绿色, 丛生。 茎长 2 — 3 厘米, 带 叶宽约 2 毫米, 单一 或具稀 疏 分枝。 叶 覆瓦状 排列, 长方圆 形至近 卵形, 长 0.7 —" 0.8 毫米, 宽 0.6~0.7 毫米, 先 端圆 形或平 截形; 叶边 全缘。 叶 片中上 部细胞 近方形 或短长 方形, 25 — 35x23 — 40 微 米, 薄壁, 三角体 明显, 表面 平滑。 油体聚 合状, 球形, 每 个细胞 8 — 12 个。 腹 叶近方 形, 为 茎宽的 1.5 — 2 倍, 先端 2 裂至 1/2 处, 裂瓣 狭长三 角形, 两侧 多全缘 无齿。 假 根多 束状, 丛生 于腹叶 基部。 雌雄 同株。 雄器 苞生于 侧生枝 先端, 穗状; 雄苞叶 4 一 5 对, 密集覆 瓦状, 全缘。 雌器 苞生于 主茎或 侧生枝 先端; 雌苞叶 与茎叶 相似, 全缘。 蒴 萼 伸出, 上部三 棱形, 口部具 3 裂瓣, 裂 瓣边缘 具不规 则齿。 孢蒴椭 圆形, 蒴壁由 4 一 6 层细胞 组成, 最外层 细胞壁 点节状 加厚; 内 层细胞 壁不完 全环状 加厚。 孢子 球形, 10 — 13 微米, 表面具 细疣。 弹丝深 褐色, 双螺 纹状。 产于 金平、 河口、 勐海、 勐伦。 生于 低海拔 山坡土 面上。 分布于 辽宁、 黑 龙江。 日 本 也有。 本种侧 叶先端 圆钝, 叶边 全缘, 与本属 其他种 不同。 3. 双齿 裂萼苔 图版 133: 1—7 Chiloscyphus latifolius (Nees) Engel. et Schust. (1984); Piippo (1990). lophocolea latifolius Nees (1836); L. bidentata ( L. ) Dum. (1835); Nicholson (1930); Yang (1960). 植物 体小, 白绿 色或黄 绿色, 略 透明。 茎长 1 一 2 厘米, 具少数 分枝。 假根 生于腹 叶 基部。 侧叶近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不 对称, 阔肾 卵形, 基 部宽, 向上 部明显 变窄, 两 侧叶 边略呈 弧形, 全缘, 先端 2 裂, 裂口月 牙形, 裂 瓣细长 尖锐, 腹 侧裂瓣 略小。 腹叶 小, 略宽 于茎, 基 部一侧 与侧叶 相连, 先端 2 裂至 1/2, 裂瓣 尖锐, 边 缘各具 一齿。 叶 
齿 萼苔科  253  图 版 133 1—7. 双齿 裂萼苔 Chiloscyphus latifolius (Nees) Engel. et Schusi.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 x 10), 2—3. 茎叶 (X66), 4 一 5. 腹叶 (X66), 6. 腹 叶细胞 (x220), 7. 叶中 部细胞 (x220); 8— 19. 芽胞 裂粤苔 Chiloscyphus minor (Nees) Engel. et Schust. 8. 带 菊萼的 植物体 ( x 12), 9. 植物体 一部分 (X12), 10_13. 侧叶 ( x 66) , 14 一 15. 腹叶 (X66), 16. 叶中 部细胞 (X220), 17. 叶先 端芽胞 (x220), 18. 芽胞 (x220), 19. 茎皮 部细胞 (X220): (部 分仿 Piippo) 
254  云 南植物 志  细 胞近于 等径, 薄壁, 30 — 40 微米, 无三 角体。 雌雄 异株。 雌器 苞生于 主茎或 长枝顶 端。 雌苞 叶大于 茎叶, 长 卵形, 先端浅 2 裂, 全 缘或具 单齿。 蒴萼 较大, 长形, 口部具 3 裂瓣, 裂瓣 边缘具 锐齿。 雄器苞 侧生; 雄苞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多对, 先端 不对称 2— 3 裂。 产于 昆明、 耿马。 生 于水边 竹林地 面或土 坡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马来 西亚、 巴布 亚新 几内亚 也有。 4. 芽胞 裂萼苔 图版 133: 8—19 Chiloscyphus minor (Nees) Engel. et Schust. (1984) ; Piippo (1990). Lophocolea minor Nees (1836); Nicholson (1930); Horik. (193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 植物体 细小, 绿 色或黄 绿色, 密集 丛生。 茎 匍匐, 长 0.5 — 1 厘米, 单 一或稀 分枝。 侧 叶离生 或相接 蔽后式 排列, 斜生, 长椭圆 形或长 方形, 先端多 2 裂达 叶长的 1/4 一 1/3 处, 稀 圆钝, 裂瓣 渐尖, 先端 具多数 芽胞。 腹叶 较小, 略宽 于茎, 长形, 2 裂 近达基 部。 叶片 细胞多 边形, 等径, 20 — 25 微米, 薄壁, 无三 角体。 油体近 球形, 每 个细胞 4 一 10 个。 雌雄 异株。 雄株 细小, 雄器 苞多见 于主茎 顶端; 雄苞叶 多对, 覆瓦状 丛生。 雌 器苞生 于主茎 或侧枝 先端; 雌苞叶 略大, 阔 卵形。 蒴萼 伸出, 细长三 棱形, 口部具 3 裂瓣, 裂瓣 边缘具 不规则 粗齿。 芽胞 球形, 单 细胞。 其余 未见。 产于 丘北。 生于 沟边土 面上。 广泛 分布于 江西、 福建、 浙江、 安徽、 湖南、 台湾、 西藏、 黑 龙江、 吉林、 辽宁等 省区。 日本、 俄罗斯 (远 东地区 )、 欧洲、 美洲 也有。 本 种植物 体柔弱 细小; 侧叶 2 裂瓣 先端生 有多数 芽胞; 腹叶 较小, 深 2 裂 几达基 部, 易于 识别。 5. 裂萼苔 图版 131: 10—19 Chiloscyphus polyanthus (L. ) Cord. (1829); Nicholson (1930); Horik. (193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Jungermannia polyanthus L. ( 1753); Chiloscyphus pallenscens (Ehrh. ) Dum. (1831). 植 物体绿 色或黄 绿色, 丛生。 茎 匍匐, 长 0.5 — 1 厘米, 具侧生 分枝。 侧叶 两列, 相接 蔽后式 排列, 斜生 茎上, 圆方 形或长 方形,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腹 叶小, 但 明显, 与 茎等宽 或略宽 于茎, 深 2 裂至 1/2 — 2/3 处, 裂 片成刺 毛状, 两侧 各有一 长齿。 叶片细 胞 薄壁, 无三 角体, 中 部细胞 近方形 或短长 方形, 25 — 33X30 — 35 微米, 基部 细胞略 长, 表面 平滑。 每个 细胞具 2 — 3 个 油体。 雌雄 同株。 雄器苞 常生于 雌器苞 前方; 雄苞 叶基部 膨大呈 囊状, 精子器 1 一 2 个。 雌器 苞生于 叶腋。 蒴 萼高脚 杯状, 口 部具三 裂瓣, 边 缘平滑 无齿。 孢子圆 球形, 12 — 18 微米。 弹 丝双螺 纹状。 产于 昆明、 河口、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600 — 2400 米路边 土壁、 林 下土面 和流水 石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浙江、 江苏、 台湾、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等 省区。 朝鲜、 日 本、 俄罗斯 (远 东地区 )、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种腹 叶小, 但 明显, 先端深 2 裂, 裂片刺 毛状, 两侧各 有一个 长齿。 此外, 侧叶 多长 方形, 先端 圆钝或 微凹, 全缘。 
齿 萼苔科  255  3. 异 萼笞属 Heteroscyphus Schiffn. 植物体 多淡绿 色或黄 绿色, 稀 疏丛生 成单一 群落或 混生于 其它苔 藓中。 茎 平匐, 具 少数 分枝。 侧叶 2 列, 相接或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平展 伸出, 长方形 或短长 方形, 先端 圆钝或 2 裂, 全缘 或上部 具不规 则齿。 腹叶 明显, 为 茎宽的 1 一 3 倍, 基 部两侧 与侧叶 相连, 先端 圆钝不 裂或深 2 — 4 裂。 叶片细 胞近于 等径, 薄壁, 三角 体无或 较小, 表面 平滑。 雌雄 异株。 雌雄 器苞一 般生于 侧生短 枝上。 雄 苞叶明 显小。 雌苞叶 与茎叶 相似, 略大。 蒴萼长 形或广 口形, 有时具 不明显 3 条 纵褶, 口部有 裂瓣和 不规则 雌突。 孢蒴圆 卵形, 蒴壁 4 一 5 层 细胞, 最外 层细胞 壁节状 加厚, 内 层细胞 壁不完 全环状 加厚。 孢子 圆 球形, 表 面粗槌 具抚。 弹 丝双螺 纹状。 本属中 国记录 10 余种。 Piippo (1998) 报道 的采集 丽江的 H. tener (Steph. ) Schiffn. 等 标本, 现 报道云 南产的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侧叶近 圆形, 先 端圆钝 无齿; 腹 叶大, 为 茎宽的 2 — 3 倍, 先端圆 钝不裂 • 3. 圆叶 异萼苔 H. tener 2 (1) 侧 叶长方 形或近 方形, 先端 2 裂或 具齿; 腹 叶小, 与 茎近于 同宽, 先端深 2 — 4 裂 C 3 (4) 侧 叶先端 2 裂至 叶长的 1/5 — 1/7, 裂口 成叉状 4. 叉齿 异萼苔 H. lophocoleoides 4 (3) 侧叶先 端不具 裂齿。 5 (6) 侧 叶先端 两侧具 2 个远 离的齿 '… 2. 双齿 异萼苔 H. coalitus 6 (5) 侧 叶先端 一般具 2 个以 上齿, 齿 密集。 7 (8) 侧叶长 方形, 先端具 2 — 3 (5) 个 不规则 齿突; 分 枝均从 腹叶基 部莲腹 面长出 5. 平叶 异萼苔 H. planus 8 (7) 侧 叶短长 方形, 先端具 3 — 10 个 齿突; 分枝从 茎腹面 长出。 9 (10) 侧 叶先端 圆钝, 具少数 (一般 3 — 4 个) 短小齿 6. 南亚 异萼苔 H. zollingeri 10 (9) 侧叶 先端平 截形, 具多数 (一般 5 — 10 个) 尖长齿 1. 四齿 异萼苔 H. argutus 1. 四齿 异萼苔 图版 134: 1—7 Heteroscyphus argutus (Reinw. et al. ) Schiffn. (1910); Piippo (1990). jungermaimia arguta Reinw. et al. (1824); Chiloscyphus argutus (Reinw. et al. ) Nees ( 1845) ; Nicholson ( 1930) ; Horik. (1934); Chiloscyphus endlicherianus var. chi- nensis Mass. (1897); Bonner (1977). 植物 体淡绿 色或黄 绿色, 稀 疏丛生 成单一 群落或 混生于 其他苔 藓中。 茎 匍匐, 长 1.5 — 3 厘米, 带叶宽 1.5 — 3 毫米, 具少数 分枝。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扁平, 向茎 两侧伸 展, 短长 方形, 上 部与基 部近于 等宽, 先端平 截形, 具多数 (10 — 15 个) 长齿。 腹叶 小, 但 明显, 基 部两侧 与侧叶 相连, 深 4 裂, 裂瓣 细长, 全缘 或具少 数齿。 叶片 细胞近 于 等径, 20 — 28 微米, 薄壁, 无三 角体。 雌雄 异株。 雌器 苞生于 侧生短 枝上; 雌苞叶 略大, 卵披 针形, 2 — 3 裂, 边缘 具齿。 蒴萼具 不明显 3 条 纵褶, 口部 宽阔, 具 3 个裂 
2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4 1—7. 四齿异 苔 Heteroscyphus argutus (Reinw. et al. ) Schiffn.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 x 10), 2—3. 茎叶 (x66), 4 一 5. 腹叶 (X66), 6. 叶屮 部细胞 (x220), 7. 茎 叶先端 齿细胞 (x220); 8—14. 双齿 异萼苔 Het- eroscyphus coalitus (Hook. ) Schiffn. 8, 植物 (4^ 一 部分, 腹面观 (xlO), 9 一 10. 茎叶 (x66), 11 一 12. 腹叶 (x66),13. 叶中 部细胞 (X220), 14. 叶上 部细胞 (x220):: (部 分仿 Piippo)  I 广 
齿 萼苔科  257  瓣, 裂瓣披 针形, 有刺状 齿突。 产于 大关、 寻甸、 嵩明、 碧江、 高黎 贡山、 贡山 (独 龙江、 龙元 )、 昆明、 安宁、 绿春、 河口、 丘北、 西双 版纳、 腾冲, 为 广泛分 布种。 生 于海拔 1650 — 2300 米 处山坡 或 水沟边 土面、 石上、 树 干或腐 木上。 分布于 陕西、 安徽、 广西、 湖南、 广东、 海南、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印度尼 西亚、 巴西、 澳 大利亚 也有。 本种 植物体 大小, 侧 叶先端 齿多少 和长短 等变异 较大。 其主要 区别特 征为: (1) 侧 叶先 端具多 数齿, 一般 5 — 10 个; (2) 腹 叶小但 明显, 深 四裂。 2. 双齿 异萼苔 图版 134: 8—14 Heteroscyphus coalitus (Hook. ) Schiffn. (1910); Piippo (1990). Chiloscyphus bescherellei Steph . (1897); Horik. (1934); Chiloscyphus communis Steph. (1906); Heteroscyphus communis (Steph.) Schiffn. (1910); H. bescherellei (Steph.) Hatt. (1944);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植物 体淡绿 色或黄 绿色, 有时透 明略带 褐色, 稀疏 丛生或 夹杂于 其他苔 藓中, 茎平 匍, 长 2 — 5 厘米, 带叶宽 3 — 4 毫米, 具少 数稀疏 分枝。 侧叶稍 相接覆 瓦状蔽 后式排 列, 向 茎两侧 平展, 长 方形, 向上部 略凹, 先端两 侧各具 1 个明 显齿, 齿 4 一 5 个细胞 高, 基部 2 — 3 个细 胞宽。 腹 叶小, 但 明显, 略宽 于茎, 基部 与侧叶 相连, 先端 4 裂, 中部 2 裂瓣 叉开, 较大, 边 缘两裂 瓣小。 叶 片细胞 较大, 薄壁, 无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中上部 细胞近 等径, 25 — 40 微米, 基部 略长。 雌雄 异株。 雌 器苞常 生于茎 腹面短 枝上; 雌苞 叶小, 近 方形, 具 不规则 齿突。 蒴萼 长形, 几乎无 纵褶, 口部具 3 裂瓣, 略 宽阔, 有 不规则 齿突。 产于 大关、 宜良、 彝良、 贡山独 龙江、 潞西、 下班、 河口、 西 双版纳 (勐 海、 曼 娥、 勐腊、 勐仑 )。 生 于海拔 1000 — 2200 米林 下或林 边土面 或岩面 薄土。 分布于 安徽、 广东、 海南、 台湾。 日本、 朝鲜、 印度尼 西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澳 大利亚 也有。 本种植 物体略 带透明 光泽; 侧叶 先端具 2 个远距 离齿; 腹 叶小, 先端深 4 裂。 3. 圆叶 异萼苔 图版 135: 1—8 Heteroscyphus tener (Steph. ) Schiffn. (1910); Piippo (1998). Ch iloscyph us tener Steph . ( 1 906— 1909). 植物体 粗壮, 黄绿 色至褐 绿色, 密 集丛生 于其他 苔藓群 落中。 茎匍匐 或先端 向上倾 立, 长 1.0 — 2.0 厘米, 带叶宽 3 — 4 毫米, 具稀疏 分枝。 假根 成束生 于腹叶 基部。 侧叶 2 列, 密集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向茎 两侧略 斜展, 近 圆形, 内凹, 先端 圆钝, 长 2.0 — 2.2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叶边 全缘, 下侧基 部明显 背卷。 腹 叶大, 相接 排列, 近 圆形, 先 端圆形 不裂, 全缘, 基部下 延两侧 与侧叶 相接。 叶片 中上部 细胞近 等径, 4 - ~6 边形, 壁略 加厚, 三角 体小但 明显, 上 部细胞 55 — 66 微米, 中 部细胞 55 — 88 微米, 基 部细胞 略长, 其余 未见。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岩石 表面。 分布于 安徽、 陕西、 贵州、 广西。 日本、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本种与 H. sarawaketanus Piippo 相近, 侧叶均 圆钝、 全缘, 但本 种腹叶 圆形, 先端 不裂 微凹, 基 部两侧 与侧叶 相连。 此外, 本种与 H. balnetii (Herz. ) Grolle 相似, 但 H. balnetii 侧 叶和腹 叶均为 肾形, 边 缘常具 齿突, 易于 区别。 
2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5 -8, 圆 叶异等 gHeteroscyphustener(Steph.)Schiffn.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8), 2. 植 物体一 部分, 侧 面观 (X10), 3.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4), 4.5. 茎叶 (X30), 6. 腹叶 (x50), 7. 叶中 部细胞 (x310), 8. 叶边 缘细胞 (x3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齿 萼苔科  259  4. 叉齿 异萼苔 图版 136: 7—14 Heteroscyphus lophocoleoides Hatt. (1944); Inoue (1961); 郭 城孟等 (1988). 植物体 细小, 黄 绿色或 绿色, 丛生。 茎 匍匐, 长 1.0 — 1.5 厘米, 带 叶宽约 1.5 — 2.0 毫米, 具少数 分枝。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向 茎两侧 略斜生 展开, 方 舌形, 长 0.9 — 1.1 毫米, 宽 0.8—1.0 毫米, 两 侧边缘 略呈弓 弧形, 先 端两裂 至叶长 1/5— 1/7, 裂 口圆叉 状, 裂 瓣宽三 角形, 先端 尖锐。 腹 叶小, 略宽 于茎, 阔 卵形, 先端深 2 裂至 1/2 以上, 裂瓣外 侧具一 个齿。 叶 片细胞 薄壁, 三角体 较小但 明显, 上部细 胞近于 等径, 22 — 26 微米, 中下部 略长, 30 — 40X25 — 35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器 苞生于 侧生短 枝上; 雌苞 叶较茎 叶大, 不规 则裂, 具 齿突。 蒴萼长 方形, 长 2.0 — 2. 2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横 切面不 明显三 棱形, 口部具 3 裂瓣, 裂瓣三 角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纤毛 状齿。 产于 河口、 西 双版纳 勐腊。 生 于海拔 160 — 600 米路 边土壁 或河口 土面。 分 布于安 徽、 台湾。 日本 也有。 本 种植物 细小; 侧 叶先端 2 裂 至叶长 1/5 — 1/7, 裂口成 叉状, 与他种 不同。 5. 平叶 异萼苔 图版 136: 1—6 Heteroscyphus planus (Mitt. ) Schiffn. (1910); Piippo (1990). Chiloscyphus planus Mitt. (1865); Nicholson (1930). 植 物体绿 色或黄 绿色, 稀 疏丛生 于其他 苔藓群 落中。 茎 匍匐, 长 2 — 4 厘米, 带叶 宽 2 — 3. 5 毫米, 具茎腹 面生长 分枝。 侧 叶略呈 覆瓦状 排列, 向茎 两侧近 于横生 展开, 长 方形, 顶端具 2 — 5 个不规 则齿。 腹 叶小, 几与茎 同宽, 横长 方形, 先端 2 裂至 1/2 — 1/3, 裂瓣披 针形, 边缘 外侧具 一齿, 基部 与侧叶 相连。 假根生 于腹叶 基部。 叶 片细胞 近方形 至短长 方形, 壁略 增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雌雄 异株。 雌器苞 与雄器 苞均长 在腹面 分枝的 顶端。 雌苞叶 较大, 先端具 不规则 齿突。 孢蒴近 球形, 蒴壁 4 一 5 层。 孢子 球形, 15 — 18 微米, 表 面粗糙 具抚。 弹 丝双螺 纹状。 产于 嵩明、 潞江、 贡山、 维西、 昆明、 安宁、 绿春、 元明、 河口、 西 双版纳 (勐 腊、 勐仑、 勐养、 尚勇 )、 下班。 生 于海拔 600 — 2500 米 林下和 山坡土 石面, 亦 见于树 干与腐 木上。 分布于 江苏、 安徽、 四川、 湖南、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也有。 本 种分枝 均从腹 叶基部 茎腹面 长出; 侧叶 先端具 不规则 3 — 5 个齿; 腹叶 较小; 蒴 萼广 口形, 与 其他种 不同。 6. 南亚 异萼苔 图版 136: 15—17 Heteroscyphus zollingeri (Gott. ) Schiffn. (1919); Piippo (1990). Chiloscyphus zoUingeri Gott. (1853); Steph. (1906); Horik. (1934).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淡 绿色或 绿色, 稀疏 丛生。 茎 匍匐, 长 2 — 3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向两侧 平展, 短长 方形, 边缘 略呈弓 弧形, 先端 圆钝, 具 2 — 4 (5) 个 小齿, 有 时近于 全缘。 腹 叶小但 明显, 先端深 2 裂, 裂口 较宽, 裂瓣披 针形, 外 侧边缘 各具一 个齿。 叶 片细胞 壁薄, 无 明显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中 上部近 等径, 25 — 30 微米, 基部 略长。 雌雄 异株。 其余 未见。 产于 绿春、 景东、 腾冲。 生 于海拔 2000 米林下 土地或 山坡土 壁上。 分布于 广东、 台湾。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马来 西亚、 巴 布亚新 几内亚 也有。 
图 版 136 1—6. 平 叶异粤 S^Hcteroscyphus planus (Mitt.) Schiffn.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l5), 2— 3. 茎叶 (X20), 4. 叶先 端细胞 (X150), 5. 叶中 部细胞 (X150), 6. 雌苞 叶裂片 (xl50); 7 — 14. 叉齿 异萼苔 Heteroscyphus lophcx:olcoide.s Halt. 7. 植 物体一 部分, 背面观 (xl5), 8. 带 蒴萼的 ^ 的一 部分 (xl5), 9—10. 茎叶 (xl5), II — 12. 腹叶 (;<40), 13. 叶先 端细胞 (xl50), 14. 叶中 部细胞 ( X 150); 15—17. 南亚 异萼苔 Heteroscyphus zollingeri (Gott. ) Schiffn. 15.«i 物 部分, 腹面观 ( x 15) , 16— 17. 叶先 端细胞 ( x 150)。 (部 分仿 Hattori) 
羽苔科 261  本种 与四齿 异萼苔 H. argutus 相似, 主要 区别本 种为侧 叶先端 圆钝, 具少数 (一 般 2 — 4 个) 小 短齿; 叶片 细胞也 略大。 19. 羽 苔禾斗 Plagiochilaceae 植 物体小 至大, 多样, 绿色、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疏生 或密集 丛生。 茎 横生匍 匐或无 横茎, 倾立或 直立, 分枝不 规则, 羽状、 不规 则二歧 分枝, 耳叶笞 型或间 生型; 横切面 圆 形或椭 圆形, 表 皮细胞 厚壁, 皮部 2 — 3 (4) 层, 中部细 胞薄壁 透明。 假根散 生于茎 上。 叶片 二列, 蔽后式 排列, 披 针形、 卵形、 肾形、 舌形或 旋形; 叶边全 缘或有 齿或有 裂片, 叶背缘 基角多 下延, 稍 内卷, 平直或 弯曲, 叶腹缘 多弧形 反卷, 基 部常不 下延, 先端圆 形或平 截形, 稀 锐尖; 叶 细胞壁 多样, 有 或无三 角体, 细 胞呈六 角形、 蠕 虫形, 基部 细胞常 长形或 形成假 中肋; 角质层 平滑或 具瘤。 腹 叶退失 或有几 个细胞 残痕; 雌雄 异株。 雄株 较小, 雄器苞 顶生、 间 生或侧 枝生, 雄苞叶 3 — 10 对。 雌 株相对 较大, 雌苞 ^ 顶生或 间生, 蒴萼下 常有新 生枝, 苞叶 分化, 较茎 叶大, 多齿; 蒴萼 钟形、 三 角形、 倒 I 卵 形或长 筒形, 背腹脊 平滑或 有翼, 口部 二瓣, 平 截或弧 曲形, 具齿或 锐齿。 孢蒴圆 形, 成熟后 四裂达 基部。 本科共 6 属, 云南有 4 属。 I 分属 检索表  1 (4) 植物体 匍匐; 假根生 于全茎 腹面。 2 (3) 叶片三 角形, 叶细胞 三角体 缺或不 明显, 无性芽 胞多, 卵形 4. 黄 羽苔属 Xenochila 3 (2) 叶片 卵形, 叶细胞 三角体 明显, 锐 角形, 缺无 性芽胞 1. 平 羽苔属 Pedinophylhun 4 (1) 植物体 直立或 倾立; 假根 生于茎 基部。 5 (6) 植物体 多样, 叶 片互生 2. 羽苔属 Plagiochila 6(5) 植物体 纤细, 叶 片对生 3. 对 羽苔属 Plagiochilon  1. 平 羽苔属 Pedinophyllum (Lindb. ) Lindb. 植物体 柔弱, 绿 色或褐 绿色, 密 集平铺 丛生。 茎 匍匐或 仅先端 上倾, 横切面 组织不 分化。 假根 生于茎 腹面, 布满 全茎。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叶细 胞三角 体呈锐 角形。 腹叶 小 或无, 或有丝 状细胞 残痕。 本 属共约 5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蒴萼 较小, 口部 唇形, 有齿; 每个叶 细胞中 4 一 8 个 油体, 5 — 7x7 — 10 微米 1 . 广口平 叶苔 P. intemiptum 
262  南  物 志  m 版 137 11. 平叶苔 Pedinophyllumtruncatum (Steph. ) Inouc, 1. 雌 株一段 (xn), 2. 雄 株一段 (xll), 3— 6. 叶片 15), 7. 叶 边细胞 (X240), 8. 叶基 部细胞 (X240). 9、 10. 叶中 部细胞 (x240), 11. 蒴 萼口部 毛细胞 210); 12—20. 广口 平叶苔 Pedinophyllum interruptum (Nces) Lindb. 12. 植物体 的-段 ( x 10), 13. 雄器苞 11), 14. 茎 横切面 (x240), 15—16. 叶片 (XII), 17. 雌苞叶 (xu), 18. 雜 萼口部 毛细胞 (x210), 19. 朔 部 (X3()), 20. 叶细 胞油体 (X620)。 (高 谦绘) 
羽苔科  263  2 (1) 蒴萼 较大, 口部 截形。 每 个叶细 胞中具 10 个以上 油体, 4X6 微米 2. ^Pt^ P. truncatum 1. 广口 平叶苔 图版 137: 12—20 Pedinophyllum interruptum (Nees) Lindb. (1900);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jungertnaiinia intefrupta Nees (1833). 植物体 柔弱, 褐 绿色或 褐色, 密 集成片 生长。 茎长 1.5 — 4 厘米, 匍匐、 先端 上倾, 不规则 分枝, 横 切面内 外细胞 同型, 不 分化。 假根 生于茎 腹面, 密集 散生或 束状。 叶覆 瓦状 蔽后式 排列, 细胞约 20X30 微米, 叶边和 先端细 胞近于 方形, 三 角体小 或无, 角 质层 平滑; 每个细 胞中含 4— 8 个 油体, 椭 圆形或 球形, 5 — 7X9 — 10 微米; 腹 叶小, 丝状, 单列 细胞或 分叉, 常 在茎、 枝先端 明显, 下部常 早落。 雌雄 异株。 蒴 萼小, 口部 唇形, 有齿。 孢蒴 卵形, 暗 褐色。 孢子 球形, 褐色, 直径 12 — 15 微米。 弹丝 2 条 螺纹, 长 180 — 200 微米, 直径 12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德钦。 生 于高山 林下湿 石面。 分布于 四川、 黑 龙江、 吉林。 俄罗 斯、 欧洲 也有。 2. 平叶苔 图版 137: 1—11 Pedinophyllum truncatum (Steph. ) Inoue (1981);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植物体 柔弱, 绿 色或褐 绿色, 密 集平铺 丛生。 茎长 1.5 厘米, 带叶宽 2 毫米, 横切 面 细胞不 分化。 假根 生于茎 腹面。 叶片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叶边全 缘或具 1 一 2 个 小齿, 背边 基部稍 下延; 叶中部 细胞六 边形, 直径约 10 — 20 微米, 薄 壁, 三角 体小, 锐 角形, 角质层 平滑; 细胞内 油体圆 形或椭 圆形, 粒 状聚合 体状, 通常 10 个 以上; 腹叶 缺或仅 在茎、 枝先端 有发育 不全的 残痕。 雌雄 同株。 雄 苞生于 侧短枝 上, 穗状, 多对。 雌苞 生于茎 先端, 常在 腹面生 1 一 2 条 新枝, 苞叶 与茎叶 相似或 稍大; 蒴萼 卵形, 先端 扁平截 齐形, 平 滑或具 齿突。 产于 德钦。 生于 1500 — 2200 米山区 林下湿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 江。 朝鲜、 日本 也有。 2. 羽苔属 Plagiochila (Dum. ) Dum. 植 物体小 至大, 绿 色至褐 绿色, 有或无 光泽, 疏或密 丛生。 茎 倾立或 直立, 横切面 圆 形或椭 圆形, 多 褐色, 皮 部细胞 厚壁, 内部 细胞六 边形, 薄壁; 分 枝耳叶 苔型, 常在 蒴萼 下分生 1 一 2 新枝。 假根 多生于 基部, 多 无色。 叶片 互生蔽 后式, 离 生或覆 瓦状排 列, 斜列 着生, 背缘 基角多 下延, 方形、 长 方形或 圆形; 边缘 平滑、 有不规 则齿、 裂瓣 或 长毛; 叶细 胞六边 形或基 部长六 边形, 薄壁或 厚壁, 三 角体不 明显或 明显, 有 时呈节 状 加厚, 角质层 平滑或 具瘤。 细 胞内多 具形态 不同的 油体。 腹叶缺 失或具 几个细 胞的残 痕。 雌雄 异株。 雄株 较小, 雄穗 间生或 顶生, 雄苞叶 2 — 4 (10) 对, 每个雄 苞叶中 1 一 2 枚精 子器。 雌株 较大, 雌 器苞顶 生或生 于侧枝 先端; 蒴 曹多种 形态, 通 常口部 扁平, 截 齐形, 背脊和 腹脊常 有翼; 蒴 柄多列 细胞, 细胞 同形。 孢蒴卵 圆形, 成熟时 4 裂至基 部。 弹 丝两条 螺纹。 
264  云 南植物 志  本属据 报道全 世界约 1000 余种。 我国据 Piippo (1990) 统计 曾报道 82 种。 云南已 知有 60 种。 分亚属 检索表 1 (2) 叶细胞 蠕虫形 1. 拟羽 苔亚属 Subgen. 1. Paraplagiochila 2 (1) 叶细 胞非蠕 虫形。 3 (4) 叶 腹缘基 部具囊 2. 假羽 苔亚属 Subgen. 2. Metaplagiochila 4 (3) 叶 腹缘基 部无囊 c 5 (6) 植物体 明显树 状分枝 3. 鞭羽 苔亚属 Subgen. 3. Chiastocaulon 6 (5) 植物体 单一或 有分枝 4. 羽 苔亚属 Subgen. 4. Plagiochila 亚属 1. 拟羽 苔亚属 Subgen. 1 . Paraplagiochila Inoue 植物体 大型, 具 光泽, 无 横茎, 稀 分枝, 分枝间 生型。 叶密覆 瓦状, 覆盖茎 背面及 腹面, 斜列, 卷向 腹面, 背 缘基部 下延, 腹缘略 下延, 倒卵三 角形; 叶 边具锐 齿或全 缘; 叶 细胞蠕 虫形, 此 特征于 幼株不 明显, 细胞壁 增厚, 三角体 瘤状。 叶 基细胞 长形, 似 假肋。 无 腹叶, 无无 性繁殖 器官。 雄器苞 间生或 顶生, 具 1 一 2 侧生新 生枝, 苞叶与 茎叶 相同; 蒴萼近 圆形, 口部 平截, 二 瓣形, 具 锐齿。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植物体 大型, 宽 4. 5 — 6. 5 毫米; 腹缘基 部明显 扩大, 全叶边 缘具尖 锐齿, 齿由约 7 个单列 细 胞组成 1. 大蠕 形羽苔 P. peculiaris 2 (1) 植物体 中型至 大型, 宽 3 — 3. 5 毫米; 腹缘 基部稍 扩大, 背缘 缺齿, 腹 缘及叶 顶端具 细齿, 齿 细胞约 3 — 4 个 2. 蠕 形羽苔 P. griffithiana 1. 大蠕 形羽苔 图版 138: 5—11 Plagiochila peculiaris Schiffn. (1900); Inoue (1984).  植物体 大型, 粗壮, 具 光泽, 单一, -稀有 分枝, 间 生型, 长 4 一 6 厘米, 宽 4.5 毫 米。 茎 横切面 0.33 毫米, 直径 16 个 细胞, 表 皮细胞 3 — 4 层, 胞壁 甚厚, 胞腔 5X5 微 米, 中 部细胞 20x30 微米, 胞壁 稍厚。 叶密覆 瓦状, 完全 掩盖茎 背面及 腹面, 叶片三 角卵 圆形, 长 1.9 一 2. 2 毫米, 宽 1.78 — 2. 14 毫米; 背 缘强烈 内卷, 叶先端 平截, 基部 略 下延, 腹缘 基部稍 下延, 紧 贴对面 叶片, 基 部明显 扩大; 叶 边缘具 细齿, 背 缘齿长 2 — 3 个 细胞, 宽 1 一 2 个 细胞, 其余 锐齿长 4 一 5 个 细胞, 宽 2 — 3 个 细胞; 叶先 端细胞 20 — 24X 16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14 一 20 x 40 — 60 微米, 基 部假中 肋细胞 16 — 20x60— 80 微米, 细胞壁 扭曲成 蠕形, 三角 体大, 胞 壁中部 加厚。 腹叶 缺失。 未见雄 器苞。 雌 器遗 顶生, 苞 叶较茎 叶大, 近 圆形, 长 2.85 毫米, 宽 2.73 毫米。 蒴萼 筒形, 长 4.28 毫米, 宽 2.5 毫米, 脊 缺翼, 口 部几乎 平截, 宽阔, 具短毛 状齿, 长 3 — 4 个 细胞。 
羽苔科  265  图 版 138 1一 4 . 螨 形羽苔 PlagiochilagriffithianaSteph.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叶 边齿细 胞 ( X200), 4. 叶片 (X35); 5—11. 大竊 形羽苔 Plagiochila peculiaris Schiffn. 5. 朔粤 (x35), 6. 叶基 部细胞 (X200). 7. 叶边 齿细胞 (x200), 8. 雌包叶 (x35), 9.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10. 叶片 (x35), 1 1 • 植物 腹面观 (x20)3 (苏 美 灵绘) 
266  云南 植物志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700 — 2200 米树 干上。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蠕 形羽苔 图版 138: 1—4 Plagiochila griffithiana Steph. (1918); Inoue (1965)* . 植物体 中型至 大型, 粗壮, 褐 绿色, 稍具 光泽, 长 6 — 7 厘米, 宽 3.2 毫米, 单一。 假根 生于茎 腹面。 茎 横切面 0.3 毫米, 直径 20 个 细胞, 表 皮细胞 3 层, 胞壁非 常厚, 12 — 16X10 —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24X20 — 20 微米, 胞壁 稍厚。 叶密覆 瓦状, 三角 卵形, 长 1.42 — 1.66 毫米, 宽 2. 19 — 2. 66 毫米; 背缘稍 内卷, 基部甚 下延及 膨大, 全 缘, 叶 先端具 4 一 5 细齿, 腹缘稍 弧弓, 基部稍 扩大不 下延, 具 12 — 14 枚 细齿, 齿长 3 — 4 枚 细胞, 齿先 端细胞 8X6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20x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16 — 20 X60 — 70 微米, 胞 壁中部 增厚, 三角体 明显, 长瘤状 蠕形,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 见生殖 器苞。 '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700 米树 干上。 日本、 泰国 及印度 也有。 亚属 2. 假羽 苔亚属 Subgen. 2. Metaplagiochila Inoue 植物体 中等至 大型, 直立 或由横 茎向上 倾立。 茎单 一或有 分枝, 分 枝多间 生型, 罕 见顶 生型; 茎细 胞明显 分化, 表面 外露。 叶覆 瓦状, 斜列至 平展, 卵形 至长椭 圆形, 腹 缘基部 内卷成 囊状, 边缘具 长齿; 叶细 胞大, 壁薄或 稍厚, 三 角体细 小至中 等大, 锐角 形, 不成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明显或 退失。 无无 性繁殖 器官。 雄器苞 生于主 茎或分 枝 先端, 多由 2 — 7 枚 雄苞叶 聚生, 轴 甚长, 具 15 对 苞叶, 精子 器每苞 一枚。 雌 器苞顶 生, 或有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相同, 腹缘 基部成 囊状。 蒴萼长 筒形, 脊 无翼。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边齿 细小, 锐形, 背缘 缺齿; 腹缘 基部囊 长形, 边缘 平滑; 腹 叶退失 4. 背 瓣羽苔 P. kurzii 2 (1) 叶边齿 纤细, 由单 列细胞 组成, 全叶 具齿; 腹缘 基部囊 圆形, 边缘具 纤毛; 腹 叶大, 有憐毛 3. 毛 il 羽苔 P. bantamensis 3. 毛 囊羽苔 图版 139: 1—6 Plagiochila bantamensis (Reinw. et al. ) Dum. (1835); Inoue (1984). Ju?igerniannia bantamensis Reinw. et al. (1824); Plagiochila seal pelli folia Chen et Wu (1979). 植物体 大型, 粗壮, 分 枝少, 间 生型, 长 6 — 8 厘米, 宽 3. 8 — 5.0 毫米, 褐 绿色, 由横 基向上 倾立。 茎 横切面 0.23 毫米, 直径约 10 个 细胞, 表 皮细胞 2 层,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15x20 微米, 假 根少。 叶 密生, 平展, 长椭 圆形, 长 2. 6 — 3. 5 毫米, 宽 1.20 毫米, 叶 先端宽 0.47 毫米, 背缘向 内卷, 基部稍 下延,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基部成 囊状, 圆形, 囊边具 长齿; 全叶边 缘具长 锐齿, 齿细胞 5 — 6 枚, 成 单列; 叶先 端细胞 16 — 30 
羽苔科  267  图 版 139 1~6, 毛 囊羽笞 Plagiochila bantamcnsis (Reiwn. et al. ) Dum. 1. 植物体 背面观 ( X20), 2. 腹叶 ( X 35). 3—4. 叶片 (X35), 5. 叶先端 》 细胞 (X200), 6. 麟 (x35); 7—10. 背 羽^ Plagiochila kurzii Steph. 7.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8. 植物体 腹面现 (X20), 9. 叶片 (x35), 10. 叶先端 齿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268  云南 植物志  X20 — 30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20 — 24 (30) x30 — 40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角质层 平滑, 胞壁薄 。腹 叶大, 长椭 圆形, 长 0.71 毫米, 宽 1.42 毫米, 二裂至 1/2, 边缘 具长锐 齿。 茎 腹面具 憐毛。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有 1 一 3 条新生 侧枝, 苞 叶大于 茎叶, 多齿; 蒴萼 筒形, 长 3.3 毫米, 宽 1.42 毫米, 脊 缺翼, 口部略 弓形, 具 短齿。 产 于西双 版纳, 甚为 罕见。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东南 亚各国 (菲 律宾、 柬 埔寨、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西亚 )、 日本 也有。 4. 背 瓣羽苔 图版 139: 7—10 Plagiochila kurzii Steph. (1903); Inoue (1984)* . 植物体 细小, 淡 绿色, 单一,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长 2 厘米, 宽 3.8 毫米。 茎 横切面 0.22 毫米, 直径 12 个 细胞,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厚, 中部 斜列, 细胞 20 — 24X24 — 30 微米, 胞 壁薄。 茎 背面及 腹面均 外露。 叶略覆 瓦状, 平展, 长椭 圆形, 长 1.97 毫米, 宽 1.02 — 1.07 毫米; 背 缘与腹 缘几近 平行, 背缘 全缘, 基部稍 下延及 内卷, 腹缘 稍弯, 具 1 一 6 枚 细齿, 基 部成长 囊形, 长 0.83 毫米, 宽 0.18 毫米, 叶先端 平截, 具 5 — 7 枚 细齿, 全叶共 7 — 14 齿; 叶先 端细胞 20 — 24X20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40x30 微米; 胞 壁薄, 三角 体中等 大小,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生 殖苞。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甚为 罕见。 生 于海拔 2000 米树 干上。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亚属 3. 鞭羽 苔亚属 Subgen. 3. Chiastocaulon (Carl) Inoue 植物体 中型至 大型, 树状 分枝, 由横 莲上升 直立, 多 分枝, 茎上部 分枝顶 生型, 中 部 以下分 枝呈间 生型, 具与 茎相同 大小之 鞭枝, 具 假根, 茎 横切面 明显分 化为表 皮细胞 及中部 细胞。 叶片椭 圆形至 旗形, 细小, 斜生或 平展, 叶细胞 壁明显 加厚, 三角 体不明 显 至中等 大小,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或由几 枚细胞 组成。 无无性 繁殖。 雄器 苞顶生 或 间生, 苞叶 5 — 10 对, 精子 器每苞 1 枚。 雌器苞 顶生或 间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 叶 与茎叶 同形; 蒴 萼钟形 或近三 角形, 脊 缺翼, 口部具 二瓣。 孢 子具细 密疣, 弹丝 1 一 2 螺旋。 云南有 4 种。  1 (2) 主茎叶 细小, 宽 0.4 -" 0.5 毫米, 长 0.7~0.9 毫米, 叶 先端具 2 — 3 齿; 茎 表面有 鳞毛…  2 (1) 主莲 叶大, 宽 1 一 1.2 毫米, 长 2 — 2. 3 毫米, 叶先端 钝圆, 有 (3) 4 — 6 齿。  分种 检索表  5. 羽 状羽苔 P. dendroides  3 (4) 主茎 缺蛾毛 4 (3) 主茎密 布!^ 毛 5 (6) 蛾毛分 布于主 茎背面 ……- 6 (5) 繊毛分 布于主 茎背面 及腹面  … 7. 阿 萨羽苔 P. assamica 8. 美 姿羽苔 P. pulcherrima  6. 羽 枝羽苔 P. fruticosa 
羽苔科  269  5. 羽 状羽苔 图版 140: 1—4 Plagiochila dendroides (Nees) Lindenb. (1863) ; Inoue ( 1984) * . J ungennannia dendroides Nees ( 1830); Chiastocaulon dendroides (Nees) Carl. (1932).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紧 密或稀 疏交织 成片, 硬挺, 黄 绿色, 长 2 — 5 厘米, 连 叶片宽 1.5 — 1.66 毫米。 树状 分枝, 由横茎 倾立, 顶端有 时成鞭 枝状, 基部无 假根, 鞭 枝由分 枝腹面 生出, 粗如 主茎。 茎 直径约 0.5 毫米, 深 褐色, 横切面 直径约 12 个 细胞, 表皮 细胞 3 — 4 层, 胞 壁厚, 胞腔约 5x7 微米, 中 部细胞 壁薄, 17 — 20X20 — 30 微米。 叶 疏生, 背缘略 平直, 基部略 下延, 缺齿, 腹 缘稍弧 曲形, 基部不 下延, 背缘与 腹缘平 行, 狭 长形, 长 0.57 — 0.76 毫米, 宽 0.28 — 0.40 毫米, 先端略 圆钝, 具 1 一 2 齿, 腹缘有 1一(2) 齿, 全叶共 2 — 3 齿; 叶先 端细胞 16 — 20 X 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12 — 20x20 — 24 (30) 微米; 胞壁 稍厚, 三角体 细小,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 雌雄生 殖苞。 产于 贡山。 菲 律宾、 朝鲜半 岛以及 亚洲热 带地区 也有。 6. 羽 枝羽苔 图版 140: 5—11 Plagiochila fruticosa Mitt. (1861); Inoue (1859)* . 植物体 中型, 硬挺, 淡褐 绿色, 长 2 — 3 厘米, 连 叶片宽 2 — 3 毫米, 略有 光泽, 树 状 分枝, 无 假根。 茎 直立, 直径约 0.4 毫米, 横切面 直径约 15 个 细胞, 皮 部细胞 3 层, 10 — 14X16 — 20 微米, 中部细 胞壁薄 20 — 24X30 — 36 微米, 无 鳞毛, 有 鞭枝。 茎叶疏 生, 长 椭圆至 矩形, 长 0.95 — 1.42 毫米, 宽 0.71~0.88 毫米; 背缘略 内卷, 基 部下延 甚长, 先端具 1 一 3 齿, 叶先端 圆钝, 有明显 双齿; 腹 缘稍弧 曲形, 基部稍 下延, 先端 有 3~6 粗齿。 叶先 端细胞 10 — 16 X 10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X40 — 50 微米, 胞 壁 稍厚, 三角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腹叶宽 4 一 5 个 细胞, 长 5 — 7 个 细胞, 雄穗 12 对 苞叶, 有 8 — 10 个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雌 生殖苞 顶生, 具 1 或 2 新生 侧枝, 苞 叶长椭 圆形, 具 8 — 10 个 长齿; 蒴萼 碗形, 扁平, 长 1.19 毫米, 宽 1.42 毫米, 口部具 18 — 20 个 锐齿。 产于 贡山、 碧江、 景东、 腾冲。 生 于海拔 2000 米 林下树 干上。 日本、 越南、 泰国、 不丹、 尼泊尔 及印度 也有。 7. 阿 萨羽苔 图版 141: 10—11 Pl£^iochila assamica Steph. ( 1917) ; Inoue (1968) * . 植物体 大型, 树状 分枝, 稀 疏交织 成片, 硬挺, 绿 色至淡 褐色, 长 4 一 5 厘米, 连 叶片宽 2. 14 毫米。 茎 直径约 0.4 毫米, 横切面 直径约 23 — 25 个 细胞, 皮部细 胞壁加 厚, 7—10x4 — 6 微米, 中部 细胞壁 略厚, 15X20 — 30 微米; 茎 背面密 布刺状 娥毛, 并 有鞭 枝由茎 侧面向 下生。 叶 密生、 平展, 背缘稍 外卷, 基部略 下延, 腹缘稍 曲形, 基部 不 下延; 叶片狭 长形, 长 1.19 一 1.42 毫米, 宽 0.6 — "0.7 毫米, 先端 圆钝, 全叶具 10 — 12 个齿; 叶先 端细胞 16 — 20 (24) X20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10 — 16 x 10 — 30 微 米, 基 部细胞 稍大; 胞壁 稍厚, 三 角体锐 角形,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成 丝状。 未见雄 株。 雌 生殖苞 顶生, 具 1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相似; 蒴萼 扁平, 长 1.78 厘米, 宽 1.66 厘米, 腹脊 较背脊 稍短, 口部 宽阔, 具 锯齿。 
27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0 — 4. 羽 状羽苔 Plagiochiladendroides (Nees) Lindenb.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t- 先 端细胞 (X200), 4. 叶片 (X35); 5-11. 羽 枝羽苔 Plagiochila fruticosa M,tt. 5.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 植物体 股面观 (X20), 7. 叶片 (X35), 8. 叶先 端细胞 (X200), 9. 雄穗 (x20), 10. 雌藍叶 (x35), 11. 蒴萼 (X35)。 (苏美 灵绘)  樣 W 
羽苔科  271  图 版 141 1—9. 美 姿羽苔 Plagiochila pulcherrima Hoirk.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腹叶 (X35). 4. 燐毛 (X200), 5. 叶片 (x35), 6. 叶先 端细胞 (x200), 7. 叶中 部细胞 ( x 200) ,8. 菊萼 (x35), 9. 雄穗 (X20); 10— H . 阿 萨羽苔 Plagiochila assamica Steph. 10.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U . 蒴粤 ( x35)o (苏美 灵绘) 
272  云南 植物志  产于 红河。 生 于海拔 2000 米 林下树 干上。 不丹、 尼 泊尔、 泰 国等地 也有。 8. 美 姿羽苔 图版 141: 1—9 Plagiochila pulcherrima Horik. (1931) ; Inoue (1958).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树状 分枝, 硬挺, 黄绿 色至淡 褐色, 长 5 — 7 厘米, 连 叶片宽 2 — 3 毫米, 鞭枝生 于主茎 基部, 假根 棕色。 茎 直径约 0.4"0.5 毫米, 横切面 直径约 18 个 细胞, 皮 部细胞 壁明显 加厚, 茎背面 及腹面 均布满 鳞毛, 长 1 一 4 细胞。 叶 疏生, 背 缘稍 外卷, 有 1 一 3 个齿, 基部 下延, 腹 缘稍弧 曲形, 具 5 — 7 个齿, 叶长 0.95 — 1.0 毫 米, 宽 0.52~0.54 毫米, 叶先 端细胞 10 — 20x20 —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 x 20—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24X36 — 40 微米; 胞 壁薄, 三角 体明显 膨胀,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常 退失。 雄穗 6 对 苞叶, 有 疏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雌 生殖苞 顶生, 苞叶与 枝叶相 同, 顶端有 粗齿; 蒴萼 钟形, 长 1.23 厘米, 宽 1.04 厘米, 口部具 锐齿。 产于 屏边大 围山。 生 于海拔 1500 — 2000 米树 干上。 日本和 菲律宾 也有。 亚属 4. 羽 苔亚属 Subgen. 4. Plagiochila (Dum. ) Dum. 植 物体小 至大, 绿或 褐绿, 密集 或疏松 丛生。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或 倾立; 横 切面椭 圆形, 皮部 1 一多层 褐色厚 壁小形 细胞, 内 部薄壁 细胞, 常 无中轴 分化; 分枝不 规则, 不呈 树状。 假 根生于 基部, 无 色或淡 褐色。 叶片 互生, 两列 侧叶, 密集覆 瓦状或 离生, 斜列, 背基角 下延, 基 部无附 属物或 水囊, 圆形、 方形、 长方形 或阔披 针形; 边缘平 滑、 具齿或 呈粗裂 片状; 叶 细胞多 薄壁, 稀 厚壁, 多六 边形, 稀长六 边形; 无或 具三角 体; 角 质层多 平滑, 稀 具瘤或 粗糙; 腹叶缺 失或具 残毛状 腹叶。 雌雄 异株。 雄 株小, 雄 苞 穗状。 雌苞 顶生, 稀生 于侧短 枝上; 蒴 柄粗, 多列 细胞, 无分化 。 孢蒴卵 圆形, 成 熟 后裂成 四瓣, 蒴壁 4 一 8 (10) 层细 胞厚。 弹 丝长, 双 螺纹。 孢子 粒状, 直径达 40 微 米。 本 亚属是 羽苔属 种最多 的属, 包括 羽苔属 90O/O 以上 的种。 本亚属 云南有 52 种。  分组 检索表  叶卵 圆形, 前缘稍 内卷, 紧贴 茎面; 分 枝少, 属间 生型; 蒴 萼钟形  2 (1) 3 (4) 4 (3) 5 (8) 6 (7) 7 (6) 8 (5) 9 (12)  叶长椭 圆形或 圆形, 平展或 斜生。 叶基部 具假肋 叶 基部无 假肋。 朔萼长 筒形, 长度为 宽度的 2 倍 以上。 叶 边具长 突齿; 植 物体黄 褐色, 茎 多单一 叶 边无长 突齿; 植 物体黄 绿色, 茎 多分枝 魏萼短 筒形, 长度为 宽度的 1.5 倍 以下。 叶 片多易 脱落。  •• 2. 尖齿组 Sect. l.Cardotiae 3. 羽苔组 Sect. 3. Plagiochila  1. 假肋组 Sect. 1. Zonatae 
羽苔科  273  10 (11) 椬物体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 毫米; 叶片 疏生或 毗邻, 前缘基 部不下 延亦不 内卷… 落叶组 Sect. 4. Caducilobae 11 (10) 植物 体中至 大型, 超过 3 厘 米长, 宽 3 毫米, 淡褐 色至深 褐色; 叶覆 1: 状, 前缘基 部多下  延 及内卷 5. 近 热带组 Sect. S.Subtropicae 12 (9) 叶片 多宿存 c 13 (14) 叶片 先端多 2 裂, 狭长, 细胞壁 稍厚; 茎 细胞明 显分化 6. 狭叶组 Seen. 6.Cobanae 14(13) 叶片 先端非 2 裂。 15 (16) 蒴萼 钟形; 叶 前缘强 烈内卷 7. 圆叶组 Sect. 7.PoeItiae 16 (15) 蒴 萼钟形 或倒卵 形或三 角形; 叶 前缘稍 内卷。 17 (18) 叶细胞 壁薄, 三角体 无或非 常细小 9. 纤毛组 Sect. 9.Ciliata 18 (17) 叶 细胞壁 加厚, 三角体 明显。 19 (20) 植物体 纤细, 罕有 分枝; 假根多 10. 坚羽组 Sect. lO.Firmae 20 (19) 植物 体中至 大型, 多分枝 C 21 (22) 叶 长舌状 或长椭 圆形, 后 缘基部 不扩大 11. 刺边组 Sect. 11. Tayloriae 22 (21) 叶 宽卵形 或长椭 圆形, 后缘 基部明 显扩大 12. 毗邻组 Sect. 12.Contiguae  组 1. 假肋组 Sect. 1. Zonatae Carl 植物体 小型至 大型, 深 褐色, 单一 式稀疏 分枝, 分枝间 生型, 交织 成片或 丛生。 主 茎 坚挺, 或茎 背面具 憐毛; 茎横 切面表 皮细胞 (2) 4 — 5 层, 胞 壁厚。 叶片疏 生或密 生, 平展 或明显 内卷, 圆卵 形或椭 圆形, 背 缘强烈 内卷, 基部 下延,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叶边缘 多齿, 齿三 角形, 非纤 毛状。 叶细 胞壁薄 或厚, 基 部细胞 分化成 假肋; 三 角体细 小 至大, 锐 角形或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无 性繁殖 器官。 雄 器苞顶 生或间 生, 苞 叶密覆 瓦状, 4 一 8 对, 精子 器每苞 1 一 2 枚。 雌器苞 顶生, 有 —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型, 较多 密齿; 蒴 萼倒卵 形或长 筒形, 有 背脊或 具翼, 口部稍 弯曲, 具短 齿。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1 (4) 茎 表面具 1 层 乳突状 细胞。 2 (3) 全叶具 10~15 枚细齿 9. 瘤 茎羽苔 P. caulimammilosa 3 (2) 全叶具 20~22 枚细齿 10. 明 层羽苔 P. hyalodennica 4 (1) 茎表 面平滑 或具^ 毛 C 5 (8) 主茎具 蟻毛。 6 (7) 植物 体中型 12. 密 麟羽苔 P. dureltii 7 (6) 植物 体小型 15. 臧 氏羽苔 P. zangii 8 (5) 主茎 平滑。 9 (14) 叶片长 楠圆形 C 10 (13) 植物 体中至 大型, 叶细 胞有明 显三 角体。 11 (12) 茎 腹面及 侧面布 满假根 14. 延 叶羽苔 P. semidecurrens 
274  云南 植物志  12 (11) 茎腹面 少假根 17. 古 氏羽苔 P. grollei 13 (10) 植物体 小型; 叶 细胞无 三角体 16. 短羽苔 P. zonata 14 (9) 叶片宽 圆形; 植物体 细小至 中型。 15 (16) 叶细胞 三角体 细小; 齿长 1 一 2 个 细胞; 叶片大 多残缺 11. 短 齿羽苔 P. vexans 16 (15) 叶细胞 三角体 明显, 齿长 2 — 8 个 细胞。 17 (18) 三角体 瘤状; 齿长 4 一 8 个细胞 13. 小 叶羽苔 P. microphylla 18 (17) 三角体 中型; 齿长 2 — 5 个细胞 18. 拟波 氏羽苔 P. pseudopoeitii 9. 瘤 茎羽苔 图版 142: 1—9  Plagiochila caulimammilosa Grolle & M. L. So (1997). ' 植物体 中型, 粗壮, 交织 成片。 茎长 5 — 6 厘米, 宽 2. 8 — 3. 2 毫米, 淡褐色 至深褐 色,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茎表 面具一 层浅棕 色透明 乳突状 细胞, 20 — 22x20 — 24 微米, 具 稀疏长 1 一 3 个细胞 憐毛; 茎 横切面 0.25 毫米, 直径 10 — 16 个 细胞, 皮 部细胞 2 — 3 层, 10x16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4 — 30X 16 — 30 微米。 叶 毗邻, 近莲 基部较 疏生, 背 缘强烈 内卷, 长 2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茎表面 外露, 背 缘基部 下延, 全缘, 腹缘 反卷, 基部不 扩大, 不 下延, 具密 短齿, 叶先端 圆形, 全叶具 10 — 15 枚 细齿, 齿细胞 一枚, 宽 2 — 4 个 细胞; 叶先 端细胞 16 — 20 (24) X 16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 (24) X 20—24 (30) 微米, 假 肋细胞 20 — 24 (30) x 60 — 80 (100) 微米; 胞 壁薄, 三角体 大型,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假 根少。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 生 侧枝; 苞 叶大, 长 2.4 毫米, 宽 1.9 毫米; 蒴萼长 筒形, 长 3.1 毫米, 宽 1.1 毫米, 口部具 18 — 20 枚 锐齿, 背 脊基部 1/3 长度具 狭翼。 产于 贡山、 中甸。 生 于海拔 3850 米 树干上 (模式 标本产 地)。 中国特 产种。 10. 明 层羽苔 图版 142: 10—17 Plagiochila hyalodermica Grolle & M. L. So (1997). 植物体 中型, 交织 成片, 长 2 — 2. 2 厘米, 宽 3. 5 — 4 毫米, 淡 褐色,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茎表面 具一层 乳突状 细胞。 茎 横切面 0.2 毫米, 直径 9 一 10 个 细胞, 皮部 细胞二 层, 10X16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24 X24 — 30 微米, 胞 壁薄。 叶片 疏生, 宽椭圆 形, 长 1.9 一 2.1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茎表面 外露; 背缘稍 内卷, 近先端 部分具 7 — 8 枚 锐齿, 基部 下延, 腹缘稍 弯曲, 基部 扩大, 不 下延, 具 锐齿; 叶先端 渐尖, 全 叶缘具 20 — 22 枚 锐齿, 齿长 2 — 4 枚 细胞, 尖 端细胞 20X88 微米; 叶先 端细胞 20x20 微米, 假 肋细胞 20X60 — 80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锐 角形,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生。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顶生, 苞叶 4 对, 密覆 瓦状, 基部稍 膨胀, 边缘稍 内卷, 具 2 — 4 枚齿, 精子 器每苞 1 一 (2) 枚。 产干 维西。 生 于海拔 2800 米 树干上 (模 式标本 产地) (HKAS)。 中国特 产种。 11. 短 齿羽苔 图版 143: 8-12 Plagiochila vexans Schiffn. ex Steph. (1921). 植物体 小型, 褐 绿色, 长 1.5 — 2 厘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分 枝少, 间 生型。 茎横切 面 0.21 毫米, 18 个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3 层, 10X12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24 — 30x16 — 20 微米, 胞 壁薄。 叶片 残缺, 覆 瓦状, 偏向侧 面叶上 半部常 退失, 宽 圆形, 
羽苔科  275  17  图 版 142 1—9. 瘤 茎羽苔 Plagiochila cadimammibsa Grolle & M. L. So, 1 . 带菊萼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叶中 部细胞 (X200). 3. 茎 横切面 (x35), 4. 叶先 端细胞 (x200), 5. 叶片 (x35), 6. ^横 切面 (x 200), 7. 菊^ 横 切面 (X35), 8. 叶假 肋细胞 (X200), 9.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10 — 17. 明 层羽苔 Plagiochila hyalodermica Grolle & M. L. So, 10. 带雄德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11、 14. 茎 横切面 (x35, x200) , 12. 叶片 ( x 35) , 13. 植物体 腹面观 (X20),15. 叶先 端细胞 (x200),16. 叶中 部细胞 (x200),17. 叶假 肋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276  云 南植物 志  长 1.0 — 1.19 毫米, 宽 0.83 — 1.0 毫米; 背缘 内卷, 基部 下延, 全缘, 腹缘 弯曲, 基部 不 下延, 不 扩大, 具 3 — 5 枚 细齿, 叶先端 圆形, 具 2 — 4 枚 细齿, 齿长 1 一 2 枚 细胞, 先 端细胞 16X14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10 — 14X10 —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12 — 14X10 — 12 微米, 假 肋细胞 14 一 20X50 — 60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锐 角形, 胞壁 稍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 见生殖 器官。 产于 漾濞。 生 于海拔 1450 米树 干上。 尼泊尔 及印度 也有。 12. 密 鳞羽苔 图版 143: 1—7 Plagiochila dureltii Schiffn. (1899). 植物 体近于 大型, 长 4 一 5 厘米, 宽 4.52 毫米, 交织 成片, 淡 褐色, 分 枝多, 枝间 生型, 茎中部 有向下 生粗壮 鞭枝及 假根。 茎 横切面 0.23 毫米, 15 — 16 层细 胞粗, 表皮 细胞 2 层, 8X12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16 — 20X20 微米, 胞 壁薄, 茎背面 布满形 状及 大小不 一有齿 娥片, 覆盖茎 背面。 叶近于 疏生, 平展, 长 卵形, 长 2.61 毫米, 宽 1.9 毫米; 背缘稍 内卷, 基 部膨胀 及甚为 下延, 具 7 — 8 枚 锐齿, 叶 先端具 4 一 5 枚尖 齿, 腹缘弧 曲形, 近 茎顶部 叶片背 缘甚为 内卷, 基部稍 下延及 扩大, 边缘具 15 枚 锐齿; 全叶具 22 — 28 枚齿, 齿长 4 一 6 枚 细胞, 先 端细胞 10X5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16 — 20 x 20 — 24 微米, 假 肋细胞 16 — 20X40 — 80 微米; 三 角体中 等大,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腹叶 退失。 未 见生殖 器官。 产于 中甸、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2400 米树 干上。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3. 小 叶羽苔 图版 144: 7—11 Plagiochila microphylla Steph. (1903) , Inoue (1981 ) * . PLagioch ila wich u rae Steph . ( 1906) . 植物体 小型, 淡 褐色,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长 1 一 3 厘米, 宽 2.38 毫米, 假 根少。 莲 横切面 0.21 毫米, 13 — 14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8X10 微米, 胞 壁厚, 中部细 胞 16X20 微米, 胞 壁薄。 叶片覆 瓦状, 卵 圆形, 长 0.95 — 1.19 毫米, 宽 0.83—1.07 毫米, 背缘 内卷, 基部 下延, 全缘, 叶 先端宽 圆形, 具 4 一 6 枚 锐齿, 腹缘弧 曲形, 基 部不 下延, 具 4 一 6 枚 锐齿, 全叶具 10 — 11 枚齿, 齿长 8 — 10 枚 细胞, 齿先 端细胞 8X 50 微米, 基部宽 4 一 5 枚 细胞; 叶先 端及中 部细胞 16 — 20 X 16 — 24 微米, 假 肋细胞 20-24x50-56 (60) 微米; 三角 体大, 瘤状, 胞壁 稍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 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苞叶 15 对, 与茎叶 同形; 蒴萼卵 圆形, 口部具 锐齿, 裂至蒴 萼之 一半。 产于 丽江。 生 于海拔 3720 米 树干上 (Plagiochila wichurae Steph. 的模式 标本产 地)。 不丹、 印度、 尼泊 尔及斯 里兰卡 也有。 14. 延 叶羽苔 图版 144: 1—6 Plagiochila semidecurrens (Lehm. & Lindenb. ) Lindenb. (1843); Herz. (1938)* ; Inoue (1965)' ; Inoue (1984)、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 Jungermannia semidecurrens Lehm. & Lindenb. (1831) * ; Plagiochila yunnanensis Steph. (1906)*; P. semidecurrens var. undulata Carl. (1931); P. robustissima Horik. (1932)* . 
羽苔科  277  图 版 143 1—7. 密 麟羽苔 Plagiochila dureltii Schiffn. 1. 雄穗 (X20), 2. 植物 体一段 腹面观 (x20), 3. 叶边 齿细胞 (x200), 4、 5. 叶片 ( X 35), 6. 叶假中 肋细胞 (x 200), 7. 叶中 部细胞 (x200); 8—12. 短 齿羽苔 Pla- giochila vexans Schiffn. ex Steph. 8. 植物 体一段 腹面观 ( x 20) , 9. 植物 体一段 背面观 ( x 20) , 10. 叶片 (x35), U. 叶 片假中 肋细胞 (X200), 12. 叶边 齿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27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4 1~6. 延 叶羽苔 Plagiochila semidecurrens (Lehm. & Lindenb. ) Lindenb. 1. 植物体 背面观 ( x20), 2. 叶片 (x35),3.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4. 叶先 端细胞 (x200), 5. 雄穗 (x20), 6. 菊萼 (x35); 7—11. 小叶羽 苔 Plagiochila microphylla Steph. 7. 带朔等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8. 叶片 (x35), 9.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10. 叶假 肋细胞 (><200), 11. 叶先 端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79  植 物体中 大型,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长 3 — 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交织 成片, 假根 多, 密 生于茎 腹面和 侧面。 植 物体深 褐色, 茎 横切面 0.33 毫米, 16 — 18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 4 层, 12X12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16X20 微米, 胞 壁薄。 叶片 密覆瓦 状, 掩盖茎 背面, 长椭 圆形, 长 1.4 一 2 毫米, 宽 1.4 一 1.5 毫米, 全叶 几乎具 密齿, 叶 先端 渐尖; 背缘 内卷, 基 部明显 膨胀及 下延, 腹缘 反卷, 基部不 下延, 齿长 2 — 4 枚细 胞, 基部宽 1 一 2 枚 细胞, 先 端细胞 10X36 微米; 叶先 端细胞 16 — 20 X 16 — 20 (24) 微米, 三角 体明显 瘤状, 假 肋细胞 20—30x56 — 80 (100) 微米, 三角 体大, 瘤状, 胞 壁厚。 腹叶 退失。 未见无 性繁殖 器官。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9 一 10 对, 密覆 瓦状, 基部膨 大, 边缘具 细齿, 每苞 2 枚精 子器。 雌器苞 顶生, 具 一新生 侧枝; 苞叶 较茎叶 稍长, 长 2.26 毫米, 宽 1.42 毫米; 蒴萼倒 卵形, 长 3.09 毫米, 宽 1.66 毫米, 脊 无翼, 口部稍 弯曲, 具 锐齿, 齿长 2 枚 细胞, 基部宽 1 一 2 枚 细胞, 先 端细胞 16X14 微米。 产于 巧家、 昭通、 点 苍山、 中甸、 福贡、 维西、 漾澳、 丽江、 大理、 大 北姚、 绿 春、 元阳、 红河、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400 — 4200 米树 干上。 日本、 朝鲜、 泰国、 越 南、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斯 里兰卡 也有。 本种 为云南 省最常 见种。 15. 臧 氏羽苔 图版 145: 1—8 Plagiochila zangii Grolle & M. L. So (1997). 植物体 细小, 交织 成丛, 长 2 — 2. 5 厘米, 宽 1.8 — 2 毫米, 略具 光泽, 浅褐 色至深 褐色, 假 根少,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茎 横切面 0.2 — 0.25 毫米, 10 — 12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10X12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24x30 微米, 胞 壁薄, 三角体 细小。 叶 片 疏生至 毗邻, 斜生, 椭 圆形,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0.6~0.9 毫米; 背 缘强烈 内卷, 全缘, 基 部甚长 下延, 具 1 一 2 枚全缘 憐毛, 腹缘 亦强烈 内卷, 基部不 扩大, 甚 下延, 近 先端具 2 — 3 枚 锐齿, 叶先 端近乎 平截, 全叶具 5 — 6 枚 锐齿, 齿先 端细胞 10X18 微 米; 叶先 端细胞 10— 12x12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10 — 20 (24) x 10—16 (20) 微米, 假 肋细胞 16 — 18X24 — 30 (40) 微米; 胞 壁薄, 三角体 细小,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雄器苞 间生, 短 穗型, 苞叶 4 一 6 对, 基部 膨胀, 边缘全 缘或具 细齿, 精子 器每苞 1 一 2 枚。 雌器苞 顶生, 具 2 新生 侧枝, 苞 叶大; 蒴萼倒 卵形, 长 1.4 毫米, 宽 0.9 微米, 背 脊下 半部具 狭翼, 口部具 14 一 16 枚 长齿, 齿细胞 4 一 5 枚, 基部 1 一 2 枚 细胞。 产于 中甸。 生 于海拔 3500 米 树干上 (模 式标本 产地, HKAS)。 16. 短羽苔 图版 145: 9—16 Plagiochila zonata Steph. (1894); Herz. (1930) * . Plagiochila handelii Herz. (1930) * . 植物体 细小, 揭 绿色, 略具 光泽, 长 1.5 — 2 厘米, 宽 2. 14 毫米, 分 枝少, 枝间生 型。 茎 横切面 0.3 毫米, 18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12X16 微米, 胞 壁厚, 中部细 胞 20x24 — 30 微米, 胞 壁薄。 叶 片密覆 瓦状, 偏向 侧面, 椭 圆形, 长 0.95 — 1.19 毫 米, 宽 0.83"0.86 毫米, 背 缘强烈 内卷, 弯曲, 基部甚 下延, 全缘, 腹缘弧 曲形, 基 部不 下延, 不 扩大, 具 5 — 6 枚 细齿, 叶先端 圆形, 具 2 — 3 枚 短齿, 齿长 1 一 3 枚 细胞, 齿先 端细胞 10x24 毫米; 叶先 端细胞 8—16x10 — 16 微米, 中 部细胞 10— 16 x 20 — 24 
28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5 -8. 滅 氏羽苔 Plagiochila zangii Grolle & M. L. So, 1 .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叶假 肋细胞 (x200), 3. 叶 (X35), 4. 带雄穗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5. 叶先 端细胞 (X200), 6. 叶中 部细胞 (x200), 7. 植 物体腹 * (X20), 8. 茎横切 I/U (X200); 9~16. 短羽苔 PlagiochilazonataSteph. 9.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10. 雄 (x20), 11. 假 肋细胞 (X200), 12. 叶片 (X35), 13. 叶中 部细胞 (x200), 14. 植物体 侧面观 (x20), 15. 叶先 端细胞 (X200), 16. 朔粤 (x35)o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81  m 版 146 1—6. 古 氏羽苔 Plagiochilagrollei Inoue, 1. 植物体 侧面观 ( x 20) ,2 • 植物体 背面观 ( x 20) ,3 — 6. 叶片 (x35);7 — 13. 拟波 氏羽苔 Plagiochila pseudopoeltii Inoue, 7. 植物体 侧面观 ( x 20 ) , 8 . 植物体 背面观 ( X 20) , 9 — 10. 叶片 (x35),ll, 茎皮 层细胞 ( x200),12. 叶边缘 Mr 细胞 ( X 200), 13. 叶中 部细胞 ( x200)。 (苏美 灵绘, 冯金 环描) 
282  云南 植物志  微米, 假 肋细胞 16 — 20X40 — 60 微米; 无三 角体, 胞壁 稍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雄株较 细小, 宽 1.2 毫米,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4 一 6 对, 基部 膨大, 边缘 具数枚 锐齿。 雌器苞 顶生, 苞 叶几近 圆形, 长 与宽均 相等, 1.54X 1.54 毫米, 边 缘具宽 锐齿; 蒴萼 倒三角 形至倒 卵形, 长 1.69 毫米, 宽 1.54 毫米, 背脊下 半部具 狭翼, 口部弧 曲形, 具 密齿, 齿 细胞长 7 — 10 枚 细胞, 基部宽 4 一 5 枚 细胞。 产于 德钦梅 里石。 生 于海拔 3500 米 树干上 (模式 标本产 地)。 不丹、 尼泊尔 及印度 也有 C 17. 古 氏羽苔 图版 146: 1—6 Plagiochila grollei Inoue (1965) * . Plagiochila zongiensis Inoue (1967). 植物体 中型, 长 3 — 5 厘米, 宽 2. 6 — 3. 3 毫米, 单一, 稀有 分枝; 茎 横切面 0.28~0.3 毫米, 16 — 20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 4 层, 胞 壁厚, 15x15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4x20 — 23 微米, 壁薄。 叶片 毗邻, 椭 圆形, 内卷, 长 1.3—1.5 毫米, 宽 0.6~0.8 毫米, 全叶具 9— 18 枚 尖齿, 齿长 3 — 6 枚 细胞, 基部宽 2—3 枚 细胞; 叶边 缘及中 部细胞 20 — 24X20 — 25 微米, 假 肋细胞 23 — 30 x 70 — 80 (90) 微米, 三 角体中 至 大型, 胞 壁薄。 腹叶 退失。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4 一 6 枚。 雌器苞 顶生, 无新 生枝, 菊 萼长 筒形, 长 4.5 毫米, 宽 1.4 毫米, 口部 截平, 脊 无翼。 产于 维西。 生 于海拔 3100 — 3500 米林 下树干 基部。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18. 拟波 氏羽苔 图版 146: 7—13 Plagiochila pseudopoeltii Inoue (1965) . 植物体 中型, 无 光泽, 长 3 — 4 厘米, 宽 3. 5 — 4. 8 毫米, 分 枝少, 茎 横切面 0.30 — 0.35 毫米,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厚, 12x16 微米, 中 部细胞 12 — 14 层, 胞壁 薄, 20 — 24X 30 — 40 微米, 无三 角体; 假 根少。 叶片 疏生, 宽 圆形, 长 1.5 — 1.8 毫 米, 宽 1.2— 1.5 毫米, 全叶具 6 — 17 枚 细齿, 齿长 2— 3 (5) 枚 细胞, 基部宽 2 — 3 枚 细胞, 顶 端细胞 10— 16 x 30 — 40 微米; 叶 缘细胞 10 — 20 x 20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24X25 — 30 微米, 假 肋细胞 16 — 20 x 60 — 80 (110) 微米, 胞 壁中部 加厚。 腹叶退 失。 雄器苞 顶生, 苞叶 4 一 6 对, 密覆 瓦状。 雌器苞 顶生, 具 2 新生 侧枝, 苞叶 长椭圆 形, 长 2. 2 — 2. 5 毫米, 宽 1.4 一 1.8 毫米; 蒴萼短 筒形, 长 2. 8 — 4 毫米, 宽 1.2 — 2. 4 毫米, 脊 缺翼, 口部 平截, 齿长 3 — 5 枚 细胞, 基部宽 2 — 3 枚 细胞。 产于 维西。 生 于海拔 3500 — 4030 米林 下树干 基部。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组 2. 尖齿组 Sect. Z.Cardotiae Inoue 植物体 细小或 中型, 单一 或偶有 分枝; 叶圆卵 形或椭 圆形, 边缘具 刺齿, 背 缘基部 下延, 腹缘略 下延; 叶细胞 具厚角 组织或 厚壁;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蒴萼长 筒形, 口部具 刺齿。 此组与 纤毛组 羽苔甚 相似, 其特 征是植 物体较 细小, 茎 单一, 叶 边缘具 长齿, 叶 细胞壁 明显加 厚以及 蒴萼长 筒形。 云南有 2 种。 分 布于东 亚热带 地区。 
羽苔科  283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细胞壁 加厚; 叶卵 圆形, 后缘 基部不 扩大, 前缘缺 尖齿; 茎背面 无憐毛 …- 19. 尖 齿羽苔 P. pseudorenitens 2 (1) 叶细胞 壁角部 加厚; 对三角 卵形, 边缘具 尖齿, 后缘基 部明显 扩大; 莲背面 有憐毛 20. 细 齿羽苔 P. denticulata 19. 尖 齿羽苔 图版 147: 1—7 Plagiochila pseudorenitens Schiffn. (1899) ; Steph. (1921). 植物体 小型, 柔弱, 长 2 — 3 厘米, 宽 3.75 毫米, 淡 褐色。 茎 直立, 单一, 直径约 0.166 毫米, 横 切面约 10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3 层, 胞 壁明显 加厚, 中部 细胞壁 薄; 假根 稀疏。 叶 毗邻, 近于 平展, 卵 圆形, 长 1.6 — 2. 3 毫米, 宽 0.9 — 1.2 毫米, 背 缘 内卷, 基部稍 下延, 腹缘 基部不 扩大, 不 下延, 腹缘 及叶尖 端具长 锐齿; 叶顶 部细胞 8— 10X16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13— 17X40 — 60 微米, 胞 壁薄, 三角 体中等 大小, 角 质层 平滑。 无 腹叶。 未见 雄株。 雌 生殖苞 顶生或 间生, 具 一新生 侧枝, 苞叶长 卵形, 较 茎叶 多齿, 长 1.19 毫米; 宽 0.95 毫米, 蒴萼圆 筒形, 长 2.52 毫米, 宽 0.95 毫米, 背 脊 及腹脊 无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900 米树 干上。 越南、 印度、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20. 细 齿羽苔 图版 147: 8—12 Plagiochila denticulata Steph. (1861); Inoue (1965). 植物体 细小, 柔弱, 稀 疏交织 成片。 长 4 厘米, 宽 3 — 3. 5 毫米, 淡 绿色。 茎 单一, 直径约 0.2~0.3 毫米, 横 切面约 12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2 — 3 层, 壁 稍厚, 中 部细胞 16 — 20x20 — 24 微米, 胞 壁薄; 假根 稀疏。 叶 疏生, 叶片呈 卵形, 平展, 长 1.7 — 2 毫 米, 宽 0.55~0.76 毫米; 背缘略 内卷, 基部稍 下延, 基部 侧布满 憐毛, 腹 缘稍弧 曲形, 基部稍 扩大及 下延, 叶边 具长及 尖齿; 叶顶 部细胞 16 — 20X24 — 28 微米, 基 部细胞 21 — 25X37 — 42 微米, 胞 壁薄,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雄穗 4 一 5 苞叶, 密覆 瓦状, 先端具 尖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雌 生殖苞 顶生, 具 一新生 侧枝; 蒴 萼长筒 形, 长 1.9 毫米, 宽 0.95 毫米, 背脊 及腹脊 无翼。 产于 维西。 生 于海拔 2200 米树 干上。 印度、 泰国、 尼泊 尔以及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组 3. 羽苔组 Sect. 3. Plagiochila 植物体 小型至 大型, 深绿 色至黄 褐色, 具 横茎, 主 茎表皮 细胞约 3 — 4 层, 细胞壁 厚, 中 部细胞 壁薄; 茎 背面多 外露, 分枝少 至多, 属间 生型, 罕有顶 生型。 叶疏 生至毗 邻, 斜生至 平展, 偶侧向 一面;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背缘稍 内卷, 基部 不或甚 下延, 前半 部 具齿, 腹缘不 下延, 扩 大或不 扩大, 具 锐齿或 全缘; 叶细胞 壁薄或 加厚, 三角 体细小 至中等 大小, 锐角 形或近 瘤状。 腹叶 退失, 丝状。 缺无性 芽胞。 雄 器苞顶 生或间 生于主 茎或分 枝上, 苞叶覆 瓦状, 4 一 8 对, 精子 器每苞 1 一 2 枚。 雌器苞 顶生或 间生于 主茎或 分 枝上, 无或具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基叶 同形, 较多 密齿; 蒴 萼多长 筒形, 背脊 与腹脊 
28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47 1— 7. 尖齿羽 I? Plagiochila pseudorenitens Steph. 1. 带蒴筹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 4. 叶片 (X35), 5. 叶先端 齿细胞 (X200), 6. 叶基 部细胞 ( x200), 7. 雌包叶 ( x35); 8—12. 细齿羽 ^ Plagiochila denticulata Steph. 8.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9.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10. 雄穗 (x20), 11. 叶 中 部细胞 (x200), 12. 娥毛 (x20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85  不同 长度, 有或 无翼, 口部 稍斜, 弯曲或 平截, 多 锐齿。 分布 于东亚 及东南 亚温带 和热带 地区。 云南有 8 种。 .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片长椭 圆形, 中部 最宽, 长比 宽大于 1.5 倍; 植物体 细小至 中型, 瘦长 24. 疏 叶羽苔 P. secretifolia 2 (1) 叶片 宽圆或 卵形, 基部 最宽, 长比 宽小于 1.5 倍。 3 (8) 植物体 大型, 宽超过 5 毫米。 4 (5) 植 物体具 光泽, 叶边 具齿约 20 — 25 枚, 齿长 4 一 7 个 细胞, 叶细胞 具瘤形 三角体 26. 裸 茎羽苔 P. gymnoclada 5 (4) 植物 体略具 光泽; 叶边具 齿超过 25 枚, 齿长 1 一 6 个 细胞, 叶 细胞无 三角体 或非常 细小。 6 (7) 植 物体宽 4.7 毫米, 坚挺; 全叶具 25 — 30 枚 刺齿, 齿长 3~6 个 细胞; 胞 壁稍厚 23. 多 齿羽苔 P. perserrata 7 (6) 植 物体宽 5 — 8. 5 毫米, 膜 质状; 全叶具 50 — 60 枚 细齿, 齿长 1 一 4 个 细胞; 胞壁薄 …… 25. 大 叶羽苔 P. elegans 8 (3) 植物体 细小至 中型, 宽 2. 5 — 4. 3 毫米 9 (12) 叶片宽 圆形, 长与宽 相等; 三角体 明显; 胞壁 稍厚。 10 (11) 叶 片强烈 内卷, 叶边 缘齿长 1 一 2 个细胞 21. 德 氏羽苔 P. delavayi 11 (10) 叶片 平展, 叶边 缘齿长 3 — 5 个细胞 22. 齿 萼羽苔 P. hakkodensis 12 (9) 叶片卵 形或长 卵形; 三角体 细小。 13 (14) 植 物体宽 3 — 4 毫米; 菊萼 口部稍 弯曲, 较多 刺齿; 叶 片较圆 27. 卵 叶羽苔 P. ovilifolia 14 (13) 植 物体宽 1.5 — 3 毫米; 菊 萼口部 平截, 较多 锐齿; 叶片 长卵形 28. 中 华羽苔 P. chinensis 21. 德 氏羽苔 图版 148: 1—7 Plagiochila delavayi Steph. (1894) . 植物体 中型, 坚挺, 褐色, 分 枝少, 属间 生型, 长 3 — 4 厘米, 连 叶片宽 2.14 毫 米。 蓥 横切面 0.33 毫米, 18 — 20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2 层, 胞 壁厚, 10 — 16X20 — 24 微 米, 中 部细胞 20 — 24 (30) X 20 — 24 微米, 胞 壁薄; 假根 稀疏。 叶片疏 生或覆 瓦状, 圆 形或卵 圆形, 长 1.19—1.3 毫米, 宽 1.07 — 1.38 毫米, 全 叶边具 细齿; 背缘 内卷, 基部稍 下延, 腹缘甚 弯曲, 不 下延、 稍 扩大; 叶边 缘齿长 1 一 2 个 细胞; 叶 边细胞 16 — 20x 16 — 24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24 — 30x30 — 36 (40) 微米, 三角 体大, 近 瘤状, 胞壁 稍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雌苞叶 较 茎叶大 两倍; 蒴萼长 筒形, 长 3.09 毫米, 宽 1.05 毫米, 脊 缺翼, 口 部近于 平截, 具 密齿。 产于 中甸、 德饮。 生 于海拔 3400 — 3780 米云 杉林下 (模式 标本产 地)。 日本、 韩国 及 尼泊尔 也有。 22. 齿 萼羽苔 图版 148: 8—14 Plagiochila hakkodensis Steph. (1897); Inoue (1958)* . 
286  南植物 志  图 版 148 1— 7. 德 氏羽笞 PlagiochiladelavayiSteph.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叶边 缘齿细 胞 (X200). 4. 朔碍 (X35), 5. 叶基 部细胞 (x200), 6. 叶片 (x35), 7. 雌苞叶 (x35); 8—14. 齿萼羽 苔 Plagiochila hakkodensis Steph. 8. 叶片 (X35), 9. 叶基 部细胞 (x200), 10. 叶边缘 齿细胞 (x200), 11. 親 尊 ( X35), 12. 带 雄器苞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13.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14.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87  植物体 中型, 褐 绿色, 多 单一, 交织 成片, 与其 它苔藓 混生, 长 3 厘米, 宽 4.28 毫米。 茎 横切面 0.28 毫米, 15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2 层, 16 — 20X20 — 16 微米, 胞壁稍 厚, 中 部细胞 20 — 30x40 — 50 微米, 胞 壁薄。 叶 片近于 疏生或 毗邻, 宽 圆形, 平展, 长 1.71—2.07 毫米, 宽 1.42 — 2. 07 毫米; 背缘稍 下延, 近 顶端具 3 — 4 枚 细齿, 腹缘 弧 曲形, 具 13 枚 细齿, 基部不 下延, 叶顶端 圆形, 具 5~6 枚齿, 齿顶 端细胞 12x3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16 — 20X20 — 24 微米, 叶基 部细胞 30 — 36X 30 — 40 微米, 三角体 大,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胞壁 稍厚。 腹叶 退失或 长四枚 细胞, 宽三枚 细胞。 雄 器苞间 生, 苞叶 4 一 5 对, 叶边 平展, 具 3 — 5 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未见 雌苞。 产于 寻甸、 德饮。 生 于海拔 1800 — 3400 米松林 下或湿 石上。 日本 及韩国 也有。 23. 多 齿羽苔 图版 149: 1—8 Plagiochila perserrata Herz. (1930); Herz. (1930)* . 植物体 大型, 粗壮, 稍见 光泽, 褐色, 长 5 — 7 厘米, 连 叶片宽 4.8 毫米, 多 分枝, 属 间生, 假 根少。 茎 横切面 0.35 毫米, 约 22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3 层, 平扁, 胞壁甚 厚, 20x28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36X26 微米, 胞壁 稍厚。 叶片覆 瓦状, 平展, 斜生, 椭 圆形, 长 2. 4 — 2. 85 毫米, 宽 1.3 — 1.85 毫米, 全 叶具长 刺齿共 25— 30 枚; 背缘强 烈 内卷, 弧 曲形, 基 部膨胀 及甚为 下延, 将 茎背面 掩盖, 腹缘稍 弧曲, 基部亦 甚为下 延, 扩大, 叶顶端 渐尖, 齿长 4 一 6 细胞, 齿顶 端细胞 10x6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12 — 20 (26) X 16—20 (30) 微米, 近六 角形, 基 部细胞 20 — 24 x 40 — 60 (70) 微米, 长 方形, 无三 角体, 胞壁 稍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雄器苞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7 对, 基部 膨大, 边 缘几近 全缘。 雌苞 顶生, 具 一新生 侧枝, 继续 生出雌 器苞, 苞叶较 茎叶大 及宽 圆形, 长与 宽均为 3.57 毫米, 具密 锐齿; 蒴萼长 筒形, 长 4.28 毫米, 宽 1.66 毫 米, 背脊 基部具 窄翼, 口部稍 弯曲, 具 细齿。 产于 福贡、 腾冲。 生 于海拔 2400 — 3100 米 岩石上 (模式 标本产 地)。 不丹、 尼泊尔 也有。 24. 疏 叶羽苔 图版 149: 9—12 Plagiochila secretifolia Mitt. ( 1861 ) . 植物体 中型, 分 枝小, 坚挺, 交织 成片, 略具 光泽, 长 4 一 5 厘米, 宽 4.28 毫米, 淡 褐色, 茎腹 面布满 假根。 茎 横切面 0.28 毫米, 18 层, 表 皮细胞 3 层, 16X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X24 — 30 微米, 薄壁。 叶片 疏生, 尤其茎 顶部, 圆 舌状, 斜生, 长 2.36— 2.61 毫米, 宽 0.8 毫米, 基部宽 0.47 毫米; 背 缘甚为 内卷至 筒状, 基部略 下延, 全 缘, 叶顶端 渐尖, 具 4 一 5 枚 锐齿, 腹缘 平直, 略 弯曲, 基部不 下延, 具 3 — 5 枚 锐齿, 全叶具 7 — 11 枚齿; 叶边 缘细胞 16 — 20 (24) X 20—24 (28)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24 X 50—60 (70) 微米, 三角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腹叶 退失。 未见雌 器苞, 雄 器苞 间生, 苞叶 5 对, 基部稍 膨大, 边 缘及稍 外卷。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2200 米树 干上。 泰国、 尼 泊尔、 不丹 及印度 也有。 25. 大 叶羽苔 图版 150: 1—5 Plagiochila elegans Mitt. (1861); Herz. (1930)* ; Inoue (1964) * . Plagiochila permagna Schiffn. ex Steph . (1921); Plagiochila schutscheana Herz. 
28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49 1 一 8. 多 齿羽苔 Plagiochila perserrata Herz.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叶基 部细胞 (X200), 3. 叶顶 端齿细 胞 (X200). 4. 叶中 部细胞 (X200), 5. 蒴粤 (x35). 6.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7. 叶片 (x35), 8. 雄穗 (X20); 9—12. 疏 叶羽苔 PlagiochilssecretifoliaMiu. 9. 带雄穗 植物体 背面观 ( x 20) , 10. 植物体 腹面观 (x 20), 11. 叶顶端 齿细胞 (X200), 12. 叶片 (x35)。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89  图 版 150 1— 5. 大 叶羽苔 Plagiochilaelegans Mitt. 1. 植物体 背向' 观 (x20), 2. 叶边缘 齿细胞 (x200), 3. 叶基 部细胞 (X200), 4.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5. 叶片 (X35); 6 — 1 1 . 裸 基羽苔 Plagiochila gymnoclada S. Lac. 6. 植物 体 背面观 (X20), 7.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8. 叶片 (X35), 9. 叶基 部细胞 (x200), 10. 叶边缘 齿细胞 (X200), 11. 朔専 (x35)o (苏美 灵绘)  ^^^^^ 
290  云南 植物志  (1930); Plagiochila magni folia Horik. (1934). 植物 体巨型 (羽 苔中最 大型者 ), 稍具 光泽, 柔软, 叶 片近于 膜质, 淡绿色 至褐绿 色, 分 枝小, 属 间生, 与其 他苔藓 混生, 长 6 — 9 厘米, 宽 8.57 毫米, 假 根少。 茎横切 面 0.33 毫米, 16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3 层, 胞壁 稍厚, 20 X 20 — 24 微米, 中 部细胞 22 — 40X36 — 40 微米, 胞 壁薄。 叶 片近覆 瓦状, 宽卵 圆形, 平展, 长 3.3 毫米, 宽 3.09 毫米, 叶尖宽 1.19 毫米, 叶 边具细 密齿, 约 55~60 枚, 齿长 3 — 4 枚 细胞, 基部 宽 1 一 2 枚 细胞; 叶 背缘稍 弯曲及 内卷, 基部 下延, 腹缘半 圆形, 基部 扩大, 不 下延, 叶顶端 渐尖, 叶边 缘细胞 24 — 30x36 — 40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40 x 36 — 40 (44), 六 角形, 基 部细胞 36 — 40X70 — 80 微米, 无 三角体 或非常 细小, 胞壁 甚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细小, 四裂。 未 见生殖 器苞。 产于 丽江、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4000 米 石上。 尼 泊尔、 不丹 及印度 也有。 26. 裸 茎羽苔 图版 150: 6—11 Plagiochilla gymnoclada S. Lac. (1856) ; Inoue ( 1 979 ) * . 植物体 大型, 具 光泽, 粗壮, 坚挺, 浅褐 色至深 褐色, 交织 成片; 由横茎 向上生 长, 分 枝少, 属 间生; 长 4 一 6 厘米, 宽 4. 28 — 5. 2 毫米, 茎背面 及腹面 外露, 假 根少。 茎 横切面 0.27 毫米, 12_14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2 — 3 层, 胞 壁厚, 12X16 微米, 中部 细胞 16 — 24X 36 — 44 微米, 胞 壁薄。 叶 片稀覆 瓦状, 宽卵 圆形, 平展, 长 2.6 毫米, 宽 2.02 毫米; 背缘 弯曲, 基部稍 下延, 近 叶尖具 5 — 7 枚长 尖齿, 腹缘弧 曲形, 基部扩 大, 稍 下延, 边 缘具长 尖齿, 全叶具 22 — 25 枚齿, 齿细胞 7 — 8 枚; 顶 端细胞 10X7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24 — 30X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16 — 20 x 40 — 50 微米, 胞壁 稍厚, 三角 体大,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侧 枝, 苞叶椭 圆形, 长 2.6—3.09 毫米, 宽 1.33 — 2. 38 毫米, 背缘 内卷, 全叶具 锐齿。 蒴萼近 筒形, 长 3.65 毫米, 宽 1.52 毫米, 脊 无翼, 口部稍 弯曲, 具长 尖齿, 长 6 枚细 胞, 胞 壁厚。 产于 昭通、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600 米树 干上。 菲 律宾、 斯里 兰卡、 不丹、 印 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27. 卵 叶羽苔 图版 151: 1—6 Plagiochila ovalifolia Mitt. (1891); Inoue (1958); Inoue (1974). Plagiochila asplenioides subsp. ovalifolia (Mitt.) Inoue ( 1958); Plagiochila miyoshiaym Steph. (1897); Plagiochila ovalifolia wax. miyoshiana (Steph. ) Hatt. (1958). 植物体 小型至 中型, 褐 绿色, 有 分枝, 属间 生型, 交织 成片, 与其 他苔藓 混生, 长 3 — 4 厘米, 宽 4.28 毫米; 假 根少, 生于茎 基部。 茎 横切面 0.3 毫米, 16 — 18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2 — 3 层, 胞壁 稍厚, 20X22 微米, 中 部细胞 24 — 30X30 — 38 微米, 胞 壁薄。 叶密覆 瓦状, 圆 卵至长 卵形, 长 2.07 — 2. 38 毫米, 宽 1.85—1.9 毫米; 背缘稍 内卷, 基部 下延, 近叶 顶端具 5 — 8 枚 细齿, 腹 缘呈半 圆形, 基部稍 下延及 扩大, 边缘 具细密 齿, 叶顶端 圆形或 渐尖, 具 密齿, 全叶具 30 — 40 枚 细齿, 齿长 3 — 4 细胞; 顶 端细胞 8 X3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16 — 20 (24) X 16 — 26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36 x 36 — 40 
羽苔科  291  图 版 151 1~6. 卵 叶羽苔 Plagiochilaovalifolia Miu. 1. 带朔萼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叶基 部细胞 (x 200), 3. 叶片 (X35). 4. 雌器 苞叶片 (x35), 5.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6. 叶边缘 齿细胞 (x200); 7—12. 中 华羽^ Pla- giochila chinensis Steph. 7. 带薪萼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8. 叶片 ( x35), 9. 雄德 (x20), 10.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11. 叶边缘 齿细胞 (X200), 12. 雌包叶 (X35) (苏美 灵绘) 
292  云 南植物 志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苞。 雌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稍大, 长 3.09 毫米, 宽 2.14 毫米, 腹缘向 下卷, 叶边 具密 锐齿。 蒴萼长 筒形, 长 3. 5 — 4. 28 毫米, 宽 1.38 毫米, 上半部 紧合, 偏侧, 口部 稍 弯曲, 具长 锐齿。 (本 种变化 甚大, 尤其 叶片形 及齿之 多寡) 产于 寻甸、 昭通、 维西、 贡山、 丽江、 德钦。 生 于海拔 1820 — 3500 米河边 石上。 日本 及韩国 也有。 28. 中 华羽苔 图版 151: 7—12 Plagiochila chinensis Steph. (1894); Herz. (1930)* ; Inoue (1959)* . Plagiochila irrigata Herz. (1930). 植物体 中型, 坚挺, 有 分枝, 属 间生, 浅 绿色, 与其 它苔藓 混生, 长 3 — 4 厘米, 宽 2. 3 — 2. 6 毫米。 茎 横切面 0.2 毫米, 约 20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厚, 10x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X30 微米, 胞 壁薄, 假 根小。 叶片近 于疏生 至稍覆 瓦状, 平展, 斜 生, 长 卵形, 长 1.19 一 1.3 毫米, 宽 0.71"0.88 毫米; 背缘 稍弯, 基部 下延, 近叶顶 端具 3 — 4 枚 锐齿, 腹缘 弧曲, 基部不 下延, 边缘具 7 — 9 枚 锐齿, 叶顶端 渐尖, 齿较 长, 齿细胞 1 一 4 枚, 单列, 齿顶 端细胞 10X30 微米; 叶边 缘细胞 16 — 20 (24) x 20—24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16 — 24X20 — 24 (36) 微米, 三角体 明显, 胞壁 稍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二裂, 长 4 一 5 个 细胞。 雄器苞 顶生, 苞叶 5 — 7 对, 叶 边缘稍 外卷, 具 5 — 7 枚 锐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可继 续生出 雌 器苞, 苞叶较 茎叶大 两倍, 长 1.9 毫米, 宽 1.3 毫米, 背缘稍 内卷。 蒴萼长 梨形, 长 2.14 毫米, 宽 0.78 毫米, 脊 无翼, 口 部近于 平截, 长 锐齿, 齿细胞 4 一 7 枚, 顶端细 胞 8X40 微米。 产于 大关、 嵩明、 维西、 贡山、 景东。 生 于海拔 1800 — 3200 米 腐木上 (模 式标本 产地 )。 日本、 越南、 泰国、 不丹、 印度、 锡金 也有。 组 4. 落叶组 Sect. 4 . Caducilobae Inoue 植物体 纤细, 略具 光泽,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假 根少。 茎横 切面约 8 — 10 层细胞 粗, 分化不 明显。 叶片 疏生, 脆弱, 易 脱落, 部分茎 常裸露 无叶, 长 卵形, 平展, 顶端 裂 达叶长 1/5—1/2, 背缘基 部不下 延或略 下延; 叶先 端细胞 10 — 18X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14 一 20X20 — 30 微米; 三 角体细 小或不 明显,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多借 落叶进 行无性 繁殖。 产 于东亚 地区,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 宿存, 顶端 微凹, 无 三角体 或极小 …… 30. 微 H 羽苔 P. retusa 2 (1) 叶片易 脱落, 二裂 至叶长 1/5 或 1/2, 三角体 细小。 3 (4) 叶片长 圆形, 二裂 至叶长 1/4 或 1/5, 背缘 基部下 延至茎 中央。 31. 館 尾羽苔 P. ghatiensis 
羽苔科  293  4 (3) 叶片宽 圆形, 二裂 至叶长 1/2, 背 缘基部 不下延 29. 纤 枝羽苔 P. comiculata 29. 纤 枝羽苔 图版 152: 1-6 Plagiochila corniculata (Dum. ) Dum. ( 1835) ; Schuster ( 1980) * . Plagiochila exigua Tayl . (1846); Inoue (1980)* ; Inoue (1979)* ; Plagiochila ko- dame Inoue ( 1975) * . 植物 体纤细 (羽苔 中最细 小), 丝状, 深 褐色, 交织 成片,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1 毫米, 叶片 脆弱, 易碎, 茎 腹面多 假根。 茎 横切面 0.13 毫米, 8 层细 胞粗, 分化不 明显, 表 皮细胞 1一2 层, 胞壁 稍厚, 10 — 16X 14 — 16 微米, 中部细 胞 16 — 20x 16 — 20 (24) 微米, 胞壁 较薄。 叶片 疏生, 平 展二裂 至叶长 1/3 或 1/2, 缺 刻 宽阔, 裂 片顶端 渐尖, 叶片长 0.3"0.4 毫米, 宽 0.35 毫米; 背缘 平直, 基 部不下 延, 全缘, 腹缘稍 弯曲, 基部不 下延, 不 扩大, 边 缘中部 或具一 锐齿; 裂片顶 端细胞 14X22 微米, 其 余细胞 14 一 20 X 18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16 — 20 x 20 — 30 微米; 三角 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腹叶 退失。 藉 落叶进 行无性 生殖。 未 见生殖 器官。 产于 中甸。 生 于海拔 3460 米树 干上。 本 种乃羽 苔中分 布最广 的种。 西欧、 北 美洲、 非洲 及亚洲 也有。 30. 微 四羽苔 图版 152: 11—17 Plagiochila retusa Mitt. (1861); Inoue (1965)* ; Inoue (1979)* . 植物体 纤细, 坚挺, 铁 线状, 淡 褐色, 有 分枝, 枝间 生型, 交织 成片。 茎长 1 一 2 厘米, 宽 0.9 — 1.42 毫米, 茎 腹面有 假根, 茎 横切面 0.2 毫米, 9 一 10 层细 胞粗, 分化 不 明显, 表 皮细胞 2 层, 胞壁 稍厚, 12X16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X20 — 26 微米。 叶 片 疏生, 卵 圆形, 顶端 微凹, 叶边 全缘, 长 0.71—1.07 毫米, 宽 0.59~0.71 毫米; 背 缘稍 弯曲, 基部甚 下延, 腹缘弧 曲形, 基部不 下延, 叶 边细胞 10 — 16 (20) X 16—20 微米, 基 部细胞 16 — 24X30 — 40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有 一新生 侧枝, 继续 生出雌 器苞;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长 1.07 毫米, 宽 0.66 毫米, 宽 圆形, 全缘, 顶端 稍凹; 蒴萼近 钟形, 长 0.95 毫米, 宽 1.13 毫米, 背脊 具翼, 口部弧 曲形, 具疏 锐齿, 齿细胞 16 — 20 X 16 — 20 微米, 胞壁 厚。 孢蒴圆 卵形, 长 0.85 毫米, 宽 0.71 毫米。 产于 丽江。 生 于海拔 3900 米 林下。 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锡金 也有。 31. 額 尾羽苔 图版 152: 7—10 Plagiochila ghatiensis Steph. (1918); Inoue (1979)* . Tylimanthus indicus Steph. (1922) * ; Plagiochila acutiloa Inoue (1965). 植物体 纤细, 柔弱, 有 分枝, 枝 间生, 淡 褐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1.3—1.42 毫 米, 与其 它苔藓 混生,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茎 横切面 0.17 毫米, 8 — 9 层细 胞粗, 表皮细 胞 2 层, 12X16 微米, 胞壁 稍厚, 中 部细胞 稍大, 18x20 微米, 胞壁 较薄, 假 根多, 生于茎 中部至 基部。 叶片 疏生, 易 脱落, 茎 常部分 裸露, 长 圆形, 长 0.54 — 0.66 毫米, 宽 0.35 — 0.42 毫米, 叶尖 三裂至 1/4 或 1/5, 缺刻 宽阔, 背缘 稍弯, 基部 下延, 全缘, 叶 顶端分 二瓣, 腹瓣 较大, 腹缘稍 弧曲, 中部具 一齿; 齿 端细胞 12x40 微米, 叶边缘 细胞 16 — 18x20 — 24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16 — 20 x 24 — 30 微米; 三角 体细小 或不明 
29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2 1~6. 纤枝羽^? Plagiochila comiculata (Dum. ) Dum. 1.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2. 叶片 (x35), 3. 茎 横切面 (x200),4. 叶顶 端细胞 (X200), 5.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6. 叶基 部细胞 (x200); 7 — 10. 鸦 尾羽苔 Pla- giochila ghatiensis Steph. 7.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8. 带雄德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9. 叶片 (x35), 10. 叶顶 端细胞 (X200); 11 — 17. 微 凹羽苔 PlagiochilareuisaMitt. 11.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12. 茎 横切面 (x200), 13. 带朔粤 植物体 背面观 ( X20). 14. 蒴粤口 部(§ 细胞 (X200), 15. 叶基 部细胞 (x200), 16. 叶片 (x35), 17. 叶边 缘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95  显,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藉 落叶进 行无性 繁殖。 未见雌 器苞。 雄器 苞顶生 或 间生, 苞叶 6 — 7 对, 覆瓦状 排列, 基部稍 膨大, 边缘具 2 — 3 刺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产于 中甸。 生 于海拔 3390 米树 干上。 印度、 斯 里兰卡 也有。 组 5. 近 热带组 Sect. 5. Subtropicae Carl. 植物 体中至 大型,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分 枝多, 枝顶 生型, 罕间 生型, 形成 二叉分 枝, 茎 柔软或 坚挺, 淡褐 色至深 褐色, 表 皮细胞 (1) 2 — 4 层。 叶片 易落, 由叶 中部或 基部 脱落, 疏生至 密生, 宽三 角倒卵 形或椭 圆形, 背 缘基部 扩大, 腹缘基 部稍下 延达茎 中央, 背缘不 下延, 紧贴 对面叶 基部, 叶边 全缘或 多齿, 叶 先端圆 钝或稍 二裂; 叶细胞 壁薄, 三角 体细小 至大, 锐 角形或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或 大型, 二裂 至叶长 2/3 或完 整或剑 头形, 边缘具 锐齿。 藉 落叶进 行无性 生殖, 植物体 几乎难 见完整 叶片。 雄器苞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密生, (3) 4 — 7 对, 精子 器每苞 2 — 3 枚。 雌 器苞顶 生或间 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型, 边缘齿 较多; 蒴萼 筒形或 钟形, 背脊 具翼, 口部平 截或略 弯曲, 具 锐齿。 云南有 4 种。 '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先端 二裂至 1/3 长度, 叶几近 全缘, (二裂 亚组) 34. 裂 叶羽苔 P. furcifolia 2 (1) 叶先 端平截 (脆 叶亚组 )。 3 (4) 叶 边缘纤 细状, 多呈镰 刀形, 由 5 — "6 个细胞 组成, 后缘基 部明显 扩大, 腹 叶退失 33. 大 耳羽苔 P. subtropica 4 (3) 叶边 齿短, 后缘基 部扩大 C 5 (6) 叶 片呈镰 刀形, 腹叶 宿存, 中等 大小, 深 二裂为 两辩, 具纤 细齿。 32. 圆 头羽苔 P. parvifolia 6 (5) 叶片宽 卵形, 腹 叶退失 35. 昆 明羽苔 P. kunmingensis 32. 圆 头羽苔 图版 153: 1—8 Plagiochila parvifolia Lindenb. (1839); Inoue (1984) * . 植物体 中型, 长 6 — 8 厘米, 连 叶片宽 3. 8 — 4. 2 毫米, 由横茎 向上倾 立或向 下曲, 二叉 分枝, 深 绿色, 交织 成片。 茎 横切面 0.26 毫米, 14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明显 加厚, 胞腔 细小, 8X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0 — 20x20 — 24 微米, 胞壁 稍厚。 叶 片 常落, 近叶 顶端部 分几乎 全落, 覆瓦状 排列, 三 角长椭 圆形, 长 1.6 — 2.0 毫米, 基 部宽 1.3 — 1.5 毫米, 顶端宽 0.59 毫米; 背 缘强烈 内卷, 基部甚 下延, 掩盖茎 背面, 腹 缘 基部稍 下延, 基 部明显 扩大成 翼状, 叶先端 平截, 顶端 及背缘 1/3 部分具 短齿, 齿细 胞长 2 — 4 枚; 叶顶 端细胞 16— 20X 16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0 x 30 — 36 微米; 三 角 体大或 瘤状,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大小 不一, 通常长 2.3 毫米, 宽 3.5 毫米, 1/3 至 1/2 裂, 叶 边具纤 细齿。 藉 落叶进 行无性 生殖。 未见雄 器苞。 雌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较茎叶 稍大, 长 2.02 毫米, 宽 1.66 毫米; 蒴萼 钟形, 长 2.38 毫米, 
296  云 南植物 志  m 版 153 1—8. 圆 头羽苔 Plagiochila parvifolia Lindenb.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5. 叶片 (X35), 4. 朔粤 ( X35), 6. 股叶 (x35), 7. 雌包叶 (x35), 8. 叶先端 齿细胞 (x200); 9—14. 大 耳羽苔 Plagiochila subtropica Steph. 9—10. 叶片 (x35), ll.^fil 物体 背面观 (x20), 12. 雄穗 (x20), 13. 叶 先端齿 细胞 (X200), 14. 植 物体腹 iffi 观 (X2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297  宽 2.38 毫米, 背脊 具翼, 口部稍 弧曲, 具 锐齿。 产于 嵩明、 丽江、 贡山独 龙江、 昆明 西山、 西双 版纳、 景东、 耿马。 生 于海拔 1240 — 2350 米 树干或 石上。 菲 律宾、 泰国、 越南、 斯里 兰卡、 缅甸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33. 大 耳羽苔 图版 153: 9—14 Ppagiochila subtropica Steph. ( 1903) . 植物 体小至 中型, 二叉 分枝, 枝顶 生型, 淡 绿色, 长 4 一 5 厘米, 连 叶片宽 3.4 毫 米。 茎 横切面 0.26 毫米, 16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10X12 微米, 胞 壁厚, 中部细 胞 14 一 20X 10 — 20 微米, 胞 壁薄。 叶 片密覆 瓦状, 易落, 完全 覆盖茎 背面, 三 角长椭 圆形, 长 1.45— 1.66 毫米, 宽 1.54 — 1.69 毫米, 全 叶边缘 具纤细 长齿, 齿镰 刀形, 由 5 — 7 枚单 列细胞 组成, 先 端细胞 8x76 微米, 长 为宽之 9 倍; 背 缘强烈 弯曲, 基部甚 为 下延, 腹缘基 部十分 扩大, 基部不 下延; 先 端细胞 20 — 30X26 — 36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36X40 — 44 微米, 三角 体中等 大小,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无 腹叶。 藉落 叶进行 无性 生殖。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8 对, 边缘 具纤细 长齿, 精子 器每苞 2 枚。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红河、 腾冲。 生 于海拔 1200 — 2000 米 树干或 石上。 尼 泊尔、 印 度、 锡金、 泰国 也有。 34. 裂 叶羽苔 图版 154: 5—8 Plagiochila furcifolia Mitt. (I860). Plagiochila fissi folia Steph. (1903); Inoue (1968). 植物体 中型, 深 绿色,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长 7 — 8 厘米, 宽 3.8 毫米, 二叉 分枝, 枝顶 生型。 茎 横切面 0.2 毫米, 约 12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3 层, 胞壁 稍厚, 10X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X20 — 30 微米, 胞壁 稍厚。 叶片 易落, 多由 叶中部 断落, 覆瓦 状或 疏生, 斜列, 平展, 长椭 圆形, 基部 最宽, 长 1.9 一 2. 14 毫米, 宽 0.54 —" 0.76 毫 米, 背缘稍 内卷, 基部稍 下延, 茎背面 外露,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稍 弯曲, 叶先端 明显深 二裂 至叶长 1/5 或 1/3, 弯缺 狭窄, 急尖, 裂片 渐尖, 全叶边 全缘; 叶先 端细胞 16 — 24 X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24x30 — 36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苞叶 二裂, 苞 叶边具 细齿, 苞叶长 2.38 毫米, 宽 1.07 毫米; 蒴萼 钟形, 长 1.30 毫米, 宽 1.07 毫米, 背脊 中部具 狭翼, 口部 弧曲, 具指 状齿。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树 干上。 越南 也有。 35. 昆 明羽苔 图版 154: 1—4 Plagiochila kunmingensis Piippo ( 1997) * . 植物体 中型, 灰绿至 棕色, 柔软, 茎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5 — 3. 3 毫米, 分 枝小, 属 间 生型。 茎 横切面 0.35~0.4 毫米,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厚, 12x12 — 15 微米, 中部 细胞 18— 20 层, 胞 壁薄, 20 — 25x 35 — 40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假 根少。 叶片 疏覆瓦 状, 宽 圆形, 长 1.9 一 2. 2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米, 前缘 基部稍 下延, 叶 先端多 缺失, 后缘 基部稍 扩大, 齿 稀疏, 长 2 — 10 个 细胞, 基部宽 2 — 8 个 细胞; 叶边 缘细胞 20X 20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30x 35 — 40 微米, 三角 体中等 大小, 胞 壁薄。 腹叶 退失。 藉 落叶及 芽胞进 行无性 生殖。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无新 生枝, 苞叶长 1.6 毫米, 
图 版 154 1 一 4. 昆 明羽笞 Plagiochila kunmingensisPiippo, 1.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2.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3. 雌苞叶 (X35), 4. 菊 <f (X35); 5—8. 裂 叶羽苔 Plagiochila furcifolia Mitt. 5. 植物体 背面观 ( x 20) , 6 — 7. 叶片 (x35),8. 叶先 端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冯金 环描) 
羽苔科  299  宽 1.4 毫米, 具密齿 18 枚; 蒴 萼倒三 角形, 长 1.2 毫米, 宽 1.4 毫米, 脊 无翼。 产 于嵩明 (模式 标本产 地)。 生 于海拔 2100 米。 中国特 产种。 组 6. 狭叶组 Sect. 6. Cobanae Carl 植物体 细小,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无 横茎, 茎表面 外露,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罕为顶 生型。 叶 疏生, 平展, 背 缘基部 下延,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背 缘与腹 缘几近 平行, 叶先端 具 锐齿, 近于 二裂; 叶 细胞壁 稍厚, 三角体 细小。 腹叶 退失。 无 性繁殖 罕见, 藉 落叶进 行。 雄器苞 顶生, 苞叶 5 — 6 对, 精子 器每苞 1 枚。 雌器苞 顶生, 或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 叶较茎 叶大及 多齿; 蒴萼 钟形, 口部 宽阔, 脊 无翼。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主茎有 分枝, 先 端分枝 顶生, 中 部分枝 间生, 叶 顶端明 显二裂 至叶长 1/5 或 1/4, 细 胞壁稍 厚 36. 福 氏羽苔 P. fordiana 2 (1) 主茎多 单一, 偶有 分枝, 枝间 生型, 叶 顶端多 裂或浅 二裂, 细 胞壁厚 37. 狭 叶羽苔 P. trabeculata 36. 福 氏羽苔 图版 155: 7—13 Plagiochila fordiana Steph. (1904) ; Inoue (1968) * . 植物体 中型, 稀 疏交织 成片, 淡 绿色, 柔弱, 横 茎向上 倾立, 有 分枝, 顶部 分枝属 顶生, 中 部枝间 生型, 长 2.35 厘米, 宽 2. 5 — 3.0 毫米, 基部 有棕色 假根。 茎 橫切面 0.2 毫米, 15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3 层, 胞壁 加厚, 6— 10X6— 16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X20 — 24 微米, 胞 壁薄或 略厚。 叶 疏生, 近于 平展, 先 端脆弱 易落, 狭长 矩形, 长 1 一 1.7 毫米, 宽 0.4 — 0.6 毫米; 背 缘与腹 缘近于 平行, 背 缘略弧 曲形, 基 部不下 延, 叶先端 二裂, 腹缘稍 弧曲, 基部稍 下延, 具 1 一 3 细齿; 叶顶 端细胞 17 — 25X20—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 28x30 微米; 胞壁 稍厚, 三角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常退 化, 宽 2 — 3 枚 细胞, 长 2 枚 细胞。 由 落叶进 行无性 繁殖。 未 见生殖 器官。 产于 永胜、 西双 版纳。 生于湿 石上。 越南、 泰国 也有。 37. 狭 叶羽苔 图版 155: 1-6 Plagiochila trabeculata Steph. (1902); Inoue (1958); Inoue (1984); 西藏 苔藓植 物志 (1985). Plagiochila minor Hroik. (1932) ; P. trabeculata var. bifida Hatt. (1944). 植物体 细小, 稀 疏交织 成片, 柔弱, 淡 绿色, 多 单一, 偶有 分枝, 枝间 生型, 长 2 — 3 厘米, 宽 3 — 4 (5) 毫米, 无 假根。 茎横 切面约 0.3 毫米, 12 — 14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1 一 2 层, 胞 壁明显 加厚, 7X13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20X20 — 24 微米, 胞壁略 厚。 叶 疏生或 毗邻, 稍 斜生, 平展, 狭长椭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0.4~0.5 (0.8) 毫米, 背缘 基部略 下延, 具 1 一 4 个 锐齿, 叶先 端近于 二裂, 具多枚 刺齿, 腹缘 稍弧曲 形, 基部不 下延, 具 1 一 4 个 锐齿; 叶顶 部细胞 23—30x 16—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图 版 155 1- ~6. 狭 叶羽笞 Plagiochila trabeculata Steph. 1—3. 植物体 一部分 (X20), 4. 叶先 端细胞 (X200), 5. 叶片 (X35), 6. 雌^ 叶 (X35); 7— 13. 福 氏羽苔 Plagiochila fordianaSteph. 7 — 8. 植物体 一部分 (x20), 9. 叶片 (X35), 10. 茎 横切面 (X200), U — 12. 叶 先端裂 辦细胞 (x200), 13. 叶中 部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301  36 (44) X20— 25 (30) 微米; 三 角体不 明显或 细小, 胞 壁中部 稍加厚 (尤其 叶基部 ), 角质层 平滑。 无 腹叶。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具 1 新生 侧枝, 苞 叶较茎 叶大, 长 2.38 毫米, 宽 1.19 毫米, 多 锐齿, 圆 卵形; 蒴萼 钟形, 长 2.73 毫米, 宽 1.71 — 1.9 毫米, 脊 缺翼, 口部稍 弧形, 具锐 长齿。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腾冲。 生 于海拔 2200 — 2700 米树 干上。 不丹、 朝 鲜及日 本 也有。 ^ 组 7. 圆叶组 Sect. T.Poeltiae Inoue 植物中 小型, 褐 绿色, 单一, 偶有 分枝, 分枝间 生型, 假根 稀少。 叶毗邻 式覆瓦 状, 近 圆形或 肾形, 背 缘强烈 内卷, 全 缘或具 细齿, 腹缘不 下延; 叶细胞 厚角或 厚壁, 基部无 假肋。 雌器芭 顶生, 偶有 1 一 2 新生 侧枝; 蒴萼 钟形, 脊 无翼, 口部 宽阔, 具齿。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背面有 憐毛。 叶 片几近 全缘, 密 覆瓦状 41. 反 叶羽苔 P. recuirata 2 (1) 茎 背面无 憐片; 叶片 具细或 尖齿, 稍 疏生。 3 (4) 叶片 宽圆形 38. 圆 叶羽苔 P. duthiana 4 (3) 叶 片长椭 圆形。 5 (6) 叶片 尖端及 后缘具 4 一 9 枚尖齿 39. 王 氏羽苔 P. wangii 6(5) 叶片先 端各具 2 枚细齿 ' 40. 玉 龙羽苔 P. yulongensis 38. 圆 叶羽苔 图版 156: 6—10  Plagiochila duthiana Steph. (1903); Inoue (1967)* . Plagiochila seminuda Inoue (1967) . 植物体 细小至 中型, 黄绿 色至淡 褐色, 长 2 — 3 厘米, 连 叶片宽 2.61 毫米, 分枝 少, 枝间 生型, 稀 疏交织 成片。 茎 横切面 0.3 毫米, 表 皮细胞 2 层, 胞 壁厚, 10X10 微米, 中 部细胞 6 层, 20X36 (40) 微米, 胞 壁薄, 假根 稀疏。 叶片 毗邻、 斜生, 宽圆 形, 长与宽 相等, 均 1.9 毫米, 背 缘基部 下延, 内卷, 腹缘基 部稍下 延及稍 扩大, 全叶 具 7 — 9 细齿或 全缘, 齿长 1 一 2 细胞, 齿 基部宽 1 一 2 细胞; 叶 边细胞 16 — 20X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6x24 — 30 微米; 三角 体大,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未见 生殖器 官。 产于 德饮、 丽江。 生 于海拔 3400 米云杉 林下。 印度、 不丹也 有。' 39. 王 氏羽苔 图版 156: 1—5 Plagiochila wangii Inoue ( 1962) * . 植物体 细小, 长 2 — 3 厘米, 连 叶片宽 2.14 毫米, 红 褐色, 分 枝小, 枝间 生型, 假根 多。 茎 横切面 0.2 毫米, 表 皮细胞 2 层, 10X6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8 — 12 层, 12 X15 微米, 胞 壁薄。 叶片 近于覆 瓦状, 长 卵形, 长 1.07—1.3 毫米, 宽 0.8—1. 19 毫 米, 背缘 内卷, 稍 弯曲, 基部 下延, 全缘, 叶 顶端具 3 — 5 枚 锐齿, 腹缘不 下延, 弯曲, 
30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6 1—5. T. 氏羽 g Plagiochila wangi Inoue, 1.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2. 带 雄器苞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3. 叶顶 端细胞 (X200), 4. 叶基 部细胞 (X200), 5. 叶片 (x35); 6— 10. 圆 叶羽苔 Plagiochila duthiana Steph. 6. 植 物体 背面观 (X20), 7.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8. 叶片 (X35), 9. 叶顶 端细胞 (x200), 10. 叶基 部细胞 (X200); 11—14. 加 氏羽? V 卢 W 亚种 Plagiochilacarringtonii (Balfour) Grolle subsp. lobuchensis GroUe. 11. 植物 体 (X20), 12. 二叶片 (X35), 13. 叶 边细胞 (x200), 14. 叶中 部细胞 (x200), 15. 枝 的一段 (x20)。 (苏 美灵、 冯金 环绘) 
羽苔科  303 
304  云南 植物志  具 1 一 3 枚 锐齿, 基部稍 扩大; 叶顶 端细胞 16 — 20 (24) X 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24—30x36—40 (44) 微米; 三角 体中等 大小,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腹叶退 失。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2 — 3 对, 较 疏生, 全缘, 顶端 的稍向 外卷。 产于 丽江。 生于 冷杉树 干上。 分 布我国 台湾。 40. 玉 龙羽苔 图版 157: 1—6 Plagiochila yulongensis Piippo ( 1997) * . 植物体 小型, 柔弱, 棕 绿色, 长 1.5 — 2 厘米, 宽 1.6 — 2. 2 毫米, 分 枝少, 属间生 型; 茎 横切面 0.19 — •(). 24 毫米; 假 根少。 叶 疏生, 椭 圆形, 长 1.2 — 1.3 毫米, 宽 1.0 毫米, 叶中部 较宽, 基部不 下延, 叶 尖顶宽 圆形, 有两枚 细齿, 后缘 弯曲, 基 部稍下 延, 全缘; 全 叶共具 6 枚 细齿, 齿长 1 一 2 (4) 枚 细胞, 基部宽 1 一 2 枚 细胞; 叶边缘 细胞 15 — 20X20 — 25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0X30 — 45 微米, 三角体 细小, 胞 壁薄。 腹 叶 退失。 未 见生殖 器胞。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海拔 3020 — 3050 米树 干上。 中 国特产 (模 式产地 )。 41. 反 叶羽苔 图版 157: 7—10 Plagiochila recurvata (Nicholson) Grolle (1964). Jamesoniell carringtoni (Balf. ) Schiffn. var. recurvata Nicholson (1930). 植物体 丛生, 长 6 厘米, 宽 1.4 一 1.5 毫米, 黄棕或 红色, 坚挺, 分 枝少, 属间生 型。 茎 横切面 0.22 毫米, 11 一 13 层细 胞粗, 皮 层细胞 3 层, 胞壁 甚厚, 14 一 16x20 — 22 微米, 中 部细胞 稍大, 14 一 16X20 — 26 微米, 假根 稀疏。 叶具 光泽, 密覆 互状, 紧 贴 基部, 肾 圆形, 长 0.7~0.9 毫米, 宽 0.9 — 1.1 毫米, 几近 全缘, 前缘基 下延, 后缘 不 下延, 前缘 基部具 1 枚长形 麟毛; 叶边 缘细胞 20 — 24X 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4 — 30x36 — 40 微米, 三角体 瘤状, 中部 加厚,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胞。 雌 器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蒴萼长 1.3 — 1.9 毫米, 宽 1.3 毫米, 基部有 脊翼, 口部 稍弯。 未见孢 子体。 产于 大理。 生 于海拔 3000 — 4800 米 林下腐 木上。 中国特 产种。 组 8. 扁叶组 Sect. 8 . Carringtoniae Inoue 植物体 中型, 具 光泽, 单 一或有 分枝, 分枝间 生型, 褐— 红色。 叶 片密覆 瓦状, 对 摺, 圆形 至近方 圆形, 背缘 基部稍 下延, 叶 细胞壁 角厚, 三 角体小 瘤状。 腹叶 退失。 雄 器苞 穗状, 苞叶 4 一 10 对, 边缘具 锐齿, 雌器苞 顶生, 苞叶 与茎叶 相同, 蒴萼 囊状, 口 部具 细齿。 云南有 1 种。 42. 加 氏羽苔 Plagiochila carringtonii (Balfour) Grolle (1964). 42a. 加 氏羽苔 原亚种 Plagiochila carringtonii (Balfour) Grolle subsp. carringtonii 原亚 种云南 不产。 42b. 加氏 羽苔卢 贝亚种 图版 156: 11—14 
羽苔科  305  Plagiochila carringtonii (Balfour) GroUe subsp. lobuchensis Grolle (1964). 植物体 中型, 长 10 厘米, 连 叶片宽 2.14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交织 成片, 略具 光泽, 淡 棕色, 粗状, 单一, 偶有 分枝于 基部, 枝间 生型, 假 根少。 茎 横切面 0.2 毫 米, 约 12— 14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3 层, 12X16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20 — 24 X20 — 26 微米, 胞壁 稍厚。 叶片 密集覆 瓦状, 全 叶紧贴 茎部, 近 茎基部 叶片较 疏生, 叶宽 圆形, 长 0.95 毫米, 宽 0.95—1.19 毫>1^, 强 烈偏向 腹面; 背缘稍 内卷, 尤 其茎基 部 叶片, 基部不 下延,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叶片 全缘, 茎无 鳞毛; 叶 边细胞 10 — 16X 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x30 — 36 (40) 微米; 三角 体大,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 退失。 产于丽 江玉龙 雪山。 生 于海拔 3790 米 溪旁湿 石上。 尼 泊尔、 不丹 及印度 也有。 组 9 . 纤毛组 Sect . 9. Ciliata Schiffn . 植物体 细小至 中型, 柔弱, 透明, 黄绿 色至淡 褐色,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茎淡 黄色, 具 分枝, 枝间 生型, 罕见顶 生型, 主茎无 假根。 叶 疏生至 毗邻, 非 密生, 平展, 椭圆形 至 圆形, 背缘稍 内卷, 基部不 伸至莲 中部,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叶 边齿纤 毛状, 成 单列; 叶细胞 壁薄, 三角 体细小 至中等 大小, 角 质层平 滑或稍 具疣。 腹叶 退失。 无性繁 殖不常 见, 藉碎 叶脱落 进行。 雄器苞 顶生或 间生, 短 穗状, 苞叶 疏松, 4 一 8 对, 精子 器每苞 一枚。 雌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齿 较密; 蒴萼 筒形, 口 部宽阔 具多 长齿, 背脊 具翼。 云南仅 1 种。 43. 刺 叶羽苔 图版 158: 1—7 Plagiochila sciophila Nees (1840); Inoue (1962)* . Plagiochila acaiithophylla Gott. (1858); P. japonica S. Lac (1863—1864); P. tonkinensis Steph. ( 1924); P. ciliata Kamimula ( 1952); P. minutistipula Herz. (1955) ; P. subacanthophylla Herz. (1955) ; P. japonica f. oblongifoLia Hatt. (1958) ; P. acanthophylla subsp . japonica (S. Lac. ) Inoue (1962). 植物体 中型, 淡褐 绿色, 柔弱, 长 2 厘米, 连 叶片宽 3.57 毫米,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稀 疏交织 成片, 或有 分枝。 茎 横切面 2.38 毫米, 12 — 14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4 层, 胞壁 稍厚, 中 部细胞 壁薄, 24 X30 微米, 假 根少。 叶 片呈覆 瓦状或 疏生, 长椭 圆形, 长 1.42 — 1.66 毫米, 宽 0.9 — 1.07 毫米; 背缘近 叶尖有 长齿, 叶先端 具二枚 长齿, 基 部稍 下延, 腹缘不 扩大, 稍弧 曲形, 有 4一5 枚齿, 全叶具 6 — 10 枚齿, 齿细胞 5 — 7 枚, 成 单列; 叶顶 端细胞 30 — 36X30 — 40 微米, 中 部细胞 30 — 40 x 40 — 50 微米; 三角 体 细小, 锐 角形,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或 细小。 雄器苞 间生, 5 对 苞叶, 精子 器每苞 1 枚。 雌器苞 生于茎 顶端, 苞 叶较茎 叶大, 多齿; 蒴萼 钟形, 长 2.85 毫米, 宽 1.54 毫 米, 背 脊与腹 脊长度 相同, 无翼, 口部 弧曲, 齿长短 不一。 产于 大关、 河口、 红河、 西双 版纳。 生于 林下石 上或树 干上。 属于东 南亚热 带广布 种 
306  云 南植物 志  m 版 158 1 一 7. 刺 叶羽苗 PlagiochilasciophilaNees, 1. 带朔萼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3. 叶片 (x35), 4. 叶基 部细胞 (X200), 5. 雄禱 (X20). 6.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7—14 . 纤 细羽苔 Plagiochila gracilis Lindenb. & Gott. 7. 带雄德 植物体 ff 面观 (X20), 8 — 11. 叶片 (X35), 12.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13. 叶顶 端细胞 (x200), 14. 叶基 部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307  组 10. 坚羽组 Sect. 10. Firmae Carl  植物体 细小或 纤细, 坚挺, 淡褐 色或黄 绿色。 茎背面 外露,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罕 有顶 生型, 假根少 至多, 分 布主茎 腹面。 叶 疏生或 毗邻, 平展, 背缘略 内卷, 基部下 延, 腹缘不 下延, 叶 片圆形 或近卵 圆形, 细小 (通常 1 一 1.5 厘 米长, 0.7 — 1.0 厘米 宽); 腹缘 基部至 叶顶端 具齿, 三 角体小 至+等 大小, 锐角 形或近 瘤状。 腹叶 退失。 无 无性 繁殖。 雄 器苞短 穗形, 苞叶 疏松, 4 一 8 对, 精子 器每苞 2 枚。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蒴 萼近卵 圆形, 口部 二瓣, 背脊或 有翼。 云南有 4 种 '  44. 纤 细羽苔 图版 158: 7—14 Plagiochila graciles Lindenb. & Gott. (1847); Carl (1931)*; Inoue (1958);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Plagiochila firma Mitt. (1861); P. cortocola Steph. (1906); P . rhizophora Hatt. (1950) ; P. acicularis Herz. (1955); P. pseudopunctata Inoue (1958); 西藏笞 藓 植物志 (1985). 植物体 纤细, 淡 褐色, 略有 分枝, 枝间 生型, 稍具 光泽, 稀 疏交织 成片, 长 2 厘 米, 宽 1.78 毫米。 茎 横切面 0.2 毫米, 12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3 层, 胞 壁厚, 中 部 细胞壁 稍厚, 多假根 生于茎 腹面。 叶 疏生, 长 卵形, 长 0.66"0.78 毫米, 宽 0.35— 0.5 毫米, 背缘稍 内卷, 基部 下延, 全缘, 腹缘 基部不 下延, 稍 弯曲, 具 3 — 4 齿, 叶 尖端具 2 齿; 叶先 端细胞 20 — 24X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36 — 40 x 40 — 48 微米, 三角 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腹叶退 失或鞭 枝状。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4 对, 具 2 齿, 穗短, 密覆 瓦状, 基部 膨大; 精子 器每苞 2 枚。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生 于海拔 3500 — 4160 米树 干上。 朝鲜、 日本、 菲 律宾、 泰国、 不丹、 尼 泊尔、 斯 里兰卡 也有。 45. 明 叶羽苔 图版 159: 9—14 Plagiochila nitens Inoue (1989); Inoue (1989)*. 植物体 细型, 略具 光泽, 淡褐 绿色, 由横 茎向上 倾立,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长 3.5 厘米, 宽 1.9 毫米。 茎 横切面 0.22 毫米, 12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厚, 中部 细胞 20X30 微米, 假 根少。 叶 疏生, 长椭 圆形, 长 1.45 — 1.66 毫米, 宽 0.71 毫米;  分种 检索表  1 (4) 叶细 胞无三 角体; 叶片 长度为 宽度的 1.6 — 2.8 倍; 蒴萼倒 卵形。 2 (3) 植 物体棕 绿色, 叶 片长度 为宽之 2.0 — 2. 8 倍 3 (2) 植物体 综色, 叶 片长度 为宽之 1.6 — 1.8 倍 4(1) 叶细 胞三角 体中等 至大; 叶片 长度为 宽度的 1.0 — 2. 3 倍。 5 (6) 叶 片长度 为宽之 2.0 — 2.3 倍 4 6(5) 叶 片长度 为宽之 1.0 — 2.0 倍  46 . 粗齿 羽苔 P. pseudofirma 44. 纤 细羽苔 P. gracilis  •• 45. 明 叶羽苔 P. nitens 47. 细 茎羽苔 P. corticola 
30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9 1—8. 粗 齿羽苔 PlagiochilapseudofirmaHerz. 1. 植 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 物体, 腹面观 (X20), 3、 4. 叶 片 (X35), 5. 雌苞叶 (X35), 6. 萌筹 (x35), 7. 菊萼口 部细胞 (x200), 8. 叶先 端细胞 (x200); 9—14. 明 叶羽苔 Plagiochila nitens Inouc, 9. 带 雄穰的 植物体 (x20), 10. 植 物体, 腹面观 ( x 20) , 1 1 、 12 . 叶片 ( X 35) , 13. 叶基 部细胞 (X200), 14. 叶先 端细胞 (x200)。 (苏美 灵绘) 
羽苔科  309  背 缘与腹 缘几近 平行, 背缘 平直, 全缘, 基部 下延, 叶 顶端具 2 枚 长齿, 腹缘稍 弯曲, 基部不 下延, 具 3 — 4 枚 长齿, 齿 纤细, 齿先 端细胞 10x60 微米; 、叶先 端细胞 20 — 24 X20 — 34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0X30 — 36 (40) 微米, 胞 壁薄, ^三 角体, 角 质层平 滑。 腹叶 细小, 长 2 — 3 枚 细胞, 深 二裂。 未 见无性 生殖。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顶生或 间生, 苞叶 6 枚, 顶端稍 外卷, 具 2 — 4 枚 长齿; 精子 器每苞 一枚。 产于 漾濞。 生于树 干上。 马来西 亚沙巴 也有。 46. 粗 齿羽苔 图版 159: 1—8 Plagiochila pseudofirma Herz. ( 1930) * . 植物体 小型, 略具 光泽, 淡 褐色,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未见 横茎, 植 物体长 3.5 厘 米, 宽 1.9 一 2. 02 毫米。 茎 横切面 0.3 毫米, 20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层, 胞 壁厚, 12X12 微米, 中 部细胞 20 X 24 微米, 假根多 生于茎 腹面。 叶 疏生, 长椭 圆形, 长 1.42— 1.5 毫米, 宽 0.35 —" 0.71 毫米; 背 缘与腹 缘近于 平行, 背缘 平直, 全缘, 基部 下延, 叶 先端具 2 — 3 枚 长齿, 腹缘稍 弯曲, 基部不 下延, 具 1 一 2 枚 锐齿, 齿先 端细胞 8X36 微米; 叶先 端细胞 20 — 24X 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x40 微米; 胞壁 稍厚, 三 角 体大,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苞叶 较 茎叶大 及宽, 圆 卵形, 长 1.9 毫米, 宽 1.38 毫米; 蒴萼倒 卵形, 长 2.14 毫米, 宽 1.07 毫米, 口 部近于 平截, 具 疏齿, 齿长 3 枚 细胞, 胞壁 甚厚。 产 于福贡 。生 于海拔 2500 米树 干上。 不丹、 尼泊尔 及印度 也有。 47. 细 茎羽苔 Plagiochila corticola Steph . ( 1 894 ) . Plagiochila togashii Inoue (1967). 植物 体非常 纤细, 长 2 厘米, 宽 1.19 毫米,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假 根少, 生于茎 基部, 茎及 叶片浅 褐色, 交织 成片。 茎 横切面 0.13 毫米, 8 层细 胞粗, 无明显 分化, 14x20 微米, 胞 壁薄。 叶片 疏生, 椭 圆形, 叶先端 浅二裂 至叶长 1/5, 长 0.59 — 0.66 毫米, 宽 0.26~0.3 毫米; 背缘 平直, 基部稍 下延, 全缘, 腹 缘几乎 平直, 基 部不下 延, 具 1—3 枚 锐齿; 叶先 端细胞 16 — 20X 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稍大, 16 — 20x24 — 30 微米; 无三 角体, 胞 壁薄, 角质层 平滑。 无 腹叶。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边缘具 5 — 6 枚长 尖齿, 基 部未见 膨胀, 精子 器每苞 1 枚。 产于 景东。 生 于海拔 2550 米腐 木上。 不丹、 印度及 尼泊尔 也有。 组 11 . 刺边组 Sect. 11 Tayloriae Carl 植物 体中至 大型, 粗壮或 细长, 深绿色 至淡黄 褐色, 分 枝多, 茎上 半部分 枝顶生 型, 下 半部间 生型, 形 成扇状 或二叉 分枝, 无 鞭枝。 茎横 切面表 皮细胞 4 一 5 层, 胞壁 甚厚。 叶片 疏生至 毗邻, 不 密生, 掩盖茎 背面, 斜列, 平展, 椭 圆形或 圆形, 边 缘具齿 (有时 限于叶 先端部 分), 齿锐三 角形, 齿基部 较宽。 叶细胞 壁薄或 稍厚, 三角体 细小至 中型, 锐 角形或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腹叶 退失。 未 见无性 繁殖。 雄器苞 顶生或 间生, 苞 叶 4 一 10 对, 精子 器每苞 2 枚。 雌器苞 顶生, 具 —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形, 边 缘 多齿; 蒴 萼矩筒 形或倒 卵形, 脊 无翼。 
310  云南 植物志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边 齿限于 先端; 茎 不分枝 48. 长 叶羽苔 P. nexuosa 2 (1) 叶边齿 由先〜 、(申 展至 后缘; 茎多枝 49. 树 形羽苔 P. arbuscula 48. 长 叶羽苔 图版 160: 1—6 Plagiochila flexuosa Mitt. (1861); Inoue (1960) * . Plagiochila titibuensis Hatt. (1958). 植物体 中型, 坚挺, 深 褐色, 略具 光泽,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茎长 5 厘米, 横切面 0.28 毫米, 约 13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 4 层, 16X20 微米, 胞 壁厚, 中 部细胞 20 — 30x 36 — 40 微米, 胞 壁薄, 无 假根。 叶 片近于 疏生, 平展, 长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2. 21 — 2. 38 毫米, 背缘略 弯曲, 基部稍 下延, 全缘, 尖端具 4 一 5 枚 锐齿, 腹 缘弧曲 形, 基部不 下延, 具 2 — 3 枚 细齿; 叶先 端细胞 20 — 30 (40) X 20 — 30 微米, 中 部细胞 24—30x30—36 (40)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36 x 46 — 50 微米; 三角 体大, 瘤状, 角质 层 平滑, 胞壁 稍厚, 褐色。 腹叶 退失。 未见雌 器苞。 雄器苞 间生, 宽 2.63 毫米, 苞叶 6 — 10 对, 稍密覆 瓦状, 苞叶基 部向下 垂直, 顶 端近于 平展, 具 4 一 5 枚 锐齿; 精子器 每苞 1 一 2 枚。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元阳逢 春岭。 生 于海拔 2200 米树 干上。 日本、 越南、 泰国、 不 丹、 印度及 尼泊尔 也有。 49. 树 形羽苔 图版 160: 7—10 Plagiochila arbuscula (Brid. ex Lehm. ) Lindenb. (1839); Inoue (1934)*; Piippo (1989)* ;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Jungermannia arbucula Brid. ex Lehm. (1842); Plagiochila belagneriana Lindenb. (1842); P. yunnandkensis Horik. (1932). 植物体 大型, 长 4 一 6 厘米, 宽 3 毫米, 由横 茎向上 倾立或 下垂, 交织 成片, 褐绿 色, 分 枝多, 成 扇形, 分枝属 顶生。 茎 横切面 0.3 毫米, 约 20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4 层, 胞 壁厚, 胞腔 5X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0 — 20x20 — 30 微米, 胞壁 稍厚, 假 根少。 叶片 毗邻, 斜生, 宽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6 — 1.8 毫米, 宽 0.95 — 1.07 毫米, 枝叶较 细小及 狭长 圆形, 背缘稍 内卷及 平直, 全缘, 基部略 下延, 腹缘弧 曲形, 基部 不下延 及稍扩 大, 具 5 — 8 枚 锐齿, 叶先端 平截, 具 2 — 4 枚 锐齿; 叶先 端细胞 20 — 24X20 — 24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24X36 — 40 微米; 三角 体大, 胞 壁薄, 褐色, 角质层 平滑。 无 腹叶。 未 见生殖 器官。 产于 景东无 量山。 生 于海拔 1220 米树 干上。 日本、 菲 律宾、 泰国、 印度 也有。 组 12. 毗邻组 Sect. 12. Contiguae Carl 植物体 中等至 大型, 坚挺, 直立 或向上 倾立, 有或无 横茎, 茎表 皮细胞 3 — 4 层, 茎表面 外露或 被叶片 隐蔽, 有 分枝, 属顶 生型, 基部分 枝属间 生型, 成二叉 分枝。 叶片 
羽苔科  311  图 版 160 —6. 长 叶羽苔 PlagiochilaflexuisaMitt.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叶顷 端细胞 (x200), 3.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4. 叶基 部细胞 (X200), 5. 叶片 (X35), 6. 雄器 1^ 背面观 (x20); 7 — 10. 树 形羽苔 • Plagiochila arbuscula (Brid. ex Lchm. ) Lindcnb. 7.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8. 叶顶 端细胞 (x200), 9. 叶片 (x35), 10.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苏美 灵绘) 
312  云南 植物志  毗邻或 疏生, 少覆 瓦状, 背缘略 或明显 内卷, 基部 下延, 腹缘 不或略 下延, 基部 多与对 面叶片 重叠, 叶片卵 圆形至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腹缘至 叶尖具 细齿, 齿基 部宽, 三角 形, 甚少纤 细形, 细胞 壁薄或 稍厚, 三角 体细小 至中等 大小, 锐角 形或具 瘤状。 腹叶退 失 至几枚 细胞。 藉 叶腹面 之芽胞 进行无 性繁殖 (云南 标本不 常见芽 胞)。 雄器苞 顶生或 间生于 分枝, 短 穗状, 苞叶 5 — 13 对, 精子 器每苞 1 一 2 枚。 雌器苞 顶生, 具 — 2 新生 侧枝, 苞叶 与茎叶 同型, 较多 锐齿; 蒴 萼钟形 或近三 角形, 口部 宽阔, 背 脊与腹 脊长度 相同。 分种 检索表 1 (2) 茎 背面无 麟毛; 蒴萼背 脊具一 宽翼, 腹脊 基部具 狭翼; 叶片宽 卵形至 椭圆形 50. 尼泊 尔羽苔 P. nepalensis 2 (1) 茎 背面具 憐毛; 蒴萼 背脊具 狭翼, 腹 脊缺翼 3 (4) 叶 片长椭 圆形, 长度为 宽度的 1.5 — 2 倍; 全叶具 12 — 17 枚锐齿 51. 加 萨羽苔 P. khasiana 4 (3) 叶片宽 圆形, 长度 与宽度 相同; 全叶具 21 — 25 枚锐齿 52. 贝 多羽苔 P. beddonica 50. 尼泊 尔羽苔 图版 161: 1—6 Plagiochila nepalensis (Spreng. ) Lehm. & Lindenb. (1840)*. PlagicKhila gollanii Steph. (1903); Inoue (1958). 植物体 中型至 大型, 粗壮, 略具 光泽, 褐 绿色, 多枝, 枝属间 生型, 茎顶部 分枝属 顶 生型, 长 8 — 10 厘米, 宽 3.4 毫米。 茎 横切面 0.46 毫米, 16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2 — 3 层, 胞 壁厚, 12x10 微米, 中 部细胞 20X30 微米, 胞 壁薄, 假 根少。 叶毗 邻或疏 生, 平展, 斜列, 卵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顶端平 截或稍 圆形, 长 1.54 — 1.66 毫米, 宽 1.42 毫米, 叶尖宽 0.7 毫米; 背缘稍 内卷, 全缘, 基部稍 下延, 腹缘 弧曲, 具 3 — 6 枚 锐齿, 基部稍 扩大, 不 下延, 叶 先端具 4 枚 尖齿, 其 中二枚 特长; 叶顶 端细胞 24 — 30 X 44 — 56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0X44 — 56 微米; 三角体 大型,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褐 色, 胞壁 稍厚。 腹叶 退失。 未见 芽胞。 雄器苞 间生, 苞叶 6 对, 顶部具 细齿, 精 子器每 苞 1 枚。 雌苞 顶生, 具 1 一 2 新生 侧枝, 其顶 端再生 雌苞, 苞 叶较茎 叶大及 多齿, 长 2.3 厘米, 宽 2.8 厘米; 蒴萼 钟形, 长 3.09 — 3. 5 厘米, 宽 2.33 厘米, 背脊翼 宽阔, 宽 0.23 厘米, 腹脊翼 狭小, 口部 宽阔, 边缘具 28 枚 锐齿。 产于 瑞丽。 生 于海拔 770 米树 干上。 越南、 泰国、 不丹、 尼 泊尔、 菲 律宾及 缅甸也 有。 51. 加 萨羽苔 图版 161: 10—12 Plagiochila khasiana Mitt. (1 860 ) . 植物体 大型, 褐 绿色, 粗壮, 分 枝少, 枝间 生型, 交织 成片, 长 6 — 7 厘米, 宽 4. 6 — 5. 98 毫米。 茎 横切面 0.38 毫米, 20 层细 胞粗, 表 皮细胞 3 — 4 层, 16x20 微米, 胞 壁厚, 假 根少。 叶覆 瓦状, 平展, 叶 片长椭 圆形, 长 2. 19 — 2. 73 厘米, 宽 1.11 一 1.66 厘米, ^度为 宽度的 1.5 — 2 倍, 叶顶端 渐尖, 背缘稍 内卷, 全缘, 基部 甚为下 
羽苔科  313  图 版 161 1~6. 尼泊 尔羽苔 Plagiochilanepalensis (Spreng. ) Lehm. & Lindenb. 1.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2. 植物体 腹面观 (X20), 3. 菊萼 (X35), 4. 叶片 (X35), 5. 叶顶 端细胞 (x 200); 7—9. 贝 多羽苔 Pagiochila beddonica Steph. 7.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8. 叶顶端 齿细胞 (x 200), 9. 菊萼 (x35); 10—12. 加 萨羽苔 Plagiodiila khsiana Mitt. 10. 植物体 背面观 (x20), 11. 叶片 (x35), 12. 蒴萼 (x35)。 (苏美 灵绘) 
314  云南 植物志  延, 茎 面近叶 基部有 细齿状 鳞毛, 腹缘稍 弯曲, 基部甚 扩大, 具 8 — 10 枚 细齿, 基部稍 下延, 叶 先端具 4 一 5 枚 尖齿; 叶顶 端细胞 16 — 20 (24) X 20—24 (30) 微米, 基部细 胞 24 — 28X44 — 50 (60) 微米; 三角体 中型, 角质层 平滑, 胞壁 稍厚。 腹叶 退失。 芽 苞 长形, 生于叶 腹面。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苞叶圆 卵形; 蒴萼圆 钟形, 长 2.97 毫米, 宽 2.14 毫米, 脊 无翼, 口部弧 曲形, 具长 锐齿。 产于 贡山、 元阳。 生 于海拔 2250 米树 干上。 泰国、 不丹、 印度及 尼泊尔 也有。 52. 贝 多羽苔 图版 161: 7—9 Plagiochila beddonica Steph. ( 1903) . 植物体 大型, 淡褐 色或褐 绿色, 长 3 — 4 厘米, 宽 4.28 亳米, 无 横茎。 茎 横切面 2.73 毫米, 直径 20 — 22 层 细胞, 表 皮细胞 3 — 4 层, 胞壁 甚厚, 10x12 微米, 中部细 胞 16 — 20X20 — 24 微米, 胞壁 稍厚。 茎叶覆 瓦状, 卵 圆形, 长与 宽皆为 1.13— 1.30 毫 米, 平展; 背缘稍 内卷, 近叶 顶端具 3 — 4 枚细 齿, 基 部甚为 下延, 并具 有一枚 全缘之 購毛 于侧, 腹缘弧 曲形, 基部稍 扩大及 下延, 近叶 先端具 15 — 18 枚 锐齿, 叶尖具 6 — 7 枚 锐齿, 齿先 端细胞 10x40 微米; 叶先 端细胞 20 — 24X24 — 3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24x36-40 (44) 微米; 三角 体大至 瘤状, 角质层 平滑, 胞 壁薄。 腹叶 退失。 未见芽 胞。 未见雄 器苞。 雌器苞 顶生, 具 1 新生 侧枝, 苞 叶较茎 叶大及 多齿, 长 1 毫米, 宽 1.9 毫米; 蒴萼 筒形, 长 2.02 毫米, 宽 1.21 毫米, 脊 短翼, 口 部近于 平截, 宽阔, 具 长 锐齿。 产于 屏边大 围山。 生于树 干上。 不丹 也有。 3. 对 羽苔属 Plagiochilion Hatt. 植物 纤细, 绿 色或淡 绿色, 常夹 杂于其 他苔藓 丛中。 茎 倾立, 横切面 外皮部 2 — 4 层棕 色厚壁 细胞, 内 部为大 型薄壁 细胞; 叉 状腹面 分枝。 叶片 对生, 圆形, 腹侧 基部边 缘相 连接。 假根 无色, 生于 腹面基 角上。 雌雄 异株。 蒴萼 梨形, 口部 有不规 则齿。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孢蒴 球形, 蒴壁 4 一 6 层 细胞, 孢子 球形, 具 细疣。 本 属共约 10 余种, 中 国已知 5 种, 云 南分布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长 明显大 于宽, 叶背基 角下延 3. 卵叶 对羽苔 P. theriotanus 2 (1) 叶片长 宽相等 或宽大 于长, 叶 背基角 不下延 3 (4) 叶边 缘常具 1_6 个不规 则小齿 2. 稀齿 对羽苔 P . mayebarae 4 (3) 叶边全 缘平滑 1. 褐色 对羽苔 P. brauniana 1. 揭色 对羽苔 (新拟 ) 图版 162: 1-8 Plagiochilion braunianus (Nees) Hatt. (1947). j ungermaniiia brauniaiius Nees (1830). 植 物体长 2 — 4 厘米, 黄 棕色或 椋色。 茎横切 面直径 10 — 12 层 细胞, 鞭状 枝少。 叶 
羽苔科  315  图 版 162 1 一 8. 褐色 对羽苔 Plagiochilon broanianus (Nees) Hatt. 1. 植物 体一段 (xlQ), 2. 茎先端 带萌粤 ( x 10), 3 — 6. 茎叶 (X15), 7. 叶中 部细胞 (X420), 8. 雌菟叶 (xl5); 9-13, 稀齿 对羽苔 Plagichilon mayebarae Hatt. 9. 植物 体一段 腹面观 (X 10), 10、 11. 叶片 (X 15), 12. 叶中 部细胞 (X310), 13. 蒴華 (x 15); 14 一 20, 卵叶 对羽苔 Plagiochilon theriotanus (Steph. ) Inoue, 14. 植物 体一段 ( x 10) 15. 叶片着 生状态 (xlO), 16、 17. 叶片 (X12), 18. 叶边 齿细胞 (X420), 19. 叶中 部细胞 (X420), 20. 叶基 部细胞 (x420)。 (高 谦绘) 
316  云 南植物 志  覆瓦状 排列, 近 圆形或 肾形, 基部不 下延, 全缘, 雌株叶 片先端 有时具 1 一 3 齿; 叶先 端和边 缘细胞 18 — 30X 15 — 25 微米, 壁中等 加厚, 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中 部细胞 24— 32X23 微米, 壁薄, 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雌雄 异株。 雄株 细弱; 雄苞叶 12 对, 全缘。 雌性生 殖器官 顶生, 雌苞叶 近圆形 或宽卵 圆形, 边 缘齿不 规则。 蒴萼圆 柱形, 高出苞 叶, 口 部截形 或略呈 弓形, 口部 具不规 则齿。 产于 景东哀 牢山。 生于 高山林 下岩石 薄土或 腐植。 分布于 陕西、 贵州、 台湾。 菲律 宾、 印度尼 西亚、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新喀里 多尼亚 也有。 2. 稀齿 对叶苔 图版 162: 9—13 Plagiochilion mayabarae Hatt. ( 1950) . 植 物体长 2 — 5 厘米, 黄 绿色或 棕色。 茎横切 面直径 0.22 毫米, 鞭状 枝多, 叶近覆 瓦状 排列, 斜出, 基部不 下延, 圆形, 叶 先端边 缘常具 1 一 6 个 小齿或 全缘。 叶 边缘及 先 端细胞 7 — 12X12 — 18 微米, 壁中等 加厚; 中 部细胞 壁薄, 15 — 24 微米, 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叶基 部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大, 呈 节状。 雌性生 殖器官 生于枝 末端; 雌 菟叶圆 形, 边 缘具规 则齿。 蒴萼 钟状, 口部 弓形, 具不规 则齿。 产于 德铁。 生于 山区林 下岩石 面薄土 或树干 基部。 分布于 四川、 陕西、 西藏、 安 徽、 台湾。 日本、 锡金 也有。 3. 卵叶 对叶苔 (新拟 ) 图版 162: 14—20 Plagiochiiion theriotanus (Steph. ) Inoune ( 1964) . Plagiochila theriotana Steph . ( 1924) . 植 物体长 3 — 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黄 棕色。 茎深 棕色, 匍旬或 直立, 横切 面皮部 3 — 4 层 细胞, 壁 加厚, 中 部细胞 壁薄, 鞭状 枝少。 叶相接 着生, 卵 圆形或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圆, 通常 叶中部 最宽。 叶 背边直 或略呈 弓形, 背面 基部长 下延, 腹 基部常 膨大, 不 下延; 叶 边缘具 5〜16 个不规 则三角 形齿。 叶先 端和边 缘细胞 20 — 25X 15 —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35 — 40X25 — 27 微米, 基 部细胞 50 — 60 x 25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大, 节 状。 雌性生 殖器官 顶生, 苞叶 同茎叶 相似, 稍大, 但 边缘齿 较密。 蒴萼圆 柱形, 口部弓 形 具不规 则齿。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德欽。 生 于温热 带地区 岩面薄 土或腐 木上。 分布于 广西。 日本、 印度尼 西亚、 新喀里 多尼亚 也有。 4. 黄 羽苔属 Xenochila Schust. 植物体 较小, 绿 色或淡 绿色。 茎 匍匐, 具少 数叉状 分枝, 有鞭 状枝。 假根生 于全茎 腹面。 叶密集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三 角形。 叶 片细胞 三角体 无或不 明显。 无 腹叶。 无性 芽 胞多, 常生于 鞭状枝 先端。 本属 植物生 于高山 岩面薄 土或倒 木上。 中国产 1 种, 云南有 分布。 1. 黄羽苔 图版 163: 11—18 Xenochila integrifolia (Mitt. ) Inoue (1963). Plagioch ila integrifolia Mitt. (1859). 
阿 氏苔科  317  植 株小, 绿 色或淡 绿色。 茎 匍匐, 先端 上升, 长约 1 厘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横 切 面直径 15 个 细胞, 有鞭 状枝, 枝少, 叉状 分生, 发生于 ^侧 腹面。 假根 无色, 生于 茎 腹面呈 束状。 叶片 密生, 覆瓦状 蔽后式 排列, 三 角形, 背 i 缘反 卷, 基部 下延; 叶边 全缘 平滑。 叶 细胞不 规则六 边形, 中部 细胞约 20 — 50 微米, 薄壁, 无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 油 体小, 长椭 圆形, 每个 细胞中 10 — 26 个, 约 4 一 10 微米, 粒 状聚合 体形。 腹 叶缺。 雌雄 异株。 芽 胞生于 鞭状枝 先端, 近似卵 圆形, 由多 个细胞 构成。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德钦。 生 于潮湿 岩面薄 土或倒 木上, 有 时见于 树基。 分 布于四 川、 台湾。 日本、 朝鲜、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20. 阿 氏苔科 Arndliaceae 较 早的系 统中本 科属于 Sothyaceae 科。 但近 来以它 们受精 后成假 蒴萼, 独立 为科。 科 的特征 同属。 1. 假 萼苔属 Gongylanthus Nees 植 物体中 小型, 生 于碱性 土上, 淡绿 色或褐 绿色。 叶片 对生, 无 腹叶: 叶 细胞薄 壁, 平滑或 具疣。 无 蒴萼, 受精后 形成假 蒴萼, 向地 伸出。 孢蒴 柱状, 成熟后 裂成四 瓣。 孢子具 细庞。 粒状。 弹 丝长, 具 2 条 螺纹。 本属中 国报道 2 种, 分 布较广 泛的是 G. ericetorum (Raddi) Nees, 在云南 有记录 的 G. gollanii (Steph. ) Grolle 未见到 标本。 1. 假萼苔 图版 163: 1—10 Gongylanthus ericetorum (Raddi) Nees ( 1838). Cadypogeia ericetorum Raddi (1823). 植 物体中 等大, 黄 绿色或 褐色, 生于 碱性基 质上。 茎 匍匐, 长 1 一 2 厘米, 带叶宽 0.5 — 2 毫米, 单 一或稀 分枝。 假 根多, 散 生于茎 腹面, 红褐 色或淡 紫色。 叶片 对生, 覆 瓦状蔽 后式, 基部 收缩, 向上 加宽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叶 缘和轴 体多不 透明, 叶边全 缘 平滑, 叶 细胞不 规则六 边形或 长方六 边形, 中上部 18 — 22X45 — 55 微米, 基部 变长, 18 — 20X60 — 90 微米, 薄壁, 角 部不加 厚或稍 加厚, 角质 层具密 细疣。 油体长 椭圆形 聚合 体状, 每个 细胞中 6 — 10 个。 雌雄 异株。 雄株 短细, 略呈 红色, 雄 苞叶与 茎叶同 形, 仅 基部略 膨大。 雌器苞 顶生, 受 精配子 体部分 下陷膨 大呈假 蒴萼, 插人基 质中, 孢 蒴 成熟后 突出假 蒴萼; 孢 蒴长椭 圆形, 成熟后 瓣裂。 孢子 褐色, 直径 20 — 22 微米。 弹 丝两条 螺纹。 芽胞 生于短 枝上。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石灰 岩地区 的阴湿 林下, 土 生或湿 石生。 欧洲、 非洲、 南美 洲 也有。 
图 版 163 卜 10. 假尊笞 Gongulanthusericetorum (Mitt.) Inoue. 1. 植物 体一段 (x30), 2. 雌植物 体一段 (X30) 3 基 的一段 背面观 (x30), 4. 叶片着 生状态 (X40), 5-7. 不同部 位叶片 (x40), 8. 叶近 基部边 缘细胞 (X 则, 9. 叶先端 边缘膽 (X360). 10. 叶中 部细胞 示油体 (X440); 11 — 18, 黄羽笞 Xenoch'la integrifolia (M,".) Inoue. '1, 植 物体. 段 (xn), 12. 基一段 带芽条 (xil), 13. 芽条 (x22), 14— 16. 叶片 (X30), 17. t. 胞 (x210), 18. 精子器 (x|00), 19. 叶中 部细胞 示油体 (x440)。 (高 谦绘) 
顶 苞苔科  319  21. 顶 S 苔禾斗 Acrobolbaceae 植 物体茎 叶状, 倾立或 直立。 叶 卵形, 不平均 2 裂, 稀' 同大, 腹叶无 或仅有 残痕。 雌器苞 顶生。 具假 蒴苞, 无 蒴萼; 苞叶 与茎叶 相似, 有齿。 假 根生于 叶缘, 长 毛状。 本科有 6 属, 多分 布于南 半球。 我国 已知有 2 属: 顶 芭苔属 Acrobulbus Ness 和囊 萼苔属 Marsupidium Mitt. 分布 在热带 南方,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属 检索表 1 (2) 叶 片先端 2 裂达 1/3 — 2/5, 边缘毛 为单细 胞长毛 1. 顶 苜苔属 Acrobolbus 2 (1) 叶 片先端 截齐或 微凹, 边 缘裂片 或毛为 多细胞 2. 囊 萼苔属 Marsupidium 1. 顶 苟苔属 Acrobolbus Nees 植物体 细长, 绿 色或黄 绿色, 匍匐 或先端 倾立, 茎 细胞不 分化。 假 根多, 生 于茎腹 面或叶 边上。 叶 互生, 卵形, 斜列, 2 裂; 裂 片多不 均大, 叶细 胞大, 油体 明显。 雌雄 异株。 雌器苞 顶生。 卵细 胞受精 后很快 形成假 蒴苞, 向地 延伸。 孢蒴壁 4 一 5 层 细胞。 中国 仅分布 1 种, 云南 也有。 1. 钝角 顶苞苔 图版 164: 1—5 Acrobolbus ciliatus (Mitt. ) Schiffn. (1893). Gymnanthe ciliata Mitt. (1860); Lophozia curiosissima Horik . (1934). 植 物体同 其他苔 藓植物 混生, 呈疏松 塾状, 淡绿 色或灰 绿色, 中 等大, 茎 细弱柔 软, 绿色, 高 2. 5 — 3.0 厘米, 宽 1.5 — 2.0 毫米, 不分枝 或具很 少侧生 分枝; 横 切面直 径 170 — 290 微米, 细胞 等大, 壁薄, 具 明显三 角体; 假根稀 疏或局 部较密 着生。 叶通 常斜列 着生, 背脊不 下延, 互不 相接, 长椭圆 形或圆 方形, 长 0.7 — 1.0 毫米, 宽 0.6 - ""0.92 毫米, 通常 2 — 3 裂达 1/3 — 2/5 处, 两 裂片不 等大, 腹 裂片常 较大, 顶端钝 或 圆钝; 叶边 具单个 细胞的 纤毛, 长 0.5 — 1.0 毫米, 长度 常超过 叶长。 叶上 部细胞 32 — 34 微米, 中部 25 — 32x30 — 40 微米, 基 部细胞 24— 32 x 32 — 40 微米, 细胞 壁薄, 三角 体大而 明显; 角质层 具疣; 油 体大, 通常每 个细胞 5 — 8 个 (有时 3 — 4 个或 11 一 12 个), 颗 粒状, 圆 形或椭 圆形, 直径 6 — 15 微米, 不 透明, 棕 灰色。 腹 叶无或 在茎顶 部有小 腹叶, 1 一 2 个细 胞宽, 2 — 3 个细 胞长。 雌雄 异株。 雄 苞居间 生长, 具 1 一 5 对苞 叶, 雄苞 叶比茎 叶小或 等大, 两裂, 腹裂片 较小, 基部略 内凹; 雌苞片 顶生, 雌 苞叶与 茎叶 同形, 外 雌苞叶 较大, 受 精后茎 顶端膨 大呈假 蒴萼。 产于 维西。 生 于海拔 3100 米阴湿 石灰质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台湾、 西藏、 四川。 日本、 北 美洲、 巴 布亚新 几内亚 也有。 
32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4 1— 5. 純角 顶苞苔 Acrobolbus ciliatus (Mitt. ) Schiffn. 1. 植物体 的一段 (xlO), 2. 叶片 (x24), 3. 茎 叶边缘 细胞 和纤毛 (x210), 4.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10), 5. 叶中 部细胞 示油体 (X510); 6 — 9. 毛叶 囊萼苔 Mar- supidium knightii Mitt. 6. ^ 的-段 (xio), 7. 叶片 (xl2), 8. 叶 上部边 缘齿毛 (xl80), 9. 叶 中部细 胞 (X510)。 (髙 谦绘) 
歧 舌笞科  321  2. 囊 萼苔属 Marsupidium Mitt. 茎叶体 ,柔弱 ,树生 或土生 ,茎 不规则 分枝; 叶 全缘, 叶细^ 具大三 角体, 角质层 平滑或 有瘤。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雌器苞 顶生, 卵 细胞受 精后茎 先端膨 大下陷 形成假 蒴苞。 本属 我国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毛叶 嚢萼苔 图版 164: 6—9 Marsupidium knightii Mitt. (1855). Adelamhus pi lifer us Horik. (1934). 植 物体中 等大, 细弱, 淡 绿色, 常与 其它苔 藓形成 群落。 茎匍匐 或前端 侧立, 长达 1.5 厘米, 带 叶宽约 2 毫米, 直径约 0.27 毫米, 不分枝 或少数 分枝。 叶片 贴生或 离生, 斜列 蓥上, 背基角 下延, 腹面 基角非 常短, 圆 方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截 齐形, 有 不整齐 的多细 胞齿或 裂片; 叶细胞 薄壁, 圆六 边形, 上部 直径约 36 微米, 中 间约 33 微米, 基部略 长大, 约 37X56 微米, 三 角体锐 角形, 明显。 产于 丽江及 河口。 生于阴 湿的土 壤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22. 歧 舌苔科 Schistochilaceae 植物体 扁平, 较大, 绿 色或黄 绿色, 主茎 匍匐, 长 2 — 7 厘米, 带叶宽 0.6 — 1.5 毫 米, 分 枝少, 二歧 叉状, 叶片 覆瓦状 排列, 分 化为小 的背瓣 和大的 腹瓣, 实际背 瓣是从 叶片分 化出来 的大的 fi^ 片, 与叶片 下部形 成鞘状 基部, 抱茎 着生, 是苔类 当中属 特殊的 类型。 有或无 腹叶, 鳞毛 生于叶 掖中。 本科是 Buch (1928) 从合 叶苔科 分出。 成立 为歧舌 苔科。 我 国已知 2 属, 分布在 热带 地区, 云 南均有 分布。 分属 检索表 . 1 (2) 腹叶 存在, 显 著大, 叶状 2. 歧 舌苔属 Schistochila 2 (1) 腹叶 缺失, 或 者小, 几个 细胞大 1. 狭 瓣苔属 Gottschea 1. 狭 瓣苔属 Gottschea Nees ex Mont. 茎 枝均无 腹叶, 具 憐毛, 叶片明 显密集 排列, 叶 形裂瓣 狭长。 本 属共约 10 种, 我 国台湾 曾记录 3 种, 云 南已知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片边 缘平滑 无齿或 具单细 胞齿突  . 全缘 狭雜苔 G. nuda 
32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65 1—9, 狭箱 Gottscheaaligera (Neeset Blume) Nees, 1. 植物 体的 一部分 背面观 (X2), 2. 枝 茎一段 腹面观 (x4),3. 叶片 背面观 (X8), 4. 叶片 腹面观 (X4), 5. 叶 边齿突 (x210), 6. 叶尖齿 (x210), 7、 8. 織毛 (^180), 9. 燐毛 (X210); 10—14, 全缘 狭辦苔 Gottschea nuda (Horik) Grolle et Zuls. 10. 植物 体的一 部分背 Ifii 观 (x2), 11. 叶片 背面观 (x8), 12. 叶片 腹面观 (X8), 13. 叶 边细胞 (X210), 14. 叶横 切面示 叶片和 im (x80)o (高 谦绘) 
歧 舌苔科  323  2 (1) 叶 片边缘 有刺状 长齿, 特 别是腹 辦边缘 满被齿 1. 狭辩苔 G. aligera 1. 狭辦苔 图版 165: 1—9 Gottschea aligera (Nees et Blume) Nees (1844). Sch istoch ila al igera ( Nees et Blume ) Steph . ( 1 909 ) . 植物体 粗大, 黄 绿色, 密 丛生。 茎 匍旬, 长 4 一 7 厘米, 油 绿色, 不 分枝或 稀叉状 分枝, 假根紫 红色, 散生 于茎枝 腹面, 叶片褐 绿色, 狭长椭 圆形, 先端 钝尖或 具小尖 头, 长 5 — 7. 2 毫米, 宽 2 — 2. 4 毫米; 背 瓣卵椭 圆形, 斜生 于叶片 背面, 形成 鞘状, 长 4 一 4.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截形, 外前 角锐; 叶边有 不规则 1 一 2 个细胞 齿突。 叶 上部细 胞直径 40 — 45 微米, 基 部细胞 36x72 微米, 三角 体大。 腹 叶缺。 麟毛生 于叶掖 中, 分裂 丝状。 雌雄 异株。 假蒴 萼大, 被有 麟片, 雌苞叶 与茎叶 同形。 孢蒴狭 长椭圆 形。 产于 贡山、 西双 版纳。 生于林 内阴湿 的腐木 或树干 基部。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菲律 宾、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全缘 狭瓣苔 图版 165: 10—14 Gottschea nuda (Horik. ) Grolle et Zuls. (1984). Sch istoch ila nuda Horik. (1934). 植物 体大, 绿 色或黄 绿色, 干 燥时褐 绿色, 扁 平形。 茎 匍匐, 先端 倾立, 分 枝少, 长 3~6 厘米, 带叶宽 5 — 6 毫米, 直径约 0.5 毫米, 假根紫 红色, 生于茎 腹面。 叶片覆 瓦 状紧密 排列, 长椭 圆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基部 收缩, 先端 圆纯; 背 瓣长 圆形, 先端 截齐, 长 1.8 — 2. 5 毫米, 宽 1.2 — 1.5 毫米, 叶 边平滑 或有单 细胞齿 突。 叶 细胞六 边形, 上 部直径 24 — 26 微米, 下部 略大, 约 30X50 微米, 三角 体大, 节 状,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缺, 叶掖有 姨毛。 产于 丽江、 德钦。 生于林 下树干 墓部。 分布于 台湾, 中国特 产种。 2. 歧 舌苔属 Schistochila Dum. 茎 枝多具 腹叶, 无 憐毛, 叶边缘 具刺或 长毛。 本属中 国记录 3 种: S. acuminata Steph, S. blumii (Nees) Trev. 分布在 台湾, S. macrodonta Nicholson 分 布在云 南西北 部。 1. 粗齿 歧舌苔 Schistochila macrodonta Nicholson (1930) . 植 物体中 等大, 粗壮, 油 绿色, 树 干生。 茎长达 5 厘米, 棕色, 多汁, 稀 分枝。 假 根 稀疏, 紫 红色, 紧贴 茎枝。 叶片 密集覆 瓦状蔽 前式, 阔披 针形, 长达 5 毫米, 中部宽 约 2 毫米, 先端 圆钝, 叶边具 粗齿, 近基 部齿短 或无, 上部 齿粗, 呈三 角形; 背 瓣长达 3.3 毫米, 先端 不连合 相接, 游 离状, 上部有 粗齿, 下部 齿小, 或 平滑; 叶上部 细胞近 似 等轴六 边形, 约 35 微米, 基部 长形, 35X52 微米, 三角 体大, 鼓起节 状。. 腹 叶缺。 无性 芽胞卵 圆形, 淡 褐色, 细胞 直径约 16X24 微米。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海拔 2800 米树 干上。 中国特 产种。 
324  云 南植物 志  在研究 云南标 本时未 见同类 标本, 仅 根据、 Nicholson (1930) 报道的 原模式 记载记 录。 本种记 载无腹 叶是和 台湾产 S. blumii (Nees) Trev. 和 S. acuminata Steph. 的明 显 区别。 23. 直菊 苔禾斗 Balantiopsaceae 茎 叶体中 等大, 绿 色或带 红色, 不分 枝或少 数分枝 羽状。 叶 密生, 腹 叶大, 叶细胞 大, 中 下部多 柱形。 雌器苞 顶生。 无 蒴萼, 具假 蒴萼, 直立。 本科我 国仅知 1 属 1 种。 1. 直 菊苔属 Isotachis Mitt. 植 物体黄 绿色, 常带 红色。 分 枝少, 茎横 切面表 皮细胞 厚壁。 叶 覆瓦状 排列, 阔卵 形, 2 裂达 1/5 — 1/4, 裂片三 角形, 具不规 则齿; 中下部 细胞长 柱形。 腹叶方 圆形, 2 浅裂, 具 不规则 长齿。 雌器苞 顶生。 无 蒴萼, 假蒴 萼大, 长 筒形。 孢蒴成 熟时四 裂瓣。 本属曾 隶属于 Ptilidiaceae Klingger. (1951); GroUe (1972) 又 归属于 Balantiop- saceae 禾斗 本属据 Stephani (1909) 记 载共约 49 种。 亚 洲记录 3 种, 我 国已知 1 种, 云南有 分布。 1. 东亚 直菊苔 图版 166: 1—11 Isotachis japonica Steph. (1909); Horik (1934); Lai et Wang Yang (1976). 植物 体膨松 群集, 淡绿 色或带 红色, 无 光泽, 密集时 直立, 丛 边植物 倾立或 匍匐先 端 倾立, 长约 4 厘米, 常不 分枝或 稀叉状 分枝。 叶片 横生, 向上 斜出, 侧叶 卵形, 浅 4 裂, 背 侧边缘 1 至多 个齿, 腹 侧边缘 2 至多 个齿; 腹叶 卵形, 不 重合, 2 浅裂, 叶边有 齿。 叶 中下部 细胞长 方形栅 栏状, 薄壁。 雌苞 生于茎 先端, 雌苞叶 与茎叶 同型, 但较 大, 边缘齿 较多。 假蒴萼 较大, 圆 筒形, 孢 蒴长椭 圆形, 成 熟时四 瓣裂。 产于 贡山西 哨房独 龙江。 生 于断崖 或巨石 阴蔽岩 面上或 树基。 分布于 台湾、 四川。 日本、 菲 律宾及 马来半 岛也有 分布。 S. Okamura (1916) 发表的 Bazzania spinosa Okam. 根 据我们 在台湾 采集标 本看, 很可能 即本种 标本, 它形 态变异 较大。 24. 紫 叶笞科 Pleurozinaceae 植物体 粗壮, 叶片 2 列, 腹 叶缺, 无假根 或少, 叶片 2 裂, 腹 瓣小, 背 瓣大, 密覆 瓦状 着生, 先端圆 纯或具 2 齿。 蒴萼生 于侧短 枝上, 长圆 筒形, 口部 平滑。 生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属 4 种。 
紫 叶苔科  325  m 版 166 1 — 11. 东亚 直蒴苔 IsotachisjaponicaSteph. 1. 植物体 一段, 背面观 (xlO), 2. 植物体 一段, 腹面观 (xlO), 3、 4. 叶片 (X25), 5—7. 腹叶 (X25), 8. 叶 i£ 部细胞 (x310), 9. 叶中下 部细胞 (x310), 10. 叶 先端细 胞 (x310), 11. 叶上 部细胞 (X310)。 (高 谦绘) 
326  云 南植物 志  分属 检索表 1 (2) 叶短卵 形或阔 卵形, 先端 圆钝, 边 缘有齿 或不规 则波形 2. 紫 叶苔属 Pleurozia 2 (1) 叶 较长, 卵 形或狭 卵形, 先端 具明显 二小齿 1. 拟紫 叶苔属 Eopleurozia 1. 拟紫 叶苔属 Eopleurozia Schust. 属的特 征同种 所列。 本属中 国已知 1 种, 首先 发现于 我国台 湾省。 1. 拟 紫叶苔 (拟 大紫 叶苔) 图版 167: 8—13 Eopleurozia gigenteoides ( Horik . ) Inoue (1976). Pleurozia gigejiteoides (Horik. ) (1934). 植物 体挺, 黄 绿色, 有 时带紫 红色, 略具 光泽, 疏 松或族 丛生, 茎长达 4 厘米, 带 叶宽 4 毫米, 密集 成束状 分枝, 叶片 二列, 密集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斜展 伸出, 强烈内 凹, 二裂达 1/2; 背瓣狭 卵形, 渐呈 叶尖, 先 端具二 短齿, 叶边 全缘, 稍 内卷; 腹瓣狭 卵形 或阔披 针形, 边缘 内卷呈 筒形, 基 部突然 加宽, 呈鞘状 抱茎。 无 腹叶。 叶细 胞六边 圆形, 三角体 加厚呈 节状。 雌雄 异株。 蒴萼圆 筒形, 长达 3 毫米, 成 熟时有 纵褶, 口部 平滑。 孢蒴 球形, 成熟时 四裂。 蒴 柄短, 仅露 出蒴萼 口部。 产于 河口。 生 于高山 林地腐 木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台湾。 日本 也有。 2. 紫 叶苔属 Pleurozia Dum. 植物体 粗壮, 灰绿 色至紫 红色。 叶片 二裂, 腹瓣 卷呈水 囊状, 背 瓣大, 内凹 瓢形; 叶细胞 三角体 膨大呈 节状; 油体 球形, 聚合 体状, 蒴萼 长筒形 或长椭 圆形。 本属 中国约 3 种, 云 南分布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1) 植物体 通常紫 红色, 稀黄 绿色; 叶先端 圆钝, 无齿, 常不 见蒴萼 2. 紫叶苔 P. purpurea 2 (1) 植物体 通常灰 绿色, 稀带 红色; 叶先 端钝或 具齿; 蒴 萼常束 状丛生 1. 南亚 紫叶苔 P. acinosa 1. 南亚 紫叶苔 图版 167: 1-7 Pleurozia acinosa (Mitt. ) Trev. (1877). Physioth um acinosa Mitt. ( 1861 ). 植 物体灰 绿色, 有时淡 红色, 长 1 一 2 厘米。 茎分 枝多, 常呈 束状, 横切面 皮部有 2 — 3 层 厚壁小 细胞, 淡 揭色, 中部细 胞大, 近于 薄壁。 叶片 2 裂, 腹 叶缺, 密 覆瓦状 
紫 叶苔科  327  图 版 167 1—7. 南亚 紫叶苔 Pleurozia acinosa (Mitt. ) Trev. 1. 植物 体一段 (x6), 2.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l80), 3. 雌 苞叶 (X10), 4、 5. 叶片 (X 10), 6. 叶细胞 (X810), 7. 雌 苞腹叶 (x 10); 8—13. 拟 紫叶苔 Eopleurozia gigenteoides (Horik. ) Inoue, 8. 植物体 (x6), 9、 10. 叶片 腹面观 (xl2), 11. 叶片 侧面观 (xl2), 12. 叶先 端细胞 (x3IO), 13. 叶中 部细胞 (X310); 14—18. 紫叶苔 Pleurozia purpurea (Light. ) Lindb. 14. 楨物 体-段 腹面观 (X6), 15. 叶片着 生状态 (X 10), 16.17. 叶片 (xlO), 18. 叶中 部细胞 (x 810)。 (高谦 、冯金 环绘) 
328  云 南植物 志  蔽 后式, 2 裂达 1/2; 背瓣 略大于 腹瓣, 全缘, 先 端圆钝 或稀有 裂口; 腹瓣 与背瓣 相似。 叶细 胞六边 圆形, 三角体 膨大呈 节状, 油 体聚合 粒状, 每个 细胞中 10 — 15 个。 雌雄同 株。 蒴萼 常见生 于侧短 枝上, 常多个 集生, 圆 筒形, 口部 平滑, 长 5 — 6 毫米。 产于 德钦。 生于 林下树 干或树 枝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2. 紫叶苔 图版 167: 14—18 Pleurozia purpurea (Light. ) Lindb. (1879). Jungermanfiia purpurea Light. (1777). 植物体 粗壮, 紫红 色或红 褐色, 茎长 3 — 6 厘米, 直立, 分 枝少, 叉状。 常 不见假 根。 叶片 二列, 易 破碎, 无 腹叶, 密覆 瓦状, 蔽 后式, 横生 茎上, 二裂达 1/3; 背瓣比 腹 瓣小, 囊状, 狭 卵形, 先端 圆钝, 内曲, 有 二齿, 叶边缘 平滑, 略 内卷; 腹瓣 较大, 卵形, 明显 内凹, 基部边 缘明显 突出, 抱茎 鞘状, 先端 内曲, 具 二齿。 雌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上部短 枝上。 苞叶 二裂, 背瓣 细长。 蒴萼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具多数 纵褶。 雄穗 生 于侧短 枝上, 苞叶 6 — 8 对。 产于 德钦。 生于 高山林 下腐殖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台湾。 喜 马拉雅 地区、 日本、 欧 洲、 北美洲 也有。 25. 扁 萼苔科 Radulaceae 植 物体平 铺或固 着基质 丛生, 黄绿色 或橄榄 (油) 绿色, 多次 分枝, 侧枝自 叶片背 线基部 发生。 假根生 于叶片 腹瓣的 中部。 叶片蔽 前式, 背 瓣大, 圆 形或椭 圆形, 基部不 下延, 抱茎或 不抱茎 生长; 腹 瓣小, 为 背瓣的 1/3 — 1/4 大, 方 形或三 角形, 有 时膨大 囊状, 与背部 联生, 一 般不超 过茎。 无 腹叶。 叶片细 胞全叶 等大, 六 边形, 角部 有的种 略 加厚。 油 体大, 每 个细胞 中只有 一个, 充 满整个 细胞。 雌 苞生于 茎或枝 顶端, 常常是 生于侧 枝上。 蒴萼 呈背腹 扁平, 口部 全缘, 常 背曲。 孢 蒴长椭 圆形, 四 瓣裂, 裂达基 部; 蒴 壁两层 细胞, 外层细 胞大, 两个细 胞相接 的横壁 加厚呈 节状, 内层细 胞小, 细胞 壁有 不规则 的点状 加厚。 蒴柄的 横切面 的细胞 等大。 孢子 圆形, 单 细胞, 在老的 孢蒴中 是多细 胞的, 而 且大小 不等, 有 细疣。 弹丝有 2 — 3 条 螺纹, 6 — 8 微 米粗。 雄穗 混生或 生 于侧长 枝上; 苞叶 密生, 袋 筒状, 常包有 一个精 子器; 精 子器柄 S 形弯, 单列 细胞。 芽 胞生于 叶缘, 多细胞 片状。 本科仅 1 属, 共约 250 余种。 多 生于热 带和南 半球。 本 地区有 分布。 1. 扁 萼苔属 Radula Dum. 属 的描述 同科。 本属多 分布于 热带, 有许多 种在热 带常成 为叶附 生苔。 中国 记录有 37 种, 云南已 知 18 种。 
扁 萼苔科  329  分种 检索表  1 (6) 2 (3) 3 (2) 4 (5) 5 (4) 6 (1) 7 (10) 8 (9) 9 (8) 10 (7) 12) 11; 14; 13: 16: 15; 18; 17: :32: [13] [12] :21; :20: [19] :26; ;25; 〔28〕 ;27) ;24; ;31; :30〕 19〕  1. 齿边 扁萼苔 R. anceps 3. 尖叶 扁萼苔 R. kojana 2. 美丽 扁萼苔 R. amoena  叶片背 瓣有锐 尖头, 先 端边缘 具齿; 雌苞具 1 一 4 对 苞叶。 蒴 萼口部 平滑或 具齿; 叶细胞 无油体 菊萼 口部具 密齿; 叶 细胞有 油体。 叶 背瓣边 无齿; 芽胞 盘形, 生 于叶背 瓣边缘 叶 背瓣边 有齿; 无芽胞 叶 背瓣先 端钝或 圆形, 平滑 无齿; 雌苞具 1 对 苞叶。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 下无新 生枝; 茎粗 8 — 18 个 细胞, 皮部细 胞小而 厚壁。 植 物体二 次羽状 分枝, 小枝 叶小; 叶 腹瓣呈 圆形, 基部有 叶耳, 约为 茎宽的 2. 5 — 3 倍, 包 盖全茎 18. 中华 扁萼苔 R. chinensis 植物 体羽状 分枝, 无小 叶枝; 叶 腹瓣卵 形或楠 圆形, 基部无 叶耳, 弓形 弯曲, 约与 茎同宽 或为 茎宽的 2 倍以下 17. 直瓣 扁萼苔 R. perrottetii 雌 苞生于 茎顶端 或分枝 顶端, 雌苞 下部具 1 一 2 条新 生枝; 茎粗 5 — 12 个细, 皮部细 胞不明 a 分化。 植物 体相对 细小, 莲 具短而 无叶小 分枝; 叶常 兜形, 腹瓣呈 小刺状 16. 大瓣 扁萼苔 R. cavifolia 植物 相对 粗长, 茎无短 无叶小 分枝; 腹 瓣大, 约为 背瓣的 1/2 或 稍小。 叶 背瓣先 端长, 向腹面 内曲; 叶细胞 薄壁, 三角 体小, 锐角形 12. 圆瓣 扁萼苔 R. inoueii 叶 背瓣先 端不明 显长, 也不向 内曲; 叶细胞 薄壁, 三 角体不 明显。 植 物体具 短穗状 小叶枝 13. 台湾 扁萼苔 R. formosa 植物体 无穗状 小叶枝 雌 雄同株 5. 扁萼苔 R. complanata 雌 雄异株 C 非 叶附生 苔类。 植物体 叶背瓣 易断落 叶腹 瓣近似 方形, 约覆 盖茎的 3/4; 细胞 角质层 有粗瘤 4. 断叶 扁萼苔 R. caduca 叶 腹瓣长 方形, 不 覆盖茎 或稍覆 盖茎, 细胞 角质层 有细瘤 9. 热带 扁萼苔 R. madagascariensis 植 物叶背 瓣不易 断落。 叶腹 瓣先端 圆钝。 叶腹瓣 约覆盖 茎宽的 1/2 以上 叶腹瓣 约覆盖 茎宽的 1々 以下。 叶腹 瓣扁平 方形, 背脊 直或向 内弯曲 叶腹瓣 膨胀, 背脊向 外弯曲 叶腹 瓣先端 锐尖。 叶 常具多 数芽胞 6. 芽胞 扁萼苔 R. constricta 叶边 无芽胞 10. 迈氏 扁萼苔 R. meyeri 叶附生 苔类。  8. 爪哇 扁萼苔 R. javanica 7. 日本 扁萼苔 R. japonica 11. 树生 扁萼苔 R. obscura 
330  云南 植物志  33 (34) 叶 腹瓣斜 方形; 芽胞 生于叶 背瓣腹 面中部 ••、• 14. 尖舌 扁萼苔 R. acuminata 34 (33) 叶腹瓣 三角舌 形或椭 圆形, 芽 胞生于 叶边缘 15. 阿萨密 扁萼苔 R. assamica 1. 齿边 扁萼苔 图版 168: 1-7 Kadula anceps S. Lac. (1854) * . Radula acuda Mitt. (1871). 植 物体中 等大, 干标 本油绿 色或褐 绿色, 湿时 柔弱。 茎长 10 — 30 毫米, 直径约 0.1 毫米, 带叶宽 1.9 一 2.1 毫米, 有不 规则密 或疏分 枝向上 斜伸, 长 3 — 12 毫米, 粗 约 0.08 毫米, 带叶宽 1 一 1.4 毫米; 茎 的横切 面直径 6 — 7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淡 黄色, 与中 部细胞 等大, 两种 细胞均 薄壁, 无三 角体。 叶片背 瓣一般 或比较 疏的覆 瓦状, 横向 伸出, 稍 呈瓢形 背凸, 卵状三 角形, 1 一 1.1 毫 米长, 0.6-"0.7 毫 米宽, 先端 有齿, 不 内曲, 边缘 齿短, 背边 基部覆 盖茎的 2/3 — 3/4 宽; 边 缘细胞 14 一 15X8 —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26X15 — 17 微米, 薄壁, 无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25 — 32X16 — 32 微米; 角质 层 平滑; 叶腹瓣 近似方 形或近 似长椭 圆形, 约为 背瓣的 1/3 大, 长 0.2 — 0.3 毫米, 宽 0.2 毫米, 先端 宽钝, 远茎 边缘直 或略呈 弧形, 近茎边 弧形, 覆 盖茎的 1/5 — 1/4 宽度, 銷部 膨起; 假根区 带丘状 凸起, 假 根少, 带状, 褐色; 背基 凸出, 与茎呈 50 — 60 度角, 凹 陷处成 钝角。 雌雄 异株。 雄穗生 于短枝 顶端, 有 3 — 5 对 苞叶, 苞叶 背瓣卵 圆形, 先 端边缘 有齿。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有 2 对 苞叶; 苞叶背 瓣狭长 卵形, 先端有 长齿或 长尖, 边缘 有不规 则齿或 全缘, 先 端钝; 蒴萼长 筒状, 扁平, 长约 4 一 5 毫米, 中 部宽约 0.8 毫米, 口部有 短齿。 产于 文山。 生于林 下腐木 或巨岩 壁上。 分布于 海南。 印度尼 西亚、 菲 律宾、 日本、 巴 布亚新 几内亚 也有。 2. 美丽 扁萼苔 图版 168: 8—12 Radula amoena Herz . (1931). 植 物体中 等大, 细长, 柔弱, 干标 本油绿 色或淡 褐色。 茎长 30— 50 毫米, 直径约 0.2 毫米, 带叶宽 2. 2 — 2. 3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 枝斜向 伸出, 3 — 10 毫 米长, 直 径约 0.1 毫米, 带叶宽 1.2 — 1.4 毫米; 茎的 横切面 8 — 9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黄 褐色, 比 中部细 胞小, 薄壁, 有小三 角体, 中 部细胞 薄壁、 无三 角体。 叶片背 瓣疏覆 瓦状, 或 多少 相接, 横向 伸出, 略呈 凹形, 卵 圆形, 1—1.2 毫 米长, 0.9— 1.1 毫 米宽, 先端圆 形, 具一 短尖; 不 内曲, 边全 缘平滑 或有细 齿突, 背面 基部覆 盖茎的 1/2 — 2/3 宽; 边 缘细胞 11—13x8—11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3X13 — 17 微米, 薄壁, 无三 角体, 基部 细胞 28 — 36X 16 — 21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叶片 腹瓣近 似菱形 或近似 方形, 约为 背瓣的 1/3 长, 长 0.3~0.4 毫米, 宽 0.2- -0. 3 毫米, 先端 阔纯, 远茎边 直或稍 弧形, 近茎边 弧 形向莲 弯曲, 覆盖 茎宽的 1/3, 鞘状 部分稍 膨起; 假根 区小, 不 明显或 膨起, 假根 少, 带状; 背 脊外斜 与茎成 30 — 40 度角, 长 0.3~().4 毫米, 弯缺 明显的 与背瓣 腹面边 成 90 度, 弯角 几乎成 锐角。 产于 镇雄。 生 于海拔 1950 米杂木 老林下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广东。 印度尼 西亚、 巴 布亚新 几内亚 也有。 
扁 萼苔科  331  图 版 168 1 一 7. 齿边 扁萼笞 RadulaancepsS. Lac. 1 . 植物体 的一段 (x|5), 2. 雌芭叶 (X30) 3 4 叶片 (X30) 5 叶尖 (X40), 6. 叶中 部细胞 (X240), 7. 叶 尖细胞 (x210); 8-12. 美丽 扁萼笞 Radula amoena Herz. 8 叶 片 (X25), 9. 茎的 一段背 面观 (X20), 10. 茶 横切面 一部分 (x210), 11. 植 物体的 段 带蒴萼 (x 15) 12. 叶中 部细胞 (X240); 13 — 19. 尖叶 扁萼許 RacJulakojanaSteph. 13. ffi 物 (本 的. 段 ( x 15), |4. 叶片 ( x 30) ' 15 — 17. 叶边 不同部 位细胞 (x240), 18. 叶基 部细胞 (x240), 19. 基的 段^ 耐 观 (x2()) (AiKt ;'》 金 环绘) ' 
332  云 南植物 志  3. 尖叶 扁萼苔 图版 168: 13-19 Radula kojana Steph. (1897);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Yamada (1979). Radula deliviloba Steph. (1910). 植 物体中 等大, 疏松 丛生, 标本 为黄褐 或油绿 褐色。 茎长约 1 一 2.5 厘米, 直径约 0.14 毫米, 带 叶宽约 1.3 毫米, 有 不规则 的羽状 分枝, 有 时密, 分枝向 斜上方 伸出, 长 4 一 8 毫米, 直径 0.1 毫米, 带叶 0.6~0.7 毫 米宽; 茎 横切面 7 — 9 个细 胞粗, 皮部 和中 部细胞 同形, 黄色, 体积 同大, 细胞 壁薄, 无三 角体。 叶片 背瓣重 叠或疏 稀覆瓦 状, 向 斜上方 伸出, 椭圆 瓢形, 长 0.6~0.7 毫米, 宽 0.4~0.5 毫米, 短 锐尖, 先端有 时 内曲, 基部包 盖茎的 3/4 宽; 芽胞 盘状, 生 于背瓣 边缘; 边 缘细胞 10 — 13x8 — 4 微 米, 中 部细胞 15—18x10 — 13 微米, 薄壁, 无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20 — 24 X 13 — 17 微 米; 表面 平滑; 腹 瓣近似 方形, 膨胀 瓢形, 是背 瓣长的 1/3 — 1/2, 长 0.2~0.3 毫米, 宽 0.15"0.2 毫米, 先 端钝, 远茎边 缘截形 或略呈 弧形, 近茎 边缘呈 弧形, 包 盖茎的 1/5 宽; 鞘部 假根区 凸起, 假 根少; 背 脊斜出 与茎呈 55 — 60 度角, 长 0.2 -" 0.3 毫米, 略呈 弧形, 凹 陷处锐 角形。 雌雄 异株。 精 子器生 于茎顶 端侧短 枝上, 具 3 — 5 对 苞叶, 苞 叶背瓣 椭圆形 内曲, 具 短尖。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具 2 个新生 侧枝; 苞叶 1 一 2 对, 背 瓣长椭 圆形, 具短 锐尖, 腹 瓣与背 瓣近于 等长, 近似长 方形, 背 脊几乎 与裂瓣 等长。 蒴 萼扁长 筒状, 约 4 毫 米长, 中部约 0.6 毫 米宽, 粤口 平滑。 产于 大关、 昭通、 马关。 生 于海拔 1500 — 2300 米岩面 薄土、 土壤上 或树基 部腐木 上。 分布于 东北及 四川、 海南。 日本、 朝鲜、 菲律宾 也有。 4. 断叶 扁萼苔 图版 169: 5—10 Radula caduca Yamada (1979).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 本油绿 色或黄 褐色。 茎长 5 — 15 毫米, 直径 0.2 毫米, 带叶宽 1.5 — 1.7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 斜向上 伸出, 2 — 4 毫 米长, 直径约 0.1 毫米, 带叶宽 1.1 毫米; 茎 横切面 8 — 9 个细 胞粗, 皮 部细胞 褐色, 稍比 中部细 胞小, 内外部 细胞 薄壁, 都有明 显的三 角体。 叶 片背瓣 覆瓦状 排列, 横向 伸出, 常 脱落剩 鞘部, 稍内 M, 狭卵 圆形, 长 0.7"0.8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先端 圆钝, 近于 平展, 背 面基部 完全覆 盖茎; 叶 边细胞 11 一 13x7 —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21 — 27X14 — 18 微米; 薄壁, 有较 大的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26 — 32 X 16 — 18 微米; 角 质层有 密瘤; 腹 瓣近似 方形, 0.3 — "0.4 毫 米长, 约 0.3 毫 米宽, 先端 钝或有 小尖, 远茎 边稍向 内凹, 近茎边 基部弧 形, 覆 盖茎的 3/4 宽, 鞘 部膨胀 囊状; 假根区 凸起小 丘状, 有少数 假根, 淡 褐色; 脊斜 伸 与莲成 50 度角, 0.3~0.5 毫 米长, 呈弧形 弯曲、 凹陷呈 纯角或 较宽。 未见到 生殖器 官。 产于 丘北、 腾冲。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或 林下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广西。 泰 国 也有, 5. 扁萼苔 图版 169: 1—4 Radula complanata(L.) Dum. (1831); Horik. (1934);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Jungennatuiia corn planata L. (1753). 植物 体小, 标本黄 绿色。 茎长 4 一 10 毫米, 直径 0.1~().13 毫米, 带叶宽 1.8 — 2 
扁 萼苔科  333  图 版 169 1一4.扁萼苔1?30^3(:0111口1311313(1.) Dum. 1, 植物体 (X15), 2. 雌芭叶 (x25), 3. 叶片 (x25), 4. 叶片中 部细胞 (X240);5— 10. 断叶 扁萼苔 Radulacaduca Yamada.S. 植物体 的一段 ( x 15) ,6. 断离的 叶背維 ( x 25) ,7. 叶片 (X25),8. 雌寇叶 (X25), 9. 叶中 部细胞 (x240), 10. 叶 上部边 缘细胞 (x240)。 (高 谦、 冯金 环绘) 
334  云 南植物 志  毫米, 具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 向上斜 伸出, 、较 短, 一般 2 — 3 毫 米长, 直径约 0.08 毫 米, 带叶宽 0.6 — 1 毫米; 茎的 横切面 6 个细 胞粗, 皮部 和茎中 部细胞 同形, 薄壁, 具 小三 角体。 叶背 瓣稀疏 或密覆 瓦状, 向侧方 伸出, 近似平 展或略 呈瓢形 内凹, 卵 圆形, 长 0.8~0.9 毫米, 宽 0.6"0.8 毫米, 先端 圆钝, 内曲 或直, 背 缘基部 弧形, 完 全覆盖 茎; 芽 胞少, 生于边 缘上, 小 盘形; 叶 边细胞 10 — 12X6 — 10 微米, 中部 17 — 20 X 10 一 15 微米, 薄壁, 具小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19 一 22X13 — 16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瓣体 积 较大, 方形 或近似 方形, 贴在背 瓣上, 约为 背瓣的 1/2 大, 长 0.4"0.5 毫米, 宽 0.2~0.3 毫米, 先 端钝或 截形, 与茎 平行, 上 边直, 近基部 弧形, 成 钝角, 常 覆盖茎 的 1/3 — 1/2 宽, 鞘 状部分 不或稍 膨起; 假 根区凸 起或不 明显, 假 根少, 透明或 褐色; 背 脊外伸 与茎呈 70 — 80 度角, 长 0.3~0.4 毫米, 直 或略有 小弯, 凹处 钝或不 明显。 雌 雄 同株。 精子器 枝常生 于雌苞 下方, 有 2 — 4 对 苞叶。 雌 苞生于 顶端, 常具 2 对 苞叶, 苞 叶背瓣 常为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腹瓣常 较短, 背脊 多背凸 弧形。 蒴萼扁 筒形, 长 1.2 — 1.5 毫米, 中 部宽约 0.9 毫米, 口 宽大, 平滑。 产于 永善、 德钦梅 里石、 贡山独 龙江、 河口。 生 于海拔 1400 — 3500 米树枝 或岩面 薄 土上。 分布于 广西、 四川以 及东北 地区。 北半 球广泛 分布。 . 6. 芽胞 扁萼苔 图版 170: 6—11 Radula constricta Steph. (1924);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Yamada et Inoue (1988).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本 淡黄绿 色或黄 褐色。 茎长 5 — 15 毫米, 直径 0.1~0.15 毫米, 带叶宽 1.6 — 1.8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条 向上方 斜展, 长 1 一 4 毫米, 直径 0.1 毫 米, 带叶约 1 毫 米宽; 茎 横切面 8 — 9 个细 胞粗, 皮部细 胞与中 部细胞 同形, 薄壁, 具 小三 角体, 皮部 细胞淡 黄色。 叶背瓣 密或疏 覆瓦状 排列, 向两侧 伸出, 先端 圆纯, 不内 曲, 基部覆 盖茎; 芽胞 盘状, 产生于 叶先端 边缘, 很少情 况缺; 边 缘细胞 16 — 18X 11 一 14 微米, 中 部细胞 25 — 28 X 15 — 18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基 部细胞 37 — 41 x 15_18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瓣 方形, 为背瓣 1/2 — 2/3, 长 0.4~0.5 毫米, 宽 0.3— 0.35 毫米, 尖 部稍延 伸或不 延伸, 短 尖状, 上部 边直, 基部弧 形或钝 角状, 覆 盖茎的 1/2 — 3/4 宽, 销 状部分 鼓起; 假根 区凸起 丘状, 假 根束状 褐色; 背 脊凸出 与茎呈 45 — 60 度角, 长 0.4 — 0.5 毫米, 稍 呈弧形 或直, 凹陷 不明显 或背瓣 下仰。 雌雄 异株。 精子 器生 于侧短 枝上, 雄苞叶 3 — 5 对。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具 1 对 苞叶; 苞叶背 瓣长椭 圆形, 先端 圆钝, 苞叶 腹瓣短 片状, 背脊 直或内 凹略呈 弧形; 蒴萼扁 筒状, 约 2.3 毫 米长, 中 部宽约 1 毫米, 口 部呈二 浅裂, 平滑。 产于 葬良、 维西、 丽江、 贡山独 龙江、 丘北。 生 于海拔 1750 — 2550 米林下 树干、 树枝或 岩面澳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浙江、 安徽、 台湾。 日本、 印度、 尼泊尔 也有。 7. 日本 扁萼苔 图版 170: 1—5 Radula japonica (k^tt. ex Steph. (1884); Yamada (1979)* . 植 物体中 等大, 挺硬, 标本油 绿稍带 褐色。 茎长 0.5 — 2 厘米, 直径 0.08"0.1 毫 米, 带叶宽 1.4 一 1.5 毫米, 分枝不 规则, 横向或 斜向上 伸出, 长 2 — 5 毫米, 直径约 0.07 毫米, 带叶宽 0.7~0.9''_ ^米; 茎的 横切面 6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带 褐色, 略小于 
扁 萼苔科  335  图 版 170 1 一 5. 日本 扁萼苔 Radulajaponica Gott. ex Steph. I. 植物体 (xlQ), 2. 茎- -段 背面观 (xlQ), 3、 4. 叶片 (X15), 5. 叶片中 部细胞 (X210); 6— II. 芽胞 扁萼苔 RadulaconstnctaSteph. 6 • 植物体 ( x 1 5) 7 、 ^ . 叶片 (X25), 9. 芽胞 (x210), 10. 叶中 部细胞 (x240), 11.叶《 部细胞 (x240)。 ^ 谦、 ; i.i 金 环绘) 
336  云 南植物 志  内部 细胞, 有 小或稍 大的三 角体。 茎叶背 瓣# 或疏 覆瓦状 排列, 卵状 瓢形, 长 0.6 — 0.7 毫米, 宽 0.5 — 0.6 毫米, 稍 凸出, 覆盖部 分茎; 边细胞 6 — 10X5 — 7 微米, 中部 细胞 16 — 18X11— 16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但 明显, 基 部细胞 23— 26 XII — 17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表面 平滑; 腹瓣 方形, 约为 背瓣的 1/2 长, 长 0.3 —" 0.4 毫米, 宽 0.25~0.3 毫米, 先 端圆直 角形, 近茎与 远茎边 均直, 基 部约覆 盖茎的 1/3 — 1/2 宽, 鞘 状区稍 膨胀; 假 根区凸 起或不 明显, 假 根少, 淡 褐色; 背脊 与茎成 70 度角, 长 0.3~{).4 毫米, 稍有 陷凹, 或 弧形, 但 不背仰 下延。 雌雄 异株。 雄穗 顶生或 间生, 具 3 — 8 对 苞叶。 雌苞生 于茎枝 顶端, 具 2 苞叶; 苞叶 背瓣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腹 瓣弯长 方形, 先端 圆钝, 背 脊背仰 弯曲。 蒴 萼扁短 筒形, 长 1.5 — 1.8 毫米, 中部宽 1 一 1.2 毫 米, 有 两条纵 裂瓣。 产于 马关、 丘北。 生 于海拔 850 — 2304 米 林下树 干或树 基生。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朝鲜、 日本 也有。 8. 爪哇 扁萼苔 图版 171: 1—7 Radula javanica Gott. (1845); Yamada (1979); 西 藏苔藓 植物志 (1985). Radula sandei Steph. (1884); R . oval i folia Steph. (1884); R . nietneri Steph. (1924).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 本黄绿 色到黄 褐色。 茎长 2 — 5 厘米, 带叶宽 2. 5 — 2. 7 毫米, 不 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向 斜上方 伸出, 0.5— 2 厘 米长, 带叶 1.4 一 1.8 毫 米宽; 茎 横切面 直径约 0.17 毫米, 10 — 12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带 褐色, 常比中 部小, 内外细 胞均薄 壁、 角部 加厚。 叶 片背瓣 脆弱, 有时早 脱落, 覆瓦 状或稀 疏瓦状 排列, 向垂直 方向伸 出, 长 卵形, 略内凹 瓢状, 长 1.2 — 1.3 毫米, 宽 0.8~0.9 毫米, 先端 圆钝, 常不内 曲。 背部 弧形, 稍凸 出覆盖 全茎; 边 缘细胞 10 — 13X8—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0X 10 — 20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基部细 胞大, 23 — 30X 13 — 18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瓣 近似方 形或阔 菱形, 约为 背瓣的 1/3 大, 0.4~0.5 毫 米长, 0.3~0.4 毫 米宽, 先 端钝, 近茎 的边稍 弧形, 中 部边常 内曲, 远茎 边直, 基部 凸出覆 盖茎的 1/2 — 3/4, 鞘 部稍膨 起; 假根区 凸起, 假 根少; 背脊 与茎成 50 — 60 度角, 0.4~0.5 毫 米长, 弯缺 狭小, 或 略呈 弧形。 雌雄 异株。 雄穗 生于枝 顶端, 具 5 — 15 对 苞叶。 雌 苞生于 茎顶或 枝顶, 雌苞 叶腹 瓣近于 直立, 背部 弧形。 蒴萼扁 筒状, 长 3. 3 — 3.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口部 2 裂片。 产于 大关、 河口小 南溪。 生于林 下树干 或湿岩 面上。 分布于 浙江。 亚洲 南部、 东南 亚热 带地区 也有。 9. 热带 扁萼苔 图版 171: 15—18 Radula madagascariensis Gott. (1822); Yamada (1979)* • 植物 体小, 标本黄 褐色。 茎长 1 一 10 (15) 毫米, 直径约 0.1 毫米, 带叶宽 0.9 — 1.1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 枝斜向 伸出, 长 1 一 3 毫米, 直径约 0.07 毫米, 带叶宽 0.5~0j 毫米; 茎横 切面约 6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淡 褐色, 内 外细胞 等大, 薄壁, 中 部细胞 三角体 较大。 茎 叶背瓣 覆瓦状 排列, 常脆 弱和在 近基部 掉去, 瓢状弯 卵形, 长 0.4~0.5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先端 圆钝, 有时 边缘有 假毛状 突起, 背 面基部 覆盖茎 
扁 萼苔科  337  II  图 版 171 1 一 7. 爪哇 扁萼苔 RadulajavanicaGott. 1 . 茎 的一段 (xl5), 2. 茎 的一段 带萌萼 (xl5), 3. 茎 横切面 的一部 分 (X210), 4、 5. 叶片 (X25), 6. 叶屮 部细胞 (x 240), 7. 雌苞叶 ( x25); 8—14. 迈氏 扁萼苔 Radula meyeri Steph. 8. 植物体 (xl5), 9, 叶片 (x25), 10. 雌苞叶 (x25), 11. 叶 边细胞 (x240), 12. 叶 片中部 细胞 (X240), 13. 茎 的一段 背面观 (X15), 14. 叶 边细胞 (X240); 15 — 18. 热带 扁萼苔 Radula madagascari ensis Gott. 15. 植物体 的一段 带葫萼 ( x 15) , 16. 叶片 (x25), 17. 雌包卟 (x25), 18. 叶中 部细胞 (x240)。 (高 谦、 冯金 环绘) 
338  云 南植物 志  的 1/2 — 3/4; 叶 边细胞 8—10x7 — 9 微米, 中 部细胞 14—17 x 13— 16 微米, 薄壁, 有 明 显大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15 — 20X14 — 16 微米; 叶 表面有 小瘤状 凸起; 腹辦近 似长方 形, 约 为背瓣 2/3 长, 长 0.3 — "0.4 毫米, 宽约 0.15 毫米, 先端狭 钝或有 小尖, 远茎边 直: 近茎边 直或弯 弧形, 基 部稍覆 盖茎, 鞘部 膨胀; 假根区 凸出, 有少数 假根, 褐色; 背^ 与茎成 60 度角, 长 0.2 — 0.3 毫米, 半弧形 弯曲, 不背仰 下延, 弯 缺钝, 大于 90 度。 雌雄 异株。 雄穗顶 生或间 生于分 枝上, 具 3 — 4 对 苞叶。 雌苞 生于茎 项端, 有 2 对 苞叶; 苞叶背 瓣狭长 卵形, 有钝 圆头, 苞 叶腹瓣 卵形, 先 端钝, 背脊 背仰半 弧形。 蒴萼 扁 筒形, 约长 2.3 毫米, 中部宽 0.6 毫米, 口部截 齐形微 波状。 产于 丘北、 勐腊。 生于林 下腐木 上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尼 泊尔、 印度、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10. 迈氏 扁萼苔 图版 171: 8-14 Radula meyeri Steph. (1888); Yamada (1979).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 本为黄 褐色。 茎 2 — 3 厘 米长, 直径 0.13~"0.15 毫米, 带叶宽 I. 5—1.6 毫米, 多数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向 斜上方 伸出, 2 — 5 毫 米长, 直径约 0.1 毫 米, 带叶宽 1.3 — 1.4 毫米; 茎 横切面 7 个细 胞粗, 皮部细 胞和内 部细胞 同大, 薄壁, 无三 角体, 皮部 细胞淡 黄色。 茎 叶背瓣 覆瓦状 排列, 横向 伸出, 内凹 瓢形、 广 卵形, 长 0.7 — 0.8 毫米, 宽 0.6~0.7 毫米, 先端 圆钝, 背面基 部常覆 盖茎的 2/3; 叶 边细胞 10 — 15x8 —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 22 X 13 — 15 微米, 均 薄壁, 无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26 — 28X 12 — 14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 瓣近似 菱形, 约为 背瓣的 1/2 长, 0.2- "0.3 毫米 长, 0.15~0.2 毫 米宽, 先端有 小尖, 近 茎边直 或弧形 弯曲, 基部三 角形, 覆 盖茎的 1/3-1/2, 鞘部 膨胀; 假 根少, 淡 褐色; 背脊 与茎成 40 度角, 长 0.2"0.3 毫米, 多少 均呈 弧形, 不 下延, 弯 缺钝。 雌雄 异株。 雄 穗生于 枝顶或 间生, 苞叶 2 — 4 对。 雌苞生 于 茎或枝 顶端, 有 2 对 苞叶; 苞叶 背瓣长 锹形, 先端 圆钝; 腹瓣卵 舌形, 背脊 弯曲。 蒴 萼长 筒状, 长 2—2.2 毫米, 中部宽 0.8 毫米, 口部 切形。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勐腊。 生 于海拔 24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台湾、 海南。 泰 国、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II. 树生 扁萼苔 图版 172: 1—5 Radula obscura Mitt. (1861); Yamada (1979)* .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 本呈黄 褐色。 茎长 1.5 — 2. 5 厘米, 直径约 0.1 毫米, 带叶宽 1.5— 1.7 毫米, 不 规则羽 状分枝 向上斜 伸出, 枝长 3 — 8 毫米, 直径约 0.06 毫 米粗, 带叶宽 0.7 — 0.9 毫米; 茎 横切面 5 — 6 个细 胞粗, 皮 部和中 部细胞 薄壁或 稍厚, 有大的 三 角体, 皮部 细胞淡 褐色。 叶 背瓣疏 覆瓦状 排列, 横向 伸出, 稍 内凹, 常 脱落, 弯卵圆 形, 长 0.7~0.8 毫米, 宽 0.5 —" 0.6 毫米, 先 端圆, 近 平展, 背 边基部 完全覆 盖茎; 边 缘细胞 14—17x10 — 15 微米, 中 部细胞 16— 18X13 — 17 微米, 薄壁, 具小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22—30x 13 — 17 微米, 薄壁, 联合处 三角体 明显; 角质层 平滑; 腹 瓣近似 方形, 约为 背辦的 1/2 长, 0.3 — 0.4 毫 米长, 宽 0.2 — "0.3 毫米, 先 端钝, 远茎 边直, 近茎边 多少 都有点 弓形, 下 部向茎 呈弧形 弯曲, 覆 盖茎的 1/5 — 1/4, 鞘部 囊状; 假根 区凸起 丘状, 假 根少, 淡 褐色, 背脊 与茎成 65 度角, 长 0.25 — 0.35 毫米, 强烈 弧形, 不下 
扁 萼苔科  339  m 版 172 -5. 树生 扁萼苔 Radulaobscura Mitt. 1. 植物 (4^ (x|0), 2. 叶片 (x25), 3. 雌包叶 (x25), 4. 叶基 部细胞 240), 5. 叶中 部细胞 (X240); 6—10. 圆》 扁萼笞 Radulai 匪 eii Yamada, 6. 植物体 (xlO), 7. 基 的一段 腹面观 (xl0), 8. 雌包叶 (X25), 9. 叶片 (x20), 10. 叶中 部细胞 (x240), (高 谦、 冯金 环绘) 
5j 弯 缺钝深 雌雄 异株。 雄穗生 于茎顶 或侧生 于短枝 顶端, 苞叶 3 一 4 对。 雌 苞顶^ 端 常两个 € 叶背讓 圆形, 先 端瞧, 鄒 憶瓣长 椭酵, 背脊 蒴萼扁 筒形, 长约 2 毫米, 中部宽 G.6 毫米, 日部有 弱的残 波状, 具 有背或 腹纵 = 贡山、 麻 栗坡。 生于 林下岩 面薄土 上或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海南、 台湾。 印 度、 尼 泊尔、 印度尼 西亚、 泰国、 菲律宾 也有。 12. 圆瓣 扁萼苔 图版 172: 6-10 Radula inouei Yamada ( 1979)* . , ^nx.^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本 硬脆, 黄 褐色。 茎长 4 一 5 毫米, 直径约 0.1 毫米, 带 1 6-1 8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斜向 伸出, 长 2— 3 毫米, 直径约 0.08 毫米, 带叶 宽 1 毫米. 茎横切 面直径 6 个 细胞, 皮部 褐色, 皮部 细胞和 中部细 胞均为 薄壁、 有三角 1^。 叶 背瓣疏 覆瓦状 排列, 横向 伸出, 有时 脱落, 内四 瓢形, 开 展时长 0.8 — 0.9 毫米& 宽 5 —力 7 毫米, 先端 圆钝, 腹面 边缘常 内曲, 背面 边缘弧 形覆盖 全茎; 边 缘细胞 6^ — 8X4 — 6 微米, 中 部细胞 15—17x11—13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中等 或大, 基 部细胞 19 一 21X10 微米; 角质 层有多 数瘤; 腹瓣 卵圆形 或长椭 圆形, 为 背瓣的 1/2 长, 长 4"0 5 毫米, 宽 0.3~<).4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钝, 远茎边 弧形, 近茎边 弧形, 边缘有 1^2 列透明 细胞, 基 部不覆 盖茎, 鞘部 囊状; 假根区 凸出不 明显, 常无 假根; 背脊外 伸 与关成 70 — 80 度角, 长 0.3 — 0.4 毫米, 稍 呈弧形 弯曲, 但不 下延, 弯缺 钝角。 雌雄 杂株。 雄穗 生于侧 枝顶端 或生于 中间, 或者 直接生 于雌苞 下部, 苞叶 2 — 3 对。 雌苞生 于 笑顶端 苞叶 背瓣卵 圆形, 长 0.7~0.9 毫米, 宽 0.3 —" 0.5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曲; 腹^ 片状, 背 脊短。 蒴萼扁 筒形, 长约 3 毫米, 中部宽 1 毫米, 口部 有两条 纵褶, 边缘 微 波状。 产于 文山、 勐腊。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台湾。 中国特 产种。 13. 台湾 扁萼苔 图版 173: 1-7 Radula formosa (Meissn. ) Nees (1845); Yamada (1979)* . ] u ngermann ia for?nosa Meissn . ( 1 827 ) . 植 物体中 等大, 标本黄 褐色。 茎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 0.2~0.3 毫米, 带叶宽 2. 5 — 2.7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 向上斜 伸出, 长 2 — 6 毫米, 直径约 0.1 毫米, 带叶 宽 1.6 — 1.8 毫米; 侧 短枝长 0.3"0.7 毫米, 常 2 — 9 对 小叶; 基 横切面 5 — 6 个细胞 粗, 皮部 细胞淡 褐色, 与中 部细胞 同大, 均 薄壁, 具大三 角体。 莲叶 背瓣密 覆瓦状 t 一 歹 |J, 横向 伸出, 瓢形, 先端 内曲, 阔 卵状, 长 1.2 — 1.3 毫米, 宽 0.8 — 0.9 毫米, 先端 圆纯, 背 面基部 完全覆 盖茎; 叶 边细胞 12 — 13X11 —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18X14 — 16 微米, 薄壁, 三 角体特 别大, 成 节状, 基 部细胞 29—32x 13 — 15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 瓣近于 方形, 约为 背瓣的 3/4 — 4/5 长, 长 0.7~0.8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先端 狭 圆钝, 常 内曲, 远 茎边稍 稍弧形 弯曲, 近茎 边明显 弧形, 基部 常稍覆 盖莲, 鞘 状区膨 胀; 假 根区凸 起或不 明显, 假 根少, 淡 褐色; 背脊 与茎成 50 度角, 长 0.4~0.5 毫米, 成 弧形, 但 不背仰 下延, 弯 缺饨。 雌雄 异株。 雄穗 生于侧 枝上, 具 4 一 7 对 寇叶。 雌複 生 于茎枝 顶端, 具 2 个 苞叶, 苞叶 背瓣长 卵形, 先 端圆钝 内曲, 腹瓣 近似长 方形, 先端 
扁 萼苔科  341  图 版 173 ■ 台湾 扁粤苔 Radula formosa (Meissn. ) Nees, I . 植物体 (x|5), 2. 小枝 (XlOO), 3 — 5. 叶片 (x25) 6. 叶 片中下 部细胞 (X320), 7. 叶片 上部边 缘细胞 (x210)。 (髙 谦、 冯金 环绘)  ^令 一 
钝, 背基稍 弧形。 蒴萼扁 筒形, 长约 2.5 毫来, 中 部宽约 1 毫米, 蒴口 2 裂, 干时背 曲 ° 产于西 双版纳 勐腊。 生 于林下 树干或 腐木。 分布于 海南、 广西、 台湾。 印度、 泰 国、 新 西兰、 印度尼 西亚、 日本、 菲律宾 也有。 14. 尖舌 扁萼苔 图版 174: 1-7 Radula acuminata Steph. (1910); 陈 邦杰、 吴鹏程 (1965); Yamada (1979)*. Radula yummmmis Chen ( 1955) * • 植 物体中 等大, 脆弱, 标 本油绿 色到黄 褐色。 茎长 0.3 — 1.5 厘米, 直径 0.07 毫 米, 带叶宽 1.5 — 1.6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向 斜上方 伸出, 长 3 — 7 毫米, 直径 0.05 毫米, 带叶宽 0.8 — 1 毫米; 横切面 4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淡 黄色, 内外 细胞同 大, 薄壁, 具小三 角体。 叶 背瓣覆 瓦状, 横向 伸出, 常 内凹, 狭长 卵形, 长 0.7 — 0.8 毫米, 宽 0.6~0.7 毫米, 先端狭 圆钝, 近似 平展, 背面基 部稍覆 盖茎; 芽胞 盘形, 生 于背瓣 腹面; 叶 边细胞 5 — 6X10 —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3 — 15X15 — 20 微米, 薄壁, 无 三 角体; 表面 平滑; 腹 瓣长圆 方形, 约为 背瓣的 1/2 长, 长 0.3 — 0.4 毫米, 宽 0.2 — 0.3 毫米, 弧形 弯曲, 不 下延, 弯 缺狭角 2 雌雄 异株。 雄穗生 于茎枝 顶端或 间生, 苞叶 4 一 20 对。 雌 苞生于 茎或枝 顶端, 有 2 个^ 叶; 苞叶 背瓣长 卵状或 锹形, 具圆 钝头, 腹 瓣约为 背瓣的 1/2 大, 先 端近似 锹形, 有圆 钝头; 背 脊向背 弯曲, 弧形。 蒴萼 扁长嘲 口形, 约 2 毫 米长, 中部约 0.5 毫 米宽, 口部 0.9 毫 米宽。 产于 河口、 景洪、 勐仑。 生 于林下 树干、 树 叶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广西、 福建。 越 南、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日本 也有。 15. 阿^ 密 扁萼苔 图版 174: 8—15 Radula assamica Steph. (1884); Yamada (1979)* . Radula platyglossa Chen (1964). 植物 体小, 脆弱, 标 本油绿 色或黄 褐色。 茎长 5 — 7 毫米, 直径约 0.06 毫米, 带叶 宽 1.5 — 1.7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分枝向 斜上方 伸出, 长 1.3 毫米, 直径约 0.04 毫 米, 带叶宽 1.4 一 1.5 毫米; 茎 横切面 4 个细 胞粗, 皮部 细胞淡 黄色, 内 外细胞 同形, 细胞 壁薄, 有小三 角体。 茎 叶背瓣 覆瓦状 排列, 横向 伸出, 卵 圆形, 长 0.7~0.8 亳米, 宽 0.6 — 0.7 毫米, 先端 圆钝, 平展, 背 面基部 近覆盖 全茎; 芽胞 盘状, 生于背 瓣的后 边上; 叶 边细胞 8— 10X5 — 8 微米, 中 部细胞 18 — 22X12— 17 微米, 均 薄壁, 三角体 不 明显, 基 部细胞 25—30x 17 — 22 微米; 表面 平滑; 腹瓣 三角形 舌状, 或长椭 圆形, 为 背瓣的 1/2 长, 长 0.3"0.4 毫米, 宽 0.2 — 0.3 毫米, 先端 圆钝, 远茎边 殽 形或 稍弧 形 弯曲, 近茎 边直或 弧形, 基 部不覆 盖茎, 鞘区不 膨起; 假 根区稍 凸起, 假根呈 束状, 淡 揭色; 背脊 与茎成 50 度角, 长 0.13 —" 0.15 毫米, 直或稍 呈弧形 弯曲, 不 下延, 弯缺 钝。 雌雄 异株。 雄穗生 于侧枝 顶端, 有 8 — 16 对 苞叶。 雌苞 生于莲 顶或枝 顶端, 具 2 对 芭叶, 具 2 新 生枝; 包 叶背瓣 狭长椭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先端 圆钝, 背脊 背曲。 蒴萼 长扁喇 叭形, 约 2.2 毫 米长, 中部 0.5 毫 米宽, 口部约 0.7 毫 米宽。 产于 个旧、 景洪 勐养。 生于 林下树 叶或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印度、 缅甸、 泰国、 斯 里兰卡 也有。 
扁 萼苔科  343  1*1 版 174 1—7. 尖舌 扁萼苔 Radula acuminata Stt'ph. 1 . 植物休 部分 (x|5), 2.植物^^-段腹面观 (xl5), 3. 物体 -段背 rfri 现 ( X 15), 4. 叶腹 rfii 带 ij: 胞 ( X 25 ) , 5. 叶 边细胞 (x 240), 6. 叶屮 flS 细胞 (x 240), 7. 'aIM (X 10());8— 15. 阿萨 密扁粤 3 Radula assamica Su'ph. 8. 把物休 -段 ( x 10), 9. 物 .段带 朔'! ,: ( x 13). 10. 雄據 ( X 15), 11. ^ 段 fflfii 观 ( X 15). 12、 13. 叶) ( X25), 14. 叶; t 端 边细胞 (x240), I5.ii| 屮部 细胞 ( xZJO) (n^jlffi, ?' i 金 环绘) 
16. 大瓣 扁萼苔 图版 175: 1-9 * Radula cavifolia Hampe (1845); Yamada ( 1979) * . Radula magnilobula Horik. (1932)*. 植物 体小, 标本 绿或暗 绿色。 茎长 3 — 6 (9) 毫米, 带叶宽 0.6^.8 毫米, 分枝 少 分枝向 斜上方 伸出, 通常 较短, 长 1 一 3 毫米, 直径 0.04~^.05 毫米, 带叶 0.4— 0^ 毫 米宽. 小 分枝仅 0.1-""0.2 毫 米长; 蓬的 横切面 5 — 6 个细 胞粗, 直径 0.07~0.1 毫米 皮部 细胞淡 褐色, 内外细 胞几乎 同大, 薄壁, 具大三 角体。 叶背 瓣疏覆 瓦状排 列 瓢形, 近似 圆形, 长 0.3 — 0.4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先端 圆钝, 背面 基部完 全覆 盖莲上 稍呈 耳状; 叶 边细胞 10 — 11X6 — 7 微米, 中 部细胞 13—18x11—13 微 米 ; I 具中等 大的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13—19x11—13 微米; 表面 平滑; 叶 腹瓣非 常大 ^为 背瓣的 5/6 长和 1/2 大, 远 茎端边 缘短, 向 背瓣方 向曲, 近 茎边缘 弧形, 常 内 曲', 基 部不覆 盖茎; 假 根区稍 凸起, 假 根少, 淡 褐色; 背脊 凸出, 与茎成 60 — 70 度 角, 约 0.4 毫 米长, 不 下延。 雌雄 异株。 雄穗生 于分枝 顶端或 中间, 具 4 一 5 对 苞叶。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具 两个新 生枝; 苞叶 背瓣长 0.45 毫米, 宽 0.3 毫米, 长 卵形, 先端圆 钝; 腹 瓣近长 方形, 背 脊略呈 弧形。 蒴萼 扁喇叭 口形, 长约 1.7 毫 米,. 中 部宽约 0.5 毫 米, 口部截 齐形。 产于 昭通、 丘北、 文山、 景洪、 勐海、 勐腊 勐仑。 生 于海拔 1500—1800 米 林下树 干或岩 石上。 分布于 四川、 台湾、 贵州、 广西、 安徽。 越南、 日本、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 朝鲜 也有。 17. 直瓣 扁萼苔 图版 175: 10-16 Radula perrottetii Gott. ex Steph. (1884); Yamada (1979). Radula valida Steph. (1910); R. gigentea Horik. (1930). 植物 体大, 有点 挺硬, 湿时常 褐色, 在标本 室内暗 褐色。 茎长 5 — 10 厘米, 带叶宽 2. 8 — 3.1 毫米, 直径 0.3""0.4 毫米, 不 规则稀 疏羽状 分枝、 分枝向 斜上方 伸出, 枝长 达 5 厘米, 直径 0.3 毫米, 带叶宽 2 — 2. 5 毫米; 茎的 横切面 12 — 13 个细 胞粗, 表皮细 胞 褐色, 厚壁, 比 中部细 胞明显 较小, 中 部细胞 壁薄, 但有 大的三 角体。 蓬叶背 辦稀疏 覆瓦状 或互不 相接, 向横向 伸出, 瓢形 内凹,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1.1—1.2 毫米, 先端 宽钝, 背面基 部稍覆 盖茎, 但不超 过茎; 边 缘细胞 10— 12=9 —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7 — 20X13 — 15 微米; 表面 平滑; 茎叶 腹瓣相 接或不 相接, 圆三 角体, 覆盖茎 或稍超 过茎, 约为 背瓣的 1/2 大, 长 0.6 —" 0.7 毫米, 宽 0.5 — 0. 6 毫米, 先端 钝, 基部半 圆形, 有或无 耳状, 着 生线非 常短, 斜 生或近 横生, 鞘区不 膨胀; 假 根区不 明显, 未见到 假根; 背脊向 外伸, 与茎成 40—50 度角, 0.2 —" 0.3 毫 米长, 弯缺 或多或 少 深陷, 钝。 雌雄 异株。 雄穗 侧生, 有 4 一 8 对 苞叶。 雌 枝短, 具 2 对发育 不全的 藍叶, 无新 生枝; 苞叶 裂瓣狭 卵状, 先端 圆钝, 约 1.5 毫 米长, 1.2 毫 米宽, 腹瓣 卵形, 具内 弯曲 的脊。 蒴 萼短扁 筒形, 具几条 纵摺, 长 2.3 毫米, 中部宽 1.4 毫米, 口部宽 1.7 毫 米, 切 齐状。 产 于景洪 勐养。 生于 树干、 腐木 或湿岩 面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泰国、 日本、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扁 萼苔科  345  图 版 175 1~9. 大維 扁萼苔 Radula cavifolia Hampe, 1. 植物体 常薪粤 ( x 15). 2、 3. 植物体 的一段 (xl5), 4 — 7. 叶片 (X25), 8. 叶 先端边 缘细胞 (X320), 9. 叶中 部细胞 (x320); 10 — 16. 直 扁萼苔 Radula perrottetii Gou. ex Stcph. 10. ffl 物体的 段 带蒴萼 ( X15), 11. 植物体 的一段 带雄德 ( X 15), 12. 茎 的一段 (X15), 13. 叶片 (X25), 14. 叶片基 部细胞 (X320), 15. 叶片中 部细胞 (x320), 16. 茎横 切面的 一部分 (x210)。 (高 谦、 冯金 环绘) 
346  云 南植物 志  m 版 176 1 — 13. 中华 扁等^ Radula chiiicnsis Her/.. 1、 2、 3、 9. 植 物体的 -段 (xlO), 4、 8. 叶片 (x25), 5、 6、 7. 叶股 《 (X25), 10、 12. 叶片屮 部细胞 (X3I0), 11. ^ '部 分的 横切面 (X240), 13. 叶 边细胞 (x31())。 (A 谦、 i 金 环绘) 
毛 叶苔科  347  18.' 中华 扁萼苔 图版 176: 1—13 Radula chinensis Steph. (1910); Yamada (1979)* ; Kuo et Chiang (1988). 植物 体大, 在 标本室 内常为 暗黄绿 色或褐 绿色。 茎长 2.-5 — 5 厘米, 带叶宽 2. 7 — 3.0 毫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多, 分枝长 0.5 — 2 厘米, 带叶宽 2 — 2. 5 毫米, 小枝 短、 叶小, 腹瓣 不卷成 耳状; 茎的 横切面 10 — 11 个细 胞粗, 直径 0.3~0.4 毫米, 皮部 细 胞小, 厚壁, 红 褐色, 中部细 胞大, 薄壁。 茎叶背 瓣疏覆 瓦状排 列或不 相接, 常早脱 落, 横 向伸出 瓢形、 三角 卵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约 1.3 毫米, 上半部 近似三 角形, 先 端狭, 有小 尖头, 不 内曲, 叶 缘常有 狭的卷 边和小 波纹, 背面 基部覆 盖并超 过茎, 呈 圆 耳状, 着生 线从上 部凹处 向下与 茎近似 平行; 叶片边 缘细胞 10 — 13x9 —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25x15 — 18 微米, 薄壁具 有大三 角体, 基 部细胞 22 — 33x 15 — 20 微米; 表 面 平滑; 叶腹 瓣大, 相互 搭接, 略呈覆 瓦状, 覆 盖并超 过茎, 近似 圆形, 约为 背瓣的 1/2 长, 长宽 0.5~0.6 毫米, 边 全缘, 多 少都有 卷边, 基部有 大耳状 附器, 着生 线短, 鞘 部区不 膨胀; 假 根区不 明显, 未见到 假根; 脊部 与莲呈 60 度角, 非 常短, 约 0.1— 0.2 毫 米长, 弯缺深 或浅, 不 下延。 没见 到生殖 器官。 产于 东川、 贡山独 龙江。 生于湿 岩面。 分布于 四川、 陕西、 台湾、 安徽。 日本也 有。 26. 毛 叶苔科 Ptilidiaceae 植物体 丛生, 膨松矮 塾状, 褐黄 绿色, 茎 匍匐, 或先 端上升 倾立, 不规则 羽状分 枝; 分 枝长短 不齐; 叶片横 生背凸 内凹, 2 — 3 裂; 叶边有 长刺或 毛状, 由 多细胞 构成。 腹 叶大, 圆形 或长椭 圆形, 二裂 瓣多次 分裂后 边缘呈 毛状。 叶细胞 壁不等 加厚, 三角体 明显; 有 油体。 雌苞生 于主茎 或分枝 顶端, 或 生于芽 状侧短 枝上。 精子器 柄一列 细胞。 孢 蒴长椭 圆形, 四瓣 开裂。 孢子直 径为弹 丝粗的 4 倍。 本科 中国有 1 属, 云南有 分布。 1. 毛 叶苔属 Ptilidium Nees 植 物体膨 松丛生 垫状, 多数褐 绿色具 光泽, 少 数绿色 光泽不 明显, 茎 匍匐, 先端常 呈 头状,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长短 不齐, 先端 细尖, 叶片 横生于 茎上, 2—3 裂达 1/2 — 3/4 深处, 边缘有 1 一 2 列 多细胞 长毛。 腹 叶横生 茎上, 比侧 叶小, 半 圆形, 二裂, 边 缘有 长毛。 叶细胞 壁不等 加厚, 壁孔 明显, 三角体 明显呈 节状; 油体 2 — 4 微米, 球形, 卵 形或短 棒状。 雌器苞 生于茎 顶端。 蒴萼 短筒状 或长椭 圆形, 成熟 后裂成 四瓣; 孢蒴壁 四层细 胞厚, 外层细 胞大, 三角体 明显呈 节状, 内 层呈环 状不等 加厚, 蒴 柄细胞 大', 薄 壁, 多汁, 无色 透明。 孢子细 粒状, 外壁 粗糙。 雄株 植物体 细小, 分 枝多, 每个 苞叶中 生 一个精 子器; 精子器 柄长, 单列 细胞。 本属分 布于北 半球, 共 4 种。 北 美洲和 日本各 一个特 产种, 其他 2 种 广泛分 布于北 半球 各地。 本地 区已知 2 种。 
图 版 177 1~6.毛叶苔?1^;咖0;1;3『6(1.)143171?. I. 植物体 (x3), 2. 茎先 端一段 (X8), 3. 侧叶 (xl5), 4. 腹叶 (X15). 5. 叶片中 部细胞 (x22()), 6. 叶片 边缘毛 状突起 (X15); 7— 12. 深裂 毛叶苔 Ptilidium pulcherrimum (Web.) Hamp. 7. 植物 (x4), 8. 侧叶 (xl5), 9. 腹叶 (X20), 10. 叶片中 部细胞 (x220), 11. 裂維先 端细胞 (X66), 12. 叶边 毛细胞 (X220)。 (高 谦绘) 
多 囊苔科  349  分种 检索表 一 1 (2) 植物体 粗壮, 先端 上升或 倾立, 2 — 8 厘 米长; 叶 片裂达 1/3 — 1/2 深处; 长裂 瓣基部 15 — 20 个细 胞宽, 边 缘毛稀 而短, 毛细胞 20 — 24X 35— 47 微米; 叶细胞 20 — 25 x 24 — 40 微米; 石 生 或土生 1. 毛叶苔 P. ciliare 2 (1) 植 物体较 细小, 多 匍匐, 长达 2 厘米; 叶 片裂达 3/4 深处; 长裂 瓣基部 4 一 10 个细 胞宽, 边 缘毛密 而长, 毛 细胞长 20—24x45 — 80 微米; 叶细胞 24 — 32 x 38 — 60 微米; 石生 或树生 2. 深裂 毛叶苔 P. pulcherrimum 1. 毛叶苔 图版 177: 1—6 Ptilidium ciliare (L. ) Hamp. ( 1836);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 1981 ) ; Koponen et al. (1983). jungenna n n ia cil ia re L. (1753). 植物体 粗壮, 丛生, 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具 光泽。 茎先端 上升或 倾立, 1 一 2 回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8 厘米, 宽 2 — 3 毫米, 假根 透明。 叶片 3 裂, 侧叶 3 — 4 裂, 掌状, 裂瓣达 1/3 — 1/2 深处, 裂 片基部 15 — 20 个细 胞宽, 边 缘有多 数毛状 突起。 叶细 胞圆卵 形, 20 — 25X24 — 40 微米, 叶边 毛细胞 20 — 24 x 35 — 47 微米, 有明显 壁孔, 细 胞壁不 同 加厚, 角隅 加厚呈 节状。 雌雄 异株。 雄 株常单 独形成 苔丛, 植物 体小, 分枝 较多。 雌 器苞生 于主茎 或主枝 先端。 蒴萼 短柱形 或长椭 圆形, 口部 有三条 深褶, 有 短毛, 孢蒴卵 圆形, 红 棕色, 成熟 时裂成 四瓣, 弹丝 2 条 螺纹。 孢 子有细 密统。 产 于全省 各地。 生于落 叶松、 白枠落 叶松林 下或泥 炭藓沼 泽中, 多 见于腐 殖质, 湿 石, 树 干基部 或很少 见于腐 木上。 广 泛分布 于北半 球温带 地区。 2. 深裂 毛叶苔 图版 177: 7—12 Ptilidium pulcherrimum (Web. ) Hamp. (1836); 东 北苔类 植物志 (1981). J ungermannia puLcherrima Web. (1778). 植物 体膨松 丛生, 褐绿 色或黄 绿色, 有时具 黄铜色 光泽。 茎多 匍匐, 长达 2 厘米, 2 — 3 次不规 则羽状 分枝, 主茎, 枝先 端常呈 头状。 叶片 密生, 3 — 4 裂达 叶片的 3/4, 裂 片基部 4 一 10 个细 胞宽; 叶 边有不 规则的 长毛, 长毛 的细胞 20 — 24X45 — 80 微米, 叶片中 部细胞 24 — 32X38 — 60 微米, 细胞 壁不等 加厚, 角隅 加厚成 节状, 壁孔 明显。 雌雄 异株。 雄 株植物 体小, 常单 独形成 群丛。 蒴萼 短筒形 或长椭 圆形, 蒴口收 缩具短 毛, 上部 有三条 纵褶。 孢 蒴长椭 圆形, 成熟 后裂成 四裂, 蒴壁构 造同毛 叶苔。 孢子粒 状, 具细 密疣, 红 褐色, 25 — 27 微米。 弹丝有 2 条 红褐色 螺纹, 6 微 米粗。 云南各 地均有 分布。 生于 高寒地 区或低 山较干 燥的林 型下, 树基 部或石 头上。 本种 为北 半球广 布种。 27. 多囊 苔禾斗 Lepidolaenaceae 植物体 绒毛状 丛生。 主茎 匍匐, 次茎 分枝多 倾立。 叶片 覆瓦蔽 后式; 侧叶 扇形或 2 
350  云 南植物 志  裂剪 刀形; 叶边平 滑或具 毛或具 水囊, 叶细胞 薄壁, 三 角体略 加厚。 假蒴苞 发达。 孢蒴 圆形, 蒴 壁多层 细胞, 内层 薄壁, 不 呈环状 加厚。 本 科包括 2 属, 我 国和云 南均有 分布。 分属 检索表 1 (2) 主 茎叶无 水囊, 叶背 面有毛 2 (1) 茎 叶和枝 叶均具 水囊; 叶背 面平滑 1. 新 级苔属 Neotrichocolea Hatt. 本 属为单 种属, 仅见于 我国和 日本。 特 征描述 见种。 1. 新绒苔 图版 178: 13—19 Neotrichocolea bissetii (Mitt. ) Hatt. (1948); 高 彩华、 曹同 (1988). 植 物体绒 毛状, 深 色或黄 绿色具 光泽, 密 丛生, 茎 匍匐或 倾立, 3 — 4 回羽状 分枝, 全长 4 一 8 厘米, 有少数 鳞片, 主 茎侧叶 羽形, 不规则 2 — 3 分裂, 裂达约 1/2 深处, 边 缘有 长毛, 枝侧叶 2 — 3 裂, 近基 部具与 叶边垂 直的长 椭圆形 水囊; 腹叶 2 — 4 裂至 2/3 深处; 叶背 面刺毛 1 一 3 个细 胞长; 叶 细胞长 方形, 薄壁, 三 角体略 加厚。 雌雄 异株, 雌苞 顶生, 假 蒴苞短 柱形, 外表 面生片 状毛; 孢蒴短 柱形, 褐色, 成熟后 4 瓣 纵裂。 孢 子 球形, 直径 38 — 43 微米, 表面具 细纹。 产于 元江。 生 于流水 溪边石 上或腐 木上。 分布于 福建、 浙江、 安徽。 日本 也有。 2. 嚢 统笞属 Trichocoleopsis Okam. 植物 体黄绿 色或褐 绿色, 具 光泽。 密集 丛生。 茎 匍匐,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上部倾 立。 叶片 蔽后式 排列, 侧叶 二裂达 2/5 — 1/2 深处, 剪 刀形, 裂 瓣边缘 平滑或 具毛, 腹 叶 与侧叶 同形, 叶下 部腹侧 内卷呈 水囊; 叶细胞 薄壁, 三 角体略 加厚。 雌雄 异株。 雌器 苞 生于茎 或分枝 先端; 假蒴苞 发达, 短 柱形, 有 刺毛。 孢蒴卵 圆形, 蒴壁 4"6 层 细胞。 外 层细胞 壁节状 加厚, 内 层细胞 壁薄, 易 脱落。 孢 子大, 球形, 直径 48 — 55 微米, 弹 丝双 螺纹。 本属共 2 种, 我 国和云 南均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 (2) 叶 缘平滑 或仅有 1 一 3 根毛 2. 秦岭 囊级苔 T. tsinlingensis 2 (I) 叶缘 具众多 的纤毛 … 1. 糞续苔 T. sacculata 1. 囊绒苔 图版 178: 6—12 Trichocoleopsis sacculata (Mitt.) Okam. (1911); Chen (1955); Lai et Wang- Yang  1 . 新 线笞属 Neotrichocolea 2. 嚢 线苔属 Trichocoleopsis 
多 囊苔科  351  图 版 178 1—5. 秦岭 囊线苔 Trichocoleopsis tsinlingtmii*^ Chen ex M. X. Zhang, 1. 假 朔萼和 孢子体 (XlO), 2. 茎 的一段 (X 10), 3—5. 叶片 (X20); 6—12. HfeJt/t Trichocoleopsis sacculala (Mitt. ) Okam. 6、 7. 叶片 (x20), 8. 茎 腹叶 (x20), 9. 叶细胞 含油体 (X620). 10. 叶中 部细胞 (X410), 11. 叶 毛细胞 (x210), 12. 叶基 部细胞 ( X410); 13— 19. 新纯笞 Neotrichocolea bissetii (Mitt. ) Hatt. 13— 15. 叶片 (x20), 16. 腹叶 (x20), 17 — 19. 叶边 毛细胞 (x210)。 (高 谦绘) 
352  云南 植物志  (1976); 高 彩华、 曹同 (1988). 植物 体交织 成片, 黄 绿色, 略具 光泽。 茎匍匐 横生, 长 2 — 4 厘米, 1 一 2 回 规则羽 状 分枝。 叶 三裂, 侧叶 两裂至 2/5 — 1/2, 剪 刀形, 边缘 具众多 纤毛。 腹 叶小, 两裂至 1/2 处。 茎叶和 枝叶下 方内侧 均有由 叶内卷 形成的 水囊。 细胞 薄壁, 具三 角体。 雌雄异 株。 假蒴 苞发育 良好, 长圆 筒形, 外密被 鳞片。 孢蒴椭 圆形, 褐色, 成熟 时四瓣 开裂。 蒴壁由 4 一 6 层细胞 构成, 外层 细胞壁 呈不规 则节状 加厚, 内层 细胞薄 壁'。 孢 子大, 球 形, 40 — 50 微米, 表面具 细疣。 弹丝双 列螺纹 加厚。 产于 宜良、 曲靖。 生 于阴湿 林下腐 木上或 岩面薄 土上。 分布于 福建、 安徽、 四川。 缅甸、 日本、 朝鲜 也有。 2. 秦岭 嚢绒苔 图版 178: 1-5 Trichocolepsis tsinlingensis Chen ex M. X. Zhang (1983); 高 华、 曹同 (1988). 植物体 丛生, 黄 绿色, 略具 光泽。 茎 匍匐, 长 2 — 3 厘米, 1 一 2 回规 则羽状 分枝。 叶稀疏 蔽后式 排列, 侧叶 两裂至 2/3 — 1/2 处, 剪 刀形, 边缘 平滑, 或具 1 一 3 根 纤毛。 腹 叶小, 与侧叶 同形, 茎叶 和枝叶 下方内 侧均有 内卷的 水囊。 细胞 薄壁, 具三 角体。 雌 雄 异株, 假蒴苞 粗大, 长圆 筒形, 外密被 鳞片。 孢蒴椭 圆形, 褐色, 成熟 时四瓣 开裂, 蒴壁由 层细胞 组成, 外 层细胞 壁不规 则节状 加厚, 内 层细胞 壁薄, 易于 剥落。 孢子球 形, 16 微米, 具 细庞。 弹丝双 列螺纹 加厚。 产于 德钦。 生 于山区 阴湿石 壁或腐 木上。 分布于 福建、 陕西。 中国特 产种。 28. 光 萼苔科 Porellaceae 植 物体较 大型, 密 集平铺 生长, 绿色、 褐 绿色或 棕色。 茎 匍匐、 挺硬, 1 一 3 回羽 状 分枝, 横切面 皮部具 2 — 3 层厚壁 细胞。 假根成 束着生 于腹叶 基部。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折叠式 2 裂瓣, 折合 处背脊 极短; 背 瓣大于 腹瓣,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平展或 内凹, 全缘或 具齿, 先端 钝圆, 急尖或 渐尖; 腹瓣 与茎近 于平行 着生, 舌 形, 平展 或边缘 卷曲, 全缘, 具齿或 裂片; 腹 叶小, 阔 舌形, 平展 或上部 反卷, 两基角 常沿茎 下延, 全缘或 具齿。 叶细胞 圆形、 卵 形或多 边形, 三 角体明 显或不 明显; 油体微 小, 多数。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极度缩 短的侧 枝上。 蒴 萼背腹 扁平, 上部有 纵摺, 口部 收缩或 宽阔, 边缘 具齿。 孢蒴 球形或 卵形, 蒴壁 2 — 4 层 细胞, 壁 无节状 或环状 加厚。 本科共 3 属, 约 200 多种, 多 分布于 温热带 地区, 以亚 洲种类 最多。 我国 3 属均有 分布, 曾记录 53 个分类 单位。 Piippo 于 1990 年曾 记录云 南光萼 苔科共 3 属、 14 种、 5 变种、 1 变型, 此次整 理鉴定 新增加 5 种、 2 亚种、 2 变种, 云南 光萼苔 科共计 3 属、 19 种、 2 亚种、 7 变种、 1 变型。 分属 检索表 1 (2) 腹叶基 部两侧 叶缘卷 曲成' 奥; 叶细胞 背腹面 具单一 大圆庞 2. 耳 坠苔属 Asddiota 2(1) 腹叶基 部两侧 叶缘不 卷曲成 iISi; 叶细 胞平滑 无统。 
光 萼苔科  353  3 (4) 侧 叶平展 或有浅 波纹, 不 呈波状 卷曲; 侧叶, 腹叶和 腹苞叶 边缘多 少具齿 1 . 光 萼苔属 Porella 4 (3) 侧叶强 烈波状 卷曲; 侧叶, 腹 叶和苞 叶全缘 …… 3. 多 瓣苔属 Macvicaria 1. 光 萼苔属 Porella L. {Madotheca Dum. ) 植物体 大型, 平 铺密集 生长, 绿色、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茎 匍匐, 规则或 不规则 2 — 3 回羽状 分枝, 横切面 皮部具 2 — 3 层厚壁 细胞。 假根成 束状生 于腹叶 基部。 叶 3 歹 IJ; 侧叶 2 列, 密集 覆瓦状 排列, 折叠式 2 裂瓣, 背脊 极短, 弧形 弯曲; 背 瓣大于 腹瓣, 卵 形或长 卵形, 平展 或稍有 波纹, 或 内凹, 边缘 卷曲或 平展, 全缘或 具齿, 先端 圆钝, 急 尖或 渐尖; 腹 瓣小, 舌形, 边缘常 卷曲, 稀 平展, 全缘或 具齿, 基 部沿茎 下延; 腹叶阔 舌形, 边缘 反卷或 平展, 具齿或 全缘,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 叶细胞 圆形, 卵形 或六边 形, 三 角体明 显或不 明显; 油体 微小, 多数。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蒴萼筒 形, 背腹 扁平, 横 切面三 角形, 上部具 纵摺, 口部 扁宽。 孢蒴 球形或 卵形, 成熟 时分裂 成多数 裂瓣。 我国 曾记录 51 种和 变种, 云南有 17 种, 2 亚种、 7 变种、 1 变型。 分种 检索表 1 (24) 侧叶 背瓣叶 缘平滑 无齿。 2 (15) 侧叶背 辦先端 钝圆。 3 (4) 侧叶 背瓣前 缘常强 烈背卷 7a. 卷叶 光萼苔 原变种 P. revoluta var. revoluta 4 (3) 侧 叶背瓣 前缘不 背卷。 5 (8) 侧 叶背瓣 顶端常 内卷。 6 (7) 植物体 较大, 茎 连叶宽 2 — 3 毫米; 侧 叶腹瓣 和腹叶 基部平 滑无齿 2b. 钝叶光 萼苔鳞 叶变种 P. obtusata var. macroloba 7 (6) 植物体 较小, 茎 连叶宽 0.8 — 1.3 毫米, 侧叶 腹瓣和 腹叶基 部具不 规则齿 3. 细 光萼苔 P. gracillima 8 (5) 侧 叶背瓣 平展不 内卷。 9 (12) 侧 叶腹瓣 狭小, 宽 0.2"~0.3 毫米。 10 (11) 侧叶 腹瓣和 腹叶基 部不下 延或略 下延, 平 滑无齿 1. 光萼苔 P. pinnata 11 (10) 侧叶 腹瓣和 腹叶基 部沿茎 条裂状 下延。 基部 和下延 部分具 波状齿 5. 小叶 光萼苔 P. fengii 12(9) 侧叶 腹瓣较 长大, 宽 0.3~0.5 毫米。 13 (14) 侧叶腹 瓣和腹 叶平展 不背卷 或具狭 背卷边 4. 亮叶 光萼苔 P. nitens 14 (13) 侧叶 腹瓣和 腹叶强 烈背卷 6a. 中华 光萼苔 原变型 P. chinensis fo. chinensis 15 (2) 侧叶背 瓣先端 急尖或 尾尖。 16 (19) 侧叶 背瓣狭 卵形, 先端 具长尾 状尖。 17 (18) 茎 和枝腹 叶先端 2 裂为锐 尖或毛 状尖; 叶 细胞壁 不呈节 状加厚 8. 尾尖 光萼苔 P. handelii 
354  云 南植物 志  18 (17) 茎 和枝腹 叶先端 全缘; 叶细胞 壁呈明 显节状 、加厚 15b. 密叶光 萼苔细 尖变种 P. densifolia var. paraphyllina 19 (16) 侧叶 背瓣阔 卵形, 心形或 卵形, 先端 急尖。 20 (21) 侧叶 背瓣阔 卵形或 心形, 先端具 长急尖 13b. 丛生光 萼苔心 叶变种 P. caespitans var. cordifolia 21 (20) 侧叶 背瓣卵 形或长 卵形, 先 端具短 急尖。 22 (23) 侧叶背 瓣后缘 常具内 卷边, 腹 瓣和腹 叶近于 平展, 不背卷 13a. 丛生 光萼苔 原变种 P. caespitans var. caespitans 23 (22) 侧叶背 瓣前缘 常具背 卷边, 腹 瓣和腹 叶均强 烈背卷 7b. 卷叶光 萼苔陕 西变种 P. revoluta var. propinqua 24 (1) 侧叶 背瓣叶 缘或顶 端多少 具齿。 25 (40) 侧叶 背瓣仅 顶端具 1 一 5 个 锐齿或 钝齿。 26 (29) 侧叶 腹瓣和 腹叶基 部和上 部具毛 状齿。 27 (28) 侧叶背 瓣长圆 舌形, 顶端具 3 — 5 个 锐齿; 腹瓣和 腹叶边 缘均具 毛状齿 9. 长叶 光萼苔 P. longifolia 28 (27) 侧叶 背瓣长 卵形, 顶端具 1 一 2 个 纯齿; 腹瓣和 腹叶上 部近于 全缘, 基部具 毛状齿 10. 高山 光萼苔 P. oblongifolia 29 (26) 侧叶腹 瓣和腹 叶基部 和上部 全缘或 具不规 则裂片 状齿。 30 (33) 侧 叶腹瓣 和腹叶 基部全 缘或具 1 一 2 个弯曲 的齿。 31 (32) 侧 叶细胞 薄壁, 三 角体小 6b. 中华光 萼苔戟 叶变型 P. chinensis fo. hastata 32 (31) 侧 叶细胞 厚壁, 三 角体大 11. 钝尖 光萼苔 P. obtusiloba 33 (30) 侧叶 腹瓣和 腹叶基 部具不 规则裂 片状齿 34 (37) 莲腹叶 卵形, 顶 端平滑 无齿。 35 (36)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呈 65° — 75° 斜向上 伸展, 先端具 1 一 2 个 锐齿, 腹 叶较宽 15a. 密叶 光萼苔 原亚种 P. densifolia subsp. densifolia 36 (35) 侧 叶稀疏 覆瓦状 排列, 呈 80° — 90° 平行 伸展, 先端具 2 — 4 个 锐齿, 腹 叶较狭 15b. 密叶光 萼苔长 叶亚种 P. densifolia subsp. appendiculata 37 (34) 茎腹叶 三角状 卵形, 顶端具 2 — 12 个锐 齿或稀 全缘。 38 (39) 茎 腹叶狭 三角状 卵形, 顶端常 2 裂为 毛状齿 13c. 丛生光 萼笞日 本变种 P. caespitans var. nipponica 39 (38) 茎 腹叶阔 三角状 卵形, 顶 端不呈 2 裂, 具 1 一 12 个细齿 14a. 尖瓣 光萼苔 原亚种 P. acutifolia subsp. acutifolia 40 (25) 侧 叶背辦 边缘具 多数锐 齿或毛 状齿。 41 (42) 侧叶 腹瓣和 腹叶边 缘平滑 无齿, 基部不 下延或 稍下延 12. 小瓣 光萼苔 P. plumosa 42 (41) 侧叶 腹辦和 腹叶顶 端或边 缘具锐 齿或毛 状齿, 基 部下延 较长。 43 (48) 侧叶 腹辦和 腹叶仅 顶端具 锐齿, 中下 部平滑 无齿。 44 (45) 侧叶 腹辦和 腹叶较 狭小, 腹瓣长 0.9 — 1.1 毫米, 宽 0.4"0.5 毫米; 腹叶长 1.3 — 1.5 毫 米, 宽 0.7— "0.9 毫米, 边 缘平展 不背卷 14b. 尖瓣光 萼苔东 亚亚种 P. acutifolia subsp. tosana 45 (44) 侧叶 腹雜和 腹叶较 长大, 腹瓣长 1.4 一 2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腹叶长 1 .5—2. 1 毫米, 宽 0.8 — 1.8 毫米, 边缘常 背卷。 
光 萼苔科  355  46 (47) 侧 叶背瓣 前缘不 背卷; 叶 细胞卵 形或椭 圆形, 薄壁 16a. 多齿 光萼苔 原变种 P. campylophylla var. campylophylla 47 (46) 侧叶 背瓣前 缘强烈 背卷; 叶细胞 长卵形 或长椭 圆形, 厚壁… 一 16b. 多齿光 萼苔舌 叶变种 P. campylophylla var. ligulifera 48 (43) 侧叶腹 瓣和腹 叶边缘 均具毛 状齿。 49 (50) 植 物体较 细小, 茎 连叶宽 1.2—1.4 毫米; 侧叶背 瓣内卷 …… 18. 毛缘 光萼苔 P. vemicosa 50 (49) 植 物体较 粗大, 茎 连叶宽 4 一 7 毫米, 侧叶背 瓣平展 51 (52) 侧 叶背瓣 卵状披 针形, 顶 端渐尖 17a. 毛边 光萼苔 原变种 P. perrottetiana var. perrottetiana 52 (51) 侧叶 背瓣斜 卵形或 心形, 顶端钝 17b. 毛边光 萼苔齿 叶变种 P. perrottetiana var. ciliatodentata 1. 光萼苔 图版 179: 1—5 Porella pinnata L. ( 1753) . Madotheca porella Nees (1838) 植物体 小到中 等大, 稀 疏平铺 生长, 绿 色或黄 绿色, 无 光泽。 茎 匍萄, 不规则 2 回 羽状 分枝, 顶端稍 倾立, 连叶宽 2. 2 — 2.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稀疏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大于 腹瓣, 圆 卵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0 — 1.1 毫米, 平展, 叶缘 平滑, 先端 钝圆; 腹瓣 狭小, 长 舌形, 长 0.4~0.5 毫米, 宽 0.2"0.3 毫米, 平展, 叶缘 平滑, 基 部不 对称, 不下 延或稍 下延, 顶端 圆钝。 侧叶 细胞圆 形或六 边形, 上 部细胞 15. 9 — 21.3 微米, 中部 18. 6 — 23. 9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油体 微小。 茎腹 叶远离 着生, 宽 舌形, 长 0.5~0.6 毫米, 宽 0.3~0.4 毫米, 平 展紧贴 于茎, 边缘 平滑, 基部稍 下延。 雌雄 异株。 产于 寻甸、 昆明、 绿春。 生 于海拔 19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辽宁、 福 建、 贵州、 西藏等 省区。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2. 钝叶 光萼苔 Porella obtusata (Tayl. ) Trev. 2a. 钝叶 光萼苔 原变种 Porella obtusata (Tayl. ) Trev. var. obtusata 原变 种云南 不产。 2b. 钝叶光 萼苔鳞 叶变种 图版 179: 6—10 Porella obtusata var. macroloba (Steph. ) Hatt. et Zhang ( 1985) . Porella thuja (Dicks. ) Moore ( 1877) ; Madotheca macroloba Steph. (1910) ; Porella macroloba (Steph.) Hatt. et Inoue ( 1976 ) ; Porella obtusata fo. macroloba (Steph.) Hatt. (1978). 植 物体中 等大到 大形,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略具 光泽。 茎 匍匐, 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2 — 8 厘米, 连叶宽 2 — 3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大于 腹瓣、 卵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5 — 1.7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端钝 圆, 强烈 内卷; 腹瓣 斜展, 长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0.5"0.8 毫米, 叶缘 平滑, 基 部沿 茎具短 而宽的 条裂状 下延, 顶端边 缘强烈 背卷。 侧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3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9 I 一 5. >t^f? Pordla liinnaia L. 1. 植物体 - 部分, 腹面观 (X 10), 2. 茎侧 叶背辩 ( x 21 ), 3. 侧 叶腹瓣 (x21),4. "^^股叶 (X21), 5.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6—10. 纯叶光 萼苔麟 叶变种 Porella obtusata var. macroloba (Stcph. ) Hatt. ct Zhang. 6. 植物 -部 分, 腹面观 (xlO), 7. 茎侧叶 辦 ( x21), 8. 侧 叶腹瓣 (^21), 9. $ 股叶 (X21), 10. 侧叶顷 端细胞 (X210)。 (ffl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57  15. 6 — 26. 6 微米, 中下 部细胞 较大, 细 胞壁渐 向下部 加厚, 三角体 变大, 基部 常节状 加厚, 油体 微小。 茎腹 叶与腹 瓣近于 等大, 卵形或 长卵? I, 长 1.6 — 1.8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全缘, 顶 端强烈 背卷, 基 部沿莲 条裂状 下延。 雌雄 异株。 产于 大关、 彝良、 曲靖、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丽江、 宾川、 维西、 安宁、 易门、 大 姚、 昆明、 丘北、 文山、 腾冲。 生 于海拔 450 — 2000 米 林下、 林缘 岩面、 草丛、 腐木、 树 干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湖南、 贵州、 西藏、 浙江、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印 度、 喜 马拉雅 地区、 欧洲 也有。 3. 细 光萼苔 图版 180: 1—5 Porella gracillima Mitt. (1891). 植物体 细小, 平 铺交织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下部呈 褐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规 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1.5 — 6 厘米, 连叶宽 0.8—1.3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 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1.4 一 1.7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端 钝圆, 强烈 内卷; 腹瓣 斜倾, 舌形, 长 0.9 — 1.1 毫米, 宽 0.4"0.5 毫米, 上部全 缘, 基 部沿茎 条裂状 下延, 下延 部分具 不规则 锐齿, 顶端 背卷。 侧叶细 胞圆形 或六边 形, 上 部细胞 10. 6 — 18. 6 微米, 向下 细胞渐 变大, 薄壁, 三角 体小, 油体 微小。 茎腹 叶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全缘, 顶端 钝圆, 常 背卷, 基 部两 侧沿茎 条裂状 下延, 下延 部分具 不规则 锐齿。 雌雄 异株。 产于 嵩明、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2400 — 2700 米林下 岩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河北、 四川、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俄罗斯 (远 东地区 )、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4. 亮叶 光萼苔 图版 180: 6—10 Porella nitens (Steph. ) Hatt. (1966). Madotheca nitens Steph. ( 1894).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稍具 光泽。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3 — 9 厘米, 连叶宽 2 — 3.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疏松 覆瓦状 排列, 与茎 轴呈 75° — 85° 角; 背瓣长 椭圆形 或长圆 舌形, 长 1.5 — 2. 2 毫米, 宽 0.7 — 1.1 毫米, 稍 内凹, 腹 侧叶缘 具狭内 卷边, 全缘, 顶端 钝圆, 干燥时 内卷, 潮湿时 平展; 腹瓣 与茎轴 呈 10° — 20° 角 斜倾, 上 部向茎 弯曲, 狭 舌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0.4"0.5 毫米, 叶 缘 平滑, 顶端 圆钝, 平展, 基 部下延 较短。 叶细胞 圆形, 边 缘细胞 较小, 厚壁, 上部细 胞 15. 9 — 23. 9 微米, 渐向下 部细胞 变大, 三角 体大而 明显。 茎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紧贴 于茎, 长圆 舌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叶缘 平滑, 中下 部具背 卷边, 顶端 钝圆,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 下延部 分边缘 平滑或 稍具波 状齿。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生 于海拔 1300 — 2600 米林下 岩面、 竹 秆上。 分布 于黑龙 江、 吉林、 辽宁、 西藏等 省区。 尼 泊尔、 锡金 也有。 5. 小叶 光萼苔 图版 180: 11—15. Porella fengii Chen et Hatt. (1967). 植物体 大型,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无 光泽。 茎 匍旬, 密集 2 回 羽状分 枝, 长 3 — 10 厘米, 连叶宽 3. 5 — 4.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全缘, 腹 侧叶缘 具狭内 卷边, 顶端钝 圆或微 
358  云 南植物 志  1?1 版 180 1— 5. 细 光弯苔 Porellagracillima Miu. 1 • 植物体 . 部分, 腹面观 (X10), 2. 茎侧 叶背瓣 (x21), 3. 侧 叶腹瓣 (X21), 4. 茎股叶 (X21), 5. 侧叶上 部细胞 (X210); 6— 10. 亮叶 光萼苔 Porella nitens (Steph. ) Hatt. 6. 植 物体 . 部分, 腹面观 (X10), 7. 茎侧 叶背瓣 (x21), 8. 侧 叶腹瓣 (X21), 9. 茎腹叶 (x21), 10. 叶 上部细 胞 (X210); 11 — 15. 小叶) t 粤苔 PorellafengiiChenetHaU. 1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lO), 12. 茎 侧叶背 m (X21), 13. 侧 叶股辦 (X21), 14. 茎腹叶 (x21)。 15. 叶上 部细胞 (x210)。 (田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59  尖, 平 展或干 燥时稍 内凹; 腹 瓣与茎 轴平行 排列, 狭 舌形, 长 0.8 — 1.0 毫米, 宽 0.2~0.3 毫米, 全缘, 外侧 叶缘稍 背卷, 顶 端钝, 基部一 侧沿茎 条裂状 下延, 下延部 分具波 状齿。 叶 细胞圆 形或六 边形, 边 缘细胞 较小, 上 部细胞 18. 6 — 31. 9 微米, 渐向 基部 变大, 三角体 小到中 等大。 茎腹 叶远离 着生, 紧贴 于茎, 宽 舌形, 长 1.4 一 1.5 毫 米, 宽 0.8 — 1.0 毫米, 上 部叶缘 平滑, 顶端 钝圆, 基部两 侧沿茎 条裂状 下延, 下延边 缘具不 规则波 状齿。 雌雄 异株。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3500 米 林下树 干上。 云南 西北部 特 有种。 6. 中华 光萼苔 Porella chinensis (Steph. ) Hatt. (1967). Madotheca chinertsh Steph. (1984) ; M. frulla ti ioides Steph . (1910). 6a. 中华 光萼苔 原变型 图版 181: 1—9 Porella chimnsis (Steph. ) Hatt. fo. chhiensis 植 物体中 等大到 大型, 密 集平铺 生长, 深 绿色,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无 光泽。 茎匍 匐, 密集 2 — 3 回羽状 分枝, 长 2 — 8 厘米, 连叶宽 2. 5 — 4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卵 形或阔 卵形, 长 1.2 — 2. 5 毫米, 宽 0.7 — 2.0 毫米, 叶缘平 滑, 常具浅 波纹, 先端 钝圆或 微尖, 基部 有时具 不规则 疏齿; 腹瓣稍 斜倾, 狭 舌形, 长 0.7 — 2. 2 毫米, 宽 0.3 — 0.8 毫米, 叶缘平 滑或在 基部有 不规则 疏齿, 具 狭背卷 边或强 烈 背卷, 基部一 侧沿茎 条裂状 下延。 叶细胞 圆形, 薄壁, 三角 体小, 上 部细胞 18. 6 — 21.3x29.3—37.2 微米, 渐向下 部细胞 变大。 茎腹叶 疏生, 阔 舌形, 长 0.9— 2.2 毫 米, 宽 0.5 — 1.4 毫米, 叶 缘平滑 或有时 基部具 不规则 疏齿, 平展 或具背 卷边, 顶端钝 圆, 常强烈 背卷, 基 部沿莲 条裂状 下延。 产于 嵩明、 德饮、 中甸、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2300 — 4100 米林下 岩面、 树干、 树基。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新疆、 甘肃、 陕西、 四川、 西藏、 河南、 湖南等 省区。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6b. 中华光 萼苔戟 叶变型 图版 184: 1—8 Porella chinensis fo. hastata (Steph) Hatt. (1970). Madotheca hastata Steph. (1910). 本变 型与原 变型主 要区别 在于: 植物体 柔弱; 侧 叶背瓣 顶端具 2 — 4 个 钝齿; 茎腹 叶卵 方形, 顶端 钝或具 1 一 2 锐齿, 常 背卷, 基部边 缘有时 具弯曲 的齿; 叶细胞 薄壁。 产于 昆明、 撒 营盘。 生于 24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本变 型根据 Anonymous (1981) 和 Nicholson ( 1930)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7. 卷叶 光萼苔 Porella revoluta (Lehm. ) Trev. (1877). Ju?2gerniafinia revoluta Lehm. (1832); Madotheca revoluta (Lehm.) Lehm. et Lindb. (1845). 7a. 卷叶 光萼苔 原变种 图版 181: 10—15 Porella revoluta ( Lehm. ) Trev. var. revoluta 
36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81 1一9. 中华光《5^^?原变>?! Porella chinensis (Stcph. ) Halt. fo. chinensis ' 1 、 6.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 x 10), 2. ^ 侧叶 (X2I), 3. 侧 叶腹擗 (X2I). 4、 8. ^ 腹叶 (x21), 5、 9. 叶上 部细胞 (x210), 7. 茎侧叶 AW 和股艰 (X21); 10 — 15. 卷叶) 变种 I\)rdlarevoluta(Lehm.)Trev. var. revoluta. 10. 植物 体一部 分, 股 Ifil 现 (X 10). Il.tt 物 (4^ • 部分, 背面观 (X10), 12. 茎腹叶 (X21), 13. 基侧 叶背瓣 (x21), 14. 侧 叶股船 (X2]). 15. 叶上 部细胞 (X210),, (Ifl 虹、 t'l 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61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深绿 色或黄 绿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规 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2 — 5 厘米, 边叶宽 2.5—3.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 密覆瓦 状 排列; 背瓣 卵状椭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4 一 1.6 毫釆, 叶缘 平滑, 前缘 强烈背 卷, 顶端 钝圆; 腹 瓣长圆 卵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0.6-~0.8 毫米, 全缘, 顶端圆 钝, 两 侧叶缘 背卷, 基部 一侧沿 茎下延 较宽。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15. 9 — 21.3 微米, 渐向下 部细胞 变大, 边 缘细胞 壁厚, 上 部细胞 壁薄, 渐 向下壁 加厚, 三角 体大。 茎 腹叶阔 舌形, 长 1.4 一 1.6 毫米, 宽 1.2—1.3 毫米, 全缘, 两侧 边缘常 背卷, 顶端 钝圆, 强烈 背卷, 基部 两侧沿 茎条裂 状下延 产于 昆明。 生 于林下 土坡。 分 布于内 蒙古、 陕西、 西藏等 省区。 尼 泊尔、 不丹、 印 度、 锡金 也有。 7b. 卷叶光 萼苔陕 西变种 图版 182: 1-11 Porella revoluta var. propinqua (Mass. ) Hatt. ( 1967) . Madotheca propinqua Mass. ( 1897) ; Porella propinqua (Mass. ) Hatt. (1952). 植物体 大型,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密 集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2 — 5 厘米, 连叶宽 3 — 3. 5 毫米。 侧叶 背瓣斜 卵形, 长 2. 6 — 3.2 毫米, 宽 1.8 — 2.1 毫米, 全 缘或在 基部具 1 一 3 个 钝齿, 前缘 具狭背 卷边, 顶端具 短 急尖; 腹瓣长 舌形, 长 2 — 2. 6 毫米, 宽 0.7 — 0.9 毫米, 全缘, 具狭背 卷边, 顶端钝 或 稍狭, 常 背卷, 基部一 侧沿茎 下延。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26. 6 — 34.6 X 13. 3 — 18. 6 微米, 中部 31. 9 — 42. 6X 18. 6 — 23. 9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中等 到大, 基部 细胞 壁节状 加厚。 茎腹 叶长圆 卵形, 长 1.7 — 2.0 毫米, 宽 1.0 — 1.3 毫米, 全缘, 边缘 狭 背卷, 顶端钝 圆或具 钝齿, 常 背卷,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 产于 大关、 维西。 生 于海拔 2200 米林下 岩面。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中国特 有种。 8. 尾尖 光萼苔 图版 182: 12—20 Porella handelii Hatt. (1970).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棕 黄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硬挺, 规 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分枝 斜展, 长 2 — 9 厘米, 连叶宽 3 — 4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歹 ij,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狭 卵形, 长 2. 2 — 2. 5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全缘, 腹 侧边缘 稍 内卷, 顶端 具长尾 状尖; 腹 瓣狭长 舌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0.4~0.7 毫米, 边缘 平滑 或呈波 曲状, 顶端 钝渐尖 或具毛 状尖, 基部一 侧沿茎 下延, 下 延部分 常有不 规则裂 片或毛 状齿。 叶细胞 长圆形 或长椭 圆形, 上 部细胞 21. 3 — 31. 9X 10. 6 — 18. 6 微米, 渐 向下 部细胞 变大, 厚壁, 三角 体大。 茎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紧贴 于茎, 阔三 角形, 长 1.2—1.4 毫米, 宽 0.6 — 1.1 毫米, 全缘, 有时稍 背卷, 顶端 2 裂, 具毛 状齿, 基部两 侧下延 较短, 常 有不规 则齿; 枝腹 叶狭三 角形。 产于 丽江、 河口、 景洪。 生 于海拔 800—3400 米林下 岩面、 草丛下 土壤。 分 布于西 藏。 中国特 有种。 9. 长叶 光萼苔 图版 183: 1—6 Porella longifolia (Steph. ) Hatt. (1969). 
36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82 1 — 11. 卷叶光 哼笞陕 西变种 Porellarevolutavar. propinqua (Mass. ) Hatt. 1. 植物 体一 部分, 背面观 (><10), 2. 植物体 - 部分, 腹面观 (xiO), 3. 茎侧 叶背維 (X21), 4. 枝侧 叶背辦 (X21), 5. 茎腹叶 (x21), 6. 茎侧 叶腹辦 (X21), 7. 枝腹叶 (x21), 8. 枝 侧叶腹 le ( X21), 9.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10. 侧叶上 部细胞 (X210), 11. 侧叶基 部细胞 (X210); 12 — 20. 尾尖 光萼苔 Porella handelii Hatt. 12.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 10), 13. 苓侧叶 背» ( X21), 14. 茎 侧叶腹 辩 (X21), 15. 枝侧 叶腹辦 (x21), 16. 茎腹叶 (x21), 17. 枝腹叶 (X21), 18.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19. 侧叶 上部边 缘细胞 (x210), 20. 侧叶基 部细胞 (x210)。 (W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63  1*1 版 183 1—6. K 叶 光萼苔 Porella longifolia (Steph. ) Hati. 1 . 拉物体 • 部分, 腹 ifif 观 ( x 10), 2. "^侧 叶 ffjl* ( x21), 3. 侧叶腹 » ( X21), 4. 腹叶 (X21), 5. 删叶顷 端细胞 (x210), 6. 侧卟上 部细胞 (x^lO); 7 — II. 高山 光弯 §^ Porellaobbngifolia Hatt. 7. 植物 (4^ -部 分. 腹 ( x 10), 8. $ 侧叶 -I'fSy ( x21). 9. 侧叶 Ift/^ (X21). 10. 茎腹叶 (X2I), II. 侧叶 riS 端细胞 (X210). (Ill 虹、 fvtaf^) 
364  云 南植物 志  Madntheca Umgi folia Steph. ( 1910) . 植物体 较大, 稀 疏平铺 生长, 黄 绿色。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硬挺, 稀疏 1 一 2 回 羽状 分枝, 分枝 斜展, 长 4 一 8 厘米, 连叶宽 4. 5 — 5.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疏松 覆瓦状 排列, 与 茎轴呈 85° — 90° 伸展; 背 瓣长圆 舌形, 长 2. 5 — 3.0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叶缘 平展, 顶端具 3 — 6 个 锐齿; 腹瓣 与茎轴 平行伸 展或稍 斜倾, 狭 舌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0.4"0.5 毫米, 叶缘 具疏锐 齿或毛 状齿, 其部稍 下延。 叶细 胞圆形 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21. 3 — 31. 9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薄壁, 三角 体小, 基 部细胞 壁 常节状 加厚。 茎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紧贴 于茎, 长圆 方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0.5~0.6 毫米, 两侧 叶缘较 平直, 密生锐 齿或毛 状齿, 顶 端钝或 截形, 具锐齿 或毛状 齿, 基 部下延 较短。 产于 漾濞。 生于杜 鹃林下 树干。 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也有。 10. 高山 光萼苔 图版 183: 7—11 Porella oblongifolia Hatt. (1969). 植物体 大型, 疏 散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稀疏 羽状分 枝, 分枝 斜伸, 长 4 一 8 厘米, 连叶宽 3 — 4 毫米, 柔弱。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疏 松覆瓦 状 排列, 与 茎轴呈 75° — 85° 角 伸展; 背 瓣长圆 舌形, 长 2. 2 — 2. 4 毫米, 宽 1.3 — 1.4 毫 米, 叶缘 平滑或 背侧叶 缘稍呈 波形, 顶端 钝或具 2 — 3 个 粗齿; 腹 瓣与莲 轴平行 伸展, 紧贴, 狭 舌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0.3"0.4 毫米, 上部叶 缘平滑 或呈波 曲状, 基部 边 缘具不 规则毛 状齿, 近腹 侧有短 下延。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21. 3 — 31. 9 微 米, 渐向下 部细胞 变大, 薄壁, 三角体 小到中 等大。 茎腹 叶紧贴 于茎, 宽 舌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0.5"0.6 毫米, 顶端 截形, 具 2 — 3 个刺 状齿, 基部 具不规 则刺状 或毛 状齿, 两 侧明显 下延。 产于 德钦、 绿春、 景东。 生 于海拔 35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吉林、 甘肃、 陕西、 西藏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俄罗斯 (东 部西伯 利亚) 也有。 11. 钝尖 光萼苔 图版 185: 1 — 10 Porella obtusiloba Hatt. (1970). 植物体 较大, 棕 绿色。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分枝 斜展, 枝长 1 一 4 厘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长圆 卵形, 腹侧 边缘稍 背卷、 顶端 圆钝, 常 具 1 一 5 个 钝齿; 腹瓣披 针形, 叶缘 平滑, 常 背卷, 顶端 钝圆, 稀具 微齿, 基部稍 下延。 叶 细胞岡 形或椭 圆形, 边 缘细胞 15 — 20x15 微米, 中 部细胞 28 — 38x 18 — 26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45x25 — 30 微米, 中上 部细胞 薄壁, 三角体 中等到 较大, 基部 细胞壁 加厚, 三角体 大或呈 节状。 茎腹 叶与腹 瓣近于 等大, 全缘, 常 具狭背 卷边。 顶端 圆钝或 近于截 形, 基 部下延 较长, 常 有裂片 状齿。 雌苞 生于侧 生短枝 顶端; 内 雌苞叶 比枝叶 较大, 上 部具 细齿, 外 雌苞叶 较小, 腹苞叶 较大, 长 圆形, 叶缘 具齿。 蒴萼 钟形, 腹面具 纵摺, 薪 口宽, 具 12 个短 裂片, 裂片三 角形, 具 1 个 顶齿和 2 — 6 个侧生 短齿。 产于 永胜。 生 于海拔 2500 — 3000 米林下 沙地。 云南特 有种。 本 种根据 Nicholson (1930) 和 Hattori ( 1970)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光 萼苔科  365  图 版 184 1—8. 中华光 萼苔戟 叶变型 Porella chinensis fo. hastata (Steph. ) Halt. 1 . 植物 体分枝 一部分 ( x |5), 2. 蒴萼口 部边缘 ( X 15), 3、 4. 侧 叶顷端 ( X 15), 5. 腹叶 ( X 15), 6. 侧叶背 棊部 ( x 15), 7. 侧叶腹 艰基部 (xl5),8. 分 枝形式 (X3/5); 9—13. 小»? 光萼苔 Porella plumosa ( Mitt. ) Inoue. 9.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10),10. 茎 侧叶背 iH (X21), 11. 侧叶腹 » ( X21), 12. 茎腹叶 (X2I), 13. 侧叶顶 端细胞 ( x 210); 14— 19. 密叶光 尊苔细 尖变种 Porella densifoliavar. paraphyllina (Chen) Pocs, 14.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 ifii 观 (xlO), 15. 茎侧 叶背瓣 (X10), 16. 侧叶腹 ( X 10), 17. 茎腹叶 (X10), 18. 侧叶叶 尖细胞 (x210), 19. 脚叶上 部细胞 (X210); 20—24. 毛缘 光萼苔 Porella vemicosa Lindb. 20.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 ifii 现 ( x 10). 21 . 蒯叶背 m (X21). 22. 侧叶腹 Ml (X21), 23. 腹叶 (x20, 24. 侧叶上 部细胞 (x210), (tU 虹、 t'j 学 良绘) 
m 版 185 1 — 10. Forella obtusiloba Hatt. 1, 具蒴萼 的一段 分枝, 腹面观 (xl6), 2. 枝侧 叶背瓣 ( x 16), 3. 侧叶 l/fJ«nii 端细胞 (x300), 4. 侧叶边 缘细胞 (X 300), 5. 侧叶中 部细胞 (x 300), 6. 侧叶基 部细胞 ( x300),7. 侧叶 顶端 (X55), 8. 朔^ 门部 (x36), 9. 蒴萼 n 部边 缘细胞 (x 230), 10. 蒴萼口 部细胞 ( x300);ll — 16. /A't:.)t«5^U 本变种 Pordlacaesphansvar. nipponica Hatt. 1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lO), 12. ^flPHf* ( x2l), 13. « 叶股雜 ( X21), 14. ^ 腹叶 (x21), 15. 侧叶叶 尖细胞 (x210), 16. 侧 叶丄: 部细胞 (X210) , (ffl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67  12. 小瓣 光萼苔 图版 184: 9—13 Porella plumosa (Mitt. ) Inoue (1967) . 一 Madotheca plumosa Mitt. (1861). 植 物体中 等大, 稀 疏平铺 生长, 淡绿 色或黄 绿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柔弱, 规 则羽状 分枝, 枝 疏生、 长 2_7 厘米, 连叶宽 2. 5 — 3.0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疏松 覆瓦状 排列, 与 茎轴呈 80° 角 伸展; 背 瓣长圆 舌形, 长 1.8 — 2.0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腹 侧边缘 平直, 具狭内 卷边, 顶端宽 圆形, 具多数 不规则 锐齿; 腹瓣 狭小, 长 0.3~0.4 毫米, 宽 0.1"0.2 毫米, 边缘 平滑, 顶端 钝圆, 基部稍 下延, 下延 部分 全缘。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13. 3 — 21. 3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薄壁, 三角 体小。 茎腹 叶远离 着生, 紧贴 于茎, 长圆 方形, 长 0.6"0.8 毫米, 宽 0.4 — 0.5 毫 米, 边缘 平滑, 顶端圆 截形, 基部不 下延。 产于 丘北、 景东。 生 于海拔 2300 米林下 土壤上 C 分布于 浙江、 台湾。 菲 律宾、 印 度、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3. 丛生 光萼苔 Porella caespitans (Steph. ) Hatt. ( 1970). Madotheca caespitans Steph. ( 1894) . 13a. 丛生 光萼苔 原变种 图版 186: 1-9 Porella caespitans (Steph. ) Hatt. var. caespitans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密 集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分枝 斜伸, 长 3 — 6 厘米, 连叶宽 2. 5 — 3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长 1.4—1.6 毫米, 宽 0.8 — 1.1 毫米, 叶缘 平滑, 腹侧 边缘常 内卷, 顶端 急尖, 具 小尖, 有 时侧生 1 一 4 个 钝齿; 腹瓣 斜展, 长 舌形, 长 0.5"0.6 毫米, 宽 0.2"0.3 毫米, 全缘, 边缘 平展或 具狭背 卷边, 顶 端钝, 基 部沿茎 下延。 叶 细胞圆 形或圆 方形, 上 部细胞 10. 6 — 16.0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薄壁, 中下部 三角体 明显。 茎腹叶 舌形, 贴 于茎, 长 0.8-~0.9 毫米, 宽 0.4 —" 0.5 毫米, 边缘 平滑, 顶 端钝或 截形, 基 部沿茎 下延, 下 延部分 平滑。 蒴萼 钟形, 腹面具 1 个膨 起的纵 褶, 背面具 2 个 弱摺, 蒴口 扁宽, 具 12 个 裂片, 边缘具 不规则 疏齿; 孢蒴 球形, 成熟 时裂成 4 瓣。 孢子黄 绿色, 具 细疣, 直径 26. 6 — 29. 3 微米; 弹丝 细长, 粗 7. 9 — 10. 6 微米, 长 210 — 450 微米, 螺旋状 卷曲, 具 2 条 螺纹。 产于 彝良、 大关、 德饮、 贡山、 丽江、 维西、 禄劝、 昆明、 马关。 生 于海拔 980 — 3400 米林下 岩面、 树干、 土 壤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西藏、 四川、 浙江、 台 湾等省 区。 日本、 朝鲜、 不丹、 印度、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3b. 丛生光 萼苔心 叶变种 图版 186: 10—16 Porella caespitans var. cordifolia (Steph. ) Hatt. (1979). Madotheca setigera Steph . (1897); M. cordifolia Steph. (1910); Porella setigera (Steph. ) Hatt. (1944). 植 物体中 等大到 大型, 密集 f 铺生 长, 黄 绿色或 掠色。 茎 匍匐, 顶端稍 倾立, 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枝短 斜伸, 长 3 — 13 厘米, 连叶宽 3. 5 — 4. 5 毫米。 侧 叶背瓣 阔卵形 
368  云 南植物 志  m 版 186 1—9. ^'1:.光'!?^?原变种?0『6113 03659;^««(5161)卜. ) Hau. var. caespiians,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10), 2. 侧 叶背雜 ( X21), 3. 侧 叶腹辦 ( X21), 4. 腹叶 (X21), 5.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6. 具菊萼 和孢蒴 的分枝 (X 10). 7. 孢 f (X210), 8. ij 等展开 (X10), 9. 蒴 萼口部 裂片顶 端细胞 (x210); 10—16. 丛生光 萼笞心 叶变种 PWellacaespitansvar. cordi folia (Steph. ) Halt. 10. 植物 体部分 (xlO), 11. 茎侧 叶背維 (x21), 12. 侧叶股 (X21). 13. ^ 股叶 (x21), 14. 枝腹叶 (X21), 15. 侧叶 Ki 端细胞 (x210), 16. 侧叶上 部细胞 (X2!0). (田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69  或 心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5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端 急尖, 具 长尖; 腹 瓣与茎 平行伸 展或稍 斜倾, 舌形, 长 1.8 — 2.0 毫米, 宽 0.6~0.7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 端钝或 有时具 钝齿, 基部 沿茎一 侧下延 较宽, 常 具裂片 状齿或 全缘。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部 细胞 18. 6 — 26. 6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中 下部细 胞壁渐 加厚, 三角体 中等大 到大, 基部细 胞三角 体节状 加厚。 茎 腹叶宽 舌形或 卵状三 角形, 长 1.8 — 2. 5 毫米, 宽 0.8 — 1.5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端 钝圆或 截形, 全缘 或有时 2 裂为 钝齿,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较 宽 较长, 下 延部分 常呈波 曲状。 产于 彝良、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丽江、 腾冲。 生 于海拔 1700 — 2500 米林下 岩面、 树干、 腐 木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陕西、 四川、 安徽、 浙江、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尼 泊尔、 印度、 菲律宾 也有。 13c. 丛生光 萼苔日 本变种 图版 185: 11 — 16 Porella caespitans var. nipponica Hatt. (1970).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分枝 斜伸, 长 3 — 6 厘米, 连叶宽 3 — 4 毫米。 侧叶 背瓣长 卵形, 长 2. 4 — 2. 6 毫 米, 宽 1.3 — 1.5 毫米, 中下 部叶缘 平滑, 常 呈波曲 形或腹 侧边缘 具狭背 卷边, 顶端具 长尾 状尖, 有 时侧生 1 一 5 个疏 锐齿; 腹瓣稍 斜伸, 狭长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0.4~0.5 毫米, 中上 部叶缘 平滑, 有时 具狭背 卷边, 顶端 钝或具 1 一 2 个 锐齿,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 下延 部分常 具裂片 状齿。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18. 6 — 23. 9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细 胞壁渐 加厚, 三角体 小到中 等大, 基部细 胞三角 体节状 加厚。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 绿春。 生 于海拔 1400 — 3000 米林下 岩面、 树干、 腐殖质 土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贵州、 广西、 安徽、 浙江、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不丹、 尼泊 尔、 印度 也有。 14. 尖瓣 光萼苔 Porella acutifolia (Lehm. et Lindb. ) Trev. (1877) . Madotheca acuti folia Lehm. et Lindb. (1838). 14a. 尖瓣 光萼苔 原亚种 图版 187: 1—6 Porella acutifolia ( Lehm. et Lindb. ) Trev. subsp. acutifolia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 绿色或 棕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分枝 斜伸, 长 4 一 8 厘米, 连叶宽 4 一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长圆 卵形, 长 3 — 3. 4 毫米, 宽 1.8 — 2. 3 毫米, 中下 部叶缘 平滑, 腹 侧 边缘常 内卷, 顶端 渐尖, 具毛 状尖, 常侧生 1 一 5 个 锐齿; 腹瓣稍 斜展, 舌状披 针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0.7 — 1.0 毫米, 两 侧叶缘 平直, 顶 端钝, 急 尖或斜 截形, 平 滑或有 时具 钝齿,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 下 延部分 具裂片 状齿。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边 缘细胞 小, 厚壁, 中 部细胞 23.9—34.6x18. 6 — 23. 9 微米, 中部以 下壁渐 加厚, 三角 体大, 常有 节状三 角体。 茎 腹叶狭 卵状三 角形, 长 1.7 — 2. 4 毫米, 宽 1.0_2.0 毫米, 两侧叶 缘 平滑, 顶端 急尖, 具 锐齿, 或 截形具 1 一 2 个 钝齿, 或 2 裂具齿 状尖, 稍钝,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 下 延部分 具波状 钝齿。 产于 永善、 寻甸、 大 黑山、 福贡、 马关、 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980 — 2200 米 林下岩 
37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87 1一"6. 尖« 光每苔 原亚种 Porella acutifolia (Lchm. ci Lindb. ) Trev. subsp. acuti folia.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io), 2. 冬: 侧叶 ffi« (X 10), 3. 侧 叶腹辩 (X 10), 4. 茎腹叶 (xlO), 5.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6. 侧 叶中 部细胞 (x2m); 7-12. 尖 ft? 光 粤苔东 亚亚种 Pordlaaouifoliasubsp. tosana (Steph. ) Halt. 7. 植物 体一部 分' 股 *i 观 (x|0), 8. 侧 叶 ffllj (X 10), 9. 侧 叶腹辦 (X10), 10. 腹叶 (xlO), II. 侧叶顷 端细胞 12. 侧叶中 部细胞 (x210)。 (田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71  面, 树干、 灌 丛下土 壤上。 分布于 湖南、 浙江、 福建、 台湾導 省区。 印度、 印 度尼西 亚、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14b. 尖瓣光 萼苔东 亚亚种 图版 187: 7—12 Porella acutifolia subsp. tosana (Steph. ) Hatt. (1978). Madotheca tosa?ia Steph. (1897); Porella tosana (Steph. ) Hatt. (1944)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深 绿色或 棕色。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3 — 6 厘米, 连叶宽 3 — 4 毫米。 侧叶 背瓣卵 形或长 卵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2—1.5 毫 米, 腹侧 边缘稍 内卷, 顶端 急尖或 圆形, 具多数 不规则 粗齿, 或顶 生长齿 再侧生 多数锐 齿; 腹瓣与 茎平行 伸展, 狭 舌形, 长 0.9 — 1.1 毫米, 宽 0.4"0.5 毫米, 叶缘平 滑或具 1 一 2 个 钝齿, 顶 端钝或 微尖, 平 滑或具 1 一 3 个 钝齿或 锐齿,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 下延 部 分平滑 或具波 状齿。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圆形, 边缘细 胞小, 厚壁, 向下 细胞渐 变大, 中 部细胞 23. 9 — 34. 6X 18. 6 — 23. 9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大, 基部 细胞三 角体呈 节状。 茎 腹叶 卵状三 角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0.7 - "0.9 毫米, 叶 缘近于 平滑, 顶端 不规则 2 裂, 具 2 — 3 个 锐齿, 基部沿 ^两侧 下延, 下延部 分平滑 或具波 状齿。 产于 贡山、 碧江、 丽江、 昆明、 耿马、 镇玩。 生 于海拔 1300 — 3600 米林下 岩面、 树干、 土 壤上。 分布于 陕西、 西藏、 广西、 安徽、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也有。 15. 密叶 光萼苔 Porella densifolia (Steph. ) Hatt. (1944). Madotheca dejisi folia Steph. (1894). 15a. 密叶 光萼苔 原亚种 图版 188: 1—6 Porella densifolia (Steph. ) Hatt. subsp. densifolia 植物体 粗大, 密集平 铺成疏 松垫状 生长, 深 绿色或 棕色。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不 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4 一 9 厘米, 连叶宽 4. 5 — 5.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密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斜展, 长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全缘, 腹 侧边缘 具狭内 卷边, 顶端狭 急尖或 渐尖, 常具 1 一 2 个粗 锐齿; 腹瓣 斜倾, 长 舌形, 长 1.5 — 1.8 毫 米, 宽 0.7~0.9 毫米, 叶缘 平直, 顶端 钝圆,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 下延 部分具 裂片状 齿。 叶 细胞圆 形或卵 圆形, 上 部细胞 18. 6 — 26. 6 微米, 向下渐 变大, 薄 壁或稍 加厚, 中上 部三角 体小, 基 部三角 体大。 茎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紧贴 于茎, 长圆 卵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叶缘 平展, 全缘, 顶端 钝圆, 基部沿 茎两侧 下延, 下延 部分具 深裂片 状齿。 产于 嵩明、 宁范、 德饮、 中甸、 丽江、 贡山、 碧江、 富民、 安宁。 生 于海拔 2600 — 3500 米林下 岩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西藏、 四川、 河南、 安徽、 贵 州、 广西、 广东、 江西、 福建、 浙江、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越南 也有。 15b. 密叶光 萼苔长 叶亚种 图版 188: 7—13 Porella densifolia subsp. appendiculata (Steph. ) Hatt. (1969). Madotheca appendiculata Steph. (1910); Porella appeyidiculata (Steph.) Hatt. (1966). 植物体 粗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图 版 188 密叶 光粤苔 原亚种 Porella densifolia (Steph. ) Hatt. subsp. densi folia,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 x 10), 2. 侧 叶背箱 (X 10). 3. 侧 叶腹維 ( X 10), 4. 腹叶 (X 10), 5.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6. 侧叶上 部细胞 (X210); 7—13. 密叶 光弯传 K 叶亚种 Porella densifolia subsp. appendiculata (Steph. ) Hatt. 7.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 面观 (X10), 8. ^ 侧 叶背难 ( X 10), 9. 侧 叶腹辦 (X 10), 10. 茎腹叶 (X10), 11.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12. 侧叶 上 部边 缘细胞 (X210), 13. 侧叶基 部细胞 (x210)c (田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73  3 — 7 厘米, 连叶宽 4 一 5. 5 毫米。 侧叶 紧密覆 瓦状排 列,, 与 茎轴呈 80° — 90° 角 水平伸 展; 背 瓣长圆 卵形, 长 2.5—3.5 毫米, 宽 1.5_2.0 毫 米', 腹 侧叶缘 平直, 顶端 急尖, 常具 1 一 4 个 粗齿; 腹瓣 斜展, 长圆 舌形, 长 1.5 — 1.8 毫米, 宽 0.6~0.8 毫米, 边缘 平直, 顶 端钝,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 常具 裂片状 细齿。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18. 6 — 26. 6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厚壁, 三角 体大, 基部 细胞长 圆形, 节状 加厚。 茎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紧贴 于茎, 长 卵形, 长 1.5 — 1.7 毫米, 宽 0.9 — 1.1 毫米, 叶缘平 展或稍 背卷, 顶端 钝圆, 平 展或稍 背卷,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 下延 部分具 裂片状 齿或毛 状齿。 产于 昭通、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丽江、 宁范、 德钦、 漾澳、 西畴、 文山、 安宁。 生 于海拔 1500 — 3500 米林下 岩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浙江、 福建等 省区。 印 度、 尼泊尔 也有。 15c. 密叶光 萼苔细 尖变种 图版 183: 14—19 Porella densifolia var. paraphyllina (Chen) Pocs (1968). Madotheca paraphyllina Chen (1955); Porella paraphyllina (Chen) Chen et Hatt. (1967); P. apiculata Chen et Wu (1965). 植物体 粗大, 疏 松平铺 生长, 深绿 色或深 棕色, 稍具 光泽。 茎 匍匐, 不规则 稀疏羽 状 分枝, 长约 5 厘米, 连叶宽 3 — 4 毫米。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狭 卵形, 长 2. 2 — 2. 4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腹侧 叶缘稍 内卷, 全缘, 顶端 渐尖, 具 长尖; 腹瓣 长 舌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0.5~0.6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 端钝, 基 部耳状 下延。 叶 细胞圆 形或椭 圆形, 上 部细胞 18. 6 — 31. 9X15. 9 — 21. 3 微米, 下 部细胞 31 .9 — 39.9 x 15.0 — 21. 3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呈明 显节状 加厚。 茎腹 叶长椭 圆形,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0.5"0.7 毫米, 叶缘 平滑, 顶 端钝, 基部沿 茎两侧 下延, 下延 部分平 滑或具 2 — 3 个钝 齿。 产于 彝良。 生 于海拔 1700 米 林下岩 面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安徽 等省。 日本、 越南、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16. 多齿 光萼苔 Porella campylophylla (Lehm. et Lindb. ) Trev. (1877). jungermannia campylophylla Lihm. et Lindb. (1834); Madotheca campylophylla (Lehm. et Lindb. ) Gott. (1845). 16a. 多齿 光萼苔 原变种 图版 189: 1—6 Porella campylophylla (Lehm. et Lindb. ) Trev. var. campylophylla 植物体 中等到 大型,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稀疏 羽状 分枝, 长 3 — 6 厘米, 连叶宽 3. 5 — 4. 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 近水平 伸展, 长圆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6 — 1.9 毫米, 腹 侧边缘 呈波状 卷曲, 中 上部边 缘密生 锐齿; 腹瓣稍 斜倾, 长圆 舌形, 长 1.4 一 2.0 毫米, 宽 0.5 — "0.8 毫米, 顶 端钝, 常具 1 一 5 个 细齿, 基部 沿茎一 侧下延 较长, 下延 部分常 具狭背 卷边。 叶细胞 圆形, 上 部细胞 18. 6 — 29. 3 微米, 渐向下 部细胞 变大, 厚壁, 三角体 明显。 茎 腹叶长 圆 卵形, 长 1.6 — 2.1 毫米, 宽 0.8 — 1.5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具 1 一多数 细齿, 基部叶 
37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89 1~6. 多 齿光粤 ?!^ 原变种 Porellacampylophylla(Lehni. et Lindb. ) Trev. var. campylophylla, 1.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 W 观 (xio), 2. ^侧叶 "Mf 彬 (X 10). 3. 侧 叶腹辦 (X 10). 4. « 腹叶 (X10), 5.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6. 侧叶 中上 部细胞 (X2I0); 7—13. 多 齿光? ^fV, 5^ 叶变种 Porella campylophylla var. ligul.fera (Tayl. ) Hatt. 7. 植 物体一 部分. 腹面观 (xlO), 8. 枝侧 叶背 辦和腹 (X21), 9. 茎侧 叶腹瓣 (x21>, 10. 枝侧 叶腹辦 (X2I), II. 叶 (x21), 12.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13. 侧叶中 部细胞 (x2IO), (田 虹、 白学 良绘) 
光 萼苔科  375  缘 具狭背 卷边, 两侧沿 茎下延 较长。 ,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禄劝、 景东、 勐海。 生 于海拔 1300 — 2800 米林下 岩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广西、 广东等 省区。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也有。 16b. 多齿光 萼苔舌 叶变种 图版 189: 7—13 Porella campylophylla var. ligulifera (Tayl. ) Hatt. ( 1969) . Madotheca ligulifera Tayl. (1844); Porella ligulifera (Tayl. ) Trev. (1877)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深 棕色。 茎 匍匐, 规 则羽状 分枝, 茎红 棕色, 硬 挺, 长 3 — 7 厘米, 连叶宽 3. 5 — 4 毫米。 侧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与 茎轴呈 75° — 85° 角斜 展, 干燥 时强烈 内卷, 潮湿时 伸展; 背瓣 三角状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8 — 2 毫 米, 腹 侧叶缘 稍呈波 曲状, 强烈 背卷, 背侧 叶缘平 展或稍 背卷,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常具 3 — 8 个刺 状齿; 腹 瓣与茎 平行排 列或稍 斜展, 长 舌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0.5"0.7 毫米, 下部叶 缘强烈 背卷, 顶端具 2 — 6 个 粗齿, 稀圆钝 平滑, 基部 沿茎一 侧下延 较宽。 叶边缘 细胞方 形或圆 方形, 壁强烈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中部 细胞长 圆形, 直径 18. 6 — 39. 9X10. 6— 13. 3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基部细 胞壁角 部节状 加厚。 茎腹叶 较大, 长圆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宽 1.1 一 1.8 毫米, 中下 部叶缘 背卷, 顶端 呈三角 形, 常具 2 — 3 个 粗齿, 侧 生几个 锐齿, 基部 沿茎两 侧下延 较宽, 下 延部分 平滑。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昆明、 绿春、 景东、 腾冲。 生 于海拔 1300 — 2400 米林下 岩面、 石壁、 树 干上。 分布 于我国 西藏。 尼 泊尔、 印度 也有。 17. 毛边 光萼苔 Porella perrottetiana (Mont. ) Trev. (1877). Madotheca perrottetiana Mont. (1842). 17a. 毛边 光萼苔 原变种 图版 190: 1—6 Porella perrottetiana (Mont. ) Trev. var. perrottetiana 植物体 粗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黄绿 色或棕 黄色, 稍具 光泽。 茎 匍匐, 先端稍 倾立, 不 规则稀 疏羽状 分枝, 长 7 — 20 厘米, 连叶宽 6 — 7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疏松覆 瓦状 排列; 背瓣稍 斜展, 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4. 5 毫米, 宽 1.8 — 2. 3 毫米, 腹 侧 叶缘稍 内卷, 中 部以上 具长毛 状齿; 腹瓣稍 斜倾, 平 展紧贴 于茎, 长 舌形, 长 2 — 2.4 毫米, 宽 0.6 — 0. 7 毫米, 边缘具 多数毛 状齿, 基 部沿茎 一侧稍 下延。 叶细胞 圆形, 上 部细胞 26. 6 — 34. 6X21. 2 — 29. 3 微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薄壁, 三角体 /j (到 中等 大。 茎腹 叶紧贴 于茎, 舌形, 长 1.8 — 2. 3 毫米, 宽 0.9 — 1.1 毫米, 叶缘 密生毛 状齿, 基部稍 下延。 产于 彝良、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福贡、 碧江、 大姚, 腾冲。 生 于海拔 1700 — 2400 米林下 树干、 岩面。 分布于 陕西、 江苏、 安徽、 湖南、 广西、 广东、 浙江、 福建、 台 湾、 贵州、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缅甸、 菲 律宾、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斯 里 兰卡、 印度 也有。 17b. 毛边光 萼苔齿 叶变种 图版 191: 1—9 Porella perrottetiana (Mont. ) Trev. vat. ciliatodentata (Chen et Wu) Hatt. (1967). Porella ciliatodentata Chen et Wu (1965). 
37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90 毛边光 原变种 PorcllaperroUetiana(Mom.)Trev. var. perrottetiana, 1. 植物 体分枝 部分' 腹面观 1乂^0细《^' ^测叶炸維—(乂10)' 3' 侧 叶腹維 (xiO), 4. 基腹叶 (X10), 5. 侧叶顶 端细胞 (X210), 6. 侧叶 J (X210); 7— 14. II: 坠笞 AscidiotablepharophyllaMass. 7. 植物体 分枝, 腹面观 (x21), 8 茎 侧叶背 和腹^ (X21), 9.^ 腹叶 (X21), 10. 芩侧 叶腹瓣 (X21). 11. 枝侧叶 背辦, 背面观 (X21), 12. 枝侧 叶 股雜, 腹面观 (X21), 13. 枝侧叶 -,' f 瓣、 腹瓣 和腹叶 (x2l), 14. 侧叶 顶端边 缘细胞 (X210)。 (m$[. tVJ^r 良绘) 
光 萼苔科  377  图 版 191 1—9. 毛边光 萼苔齿 叶变种 Porella perrottetiana var. ciliatodentata (Chen el Wu) Hatt. 1. 植物体 分枝, 腹面观 (X 10). 2. 茎侧 叶背維 (X10). 3. 茎侧 叶背难 (X 10), 4. 茎腹叶 (X10), 5. 枝侧 叶背艰 ( x 10). 6. 枝侧 叶腹难 (X 10), 7. 枝腹叶 (X10), 8. 侧叶 顶端边 缘细胞 (x210), 9. 侧叶上 部细胞 (x210); 10 — 12. 多难 苔 Macvicana ulophylla (Steph. ) Hall. 10. 植物 体分枝 -段 ( x8), 11. 朔粤 和抱朔 ( x8). 12. 弹丝 和孢 (x80)o (田 虹、 白学 良绘) 
378  云 南植物 志  植物体 粗大, 疏松 平铺交 织成片 生长, 黄绿 色或深 棕色, 稍具 光泽。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4 一 7 厘米, 连叶宽 4 一 5 毫米。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干 燥时强 烈波状 卷曲, 潮湿时 平展; 背瓣斜 卵形或 心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2. 4 — 2. 8 毫米, 叶 缘具长 毛 状齿, 基部着 生处较 狭窄; 腹 瓣长圆 方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叶缘密 生毛 状齿, 基部 一侧沿 茎下延 较狭。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29. 2 — 42.6 X 21. 2 — 31. 9 微米, 厚壁, 三角 体大, 中 下部细 胞三角 体节状 加厚。 S 腹叶圆 方形, 长 2. 2 — 2. 5 毫米, 宽 1.2 — 1.4 毫米, 边缘 密生毛 状齿, 基部两 侧沿茎 下延较 狭窄。 产于 彝良、 大关、 盘江、 河口。 生 于林下 树干、 腐木、 树 基部。 分布于 陕西、 安 徽、 贵州、 四川 等省。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老挝、 菲 律宾、 日本、 朝鲜 也有。 18. 毛缘 光萼苔 图版 184: 20—24 Porella vernicosa Lindb. (1872). Madotheca vernicosa ( Lindb. ) Steph. (1897). 植物体 细小, 稀 疏平铺 生长, 淡 绿色或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稀疏 分枝, 长 1.5 — 3 厘米, 连叶宽 1.2 — 1.4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长椭 圆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0.7 — "0.9 毫米, 上 部强烈 内卷, 边缘具 多数毛 状齿; 腹瓣 舌形, 长 0.6"0.7 毫米, 宽 0.3"0.4 毫米, 边缘具 多数毛 状齿,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较 狭窄。 叶细 胞圆形 或圆六 边形, 上 部细胞 13. 3 — 21. 3 微米, 中下 部细胞 渐大, 薄壁, 三角体 不 明显。 茎 腹叶卵 方形, 长 0.6~0.7 毫米, 宽 0.4 — "0.6 毫米, 叶缘 密生毛 状齿, 基部 两侧沿 茎下延 较短。 产于 丽江。 生于 村落岩 面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河南、 陕 西 等省。 日本、 朝鲜、 俄罗斯 (远东 地区、 西伯 利亚) 也有。 2. 耳 坠笞属 Ascidiota Mass. 植物体 小型, 疏松交 织成片 生长, 深绿 色或深 棕色, 无 光泽。 茎匍 匐或顶 端稍倾 立,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枝短。 叶 3 列; 侧叶 2 列,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折叠式 2 裂瓣, 折 合 处背脊 极短; 背 瓣大于 腹瓣, 椭圆 形或长 卵形, 内凹, 边 缘密生 透明毛 状齿, 顶端内 卷, 后缘基 部卷曲 成囊; 腹瓣狭 卵形, 边缘 密生毛 状齿, 基部边 缘卷曲 成囊; 腹叶圆 形, 边缘具 多数毛 状齿, 基部 两侧边 缘卷曲 成囊。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稍 加厚, 背腹 面均具 单一粗 圆统。 雌雄 异株。 本属仅 1 种、 1 变种, 分布 于亚洲 (中国 ) 和北美 (阿 拉斯加 )。 云南产 1 种。 1. 耳坠苔 图版 190: 7—14 Ascidiota blepharophylla Mass. (1898). 植物体 细小, 疏松交 织成片 生长, 深绿 色或深 棕色, 无 光泽。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2 — 5 厘米, 连叶宽 1.8 — 2. 5 毫米。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卵形 或长 卵形, ^1.6—1.9 毫米, 宽 1.2—1.4 毫米, 边 缘密生 透明毛 状齿, 顶端 内卷, 后 缘基部 卷曲成 小囊; 腹瓣狭 卵形, 长 0.8 — 1.0 毫米, 宽 0.4"~0.5 毫米, 边缘密 生透明 毛 状齿, 基部 卷曲成 小紫。 叶细胞 岡形或 卵形, 上 部细胞 15. 9 — 21. 3X13. 3 — 18. 6 微 
耳 叶苔科  379  米, 渐向基 部细胞 变大, 壁稍 加厚, 三角 体大, 背腹面 :;^ 具 单一大 圆统。 茎腹 叶近圆 形, 长 1—1.2 毫米, 宽 0.9 — 1.1 毫米, 边缘密 生透明 4i 状齿, 基 部两侧 卷曲成 小囊, 不 下延。 产于 丽江、 大理。 生 于林下 土坡、 石 缝中。 分布于 陕西, 中国特 有种。 3. 多 瓣苔属 Macvicaria Nichols.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淡 绿色。 茎 匍匐, 硬挺, 不规则 分枝, 莲橫切 面椭圆 形, 皮部具 1 一 3 层小 形厚壁 细胞。 叶 3 列; 侧叶 2 裂, 密集 覆瓦状 排列, 折叠式 2 裂 瓣, 折合 处背脊 较长, 弧形 弯曲; 背 瓣大, 卵形, 强 裂波状 卷曲, 叶缘 平滑; 腹瓣舌 形, 全缘, 基部沿 茎一侧 下延。 叶细胞 圆形, 薄壁, 三角 体小。 腹 叶小, 全缘, 茎部两 侧沿茎 条裂状 下延。 雌 器苞生 于短枝 两侧, 多数。 蒴 萼仅在 受精后 发育, 钟形, 口部维 缩, 具 弱褶, 基部常 增厚为 多层, 向 上渐为 1 层。 孢蒴 梨形, 成熟 时裂为 16 片, 裂达 1/3, 2 层 细胞, 外 层细胞 具短疣 呈节状 增厚, 内层呈 半环状 加厚; 孢 子大, 直径约 45 微米, 褐色, 壁 内凹, 具 6 — 7 个网状 凹穴, 具 细疣; 弹 丝长约 450 微米, 单层 螺旋加 厚。 本属 现知仅 1 种, 云南有 分布。 1. 多瓣苔 图版 191: 10—12 Macvicaria ulophylla (Steph. ) Hatt. (1951). Madotheca ulophylla Steph . ( 1897 ); Macvicaria fossoinbron ioides Nicholson (1930); Porella ulophylla (Steph. ) Hatt. (1947). 植 物体淡 绿色, 茎长约 4 厘米。 侧 叶密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斜展, 长约 2.5 毫米, 叶缘 平滑, 强 烈波状 卷曲; 腹瓣宽 舌形, 全缘, 顶 端钝或 锐尖, 基 部沿茎 一侧下 延。 叶细胞 圆形, 直径约 28 微米, 薄壁, 三角 体小。 腹叶长 卵形, 宽 于茎, 顶端 钝圆, 基部两 侧沿茎 条裂状 下延。 其 他描述 见属。 产于 丽江玉 龙山。 生 于海拔 2700 米 林下。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古、 安徽、 浙江、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朝鲜 也有。 本 种根据 Nicholson (1930)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29. 耳 叶苔科 Frullaniaceae 植 物体密 集平铺 生长, 常呈红 椋色, 暗 褐色或 黑色, 稀绿 色或淡 绿色, 多 生于树 皮、 树干或 岩面。 茎 匍匐, 羽状 分枝。 叶 3 裂; 侧叶 2 裂, 斜列 或近于 横生, 蔽 前式排 列, 常 分化为 背瓣和 腹瓣; 背 瓣大于 腹瓣, 内凹, 卵 形或椭 圆形, 叶边全 缘或稀 具齿, 顶端常 内卷或 平展, 钝 圆或具 短尖; 腹瓣 兜形, 钟形, 盗 形或棍 棒形, 稀为披 针形, 基 部常 有丝状 或片状 副体, 由几个 或十几 个细胞 组成。 腹叶 与侧叶 异形, 先端 2 裂或全 缘, 两侧 平滑或 具齿, 基部下 延或不 下延。 叶 细胞圆 形或椭 圆形, 细胞壁 节状加 厚或少 数 平滑, 三 角体明 显或不 明显;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每细胞 2 — 12 个, 或有时 具油胞 6 
380  云 南植物 志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雌 器苞常 生于侧 生短枝 顶端, 颈卵器 2 — 12 个; 苞叶 与侧叶 近于同 形, 较大。 蒴萼具 3 或 5 个脊 或平滑 无脊, 口部短 喙状。 孢蒴 球形, 蒴壁 2 层 细胞, 外 层细 胞大, 方形, 内 层细胞 网格状 加厚。 孢子 较大, 球形, 表面 具颗粒 状疣, 弹丝 1 一 2 条 螺纹。 本科全 世界有 3 属, 云 南现知 1 属。 1 . 耳 叶苔属 Frullania Raddi 植 物体细 小到中 等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干燥 时呈黑 色或棕 黑色, 潮湿 时呈红 棕色或 褐 绿色, 稀黄绿 色或淡 绿色。 茎 匍匐, 规则 或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叶 3 列; 侧叶 2 列, 近 于横 生或稍 斜列, 蔽前式 排列, 常 分化为 背瓣和 腹瓣; 背 瓣大, 内凹, 卵 形或椭 圆形, 叶边全 缘或稀 具齿, 基部常 有对称 或不对 称的裂 片状附 属物, 顶端常 内卷, 钝圆 或稀具 短尖; 腹瓣 兜形、 钟形、 盗 形或棍 棒形, 稀为披 针形, 基部常 有丝状 副体, 仅由 12 个 细胞 组成, 稀 具多细 胞片状 副体; 腹 叶上部 2 裂或 全缘, 基部下 延或不 下延。 叶 细胞圆 形或椭 圆形, 细 胞壁节 状加厚 或均勾 加厚, 三 角体显 著或不 明显;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每 个细胞 3 — 10 个, 或 有时细 胞中有 油胞。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蒴萼 常具 3 — 5 个脊, 稀具 10 个脊, 或平滑 无脊, 表面 常有疣 状突起 或平滑 无疣, 口 部短喙 状。 本属全 世界约 800 多种, 多 见于热 带和亚 热带。 Piippo (1990) 曾记 录中国 105 种 和 变种, 记载云 南耳叶 苔属约 44 个分类 单位。 此 次整理 新增加 20 种、 2 变种, 云南现 3 亚种、 7 变种、 2 变型。 分种 检索表 侧叶腹 瓣上部 的盗瓣 通过下 部折扇 状裂片 与背瓣 相连。 腹»上 部的盗 瓣长大 于宽, 下部折 扇状裂 片较小 42. 先瓣 耳叶苔 F. neurota 腹 瓣上部 的盗瓣 长宽近 于相等 或宽大 于长, 下 部折扇 状裂片 较大。 雌苞叶 具明显 粗齿; 菊萼 10 个脊, 腹侧 3 个 主脊和 2 个附加 小脊, 背侧 3 个脊, 侧面 2 个脊 40. 折扇 耳叶苔 F. areaca 雌苞 叶平滑 无齿或 仅基部 具齿; 菊萼 4 个脊, 腹脊 2 个, 侧脊 2 个, 背 面凹陷 41. 褶瓣 耳叶苔 F. riojaneirensis 侧 叶腹辦 盗形、 钟形、 棍棒 形或裂 片状, 无下部 折扇状 裂片。 侧叶背 瓣顶端 钝圆; 腹瓣 较大, 常紧贴 于茎, 盗形, 长宽近 于相等 或宽大 于长, 无或具 噪 状尖, 稀裂 片状; 朔 萼常具 3 至多 个脊, 表面 平滑或 具疣状 突起, 少数 无脊。 腹叶 顶端常 2 裂。 腹叶基 部不下 延或稍 下延, 但不呈 耳垂状 下延。 侧叶背 辦前缘 潮湿时 常背仰 C 侧 叶强烈 背仰, 常见种 2. 皴叶 耳叶苔 原变种 F. ericoides var ericoides 侧叶稍 背仰, 稀 有变种 2 b. 鍍叶耳 叶苔平 叶变种 F. ericoides var planescens 
耳 叶苔科  381  3. 波叶 耳叶苔 F. eymae 10. 瘤萼耳 叶笞 F. tubercularis  10) 侧 叶背瓣 前缘潮 湿时不 背仰。 ;25) 腹 叶多少 卷曲。 16) 腹叶 强烈波 状卷曲 15) 腹叶 仅上部 卷曲或 具狭背 卷边。 18) 腹 叶上部 内曲, 下部 平展; 附 体大, 片状 17) 腹 叶上部 背卷或 具狭背 卷边; 附 体小, 丝状。 ;22) 腹 叶小, 0.35~0.55 毫 米长, 0.25~0.5 毫 米宽; 菊 萼平滑 。 ;21) 腹 叶上部 2 裂达 叶长的 1/6 — 1/5, 长约 0.5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9. 陈氏 耳叶苔 F. chenii ;20) 腹 叶上部 2 裂达 叶长的 1/4, 长约 0.35 毫米, 宽约 0.25 毫米 11 . 西南 耳叶笞 F\ consociata :19) 腹 叶大, 0.6~0.8 毫 米长, 0.7~0.75 毫 米宽; 蒴萼 具瘤。 :24) 腹 叶上部 背卷, 下部 平展, 长 0.75_"0.8 毫米, 宽 0.7~0.75 毫米 21. 硬叶 耳叶苔 F. varida ;23) 腹 叶两侧 具狭背 卷边, 上部 直立, 长 0.6—"0.7 毫米, 宽 0.7~0.75 毫米 20. 钩瓣 耳叶苔 F. hamatiloba :14) 腹叶 平展不 卷曲。 :31) 植物体 细小, 茎连叶 宽不足 1.0 毫米 ;28) 茎 枝叶常 脱落, 仅残 留腹叶 和侧叶 基部, 有 时具鞭 状枝; 侧 叶边缘 常产生 假根; 叶中上 部 细胞圆 方形, 三角 体小或 不明显 15. 细茎 耳叶苔 F. bolanderi :27) 茎 枝叶不 脱落, 侧叶边 缘不产 生假根 C ;30) 侧叶 腹瓣披 针形, 常不呈 兜形, 如呈 兜形时 盗状; 腹叶长 0.15~0.17 毫米, 宽 0.14 — 0.17 毫米; 蒴萼 5 个脊 14. 石生 耳叶苔 F. innata ; 29) 侧叶腹 瓣短圆 柱形, 长大 于宽; 腹叶长 0.15~0.3 毫米, 宽 0.15 — "0.28 毫米; 蒴萼 5 — 10 个脊 16. 多褶 耳叶苔 F. polyptera :26) 植物体 较大, 茎连 叶宽在 1.0 毫米 以上。 :39) 茎腹 叶裂辦 两侧常 有细齿 或明显 粗齿。 :36) 腹叶上 部两侧 边缘具 钝齿或 细齿。 ;35) 腹叶倒 楔形, 基部 较狭, 长 0.4~0.45 毫米, 宽 0.35~0.42 毫米; 蒴萼 5 个脊, 脊呈波 曲 状平滑 5. 中华 耳叶苔 F. sinensis ;34) 腹 叶倒卵 形或倒 楔形, 基部 较宽, 长 0.45"0.5 毫米, 宽 0.39~0.42 毫米; 蒴萼 5 个 脊, 表面 具疏瘤 6. 微齿 耳叶苔 F. rhytidantha ;33) 腹叶上 部两侧 具明显 粗齿。 ;38) 腹瓣钟 帽形, 较大, 长 0.31~0.36 毫米, 宽 0.25~0.29 毫米 17. 钟瓣 耳叶苔 F. parvistipula ;37) 腹瓣 盗形, 较小, 长 0.18-"0.2 毫米, 宽 0.2— "0.22 毫米 1. 盗辦 耳叶苔 F. muscicola ;32) 茎 腹中裂 瓣两侧 常平滑 无齿。 :41) 蒴萼平 滑无脊 ,长 2. 5— 3.0 毫米, 宽 1.5 — 2.0 毫米 13. 平萼 耳叶苔 F. sinosphaerantha 〔40) 薪萼 具脊。 :43) 腹瓣 顶端具 3 — 4 个 细胞的 丝状尖 8. 喙尖 耳叶苔 F. acutiloba 
382  云 南植物 志  (42) 腹雜顶 端钝, 无 3 — 4 个细胞 的丝状 尖。、 ;51) 腹 叶基部 稍下延 C 〔46) 腹 叶基部 沿茎一 侧下延 较长, 腹瓣 对称; 植物体 较大, 茎 连叶宽 1.7 — 2.0 毫米; 蒴萼 具瘤 24. 斜基 耳叶苔 F. handel-mazzettii :45) 腹叶 基部两 侧下延 相等, 植物体 较小, 茎 连叶宽 1.4 毫米 以下。 ;48) 植物 体常有 蒴萼, 蒴萼 10 个脊, 腹脊 5 个, 侧脊 2 个, 背脊 3 个, 脊呈 蠕虫状 7. 粗萼 耳叶苔 F. rhystocolea 〔47) 植物体 常不生 蒴萼。 〔50) 植物体 稍大, 茎 连叶宽 1.1 一 1.3 毫米, 侧叶 背面无 芽胞体 18a. 暗绿 耳叶苔 原变种 F. fuscovirens var. fuscovirens :49) 植物体 较细小 ,茎 连叶宽 1.0 毫米 以下, 侧 叶背面 具多数 芽胞体 18b. 暗绿耳 叶笞芽 胞变种 F. fuscovirens var. genunipara (44) 腹叶近 横生, 不 下延。 ;59) 蒴 萼表面 平滑或 仅在脊 上具瘤 C ;54) 菊萼具 3 个 锐脊, 脊上 具瘤; 腹 叶大, 长约 0.9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23b. 鹿 耳岛耳 叶苔湖 南亚种 F. kagoshimensis subsp. hunanensis ;53) 蒴萼具 3 个 钝脊, 平滑 无瘤; 腹叶 较小, 长 宽不足 0.7 毫米。 ;56) 腹瓣顶 端钝, 无喙 状尖, 长 0.25~0.3 毫米, 宽 0.35 —" 0.4 毫米; 腹叶贴 于莲, 长 0.45~0.5 毫米, 宽 0.5~0.55 毫米 4. 陕西 耳叶苔 F. schensiana :55) 腹瓣顶 端具喙 状尖, 向 下弯曲 C :58) 腹瓣 长大, 喙状尖 较长, 向 下强烈 弯曲, 长 0.28~0.3 毫米, 宽 0.44~0.53 毫米; 腹叶 贴 于茎, 长 0.45~0.52 毫米, 宽 0.5~0.57 毫米 22. 弯瓣 耳叶苔 F. linii :57) 腹辩 较小, 喙状 尖短, 稍向下 弯曲, 长 0.17~0.26 毫米, 宽 0.34~0.42 毫米; 腹叶稍 背倾, 长 0.5~0.55 毫米, 宽 0.6~0.65 毫米 …… 19. 塔 拉大克 耳叶苔 F. taradakensis :52) 蒴 萼表面 和脊上 均具瘤 C :61) 腹叶 2 裂达 叶长的 1/10 — 1/14, 长 0.9 — 1.0 毫米, 宽 0.8—~0.95 毫米; 腹瓣近 于对称 27. 雪山 耳叶苔 r. nivimontana :60) 腹叶 2 裂达 叶长的 1/4 一 1/3, 长 i 不超过 0.5 毫米; 腹瓣 不对称 :63) 腹 瓣宽大 于长, 长 0.17 — "0. 2 毫米, 宽 0.21~0.24 毫米, 具强烈 向下弯 曲的喙 状尖… 12. 缅甸 耳叶苔 F. berthoiunieui :62) 腹辦长 宽近于 相等或 长稍大 于宽, 长 0.2~0.25 毫米, 宽 0.18~0.2 毫米, 具稍 向下弯 曲的 纯喙尖 25. 圆基 耳叶苔 F. wangii :9) 腹 叶基部 呈耳垂 状下延 C 〔68) 腹 叶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10~1/8。 :67) 侧叶 背雜基 部两侧 下延裂 片大而 重叠; 腹叶长 1 一 1.2 毫米, 宽 1.1 一 1.3 毫米; 蒴 萼小, 陷 生于苞 叶中, 具 3 个 浅褶, 表面 密被瘤 31. 小褶 耳叶苔 F. appendistipula :66) 侧 叶背瓣 基部两 侧下延 裂片不 重叠; 腹叶长 1.2 — 1.5 毫米, 宽 1.3 — 1.7 毫米; 蒴萼不 常见 28. 淡色 耳叶苔 F. pallide-virens ;65) 腹 叶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6 — 1/4。 :7()) 侧 叶背辦 基部不 对称, 腹侧不 下延, 背侧下 延呈耳 垂状大 型裂片 29. 尼泊尔 耳叶苔 F. nepalensis 70 (69) 侧叶背 瓣基部 对称, 背、 腹 两侧下 延裂片 等大。 
耳 叶苔科  383  71 (72) :71) ;74) :73) :8) :83) :78) [11) ;80) [19) ;82) :81) :76) :85) ; 84) :87) :86) 〔89) ;88) :91) ; 90) ; 93) ; 92) :95) ;94) ;97) :96) ;7)  腹叶基 部耳垂 状下延 较短, 下延部 分与茎 连生; 菊萼 3 个脊, 表 面疏生 瘤毛, 毛长 3 — 7 个细胞 26. 疏瘤 耳叶苔 F. zangii 腹叶基 部耳垂 状下延 较长, 下延部 分与茎 分离; 蒴萼 3 个脊, 平滑。 植物 体小, 茎 连叶宽 1.5 — 1.6 毫米; 腹 叶基部 两侧耳 垂状下 延裂片 在中间 不重叠 …… 30a. 心叶 耳叶笞 原变种 F. giraldiana var. giraldiana 植物 体大, 茎 连叶宽 1.7 — 2. 2 毫米; 腹 叶基部 两侧下 延裂片 在中间 相重叠 30b. 心叶耳 叶苔耳 基变种 F. giraldiana var. handeiii 腹 叶顶端 全缘或 微凹, 不 2 裂。 腹叶 基部呈 耳垂状 下延。 侧 叶背瓣 卵状三 角形, 顶端狭 钝尖; 腹 叶平展 39. 韩氏 耳叶苔 F. handeiii 侧叶背 瓣长圆 卵形或 圆形, 顶端 钝圆; 腹叶 背卷。 菊萼非 常大, 球形, 仅 顶端具 5 个 短脊, 中 下部平 滑无脊 35. 顶脊 耳叶苔 F. physantha 蒴萼 较小, 长 梨形, 常具 3 个 长脊。 侧 叶松散 或紧密 覆瓦状 排列, 附体 微小, 线形, 4 一 5 个细 胞长; 腹 叶远离 或覆瓦 状排列 34a. 云南 耳叶苔 原变种 F.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侧 叶和腹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附体 较大, 基部 3 — 6 个细 胞宽, 上部有 3 — 5 个单 列细胞 丝体 34b. 云南耳 叶笞密 叶变种 F. yunnanensis var. siamensis 腹叶 基部不 下延或 稍下延 但不呈 耳垂状 下延。 侧叶腹 瓣大, 宽大 于长, 长 0.23~0.25 毫米, 宽 0.45 — 0.46 毫米, 具向 下弯曲 的喙状 尖; 腹叶 圆形或 倒卵形 36. 卡氏 耳叶苔 F. kashyapii 侧叶腹 瓣小, 长 宽近于 相等, 宽 不超过 0.4 毫米。 蒴萼的 脊呈波 曲状, 雌苞 腹叶浅 2 裂; 腹 叶长约 0.8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38. 波脊 耳叶苔 F. evelyne 蒴 萼的脊 直立, 不呈波 曲状, 雌苞 腹叶深 2 裂。 菊 萼平滑 无瘤, 雌苞 腹叶边 缘平滑 33. 圆叶 耳叶苔 F. inouei 蒴萼 具瘤, 雌苞腹 叶边缘 具齿。 菊萼腹 面中部 以下和 背面基 部密生 瘤毛; 腹 叶背卷 37b. 微凹耳 叶苔毛 萼变种 F. retusa var. hirsuta 蒴萼 整个表 面疏生 瘤毛; 腹叶 平展不 背卷。 侧叶背 面常密 生多数 4 细 胞或枝 状无性 芽胞体 32c. 达 乌里耳 叶苔芽 胞变型 F. davurica fo. dorsoblastos 侧 叶背面 常不生 无性芽 胞体。 植 物体较 大型, 腹 叶大, 长 0.7 — 1.0 毫米, 宽 0.8 — 1.4 毫米, 常 全部覆 盖腹瓣 或腹瓣 的 3/4 32a. 达乌里 耳叶苔 原亚种 F. davurica subsp. davurica 植物体 较小, 腹 叶小, 仅覆盖 背瓣的 1/2 植 物体红 掠色; 腹叶 上部常 H 陷 32b. 达乌里 耳叶苔 IH] 叶亚种 F. davurica subsp. jackii 植物 体淡绿 色或棕 黄色, 腹 叶上部 圆形, 不 H 陷 32d. 达 乌里耳 叶苔小 叶变型 F. davurica fo. microphylla 侧叶背 瓣顶端 急尖或 圆形; 腹瓣 较小, 常远茎 着生, 少 数紧贴 于茎, 长大 于宽, 棍棒形 或圆 柱形, 无喙 状尖; 蒴 萼常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或 具瘤。 
384  云 南植物 志  99 (114) 侧叶背 瓣顶端 钝圆。 100 (101) 侧 叶腹瓣 紧贴茎 着生, 极小, 球 形或短 棒形; 腹叶 裂瓣两 侧常有 1 一 2 个钝齿 46. 短瓣 耳叶苔 F. gaudichaudii 101 (100) 侧 叶腹辦 远离茎 着生, 棍棒 形或圆 柱形; 腹叶裂 瓣平滑 无齿。 102 (105) 侧 叶腹瓣 与莲呈 90°—170° 角 伸展。 103 (104) 腹 叶基部 呈耳垂 状下延 44. 厚角 耳叶苔 F. nodulosa 104 (103) 腹叶基 部不下 延或稍 下延, 但不 呈耳垂 状下延 45. 离瓣 耳叶苔 F. sackawana 105 (102) 侧叶 腹瓣与 茎小于 60° 角或近 于平行 着生。 106 (109)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107 (108) 植物体 较大, 茎 连叶宽 1.2— 1.4 毫米; 腹瓣长 0.25 —仏 3 毫米, 宽 0.17~0.2 毫米; 腹 叶长 0.35~0.5 毫米, 宽 0.2~0.3 毫米 43. 楔形 耳叶苔 F. inflexa 108 (107) 植物体 较小, 茎连 叶宽约 1 毫米; 腹 瓣长约 0.2 毫米, 宽 0.1 — "0.15 毫米; 腹叶长 0.35 — 0.4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53. 钝瓣 耳叶苔 F. tagawana 109 (106) 腹瓣 远离茎 着生。 110 (111) 雌苞 叶均密 生锐齿 49. 刺苞叶 耳叶苔 F. ramuligera 111 (110) 雌苞叶 均平滑 无齿。 112 (113) 植物体 较大, 茎 连叶宽 1.4— 1.5 毫米, 侧叶背 瓣长约 0.85 毫米, 宽约 0.65 毫米; 腹叶 长 0.3~0.35 毫米, 宽 0.28~0.3 毫米; 蒴萼腹 脊较宽 48. 细瓣 耳叶苔 F. hypoleuca 113 (112) 植物体 较小, 茎 连叶宽 0.5~0.7 毫米; 侧叶 背瓣长 0.33 — 0.4 毫米, 宽 0.25~0.3 毫  米; 腹叶 长宽约 0.18 — 0.2 毫米; 蒴萼腹 脊较狭 52. 短萼 耳叶苔 F. motoyana 114 (99) 侧叶背 瓣顶端 急尖, 具 小尖。 115 (116) 腹 叶基部 呈耳垂 状下延 47. 东方 耳叶苔 F. orientaris 116 (115) 腹叶 基部不 下延。 117 (120) 侧叶 背瓣无 成列的 油胞。 118 (119) 雌苞叶 边缘密 生锐齿 50. 齿叶 耳叶苔 F. serrata . 119 (118) 雌苞叶 边缘平 滑无齿 51. 尖叶 耳叶苔 F. apiculata 120 (117) 侧叶 背瓣具 成列的 油胞。 121 (124) 侧叶和 腹叶长 宽近于 相等, 呈 卵形。 122 (123) 侧 叶具多 数散生 油胞和 1 一 3 列油胞  54a. 欧 耳叶苔 原变种 F. tamarisci var. tamarisci 123 (122) 侧 叶无或 具少数 散生油 胞和单 列油胞 55. 列胞 耳叶苔 F. moniliata 124 (121) 侧叶和 腹叶长 明显大 于宽, 呈长 圆形。 125 (126) 腹叶 平展, 长 圆形, 2 裂达 叶长的 3/7 — 1々 54c. 欧耳 叶苔长 叶变种 F. tamarisci var. elongatistipula 126 (125) 腹叶 边缘狭 背卷, 长 方形, 2 裂达 叶长的 1/6 — 1/5 54b. 欧耳 叶苔卷 边变种 F. tamarisci var. vietnamica 1. 盜瓣 耳叶苔 图版 192: 1—6 Frullania muscicola Sieph. ( 1894). 植物体 细小, 密 集乎. 铺 生长, 红褐 色或褐 绿色。 茎 匍匐, 1 一 2 回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 一 2. 5 厘米, 直径 0.16 — 0.17 毫米, 连叶宽 1.0— 1.5 毫米。 叶 3 列; 侧叶 2 列, 
耳 叶苔科  385  图 版 192 1~6. 盗 維 耳叶苔 FrullaniamusciolaSteph. 1 • 椬物 体部分 (x30.5), 2. 侧 叶背难 和腹瓣 (x30.5), 3. 腹辦和 副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7 — 15. 敏叶 耳叶苔 Frullaniaericoides (Nees) Necset Mont. 7. 植物 体部分 (X16.5), 8. 侧 叶背辦 和腹辦 ( X30.5), 9. 腹 和副体 ( X75),10. 腹叶 ( x30.5),ll.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2.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 13. 带翔萼 的分枝 ( x 10) , 14. 抱子 (X305), 15. 弹丝 (X305)。 (马 平绘) 
386  云南 植物志  蔽前式 排列; 背 瓣大, 卵形, 长 0.9 — 1.0 毫米 \ 宽 0.6 — 0.7 毫米, 顶端 圆钝, 向腹面 卷曲, 叶边 全缘;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 形或裂 片状, 长 0.18~0.2 毫米, 宽 0.2 — 0.22 毫米, 口部 平或斜 截形; 副体披 针形, 基部 2 — 3 个细 胞宽, 长 5 — 7 个 细胞; 腹 叶倒楔 形, 长 0.4~0.55 毫米, 宽 0.4~0.5 毫米, 上部 2 裂, 裂瓣两 侧各有 1 一 2 个齿, 基部 不 下延。 叶 细胞圆 形或椭 圆形, 壁节状 加厚, 三角体 显著, 边 缘细胞 14 一 18 X 13— 16 微米, 基 部细胞 23 — 31x15 — 27 微米; 油体 球形, 每细胞 4 一 10 个。 雌雄 异株。 标本 未见 蒴萼。 产于 嵩明、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德钦、 昆明、 安宁、 腾冲、 元阳、 绿春、 河口。 生 于海拔 1800 — 3500 米 林下、 林缘 岩面、 腐木、 树 干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山东、 陕西、 山西、 四川、 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苏、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浙 江、 海南、 台湾、 西藏 等省区 山地。 蒙古、 朝鲜、 日本、 俄罗斯 (远东 地区、 西伯利 亚)、 印度 也有。 2. 敏叶 耳叶苔 Frullania ericoides (Nees) Nees et Mont. ( 1839) . jujigermannia squarrosa Reinw. et al. .(1824); J . ericoides Nees ( 1833) . 2a. 被叶 耳叶苔 原变种 图版 192: 7—15 Frullania ericoides (Nees) Nees var. ericoides 植 物体紧 贴基质 生长, 深绿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1 一 2 回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0.2"0.23 毫米, 连叶宽 1.5 — 2. 2 毫米。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潮 湿 时强烈 不规则 背卷; 背瓣 卵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0.8~0.9 毫米, 顶端 圆钝, 不 规则 卷曲, 叶片 全缘, 基部下 延裂片 对称, 有时 裂片相 重叠;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常为裂 片状, 边缘 不规则 背卷, 或为 盗形, 长宽约 0.35"0.4 毫米, 口部斜 截形, 有 钝喙; 副 体 线状披 针形, 基部 2 — 3 个细 胞宽, 长 5 — 10 个 细胞; 腹叶近 圆形, 不 规则背 卷或平 展, 长宽约 0.5"0.6 毫米, 顶端 2 裂, 裂瓣 锐尖, 有 时裂瓣 具齿, 基部不 下延。 叶细 胞 圆形或 卵形, 壁 弯曲,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15 — 21X10 — 13 微米, 基部 细胞 28 — 47X20 — 29 微米; 油体 球形, 每细胞 2 — 5 个。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侧短枝 上, 雌苞叶 较大, 全缘 或具疏 钝齿。 蒴萼 1/3 陷 生于苞 叶中, 倒 卵形, 具 3 个脊, 表面 具瘤, 长 1.2— 1.4 毫米, 宽 0.9 — 1.0 毫米。 孢子 球形, 具颗粒 状瘤, 直径 26 — 36 微 米; 弹丝 1 条 螺纹, 长 315—368 微米, 直径 20 — 23 微米。 产于 嵩明、 寻甸、 漾漠、 维西、 贡山独 龙江、 丽江、 大理、 碧江、 昆明、 安宁、 富 民、 丘北、 绿春、 元阳、 河口、 腾冲、 沧源、 瑞丽、 保山、 景洪、 勐腊、 红河、 思茅。 生于 1000 — 2500 米 林下、 林缘 岩面、 腐木、 树 干上。 分布于 甘肃、 西藏、 四川、 江苏、 湖南、 广西、 广东、 湖南、 台湾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菲 律宾、 锡金、 澳大 利亚、 北美 洲、 南 美洲、 非洲、 欧洲 也有。 2b. 敏叶耳 叶苔平 叶变种 Frullania ericoides var. pianescens (Verd. ) Halt. (1984). Frullania squarrosa var. p/anescens Verd. (1930). 本变种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叶 近于平 展或稍 背卷。 
耳 叶苔科  387  产于 贡山。 生于山 区林下 岩面、 树干。 分布于 西藏、 湖南、 广东。 印度 尼西亚 (爪 哇、 苏门 答腊) 等南 亚地区 也有。 本变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3. 波叶 耳叶苔 图版 193: 9—14 Frullania eymae Hatt . ( 1 975 ) .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淡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1 一 2 回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3 厘米, 直径 0.19~0.27 毫米, 连叶宽 1.6 — 1.8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1.6 — 1.8 毫米, 宽 1.3 — 1.4 毫米, 顶端 圆钝, 向 腹面卷 曲, 叶片 全缘或 稍呈波 曲状, 基 部下延 裂片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长 圆形, f 侧不 下延或 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不 对称, 长 0.2"0.23 毫米, 宽 0.25~0.28 毫米, 具 向下弯 曲的喙 状尖, 口部 斜截; 副体 线形,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长 5 — 7 个细 胞; 腹 叶卵 圆形, 长 0.9 — 1.0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边 缘强烈 波曲状 背卷, 顶端 2 裂达叶 长的 1/4 一 1/5, 裂瓣三 角形, 顶端 锐尖, 基部 横生。 叶 细胞卵 形或椭 圆形, 壁 弯曲,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10 — 18X10— 13 微米, 基部 26 — 49X 18 — 26 微米。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绿春、 腾冲。 生 于海拔 1850 米 林下树 杆上。 分布 于巴布 亚新几 内亚, 中国新 分布。 4. 陕西 耳叶苔 图版 193: 1—8 Frullania schensiana Mass. (1897).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密 集平铺 生长, 掠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 羽状分 枝, 长 3— 5 厘米, 直径 0.19 —" 0.2 毫米, 连叶宽 1.3—1.5 毫米, 分枝 斜伸。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四, 长 1.0 — 1.2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 钝圆, 向腹 面 卷曲, 叶边 全缘, 基 部下延 裂片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近 球形, 长 0.25~0.3 毫米, 宽 0.35~0.4 毫米, 口部较 狭小, 强烈 内弯; 副体 线形, 4 一 5 个细 胞长; 腹叶近 圆形, 稍 外倾, 长 0.45~0.5 毫米, 宽 0.5 — 0.55 毫米, 全缘,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 1/6, 裂缺 较狭, 裂瓣 钝尖, 基部近 横生。 叶细胞 卵形, 壁 弯曲, 节状 加厚, 三 角体由 上部向 基部渐 变大, 边 缘细胞 15 — 18X 13 — 15 微米, 基部 28 — 34 X 13 — 15 微米; 油体 球形, 每细胞 3 — 6 个。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 叶较侧 叶大, i 缘, 雌 苞腹叶 2 裂, 近 全缘。 蒴萼 1/3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卵形, 长约 2.0 毫米, 宽约 1.0 毫米, 具 3 个脊, 侧脊 2 个, 腹脊 1 个, 顶端 具喙 状尖, 表面 平滑。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 江高黎 贡山、 德钦、 丽江。 生于 1400 — 2400 米 林下、 林缘岩 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藏、 安徽、 湖南、 江西、 台湾等 省区。 朝鲜、 日 本、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泰国 也有。 5. 中华 耳叶苔 图版 194: 9—14 Frullania sinensis Steph. ( 1 906 ) - 植物体 小形, 密 集平铺 生长, 干 燥时深 棕色或 黑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2 回 羽状分 枝, 长 1.3 — 2. 5 厘米, 直径 0.15~"0.16 毫米, 连叶宽 1.2 — 1.3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 
38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3 1—8. 陕西 耳叶^ Frullania schensiana Mass. 1. 植物体 部分和 带蒴萼 的分枝 ( x 16.5), 2. 侧 叶背辦 和腹辦 ( x30.5),3. 腹难 和副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 305), 7. 雌位叶 tfie 和股艇 (X30.5). 8. 雌^ 腹叶 (X30.5); 9— 14. 波叶 耳叶^ FruUania eymae Hatt. 9. 植 物体部 分 (xlf).5), 10. 侧叶 7 'flK 和股艇 (X30.5). 11. 腹瓣 和副体 (X75), 12. 腹叶 (x30.5), 13. 侧叶 顶端细 胞 (X305), 14. 侧叶 部细胞 (x305)。 (马 f. 绘) 
耳 叶苔科  389  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卵 圆形, 稍 内凹, 长 0.7"0.8 毫米, 宽 0.6 — "0.7 毫米, 顶端钝 圆, 平展 或具向 腹卷曲 的边, 全缘, 基 部稍不 对称, 背侧 下延裂 片小, 腹侧不 下延; 腹 瓣 紧贴茎 着生, 兜形, 长 0.17 — 0.2 毫米, 宽 0.17 —" 0.19 毫米, 口 部宽而 平截, 无喙, 腹瓣有 时呈裂 片状; 副 体小、 丝状, 2 — 3 个细 胞长; 腹 叶倒卵 形或倒 楔形, 贴 于茎, 长 0.4~0.45 毫米, 宽 0.35~0.42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 1/6, 裂角 急尖, 裂 瓣三 角形, 顶 端钝, 两侧 边缘具 1 一 2 个 钝齿, 基部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平直 或 弯曲, 稀 疏节状 加厚, 三角体 明显, 边 缘细胞 15 — 18X10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18 — 27、xi5 — 21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叶 具不规 则齿。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丽江。 生于 3500 米 林下树 枝上。 分布于 陕西、 甘肃、 黑 龙江、 河南、 四川、 湖南等 省山地 林区, 中国特 有种。 6. 微齿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194: 1—8 Frullania rhytidantha Hatt. (1980).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稀 疏平铺 生长, 深 棕色或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5 — 3. 5 厘米, 直径 0.16~0.18 毫米, 连叶宽 1 .5 — 1 .9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 叶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0.9 — 1.0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钝 圆,. 常 具向腹 面卷曲 的边, 全缘, 基 部稍不 对称, 背侧 下延裂 片小, 腹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腹 瓣 紧贴茎 着生, 近于 对称的 兜形, 长 0.3~0.35 毫米, 宽 0.27~0.29 毫米, 口 部宽, 稍呈斜 截形, 无喙或 具极短 的喙; 副体 丝状, 3 — 5 个细 胞长; 腹叶贴 于茎, 倒 卵形或 倒 楔形, 长 0.45 — ~0.5 毫米, 宽 0.39"0.42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1/4, 裂角 急 狭尖,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钝, 两侧边 缘具微 细齿, 基部近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 稍节状 加厚, 三 角体不 明显, 边 缘细胞 15 — 18 X 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4 X 18 — 26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叶 和雌苞 腹叶均 全缘, 雌 苞腹叶 2 裂, 基部两 侧各具 1 个 细齿。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腾冲。 生于 1950 米 林下树 干上。 印度 也有。 7. 粗萼 耳叶苔 图版 195: 1—9 Frullania rhystocolea Herz. ex Verd. ( 1897) . 植物 体小, 密 集塾状 生长, 棕 色或淡 棕色, 干 燥时带 黑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羽状分 枝,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15~<).16 毫米, 连叶宽 1.3 — 1.4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 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圆形, 内凹, 长 0.7~0.8 毫米, 宽 0.6 —" 0.7 毫米, 顶端宽 圆形, 边 缘平展 或具内 卷边, 全缘, 基部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侧稍 下延; 腹 瓣紧贴 茎 着生, 兜形, 长 0.27~0.3 毫米, 宽 0.25~0.28 毫米, 口 部宽而 平截, 斜 向上, 稍 具喙; 副体 丝状, 4 一 5 个细 胞长; 腹叶 平展, 贴 于茎, 近 圆形或 肾形, 长 0.5"0.55 毫米, 宽 0.65~0.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1/6, 裂 角钝, 裂瓣三 角形, 顶端 钝或 急尖, 基部近 弯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平直 或节状 加厚, 三角体 明显, 边 缘细胞 13—15x10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9 — 39 X 18 — 27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和侧枝 顶端; 雌芭 叶边缘 平滑或 有时具 1 一 2 个 小齿, 雌苞腹 叶顶端 2 裂, 基部 两侧各 具 2 个细 长齿。 蒴萼长 梨形, 长 1.3 — 1.5 毫米, 直径 0.9 — 1.2 毫米, 常具 10 个脊, 脊呈 蠕虫状 弯曲, 有节, 腹脊 3 — 4 个, 侧脊 2 个, 背脊 3 — 4 个, 表面 平滑, 顶 端具喙 
390  云南 植物志  m 版 194 1一8. 微齿 耳叶^ Frullania rhytklantha Hatt. 1. 植物 休部分 (Xl6.5), 2. 侧 叶背辦 和腹瓣 (X30.5), 3. 腹辦 和副体 (X75), 4. 腹叶 (x3().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 305), 6. 侧叶顶 端细胞 (x 305), 7. 雌苞叶 背瓣和 腹》 (X3().5), 8. 雌^ 股叶 U30.5); 9—14. 屮华 坏叶符 Frullania sinensis Steph. 9. 植物 体部分 (X16.5), 10. 侧叶 維 (X30.5), 11. 股 僻和副 (X75), 12. 腹叶 (x30.5), 13. 侧叶 端细胞 (x305), 14. 侧叶 部细胞 (x305)。 ( M;、f 绘) 
耳 叶苔科  391  图 版 195 1—9. 粗萼 耳叶苔 Frullania rhystocolea Herz. ex Verd. 1. 带 雜粤的 植物体 ( X 16.5), 2. 侧 叶背难 和腹維 (x30.5),3. 腹維 和副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7. 雌苞 叶背維 和腹維 (X 16.5). 8. 雌 芭腹叶 (X16.5), 9. 孢子 (x305); 10~1 5. 喙尖 耳叶苔 Frullania acu- tiloba Mitt. 10. 植物 体部分 (xi6.5), 11. 侧 叶背难 和腹难 ( x 30.5), 12. 腹瓣 和副体 (x75), 13. 腹叶 (X30.5). 1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马 平绘) 
392  云 南植物 志  尖。 孢子 球形, 表面 具颗粒 状瘤, 直径 26 — 34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长 0.3"0.4 毫 米, 直径 18 — 21 微米。 产于 嵩明、 寻甸、 贡山、 碧江、 维西、 丽江、 昆明、 安宁。 生于 1700— 1800 米林 下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不丹 也有。 8. 喙尖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195: 10—15 Frullania acutiloba Mitt. (1861). 植物 体中等 大小, 密 集平铺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4 厘米, 直径 0.16 — 0.21 毫米, 连叶宽 1.5 — 2.0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紧 密覆瓦 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四, 长 1.1 一 1.3 毫米, 宽 1.0 — 1.1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向腹面 卷曲, 全缘, 基 部近于 对称, 背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宽 盗形, 长 0.3 —- 0.4 毫米, 宽 0.45~0.55 毫米, 具向 下弯曲 的喙状 长尖, 喙状 长尖由 3 — 4 个单 列细胞 组成; 副体 微小, 线形, 基部 2 个细 胞宽, 3 — 5 个细 胞长; 腹 叶近于 平展, 卵 圆形, 长 0.65~0.75 毫米, 宽 0.65~0.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 1/4, 裂角 宽, 裂 瓣狭三 角形, 顶 端渐成 长尖, 基 部近于 横生。 叶 细胞圆 形或长 卵形, 壁 呈波曲 状, 中上 部细胞 三角体 小而不 明显,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节 状加厚 明显, 边 缘细胞 13— 18X8—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42x20 — 31 微米。 雌雄 异株。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寻甸、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1800 米林下 岩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广西。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印度 也有。 9. 陈氏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chenii Hatt. et Lin (1985). 植 物体小 到中等 大小, 生 于树干 或峭壁 岩石, 污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至近 羽状分 枝, 长 2—3 厘米, 直径约 0.17 毫米。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0.8— 0.85 毫米, 宽 0.7 — 0.75 毫米, 顶端 圆钝, 向腹面 卷曲, 全缘, 基部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舌形, 腹侧不 下延; 腹瓣 紧贴^ 着生, 不对称 盗形, 长宽约 0.27~0.3 毫米, 具 有 长而向 下弯曲 的喙; 副体 微小, 线形, 单列 细胞约 4 个细 胞长; 腹叶倒 楔形, 具狭背 卷边, 长约 0.55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 1/6, 裂 角狭,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 部稍呈 波曲状 着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厚, 波 曲状, 三角 体 大而呈 节状, 边 缘细胞 13 — 17 X 13 — 15 微米, 基部 30 — 37 X20 — 25 微米。 雌雄异 株; 雌苞 生于茎 和分枝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全缘, 常具背 卷边, 雌苞腹 叶顶端 2 裂达叶 长的 1/2, 全缘, 具 强烈背 卷边。 蒴萼 1/3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25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极短的 d 彖。 产于 维西、 沪水。 生于 2300 米林下 腐木、 岩面。 分布于 陕西, 为 中国特 有种。 本 种根据 Hattori 和 林邦娟 (1985) 的描述 收录, 未见 标本。 10. 瘤萼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tubercularis Hatt. et Lin (1985). 植物 小到中 等大, 呈小 塾状生 于峭壁 岩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分枝, 长约 2 厘 米, :ft 径约 0.14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0.8 — 1.0 毫 米, 宽约 0.8 毫米, 顷端 圆形, 向腹面 卷曲, 全缘, 基部不 对称, 背侧 具耳状 下延裂 
耳 叶 苔 科  393  片, 腹侧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长约 0.25 毫米, 宽约 0.2 毫米, 口部 平截, 无喙 状尖; 副 体大, 卵形, 由 20 — 30 个细胞 组成, 顶端具 1 一 2 个细胞 的齿; 茎 腹叶远 离 着生, 近于 平展, 上 部边缘 具狭背 卷边, 长 0.33"0.37 毫米, 宽 0.3~0.33 毫米, 顶 端近于 平截, 2 裂达 叶长的 1/8, 裂 角狭, 裂 瓣近三 角形, 基 部近于 横生。 叶 细胞圆 形或 卵形, 壁薄, 近 透明、 红 棕色, 波曲状 或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17 — 20 X 15—17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50x23 — 37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全缘, 雌 苞腹叶 2 裂达 叶长的 1/2, 基 部一侧 边缘具 1 个齿。 蒴萼近 1/2 陷生于 苞 叶中, 长 梨形, 长 2 — 2. 2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具 3 个 强脊, 表面具 1 一 4 个 细胞长 的瘤状 突起, 顶端具 短喙。 产于 贡山。 生 于峭壁 岩面。 分布于 陕西, 为 我国特 有种。 本 种根据 Hattori 和 林邦娟 (1985) 的描述 收录, 未见 标本。 11. 西南 耳叶苔 Frullania consociata Steph. ( 1910). 植 物体中 等大, 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5 — 2 厘米, 直径约 0.1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长 圆形, 长约 0.9 毫米, 宽约 0.74 毫米, 内凹, 顶端 圆钝, 常 向腹面 卷曲,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圆 方形, 腹侧 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兜形, 具内 弯的喙 状尖; 副 体小, 丝状; 腹叶长 圆形, 两侧 边 缘强烈 背卷, 长约 0.35 毫米, 宽约 0.2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4, 裂 角狭, 裂 瓣三 角形, 顶 端内弯 交叉, 基 部下延 狭窄。 叶细胞 圆形, 壁波 曲状, 渐向 基部近 平直, 三角 体大, 边缘 细胞约 16X11 微米, 基 部细胞 35 — 40x20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茎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腹 侧边缘 内卷, 腹 瓣狭三 角形, 均 全缘; 雌苞腹 叶顶端 2 裂 达 1/3 — 2/5, 边缘 背卷, 全缘。 蒴萼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0.9 毫米, 具 3 条深 纵脊,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短喙。 产于 盐津。 生 于林下 腐木、 岩面。 分布于 甘肃、 贵州, 中国特 有种。 本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12. 缅甸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196: 1—8 Frullania berthoumieui Steph. ( 1894) 植 物体中 小型, 呈小斑 块生于 树皮, 棕 色或淡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0.17~0.18 毫米, 连叶宽 1.9 一 2. 2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松 散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长 卵形, 平展, 长 1.2 — 1.3 毫米, 宽 0.9 — 1.0 毫米, 顶端 圆钝, 平展或 有时稍 内卷, 全缘, 基 部近于 对称, 两侧 具半圆 形下延 裂片;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强 烈向下 弯曲, 宽 兜形, 长 0.17"0.2 毫米, 宽 0.21"0.24 毫米, 口 部宽, 斜 截形, 具发育 好的喙 状尖, 顶端具 小尖; 副体 微小, 线形, 基部宽 2 个 细胞, 长 4 一 5 个 细胞; 茎腹叶 疏生, 紧贴 于茎, 圆 肾形, 长 0.4 — ~0. 45 毫米, 宽 0.45 — 0.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 1/4, 裂 角宽, 裂瓣三 角形, 顶端 急尖, 基部不 下延, 着 生线稍 弯曲。 叶 细胞圆 方形或 卵形, 上部壁 平直, 渐向基 部节状 加厚, 三角体 明显, 淡棕色 透明, 边缘 细胞 13—15x10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47X 18 — 23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长 圆形, f 展, 腹瓣披 针形, 两 侧边缘 背卷, 全缘, 雌^ 腹叶 
394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 1 一 8. 继甸 耳叶^ Frullania benhoumieui Steph. 1. 带 蒴萼的 植物体 (X16.5), 2, 侧 叶背辦 ( X30.5), 3. 腹維 和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7. 雌苞叶 背辩和 腹滩 (X30.5), 8. 雌 包腹叶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395  2 裂达 叶长的 1/2 — 1/3, 两侧 边缘具 2 — 3 个 粗齿。 蒴萼 1/3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梨形, 上 部宽, 长 1.9 一 2. 2 毫米, 宽 1.1 一 1.3 毫米, 具 3 个 主脊, 表 面疏生 瘤毛, 顶 端具短 喙。 产于 贡山。 生于 124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 布于尼 泊尔、 缅甸、 泰国、 菲 律宾。 13. 平萼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197: 1-10 Frullania sinosphaerantha Hatt. et Lin (1985). '植 物体较 大形, 密 集平铺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干 燥时带 黑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羽状 分枝, 长 2 — 3 厘米, 直径 0.13~0.14 毫米, 连叶宽 2 — 2. 5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 叶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1.5 — 1.7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宽 圆形, 常 向腹面 卷曲, 全缘, 基部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侧不 下延; 腹 瓣紧贴 茎 着生, 盜形, 长 0.35 —" 0.4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口 部小, 向下 倾斜, 具 短喙; 副体 微小, 线形, 4 一 5 个细 胞长; 茎腹 叶贴茎 着生, 近 圆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0.9 — 1.0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6, 裂 角钝, 裂瓣三 角形, 顶端常 内弯, 急尖, 基 部两 侧边缘 背卷, 着生 线近于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 呈波曲 状节状 加厚, 三角体 明显, 边 缘细胞 15 — 18X13—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3 — 47X 18 — 23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 内层雌 苞叶宽 卵形, 全缘, 雌 苞腹叶 卵形,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1/6, 全缘。 蒴萼长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平滑 无脊, 顶端 平截, 具 短喙。 孢子 球形, 表面 具颗粒 状瘤, 直径 39 — 44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长 157 — 263 微米, 直径 23 — 27 微米。 '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1400 — 2400 米 林下树 干上。 仅分布 于我国 云南; 中 国西南 地区特 有种。 14. 石生 耳叶苔 Frullania inflata Gott. et al. (1845). Frullania mayebarae Hatt. ( 1952) . 植物体 小形, 密集 小埜状 生长, 深绿 色或褐 绿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0.5— 1 厘米, 直径 0.1~0.12 毫米, 连叶宽 1.7— 1.8 毫米。 侧 叶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0.9 — 1.0 毫米, 宽 0.8~0.9 毫米, 顶端 圆钝, 常 向腹面 卷曲, 全 缘, 基部两 侧下延 对称; 腹瓣 常呈披 针形, 与茎近 于平行 着生, 长约 0.3 毫米, 宽约 0.2 毫米, 少数呈 兜形, 长 0.13~0.15 毫米, 宽 0.14 — 0.17 毫米; 副体 线形, 长 3 — 5 个 细胞, 基部宽 1 一 2 个 细胞; 茎腹叶 紧贴茎 着生, 狭 卵形, 长 0.15~0.7 毫米, 宽 0.14~0.1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 2/5, 裂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顶端 锐尖, 基部近 横生。 叶 细胞圆 形或圆 方形, 壁 平直, 三 角体不 明显, 边缘 细胞约 20X15 微米, 中 部细胞 22 — 25X 16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0 — 30 x 18 微米; 油体球 形或椭 圆形, 每细 胞 8 — 15 个。 雌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雌苞叶 和雌苞 腹叶均 全缘。 蒴萼 2/3 陷生于 苞 叶中, 倒 梨形, 长 1.5 — 1.6 毫米, 宽 0.7 — "0.85 毫米, 具 5 个脊, 腹脊 2 个, 侧脊 2 个, 背脊 1 个,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短喙。 孢子 球形, 淡 绿色, 直径 20 — 25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长约 600 微米, 直径约 15 微米。 产于 丽江。 生 于林下 岩面。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内 蒙古、 台 湾等省 区山区 林地。 朝 
39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 — 10. 耳叶苔 Frullania sinosphaerantha Halt, ct Lin, ( X30.5) 3. 腹 i« 和别体 (X75), 4. 腹叶 (x30.5), 5. 7. ftPh'fUy 和 股《» (X 16.5), 8. 雌 包腹叶 (X16.5)  197 1. 带 朔尊的 植物体 ( X 16.5), 2. 侧 叶背辦 和腹雜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 9. 弹丝 (X305), 10. 抱子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397  鲜、 日本、 印度、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本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15. 细茎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198: 1-6 Frullania bolanderi Aust. ( 1870) . 植物体 细小, 紧贴基 质蔓延 生长, 深棕 色或棕 黑色。 莲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0.5 — 1.5 厘米, 直径 0.1"0.U 毫米, 连叶宽 0.4~0.5 毫米。 侧 叶稀疏 覆瓦状 排列。 易 脱落; 背瓣卵 圆形, 稍 内凹, 长 0.5 — 0.7 毫米, 宽 0.4 — 0.5 毫米, 顶端 圆形, 稍内 卷、. 基 部稍不 对称, 背侧 下延裂 片小;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形, 长 0.23~0.25 毫米, 宽 0.25 —" 0.3 毫米, 口 部宽, 向下 倾斜, 具 短喙; 副体披 针形,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长 3 — 4 个 细胞; 腹 叶紧贴 于茎, 近圆形 或宽倒 楔形, 长 0.18~0.19 毫米, 宽 0.15 — 0.16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 2/5, 裂 角宽, 裂瓣三 角形, 两 侧各具 1 一 2 个钝齿 或 平滑, 基部近 横生。 叶 细胞圆 形或圆 方形, 壁薄, 平直或 稍节状 加厚,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边缘 细胞约 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36X20 — 27 微米。 易脱落 的侧叶 边缘细 胞常生 假根, 具有繁 殖体的 功能。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昆明、 河口。 生 于海拔 135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 布于内 蒙古。 曰 本、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北美洲 也有。 16. 多褶 耳叶苔 图版 198: 7—12 Frullania polyptera Tayl. ( 1846) . 植物 体小, 紧贴基 质蔓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1~0.15 毫米, 连叶宽 0.5~0.6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 疏松覆 瓦状 排列; 背瓣圆 卵形、 内凹, 长 0.4"0.45 毫米, 宽 0.35"0.39 毫米, 顶端 圆形, 平 展或稍 内卷, 全缘, 基 部近于 对称, 背侧稍 下延; 腹瓣 远离茎 着生, 长 兜形, 长大于 宽, 长 0.15 — 0.3 毫米, 宽 0.07 — "0.2 毫米, 口部 平截, 斜倾, 无喙 状尖, 腹瓣 有时呈 裂 片状; 副体 线形, 4 一 7 个细 胞长; 腹叶贴 于茎, 长圆 形或倒 楔形, 长 0.15"0.3 毫 米, 宽 0.15 —" 0.28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 1/4, 裂 角急尖 或钝, 裂瓣三 角形, 顶端 锐尖, 基部近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近 于平直 或稍波 曲状, 三角 体不明 显 或中下 部具三 角体, 边 缘细胞 U — 13X 10— 11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39 X 20 — 29 微 米。 标本未 见蒴萼 C 产于 维西、 勐腊。 生于 750 米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陕西、 广东等 省山地 林区。 印 度、 喜 马拉雅 地区、 斯里 兰卡、 泰国 也有。 17. 钟瓣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199: 1—6 Frullania parvistipula Steph . ( 1910) . Frullania caucasica Steph. (1910). 植物体 微小, 平 铺蔓延 生长, 淡椋 色或深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分枝, 长 1.5 — 2.5 厘米, 直径 0.1~0.13 毫米, 连叶宽 1.0 — 1.1 毫米。 侧 叶远离 着生; 背瓣近 圆形, 平 展或稍 内凹, 长 0.6 — 0.65 毫米, 宽 0.5~0.55 毫米, 顶端宽 圆形, 平 展或稍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下 延近于 对称;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与茎平 行或稍 斜倾。 对称 钟形, 长 0.31~0.36 毫米, 宽 0.25~0.29 毫米, 口 部宽, 平截; 副体 微小, 线形, 3 — 4 个细胞 
39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98 I 一 6. 细:? 耳叶终 Frullamalx>landenAusi. 1. 植物 (4^ 部分 (X16.5), 2. 侧叶背 3^ 和牛. 有假根 的背瓣 (X30.5), 3. 和副体 (X75). 4, 股叶 (X75), 5. 侧 叶顷端 细胞, 边 缘具生 有假根 的细胞 (x 305), 6. 侧叶 基部细 胞 (X3(J5); 7— 12. 多權 1}: 叶苗 FrullaniapolypteraTayl. 7. 植物 休部分 (x30.5), 8. 侧 叶背辦 和腹蠏 ( x 75) , 9.股<« 和剁体 (X75), 10. 腹叶 (x75), II. 侧叶顷 端细胞 (X305), 12.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399  m 版 199 1—6. 钟难 耳叶苔 FrullaniaparvistipulaSteph. 1. 植物体 一部分 (xi6.5), 2. 侧叶背 难 ( x 16.5), 3. 腹 辩和副 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7 — 12. 暗绿耳 叶苔原 变种 Frullania fuscovirens Steph. var. fuscovirens, 7. 植物体 一部分 ( x 16.5) , 8. 侧口 背滩 ( x 30 . 5 ) , 9. 腹辦 和副体 (X75), 10. 腹叶 - (X30.5), 11.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2.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马 甲绘) 
400  云 南植物 志  长; 腹叶贴 于茎, 远离 着生, 倒 楔形, 长 0.31、~0.37 毫米, 宽 0.26~0.36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裂角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或钝, 两 侧各具 1 个 钝齿, 基 部近横 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渐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小或渐 向基部 变大, 边 缘细胞 10 — 15X9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4X 18 — 23 微米。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维西、 昆明、 寻甸、 勐海、 腾冲。 生 于林下 树皮。 分布于 吉林、 山东、 湖 南、 贵州、 西藏等 省区。 日本、 俄罗斯 (远 东地区 )、 高 加索、 不丹、 泰国、 欧洲 也有。 18. 暗绿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fuscovirens Steph . (1910)。 18a. 暗绿 耳叶苔 原变种 图版 199: 7—12 Frullania fuscovirens Steph. var. fuscovirens 植物体 细小, 平 铺蔓延 生长, 深绿 色或红 棕色, 干 燥时黑 绿色。 茎 匍匐, 不 规则羽 状 分枝, 长 1.5 — 2. 5 厘米, 直径 0.1"0.11 毫米, 连叶宽 1.1 一 1.3 毫米, 分枝 短而斜 展。 侧 叶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0.8"0.9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两 侧近于 对称。 腹 侧和背 侧下延 裂片半 圆形; 腹 瓣紧贴 茎 着生, 不对称 盗形, 长 0.25"0.27 毫米, 宽 0.3"0.33 毫米, 具发育 好的喙 状尖, 强 烈向下 弯曲; 副体 丝状, 3 — 4 个细 胞长; 腹叶 贴于茎 着生, 倒卵 圆形, 长 0.35 — 0.41 毫米, 宽 0.5 — "0.55 毫米, 有时两 侧具背 卷边,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 1/6, 裂 角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華部 两侧稍 下延。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平直 或波曲 状, 渐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小或渐 向基部 变大, 边 缘细胞 13 — 16X9— 12 微 米, 基 部细胞 28 — 39x 18 — 23 微米。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绿春。 生于 1600 米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浙江、 广东、 广 西等省 区。 朝鲜 也有。 18b. 暗绿耳 叶苔芽 胞变种 Frullania fuscovirens var. gemmipara (Schust. et Hatt. ) Hatt. et Lin (1985). Frullania gemmipara Schust. et Hatt. (1978).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植 物体较 细小, 侧叶背 瓣背面 具多数 芽胞。 产于 昆明。 生 于海拔 2200 米 林下树 干上。 本变 种根据 Hattori (1978) 报道 的新种 收录, 未见 标本。 19. 塔 拉大克 耳叶苔 图版 200: 1 — 6 Frullania taradakensis Steph. ( 1910).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集平 铺塾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3 — 4 厘米, 直径 0.15- -0.2 毫米, 连叶宽 1.4 一 1.7 毫米,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1 一 1.2 毫米, 宽 0.9—1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两 侧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圆 舌形, 腹侧下 延裂片 较小;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长 0.17 — 0.26 毫米' 宽 0.34~0.42 毫米, 具 短噪, 向下 弯曲; 副体 丝状, 3 — 4 个细胞 长; 腹叶稍 外倾, 圆 肾形, 长 0.5- "0.55 毫米, 宽 0.6 — -0.6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 1/6, 裂 角钝,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钝或 急尖, 基部近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 平直 或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二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0 — 15 X 10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耳 叶苔科  401  图 版 200 1 一 6. 塔 拉大克 耳叶苔 Frullania taradakensis Steph. 1. 植物 体部分 (xl6.5), 2. 侧 叶背游 和腹蠏 ( x 30.5), 3. 腹 IS 和副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顷 端细胞 (x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7—12. 钩 維 耳叶苔 Frullania hamatiloba Steph. 7. 植物 -部分 (xl6.5), 8. 侧 叶背瓣 和腹蠏 ( X30.5). 9. 腹辦 和副体 (X75), 10. 腹叶 (x30.5), II.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2.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马 平绘) 
402  云 南植物 志  28 — 36x21 — 27 微米。 雌雄 异株。 标 本未见 叛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福贡、 维西、 碧江、 丽江、 元阳。 生于 1300 — 2300 米林下 岩面、 树 皮上。 分布于 吉林、 内 蒙古、 甘肃、 浙江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也有。 20. 钩瓣 耳叶苔 图版 200: 7—12 Frullania hamatiloba Steph. ( 1906) . 植物体 较大, 紧 贴基质 呈塾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 状 分枝, 长 3 — 4. 5 厘米, 直径 0.25~0.27 毫米, 连叶宽 1 .6 — 1 .8 毫米, 分枝 短而斜 伸。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1—1.2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基部 下延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圆 舌形, 腹 侧下延 裂片较 小;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不对称 究形, 长 0.3 — 0.36 毫米, 宽 0.37"0.39 毫米, 喙状尖 强 烈向下 弯曲; 副体 丝状,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长 6 — 12 个 细胞; 腹叶 紧贴茎 着生, 稀疏 覆瓦状 排列, 宽倒 卵形, 长 0.6~0.7 毫米, 宽 0.7~0.75 毫米, 顶端 2 裂 达叶长 的 1/4 一 1/5, 裂 角宽,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或钝, 两 侧边缘 常具背 卷边, 基部近 横生。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卵形, 壁薄,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13 — 23X13 — 17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36X21 — 26 微米。 雌雄 异株。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 江高黎 贡山、 维西、 德钦、 元阳。 生 于海拔 2000 — 3500 米林 下 岩面、 树 干上。 分布于 安徽、 广东、 台湾 等省。 朝鲜、 日本 也有。 21. 硬叶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1: 9-14 Frullania valida Steph . (1910). 植 物体较 粗大, 紧贴基 质蔓延 生长, 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3 — 5 厘米, 直径 0.25"0.3 毫米, 连叶宽 1.5 — 2 毫米, 枝短而 斜伸。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2 — 1.3 毫米, 顶端 圆形, 强烈内 卷, 全缘, 基部 下延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舌形, 腹侧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宽大 于长, 不对称 兜形, 长 0.23~0.28 毫米, 宽 0.36~~0.45 毫米, 喙短 而钝, 强烈 向下弯 曲; 副体 丝状, 基部宽 2 个 细胞, 长 6 — 7 个 细胞; 腹 叶倒卵 形或倒 楔形, 长 0.75 — 0.8 毫米, 宽 0.7 —" 0.7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6 — 1/7, 裂 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 尖 或钝, 上部边 缘强烈 背卷, 下部紧 贴茎, 基 部两侧 下延。 叶 细胞卵 形或椭 圆形, 壁呈 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15 — 18 X 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9 — 49 X 15 — 23 微米。 雌雄 异株。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双 版纳。 生于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安徽、 浙江、 广东 等省。 日本 也有。 22. 弯瓣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1: 1-8 Frullania linii Hatt. (1981). 植物 体大, 密集平 铺垫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5 — 3. 5 厘米, 直径 0.18 — "0.2 毫米, 连叶宽 1 .6 — 2. 2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伸。 侧叶紧 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1.5 — 1.6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顶端宽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 下延裂 片大, 舌形, 腹 侧近于 平直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宽大 于长, 长 0.28 — "0.3 毫米, 宽 0.44 — ~0.53 毫米, 口部 向下弯 曲, 具发育 好的喙 状尖, 内弯; 副体 丝状, 4 一 5 个细 胞长; 腹叶紧 贴茎, 圆 肾形, 长 
耳 叶苔科  403  图 版 201 1— 8. 弯辩 耳叶苔 Frullania linii Hatt. 1 . 植物 体部分 (xl6.5), 2. 侧叶背 J« 和腹雜 ( X30.5), 3. 腹辩 和副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顶 端细胞 (x 305), 6. 刪叶基 部细胞 (x 305), 7. 雌 包叶背 維和腹 |« (x30.5),8. 雌 苞腹叶 (X30.5); 9 — 14. 硬叶 耳叶苔 Frullania valida Steph. 9. 植物 体部分 (X16.5), 10. 侧 叶背 «e 和腹箱 (X30.5), 11. 腹維 和副体 (X75), 12. 腹叶 (X30.5), 13.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4. 侧叶 基 部细胞 (X305)。 (马 平绘) 
404  云 南植物 志  0.45 — 0.52 毫米, 宽 0.5^.5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6—1/7, 裂 角狭,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或钝, 边缘 平展, 基 部着生 线稍呈 波形。 叶细 胞圆方 形或椭 圆形, 壁 呈波曲 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近于红 棕色, 透明, 边 缘细胞 15 — 18X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6 — 47X 15 — 18 微米。 雌雄 异株;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全 缘或顶 端具疏 齿, 腹瓣 具不规 则齿,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达 叶长的 1/3 — 2/5, 两侧 边缘具 不规则 粗齿。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维西、 西 双版纳 勐海。 生 于林下 树皮、 树 干上。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 建等省 区高山 林区, 中国特 有种。 23. 鹿耳岛 耳叶苔 Frullania kagoshimensis Steph. (1910). 23a. 鹿耳岛 耳叶苔 原亚种 Frullania kagoshiimensis Steph. subsp. kagoshimensis 原亚 种云南 不产。 23b. 鹿 耳岛耳 叶苔湖 南亚种 Frullania kagoshimensis Steph. subsp. hunanensis (Hatt. ) Hatt. (1985). Frullania hufianensis Hatt. (1981). 植物体 较大, 紧 贴树皮 呈塾状 生长, 深 棕色。 茎 匍訇、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约 4 厘 米, 直径约 0.18 毫米, 连叶宽 2. 5 — 3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伸。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椭 圆形, 长 1.2 — 1.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基部 下延不 对称, 背 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 侧近于 平直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不对称 盗形, 宽大 于长, 口 部 平截, 喙状 尖向下 弯曲; 副 体小, 丝状, 6 — 8 个细 胞长; 腹 叶大, 紧贴 于茎, 近圆 形, 长约 0.9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裂 角宽, 钝或 圆形, 裂 瓣三 角形, 锐尖, 上部 边缘具 不规则 细齿, 基部 着生线 横生或 波形。 叶细 胞圆形 或椭圆 形, 壁 透明, 渐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7 — 22 X 13 — 17 微米, 中 部细胞 27 — 32x25 微米, 基 部细胞 40 — 50X25 微米。 雌雄 异株; 雄苞 生于茎 和枝顶 端; 最内 层雌苞 叶全缘 或在基 部具不 规则微 细齿,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达 叶长的 2/5, 全 缘 或在基 部具微 细齿。 蒴萼 3/5 伸出 苞叶, 长 梨形, 长约 2.7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表 面 平滑, 具 3 个 锐脊、 脊上 具瘤, 顶端 微凹, 具 短喙。 产于丽 江金沙 江边。 生于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湖南、 广东、 广 西等省 区山地 林区; 中国特 有种。 本变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24. 斜基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2: 1-8 Frullania handel-mazzettii Hatt. (1981). 植物 体大, 密集平 铺垫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 羽状分 枝, 长 2 — 4 厘米, 直径 0.2~0.21 毫米, 连叶宽 1.7 — 2.0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 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阔卵 圆形, 内凹, 长宽约 1.3 — 1.4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背侧 基部下 延裂片 舌形, 腹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近 于对称 盗形, 长 0.45 -" 0.48 毫米, 宽 0.4~(). 4 5 毫米, 口 部宽, 平截, 具 短喙, 稍向下 斜倾; 副体片 
耳 叶苔科  405  图 版 202 1 一 8. 斜基 耳叶苔 Frullania handel-mazzettii Hatt. 1. 带 菊萼的 植物体 (xl6.5), 2. 侧 叶背辩 和腹維 ( X30.5), 3. 腹辩 和副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雌苞腹 叶 (X30.5), 8. 雌苞 叶背瓣 和腹辦 ( X30.5); 9—14 . 圆 基耳叶 Frullania wangii Hatt. et Lin. 9. 植物 体部分 (X 16.5), 10. 侧 叶背滩 和腹辦 ( X30.5), 11. 腹难 和副体 (x75), 12.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3.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4. 腹叶 (x30.5)。 (马 平绘) 
406  云 南植物 志  状, 由 11 一 22 个细胞 组成, 顶端具 2 个细胞 1^ 成 的尖; 腹叶贴 于茎, 圆形, 长 0.7— 0.8 毫米, 宽 0.8~0.9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 1/6, 裂 角钝或 急尖, 裂 瓣三角 形, 钝或 急尖, 基部 一侧稍 下延。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卵形, 壁薄, 三角 体大,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8 — 21X15 — 18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42x23 — 29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侧枝 顶端; 雌苞 叶背瓣 全缘, 腹瓣 中下部 具不规 则齿,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达 叶长的 1/2 — 1/3, 边缘具 不规则 粗齿。 蒴萼 较大, 倒 梨形, 长 1.5 — 1.6 毫米, 宽 1.0 — 1.1 毫 米, 表面 密被粗 瘤毛, 具 3 个脊、 腹脊 1 个, 侧脊 2 个, 顶端 微凹, 具 短喙。 产于 维西、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德钦、 中甸。 生于 1400 — 3500 米林下 树干、 落叶 层上。 分布于 四川、 西 藏等省 区高山 林地, 中 国西南 地区特 有种。 25. 圆基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2: 9 — 14 Frullania wangii Hatt. et Lin ( 1985) • 植物 体小, 平 铺蔓延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 一 2 厘 米, 直径 0.11~0.12 毫米, 连叶宽 1 一 1.2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 疏松覆 瓦状排 列; 背瓣卵 圆形, 内凹, 长 0.9 — 1.0 毫米, 宽 0.7 —— 0.8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下 延裂片 圆形, 对称;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近于 对称, 长 0.2 — 0.25 毫米, 宽 0.18"0.2 毫米, 口部斜 截形, 喙状 尖短, 稍 内曲; 副体 微小, 丝状, 由 3 — 4 个细胞 组成; 腹 叶远离 着生, 宽 卵形, 长 0.35 — ~0.4 毫米, 宽 0.4 — 0.4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4, 裂角 急尖, 裂瓣 三角形 , 急尖, 基 部近于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稍呈波 曲状, 轻 度节状 加厚,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边 缘细胞 15 — 18X 13—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6x 18 — 31 微米。 标 本未见 蒴萼。 产于 安宁。 生于 林下树 基部。 分布 于我国 西藏, 中 国西南 地区特 有种。 26. 疏瘤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3: 1—6 Frullania zangii Hatt. et Lin ( 1985).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集平 铺埜状 生长, 淡 棕色。 ^匍 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3 厘米, 直径 0.17~0.18 毫米, 连叶宽 1.5 — 1.8 毫米, 分枝 斜伸。 侧叶疏 松或紧 密覆瓦 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稍 内凹, 长 1.0 — 1.3 毫米, 宽 0.9—1.0 毫米, 顶端 圆钝, 常内 卷, 全缘, 基部两 侧下延 裂片半 圆形, 对称;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常被腹 叶完全 覆盖, 盔 形, 近于 对称, 长宽约 0.25 — 0.3 毫米, 口 部近于 平截, 具短而 钝的喙 状尖, 稍 内曲; 副体 丝状, 5 — 6 个细 胞长; 腹叶 覆瓦状 排列, 紧贴 于茎, 长 卵形, 平展, 长 0.8~0.9 毫米, 宽 0.7—{).8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4 一 1/6, 裂角 急尖或 圆钝, 裂 瓣三角 形, 急尖, 基 部两侧 耳垂状 下延裂 片与茎 连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波 曲状, 渐 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8 — 27x18 — 21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42 X 18 — 23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最内层 雌苞叶 全缘,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达 叶长的 1/2, 全缘。 蒴萼 1/3 陷 生于苞 叶中, 倒 梨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表 面疏生 瘤毛长 3 — 7 个 细胞, 具 3 个脊, 腹脊 1 个, 较大, 侧脊 2 个, 顶端微 凹, 具 短喙。 产于 维西。 生 于林下 岩面、 树 皮上。 分布于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中国 西南地 区特有 种 
耳 叶苔科  407  图 版 203 1 一 6. 疏瘤 If 叶苔 Frullaniazangii Hau. t't Lin, 1. 带菊萼 的植物 (4^ ( x 16.5), 2. 侧 叶背辦 和腹雜 ( X30.5), 3. 腹 辦和副 (4^ (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13. 雪 山 耳叶苔 Frullania nivimontana Hatt. 7. 带 蒴粤的 植物体 (X16.5), 8. 侧 叶背維 和腹辩 ( X30.5). 9. 腹 辦和副 体 (x75), 10.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1.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2. 腹叶 (X30.5), 13. 雌包叶 和雌芭 腹叶 (x30.5)。 (马 平绘) 
408  云 南植物 志  27. 雪山耳 '叶苔 (新拟 ) 图版 203: 7—13 、 Frullania nivimontana Hatt. (1982) . 植物体 较大, 密集平 铺垫状 生长, 棕 色或深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3 — 5 厘米, 直径 0.17~0.18 毫米, 连叶宽 1.8 — 2.1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紧 密覆瓦 状 排列; 背瓣卵 圆形, 内凹, 长 1.7 — 1.8 微米, 宽 1.3—1.4 微米, 顶端 圆形, 常内 卷, 全缘, 基部两 侧稍不 对称, 背 侧具圆 形耳垂 状下延 裂片, 腹 侧下延 半圆形 裂片; 腹 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近于 对称, 长 0.25 — "0.3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口 部宽, 近 于 平直, 喙 状尖短 而钝, 稍 内曲; 副 体大, 披 针形,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顶端具 3 — 4 个细胞 的尖; 腹 叶紧靠 着生, 贴 于茎, 宽倒 卵形, 长 0.9 — 1.0 毫米, 宽 0.8~0.95 毫 米, 顶端微 凹或具 缺刻, 基部 两侧稍 下延。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卵形, 壁薄,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9 一 22 X 16 — 21 微米, 基 部细胞 39 — 47 X 18 — 36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最内层 雌苞叶 全缘,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 达 1/3—1/4, 两侧边 缘各具 1 一 2 个 粗齿。 蒴萼 2/3 下 陷于苞 叶中, 倒 梨形,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2 — 1.3 毫米, 具 3 个脊, 腹脊 1 个, 较大, 侧脊 2 个, 表 面密被 瘤毛, 顶端 微凹, 具 短喙。 产于 德钦。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云南特 有种。 28. 淡色 耳叶苔 图版 204: 9—13 Frullania pallide-virens Steph . (1910).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深棕 色或淡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6 — 8 厘米, 直径 0.3 — 0.32 毫米, 连叶宽 2. 4 — 2. 6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 疏松覆 瓦状排 列; 背 瓣阔卵 圆形, 内凹, 长 1.5 — 1.6 毫米, 宽 1.3—1.4 毫米, 顶端宽 圆形, 常内 卷, 全缘, 基部 背侧和 腹侧均 具圆舌 形下延 裂片, 近于 对称;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常被腹 叶全部 覆盖, 兜形, 长 0.22 — 0.25 毫米, 宽 0.25~0.3 毫米, 口 部宽, 稍 斜倾, 具下 弯的喙 状尖, 副体 丝状, 3 — 4 个细 胞长。 腹叶稍 远离或 覆瓦状 着生, 大形, 圆 心形, 平展, 长丄. 2— 1.5 毫米, 宽 1.3 — 1.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8— 1/10, 裂角圆 钝, 裂瓣三 角形, 锐尖, 基部两 侧下延 的长舌 形裂片 在中间 重叠。 叶细 胞卵形 或长卵 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三 角体渐 向基部 变大, 边 缘细胞 18 — 21X13 — 16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39X20 — 23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贡山、 大理。 生于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广西、 贵州等 省区。 尼泊尔 也有。 29. 尼泊尔 耳叶苔 图版 204: 1—8 Frullania nepalensis (Spreng. ) Lehm. et Lindenb. (1832). 植物 体大, 密 集平铺 呈塾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干 燥时带 黑色。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5 — 8 厘米, 直径 0.15 —化 16 毫米, 连叶宽 1.7 — 2.0 毫米, 分枝横 向 扩展。 侧 叶紧密 或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宽椭 圆形, 内四, 长 1.3 — 1.4 毫米, 宽 0.8-~0.9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长舌形 腹侧不 下延; 腹瓣紧 贴茎, 全部 被腹叶 覆盖, 不对称 兜形, 长 0.2~0.24 毫米, 宽 0.3 — 0.34 毫米, 口 部强烈 斜倾, 具 内弯的 钝喙; 副体 丝状, 6 — 7 个细 胞长。 腹叶近 覆瓦状 着生, 方 圆形, 长 0.75 — 0.8 毫米, 宽 0.8 — 0.8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5— 1/7, 裂^ 
耳 叶苔科  409  图 版 204 1— 8. 尼泊尔 耳叶苔 Frullania nepalensis (Spr. ) Lehm. et Lindb. 1. 带 朔萼的 植物体 (X16.5), 2. 侧叶 背維 (X30.5), 3. 腹辩 和副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雌 芭腹叶 (x30.5), 8. 雌 苞叶背 16 和腹难 ( X30.5), 9—13. 淡色 耳叶苔 Frullania pallide-virens Steph. 9. 植 物 (4^ 部分 (X16.5), 10. 侧 叶背瓣 (x30.5), 11. 腹雜 和副体 (X75), 12.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3. 侧叶 基 部细胞 (X305)。 (马 平绘) 
410  云南 植物志  狭, 急尖 或钝,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基 部下延 舌形裂 片与茎 离生。 叶细 胞卵形 或长卵 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5—18 X 10—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42X10 — 16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长 舌形, 顶端 渐尖, 背侧边 缘上部 具齿, 腹瓣 稍短, 披针形 渐尖, 上 部具背 卷边, 雌苞腹 叶狭 舌形, 2 裂达 叶长的 1/4 一 1/3, 全缘。 蒴萼倒 梨形, 长 1.6—1.7 毫米, 宽 1.1— 1.2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 顶端 平截, 具短 喙尖。 产于 寻甸、 碧江、 贡山、 丽江、 福贡、 维西、 鹤庆、 漾濞、 中甸、 德铁、 大理、 永 平、 剑川, 绿春、 屏边、 元阳、 红河、 金平、 昆明、 禄劝、 新平、 景东、 腾冲、 保山、 沧源。 生于 1600 — 3000 米林下 树皮、 树干、 岩 面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安徽、 贵州、 广西、 湖南、 广东、 福建、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锡金、 不丹、 尼 泊尔、 巴布亚 新几内 亚、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日本 也有。 30. 心叶 耳叶苔 Frullania giraldiana Mass. ( 1897) . 30a. 心叶 耳叶苔 原变种 图版 205: 10—15 Frullania giraldiana Mass. var. giraldiana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4 厘米, 直径 0.15~0.16 毫米, 连叶宽 1.5 — 1.6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 叶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卵 圆形, 内凹, 长 0.85 —" 0.9 毫米, 宽 0.95 — 1.0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内 卷, 全缘, 基 部两侧 下延的 圆形裂 片近于 对称;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长 0.25 — 0.3 毫米, 宽 0.35~0.4 毫米, 口部斜 截形, 具下 弯的短 橡; 副体 丝状, 4 一 5 个细 胞长; 腹 叶紧接 着生, 宽 卵形, 长 0.7 —" 0.8 毫米, 宽 0.65~0.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3 — 1/4, 裂角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基 部两侧 下延的 舌形裂 片与茎 离生, 常背 卷。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卵形, 壁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3— 15X18 — 21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6X 18 — 23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西藏等 省区。 不丹、 尼泊 尔、 喜马拉 雅地区 也有。 30b. 心叶耳 叶苔耳 基变种 图版 205: 16—17 Frullania giraldiana var. handelii (Verd. ) Hatt. (1972). Frullayna nepalensis var. handelii Verd. (1930). 本变 种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植物体 较大, 茎长 5 — 8 厘米, 连叶宽 1.7 — 2. 2 毫米; 侧 叶背 瓣大, 长 1.4 一 1.6 毫米, 宽 1.3—1.4 毫米, 基部两 侧下延 的大型 裂片在 中间重 叠; 腹辦长 0.3~0.36 毫米, 宽 0.2~0.26 毫米; 腹叶长 1—1.1 毫米, 宽 1.1— 1.2 毫 米, 基 部两侧 下延大 型裂片 在中间 重叠。 产于 贡山、 德饮、 中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2300—3400 米林下 岩面、 树皮、 树 干上。 分布于 四川、 西 藏等省 区高山 林区, 中 国西南 地区特 有种。 31. 小褶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5: 1-9 Frullania appendistipula Hatt. (1972). 植物体 较大, 紧贴树 皮蔓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耳 叶苔科  411  giraldiana , 10. 植物体 一部分 (xl6.5), 11. 侧 叶背維 ( X30.5), 12. 腹 維 和副体 (x75), 13. 侧叶 顶端细 胞 (X305), 14.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5. 腹叶 (x30.5); 16— 17. 心叶耳 叶笞耳 基变种 Frullania giraldiana  var. handelii (Verd. ) Hatt. 16. 侧 叶背辩 ( X30.5), 17. 腹叶 (x30.5)。 (马 平绘) 
412  云 南植物 志  分枝, 长 3 — 6 厘米, 直径 0.7~0.25 毫米, 连叶宽 1.5 — 1.8 毫米, 分 枝短而 扩展。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凹, 长 1.3 — 1.45 毫米, 宽 1.0 — 1.3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干燥 时背侧 边缘常 反卷, 基部两 侧近于 对称, 背侧 和腹侧 下延的 大 而圆舌 形裂片 在中间 重叠, 裂片常 反卷;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盗形, 长大 于宽, 长 0.35 — 0.41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口部斜 截形, 具 向下弯 曲的喙 状尖; 腹 叶稍远 离 着生, 或疏松 覆瓦状 排列, 卵 圆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宽 1.1 一 1.3 毫米, 顶端 2 裂达 叶长的 1/8 — 1/10, 裂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叶 缘常背 卷或在 上部具 狭背卷 边, 基部 两侧强 烈下延 的长舌 形裂片 在中间 重叠。 叶 细胞圆 形或长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5 — 21X13 — 15 微米, 基部细 胞 28 — 49X 18 — 23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长 卵形, 全缘, 腹瓣 不规则 2 — 3 裂, 边缘 背卷, 全缘 或基部 具齿, 雌 苞腹叶 2— 3 裂达 1/2 — 1/3, 边缘 背卷, 上部 全缘, 下部 具不规 则齿。 蒴萼 2/3 陷 生于苞 叶中, 梨形, 长 1.3 — 1.4 毫米, 宽 0.9 — 1.0 毫米, 表面密 被瘤, 具 3 个 浅褶, 腹面摺 较大。 孢子球 形, 表面 具颗粒 状瘤, 直径 31 — 52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直径 18 — 23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丽江。 生 于海拔 2400 — 2800 米林下 树皮、 腐 木上。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也有: 32. 达乌里 耳叶苔 Frullania davurica Hampe (1845) . Frullania jackii subsp. japonica (S. Lac. ) Hatt. (1959) . 32a. 达乌里 耳叶苔 原亚种 图版 206: 1—9 Frullania davurica Hampe subsp. davurica 植物 体大, 密集平 铺垫状 生长, 棕 黄色、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或规则 羽状 分枝, 长 3 — 6 厘米, 直径 0.16~0.19 毫米, 连叶宽 1.8 — 2.1 毫米。 侧叶 紧密覆 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凹, 长 1.3 — 1.4 毫米, 宽 0.9—1.1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内 卷, 全缘, 基部两 侧稍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较大, 腹 侧下延 较小;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常被腹 叶全部 覆盖或 3/4 被 覆盖, 不对称 兜形, 长 0.3~0.4 毫米, 宽 0.2~0.3 毫米, 口部向 '下 斜倾, 具短 钝喙。 腹 叶紧靠 或稀疏 覆瓦状 排列, 圆 肾形, 长 0.7 — 1.0 毫米, 宽 0.8 — 1.4 毫米, 全缘, 平展, 基部 近橫生 或稍呈 波状。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卵形, 壁薄, 渐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5 — 21X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44X31 — 36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最 内层雌 苞叶背 瓣长圆 舌形, 顶端 急尖 或钝, 全 缘或仅 上部具 细齿, 腹瓣披 针形, 两 侧边缘 具齿, 背卷, 顶端 渐尖, 雌苞 腹叶 2 裂达 1/2 — 2/3, 边缘 背卷, 每侧具 2 — 5 个粗 锐齿。 蒴萼 1/3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倒 梨形, 长 2.3 — 2.5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表面密 被瘤, 具 3 个脊, 腹脊较 粗大。 孢子 球形, 表面具 颗粒状 低瘤, 直径 58 — 65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直径 18 — 21 微米。 产^ 永善、 舞良、 寻甸、 德钦、 贡山、 丽江、 碧江、 维西、 中甸、 大理、 昆明、 腾 冲、 瑞丽、 激西。 生 于海拔 1550 — 3000 米林下 岩面、 树皮、 树 枝上。 分布于 吉林、 内 蒙古、 河南、 陕西、 四川、 安徽、 贵州、 江西、 湖南、 台湾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俄罗 斯 (西伯 利亚) 也有。 
耳 叶苔科  413  图 版 206 1—9. 达乌里 耳叶苔 原亚种 Frullania davurica Hampe subsp. davuria , 1. 带 蒴萼的 植物体 (X16.5), 2. 侧 叶背辦 (X30.5), 3. 腹維 和副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雌 苞腹叶 (X30.5), 8. 雌^ 叶背辦 和腹辦 ( X30.5). 9. 孢子 (x 305), 10 — 13. 达 乌里耳 叶苔小 叶变型 Frullania davurica fo. microphylla (Mass. ) Halt. 10. 侧 叶背雜 ( x30.5), 11. 腹叶 (x30.5), 12.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3.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马 平绘) 
414  云 南植物 志  32b. 达 乌里耳 叶苔凹 叶亚种 、 Frullania davurica subsp. jackii (Gott. ) Hatt. (1976). Frullania jackii Gott. ( 1863) . 本亚种 与原亚 种区别 在于: 腹叶 稍远离 着生, 顶端 凹陷, 常覆盖 腹瓣的 1/2。 产于 丽江、 洱源。 生 于林下 树皮、 岩面。 分布于 四川、 湖南、 广西、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欧洲、 澳 大利亚 也有。 本亚 种根据 Piippo (1990)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32c. 达 乌里耳 叶苔芽 胞变型 图版 207: 1—7 Frullania davurica fo. dorsoblastos (Hatt. ) Hatt. et Lin (1985). Frullania dorsoblastos Hatt. ( 1982) . 腹叶 较远离 着生; 侧 叶背瓣 和腹叶 边缘及 背面着 生多数 2 — 多细胞 芽胞, 或 叶状繁 殖枝。 产于 德欽、 维西、 丽江、 西双 版纳。 生于 2000 — 3500 米林下 腐木、 树干、 岩 面上。 分布于 陕西、 四川、 甘肃、 西 藏等省 区山地 林区, 中国西 南地区 特有。 32d. 达 乌里耳 叶苔小 叶变型 图版 206: 10—13; 207: 8—10 Frullania davurica fo. microphylla (Mass. ) Hatt. (1985). 本 变型与 原变型 主要区 别是: 植物体 较小淡 棕色, 长 1.5 — 3. 5 厘米, 连叶宽 1.3 — 1.4 毫米, 侧叶 背瓣长 1 一 1.1 毫米, 宽 0.8 — 0.9 毫米; 腹瓣 被腹叶 覆盖约 3/4, 长 0.21 —" 0.22 毫米, 宽 0.2~0.21 毫米; 腹 叶远离 着生, 圆形, 长 0.6 — 0.7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 圆形, 基 部着生 较短, 横生。 产于 德钦。 生于 3400 — 3600 米林下 腐殖质 层上。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四川、 西藏 等省 区山地 林区; 中国特 有种。 33. 圆叶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08: 1—6 Frullania inouei Hatt. ( 1980) .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集平 铺埜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干时带 黑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4 厘米, 直径 0.15~0.16 毫米, 连叶宽 1.5 — 1.7 毫米, 分 枝扩展 或 斜展。 侧 叶紧靠 或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1 一 1.1 毫米, 宽 0.8— 0.9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边缘 平滑, 基部背 侧具耳 垂状圆 形下延 裂片, 腹 侧具半 圆 形下延 裂片;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近圆 兜形, 长 0.21 — 0.23 毫米, 宽 0.25~0.27 毫 米, 口 部狭, 具 强烈向 下弯曲 的喙; 副体 丝状, 长 5 — 6 个 细胞。 腹叶 较远离 着生, 紧 贴 于茎, 圆形, 长 0.6 — "0.7 毫米, 宽 0.7 — 0.85 毫米, 顶端 圆形, 边缘 平展, 基部着 生 线短而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椋 色而 透明, 边 缘细胞 15 — 21 X 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9X20 — 23 微米。 雌雄异 株; 雌苟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 层雌苞 叶背瓣 长圆披 针形, 顶端 急尖, 腹瓣披 针形, 上部 全缘, 基 部常具 细齿,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达 1/2, 基部 两侧具 细齿。 蒴萼 1/3 下 陷于苞 叶中, 长 圆形, 长 2. 3 — 2. 5 毫米, 宽 1.3 — 1.4 毫米, 表面 平滑, 具 3 个脊, 腹脊 1 个, 侧脊 2 个。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维西。 生 于海拔 2650 米林下 岩面、 山脊岩 石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耳 叶苔科  415  图 版 207 1 一 7. 达 乌里耳 叶苔芽 胞变型 Frullania davurica fo. dorsoblastos (Hatt. ) Hatt. et Lin, 1. 具 芽胞的 植物体 (xl6.5),2. 芽胞体 (X305), 3. 侧叶背 难 ( x30.5). 4. 腹辯 和副体 (x75), 5. 具芽 胞体的 侧叶顷 端细胞 (X305),6. 側叶基 部细胞 (X305), 7. 腹叶 (x30.5); 8_ 10. 达" ^里耳 叶苔小 叶变型 Frullania davunca fo mi- crophylla (Mass. ) Hatt. 8. 植物体 一部分 (X16.5), 9. 侧 叶背雜 (x30.5), 10. 腹叶 (x30.5)。 (马 平绘) 
416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08 1— 6. 圆叶 耳叶^ FrdlaniainouriHatt. 1. 带 萠粤的 植物体 (xl6.5), 2. 侧 叶背辦 (x30.5). 3. 腹 难 和副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417  34. 云南 耳叶苔 Furullania yunnanensis Steph . ( 1 894 ) . 34a. 云南 耳叶苔 原变种 图版 209: 1—9 Frullania yunnanensis Steph. var. yunnanensis 植物体 较大, 密集平 铺垫状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或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1.5—5 厘米, 直径 0.19~0.2 毫米, 连叶宽 1.4 一 1.5 毫米, 分 枝扩展 或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凹, 长 1 一 1.1 毫米, 宽 0.8 —" 0.9 毫米, 顶 端 圆形, 常 内卷,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 侧具大 而圆舌 形下延 裂片, 腹侧稍 下延; 腹瓣紧 贴茎 着生, 不对称 ^形, 长 0.26 — 0.32 毫米, 宽 0.2"0.26 毫米, 口部 稍宽, 具强烈 内弯 的喙; 副体 丝状, 基部 2 个细 胞宽, 长 6 — 7 个 细胞。 腹 叶远离 或紧靠 着生, 卵圆 形, 长宽约 0.7~0.8 毫米, 边 缘强烈 背卷, 全缘, 基部两 侧耳垂 状下延 较大。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红 棕色, 近于 透明, 边缘 细胞 13— 18X10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47x 15 — 18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 层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全缘。 蒴萼长 圆形, 长 2.1 — 2. 3 毫米, 宽 1 一 1.1 毫 米, 表面 平滑, 具 3 个脊。 孢子 球形, 表面 具颗粒 状瘤, 直径 31 — 39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直径 15 — 21 微米。 产于 德钦、 中甸、 维西、 贡山、 丽江、 福贡、 永平、 碧江、 高黎 贡山、 宾川、 嵩 明、 禄劝、 绿春、 红河、 腾冲、 耿马、 盈江、 沧源。 生于 1500 — 3500 米 林下, 林缘树 皮, 岩面。 分布于 广东、 台湾 等省。 不丹、 尼 泊尔、 锡金、 印度、 泰国 也有。 34b. 云南耳 叶苔密 叶变种 图版 209: 10—15 Frullania yunnanensis var. siamensis (Kitag. et al. ) Hatt. et Lin (1985). Frullania siamensis Kitag. et al. ( 1977) .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主要区 别是: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副体 片状, 基部宽 4 一 5 个 细胞, 由 14 一 16 个细胞 组成, 顶端具 2 — 3 个细胞 的尖; 腹 叶紧靠 或稍呈 覆瓦状 排列, 边 缘具背 卷边不 呈强烈 背卷。 其它特 征同原 变种。 产于 德饮、 中甸、 维西、 丽江。 生于 2050—3480 米林下 树干、 树 皮上。 分 布于广 西。 泰国 也有。 35. 顶脊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0: 1—8 Frullania physantha Mitt. (1861 ). 植物 体大, 密 集塾状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3 厘 米, 直径 0.24 — 0.3 毫米, 连叶宽 2. 2 — 2. 5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 紧密覆 瓦状; 背瓣 宽椭 圆形, 内凹, 长 1.6—1.8 毫米, 宽 1.2—1.3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 部 两侧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圆 舌形, 腹侧 具半圆 形下延 裂片;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几乎 全部 被腹叶 覆盖, 盗形, 长 0.25~0.3 毫米, 宽 0.3 — 0.35 毫米, 口部 斜截, 具 向下弯 曲的 短嫁; 副体 丝状,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长 5 — 6 个 细胞。 腹叶 覆瓦状 排列, 近圆 形, 长 0.9— 1.1 毫米, 宽 1.2—1.3 毫米, 顶端 钝圆, 边缘常 背卷, 基 部两侧 下延较 宽。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棕色, 近于 透明, 边缘细 胞 10— 15x8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9X 16 — 21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侧枝顶 
418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09 1~9. C 南 耳叶苔 原变种 FruUania yunnanensis Steph. var. yunnanensis , 1. 带 菊萼的 植物体 (x 16.5), 2. 侧叶 背» (X30.5), 3. 腹 » 和剐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 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 305), 6. 腹叶 (X30,5),7. 孢朔 (^30.5). 8. 弹丝 (x305). 9, 孢子 (X305); 10 — 15. 云南耳 叶苔密 叶变种 Frullania yun- nanensis var. siamensis (Ktag. et al. ) Hatt. et Lin, 10. 植物体 一部分 (xl6.5), 11. 侧 叶背辦 (x30.5), 12. 腹辦 和副体 (X75), 13.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4.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5. 腹叶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419  m 版 210 一 8. 顶脊 耳叶笞 FrullaniaphysanthaMitt. 1. 带 萌萼的 植物体 (X16.5), 2. 侧 叶背維 ( X30.5), 3. 腹难和 副体 (X75),4. 腹叶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7. 弹丝 (x305), 8. 抱子 (x305)。 (马 平绘) 
420  云 南植物 志  端;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宽 卵形, 全缘, 腹瓣长 圆形, 腹侧 边缘具 1 个 大齿, 最内 层雌苞 腹叶 卵形, 全缘或 有时具 1 一 2 个 小齿, 顶端 2 裂达 1/5。 蒴 萼大, 近 球形, 长 3 — 3. 5 毫米, 宽 2. 5 — 3 毫米,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5 个脊, 腹面 2 个, 背面 1 个, 侧面 2 个。 孢子 球形, 表面 具颗粒 状瘤, 直径 33 — 49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长 0.6~0.7 毫米, 直 径 26 — 34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元阳、 勐腊、 腾冲、 沧源。 生于 1600 — 3400 米林下 树皮、 树枝上 c: 分布于 湖南、 西藏等 省区。 不丹、 锡金、 尼 泊尔、 印度、 越南 也有。 36. 卡氏 耳叶苔 图版 211: 1—6 Frullania kashyapii Verd. (1932). 植物 体大, 紧 贴树皮 生长, 深棕 色或红 掠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3 厘米, 直径约 0.2 毫米, 连叶宽 1.9 一 2. 3 毫米, 分 枝短而 扩展。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宽 卵形, 内凹, 长 1.3 — 1.4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顶端 圆形, 强烈 内卷,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 具圆舌 形下延 裂片, 腹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腹瓣非 常大, 紧 贴茎着 生, 不 对称扁 盗形, 宽大 于长, 铁 0.23 — "0.25 毫米, 宽 0.45~().46 毫米, 强烈 向下弯 曲, 具内弯 的喙; 副体披 针形, 基部 4 一 5 个细 胞宽, 顶端具 4 一 5 个 细胞长 的尖; 腹叶 紧靠, 贴 于茎, 近圆 形或圆 肾形, 长 0.55 — 《.59 毫米, 宽 0.6~0.63 毫米, 顶端 宽钝, 边缘 平展, 基部近 橫生。 叶 细胞圆 形或长 圆形, 壁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棕 色,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5 — 18x13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6 — 44X 15 — 23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900 米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广东。 中国特 有种。 37. 微 H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retusa Mitt. (1861). 37a. 微凹 耳叶苔 原变种 Frullania retusa Mitt. var. retusa 原变 种云南 不产。 37b. 微凹耳 叶苔毛 萼变种 (新拟 ) 图版 211: 7 — 15 Frullania retusa Mitt. var. hirsuta Hatt. et Thaith. (1978).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 集塾状 生长, 深棕色 或带绿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3 — 4. 5 厘米, 直径 0.17 —" 0.18 毫米, 连叶宽 1.8 — 2. 3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凹,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3 — 1.4 毫米, 顶端圆 形, 常 内卷, 基部两 侧稍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圆 舌形, 腹 侧裂片 圆形; 腹瓣紧 贴茎着 生, 圆 5^ 形, 长 0.25 —" 0.3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口部 稍宽, 斜截, 具内 弯的钝 喙; 副 体狭披 针形, 基部宽 2 — 3 个 细胞, 9 一 10 个细 胞长; 腹叶 稍远离 着生, 圆肾形 或倒卵 圆形, 长 0.8 — 1 毫米, 宽 1.1—1.2 毫米, 顶端 平截或 稍凹, 两侧 边缘常 背卷, 基 部横生 较短。 叶 细胞圆 形或长 卵形, 壁薄,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棕色或 淡 棕色,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8 — 21X13 — 16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4X 18 — 26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长 圆形, 顶端 渐尖, 全缘, 腹 瓣狭渐 尖, 腹侧 边缘具 2 个 锐齿, 雌苞腹 叶长椭 圆形, 上部 2 裂达 1/2, 每侧 边缘具 2 — 3 个 
耳 叶苔科  421  图 版 211 1~6. 卡氏 耳叶苔 Frullania kashyapii Verd. 1 . 植物体 一部分 (X16.5), 2. 侧 叶背蟻 (X30.5). 3. 腹 雜和副 (4^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 15. 微凹 耳叶苔 毛粤变 # Frullania retusa var. hirsuta Halt, et Thaith. 7. 植物 体部分 (xl6.5), 8. 侧 叶背雜 ( x30.5), 9. 腹 IK 和副体 (X75). 10.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1.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2. 腹叶 (X30.5), 13. 雌苞叶 背孃和 腹» ( X 16.5), 14. 雌 苞腹叶 ( X 16.5), 15. 蒴萼 ( x 16.5)。 (马 平绘) 
422  云南 植物志  长齿。 蒴萼长 梨形, 长 2. 9 — 3. 2 毫米, 宽 1.6 — 1.7 毫米, 具 3 个 强脊, 中下部 腹面密 生 瘤毛, 背面仅 基部生 瘤毛。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500 米林下 树皮。 印度 也有。 38. 波脊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evelyne Hatt. et Thaith. (1978). 植 物体中 等大到 较大, 密集 小塾状 生长, 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3 — 4 厘米, 连叶宽 2 — 2. 2 毫米, 分枝 稍长而 扩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宽卵 形或近 圆形, 稍 内凹, 长约 0.9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顶端 圆形, 平展, 基部两 侧近于 对称, 背侧和 腹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瓣 紧贴莲 着生, ^形, 长宽约 0.4 毫米, 顶端 圆形, 口部 斜截, 具向下 弯曲的 短喙; 副 体小, 丝状, 约 4 个细 胞长。 腹 叶大, 稍远离 着生, 近圆 形, 长约 0.8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顶端 圆形或 平截, 边缘 平展, 基部 着生线 呈波曲 形。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淡 棕色, 边缘 细胞 17 — 20X12 — 16 微米, 中 部细胞 17 — 20 X 17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6 x 25 — 30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茎和枝 顶端; 雌苞叶 3 对,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宽 卵形, 顶 端钝或 急尖, 全缘, 腹瓣 近于三 角形, 顶 端钝, 腹侧 边缘具 1 一 2 个齿, 最内 层雌苞 腹叶卵 形或倒 卵形, 上部 2 裂达 1/5 — 1/4, 裂 角飩,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钝, 两 侧边缘 各有 1 个 大齿。 蒴萼 1/2 陷 生于苞 叶中, 梨形, 长约 2.8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具 5 — 6 个 强脊, 腹脊 2 个, 侧脊 2 个, 背脊 1 一 2 个, 脊呈波 曲状, 表面 平滑, 顶 端钝, 具短 喙。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 河边树 枝上。 印度 也有。 本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39. 韩氏 耳叶苔 Frullania handelii Verd. (1930). 植物体 较大, 紧 贴树皮 生长, 棕 色或棕 绿色。 茎 匍匐, 规则 2 回羽状 分枝, 长 4 一 5 厘米, 分枝 扩展, 初 生枝长 8 — 10 毫米, 次 生枝长 2 — 5 毫米。 侧叶紧 靠或稍 远离着 生; 背瓣 卵状三 角形, 内凹, 长 0.8~0.9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顶端 急尖或 狭钝, 常内 卷, 全缘, 基部西 侧近于 对称, 背 侧和腹 侧均具 有耳垂 状下延 裂片;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全部 或大部 由腹叶 覆盖, 圆柱 盗形, 近于 对称, 长约 0.2 毫米, 宽约 0.15 毫米, 口部 稍呈 弓形, 无喙 状尖。 腹叶 较远离 着生, 卵圆形 ,长 0.7 — ~0. 75 毫米, 宽 0.9-~0.95 毫 米, 边缘 平展或 具狭背 卷边, 基部两 侧下延 较宽。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 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棕 色或红 棕色。 边 缘细胞 10 — 15X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7 — 20x12 — 14 微米, 基 部细胞 30 — 35 X 17 — 20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生于 侧枝顶 端; 最内 层雌苞 叶背瓣 长圆三 角形,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腹 瓣三角 形或披 针形, 侧 缘下部 具齿, 顶端急 渐尖, 雌苞腹 叶上部 2 裂达 1/3 — 1/2, 裂瓣披 针形, 上 部边缘 具齿, 常 背卷。 蒴萼 梨形, 无脊, 平滑, 顶端 具橡。 ― 产于 德钦、 泸水、 丽江、 昆明。 生于 2400 — 3500 米 林下树 干上。 我国 仅见于 云南, 云南特 有种。 本 种根据 Nicholson (1930)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耳 叶苔科  423  40. 折扇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2: 1-8 Frullania arecae (Spreng. ) Spr. ( 1863) . Jungermamiia arecae Spreng . (1821). 植物体 粗大, 密 集平铺 呈垫状 生长, 淡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 状 分枝, 长 1.5 — 5 厘米, 直径 0.18~0.19 毫米, 连叶宽 2 — 2. 2 毫米, 分 枝短而 扩展。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圆 卵形, 内凹, 长 1.5—1.6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顶端圆 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舌形, 腹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上部 盔形, 下 部折扇 状裂片 与背瓣 相连, 全长 0.5 — 0.65 毫米, 宽 0.3 — 0:35 毫米, 口 部宽, 具 强烈内 弯的喙 状尖; 副体 微小, 丝状, 3 — 4 个细 胞长。 腹叶覆 瓦状 排列, 近 圆形, 长 0.7~0.8 毫米, 宽 1—1.1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5 — 1/6, 裂角 ' 钝, 裂瓣三 角形, 常 内曲, 急尖, 边缘 波曲状 或近于 平展, 基部两 侧耳垂 状下延 较大。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棕色, 边 缘细胞 13 — 21X13 — 16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42X 18 — 26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和雌苞 腹均具 粗齿。 蒴萼 2/3 陷生于 大的苞 叶中, 长 梨形, 长 2. 5 — 2. 9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具 10 个脊, 腹面具 3 个 大脊和 2 个 小脊, 背面 3 个脊, 侧面 2 个脊, 表面 平滑, 顶 端具喙 状尖。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永胜、 元阳、 绿春、 西双 版纳、 腾冲。 生于 1300— 1900 米林下 树皮、 树 干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喜 马拉雅 地区、 北 美洲、 南美洲 也有。 41. 褶瓣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2: 9—13 Frullania riojaneirensis (Raddi) Spr. (1884). Frullanoides riojaneirensis Raddi (1822); Frullania galeata (Reinw. et al. ) Dum. (1835). 植物体 粗大, 密 集平铺 呈塾状 生长, 淡 绿色、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5 厘米, 直径 0.17~0.18 毫米, 连叶宽 1.5 — 2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圆 卵形, 内凹,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顶端圆 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舌形, 腹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上部 盔形, 下 部折扇 状裂片 与背瓣 相连, 全长 0.8~0.9 毫米, 宽 0.5 — 0.55 毫米, 口 部宽, 具 强烈内 弯的嫁 状尖; 副体 微小, 丝状, 3 — 4 个细 胞长。 腹叶覆 瓦状 排列, 圆 肾形, 长 0.7~0.8 毫米, 宽 0.8 —" 0.9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5 — 1/6, 裂 角宽 而钝, 裂瓣三 角形, 锐尖, 边缘平 展或波 曲状, 基部两 侧下延 较大。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三 角体渐 向基部 变大, 棕 黄色,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15— 18x10 — 15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4 X 26 — 31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 苞生于 侧枝顶 端; 最内 层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较大, 边 缘平滑 无齿。 蒴萼 2/3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梨形, 长 1.8 — 2 毫米, 宽 1—1.2 毫米, 具 4 个脊, 腹脊 2 个, 侧脊 2 个, 背侧 凹陷, 表面平 滑。 产于 绿春、 西双 版纳、 腾冲。 生 于林下 树皮、 树干、 腐 殖土。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斯 里 兰卡、 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爪哇 )、 菲 律宾、 泰国、 越南、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南 美洲、 北美洲 也有。 
424  云 南植物 志  '― 8. 折扇 耳叶笞 Frullaniaarecae (Spreng. ) Spr. I. 植物 体部分 (xl6.5), 2. 侧 叶背辦 和腹辦 ( X30.5), 3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4.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5. 腹叶 (x30.5), 6. 雌 苞腹叶 (xi6.5), 7. 雌 苞叶 3 瓣和腹 《 (X16.5), 8. 蒴!? (X16.5); 9 一 13. 褶瓣 耳叶苔 Frullania riojaneirensis (Raddi) Spr. 9. 带菊 萼的植 物体 (X16.5), 10. 侧叶"^?^|?和腹难 (X30.5). 11.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2.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3. 腹叶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425  42. 兜瓣 耳叶苔 图版 213: 11 — 18 Frullania neurota Tayl . ( 1 846 ) .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呈垫状 生长, 棕 绿色、 深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 规则羽 状 分枝, 长 1.5—3.5 厘米, 直径 0.14~0.15 毫米, 连叶宽 1.5— 2.3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 叶紧密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1.1 一 1.2 毫米, 宽 0.9—1 毫米, 顶 端 圆形, 平展或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 侧下延 较小; 腹 瓣 紧贴茎 着生, 长 兜形, 长大 于宽, 下 部折扇 状裂片 较小, 全长 0.45 — 0.55 毫米, 宽 0.35~0.4 毫米, 口 部宽, 无喙; 副体 丝状, 长 4 一 5 个 细胞。 腹 叶紧靠 着生, 近圆卵 形, 长 0.5 — "0.6 毫米, 宽 0.45~0.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5 — 1/6, 裂 角钝, 裂 瓣三角 形, 急尖 或钝, 边缘 平展, 基部 两侧不 下延。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薄, 近于 平直, 三 角体 小或不 明显, 边 缘细胞 13 — 16x10—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6—36x 18—23 微米。 雌 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最 内层雌 苞叶和 雌苞腹 叶近于 全缘。 蒴萼 1/3 陷生 于苞叶 中, 长 梨形, 长 1.8 — 2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具 4 个脊, 腹脊 2 个, 侧脊 2 个, 背面 平, 表面 平滑。 产于 大理、 昆明、 嵩明、 宜良、 寻甸、 绿春、 元阳、 腾冲、 沧源。 生于 2000 — 2700 米林下 树干、 树皮、 岩面。 分布 于我国 西藏。 喜马 拉雅地 区其他 国家、 緬甸、 夏 威 夷群岛 也有。 43. 楔形 耳叶苔 图版 213: 1—10 Frullania inflexa Mitt. (1861). Frullania delavayi Steph. (1894).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集平 铺蔓延 生长, 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0.14~0.15 毫米, 连叶宽 1.2 — 1.4 毫米, 分 枝短而 扩展。 侧叶覆 瓦状排 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0.9 — 1.1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 缘, 基部两 侧稍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半 圆形, 腹侧不 下延; 腹瓣 与茎近 于平行 着生, 长 究形, 长 0.25"0.32 毫米, 宽 0.17~0.2 毫米, 口 部稍呈 斜截, 无喙; 副体 丝状, 3 — 4 个细 胞长。 腹叶 稍远离 着生, 倒 楔形, 长 0.35~0.5 毫米, 宽 0.2~<).3 毫米, 顶 端 2 裂达 1/5 — 1/6, 裂 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钝, 边 缘平展 或两侧 背卷, 基 部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 稍厚, 近于 平直, 上部 三角体 小而不 明显, 渐向 基部变 大, 边 缘细胞 10 — 13x7 — 10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4X 13 — 21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顶端; 最内 层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全缘。 蒴萼 1/2 陷 生于苞 叶中, 倒 卵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0.6 — 1.0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 孢子 球形, 表面具 颗粒状 瘤, 直径 44 一 68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直径 15 — 18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碧江、 福贡、 中甸、 盈江、 沧源。 生 于海拔 1200 — 3600 米林下 树干、 树皮。 分布于 四川、 西藏、 台湾等 省区。 朝鲜、 日本、 不丹、 印度 也有。 44. 厚角 耳叶苔 图版 214: 7—11 Frullania nodulosa (Reinw. et al. ) Nees (1845). Jufigermatmia nodulosa Reinw. et al. (1824). 植物 体大, 平 铺蔓延 生长, 淡 棕色。 茎 匍匐, 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5 — 4 厘米, 直 
426  云 南植物 志  m 版 213 一 10. 摸形 耳叶苔 FrullaniainflexaMiu. 1. 带雜- 萼的 植物体 (X16.5), 2. 侧 叶背瓣 (X30.5), 3. 腹辦 和副体 X75), 4. 側叶顶 端细胞 (X 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雌 苞腹叶 (x 30 5) -雌苞 叶背箱 和腹雜 (X30.5), 9. 弹丝 (X 305), 10. 孢子 (305); 1 1 — 1 8 • 充辦 耳叶笞 Frullania neurota Tayl. II. 带賴 4| 的 物体 (xl6.5),12. 侧 叶背維 (x30.5). 13. 腹辩 和副体 (x75), 1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5. 侧叶 《• 部细胞 (X305), 16. 腹叶 (X30.5), 17. 雌 包腹叶 (x30.5), 18. 雌苞 叶背辦 和腹辦 (x30.5)。 (马 平绘) 
耳 叶苔科  427  径 0.29_~0.3 毫米, 连叶宽 2. 5 — 3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 瓣阔卵 形, 内凹, 长 1.5 — 2 毫米, 宽 1.1 一 1.5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舌形, 腹侧不 下延; 腹瓣 远离茎 着生, 短 棒形, 长 0.2~0.25 毫 米, 宽 0.1 — 0.15 毫米, 下垂, 口部 平截; 副 体缺。 腹 叶稀疏 覆瓦状 排列, 圆形, 长 1.1—1.4 毫米, 宽 1.4—1.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5— 1/6, 裂 角钝,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或钝, 边缘 平展, 基部两 侧下延 裂片圆 舌形。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厚, 节状 加厚, 三 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20 — 23X 18 — 20 微米, 基 部细胞 33 — 44X23 — 29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绿春。 生于 岩面。 分布于 海南。 日本、 缅甸、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苏 门答腊 )、 泰国、 非洲、 南 美洲等 热带、 亚热 带地区 也有。 45. 离瓣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4: 1—6 Frullania sackawana Steph . ( 1 897 ) . 植物 体大, 平 铺蔓延 生长, 淡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5 — 4.5 厘米, 直径 0.23"0.27 毫米, 连叶宽 2 — 2. 5 毫米, 分 枝短而 斜展。 侧叶覆 瓦状排 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凹, 长 1.4—1.5 毫米, 宽 1.3—1.4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 缘, 基部 两侧稍 对称, 背侧 和腹侧 不下延 或下延 较短; 腹瓣 远离茎 着生, 短 棒形, 长 0.2~0.25 毫米, 宽 0.1 — 0.13 毫米, 下垂, 口部稍 溢缩; 副体 丝状, 3 — 5 个细 胞长; 腹叶 紧靠或 稍远离 着生, 近 圆形, 长 0.9_1.1 毫米, 宽 1.3—1.4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4, 裂 角急尖 或钝,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钝, 边缘 平展, 基部近 横生, 两 侧不下 延或稍 下延。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厚,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21 — 23X18 — 21 微 米, 基 部细胞 31 — 39x29 — 31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勐腊。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于 日本。 46. 短瓣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gaudichaudii (Nees et Mont. ) Nees et Mont. (1845). 植物 体大, 棕 色或棕 黄色。 茎 匍匐, 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达 10 厘米。 侧叶覆 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近于 平展,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0.9 毫米, 顶端 圆钝, 全缘, 基 部呈 心形, 稍 对称, 背侧和 腹侧下 延裂片 舌形; 腹 瓣小, 紧贴茎 着生, 狭 盗形, 与茎近 于 平行; 副体 微小, 丝状, 约 3 个细 胞长。 腹叶 松散覆 瓦状或 稍远离 排列, 宽 肾形, 是 茎 直径的 4 一 5 倍, 顶端 2 裂达 1/4, 裂 角狭, 裂瓣 急尖或 狭钝, 外侧边 缘常具 1 一 2 个 齿。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方形, 直径约 20 微米, 中 部细胞 22 — 33X20 微米, 基 部细胞 30_50 x 30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短 枝上; 雌苞叶 1 一 2 对,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长 卵形, 全缘, 腹瓣披 针形, 全缘或 具齿, 顶 端钝, 雌苞腹 叶顶端 2 裂达 1/2, 裂 角狭。 蒴萼不 伸出, 梨形, 具 3 个 钝脊,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短喙。 产 于西双 版纳。 生于树 皮上。 分布于 海南、 台湾。 日本、 印度、 非洲 南部、 南美洲 也有。 本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 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47. 东方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5: 9-14 Frullania orientaris S. Lac. (1855). 
428  云 南植物 志  m 版 214 1 一 6. 离辦耳 叶^ Frullania sackawanaSteph. 卜 植物休 部分 (xl6.5), 2. 侧 叶背辦 和腹瓣 (X30.5), 3. 腹 « 和剐 (X75), 4. 侧叶顷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11. 厚角耳 "t-fV Frullania nodulosa (Rcinw. et al. ) Nces, 7. 棺物体 一部分 (xl6.5), 8. 侧叶背 雜和腹 难 ( X30.5), 9. 侧 叶顷 端细胞 (>005), 10. 侧叶; 4 部细胞 (X305), 11. 腹叶 (x30.5)。 (马 平绘) 
耳叶苔 科  429  植物 体大, 平 铺蔓延 生长, 淡棕 色或深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远离 分枝, 长 5 — 10 厘米, 直径 0.16"0.18 毫米, 连叶宽 3 — 4 毫米, 分枝 扩展。 侧叶 远离或 稀疏覆 瓦状排 列; 背瓣 卵状三 角形, 稍 内凹, 长 1.6 — 2 毫米, 宽 1.4—1.5 毫米, 顶端 急尖, 平展, 基部 两侧耳 垂状下 延近于 对称;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长 兜形, 长 0.35"0.4 毫米, 宽 0.17~0.2 毫米, 口部斜 截形, 无喙; 副体 丝状, 长 5 — 8 个 细胞。 腹 叶大, 紧靠, 贴 于茎, 狭 心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0.9 — 1.1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4 一 1/5, 裂角急 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基部两 侧强烈 耳垂状 下延。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三角 体大, 边 缘细胞 13— 18 X 13—15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44 X 15 — 23 微 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勐腊。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越南、 印度、 巴布 亚新几 内亚也 有。 48. 细瓣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hypoleuca Nees (1843). Frulla?iia itoa na Kamim. (1961). 植物体 较小, 平 铺蔓延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3 — 3 厘米, 直径 0.15-~0.18 毫米, 连叶宽 1.4 一 1.5 毫米 C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约 0.85 毫米, 宽约 0.65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缘, 基 部近于 平直, 不 下延; 腹瓣 远离茎 着生, 棒形, 长 0.2"0.25 毫米, 宽 0.1"0.12 毫米; 副体 片状; 腹 叶 紧靠或 远离, 倒卵 形或倒 楔形, 长约 0.5 毫米, 宽约 0.48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3, 裂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全缘, 基部近 横生。 叶细胞 圆形或 卵形, 壁 呈波曲 状, 节状 加厚, 渐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变大。 雌雄 同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全缘。 蒴萼 1/2 陷 生于苞 叶中, 倒 卵形, 长 1.7 — 1.9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 孢子球 形或长 圆形, 直径 45 — 55 微米, 表面具 颗粒 状瘤。 弹丝 1 条 螺纹, 长 0.2~0.26 毫米, 直径约 20 微米。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林下树 皮上。 分布 于我国 台湾。 日本、 夏威 夷群岛 也有。 本 种根据 Piippo (1990) 和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49. 刺苞叶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5: 1—8 Frullania ramuligera (Nees) Mont. (1842). Frulla7iia uvifera Horik. (1934). 植 物体中 等大, 密 集平铺 生长, 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 一 2. 5 厘 米, 直径 0.1~0.12 毫米, 连叶宽 0.7"0.9 毫米, 分 枝密而 扩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四, 长 0.5"0.6 毫米, 宽 0.35 — "0.45 毫米, 顶端 圆形, 常 内卷, 全 缘, 基部着 生短, 不 下延; 腹 瓣远离 茎倾斜 着生, 棍 棒形, 长 0.15~0.17 毫米, 宽 0.08"0.09 毫米, 口部 圆形, 无喙; 副体 微小, 单列 细胞, 3 — 4 个细 胞长。 腹 叶较远 离 着生, 紧贴 于茎, 圆 卵形, 长 0.2~0.24 毫米, 宽 0.17 -" 0.19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2 — 1/3, 裂 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锐尖 或钝, 全缘, 基部 横生。 叶 细胞圆 形或卵 形, 中上部 壁薄, 三角 体小, 基部 细胞壁 加厚, 三角 体大, 近基部 有几个 油胞, 边缘细 胞 11 一 13x8 — 11 微米, 基 部细胞 26 — 39x 18 — 23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 苞生于 茎和侧 
430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15 1—8. 刺 iSi 叶 耳 叶? Frullania ramuligera ( Nees) Mont. 1. 带 親萼的 植物体 (x30.5), 2. 侧 叶背瓣 (x75), 3. 腹 和剐体 (X75), 4. 侧叶顷 端细胞 (X 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 305), 6. 腹叶 (x75), 7. 雌 包腹叶 (X30.5),8. 雌^ 叶 «J 和腹辩 ( X 30.5); 9—14. 东方 If 叶苔 Frullania orientaris S. Lac. 9. 植物 体部分 (X 11.6),10. 侧叶"^!^«? (X30.5), 11. 腹擗 和副体 (X75), 12.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3. 侧叶基 部细胞 (^305), 14. 腹叶 (X30.5)。 (马平 -绘) 
耳 叶苔科  431  枝 顶端; 最内 层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边缘具 粗齿。 蒴萼 1/2 下 陷于苞 叶中, 倒 卵形, 长 1.1 一 1.4 毫米, 宽 0.6~0.7 毫米, 具 3 个脊, 腹脊较 粗大, 表面 平滑。 产于 勐腊、 勐海。 生 于林下 树干、 树 皮上。 分布于 海南、 台湾。 斯里 兰卡、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爪 哇、 北加 里曼丹 )、 菲 律宾、 日本 也有。 50. 齿叶 耳叶苔 (新拟 ) 图版 216: 1—8 Frullania serrata Gott . ( 1 845 ) . 植物体 细长, 密 集平铺 呈塾状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2 — 5 厘米, 直径 0.16~0.18 毫米, 连叶宽 1.3 — 1.7 毫米, 分 枝密而 伸展。 侧 叶覆瓦 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0.9 — 1 毫米, 宽 0.8 -" 0.9 毫米, 顶端 急尖, 具 小尖,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 侧下延 裂片圆 舌形, 腹侧 平直, 不 下延; 腹 瓣紧贴 . 茎, 与 茎近于 平行, 细 棒形, 长 0.29~0.31 毫米, 宽 0.12~0.14 毫米, 顶 端钝, 口部 弓形; 副体 丝状, 单列 细胞, 4 一 6 个细 胞长。 腹 叶紧靠 着生, 近圆 卵形, 和 0.55 — 0.65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3— 2/5, 裂 角狭, 裂瓣三 角形, 顶 端急狭 尖, 中部 以上边 缘强烈 背卷, 基部近 横生。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圆形, 厚壁, 节状 加厚, 渐 向基 部细胞 变为长 圆形,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8 — 10x5 — 8 微米, 基 部细胞 41 一 49X 18 — 21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 层雌苞 叶和雌 苞腹叶 均密生 相齿。 蒴萼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圆形, 长 1.8 — 2.1 毫米, 宽 0.8~0.9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平 滑, 顶 端具喙 状尖。 产于 贡山独 龙江。 生 于海拔 1240 米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海南、 台湾。 印度、 斯里 兰卡、 越南、 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爪哇 )、 菲 律宾、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澳大 利亚、 非洲 也有。 51. 尖叶 耳叶苔 图版 216: 9—15 Frullania apiculata (Reinw. et al. ) Dum. (1835). 植物体 细长, 密 集平铺 呈塾状 生长, 棕 色或红 棕色。 茎 匍筒,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3—7 厘米, 直径 0.18 — 0.19 毫米, 连叶宽 1.3 — 1.8 毫米, 初 生枝较 长而伸 展, 次生 枝短而 斜伸。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 卵形, 内凹, 长 1.4 一 1.5 毫米, 宽 0.95 — 1.1 毫米, 顶端 急尖, 具 短尖, 常 内卷, 全缘, 基部 两侧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圆形, 腹 侧近于 平直, 不 下延; 腹瓣紧 贴茎, 与茎近 于平行 着生, 细 棒形, 长约 0.3 毫 米, 宽约 0.13 毫米, 顶端 圆钝, 口部 弓形; 副体 丝状, 单列 细胞, 3 — 4 个细 胞长。 腹 叶远离 着生, 卵形, 长 0.65~0.75 毫米, 宽 0.6~0.7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3, 裂角 狭, 裂瓣三 角形, 顶端急 狭尖, 边 缘近于 平展或 中部以 下具背 卷边, 基 部近于 横生。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圆形, 厚壁, 节状 加厚, 渐向基 部细胞 变长,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7 — 11X5 — 9 微米, 基 部细胞 28 — 39X 10 — 15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 层雌 苞叶和 雌苞腹 叶近于 全缘。 蒴萼 2/3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圆形, 长 1.6 — 1.8 毫米, 宽 0.6~0.7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长喙。 产于 绿春。 生 于海拔 2600 米 竹林下 枯枝落 叶层。 分布于 安徽、 湖南、 海南、 广东 等 省山地 林区。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缅甸、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老挝、 澳大 利亚、 非洲 也有。 
43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216 1— 8. W 叶 If 叶 FrullaniaserrataGou. 1. 带 朔萼的 植物体 (xl6.5), 2. 侧 叶背辩 ( X30.5), 3. 腹維 和副体 (X75), 4. 腹叶 (x30.5), 5. 侧叶顷 端细胞 (x 305), 6. 侧叶基 部细胞 (x 305), 7. 雌 包腹叶 (X30.5), 8. 雌包叶 "/f 箱和股 W ( X30.5); 9 一 15. 尖叶 耳叶苔 Frullaniaapiculata (Reinw. et al. ) Dum. 9. 带 菊萼的 植物体 (X16.5), 10. 侧叶 •nr^l? (X30.5), II. 腹难 和副体 (X75), 12.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3.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4. 腹叶 (x30.5), 15. 雌^ 叶和雌 苞腹叶 (x30.5)。 ('3 平绘) 
耳 叶苔科  433  52. 短萼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motoyana Steph . (1911). 植物体 细小, 密 集平铺 呈埜状 生长, 红棕 色或暗 红色。 茎 匍匐, 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1.5—2.5 厘米, 直径 0.1"0.12 毫米, 连叶宽 0.5~0.7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 叶紧靠 或稀疏 覆瓦状 排列; 背瓣椭 圆形, 内凹, 长 0.33"0.4 毫米, 宽 0.25 — 0.3 毫 米, 顶端 圆钝, 常 内卷, 全缘, 基 部近于 平直, 不 下延; 腹瓣 较远离 茎斜倾 着生, 短棒 形, 长约 0.2 毫米, 宽约 0.1 毫米, 顶 端钝、 口部 圆形; 副体 5 — 6 个细 胞排成 2 列组 成。 腹 叶紧靠 或远离 着生, 卵 圆形, 长 0.18"~0.2 毫米, 宽 0.18~0.2 毫米, 顶端 2 裂 达' 1/4 一 1/3, 裂 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边缘 平展, 基部 横生。 叶细 胞卵形 或 圆形, 壁呈波 曲状, 节状 加厚, 三 角体非 常大, 油体 每细胞 2 个, 边 缘细胞 10 — 12 微米, 中 部细胞 15 — 17X12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30X20 — 23 微米。 雌雄 异株。 雌 苞顶 生于茎 顶端; 最内层 雌苞叶 和雌苞 腹叶均 全缘。 蒴萼 1/2 陷 生于苞 叶中, 短 梨形, 长 1 一 1.2 毫米, 具 3 个脊, 腹脊 粗大,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短喙。 产于 贡山。 生于 林下树 皮上。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福建、 台湾等 省区。 日本 也有。 本 种根据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53. 钝瓣 耳叶苔 (新拟 ) Frullania tagawana (Hatt. et Thaith. ) Hatt. (1985) . Frullania evoluta Mitt. var. tagaziwia Hatt. et Thaith. (1977). 植物体 较小, 平 铺蔓延 生长, 红 棕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2 — 3 厘米, 直径约 0.15 毫米, 连叶宽 1 毫米, 分枝 斜展。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椭 圆形, 内凹, 长宽约 0.5 — "0.6 毫米, 顶端 圆钝, 常 内卷, 基部呈 弓形, 稍 下延; 腹瓣 紧贴莲 着生, 短 棒形, 长约 0.2 毫米, 宽 0.1~0.15 毫米, 顶 端钝, 口部 弓形; 茎叶腹 瓣常呈 披 针形, 枝叶 腹瓣呈 究形; 副 体小, 单列 细胞, 4 一 5 个细 胞长。 腹 叶远离 着生, 长圆 形, 长 0.35~0.4 毫米, 宽 0.3~0.3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7 — 1/6, 裂角 急尖, 裂瓣 三 角形, 急尖, 两侧 边缘有 时具极 狭的背 卷边, 基部 横生。 叶 细胞圆 形或长 圆形, 壁 厚, 呈波 曲状, 渐 向基部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7 — 10x7 — 10 微米, 中 部细胞 10 — 12 X 10 — 12 微米, 基 部细胞 25 — 36X 12 — 21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苞生 于侧枝 顶端; 最内 层 雌苞叶 背瓣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0.5 毫米, 顶端 急尖, 腹瓣披 针形, 顶端渐 尖, 雌苞腹 叶长圆 卵形, 长 0.8~0.9 毫米, 宽约 0.4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2, 裂角急 尖, 裂瓣披 针形, 渐尖, 全缘。 蒴萼 1/2 陷 生于苞 叶中, 长 梨形, 长约 1.3 毫米, 宽约 0.8 毫米, 具 3 个 强脊, 表面 平滑, 顶端 具稍长 的喙。 产于 盈江。 生 于林下 树皮。 印度、 泰国 也有。 本 种根据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未见 标本。 54. 欧 耳叶苔 Frullania tamarisci (L. ) Dum. ( 1835) . Jungernia n n ia ta ma risci L. ( 1753) . 
434  云南 植物志  54a. 欧 耳叶苔 原变种 图版 217: 1 — 6 - Frullania tamarisci (L. ) Dum. var. tamarisci 植物体 较大, 密 集平铺 呈埜状 生长, 红 棕色, 常有 光泽。 茎 匍匐, 规则 1 一 2 回羽 状 分枝, 长 2 — 4 厘米, 直径 0.2 — 0.25 毫米, 连叶宽 1.2 — 1.4 毫米, 分枝 斜伸。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背瓣不 对称宽 卵形, 内凹, 长 1.2 — 1.3 毫米, 宽 0.8"~0.9 毫米, 顶端急 狭尖, 具 短尖, 常强烈 内卷, 基部两 侧稍不 对称, 背侧下 延裂片 较大, 圆形, 腹 侧下延 较小, 半 圆形; 腹瓣稍 远离茎 着生, 长 盗形, 长 0.24~0.26 毫米, 宽 0.15~0.19 毫 米, 顶端稍 斜钝, 口部稍 狭缩; 副体 1 一 2 列 细胞, 长 4 一 5 个 细胞; 腹 叶远离 着生, 宽 卵形, 长 0.5~0.55 毫米, 宽 0.55~0.6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5 — 1/4, 裂 角急尖 或钝,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或钝, 中部 以上边 缘强烈 背卷, 基部两 侧强烈 耳垂状 下延。 叶 细胞卵 形或长 圆形, 常具 1 一 3 列油 胞和多 数散生 油胞, 壁平 直或波 曲状, 渐向 基部节 状加厚 明显, 三角体 变大, 边 缘细胞 10 — 14X7 — 10 微米, 基 部细胞 31 — 44 X 15 — 21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丽江。 生 于林下 树皮。 分布于 陕西、 江苏、 安徽、 浙江、 台湾等 省区。 俄罗斯 (西 伯利亚 )、 日本、 喜 马拉雅 地区、 马来 西亚、 欧洲、 北美洲 也有。 54b. 欧耳 叶苔卷 边变种 (新拟 ) Frullania tamarisci var. viemamica (Hatt. ) Hatt. (1985). Frullania ixvatsukii Hatt. subsp . viemamica Hatt. ( 1976) .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主要区 别是: 侧叶 背瓣和 腹叶长 明显大 于宽, 呈长 圆形或 长圆方 形, 腹叶 2 裂达 1/6 — 1/5, 两 侧边缘 常具背 卷边。 产于 丽江。 生于 树皮。 分布于 四川。 越南 也有。 本变 种根据 Hattori (1985) 记载 收录。 54c. 欧耳 叶苔长 叶变种 (新拟 ) 图版 218: 1—10 Frullania tamarisci var. elongatistipula (Vard. ) Hatt. (1985). Frullania elongatistipula Verd. (1972). 本变种 植物体 粗大, 茎长 3 — 8 厘米, 连叶宽 2 — 2. 5 毫米。 侧叶 背瓣长 圆形, 长 2.1 — 2. 3 毫米, 宽 1.3 — 1.5 毫米, 顶端渐 尖或急 长尖。 腹 叶长圆 卵形, 长 0.7 — "0.9 毫米, 宽 0.4 — 0.6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3 — 1/4, 边 缘平展 或具极 狭的背 卷边。 侧叶背 辦 具单列 油胞。 蒴萼倒 梨形, 长 1.6 — 2 毫米, 宽 0.9 — 1.1 毫米, 具 3 个脊, 表面平 滑, 顶端具 短喙。 孢子 球形, 直径 31 — 47 微米, 表面 是颗粒 状瘤。 弹丝 1 条 螺纹, 直 径 18 — 23 微米。 产于 永善、 大关。 生于 1500 — 1650 米林下 腐木。 分布 于我国 西藏。 我国西 南地区 特有。 55. 列胞 耳叶苔 图版 218: 11—14 Frullania moniliata (Reinw. et al. ) Mont. (1842). Jun^renfianuia moniliata Reinw. et al. (1824); Frullania tamarisci subsp. obescura (Verd. ) Hatt. (1972). 植物体 细长, 密 集平铺 呈塾状 生长, 淡棕 色或红 棕色, 稍具 光泽。 茎 匍箇, 规则 
耳 叶苔科  435  图 版 217 1—6. 欧 耳叶苔 原变种 Frullania tamarisci (L. ) Dum. var. tamarisci, 1. 植物体 一部分 (X16.5), 2. 侧 叶背辩 (x30.5),3. 腹辦 和副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 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13. 毛 耳苔爪 哇亚种 Jubula hutchinsiae subsp. javanica (Steph. ) Verd. 7. 带 菊粤的 植物体 ( x 16.5), 8. 侧叶 背維 和腹瓣 (X30.5), 9.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10.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11. 腹叶 (X30.5), 12. 雌 苞腹叶 (X30.5), 13. 雌苞 叶背辦 和腹維 (x30.5)„ (马 平绘) 
43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8 1—10. 欧 叶苔 K 叶变种 Frullania tamarisci var. elongatistipula (Verd. ) Halt. 1. 带 蒴萼的 植物体 ( X 16.5), 2. 侧叶背 » (X30.5), 3. 腹辦 和副体 (X75), 4. 侧叶顶 端细胞 (x305), 5. 侧叶基 部细胞 (x305), 6. 腹叶 (X30.5), 7. 雌 包腹叶 (X30.5), 8. 雌苞 叶背瓣 和腹辦 (x30.5), 9. 弹丝 (x305), 10. 孢子 (x305)'; II — 14. 列胞 耳叶苔 Frullania moniliata (Reinw. et al. ) Mont. 11. 植物 体部分 (xl6.5), 12. 侧 叶背維 (x30.5),13. 腹辦 和副体 (X75), 14. 腹叶 (x30.5)。 (马 平绘) 
毛 耳苔科  437  1 一 2 回羽状 分枝, 长 2—10 厘米, 直径 0.16~0.17 毫米, 连叶宽 1 一 1.2 毫米, 分枝 短而 扩展。 侧 叶疏松 覆瓦状 排列; 背瓣阔 卵形, 内凹, 长 0.9 — 1.1 毫米, 宽 0.6"0.7 毫米, 顶端 急尖, 具 短尖, 常强烈 内卷, 全缘, 基部两 侧近于 对称, 背侧 和腹侧 下延裂 片 圆形; 腹瓣 紧贴茎 着生, 短 棒形, 长 0.25 — "0.26 毫米, 宽 0.12"0.14 毫米, 呈 20°~40° 角稍 斜倾: 副体 丝状, 基部宽 2 个 细胞, 长 4一5 个 细胞; 腹叶 较远离 着生, 卵 形或倒 卵形, 长 0.5 — 0.6 毫米, 宽 0.5~0.55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3 — 1/4, 裂角狭 急尖, 裂瓣三 角形, 急尖, 边缘 平展, 基 部两侧 稍下延 或具狭 的下延 裂片。 叶细 胞圆形 或 卵形, 具单 列油胞 或稀疏 的散生 油胞, 上 部细胞 薄壁, 中 部细胞 稍呈波 曲状, 基部细 胞壁稍 加厚, 无三角 体或不 明显, 棕色, 近于 透明, 边 缘细胞 10—13x9—10 微米, 基 部细胞 15 — 26X10 — 15 微米。 未见 蒴萼。 产于 镇雄、 大关、 永善、 葬良、 德钦、 贡山独 龙江。 生于 1600 — 3400 米林下 树干、 树 皮上。 分 布于黑 龙江、 陕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西藏、 浙江、 台 湾等省 区山地 林区。 朝鲜、 日本、 俄罗斯 (远东 地区) 也 有。 30. 毛耳 苔禾斗 Jubulaceae 植 物体中 小型, 褐绿 色或墨 绿色, 疏松 丛生。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叶 3 列, 侧 叶覆状 蔽前式 斜列, 比茎宽 2 — 3 倍; 背瓣平 展前部 内凹, 卵 形或椭 圆形, 先 端急尖 或 圆钝, 叶缘 具齿或 平滑, 基部不 下延; 腹 瓣小, 盗形, 球形或 卵形, 着生于 背瓣腹 侧、 远 离茎的 边缘一 点上; 无 副体或 极小。 腹 叶大, 圆形, 椭 圆形, 基 部收缩 抱茎着 生, 长大 于宽, 2 裂达 1/2 深, 裂 角钝, 裂三 角形, 叶 边具毛 状齿或 全缘, 两基 角下延 较长。 叶 细胞六 边形, 薄壁, 三 角体小 或无, 角质层 平滑。 雌苞 生于茎 或侧枝 先端, 雌 苞 叶比茎 叶大, 全缘 或边缘 有齿。 蒴 萼耳叶 苔型, 上部有 纵脊, 先部有 短喙。 雄 苞生于 侧短 枝上, 雄苞叶 多对, 穗状。 本 科虽然 Klinggraef (1858) 已经 建立, 但是 仍有许 多苔类 学把这 类植物 隶属于 Frullaniaceae 或属于 Lejeuneaceae 科。 本志歹 'J 为独立 禾斗。 云南有 1 属。 1. 毛 耳笞属 Jubula Dum. 植 物体细 小或中 等大, 疏 松平铺 生长, 深绿 色或褐 绿色。 茎 匍匐, 不规则 羽状分 枝, 分枝 扩展。 叶 3 列; 侧叶 2 列, 斜列、 覆瓦状 蔽前式 排列, 常 分化为 背瓣和 腹瓣; 背 瓣大, 平展或 内凹、 卵 形或椭 圆形,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具 短尖, 平 展或稍 内卷, 叶缘 具齿或 全缘, 基 部近于 平直, 不下 延或下 延裂片 较狭; 腹瓣 远离茎 着生, 与茎近 于平行 排 列或稍 斜列, 盗形, 球形或 卵形, 稀为披 针形; 副体 缺失或 极小。 腹 叶大, 近 圆形或 宽椭 圆形, 长大 于宽, 顶端 2 裂, 裂 角狭, 裂瓣 直立三 角形, 急尖或 渐尖, 叶缘 具毛状 齿或 全缘, 基部 呈弓形 着生, 两 侧下延 较长。 叶细 胞多角 形或六 边形, 薄壁, 无 节状加 厚,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雌雄 同株。 雌苞 生于茎 或侧枝 顶端; 雌苞叶 全缘或 具齿, 雌腹 
438  云南 植物志  叶 顶端常 2 裂, 全缘或 具齿。 蒴萼具 3 个脊,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短喙。 孢子棕 绿色, 表 面具 细颗粒 状瘤, 直径 20 — 28 微米; 弹丝 1 条 螺纹。 本 属我国 曾记录 4 种, 云 南现知 1 种 1 亚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侧叶 和腹叶 边缘具 多数不 整齿, 腹 叶齿长 4 (10) 一 12 个细胞 1. 日本 毛耳苔 J. japonica 2 (1) 侧叶和 腹叶边 缘齿少 或缺, 腹 叶齿长 1 一 4 个细胞 2. 毛耳苔 J. hutchinsiae 1. 日本 毛耳苔 图版 219: 1—7 Jubula japonica Steph. (1897); Piippo (1990). Jubula jaoii Chen (1954). 植 物体中 等大, 淡绿 色至黄 绿色, 有时褐 绿色, 稀疏 丛生。 茎 匍匐, 长 2 — 6 厘米,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带叶宽 1 一 2. 2 毫米, 直径 0.2~0.3 毫米。 叶 3 列; 侧 叶覆瓦 状蔽前 式 排列; 侧 叶背瓣 向两侧 伸展, 卵 圆形, 先端 圆钝, 具多 数不整 齐齿; 腹 瓣卷呈 盔形囊 状, 基部有 小口, 生于 远离茎 背瓣腹 侧的一 点上, 长约 为宽的 一倍。 叶细胞 薄壁, 六边 形, 内径 20 — 28 微米, 角质层 平滑。 腹 叶近似 圆形, 先 端二裂 达长的 1/3 — 1/2, 裂瓣 三 角形, 边缘 具不整 长齿, 长 4 (10) —12 个 细胞, 比茎宽 3 — 4 倍。 雌雄 同株。 雌苞 顶生, 苞叶 一对, 2 裂 达长的 1/2, 有不规 则齿, 有时基 部有新 生枝。 蒴 萼大, 梨形, 上部具 3 条脊。 雄穗生 于侧短 枝上, 雄苞叶 4 一 6 对。 产于 昭通。 生于林 下树干 基部。 分布于 四川。 日本 也有。 2. 毛耳苔 Jubula hutchinsiae (Hook. ) Dum. 2a. 毛耳苔 原亚种 Jubula hutchinsae (Hook. ) Dum. subsp. hutchinsiae 原亚 种云南 不产。 2b. 毛 耳苔爪 哇亚种 图版 217: 7 — 13 Jubula hutchinsiae (Hook. ) Dum. subsp. javanica (Steph. ) Verd. (1928). Jubula javanica Steph. (1911). 植物体 较大, 疏 松平铺 呈塾状 生长, 深绿 色或棕 绿色。 茎 匍匐, 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长 1.5 — 3 厘米, 直径 0.2~0.24 毫米, 连叶宽 1.7 — 2.1 毫米, 分 枝长而 斜展。 侧叶覆 瓦状 排列, 斜列; 背瓣 卵形, 稍 内凹, 长 0.9 — 1.1 毫米, 宽 0.7"0.8 毫米, 顶端急 尖, 具 长尖, 常 内卷, 边 缘常具 2 — 5 个毛 状齿, 背侧 边缘呈 弓形超 过茎, 腹侧 边近于 平直, 基部 平直不 下延; 腹瓣 远离蓥 着生, 与 茎近于 平行, 圆 盗形, 长 0.26~0.3 毫 米, 宽 0.16 —" 0.19 毫米, 顶端 圆形, 口部稍 溢缩; 无 副体。 腹 叶紧靠 着生, 宽 卵形, 长 0.6 — 0.7 毫米, 宽 0.5~0.6 毫米, 顶端 2 裂达 1/3, 裂角狭 急尖, 裂瓣直 立三角 形, 渐尖, 全缘或 有时具 1 一 2 个齿, 基部 弯弓形 着生, 两侧下 延裂片 较长。 叶 细胞六 边 形或多 边形, 薄壁, 无节状 加厚,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油体 每细胞 6 — 10 个, 边缘细 
毛 耳苔科  439  图 版 219 • 日本 毛耳苔 JubulajaponicaSteph. 1. 植物体 的一段 腹面观 (xl5), 2. 雄穗 (X30), 3, 枝 的一段 示腹辦 (X30), 4. 蒴萼 (X15), 5、 6. 腹叶 (X30), 7. 叶边 齿细胞 (x210)。 (仿陈 邦杰) 
440  云 南植物 志  胞 15 一 23 XII — 13 微米, 基 部细胞 33 — 47x20 — 31 微米。 雌雄 同株; 雌苞生 于茎顶 端; 最内层 雌苞叶 背瓣长 圆形,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边缘 具齿, 腹瓣 长圆披 针形, 渐尖, 边缘 具齿, 雌苞腹 叶长圆 卵形, 上部 2 裂达 1/2 — 2/3, 裂 角狭, 裂 瓣长圆 卵形, 顶端 渐尖, 边缘 具疏齿 C 蒴萼陷 生于苞 叶中, 倒 卵形, 长 1.6 — 1.8 毫米, 宽 1 一 1.1 毫米, 具 3 个 锐脊, 表面 平滑, 顶端具 短喙。 产 于贡山 独龙江 C 生于 1450 — 2200 米林 下腐殖 质层。 分布于 安徽、 福建、 台湾等 省山地 林区。 日本、 印度、 印度 尼西亚 (爪 哇、 苏门答 腊)、 巴布 亚新几 内亚、 菲 律宾、 夏威夷 也有。 31 . 细麟 笞禾斗 Lejeuneaceae 植 物体小 到大, 灰绿 色至黄 绿色, 稀 棕色或 黑色。 茎 匍匐, 紧贴 基质, 稀 倾立。 分 枝细鳞 苔型, 稀耳叶 苔型。 叶 二列或 三列, 蔽前式 排列。 侧叶 腹瓣常 远比背 瓣小, 形态 多样, 透 明疣常 存在, 位置 随腹瓣 顶端结 构不同 而异。 附体缺 失或单 细胞, 稀多 细胞。 腹叶每 对侧叶 1 个, 稀 2 个 或缺。 假根吸 盘状或 束状, 生于 腹叶基 部或茎 腹面。 雌雄同 株或 异株。 腹 苞叶限 于雄器 苞基部 或生于 整个雄 器苞。 每个雄 苞片有 1 一 2 个精 子器, 稀 多个。 雌器苞 顶生, 新生枝 1 一 2 个, 稀无。 每个蒴 萼内有 一个颈 卵器。 蒴萼 形态多 样。 孢蒴圆 球形, 黑 褐色。 蒴柄横 切面具 12 或 16 个外部 细胞和 4 个内部 细胞。 蒴壁 2 层。 孢蒴 4 瓣 纵裂。 弹丝 远比孢 子少, 具 1 一 2 条 螺纹, 有时 螺纹不 明显。 孢子 多数, 在 孢蒴开 裂前已 发育成 多细胞 结构, 表 面密被 细疣。 本 科是苔 类植物 中最大 的科, 全 世界有 97 属, 多数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约有 40 属。 云南 曾记录 20 属, 现报道 18 属, 100 种。 对几个 新种和 几个曾 在云南 记载的 种如: Ceratolejeunea sinensis Chen & Wu, Strep- silejeunea bhamensis Steph. , Cololejeunea magnipapillosa (Kamin. ) Chen & Wu, Lejeunea retifolia Chen, Lopholejeunea yunnanensis Chen, Pycnolejeunea eximia Jovet & Tix. , Tax- ilejeunea crassiretis Herz. 等的 处理, 将 在另文 发表。 Piippo (1990, 1998), 何小兰 (1997) 等都在 云南的 名录中 列举了 Cheilolejeunea ceylania (Gott. ) Schust. & Kachroo 及 Cololejeunea macounii (Spruce ex Linderw. ) Evans, 但追蒴 其原始 文献, 他们 的报道 为错误 的文献 引证。 分属 检索表 1 (32) 植 物体具 腹叶; 叶细胞 平滑。 2 (31) 每二侧 叶具一 腹叶。 3 (22) 腹 叶顶端 不裂, 稀浅 H 或略 浅裂。 4 (7) 茎规 则羽状 分枝; 植 物体呈 树状; 分枝耳 叶苔型 5 (6) 侧叶顶 端尖, 边缘具 ifi; 腹 叶顶端 具细齿 6 (5) 侧叶顶 端钝或 纯圆, 边缘 全缘; 腹 叶顶端 全缘…  1. 敏 萼苔属 Ptychanthus 2. 异 鳞苔属 Tuzibeanthus 
细 憐苔科  441  7 (4) 茎不规 则稀疏 分枝; 植物 体不呈 树状; 分 枝为细 饑苔型 或耳叶 苔型。 8 (9) 分 枝为耳 叶苔型 3. 瓦 鳞苔属 IVocholejeunea 9 (8) 分枝常为细^^苔型。 15) 叶 中部细 胞长大 于宽; 三角 体大, 心形 (具 2 个 凸边, 1 个凹边 )。 12) 油体聚 合型, 每 个细胞 2 — 3 个 (护 蒴苔型 ); 新生枝 1 一 2 个 4. 鞭 续苔属 Mastigolejeunea 11) 油体均 质型, 每 个细胞 无数; 新 生枝缺 ; 14) 鞭状 枝缺; 菊萼具 2 — 3 个 常带刺 的脊; 雄苞叶 下位; 胞芽 盘状, 常 存在; 雌 腹苞叶 顶端常 浅 2 裂 5. 尾 鳞苔属 Caudalejeunea 13) 鞭 状枝常 存在; 薪萼具 5 — 10 个平滑 的脊; 雄苞叶 上位; 胞 芽缺; 雌腹 苞叶顶 端不裂 …… 6* 顶 麟苔属 Acrolejeunea 10) 叶中 部细胞 等径, 三 角体大 或小, 不为 心形。 17) 叶细胞 壁常呈 掠色; 雌器苞 顶生, 无新 生枝; 菊萼具 4 个脊, 脊多刺 "7*冠 麟笞属 Lopholejeunea 16) 叶 细胞壁 常不为 掠色;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一 2 个新 生枝; 菊 萼的脊 平滑。 19) 叶顶 端尖; 油体均 质型; 蒴萼具 8 — 10 个脊 8. 多 裙苔属 Spruceanthus 18) 叶顶 端圆; 油 体聚合 型或不 明显聚 合型; 菊萼具 4 一 5 个脊 C ;21) 油 体大, 每 个细胞 1 一 2 个; 蒴柄横 切面具 12 + 4 结构; 新 生枝叶 发生顺 序为密 鱗苔型 … 10. 白 锁苔属 Leucolejeunea ;20) 油 体小, 聚合 型或不 明显聚 合型, 每个细 胞超过 5 个; 蒴柄横 切面具 16 + 4 结构; 新生枝 叶发 生顺序 多为细 麟苔型 9. 原 麟苔属 Ardiikjeunea ;3) 腹叶 二裂。 :24) 油 体大, 聚 合型, 每 个细胞 1 一 4 个; 腹瓣 中齿不 明显, 角齿 锐尖; 透明疣 远轴生 11. 唇 锁苔属 Cheilolejeunea :23) 油 体小, 聚合 型或均 质型, 每 个细胞 5 个 以上; 腹 瓣中齿 明显, 角齿 缺或不 明显; 透明抚 近轴生 C ;26) 侧 叶不具 油胞; 雌苞叶 及雌腹 苞叶边 缘全缘 12. 细 麟苔属 Lejeunea ;25) 侧叶具 油胞; 雌 苞叶及 雌腹苞 叶边缘 具齿, 稀 全缘。 ;28) 叶细 胞大; 细胞 壁薄; 中部 球状加 厚大; 腹叶 船形, 基 部常由 6 个加 长细胞 构成; 新生枝 缺; 腹瓣 中齿钝 13. 薄 蛾苔属 Leptolejeunea [21) 叶 细胞小 或大; 细 胞壁薄 到中等 加厚; 中部球 状加厚 缺或不 明显; 腹 叶不为 船形, 基部细 胞没 有明显 加长; 新生 枝存在 或缺; 腹辦中 齿多呈 钩状。 :30) 叶细 胞均旬 薄壁; 三角体 小或不 明显, 中 部球状 加厚缺 15. 针 销苔属 Rhaphidolejeunea :29) 叶细 胞壁略 加厚, 三角 体大, 中部 球状加 厚常不 明显; 腹 叶裂瓣 斜展或 近水平 伸展; 新生 枝通 常存在 14. 角 敏苔属 Drepanolejeunea :2) 每一 侧叶具 一腹叶 16. 管 叶苔属 Colura 1) 植物 体不具 腹叶; 叶细 胞平滑 或具疣 ;34) 分枝小 苔型; 植物 体极小 17. 小 敏苔属 Aphanolejeunea :33) 分 枝细蛾 苔型; 植物 体小到 中等大 18. 疣 観苔属 Cololejeunea 
442  云 南植物 志  1. 被 萼苔属 Ptychanthus Nees 植物体 较大, 树状 分枝。 分枝 为耳叶 苔型。 叶 三列, 侧叶 二列, 覆瓦状 排列, 卵 形, 常 具短的 尾尖, 边 缘或多 或少具 细齿。 叶 中部细 胞长大 于宽, 细胞 壁薄至 轻微加 厚, 三角 体大, 中部球 状加厚 1 个, 通常 明显。 油体聚 合形。 油 胞及假 肋缺。 雌雄同 株。 雄穗顶 端具无 性枝, 腹 苞叶生 于整个 雄穗。 雌苞叶 顶生, 具 1 个新 生枝, 新 生枝叶 发 生顺序 为细麟 苔型。 蒴 萼长倒 卵形, 具 8 — 10 个平滑 的脊。 蒴柄 无节。 本 属现有 1 种, 云南 也产。 1. 敏萼苔 图版 220: 1—6 Ptychanthus striatus (Lehm. & Lindenb. ) Nees ( 1838) . Jungrmannia striatus Lehm. & Lindenb. (1832); Frullania striatus ( Lehm. & Lindenb. ) Mont. (1842) ; Ptychanthus perrottetii (Steph. ) Steph. (1912); P. cauda- tus Herz. ( 1930); P. integerrimus Horik . ( 1934); P. striatus var. perrottetii (Steph. ) Veid. (1934) ; P. striatus var. caudatus (Herz. ) Hatt. (1952). 植物体 粗壮, 长达 70 毫米, 带叶宽 2 — 3 毫米, 棕 绿色。 茎粗 220 — 280 微米, 一 回或二 回不规 则羽状 分枝, 通常呈 树状。 侧叶 覆瓦状 排列, 卵形, 长 0.7 — 1.3 毫米, 宽 0.5 — 1.0 毫米, 顶端 尾尖, 边 缘常具 粗齿或 细齿, 稀 全缘, 叶 缘有点 内折。 叶边缘 细胞 8 — 12x7 — 10 微米, 中部细 胞长大 于宽, 14 一 25X10— 16 微米, 细 胞壁薄 至轻微 加厚, 三角 体大, 中 部球状 加厚常 明显, 基部细 胞与中 部细胞 相似, 角质层 平滑。 油胞 和假 肋缺。 腹 瓣小, 卵形, 长为 背瓣的 1/2 — 1/4, 通常 退化, 顶端 截形, 具 1 个齿。 腹叶近 圆形, 顶端全 缘或具 细齿, 宽 为茎的 3 — 4 倍。 雌雄 同株。 雄穗生 于长的 枝上, 顶 端具无 性枝, 苞叶 5 — 16 对, 腹 苞叶生 于整个 雄穗。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个新 生枝, 新 生枝 叶的发 生顺序 为细麟 苔型。 雌苞叶 卵形, 边 缘常具 细齿, 顶端 具长或 短尖, 腹瓣 小, 腹 苞叶方 圆形, 顶端具 细齿。 蒴萼倒 卵形, 长约 1.4 毫米, 宽约 0.7 毫米, 具 8 — 10 个平滑 的脊。 产于 贡山、 昆明、 河口、 绿春、 金平、 元阳、 下班、 沧源、 瑞丽、 腾冲、 耿 马及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林下 树干、 树枝、 树 基及岩 面上, 稀 生于叶 面及朽 木上。 广泛 分布于 我国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非洲、 亚洲 及大洋 洲均有 记录, 为泛 热带分 布种。 2. 异 鳞苔属 Tuzibeanthus Hatt. 植 物体中 等大, 分枝 为耳叶 苔型。 叶 三列, 侧叶 2 列, 覆瓦状 排列。 侧叶 卵形, 顶 端钝 或圆, 叶边 全缘, 背部 边缘基 部常呈 耳状。 油体聚 合形。 叶 细胞近 等径, 壁薄, 三 角 体大, 中部 球状加 厚明显 或缺。 角质层 平滑。 油 胞和假 肋缺。 腹瓣 卵形, 小, 通常强 烈 退化。 腹叶近 圆形, 顶端 不裂, 全缘, 基部深 波状插 入茎。 雌雄 异株。 雄穗 穗状, 顶 端 常具无 性枝, 腹 苟叶生 于整个 雄穗。 雌器苞 顶生, 具 1 个新 生枝。 新生 枝叶发 生顺序 为细麟 苔型, 雌苞叶 及雌腹 苞叶均 全缘。 蒴萼倒 卵形, 具 8 一 10 个平滑 的脊。 
细 蝌苔科  443  图 版 220 1—6. 51 筹苔 Ptychanthusstriatus (Lehm. & Lindenb. ) Ne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