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Digitized by the Internet Archive
in 2011 with funding from
Institute of Botany, CAS and Internet Archive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yunnanzhiwuzhi05wuzh


云南 植物志 第五卷 ' (种子 植物)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云南 省科学 技术委 员会资 助项目  S0001437 M 4 4 展扯  〃、  ,i\  富; 书 i 图" 所 一 物一 植一 院" 科" 中  1 ^ 9 
内 容简介 « 云南 植物志 》 系 记载云 南地区 野生及 习见栽 培高等 植物的 专志。 共分 苔藓 植物、 蕨 类植物 和种子 植物三 大类。 本卷为 种子植 物的第 五卷, 共记载 神子植 物番荔 枝科、 川 草科、 拢牛儿 苗科、 苦苣 苔科等 38 科 135 属 775 种。 对科、 属、 种 的名称 (包括 正名及 别名入 形态、 产地、 分 布等均 作了扼 要的记 述; 对 现在巳 知有经 济价值 的种类 及其用 途也摘 要加以 介绍。 大部 分种类 附有形 态特征 比较图 或植株 全貌图 ,共 23 4 幅。 本书 可供植 物学、 农学, 林学、 园艺 学和药 学等工 作者及 有关部 门参考 o  云南 植物志 第五卷 (种子 植物)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编著 责 任编辑 于 拔 曾桂芳 4^ « «k 庥 a 出版 北京 东黄城 根北街 i6 ^ 政 编码: 10070'' 命 $ft«f 4jr 印刷 新华 书店北 京发行 所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经售 * 1991 年 5 月第 一 SS ^f* : 787x1092 1/16 1991 fp 5 g 第 一次印 80 印強 : 51 1/4 接页 : 2 印 数: oiwi—iooo ^m. : 1 16K 000 ISBN 7-03-001801-X/Q . 259 定价: B4.00 5E 
FLORA YUNNANICA  Tomus 5 (SPERMATOPHYTA)  INSTI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1AE SINICAE EDITA  Science Press  1 9 9 
主 编 吴征缢 , 副主编 陈 介 编著者 陈 介 袁淑华 陶德定 庄 璇 陈书坤 陈佩珊 陶国达 李延辉 徐廷志 包士英 方瑞征 李锡文 李 恒 (中 国科学 院昆明 植物研 究所) 王从皎 (西 南林 学院) 黄素华 (云南 大学) 赵毓棠 (东 北师范 大学) 绘图者 曾孝濂 杨建昆 吴锡麟 肖 溶 张宝福 李锡畴 刘怡涛 王红兵 李 楠 于振洲  Redactores Wu Zhengyi (Wu Cheng-yih) et Chen Jie (Chen Cheih) Auctores Chen Jie (Chen Cheih) Yuan Shuhua Tao Deding Zhuang Xuan (Chuang Hsuan) Chen Shukun Chen Peishan Tao Guoda Li Yanhui Xu Tingzhi(Hsu Ting-zhi) Bao Shiying(Bao Shih-ying) Fang Ruizheng(Fang Rhui-zheng) Li Xiwen(Li Hsi-wen> Li Hen (Institutum Botanicum Kunmingense Academiae Sinicae) Wang Congjiao (Collegium Silvicuiturae Australi- Occidentale) Huang Shuhua (Universitas Yunnanensis) Zhao Yutang (Universitas Normalis Boreali- Orientalis) Delineatores Zeng Xiaolian Yang Jiankun Wu Xilin Xiao Rong Zhang Baofu Li Xichou Liu Yitao Wang Hongbin Li Nan Yu Zhenzhou 
s  录  各 论 6a. 领 春木科 Eupteleaceae j 6b. 7JC 青树科 Tetracentraceae 2 7. 连 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3 8. 番 蕴枝科 Annonaceae 5 29. 三 白草科 Saururaceae 63 50. 川 草禾斗 Podostemaceae 68 67. 拔牛 儿苗科 Geraniaceae 70 69. 酢 浆草科 Oxalidaceae 97 85. 五 桠果科 Dilleniaceae 107 106. 番木瓜 禾斗 Caricaceae 112 116. 龙脑 香禾斗 Djpterocarpaceae 115 126. 藤黄科 Guttiferae 125 159. 杨梅科 Myricaceae 15 q 161. 桦木科 Betulaceae 154 162. 捧科 Corylaceae yj2 200. 槭树科 Aceraceae 199 209. 山茱 萸禾斗 Cornaceae 249 209a. 鞘 柄木科 Toricelliaceae 286 216. 越梧科 Vacciniaceae 288 232a. 四 角果科 Carlemanniaceae 348 233.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352 243. 梧梗科 Campanulaceae 452 243a. 五 隔草科 Pentaphragmataceae 509 243b. 楔 瓣花科 Sphenocleaceae 511 256. 苦 苣笞科 Gesneriaceae 512 258. 胡麻科 Pedaliaceae 689 258a. 角 胡麻科 Martyniaceae 691 270. 无叶 莲禾斗 Petrosaviaceae 694 271' 7_K 麦冬科 Juncaginaceae 696 278. 角 果藻科 Zanmchelliaceae 697 279. 茨藻科 Najadaceae 699 283. 黄 谷精科 Xyridaceae 702 296. 雨 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7n4 
云南 植物志  303. 浮萍科 Lemnaceae 709 . 71 ^ 304. 黑 三棱科 Sparganiaceae /1J 71 7 305. 香蒲科 Typhaceae 307. 鸢尾科 Iridaceae 719 7SS 310. 百部科 Stemonaceae 索 引 经济植 物索引 784 
6a. 领 春木科 Eupteleaceae nom. conserv.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具长 短枝, 每年萌 发的枝 条基部 均有数 环叠生 环状芽 鳞片痕 ;芽通 常侧生 ,芽鳞 多数, 革质, 常为 扩展的 略鞘状 地的叶 柄基部 所包。 单叶, 互生, 羽状脉 ,边缘 具齿; 叶柄 较长, 无 托叶。 花两性 ,无 花被, 单生 于苞片 腋间, 有花 6 — 12 朵, 似 簇生, 先叶开 放, 有明显 的花梗 ;雄蕊 较多, 6 — 18 枚, 1 轮, 花丝 丝状, 最后常 弯曲, 花 药近圆 柱形, 2 室, 红色, 底部 着生, 侧缝 开裂, 药隔 向顶部 延伸; 心皮 多数, 离生, 有 8 — 18 枚, 生 于扁平 的花 托上, 1 轮; 子房 扁平, 偏斜, 1 室, 有倒 生胚珠 1 一 3(— 4) 个, 着生于 子房腹 缝线上 (即边 缘胎座 marginal placentation), 1 列; 柱头生 于子房 腹缝线 顶部; 具子 房柄。 翅果, 长倒 卵形, 常 1 侧具翅 ,有 果梗; 种子 1 一 3 ( — 4) 枚, 小, 橢 圆形; 胚小, 胚乳 丰富。 1 属, 2 种, 分布于 我国、 日本及 印度的 温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 种; 云南亦 产。 本 科在各 植物系 统中的 位置, 各家有 不同的 看法, 最早在 A. Engler 的系 统中, 归干 毛茛目 (Ranales), 与昆栏 树科 (Trochodendraceae)^ 连 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及 毛茛科 (Raminculaceae) 有较近 的亲缘 关系。 而 在近些 时候的 A. Cronquist (1981 年> 植物系 统中, 则归 入与木 兰亚纲 (Magnoliidae) 接近 的金缕 梅亚纲 (Hamamelidae) 金 缕梅目 (Order Hamameli dales) 中, 并认为 与连香 树科、 悬 铃木科 (Plata nce ae)、 金缕 梅科 (Hamamelidaceae)、 昆栏树 科及五 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有一定 的亲缘 关系, 其 中尤其 是与前 者更为 密切, 而与毛 茛科等 的关系 则略有 疏远, 至 于与番 荔枝科 (Annonaceae) 的关 系就更 远了。 1. 领 春木属 Euptelea Sieb. et Zucc 形态 特征与 科同。 仅 2 种。 1 种产于 日本, 1 种产于 我国及 印度。 云南仅 1 种。 有学者 主张将 本属并 入昆栏 树科。 1. 领春木 (河南 ) 图版 1, 1-4 少子 云叶、 正 心木、 水桃 (河南 ), 钥匙树 (河南 植物志 ), 大果 领春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rns. (1864)*; Hook. f. ( 1872); vaa Tiegh. (1900); Rehd. et Wils. inSarg. ( 19 13); 陈嵘 (1937); 方文培 (1944)*; A. C. Smith (1946);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79)*; 河南 植物志 (1981)*; 中国 树木志 (1983)*. Euptelea davidiana Baill. (1875); Hemsl.in Hook. ( 1905)*; E. franchetii van. Tiegh. (1900);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胡 先繍, 陈焕镛 (1927)*; 陈嵘 ( 1937)*; E. delavayi van Tiegh. (1900); E. minor Ching( 194 1)*; E.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rns, form, franchetii (van Tiegh.) P. C. Kuo (1974)*; 中国树 木志 (1983).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15 米, 树皮紫 黑色或 棕灰色 ;小枝 无毛, 紫黑色 或灰色 ,有长 、短枝 f 
芽卵形 ,鳞片 革质, 深褐色 ,有 光泽。 叶片 纸质, 卵 形或近 圆形, 有时 为宽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H 厘米, 宽 3 — 9 厘米, 顶端 渐尖, 尖 头长约 1.5 厘米,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稀 圆形: 边缘具 粗锯齿 ,齿尖 加厚, 中部以 下近基 部全缘 ,叶 面无毛 或被疏 柔毛, 以后 脱落而 ^ 于脉上 残存, 背面无 毛或脉 上被糙 伏毛, 脉腋具 簇毛, 被白粉 或无, 侧脉 6 一 11 对; 叶柄长 2- 5 厘米, 初 时被疏 柔毛。 花 丛生, 苞片椭 圆形, 早落, 花梗长 3 一 5 毫米; 雄蕊 6 一 14 枚, 长 8 — 15 毫米, 花药 江色, 比花 丝长, 药 隔伸出 部分长 ' 7 一 2 毫米; 心皮 6 一 12 枚丄 离生, 偏斜, 长 2 一 4 毫米, 柱头 具粘性 微小的 突起, 有胚珠 1 一 3 (— 4 )。 翅果长 5 一 17 毫米, 宽 3 — 5 毫米, 棕红色 ,长倒 卵形, 1 侧 凹缺, 果枝长 8 一 11 毫米; 种子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紫 里色, 有 光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10 月。 、 '、" 产几 乎全省 (除滇 中及西 双版纳 外), 生 于海拔 1500 — 3 500 米的 山谷、 山坡 溪边阔 叶 林中; 甘肃、 陕西、 山西、 浙江、 湖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亦有。 印度有 分布。 树皮可 作制胶 原料; 木材淡 黄色, 可作 家具及 农具等 用材; 种子 含油; 树形 美观, 可供 观赏。 6b. 7}C 青树科 Tetracentraceae nom. conserv. 落叶 乔木, 具 长枝与 短枝。 芽细长 ,斜出 ,顶 端尖。 单叶, 单生 于短枝 顶端, 具掌 状脉, 边缘 具齿; 托叶 与叶柄 合生。 花小, 两性, 呈穗状 花序, 着生 于短枝 顶端, 与叶 对生或 互生, 多花; 苞片 极小, 花被片 4 ,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4 ,与 花被片 对生, 与心皮 互生; 雌蕊单 U 子 房上位 ,心皮 4, 沿腹缝 合生, 侧膜 胎座, 每室 有胚珠 4 ( 一 1Q); 花柱 4 , 柱头 点尖, 初时外 弯, 最 后形成 基生。 瞢獒果 ,背缝 幵裂, 宿存花 柱位于 果基部 ;种子 条状长 圆形, 小 , 有棱 胚小, 胚乳 丰富。 1 属, 1 种, 分布于 中国、 尼 泊尔、 缅甸、 越南。 为我 国稀有 植物。 1. 水 青树属 Tetracentron Oliv. 形态 特征与 科同。 . 仅 1 种, 分布于 我国中 部及西 南部各 省区。 尼泊尔 、缅甸 (缅 甸南部 )、 越 南北部 亦有 1. 水青树 (中国 森林植 物学) 图版 八 5 一 6 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 in Hook., Icon. PI. (1889)*; Diels (1900); Rehd. , et wils in Sarg. (1913); Hand. -Mazz. (1931); 李顺卿 O 玲, 陈嵘 (1937"; A. C. Smith (1945); I. W. Bailey et Nast (1945)*; Croizat (1947); Hara ( 1966)*; ( 1967). <1968)* (1970,(1979); 图鉴 (1972)*; 河南 植物志 (198 1)*; 中国 树木志 (1985)*. 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 var. himalense Hara et Kanai (1964); Hara (1966)*, ^1979^ 落叶 乔木, 高可达 30 米, 胸径达 I. 5 米, 全株 无毛; 树 皮灰褐 色或灰 棕色而 略带江 色, 片状 脱落; 长枝 顶生, 细长, 幼时暗 红褐色 ,短枝 侧生, 距状, 基部 有叠生 环状的 叶痕及 芽 鳞痕。 叶片卵 状心形 ,长 7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11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细锯 
水 青树科  齿, 齿端具 腺点, 两面 无毛, 背 面略被 白霜, 掌状脉 5 一 7 , 近缘边 形成不 明显的 网络; 叶柄 长 2 — 3.5 厘米。 花小, 呈穗状 花序, 花序 下垂, 着生 于短枝 顶端, 多花; 花直径 1 一 2 毫米, 花 被淡绿 色或黄 绿色; 雄蕊与 花被片 对生, 长 为花被 2 . 5 倍, 花药卵 珠形, 纵裂; 心 皮沿腹 缝线 合生。 果长 圆形, 长 3 — 5 毫米, 棕色, 沿背缝 线开裂 ;种子 4 一 6, 条形, 长 2 — 3 毫米 o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滇 西北、 滇东北 、龙陵 、凤庆 、景东 、文山 、金 平等, 生 于海拔 1 700 一 3 500 米的 沟谷林 及溪 边杂木 林中; 甘肃、 陕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 州等省 亦有。 尼泊尔 、缅甸 、越南 亦有。 木 材可制 家具; 树姿 较好, 可 供观赏 ,应 加以 保护。 、 7. 连 香树科 C ere id iphy llaceae nom. conserv. 落叶 乔木, 具长、 短枝。 长枝 具对生 或近对 生叶, 短枝有 叠生环 状芽鳞 片痕, 有 1 片叶 及 花序; 芽着生 于短枝 叶腋, 卵形, 有 2 鳞片。 单叶, 在长 枝上对 生或近 对生, 在短 枝上单 一, 边缘 有齿, 具掌 状脉; 具叶柄 ,托叶 包茎的 1 侧, 与叶柄 相连, 早落。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着生于 短枝顶 ,无 花被, 先叶 开放; 雄 花序为 1 个 4 裂 的苞片 所包, 每花有 1 小苞片 ;雌花 腋生, 每花有 1 苞片; 雄花近 无梗, 雄蕊 8 — 17, 花丝 细长, 花药 条形, 2 室, 纵裂, 底部着 生 ,药 隔向顶 部延伸 ,雌花 4 一 8 朵, 有心皮 4 一 8 , 离生, 具梗 ,柱 头点尖 ,每 心皮有 胚乳十 数枚, 2 列。 瞢突果 2 — 4 ( 一 6), 每瞢 獒多少 有柄, 沿 腹缝线 开裂, 有种子 10 余枚; 种子 扁, 一端 或两端 有翅, 有胚乳 ,子 叶扁。 1 属, 1 种, 1 变种, 分布于 我国及 日本。 我国有 1 种及 1 变种; 云南 均产。 1. 连 香树属 Cercidiphyllum Sieb. et Zucc. 形态 特征与 科同。 仅 1 种及 1 变种。 我国 1 种, 1 变种; 日本仅 1 种。 云南 均产。 1. 连香树 图版 1, 7-10 白果 (湖北 ), 圆樗 (四 川峨眉 ), 五君树 (陕 西宝鸡 ), 子母树 (河 南植 物志)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 (1846); Maxim. ( 1872);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Harms ( 1917)*; 胡 先骟、 陈焕镛 (1927)*; 陈嵘 (1937)*; Ohwi (1956): 中国 植物志 (1979)*, excl. syn. var. sinense Rehd. et Wils.; 河南 植物志 (1981)*, excl. syn. var. sinense Rehd. et Wils.; 中国 树木志 (1983)*. la. 连香树 (原 变种) • var. japonicum 落叶 乔木, 高约 30 米; 树皮 幼时浅 灰色, 以后灰 褐色, 呈 薄片状 剥落, 纵裂; 小 枝无. 毛, 褐色, 有 明显的 皮孔; 髓圆形 ,小, 白色; 芽 卵形, 紫红 色或暗 紫色。 叶片宽 卵形、 卵形、 肾形或 近圆形 ,顶端 钝或近 圆形, 基部钝 、圆 形或近 心形, 通常 是短枝 上的叶 基部近 心形, 长枝上 的叶基 部钝或 圆形, 长 3 — 7.5 厘米, 宽 2.7 — 7 厘米, 边缘具 圆锯齿 ,齿 端常具 腺体, 有时近 全缘, 两面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常被薄 粉霜, 掌状脉 (5 — ) 7, 至 近边缘 网结, 形成不 
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 1— 4 . 领春木 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rns., 1. 果枝, 2. 花, 3. 心皮, 4. 果; 5 — 6 . 水青 树 Tetracentron sinensis Oliv., 5. 花枝, 6 . 果; 7 ― 10. 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oicum Sieb. et Zucc. var. japonicum, 7 . 果枝, 8. 雄 花丛, 9. 果, 10. 种子。 (曾孝 濂绘) 
番 荔枝科  明 显的边 缘脉;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有时带 红色, 无毛。 花 与叶同 时幵放 或先叶 开放, 雄花 常 4 朵丛生 ,近 无梗; 苞片 卵形, 膜质, 在花. 期常 红色; 花丝长 4 一 6 毫米, 花药长 3 — 4 毫米; 雌花 2 — 6 (— 8) 朵 丛生; 花柱长 1 一 1.5 毫米, 中 部以下 1 侧略扁 ,柱头 点尖。 瞢突果 2 — 4 个丛生 ,荚 果状, 长 10 — 18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顶端 渐尖, 微弯, 新月形 ,成 熟时喑 紫黑色 或近 黑色, 略被 粉霜, 花柱 宿存; 果梗长 4 一 7 毫米; 种子 数枚, 扁平 卵状四 角形, 楔形, 顶 端 具透明 短翅, 连翅长 5 — 6 毫米, 褐色。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月。 产镇雄 ,生于 石灰岩 山坡, 杂木 林中, 海拔约 1 900 米, 常见; 甘肃、 陕西、 山西、 湖北、 河南、 浙江、 安徽、 江西、 四川 亦有。 日 本亦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为极好 的观赏 树木, 树干 挺拔, 寿 命长; 树皮 及叶均 可提取 栲胶; 木 材可供 建筑、 枕 木、 家具、 雕刻等 用材。 lb 毛叶 连香树 (变种 ) 圆檀 (四川 峨眉) ,银叶 连香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中华 连香树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var. sinense Rehd. et Wils. (1913), (1927); Rehd. (1923); Hand. -Mazz. 〈1931); 陈嵘 (1937); 方文培 (1944); 图鉴 (1972)*; 中国 树木志 (1983).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var. japonicum) 的主 要区别 是叶背 中部以 下沿掌 状脉被 两侧平 展的 柔毛, 以基部 最密, 有时 毛被延 至叶柄 上端。 产巧家 (小河 ), 常 见生于 海拔约 2 700 米的石 灰山、 杂木 林内; 陕西、 湖北、 江西、 四川 亦有。 本变种 有人认 为不能 成立, 但 根据我 们所掌 握的标 本看, 上述特 征比较 明显, 很易区 别, 在分 布区的 海拔高 度看, 似乎较 原变种 为高。 8. 番 蒸枝科 Annonaceae nom. conserv. 乔木, 灌木 或攀援 灌木; 木质部 通常有 香气。 叶为 单叶, 互生, 全缘, 羽 状脉; 具叶柄 ,无 托叶。 花通常 两性, 稀单性 ,辐射 对称; 单生或 几朵至 多朵组 成团伞 花序, 圆锥 花序、 聚伞 花序或 簇生、 顶生、 与叶 对生、 腋生或 生于老 枝上; 通常有 苞片或 小苞片 ;萼片 有时花 瓣状, 通常 3, 分 离或基 部部分 合生; 裂片镊 合状或 覆瓦状 排列, 宿存或 凋落; 花瓣 6 ,2 轮, 每轮 3, 稀 4, 镊 合状排 列或稀 覆瓦状 排列, 少数种 为外轮 镊合状 排列, 内轮为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 多数, 花药长 圆形, 卵形或 楔形, 螺旋状 排列, 药隔突 出成长 圆形、 三 角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偏斜 或阔三 角形, 顶端 截形、 尖或 圆形, 花药 2 室, 纵裂, 外向, 横 隔有时 明显, 花丝短 ;心皮 1 至数个 ,离生 ,少 数合生 ,花 柱短 ,柱头 头状至 长圆形 ,顶端 全缘或 2 裂, 每 个心皮 有胚珠 1 至 多枚, 基生或 着生于 侧膜胎 座上; 花托通 常凸起 呈圆柱 状或圆 维状, 少数平 坦或凹 陷, 成熟心 皮彼此 分离或 罕合生 成一肉 质聚合 浆果, 通常不 开裂, 具 果柄, 罕 无柄: 种子常 有假 种皮, 有 丰富而 嚼烂状 的胚乳 和微小 的胚。 约 120 属, 2 100 种, 广布于 全世界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尤以 东半球 为多。 我国有 24 属, 105 种, 6 变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 至台湾 等地, 少数种 分布到 华东、 湖南及 西藏。 云南 有 17 属, 71 种, 1 变种。 本科 是热带 植物区 系的主 要科, 喜生 于气温 较高而 潮湿的 密林中 《 多 为高大 木本植 
6  云南 植物志  物, 在 热带雨 林中, 常居于 高林层 或次林 层中, 树干 直立, 适于 建筑、 家具等 用材, 如暗 罗属 (P 】yakhi a )、 藤春属 (Alphomea) 和银 钩花属 (Mitrephora) 等的 植物; 茎皮 纤维坚 韧 细长, 民间 常用作 编织, 如瓜 馥木属 (Fis S itigma)、 皂 帽花属 (Dasym asC h a lon)、 假鹰 爪属 (Desm OS )、 野 独活属 (Miliusa) 和暗罗 属等的 植物; 芳 香植物 有依兰 (Cananga odorata)、 鹰爪花 (Artabotrys hexapetalus) 和 瓜複木 (Fissistigma oldhamii) 等植物 ,其 花可 提取花 精或芳 香油; 药用植 物有瓜 馥木、 鹰 爪花和 假鹰爪 (Desmos chinensis) 等, 主 治风湿 ,跌 打等。 水果主 要在番 荔枝属 (Annona) 植 物中。 本 科起源 于木兰 目 ,并 与木兰 目 各 科有密 切的亲 缘关系 , 这为学 者们. 所 公认, 甚至还 有人 (如 Engler, Lawrence) 主张同 属于木 兰亚族 ,以 显示它 们之间 的亲密 关系。 至于本 科的 范围, 也曾有 过一些 异议, 如有 人曾将 Eupomatiaceae (1 属 两种) 包 括在本 科里。 虽然 A. Engler 于 1887 年 以后, 尤其是 J. Hutchinson 在 1926 年, 根据 Eupomatiaceae 花托里 具有分 离心皮 的特征 ,主张 从本科 分出, 自成 一独立 的科, 并 指出它 与草本 的毛茛 目中的 睡莲科 有平行 演化的 关系. 但最近 P. R. M. Rao 于 198 2 年通过 种子和 果实的 形 态解剖 提出, Eupomatiaceae 与 本科仍 有密切 的亲缘 关系。 分属 检索表 1(4) 花瓣 6 片; 排成 2 轮, 内外 轮或仅 内轮为 覆瓦伏 排列、 叶片 被星状 毛或被 疏柔毛 (1. 紫 玉盘族 Trib. Uvarieae Reichb. ) Q 2(3) 花瓣 展开; 花托 凹陷; 叶片被 星状毛 1. 紫 玉盘属 UT»ri» 3(2) 花瓣 内弯; 花托 平坦; 叶片 被柔毛 2. 杯 冠木属 Cyathostemma 4(1) 花瓣 6 片, 少数 4 片, 排成 2 轮, 少数为 1 轮 3 片, 全部为 镊合状 排列; 叶片被 柔毛, 绒 毛或无 毛。 5 (12) 花 两性或 单性; 外轮 花瓣比 内轮花 瓣小, 与萼片 相似, 不 易区别 ( 2 . 野 独活族 Trib ' Miliuscae  Hook. £. et Thorns. ) G 6(7) 药隔膨 大而宽 ,顶 端截形 3. 亮 花木属 Phaeanthu* 7(6) 药隔 尖而顶 端不成 截形。 8(9) 内轮花 瓣无爪 花属 Meazettiop"* 9(8) 内 轮花瓣 有爪。 10(11) 内轮 花瓣基 部不呈 囊状, 顶端 粘合成 帽状体 S. 澄 广花属 Orophea 11(10) 内轮花 瓣基部 囊状, 顶端 展开, 不 粘合成 帽状体 6 . 野 独活属 Mah» a  12(5) 花 两性或 单性; 外轮花 瓣与内 轮花瓣 等大或 较内轮 为大, 少数 外轮比 内轮小 则为单 性花, 与萼 片有 明显的 区别, 有吋 内轮花 瓣退化 或全部 消失而 仅存外 轮花瓣 3 片 1 轮 ( 3 . 番 荔枝族 Trib Annoneae) 13(32) 成熟心 皮离生 ,[1. 木瓣 树亚族 Subtrib. Xylopiinae (Benth. ct Hook, f . ) Hutch. ]。 14( 3 ) 花瓣 6 片, 2 轮。 15(16) 果细长 ,呈 念珠状 7. 假 康爪属 De«no» 16(15) 果 粗厚, 不呈念 珠状。 17(28) 乔木 或直立 灌木。 18(23) 内轮 花瓣基 部有爪 或柄, 上 部内弯 而边缘 粘合呈 帽状体 或球伏 <» 
番 荔枝科  19(22) 雄蕊 楔形; 内 轮花瓣 基部的 爪或柄 很长。 20(21) 花大; 外 轮花瓣 大于内 轮花瓣 8. 银 钩花属 Mitrephor* 21(20) 花小; 外 轮花瓣 小于内 轮花瓣 9. 金 钩花属 Pwuduvari* 22(19) 雄蕊 线状长 圆形; 内轮 花瓣基 部的爪 或柄短 10. 哥 纳香属 GoniothaUmu* 23(18) 内轮花 瓣基部 无爪, 上 部张开 或边缘 靠合呈 棱形。 24(25) 药隔顶 端截形 或宽三 角形, 几乎 将药室 隐藏, 胚珠 1 一 2 颗, 基生或 近基生 11, 喑罗属 Polyalthia 25(24) 药隔顶 端尖。 26(27) 雄蕊卵 圆形或 长圆状 椟形; 花瓣 卵伏三 角形或 卵伏长 圆形, 基部通 常囊伏 而内弯 12, 藤春厲 Alphonsea 27(26) 雄蕊 和花瓣 均线形 或线状 披针形 13. 依兰属 Cananga 28(17) 攀援 灌木。 29(30) 总 花梗和 总果柄 均弯曲 呈钩状 14. 康 爪花属 Artabotry, 30(29) 总花 梗和总 果柄均 仲直; 外轮花 瓣略大 于内轮 花瓣; 药隔顶 端截形 *"15. 瓜 馥木属 FiMistigma 31(14) 花瓣 3 片, 1 轮 16. 皂 帽花属 DiwymMchalon 32(13) 成熟心 皮合生 成一肉 质的聚 合浆果 (2. 番荔 枝亚族 Subtrib. Annoninae) 17. 番 荔枝属 A nnona 1. 紫 玉盘属 Uvaria L. 攀 援状或 蔓延状 灌木, 有时直 立呈小 乔木。 小枝和 叶通常 被星状 柔毛。 花单 生或多 朵集 成伞形 花序, 稀成 短总状 花序, 通 常与叶 对生或 腋生, 顶生或 腋外生 ,罕 生于茎 或老枝 上; 萼片 3, 基部通 常合生 ,镊合 状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覆瓦状 排列, 基部有 时合生 ;花托 凹陷; 被短 柔毛或 绒毛; 雄蕊 多数, 药隔扩 大呈多 角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圆形或 截平; 心 皮 多数, 或少数 (外国 种), 线状长 圆形, 花柱短 ,常 被毛, 柱 头通常 2 裂, 而内卷 ,胚珠 多颗, 稀 2 — 3 颗, 通常 2 列, 稀呈 1 列。 果浆 果状, 心皮 多数, 长圆形 、卵圆 形或近 球形, 有 长柄; 种子 多枚, 罕 1 枚, 有 或无假 种皮。 约 15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0 种, 1 变种, 分布于 西南及 华南地 区; 云南有 5 种。 . 分种 检索表 1(2) 叶两面 无毛或 背面被 不明显 稀疏星 状柔毛 ,后变 无毛, 倒 卵状披 针形, 基部近 圆形; 药隔 盘伏或 近五 角形, 顶端 无毛; 果球形 1. 扣匹 U . tonkinenti. 2(1) 叶两面 或仅背 面被明 显的星 伏绒毛 或星状 柔毛。 3(6) 叶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4(5) 叶侧脉 在表面 平坦; 花梗 柔弱, 长约 3.5 厘米; 花瓣长 椭圆形 ;药 隔顶端 被微毛 乙 石山 紫玉盘 U. maeelurei 5(4) 叶侧脉 在表面 凹陷; 花梗 较粗, 长约 2 厘米; 花瓣 卵形; 药隔顶 端无毛 3, 紫玉盘 U. microcarpa 
8  云南 植物志  6(3) 叶基部 较窄, 浅 心形。 7(8) 花黄色 ,直径 3.5 — 4 厘米; 药 隔顶端 被微毛 4. 黄花 紫玉盘 U. kurzii 8(7) 花紫 红色, 直径 1.5 厘米; 药隔顶 端无毛 S. 小花 紫玉盘 U. rufa 1. 扣匹 (广西 龙津、 中国植 物志) 东京 紫玉盘 (植 物分类 学报) Uvaria tonkinensis Finer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07)*; 海 南植物 志 (1964); P. T. Li(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 1979)*. 攀援 灌木。 小枝 被星状 柔毛, 后渐 无毛。 叶 纸质,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7.5 — 14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表面无 毛或仅 中脉上 被毛, 背 面被稀 疏星状 柔毛; 侧脉 8 — 12 对, 表面稍 凸起。 背 面明显 凸起。 花 单一, 对 叶生或 顶生; 花梗长 1.5 — 4.5 厘米, 被星状 柔毛; 萼片阔 倒卵形 ,长 3 — 4 毫米, 内面 凹陷, 外面 被星状 柔毛; 花瓣 紫红色 ,倒 卵形, 外面密 被星短 柔毛, 外轮花 瓣长约 1.5 厘米, 内轮 稍小; 药 隔盘状 或近五 角形, 顶端 无毛; 心皮圆 柱形被 星状短 柔毛, 柱头长 圆形, 顶端全 缘或浅 2 裂, 每心 皮有胚 珠 2 颗。 果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成熟时 紫红色 ,内 有种子 1 一 2 颗; 果柄长 1.5 厘米, 上部 稍 粗大; 种子卵 圆形。 花期 2 — 9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南部 (勐腊 ), 生 于海拔 560 米湿润 疏林中 ;分布 于广西 龙津。 越南 亦有。 根、 茎可 药用。 2. 石山 紫玉盘 (中 国植 物志) 那大 紫玉盘 (海 南植 物志) Uvaria macclarei Diels (1931); Merr. (1932), p.p., quoad McClure 9697; Tsiang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4);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达 10 — 15 米。 幼枝被 黄褐色 星状毛 ,老枝 无毛。 叶近革 质或纸 质 ; 长椭 圆形或 倒卵状 橢圆形 ,长 9 一 13.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表面除 叶脉外 无毛, 背 面被星 状毛,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侧脉约 10 对, 表面 平坦, 背面 凸起。 花单一 ,对 叶生, 暗 红色, 直径约 2 厘米; 花梗 柔弱, 长约 3.5 厘米, 被星 状毛; 小苞片 卵形, 长 4 一 7 毫米; 萼 片被星 状毛、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5 毫米; 花瓣长 橢圆形 ,内 外轮略 等长, 长约 11 毫米, 宽约 4.5 毫米, 外面 被疏星 状毛; 雄蕊 多数, 长圆形 ,药隔 顶端钝 ,被 微毛; 柱 头顶端 2 裂而 内卷, 每心皮 约胚珠 10 颗, 两排。 花期 5 — 6 月 。 产 滇东南 (西畴 、文山 ), 生 于海拔 1 350 米 的石灰 岩林或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广东、 海 南、 广西及 台湾。 3. 紫玉盘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图版 2, 1-8 油椎 (广州 ), 小十 八风藤 (广西 桂平) Uvaria nucrocarpa Champ, ex Benth. in Hook. (1851); Benth. (1861); Merr- (1,927), (1930); 陈嵘 (1937)*; Chun et How (1958); 中国 植物志 (1979)* Uvaria badiijlora Hance (1851 ); U. macrophylla Roxb. var. microcarpa (Champ, ex Benth.) Finet ei Gagnep. (1906) et (1907); Tsiang(l 935)*;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U. obovatifolia Hayata (1913). 直立 灌木, 高约 2 米, 枝条蔓 延性。 幼枝、 幼叶、 叶柄、 花梗、 苞片、 萼片、 花瓣、 心皮和 
图 版 2 1一8. 紫玉盘 Uvaria microcarpa Champ, ex Benth., 1. 花枝, 2. 花萼, 3. 外轮 花辦, 4. 内轮 花辩, 5. 雄 ^ 腹面 观, 6. 進蕊背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9— 19. 黄花 紫玉盘 U. kurzii(King) P. T. Li, 9. 花枝, lO'^^f , 11. 叶 正面, 12. 花萼, 13. 外轮花 瓣, 14. 内轮 花辦, 15. 维蕊背 面观, 16. 雄蕊腹 面观, 17. 心皮, 18. 心皮 纵剖, 19. 果。 (杨建 昆绘) 
10  云南 植物志  果均被 黄色星 状毛, 老 则逐渐 无毛。 叶 革质, 长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4-5.5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近 圆形; 侧脉约 13 对, 表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花 1 一 2 朵, 叶对生 ,暗紫 红色, 直径 4 一 5 厘米, 花梗 较粗, 长约 2 厘米; 萼片阔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H 毫米; 花瓣 内外轮 相似, 卵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顶端圆 或钝; 雄蕊 线形, 长 约 9 毫米, 药隔 卵形, 无毛, 最外面 的雄蕊 常退化 为披针 形的假 雄蕊; 心皮 圆形或 线形, 长 约 5 毫米, 柱头马 蹄形, 顶端 2 裂而 内卷。 果卵圆 形或长 圆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 厘 米, 暗紫 褐色, 顶 端有短 尖头; 种子圆 球形, 直径 6.5 — 7.5 毫米。 花期 3,8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3 月 。 产南部 (勐腊 ), 生 于海拔 680 米密 林边;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台湾。 越南、 老挝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茎皮纤 维坚韧 ,可编 织绳索 或麻袋 ;根可 药用, 治风湿 ,跌打 损伤, 腰腿 痛等; 叶 可止痛 稍肿。 兽用可 健胃, 促进 反刍。 4. 黄花 紫玉盘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 9-19 Uvaria kurzii (King) P.T. Li (1976)*; 中国植 物志 (1979)* Uvaria hamiltonii Hook. f. et Thorns, var. kurzii King (1892), (1893); U. hamiltonii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攀援 灌木, 长达 13 米; 全 株密被 锈色星 状毛或 星状长 柔毛。 叶膜质 ,长 圆状倒 卵形或 -长椭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8 — 2 1 厘米, 宽 4 .5 — 9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钝 ,有时 圆形, 基部 渐窄, 偶 有浅 心形; 侧 脉每边 13 — 16 条, 同网脉 一样在 表面平 坦或稍 凸起, 在背面 突起。 花 黄色, 直径 3.5 — 4 厘米, 1 一 2 朵与叶 对生; 花梗长 2 — 4 厘米, 近 中部有 1 个小 苞片, 卵形, 长 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萼片宽 卵形, 长 和宽约 5 毫米; 内外轮 花瓣几 等大, 长 卵形, 长 13-18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顶端近 圆形; 雄蕊长 圆形, 长 3 毫米, 药 隔顶端 截形, 被微 毛; 心皮长 圆形, 长 4 毫米, 被星 状毛, 柱头马 蹄形, 顶端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2 排, 果近圆 形或卵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 1.8 厘米。 花期 5—6 月 ,果期 9 月。 产金平 、河口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1 2 60 米山地 密林及 次生灌 丛中; 分布广 西。 印度 亦有。 本种 主要特 征是花 黄色, 直径 3.5 — 4 厘米, 花 瓣长卵 圆形, 雌 蕊比雄 蕊长, 药 隔顶端 被微毛 ;而 U. hamiltonii Hook. f. et Thorns. 种的花 深红色 ,大形 ,径达 6.5 厘米, 花瓣 倒卵形 ,雌 蕊比雄 蕊短; 药 隔顶端 无毛。 5. 小花 紫玉盘 (植 物分类 学报) Uvaria rufa Bl. (1828)*;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 4 一 6 米, 全株 (除 老枝及 茎外) 密被褐 色星状 绒毛。 叶近 革质, 楠圆状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6 — 25 厘米, 宽 3 — 9.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窄; 侧 脉每边 12 — 15 条, 中脉 和侧脉 在表面 平坦, 在背面 突起。 花紫 红色, 直径 1.5 厘米, 花 1 一 4 朵, 与叶对 生或腋 外生; 花梗、 萼片、 花瓣和 心皮均 被星状 柔毛; 花瓣 内外轮 相似, 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6 毫米, 顶 端钝或 圆形; 雄蕊长 圆形, 药 隔顶端 截形, 无毛; 心皮长 圆形, 柱头 2 裂。 果 卵状椭 圆形, 有时 球形,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顶端 圆形; 果柄长 1 一 2 厘米; 总 果柄 粗壮, 长 1—1.5 厘米。 花期 4 月。 
番 荔枝科  11  产 景洪、 金平、 河口, 生 于海拔 2 2 — 65G 米 林中; 分布于 海南。 印度、 泰国、 越南、 老 射、 束埔寨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菲律宾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2. 杯 冠木属 Cyathostemma Griff. 攀援 灌木。 叶互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花两性 或单性 ,近 球形, 组 成多歧 下垂的 聚伞花 序, 花通 常生在 茎或老 枝上; 萼片 3, 基部 合生, 通常被 硬毛; 花瓣 6, 2 轮, 内 外轮近 相等或 '内轮 较小, 顶部为 覆瓦状 排列, 内弯; 花托 平坦; 雄蕊 多数, 长圆形 ,药隔 凸起而 内弯; 心皮 多数, 花柱圆 柱状, 柱头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2 排, 成熟 时长圆 形或卵 圆形, 有柄, 内有 种子 多颗, 2 排。 • 约 8 种, 分布 越南、 马来 西亚、 印 度尼西 亚等。 我国有 1 种, 产 云南。 1. 杯冠木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Cyathostemma yunnanensis Hu (1940);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 国植物 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 3 — 10 米。 幼小 枝细, 紫褐色 ,被淡 红色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具细纵 条纹。 针纸质 、倒 卵形, 长 I 6 — 2 厘米, 宽 7 — 9 厘米, 顶 端骤尖 或钝,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表面主 脉、 侧脉、 网状脉 稍突起 ,被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12 — 13 条; 叶柄长 5 — 8 毫米, 上有 横沟, 被 淡 红色柔 毛或近 无毛。 聚伞 花序、 腋生, 花少, 淡黄 绿色;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淡 红色疏 柔毛; 小苞片 长圆形 ,钝, 长 4 一 7 毫米, 被淡 红色微 柔毛; 花萼 杯状, 被淡 红色微 柔毛, 有 5 枚宽而 短的肾 形裂片 ;花瓣 6 片, 宽卵形 ,厚, 顶端 略钝, 2 轮, 外 轮长、 宽皆为 6 毫米, 内轮长 6 毫米, 宽 5 毫米, 内外轮 顶端皆 被淡红 色柔毛 ;花托 平坦; 雄蕊 多数, 长 3.5 毫米, : 药隔圆 柱形, 被微 柔毛; 心皮 多数, 圆柱形 ,长 3.5 毫米, 被微 柔毛, 柱头圆 锥形, 无毛; 每心 皮 有胚珠 14 颗, 2 排; 未成熟 心皮被 淡红色 柔毛, 具喙, 成熟 心皮长 圆形, 下垂, 橙黄色 ,长 3. 5 — 8 厘米, 直径 2.5 — 4.5 厘米, 内 有种子 7 — 12 颗。 花期 7 月, 果期 10 月 下旬至 11 月。 产 勐腊、 易武、 勐海、 河口, 生 于海拔 980 — 1 090 米山 地灌丛 及混交 林中。 越南、 马 来西亚 、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3. 亮 花木属 Phaeanthus Hook. f. et Thorns. 乔木、 灌木 或攀援 灌木。 叶互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花单 生于枝 顶或为 腋上生 的簇生 花序 ;萼片 3, 小,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每轮 3 片, 镊合状 排列, 外轮小 ,似 萼片, 内 轮 大, 扁平, 通常 革质; 雄蕊 多数, 药隔顶 端膨大 ,截 形或平 头状; 心皮 多数, 花柱长 圆形, 柱 头 头状,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2 颗, 少数为 5 — 8 颗, 成熟心 皮楠圆 形或球 形或圆 柱形, 内通常 有种子 1 颗; 果 具柄。 约 20 种, 分布于 亚洲南 部及东 南部。 我国 1 种, 产 云南。 1. 囊瓣 亮花木 (中 国种 子律物 名录) 图版 3, 1-10 Phaeanthus saccopetaloides W. T. Wang (1957);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1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3 I 一 10. 襄瓣 亮花木 Phaeanthus saccopetaloidcs W. T. Wang, 1. 花枝, 2. 去 花瓣示 雄蕊, 3. 萼片外 面观, 4.外 轮 花瓣内 面观, 5. 内轮 花瓣外 面观, 6.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7. 雄蕊腹 面观, 8. 雄蕊背 面观, 9. 心皮, 10. 心皮 纵剖; II 一 20. 云南 橙广花 Orophea yunnanensis P. T. Li, 11. 花枝, 12. 花蕾, 13. 除 去花瓣 的花, 14. 外轮花 瓣内面 观, 15.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16. 雄蕊背 面观, 17. 雄蕊腹 面观, 18. 雄蕊和 花托, 19. 心皮, 20. 心皮 纵剖。 (吴 锡麟绘 > 
番 荔枝科  13  乔木, 高约 6 米。 小枝和 叶柄均 被紧贴 的锈色 柔毛, 老枝 无毛, 有 皮孔。 叶膜质 ,长圆 形或楠 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偶而 圆形, 长 5.5 — 13.5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表面 无毛, 或中 脉上被 细毛, 背面被 极疏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7 — 11 条, 背面稍 凸起, 网 脉稀. 疏; 叶 柄长 3.5 — 5 毫米, 上面有 横槽。 花绿 黄色, 单 朵与叶 对生; 花梗长 2.2 厘米, 被疏 微毛; 苞片 极小, 披针形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和宽约 1 毫米, 外面 被锈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外 轮花瓣 小,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内轮花 瓣大, 卵状 长圆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27 — 35 毫米, 宽 10-13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 面被毛 更密, 药隔顶 端截形 ;心皮 12 个, 长约 2.2 毫米, 密 被淡黄 色绒毛 ,柱头 球状, 无柄; 每 心皮有 胚珠约 8 颗, 1 排, 近成熟 心皮具 短柄, 扁平, 倒 卵状椭 圆形至 长圆状 线形, 长 1.8 — 2.7 厘米, 直径 1 一 I. 2 厘米, 有时有 1 一 3 颗 缢缩; 果柄 长 4 一 6 毫米。 花期 8 月 ,果期 翌年. 6 月 。 产镇康 、凤庆 ,生 于海拔 1 800 — 2 30G 米山谷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本 种原始 记载每 心皮有 胚珠约 8 颗, 2 排。 但 根据同 号模式 花标本 (俞 德浚 1736), 解剖 结果, 发现心 皮胚珠 8 颗, 1 排, 并非 2 排。 4. 奴花属 Mezzettiopsis Ridl. 乔木。 叶 互生; 羽状脉 ;有短 叶柄。 花小, 集成腋 生密伞 花序, 被 粗毛; 花 萼裂片 3, 小, 卵形, 基部 合生; 花瓣 6 片, 2 轮, 有透明 腺点, 外 轮比内 轮短, 与萼片 相似, 卵 形或阔 卵形, 内轮 花瓣厚 而长, 镰刀状 ,中 部以下 渐狭, 顶端 外卷, 基 部无爪 而内弯 成穹窿 状并覆 盖着雌 雄蕊; 雄蕊 多数, 花药橢 圆形, 药 室阔, 毗连, 外向, 药隔 顶端有 尖头; 心皮 多数, 离 生, 长 卵形, 柱头圆 球状,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4 颗, 基 生或侧 膜胎座 着生, 成 熟心皮 多数球 形, 有 果柄。 仅 1 种, 分布 我国及 印度尼 西亚。 我国产 海南、 云南。 L 议花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Mezzettiopsis creaghii Ridl. (1912); Sarawak (1913); Merr. (1935);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 2 )*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髙 5 — 8 米; 枝条灰 黑色。 叶近 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7 厘米, 宽 2.5 — 9 厘米, 顶端 短渐尖 或钝, 表面 无毛, 背面中 脉被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花直径 3 — 5 毫米; 花梗、 苞片、 萼片 及外轮 花瓣外 面均被 粗毛; 萼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外轮 花瓣阔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5 毫米, 内轮花 瓣长约 8 毫米; 雄蕊 多数, 约 I 4 个; 心皮无 毛或几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 4 颗。 果 球形, 无毛,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期 4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500 — lMO 米沟 谷密林 或混交 林中。 印度 尼西亚 亦有。 5. 澄 广花属 Orophea B1. 乔木或 灌木。 叶互生 ;羽 状脉; 具柄。 花通 常小, 单生, 或几朵 簇生或 聚伞花 序式排 列, 腋生或 腋上生 ;萼片 3,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花瓣通 常较内 轮花 瓣小, 且与萼 相似, 外轮花 瓣卵形 ,内轮 花瓣基 部有爪 ,上部 卵状三 角形, 边缘 粘合成 
14  云南 植物志  一帽 状体; 雄蕊 6 — I 2 , 花药 卵形, 药室 外向, 毗连, 药隔顶 端急尖 ;心皮 3 — 15 个, 离生, 柱 头无 柄或近 无柄, 头 状或长 圆形,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8 颗, 着生于 卿膜胎 座上, 成熟 心皮球 形, 有柄。 约 60 种, 分布于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 我国有 4 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云南; 云南 、 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1( 2 ) 叶基部 楔形或 狭楔形 ,两侧 对称; 花绿 白色或 黄色; 雄蕊 12 个; 心皮 3 个, 密被长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3 颗 1, 云南 澄广花 。• yunnanensis 2(1) 叶 基部近 圆形, 两侧不 对称, 略偏斜 ;花淡 红色; 雄蕊 6 个; 心皮 I 2 个,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 2. 斜叶 澄广花 O. ancepa 1. 云南 澄广花 图版 3, 11-20 Orophea yunnanensis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灌木, 高约 2 米; 树皮淡 黑色; 枝条 无毛。 叶 革质, 长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2.5 — 7.5 厘 米, 宽 1 一 2 .3 厘米, 两端 渐尖, 或基部 阔楔形 ,两面 无毛; 中 脉表面 扁平或 微凹, 背面 突起, 被 微毛。 花黄 绿色, 小, 直径约 3 毫米, 2 朵簇 生于叶 腋内, 有时 1 朵 凋落; 花梗长 2 — 5 毫 米, 近 中部及 基部有 小苞片 1 个; 萼片三 角形, 小,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内外轮 花瓣几 等长 或内轮 稍短, 卵状三 角形, 长 2.5 — 3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卵形, 约 12 个, 3 排, 药隔顶 端急尖 ;心皮 3 个, 密被长 柔毛, 柱头 头状, 无柄,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3 颗。 花期 4 月。 产江川 ,生 于山地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江川 (禄 充、 笔架山 )。 本 种与印 度产的 Orophea uniflora Hook. f. et Thorns. 相似, 前者花 2 朵丛生 ,雄 蕊 3 排, 心皮 3 个, 密被长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3 颗; 而后 者与前 者不同 的是, 花单朵 腋生, 雄蕊 2 排, 心皮 6 个, 无毛, 每心^ 有胚珠 2 颗等。 2. 斜叶 澄广花 米 得洗、 米敦斗 (广西 壮语译 音), 广西 澄广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中国植 物志) Orophea ancepa Pierre (1881); Finet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07); H. L. Li (1943);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Miliusa glochidioides Hand. -Mazz.(1933); Orophea polycarpa A. DC. var. ancepa (Pierre) Ast in Hamb.(1938), suppl. 乔木, 高达 8 米。 枝条细 ,灰 褐色, 幼时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3-10 厘米, 宽 1.2 — 3 厘米, 顶 端渐尖 至钝, 基部近 圆形, 两侧不 对称, 偏斜, 表面 无毛, 背 ' 面无 毛或几 无毛; 侧脉 纤细, 不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1.5 — 3 毫米, 无毛或 有毛。 花小, 淡红 色, 单朵 腋生; 花梗 纤细, 丝状, 长 10 — 20 毫米, 近基 部通常 1 一 6 枚被毛 小苞片 ;萼 片三角 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橢圆 形至近 圆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内轮 花瓣狭 菱形, 两面 无毛, 上部有 缘毛, 外卷, 下部有 内弯很 狭的爪 ;雄蕊 6, 花 丝基部 稍厚, 药隔圆 锥形; 心皮 12 个, 卵 圆形, 无毛, 柱头 无柄,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果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果 
番 荔枝科  15  柄长 5 — 8 毫米; 总果 柄长约 1.5 厘 米。' 花期 5 月。 产 富宁, 生 于海拔 500 — 1 350 米 石灰岩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孟 加拉、 泰国、 老 挝、 柬埔 寨和马 来西亚 亦有。 6. 野 独活属 Miliusa Lesch. ex DC 乔木或 灌木。 叶 互生, 羽状脉 ,有 叶柄。 花单性 (外 国种) 或 两性, 绿色或 红色, 腋生或 腋上生 ,单 生或簇 生或集 成密伞 花序; 花梗通 常纤细 ,伸长 ;花 萼裂片 3, 小, 镊合状 排列, 基部 合生; 花瓣 6 片, 2 轮, 镊合状 排列, 外轮小 ,萼 片状, 内轮 甚大, 卵状长 圆形, 顶端通 常反曲 、初 时边缘 粘合, 以后 分开, 基部 囊状, 有短爪 ;花托 圆柱状 凸起, 通 常被长 柔毛; 雄 蕊多数 ,花药 卵形, 药室 毗连, 外向, 药隔 顶端急 尖或有 尖头; 心皮 多数, 线状长 圆形, 柱头 头状或 卵圆形 ,或近 圆形, 顶 端通常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5 颗, 侧 膜胎座 上着生 或基部 着生, 1 排, 成熟 心皮球 形或圆 柱形, 有果柄 ;种子 1 至 多颗。 约 3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 分布于 西南和 华南各 省区; 云 南 4 种 均有。 分种 检索表 1(4) 叶背、 花梗、 果均 密被短 柔毛。 2(3) 花梗长 3.5 — 4 厘米; 每心 皮有侧 生胚珠 2 颗; 总 果梗长 6—7 厘米 1. 中华 野独活 M . sinensis 3(2) 花 梗长约 1.4 厘米; 每心 皮有基 生胚珠 1 颗; 总 果梗长 1.7 — 3.5 厘米 •、 2. 云南 野独活 M. tenuistipitata 4(1) 叶背、 花梗、 果柄均 无毛。 5(6) 花梗长 3.5 — 4 厘米; 每心 皮有侧 生胚珠 2 — 3 颗; 总果梗 细长, 长 6—9 厘米 3, 野独活 M. balansae 6(5)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每心 皮有基 生胚珠 1 个; 总果 柄短, 长 1.5— 4 厘米 4. 楔叶 野独活 M. euneata. 1. 中华 野独活 (图鉴 ) 图版 4 , 1-9 中华 密榴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Miliusa sinensis Finet et Gagnep. (1906)*: ( 1907)*; L6vl. (1914); Rehd. (1929);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R. E. Fries in Engl. u. Prantl (1959); Lauener (1962); 中国 植物志 (1979)*. Evodia lyi L6vl. (1914). 灌木。 小枝、 叶背、 叶柄、 苞片、 花梗、 花萼 两面及 花瓣两 面均被 黄色短 柔毛或 被长柔 毛, 幼嫩 部分被 毛更密 • ,枝条 灰褐色 ,有不 规则纵 条纹。 叶 膜质,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急尖 或钝,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稍 偏斜, 表 面除中 脉外无 毛, 有小疣 体凸起 ,背面 密被短 柔毛或 长柔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在 表面微 突起或 扁平, 背面 突起, 弯拱 上升, 未 达边缘 网结。 花单 生于叶 腋内, 直立或 下弯,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 
16  云南 植物志  梗细长 ,长 3. 5 — 4 厘米, 近 基部有 2 — 4 个被 柔毛小 苞片;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钝头, 展开; 外轮花 瓣与萼 片等大 ,内轮 花瓣紫 红色, 初 花时花 瓣边缘 粘合, 以后中 部以上 分离, 顶端 外反, 呈 钟状, 花瓣长 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7 毫米; 药隔有 尖头; 心皮卵 圆形, 被长 柔毛, 柱头近 头状或 卵圆形 ,顶端 全缘,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着生于 侧膜胎 座上。 果球 形或倒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直径 6 — 8 毫米, 中部稍 缢缩, 成 熟时紫 黑色, 无毛, 内 有种子 1 一 2 颗; 果柄 纤细, 下弯, 长 10 — 22 厘米, 被微 柔毛; 总 果柄长 6 — 7 厘米, 下 部细, 向顶部 渐变粗 ,被 微毛。 花期 4 月 ,果期 8 月 。 产富宁 、勐腊 ,生 于海拔 500 — 1 0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和 贵州。 2. 云南 野独活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 , 10-14 短柄 密榴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Miliusa tenuistipitata W. T. Wang ( 195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5 — 6 米, 直径约 30 厘米。 小枝、 叶背、 叶柄、 苞片、 萼片、 外轮 花瓣、 心 皮和总 果柄 均被短 柔毛。 叶膜质 ,倒卵 状楠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5.5 厘米, 宽 3 — 5.5 厘 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稍偏斜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弯曲, 两面 均不明 显。 花单朵 腋生, 长约 1 厘米 • ,花梗 长约 1.4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外轮花 瓣比萼 片短, 长 2.5 毫米, 内轮花 瓣卵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5 毫 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被 疏毛; 药隔稍 凸出; 心皮 4 一 8 个, 长圆形 ,柱头 球形,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基生。 果 球状, 直径约 7 亳米, 无毛, 有疏 瘤点, 内 有种子 1 颗; 果柄 纤细, 长 9-21 毫米, 无毛; 总果梗 1.7 — 3.5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U 月。 产澜沧 、勐海 、景洪 、金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750 — 1 500 米 的山地 阔叶林 或山谷 灌木丛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澜沧。 3. 野独活 (广西 ) 细梗 密榴木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Miliusa balansae Finet et Gagnep. (1906). in Lecte. (1907). Miliusa filipes Merr. et Chun (1935)*; Tsiang ( 1935)*; 陈嵘 (1937); non Ridl. (1920); M. chunii W. T. Wang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 9 79)*. 灌木, 高 2 — 5 米; 幼 枝稍被 伏贴短 柔毛。 叶膜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形, 略 偏斜, 无毛 或中脉 两面及 背面侧 脉被疏 微毛, 后变 无毛。 花紫 红色, 单 生于叶 腋内, 直径约 1 厘米; 花梗 细长, 丝状, 长约 3.5 — 4 厘米, 无毛; 萼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边缘 及外面 稍被短 柔毛; 外 轮花瓣 比萼片 稍长些 ,内 轮花瓣 卵形, 长 I. 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雄蕊倒 卵形, 花 丝短, 无毛; 心皮弯 月形, 稍被紧 贴柔毛 ,柱头 圆柱形 ,稍 外弯, 被微毛 ,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2 — 3 颗, 侧生。 果 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内 有种子 1 一 3 颗, 在种子 间有时 缢縮; 果柄 纤细, 长 1 一 2 厘米, 总 果柄 柔弱, 基 部细, 向顶端 增粗, 长 6 — 9 厘米, 无毛, 有疏小 瘤体。 花期 I 2 月至翌 年 1 月。 产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生 于海拔 880 — 1 500 米山 地密林 中或山 谷灌木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越南 也有。 
图 版 4 1—9. 中华 野独活 Miliusa sinensis Finet ct Gagnep. 1. 花枝, 2. 花, 3.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4. 睢、 雄 蕊群及 考片和 外轮 花瓣,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9. 果序; 10 — 14. 云南 野独活 M. tenuitipitata W. T. Wang, 10. 果枝, 11. 花 (未开 放), 12. 萼片, U. 外轮 花瓣, I 4 . 雌 蕊群和 花托; 15 — 19. 楔叶 野独活 M. cuneata Graib 15. 叶, 16. 花, 17. 心皮, 18. 心皮 纵剖, 19. 雄蕊。 (肖 溶绘) 
18  云南 植物志  4. 楔叶 野独活 图版 4, 15-19 Miliasa cuneata Graib (1912); Ast in Hurab. (1938). suppl. 灌木; 细枝 被褐色 绒毛。 叶纸质 ,倒披 针形, 长 4 一 15.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顶端渐 尖、 锐尖 或钝, 基部 楔形, 表面除 中脉外 无毛, 背 面被疏 毛或几 无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10 — 15 条, 顶端 略呈弧 形向上 弯而在 叶缘前 网结; 叶柄长 3 — 4 毫米, 被 绒毛。 花单生 或几朵 簇生于 叶腋内 ;花梗 纤细, 长约 1.5 厘米, 被毛 极疏, 近基部 有苞片 ;萼片 3, 宽披 针形, 长 约 2 毫米, 被短 绒毛; 外 轮花瓣 形状似 萼片, 长约 3.5 毫米, 宽 0.75 毫米; 内轮花 瓣长约 I. 2 厘米, 被短 柔毛; 雄蕊约 6 排 (环) ,花 丝短; 药隔顶 端近于 消失; 心皮 多数, 子房 卵形, 被 毛; 柱头圆 柱形, 无毛; 胚珠 1 颗, 基生。 果球形 ,直径 5—7 毫米, 内 有种子 1 颗; 果梗长 1-1-5 厘米, 上 有密小 瘤体, 总果梗 较短, 长 1.5 — 4 厘米, 无毛。 花期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思茅、 勐腊, 生 于海拔 640 — 1 000 米密 林或灌 丛中。 亦产 于泰国 北部。 我国 (云 南) 新 记录。 7. 假 Jffll 爪属 Desoms Lour. 攀援 或直立 灌木。 叶 互生, 羽状脉 ,有 叶柄。 花单一 ,腋 生或叶 对生, 或 2 — 4 朵族生 ; 花 萼裂片 3,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外轮 常较内 轮大; 花托 突起, 顶 端平坦 或略凹 陷; 雄蕊 多数, 药室 线形, 外向, 药隔 顶端近 圆形或 截形; 心皮 多数, 柱头卵 形或圆 柱形, 每 心皮 有胚珠 1 一 8 颗, 成熟心 皮多数 ,通 常伸长 而在种 子间缢 缩成念 珠状; 每 节种子 1 颗; 果托 球状。 约 3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 亚 热带地 区和大 洋洲。 我国有 4 种, 产南 部和西 南部; 云 南 4 种 均产。 本 属与皇 帽花属 [Dasymaschalon (Hook. f. et Thorns.) Dalle Torre et HarmsJ 合 分问题 一向有 争议。 但本 属花瓣 6 片, 2 轮, 而 皂帽花 属花瓣 3 片, 1 轮, 特征 较明显 > 也容易 辨别, 故 以分开 为好。 、 分种 检索表 1(6) 叶表 面侧脉 扁平; 外轮花 瓣比内 轮大。 2(3) 小枝、 叶背、 叶柄、 花梗和 果柄均 被柔毛 1. 毛叶 假虞爪 D. dumoau* 5(2) 小枝、 叶背、 叶柄、 花梗 和果均 无毛。 4(5; 叶大, 长 14—28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花通常 2 — 3 朵簇生 2. 大叶假 ft 爪 D. grandifoliu*. •5(4; 叶中 等大, 长 4 — 1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花单生 3, 假虞爪 D. chinensis 6(1) 叶表 面侧脉 突起; 外 轮花瓣 比内轮 花瓣小 4 . 云南 假瑰爪 D. yunnanen.i» 1. 毛叶 假鹰爪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 10 火绳神 (河口 ), 都蝶 (广西 ) 
番 荔枝科  19  Desmos dumosus (Roxb.) Safford (1912); Ast in Humb. ( 1938),suppl. ; Sinclair <1955);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Unona dumosa Roxb. (1824). 直立 灌木; 茎、 枝条均 有凸起 皮孔; 枝条、 叶背、 叶柄、 叶脉、 花梗、 苞片、 萼片 两面、 花瓣 两面、 果 柄和果 均被柔 毛或短 柔毛。 叶纸质 或膜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橢 圆形, 偶有 琴形, 长 5-20 厘米, 宽 3.5 — 7.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有 时钝,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侧 脉每边 ^-H 条, 表面 扁平, 背面 凸起;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花黄绿 至黄色 ,单 生于叶 腋内, 多数与 叶对生 ,也有 与叶互 生的; 花梗长 1 一 1.5 匣米; 苞 片生于 花梗近 中部或 基部; 萼片卵 圆形, 长^ J 7 亳米; 外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或长橢 圆形, 长约 4.7 厘米, 宽约 1.8 亳米; 内轮 花瓣, 狭 被针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7 — 9 毫米; 雄蕊 花药倒 卵形, 药隔 顶端近 圆形; 心皮长 圆形, 密 被长 柔毛, 柱 头顶端 2 裂, 无毛。 果念珠 状或圆 球形, 有柄, 长 Q.5 — 0.8 亳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勐腊 、勐海 、河口 、屏边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550 — 1 340 米疏林 或山坡 灌丛中 ;分 布于 贵州和 广西。 印度、 泰国、 老挝、 越南、 马来 西亚、 新加坡 亦有。 茎皮作 麻绳。 本种 外形似 皂帽花 (Dasymaschalon tuchophorum Merr.), 但后 者叶背 密被长 柔毛, 叶柄极 短或几 无柄, 花瓣 3 片, 1 轮。 Z 大叶 假應爪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1 — 9 Desmos grandifolins (Finet et Gagnep.) C. Y. Wu ex P. T. Li (1976); 中国 檀物志 (1979)*. Unona desmos Dun. var. grandifolia Finet et Gagnep. ( 1906) et in Lecte. <( 1907); Desmos cochinchinensis Lour. var. grandifolia (Fient et Gagnep. ) Ast in Humb. (1938), suppl. 直立 灌木, 高约 4 米, 除花 外全株 无毛。 叶近 革质或 纸质, 长圆形 ,长 14 一 28 厘米, 宽 5 — S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浅 心形或 截形; 中脉 表面微 凹陷,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3 — 16 条, 表面 扁平, 背面 凸起, 网脉 纤细; 叶柄长 4 一 7 毫米, 上 有槽。 花黄色 ,2 — 3 朵簇生 ,稀 单生, 下垂, 长 5 — 6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花梗长 4 一 9 厘米, 被微毛 ,后变 无毛; 苞片 生于花 梗近 基部, 卵形, 长约 2.5 亳米, 外面被 柔毛, 内 面被毛 较少; 外轮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中部 较宽, 长 5 — 6 厘米, 宽 I. 4 一 2 .0 厘米, 两 面均被 微毛; 内轮花 瓣狭披 针形, 长约 4 厘 米, 宽 7 — 10 毫米, 两面被 微毛; 雄蕊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药 隔顶端 圆形; 心皮 15 个, 长约 -2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柱头近 头状, 向外弯 ,顶端 2 裂。 果念 珠状, 有柄。 花期 3 — 4 月, 果 期 8 月。 产河口 ,生 于海拔 130 — 2 60 米杂木 林及山 谷灌木 林中。 越 南亦有 分布。 , 3. 假曳爪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 11-12 山指甲 (中 国植物 学杂志 ), 假鹰爪 ,假 饼叶, 酒饼藤 (图鉴 ), 鸡爪风 (叶, 根, 香, 木, 珠 X 广东、 广西) Desmos chinensis Lour. (1790); Safford (1912); Ridl. (1922); Merr. (1927); 
2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 1— ». 大叶 假鹰爪 Desmos grandifolius (Finet et Gagnep.) C. Y Wu ex P. T. Li, 1. 花枝, 2. 萼片, 3.^ 轮 花瓣内 面观, 4 .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5. 雌、 雄 蕊群和 花托, 6. 维藻背 面观, 7. 雄蕊腹 面观, 8. 心 f , '-J; 假魔爪 D. dumosus (Roxb.) Safford, 叶枝; 11—12. 假廣爪 D. chinensU Lour., 11. 花枝, 12. 雌、 雄蕊 萼。 (张宝 福绘) 
番 荔枝科  21  Ast in Humb. ( 1938),suppl.; 胡先繍 (1955); Sincl. (1955); R. E. Fries (1959)*; Back, et Bakh. f. (1963); N. T. Ban (1974);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Unona discolor Vahl. (1791)*; Hook. f. (1872); King (1893); Forb. et Hemsl. (1976); U. chinensis DC. (1818); U. desmos Raeuch ex Dun. (1817); King (1891)*; Finet et Gagnep. (1906), (1907); Dunn (1911); Artabotry esquirolii L6vl. (1919), P. P. excl. Esquirol 2184.; Dasymachalon rostratum auct. non. Merr. et Chun :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p. p. min.; Desmos cochinchinensis auct. non Lour.: Merr. (1927); Tsiang (1935)*; Rehd. (1936);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Lauener (1963); 图鉴 (19 72)*. 直立 或攀援 灌木, 高 1 一 2 米, 除幼嫩 小枝、 叶芽、 花被 毛外, 全株几 无毛; 树皮 粗糙, 有 纵 条纹, 并 有灰白 色突起 皮孔。 叶薄 纸质或 膜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顶 端钝或 急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稍偏斜 ,表面 无毛, 背 面无毛 或被短 柔毛; 侧脉每 8 — 10 条。 花初 绿色, 后变 黄色, 单朵 与叶对 生或叶 外生; 花梗长 2 — 3 厘米, 被微短 柔毛; 萼片 卵圆形 4 ,长约 4 毫米, 外面被 微柔毛 ;外轮 花瓣比 内轮花 瓣大,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 4 厘米, 宽 8 毫米, 两面 均被微 柔毛; 内轮花 瓣狭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2—6 毫 米, 两 面被微 柔毛; 雄蕊长 圆形, 药 隔顶端 截形; 心皮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柱 头近 头形, 向 外弯。 果 有柄, 念 珠状, 内 有种子 1 一 3 颗; 种子 球形, 直径 5 毫米。 总果 梗长约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6 月 至翌年 春季。 产河口 、金平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60 — 1 500 米 疏林或 山坡灌 丛中; 分 布于广 东、 广西、 贵州。 印度、 老挝、 柬埔寨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菲律宾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根、 叶可 药用, 主治 风湿、 产后 腹痛、 跌打, 皮癣; 兽医用 作治牛 臌胀, 肠胃积 气等; 茎皮 纤维可 作人造 棉和造 纸原料 ,也可 代麻制 绳索。 海南 岛用叶 制酒药 (饼 )。 4. 云南 假糜爪 (中 国植 物志) Desmos yannanensis (Hu) P. T. Li ( 1979)*. Phaeanthus yunnanensis Hu ( 1940); Dasymaschalon yunnanense (Hu) Ban (1975). 灌木, 高约 3 米; 幼枝、 叶背、 中脉两 面和侧 脉下面 、叶柄 、花梗 、萼片 外面、 花瓣 外面和 花 丝均被 微毛。 叶膜质 ,长 圆形, 倒卵状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宽 3.5 — 6.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叶背苍 白色,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10 — 14 条和 网脉两 面均突 起。 花单一 ,与叶 对生; 花 梗长达 2.5 厘米; 萼片宽 卵形, 长 1 毫米; 外轮花 瓣小, 卵形, 长 2.8 厘米, 宽 2 厘米, 内面被 毛疏; 花托 突起, 顶端 平坦, 雄蕊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药隔 顶端 截形; 心皮 13 个, 长约 2 毫米, 密被 柔毛, 柱头 球形, 每心皮 有胚珠 2 — 5 颗, 1 排。 果 念珠状 ,每 节圆柱 形或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约 6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内 有种子 1 一 2 颗; 果柄长 8 — 10 毫米, 被 柔毛。 花期 10 月, 果 期翌年 8 月。 产景洪 ,生 于海拔 1 015 — 1 400 米 山地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 8. 银 钩花属 Mitrephora (Bl.) Hook. f. et Thorns. 乔木。 叶互生 ;羽 状脉。 花单生 或几朵 集成总 状花序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通常 两性, 亦 
22  云南 植物志  有单 性花; 萼片 3, 圆形或 宽卵形 ;花瓣 6 片, 2 轮,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花瓣大 于内轮 花瓣, 卵形或 倒卵形 ,薄 膜质, 有 脉纹, 内轮花 瓣箭头 形或铁 铲形, 基部有 长爪, 上 部卵形 或披针 形, 向内弯 拱而边 缘稍粘 合呈圆 球状; 雄蕊 多数, 花药 长圆状 楔形, 药室 外向, 分离, 药隔顶 端 截形; 心皮通 常多数 ,长 圆形, 花柱长 圆形或 棒状, 少数 花柱极 短或不 明显, 腹部有 槽纹, 每心皮 有胚珠 4 至多颗 , 2 排, 成熟 心皮球 形或卵 圆形, 有时长 圆状楠 圆形, 有柄或 无柄。 约 40 种, 分 布于亚 洲南部 和东南 部的热 带至亚 热带地 区至大 洋洲。 '我 国有 3 种, 分 布于 西南和 华南; 云南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2) 叶柄 和叶背 均被锈 色疏长 柔毛, 沿脉 更密; 侧脉 在叶表 面凹陷 1. 银钩花 M. thorelii 2(1) 叶柄和 叶背幼 吋被疏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脉在 叶表面 突起。 3(4) 花 两性; 叶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伏楠 圆形, 长 5 — 10.5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2. lilJR maingayi 4 (3) 花 单性; 叶纸质 ,长圆 伏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7 — 24 厘米, 宽 3.5 — 8 厘米 ' • 3. 云南 银钩花 M. wangii 1. 银钩花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Mitrephora thorelii Pierre (1881)*; Finet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70); Craib (1925); Merr. (1828);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Ast in Humb. (1938), suppl.;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中国植 物志 (1979)*. 乔木, 高 6 — 20 米; 树皮 灰黑色 至深灰 黑色。 小枝密 被锈色 绒毛, 老渐 无毛, 灰 黑色。 叶近 革质, 卵形或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3.5 — 8.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表面具 光泽, 除中脉 外无毛 ,背 面被长 柔毛, 沿中脉 更密; 中脉表 面凹陷 ,背面 突起, 被锈色 长柔毛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表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网脉 扁平, 不明显 ;叶柄 粗短, 长 5 — 8 毫 米, 密 被锈色 绒毛。 花淡 黄色, 直径 1 一 1.5 厘米, 单生或 数朵组 成总状 花序,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总花梗 、花梗 、萼片 、花 瓣均密 被锈色 柔毛; 总花 梗粗, 极短, 有脱落 小苞片 痕迹; 花蕾 球形;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内面 无毛; 外 轮花瓣 卵形, 长约 9 毫米, 内外 均被柔 毛, 内 轮花瓣 菱形, 下部渐 狭成爪 ,两面 被柔毛 ,上部 内弯, 边 缘粘合 成一帽 状体; 雄蕊楔 形, 药隔 盘状; 心皮 被毛, 花柱圆 柱形, 每心皮 有胚珠 8 — 10 颗, 2 排。 果 卵圆形 或近球 形, 成熟时 有环纹 ,长 1.6 — 2 厘米, 直径 1.4 一 1.6 厘米, 密 被褐色 绒毛; 果柄 细长, 密被褐 色 绒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景洪、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75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柬 埔寨、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木材纹 理通直 、结构 细致, 材质 坚硬, 加工 容易, 干燥后 少开裂 ,不 变形, 适于作 车轮和 建筑 用材。 2. 山蕉 (海 南, 中国植 物志) 图版 6, 1-8 叭达, 大 去得使 (广 西壮语 译音) Mitrephora maingayi Hook. f. et Thorns. (1872); King (1893)*; Ast in Humb. 
番 荔枝科  23  图 版 6 1—8. 山蕉 Mitrcphora maingayi Hook. f. et Thorns., 1. 花枝, 2. 花, 3. 外轮 花瓣背 面观, 4.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幼 果初期 ), 8. 心 皮纵剖 (幼果 ); 9— 16. 云南 银钩花 M. Wangii Hu, S. 叶枝, 10. 雄 花, 11. 花 萼及小 苞片, 12. 外轮 花瓣, 内轮 花瓣, 雄蕊腹 面观, 15. 雄蕊背 面观。 (杨 建昆绘 > 
24  云南 植物志  (1938);, suppl: Sincl. (1955); 海南 植物志 (196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8 — 10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 被锈色 疏毛, 老时 无毛。 叶 革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楠 圆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10.5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钝 或渐尖 ,基部 钝或宽 楔形, 表 面除脉 外无毛 ,背面 几无毛 或无毛 ,中 脉表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被疏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及网 脉 两面稍 突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疏毛 ,老渐 无毛。 花大而 美丽, 初时 白色, 后变 黄色, 具红色 斑点, 直径约 2.5 厘米, 单生 或数朵 生于被 锈色绒 毛总花 梗上; 总花 梗与叶 对生或 叶外生 ;花蕾 球形, 被锈色 柔毛; 萼片阔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急尖, 外面 被锈色 柔毛; 花瓣两 面被 柔毛, 外轮花 瓣卵状 长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基部 有短而 宽爪, 内 轮花瓣 较小, 上部菱 形, 边缘 粘合, 下 部有细 长爪; 心皮被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6 — 8 颗, 柱头 棒状。 果卵 圆形或 圆柱形 ,长 2 — 4.5 厘米, 直径 1 .5 — 3 厘米, 被锈色 短柔毛 ,顶端 圆形; 果柄 粗壮,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3 — 5 毫米。 花期 4 月。 产景洪 、富宁 ,生 于海拔 1000 — 1 15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 西及贵 州。 印度、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印 度尼西 亚和马 来半岛 也有。 3. 云南 银钩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 9-15 Mitrephora wangii Hu (1940);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5 — 18 米, 幼枝被 锈色长 柔毛, 老渐 无毛, 有 皮孔。 叶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披针形 ,长 7 — 24 厘米, 宽 3.5 — 8 厘米, 表面除 中脉外 无毛, 背面无 毛或几 无毛; 中 脉表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被疏 柔毛, 老渐 无毛, 侧脉和 网脉两 面均稍 突起; 叶柄长 5 — 12 毫米, 被柔 毛, 老渐 无毛, 上面 有槽。 花 单性, 黄或淡 黄色, 几朵簇 生于叶 腋外;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被 柔毛; 花萼宽 卵形, 长 4 亳米, 宽 5 毫米, 外面密 被锈色 柔毛; 外 轮花瓣 膜质, 近 圆形, 长 约 2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外面被 锈色短 柔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内轮 花瓣似 不等四 边形, 两 面均 密被短 柔毛; 长 1.3 厘米, 其 中爪长 6 毫米; 雄花, 雄蕊 楔形, 药隔顶 端截形 或钝; 雌 花, 心皮 7 — 9 个, 被长 柔毛, 柱头不 明显, 每心皮 有胚珠 6 颗, 2 排。 果卵 圆形或 短圆柱 形, 长 3 — 4.5 厘米, 直径 2 — 2.8 厘米, 被锈色 毡毛; 果柄 粗壮,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花期 3— 7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景洪 、勐腊 、勐海 (六顺 ), 生 于海拔 500 — 1 200 米 山地密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勐 海 (六顺 )。 9. 金 钩花属 Pseuduvaria Miq. 灌木或 乔木。 叶互生 ,膜质 至革质 ,叶 柄短; 羽 状脉。 花小形 ,单 生或多 朵簇生 于叶腋 内; 花萼 3 裂, 膜质, 裂片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每轮 3 片, 镊合状 排列, 膜质, 外轮 花瓣短 于内轮 花瓣, 与萼片 相似, 但比萼 片大, 内 轮花瓣 明显地 有窄长 的爪, 上部卵 状三角 形, 花蕾 时向内 弯拱, 边缘粘 合呈帽 状体; 雄花, 雄蕊 多数, 花药 楔形, 内 向', 药隔顶 端截形 或 微凹; 雌花, 有时外 围有少 数退化 雄蕊, 心皮 3 至 多个, 每心皮 有胚珠 2 — 5 颗, 柱头无 柄, 顶端近 头状, 成熟心 皮球形 ,无柄 或有柄 ,种子 1 至 多颗。 约 17 种, 分布于 缅甸、 泰国、 马来 西亚、 新加坡 、印度 和菲律 宾等。 我国有 1 种, 产云 
番 荔枝科  25  图 版 7 金钩花 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 Merr., 1. 花枝, 2. 雄花, 3.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4. 内轮花 瓣内 面观, 5. 雌蕊群 -和 花托, 6. 雄蕊背 面观, 下 雄蕊腹 面观, 8. 心皮, 9. 心皮 纵剖, 10. 心皮侧 面观, 11. 花努内 面观, 12. 外轮花 游内面 观, 13.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吴锡 麟绘) 
26  云南 植物志  南。 本 属与银 钩花属 (Mitrephora Hook. f. et Thorns.) 的 主要区 别在于 后者的 花大, 外轮 花瓣大 于内轮 花瓣。 1. 金钩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 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 Merr. ( 1938); R. E. Fries in Engl. u. Prantl (1959);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8 — 15 米。 小枝被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灰白色 ,有纵 条纹。 叶纸质 ,长 圆形, 长 10 — 2 7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表面亮 绿色, 除中脉 被柔毛 外均 无毛, 背面蓝 绿色, 中脉和 侧脉初 时被短 柔毛, 老时渐 无毛; 中脉表 面凹陷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0 — I 2 条, 斜开 近叶缘 网结, 网脉 明显, 两面略 凸起; 叶柄长 4 一 10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雌雄同 株异花 ,花 黄色, 单生或 多朵簇 生于叶 腋内或 枝腋内 ;花梗 细长, 长 1 一 2 厘 米, 密被短 柔毛, 近 中部有 1 个近 圆形, 被短柔 毛的小 苞片; 雄花, 萼片近 圆形, 长约 1.5 亳米, 宽约 2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外轮花 瓣肾状 卵形或 近圆形 ,长约 2 亳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内轮花 瓣内弯 拱而粘 合成帽 状体, 具 长爪, 爪长 2.5 毫米, 上部 卵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 3.5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多数, 楔形, 长约 1 毫米, 药 隔顶端 截形; 雌花、 萼片、 花瓣 与雄花 相同, 心皮 15 — 17 个, 卵状长 圆形, 长 2 毫米, 被短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6 颗, 2 排, 柱头平 头状, 顶端 2 裂; 花 托边缘 有时有 2 个退化 雄蕊。 果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有很 多小瘤 突起, 密被短 柔毛; 果 柄长约 1.5 厘米, 被短柔 毛 ; 总果 柄长约 2 厘米。 花期 3 — 4 月 。 产滇南 (景洪 、勐海 ), 生 于海拔 850 — 1 150 米密 林中或 山谷、 沟底阴 湿处。 越南也 有。 10. 哥 纳香属 Goniothalamus (Bl.) Hook. f. et Thorns. 小 乔木或 灌木。 叶互 ^ ,叶面 通常有 光泽, 侧脉 疏离, 在近叶 缘向内 弯拱而 联结。 花 单 朵或几 朵丛生 于叶腋 内或腋 外生; 总花梗 基部有 2 列小 苞片; 花萼裂 片了, 镊 合状排 列; 花瓣 6 片, 2 轮, 镊合状 排列, 外轮较 厚而平 ,内 轮比外 轮小, 具短爪 ,彼此 粘合成 一帽状 体而 覆盖雌 雄蕊; 雄蕊 多数, 花药 线形, 药室 向外, 药隔三 角形、 长圆形 、棍 棒形、 截形 或圆' 形; 心皮 多数, 花柱 伸长, 柱 头顶端 全缘或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1—10 颗, 侧 生或基 生或近 基生, 1 一 2 排, 成熟心 皮长楠 圆形或 卵圆形 ,内 有种子 1 一 10 颗。 约 50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0 种, 分布于 西南、 华南至 台湾等 地;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叶背中 脉和叶 缘密被 褐色长 硬毛。 2(3) 枝条 被灰黑 色硬毛 ;叶长 56 — 76 厘米, 宽 IS— 19 厘米; 果长 6 — 9 厘米, 直径 I. 5 — 2 厘米 1. 彔洪 哥纳香 G. chelien.i* 
番 荔枝科  ?7  3(2) 枝 条密被 红褐色 硬毛; 叶长约 33 厘米, 宽 II. 5 厘米; 果长 2 — 3 厘米, 直径 5 亳米 之《 田方骨 G, donnaien6i8 叶 无毛。 5(8) 侧脉 在叶面 扁平或 凹陷; 花 较小, 2 朵 腋生。 6(7) 花梗短 ,仅长 4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长约 2 倍; 每个心 皮有基 生胚珠 2 颗 t 3, 云南 哥纳香 G. yunnanensis 7(6)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花柱 与子房 等长; 每个 心皮 有胚珠 10 颗, 2 排 4, 金平哥 纳香 G. leiocarpu> 8(5) 侧脉在 叶面稍 凸起; 花大, 单朵 腋生或 腋外生 S. 大花 哥纳香 G. griffithii 1. 景洪 哥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 11 一 U Goniothalamus cheliensis Hu (1940); N. T. Ban (1974);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小乔木 ,高 4.5 米; 枝条被 灰黑色 硬毛。 叶纸质 ,大形 ,倒披 针形, 长 56 — 76 厘米, 宽 13 — 19 厘米, 顶端具 尾尖, 尾 尖长约 5 厘米, 基部 楔形; 表面 无毛, 背 面被疏 硬毛, 在叶缘 及中脉 上密被 锈色长 硬毛; 中脉 粗壮, 表面 扁平,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26 — 30 条, 两面突 起, 网脉多 ,背面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 2 — 2.5 厘米, 被 锈色长 硬毛。 果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6 — 9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两 端尖, 被锈色 硬毛, 有 皮孔, 内 有种子 4 颗; 种子长 圆形, 长 2.5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果期 9 月。 产景洪 ,生 于海拔 15Q0 米 草地斜 坡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 2. 田方骨 (广西 龙津; 中国植 物志) Goniothalamus donnaiensis Finet et Gagnep. ( 1906) er in Lecte. ( 1907)*; Ast in Humb. (1938), suppl.; N. T. Ban (1974);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植 物志 (1979)*.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1 一 4 米; 枝条灰 黑色, 有不 规则纵 裂纹。 幼枝、 叶背、 叶柄、 花萼、 花 瓣和果 均密被 红褐色 硬毛。 叶纸质 ,倒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3 厘米, 宽 1.5 厘 米, 顶端 尾尖, 尾尖长 1 厘,, 基部 楔形; 表面 无毛或 仅在中 脉上被 硬毛; 中脉 粗壮, 表面凹 陷,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7 二 22 条, 弯拱 上升, 近叶缘 处联结 ;叶柄 粗壮, 长 1 厘米, 上面有 槽。 花淡 红色, 单朵 腋生; 花梗 极短; 萼片宽 卵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辨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厘米, 宽 5 毫米, 顶端向 外弯, 内面 上部被 硬毛, 内 轮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内面 无毛, 基部 有爪, 爪长 3 毫米; 雄 蕊长圆 形, 长 2 毫米, 药室有 横纹, 药隔圆 形或近 截形; 雌蕊高 出雄蕊 ,长 4.5 毫米, 心皮长 卵形, 被 长 硬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近基生 ,花柱 长圆形 ,与 心皮近 等长, 无毛。 果 4 一 12 个 聚生,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3 厘米, 直径 5 毫米, 两 端尖, 内 有种子 1 一 2 颗; 种子淡 黄色, 卵圆 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5 毫米, 两侧有 棱脊。 花期 5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 河口, 生 于海拔 24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越南 亦有。 茎可 药用, 治跌打 损伤、 骨折。 3. 云南 哥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 1-10 Goniothalamus yunnanensis W. T. Wang ( 1957)*; N. T. Ban (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28  云南 植物志 
番 荔枝科  29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4 米, 直径约 6 厘米, 树皮红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几 无毛, 有 圆形小 皮孔。 叶薄 纸质, 长圆 状楠圆 形或长 圆形, 偶而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2 — 19 厘米, 宽 2.8 — 6.2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中脉表 面凹陷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两 面均有 不明显 突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3 毫米, 上面 具沟。 花黄 红色, 1 一 2 朵丛 生于叶 腋内, 有短梗 ;花 梗长约 4 毫米, 被疏短 柔毛; 萼片三 角状宽 卵形, 长 和宽约 8 毫米, 夕卜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宽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 7 毫米, 外面被 锈色短 柔毛, 内面密 被锈色 短柔毛 ,内轮 花瓣倒 卵形, 长 7 毫米, 宽 4.5 毫米, 上部初 贴生, 中部 以下突 变长约 2 毫米 的爪; 雄 蕊长约 1.5 毫米, 有短柄 ,药 隔顶端 截形; 心皮约 14 个, 无毛, 长 约 3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长约 2 倍, 棍 棒状,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基生。 果成 熟时萼 宿存, 果 长椭 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0.7 厘米, 褐色, 近 无毛。 花期 4—5 月 ,果期 9 月 。 产河口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150 — 470 米密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4. 金平 哥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 10-17 Goniothalamus leiocarpus (W. T. Wang)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Mttrephoro leiocarpa W. T. Wang( 1957)*. 乔木, 高 5 — 10 米; 枝条 无毛, 有 皮孔; 除花外 ,全株 无毛。 叶皮 纸质, 倒 卵状长 圆形, 偶长 圆形, 长 6 — 28.5 厘米, 宽 4.5 — 9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急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中脉表 面凹陷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6 — 10 毫米, 直 径 2 毫米, 上面 具沟。 花红 黄色, 2 朵腋生 ,长约 1.6 厘米, 花梗;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被 疏柔毛 ,基 部有小 萼片;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外面被 微毛; ^片 宽卵形 ,长 5 毫米, 外面被 疏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 花瓣厚 革质, 卵形, 长 1.8 — 2.3 厘米, 宽 1.1 一 1.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有 短爪, 外 面被疏 微毛, 内面被 锈色短 绒毛, 内轮花 瓣革质 ,倒 卵形, 长 13 毫米, 宽 8 毫米, 顶端 急尖, 中部以 下有爪 ,爪长 3.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柔毛, 在边缘 更密; 雄蕊 长约 1.5 毫米, 药 隔顶端 截形; 心皮约 18 个, 线形,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柱 棒状, 与 子房等 长,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1 排。 果卵 圆状, 长 4 一 7 厘米, 直径 2.2 — 4.2 厘米, 单个 或数个 聚生, 两 端钝或 圆形, 无毛, 内有 种子约 10 颗, 2 排; 种子扁 圆形或 肾形, 长 2.5 — 3 厘米, 棕 黄色。 花期 5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720 — 1 600 米的路 旁灌木 丛或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本 种原描 述中,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1 排, 我 们用同 号模式 花标本 (云 南队 2484) 解 剖, 结果发 现每心 皮胚珠 10 颗, 1 排, 并非 两排。 5. 大花 哥纳香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 1-9 Goniothalamus firriffithii Hook. f. et Thorns. (1855); Hook. f. ( 1872); Kurz(1877); King(l893)* ; Ast in Humb. (1938); Craib ( 1925); N. T. Ban (1971); P. T. Li(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5 米。 幼枝被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形 ,长 17.5 — 35 厘 米, 宽 6 — 9 厘米, 顶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偶近 圆形, 两面 无毛; 中脉 粗壮, 表面凹 陷,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2 — 20 条, 两面稍 凸起; 叶柄 粗壮, 无毛, 长 1 一 1.5 厘米, 直径 3 — 4 毫米。 花 单朵腋 生或腋 外生;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无毛, 基 部着生 很多小 苞片; 萼片宽 
3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9 1—9. 大花 哥纳香 Goniathalamus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rns., 1. 花枝, 2. 花弯内 面观, 3. 外轮 花摊内 面观, 4. 3 片内轮 花瓣上 部互相 粘合, 5. 雌、 雄 蕊群和 花托, 6. 雄蕊背 面观, 7. 雄蕊腹 面观, 8. 心皮, 9. 心皮 纵剖; 10-- 17. 金平 哥纳香 G. leiocarpus(W. T. Wang) P. T. Li., 10. 花, 11. 花弯内 面观, 12. 外轮 花辦内 面观, 13. 3 片 H 轮花瓣 上部互 相坫台 f 14. 雄 g 背面 观, 15. 雄蕊腹 面观, 16. 心皮, 17. 心皮 纵剖。 (李锡 畴绘) 
番 荔枝科 31  卵形, 长约 2.2 厘米, 无毛, 外轮花 瓣长披 针形, 长约 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被 微毛, 内轮花 瓣长 卵形, 长达 2 厘米, 宽 8 毫米, 被短 微毛; 雄蕊长 圆形, 药隔三 角形; 心皮长 圆形, 被柔 毛, 花柱 伸长, 柱 头顶端 2 裂, 每心 皮有侧 生胚珠 2 颗。 果卵 圆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 约 8 毫米, 聚生, 几无柄 ,被 微毛, 内 有种子 1 颗。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800 — 1 150 米 沟谷、 河旁疏 林或密 林中。 印度、 缅甸、 泰国也 有。 11. 喑罗属 Polyalthia B1. 灌木或 乔木。 叶互生 ,具柄 ;羽 状脉。 花两性 ,少数 单性,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单 生或数 朵丛生 ,有时 生于老 干上; 萼片 3, —般 小形, 镊合状 或覆瓦 状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每轮 3, 镊合状 排列, 少数近 覆瓦状 排列, 内外轮 花瓣几 等大, 少数 内轮花 瓣比外 轮长, 扁平 ^ 内轮 的内面 凹陷, 雄蕊 多数, 花药 楔形, 药室 外向, 药隔 扩大而 顶端截 形或近 圆形; 心皮 多数, 稀少数 ,柱头 通常长 圆形, 每心皮 有胚珠 1 一 2 颗, 基 生或近 基生。 成熟心 皮浆果 状, 球形 或长圆 形或卵 圆形, 有柄, 内 有种子 1 颗, 少数 2 颗。 . 约 120 种, 分布于 东半球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17 种,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广西、 云南、 西藏; 云南有 10 种。 分种 检索表 K 2 ) 嫩技、 叶背和 叶柄均 明显地 被柔毛 1. 老人皮 P. cerasoides 2( 1 ) 嫩枝、 叶背和 叶柄均 无毛或 被毛不 明显。 3( 6 ) 叶表 面侧脉 平坦。 4( 5 ) 花 梗长约 5 毫米; 外轮花 瓣稍长 于内轮 花瓣, 花瓣 卵伏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 2. 小: p 暗罗 P. florulenta 5( 4 )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外轮 花瓣短 于内轮 花瓣; 花瓣长 圆形, 长 6 — 10 毫^, 宽 2. 5 — 4 毫米 …… 3, 剑叶 喑罗 P. lancilimba €( 3) 叶表 面侧脉 凸起。 7(10) 叶倒 披针形 或倒卵 伏长椭 圆形。 8( 9 ) 叶纸质 ;侧 脉每边 16— 20 条, 明显; 花 瓣线形 或匙形 4. 景 洪暗罗 P. cheliensi. 9( 8) 叶膜质 ;侧 脉每边 7 — 13 条, 不够 明显; 花瓣楠 圆形、 长 圆形或 卵伏长 椭圆形 5,云 桂喑罗 P. petelotii 10(7) 叶长 圆形, 或楠 圆状长 圆形。 11(14) 叶 有透明 腺点。 12(13) 叶 有疣状 凸起, 叶基阔 楔形; 侧脉 纤细; 果 柄长约 6 毫米 6. 疣 叶喑罗 P. verrucipes 13(12) 叶 无疣状 凸起, 叶基近 圆形; 侧 脉粗壮 凸起; 果柄长 2. 5 — 3. 5 厘米 乙腺 叶暗罗 simiarum 14(11) 叶 无透明 腺点。 15(16) 叶楠圆 形至宽 椭圆形 ,两 面均有 密生褐 色乳头 状凸起 8. 木羌 叶喑罗 P. lit.eifolia 16<JO 叶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无褐色 乳头状 凸起。 
32  云南 植物志  17(18) 叶长 7 — 16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侧脉 15 — 20 条, 表面除 中脉外 无毛, 背 面被疏 长毛, 脉上尤 、 多 9«多 脉晴罗 P, pingpieneosis- 18(17) 叶长 18 — 23 厘米, 宽 5. 5 — 8 厘米, 侧脉 14— 18 条, 中脉、 侧脉两 面均被 短柔毛 10, 毛 脉喑罗 P. viridis 1. 老人皮 (海南 ) 图版 10, l-io 猪槟榔 (元江 、新平 ), 细基凡 (海 南; 中国植 物志) Polyalthia cerasoides (Roxb. ) Benth. et Hook. f. ex Bedd. ( 1869); Hook, f et Thorns. (1872); King(1893)* ; Finer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07);Craib (1925); Merr. (1935);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Chun et How (1958); 海南植 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Uvaria cerasoides Roxb. ( 1795)*, (1832).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 皮暗灰 黑色, 粗糙; 韧 皮部淡 赭色, 有清香 气味; 小枝 密被褐 色长: 柔毛, 老枝 无毛, 有 皮孔。 叶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偶有橢 圆形, 长 4.5 — 19 厘 米;. 宽 3 — 5.5 厘米, 顶端 短渐尖 或钝,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圆形, 表面除 中脉外 无毛, 背 面被柔 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表面微 凸起, 背面 凸起, 网脉较 明显; 叶柄长 2 — 5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 单 生于叶 腋内, 绿色, 直径 1 一 2 厘米; 花梗长 1 一 2.5 厘米、 被 淡黄色 柔毛, 中部以 下或近 基 部有叶 状苞片 1 个;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6 毫米, 渐尖, 外面被 疏柔毛 ;花瓣 内外轮 厚,. 革质, 长卵形 ,外轮 比内轮 稍长, 外轮约 10 毫米, 内 轮长约 8 毫米, 被微毛 ,干后 黑色; 药隔 顶端 截形; 心皮长 圆形, 被 柔毛, 柱头卵 圆形, 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基生。 果近球 形或卵 圆形, 长约 8 毫米, 直径 6 毫米, 红色, 干后 黑色。 果柄 柔弱, 长 1.5 — 2 厘米。 花 期 4—5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景洪 、河口 、金平 、蒙自 、元江 ,生 于海拔 120 — 1 100 米山谷 、河 旁或疏 林中; 分布 于 广东。 越南、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缅甸 和印度 也有。 茎皮含 单宁, 纤维 坚韧, 可制麻 绳和麻 袋等; 木材 坚硬, 适于 作农具 和建筑 用材。 2. 小 花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 11 — 18 Polyalthia florulenta C. Y. Wu ex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被 黄色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膜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5 — 14.5 厘米, 宽 2.3 — 4 厘米, 顶 端钝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表面除 中脉被 疏短柔 毛外无 毛, 背面 被不明 显疏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10 — 13 条,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斜升, 未达 叶缘而 弯拱 联结; 叶柄长 2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小, 直径约 4 毫米, 单 朵与叶 对生, 黄绿色 ;花梗 短, 长约 5 毫米, 果 时梗长 1 厘米, 被黄色 柔毛, 中部有 2 个小 苞片;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毫米, 宽 1 毫米, 外面 被黄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萼片卵 圆形, 长 和宽约 2 毫米, 外 面被黄 色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比内 轮花瓣 稍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端 渐尖, 外面 被黄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凹陷; 内轮花 瓣扁平 ,卵形 ,宽 2 毫米, 基部 稍狭, 外面被 黄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模形, 长 0.5 毫米, 药隔顶 端截形 ,被 微毛; 心皮 7、个, 长圆形 ,长 0.8 毫米, 无毛, 每 个心皮 有胚珠 1 颗, 基生。 果 红色, 球形, 直径 7 毫米, 无毛, 内有种 子 1 颗; 果柄长 4 一 5 毫米, 被黄色 柔毛; 总 果柄长 1.5 厘米。 花期 12 月。 产 滇西南 (耿马 ), 生 于海拔 1 100- 1 350 米山地 林中潮 湿处。 模式 标本采 自耿马 (富 
番 荔枝科  33  - 图版 10 1 一 10. 老人皮 Polyalthia cerasoides (Roxb.) Benth. et Hook. f. ex Bedd., I. 花枝, 2. 花萼外 面观, 3. 花, 4.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5.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6. 雄蕊背 面观, 7. 雄蕊腹 面观, 8. 心皮, 9. 心皮 纵剖, 10. 果; 11 一 18. 小 花暗罗 P. floruknta C. Y. Wu ex P. T. Li, 11. 花枝, 12. 花, 13.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14.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15. 雄蕊背 面观, 16. 雄蕊腹 面观, 17. 心皮, 18. 心皮 纵剖。 (肖 溶绘) 
34  云南 植物志  肯)。 3. 剑 叶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Polyalthia lancilimba C. Y. Wu ex P.T. Li(1976)* ;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树皮 灰色。 小枝被 微毛, 老枝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3.5-24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表面 无毛, 叶 背仅中 脉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10 — 13 条,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1 一 2 朵生 于茎上 ,偶 腋生;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中下部 或近基 部有小 苞片; 萼片宽 卵形, 长 2 毫米, 宽 3 毫米, 顶 端钝, 外面被 淡黄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比内 轮短, 革 质, 长圆形 ,长 6—10 毫米, 宽 2.5—4 毫米, 顶 端钝,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卵状楔 形, 药隔顶 端截形 ,被 微毛; 心皮 卵状长 圆形, 密被长 柔毛, 柱头圆 i 形, 被长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花期 4 一 5 月。 产河口 ,生 于海拔 200 米山地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河口 (坝治 )。 4. 景 洪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Polyalthia cheliensis Hu (1940)*;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乔木, 高 8 — 20 米, 胸径约 30 厘米。 嫩枝 被毛, 老渐 无毛, 灰 白色。 叶纸质 ,倒 卵形或 长橢 圆形, 长 8.5 — 20 厘米, 宽 4.5 — 9.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表面亮 绿色, 除中脉 外无毛 ,背面 呈锈色 ,中脉 和侧咏 均被微 柔毛; 侧 脉每边 16 — 20 条; 两面突 起;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毛, 上面 有槽。 花黄 绿色, 2 — 4 朵丛 生于矩 状的短 枝上; 花梗长 3-4 厘米, 被黄褐 绒毛, 中部有 小苞片 1 个; 小苞片 卵形, 被黄褐 色毛, 钝头; 萼片 宽三角 形, 长约 5 毫米, 外面被 绒毛, 内面 无毛; 内外 轮花瓣 线形或 匙形, 外轮花 瓣长约 2.5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内轮花 瓣长约 1.5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外面被 微毛, 内 面几 无毛; 药 隔顶端 截形; 心皮被 粗毛, 柱头 头状, 被 毡毛,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基生。 果长 卵圆形 ,长 2.5— 3 厘米, 直径 1.2 — 1.7 厘米, 无毛, 内 有种子 1 颗, 果 柄长约 2 厘米, 无毛; 总 果梗长 2 — 3 厘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2 月。 产 景洪, 生 于海拔 550 — 1 100 米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 本 种原, 记载叶 为倒披 针形, 花瓣为 匙形。 但 从原模 式标本 来看, 其 叶片仅 在枝上 部为倒 披针形 ,却不 明显。 而较多 的标本 看来, 本种 相似于 Polyalthia simiarum(Ham.ex Hook. f. et Thorns.) Benth. ex Hook. f. et Thorns. . 不 同之处 在于前 者的花 瓣匙形 或线形 ,而 后者的 花瓣为 线状披 针形。 5. 云 桂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Polyalthia petelotii Merr. (1926); Ast in Humb. (1938), suppl; P. T. Li (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Uvaria oblanceolata W. T. Wang( 1957); Enicosanthellum petelotii (Merr.) Ban ( 1975)*.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7 米。 分枝圆 柱形, 具纵纹 ,无 皮孔, 直径 2 — 3 毫米; 幼 枝被紧 贴微毛 ,老枝 无毛。 叶幼时 膜质, 老时变 纸质, 倒披 针形,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8.5 — I 9 厘 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表面亮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被 稀疏紧 贴柔毛 ,老 
番 荔枝科  3t  渐无毛 ;侧 脉每边 7 — 13 条, 弯拱 上升, 未 达叶缘 联结, 两面稍 突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被 紧贴 柔毛, 老渐 无毛, 上面 具沟。 花 黄色, 下部紫 红色, 直径 3 厘米, 单朵 生于枝 顶端, 偶与 叶 对生,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锈色 短柔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I. 2 厘米, 宽 7 — 11 毫. 米, 外面被 锈色短 柔毛, 内外轮 花瓣几 等长, 橢圆形 ,长圆 形或卵 状长椭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0.8 毫米, 顶 端钝, 外面被 锈色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长 圆形, 基部 略狭, 药隔 顶端截 形; 心皮约 20 个, 长 圆形, 密被长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有时 2 颗。 果长 圆形或 楠圆状 卵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7 — 8 毫米, 初时 绿色, 成熟时 暗紫色 ,密 被紧贴 锈色短 柔毛, 老 渐无毛 ,内 有种子 1 颗, 偶 2 颗; 总 果柄长 2 — 4 厘米, 被疏短 柔毛或 无毛。 花期 3 — 4 月 ,. 果期 9 一 12 月。 产河口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等地, 生于 130 — 1 900 米 密林下 或疏林 潮湿. 处; 分布于 广西。 越南 也有。 6. 疣 叶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Polyalthia verracipes C. Y. Wu ex P. T. Li (1976); 中国植 物志 (1979)*. 乔木, 高 7 — 12 米; 枝条灰 黑色, 无毛。 叶膜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6 厘 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钝, 两面 无毛, 但 两面密 生透明 疣状体 突起; 表面中 脉扁平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5 — 18 条, 纤细, 与网状 脉一样 两面均 突起; 叶柄长 3 — 7 毫米, 具横紋 凸起。 果卵 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内有种 子 1 颗; 种子淡 黄色, 卵圆形 ,长 1.8 厘米, 直径 8 亳米; 果 柄长约 6 毫米, 有疣状 突起, 无 毛。 总 果梗长 5 — 7 毫米, 直径 3 毫米。 果期 4 一 7 月。 产 勐海、 景洪 (小勐 养), 生 于海拔 1300 — 1 800 米密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景洪 (小 勐养 )。 7. 腺 叶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Polyalthia simiarum (Ham. ex Hook. f. et Thorns. ) Benth. ex Hook. f. et Thorns. (1872); King (1893)*; Finet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07); Craib (1925); Ast in Humb. (1938), suppl.;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 Guatteria simiarum Ham. ex Hook. f. et Thorns. ( 1855); Unona simiarum Baill. ex Pierre(1880)*. 乔木, 高约 6 米; 树皮灰 白色。 嫩枝被 微毛, 老枝 无毛, 被疏稀 皮孔。 叶膜质 至薄纸 质,. 卵状长 圆形或 椭圆状 长圆形 ,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4.5 — 8 厘米, 顶端钝 或短渐 尖, 基部近 圆形, 有时 两侧不 对称, 两面 无毛, 或 脉上被 微毛; 表面中 脉微凹 ,背面 凸起, 侧 脉明显 ,粗壮 ,每边 13 — 17 条, 与网 咏一样 两面均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 5 — 10 毫米, 有 橫纹。 花绿 黄色, 单朵 或几朵 腋生或 生于老 枝上; 花梗长 2.5 — 3 厘米; 被微毛 ,基 部有小 苞片; 萼 片小, 卵状三 角形, 外面被 微毛; 内外轮 花瓣几 等长, 张开, 线状披 针形, 长 2.5 — 3.5 厘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药 隔顶端 截形; 心皮长 圆形, 无毛, 每心 皮有基 生胚珠 1 颗。 果卵圆 状或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无毛, 内 有种子 1 颗; 果柄长 2.5 — 3.5 厘 米; 果托 直径约 2 厘米; 总果 柄长约 2 — 2.5 厘米, 粗壮, 直径约 5 毫米。 果期 4 月。 产勐腊 、瑞丽 ,生 于海拔 540 — 1 070 米的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越南、 老挝、 柬埔 寨、. 泰国、 缅甸 及印度 《 
36  云南 植物志  «. 木羌 叶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 9 一 10 Polyalthia Utseifolia C. Y. Wu ex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20 米, 胸径 3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条 褐色, 无毛。 叶膜质 ,橢 圆形至 宽椭圆 形, 长 9 一 17.5 厘米, 宽 5 — 7.5 厘米, 顶端 短渐尖 或钝,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无毛, 两面均 有密 生褐色 乳头状 凸起, 中脉表 面下凹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13 — 16 条, 斜升, 近 叶缘网 结, 同网 脉一样 两面均 凸起; 侧 脉每边 B — 16 条, 斜升, 近叶缘 网结, 同网脉 一样两 面均凸 起; 叶柄长 7 — 10 毫米, 无毛, 上面 有槽, 基部 包围着 腋芽。 果 绿色, 卵 圆形; 总 果柄长 2.2 厘米, 无毛。 果期 4 月。 产景洪 ,生 于海拔 600 米山谷 水边疏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景洪 (小勐 养)。 9. 多 脉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 1-8 Polyalthia pinsrpienensis P. T. Li (1976); 中国植 物志 (1979)*.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皮灰 黑色; 枝条灰 黑色, 有纵 条纹, 无毛。 叶 革质, 倒卵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7 — 16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表 面除中 脉外几 无毛, 背 面被疏 长柔毛 ,脉上 较密, 中脉表 面凹陷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H — 20 条, 两面均 凸起, 网 脉 明显, 两面均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柔毛。 花 1 一 2 朵 腋生或 顶生, 直径约 3 厘 米; 花梗长 2.5 厘米, 被 微毛; 萼片宽 卵形, 长 1.3 厘米, 宽 1.5 厘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被毛; 外轮花 瓣比内 轮花瓣 略短小 ,长 圆形, 长 2.2 — 2.7 厘米, 宽 9 毫米, 两面均 被毛; 内 轮花瓣 椭圆形 或卵形 ,长 2.5 — 3.5 厘米, 宽 1.6 厘米,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长圆状 楔形, 长 4 毫米, 药隔顶 端球形 ,被短 柔毛; 心皮长 圆形, 长 2.5 毫米, 被长 柔毛, 柱头 头状, 被短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基生。 果椭 圆形, 紫 红色, 长 1.5 厘米, 直径 1 厘米, 顶 端短尖 头; 果梗长 2 — 4 厘米, 无毛; 总果 柄长约 4 厘米, 无毛。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屏边 、马关 、西畴 ,生 于海拔 1 460 米 山地密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屏边 瑶山梁 子三岔 河。 本种与 Polyalthia petelotii Merr. 近似, 但 本种叶 革质, 侧 脉每边 18 — 24 条; 药隔 顶端 球形; 柱 头被短 柔毛等 不同。 10. 毛 脉喑罗 (植 物分类 学报) Polyalthia viridis Craib (1914), (1922), (1925); Ast in Humb. (1938) ; *uppl.;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达 15 米, 胸径 35 厘米。 小枝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老枝有 皮孔。 叶近 革质, 长 '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8 — 23 厘米, 宽 5.5 — 8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 部浅心 形或近 圆形, 两面除 中脉、 侧脉 被短柔 毛外均 无毛; 侧 脉每边 H — 18 条, 斜升, 在叶缘 处网结 ,两 面皆凸 起; 叶柄 粗壮, 长约 1 厘米, 被黄褐 色柔毛 ,具 横纹, 腋内 有芽。 花 绿色, 几朵 在腋内 丛生; 花梗长 2.5 厘米, 被短 柔毛; 萼片小 ,阔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4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花瓣长 週形, 长 3 厘米, 宽 4 毫米, 无毛; 心皮 有胚珠 1 颗, 偶 2 颗。 果红 绿色, 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4 厘米, 直径 1.8 厘米, 无毛; 内 有种子 1 颗; 果柄长 4.5—5® 米, 无毛; 总果柄 粗壮, 长 7 厘米。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2 月。 产景洪 、耿马 ,生 于海拔 1 100 米 山地密 林中。 泰国也 有《 
番 荔枝科  37  图版 11 1 一 8. 多 脉暗罗 Polyalthia pingpienensis P. T. Li, 1. 花枝, 2. 萼片外 面观, 3. 外轮 花瓣外 面观, 4. 内轮花 筇 外 面观,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9— 10. 木羌 叶暗罗 P. litseifolia C. Y. Wu ex P. T. Li, 9. 叶, 10. 叶一 部分, 放大示 乳头状 凸起。 (曾孝 濂绘) 
3b  云南 植物志  12. 藤春属 Alphonsea Hook. f. et Thorns. 乔木。 叶 互生。 花单生 或几朵 组成丛 生花序 ,对叶 生或腋 上生; 萼片 3, 小形, 镊合 状排列 ,花瓣 6 片, 2 轮, 每轮 3 片, 镊合状 排列, 彼此等 大或内 轮稍小 ,但 均比萼 片大, 通 常基部 囊状而 内弯; 花托圆 柱形或 半球形 突起; 雄蕊 多数, 药室 外向, 毗连, 药隔顶 端短尖 而伸于 药室外 ;心皮 1 至多个 ,内 有胚珠 8 — 24 颗, 2 排; 花柱长 圆形或 压缩, 柱头 球形。 成 熟心皮 球形, 有 柄或近 无柄。 • 约 2 多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6 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 州;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背 明显地 被柔毛 1. 石密 A. mollis 2( 1 ) 叶 背无毛 或仅中 脉上被 不明显 微毛。 3( 4 ) 总花 梗上有 小苞片 11 一 12 个; 总 果柄上 有宿存 小苞片 7 — 8 个 …… 2. 多 苞藤春 A. squamosa 4( 3 ) 总花 梗和总 果柄均 无小苞 片或有 1 一 5 个小 苞片。 5(8) 心皮 1 个。 6( 7 ) 叶面侧 脉扁平 ;萼片 阔卵状 肾形; 每心皮 有胚珠 12 颗 3. 金 平藤春 A. boniana 7(6 ) 叶面 侧脉稍 凸起; 萼片阔 卵形; 每 心皮有 胚珠约 22 颗 4. 藤春 A. monogyiwt 8( 5 ) 心皮 4 一 5 个; 每心皮 有胚珠 5 颗; 萼片 三角形 5. 多 脉藤春 A. t8an g yuanen.i» 1. 石密 (海南 ) 图版 12, 11-12 ' 毛阿芳 (海南 ) Alphonsea mollis Dunn (1903); 陈嵘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64);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树干 通直, 树皮暗 灰褐色 ,有 不明显 纵棱, 韧皮部 赭色, 纤维 坚韧; 枝多, 幼枝密 被绒毛 ,老渐 无毛。 叶近 革质, 椭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5L5 厘米, 顶端 渐尖而 钝头,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表面除 中脉外 无毛, 背 面被长 柔毛, 中 脉上被 毛尤多 ;侧脉 纤细, 每边 12 — 14 条, 网脉 疏离, 较 明显; 叶柄短 ,长 2 — 3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淡 黄色, 单生或 成对; 花 梗长约 10 毫米, 密被 柔毛, 有小 苞片; 萼片小 ,三 角形, 长 约 1.5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外 轮花瓣 长圆状 卵形, 顶端 外弯, 长约 7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内面 被毛 较少, 内轮花 瓣比外 轮花瓣 稍短, 长约 6 毫米; 心皮 3 个, 密被 绒毛, 花柱 压縮。 果成 熟时 黄色, 单个或 两个, 卵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5 — 2.5 厘米, 被黄 褐色绒 毛, 内 有种子 数颗; 种子近 圆形, 直径 1 一 1.5 厘米, 扁平, 淡灰 褐色。 花, 3 月, 果期 6-8 月 产思茅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640 — 1 0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模式 标 本采自 思茅攸 乐山。 果成熟 时黄色 ,可食 ;木材 坚硬, 结构致 密均匀 ,略有 韧性, 适于 建筑, 农 具和车 辆等用 材。 
番 荔枝科  39  图版 12 I 一 10. 藤春 Alphonsea monogyna Merr. et Chun, 1. 花枝, 2. 花, 3. 花萼, 4.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5. 内轮花 瓣内面 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雄蕊背 面观, 8. 去 掉花滩 的花, 9. 心皮 纵剖, 10. 心皮; 11 一 12. 石密 A. mollis Dunn. 11. 叶片, 12. 叶片 被毛; 13 — 27. 金 平藤春 A. boniana Finet et Gagnep. 13. 花枝, 14. 花, 15. 花萼外 面观, 16. 花 瓣内 面观, 17.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18. 外轮 花瓣外 面观, 19.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20. 内轮 花瓣外 面观, 21. 苞片内 ffi 观, 2 2 . 苞片 外面观 , 23. 心皮 纵剖, 24. 心皮, 25. 去 掉花瓣 的花, 26. 雄蕊 腹面, 27. 雄蕊背 面观。 (吴锡 轔绘) 
40  云南 植物志  2. 多 苞藤春 (植 物分类 学报) Alphonsea squamosa Finet et Gagnep. ( 1906), in Lecre. ( 1 907)*;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小乔木 ,高 3 — 5 米。 树皮灰 白色; 枝条嫩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有 皮孔。 叶纸质 ,椭 圆形或 卵形, 偶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4.5 — 11.5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圆形 ,除 中脉外 两面均 无毛; 中脉表 面凹陷 ,背面 突起, 两面 均被微 毛或几 无毛; 侧脉每 边 10 — 13 条; 叶柄长 3 — 4 毫米, 被微 毛或几 无毛, 有 横纹。 花 1 一 2 朵, 与叶 对生; 总花梗 长约 6 毫米, 着生有 小苞片 11 一 12 个;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萼片三 角形,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卵状三 角形,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无 '毛, 内轮花 瓣比外 轮花瓣 稍小; 雄蕊卵 圆形, 药隔顶 端急尖 ;心皮 1 一 5 个, 卵状长 圆形, 被 柔毛, 内 有胚珠 10 颗, 2 排, 柱头近 球状, 顶 端 2 裂, 无毛。 果 1 一 5 个聚生 于总果 柄上, 卵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2 — 2.5 厘米, 直径 1.2 — Z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总果 柄长约 1.3 厘米, 有宿存 小苞片 7 — 8 个。 果期 6 月。 产凤庆 ,生 于海拔 2 280 米山 地沟谷 林中。 越南 也有。 3. 金 平藤春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 13-27 Alphonsea boniana Finet et Gagnep. (1906) et (1907)*;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Alphonsea tonquinensis auct. non A. DC: C. Y. Wu et W. T. Wang ( 1957). 灌木, 高约 2 米。 嫩枝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叶近 革质, 橢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1.4 一 3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表面亮 绿色, 无毛, 背面浅 绿色, 仅中脉 初时被 微毛, 后变 无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10 — 13 条, 表面 扁平, 背面稍 突起; 叶柄长 约 3 毫米, 无毛或 初时被 疏微毛 ,有 横纹。 花序 与叶对 生或腋 上生, 有花 2 朵, 有时 1 朵凋 落; 总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着生 小苞片 4 一 5 个;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被微毛 ,中部 和基部 有小苞 片数个 ;萼片 阔卵状 肾形, 长 1 毫米, 宽 2 毫米, 顶端 圆形, 外面被 微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长达 7 毫米, 宽达 4 毫米, 基部 内弯, 外面密 被黄色 短柔毛 ,内 面无. 毛, 内轮 花瓣披 针形, 长达 6 毫米, 宽达 3.5 毫米, 基部 内弯; 雄蕊卵 圆形, 3 排, 药 隔顶端 急尖, 心皮 1 个, 长圆形 ,长约 4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内 有胚珠 6 颗, 1 排, 柱头近 球形, 无. 毛, 顶端浅 2 裂。 花期 4 月。 产金平 ,生 于海拔 400 — 450 米 山地疏 林中。 越南 也有。 本 种胚珠 原描述 每心皮 12 颗, 2 排, 我 们取李 秉滔所 指的同 号标本 (云 南队 7 49) 解剖 观 察每心 皮的胚 珠只有 6 颗 ,1 排。 4. 藤春 (海 南; 中国植 物志) 图版 I 2 , 1-10 阿芳 (海南 植物志 ), 单 果阿芳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Alphonsea monogyna Merr. et Chun (1934);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10 — 11 米。 叶纸质 ,长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2. 5 — 5.5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纤细, 每边 9 一 11 条, 在 叶缘前 网结, 两 面稍突 起, 网脉稍 疏离, 明显; 叶柄长 5 — 7 毫米。 花 黄色, 1 一 2 朵 (很少 为数朵 ), 生于被 紧贴短 
番 荔枝科  41  柔毛 的总花 梗上;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被锈色 短毛, 基部 有卵形 小苞片 1 一 2 个; 萼 片阔卵 形, 长约 2 毫米, 被紧贴 短毛, 外轮花 瓣长圆 状卵形 至卵形 ,长约 10 毫米, 极尖, 内 轮花瓣 稍小, 外面被 短柔毛 ;雄 蕊长约 1 毫米, 药隔顶 端急尖 ;心皮 1 个, 圆柱形 ,稍 被毛, 内有胚 珠约 22 颗, 2 排。 果近圆 球形或 椭圆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 一 3 厘米, 密被 污色短 粗毛, 有 不明 显的小 瘤体。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春季。 产景洪 、金平 ,生 于海拔 400 — 1 200 米的 山地密 林或疏 林中; 海南、 广西 亦有。 木材 坚硬, 适 于建筑 用材; 花芳香 ,可 提制芳 香油。 5. 多 脉藤春 (植 物分类 学报) Alphonsea tsangyuanensis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Alphonsea lutea auct. non (Roxb. ) Hook, f . et Thorns.: C. Y. Wu et W. Wang (1957). 乔木, 高 8 — 12 米, 除花外 ,全株 无毛。 叶纸质 ,长 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2.5 — 4.5 厘 米, 顶端 具尾状 渐尖, 尾尖长 1 一 1.7 厘米, 基部 宽楔形 至钝; 中 脉表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I 5 — 19 条, 密生, 表面 扁平, 背面略 凸起。 花单朵 ,对 叶生; 花梗长 3 毫米, 被 微毛; 花蕾圆 锥形, 长 1 厘米, 直径 8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外面被 短絨毛 ,内面 无毛; 花瓣卵 状三角 形, 外面被 短绒毛 ,内面 无毛, 外轮 花瓣长 1 厘米, 宽 6 毫米, 内轮 花瓣长 9 毫米, 宽 5 毫 米; 雄蕊 多数, 3 排, 长 1.5 毫米, 药隔 顶端有 短尖; 心皮 4 一 5 个, 稍扁, 长圆形 ,被长 硬毛, 每心皮 有胚珠 5 颗, 2 排, 花柱 极短, 柱 头顶端 2 裂。 果长 圆形, 长约 4 厘米, 直径 2.5 厘. 米, 密被 毡毛。 花期 4 月 ,果期 10 月。 产景洪 、沧源 ,生 于海拔 760 — 1 450 米密 林或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沧源。 本种与 Alphonsea lutea (Roxb.) Hook. f. et Thorns. 不同 在于, 前 者的叶 两面均 无毛, 侧 脉每边 15 — 19 条, 密生, 心皮 4 一 5 个, 每心皮 有胚珠 5 颗, 柱 头顶端 2 裂; 后 者叶背 中脉和 侧脉被 微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心皮 10 个,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柱 头顶端 全缘等 o 13. 依兰属 Cananga (DC.) Hook. f. et Thorns,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叶互生 ,大形 ,羽 状脉; 有 叶柄。 花大, 单生 或几朵 丛生于 腋内或 腋外的 总花 梗上; 萼片 3, 镊合状 排列; 花 瓣薄, 6 片, 2 轮, 每轮 3 片, 镊合状 排列, 内外 轮花瓣 近相等 或内轮 较小, 绿色或 黄色, 长而 扁平, 极张开 ;雄蕊 多数, 花药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药 室外向 ,药隔 延伸为 披针形 的尖头 ;心皮 多数, 每心皮 有胚珠 多颗, 2 排, 柱头近 头状。 成 熟心皮 浆果状 ,有柄 或无柄 ;种子 多颗, 灰黑色 ,有 斑点; 胚乳具 针头状 突体。 约 4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地 区至大 洋洲。 我 国栽培 1 种及 1 变种; 云南 均产。 1. 依兰 (种 子植物 名称) 加拿楷 (中 国植物 学杂志 ), 依兰香 (热带 植物研 究), 锅裸 刹版那 (云鹿 傣语译 者), 香 水树 (台湾 ) Cananga odorata (Lamk.) Hook. f. et Thorns. (1855), et in Hook. f. (1872); Miq. (1858): Kurz (1877); Finet et Gagnep. (1907); Ridl. (1922);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Ast in Humb. (1938), suppl.; Bailey (1949); Sinclair (1955); Back. 
图版 13 依兰 Cananga odorata (Lamk.) Hook. f. et Thorns, var. odorata, 1. 果枝, 2. 花 3. 去掉 花萼、 花瓣 的花, 4. 花萼,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李锡 踌绘) 
番 荔枝枓  43  «t Bakh. f. (1963); P. T. Li (1976), in clavi; 刘业经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 1 972)* ; 中国 植物志 (19^9)*. U varia odorata Lamk. (1783), et ( 1793)*; Canangium odorata (Lamk. ) Baill. < 1867), in nota; King (1893)*; Safford (1914)*; Unona odorata DC. (1819), < 1824). la. 依兰 (原 变种) 图版 13,1 一 8 var. odorata 常绿大 乔木, 高 10 — 20 多米, 胸径约 60 厘米; 树干 通直, 树皮 灰色。 小枝 无毛, 有小 皮孔。 叶大, 膜质至 薄纸质 ,卵状 长圆形 或长橢 圆形, 长 10 — 23 厘米, 宽 4 一 14 厘米, 顶端 ^?尖 至急尖 ,基部 圆形, 表面 无毛, 背面仅 在脉上 被疏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2 条, 表面扁 ,,背 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花序单 生于叶 腋内或 叶腋外 ,有花 2 — 5 朵; 花大, 长 k 8 厘米, 黄 绿色, 芳香, 倒垂; 总 花梗上 2 — 5 毫米之 间被短 柔毛; 花梗长 1」4 厘米, 被短 柔毛, 有鳞片 状苞片 ;萼片 卵形, 外反, 绿色, 两 面被短 柔毛; 花瓣内 外轮近 等大, 线 形或线 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宽 8 — 16 毫米, 初时两 面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雄 蕊线状 倒披针 形, 基部窄 ,上 部宽, 药隔顶 端急尖 ,被短 柔毛; 心皮长 圆形, 被疏 微毛, 老渐 无毛, 柱 头近头 状 羽裂。 成 熟心皮 10 — 12 个, 有长柄 ,无毛 ,近球 形或卵 圆形, 黑色,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1-1-3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西双 版纳及 河口等 地栽培 较多; 台湾、 福建、 广东、 广 西及四 川也有 栽培。 产于 缅甸、 印度尼 西亚、 菲律 宾和马 来西亚 等地, 现在 世界各 热带地 区均有 栽培。 花有浓 郁香气 ,傣族 妇女最 喜用以 簪髻, 亦可提 制高级 香精油 ,称" 依兰 依兰" 油 ,是一 种用 途很广 的重要 日 用化工 原料。 lb. 小依兰 (变种 ) var. fruticosa (Craib) J. Sinclair (1951), (1955); Back, et Bakh. f. (1963);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Canangium fruticosum Craib ( 1922): C. odoratum Baill. var. fruticosum (Craib) Cormer (1939).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本 变种为 灌木, 植株 矮小, 高 1 一 2 米; 花 香气较 淡等。 花期 5 — * 月 C 在西 双版纳 普遍栽 培于家 园中; 广东 亦有, 原产于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和马来 西亚。 用 途同原 变种。 14. 糜 爪花属 Artabotrys R. Br. ex Ker 攀援 灌木, 常借 钩状总 花梗攀 援于它 物上。 叶 互生, 幼时薄 膜质, 渐变为 纸质或 革质; 羽状^ ,有柄 。花 芳香, 两性, 单生 或对生 或密聚 伞花序 生于木 质钩状 的总花 梗上; 萼片 3, 小, 镊合状 排列, 基部 合生; 花瓣 6,2 轮, 镊合状 排列, 扩展 或稍向 内弯, 基部 凹陷, 在雄蕊 之上 收缩, 有的 凹陷部 分紧密 地贴在 一起, 覆 盖有性 器官, 外 轮花瓣 与内轮 花瓣等 大或较 大; 花托 平坦或 凹陷; 雄蕊 多数, 紧贴, 长圆形 或楔形 ,药 隔顶端 突出或 截平, 偶有 退化雄 
44  云南 植物志  蕊; 心皮 4 一多数 ,每 心皮有 并列, 基 生胚珠 2 颗, 柱头卵 圆形, 长圆 形或棍 棒状。 成熟心 皮 浆果状 、橢 圆状倒 卵形或 球形, 离生, 肉质, 聚生于 坚硬的 果托上 ,无 柄或有 短柄。 约 100 种, 产 于世界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 国现有 7 种, 分布于 西南至 福建和 台湾; •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8) 果顶端 无喙。 2(5) 花大, 花瓣长 2. 5 — 4. 5 厘米。 3( 4 ) 叶长圆 形或披 针形, 表面 一般无 小点;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 5 厘米; 药隔 顶端三 角形; 注 头线状 椭圆形 ,无毛 1. 康爪花 A. hexapetalu. 4( 3) 叶长椭 圆形, 表面 密被细 小点; 花瓣 长圆状 卵形; 药隔 顶端近 截形; 柱头长 棒状, 被疏毛 - ••••• 乙点 叶鹰爪 A. punctulatus 5(2 ) 花 较小, 花瓣长 1 一 1.8 厘米。 6(7 ) 叶 革质, 长 6 — 14 厘米, 宽 2. 5 — 5 厘米;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8 厘米; 药隔三 角形, 顶端 隆起, M 短柔毛 3. 香 港鹿爪 A. hongkongensis 7( 6 ) 叶纸质 ,长 12 — 17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花 瓣厚, 楠圆 形或近 等腰三 角形, 长 1.2 厘米; 药隔顶 端半 球形, 无毛 4. 香鹰爪 A. fragrans 8( 1 ) 果顶 端有明 显的喙 S. 喙 果應爪 A. rhynehoearpus^ 1. 鹰爪花 (广群 芳谱) 莺爪 (草木 典), 鹰爪 (中 国植物 学杂志 ), 鹰爪兰 (广东 ), 五爪兰 (福建 ) Artabotrys hexapetalus (L. f.) Bhandari (1964); 图鉴 (1972);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Annona hexapetala Linn, f . (1781); A. uncinata Lamk. (1786); Artabotrys odoratissimus R. Br. ex Ker (1819)*, non Bl. (1830); Hook. f. (1872); Forb. et Hemsl. (1886); King (1893)*; Finet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07); Hayata (1911); Ar. uncatus (Lour.) Baill. (1868); Ar. uncinatus (Lamk.) Nerr. (1912),. (1927), (1935),; Tsiang (193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攀援 灌木, 高达 4 米,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形 或阔披 针形, 长 6 — 16 厘米, 顶 端渐尖 或急尖 ,基部 楔形, 表面 无毛, 背 面沿中 脉上被 疏毛或 无毛。 花 1 一 2 朵, 淡 绿色或 淡黄色 ,芳香 ;萼片 绿色, 卵形, 长约 8 毫米, 两 面被疏 柔毛; 花瓣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5 厘米, 外面 基部被 柔毛, 其余近 无毛或 稍被疏 柔毛, 近基部 收缩; 雄蕊长 圆形, 药 隔三角 形, 无毛; 心皮长 圆形, 柱头 线状椭 圆形。 果卵 圆状, 长 2.5—3 厘米, 直径 1—2.5 厘米, 数 个 集于花 托上。 果期 11 月。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 于海拔 1 300 — 1 500 米 的阴湿 林中; 广东、 广西、 江西、 福建、 台 湾和 江浙等 省区, 多见 栽培, 少数为 野生。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越南、 柬埔寨 、马 来西亚 v 印度 尼西亚 及菲律 宾亦有 野生或 栽培。 绿化 植物, 花 极香, 常栽于 公园或 屋旁; 鲜花含 芳香油 0.75 — 1.0% 左右, 可提 制鹰爪 花 浸膏, 用于高 级化装 品和皂 用香精 原料, 也供熏 茶用; 根可 药用, 治 疟疾。 
番 荔枝科  45  2. 点 叶糜爪 (云 南植物 研究) Artabotrys punctulatus C. Y. Wu ex S. H. Yuan (1982)*. 攀援 灌木。 幼枝 被毛, 后变 无毛。 叶纸质 ,长橢 圆形, 长 7 — 13.5 厘米, 宽 3 — 5.5 厘 米,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偏斜, 顶端渐 尖或钝 ,背面 密生细 小点, 沿中 脉被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12 — 14 条, 突起, 远离 边缘而 网结; 叶柄 较细, 长 5 — 7 毫米, 被 疏毛。 花褐 绿色, 直径 3 — 4 厘米, 生于弯 曲钩状 、被 疏柔毛 的总花 梗上, 花梗长 1.'5 — 2 厘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6 毫米, 宽 7 毫米, 两面 均被疏 柔毛, 近基部 稍变窄 ;外 轮花瓣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2.5 厘米, 基部 凹陷, 内轮花 瓣长约 2 厘米, 上部约 1/3 处向 外水平 伸展, 下部 变窄, 内凹, 其 变窄部 分上 部彼此 紧贴, 将雌、 雄蕊 盖着; 雄蕊 多数, 楔形, 长约 1.5 毫米, 药室几 平行, 药 隔顶端 近 截形, 无毛; 心皮长 圆形, 无毛, 约 20 个, 柱头 棒状, 被 柔毛, 比子房 稍长。 果纺 垂形, 稍 扁, 长 3.5 — 4 厘米, 直径 1.5 — 1.7 厘米。 花期 4 月, 果期 11 月。 产景洪 、耿马 ,生 于海拔 1 050 — 1 5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 3. 香港 鹰爪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rtabotrys hongkongensis , Hance ( 1870); Hemsl. ( 1886); Finet et Gagnep. (1906) et in Lecte. (1907); Dunn et Tutch. (1912); Merr. et Chun (1940);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 6 — 10 米; 小枝 被黄色 粗毛。 叶革质 ,椭圆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近 圆形或 稍偏斜 ,两面 无毛, 或仅 在背面 中脉上 被疏 柔毛, 表面有 光泽;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两面均 凸起, 远离 边缘而 联结, 网脉 疏散, 明 显;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疏 乘毛。 花单生 ;花梗 稍长于 钩状总 花梗, 被 疏毛;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被疏 毛或近 无毛; 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10 — 18 毫米, 基部 卵形, 凹陷, 外轮花 瓣密 被丝质 柔毛, 质厚, 内轮 花瓣长 10 — 12 毫米; 雄蕊 楔形, 药隔三 角形, 顶端 隆起, 被短 柔毛; 心皮 卵状长 圆形,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颗, 基生, 柱 头短棍 棒状。 果橢 圆形, 顶端近 圆形, 长 2 — 4 厘米, 直径 1—2.5 厘米, 干时 黑色。 花期 3 — 5 月 ,果期 5 — 6 月 。 产普洱 、景洪 、勐腊 、勐海 、屏边 、富宁 ,生 于海拔 480 — 1 200 米 山地密 林中或 山谷阴 湿处;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及 湖南。 越南 也有。 4. 香鹰爪 Artabotrys fragrans Ast in Humb. (1938)*, suppl. 攀援 灌木, 长约 20 米。 幼枝浅 黄色, 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纸质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12 — 17 厘米, 宽 4 一 6.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近 圆形或 阔楔形 ,表面 无毛, 背 面沿中 脉上被 柔毛, 幼叶被 毛更多 ;侧 脉每边 10 — 12 条, 两面 突起, 叶柄 粗短, 长 5 — 6 毫米, 被 柔毛, 有 横纹。 花较小 ,直径 2 厘米, 1 一 3 朵生于 弯曲钩 状的总 花梗上 ,总 梗长约 2 厘米, 被糙伏 毛; 花梗长 10 — 12 毫米, 被细 而稍直 立毛;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4 毫米, 外面, 毛, 内 面仅顶 端有毛 ;花瓣 肉质, 厚, 外轮 比内轮 稍大, 外轮花 瓣楠圆 形或近 等腰三 角形, 顶 端钝, 长约 12 毫米, 基部 凹陷; 内轮花 瓣短縮 ,斜三 角形, 顶端钝 ,长约 7 毫米,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基部 凹陷 较深, 无毛; 雄蕊 楔形, 药室 平行, 药隔 顶端半 球形, 无毛; 心皮 7 — 8 个,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花柱近 棒状, 无毛, 与子 房衔接 处窄; 胚珠 2 颗, 基生; 花托 突起, 被毛。 果长约 3.5 厘 
46  云南 植物志  米, 直径约 2 厘米, 无毛, 腹 面直, 背面 呈弧形 弯曲; 种子 1 颗, 粗大 扁平, 种 脐到基 部折叠 有点 明显。 产景洪 ,生于 山谷密 林中。 分布于 越南。 我国 (云南 ) 新 记录。 5. 喙 果鹿爪 (云 南植物 研究) Artabotrys rhynchocarpus C. Y. Wu ex S. H. Yuan (1982).* 攀援 灌木, 长 10 米。 幼枝被 ^贴毛 ,老渐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基部 楔形, 稍斜, 顶端 渐尖, 表面 无毛, 背面被 疏毛, 侧脉 12 一 14 条, 两面 突起, 远 离边缘 网结; 叶柄长 3 一 5 毫米, 被伏贴 粗毛, 具 横纹。 成熟 心皮顶 端有明 显的喙 ,长 圆形, 长 4.5 — 5 厘米, 直径 1.5 — 1.7 厘米, 有种子 2 颗, 种 子大而 扁平, 长 3 厘 米, 直径 1.2 厘米; 果柄长 5 — 7 毫米。 果期 10 月。 产滇南 (屏边 ), 生 于海拔 1 200 米的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本种 特征很 特殊, 成熟 心皮长 圆形, 有突 出喙, 可与 本属其 他种相 区别。 15. 瓜 馥木属 Fissistigma Griff. 攀援 灌木。 单叶 互生, 侧脉 斜升至 叶缘。 花蕾 卵圆形 或长圆 锥形; 花 单生或 多朵集 成密伞 花序、 团伞 花序; 通常花 梗上有 小苞片 ;萼片 3 , 小, 基部 合生, 被毛; 花瓣 6 片, 2 轮, 镊合状 排列, 外轮 稍大于 内轮, 外轮通 常为扁 平三角 形或外 面扁平 而内面 突起, 内轮上 部三 角形, 下部较 宽而内 面凹陷 ;雄蕊 多数, 紧密地 排列, 药隔卵 形或三 角形; 心皮 多数, 分 ;^! 常被毛 ,柱 头顶端 2 裂或 全缘, 每 心皮有 胚珠 1 一 4 颗, 着生 于腹缝 线的胎 座上。 成 熟心 皮卵圆 形或球 形或长 圆形, 被短 柔毛或 绒毛, 有柄 约 75 种, 分 布热带 非洲、 大洋洲 和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国产 22 种, 1 变种 , 分 布于^ 藏、 云南、 考州、 广西、 广东、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和 台湾; 云南有 1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6 ) 叶背 无毛, 或被 不明显 的短疏 柔毛, 老渐 无毛。 2( 5 ) 叶 面侧脉 平坦。 3( 4 ) 叶背 网脉不 明显; 果及 果柄几 无毛或 被微毛 1. 光叶 瓜馥木 F. waHichii 4 ( 3 ) 叶 背网脉 明显; 果及果 柄密被 短绒毛 2.11 果 瓜馥木 F' « lob ° 8Um 5(2; 叶面侧 脉凸起 ;叶 片长达 SO 厘米, 宽 I 2 厘米, 背面粉 绿色;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3, 阔叶 瓜截木 F « chloroneurum 6( 1 ) 叶 背密被 绒毛或 柔毛或 粗毛。 7(18; 叶 面侧脉 凹陷。 , 8(17) 叶顶端 渐尖或 急尖。 9(10; 叶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内轮花 瓣卵状 拔针形 ,顶端 圆形… 4 ' 尖叶瓜 馥木 F ' aCUminati8,imUm 10C 9 ) 叶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内轮花 瓣卵状 三角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顶 端尖 11(12) 花梗 上的苞 片比萼 片长或 等长; 柱头 2 裂 5 ' 排骨灵 F ' braCte ° latUm 12(11) 花梗上 苞片比 萼片短 ;往头 全缘。 
番 荔枝科  47  13(14) 叶大形 ,长达 22 厘米, 宽达 10 厘米; 长圆 锥花序 6 . 大叶 瓜截木 latifolium 14(13) 叶较 窄小, 长 17 厘米 以下, 宽 5 厘米 以下; 团伞 花序, 或花 1 一 5 朵 丛生。 15(16) 叶基部 圆形; 团伞 花序, 药隔 长尖,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7 . 广西 瓜敏木 kwanpieiwe 16(15) 叶基部 浅心形 ;花 1 一 5 朵 丛生, 药隔三 角形, 每心皮 有胚珠 5 — 7 颗 • 8, 独山 瓜翻木 F- cavaleriei  17( 8 ) 叶顶端 圆形或 微凹; 团伞 花序, 花几 无梗, 花蕾 吋萼片 与花瓣 等长; 果球形 ; 9, 凹叶 瓜馥木 F. retusum 18( 7 ) 侧脉 平坦。 19(20) 侧 脉每边 25—35 条 10. 多脉 瓜馥木 F. bal ansae 20(19) 侧 脉每边 13 — 20 条。 21(26) 枝条、 叶背面 、叶 柄和花 均密被 绒毛。 22(25) 花、 果 均被黑 色或黑 褐色长 绒毛。 23(24) 叶背 网脉较 明显; 花通常 单生于 叶腋内 ;花 瓣厚, 外轮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果 具长柄 " • 毛瓜 馥木 F- madurei 24(23) 叶背 网脉不 明显; 花 3 — 7 朵头伏 簇生于 叶腋内 或与叶 对生; 花瓣厚 ,干吋 木质, 外轮卵 状披针 形, 长约 2 厘米; 果无柄 • 12. 木瓣 瓜馥木 F. xylopetalum 25(22) 花、 果均被 红褐色 短柔毛 I 3 . 小萼 瓜馥木 F. polyanthoides 26(21) 枝条、 叶背、 叶 柄和花 均被短 绒毛。 27(28) 叶顶端 渐尖, 叶 长圆伏 披针形 14. 火绳藤 F. poilanei 28(27) 叶顶端 圆形或 急尖。 29(30) 花较小 ,长约 1 厘米, 柱 头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4— 6 颗 1S. 黑风藤 F. polyanthum 30(29) 花较大 ,长约 1.5 厘米, 柱 头顶端 2 裂, 每 心皮有 胚珠约 10 颗 16. 瓜馥木 oldhamii 1. 光叶 瓜馥木 (云 南植物 名录) 图版 14,1 一 13 贵州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中国植 物志) • Fissistigma wallichii (Hook. f. et Thorns.) Merr. ( 1919); Tsiang et P. T. Li (1965); P. T. Li(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 Melodorum wallichii Hook. f. et Thorns. ( 1855) et Hook. f. ( 1872); Fissistigma oligocarpum W. T. Wang et C. Y. Wu (1957)*; F. obtusifolium auct. non Merr.: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quoad C. W. Wang 79132, H. T. Tsai 525,60. 攀援 灌木, 长 6 — 1G 米; 小枝被 锈色短 柔毛, 老时 无毛。 叶近 革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20 厘米, 宽 2.4 — 6 厘米, 顶端圆 形或钝 形或短 渐尖, 基 部圆形 或钝形 或宽楔 形, 表面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几无 毛或被 锈色疏 短毛; 侧 脉每边 12 — 14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网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嫩时被 锈色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花 黄色, 1 至 多朵丛 生 于极短 的总花 梗上, 与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偶有 顶生,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花梗长 7 — 15 毫 米, 中部有 一个长 卵形, 被短柔 毛的小 苞片; 萼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5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花瓣 革质, 外面密 被锈色 短柔毛 ,外轮 稍长于 内轮,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内面被 微毛, 内轮 花瓣披 针形, 长约 9 毫米, 宽约 4 毫米, 下 部凹陷 处无毛 药 隔卵形 ;心皮 2 — 6 个, 密被 柔毛, 花柱圆 柱形, 内弯, 柱 头顶端 不明显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通常 4 颗。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2 .8 厘米, 几无毛 ,内 有种子 1 一 4 颗; 果 柄长约 2.5 厘米, 被 微毛。 
图版 14  tsi rex. * ■ I 一 13 光叶 瓜馥木 Fissistigma wallichii (Hook. f. et Thorns.) Merr., 1. 花枝, 2. 花, 3. 萼片背 面观, 4. 夸 ^腹 面观, 5. 外轮 花瓣背 面观, 6. 外轮 花瓣腹 面观, 7. 内轮 花瓣背 面观, 8. 内轮 花瓣腹 面观, 9. 去掉 花萼、 花 瓣,^ ffi 蕊 雌蕊 着生, 10. 雄蕊, 11. 心皮, 12. 心皮 纵剖, 13. 果; 14 — 16. 圆果 瓜馥木 F. globosum C. Y. Wu ex P. T. Li, 14. 叶枝, 15. 果序, 16. 种子。 (曾孝 濂绘) 
番 荔枝科  4 9  产景洪 、勐海 、勐腊 、金平 、建水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 I 500 米山地 密林或 山谷疏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印度 亦有。 本种 夕卜形 颇似越 南产的 Fissistigma tonkinense (Finet et Gagnep.) Merr., 唯后者 每心皮 有胚珠 22 颗。 2. 圆果 瓜馥木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H, 14-16 坝治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中国植 物志) Fissistigma globosam C. Y. Wu ex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叶纸质 ,长 圆形, 长 16 — 2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端渐 尖, 基部 圆形,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12 — H 条, 斜升,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网脉 明显; 叶柄 长 5 — 8 毫米, 上面 有槽, 无毛。 果 球形, 直径 2 — 3 厘米, 密被黄 褐色短 绒毛, 内 有种子 7—9 颗; 种子红 棕色, 长 圆形, 压扁长 1.2— 1.5 厘米, 宽约 9 毫米, 有 光泽; 果柄 粗壮, 长 1.2-1.5 厘米, 被黄 褐色短 绒毛。 果期 5 月。 产河口 ,生 于山地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河口。 本 种近于 火绳藤 [Fissitigma poilanei (Ast) Tsiang et P. T. Li], 但本种 叶长圆 形, 基部 圆形, 无毛及 果较大 ,直径 2 — 3 厘米, 被 绒毛等 不同。 3. 阔叶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波 萝叶, 酒药树 (河口 ), 香藤 (广西 ) Fissitigma chloroneurum (Hand. -Mazz.) Tsiang (1935); Chun ( 1940); Tsiang «t P. T. Li (1965);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Melodorum chloroneurum Hand. -Mazz. ( 1924), ( 1929). 攀援 灌木, 长 10 — 12 米。 枝条 幼时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形 ,长 20 — 30 : 厘米, 宽、 6 — 12 厘米, 顶端 短渐尖 或钝, 基部截 平略呈 浅心形 ,表面 深绿色 ,无毛 ,背 面粉绿 色, 幼时被 微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18 — 20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8 — 20 毫米, 无毛, 上面有 if 。 花黄 白色, 2 — 8 朵 丛生, 与叶对 生或近 对生; 花梗长 5 — 23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中部有 卵形, 被短柔 毛的小 苞片; 花蕾宽 卵形; 萼 片小,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5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 花瓣近 卵形, 长 12 毫米, 宽 5 毫米, 内外面 皆被褐 色柔毛 ,内 轮花瓣 卵状三 角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长圆形 ,长约 1.2 毫米, 药隔顶 端圆形 ;心皮 卵状长 圆形, 密被 柔毛, 花 柱短, 柱头 顶端全 缘,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2 排。 果近 球形, 直径 2 — 3.5 厘米, 无毛, 内 有种子 10 颗, 2 排。 花期 3—5 月, 果期 6 月。 产 河口、 金平、 屏边、 马关、 蒙自, 生 于海拔 H0 — 900 米 丘陵山 地疏林 潮湿处 或密林 中。 越南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窑头 )。 4. 尖叶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 1-8 火绳树 (屏边 ) Fissistigma acuminatissimum Merr. ( 1938); C. Y. Wu et W. T. Wang (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65), descr. fr. add.;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达 10 米; 小枝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纸 质或近 革质, 披针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7--1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表面 除中脉 和侧脉 
5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5 1—8. 尖叶 瓜馥木 Fi ss i st i gma acuminatissimum Merr., 1. 花枝, 2. 花, 3. 外轮 花瓣内 而观, 4. 内轮 花瓣内 观,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9 — 15. 排骨灵 F. bracteolatum Chatterjee, 9. 花枝, 10. 花, 11.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12.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13. 雄蕊背 面观, H. 雄蕊腹 面观, 15. 心皮, 16. 心皮织 剖。 (肖 溶绘) 
番 荔枝科  51  被紧 贴短柔 毛外均 无毛, 背面 被锈色 柔毛, 叶脉上 尤多; 侧 脉每边 15 — 21 条, 表面 凹陷, 背 面 突起, 斜升直 达叶缘 网结; 叶柄长 5 — 12 毫米, 密被紧 贴锈色 柔毛。 花绿 白色, 1 一 4 朵 丛生于 短的总 花梗上 ;总 花梗长 3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锈 色短柔 毛, 中部或 基部有 卵状披 针形小 苞片;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3.5 毫米, 外 面被 锈色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 花瓣阔 卵形, 顶端 渐尖, 长达 2 厘米, 宽 8 毫米, 外 面被锈 色短 柔毛, 内面被 微毛, 内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长达 1.6 厘米, 外面被 短柔毛 ,顶端 圆形; 雄 蓝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药隔三 角形, 顶 端钝; 心皮长 圆形, 被 柔毛, 花柱长 圆形, 被柔毛 ,柱 头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6 颗, 2 排。 果球形 ,直径 1.2 — 2 厘米, 外 面密被 金黄色 绒毛; 果 柄长约 1 厘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7 — 9 月。 产西双 版纳、 蒙自、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文山、 西畴, 生 于海拔 900 — 1 900 米 山地疏 林潮湿 处或密 林下。 越南 亦有。 5. 排骨灵 (云南 ) 图版 15, 9-15 多苞 瓜馥木 (楦物 分类学 报), 满山香 (云南 ) 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erjee ( 1948);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Tsiang et P. T. Li (1965);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达 10 米, 枝条 被褐色 绒毛, 有 皮孔。 叶 革质, 卵状长 圆形, 椭圆状 长圆形 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端 急尖, 有小 尖头, 基部 圆形, 表 面除中 脉被 粗毛外 无毛, 背面 被褐色 粗毛, 侧 脉每边 H — 20 条, 斜升至 叶缘, 表面 凹陷, 背面凸 起, 叶柄长 1 一 1.3 厘米, 被 粗毛。 花黄色 ,多 朵丛生 成团伞 花序; 总 花梗长 3 — 7 毫米; 花 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黄色 短绒毛 ,基部 或中部 有小苞 片*, 小苞 片比萼 片长或 等长,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外面被 褐色短 绒毛, 内面 无毛; 萼片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外面被 短绒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卵状 三角形 ,长 13 — 15 毫米, 宽 7 — 8 毫 米, 外面密 被黄色 短绒毛 ,内面 无毛, 内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长 10 — 11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药隔 卵状三 角形; 心皮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 粗毛, 柱头 顶端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8 颗, 2 排。 果 球形, 直径约 1.5 厘米, 被短 绒毛; 果 柄长约 3 厘 米。 花期 2 — 4 月。 产勐腊 、勐海 、思茅 、龙陵 等地, 生 于海拔 885 — 1 800 米山地 林中或 山谷、 路 旁潮湿 林中。 缅甸 也有。 根皮 药用, 有舒筋 、活血 、消炎 和止血 功效, 主治外 伤出血 、骨折 、跌打 损伤。 6. 大叶 瓜馥木 (中 国植 物志) Fissistigma latifolium (Dun.) Merr. (1919), (1929); Back, et Bakh. f. (1963); 中国 植物志 (1979). U nona latifolia Dun. ( 18 17); Melodorum latifolium (Dun. ) Hook, f . et Thorns. (1855), et in Hook. f. (1872). 攀援 灌木; 嫩枝密 被棕褐 色柔毛 ,老枝 被毛少 。叶 纸质, 长圆形 、长椭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15-23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圆形, 表面被 微毛, 背面被 褐色短 柔毛, 脉上 较密; 中脉 和侧脉 在表面 凹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侧 脉每边 18 — 22 条与中 脉约呈 45。 角升 出, 近叶缘 网结, 网脉 密集, 与侧脉 近垂直 网结, 在叶 背明显 凸起; 叶柄 粗壮, 长约 1 厘米, 
-2  云南 植物志  上面有 沟槽, 被 褐色短 柔毛。 长圆锥 花序, 在枝 顶与叶 对生, 长达 20 厘米, 密被棕 褐色短 柔毛; 花 梗长约 2 厘米, 中部有 1 个小 苞片; 小 苞片宽 卵形, 长和宽 3 — 4 毫米, 外面 密被棕 褐色短 柔毛; 花蕾卵 圆形, 下弯, 萼 片长和 宽均为 5 — 6 毫米; 雄蕊长 2.5 毫米, 药 隔卵隆 形, 顶端钝 ;心皮 密被长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8 — 10 颗, 柱头被 柔毛。 果球形 > 直径约 2 厘. 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内 有种子 4 一 8 颗, 种子 扁平, 长约 2.5 厘米, 直径 1.2 厘米, 光滑, 发 亮; 果 柄长约 2 厘米, 被短 柔毛。 果期 7 月。 产 西畴、 屏边、 勐腊, 生于 500 — 1 200 米山地 林中。 马来 西亚、 新 加坡、 印 度尼西 亚、 菲 律宾、 越南、 印度等 均有。 7. 广西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Kissitigma kwangsiene Tsiang et P. T. Li (1965)*;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高 5 — 8 米; 嫩枝密 被锈色 柔毛, 老枝 无毛, 有 皮孔。 叶 纸质, 长圆状 披针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6 — 15.5 厘米, 宽 1.7 — 3.8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偶微凹 ,基部 圆形, 表 面被疏 柔毛, 中脉上 较密, 背面 被黄色 锈毛; 侧 脉每边 12 — 18 条, 斜曲 上升, 表面 凹陷, 背 面突起 ;叶 柄长约 5 — 10 毫米, 被锈色 绒毛。 花黄 白色, 数朵组 成团伞 花序, 花序通 常与叶 对生, 偶 腋生, 有时假 顶生; 总花梗 、花梗 、苞片 、小 苞片、 萼外面 和花瓣 外面均 密被锈 色绒. 毛; 总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梗上 有苞片 2 个; 花蕾卵 圆形, 长约 1 厘米;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约 6 毫米; 外轮花 瓣卵状 长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内轮 花瓣比 外轮花 瓣小, 边象 靠合; 药隔 长尖; 心皮 卵状长 圆形, 被丝状 柔毛, 花柱 丝状, 柱头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10 颗, 两排。 花期 10 — 12 月。 产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1 270 — 1 350 米常绿 阔叶林 中或沟 旁林中 。广西 亦有。 本种近 于独山 瓜馥木 [F. cavaleriei (Uvl.) Rehd.] 本种 具团伞 花序; 药隔 长尖; 每 心皮 有胚珠 10 颗, 而独 山瓜馥 木的花 1 一 5 朵 簇生; 药隔三 角形, 每心皮 有胚珠 5 — 7 颗。 8. 独山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Fissistigma cavaleriei (L6vl. ) Rehd. ( 1929); Lauener ( 1962); Tsiang et P. T, Li (1965)*, descr. emend.; 中国 植物志 (1979)*. Uvaria cavaleriei Levi. ( 1914); Fissistigma lanuginosum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Merr.: C. Y. W et W. T. Wang (1957), p. p. 攀援 灌木, 除老 叶外, 全株均 被柔软 、淡 红色短 柔毛。 叶近革 质或厚 革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8 — 1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浅 心形; 表面被 疏短柔 毛, 中脉被 毛较多 ,老渐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在表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4 一 2 1 条; 叶 柄长 6 — 8 毫米。 花淡 黄色, 1 一 5 朵, 丛 生于小 枝上, 与叶 对生或 互生; 花 梗长约 1.5 厘 米, 基部 有苞片 2 个;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两 面均被 淡红色 绒毛; 外较花 瓣卵状 长圆形 ,长 1.7 厘米, 宽 7 毫米, 外面密 被红色 毡毛, 内面 无毛, 内 轮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 1.2 厘米, 宽 4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上部被 疏毛, 基部 凹陷; 药 隔阔三 角形; 心皮密 被长柔 毛, 花柱长 圆状, 被柔毛 ,柱 头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7 颗, 2 排。 果球形 ,直径 2 — 3 厘 米, 有瘤状 凸起, 密被 柔毛; 果 柄长约 2.7 厘米, 总 果柄长 I. 2 厘米, 均被淡 红色柔 毛 花 期 3 — 11 月, 果期 11 月 至翌年 5月 
番 荔枝科  53  产西畴 、富宁 、广南 ,生 于海拔 500 — 1 3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9. 凹叶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头序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Fissistigma retnsum (Ldvl. ) Rehd. ( 1929); Lauener ( 1962); Tsiang et P. T.Li (1965)*, descr. fr. add; P. T. Li(1976), in clavi; 中国植 物志 (1979)*. Melodorum retusum Ldvl. (1911), (1914); Fissistigma capitatum Merr. ex H. L. Li (1945); C. Y. Wu et W. T. Wang (1964); Tsiang et P. T. Li (1964); 海南 植物志 (1964). 攀援 灌木; 小枝 被褐色 绒毛。 叶革 质或近 革质, 广卵形 、倒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7.5 — 21 厘米, 宽 3.5 — 8 厘米, 顶端 圆形或 微凹, 基部 圆形至 截形, 偶呈浅 心形, 表 面仅中 脉和侧 '脉被 短绒毛 ,背面 被褐色 绒毛; 侧 脉每边 15 — 20 条, 在表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与 侧脉 近垂直 网结;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被短 绒毛, 上面 有槽。 花 多朵组 成团伞 花序, 花序与 叶对生 ;总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短 绒毛; 几无 花梗;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7 亳米, 花蕾时 与花瓣 等长, 顶端 渐尖, 外面被 短绒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卵状 长圆形 ,长约 8 毫米, 外面 被短 绒毛, 内面 无毛, 内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比 外轮花 瓣短, 基部稍 内弯, 被柔毛 ,柱 头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4 颗, 2 排。 果圆 球形, 直径约 3 厘米, 被金 黄色短 绒毛。 花期 3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勐海 、景洪 、元江 、富宁 、广南 、砚山 、西畴 、麻 栗波、 马关、 屏边、 临沧、 龙陵、 芒市, 生 于海拔 750 — 2 00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西藏、 贵州、 广西和 海南。 10. 多脉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Fissistigma balansae (A. DC.) Merr. (1919); P. T. Li (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Melodorum balansae A. DC. ( 1904); Finet et Gagnep. in Lecte. ( 1907); Ast in Humb. (1938), suppl. 攀援 灌木; 小枝被 褐色短 柔毛。 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4 一 22 厘米, 宽 5.5 — 10 厘米, 顶端急 尖或钝 ,基部 圆形, 表面 除中脉 和侧脉 被短柔 毛外均 无毛, 背面被 褐色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25 — 35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网脉 明显, 与侧脉 近垂直 网结; 叶柄 粗状, 长 8 — 12 毫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上面 有槽, 叶 腋内有 长圆形 被褐色 短柔毛 的芽。 团伞花 序与叶 对生或 顶生, 被短 绒毛; 花 梗短; 花长约 6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外面 有毛, 内面 无毛; 花瓣三 角形, 厚, 外面被 短绒毛 ,内面 凹陷而 被毛; 雄蕊 楔形, 有时 卵状三 角形; 心皮 被毛, 每心皮 有胚珠 6 — 7 颗, 2 排。 产河口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200 — 1 200 米山地 林中。 越南 亦有。 11. 毛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思藤子 (海南 ) Fissistigma maclurei Merr. (1922), (1927), non (1923); Tsiang (1935); 陈嵘 (1937); 海南 植物志 (1964); Tsiang et P. T. Li (1964), (1965); P. T. Li(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Melodorum maclurei (Merr.) Ast in Humb. (1938), suppl; Meiogyne maclur e * 
54  云南 植物志  (Merr.) Sinclair (1953), syn. ; Fissistigma hainanense Merr. (1925), Desmos haina- nensis (Merr.) Merr. et Chun (1935). 攀援 灌木; 幼枝、 叶背、 花 梗和花 均被黄 褐色或 黑褐色 绒毛。 叶近 革质, 披针形 或椭圆 状披 针形, 长 7 — I 3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 部钝, 表 面除中 脉被疏 毛外均 无毛, 侧 脉每边 I 3 — 17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网脉较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黑褐 色 绒毛。 花通常 单生于 叶腋内 ;花 梗长约 5 毫米, 粗壮, 被 黑褐色 绒毛; 萼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5 毫米, 被 褐色长 柔毛; 花瓣厚 ,外 轮长约 1 厘米, 被长 柔毛, 内轮 较短, 长约 5 毫米, X 毛; 雄蕊与 心皮几 等长, 药隔三 角形, 顶端 急尖; 心皮被 黄褐色 柔毛, 柱头 2 裂, 每心 皮有胚 珠 10 颗, 2 排。 果近 球形或 球形, 长 I. 8 — 2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密被 黑褐色 绒毛, 内有 IT 子 7-9 颗; 种子 肾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7 毫米, 深 黄色; 果柄长 2 — 4 厘米, 密被 黑褐色 绒毛。 花期 1 一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勐仑 、金平 、河口 、麻 栗坡、 富宁, 生 于海拔 260 — 1 250 米山 地林中 或山谷 阴处或 水旁岩 石上; 分布于 海南和 广西。 越南 亦有。 本 种曾被 J. Sinclair (1953) 归并入 Meiogyne Miq. 属 中是不 妥的, 因本 种习性 为攀援 灌木, 柱头 直立, 药隔三 角形, 果有柄 ;而 Meiogyne Miq. 属的 习性为 乔木, 柱头弯 折, 药隔 圆形, 果 无柄等 与前者 不同。 12. 木瓣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1 — 8 Fissistigma xylopetalum Tsiang et P. T. Li (1965)*; 中国 植物志 ( 1979)*. 攀援 灌木; 全株 均密被 红棕色 或褐色 绒毛。 叶厚 纸质, 卵状长 圆形、 卵状椭 圆形, 长 7.5-17 厘米, 宽 3.5 — 6.5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表面除 中脉被 红棕色 绒 毛外均 无毛; 背面皆 被红棕 色绒毛 ;侧脉 16 — 22 条, 直到叶 缘弯拱 而网结 ,表面 平坦, 背 面突起 ,网脉 不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7 — 10 毫米。 头状 簇生花 序腋生 或与叶 对生, 有花 3 — 7; 总花梗 极短, 长约 3 毫米, 基部有 1 一 2 小 苞片; 小苞片 披针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3 毫 米。 内面被 短柔毛 ;花 开放时 花梗长 2 — 2.5 厘米; 萼片狭 卵形, 长约 9 毫米, 宽 6 亳米, 内面 无毛; 花瓣黄 色至灰 紫色, 厚, 干时 木质, 外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 米, 钝头, 内面 无毛, 内轮花 瓣卵形 ,上部 变狭, 长约 18 毫米, 宽 7 毫米, 外面被 疏毛, 有明 显的 中肋, 内面 无毛; 雄蕊长 圆形, 药隔 顶端近 圆形或 截平; 心皮狭 卵形, 长 4 毫米, 密被绢 质柔毛 ,柱头 无毛, 顶端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6 — 8 颗, 2 排。 果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内 有种子 6—8 颗; 种子卵 圆形, 扁平, 长约 1 厘米, 宽 6 — 8 毫米, 红 棕色; 果柄 极短, 长约 3 毫米; 总 果柄长 2.5 厘米。 花期 11 月, 果 期翌年 5 — 6 月。 产河口 、屏边 ,生于 320 — 400 米丘陵 山地溪 旁或林 中湿处 ;分布 广西。 越南 也有。 本种与 Fissitigma villosissimum Merr. 有些 相似, 但 本种全 株密被 绒毛, 侧 脉在叶 面扁平 ,花 3 — 7 朵 组成头 状簇生 花序, 有长 花梗, 花 瓣内部 无疣, 雄蕊长 圆形, 柱头顶 端 2 裂; 而 后者全 株被长 柔毛, 侧脉叶 面凹陷 ,花 单朵或 2 朵, 几无 花梗, 花瓣内 部有疣 ,雄 蕊多 少倒披 针形, 柱头 顶端全 缘等, 均 与前者 不同。 我 们用同 号标本 (毛 品一 3U9), 解 剖发现 有心皮 胚珠数 8 颗的 现象, 说 明并非 所有心 皮胚 珠都是 6 颗。 13. 小萼 瓜馥木 (植 物分类 学报) 
番 荔枝科  55  图版 16 1 一 8. 木辦 瓜馥木 Fissistigma xylopclalum Tsiang et P. T. Li, 1. 花枝, 2. 花萼 展开, 3. 外轮 花獬内 面观, 4. 内轮花 瓣 内 面观,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9—17. 瓜馥木 F. oldhamii (Hemsl.) Merr.. 9.^. 10. 花萼 展开, 11. 外轮 花瓣内 面观, 12. 内轮 花瓣内 面观, 13. 雄蕊腹 面观, 14. 雄蕊 侧面观 * 15. 雄蕊 背 面观, 16. 心皮, 17. 心皮 纵剖。 (李锡 畴绘) 
S6  云南 植物志  火绳树 (屏边 ) Fissistigrma polyanthoides (A. DC.) Merr. (1919). Melodorum polyanthoides A. DC. (1904); Finet et Gagnep. ( 1907); M. minuti- calyx McGreg. et W. W. Smith (1913); Fissistigma minuticalyx (McGreg. et W. W. Smith) Chatterjee (1948);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descr. fr. add.; Tsiang et P. T. Li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79)*. 攀援 灌木, 长 4 一 5 米; 幼枝被 黄褐色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有 皮孔。 叶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偶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3 — 7.5 厘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表面幼 时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背面被 红褐色 绒毛; 侧 脉每边 14 一 20 条, 斜 升至叶 缘,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4 厘米, 被 黄褐色 绒毛。 花 4 至 多朵丛 生或假 聚伞状 生于枝 上与叶 对生或 近对生 ,少数 顶生, 花序 密被红 褐色短 绒毛; 总花梗 极短, 长约 3 毫米 或无总 花梗; 花 梗长约 I. 2 厘米, 中部 之上有 1 一 2 个小 苞片;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外面 被红色 绒毛; 花蕾圆 锥形; 花萼基 部合生 成杯状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毫米, 宽 3.5 毫米, 外 面被短 绒毛, 内面上 部被短 柔毛; 外轮花 瓣卵状 三角形 ,长 1.2 厘米, 宽 9 毫米, 外 面被 红褐色 绒毛, 内面 上部被 微毛, 内轮花 瓣卵状 披针形 ,长 1 厘米, 宽 6 毫米, 外 面被微 短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长圆状 楔形, 长 1.5 毫米, 药 隔阔三 角形; 心皮约 10 个, 被绢质 柔毛, 柱头 2 裂。 果球形 ,直径 2 厘米, 密被 红棕色 绒毛; 种子红 褐色, 长 圆形; 果柄长 2.5 — 5 厘 米; 总 果柄长 2.5 — 3 厘米。 花期 5 — 11 月 ,果期 6 月 至翌年 3 月。 产景洪 、勐腊 、勐海 ,生 于海拔 600 — 1 150 米 山地密 林中; 分布于 贵州东 南部。 越南、 老挝 也有。 14. 火绳藤 (屏边 ) Fissistigma poilanei (Ast) Tsiang et P. T. Li (1965); P. T. Li (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 9 )*. Melodorum poilanei Ast in Humb. (1938), suppl. 攀援 灌木, 长 5 — 8 米; 幼枝被 疏微毛 ,老渐 无毛, 有 皮孔。 叶革 质或厚 纸质,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6.5 — 16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表 面除中 脉被微 柔 毛外均 无毛, 背面被 黄褐色 短柔毛 ;侧 脉每边 14 一 20 条, 斜升,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叶柄 长 1 一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花序 与叶对 生或近 对生, 有花 2 — 8 朵; 总 花梗长 1 一 3 毫米; 花梗长 7 — 10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基部或 中部有 1 一 2 个小 苞片; 花蕾阔 卵形, 长 和直径 均为 4 一 5 毫米;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和宽 2 毫米, 外面被 微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花 瓣卵状 三角形 ,长 8 毫米, 宽 5 亳米, 外面被 黄褐色 短柔毛 ,内面 上部被 微毛, 内轮 花瓣卵 状长圆 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雄蕊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药 隔斜三 角形; 心皮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密被 粗毛, 柱 头顶端 2 裂, 每心皮 有胚珠 8 颗, 2 排。 果球 形, 直径达 2 厘米。 花期 3 月 至翌年 I 2 月 。 产文山 、屏边 、金平 、勐腊 ,生 于海拔 900 — 9 80 米山地 疏林中 或沟谷 林中。 越南 也有。 15. 黑风藤 (广西 ) 多苞 瓜馥木 (植物 分类学 报), 大力王 (思茅 ), 埋罕 (云南 傣语译 音), 野辣椒 (河口 ), 麻 哈哈 (富宁 ) 
番 荔 枝' 科  57  Fissistigma polyanthum (Hook. f. et Thorns.) Merr. (1919); Tsiang (1935); Merr. et Chun ( 1940)*;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Tsiang et P. T. Li ( 1965); 图鉴 ( 1972); P. T. Li(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Uvaria polyantha Wall. ( 1832), nom. nud. ; Melodorum polyanthum Hook. f. et Thi.ms. (1855), et in Hook. f. (1872); King (1893)*. 攀援 灌木, 长 4 一 21 米; 根黑色 ,撕裂 有强烈 香气; 枝条灰 黑色或 褐色, 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叶近 革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偶椭 圆形, 长 9 一 17 厘米, 宽 3.5 — 7 厘米, 顶端 急尖, 有时近 圆形, 偶而 微凹, 表面 无毛, 背面披 短柔毛 ;侧 脉每边 13 — 25 条, 斜升, 表面平 坦,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8 —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小, 花蕾圆 锥形, 顶端 急尖, 通常 3 — 7 朵 集 成密伞 花序, 花序广 布于小 枝上, 腋生, 与叶对 生或腋 外生, 被黄色 柔毛; 花 梗长达 1.5 厘米, 被短 柔毛, 基部或 中部以 下有小 苞片; 萼片阔 三角形 ,被短 柔毛; 外轮 花瓣卵 状长圆 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外面 密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内轮 花瓣长 圆形, 长 约 8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顶端 渐尖; 药隔三 角形, 顶 端钝; 心皮长 圆形, 被长柔 毛, 柱 头顶端 全缘, 每心皮 有胚珠 4 一 6 颗, 2 排, 果球形 ,直径 1.5 厘米, 被 黄色短 柔毛; 种 子楠 圆形, 扁平, 红褐色 ;果柄 柔弱, 长达 2.5 厘米。 花期几 乎全年 ,果期 6 — 11 月。 产勐腊 、景洪 、金平 、河口 、马关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生 于海拔 12Q — l ZOQ 米 山谷密 林 或路旁 林下;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贵州及 西藏。 越南、 缅甸 和印度 也有。 茎皮含 单宁, 其纤维 坚韧, 民间有 用来编 绳索; 根和茎 可药用 ,通 经络、 强 筋骨、 健脾, 主治跌 打损伤 、风 湿性关 节炎、 小儿麻 痹后遗 症等; 叶可治 哮喘、 疮 疥等。 16. 爪截木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图版 16, 9-17 山 龙眼藤 (广东 ), 钻山风 (广西 ), 狐狸桃 (江西 ), 毛 瓜馥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Fissistigma oldhamii (Hemsl.) Merr. (1919), (1927); Tsiang (1935); Ka- neh. (1936); 陈嵘 (1937); H. L. Li (1963)*; (1976)*; Tsiang et P. T. Li (1964), et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64); 刘业经 (1972);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Melodorum oldhamii Hemsl. ( 1886); Fissistigma lanuginosum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Merr. : Wu et Wang ( 1957), quoad C. W. Wang 88759. 攀援 灌木, 长约 7 米; 小枝被 黄褐色 柔毛。 叶 革质, 倒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圆形, 有时 急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表面除 中脉具 毛外均 无毛, 背面披 短柔毛 ,老渐 无毛; 侧 脉每边 14 一 20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 短 柔毛。 花 1 一 3 朵集 成聚伞 花序, 花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总花 梗长约 2 .5 厘米; 萼片阔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 急尖; 外 轮花瓣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内 外 面均被 柔毛; 内轮花 瓣长约 1.6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雄蕊长 圆形, 长 约 2 毫米, 药隔稍 偏斜三 角形; 心皮被 绢质 柔毛, 花柱 稍弯, 无毛, 柱 头顶端 2 裂, 每 心皮有 . 胚珠约 10 颗, 2 排。 果 球形, 被黄棕 色绒毛 ;种子 圆形, 直径约 8 毫米; 果 柄长约 2 厘米。 产屏边 、马关 、富宁 ,生于 500 — 1 500 米 山谷水 旁灌木 中或疏 林中潮 湿处; 分 布于广 西、 湖南、 广东、 福建、 台湾、 江西及 浙江等 省区。 越南 亦有。 茎皮纤 维可编 麻绳、 麻袋和 造纸; 花可提 制瓜馥 木花油 或浸膏 ,用于 调制化 妆品, 皂用 香料的 原料, 种子油 供工业 用油和 调制化 妆品; 根可 药用, 治 跌打损 伤和关 节炎; 果 味甜, 
; 8  云南 植物志  可食。 16. 皂 帽花属 Dasyma3chalon( Hook. f. et Thorns.) Dalle Torre et Harms 灌 木或小 乔木。 叶互生 ,羽 状脉, 有叶柄 。花单 朵腋生 或与叶 对生, 或 顶生; 萼片^ 小 形,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3 片, 1 轮, 镊合状 排列, 边缘粘 合呈尖 帽状; 雄蕊 多数, 药室 外向, 纵 裂, 药隔 顶端盘 状或稍 突起, 有的锥 尖状; 心皮 多数, 被粗毛 ,柱头 圆柱状 或倒卵 状楔形 ,每 心皮 有胚珠 2 至 数颗, 1 一 2 排, 着生于 侧膜胎 座上。 成熟心 皮多数 ,念 珠状。 约 16 种, 分布 于亚洲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产 3 种,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云南; 云南 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K 2 ) 叶背苍 白色; 花暗 红色, 花瓣披 针形; 药隔顶 端截形 ;柱头 近头状 1. 喙果 皂帽花 D. rostratum 2( 1 ) 叶背灰 绿色; 花杏 黄色, 花 瓣长楠 圆形或 卵形; 药隔顶 端宽三 角形; 柱头 外弯, 2 裂 汇黄花 皂帽花 D. sootepense 1. 喙果 皂帽花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图版 17, 1-8 白叶 皂帽花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白面 (海南 ) Dasymaschalon rostratum Merr. et Chun (1934)*; Tsiang (1935) 陈蝶 (1937); C. Y. Wu et W. T. Wang ( 1957);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t T. Ban(1975)* ; 中国 植物志 (1979)*. Dasymaschalon glaucum Merr. et Chun(1935)* ; siang ( 1935)*; 陈蝶 (1937)*; Asr in Humb. ( 1938), suppl. ; D. rostratum Merr. et Chun var. glaucum (Merr. et Chun) N. T. Ban( 1975)*. 乔木, 高 4 一 5 米; 幼枝被 微柔毛 ,老枝 无毛. 叶 纸质, 长圆形 ,长 8 — 2 1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表面 无毛, 背面苍 白色, 被稀 疏紧贴 柔毛或 无毛,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短 柔毛, 老渐 无毛。 花暗 红色, 单朵 腋生, 尖帽状 ,向上 渐尖, 长 2.5 — 4 厘米; 花梗 1 一 2 厘米, 与萼片 外面, 花瓣外 面及心 皮均被 柔毛; 萼阔 卵形, 长 2 .5 — 3 毫米, 花瓣披 针形, 长 3 — 4.5 厘米, 基部宽 8— I 2 毫米, 内面 无毛; 药 隔顶端 截形, 心皮长 圆形, 柱头近 头状。 果念 珠状, 被柔毛 ,长 5 — 6 厘米, 有 2 — 3 节, 每节 长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顶端 有喙。 花期 4 一 8 月, 果期 9 月至翌 年 2 月。 产河口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530 — lWO 米 山地密 林或山 谷 溪旁疏 林中; 分布于 广东、 海南、 广西和 西藏。 越南 也有。 2. 黄花 皂帽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Dasymaschalon sootepense Craib (1912), (1925); Ast in Humb. (1938) r 
番 荔枝科  S9  图版 17 1—8. 喙果^ 帽花 Dwymachalon rostratum Merr. et Chun, 1. 花枝, 2. 花萼, 3. 花瓣内 面观, 4. 花托, 雄蕊 雌 切面, 5. 雄蕊背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心皮, 8. 心皮 纵剖; 9 一 12. 刺果 番荔枝 Annona murica" L. ». 果枝, 10. 花, 11. 雄蕊背 面观, 〖 2 . 除 去花瓣 的花。 (肖 溶绘) 
60  云南 植物志  pi. N. T. Ban (1975)*; P. T. Li(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4 一 6 米; 幼枝被 疏柔毛 ,老枝 无毛或 近无毛 ,灰 褐色, 有纵 条纹。 叶薄 纸质, 长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5 — 7 厘米, 顶 端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表面 无毛, 、背 面被 疏紧贴 小 刚毛, 灰绿色 ,侧 脉每边 9 一 10 条, 表面 平坦或 微凹, 背面 突起, 弯拱 上升; 叶柄长 5 — 8 毫米, 被疏 柔毛, 上面 有槽。 花杏 黄色, 单朵 腋生, 长 4 厘米; 花梗 1.7 厘米, 被疏 柔毛, 基 部有小 苞片; 萼片宽 卵形, 长 和宽约 3 毫米, 两面被 微毛, 结果 时萼片 脱落; 花瓣椭 圆形或 长卵形 ,长 4 厘米, 宽 2 厘米, 两面被 紧贴疏 柔毛; 雄蕊长 2.5 毫米, 药隔顶 端宽三 角形; 心皮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柱头 外弯, 2 裂, 被 柔毛, 每心皮 有胚珠 2 — 7 颗, 近基 生 或侧膜 胎座上 着生。 果念 珠状, 长 6 厘米, 柄长约 1 厘米, 果每 节直径 5 毫米, 被 紧贴疏 柔毛; 总 果柄长 1.8 厘米。 花期 4 月。 产勐腊 ,生于 山地、 路旁、 沟边疏 林中。 分布于 泰国、 越 南及柬 埔寨。 17. 番 荔枝属 Annona L. 灌木或 乔木, 被单 毛或星 状毛。 叶互生 ,羽 状脉; 有 叶柄。 花顶生 或与叶 对生, 单朵或 数朵 成束; 萼片 3, 小形, 摄合状 排列; 花 瓣分离 或基部 连合, 6 片, 2 轮, 每轮 3 片或 内轮退 化成 鳞片状 或完全 消失, 外轮长 三角形 或阔而 扁平, 基部 或全部 内凹, 质厚, 镊合状 排列, 内轮 通常为 覆瓦状 排列, 稀镊合 状排列 ;雄蕊 多数, 密生, 花丝 肉质, 药隔 膨大, 顶端 截形, 少数 突尖; 心皮 多数, 通常 合生,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基生, 直立。 成 熟心皮 愈合成 一肉质 而大 的聚合 浆果。 '约 120 种, 分布于 美洲热 带地区 ,少数 产热带 非洲; 亚洲 热带地 区引种 栽培。 我国栽 培有 5 种, 云南 均有。 分种 检索表 1(8) 叶背无 毛或几 无毛; 枝条 无毛。 2(5) 叶侧 脉两面 凸起; 花蕾卵 圆形或 近球形 ,内 轮花瓣 较大。 3(4) 果牛 心形, 无刺 1. 圆滑 番荔枝 A ' glabra 4(3 ) 果近 球形, 幼 吋有下 弯刺, 刺随后 渐脱落 2 . 剌果 番荔枝 A. muricata 5( 2 ) 叶侧 脉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花蕾披 针形, 内轮花 瓣极小 ,呈鳞 片状。 €( 7 ) 总花 梗有花 I 一 4 朵, 与叶 对生或 顶生; 成熟 心皮稍 相连, 易分开 …… 3 . 番荔枝 A ' squamosa 7(6 ) 总花 梗有花 2 — 10 朵, 与叶对 生或近 对生; 成熟 心皮连 合成一 整体, 不分开 釭牛心 梨 A. reticulata 8C 1 ) 叶 背被短 绒毛; 枝条被 短柔毛 S. 毛叶 番荔枝 A. cherimolia 1. 圆滑 番荔枝 (广 西植物 名录、 中国植 物志) 牛心果 (广州 ) Annona glabra Linn. (1753); 广州 植物志 (1956); R. E. Fries in Engl. u. Pra- ntl (1959)*; 刘业经 (1972〉; P. T.Li (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常绿 乔木, 高达 10 米; 枝条有 皮孔。 叶 纸质, 卵形 至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8 .5 厘 
番 荔枝科  61  米, 宽 3.5 — 5 厘米, 顶端急 尖至钝 ,基部 圆形, 无毛, 表面有 光泽;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两面 凸起, 网脉 明显。 花有 香气; 花 蕾卵圆 形或近 球形; 外轮花 瓣白黄 色或绿 黄色, 长 2 — 3.5 厘. 米, 顶 端钝, 无毛, 内面近 基部有 红斑, 内轮花 瓣较外 轮花瓣 短而狭 ,外 面黄白 色或浅 绿色, '顶端 急尖, 内 面基部 红色。 果心形 ,长 8 — 10 厘米, 直径 6 — 7.5 厘米, 平滑 无毛, 初时绿 色, 成 熟时淡 黄色。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月 。 西双 版纳有 栽培; 广西、 广东、 浙江和 台湾等 地和亚 洲广大 热带地 区亦有 栽培。 原产 热带 美洲。 木材黄 褐色, 较轻, 可作 瓶塞和 鱼网浮 子用; 果 可食。 可 用种子 或圈枝 繁殖。 2. 剌果 番荔枝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7, 9-12 红 毛榴莲 (海 南;) Annona muricata L. ( 1753); Bailey (1954); 经济植 物手册 (1955); R E. Fries in Engl. u. Prantl (1959)*; 海南 植物志 (1964); P. T. Li (1976), in clavi; 刘 业经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常绿 乔木, 高达 8 米, 树皮 粗糙。 叶 纸质至 革质,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5 — 13 厘米 y 宽 2.5 一 5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表 面翠绿 色而有 光泽, 背面浅 绿色, 两面 均无毛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两 面略为 凸起, 在叶缘 网结。 花蕾卵 圆形; 花淡 黄色, 长 3.8 厘米; 萼片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约 9 毫米, 顶端急 尖至钝 ,内 轮花瓣 稍薄, 卵 状椭圆 形, 长约 3 厘米, 顶端钝 ,内面 下半部 覆盖雌 雄蕊处 密生小 凸点, 有 短柄;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长约 5 毫米, 花丝 肉质, 药隔 膨大; 心 皮长约 6 毫米, 被白色 绢毛。 果卵 圆形, 长 10 — 35 厘 米, 直径 7 — 15 厘米, 深绿色 ,幼时 有下弯 的刺, 刺随后 逐渐^ 落而残 存有小 突体, 果肉微 酸多汁 ,白色 ;种子 多数, 肾形, 棕黄色 ,长 1.7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花期 4— 7 月, 果期 7 月 至翌年 3 月。 西双 版纳、 元江有 栽培; 台湾、 广东、 广 西等省 区和亚 洲其他 热带地 区亦有 栽培。 原产 热带 美洲。 果实硕 大而稍 带酸味 ,可 食用, 含 蛋白质 0.70%, 脂肪 0.40%, 糖类 17.1%; 木 材可做 造船 材料; 植株 可作紫 胶虫寄 主树。 . 3. 番荔枝 (岭南 杂志、 植物名 实图考 长编) 图版 18, 1-8 Annona squamosa L. (1753); Hayata (1911); Tsiang (1935)*; 陈噪 (1937)*; : 经济植 物手册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R. E. Fries in Engl. u. Prantl (1959);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刘业经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落叶小 乔木, 高 3 — 5 米; 树皮薄 ,灰 白色, 多分枝 。叶薄 纸质, 排成 两列, 椭圆状 披针形 或长 圆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急 尖或钝 ,基 部阔楔 形或近 圆形, 表面 苍白绿 色, 初时被 微毛, 后变 无毛, 侧 脉每边 8 — 12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突起。 花 单生或 2 — 3 朵与 叶对生 或生于 枝顶, 长约 2 厘米, 青黄色 ,略 下垂, 花蕾披 针形; 萼片三 角形, 被毛; 外轮花 瓣狭 而厚, 肉质, 长圆形 ,顶端 急尖, 密被短 柔毛, 镊合状 排列, 内 轮花瓣 极小, 退化 成鱗片 状, 被 微毛; 雄蕊长 圆形, 药 隔宽, 顶端近 截形; 心皮长 圆形, 无毛, 柱头 卵状披 针形, 每心皮 有胚珠 1 颗。 果实 为由多 数圆形 或椭圆 形心皮 组成的 聚合状 浆果, 球形或 心状圆 锥形, 直 径 5 — 7 厘米, 无毛, 黄绿色 ,被白 粉质, 成熟 时心皮 易各自 分开。 花期 5 月, 果期 7 — 11 月。 
6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18 1-8.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 L., 1. 果枝, 2. 花舊, 3. 去 掉花瓣 的花, 4. 花萼内 面观, 5. 花瓣内 面观, 6. 雄蕊腹 面观, 7. 雄蕊背 面观, 8. 心皮; 9 一 14. 牛心果 A. reticulata L" 9. 果枝, 10. 花蕾, 11. 外轮 花瓣内 IS 观 (示退 化的内 轮花瓣 ), 12. 雄蕊背 面观, 13. 雄蕊腹 面观, M. 心皮。 (吴锡 麟绘) 
63  勐腊、 景洪、 勐海、 澜沧及 河口有 栽培;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和浙江 等省区 亦有。 原 产热带 美洲, 现已栽 培于全 球热带 地区。 果食用 ,外 形酷似 荔枝, 又系国 外引入 ,故名 "番荔 枝", 为 热带地 区著名 水果, 含蛋白 质 2.34%, 脂肪 0.3%, 糖类 2?. 42 % ; 种子含 油量达 2 0% ; 树皮 纤维可 造纸; 根可 药用, 治 急性赤 痢等; 果实可 治恶疮 肿' 痛, 补脾; 植株亦 可作紫 胶虫寄 主树。 4. 牛心梨 (广东 ) 图版 18, 9-14 牛心 番荔枝 (台湾 ), 牛心果 (经 济植物 手册) Annona reticulata L. (1753); Hayata (1913); Bailey (1949); 经济植 物手册 <1955); R. E. Fries in Engl. u. Prantl (1959)*; 刘业经 (1972); P. T. Li(1976);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有 的高达 18 米, 枝条 有瘤状 凸起。 叶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7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急 尖或钝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15 — 17 条, 表面 平,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总花 梗与叶 对生或 互生, 有花 2 — 10 朵; 花蕾披 针形, 钝头; 萼片 卵形,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外轮 花瓣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肉质, 黄色, 基 部紫色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有缘毛 ,内轮 花瓣退 化成鳞 片状: 雄蕊长 圆形, 药隔 顶端近 截形; 心皮长 圆形, 被长 柔毛, 柱头 突尖。 果 实由多 数心皮 连合成 近球状 心形的 肉质聚 合状浆 果, 成熟时 心皮不 分开, 直径 5 — 7 厘米, 暗黄色 ,平滑 无毛, 有网 状纹; 果肉牛 油状, 附着种 子上; 种 子长卵 圆形。 花期 5—6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勐腊、 勐海及 景洪偶 有栽培 ;亦 栽培于 广东、 广西、 福建和 台湾等 省区。 原产 热带美 洲, 现亚洲 热带地 区广为 栽培。 果可 食用, 为热 带著名 水果, 含 蛋白质 1.60%, 脂肪 0.26%, 糖类 16.84%; 植株可 作紫 胶虫寄 主树。 5. 毛叶 番荔枝 (植 物分类 学报) Annona cherimolia Mill. (1768); A. DC. (1824); Bailey (1954)*; P. T. Li (1976),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79)*. 落叶小 乔木, 高 4 一 5 米, 小枝被 短柔毛 。叶 卵形, 卵状披 针形或 倒卵形 ,少 数为楠 圆形, 长 5 — 2 5 厘米, 宽 2 .5 — 10 厘米, 顶端 钝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两面被 短绒毛 。花 单生或 2 — 3 朵与叶 对生; 总花梗 被茸毛 ;外 轮花瓣 长圆状 线形, 长 3 厘米, 外面绿 黄色或 红色, 被短 柔毛, 内面 浅黄带 白色, 基部 有紫色 斑点, 内轮 花瓣鳞 片状, 肉 红色或 紫色。 果实圆 锥形或 心脏形 ,有时 球形或 卵圆形 ,果皮 呈各式 凹凸状 ;果肉 白色, 与种子 易分离 ,味 甜酸; 种子倒 卵形, 略扁, 顶端斜 截形。 西双版 纳栽培 ;我 国海南 亦有。 原产秘 鲁安第 斯山, 现南美 各地有 栽培。 果可 食用, 为著 名热带 水果, 含 蛋白质 1.83%, 脂肪 0.14%, 糖类 18.41%。 29. 三 白草科 Saururaceae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常具 根茎, 茎直 立或匍 匐状, 具明显 的节。 单叶, 互生, 通常呈 心形; 托 叶 贴生于 叶柄。 花两性 ,无 花被, 有明显 的苞片 ,聚集 成密集 的穗状 或总状 花序, 有 总苞或 
64  云南 植物志  无; 雄蕊 3、6 或 8, 稀 退化为 更少, 离生或 贴生于 子房基 部或完 全上位 ,花药 2 室, 纵裂; 雌 蕊由 3 — 4 心皮 组成, 离生或 合生, 如 为离生 心皮, 则 每心皮 有胚珠 2 — 4, 如 为合生 心皮, 则 为子房 1 室, 具侧膜 胎座, 每 胎座上 有胚珠 6 — 8 或更多 ;花柱 离生。 果为 分果; H 或为蒴 果顶端 开裂; 种 子小, ^ 少量 的内胚 乳及丰 富的外 胚乳, 胚小。 4 属, 6 或 7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东 南部及 北美。 我国有 3 属, 4 种, 主 产于中 部以南 至 台湾各 省区; 云南有 3 属, 3 种。 分属 检索表 1. 大草本 ,高常 1 米多; 叶柄长 不超过 叶片的 1/2 或 更短; 雌蕊由 3 — 4 个 分离或 仅基部 合生的 心皮组 成; 花序 基部无 苞片, 总 状花序 1. 三白草 JS Saururu» 1. 矮草本 ,高常 30 — 60 厘米; 叶柄 长超过 叶片的 1/2; 雌蕊由 3 或 4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花序基 部有苞 片, 有 的苞片 较大, 白色, 明显, 穗状 花序。 2. 雌蕊由 3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子房 上位; 榫蕊 3, 分离, 着生 于子房 基部; 花序基 部苞片 白色, 花瓣状 ,明 显 2. 蕺莱属 Houttuynia 2. 雌蕊由 4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子房 下位; 雄蕊 6, 基部 连合, 着 生于子 房上部 ; 花序 基部的 苞片小 (苞片 大而明 显者, 云南不 产), 不 甚明显 3. 裸蒴属 Gymnotheca  1. 三 白草属 Saururus L.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通 常多生 长于沼 泽地。 叶 全缘, 心形, 掌 状脉; 托叶着 生于叶 柄 两侧。 花小, 两性, 呈总 状花序 与叶对 生或有 时兼有 顶生, 花序 基部无 苞片; 雄蕊 6, 有 时 8, 稀 退化为 3( — 4), 花丝 丝状, 与花药 等长; 花药卵 形至长 圆形, 2 室, 纵裂; 雌蕊由 3-4 个分离 或仅基 部合生 的心皮 组成, 子房 上位, 花柱短 ,柱头 点尖, 内 向为柱 头面, 每心 皮有 2 — 4 个 胚珠。 果 分裂为 3 — 4 分果爿 。 约 3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东 南部及 北美。 我国 1 种, 产黄 河流域 以南各 省区; 云南亦 产。 1. 三白草 (唐 本草) 图版 19, 1-3 百 节藕、 白面姑 (云南 ), 白舌骨 (河南 植物志 ), 塘边藕 (岭 南采 药录) 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1871); Merr. (1927); Hand. -Mazz. (1929》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贵州 植物志 (1979)*; 河南 植物志 (1981)*; 中国 植物志 (1982)*. Spathium chinense Lour. ( 1790); Saururus cernuus Thunb. ( 1784), non Linn. ( 1753); Saururus loureiri Decne. ( 1845); Forb. et Hemsl. (1891); Saururopsis chi- nensis Turcz. ( 1848); Saururopsis cumingii C. DC. in DC. ( 1868). 草本, 高可达 1 米多。 茎直立 ,常有 沟槽, 基部 实心; 具根 状茎、 匍匐状 ,黄 白色或 白色, 有明显 的节, 节上生 须根。 叶片纸 质或坚 纸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有时宽 卵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5 — 10 厘米, 顶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 心形, 有时略 偏斜, 两面 无毛, 具密 腺点, 从中 部向上 叶渐小 ,至茎 顶端或 顶生的 花序下 部的叶 2 — 3 片常呈 白色, 掌状脉 5 — 7 , 若为 7 
65  图版 19 1—3. 三白草 S«i 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1. 植株 上部, 花枝, 2. 植株 下部, 示根 状茎, 3. 花; 4— 5. 蕺莱 Houttuy nia corda" Thunb., 4.植株 上部, 花枝, 5. 花; 6— 7. 裸朔 Gymnotheca chinensis Decne., 6. 植抹 部, 花枝, 7. 花。 (曾孝 濂绘) 
66  云 南 植 物 志  : 时, 近边缘 的两侧 脉不甚 明显, 并网结 形成边 缘脉;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基部 与托叶 合生成 鞘状, 无毛, 略 抱茎。 总状 花序, 顶生 或有时 腋生, 仅 1 一 3 个花序 ,长 11 一 20 厘米, 花序轴 密被短 柔毛, 总 花梗长 3 — 4.5 厘米, 无毛; 小苞 片披针 形或近 匙形, 顶 端钝或 圆形, 无毛或 具疏 缘毛, 中部以 下略被 柔毛, 基部 与花梗 贴生; 雄蕊 6, 花药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形, 纵裂, 花丝 较花药 略长, 无毛; 雌蕊由 4 心皮 组成, 仅基部 合生, 心皮表 面粗糙 ;子房 卵形, 与雄蕊 近 等长, 腹面略 具棱; 柱头 点尖, 内向为 柱头面 。果卵 形或近 球形, 腹面略 具棱, 直径约 3 毫 米, 表面 具疣状 突起。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约 7 月 。 产富宁 、文山 、金平 ,生 于海拔 70Q 米左右 的林下 湿地或 水旁沼 泽地; 河北、 河南、 山东 及 长江流 域以南 各省区 亦有。 日本、 菲律 宾至越 南亦有 分布。 全株可 供药用 ,有清 热利湿 、利尿 消肿等 功效, 内服 治营养 不良性 水肿、 肾炎 水肿、 脚 气水肿 、尿路 感染、 尿路 结石、 妇女 白带、 风湿 疼痛、 细 菌性痢 疾等, 亦 有报道 用于治 癌症; 外用 治疔疮 初起、 痈 疔疮肿 、黄 水疮、 皮肤湿 疹等。 据 《中 国植 物志》 第二 十卷第 一分册 的图版 2:1, 茎下 部绘成 空心, 经 检查活 植株及 腊叶 标本, 均 无上述 现象。 2. 蕺 菜属 Houttuynia Thunb.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有明显 的节, 逐节 生根。 单叶 互生, 心形, 全缘; 具 叶柄, 托叶 贴生 于叶柄 下部, 膜质。 花小, 无花被 ,聚集 成顶生 或与叶 对生的 短穗状 花序, 花序 基部有 4 (一 6) 白色、 花瓣 状的总 苞片; 雄蕊 3, 花药长 圆形, 纵裂, 花丝 丝状, 分离; 雌蕊由 3 个心 皮 组成, 心皮下 部合生 ;子房 上位, 1 室, 侧膜 胎座, 有胚珠 6 — 8; 花柱 细长, 柱头 点尖, 柱 头面于 内侧。 蒴果, 倒 卵形, 具宿存 花柱, 顶端 开裂。 仅 1 种, 分布于 亚洲东 部及东 南部。 我国 见于长 江流域 以南各 省区, 为 该属在 亚洲大 陆的 北界。 1. 蕺莱 (名医 别录) 图版 19, 4-5 鱼腥草 (本 草纲目 ), 侧耳根 (云南 、四川 ), 壁蝨菜 (云南 ), 狗腥草 、臭菜 (河南 ), 狗贴耳 (广东 ), 鱼鱗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1783)*, "Houtuynia" et (1784); Roxb. (1820); D. Don (1825); Hook, in Cartis (1827)*; Hook. f. (1886); Merr. et Chun (1940); Maekawa (1955);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 Banerji (1966);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2)*; 香港 中草药 ( 1978 )*; 河南 植物志 ( 198 1 )*; 中国 植物志 (1982)*; 贵州 植物志 (1982)*; Hara et al. (1982). Polypara cochinchinensis Lour. ( 1790). 多年生 草本, 有腥 臭味, 高 30 — 60 厘米, 无毛 或节上 有毛。 茎直立 ,有 时带紫 红色, 下 部匍 匐状, 具根 状茎; 根状茎 白色, 节上轮 生须根 。叶片 纸质, 心形、 卵状 心形或 宽卵状 心形, 长 4 一 10 厘米或 略长, 宽 2.5 — 6 厘米或 略宽, 顶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全缘, 具 腺点, 背面 尤为 明显, 主脉 有时被 柔毛, 两 面有时 被疏微 柔毛, 背面通 常呈紫 红色, 掌状脉 (5 — )7, 最 外的 1 对脉近 边缘网 结成边 缘脉, 最 里面的 1 对 离基约 5 毫米; 叶柄长 1 一 3.5 厘米, 下部 
67  的叶柄 较长, 无毛; 托叶 膜质, 长 1 一 2 、 厘米, 长圆状 披针形 ,顶 端钝, 常具缘 毛或无 中部或 2/3 以下 与叶柄 合生, 基部 抱茎。 花小, 花 序长约 2 厘米, 直径约 6 毫米, 总 花梗长 1.5 — 3 厘米, 无毛; 总苞 片长圆 形或倒 卵形, 其有 1 一 2 片略大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顶 端圆形 或钝, 白色, 花 瓣状; 雄蕊长 于子房 ,花药 长圆形 ,花 丝长为 花药的 1 倍, 与子 房近等 长; 子房 卵形, 无毛。 果长 2 — 3 毫米, 具宿存 花柱, 顶端 开裂; 种子小 ,近球 形或椭 圆形, 棕 褐色。 花期 4 一 7 月 ,果期 7—9 月 。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50 — 2 500 米的 林缘水 沟边、 湿润的 路边、 村旁 沟边、 田埂沟 边等潮 湿的肥 土上; 我国中 部以南 ,北达 陕西、 甘肃, 西至 西藏, 东达 台湾, 南 至沿海 各省区 均有。 亚 洲东部 及东南 部广泛 分布。 本种 根状茎 在我国 的应用 已有很 长久的 历史, 很多地 方已进 行栽培 ,市场 上巳有 商品. 出售, 是人们 常用的 食疗、 佐餐 菜肴。 全株可 入药, 有清热 利湿、 解毒 排脓等 功效, 用于治 急性支 气管炎 、肺痨 咯血、 风热 感冒、 产后 止血、 脉管炎 、肠炎 痢疾、 乳腺炎 、中 耳炎、 肾炎水 肿、 痔疮、 黄水疮 、疮疡 不收口 等症。 3. 裸菊属 Gymnotheca Decne. 多年生 草本, 下部常 葡匐, 具明显 的节, 逐节生 根或从 茎顶端 伸出部 分节上 生根, 折断 后能独 自生长 。单叶 互生, 全缘或 具不明 显的浅 波状、 掌 状脉; 具叶柄 ,托叶 膜质, 与 叶柄贴 生。 花小, 聚集成 与叶对 生的穗 状花序 ,花序 基部无 或有白 色叶状 总苞片 (云 南不产 ); 无. 花被, 雄蕊 6, 着生于 子房近 顶部; 雌蕊由 4 个合 生心皮 组成, 子房 下位, 1 室, 侧膜 胎座, 每胎座 有胚乳 数枚; 花柱 细长, 柱头 点尖, 具小柱 头面。 蒴果小 ,几与 花等大 ;种子 极小, 多 数。 2 种, 为我国 特有, 分布 于中南 部至西 南部各 省区。 云南仅 1 种。 1. 裸蒴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图版 19, 6— 7 狗笠耳 (云南 ) Gymnotheca cbinensis Decne. ( 1845)*; Oliv. in Hook. ( 1889)*; Forb. et He- msl. (1891); C. DC. (1917); Hand. -Mazz. (1929); P'ei (1934); C. Y. Wu (1957); 圉鉴 (197 2 )*; 中国 植物志 (1982)*; 贵州 植物志 (198 2 )*. Saururus cavaleriei L6vl. (1911); Groff. (1932). 湿生 草本, 具须根 ,直立 ,上 部常攀 援或下 伏逐节 生根, 折断后 能独立 生活, 高约 35 厘 米, 植株 长可达 70 厘米, 全株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膜质, 心形 至心状 肾形, 长 3 — 6.5 厘 米, 宽 4.5 — 9.5 厘米, 顶 端广急 尖或短 钝尖, 基部心 形或近 耳形, 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微波 状, 掌状脉 5 — 7, 有时最 外面的 1 对不 明显, 常网 结成边 缘脉; 叶柄以 茎下部 的最长 ,有的 为叶 片长的 2 倍, 渐向上 渐短, 最短者 与叶片 近等长 或略短 ;托叶 膜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1 侧全部 与叶柄 贴生, 全缘, 基部 略宽, 抱茎。 花小, 白色, 呈松 散的穗 状 花序, 花序长 7 — 12 厘米, 基部无 总苞片 ,总 花梗与 花序轴 等长或 略短, 总花梗 略扁, 两 侧有棱 或几成 翅状; 小苞片 倒卵形 或近倒 披针形 ,长 1 一 3 毫米, 有时 花序最 下部的 略大, 近舌状 ;雄 蕊较雌 蕊短, 花药长 圆形, 纵裂, 花丝与 花药近 等长或 略长; 子房 下位, 卵形, 花 
68  云南 植物志  柱 4, 柱头 点尖, 内 侧为柱 头面, 外弯。 果纺 锤形, 与花近 等大, 外面 具小白 斑点, 宿 存花丝 及花柱 ,宿存 花柱中 部以下 合生; 种子卵 形或近 楠圆形 ,两 侧扁, 极小, 长约 0.2 毫举, 褐 色。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富宁 、西畴 、屏边 、文山 等地, 生于 水沟边 或林间 箐沟边 湿地, 海拔 700 — 1 500 米;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亦有。 全草可 供药用 ,有 消食、 解毒、 排脓的 功效, 用 于胃病 止痛, 外敷疮 疖等。 50. 川草 科氺 Podostem aceae nom. conserv. 沉水 草本, 生于 急流、 瀑布中 的岩石 表面, 根以 特有的 固着器 (haptera) 即各 式的叶 状体 固着在 岩石、 木桩表 面上。 一年 生或多 年生, 是酷似 苔藓、 地衣、 藻类 的水生 植物。 茎 有 或无。 叶鳞 片状, 互生, 单叶, 分裂或 不分裂 ,基部 常为鞘 状或无 叶片。 花极 微小, 两性, 辐 射对称 或两侧 对称, 单生或 排成聚 伞花序 或穗状 花序, 常隐藏 于佛焰 苞内; 花被 2 — 3 枚, 分离 或基部 连合; 雄蕊 1 一 4 枚 (指国 产种属 ), 花 丝分离 或基部 至中部 合生, 花药 2 — 4 室, 近球形 ;退化 雄蕊常 存在; 子房 上位, 1 一 3 室, 中轴 胎座, 花 柱分离 或基部 连合; 胚珠多 数, 倒生。 蒴果, 室间或 2 片开裂 ;种子 多数, 微小; 无 胚乳。 45 属, 约 130 种, 广布 于热带 地区, 少数产 温带。 我国有 3 属, 3 种; 云南 1 属, 1 种。 1. 水萏属 Hydrobryum Endl. 苔 状水生 植物, 植物体 微小, 以 特有的 固着器 (haptera) 即 呈叶状 体状, 固 着在流 水中的 岩石表 面上, 在 河流中 生长, 叶片颇 似苔类 植物, 鳞 片状, 2 列, 呈覆瓦 状排列 ,基部 的有时 变态呈 丝状。 花两性 ,仅 1 朵顶生 于极不 发育的 茎顶, 花蕾 期花藏 于佛焰 苞内; 花 被片 2, 带状, 着生 于子房 腹面, 在花丝 的两侧 伸展; 雄蕊 2, 在花 丝下部 合生; 子房 2 室, 上位,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 果室间 开裂为 2 罘; H ,果: H 上有 3— ir 条弧行 稜纹; 种子多 数, 楠 圆形。 4 种, 其中 3 种产 日本; 另 1 种分布 于不丹 、尼 泊尔、 印度 及越南 (老街 ) 和 我国。 云南 南 部及西 南部有 分布。 1. 水苔花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 水石衣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修 订版) Hydrobryum griffithii (Wall, ex Griff.) Tulasne (1849); Arch. (1852); Engl, u. Prantl (1930); Hook. f. (1886); Tuyama & Hara (1964)*; Hara (1966)*, (1971); Ohashi (1975); Cusset (1973); D. D. Ta ( 1983)*; 中国 植物志 (1988)*. ? odostemum griffithii Wall, ex Griff. (1836)*, (1854)*.  , 本枓 的中文 名称, 引 用情况 如下: 1948 年赵 修谦先 生首次 使用川 草科, 1980 年 他再次 使用, 1983 年 陶德定 在 他的文 章中也 沿用了 川草科 一名; 在 1958 年侯 宽昭先 生在他 的科属 词典中 使用川 苔草科 科名; 1964 年在 « 海南 植物志 》 以及 1972 年的 《 中国 髙等植 物图鉴 》 中均 使用河 苔草科 一名。 '* 水 石衣属 一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I 982 。 
川 草 科  图版 20 水荅花 Hydrobryum griffithii (Wall, ex Griff.) Tulasne, 1 . 固着于 岩石表 面的植 物体, 2. 小枝 及小枝 顶 端 的 佛焰苞 及花, 3. 雌蕊 背面, 4 . 雌蕊 腹面, 示雄 蕊及花 被片, 5. 雄蕊, 6. 朔果, 7 . 裂开的 蒴果. 8. 种子, 9. 胎座 ^ 种子。 (肖 溶绘) 
7U  云南 植物志  苔状 植物, 以特有 的器官 (固 着器 haptera) 附着 于流水 中岩石 表面。 叶 2 列, 鳞 片状, 4-6 枚, 覆瓦状 排列, 橢圆形 ,长 0.6 — 1.2 毫米, 宽 0. 2 — 0.5 毫米, 淡 绿色。 花仅 一朵, 顶生 于小枝 顶端, 花 器官藏 于佛焰 苞内; 佛焰苞 椭圆形 ,长 L3 毫米一 L 5 毫米, 宽 0.6 — 1 毫米, 极薄, 脆而 易碎, 当花 器官成 熟时, 从佛 焰苞顶 端不规 则破口 而出; 花被片 2 , 带状, 长 L5 毫米, 平贴 于子房 腹面, 略卷曲 ;雄蕊 2 , 在 I/ 2 — 2/3 处 合生, 花丝长 1.5 毫米, 带状, 花药近 箭 头形, 2 室, 长 0.3 毫米, 宽 0. 2 毫米; 子房 2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果, 访键形 ,背腹 压扁, 开裂为 2 果^ i ,每果 3 上有 明显的 5 — 7 条弧形 脉纹, 淡 褐色, 子房柄 于果期 明显伸 长; 种子 多数, 淡 褐色, 微小。 花期 7 — 10 月雨 季中, 果期 11 月中旬 至翌年 3 月。 产绿春 (黄连 山)、 盈江 (昔马 ) 以及普 文流沙 河中, 生 于海拔 22 — 1 9 00 米热 带及亚 热带山 间溪流 中的岩 石上。 尼泊尔 、印度 东北部 、缅甸 、泰国 、越南 (老街 ) 也有。  67. t)8 牛 儿苗科 Geraniaceae nom. conserv.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稀亚 灌木或 灌木。 基生叶 通常具 长柄, 茎生叶 互生或 对生, 叶片 通常 具齿、 分 裂或为 复叶; 具托叶 ,常 成对。 花两性 ,极少 单性, 辐射对 称或略 呈两侧 对称, 2 至数 花排列 成伞房 花序状 或伞形 花序状 的聚伞 花序, 稀 单花, 腋生、 顶 生或对 叶生。 萼 片 5, 极少 4, 宿存, 常覆瓦 状排列 ,分离 或下部 合生, 极少 连合成 短管; 花瓣 5 , 极少 4 , 通 常覆瓦 状排列 ;雄蕊 10,2 轮, 稀 5 或 15, 外轮雄 蕊与花 瓣对生 ,有时 退化或 不育, 蜜腺常 与花瓣 互生, 花药 2 室, 纵裂, 花丝基 部多少 合生; 子房 上位, 5 室, 每室有 1 一 2 枚 倒生胚 珠, 生于 中轴胎 座上, 花柱长 ,柱头 5。 果为 分果, 直立, 顶部常 具伸长 的喙, 成熟时 果瓣顶 部与 心皮柱 连结, 通常 自基部 开裂, 且向上 反卷, 每果瓣 基部悬 1 种子。 种子有 薄胚乳 或无。 i& 11 属约 850 种, 广布于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属, 70 多种 (包 括引 种栽培 的 1 属和 8 种), 各省 区均有 分布, 主产西 南部和 西部; 云南有 2 属, 31 种 (其 中有 1 属引 种栽培 )。 本 科以往 仅包括 5 属, 近些 年来一 些学者 主张将 Biebersteinia, Rhynchotheca, Dira- chma , Balbisia, Wendtia 及 Nwiania 等 属归于 本科, 我 们采纳 了这一 见解, 故 本科共 有 11 属。  分属 检索表  1(2) 花辐射 对称, 睢蕊 10 枚均具 花药, 具蜜腺 ;叶片 3 一 7 ( 一 9 ) 深裂, 裂 片常再 次分裂 或具齿 …… , 1, 老 鹳草属 Geranium 2 ( ! ) 花略两 侧对称 ,雄蕊 10 枚, 食部分 或全部 无花药 ,无 蜜腺; 叶片通 常边缘 具波浪 状齿或 浅裂, 稀 为 深齿裂 2 ' 天 竺葵属 Psl "g 0niUm 
栊牛 儿苗科  71  1. 老 鹤草属 Geranium L.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稀为 灌木, 有时茎 极短而 成簇。 基生叶 具长柄 ,茎生 叶柄短 ,对 生或 互生, 叶 片轮廓 圆形、 圆状肾 形或五 角形, 掌状 3 — 7 (— 9) 深裂, 裂片 常再次 分裂或 具齿; 有 托叶。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通常 2 — 7 花排 列成聚 伞花序 或伞形 花序, 花序梗 长或极 短。 花辐射 对称, 无距;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覆瓦状 排列; 蜜腺 5, 与花瓣 互生; 雄 蕊 10, 全部具 花药, 2 轮, 极 稀外轮 5 枚无 花药, 分离或 基部稍 连合; 子房 5 室, 每室 2 胚 珠, 略叠生 ,柱头 5。 分果 直立, 具细长 的喙, 成熟时 自基部 开裂为 5 个 果瓣, 每果 瓣自基 部 向上展 开或呈 螺旋状 卷曲, 基部有 1 粒为膜 质果壳 所包的 种子。 种 子具少 量胚乳 或无; 子叶内 向褶折 或纵向 背卷。 约 400 种, 广布 于温带 地区, 少 数出现 于热带 山地。 我国约 65 种, 各省区 均产; 云南 有 29 种, 遍布 全省, 但 以滇西 北最为 集中。  分种 检索表 1(6) 一年生 草本, 根 细长。 2( 5 ) 叶片轮 廓圆形 或肾状 圆形, 5-7 深裂, 但不达 基部。 3(4) 茎生叶 上部者 对生, 下部者 互生; 萼片长 0.5 — 0.7 厘米, 与 花瓣近 等长, 在果期 开展, 不 紧贴; 花瓣淡 红色, 无紫色 基部; 果长约 2 厘米, 果瓣 平滑, 被毛 1. 野 老鹳草 G. earolinianum 4(3) 茎生 叶全部 对生; 萼片长 0.3 — 0.4 厘米, 仅为花 瓣长的 一半, 在果期 紧贴; 花瓣 红色, 基部紫 色; 果长 1 一 1.4 厘米" ,果瓣 背部具 1 纵向皱 纹及数 条横向 皱紋, 无毛 2, 眼斑 老觀草 G. ocellatum var. yunnanense 5( 2 )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掌伏 5 全裂, 第一 回裂片 具柄; 果瓣 先端具 2 — 3 条横向 皱褶, 其 下为皱 紋状网 脉 3. 汉荭 鱼腥草 G. robertianum 6( 1 ) 多年生 草本, 有根茎 或茎基 部肉质 加粗, 多 少木质 化或有 木质化 的根。 7(54) 聚伞 花序, 具 2 — 3 花; 叶 片五角 形或近 圆形, 3-5 深裂。 8(49) 叶片 5 深裂; 茎 直立。 , 9(22) 花瓣 反折。 10(19) 花 序梗、 花梗、 萼片被 腺毛。 11(18) 腺毛 白色; 花瓣 紫色或 白色, 与 萼片近 等长。 12(17) 花瓣 紫色, 基部 被毛。 13(16) 叶裂片 菱状披 针形, 下部 全缘, 上部 具齿; 托 叶常具 缺刻。 H(15) 花瓣 紫色, 基部深 紫色, 长约 1.2 厘米, 稍长于 萼片; 花梗被 极短、 紧贴的 毛和开 展的长 腺毛; 聚 伞 花序具 2 花, 单生 ~ …… 4. 观音 倒座草 G. delavayi 15(H) 叶瓣深 紫色, 长约 0. 6 厘米, 稍短于 萼片; 花梗仅 有腺毛 ;聚 伞花序 常组成 圆锥或 总状圆 锥花序 S. 中华 老鹳草 G. sinense 16(13) 叶 裂片狭 菱形, 上部有 2 — 3 对羽状 深裂片 ,再次 不规则 分裂; 托叶 全缘; 花瓣 紫色, 长约 0.9 厘 米, 稍长 于萼片 6. 松林 老鹳草 G. pinetorum 17(12) 花瓣 白色, 下部边 缘被白 色髯毛 7. 美花老 fj 草 G. ealanthum 
72  云南 植物志  18(11) 腺毛紫 红色; 花 瓣红色 带白, 明显长 于萼片 8. 反瓣 老鹳草 G. refractoides 19(10) 花 序梗、 花梗、 萼片无 腺毛。 20(21) 花瓣 反折; 花序梗 、花梗 被紧贴 倒向的 短毛; 萼片无 毛或在 脉上被 极稀疏 的毛; 叶片 较大, 长 6 — 8 厘米, 宽达 17 厘米 9. 五裂 老鹳草 G. kariense 21(20) 花 瓣极度 张开; 花序梗 、花梗 被伸展 的毛; 萼片密 被向上 紧贴的 绢毛; 叶片 较小, 长约 4.5 厘米, 宽约 7 厘米 10. 曲嘴老 鸦 草 G. forrestii 22(9 ) 花瓣 开展。 23(24) 植株全 体密被 白色、 伸展的 长腺毛 ;果瓣 上部具 3 条凹入 、横 向皱褶 黑药 老鶴草 G - mel&nandrum 24(23) 植株不 全体被 腺毛; 果瓣 无上述 特征。 25(32) 植株 矮小, 茎柔弱 纤细; 叶 片轮廓 圆形。 26(29) 根 茎短, 根数条 成簇, 肉质 增粗; 茎生叶 对生。 27(28) 根纺锤 状肉质 增粗; 叶 片直径 1.5 — 2 厘米, 花瓣紫 红色, 长 1.2 — 1.5 厘米; 花 丝整个 被毛; 托 叶 和萼片 被腺毛 12. 萝 h 根老 鎮草 G. napuligerum 28(27) 根圆柱 伏肉质 增粗; 叶 片直径 2 — 3 厘米; 花瓣紫 兰色, 长 1.5 — 1.8 厘米; 花丝 仅基部 被毛; 植 株各部 无腺毛 13.11 柱根 老鸛草 G. farrert 29(26) 根茎 延长, 无肉 质增粗 的根; 茎生叶 对生或 互生。 30(31) 根茎细 ,生有 几个念 珠伏、 圆形或 卵形的 块根; 茎生叶 常互生 ~ ",甘青 老鹤草 G. pylzowianum 31(30) 根茎 斜生, 无块根 ;茎生 叶对生 1S. 狭 根茎老 II 草 G, donianum 32(25) 植株较 高大, 茎直立 ,大多 粗壮; 叶片轮 廓近圆 形或五 角形。 33(40) 花梗、 萼片被 硬毛和 腺毛。 34(39) 茎具 分枝。 35(36) 茎密被 伸展、 透明的 长硬毛 16. 刚毛 紫地输 G. hispidissimum 36(35) 茎 疏被短 硬毛和 混生长 腺毛。 37(38) 根茎 延长; 叶 片直径 3 — 7 厘米, 掌状 5 裂至叶 片长的 5/6, 第一 回裂片 3 深裂达 中部, 深裂片 不 规则的 2 — 3 浅裂, 小裂 片长圆 形或近 圆形; 花瓣长 1. 2 _1.5 厘米 17. 紫地桷 G. strictipea 38(37) 根茎短 ;叶 片直径 6 — 8. 5 ( — 10) 厘米, 第一回 裂片上 部具不 规则的 粗齿, 齿呈宽 卵形; 花瓣长 0.8 — 1.1 厘米 18. 阔裂 紫地榆 G. platylobum 39(34) 茎通常 不分枝 19. 须花 紫地搶 G . posronanthum 40(33) 花梗、 萼片 被毛, 但无 腺毛。 41(48) 花瓣紫 色或紫 红色。 42(43) 叶两面 绿色; 托 叶长达 2 厘米; 花 较小, 花 瓣长约 1.2 厘米; 花 丝两侧 具短毛 20,沼生 紫地檢 G. palustre var. stipulaceum 43(42) 叶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托叶 长不逾 1.2 厘米; 花 较大, 花瓣长 1.5 — 2 厘米; 花丝 两侧具 长毛。 44(47) 苞片 与托叶 均为披 针形, 托叶 无齿。 45^46) 茎被倒 向短毛 ;托叶 和苞片 均被细 绒毛; 萼片长 1 一 1.3 厘米, 花瓣长 I. 5 — 2 厘米 21,滇 紫地楡 G. yunnanense 46(45) 茎近 无毛或 无毛; 托叶和 苞片均 无毛; 萼片长 0.7 — 0.8 毫米, 花 瓣长约 1.5 厘米 22. 光托 紫地榆 G. franchetii 47(44) 苞片 钻形; 托叶披 针形, 具 3 — 6 齿; 萼片长 0. 8 — 1 厘米, 稍短 于花瓣 
栊牛 儿苗科  73  23. 齿托 紫地桷 G. limprichtif 48(41) 花 瓣白色 24. 亮白 紫地揄 G. candican» 49(8) 叶 片通常 3 深裂; 茎蔓 延或稀 上升。 50(51) 花 序梗、 花梗、 萼片、 分果被 腺毛; 花丝被 长柔毛 ;花瓣 白色, 有吋带 紫色, 长达 2 厘米; 果长 2 . 5 —3 厘米 25, 腺毛 老鹤草 G. christensenianum 51(50) 花 序梗、 花梗、 萼片、 分果无 腺毛; 花丝无 毛或仅 基部被 疏毛。 52(53) 托叶 合生; 萼片长 1 — 1.2 厘米; 花瓣 紫色, 长 2 — 2 . 4 厘米, 无毛; 果长 3 . 5 — 3 .8 厘米 26, 无腺 老鹤草 G. wallichianum 53(52) 托叶 分离; 萼片长 0.4—0.6 厘米; 花瓣 各色, 长 0. 5 — 0.8 厘米, 基部有 长白毛 ;果长 1. 5 — 1. 7 厘米 五叶草 G. nepalense 54( 7 ) 伞形 花序, 具 2 — 7 花; 叶片 轮廓近 圆形, 5-9 深 裂至叶 片长的 I/ 2 — 2 / 3 。 55(56) 叶 片掌状 5 — 7 深 裂至叶 片长的 中部或 稍下, 叶 脉密被 紧贴的 刚毛; 花 序梗长 2 — 8 厘米; 苞片 线形, 长 0.4—0.7 毫米 • 28. 伞花 老鹳草 G. umbelliforme 56(55) 叶 片掌状 7 — 9 深 裂达叶 片长的 2/3, 疏被 紧贴的 硬毛; 花序 梗极短 或无; 苞片小 29. 多花 老鹳草 G. polyanthe. 1. 野 老鹳草 (图鉴 ) 鹭嘴草 (上海 )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1753) 5 (1763); Knuth in Engl. (1912);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50 厘米。 根细, 暗棕色 ,长 4 一 7 厘米。 茎 直立或 上升, 具分枝 ,被 向下的 柔毛, 有沟。 叶片轮 廊肾状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下部叶 互生, 上部叶 对生, 5 — 7 深 裂几达 基部, 裂片再 3 — 5 深裂, 小裂片 条形, 锐尖, 两面被 柔毛; 下部 叶具长 达 10 厘米 的柄, 向 上叶柄 渐短。 聚伞 花序有 2 花; 花序梗 极短, 密聚于 茎顶或 叶腋; 苞片 线状 钻形;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被 腺毛, 但 腺体常 早落; 萼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7 毫米, 果时 增大, 开展, 先 端具长 1 一 1.5 毫米的 尖头, 被长 白毛; 花瓣淡 红色, 与萼 片等长 或 略长。 分 果长约 2 厘米, 顶端具 长喙, 成熟时 5 果瓣裂 开并向 上卷曲 ,通常 被毛; 种子表 面呈蜂 巢状。 逸生于 丽江; 江苏、 浙江、 江西、 河南、 四 川也有 逸生。 原产 美洲。 全草 人药, 有祛风 通络、 收 敛止泻 之效。 2. 眼斑 老鹳草 图版 21, 1-3 Geranium ocel latum Camb. var. yunnanense Knuth in Engl. (1912). 一年生 草本, 高 20 — 30 厘米; 根细, 长达 17 厘米, 上 部粗约 2 毫米, 向下 渐狭, 有少数 侧根。 茎 直立或 上升, 自基部 分枝, 被绒 毛和细 腺毛。 基生叶 极多, 叶柄 纤细, 长 3 — 6 厘 米, 被绒 毛和细 腺毛; 叶片轮 廊肾形 或圆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掌状 5( — 7〉 深 裂至叶 片长的 3/4 — 4/5, 裂 片轮廊 楔状倒 卵形, 具不规 则的浅 裂或粗 齿裂, 小裂 片具钝 尖头, 有时 上部的 叶掌状 3 深裂, 中 裂片再 3 浅裂, 侧裂片 具齿, 两 面疏被 紧贴的 细毛, 沿 脉毛 较密; 茎生叶 对生, 均具柄 ,其他 和基生 叶相同 ;托 叶狭披 针形或 钻形, 长 0.1 — G.3 厘 米, 密被 绒毛。 花序 腋生, 2 — 4 花排列 成近伞 形花序 ;花 序梗长 1 一 2( — 3) 厘米, 被稀疏 的绒毛 和密集 、伸 展的细 腺毛, 有 时无花 序梗而 为单花 腋生; 苞片线 状钻形 ,长 Q.2 — 0.3 厘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1 —3. 3 艮斑 老鹤草 Geranium ocellatum Camb. var. 3, 果; 4 一 6, 汉赶鱼 Bi 草 G. robertianum L., 4.  yunnanense Knuth, 1. 全株, 2. 花 外形, 全株, 5. 花外形 ,6. 果。 (张宝 福绘) 
栊牛 儿苗科  75  米, 被 绒毛; 花梗长 0.5 — 2 厘米, 疏被 绒毛和 密集、 伸展的 细腺毛 ,果时 直立; 萼片 卵形, 长 0-3-0.4 厘米, 先端 渐尖, 具短芒 ,外 面被伸 展的细 腺毛, 里面 无毛, 具 3 条 纵脉, 极细, 边 缘膜质 ,果时 直立且 紧贴于 果瓣; 花瓣 红色, 倒卵形 ,长 0.7 — 0.8 厘米; 基部 紫色; 花丝钻 形, 长约 0. 4 厘米, 无毛; 子房密 被白色 短毛。 分果长 1 一 1.4 厘米, 喙的上 部疏被 白色短 毛, 果 瓣背面 中部具 1 纵向皱 纹和数 条横向 皱纹,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具 尖头。 花果期 4 月 左右。 产宾川 、昆明 、大姚 (白盐 井)、 富宁、 砚山, 生于 海拔 700 — 1 200 米的 林中或 荒地; 贵 州 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3. 汉荭 鱼腥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云南) 图版 21, 4-6 纤细 老鹳草 (图鉴 ) Geranium robertianum L. (1753), (1763); Edgew. et Hook. f. in Hook. f. <1874); Knuth in Engl. (1912) et in Engl. u. Prantl (1931);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FL Taiwan (1977)*; Hara (1979);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Geranium eriophorum Uvl. (1904), (1909), G. robertianum L. var. eriophorum <Uvl.)Uvl.(l9H). 一年生 草本, 高 2 — 40 厘米, 亮绿色 ,后 来常变 红色。 根 数条, 粗线形 ,长达 18 厘米。 茎直立 或平卧 ,圆 柱形或 有沟, 有数条 分枝, 疏 被白色 柔毛和 腺毛。 基生叶 柄长达 14 厘 米, 疏被白 色柔毛 和腺毛 ;叶片 轮廊五 角形, 长 2 — 4. 5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掌状 5 全裂, 第一回 裂片明 显具柄 ,轮廊 卵形, 羽状 深裂, 第二回 下部深 裂片再 次羽状 浅裂, 上部 深裂片 具缺刻 或全缘 ,先端 具尖头 ,两 面疏被 白毛; 茎生叶 对生, 叶柄下 部者长 ,向上 渐变短 ;叶片 3 — 5 全裂, 向上渐 变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狭 卵形, 长 2 — 4 毫米, 先 端钝。 聚伞花 序腋生 ,有 2 花; 花序 梗长达 9 厘米, 超过叶 ,疏被 柔毛和 腺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0.3 — 1.5 厘米, 被柔毛 和腺毛 ,果时 直立;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G.6 — G.8 厘米, 先端 具长 1 一 I. 5 毫米的 尖头, 外面疏 被短毛 和腺毛 ,里面 无毛, 具 3 脉, 中脉 隆起, 果时 直立且 紧贴于 果瓣; 花瓣粉 红色, 长约 0.8 厘米, 瓣片宽 倒卵形 ,先 端圆, 下部 具爪, 爪 条形, 与瓣 片近 等长; 花丝线 状钻形 ,长约 0.6 厘米, 花药近 圆形, 直径约 0. 5 毫米; 子房卵 形, 长 L5 — 2 毫米, 花柱长 3 — 4 毫米, 被极 短毛, 柱头 5 裂。 分果长 1.7 — 2 .3 厘米, 喙无毛 ,果 瓣卵状 长圆形 ,长约 3 毫米, 顶部具 2 — 3 条横向 皱褶, 其下为 皱纹状 稀疏的 网脉, 无毛。 花果期 5— 10月 产德钦 、中甸 、维西 、昆 明、^ 南、 镇雄, 生 于海拔 2 000-3 300 米的林 下或石 隙中; 湖 北、 四川、 贵州、 西藏、 台湾有 分布。 美洲、 欧洲、 中亚、 喜马拉 雅山脉 、西 伯利亚 及日本 也有。 4. 观音 倒座萆 (大理 ) 五角叶 老鹳草 (图鉴 ) Geranium delavayi Franch. ( 1886), ( 1889); Knuth in Engl. (1912)* et in Engl. u. Prantl (1931);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高 15-60 厘米; 根数条 ,圆 柱形, 粗 2 — 4 毫米, 干时深 褐色; 根茎 木质, 直立, 长达 7 厘米, 粗达 1 厘米或 更粗, 具数 枚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直立 ,基 部粗达 5 毫米, 
76  云南 植物志  通常 较细, 具分枝 ,被伸 展的腺 长柔毛 和紧贴 向下的 绒毛, 下部 者较稀 疏且无 腺毛。 基生叶 数枚, 叶 柄长达 2 5 厘米, 被向下 紧贴的 绒毛, 顶部 较密, 具 2 枚托叶 ,托叶 膜质, 干 时暗棕 色, 披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外面 被毛;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长 3 ' 5 一 4 厘米, 宽 5 — 7 厘米, 5 深裂几 达基部 ,裂 片轮廓 菱形, 下部 全缘, 上部羽 状浅裂 或缺刻 ,两 面疏被 伏毛; 茎 生叶数 枚, 对生, 下部叶 具长柄 ,向上 柄渐短 和叶片 较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 叶大, 膜质, 暗棕 色, 披针形 ,下部 者长达 2 .5 厘米, 宽达 5 毫米, 外面被 极短毛 ,里面 无毛。 聚 伞花序 顶生和 腋生, 有 2 花; 花序 梗长达 11 厘米, 被伸展 或倒向 柔毛, 有时也 生腺毛 ;苞 片线状 钻形, 长 0.4-1.2 厘米, 被 极短毛 和散生 长毛;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被短 毛和伸 展的长 腺毛, 果时反 折; 萼片狭 卵形或 披针形 ,长 0. 7 — I. 2 厘米, 先 端具长 1.5 — 2 .5 毫米的 尖头, 外面被 紧贴向 上的短 毛和伸 展的长 腺毛, 里面 无毛, 3 脉, 具膜质 淡色的 边缘; 花瓣 紫色, 基部深 紫色, 长 圆状 卵形, 长约 I. 2 厘米, 先端微 2 裂, 基部有 白色长 柔毛, 在 开花期 反折; 花 丝线状 钻形, 长 0.8 — 1 厘米, 紫红色 ,下部 疏被毛 ,花药 黑紫色 ;雌蕊 长约 ' 8 厘米, 被 紧贴向 上的短 毛。. 果 未见。 花期 6 — 9 月。 产 德钦、 贡山、 中甸、 丽江、 维西、 鹤庆、 大理、 宾川、 盐丰、 蒙自, 生 于海拔 3 200 一 4 100 米的林 间草地 、林缘 、灌丛 或草地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供 药用。 5. 中华 老鹳草 (图鉴 ) 观音 倒座草 Geranium sinense Knuth in Engl. (1912); Hand.-Mazz. (1933); 图鉴 (1972), in nota;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Geranium platypetalum auct. non Fisch. et Mey.rFranch. (1889);Knuth in Engl. (1912) et in Engl. u. prantl (1931); G. mairei L6v\. (1913).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70( — 100) 厘米。 根数条 ,粗线 形或狭 圆柱形 ,延长 ,粗 1 一 3 毫米; 根茎 木质, 直立, 长达 8 厘米, 粗达 厘米, 具 数枚覆 瓦状排 列的残 枯基生 托叶。 茎 直立, 基 部粗达 4 毫米, 具 分枝, 被紧贴 向下的 绒毛, 上部混 生伸展 的腺长 柔毛。 基生叶 数枚, 叶 柄长达 23 厘米, 被伸展 或紧贴 向下的 绒毛, 顶端 较密, 具 2 枚托叶 ,托叶 披针形 ,长 L 5 一 2 厘米, 膜质, 外面 被毛;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7 一 9 厘米, 5 深裂几 达基部 ,裂片 轮廓 菱形, 下部 全缘, 上 部羽状 浅裂或 缺刻, 两面被 伏毛; 茎生叶 数枚, 对生 , 有时下 部者互 生, 下部叶 具长柄 ,向上 柄渐短 和叶片 渐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千时黄 棕色, 膜质, 卵' 形渐尖 ,下部 者长达 2 厘米, 宽达 6 毫米, 外面被 极短毛 ,里面 无毛。 聚伞花 序组成 的圆锥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每 分枝有 2 花或 顶生者 3 — 6 花; 花序 梗被伸 展的长 腺毛; 苞片 线形, 长 0.4-1 厘米, 被极 短毛和 散生长 腺毛; 花梗长 2 一 3 厘米, 被伸 展的长 腺毛, 花期 直立, 果期' 反折; 萼片披 针形, 长 0.8 — I. 2 厘米, 先 端具长 1 一 2 毫米的 尖头, 外面 被紧^ 的短 毛和长 腺毛, 里面 无毛- 具 3 脉, 边缘 膜质; 花瓣深 紫黑色 ,宽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先端圆 或微凹 ,基 部略被 缘毛, 开花期 反折; 花丝 紫色, 线状 钻形, 长 0' 8 一 1 ' 2 厘米, 花后期 长于萼 片, 下部疏 被毛; 雌蕊长 1 — 1.5 厘米, 被紧贴 向上的 短毛。 果长 2 .5 — 3 厘米, 果瓣被 紧贴, 向上的 短毛, 基部 两簇长 白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黑 褐色。 花果期 7 一 10 月 ° 广泛分 布于滇 西北、 滇中和 滇东北 ,生 于海拔 2 600 一 3 000 米 的林下 '灌 丛下、 草坡或 
栊牛 儿苗科  77  路边;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供 药用。 6- 松林 老鹳萆 图版 22, 1-5 Geranium pinetorum Hand. -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根数条 ,长达 H 厘米, 粗约 4 毫米, 有少数 纤维状 细根, 干时 褐色; 根茎木 质化, 长 2 — 5 厘米, 粗达 2 厘米, 具数 枚覆瓦 状排列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 直立, 有分枝 ,明显 具稜, 被伸 展或紧 贴向下 的毛。 基生叶 数枚, 叶 柄长达 30 厘米, 被向 下紧贴 的毛, 具 2 枚 托叶, 托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长 3 — 4 厘米, 宽 5 — 8 厘米, 掌状 5 裂至 基部, 裂片狭 菱形, 上部 2/3 有 2 — 3 对深 裂片, 深裂 片再次 不规则 的分裂 ,小裂 片先端 急尖, 背面沿 突起的 叶脉密 被长糙 伏毛, 叶面毛 被较疏 较短; 茎 生叶对 生, 下部者 具长柄 ,向上 渐短, 至最 上部者 无柄; 叶片与 基生叶 相同, 但向上 渐小; 托 叶卵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0.5 — 1.5 厘米, 全缘, 褐色, 无 毛或有 少数长 柔毛。 聚伞 花序腋 生或顶 生, 有 2 — 3 花; 花 序梗长 2 — 6.5 厘米, 被 紧贴向 下的毛 和伸展 的腺长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4 一 8 厘米, 疏被 短毛; 花梗长 1.5 — 3 厘米, 被紧贴 向下的 毛和伸 展的腺 长柔毛 ,花后 反折; 萼片长 圆形, 长 0.7 — 1 厘米, 先端尖 头长约 1 毫米, 外面被 向上的 细短毛 和散生 腺长柔 毛, 有狭的 膜质边 缘和具 缘毛, 3 脉; 花瓣 紫色, 宽倒 卵形, 长约 0.9 厘米, 基部 两侧具 簇毛; 花丝线 状钻形 ,长 0.8 — 0.9 厘米, 两侧疏 被毛或 无毛, 花药小 ,长 圆形; 雌蕊与 雄蕊近 等长, 子房 被向上 紧贴的 短毛, 花柱无 毛或近 无毛。 果长 1.5 — 2 厘米, 被向上 紧贴的 短毛; 种子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干时深 褐色。 花果期 7 — 8 月。 产中甸 、永胜 等地, 生 于海拔 2 700-3 900 米的 草坡; 四川 西南部 亦有。 7. 美花 老鹳草 Geranium calanthum Hand. -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 30 厘米或 更高; 根茎长 ,具 成簇、 延长、 圆柱形 的根, 先端具 卵形、 褐色、 干膜质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不 分枝或 有少数 分枝, 密被 倒向白 色小糙 伏毛。 基生 叶具 长柄,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直径 4 一 6 厘米, 掌状 5 深裂达 基部, 裂片狭 菱形, 羽状 深裂或 浅裂, 小裂片 长圆形 ,急尖 ,最下 部者通 常再次 分裂, 叶面疏 生小糙 伏毛, 背 面疏生 和沿脉 密 生小糙 伏毛; 茎生叶 对生, 下部叶 具较长 的柄, 最上部 叶具极 短柄, 其它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卵形, 长达 1 厘米, 褐色, 干膜质 ,撕 裂状, 近无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有 2 花; 花序 梗常双 生, 长达 12 厘米, 被倒向 长柔毛 ;苞片 线形;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白 色腺长 柔毛, 花 期先端 俯垂, 果期 自基部 反折;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0.8 — 0.9 厘米, 反折, 先端 具长约 1.5 毫米的 尖头, 疏被卷 曲的短 硬毛, 边缘狭 膜质, 外 面被白 色腺长 柔毛, 具 3 — 5 条 细脉; 花瓣白 色, 反折, 倒卵形 ,与 萼片近 等长, 先端圆 ,基 部具极 短爪, 下部 边缘密 被白色 髯毛; 花丝钻 形, 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药 心状橢 圆形, 暗棕色 ,长达 2 毫米; 雌蕊被 紧贴、 白色长 柔毛, 柱 头长约 2 毫米。 果 未见。 产滇 西北; 四川 亦有。 标本 未见, 根据原 描述和 模式标 本照片 描写。 8. 反擗 老鹳草 (图鉴 ) 图版 22, 6 — 10 Geranium ref i actoides Pax et Hoffm. (1922); 图鉴 (1972)*; 图鉴 补编 (1983), in clavi. 、 
7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2 1 一 5. 松林 老鹳草 Geranium pinetorum Hand. -Mazz., 1. 植 株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雌恋, 4. 萼片, 5. 花梗一 设 示 毛被; 6— 10. 反瓣 老鹳草 G. refracroides Pax et Hoffm •, 6. 全株, 7. 雄蓝和 雌蓝, &. 花辦, 9. 弯片, 10. 花 梗 一段示 毛被。 (肖 溶绘) 
栊牛 儿苗科 79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 60 厘米。 根数条 ,长达 26 厘米, 上 部粗达 4 毫米, 干时深 褐色; 根 茎短, 木质化 ,长达 6 厘米, 粗约 1.5 厘米, 具数 枚覆瓦 状排列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 直立, 中部具 1 或 2 分枝, 被伸 展的腺 毛和无 腺的长 柔毛, 下部毛 较疏。 基生叶 少数, 叶 柄长达 29 厘米, 被伸 展的腺 毛和无 腺的长 柔毛, 上部毛 较密, 腺毛 常带紫 红色, 具托叶 ;叶 片轮廓 五角形 、圆形 或肾状 圆形, 直径 4 一 8 厘米, 5 深裂几 达基部 ,裂片 倒卵状 菱形, 上部 具不规 则的浅 裂或缺 刻状齿 ,先 端急尖 或钝, 具小 尖头, 两 面疏被 伏毛或 背面近 无毛; 茎 生叶对 生, 下部者 具较长 的柄, 最上部 者无柄 ;叶 片向上 渐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狭 卵形, 长 0.5 — 1.5 厘米, 外 面被细 短毛。 聚伞花 序顶生 和腋生 ,有 2 花; 花序 梗长达 10 厘米, 和花 梗、 萼片均 被伸展 、紫红 色的长 腺毛和 白色无 腺的长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0.3 — 0.8 厘米, 被 细 短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先端 下弯; 萼片狭 卵形或 披针形 ,长 0.8 — 1.2 厘米, 渐尖, 具尖 头, 边缘 膜质; 花瓣粉 红色或 稀白色 ,狭倒 卵形, 长 1 一 1.3 厘米, 明显具 绿脉, 花期 反折, 基 部两 侧各有 1 簇 白色长 柔毛; 花丝紫 红色, 线状 钻形, 长 1 一 1.2 厘米, 无毛 或下部 散生柔 毛, 花药 紫色,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雌蕊长 1.1 一 1.2 厘米, 子房 密被向 上紧贴 的毛, 花柱被 散 生毛。 果长 2 — 2.5 厘米, 密 被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花果期 7 — 10 月 。 产贡山 、德钦 、中甸 、维西 ,生 于海拔 3 200 — 4 200 米的 草坡、 灌丛下 ;四 川西南 部也有 分布。 9. 五裂 老鹳草 图版 23, 4-6 滇川 老鹳草 (图鉴 补编) Geranium kariense Knuth in Engl. (1912); Hand. -Mazz.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根数条 ,延长 ,粗 1 一 1.5 毫米; 根茎木 质化, 长达 4 厘米, 具数 枚覆瓦 状排列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后来无 毛或疏 被倒向 绵毛, 具分 枝。 基生叶 数枚, 叶柄 纤细, 通常 扭曲, 长达 13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密被倒 向紧贴 的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1 一 2.2 厘米;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长 6 — 8 厘米, 宽达 17 厘米, 5 深裂 至近基 部, 裂片长 菱形, 下部 全缘, 上部 粗齿状 缺刻, 细裂片 长圆形 ,急尖 ,具 极小的 尖头, 叶面疏 被紧贴 的毛, 背 面被紧 贴的细 刚毛; 茎生叶 与基生 叶相同 ,但叶 柄向上 渐短, 最上部 具极短 柄, 叶 片向上 渐小; 托叶披 针形, 中部 者长达 10 毫米, 宽达 4 毫米, 膜质, 暗棕色 ,全 缘或具 齿。 花序伞 房状; 花序梗 成对, 长达 6 厘米, 有 2 花, 被 J§1 向紧贴 的短毛 ;苞片 钻形, 长 5 — 6 毫米;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后极 叉开或 外弯, 密被白 ^ 、倒 向、 紧 贴的细 刚毛; 萼 片卵形 或披针 状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先端 尖头长 1 一 2 毫米, 具狭 的膜质 边缘, 无 毛或在 脉上疏 生紧贴 的毛; 花瓣暗 紫色, 稀白色 ,宽倒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花期 反折, 全缘, 基部被 白色伸 展的长 柔毛; 花丝比 萼片长 ,无毛 或基部 两侧疏 被毛, 花药深 紫色, 长 圆形; 雌蕊无 毛或疏 被 髯毛。 果 (未 成熟) 长 2.8 厘米, 果瓣被 绒毛, 喙疏被 绒毛。 产 贡山、 中甸、 丽江、 鹳庆、 大理, 生 于海拔 2 800 — 3 200 米的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0. 曲嘴 老鹳草 (图鉴 ) 观音倒 座草, 玉龙山 老鹳草 (图鉴 ) 、 Geranium forreslii Knuth in Engl. (1912); 图鉴 (1972)*. 
8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3 1—3. 黑药 老鹳草 Geranium melanandrum Franch.,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果; 4— 6. 五裂 老鹤草 0, kariense Knuth, 4. 植 株下部 ,5. 植株 上部 ,6. 花梗 一段示 毛被。 (李锡 畴绘) 
栊牛 儿苗科  81  Geranium stapjianum auct. non Hand. -Mazz.: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4 5 厘米。 根 数条, 延长, 粗达 3 毫米; 根茎木 质化, 粗 0.8 — 1 厘 米, 具数 枚覆瓦 状排列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直 立或近 直立, 后来 无毛或 疏被长 柔毛, 上部 具分枝 。基生 叶数枚 ;叶 柄长达 10 厘米, 粗约 2 毫米, 被倒向 绒毛, 具长 1.5^2.5 厘 米的托 '叶; 叶片轮 廓五角 形或肾 状圆形 ,长达 4.5 厘米, 宽达 1 厘米, 5( — 7)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楔 状菱形 ,下部 全缘, 先端 延长、 急尖或 稀渐尖 ,具 缺刻, 细 裂片长 圆形, 急尖, 叶面无 毛或疏 被透明 的柔毛 ,背面 在叶脉 上被长 硬毛; 茎生叶 与基生 叶相同 ,但叶 柄向上 渐短, 最 上部无 柄, 叶 片向上 渐小; 托叶三 角状披 针形, 下部 者长达 2 厘米, 暗 棕色, 全缘。 花序为 总状伞 房花序 ;花序 梗通常 3, 有 1—1 花, 被伸展 、白色 、极叉 开的毛 ;苞片 钻形, 长 5 — 6 毫米; 花 梗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短 而伸展 的倒向 刚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9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长约 1.5 毫米的 尖头, 边缘 近膜质 >3 脉, 被紧贴 向上的 绢毛; 花瓣深 紫色, 开花期 极度张 开, 倒卵形 ,长约 9 毫米, 全缘, 基部被 伸展、 白 色的长 柔毛; 花丝下 部疏被 缘毛, 花 药线状 长圆形 ,淡 黑色; 雌蕊被 绢毛。 果长约 3 厘米, 被 绒毛。 产德钦 、贡山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兰坪 、大理 、泸水 、镇康 、会泽 、砚山 等地, 生于海 拔 2 200-3 700 米的 草坡; 四 川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1. 黑药 老鹳萆 图版 23, 1-3 Geranium melanandrum Franch. (1889); Knuth in Engl. ( 1912);Hand.-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5 厘米; 根茎短 ,粗约 1 厘米, 具数 条根, 先 端有数 枚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直立 ,常 自基部 分枝, 密被 白色、 伸 展的长 腺毛。 基生叶 数枚, 叶 柄长达 20 厘米, 密被 白色、 伸 展的长 腺毛, 托叶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叶片轮 廓近五 角形, 直径 5 — 8 厘 米, 掌状 5 裂达 基部, 裂片 菱状倒 卵形, 下部 全缘, 上部 3 深裂, 深裂片 羽状浅 裂或粗 缺刻, 刁、 裂片卵 形或长 圆形, 先端具 尖头, 叶面被 紧贴的 短柔毛 ,背面 沿脉被 透明的 细刚毛 ;茎生 叶对生 ,下部 叶具较 长的柄 ,上 部叶具 短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披 针形, 长 1 一 2 厘 米, 黄 棕色, 膜质, 外面 密被细 短毛和 散生长 腺毛, 里面 无毛, 聚伞花 序腋生 ,有 2 花; 花序梗 长 5 — 10 厘米, 密被 白色、 伸展的 长腺毛 ;苞片 线形, 长 Q.6 — Q.8 厘米, 被细短 毛和散 生长腺 毛; 花梗长 1.5 — 2.5 厘米, 密被 白色、 伸 展的长 腺毛, 花时先 端俯垂 ,果时 自基部 反折;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0.8 — 1 厘米, 先端 芒状尖 头长约 2 毫米, 外面被 细短毛 和白色 、伸展 的长腺 毛, 里面 无毛, 有 3 — 5 条细脉 ;花瓣 开展, 紫色, 狭倒 卵形, 与萼片 近等长 或略长 ,先 端圆, 基 部具 不明显 的爪, 下部 1/3 被 白色长 缘毛; 雄蕊超 过花冠 ,花丝 钻形, 紫色, 下 部两侧 具毛, 花药深 紫色; 雌蕊 密被向 上紧贴 的毛。 果长 1.8 — 2.5 厘米, 果 瓣被细 短毛和 硬毛, 上部具 3 条 凹入、 横向的 褶折, 喙被细 短毛和 散生长 腺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密具细 网纹。 产中甸 、洱源 ,海拔 4 200-4 300 米左右 ;四川 也有。 12. 萝卜根 老鹳草 (图鉴 ) 图版 24,4一7 Geranium napuligerum Franch. (1889); Knuth in Engl. (1912) et Engl. u. Prant] (1931);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小草本 ,高 6 — 20 厘米。 根茎短 ,根数 条成簇 ,肉质 纺锤状 ,长 g 2 厘米, 通常 0.5 — G.7 厘米, 粗 G.3 — G.5 厘米, 末 端线状 延长, 有少数 细根。 茎纤细 ,柔 外倾 或近直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4 1_3. 狭根茎 老鹳草 Geranium donianum Sweet, 1. 全株, 2. 萼片, 3. 花梗 一段示 毛被; 4—7- 萝卜根 老鹳草 G. napuligerum Franch., 4. 全株, 5. 萼片, 6. 苞片 ,7. 托叶; 8—9. 圆柱拫 老鹤草 G. farreri Stapf, 8. 植株 基部, 9. 苞片; 10. 甘青 老鹳草 G. pylzowianum Maxim., 植株基 部。 (吴锡 麟绘) 
栊牛 儿苗科  S3  立, 疏被倒 向紧贴 的短毛 ,有 少数分 枝或不 分枝。 基生叶 多数, 叶柄 纤细、 柔弱, 长 5 — 15 厘米, 被倒向 紧贴的 短毛, 叶片轮 廓圆形 ,长 0.5 — 1.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 片楔状 扇形, 先端不 规则的 2 — 4 深裂或 浅裂, 细 裂片长 圆形, 两面疏 被紧贴 的柔毛 ;茎 生叶 少数, 对生, 均具 叶柄, 其它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1 一 3 毫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密 被柔毛 和混生 腺毛。 聚伞花 序顶生 ,有 2 花; 花 序梗长 2 — 7 厘米, 纤细, 被倒向 紧贴的 短毛; 苞片线 状钻形 ,长 4 一 6 毫米; 花梗长 2 — 4 厘米, 毛被同 花序梗 ,但 较密, 结果 时平展 或下弯 ;萼片 绿色, 具紫色 条纹, 卵状披 针形, 长 0.7 — 0.9 厘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3 脉, 外面 被细短 毛和长 腺毛; 花瓣紫 红色, 倒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 密被柔 毛; 花丝 钻形, 紫红色 ,长 0.6 — 0.8 厘米, 被长毛 ,花药 长圆形 ,紫色 ,长约 1.5 毫米; 雌蕊长 0.6 — 0.8 厘米, 子房黄 绿色, 被毛, 花柱和 柱头均 紫色。 果长 1 一 1.3 厘米, 被 柔毛。 花果 期 7 — 8 月。 产 德钦、 贡山、 中甸、 鹤庆、 洱源、 大姚, 生 于海拔 3 200-4 100 米的 林下、 灌丛 下及草 地; 四川 及陕西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3* 圆柱根 老鹳萆 (图鉴 ) 图版 24,8_9 Geranium farreri Stapf (1925)*, et in Curtis (1926)*;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Geranium stapfianum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in nota.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25 厘米。 根茎短 ,先 端具少 数残枯 的基生 托叶, 根 成簇, 肉质肥 厚, 近圆 柱状, 长 3 厘米 以上, 粗达 0.7 厘米, 末端 有少数 细根。 茎近 直立或 上升, 纤细, 基 部 红色, 具少数 分枝, 散生细 长平展 的柔毛 和倒向 短毛。 基生叶 少数, 叶 柄长达 H 厘米, 毛被 同茎; 叶片轮 廓肾状 圆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但通常 较小, 5 深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倒卵状 楔形, 2 — 3 裂 或有粗 圆齿, 小裂片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具钝 尖头, 叶面 被紧贴 的硬毛 ,背面 沿脉有 硬毛; 茎生叶 对生, 叶柄向 上渐短 ,叶片 渐小, 其 它与基 生叶相 伺; 托叶 狭卵形 • ,长 0.3 — 0.6 厘米, 被毛。 聚伞花 序顶生 和腋生 ,有 2 花; 花序梗 纤细, 长 4 一 13 厘米, 毛被 同茎; 苞片披 针形, 长 0.3 — 0.5 厘米, 被毛; 花梗长 2 — 4 厘米, 被 倒向短 毛; 萼片长 圆形, 长 0.9 — 1.1 厘米, 先端 急尖, 具短 尖头, 外面被 细短毛 和疏生 长柔毛 ,边缘 膜质, 具缘毛 ,有 3 脉; 花瓣淡 红色, 近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花丝钻 形, 长 0. 7 — 0.9 厘米, 基部两 侧具毛 ,花 药暗蓝 紫色,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子 房密被 白色紧 贴 的毛。 果长约 1.5 厘米。 花期 6 — 8 月。 产 滇西北 (德钦 ), 生 于海拔 3 000-4 000 米 的山坡 草地; 陕西、 甘肃、 四川 也有。 根 药用。 14. 甘青 老鹳草 图版 24,10 Geranium pylzowianum Maxim. (1880), (1889); Knuth in Engl. (1912) er in Engl. u. Prantl (1931);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图 鉴补编 (198 3), in clavi. 多年生 小草本 ,高 10 — 2 0( — 30) 厘米。 根 茎细, 生有几 个呈念 珠状的 圆形或 卵形的 块根, 块根 直径约 0.5 — 0.7 厘米。 茎直立 或斜升 ,纤细 ,一次 或二次 二叉状 分枝, 被 稀疏平 展的长 柔毛或 密集倒 向紧贴 的短毛 ,有 纵沟。 基生叶 多数; 叶 柄长达 12 厘米, 毛被 同茎; 
84  云南 植物志  叶片轮 廓肾状 圆形, 长达 3.5 厘米, 宽达 4 .5 厘米, 5 深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2 — 3 深裂, 小裂 片条形 ,全缘 ,具小 尖头, 两面 被紧贴 的毛; 茎生 叶通常 互生, 叶柄向 上渐短 ,叶片 渐小, 其它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数枚, 狭披针 形至狭 卵形, 长 0.3 — 0. 5 ( — 1) 厘 米,' 疏 被毛。 聚伞 花序 腋生和 顶生, 有 2 花; 花 序梗长 4 一 9( 一 19) 厘米, 远超 过叶, 和花梗 的毛被 均同茎 ;苞 片数枚 ,狭披 针形, 长 0.3 — 0.5 厘米; 花梗长 2 — 4( 一 6) 厘米; 萼片狭 椭圆形 ,长 0.8 — 1 厘 米, 先端具 尖头, 3 — 5 条纵脉 ,外 面疏被 长毛和 密集向 上的细 短毛, 具狭的 膜质边 缘及言 缘毛; 花瓣紫 红色, 倒卵状 圆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先 端平截 或圆, 基 部具短 爪和密 被长白 毛; 花丝 钻形, 长 0.6— 0.8 厘米, 基部被 长白毛 ,花药 长圆形 ,长 1.5— 2 毫米; 雌蕊长 0.5—0.7 厘米, 子房密 被白色 、向上 的柔毛 ,柱头 5 裂, 与 花柱近 等长。 果长约 2 厘米, 果瓣 和喙均 被毛。 花期 7 — 8 月。 分布于 德钦、 中甸、 会泽, 生 于海拔 3 200-4 000 米的 草地; 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也 有。 15. 狭根茎 老鹳草 图版 24, 1 一 3 Geranium donianum Sweet (1820)*; Knuth in Engl. (1912); Hara (1955), (1957), (1979). Geranium stenorrkizum Stapf ( 1926)*. 多年生 小草本 ,高 10 — 15( — 2 0) 厘米。 根茎 斜生, 延长, 先端具 数枚残 枯的基 生托, 叶, 有数 条根。 茎近 直立或 上升, 纤细, 有少数 分枝或 不分枝 ,被倒 向紧贴 的毛, 稀无毛 ,明 显具 纵沟。 基生叶 多数; 叶柄 纤细, 长 5 — 10( — 19) 厘米, 有纵沟 ,疏被 倒向紧 贴的毛 或近无 毛; 叶片轮 廓肾状 圆形, 长 1 一 1.5( — 2) 厘米, 宽 2 — 3( — 4) 厘米, 5( — 7)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轮廓楔 形或楔 状菱形 ,上部 不规则 的羽状 浅裂, 小裂片 长圆形 ,具小 尖头, 两 面被紧 贴的白 毛; 茎生叶 对生, 向上叶 柄渐短 和叶片 渐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数枚,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0.4 — Q.7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细 短毛。 聚 伞花序 顶生和 腋生, 有 2 花, 稀 3 花; 花 序梗长 3 — 7( — 12) 厘米, 有纵沟 ,被倒 向毛; 苞片 数枚, 钻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0.3 — 0.6 厘米, 被细短 毛; 花梗带 紫红色 ,长 2 — 4( 一 6) 厘米, 被倒向 的毛; 萼 片狭楠 圆形, 长 0.8 — 1 厘米, 具小 尖头, 有 3 — 5 脉, 沿 脉被长 硬毛, 其余被 细短毛 ,边缘 膜质, 具 缘毛; 花瓣紫 红色, 宽倒卵 形, 长 1.5 — 1.8 厘米, 先端浅 心形, 基部具 缘毛; 花丝 钻形, 长 0.8 — 1 厘米, 下 部两侧 具毛, 花药长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雌蕊长 0.8 — 1 厘米, 密被 向上的 白毛, 柱头 无毛。 果 被短毛 《> 花果期 7 — 9 月。 产德钦 、贡山 、丽江 ,生 于海拔 3 000-4 200 米 的高山 草地;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东南部 亦有。 锡金有 分布。 16. 刚毛 紫地榆 图版 25, 1 一 2 密毛 老鹳草 (图鉴 补编) Geranium hispidissimum (Franch.) Knuth in Engl. (1912); Hand. -Mazz.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Geranium strigosum Franch. var. hispidissimum Franch. ( 1889).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40 厘米。 根 茎短, 先 端具数 枚残枯 的基生 托叶, 有 数条圆 柱形的 根。 茎 1, 稀 2, 直立, 下部具 分枝, 明显 有沟, 密被 伸展、 透 明的长 硬毛。 基生叶 早落; 叶柄 
拢牛 儿苗科  85  长约 16 厘米, 有沟, 被伸展 、透 明的糙 硬毛; 叶片轮 廓肾状 圆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7 厘米, 掌状 5( — 7) 裂至 3/4 — 4/5, 裂片菱 状扇形 ,下部 全缘, 上部 3 或不 规则的 深裂, 深 裂片再 次不 规则的 浅裂或 缺刻, 小裂片 卵形或 长圆形 ,先端 急尖, 具小 尖头, 两面被 透明、 伸展的 糙 硬毛; 茎生^ 对生, 叶柄较 短和上 部叶片 较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数枚, 披针形 ,长 达 1 厘米, 密 k 细短 毛。 聚伞花 序腋生 ,有 2 花; 花序 梗长达 20 厘米, 粗约 1 毫米, 被伸展 的长 硬毛和 混生长 腺毛; 苞片 钻形, 长 0.5 — 0.7 厘米, 被长 硬毛; 花 梗长达 3 厘米, 密被伸 展 的长硬 毛和长 腺毛; 萼 片长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0.9 — 1.2 厘米, 先端 具长约 1.5 毫 米的尖 头, 有 3 脉, 沿脉 被伸展 的长硬 毛和长 腺毛; 花瓣 紫色, 长 1.4 一 2 厘米, 明显 具脉; 花丝钻 形, 短于 花萼, 基部具 长白毛 ;雌蕊 密被绵 毛状长 柔毛。 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以后。 产 丽江、 洱源, 生 于海拔 2 300-3 000 米的 山坡; 四川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洱 源黑山 门。 • 17. 紫地桷 (滇南 本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5,3 — 4 隔 山淆, 赤地榆 Geranium strictipes Knuth in Engl. (1912). Geranium strigosum Franch. ( 1886), (1889), non Burm. f. ( 1768), nec Rydb. (1902); Knuth in Engl. (1912); Hand. -Mazz. (1933); G. strigosum var. gracile Franch. (1889); G. strigosum var. grandiflorum Franch. (1889).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茎木 质化, 延长, 粗达 1 厘米, 先端具 数枚残 枯的基 生托叶 ,具数 条粗壮 的根。 茎直立 ,带 红色, 下部有 规则的 2 — 3 次二叉 分枝, 疏被 伸展的 短硬毛 和混生 长腺毛 ,下 部毛极 稀疏。 基生叶 少数, 叶 柄长达 U 厘米, 粗约 1 毫米, 被长 硬毛; 叶片轮 廓通常 肾状五 角形, 长 2 — 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掌状 5 深裂达 5/6, 裂片菱 状 扇形, 3 深裂达 中部, 深 裂片不 规则的 2 — 3 浅裂, 小裂 片长圆 形或近 圆形, 先端 具小尖 头, 叶脉 在背面 突起, 叶面疏 被紧贴 、透 明的长 硬毛, 背面 沿脉被 紧贴、 与脉近 垂直、 透明的 长硬毛 ,边 缘具变 红色的 缘脉; 茎生叶 对生, 均 具柄, 向上叶 柄渐短 和叶片 渐小, 其 他与基 生叶 相同; 托叶 数枚, 狭披 针形, 长 0.5 — 1 厘米, 后变淡 红色, 被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有 2 花; 花 序梗长 7 — 14 厘米, 被 伸展、 透 明的长 硬毛和 混生长 腺毛; 苞片 钻形, 长 Q.5 — 0.8 厘米, 疏被长 硬毛; 花梗长 1 一 5 厘米, 密被短 毛和长 腺毛, 果时 直立;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0.7 — 1 厘米, 先端 具带紫 色的长 尖头, 边缘 膜质, 有 3 — 5 脉, 沿脉 被伸展 的长硬 毛和长 腺毛; 花瓣红 紫色, 有深色 的脉, 宽倒 卵形, 长 1.2 — 1.5 厘米, 先端 微凹或 全缘, 基 部具长 柔毛; 花丝 钻形, 长 0.4 — 0.6 厘米, 无毛 或基部 被毛, 花药淡 黄色, 长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雌蕊与 子房近 等长, 密被向 上的白 色绢毛 ,柱头 无毛。 果长达 3 厘米, 被细 短毛。 花果 期 6 — 8 月。 产中甸 、永宁 、丽江 、永胜 、大理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2 700-3 800 米的松 林下、 灌丛 下或草 丛中; 四川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昆明、 丽江用 根入药 ,能消 积食。 18. 阔裂 紫地桷 图版 25,5 « Geranium platylobum (Franch. ) Knuth in Engl. (1912). 、 Geranium strigosum Franch. var. platylobum Franch. ( 1889). 
云南 植物志  版 25  L 一 2 刚毛 紫地榆 Geranium hispidissimum (Franch.) Knuth, 1. 全株 ,2. 茎的一 段示 毛被; J— 4. 紫地榆 & strictipes Knuth, 3. 全株, 4. 茎的一 段示 毛^; 5. 阔叶 紫地榆 G. platylobum (Franch.) Knuth, 叶片。 (张宝 福绘) 
栊牛 儿苗科  87  多年生 草本, 高 2 — 4 厘米。 根 茎短, 垂直或 斜生, 粗达 1 厘米, 先端 具数枚 残枯的 基生 托叶, 有数 条肥厚 的根。 茎直立 ,通常 单一, 中部 以上具 分枝, 明显 具沟, 疏被 透明、 伸 展的长 硬毛和 混生长 腺毛。 基生叶 少数; 叶柄长 8 — 10( — 18) 厘米, 被长 硬毛和 腺毛; 叶片 轮廓近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6 — 8.5( — 10) 厘米, 掌状 5 裂至 2/3 — 3/4, 裂 片菱状 扇形, 下部 全缘, 上部不 规则的 粗齿裂 ,齿宽 卵形, 先端具 尖头, 两 面被透 明的长 硬毛, 背 面毛沿 脉 较密; 茎生叶 对生, 下部者 具较长 的柄, 向上柄 渐短, 至最 上部近 无柄, 叶 片向上 渐小和 裂片渐 减少; 托叶 钻形, 长 0.7 — 1 厘米, 被长 硬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和顶生 ,有 2 花; 花序梗 长 4 一 10 厘米, 被细短 毛和散 生长硬 毛及长 腺毛; 苞片 钻形, 长 0.4 — 0.6 厘米, 疏 被长硬 毛; 花梗长 0.7 — 2 厘米, 被细短 毛和散 生长硬 毛及长 腺毛; 萼片 卵形, 长 0.6 — 0.7 厘米, 先 端具 尖头, 有 3 脉, 被长硬 毛和长 腺毛; 花瓣紫 红色, 长 0.8 — 1.1 厘米, 明显具 深色脉 ,基部 有长 柔毛; 花丝 钻形, 比萼 片短, 基部有 长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1 毫米; 雌 蕊与雄 蕊近等 长, 密被 绢毛。 果长达 2.7 厘米, 疏被细 短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平滑。 花果期 6-8 月。 产丽江 、鹤庆 、剑川 、洱源 、大姚 、昆明 、宜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2 100-3 400 米的 林下或 灌丛中 ;四川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大 坪子。 19. 须花 紫地桷 Geranium pogonanlhum Franch. ( 1889); Knuth in Engl. (1912).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 根茎短 ,木 质化, 粗 1 一 1.3 毫米。 茎 纤细, 不分枝 ,被 向 下的糙 硬毛。 基生叶 数枚, 叶 柄长达 2 厘米,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宽 5 — 6 厘米, 5 深裂超 过中部 ,裂片 宽菱形 ,下部 全缘, 上部粗 缺刻, 小裂片 卵形, 在脉 上被小 刚毛; 茎生叶 少数, 下部者 具柄, 最 上部者 无柄, 叶片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黄 褐色, 披 针形, 长达 1.3 厘米, 渐 尖、 急 尖或具 尖头。 聚 伞花序 少花, 花序梗 纤细, 被短毛 和极细 的腺毛 ;花梗 纤细, 长 2 — 2.5 厘米, 被短 毛和细 腺毛, 在 开花期 为花的 2 倍长, 花后 直立; 萼片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先端钝 ,具长 2 — 3 毫米的 尖头, 被长 硬毛和 极细的 腺毛; 花瓣 干时污 白色, 长 圆形, 长 11-1-2 厘米, 先端 微凹, 下部 密被长 缘毛; 雄 蕊比花 瓣短, 花丝 钻形, 两侧 被毛, 花药黄 色; 子房被 硬毛, 花柱长 钻形, 被 绒毛。 产 洱源。 (标本 未见) 20. 沼生 紫地桷 Geranium palustre L. var. stipulaceum Franch. ( 1889);Knuth in Engl.(1912) et in Engl. u. Prantl (1931). 多年生 草本, 高 2 5 — 50 厘米。 根茎 增粗, 斜生, 先 端具数 枚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上升 或近 直立, 自基部 二叉状 分枝, 有沟, 被 伸展、 倒 向的细 刚毛。 基生叶 多数; 叶柄长 8 — 25 厘米, 被伸展 、倒 向的长 柔毛; 叶 片两面 绿色, 轮廓肾 状圆形 ,直径 4 一 11 厘米, 掌状 (5 — )7 深裂达 3/ 4 — 4 /5, 裂片轮 廓楔状 倒卵形 ,上部 1/3 具 粗齿, 齿大, 卵形, 钝, 具 尖头, 两面被 白色长 柔毛, 叶面 较密; 茎生叶 对生, 均具 短柄, 叶片与 基生叶 相同, 但向上 渐小; 托 叶披针 形, 长达 2 厘米, 渐尖, 2 深裂, 被短、 向下的 绒毛。 聚伞 花序具 2 花, 花序梗 纤细, 长 5 — 8 厘米, 被伸展 、倒向 的毛; 苞片 钻形, 长 0.6 — 1 厘米, 极急尖 ;花梗 纤细, 长约 I. 2 厘米, 粗约 0.5 毫米, 被倒 向紧贴 的毛; 萼片 卵形, 长约 0.6 厘米, 具长 2 .5 — 3 毫米的 尖^, 有 5 脉, 沿 
88  云南 植物志  脉被紧 贴向上 的毛; 花瓣 紫色, 宽倒 卵形, 长约 I. 2 厘米, 全缘, 基部 被毛; 雄 蕊长约 0.9 厘 米, 两侧具 短毛。 果长约 2.7 厘米, 果 瓣被疏 柔毛, 喙被细 绒毛。 产于 洱源黑 山门。 (标本 未见) 原变 种产于 欧洲。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托叶披 针形, 长达 2 厘米, 2 深裂, 花 梗长约 1.2 厘米; 而原变 种托叶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厘米, 不 分裂, 花梗长 2 — 5 厘米。 21. 滇 紫地揄 图版 26,1 — 5 云南 老鹳草 (图鉴 补编) Geranium ynnnanense Franch. (1889); Knuth in Engl. ( 19 12);Hand. -Mazz. (1933);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或 更高。 根 茎粗达 1 厘米, 通常 较细, 先端 具数枚 残枯的 基生 托叶, 有数条 圆柱状 的根; 根紫色 ,长达 20 厘米, 粗 0.1 — 0.6 厘米。 茎 直立, 带紫红 色, 下部具 分枝, 被倒向 短毛, 有时 下部近 无毛。 基生叶 少数; 叶柄长 8 — 20 厘米, 有时达 35 厘米, 被倒向 短毛, 先端毛 极密; 叶片轮 廓五角 形或近 肾形, 长 2 — 5 厘米, 宽 3.5 — 9 厘 米, 5 深裂, 裂片 菱状倒 卵形, 下部 全缘, 上部 3 裂, 再次不 规则的 2 — 4 浅裂, 小裂 片卵形 或长 圆形, 有小 尖头, 叶表面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两 面疏被 紧贴的 硬毛; 茎生叶 少数, 对生, 上部者 具短柄 ,最上 部者近 无柄, 叶片与 基生叶 相同, 但 向上渐 变小; 托 叶狭披 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细 绒毛。 聚 伞花序 顶生和 腋生, 有 2 花; 花 序梗长 (3 — )5 — 10( — 22) 厘米, 被倒向 柔毛; 苞片 与托叶 同形; 花梗长 0.5 — 2.5 厘米, 密被倒 向柔毛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先端钝 ,具 尖头, 外面被 细短毛 ,有 3 脉, 沿脉 疏被长 硬毛, 边 缘膜质 ,具 缘毛; 花瓣紫 红色, 宽倒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明显 具脉, 先 端圆, 基部 短爪 上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丝 钻形, 长 1 一 1.4 厘米, 中 部以下 均被长 白毛, 花药深 紫色, 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雌蕊长 1 一 1.5 厘米, 子房被 绢毛。 果长 2.3 — 3.5 厘米, 被长 硬毛和 细 短毛。 花果期 6 — 9 月。 产德钦 、丽江 、贡山 、中甸 、碧江 、维西 、兰坪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3 000-4 300 米的林 下、 灌丛 下或草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22. 光托 紫地桷 Geranium franchetii Knuth in Engl. (1912); Hand. -Mazz. (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60 厘米。 根茎 加粗, 长达 6 厘米, 暗 棕色, 先 端具数 枚长达 1.5 厘 米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根大, 紫 红色。 茎单一 ,直立 ,近 基部或 中部有 分枝, 近无毛 或无毛 《> 基生叶 少数, 早枯; 叶 柄长达 20 厘米, 无 毛或先 端被倒 向毛;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长约 4 厘 米, 宽约 7 厘米, 掌状 5 裂至 3/4, 裂片宽 倒卵状 菱形, 下部 全缘, 上 部不规 则的浅 裂或缺 刻, 小裂片 卵形或 长圆形 ,先端 钝或圆 ,具小 尖头, 叶面 绿色, 疏被细 刚毛, 背面灰 绿色, 沿 脉被紧 贴的细 刚毛; 茎生叶 对生, 上部 者具短 柄或近 无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 叶暗棕 色, 披 针形, 长 0.6 — 1 厘米, 外面 无毛。 聚 伞花序 腋生和 顶生, 有 2 花; 花 序梗长 4 一 10( — 18) 厘米, 疏被 倒向细 刚毛; 苞 片狭披 针形, 长 0.6 — 1 厘米, 外面 无毛;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被伸展 或倒向 细刚毛 ;萼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0.7 — 0.8 厘米, 先端具 尖头, 被细 短毛, 有 3 脉, 沿脉疏 被细刚 毛和具 缘毛; 花瓣紫 红色, 长约 1.5 厘米, 明显 具脉, 先 端圆或 微凹, 基部 有极短 爪和具 缘毛; 花丝线 状钻形 ,长 0.7 — 0. 8 厘米, 下 部有长 白毛, 花 药狭长 
栊牛 儿苗科  89  S 版 26 1—5. 滇 紫地榆 Geranium yunnanense F ranch., 1. 全株, 2. 去花被 的花, 3. 雄蕊, 4.^ 片, 5. 托叶; 6— 11. 齿托 紫地檢 G. limprichtii Lingelsh. et Borza, 6. 植株 下部, 7. 植株 上部, 8. 叶片, 9. 去花被 的花, 10. 苞片。 (肖 溶绘) 
90  云南 植物志  圆形, 长 1.5 — 2 毫米; 雌蕊 稍长于 雄蕊, 被 绢毛。 果长约 2 厘米, 果 瓣被细 刚毛, 喙被绢 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花果期 7 — 8 月。 产泸 水及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1 800 — 3 000 米的山 坡灌丛 下或草 丛中; 四川和 湖北也 有。 23. 齿托 紫地榆 图版 26, 6 — 11 Geranium limprichtii Lingelsh. et Borza ( 1914); Hand.-Mazz. (1933). 多年生 草本, 高 25 — 40 厘米。 根茎短 ,粗 0.8 — 1 厘米, 先端具 残枯的 基生叶 的托叶 ,根 少, 细 而长。 茎 直立或 平卧, 纤细, 上部具 分枝, 被 紧阽倒 向的长 柔毛。 基生叶 3 — 4' 枚; 叶 柄长 12 — 16 厘米, 密被 倒向长 柔毛; 叶片 轮廓五 角形, 长达 5.5 厘米, 宽达 8 厘米, 掌状 5 裂 几达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菱形, 3 深裂, 再次不 规则的 羽状浅 裂或深 缺刻, 齿端具 尖头, 叶表 面绿色 ,被短 伏毛, 背面灰 绿色, 在脉上 密被紧 贴的长 柔毛; 茎生叶 对生, 和 基生叶 同形, 但 上部者 具短柄 (0.6 — 1 厘米) 和叶片 较小;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最上 部者长 0. 9 — 1.5 厘米, 暗 棕色, 膜质, 被毛, 先端具 3 — 6 齿。 聚 伞花序 数个, 腋生, 每 花序具 2 花; 花 序梗长 3 — 7( — 11) 厘米, 被紧贴 倒向的 毛和伸 展的长 硬毛; 苞片 钻形, 长 0.5 — 0.9 厘米; 花梗伸 展或直 立, 长 2 — 4 厘米, 被伸 展的长 硬毛, 果时 在基部 反折;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连 尖头长 0.8 — 1 厘 米, 有 3 脉, 具极狭 的膜质 边缘, 被长硬 毛和细 短毛; 花瓣紫 红色,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先端圆 ,基 部具长 白毛; 花丝 钻形, 长 0.6 — 0.7 厘米, 下部 疏被长 白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雌蕊和 雄蕊近 等长, 子 房和花 柱密被 白毛。 果长 2 — 2.3 厘米, 果瓣 密被细 短毛和 疏被长 硬毛, 喙密被 绒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粗约 1 毫米。 花果期 7 — 9 月。 产丽江 、大理 ,生 于海拔 2 800-3 400 米的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24. 亮白 紫地揄 Geranium candicans Knuth in Engl. ( 1912).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35 厘米。 根茎 斜生或 垂直, 木质化 ,粗约 1 厘米, 先 端具淡 棕色或 黄色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 单一, 直立或 上升, 明显 具稜, 上部 密被倒 向紧贴 的毛, 上部假 二叉状 分枝。 基生叶 数枚,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具稜, 被倒向 绒毛; 叶片轮 廓肾状 圆形, 长 达 4.5 厘米, 宽达 8 厘米, 掌状 5 裂至叶 片长的 3/4 或稀超 过之, 裂片 菱状倒 卵形, 先端具 3-5 浅裂, 中裂片 较大, 具 3 齿, 侧裂片 全缘, 急尖 或钝, 叶面 绿色, 无 毛或疏 被毛, 背面灰 绿色, 沿脉被 刚毛状 柔毛; 茎生叶 下部者 具长柄 ,最上 部者具 极短柄 ,裂片 较狭, 两侧具 2 — 4 齿, 渐尖或 急尖,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披 针形, 淡 色或红 棕色, 被 绒毛。 聚伞 花序具 2 花, 花 序梗长 4 一 8 厘米, 密 被倒向 柔毛; 苞片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红棕 色, 外面 被毛, 里面 无毛; 花梗长 1 一 3.5 厘米, 密被倒 向柔毛 ,果时 外弯;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具 尖头, 3 脉, 有宽 的膜质 边缘; 花瓣纯 白色, 宽倒 卵形, 长约 1.7 厘 米, 明显 具脉, 全缘或 波状, 基 部密被 白色长 硬毛; 雄蕊 稍短于 萼片, 花丝基 部密被 白色长 硬毛, 花药 线状长 圆形, 深 紫色; 雌蕊被 白色绵 毛状长 柔毛。 果 未见。 产中甸 、大理 ,生 于海拔 3 300-3 900 米的 草坡。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25. 腺毛老 鹳草 图版 27, 1 一 3 Geranium christensenianam Hand.-Mazz. ( 1933)*. 
栊牛 儿苗科  91  多年生 草本, 高 17 — 4 0( — UO) 厘米。 根茎 斜生, 具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蔓 延于地 面上, 斜上升 ,圆 柱形, 被柔 毛和伸 展的长 腺毛, 具分枝 o 基生叶 少数, 具长柄 ,柄被 白色短 柔毛和 长腺毛 ;叶片 轮廓近 心形或 圆状三 角形, 直径 2 一 5 厘米, 3 — 5 深裂达 3/4, 裂片菱 状倒卵 形, 急尖, 中裂片 3 裂, 侧裂片 不规则 的裂至 2/3, 小裂 片具稀 疏的粗 圆齿状 锯齿, 锯齿宽 卵形, 叶面被 紧贴的 细刚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脉 极密; 茎生叶 多数, 对生, 上 部叶柄 较短,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卵状披 针形, 分离, 长 0.6 — 1 厘米, 被伸 展的长 柔毛。 聚 伞花序 顶生, 有 2 花; 花 序梗长 2 — 7 厘米, 被白 色短柔 毛和长 腺毛; 苞片狭 披针形 ,长 0. 4 — 0.8 厘 米, 其它 与托叶 相同;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被白 色短柔 毛和长 腺毛; 萼片卵 状长圆 形, 长 1 一 1.4 厘米, 先端具 长的小 尖头, 3 脉, 有狭 的膜质 边缘, 被白 色短柔 毛和长 腺毛; 花 瓣白色 带紫红 ,宽倒 卵形, 长达 2 厘米, 全缘, 具深色 条纹, 基部 具被长 柔毛的 短爪; 雄蕊 与萼片 等长或 较长, 花丝深 紫色, 下部 扩大, 被长 柔毛, 花药橢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雌 蕊与雄 蕊近 等长, 被毛。 果长 2.5 — 3 厘米, 果瓣 和喙均 被细短 毛和伸 展的长 腺毛;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密具细 网纹。 花果期 7 — 9 月。 产 大姚、 玉溪, 生 于海拔 2 300 — 2 800 米的 林下、 林 缘或灌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大 姚。 26. 无腺 老鹳萆 Geraninm wallichianam D. Don ex Sweet (1821)*; Sims in Curtis (1823)*; DC. (1825); Edgew. et Hook. f. in Hook. f. (1 874); Knuth in Engl. (1912); Hara (1975), (1979).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60 厘米。 根茎短 ,垂直 ,有 少数呈 放射状 的根, 根长达 10 厘米, 粗 达 1 厘米。 茎少数 ,平铺 或上升 ,明显 具纵沟 ,自基 部分枝 ,密 被伸展 的毛, 基 部通常 膝曲。 基生叶 具长柄 ,柄长 6 — 10 厘米, 具沟, 被伸 展的细 刚毛; 叶片轮 廓肾状 圆形, 直径 3 — 5 厘 米, 掌状 3 — 5 裂达 4/5, 裂片菱 状卵形 或菱形 ,具 不整齐 的齿, 齿 急尖, 具 尖头; 茎 生叶多 数, 下部叶 具较长 的柄, 最上 部叶具 短柄,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 2 枚, 合生, 宽卵形 ,长 约 1 厘米, 宽约 0.7 厘米, 先 端圆, 密被长 柔毛。 花序梗 纤细, 长 4 一 10 厘米, 被 伸展的 毛; 苞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0.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圆 ;花梗 纤细, 长 2 — 4 厘米, 被伸展 的毛; 花大, 数朵; 萼片 长圆状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先 端具长 尖头, 有 3 脉, 沿 脉被刚 毛状长 柔毛, 基部被 倒向、 伸 展的长 硬毛, 里面的 萼片具 宽膜质 边缘; 花瓣紫 色, 倒卵形 ,长 2 — 2.4 厘米, 先端 微凹, 有深色 的脉, 无毛; 雄 蕊比花 萼短, 基 部被疏 毛或近 无毛。 果长 3.5 — 3.8 厘米, 果瓣 疏生短 柔毛, 喙被 极细的 绒毛。 产滇 西北。 阿富汗 、喜马 拉雅山 脉西北 部及朝 鲜也有 分布。 (标本 未见) 27. 五叶萆 (滇南 本草) 图版 27, 4 一 6 尼泊尔 老鹳草 (图鉴 ) Geraninm nepalense Sweet (1820)*; D. Don (1825); Edgew. et Hook. f. in - Hook. f. (1874); Debeaux (1876), (1879); Franch. (1886), (1889); Knuth in Engl. (1912) et in Engl. u. Prantl (1931); Hand.-Mazz. (1933); 滇南本 草图谱 (1946)*; Kitam. (1955); 图鉴 (1972)*; Hara (1975), (1979); 图 鉴补编 (1983),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高 30 — 50 厘米或 更高, 有时 很矮小 。根 茎斜生 ,先端 具数枚 残枯的 基生托 
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27 1 ― 3, 腺毛 老鹤草 Geranium christensenianum Hand. -Mazz., 1« 植株 上部, 2. 雄蕊, 3. 花梗 一段示 毛被; 4 一 6. 五叶草 G. nepalense Sweet, 4. 全 株 ,5. 果, 6. 花梗 一段示 毛被。 (李锡 畴绘)  ?售 
栊牛 儿苗科  93  叶; 根 数条, 延长, 有多数 细根。 茎 细弱, 蔓延于 地面上 ,斜 上升, 略呈 方形, 绿 色带紫 红色, 疏 被倒向 柔毛, 具多数 分枝。 基生叶 多数, 叶 柄长达 18 厘米, 通常 较短, 疏被倒 向柔毛 ;叶 片轮廓 肾状五 角形, 长达 4 厘米, 宽达 6 厘米, 通常 较小, 3 — 5 深 裂不达 基部, 裂 片宽卵 形, 具不 规则的 浅裂或 齿缺, 先端具 尖头, 叶面 疏生紧 贴的细 刚毛, 背 面疏生 柔毛, 沿脉较 密; 茎生叶 多数, 对生, 有时 互生, 下部叶 具长柄 ,上 部叶具 短柄, 叶 片大多 3 深裂, 其 他与基 生叶 相同; 托叶 狭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0.4 — 1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细 短毛和 缘毛。 聚伞花 序数个 ,腋生 ,各有 2 花, 有时 1 花; 花 序梗长 2 — 9 厘米, 被倒向 或伸展 的柔毛 ;苞片 钻形, 长 0.2 — 0.6 厘米, 被细 短毛和 缘毛;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被倒向 或伸展 的柔毛 ,果 时先端 外弯; 萼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0.4 — 0.6 厘米, 先 端具小 尖头, 3 脉 突起, 外面被 细短毛 ,沿脉 疏生长 白 毛和具 缘毛, 有膜质 边缘; 花瓣淡 红色、 紫色、 蓝 紫色或 白色, 宽倒 卵形, 长 0.5 — 0.8 厘 米, 全缘, 有着 深色的 5 脉, 基 部被长 白毛; 花丝下 部卵形 ,上部 线形, 长 0.3 — 0. 4 厘米, 白 绿色, 无毛, 花药近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紫红色 ;雌蕊 稍短于 雄蕊, 子房 绿色, 柱头紫 红色, 均密被 白毛。 果长 1.5 — 1.7 厘米, 果瓣 被细短 毛和长 硬毛, 喙被细 短毛, 绿色转 黄绿; 种子 长圆形 ,长 2 — 2.5 毫米, 粗约 1.5 毫米, 有极 多细、 密的 网纹。 花 果期几 全年。 遍布 全省, 生 于海拔 1 000 — 3 600 米的 林下、 灌丛下 、山坡 、草地 、路边 、水 沟边、 荒地 等; 西南、 西北、 华中、 华东等 地均有 。阿 富汗、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斯里 兰卡、 缅甸、 越南及 曰 本也有 分布。 全草 药用, 强筋骨 、祛 风湿, 能 收敛、 止泻。 28. 伞花 老鵝萆 图版 28, 1 一 5 Geranium nmbelliforme Franch. (1886), (1889); Knuth in Engl. (1912); 图 鉴补编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全体 被毛。 根多, 纤细; 根茎 垂直, 粗达 1.2 厘米, 先端具 数 枚覆瓦 状排列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直立 ,通常 不分枝 ,被 反折的 短毛、 伸展的 长刚毛 和 多数长 腺毛。 基生叶 少数, 叶 柄长达 18 厘米, 毛被 同茎; 叶片 轮廓近 圆形, 长 4 一 5 厘 米, 宽 5 — 8 厘米, 7-9 深裂至 中部或 稍下, 裂片 倒卵状 楔形, 先端 3 浅裂, 浅 裂片具 缺刻, 有短 尖头, 两面沿 脉密被 紧贴的 刚毛; 茎生叶 互生, 均 具柄, 其它与 基生叶 相同; 托 叶披针 形, 下部 者长约 0.8 厘米, 先端 急尖, 膜质, 被长 柔毛。 伞形花 序顶生 和腋生 ,有 4 一 7 花; 花 序梗长 2 — 8 厘米, 粗约 1 毫米, 毛被同 茎》但 较密; 苞片 线形, 长 0.4 — 0.7 厘米, 被长 柔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毛被 同茎; 萼片狭 披针形 ,长 0.5 — 0.7 厘米, 先端具 短尖, 3 脉, 沿 脉被伸 展的刚 毛和长 腺毛; 花瓣紫 色或粉 红色, 倒卵形 ,花时 直立, 长 1.2 — 1.5 厘米, 先端 微凹, 基 部具 缘毛; 花丝 钻形, 长 0.5 — 0.7 厘米, 两侧具 疏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雌蕊长 0.6 一 0.7 厘米, 被 绢毛。 果 未见。 花期 7 月 前后。 产 鹤庆, 生 于海拔 3 000 — 3 200 米的 石灰岩 洞上。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瓜 拉坡。 29. 多花 老鹳萆 图版 28,6—7 Geranium polyanthes Edgew. et Hook. t. in Hook. f. (1874); Knuth in Engl. (1912) et in Engl. u. Prantl (1931); Hand. -Mazz. (1933); Hara (1975), <1979). 多年生 草本, 高 10 — 30 厘米。 根茎 斜生, 长达 3 厘米, 粗达 1 厘米, ^端具 数枚覆 ^ 
栊牛 儿苗科  95  状排列 的残枯 的基生 托叶。 茎 直立, 具少数 分枝, 被短 绒毛和 伸展的 长腺毛 (腺体 通常早 落), 上部毛 较密。 基生叶 少数, 叶柄长 5 — 2 厘米, 毛被 同茎; 叶片 轮廓近 圆形, 长 1'一3 厘米, 宽 2 — 6 厘米, 7-9 深裂达 2/3, 裂片 楔形, 先 端具不 整齐的 浅裂或 缺刻, 细 裂片先 端具短 尖头, 叶表 面疏被 紧贴的 柔毛; 背 面散生 柔毛; 茎生叶 少数, 互生, 最 上部叶 近无柄 和叶 片小, 其他与 基生叶 相同; 托叶披 针形, 长 0.5 — 1 厘米, 先 端钝。 伞形 花序单 生于茎 和分枝 先端, 有 2 — 7 花; 花序梗 极短 或无花 序梗, 毛被 同茎; 苞 片小; 花梗长 0.5 — 2 .5 厘 米; 萼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0.6 — 0.7 厘米, 先端具 短尖, 3 脉, 外面被 伸展的 长腺毛 和硬毛 ;花 瓣红色 ,直立 ,宽倒 卵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先端 微凹; 花丝 钻形, 长 0.3 — 0. 4 厘米, 两 侧具疏 毛; 雌蕊长 0.3 — 0.4 厘米, 密被 绢毛。 果长 1.4 一 2 厘米, 被细 短毛。 • 花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3 300 — 4 000 米的 草坡;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产。 不丹、 印度 东 北部有 分布。 2. 天 竺葵属 Pelargonium L'Herit. 多年生 草本、 亚 灌木或 灌木。 叶互生 或对生 ,叶片 圆形、 肾形或 扇形, 边 缘波状 浅裂或 为齿 裂状, 掌状 脉或羽 状脉, 常有 强烈的 气味。 2 至多 花排列 成伞形 花序, 稀 单花, 花序梗 腋 生或对 叶生。 花两侧 对称或 近两侧 对称;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基部 连合, 近轴的 一枚延 伸成 长距并 与花梗 合生; 花瓣 5, 颜色 多样, 常具 斑纹, 覆瓦状 排列, 常有 2 — 3 枚较 大且颜 色较深 ,无 蜜腺; 雄蕊 10 枚, 下位, 基部通 常合生 或偏生 ,常 部分或 全部无 子房 5 室, 5 心皮 合生, 每室有 2 枚胚珠 ,柱头 5, 线形。 分果 5 果瓣, 每 果瓣具 1 枚 种子, 成熟 时自基 部开裂 并向上 卷曲, 裂瓣悬 挂于心 皮柱的 顶端; 种子小 ,近 卵形。 约 250 种, 主 产非洲 南部, 我国引 种栽培 数种。 云南 常见引 种栽培 2 种。 . 分种 检索表 1( 2 ) 茎、 叶具 香味; 叶 片掌状 5 — 7 深裂, 深 裂片再 次羽伏 深裂或 浅裂, 小 裂片边 缘有不 整齐的 齿裂, 叶面无 马蹄形 的环紋 ;花梗 和萼片 无腺毛 1. 香叶 天竺葵 P. graveolen. 2( 1 ) 茎、 叶具鱼 腥味; 叶片边 缘有不 规则的 圆齿, 叶表 面有暗 红色马 蹄形的 环纹; 花梗 和萼片 被腺毛 2, 天竺奏 P. hortorum 1. 香叶 天竺葵 图版 29, 1 香叶 (广 州常 见经济 植物、 广州植 物志) 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 (1787—1788); DC. (1824); Knuth in Engl. (1912);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呈灌 木状, 高达 1 米。 茎 基部木 质化, 圆柱形 ,粗 0.4 — 1 厘米, 密被 淡色长 硬毛, 和 叶均具 浓厚的 香味。 叶互生 ,叶片 轮廓宽 心形至 近圆形 ,直径 2 — 10 厘米, 掌状 5 — 7 深 裂达叶 片长的 1/2 — 4 /5, 深裂片 再羽状 深裂或 浅裂, 小 裂片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齿裂, 两面被 长硬毛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较长, 粗约 2 毫米, 密被 淡色长 硬毛, 上部叶 较小, 具短柄 ;托叶 宽三角 形或宽 卵形, 长 0.8— 0. 9 厘米, 宽 0.4— 0.5 厘米, 先 端骤然 变狭, 被长 
图版 29 1 §叶 天笠葵 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 埴株上 部; 矣 P- hortorum Bailey, p * (吴锡 《 绘) 
酢 浆草科  硬毛。 伞形 花序对 叶生, 有 5 — 10 花; 花 序梗长 2 — 7 厘米, 粗 1.2 — 1.5 亳米, 果时 直立, 密 被伸 展的长 硬毛; 苞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0.6 — 0.8 厘米, 宽 G. 3 — 0. 4 厘米, 被 短毛, 边缘有 长 硬毛; 花小, 近 无柄; 萼片披 针形, 长 0.6 — 0. 9 厘米, 外面 密被长 硬毛, 里 面被细 短毛, 先 端具 尖头, 基部稍 合生; 花瓣玫 瑰红或 粉红色 ,有紫 色的脉 ,狭倒 卵形, 先 端圆, 全缘, 上面 2 枚较大 ,长为 萼片的 1 倍, 3 枚较小 ;花丝 钻形, 长 0.3 — 0.4 厘米, 花药狭 卵形, 长约 1 毫 米; 雌蕊长 0.8 — 1 厘米, 花柱 和子房 被毛。 果 成熟时 5 瓣开裂 ,果 瓣向上 卷曲。 花果期 3—6 月。 昆明、 呈贡 等地已 在园圃 中大量 栽培; 我国各 地均有 栽培。 原 产非洲 南部。 叶枝可 提炼芳 香油; 盆栽供 观赏; 还可 药用。 2. 天竺葵 (植 物学大 词典) 图版 29, 2 洋葵 (广州 ), 石 腊红、 十腊红 (通称 ) Pelargonium hortoram Bailey (1916);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茎 肉质, 基部木 质化, 多分枝 ,被短 硬毛, 和叶均 具鱼腥 气味。 叶互 生, 叶片 圆形或 肾形, 直径 5 — 10 厘米, 基部 心形, 边缘有 不规则 的圆齿 ,两 面均被 短毛, 表 面有暗 红色马 蹄形的 环纹; 叶柄长 2.5 — 10 厘米, 密被短 硬毛; 托叶 阔卵形 至近三 角形, 长 0.7 — 1.5 厘米, 被绒 毛及具 缘毛。 伞形花 序多花 ,生于 上部叶 腋内; 花序梗 粗壮, 长 9 一 2 厘米, 粗 0.2 — 0.4 厘米, 疏被伸 展的短 硬毛; 苞片 数枚, 宽 卵形, 长 0.6 — 1 厘米, 疏 被绒毛 和具 缘毛; 花梗长 2.5 — 4 厘米, 被稀 疏的长 硬毛和 密集的 腺毛, 芽时 下垂, 开花时 直立; 萼 片狭披 针形, 长 0.8 — 1.1 厘米, 外面密 被腺毛 和混生 长硬毛 ,里面 无毛, 纵脉 数条, 极细; 花 瓣 红色、 粉红色 或白色 (栽培 品种常 硃红色 ), 宽倒 卵形, 长 I. 2 — 2.5 厘米, 先 端圆, 基部具 短爪, 通 常下面 3 枚较大 ;花丝 钻形, 长 0.3 — 0.4 厘米; 雌蕊长 G. 4 — 0.5 厘米, 子房 密被白 毛。 果长达 3 厘米, 被毛, 成熟 时开裂 并向上 卷曲, 喙的里 面上部 密被细 短毛, 下部 密被极 长毛;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0.4 厘米。 花果期 5 — 7 月。 昆明有 栽培; 我国各 地均有 栽培。 原 产非洲 南部。 69. 醉 装草科 Oxalidaceae nom. conserv.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有时 亚灌木 、灌木 ,稀 乔木。 叶 互生或 基生, 掌状或 羽状复 叶, 有时小 叶退化 成单叶 , 小 叶在黄 昏后常 闭合; 托叶 无或极 细小。 花两性 , 辐 射对称 , 单生或 数朵组 成假伞 形花序 或伞房 花序, 稀为总 状花序 或聚伞 花序, 通常有 长梗。 萼片 5, 分离,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分离, 稀基部 稍连合 ,旋转 排列; 雄蕊 10,2 轮 排列, 基部 合生, 稀分 离, 外轮者 较短, 常 不育或 无药, 稀雄蕊 15,3 轮排列 (我国 不产)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上 位, (3-) 5 室, 每室有 1 至数枚 胚珠, 生于 中辐胎 座上, 花柱 5, 稀 1, 分离, 宿存, 柱头头 状 或有时 2 浅裂。 果为 蒴果, 稀浆果 ;种子 常于基 部具有 弹力的 肉质假 种皮, 胚乳 丰富, 胚 大, 匙形, 直立。 约 8 属, 950 种, 主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3 属, 10 余种, 南 北均有 分布。 云 南产 3 属, 10 种。 
98  云南 植物志  分属 检索表 1(2) 乔木; 叶为奇 数羽伏 复叶; 雄 蕊外轮 5 枚无 花药; 果为 不开裂 的浆果 1.PB 韻 2( 1 ) 草本; 雄蕊全 部具药 ;果为 蒴果。 3(4) 叶为奇 数羽伏 复叶; 雄 蕊分离 2. 感 应草属 Biophytum 4(3) 叶 为掌伏 3 小叶; 花丝基 部合生 3. 舴 浆草属 Ox«li* 1. 阳桃属 Averrhoa L.  乔木。 叶 互生, 奇数羽 状复叶 ,小叶 数对, 互生或 近对生 ,小 叶片卵 形或披 针形, 全缘, 真 短柄。 托 叶无。 圆锥状 聚伞花 序多花 ,具花 序梗, 腋生 或生于 老枝、 干上。 花小, 辐射对 称, 具芳香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白色至 紫红色 ,旋转 排列; 雄蕊 10, 长短各 5 枚, 基部稍 合生, 全 部发育 或外轮 5 枚 无花药 (国 产种》 子房 5 室, 每室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5, 分离, 柱头 顶生, 头状。 浆果 肉质, 长椭 圆形或 卵形, 不 开裂, 下垂, 有 明显的 (3 — ) 5 棱, 横切面 呈星状 ;种子 多数, 有或无 假种皮 ;胚乳 肉质, 极小; 胚 直立。 2 种, 原产热 带亚洲 ,现广 泛栽培 于热带 地区。 我国 南部有 1 种; 云南 南部有 栽培。 本 属亦有 人主张 独立为 阳桃科 Averrhoaceae. 1. 阳桃 (本草 纲目) 五敛子 (南 方本 草状) Averrhoa carambola L. (1753); DC. (1824); Blume (1825); Roxb. (1832); Wight et Arn. (1834); Benth. (1861); Edgew. et Hook, f.in Hook.f. (1874); Forb. et Hemsl. (1886); Guill. in Lecte. (1911)*; Merr. (1927); Knuth in Engl. (1930);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 2 )*. 乔木, 高达 15 米, 直立, 树皮深 褐色; 小枝 散生小 皮孔, 嫩枝被 柔毛。 叶片轮 廓长圆 形, 连 叶柄长 10 — 20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奇 数羽状 复叶, 叶柄长 1.5 — 4 厘米, 被柔毛 ;小 叶 2 — 5 对, 互生或 近对生 ,小 叶片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平截, 两侧不 对称,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白色, 被微 柔毛, 全缘, 小叶 柄长 1.5 — 2.5 毫米, 被微 柔毛。 圆锥 状聚伞 花序长 2 — 6 厘米, 具 15 — 2 5 花, 被柔毛 ,花序 梗极短 或长达 1.5 厘米; 苞片 细小, 钻形, 被 柔毛; 萼片红 紫色,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近基部 较密; 花瓣紫 红色至 白色, 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9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10, 外轮 5 枚较短 ,长约 2.5 毫米, 无花药 ,内轮 5 枚较长 ,具近 圆形的 花药, 花 丝丝状 ,长约 5 毫米; 子房 卵形, 长约 3 毫米, 5 室, 疏被微 柔毛, 花柱 上毛被 稍密。 浆果轮 廓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通常 5 棱, 橫 切面呈 星状, 生时 绿色, 成 熟时为 腊黄绿 色; 种子 多数, 黑色。 花期 3 — 8 月 ,果期 6 — I 2 月。 河口、 富宁、 景洪、 耿马、 勐腊 等地有 栽培;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有 分布。 马来 西亚等 地 亦有。 现热 带地区 已广泛 栽培。 
酢 浆草科  99  果实 多汁, 为南方 优良佳 果之一 ;果可 药用, 能生津 止渴、 治风热 ;叶有 利尿、 散 热毒、 止痛、 止血的 功效。  2 感 应草属 Biophytum DC —年生 、多 年生草 本或亚 灌木。 茎不 分枝或 分枝, 基部 通常木 质化。 叶聚 生于茎 顶或. 簇生于 枝端, 奇 数羽状 复叶, 由于顶 生小叶 退化成 刚毛状 而似偶 数羽状 复叶, 具基 部膨大 的叶柄 ;小叶 数对, 对生, 小叶片 通常长 圆形, 偏斜, 下部小 叶较小 ,向 上逐渐 增大, 通常具 有 对触动 敏感的 特性。 假伞 形花序 或头状 花序具 数花, 腋生或 顶生。 萼片 5, 披针形 ,覆 瓦状 排列; 花瓣 5, 黄色, 稀紫色 ,旋转 排列; 雄蕊 10, 排成 2 轮, 全部 具药, 花丝分 离或基 部合生 ,外 轮较内 轮短; 子房 上位, 5 室, 每室 具多数 胚珠, 花柱 5, 分离, 柱头 头状。 蒴果 卵形至 长圆形 ,室背 开裂, 有时开 裂至近 基部成 5 个开展 的果瓣 ;种子 多数, 具肉质 的外种 皮; 胚乳 肉质, 胚直。 约 70 种, 分布于 热带及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4 种, 分布于 南部; 云南 均产。 ■ 分种 检索表 1(4) 草本, 茎不 分枝; 叶 聚生于 茎顶, 通常 无毛, 稀散 生毛。 2( 3 ) 植株高 13 — 27 厘米; 有小叶 5—13 对; 花 4 一 8 朵 排列成 假伞形 花序, 具长的 花序梗 ;花 瓣黄色 1. 感应草 B. sensitivum 3(2) 植株高 5 — 12 厘米; 有小叶 2 — 6 对; 花数朵 簇生于 茎顶, 无花 序梗; 花瓣 橙黄色 或红色 2./J 、感应 草 B. apodiscias 4( 1 ) 亚灌木 ,茎具 分枝; 叶聚生 于分枝 顶端, 叶背 被毛。 5(6) 成熟 叶面近 无毛, 背面散 生毛; 花序梗 比叶长 ,有 5 — 6 花 3.华 感应草 B. thorelianum var- sinense 6( 5 ) 成熟叶 两面密 被或疏 被毛; 花序梗 比叶短 ,有 1 一 5 花 4. 分枝 感应草 B. esquirolii 1. 感应萆 小姑 娘草、 吓虎草 (云南 ), 羞礼花 (台湾 ) Biophytum sensitivum (L.) DC. (1824); Roxb. (1832); Edgew. et Hook. f. in Hook. f. (1874); Forb. et Hemsl. (1886); Will. (1894), (1911); Guill. in Lecte. (1911)*; Merr. (1928); Knuth in Engl. (1930); 海南 植物志 (1964)*; Hara (1966)*; 图鉴 (1972)*; Fl. Taiwan (1977)*. Oxalis sensitiva L. (1753); Lour. (1790); Roxb. (1832). 多年生 草本, 高 13 — 2 7 厘米, 通常 基部木 质化。 主 根直, 具多数 纤维状 侧根。 茎单 一, 不分枝 ,高 8 — 20 厘米, 圆柱形 ,粗 1 一 2 毫米, 疏被微 柔毛。 叶 多数, 聚生于 茎顶端 ;叶 片轮廓 狭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叶柄长 0.5 — 2.5 厘米, 和叶 轴均疏 被短柔 毛和长 硬毛, 有小叶 5 — 13 对; 小 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最上部 小叶长 0.6 — 1.4 厘米, 宽 0.2 一 0.9 厘米, 下部 小叶渐 变小, 先端圆 ,常 偏斜, 具小 尖头, 基部 平截或 楔形, 赏不 对称, 边缘 全缘, 两面无 毛或散 生少数 长柔毛 或疏生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 淡绿, 侧 脉细, 数对, 细脉不 
100  云南 植物志  明显; 小叶 无柄; 顶生 刚毛状 的退化 小叶长 1.5 — 2 毫米。 假伞 形花序 数枝, 生于茎 顶端, 具 4 一 8 花, 长 0.5 — 1 厘米, 宽 I 一 1.5 厘米; 花 序梗长 2.5 — 7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花梗长 1- 3 毫米, 被短 柔毛, 每花梗 基部有 数枚披 针形的 小苞片 ,比花 梗短, 被毛; 萼片 5 ,绿 色, 狭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具 5 — 7 条粗壮 的纵脉 ;花瓣 黄色, 匙形, 稍 长于萼 片, 膜质; 雄蕊 10, 分离, 花丝扁 线形, 黄色, 疏被微 柔毛, 花药近 圆形, 土 黄色; 子 房近球 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疏被 柔毛。 蒴果阔 倒卵形 ,长约 3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成熟果 开裂至 基部; 种子 多数, 红色, 卵形, 长不足 1 毫米, 表 面密具 乳头状 突起。 ' 花果 期 7— 11 月。 产河口 、屏边 、富宁 、元阳 、勐腊 、盐津 ,生 于海拔 130 — 620 米的次 生林缘 、草地 或园地 里; 台湾、 广东、 广西、 湖北、 贵州 也有。 亚、 美、 非三大 洲的热 带地区 均产。 全草 入药, 可安胎 ,治神 经衰弱 、失眠 、脱肛 、子宫 脱垂, 外敷治 黄水疮 、带 状泡疹 Q 2. 小 感应萆 图版 30, 1-3 鸡 笼笼草 (梁河 ), 扁 粘草、 荷包草 (腾冲 ), 安胎药 、筋 骨草、 吓唬草 (云南 ) Biophytum apodiscias (Turcz. ) Edgew. et Hook.f. in Hook.f. (1 874); Guill. (1909); Fober (1913). Biophytum sessile (Buch. -Ham.) Knuth in Engl. (1930) p. p., syn. p. p. excl. Hu, wang et Hsia (1938); C. Y. Wu (1946); Oxalis sessile Buch. -Ham. in Wall. (1828), nom. nud.; Baill. (1886), descr.; O.apodescias Turcz. (1863). 一年生 草本, 高 5 — 12 厘米。 主 根细, 具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 单一, 不分枝 ,高 3 — 8 厘米, 圆柱形 ,粗 0.5 — 1 毫米, 被向下 弯曲的 柔毛。 叶聚 生于茎 顶端; 叶片轮 廓狭倒 披针状 长圆形 ,长 0.5 — 3 厘米, 宽 0.2 — 1 厘米; 叶柄长 0.3 — 0.5 厘米, 和叶轴 均疏被 柔毛, 有小叶 2 — 6 对; 小 叶倒卵 形或长 圆形, 最上部 小叶长 0.3 — 0.7 厘米, 宽 0.2 — 0.5 厘米。 下 部小叶 较小, 先端圆 ,常 偏斜, 无小 尖头, 基部钝 楔形或 稀平截 ,不 对称, 边缘 全缘, 两面无 毛或疏 生缘毛 ,侧脉 数对, 纤细; 小叶 无柄; 顶生刚 毛状的 退化小 叶极细 ,长 1 一 1.5 毫米。 花 单生, 数朵 簇生于 茎顶, 花梗 纤细, 长 2 — 3 毫米, 无毛; 苞片 数枚, 披针形 ,较花 梗短, 被毛; 萼片 5, 狭披 针形, 长约 4 一 5 毫米, 无毛或 近无毛 ,具 5 条 纵脉; 花瓣橙 黄色或 红色, 狭长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膜质; 雄蕊 10, 比花 瓣短, 花丝 丝状, 疏被 腺毛, 下部 1/4 合生, 花药长 圆形; 子房卵 珠形, 长 不超过 1 毫米, 无毛, 花柱 5, 比子 房长, 被 柔毛。 蒴果卵 状球形 ,长约 2 毫 米, 无毛, 成熟时 开裂至 基部; 种子 数枚, 棕色, 卵形, 极小, 表 面密具 乳头状 突起。 花果 期 8—10 月。 产 腾冲、 梁河、 景东、 云县、 孟连、 勐腊, 生 于海拔 850 — 1 60G 米的 松林下 草丛中 印度东 北部和 缅甸有 分布。 全草有 温肾、 健脾胃 、安胎 固脱的 功效。 3. 华 感应草 Biophytum thorelianum Guill. var. sinense Guill. (1909); Knuth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3). 亚灌木 ,高 10 — 30 厘米。 主根 粗壮, 具多数 侧根。 茎 单一, 具 极少的 分枝或 几不分 枝, 上部被 黄色、 向下 的毛, 下部 无毛。 叶多数 ,聚生 于小枝 先端; 叶 片轮廓 狭倒披 针状长 
酢 浆草科  101  图版 30 、. '小樣 应草 Biophytum apodiscias (Turcz.) Edgew. et Hook, f., 1. 全株, 2. 果, 3. 种子; 4— 5. 分枝感 应草 B. esquirolii Levi.. 4. 全株, 5. 成 热果。 (杨建 昆绘) 
102  云南 植物志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具 6 — 15 对 小叶;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被毛; 最上部 小叶倒 卵形, 长 约 1 厘米, 先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急尖, 中部 小叶长 圆形, 较小, 先端 平截, 具小 尖头, 基部 平截, 不 对称, 最下部 小叶近 圆形, 最小, 先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平截, 幼叶 两面密 被毛, 成 熟 叶面近 无毛, 背面散 生毛, 全缘, 侧脉不 明显; 小叶 无柄; 顶生 刚毛状 退化小 叶长约 2 毫米。 花序 数枝, 生于 枝顶, 花序 梗长达 16 零米, 被柔毛 ,具 5 — 6 花;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 毛; 苞片狭 三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中脉极 隆起、 并延伸 呈刺状 ,疏 被毛; 萼片披 针形至 卵形, 长 3 — 5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里面 无毛, 具 数条平 行脉; 花瓣淡 红色, 长为 萼片的 2 倍, 无毛; 雄蕊 基部近 合生, 花药 卵形; 子房 卵形, 花柱 钻形, 疏被 柔毛。 蒴果近 球形; 种子卵 圆形, 稱 压扁, 具纵向 小瘤。 产蒙自 、勐腊 ,生于 海拔约 200 米的 江边、 沙地矮 草丛中 ;四川 也有。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B.thorelianum Guill. var. thorelianum) 的 区别在 于花序 梗比叶 长, 花瓣淡 红色; 原变 种花序 梗长仅 1 厘米, 比叶短 ,花瓣 白色。 全草 入药, 能止血 ,治肛 肿大、 子宫 脱垂。 4. 分枝 感应草 图版 30, 4 一 5 Biophytum esquirolii "vl. (1913); Knuth in Engl. (1930); Merr. (1934); Merr.et Chun (1935);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in nota. 亚灌木 ,高 10 — 40 厘米。 主根 粗壮, 有少 数侧根 和多数 纤维状 细根。 茎单一 ,具 2 — 4 分枝, 极稀不 分枝, 被紧贴 向下的 柔毛, 基部木 质化, 无毛, 下部粗 1.5 — 3 毫米。 叶 多数, 聚生 于伸长 或縮短 的分枝 顶端; 叶片轮 廓狭倒 披针状 长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有 5 — 15 对小 叶;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和叶 轴均被 伸展的 柔毛; 最上部 小叶倒 卵形, 长 Q.6 — 1.5 厘米, 先端圆 ,具小 尖头, 基部 楔形, 常偏斜 ,中部 小叶长 圆形, 先端圆 或平截 ,基部 平截, 不 对称, 下部小 叶最小 ,近 圆形, 小叶两 面密被 或疏被 紧贴的 柔毛, 全缘, 侧脉 数对, 细脉 网结; 小叶 无柄; 顶 生刚毛 状退化 小叶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 数枝, 生 于分枝 顶端, 花 序梗长 (2 — ) 3 — 7 (-9) 厘米, 被向下 柔毛, 有 1 一 5 花; 花梗 纤细, 长 0.3 — 0.5 (— 1) 厘米, 被短 柔毛; 苞片 数枚, 狭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被毛; 萼片狭 披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里面 无毛, 具 5 — 7 条 纵脉, 果时较 粗壮; 花瓣白 色或淡 红色, 狭楔形 ,长 7 — 9 毫米, 膜质; 雄蕊 10, 花丝扁 线形, 淡紫色 ,近基 部合生 ,内 轮长约 4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外 轮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花药 卵形, 黄色;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线形, 长为 子房的 2 — 3 倍, 疏 被短柔 毛。 蒴果近 卵球形 ,长 3 — 4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种子 数枚, 棕 红色, 卵球形 ,长约 1 毫米, 表 面密具 乳头状 突起。 花果期 6 — 11 月。 产景东 、临沧 、沧源 、孟连 、元阳 、大关 ,生 于海拔 380 — 1 350 米 的混交 林下或 灌丛草 坡; 广西、 贵州、 广东、 湖 北也有 分布。 3. 酢 浆草属 OxalU L. —年 生或 多年生 草本, 直立或 斜卧。 茎有 或无, 有 时具鳞 茎或具 发达的 根茎。 叶互生 或全部 基生; 叶 片掌状 3 至多 小叶, 通常 3 小叶, 极稀 单叶, 小叶 全缘, 倒心形 ;无托 叶或有 托叶。 花单生 或多花 组成聚 伞花序 或假伞 形花序 或伞房 花序, 花序梗 基生或 腋生; 萼片 5, 
酢 浆 草 科  103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黄色、 红色或 紫色, 稀白色 ,旋转 状排列 ;雄蕊 10, 排成 2 轮, 外轮 5 枚 较短, 与萼片 对生, 内轮 5 枚较长 ,与花 瓣对生 ,全 部具药 或外轮 不育或 无药, 花丝 基部连 合或 分离; 子房 5 室, 每室, 1 至多数 胚珠, 花柱 5, 分离, 柱头 头状。 蒴 果室背 开裂, 果瓣宿 存于中 轴上, 有多数 种子; 种子具 肉质的 外种皮 ;胚乳 肉质, 胚直。 约 800 种, 是本 科最大 的属, 遍布 全球, 主 产南非 和中、 南美。 我国约 10 种, 南北均 有; 云南 5 种。 |^;'- i v. ^^mm: 分种 裣索表 ' : .4^^K<a|iM!l«* • . 1(2) 植株 具茎, 基部无 鳞茎; 茎生叶 互生; 花 序腋生 1. 酢浆箪 O.cornicvlata 2( 1 ) 植株几 无茎, 基部具 鳞茎; 叶 和花序 基生。 3(4) 花 5 — 12 朵组 成伞房 花序; 小叶圆 状倒 心形; 植 株基部 有多数 白色. 呈莲 座状排 列的小 鳞茎和 倒 圆锥形 的主根 2. 红花 酢桨草 O.corymbow 4(3) 花单生 ;小 叶倒心 形或倒 心状三 角形。 5( 8 ) 植株较 粗壮; 根茎具 覆瓦状 排列的 鳞片状 叶柄基 ;花长 1.4 一 1.8 厘米。 6(7) 鱗片状 叶柄基 暗棕色 ;叶柄 被卷曲 柔毛, 小叶倒 心状三 角形, 两 面被毛 •• 3. 山 酢浆草 0.griffithii 7(6) 鳞片状 叶柄基 灰白色 ;叶 柄无毛 或散生 柔毛, 小叶倒 心形, 叶面近 无毛, 背面 疏被毛 4. 酸 酢浆草 O.acetoaella 8(5) 植 株纤细 柔弱; 根茎具 数个疏 离的小 鳞茎, 鳞 片石灰 白色, 加厚; 花较小 ,长 1 一 1.3 i 米 S. 白销 酔浆草 O.leucolepi* 1. 舴桨萆 (唐 本草) 酸角草 、黄花 酢浆草 、老鸦 腌菜、 酸爪草 (云南 ), 酸味草 (广州 )、 老 鸭嘴、 满天星 (图 鉴), 鸠酸 (唐 本草) Oxalis corniculata L. (1753); DC. (1824); Benth. (1861); Edgew. et Hook, f. in Hook. f. (1874); F ranch. (1884); Forb. et Hemsl. (1886); Knuth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3); 海南 植物志 (1964);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Fl.Taiwan (1977)*. Oxalis repens Thunb. (1781)*; 广州 植物志 (1956)*; O. corniculata /9. repens (Thunb.) Zucc. (1829—1830); Knuth in Engl. (1930);^ O.taimoni Yamamoto (1932). 草本, 主 根直, 粗达 0.7 厘米, 具多 分枝, 呈暗 褐色。 茎柔弱 ,通常 平卧, 常为 紫色、 红 色或带 紫斑, 长达 50 厘米, 粗 1 一 2 .5 毫米, 具多数 分枝, 疏 被灰色 柔毛, 节生 常生不 定根。 叶极 多数, 互生; 叶柄长 2 — 7 厘米, 被柔毛 ;叶 片掌状 3 小叶, 小 叶片倒 心形, 长 0.5 — 1.5 厘米, 先端 凹缺, 有 时深达 1/3 处, 基部宽 楔形, 叶面 绿色, 近 无毛, 边 缘具长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有时带 红色, 疏 被紧贴 柔毛, 沿中脉 较密; 小叶 无柄。 花 单生或 2 — 6 朵组成 假伞形 花序, 腋生, 花 序梗长 1 一 7 厘米, 被短 柔毛; 苞片 数枚,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4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 里面 无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绿色, 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外 面密被 短柔毛 ,里面 无毛; 花瓣 黄色, 狭倒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膜质; 花丝 线形, 淡黄 绿色, 内轮长 约 5 毫米, 外 轮长约 3 毫米, 均有 花药, 花药 卵形, 黄色; 子房圆 柱状, 长约 3 毫米, 密被短 
104  云南 植物志  柔毛,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被短 柔毛。 蒴果近 圆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粗 2 — 3 毫米, 绿色, 密 被灰色 短柔毛 ,有 5 条 纵沟, 有多数 种子; 种子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褐红色 s 具数条 横向绉 纹。 花 果期几 全年。 - 分 布几遍 全省, 生 于海拔 (350 — ) 1 000 — 3 400 米的 路边、 山坡草 地或林 间空地 ;我 国南 北各地 均有。 世界亚 热带北 缘及热 带地区 亦产。 全草 入药, 有清热 解毒、 活血、 散瘀、 利尿、 消肿、 止血的 功效。 2. 红花 酢浆草 (广 州植 物志) 老鸦酸 (河口 ), 铜锤草 (图鉴 ), 大 酸味草 (广州 ), 紫花 酢浆草 (台湾 ) Oxalis corymbosa DC. (1824); Merr. et Chun (1924); 广州 植物志 (1956)*; 海 南 植物志 (1964)*;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2)*; Fl. Taiwan (1977). Oxalis martiana Zucc. (1824); Forb. et Hemsl. (1886); Knuth in Engl. (1930).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主根倒 圆锥形 ,长 3 — 4 厘米, 有多 数侧根 和纤维 状 细根, 灰色。 植株基 部具多 数呈莲 座状排 列的小 鳞茎, 鳞茎 轮廓近 圆形或 卵形, 长 0.5 — 1 厘米, 由数枚 白色鳞 片组成 ,外部 鳞片披 针形, 膜质, 背部有 3 条 粗壮的 纵棱, 近 基部被 缘毛, 外面疏 被柔毛 或无毛 ,内 部鳞片 卵形, 加厚。 茎无。 叶数枚 基生; 叶柄长 15 — 25 厘 米, 散生 柔毛; 掌状 3 小叶, 小叶片 圆状倒 心形, 长 1 一 4.5 厘米, 宽 1.2 — 5.5 厘米, 先端弯 缺, 基部宽 楔形、 圆形或 平截, 两面疏 被紧贴 的柔毛 及散生 暗红色 瘤状小 腺体, 有时无 ;小叶 无柄。 伞房花 序基生 ,花葶 与叶柄 等长或 稍长, 疏被 柔毛, 不 分枝或 上部具 2 分枝, 具 5 — 12 花; 苞片 数枚, 卵形至 披针形 ,长 1.5 — 3 毫米, 外面疏 被毛, 里面 无毛; 长梗长 1 一 4 厘米, 疏被 柔毛; 萼片淡 绿色, 披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外面疏 被毛, 里面 无毛, 先端具 2 个红色 、长 形的小 腺体; 花瓣淡 紫红色 ,向 下颜色 渐淡, 下部淡 绿色, 狭楔状 倒卵形 ,长 1.2 — 1.4 厘米; 花丝 线形, 外轮长 2 — 3 毫米, 内轮长 5 — 6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近基部 合生, 均具 花药, 花药 小, 淡 红色; 子房椭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密被短 柔毛。 蒴果短 条形, 长 1.7— 2 厘米, 被毛。 花期 6 — 9 月。 为昆明 、河口 、富宁 等地的 杂草; 我国南 北各地 都有, 常成片 逸生。 原产 美洲热 带地区 o 全草 入药, 有 清热、 消肿之 功效。 3. 山 酢浆萆 (图鉴 ) 图版 31, 1-2 红 雀草、 飞天鹅 (云南 ), 山 酢浆草 (台湾 ), 三块瓦 Oxalis griffithii Edgew. et Hook.f. in Hook. f. (1874); Forb. et Hemsl. (1886); Fedde (1922); Knuth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3); Chun (1934); 图鉴 (1972)*. ' Oxalis japonic a Franch. et Sav. (1879); O.acetosella L. subsp. griffithii (Edgew. et Hook.f.) Hara (1955), (1966), (1979); O.acetosella L. subsp. japonic a (Franch. et Sav.) Hara (1962)*; Fl. Taiwan (1977)*. 草本, 高 7 — 20 厘米。 主根圆 柱形, 具多数 纤维状 须根; 根茎 斜卧, 长 5 — 7 厘米, 粗 约 4 毫米, 盖以覆 瓦状排 列的鳞 片状叶 柄基, 叶 柄基暗 棕色, 卵^, 长 3 — 5 (-7) 毫米 : , 先 端钝或 平截, 被毛。 茎无。 叶 数枚, 全部 基生; 叶柄带 红色, 长 6~^18 厘米, 疏被卷 曲柔毛 i 叶 片掌状 3 小叶, 小叶片 倒心状 三角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先端宽 弯缺或 
图版 31 、 1一2. 山 酢浆草 Oial" griffithii Edgew. et Hook, f., 1. 全株, 2. 雄蕊和 雌蕊; 3.白» 酢浆草 O. leucolepi Diel» 全株。 (:肖 溶绘)  抖  草  浆  
106  云南 植物志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两 面均被 紧贴的 柔毛, 具 缘毛; 小叶 无柄。 花 单生于 基生花 葶上, 稀 具 2 花' : 花葶长 6 — 15 厘米, 粗约 1.5 毫米, 被伸 展的长 柔毛, 上部毛 较密, 中部具 2 枚苞 片; 苞^ 对生, 披针形 或卵形 ,长 2.5 — 4 厘米, 被长 柔毛, 先端毛 较密; 萼片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外面密 被至散 生柔毛 ,有 时仅具 缘毛; 花瓣花 蕾期淡 红色或 白色, 盛开 或凋萎 时变白 色, 但 脉纹仍 淡红色 7 狭倒 卵形, 长 1.4 一 1.7 厘米, 先端圆 、平截 或稀微 凹缺, 膜质; 花丝扁 钱形, 外轮长 4 一 5 毫米, 内轮长 7 — 8 毫米, 基部 合生, 无毛, 均具 花药, 花药 卵形, 极小; 子 房卵形 ,长 3 — 4 毫米, 无毛, 花柱 线形, 长 6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蒴果绿 色转黄 ,成 熟时褐 色, 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5—10 毫米, 无毛, 有数枚 种子; 种子卵 形., 长 2.5 — 3.5 毫米, 有数 条纵向 绉纹。 花 果期几 全年。 ' 产全省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1 100 — 3 4 00 米的林 下或灌 丛下; 我国长 江以南 均有。 喜马 拉雅地 区和日 本也有 分布。 全草 人药, 有利尿 解热、 止血、 止痛、 舒筋 活血, 止咳等 功效。 外用 于水、 火 烫伤。 4. 酸 舴浆草 Oxalis acetosella L. (1753); DC. (1824); Edgew. et Hook.f. in Hook. f. (1872); Forb. et Hemsl. (1886); W.W.Smith (1913); Knuth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3); Hara (1966), (1979). 草本, 高 8 — 12 厘米。 根细, 灰 白色。 根茎 斜卧, 长达 9 厘米, 粗 1 一 2 毫米, 盖 以覆瓦 状排 列的鳞 片状叶 柄基, 叶柄基 灰白色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钝或 平截, 具 簇毛。 茎 无。 叶 3 — 6 枚, 基生; 叶柄长 5 — 12 厘米, 无毛 或散生 柔毛; 叶 片掌状 3 小叶, 小叶 片宽倒 心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1.2 — 2.7 厘米, 先端深 凹缺,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叶 表面近 无毛, 背面 疏被 紧贴的 柔毛, 具疏 缘毛; 小叶 无柄。 花 单生于 基生花 葶上; 花葶长 5 — 10 厘米, 最上部 密被 柔毛, 其余近 无毛, 上部具 2 枚苞片 ;苞片 对生,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5— 7 毫米, 外面疏 被毛至 近无毛 ,里面 无毛, 具 缘毛; 花 瓣粉红 色或稀 白色, 具紫色 条纹, 倒卵形 ,长 1.4 一 1.8 厘米, 先端圆 或波状 ,基部 具黄色 斑点; 花丝扁 线形, 外轮长 4 一 6 毫 米, 内轮长 6 — 8 毫米, 基部 合生, 无毛, 均具 极小的 花药; 子房 卵形, 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 柱线形 ,长近 1 厘米, 无毛。 蒴果卵 状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期 5 — 8 月。 产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 800 — 3 300 米的 林下; 东北、 西藏、 四川 也有。 东亚 和北美 均有 分布。 5. 白鳞 酢浆草 图版 31, 3 Oxalis leucolepis Diels (1912); Knuth in Engl. (1930); Hand. -Mazz. (1933). 细柔弱 草本, 高 5 — 15 厘米。 主根直 ,有 纤维状 细根。 根茎 横走, 纤细, 白色, 粗不 足 1 毫米, 具 数个疏 离的小 鳞茎, 鱗茎由 少数鳞 片覆瓦 状排列 而成, 鳞片 卵形, 长 2 — 3 毫 米, 加厚, 石灰 白色, 常 在其基 部生不 定根。 茎无。 叶 少数, 基生; 叶柄长 2 .5 — I 2 厘米, 膜 质, 无毛; 叶片 3 小叶, 小叶 片宽倒 心形, 长 0.6 — 1.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先端 深凹,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两 面疏被 紧贴的 柔毛, 有时近 无毛; 小叶 无柄。 花 单生于 基生花 葶上, 花葶长 4-14 厘米, 先端密 被柔毛 ,向下 渐疏, 至下部 无毛; 苞片 2 枚, 对 生于花 葶中部 以上, 披针 形, 长 1.5 — 2 毫米; 萼片淡 绿色, 披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近无毛 ;花瓣 白色, 稀粉^ ;色, 下部 有紫色 条纹, 狭倒披 针形或 近楔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膜质, 先端 2 裂; 花丝 丝状, 淡' 绿色, 外 
五 桠果科  107  轮 稍短, 内轮长 3 — 4 毫米, 均具 花药, 花药小 ,白色 ;子房 绿色, 长圆 形或近 球形, 长 1 一 I. 5 毫米, 花柱淡 绿色, 长 4 一 4 .5 毫米。 蒴果 卵状圆 球形, 长 3 — 4 毫米, 幼时 绿色。 花期 6— 8 月。 产滇 西北, 生 于海拔 2 600 — 3 800 米的 林下或 草坡;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也 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85. 五 | 亚果科 Dilleniaceae nom. conserv. 乔木、 灌木 或木质 藤本, 稀为亚 灌木或 多年生 草本。 单叶 互生, 稀 对生, 叶片革 质或坚 纸质, 全缘或 具锯齿 ,稀羽 状深裂 ,侧脉 多数, 平行而 凸起; 具叶柄 ;托叶 无或成 翼状, 贴生 于叶柄 ,常 早落。 花两性 或单桎 ,辐射 对称, 排列成 顶生或 腋生的 聚伞状 或总状 花序, 或单 生; 萼片 3 — 20 (国产 者通常 5 枚), 分离 或基部 合生, 覆瓦状 排列, 宿存; 花瓣 3 — 5, 稀不 存在, 覆瓦状 排列, 在芽中 常皱褶 ,通常 白色或 黄色, 早落; 雄蕊 多数至 3 枚, 稀有 定数, 离 生或基 部联合 ,通常 宿存, 最外 者有时 为退化 雄蕊; 花药 底着, 2 室, 药室 侧生或 内向, 纵裂 或近顶 孔开裂 ;心皮 10 — 1, 分 离或着 生于中 央圆锥 形的花 托上, 形 成一个 似乎是 多室至 2 (一 1) 室的 子房; 胚珠 1 至 多数, 直立于 子房室 的基部 或侧膜 胎座上 ,花柱 分离。 果为瞢 突或浆 果状, 种子 多数至 1 颗; 种子具 胚乳及 一通常 为红色 的鸡冠 状突起 或条裂 的假种 皮; 胚 微小, 劲直。 约 10 属, 400 余种, 产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大洋洲 (澳大 利亚) 尤多。 我国有 2 属, 5 种, 产西 南部至 南部; 云南有 2 属, 4 种。 产«^考考>寒^»蘑予^ "分, 属 检' 索表 ^^^mmp^mh K 2 ) 直立 乔木或 灌木; 花丝 顶端不 扩大, 药室 平行; 心皮 5 或 多数, 着 生在中 央圆锥 形的花 托上, 形 成 5 至多 室的假 子房, 花瓣 黄色或 白色; 心 皮成熟 吋肉质 1. 五 扭果属 Dillenia 2( 〖 ) 藤本 或攀援 灌木; 花丝顶 端扩大 ,药室 明显向 下叉开 ;心皮 1 一 4, 分离; 花瓣 白色; 心皮 成熟吋 干燥 ; 2. 锡叶 藤属 Tetracera 1. 五 flE 果属 * Dillenia L. 常绿^ 落叶 乔木, 或 灌木。 单叶 互生, 具羽 状脉, 全 缘或具 明显的 浅波状 小齿; 叶柄常 具早落 或部分 或全部 宿存的 阔翅, 幼时 抱茎。 花 黄色或 白色, 单生于 枝顶或 叶腋内 ,或 1 至 数朵簇 生于无 叶的侧 枝上, 或组 成总状 花序; 苞 片小, 早落 或无; 小苞 片明显 或无; 萼片 (4-) 5 (一 6), 稀更多 或更少 ,花后 增大, 宿存; 花瓣 5 或有 时缺, 倒卵形 ,早落 ;雄蕊 多数, 分离, 等 长或不 等长, 2 轮, 外轮雄 蕊有时 不发育 ;花药 线形, 药室 平行, 顶孔 开裂或 纵裂; 心皮 4 一 2 0, 环生于 圆锥状 凸起的 花托上 ,胚珠 多数, 花柱 丝状或 线形, 或多或 少展开 ,柱 头 通常不 明显。 果球形 ,具肥 厚的宿 存萼, 沿 腹缝线 开裂, 与 萼片呈 放射状 展开, 或不开  • 本厲 的中文 名称, 有的书 籍采用 拉丁文 译音, 即第伦 挑厲。 
108  云南 植物志  裂, 包 藏在扩 大并增 厚的萼 片内; 种子具 假种皮 或无, 无毛 或稀具 细刺, 假 种皮肉 质或腠 质。 约 60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大洋洲 和马达 加斯加 等地。 我国有 3 种, 产 广东、 海南和 云南 5 云 南均有 o 本属植 物的一 些种的 不开裂 的果实 可食, 也可作 果酱, 种子 可作咖 喱粉; 木材 可作家 具和建 筑材料 ;在热 带地区 有些种 为观赏 植物, 如 五桠果 (D. indica L.)。 分种 检索表 1(2) 花大, 直径 15 — 20 厘米, 单生于 枝顶; 果大, 直径 8 — 10 厘米; 种子 肾形; 叶片 长画形 1, 五枉果 D. indie* 2( 1 ) 花 较小, 直径 不超过 13 厘米, 簇生 于无叶 老枝上 或组成 顶生总 状花序 ;果^ 、,直 径 1.5 — 5 厘 米; 种子卵 形或倒 卵形; 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3( 4 ) 花小, 直径 2 — 3 厘米, 5-7 (-25) 朵簇 生于无 叶的老 枝上, 先叶 开放; 萼 片两面 无毛; 果直 约 1.5 厘米, 种子 卵形; 落 叶乔木 2. 小花 五抂果 D. pentagyn* 4(3) 花大, 直径 10 — 13 厘米, 排列成 顶生总 状花序 ,长 1.5 — 7 厘米; 萼片外 面密被 锈色长 硬毛; 果 实 直径约 5 厘米, 种子倒 卵形, 暗褐色 ;常 绿乔木 3. 大花 五&果 D. turbinata. 1. 五桠果 (云南 河口, 图鉴) 西 湿阿地 (哈 尼族语 译音) Dillenia indica Linn.(l753); Burm. f.(1768); Miq. (1868); Hook. f. et Thorns. in Hook. f.(1872); Fin. et Gagnep.( 1906), in Lecomte( 1907); Graib(l925); HoogL (1951), (1972), (1952); Blatter (1955)*; Mukerjee (1962); Hara ( 1966); C. R. Rao ( 1967); 图鉴 (1972)*; Whitmore in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illenia speciosa Thunb. (1791); Hook. f. (1857).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达 1.2 米; 树干常 弯曲, 树皮 平滑, 厚, 橙 褐色或 暗橙红 色,. 常呈 小而薄 的片状 脱落; 幼枝 粗壮, 绿色, 被紧 贴的绢 状毛, 后变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 长 10 — 35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幼树 叶长达 70 厘米, 宽 18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圆 形至 急尖, 边缘具 疏齿, 表面亮 绿色, 仅 沿中脉 被疏长 硬毛, 背面淡 绿色, 除 沿中脉 和侧脉 密被紧 贴的长 硬毛外 ,其余 无毛, 侧脉 25 — 50 对, 平行, 直伸, 直达 齿尖, 表面 平坦, 背面突 起, 三级脉 平行, 背面 突起,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3 — 7 厘米, 具槽, 被紧 贴的长 硬毛。 花单生 枝顶, 直径 15 — 20 厘米, 花梗长 4 一 8 厘米, 向顶端 增粗, 被紧 贴的长 硬毛, 有时具 披针形 的小 苞片, 小苞 片长约 6 毫米, 背面被 硬毛; 萼片 5, 广椭 圆形, 淡黄 绿色, 外面 2 片, 长 40 -50 毫米, 宽 30 — 40 毫米, 里面 3 片, 长 50 — 60 毫米, 宽 祁 一 50 毫米, 先端 圆形, 两面无 毛, 基 部厚达 10 毫米, 宿存; 花瓣 5, 倒 卵形, 白色, 有绿色 脉纹, 长 7 — 9 厘米, 宽 5 — 65 厘米, 先端 圆形, 向基部 渐狭; 雄蕊 多数, 2 轮, 外轮约 550 枚, 长约 15 毫米, 在东中 稍弯, 内轮约 25 枚, 长约 20 毫米, 在 芽中顶 端向外 反折, 花丝 白色; 花药顶 端微凹 ,药室 线形, 近 顶孔 开裂; 心皮 14 一 20 个, 披 针形, 淡黄 绿色, 着生 在阔的 圆锥花 托上, 长 I 4 毫米, 直径 $ 毫米, 无毛, 有胚珠 40 — 80 粒; 花柱 线状披 针形, 伸展, 长约 25 毫米, 白色。 果近 球形, 淡 黄绿色 ,直径 8 — 10 厘米, 不裂, 包藏于 增大的 萼片内 ,每果 内 有种子 5 粒或 更多; 种子 
五 桠果科  109  肾形, 黑色, 长 4 毫米, 宽 6 亳米, 具细刺 ,无假 种皮。 花期 7 — 10 月 ,果期 10 — U 月。 产屏边 、金平 、麻 栗坡、 河口、 绿春、 思茅、 普洱、 景洪、 勐海、 勐腊 等地, 生 于海拔 220 一 800 (-900) 米的密 林中、 溪旁; 广西 亦有。 广布于 东南亚 各地。 本种果 实酸甜 可食, 木 材可制 家具, 根和树 皮入药 ,有 收敛、 杀菌、 截疟的 功效。 2. 小花 五桠果 (图鉴 ) 图版 32, 7-10 五室 第轮桃 (海南 植物志 ), 大叶山 枇杷、 牛彭 (海南 ) ENllenia pentagyna Roxb. (1795)*, (1832); Buch.-Ham. (1826); Wightet Am. (1834); Hook. f. et Thorns. (1855)et in Hook. f. (1872); Fin. et Gagnep. (1906), (1907); Burk. (1910); Hoogl. (1951), (1952), (1972); Banerji (1953); Mukerjii(1962);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Hara(1966); Whitmoren in Hara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illenia hainanensis Merr. ( 1934). 落叶 乔木, 高 15 (— 25) 米, 胸径达 1 米; 树干常 稍弯曲 ,树皮 平滑, 灰色, 呈薄 片状脱 落; 小枝 粗壮, 无毛。 单叶 互生, 叶片 纸质,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20 — 50 厘 米或更 长, 宽 10 — 20 厘米, 幼树上 者长达 120 厘米, 宽 40 厘米, 先端圆 形或钝 或急尖 ,基部 楔形, 并下延 成狭翅 ,边 缘具浅 波状小 齿或近 全缘, 表面暗 绿色, 无毛或 近无毛 ,背面 绿色, 沿中 肋和侧 脉被紧 贴的长 硬毛, 余无毛 ,侧脉 30 — 50 对, 顶端直 达叶缘 ,微伸 出呈小 齿状; 叶柄 长 1.5 — 5 厘米, 上面 无毛, 下面 或多或 少被粗 伏毛, 两 侧具不 抱茎的 狭翅。 花 5 — 7( — 25) 朵, 簇生于 老枝叶 痕腋内 ,先叶 幵放, 直径 2 — 3 厘米, 花梗长 2.5 — 6 厘米, 无毛; 无小苞 片; 萼片 5, 椭 圆形至 卵状楠 圆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5 — 9 毫米, 绿 色至淡 紫色, 先 端圆形 或钝, 两面 无毛, 边缘 上部具 缘毛; 花瓣 5, 黄色, 倒卵形 ,长 15 — 20 毫米, 宽 5 — 10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向基部 渐狭; 雄蕊 2 轮, 外轮 60 — 卯 枚, 长 2.5 — 4 毫米, 在 芽时稍 弯曲, 内 轮 10 枚, 长 6 — 9 枚, 在芽时 顶端部 分外弯 ,在外 轮雄蕊 外面有 时有退 化雄蕊 20 枚, 花药 线形, 外向 纵裂; 心皮 5 (—6), 长约 3.5—4 亳米, 宽 1.2— 1.5 毫米, 无毛, 每心皮 有胚珠 5 — 2 粒; 花柱辐 射状, 长约 4 毫米。 果 球形, 扁平, 直径约 15 毫米, 黄色、 橙色或 红色, 不 开裂, 近无毛 ,包 藏于增 大的萼 片内; 每 心皮内 有种子 1 (一 2) 粒; 种子 卵形, 长 5 毫米, 直 径 3.5 毫米, 黑色, 无毛, 亦无假 种皮。 花期 3 — 5 月。 产景洪 ,生 于海拔 540 — 700 米的疏 林中潮 湿处或 溪旁; 分布于 海南。 印度、 缅甸、 越 南、 泰国 和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本 种木材 可供建 筑用; 果可制 咖喱, 亦可制 果酱, 并 可作治 咳药。 3. 大花 五桠果 (图鉴 ) 图版 32, 1—6 大花 第伦桃 (海南 植物志 ), 各班肉 、枇 杷树、 山牛彭 (海南 ) Dillenia turbinate Fin. et Gagnep. in Lecte. ( 1906)*, (1907)*; Merr. (1922), (1927); Gagnep. (1938); Masamune (1943); Hoogl. (1951), (1952);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Dillenia heterosepala Fin. et Gagnep. ( 1906)*, (1907)*; Merr. (1930); Gag- nep. (1938); Masamune (1943). 常绿 乔木, 高达 30 米, 胸径达 1 米; 树 皮灰色 或淡灰 绿色; 幼枝 粗壮, 密被锈 色长硬 
110  云南 植物志 
五 桠果科  111  毛, 后变 无毛, 具近 镰刀状 叶痕。 单叶 互生, 叶片 革质, 倒卵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30 (-40) 厘米, 宽 8 — I 4 (-18) 厘米, 先端圆 形或钝 ,稀 急尖, 基部 阔楔形 并下延 成狭翅 状, 边 缘具疏 离的牙 齿或近 全缘, 表面深 绿色, 除沿中 肋被短 硬毛外 ,余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疏被短 硬毛, 沿中肋 和侧脉 更密, 中肋 在上面 凹陷, 背面极 隆起并 具纵棱 及沟, 侧脉 (9 一) 15-22 (-30) 对, 平行, 直达 齿尖, 表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第三级 脉平行 ,背面 凸起, 细脉网 状; 叶柄长 2 — 4 厘米, 上面 具槽, 背面密 被锈色 长硬毛 ,两侧 具狭翅 。总 状花序 顶生, 长 1.5 -7 厘米, 具 2 — 4 花, 总花 梗和花 梗密被 锈色长 硬毛, 花梗长 3 — 20 毫米; 无 苞片; 花直径 10-13 厘米, 萼片 5, 革质, 卵形, 外面 2 枚较大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20 毫米, 里面 3 枚稍 ' 小, 外 面密被 锈色长 硬毛, 具缘毛 ;花瓣 5, 膜质, 倒 卵形, 亮黄色 ,稀白 色或粉 红色, 长 55 — 70 亳米, 宽 35 — 75 毫米, 先端 圆形, 向基部 渐狭; 雄蕊 多数, 2 轮, 外轮约 310 — 325 枚, 长 14-18 毫米, 在 芽中稍 弯曲, 内轮约 25 枚, 长 2 & — 25 毫米, 在芽 中顶端 部分向 外弯, 花丝 淡紫 红色, 花药 黄色, 近顶孔 开裂; 心皮 8 — 9, 披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3 — 3.5 毫米, 无 毛, 每心皮 有胚珠 40 — 4 5 粒, 花柱 展开, 长约 13 毫米, 基 部粗约 0.8 毫米。 果近 球形, 不 裂, 红色, 直径约 5 厘米; 每 心皮有 1 至多颗 种子, 藏 于增大 的宿存 萼内; 种子倒 卵形, 长 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暗褐色 ,无毛 亦无假 种皮。 花期 2 — 5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000 米的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 广东、 海南。 越南 亦有。 本 种果实 可食, 木材可 供建筑 用材。 2. 锡 叶藤属 Tetracera L. 木质藤 本或攀 援灌木 ,极 披散或 有时近 直立状 下垂。 单叶 互生, 粗糙或 平滑, 侧脉平 行, 突起。 花 两性, 芳香, 排列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萼片 4 一 6, 花后不 扩大或 强烈扩 大, 宿存; 花瓣 3 — 5, 白色; 雄蕊 多数, 花丝近 相等, 顶端 扩大, 药 隔大, 药室顶 端彼此 接近, 基部略 叉开, 纵裂; 心皮 1 一 4 , 分离, 具胚珠 4 一 20 粒。 果为 卵形、 革质 的小瞢 荚果, 顶端 具 喙或小 细尖; 有种子 1 一 6 颗, 种子具 流苏状 或条裂 假种皮 ,通常 红色。 40 种, 产热带 地区, 以美洲 最多。 我国有 2 种, 产 南部和 西南; 云南产 1 种。 1. 毛果 锡叶藤 Tetracera scandens (L.) Merr. (1917); Bark, et Bakh. ( 1942); Hoogl. (1951), (1972). Tragia scandens L. ( 1754). 藤本或 小灌木 ,长约 5 米; 树皮片 状龟裂 ,枝灰 褐色, 幼时 被粗伏 毛状长 硬毛。 叶片革 质, 长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4 .5 厘米, 先端钝 ,且短 渐尖, 基部圆 至钝, 边缘 自中部 以上具 细裾齿 ,叶面 绿色, 被长硬 毛状粗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仅 沿主脉 和侧脉 被长硬 毛状粗 伏毛, 余无毛 ,两面 粗糙, 侧脉 9 一 11 对, 平行, 直达 齿尖, 在表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细 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上面 具槽, 被长 硬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多花, 长 10 — 20 (-40) 厘米, 直径 5 — 10 (-20) 厘米, 基部具 1 一 5 片小叶 ,花 序轴、 分枝和 花梗均 被长硬 毛状 伏毛; 苞片和 小苞片 披针形 ,被长 硬毛; 花白色 ,直径 6 — 8 毫米, 萼片 4 (一 $),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具缘毛 ,外面 粗糙; 花瓣 3, 长 3 — 3.5 毫米; 雄蕊 多数, 花丝 丝状, 长 
112  云南 植物志  约 3 毫米, 顶端 扩大; 花药 2 室, 药室顶 端彼此 接近, 基部 叉开; 子房 1 (一 2), 卵形, 被粗伏 毛状长 硬毛; 花 柱长约 3 毫米, 基部 被粗伏 毛状长 硬毛。 瞢 突果斜 卵形, 长约 16 毫米, 被 粗伏毛 状长 硬毛, 具种子 1 粒; 种子近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亮 黑色, 无毛, 具长 2 — 3 毫米 的流 苏状假 种皮。 果期 10 — I 2 月。 产勐腊 、勐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600 — 800 米的 山坡疏 林中。 分布于 越南、 缅甸、 泰国、 安 达曼 群岛、 马 来西亚 西部和 印度尼 西亚。 我国新 记录。 本种叶 粗糙, 通常 用来擦 光木材 和金属 制品, 茎可作 绳索。 本种与 分布于 广西、 广东的 锡叶藤 [T. asiatica (Lour.) Hoogl. ] 外形极 相似, 但后 者的子 房和瞢 突果光 滑无毛 ,萼片 通常为 5 枚, 可以 区别。 106. 番木 瓜科 Caricaceae nom. conserv. 杂草性 乔木或 灌木, 具乳状 汁液, 常不 分枝。 叶具 长柄, 聚生于 茎顶, 通常 浅裂, 叶片 掌状 分裂, 稀全缘 ,无 托叶。 花单性 或两性 ,同株 或异株 ;雄花 无柄或 有柄, 组成下 垂总状 或圆锥 花序, 花萼 5 裂, 裂片 细长, 花冠细 长管状 ;雄蕊 10, 二轮, 着生 于花冠 管上, 花丝分 离或基 部连合 ,花药 2 室, 纵裂, 具退 化子房 或缺; 雌花 较大, 单生 或数朵 成伞房 花序, 花萼 与雄 花花萼 相似, 花冠 管较雄 花花冠 管短, 裂 片最初 靠合, 后来近 分离; 子房上 位, 一室或 具假隔 膜而成 5 室, 胚 珠多数 或有时 少数, 生于 侧膜胎 座上; 花柱 5 , 极短 或几无 花柱, 柱 头分 枝或不 分枝。 浆果 肉质, 通常 较大; 种子 卵囊球 形至椭 圆形, 胚 乳含有 油脂。 4 属, 约 50 种, 产热带 美洲及 非洲, 现 热带至 亚热带 边缘地 区广泛 栽培。 我国 南部及 西 南部引 种栽培 1 属, 1 种。 本科 中多数 种类尚 未发现 用途, 仅有 Jacaratia 属有些 种果可 食用, 如: J. dodeca- phylla 的果有 辛辣味 ,煮熟 可食; 还有 J. heptaphylla 具球 状茎, 有贮 藏水的 作用, 番木 瓜属 (Carica) 植物许 多种类 的果实 可食, 尤以 番木瓜 ( C . papaya) 除作水 果或蔬 菜外, 在医 药上还 有重要 用途。 植 物学家 们对本 科的亲 缘关系 认识不 一致, 认为本 科与西 番莲科 、大 戟科、 葫 芦科和 Achariaceae (我国 不产) 有一定 的亲缘 关系。 有 的学者 认为番 木瓜科 和西番 莲科从 植物体 的结构 、乳 '管 结构和 花瓣类 型都有 一定的 不同, 但从种 子的发 育和子 房的结 构上则 较为相 似; 也 有的则 仅认为 本科与 西番莲 科亲缘 关系极 为接近 。从番 木瓜科 的番木 瓜属和 西番莲 科^ 蒴莲属 (Adenia) 的种类 相比, 大多数 种类的 种皮的 结构极 为接近 ,有 人通过 番木瓜 属植 物的个 体发育 和解剖 学结构 的研究 认为, 这两 个不同 的科、 属的 植物是 非常接 近的。 关于科 的中文 名称, 我国文 献中曾 用过万 寿果科 和番木 瓜科 , 我们 采用了 后者。 1. 番 木瓜属 Carica L. 杂草性 乔木。 茎 不分枝 或有时 分枝。 叶聚 生于茎 顶端, 具长柄 ,近 盾形, 各式 锐裂至 浅裂 (我国 不产) 或掌状 深裂, 稀 全缘。 花单性 或两性 ,同株 或异株 ,雄花 ,通 常成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下 垂花萼 细小, 5 裂, 花冠管 细长, 5 裂, 裂片镊 合状或 螺旋状 排列; 雄蕊 10 
番 木瓜科  113  枚,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互生或 与裂片 对生,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不 育子房 钻状; 雌花, 单生或 数朵组 成伞房 花序, 腋生; 花萼 与雄花 相同, 花冠 5, 具极短 的管或 近分离 ,无不 育雄蕊 ,子 房无柄 ,1 室或由 假隔^ 分成 5 室, 花柱 5, 柱头 有时不 分裂或 分裂; 胚珠多 数或有 时仅少 数, 2 列 或多列 排列于 侧膜胎 座上; 两性花 ,花 冠管短 或长, 雄蕊 5 一 10 。 浆 果大, 肉质, 种 子多数 ,具假 种皮, 外种 皮平滑 多皱或 具剌; 胚 包藏于 肉质胚 乳中, 扁平; 子叶长 椭圆形 。染 色体 数目为 2n = 2x=18 (据 N. W. Simmonds, 1976)。 约 4 5 种, 原产于 美洲热 带地区 ;分布 于中南 美洲、 大 洋洲、 夏威夷 群岛、 菲律宾 群岛、 马来 半岛、 中南 半岛、 缅甸、 印度及 非洲。 我国引 种栽培 1 种; 云 南亦有 栽培。 1. 番木瓜 (台 湾植物 名录) 图版 33 木瓜 (通称 ), 万寿果 (松 村植物 名录、 经济植 物手册 ), 番瓜 (植物 名实图 考), 满地抛 <德 宏), 树冬瓜 (玉溪 ), 马菖蒲 (傣 族语 译音) Carica papaya Linn. (1753); Masters in Hook. f. (1879), in obs.; Merr. < 1927); 广州 植物志 (1956)*; 陈嵘 (1956)*; 海南 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Papaya carica Gaertn. (1791)*. 杂草性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8 — 10 米, 具 乳汁, 木材 软木质 c 茎不分 枝或有 时于损 伤处分 枝, 具螺 旋状排 列的托 叶痕。 叶大, 聚生于 茎顶端 ,近 盾形, 直 径可达 60 厘米, 通常 5 — 9 深 裂, 每裂片 再为羽 状分裂 ;叶柄 中空, 长达 60 — 100 厘米。 花 单性或 两性, 有 些品种 在雄株 上偶尔 产生两 性花或 雌花, 并结成 果实, 亦有 时在雌 株上出 现少数 雄花。 有雌、 雄株 和两性 植株; 雄 花排列 成长达 1 米的圆 锥花序 ,下垂 ,花 无梗, 萼 片基部 连合; 花冠乳 黄色, 花冠管 细管状 ,长约 1.6—2.5 厘米,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1.8 厘米, 宽 4 .5 — 5 毫米; 雄蕊 5 长 5 短, 短 的几无 花丝, 长的花 丝被白 色绒毛 ,子房 退化; 雌 花单生 或由数 朵排列 成伞房 花序, 着生叶 腋内; 花具短 梗或近 无梗, 萼 片长约 1 厘米, 中 部以下 合生; 花冠近 分离, 乳黄 色或黄 白色, 裂片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6.2 厘米, 宽 I. 2 — 2 厘米; 子房 上位, 卵球形 ,无柄 ,花柱 5, 柱 头 数裂, 近流 苏状; 两性 花雄蕊 5 枚, 着 生于近 子房基 部极短 的花冠 管上, 或为 10 枚着生 于较长 的花冠 管上, 排列成 2 轮; 花 冠管长 I. 9 一 2.5 厘米,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2.8 厘米, 宽 9 毫米, 子 房比雌 株子房 略小。 浆 果大, 肉质, 成熟时 橙黄色 或黄色 ,长 圆形, 倒卵 状长圆 形、 梨形或 近球形 ,长 10 — 30 厘米或 更长, 果肉柔 软多汁 ,味 香甜; 种子 多数, 卵球形 ,成熟 肘黑色 ,外种 皮肉质 ,内种 皮木质 ,具 皱纹。 花果期 全年。 栽培于 滇西、 滇南等 热区, 金沙江 等干热 河谷、 坝区也 栽有; 广东、 广西、 福建 南部、 台 湾 等省区 也广泛 栽培。 为 世界热 带和温 暖的亚 热带地 区广泛 栽培的 果品。 番木瓜 果实成 熟可作 水果, 未成 熟的果 实可作 蔬菜或 腌食, 亦可 加工成 蜜饯、 果汁、 果 酱、 果脯及 罐头。 果实 营养价 值高, 每 100 克果 肉中含 蛋白质 0.63— 0.71 克, 脂肪 0.26 — 《70 克, 糖类 1 2 .3 克, 并含有 多种维 生素, 尤 以维生 素甲和 丙含量 最多。 据 中国科 学院云 南热 带植物 研究所 分析, 种 子含油 量高达 29.53%, 可搾油 ;叶 或未成 熟的果 实和肉 同煮, 可使肉 类易于 软化。 番木 瓜在医 药上的 应用, 未成熟 的果实 和各部 流出的 乳汁, 可 提取木 瓜酵素 ,有帮 助消化 蛋白质 的作用 ;果、 叶、 梗均可 药用, 有利湿 消肿, 醒酒 作用, 果 实还可 催乳, 治产妇 乳少。 、 番木 瓜的栽 培品种 很多, 主要 品种有 苏劳番 木瓜、 碧地番 木瓜、 泰国番 木瓜、 南 洋番木 
11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33 番木瓜 Carica papaya L., 1. 植株, 2. 雄花 序的一 段, 3. 雄花 纵剖, 4. 雌花, 5. 果, 6. 果 横剖, 7.叶《 (刘怡 涛绘: 
龙 脑香科  115  瓜 及湖光 51 号番木 瓜等等 ,由于 品种不 同其果 肉味和 果实形 状也有 变异。 116. 龙 脑香科 D ipterocar paceae nom. conserv. 乔木, 木质 部通常 具芳香 树脂。 单叶 互生, 全缘或 浅波状 ,无 锯齿; 具 托叶, 宿 存或早 落。 花呈顶 生或腋 生的总 状花序 或圆锥 花序, 通常偏 向一边 或二列 排列, 两性, 辐射 对称, 芳香; 花萼 杯状, 长或短 ,裂片 5, 覆瓦状 排列或 镊合状 排列, 果时常 膨大或 翅状; 花瓣 5, 通常 旋转状 排列, 分离 或微微 连合; 雄蕊 多数, 稀至 5, 1 一 3 轮或 不规则 排列, 下位 或近周 位, 药 隔具附 属体; 子房上 位或半 F 位, 3 室, 稀 2 室, 每室有 2 枚 胚珠, 下垂 或伸展 倒生, 柱头 不裂或 3 裂。 果实 具种子 1 枚, 具翅, 稀无翅 ,种 子无内 种皮。 约 17 属, 580 种, 除热带 非洲产 2 属外, 全产于 东南亚 的热带 地区。 我国产 5 属, 12 种, 1 栽 培种; 云南有 5 属, 6 种, 1 变种, 栽培 1 种。 本科 植物均 为印度 -马来 植物区 系中组 成热带 森林植 被的优 势种, 其中 不少的 种类为 珍贵 的用材 树种; 树脂中 含有古 芸香脂 ,为 名贵的 香料, 也可 以提取 龙脑、 冰片等 药材。 分属检 I 索表  1(2) 萼片基 部合生 。成 杯状或 钟状, 包住 子房, 但与子 房离生 1. 龙 脑香属 Dipterocarpiw 2( 1 ) 萼片 自基部 分离, 或仅 基部稍 连合。 3(8) 萼片 覆瓦状 排列。 4(5) 果具 2 翅, 稀无翅 ,具 明显的 花柱基 2. 坡垒属 Hope* 5(4) 果具 5 翅, 无花 柱基。 <5( 7 ) 果翅基 部扩大 ,包围 果实, 翅 3 长 2 短 3. 娑 罗双属 Shorea 7(6 ) 果翅基 部狭窄 ,不包 围果实 ,翅 几等长 4. 柳安属 Parasliore* «( 3 ) 萼 片镊合 状排列 S. 青梅属 Vatica  1. 龙 脑香属 Dipterocarpus Gaertn. f. 乔木, 木质 部具白 色芳香 树脂; 托叶大 ,包围 顶芽, 脱落后 ,枝 条留下 环状托 叶痕。 叶革 质, 全缘 或呈浅 波状。 总状 花序, 少花, 花大, 白 色或粉 红色; 萼基部 合生, 成 杯状或 钟状, 包围 子房, 与子房 离生; 雄蕊 多数, 花药 线形, 药隔 附属体 丝状或 芒状; 子房 3 室, 每室 有 2 枚 胚珠。 果实具 1 枚种子 ,有 2 枚由 萼片伸 展成的 长翅。 约 SO 余种, 分布于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律 宾和印 度尼西 亚等。 我国 仅云南 有 2 种及 1 栽 培种。 分种 检索表 K4) 果翅具 3 — 5 脉; 萼管 被毛; 果实直 径大于 3 厘米。 2( 3 ) 果翅长 U — 24 厘米, 花 序有花 6 — 7 (— 9) 朵; 叶柄被 疏毛, 叶基 部楔形 或圆形 1, 纤细 龙脑香 Dipterocarpus gracilis 
116  云南 植物志  3( 2 ) 果序长 8 — 10 厘米, 花 序有花 2 — 5 朵; 叶柄 无毛, 叶基部 圆形或 微心形 2. 东京 龙脑香 D. retusu» 4( 1) 果翅具 1 条脉; 萼管 无毛; 果 实直径 不大于 3 厘米 3. 羯 布罗香 D. turbinatu. 1. 纤细 龙脑香 图版 34, 9-11 Dipterocarpus gracilis Blume ( 1828)*; Koor. in Blume (1845); Schlechtend. et Kurz (1845); Miq. (1860); Fozw. (1911); van Slees. (1927); Symingt. (1936), (1974); Back. (1963); T. Smitinand (1980). Dipterocarpus pilosus Roxb. (1832); Schlechtend. et Kurz (1845); Dyer in> Hook. f. (1874) et (1874); Kurz (1877); Back. (1927); Symingt. (1938). 乔木, 高约 40 米, 具芳香 树脂; 树皮灰 白色, 纵裂; 枝条具 明显的 环状托 叶痕, 具皮孔 ; 托叶大 ,长约 8 厘米, 被棕 褐色的 星状茸 毛或长 茸毛, 有时 脱落。 叶片 革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椭 圆形, 长 16 — 25 厘米, 宽 10 — 17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侧脉 15 — 20 对,. 背 面明显 突起, 被疏星 状毛, 表面后 来脱落 无毛。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11 一 24 厘米, 有花 6 — 7 (-9) 朵, 被疏星 状毛; 萼片 5, 基部 连合成 钟状; 花瓣 5, 螺旋状 排列, 线 状匙形 或倒披 针形, 先端钝 ,长约 4 厘米, 白 色或粉 红色, 芳香; 雄蕊约 30 枚, 长 12 — 15 毫米, 花药 线形, 基部 箭形, 药隔 附属体 芒状; 花柱圆 柱状, 中 部以下 被毛。 果实球 形或扁 球形, 密 被短茸 毛, 2 枚果 翅为线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被疏 星状毛 > 有 明显的 3 — 5 脉。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滇西 (盈江 拉邦坝 ), 生 于海拔 200 — 600 米的 沟谷、 密林 湿润的 地方。 印度、 中南半 岛、 马来 西亚、 印度尼 西亚等 亦产。 木材主 要用于 造船、 车厢、 重型结 构工程 、桥梁 、码头 、地板 、枕 木等; 树脂 可提取 香油, 用作调 制香精 的原料 ,也可 以提取 冰片、 龙脑等 药材。 2. 东京 龙脑香 图版 35, 1-2 Dipterocarpus retusus Blume (1828—1836)*; DC. (1868); Brandis (1895); Koord. in Blume (1900); van Slees (1927); Symingt. (1974); Ashton (1978). Dipterocarpus ton\xnem'xs A. Chev. in Humb. ( 1942)*, suppl. 乔木, 高约 30 — 40 米, 具白 色芳香 树脂; 树 皮灰白 色或棕 褐色, 不开裂 或仅基 部有纵 裂; 枝条 无毛, 具皮孔 ,有 较密的 环状托 叶痕。 叶片 革质, 阔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15 — 28 厘 米, 宽 10 — 15 厘米, 先端 短尖,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全缘或 波状, 叶面被 伏毛, 后脱 落无毛 •, 侧脉 14 一 18 对, 背 面明显 突起。 总 状花序 腋生, 有花 2 — 5 朵, 萼片 5, 2 枚为 线形, 3 枚 为三 角形, 基部 连合成 杯状; 花瓣 5, 螺旋 排列, 长椭 圆形, 先端, 边缘稍 反卷, 长约 6 厘米, 外面密 被鳞片 状毛; 雄蕊约 30 枚, 花药 线状披 针形, 基部成 箭形, 相互 贴连; 子房长 卵形, 被绢 状毛, 3 室, 每室 有胚珠 2 枚, 花柱圆 柱状, 中部以 下被长 绢毛。 果实 卵形, 密 被灰色 短茸毛 , 2 枚果翅 为线状 披针形 ,鲜时 红色, 长 19 一 2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圆形, 具 3-5 脉, 被疏星 状毛。 花期 5 — 7 月 ,果期 11 月至 2 月。 产河口 、金平 、绿春 、江城 、盈江 、屏边 ,生 于海拔 600 — 1 000 的河谷 、溪边 、石 灰山等 潮 湿的密 林中。 印度、 缅甸、 越南、 马 来半岛 至爪哇 等均有 分布。 木材 含树脂 丰富, 暗灰 褐色, 边材和 心材无 区别, 纹 理结构 均匀, 材质略 硬重, 不难切 
图版 34 1 一 8. 版 纳宵梅 V«ties xishuanbannaensis G. D. Tao et J. H. Zhang. 1. 花枝, 2. 叶, 3. 花, 4. 诧, 上的 S 状毛 (放大 ), 5. 雌花去 花摊, 6. 花 柱上段 (放大 ), 7. 雄蕊背 腹面, 果; 9-11. 纤细 龙脑香 Dipterocarpus gra- cilis Bl., 9. 果枝, 10. 果, 11. 幼 叶边缘 的缘毛 (放大 )。 (曾 孝濂、 刘怡 涛绘) 
11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5 I 一 2. 东京 龙脑香 Dipterocarpw rctusus Bl., 1. 果枝, 2. 雄蕊示 花药基 部貼连 (放大 ); binatus Gaerta. f., 3. 果, 4. 雄蕊 (放大 )。 (刘怡 涛绘)  羯 布罗香 D. tur- 
龙 脑香科  119  肖 U。 干燥 后不但 表面多 微裂, 也易 翘曲, 抗腐性 中等, 对虫 害及白 蚁抵抗 力弱, 为马 来西亚 地 区主要 的建筑 用材。 ' 3 羝 布罗香 图版 35, 3-4 油树、 哥 埋慢勇 (西 双版纳 傣族语 译音) Dipterocarpu s turbinatus Gaertn. i. in Roxb. ( 1832); Schlechtend et Kurz (1845—1846), (1870); Dyer in Hook. f. (1874); Kurz (1877); Brandis (1895); Back. (1927)*; P. C. Kanjilal et A. Das (1934); T. Smitinand (1980). 乔木, 高约 30 米, 含芳香 树脂; 树皮灰 白色或 深褐色 ,纵裂 ;枝 条密被 灰色的 茸毛, 有 时脱落 无毛, 具 明显的 环状托 叶痕。 叶片 革质, 卵状长 圆形, 长 20 — 35 厘米, 宽 8 — 13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侧脉 15 — 20 对, 背面明 显突起 ,被星 状毛; 叶柄长 2 — 3 厘米, 密 被深褐 色或暗 黄色的 茸毛。 总状花 序腋生 ,有花 3 — 6 朵; 萼片 5, 基部连 合成钟 状, 被白粉 ;花瓣 5, 粉红色 ,线状 长圆形 ,外面 被灰色 的茸毛 ;花药 线形, 药隔附 属体丝 状*, 子房密 被毛, 花柱圆 柱状, 中 部以下 被毛。 果实长 卵形, 直径约 3 厘米, 被 白粉, 果 翅线状 披针形 ,长约 12 — 1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有 1 条脉, 沿脉两 侧具小 突起, 无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6— 7 月。 羯布 罗香在 西双版 纳引种 已有几 百年的 历史, 几乎成 了当地 的乡土 树种, 在勐 腊有小 片 纯林。 木 材坚硬 耐腐, 为珍贵 的用材 树种, 树脂可 提取古 芸香脂 ,作调 制香精 的原料 ;龙 脑和冰 片可作 药用。 2. 坡皇属 Hopea Roxb. nom. conserv. 乔木, 具白 色芳香 树脂。 叶全缘 近革质 ,羽 状脉; 托 叶小, 早落。 花成腋 生或顶 生的圆 维花序 和圆锥 状的总 状花序 ;花无 柄或具 短柄, 偏生于 一侧;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先端通 常圆形 ;花瓣 5, 通常 被毛; 雄蕊 15 (-10); 花药 卵形, 药室近 相等, 药隔附 属体芒 状或丝 状;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2 枚; 花柱短 ,锥状 ,具明 显的花 柱基。 果实 卵形或 球形, 外面通 常被 腊质, 具 2 枚果翅 ,稀 无翅。 约 90 余种, 分布 于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印 度尼西 亚等。 我国产 4 种, 分布于 云南、 海南、 广西; 云南产 1 种。 1. 多 毛坡垒 图版 36 小鸡毛 毽树、 毽树、 韦哩果 (屏边 ) Hopea mollissima C. Y. Wu ( 1957)*; D. M. Wang et al. (1981)*. Hopea jianshu D. M. Wang et al. ( 1981)*. 乔木, 高 2 5 — 30 厘米, 具 树脂; 树皮灰 白色或 暗褐色 ,下部 成不规 则的块 状剥落 ;小枝 圆柱形 ,具细 小的圆 形皮孔 ,红褐 色至灰 褐色, 被黄 灰色的 茸毛, 有 时脱落 无毛。 叶片革 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楠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2 6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 部 楔形或 圆形, 两侧略 不等, 侧脉 8 — 11 对, 背 面明显 突起, 密 被黄色 的星状 茸毛或 疏毛, 叶面 被疏毛 或脱落 无毛; 叶 柄长约 I. 5 厘米, 密 被黄色 茸毛或 疏毛。 圆锥花 序腋生 ,、长 5 — 20 厘米, 密被星 状茸毛 ;萼片 、 覆瓦状 排列,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外 面被疏 
120  云南 植物志  魏  图版 36 多 毛坡垒 Hope* mollissima C. Y. Wu, 1. 花枝, 2. 花 瓣背面 (放大 ), 3. 花 瓣腹面 及雄蕊 (放大 ) : 6. 雄蕊 (放大 ), 7. 子 房纵剖 (放大 ), 8. 萼片 背面。 (刘怡 涛绘)  花, 5.果 5 
龙 脑香科  121  毛, 边缘被 缘毛; 花瓣 5, 螺旋 排列, 长 1 一 1.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外面 一侧被 白色绢 状毛, 内面 无毛; 雄蕊 15 (— 10), 两轮 排列, 内轮 5, 外轮 10, 花药 卵形, 药隔 附属体 芒状; 子房 长圆形 ,花 柱短, 具明 显的花 柱基, 均 无毛。 果实卵 圆形, 具 尖头, 翅变化 较大, 线 状披针 形、 长圆形 、倒披 针形或 椭圆形 均有, 长 7 — 12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具疏星 状毛, 有纵脉 I 2 -13 条。 花期 7—8 月 ,果期 4—5 月。 产河口 、屏边 、绿春 、江城 ,生 于海拔 600 — 900 米的 沟谷、 岩石等 湿润的 林中。 本 种被毛 的情况 和果翅 的变化 较大, 王达明 等发表 的毽树 (H. jianshu), 从 被毛情 况及果 翅形状 上来看 ,其 变异都 属于多 毛坡垒 性状的 范畴, 正 如毽树 的作者 描述多 毛坡垒 的果翅 一样, 在同一 植株上 因果期 的不同 ,光照 的不同 ,植株 年龄的 不同, 都 出现了 不同类 型 的果翅 形状, 被毛情 况同样 如此, 因此, 将该种 归并。 3. 娑 罗双属 Shorea Roxb. ex Gaertn. 大乔木 ,具 树脂。 叶革质 ,脉 羽状, 全缘; 托叶大 或小, 早落。 花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螺旋 排列; 雄蕊 15 枚至 多数; 花药卵 形或长 圆形, 稀线 形, 药隔 附属体 芒状或 丝状, 稀无附 属体;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2 枚, 花柱 锥状或 柱状, 柱 头全 缘或具 齿缺。 果实 具种子 1 枚, 果翅 3 长 2 短, 基部扩 大包围 果实。 约 180 余种,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 律宾、 印 度尼西 亚等。 我国 产 1 种, 仅 分布于 云南。 1 云南 娑罗双 图版 37 Shorea ass arnica Dyer in Hook. f. (1874); Brandis (1895), (1905); C. Kahji- lal et A. Das (1934); Syraingt. (1974)*; T. Smitinand (1980). 乔木, 高约 40 米, 具白 色芳香 树脂; 树皮褐 色或深 褐色, 成不 规则的 鳞片状 剥落; 小枝 密被灰 黄色的 茸毛, 具圆形 皮孔; 托叶 长圆形 或镰状 卵形, 具纵脉 10 — 11 条, 密 被毛。 叶 片近 革质, 卵状 椭圆形 或卵状 琴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侧脉 12 — 19 对, 主脉在 叶面明 显凹陷 ,被长 茸毛; 叶柄长 1 厘, 密 被毛。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外面 3 枚椭 圆形, 内面 2 枚披 针形, 被灰色 的茸毛 ;花瓣 5, 黄白 色, 具纵脉 11 条, 外面被 贴生的 茸毛; 雄蕊 15, 两轮 排列; 花药 卵形, 药隔 附属体 丝状, 长 约 3 毫米; 子房 卵形, 3 室, 被 疏毛, 花柱细 柱状, 柱头 3 裂。 果实卵 圆形, 具 3 长 2 短的 翅, 长 的为椭 圆状长 圆形, 长约 10 厘米, 具纵脉 11 条, 短的为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6 厘米, 基 部扩 大包围 果实。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盈江 (拉邦 坝), 生 于海拔 800 米以下 的河边 、沟谷 、丘 陵密林 之中。 树干 通直, 出材 率高, 木材, 主要用 于造船 、车厢 、重 型结构 工程, 也是家 具工业 的重要 原料。 4. 柳安属 Parashorea Kurz 高大 乔木, 常具板 状根; 托叶大 或小, 早落。 叶近 革质, 羽 状脉, 常被星 状毛。 花序顶 
12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7 云南 娑罗双 Shore* assamica Dyer, 1. 果枝, 2 . 花 蕾示花 瓣毛被 (放大 ), 3. 花 (放大 ), I 托叶, 5. 雌蕊 (放大 ) 6. 雄蕊 (放大 ), 7. 苞片, 8. 花瓣及 毛被, 9. 叶 背的一 部份示 毛被, 10. 叶片 基部与 叶柄的 一段。 (刘怡 涛绘) 
龙 ISs 香科  123  生或 腋生, 圆锥状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白色或 淡黄色 ;雄蕊 15( — I 2 ), 花 药线形 或披 针形, 药室 顶部具 短尖, 药隔附 属体锥 尖状; 子房 具毛, 3 室, 每室 具胚珠 2 枚, 花柱圆 柱状, 柱头全 缘或具 齿缺。 果实具 几等长 的翅, 基部 微连合 或分离 不包围 果实。 约 13 种, 分布 于中南 半岛、 菲律宾 、印 度尼西 亚等。 我国有 1 种, 1 变种, 产云南 、广 西; 云 南全省 均产。 1. 望天树 • 埋杆壮 (西双 版纳傣 族语译 音), 五 多啊朴 (勐 腊哈 尼族语 译音) 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 (1977)*. la. 望天树 (原 实种) 图版 38,1一8 var. chinensis 高大 乔木, 高 40 — 50 米, 胸径约 60 — 15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或 棕褐色 ,上部 纵裂, 下部 成块状 剥落; 幼枝被 鳞片状 茸毛, 具圆形 皮孔。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椭 圆形、 楠圆 状披针 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侧脉 14 一 19 对, 背面明 显突起 ,被 鳞片 状毛;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 被毛。 圆锥花 序顶生 或腋生 ,长 5 — 12 厘米, 被毛, 每个小 花 序基部 具苞片 1 对, 有花 3 — 8 朵, 每 朵小花 具苞片 1 对, 宿存;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内 外均 被毛; 花瓣 5, 黄白色 ,长 6 — 13 毫米, 具纵脉 10 — 14 条, 外面 被鳞片 状毛, 内 面近无 毛; 雄蕊 15 (— 12), 两轮 排列, 花药 线状披 针形, 药顶部 具短尖 ,药隔 附属体 锥状; 子房长 圆形, 3 室, 每室 具胚珠 2 枚, 密被 白色绢 状毛, 花柱圆 柱状, 无毛, 柱头略 3 裂。 果 实卵状 长圆形 ,密 被银灰 色的絹 状毛; 翅近 等长, 具纵脉 5 — 7 条, 基部 狭窄, 分离, 不包围 果实。 花期 5— 6 月, 果期 7 — 8 月。 • 产勐腊 (补崩 、景飘 、广纳 里), 生 于海拔 800 米左右 的沟谷 、坡 地较湿 润的密 林中。 树干通 直圆满 ,出材 率高, 是一种 优良的 工业用 材树种 ,可作 建筑、 造船、 桥梁、 枕木等 用材, 也 适合作 胶合板 材料。 lb. 擎天树 (变种 ) 图版 38, 9 小叶 船板树 (河口 ), 肥劳、 咪劳 (壮 族语 译音) var. guangxiensis Lin Chi ( 1977)*. 与前 者不同 的是, 果翅质 地较薄 ,长 7 — 9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5. 青梅属 Vatica L. 乔木, 具白 色芳香 树脂。 叶革 质或近 革质, 羽状脉 ,全缘 ,网脉 明显。 托叶小 ,早落 。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常被星 状毛或 茸毛; 萼片 5, 摄合状 排列; 花瓣 5, 长超过 花萼的 2 — 3 倍; 雄蕊 15 ( — 10), 花药长 圆形, 药隔附 属体短 而钝; 子房 3 室, 每室 具胚珠 2 枚, 花柱短 ,圆 柱状, 柱头头 状或圆 锥状, 全缘或 齿裂。 果实圆 形或橢 圆形, 有种子 1 枚, 具 2 枚长翅 或无。 约 7 种, 分布于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菲律宾 、印 度尼西 亚等。 我国有 3 种, 分 布于 海南、 广西及 云南; 云南有 1 种。 1. 版 纳靑梅 图版 34, 1-8 、 Vatica xishuanbannaensis G. D. Tao et J. H. Zhang ( 1983)*. 
12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38 , 1 — 8. 望天树 Parashorea chinensis Wang Hsie var.chinensis, 1. 花枝, 2. 果枝, 3. 花 Q 放 大、, 4. 苟片, 5' 托 叶, 6. 雄 蕊腹面 (放大 ), 7. 雄 蕊侧面 (放大 ), 8. 雌蕊; 9. 擎天树 P. chinensis Wang H»ie v»r. guangxien.i. tin Chi, 果。 (刘怡 涛绘) 
藤黄科  125  常绿 乔木, 高 35 — 40 米, 胸径 40 — 90 厘米; 树 皮灰白 色至灰 黑色。 叶片近 革质, 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侧脉 12 — 14 对, 两面均 突起, 全缘, 除中脉 被疏星 状毛外 ,其余 无毛; 叶柄长 1.5 — 2 厘米, 密被棕 褐色的 星状茸 毛。 圆锥花 序顶生 或腋生 ,长 5 — 12 厘米, 密被黄 色星状 茸毛; 萼片 5, 大小略 不等, 镊合 状排列 ,两面 密被银 灰色至 灰黄色 星状毛 ;花瓣 5, 白色 或带淡 红色, 长 圆形, 长 1.5 厘米, 宽 5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面一 侧被星 状茸毛 ,里面 无毛; 雄蕊 15, 两轮 排列, 内轮 5 枚, 外轮 10 枚; 子房近 球形, 3 室, 密被 灰黄色 的星状 茸毛, 花 柱长约 2 毫米, 略 具棱, 无毛, 柱 头 3 浅裂。 果实 球形, 被星 状毛; 宿 存萼片 5, 其中 2 枚 增大成 长圆形 的翅, 长 3 — 4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两面被 疏星状 茸毛, 具纵脉 5 条, 其余 3 枚披 针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5 毫 米, 无毛, 具纵脉 5 条。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 产勐腊 (补崩 、南沙 河), 生 于海拔 800 米 左右的 河边、 坡地潮 湿的密 林中。 树干通 直圆满 ,木材 坚硬, 心材黑 褐色, 是一 种优良 的用材 树种。 126. 藤黄科 Guttiferae*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通常 具黄色 树脂。 单叶 对生, 全缘, 无 托叶。 花 两性、 杂性或 单性, 异株 或同株 ,单生 、成 对或排 列成各 式的聚 伞花序 或圆锥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萼片 和花瓣 通常同 数, 有时花 瓣多于 萼片, 覆 瓦状或 螺旋状 排列; 雄花或 两性花 ,雄蕊 多数, 花 丝分离 或合生 成 1 一 5 束, 雄蕊束 与花瓣 对生, 有时退 化雌蕊 不存, 花药通 常纵裂 ,有时 孔裂或 周裂; 雌花 的退 化雄蕊 (4 一) 8 — oo, 分离 或种种 合生, 子房 上位, (1 一) 2-12 室, 花柱 细长或 粗短, 有时无 花柱; 柱头通 常盾形 ,全缘 或分裂 ,胚 珠每室 1 一 2 或更多 ,基 生或生 于子房 内角, 稀 中 轴胎座 或侧膜 胎座。 果实为 浆果、 核 果或蒴 果状; 种子通 常具假 种皮, 胚大, 无胚乳 ,子 叶微小 或缺。 约 11 属, 800 余种, 主 要分布 在亚洲 热带, 其次是 大洋洲 及非洲 南部。 我国有 5 属 (其中 2 属为引 种栽培 ), 约 27 种, 产 华中, 华南和 西南各 省区, 主要分 布区是 华南和 西南; 云南有 5 属, 约 18 种, 多 集中在 南部和 西部。 本科在 A. Engler 的 系统中 包括金 丝桃科 (Hypericaceae), 亲缘关 系无疑 与金丝 桃科 极近, 但两 科分合 问题, 一直存 在不同 意见。 论花粉 形态, 两个科 有共同 的特征 ,都具 3 孔沟, 伹在金 丝桃科 中的金 丝桃属 (Hypericum) 中, 花粉较 特殊, 其体 积小, 萌 发孔特 征 不同, 沟边缘 加厚, 内孔不 明显或 为拟孔 ,壁 较厚, 纹饰 各异, 与本 科各属 的花粉 区别较 大; 但从 花的 结构看 与茶科 (Theaceae) 相近, 故均 属茶目 (Theal eS )。 本科 植物是 古热带 植物区 系的重 要组成 部分, 在我国 热带雨 林中, 为 中下层 乔木树 种, 是一 个具有 多种经 济用途 的科, 国产及 引种的 5 个属 中大多 数种类 均富含 油脂, 其中 猪油果 (Pentadesma butyracea, 原 产非洲 )、 红厚壳 (Calophyllum inophyllum)、 铁力 木 (Mesua ferrea) 是著 名的木 本油料 植物; 藤黄属 (Garcinia) 的果实 多数可 食用, 其 中 莽吉柿 (Garcinia mangostana) 为热 带著名 果树; 有些种 的黄色 树脂供 药用, 如 Garcinia  本 科还有 另一供 选用的 拉丁文 名称是 Clusiaceae, 中文名 称也有 主张用 山竹子 科的。 
126  云南 植物志  hanburyi 是著名 的药用 藤黄和 高级黄 色颜料 植物; 其 他如红 厚壳属 和铁力 木属植 物的木 材, 均 为上等 的经济 用材。 分属 检索表 K ^ ) 子 房每室 具胚珠 1 个, 花柱极 短或无 花柱, 柱头 盾形, 全缘或 辐射状 分裂; 浆果。  2( 3 ) 花 萼裂片 4 或 5 1. 藤黄属 Gar cinia 3( 2 ) 花萼 裂片在 花蕾吋 封闭, 开放后 分裂为 1 2. 黄 果木属 Ochrocwpii* < 1 ) 子 房每室 具胚珠 1 一 2 或更多 ,花柱 细长, 柱头 盾形或 具尖的 4 一 5 裂; 核果、 浆 果或蒴 果状。 5(6 ) 核果; 子房 1 室, 胚珠 1 3. 红 厚壳属 Calophylhim 6(5) 浆果或 蒴果状 ;子房 2 — 4 室, 胚 珠每室 2 — 14。 7( 8 ) 蒴果状 ;花 萼裂片 4,2 大 2 小 4. 铁 力木属 Me» Ua 8(7) 浆果; 花 萼裂片 5, 3 大 2 小 S. 猪 油果属 PentadeMna  1. 藤黄属 Garcinia L. 常绿 乔木, 通常 具黄色 树脂。 叶革质 ,单叶 对生, 通常 无毛, 侧脉 少数, 稀 多数, 疏展或 密集。 花杂性 ,稀, 性或 两性; 同株或 异株, 单生、 成对 或排列 成各式 的聚伞 花序或 圆锥花 序状, 顶生或 腋生; 萼 片和花 瓣通常 4 或 5, 覆瓦状 排列; 雄花 的雄蕊 多数, 花丝分 离或合 生成 1 一 5 束, 通常围 绕着退 化雌蕊 ,有时 退化雌 蕊不存 ;花药 2 室, 稀 4 室, 通常 纵裂, 有 时孔裂 或周裂 ;雌 花的退 化雄蕊 (4 一) 8 — oo, 分离 或种种 合生, 子房 (1 一) 2-12 室; 花 柱极短 或无, 柱头 盾形, 全缘或 分裂, 有时成 辐射状 光滑或 具瘤突 ;胚 珠每室 1 个, 基生。 浆 果, 外果皮 革质, 光滑或 有棱; 种子具 多汁瓤 状的假 种皮, 子 叶微小 或缺。 约 450 余种, 分布 于热带 亚洲、 非 洲南部 及玻利 尼西亚 西部; 我国有 20 余种, 云南产 13 种, 特产 6 种。 本属多 种的果 实都可 食用, 种 子富含 油脂, 据中国 科学院 云南热 带植物 研究所 对云南 产的若 干种类 进行化 学分析 ,含 油量达 10% — 58%, 黄色 树脂供 药用, 多种 的木材 坚韧耐 用, 可 供建筑 和家具 制品。 分种 检索表 K 2 ) 花 两性, 同株; 萼片 和花瓣 5 1. 大 叶藤黄 G. xanthocnymu. 2( 1 ) 花 杂性, 异株, 稀同株 ;萼片 和花瓣 4。 3(14) 能育雌 蕊的柱 头或果 实宿存 的柱头 光滑。 4(7) 花 序长, 为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状聚伞 花序。 5( 6 ) 花直径 1.5 — 3 厘米; 萼片 2 大 2 小; 子房 2 室; 叶片 卵形、 长圆伏 卵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2. 多 花藤黄 G. multiflora 6(5) 花直径 0.8 — 1.0 厘米, 萼片 等大; 子房 4 室; 叶片倒 披针形 、倒 卵形或 长圆形 3 ,云 南藤黄 G, yunnanensit 
藤黄科  127  7( 4 ) 花 序短, 为顶 生或腋 生的聚 伞花序 或有吋 成簇。 8(11) 能 育雄蕊 合生成 1 束; 子房 1 室。 9(10) 总梗先 端具叶 状苞片 2; 柱头 不规则 的浅裂 4. 大苞 藤黄 G. bracteata 10( 9 ) 总梗 先端无 苞片; 柱头 全缘。 S. 金丝李 G. paucinervis 11(8) 能 育雄蕊 合生成 4 束; 子房 1 或 2 室。 . 12(13) 柱头 全缘, 子房 2 室 6. 长 裂藤黄 G. lanciliinba 13(12) 柱头 4 裂, 子房 1 室 7. 怒 江藤黄 G. nujiangensis 14(3) 能 育雄蕊 的柱头 或果实 宿存柱 头具小 瘸突或 乳突。 15(20) 雄花 无退化 雌蕊。 16(19) 萼片 等大; 柱 头分裂 或成辐 射状。 17(18) 花萼 和花梗 淡绿色 8. 云树 G' eowa 18(17) 花萼 和花梗 紫红色 • 9. 红萼 藤黄 G. rubrisepala 19(16) 萼片 2 大 2 小; 柱 头全缘 .• 10. 山木瓜 G. esculenta 20(15) 雄花 具退化 雌蕊。 21(22) 柱头 4 裂, 每裂片 具乳突 4—5 ; 种子 始终为 2 11. 双 籽藤黄 tetraU"  22(21) 柱头 全缘或 辐射状 分裂, 上面具 多数小 瘸突; 种子 2 — 10。 23(24) 花杂性 异株; 柱头辐 射状; 果大, 扁球形 ,两端 微凹, 成熟 吋直径 11 一 2 厘米 12. 大 果藤黄 G. pedunculata 24(23) 花杂性 同株; 柱头 全缘; 果小, 卵球形 ,成熟 吋直径 4 一 5 厘米 13, 版 纳藤黄 G. xipshuanbannaensis 1. 大 叶藤黄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人面果 (图鉴 ), 岭南 倒捻子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香港 倒捻子 (拉 汉种子 植物名 称), 歪 脖子果 (去 南思茅 ), 郭 满大、 郭埋拉 (西双 版纳傣 族语译 音), 勿奇 (广 西壮 族语译 音) Garcinia xanthochymns Hook. f. ex Anders. (1874); Kurz (1877); Pierre (1885 — 88); Vesque in DC. (1893); Craib (1931); Benemerito (1936); Gagnep. (1943); 陈嵘 (1960); Maheshwari (1965), (1970); Whitm. (1973); Kosterm. (1976). Xanthochymus pictorius Roxb. (1805)*, ( 1 832), P. 633, non Garcinia pictoria Roxb. (1832), P. 627; Choisy in DC. (1824), sphalra. 'tinctorius'; X. tinctorius DC. (1856); Planch, et Triana (1860); Garcinia tinctoria (DC.) W. F. Wight (1909); 图鉴 (1972)*; G. tinctoria Dunn (1915). 乔木, 高 8 — 20 米, 胸径 15 — 45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分枝 细长, 多而 密集, 平伸, 先端下 垂, 通常披 散重叠 ,小枝 和嫩枝 具明显 纵稜。 叶两行 排列, 厚革质 ,具 光泽, 椭 圆形, 长圆形 或长 方状披 针形, 长 (14 一) 20-34 厘米, 宽 (4 一) 6-12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稀 渐尖, 基 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中脉 粗壮, 两面 隆起, 侧脉 密集, 多达 35 — 40 对, 网脉 明显, 叶柄 粗壮, 基 部马 蹄^, 微抱茎 ,枝条 顶端的 1 一 2 对叶柄 通常玫 瑰红色 ,长 1.5 — 2.5 厘米, 干后 有稜及 横 皱纹。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有花 (2 — ) 5 — 10 ( — 14), 腋生 或着生 于落叶 叶腋, 总 梗长约 6 — 12 毫米; 花梗长 1.8 — 3 厘米; 花两性 , 5 数, 萼片 和花瓣 3 大 2 小, 边缘具 缘毛; 雄蕊 花丝 合生成 5 束, 先端 分离, 长约 3 毫米, 扁平, 每束 具花药 2 — 5 枚, 基 部具方 形腺体 5 枚, 顶端 有多数 孔穴, 长约 1 毫米, 与萼片 对生; 子房 球形, 通常 5 室, 花柱短 ,长约 1 毫米, 
128  云南 植物志  柱头 盾形, 中间 凹陷, 通常深 5 裂, 稀 4 或 3 裂。 浆 果球形 或卵状 球形, 成熟时 黄色, 外面 光滑, 有时 具圆形 皮孔, 顶端 突尖, 有时 偏斜, 柱头 宿存, 基部通 常有宿 存的萼 片和雄 蕊束; 种子 1 一 4 , 外面具 多汁的 瓠状假 种皮, 长圆形 或卵状 球形, 种皮 光滑, 棕褐 色.。 花期 3 — 5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南 部和西 南部至 西部, 尤以南 部西双 版纳较 集中, 生 于海拔 (100 —) 600 — 1 000(— 1 4 00) 米的沟 谷和丘 陵地潮 湿的密 林中; 广西 西南部 也有。 分布 自喜马 拉雅山 东部、 孟加 拉国 东部经 缅甸、 泰 国至中 南半岛 及安达 曼岛; 日本和 我国广 东及沿 海地区 的植物 园有引 种。 果成 熟后可 食用, 味 颇酸; 种子含 油量为 17.72%, 可 作工业 用油; 黄 色树脂 滴人鼻 腔, 可驱使 蚂蝗自 行退出 (据西 双版纳 傣药志 )。 曾有的 学者将 Garcinia pictoria Roxb., Fl. Ind. ed. 2, 627. 1832; Wight, Icon. PI. Ind. Orien. t. 102. 1840 etc., 当作 本种的 异名, 并入 本种, 实 际上, 该 种花为 4 数, 单生, 无花梗 ,柱头 4 裂, 果具 4 棱等, 与本 种区别 极大, 二 者不可 相混。 2. 木竹子 (广西 、本 草纲目 拾遗) 图版 39, 5-7 多花 山竹子 (图鉴 ,海南 植物志 ), 山桔子 、大 核果、 竹节果 、金 苹果、 酸桐子 、不 绿果、 大 肚脐、 査 牙桔、 楠椰桔 (广东 ), 木熟果 、木 竹果、 山枇杷 、咪枢 (广西 ), 酸 白果、 酸果、 花瓶果 (云西 ), 阿必早 (云南 河口侬 族语译 音), 补朗袜 (云南 麻栗坡 崩龙族 语译音 ), 福木 (台湾 ) Garcinia maltif lora Champ, ex Benth. (1851); Planch, et Triana (1860); Ben- th. (1861); Benemerito (1936); Gagnep. in Humb. (1943); 广州 植物志 (1956); 陈 嵘 (I960)*; 李惠林 (1963) P. P., excl. spec, cit.;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鉴 (1972)*; 云南经 济植物 (1972)*; N. Robson in H. L. Li (1976). Garcinia hainanensis Merr. (1923); Gagnep. in Humb. (1943). 乔木, 稀灌木 ,高 (3 —) 5-15 米, 胸径 20 — 40 厘米; 树皮灰 白色, 粗糙; 小枝 绿色, 具 纵槽纹 。叶 革质, 卵形、 长圆状 卵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长 7 — 16 (-20) 厘米, 宽 3 — 6 (-8) 厘米, 先端 急尖、 渐尖 或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微 反卷, 干时 背面苍 绿色或 褐色; 中脉 在表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纤细, 10 — 15 对, 至 边缘处 网结, 网脉 在表面 不显, 叶柄长 0.6 — 1.2 厘米。 花杂性 ,同株 ,雄花 序成聚 伞状圆 锥花序 ,长 5 — 7 厘米, 有时 单生, 总花梗 和花梗 具关节 ,花, 直径 2 — 3 厘米, 梗长 0.8 — 1.5 厘米; 萼片 2 大 2 小; 花瓣橙 黄色, 倒卵 形, 长为 萼片的 1.5 倍; 花丝 合生成 4 束, 高出 于退化 雌蕊, 束 柄长约 2 — 3 毫米, 每 束花药 约 50 枚, 聚合成 头状, 有时 部分花 药成分 枝状, 2 室; 退 化雌蕊 柱状, 具明显 的盾状 柱头, 4 裂; 雌花序 有小花 1 一 5, 退化雄 蕊束短 ,短于 雌蕊, 束 柄长约 1.5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上半 部 略宽, 2 室, 无 花柱, 柱头大 而厚, 盾形。 果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3 — 5 厘米, 直径 2 .5 — 3 厘 米, 成熟时 黄色, 柱头 宿存; 种子 1 一 2, 椭 圆形, 长 2 — 2.5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有时偶 有花果 并存。 产 西畴、 麻栗坡 •、 马关、 金平、 河口、 屏边、 勐海、 双江、 新平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1 200 米, 有 时可达 1 900 米 (金平 ) 的 山坡疏 林或密 林中, 有 时亦见 于次生 林或灌 丛中;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等省区 亦有。 越南北 部亦有 分布。 种子 含油量 51.22% , 种仁 含油量 55.6% , 可 供制肥 皂和机 械润滑 油用。 树皮 人药, 有 
藤黄科  129  图版 39 1一4. 大 苞藤黄 Garcinia bracteata C. Y. Wu ex Y. H. Li, 1. 维 花枝, 2. 果 橫剖, 3. 雌花 (除去 花被, 放大 ), *'雄 花 (放大 ); 5—7. 多 花藤黄 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 5. 果枝, 6. 雄花 (放大 ), 7. 雌花 (放 大)。 (刘怡 涛绘) 
130  云南 植物志  消炎 止痛、 止血的 功效; 亦可 外用。 木材暗 黄褐色 ,坚硬 ,可供 舢板、 家 具及工 艺雕刻 用材。 3. 云 南藤黄 图版 40, 1-5 小 姑娘果 (沧源 ), 吗给安 (沧源 佤族语 译音) Garcinia yannanensis Hu (1940), tantum typ. specim. 乔木, 高达 2 米, 胸径约 30 厘米; 枝条 粗壮, 髓 心小, 中空; 小枝微 粗壮, 具皮孔 ,节间 较短, 灰 褐色, 具不规 则的纵 条纹。 叶纸质 ,倒披 针形、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9 一 16 厘 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钝 渐尖、 突尖或 圆形, 有时 微凹或 2 裂状, 基 部下延 楔形, 边 缘微反 卷。 中脉 在表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和网脉 纤细, 两面 明显, 侧脉 30 — 36 对, 斜升, 至边 缘处 网结, 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杂性 ,异株 ,雄花 为顶生 或腋生 的圆维 花序, 长 8 — 10 厘米, 总花梗 具明显 的关节 ,基 部有时 具幼叶 2, 花直径 0.8 — 1 厘米, 花梗 粗壮, 长 3 — 5 毫米, 基 部具对 生的钻 形苞片 2 ; 花瓣 黄色, 与萼片 等长或 稍长; 雄蕊 4 束, 与花瓣 对生, 束柄粗 壮, 微扁, 下部 较宽, 长约 3 毫米, 每束 有花药 60 — 70 枚, 集生成 头状, 无柄; 退化雌 蕊半球 形, 微 有棱; 雌花序 腋生, 圆锥状 ,长约 10 厘米, 退 化雄蕊 4 束, 每 束花药 15 — 20 枚 (有时 少 数几枚 能育) 短于 雌蕊, 束柄长 1.5 — 2 毫米; 子房 无柄, 陀 螺形, 4 室, 每 室胚珠 1, 柱头 盾形, 4 裂, 高 2.5 — 3 毫米。 幼果椭 圆形, 外面光 滑无棱 ,柱头 宿存, 盾形成 4 裂 片状。 花 期 4 一 5 月, 幼果期 7 — 8 月。 产 沧源, 生 于海拔 1 300 — 1 600 米 丘陵、 坡地 的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沧沅勐 角。 果成 熟后味 酸甜, 当地 民族喜 食用; 木材淡 黄色, 结构 致密, 可 供建筑 用材。 胡先骟 1940 年发表 本种, 所引 证的标 本除雄 花模式 王启无 73277, 雌 花模式 王启无 73278 以外, 其他 标本均 为云树 (Garcinia cowa Roxb.)o 据现 有本种 资料, 除个 别标本 (李 延辉 20885) 具幼 果外, 其余均 为雄花 或雌花 标本, 至今 尚未见 到成熟 果实。 4. 大 苞藤黄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39, 1-4 Garcinia bracteata C. Y. Wu ex Y. H. Li (1981)*. 乔木, 高约 8 米; 枝条 粗壮, 淡绿色 ,具纵 条纹。 叶 革质, 卵形、 卵 状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8 —) 10-14 (-18)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稀钝, 基部 宽楔形 或近圆 形,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在表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明显, 23 — 30 对; 网脉不 明显; 叶柄粗 壮, 长 1 一 1.5 厘米。 花 杂性, 异株, 2 — 7 伞形 排列, 通常 腋生, 雄花 序偶有 顶生, 总 花梗长 (1 一) 2-3 厘米, 先 端具叶 状苞片 2; 苞片 革质, 卵形, 或大 或小; 花梗长 0.6 — 1.3 厘米, 每 花梗 基部具 广卵形 或卵形 小苞片 4; 小 苞片长 1.5 毫米, 萼片和 花瓣开 放后逐 渐下垂 ,雄花 具退化 雌蕊, 能育 雄蕊约 40 枚, 花丝 联合成 杯状, 肉质, 包 围退化 雌蕊, 花药具 4 室; 雌花 具退化 雄蕊, 花药约 20 枚, 花丝 联合成 碟状, 膜质, 包 围子房 基部, 雌蕊圆 柱状, 中部 膨大, 子房 1 室, 柱头 盾形, 光滑,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浅裂。 果序通 常着果 1 个, 卵状 球形, 顶 端通常 偏斜, 成 熟时长 2.2 — 2.5 厘米, 残留 的花被 宿存, 果柄长 1 一 1.2 厘米; 种子 1 个。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富宁 、麻 栗坡、 西畴、 勐腊、 景洪, 临沧、 凤庆、 镇康, 生 于海拔 4Q0 — 1 300(-1 750) 米 的石 灰山杂 林中; 广 西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勐腊 勐远。 本种与 G. anomala Planch, et Triana 相近, 但叶 较小, 柄长几 乎不到 1 厘米, 花或 
藤黄科  131  图版 40 1 —  y " DnanenSiS HU , 雌 花枝, 2 ' 雌花 (放大 ), 3. 花辦 (放大 ), 4. 子房 横剖, 5. 雄花 UK 大; ), 6 — 8、 石树 G arcinia cowa Roxb. 6. 雌 花枝, 7. 雄花 (放大 ), 8. 雌花 (放大 )。 (刘怡 涛绘) 
13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1 金丝李 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 1. 果枝, 2. 雌花 (放大 ), 3. 雌 花纵剖 (放大 ), 4. 雄花 (除 去花被 放大 ), 5 . 雄 花外形 (放大 )。 (刘怡 涛绘) 
藤黄科  133  多或少 具梗, 长约 0.6 — 1.3 厘米, 苞片 较大; 也近 G. propinqua Craib, 但幼枝 无毛, 叶成 较宽 的椭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花序总 梗较长 ,萼片 革质, 花 瓣长达 1 厘米而 不同。 5. 金丝李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鉴) 图版 4 1 埋贵 (广西 龙州壮 族语译 音), 米友波 (那坡 ), 哥 非力郎 (都安 ) Garcinia paacinervis Chun et How (1956)*; 陈嵘 (1960); 图鉴 (1972), in obs. 乔木, 高 3 — 15 (-25) 米; 树皮灰 黑色, 有白 斑块; 幼枝压 扁状四 棱形, 暗 紫色, 干后 具纵 槽纹。 嫩叶紫 红色, 老叶暗 绿色, 近 革质, 椭 圆形、 椭 圆状长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8-14 厘米, 宽 2.5 — 6.5 厘米, 先端突 尖或短 渐尖, 钝头, 基部宽 楔形, 稀 圆形, 干时 表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或 苍白,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侧脉 5 — 8 对, 两面 隆起, 至边缘 处弯拱 网结, 第 3 次小 脉婉蜒 平行, 网状 联结, 两面稍 隆起; 叶柄长 8 — 15 毫米, 幼 时叶柄 基部两 侧具托 叶各 1 枚, 长约 1 毫米。 花杂性 ,同株 ,雄 花的聚 伞花序 腋生和 顶生, 花 4 一 10, 总 花梗极 短, 花梗 粗壮, 微四 棱形, 长 3 — 5 毫米, 基部具 小苞片 2; 萼片 4 , 几等大 ,近 圆形, 长约 3 毫 米; 花瓣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钝 ,边缘 膜质, 近 透明, 雄 蕊多数 (300 — 4 00 枚), 合生成 4 裂的环 ,花丝 极短, 花 药长椭 圆形, 2 室, 纵裂, 退化 雌蕊微 4 棱形, 柱 头盾状 突起; 雌 花通 常单生 叶腋, 比雄花 稍大, 退 化雄蕊 的花丝 合生成 4 束, 束 柄扁, 片状, 短于 子房, 每束 具退 化花药 6 — 8; 柱头 盾形, 全缘, 中间 隆起, 光滑; 子房 球形, 高约 2.5 毫米, 无棱, 基生 '胚珠 1 。 果椭 圆形或 卵状橢 圆形, 长 3.2 — 3.5 厘米, 宽 2.2 — 2.5 厘米, 基部萼 片宿存 ,顶端 宿存 柱头半 球形, 柄长 5 — 8 毫米, 种子 1。 花期 6 — 7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麻 栗坡, 多生 于海拔 300 — 800 米的 热带地 区石灰 山较干 燥的疏 林或密 林中; 广西 西部 和西南 部多有 分布。 本 种在产 区为季 风型热 带气候 石灰岩 地形的 特有珍 贵用材 树种, 心、 边材 明显, 材质 硬而重 ,结 构细致 均匀, 适于水 工建筑 和梁、 柱等 用材。 与 G. stipulata Anders. 相近, 不同 点为叶 具明显 托叶, 侧脉少 ,雄 花小, 梗短, 果通 常 具种子 1 枚, 宿 存柱头 无毛。 6. 长 裂藤黄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2, 1-4 Garcinia lancilimba C. Y. Wu ex Y. H. Li (1981)*. 小乔木 ,高 3 — 6 米; 枝条 下垂, 老枝具 纵棱, 嫩枝 纤细, 4 稜形, 灰 黄色。 叶坚 纸质, 卵 状披 针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5 —) 2-3.5 厘米, 背面浅 绿色, 先端尾 尖或长 渐尖, 钝头, 基部 楔形或 渐狭, 中脉两 面隆起 ,侧脉 密集, 在 20 对以上 ,多达 30 对, 斜升, 至边缘 处联结 ,网 脉隐约 可见, 叶柄长 2 — 4 ( 一 6) 毫米。 花 杂性, 同株, 通常 单生 或有时 成对, 腋生, 花 梗长约 6 毫米, 花开 放时, 直径约 4 毫米, 淡 黄色; 花被裂 片几相 等; 雄蕊 4 束, 束 柄短; 子房近 球形, 2 室, 柱头 盾形, 全缘, 无 瘤突, 高 过于雄 蕊束。 果球 形, 无毛, 成熟 时直径 1 一 1.5 厘米, 2 室; 种子 1 一 2, 果柄长 .5 — 8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2 — 4 月。 特产西 双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 1 000(-1 750) 米 低丘、 荫坡、 潮湿的 沟谷密 林下。 模 式 标本采 自景洪 勐龙。 _ 本种与 越南北 部产的 G. bonii Pitard 相近, 但花梗 较长, 柱头 全缘, 突起, 无 瘤突, 子房 2 室而 不同。 . 
13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2 1 一 4. 长 裂藤黄 GarcinU lancilimba C. Y. Wu ex Y. H. Li, 1. 果枝, 2. 雄花 (除去 花被, 放大 ), 3. 雌花 (除 去花被 ,放大 ), 4. 雄 花花蕾 (放大 ); 5— 8. 怒 江藤黄 Garcinia nujiangensis C. Y. Wu et Y. H. Li, 5. 果枝, 6. 部分雄 花枝, 7. 雄花 (放大 ), 8. 雌花 (放大 )。 (刘怡 涛绘) 
藤黄科  135  7. 怒 江藤黄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2 ,5 — 8 歇第 (怒江 独龙族 语译音 ), 捧咖昔 、哇 咖扑昔 (德 宏景 颇族语 译音) Garcinia najiangensis C. Y. Wu et Y. H. Li (1981)*. 乔木, 高 10 — 15 米, 胸径 20 — 30 厘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条具 纵沟槽 ,灰褐 色或棕 褐色, 无 皮孔。 叶坚 纸质, 披针形 ,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3 ( — 1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中脉两 面隆起 ,侧脉 12 — 15 对, 弯拱至 边缘处 联结, 背 面明显 隆起, 第三 级脉几 平行, 不成 网状;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花 杂性, 异株; 雄花 序为极 短的聚 伞状, 长不到 1 厘米, 花序 2 — 3 腋生, 总花 梗长约 2 毫米, 粗壮, 每个 聚伞花 序有花 6 — 8 或 更多,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萼片 4, 外面 2 枚较厚 ,肉质 ,里面 2 枚 较薄, 边缘 膜质, 近圆 形, 几 等大; 花瓣淡 黄色, 倒卵形 ,几 等大, 但比萼 片稍小 ;能 育雄蕊 的花丝 合生成 4 束, 每 束 有花药 50 — 60 枚 ,退化 雌蕊倒 三角形 ,柱 头盾形 ,不规 则开裂 ; 雌花序 2 — 3 歧聚 伞状, 腋生; 总花梗 极短, 长 3 — 4 毫米, 基 部苞片 宿存; 花梗长 1.5 — 2 厘米, 具 沟槽; 雌蕊高 6 — 8 毫米, 中部 膨大, 柱头 盾形, 4 裂, 无乳头 状瘤突 ;子房 1 室, 胚珠 1, 退化雄 蕊的花 丝联合 成 1 轮, 包围 雌蕊, 花药 20 — 25 枚。 果球形 、椭圆 形或卵 状球形 ,长 2.5 — 3 厘米, 淡 黄色, 柱头 宿存, 有时 偏斜; 种子 1。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2 月 ,果期 8 — 9 月。 产盈江 、陇川 、贡山 ,生 于海拔 (800 — )1 100-1 700 米的山 坡或沟 谷的密 林中; 我国 西 藏墨脱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巴坡。 本种近 G. stipulata Anders. 伹叶 脉多, 不成 网状, 花始终 双生而 不同。 *. 云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40, 6 — 8 云南 山竹子 (图鉴 ), 给哈蒿 (西 双版纳 傣族语 译音) Garcinia cowa Roxb. (1914), nom. nud., (1832), despr.; Wight (1840); Cho- isy in DC. (1824); Planch, et Triana (1860); Anders, in Hook. f. (1874); Kurz (1877); Pierre (1885-88); Vesque in DC. (1893); Craib (1931); Gagnep. in Humb. (1943); 陈嵘 (I960); 图鉴 (1972)*; Whitm. (1973). Garcinia umbellijera Wall. (1828), nom. nud.; G. lobulosa Wall. (1828), nom. nud.; Oxycarpus gangetica Buch. -Ham. (1824); G. roxburghii Wight (1840); G. wallichii Choisy (1851), p. p.; G. yunnanensis Hu ( 1940), p. p. maj. excl. typ. specim. 乔木, 高 8 — 12 米, 胸径 15 — 20 厘米; 树皮暗 褐色, 树冠圆 锥形; 枝条多 而细长 ,密集 于树干 顶端, 平伸, 先端通 常下垂 ,小枝 暗褐色 ,具纵 条纹。 叶坚 纸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I 4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稀突尖 或钝, 基部 楔形, 有 时微下 延,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12 — 18 对, 网 脉两面 明显; 柄长 0.8 — 1.5 (—2) 厘 米。 花单性 ,异株 ,雄花 3 — 8, 伞形花 序或近 簇生、 顶生、 腋生, 基 部具钻 形苞片 4; 总花梗 极短, 有时 近无,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8 毫米; 花瓣 黄色, 长约为 萼片的 2 倍; 雄蕊 多数, 约 40 — 50 枚, 花丝 合生成 1 束, 束柄 粗壮, 有 时少部 分花药 具短的 花丝,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通常单 生叶腋 ,比雄 花大; 花梗 粗壮, 长 2 — 3 毫米, 退化雄 蕊下半 部合生 ,包围 子房的 基部, 花丝 或长 或短, 通常短 于子房 ;子 房卵状 球形, 4 一 8 室, 柱头 辐射状 分裂, 具乳头 状瘤突 ,'高 6 — 7 毫米, 外面具 4 一 8 稜。 果卵状 球形, 直径约 4 一 5 厘米, 暗黄 褐色, 具沟槽 4 一 8 条, 
136  云南 植物志  顶端通 常突尖 ,偏斜 ;种子 2 — 4, 狭长, 纺锤形 ,微弯 ,表 面凹凸 不平, 长约 2.5 厘米。 花 期 3 — 5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金平 、河口 、屏边 ,西双 版纳、 思茅、 澜沧、 耿马、 沧源、 临沧, 生 于海拔 (150 —) 400 — 850 ( — 1 300) 米的 沟谷、 低 丘潮湿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从 印度、 孟加 拉东部 (吉大 港)、 中南 半 岛至马 来半岛 和安达 曼岛。 果味 酸甜, 可食用 ;种 子含油 量约为 9.37%。 9. 红 萼藤黄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3, 1-2 Garcinia rubrisepala Y. H. Li ( 1981)*. 乔木, 高约 4 米; 枝条暗 紫色, 髓心 中空, 具细的 纵条纹 ,嫩枝 纤细, 紫 红色。 叶 膜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 9)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急尖, 基 部楔形 或宽 楔形, 两面 无毛, 背面灰 绿色, 中脉 纤细, 表面微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不 明显, 5 — 8 对, 排列不 整齐, 网脉少 而稀疏 ,不 明显, 柄长 5 — 8 毫米。 花 单性, 异株; 雄花 2 — 5 成簇, 稀 单生, 通常着 生于当 年生枝 条顶端 ,稀 腋生; 花梗长 4 一 6 毫米, 纤细; 花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和 花梗紫 红色, 萼片椭 圆形, 几等大 ;花 瓣小于 萼片, 倒卵状 橢圆形 ,几 等大; 雄 蕊多数 (约 40 枚), 联合成 1 束, 花丝长 约为花 药之半 ,花药 4 室, 纵裂, 无退化 雌蕊。 雌花 和果未 见。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特产 盈江, 生 于海拔 340 米潮湿 的杂木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盈江 昔马。 本种近 缅甸的 Garcinia succifolia Kurz, 但侧 脉少, 仅 5 — 8 对, 不 整齐, 雄花 1 一 5 成簇, 通 常着生 于当年 生枝条 顶端, 花大,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和 花梗紫 红色, 药室 4, 长于 花丝而 不同。 10. 山木瓜 (瑞丽 ) 图版 4 4 ,6— 11 埋任 (怒江 独龙族 语译音 ), 网都希 曼昔、 滴让昔 (德宏 景颇族 语译音 ), 补南宝 (麻 栗坡 崩 龙族语 译音) Garcinia esculenta Y. H. Li (1981)*. 乔木, 高 15 — 20 米'; 枝条灰 褐色, 具细纵 条纹, 稀具 皮孔。 叶纸质 ,橢 圆形、 卵 状楠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12 — 18 (-20)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突 尖或钝 渐尖, 基部 楔形, 微下延 ,背面 淡褐色 ,中 脉两面 隆起, 侧 脉排列 整齐, 8-10 对, 网脉较 多但不 明显, 叶柄长 1-1.5 厘米。 花单性 ,异株 ,雄 花序聚 伞状, 长约 2 厘米, 1 一 3 着生 于嫩枝 顶端, 总 花梗粗 壮, 具明显 的关节 ,长 8 — 10 毫米, 有花 2 — 3; 花梗 粗壮, 长 不超过 5 毫米; 花淡 黄色, 萼 片 4, 外面的 2 枚较短 ,里面 2 枚较长 ,倒卵 形或扁 圆形; 花瓣 3, 等大, 里面 1 枚 最小, 楠圆 形或长 圆形, 长于 萼片; 雄蕊 多数, 花丝 聚合成 1 束, 束柄 粗壮, 花药扁 ,形状 各式, 2 室, 纵 裂, 无退化 雌蕊; 雌花通 常单生 于小枝 顶端, 比雄 花大, 直径约 1 厘米, 退化 雄蕊的 花丝眹 合, 包围子 房基部 ;子房 球形, 8 — 12 室, 柱头 全缘, 具乳头 状瘤突 ,髙 1 一 I. 2 厘米, 呈 6 — 8 棱。 果大, 卵状球 形或扁 球形, 长 5 — 9 厘米, 橙 黄色, 具沟槽 6 — 8, 有时达 11 条, 柱头宿 存; 种子 2 — 4, 微菱 形或斜 卵形, 无毛, 长 2 .5 — 3 厘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6 — 8 月。 产盈江 、瑞丽 、陇川 、贡山 ,生 于海拔 (860 — )1 300-1 65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 自瑞丽 勐秀。 本种近 G. cambogia Desrouss, 不同点 为雄花 不具退 化雌蕊 ;雄蕊 多数, 几无花 丝> 
藤黄科  137  图版 《 ― '红 萼藤黄 Garcinia rubrisepala Y. H. Li, 1. 维 花枝, 2 . 雄花 (放大 ); 3 — 4. 双 籽藤黄 Garc;nia tetraUu Y. C. Wu ex Y. H. Li, 3. 结 果枝, 4. 宿存 柱头 (放大 ), 5. 果实 横剖。 (刘怡 涛绘) 
13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44 1一5. 版 纳藤黄 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 Y. H. Li, 1. 果实, 2. 花枝, 3. 花 (除去 花被, 纵剖放 大), 4. 花 瓣, 5. 萼片; 6—11. 山木瓜 Garcinia esculenta Y. H. Li, 6. 雄 花枝, 7. 雄花 花蕾, 8. 雌花 (放大 ,示退 化雄蕊 ), 9. 雌花 (放大 ), 10. 雄花 (放大 ), 11. 果序。 (刘怡 涛绘) 
藤黄科  139  柱头 全缘, 具 乳头状 瘤突。 果外形 酷似酸 木瓜, 故得名 ,可 食用, 汁多味 酸甜。 11. 双 籽藤黃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3, 3 — 5 黄皮果 (景洪 ) Garcinia tetralata C. Y Wu ex Y. H. Li (1981)*. 乔木, 高 5 — 8 米, 稀达 15 米, 胸径约 15 厘米; 枝条通 常下垂 ,淡 绿色, 有 纵棱。 叶坚纸 质, 椭圆形 或狭椭 圆形, 稀 卵状椭 圆形, 长 8 — 13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突尖或 短渐尖 ,基部 楔形, 微下延 ,中脉 在表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13 — 16 对, 两面 隆起, 纤细, 斜升至 边缘处 网结, 第 三级脉 网状; 叶柄长 0.8 — 1.2 厘米。 花 未见, 果单生 叶腋或 落叶叶 腋, 球形, 直径 2 — 2.5 厘米, 无毛, 近无柄 ;柱头 宿存, 4 裂, 每裂片 具乳头 状瘤突 4 一 5, 有 种子 2。 果期 5 月。 产景洪 、沧源 、耿马 ,生 于海拔 800 — 1 00Q 米的 低丘、 平 坝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沧源。 本种近 G. anomala Planch, et Triana, 但不 具叶状 苞片, 柱头 4 裂, 每裂片 上面具 瘤突 4 一 5, 果仅 有种子 2 枚。 12. 大 果藤黄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45 奇尼昔 (瑞 丽景 颇族语 译音) Garcinia pedunculata Roxb. (1832); Wight (1840); Planch, et Triana (1860); T. Anders, in Hook. f. (1874); Pierre (1885—1888); Vesque in DC. (1893). 乔木, 高约 20 米; 树皮厚 ,栓 皮状。 叶坚 纸质, 椭 圆形、 倒卵形 或长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2 —) 15 — 25 (-28)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先端通 常圆形 ,稀钝 渐尖, 基部 楔形; 中脉粗 壮, 表面微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整齐, 斜升, 9 一 14 对; 第 3 次小脉 几平行 ,互相 联接, 几不 明显, 柄长 2 — 2.5 厘米。 花杂性 ,异株 , 4 基数; 雄花序 顶生, 直立, 圆锥 状聚伞 花序, 长 «-15 厘米, 有花 8 — 12, 总 花梗长 3 — 6 厘米; 花梗 粗壮, 自 上至下 渐尖, 长 3 — 7 厘米, 宽 3 — 7 毫米; 萼片阔 卵形或 近圆形 ,厚 肉质, 边缘 膜质; 花瓣 黄色, 长 方状披 针形, 长 7 — 8 毫 米; 雄蕊 合生成 1 束, 束柄 粗壮, 长约 3 毫米, 包围退 化雌蕊 ;花药 多数, 退化 雌蕊圆 柱状楔 形, 微有稜 ;柱头 盾形, 具不 明显的 瘤突; 雌巧 通常单 生或成 对着生 于枝条 顶端, 花梗 粗壮, 长 3.5 — 4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微 4 稜形, 基部 具半圆 形苞片 2; 子房近 球形, 8 — 10 室, 柱 头 8 — 10 裂, 具 乳头状 瘤突。 果扁 球形, 两端微 凹陷, 直径约 11 一 12 厘米, 有 时可达 20 厘 米, 黄色, 无毛, 假种皮 多汁, 柄长 5 — 6 厘米。 有种子 8 — 10, 种子 肾形。 花期 8 — 12 月, 果期 12 至翌年 1 月。 产瑞丽 、盈江 ,生 于海拔 250 — 350 米的低 山坡地 、潮 湿的密 林中; 我国 西藏东 南部墨 脱 也有。 分布自 孟加拉 北部和 东部, 有时也 栽培。 果实 中间部 分及多 汁的假 种皮橙 红色, 当地 群众常 食用, 味 颇酸; 树皮, 枝叶及 各部几 无黄色 树脂。 本种的 特征在 于花序 总梗和 花梗长 而粗壮 ,果实 硕大, 是本 属中所 特有, 极易 识别。 唯 雌花的 退化雄 蕊数目 不一, (除 W. Roxburgh 的原描 述未提 及外) 如 T. Anderson (in Hook. f., Fl. Brit. Ind. 1:264 1874) 描述为 20— 30 枚, Pierre (Fl. For. Cochinch. 
14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45 大 果藤黄 Garcinla pedunculata Roxb., 1. 果枝, 2. 雄花 (放大 ), 3. 雌花 (放大 )。 (刘怡 涛绘) I 
藤黄科  141  Enum. 24. 1885-1888) 描述为 18 — 20 枚, 而国 产标本 (陶 国达 17879 , 南药队 6862 等) 为 90 — 100, 其他特 征均与 文献资 料基本 一致。 13. 版 纳藤黄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44, 1-5 ' 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 Y. H. Li (1981)*. 乔木, 高约 15 米; 枝条 褐色, 具纵 条纹, 髓心 中空, 嫩枝 绿色, 光滑。 叶坚 纸质, 橢圆 形、 椭圆状 披针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13 — 18 厘米, 宽 4 一 S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突尖, 基部楔 形, 微 下延, 背面淡 绿色, 中脉两 面隆起 ,侧脉 8 — 12 对, 网脉多 ,但不 明显, 柄长 1.2 — 2. 2 厘米。 花杂性 ,同株 ,稀疏 的圆锥 状聚伞 花序, 长达 8 厘米, 通常 顶生, 稀腋生 ,有时 在花序 基 部着生 1 个双 花的小 花序, 长约 2.5 厘米; 总花梗 和花梗 具明显 的关节 ;花橙 黄色, 直径 约 1 厘米; 萼片 4, 外面 2 枚较短 ,三角 状卵形 ,里面 2 枚较长 ,近 圆形; 花瓣几 等大, 肉质, 广卵形 ,较萼 片为长 ;雄蕊 多数, 花 丝基部 联合成 1 轮包围 子房, 花丝 粗壮, 与花药 等长或 更长, 花药扁 球形, 2 室, 纵裂, 能 育雌蕊 的子房 膨大, 10 — 12 室, 柱头 肥厚, 上 面几瘤 突状, 退化雌 蕊柱头 扁平, 光滑, 高、 2 — 3 毫米。 果序长 5 — 7 厘米, 通 常有果 1 一 2; 果球形 ,深黄 色, 直径 4 一 5 厘米, 无沟槽 ,柱头 宿存, 具乳头 状瘤突 ;种子 2 — 4 , 微 卵形, 表面 光滑, 长 2-2.5 厘米。 花期 1一2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600 米的 沟谷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本种 外形近 G. cambogia Desrouss, 不同点 为雄蕊 多数, 退化 雌蕊的 柱头近 全缘, 不 具瘤突 ,中间 下陷, 果皮 光滑, 无 沟槽。 2. 黄果木 属 Ochrocarpos Thou. 乔木, 植物 割裂有 树脂。 叶对生 或聚于 枝顶呈 轮生, 有 透明小 点或分 泌管, 网 脉通常 明显。 花杂性 ,同株 或异株 ,单 1、 族生或 呈聚伞 花序, 顶生、 腋 生或单 生于老 枝的节 上或叶 腋; 萼片 2 — 3, 镊合状 排列; 花瓣 4 一 7 或 更多, 分离或 仅基部 连合; 雄蕊多 数或在 雄花或 两性花 中少数 ,分离 或基部 连合, 或具 不育的 雄蕊,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2 — 4 室, 每室有 基生或 侧生, 胚珠 1 或 2, 花柱短 或近无 ,柱头 盾状, 2-4 裂。 浆果或 核果, 内种皮 薄或厚 硬; 种子 1 一 4, 外种 皮薄, 无假 种皮, 子 叶极小 或几不 明显。 约 50 种, 主要 产热带 亚洲, 少 数产热 带非洲 及热带 美洲。 我国仅 1 种, 产云南 南部。 1. 云南 黄果木 (新拟 ) 图版 4 6 梭 拉批、 聋梭批 (西 双版纳 傣族语 译音) Ochrocarpos yunnanensis H. L. Li ( 1944). Mammea yunnanensis (H. L. Li) Kosterm. (1961). 乔木, 高约 25 米, 胸径 60 — 80 厘米; 树 皮暗皮 褐色, 具大小 不等的 灰白色 斑块, 分枝 多, 树 冠阔圆 锥形; 老枝灰 褐色, 具大而 明显的 叶痕, 幼枝黄 褐色, 具 纵稜。 叶厚 革质, 长圆 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16 — 20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钝头或 圆形, 基 部通常 圆形; 中脉 粗壮,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侧脉 多数, 不显著 ,与网 脉构成 均勾明 显的细 网孔, 叶柄短 而粗壮 ,长 5 — 8 毫米。 花 杂性, 通 常单生 或有时 成对着 生于无 叶的老 枝上, 直径约 3 厘米, 花梗长 2 — 3.5 厘米; 萼片 2, 花蕾时 封闭, 开放后 开裂为 2, 等大, 阔 卵形, 
H2  7X  物 志  图版" 云南 黄果木 Och rocarpos yunnanensis H. L. Li, 1. 营 养枝, 2 . 果枝, 3. 花 (放大 ), 4. 部 分雄蕊 (放大 ), 5. 幼 果 纵剖, 6. 幼果 横剖, 7. 叶 背网脉 (放大 )。 (刘怡 涛绘) 
藤黄科  143  内凹, 长 8 — 10 毫米, 逐渐 下垂, 宿存; 花瓣 6, 覆瓦状 排列, 白色, 等大, 长 圆形, 内凹, 长 约 2 厘米; 雄蕊 多数, 花 丝长约 6 毫米, 基部 联合成 1 轮, 包围 于子房 基部; 子 房卵状 球形, 具 2 或 3 凹槽, 高约 4 毫米, 通常 2 室, 每 室具侧 生胚珠 2, 通常仅 1 个 发育, 花柱 粗壮, 长 2 — 3 毫米, 柱头 光滑, 盾状 3 裂。 果深 褐色, 椭圆形 ,顶端 突尖, 基部微 下延, 长 5 — 6 厘 米, 中 部直径 3.5 — 4 厘米, 柄长 2.5 — 3 厘米。 种子 1, 外面具 多汁的 瓤状假 种皮, 种 皮薄, 淡褐色 ,长 2.5 — 3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一10 月。 产 勐腊、 景洪、 澜沧, 生 于海拔 600 — 620 米 低丘潮 湿的密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花极香 ,当地 喜种植 于庭园 观赏, 傣族民 间诗歌 中曾有 "香花 梭拉批 …… "的 记载; 果 味甜 可食。 本种 的分类 地位, 有的学 者主张 并入格 脉树属 (Mammea L.) 中, 但该属 花萼裂 片 4 一 5, 覆瓦状 排列, 花蕾时 不封闭 ,花 丝极短 或缺, 花柱 2, 成钻状 尖裂, 柱头 细尖, 不成 盾形, 胚珠 侧生, 胚乳缺 ,子 叶大而 肉质等 不同, 著者认 '为 置于本 属更为 合适, 故未作 更动。 3. 红 厚壳属 Calophyllum L. 乔木, 稀灌木 ,树皮 割伤后 有黄色 至白色 的液体 流出。 叶对生 ,全缘 ,无毛 ,侧脉 极多, 无分枝 ,平行 ,几 与中脉 垂直。 花两性 或单性 ,总 状花序 或有时 呈圆锥 花序, 腋生或 有时顶 生; 萼片 4, 里面的 一对常 呈近花 瓣状; 花瓣 4 一 12 (国 产种 通常为 4) 或有 时无, 1 一 3 轮, 覆瓦状 或交互 排列, 早落; 雄蕊 多数, 成 4 个花瓣 状的束 或否; 花丝 纤细, 分 离或于 基部连 合; 花药 基着, 2 室, 纵裂; 子房 1 室, 具单 生基生 胚珠, 花柱 细长, 柱头 盾形。 核果 球形或 卵状 球形, 通常为 绿色, 有斑点 ,外果 皮薄, 具壳状 内果皮 ;种子 1, 大, 卵形或 球形, 无假种 皮, 胚细, 直立, 子 叶厚, 肉质, 富含 油脂。 100 余种, 主 要分布 于热带 亚洲, 少 数分布 于热带 美洲和 马达加 斯加。 我国有 3 种,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K 2 ) 叶大 (长 8 — 15, 宽 4 一 8 厘米) ,厚 革质; 花序通 常长于 10 厘来, 花梗长 1.5—4 厘米; 果 球形, 无尖头 1. 红厚売 C. inophyllum 2( 1 ) 叶小 (长 5. 5 — 9 . 5 , 宽 2.5 — 4 . 3 厘米) ,坚 纸质; 花序通 常短于 10 厘米,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果 椭 圆形, 具尖头 • 2. 云南 橫经席 C. polyanthun. 1. 红厚壳 *( 海南植 物志) 图版 47, 3-4 胡桐 (图鉴 、台湾 植物志 ), 琼崖 海棠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广东、 台湾) ,海 棠木、 海棠果 (广东 ), 君子树 (海南 ), 呀拉菩 (台湾 ) Calophyllum inophyllum L. (1762); Roxb. (1832); Wight (1840); Choisy in DC. (1824); Planch, et Triana (1860); Anders. (1874); Kurz (1877); Vesque in DG. (1893);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895)*; Pitard in Lecte. (1910): Merr. ( 1927), (1935); 图鉴 (1955)*; 陈嵘 (I960)*; H. L. Li (1963); 海南 植物志 (1965); 图 
藤 黄科  M5  鉴 (1972)*; N. Robson in H. L. Li ( 1979)*; P. F. Stevens ( 1980). Balsamaria inophyllum Lour ( 1790). 乔木, 高 5 — 12 米; 树皮厚 ,灰褐 色或暗 褐色, 具纵 裂缝, 创 伤处渗 出透明 树脂; 幼枝具 纵 条纹。 叶厚 革质, 宽椭圆 形或倒 卵状楠 圆形, 稀长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微缺 ,基部 圆形或 宽楔形 ,两面 具光泽 ;中脉 在表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多数, 几 与中脉 垂直, 两面 隆起,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2.5 厘米。 总 状花序 (花 对生) 组 成圆锥 花序、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或圆锥 花序, 顶生, 无毛, 长 15 — 2 厘米; 花梗长 1.5 — 4 厘米; 萼片 4 , 外 面 2 片较小 ,近 圆形, 凹陷, 长约 8 毫米, 里面 2 片较大 ,倒 卵形, 花 瓣状; 花瓣 4 , 倒披针 形, 长约 11 毫米, 顶端近 平截或 圆形, 内弯; 雄蕊极 多数, 花 丝基部 合生成 4 束; 子 房近球 形, 花柱 细长, 婉蜒状 ,柱头 盾形。 果 球形, 直径约 2.5 厘米, 成熟 黄色。 花期 3 — 6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西双版 纳近年 引种; 广西、 海南、 台湾 亦有。 印度、 中南 半岛、 斯里 兰卡、 马来 西亚、 印 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安达 曼岛、 菲律宾 群岛、 波利尼 西亚以 及马达 加斯加 和澳大 利亚等 地都有 分布。 喜生于 热带高 温多湿 ,面 向西南 或东南 夏季季 风吹拂 的海滨 地带; 我 国多生 于海拔 60 — 100 (-200) 米的丘 陵空旷 地和海 滨沙荒 地上, 有时 也在这 些地区 栽培。 种子 含油量 20 — 30%, 种仁 含油量 50 — 60%, 可 作工业 用油, 加工去 毒和精 炼后可 食用, 也供医 药用; 产地群 众用于 照明; 木材质 地坚实 ,较重 ,心材 和边材 不明显 ,耐 磨损和 海水 浸泡, 不受 虫蛀, 适宜作 造船、 桥梁、 枕木及 农具, 家具等 用材; 树皮 含单宁 15%, 可提 制 栲胶; 树皮渗 出的树 脂可供 药用。 2. 云南 横经席 (新拟 ) 图版 47 ,1 一 2 云 南胡桐 (图鉴 ) 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 ex Choisy ( 1849); Planch, et Triana ( 1862); Anders, in Hook. f. ( 1874); Kurz (1877); Vesque in DC. (1893); Kerr (1931); P. F. Stevens (1980). Calophyllum smi lesianum Craib ( 1924); Kerr (1931); Gagnep. (1943); C. smile^ sianum Craib var. lutea Craib (1924); Kerr (1931); Gagnep. (1943); C. will tarn si- cnum Craib (1924); Kerr(l931); Gagnep. (1943); C. balansae auct. non Pitard.: Gag- nep. (1943), p. p.; C. thorelii auct. non Pitard: Hu et al. (1938); 图鉴 (1972)*. 乔木, 高约 25 米; 幼枝被 灰色微 柔毛, 微 4 棱, 老枝圆 柱形。 叶坚 纸质, 长圆状 楠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稀披 针形, 长 5.5 — 9.5 厘米, 宽 2.5 — 4.3 厘米, 先端 渐尖, 钝头, 基部 锐尖或 楔形, 下延 成翼, 背 通常苍 白色, 边缘微 反卷, 侧脉 多数, 整齐; 中脉和 侧脉两 面隆起 ;叶柄 腹面 具宽的 沟槽, 长 1 一 2 厘米。 聚伞 状圆锥 花序, 稀为总 状花序 (花对 生), 顶生, 稀腋生 ,通 常短于 叶片, 总花梗 短或近 无梗; 花白色 ,梗长 4 一 10 毫米, 密被 锈色微 柔毛; 萼片 4, 外 面 2 片不 相等, 长圆 状卵形 或宽椭 圆形, 稀倒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里面 2 片 等大, 椭圆状 倒卵形 ,长约 4.5 毫米, 顶端 圆形, 具睫毛 ;花瓣 4, 倒卵形 ,长约 5.5 毫米, 顶端 圆形, 具 睫毛;  * 本种 尚有" 胡桐" 一名, 为《 中国 髙等植 物图鉴 》及* 台湾植 物志: 》所 引用, 该名出 自《 本草纲 目》 ,但 《 本草纲 目》中 所指 乃杨属 (Populus clioer$ifoliu») 植物, 为 日本人 误释, 故 不用。 
146  云南 植物志 
藤黄科  14 7  雄蕊 多数, 花丝 线形, 长 3.5 毫米, 基部或 多或少 合生; 子 房卵状 球形, 无毛, 高约 1.75 毫 米, 花柱约 与子房 等长。 果序通 常有果 1 一 2, 果椭 圆形, 长 2 — 4 厘米, 先 端具尖 头或突 尖, 1 室; 种子 1 个。 花期 4一5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景洪、 澜沧, 生 于海拔 1 100 — 1 80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 印度 至泰国 亦有。 相近种 Calophyllum membranaceum Gardn. et Champ. 在 广东供 药用, 称 横经席 o 4. 铁 力木属 Mesua L. 乔木, 叶硬 革质, 通常 具透明 斑点, 侧脉 多数, 纤细。 花两性 ,稀 杂性, 通常单 生叶腋 有时 顶生; 萼片 和花瓣 4,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多数, 花 丝长, 丝状, 分离 或稍微 连合; 花药直 立, 底着, 2 室, 纵裂; 子房 2 室, 每 室有直 立胚珠 2 枚, 花柱长 ,柱头 盾状。 果 实介于 木质和 骨质 之间, 中间有 裂孔的 隔膜, 成熟时 2 — 4 瓣裂, 种子 1 一 4; 胚乳 肉质, 富含 油脂。 约 4 种, 分布于 亚洲热 带地区 ;我国 南部有 1 种, 产 云南、 广东和 广西。 1. 铁力木 (广西 通志) 图版 化 铁栗木 、铁棱 (广 西通志 ), 埋波朗 、喃木 波朗、 英拉 (西双 版纳傣 族语译 音), 埋 朗木过 〈双江 傣族语 译音) ,埋 甘莫喀 (耿马 傣族语 译音) Mesua ferrea L. (1753); Roxb. (1832); Wight (1839)*; Anders, in Hook, f. (1874); Banerji (1953); Kitam. in Rihara (1955); Maheshwari (1964); Hara et William (1979). Calophyllum nagassarium Burm. f. ( 1768); Mesua nagassarium (Burm. f.) Ko- «term (1976). 常绿 乔木, 高 20 — 30 米 (栽 培者 8 — 16 米); 树干 端直, 树冠 锥形, 密生时 瘦长, 散生时 下部枝 条遮盖 主干, 具板 状根; 树皮薄 ,暗灰 褐色, 外皮 薄片状 开裂, 内皮淡 红色, 创 伤处渗 出 带香气 的白色 树脂; 嫩枝鲜 红褐色 ,以 后变暗 绿色。 嫩 叶黄色 带红, 老时 革质, 通常下 垂, 长 (4 一) 6 — 10( — 12) 厘米, 宽 (1 一) 2-4 厘米, 披针形 或狭橢 圆状披 针形至 线状披 针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至 短尾尖 ,基部 楔形, 表面暗 绿色, 微具 光泽, 背面 通常被 白粉, 侧 脉多数 ,纤 细而不 明显, 网脉在 放大镜 下隐约 可见; 柄长 0.5 — 0.8 厘米。 花 两性, 1 一 2 顶 生或 腋生, 花梗长 3 — 5 毫米, 直径 5 — 6 厘米; 萼片 4, 2 大 2 小, 圆形, 内凹, 边缘 膜质, 有 时具白 色缘毛 ;花瓣 白色, 楔状倒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雄蕊 多数, 分离, 花药长 圆形, 金黄 色, 长约 1.5 毫米, 花丝 丝状, 长 1.5 — 2 厘米; 子房圆 锥形, 高约 1.5 厘米, 花柱长 1 一 1.5 厘 米, 柱头 盾形。 果卵状 球形或 扁球形 ,成 熟时长 2.5 — 3.5 厘米, 干后栗 褐色, 有纵 皱纹、 顶 端花柱 宿存, 通常 2 瓣裂, 基部 具增大 成木质 的萼片 和多数 残存的 花丝; 果柄 粗壮, 长 0.8 一 1.2 厘米; 种子 1 一 4, 背面 突起, 腹面平 坦或两 面平坦 ,种皮 褐色, 有光泽 ,坚 而脆。 花 期 3 — 5 月 ,果期 8 — 10 月 ,有 时花果 并存。 产西双 版纳、 孟连、 耿马、 沧源、 瑞丽、 陇川、 梁河, 海拔 540 — 600 米 的低丘 斜坡; 广东 〈信宜 )、 广西 (藤 县和 容县) 也有 分布, 通常零 星栽培 ,只有 在云南 耿马县 孟定, 尚保 存有小 面 积的逸 生林。 亚洲南 部和东 南部从 印度、 斯里 兰卡、 孟 加拉、 缅甸、 泰国 经中南 半岛至 
148  云南 植物志  马来半 岛均有 分布。 本种结 实丰富 ,种 子含油 量高达 78.99%, 是很好 的工业 油料; 木 材结构 较细, 纹理稱 斜, 心材 和边材 明显, 材质 极重, 坚硬 强韧, 难于 加工、 唯耐磨 ,抗腐 性强, 抗 白蚁及 其他虫 害, 不易 变形, 可供制 机身、 车辆、 运动 器械、 舵轴、 土搾 油机、 各种 机轴、 齿轮 及高级 乐器、 高级 建筑的 雕刻、 镶嵌等 ,也可 用作水 工建筑 ,是一 种有价 值的特 种工业 用材; 树形 美观, 花有 香气, 也适 宜于庭 园绿化 观赏。 对 本种拉 丁名的 采用, Kostermam 曾提出 非议, 认 为广布 于印度 的应是 Mesua nagassarium (Burm. f .) Kosterm., 但也 有人不 赞同这 一 观点。  5. 猪 油果属 Pentadesma Sabine  乔木。 叶 对生, 革质。 花两性 ,花萼 和花瓣 10 枚, 逐 渐互相 转变, 覆瓦状 排列, 里面花 托 上具硕 大腺体 5 枚; 雄蕊 多数, 基部 合生成 5 束, 与花瓣 对生, 花丝 丝状, 花药基 部通常 箭形, 底着, 2 室, 平行纵 长幵裂 ;子房 (4 一 ) 5 室, 中轴 胎座, 每室 有胚珠 12 — 15, 花柱 长, 柱头 5 裂。 浆果 皮厚, 卵状 球形, 隔膜 膜质, 纤 维状, 内果皮 肉质, 有种子 3 — 4; 种子有 稜角, 无假 种皮, 种 仁富含 油脂。 约 4 种, 产热带 非洲。 我国有 1 种, 于云 南南部 和福建 (福州 ) 引种 试种。 1. 猪油果 (新拟 ) 图版 4 9 Pentadesma butyracea Sabine (1824); Engl, in Engl, et Prantl (1895); Hutch. (1959). 常绿 乔木, 高 5 — 7 米; 分 枝低, 长而 平展, 树冠圆 锥形, 小枝深 褐色, 具纵 槽纹。 叶革 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两边近 平行, 长 (12 —) 24-28 厘米, 宽 (2 —) 4-6 厘米, 先 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表面 暗绿色 ,具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光滑 无毛; 中脉 两面 隆起, 侧脉 多数, 密集, 近平行 ,至 边缘处 联结,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1.5 厘米。 花 大型, 5 基 数, 直径 4 一 6 厘米, 5-12 着生 于枝条 顶端, 花梗 粗壮, 长约 2 厘米; 萼片 3 大 2 小, 卵状 披针形 ,长 2.5 — 4 厘米; 花瓣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4.5 — 5 厘米, 淡 黄色; 雄蕊 多数, 花丝 基部 眹合成 5 束, 每束 有雄蕊 (28 —) 30-34, 花药 线形, 长约 8 毫米; 子 房长椭 圆形, 约 与花柱 等长, 长 1.5—1.8 厘米, 柱头 5 裂, 稀 4 裂 ,( 4 一) 5 室, 每室 有胚珠 l 2 — H。 果棕 褐色, 斜卵形 ,长 10 — 12 厘米, 直径 5 — 6 厘米, 表面有 网纹, 先端具 突尖头 ,长约 2 厘米, 花被 和雄蕊 宿存, 果柄 粗壮, 长约 2 厘米, 果皮厚 3 — 5 毫米, 有种子 2 — 4 粒, 为淡 红色假 种皮 包被; 种 子为不 规则的 卵形, 半圆形 或圆形 ,种 皮薄, 表面有 撕裂状 纤维。 花期 U 月 至翌年 6 月, 果期 5 — 7 月。 原产 热带非 洲西部 塞拉利 昂沿海 地区, 热带亚 洲最早 (1897 年) 在斯 里兰卡 引种成 功; 我国福 建首次 (1959 年) 引入 试种; 云南西 双版纳 (1963 年) 由加 纳引入 试种获 得成功 o 本种 在产地 作食用 油料, 作可可 油的代 用品。 
藤 黄 科  1 49  图版 49 ' 睹油果 Penudesma bu.yracea Sabine, 1. 花枝, 2. 花 纵剖, 3. 子房 横剖, 4. 雄 蕊束, 5. 尊片 (放大 ), 6. 花辦 (放 大)。 (刘怡 涛绘) 
150  云南 植物志  159. 杨梅科 Myricaceae nom. conserv. 常绿 或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具圆 形盾状 着生的 树脂质 腺体, 芳香; 芽小, 具 芽鳞。 单叶互 生, 具叶柄 ,羽 状脉, 边 缘全缘 或具锯 齿或不 规则的 牙齿, 或浅裂 ,稀 为羽状 中裂; 无 托叶或 有托叶 (我 国不产 )。 花通常 单性, 风媒, 无 花被, 无梗, 生于 穗状花 序上;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若 同株则 雌雄异 枝或偶 为雌雄 同序, 稀具两 性花或 杂性; 穗 状花序 单一或 分枝, 常 直立或 向上 倾斜, 或稍 俯垂; 雄 花序常 着生于 去年生 枝条的 叶腋内 或新枝 基部, 单生或 簇生, 或者 复合 成圆锥 花序; 雌雄 同序者 则穗状 花序的 下端为 雄花, 上部为 雌花; 雌花 序与雄 花序相 似, 有时 较雄花 序为短 或长, 常 着生于 叶腋; 雄花单 生于苞 片腋内 ,不 具或具 2 — 4 小 苞片; 雄蕊 2 至多数 (多至 20, 通常 4 一 8 枚), 着生于 贴附在 苞片基 部的花 托上; 花 丝短, 离生或 稍稍 合生; 花 药卵状 球形, 直立, 2 药室 分离, 并行, 外向 纵裂; 药隔不 显著; 有时存 在钻形 的退化 子房; 雌 花在每 一苞片 腋内单 生或稀 2 — 4 个 聚生, 通常具 2 — 4 小 苞片; 雌蕊由 2 枚心 皮合生 而成, 无柄, 子房 1 室, 具 1 直生 胚珠; 胚珠 无柄, 基底或 近基底 着生, 具 1 层珠 被, 珠孔 向上; 花柱 极短或 几乎不 存在, 具 2 ( 稀 1 或 3) 细 长的丝 状或薄 片状的 柱头, 内面 具 乳头状 突起。 核果小 坚果状 ,具 薄而疏 松的或 坚硬的 果皮, 或为球 状或椭 圆状的 较大的 核果, 外表 布满略 成规则 排列的 乳头状 突起, 有 时被茸 毛或一 层白色 而厚的 蜡质, 外果皮 或多或 少肉质 ,富于 液汁及 树脂, 内果皮 坚硬; 种子 直立, 具膜质 种皮, 无胚 乳或胚 乳极贫 乏 (仅由 一层细 胞组成 ), 胚伸直 ,胚 根短, 向上, 子叶 向下, 肉质, 肥厚, 呈凸透 镜状。 2 属, 约 4 种, 主要 分布于 两半球 热带、 亚热带 和温带 地区。 我国仅 1 属。  1. 杨梅属 Myrica L. 常绿 或落叶 乔木或 灌木, 幼嫩部 分被有 树脂质 的圆形 、盾状 着生的 腺体。 叶常 密集于 小枝 上端, 无托叶 ,全 缘或具 锯齿, 通常具 树脂质 腺体, 若脱落 ,则 遗留一 凹穴。 花单性 ,雌 雄异株 或同株 ,有 时在同 一植株 上其花 的性别 常依年 互易; 花小, 着生 于鳞片 状苞片 腋内, 组成密 集的穗 状花序 ,若 为雌雄 同株, 则 雄花在 雌花的 下面, 有时穗 状花序 再排成 圆锥花 序, 直立 或向上 倾斜, 或稍 俯垂。 花无 花被或 雌花具 数枚轮 生的萼 片状小 苞片。 雄花雄 蕊 1 至多数 ,通常 4 一 8 枚, 花丝分 离或基 部多少 合生, 花药 2 室, 基底 着生, 纵裂; 不育子 房有 或无。 雌 花子房 上位, 1 室, 花 柱短, 2 分枝, 丝状, 胚珠 1 枚, 基生, 直立。 核果, 外果 皮肉质 ,常有 乳头状 突起, 内果皮 骨质; 种子无 胚乳, 胚直立 ,子 叶阔。 约 37 种, 广布于 两半球 的热带 、亚 热带和 温带。 我国有 4 种, 1 变种, 分布于 长江以 南各 省区; 云南有 3 种。 本属 植物有 的果实 可食, 树皮富 含单宁 ,可 作染料 及医药 上的收 敛剂, 有的果 实表面 的 蜡质可 用作制 蜡烛的 原料, 如北美 洲产的 Myrica cerifera L. 
杨 梅 科  151  分种 检索表 1(2) 小枝 & 叶柄被 毡毛; 花序 分枝, 由多 数穗状 花序组 成圆锥 花序; 核果 椭圆形 1, 毛杨梅 M, esculenta 2( 1 ) 小枝及 叶柄无 毛或仅 被稀疏 柔毛; 花序为 单一穗 伏花序 或仅基 部具不 明显的 分枝。 3( 4) 乔木, 高达 4 一 15 米 以上; 叶较大 ,长 6—16 厘米; 雄花具 2 — 4 枚小 苞片, 雌花具 4 枚小 苞片… 2, 杨梅 M. rubra 4( 3 ) 灌木, 高 0.5—2 米; 叶较小 ,长 2. 5 _ 8 厘米; 雄 花无小 苞片, 雌花具 2 枚 小苞片 3* 矮杨梅 M. nana 1. 毛杨梅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50, 1-4 大树 杨梅、 野杨梅 (云 南药 用植物 名录) Myrica esculenta Buch.-Ham. ex D. Don (1825); Hand-Mazz, (1929);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N. P. Manandhar (1980)*; 云 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yrica sapid a Wall. (1826)*; M. farquhariana Wall. (1826); M. nagt auct. nen Thunb. nec Hook, f . (1868): Hook, f . ( 1888), p. p.; M . rubra auct. non Sieb. et Zucc: Skan ( 1899), p. p. 常绿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胸径约 40 厘米, 树皮 灰色; 小枝和 芽密被 毡毛, 皮孔 密而明 显。 叶片 革质, 楔状倒 卵形至 披针状 倒卵形 或长椭 圆状倒 卵形, 长 5 — 18 厘米, 宽 1.5 — 4 厘 米, 先端 钝圆或 急尖, 基部 楔形, 渐狭至 叶柄, 全 缘或有 时在中 上部有 少数不 明显的 圆齿或 明显的 锯齿, 表面深 绿色, 除近基 部沿主 脉被毡 毛外, 其余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具极 稀疏的 金黄色 树脂质 腺体,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8 — 11 条, 弧曲 上升, 于边缘 网结, 细 脉网状 ,明显 ;叶柄 5 — 20 毫米, 密被 毡毛. 雌雄 异株; 雄花序 为多数 穗状花 序组成 的圆锥 花序, 通常生 于叶腋 ,直立 或顶端 稍俯垂 ,长 6 — 8 厘米, 花序 轴密被 短柔毛 及极稀 疏的金 黄色 树脂质 腺体; 分枝 (即 小穗状 花序) 基部 具卵形 苞片, 苞片 背面具 上述腺 体及短 柔毛, 具 缘毛, 分枝长 5 — 10 毫米, 圆柱形 ,直径 2 — 3 毫米, 具密 接的覆 瓦状排 列的小 苞片, 小苞 片背面 无毛及 腺体, 具缘毛 ,每 小苞片 腋内具 1 雄花, 每花具 3 — 7 枚雄蕊 ,花药 椭圆形 ,红 色; 雌花 序亦为 腋生, 直立, 长 2 — 3.5 厘米, 分枝 极短, 每 枝仅有 1 一 4 花, 因 而整个 花序仍 似 穗状, 通常每 花序上 仅有数 个雌花 发育成 果实; 每苞片 腋内有 1 雌花; 雌花具 2 小 苞片; 子房被 短柔毛 ,具 2 细长的 鲜红色 花柱. 核果椭 圆形, 略 压扁, 成熟时 红色, 外面具 乳头状 突起, 长 1 一 2 厘米, 外果皮 肉质, 多汁液 及树脂 ;核椭 圆形, 长 8 — 15 毫米, 具厚而 硬的木 质内 果皮。 花期 9 一 10 月, 果 期次年 3 — 4 月. 产滇 东南及 滇西南 (腾冲 ), 生 于海拔 1 000 — 2 500 米的 杂木林 内或干 燥的山 坡上, 四 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亦有。 中南 半岛、 马来 西亚、 印度、 缅甸、 尼泊尔 、不丹 等均有 分布。 本种 之外形 与杨梅 [M. rubra (Lour.) Sieb. et Zucc] 极相似 ,但本 种的小 枝和叶 柄均密 被毡毛 ,花 序明显 分枝, 尤以 雄花序 为甚, 雌花 序每一 分枝具 1 一 4 花, 整个 雌花序 上 常有数 个雌花 发育成 果实; 而后者 的小枝 及叶柄 无毛, 花序 为单一 的穗状 花序, 雌花序 上通常 '仅 1 花发育 成果实 ,易与 区别。 
15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0 1—4. 毛杨梅 Myrica esculenra Buch. -Ham. ex D. Don, 1. 雄 花枝, 2 . 雄花序 一部分 (放大 ), 3. 雄蕊, 4. 果; 5 一 6. 杨梅 M. rubra (Lour.) Sieb. et Zucc, 5. 雄 花枝, 6. 雄花; 7_8. 矮杨梅 M. nana Cheval., . 7. 果枝, 8. 雄 花枝。 (李锡 畴绘) 
杨梅科  153  树皮 有消炎 止血、 收 敛止泻 之功; 可治胃 溃疡、 胃痛、 血崩、 痢疾 等症。 2. 杨梅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50, 5-6 山杨梅 (浙江 ), 朱红、 珠蓉、 树梅 (福建 ) Myrica rubra (Lour.) Sieb. et Zucc. (1846); Wils. in Sarg. (1916); Hand. -Mazz. (1929);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orella rubra Lour. ( 1790); Myrica rubra (Lour.) Sieb. et Zucc. var. acuminata Nakai (1933); My. nagi auct. non Thunb.: C. DC. in DC. (1864); Hook. f. (1868). 常绿 乔木, 高可达 15 米 以上, 胸径约 60 厘米; 树皮 灰色, 老时 纵裂, 树冠 圆形; 小枝无 毛, 幼时仅 具圆形 、盾状 着生的 腺体, 皮孔 少而不 显著, 芽亦 无毛。 叶片 革质, 常密 集于小 枝的 上部; 生 于萌发 枝条者 为长椭 圆状或 楔状披 针形, 长达 16 厘米 以上, 先端渐 尖或急 尖, 边缘中 部以上 具稀疏 锐齿, 中部 以下常 全缘, 基部 楔形; 生 于孕性 枝者为 长椭圆 状倒卵 形或 楔状倒 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 钝或具 短尖至 急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或有时 中部以 上具疏 锐齿, 表 面亮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疏被 金黄色 腺体, 两面 无毛, 中 脉及侧 脉两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10 — 15 条, 伸展, 于边缘 网结, 细脉 网状; 叶柄长 0.5—1 厘 米。 雌雄 异株; 雄 花排列 成穗状 花序, 花 序单生 或数个 丛生于 叶腋, 长 1 一 3 厘米, 直径 3 — 5 毫米, 稀基部 具极短 分枝, 具密而 覆瓦状 排列的 苞片, 基部苞 片腋内 无花, 中 上部苞 片近 圆形, 背面具 腺体, 无毛, 其 腋内生 1 雄花; 每雄花 有卵形 小苞片 2 — 4 枚, 雄蕊 4 一 6 枚, 花药椭 圆形, 暗红色 ;雌穗 状花序 单生于 叶腋, 长 5 — 15 毫米, 具密接 的覆瓦 状苞片 ,每 苞片 腋内具 1 雌花; 雌 花通常 有卵形 小苞片 4 枚, 子房 卵形, 极小, 花柱 极短, 柱头 2, 细长, 红色, 其内侧 具乳头 状突起 ;每一 雌花序 顶端的 1, 稀 2 雌花 发育成 果实。 核果 球形, 直径 10 — 15 毫米, 具乳头 状突起 ,成熟 时深红 色或紫 红色, 外果皮 肉质, 多汁液 及树脂 ,味 酸甜; 核阔楠 圆形或 圆卵形 ,略 压扁, 内果皮 木质, 极硬。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勐海 、马关 、麻 栗坡、 广南、 富宁、 泸水, 生 于海拔 1 100 — 2 300 米 的山坡 林中; 江苏、 浙江、 江西、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亦有。 朝鲜、 日本、 菲律 宾亦有 分布。 本种果 实可食 ,亦可 作清凉 饮料; 树皮富 含鞣质 ;树 皮及根 人药, 有散瘀 止血, 止痛的 功效; 果实 有生津 止渴的 功效。 3. 矮杨梅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50: 7-8 杨梅 (昆明 ), 云 南杨梅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中国植 物志) Myrica nana Cheval. (1901); Hand. -Mazz. (1929);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云南 种子植 物名录 (1984). Myrica nana Cheval. var. luxurians Cheval. ( 190 1). 常绿 灌木, 高 0.5 — 2 米; 小枝较 粗壮, 丛生, 褐色, 无 毛或被 稀疏短 柔毛。 叶簿 革质或 革质, 椭圆 状倒卵 形或短 楔状倒 卵形, 长 2 — 8 厘米, 宽 1 一 3.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钝圆, 基 部 楔形, 边缘中 部以上 具少数 粗锯齿 ,表 面亮深 绿色, 老时具 腺体脱 落后的 凹点, 背 面淡绿 色, 具金黄 色腺体 ,两面 无毛或 有时上 面沿中 脉疏被 柔毛, 主 脉两面 凸起, 侧 脉每边 6 — 7 条, 表面 平坦, 背面 凸起, 于边缘 网结, 细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毫米,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雌 雄 异株, 穗状花 序单生 于叶腋 ,基 部具不 明显的 分枝; 雄 花序长 1 一 1.5 厘米, 直立或 上倾, 极 缩短的 分枝具 1 一 3 花; 雄 花无小 苞片, 具 1 一 3 枚 雄蕊; 雌 花序长 1.5 厘米, 上倾, 极缩 
154  云南 植物' 志  短 分枝具 2 — 4 枚不孕 苞片和 2 雌花; 雌花具 小苞片 2 枚, 子房 无毛。 核果 球形, 直径 1.5 — 2 厘米, 红色或 绿白色 ,外果 皮肉质 ,味 酸甜, 内果皮 坚硬。 花期 2 — 3 月, 果期 6 — 7 月。 产滇中 、滇 西及滇 东北, 生 于海拔 1 500 — 3 500 米的 山坡林 缘或灌 丛中; 分布 于贵州 西部。 果实 味酸, 可生食 或经盐 渍贮存 ,或 糖渍成 蜜饯供 食用。 根 人药, 有收敛 止血和 通络、 止泻 作用; 根皮外 用治黄 水疮、 疥癣、 水火 烫伤, 外伤出 血等。 161. 梓木科 Betulaceae nom. conserv.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树皮光 滑或成 片状、 薄层状 、块状 剥裂; 芽 具柄或 无柄, 芽鳞 2 — 3 枚或 多数, 呈 覆瓦状 排列。 单叶 互生, 下面 通常有 腺点, 边缘具 重锯齿 ,稀单 锯齿, 有时浅 裂, 叶脉 羽状, 第三级 脉常与 侧脉近 垂直; 具叶柄 ,托叶 分离, 早落。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花序 为棻荑 花序, 顶生或 侧生;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 苞鱗内 有雄花 3 — 6 朵; 雄花有 花被, 膜 质, 离生 或基部 合生, 雄蕊 2 — 4 枚, 稀仅 1 枚, 常与花 被对生 ,花 丝短, 顶端分 叉或不 分叉, 分离 或基部 连合, 花药 2 室, 分 离或不 分离, 顶端 具毛或 无毛; 雌花 序聚生 或球果 状或穗 状, 单生或 组成总 状和圆 维状, 生于 枝顶或 叶腋;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苞鳞 (果 期发 育成果 苞) 内 有雌花 2 或 3 朵; 雌花无 花被, 子房 2 室, 每 室有倒 生胚珠 1 枚, 花柱 2 枚或 2 裂。 果 苞木质 或革质 ,呈鳞 片状, 脱落或 宿存, 由 3 枚或 5 枚小苞 片在发 育过程 中愈合 而成, 顶 端 3 裂或 5 裂, 每 苞鳞有 2 枚或 3 枚小 坚果; 小坚果 扁球形 ,卵形 或长圆 形等, 具或 宽或狭 的膜质 或纸质 的翅; 种 子单生 ,具 膜质 种皮。 2 属, 有 (5 4 —) 100 种, 主要分 布在北 温带; 桦木属 (Betula) 的 少数种 类延伸 到北极 区, 桤木属 (Aln US ) 的 有些种 延伸到 南美。 我国 2 属均产 ,约 30 余种, 全国都 有分布 ;云 南 2 属, 14 种, 2 变种。 桦木 科是北 温带森 林组成 的重要 树种, 木材结 构细, 纹理直 ,除供 一般建 筑外, 为军工 及制 家具的 良材。 桤 木属很 多种类 的根寄 生固氮 细菌, 能固定 空气中 游离的 氣素, 有改良 土壤, 增 强土壤 肥力的 效能; 桦木属 的很多 种类能 提取香 桦油。 分属 检索表 1(2) 果序呈 球果伏 ,果苞 木质, 宿存, 上部 5 裂, 每果 苞内具 2 粒小 坚果; 雄蕊 4 枚 1* 桤木属 A.lnu» 2(1) 果序呈 穗状, 果苞 革质, 成熟后 脱落, 上部 3 裂, 每果 苞内具 3 粒小 坚果; 雄蕊 2 枚 2.n^M Betula 1. 捲木属 Alnus Mill. 乔木; 树皮光 滑或成 不规则 纵裂; 芽有柄 ,具 2 枚 芽鱗。 叶 互生, 边缘具 锯齿, 羽状 脉, 第三 级脉与 侧脉常 成直角 相交, 彼此近 平行或 成网结 ;托叶 早落。 花单性 同株; 雄花序 
桦木科  155  棻荑状 ,组成 总状, 生于 枝顶或 单生于 叶腋;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苞 鳞内有 3 朵 雄花, 小苞 片 4 枚, 稀 3 或 5 枚, 花被 4 枚, 常基部 联合; 雄 蕊通常 4 枚, 与花被 对生, 稀 1 枚或 3 枚, 花 丝短, 顶端不 分叉, 花药 卵形, 2 室, 不 分离, 顶端无 毛或稀 具毛; 雌花 序单生 叶腋, 或组 成总状 、圆 锥状, 生于 枝顶;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苞 鳞内具 2 雌花; 子房 2 室, 每室具 1 枚倒 生胚珠 ,花 柱短, 柱头 2 裂。 果序球 果状, 果苞 木质, 鳞片状 ,宿存 ,由 3 枚苞片 2 枚 小苞片 愈合 而成, 上部 5 浅裂, 每果 苞内具 2 粒小 坚果。 小坚果 卵形、 扁球 形或长 圆形, 具 膜质或 纸质 的翅。 40 余种, 分布在 亚洲、 欧洲、 非 洲及北 美洲, 最南 沿安第 斯山分 布至阿 根廷。 我国. 有 7 种, 1 变种; 云南 3 种。 分种 检索表 1(2) 果 序和雄 花序均 由多数 组成圆 锥伏, 生枝顶 (1. 复序组 Sect. 1. Alnus) 1, 旱冬瓜 A. nepalensis 2( 1) 果序 和雄花 序均单 生叶腋 (2. 单序组 Se". 2. Cremastogyne H. WinkL)。 ' 3( 4) 果序梗 细长, 长 5—8 厘米, 果序 下垂; 小坚 果的翅 膜质, 宽 为果的 1/2; 叶 倒卵形 2» 指木 A. cremastogyne 4( 3 ) 果序梗 粗短, 长 2 — 3 厘米, 通常 直立; 小坚 果的翅 纸质, 宽不 及果的 1/3; 叶卵形 3,川 滇指木 A. ferdinandi-coburgii 1. 旱冬瓜 (云南 ) 图版 51, 1-4 蒙 自桤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尼泊 尔垲木 (中国 植物志 ), 冬瓜树 (云南 ) Alnus nepalensis D. Don (1825); Wall. (1831)*; Regel (1861), (1865), in DC. (1868); Hook. f. (1888); Franch. (1899); Burk. (1899); H. Winkl. in Engl. (1904)*; Callier ex Schneid. (1912)* et in Sarg. (1916); Diels (1912); L6vl. (1914), (1916); Hand.-Mazz. (1929); A. Camus in Lecte. (1931)*; 陈嵘 (1937); 胡先繍 (1948)*; Van Steenis (1956); 图鉴 ( 1972)*; 中国 植物志 ( 1979)*; Lauener ( 1983); Criers, ex Long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3)*. Alnus boshia Buch.-Ham. ex D. Don (1825) pro syn. ; Clethropsis nepalensis Spach (1841); A. mairei Ldvl. (1914), (1916). 乔木, 高约 18 米; 小树树 皮光滑 绿色, 老树 树皮黑 色粗糙 纵裂; 枝条 无毛, 幼枝 有时疏 被黄 柔毛; 芽具柄 ,芽鳞 2 枚, 光滑。 叶纸质 ,卵形 ,椭 圆形, 长 10 — 16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骤 尖, 稀钝圆 ,基部 宽楔形 ,稀近 圆形, 边缘具 疏齿或 全缘, 叶面 翠绿, 光滑 无毛, 背面 灰绿, 密 生腺点 ,幼时 疏被棕 色柔毛 ,沿中 脉较密 ,或 多或少 宿存, 脉腋间 具黄色 髯毛, 侧脉 12 — 16 对; 叶柄 粗壮, 长 1.5 — 2.5 厘米, 近 无毛。 雄花序 多数组 成圆锥 花序, 下垂。 果序长 圆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序梗短 ,长 2 — 3 厘米, 由多 数组成 顶生, 直立圆 锥状大 果序; 果苞 木质, 宿存, 长约 4 毫米, 顶端圆 ,具 5 浅裂。 小 坚果, 长圆形 ,长约 2 亳米, 翅膜质 ,宽 为果的 1/2, 稀与果 等宽。 花期 9 一 10 月 ,果熟 期下年 11 一 12 月 (滇中 )。 几产全 省各地 ,生 于海拔 500 — 3 600 米的 湿润坡 地或沟 谷台地 林中, 有时 组成纯 林。. 
156  云南 植物志  西藏东 南部、 四川西 南部、 贵 州亦有 分布。 尼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也有。 材 质细, 纹理直 ,木纹 清晰, 供制 家具、 器皿; 树皮 含单宁 6.82 — 13.68%, 入 药可消 炎止血 ,用于 治菌痢 、腹泻 、水肿 、肺炎 、漆 疮等; 根寄 生固氮 细菌, 保山、 德宏 一带农 民常留 于山间 坡地中 ,改良 土壤, 为山地 增肥, 林农间 作的好 树种。 2« 桤木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51, 8 — 10 Alnus cremastogyne Burk. (1899); H. Winkl. in Engl. (1904)*; Callier ex Schneid. (1912) et in Sarg. (1916); Bean (1913); Rehd. (1927); Hand.-Mazz.( 1929); 陈嵘 (1 9 37)*; 胡先骑 (1948)*; 图鉴 (l 972 )*;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髙达 30 米; 树皮 灰色, 平滑;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小枝赤 褐色, 幼时 被白色 柔毛; 芽具柄 ,芽鳞 2 枚。 叶互生 ,厚 纸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3.5 — 7 厘 米, 顶端 骤尖, 基部楔 形或钝 楔形, 有时 两侧不 相等, 边 缘具疏 锯齿, 叶表面 深绿, 无毛, 背 面淡绿 ,被紫 色腺点 ,脉 腋间具 髯毛, 余无毛 ,侧脉 8 — 11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幼 时被白 色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雄花 序单生 叶腋, 长 3 — 4 厘米。 果序 亦单生 叶腋, 序梗 细长, 下垂, 长 5 — 8 厘米, 无毛, 稀幼时 被毛; 果苞 木质, 长 4 一 5 毫米, 顶端具 5 浅裂; 小坚果 卵形, 长 约 3 毫米, 果翅 膜质, 其宽 为果的 1/2。 花期 2 — 3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绥江 、永善 等地, 昆明有 栽培, 生 于海拔 1 400 — 1 790 米 的河边 台地和 湿润的 坡地; 四川、 贵州 北部、 甘肃 南部、 陕西南 部分布 较多。 木材 松软, 可供 铅笔用 材及制 箱柜等 家具; 宜作 薪炭林 树种, 也 可供行 道树和 河岸护 堤林 之用; 嫩枝叶 人药, 有清热 降火, 止水泻 等功效 ;树皮 含单宁 5 — 10%。 3. 川滇 桤木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1, 5 — 7 滇垲木 (中国 森林树 木图志 ), 水冬瓜 (曲靖 ) 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 (1917); Hand. -Mazz. ( 1929); 胡先骟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达 17 米; 树皮暗 灰色, 光滑;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小枝 褐色, 幼时 被黄褐 色短柔 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芽具柄 ,芽鱗 2 枚。 叶互生 ,长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顶端 骤尖或 锐尖, 稀渐尖 ,基部 禊形或 圆形, 边缘具 疏锯齿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紫色 或金黄 色腺点 ,沿脉 的两侧 被黄色 柔毛, 脉腋 间簇生 髯毛, 侧脉 11 一 15 对; 叶柄长 1 一 3 厘 米, 疏被黄 色短柔 毛或仅 沟槽内 被毛。 雄花 序单生 叶腋; 果序亦 单生于 叶腋; 序梗 粗短, 通 常直立 ,长 1.5 — 3 厘米, 被毛或 无毛, 果苞 木质, 长 3 — 4 毫米, 顶端 5 裂; 小坚 果长约 3 毫 米, 果翅厚 纸质, 宽 为果的 1/4 一 1/3。 花期 3 月, 果期 8 月。 产 昆明、 嵩明、 呈贡、 晋宁、 安宁、 会泽、 绿劝、 宁蒗、 永胜、 鹤庆、 宾川、 邓川、 洱源、 下关、 腾冲、 盐津 等地, 生 于海拔 1 600 — 2 600 米的潮 湿地带 和岸边 的杂木 林中; 四川 南部、 贵 州西北 部和湖 南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木材供 制家具 、器 皿等; 常作堤 岸林、 薪炭林 栽培。 本 种与产 四川的 毛桤木 (A. lanata Duthie ex Bean) 在幼枝 、幼叶 、叶 柄被毛 上很相 似, 但 后者果 序梗细 长下垂 为显著 区别。 未列 入种: 
桦木科  157  图版 51  » net ->» 1—4. 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D. Don, l. 果序, 2. 花枝, 3. 果苞, 4. 小 坚果; 5 — 7. 川 滇桤木 Alnus ferdi nandi-coburgii Schneid., 5. 果枝, 6. 果苞, 7. 小 坚果; 8 — 10. 桤木 Alnus crematogyne Burk., 8. 果枝, 9. 果 苞, 10. 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158  云南 植物志  毛桤木 Alnus lanata Duthie ex Bean,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 昆明, 邱炳云 144, 198 4 。 未找 到该号 标本, 也未 见到其 他这类 标本, 故未 列入。 2. 桦木属 Betula L. 乔木或 灌木; 树 皮光滑 或成环 状片层 剥离, 或成块 状纵裂 ,灰色 、褐色 或黑色 ;芽 无柄; 芽鳞 多数, 呈 覆瓦状 排列。 叶互生 ,叶面 光滑, 背面 通常具 腺点, 边缘具 重裾齿 ,稀单 锯齿, 托叶 分离, 早落。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序 2 — 4 枚, 簇生 枝顶或 侧生; 苞鳞 覆瓦状 排裂, 每苞 鱗内具 2 枚小 苞片和 3 朵 雄花; 雄花具 花被, 膜质 ,基 部联合 ,雄 蕊通常 2 枚, 花 丝短, 顶端 分叉, 花药 2 室, 药室 分离, 顶 端通常 具毛; 雌花序 单生或 2 — 5 枚组成 总状, 直 立或下 垂;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苞 鳞内有 3 朵雌花 ,雌花 无花被 ,子房 2 室, 每室有 1 个倒生 胚珠, 花柱 2 枚, 线形, 分离。 果苞鳞 片状, 革质, 通常 脱落, 由 1 枚 苞片和 2 枚小苞 片发育 而成, 具 3 裂片, 内有 3 枚小 坚果; 小坚 果扁形 ,长约 3 毫米, 具或 宽或狭 的膜质 或纸质 的翅, 顶 端具 2 枚宿存 的花柱 ,种子 单生, 种皮 膜质。 约 100 种, 主要分 布在北 温带, 有 少数种 类延伸 至北极 区内。 我国约 29 种, 7 变种; 云南 11 种, 2 变种。 本属 为我省 森林中 主要阔 叶树种 之一, 乔木树 种为优 良胶合 板材及 军工用 材之一 ,有 的 树皮可 提取单 宁及香 桦油。 分种 检索表 1(18) 果苞 的侧裂 片显著 发育; 小 坚果的 翅较窄 或呈无 翅状, 几 乎全部 为果苞 所遮盖 (1. 桦木组 Sect. 1. Betula) c 2(9) 小坚 果具明 显的膜 质翅, 与果苞 等宽。 3(5) 叶片 呈三角 伏卵形 或三角 状菱形 • 1. 白桦 B. phtyphylla 4(8) 果苞 脱离吋 无纤维 与果轴 相连。 5(3) 叶片通 常呈长 卵形或 卵圆形 2. 糙皮桦 B. utili. 6( 7 ) 叶片通 常呈长 卵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齿尖常 角质化 2a. 糙皮桦 (原 变种) B. utilis var. utilis 7( 6 ) 叶片 通常呈 卵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缺刻状 重锯齿 •••••• 2b. 红桦 (变种 ) B. utilis var. sinensi» 8( 4 ) 果苞脱 离吋有 纤维与 之相连 3. 华南桦 B. austro-sinensi* 9( 2 ) 小坚 果的翅 纸质, 很 狭窄, 几成无 翅状。 10(11) 果序 4 枚组成 总伏, 生于 长枝顶 4. 贡山桦 B. gynoterminali. 11(10) 果序 单生, 通常 生于短 枝顶。 12(13) 叶厚 纸质; 树皮有 芳香味 S. 香桦 B. insi R ni. 13(12) 叶 革质; 树皮无 芳香味 6. 高山桦 B. delavayi 14(15) 小乔木 ;叶薄 革质, 侧脉 9 一 11 对; 果苞顶 端常具 纤毛, 余无毛 6a. 高山桦 (原 变种) B. delavayi var. delavayi 15(14) 侧脉 19 一 21 对; 果 苞边缘 具毛, 背面被 短柔毛 6b. 多脉桦 (变种 ) B. delavayi var. polyneura 
桦木科  159  16(17) 灌木, 通常 直立; 叶革质 ,叶 面脉明 显下陷 7. 矮桦 B. potaninii 17(16) 灌木, 通常匍 匐伏, 叶 两面沿 脉均被 长柔毛 8. 岩桦 B. ealeieola 18( 1 ) 果苞的 侧裂片 不发育 ;小坚 果的翅 较宽, 大部分 露出果 苞之外 [2. 类桦组 Sect. 2- Bctulaster (Spach) Regel]。 19(20) 果序 3—5 枚组 成总状 9. 西南桦 B. alnoides 20(19) 果 序通常 2 枚 对生或 单生。 21(22) 果 序通常 2 枚对生 10. 长穗桦 B. cylindrostachya 22(21) 果序通 常单生 11. 亮叶桦 B. luminifera 1. 白桦 (东北 ) 图版 52 粉桦 (东北 ), 桦皮树 (河北 ), 桦木、 桦树 (云南 ) Beta la platypbylla Suk. (1911)*; KyseHeBa (1936)*; Hara (1937); Rehd. 〈1939); 东北 木本植 物图志 (1955)*;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 国植物 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3). Betula japonic a Sieb. var. szechuanica Schneid. (1917); B. japonica Sieb. var. rockii Rehd. (1928); B. mandshurica (Regel) Nakai var. roc^'/' (Rehd.) Rehd. (1938); B. platyphylla Suk. var. roc\ii (Rehd.) Rehd. (1939); B. platyphylla Suk. var. sze- chuanica (Schneid.) Rehd. (1939); B. szechuanica (Schneid.) Jans. ( 1962)*; B. verrucosa Ehrb. var. platyphylla (Suk. ) Lindg. ex Jans. ( 1962)*. 乔木, 高可达 25 米; 树皮灰 白色, 成层 剥裂; 枝条暗 灰色或 暗褐色 ,无毛 ,具 皮孔, 有或 无树脂 腺体。 叶纸质 ,三角 状卵形 、三 角状菱 形或三 角形, 稀 菱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锐尖、 渐 尖或尾 状渐尖 ,基部 截形或 宽楔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重锯齿 , 有 时呈缺 刻状的 单齿或 重齿, 叶面 幼时疏 被毛和 腺点, 成熟后 无毛无 腺点, 背面 无毛, 密生 腺点, 侧 脉 5 — 7 对; 叶柄 细瘦, 长 2 — 2.5 厘米, 无毛。 果 序单生 于短枝 上部, 稀成 总状生 于长枝 顶, 圆柱形 ,常 下垂, 长 2.5 — 4 厘米, 直径 6 — 10 亳米; 序梗 细瘦, 长 1.5 — 2 厘米, 被短柔 毛, 后渐 脱落近 无毛, 有时 具树脂 腺体; 果苞长 5 — 7 毫米, 背面被 短毛, 成熟后 渐脱落 ,边 缘具短 纤毛,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中裂片 呈三角 状卵形 ,顶端 渐尖或 钝尖, 侧 裂片卵 形或近 圆形, 直立, 或斜 展至向 下弯, 如为直 立或斜 展时, 它 较中裂 片略为 短小, 如 为横展 或下弯 时, 它 较中裂 片略为 宽大; 小坚果 ,狭长 圆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背面被 短毛; 翅膜质 ,较 果长、 与果近 等宽或 稍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德钦 、中甸 、维西 、丽江 、兰坪 等地, 生 于海拔 2 500 — 3 500 米 的针阔 叶混交 林中或 自成 纯林, 为 次生林 的先锋 树种; 四川、 甘肃、 青海、 宁夏、 内 蒙古、 新疆、 陕西、 河南、 河北、 山西和 东北等 地均有 分布。 苏联、 日本、 朝鲜、 蒙古 也有。 木 材供一 般建筑 和制家 具用; 树 皮可提 取桦油 (桦 木脑) 及各种 高级脂 肪酸, 并可入 药, 用于治 黄疸; 含单宁 7.03 — 7.3%; 亦为民 间常用 编日用 器具的 材料。 2. 糙皮桦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喜马拉 雅银桦 (树 木学 *) Betula u tilis D.Don (1825); Hook. f. (1888); Burk. (1899); Schneid. (1904)*  * 树木学 ,北京 林学院 主编, i 98 o 年。 
16U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2 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Suk.. 1. 果枝, 2. 小 坚果, 3 — 4. 果苞背 腹面, 5 — 8. 叶形。 (王红 兵绘) 
桦木科  161  p. p. et in Sarg. (1916); H. Winkl. in Engl. (1904); p. p. et (1922); Rehd. (1927); Hand-Mazz. (1929); 嵘陈 (1937;) 胡先骟 (194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Griers. et Long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3)*. Betula utilis D.Don var. prattii Burk. (1 899); B. albo-sinensis Burk . var. septen- trionalis Schneid. (1916) 2a. 糙皮桦 (原 变种) 图版 53 , 1-5 var. utilis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红 褐色, 有光泽 ,成层 剥裂; 枝条紫 褐色, 具 皮孔, 无毛, 有时具 腺体, 小枝黄 褐色, 被树脂 腺体和 短柔毛 ,有时 无腺体 和毛。 叶厚 纸质, 卵形或 长卵形 ,长 5-7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稀微 心形, 有时 两侧不 对称, 边缘具 不规则 的尖锐 重裾齿 ,叶面 深绿, 幼时被 长柔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或延脉 宿存, 背面 浅绿, 密生 腺点, 沿脉被 黄白色 长毛, 稀无毛 ,脉 腋间具 髯毛, 侧脉 ^ 一 I 4 对; 叶柄长 8-15 毫米, 通常 无毛, 稀疏被 短毛。 果序通 常单生 ,稀有 2 — 3 枚排成 总状, 直立或 斜伸, 呈圆 柱状, 长 3 — 5 厘米, 直径 1 一 1.2 厘米; 序梗长 8 — 15 毫米, 被树脂 腺体, 有时 疏被短 毛; 果苞长 5 — 8 毫米,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边 缘具短 纤毛, 中裂片 细长, 呈披 针形, 侧 裂片近 圆形 或卵形 斜伸, 长为中 裂片的 1/3 或 1/4。 果为小 坚果, 倒三 角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5-2 毫米, 上部 疏被短 柔毛, 果翅 膜质, 与果近 等宽或 为果的 1/2。 花期 5 — 6 月, 果 期 8 — 9 月。 产德钦 、中甸 、维西 、丽江 、宁蒗 、永宁 、贡山 、碧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 100—4 000 米针 阔叶 混交林 或次生 林中; 四川、 西藏、 青海、 甘肃、 陕西、 河南、 河北、 山 西等省 区亦有 分布。 印度、 尼 泊尔、 阿富汗 也有。 木材纹 理直, 结构细 ,但 较脆, 仅供一 般建筑 及制家 具用; 树皮 可提取 栲胶。 2b. 红桦 (变种 ) 图版 53, 6-10 var. sinensis (Franch.) H. Winkl. in Engl. (1904); 树木学 (1980); 湖 北植物 志 (1976). Betula bhojpatta Lindl. ex Wall. var. sinensis Franch. (1 899); B, albo-sinensis Burk. (1899); 中国 植物志 (1979)*. 以叶呈 卵圆形 ,叶面 叶脉常 下陷,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缺 刻状粗 重齿, 与 原变种 区别。 产贡山 、德钦 、维西 、中甸 、丽江 、大理 、鹤庆 、禄劝 、大关 、巧家 等地, 生 于海拔 2 100- 3 200 米 的针阔 叶混交 林中; 四川、 甘肃、 陕西、 河南、 河北、 山西等 省亦有 分布。 木材供 制家具 、枪托 、枕木 ;树皮 可提取 桦油, 含单宁 7.21%; 嫩芽 人药, 可治 胃病。 3. 华南桦 (图鉴 ) 图版 5 4 , 1-4 Betula austro-sinensis Chun ex P. C. Li, 植物分 类学报 (1979); 中国植 物志 (1979)*. Betula austro-sinensis Chun 图鉴 (1972)*, nom. seminud.; ex P. C. Li (1979); B. utilis auct. non D. Don: 胡先骑 (1948)*; B. jinpingensis P. C. Li (1979)*.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暗 褐色, 成块状 开裂; 枝条灰 褐色, 具白色 小皮孔 ,无 毛, 小枝黄 褐色, 幼时被 淡黄色 柔毛, 很 快脱落 无毛。 叶厚 纸质, 长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16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53 » — 5. 糙皮桦 Betula utilis D. Don var. utilis, 1. 果枝, 2 — 3. 果苞背 腹面, 4. 小 坚果, 5. 叶背面 放大; 6-19. 红桦 Betula utilis D.Don var. sinensis (Franch.) H.Winkl., 6. 果枝, 7 — 8. 果苞背 腹面, 9. 小 坚果, 10. 叶 背面 (放大 )。 (王红 兵绘) 
桦木科  163  图版 54 • 华南桦 Bctula austro-sincnsis Chun ex P. C. Li, 1. 果枝, 2. 小 坚果, 3 — 4. 果苞背 腹面; 5— 8. 香 桦 Betula insignis I ranch., 5. 叶与 果序, 6.小 坚果, 7—8. 果苞背 腹面。 (王红 兵绘) 
164 云南 植物志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有时 两侧不 相等, 边缘具 不 规则的 细密重 锯齿, 叶面 无毛或 幼时疏 被毛, 背 面密生 腺点, 沿脉被 长柔毛 ,脉腋 间有或 无髯毛 ,侧脉 12 — 14 对; 叶柄 粗壮, 长 1.5 — 2 厘米, 被毛或 无毛, 果 序通常 单生或 2 — 3 枚 #》 列成 总状, 直立, 圆柱状 ,长约 4 厘米, 直径约 1.2 厘米, 如 为总状 排列, 在 下方的 果序常 较 短小, 总梗和 序梗均 粗短, 多少被 短柔毛 ;果 苞长约 7 毫米, 背面被 短毛, 边 缘具短 纤毛, 脱 离时常 有纤维 与果轴 相连; 中裂片 长圆状 披针形 ,顶端 钝圆或 渐尖, 常具 一束长 纤毛, 侧 裂片长 圆形, 长 约为中 裂片的 一半。 小坚果 ,翻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果翅 膜质, 宽约 为果的 一半。 花期 3 月 ,果期 5 月。 产广南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金平、 永善、 镇雄 等地, 生 于海拔 1 500 — 1 800 米 的山坡 阔叶 林中; 四川、 贵州、 广东、 广西、 湖 南等省 区亦有 分布。 李沛琼 1979 年在 《植 物分类 学报》 17 卷 1 期发表 的新种 金平桦 (B. jinpingensis P. C. Li), 经查 对与产 屏边、 西畴 等地的 华南桦 几完全 一致, 故予以 合并。 4. 贡山桦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55 Betula gynoterminalis Hsu et C. J. Wang 云南植 物研究 (1983). 树高达 7 米; 枝条暗 紫色, 无毛, 疏 生白色 皮孔; 芽棕色 ,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芽鳞 光滑, 边缘具 纤毛或 无毛。 叶 革质, 宽卵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12 — 13 厘米, 宽 7-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叶面 无毛, 中侧脉 下陷, 背面密 被黄色 绒毛, 中 侧脉显 著隆起 ,密被 黄色长 柔毛,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单 锯齿, 侧脉 16 — 18 对; 叶柄 粗短, 长约 5 毫 米, 被长 柔毛。 果序 4 枚排成 总状, 总梗 极短, 无梗序 ,生于 枝顶, 下垂, 长 5 — 7 厘米, 直径 约 1 厘米; 果 苞长约 8 毫米, 宽约 4 毫米, 内外 无毛, 中裂 片倒披 针形, 顶端圆 ,边缘 具长纤 毛, 侧裂片 条形, 直立, 长 约为中 裂片的 1/2 或 更短。 小坚果 ,光滑 ,宽卵 形或宽 倒卵形 ,长 约 2 毫米, 宽约 1.5 亳米, 果翅 纸质, 极 狭窄, 约 为果的 1/6 — 1/5。 果期 9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2 600 米 左右的 湿润林 地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5. 香桦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5 4 , 5-8 Betula insignis franch. (1899); Burk. (1899); H. Winkl. in Engl. (1904)*; Schneid. in Sarg. (1916); 陈嵘 (1937); 胡先骑 (1948)*; 图鉴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79)*. 乔木, 高达 15 米; 树皮 光滑, 灰黑色 ,有芳 香味; 枝条紫 灰色, 无毛, 具 白色小 皮孔, 小 枝褐色 ,幼时 具黄色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疏 具树脂 腺体。 叶厚 纸质, 橢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顶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圆 楔形, 有时 两侧不 相等, 边 缘具 不规则 的细尖 锯齿, 叶面 深绿, 幼时 被毛, 后渐脱 落无毛 ,背面 浅绿, 密生 腺点, 稀无腺 点, 沿 脉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脉腋间 疏生髯 毛或无 ,侧脉 12 — 14 对; 叶柄长 8 — 20 毫米, 初疏 被长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果序 单生, 长 圆形, 直立或 下垂, 长 2.5 — 5 厘米, 直径 1.5 — 2 厘 米, 序梗 极短, 有 时很不 明显; 果苞长 10 — 12 毫米, 背面 密生短 柔毛, 基部 楔形, 上面 具 3 枚 披针形 裂片, 侧裂片 直立, 长为中 裂片的 1/2 或 稍长; 小坚果 ,狭长 圆形, 长约 4 毫 米, 宽约 1.5 毫米, 无毛, 翅 纸质, 极窄。 果期 6 — 8 月。 产镇雄 、绥江 、永善 、宁蒗 等地, 生 于海拔 1 400 — 3 200 米的 山坡阔 叶杂木 林中; 四 JII 、贵 州、 湖南、 湖北、 陕西等 省亦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桦 木 科  165  图版 55 贡山桦 Betula gynoterminalis Hsu et C.J. Wang, 1. 果枝, 2. 果 苞腹面 (王红 兵绘)  .小 坚果。 (仿 《 云南植 物研究 O 
166  云南 植物志  树皮、 叶、 芽及木 材均含 芳香油 ,为 提取香 桦油的 原料; 木材 供制器 具用。 6. 高山拌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Betula delavayi Franch. (1899); Burk. (1899); H. Winkl. in Engl. (1904)*; Schneid. in Sarg. (1916); Rehd. (1923), (1939); Hand. -Mazz. (1929); 陈嵘 (4937); 胡先骟 (194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Betula chinensis Maxim, var. delavayi Schneid. (1912), p.p.; B. delavayi Franch. var. forrestii W.W. Smith (1915); B. forrestii (W..W. Smith) Hand. -Mazz. (1929); 胡先骟 (1948)*. 6a. 高山桦 (原 变种) 图版 56, 1-5 var. delavayi 小乔木 ,稀 乔木, 高达 7 米; 树皮暗 灰色;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小枝 褐色, 幼时密 被黄色 长柔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或 其基部 宿存, 无树脂 腺体。 叶厚 纸质, 椭圆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 3-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钝尖,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不规则 的细密 重锯齿 ,叶面 幼 时被长 柔毛, 后渐脱 落无毛 ,背 面疏生 腺点, 沿脉被 长柔毛 ,稀 无毛, 侧脉 10 — 12 对; 叶柄 长 6 — 10 毫米, 疏被 柔毛或 无毛。 果序 单生, 直立或 下垂, 圆柱状 ,长 2 — 3 厘米, 直径 1 厘 米; 序 梗长约 5 毫米, 初时被 长毛, 后渐脱 落无毛 ;果 苞长约 6 毫米, 背面无 毛或疏 被短柔 毛, 边 缘具长 纤毛, 稀无毛 ,基部 楔形, 上部具 3 裂片, 中裂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顶端 通常具 一束长 纤毛, 侧 裂片卵 形或长 圆形, 长为中 裂片的 1/4 一 1/2; 小 坚果, 倒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2 毫米, 上部被 短柔毛 ,翅 纸质, 极 狭窄。 花期 4 月 ,果期 6 月。 产贡山 、中甸 、宁蒗 、丽江 、鹤庆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2 500 — 4 200 米 的山坡 或山谷 的灌木 林中; 西藏 东部、 四川西 部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6b. 多脉 高山桦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56, 6 var. polyneura Hu ex P. C. Li (1979); 中国 植物志 (1979). 叶 具侧脉 19 一 21 对, 果 苞背面 密被短 柔毛与 原变种 区别。 产丽江 ,生 于海拔 2 6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丽江 雪山。 7. 矮拌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57, 1-4 , Betula potaninii Batal (1893); Burk. (1899); Schneid. in Sarg (1916); Rehd (1927); 陈嵘 (1937); 胡先骟 (1948)*; 图鉴 (1972), in nota;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 国 植物志 (1979)*. 灌木, 有时匍 匐状, 稀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条 褐色, 平展或 下垂, 小枝细 瘦, 幼时被 柔毛, 后渐脱 落无毛 ,有或 无树脂 腺体。 叶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椭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 渐尖或 钝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楔形, 边缘具 细密的 刺 毛状重 锯齿, 叶面幼 时被长 柔毛, 后渐脱 落无毛 ,背面 沿脉被 黄白色 长柔毛 ,网脉 间被或 疏或密 的长毛 ,叶 脉在叶 面明显 下陷, 背面显 著隆起 ,侧脉 16 — 21 对; 叶柄长 2 — 5 毫米, 密被 黄色长 柔毛。 果序 单生, 直立或 下垂, 长圆状 ,长 1 一 2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序 梗不明 显, 长约 2 毫米, 密被黄 色柔毛 ;果 序长约 4 毫米, 背面 被毛或 无毛, 边缘 通常具 纤毛, 基部 楔形, 上部具 3 裂片, 中裂片 长圆形 ,顶 端钝, 常具一 束纤毛 ,有时 无毛, 侧裂片 斜展, 几圆 形或长 圆形, 顶端圆 或钝, 常为中 裂片的 1/2 或近 等长; 小坚果 ,倒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桦木科  167  图版 56 1—5. 髙山桦 Betula delavayi Franch. var. delavayi, 1. 果枝, 2. 雄 花枝, 3 — 4. 果苞背 腹面, 5.小 坚果; 6.多 脉桦 Betula delavayi Franch. var. polyneura Hu ex P. C. Li, 叶片。 (王红 兵绘) 
t68  云南 植物志  约 1 毫米, 上部密 被短毛 ,果翅 纸质, 极 狭窄。 花期 5 月 ,果期 7 月。 产贡山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 900 米左 右的沟 谷坡面 上或崖 壁上; 四川西 北部、 甘肃 东南 部亦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8. 岩桦 (图鉴 ) 图版 57,5—7 Betula calcicola (W.W. Smith)Hu 图鉴 (1972), in nota; ex P. C. Li, 中 国 植物志 (1979)». Betula delavayi Franch. var. calcicola W. W. Smith (1915); B. forrestii W. W. Smith var. calcicola Hand. -Mazz. (1929), descr. add. 灌木, 直立或 匍匐; 树皮灰 黑色, 枝条紫 黑色, 具白色 小皮孔 ,无毛 ;小枝 灰褐色 密被长 柔毛。 叶革质 ,宽楠 圆形、 长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顶端圆 或钝, 稀有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具 钝圆单 锯齿, 叶面幼 时被黄 白色长 柔毛, 后仅 沿叶脉 有毛, 背 面除沿 脉被黄 色长柔 毛外均 无毛, 疏生腺 点或无 腺点, 叶脉在 叶表面 下陷, 背 面明显 隆起, 侧脉 I 4 一 16 对; 叶柄 极短, 长约 2 毫米。 果序 单生, 长圆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约 7 亳 米; 序梗 极短, 长约 2 毫米, 密被 黄色短 柔毛; 果 苞长约 3 毫米, 通常基 部被短 粗毛, 边缘具 纤毛, 中 裂片长 圆形, 顶端钝 ,背 部被长 柔毛, 成 熟后渐 脱落, 侧裂片 卵形, 长为中 裂片的 1/3-1/2; 小坚果 ,近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上面 密被短 柔毛, 果翅 纸质, 极 狭窄。 花期 5 月, 果期 7 月。 产中甸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2 000 — 4 000 米的冷 杉树下 及林缘 的岩石 山坡丛 林中; 四 川西南 部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 西南桦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58, 1-3 桦桃木 (蒙自 、双江 ), 裂皮树 、两 季叶子 桦桃树 (西畴 、文山 、龙陵 ), 广西桦 (广西 ), 西 桦 (中国 森林树 木图志 ), 蒙自桦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 (1825); Hook. f. (1888), p. p.; Burk. (1899) excl. specim. Farges et var . ;Schneid. (1912)*. et in Sarg.(1916); Chun (1921); A. Camus in Lecte. (1931)*; 胡先骟 (1933)*, (1948)*; 陈嵘 (1937); Rehd. (1940);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Griers et Long(1983). Betula acuminata auct. non Wall. (1831)*, nec Ehrh. (1791): Franch. (1899) p. p. 乔木, 高达 16 米; 树皮红 棕色, 横向 剥裂; 枝条紫 褐色, 光滑, 下垂, 小枝 幼时被 柔毛, 后渐脱 落无毛 ,通常 具树脂 腺体, 被 白色小 皮孔。 叶厚 纸质, 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渐 尖至尾 状渐尖 ,基部 楔形、 宽楔形 或圆形 ,稀微 心形, 边缘具 常内弯 的刺毛 状的不 规则重 锯齿, 叶面 无毛, 背 面沿脉 疏被长 柔毛, 脉 腋间具 髯毛, 余无 毛, 密生 腺点, 侧脉 10 — 13 对; 叶柄长 1.5 — 3 厘米, 密被 软毛及 腺点。 果 序呈圆 柱形, 3 — 5 枚排列 成总状 ,长约 7 — 10 厘米, 直径 4 一 5 毫米, 总梗长 5 — 10 毫米, 序梗长 3 — 10 毫 米, 总 梗和序 梗均密 被黄色 柔毛; 果苞小 ,长约 3 毫米,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边缘具 纤毛, 基部 增厚, 呈 楔形, 上部具 3 枚裂片 ,等裂 片不甚 发育, 呈耳 突状, 中裂 片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小坚 果, 倒卵形 ,长 1.5 — 2 毫米, 背面 *被 短柔 毛, 果翅 膜质, 大 部分露 于果苞 之外, 其 宽为果 的 2 倍。 一年内 有两次 花果期 ,第一 次花期 1 一 2 月 ,果期 3 — 4 月 ;第二 次花期 9 一 10 月 , 
桦木科  169  图版 57 1 —  矮桦 Betula pouninii Batal, 1. 果枝, 2. 果苞 腹面, 3. 小 坚果, 4 . 叶背 (放大 ); 5—7. 岩桦 Betala " lciC0la (W.W.Smith) Hu ex P. C. Li, 5. 果枝, 6. 叶背 (放大 ), 7 . 果苞。 (李 楠绘) 
170  云南 植物志  -果期 11 一 12 月。 西畴、 文山、 龙 陵等地 俗称两 季叶子 桦桃树 与称光 皮桦为 一季叶 子桦桃 树以示 区别。 产 泸水、 南涧、 保山、 龙陵、 瑞丽、 盈江、 凤庆、 沧源、 镇康、 双江、 景东、 思茅、 景洪、 佛海、 勐腊、 石屏、 金平、 广南、 富宁、 西畴、 屏边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2 1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海南 (尖峰 岭)、 广 西田林 亦有。 越南、 尼泊 尔也有 分布。 本种 为桦木 属分布 最南的 种类, 云南 南部、 东南 部和西 南部分 布最为 密集。 木材纹 S 直, 结构细 ,重 量硬度 适中, 为制板 和家具 的良材 ,树皮 可提取 栲胶。 10. 长穗桦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5S, 7-9 Betala cylintrostachya Lindl. (1831); Regel (1865); Schneid. (1904)* et in Sarg. (1916); Hand.-Mazz. (1929); 中国 植物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3). Betulaster cylindrostachya Spach (1 841); Betula alnoides Buch.-Ham. (1 890), p. p.; B. alnoides Buch.-Ham. var. cylindrostachya (Lindl.) H. Winkl. in Engl. (1904), p. p. max.; Griers. et Long (1983). 乔木, 高达 16 米, 树皮灰 褐色; 枝条紫 褐色; 小枝 幼时密 被黄色 柔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芽鳞除 具缘毛 外通常 无毛。 叶薄 革质, 卵形或 长圆形 ,长 7 — 14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长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截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刺 毛状细 锯齿, 齿尖常 略内弯 ,幼 时两面 均被长 柔毛, 后渐脱 落无毛 ,背 面沿脉 疏被长 柔毛, 通常具 腺点, 脉 腋间具 髯毛, 侧脉 12 — 14 对; 叶柄长 8 — 15 毫米, 密 被黄色 柔毛。 果序 下垂, 通常 2 枚并生 ,长 5 — 10 厘米, 直径 5-8 毫米; 序梗长 3 — 10 毫米, 总梗长 7 — 10 毫米, 有时 更长, 序梗、 总梗均 密被黄 色长柔 毛; 果 苞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背 面基部 疏被长 柔毛, 边缘具 纤毛, 中裂 片卵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顶端 渐尖, 侧裂 片小, 不甚 发育, 卵 形或三 角形, 长 仅为中 裂片的 1/3; 小坚果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上面 密被短 柔毛, 翅 膜质, 宽 为果的 2 倍。 果 期 9 月。 产贡山 、碧江 、维西 、片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2 500 — 2 800 米的沟 谷杂木 林中或 山地阔 .叶 林中;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亦有。 本种与 西南桦 (B.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 极 相似, 二者主 要的区 别是, 本种叶 的质地 较厚, 果序 较长, 常 2 枚并生 ,果苞 亦较大 ,生长 地的平 均海拔 较高, 在 2 600 米 左右。 11. 光皮桦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58, 4-6 亮叶桦 (中国 森林树 木图志 ), 桦树、 桦桃树 、一 季叶子 桦桃树 (文 山、 西畴、 龙陵) Betala lnminifera H. Winkl. in Engl. (1904)*; Schneid.(1912)* et in Sarg. (1916); Chun(1921); Merr. (1927); Rehd. et Wils.(1927); Hand.-Mazz. (1929); 胡先骟 (1932), (1948)*;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Betula acuminata Wall. var. pyrifolia Franch. (1 899); B. alnoides Buch.-Ham. var. pyrifolia (Franch.) Burk. (1 899) excl. specim. Delavay; B. baeum\eri H. "Winkl. in Engl. (1904)*; B. luminifera var. baem\eri (H. Winkl.) Kuo (1974). 乔木, 高达 20 米, 胸 径可达 80 厘米; 树皮 坚实, 光滑, 幼时青 灰色, 老时 灰褐色 或红褐 
桦木科 171  图版 58 1 一 3. 西南桦 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 Don, 1. 果枝, 2. 果苞, 3. 小 坚果; 4— 6. 光皮桦 Betula lu- minifera H. Winkl., 4. 果枝, 5. 果苞, 6. 小 坚果; 7 — 9. 长穗桦 Betula cylindrostachya Lindl., 7. 果枝, 8. 果 苞, 9*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172  云南 植物志  色; 枝条紫 黑色或 红褐色 ,无毛 ,具 白色小 皮孔; 小枝密 被黄色 短柔毛 ,疏 生树脂 腺体; 芽鳞 无毛, 边 缘具短 纤毛。 叶厚 纸质, 长圆形 ,宽 长圆形 或狭椭 圆形, 有时呈 卵形, 长 6 — 10 厘 米, 宽 2.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宽 楔形、 圆形, 有时呈 截形, 边缘具 X 规则 的剌 毛状 锯齿, 有时呈 不规则 的缺刻 状锯齿 ,叶面 于幼时 密被黄 色柔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背面密 生树脂 腺点, 沿脉 密被长 柔毛, 脉腋间 有时被 髯毛, 侧脉 12 — 14 对;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密 被短 柔毛及 腺点, 稀 无毛。 雄花序 2 — 5 枚呈 总状, 生于小 枝顶或 单生于 小枝上 部叶腋 ;总 梗极短 ,被短 柔毛, 无序梗 ;苞鳞 圆形, 背 部具树 脂体, 无毛, 边 缘具短 纤毛。 果序圆 柱状, 通常单 生于短 枝顶, 稀 2 枚对生 于短枝 的叶腋 ,长 5 — 9 厘米, 直径 5 — 8 (-10) 毫米; 序 梗长约 1.5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常 具树脂 腺体; 果苞长 2 — 3 毫米, 背面 疏被短 柔毛, 边缘具 短纤毛 ,侧裂 片小, 呈 耳状或 齿裂, 长为中 裂片的 1/4 一 1/3, 中 裂片长 圆形、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顶端圆 或渐尖 • ,小 坚果, 倒卵形 ,长约 2 毫米, 背 面疏被 短毛, 果翅 膜质, 宽 为果的 1 一 2 倍。 花期 4 月, 果期 6 — 7 月。 产 中甸、 维西、 彝良、 盐津、 大关、 镇雄、 绥江、 威信、 禄劝、 腾冲、 龙陵、 景东、 元江、 普洱、 建水和 德宏、 西双 版纳、 文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500 — 2 500 米的阳 坡杂木 林中; 贵州、 四 川、. 陕西、 甘肃、 湖南、 湖北、 江西、 浙江、 广东、 广西、 安徽 等省区 亦有。 木材纹 理直, 结构细 ,坚 重硬度 适中, 强度 较大, 为 制器具 良材; 树皮、 叶、 芽可 提取芳 香油及 树脂。 未列 入种: 菱苞桦 (Betula rhombibracteata P. C.Li) 发表于 《植物 分类学 报》, 17(1): 88. 197^ 及 《中 国植物 志》, 21: 109. pi. 24,7—8. 1979, 模式 标本为 冯国楣 6 525, 采于 德钦、 茨中, 1940 年 7 月 20 日, 海拔 2 500 米, 模式 标本存 于中国 科学院 植物研 究所标 本馆。 在编写 过程中 ,我们 查阅了 上述标 本馆标 本及昆 明植物 研究所 等地标 本室的 标本, 均 未找到 模式. 标本 及其他 标本或 类似的 标本, 故 该种未 纳入。 云南种 子植物 名录记 载中有 B. riparia W. W. Smith 维西、 立 地坪, G. Forrest no. 16334 (16344), 在编 写过程 中未査 到这个 种的标 本和其 他文献 描述, 故亦未 纳入。 162. 樣科 Corylaceae nom. conserv. 落叶 灌木或 乔木。 单叶 互生, 具叶柄 ,羽 状脉, 有裾齿 ;具 托叶。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雄 花序棻 荑状, 雄花无 花被, 单生 于苞鳞 腋间, 雄蕊 2 — 14 枚; 花丝短 ,顶端 分叉; 花药 2 室, 药室 分离, 顶端常 具簇生 纤毛; 雌花 序为短 穗状或 穗状; 苞鳞呈 覆瓦状 排列, 每 苞鳞內 有 2 朵雌花 ,雌花 有花被 ,常 与子房 贴生, 花被顶 端具不 规则的 浅裂; 每 朵雌花 基部具 1 枚 3 裂 (Co r y】 US 2 裂) 的苞片 (果期 发育成 各式果 苞), 子房 下位, 具 不完全 2 室, 每室有 2 个胚珠 ,其中 1 个常 败育, 花柱 2, 线形, 分离; 果序穗 状或聚 生成短 穗状; 果苞 叶状, 囊状, 钟状或 管状, 木质、 厚 纸质或 膜质, 顶 端通常 具裂片 (铁 木属 Ostrya 除外) ,有的 种类硬 化为针 刺状, 与 果同时 脱落。 果为坚 果或小 坚果, 包藏或 不完全 包藏于 果苞内 ;种子 1 枚, 胚直立 ,子 叶大, 肉质, 无 胚乳。 本科共 4 属, (50 —) 70 种, 主要 分布在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的温带 地区, 少数种 类延- 
榛 科 173  伸至亚 热带。 我国 4 属均产 ,约 30 余种; 云南 4 属, 22 种 2 变种。 本 科是否 作为一 个独立 的科, 目前 仍主张 不一; 而 科的范 围也有 争议, 有人 主张本 科仅包 括榛属 (Corylus), 其余 3 属另 组成鹅 耳枥科 (Carpinaceae), 这 里仍按 J. Hu- tchinson 系统的 概念, 未予 变动。 分属 检索表 1C4 ) 果序聚 生呈短 穗伏或 呈穗状 ;果苞 钟状、 管状, 木质或 厚纸质 ;坚果 大部分 或全部 包藏于 果苞之 内。 2( 3 ) 果序聚 生成短 穗伏; 坚果 1. 擦属 Coryh« 3( 2 ) 果序呈 穗状; 小坚果 2. 虎榛属 Oatryopsia 4( 1 ) 果序 穗状, 果苞 或疏或 密的呈 覆瓦状 排列; 果苞叶 片状、 牽状, 厚 纸质或 膜质; 种 子全部 包藏于 果苞之 内或为 内折裂 片或耳 突部分 遮盖。 5( 6 ) 果苞叶 片状, 厚纸质 ;小坚 果仅为 内折裂 片或耳 突部分 地遮盖 3. 稱 耳枥属 Carpimis 6( 5 ) 果苞 囊状, 膜质; 小坚 果全部 包藏于 果苞内 4. 铁木属 Oatrya 1. 榛属 Corylus L. 灌木或 乔木; 芽卵 圆形, 具多数 覆瓦状 鳞片。 单叶, 互生, 有锯齿 或浅裂 ;叶脉 羽状, 第 三次脉 与侧脉 近垂直 ;托叶 膜质, 分离, 早落。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 为棻荑 花序, 常 2 — 3 枚 生于上 年生枝 的顶端 或叶痕 腋间, 下垂;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 苞鱗具 2 枚与苞 鳞贴生 的 苞片及 1 朵 雄花; 雄花天 花被, 雄蕊 4 一 8 枚, 插生 于苞片 之上, 花丝短 ,分叉 ,花药 2 室, 药室 分离, 顶端生 簇毛; 雌花序 聚生呈 短穗状 ;每苞 鱗内具 2 枚 对生的 雌花, 均包藏 于总苞 之内, 仅两个 红色花 柱伸出 ,每 朵雌花 基部具 1 枚 2 裂 的苞片 (果期 发育成 果苞) ,具 花被; 花被 与子房 贴生, 顶端 具不规 则的小 齿裂; 子房 下位, 2 室, 每室 1 枚胚珠 发育, 另 1 枚常 败育, 花柱 2 裂, 柱头 钻形。 果苞 总状或 管状, 顶端裂 片有的 种类硬 化成针 刺状; 坚 果近球 形, 大部分 或全部 为果苞 所包, 外果皮 木质; 种子 1 粒, 子叶 肉质。 约 20 种, 分布在 亚洲、 欧 洲及北 美洲。 我国约 9 种, 分布于 东北、 华北、 西北 及西南 ; 云南产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 8 ) 果苞 2 片, 靠合呈 钟状, 其顶端 小裂片 硬化成 刺状, 或不硬 化呈三 角形; 果苞包 被坚果 大部分 (1. 叶苞组 Sect. 1. Corylus)。 2(7) 果 苞裂片 硬化为 分枝的 针刺状 [1. 刺 苞亚组 Suhsect. 1. Acanthochlamys (Spach) C. J. Wang, stat. nov. 】 3(4) 分 枝针刺 的总梗 常较枝 刺短, 针刺细 密遮被 果苞, 果 苞壁几 不可见 …… 1. 蔵剌糠 C. thibetica < 3 ) 分枝 针刺的 总梗常 较枝刺 长或近 等长, 针刺 较粗, 较疏, 或其分 枝呈鹿 角状, 果苞壁 明显可 见。 
174  云南 植物志  5(6) 分枝 针刺的 总梗近 等长, 针刺较 稀疏, 其果 苞壁明 显可见 2. 澳剌橾 C. ferox 6( 5 ) 分枝针 刺的总 梗长于 枝刺, 针刺呈 鹿角状 ,其果 苞壁全 部显露 3. 维西棟 C wangii 7(2) 果苞 裂片不 硬化为 针刺, 呈三角 形或披 针形的 叶片状 [2. 叶 苞亚组 Subsect. 2. Phyllochlamys (Bobr. ) C. J. Wang, stat. nov. ] 4.滇樣 C. yunnanensis 8( 1 ) 果 苞片呈 管状, 在坚果 的上部 缢缩, 全部包 被坚果 [U. 管苞组 Sect. 2. Siphonochlamys (Bobr.) C. J. Wang, stat. nov. ] 9(10) 果苞 在坚果 顶端缢 缩成不 明显的 短管, 裂片 条形, 反折 S. 喜马 拉雅榛 C. jacquemontii 10( 9 ) 果 苞在坚 果顶端 缢縮成 明显的 长管, 裂片披 针形, 不反折 6. 华榛 C. ehinensis 1. 蔵剌榛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59, 1-2 山板栗 (昭通 ), 山榛子 (东川 ), 大 树榛子 (维西 ) Corylns thibetica Batal. (1893); Schneid. (1912), (1916); Hand.-Mazz. (1929); 陈嵘 (1937); Rehd. (1940); 胡先骟 (1948)*, (1955); 秦岭 植物志 (1974)*. Corylus ferox Wall. var. thibetica (Batal.) Franch. (1899); Burk. (1899); Diels in Engl. (1900); H. Wink], in Engl. (190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小乔木 ,高达 8 米; 树皮灰 褐色, 平滑; 小枝 褐色, 无毛, 具明显 皮孔。 叶厚 纸质, 宽卵 形或倒 宽卵形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或斜 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叶 面幼时 疏被长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背面沿 脉疏被 长柔毛 ,余 无毛, 侧脉 8 — 14 对; 叶 柄长 1.5 — 2.5 厘米, 被 长毛, 近叶片 基部有 腺体。 果 3 — 6 枚聚生 ,果苞 棕色, 分枝 刺状裂 片无毛 ,或仅 基部疏 被绒毛 ,针刺 细密, 几全 部遮盖 果苞; 坚果近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上 部被短 柔毛。 果期 10 — 11 月。 产昭通 、镇雄 、大关 、彝良 、东川 、禄劝 、漾濞 、维西 、鹤庆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 500 — 3 000 米 的山地 林中; 甘肃、 陕西、 四川、 湖北和 贵州等 省亦有 分布。 坚果供 食用和 搾油, 果壳、 树 皮均含 鞣质。 2» 滇剌榛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59, 3 — 5 Corylns ferox Wall. (1830); DC. (1864); Hook. f. (1888); H. Winkl. in En- gl. (1904)*; Schneid. (1912)* et in Sarg. (1916); Rehd. (1904); Hand.-Mazz. (1929); 胡先骟 (1948)*, (1955);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Griers. et Long (1983). 乔木或 小乔木 ,高达 12 米, 树皮灰 黑色或 黑色; 枝条褐 色或暗 灰色, 无毛, 幼枝 褐色, 疏被长 柔毛, 基部 较密, 有 时具或 疏或密 的剌状 腺体。 叶厚 纸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稀宽倒 卵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3 — 9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近 心形或 圆形, 有时 两侧不 对称, 边缘具 剌毛状 重锯齿 ,叶面 仅幼时 疏被长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背 面沿脉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脉腋 间稀具 髯毛, 侧脉 8 — 14 对; 叶柄 较细, 长 1 一 3.5 厘米, 被 或疏或 密的长 柔,, 稀无 毛。 雄花序 1 一 5 枚 排列成 总状; 苞 鳞背面 密被长 柔毛, 花药紫 红色。 果通常 3 — 6 枚聚 生, 稀单生 ;果苞 钟状, 背面密 被绒毛 ,偶 有剌状 腺毛, 上部 分枝裂 片成针 剌状, 针刺 粗短, 总梗 较长, 果苞明 显可见 ;坚果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顶 端被短 柔毛。 果期 10 月。 产 维西、 德钦、 贡山、 碧江、 中甸、 丽江、 剑川、 片马、 镇雄、 永善 和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2 000 —) 3 2 00 米 的杂木 林中; 西藏东 南部、 四 川西部 和西南 部亦有 分布。 尼 泊尔、 锡金 亦有。 
176  云南 植物志  种子 可食和 搾油, 其含 油量约 20%, 油味 很香, 为干 性油, 是一种 《变 色的 染料, 亦可 制肥皂 、蜡烛 、化妆 品等。 3. 维西榛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0, 1-2 Corylus wangii Hu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9)*. Corylus jacquemontii auct. non Decne.: Hu (1948)*, tantum fig. 28. 小乔木 ,高约 7 米;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幼枝 褐色, 被 长柔毛 及刺状 腺体。 ^叶 厚纸质 ,长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稀宽楠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6.5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心 形或斜 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锐 锯齿, 两面疏 被毛或 无毛, 背面沿 脉被长 柔毛, 侧脉 8 — 10 对; 叶柄 较细, 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长柔毛 及刺状 腺体。 果 4 一 8 枚 聚生, 序 梗长约 1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果苞 钟状, 木质, 显露, 背面 具多数 条肋和 针剌状 腺体, 疏被短 柔毛或 无毛, 上 部裂片 深裂, 条形, 密被黄 色短柔 毛及刺 状腺体 ,分 枝呈鹿 角状的 针剌; 坚果, 卵圆形 ,两侧 稍扁, 光滑 无毛, 长约 1.3 厘米。 果期 11 月。 产滇西 北的维 西等地 ,生 于海拔 3 000—4 000 米 的山间 林地。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胡 先骟在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1948) — 书中将 本种并 入喜马 拉雅榛 (Corylus jac- quemontii Decne.), 根据我 们查阅 冯国楣 1940 年采于 维西的 4401 和 3935 两号 标本证 实 C. jacquemontii 与 C. wangii 截然 不同, 前 者属管 苞组, 与华榛 接近, 后 者属叶 苞组, 与滇刺 榛接近 ,两者 各是一 个独立 的种, 应予 分开。 4. 滇榛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60, 3 — 5 榛子 (昆 明、 楚雄) Corylus yunnanensis (Franch.) A. Camus (1928); 胡先骟 (194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var. yunnanensis Franch. (1899); 陈蝶 (1937).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 一 7 米; 树皮暗 灰色; 枝 条暗灰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小枝 褐色, 密被 黄 色柔毛 和被或 疏或密 的刺状 腺体。 叶厚 纸质, 近圆形 或宽倒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4-8 厘米, 顶端骤 尖或短 尾状, 基部 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细 锯齿, 叶面 疏被短 柔毛, 幼时 具剌状 腺体, 背面密 被绒毛 ,幼 时沿主 脉下部 生刺状 腺体, 侧脉 5 — 7 对; 叶柄 粗壮, 长 7 — 12 毫米, 密被 绒毛, 幼时密 生刺状 腺体。 雄花序 为棻荑 花序, 2 — 3 枚 排列成 总状, 下垂; 苞鳞三 角形, 背面 密被短 柔毛。 果 单生或 2 — 3 枚聚生 成极短 的穗状 ;果苞 厚纸质 钟状, 通 常与 果等长 或稍长 于果, 外面 密被黄 色绒毛 和剌状 腺体, 上部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边 缘疏具 数齿; 坚果 球形, 长 1.5 — 2 厘米, 密被 绒毛。 花期 2 — 3 月, 果期 8 — 9 月。 产滇中 、滇 东北、 滇西北 和滇西 地区, 如昆明 、嵩明 、安宁 、大姚 、楚雄 、武定 、元谋 、富 民、 路南、 师宗、 文山、 禄劝、 巧家、 彝良、 镇雄、 丽江、 寻甸、 中甸、 维西、 洱源、 鹤庆、 漾濞、 大 理、 永平、 腾冲 等地, 生 于海拔 1 700 — 3 7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 贵州西 部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果可 食和搾 油用, 含 油量约 20%, 果苞及 树皮含 鞣质; 萌发 力强, 宜作 为滇中 地区的 薪炭 树种。 5. 喜马 拉雅榛 (新拟 ) 图版 61, 4-5 Corylus jacquemontii Decne. (1844); Bean (1913)*; Schneid. in Sarg. (1916); 
图版 60 1 ― 2. 维西棒 Corylut wangii Hu, 1. 果枝, 2. 坚果; 3— 5. 滇棟 Corylus yunoanentit (Franch.) A. Camus 3. 果枝, 4— 5. 坚果 正面和 侧曲。 (李 楠绘) 
17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1 1—3. 华據 Corylus chinensis Franch., 1. 雄 花枝, 2. 果序, 3. 坚果; 4—5. 喜玛 拉雅榛 Corylus jacquemontil Decne., 4. 果枝, 5. 坚果。 (李 楠绘) 
榛 科 179  胡先骟 (1948), excl. fig. 28 et syn. Corylus colurna Linn var. jacquemontii A. DC. (1864). 小乔木 ,高达 7 米; 树皮灰 黄色; 枝条 灰色, 具 浅黄色 皮孔, 无毛; 幼枝紫 黑色, 密被长 柔毛 及刺状 腺体。 叶厚 纸质, 宽卵圆 形或宽 长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顶斓載 画或 骤尖, 基部斜 心形, 两侧耳 常相交 或重叠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齿牙状 锯齿; 幼时两 面疏被 长柔毛 ,背面 较密, 后 脱落, 仅沿脉 被或疏 或密的 短柔毛 ,侧脉 8 — 10 对, 基 部的一 对常向 外具 3 枝脉;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短柔毛 及刺状 腺体。 果 3 — 5 枚 聚生, 序梗长 1.5 — 2 厘米, 被 短柔毛 及剌状 腺体; 果苞厚 纸质, 在果 的顶端 缢缩, 形成不 明显的 短管, 裂片 深裂, 条形, 全缘, 反折, 长约 2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坚果 球形, 长约 1.5 厘米。 产滇西 北的维 西等地 ,生 于海拔 2 300 — 2 800 米的湿 润山谷 林中。 本 种原产 喜马拉 雅 地区。 6. 华榛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61, 1-3 山白果 (湖北 ) Corylus chinensis Franch.(1899); Schneid.(1912)* et in Sarg. (1916); Rehd. 〈1940); 陈焕镛 (1922); 陈嵘 (1937); 胡先骟 (1948)*; 图鉴 (1972)*; 秦岭 植物志 (1974)*; 中国 植物志 (1979)*. Corylus colurna L. var. chinensis Burk .(1889); C. papyracea Hick. (1928); C. chinensis F ranch, var. macrocarpa Hu (1937).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灰 褐色, 纵裂;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幼枝 褐色, 密被 长柔毛 及刺状 腺体, 稀无毛 、无 腺体, 通常 基部具 淡黄色 长毛。 叶厚 纸质, 宽椭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8 — 15 厘 米, 宽 6 — 10 厘米, 顶端骤 尖至短 尾状, 基部 心形, 两侧 显著不 对称, 边缘具 不规则 的钝锯 齿, 叶面 无毛, 背面沿 脉疏被 淡黄色 柔毛, 有时 具刺状 腺体, 侧脉 7—10 对; 叶柄长 2 — 2.5 厘米, 密被 淡黄色 长柔毛 及刺状 腺体。 雄花序 为棻荑 花序, 常 2 — 8 枚 排列成 总状, 长 2 — 5 厘米; 苞鳞三 角形, 锐尖, 顶端具 1 枚 易脱落 的剌状 腺体。 果 2 — 6 (-10) 枚聚生 成短穗 状, 长 3 — 5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果苞 管状, 于果 之上部 缢缩, 较果长 2 倍, 外面具 纵肋, 疏被柔 毛及刺 状腺体 ,稀 无毛、 无 腺体, 上 部裂片 3 — 5 枚, 深裂, 呈镰状 条形, 通常 顶端又 分叉 成数小 裂片; 坚果 球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光滑 无毛。 果期 10 月。 产丽江 、中甸 、德钦 、维西 、鹤庆 、大理 、镇雄 、嵩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2 000 — 3 400 米的 湿润山 坡林中 ;四 川西南 部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木材 供建筑 及制作 家具; 种子 可食, 含 蛋白质 等营养 成分, 含油量 较高; 油可 食用, 制 肥 皂和化 妆品的 原料。 果苞树 皮均含 鞣质, 木材 坚硬。 2. 虎 棒子属 Ostryopsis Decne. 落叶矮 灌木, 芽具多 数芽鳞 。单叶 互生, 卵形, 具柄; 叶脉 羽状, 第三级 脉与侧 脉近垂 直, 彼此近 平行, 叶 缘具不 规则的 缺刻状 锯齿。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序 为棻荑 花序, 生 自 上一年 枝上, 顶生或 侧生, 无梗;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苞鳞 内具一 朵雄花 ,无小 苞片; 雄花 无 花被, 雄蕊 4 一 8 枚, 插生在 苞鳞的 基部; 花丝短 ,顶端 分叉, 花药 2 4 室, 药室 分离, 纵裂, 
18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2 滇虎搽 Ottryopsi* nobilit Balf. f.ct W.W.Smith., 1. 果枝, 2. 小 坚果, 3. 成熟自 一侧 开裂的 果苞。 (王红 兵绘》 
榛 科 18 1  顶端 具毛; 雌花 序排成 穗状, 直立或 斜伸; 苞鳞 成对着 生在花 轴上, 每苞 鳞内有 2 朵 雌花, 每朵 雌花的 基部具 1 枚 3 裂 的苞片 (果期 发育成 包被小 坚果的 果苞) ,有 花被; 花被 膜质, 与子房 贴生; 子 房下位 2 室, 每室具 1 枚倒生 胚珠, 花柱 2 裂。 果苞 襄状, 厚 纸质, 常顶端 3 裂, 成熟 自一侧 裂开; 小坚果 稍扁, 完 全包藏 于果苞 之内, 外果皮 膜质, 种子 1 粒。 本属为 我国特 有属, 共 2 种, 云南 1 种。 滇虎樣 (图鉴 ) 图版 62 Ostryopsis nobilis Balf. f. et W. W. Smith(1914); Schneid. in Sarg. (1916); Hand. -Mazz. (1929);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79). Ostryopsis davtdiana Decne. var. cinerascens Franch. (1885); Burk.(l 899); 陈 嵘 (1937). 多枝小 灌木, 高 1 一 4 米; 枝条灰 褐色, 无毛, 具不 明显的 皮孔; 小枝 褐色, 密被 灰色绒 毛, 间有长 柔毛。 叶革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稀圆形 ,长 3 — 7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骤尖成 小尖头 ,基部 圆形或 近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缺 刻状硬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幼 时被白 色长柔 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被稠密 的淡黄 色绒毛 ,侧脉 6 — 8 对, 叶面明 显凹陷 ,背面 隆起; 叶柄 粗短, 长 2 — 5 亳米, 密被 绒毛。 雄花序 为棻荑 花序, 下垂, 单生或 两枚并 生于小 枝的 叶腋, 长 1 一 2 厘米; 苞鳞三 角形, 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序 1.5 — 2 厘米, 生于 小枝顶 端, 果苞 密集呈 穗状; 序 梗长约 1.5 厘米, 序梗、 序轴 均密被 灰白色 绒毛; 果苞 囊状, 长约 1 厘米, 下部紧 包坚果 ,上部 渐狭, 顶 端常具 2 浅裂, 外 面密被 灰白色 柔毛, 成 熟后自 一侧开 裂, 小坚果 ,长约 4 毫米, 直径约 3 毫米, 紫色, 具 数肋, 被灰色 柔毛。 果期 6 — 7 月。 本种 为川 滇接壤 的金沙 江河谷 地带特 有种。 产维西 、中甸 、德钦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 500-3 000 米的河 谷岩坡 ,常成 丛生长 ;四 川 亦有。 模式 标本采 自滇西 北金沙 江与澜 沧江分 水岭。 枝叶 密集, 根系 盘结, 有保 持水土 之效; 种子 含油, 可供食 用或制 皂用。 3. 鹅 耳枥属 Carpinus L. 乔木或 小乔木 ,稀灌 木* ,树皮 光滑; 芽 具多数 覆瓦状 鱗片。 单叶 互生, 具 叶柄; 叶缘通 常具不 规则的 重锯齿 ,稀单 齿* ,叶脉 羽状, 第三级 脉常与 侧脉近 垂直; 托叶 早落, 稀不落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序 为棻荑 花序; 苞鱗 覆瓦状 排列, 每 苞内具 1 朵雄花 ,无小 苞片; 雄 花无 花被, 具 3 — 12 (-13) 雄蕊, 插生在 苞鳞的 基部, 花丝短 ,顶端 分叉, 花药 2 室, 药室 分离, 顶 端簇生 纤毛; 雌花序 穗状, 生于 上部枝 顶或短 枝顶, 单生, 直立或 下垂; 苞鳞 覆瓦状 排列, 每苞 鳞内具 2 朵雌花 ;每 朵雌花 基部具 1 枚 3 裂 的苞片 (果期 发育成 果苞) ,有 花被, 花被 与子房 贴生, 顶端具 不规则 的浅裂 ;子房 下位, 具 不完全 2 室, 每室具 2 枚 胚珠, 其 中 1 枚败育 ,花柱 2。 果苞 叶状, 3 裂、 2 裂或内 侧基部 微内折 ;小 坚果, 着生 于果苞 基部, 卵圆形 ,具 数肋, 顶端 有宿存 花被; 种子 1 粒, 子叶 肉质。 约 4 余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有少数 种延伸 至北亚 热带。 我国约 25 种; 云南 14 种, 2 变种。 多生于 石灰岩 山地。 乔木树 种木材 致密, 坚硬, 但易 脆裂, 可 供制作 农具、 家具; 种子 含油, 可供制 皂及润 
182  云南 植物志  滑油 (  26(1)  分种 检索表 雄 花苞鳞 具梗; 果苞厚 纸质, 中脉偏 于内缘 一侧, 两侧不 相等, 排 列疏松 (1. 鹅 耳枥组 Sect. 1. Carpinus) Q 果苞内 外侧基 部均具 裂片, 或外缘 基部为 特别发 达的齿 状裂片 [1. 三 裂鹅耳 枥亚组 Subsect. 1. Betulae (Hu) C. J. Wang, stat nov. ] 叶柄 粗短, 长约 6 毫米, 稀 9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叶 片长楠 圆形, 基部宽 楔形, 顶端 渐尖成 短尾状 1. 短尾 鵝耳枥 C. londoniana 叶柄 细长, 长 15 — 25 毫米, 通常 无毛; 叶片 卵状长 圆形, 基部圆 形或近 楔形, 顶 端渐尖 或尾状 2. 雷公 鹅耳枥 C. viminea 叶 缘具不 规则的 重裾齿 2a. 雷公 鹅耳枥 (原 变种) C. viminea var. viminea 叶缘具 明显的 刺毛状 重锯齿 2b. 贡山 鹅耳枥 (变种 ) C. viminea var. chiukiangensis 果 苞外侧 基部无 裂片, 仅内侧 基部具 裂片或 耳突或 微内折 [2. 云 南鹅耳 枥亚组 Sub seCt .2.M on - beigianae (Hu) P. C. Li]。 叶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稀单 锯齿。 果 苞内侧 基部具 裂片。 果苞中 裂片披 针形, 长达 3 厘米 3. 贵州 鹅耳枥 C. kweichowensi, 果苞中 裂片半 卵形, 长约 1. 5 厘米 • 4. 麻栗坡 鹅耳枥 C. marlipoensi. 果苞 内侧基 部具耳 突或微 内折。 幼枝、 叶柄、 序 梗和序 轴均密 被黄色 短柔毛 S. 滇 鹅耳枥 C. monbeigiana 幼枝、 叶柄、 序梗和 序轴无 毛或疏 被长毛 6. 屏边 鵝耳枥 C. pingpienensis 果苞大 ,成宽 半卵形 ,内缘 上部具 2 — 3 疏 锯齿; 序梗、 序轴均 无毛; 小坚 果常成 三稜形 乙宽苞 鹅耳枥 C. tsaiana 果苞中 等大, 成宽半 卵形, 内缘 上部具 3 — 4 疏锯齿 ;序 梗序轴 被丝状 柔毛; 小坚果 卵圆形 …… • 8, 滇粤 鵝耳枥 C. ehuniana 叶片长 3 — 5 厘米, 边 缘具单 裾齿, 或间有 重锯齿 ;托 叶不落 9. 小 鹳耳枥 C. parva 叶片长 5 — 8 厘米, 边缘 具规则 的粗重 锯齿, 或细重 锯齿, 稀有不 规则重 锯齿; 托 叶早落 10. 云贵 鹳耳枥 C. pubescena 叶片 成狭长 圆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稀间有 卵形; 果苞内 侧全缘 ,基部 具耳突 ,或微 内折, 或直伸 云贵 終耳栃 (原 变种) C, pubescens var. pubescens 叶片成 卵形、 椭圆状 卵形, 稀间 有狭长 圆形; 果 苞内侧 全缘, 基部具 耳突, 或微 内折, 或直伸 101>*华中 親耳栃 (变种 ) C. pubescens var. seemeniana 叶缘 具刺毛 状重锯 齿或单 锯齿; 果苞 内外侧 基部均 无裂片 [3. 多 脉鹅耳 枥亚组 Sub«ct. 3. Polyneurae (Hu) P. C. Li] 叶 片成卵 形或长 卵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的 刺毛状 重锯齿 11. 昌化 親耳枥 C.t 8C Ji ono *Wi 叶 片成椭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具 剌毛状 单锯齿 ,稀 间有刺 毛状重 锯齿。 叶片长 5 — 8 厘米, 宽 2. 5— 4 厘米; 侧脉 15 — 20 对 12. 多脉 鹈耳枥 C. polyneura 叶片长 2 — 5 厘米, 宽 1. 5—2 厘米; 叶面中 侧脉显 著下陷 ,侧脉 14 一 17 对 W. 岩生^ 耳枥 C. rupestris 雄 花苞鱗 无梗; 果苞薄 纸质, 中 脉位于 中央, 两侧近 相等, 排 列紧密 [U. 千 金榆组 Sect. 2. 
榛 科 183  Distegocarpus (Sieb. et Zucc.) Sarg. ] ,果序 20—40 厘 米稀达 50 厘米 •• 14. 长穗 鹅耳枥 C. fangriana 1. 短尾 鹅耳枥 (图鉴 ) 图版 63, 1—3 岷江 鹅耳枥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arpinas londonniana H. Winkl. in Engl. (1904); Schneid. in Sarg. (1916); A. Camus (1931)*; 胡先骟 ( 1933)*, (1948)*, (1964);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Carpinus poilanei A. Camus (1 929). 乔木, 高达 13 米; 树皮灰 紫色; 枝条棕 色, 密生白 色皮孔 ,幼时 被毛, 后脱落 无毛。 叶厚 纸质, 长椭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顶 端尾状 渐尖, 基 部楔形 或钝楔 形, 稀圆 形或微 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侧脉 11 一 13 对, 叶面 深绿, 无毛, 背面 浅绿, 沿脉 疏被长 柔毛或 无毛, 脉腋间 具髯毛 ,余 无毛; 叶柄 粗短, 长 4 一 7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雄花 序生于 叶腋, 雌花 序生于 枝顶, 果序长 7 — 10 厘米, 直径 2.5 — 3 厘米; 序梗 纤细, 长 3 — 5 厘 米, 序梗、 序轴 疏被长 柔毛或 无毛。 果苞长 2 — 2.5 厘米, 背部沿 中肋被 短柔毛 ,内外 侧基部 均 具明显 的裂片 或齿状 裂片, 内侧基 部裂片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外侧 基部裂 片稍短 而宽, 中 裂片内 侧全缘 ,直或 微弯, 外侧边 缘疏具 不明显 的波状 细齿或 全缘; 小坚果 ,宽卵 圆形, 长 3-4 亳米, 具 数肋, 被树脂 腺体和 透明的 树脂分 泌物, 无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9 月。 产景洪 、勐海 、孟连 、思茅 、景东 、景谷 、新平 、峨山 、腾 冲、 盈江、 麻栗坡 等地, 生 于海拔 300-1 500 米的湿 润山坡 或山谷 的杂木 林中; 四川西 南部、 贵州东 南部、 湖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江西、 浙江、 安 徽等省 区亦有 分布。 越南、 老挝、 泰国 北部、 缅甸 东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雷公 鹅耳枥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雷公枥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arpinus viminea Wall. (1831)*; DC. (1864); Hook. f. (1888); H. Winkl. in Engl. (1904)* et suppl. (1914)*; Schneid. (1912)*, in Sarg. (1916); 胡先骟 (1933)*, (1948)*;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Carpinus laxiflora^Sieb. et Zucc. ) Bl. var. macrostackya 01iv.(l891); C. fargesii Ft. (1899); Hu (1948)*, (1964); 图鉴 (1972)*; C. tehchingensis Hu (1964). 2iu 雷公轵 耳枥 (原 变种) 图版 63, 4 一 6 var. viminea 乔木, 高可达 20 米; 树皮深 灰色; 枝条棕 灰色, 无毛, 密 生白色 皮孔。 叶厚 纸质, 椭圆 形、 长圆形 或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顶 端尾状 渐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楔形, 间有 微 心形, 有时两 侧略不 对称,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除 背面沿 脉被长 毛外, 余无毛 ,侧脉 12 — H 对; 叶柄 纤细, 较长, 通常 无毛, 稀疏被 柔毛, 长 15 — 20 (-30) 毫米。 果序长 5 — 10 厘米, 直径 2 — 2.5 厘米, 下垂; 序梗、 序 轴通常 无毛; 果苞长 1.5 — 2 厘米, 内 外侧基 部均具 裂片, 背部沿 脉被长 柔毛, 内面沿 脉疏被 短柔毛 ;中 裂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内侧全 缘, 稀具疏 细齿, 直或微 作镰形 弯曲, 外侧边 缘疏具 粗齿或 具不明 显的波 状齿, 内侧 基部裂 片卵形 ,长约 3 毫米, 外侧基 部裂片 与之近 相等, 或较小 而呈齿 状裂片 ;小 坚果, 长约 3 毫 
184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63 . 短尾 鹅耳枥 Carpinus londoniana H.Winkl., 1. 果枝, 2. 果苞背 腹面, 3. 小 坚果; 4— 6. 雷公 鸦耳栃 Car- pinus viminea Wall. var. viminea, 4. 果枝, 5. 果苞背 腹面, 6. 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榛  科  185  米, 无毛, 无树脂 腺体, 有时顶 部疏被 短柔毛 和树脂 腺体, 具数 细肋。 果期 8 月。 产丽江 、德钦 、维西 、盐津 、镇雄 、景东 、临沧 、麻栗 坡等地 ,生 于海拔 2 100-2 800 米的 山 坡杂木 林中;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浙江、 江西、 福建、 江苏、 安 徽 等亦有 分布。 尼 泊尔、 印度和 中南半 岛北部 也有。 2b. 贡山 轵耳枥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biukiangensis Hu (1964); 中国 植物志 (1979). 本变种 以叶的 边缘具 明显的 刺毛状 重锯齿 ,顶端 长尾状 ,与原 变种相 区别。 产滇 西北的 贡山, 生 于海拔 2 000 米 的河谷 林中; 我国西 藏东南 部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 自贡山 独龙江 河谷。 3. 贵州 鹤耳枥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64, 1-3 黔 鹅耳枥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Carpinas kweicbowensis Hu(1932)* ; 胡先骟 (1933)*, (1948)*;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9)*. Carpinus austro-yunnanensi s Hu ( 1948).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灰 白色; 小枝 密被黄 柔毛, 具不明 显的小 皮孔。 叶厚 纸质, 长卵 形、 长圆形 、楠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微 心形, 幼时叶 面疏被 长柔毛 ,沿中 脉较密 ,后 渐脱落 无毛, 背面沿 脉被长 柔毛, 脉腋 具细密 黄色长 柔毛。 果序长 10 — 15 厘米, 直径约 5 厘米; 序 梗长约 2 厘米; 序梗、 序轴均 密被黄 色长柔 毛, 果序 轴常呈 之字形 弯曲; 果苞大 ,长 3 — 4 厘米,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 侧基部 具长约 3 毫 米的宽 卵形小 裂片, 中裂片 长圆形 ,长 2.5 — 3.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顶端 骤尖, 内 侧边缘 全缘, 外侧 边缘下 部具疏 裾齿, 背面沿 脉被长 柔毛; 小坚果 ,宽卵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密被白 色短 柔毛, 顶 端具长 柔毛, 无树脂 腺体, 具数 细肋。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文山 、西双 版纳、 景东 等地, 生 于海拔 1 100 — 1 500 米的 常绿阔 叶混交 林中; 贵州 也有。 4. 麻栗坡 轵耳枥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65 Carpinus marlipoensis Hu (1948). Carpinus marlipoensis Hu var. angustifolia Hu ( 1964); C. pubescens auct. non Burk: 中国 植物志 (1979), p. p., quoad syn. C. marlipoensis.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灰 褐色, 粗糙; 小枝 细瘦, 圆 柱形, 疏被长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具 细小 皮孔。 叶厚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微 心形, 边 缘具不 规则重 锯齿, 稀上部 为单齿 ,叶面 深绿, 无毛, 背面 淡绿, 沿 中脉与 侧脉被 长软毛 ,中 侧脉在 叶面微 隆起, 在叶 背显著 隆起, 侧脉 8 — 12 对; 叶柄 细瘦, 长 5 — 10 毫米, 被长 软毛。 果序长 6 — 10 毫米, 序梗 与序轴 均被长 软毛; 果苞半 卵形, 长 约 2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内侧 基部具 裂片, 中裂 片顶端 急尖, 外 缘具粗 裾齿, 内 缘直, 全缘, 内面 无毛, 外面基 部和沿 脉被长 软毛; 小 坚果卵 圆形, 具数条 粗肋, 顶端具 长毛和 宿存花 被, 中下 部被短 柔毛及 稠密的 树脂状 腺体。 产麻 栗坡、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 400 — 1 700 米的 石灰岩 山地阔 叶混交 林中。 模式 标本 采自麻 栗坡。 
186  云南 植物志 
榛 科 187  本种 与湖北 鹅耳枥 (C. hupeana Hu) 非常 接近, 有 可能是 一个复 合种; 与云 贵鹅耳 枥 (C. pubescens) 也有相 似之处 ,但 本种以 果苞内 侧基部 具裂片 为明显 区别。 5. 滇 轵耳枥 (图鉴 ) 图版 6 4 , 4-6 Carpinus monbeigiana Hand.-Mazz. (1924), ( 1929); 胡先骟 ( 1933)*,(194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西藏 植物志 (1983). Carpinus monbeigiana Hand.-Mazz. var. weisiensis Hu (1964); C. densispica Hir (1964); C. li\iangensis Hu (1964). 乔木, 高达 16 米; 树皮 灰色; 小枝紫 灰色, 幼时密 被黄色 柔毛, 后渐 脱落。 叶薄 革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卵状披 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长 渐尖, 稀 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 微心 形或纯 楔形, 边 缘具重 锯齿, 有时齿 尖呈剌 毛状, 叶面沿 中脉被 柔. 毛, 其余 无毛, 背面 幼时被 柔毛, 沿脉 尤密, 后渐 脱落, 仅沿 脉被长 柔毛, 腋间 有或无 髯毛, 侧' 脉 13 — 15 对; 叶柄 粗短, 长约 1 厘米, 密 被黄色 柔毛。 果序长 5 — 8 厘米, 直径约 2 厘 米; 序梗长 1.5 — 2 厘米, 密 被黄色 柔毛; 果苞半 卵形, 长 10 — 15 毫米, 背面 密被黄 色长粗 毛,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 基部具 耳突, 稀 边缘微 内折, 中 裂片长 8 — 12 毫米, 外侧 边缘具 细齿, 内侧边 缘全缘 ,顶端 钝尖; 小坚果 ,宽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顶端 密被长 柔毛, 密 生橙黄 色或褐 色树脂 腺体, 稀疏生 腺体。 花期 2 — 3 月 ,果期 7 — 8 月。 产德钦 、贡山 、维西 、碧江 、丽江 、兰坪 、永胜 、昭通 、禄劝 、昆明 等地, 生 于海拔 1 700-- 2 800 米的石 灰岩山 地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永胜。 6. 屏边 鹅耳坜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66 岩刷子 (富宁 ) Carpinus pingpienensis Hu (1948)*. Carpinus pubesceus auct. non Burk.; 中国 植物志 ( 1979), p. p., quoad Syn. C. pingpienensis. 乔木, 高达 8 米; 幼枝圆 柱状, 暗 紫色, 具小 皮孔, 密被常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叶厚纸 质,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 急尖至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具略 为规则 的重锯 齿, 叶面 沿中脉 疏被长 柔毛或 无毛, 背面中 侧脉被 长柔毛 ,侧脉 14 一 16 对, 在 叶面微 隆起, 叶 背显著 隆起; 叶柄长 5 — 6 毫米, 被短 柔毛或 无毛。 果序长 6 — 9 厘米; 序梗及 序轴被 柔毛; 果苞长 半卵形 ,长 15 — 20 毫米, 顶端 渐尖, 内外 侧均无 裂片、 中 裂片, 外缘具 疏锯齿 ,内侧 全缘, 直伸, 背 面沿脉 密被长 柔毛, 内面沿 脉被短 柔毛; 小 坚果卵 圆形, 具 数肋, 被短 柔毛, 顶端 具宿存 花被。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屏边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1 500 米 左右的 石灰岩 山地阔 叶杂木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屏边。 7. 宽苞 鹅耳枥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7, 1-3 大 扫把栗 (屏边 ), 扫把栗 (文 山州) Carpinus tsaiana Hu (1948)*, (1964); 中国植 物志 (1979)*. Carpinus uchourensis Hu ( 1948).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皮 灰色; 小枝紫 红色, 光滑。 叶厚 纸质, 长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10 (-14) 厘米, 宽 3.5 — 4 .5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心 形或斜 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188  云南 植物志  <7i  图版 65 麻栗坡 賴耳枥 Carpinus marlipoensis Hu, I. 果枝, 2 — 3. 果苞背 腹面。 (王红 兵绘) 
樣  科  189  图版 66 屛边 鹅耳枥 Carpinus pingpienensis Hu, 1. 果枝, 2— 3. 果苞背 腹面, 4. 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榛 科 191  锯齿, 除背面 沿脉疏 被柔毛 或脉腋 间疏生 髯毛外 ,余 无毛, 侧咏 14 一 15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果序 较大, 长 10 — 15 厘米, 直径约 4 厘米, 序 梗长约 3 厘米, 无毛, 序 轴疏被 长 柔毛; 果苞大 ,宽半 卵形, 长 25 — 30 毫米,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基 部具内 折耳突 ,中裂 片半宽 卵形, 长 20 — 25 毫米, 宽 15 — 18 毫米, 顶端 尖锐或 渐尖, 外侧边 缘具疏 细齿, 内侧 边缘 全缘, 直或微 波形, 背面沿 脉疏被 长柔毛 ,余 无毛; 小 坚果, 三角状 卵形或 卵圆形 ,略 扁, 有时具 三棱, 长 5 — 6 毫米, 被短柔 毛及橙 黄色树 脂腺体 ,具 明显的 数肋。 果期 7 月。 产屏边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 200 — 1 500 米的石 灰岩山 地杂木 林中; 贵州西 南部亦 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8. 滇粵 鹅耳枥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67, 4 一 6 粤北 鹅耳枥 (中 国植 物志) Carpinus cbuniana Hu (1932)*, (1948)*; 陈嵘 (1937);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灰 黑色; 枝条灰 褐色, 小枝幼 时被长 柔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叶厚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5 — 7 厘米, 宽 3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通常 心形, 有时两 侧不 对称, 叶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幼时叶 面沿中 脉疏被 长柔毛 ,侧脉 12 — 14 对; 叶柄长 7-12 毫米, 密被长 柔毛或 疏被短 柔毛。 果序长 5—8 厘米, 直径约 2.5 厘米; 序梗长 15 — 20 毫米, 序梗、 序 轴均密 被短柔 毛和长 粗毛; 果苞半 卵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背面 沿脉被 长柔毛 ,内 面沿脉 疏被短 柔毛,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 侧基部 具内折 耳突, 中 裂片外 侧边缘 具不规 则的粗 锯齿, 内侧边 缘直, 全缘 或疏具 2 — 3 小齿, 顶端 锐尖, 苞 梗具长 粗毛; 小坚果 ,棕色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被短 柔毛, 顶部 疏被长 柔毛, 有树脂 腺体, 具 数肋。 果 期 8 — 9 月。 产马关 ,生 于海拔 1 600 米左 右的石 灰岩山 地杂木 林中; 广东 北部、 湖南 西部、 贵州东 部、 湖 北东南 部亦有 分布。 9. 小 轵耳枥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68 岩刷子 (西畴 ), 扫把栗 (广南 ) Carpinus parva Hu, 植物分 类学报 (1964). Carpinus pubescens auct. non Burk.: 中国 植物志 (1979), p. p., quoad syn. C. parva. 乔木, 高达 8 米; 当 年生 小枝略 带紫色 ,被黄 色柔毛 ;托叶 不落, 条形 ,长约 7 毫米。 叶 厚纸质 ,卵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近圆形 或微心 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单 锯齿, 或 间具重 锯齿, 齿 尖钝, 叶面 无毛, 背 面仅沿 脉被长 柔毛, 余无 毛, 侧脉 较稀, 9 一 12 对, 中侧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隆起; 叶柄 细瘦, 被长 柔毛, 长约 3 毫米。 果序 较小, 长约 4 厘米, 序梗、 序轴均 被黄色 柔毛; 果 苞半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15 — 17 毫米, 顶端钝 ,除 背面沿 脉被柔 毛外余 无毛,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基 部具小 折耳或 微内折 ,中裂 片 外侧边 缘具疏 锯齿或 为波状 小齿, 内侧边 缘直; 小坚果 卵形或 近圆形 ,长约 4 毫米, 被短 柔毛 ,具 数肋。 花期 2 月, 果期 5 月。 产 西畴、 广南 等地, 生 于海拔 1 600 米左 右的石 灰岩山 地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本种叶 较小, 叶面中 、侧 脉明显 下陷, 托叶 线形不 落等特 征与属 内其他 种有显 著区別 a 
小 Jt? 耳抵 Carpinus' parva Hu.  图版 68 1. 果枝, 2 — 3. 果苞背 腹面, 4. 小坚 果。 (王红 兵绘: 
榛 科 193  10. 云贵 鹅耳枥 (植 物分类 学报) 毛 鹅耳枥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岩刷子 (富宁 ) Carpinus pnbescens Burk (1899); Schneid. (1912)* et in Sarg. (1916); H. Winkl in Engl. (1914); A. Camus (1931); 胡 先練, (1933), ( 1948), excl. fig. 67 et syn. C. seemeniana Diels, (1964);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 1979)* , excl. syn. C. pingpienensis Hu, C. parva Hu, C. seemeniana Diels, C. marlipoensis Hu. Carpinus wangii Hu et Cheng (1948). 、 10a. 云贵 鹅耳枥 (原 变种 )( 图鉴) var. pu beseem 乔木或 小乔木 ,高达 17 米; 树皮棕 灰色; 枝条暗 紫色, 被 白色小 皮孔, 幼 枝初被 绒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叶厚 纸质, 狭窄, 常呈长 橢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厘 米, 宽 2.5 — 3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钝 楔形或 圆形, 有时 微心形 或稍不 对称, 边缘 具规 则的齿 牙状重 锯齿或 单齿, 通常两 面无毛 ,稀 背面沿 脉疏被 柔毛, 咏腋间 有簇生 髯毛, 侧脉 12 — 14 对; 叶柄 较细, 长 8 — 12 毫米, 被细 柔毛或 无毛。 果序长 5 — 7 厘米, 直径 1.5-2.5 厘米; 序梗 纤细, 长 2 — 3 厘米, 序梗、 序轴 疏被柔 毛至几 无毛; 果苞 长圆形 或长半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外面沿 脉疏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 基部具 耳突, 稀 微内折 ,中裂 片外侧 边缘具 细齿, 内侧边 缘全缘 ,直, 顶 端渐尖 或钝; 小坚果 ,棕色 ,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被绒毛 ,顶端 被柔毛 ,疏 生树脂 腺体, 具 数肋。 果期 9 月。 产 屏边、 西畴、 广南、 砚山、 弥勒、 马关、 镇雄、 昭通 等地, 生 于海拔 450 — 2 000 米的山 谷或山 坡的石 灰岩地 区阔叶 林中; 贵州、 四川 南部、 陕西太 白山有 分布。 越南 的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弥勒。 10b. 华中 鹤耳枥 (湖 北植 物志) 西门 鹅耳枥 (植物 分类学 报), 岩 刷子树 (云南 文山、 四川、 湖北) var. seemeniana (Diels) Hu ( 1964). Carpinus seemeniana Diels in Engl. ( 1900); C. pinfaensis L6v\. et Van. ( 1905); C. turczaninowii Hance var. firmifolia H. Winkl. in Engl. (1904) et suppl. (1914); C. firmifolia (H. Winkl.) Hu (1948); C. hwai Hu et Cheng (1948); C. pubesceus Burk. var. firmifolia (H. Winkl.) Hu ex P. C. Li (1979); C. fargesian H. Wiukl. var. hwai (Hu et Cheng) P. C. Li ( 1979). 叶通常 呈卵形 ,稀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叶缘呈 细密重 锯齿, 稀具 较规则 的粗重 锯齿, 与 原变种 有别。 产西畴 、富宁 、麻栗 坡等地 ,生 于海拔 1 500 — 2 000 米的石 灰岩山 地杂木 林中; 贵州、 四川、 湖北 等亦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11. 昌化 鹅耳枥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69, 1 一 3 昌化枥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arpinus tschonoskii Maxim. (1882); H. Winkl. in Engl. (1904)* et suppl. (1914)*, excl. var. subintegra Matsum. ( 1912); Schneid. (1912)* et in Sarg. (1916): Nakai (1915); 胡先骟 (1933)*, (1948)*; 陈嵘 ( 1937); Rehd. ( 1940); Ohwi ( 1965); 
94  云南 植物志  中国 植物志 (1979)*. Carpinus obovatifolia Hu ( 1964). 乔木, 高达 10 米; 树皮暗 灰色; 小枝暗 褐色, 幼时 疏被长 柔毛, 后 渐脱落 无毛。 叶厚纸 质, 叶椭 圆形、 长圆形 、卵状 披针形 ,稀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渐 尖至短 尾状, 基部圆 形或近 楔形, 边缘 具不整 齐而细 密的刺 毛状重 锯齿, 幼 叶两面 被长柔 毛, 以后渐 脱落, 除背部 沿脉被 长柔毛 ,腋间 疏具髯 毛外, 余 无毛, 稀叶面 宿存长 柔毛, 侧脉 12-16 对 ;叶 柄长约 1 厘米, 被柔毛 ,稀 无毛。 果序长 5 — 7 厘米, 直径 2 — 3 厘米; 序梗长 2 — 3 厘米, 序梗、 序 轴均被 柔毛, 稀序梗 无毛; 果苞长 1.6 — 2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基 部边缘 微内折 ,极少 具耳突 ,中 裂片披 针形, 顶端 尖锐, 外侧边 缘具锐 锯齿, 内 侧边 缘直, 全缘, 微 作镰状 弯曲; 小坚果 ,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顶端具 长柔毛 或无毛 ,稀具 树枝 腺体, 具 数肋。 产沾益 、文山 、片马 等地, 生 于海拔 1 400 — 2 400 米的石 灰岩山 林中; 安徽、 浙江、 江 西、 河南、 湖北、 四川、 贵 州等有 分布。 朝鲜、 日 本亦有 分布。 12. 多脉 鹅耳枥 (中 国森 林树木 图志) 图版 69, 7-9 角枥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 (1899); Burk. (1899) p. p.; Schneid. (1912)* et in Sarg. (1916); H. Winkl. in Engl. (1904); 胡先骟 (1933)*, (1933), (1948)*, (1964); 陈嵘 (1937);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 var. polyneura (Fr.) H. Winkl. in Engl. ( 1904); C. mollicoma Hu (1948); 中国 植物志 (1979)*. 乔木, 高达 13 米, 树皮灰 黑色; 小枝 细瘦, 暗紫色 ,幼时 被白色 长柔毛 ,后脱 落无毛 。叶 厚纸质 ,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或狭长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尾状渐 尖, 基 部钝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具 整齐的 刺毛状 单齿, 亦或两 齿间具 1 小齿, 叶面 深绿, 幼 叶被长 柔毛, 沿脉被 短柔毛 ,后 脱落或 宿存, 背面 浅绿, 密被白 色或锈 色平伏 柔毛, 或仅沿 脉被长 柔毛或 短柔毛 ,余 无毛, 脉腋通 常具簇 生髯毛 ,侧脉 15 — 20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通常 无毛。 果序长 3 — 5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序梗 细瘦, 长 1 一 2 厘米, 序梗、 序轴 均被柔 毛。 果苞半 卵形或 半卵状 披针形 ,长 8 — 15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两面 沿脉被 柔毛, 背面较 密,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基 部边缘 微内折 ,中 裂片外 侧边缘 具不规 则的粗 锯齿, 内 侧边缘 直, 全缘; 小坚果 卵圆形 ,长 2 — 3 毫米, 被 绒毛, 顶端被 长柔毛 ,具 细肋, 棕色, 无树脂 腺体。 产 禄劝、 昭通、 西畴、 富宁 等地, 生 于海拔 900 — 2 000 米 左右的 石灰岩 阔叶林 或疏林 中; 陕西、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广东、 福建、 江西、 浙江等 省都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关于 Carpinus mollicoma Hu 一名, 胡先骟 曾于" 中国鹅 耳枥属 (Carpinus L.) 志 资料" (见 《植 物分类 学报》 9 (3): 294. 1964) 一文中 ,认 识到" 过 分的重 视了叶 缘单、 重锯 齿变化 在这属 中的分 类价值 "的 不对, 而将其 并入多 脉鹅耳 枥中, 但 《中 国植物 志》, 21 卷, 1979s 又将该 种独立 出来, 据我 们査看 标本, 赞同 胡先骟 (1964) 的 看法, 故 将上述 名称仍 作 异名。 13. 岩生 鹅耳枥 (图鉴 ) 图版 6 9 , 4—6 岩刷子 (西 畴、 广南) - 
科  195  图版 69 1 一 3. 昌化 鹅耳枥 Carpinus tschonoskii Maxim., 1. 果枝, 2. 果苞, 3. 坚果; 4 一 6. 岩生稱 耳枥 Carpinns ru- peitris A. Camus, 4. 果枝, 5. 果苞, 6. 小 坚果; 7— 9. 多脉 鵝耳枥 Carpinus polyneura Franch., 7. 果枝 r 8. 果苞背 腹面, 9. 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图版 70 长穗 鹡耳枥 Carpinus fangiana Hu, 1. 果枝, 2. 果苞, 3. 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榛 科 197 Carpinus rupestris A. Camus (1929); 胡先骟 (1948)*; 图鉴 (1972)*; 中国 植物志 (1979), p. p. max.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4 米; 枝条紫 灰色, 小 枝密被 灰色或 棕色长 柔毛, 后渐脱 落至无 毛。 叶薄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4.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刺毛状 单锯齿 或间有 细重齿 ,下部 近全缘 ,叶 面中侧 脉明显 凹陷, 沿中 脉疏被 柔毛, 余无毛 ,背面 被稠密 的灰白 色或棕 色柔毛 或仅沿 脉被长 柔毛, 中侧脉 显著隆 起, 侧脉 14 一 16 对;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密被灰 白色或 棕色长 柔毛。 果序长 2 — 3 厘米, 直径 约 1 厘米, 序梗、 序轴均 密被长 柔毛; 果苞宽 半卵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4 毫米,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 侧基部 边缘微 内折, 中裂片 外侧边 缘具粗 裾齿, 内侧边 缘全缘 ,直, 两面疏 被短柔 毛, 背面沿 脉被长 柔毛, 顶 端渐尖 或圆; 小坚果 卵圆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具 数肋。 果期 10 月。 产广南 、砚山 、西畴 等地, 生 于海拔 1 600 米 左右的 石灰岩 山地灌 丛中; 贵州东 南部亦 有。 14. 长穗 鹤耳枥 图版 70 Carpinus fangiana Hu (1929), (1933), (1948)*; 陈嵘 (1937); 方文培 (1942); 图鉴 (1 9 7 2 )*; 中国 植物志 (I 979 )*. Carpinus wilsoniana Hu ( 1929). 乔木, 高达 20 米; 树皮棕 灰色, 光滑, 小枝深 紫色, 无毛, 具 白色小 皮孔; 芽棕色 ,长卵 形, 芽鳞 多数, 覆瓦状 排列, 具 缘毛或 无毛。 叶厚 纸质, 椭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8 — 20 厘米, 稀 ,达 27 厘米, 顶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心形、 圆形或 宽楔形 ,两侧 有时不 对称, 边缘 具不规 则的 刺毛状 锯齿, 幼时 两面被 白色长 柔毛, 后脱落 无毛, 背面沿 脉被长 柔毛, 侧脉 2 3 — 2 5 对;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雄花 序生于 上年生 枝的叶 痕间, 雄花苞 鳞无柄 ;雌 花序生 于当年 生枝的 顶端。 果序长 17 — 36 厘米, 稀达 50 厘米, 直径 2.5 — 3 厘米; 序梗长 3 — 5 厘米, 序梗、 序轴通 常被短 柔毛; 果苞 纸质, 椭 圆形, 中脉位 于中央 ,两 侧近于 相等, 呈紧密 的覆瓦 状排列 ,长 18 — 25 毫米, 宽 10 — 15 毫米, 外侧 基部无 裂片, 内侧基 部具内 折的耳 突, 部分 地遮盖 坚果, 中裂 片外侧 内折, 内 外侧边 沿上部 均具疏 细齿, 顶端 锐尖, 具 5 条基 出脉, 网脉 显著, 两 面沿脉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基部 密被刺 刚毛; 小 坚果, 长圆形 ,长约 3 毫 米, 上部被 短柔毛 ,具数 细肋。 花期 4 月 ,果期 7—8 月。 产镇雄 、彝良 、大关 等地, 生于 1 800 — 2 100 米 的山坡 林中; 四川、 贵州 和广西 西北部 亦有。 4. 铁木属 Ostrya Scop. 乔木或 小乔木 ;树皮 粗糙, 呈鳞片 状剥落 ;芽 较长, 芽 鳞多数 覆瓦状 排列。 叶具柄 ,叶 脉羽状 ,第三 级脉与 侧脉近 垂直, 边缘 具不规 则的重 锯齿; 托叶 早落。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雄花序 棻荑花 序状, 着生 于上年 生枝的 顶端, 冬季 裸露, 苞鱗 覆瓦状 排列, 每苞 鳞内具 1 朵 雄花; 雄花无 花被, 具 3 — 4 枚雄蕊 ,雄蕊 着生在 被毛的 花托上 ,花 丝顶端 分叉, 花药 2 室, 药室 分离, 顶端 具毛; 雌花序 穗状, 直立, 每苞 鳞内具 2 朵 雌花, 每 朵雌花 基部具 1 枚 3 裂 
19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1 多 脉铁木 Ostrya multinervis Rehd., 1. 雄 花枝, 2. 果枝, 3. 果苞, 4. 小 坚果。 (王红 兵绘) 
搣树科  199  的苞片 (果期 发育成 囊状的 果苞) ,具 花被; 花被 与子房 贴生, 子房 2 室, 每室具 2 枚 倒生的 胚珠, 其中 1 枚败育 ,花柱 2 。 果序 穗状; 果苞 囊状, 膜质, 具网纹 ,被毛 ;小 坚果, 卵 圆形, 具数肋 ,顶端 被毛, 完全包 藏于囊 状果苞 之内, 种子 1 粒。 约 6 种, 分布 于北温 带及中 美洲。 我国 3 种; 云南 1 种。 多 脉铁木 图版 71 Ostrya multinervis Rehd. (1938); 胡先骑 (1948)*; 图鉴 (1972)*; 中 国植物 志 (1979)*. - Ostrya yunnanensis Hu ex P. C. Li (1979)*, syn. nov. 乔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16 米; 枝条紫 褐色, 具条稜 ,无毛 ,疏生 皮孔, 幼枝 被或疏 或密的 软毛, 具条稜 ,芽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5 毫米, 芽鳞 多数, 覆瓦状 排列, 卵圆形 ,顶 端钝, 背部具 细肋, 无毛。 叶厚 纸质, 长卵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顶端 渐尖至 尾状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近圆形 ,边缘 具不规 则的细 锯齿, 两面被 或疏或 密的短 柔毛; 叶脉 在叶面 微下陷 ,沿脉 密被短 柔毛, 在叶背 面隆起 ,密 被黄色 柔毛, 脉腋间 有时具 细髯毛 ,侧 脉 18 — 20 对; 叶柄长 5 — 10 毫米, 密 被黄色 绒毛。 雄花序 单生或 2 — 4 枚并 生于小 枝顶; 苞鳞卵 圆形, 顶端骤 尖呈剌 毛状, 背部具 条肋, 边缘 密生细 纤毛。 果序 穗状, 直立或 斜伸; 果苞 在序轴 上排列 紧密, 果 苞成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膜质, 膨胀,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7 毫 米, 顶端具 短尖, 被短 柔毛, 基部具 长硬毛 ,脉 平行, 网纹 显著; 小 坚果, 长 卵形, 长约 6—7 亳米, 直径约 3 毫米, 无毛, 具不 明显的 条肋。 果期 8 — 9 月。 产禄劝 、丽江 等地, 生于 2 600 米 左右的 湿润疏 林中; 湖北、 湖南、 四川 东南部 及贵州 亦有。 木材质 地致密 ,有 光泽, 柔韧 适度, 可供制 乐器、 家具。 本种分 布较广 ,叶的 长短, 果苞的 大小, 各部分 毛被的 疏密, 均 有不同 程度的 变异, 我 们査对 了云南 禄劝的 O. yunnanensis Hu ex P. C. Li 的标 本与本 种无甚 差别, 故予合 并。 200. 械树科 Aceraceae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落叶或 稀常绿 ;冬芽 具多数 覆瓦状 排列的 鳞片, 稀仅具 2 或 4 枚 对生的 鳞片或 裸露。 叶对生 ,具 叶柄, 无托叶 ,单叶 稀羽状 或掌状 复叶, 分裂或 不裂。 花序伞 房状、 穗状或 聚伞状 ,花序 的下部 有叶, 稀无叶 ,花小 ,绿 色或黄 绿色, 稀 紫色或 红色, 整齐, 两性、 杂性或 单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或 异株; 萼片 5 或 4, 覆瓦状 排列; 花瓣 5 或 4, 稀不 发育; 花盘 环状、 垫状或 现裂纹 ,稀无 ;生于 雄蕊的 内侧或 外侧; 雄蕊 4 一 13, 通常 8; 子房 上位, 2 室, 花柱 2 裂, 仅基部 联合, 稀大部 分联合 ,柱头 常反卷 ,子房 每室具 2 胚珠, 每室仅 1 枚 发育, 直立或 倒生。 小 坚果常 有翅, 故又称 翅果; 种子无 胚乳, 外种皮 很薄, 膜质, 胚 倒生, 子叶 扁平, 折叠或 卷折。 2 (一 3) 属, 约 200 种, 主产亚 、欧、 美 三洲的 北温带 地区, 热带高 山亦有 ,以我 国和日 本 尤多。 我国 2 属皆产 , 150 余种; 云南 2 属, 60 种。 本科植 物多系 乔木, 树干 挺直, 材质 细密, 木材 坚硬, 是优良 的家具 和建筑 用材; 种子 
200  云  物 志  图版 72 云南 金钱槭 Dipteronia dyeriana Henry, 1. 果枝, 2 . 叶 背基部 (放大 示毛被 ), 3 . 小枝一 段 (放 大示 毛被) (杨建 昆绘) 
搣树科  201  含 脂肪, 可搾油 供食用 及工业 上用。 本科 树木树 冠冠幅 较大、 叶多而 密集, 遮荫 良好, 且许多 树种在 秋季落 叶之前 变为江 色, 翅果 紫色、 褐色或 红色, 非常 美观, 为 有经济 价值的 行道树 或城市 绿化美 化树种 之一。 分属 检索表 K 2 ; 果 实周围 具圆形 的翅; 叶系羽 状复叶 ,具 7 — 1 5 片小叶 ;冬芽 裸露… 1. 金钱 槭飄 Dipteronia 2( 1 ) 果实仅 一侧具 长翅; 叶常系 单叶, 或 3 — 7 小叶 组成的 复叶; 冬芽 具鳞片 2 . 槭属 Acer 1. 金 钱械属 Dipteronia Oliv. 落叶 乔木; 冬芽小 ,卵 圆形, 裸露。 叶为对 生的奇 数羽状 复叶。 花小, 杂性, 雄 花与两 性花 同株, 成顶生 或腋生 的圆锥 花序; 萼片 5, 卵形或 椭圆形 ,长于 花瓣; 花瓣 5, 肾形; 花盘 盘状, 微凹缺 ;雄花 的雄蕊 8, 生 于花盘 内侧, 子房不 发育, 两性 花子房 2 室, 花 柱顶端 2 裂, 反卷。 小坚果 扁形, 常 2 枚, 在基部 连合, 全为 圆翅所 围绕。 本属仅 2 种, 我国 特有; 云南产 1 种。 1. 云南 金钱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72 辣 子树、 飞天子 (文山 ) Dipteronia dyeriana Henry (1903); Fang (1939) ( 1966), ( 198 1)* (at "dyeria- na"). Dipteronia sinensis Oliv. ssp. dyeriana (Henry) E. Murray ( 1978). 乔木, 高 5 — 12 米; 树皮 灰色, 平滑; 小枝圆 柱形, 灰 色或灰 绿色。 奇 数羽状 复叶, 长 30-40 厘米; 小叶 纸质, 9-15 枚, 顶 生小叶 片基部 楔形, 具长 2 — 3 厘 米的小 叶柄, 侧生 小叶 片基部 斜形, 近于无 小叶柄 ,小叶 片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2 — 4 厘 米, 先端锐 尖或尾 状锐尖 ,边 缘具很 稀疏粗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中 肋两面 均显著 ,被短 柔毛, 侧脉 13 — 14 对, 背面 明显。 花的特 征不详 。果序 顶生, 圆锥状 ,长 30 厘米, 密 被黄绿 色的短 柔毛, 每果 梗上着 生两个 扁形的 果实, 圆形 的翅环 绕于其 周围, 直径约 4.5 — 6 厘米, 幼时 绿色, 成熟时 黄褐色 ;果 梗长约 2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果期 9 月。 产文山 、蒙自 ,生 于海拔 1 800 — 2 4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中或 林缘; 贵州 西南部 亦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本种 是有观 赏价值 的绿化 树种。 种子富 含脂肪 ,可搾 油作食 用或工 业用。 本种与 金钱槭 (Dipteronia sinensis Oliv.) 的区 别在于 果大, 花序、 叶脉、 叶 柄有黄 色短 柔毛。 2. 槭属 Acer L. 乔木或 灌木, 落叶或 常绿; 冬芽 具多数 鳞片, 覆瓦状 排列, 或仅具 2 或 4 枚对 生的鳞 片。 叶对生 ,单叶 或复叶 ,复叶 者小叶 3 — 11 枚, 不裂或 分裂。 花序 由着叶 小枝的 顶芽生 出, 下部 具叶, 或由小 枝旁边 的侧芽 生出, 下部 无叶; 花小, 整齐, 雄 花与两 性花同 株或异 
202  云南 植物志  株, 稀单性 ,雌雄 异株; 萼片与 花瓣均 5 或 4 ,稀缺 花瓣; 花盘 环状或 微裂, 稀不 发育; 雄蕊 4 一 12, 通常 8, 生于花 盘内侧 、外侧 ,或花 盘上; 子房 2 室, 花柱 2 裂或稀 不裂, 柱头 反卷。 果实系 2 枚相 连的小 坚果, 突起或 扁平, 侧面有 长翅, 张 开成各 种大小 不同的 角度或 水平。 本属约 200 种, 分布于 亚洲、 欧洲及 美洲, 集中 分布于 东亚。 我国约 150 种; 云南 59 种, 全省各 地皆有 分布。 分种 检索表 1(116) 花常 5 数, 稀 4 数, 各部 分发育 良好, 有 花瓣和 花盘, 两性或 杂性, 稀 单性, 同株或 异株, 常生于 小枝 顶端, 稀生 于小枝 旁边; 单叶。 2( 99 ) 花 两性或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或 异株, 生 于有叶 的小枝 顶端。 3( 78 ) 冬芽通 常无柄 ,鳞片 较多, 通常 覆瓦状 排列; 花 序伞房 状或圆 锥状。 4(51) 叶纸质 ,通常 3 — 5 裂, 稀 7 — 11 裂, 冬季 脱落。 5( 16 ) 翅 果扁平 ;叶 的裂片 全缘或 波状, 叶柄有 乳汁。 6(13) 果序 的果梗 较长, 长 1 一 2 厘米。 7( 10) 叶背 无毛。 8( 9 ) 小枝灰 色或灰 褐色; 叶宽 9 一 11 厘米, 长 6 — 8 厘米, 常 5 裂, 基部近 心形或 截形; 小 坚果压 扁,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 5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或钝角 L 大翅 色木械 A. mono var. maeropterum 9( 8 ) 小枝紫 绿色; 叶较大 ,长 14 一 17 厘米, 宽 15— 20 厘米, 基部 心形;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4.5—5 厘 米, 张开近 水平或 成钝角 2. 小叶 青皮槭 A. cappadoeieum var. sinicum 10( 7 ) 叶背 具宿存 的毛。 •11(12) 叶长 8 — 12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背面有 灰色短 柔毛; 子房具 腺体; 翅连小 坚果长 3 — 3 . 5 厘 米, 张开 成锐角 3. 维西 长柄槭 A. longipes var. weiiiense 12( 11 ) 叶长 7 — 10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背面具 黄色或 褐色长 柔毛; 子房无 腺体;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3. 5 厘米, 张开 近水平 4. 五裂 黄毛槭 A. fulvescens subsp. pentalobum 13(6) 果序的 总果梗 较短, 通 常长在 1 厘米 以内。 H( 15 ) 叶的长 度大于 宽度, 长 6 — 1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花 序长约 6 厘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厘米, 张开 成纯角 S. 两型叶 乳源械 A. chunii subsp. dimorphophyllum 15( 14 ) 叶的宽 度大于 长度, 宽 10—18 厘米, 长 9 一 16 厘米; 花序长 8 — 10 厘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5 — 4. 5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6. 阔叶槭 A. amplum t6( 5 ) 翅果 突起; 叶的裂 片边缘 锯齿状 或细锯 齿状, 叶柄无 乳汁。 17( 18 ) 叶 7—9 裂, 叶片长 6—8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裂 片长圆 形或近 卵形;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5 — 4 厘米, 张开 成水平 • 7. 扠叶槭 A. robustum 18( 17) 叶 3—7 裂; 花序伞 房状、 圆锥状 或总伏 ,每花 序有多 数花。 19( 20 )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4 一 6 厘米; 冬芽 较大, 长 8 — 10 毫米, 通常有 10 个以上 的鳞片 V • 8* 太白 深灰械 A. caesium subsp. giraldii 20( 19 ) 翅果 较小,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1—1.5 厘米; 冬芽 较小, 长 2 — 4 毫米, 芽 鳞较少 • 21(22 ) 花常成 总伏圆 锥花序 ;翅果 较大,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5 — 2. 8 厘米, 张 开近直 立或成 锐角; 叶 外形近 圆形, 直径 8 — 12 厘米, 基部 心形, 常 5—7 裂, 裂片先 端尾状 9,川滇 长尾械 A. caudatum var. prattii 
槭树科  203  22(21 ) 圆锥花 序或伞 房花序 ;翅果 较小,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1 一 3 ( — 3. 5) 厘米, 张开 近水平 或成钝 角。 23( 48 ) 叶通常 纸质, 常自 叶片中 段以下 3 — 7 裂, 裂片卵 形至披 针形, 叶柄 较长而 纤细。 24(45) 叶 5 — 7 裂。 25( 36 ) 叶常 7 裂。 26( 33 ) 翅果 张开近 水平, 小 坚果近 球形。 27( 32 ) 翅果 较大, 长 2.5— 3.5 厘米; 叶的 边缘具 锯齿。 28(31 ) 圆锥花 序较大 ,直径 2 — 3 厘米; 萼片内 无毛; 小 坚果的 脉纹不 明显。 29( 30 ) 叶 7 裂, 边缘有 不整齐 的锯齿 ,背面 脉腋具 丛毛; 子 房无毛 …… 10. 扃叶槭 A. flabellatum 30( 29 ) 叶 7 裂, 边 缘具紧 贴的钝 锯齿, 背面被 宿存的 短柔毛 ,脉腋 有白色 丛毛; 子房具 黄色短 柔毛… 11, 七裂槭 A. heptalobum 31( 28 ) 圆锥花 序狭小 ,直径 1 一 1.8 厘米, 花多而 紧密, 萼片内 侧具长 柔毛; 子房被 淡黄色 长柔毛 ;小 坚果脉 纹显著 ;叶 5 — 7 裂 12. 毛花槭 A. erianthum 32(27) 翅果 较小, 长 2.3 — 2. 8 厘米; 叶的边 缘具细 锯齿, 背 面除脉 腋有丛 毛外其 余部分 无毛; 萼片 内 侧无毛 13. 盐源械 A. Schneider ianum 33( 26 ) 翅果 张开成 钝角, 小 坚果卵 圆形或 长卵状 圆形。 34( 35 ) 叶较小 ,长 6 — 7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基部深 心形, 常 7 裂, 裂片 长圆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边缘浅 波伏; 子房有 疏柔毛 ;翅长 圆形, 连同小 坚果长 3 厘米; 小坚 S 卵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上 思械 A. shangszeense 35( 34 ) 叶较大 ,长 9 一 11 厘米, 宽 11 一 13 厘米, 基部近 心形或 截形, 7 裂, 稀 5 裂, 裂片 长圆伏 卵形或 卵形, 边缘有 疏生的 圆齿; 翅倒 卵形, 连同小 坚果长 2. 5 — 3 厘米, 小坚果 卵形, 径约 6 毫米… 密果槭 A. kuomeii 36(25) 叶常 5 裂。 37( 40 ) 翅果 张开成 锐角或 直角。 38 ( 39 ) 叶基部 心形, 长 10 — I 4 厘米, 宽 I 2 — I 5 厘米, 5 裂, 裂片深 达叶片 长度的 1/3 — 1/2, 裂片长 圆状 卵形或 三角伏 卵形, 边缘有 锯齿, 背面具 白粉; 翅 果张开 成直角 16,中 华械 A. sinense 39 ( 38 ) 叶 基部近 圆形, 较小, 直径 6 — 8 (-10) 厘米, 5 裂, 裂片 深仅达 叶片的 1/3, 边缘有 紧贴的 锐尖 锯齿, 背面无 白粉, 翅张开 成锐角 17. 西畴槭 A. sichourense 40(37) 翅张 开成锐 角或近 水平。 41( 42 ) 叶背沿 脉和叶 柄有毛 ;子 房有淡 黄色长 柔毛, 翅张开 成钝角 …… 18. 桂林槭 A. kweilinense 42(41) 叶背和 叶柄无 毛或近 无毛。 43( 44 ) 叶革质 ,长 8 — 12 厘米, 宽 9 一 13 厘米, 5 (—3) 裂, 边缘 有紧贴 的锯齿 多果械 A.prolificum 43 ) 叶 纸质, 较小, 长 4 一 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5 裂, 裂片 边缘具 细锯齿 20,五 裂械 A. oliver ianum 45( 24 ) 叶 3 裂。 46( 47 ) 花序圆 维伏; 叶薄 纸质或 膜质, 长 8—10 厘米, 宽 9 一 10 厘米, 全缘或 仅近先 端具细 锯齿; 翅连 同小 坚果长 2. 5— 3 厘米 21.= 峡槭 A. wilsonii 47( 46 ) 花序伞 房伏; 叶近 革质, 长 4 一 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边缘具 疏生的 紧贴的 裾齿; 翅连 同小坚 果长 2-3— 2* 5 厘米 22. 兰坪槭 A. lanpingense 48( 23 ) 叶近 革质, 自中 段以上 3 裂 c 
204  云南 植物志  4 9(50) 嫩枝、 叶背、 叶柄、 小坚果 和果梗 具灰黄 色绒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5—3.8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23. 河口械 A. fenzelianum 50( 49 ) 嫩枝、 叶柄、 小坚果 和果梗 无毛, 叶 背除脉 腋有丛 毛外, 无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1.8 — 2. 2 厘米, 张开 近水平 24. 枫叶械 A. liquidambarifolium 51( 4 ) 叶 革质或 纸质, 多 常绿,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卵形, 不裂, 或 极稀浅 3 裂。 52( 57 ) 叶常 3 浅裂, 裂片 全缘。 53 ( 54 ) 叶 的侧裂 片与中 裂片大 小近于 相等, 背面被 白粉, 幼吋沿 脉被短 柔毛; 小坚果 突起, 直径约 6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5 — 3 厘米, 张 开成锐 角或近 于直立 25, 三角械 A.buergeriaaum 54( 53 ) 叶的侧 裂片常 小于中 裂片。 55( 56 ) 叶厚 纸质,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裂片 较长, 先端 渐尖至 尾状; 翅连 同小坚 果长约 3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或水平 26. 金沙槭 A.paxii 56( 55 ) 叶革质 ,长橢 圆形, 裂片 较短, 先端 钝头;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 2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27. 富宁槭 A. paihengii 57( 52 ) 叶不 分裂。 58( 59 ) 叶基 生出的 1 对侧 脉长于 由中脉 生出的 侧脉, 常达叶 片中部 以上, 叶片长 5 — 7 厘米, 宽 3— 4 厘米, 张开 近直角 28. 飞娥槭 A. oblongum 59( 58 ) 叶基 生出的 1 对 侧脉和 中脉生 出的侧 脉近于 等长, 彼此平 行而成 羽状。 60( 65 ) 叶背具 白粉, 常成 灰色。 61( 62 ) 果翅 无毛; 叶厚 纸质, 长 圆形, 较大, 长 8 — 14 厘米, 宽 3. 5— 6 厘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8 — 3.2 厘米, 张开 近直立 29. 厚叶槭 A. crassum 62(61) 果翅被 柔毛。 63( 64 ) 叶纸质 ,长 圆形, 较小, 长 6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翅幼 吋具短 柔毛, 连同小 坚果长 2.4 — 3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30. 海拉槭 A. hilaense 64( 63 ) 叶厚 纸质, 长楠 圆形, 长 8 — I 5 厘米, 宽 4 — 6 厘米, 背面白 粉厚,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顶端膨 大, 具关节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2.3 厘米, 红色 31. 景东槭 A. jindongense 65( 60 ) 叶背无 白粉, 常为淡 绿色或 绿色。 66( 67 ) 花序圆 锥伏, 叶纸质 ,长 圆形, 长 7 — 9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侧脉 8 — 12 对;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5— 2. 8 厘米, 被短 柔毛, 张开 近水平 32. 俅江槭 A. kiukiangense 67( 66 ) 花序伞 房状。 68( 75 ) 叶披 针形。 69( 70 ) 叶 柄具长 柔毛, 叶纸质 ,长 6 — 9 厘米, 宽 2 — 2 . 5 厘米, 网脉 明显;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2 — 3.+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33. 毛柄槭 A. pubipetiolatum 70( 69 ) 叶柄 无毛, 叶 革质。 71(74)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翅果 较大。 , 72( 73 ) 叶长 7 — 1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侧脉 4—5 对, 网脉不 明显; 小 坚果近 球形, 连 同翅长 3—3.+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34. 罗浮槭 A. fabri 73( 72 ) 叶长 10— I 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侧脉 7 — S 对, 网脉 明显; 小坚果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连同翅 长 3 — 3. 7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至锐角 3S. 光叶槭 A. laevigatum 74( 71 ) 叶柄长 3 — 5 厘米, 顶端 膨大;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 5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或直立 36, 路边械 A. foveolatum 75( 68 ) 叶长圆 形或椭 圆形。 
槭树科  205  76( 77 ) 叶纸质 ,长 圆形, 长 8 — 1Q 厘米, 宽 3—4 厘米, 侧脉 6 — 7 对; 果序 平展或 下垂, 无毛, 果少,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5—2. 8 厘米, 张开 近锐角 37. 少果槭 A. oligocar pum 77( 76 ) 叶革质 ,长 8 — 14 厘米, 宽 3. 5 — 4. 2 厘米, 侧脉 7— 9 对; 果 序被短 柔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4— 4. 2 厘米, 张开 近直立 38. 广南槭 A. kwangnanense 78( 3 ) 冬芽 具柄, 鳞 片通常 2 对, 镊合状 排列, 花序 总状。 79( 90 ) 叶的 长度显 著大于 宽度, 通常 长度较 宽度大 1/3 至 1 倍, 常不 分裂, 或稀 3 — 5 浅裂。 80( 87 ) 叶 通常不 分裂。 81(86) 果梗 较长, 常长 1 一 1.5 ( — 2) 厘米。 82( 85 ) 叶较大 ,长 6 — 14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3( 84 ) 叶纸 质或近 革质, 卵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6_9 厘米, 边 缘具锐 尖的重 锯齿, 背面脉 腋有丛 毛, 侧脉 8 — 10 对 (基 部的一 对由叶 基生出 ); 果序长 7 — 9 厘米, 果梗长 1 厘米, 翅连 同小坚 果长 2 — 2. 5 厘米, 张开 近直角 或钝角 39. 锐齿槭 A. hookeri 84( 83 ) 叶 纸质, 卵形或 长圆伏 卵形, 长 6—14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细 圆齿, 背 面幼吋 沿脉有 短柔毛 ,侧脉 11 一 12 对; 果序长 7—12 厘米, 翅果长 2.5 — 2. 8 厘米, 张 开成钝 角或近 水平 40. 青榨槭 A. davidii 85( 82 ) 叶 较小, 长圆伏 披针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2. 6 厘米, 背面 脉腋有 簇毛, 网脉 明显; 翅 张开近 直立 美脉械 A. ealoneurum 86( 81 ) 果梗 较短, 仅长 2—3 毫米; 叶近 革质,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全缘 或近先 端有紧 貼的细 锯齿;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3 — 2. 5 厘米, 张开 成直角 或钝角 细齿 锡金械 A. 8ikkimense var. serrulatum 87( 80 ) 叶 3 — 5 浅裂, 侧裂片 较小。 88( 89 ) 叶背具 白粉, 侧裂片 锐尖, 叶柄长 2.5—5 厘米, 无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3 — 2. 5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43. 丽江槭 A. forrestii 89( & 8) 叶背无 白粉, 幼吋 背面沿 脉有短 柔毛, 侧裂片 锐尖, 叶柄长 4 一 7 厘米, 幼吋 被毛; 翅连 同小坚 果长 2. 5 — 2 . 7 厘米, 张开成 钝角或 近水平 疏花槭 A. laxiflorum 90( 79 ) 叶的长 度略大 于宽度 ,通常 长度较 宽度长 1/10 至 3/10, 常 显著的 3 — 5 裂。 91(92) 叶 较小, 外貌近 卵形, 直径 7 — 9 厘米, 深 3 裂, 裂片 长圆伏 卵形, 先 端尾状 锐尖, 叶柄长 3 — 5 厘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2 — 2. 5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果梗长 1 一 2 厘米 - 4S. 澳蔵槭 A. wardii 92(91 ) 叶较大 ,宽 4 一 12 厘米, 长 6 — 15 厘米, 3 — 5 裂。 93( 96 ) 叶柄 无毛。 94( 95 ) 叶的 外貌近 卵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7 — 11 厘米, 常 3 裂, 边缘有 牙状粗 锯齿, 叶柄长 3 — 5 厘米; 果序长 6 — 9 厘米, 果梗长 5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2 — 2. 5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 化 南岭槭 A. metcalifit 95( 94 ) 叶的 外貌近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6 — 8 厘米, 3 裂 (稀 基部发 育而为 5 裂), 边缘有 锐尖的 , 细 锯齿, 叶柄长 6 — 7 厘米; 果序长 5 — 7 厘米, 果梗长 5- -7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2 — 2. 5 厘米, 张开 近水平 47. 蓖齿槭 A.pectinatum 96(93) 叶 柄具短 柔毛。 97( 98 ) 叶的 外貌近 圆形或 卵伏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3-5 裂, 边缘 具细重 锯齿, 叶 柄长 2 — 6 厘米, 密被江 褐色短 柔毛; 果序长 8- 10 厘米, 直立, 翅 较大, 连同小 坚果长 2.2 — 2. 5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 独龙槭 A. taronense 98( 97 ) 叶外貌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8—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中 部以上 3 裂,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细 
206  云南 植物志  锯齿, 叶柄长 3 — 5 厘米, 具紫 褐色短 柔毛; 果序长 8 — 11 厘米, 下垂, 翅 较小, 连同小 坚果长 1.5— 1.8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49. 怒江 « A. ehienii "( 2 ) 花单性 ,稀 杂性, 常 生于无 叶的小 枝旁。 100(105) 叶常绿 而全缘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小坚果 扁平。 101(102) 叶 纸质, 长圆伏 橢圆形 ,长 1(V — 14 厘米, 宽 3— 6 厘米, 侧咏 10 — 11 对, 叶柄长 2 — 3. 5 厘米; 翅果 无毛, 长 2 . 8 — 3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SO. 楠叶槭 A. m^chilifolium 102(101) 叶革质 ;侧脉 5 — 6 对; 翅连同 小坚果 较大, 长 6 — 7. 5 厘米。 103(104) 叶长 圆形或 长圆伏 卵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叶柄长 3 厘米; 翅 果具淡 黄色短 柔毛, 长 7— 7. 5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S1. 长翅槭 A. longicarpum 104(103) 叶卵状 椭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叶柄长 5 — 7 厘米; 翅果 无毛, 长 6—7 厘米, 张 开 成锐角 S2.+ 蕊槭 A. deeandrum 105(100) 叶冬季 脱落, 常分裂 ,裂片 边缘具 锯齿; 小坚果 常突起 ,近 球形。 106(109) 花 4 数, 单性, 雄花 序由无 叶的小 枝旁边 生出, 雌 花序由 着叶的 小枝顶 生出; 冬芽 细小, 鳞片 镊合 状排列 ; 叶常不 分裂, 稀微 分裂。 107(108) 叶卵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 4. 5 — 6 厘米, 常不 分裂, 边 缘具重 锯齿, 背 面具宿 存的淡 黄色绒 毛; 叶柄长 6 — 7 厘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 4. 5 厘米, 张 开成近 直立或 成锐角 53, 毛叶械 A. stachyophyllum 108(107) 叶卵形 或长圆 伏卵形 ,长 5—7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常不 裂或微 分裂成 短小的 裂片, 边缘具 不整齐 的锐尖 锯齿, 背面幼 吋有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柄长 2. 5 — 5 厘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 5 厘米, 张 开成锐 角或近 于直立 S4. 四蕊槭 A. tetrameram 109(106) 花 5 数, 单性, 雄花和 雌花均 由无叶 的小枝 旁生出 ;冬芽 较大, 鳞片 多数, 覆瓦伏 排列。 110(111) 翅果 较大, 长 8 — 8. 5 厘米, 张 开近于 直立; 叶革质 ,长 15 — 18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外形近 圆形, 3 裂, ^ 缘 浅波状 SS. 勐海槭 A. huianum 111(110) 翅果 较小, 长 ^ 7 厘米 以内。 112(115) 叶 3 — 5 裂, 裂片 钝尖。 113(114) 叶圆形 ,直径 15 — 20 厘米, 常 5 裂, 边 缘具稀 疏的粗 锯齿; 翅果幼 吋淡紫 绿色. ,长 5~6 厘米, 具长 柔毛, 张开 近直立 S6. 苹婆槭 A. sterculiaeeum 114(113) 叶宽大 于长, 长 10 — 20 厘米, 宽 12 — 23 厘米, 常 3 裂, 边 缘具不 整齐的 锯齿; 翅果幼 吋淡绿 色, 具黄色 绒毛, 长 4 一 5 厘米, 张开成 锐角或 近直立 : …… 57. 房县槭 A. franehetii 115(112) 叶近 革质, 长 和宽均 15 — 25 厘米, 3 裂, 裂片 锐尖, 边缘具 疏生的 圆齿, 背面有 稠密而 宿存的 淡 黄色短 柔毛; 果序长 7 — 9 厘米; 翅果具 淡黄色 疏柔毛 ,长 4 一 4.5 厘米, 张开 近直立 58*贡 山械 A. kungshanense 116( 1 ) 花常 4 数, 单性, 雌雄 异株, 雌花和 雄花均 成下垂 的穗状 花序, 由 无叶的 小枝旁 生出, 近无花 梗- 花瓣短 小或不 发育, 花盘 发育; 3 小 叶的掌 状复叶 S9. 建始槭 & henrri 1. 大翅 色木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mono Maxim, var. macropterum Fang ( 1979), (1981). 落叶 乔木, 高达 18 米, 树皮 粗糙, 常 纵裂, 灰色或 灰褐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 生枝绿 色或紫 绿色, 多年 生枝灰 色或淡 灰色, 具圆形 皮孔, 冬 芽近于 球形, 鳞片 卵形, 外侧 无毛, 边缘具 纤毛。 叶 纸质, 基 部截形 或近于 心形, 叶 片的外 貌近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7 — 13 厘米, 常 5 裂, 稀 3 裂; 裂片近 卵形, 先端 锐尖, 全缘, 裂 片间的 凹缺常 锐尖, 深达叶 片的 中段,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脉 上或脉 腋被黄 色短柔 毛外, 其 余部分 无毛; 
械树科  207  主脉 5 条, 在叶面 明显, 背面微 突起, 侧脉两 面均不 显著; 叶柄长 4 一 6 厘米, 纤细, 无毛。 花 多数 组成顶 生圆锥 状伞房 花序, 序 轴长约 4 厘米, 无毛, 花梗 纤细, 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杂 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萼片 5, 长圆形 ,黄 绿色, 长 2 — 3 毫米, 先端钝 ;花瓣 5, 淡白色 ,楠 圆形或 椭圆状 倒卵形 ,长约 3 毫米; 雄蕊 8, 比花 瓣短, 位 于花盘 内侧的 边缘, 无毛, 花药黄 色, 椭 圆形; 子房无 毛或近 无毛, 在雄花 中不育 ,花柱 很短, 无毛, 柱头 2 裂, 反卷。 翅果幼 时淡 紫色, 成 熟后淡 黄色; 小坚果 压扁状 ,近 圆形或 卵形, 较小, 长 8 — 10 毫米, 宽 5 — 7 亳 米, 翅 圆形, 较大, 宽 9 一 12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3.5 — 4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稀略 近于钝 角。 花期 4 月 下旬至 5 月上旬 ,果期 9 月。 产 宁蒗、 丽江、 中甸、 维西, 生于 2 000 — 3 000 米 的杂木 林或疏 林中; 甘肃 南部、 四 川、 湖北西 部和西 南南部 亦有。 la. 珉山 色木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minshanicnm Fang (1979), (198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以 及前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的叶近 革质, 基部近 圆形或 心形, 显 著 3 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翅果长 2 .6 — 3 厘米, 小坚果 压扁, 近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6 — 8 毫米, 翅长圆 状倒卵 形或近 镰形, 长 1.6 — 2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张 开近水 平或稍 反卷。 花 不详。 果期 9 月。 产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 300 — 2 8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2. 小叶 青皮槭 (变种 )(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n 鸭掌木 (中甸 ), 洋照木 (丽 江、 鹤庆) Acer cappadocicum Gled. var. sinicum Rehd. in Sarg. (1911); ( 1927); Fang (1939), (1966) (1981)*. Acer cappadocicum subsp. sinicum (Rehd.) Hand.-Mazz. ( 1933). 落叶 乔木, 高 9 一 15 (-20) 米, 树皮 灰色; 冬芽楠 圆形, 鳞片 覆叠; 小枝紫 绿色, 平滑, 无毛。 叶轮廓 卵形, 纸质, 长 5 — 8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基部近 于心形 或截形 ,常 5 裂, 裂片 短而宽 ,先 端锐尖 或尾状 锐尖, 全缘, 叶 表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脉 腋被丛 毛外, 余无毛 ,主脉 5 条, 叶表面 显著, 背面 突起, 侧脉仅 在背面 微现; 叶柄长 10 — 20 厘米, 纤细, 淡 绿色。 花序伞 房状, 无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黄 绿色; 小坚果 压扁, 翅连 小坚果 长 2.5 — 3 ( — 3.5)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张开成 锐角, 或 稀近于 钝角。 花期 5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西 北部和 中部, 生 于海拔 2 000 — 3 000 米的干 燥山坡 或荒地 旁边; 分布于 湖北西 部、 四川 西部。 贵州 (毕 节、 威宁、 纳雍) 新 记录。 2a. 短翅 青皮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brevialatum Fang (1979), (1981). 本变 种的特 点是叶 较小, 长 5 — 6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基部 心形, 常 5 — 7 裂, 先端尾 状, 叶柄短 而纤细 ,长 5 — 7 厘米; 翅连小 坚果长 2.8 — 3.2 厘米, 宽 1 一 I. 2 厘米, 张 开成钝 角或近 水平, 常略 反卷。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丽江 、兰坪 ,生于 2 500 — 2 800 米 的杂木 林中, 少见。 云南新 记录。 2b. 三尾 青皮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20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73 小叶 青皮城 Acer cappadocicum Gled. var. sinicum Rehd., 1« 花枝 , 腋的簇 毛)。 (张宝 福绘)  2. 雄花, 3. 果枝, 4* 叶背 (部 分放 大示脉 
槭树科  209  裂叶 青皮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var. tricau datum (Rehd. ex Veitch) Rehd. in Bailey (1914); Fang (1981)*. Acer laetum var. tricaudatum Rehd. ex Veitch (1904); A. cappadocicum f . tri- caudatum (Rehd. ex Veitch) Rehd. in Sarg. (1911); A. cappadocicum var. sinicum f. tricaudatum (Rehd. ex Veitch) Fang (1966). 本变种 主要特 征是叶 较小, 长 4 一 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基部近 于截形 ,常 3 裂, 稀 5 裂, 裂片 较小, 三角形 ,先端 锐尖, 叶柄 纤细; 翅果长 2 — 3 厘米, 张 开成钝 角或近 直立。 花 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维西 、宁蒗 、丽江 、德钦 ,生 于海拔 2 2 00 — 3 300 米的山 箐林中 或杂木 林中, 常见; 分 布于 陕西、 甘肃、 湖北 西部和 四川。 3. 维西 长柄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longipes F ranch ex Rehd. var. weixiense Fang (1979), (1981)*. 落叶 乔木, 高 4 一 5 米, 稀达 10 米; 树皮紫 灰色, 微纵 裂纹; 当年 生枝紫 绿色, 无毛, 老 枝淡紫 色或紫 灰色, 具 圆形或 卵形的 皮孔; 冬芽小 ,具 4 枚 鳞片, 边缘具 缘毛。 叶 纸质, 基 部近 心形, 较小, 长与 宽均约 7 — 8 厘米, 常 5 裂, 稀 3 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长 锐尖, 叶表面 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具 灰色短 柔毛, 在脉上 更密; 叶柄长 5 — 9 厘米, 纤细, 无 毛或上 段具短 柔毛。 伞房 花序, 顶生, 长约 7 厘米, 无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萼片 5 枚, 长楠 圆形, 长 4 毫米, 黄绿色 ;花瓣 5 枚, 长圆状 倒卵形 ,与萼 片等长 ;雄蕊 8 枚, 生 于雄花 中者长 于花瓣 ,在两 性花中 较短, 花药 球形; 花盘位 于雄蕊 外侧; 子房具 腺体, 无毛, 柱头反 卷。 小坚果 压扁, 长 1 一 1.3 厘米, 宽 7 毫米, 幼时紫 绿色, 成 熟时黄 色或黄 褐色,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8 — 3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滇 西北, 生 于海拔 2 700 — 3 0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c 4. 五裂 黄毛臧 (亚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 4 杨樟木 (丽江 ) Acer fulvescens Rehd. subsp. pentalobum (Fang et Soong) Fang et Soong ( 1979); Fang (1981). Acer fulvescens var. pentalobum Fang et Soong ( 1966) . 落叶 乔木, 高 7 — 10 (-15) 米; 树皮黄 灰色, 微 浅裂; 小枝圆 柱形, 淡紫 绿色, 无毛, 具 很 稀疏的 皮孔; 冬芽卵 圆形. ,褐色 ,鳞片 无毛。 叶纸质 ,长 7 — 10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基部 近心形 或平截 ,常 5 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长 锐尖,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密 被的短 柔毛 初为浅 灰色, 后变淡 黄色; 主脉 5 条, 在叶面 凹下, 在背面 显著, 侧脉及 网脉在 叶面可 见,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3 — 9 厘米, 近 无毛。 伞房 花序, 长 8 — 10 厘米, 无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萼片 5, 绿色, 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 5, 倒 卵形,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8, 在雄 花中的 与花瓣 等长, 生于花 盘内侧 ,生 于两性 花中的 较短; 子房 紫色, 花 柱短, 先 端 2 裂, 柱头 反卷。 伞房果 序长约 4 厘米; 小坚果 压扁,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5 — 2,7 厘米, 中 段 较宽达 1.5 厘米, 黄色或 紫褐色 ,张开 成钝角 或近于 锐角。 花期 4 月 上旬, 果期 6 — 9 月。 产 维西、 中甸、 丽江、 兰坪、 鹤庆, 生 于海拔 2 500 — 3 200 米的 山谷、 沟旁疏 林中; 四川 
图版 74 五裂 黄毛滅 Acer fulvescens Rehd. subsp. pentalobum (Fang et Soong) Fang et Soong, 1. 花枝, 2. 果枝: 3. 雄花 (放大 ), 4. 叶背 (放大 示毛被 )。 (肖 溶绘) 
槭树科  211  西部 和西藏 东南部 亦有。 本 亚种与 原亚种 (A. fulvescens Rehd. subsp. fulvescens) 不 同处在 于叶基 部近心 形或 平截, 常 5 裂, 裂深, 翅果 较小, 长 2.5 — 2.7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或近于 锐角。 5. 两型叶 乳源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chunii Fang subsp. dimorphophyllum Fang (1979)*, ( 1981). 落叶小 乔木, 高 5 — 7 米; 树皮深 褐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深 褐色, 具 皮孔。 叶 纸质, 卵 形, 3 裂和不 分裂者 同生, 3 裂者长 10 — 11 厘米, 宽 7 — 8 厘米, 基部近 圆形, 中央 裂片近 卵形, 先端尾 状锐尖 ,侧裂 片近三 角形, 先 端尾状 锐尖, 不分裂 叶近于 长圆状 卵形, 长 8 — 9 厘米, 宽 3.5 — 4 厘米, 基 部近圆 形或稍 倾斜, 先端长 尾状, 初生脉 3 条 由基部 生出, 在叶面 可见, 在背面 显著; 叶柄 较短, 长 5 — 7 厘米。 花 的特征 不详。 果序伞 房状, 纤细, 长约 4 厘 米, 无总 果梗, 无毛, 小坚果 扁平, 直径约 5 毫米, 翅倒 卵形或 镰形, 宽 5 — 8 毫米, 连 同小坚 果长 2 — 2.8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不详, 果期 9 月。 . 产丽江 、宁蒗 ,生 于海拔 2 5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云南新 记录。 «• 阔叶槭 (植物 分类 学报) 高大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黄枝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amplum Rehd. in Sarg. (1911); Fang (1979), (1981). Acer cappadocicum subsp. amplum (Rehd.) E. Murr. ( 1977 ). «a. 阔叶槭 (原 变种) 、 var. amplum 落' 叶高大 乔木, 高 10 — 20 米, 稀 25 米; 树皮 平滑, 黄褐 色或深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无 毛, 当年 生枝绿 色或紫 绿色, 多年生 枝黄绿 色或黄 褐色; 皮孔 黄色, 圆形或 卵形; 冬 芽近卵 圆形或 球形, 紫褐色 ,鳞片 覆叠, 钝, 边缘被 缘毛。 叶纸质 ,基部 近心形 或截形 ,叶片 的宽度 常大于 长度,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10 — 18 厘米, 常 5 裂, 稀 3 裂或 不裂, 裂片 钝尖, 裂 片之间 :的凹 缺钝, 叶 面深绿 色或黄 绿色, 嫩时具 疏腺体 ,背面 淡绿色 ,除 脉腋有 黄色丛 毛外, 其余 部分 无毛; 主脉 5 — 7 条, 在背面 显著, 侧脉和 网脉均 在背面 显著; 叶柄圆 柱形, 长 7 — 10 厘 米, 无毛, 或 幼时顶 端有短 柔毛。 伞房 花序长 7 厘米, 直径约 12 — 15 厘米, 总梗长 2 — 4 毫 米, 或缺如 ;花梗 纤细, 无毛; 花黄 绿色,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萼片 5, 淡 绿色, 长 约 5 毫米, 无毛, 先端钝 ;花瓣 5, 白色,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较萼片 略长; 雄蕊 8, 生于 雄花 者长约 5 毫米, 生于 两性花 者长仅 3 毫米, 花丝 无毛, 花药 黄色; 子房具 腺体, 花 柱短, 无毛, 柱头 反卷。 翅果嫩 时紫色 ,成 熟时黄 褐色; 小坚果 压扁; 翅上段 较宽, 下段 较窄, 连同 小 坚果长 3.5 — 4.5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元江 ,生 于海拔 2 100 米的山 坡上, 为主要 树种。 6b 建水 阔叶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jianshuiense Fang ( 1979)*, (1981). ' Acer bodinteri auct. non L6vl.: Fang ( 1939), p. p. 与原 变种不 同之处 在于, 叶薄 纸质, 基部近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11 一 18 厘米, 常 3 裂达 叶片的 中段, 裂片 卵形, 向前 直伸, 有时 常有不 分裂的 叶片, 呈 卵形, 长 8—10 厘 米, 宽 4 一 5 厘米, 叶柄 较长, 常 1 2 — 16 厘米; 果序长 10 — 12 厘米, 翅果 较小, 长 2.5 — 3 厘 
212  云南 植物志  米, 翅近于 长圆形 ,宽 8 — 10 亳米, 张开成 锐角。 果期 9 月。 产 南部至 西部, 生 于海拔 1 200 — 1 800 ( — 2 500) 米 的疏林 中或沟 边杂木 林中。 模 式标 本采自 建水。 7. 杈叶槭 (经 济植物 手册) 扠扠叶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红 色槭、 三岔叶 (丽江 ) Acer robustum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81)*. Acer palmatum auct. non Thunb.: Pax: (1900); Henry (1903); Rehd. in Sarg. (1905); A. campbellii subsp. robustum (Pax) E. Murr. (1977). 落叶 乔木, 高 4 一 10 米;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 生枝紫 褐色, 多年 生枝绿 色或绿 褐色。 叶 纸质或 膜质, 基部平 截或近 心形, 长, 6 — 8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常 7 — 9 裂, 裂 片长圆 形或. 近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具不 规则的 锯齿, 裂片间 的凹缺 锐尖, 深达 叶片中 部, 嫩时叶 片的两 面微被 长柔毛 ,在背 面的脉 上尤密 ,叶 渐长大 后叶面 无毛, 背面仅 脉腋被 束毛; 叶柄 纤细, 长 4 一 5 厘米, 无 毛或顶 端被长 柔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4 一& 朵组 成顶生 的伞房 花序, 花 序梗长 3 — 4 厘米; 萼片 5, 紫色, 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4 一 5 毫 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无毛 或疏被 柔毛, 具缘毛 ;花瓣 5, 淡 绿色, 长圆形 或长圆 状倒卵 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 3 毫米; 雄蕊 8, 长约 4 毫米, 花丝 无毛, 在两 性花中 较短; 花盘 无毛, 位于 雄蕊的 外侧; 子房无 毛或微 被柔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柱长 3 毫米, 柱头 2 裂; 花梗 长 1 一 1.5 厘米, 纤细, 无毛。 小坚 果淡黄 绿色, 椭圆形 ,长 5 — 7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翅茧 同小坚 果长约 4 厘米, 张 开几近 水平。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丽江 ,生 于海拔 2 600 — 2 800 米的疏 林中或 林边; 我国中 部广泛 分布。 本种的 主要特 征是叶 7 — 9 裂, 基部 心形, 裂片 渐尖, 具尖 锯齿, 花大, 果大, 翅长达 4 厘米。 8. 太白 深灰槭 (亚种 )( 中国植 物志) Acer caesium Wall, ex Brandis subsp. g^raldii (Pax) E. Murr. ( 1969); Fang (1981). Aver giraldii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66). 落叶 乔木, 高 12 — 20 (-25) 米; 树皮 灰色; 小枝圆 柱形, 淡紫 褐色, 有时略 有白粉 ,无 毛; 冬芽卵 圆形, 鳞片具 缘毛。 叶纸质 ,基部 心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15 — 22 厘米, 常 5 裂, 裂片三 角形, 边缘具 粗齿, 尖头长 1 一 1.5 厘米, 裂片 间的凹 缺钝,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深 灰色, 被白粉 ,主脉 5 条, 侧脉 7 — 9, 在背面 显著; 叶柄长 10 — 15 厘米。 伞 房花序 着生于 小- 枝顶端 ,长 6 厘米; 花淡 黄色,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萼片 5, 淡黄 绿色, 长 圆形或 倒卵状 长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花瓣 5, 倒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白色; 進 蕊 8, 长 3 — 5 毫米, 在两 性花中 较短; 花盘微 凹陷, 无毛, 位 于雄蕊 外侧; 子房被 柔毛, 紫 色, 花 柱上部 2 裂, 柱头 反卷。 小坚果 突起, 深 褐色, 直径约 8 毫米, 嫩 时被疏 柔毛, 翅连 同小 坚果长 4 一 5 厘米, 张 开近于 直立, 翅倒 卵形, 幼 时淡紫 绿色, 成 熟后淡 黄色。 花 期 5 月, 果期 7 — 9 月。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 500 — ) 3 000 — 3 4 00 米的杂 木林中 ,常见 ;分布 于陕西 南部、 甘肃东 南部、 湖北 西部、 四川和 西藏东 南部。 
槭 树 科  213  我 国西藏 常用本 种的木 材制作 家具。 本 亚种与 原变种 (A. caesium Wall, ex Brandis subsp. caesium) 的区另 U 在 于叶较 小, 直径约 11 一 14 厘米, 基部近 心形, 常 5 裂, 稀 3 裂, 易于 区别。 9. 川漢 长尾槭 (变种 )( 中国植 物志) 康藏 长尾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川康 长尾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鸭掌 (中甸 ) Acer cau datum Wall, var. prattii Rehd. in Sarg. (1950); Fang (1981)* . Acer caudatum auct. non Wall: F ranch. (1886), (1890), Hemsl. (1950); A. cau- datum var. georgei Diels (1931), Hand. -Mazz. (1933); Fang (1939), (1966). 落叶 乔木, 高 15 ( — 20) 米; 树皮黑 灰色, 具裂纹 ;小枝 粗壮, 幼枝紫 绿色, 密 被短柔 毛, 多年 生枝灰 色或黄 灰色, 具长 圆形或 椭圆形 皮孔; 冬芽卵 圆形, 鳞片 卵形, 外侧 被淡黄 色短 柔毛。 叶薄 纸质, 基部 心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8 — 12 ( — 15) 厘米, 常 5 裂, 稀 7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尾 状渐尖 ,边 缘有锐 尖的重 锯齿, 裂片间 的凹缺 锐尖, 深达叶 片长度 的 1/3; 叶面深 绿色, 除叶脉 基部被 毛外, 余无毛 ,背面 较淡, 密被短 柔毛; 主 脉在叶 面略凹 陷,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10 — 11 对, 在背面 较在叶 面显著 ,网脉 在背面 显著; 叶柄长 5 — 9 厘 米, 密被 柔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组成 顶生总 状圆锥 花序, 序长 8 — 10 厘米, 密 被黄色 长柔毛 ;萼片 5,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黄绿色 ,外侧 微被短 柔毛; 花瓣 5, 淡黄 色, 线 状倒披 针形, 无毛, 先端钝 ,长约 7 毫米; 雄蕊 8, 无毛, 比花瓣 略长, 着生 于花盘 中间; 花药 紫色, 球形或 长圆形 ,花盘 微裂, 无毛; 子房密 被黄色 绒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柱长 1.5 毫米, 2 裂, 柱头 平展; 花梗 纤细, 长 5 — 8 毫米, 被短 柔毛。 翅果淡 黄色, 常成直 立总状 果序; 小坚果 椭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 6 毫米, 翅与小 坚果长 2.5 — 2.8 厘米, 宽约 7 — 9 毫 米, 张 开成锐 角或近 直立。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 300—3 300(_4 000) 米的 杂木林 中或疏 林边, 常见; 四川西 部、 西 藏东南 部亦有 分布。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A. caudatum Wall. var. caudatum) 不同 之处是 幼枝、 叶 柄和叶 背均 密被短 柔毛, 叶的裂 片卵形 ,边 缘密具 锐齿。 10. 扃叶槭 (峨 眉植物 图志) 七裂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flabellatum Rehd. ex Veitch (1904), in Sarg. (1905); Fang (1939), (1945)*, (1981)*. Acer campbellii subsp. flabellatum (Rehd.) E. Murr. ( 1977). 10a. 扇叶槭 (原 变种) var. flabellatum 落叶 乔木, 高 5 — 20 米, 稀达 25 米; 树皮 平滑, 褐色或 深褐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幼枝绿 色或淡 绿色, 老 枝榄褐 色或红 褐色; 冬芽卵 圆形, 外部 的鳞片 褐色, 边缘具 缘毛, 内 部的鳞 片外侧 密被长 柔毛。 叶薄 纸质或 膜质, 轮廓近 圆形, 基部近 心形, 直径 8 — 12 厘米, 常 7 裂, 有时基 部裂片 再分为 小裂片 2,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稀卵形 或三角 状卵形 ,先端 锐尖, 或稀尾 状, 边缘 具不整 齐的紧 贴的钝 锯齿, 裂 片间的 凹缺成 很狭的 锐尖,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 淡 绿色, 除叶脉 长有长 柔毛及 脉腋有 丛毛外 ,其余 部分无 毛或近 无毛, 主脉 及侧脉 在两面 
214  云南 植物志  均凸起 ;叶柄 纤细, 长约 7 厘米, 幼 时被长 柔毛, 老时变 无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常成圆 锥花序 ,长 3 — 5 厘米, 萼片 5, 淡绿色 ,边缘 具纤毛 ,卵状 披针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 5, 倒卵形 ,淡 黄色,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8, 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盘 微裂, 无毛, 着生于 雄蕊外 侧, 子房 无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纤细, 无毛。 翅果淡 黄褐色 ,常组 成下垂 的圆锥 果序; 小坚 果突起 ,近于 卵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5 毫米; 翅宽 1 一 1.2 厘米,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5 厘 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镇雄 、彝良 、文山 、新平 、屏边 ,生于 '海拔 1 600 — 2 200 米的山 谷阴处 林中; 江西、 湖 北 西部、 四川、 贵州、 广西北 部亦有 分布。 10b. 云南 扇叶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5, 1-3 云 南槭树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思尼其 (贡山 ) var. yunnanense (Rehd.) Fang (1939), (1981). Acer campbellii var. yunnanense Rehd. in Sarg. ( 1905).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不同之 处是叶 的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子 房被很 稀少的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产南部 (蒙自 )、 西部和 西北部 ,生 于海拔 (1 600—) 2 0()()—3 50() 米的疏 林中。 缅甸 东 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1. 七裂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heptalobum Diels (1931); Fang (1939), (1966), (1981)*. 落叶 乔木, 高 7 — 10 (-15) 米; 树皮深 绿色或 黑色; 小枝圆 柱形, 纤细, 无毛, 幼枝紫 绿色, 老枝褐 绿色; 皮孔淡 黄色, 近圆 形或楠 圆形; 冬芽卵 圆形, 鳞片 钝尖。 叶 膜质或 后成纸 质, 轮廓近 圆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13 — 17 厘米, 基 部常心 形或近 心形, 7 裂, 裂片 长圆状 卵形或 宽卵形 ,先端 渐尖. 边缘具 紧密的 锯齿, 裂片间 的凹缺 锐尖, 深 达叶片 长度的 1/3,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微被短 柔毛, 脉腋 被白色 束毛; 叶柄 纤细, 长 5 — 8 厘米, 无毛或 近顶部 微被短 柔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常组 成直立 的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萼片 5, 淡紫色 ,卵状 披针形 ,长约 3 毫米, 边缘被 缘毛; 花瓣 5, 白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雄蕊 8, 在雄花 中比花 瓣略长 ;花 盘位于 雄蕊的 外侧, 无毛; 子房被 黄色短 柔毛, 花 柱长约 2 毫米, 2 裂, 柱 头长约 1.2 毫米, 反卷; 花梗 纤细, 无毛。 果序长 5 — 7 厘米,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小坚果 突起, 近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幼 时被淡 黄色短 柔毛, 成熟 时 无毛; 翅幼时 紫色, 成熟时 黄褐色 ,镰 刀形, 连同小 坚果长 3.2 — 3.5 厘米, 中段 最宽, 宽 1—1.5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6 月, 果期 9 月。 产西北 部澜沧 江和怒 江上游 ,生 于海拔 2 500 — 3 850 米 的杂木 林中; 我国西 藏东南 部 亦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鸡 爪山。 本种 主要特 征是叶 7 裂, 背面被 柔毛, 子房被 黄毛; 翅 张开近 水平, 小坚果 突起, 无 毛。 12. 毛花槭 (峨 眉植物 图志) 阔翅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erianthum Schwer. (1901); Pax in Engl. (1902); Rehd. in Sarg. (1905)*; Fang (1939), (1945)*, (1981)*. 
槭树科  215  图版 75 1 一 3 ' 云南扇 叶城 Acer flabellatum Rehd. var. yunnanense (Rehd.) Fang, 1. 果枝, 2. 两性 花, 3. 叶基部 (放 大示毛 被); 4— 5. 密果搣 Acer kuomeii Fang et Fang f., 4. 果枝, 5. 叶背 (部分 放大示 网脉纹 )。 (肖 溶绘) 
216  云南 植物志  Acer oxyodon Franch. ex Fang ( 1939), pro syn.; A. stachyOanthum Franch. ex Fang ( 1939), pro syn.. 落叶 乔木, 高 8 — 10 (-15) 米; 树皮淡 灰色或 灰褐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幼枝绿 色或紫 绿色, 老枝灰 色或灰 褐色, 具 皮孔; 冬芽卵 圆形, 鱗片 6 枚, 边缘具 缘毛。 叶 纸质, 长 8 — 10 厘米, 宽 8 — I 2 厘米, 基部截 形或近 圆形, 稀为 心形, 常 5 裂, 稀 7 裂; 裂 片卵形 或三角 状卵形 ,先端 锐尖, 边缘有 尖锐而 紧贴的 锯齿, 下部叶 缘全缘 ,裂片 间的凹 缺钝, 叶面绿 色, 无毛, 背面亮 绿色, 幼时被 短柔毛 ,老 时除脉 腋被束 毛外其 余部分 无毛; 叶柄长 5 — 9 厘 米, 无毛。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多 数花组 成直立 的圆锥 花序, 序轴长 6 — 9 厘米, 被微 柔毛或 无毛; 萼片 5 或 4, 黄绿色 ,卵形 ,长 1.5 — 2 毫米, 先端 钝圆,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长柔毛 • ,花 瓣 5 或 4 ; 白 色微带 黄色, 倒卵形 ,较萼 片稍短 ;雄蕊 8, 在雄 花中长 3 — 4 毫米, 在雌 花中较 短, 花丝 无毛, 花药黄 褐色; 花盘 无毛, 着生 于雄蕊 外侧; 子房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在 雄花中 不发育 ,仅 有淡黄 色长毛 一束, 花柱近 无毛, 长约 2 毫米, 柱头 平展或 反卷; 花梗 纤细, 长 3 一 4 毫米。 翅果 幼时紫 绿色, 成熟时 黄褐色 •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脉纹显 著, 幼时 密被长 柔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5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张 开近水 平或微 向外反 卷。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东北 部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1 800 — 2 300 米 的混交 林中;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四 川和广 西北部 亦有。 13. 盐源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6, 2 — 3 宁远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schneiderianum Pax et Hoffm. ex Limpr.in Fedde ( 1922); Fang ( 1933) (1981). Acer campbellii subsp. schneiderianum (Pax et Hoff .) E. Murr. ( 1977). 落叶 乔木, 高 6 — 10 ( — 11) 米; 树皮 平滑, 灰色或 灰褐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 生嫩枝 紫 色或紫 绿色, 老 枝黄绿 色或绿 褐色。 叶纸质 ,轮廓 圆形, 直径约 7 — 8 厘米, 基部 近心形 或 截形, 5 — 7 裂, 裂片长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锐尖的 细锯齿 ,裂片 间的凹 缺锐尖 ,深达 叶片的 中部,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稀在 脉腋具 短柔毛 ;叶 柄长 4 一 5.5 厘米, 无毛或 近顶端 微被短 柔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多数组 成伞房 状圆锥 花序, 序轴长 3 — 4 厘米, 无毛; 萼片 5 , 淡绿色 ,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5 亳 米, 边缘具 纤毛; 花瓣 5, 卵状长 圆形, 短于 萼片; 雄蕊 8, 长 3 — 5 毫米, 无毛; 花盘 位于雄 蕊外侧 ,疏 被白色 柔毛, 子 房密被 白色长 柔毛, 花柱长 1.5 毫米, 无毛, 2 裂, 柱头 反卷。 翅 果嫩时 紫红色 ,成 熟后淡 黄色;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近于 球形, 脉纹 显著, 直径约 4 毫米; 翅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宽 6 — 7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2.3 — 2.6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 产凤庆 ,生 于海拔 2 400 米的 林边; 四川西 南部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14. 上思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shangszeense Fang et Soong (1966), (1981)*. 落叶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皮淡 黑色, 小枝 粗壮, 无毛, 当年生 枝淡绿 色或淡 紫绿色 ,老 枝淡 黑色。 叶薄 革质, 长 6 — 7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无毛, 基部 心形, 常 7 裂, 叶面深 绿色, 
槭树科  217  有光泽 ,背面 淡绿色 ,裂片 长圆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具 尖头, 尖头长 5 — 6 毫米, 边缘 浅波状 ,近 先端部 分具不 明显的 圆齿; 主脉 7 条, 粗壮, 在叶面 明显, 背面 突起, 侧脉 与细脉 在两面 均明显 ,常 相交成 网状; 叶柄 粗壮, 长 3.5 — 5 厘米, 紫绿色 ,无毛 。花序 圆锥状 ,长约 5 厘米, 具多 数花; 萼片 5,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橢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外侧 无毛, 内 侧被疏 毛, 边缘具 纤毛; 花瓣 5, 倒卵形 ,淡 黄色, 短于 萼片; 雄蕊 8, 花丝长 1 毫米, 无毛, 花 药长圆 形, 长 1 毫米; 花盘 肥厚, 微裂, 位于雄 蕊外侧 ;子房 密被疏 柔毛, 花柱长 1 毫米, 无毛。 小 坚果 突起, 近卵形 ,长 8 — 10 毫米; 翅镰形 或近长 圆形, 宽 8 — 10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3 厘 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文山 ,生 于海拔 2 200 米的河 边林中 ;广西 十万大 山亦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15. 密果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5, 4-5 国楣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弄朵阿 (屏边 ) Acer kuomeii Fang et Fang f. ( 1966), (1981)*. 落叶 乔木, 高 6 — 10 米, 稀达 30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深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紫 褐色, 具圆 形或 楠圆形 皮孔。 叶坚 纸质, 轮廓近 圆形, 长 9 一 11 厘米, 宽 12 — 13 厘来, 基部心 形或稀 近 截形, 5 — 7 裂, 中央 裂片与 侧裂片 长圆状 卵形, 先端突 然锐尖 ,基部 的裂片 较小, 三角状 卵形, 裂片间 的凹缺 成锐角 ,边 缘具疏 圆齿, 叶面有 光泽, 淡紫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主脉 在叶面 显著, 在背面 隆起, 侧脉常 平展, 连同 网脉在 两面均 明显; 叶柄圆 柱形, 粗壮, 长 3 — 5 ( — 7) 厘米, 基部 膨大, 腹面有 沟槽。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多 花组成 圆锥花 序, 长 5 — 8 厘米, 序轴 无毛, 从有叶 的枝顶 伸出, 萼片 5, 绿色, 长椭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背面 近无毛 ;花瓣 5, 较萼 片短, 无毛; 雄蕊 8, 长约 3.5 毫米, 花丝 无毛, 花药 红色; 花盘 环状, 位 于雄蕊 外侧, 无毛; 两性花 中子房 发育, 被长 柔毛, 柱头 2 裂, 反卷。 翅果 幼时淡 紫色, 成熟 时黄 褐色, 小坚果 卵形, 长 4 一 8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2 — 3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无毛, 张开 成钝角 或稀近 水平。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 200 — 1 800 米的密 林中; 广 西西部 亦有。 模式标 本采 自西畴 (法斗 )。 本种近 中华槭 (A. sinense Pax), 不同的 是叶常 7 裂, 边缘具 圆齿, 翅果 较小, 密集 成仅长 5 — 6 厘米的 短圆锥 果序。 16. 中华槭 (峨 眉植物 图志) 华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华槭树 (经济 植物手 册), 丫角树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鸭脚树 (屏 边) Acer sinense Pax in Hook. (1889)* et in Engl. (1902); Fang (1939), p. p., (1945)*, (1981)*. Acer sinense var. typicum Pax ( 1902). 16a. 中华槭 (原 变种) 图版 76,1 var. sinense 落叶 乔木, 高 5 (-20) 米; 树皮 平滑, 淡 黄褐色 或深黄 褐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幼枝淡 绿色或 紫绿色 ,老枝 褐色; 冬芽 细小, 在 叶脱落 以前常 为膨大 的叶柄 基部所 覆盖, 鳞片 6, 椭圆形 ,边 缘有长 柔毛。 叶几 革质,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稀为 截形, 长 10 — 14 厘米, 宽 12 — 
218  云南 植物志  图扳 76 '中 华槭 Acer linense Pax, 果枝; 2 — 3. 盐源槭 Acer schueiderianum Pax et Hoffm., 2. 果枝, 3. 叶背 (Jt 大示毛 被)。 (张宝 福绘) 
搣树科  219  15 厘米, 常 5 裂; 裂片 长圆状 卵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除近基 部外, 其 余的边 缘有紧 贴的圆 齿状细 锯齿; 裂片间 的凹缺 锐尖, 深 达叶片 长度的 1/2,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具白粉 ,除 脉腋有 黄色丛 毛外其 余部分 无毛; 主 脉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在叶 面 可见,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3 — 5 厘米, 粗壮, 无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多花组 成下 垂的顶 生圆锥 花序, 长 5 — 9 厘米; 萼片 5, 淡 绿色, 卵 状长圆 形或楠 圆形, 先 端微钝 尖, 边缘微 具缘毛 ,长约 3 毫米; 花瓣 5, 白色, 长圆形 或阔椭 圆形; 雄蕊 5 — 8, 长于 萼片, 在两 性花中 很短, 花药 黄色; 花盘 肥厚, 位于 雄蕊的 外侧, 微被长 柔毛; 子房具 白色疏 柔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柱 无毛, 长 3 — 4 毫米, 2 裂, 柱头 平展或 反卷; 花梗 细瘦, 无毛, 长约 5 毫米。 翅果淡 黄色, 无毛, 常生 成下垂 的圆锥 果序; 小 坚果椭 圆形, 特别 突起, 长 5 — 7 毫 米; 翅宽 1 厘米,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5 厘米, 张开 成直角 或近于 锐角或 钝角。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广南 、文山 ,生于 1 400 — 2 300 米 的混交 林中; 湖北 西部、 四川、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和江西 亦有。 江西新 记录。 16b. 深裂 中华槭 (变种 ) (峨 眉植物 图志) var. longilobum Fang (1939), (1945)*, (1981).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是叶常 5 — 7 裂, 中央 裂片与 侧裂片 均为狭 窄的披 针形, 长 6-8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尾 状锐尖 ,基 部的裂 片常向 下垂, 裂 片的边 缘具紧 贴的粗 裾齿; 小坚果 近球形 ,翅 张开近 水平。 果期 5 月。 产富宁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200 米的沟 边阔叶 林中; 湖北, 四川 亦有。 江西 (武夷 山)、 广东 (连县 ) 和 云南新 记录。 16c 绿叶 中华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oncolor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79), (198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叶的两 面均系 绿色, 常 5 裂, 裂片 的边缘 近全缘 或浅波 状, 翅果长 3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果期 8 — 11 月。 产文山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800 — 2 3 00 米 的混交 林中; 四川东 部和湖 北西部 亦有。 16d. 波缘 中华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undu latum Fang et Wu (1979), (198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是叶 纸质, 直径 10 — 12 厘米, 5 裂, 裂片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先端尾 状突尖 ,边 缘浅波 状或近 全缘; 翅果长 3 — 3.5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果期 9 月。 产滇南 ,生 于海拔 1 3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南 糯山。 17. 西畴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sichaurense (Fang et Fang f .) Fang ( 1979)*, ( 1981)*. Acer angustilobum var. sichourense Fang et Fang f . ( 1966). 落叶 乔木, 高 8 — I 5 米; 小枝圆 柱形, 淡紫 绿色, 无毛。 叶纸质 ,轮廓 圆形, 径 6 — 9 厘 米, 无毛, 基部 椭圆, 5 裂, 中裂 片与侧 裂片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卵形, 先端 尾状, 基部的 裂片较 小, 常三 角形, 裂片边 缘具疏 锯齿, 叶面 绿色, 有 光泽, 背面无 白粉, 主脉 5 条, 背面 显著, 侧 脉约 16 对, 背面 明显; 叶 柄淡紫 绿色, 长 4 一 5 厘米。 花 未见。 果序圆 锥状, 长 8— 9 厘 米。 翅果淡 黄色, 小坚果 突起, 长卵形 ,长 6 亳米, 宽 4 亳米, 翅长 圆状倒 卯 形, 连同 小坚果 
2W  云南 植物志  长 3 — 3.2 厘米, 张开成 锐角。 果期 9 月。 产富宁 、西畴 、砚山 、勐海 ,生 于海拔 1 000 — 1 600 ( — 1 950) 米的疏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 西畴。 18. 桂林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一 Acer kweilinense Fang et Fang f. (1966); Fang (1981)*. 落叶 乔木, 高 6 — 8 (-18) 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平滑; 小枝圆 柱形, 纤细, 无毛; 幼 枝绿 色或紫 绿色, 老 枝灰绿 色或淡 灰色。 叶 纸质, 轮廓椭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7 — 10 厘 米, 基部截 形或近 心形, 5 裂, 稀于 基部具 小的裂 片而成 7 裂, 裂片三 角状卵 形或长 圆状卵 形, 先端尾 状急尖 ,边 缘具锐 锯齿, 裂片 间凹缺 锐尖,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 绿色, 沿主脉 被淡 黄色长 柔毛, 其余部 分无毛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在 两面均 明显;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纤细, 被淡 黄色长 柔毛, 或淡 灰色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成长 4 一 5 厘米 的圆锥 花序, 总花 梗长约 3 厘米; 萼片 5, 紫绿色 ,长圆 状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花瓣 5, 长圆 形, 与萼片 等长, 淡绿 白色; 雄蕊 8; 花盘 无毛, 微裂, 位于雄 蕊外侧 ;子房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花柱 无毛, 长约 1.5 毫米, 2 裂, 柱头 反卷。 翅果幼 时淡紫 红色, 成熟 时淡黄 褐色; 小坚 果楠圆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翅镰 刀形, 连同小 坚果长 2.3 — 2.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文山 老君山 毛坝子 ,常见 于海拔 2 000 米的山 地常绿 林中; 分布 于湖南 (南岳 )、 广 西 北部和 贵州东 南部。 云南新 记录。 19. 多果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7, 1-2 Acer prolificum Fang et Fang f. (1966), (1981)*. Acer sinense var. brevilobum Fang ( 1939), ( 1945)* . 落叶小 乔木, 高 5 — 8 米; 树皮 平滑, 灰色 或稀浅 绿色;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绿色或 微紫绿 色; 冬芽卵 圆形, 鳞片 无毛。 叶近于 革质或 纸质, 外形近 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9 一 13 厘 米, 基部近 心形, 极稀截 形或近 圆形, 5 裂或稀 3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微弯, 边 缘有紧 贴的锯 齿或近 全缘, 中 央裂片 为叶片 长度的 1/3 — 1/2, 裂片间 的凹缺 钝形, 叶面绿 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 腋被丛 毛外, 其余部 分无毛 ;主脉 5 条, 在叶面 明显, 在背 突起, 侧 脉 13 — 15 对, 在背面 显著; 叶柄长 4 一 5 厘米, 紫 绿色, 无毛。 花 的特性 未详。 果 序圆锥 状, 长 9 厘米, 总 果梗长 3 — 4 厘米; 果梗 纤细, 无毛, 长 1 一 1.5 厘米。 翅果 嫩时淡 紫色; 小 坚果嫩 时被淡 黄色疏 柔毛, 宿存 的花盘 无毛, 长大 后特别 突起, 长橢 圆形, 长 8 毫米, 直径 3 — 4 毫米; 翅镰 刀形, 近顶端 最宽, 宽达 1.4 厘米, 基部很 狭窄,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5 厘 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大关 ,生 于海拔 1 780 米的沟 谷混交 林中; 四川 西南部 亦有。 云 南首次 记录。 本种与 中华槭 (A. sinense Pax) 的 区别在 于叶常 浅裂, 裂片常 三角状 卵形, 边缘有 紧贴的 锯齿, 翅 的顶部 最宽, 张开近 水平。 20. 五裂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oliverianum Pax in Hook. (1889)* et in Engl. (1902); Fang (1939), ( 1945)*, (1981)*; 图鉴 (1980)*. Acer campbellii subsp. oliverianum (Pax) E. Murr. (1977). 
槭  树  科  221 
222  云南 植物志  落叶小 乔木, 高 4 一 6 米; 树皮淡 绿色或 灰绿色 ,平滑 ,常被 蜡粉; 小枝 纤细, 无 毛或微 被短 柔毛, 当年 生枝紫 绿色, 多年生 枝淡褐 绿色。 叶纸质 ,长 4 一 8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基 部近心 形或略 平截, 5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紧密的 细齿, 裂片间 的凹缺 锐尖, 叶面绿 色或带 黄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 脉腋被 束毛外 无毛; 主脉在 叶面 显著,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在两面 可见; 叶柄长 2.5 — 5 厘米, 纤细, 无毛或 近顶部 有短柔 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组 成伞房 花序, 序轴 无毛; 萼片 5, 紫 绿色,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先 4 钝圆, 长 3 — 4 毫米; 花瓣 5, 淡白色 ,卵形 ,先 端钝圆 ,长 3 — 4 毫米; 雄蕊 8, 生于 雄花者 比花瓣 稍长, 花丝 无毛, 花药 黄色, 雌花 的雄蕊 很短; 花盘 微裂, 位于雄 蕊外侧 ;子房 微有长 柔毛, 花柱 无毛, 长 2 毫米, 2 裂, 柱头 反卷。 翅果 常生于 下垂的 伞房果 序上; 小坚 果突起 ,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脉纹 显著; 翅 幼时淡 紫色, 成 熟时黄 褐色, 镰 刀形, 宽 约 1 厘米,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5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 屏边、 镇雄、 彝良、 中甸、 丽江、 维西、 兰坪、 德钦、 禄劝, 生 于海拔 (1 800 —) 2 200 — 3 500 米 的山坡 阳处或 溪边密 林中;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贵 州和四 川均有 分布。 本种 主要特 征是叶 五裂, 网脉 在两面 明显, 翅果 张开近 水平, 易于 识别。 21. 三峡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武陵槭 (经济 植物手 册), 武 陵槭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wilsonii Rehd. ex Veitch(l904) et in Sarg. (1905)*, in Fedde (1906), "wilsoni"; Fang (1939), (1981)*. A. angustilobum Hu (1931); Hu et Chun (1933)*. 21a« 三峡槭 (原 变种) 图版 76, 1 var. wilsonii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米; 树皮深 褐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 生枝绿 色或淡 紫色, 多年生 枝紫绿 色或紫 褐色。 叶薄 纸质, 基部 圆形, 稀平 截或近 心形, 轮廓 卵形, 长 7 — 10 厘 米, 宽 8 — 10 厘米, 3 (一 5) 裂; 裂片 卵状长 圆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锐尖, 有长 1 — 1.5 厘 米的 尖尾, 全缘, 或 仅先端 疏具细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叶柄 纤细, 长 3 — 7 厘米, 无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常组 成圆锥 花序, 序长 5—6 厘米, 无毛; 萼片 5, 黄 绿色, 无毛,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钝尖,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瓣 5, 白色, 长 圆形, 先端钝 或有不 整齐 牙齿状 锯齿, 与萼片 等长或 稍长; 雄蕊 8, 长 4 毫米, 花丝 无毛, 花药黄 褐色; 花盘无 毛, 位 于雄蕊 外侧; 子房具 长柔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柱近 于无毛 ,长 2 毫米, 柱头 平展; 花梗长 6 — 10 毫米, 纤细, 无毛。 翅果黄 褐色, 常组 成下垂 的圆锥 果序; 小坚 果卵圆 形或卵 状长 圆形, 特别 突起, 网脉 显著, 长 5 — 6 毫米, 宽 3 — 4 毫米, 翅基部 狭窄, 连同小 坚果长 2.5-3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 产西畴 、屏边 ,生 于海拔 1 500 — 1 800 米的疏 林中; 湖北 西部、 四川 东部、 江西、 湖南、 贵州、 广东北 部和广 西北部 亦有。 21b. 长尾 三峡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lonGficandatam (Fang) Fang (1979), (1981). A. angustilobum var. angustilobum f . longicaudatum Fang (1 966). 叶 纸质, 3 裂, 裂片 狭窄, 披针形 ,长 7 — 9 厘米, 边缘 具疏而 紧贴的 锯齿, 先端 长尾伏 
槭 树 科  223  图版 78 三峡减 Acer wilionii Rehd., 果枝; 2. 三角槭 Acer buergerianum Miq., 果枝。 (吴锡 麟绘) 
224  云南 植物志  渐尖, 尖尾长 2 — 3 厘米, 有时基 部还有 2 个小 的钝尖 裂片, 而成 5 裂; 翅果长 2.5 厘米, 张 开近 水平。 果期 9 月。 产勐海 南糯山 ,生 于海拔 1 300 米 的路旁 阴处; 广东西 北部、 广 西北部 A 有。 22. 兰坪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lan^ ngense Fang et Fang f. (1966); Fang (1981)*.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米; 树皮 淡褐色 或淡灰 褐色, 平滑; 小枝圆 柱形, 淡 绿色或 淡紫绿 色。 叶轮廓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5 — 7 厘米, 近革质 ,基部 钝圆, 常 3 裂, 裂 片披针 形或卵 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边缘近 先端部 分具稀 疏紧贴 的锯齿 ,下部 全缘, 裂片间 的凹缺 钝尖, 深及 裂片的 中部, 两面均 绿色, 无毛; 主脉 3 条,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与网 脉在两 面均 明显成 网状; 叶柄圆 柱形, 长 2 — 3.5 厘米, 基部特 别膨大 ,紫绿 色或淡 绿色, 腹 面被沟 槽。 花 未见。 伞房状 果序, 果梗长 6 — 8 毫米, 纤细, 淡 绿色; 小坚果 突起, 楠圆 球形、 径约 5 毫米, 脉纹 明显, 翅紫 色或淡 紫色, 长 圆状倒 卵形, 连同小 坚果长 2.3 — 2.5 厘米, 宽 7 — 8 毫 米, 张开近 水平。 果期 9 月。 产兰坪 、丽江 ,生 于海拔 2 600 — 2 7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兰坪。 23. 河口槭 (中 国植 物志) Acer fenzeliannm Hand.-Mazz. (1933); Fang (1939), (1981).* Acer ton\inense subsp. jenzelianum (Hand.-Mazz.) E. Murr. (1 969). 落叶 乔木, 高 10 — 16 (-25) 米; 树皮灰 逸或深 灰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幼枝淡 绿色或 淡紫色 ,密被 淡黄色 绒毛。 叶革质 ,轮 廓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6-10 厘米,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浅 3 裂; 裂片向 前直伸 ,三角 状卵形 ,先端 渐尖; 裂 片间的 凹缺 钝尖, 叶面深 绿色, 除叶脉 的基部 微被短 柔毛外 ,均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网脉 显著, 除主 脉密被 绒毛外 无毛; 主脉 3 条, 直 达裂片 先端, 在叶面 显著,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在背面 显著; 叶柄长 2 — 3 厘米, 粗壮, 密被 淡黄色 绒毛。 花 未见。 翅果紫 黄色, 4 一 6 枚组成 圆锥果 序; 小坚果 突起, 长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6 — 8 毫米, 脉纹 显著, 具宿 存的长 绒毛; 翅与 小坚 果共长 3.5 — 3.8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果枝长 1 一 1.5 厘米, 幼 时被短 柔毛, 老 时渐脱 落。 果期 9 月。 产河口 、屏边 、金平 ,生 于海拔 1 100—1 680 米的 湿润的 混交疏 林中, 普遍。 越南北 部 亦产。 24. 枫叶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7, 3-4 三叉叶 (西畴 ) Acer liquidambarifolinm Hu et Cheng (1948). Acer tonkinense H. Lec. subsp. liquidambarijolium(\\u et Cheng) Fang(19 79)*, (1981)*.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米, 树皮黑 褐色, 平滑; 小枝圆 柱形, 粗壮, 无毛, 幼 枝淡紫 绿色, 老枝紫 褐色或 深褐色 ;冬 芽小, 无毛。 叶近 革质, 圆形 或宽椭 圆形, 径 9 一 14 厘米,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上段浅 3 裂, 中 央裂片 三角状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较大, 侧 面裂片 较小, 裂片 间的凹 缺钝或 渐狭, 叶 面淡黄 绿色, 无毛, 背面白 绿色, 除脉 腋有丛 毛外, 无毛; 主脉 3 条,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7 — 13 对, 与网脉 在两面 均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1.8 — 3.5 厘 
槭树科  225  米, 浅紫 绿色, 上面有 沟槽, 无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 成圆锥 花序, 下垂, 长 8-10 厘米, 无毛, 序轴长 2 — 3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3 毫米; 萼片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宽约 2 毫米; 花瓣 4 (一 3), 较萼 片短; 雄蕊 8, 与萼片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长 1.3 毫米, 具 短 柔毛; 花盘位 于雄蕊 外侧, 密被短 柔毛, 子房密 被柔毛 ,花 柱长约 1.5 厘米, 近 无毛, 柱头 2 裂。 翅果幼 时绿色 ,成 熟时红 褐色; 小坚果 突起, 球形, 径约 5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1.8-2.2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张开近 水平。 花期 4一5 月 ,果期 8—9 月。 产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700 —) 1 400 — 1 800 米 的混交 林中; 广西 (龙津 ) 亦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富宁。 广西新 记录。 本种是 比较特 殊的种 ,其特 征是叶 较大, 3 裂, 基部 心形, 叶柄 粗短, 花瓣 4 , 花 盘和子 房具 柔毛。 方文培 (1979) 将本 种并入 粗柄槭 (A. tonkinense H. Lect.), 作为一 个亚种 处理, 经作者 研究, 本种 是一个 好种。 25. 三角槭 (经 济植物 手册) 三角枫 (植 物名实 图考) Acer bnergeriannm Miq. (1865); Fang (1939), (1981)*. Acer trijidum auct non Thunb.: Hook, et Arn. (1 841); Pax (1902). 25a« 三角槭 (原 变种) 图版 78, 2 var. buergerianum 昆明 地区栽 培作行 道树。 产我国 华中、 华南各 省区。 日 本亦有 分布。 25b. 宁波 三角槭 (变种 ) (中 国植 物志) var. ningpoense (Hance) Rehd. in Sarg. (1905); Fang (1939), (1981). Acer trijidum var. ningpoense Hance (1 873); A. trijidum f . ningpoense (Ha- nce) Schwerin (1 893); A, paxii var. ningpoense (Hance) Pax in Engl. (1 902); A. ningpoense (Hance) Fang (1 966). 落叶 乔木, 高 5 — 10 (-20) 米; 树皮褐 色或深 褐色; 小枝 纤细, 幼枝密 被淡黄 色或灰 色绒毛 ,老枝 灰褐色 ,微被 蜡粉; 冬 芽小, 鱗片腹 面被长 柔毛。 叶 纸质, 轮廓 椭圆形 或倒卵 形, 长 与宽均 5 — 6 厘米, 基部近 圆形或 楔形, 通常 3 浅裂, 裂片向 前延伸 ,中 央裂片 三角状 卵形, 侧裂片 短钝尖 或甚小 ,以至 不发育 ,裂片 边缘常 全缘, 稀 具少数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无 毛, 背面黄 绿色, 疏被 柔毛, 初生脉 3 (— 5) 条, 背面 明显, 侧脉不 显著; 叶柄 纤细, 长 2.5 — 5 厘米, 被 白粉。 花多数 ,常组 成顷生 的伞房 花序, 序轴长 1.5 — 2 厘米, 被短柔 毛' ,萼片 5, 卵 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瓣 5, 狭披 针形, 或匙状 披针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8, 长 为花瓣 的 2 倍, 花盘 无毛, 微分裂 ,位 于雄蕊 外侧; 子房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花柱短 ,无毛 , 2 裂, 柱 头平 展或微 反卷; 花梗 纤细, 长 5 — 10 毫米, 幼 时被长 柔毛, 老则近 无毛。 小坚果 球形, 直 径约 6 毫米; 翅黄 褐色,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5 ( — 3) 厘米, 中部 最宽, 张开成 钝角。 花 期 4 月, 果期 9 月。 栽培 于滇中 一带; 江苏、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亦有。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之处是 幼枝和 花序被 柔毛, 叶长 与宽均 5 — 6 厘米, 背面 有疏柔 毛, 雄 蕊长为 花瓣的 2 倍, 翅 张开成 钝角。 
226  云南 植物志  26. 金沙槭 (中 国植 物志) 金河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川滇 三角枫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金江槭 (图鉴 ) Acer paxii Franch. (1886), (1889)*;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81)*. Acer paxii var. genuinum Pax in Engl. (1902); A. oblongum var. biauritum W. W. Smith (1915); A. oblongum var. erythrocarpum L^vl. (191 7). 26a. 金沙槭 (原 变种) var. paxii 常绿 乔木, 高 5 — 10 (—15) 米; 树皮褐 色或深 褐色, 粗糙;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 年生枝 紫色或 紫绿色 ;多年 生枝灰 绿色或 褐色。 叶厚 革质, 轮廓 长圆状 卵形、 倒 卵形或 圆形, 长 7-11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基部阔 楔形, 全缘或 3 裂; 中 裂片三 角形,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侧 裂片短 渐尖, 通常向 前直伸 ,裂 片边缘 全缘, 稀浅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平滑, 有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白粉; 主脉 3 条; 叶柄长 3 — 5 厘米, 紫 绿色, 无毛。 花 绿色,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多数组 成伞房 花序, 序长 3 — 4 厘米; 萼片 5, 黄绿色 ,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无 毛; 花瓣 5, 白色, 线状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雄蕊 8, 在雄 花中通 常长约 8 毫米, 伸出花 瓣外, 在两 性花中 极短, 花丝 无毛, 花药 黄色, 圆形; 花盘 无毛, 位于 子房 外侧; 子房初 被白色 绒毛, 花开 后毛被 渐落,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仅 在花盘 中间有 丛毛, 花柱长 2 毫米, 无毛, 2 裂, 柱头平 展或微 反卷; 花梗长 2 厘米, 纤细, 无毛。 翅果幼 时黄绿 色或绿 褐色; 小坚果 卵圆形 ,长约 8 毫米, 翅长 圆形, 连同小 坚果长 3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稀 成 水平。 花期 3 月, 果期 8 月。 , 主产西 北部和 中部, 南部 (广南 ) 亦有, 生 于海拔 1 800 — 2 600 米的 林中; 四川 西南部 亦有。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贵州 (同安 ) 新 记录。 26b. 半圆叶 金沙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semilanatnm Fang (1979), (1981).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叶 纸质, 叶片下 段的轮 廓近半 圆形, 上半段 3 裂而 侧裂片 平斜向 伸展; 叶柄 较短, 长仅 2 — 3 厘米。 翅果 较小, 长 1.5 — 1.7 厘米, 翅张 开近直 立或成 锐角。 果期 9 月。 产嵩明 、寻甸 ,生 于诲拔 2 100 米 的河旁 陡坡疏 林中, 少见。 模式标 本采自 嵩明。 27. 富宁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丽槭 (静生 生物调 查所汇 报), 伯衡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paihengii Fang (1966), (1981). Acer amoenum Hu et Cheng (1 948), non Carri^re (1 867). 落叶 乔木, 高达 12 米; 树 皮深褐 色或紫 褐色, 粗糙;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当年生 枝紫绿 色, 多年 生枝黄 绿色, 具 皮孔。 叶革 质或厚 革质,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1.6 — 2.8 厘米, 基部 圆形, 先端 锐尖, 全缘或 中段以 上微裂 ,具 2 枚不 发育的 钝形侧 裂片; 叶面深 绿色, 背面 灰色, 微被 白粉; 主脉 在叶面 显著, 基 出侧脉 2 条, 直 达叶片 中段, 在叶面 显著, 在 背面微 突起; 叶柄圆 柱形, 长 1.8 — 3.5 厘米, 淡黄色 或淡黄 褐色。 花 杂性, 绿色,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成伞 房花序 ,序轴 * 长柔毛 ;萼片 5, 绿色, 披针形 或稀长 圆形, 长 3 . 5 — 4 .5 
搣树科  227  毫米, 宽 0.8—1 毫米, 无毛; 花瓣 5, 淡 绿色, 与萼片 等大; 雄蕊 8, 伸出 花外, 花丝 无毛, 花 药卵形 ;花盘 无毛, 位于雄 蕊外侧 ;子房 紫色, 被长 柔毛, 花柱短 ,柱头 2 裂, 直立。 翅果幼 时紫 红色, 被毛, 成熟 后变黄 褐色,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具棱角 ,长约 6 毫米, 直径 4 毫米, 连 同小 坚果长 2 — 2.2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4 月上旬 ,果期 8 月。 产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 100 米 的混交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富宁 龙迈。 28. 飞蛾槭 (经 济植物 手册) 飞蛾树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白占树 (西畴 ) Acer oblongnm Wall, ex DC. (1824); Pax in Engl. (1902); Rehd. in Sang. (1911); Mete. (1932); Fang (1939), (1981)*; 图鉴 (1972)*. Acer paxii var. integrifolia (sic) L6vl. (1915), nom. nud. 28a. 飞娥槭 (原 变种) var. oblong^um 常绿 乔木, 常高 10 米以上 ,稀达 20 米, 树皮灰 色或深 灰色, 粗糙, 常成片 状脱落 ;小枝 纤细, 近圆 柱形, 幼枝紫 色或紫 绿色, 无毛。 叶革质 ,长圆 状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3 — 4 厘 米, 全缘,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先端 渐尖, 背面具 白粉, 主脉 在叶面 显著, 在背面 隆起, 侧咏 6 — 7 对, 基 部的一 对长达 叶片的 1/3 — 1/2; 叶柄黄 绿色, 长 2 — 3 厘米, 无毛。 花杂性 ,绿 色或黄 绿色,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 成伞房 花序, 序轴被 短毛; 萼片长 圆形, 5 数, 长约 2 毫 米; 花瓣 5, 倒卵形 ,长约 3 毫米; 雄蕊 8, 花丝 纤细, 无毛, 花药 圆形; 花盘 微裂, 位于 雄蕊外 侧; 子房被 短柔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 柱短, 无毛, 2 裂, 柱头 反卷;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2 厘 米。 翅果幼 时绿色 ,成熟 时淡黄 褐色; 小坚果 突起成 四棱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翅连 同小 坚果长 1.8 — 2.5 厘米, 张 开成近 直角。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江川, 生 于海拔 1 430 — 1 600 米的 林中, 常 为森林 中的第 一层树 种; 分布 于陕西 南部、 甘肃 南部、 湖北 西部、 四川、 贵州。 尼 泊尔、 锡 金和印 度北部 亦有。 28b. 绿叶 飞娥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concolor Pax (1 889), in Engl. (1902), p. p.; Fang (1939), (198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不 同之处 在于叶 背面淡 绿色, 无 白粉。 花期 不明, 果期 9 月。 产南部 ,生 于海拔 1 000 — 1 500 米 的阔叶 林中。 28c. 厚叶 飞娥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achyphyllam Fang et Wu (1979), (198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不 同处在 于叶厚 革质, 通常 卵形或 长圆状 卵形, 稀近长 圆形, 长 6 —&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背面浅 灰色, 侧脉不 明显, 翅果 较小, 长 1.5 — 1.8 厘米, 张开 成钝角 °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保山 ,生 于海拔 1 300 米的 路旁疏 林中, 常见。 云南新 记录。 29. 厚叶槭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Acer crassam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81)*. 常绿 乔木, 高 8 — 12 米; 树皮黑 褐色, 粗糙; 小枝圆 拄形, 当年 生枝紫 绿色, 具皮孔 ,密 被短 柔毛。 叶厚 革质, 长圆 状橢圆 形或楠 圆形, 稀长 圆状倒 卵形, 不裂, 长 8 — 14 厘米, 宽 3-5-6 厘米, 全缘,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先端锐 尖或钝 ,具长 6 — 12 毫米的 尖头, 叶 面深绿 
228  云南 植物志  色, 有光泽 ,背面 灰绿色 ,微被 白粉;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8 — 10 对, 在背面 微 可见;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组 成伞房 花序, 序轴长 5 — 6 厘米, 密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萼片 5, 淡绿色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3 — 3.4 毫米, 外侧 被长 柔毛; 花瓣 5,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淡黄色 ,先端 凹陷; 雄蕊 8, 较萼 片短; 花盘 无毛, 位于雄 蕊外侧 ;子房 紫色, 被淡 黄色长 柔毛, 花柱 很短; 花梗 纤细, 被淡黄 色长柔 毛。 翅果幼 时紫色 ,成熟 后呈黄 褐色; 小坚果 球形,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8 — 3.2 厘米, 顶部较 宽, 最 宽处约 1 厘米; 翅 直立。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 产富宁 、广南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000 — 1 500 米 的阔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富宁龙 迈。 30. 海拉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昌宁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顺宁搣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Acer hilaense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81)*. 常绿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皮 灰色, 粗糙;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幼枝紫 褐色, 老枝深 褐色; 冬芽卵 圆形, 鳞片淡 黄色, 多数, 三角状 卵形, 外侧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叶纸 质或薄 革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2.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基部宽 楔形, 叶面绿 色, 无毛, 背面灰 绿色被 白粉; 侧脉 8 — 10 对, 羽状, 在叶面 可见, 在背面 显著; 叶柄 纤细, 紫 色, 长 2.5 — 3 厘米。 花 未见。 翅果 多数, 组 成伞房 果序, 序轴长 3.5 — 4 厘米, 被灰 色短柔 毛;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卵 圆形, 直径约 7 毫米, 幼 时被淡 黄色或 灰色短 柔毛; 翅连同 小坚果 长 2.4 — 3 厘米, 宽 5 — 8 毫米, 紫 褐色, 张开成 锐角。 果期 9 月。 产西 南部, 生 于海拔 2 6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昌宁海 拉山。 31. 景东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7, 1-3 Acer jingdongense T. Z. Hsu (1983)*. 常绿 乔木, 高 25 — 30 米, 胸径达 75 厘米; 树皮黑 褐色, 粗糙;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黑灰 色, 疏具 长圆形 皮孔; 冬芽卵 球形。 叶厚 纸质, 长橢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全 缘, 先端短 急尖, 具长 1.5 — 2 厘米的 尖尾, 基部 楔形, 叶面 绿色, 有 光泽, 背 面被灰 白色白 粉;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9 一 12 对, 连同网 脉在两 面显著 ;叶柄 粗壮, 长 2 — 3.5 厘米, 无毛, 顶端 膨大, 具 关节。 花 不详。 果序 总状, 长 7 — 12 厘米, 着生 于有叶 的小枝 旁, 被 柔毛; 小坚果 扁平, 长 6 — 8 毫米, 被白色 绒毛, 翅 镰状, 红色, 宽 8 — 10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3 厘米, 张开成 锐角或 钝角。 花期 不详,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景东 ,生 于海拔 2 100 米的公 路下箐 沟边。 模式 标本采 自景东 (高峰 )。 本种近 厚叶槭 (A. crassum Hu et Cheng), 但 叶背白 粉厚, 叶柄长 2 — 3.5 厘米, 顶 端膨大 ,具 关节; 小坚果 扁平, 被白色 绒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3 厘米, 红色, 张 开成锐 角或 钝角。 本种果 翅红色 ,仲秋 季节, 鲜红的 果象在 枝头开 满了红 花似的 ,十分 迷人, 是一 种有前 途的 行道树 或观赏 树种。 32. 俅江槭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Acer kiukiangense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81)*. 常绿 乔木, 高 5 — 8 (-13) 米; 树皮 平滑, 深 灰色;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幼枝紫 绿色或 
槭树科  229  图版 79 1 一 3.JS 东减 Acer jindongeose T. Z. Hsu, 1. 果枝, 2. 叶背 (部 分放大 ), 3. 翅果; 4 一 6. 路边钺 Acer f^veola- tum C. Y. Wu, <». 果枝, 5. 叶背 (部 分放大 示窝伏 网脉 )。 (张宝 福绘) 
230  云南 植物志  紫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老枝 淡黑灰 色或淡 黑色, 微现 纵纹。 叶纸质 ,长 圆形, 稀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9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基部 钝圆, 先端 急尖, 具长 1 一 1.5 厘米 的尖尾 ,边缘 常中段 以上有 疏锯齿 ,或稀 全绿, 叶面亮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沿 主脉被 疏柔毛 和脉腋 被丛毛 外无毛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9 一 11 对, 在叶面 可见, 背面 明显, 网 脉在背 面明显 网状;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紫绿色 ,疏被 短柔毛 ,腹面 有沟紋 。花 未见。 翅果紫 绿色, 常 组成长 5 — 7 厘米 的圆锥 果序, 总果 梗长约 2 .3 厘米; 小坚果 突起, 卵圆形 ,长约 8 毫米, 直径约 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翅镰 刀状, 中段 最宽, 达 7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2.5 — 2.8 厘米, 张 开成钝 角或近 水平。 果期 9 月。 产贡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 700 — 2 2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独龙江 上游。 33. 毛柄槭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Acer pubipetiolatum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81)*. 33a. 毛柄槭 (原 变种) 图版 80, 1-2 var. pubipetiolatum 落叶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皮灰 色或深 灰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当年 生枝紫 绿色, 被很稀 疏的短 柔毛, 多年生 枝无毛 ,具 橢圆形 皮孔。 叶纸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9 厘 米, 宽 2 — 2.5 (-3) 厘米, 全 缘或先 端疏具 锯齿,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先端 渐尖, 叶 面深绿 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 沿主脉 被很稀 疏的柔 毛和脉 腋被丛 毛外, 其 余部分 无毛, 主脉在 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8 — 10 对, 叶面 可见, 背面 明显, 网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8 — 10 毫米, 密 被淡黄 色或淡 褐色长 柔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 成顶生 的伞房 花序, 序轴被 灰色长 柔毛, 花梗 纤细, 无毛; 萼片 5, 绿色,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外侧无 毛或近 先端被 疏柔毛 ,内侧 被很稀 疏的疏 柔毛; 花瓣 5, 白色, 倒 卵形, 径约 3 毫米; 雄蕊 8, 略短于 萼片; 花盘 紫色, 无毛, 位于 雄蕊的 外侧; 子房 紫色, 被疏 柔毛, 花柱 纤细, 长 1.5 毫米, 无毛, 2 裂, 柱头 反卷。 翅果幼 时紫色 ,成 熟后黄 绿色; 小坚果 球形, 长 8 — 9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脉纹 显著; 翅镰 刀状, 中部 最宽, 连同小 坚果长 3.4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3 月下旬 ,果期 8 月。 产 西畴、 景东、 凤庆、 耿马, 以及 怒江、 澜沧江 流域, 生 于海拔 1 900 — 2 450 米 的疏林 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耿马。 33b. 屏边 毛柄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ingpienense Fang et W. K. Hu (1966), (1981)*. 本变 种与原 变种的 区别在 于叶柄 较长而 无毛; 翅果 较小, 仅长 2.8 — 3 厘米。 果期 9 月。 产屏边 ,生 于海拔 1 300 — 1 500 米 的石灰 质山坡 或岩石 缝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34. 罗浮槭 (广 西植物 名录) 红翅槭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Acer fabri Hance (1884); Mete. (1932), p. p.; Fang (1939), (1981)*; 图鉴 (1972)*. Acer laevigatum subsp. reticulatum (Champ.) E. Murr. (1977), p. p. 34a. 罗浮槭 (原 变种) 
231 
232  云南 植物志  var. fabri 常绿 乔木, 高 (5 — ) 8 — 10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灰 黑色;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当年 生枝紫 绿色或 绿色, 多年 生枝绿 色或绿 褐色。 叶披 针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 7-11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革质, 全缘, 基部 楔形或 钝圆, 先端 锐尖或 短尖; 叶面深 绿色, 无 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脉腋稀 被丛毛 ,主脉 在叶面 显著,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4 一 5 对, 在叶 面微 可见, 在背面 显著;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纤细, 无毛。 花 杂性, 雄花或 两性花 同株, 常 组成伞 房花序 ,序轴 无毛或 幼时被 绒毛; 萼片 5, 紫色, 长 3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略短 于萼片 ;雄蕊 8, 长 5 毫米, 花丝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 翅 果幼时 紫色, 成 熟时黄 褐色; 小坚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张 开成 钝角; 果梗 纤细, 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9 月。 产东 北部, 生 于海拔 1 45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云 南新 记录。 34b. 大果 罗浮槭 (变种 ) 大果 红翅槭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var. megalocarpum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66), (1981). 本变 种与变 种不同 之处是 叶近长 圆形, 长 7 — 8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侧脉 8 — 9 对; 翅果 较大, 长 3.5 — 4 (-4.3) 厘米; 小坚果 球形, 直径约 7 毫米; 翅倒 卵形, 宽 1.1 一 1.3 厘 米。 产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500 — 700 米 的混交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富宁 鸡街。 贵州 (凯 里、 黄平、 榕江) 新 记录。 35. 光叶槭 (峨 眉植物 图志) 长 叶槭树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laevigatum Wall. (1830); Hiern in Hook. f. (1875); Pax in Engl. (1902), pro parte; Fang (1939), (1945)*, (1981)* Acer laevigatum var. typicum Pax (1886); A. oblongum var. laevigatum (Wall.) Wesmael (1890). 35a. 光叶槭 (原 变种) 图版 7S,3 — 4 var. laevigatum 常绿 乔木, 高 6 — 10 (-15) 米;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生 枝绿色 或淡紫 绿色, 多 年生枝 深绿色 。叶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全缘 或先端 具稀疏 的细 锯齿,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先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叶面亮 绿色, 无毛, 背面 幼时脉 腋被丛 毛, 老则 渐落,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微隆起 ,侧脉 7 — 8 对,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组 成伞房 花序, 无毛; 萼片 5, 淡紫 绿色,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比萼 片稍长 ,先端 凹缺; 雄蕊 6 — 8 , 长 6 毫米, 花 药长 圆形; 花盘 紫色, 无毛, 位于雄 蕊外侧 ;子房 紫色, 微被短 柔毛, 花柱 无毛, 长约 6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约 6 — 8 厘米, 无毛。 翅果幼 时紫色 ,成熟 时淡黄 褐色;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椭圆 形或长 椭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约 4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8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张幵 成 锐角至 钝角。 花期 4 月 ,果期 8 — 9 月 。 
搣树料 233  产西 北部、 西部至 东南部 ,生 于海拔 (700 —) 1 200-2 200 米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或山谷 疏林中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四川 和贵州 亦有。 分布于 尼泊尔 、锡金 、印度 北部、 缅甸。 35b. 怒江光 叶«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salweenense (W. W. Smith) J. M. Cowan ex Fang (1939); Fang (1981). Acer salweenense W. W. Smith (1 92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的区 别在于 本变种 的花序 总轴、 花 梗和叶 柄均被 黄色长 柔毛。 产 贡山、 福贡、 广 南,. 生 于海拔 1 000 — 2 200 米的 山谷疏 林中。 缅甸北 部亦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碧江。 36. 路边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79 , 4-6 Acer foveolatum C. Y. Wu ex T Z. Hsu (1983)*. 乔木, 高 8 米; 小枝 褐色, 密被 皮孔。 叶厚 纸质,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8 — ) 10 — 14 厘 米, 宽 3 — 4.3 厘米, 先端 渐尖, 有短 尖尾,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 同色, 无毛, 主脉在 叶面明 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6 — 8 对, 在叶面 可见, 在背面 微隆起 ,网 脉极细 窝状, 在 两面均 明显; 叶柄长 (1.5 —) 3-5 厘米, 褐色 ,无 毛, 先端 膨大。 花不详 。聚伞 果序, 无毛, 果梗长 1 一 11 毫米, 无毛。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具稜, 长 6 — 8 毫米, 无毛, 具 脉纹; 翅中部 最宽, 约 8 毫米, 无毛,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5 厘米, 张开成 锐角至 直立。 花期 不详,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400 米的 路边。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本种近 光叶槭 (A. laevigatum Wall.), 但枝多 皮孔, 叶长 圆状披 针形, 两面 同色, 具 极 细窝状 网纹, 叶柄长 3 — 5 厘米, 顶端 膨大, 坚果小 ,长 (连翅 ) 2 — 2.5 厘米。 — 37. 少果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oligocarpum Fang et L. C. Hu (1979); Fang (1979)*, (1981)*. 落叶大 乔木, 高 10 — 12 米; 小枝圆 柱形, 当年生 枝淡紫 绿色, 无毛, 多年 生枝淡 绿色。 叶纸质 ,长圆 形或长 橢圆形 ,长 8 — 10 厘米, 宽 3 — 4 厘米, 两面 绿色, 无毛, 先端短 急尖, 基 部钝圆 ,主咏 在背面 明显, 侧脉 6 — 7 对, 羽状, 显著, 网脉 可见; 叶柄长 1 一 1.4 厘米, 淡紫 绿色, 无毛。 花 的特征 不详。 果序伞 房状, 生于小 枝顶端 ,长 4 一 5 厘米, 淡紫色 ,无毛 ;果 梗长 1 一 1.5 厘米, 纤细, 无毛。 每果 序仅有 2 — 4 翅果, 小坚果 突起, 卵 圆形, 长约 8 毫米, 宽约 5 毫米, 翅长 圆形, 宽 6 — 8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2.5 — 2.8 厘米, 张 幵近于 锐角。 花期 不明, 果期 9 一 11 月。 、 产贡山 (丙中 洛); 我国西 藏南部 亦有。 云南新 记录。 本种与 俅江槭 (A. kiukiangense Hu et Cheng) 相似, 但本种 的叶脉 稀少, 果序纤 细, 伞房状 ,翅果 无毛, 张开成 锐角, 每 果序仅 有翅果 2 — 4 个, 易于 区别。 38. 广南槭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Acer kwangnanense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66), (1981). Acer fengii E. Murr. (1977). 常绿 乔木, 高 10 — 15 米; 树皮 粗糙, 深褐 色或深 灰色; 小枝 无毛, 幼枝紫 褐色, 略呈四 棱形, 老枝深 褐色或 深灰色 ,具 皮孔; 冬芽 卵形, 褐色; 鳞片 多数, 背面 无毛, 边缘具 缘毛。 叶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5 — 4.5 厘米, 基部钝 圆或阔 楔形, 先 端短 渐尖, 具长约 1 厘米的 尖头;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234  云南 植物志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7-9 对, 在背面 明显; 叶柄淡 红色, 长 2 — 4 厘米, 上 面微具 沟槽。 幼花 序生 叶腋, 缩短似 头状, 花 的特征 不详。 翅果淡 黄褐色 ,组 成伞房 花序, 序轴长 3 — 4 厘米, 被短 柔毛; 小坚果 球形, 长约 1 厘米, 翅连 同小坚 果长约 4 厘米, 中段 最宽, 常 1.2 — 1.4 厘 米, 直立。 幼花期 3 月, 果期 9 月。 产 广南、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000 — 1 500 (一 1 900) 米 的石山 上或疏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 广南。 本种近 海拉槭 (A. hilaense Hu et Cheng), 但叶大 而厚, 果序 小而翅 果大; 亦似飞 蛾槭 (A. oblongum Wall, ex DC), 但叶大 而矩圆 ,侧脉 较多, 在两面 明显, 果序 小而果 大翅直 ,三 者皆可 区别。 39. 锐齿槭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81, 1 纳乌 (贡山 ) Acer hookeri Miq. (1852), (1867); Hiern in Hook. f. (1875);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81) Acer si\k%meme subsp. hookeri (Miq.) Wesmael (1 890); A. si\\imense Miq. subsp. davidii (Franch.) Wesmael (1809); E. Murr. (1977), p. p. 落叶 乔木, 10 — 15 ( — 20) 米; 树皮褐 灰色, 粗糙; 小枝圆 柱形, 粗壮, 幼 时淡紫 绿色, 后为浅 褐色,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褐色, 长 6 — 8 毫米, 鳞片 无毛, 冬 芽柄长 2 — 8 毫米, 无毛。 叶纸 质或薄 革质, 卵形, 长 9 一 11 ( 一 14) 厘米, 宽 (4 一) 6-8 厘米, 基部浅 心形, 先 端尾状 渐尖, 尖尾长 1.2 — 2 厘米, 边缘具 锐尖的 重锯齿 ,叶面 无毛, 绿色, 背面 较淡, 脉上 有疏柔 毛, 脉腋具 丛毛, 侧脉 6 — 10 对, 其 中下边 2 对 由叶基 部生出 , 连同 网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2.5 — 6.5 厘米, 无毛。 总状 花序生 于具叶 的小枝 顶端, 长 5 — 9 厘米, 无毛; 花杂 性; 萼片 5, 淡紫 绿色, 楠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瓣 5, 白色, 倒卵形 ,与 萼片几 等长; 雄蕊 8, 比花瓣 稍长; 花盘 盘状, 无毛, 位于雄 蕊内侧 ;子房 紫色, 无毛。 小坚果 压扁, 直径约 5 毫 米, 翅 成熟时 紫色,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5 厘米, 宽 6 — 7 毫米, 无毛, 张开成 钝角或 稀近水 平; 果梗长 5 — 10 毫米。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1 900 — 3 200 米 的水箐 旁的密 林中, 多见;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亦有。 分布于 锡金。 云南新 记录。 40. 青搾槭 (经 济植物 手册) 图版 8 1 , 2-3 青虾蟆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三桠树 (丽江 ), 青龙 (洱源 ) Acer davidii Franch. (1886) "davidi";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45)*, (1981)*; 图鉴 (1972)*. Acer davidii var. acuminatifolium Fang (1 939), (1966). 落叶 乔木, 高 6 — 15 ( — 20) 米; 树皮黑 褐色或 灰褐色 ,常纵 裂成蛇 皮状; 小枝 纤细, 无 毛, 当年 生枝绿 褐色, 具皮孔 ,老 枝黄褐 色或灰 褐色; 冬芽 腋生, 长卵形 ,长约 5 — 8 毫米, 具 柄, 柄长达 1 厘米, 鳞 片外侧 无毛。 叶纸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先端 渐尖, 常具 尖尾, 基部钝 圆或浅 心形, 边缘 具不整 齐的钝 圆齿; 叶面深 绿色, 无 毛, 背面淡 绿色, 幼时沿 脉被紫 褐色的 短柔毛 ,渐老 则脱落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11 一 12 对, 在 叶面微 可 见, 在背面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2—8 厘米, 幼时 被红褐 色的短 
m 树 科  235  图版 81 1*81 齿搣 Acer hookeri Miq., 果枝; 2 — 3. 青榨搣 Acer davidii Franch, 2. 果枝, 3. 两性花 (放 大〕 (李锡 踌绘) 
236  云南 植物志  柔毛, 渐老则 脱落。 花杂性 ,黄 绿色,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 成下垂 的总状 花序; 雄 花的花 梗长 3 — 5 毫米, 通常 9 一 12 朵 组成长 4 一 7 厘米 的总状 花序; 两 性花的 花梗长 1 一 1.5 厘 米, 通常 H — 2 8 朵 组成长 7 — 10 厘米 的总状 花序; 萼片 5, 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钝; 花瓣 5, 倒卵形 ,与萼 片等长 ,先端 钝圆; 雄蕊 8, 无毛, 在 雄花中 略长于 花瓣, 在两 性花中 发育 不良; 花药 黄色, 球形, 花盘 无毛, 位于雄 蕊内侧 ;子房 被红褐 色的短 柔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柱 纤细, 无毛, 柱头 反卷。 翅果 幼时淡 绿色, 成熟后 黄褐色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5 — 3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张 开成钝 角或几 水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 这是 一个广 布种, 全省各 地均有 ,但 以西北 尤多, 生 于海拔 1 000 — 2 500(-3 200) 的 山箐 林中、 路旁或 水沟边 ;我 国黄河 流域以 南皆有 分布。 本, 种适应 性较广 ,生长 迅速, 树冠整 齐美观 ,可作 为绿化 和造林 树种。 树皮纤 维长, 含 单宁, "51 作 为工业 原料。 41. 美脉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 2 ,1 一 3 Acer caloneurum C. Y. Wu et T. Z. Hsu (1983)*. 乔木, 高 10 — 12 米; 树皮黑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灰褐色 ,无毛 ;冬芽 有柄。 叶纸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 — 2.6 厘米, 先端 渐尖, 常有短 尖尾, 基部 钝圆, 全 缘,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除 基部脉 腋有族 毛外, 无毛, 主脉 在叶面 显著,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7 — 9 对, 羽状, 连 同网脉 在两面 明显; 叶柄长 5 — 10 亳米, 无毛, 顶端 膨大。 花 不详。 圆维 果序, 长 4 一 6 厘米, 生于有 叶的小 枝旁, 果疏生 ,常 2 — 6 枚; 坚 果小, 椭 圆形, 扁平, 直径 约 5 毫米, 无毛; 翅镰形 ,宽约 9 毫米, 连同 坚果长 2.6 — 2.8 厘米, 张开成 钝角或 近直立 ,常 一翅不 发育。 花期 不详, 果期 4 月。 产景东 ,生 于海拔 1 600 米的 沟边。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本种与 青搾槭 (A. davidii F ranch.) 和 锐齿槭 (A. hookeri Miq.) 都 相似, 但叶远 较小, 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全缘, 圆锥花 (果) 序, 故 可明显 区别。 42. 细齿 锡金槭 (变种 ) Acer sikkimense Miq. var. serru latum Pax (1 886) et in Engl. (1 902); Fang (1939), (1981)*.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米; 树皮深 灰色; 小枝 细瘦, 无毛, 幼枝紫 绿色或 绿色, 老 枝黄褐 色或黄 绿色, 或稀深 灰色; 冬芽椭 圆形, 紫 色或深 紫色。 叶厚 纸质或 革质, 长圆状 卵形, 长 9-12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或稀为 圆形, 先端锐 尖或稀 钝尖, 具 尾状尖 尾, 边缘有 紧密锐 尖的细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主脉及 5 — 6 对侧脉 在叶面 可见, 在 背面微 突起; 叶柄绿 色或紫 绿色, 长 2 — 3 厘米, 粗壮。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约 40 — 50 朵 组成长 6 — 8 厘米 的总状 花序,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萼片 5, 长圆状 卵形, 先端钝 圆, 长约 3 毫米; 花瓣 5,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8, 与花瓣 等长或 略长于 花瓣, 在雌花 中不发 育, 花药 黄色, 近球形 ,花丝 细瘦, 无毛; 花盘 无毛, 微裂, 位于雄 蕊内侧 ;子房 无毛, 深 紫色,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 柱短。 翅果黄 褐色, 常 30 — 40 个果实 成长为 13 — 15 厘 米的下 垂总状 果序; 小坚果 扁圆形 ,长约 7 毫米; 翅镰 刀形, 略向外 反卷, 中部 较宽, 连同小 坚果长 2.3 — 1.5 厘米, 宽约 7 毫米, 张开成 钝角。 果具 短梗。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 贡山、 福贡、 景东、 临沧、 凤庆、 屏边, 生 于海拔 1 700 — 2 780 米的密 林中 或疏林 
搣树科  237  图版 82 1 一 3. 美脉 K Acer caloneurum C. Y. Wu, 1. 果枝, 2. 叶背 (部 分放大 示簇毛 ), 3. 翅果; 4 一 6. 丽江减 Acer io"estii Diels, 4. 果枝, 5. 雄花, 6. 叶 背基部 (放大 示毛被 )。 (张宝 福绘) 
23 8  云南 植物志  边; 我 国西藏 亦有。 分布于 锡金和 缅甸。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A sikkimense Miq var. sikkimense) 的区别 在于叶 边缘有 密锐尖 的细 锯齿, 翅果 张开成 钝角, 果具 短梗。 43. 丽江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 2 , 4-6 和氏槭 (经 济植物 手册) Acer forrestii Diels(1912); Rehd.(1933); Fang(1939), (1981). Acer laxiflorum auct. non Pax: Rehd. in Sarg. (1917); A. maximowiczii var. minor W. W. Smith ex L^vl.( 1917); A. grosseri var. /orrfx»'/(Diels) Hand.-Mazz. ( 1933); A. peciinatum subsp. /<>;■"""•( Diels)E. Murr.( 1977). 落叶 乔木, 高 8 — 10 (-15) 米, 稀达 20 米; 树皮 粗糙, 灰 白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幼枝 紫 色或红 紫色, 多年生 枝灰褐 色或深 褐色。 叶 纸质, 轮廓 长圆状 卵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5 — 9 厘米,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具重 锯齿, 3 裂; 中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尾状; 侧裂 片三角 状卵形 ,锐尖 ,叶面 淡绿色 ,无毛 ,背面 淡绿色 ,被 白粉, 除 在脉腋 疏被髯 毛外, 其余 部分 无毛; 叶柄长 2.5 — 5 厘米, 纤细, 无毛, 紫 绿色。 花黄 绿色, 单性, 雌雄 异株, 组 成总状 花序, 序轴 无毛, 有 15 — 20 朵 雄花或 5 — 12 朵 雌花; 萼片 5,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4 毫米无 毛, 先端钝 ;花瓣 5, 倒卵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钝 ;雄蕊 8, 无毛, 与花瓣 等长, 在雌 花中不 发育; 花盘 无毛, 微裂, 位于 雄蕊的 内侧; 子房 无毛, 紫 红色, 在雄花 中不育 ,花柱 无毛, 柱头 反卷; 雄 花的花 梗长约 3 毫米, 雌 花的花 梗长约 6 毫米。 翅果 幼时紫 红色, 成熟以 后变为 黄褐色 ;小 坚果稍 扁平, 直径约 7 毫米; 翅连 同小坚 果长约 2.4 厘米, 宽 6 — 8 亳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 500-3 400 米的疏 林中; 四川 西南部 和西藏 (察隅 ) 亦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丽江。 我国 西藏新 记录。 44. 疏花槭 (峨 眉植物 图志) 川康槭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千层皮 (镇雄 ), 铁青皮 (维西 ) Acer laxiflorum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45)*, (1981), 图鉴 (1972)*. Acer pectinatum subsp. laxiflorum (Pax) E. Murr. (1977); Griers. et Long (1982). 落叶 乔木, 高 7 — 15 (-20) 米; 树皮 光滑, 黑 色或铁 青色; 小枝 纤细, 无毛, 幼 枝紫色 或红 棕色, 老枝深 褐色; 冬芽 褐色, 长椭 圆形, 长 2 — 8 毫米, 鳞片 2 枚, 镊合状 排列, 无毛, 叶纸质 ,轮廓 长圆状 卵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5 — 7 (— 8) 厘米, 基部 心形, 边 缘具重 锯齿, 常 3 裂, 稀 5 裂, 中 央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有长 1.5 — 2 (— 3) 厘米的 尖尾, 两侧 的裂片 小, 短而 钝尖, 裂片 间的凹 缺钝,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有 绿白色 粉块, 除 脉腋有 丛毛外 ,均无 毛;' 主脉与 7 — 11 对侧脉 在叶面 可见,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3 — 6 厘米, 近无 毛。 花杂性 ,雄花 与两性 花同株 ,淡黄 绿色, 常 组成长 4 一 6 厘米, 下垂 而无毛 的总状 花序, 着生 于有叶 的小枝 顶端; 萼片 5, 长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2 毫米, 绿 色或淡 紫色, 无 毛; 花瓣 5, 倒卵形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盘 微裂, 无毛, 位于 雄蕊的 内侧; 雄蕊 8, 长约 3 毫 米, 无毛, 包藏 于花瓣 之内, 花药 黄色, 在两 性花中 则不很 发育; 子房 无毛, 在雄花 中不发 
槭树科  239  育,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无毛, 柱头 反卷。 小 坚果近 扁平, 直径约 6 — 8 毫米, 无毛,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5 — 2.7 厘米, 宽约 8 毫米, 成熟 时黄绿 色或黄 褐色, 张 开近水 平或成 钝角。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永善、 镇雄、 中甸、 德钦、 丽江、 贡山、 维西、 禄劝, 生 于海拔 1 850 — 2 100 (-3 300) 米的 路边、 沙石 上或疏 林中; 四川 亦有。 亦见于 不丹。 云南新 记录。 45. 滇藏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3,1 巴拉 (贡 山独 龙江) Acer wardii W. W. Smith (1917); Fang (1939), (1981)*. A. mirabilis Hand.-Mazz. ( 1925). 落叶 乔木, 高 5 — 8 (-13) 米; 树皮灰 色或深 灰色, 粗糙;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 年生枝 紫色 或深紫 绿色; 多年生 枝紫绿 色或深 紫色。 叶纸质 ,轮廓 卵形, 长 7 — 9 厘米, 宽 6 — 8 厘 米, 基部近 心形, 边缘具 细锯齿 ,常 3 裂, 中央 裂片长 圆状三 角形, 先端 尾状, 尖尾长 2 .5 — 3 厘米, 侧裂片 卵形, 先端 尾状, 尖尾长 2 — 2.5 厘米, 裂 片之间 的凹缺 锐尖, 叶面有 光泽, 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仅脉 腋有红 褐色疏 柔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纤细, 紫色或 紫 绿色, 无毛。 花紫色 ,单性 ,雌雄 异株, 组成长 3 — 5 厘米 的圆锥 状总状 花序; 萼片 5, 线 状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钝 ;花瓣 5, 与萼片 同大; 花盘 扁平, 无毛; 雄蕊 8, 长约 1.5 — 2 毫米, 无毛, 位于 花盘的 内侧; 子房 紫色, 无毛, 在 雄花中 不育;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纤细, 无 毛, 具宿存 的狭窄 苞片。 翅 果幼时 紫色, 成熟时 紫黄色 ,小 坚果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4 毫 米, 微压扁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5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2 400 —) 2 800-3 600 米的 杂木林 或阔叶 林中, 常见; 我国 西藏东 部 亦有。 分布于 缅甸东 北部。 46. 南岭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metcalfii Rehd. (1933); Fang (1939), (1981). Acer davidii f. trilobata (Sicl) Diels (1931); Fang ( 1932). 落叶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皮 平滑; 小枝 纤细, 幼 枝淡紫 色或黄 绿色, 老 枝深绿 色或深 褐色。 叶亚 革质, 长 10 — 14 厘米, 宽 6 — 11 厘米, 基 部近于 心形或 钝圆, 3 裂, 中裂 片和侧 裂片均 系三角 状卵形 ,先 端尖, 稀除 先端的 尖头全 缘外, 其余 部分有 钝形的 齿状粗 锯齿, 侧 脉 9 一 11 对, 直达 边缘, 叶 面深绿 色或黄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幼 时沿叶 脉被红 褐色绒 毛, 老则 无毛; 叶柄长 3 — 5 厘米, 无毛。 花 不详。 翅果黄 褐色, 6-9 枚 成总状 杲序, 小坚 果长约 8 毫米, 宽 6 毫米; 翅连小 坚果长 2.2 — 2.5 厘米, 宽 8 毫米, 张开成 钝角; 果梗长 5 毫米, 纤细, 无毛。 花期 不明, 果期 9 月。 产 麻栗坡 (老君 山), 生 于海拔 1 1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 于湖南 南部、 广东 北部、 广西东 北部、 贵州东 南部。 云南新 记录。 47. 蓖齿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pectinatum Wall, ex Nichols. (1881)*; Fang (1981)*. 47a. 蓖齿槭 (原 变型) f. pectinatum 落叶 乔木, 高 4 一 8 米; 树皮深 褐色, 平滑; 小 枝淡紫 色或淡 绿色, 微呈棱 角状, 无毛。 
24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3 1. 滇蔵喊 Acer wardii W. W. Smith, 果枝; 2— 3, 楠叶槭 Acer machilifolium Hu et Cheng. 2. 果枝, 3. 叶基部 (放大 )。 (李锡 畴绘) 
槭树科  241  叶纸质 ,轮廓 近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6 — 8 厘米, 基部 心形, 3 (-5) 裂, 中裂片 卵形, 先 端尾状 ,尖 尾长约 1 厘米, 侧裂片 三角形 ,先端 锐尖, 常短于 中裂片 ,基 部裂片 细小, 有时不 发育, 边缘具 锐尖的 细锯齿 ,叶面 深绿色 ,无毛 ,背面 淡绿色 ,幼时 沿叶脉 被棕色 长柔毛 ,渐 老则 脱落, 主脉 5,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微隆起 ,侧脉 8 — 9 对, 在 两面均 可见; 叶柄淡 紫色, 长 6-7 厘米, 无毛。 总状 花序淡 紫色, 长约 4 厘米, 无毛, 花单性 异株。 雄花, 萼片 5, 淡紫 绿色, 长圆状 倒卵形 ,长约 5 毫米; 花瓣 5, 宽倒 卵形, 淡黄 绿色, 与萼片 等长; 雄蕊 8, 长约 2 毫米, 花丝 无毛; 花盘位 于雄蕊 内侧; 雌花 未详。 翅果 幼时紫 红色, 小坚 果长约 7 毫米, 宽 4 毫米, 稍扁平 ,翅镰 刀状, 宽约 8 毫米, 连同小 坚果长 2.2 — 2.8 厘米, 张开近 水平。 花 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产滇 西北, 生 于海拔 2 900 — 3 7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我国西 藏南部 亦有。 分 布于锡 金。 47b. 尖尾 篦齿槭 (变型 )( 中国植 物志) f. caudatilobum (Rehd. ) Fang (1981). Acer forrestii f. caudatilobum Rehd. (1933); A. pectinatum var. caudatilobum <Rehd.) E. Murr. (1977). 与 原变型 的区别 在于叶 的侧裂 片尾状 而长, 常与中 裂片近 等长。 产丽江 ,鹤庆 、景东 ,生 于海拔 2 500-3 5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48. 独龙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taronense Hand.-Mazz. ( 1924); Rehd. (1933)*; Fang (1939), (1981)* Acer laxijlorum var. longilobum Rehd. in Sarg. (1911) p. p. maj.; A. pecti- natum subsp. taronense (Hand.-Mazz.) E. Murr. (1977); Griers. et Long ( 1982). 落叶 乔木, 高 8 — 10 (-20) 米; 树皮黑 褐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 生枝紫 红色, 多年 生枝紫 褐色; 冬芽 有柄, 柄长 7 — 30 毫米, 紫 褐色。 叶 纸质, 轮廓 圆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4—9 厘米, 边 缘具紧 密的重 锯齿, 基部 心形, 3-5 裂, 中 裂片三 角状卵 形, 先端 渐尖或 稍尾状 渐尖, 侧裂片 锐尖, 基部 的裂片 更小, 或不 发育, 裂片 间的凹 缺钝, 叶 面深 绿色, 无毛, 脉微 下凹, 背面淡 绿色, 幼时脉 密被很 厚的红 褐色短 柔毛, 老则 渐少; 叶柄 长 2 — 6 厘米, 密被红 褐色短 柔毛。 花黄 绿色, 单性, 雌蕊 异株, 常 30 — 40 朵 组成长 5 — 8 厘米 的总状 花序; 萼片 5,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花瓣 5, 倒 卵形, 长约 3 毫米; 雄蕊 8, 长约 2 毫米, 花 丝无毛 ,在雌 花中不 发育; 花盘 微裂, 无毛; 子房 紫色, 无毛, 在雄 花中不 发育; 花梗 纤细, 微被短 柔毛。 翅果淡 紫色, 小坚果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翅 连同小 坚果长 2.2 — 2.5 厘米, 宽 7 — 10 毫米, 张开成 钝角。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怒 江流域 上游、 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2 300 —) 2 800-3 200 米的冷 杉林中 或疏林 中; 四 川西部 和西藏 昌都地 区南部 亦有。 分布于 缅甸东 北部和 不丹。 模式 标本采 自独龙 江 流域。 49. 怒江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雨农槭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Acer chienii Hu et Cheng ( 1948); Fang (1981)*. Acer tegmentosum subsp. grosseri var. pavolinii f . rujinerve E. Murr. ( 1977). 落叶 乔木, 高 5 — 10 (-17) 米; 树皮灰 褐色, 微 纵裂, 小枝 纤细, 无毛, 当年生 枝深紫 
242  云南 植物志  色, 多年 生枝黄 褐色。 叶纸质 ,长椭 圆形或 卵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基 部近心 形, 中 段以上 3 裂, 中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 端钝, 具长 1.5 — 2 厘米的 尖头, 侧裂片 较小, 边 缘 具不整 齐的细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除沿脉 被紫褐 色短柔 毛外其 余部分 无毛, 主脉 5 — 7 条,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12 — 15 对, 叶面 可见, 背面 明显; 叶柄 长 3 — 5 厘米, 微被紫 褐色短 柔毛。 花 未见。 翅果常 组成总 状果序 ,序长 8 — 11 厘米, 无 毛; 小坚 果直径 5 — 6 毫米, 略 扁平; 翅黄 褐色, 镰 刀状, 连同小 坚果长 1.6 — 1.8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张开成 钝角。 果期 9 月。 产怒江 上游和 丽江, 生 于海拔 2 500-3 000 米的疏 林中, 常见。 模式标 本采自 怒江上 游^ 50. 楠叶槭 (静 生生物 调査所 汇报) 图版 83, 2 — 3 Acer machilifolium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81). 常绿 乔木, 高 10 — 16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深 褐色, 粗糙; 小枝圆 柱形, 无毛, 幼枝 淡紫色 或绿色 ,老 枝灰绿 色或黄 绿色, 具 皮孔。 叶纸 质或薄 革质, 长 圆状椭 圆形, 稀长 圆形, 长 10-14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全缘, 先 端具长 2 — 2.4 厘米的 尖尾, 叶面 深绿色 ,有 光泽, 背面灰 白色, 有白粉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10 — 11 对, 在叶 面 可见,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2 — 3.5 厘米, 紫 绿色, 无毛。 花 杂性, 雄花与 两性花 同株, 组 成腋生 的总状 花序, 序 轴长约 1.5 厘米,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萼片 5, 黄 绿色, 线状长 圆形, 长 约 2 毫米, 上部有 缘毛; 花瓣 5, 淡黄色 ,舌状 ,长约 1.8 毫米; 雄蕊 8, 花丝 无毛, 长约 2 毫 米; 子房淡 紫色, 被长 柔毛, 花 柱短, 2 裂, 柱头 反卷。 翅果幼 时淡紫 绿色, 成熟后 黄褐色 ;小 坚果 扁平, 长 1 一 1.2 厘米, 翅濂 刀状, 中段 最宽, 连同小 坚果长 2.8 — 3 厘米, 张开 成锐角 a 花期 8 — 10 月 (根据 调査者 的记录 ), 果 期翌年 1 一 2 月。 产西 北部和 西部, 生 于海拔 1 600 — 2 400 米的疏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怒江 流域。 51. 长翅槭 (静 生生物 调查所 汇报) Acer longicarpum Hu et Cheng (1948), Fang; (1981)*. 常绿 乔木, 高达 25 米; 树皮黑 灰色; 小枝圆 柱形, 紫褐色 ,无毛 ,具椭 圆形的 皮孔; 冬芽 卵圆形 ,鳞片 无毛, 交互 对生。 叶 革质, 长圆状 卵形或 长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3.8 — 6 厘 米, 全缘, 基部 钝圆, 先端 渐尖或 钝尖, 叶面深 绿色, 无毛, 背面灰 白色, 有白粉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5 — 6 对, 在叶面 明显, 在 背面微 突起, 由基部 出生的 1 对 侧脉较 长, 直达叶 片中段 或中段 以上; 叶柄长 2.5 — 3 厘米, 淡 紫色, 无毛, 腹面有 沟槽。 花未见 a 翅果 绿色, 干后黄 褐色, 常成腋 生的总 状果序 ;序长 2 — 6 厘米, 疏被 柔毛; 小坚果 扁平, 长 约 1.5 厘米, 宽 8 — 10 毫米, 具淡 黄色短 柔毛, 翅镰 刀形, 连同小 坚果长 6 — 7.6 厘米, 中段 最宽, 达 1.5 — 2 厘米, 基部 狭窄, 顶端 钝圆, 张开近 直立。 花期 未详, 果期 9 月。 产西畴 ,生 于海拔 1 300 米 的混交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本种主 要特征 是叶近 革质, 全缘, 长圆状 卵形, 背面有 白粉, 总 状花序 腋生, 小 坚果扁 平。 52. +蕊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海南槭 (静生 生物调 查所汇 报), 阔叶槭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decandrum Merr. (1932); Chun (1935)*; Fang ( 1939), ( 1981)*. Acer laurinum subsp. decandrum (Merr. ) E. Murr. ( 1977). 
搣树科  243  落叶 乔木, 高 8 (-12)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 粗壮, 无毛, 当年 生枝紫 色或紫 绿色, 老 枝紫 褐色。 叶革 质或薄 革质, 卵状椭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全 缘,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两 面淡褐 绿色, 主脉和 5 — 6 对侧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基出 一对侧 脉长达 叶片的 1/3—1/2, 网脉 明显; 叶柄长 5 — 7 厘米, 淡 紫色, 无毛。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淡紫色 ,组 成总状 花序, 序轴 纤细, 长约 1 厘米, 无毛; 萼片 5, 卵形, 长 约 1 毫米, 无毛; 花瓣 5, 较萼 片短; 雄蕊 8 — 12, 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微 被短柔 毛, 位于雄 蕊内侧 ;子房 无毛, 花 柱短, 在 雄花中 雌蕊不 发育, 花梗 纤细, 长 5 — 8 毫米, 无 毛。 翅果幼 时绿色 或淡紫 绿色, 成熟时 棕褐色 或淡黄 褐色, 脉纹 明显; 小坚果 扁平, 长约 1.5 厘米, 宽约 7 毫米, 翅镰 刀状, 连同小 坚果长 6 — 7 厘米, 宽约 2 厘米, 有 时仅一 翅发育 良好, 张开成 锐角或 直角。 花期 6 月, 果期 10 月。 产云南 南部, 生 于海拔 800 — 1 500 米 的阔叶 林中; 广东 南部、 海南、 广 西南部 亦有。 分布 于越南 北部。 S3. 毛叶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Acer stachyophyllum Hiern in Hook. f. (1875); Pax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81). Acer tetramerum var. elobulatum Rehd. in Sarg. (1911); A. tetramerum var. ■elobulatum f . longer acemo sum Rehd. in Sarg. (1911); A. tetramerum var. tiliifolium Rehd. in Sarg. (1911); A. tetramerum var. elobulatum f . mapienense Fang ( 1932); A. tetramerum var. elobulatum f . viridicarpum Fang ( 1932). 53a. 毛叶槭 (原 变种) 图版 84, 1—2 var. stacbyophylluni 落叶 乔木, 高 8 — 10( — 12) 米; 树 皮深灰 色或淡 褐色, 平滑; 小枝淡 绿色, 纤细, 无毛。 叶纸质 ,卵形 ,长 9—11 厘米, 宽 4.5— 6(— 7) 厘米, 基部 钝圆, 先端 尾状, 尖尾长 2—2.5 厘 米, 边缘具 重锯齿 ,叶面 绿色, 背 面密被 淡黄色 绒毛, 一级脉 3 — 5 条, 二级脉 8 — 9 对, 常达 于叶的 边缘, 在 叶面稍 下凹, 在背面 明显; 叶柄淡 紫色, 长 6 — 7 厘米, 除近顶 端微被 短柔毛 外其 余部分 无毛。 花 的特征 未详。 总状 果序, 长 7 — 8( — 18) 厘米, 无毛。 有时基 部有分 枝; 果梗 纤细, 长 2.5 — 3 厘米。 翅果 幼时淡 绿色, 后变 黄色, 无毛, 小坚果 球形, 长约 8 毫 米, 脊纹 明显, 翅镰 刀状, 连同小 坚果长 3 — 4.5( — 5) 厘米, 张开成 直角或 锐角。 果期 10 月 • - 产丽江 、维西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2 500 — )2 800-3 6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 于四川 和西藏 南部、 东 南部。 锡金、 不丹 亦有。 S3b. 五脉 毛叶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entaneurum (Fang et W. K. Hu) Fang (1979), (1981)*. Acer muliense Fang et W. K. Hu (1966); A. muliense var. pentaneurum Fang ct W. K. Hu (1966). 叶 较小, 长 圆状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6 — 8 厘米, 宽 3 — 4 厘米, 背 面被灰 色或淡 黄色绒 毛, 基出脉 3 — 5 条, 花序 较短, 雄花 的总状 花序长 1 一 1.5 厘米, 雌花 的总状 花序长 1—1 厘米, 花 梗长仅 1 一 1.5 厘米, 翅果 较小, 长 3 — 3.2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果期 9 月。 
244  云南 植物志  膨  图版 84 - 2 . 毛叶槭 Acer stachyophyllum Hiern, 1. 果枝, 2 . 叶背 (放大 示毛被 ); 3— 4 . 苹婆搣 Acer sterculiacei Wall., 3. 果枝, 4. 叶背 (放大 示毛被 )。 (吴锡 麟绘) 
搣树科  245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 800-3 200 米的疏 林中; 四川 西南部 亦有。 54. 四蕊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鸭掌木 (德钦 ), 红色槭 (经济 植物手 册), 红色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Acer tetramernm Pax in Hook. (1889)* et in Engl. (1902); Fang (1939). (1981)*. Acer tetramerum var. lobulatum Rehd. ex Veitch ( 1904), in Fedde ( 1905) et in Sarg. (1907). 54a. 四蕊槭 (原 变种) var. tetramerum 落叶 乔木, 高 5 — 12 米, 稀达 15 米; 树 皮灰褐 色或深 褐色, 平滑; 小枝 纤细, 无毛, 无皮 孔, 紫 色或紫 绿色; 冬芽卵 圆形, 鳞片淡 紫色, 卵形, 外面 无毛, 边缘微 被纤毛 。叶 纸质, 卵形 或长 卵形, 长 6 — 8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基 部钝圆 或近于 截形,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具 尖尾, 边 缘有大 小不等 的锐尖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嫩 时被稀 疏的短 柔毛, 渐 老毛均 脱落, 背面 淡 绿色, 幼 时微被 灰色短 柔毛, 脉上 较密, 渐 老时毛 脱落, 除脉腋 被白色 丛毛外 其余部 分无毛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微突起 ,侧脉 4 一 6 对; 叶柄长 2.5 — 5 厘米, 纤细, 幼时微 被柔毛 ,渐老 则无毛 。花 单性, 黄绿色 ,雌雄 异株, 成无毛 而纤细 的总状 花序; 雄花的 总状花 序很短 ,几无 总花梗 ,由 无叶的 小枝旁 生出, 具 3 — 5 花,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雌 花的总 状花序 长 4 一 5 厘米, 生于具 2 叶的 短枝的 顶端, 有 5 — 8 花; 萼片 4, 长圆状 卵形, 长 3 毫米, 先端 钝; 花瓣 4, 长 圆状椭 圆形, 与萼片 等长; 雄花中 有雄蕊 4 ( 稀 5 — 6), 较 花瓣长 1/3 — 1/2, 常伸出 花外, 花丝 纤细, 花药 黄色, 阔椭 圆形; 花盘位 于雄蕊 的内侧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 柱长约 1.5 毫米, 无毛, 柱头 反卷。 翅果常 5 — 10 枚组 成下垂 的总状 果序; 小 坚果长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脉纹 显著; 翅长 圆形, 宽 1 一 1.2 厘米, 基部 较狭, 连同小 坚果长 3 — 3.5 厘米, 张 开成直 角至近 直立。 花期 4 月 下旬至 5 月, 果期 9 月。 产维西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 700-3 300 米 的云杉 林中;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南 部、 湖北 西部、 四川 和西藏 南部。 云南新 记录。 54b. 桦叶 四蕊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betulifolium (Maxim.) Rehd. in Sarg. (1911). Fang (1939), (1981). Acer betulifolium Maxim. (XI. 1889); Pax in Engl. (1902); A. tetramerum var. betulifolium f. latialatum Rehd. in Sarg. (1911).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处在于 叶菱形 或长圆 状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基部 阔楔 形或近 圆形, 微裂或 不裂, 边缘具 粗齿, 背面 无毛; 总状 果序长 10 — 13( — 18) 厘米, 果 梗长 1.5 — 2.5 厘米, 翅宽 1.3 — 1.6 厘米, 连同小 坚果长 3— 4 厘米, 张开成 钝角。 产中甸 、德钦 、丽江 ,生 于海拔 2 600-3 300 米的疏 林中; 分布于 河南、 陕西、 甘肃、 四 川。 ' 55. 勐海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步曾槭 (植物 分类学 报), 胡槭 (西 双版 纳植物 名录) Acer huianum Fang et Hsieh (1966); Fang (1981)*. Acer jranchetii^ var. malus Hu ( 1937). 
246  云南 植物志  落叶 乔木, 高 15 — 23 米; 树皮 褐色; 小枝 粗壮, 褐色, 幼枝 疏被微 柔毛, 老枝 无毛; 冬芽 圆 锥形, 鳞片外 侧被短 柔毛。 叶革质 ,轮廓 近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宽 12 — 15 厘米, 基部 浅 心形, 3 裂,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先端 渐尖, 中裂 片较侧 裂片长 3 倍, 裂片 边缘浅 波状;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腋 疏被短 柔毛, 其余部 分无毛 ;主脉 3 条, 与 15 — 17 对侧脉 均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8 — 12 厘米, 无毛。 花 未见。 总状 果序长 10 — 16 厘米, 序轴 粗壮, 疏被短 柔毛; 小坚 果近于 球形, 脉纹 显著; 翅绿色 ,干后 淡黄色 ,长镰 刀形, 连同小 坚果长 8 一 8.5 厘米, 宽 2 — 2.2 厘米, 张开近 直立。 果期 9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1 780 — 1 800 米 的山坡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本种近 西藏南 部产的 巨果槭 (A. thomsonii Miq.), 但后 者叶边 缘具钝 锯齿, 翅张幵 成锐角 ,易于 区别。 56. 苹婆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4, 3 — 4 Acer sterculiaceum Wall. (1830); E. Murr. (1969) in nota; Fang (1981)*. Acer villosum auct. non J. et K. Presl.: Wall. (1830) Hiern in Hook. f. (1875); Pax in Engl. (1902); A. villosum f . sterculiaceum (Wall.) Schwer. in Beissner et al. (1903); A' villosum f . euvillosum Schwer in Beissner et al. (1903). 落叶 乔木, 高 10 — 20 米; 树皮灰 白色、 深灰 色或灰 褐色; 小枝近 圆柱形 ,淡 紫色,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淡褐色 ,鳞片 钝尖, 边缘具 纤毛。 叶薄 革质, 基部 心形, 径约 15 — 20 厘米, 常 5 裂, 稀 7 裂, 裂片 卵形, 先端 钝尖, 边缘具 稀疏的 粗锯齿 ,裂片 间的凹 缺钝, 幼时两 面均被 绒毛, 长大 后叶面 无毛, 暗绿色 ,背面 淡绿色 ,被疏 生的绒 毛或长 柔毛, 稀近 无毛, 基出脉 5 条,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10 — 11 对, 在背面 明显, 网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 淡绿色 或淡紫 绿色, 长 5 — 7 厘米, 无毛。 总状 花序, 出生于 无叶的 小枝旁 ,长约 8 厘米, 基部 有时分 枝, 常下垂 ,被长 柔毛;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萼片 5, 淡绿色 ,椭 圆形; 花瓣 5, 线状长 卵形, 边 缘具 纤毛, 与 萼片近 等长; 雄蕊 5 — 8, 长于 花瓣而 伸出于 其外。 翅果幼 时淡紫 绿色, 有长 柔毛, 后变淡 黄色; 小坚果 突起, 连 同翅长 5 — 6 厘米, 张 开近于 直立。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9 月。 产维西 ,生 于海拔 2 900-3 300 米的 林中; 四川 (越西 ) 和西 藏南部 亦有。 尼 泊尔、 巴 基斯 坦和印 度北部 亦有。 云南和 四川新 记录。 57. 房县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山 枫香树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富氏搣 (经 济植物 手册) Acer franc he tii Pax in Hook. (1889), "francheti" et in Engl. ( 1902); Fang ( 1939), (1945)*, (1981)*. Acer %choenermar\iae Pax in Engl. (1902)*; Rehd. in Sarg. (1905); A. schoe- nermar\iae var. oxycolpum Hand. -Mazz (1920); A. jranchetii var. schoenermar^iae (Pax)Fang et Chow( 1966); A. sterculiaceum subsp. franchetti^Pax^) E. Murr. (1969).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 20) 米; 小枝圆 柱形, 粗壮, 幼 枝紫褐 色或紫 绿色, 被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老枝深 褐色, 无毛; 冬芽卵 圆形, 鱗片 多数, 紫 褐色, 覆瓦状 排列, 边缘具 缘毛。 叶纸质 ,长 9 一 15( — 20) 厘米, 宽 10 — 16( — 23) 厘米, 基部心 形或近 心形, 通常 3 裂, 稀 5 裂, 边 缘具疏 锯齿, 中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侧裂片 较小, 先 端^, 向前 直伸; 叶面 
槭树科  247  深绿色 ,背面 淡绿色 ,幼时 两面都 有很稀 疏的短 柔毛, 背 面脉上 尤多。 老时几 不脱落 ;主脉 5 条, 稀 3 条, 连同 侧脉均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叶柄长 3 — 9 厘米, 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 或圆锥 状总状 花序, 自小枝 旁无叶 处生出 ,被长 柔毛; 花黄 绿色, 单性, 雌雄 异株; 萼片 5, 长圆状 卵形, 长约 4.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有缘毛 ;花瓣 5, 与萼片 等长; 花盘 无毛; 雄蕊 8(-10), 长约 6 毫米, 在雌 花中不 发育, 花丝 无毛; 雌 花的子 房被疏 柔毛; 花梗长 1 一 2 厘 米, 有短 柔毛。 小坚 果特别 突起, 直径 8 — 10 毫米, 褐色, 幼时被 淡黄色 疏柔毛 ;翅镰 刀形, 连同小 坚果长 4 一 4.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张开成 锐角, 稀近于 直立。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9月 产东北 部和西 北部以 及南部 (蒙自 ), 以西北 部比较 普遍, 生 于海拔 1 000 — 2 500 (-3 500) 米的混 交林中 ;河南 西部、 陕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四川 东部至 西部、 湖南西 北部以 及贵 州均有 分布。 58. 贡山槭 (植物 分类 学报: i Acer kungshanense Fang et C. Y. Chang (1966); Fang (1981)*. 58a. 贡山槭 (原 变种) var. kungshanense 落叶 乔木, 高 10 — 15( — 20) 米; 树皮 灰色, 纵裂; 小枝圆 柱形, 粗壮, 具 纵棱。 有淡黄 褐色 皮孔, 幼枝紫 褐色, 老枝深 紫褐色 ;冬 芽卵状 锥形, 长 1 一 1.2 厘米, 紫 褐色, 鳞片 多数, 背面上 部有黄 色柔毛 ,边缘 具缘毛 。叶 革质, 长 10 — 15( — 25) 厘米, 宽 11 一 15( — 25) 厘米, 基部 心形, 中 部以上 3 裂, 裂片 卵形, 先端 急尖, 向侧面 伸展, 边缘具 稀疏的 圆齿或 波状, 裂 片间的 凹缺成 钝角, 叶面深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脉上 较多, 背面淡 绿色, 有 密而宿 存的淡 黄色短 柔毛, 主脉 3 条,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隆起, 侧脉 2 — 2 5 对, 连 同网脉 在叶面 可见,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7 — 9( 一 12)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腹面 有沟。 花 的特征 未详。 果 序圆锥 状, 长 6 — 11 厘米, 被短 柔毛; 小坚果 突起, 近球形 ,直径 7 — 10 毫米, 具 淡黄色 的疏短 柔毛, 翅镰状 ,宽 1.5 — 1.9 厘米, 连同小 坚果长 4 一 5.1 厘米, 黄 褐色, 张开近 直立。 果期 9 月。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 500-3 3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58b. 尖裂 贡山槭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acuminatilobum (Fang et Chow) Fang (1979), (1981). Acer franchetii var. acuminatilobum Fang et Chow ( 1966).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不同 处在于 叶两面 有毛, 长 大后变 无毛; 翅果长 4 一 4.5 厘米, 张开成 钝角或 锐角。 产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2 500-3 200 米的疏 林中, 习见。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59. 建始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85 三叶槭 (中国 植物图 谱), 亨利搣 (经济 植物手 册), 亨 利槭树 (科学 ), 亨氏槭 (华 北经济 植物忐 ) Acer henryi Pax in Hook. (1889)*, et in Engl. ( 1902); Fang (1939), (1981)*; 图鉴 (1972)*. Acer sutchuenense auct. non Franch.; Veitch ( 1904)*; Crula henryi (Pax) Nieuwl. (1910); A. cissi folium subsp. henryi (Pax) E. Murr. (1966). 
248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85 建始戚 Acer henryi Pax, 1. 果枝, 2 . 花枝 (部分 ), 3. 雄花, (李锡 據衾) 
山 茱萸科  249  落叶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皮浅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幼枝紫 绿色, 具短 柔毛, 老 枝浅褐 色, 无毛; 冬芽 细小, 锥形, 鳞片 2 , 卵形, 褐色, 镊合状 排列。 3 小 叶掌状 复叶, 纸质; 小叶 长圆 状楠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下部 全缘, 上部具 3 — 5 个疏 锯齿, 幼 时两面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在背面 沿脉被 密毛, 渐 老则脱 落, 主脉和 11 一 13 对侧 脉均在 背面较 在叶面 显著, 顶 生小叶 的小叶 柄长约 1 厘米, 侧生小 叶的小 叶柄长 3 — 5 毫米, 均被短 柔毛。 穗状 花序, 下垂, 长 7 — 10 厘米, 被短 柔毛, 常从 2 — 3 年生 无叶的 小枝旁 生出; 花淡 绿色, 单性, 雄花 与雌花 异株; 萼片 5, 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约 1 毫米; 花瓣 5, 短 小或不 发育; 雄花中 有雄蕊 4 一 6, 通常 5, 长约 2 毫米; 花盘微 发育; 雌花 的子房 无毛, 花柱短 ,柱头 反卷。 小坚果 突起, 长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脉纹 显著, 翅幼时 淡紫色 ,成 熟后黄 褐色, 连同小 坚果长 2 — 2.5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张开 成锐角 或近 直立; 果 梗长约 2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9 月。 产广南 ,生 于海拔 1 550 — 1 880 米 的岩石 山上; 分布于 河南、 山西 南部、 陕西、 甘肃、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湖南、 四川和 贵州。 云南新 记录。 209. 山 某英科 Cornaceae nom. conserv. 常绿 或落叶 乔木、 灌木, 罕为 多年生 草本。 单叶, 通常 对生, 偶有 互生, 全 缘或有 锯齿; 托叶通 常不存 在或有 时呈纤 毛状。 花小, 两性 或单性 (雌雄 异株或 同株) 或杂性 异株, 辐射 对称, 组成总 状花序 、聚伞 状伞房 花序、 圆锥 花序、 伞 形花序 或头状 花序, 顶 生或生 于叶的 表面; 萼管 与子房 合生, 顶端具 3 — 5 齿状 裂片; 花瓣 4 一 5, 通常 镊合状 排列, 有时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与花瓣 互生且 同数, 着生 于花盘 基部, 具花丝 ,花药 2 室, 纵裂; 子房 下位, 1 一 4 室, 每室具 1 枚下垂 的倒生 胚珠。 果为 核果或 浆果状 核果, 核 骨质; 种子 1 一 2, 种 皮膜质 或薄 革质, 胚小, 胚乳 丰富, 肉质, 具 1 层 珠被。 约有 14 属, 近 130 种, 主要分 布在热 带高山 至温带 地区。 我国有 7 属, 60 余种; 云南 有 6 属 4 1 种, 1 亚种, 7 变种。  分属 检索表 1(8) 花两性 ;叶 全缘, 通常 常绿; 果为 核果。 2(3; 花序圆 锥伏; 子房 1 室, 仅有 1 胚珠。 • • 1. 单室 茱萸属 MastixUt 3(2) 花序 不为圆 锥状; 子房 2 室, 每室 1 胚珠。 4(5) 聚伞 花序, 花外无 总苞; 核果 近球形 2. 抹木厲 CorniM 5(4) 伞形花 序或头 状花序 ,外被 总苞; 核 果椭圆 形或长 圆形。 6(7) 伞形 花序, 具淡 黄色小 总苞, 苞片长 8 毫米, 花后 脱落; 花黄色 ;核 果长楠 圆形, 不连合 3, 山 茱英厲 Macrocarpium 7(6) 头伏 花序, 具 白色大 总苞; 苞片长 3 — 4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宿存; 核果长 圆形, 紧 密连合 成球形 肉质聚 花果。 4. 四 照花属 Dendrobenthamia 8CD 花单性 ,稀为 杂性; 叶缘 有齿; 果为 浆果状 核果。 9 (10) 叶 对生, 常绿;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子房 1 室; 果含 1 颗 种子。 S. 挑叶 珊瑚厲 AhcuIm 
250  云南 植物志  10(9) 叶 互生, 落叶; 多花组 成聚伞 花序, 大多着 生于叶 的表面 ;子房 3—5 室; 果含 1—5 颗种子 ••• 6. 青 莱叶属 Helwingi* 1. 单室 茱萸属 Mastixia Blume 常绿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叶 对生或 互生, 革质, 长椭 圆形或 卵形, 全缘。 花小, 两性, 多花 组成顶 生圆锥 花序, 无花梗 或具短 花梗, 基部有 2 枚小 苞片。 萼 管近钟 形或陀 螺状, 萼簷 膨大, 4-5 裂; 花瓣 4 一 5, 薄革质 ,卵 圆形, 镊合状 排列, 顶端 内折; 雄蕊 4 一 5, 与花 瓣互生 ,花 丝短而 扁平, 花药椭 圆形; 花盘 肉质, 光滑, 边缘具 4 一 5 棱角; 花柱短 而粗壮 ,柱 头小, 罕 2 裂; 子房 1 室, 具 1 颗 悬垂的 胚珠。 核 果长椭 圆形或 卵形, 顶端 冠以宿 存的花 萼; 种子 坚硬, 种皮 膜质; 胚乳 丰富, 胚小, 子叶 叶状, 胚根圆 柱形。 • 约 25 种, 分布于 印度、 斯里 兰卡、 中南 半岛及 我国。 我国有 3 种, 分布于 华南、 西南地 区; 云南有 2 种。 本属按 Van Tieghem 的 主张应 独立成 Mastixiaceae, 目前已 有人同 意这一 主张。 分种 检索表 1(2) 叶纸质 ,顶端 圆形, 具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花 5 数; 果卵 画形, 长达 2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1« 单 室某英 M, ehinensis 2 C 1 ; 叶薄 革质, 顶端尾 状渐尖 ,基部 圆形, 偏斜; 花 4 数; 果长 圆形, 长 1.5 — 1.7 厘米, 直径 7 — 8 亳 米 2. 长尾单 室茱萸 M. caudatilimba 1. 单 室茱萸 (云 南种 子植物 名录) 图版 86,1 — 3 Mastixia chinensis Merr. ( 1937). 大 乔木, 高达 30 米; 树皮灰 褐色; 小枝圆 柱形, 棕 红色, 具 纵肋纹 和稀疏 粗毛。 叶对 生, 纸质, 长圆形 、橢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端 圆形, 具短 尖头, 长约 1 厘米, 基部 楔形, 全缘, 两面 无毛, 干时橄 榄绿色 ,侧脉 7 — 8 对, 纤细, 弯拱上 升, 背面 突起, 网脉不 显著; 叶柄长 1.5 — 2 厘米, 无毛。 圆锥花 序顶生 ,长达 10 厘米, 总花 梗被 疏毛; 苞片被 紧贴短 柔毛, 有时逐 渐脱落 ;花无 柄或具 短柄, 小 苞片三 角形, 被柔毛 ;花 萼陀 螺状, 长约 2.5 毫米, 密 被紧贴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微 肉质, 长约 1 毫米。 核果 椭圆形 或长椭 圆形, 蓝紫色 ,长 2 — 2.5 厘米, 直径 1.2 — 1.5 厘米,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 思茅、 屏边、 西畴, 生 于海拔 1 400 — 1 600 米的 阴湿箐 沟常绿 林内。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 长尾单 室茱萸 (四 川大学 学报) 南糯木 (云南 ) Mastixia caudatilimba C. Y. Wu ex T. P. Soong (1982). 乔木, 高达 25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黑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对生 ,薄 革质, 长圆状 橢圆形 至长 圆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5^5.5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长 2 — 3 厘米, 基 部钝尖 或近圆 
图版 86 1 一 3. 单 室茱萸 Mastixia chinensis Merr., 1. 花枝, 2. 花蕾 (放大 ), 3. 果 (放大 ); 4一9. 山茱萸 Macrocarpium ehinensis (Wanger.) Hutch., 4. 花枝, 5. 果枝, 6. 花 (放大 ), 7. 去花 瓣的花 (放大 ), 8. 幼果 (放大 ) 9. 叶 背部分 (放大 示毛被 )。 (肖 溶绘) 
252  云南 植物志  形, 偏斜, 全缘, 两面 无毛, 干时橄 榄绿色 ,或变 黑色, 侧脉 8 — 9 对, 弯拱 上升, 两面 扁平, 网 脉 显著; 叶柄长 2 — 2.5 厘米, 被糠秕 状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5 — 6 厘米, 花疏, 总 花梗和 苞 片疏被 柔毛; 花小, 无梗或 具短梗 ,密被 柔毛; 小苞 片长三 角形, 顶端长 渐尖, 密被 柔毛。 核果长 圆形, 长达 2 厘米, 直径约 8 毫米, 无毛,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和 花柱。 果期 11 月。 产勐海 (南糯 山), 生 于海拔 1 400 — 1 600 米 的山谷 湿润疏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勐海 南 糯山。 2. 株木属 Cornus L.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常绿或 落叶。 叶对生 ,稀 互生, 纸质、 革质, 卵形 、 椭圆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全缘, 背 面通常 有平贴 柔伏毛 或卷曲 柔毛。 花序为 伞房状 或圆锥 状聚伞 花序, 顶生, 无 花 瓣状总 苞片; 花萼小 ,顶端 4 齿裂, 裂片三 角形; 花瓣 4, 白色, 卵形、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镊 合状 排列; 雄蕊 4, 着生 于花盘 外侧, 花丝 线形; 花药长 圆形, 丁字 着生, 2 室, 花盘 垫状; 子 房 下位, 2 室; 花柱圆 柱形或 棒状, 柱头 头状或 盘状。 核果球 形或近 卵形; 核骨质 ,有 2 颗 种子。 约有 40 余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我国有 30 余种, 产南北 各省区 ,以 西南地 区种类 最多; 云南有 13 种, 1 亚种, 2 变种。 本 属某些 种类为 重要的 油料植 物和庭 园观赏 植物。 属 名与山 茱萸属 Macrocarpium (Spach.) Nakai 之间的 纠葛, 详见 该属。 分种 检索表  1(2) 叶互生 ;果核 顶端具 1 明 显小孔 1. 灯台树 C. controversa 2(1) 叶 对生; 果核顶 端没有 小孔。 3 (20) 花柱圆 柱形, 不为 棒状。 4(5) 叶 革质, 长椭圆 形或披 针形; 柱 头小, 近 头形; 核果楠 圆形, 长 5—7 毫米, 直径 4 一 6 毫米 2. 长囫 叶铼木 C. oblonga 5(4) 叶 纸质, 楠圆形 或卵形 ;柱头 多少成 盘状; 核果 球形。  6(7) 花柄 较短, 长不过 1 毫米; 雄蕊与 花瓣近 等长; 叶背被 卷曲毛 并被细 小乳突 3. 卷 毛铼木 C. ulotricha 7(6) 花柄 较长, 达 3 — 10 毫米, 纤细。 雄 蕊长于 花瓣或 等长。  8 (13) 叶背 粗糙, 密 被紧贴 丛毛与 苍白色 乳突。 9 (10; 老枝紫 红色; 叶侧脉 5 — 6 对 4. 高 山楝木 C. hemsleyi 10C 9 ) 老枝黑 褐色; 叶侧脉 5— 9 对。 11(12) 叶侧脉 7 — 9 对; 叶 背具有 明显黑 色条纹 S. 乳 突铼木 C.papileowt 12(11) 叶侧脉 5 — 7 对, 叶背 无黑色 条纹。 6. 凉 山铼木 C. alsophila 13( 8 ) 叶背微 粗糙, 被 舒展卷 毛或微 被长柔 毛或短 柔毛。 14(17; 雄蕊与 花瓣近 等长或 略短于 花瓣。 15(16) 雄蕊 与花瓣 等长; 叶背 被舒展 卷毛或 长柔毛 7. 康定棟 木<:_ .chindleri 
山茱萸 科  253  16(15; 雄蕊短 于花瓣 ;叶 背被短 柔毛, 沿叶脉 的为淡 黄色。 8 . 黄 毛铼木 C. xanthotricha 17(14) 雄蕊长 于花瓣 1/3 — 1/2。 18(19; 叶基部 近圆形 ,叶背 密被卷 曲毛, 子房被 苍白色 柔毛。 9 . 黑凉子 C. poliophylla 19(18) 叶基 部略呈 心形, 叶背被 紧贴纤 细绢毛 ;子 房被长 柔毛。 10. 德 钦铼木 <:• monbeigii 20(3) 花 柱顶端 弯曲, 粗壮, 显著成 棒伏。 21(24) 花萼明 显高于 花盘。 22(23) 叶脉 6—8 对; 叶背 有白色 乳突。 11. 楝木 C . macrophylla 23(22) 叶脉 2 — 3 对; 叶背无 乳突。 12. 小株木 C. paucinervi. 24(21) 花萼 细小, 等高于 花盘。 13. 毛楝 C. waiter i 1. 灯台树 (图鉴 ) 图版 87, 9 一 13  瑞木 (经济 植物手 册), 六角树 (四川 ), 伞把树 、猫 猫头、 铁青树 (云南 ) Cornus controversa Herasl. ex Prain in Curtis ( 1909), in textu, nom. nud., (1909), descr.; Schneid. (1909); Wanger. in Engl. (1910); Pamp. (1910); Stapf in Curtis (1912)*; Rehd. in Sarg. (1916); Rehd. et Wils. (1927); Merr. et Chun (1930); Chien (1931); Hand. -Mazz. (1933); Hara (1936), (1954), (1971); H. L. Li (1948);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longipetiolata Hayata (1914); Bothrocarpum controversumCHemsl.^ Po- jark. (1950)*; Swida controversa (Hemsl.) Sojak (1960); Moldenke (1968). 落叶 乔木, 高 6 — 15 米, 稀更高 ;树皮 暗灰色 或带黄 灰色, 无毛; 小枝紫 红色, 疏 被短柔 毛, 具有 椭圆形 皮孔。 叶互生 ,纸质 ,阔卵 形或阔 椭圆状 卵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3.5 — 9 厘 米, 顶端 突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全缘, 叶面黄 绿色, 近于 无毛, 背面淡 灰绿色 ,密被 淡白短 柔毛, 侧脉 6 — 7 对, 弯拱 上升, 近边缘 网结, 网脉 横出; 叶柄圆 柱形, 细弱, 长 2 — 6 厘米, 光 滑或被 极疏小 柔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达 15 厘米, 微 被平贴 柔毛; 总花 梗长达 4.5 厘米; 花小, 白色, 直径约 8 毫米; 花 萼裂片 4, 三 角状, 高于 花盘, 外 侧被短 柔毛; 花瓣 4, 长圆状 披针形 ,顶端 钝尖, 背部疏 被平贴 柔毛; 雄蕊 4, 着生 于花盘 外侧, 与花瓣 互生, 长 4-5 毫米, 花丝 线形, 无毛, 花药椭 圆形, 2 室; 花盘 垫状, 无毛; 花柱圆 柱形, 长 2 — 3 毫米, 无毛, 柱头小 ;子房 下位, 密被 灰白色 贴生短 柔毛。 核果 球形, 直径 6—7 毫米, 紫红 色至蓝 黑色; 核 骨质, 顶端具 1 个 近方形 小孔。 花期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镇雄 、威信 、盐津 、富宁 、西畴 、金平 、麻 栗坡、 景东、 维西、 剑川、 漾濞、 龙陵、 贡山、 中 甸、 丽江, 生 于海拔 800 — 2 800 米 的杂木 林中; 辽宁、 华北、 华东、 西南 亦有。 尼 泊尔、 不 丹、 印度、 朝鲜、 日 本均有 分布。 叶可 人药, 有消肿 止痛之 功能; 种子可 搾油、 供 制皂或 作润滑 油用。 2. 长圆 叶株木 图版 87, 1—8 黑皮楠 、臭 条子、 水泡 叶树、 粉帕树 (云南 ) - Cornus oblonga Wall, in Roxb. (1820), (1828); D. Don (1825); DC. (1830); Brandis (187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Hemsl. (1909);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in Sarg. (1916), (1934); Uvl. (1916); Hand. -Mazz. (1933), (1936); H. L. Li (1948), p. p., quoad specim. cit. T. T. Yu 20556 Kiu-Kiang excl.; Tard. -Blot in Aubr. (1968); Hara (1971);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254  南  物  图版 87 . —8. 长圆 叶涞木 Cornus oblongs Wall., 1. 果枝, 2. 花枝, 3. 花, 4 . 花瓣, 5. 维蕊, 6. 叶 背部分 (放大 ^ '毛被 ), . 果实, 8. 雌蕊; 9 一 13. 灯台树 Cornus controversa Hemsl., 9. 花枝, 10. 果实, 11 . 叶 背部分 (放大 示毛, ), 花,, 13. 雌 14 — 17. 乳 突株木 Cornus papillosa Fang et W. K. Hu, 14. 果枝, 15. 叶 背部分 (放 大示毛 被), 16. 毛, 17. 果实。 (张宝 福绘) 
山 茱萸科  255  Cornus paniculata Buch. -Ham. ex D. Don (1 825), pro syn.; Ardisia discolor L6vl. (1912), (1914); Swida oblonga (Wall.) Sojak (1960).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6 米; 树皮灰 褐色, 无毛; 小枝黑 灰色,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后 渐变 光滑, 具 有稀疏 皮孔及 半月形 叶痕。 叶对生 ,革质 ,长圆 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橢 圆形, 长 7-14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微 反卷, 表面深 绿色, 无毛, 有 光泽, 背面粉 白色, 疏被淡 灰色平 贴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面 微凹, 背面微 突起; 叶柄长 6-25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 5 — 7 厘米, 直径 6 — 8 厘米, 被平 贴短柔 毛; 花小, 白色, 直径约 8 毫米; 萼小, 4 齿裂, 裂片 三角形 卵状, 背部疏 被平贴 短柔毛 ,髙于 或等高 于花盘 ,花瓣 4, 长圆形 ,长约 4 毫米; 雄蕊 4, 长于 花瓣; 花丝 线形, 长约 5 毫米, 无 毛; 花药 2 室, 紫黄色 ;花盘 垫状, 微裂, 光滑; 子房 下位; 花柱圆 柱形, 近于 无毛, 长约 3 毫 米, 柱头小 ,近于 头状。 核果椭 圆形或 近球形 ,长约 5 — 7 毫米, 直径 4 一 6 毫米, 黑色。 花 期 6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5 月。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1 000 — 3 400 米的 山坡、 杂木 林中; 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西藏 亦有。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巴基 斯坦、 缅 甸亦有 分布。 韧皮 部含芳 香油; 树皮 可提取 单宁; 果 实可搾 油并可 代枣皮 (山 茱萸) 人药。 2a. 毛 叶株木 (变种 )( 四川植 物志) var. griffithii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oblonga Wall. f. pilosula Li (1944). 与 原种的 区别为 叶狭长 圆形, 叶背面 密生长 柔毛。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8 50-2 400 米的 山坡、 路 旁杂木 林中; 湖北、 贵州、 四川 亦有。 不 丹、 印 度均有 分布。 2b. 无 毛长圆 叶株木 (变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var. glabrescens Fang et W.K. Hu (1980). 与原 种的区 别在叶 较小, 两面 无毛。 产 嵩明、 禄劝、 易门、 德钦, 生 于海拔 1 500 — 3 400 米的 疏林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独 龙江。 3. 卷 毛株木 (四 川植 物志) 西蜀 四照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ornus ulotricha Schneid. et Wanger. (1909) et in Engl. (1910); Hemsl. (1909); Schneid. (1909); Rehd. in Sarg. (1916); 四川 植物志 (1981)*. Swida ulotricha (Schneid. et Wanger.) Sojak (1 960); Cornus alpina Fang et W. K. Hu (1980), p. p., quaod cit. T. T. Yu 23136, K. M. Feng 8753, syn. nov. 乔木, 高达 15 米; 当 年枝红 褐色, 疏被 贴生短 柔毛, 老枝黄 褐色, 无毛, 具环形 叶痕。 叶对生 ,纸质 ,阔卵 形至阔 橢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5 — 8 厘米, 顶端 突尖, 基部 圆形, 略不对 称, 边缘微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散生 平贴短 柔毛, 背面灰 绿色, 被白色 短柔毛 及淡黄 色卷曲 毛, 沿叶脉 尤密并 有乳突 ;侧脉 6 — 7 对, 弯拱 上升, 至边缘 网结, 小脉 横出; 叶柄圆 柱形, 细 弱, 长达 2.5 厘米, 光滑。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达 9 厘米, 直径 8 — I 2 厘米, 疏被 平贴而 微曲短 柔毛; 总 花梗圆 柱形, 疏 被短柔 毛或近 光滑; 花小, 白色, 直径 6 — 8 毫米; 花柄短 ,长 
256  云南 植物志  ,不过 1 毫米; 花萼 4 裂, 裂片阔 三角形 ,短于 或等高 于花盘 ,背 部被灰 白色短 柔毛; 花瓣 4, 长圆形 ,顶端 钝尖或 渐尖, 长 4 毫米; 雄蕊 4 , 与花瓣 等长; 花丝 线形,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黄 色; 花盘 垫状, 无毛或 微被短 柔毛; 柱头 多少成 盘状; 子房 下位。 核果近 圆形, 直径约 4 毫 米, 蓝黑色 ,疏 被白色 平贴短 柔毛; 核 骨质, 近圆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月。 产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2 000-2 700 米 的杂木 林中; 陕西 南部、 甘肃、 湖北 西部、 贵 州、 四川西 北部、 西 藏均有 分布。 , 4. 高 山株木 (西 藏植物 名录) 红凉子 (四川 ), 寸杆柴 、晒 晒完啦 (云南 ) Cornus hemsleyi Schneid. et Wanger. (1909) et in Engl. (1910); Schneid. (1909); Rehd. in Sarg. (1916); 四川 植物志 (1981)*. Swida hemsleyi (Schneid. et Wanger.) Sojak (1960).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5 米; 小枝紫 红色, 微呈四 稜形, 疏被 柔毛, 后渐变 光滑并 具有圆 形 皮孔。 叶 对生,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长 6.5 — 12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圆形, 偶有阔 楔形, 微不 对称, 边缘微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疏被 贴生短 柔毛, 背 面灰绿 色, 粗糙, 密被灰 白色贴 生短柔 毛及细 小乳突 ,侧脉 7 — 9 对, 弯拱 上升, 近边缘 网结, 小脉 横出; 叶柄 细长, 1.5— 2.5 厘米, 淡 红色。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直径 5 — 8 厘米, 高达 9 厘米, 被浅 棕色短 柔毛; 花小, 白色, 具柄, 长 3 — 5 毫米, 被毛; 萼小, 4 齿裂, 裂片三 角形, 高于 花盘, 背部被 柔毛, 花瓣 4, 长 圆形, 长 2.5 — 4 毫米, 背部有 贴生短 柔毛, 雄蕊 4, 长 4-6.5 毫米, 伸出 花外; 花丝 线形, 无毛;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浅兰 色至灰 白色, 2 室; 花盘垫 状, 无毛或 略有小 柔毛; 花柱圆 柱形, 长 1.8 — 3 毫米, 近 无毛; 柱头扁 头形。 核果近 圆形, 黑色, 直径约 4 毫米; 果核扁 圆形, 有 明显的 肋纹。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昭通 、巧家 、大关 、镇雄 ,生 于海拔 2 000-2 500 米的溪 边杂木 林中; 山西、 河南、 陕 西、 甘肃、 青海、 湖北、 贵州、 四川、 西 藏均有 分布。 5. 乳 突株木 (四 川植 物志) 图版 87, 14 一 17 Cornus papillosa Fang et W. K. Hu (1981)*. 小乔木 ,高约 5 米; 幼枝圆 柱形, 淡 绿色, 疏被黄 白色短 柔毛; 老枝紫 褐色, 无毛, 具椭 圆形 皮孔。 叶 对生, 纸质, 椭圆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顶端 突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边缘微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背面灰 绿色, 密被 乳突, 侧脉 7 — 9 对, 弯拱 上升, 近 缘网结 ,背面 有明显 的黑色 条纹; 叶柄 细长, 达 2 — 3 厘米。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顶生, 高 6 — 8 厘米, 直径约 7 毫米; 花萼 4 齿裂, 裂片线 状三角 形至三 角形, 等高或 稍高于 花盘, 外被浅 黄色短 柔毛; 花瓣 4,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3 — 4.5 毫米, 背部被 短柔毛 ,雄蕊 4, 长达 5.5 毫米; 花丝 线形, 长约 5 毫米, 白色, 无毛; 花翁淡 黄色, 卵状长 圆形; 花盘 垫状, 无毛; 花 柱圆柱 形, 长约 3.5 毫米, 被 白色疏 柔毛, 上部稍 增厚, 柱头扁 头状, 微 3 — 4 浅裂。 幼果近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花期 6 月。 产云南 ,生 于海拔 3 000 米的 山沟向 阳处; 四川 亦有。 胡文 光先生 (1981) 在 发表本 种的拉 丁文记 载里, 未 具体列 举云南 植物, 只在 中文记 载中提 到云南 有分布 。作者 在整理 该属云 南植物 标本时 ,着力 查找, 但 只见到 1965 年吴征 
ill 茱萸科  257  缢 教授鉴 定的一 个新种 Cornus malonosticta C. Y. Wu, sp. nov. ined. (模式 : 无 地点, 蔡希陶 57123 号), 其所 记载的 形态特 征简介 与本种 的形态 特征简 介完全 一致, 并 属同一 种外, 再未 见到其 他类似 标本。 另外, 作者 认为, 这个 种的主 要形态 特征" 叶 背面具 有黑色 条纹" 可能不 是真正 的形态 特征, 而 是一种 假象, 并且从 其他特 征的连 续变异 看来, 此种似 难成立 ,但 无更多 的标本 检査, 暂 附志于 此 , 存疑 待考。 6. 凉 生梂木 (四 川植 物志) 小林 椋子木 (云南 植物名 录), 云南 四照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Cornns alsophila W. W. Smith (1917); 四川植 物志 (1981)*. Swida alsophila (W. W. Smith) Holub (1967). 落叶小 乔木, 髙 6 — 8 米; 树皮淡 绿色至 褐色, 光滑; 小枝 对生, 圆柱形 ,紫 红色, 具有稀 疏圆形 皮孔。 叶纸质 ,椭圆 形至卵 状橢圆 形或为 阔卵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 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 3 圆形至 阔楔形 ,偶有 心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被散生 白色短 柔毛, 背 面灰 绿色, 密 被乳突 并有稀 疏白色 平贴短 柔毛, 主脉 在叶面 微凹, 背面 突起, 侧咏 细弱, 5 — 7( — 8) 对, 弯拱 上升, 至叶缘 网结, 小脉 横出; 叶柄圆 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红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 4 一 6 厘米, 直径 5 — 9 厘米, 花期 以后近 无毛; 萼 4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等高于 花盘, 背部 被有短 柔毛; 花瓣 4, 白色至 淡黄色 ,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4 一 5 毫米; 雄蕊 4, 与花瓣 等长或 略伸出 花外, 花丝 线形, 白色, 无毛, 长 4 一 4.2 毫 米; 花药 线状长 圆形, 蓝灰色 , 2 室, 丁字 着生; 花盘 垫状, 无毛, 边缘 波状; 花柱圆 柱形, 近 于无毛 ,柱头 头状, 常 2 浅裂; 子房 下位。 核果 圆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紫 红色至 黑色, 有光 泽, 疏被 贴生短 柔毛; 核 骨质, 扁 圆形至 卵形, 具 2 条 不显的 肋纹。 花期 6 — 7 月 , 果期 8—10 月。 产中甸 、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 400—3 300 米 的杂木 林中; 甘肃、 陕西、 青海、 四川、 西 藏均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种子 含油可 制皂; 树 皮与叶 均含单 宁可取 烤胶。 7. 康 定株木 (图鉴 ) 康定 椋子木 (云南 植物名 录), 晒晒子 (维西 ) Cornus schindleri Wanger. in Fedde (1907) et in Engl. (1910); Schneid. (1909);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Swida schindleri (Wanger.) Sojak (1960). 乔木, 高约 6 米; 小枝棕 红色或 紫红色 ,微有 稜角。 叶对生 ,纸 质或亚 革质, 卵 状楠圆 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近浅 波状, 叶面深 绿色, 微被散 生微曲 柔毛, 背面灰 黄色, 被卷曲 长柔毛 ,沿脉 尤密, 浅黄色 ,侧脉 6 — 8 对, 弯拱 上升, 小脉 横出; 叶柄圆 柱形, 长 1 一 2 厘米, 被黄 色卷曲 柔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约 6 — 7 厘米, 宽达 7 厘米, 密被黄 色卷曲 柔毛; 花小, 白色, 直径约 6 毫米; 花萼 4 裂, 裂片 三角形 或披针 形, 短于 花盘, 背部被 短柔毛 ;花瓣 4,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4 毫米, 顶端钝 尖或渐 尖, 背部被 灰白色 贴生短 柔毛; 雄蕊 4, 与花瓣 等长; 花丝 细长,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花盘垫 状, 无毛; 花柱圆 柱形, 疏被贴 生柔毛 ,长 2 — 3 毫米, 柱头 盘状, 微 浅裂。 核果近 圆形, 紫黑 色, 直径约 4 亳米, 疏被 灰白色 柔毛; 核 骨质, 扁 圆形, 直径约 3 毫米, 有肋纹 8 条; 果梗 圆 
258  云南 植物志  柱形, 长 1 一 2 毫米, 被灰白 色及黄 褐色短 柔毛。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德钦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2 200-3 200 米的 河边、 山 谷杂木 林中; 四川西 部亦有 分布。 本 种与灰 叶徕木 (Cornus poliophylla Schneid. et Wanger.) 极近, 但沿叶 脉毛特 密; 雄蕊 与花瓣 等长; 花萼短 于花盘 ,近无 毛为主 要区分 特征。 8. 黄 毛株木 (四 川大学 学报) Cornus xanthotricha Fang et W. K. Hu (1980). 乔木, 高达 7 米。 叶近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1 一 13 厘米, 宽 8 — 10 厘米, 背面无 乳突, 沿 叶脉密 生黄色 短柔毛 ,侧脉 7 — 8 对, 背面 突起, 横生细 脉通常 明显。 花序 大形, 通 常被有 黄色 柔毛, 花 序梗长 3 — 4 厘米, 花白色 ;花瓣 舌状披 针形, 长约 5.2 毫米, 宽 1.7 毫米; 雄蕊 比花 瓣短; 花柱圆 柱形, 长约 4 毫米。 产维西 ,生 于海拔 2 770 米的森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灰 叶梂木 (四 川植 物志) 黑椋子 (图鉴 ), 黑凉子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灰叶 椋子木 (云南 植物名 录), 灯台子 (镇 雄) Cornus Poliophylla Schneid. et Wanger. (1909); Hemsl. (1909); Schneid. (1909);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in Sarg. (1916); 图鉴 (1972)*; 四 川植物 志 (1981)*. Swida poliophylla (Schneid. et Wanger.) Sojak (1960).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3 — 5 米; 树皮浅 褐色; 幼枝紫 红色, 微有 稜角, 密被短 柔毛, 老 枝紫红 色, 微被 霜粉, 无毛, 散生 淡黄色 皮孔。 叶对生 ,纸质 ,卵状 椭圆形 、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6 — 11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突尖, 尖 头长约 1 厘米, 基部 圆形或 偶有阔 楔形, 全 缘或波 状, 微向背 反卷, 叶面深 绿色, 略 粗糙, 疏被卷 曲毛, 背面灰 绿色, 密被 细小乳 突及卷 曲毛, 沿叶脉 较密, 侧 脉通常 (6 — )7 — 8( — 9) 对, 弯拱 上升, 小脉 横出;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红色, 被 淡黄色 柔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 6 — 7 厘米, 直径 4 一 9 厘米, 疏被 黄色短 柔毛; 总花 梗圆 柱形, 长达 5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花白色 ,直径 7 — 8 毫米, 花萼 4 裂, 裂片披 针形, 高于 花盘, 长约 5 毫米, 背部疏 被柔毛 ;花瓣 4, 舌状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背部 有贴生 柔毛; 雄蕊 4, 与花瓣 互生, 伸出 花外, 长约 4一6 毫米; 花丝 细长, 无毛; 花 药长圆 形, 2 室, 浅蓝色 至灰色 ;花盘 垫状, 无毛, 柱头 盘状, 有时微 浅裂; 花梗圆 柱形, 长 1 一 6 毫 米, 密被 浅褐色 柔毛。 核果 圆形, 直径 5 — 6 毫米, 黑色, 微被 贴生短 柔毛; 核 骨质, 近于卵 形, 有脉纹 8 条。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3 月。 产镇雄 、大关 、维西 ,生 于海拔 1 800 — 2 7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河南、 甘肃、 陕西、 湖北、 四 川、 西 藏均有 分布。 10. 德 钦株木 (西 藏植物 名录) 茨开 椋子木 (云 南植物 名录) Cornus monbeigii Hemsl. (1909); Schneid. (1909).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3 — 6 米; 小枝紫 红色, 疏被小 柔毛或 光滑, 具有 椭圆形 皮孔。 叶厚 纸质, 椭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长 7 — 12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顶端钝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略呈 
山 茱萸科  259  心形, 边缘微 波状, 两面被 绢状毛 ,侧脉 5 — 6 对, 叶面 微陷, 背 面突起 V』 、脉 横出, 显著; 叶 柄长 2 — 2.5 厘米, 密被 棕色卷 曲毛。 伞 房花序 大形, 高达 9 厘米, 密被 棕色卷 曲毛; 花黄 白色; 花萼 4 裂, 裂片三 角形, 高于 花盘, 背部被 棕色毛 ;花瓣 4 , 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雄 蕊 4,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柱圆 柱形; 柱头膨 大微呈 盘状。 核果微 红色, 直径 5 — 6 毫米, 近于 无毛。 花期 7 月, 果期 10 月。 产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2 800 — 3 200 米 的杂木 林内。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茨开。 本 种与灰 叶株木 (C. poliophylla Schneid. et Wanger.) 很 近似, 主 要区分 特征为 花序、 花均 较大; 叶基部 心形。 10a. 杨 叶株木 (四 川大学 学报) ssp. popalifolia Fang et W. K. Hu (1980). 与原种 的区别 在于叶 较大,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10 — 13 厘米, 宽 5 — 7 厘米, 基部近 圆形, 顶端急 尖或近 渐尖, 背面淡 白色, 无 乳突, 沿叶 脉密生 黄色短 柔毛, 侧脉 7 — 8 对; 叶柄长 2— 3( — 4) 厘米。 花序长 8 厘米, 具总梗 ;花 瓣窄披 针形, 长 3.8— 4 毫米, 宽 0.7 — 0.9 毫 米; 花柱长 3.5 — 4 毫米。 产维西 ,海拔 3 000 米的 林下; 我国 西藏东 部亦有 分布。 模 式标本 采自察 瓦龙。 11. 株木 (闽书 ) 图版 88, 10-13 椋子木 (救荒 本草) ,毛 梗徕木 (西藏 植物名 录), 凉子 (河南 ), 冬青果 (江西 ), 阿 仔息哈 (哈 尼语 译音) Cornas macrophylla Wall, in Roxb. (1820); D. Don (1825), (1826); DC. (1930); Brandis (187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p. p.; Hemsl. (1888), (1909); Prain in Curtis (1909)*; Wanger. in Engl. (1910); Uvl. (1914); Rehd. in Sarg. (1916); Chun in Hu et Chun (1929); Chien (1931); Hand. -Mazz. (1936); Chen (1937); H. L. Li (1944), (1948);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sanguinea auct. non Linn.: Thunb. (1787); C. brachypoda C. A. Meyer (1845); Harms ex Diels (1900); Wanger. in Engl. (1910); C. thelycrania Lebas (1875); C. crispula Hance (1881); C. corynostylis Koehne (1 896); C. glauca Blume ex Rehd. in Sarg. (1 903), pro syn., C. taiwanensis Kanehira (1917); C. thelycrania Hort. ex Rehd. in Sarg. (1903), pro syn.; C. longipetiolata auct. non Hayata: Ka- nehira (1917); Swida macrophylla (Wall.) Sojak (1960); C. alpina Fang et W. K. Hu (1980), p. p., quoad cit. T. T. Yu 19459 (Typus), K. M. Feng 7530, 4920, syn. nov. 乔木, 高约 20 米; 树皮灰 绿色、 灰褐色 至黑色 ;幼枝 粗壮, 有 稜角, 微被 灰色贴 生短柔 毛, 后渐变 光滑, 呈灰 褐色, 老枝圆 柱形, 具白色 椭圆形 皮孔及 半环状 叶痕。 叶对生 ,纸质 > 阔卵形 、卵状 长圆形 、偶有 椭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突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阔 楔形, 有时略 不对称 ,边缘 微波状 ,叶面 绿色, 稍粗糙 ,初时 被平贴 小柔毛 ,逐 渐变光 滑, 背面灰 绿色, 具乳突 和稀疏 短柔毛 ,沿叶 脉的为 褐色, 侧脉 6 — 8 对, 弯拱 上升, 小脉横 出; 叶 柄长达 6 厘米, 无毛, 基 部略呈 鞘状。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高达 8 厘米, 疏 被短柔 毛; 总花 梗长约 4 厘米; 花白色 ,有 香味, 直径 8 — 10 毫米; 花萼 4 裂, 裂 片阔三 角形, 背部 
260  云南 植物志 
山 茱萸科  261  被毛; 花瓣 4, 长画状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3 — 5 毫米, 背部 有毛; 雄蕊 4 , 与花 瓣等长 或稍长 于 花瓣; 花丝略 粗壮,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花盘 垫状, 无毛; 花柱 棒状, 顶端 弯曲, 长约 2 — 4 毫米, 被小 柔毛, 柱头 扁平, 微 浅裂。 核果近 圆形, 直径 4 — 6 毫米, 成熟时 黑色, 近无毛 ;核 骨质, 扁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具 8 条 肋纹。 花期 6 — 9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丽江、 德钦、 贡山、 碧江、 绿春、 西畴, 生 于海拔 900 — 3 600 米的沟 边杂木 林中; 山 西、 河南、 山东 南邰、 陕西、 甘肃、 湖北、 贵州、 四川、 台 湾均有 分布。 阿 富汗、 印度、 尼 泊尔、 巴基 斯坦、 缅甸 及日本 亦产。 小株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8, 5 — 9 水椋子 (云南 植物名 录), 乌金草 (曲靖 ), 穿鱼条 (玉溪 ) Cornas paacinervis Hance (1881); Forb. et Hemsl. (1888), Koehne (1896), (1903); Harms ex Diels in Engl. (1900); Hemsl. (1909); Schneid. (1909); Wanger. in Engl. (1910); Uvl. (1914); Rehd. in Sarg. (1916), (1927); Stapf et Ballard (1927); Chien (1931); Hand. -Mazz. (1933); Rehd. (1934); H. L. Li (1948);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m quinquenervis Franch. (1896); C.amblardi L6vl. (1904), (1914), (1916); Swida paucinervis (Hance) Soj^k (1960). 落叶 灌木, 通 常高达 2 米; 树皮 光滑, 灰黑色 ,具 稜角; 小 枝绿黄 色或褐 灰色, 无毛。 叶 对生, 纸质, 楠圆形 披针状 、披 针形, 稀长圆 状卵形 ,长 3.5 — 5.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顶端 钝尖或 渐尖, 基部 模形, 全缘, 叶面深 绿色, 散生 平贴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平 贴柔毛 ,无 乳突, 侧 脉常为 3 对, 偶有 2 对或 4 对; 叶柄黄 绿色, 长 5 — 8 毫米, 被有短 柔毛。 伞房 状聚伞 花序 顶生, 略小, 被短 柔毛, 高约 3 厘米, 直径约 6 厘米; 总 梗长达 4 厘米; 花小, 白色 至淡黄 色, 直径 9 一 16 毫米; 花萼 4 齿裂, 裂片 披针状 三角形 至尖三 角形, 高于 花盘, 背部 被紧贴 短柔毛 ,花瓣 4, 狭卵 形至披 针形, 长约 6 毫米, 质地 稍厚, 背部有 贴生小 柔毛; 雄蕊 4, 长约 5 毫米; 花丝淡 白色, 无毛, 花药淡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花盘 垫状, 微浅裂 ;花柱 棒状, 长 3.5 毫 米, 近无毛 ,柱 头小, 截形, 具 3( — 4) 小 突起; 花梗淡 绿色, 长 2 — 9 毫米, 被毛。 核果 圆形, 直径约 4 亳米, 成熟时 黑色; 核骨质 ,近 圆形, 具 6 条 不明显 肋纹。 花期 7 月, 果期 9 月。 产 昆明、 嵩明、 安宁、 楚雄、 大理、 泸水、 昭通、 盐津、 砚山, 生 于海拔 520 — 2 400 米的沟 边、 河边石 滩上; 甘肃、 陕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福建、 广西、 贵州、 四 川均有 分布。 模 式标本 采自 盐津。 果实可 搾油, 供工 业用, 叶 可治烫 伤及火 烧伤。 13. 毛株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版 88, 1—4 小六谷 (图鉴 ), 沙凉 (河南 ), 凉子树 、油树 (云南 ) Cornas walteri Wanger in Fedde (1908) et in Engl. (1910); Schneid. (1909); Rehd. in Sarg. (1916); 图鉴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wilsoniana auct. non Wanger. : Hemsl. (1909), p. p.; Rehd. in Sarg. (1916), (1927); Li (1948), pro syn.;C. henryi Hemsl. ex Wanger. in Engl. (1910); C. yunnanensis Li (1944); Swida walteri (Wanger. ) Sojak (1 960). 落叶 乔木, 高达 15 米; 树皮黑 褐色, 块裂; 幼枝 绿色、 密被 灰白色 柔毛, 老枝 光滑。 叶 
262  云南 植物志  对生, 纸质, 橢圆形 至长圆 状椭圆 形或阔 卵形, 长 5 — 8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有时不 对称, 叶面深 绿色, 疏被 贴生短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弯拱 上升, 小脉横 出; 叶柄长 0.8 — 3.5 厘米, 初时 被毛, 后渐变 光滑。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花密 ,高 5 — 6 厘 米, 被短 柔毛; 总 花梗长 1—2 厘米; 花小, 白色, 有 香味,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 4 裂, 裂片三 角形, 等高于 花盘, 背部有 淡黄白 色柔毛 ;花瓣 4, 披针形 ,长约 5 毫米, 背部 被毛; 雄蕊 4, 长约 5 毫米; 花丝 微扁, 无毛, 花药淡 黄色, 长圆状 卵形, 2 室; 花盘垫 状或腺 体状; 花柱棒 状, 长约 3.5 毫米, 被稀疏 柔毛, 柱 头小, 头状。 核果 圆形, 直径 6 — 7 毫米, 黑色, 近无毛 ;核 扁圆 形或近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骨质, 具有不 明显的 肋纹。 花期 6 月 ,果期 9 月。 产丽江 、中甸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1 400 — 3 300 米 的山沟 林中; 辽宁、 河北、 山西、 山 东、 河南、 陕西、 甘肃、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 川均有 分布。 毛徕是 一种木 本油料 植物, 果实含 油率为 27 — 38%, 可食 用或作 高级润 滑油; 树皮和 叶均 可提取 栲胶。 3. 山 茱萸属 Macrocarpium (Spach.) Nakai nom. conserv. 乔木或 灌木; 树皮 剥落; 小枝棕 灰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叶 对生, 纸质, 阔橢 圆形, 叶背面 散生小 柔毛, 全缘, 具柄。 花小, 黄色, 两性, 组成伞 形花序 ,基部 苞片鳞 片状, 覆瓦状 排列, 脱落; 萼管陀 螺状, 全缘; 花瓣 4, 长楠 圆形; 雄蕊 4, 具 花丝; 花药椭 圆形; 花盘 垫状; 花柱 圆柱形 ,柱头 截形。 核果, 长椭 圆形, 具长 圆形的 种子。 约有 5 种, 1 种产于 美洲, 1 种产于 欧洲, 3 种产于 亚洲。 我国有 2 种, 2 变种和 1 个 变型, 产 湖北、 广东、 贵州、 四川; 云南有 1 种。 本属 曾作为 1 个亚属 subgen. Macrocarpium 隶属于 徕木属 Cornus 中。 1909 年曰 本学者 Nakai 将其 分出, 另立 作属。 其主要 依据是 花黄色 ,排 成伞形 花序, 苞片鳞 片状, 脱落; 核果 为长橢 圆形。 模式种 为欧洲 山茱萸 M. mas (L.) Nakai。 但 这一命 名是错 误的, 因 为其模 式种, 欧洲 山茱萸 [M. mas (L.) Nakai] 亦即 Cornus L. 的模 式种, 由 此引起 混乱, 欧洲有 些学者 主张将 Conms L. 用于 本属, 而将包 括 C. alba L., C. sanguinea L. 在内的 Cornus L. sensu latissimo 另立 新名为 Swida. 作者为 避免另 起新名 过多, 同意 另一些 学者的 意见, 将 此两属 名作为 保留名 处理。 Conms sanguinea L. 为 Cornus L. 的后 选模式 (lectotypus) Q 1. 山茱萸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8 6,4 一 9 对节子 、大 山胡椒 (维西 ), 蹇皮 (药名 ) Macrocarpium chinense (Wanger.) Hutch. (1942);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officinalis auct. non Sieb. et Zucc: Harms ex Diels (1901); C. chinensis Winger. (1908,) (1910), in Engl. (1910); Schneid. (1909); Rehd. in Sarg. (1916); Hand. -Mazz. (1933); 图鉴 (1972)*. 乔木, 高 4 一 6 米, 树皮 剥落; 小枝圆 柱形, 棕 黑色, 被有 稀疏柔 毛或近 无毛。 叶 对生, 纸质, 椭圆状 卵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6 — 9 厘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近 圆形, 全缘, 叶 
山 茱萸科  263  面近光 滑无毛 ,背面 密被小 柔毛, 后渐 脱落, 侧脉 5—7 对, 拱形 上升, 表面 扁平, 背面 突起, 小脉 横出, 背面 显著。 花黄色 ,组 成伞形 花序; 总梗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 白色小 柔毛; 苞片 4 枚, 卵状楠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顶端急 尖或短 渐尖, 背 部密被 散生小 柔毛; 花柄长 1 一 1.2 厘米, 密被长 柔毛; 萼片 4 裂, 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顶端 急尖; 花瓣 黄色, 长三 角形, 长 2 .5 — 3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顶端 急尖, 近 无毛; 雄蕊 4,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 椭 圆形; 子房倒 圆锥形 ,长约 1 毫米, 多少 被毛; 花柱圆 柱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柱头截 形。 核果长 橢圆形 ,长达 1 厘米, 直径达 4 毫米,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和 花柱。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大姚、 禄劝、 富民、 镇雄、 大关、 兰坪、 丽江、 维西、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1 550 — 3 200 米的 山谷、 山坡疏 林中; 河南、 湖北、 陕西、 甘肃、 贵州、 四川、 广 东均有 分布。 另一种 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eb. et Zucc.) Nakai 产 陕西、 浙江、 四川。 日本、 朝 鲜也有 分布。 其果实 较大, 达 2 厘米, 直径 8 — 9 毫米, 红色, 应为 日本、 朝 鲜所用 的 山茱萸 正品, 但在国 内分布 不及本 种广。 4. 四 照花属 Dendrobenthamia Hutch. 灌 木或小 乔木, 常绿或 落叶。 叶对生 ,革质 、近革 质或« ,卵形 、倒 卵形、 椭圆 形或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突 尖或近 尾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对称或 偏斜, 侧脉 3 — 6( — 7) 对, 背面 被白色 平贴短 柔毛; 叶柄圆 柱形。 花两性 ,组成 球形头 状花序 ,具 4 枚白 色大形 苞片; 苞片 椭圆形 、倒 卵形、 圆形 或其它 形状, 顶端具 尖头, 有时被 稀疏小 伏毛; 花萼 管状, 4 浅裂, 裂 钝圆形 、三 角形或 截形; 花瓣 4,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雄蕊 4, 与花瓣 等长或 略短, 花丝纤 细, 短 而通常 无毛; 花药橢 圆形; 花盘 垫状或 杯状, 4-8 浅裂; 子房 下位, 2 室, 每室具 1 胚 珠; 花柱圆 柱形, 粗壮, 通常 有毛, 长约 1.2 毫米, 柱头 截形。 果实核 果状, 卵 形或椭 圆形, 藏于花 托发育 而愈合 的球形 果序中 ,成熟 时红色 或黄色 ,直径 1 一 3 厘米; 总 果梗细 弱或粗 壮, 长达 10 厘米, 被毛或 光滑。 约有 20 种, 产亚洲 东部。 除 D. japonica (DC.) Fang 为 引种栽 培外, 其余种 类我国 均产; 云南有 9 种。  分种 检索表 1(4)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叶 纸质。 2( 3 ) 叶薄 纸质, 卵形或 卵伏楠 圆形, 基部不 偏斜, 侧脉 3 — 4 对, 偶有 5 对, 脉腋 簇生黄 色绢毛 i 叶柄 长 5— 10 毫米 1, 四照花 D. japonica var. chinensis 3( 2 ) 叶纸质 ,长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 基部 偏斜, 侧脉 (一 5)6(— 7) 对; 叶柄长 8 — 18 毫米 2, 多脉 四照花 D. multinervosa < 1 )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叶革 质或薄 革质。 5(8) 枝、 叶近于 无毛。 6( 7 ) 花柱通 常无毛 ;叶 长椭圆 形或长 圆伏倒 卵形, 侧脉 3 对; 果序 红色, 直径 1.5 — 2 厘米; 总 果梗纤 细, 长 4— 8 厘米 "'"3. 东京 四照花 D. tonkinen.is 
264  云南 植物志  7(6; 花柱 显著被 粗毛; 叶倒 卵形, 稀阔椭 圆形, ""侧 脉 4 对; 果序黄 红色, 直径 2.4 厘米, 总果梗 粗仕, 长 8—9 厘米 4. 大型 四照花 D. gigantea 8(5) 枝及叶 被毛。 9(10) 幼枝 被紧贴 褐色短 柔毛; 叶老 吋背面 光滑, 但 存有褐 色残点 5, 香港 四照花 D. hoagkongensis 10(9) 幼枝及 叶被白 色毛。 U(16) 果序 球形, 红色或 黄色。 1203; 果序 黄色; 总果梗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6. 黄果 四照花 D. xanthocarpa 13(12; 果序 红色; 总果梗 纤细, 长 5 — 11 厘米 ;叶 革质, 侧脉 3 — 4 对, 背 面密被 贴生短 柔毛, 有 吋脉腋 簇 生白色 细柔毛 7. 尖叶 四照花 D. angustata 15(14) 叶薄 革质, 侧脉 3( — 4) 对, 老吋背 面光滑 ,脉腋 间有褐 色髯毛 黑毛 四照花 D* melanotrieha 16(11; 果序扁 球形, 较小, 紫红色 ;果梗 粗壮; 叶背 密被粗 伏毛, 侧脉 4 ( 一 5) 对 9. 头状 四照花 D. capitata 1. 四照花 (黄 山志、 草木 典引) 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 (1953); 四川 植物志 (1 98 1)*. Benthamia chinensis Hort. ex Lavallee (1877). pro syn.; Cornus \ousa auct. non Buerg. ex Hance: Harms ex Diels in Engl. (1900); Wanger. in Engl. (1910), p. p.; Rehd. in Sarg. (1916), p. p.; Rehd et Wils. (1927); Hu in Hu & Chun (1927); Merr. & Chun (1930;) C. Kousa var. chinensis Osborn (1922); Cynoxylon sinense Nakai (1939); Benthamidia japonica var. chinensis (Osborn) Hara ( 1948); Cy. pseudo^ousa Pojark. ( 1950). 落叶小 乔木; 小枝 纤细, 暗绿色 ,幼枝 微被灰 白色细 伏毛。 叶 对生, 纸 质或厚 纸质, 卵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5.5 — 12 厘米, 宽 3.5 — 7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全缘或 有明显 细齿, 叶面 绿色, 疏被 白色细 伏毛, 背面粉 绿色, 除脉 腋簇生 黄色绢 毛外, 余 皆被白 色贴生 短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叶面 微凹, 背面略 突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被白色 细伏毛 。花 序 头状; 总苞片 4,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顶端 渐尖, 两面均 无毛; 总梗 纤细, 长 5.5 — 6.5 厘 米, 近于 无毛; 花萼 内侧有 1 圈 褐色短 柔毛。 根据四 川植物 志记载 云南有 分布, 但作 者未见 标本; 内 蒙古、 甘肃、 陕西、 山西、 河南、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福建、 台湾、 贵州、 四 川等地 均产。 原变 种东瀛 四照花 [D. japonica (DC.) Fang var. japonica] 在 我国仅 江苏、 浙江 有 栽培。 丄多脉 四照花 (四 川植 物志) 图版 89,1 — 5 Dendrobenthamia multinervosa (Pojark.) Fang (1953);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ousa auct. non Buerg. ex Hance: Rehd. in Sarg. ( 1916), p. p.; Co. hong\ongensis auct. non HemsL: Hand. -Mazz. (1933); Cynoxylon multinervo , sum Pojark. (1950). 落叶小 乔木或 灌木, 高达 10 米, 树皮深 灰色; 幼枝绿 色或紫 绿色, 微被 白色细 伏毛, 老 
山 茱萸科  265 
266  云南 植物志  枝灰 褐色, 光滑 无毛, 具有 椭圆形 皮孔。 叶 纸质, 粗糙, 长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 不 对称, 全缘或 有不明 显的波 状齿, 叶 面深绿 色, 疏被细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被有较 密的白 色贴生 柔毛, 主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 6 对, 偶有 5 — 7 对, 内弯 上升, 叶面 显著,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8 — 12 毫米; 疏被细 伏毛。 头 状花序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总苞片 4, 阔卵 形或橢 圆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1.8 — 2.8 厘 米, 顶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 骤狭, 黄 白色, 疏被细 伏毛; 花萼 4 裂, 裂 片齿尖 形或钝 圆形, 内 外均被 细毛; 花瓣 4, 长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背面有 白色细 伏毛; 雄蕊 4 , 伸 出 花外; 花丝长 1.8 毫米, 无毛, 花药椭 圆形, 黑色, 长约 1 毫米; 花盘 垫状, 无毛; 花柱粗 壮, 长约 1.3 毫米, 下部具 粗毛, 柱 头小, 截形。 果序 球形, 成熟时 红色, 直径 1.2 — 1.6 厘 米; 总果梗 纤细, 长 7 — 10 厘米, 淡黄 绿色, 近于 无毛。 花期 5—6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彝良 、永善 、绥江 ,生 于海拔 1 600 — 2 3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中; 贵州、 四 川亦有 分布。 3. 东京 四照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越南 鸡嗉子 (云 南植物 名录) Dendrobenthamia tonkinensis Fang (1953); 四川 植物志 (1981)*. Dendrobenthamia melanotricha auct. non (Pojark. ) Fang: Fang ( 1953), p. p., ■quoad pi. Yunnan austro- orient.; Cornus tonkinensis (Fang) Tard. -Bl. ( 1968). 常绿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6 — 15 米; 树皮深 灰色; 枝条 纤细, 一年 生的紫 绿色, 多 年生的 灰色, 具多数 皮孔。 叶革质 ,长圆 状倒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9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骤尖, 基部 楔形, 中脉 在叶面 显著, 在背面 突出, 侧脉 3 对, 内弯, 叶面 微凹, 背面突 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多花集 成头状 花序; 总苞片 4, 长 2.2 厘米, 宽 1.5 厘米, 密 被细 伏毛; 花萼 管状, 4 浅裂, 裂片 端钝; 花瓣 4, 倒卵状 椭圆形 ,无毛 ;雄蕊 4, 短于 花冠裂 片; 花药椭 圆形, 2 室; 花盘 环形, 波状; 花柱 粗壮, 短而 扁平, 无毛, 柱头 截形, 略有 白色短 柔毛。 果序淡 紫色, 直径 1.5 — 2 厘米; 果梗长 5 — 6 厘米, 纤细, 无毛, 常 弯曲。 花期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广南 、文山 、西畴 、金平 、麻 栗坡、 屏边, 生 于海拔 1 200 — 2 300 米的山 坡常绿 阔叶林 中; 广西、 贵州、 四川有 分布。 越南中 部至北 部亦有 分布。 方文 培教授 (1953) 以 枝条皮 孔显著 这一特 征区分 本种与 D. melanotricha 及 D. hongkongensis 是不确 切的。 由他所 鉴定的 后两种 标本, 大多 数均有 皮孔。 本种与 后两种 的主 要区别 是叶几 乎完全 无毛, 也不具 细斑点 ,脉 腋亦无 髯毛; 头 状花序 较小。 4. 大型 四照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0,1 — 6 山荔子 (贵州 ), 大 鸡嗉子 (云 南植物 名录) Dendrobenthamia gigantea (Hand.-Mazz.) Fang (1953); 四川植 物志 (1981)*. Cornus hongkongensis var. gigantea Hand.-Mazz. ( l933);Benthamidia hongkon- gensis var. gigantea (Hand.-Mazz.) Hara (1948); Dendrobenthamia pachyphylla Fang et W. K. Hu (1980), syn. nov. 常绿小 乔木, 高达 5 米, 树皮灰 褐色; 当年枝 圆形, 紫^: 或紫 绿色, 无毛, 老枝 灰色。 叶 对生, 革质或 厚革质 ,倒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光滑 无毛, 长 8 — 14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骤尖, 基部阔 楔形或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有光泽 ,背面 淡绿色 ,初时 均被白 色贴生 短柔毛 ,后 
山 茱萸科  267  图版 90 1—6. 大型 四照花 Dendrodenthamia gigantea (Hand.-Mazz.) Fang, 1. 花枝, 2. 果序, 3. 花瓣, 4. 花盘及 花柱, 5. 雄蕊, 6. 展开的 花萼; 7 — 12. 头状 四照花 D. capitata (Wall.) Hutch., 7. 花枝, 8. 果序, ' 9. 花瓣, 10. 花盘及 花柱, 11. 雄蕊, 12. 展开的 花萼; 13 — 18. 黑毛 四照花 D. melanotricha (Pojark.) Fang, 13. 花枝, 14. 果序, 15*花 瓣, 16. 花盘及 花柱, 17. 雄 蕊, IB. 展幵的 花萼。 (肖 溶绘) 
268  云南 植物志  渐变 光滑, 中脉 在叶面 显著, 微凹, 背面 突起, 侧脉 4 对, 内弯 上升, 脉 腋无毛 或有时 具少数 粗毛, 小脉 横出;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花小, 多花集 成头状 花序, 直径达 1.8 厘米; 总 苞片 4, 黄色, 近圆形 ,长达 4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光滑 无毛, 顶 端具短 尖头, 花萼 管状, 4 裂, 长约 2 毫米, 裂片钝 ,无毛 ;花瓣 4, 倒卵形 ,长约 5 毫米, 无毛; 雄蕊 4, 花丝 纤细, 长 4 亳米, 无毛; 花药 黄色, 楠圆形 ;花盘 垫状, 无毛; 花柱长 2 毫米, 柱头 较小; 果 梗长达 7 厘 米, 无毛。 果序 球形, 直径 1 一 2 厘米, 成熟时 黄红色 ,近于 无毛。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绥江 、盐津 ,生 于海拔 1 400 — 1 7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湖南、 贵州、 四川亦 有分布 &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 5. 香港 四照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enlhamia hongkongensis (Hemsl.) Hutch. ( 1942); Fang (1953); 四 川 植物志 (1981)*. Benthamia japonic a Sieb. et Zucc. var. sinensis Benth. ( 1952); Cornus hong\o- ngensis Hemsl. (1888); B. hong\ongensi% (Hemsl. ) Nakai ( 1909), in nota; Cynoxylon hong\ongense (Hemsl.) Nakai ( 1939); Benthamidia hongk.ongensis (Hemsl.) Hara (1948).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高 5 — 15 米; 树皮 平滑, 深灰 色或黑 褐色; 幼枝 绿色, 疏被褐 色短柔 毛, 老枝淡 灰色或 褐色, 无毛, 具多数 皮孔。 叶 对生, 薄革 质或厚 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稀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3 — 7 厘米, 顶 端短渐 尖或短 尾尖, 基部阔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有光泽 ,背面 淡绿色 ,幼时 两面被 白色及 褐色短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主 脉在叶 面明显 ,在背 面突起 ,侧脉 (3 — )4 对, 内弯 上升, 叶面 不显或 微凹, 背面 突出; 叶柄长 0.8 — 1.2 厘米。 头 状花序 圆形, 直径约 1 厘米; 总苞片 4, 白色, 阔椭圆 形至倒 卵状阔 椭圆形 ,长 3- 4 厘米, 宽 1.7 — 3.5 厘米, 顶 端钝圆 并具有 突尖, 基部 楔形, 两面近 无毛; 花 萼裂片 4> 被毛; 花瓣 4, 淡 黄色,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1 一 1.2 毫米, 顶端 钝尖, 基 部渐窄 ^ 雄蕊 4, 花 丝长约 2 毫米; 花药深 褐色, 椭圆形 ;花盘 垫状; 花柱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微被 白色 细毛, 柱 头小。 果序 球形, 直径约 3 厘米, 被白色 细毛, 成熟时 黄色或 红色; 总 果梗长 4- 10 厘米, 近 无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越南 亦有。 据 《四 川植 物志》 记载, 本种在 云南有 分布, 作 者未见 标本。 6. 黄果 四照花 (新种 ) 图版 8 9 ,6— 7 Dendrobenthamia xanthocarpa C. Y. Wu, sp. nov. Species affinis D. melanotrichae sed a qua foliis utrinque strigillosis tamen in axillis nervorum glabris, infructuscentiis lutescentibus, pedunculis fructuum breviori- bus ad 1 ― 2 cm longis valde diversa. 直立 乔木, 高约 25 米; 小枝棕 灰色, 具纵条 纹和卵 形皮孔 ,光滑 无毛。 叶近 革质, 卵状 长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 钝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叶 面深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疏被细 伏毛, 中脉两 面突起 ,侧脉 4 对, 偶有 5 对, 叶面 扁平, 不 显著, 背面显 著突起 ,脉腋 间无簇 生毛; 叶柄长 0. 8 — 1 厘米, 疏被 伏毛。 花未见 9 果序 黄色, 直 径约 3 厘米; 果梗长 1 一 2 厘米。 果期 11 月。 
山 茱萸科  269  产石 屏县生 于海拔 2 500 米 的山坡 阴处密 林中, 1958 年 11 月 2 日, 武素功 (S. K. Wu) 906 号 (Typus! fr. in KUN)。 本种近 似黑毛 四照花 [D. melanotricha (Pojark.) Fang], 但叶两 面被细 伏毛, 脉腋 间无 簇毛; 果序 黄色, 果柄 较短, 长 1 一 2 厘米。 7. 尖叶 四照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 Fang (1953); 四川植 物志 (1981)*. Cornui capitata auct. non Wall.: Hemsl. (1888); Harms ex Diels in Engl. (1901); Wanger. in Engl. (1910), p. p.; Chun (1940); C. \ousa auct. non Buerg.: Rehd. in Sarg. ( 19 16), p. p.; C. hong\ongensi% auct. non Hemsl.: Hand. -Mazz. ( 1933) p. p.; C. \ousa Buerg. var. angustata Chun ( 1934); Benthamidia japonica var. angustata (Chun) Hara (1948); Cynoxylon ellipt icum Pojark. ( 19 50); Cy. sinen- se Pojark. ( 1950), p. p., quoad syn. cit. C. \ousa var. angus tata Chun, non Nakai. 常绿 乔木或 灌木, 高 5 — 7 米; 树皮灰 色或灰 褐色; 幼枝 纤细, 疏被细 伏毛, 老 枝灰褐 色, 近于 无毛。 叶薄 革质, 椭圆形 或长橢 圆形, 稀披 针形, 长 5 — 9 厘米, 宽 2.5 — 4.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禊形, 叶面深 绿色, 初 时疏被 白色细 伏毛, 老时 光滑,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白 色贴生 短柔毛 ,主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通常 3 — 4 对, 内弯, 叶 面不明 显, 背面 显著, 脉腋有 簇生的 白色细 柔毛; 叶柄长 8 — 12 毫米, 被 细毛, 老 时逐渐 脱落。 花 小, 无柄, 多花集 成头状 花序, 直径约 9 毫米; 总苞片 4, 长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2.5 — 5 厘米, 宽 10 — 17 毫米, 白色, 两面均 被稀疏 粗毛; 花萼 管状, 密被 粗毛, 4-5 浅裂, 裂片 截形; 花 瓣 4, 橢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渐窄, 背面被 白毛; 雄蕊 4, 较 花 瓣短,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楠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密 被白色 丝毛。 果序 球形, 成 熟时红 色, 直径约 2.5 厘米, 被白色 细毛; 总果梗 纤细, 长 6 — 10 厘米, 带紫 绿色, 微 被毛。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 盐津、 绥江, 生 于海拔 850 — 1 100 米 的山坡 灌丛中 或阔叶 林缘; 陕西 南部、 甘肃南 部、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 川等省 区均有 分布。 8. 黑毛 四照花 (四 川植 物志) 图版 90, 13-18 光叶 四照花 (植物 分类学 报), 黑毛 鸡嗉子 (云 南植物 名录) Dendrobenthamia melanotricha (Pojark.) Fang (1953); 四川植 物志 (1981)*. Cornus capitata auct. non Wall.: Rehd. in Sarg. (1916), p. p., quoad specim. cit. "Wilson no. 4954" e Mount. Omei et "Wilson no 1849" e Mupin; Cynoxylon melanotrichum Pojark. ( 1950).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5 — 10 米; 树 皮黑褐 色或深 灰色; 枝条 纤细, 幼枝 微被白 色毛,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叶对生 ,近 革质, 楠圆形 或长橢 圆形, 偶有倒 卵形或 卵形, 长 5 — 10 厘 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有光泽 ,背面 淡绿色 ,初时 两面微 被白色 短柔毛 ,后渐 脱落, 但在背 面沿叶 脉仍被 黄色簇 生髯毛 ,中脉 在叶面 显著, 在 背面 突出, 侧脉 3 — 4 对, 内弯 上升, 背面微 隆起; 叶柄 纤细, 无毛, 长 4 一 7 厘米。 花小, 多花 组 成头状 花序, 直径约 1 厘米; 苞片 4 , 倒卵形 ,无毛 ,长 2.5 — 3.5 厘米, 宽 14 一 20 毫米, 顶 
270  云南 植物志  端微凹 ,基部 楔形, 老时渐 变黄色 ;花萼 管状, 截 形或微 4 裂, 裂片 钝形; 花瓣 4, 披 针形或 长卵形 ,长 1.5 毫米, 宽 0. 4 — 0.6 毫米, 背面 被白色 细毛; 雄蕊 4, 花丝长 2.2 毫米; 花药卵 状楠 圆形, 褐色, 长约 1 毫米; 花盘 垫状, 无毛, 4 浅裂; 花柱圆 柱形, 长 1.3 毫米, 有 白色细 伏毛, 柱头 截形。 果序 球形, 直径 2 — 2.5 厘米, 成熟时 红色; 总果梗 纤细, 长 6 — 8 厘米, 微 被细 伏毛。 花期 6 月, 果期 9 月。 产元阳 、绿春 、西畴 、麻 栗坡、 广南、 威信、 盐津、 绥江, 生 于海拔 850 — 1 450 米的 路边、 山 沟阔叶 林中; 广西、 贵州、 四 川亦有 分布。 果 可食; 种子可 搾油; 花入药 ,具有 消肿、 镇痛 之效。 9, 头状 四照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0,7 — 12 野荔枝 (丽江 ), 四 子那卡 (丽江 ), 乌都鸡 (禄劝 ), 鸡 嗉果、 山复盆 (云南 ) 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 Hutch. (1942); Fang (1953), p. p.; 四川 植物志 (1981)*. Cornus capitata Wall, in Roxb. (1920), (1831)*; D. Don (1825); DC. (1830); Brand. (1874), (1906);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Wanger. (1910), p. p.; Rehd. in Sarg. (1916), p. p.;Hand.-Mazz. (1933) p. p., quoad specim. cit. e Yun- nan; Li (1948); Benthamia fragifera Lindl. (1833); Royle (1835); Wight (1850); Hook. f. (1852); B. capitata (Wall.) Nakai (1909), in no ta; Cynoxylon capitatum (Wall.) Nakai (1923); Pojark. (1950); Benthamidia capitata (Wall.) Hara (1948); Cy. yunnanense Pojark. (1950). 常绿小 乔木, 高 10 — 15 米; 树皮深 褐色或 深灰色 ;幼枝 粗状, 圆 柱形, 被紧贴 白色粗 毛, 老 枝疏被 粗毛。 叶革 质或近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稀为披 针形, 长 7 — 9( 一 12)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顶端 锐尖, 基部楔 形或阔 楔形, 叶面深 绿色, 初时 被毛, 老时变 光滑, 背面 密被灰 白色粗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通常 4 对, 偶有 5 对, 内弯; 叶 柄长 6 — 12 毫米, 被 细毛。 花小, 无柄, 多花组 成头状 花序, 直径达 I. 2 厘米; 苞片 4, 倒卵 形, 长达 3 — 4( 一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顶端 突尖, 幼时 绿色, 成熟时 白色, 老时变 黄色, 两 面均被 细毛; 花萼 管状, 4 裂, 裂片近 圆形, 外卷; 花瓣 4, 倒 卵形, 外凸, 内凹, 长 2 — 2.5 毫 米, 外面疏 被细毛 ;雄蕊 4, 短于 花瓣, 花丝 无毛; 花药椭 圆形, 花盘 垫状, 4 浅裂; 子房 下位; 花柱圆 柱形, 被粗毛 ,柱头 截形。 果序扁 球形, 幼时紫 红色, 成熟 时紫黄 色或淡 黄色, 被细 毛, 直径 2.5 — 3.5 厘米; 总果梗 粗壮, 圆柱形 ,长 4 一 6 厘米, 初时 被毛, 后渐变 光滑。 花 期 5—7 月, 果期 7 — 10 月。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1 Q00 — 3 200 米的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 州、 四川、 西藏 亦有。 印度、 尼 泊尔、 巴基斯 坦均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树皮 与叶可 入药, 有消肿 、镇痛 之功效 ;果、 花入 药可治 肝炎, 驱蛔 虫等; 果可 生食、 酿 酒、 制醋。 5. 桃叶 珊瑚属 Aucuba Thunb.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小枝圆 柱形, 淡黄 色或棕 黑色, 无毛或 微被小 柔毛。 叶对生 ,革 
山 茱萸科  271  质、 厚纸 质或薄 纸质, 边缘有 锯齿、 腺齿或 近全缘 ,干时 ,叶变 成棕黄 色或棕 黑色, 稀 有白色 或淡黄 色斑纹 ,叶脉 羽状, 通 常表面 微凹。 花单性 ,雌雄 异株, 常为顶 生或腋 生圆锥 花序或 总状 花序; 雄花 序一般 长于雌 花序; 花 4 数, 紫红色 、黄色 、黄 绿色或 绿色, 花瓣 镊合状 排列, 顶端 短渐尖 或为尖 尾伕; 雄花具 花柄, 通常基 部无小 苞片, 也无 关节; 花 萼小, 杯状, 全缘或 4 裂; 花瓣卵 形或长 圆形; 雄蕊 4 , 与花瓣 互生; 花丝长 1 一 4 毫米, 扁 平或圆 柱形; 花药椭 圆形, 背着; 花盘 肉质, 垫状或 环状; 雌花 具柄, 具 关节和 1 一 2 枚小 苞片; 萼 管卵形 或近圆 形, 顶端 4 裂; 花瓣形 状与雄 花相似 ;子房 1 室, 有 1 颗悬 垂倒生 胚珠; 花柱短 而粗壮 ,柱头 偏斜。 果实为 浆果状 核果, 通常 红色, 偶有 黑色, 顶端 宿存有 萼齿和 花柱; 种子 1 颗, 通常 长圆形 ,种皮 膜质; 胚细小 ,子 叶短, 胚根圆 柱形。 本属为 亚洲特 有属, 共有 17 种, 5 变种, 产 中国、 越南、 印度、 锡金、 不丹、 日 本 和朝鲜 南部。 除 A. japonica Thunb. 和变种 var. variegeta D'ombr 分布 日本、 朝鲜南 部外, 其 余 种类我 国皆有 分布; 云南有 10 种, 1 变种。 L^roM. A : - 分种 检索表 (雄株 ) 1(8) 花萼 全缘。 2(7) 花 较大, 直径达 1 厘米; 叶革 质或近 革质, 光滑无 毛或仅 沿中脉 被毛。 3(4; 叶倒 心形, 顶端近 截形, 具 1 长尖头 ,边 缘中部 以上具 4 一 5 对 牙齿。 1. 倒心 叶桃 叶珊瑚 A. obcordata 4(3) 叶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4 一 10 厘米。 5(6) 叶面具 有黄色 斑纹; 侧脉 扁平或 微凹, 两面光 滑无毛 ,叶 缘中部 以上具 5 — 7 对牙齿 «. 2,花 叶青木 A. japonica var. variegata 6(5) 叶面不 具黄色 斑紋, 侧脉 凹陷, 背面沿 中脉被 稀疏粗 伏毛, 叶缘具 9 一 13 对腺齿 3. 大花桃 叶珊瑚 A. grandiflora 7(2) 花较小 ,直径 5 — 6 毫米; 叶 纸质, 披针形 ,背面 密被小 柔毛, 叶缘具 多对粗 牙齿。 • 4. 软叶桃 叶珊瑚 A. mollifolia 8(1) 萼 4 裂。 一 9(14) 花黄 绿色或 黄色, 花瓣 顶端短 渐尖, 不为尖 尾伏; 雄蕊长 3 — 4 毫米, 与 花瓣近 等长。 10(11) 花序 粗壮, 松散, 长 5—10 厘米; 叶卵形 楠圆伏 ,两 面无毛 S. 哦眉桃 叶珊瑚 A. omeiensis 11(10) 花序 密集, 长约 5—6 厘米。 12(13) 叶长圆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15—21 厘米, 宽 3.5—7. 5 厘米, 背 面密被 柔毛, 边缘具 5 — 9 对粗牙 齿。 6. 密花桃 叶珊瑚 A. confer tif lor a 13(12) 叶长 圆伏椭 圆形, 倒卵伏 楠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 5 — 10 厘米, 光滑 无毛, 近全缘 7. 批把 叶珊瑚 A. eriobotryaefolia 14(9) 花瓣 顶端尖 尾状, 扭曲; 雄 蕊短而 粗壮, 长仅为 花瓣的 1/5。 15(18) 叶背 被毛。 花瓣紫 红色。 16(17) 叶阔楠 圆形或 倒卵状 椭圆形 ;花瓣 卵形, 顶端尖 尾状, 长达 2.5 毫米 8. 纤尾桃 叶珊瑚 A. filicauda 17(16; 叶长 圆形; 花瓣长 圆形, 尖尾短 ,长 1.5 — 2 毫米 9. 须弥挑 叶珊瑚 A. himalaica 
272  云南 植物志  18(15; 叶 背光滑 无毛; 花瓣紫 红色或 绿色。 19(22; 花瓣 背部具 稀疏粗 伏毛。 20(21) 花 绿色或 黄白色 • 21(20) 花紫 红色。  10. 绿花桃 叶珊瑚 A. ehlorascens 11. 云南桃 叶珊瑚 A. yunnanensis  22(19) 花 瓣背部 无毛。 23(24) 小枝黄 灰色; 叶长 圆形, 干 吋为棕 黄色, 边缘具 牙齿, 叶 脉在叶 面深陷 12. 凹脉桃 叶珊瑚 A. cavinervis 24(23) 小枝棕 黑色; 叶为窄 披针形 ,干 吋变棕 黑色, 边缘 具稀疏 腺齿, 叶面侧 脉微陷 13. 窄叶桃 叶珊瑚 A. angustifolia  1(18) 叶 背无毛 或仅沿 中脉被 稀疏粗 伏毛。 2(7; 叶阔披 针形、 披针形 或窄披 针形。 3(6) 叶 阔披针 形或披 针形。 4(5) 花 绿色; 浆果长 圆形, 被稀疏 粗伏毛 ,不 被淡兰 色霜粉 …… 10. 绿花桃 叶珊瑚 A. ehloraseent  7(2) 叶卵状 楠圆形 、倒心 形或长 圆伏倒 披针形 ,长 10 — 26 厘米, 宽 3. 5 — 10( — I 2 ) 厘米。 8(11) 花瓣黄 色或淡 黄色, 顶端 不为尖 尾状; 花序 大形, 长 9_13 厘米。 9(10) 浆果长 圆形, 长达 1.5 厘米, 直径约 5 — 10 毫米, 密被疣 状突起 ;叶缘 具牙齿 S. 哦眉桃 叶珊瑚 A. omeiensis 10(9) 浆果 近圆形 或长楠 圆形, 不具疣 状突起 ;叶近 全缘或 具疏齿 7. 枇 杷叶挑 叶珊瑚 A. eriobotryaefolia 11(8) 花瓣紫 红色, 顶 端为尖 尾状; 雌花序 较小, 长 3 — 5 厘米。 12(15) 叶 长楠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19 一 26 厘米, 宽 3.5 — 10 厘米。 13(14) 叶缘具 腺齿; 叶面 暗晦, 主脉 和侧脉 凹陷; 浆果近 圆形, 红色; 果柄 较短, 长 1 一 2 毫米 3. 大花桃 叶珊瑚 A. grandiHora 14(13) 叶缘中 部以上 具牙齿 ,叶面 光亮, 具黄色 斑紋, 主脉 和侧脉 扁平或 微凹; 浆果长 卵形, 暗 紫色或 黑色; 果柄长 3 — 4 毫米 2. 花 叶青木 A' japonic* var. variegata 15(12) 叶长圆 形或倒 心形。 16(17) 叶干 吋变棕 黑色, 倒 心形, 顶端近 截形, 具 1 长 突尖, 边缘中 部以上 具牙齿 1. 倒 心叶桃 叶珊瑚 A. obcordata 17(16) 叶长 圆形, 干吋淡 黄绿色 ,叶 脉深陷 ' 12. 凹脉桃 叶珊瑚 A. cavinervis 18(1) 叶 背密被 柔毛或 散生小 柔毛。 19(20) 花瓣 背部被 稀疏粗 伏毛; 叶近 革质, 椭圆形 或长楠 圆形; 浆果 卵状长 圆形, 长 1 一 I. 2 厘米, 疏被 粗伏毛 9. 须弥挑 叶珊瑚 A. himalaica 20(19) 花瓣背 部光滑 无毛。 21(22) 花 瓣顶端 渐尖, 不为尖 尾状; 叶 干吋为 黄绿色 6 . 密花桃 叶珊瑚 A. confer tifoli. 22(21) 花瓣 顶端尖 尾伏; 叶干 吋变棕 黑色。 23(24) 叶椭圆 形或倒 卵伏椭 圆形; 背面 被稀疏 散生小 柔毛, 沿 脉密被 粗伏毛 8. 纤尾桃 叶珊瑚 A. filicauda  分种 检索表 (雌株 )  5(4) 6(3)  花紫色 ;浆果 卵状长 圆形, 微被 淡兰色 霜粉… 叶窄披 针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11. 云南桃 叶珊瑚 A . yunnanensis 13. 窄叶桃 叶珊瑚 A. angustifolia 
山 茱萸科  273  图版 91 -3. 倒心 叶挑 叶珊瑚 Aucuba obcordata (Rehd.) Fu ex T. P. Soong, 1. 果枝, 2. 叶型, 果; 4—7. 窄叶挑 叶珊瑚 Aucuba angustifolia (Rebd.) C. Y. Wu, 4. 花枝, 5. 果枝, 6. 花, 7. 碓蕊。 (吴锡 麟^) 
274  云南 植物志  24(23) 叶为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背 面密被 小柔毛 4. 软叶桃 叶珊瑚 A. mollifolla 1. 倒 心叶桃 叶珊瑚 (四 川植 物志) 图版 91,1 一 3 Aneaba obcordata (Rehd.) Fu ex T. P. Soong (1981)*, (1982). Aucuba chinensis Benth. f. obcordata Rehd. in Sarg. (1916); Chien (1931); A. olbo-punctijolia var. obcordata (Rehd.) F. T. Wang (1949). 小乔木 或灌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棕 黑色, 光滑 无毛, 具显著 叶痕。 叶厚纸 质或近 革质, 干时棕 黑色, 倒心形 ,偶有 倒卵形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H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 端截形 或倒 心形, 具长达 1.5 — 2 厘米的 尖尾, 基部窄 楔形, 边 缘中部 以上有 4 一 5 对粗 牙齿, 叶面 光滑, 不具 黄白色 斑纹, 叶脉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5 — 4 厘米, 疏被 粗毛。 雄 花序为 总状圆 锥花序 ,长 8 — 9 厘米, 密被粗 伏毛; 雄花具 花柄, 长 1 一 2 毫米, 被粗 伏毛; 花 较大, 直径达 1 厘米; 花萼 杯状, 全缘; 花瓣紫 红色, 背部 无毛, 顶端尖 尾状, 扭曲; 雄 蕊短而 粗壮; 雌花 序为圆 锥状, 长 1.5 — 2.5 厘米, 花疏, 花瓣 与雄花 相似, 紫 红色。 浆果 卵形, 红色, 长 1.2-1.5 厘米, 直径 7 — 9 毫米; 果 柄长达 6 毫米, 无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11 月 以后。 产永善 ,生 于海拔 1 500 米的灌 木林中 ;陕西 南部、 湖北、 湖南、 广西、 广东、 贵州、 四川 皆有 分布。 2. 花 叶青木 (华 北经 济植物 志要) 洒金 叶珊瑚 (江苏 ) Aneaba japonica Thunb. var. variegata D'ombr. (1866); 四川 植物志 (1981). 常绿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 对生。 叶 革质, 卵状楠 圆形或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7 — 18 厘 米, 宽 4 一 10 厘米, 干时变 棕黑色 ,叶面 光亮, 具黄色 斑纹, 侧脉 扁平或 微凹, 背面 光滑无 毛, 边缘 在中部 以上具 5 — 7 对 牙齿; 叶柄长 2 — 4 厘米, 腹部 具沟, 无毛。 圆 锥花序 顶生; 雄 花序长 10 — 14 厘米; 雌花序 为短圆 锥花序 ;花 瓣紫红 色或暗 紫色, 近于卵 形或椭 圆状披 针形, 背部 无毛, 顶端尖 尾状; 雄花花 萼杯状 ,顶端 全缘; 雄 蕊短, 长仅 1 毫米; 花 下面具 1 枚小 苞片; 雌花子 房疏被 柔毛, 柱头 偏斜; 花下具 2 枚小 苞片。 浆果长 卵圆形 ,成熟 时暗紫 色或 黑色,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8—10 毫米; 果柄长 3 — 4 毫米。 我国 有栽培 变种; 昆 明亦有 引种。 产日本 、朝鲜 南部。 3. 大花桃 叶珊瑚 图版 93 Aucuba grandif lora C.Y. Wu in Addenda. 灌木, 高 2 — 4 米; 小 枝棕黄 色或棕 黑色, 无毛, 叶痕 显著。 叶厚 纸质, 长 圆形或 倒披针 形, 长 9 一 16 厘米, 宽 3.5 — 6 厘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有 9 一 13 腺 齿, 叶面深 绿色, 暗晦, 叶脉 凹陷, 背面浅 绿色, 仅沿 中脉被 稀疏粗 伏毛, 余皆 无毛, 侧脉 6 — 9 对, 远离边 缘网结 ,网脉 显著; 叶柄长 1.5 — 2.5 厘米, 被稀 疏粗伏 毛或近 无毛。 花较 大, 直径约 1 厘米, 紫 红色, 组成顶 生圆锥 花序, 长 6 — 8 厘米; 花梗和 花柄被 紧贴粗 伏毛; 雄花具 花柄, 长约 3 毫米, 基部具 1 枚披 针形小 苞片; 花萼 杯状, 全缘; 花瓣阔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约 3 毫米, 顶端尖 尾状, 扭曲, 背部 光滑, 内面 被糠秕 状毛, 边缘 尤密; 雄蕊 4, 花丝 短而 粗壮, 花药椭 圆形; 花盘 无毛; 雌花 未见。 果序长 3 — 5 厘米, 果疏。 浆果 红色, 近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约 I. 2 厘米, 无毛; 果柄短 ,被粗 伏毛。 花期 3 — 5 月, 果期 10—I 2 月。 产金平 、广南 ,生 于海拔 1 800 — 2 500 米 的潮湿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山 茱萸科  275  图版 92 1—2. 峨眉桃 叶珊瑚 Aucuba omeiensis hang.l . 维花枝 ,2 . 果 (放大 ); 3 — 5. 枇杷 叶珊瑚 Aucuba eriobotryaefolia b. T. Fang, 3. 果枝, 4. 花 (放大 ), 5. 果 (放大 )。 (李锡 畸绘) 
276  云南 植物志  4. 软叶桃 叶珊瑚 Ancoba mollifolia C. Y. Wu in Addenda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棕 黄色, 密被 柔毛, 老 时渐变 光滑, 叶痕 显著。 叶 纸质, 倒披针 形, 长 8 — H 厘米, 宽 1.5_3 厘米, 顶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多对 牙齿, 叶面 无毛, 背面 密被小 柔毛, 沿中 脉和侧 脉为粗 伏毛, 侧脉 7 — 9 对, 在叶面 深陷, 在背面 突起, 网脉不 显著;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被粗 伏毛。 圆 锥花序 顶生或 腋生, 长达 9 厘米, 总 梗和: 花柄 纤细, 密被小 粗伏毛 ,花紫 红色; 雄花 花柄长 2 — 4 毫米, 基部具 1 枚小 苞片; 萼小, 杯 状, 近 全缘;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宽约 1.5 毫米, 顶端尖 尾状, 扭曲, 背部 光滑, 腹面被 糠秕 状毛, 边缘 尤密; 雄蕊 4, 花 丝短而 粗壮; 花药橢 圆形; 雌花 和果实 未见。 花期 3 月& 产广南 ,生 于海拔 1 550 米 的山坡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广南。 5. 峨眉桃 叶珊瑚 (四 川植 物志) 图版 92, 1 一 2 Ancnba omeiensis Fang (1947); 图鉴 (1972). Aucuba chinensis Benth. subsp. omeiensis (Fang) Fang et Soong (1981)*. 常绿 乔木, 偶有 灌木, 高 5 — 12 米; 树皮灰 色或灰 绿色; 小枝 粗壮, 光滑 无毛。 叶厚革 质, 卵状椭 圆形, 稀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4一23( — 30) 厘米, 宽 5 — 9( — 12) 厘米, 顶端 锐尖或 钝尖, 基部阔 楔形或 楔形, 边缘微 反卷, 中部 以上具 5 — 7 对粗 牙齿, 叶面深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微凹, 背面 突起, 侧脉 8 — 10 对, 近边缘 网结; 叶柄长 2 — 5 厘米, 粗壮, 光滑。 圆锥花 序顶生 ,总花 梗被短 柔毛; 雄花序 粗壮, 疏散, 长 5 — 10 厘米; 雄 花黄绿 色或为 黄色; 萼小, 4 齿裂; 花瓣 4, 卵形或 长圆形 ,长 3 — 4.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顶 端为短 渐尖而 不成尖 尾状, 背部 被毛或 无毛; 雄蕊 4, 花丝 钻形, 长 3 — 4 毫米, 与花 瓣近等 长, 花药 2 室, 花盘 肉质, 微 4 裂; 花柄长 3 — 5 毫米, 被柔毛 ;雌 花序长 4 一 5 厘米, 总花梗 被短 柔毛; 雌花黄 绿色或 黄色; 萼小, 微 4 裂; 花瓣卵 形或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 端具短 尖头; 子房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具疣状 小突; 花柱 粗壮, 柱头 盾状, 歪斜; 花盘肉 质, 微裂。 浆果 成熟后 红色, 长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6 — 10 毫米, 花柱 宿存; 果皮 密被疣 状 小突。 花期 1 一 3 月 ,果期 6_10 月。 产景东 (无量 山), 生 于海拔 800—1 9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内; 四川峨 眉山、 龙泉 山亦有 分布。 云南新 记录。 6. 密花桃 叶珊瑚 (四 川大学 学报) 图版 94,1 一 5 Aucuba eonfertiflora Fang et Soong (1982).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4 米; 小枝棕 褐色, 光滑 无毛, 叶痕 显著。 叶厚 革质, 长圆形 、长 圆状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5 — 21 厘米, 宽 3.5 — 7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5 — 11 粗 牙齿, 叶面 干时黄 绿色, 光滑, 中脉 和侧脉 凹陷, 背面 密被小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突起, 侧脉 7 — 9 对, 远离边 缘网结 ,网脉 微显; 叶 柄长达 3 厘米, 无毛, 具 腹沟。 圆锥花 序顶生 > 长 5 — 6 厘米, 密集; 总梗和 花柄被 长柔毛 ;雄花 绿色, 萼小, 4 裂, 被毛;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不 等大, 长约 3 — 4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顶端 渐尖而 不为尖 尾状, 两面光 滑无毛 ;雄蕊 4 , 花 丝长约 3 — 3.5 毫米,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药椭 圆形; 花盘 4 浅裂; 雌花花 瓣未见 ;子 房圆往 形, 长 5 毫米, 被 疏毛。 幼果被 伏毛。 花期 2 — 3 月。 产广南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000 — 1 5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麻栗坡 o 
山 茱萸科  277  图版, 3 大花洮 叶珊瑚 Aucuba grandiflora C. Y. Wu, 1. 花枝: 2. 雄花 (放大 ),3. 雄花去 花被出 花盘, 果。 (李锡 畴绘) 
278  云南 植物志  7. 枇杷 叶珊瑚 (植 物学 研究所 丛刊) 图版 92, 3 — 5 Aucuba eriobotryaefolia F. T. Wang (1941); 图鉴 (1972); Soong (1982). Aucuba chinensis Benth. f . subintegra Li (1 944). . 乔木, 高 8 — 25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黑色 ,具 稜角, 初 时疏被 伏毛, 后逐渐 脱落变 光滑, 具 有显著 叶痕。 叶厚 革质, 长圆 状楠圆 形或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18 厘米, 宽 5 — 10 厘 米, 顶端近 圆形, 具 1 短尖头 ,长 5 — 7 毫米, 基 部近圆 形或阔 楔形, 边缘近 全缘或 具疏牙 齿, 齿端具 1 刺尖头 ,干时 叶面棕 黑色, 有光泽 ,无毛 ,背面 栗棕色 ,无 毛或仅 沿中脉 有稀疏 散生 伏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8 — 10 对, 直角 上升, 近边缘 网结, 网 脉 显著;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基部略 膨大, 疏被 散生粗 伏毛。 花绿 黄色, 组成顶 生圆锥 花序, 总梗和 花柄被 黄色疏 伏毛; 雄花花 柄长约 3 毫米, 基 部无小 苞片, 顶部无 关节; 萼小, 4 浅 裂; 花瓣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顶端 渐尖, 雄蕊 4, 花 丝长约 4 毫米, 花 药椭圆 形, 长约 1 毫米, 愈合成 1 室; 花 盘近四 方形, 端凹, 肉质, 无毛; 雌花 未见。 果序为 大形圆 锥花序 ,长达 13 厘米; 浆果 近圆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1.2 — 1.5 厘米, 直径约 6 — 8 毫米, 成熟 时 红色, 无毛; 果柄长 4 一 8 毫米。 产玉溪 、富民 、潞西 ,生 于海拔 1 700 — 2 400 米 的阴湿 林边。 模式标 本采自 潞西。 8. 纤尾桃 叶珊瑚 (植 物分类 学报) Aucuba filicanda Chun et How (1958)*; Soong (1982).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被粗 伏毛; 小枝棕 黑色, 被粗 伏毛。 叶厚 革质, 阔 椭圆形 或倒卵 状椭 圆形, 长 11 一 18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顶端近 圆形, 具 1 长尖头 ,基部 阔楔形 或稍钝 ,叶 面 光滑, 背面有 散生小 柔毛, 沿中 脉和侧 脉被广 展的粗 伏毛, 边缘在 中部以 上具浅 波状齿 或腺齿 ,侧脉 6 — 8 对, 叶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远离边 缘网结 ,网脉 显著; 叶柄 粗壮, 长 1.5 — 3 厘米, 被粗 伏毛。 雄株圆 锥花序 顶生, 长 9 一 15 厘米, 除花 以外, 全部被 紧贴粗 伏毛; 小苞片 线形, 长 1.5 毫米; 花萼 杯状, 4 齿裂, 裂 片短三 角形, 被稀 疏小粗 伏毛, 花瓣 顶端尖 尾状, 尾长达 2.5 毫米, 紫红色 ,卵形 ,边缘 具糠秕 状毛; 花盘 4 裂; 雄蕊 4, 短而 粗壮; 雌株: 雌花序 粗壮, 长约 5' 厘米, 花瓣 未见, 子房长 方形, 被黄色 粗毛。 粲果椭 圆形, 长达 1.5 厘 米, 直径约 1 厘米, 疏被粗 伏毛; 果柄短 ,长 2 — 3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11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400 — 1 600 米 的石灰 岩荫湿 林内; 广西、 贵 州均有 分布。 9. 须弥桃 叶珊瑚 Aucub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rns. (185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79); Wanger. in Engl. (1910); Hara (1966), (1968), (1971); Soong (1981), (1982). Aucuba chinensis auct. non Benth.: Rehd. in Sarg. ( 19 16) p. p., quoad specim. cit. Wilson 4955; 图鉴 ( 1972)*; 丄 japonica Harms in Diels( 1900),in Engl. (1910). 常绿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8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黑色 ,当年 生小枝 被柔毛 ,老枝 变光滑 并 具白色 皮孔, 叶脱落 后遗留 有明显 叶痕。 叶薄 革质或 纸质, 干时变 棕黑色 ,长 圆形、 橢圆 形或长 楠圆形 ,长 8 — 15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疏齿, 叶面 无毛, 光亮, 背面 有稀疏 散生小 柔毛, 沿中脉 和侧脉 疏被污 黄色粗 伏毛, 叶脉在 叶面微 凹, 在背面 突起, 网脉 显著; 叶柄长 2 — 3 厘米, 被散 生毛。 雄花 序为总 状圆锥 花序, 长 8 — 10( — 13) 厘米, 幼时被 淡红色 柔毛; 花柄紫 红色, 长 2 — 2.5 毫米, 被 柔毛; 花萼小 ,微 4 裂, 
山 茱萸科  279  被毛; 花瓣 4, 紫红色 ,长 圆形, 长 2.5 — 3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顶端尖 尾状, 尾长 1.5— 2 毫 米, 通常 扭曲; 雄蕊 4, 长 1 一 1.2 毫米, 粗壮; 花盘 肉质, 微 4 裂; 雌花序 为短圆 锥花序 ,长 3 — 5 厘米, 被粗毛 ,花柄 极短, 基部有 2 枚小 苞片; 花萼 4 裂, 裂 片近三 角形; 花瓣与 雄花相 似; 子房圆 柱形, 被粗毛 ,长约 4 毫米; 花柱短 ,无毛 ,柱头 偏头状 。浆果 深红色 ,椭圆 形或卵 状长 圆形, 长 1—1.2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疏被 粗毛。 花期 3_5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5 月。 产 彝良、 昭通、 镇雄、 大关、 龙陵、 碧江, 生 于海拔 1 000 — 2 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陕 西南部 、湖南 北部、 湖北 西部、 贵州、 四川、 西藏 亦有。 锡金、 不丹、 印度有 分布。 10. 绿花桃 叶珊瑚 (植 物学 研究所 丛刊) 图版 94,6 — 11 Aucuba chlorascens F. T. Wang (1949); Soong (1982). Aucuba chinensis Benth. f . angustifolia Rehd. in Sarg. (1916), p. p., quaod cit. A. Henry 10123b, 13300: A. himalaica auct. non Hook, f.: Dunn (1911); A. chinensis auct. noa Benth.: Li ( 1938). 灌木或 小乔木 ,高达 3 米, 小枝圆 柱形, 棕黑色 ,具明 显叶痕 ,幼枝 微被散 生毛, 后渐变 光滑。 叶 纸质, 通常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少有长 圆形, 长 11 一 25 厘米, 宽 15 — 60 毫米, 顶端渐 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圆形, 边缘有 锯齿, 干时棕 黑色, 叶面有 光泽, 无毛, 背面初 时密被 小粗伏 毛, 老时 仅沿中 脉和侧 脉被稀 疏小粗 伏毛, 余皆 无毛, 叶脉 在叶面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网脉 不显著 •, 叶柄长 1.5 — 2 厘米, 被毛。 尖 塔形圆 锥花序 顶生, 密被贴 生小粗 伏毛; 雄 花具短 柄, 长约 2 毫米, 无小苞 片亦无 关节; 花萼 4 齿裂; 花瓣微 肉质, 绿 色或黄 白色, 卵 状椭圆 形, 长约 3.5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顶端尖 尾状, 背部具 稀疏粗 伏毛, 花药橢 圆形, 长约 0.5 毫 米, 花丝短 而粗壮 ;花盘 肉质, 近方形 ,无毛 ;雌花 序短而 花少; 雌花花 柄长约 1.5 毫米, 具 2 枚小 苞片, 上部具 关节, 花萼 4 裂, 裂片三 角形; 花瓣黄 白色, 形状 与雄花 相似; 花盘肉 质, 无毛; 子房圆 柱形, 被毛, 后脱落 ,长约 3 毫米; 花柱 粗壮, 柱头 偏斜。 浆果长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直径约 9 毫米, 成熟时 红色, 有光泽 ,具 稀疏粗 伏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文山、 富宁、 广南、 西畴、 屛边、 新平、 龙陵、 镇康、 福贡, 生 于海拔 1 300 — 2 800 米的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11. 云南桃 叶珊瑚 Aucuba yunnanensis C. Y. Wu in Addenda. 11a. 云南桃 叶珊瑚 (原 变种) var. yunnanensis 灌木, 高 2 — 3 米; 小枝棕 黑色, 光滑 无毛, 具明显 叶痕。 叶 纸质, 干时变 棕黑色 ,披针 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稀疏 腺齿, 叶面 光滑, 背面 初时 被毛, 老时仅 沿中脉 被散生 粗伏毛 ,余皆 无毛, 侧脉 5 — 8 对, 叶面 扁平, 背面微 突起, 近缘 网结, 网脉 在背面 显著; 叶柄长 1. 5 — 2 厘米, 被毛。 圆维花 序顶生 ,长 3 — 9 厘米, 花 梗和 花柄被 紧贴粗 伏毛; 雄花花 萼杯状 ,光滑 ,顶端 4 齿裂; 花瓣紫 红色, 长圆形 ,长 3 — 4 毫米, 宽约 2 亳米, 顶端尖 尾状, 扭曲, 背部被 稀疏粗 伏毛, 腹面 被糠秕 状毛, 靠近 边缘尤 密; 雄蕊 4 , 花 丝短而 粗壮; 花药橢 圆形; 花盘光 滑; 雌花 未见。 浆果 红色,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 1.8 厘米, 直径 6— 10 毫米, 微被 稀疏粗 伏毛和 淡蓝色 霜粉; 果柄长 2—3 毫米, 被散生 
•28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4 , , ItTP^mm Aucuba confertiflora Fang et Soong, 1. 花枝 ,2. 花去花 瓣示维 气,^ ^, :"=^〗= 毛 t), 5 . 果序 ;^. 绿花 桃叶珊 =^^r^ 果 7 序,='花 枝, 7 1 去花辨 示雄蕊 、花^ '腿, 9 '叶, 10. 叶背 (部 分放大 $ 毛被) , U ' 果序, 12 '續。 (吴胃 绘) 
山 茱萸科  281  粗 伏毛。 花期 3— 4 月, 果期 9 月 至翌年 3 月。 产景东 (无量 山), 生 于海拔 1 800 — 2 500 米 的山沟 路旁。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lib. 软毛桃 叶珊瑚 (变种 ) var. puUgera C. Y. Wu in Addenda. 与原种 的区别 为叶薄 纸质, 披针形 或阔披 针形, 背 面密被 柔毛; 雄花序 较短, 长仅 3 — 5 厘米; 浆果无 白粉。 产景东 、贡山 ,生 于海拔 1 800— 2 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内。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2. 凹脉桃 叶珊瑚 (四 川大学 学报) Aucuba cavinervis C. Y. Wu ex Soong ( 1982).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 一 4 米; 小枝黄 灰色, 光滑 无毛, 具显著 叶痕。 叶 革质, 干 时棕黄 色, 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端 钝尖,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圆 形或阔 楔形, 边缘具 牙齿, 两面 无毛, 叶脉 在叶面 深陷,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3 — 6 对, 弯拱 上升, 远离边 缘网结 ,网脉 显著;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无毛; 雌、 雄花 未见。 浆果椭 圆形, 长 1.3— 1.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光滑 无毛; 果柄 粗壮, 长约 1 厘米, 被粗 伏毛。 果期 2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2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13. 狭叶桃 叶珊瑚 图版 91,4 一 7 Aucuba angustifolia (Rehd.) C. Y. Wu, stat. nov. Aucuba chinensis Benth. f. angustifolia Rehd. (1916); Chien (193 1); Hand.- Mazz. (1933); A. chinensis var. angusta F. T. Wang ( 1949); A. himalaica Hook, i . et Thorns, var. dolichophylla Fang et Soong (1981). 灌木, 高约 2 米; 小枝棕 黑色, 无毛, 具有 椭圆形 皮孔和 叶痕。 叶革质 ,干 时变棕 黑色, 窄披 针形, 长 12 — 18 厘米, 宽 1.5 — 2( — 4) 厘米, 顶 端长渐 尖或长 尾尖, 基 部楔形 或近圆 形, 边 缘具稀 疏腺齿 或波状 腺齿, 两 面光滑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背面 突起, 网 脉不显 著; 叶 柄长约 2 厘米, 无毛。 圆锥花 序较短 ,长 2 — 4 厘米, 密被粗 怵毛; 雄花具 花柄, 长约 2 — 3 毫米, 被小粗 伏毛; 花萼 杯状, 顶端 4 浅裂, 无毛; 花瓣 卵状长 圆形, 顶端尖 尾状, 背部 无毛, 腹面 被糠秕 状毛, 边缘 尤密; 雄蕊 4, 花丝短 而粗壮 ;花盘 无毛; 雌花 未见。 浆 果卵形 或长 圆形, 红色, 长 1 一 1.2 厘米, 直径 6 — 8 毫米, 被 稀疏粗 伏毛。 花期 3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昭通 、镇雄 ,海拔 1800 — WOO 米 的箐沟 林中;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西、 广东、 贵州、 四 川均有 分布。 6. 青荚 叶属 Helwingia Willd. nom. conserv.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米, 单叶, 互生, 纸质、 近革质 ,偶有 革质, 卵形、 倒披 针形、 披针 形、 线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边缘有 锯齿; 叶柄圆 柱形; 托 叶小, 全缘或 分裂, 边缘有 锯齿, 脱 落 o 花小, 单性, 雌雄 异株, 着生于 叶面中 脉上, 雌花 1 一 4 朵, 组 成密伞 花序, 具短 花梗或 无梗, 雄花 常多达 I 2 朵, 组成伞 形花序 或密伞 花序, 有 时生于 枝上; 花 萼小, 绿色; 花瓣 3 — 5, 常为 4 , 三角状 卵形, 镊合状 ;雄蕊 3 — 5 , 花盘 中部具 有发育 不全的 花柱; 雌花 不具雄 
282  云南 植物志  蕊或仅 有退化 雄蕊, 花柱短 ,生于 锥形花 盘之中 ,具 3 — 5 钻形 柱头; 子房 3 — 5 室。 浆果状 核果, 卵 圆形或 球形, 含种子 1 一 4 颗。 本 属约有 6 种, 7 变种, 产中国 、日本 、缅甸 、印度 、不丹 、锡金 等国。 云南有 4 种, 3 变 种 o . 青荚叶 属植物 是一个 非常有 趣的分 类群, 具有 独特的 叶上花 和果与 3 — 5 室的 子房。 因 此有许 多学者 主张另 立新科 一 Helwingiaceae, 但也有 不少学 者将其 归人五 加科。 分种 检索表 1(2) 叶卵 形或近 圆形, 侧脉 4 一 6 对, 叶面 扁平, 背 面显著 突起; 托叶长 4 一 6 毫米, 线状 分裂或 为撕裂 状, 1. 青荚叶 H. japoniea 2(1) 叶不为 卵形或 近圆形 ;托叶 线形, 全缘或 2 — 3 裂。 ?C4) 常绿小 乔木或 灌木; , 革质,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侧脉 在两面 不显。 2, 峨眉 青荚叶 H. omeiensis 4(3) 落叶 灌木; 叶纸 质或亚 革质, 线状披 针形、 披针形 、长椭 圆形, 侧脉 在叶背 显著。 5(6) 叶纸质 ,长楠 圆形, 长 圆状披 针形, 叶缘具 腺状疏 锯齿, 侧脉 在叶面 微凹, 背 面突起 …… • 3, 须弥 青荚叶 H. himalaiea 6(5) 叶亚 革质, 线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边缘具 稀疏腺 伏齿, 侧脉在 叶面不 显著, 在背面 微显著 4, 中华 青荚叶 H - ehinensis 1. 青荚叶 (植 物名实 图考) 叶上珠 、大 部参、 阴证药 (图考 ), 叶上花 (四川 ) Helwingia japoniea (Thunb.) F. G. Dietr. (1817); Steudel (1821);DC.(1868); Franch. et Savat. (1875); Wanger. in Engl. (1910); Matsum. (1912); Rehd.(19l6), (1919); Hand. -Mazz. (1933); Fang (1951); Ohwi (1953); Hara (1954), (1966); Kitam. et Mur. (1971); 图鉴 (1972)*; Hara (1975); 四川 植物志 ( 198 1)*. Osyris japoniea Thunb. (1784); Dietri (1806); Helwingia ruscijlora Willd. (1806), nom.; Hemsl. (1888) p. p.; Ldvl. (1914); H. japoniea (Thunb.) Morr. et Decsne. (1836); H . szechuanensis Fang (1951). la. 青荚叶 (原 变种) 图版 95 ,1 一 4 var. j&ponic&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树 皮深褐 色或淡 黑色; 枝条纤 ^细 ,绿色 ,无毛 ,叶痕 显著。 叶薄纸 质', 卵形或 倒卵状 椭圆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阔 楔形或 圆形, 边缘具 细锯齿 ,齿 端成芒 刺状, 叶面暗 绿色, 背面紫 绿色,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 背面突 起;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托叶长 4 一 6 毫米, 线状 分裂。 花小, 淡 绿色; 花萼小 ,花瓣 3 — 5, 三 角状 卵形, 镊合状 ;雄 花通常 10 — 12 朵组 成密伞 花序; 雄蕊 3 — 5, 短于 花瓣; 花药卵 圆形, 花丝 纤细, 微内弯 ,无退 化雌蕊 ,着 生于花 盘内; 花柄长 1 一 4 毫米; 雌花常 单生, 稀 2 — 3 朵 组成密 伞花序 ,花梗 极短; 无退化 雄蕊; 子房卵 圆形或 近球形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 3 裂 或 4 一 5 裂。 果实 黑色, 具 5 棱, 长 7 — 8 毫米, 直径 6 — 9 毫米, 着生于 叶面的 基部; 种子 3 — 5, 长圆形 ,具 网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9 月。 
山 茱萸科  283  图版 95 1 — 4. 青荚叶 Helwingi 翁 j»poni" (Thunb.) Dietr. var. japonica. 1. 雄 花枝, 2.着 生雌花 的叶 》3. 雄花 ,4. 雌花; 5 — 7. 中华 青荚叶 H. chinensis Batal., 5. 雄花枝 ,6. 着果 的叶, 7. 雄花。 " " " (李锡 畴绘) 
284  云南 植物志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1 400 — 3 200 米 的杂木 林中; 陕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西藏 亦有。 日本有 分布。 叶人药 ,有清 热除湿 之功效 ,主治 痢疾、 便血; 果治 胃病。 lb. 白粉 青荚叶 (变种 )(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hypoleuca Hemsl. ex Rehd. (1916); Hand.-Mazz. (1933); Fang (1951); Hara (1975); 四川 植物志 (1981). Helwingia rusciflora auct. non Willd.: Hemsl. (1888), p. p. . 与原 种的区 别在叶 背呈灰 白色, 密 被细小 乳突。 产巧家 ,生 于海拔 2 600 米; 湖北、 四川、 陕 西亦有 分布。 i 峨眉 青荚叶 (四 川植 物志) Helwingia omeiensis (Fang) Hara et Kurosawa ex Hara (1975); 四川 植物志 (1981) Helwingia himalaica Hook, f .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f. omeiensis Fang (1951). 常绿小 乔木或 灌木, 高 3 — 5 米; 幼枝 绿色, 粗壮。 叶 革质,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圆形、 稀 倒披 针形, 长 9 一 1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腺状 裾齿, 叶 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干时有 淡黄色 斑纹, 侧 脉在两 面均不 显著;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托叶 2 枚, 线状披 针形或 钻形。 雄花 多数, 组成密 散花序 ,着生 于叶面 主脉的 1/4 一 1/3 处或生 于幼 枝上, 小 花柄长 3 — 7 毫米; 雌花 绿色, 1 一 4(' 一 6) 组成伞 形花序 ;小 花柄长 2 — 4 毫米; 子房 3 — 4( 一 5) 室; 柱头 3 — 4( 一 5) 裂。 浆果状 核果, 成熟后 黑色; 种子 3 — 4( 一 5) 颗, 椭 圆形, 长约' 9 毫米。 花期 4—5 月, 果期 9—10 月。 产碧江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1 700 — 1 900 米 的杂木 林中; 湖北、 四川、 贵州、 广西亦 产。 、 3. 须弥 青荚叶 叶上果 、小 通草、 叶上花 (云南 ), 西藏 青荚叶 (图鉴 ), 西域 青荚叶 (分 类学报 ), 通心草 (玉溪 ), 野山花 (景东 ) Helwingia himalaica Hook, f .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1879); Brand. (1906);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1916), p. p.; Hand. -Mazz. (1933), p. p.; H. L. Li (1948), p. p.; Fang (1951), p. p.; Hara (1966), (1971), (1975); Stainton (1972); 四川 植物志 (1981). Helwingia japonic a var. himalaica (Hook, f . et Thorns.) F ranch. (1885), quoad basionym. tantum.; H . lanceolata Watt ex Das. (1938), nom. subnud.; H. haimalaica var. lanceolata Deb (1962). 3a. 须弥 青荚叶 (原 变种) var. himalaica 灌木, 高 2 — 3 米; 树皮 褐色, 无毛; 小枝 纤细, 圆 柱形, 黄褐色 ,无毛 ,具 明显的 叶痕。 叶 厚纸质 ,长椭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稀椭 圆形, 长 5 — 11( 一 18)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基部 阔楔形 或钝尖 ,边缘 具钝齿 ,齿 端具短 芒尖; 中脉 在叶面 微凹, 在背面 显著突 
山 茱 / 萸 科  285  起, 侧脉 5 — 9 对; 叶柄长 0.8 — 3.5 厘米; 托叶 线状, 长约 2 毫米, 全缘或 2 — 3 裂。 雄花淡 紫色, 多花组 成密伞 花序, 雄蕊 4,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无退化 雌蕊; 花柄 纤细, 长 5 — 8 毫米; 雌花 绿色, 组 成密伞 花序; 萼片不 发育; 花瓣 4, 三角状 卵形, 具有短 花柱和 5 裂柱头 ,退化 雄 蕊缺。 果实 红色, 具 5 棱, 直径约 5 毫米, 着生 于叶的 表面; 果柄长 1 一 2 毫米。 花期 2 — 6 月, 果期 5 — 9 月。 云南 广布, 生 于海拔 1 200 — 3 400 米的山 坡灌木 林中; 四川、 贵州、 西藏 亦有。 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缅甸 等均有 分布。 全株 药用, 有止痛 、活血 散瘀之 功效。 3b. 小叶 青荚叶 (变种 )( 云 南植物 名录) 小型 青荚叶 (四 川大学 学报) var. parvifolia H. L. Li (1944); Fang (1951); Hara (1975); Soong (1982). 与原种 区别在 叶较小 ,两 端均窄 而尖, 老叶较 厚且略 有光泽 ,侧 脉在叶 背显著 突起。 花期 3 — 6 月, 果期 5 — 9 月。 产 沾益、 昆明、 嵩明、 建水、 师宗、 西畴、 富宁、 广南、 蒙自、 金平、 维西、 丽江、 德钦、 镇雄、 漾濞, 生 于海拔 1 300 — 2 400 米 的山坡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Hara (1975) 认为: 本变种 可能是 Helwingia himalaica 的 小叶型 或者是 H. chi- nensis 的宽 叶型, 据笔者 观察, 从叶的 大小、 叶端 与叶基 的形态 来看, 过渡 类型比 较多, 但 云南 的标本 更靠近 H. himalaica 一些, 作 为这个 种的变 种较为 妥当, 而产于 湖北、 陕西、 四川的 标本, 似乎 是属于 H. chinensis 的宽 叶型。 3c. 桃叶 青荚叶 (变种 )( 四 川大学 学报) var. prunifolia Fang et Soong (1982). 本变 种的叶 为长椭 圆形或 为阔披 针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边缘具 有密细 裾齿, 侧脉 10 — 12 对; 叶柄 细弱, 长 3 — 4 厘米; 果实近 于无梗 ,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直 径 6 — 7 毫米, 果核 3 — 4 颗, 常呈 肾形。 产景东 、元阳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1 100 — 1 400 米的 路边、 林中。 模 式标本 采自元 阳 (逢春 岭)。 4» 中华 青荚叶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95,5 — 7 叶长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月亮 公公树 (云南 ), 通花 (四川 ) 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 (1893); Harms in Diels (1900); Fedde (1907);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1916) p. p.; Hand. -Mazz. (1933) p. p.; Fang (1951) p. p.; Hara (1966), (1975); 图鉴 ( 1972)*; 四川 植物志 ( 198 1). Helwingia chinensis var. genuina et longipedicellata Wanger. (1907); H- chinensis var. macrocarpa Pamp. (1910); Rehd. (1916); H . himalaica var. stenop. hylla Merr. (1941); H. L. Li (1944), (1948). 灌木, 高 1—2 米、; 树皮 深灰色 或淡灰 褐色, 光滑; 小枝 纤细, 紫 绿色, 无毛。 叶 通常革 质或近 革质, 线状披 针形或 披针形 ,长 4 一 15 厘米, 宽 4 一 20 毫米, 顶 端尾状 渐尖, 基部楔 形, 边缘 具稀疏 锯齿, 齿端 锐尖, 具腺质 ,中 脉两面 显著, 侧脉 6 — 8 对, 在叶面 不显著 ,在背 面 微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米; 托 叶通常 线形, 分裂, 边缘有 细齿。 雄花 4 一 15 朵组成 伞形或 
286  云南 植物志  密伞 花序; 花萼小 ,萼片 不发育 ;花瓣 3 — 5 , 卵形, 长 1—1 毫米; 雄蕊 3 — 5, 与 花瓣近 等长, 花药 2 室, 花丝 纤细, 具有退 化子房 ;雌花 无柄; 花萼小 ,花瓣 3 — 5, 子房卵 圆形, 柱头 3 — 5 裂 o 果成熟 时红色 ,直径 5 — 9 毫米; 种子 3 — 5, 具 皱纹; 果梗长 1 一 2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禄劝 、嵩明 、昆明 、玉溪 、大理 、大姚 、邓川 、剑 川、 漾濞、 维西、 鹤庆、 兰坪、 绥江、 富宁, 生 于海拔 400 — 3 000 米 的山坡 林中; 陕西、 四川、 湖北、 贵州、 广 西均有 分布。 缅甸 也有。 叶可 入药, 清热 除湿; 果治 胃病; 嫩叶 焙制可 代茶; 种子可 搾油。 209a. 銷 柄木科 Toricelliaceae* 落叶小 乔木; 枝条 粗壮, 有明显 的叶痕 ;髄部 宽大, 疏松, 白色。 叶 互生, 纸质, 阔心形 或近 圆形, 常 为掌状 5 裂, 有 5 — 7( — 9) 掌状脉 ;边缘 有齿; 叶柄 特长, 向基部 渐宽呈 鞘状, 抱茎。 总状圆 锥花序 顶生, 疏散而 下垂; 花小, 单性, 雌雄 异株, 花柄短 ,基部 具有小 苞片; 雄花 花柄无 关节; 花 萼常为 5 裂, 顶端钝 尖或近 于急尖 ,通常 不整齐 ;花瓣 5, 内向镊 合状, 长橢 圆形, 膜质, 顶端 尾尖, 内曲; 雄蕊 5, 与花瓣 对生,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 2 室, 花盘扁 平, 无 退化子 房或仅 在花盘 中部具 1 一 3 枚圆锥 状突起 ;雌花 花柄有 关节; 花萼 3 — 5 裂, 顶 端急尖 或钝尖 ,无 花瓣和 雄蕊; 花盘不 显著; 子房椭 圆形, 下位, 3-4 室, 每室具 1 枚下垂 胚珠, 花柱 极短, 3-4 裂。 核果小 ,卵 形或斜 卵形, 紫色或 黑色, 顶端 具有宿 存之花 萼和花 柱; 种子 线形, 弯曲, 胚 细小。 仅 1 属, 产喜马 拉雅山 脉中部 、东 部至我 国西部 o 1. 鞘 柄木属 Toricellia DC 属的 特征与 科同。 本属有 2( — 3) 种, 我国有 2 种及 1 变种, 分布于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云南有 1 种及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1(2) 叶阔 卵形, 不为掌 伏裂, 边缘 具圆齿 1. 鞘柄木 T. tiliifolia 2(1) 叶掌状 5—7 裂, 裂片短 急尖, 边缘有 粗尖齿 …… 2. 有齿 鞘柄木 T. angulata var. intermedia 1. 鞘柄木 (西 藏植物 名录) 图版 96,1 — 2 大 葫芦叶 (思茅 ) Toricellia tiliifolia DC. (1830); Seem. (1 865)*; C. B. Clarke in Hook. f.(1879); Wanger. in Engl. (1910)*; Rehd. (1916); Hara(1966). Sambucus'? tiliaefolia Wall. (1 828), nom. nud. '乔木 ,高 4 一 15 米; 小枝圆 柱形, 光滑 无毛, 叶脱 落后, 遗 有明显 叶痕。 叶 纸质, 干时绿 黑色,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长达 20 厘米, 宽达 18 厘米, 顶 端短渐 尖或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叶缘具 * 原音译 为叨哩 木枓, 《 四川 植物志 》 改称稍 柄 木枓。 
288  云南 植物志  粗而 锐尖的 锯齿, 两面沿 叶脉有 短柔毛 ,余皆 无毛, 掌状脉 5 — 7 条, 侧脉 和网脉 显著; 叶柄 长达 10 厘米, 基部 膨大成 鞘状, 半 抱茎, 疏被短 柔毛。 总状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40 厘米, 被 稀疏小 柔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被小 柔毛。 雄花 具柄, 无关节 ,长 1.5 — 2.5 毫米, 基部具 2 枚 小苞片 ;花萼 管短, 5 浅裂, 偶有不 显著, 顶端 钝尖; 花瓣黄 白色, 长约 5 毫米, 顶端 尾状渐 尖, 内曲; 雄蕊 5, 花丝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椭 圆形, 2 室; 花盘 盘状, 无退化 子房或 仅在花 盘 中部具 1 一 3 枚 圆锥状 突起; 雌花具 短柄, 被毛, 基部具 2 枚小 苞片, 顶端有 关节; 花萼不 规则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花瓣 和退化 雄葶不 存在; 花盘不 明显; 子房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3 — 4 室, 每室具 1 枚 胚珠, 花柱 3, 粗壮, 长 3 — 4 毫米。 核果小 ,卵 圆形, 直径 5 — 7 毫米, 顶 端冠以 宿存的 花萼和 花柱。 花期 9 一 11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5 月。 产镇康 、景东 ,生 于海拔 1 500 — 2 300 米的 山坡、 路旁杂 木林中 。锡金 、尼 泊尔、 不丹以 及越 南均有 分布。 2. 有齿 鞘柄木 (变种 )( 四川植 物志) 图版 96,3 — 4 麻 栗树、 大接骨 (贵 州、 云南) Toricellia angulata Oliv. var. intermedia (Harms) Hu (1932); Hand. -Mazz. (1933); Men. (1939); Chun(1940); H. L. Li(1948); 四川 植物志 (1981). Toricellia intermedia Harms in Die】s(1901); Forb. et Hemsl. (1905); Wanger. in Engl. (1910). 落叶 乔木或 灌木, 高 2 — 15 米; 树皮 灰色, 老枝灰 褐色, 幼 枝被小 柔毛, 具有长 椭圆形 皮孔和 半环形 叶痕。 叶 互生, 膜质或 纸质, 阔卵 形或近 圆形, 长 6 — 22 厘米, 宽 5 — 24 厘 米, 基部近 心形或 截形, 掌状 5 — 7 裂, 裂片 顶端短 尾尖, 边缘具 牙齿状 锯齿, 掌状脉 5 — 7 条, 两面 突起, 无毛, 侧脉 和网脉 明显, 叶柄 特长, 达 14 厘米, 基部 膨大, 鞘状, 半抱茎 ,无 毛。 顶生总 状花序 疏散而 下垂; 雄 花序长 5 — 30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10 毫 米, 被毛; 雄花 具柄, 长 1 一 2 毫米, 被毛, 无关节 ,近 基部有 2 枚长披 针形小 苞片; 花 萼管倒 圆锥形 ,裂片 5, 齿状; 花瓣 5, 长圆状 披针形 ,长约 1.8 毫米, 顶端 尾尖, 钩向 内曲;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花 丝短, 花药长 圆形, 2 室; 花盘 垫状, 中间有 3 枚圆 锥体; 雌花序 较长, 达 35 厘米, 稀疏; 花萼 管状, 无毛, 裂片 5, 披 针形, 不整齐 ,顶端 有疏生 纤毛; 子房倒 卵形, 与花萼 合生, 3 室, 花柱 3 枚, 长 1.2 毫米, 柱头 弯曲, 下延; 花梗 纤细, 圆 柱形, 具 3 枚小 苞片, 长 约 1 一 2.5 毫米。 核果卵 圆形, 直径约 4 毫米, 干时 黑色, 顶端冠 以宿存 花萼和 花柱。 花 期 10 — 11 月, 果 期翌年 4 一 6 月。 产彝良 、禄劝 、安宁 、屏边 、金平 、文山 、富宁 、丽江 ,生 于海拔 520 — 1 600 米的 山坡、 路 旁的阴 湿杂木 林中; 陕西、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西、 福建等 地均有 分布。 - 216. 越枯科 Vacciniaceae nom. conserv. 灌木或 有时为 乔木, 通常 直立, 少有 平卧或 攀援, 陆生或 附生, 附 生种茎 基部常 膨大增 粗成 块茎。 叶 常绿或 落叶, 革质或 纸质, 单叶, 具柄, 稀近 无柄, 互生或 数片聚 集成假 轮生, 全缘或 具齿; 无 托叶。 花两性 ,通常 成总状 花序, 或 1 至数朵 成簇, 腋生、 顶生, 稀腋 外生; 通常具 苞片、 小苞片 ;花梗 顶端常 增粗, 有 时成浅 杯状, 与花萼 筒部连 接处常 具关节 ,稀无 
铋 桔 科  289  关节; 花萼卵 状筒形 、球形 或倒圆 锥形, 筒部 与子房 合生, 少数 种外部 有棱脊 或翅, 檐部 5 齿或 5 裂,^ 4 一 7 裂, 宿存, 花后 一般不 增大; 花冠 合瓣, 筒状、 罐状或 钟状, 5 浅裂, 稀 4-7 裂, 极少 4 一 5 深裂, 呈 覆瓦状 排列, 早落; 雄^ 为 花冠裂 片数的 2 倍, 稀 同数, 上位或 与花 冠管基 部微微 连合, 花 丝通常 扁平, 分离或 连合, 被毛或 无毛, 花药背 部中着 , 2 室, 药 室顶部 形成分 离的、 短至伸 长的管 或细长 的喙, 顶孔 开裂, 稀 纵裂, 背 部有距 或无; 花粉粒 为四 分体, 聚合成 球状; 子房 下位, 2-10 室; 花盘 上位, 环状, 通常 分裂; 花柱单 1, 柱状或 丝状, 柱 头平截 或微呈 4 一 5 裂或 头状。 胚珠 多数, 稀 少数, 着生中 轴胎座 或悬垂 于室顶 ,稀 单 1 倒生。 果为 浆果, 稀核果 (我国 不产) ,通常 肉质, 稀 干燥, 2 — 10 室, 每室 有多数 种子, 稀 1 粒。 种子小 ,两 侧扁, 无翅, 种皮 革质, 胚乳 丰富, 肉质, 胚小, 直立。 约 32 属, 1100 种, 分布全 世界, 主产 热带亚 洲和热 带美洲 山区, 少数种 生于北 半球温 带 山地, 极少数 产非洲 南部。 我国有 2 属, 约 120 — 130 种, 南北 均有, 大部分 种类产 西南, 西北仅 1 种; 云南 2 属, 66 种。 本科许 多种类 的浆果 可食; 一些种 类的果 、根 或叶作 药用; 一些种 类植株 矮小, 常绿或 花型 雅致, 常用 作盆景 的观赏 植物。 本科的 系统位 置大致 有两种 主张, 一种, 是以 O. Drude 为 代表, 把本科 置于杜 鹃花科 (Ericaceae) 内, 作为其 中的一 个亚科 —— 越 桔亚科 Vaccinioideae; 另一 种是以 J. D. Hooker 为 代表, 根据它 们具下 位子房 和浆果 的特征 ,主 张从杜 鹃花科 分出, 作为越 桔科。 本志 采用了 后者的 主张。 分属 检索表 1(2; 花冠管 较长, 通常长 筒状, 稀短钟 状而具 长裂片 ;雄蕊 内藏抱 花柱; 花梗 顶端常 膨大成 杯状、 浅杯 状或 棒状; 常绿 灌木, 附生, 茎基部 常加厚 成肥大 的块茎 • 1. 树 萝卜属 Agapete* 2(1) 花冠管 较短, 坛状、 钟 状或短 筒状, 5 裂, 裂片 齿状, 反卷, 短小稀 4 深裂; 雄蕊 内藏, 不抱 花柱, 花 梗顶端 通常略 增粗; 常绿 或落叶 灌木, 通常 陆生, 少 数附生 和有肥 大块茎 2* 越桔属 Vaceinium 1. 树萝 卜 属 Agapetes D. Don ex G. Don 附 生常绿 灌木。 茎具刚 毛或腺 状柔毛 ,或 无毛, 基部 通常增 大成粗 肥的块 茎状。 叶互 生, 对 生或假 轮生, 散生或 2 列, 无 柄或有 短柄, 革质, 全缘 或有细 锯齿, 羽状脉 ,通 常至边 缘 连结。 花组成 伞房状 或总状 花序, 腋生, 稀 单花, 或数花 簇生叶 腋或老 枝上, 花 梗裸露 或基部 有小的 苞片及 小苞片 ,通 常先端 扩大成 杯状、 浅杯状 或棒状 ;花萼 基部具 关节, 花萼 圆筒状 、坛状 或钟状 ,或陀 螺状, 有 时具棱 或翅, 5 浅裂或 深裂, 裂片通 常三角 状卵形 ,或披 针形; 花冠 通常圆 筒状, 稀坛状 或钟状 ,红色 、白色 或黄色 ,花冠 筒圆柱 形或具 5 棱, 通直或 稍弯, 5 浅裂或 深裂, 裂片三 角形或 披针形 ,少有 线形, 直立或 反折; 雄蕊 10 枚, 上位, 与花 冠 等长或 稍长, 有时与 花冠基 部稍微 合生; 花丝通 常短, 稀 伸长, 扁平, 被毛或 无毛, 分禽或 基部稍 连合; 花药长 圆形, 分离或 微粘合 ,先端 常伸长 成管状 或细长 的喙, 顶孔 开裂, 药背 有钝的 或长或 短的距 ,或 无距; 花盘 环状, 通常 分裂; 子房 下位, 5 室或假 10 室, 胚珠 多数; 
290  云南 植物志  花柱 丝状, 先端稍 增粗, 柱头 平截、 头状, 稀具小 裂片。 浆果 球形, 5 或 10 室, 种子 多数。 约 80 种, 分 布从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缅甸、 中国 (云南 和西藏 )、 泰国 、中 南半岛 至马来 半岛。 我国有 40 多种, 主要 分布于 西藏南 部及东 南部, 云南 西部、 西南及 南部, 少 数种类 分布至 广西、 贵州。 常 附生于 常绿阔 叶林或 雨林中 树上。 云南有 20 种。 本属 许多种 类具有 十分秀 丽雅致 的花, 为极好 的盆景 花卉; 有些 种类肥 大的块 茎可作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1O0) 茎和 分枝或 多或少 粗壮而 直立; 叶 较大, 通常 假轮生 或近于 对生; 花序 总状、 伞房状 或簇生 ,花 丝极短 (粗 壮系 Seri« 1. Robustae Airy-Shaw) 2(3) 花序 总状; 花冠圆 筒状, 长 2 — 2. 5 厘米, 裂片 线形, 裂至冠 筒一半 ,明 显反卷 1. 深 裂树萝 h A. lobbii 3(2) 花序' 伞房 状或近 簇生。 4(5) 花 药背面 无距, 花梗先 端扩大 成杯状 ,直径 4 一 4. 5 毫米, 萼 筒中部 有一明 显加厚 隆起的 水平环 ' 5,环筹 树萝卜 A, brandWan 聽 5(4) 花 药背面 有距。 . 6(7) 叶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或 卵状椭 圆形, 有明显 的边脉 ,叶 柄长于 5 毫米; 花序被 短柔毛 2. 毛 花树萝 h A. pubiflora 7(6) 叶披 针形, 倒披 针形, 或狭长 圆形。 8(9)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2—4 花, 总 花梗长 1 厘米; 叶较小 ,长 10 — 1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3, 大果树 萝卜 A. me^acarpa 9^8; 花序 腋生或 生于老 枝上, 总花 梗短, 长约 0. 5 厘米; 叶较大 ,长 16 — 24 厘米, 宽 5—7 厘米。 ••• I 緬 旬树萝 b A - burmanica 10(1) 茎和 分枝或 多或少 纤细而 曲折, 通常 上升; 叶通常 不为假 轮生, 狭小或 较小, 少有 较大。 11(22) 花序伞 房状, 极少为 簇生, 花丝 极短。 12(15) 总花 梗决不 伸长, 花萼筒 明显有 5 棱或 5 翅, 裂 片果吋 通常显 著扩大 (棱 萼系 Series 2. Ptery- ganthae Airy-shaw) 13(14) 叶倒披 针形至 极宽倒 卵形, 长 2.5 — 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有吋先 端有几 个啮蚀 状锯齿 ;萼片 长圆形 至卵形 ,锐尖 7. 鹿 蹄草叶 树萝卜 A. pyrolifolia 14C13) 叶为狭 倒披针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3.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全缘; 萼片卵 形或狭 三角形 ,渐尖 6, 中型 树萝卜 A, interdieta 15(12; 总花梗 伸长, 花萼 无翅, 花药背 面无距 C 纤细系 Series 3. Graciles Airy-Shaw) 16(19) 叶 长超过 6 厘米。 17(18) 花萼宽 杯状, 全缘 或微波 状浅裂 8. 大花 树萝卜 A. neriifolia 18(17) 花萼 钟状, 深裂至 1 半。 9. 杯 梗树萝 卜 A. pseudo-griffithii 19(16) 叶较小 ,长 不超过 6 厘米。 20(21) 叶卵伏 披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端狭 长渐尖 ,基 部圆; 花序伞 形状, 总 花梗长 1.3 厘米 10. 伞花 树萝卜 A. forrestii 21(20) 叶椭 圆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基 部楔形 或圆; 花单生 11. 灯笼花 A. lacei 
越桔科  291  22(11) 花 序大多 簇生, 或单花 ,少有 总状或 伞房状 花序; 花丝 伸长, 较花 药长或 与花药 等长, 极少 较短, 花药背 面有距 (长 丝系 Seri. 4- Loagifilei Airy-Shaw ) 23C28) 叶长 4 厘米 以上。 24(25) 花序 总状, 密被 腺毛; 花冠 管短, 长约 8 毫米, 外面密 被腺毛 12, 沧 源树萝 卜 A. glandulosissima 25(24) 花 簇生, 花 托具长 刚毛。 26(27 ) 叶 互生; 花梗长 8—12 毫米, 花 丝无毛 13. 长圆叶 树萝卜 A. obhmg» 27(26; 叶假轮 生或近 于对生 ;花 梗长约 6 毫米; 花 丝上半 部密被 长柔毛 M. 麻栗坡 树萝卜 A. malipoensis 28(23) 叶较小 ,长在 4 厘米 以下。 29(32) 花明显 具花梗 (长 超过 5 毫米 ) 30(31; 花冠圆 筒伏, 长 1.5 厘米, 白色或 绿白色 1S. 白花 树萝卜 A. mannii 31(30) 花冠 钟状, 长 7 毫米, 粉 红色。 16. 倒卵叶 树萝卜 A. obovata 32(29) 花近 无梗或 极短。 33C34) 叶 较大, 楠圆形 ,长 1.4 一 1.9 厘米, 两面均 无毛, 边缘 具纤毛 或小齿 17,短柄 树萝卜 A, bracypoda var. gracilis 34(33) 叶 较小, 卵形, 倒卵 形至近 圆形, 或橢 圆形, 被 柔毛、 刚毛或 无毛。 • 35(36) 花具大 而红色 的苞片 ;叶倒 卵形, 边缘有 2 — 3 个 疏圆齿 或密生 圆锯齿 18, 红 哲树萝 h A - rubrobracteata 36(35; 花苞 片小, 不显著 ;叶近 全缘。 37(38) 叶椭 圆形, 长 1 一 1.6 厘米, 两面 均被短 柔毛, 叶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极 不显。 19. 倒挂 树萝卜 A. pen,iU» 38(37) 叶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7 毫米, 叶面 疏生微 柔毛, 泡状 微皱, 叶脉 不显, 背面 被腺头 刚毛, 边缘 强 烈反卷 2«. 独龙 树萝 Y A. dulon R ensi» 1. 深裂树 萝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97,6 — 9 Agape tes lobbii C. B. Clark, in Hook. f. (1831); Airy-Shaw (1935), (1948), (1959); Merr.(1941); 黄素华 (1983). A. corallina Cowan(l 933). A. stenantha Rehd.(1933); A. racemosa Watt ex Ka- njilal, Das et De (1939). 附 生常绿 灌木; 小枝圆 柱形, 光滑。 叶革质 ,披 针形, 长 7 — 8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部 渐狭, 全缘, 叶 柄短。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5 — 7.5 厘米, 总 花梗长 0.6 — 1.25 厘 米; 花梗长 0.6 — 1.8 厘米, 先端 杯状, 不扩大 ,无毛 ;苞 片小, 钻形, 长约 1 毫米, 花托 杯形, 长 2 毫米, 宽 2 . 5 毫米;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3 毫米, 渐尖, 无毛; 花冠狭 管状, 红色, 长 2 — 2.5 厘米, 直径 3—4 毫米, 分裂 至冠筒 1 半, 裂片 线形, 长 1.1Z5 — 1.8 厘米; 花丝长 3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 药室长 7 毫米, 具乳 头状突 起和微 柔毛, 喙长 1.3 厘米, 无毛, 花药 背面有 2 短距; 花柱 光滑, 柱头 截形。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6 月, 果期 7 月。 分布 于景东 及西双 版纳, 附生 于海拔 1 350 米的 林中树 上或岩 石上。 缅甸 (毛 淡棉〉 和印度 亦有。 i 毛花 树萝卜 (图鉴 ) Asrapetes pubiflora Airy-Shaw(l 935), ( 1948)*, ( 1959); Merr. (1941); 
292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7 1 — 5. 杯梗 树萝卜 Agapetes pseudo-grif fithii Airy-Shaw, 1. 花枝, 2. 花冠纵 剖, 3. 花萼及 花柱, 4. 雄蕊, 5. 果实; 6—9. 深裂 树萝卜 A. lobbii C. B. Clarke, 6. 花枝, 7. 花 冠纵剖 ,8. 花咢及 花柱, 9. 雄蕊 (正、 反面 )。 (李锡 畴绘) 
越桔科  293  图鉴 (1974)*;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附生常 绿灌木 ;枝条 粗壮, 略呈左 右曲折 ,有钝 棱角, 光滑。 叶厚 革质, 2 列, 卵 状长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稀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3.5 — 22.5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近 圆形, 两面 无毛, 侧脉 多对, 平行 斜出, 在叶缘 内网结 成一条 边脉, 边缘 浅波状 并有疏 而大的 腺体, 在 叶片基 部两侧 也各有 一个腺 叶柄粗 ,长 5 — 10 毫米。 伞房 花序侧 生于老 枝上, 近于 簇生, 全 部被短 柔毛, 总花梗 通常长 1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It 梗长 1.8 — 2.5 厘米, 顶端 增粗, 浅杯状 ,具 2 小苞片 ;花 萼长约 6 毫米,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3 — 4 毫米, 锐尖; 花冠圆 筒状, 长 2.8 厘米, 深红色 ,裂片 三角形 ,绿色 ,先端 反折, 长 4 毫 米, 外面密 被柔毛 ;花丝 极短, 长 1.5 — 2 毫米, 扁平, 上部 被丝状 白色短 柔毛, 花 药室长 4 一 5 毫米, 密被细 乳头状 突起, 先端伸 长为管 状的喙 ,喙长 21 — 22 毫米, 背面有 2 距, 距长 1.5 毫米, 花柱 光滑, 长约 2.8 厘米, 柱头稍 扩大。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1 月。 产独龙 江流域 ,附生 于海拔 1 200 — 1 600 米雨 林中老 树上;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缅 甸东 北部有 分布。 3. 大果 树萝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Agapetes megacarpa W. W. Smith (1919); Airy-Shaw( 1948), (1959); 黄素华 (1983). 附生 灌木, 高达 6 米; 分枝 粗壮, 无毛, 淡灰色 。叶 纸质, 披针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狭至 圆形, 全缘, 无毛, 叶面 绿色, 背面 较淡, 中脉 在叶面 稍突起 ,干 时侧脉 及网脉 在两面 稍显; 叶柄几 天或短 而粗壮 ,长 1 一 2 毫米。 伞房花 序顶生 或腋生 ,2 — 4 花, 总花 梗长约 1 厘米, 粗壮; 花梗长 2.2 — 2.3 厘米, 无毛, 先 端稍扩 大成杯 状; 花托陀 螺状, 长 3 毫米, 直径 5 — 6 毫米, 无毛; 萼片 钻形, 长 7 — 8 毫米, 锐尖, 基部宽 2.5 毫米; 花冠漏 斗形, 长 4.5 厘米, 无毛, 黄色, 具横 向曲折 的深色 条纹, 裂 片为伸 长的三 角形, 长 9 一 10 毫米, 锐尖; 雄蕊长 4.6 厘米, 花丝 极短, 长 3 毫米, 扁平, 下部 被疏短 柔毛, 药室 线状长 圆形, 长 7 毫米, 黄褐色 ,具极 多乳头 状突起 ,基部 有下弯 膨大的 附属体 ,喙线 形, 极长, 长 3.5 厘米, 无毛, 麦 杆色, 中部有 2 距, 稍开展 ,长 1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 4.8 厘 米, 无毛, 柱头小 ,盘形 头状。 果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花萼 宿存。 花期 4 月。 产瑞丽 和怒江 分水岭 地区及 南部, 附生 于海拔 2 100 米 阔叶林 或开阔 灌丛中 树上。 模 式 标本采 自瑞丽 和怒江 分水岭 地段。 4. 缅旬 树萝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98,1 一 5 Agapetes burmanica W. E. Evans( 1927)*; Airy-Shaw( 1935), (1948), (1959);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附生常 绿灌木 ,高达 3 米。 茎粗壮 ,圆 柱形; 幼枝 常侧扁 具稜, 麦杆色 ,无毛 ,老 枝灰褐 色, 根常膨 大成萝 卜状。 叶坚 纸质, 假轮生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2 — 25 厘米, 宽 4.5 — 6 厘 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渐 狭而钝 ,或 微心状 耳形, 无毛, 中 脉在叶 面突出 或下陷 背面极 突起, 侧脉 及网脉 突起, 边脉 显著, 边缘稍 微或明 显的浅 波状; 无柄或 柄短, 长 3 — 4 毫米, 褐色。 伞房花 序侧生 于老枝 ,总花 梗长约 1.2 厘米, 有时 极短, 有花 3 — 5 朵; 苞片小 ,狭披 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2.6 — 3.5 厘米, 光滑, 先端 增粗成 棒状, 直径达 3 毫米, 与花萼 连 接处具 关节; 花托长 5 毫米, 直径达 6 毫米, 圆 筒状, 光滑; 花萼长 1.5 厘米, 裂片长 圆状. 
294  云南 植物志  披针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无毛, 具 明显的 网脉; 花冠圆 筒形, 长达 6 厘米, 直径达 11 厘米, 中部 稍宽, 淡 红色, 具暗紫 色条纹 ,外面 无毛, 裂 片狭三 角^, 长约 1.1 厘米, 淡绿 色, 花丝短 ,粗壮 而扁平 ,长约 1.3 厘米, 微被 柔毛, 药室长 7—8 毫米, 密生 乳头状 突起, 棕 褐色, 被 白色微 柔毛, 喙长 3.7 厘米, 花 药背面 粗壮的 距长约 1 毫米; 花柱长 6 厘米, 先端 微 增粗, 无毛, 柱 头小, 球形。 果熟 时花萼 宿存。 花期 9 一 12 月, 果 12 月 至翌年 1 月。 产西双 版纳, 附生 于海拔 720 — 1 460 米的 石灰岩 疏林或 灌丛中 树上; 我国西 藏东南 部 也有。 缅甸东 北部有 分布。 5. 环萼 树萝卜 (图鉴 ) Agapetes brandisiana W. E. Evans (1927)*; Airy-Shaw (1935), (1948), (1959); 图鉴 (1974)*; 黄素华 (1983). 附 生常绿 灌木; 枝条 伸长, 直径 5 — 8 毫米, 光滑, 幼 枝稍有 稜角。 叶几 无柄, 革质, 狭长 圆形, 长 10 — 17 厘米, 宽 2.5 — 3.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或稍 变狭, 无毛, 两面绿 色》 侧 脉和细 脉多少 明显。 伞房 花序侧 生于老 枝上, 有花 多朵; 花梗长 2.6 厘米, 顶端 强度膨 大成 1 浅杯状 ,与 花萼连 接处具 关节; 萼齿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长约 3 毫米, 萼 筒长约 5 毫 米, 中部有 一极明 显加厚 的环; 花冠近 圆筒状 ,向上 微膨大 ,长约 2.6 厘米, 直径 6 — 7 毫米, 无毛, 红色, 有深 色曲折 条纹, 裂片 5, 三 角形, 外弯; 雄蕊花 丝极短 、花 药背面 无距; 花柱细 长, 长 2.8 厘米, 无毛, 柱 头小, 头状。 果 球形。 果期 2 — 4 月。 产 耿马、 沧源, 附生 于海拔 1 600 — 1 710 米雨林 中的老 树上。 缅甸 亦有。 6. 中 型树萝 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Agapetes inter dicta (Hand.-Mazz.) Sleum. (1939); Merr. (1941); Airy-Shaw (1948), (1959); 黄素, 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Pentapterygium interdictum Hand.-Mazz. (1923), (1 927), (1936); W. E.Evans. (1927), descr. fl. 6a. 中 型树萝 h (原 变种) var. interdicta 附生小 灌木; 分 枝细, 当年枝 直立, 伸长, 被 疏白毛 和黄褐 色腺状 刚毛。 叶革质 ,楠圆 形, 长 2 — 3.5 厘米, 宽 1 一 1.6 厘米, 极锐尖 ,或 老时具 细尖, 基部 渐狭, 叶面疏 被毛和 白粉, 中脉 突起, 侧脉 7 — 12, 至边缘 网结, 背面网 脉密集 突起, 边缘 软骨质 而通常 反卷, 全缘或 先 端具微 裾齿及 贴生的 刚毛或 无毛; 叶柄 极短。 花 1 一 3 朵, 生于当 年枝叶 腋内, 花梗反 折, 长 7 — 13 毫米, 被 短腺头 刚毛; 花萼管 状钟形 ,近 膜质, 具 5 棱, 红色, 长 13 — 16 毫米, 宽 7 — 8 毫米, 裂片 5, 卵状三 角形, 极锐尖 ,长约 10 毫米, 花冠圆 筒形, 长 2.7 — 3.4 厘米, 直径 7 — 8 毫米, 洋红或 朱红色 ,裂片 狭三角 状钻形 ,长 8 — 9 毫米, 外弯, 绿色; 花丝长 4 一 5 毫米, 无毛, 药 室狭长 圆形, 长约 1 厘米, 喙长 2.1 厘米, 无距; 花柱长 3.4 厘米, 无毛, 柱头 小, 截形。 蒴果有 5 棱, 萼片 宿存。 花期 2 — 4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 贡山至 碧江、 泸水, 附生 于海拔 1 500 — 2 400 (一 3300) 米阔 叶林中 树上;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亦 分布至 缅甸东 北部。 6b. 狭 萼中型 树萝卜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stenoloba (W. E. Evans) Sleum. (1939); 黄素华 (1983). 
越桔科  295  Pemapterygium interdictum var. stenolobum W. E. Evans (1927).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结 果时萼 片增大 为狭三 角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基部宽 3 毫米。 产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附生 于海拔 3 00G — 3 300 米 栎林中 树上。 模 式标本 采自怒 江 与独龙 江的分 水岭。 7. 鹿蹄草 叶树萝 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Afirapetes pyrolifolia Airy-Shaw (1959);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Agapetes interdicta et var. stenoloba sec. Airy-Shaw (1948), quoad F. Kingdon Ward 6784, 7457. 附生 灌木。 茎圆 柱形或 具不明 显的钝 棱角, 曲折 上升, 直径 1.5 — 3 毫米, 幼时 被微柔 毛。 叶革质 ,宽倒 披针形 至极宽 倒卵形 ,长 2.5 — 5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通常 圆形, 基部 楔形, 叶面 光亮, 绿色, 中脉极 突起, 侧脉不 显或稍 下陷, 或 呈显著 的网状 突起, 背面淡 绿色, 中脉和 侧脉均 突起, 全缘 或近先 端有几 个齿, 无毛; 叶柄长 1 亳米, 直径 2 毫 米, 无毛。 花序具 1 一 2 花, 总 花梗长 2 — 6 毫米, 被微 柔毛,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三角形 ,褐 色; 花梗长 7 — 11 毫米, 具微 柔毛, 稀 无毛; 花萼长 (1.3)1.8 — 2 .2 厘米, 筒部具 5 翅, 长 4 毫 米, 裂片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13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渐尖至 锐尖, 膜质, 血红色 ,无 毛; 花冠圆 筒形, 长 2 .3 — 2 .9 厘米, 簷部 扩大, 直径 5 — 8 毫米, 无毛, 血 红色, 具横的 洋红色 条纹, 裂片 为长三 角形, 长约 8 毫米, 渐尖, 下弯, 淡 绿色; 花丝长 3 — 4 毫米, 宽 0.8 毫米, 具乳 突及微 柔毛, 药室长 6 毫米, 狭长 圆形, 基 部具长 1.5 毫米的 短尾, 喙长 2.2 厘米, 无毛, 背面 无距; 花柱 丝状, 长 2.9 厘米, 无毛, 柱 头小。 果直径 9 毫米 (未熟 ), 萼 宿存。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贡山 独龙江 流域, 附生 于海拔 2 400-2 700 米雨 &中大 树上; 我国西 藏东南 部有分 布。 西藏 与缅甸 交界处 亦有。 、 &大花 树萝卜 图版 99,1 一 4 Agapetes neriifolia(King et Prain)Airy-Shaw var. maxima Airy-Shaw (1959). 附生 灌木; 分枝 细长, 无毛。 叶厚 革质, 互生,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宽 2 — 2.2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全缘, 中脉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突起, 侧脉不 明显; 具 短柄。 花序伞 房状, 总花 梗长达 6 厘米, 苞片三 角形, 长约 2.5 毫米, 有时 总花梗 顶端膨 大, 花梗长 3 厘米, 先 端杯状 膨大; 花托近 球形, 长 4 亳米, 基部具 关节, 花萼宽 钟形, 长 8 毫米, 近全缘 ,具 5 个小 尖头, 果时扩 大宽达 2 .3 厘米, 具明显 网脉; 花冠 管状, 长达 4.5 厘 米, 直径 1.5 厘米, 稍 肉质, 红色, 有 暗紫色 条纹,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5 毫米; 雄蕊 10, 分离, 花丝短 ,花 药长, 具长喙 ,几 达花冠 簷部, 药室背 面无距 ;子房 5 室, 花柱 丝状, 柱头 微裂, 胚 珠 多数。 果卵 圆形, 冠以宿 存花萼 ,长 1 厘米, 宽 8 毫米。 花期 3 — 5 月。 产德宏 州芒市 (? ), 附生 于海拔 1 ^0 米 栎林中 树上。 缅甸 东北部 (八莫 新弄) 亦 有。 9. 杯梗 树萝卜 . 图版 97,1 — 5 Agapetes psendo griffithii Airy-Shaw (1935), (1948)*; Merr. (1941); 黄素华 〈1983). 附生 灌木; 分 枝少, 圆柱形 ,直径 1 一 2.5 毫米。 叶革质 ,披针 形至长 圆形, 稀椭 圆形或 
296  云南 植物志  倒披 针形, 长 9 一 14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部 圆形, 无毛, 干时灰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突起, 侧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极 突起成 网状, 全缘, 边 缘平或 外弯; 叶柄长 4 一 8 亳米, 粗 1 一 2.5 毫米, 横向 皱折, 上面 具槽, 褐色。 伞 房花序 腋生, 4 一 6 花, 长 7 — 11 厘米, 花 序轴长 3.5 — 7 厘米, 总 花梗长 3 — 6 厘米, 先端 增粗; 花梗近 肉质, 长 0.5 — 2 厘 米, 先端 成杯状 扩大, 直径 3 — 4 毫米, 高 2 毫米, 具 5 条 纵胁, 无毛, 基部 有小而 锐尖的 苞片和 2 枚小 苞片; 花萼长 1.3 — 1.5 厘米, 宽 5 — 7 毫米, 膜质, 具脉, 无毛, 裂 片长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花冠圆 筒状, 基部 稍狭, 长约 2.6 厘米, 宽 5 — 10 毫米, 珊瑚 红色, 无毛, 裂 片三 角形, 长 2 — 2.5 毫米, 锐尖, 绿色; 雄蕊长 2.5 厘米, 花丝 扁平, 线形, 长约 5 毫米, 被极 细的微 柔毛; 花药长 2.1 厘米, 钻形, 药室 有极细 乳头状 突起, 喙光滑 ,先端 靠合, 背面 无距; 花柱 纤细, 长 2.5 厘米, 无毛, 柱 头白色 点状。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5 月。 产贡山 (独龙 江一带 ), 附生 于海拔 (1 200-)1 350-1 500(-1 800) 米 江边阔 叶林中 树上。 缅 甸东北 部山区 也有。 10. 伞 花树萝 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柳 叶树萝 卜 (图鉴 ) Agapetes forrestii W. E. Evans (1927); Airy-Shaw (1935), (1959); Merr. (1941);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Agapetes lacei auct. non Craib: 图鉴 (19 74)*. 附生 灌木, 高约 1 米; 枝条 细长, 直径 1 一 1.5 毫米, 被密 刚毛, 刚毛单 1 或 分叉, 基部 泡状, 叶互生 ,革质 无毛,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厘米, 宽 8 — 12 毫米, 先 端狭长 渐尖, 基部圆 形, 叶面 绿色, 干时中 脉突起 ,网脉 下陷, 背面苍 白色, 咏 不显, 边缘具 不明显 的腺状 牙齿, 稍 外卷。 花序伞 形状, 腋生, 无毛, 有花 4 一 6 朵, 总花 梗长约 2 厘米, 花梗长 1.3 厘米, 向 先端渐 增粗, 有刚 毛和微 柔毛; 花 托稍被 刚毛, 萼齿三 角形, 锐尖, 长约 1.5 毫米; 花 冠圆筒 形, 红色, 长 2 厘米, 直径 6 — 8 毫米, 有暗 色波状 条纹, 裂 片宽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锐尖, 带 绿色; 雄蕊长 1.5 厘米, 花丝 极短, 长 1 毫米, 被疏 柔毛, 药室长 3.5 毫米, 上部成 长喙, 基 部下延 ,背面 无距; 子房 下位; 花柱 纤细, 长约 1.8 厘米, 无毛, 柱 头小, 球形。 果球形 ,直径 5 毫米, 萼片 宿存。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5 月 。 产泸水 ,附生 于海拔 1 800 — 2 700 米常绿 阔叶林 或混交 林树干 上或岩 石上;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分布 至缅甸 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泸水 (龙房 )。 灯笼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98, 6 — 9 Agapetes lacei Craib (1913); W. E. Evans (1927); Airy-Shaw (1 935), (1 959); Merr. (1941);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Ha. 灯笼花 (原 变种) var. lacei 附生灌 木;' 枝条 具平展 刚毛。 叶革质 ,椭 圆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锐 尖或钝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无毛, 上 半部边 缘有细 锯齿, 侧脉在 两边约 5, 叶面 不显, 背面大 多明显 ;叶 柄长约 1 毫米。 花单生 叶腋, 花梗长 1.5 — 1.8 厘米, 被灰色 短柔毛 ,杂有 白色腺 毛; 花托长 4 亳米, 直径 3.5 毫米, 被短 柔毛, 杂 有白色 腺毛, 裂片三 角形, 锐尖, 长 2.8 毫 米, 宽 2.5 毫米, 具明 显脉; 花冠 筒状, 长 2 厘米, 深红色 ,冠簷 稍扩大 直径约 12 毫米, 裂片 
越拮科  297  图板 98 1—5. 缅问 树萝卜 Agapetcs burmanica W. E. Evans. 1. 叶枝, 2. 花 序枝, 3. 花 冠展开 ,4. 雄蕊, 5. 花萼及 雌蕊; 6 — 9. 灯笼花 A. lacei Craib, 6. 花枝, 7. 花冠 展开, 8. 雄蕊, 9. 花 (去 花冠、 雎蕊 )。 (李锡 畴绘) 
298  云南 植物志  三 角形, 长 8 毫米, 宽 5.5 毫米, 带绿色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药室长 6.5 毫米, 基部 具小尖 头喙长 8 毫米, 背面 无距, 花柱 无毛, 长 2 厘米, 柱头 截形。 果小, 直径 4 毫米。 花期 〖一 6 月, 果期 7 月。 产高黎 贡山, 附生 于海拔 1 500 — 1 650 米常 绿林中 树上。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lib. 无毛 灯笼花 (变种 ) var. glaberrima Airy- Shaw (1959).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花梗和 花托极 光滑。 产澜 沧江与 怒江分 水岭、 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贡山 一带, 附生 于海拔 2 100-3 000 米林中 乔木或 岩壁上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He 绒毛 灯笼花 (变种 ) var. tomentella Airy-Shaw (1959).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花 梗和花 托密被 灰色短 绒毛, 无 刚毛及 腺毛。 产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贡山西 北部, 附生 于海拔 2 100-3 000 米林中 乔木上 ;我国 西藏 东南部 (察 瓦龙)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12. 沧 源树萝 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Agapetes inopinata Airy-Shaw (1960); P. F. Stevens (1985). Agapetes glandulosissima (C. Y. Wu ex Fang et Z. H. Pan) S. H. Huang <1983)*; Vaccini 請 glandulosissimum C. Y. Wu ex Fang et Z. H. Pan (1981). 附生 灌木; 分枝圆 柱形, 密被开 展的褐 色刚毛 或腺状 刚毛。 叶 互生, 近 无柄或 有极短 的柄, 长约 1 毫米,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3 — 5.5 厘米, 宽 1 一 2.3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尾状 渐尖, 基部 圆形或 渐狭, 两面均 无毛, 中脉、 侧 脉及网 脉在叶 面明显 突起, 在 背面 不显, 边缘 全缘, 微 外卷。 总 状花序 腋生, 总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有花 5 — 6 朵, 花梗 长 4 一 5.5 毫米, 总花梗 与花梗 均密被 腺毛, 小苞片 2, 披针形 ,被 腺毛; 花托圆 锥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 腺毛; 萼片长 2 毫米, 狭三 角形, 密被 腺毛; 花冠短 圆筒状 ,红色 ,长约 8 毫米, 直 径 3 毫米, 裂片短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直立或 反折, 花 冠筒外 面密被 腺毛, 内面无 毛', 雄蕊 10, 花丝长 3 毫米, 扁平, 疏被微 柔毛, 药室长 1.8 毫米, 具乳头 状突起 ,喙长 2 毫米, 背面 具短距 ,长约 1 毫米; 花柱长 8 毫米, 无毛, 柱头 截形。 果 未见。 花期 4 月。 产沧源 ,附生 于海拔 1 600 米阔叶 林中栎 树上。 缅甸北 部也有 分布。 本种在 长丝系 中花冠 短筒状 ,花 序梗、 花萼 及花冠 外面均 密被腺 毛易与 其他种 区别。 13. 长圆 叶树萝 h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0 Agapetes oblonga Craib (1913); W. E. Evans (1927); Airy-Shaw (1935), (1948), (1959); Merr. (1941);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附生 灌木。 枝条 密被分 叉的长 刚毛。 茎皮淡 白色。 叶坚纸 质至革 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3.5 — 6( — 9) 厘米, 宽 (1 一 ) 2 .5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无毛, 侧 脉及网 脉两面 明显, 叶面 微皱, 边缘向 先端有 细锯齿 ,或 有时下 半部也 有不明 显的细 锯齿; 叶柄短 ,长 1 一 1.5 毫米。 伞房 花序有 2 — 3 花, 无总 花梗或 极短, 簇生于 叶腋或 老枝上 ,花 梗长约 1 一 1.5 厘米, 通常被 短柔毛 ,有时 有腺状 刚毛, 先端具 关节; 花托长 2 .5 亳米, 密被 刚毛; 花萼长 4.5 毫米, 裂 片长约 2 毫米; 花冠圆 筒状, 长 I. 9 厘米, 朱 红色, 裂片三 角形, 
越桔科  299  毫米; 花丝长 0.85 — 1.2 厘米, 药 室长约 5.5 毫米, 喙长 4 毫米。 背面有 2 短距; 花柱长 H 亳米, 无毛, 柱头 截形。 果 球形, 直径约 4 .5 毫米。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5 月 ,果期 7 — 8 月 o 产腾冲 、龙陵 、泸水 、碧 江贡山 (独龙 江)、 耿马, 附生 于海拔 1300—1 510(2 600) 米的 阔叶林 中或松 栎林、 杂木林 ,或岩 石上。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14. 麻栗 坡树萝 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Agapetes malipoensis S. H. Huang (1983)*. 附生 灌木; 分枝圆 柱形, 密被褐 色开展 的刚毛 ,或腺 状刚毛 。根纺 缍形, 肥大。 叶 革质, 假轮 生或近 对生, 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6.5 — 11 厘米, 宽 2.2 — 3.7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 部钝圆 或耳状 ,叶面 微泡状 皱折, 中脉, 侧脉 及网脉 在两面 均明显 突起, 侧脉 在边缘 网结, 两面均 无毛, 全缘; 无柄。 花 序有花 3 — 4 朵, 簇 生于叶 腋或枝 侧面; 花梗长 6 毫米, 先端稍 膨大, 具 关节无 毛或有 刚毛; 花托长 1 毫米, 宽 2 毫米, 花萼长 4 毫米,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i.5 毫米, 花托和 花萼被 腺毛; 花冠圆 筒状, 白色, 长 2 厘米, 裂 片短, 三角形 ,稍 反折, 长约 1 毫米, 外面檐 部被长 腺毛, 下部近 无毛; 花丝长 1.4 厘米, 扁平, 上半部 密被长 柔毛, 药室 长 2.5 毫米, 具细 乳头状 突起, 喙长 4 毫米, 背面具 1 对向 上弯曲 的距, 距长 2 亳米, 具乳 头状 突起; 花柱长 2 厘米, 光滑, 柱头 截形。 果球形 ,被 刚毛, 直径约 4 毫米。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麻 栗坡、 屏边, 附生 于海拔 1 800 — 2 100 米的密 林中树 上或灌 丛中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麻栗坡 中寨。 本种 与产于 越南北 方的茎 花树萝 卜 (Agapetes cauliflora Merr.) 极近, 但本 种叶较 大, 叶面泡 状皱折 ,花冠 较小, 长 2 厘米, 外面于 檐部被 腺毛, 花丝 上半部 密被长 柔毛, 下部 近无毛 而异。 15. 白花 树萝卜 (图鉴 ) 图版 101,1 — 4 Agapetes mannii Hemsl. (1892); Brandis (1906); Airy-Shaw (1935), (1959); 图鉴 (1974)*; 黄素华 (1983). Agapetes yunnanensis Franch. (1895); W. E. Evans (1927). 附生常 绿灌木 ,高 30 — 60 厘米; 枝条 细长, 灰褐色 ,幼 枝有微 柔毛。 叶革质 ,无毛 ,长 '圆 状倒 卵形或 匙形, 长 1.3 — L5 厘米, 宽 5 — 11 毫米, 先端 圆形, 微凹, 基部 楔形, 叶面光 亮 绿色, 背面干 后淡绿 色或淡 黄色, 叶脉在 两面稍 突起; 边 缘全缘 反卷。 叶 柄短, 微被 短 柔毛。 花单生 或双生 叶腋, 下垂, 花 梗长约 8 毫米, 无毛; 花萼小 ,有 柔毛, 5 裂, 裂片急 尖; 花冠圆 筒状, 长 1.5 厘米, 白色, 檐部有 5 个三 角形的 钝齿, 直立; 雄蕊 10, 花丝 被疏长 柔毛, 花药与 花丝几 等长, 背面具 直立的 短距; 子房 下位, 花柱 无毛, 柱头 截形。 果 球形。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 产 大理、 丽江、 腾冲、 凤庆、 临沧、 耿马、 景东、 蒙自、 新平、 屏边、 西双 版纳, 附 生于海 拔 (1 400-)2 100-2 800(-3 600) 米 的常绿 阔叶林 中树上 或岩石 面上。 缅甸 北部、 印度 东北 部也有 分布。 16. 倒卵 叶树萝 h Agapetes obovata (Wight) Hook. f. (1876); C. B. Clarke in Hook. f.(1881); 
300  云南 植物志  图版 99 1 ― 4. 大花 树萝卜 Agapetes neriifolia (King et Prain) Airy-Shaw, 1. 花枝, 2. 花纵剖 ,3. 花纵剖 (去雄 蕊), 4. 雄蕊; 5 — 8. 红苞 树萝卜 A. rubrobracteau R. C. Fang et S. H. Huang, 5. 花抆, 6. 花纵剖 ,7. 雄蕊, 8. 果。 (吴锡 91 绘) 
越桔科  3 01  Airy -Shaw (1935), (1959). Voccinium obovatum Wight (1 848); Thibaudia obovata (Wight) Griff. (1848). 灌木, 匍匐多 分枝, 无毛; 小枝 细长, 叶密集 。叶 革质, 倒卵状 匙形, 长 1.8 — 2 .2 厘米, 宽 6 — 9 毫米, 先端 钝圆, 微凹, 基部 楔形, 叶面有 皱折,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在背面 凸起, 叶面 凸起, 侧脉 不显, 边缘 全缘, 微 反卷; 叶柄短 ,长约 2.5 毫米。 花单生 叶腋, 下垂, 花梗长 0.8 — 1 厘米, 先端稍 齊大; 花萼筒 锥状, 长 1.5 毫米,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毫米, 无 毛; 花冠 钟状, 淡红色 ,无毛 ,长约 7 毫米, 直径 8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反卷; 花 丝极短 ,长约 1.5 毫米, 扁平, 被疏 柔毛, 药 室长约 1.5 毫米, 具小瘤 状突起 ,基部 短尾状 ,喙 长 3 毫米, 背面 距长约 1 毫米, 向 上弯。 花柱长 7 毫米, 无毛, 柱头 截形。 浆果 球形, 直径 4-5 毫米。 产屏边 (大围 山), 生 于海拔 2 100 米 的苔藓 常绿阔 叶林, 附生于 林下倒 木上。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17. 纤细短 柄树萝 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Agapetes brachypoda Airy-Shaw var. gracilis Airy-shaw(l 948); 黄素华 (1983). 附生小 灌木; 小枝 伸长, 纤细, 直径 1 一 1.5 毫米, 密被平 展的硬 毛或锈 色毛。 叶厚革 质, 宽椭圆 形至倒 卵形或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1.4 一 1.9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先端 圆形, 具小 芒尖, 基部宽 楔形, 叶面灰 绿色, 皱折, 背面 平滑, 褐色,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边缘 浅波状 或微具 小齿;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单生 或双生 叶腋, 下垂, 花梗极 短, 被锈 色腺状 刚毛, 长 2— 4 毫米, 基部有 2 枚 卵形锐 尖的小 苞片; 花托倒 圆锥状 ,直径 2-4 毫米, 密被锈 色腺状 刚毛,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基 部宽约 2 毫米, 短 渐尖, 近膜质 ,具脉 ,被锈 色腺状 刚毛; 花冠圆 筒状, 上部稍 扩大, 暗红色 ,花 冠筒长 1.6 — 1.7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 面基部 也被短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反卷, 长 1 一 2 毫米, 锐 尖; 花丝 线形, 长 1.3 厘米, 扁平, 被短 柔毛, 药室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喙长 3.5 毫 米, 背面 有距, 具糙 乳头状 突起; 花柱 丝状, 长 1.7 厘米, 无毛, 柱 头小。 花期 3 月。 产泸水 ,生 于海拔 2 400 米 林中。 模式 标本采 自泸水 岗房。 1& 红苞 树萝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99 ,5 — 8 Agapetes rnbrobracteata R. C. Fang et S. H. Huang (1983). Vaccinium chapaense Merr. (1938), nec. Agapetes chapaensis P. Dop (1930). 附生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茎粗壮 ,分枝 密集; 枝条 坚挺, 直径 1 一 2 毫米, 淡灰 褐色, 无 毛, 幼枝 被微柔 毛或疏 硬毛。 叶互生 ,革质 ,密 集于小 枝上, 倒卵形 ,长 1.2 — 1.6 厘米, 最宽 处宽约 1 厘米, 先端 钝圆, 基部渐 狭楔形 ,叶' 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中脉及 侧脉稍 突起, 网脉 不显, 边缘 向先端 每边有 3 个明 显的圆 锯齿, 或有 细圆齿 多个, 向基部 渐全缘 ,两 面均无 毛; 叶 柄长约 2 毫米, 叶片常 下延, 无毛。 花序 顶生, 短总 k 花序, 2 — 3 花, 或有时 单花, 苞 片大, 蚌状 折叠, 展开时 呈菱状 倒卵形 ,长 1.3 厘米, 宽约 1.1 厘米, 先端圆 ,基部 渐狭, 革 质, 红色 或红色 带绿, 脉 明显, 无毛, 结果时 脱落; 小苞片 2 枚, 披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宽约 2 毫米, 锐尖, 具腺状 尖头, 网脉 明显, 边缘有 疏柔毛 ;花梗 极短, 长约 1 毫米, 花托 倒圆锥 状,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钝 ,被微 柔毛, 边缘密 生短柔 毛; 花冠圆 筒状, 白色或 绿色, 长约 1.7 厘米, 檐部稍 扩大, 直径 4 一 5 毫米, 无毛, 内 面密& 
越桔科  303  图 版 101 1—4. 白花 树萝卜 Agapetes mannii Hemsl., 1. 植株 ,2. 花冠 纵剖, 3. 花萼及 雌蕊纵 剖, 4. 雄蕊; 5 — 10. 独龙 树萝卜 A. dulongcnsis S. H. Huang, 5. 花枝, 6.叶 凼,7. 叶背面 ,8. 花 (去花 冠) ,9. 花冠 纵剖, 10. 雄 蕊。 (曾孝 濂绘) 
304  云南 植物志  短柔毛 ,裂 片短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开花时 反卷; 花丝长 11 毫米, 扁平, 密被长 柔毛, 花药 长约 2 毫米, 密生 乳头状 突起, 喙长 2 .5 毫米, 背面 有平展 而先端 向上弯 的距, 具细 乳头状 突起, 长约 1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具 微波状 浅裂; 花柱长 1.2 厘米, 柱头 渐狭, 先 端 截形, 密生细 乳头状 突起。 浆果 球形, 直径 4 一 5 毫米, 熟时 红色。 花期 3 — 6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元江 、屏边 、金平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景东等 地附生 于海拔 1 000 — 2 100(-2 400) 米密 林中树 上或灌 丛中; 广 西南部 和贵州 西南部 也有。 分布 至越南 北部。 19. 倒挂 树萝卜 (图鉴 ) Agapetes pensilis Airy-Shaw (1935)*, (1948), (1959); 图鉴 (1974);* 黄素华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附生 灌木, 多 分枝; 枝条长 而下垂 ,直径 1 一 2 毫米, 密被 棕色长 柔毛, 基部 有粗约 3.5 厘 米的萝 卜状 块根。 叶 革质, 卵形至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5 — 11 毫米, 先端钝 或急尖 ,基 部圆, 两面 被疏短 柔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不显, 边缘稍 反卷, 有疏缘 毛; 叶柄短 ,几 无毛。 花单生 或双生 叶腋,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被刚 毛状长 柔毛, 花 托陀螺 状, 被 刚毛状 长毛; 萼片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被毛; 花冠圆 筒状, 长 1.7 厘米, 直径 5 — 7 毫 米, 白色, 有红色 条纹, 裂片短 ,三 角形, 绿色, 反卷, 被密 腺毛; 雄蕊 10 枚, 花丝长 12 毫米, 基部稍 扁平, 被疏 柔毛, 花药狭 披针形 ,长 6 毫米, 喙 分离, 背面有 2 距; 距长约 1.5 毫米, 花柱 丝状, 长 1.7 厘米, 无毛, 柱头 截形。 花期 7 — 9 月。 产 怒江与 独龙江 分水岭 地带, 附生 于海拔 (2 400 —) 2 700 — 3 450 米雨 林或混 交林中 树干上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亦 分布至 缅甸东 北部。 20. 独龙 树萝卜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01,5 — 10 Agapetes dulongensis S. H. Huang (1983)*. 附生常 绿灌木 ,分枝 纤细, 下垂; 小枝密 被棕褐 色刚毛 ,老枝 灰白色 。叶小 ,革质 ,2 列, 卵形至 近圆形 ,长 5 — 7 毫米, 长宽几 相等, 先 端圆, 具小短 尖头, 基部 圆形, 边 缘强烈 反卷, 具疏 刚毛, 叶面 疏被微 柔毛, 泡状微 皱褶, 脉两面 均不显 ,背面 被腺状 刚毛, 刚 毛基部 隆起; 叶柄短 ,长约 1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 1 一 3 朵, 族生 叶腋, 花梗 极短, 长约 3 毫米, 密 被腺状 长 柔毛, 先端稍 膨大, 花托长 2 毫米, 密被 腺状长 柔毛; 萼片长 2 毫米, 三角状 披针形 ,具长 细尖, 被 腺状长 柔毛; 花冠圆 筒形, 白色, 筒长 16 毫米, 直径约 4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长 1 毫 米, 直立, 外面被 长柔毛 ;雄蕊 10, 花 丝长约 11 毫米, 扁平, 被长 柔毛, 药室长 3 毫米, 具乳 头状 突起, 喙长 3 毫米, 背面 距长约 1 毫米, 向 上弯; 花盘高 0.5 毫米, 环状; 花柱长 16 毫 米, 无毛, 柱头 截形。 花期 8 月。 产贡山 独龙江 ,附生 于海拔 2 300 米林中 树上。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独 龙江。 本种 极近倒 挂树萝 卜 (Agapetes pensilis Airy-Shaw), 但叶 较小, 卵形至 近圆形 ,长 5-7 毫米, 叶面 疏被微 柔毛, 泡状微 皱褶, 叶脉 不显, 背 面被腺 状刚毛 而与之 不同。 2. 越桂属 Vaccinium L.  灌木或 小乔木 ,通常 陆生, 少数 附生; 植株无 毛或被 单毛, 极稀被 羽状分 枝毛。 叶常 
越桔科  305  绿, 革质或 厚革质 ,少 数落叶 则叶片 纸质, 具 叶柄, 稀近于 无柄, 互生稀 假轮生 ,全缘 或有锯 齿, 通常于 两侧边 缘的基 部各有 1 腺体。 花通 常小, 成总状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假顶生 ,稀腋 外生, 或少 花簇生 叶腋, 稀单花 腋生; 通常有 苞片和 2 小苞片 ;花梗 顶端增 粗或不 增粗, 与 萼筒间 有或无 关节; 萼齿或 萼裂片 (4 一 )5; 花冠 白色、 淡 红色, 稀红色 ,坛状 、钟状 或筒状 ,5 浅裂稀 4 深裂至 近基部 ;雄蕊 10 或 8, 通常 内藏, 花丝 分离, 被毛或 无毛, 花药顶 端形成 2 直立 稀弯曲 的管, 顶部圆 形孔裂 ,或伸 长缝裂 ,背部 具距或 无距; 子房 4 一 5 室, 有时 因心皮 中脉 长出隔 膜而为 10 室, 或 因自胎 座发生 的假隔 膜而成 8 或 10 室; 花 盘通常 垫状, 无毛 或被毛 ;花柱 通常不 超出或 略超出 花冠, 劲直, 柱头截 平形或 头状; 每 室胚珠 多数或 少数, 生于 膨大、 2 裂、 有 棱的胎 座上。 浆 舉 球形, 成熟后 通常紫 黑色, 4— 5 室或 因假隔 膜而为 8 或 10 室, 每室 有多数 或少数 种子, 顶部冠 以宿存 萼片; 种 子小, 卵圆状 或肾状 侧扁, 种皮革 质, 胚乳 肉质, 胚直, 子叶 卵形。 ' 本 属约有 400 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亚热带 和美洲 、亚洲 的热带 山区, 其中马 来西亚 地区有 235 种以上 ,在北 温带, 有几 种环极 广布, 少 数分布 至非洲 南部、 马达加 斯加岛 ,但 不产 热带非 洲高山 和热带 低地, 也不 产于南 温带。 我国 现知有 91 种, 南北 均有, 主产西 南、 华南; 云南有 46 种, 12 变种。 本属有 些种浆 果有经 济价值 ,尤因 成片集 中生长 或为群 落的建 群种, 产 量大, 加工成 果 酱或果 子冻, 在美 洲巳成 为受人 欢迎的 商品; 在我 国东北 亦普遍 有分布 的笃斯 (V. uliginosum L.) 、越桔 "牙 疙瘩" (V. vitis-idaea L.), 果实大 ,味 酸甜, 可生 食亦可 酿酒或 加工成 果酱运 销他地 ;南烛 (V.bracteatum Thunb.)、 乌鸦果 (V. fragile F ranch.) 及越 桔等 的果、 根或叶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K1H) 花冠 坛状、 筒状或 钟状, 浅裂 至上部 1/4 或裂至 中部, 裂片 5, 短小, 直立或 反折. 2(113) 叶 常绿; 花梗和 萼筒间 明显有 关节; 花通常 多数, 组成 花序, 稀 单花. 3(12) 花序顶 生为主 ,稀顶 生兼有 腋生; 浆果 5 室; 叶脉 在叶面 下陷。 [组 1. 越桔组 Sect. Vids- Idaea (Moench) Koch 】。 4(5) 叶较大 ,叶 片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5—4 厘米, 宽 1.2 — 2. 7 厘米, 边 缘有明 显锯齿 叶越桔 V. sikkimense 5(4) 叶较小 ,长度 通常在 2 厘米 以下, 叶片卵 状圆形 、倒卵 形或长 圆形, 全缘 或有极 不明显 的稀疏 浅齿。 《(9) 小枝 密被红 棕色具 腺长刚 毛和短 柔毛; 叶片 边缘有 不明显 的稀疏 浅齿。 . 7(8) 叶 片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顶端 圆形, 微凹缺 ,基部 禊形,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2. 苍 山越桔 V. delavayi 8(7) 叶片 卵状圆 形或近 圆形, 两 端圆, 顶端不 凹缺, 基部无 腺体… ^3. 团 叶越桔 V. chaetothrix 9(6) 小枝 密被短 柔毛而 无刚毛 杂生; 叶片近 于全缘 或上部 有极不 '明 显的浅 钝齿. tO(ll) 叶片顶 端钝圆 而微凹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花序 顶生; 花冠淡 红色至 白色; 花丝无 毛或有 少数 疏柔毛 4. 树 生越桔 V. dendrochari. 11(10) 叶片顶 端钝或 钝尖, 不 凹缺, 基部无 腺体; 花序 顶生或 生枝顶 叶腋; 花 辱 红色; 花丝 被疏柔 毛 5«宝 兴越桂 V. moupinense 
306  云南 植物志  12(3) 花序 或单花 以腋生 为主; 浆果 10 室或假 10 室。 13(66) 花冠 钟状, 稀近 钟状, 檐部多 少张开 ;药室 背部有 2 伸展 的距。 14(27) 花 单生或 2 朵, 稀排 列成短 总状; 叶小, 通常椭 圆形, 顶 端圆, 边 缘全缘 (组 2. 贝叶组 Sect. Conchophyllum Sleumer) 15(22) 花序短 总状, 有花 3 朵以上 ;花梗 纤细, 长 0.5 — 1 厘米 (短 梗长 萼越桔 V. craspedotumvar. / brevipes 除外 )。 16(17) 花序 无毛; 叶片椭 圆形, 长 1.5-2.6 厘米, 宽 0.9-1.2 厘米; 浆果 被白粉 6. 粉 果越桔 V. papillatum 17(16) 花梗、 萼筒、 萼片均 被毛。 18(21) 叶片 卵形, 长 1.3— 2. 4 厘米, 宽 0.8—1.4 厘 米,、 基部圆 形至宽 楔形; 萼片 披针状 钻形, 长 4 一 5 毫米, 果期长 5 — 6 毫米。 19(20) 花梗长 5—6 毫米 7a. 长 粤越格 (原 变种) V. eraspedotum var.craspedotum 20(19) 花近 于无梗 7b. 短梗长 萼越桔 (变种 ) V. eraspedotum var. brevipes 21(18) 叶片橢 圆形, 长 1.4 一 2. 3 厘米, 宽 0.7 — 1.4 厘米, 顶端 钝圆, 基 部为宽 或狭的 楔形;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 8. 三 花越桔 V. triflorum 22(15) 花单生 ,或 2 — 3 朵簇生 叶腋, 不明显 排列成 总状; 花梗短 而粗壮 ,长 1 一 4 毫米. 2 3(26) 萼筒、 萼片 无毛, 或仅 萼片边 缘有短 缘毛, 有吋有 具柄小 腺体。 24(25) 叶 片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8 — 1.1 厘米, 顶端 钝圆, 微 凹缺, 基部变 狭成楔 形; 花 梗长约 4 毫米, 无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边 缘有短 缘毛, 通 常有具 柄小腺 体 9. 腺 萼越桔 V. pseudotonkinense 25(24) 叶片 卵形, 长 1.5—2.3(—3)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上部 渐尖或 钝头, 不 凹缺, 基部 宽楔形 至圆形 ;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无毛也 无腺体 10, 短 梗乌饭 V. brevipedicellatum 26(23) 萼筒、 萼片连 同花梗 密被短 柔毛; 花 1 一 2 朵; 叶片 卵形、 倒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1.3 — 2 厘米, 宽 0.8—1.4 厘米 11. 林 生越桔 V. sciaphilum 27(14) 总 状花序 (羽 毛越桔 V. lanigerum 例外 ), 通常 具多少 脱落的 苞片; 叶片 中等大 至大, 顶 端 渐尖至 尾尖, 稀钝或 微凹, 通 常全缘 (粉 白越桔 V. glauco-album 除外) (组 3 . 大叶沮 Sect. Galeopetalum J* J. Smith) c 28(29) 幼枝、 叶背面 、叶柄 均被羽 伏分枝 刚毛; 序轴 短縮; 花 2 — 3 朵 簇生; 苞片多 数成总 苞状; 花近 于无梗 12. 羽 毛越桔 V. lanige rum 29(28) 植株 无毛或 被毛, 但毛不 分枝; 花序 总状, 序 轴明显 延伸。 30(37) 叶 片顶端 钝圆、 微凹或 锐尖, 但 不呈渐 尖或尾 尖状, 全 缘或有 锯齿。 31(32) 叶片边 缘密生 具腺细 锯齿, 背 面通常 被白粉 I 3 . 粉 白越桔 V. glauco-album 32(31) 叶 片边缘 全缘, 背 面不被 白粉。 33(34) 叶片顶 端锐尖 ,叶形 较小, 长 1.4 一 3. 5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哦 眉越桔 V. omeiense 34(33) 叶片顶 端钝圆 或微凹 ,叶形 较大, 长 4 — 8 厘米, 宽 2. 5 — 4 厘米。 35(36) 叶片顶 端钝, 叶脉 在叶面 微凹, 在背面 不显; 总状花 序长约 1.5 厘米, 具 多花; 花梗长 1 一 1 亳米; 花冠长 3.5 毫米; 萼片长 1 亳米 1S. 圆 顶越桔 V. cavinerTe 36(35) 叶片顶 端微凹 ,叶脉 在叶面 深凹, 在背面 突起; 总状花 序通常 3 朵花, 疏散; 花梗长 1 一 I. 7 厘 米; 花冠长 1.2 厘米; 萼片长 4—6 毫米 16. 凹 脉越桔 V. imprcinerre 37(30) 叶 片顶端 渐尖或 尾尖, 全缘. 
越 桔 枓  307  38(45) 叶片较 宽大, 长 10 — 21 厘米, 宽 4 一 9 厘米, 背面贴 生具腺 短毛; 灌木 或通常 为藤状 灌木; 幼 枝、 花序均 无毛。 39(40) 叶片椭 圆形或 卵形, 侧 脉和网 脉在叶 面明显 下陷, 在背面 突出, 致使 叶面凹 凸不平 17 .拟 泡叶 乌饭 V. paeudobullatum 40(39) 叶片长 圆形、 长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叶面 平坦。 41(42) 叶基部 微凹成 浅心形 ;叶 柄短, 长 3 — 6 毫米; 果序 较短, 序轴长 I. 5 — 3 厘米; 果梗 较长, 长 1.5—2 厘米 18. 大叶 fe 桔 V. petelotii 42(41) 叶 基部宽 楔形至 钝圆; 叶柄长 0. 9 — 1. 4 厘米; 果序 较长, 序轴长 6 — 7 厘米, 果梗长 0. 5 — 1.1 厘米。 43(44)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侧脉 纤细, 8 — 9 对, 自 中脉均 匀斜伸 19, 临 沧乌饭 V. lincangense 44(43) 叶片椭 圆形或 长卵形 ,发 自中脉 下部的 3 — 4 对侧 脉明显 突起, 向上 斜伸, 发 自中脉 上部者 纤细 不明显 27e. 大棒 叶越桔 (变种 ) V. dunalianum var. megaphyllum 45(38) 叶片相 对较小 ,长 (3.5 — )6 — 13( — 19) 厘米, 宽 (1.6 — )2*5 — 5.5( — 6.5) 厘米, 背面 有毛或 无毛; 灌木; 幼枝、 花序 无毛或 被毛。 46(53) 叶基 部心状 耳形、 微心形 至圆形 ^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 S) 毫米; 花序 伸长, 长 ( 3 _) 7 — IS 厘米。 47(50) 花序 无毛, 幼枝无 毛或有 吋有短 柔毛。 48(49) 叶片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6_13 厘米, 背面被 短毛, 幼枝通 常被短 柔毛, 稀无毛 20a. 红花 越格 (原 变种) V. ureeolatum var. ureeolatum 49(48) 叶片长 卵状披 针形, 长 9 一 19 厘米, 背面 无毛; 幼枝 亦无毛 • 21. 长 穗越桔 V. dunnianum 50(47) 幼枝、 花序 密被短 柔毛。 51(52)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基部 心形至 钝圆, 背 面沿中 脉疏被 糙毛, 其 余无毛 22. 耳叶 越桂 V. pseudospadiceum 52(51)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楠 圆形, 基部微 心形至 圆形, 背面 被短毛 20b. 毛序红 花越桂 (变种 ) V, ureeolatum var. pubescens 53(46) 叶基部 楔形、 宽楔形 至钝圆 ,具 明显的 叶柄, 叶柄长 (3 — )5 — 9 毫米; 花序长 或短。 54(55) 叶片披 针形, 长 7—15 厘米; 幼枝、 叶片 两面均 无毛; 序轴 密被微 柔毛; 花序 多花, 成圆 柱状; 花梗 细长, 长 1 一 1.4 厘米 • 23. 克 钦越桔 V. kachinen.e 55(54) 叶片长 圆形, 椭圆形 或卵形 ,背面 贴生具 腺短毛 或沿中 脉疏生 具腺短 刚毛, 稀无毛 ;序 轴被毛 或无毛 ;花序 不为圆 柱状; 花梗 通常较 粗短, 长 0.1 — 0.8( — 1.2) 厘米。 56(63) 叶片 边缘有 0.5 — 1 毫米宽 的软骨 质边, 不 反卷, 顶端短 渐尖或 短尾尖 ,侧脉 6 — 8 对。 57(60) 序轴、 花梗被 短茸毛 或腺毛 ;花 梗或果 较短, 长 1 一 3 毫米。 58(59) ' 序轴、 花 梗被短 茸毛, 萼筒被 短糙毛 24. 草莓树 状越桔 V. arbutoides 59(58) 序轴、 花梗被 腺毛, 萼 筒无毛 2S. 短 蕊越桔 V. brachyandrum €0(57) 序轴、 花梗 无毛; 花梗 或果梗 较长, 长 5— 12 毫米。 61(62) 叶背沿 中脉疏 生具腺 短刚毛 ,其余 无毛; 花梗长 6 — 12 亳米, 结 果吋长 10 — 17 毫米; 花冠长 6— 7 毫米 26a. 软骨 边越桔 (原 变种) V. gaultheriifolium var. gaultheriifolium 62(61) 叶背 无毛; 花梗 较短, 长 4 一 5 毫米, 结 果吋长 7 毫米; 花冠长 8 — 11 毫米 26b. 粉 花软骨 边越格 (变种 ) V. gaultheriifolium var. glauco-album «3(56) 叶片边 缘无明 显的软 骨质边 ,略 反卷, 顶端 尾伏 渐尖, 尾 尖部分 长可达 2 厘米, 侧脉 j 一 4 对。 
308  云南 植物志  64(65) 幼枝、 叶柄、 叶 背面中 脉无毛 27*. 撺 叶越桔 (原 变种) V. dunaliaaum var. dunalianum 65(64) 幼枝、 叶柄、 叶背面 中脉被 短柔毛 27b. 尾叶 越桂 (变种 ) V. dunalianum var. urophyllum 66(13) 花冠 坛状或 筒伏, 檐部通 常缢縮 ;药室 背部有 2 短距 或近于 无距。 67(106) 叶 互生, 边缘有 锯齿; 枝上 无宿存 芽鳞。 68( 105) 花序上 无苞片 或有吋 有早落 的苞片 (组 4. 坛 状花组 Sect. Eococcus Sleumer) 69(74) 植 株各部 分均不 被毛。 70(71)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顶端 钻状, 边缘有 具腺短 流苏; 花序轴 细长, 长 4 一 10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 4-5 毫米; 药室 背部有 极短小 的距, 药管 与药室 近等长 28, 长 冠越桂 V. harmandianum 71(70) 萼齿三 角形, 顶端锐 尖或短 渐尖, 不呈 钻状, 边缘无 流苏; 序轴较 粗短, 长 1.5 — 8 厘米; 花梗 极短, 长 0.5 — 3 毫米。 72(73)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生花梗 上部, 贴近 萼筒; 药室 背部有 短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29a. 云 南越桔 (原 变种) V. duelouzii var. duelouxii 73(72)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生花梗 基部; 药 室背部 无距或 有近于 退化的 短距, 药管 比药窒 长 2—3 倍 30a. 短 序越桔 (原 变种) V. braehybotrys var. braehybotry» 74(69) 幼枝或 叶柄、 花序轴 、花 梗以至 萼筒、 萼片或 疏或密 被毛。 75(82) 幼枝、 叶 柄或花 序轴被 具腺刚 毛或刚 毛和柔 毛同吋 具有。 76(79) 植株 各部分 均被具 腺长刚 毛和短 柔毛; 苞片 叶状, 长 4 一 9 毫米, 两面 被毛, 边 缘有齿 有刚毛 ^ 叶片 较小, 长 1.2 — 4. 5 厘米, 宽 0.7 — 2. 2 厘米。 77(78) 叶片 较小, 长 1.2 — 3. 5 厘米, 宽 0.7 — 2. 5 厘米; 植株 各部分 毛被密 31*. 乌鸦果 (原 变种) V. fragile var. fragile 78(77) 叶片 较大, 长 3 — 4. 5 厘米, 宽 1.2 — 2. 2 厘米, 两面近 于无毛 或仅背 面沿中 脉疏生 短刚毛 ,植 株 其它部 分毛被 亦较少 31b. 大叶 乌鸦果 (变种 ) V. fragile var. mekongense 79(76) 茎、 叶柄或 多或少 被具腺 刚毛, 有吋 极疏, 稀同 吋被短 柔毛, 植 株其他 部分近 无毛或 花序密 被短 柔毛; 苞片 较小, 宽卵形 ,长 3—5 毫米, 无刚毛 ;叶片 较大, 长 5. 5 — 11 厘米, 宽 1.5—* 厘米。 80(81) 花 序各部 分无毛 29b. 刚毛云 南越桔 (变种 ) V. duelouxii var. hirtieaulo 81(80) 序轴、 花梗、 萼筒、 萼 片密被 短柔毛 29d. 毛果云 南越桂 (变种 ) V. duelouzii var. hirtellum 82(75) 幼枝、 叶柄或 花序被 短柔毛 或被微 柔毛, 无 刚毛。 83(96) 萼筒部 及萼片 无毛。 84(89)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顶端 锐尖或 略钝, 稀 渐尖, 基部 通常宽 楔形或 钝圆, 稀 楔形。 85(88) 花序 较长, 长 3 — 4 一 10 厘米; 花冠淡 红色或 紫红色 ;花 药背部 无距。 86(87) 花序长 5— 10 厘米, 成熟果 无白粉 - 32a. 隐 距越桂 (原 变种) V. exaristatum var. exaristatum 87(86) 花序长 3 — 4 厘米, 成熟 果通常 被白粉 30b. 粉果短 序越格 (变种 ) V. braehybotrys var. glaucocarpun> 88(85) 花序 较短, 长 1.5 — 2 厘米,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药室背 部有距 33. 矮越格 V. chamaebuxu^ 89C 84) 叶片卵 伏披针 形或披 针形, 稀卵 形或橢 圆形,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稀 锐尖, 基 部楔形 或宽楔 形, 稀 钝圆。 
越桔科  309  90(91) 91(90) 92(93) 93(92) 94(95) 95(94) 96(83) 97(98) 98(97) 99(100; 100(99) 101(102)  103(104) 104(103) 105(68)  106(67)  108(107)  112(111 )  113(2)  花序短 ,长 1 一 2 厘米、 花梗亦 短,, 约 1 毫米 39b. 少毛毛 g 越格 (变种 ) V. pubicalyz var. anomalum 花序 较长, 长 2 — 7( — 10) 厘米, 花梗短 或长。 花梗长 0.5 — 2. 5 毫米; 小苞片 卵形, 长 1.5 毫米, 着 生花序 上部, 贴 近萼筒 29c. 柔毛云 南越桂 (变种 ) V. duclouzii var. pubipes 花梗长 (2 — )4 一 8 毫米; 小苞 片着生 花梗中 部或近 基部。 叶片厚 革质, 顶 端渐尖 34. 江 南越桔 V. mandarinorum 叶片薄 革质, 顶 端尾尖 3S. 饱饭花 V. laetum 萼 筒部或 有吋连 同萼片 外面或 多或少 被毛。 萼片三 角状卵 形或半 圆形, 边 缘有短 的具腺 流苏; 苞片、 小苞片 边缘亦 流苏状 ;药室 背部有 短 小的距 36. 白 花越桔 V. albidens 萼片、 苞片、 小苞片 边缘无 流苏; 药 室背部 有距或 无距。 药 室背部 无距; 叶卵形 ,长 3. 5 — 8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背面除 中脉外 其他部 分亦被 短柔毛 32b. 毛叶隐 距越桔 (变种 ) V. exaristatum var. pubescens 药 室背部 有距。 叶片 较大, 卵形、 长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背 面被短 柔毛; 距细 长, 长约 1 毫米, 药管为 药室的 4 倍 37. 黄 背越桔 V. iteophyllum 叶片 较小, 卵形、 长卵 伏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0.7 — 2.5 厘米, 背 面无毛 或仅沿 中 脉被短 柔毛; 距短, 药管 与药室 等长或 略长。 叶片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中 脉和侧 脉在叶 面下陷 38. 细 齿乌饭 V. serrulatum 叶片基 部楔形 、宽 楔形、 稀 钝圆; 中脉 和侧脉 在两面 稍突起 39a. 毛 萼越桂 (原 变种) V. pubicalyx var. pubicalyx 花序通 常有叶 状苞片 ,果 期宿存 (组 5. 具苞组 Sect. Bracteata Nakai) 40, 南烛 V. bracteatum (叶 常为 菱状椭 圆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_4 厘米, 叶面 平坦, 有 光泽, 两面 无毛; 总状 花序顶 生和 腋生, 长 4 一 10 厘米, 云南标 本苞片 较小, 并有吋 早落, 序轴、 花梗、 花冠和 花萼外 及子房 通常密 被短毛 ,有吋 无毛) 叶 4 一 6 片 簇生茎 节成假 轮生, 边缘有 锯齿, 少有 全缘; 枝 上通常 散生披 针形宿 存芽鱗 (红梗 越桔 V. ardisioides 除外) [组 6. 假 轮叶组 Sect. Epigynium (Kl.) Hook, f.] 叶片 全缘, 椭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12 厘米, 宽 2. 7 — 4 厘米; 药室 背部有 2 短 小的距 ;枝 上无宿 存芽鳞 41. 红 梗越桔 V. ardisioides 叶缘 有锯齿 ; 药室背 部无距 ;枝上 散生披 针形宿 存芽鱗 <» 花序 01 出自枝 顶叶腋 ;茎被 褐色刚 毛和微 柔毛; 叶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卵形, 长 3 — 5( — 7) 厘 米, 宽 1.5—3 厘米 •-• 42. 白 果越桔 V. leucobotrys 花序不 限于着 生枝顶 叶腋。 花序 在整个 枝条上 下均有 腋生; 幼枝密 被棕色 刚毛或 具腺糙 硬毛; 叶型 较小,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 5 — 4. 5 厘米, 宽 0.6—1.7 厘米, 边 缘无软 骨质边 : 43, 岩 生越格 V. seopulorum 花序 生于茎 节间, 花集 中生于 花序上 部成伞 房伏, 明 显具花 序梗; 幼枝被 短柔毛 ,不久 脱落; 叶型 较大, 长圆形 或倒披 针伏长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1.5—3.2 厘米, 边缘 明显具 软骨质 边 44. 灯 台越桔 V. buileyanum 叶 落叶; 花梗和 咢筒间 连续, 不具 关节; 花单生 于枝上 部叶腋 ,具长 2.5 — 4. 5 厘米 的梗; 花梗 
310  云南 植物志  顶部有 2 片 卵形. 叶状 小苞片 (组 7. 蓝钟组 Sect. Cyaaophthalmos Sleumer) 4S. 大 苞越桔 V. modestum 花冠 筒状, 长 0. 8 — 1 厘米, 深裂 至下部 I/ 4 , 裂片 4 , 线状披 针形, 花开 后向外 反卷; 落叶 灌木; 枝条 扁平, 绿色, 无毛 (组 8. 扁枝 越桔组 Sect. Oxycoccoides Hook, f ) 46, 扁 枝越桂 (变种 ) V. japonieum var. sinicum 1. 荚迷 叶越桔 (图鉴 ) Vaccinium sikkimense C. B. Clarke in Hook. f.(1882); Sleumer (1941); Brandis (197 1); 图鉴 (1974)*,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V. viburnoides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1913); Chung (1924); V. oreotrephes W. W. Smith (1920); Hand.-Mazz. (1936). 常绿 灌木, 高 0.3 — 0.7 米, 分 枝多, 枝条稍 粗壮; 幼枝 有棱, 密被灰 褐色短 柔毛, 老枝灰 色, 渐无毛 ,茎皮 粗糙, 散生 突起的 皮孔。 叶 密生,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2.5 — 5 厘米, 宽 1.2 — 2.7 厘米, 先端 钝圆, 具短 突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腺头小 锯齿, 叶面 沿中 脉通常 密被短 柔毛, 两面其 余部分 近无毛 ,侧脉 4 一 5 对, 与 中脉在 叶面微 凹陷, 在背 面突起 ,网脉 在叶面 微下陷 ,在背 面不明 显或稍 突起; 叶 柄长约 3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顶生 ,单一 或有时 2 枝同出 ,长 1 一 2 厘米, 序轴 短缩, 被短 柔毛; 苞 片卵状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椭圆形 ,长约 6 毫米, 早落; 花 梗长约 6 毫米, 无毛; 萼筒无 毛, 萼齿宽 三角形 至波状 ,长 0.5 — 1 毫米; 花冠淡 红色, 檐 部颜色 较深, 坛状, 长约 6 毫米, 檐 部裂片 短小; 雄蕊比 花冠短 ,长约 5 毫米, 花 丝长约 2 毫米, 密被淡 褐色开 展的短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浆果成 熟时蓝 黑色, 直径 5 — 7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8— 11 月。 产贡山 、德钦 、景东 ,生 于海拔 3 050-4 000 米的混 交林下 或高山 灌丛; 四川 西部、 西 藏 东南部 也有。 分 布缅甸 东北至 锡金。 2* 苍 山越桔 (图鉴 ) 图版 10 2 , 4-7 野 万年青 (四川 米易) 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 1895); Diels (1912); Chung (1924); Hand.-Mazz- (1936);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1 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常绿小 灌木, 有时 附生, 高 0.5 — 1 米, 分 枝多, 短而 密集; 幼 枝有灰 褐色短 柔毛, 混生 褐色具 腺疏长 刚毛。 叶 密生, 叶片 革质, 倒卵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0.4-0.9 厘米, 顶端 圆形, 微凹缺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软骨质 狭边, 通 常具疏 而浅的 不明显 的 小齿, 或近于 全缘, 疏生易 脱落的 具腺短 缘毛,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两面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入, 在背面 平坦, 仅 中脉稍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顶生 ,长 1 一 3 厘米, 有多 数花; 序轴上 毛被与 茎相同 ;苞片 卵形, 长 5 — 6 毫米, 早落,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花梗长 2 — 4 毫米, 被微 柔毛; 萼筒 无毛, 萼 齿短, 宽三 角形, 长不 及 1 毫米, 通 常有短 缘毛;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坛状, 长 3 —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上部有 短柔毛 ,裂片 短小, 通常 直立; 雄蕊比 花冠短 ,长约 2.5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约 1 毫米, 顶部 有少数 疏柔毛 ,下部 无毛或 有时近 无毛, 药室 背部有 2 斜伸的 短距, 药 管与药 室近于 等长。 浆 果直径 4 一 8 毫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 11 月。 
越 桔 科  311  产 贡山、 泸水、 云龙、 龙陵、 丽江、 鹤庆、 洱源、 漾濞、 大理、 宾川、 凤庆、 景东、 大姚、 禄劝、 会泽、 麻栗坡 ,生 于阔叶 林内、 干燥 山坡、 铁杉 -杜鹃 林内、 高 山灌丛 或高山 杜鹃灌 丛中, 有 时附 生岩石 上或树 干上, 海拔 2 4 00— 3 2 00 (— 3 8 5 0)米 ; 西 藏东南 (察隅 )、 四 川西南 (米易 ) 也有。 分布 缅甸东 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3. 团 叶越桔 (图鉴 ) 图版 102, 1 一 3 Vaccinium chaetothrix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in nota; 西藏 植物志 (1986). V. nummularia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W. E. Evans ( 1927). 常绿 灌木, 附生, 分 枝多, 枝条 细长, 披散或 下垂; 幼枝密 被灰白 色短柔 毛和褐 色开展 的具腺 长刚毛 ,老枝 渐无毛 。叶 密生, 叶片 革质, 卵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宽 3 — 7 毫米, 两端 圆形, 边缘 反卷, 有软骨 质狭边 ,具疏 而浅的 小齿, 齿端着 生易脱 落的短 刚毛, 干 后叶面 灰绿色 ,多横 向皱纹 ,背面 褐色或 淡褐色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侧脉 不显, 背 面平 坦或仅 中脉微 突起; 叶柄 很短, 长约 1 毫米。 总 状花序 顶生和 枝顶叶 腋生, 短縮, 有 6- 8 朵花; 序轴短 ,被短 柔毛; 花梗 细长, 长 6 — 8 毫米; 萼齿宽 三角形 ,微被 缘毛; 花冠纯 白色; 长圆形 罈状, 长 6.5 毫米, 无毛, 顶端短 5 裂; 雄蕊 10, 长约 4 毫米, 花丝 被毛, 药室背 部有 2 距, 药管 狭长。 浆果 熟时紫 黑色, 直径 6 — 8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2 500 米 的阔叶 林内, 附生树 干上; 我 国西歲 东南部 也有。 分布缅 甸东 北部。 印度东 北部。 仅见果 标本, 花 序部分 的描述 参照了 ff. Sleumer (1941) 的原 描述。 本种特 征相近 于西藏 南部所 产的抱 石越桔 (V. nummularia Hook. f.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但本种 枝条较 细长, 叶片 较小, 叶形 较圆, 干后叶 背面较 平坦而 可区别 ,可 以认为 抱石越 桔是本 种向西 分布所 产生的 地理替 代种。 4. 树 生越桔 (图鉴 ) 施 祥阿计 (碧 江僳 僳族语 译音) Vaccinium dendrocharis Hand.-Mazz. ( 1925), (1936);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常绿 灌木, 通常 附生, 高 0.3 — 1( 一 2 .6) 米, 分 枝多, 略伸长 ;幼枝 有棱, 密生灰 褐色短 柔毛, 老枝渐 无毛, 灰 褐色。 叶密生 ,叶片 革质, 长倒 卵形至 匙形, 长 1 一 2.2 厘米, 宽 4 一 9 毫米, 顶端 钝圆, 微 凹缺, 中间有 或无小 突尖, 向基部 渐变狭 成楔形 ,边缘 有软骨 质狭边 ,全 缘而稍 反卷,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两面 无毛, 中脉 和侧脉 在叶面 凹入, 在背面 平坦, 仅 中脉稍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有短 柔毛。 总状花 序顶生 ,长 1—3 厘米, 序 轴被短 柔毛或 近 无毛; 苞片倒 卵状椭 圆形, 长 6 — 9 毫米, 脱落或 宿存, 果期 增大成 叶状, 长 1.1 一 1.6 厘 米, 小苞片 披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脱落或 宿存, 结果时 增大; 花 梗长约 3 毫米; 萼筒无 毛, 萼 齿三角 形或宽 三角形 ,长 0.5 — 1 毫米, 密 生缘毛 或完全 无毛; 花冠淡 红色或 白色, 罈状, 长 约 4.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上 部有疏 柔毛, 裂片 短小, 通常 直立, 雄 蕊比花 冠短, 长约 3.5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约 1 毫米, 无毛或 有少数 疏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 与药室 近 等长。 浆 果直径 5 — 8 毫米, 成 熟时紫 黑色; 果梗长 3 — 6 毫米。 花期 5 — 7 月, 果期 7- 10 月。 
312  云 南 植物志  图 版 102 团 叶越棺 Vaccinium chaetothrix Sleumer.l . 果枝 ,2. 叶片 背面观 ,3. 茎一 部分; 4 一 7. 苍 山越桔 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4. 花枝, 5. 花, 6. 叶片背 面观, 7. 茎一 部分。 (李锡 畴绘) 
越桔科  313  产贡山 、福贡 、碧江 、泸水 、腾冲 、维西 、德钦 ,生于 常绿阔 叶林、 铁杉林 、杜鹃 苔藓林 、冷 杉 林内, 通 常附生 树上或 石上, 海拔 2 300 — 3 500 (—3 800) 米;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分 布缅甸 东北。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本 种与苍 山越桔 (V. delavayi Franch.) 极相 近似, 不同 的是本 种分枝 较长, 幼枝无 具腺长 刚毛; 叶片较 狭长, 边缘 全缘。 5. 宝 兴越桔 (图鉴 ) Vaccinium moapinense Franch. (1887), (1888);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1913); Chung (1924);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1983)*. V. aikangense Y. C. Yang (1947). 常绿 灌木, 附生, 高 0.5 — 1.2 米, 分枝多 ;幼 枝密被 灰色短 柔毛。 叶密生 ,叶片 革质, 倒 卵状椭 圆形或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0.7 — 1.7 厘米, 宽 4 一 8 毫米, 顶端 钝圆或 钝尖, 基 部楔形 渐狭, 边缘 反卷, 上部有 极不明 显的浅 钝齿, 叶面灰 绿色, 多横向 皱纹, 初时 散生短 柔毛, 以 后渐 无毛, 仅沿 中脉被 微毛, 背面榄 绿色, 无毛, 侧脉 在叶面 不显, 或 与中脉 在两面 稍微突 起, 网脉在 两面均 不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顶生 和枝顶 叶腋生 ,长 1.5 — 3 厘米, 无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5 — 6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线形, 长 2—3 毫米; 花梗长 3-4 毫米; 萼筒 无毛, 萼齿宽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 红色, 罈状, 长约 4 毫米, 檐 部裂片 短小, 直立或 反折; 雄蕊比 花冠短 ,长 3.5 毫米, 花丝长 1 毫米, 被疏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伸 长 的距, 药管与 药室近 f 长。 浆 果直径 6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10 3。 产 永善、 大关、 彝良, 生 于海拔 1 900 — 2 020 米的阔 叶林内 ,通常 附生于 栎树树 千上; 分 布四川 西部。 云南新 记录。 «• 粉 果越桔 山羊叶 (麻 栗坡) Vaccinium papil latum P. F. Stevens ( 1985). Agapetes poilanei Dop (1930). 常绿 灌木, 通常 附生, 高 1 一 2 米, 枝条 细长, 稍粗壮 ;幼枝 褐色, 被短 柔毛; 老枝 有棱, 无毛。 叶厚 革质, 密生, 椭圆形 ,长 1.5 — 2.6 厘米, 宽 0.9 — 1.2 厘米, 顶端 钝圆, 或向 顶部渐 变狭而 钝头, 微凹,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边缘 反卷, 两面 无毛, 叶面 拱凸, 干后多 横向的 皱纹, 中脉 凹陷, 侧脉 不显, 背面中 脉突起 ,侧脉 不显; 叶柄短 ,长约 2 毫米。 总状花 序腋生 ,或生 校顶 叶腋, 长 1.5 — 2 .5 厘米, 无毛, 有 3 — 6 朵花;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小 苞片着 生于花 梗 中部以 "F 至 基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0.5 — 1 厘米; 花萼 5 裂, 裂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花冠 钟状, 紫红色 ,长 6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顶端略 反折; 雄蕊短 于花冠 ,花丝 很短, 长约 1 毫米, 有疏毛 ,药 室长约 1 毫米, 背部有 2 短距, 药管 细长, 约为 药 室长的 3 倍。 果球形 ,直径 5 毫米, 被白粉 ;果梗 粗壮, 长可达 1.3 厘米, 顶端 变粗, 有关 节。 花期 4—5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附生 f 林中 大树上 或生于 石灰山 灌丛或 林下, 海拔 (1 000 —) 1 400 — 1 800 ( — 2 000) 米。 越^ 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本种相 近于三 花越桔 (V. triflorum Rehd.), 但花序 有花三 朵以上 ,花梗 较长, 成果 时长达 0.9 — 1.3 厘米, 萼筒及 萼片无 毛,, 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果密 被白粉 而与之 不同。 
3M  云南 植物志  7. 长 萼越桔 . Vaccinium craspedotum Sleumer ( 1941). 7&长 萼越桔 (原 变种) 图版 103, 5 — 6 var. craspedotum 常绿小 灌木, 通常 附生, 高 0.5 — 1.2 米; 幼枝圆 柱状, 褐色, 密被 淡黄褐 色开展 的糙硬 毛;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叶 密生, 革质, 卵形, 长 1.3 — 2.4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叶 片下部 宽, 向上渐 变狭, 顶端钝 ,凹缺 ,基部 圆形, 有时宽 楔形, 全缘, 两面近 于无毛 ;叶柄 很短, 长 约 1 毫米, 毛 被与茎 相同。 花序 腋生, 有 1 一 3 朵花, 花序轴 极短, 长约 1 毫米, 基部 覆以数 枚 卵形的 鳞片, 鳞 片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5 — 6 毫米, 连同花 萼密被 淡黄褐 色开展 的糙硬 毛, 基 部着生 2 枚长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 米的小 苞片; 萼筒密 被毛, 萼齿 披针状 钻形, 长 4-5 毫米, 被疏毛 ;花冠 初时圆 柱形, 开花 时近于 钟状, 长约 4 毫米, 外面疏 被微柔 毛至近 无毛; 雄蕊 10, 花丝被 短柔毛 ,长约 2 毫米, 药室长 2 亳米, 背部 明显有 2 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果直径 5 — 6 毫米, 被毛, 宿存萼 片直立 ,长 (4 一) 5-6 毫米, 被毛。 花期 4 一 5 月 , 果期 8— 11 月。 产屏边 、河口 ,通 常附生 于密林 中树上 或匍匐 于林间 石上, 海拔 1 260 — 1 920 米。 模 式标 本采自 屏边。 7b. 短梗长 萼越桔 (变种 ) var. brevipes C. Y Wu (1987). 与原 变种不 同的是 花近于 无梗。 产屏边 ,生于 密林中 树上, 海拔 1 78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瑶 山区。 '8. 三 花越桔 图版 103,1 一 4 Vaccinium trif lorum Rehd. (1934); Sleumer ( 1941),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Pieris buxijolia Ldvl. et Vaniot ( 1906); Vaccinium buxijolium Levi. ( 1913), ( 1914), nec Hook, f ., nec Salisbury. 常绿矮 灌木, 高 0.6 — 1 米; 幼枝 褐色, 被稍曲 卷的短 柔毛, 老枝褐 灰色, 无毛。 叶 密生, 革质, 椭圆形 ,长 1.4 一 2.3 厘米, 宽 0.7 — 1.4 厘米, 顶端 钝圆而 微凹, 基部 宽或狭 楔形, 有时 圆形, 边缘 全缘, 反卷, 两面 无毛, 叶面 拱凸, 干后多 横向的 皱纹, 中脉 凹陷, 侧脉 不显, 背面 中脉 突起, 侧脉 不显, 仅于 基部有 1 对 上行的 侧脉;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序生 于 2 年生枝 条上, 腋生, 通常 2 — 3 朵花, 有时 1 花或 4 一 5 花成短 总状, 花 序梗长 3 — 4 毫 米, 覆以多 数卵形 、长约 2 毫米的 鳞片; 花梗长 6 — 9 毫米, 被疏 柔毛, 着生 1 对卵状 披针形 的小 苞片, 长约 2 毫米; 萼筒 外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萼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1.5 — 2 毫米, 外 面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花冠 钟状, 朱红色 ,长约 5 毫米, 外面有 5 条肋, 沿 肋有微 柔毛, 裂片三 角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与 花冠近 等长, 花丝短 ,长约 1 毫米, 被开 展的疏 柔毛, 药室连 同药 管长约 4 毫米, 药 管为药 室长的 2 倍, 药室 背部有 1 个短小 而上举 的距。 果 未见。 花期 4 一 6 月。 产西畴 、文山 ,生 于石灰 岩山顶 林内, 海拔 1 700- - 1 800 米; 贵 州南部 也有。 分 布越南 北部 o 
越 桔 科  315  图 版 103 1 一 三 花越桔 Vacciniuin triflorum Rehd.,1. 花枝, 2 . 花, 3. 维蕊侧 面观, 4 . 雄蕊背 面观; 5—6. 长 萼越拮 Vaccinium craspedotum Sleumer var. craspedotum. 5, 果枝 (幼果 ),6,果 (李锡 畴绘) 
316  南 植物志  9. 腺 萼越桔 图版 1(M, 6 — 10 Vaccinium pseu dotonkinense Sleumer (1941). 常绿小 灌木, 有时 附生, 高 0.6 — 1 米; 幼枝 褐色, 被短 柔毛, 老枝褐 灰色, 无毛。 叶密 生,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8 — 1.1 厘米, 顶端 钝圆, 微凹 缺或近 于全缘 ,基部 变狭成 楔形, 边缘 全缘, 反卷, 两面 无毛, 叶 面干后 多橫向 皱纹, 中脉、 侧脉、 网 脉略 凹陷, 背面中 脉突起 ,侧脉 2 — 3 对, 仅隐约 可见; 叶柄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序 腋生, 通 常单花 ,有时 2 朵, 基部覆 以数枚 卵形的 鳞片, 长约 2 毫米, 边缘有 短纤毛 ;花 梗长约 4 亳 米, 无毛, 基 部着生 1 对卵 状披针 形的小 苞片; 萼筒 无毛, 稀被短 柔毛, 萼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外面无 毛或被 短柔毛 ,边 缘有短 缘毛, 通常有 具柄小 腺体; 花冠 钟状, 淡绿 褐色, 长 5 — 7 毫米, 短 5 裂; 雄蕊与 花冠近 等长, 花 丝短, 扁平, 长约 1 毫米, 被开 展的疏 柔毛, 药 室 连同药 管长约 4 毫米, 药 管为药 室长的 2 倍, 药室 背部有 2 个上举 的距, 距长约 1 毫米 4 浆 果黄绿 色至淡 红色, 直径约 7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1 月。 产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生阔叶 林内或 生林中 树干上 ,海拔 1 800 — 2 200 米。 越 南北部 也有。 10. 短 梗乌饭 图版 104,1 — 4 Vaccinium brevipe dice 1 latum C. Y. Wu ex Fang et Z. H. Pan (1981)*. 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稀乔木 ,高 8 米, 分枝多 ,枝条 有棱, 幼时 密被污 黄色短 柔毛, 以 后 无毛。 叶密生 ,革质 ,椭 圆形, 长 1.5 — 2.3( — 3)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顶 端短渐 尖而钝 头, 不凹缺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边缘 全缘, 反卷, 两面 无毛, 或叶 面沿中 脉被微 柔毛, 叶面 稍 拱凸, 干后多 横向的 皱纹,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1 一 2 对, 极不 明显, 有时 在叶面 微突, 背面更 不明显 ;叶 柄短, 长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1 一 2( — 3) 朵簇生 叶腋; 花梗 粗短, 长 约 1 毫米, 被褐色 柔毛; 花萼 5 裂, 裂片三 角状^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冠淡 绿色, 钟状, 长 3 — 3.5 毫米, 裂片宽 三角形 ,顶端 反折,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微毛; 雄 蕊与花 冠近等 长,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被柔毛 ,药 室长约 1 毫米, 背部有 2 短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果球 形, 红色, 熟时 黑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果梗 粗短,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花期 5 月, 果期 6—11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生于 石灰岩 山混交 林下, 海拔 1 000 — i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麻 栗坡。 11. 林 生越桔 Vaccinium sciaphiluni C. Y. Wu (1987)*. 常绿 灌木, 有时 附生, 高 50 — 60 厘米。 茎多 分枝, 枝 细长; 幼时褐 色或锈 褐色, 密被短 柔毛, 老时灰 褐色, 无毛。 叶密生 ,革质 ,倒卵 形或楠 圆形、 宽卵形 ,长 1.3 — 1. 7 ( — 2 ) 厘米, 宽 0.6 — 1 ( 一 I. 4 ) 厘米, 顶端 钝圆, 微凹,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边缘稍 反卷, 全缘, 叶面无 毛, 背面散 生褐色 腺状小 刚毛, 侧脉 2 — 3 对, 与中脉 在叶面 微凹陷 • 在背面 微突起 ;叶柄 长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 1 一 2 朵生 叶腋; 花梗短 ,长约 3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萼筒密 被糙硬 毛, 萼片 5, 三角状 卵形, 长 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冠紫 绿色, 宽钟状 ,长 5 毫米, 5 裂近中 部, 裂片长 圆形, 顶端 骤尖, 反折; 雄蕊与 花冠近 等长, 花丝长 1 毫米, 无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个上举 的短距 ,药管 与药室 等长。 浆果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被短 柔毛, 宿存萼 片三角 
越桔科  317  图 版 104 1— 4 '短梗 乌饭 Vaccinium brevipedicellatum C. Y. Wu ex Fang et Z. H. Pan, 1 . 果枝, 2 • 花, 3 H4 . 雌 蕊, 5. 果; 6— 10. 腺 萼越桔 Vaccinium pscudotonkinense Slcumer, 6. 花枝, 7. 花, 8. 雌蕊, 9. 雄蕊, 10. 果。 (杨建 ^绘、 
318  云南 植物志  状披 针形, 长 2 .5 — 3 毫米, 被短 柔毛; 果 梗长约 4 毫米, 密被糙 硬毛。 花期 5 月, 果斯 9-11 月。 产 景东、 绿春、 金平、 文山, 生 于海拔 1 700 — 2 200(-2 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内, 有时 附 生于树 干上。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本种 近于越 南产的 V. pilosum A. Chev. mss. (1929), ex P. Dop(1930) descr. 低 叶 片顶端 钝圆, 微凹; 花梗、 萼筒、 萼片被 糙硬毛 ,花冠 紫绿色 而与之 不同。 12«羽 毛越桔 图版 105,1 一 6 Vaccinium lanigerum Sleumer ( 1941). 常绿 灌木, 附生, 高约 2 米, 分枝少 ,枝条 细长, 圆 柱形, 幼枝密 被淡褐 色羽状 分枝刚 毛, 老枝渐 变无毛 ,灰 褐色。 叶散生 枝上, 叶片坚 纸质, 长圆 状卵形 至广楠 圆形, 长 8.5 — 11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顶端尾 状渐尖 ,尾尖 部分长 1.5 — 3 厘米, 基部钝 圆或宽 楔形, 全缘, 叶面被 短柔毛 ,背面 伏生淡 褐色羽 状分枝 刚毛, 中脉、 侧脉在 叶面略 下陷, 在 背面稍 突起, 明显的 侧脉有 2 对, 弧形 上升, 网脉不 明显; 叶柄 很短, 长 2 — 3 毫米, 被 毛与茎 相同。 花 2—3 朵簇生 叶腋; 苞片 褐色, 革质, 多数, 呈 覆瓦状 排列, 卵形, 长 0.7—1 厘米, 宽 5 — 7 毫米, 密被贴 生的短 柔毛,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但 较小; 近于无 花梗, 长仅 1 毫米, 被糙 毛; 萼筒 无毛, 萼片 5, 狭三 角形, 长 2.3 毫米, 外面被 糙毛, 边 缘密被 纤毛; 花冠 颜色不 详, 近 钟状, 长约 7 毫米, 5 裂近 中部, 裂片披 针形, 反折,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短糙毛 ;雄 蕊 10, 长约 5.3 毫米, 花丝 扁平, 膝曲状 ,被 微毛, 药室 背部有 2 伸展的 短距, 距上有 小疣,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倍。 浆果 (据 Sleumer) 球形, 肉质, 光滑 无毛, 紫 色或淡 紫色, 围以宿 存的 苞片, 冠以内 弯的、 被糙 毛的萼 裂片; 种子 多数, 淡 黄色。 产贡 山独龙 江岸, 附生 于海拔 1 200 米的阔 叶林中 树上。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本种茎 、叶被 有羽状 分枝的 刚毛; 花近于 无柄, 数 朵簇生 叶腋; 苞片多 数成总 苞状; 花 冠裂至 中部, 裂片披 针形, 反折, 在属 内显示 出特征 异常。 13. 粉 白越桔 (西 藏植 物志) Vaccinium glaaco-albnm Hook. f. ex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Bran- dis (1906); Smith et Cave (1911), (1931)*, (1935)*; Airy-Shaw (1935), (1936)*, in Curtis (1938)*; Anthony in Curtis (1938)*; Sleumer (1941); Hara (1966); 西藏. 植物志 (1986)*. 常绿 灌木, 高 (0.3 —) 1 一 3 米; 幼枝淡 褐色, 近于无 毛或被 短柔毛 ,散生 皮孔, 老枝灰 色, 无毛, 散生 突起的 皮孔。 叶散生 枝上, 叶片薄 革质, 橢圆形 至卵状 椭圆形 ,长 4 一 6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钝 至锐尖 ,有短 尖头, 基部 楔形, 宽楔形 或有时 稍钝, 边缘 密生具 腺细据 齿, 至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叶面黄 绿色, 背面粉 绿色, 沿中 脉疏生 具腺短 刚毛, 侧脉 5 — 8 对, 与中脉 ,网 脉在叶 面略微 下陷, 在 背面稍 隆起; 叶柄长 2 — 4 毫米,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约 3 厘米, 有 5 — 7 朵花; 序轴 疏被短 柔毛; 苞片 叶状, 宽椭 圆形, 锐 尖头, 长 1 一 2 厘米, 无 毛略被 白粉, 小苞片 2 枚, 长卵状 披针形 ,长 0.7 — 0.9 厘米, 无毛, 略被 白粉, 苞片 与小苞 片常 宿存至 果期; 花梗长 3 — 5 毫米, 无毛, 被白粉 ,顶端 与萼筒 间明显 有关节 ;萼筒 无毛, 被白粉 ,萼齿 短小, 宽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或 更短, 无毛; 花冠 白色, 坛状 钟形, 长约 6 毫米, 内、 外 无毛, 裂齿短 ,反折 ,雄 蕊略短 T 花冠, 花丝 扁平, 与花药 等长, 长约 2.5 毫米, 密被开 
越桔科  319  展的短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浆 果直径 6 — 8 毫米, 成 熟时紫 红色, 被 白粉。 花期 6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贡山 、景东 ,生 于海拔 2 900-3 25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林缘;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分布 尼泊尔 东部、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东 北部。 云南新 记录。 14. 哦 眉越桔 (图鉴 ) 峨眉 珍珠树 (峨 眉植物 图志) Vaccininm omeiense Fang (1942)*; 图鉴 ( 1974)*. 常绿 灌木, 通常 附生, 高 0.3 — 1( 一 4) 米, 分枝多 ,幼枝 褐色, 具棱, 密被短 柔毛, 老 枝淡 黑色, 茎皮 粗糙, 无毛。 叶密生 枝上, 叶片 革质, 椭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1.4 一 3.5 厘米, 宽 0.8 — 1.4 厘米, 顶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全缘, 通常 反卷, 两 侧近叶 柄各有 1 腺 体, 叶面榄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幼时叶 面被微 柔毛, 以后两 面无毛 ,中 脉在两 面略微 隆起, 侧 脉 3 对, 细弱, 在叶 面通常 下陷, 有 时稍微 隆起, 在背面 略显, 网脉在 两面均 不显; 叶柄长 1 一 3 亳米, 幼时被 短柔毛 ,以后 无毛。 花 未见。 果序 总状, 腋生, 长 (1 一 )2 — 3 厘米; 序 轴 具棱, 无毛;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无毛, 与果实 间明显 有关节 ;浆果 球形, 紫 绿色, 直径 5-6 亳米, 无毛; 宿存萼 齿短三 角形, 长 0.5 — 1 毫米。 果期 8 — 10 月。 产彝良 ,生 于海拔 1 850 — 2 000 米的山 坡林内 ,常 附生于 壳斗科 植物的 树干上 或林中 枯 树上; 广西、 四川、 贵州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未 见具花 的云南 标本。 摘录 《峨 眉植物 图志》 及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对花序 及花的 记载: 总状花 序单一 ,腋生 ,长 2.5 — 3 厘米, 总轴 和花都 无毛; 苞片 6, 覆 瓦状, 红色, 椭圆 形, 早落; 花梗长 3 — 4 毫米; 花萼 红色, 5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1 毫米; 花冠 红色, 坛状, 长 4 一 5 毫米, 里面稍 有毛; 雄蕊 10, 花丝长 1 一 1.5 亳米, 有毛, 花 药顶部 伸长成 管状, 每侧有 1 芒; 子房 下位, 无毛。 浆果近 球形, 直径约 4 亳米, 红色。 15. 圆 顶越桔 Vacciniom cavinerve C. Y. Wu (1987)*. 常绿 灌木, 高 2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 粗壮, 茎皮紫 褐色, 光滑, 散生 皮孔。 叶聚生 枝顶, 叶片厚 革质, 椭圆形 ,长 5 — 6.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顶端 钝圆, 基部宽 楔形, 翅状 下延, 边 缘 全缘, 有狭窄 的软骨 质边, 两面具 腺点,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纤细, 6 — 7 对, 于 边缘彼 此网结 ,与网 脉在叶 面刻人 ,在 背面不 明显; 叶柄 粗壮, 腹面无 凹槽, 长 5 — 7 毫米。 总状花 序腋生 ,长约 1.5 厘米, 密生 多花; 苞片长 圆形, 锐尖, 长约 3.2 毫米; 花梗长 1—1.5 毫米; 萼筒 无毛, 萼齿 短小,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紫 绿色, 坛状, 长约 3.5 毫米, 裂齿 短小, 宽 三角形 ;雄蕊 10, 比花 冠短, 长约 2.2 毫米, 花丝短 ,无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距近与 药管 等长,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幼果 球形。 花期 5 月。 产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9 00—2 600 米的灌 丛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于麻栗 坡老 君山。 近海南 产的蓝 果越桔 (V. chunii Merr. ex Sleumer), 但本种 叶片椭 圆形, 钝头, 叶 面侧脉 及细脉 刻入, 叶基 部翅状 下延, 叶柄 较短; 萼齿三 角形, 较短。 16. 凹 脉越桔 Vacciniam impressinerve C. Y. Wu (1987)*. 
志 云  o 2 
越桔科  321  常绿 灌木, 匍匐 而生, 分枝少 ,枝条 细长, 褐色; 幼枝 有狭翅 状棱, 被短 柔毛, 老枝 灰色, - 无毛。 叶少, 1 一 2 片生 枝顶, 叶片卵 形或橢 圆形, 长 4 — 8 厘米, 宽 2.5 — 4 厘米, 顶端钝 形, 微凹,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翅状 下延, 全缘,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 :, 鲜时稍 肉质, 干后 厚革质 ,两面 无毛或 背面散 生贴伏 的腺状 短毛, 中脉 粗壮, 侧脉 4 对, k 边缘 网结, 中脉、 侧. 脉 和网脉 在叶面 深陷, 在背面 突起; 近于无 叶柄。 总 状花序 生在老 茎上, 通常有 3 朵花; 苞片 小,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小苞 片与之 相似, 着 生花梗 下部; 花梗长 1 一 I. 7 厘米, 上部 增粗, 与萼筒 间明显 有关节 ,无毛 ;萼筒 无毛, 萼片狭 长圆形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花冠淡 红色, 钟 状, 长 1.2 厘米, 直径约 9 毫米, 内 ,外面 无毛, 浅 5 裂, 裂 片宽三 角形; 雄蕊与 花冠近 等长, 花丝 扁平, 长约 3 亳米, 微弯, 两 侧密生 纤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倍。 浆 果直径 8 亳米, 冠以长 5 — 6 毫米 的萼 裂片。 花期 5 — 6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生于石 灰山常 绿阔叶 林下, 匍 匐覆盖 苔藓的 石上, 海拔 1 700 米左 右。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本 种匍地 生长; 叶少, 极厚, 钝头, 网脉干 时在叶 面下陷 很深, 背面 突出, 叶基 翅状下 延, 近无柄 ; 花少 ,具 长柄, 粉红色 而大, 极为 特异。 17. 拟泡 叶乌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 5 ,7 — 10 Vaccininm pseadoballatam Fang et Z. H. Pan (1981)*. V . bullatum auct. aon (Dop) Sleumer; 图鉴 (1974)*, p. p. quoad pi. vunnan. 灌木 或藤状 灌木, 高约 3 米; 幼枝 近于圆 柱形, 灰色或 灰褐色 ,多 褐色卵 圆形突 起的皮 孔, 无毛。 叶散生 ,叶玲 革质, 楠圆形 或卵形 ,长 11—17.5 厘米, 宽 5.5—9 厘米, 基部 钝圆或 有时宽 楔形, 顶端 突尖或 短尾状 渐尖, 具长 1 一 2 厘米的 尖尾, 边缘 全缘, 反卷, 背面 密被淡 褐色具 腺短毛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8 — 11 对, 上升至 近边缘 网结, 与网脉 在叶面 均显著 下凹, 在背面 突出, 致使叶 面凹凸 不平; 叶柄 圆形, 腹面无 凹槽, 长 6 — 8 毫米, 无毛。 总状 花序短 ,腋生 ,长 — 3 厘米, 有 6 — 10 朵花, 序轴 无毛; 花梗 粗壮, 长 4 一 7 毫米, 无毛; 苞 片倒卵 状匙形 ,长 1 一 I. 2 厘米, 早落,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6 毫米, 早落; 萼筒 无毛, 萼 片三角 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基部 连合, 无毛; 花冠硃 红色, 稀白色 ,钟状 ,长 8 — 10 毫米, 直径 6-8 毫米, 内、 外 无毛, 5 裂 至上部 1/3,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开展或 反折; 雄蕊 10, 略 短于花 冠, 花丝 扁平, 微向外 弯曲,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或疏生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伸展 的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 3 倍。 果序长 2 — 3 厘米, 幼果 球形, 果梗长 1.1— 2 厘米, 顶部 膨大, 与 浆果间 明显有 关节。 花期 2 — 4 月 ,果期 5 月 以后。 产麻 栗坡、 西畴、 富宁, 生于石 灰岩山 常绿阔 叶林下 ,海拔 1 000 — 1 7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本种 与分布 我国广 西和越 南的泡 叶越桔 (V. bullatum (Dop) Sleumer) 相近, 后者 有下述 特征可 与本种 区别: 幼枝、 叶柄、 花梗、 花 萼被微 柔毛, 叶片背 面近于 无毛; 叶 柄较. 短, 长仅 1 一 2 毫米; 果序长 8 厘米, 果梗长 6 — 9 毫米, 果 萼长约 3 毫米。 18. 大 叶越桔 (图鉴 ) 图版 106, 6-10 Vaccininm petelotii Merr. (1926), nec Dop (1930);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in nota. Agapetes parviflora Dunn (1903); Chung (1924), aec Vaccinium parviflorum 
3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06 j— 5. 白 花尬桔 Vaccinium albidens Levi, et Van.,1. 花枝, 2. 花, 3. 雌蕊与 萼片, 4. 维蕊, 5. 苞片; 6— 10. 大 叶越格 Vaccinium petelotii Merr., 6. 果枝, 7. 花, 8. 雄蕊侧 面观, 9. 雄蕊背 面观, 10. 叶背一 部分。 (肖 溶绘) 
M 桔 科  323  Andrews (1800). 常绿 灌木, 直立或 攀援, 稀附生 ,高 2 — 5 米, 分 枝少, 枝条 细长; 幼枝 无毛, 老 枝紫褐 色, 多突起 的皮孔 。叶 散生,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长 卵形, 长 H — 21 厘米, 宽 4.5 — 8.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短 尾尖, 基部圆 形而微 凹成浅 心形, 边缘 全缘, 不反卷 ,干时 叶面灰 绿色, 无毛, 背面黄 褐色, 散生贴 伏的具 腺短毛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9 一 I 2 对, 上升 至边缘 网结, 在叶 面 稍突起 或略微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网脉在 两面略 微突起 ;叶柄 粗短, 圆形, 腹面无 凹槽, 长 3 — 6 毫米, 无毛。 总状花 序短, 腋生, 长约 3 厘米, 有 6—7 朵花, 序轴 无毛, 花梗长 0.9 — 1.2 厘米, 无毛; 苞片和 小苞片 未见; 萼筒 无毛, 5 裂, 裂齿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基部 连合, 无毛; 花冠短 钟状, 黄白色 ,长约 6 毫米, 直径 6 毫米, 内、 外 无毛, 裂片三 角形, 开 展或反 折; 雄蕊 略短于 花冠, 花丝 扁平, 无毛, 药室 背部有 2 伸展 的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1.5 倍。 浆 果紫 红色, 直径 6— 9 毫米, 果梗长 1. 5 — 2 厘米。 花期 9— 10 月, 果期 11 月至 次年& 月 o 产金平 、屏边 、蒙自 (东南 )、 河口、 马关、 麻栗坡 、西畴 ,生于 沟谷常 绿阔叶 林中, 偶有附 生于林 中树上 ,海拔 1 100 — 1 700 米。 分布越 南北部 (沙巴 )。 19. 临 沧乌饭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07,5 Vaccininm lincangense Fang ex Z. H. Pan (1981)*. 灌木 或藤状 灌木, 高 1 一 3 .5 米; 幼枝光 滑无毛 ,有 钝棱, 老枝散 生圆形 突起的 皮孔。 叶 散生 枝上,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I 2 — I 7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端渐 尖或尾 状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钝圆 ,边缘 全缘, 略 反卷, 在叶片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干后中 面浅灰 绿色, 近于 无毛, 通常密 具黑色 腺点, 背面淡 褐色, 散生贴 伏的具 腺短毛 ,中脉 粗壮, 在 叶面突 起或略 微下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侧脉 纤细, 8 — 9 对, 斜上升 至边缘 网结, 与 网脉在 叶面稍 突起而 在背面 不显或 略显, 因而背 面除隆 起之中 脉外其 余部分 平坦; 叶柄 粗壮, 圆形, 腹 面无凹 槽, 干时有 横纹, 无毛, 长 0.9 — 1.4 厘米。 花标本 未见。 果序 腋生, 总状, 长 6 — 7 厘米, 序轴 具棱, 无毛, 有 17 — 2 枚果; 浆果 球形, 成 熟时紫 黑色, 直径 8 毫米; 宿存 萼片三 角形, 长 约 1 亳米, 无毛; 果梗长 0.5 — 1.1 厘米, 无毛, 顶端 明显有 关节。 果期 10 — 12 月。 产 临沧、 景东, 生于干 燥山坡 岩石上 或山顶 阳处密 林中, 海拔 2 200 — 2 7 00 米。 模式 标本 采自临 沧博尚 (Poshang 为博尚 而非保 山)。 此 种以其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 侧脉 纤细, 8 — 9 对, 自中 脉均匀 斜伸, 与大樟 叶越桔 (V. dunalianum var. megaphyllum) 略有不 同外, 几无 其他特 征截然 可分。 20. 红 花越拮 (图鉴 ) Vaccininm nrceolatum Hemsl. (1889);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20a. 红花 越桔 (原 变种) var. arceolatnni 常绿 灌木, 高 (CM —) 1 一 3 米, 稀附生 ,分 枝少, 枝条稍 粗壮; 幼 枝被短 柔毛, 稀 无毛, 老枝灰 褐色, 有棱。 叶散生 枝上, 叶片卵 形至长 圆形, 长 6 — 13 厘米, 宽 2 .5 — 5.5 厘米, 顶 端渐尖 ,或骤 然渐尖 成尾状 ,基部 圆形至 微心形 ,边缘 全缘, 稍微 反卷, 革质, 幼叶两 面被短 柔毛或 无毛, 成长叶 叶面近 无毛, 仅背 面被短 柔毛, 中脉 在两面 隆起, 侧脉 纤细, 显 见的有 
图 版 107 1—4. 草莓树 状越桔 Vaccinium arbutoides C. B. Clarke, 1. 幼 果枝, 2. 叶背一 部分, 3. 雄蕊, 4. 果; 5.临 沧乌饭 Vaccinium lincangense Fang ex Z. H. Pan, 果枝。 (吴锡 绘) 
越桔科  325  4 一 5 对, 近边缘 网结, 与网 脉在叶 面明显 突起, 在背 面通常 平坦, 有时 突起; 叶柄 粗短, 长 2-3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3 — 4 厘米, 多花; 序轴 无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6 — 8 毫米, 被缘毛 ,小苞 片线形 ,长约 4 毫米, 早落; 花 梗长约 2 毫米, 无毛; 萼筒 无毛, 萼 齿三角 形, 长 1 一 1.5 毫米, 无毛; 花冠 红色, 坛状, 长 4 一 5 毫米; 雄蕊 10, 稍露出 ,花 丝短, 扁平, 长 约 1 毫米, 近无 毛或有 微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 长约为 药室的 2 倍。 浆 果成熟 时紫 黑色, 直径 4 一 6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贡山 、大关 、镇雄 、彝良 ,生 于海拔 1 750—1 870 米的阔 叶林中 或沟边 灌丛中 ,有时 附生于 野櫻桃 树上; 四川 也有。 云南新 记录。 20b. 毛序红 花越桔 (变种 ) var. pnbescens C. Y. Wu (1987).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序轴、 果梗 以至浆 果外面 密被短 柔毛; 序轴长 5 — 9 厘米。 产大关 ,生 于海拔 1 650 — 1 800 米的山 谷阔叶 林中或 林中岩 石上, 有 时附生 树上。 模 式标 本采自 大关。 21. 长 穗越桔 (图鉴 ) 白黄果 (河口 ) Vaccinium danniannm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Agapetes vaccinioides Dunn (1903); Chung (1924), nec L6vl. (1903); Airy- Shaw (1935). 常绿 灌木, 稀为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有时 附生, 全株 无毛, 分枝少 ,枝条 细长, 圆 柱形, 略 呈左右 曲折。 叶 散生, 叶片 革质, 长卵状 披针形 ,长 9 一 19 厘米, 宽 2.5 — 5.5 厘米, 顶 端长 渐尖, 有时尾 尖状, 基部圆 形至近 心形, 边缘 全缘, 不反卷 或稍微 反卷, 中脉、 侧 脉和网 脉在叶 面下陷 ,在背 面突起 ,致 使叶面 稍凸凹 不平; 叶柄 粗短, 圆形, 腹面无 凹槽, 长 1 一 2 毫米。 总 状花序 伸长, 腋生, 长 (3 — )7 — 15 厘米, 多花; 花梗长 0.6 — 1.5 厘米, 顶 端略膨 大; 苞片 未见, 小 苞片着 生花梗 基部, 三角状 披针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萼 5 裂, 裂 齿三角 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淡 黄绿带 紫红色 ,钟状 ,长 6 — 7 毫米, 直径 6 — 7 毫米,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上部 反折; 雄蕊金 黄色, 与花冠 近等长 ,花丝 扁平, 微向外 弓曲,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长 2 — 3 毫米, 药室 背部有 2 伸展 的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倍。 浆果 直径约 6 毫米, 果梗 顶端与 浆果间 明显有 关节。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11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蒙自、 屏边、 河口、 金平、 元阳, 生 于海拔 1 100 — 1 800 米的山 谷常绿 阔叶 林内或 石灰山 疏林、 灌 木林, 有时附 生于栗 树上。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东南。 22. 耳 叶越桔 Vaccinium pseadospadiceam Dop in Lecte. (1930); Sleumer (194 1). 灌木, 高 2 米, 分枝少 ,枝条 细长, 圆 柱形; 幼枝有 细棱, 被开 展的短 柔毛, 老枝 灰色, 渐 无毛。 叶散生 ,叶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3.5 — 5.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呈尾 尖状, 中部以 下最宽 ,基部 心形或 钝圆, 有时 呈耳状 抱茎, 全缘, 叶面近 无毛, 背面 沿中脉 疏被糙 毛,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纤细, 弧曲上 升至边 缘网结 ,在 两面略 突起; 叶柄 粗短, 长约 1 毫米, 被 糙毛。 总 状花序 1 一 3 枝发自 叶腋, 长 3.5 — 8 厘米, 有 3 — 8 朵花; 序 轴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苞片小 ,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小苞片 2 枚, 着 生花梗 基部, 卵 状三角 
326  云南 植物志  形, 长 1 一 2 毫米; 花梗长 5 — 8 毫米,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萼 筒密生 柔毛, 5 裂,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被毛; 花冠 绿色, 宽钟状 ,长约 5.5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顶端 反折, 被 柔毛或 无毛; 雄蕊 与花冠 等长, 花丝 扁平, 弯弓状 ,长约 2 毫米, 被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弯 镰状的 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5 倍。 果 未见。 产麻 栗坡老 君山, 生于沟 边阔叶 林中。 越 南北部 也有。 本种 极近长 穗越桔 (V. dunmanum Sleuraer), 但幼枝 、中脉 、花序 密被毛 ,叶 片基部 心形而 不同。 23. 克 钦越桔 图版 108 Vaccininm kachinense Brandis (1921); Sleumer (1941). 常绿 灌木, 高 0.5 — 4 米, 有 膨大的 块茎, 分枝少 ,枝条 粗壮; 幼枝 干时黄 褐色, 光滑 无毛, 有纵棱 ,外 皮成块 状裂, 被数枚 褐色, 披针形 ,长 1 一 1.4 厘米的 宿存叶 芽鳞, 老枝灰 色, 有纵纹 ,皮孔 不显。 叶片 散生, 密集枝 条上部 ,叶片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渐狭 ,边缘 全缘, 反卷, 两面 无毛, 中脉粗 壮, 在叶面 稍隆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侧脉 纤细, 11 一 13 对, 至边缘 网结, 在叶面 下陷, 在背 面 突起, 叶面平 坦或通 常凹凸 不平;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5 毫米,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 长 3-5 厘米, 直径 2 — 4 厘米, 密生多 数花; 序 轴密被 微毛, 基部 有多数 褐色、 三角状 卵形的 宿存花 芽鳞; 苞片 不详, 小苞片 2 枚, 线形, 着生 于花梗 基部; 花梗 细长, 长 1 一 I. 4 厘米, 顶 端与 萼筒间 明显有 关节, 无毛; 花萼 5 裂, 基部 连合,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长约 1 亳米, 边缘 密生 微毛; 花冠淡 红色, 坛状, 长约 5 毫米, 裂片 短小, 反折; 雄蕊 与花冠 等长, 花丝长 2 毫 米, 密被短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短小 的距, 药管 比药室 略长。 浆果 直径约 6 毫米, 无毛 a 花期 3 月, 果期 5 月。 产腾冲 、镇康 、景东 ,生于 2 100-2 6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内、 山坡 岩石上 或山坡 松栎混 交 林内。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24. 萆莓树 状越桔 图版 107,1 — 4 Vaccinium arbatoides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Sleumer (1941). 常绿 灌木, 高 60 — 100 厘米, 附生, 分枝少 ,枝条 稍粗壮 ,紫 褐色, 无毛, 散生 皮孔。 叶散 生枝上 ,叶片 革质, 长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端短 尾尖, 基 部宽楔 形, 边缘 全缘, 有狭窄 的软骨 质边, 近叶柄 顶部有 2 腺体, 背 面密生 腺体状 短毛, 侧脉 7 — 8 对, 至边缘 网结, 与 中脉、 网脉在 叶面略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6 — 9 毫米, 腹面 无凹槽 ,密 被短的 糙毛。 花冠 未见; 雄蕊 10, 长约 3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约 1.5 毫米, 被疏 柔毛, 药室 背面有 2 上举的 、与药 管等长 的距; 药 管短, 长仅为 药室的 I/ 2 ; 宿存花 柱长约 3.5 毫米。 果序 总状, 腋生, 长 1.5 — 3 厘米; 序轴 密被淡 褐色短 茸毛; 果梗长 1 一 3 亳米, 密 被短 茸毛; 浆果成 熟时红 色至深 紫黑色 ,直径 6 — 7 毫米, 密被短 糙毛; 宿存萼 片长三 角形, 长 2.5 — 3 毫米, 密生短 缘毛。 果期 11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2 500 米 林中, 附生 于老树 桩上; 我国 西藏东 南部米 什米山 地得勒 河流域 也有。 分布 印度东 北部至 缅甸东 北部。 25 短 蕊越桔 Vaccinium brachyandrum C. Y. Wu et R.C. Fang (1987)*. 
图 版 108 ^钦 越桔 V»ccini Um kachinense Brandi., 1. 植株, 2. 花, 3. 去部分 花冠示 雄蕊, 4. 雌蕊, 5. 雄蕊。 (李锡 畴绘) 
328  云南 植物志  常绿、 蔓性 灌木, 枝粗壮 ;幼枝 有棱, 疏 生短毛 或近于 无毛。 叶散生 枝上, 叶片 革质, 卵 状椭 圆形, 长 8.5 — 11 厘米, 宽 4 一 6 厘米, 顶端短 尾尖, 基部 圆形, 边 缘有淡 黄色软 骨质宽 边, 全缘,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叶面 无毛, 干时黄 绿色, 背面淡 褐色, 贴生 小棒状 短毛, 中脉在 叶面略 下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侧脉 纤细, 6 — 7 对, 与网脉 在叶面 略下陷 ,在 背面略 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Q.8 — 1 厘米,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总状花 序腋生 ,比叶 短得多 ,长 1.5 — 3.5 厘米, 多花; 序轴 粗壮, 有棱, 被具腺 短毛; 苞片卵 圆形, 长 3 — 4 毫米, 早落; 小苞 片披针 形, 长 2.5 — 3 亳米, 被缘毛 ;花梗 粗短, 长约 2 毫米, 生 腺毛, 顶 端与萼 筒之间 明显有 关节; 萼筒 无毛,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2 毫米, 被缘毛 ;花冠 坛状, 长约 4 毫米; 雄 蕊短于 花冠喉 部, 长 2.5 毫米, 花丝 很短, 长约 0.5 毫米, 无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 与药室 等长。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腾冲 ,海拔 2 700 米。 本种与 草莓树 状越桔 (V. arbutoides C. B. Clarke) 相近, 但 花序被 腺毛, 萼筒无 毛, 雄 蕊花丝 短得多 ,无 毛而 不同。 26. 软骨 边越桔 (图鉴 ) 凯 (贡山 ) Vacciniam gaaltheriifolinm (Griff.) Hook. f. ex C. B. Clarke in Hook. £. (1882); Sleuraer (1941 ); 图鉴 (1974)*; Hara (1966), (1971); 西藏 植物志 (1986)*. Thibaudia gaultheriifolia ("gaultherifolia") Griff. (1848); (1854)*; Vaccinium diaphanoloma Hand. -Mazz. (1 925), (1936).* 26a. 软骨 边越桔 (原 变种) var. ganltheriifoliam 常绿 灌木, 高 2 — 4 米, 有时 附生, 分枝少 ,枝条 细长, 稍侧扁 ,有 细棱, 无毛。 叶 散生,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4 一 6.5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钝 圆形, 两 侧下延 到叶柄 中部, 边缘 有淡黄 色软骨 质边, 全 缘或有 时疏生 腺头小 锯齿, 近基 部每侧 有 3 个腺体 ,背面 鲜时灰 白色, 干后 通常淡 褐色, 叶面 无毛, 背 面沿中 脉疏生 腺头短 刚毛, 其余 无毛, 中脉、 侧 脉和网 脉在叶 面略微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 略扁, 腹面无 沟槽,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总状花 序腋生 ,比叶 短得多 ,长 2 — 3.5 厘米, 无毛; 苞片楠 圆形, 长约 1.2 厘米, 宽 0.5 — 0.6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线形, 长 5 — 6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0.6 — 1.2 厘米, 上部 稍增粗 ,与 萼筒间 明显有 关节; 萼筒 无毛, 被白粉 ,萼齿 短小, 三 角形, 长 1 毫米或 更短; 花 冠淡 红色, 坛状, 长 6 — 7 毫米, 内面 有毛, 裂齿 很短, 长约 1 毫米; 雄蕊和 花冠近 等长, 花丝 扁平, 长约 3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或 稍短, 药室 连同药 管的长 度与花 丝相等 ;花柱 顶部有 微毛。 浆果紫 黑色, 被 白粉, 直径 8 — 9 毫米; 果 梗长 1 一 1.7 厘米。 产贡山 ,生于 独龙江 地区常 绿阔叶 林内或 林缘, 偶有 附生于 树上, 海拔 1 250 — 1 900 米; 我国西 藏墨脱 及米什 米山地 也有。 分布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东 北部。 26b. 粉 花软骨 边越拮 (变种 ) var. gl aaco-rubrnm C. Y. Wu (1987). 与原 亚种不 同在于 叶背面 无毛, 边缘 近基部 每侧有 1 腺体; 花梗 较短, 长 4 一 5 亳米, 
越桔科  329  结 果时长 7 毫米; 花冠 较长, 红色, 长 8 — 11 毫米, 外面被 白粉。 产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土山 或石山 山坡灌 丛中, 海拔1800— 2 600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马关老 君山。 27. 樟 叶越桔 (西 藏植 物志) 饭米果 (昆明 ), 岩茶 (腾冲 ) Vaccininm danalianam Wight (1847), (184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Dunn (1911);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1913), p. p.; Chung(1924); Dop in Lecte.(1930); Hand. -Mazz. (1936): Sleumer (1941); Hara (1966); 图鉴 (1974), in nota; 西藏 植物志 (1986). Eptgynium dunaltanutn (Wight) Klotzsch (1851); Thibaudia revoluta Griff. (1854)*. 27a. 樟 叶越桔 (原 变种) var. danalianam 常绿 灌木, 稀为藤 状灌木 ,高 1 一 4 米, 偶成 乔木, 高 3 — 4 (-17) 米, 通常 陆生, 稀附 生; 幼枝紫 褐色, 有 细棱, 无毛。 叶片革 质或厚 革质, 椭圆形 、长 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或卵 形, 长 4.5 — 13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顶 端尾状 渐尖, 尾尖部 分可达 3 厘 米长, 基部楔 形或. 钝圆, 全缘, 叶面 无毛, 背面散 生贴伏 的具腺 短毛, 侧脉 3 — 4 对, 自叶片 下部向 上斜升 ,连同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叶柄长 5 — 7 毫米, 通常 无毛, 有时 密生短 柔毛。 花序 腋生, 总状, 多花, 长 3 — 6 厘米, 无毛; 苞片 卵形, 长 7 — 10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5 — 8 毫米, 稍 粗壮; 萼筒无 毛, 萼齿三 角形, 长 1 毫米许 ;花 冠淡绿 带紫红 色或淡 红色, 宽钟状 ,长约 6 毫米, 裂 片三角 形, 开展 或上部 反折, 外面 无毛, 内 面被疏 柔毛; 雄蕊鲜 黄色, 与花冠 近等长 ,花丝 扁平, 长 约 1 亳米, 疏生短 柔毛, 药室背 部有开 展的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倍。 浆 果直径 4 一 I 2 毫 米, 成熟时 紫黑色 ,被 白粉。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I 2 月。 产 贡山、 腾冲、 大理、 巍山、 临沧、 景东、 易门、 玉溪、 江川、 昆明、 富民、 桑甸、 元江、 金平、 屏边、 麻栗坡 、西畴 、砚山 等地, 生于山 坡灌丛 、阔叶 林下或 石灰山 灌丛, 稀附 生常绿 阔叶林 中 树上, 海拔 (1 100-)2 000-2 700 (-3 100) 米; 我 国西藏 南部、 广西 也有。 分 布于锡 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东 北部至 越南。 全株 药用, 有祛风 除湿、 舒筋 活络的 功效。 27b. 尾 叶越桔 (变种 ) (图鉴 ) var. nrophyllam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1913); L6vl. (1916); Rehd. (1934).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6). 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 var. calycinum Dop in Lecte. (1 930); V.campho- rifolium Hand. -Mazz. (1925), (1936), fide Sleumer; V. yersini Cheval. (1919), no- men; Dop in Lecte. (1930), descr.; V. petelotii Dop in Lecte. ( 1 930), nec Merrill; V. poilanei Dop in Lecte. (1930); V. sangtavanense Dop et Y. Trochain-Marq u^s (1931); V. loouihoense Dop et Y. Trochain-Marqu^s (1931); V. do pit H. F. Cope- land (1932), adnot; Pieris martini L6vl. (1903), (1906), (1914); V. dunalianum Wight var. megaphyllum Sleumer (1941), p. min. p., quoad specim. C. W. Wang 
J30  云南 植物志  €6945. 与原 变种不 同的是 幼枝、 叶柄 及叶两 面沿中 脉被短 柔毛。 产贡山 、福贡 、碧江 、腾冲 、峨山 、通海 、广南 、砚山 、文山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屏边, 生 于山 谷杂木 林下、 石灰岩 山坡常 绿林中 及山坡 灌丛中 ,有 时附生 常绿阔 叶林中 树上, 海拔 1 400 — 2 700 ( — 3 100) 米; 西藏、 贵州 也有。 分布 于缅甸 东北、 越南 北部和 中部。 模式标 本采 自蒙自 东南。 原描 述指出 本变种 与原变 种之区 别除上 述外, 还有 叶片椭 圆形, 顶 端突然 尾尖, 中脉 与侧 脉在两 面明显 突起。 但大量 标本表 明原变 种也具 有这些 特征, 仅被毛 的特征 易于区 别。 27c« 大樟 叶越桔 (变种 ) var. megaphyllum Sleumer (1941 ), excl. specim. C. W. Wang 66945. 与原 变种不 同的是 有时为 藤本; 叶较大 ,长 10 — 17 厘米, 宽 (4 一) 5.5-8 厘米, 顶端 宽渐尖 ,中脉 粗壮。 产元江 、石屏 、绿春 、金平 、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生于 苔藓常 绿阔叶 林内、 石山混 交林内 或沟谷 林内, 有 时附生 于栎类 树上, 海拔 1 400 — 2 500 米。 分布于 缅甸东 北部和 越南北 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原描述 与原变 种不同 的是叶 较大, 长 12 — 14 厘米, 宽 4 一 5.5 厘米, 顶端 宽渐尖 o 28. 长 冠越桔 图版 109,1—5 Vacciniam h arm an dia nam Dop in Lecte. (1930).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2 — 10 米, 全株 无毛, 枝条 细长; 幼枝有 细棱, 老枝圆 柱形。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5 — 12.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 端渐尖 或通常 为镰状 渐尖,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浅齿, 叶脉 纤细, 中脉和 侧脉在 两面微 突起, 但在叶 面不甚 明显; 叶柄 长 3-7 毫米, 腹面 凹陷。 总状花 序生枝 条上、 下部 叶腋, 长 4 一 10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5— 6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钻状, 长 1.5 — 3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4 一 5 毫米, 顶 端与萼 筒之间 明显有 关节; 萼筒 无毛,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渐尖, 顶端 钻状, 边缘 有具腺 流苏; 花冠 白色或 带紫红 色, 狭筒状 ,长 7 — 8 毫米, 内面有 微毛, 裂齿 短小, 直立或 反折; 雄蕊比 花冠短 ,花丝 被毛, 药 室背部 的距极 短小,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花柱伸 出花冠 ;花 盘密被 短毛。 浆 果成熟 时绿色 转紫 红色, 直径 6 — 7 毫米, 顶 部宿存 短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9 月。 产 景东、 双江、 临沧. 思茅、 景洪 (小勐 养)、 屏边、 麻栗坡 ,生 于海拔 ( 7 6Q — )1 000-1 600 米 的阔叶 林中。 分布于 老挝、 柬 埔寨。 29. 云 南越桔 Vacciniam dncloaxii (Uvl.) Hand. -Mazz. (1925), (1936); Rehd. (1934); Sealy in Curtis (1944)*; Chamberlain (1977), in syn. Pterts duclouxii "vl. (1903), (1906), (1916); Chung (1924); Vaccinium forre- stii Diels (1912); Chung (1924); V. donnianum Anthony (1933), p.p.; Bean (1933), non Wight; V. sprengelii (G. Don) Sleumer (1941), p.p. 29&云 南越桔 (原 变种) 图版 110, 1-3 var. daclonxii 
越桔科  331  图 版 109 1 一 5 . 长 冠越桔 Vaccinium harmandianum Dop, 1. 花枝, 2. 花, 3. 雄蕊 侧面观 9 ' 短序越 (原 变种) Vaccinium brachybotrys (Franch.) Hand.-Mazz. va 8. 雄蕊侧 面观, 9. 雄蕊背 面观。 (肖 溶绘)  • 雄蕊背 面观, 5. 雌蕊及 萼片; brachybotrys, 6.花枝,7, 花, 
越桔科  333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5.(8 — 10) 米, 分枝多 ;幼枝 有棱,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卵形 ,长 3 — 7 (-13) 厘米, 宽 1.7-2.5 (-3.5) 厘米, 顶端 渐尖、 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钝圆, 稀楔形 渐狭, 边缘有 细锯齿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两面 突起, 侧脉 纤细, 于 两面稀 突起, 或于叶 面平坦 不显或 微凹; 叶柄长 3 — 6 毫米, 无毛。 总 状花序 生于枝 顶叶腋 和下部 叶腋, 长 1.5 — 8 厘米; 序轴 无毛; 苞片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5 — 7 毫米, 顶 端尾尖 ,两面 无毛, 早落; 小苞片 2,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着生 花梗上 部紧贴 萼筒; 花梗极 短, 长 0.5 — 2.5 毫米, 无毛; 萼筒 球形,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齿缘 有时有 疏而细 的短 纤毛或 具腺体 流苏;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筒状 坛形, 口部稍 缢缩, 长 6 — 8 毫米, 外面无 毛, 内面有 微毛, 于口部 稍密, 裂齿三 角形, 直立 或通常 反折; 雄蕊 内藏, 花 丝有疏 柔毛, 药 室 背部有 短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花柱略 微伸出 花冠。 桨果 熟时紫 黑色, 直径 6 — 7 毫 米。 花期 2 — 5 月, 果期 7 — 11 月。 产 中甸、 维西、 碧江、 泸水、 永平、 腾冲、 龙陵、 潞西、 凤庆、 镇康、 耿马、 临沧、 双江、 孟连、 景东、 大理、 漾濞、 宾川、 洱源、 剑川、 鹤庆、 丽江、 华坪、 大姚、 楚雄、 武定、 禄劝、 富民、 昆明、 嵩明、 寻甸、 镇雄、 玉溪、 易门、 双柏、 新平、 元江、 绿春、 金平、 文山、 广南 等地, 生于山 坡灌丛 或山地 常绿阔 叶林、 松、 栎林 林下, 海拔 1 550 — 2 600 ( — 3 100) 米;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模 式标 本采自 昆明 市郊筇 竹寺。 本 种与江 南越桔 (V. mandarinorum Dids) 相 近似, 但本 种花梗 极短, 顶 部着生 2 枚 贴近 萼筒的 卵形小 苞片。 29b. 刚毛云 南越桔 (变种 ) var. hirticaale C. Y. Wu (1987).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茎 和叶柄 被具腺 刚毛, 有时 极疏。 产禄劝 、易门 、蒙自 、广南 、马关 ,生山 谷疏林 、山坡 灌丛或 石山、 草坡, 海拔 1550 — 1 970 (— 2 26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广南。 此 变种可 能是云 南越桔 (V. duclouxii (LM.) H.-M.) 和 乌鸦果 (V. fragile Fra- nch.) 的天然 杂交种 ,但 偏于云 南越桔 的亲本 性状, 叶形 大小、 花序 等特征 均极似 云南越 桔。 29c. 柔毛云 南越桔 (变种 ) var. pnbipes C. Y. Wu (1987). Vaccinium sprengelii (G Don) Sleumer (1941), quoad Forrest 41 82.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幼枝、 叶柄、 叶背面 主脉基 部被黄 褐色短 柔毛; 序轴通 常被短 绒毛。 产 贡山、 福贡、 碧江、 维西、 景东, 生于 山谷杂 木林、 松林或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1 700 —) 2 300 — 2 700 (— 3 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29A 毛果云 南越桔 (变种 ) var. hirtellam C. Y. Wu et R. C. Fang (1987)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幼 枝被短 柔毛, 杂生 具腺短 刚毛; 序轴、 萼筒、 萼片 密被微 硬毛。 产 玉溪, 生于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玉溪。 30. 短 序越桔 Vaccinium brachybotrys (Franch. ) Hand. -Mazz. (1925), excl. Nr. 550 et 
334  云南 植物志  1871 et nota de racemis; idem (1936); Sealy in Curtis (1944)*. Vaccinium donnianum Wight var. brachybotrys F ranch. (1895); V. sprengelii (G. Don) Sleumer (1941), p.p. 30a. 短序 越桔 (原 变种) 图版 109, 6-9 var. brachybotrys 常绿 灌木, 偶为小 乔木, 高 (0.5 —) 1-5 米, 全株 无毛; 幼枝 有时被 白粉。 叶片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楔 形以至 钝圆, 边 缘有细 锯齿, 干后两 面淡褐 色或淡 黄褐色 ,有时 幼叶被 白粉, 中脉 和侧脉 纤细, 在两 面稍突 起; 叶柄短 ,长 1 一 3 毫米, 有时被 白粉。 总状花 序腋生 和生枝 顶叶腋 ,长 3 — 6 厘米, 有多 数花; 苞片 卵形, 长 1.5 — 3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早落; 花 梗短, 长 1 一 2 毫米, 稀 3 — 4 毫米, 顶端与 萼筒间 有关节 ;萼筒 有时被 白粉,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 冠紫红 色至淡 红色, 坛状或 筒状, 长 6 — 7 毫米, 裂齿 短小, 三角形 ,直立 或反折 ;雄蕊 内藏, 花 丝被疏 柔毛, 药室 背部无 距或有 短小、 近 于退化 的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倍, 有时近 于 3 倍; 花 柱通常 不伸出 花冠。 浆果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2 — 4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鹤庆 、巍山 、景东 、澜沧 、峨山 、玉溪 、易门 、屏边 、富宁 、邱北 、文山 、蒙自 等地, 生于海 拔 1 400 — 2 400 米的 灌丛或 次生常 绿阔叶 林内。 四川西 部和西 南部新 记录。 模式 标本采 自鹤庆 大坪子 o 30b. 粉果短 序越桔 (变种 ) var. glaucocarpam C. Y. Wu (1987).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幼枝、 叶柄、 叶 背面中 脉基部 密被淡 黄色短 柔毛; 果 序和果 均被白 Wo 产永仁 、丽江 、石屏 ,生 于海拔 1 900 — 2 000 米的松 林内或 灌丛;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31. 乌鸦果 (图鉴 ) 老鸦泡 、老 鸦果、 土 千年健 (云南 ) Vaccininm fragile F ranch. (1895);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L6vl. (1916); Chung (1924); Rehd. (1934); Hand. -Mazz. (1936); Sleumer (1941); 鬭 鉴 (1974)*;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西藏 植物志 (1986). Vaccinium fragile F ranch, var. crinttum Franch. ( 1 895), var. myrtijohum Franch. (1895); L6vl. (1916); Hand. -Mazz. (1 936); Rehd. (1937); V setosum C. H. Wright (1896); V. setosum Anthony (1927); V. wardii Adams (1913); V. repens (L^vl.) Rehd. (1934); V. anthonyt Merr. (1937); Pier" gagnepainiana Ldvl. (1903), (1906), (1916); V. repens L6vl. (1903), (1906), (1914), (1916); Chung (1924). 31a. 乌鸦果 (原 变种) var. fragile 常绿矮 小灌木 ,高 20 — 50 厘米, 有时高 1 米以上 ;地下 有木质 粗根, 有 时粗大 成疙瘩 状, 茎多 分枝, 有时 丛生, 枝条 或疏或 密被具 腺长刚 毛和短 柔毛。 叶片 革质, 长圆形 或椭圆 形, 长 1.2 — 3.5 厘米, 宽 0.7 — 2.5 厘米, 顶端 锐尖、 渐尖或 钝圆, 基部钝 圆或楔 形渐狭 ,边缘 有细 锯齿, 齿尖锐 尖或针 芒状, 两面被 刚毛和 短柔毛 ,或仅 有少数 刚毛, 或 仅有短 柔毛, 或 
越桔科  335  两面近 于无毛 ,除中 脉在两 面略突 起外, 侧 脉均不 明显; 叶柄短 ,长 1 一 1.5 毫米。 总状花 序生 枝条下 部叶腋 和生枝 顶叶腋 而呈假 顶生, 长 1.5—6 厘米, 有多 数花; 序 轴被具 腺长刚 毛和短 柔毛, 有时 仅有短 柔毛; 苞片 叶状, 有时带 红色, 长 4 一 9 毫米, 两面 被毛, 边 缘有齿 或有 刚毛, 小 苞片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2 .5 — 4 毫米, 着生花 梗中、 下部, 毛被同 苞片; 花梗长 1 一 2 亳米, 被毛; 花萼 通常绿 色带暗 红色,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短 毛或有 时近无 毛; 花冠白 色至淡 红色, 有 5 条红色 脉紋, 长 5 — 6 毫米, 口部 缢缩, 裂齿 短小, 直立或 反折, 外面无 毛或有 时有短 柔毛, 内面密 生白色 短柔毛 ;雄蕊 内藏, 药室 背部有 2 短距, 药 管与药 室近 等长, 花丝被 疏柔毛 ;花柱 内藏。 浆果 绿色变 红色, 成 熟时紫 黑色, 外面 被毛或 无毛, 直径 4 一 5 毫米。 花 期春、 夏以至 秋季, 果期 7 — 10 月。 产西北 、东北 、中部 、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 100 — 3 400 米的云 南松林 、次生 灌丛或 草坡, 为酸性 土的指 示植物 ;分布 于西藏 (察隅 )、 四川、 贵州。 模式 标本采 自鹤庆 大坪子 果熟时 味酸甜 可食; 全株 药用, 有舒 经络、 祛风湿 、镇痛 作用。 本种植 株各部 分毛被 的疏密 程度大 致由西 向东, 由北 向南渐 变疏、 变少。 31b. 大叶 乌鸦果 (变种 ) var. mekongense (W. W. Smith) Sleumer (1941). V - occinium mekongense W. W. Smith (1916); V. salweenense W. W. Smith (1916); Hand. -Mazz. (1936); V. taliense W.W.Smith (1919).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片较大 ,长 3 — 4 .5 厘米, 宽 I. 2 一 2 . 2 厘米, 两面近 于无毛 或仅在 背面 沿中脉 疏生短 刚毛; 植 株各部 分被毛 较少。 产腾冲 、保山 、鹤庆 、大理 、大姚 、姚安 、双柏 、嵩明 等地, 生于常 绿栎林 下或灌 丛中; 四 川西昌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保 山蒲缥 附近。 本 变种很 可能是 老鸦果 (V. fragile) 和云 南越桔 (V. duclouxii) 的自然 杂种, 但 偏于老 鸦果的 性状。 ' 、 、 ' 3厶隐 距越桔 图版 110,4 — 7 Vaccininm exaristatnm Kurz (1 873); Coll. et Hemsl. (1890); Craib (1911), (1912); Dop in Lecte. (1930); Fletch. (1938). V^cinium bancanum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p.p., non Mjquel; V. exaristatum Kurz var. pubescens Kurz (1877); V. tteophyllum auct. non Hance: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Sleumer (1941), p.p., quoad Henry 11648, 11648a; V- sprengelii (G. Don) Sleumer (1941), p.p. 常绿小 乔木, 高 3 — 5 (-14) 米, 有时成 灌木状 ,高 }一 4 米; 幼枝 密被短 柔毛, 老枝灰 褐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楠圆形 、长圆 状卵形 ,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 一 7 .5 厘米, 宽 2一 3 厘 米, 顶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圆, 边缘有 锯齿, 两面除 沿中脉 被短柔 毛其余 无毛, 有 时完全 无毛, 叶脉在 两面稍 突起; 叶柄长 2 一 3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总状 花序^ 生和生 ^顶 叶腋, 长 3 — 10 厘米, 序轴通 常被短 柔毛, 有时 无毛; 苞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先端 渐尖, 长 2.5 — 3 毫米, 早落, 小苞片 2 枚, 着 生花梗 基部, 披针形 ,长 i — 1.5 毫米, 早落; 花梗长 1 一 3.5 毫米, 无毛 或被短 柔毛; 萼齿 短小, 三角 形或半 圆形, 外面 无毛, 有 时边缘 密被短 纤毛. 花冠淡 红色, 筒状, 长 6 — 8 毫米, 裂齿 短小, 三角 形或长 圆形, 直立或 反折; 雄蕊 内藏, 药" 
336  云南 植物志  背部 无距, 或有 短小近 于退化 的距, 药 管为药 室长的 2 倍, 花丝被 疏柔毛 ;花 柱内藏 或略为 伸出。 浆 果直径 4 一 5 毫米, 成 熟时红 色至紫 黑色, 外面 无毛。 花期 3—4 月 , 果期 5 — 6 月 o , 产 瑞丽、 龙陵、 景东、 双柏、 镇康、 澜沧、 孟连、 思茅、 勐海、 景洪、 勐腊、 元江、 绿春、 屏边、 文山、 富宁, 生 于海拔 800 — 1 500 (-2 000) 米 的山坡 灌丛或 疏林中 ; 广西、 贵州 也有。 分 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中部。 云南、 广西、 贵州新 记录。 33. 矮越桔 Vaccininm chamaebaxns C. Y. Wu (1987)*. 常绿 灌木, 高 0.5 — 2 米, 分枝多 ;幼枝 密被短 柔毛, 老枝 无毛, 灰 黑色。 叶片 革质, 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1.7 — 4 (-6)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顶端 锐尖, 有时 略锐或 渐尖, 基部 通常宽 楔形, 有时 楔形或 钝圆, 边缘有 密锯齿 ,叶 面沿中 脉被微 柔毛, 其余 无毛, 背面 无毛, 中脉在 两面稍 突起, 侧脉 在叶面 不显, 在 背面微 突起; 叶柄长 2 — 5 毫米, 腹面 密被短 柔毛。 总状花 序短, 腋生和 生枝顶 叶腋, 长 1.5 — 2 厘米, 序 轴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3 — 5 毫 米, 无毛; 小苞片 2, 着生花 梗中部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花 梗短, 长 0.5 — 2 毫米, 无 毛; 萼筒 无毛, 萼齿卵 状三角 形或半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坛状, 长约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喉部有 微毛, 裂齿 三角形 或狭三 角形, 直立或 反折; 雄蕊 内藏, 药室 背部 有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花丝 被毛; 花柱 不伸出 花冠。 浆果紫 红色, 直径 5 — 6 毫 米。 花期 4—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景东 ,生 于海拔 2 500-3 100 米的 干燥山 坡灌丛 中或山 顶杜鹃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无 量山。 本 种近云 南越桔 (V. duclouxii (L6vl.) Hand. -Mazz.) 伹植株 矮小, 叶远 较小而 椭圆形 ,先端 锐尖; 花序 短小; 幼枝 及序轴 密被微 柔毛; 小苞 片位于 花柄中 部而可 区别。 34. 江 南越桔 米饭花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图鉴) ,乌饭 (江苏 ), 早禾酸 、早 禾子、 糯米饭 、杨春 花树、 五 桐子 (江西 ), 香白珠 (云南 景东) Vaccininm mandarinornm Diels (1901); Metcalf (1931); Rehd. (1934); Hand.- Mazz (1936);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pro syn. Vaccinium dontanum Maxim. (1 872); Hemsl. (1 889), in nota; Rehd. et Wils. (1913), excl. syn.; Metcalf (1 931 ); 陈噪 ( 1953), non V. donnianum Wight, nec V. dontanum Miq.; V. donnianum Wight var. hangchouense Matsuda (1912); V. parvibracteatum Hayata (1913); V. hangchouense (Matsuda) Komatsu (1917); V . sprengelii (G. Don) Sleumer (1941), p.p.; 图鉴 (1974)*.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4 米; 幼枝通 常无毛 ,有时 密被灰 黄色短 柔毛, 老 枝紫褐 色或灰 褐色,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卵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3 — 9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 端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圆, 边 缘有细 锯齿, 两面 无毛, 或有 时在叶 面沿中 脉被微 柔毛, 中脉 , 和侧脉 纤细, 在 两面稍 突起; 叶柄长 3 — 8 毫米,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总 状花序 腋生和 生枝顶 叶腋, 长 2.5 — 7 (-10) 厘米, 有花 多数, 序轴无 毛或被 短柔毛 ;苞片 未见, 小苞片 2, 着生花 '梗中 部或近 基部, 线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2 — 4 毫米, 无毛; 花梗 纤细, 长 ( 2 —) 4-8 毫米, 
越桔科  337  无毛或 被微毛 ;萼筒 无毛, 萼 齿三角 形或卵 状三角 形或半 圆形, 长 1 一 1.5 亳米; 花冠 白色, 有时带 淡红色 ,微香 ,筒 状坛形 或有时 筒状, 口部稍 缢缩或 开放, 长 6 — 7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有毛, 裂齿 三角形 或狭三 角形, 直立或 反折; 雄蕊 内藏, 药室 背部有 短距, 药管 相当于 药 室长的 1.5 倍, 花丝 扁平, 密被毛 ;花柱 内藏或 微伸出 花冠。 浆果 熟时紫 黑色, 直径 4 一 6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维西 、泸水 、腾冲 、丽江 ,生 于海拔 (1 800-) 2 300-2 900 米的 沟边灌 丛中、 山谷边 林中 或路边 阳处;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贵州 等省。 过去 曾以" 米饭花 "作为 本种的 中名, 经考证 《植物 名实图 考》, 实为 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故 给本种 新拟了 中名。 关于 学名, 大多 数作者 均将中 国标本 定名为 V. sprengelii (G. Don) Sleuraer (syn.: V. donnianum Wight, etc.). 据 Wight's Icones t. 1191 所 示以及 Metcalf (in Journ. Arn. Arb. 12: 272. 1931) 指 出的, 这两个 种的区 别在于 V. mandarinorum 有一 无睫 毛的萼 以及内 、外 无毛的 花冠, 叶片 较宽, 花梗 较短, 中国标 本均属 于此种 ,而 V. spren- gelii 萼片 边缘有 睫毛, 花冠内 密被微 柔毛, 分布 限于喜 马拉雅 地区。 本种萼 筒倒锥 状而不 呈球形 ,萼 齿通常 卵状三 角形; 花梗 细长, 小苞片 着生花 梗中部 或近 基部, 不 紧贴萼 筒等特 征与云 南越桔 [V. duclouxii (L6vl.) Hand. -Mazz.] 易于区 别。 35. 饱饭花 (四川 ) 图版 lll,i 一 3 Vaccininm laetnm Diels (1901); Sealy in Curtis (1944)*. Measa depauperata Diels (1901); Pieris esquirolit "vl. (1906); (1914); Vacci- ntum d onianum Wight var. laetum (Diels) Rehd. et Wilson (1913); V. mandarin- orum D' d s ^t. laetum (Diels) Metcalf. (1931); V. sprengelii (G. Don) Sleumer (1941), p.p., quoad syn. V. laetum. Pieris esquirolit, Measa depauperata et pi. Sze- chuan., p.p. majors. 常绿 灌木或 乔木, 高 1 一 2 (— 7 ) 米; 幼枝密 被短柔 毛或微 柔毛, 以后 局部不 脱落, 稀 无毛, 老枝灰 黑色, 通常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卵形、 长圆形 、长圆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8.5 厘米, 宽 1.5 — 3 .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或突然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圆, 边 缘有锯 齿, 叶面 除沿中 脉密被 微柔毛 外其余 无毛, 有 时全部 无毛, 背 面沿中 脉或仅 中脉基 部被短 柔毛, 中脉和 侧脉在 叶面近 于平坦 ,在 背面稍 突起; 叶柄长 3 毫米, 被 短柔毛 或有时 无毛。 总状花 序腋生 和生枝 顶叶腋 ,长 4 一 10 厘米, 花序 轴被微 柔毛或 无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2 一 4 毫米, 通常 早落, 有时 迟落; 小苞片 2 , 通常 着生花 梗中部 以下,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早落或 迟落; 花梗长 2.5 — 8 毫米, 无毛 或有微 柔毛; 萼筒 无毛, 萼 齿卵状 三角形 或半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花冠 白色, 坛状或 钟状, 长 5 — 7 毫米, 裂齿 短小, 狭三 角形, 直 立或 反折; 雄蕊 内藏, 花丝被 疏柔毛 ,药室 背部有 短距, 药 管为药 室长的 1.5 — 2 倍; 花柱不 伸出 花冠。 浆 果直径 5 — 7 毫米, 成 熟时紫 红色; 果梗 细长, 有 时长达 1 厘米。 花期 4 一 5 月, 朵期 7— 10 月。 产威信 、盐津 、永善 、绥江 、大关 、彝良 等地, 生 于海拔 1 WO — 2 000 米 的山坡 杂木林 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云南新 记录。 
338  云南 植物志  果实、 枝叶供 药用。 果治筋 骨酸软 ,四肢 无力; 枝 叶治偏 头痛。 本 种与江 南越桔 (V. mandarinorum Diels) 相近, 但叶片 薄革质 ,通常 较小, 叶片顶 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通 常圆形 ,花 序轴较 细长, 幼枝、 叶 两面沿 中脉、 叶柄、 序轴通 常被短 柔 毛或微 柔毛, 稀近于 无毛, 与 江南越 桔有所 不同。 然 而两种 之间又 几乎没 有什么 特征可 以严加 区别。 经将云 、贵、 川 3 省相 邻地区 的本种 标本, 与长江 流域、 华东地 区的江 南越桔 相比 较后, 可以 认为本 种极有 可能是 江南越 桔这一 种群在 西南山 地发生 分化的 结果, 所以 我 们仍作 种处理 c 3&白 花越拮 图版 106,1 一 5 Vaccinium albidens L6vl. et Van. (1911), (1914); Rehd. (1934); Sleumer (1941), pro syn;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6 米, 分枝多 ;幼枝 纤细, 密被微 柔毛, 老枝 无毛。 叶 片薄革 质, 卵状披 针形, 稀披 针形, 长 3 — 7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尾尖, 基部 通常钝 圆, 有时 楔形, 边缘有 浅齿, 除叶 面沿中 脉被微 毛外, 两面其 余部分 无毛, 中 脉在两 面略微 突起, 侧脉 纤细, 在叶 面近于 平坦, 在 背面稍 突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密被微 柔毛或 有时近 于 无毛。 总状花 序腋生 和枝顶 叶腋生 ,长 1.5 — 4 厘米, 花序轴 密被微 柔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3 毫米, 边缘流 苏状, 早落; 小苞片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着 生花梗 中部, 边缘流 苏状, 早 落; 花 梗短, 长 1 一 1.5 毫米, 通常 密被微 柔毛, 顶 端与萼 筒之间 明显有 关节; 萼筒通 常被短 柔毛, 稀 无毛, 萼齿三 角状卵 形或半 圆形, 长 0.5 — 1 毫米, 边缘 具腺体 流苏; 花冠 白色, 筒 状, 长约 6 毫米, 裂齿 短小, 反折; 雄蕊 内藏, 药 室背部 有短小 的距, 药管比 药室长 1 一 1.5 倍, 花 丝被疏 柔毛; 花盘密 被短毛 ;花柱 略伸出 花冠。 浆果 直径约 4 毫米, 幼 果通常 有毛, 成熟后 无毛。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屏边 、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800 — 2 300 米的 山脊、 山谷阔 叶林内 或灌木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贵州。 云南东 南部新 记录。 37. 黄 背越桔 (图鉴 ) Vaccinium iteophyllum Hance (1 862); Forbes et Hemsl. (1889); Rehd. er Wils. in Sargent (1913); Chung (1924); Hand. -Mazz. (1936);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西藏 植物志 (1986)*. Vaccinum iteophyllum Hance var. jragrans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Chung (1924).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幼枝 被淡褐 色至锈 色短柔 毛或短 绒毛, 老枝灰 褐色或 深 褐色,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形、 长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至 长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圆, 边缘 有疏浅 锯齿, 有时近 全缘, 叶 面沿中 脉被微 柔毛, 其 余部 分通常 无毛, 稀被短 柔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沿中脉 尤明显 ,侧脉 纤细, 在两面 微突起 ;叶 柄短, 长 2 — 5 毫米, 密 被淡褐 色短柔 毛或微 柔毛。 总状花 序生枝 条下部 和顶部 叶腋, 长 3-7 厘米, 序轴、 花梗、 花萼密 被淡褐 色短柔 毛或短 绒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3 — 7 毫米, 被微 毛, 小苞 片小, 线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被毛, 早落; 花梗长 2 — 4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S 米; 花冠 白色, 有时带 淡红色 ,筒状 ,长 5 - -7 毫米, 外面沿 5 条 肋上有 微毛或 无毛, 裂齿短 小, 三 角形, 直立或 反折; 雄蕊花 丝长约 1.5 — 2 毫米, 密被毛 ,药 室背部 有长约 1 毫 米的锄 
越桔科  339  长的距 ,药 管长约 2.5 毫米, 约为药 室长的 4 倍; 花柱不 伸出。 浆 果直径 4 一 5 毫米, 或疏 或 密被短 柔毛。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月 以后。 产 西畴、 马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1 350 米 的混交 林内或 林缘; 长江 以南至 西南各 省区 (浙、 闽、 赣、 皖、 苏、 桂、 粤、 鄂、 川、 龄、 藏) 均有。 38. 细 齿乌饭 (植 物分类 学报) Vaccinium serru latum Fang et Z. H. Pan (1981 )*. 常绿 灌木; 幼枝紫 绿色, 微呈棱 角状, 被微 柔毛。 叶 革质, 宽 楠圆形 至长橢 圆形, 长 3-4.5 厘米, 宽 1.3 — 2.5 厘米,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顶端 渐尖, 具小 尖头, 边 缘具密 集的细 锯齿, 齿端具 前弯的 小尖头 ,两 面近于 无毛, 或于 叶面沿 中脉被 微毛, 侧脉 6 — 8 对, 与中脉 在叶 面微下 凹成浅 沟状,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4 毫米, 无毛。 总 状花序 腋生或 生枝顶 叶腋, 长 1.5 — 3 厘米, 序 轴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苞片长 椭圆形 ,长 3 毫米; 花梗长 1 毫米, 被 黄色柔 毛; 萼筒被 疏柔毛 ,萼裂 片宽三 角形, 外面被 淡黄色 柔毛; 花冠 壶形, 白 色至粉 红色, 长 5 — 6 毫米, 直径 2 5 毫米, 被疏 柔毛,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2 毫米; 雄蕊 花丝长 1.2 毫米, 被淡 黄色短 柔毛, 药室 背部具 2 细小 的芒, 药 管为药 室长的 1.5 倍。 浆果 球形, 幼 果直径 3 — 4 ■ 米, 无毛。 花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果期 8 月。 产邱北 ,生 于海拔 1 500 米处; 四 川会理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邱北。 本 种与毛 萼越桔 pulicalyx Franch.) 相近, 区 别在于 本种幼 枝被微 柔毛, 叶宽 椭圆形 或长楠 圆形, 较宽, 叶咏 显著下 陷成浅 沟状; 花冠 较长, 长 5 — 6 毫米。 39. 毛 萼越桔 (图鉴 ) Vaccinium pubicalyx Franch. (1895); L6v\. (1961); Chung (1924); Rehd. (1934); Hand. -Mazz. (1936);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Chamberl. in La- uener (1977). Vaccinium spicigerum W. W. Sm. (1916); Myrica mairei Ldvl. (1915), (1916). 39a. 毛萼 越桔 (原 变种) 图版 111, 4 — 7 var. pubicalyx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 一 4 米; 幼枝 被浅黄 褐色短 绒毛, 老枝 无毛, 灰色或 灰褐色 。叶 片薄 革质, 卵形、 长卵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6 厘米, 宽 0.7 — 2.5 直米, 顶端渐 尖至尾 尖, 稀锐尖 ,基部 楔形、 宽楔形 ,稀 钝圆, 边缘有 细裾齿 ,两面 沿中脉 或多或 少有短 柔毛, 其 余无毛 ,中脉 和侧脉 纤细, 于 两面稍 突起; 叶柄短 ,长 2 — 4 毫米, 被浅黄 褐色短 绒毛。 总状 花序腋 生和生 枝顶叶 腋而呈 假顶生 ,长 1 一 4 厘米, 花密集 ,偏向 一侧, 稍下垂 ,序轴 密被淡 黄褐色 短柔毛 ;苞片 卵形, 带红色 ,长 5 — 8 毫米, 外 面和边 缘被短 柔毛, 早落; 小苞 片线状 披针形 ,长 2 — 3 毫米; 花梗 很短, 长 1 一 2 毫米或 更短; 花萼小 ,萼筒 被毛, 萼齿三 角形, 长 不及 1 毫米, 连 同花梗 密被短 柔毛, 有时花 萼外近 无毛仅 齿缘密 被短毛 ;花 冠白色 或带粉 红色, 筒状 或筒状 罈形, 口部 不明显 缢缩, 长约 5 亳米, 裂齿 短小, 三 角形, 直立或 反折, 无 毛; 雄蕊 内藏, 花丝有 疏柔毛 ,药室 背部有 短距, 药管 与药室 等长或 略长; 花 盘密被 花柱 伸出 花冠。 浆果 熟时紫 黑色, 直径 5 — 6 毫米, 外面有 疏毛或 无毛, 顶部有 短柔毛 ;果 梗短, 长 1—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期 4—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中甸、 丽江、 洱源、 宾川、 腾冲、 临沧、 禄劝、 嵩明、 富民、 永仁、 师宗、 寻甸、 会泽、 巧家、 
340  物 志  1 — 3. 饱饭花 Vacciflium laetum Dicls, 1. 花枝, 2. 雄蕊, 3. 花; 4—7.毛等越桔(原变种)〃3«1111»111» pubicaly« Franch. var. pubicalyx, 4. 花枝, 5. 雄蕊 ,6. 幼枝, 7. 茎一 部分。 (吴锡 « 绘) 
越桔科  341  盐津、 屏边、 砚山 等地, 生 于海拔 1 900 — 2 700 米的山 坡灌丛 或杂木 林内; 四川西 南部也 有。 分布于 缅甸东 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黄 家坪。 39b. 少毛毛 萼越桔 (变种 ) var. anomalum Anthony (1933); Sleumer (1941).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花萼或 浆果外 部均不 被毛。 产剑川 、禄劝 等地, 生 于海拔 2 000 — 2 60G( — 3 6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剑 川-澜 沧江分 水岭。 40. 南烛 (开宝 本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染菽 (古名 ), 乌饭树 (江 苏、 浙江、 江西)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1784); Don (1834); Dunal in DC. (1839); Franch. (1883); Forbes et Hemsl. (1889); Matsumura et Hayata (1906);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1913); Uvl. (1914); Merr. (1927); Dop in Lecte. (1930); Rehd. (1934); Hand. -Mazz. (1936); Sleumer (1941); 陈嵘 (1953)*; H. L. Li (1963)*, (1978)*; 海南 植物志 (1974);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图鉴 (1974)*; Pieris divaricata Ldvl. (1903); P. ovalifolia (Wall.) G. Don var. denticulata Uvl. (1904); P. lucida L6vl. (1906), (1907), (1914); V. bracteatum var. longitubum Hayata (1913); V . griff it hianum Wight var. glabratum auct. non Hook, f . et Thorns.: Hand. -Mazz. (1936).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6 米, 分枝多 ;幼 枝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老枝紫 褐色。 叶片薄 革质, 椭圆形 、菱状 椭圆形 、披针 状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锐 尖、 渐尖, 稀长 渐尖, 基部 楔形、 宽楔形 ,稀 钝圆, 边 缘有细 裾齿, 叶面 平坦有 光泽, 两面无 毛, 侧脉 5 — 7 对, 斜 伸至边 缘的内 网结, 与中脉 、网脉 在叶面 和背面 均稍微 突起; 叶柄长 2-8 毫米, 通常 无毛, 有时被 微毛。 总状花 序顶生 和腋生 ,长 4 一 10 厘米, 有多 数花, 序轴 密被短 柔毛或 无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0.4 — 1.3 厘米, 两面被 微毛或 无毛, 宿存或 脱落, 小苞 片 2, 线形或 卵形, 长 1 一 2 毫米, 被 微毛或 无毛; 花梗短 ,长 1 一 4 毫米, 被短毛 或无毛 ;萼 筒密被 短毛稀 无毛, 萼齿 短小,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密被 短毛或 无毛; 花冠 白色, 筒状, 长 约 5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或 无毛, 内面有 疏柔毛 ,口 部裂片 短小, 三 角形, 外反; 雄蕊内 藏, 长约 4 毫米, 花丝 细长, 长约 2.5 毫米, 密被毛 ,药 室背部 无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1.5 — 2 倍; 花 盘密生 短毛。 浆 果直径 5 — 6 毫米, 熟时紫 黑色, 外面 通常被 短毛或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11 月。 产 大理、 凤庆、 景东、 镇沅、 双柏、 蛾山、 砚山、 西畴、 蒙自、 屏边, 生于密 林或灌 丛中, 海 拔 1 100 — 1 700 ( — 2 5 00) 米。 我 国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各省区 均有, 南至 台湾、 广东、 海 南。 分布于 朝鲜、 日本 南部、 中南半 岛诸国 、马来 半岛、 印度尼 西亚。 "南烛 "一名 首载于 《开 宝本 草》, 其后的 《证类 本草》 、《本 草纲 目》、 《植 物名实 图考》 所 记 载南烛 均指的 是本种 植物。 但长期 以来, "南 烛" 发生 了异物 同名的 混淆。 日 本人把 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误称为 南烛, 致使 我国一 些书籍 也从此 误用, 此外, 从 宋朝沈 括所著 《梦溪 笔谈》 一书 开始, 将小 蘗科的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和 南烛混 为同物 ,以 致宋朝 《图经 本草》 ,清朝 《本 草纲目 拾遗》 也跟随 了这一 错误, 《本 草纲 
图 版 112 1' 灯 台越桔 Vacciniutn bulleyanum (Diels) Sleumer, 果枝; 2 — 6. 红 梗越桔 Vaccinium ardisoides Hoot f - ex C - B - Clarke, 2. 花枝, 3. 花, 4. 雌蕊和 花萼, 5. 维蕊 侧面观 ,6. 雄蕊背 面观。 (肖 溶绘) 
越桔科  343  目》 文字 说的是 南烛, 附图 则是南 天竹。 根据江 苏植物 研究所 陈重明 的详尽 考证, 我们认 为这一 中名 混乱应 当予以 纠正。 果实成 熟后酸 甜可食 ;江南 一带在 寒食节 (农历 4 月) 民间有 煮食" 乌饭" 的习惯 ,即采 摘此 种枝、 叶 清水浸 米煮成 乌饭; 果实可 入药, 有强筋 益气、 益肾固 精之效 ;枝、 叶 也可药 用, 功效同 果实; 根有 散瘀, 消肿, 止痛 之效。 本种分 布至云 、贵 高原, 植 株出现 了如下 变异: 花序各 部分毛 变少, 甚至近 于无毛 ;苞 片 变小。 41. 红 梗越桔 图版 112,2 — 6 Vaccinium ardisioides Hook. f. ex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Sleumer (1941). 常绿 灌木, 有时 附生, 高 1 一 2 米, 全株 无毛, 幼枝 光滑, 无 明显的 皮孔。 叶 6 — 7 片假 轮生, 叶片坚 纸质, 椭圆形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8 — 12. 厘米, 宽 2.7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变狭, 略呈 心形, 全缘, 侧脉 纤细, 多数, 与中脉 、网 脉在两 面略微 凸起; 近 于无叶 柄。 花序 1 一 3 枝发自 叶腋, 总状, 长 7 — I 2 厘米, 有多 数花, 偏 向一侧 着生; 苞片和 小苞片 早落; 花梗 棒状, 长 1.5 厘米, 上部 增粗, 与 萼筒间 明显有 关节; 萼筒短 柱状, 5 裂, 裂片下 部有 I/ 2 以上 的部分 连合, 裂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淡 红色或 桔红色 ,筒状 ,长 7 5 — 8 毫米, 顶端 5 裂, 裂齿 短小; 雄蕊比 花冠短 ,长约 6 毫米, 花丝长 2.5 亳米, 无 毛或被 微毛, 药室 背部有 2 短小 的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成熟果 未见, 幼果 球形, 鲜 红色, 直径 6 毫 米; 果梗 增粗, 红色, 长 2.2 厘米。 花期 3 月, 果期 5 月。 y 产潞西 、耿马 、西盟 ,生于 路旁或 密林中 湿润处 ,有 时附生 林中^ :, 海拔 2 000-2 150 米。 也 分布于 缅甸。 云南标 本全株 无毛; 叶数 片轮生 枝顶, 椭圆形 渐尖, 长 8 — U, 宽 2.7 — 4 厘米, 全缘, 近 于无 叶柄; 总 状花序 1 至数 枝发自 叶腋; 花梗向 上增粗 ;花萼 檐部短 钟状; 花丝 无毛, 花药 具距等 特征极 似本种 所记载 ,但与 Hook.f. 原描 述总状 花序长 5 — 7.5 厘米, 花梗长 0.6 — 1.3 厘米, 花冠 深裂等 又有所 差异。 42. 白 果越桔 图版 113 Vaccinium leucobotrys (Nutt.) Nicholson (1884-1888)*; Sleumer (1941), descr. Latin. Epigynium leucobotrys Nutt. in Curtis (1859)*; Vaccinium serratum (Don) Wight var. leucobotrys (Nutt.)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V. venosum Wight var. hispidum auct. non C. B. Clarke: W. E. Evans (1927). 常绿 灌木, 通常 附生, 高 0. 5 — 1 米; 有膨大 的块根 ;幼枝 褐色, 具棱, 密 被微柔 毛和褐 色疏 柔毛状 刚毛, 并覆有 宿存的 披针形 叶芽鳞 ,老枝 灰色, 渐 无毛, 茎皮 粗糙。 叶 4 一 5( — 6) 枚假 轮生, 叶片 纸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卵形 ,长 3 — 5 ( — 7 )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顶端短 渐尖或 锐尖, 基部钝 圆至微 心形, 边缘有 细裾齿 ,两面 无毛, 干时草 绿色, 背面色 较淡, 侧脉 多数, 至边缘 网结, 与中 脉在叶 面轻微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网脉 在叶面 明显, 在背面 不显; 近 于无叶 柄或仅 有极短 的柄。 总 状花序 1 一 5 枝 生枝顶 叶腋, 花期长 2 — 3 厘米, 果期 近于与 叶等长 ;序轴 无毛, 基部 有多数 覆瓦状 排列、 披 针状、 宿存花 芽鳞, 芽鳞长 6 — 8 毫米, 边缘 
34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3 6 果越桔 Vaccinium leucobotrys (Nutt.) Nicholson, 1. 植株, 2. 花, 3. 花冠 纵剖, 4. 雌^ 片, 5.雄兹, 一 (曾孝 濂绘) 
越桔科  345  流苏状 ;苞片 早落, 小苞片 2, 着 生花梗 基部, 线状披 针形, 边缘 有少数 流苏;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顶部与 萼筒间 具关节 ;萼筒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锐尖, 有 1 中脉; 花冠白 色至绿 白色, 坛状, 长 5 毫米, 口部 收缩, 裂片 极短; 雄蕊比 花冠短 ,花 丝长约 1 毫米, 无毛, 基部扁 宽, 药室背 部无距 ,药管 与药室 近等长 ,管 的裂口 伸长。 浆果 球形或 略扁, 直径 5—7 毫米, 绿色至 雪白色 ;果梗 红色, 棒状, 上部 增粗, 长 (0.7 —) 1-1.2 厘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8月 产 贡山、 碧江、 泸水, 生 于海拔 2 100-2 800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中, 附生树 上或岩 石上。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分布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43. 岩 生越桔 图版 114 树杨梅 (腾冲 ) Vaccinium scopuloram W. W. Smith (1916); Sleumer (1941). 常绿 灌木, 有时 附生, 高 1.2 — 2 (— 5) 米, 有粗大 的块根 ;幼枝 棕色, 具棱, 密被 棕色刚 毛状糙 硬毛或 具腺头 刚毛状 糙硬毛 ,并散 生少数 宿存的 披针状 叶芽鳞 ,老 枝渐变 无毛, 茎 皮粗糙 ,密生 点状白 色皮孔 。叶 多数, 密生, 叶片坚 纸质, 披针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2.5 — 4.5 厘 米, 宽 0.6 — 1.7 厘米, 锐尖或 稍钝, 有小短 尖头, 基部楔 形渐狭 ,边缘 疏生细 锯齿,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两面 无毛, 或叶面 于中脉 基部被 微毛, 上面暗 绿色, 背 面橄榄 绿色, 叶脉纤 细, 在两 面均稍 突起; 近于 无叶柄 或叶柄 极短。 总状花 序腋生 ,长 2 — 5 厘米, 有多 数花, 序 轴纤细 ,无毛 ,基 部有覆 瓦状排 列的花 芽鱗, 芽鳞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3 毫米, 被具 腺短缘 毛; 苞片着 生花梗 基部, 长卵状 披针形 ,长 1.5 — 2 毫米, 被 具腺短 缘毛, 小苞片 2, 着 生花梗 基部, 比苞 片小; 花梗长 0.8 — 1.2 厘米, 无毛; 萼筒 无毛, 萼齿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有 1 中脉; 花冠黄 绿色或 绿白色 ,坛状 ,长约 5 毫米, 裂 齿狭三 角形, 反折; 雄蕊与 花冠等 长, 花 丝长约 1 毫米, 无毛, 基部扁 平扩大 ,药 室背部 无距, 药 管长为 药室的 2 倍。 浆果球 形, 幼果淡 绿色, 直径 4 一 5 毫米。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8 月。 产澜沧 、腾冲 、龙陵 、凤庆 、永平 ,生 于海拔 1 500 — 3 300 米 的山坡 林内, 有时附 生于花 树树干 上或岩 石上。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o 44. 灯 台越桔 图版 112,1 Vaccinium bulleyanum (Diels) Sleumer (1941). Agapetes bulleyanum Diels (1912); Chung (1924); A. bulleyanum Diels var. tenuifolia Anthony (1933). 常绿 灌木, 高 1.2 — 2.5 米。 茎紫 褐色, 有细棱 ,散 生圆形 皮孔; 幼 时被短 柔毛, 以后渐 无毛, 疏散 覆有宿 存的披 针形叶 芽鳞。 叶 4 一 6 片假 轮生, 叶片 革质, 长圆形 或倒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1.5 — 3.2 厘米, 顶端 锐尖, 下部 渐狭, 至基部 钝圆, 边缘有 软骨质 边, 具齿端 胼胝体 状增厚 的锯齿 ,近 基部两 侧各有 1 腺体, 侧脉 多数, 与中脉 、网脉 在下面 明显 下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近 于无叶 柄或仅 有极短 的柄。 花 序生于 茎节间 (即 腋外生 ), 长 1.5 — 2 厘米, 总状, 有花 多数, 花 集中生 于花序 上部, 近成伞 房状, 明显具 花序梗 ;苞片 与小苞 片均小 ,披 针形, 长 1 一 3 毫米; 花梗长 0.3 — 1 厘米, 生花序 下部者 较长, 顶 部与萼 筒间具 关节, 无毛; 萼筒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2.5 毫米, 有 1 中脉; 花冠黄 绿色, 圆锥状 筒形, 长 5 — 8 毫米, 径约 4 毫米, 上部 较狭, 短 5 裂; 雄蕊 10, 比花 冠短, 花丝长 1 一 1.5 毫 
34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4 岩 生越洁 Vaccinium scopulorum W. W. Smith, 1. 植株, 2. 叶 片,. 及 萼片。 (曾孝 濂绘)  花, 4. 去部分 花冠示 雄蕊, 5. 维蕊, 6. 雎蕊 
越桔科  347  米, 无毛, 花 药长约 3.5 毫米, 药 室背部 无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成熟果 未见, 幼果 球形, 直径约 4 毫米, 冠以 三角状 披针形 的宿存 萼齿。 产 腾冲, 生 于海拔 2 000 米处。 缅甸 东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怒 江- 伊洛 瓦底江 分水岭 (ku-tan- ho, 大约在 泸水境 内)。 花 的描述 依据了 Forrest 29357 号 标本, 系采 自云南 西部。 45. 大 苞越桔 (图鉴 ) Vaccinium modestum W. W. Smith (1914); Hand. -Mazz. (1936); Sleumer (1941); 图鉴 (1974)*,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落叶矮 小灌太 ,地 下部分 有细长 匍匐的 根茎, 地上 部分高 5 — 10 厘米, 全株不 被毛。 茎 纤细, 直立或 基部稍 平卧, 分 枝或不 分枝。 叶生 于茎的 上部, 卵形、 倒 卵形、 橢圆形 至卵隠 形, 长 1.3 — 4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顶 端钝或 圆形, 稀微凹 ,基部 楔形、 宽楔形 至钝圆 ,全 缘, 中脉、 侧脉 和网脉 在两面 清晰, 在叶面 微突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 极短, 有时 近于无 柄。 花单 生于枝 条上部 叶腋, 略下垂 ,具 劲直、 细长的 花梗, 花梗长 2.5 — 4.5 厘米, 顶端与 萼筒 之间无 关节; 小苞片 2, 生花梗 顶部, 卵形或 近圆形 ,叶状 ,长 7 — 12 毫米, 宽 4 一 9 毫米; 萼筒 无毛, 萼齿宽 三角形 或近半 圆形, 长 1 毫米, 宽 2 毫米, 紫红色 ;花 冠淡红 色或褐 红色, 球形 钟状, 长 4 一 6 毫米, 近中部 5 裂, 裂片 卵形; 雄蕊长 4.5 毫米, 花丝长 2.5 毫米, 无毛, 药室 背部有 2 上举 的距, 药管与 药室近 等长。 浆果 直径约 1 厘米, 成熟时 深紫色 ,被 白粉。 花期 6 — 8 (— 9)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德钦 ,生于 岩石上 ,海拔 (2 500 —) 3 100-4 000 (一 4 300) 米; 我国西 藏东南 部 也有。 分布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东北。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46. 扁 枝越桔 (变种 ) (图鉴 ) 深红 越桔、 小叶梨 状越桔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山小檗 (图鉴 ), 扇子木 (江西 ) Vaccinium japonicum Miq. var. sinicum (Nakai) Rehd. (1924), (1934); Rehd. et Wils. (1927); 陈嵘 (1937); Sleumer (1941); Chamberl. in Lauener (1977). Agapetes vaccinioides Ldvl. (1903), (1914); Chung (1924); Airy-Shaw (1935), in nota; Vaccinium siccum L^vl. et Van. (1911), (1914); Oxycoccoides japonica (Miq.) Nakai var. sinica Nakai (1922),descr. Jap., et (1924); Hugeria sinica (Nakai) Ma- ekawa (1933)*; H . japonica (Miq. ) Nakai var. sinica (Nakai) Hand. -Mazz. ( 1936); V . japonicum auct. non Miq.: Forbes et Hemsl . (1889);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3); 陈蝶 (1937), excl. var. sinicum; H vaccinioides (Uvl.) Hara (1947); 图鉴 (1974)*, (1983)*. 落叶 灌木, 高 0.4 — 2 米。 茎直立 ,多 分枝, 枝条扁 圆形, 绿色, 无毛, 有时有 沟棱。 叶 散生 枝上, 幼叶 有时带 红色, 叶片 纸质, 卵形、 长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5 — ) 2 — 6 厘 米, 宽 0.7^2 厘米, 顶端 锐尖、 渐尖或 有时长 渐尖, 中部以 下变宽 ,基部 宽楔形 、略 钝至近 于 平截, 边缘有 细锯齿 ,齿尖 有具腺 短芒, 叶面 无毛, 或 偶有短 柔毛, 背面近 无毛或 中脉向 基部有 短柔毛 ,中脉 、侧脉 纤细, 在叶面 不明显 ,在 背面稍 突起; 叶柄 很短, 长 1 一 2 毫米, 无》 毛或背 部被短 柔毛。 花单生 叶腋, 下垂; 花梗 纤细, 长 5 — 8 毫米, 无毛, 顶部 与萼筒 间无关 节; 小苞片 2, 着生花 梗基部 ,披 针形, 长 2 — 4 毫米, 无毛; 萼筒 无毛, 萼裂片 4, 三 角形, 长 
348  云南 植物志  1-1-5 毫米, 顶端 突尖, 基部 连合; 花冠 白色, 有 时带淡 红色, 未 开放时 管状, 长 0.8 — 1 厘 米, 4 深裂 至下部 1/4,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开 后向外 反卷, 花冠管 长为萼 裂片的 2 倍; 雄 蕊 8 枚, 长约 9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 1 一 2 亳米, 或疏或 密被疏 柔毛, 药 室背部 无距, 药管与 药室 等长。 浆果 直径约 5 毫米, 绿色, 成 熟后转 红色。 产彝良 、镇雄 ,生 于阔叶 林下, 海拔 1 750 — 1 870 米; 分布于 我国长 江以南 各省区 (安 徽、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 云南新 记录。 原变种 日本扁 枝越桔 (V. japonicum Miq. var. japonicum 产 日本) 与产我 国的本 变种相 比较, 略有 区别, 前 者花冠 管状, 长 9 一 10 毫米, 管 为萼裂 片长的 3 — 4 倍; 花梗长 8-12 (-20) 毫米; 叶片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或广橢 圆形,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心形, 背面无 毛。 232a. 四 角果科 Carlemanniaceae 多年生 草本或 灌木。 叶 对生, 单叶, 具 锯齿或 不规则 牙齿, 无托叶 ,叶柄 有隆起 的线相 连接。 花序为 密集的 聚伞状 ,有时 伞房状 ,顶生 或腋生 ,具 苞片; 花 两性, 略 两侧对 称或近 整齐; 花萼 与子房 合生, 萼裂片 4 或 5, 多少不 等大, 果时 宿存且 开张; 花冠钟 形或漏 斗形, 花冠 裂片或 覆瓦状 或内向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2,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花 丝短, 花药线 状长圆 形, 靠合 并围绕 花柱; 花盘 明显, 短圆柱 形或倒 锥形; 子房 下位, 2 室, 胚珠 多数, 着 生于中 轴胎 座上, 花柱 伸长, 单一, 柱 头棍棒 状或纺 锤形, 2 浅裂。 果为 蒴果, 膜 质或近 肉质, 2 室, 4-5 3; 种子 多数或 少数, 胚 乳多少 肉质。 2 属, 4 种, 分布 于印度 东部, 经我 国西藏 东南部 和云南 南部、 缅甸、 老挝、 越南, 至印 :度 尼西亚 的苏门 答腊。 我国有 2 属, 2 种; 云南有 2 属, 2 种。 本 科的两 属即四 角果属 (iarl 議 nnia) 和蜘 蛛花属 (Sihianthus) 的 处理目 前还存 存 着不少 分歧, J. D. Hooker 和 C. J. Pitard 主张将 这两属 放入茜 草科, 而 Solereder : 基于他 对茜草 科解剖 学上的 研究, 认为 这两个 属由于 不具托 叶和具 有忍冬 科典型 的头状 腺毛, 主张 归入忍 冬科, 其后 Hallier, Bremekamp 和 Hutchinson 等人都 采纳这 个意见 o 另一 方面, Airy-Shaw 认为 这两个 属在许 多方面 有明显 差别, 但在 解剖学 方面的 特征支 - 持它们 组合在 一起, 并且从 其他科 分出, 同时作 为连接 忍冬科 和茜草 科的一 小群而 独立为 科, 其中 蜘姝花 属甚至 与马鞭 草科的 赪桐属 (Chrodendr— 有明 显相似 的许多 地方。 我 们 赞司 Airy-Shaw 的 意见, 将 这两属 作为独 立的科 处理。 分属 检索表 K2) 叶 具明显 圆齿伏 裾齿; 植株各 部散布 白毛; 花小, 4 数, 多花组 成具较 长梗而 横向宽 大的伞 房状花 序; 花萼裂 片小, 短于花 冠很多 ;花 冠狭漏 斗形, 裂片覆 瓦状; 蒴 果小, 膜质, 常呈 四角形 1,四 角果属 Carlemannia ■2(1) 叶常有 不规则 且不明 显的波 状牙齿 ;植株 各部几 无毛; 花 较大, 5 数, 多花密 集成具 短梗近 球形的 花序, 花 萼裂片 较大, 近等长 于花冠 ;花 冠宽漏 斗形, 裂片内 向镊合 状排列 ;蒴 果大, 近肉质 ,半球 形 2. 踟 铢花属 SilviantbiW 
四 角果科  349  . 四 角果属 Carlemannia Benth.  直立 草本, 无毛或 被毛, 通常少 分枝。 叶对生 ,具柄 ,大多 偏斜; 叶片 卵形、 卵状 橢圆形 或楠圆 形至披 针形,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叶柄 基部有 一隆起 的线相 连但无 明显的 托叶。 花 小, 多花组 成具短 梗的顶 生或有 时腋生 的伞房 花序; 萼筒近 球形, 与子房 合生, 顶端 收縮, 裂片 4 一 5, 近 等大或 等大, 宿存; 花冠 筒状, 蕾时棍 棒状, 冠檐 4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2 裂 片 在外, 2 裂片 在内; 雄蕊 2 , 着生 在冠筒 中部,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内藏, 花 丝短, 花 药长圆 形; 花盘短 圆柱形 ,具 2 — 4 或深 或浅的 裂片; 子房 下位, 2 室, 花柱 丝状, 内藏, 柱 头棍棒 状, 2 裂, 每 室胚珠 多数, 胚珠 着生于 肥厚的 基生胎 座上。 蒴 果多少 球形或 近方形 或四角 形, 多少 膨大, 2 室, 纵向 2 裂; 种子 多数, 细小, 卵 圆形, 外面光 滑或具 网纹, 胚乳粒 质或角 质, 胚微小 ,在胚 乳顶端 ,卵 珠形。 约 3 种, 产印度 东部、 我 国云南 南部和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越南北 部和印 度尼西 亚的苏 门 答腊。 我国有 1 种; 云 南亦有 1 种。 1. 四角果 (新拟 ) 图版 115, 1—3 香茜 (图鉴 ), 斗斛草 (西 藏植 物志) Carlemannia tetragona Hook. f.(1880): Drake(1895); Pitard( 1923), incl. var. tonkinensis; Kern & van. Sieenis (1951)*;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西藏 植物志 <1986). Carlemannta henryi Uvl. (1914), (1917); 图鉴 (1975)*; C. sumatrana Ridl. <1923); van. Steenis( 1934); Bremekamp( 1939). 草本, 高 化 一 so 厘米。 茎下部 圆柱形 ,上 部略扁 而干时 具槽, 淡黄色 ,具微 柔毛, 节略 增大。 叶对生 ;叶片 膜质, 卵状椭 圆形、 椭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4 一 18 厘米, 宽 2.5 — 11.5 厘 米, 先端锐 尖至近 渐尖, 基部 楔形而 两侧不 相等, 边缘有 圆齿状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疏 生白色 短糙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中 脉两面 平坦; 叶柄长 1 一 9 厘米, 扁平, 被 短 柔毛。 伞房花 序顶生 ,长约 2 厘米, 宽达 3.5 厘米, 多花 密集, 其 下承有 2 枚苞叶 ,有花 30 余朵; 总梗长 1 一 2 厘米, 被 微毛; 花具梗 ,梗长 2 — 3 毫米, 被微 柔毛, 基部 有长约 2 毫米的 钱形小 苞片; 萼筒 卵形, 长约 1 毫米, 被 微毛, 萼檐具 4 一 5 裂片, 裂片 线形, 长 2 — 3 毫米, 果时略 增长; 花冠 白色, 喉部 黄色, 长约 7 毫米, 外被微 毛且在 上部尚 有白色 糙毛, 内面无 毛, 裂 片稍不 相等; 花盘短 圆柱形 ,高 1.5 毫米; 雄蕊 2 , 内藏, 花 丝长约 1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2 .5 毫米, 其顶端 达花冠 喉部; 花柱 丝状, 基部 膨大, 无毛, 长 5 毫米, 柱头 2 裂。 蒴果长 3 毫米, 宽 5 毫米, 被微毛 ,顶端 极收缩 ,基 部宽而 扁平, 呈四 角形; 种子卵 状长 圆形, 长不 及 1 毫米, 外具 网纹。 花期 6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2 月。 产景东 、景洪 (勐养 )、 勐腊、 河口、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林下, 海拔 800 — 1 500 米; 亦分布 于西藏 东南部 (米什 米山区 )o 越南 北部、 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也有。 
350  云南 植物志  1—3. 四角果 Carlemanpia tetragoaa Hook. f., 1. 花枝, 2. 果枝, 3. 果; jl. 蜘珠花 Silvianthus bractea*u» Hook. f. ssp. bracteatus, 花枝; 5* 线 * 痴蛛花 S. bracteatus Hook. f. ssp. clerodendroides (Airy-Shaw) H. W. Li, 果枝。 (吴锡 麟绘) 
四 角果科  351  2. 蜘 蛛花属 Silvianthus Hook. f. 无 毛分枝 灌木。 叶对生 ,具柄 ,叶片 通常椭 圆形, 具羽 状咏, 具齿, 无托叶 。花多 数密集 组成 具短梗 近球状 的聚伞 花序; 苞片长 圆形或 线形, 先 端钝或 锐尖; 萼筒倒 锥形, 与 子房合 生, 花 萼裂片 5 — 4 , 大而近 叶状或 为线状 钻形, 开张, 果时宿 存且略 增大; 花冠漏 斗状钟 形, 冠筒内 面具疏 柔毛, 冠檐具 5 裂片, 裂片短 而圆形 ,内 面密被 乳突, 内面 镊合状 排列; 雄 蕊 2, 约着 生于花 冠筒近 中部, 花丝短 ,花药 线状长 圆形, 侧向 开裂; 花盘大 ,倒 锥形; 子房下 位, 2 室, 花柱棍 棒状, 柱头 全缘, 具乳突 ;胚珠 多数, 着生附 于隔膜 的球形 中轴胎 座上。 蒴 果半 球形, 近 肉质, 2 室, 由萼 裂片间 开裂为 5 果; H ; 种子 多数, 斜向长 圆形, 种皮 骨质, 内 有肉 质胚乳 和微小 的胚。 约 1 种。 产印度 东部、 我国 云南、 缅甸及 老挝。 1. 蜘铢花 (图鉴 ) Silvianthus bracteatus Hook. f. (1868), ( 1880); Benth. et Hook. f. (1873); Baill.(l880); K. Schum.( 189 1); Lera6e( 1935); Kanjil, Das & De( 1939); 图鉴 ( 1975)*. la»»l 姝花 (原 亚种) 图版 115,4 ssp. bracteatus 灌木, 高 0.5 — 1 米。 茎稍 粗壮, 近圆 柱形, 草质 ,直 径约 3 毫米, 褐色, 无毛, 中 空而具 髄部。 叶对生 ,叶片 膜质, 椭圆形 ,长 17 — 2 5 厘米, 宽 7.5 — 10.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状下延 至叶柄 ,边 缘有不 规则且 不明显 的波状 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中 脉纤细 ,两面 隆起,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弧状 上升, 两面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2 — 7 厘米, 扁平, 无毛, 无 托叶。 聚伞花 序腋生 及顶生 ,具极 短梗或 近无梗 ,多 花密集 呈直径 2 — 3 厘 米的近 头状, 无毛或 各处有 乳突状 微毛; 苞片长 圆形, 长 5 毫米, 宽 3 毫米, 先 端钝; 花具梗 ,梗长 约 2 毫米, 被 微毛; 萼筒倒 锥形, 长宽均 2 — 3 毫米, 花 萼裂片 5 — 4, 叶状, 近等大 ,长 圆形, 长 7 — 10 毫米, 宽 (2.5)3 — (6)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冠 白色, 漏斗状 钟形, 长约 1.2 厘米, 喉 部稍 扩大, 冠檐 5 裂, 裂片近 圆形,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2 , 内藏; 花盘大 ;子房 2 室, 花 柱长, 不 伸出, 柱头纺 缍形。 蒴果半 球形, 近 肉质, 长宽约 6 — 7 毫米, 由萼 裂片间 开裂为 5 果爿 ; 种子 多数。 产瑞丽 、景洪 、勐腊 (勐^ ), 生于 林下, 海拔 700 — 9 00 米。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也有。 lb. 线萼 Jfll 姝花 (亚种 ) 图版 115,5 ssp. clerodendroides( Airy-Shaw) H. W. Li, comb. nov. Silvianthus clerodendroides Airy-Shaw in Kew Bull. 19(3): 507. (1965); S. brac- teatus auci. non Hook, f.: Hand.-Mazz.( 1936). 与蜘 蛛花不 同在于 萼裂片 狭线状 钻形, 较狭 而长, 长 9 一 11 毫米, 宽仅 1 毫米, 苞片线 形, 长 4 一 5 毫米, 锐尖。 产金平 、河口 、屏边 、文山 ,生于 林下, 海拔 200 — 1 600 米。 老挝 也有。 根据 云南境 内本属 众多标 本看, 花 萼裂片 和苞片 显示出 自西南 向东南 部由宽 至狭而 长的连 续变异 的倾向 ,在西 双版纳 一带的 标本, 花萼裂 片和苞 片宽狭 和长短 表现出 居间的 
352  云 南 植 • 物 志  性状, 鉴 于此种 情况, 因而将 狭萼裂 片类型 作为种 内的地 理变异 处理, 故 作以上 组合。 233.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nom. conserv. 灌木, 有时为 藤本, 稀为小 乔木或 草本; 茎 枝木质 部大都 柔软, 且常常 有很宽 大的髓 o 叶对生 ,稀 轮生, 单叶, 少有奇 数羽状 复叶, 基部有 时合生 ;无或 很少有 托叶。 花两性 ,辐射 对称 或两侧 对称, 通常 排列为 小聚伞 花序, 稀为轮 伞花序 ,很少 退化为 单花, 或由此 等花序 再复合 成各种 花序, 有时花 序外围 的花与 正常花 不相同 成为不 孕花或 很少有 退化为 腺体; 花萼 与子房 合生, (2)4 — 5 裂, 在 萼檐下 方大都 横缢, 萼檐具 或深或 浅的齿 或呈环 状而具 不明显 的齿, 萼裂片 果时常 增大; 花冠 上位, 连合, 冠 筒或长 或短, 有时 基部具 袋囊, 冠檐 4 一 5 裂, 裂片 等大, 或为 唇形而 上唇具 4 裂片, 裂片 在花蕾 中大都 覆瓦状 排列; 雄蕊 4 一 5, 着生 于花冠 筒部, 并与花 冠裂片 互生, 花药 分离, 背着, 2 室, 室 平行, 纵裂, 大都 内向, 但亦 有外向 ,花丝 有时在 花蕾中 反折或 弯曲; 子房 下位, 1(2 — )3 — 5( — 8) 室, 每室具 1 至多数 胚珠, 但胚珠 常在某 些室内 不发育 ;花柱 单一, 顶生, 伸长或 极短, 柱头 头状。 果为 肉质浆 果或 核果, 瘦果状 核果, 稀为 蒴果, 内具 1 至多数 种子; 种子种 皮骨质 ,胚乳 丰富, 有 时嚼烂 状, 胚直, 通常小 而线形 ,子 叶卵圆 形或长 圆形。 约 18 属, 380 余种, 主要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其 中尤以 东亚的 中国、 日 本至喜 马拉雅 地区及 北美东 部最为 丰富。 我国有 12 属, 200 余种; 云南有 9 属, 约 100 种。 本科植 物中的 忍冬即 金银花 是有悠 久历史 的著名 中药。 忍 冬属、 荚蓬 属及接 骨木属 的若干 种类之 茎皮纤 维供制 绳索及 造纸用 ;荚 蓬属、 接 骨木属 的某些 种类之 种子可 搾油, 供 制润滑 油或肥 皂用; 荚速属 的少数 及个别 种类之 果实可 酿酒, 树 皮含鞣 质又可 提制栲 胶。 本科不 少属、 种都很 有观赏 价值, 可 引种作 优良的 园林绿 化观赏 树种。 本 科植物 就接骨 木属的 营养叶 和荚逑 属中发 现有败 酱草酸 而论, 似 乎与败 酱草科 (Valerianaceae) 最有亲 缘关系 ,但对 这个科 的界限 目前还 没有一 致的 看法, Baillon, Mc- Atee 和 Friisch 等 人的意 见认为 本科应 并人茜 草科, 他们认 为体现 托叶的 叶柄间 托叶或 附属物 的存在 模糊了 这两科 的区别 ,可 是这一 意见并 未被很 多人所 接受, 因 为这样 做势必 把忍冬 科各个 属放入 茜草科 不同的 族中, 这样 忍冬科 的一些 属就处 于彼此 远离的 系统位 置上 不能反 映出它 们之间 的亲缘 关系。 分属 检索表 1(4) 花柱 极短或 几缺; 花冠辐 射对称 ;叶 有或无 托叶。 2( 3 ) 单叶; 花药 内向; 果实 内仅具 1 核 (族 1. 荚莲族 Trib. Viburneae) 1. 荚速属 Viburmnn 3(2 ) 奇数羽 状复叶 ;花药 外向; 果 实内具 2 — 3("5) 核 (族 2. 接 骨木族 Trib_ Sambuceae) 2, 接骨木 属 Sambucu» 4(1) 花柱 细长; 花冠通 常两侧 对称; 叶无 托叶。 5(16) 乔木、 灌 木或小 灌木至 藤本, 有吋为 匍匍矮 小灌木 但均为 木质。 6( 7 ) 果实为 开裂成 2 爿 的蒴果 (族 3. 海 仙花族 Trib. Diervilleae) 3. 锦 带花属 Weigela 
忍 冬 科 353 7( 6; 果实 决不为 开裂的 蒴果。 8(H) 果实为 浆果, 内具多 数种子 ;子 房各室 均能育 (族 4. 忍冬族 Trib. Lonicereac) 9(10) 花对生 或生于 穗状聚 伞花序 的每节 ;相邻 两花^ 萼筒各 自分离 ;直立 灌木, 小 枝中空 4, 风吹 箫属 Ley c ester ia 10( 9 ) 花每两 朵同生 于同一 总梗的 顶端, 两花的 萼筒多 少合生 ,如不 合生, 则必 为藤本 而花集 合成头 状或 轮状, 花序下 托以合 生的大 型苞片 S. 忍冬厲 Lonicera 11( 8 ) 果实为 干燥的 瘦果伏 核果, 内仅具 1 种子 ^ 或 为浆果 状核果 而内具 1 一 2 核; 子房室 一部 分不育 (族 5. 北 极花族 Trib. Linnaeae )。 »2(15) 萼 筒上无 翅状小 苞片; 果实不 具宿存 增大的 翅伏苞 片和小 苞片。 «(14) 果实为 浆果状 核果, 内具 2 核, 核面密 被柔毛 6 . 毛 核木属 Symphoricarpua. 14(13) 果实 为干燥 的瘦果 状核果 7. 六 道木厲 Abeli«. 15 (12) 萼筒上 贴生有 翅状小 苞片; 果 实具宿 存增大 的翅状 苞片和 小苞片 8. 双 盾木属 Dipelt* "( 5) 草本, 具有由 多年生 匍匐根 茎上长 出的一 年生茎 (族 6. 莛 子蔗族 Trib. Triosteae) 子簾属 Trioateum  1. 荚莲属 Viburnum L. 灌木或 乔木, 有时带 蔓性, 落叶或 常绿, 常被族 状毛; 冬芽裸 露或有 芽鳞。 单叶, 对生 或稀 3 枚 轮生; 托叶有 或无, 或在同 一个体 上兼可 存在或 缺失。 花序 为由小 聚伞花 序集合 而成的 复伞形 、圆 锥形、 有时近 似伞房 状圆锥 形的混 合花序 ,很少 紧缩成 簇状, 有时周 围或, 全部具 白色大 型的不 孕花' ,花辐 射对称 ,萼齿 5, 花冠 辐状、 钟状、 漏斗状 或高脚 碟状, 5 裂; 雄蕊 5; 子房 1 室, 花柱 极短, 柱头浅 3 裂; 胚珠 1 颗, 自子 房顶端 下垂。 果实为 浆果状 核果, 顶端具 宿存的 萼齿及 花柱; 核多 扁平, 少有 球形、 卵状 球形或 椭圆状 球形, 内含 i 颗 种子; 胚直, 胚乳坚 实或嚼 烂状。 约 200 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尤 其是亚 洲及南 美洲。 我 国约有 80 种,. 广布于 各省区 ,尤 以西南 部种类 最多; 云南有 43 种, 1 亚种, 10 变种和 〗 变型。 本属 植物有 不少可 人药及 提取纤 维用, 少数种 类之果 实可供 食用及 酿酒, 种 子可搾 油, 个 别的还 是香料 或蜜源 植物。 有些种 类的花 序具有 白色而 繁茂的 小花和 大型的 不孕. 花以 及鲜红 夺目的 果实, 适 于作园 林绿化 树种。  分种 检索表 1(H) 冬芽 裸露; 植物体 被簇状 毛而无 鳞片。 2 ( 9 ) 花序有 总梗; 果核有 2 条背沟 (或 有吋退 化而不 明显) 及 3 条腹沟 ;胚乳 坚实; 叶 无托叶 (组 ^棵 芽组 Sect. Viburnum) 3( 6 )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叶片 全缘, 侧脉 通常近 叶缘吋 网结而 不直达 齿端。 4< 5 ) 萼筒 无毛; 叶片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2 _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上面 小脉不 凹陷; 花 冠无毛 1- 密花 荚速 V. congestum 5 ( O 萼筒多 少被簇 状毛; 叶片 披针状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O — ) 5 — 10( — 15) 厘米, 宽 (1 一 )1. 5 — 4 ( 4 . 5 ) 厘米, 叶面 小脉稍 凹陷; 花冠外 面疏被 簇状毛 2. 金佛 山荚速 V. chinshanen^ 
354 云南 植物志  6 (3)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叶边缘 有齿。 7( 8) 叶的侧 脉一般 6 对 以上; 花序直 径一般 5 — 10 厘米 3&*球 花芙速 V. glomeratum var. glaomer atum K 7) 叶 的侧脉 5— 6 对; 花 序直径 2.5—3 厘米 3b. 圆 叶球花 荚蓬 V. glomeratum var. rotundifolium 9( 2) 花序无 总梗; 果核有 1 条深 腹沟和 1 条 背沟; 胚乳嚼 烂状; 叶常 有托叶 (组 2. 合轴组 Sect. Pseu- dotinus C. B. Clarke)。 10(13) 花 序无大 型的不 孕花。 11(12) 叶片长 (4 一 )7 — 1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花 序多花 4a. 心叶 英莲 V. nervosum var. nervosum t2Cll) 叶 片长仅 4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有吋 内凹; 花序仅 1 一 8 花 4b. 喜 转 突 S V, nervosum var. hypsophilum 13C10) 花序 周围有 大型的 不孕花 S. 合 轴荚速 V. sympodiale 14 (1) 冬芽不 裸露, 有 1 一 2 对 (很少 3 或 多对) 鳞片; 如冬芽 为裸露 ,则芽 、幼枝 、叶片 背面、 花序、 花 萼、 花冠 及核果 均密被 鱗片。 ― 15(22) 果核 球形、 卵状球 形或椭 圆形而 决不带 压扁状 ,有 1 条极细 狭的浅 腹沟或 无沟; 核果成 熟吋蓝 黑色或 由蓝色 变黑色 [组 3. 球核组 Sect. Tinus(Borkh.) Maxim. ]。 16(17) 叶片具 羽状脉 ,卵状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或 菱状楠 圆形, 长 (0.8)3 — 6(10) 厘米, 先 端钝而 有微凸 尖,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小 尖齿; 核果卵 状球形 6. 蓝黑 果荚蓬 V. atrocyaneum 17(16) 叶片具 三出脉 或离基 三出脉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边 缘近全 缘或具 小齿; 核果球 形或近 球形。 18(21) 叶片长 (3 — )4 一 10 厘米; 花 序直径 4 一 5 厘米; 总梗第 一级辐 射枝长 1 一 3 厘米; 核果成 熟吋直 径 4 一 4. 5 毫米。 19(20) 叶片 卵形至 披针形 或椭圆 形至椭 圆状长 圆形, 宽 2. 5 — 4.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近圆形 或阔楔 形 至楔形 7a. 球 核荚蓬 V. propinquum var. propinquum 20(19) 叶片线 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宽 1 一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狭楔形 - 7b. 狭叶球 核荚蓬 V. propinquum var. mairei 21(18) 叶片长 (6)、8 — 13(18) 厘米; 花 序直径 6 — U 厘米; 总梗第 一级辐 射枝长 2 — 2. 5 厘米; 核果成 熟 吋直径 4—4.5 毫米 8. 律叶荚 速 V. einnamomifolium 22( 15) 果 核不如 上述; 如有吋 为卵状 球形、 椭圆状 球形或 其它各 种非压 扁形, 则必具 1 条上宽 下窄的 深腹沟 ;核果 成熟吋 红色, 或由 红变黑 色或黑 紫色, 少有 黄色。 23(114) 叶片不 分裂, 大多具 羽状脉 ,少数 近似三 出脉或 离基三 出脉; 如为 规则或 不规则 2 — 3 浅裂, 则 叶片背 面近基 部两侧 第一对 侧脉以 下的区 域内有 腺斑, 叶 柄顶端 或叶片 基部无 腺体而 花白色 i 24(27)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有大 型的不 孕花; 果核有 1 条上宽 下窄的 腹沟, 沟之 中上部 及背面 各有一 条 明显隆 起的脊 [组 5 . 蝶花组 Sect. P S eudo P ulus(Dipp.) Rehd. ]。 25(26; 花 序全部 由大型 的不孕 花组成 9a. 粉团 V. plieatum form.plieatum 26(25) 花序仅 周围有 4 一 6 朵 大型的 不孕花 9b. 蝴蝶 戏珠花 V. plieatum form, tomentosum 27(24) 花序 种种, 无大 型的不 孕花; 果核通 常不如 上述。 28(67) 果核通 常多少 浑厚或 稍扁, 只有 1 条上宽 下窄的 深腹沟 ;花序 为聚伞 状圆锥 花序, 或因 圆锥花 序的主 轴短而 近似伞 房形, 很少 紧縮成 近簇状 [组 4. 锥序组 Sect. ThyrsQsm^RafinORehd.L 29(52) 花冠 漏斗状 或高脚 杯状, 很少辐 状钟形 ,裂 片短于 冠筒。 ' 30(35) 叶片膜 质至纸 质或坚 纸质, 大 部分侧 脉直达 齿端。 ^1(32) 花序 极小, 长不及 2 . 5 厘米, 直径 不超过 1.5 厘米; 花生 于序轴 的第一 级分 枝上; 叶长 2 — 3 厘 
忍 冬 科  米, 边缘有 钝锯齿 10. 小红荚 jiV. erubescens var. parvum, 32(31) 花序长 2.5 厘米以 上, 直径 1.5 厘米 以上; 花生 于序轴 的第一 级至第 三级分 枝上; 叶长 4.5 厘 米以上 ,边 缘有锐 锯齿。 33(3 ) 花 冠高脚 杯状, 冠筒长 5 — 6 毫米; 雄蕊稍 高出花 冠筒; 花 药紫色 11. 紫 药荚速 V. prattii 34(33) 花冠辐 状钟形 ,冠 筒长约 3 亳米; 雄蕊明 显高出 花冠筒 ;花 药黄色 12, 瑙 丽荚速 V. shweliense 35(30) 叶片 纸质、 坚 纸质至 革质, 大 部分侧 脉在近 叶缘处 网结。 36(45) 叶 片背面 无红褐 色微细 腺点。 37(42) 叶片边 缘有尖 或钝的 锯齿, 齿 顶不向 内或向 前弯。 38(41) 叶片 楠圆形 或卵状 楠圆形 或倒卵 形至倒 卵状楠 圆形, 长 3. 5 — 9 厘米, 宽 2—4.5 厘米; 总梗长 3.5—4.5 厘米; 花冠 白色。 39(40) 幼枝、 叶片背 面沿中 脉及侧 脉上、 叶 柄和花 序初多 少被簇 状微, 毛 但很快 变无毛 13a. 漠 澳荚速 V. chingii var. chingii 40(39) 幼枝、 叶片背 面沿中 脉及侧 脉上、 叶柄和 花序多 少密被 簇状微 柔毛, 老吋 仍密被 或稍少 • 13b. 多毛漢 澳荚速 V. chingii var. limitaneum 41(38) 叶片较 小而狭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椭 圆形, 长 (2)3 — 6.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总梗长 1 一 2 厘米; 花 冠玫 瑰红色 肉叶 荚速 V. carnosulum 42(37) 叶片边 缘有尖 据齿, 齿顶 通常向 内或向 前弯。 43(44) 叶面中 脉明显 突起; 花药紫 红色; 核果长 6 — 7 毫米; 总梗长 (1.2)2. 5— 7 厘米 IS, 少花 荚速 V. oliganthum 44(43) 叶 面中脉 不明显 突起; 花药黄 绿色; 核果长 8—10 毫米; 总梗长 4 一 8 厘米 16, 长 梗荚速 V. longipedunculatum 45(36) 叶片背 面有红 褐色微 细腺点 (在 放大镜 下可见 )。 46(49) 圆 维花序 最多有 20 朵花, 花 直接生 于序轴 或其第 一级分 枝上。 47(48) 叶片边 缘有锐 锯齿; 总 梗直立 14. 肉 叶荚蓬 V. carnosulum 48(47) 叶片边 缘有宽 圆齿伏 锯齿; 总 梗弯垂 17. 亚高 山荚蓬 V. subalpinum 49(46) 圆锥花 序具多 数稠密 的花, 至少 部分花 生于序 轴的第 三至第 四级分 枝上。 50(51) 叶片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至卵伏 圆形, 长 I 4 一 20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有 7—8 对 侧脉; 二年生 枝 淡褐色 18. 横 脉荚速 V. trabeeulosum 51(50) 叶 片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7 — 14 厘米, 宽 (2)2. 5 — 6 厘米, 有 4 一 6 对侧脉 ;二 年生枝 紫褐色 19. 滇 緬荚速 V. burmanicum 52(29) 花冠 辐状, 裂 片长于 冠筒。 53(54) 叶片 纸质, 背 面有红 褐色微 细腺点 (放大 镜下可 见); 幼枝、 叶柄和 花序均 被黄褐 色簇状 短柔毛 20, 云 南荚速 V.yunnanense 54(53) 叶片坚 纸质至 革质, 背面 无红褐 色微细 腺点。 55(64) 聚伞 状圆锥 花序尖 塔形; 如因序 轴稍缩 短而花 序近似 伞房形 ,则 叶背面 脉腋有 小孔, 小 枝棕褐 色至 褐色。 56(59) 叶片 革质; 果核 卵状长 圆形、 卵状 球形或 狭卵状 球形。 57(58) 花萼和 花冠均 无毛; 果核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多少带 圆形, 因 而有肩 21,早 禾树 V. odoratissimum «(57) 花萼 和花冠 外面均 被簇状 短毛; 果 核卵状 球形至 狭卵状 球形, 中上部 至顶部 渐尖因 而无扃 …一 
356  云南 植物志  22, 尖 果荚蓬 V. brachybotryum 59(56) 叶片坚 纸质; 果核多 少带压 扁状。 <50(61) 幼枝和 叶柄无 毛或近 无毛; 叶片 背面脉 腋无簇 聚毛; 总梗长 4 一 5. 5 厘米 23, 长 圆荚速 V, oblongum 61(60) 幼枝和 叶柄被 簇伏小 柔毛; 叶 片背面 脉腋有 黄色簇 聚毛; 总梗长 1.5 — 2 厘米。 62(63) 叶片有 5 — 6 对 侧脉, 边缘有 尖锐齿 24&- 腾; 中英速 V. tengyuehense var. tengyuehense 63(62) 叶片有 6 — 10 对 侧脉, 边缘有 钝裾齿 24b. 多脉腾 冲荚莲 V. tengyuehense var. polyneurum 64(55) 聚伞状 圆锥花 序因主 轴不充 分伸长 而呈圆 顶的, 近似伞 房形; 叶背面 脉腋无 小孔; 小 枝决非 棕 褐色至 褐色。 65(66) 小枝灰 黄色; 叶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 10(1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2S&. 伞 房荚蓬 V. corymbiflorum ssp. corymbif lorum 66(65) 小 枝淡灰 褐色; 叶片椭 圆形至 倒卵形 ,长 5 — 9. 5 厘米, 宽 3 — 4 . 5 厘米 i 2Sb. 苹果 叶荚蓬 V. corymbiflorum ssp. malifolium •67(28) 果 核有浅 的背、 腹沟, 有吋可 因沟退 化而不 明显, 少数 在腹面 深陷如 杓状; 花序 为聚伞 状复伞 形或由 伞形花 序组成 的尖塔 形圆锥 花序。 68(83) 冬芽有 1 对 鳞片, 极少 裸露。 69(82) 叶片的 侧脉在 近叶缘 吋网结 而不直 达齿端 ;花序 生于有 1 至多对 叶的小 枝之顶 [组 7 . 轔腺 组 Sect. Megalotinus (Maxim. ) Rehd. ] 70(71) 冬芽 裸露; 芽、 幼枝、 叶 背面、 花序 和花冠 外面均 被铁锈 色圆形 小鳞片 斑荚蓬 V. punctatum  71(70) 冬芽有 1 对鳞片 ;植 物体无 上述小 鳞片。 72(73) 花 冠筒伏 钟形, 裂片短 而直; 叶 片背面 常有暗 色腺点 27 . 水红木 V. cylindrieum 73(72) 花冠辐 状或辐 状钟形 ,裂 片长而 开展; 叶 片背面 无暗色 腺点。 74(81)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75(76) 叶通常 3 枚 轮生, 托叶 2; 花序 无或几 无总梗 M.H 叶荚速 V. ternatum 76(75) 叶对生 ,托 叶缺或 早落; 花序有 总梗。 77(80) 叶片背 面被柔 毛或仅 脉上被 柔毛; 萼筒 无毛。 78(79) 叶面仅 沿中脉 疏被微 柔毛, 无突起 细点, 背面 无腺点  29a. 光 果荚莲 V. leiocarpum var. leiocarpum 79(78) 叶面 被簇伏 短毛, 有突起 细点, 背面 有腺点 29b. 斑叶光 果荚莲 V. leiocarpum var. punctatum 80(77) 叶片 背面被 簇状厚 绒毛; 萼筒 被簇状 长柔毛 30. 厚 绒荚速 V. inopinatum 81(74) 花序 为由数 层伞形 花序组 成的尖 塔形圆 锥花序 31. 锥 序荚莲 V. pyramidatum 82(69) 叶 的侧脉 全部或 至少部 分直达 齿端; 花序生 于仅具 1 对叶的 侧生短 枝顶端 (组 6 • 侧花组 Sect. PUtyphylla P. S. Hsu); 幼枝、 叶 柄和花 序均被 带黄褐 色簇状 绒毛; 总梗的 第一级 辐射枝 6 — 7 条 32. 宽 叶荚速 V. amplifolium 83(68) 冬芽有 2 对鱗片 (组 8. 齿叶组 Sect. Odontotinus Rehd.)。 84(95) 叶 的侧脉 2 — 4(6) 对, 基部 1 对 作离基 或近离 基三出 脉状。 85(86) 幼枝四 方形; 果核 背面略 突起, 腹 面略呈 鹅毛扇 状弯拱 33, 毛 枝荚蓬 V. sempervirens var. trichophorum 
忍 冬 科  357  86(85) 幼枝圆 柱形, 纵 有棱角 亦不为 四方形 ;果 核扁, 两面略 突起, 腹面 不呈鹅 毛扇伏 弯拱。 87(88) 叶片 长圆状 菱形, 边缘疏 生锐齿 34a* 臭荚速 V. foetidum var. foetidum «8(87) 叶片倒 楔形或 楠圆形 至近披 针形, 边缘 具粗大 锯齿状 牙齿, 向 顶有疏 牙齿或 少数腺 齿至全  «9(90) 90(89) ^1(92) 92(91) 93(94) 94(93) 95(84) 96(109) 97(100) 98(99) 99(98) 100(97) 101(104) 102(103) 103(102) 404(101) 105(108) 106(107) 107(106) 108(105) 109(96) 110(113) 111(112) 112(111) 113(110)  114(23)  叶片倒 楔形, 向 顶有疏 牙齿, 具假扇 形大脉 ' 34b. 珍珠荚 ^V. foetidum var. ceanothoides 叶片楠 圆形、 倒卵状 披针形 至近披 针形, 边 缘具粗 大锯齿 状牙齿 或向顶 有少数 腺齿至 全缘, 近基侧 脉较长 或较短 而各侧 脉间或 相等但 不为假 扇形。 叶片椭 圆形至 倒卵状 披针形 ,全缘 或向顶 有少数 腺齿, 近 基侧脉 较长, 超出叶 长之半 34c. 直 角荚莲 V. foetidum var, ree tangulatuni 叶片 楠圆形 至近披 针形, 边缘 具粗大 锯齿状 牙齿, 侧脉 4 一 6 对, 间或 相等, 最 下的不 超出叶 长 之半或 远短。 子 房无毛 34丄 软 毛荚蓬 V. foetidum var. ma!acotriehum 子房疏 被柔毛 34e. 羽 脉突速 V. foetidum var. penninerTium 叶 的侧脉 5 对 以上, 羽状, 很 少类似 离基三 出脉。 叶柄 最长达 1 厘米 以上。 花冠外 面完全 无毛。 幼枝、 花 序及叶 柄极密 被开展 长粗毛 3S. 樓 叶荚蓬 V. eorylifolium 幼枝、 花 序及叶 柄被微 柔毛至 无毛或 近无毛 36. 桦 叶荚蓬 V. betulifolium 花冠 外面被 密或疏 的簇状 短毛。 叶片 背面常 有黄褐 色腺点 (放大 镜下可 见)。 叶面 疏被簇 状毛, 背面 尤密, 托叶 线状披 针形, 与叶 柄均被 簇伏毛 37,湖 北荚速 V. hupehense 叶 面疏被 叉毛和 单毛, 背面 除沿脉 有贴生 长毛外 无毛, 托叶通 常缺, 叶 柄密被 簇状短 毛和长 单毛 38. 西 南荚速 V. wilsonii 叶片 背面无 腺点。 花冠裂 片比冠 筒长; 雄蕊与 花冠等 长或略 高出。 叶片先 端骤然 短尾状 渐尖, 有 7 — 9 对侧脉 ,托 叶存在 或缺; 总梗的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 条… 39, 长辐 枝荚蓬 V. longiradiatum 叶片 先端近 锐尖或 骤然短 渐尖, 有 5 — 7 对侧脉 ,托 叶缺; 总梗 的第一 级辐射 枝通常 5 条 …一 40. 南 方荚蓬 V. fordiae 花冠裂 片长几 与冠筒 相等; 雄蕊短 于花冠 41. 西 域荚速 V. mullaha 叶 柄最长 不超过 1 厘米。 叶无 托叶。 叶面有 无柄的 透明微 小腺点 (放大 镜下可 见); 总梗无 至长达 厘米 42, 吕 宋荚蓬 V. luzonicum 叶面 无上述 腺点, 但有吋 沿脉散 生有柄 的红褐 色微小 腺点; 总 梗长达 3.5 厘米 40. 南 方荚蓬 V. fordiae 叶有 托叶; 幼枝 及叶柄 密被簇 状毛和 柔毛; 叶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 6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叶面 粗糙, 背面密 被簇状 毡毛; 萼 筒被簇 状毛; 雄蕊 稍短于 或等长 于花冠 宜 昌荚速 V. ichangense 叶 片掌状 3 — 5 裂, 具掌 状脉, 如为 不裂或 不规则 2 — 4 裂, 则 叶柄顶 端或叶 片基部 有腺体 (组 
358  云南 植物志  9. 裂叶组 Sec" Opulus A. DC.) 叶 柄不具 腺体, 叶 3 — 5 裂, 长 3— 5(8) 厘米; 花冠 白色或 淡 红色, 花序无 大型的 不孕花 44. 甘 肃荚速 V. kan.uen^ 1.密 花荚逨 (图鉴 ) 图版 116,1 一 8 山连子 、红果 (会泽 ), 对节疤 (宣威 ), 对节子 (禄劝 ), 加哑果 (德钦 ), 对节柴 (蒙自 ), 克 息 (丽 江纳 西族语 译音) Viburnum congestum Rehd. in Sarg. (1908), (1935); Hand -Mazz (1936);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图鉴 (1975), in nota; P. S. Hsu (1975). Hedyotis mairei Ldvl. (1914), (1917); Viburnum mairei Ldvl. (1915); Premna esquirolii Levi. (1916), (1917); Oldenlandia mairei (Uvl.) Chun (1934). 常绿 灌木, 高 1 一 2(3) 米; 幼枝密 被淡灰 褐色族 状毛, 老枝棕 褐色, 散布 皮孔; 冬芽无 鳞片。 叶片 革质, 广椭 圆形或 橢圆状 卵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钝形或 锐尖, 基 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叶面深 绿色, 初时疏 生簇状 短毛, 其后变 无毛, 背面 被灰白 色或黄 白色簇 状绒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腹面 具槽, 密 被族状 绒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于 茎枝或 小枝上 顶生, 小而 密集, 直径 2 — 3 厘米, 密 被簇状 绒毛, 总梗长 0.5 — 2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4 一 5 条; 苞片 和小苞 片线形 ,长约 2 毫米, 下面被 族状毛 ,早落 ;花 芳香, 着生于 第一、 二 级辐射 枝上, 无梗; 萼筒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萼檐具 5 钝齿; 花冠 白色, 钟状漏 斗形, 长约 5 毫米, 无毛, 冠 筒长约 3 毫米, 直径 1.5 毫米, 花冠裂 片长约 2 毫米; 雄蕊 5, 与花 冠裂片 相等; 花 柱超出 萼齿。 核果 椭圆形 ,长约 7 毫米, 先红 后黑; 核扁,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3 — 6 月, 果期 7 — 11 月 a 产滇 西北、 北和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 100 — )1 600-2 200(-2 800) 米的 山坡林 内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贵州。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 金佛 山荚逨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16,9 一 I 2 羊屎子 (四川 彭水、 忠县) ,雀 儿屎树 (夹江 ), 黑桃子 (南充 ), 金 山荚蓬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burnum chinshanense Graebn. (1901); Rehd. in Sarg. (1908); Hand. -Mazz. (1936); P. S. Hsu (1975). Viburnum hypoleucum Rehd. in Sarg. (1908), (1911); V . utile Hemsl . vnr.ela- eagntfolium Rehd. in Sarg. (1908), (1935), (1937);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V. cavaleriet Levi. (1911), (1914) (fide Hand. -Mazz.e typo); ? V. fallax auct. non Graebn.: Hand. -Mazz. (1936).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5 — 3 米; 幼枝、 叶片 背面、 叶柄 及花序 均被灰 白或黄 白色簇 状绒毛 ,一年 生枝灰 黑色, 老枝黑 褐色。 叶片纸 质至厚 纸质, 披针状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 (3- )5-10(-15) 厘米, 宽 (1 一 )1.5 — 4( 一 4.5) 厘米, 先 端稍尖 或钝, 基部 圆或微 心形, 全缘, 干时叶 面变灰 褐色, 除 沿中脉 及侧脉 上疏生 簇状毛 外余部 无毛, 背面 因毛被 而呈灰 白色或 黄白色 ,密被 簇状毛 ,侧 脉每边 7 — 10 条, 近 叶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 面 突起, 小脉在 上面稍 凹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花 时直径 2 — 3 厘米, 果时达 7 — 10 厘米, 总 梗长约 2.5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条, 常呈四 棱形; 苞 片和小 苞片线 
忍 冬 科  359  '― 8 .密 花荚速 Viburnum congestum Rehd. '• 果核, 8. 果核横 切面; 金佛 山荚速 V.  图 版 116 1. 花枝, 2 . 果枝, 3. 叶, 上 面观, 4. 花 ,5. 雌蕊及 花萼, 6. 果, chinshanense Graebn., 9. 果枝, 10. 叶背 毛被, U. 花, 12. 果, (曾孝 濂绘) 
360 云南 植物志  状披 针形, 长达 6 毫米, 密 被簇状 绒毛, 脱落; 花着生 于第二 至第四 级辐射 枝上; 萼 筒多少 被簇 状毛; 花 冠长约 5 毫米, 白色, 外面 疏被簇 状毛, 裂片短 于冠筒 ;雄蕊 略高出 花冠。 核果 橢圆形 ,长 7 — 8 毫米, 红色而 后变紫 黑色; 核扁, 腹具 2、 背具 3 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7 月。 产罗平 、广南 、富宁 、威信 及盐津 ,生 于海拔 550 — 1 550 米的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 于 陕西、 甘肃、 四川及 贵州。 3. 球 花荚速 (图鉴 ) 土栾条 (陕西 蓝田) ,丛 花荚逨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burnum glomeratum Maxim. (1880); Hemsl. (1888); Rehd. in Sarg. (1908); 图鉴 (1975)*. Viburnum veitchii C. H. Wright (1903); Rehd. in Sarg. (1911 ), (1940); Hao (1931); Hand. -Mazz. (1936); P. S. Hsu (1966). 3a. 球 花荚速 (原 亚种) ssp. glomeratum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5 — 4 米; 当年生 小枝、 芽、 幼叶 下面、 叶 柄及花 序均被 黄或黄 白色簇 状毛, 二 年生小 枝淡灰 色至灰 黑色。 叶片 纸质, 卵状椭 圆形、 卵 形或宽 卵形、 稀倒卵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3.5 —) 6-10 (-15) 厘米, 宽 (2.5 —) 3.5-8 (一 10) 厘米, 先端钝 圆、 尖或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多 少带微 心形, 边缘有 细齿, 叶面 绿色, 疏生簇 状毛, 背 面因毛 被而呈 黄白色 ,密被 簇状毛 ,侧 脉每边 (5 — ) 6 — 9 ( 一 10) 条, 与 其分枝 均直达 齿端, 并连 同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小脉 横向,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 2 ( — 3) 厘米, 腹 面具 浅槽。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直径 (3.5 — )5 — 10 厘米, 总梗长 1 一 5( — 7)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6 — 7( — 9)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外被簇 状毛, 内 无毛; 花多, 生 于第二 至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花萼被 簇状毛 ,萼 筒长锥 柱形, 长 2 .5 毫米, 萼檐具 5 微齿, 齿三 角形, 长 0.5 毫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长 3 — 4 毫米, 无毛, 裂 片长度 等于或 略长于 冠筒; 雄蕊 5, 几等于 或略高 出花冠 ;花 柱略高 出萼檐 o 核果椭 圆状长 圆形, 长 9 毫米, 红 色而后 变 黑色; 核扁, 背具 2 、 腹具 3 浅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丽江、 维西、 中甸, 生 于海拔 2 000 — 2 750 米的山 谷林中 或灌丛 中或草 坡的阴 湿处; 分布 于宁夏 南部、 陕西 东部、 甘肃 南部、 河南 西部、 湖北 西部及 四川。 缅甸 北部也 有。 3b. 圆叶球 花荚逨 (亚种 ) ssp. rotundifolium (P. S. Hsu) P. S. Hsu (1988) Viburnum vsitchii C. H. Wright ssp. rotundijolia P. S. Hsu 1966. 与球花 荚速不 同在于 叶片近 圆形, 先端通 常圆, 侧 脉每边 5 — 6 条, 边缘 具不明 显的钝 小牙齿 ;花 序直径 2.5 — 3 厘米。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2 20Q — 3 2GG 米 的山坡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4. 心 叶荚莲 (图鉴 ) 维塞夫 (纳 西族语 译音) Viburnum nervosum D. Don (1825); Stapf in Curtis (1925); Hara (1972), 
忍 冬 科  361  (1975), (1979). Viburnum cordijolium Wall, ex A. DC. (1830); Hook. f. et Thorns (1858); Franch. (1885); Rehd. in Sarg. (1908)*, (1911), (1940); Hand. -Mazz. (1936);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5), in nota;? V . sympodiale auct. non Graebn.t Hand. -Mazz. (1936), p. p., quoad specim. Yunnan. 4a. 心叶荚 ^(原 变种) 图版 II?, 5 — 7 var. nervosum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 1 一 5 米; 幼枝、 叶 片背面 脉上、 叶 柄及花 序均被 黄褐色 族毛仗 鳞片; 二年生 小枝平 滑而棕 褐色, 疏生 皮孔。 冬芽无 鳞片。 叶片近 坚纸质 ,轮廓 椭圆形 ,长 (4-)7-15 厘米, 宽 (2.5 —) 4-11 厘米, 先端短 渐尖或 急尖, 基部心 形或有 时圆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锐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伸达 齿端; 叶柄长 1.5 — 3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 托叶。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无总梗 ,长 2 — 5 (6) 厘米, 宽 3.5 — 5 ( — 10)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 6 ( — 7)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8) 毫米, 外被 黄褐色 簇毛状 鳞片, 早落。 花芳香 ,着生 于第二 级辐射 枝上, 无梗; 萼 筒长约 2.5 毫 米, 无毛, 萼檐 5 齿, 齿披 针形, 有簇 状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达 8 毫米, 冠筒 极短, 花冠 裂片长 4 毫米; 雄蕊 5, 长不 及花冠 之半。 核果椭 圆形, 长达 8 毫米, 红色 而后变 黑色; 核略 扁, 背具 1 浅. 槽, 腹具 1 深沟。 花期 4一6 月 ,果期 7 — 9 月 。 产滇 西北和 东北, 而南达 景东, 滇东南 的文山 ,生 于海拔 (1 500-) 2 450-4 000 米之 山谷及 山坡林 内或灌 丛中, 冷杉林 下尤其 常见; 分布 于湖南 (天堂 山)、 广西 (临桂 )、 四川西 部、 以及 西藏东 南部。 印度东 北部、 锡金、 不丹、 缅甸北 部及越 南北部 也有。 4b. 喜 钙荚速 (变种 )( 新 组合) var. hypsophilum (Hand. -Mazz.) H. W. Li,comb. nov. Viburnum cordijolium Wall, ex A. DC. var. hypsophilum Hand. -Mazz. in Si tzgsanz. Ak. W. W. 61: 201. (1921) et Symb. Sin. 7: 1034. (1936). 与心叶 荚莲不 同在于 ,灌木 ,高仅 0.75 米; 叶片先 端圆形 ,有时 内凹, 花后 长仅达 4 厘 米; 花 序小, 1 一 &花。 产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2 500 —) 3 500 — 3 900 米石灰 岩坡上 的冷杉 林内。 模 式标、 本采自 贡山。 5. 合轴 荚速 (图鉴 ) 图版 11?,1 一 4 Viburnum sympodiale Graebn. (1900); Rehd. in Sarg. (1908)*, (1911), (1917), (1935); Hao (1935): Hand. -Mazz. (1936), p. p.; Chun (1940);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图鉴 (1975)*. Viburnum jurcatum auct. non Bl.: Herasl. (1888), quoad specim.; Pamp. (1911 ); V. martini Uvl. (1911), (1914). 落叶灌 木至小 乔木, 高达 5 米; 幼枝具 灰黄褐 色糠秕 簇状毛 ,二年 生枝平 滑而棕 褐色, 合轴 生长; 冬芽无 鳞片。 叶片 纸质, 桷圆状 卵形、 卵形、 圆状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6 — 13 ( — 15〉 厘米, 宽 3 — 9 ( 一 U)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急尖, 基部 圆形或 多少带 心形, 边缘 有不规 则齿牙 状小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沿 中脉及 侧脉尤 其是下 部被簇 状毛, 背面白 绿色, 沿 各级脉 上被镍 
36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17 1 — 4 .合 轴荚速 Viburnum sympodiale Graebn., 1. 花枝, 2. 果枝, 3. 果, 4. 花; 5— 7. 心 叶荚速 V. nervosum D. Don var. nervosum, 5. 花枝, 6. 花, 7. 果核横 切面。 (张宝 福绘) 
忍 冬 科  363  秕小簇 状毛, 侧脉 6 — 8 对, 斜展,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略突起 ,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5-3 (-4.3) 厘米, 腹面具 浅槽, 密被糠 秕状小 簇毛, 近基部 有细长 托叶, 托叶有 时不明 显或 缺如。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边缘有 大型不 孕花, 无总梗 ,被灰 黄褐色 糠枇状 小簇毛 ,第 一级辐 射枝常 5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倒 披针形 ,长约 3 毫米, 外被毛 ,内 无毛; 花 着生于 第三 至第四 级辐射 枝上, 芳香, 萼筒 柱状, 长约 2 毫米, 几毛或 几无毛 ,萼齿 5, 长 卵形, 长 约 0.7 毫米, 有族 状毛; 可孕 花花冠 白色, 辐状, 长约 2.5 毫米, 径 5 — 6 毫米, 裂 片长达 2 毫 米, 圆钝,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长不 及花冠 之半; 不孕 花花冠 与可孕 花花冠 同色, 直径 2.5-3 厘米, 裂 片常不 相等。 核果 卵状楠 圆形, 长 6 — 8 毫米, 红色而 后变紫 黑色; 核扁, 背 具 1 浅槽, 腹具 1 深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大关 ,生 于海拔 1 800 — 2 000 米的 山顶杂 木苔藓 林或竹 丛中;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陕 西南部 、四川 、湖北 西部、 湖南、 贵州、 广西东 北部、 江西、 浙江、 安 徽南部 及福建 北部。 蓝黑 果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U8,3 — 4 小黑果 (云南 ), 光荚莲 (图鉴 ) Viburnum atrocyaneum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Diels (1912); Schneid. (1917); Danguy in Lecte. (1922); Edinb. staff (1929 — 1930); P. S. Hsu <1975). Viburnum calvum Rehd. in Sarg. (1912), (1949); 图鉴 (1975)*; V. calvum Rehd. var puberulum Schneid. (1917); V . calvum Rehd. var. k^wapiense Hand. -Ma- zz. (1 936); V . harryanum Rehd. in Sarg. (1913); V . schneiderianum Hand. -Mazz. 〈1925), (1 936); Gaultheria crenulaia auct. non Kurz: Ldvl. (191 4); V . atrocyane- um C. B. Clarke var. harryanum (Rehd.) P. S. Hsu (1975). 常绿 灌木, 高达 3 米; 幼枝 无毛或 有簇状 小毛; 冬 芽芽鳞 2。 叶片 革质, 卵状 圆形、 卵 形、 倒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或 菱状楠 圆形, 长 (0.8 — )3 — 6(10) 厘米, 宽 1.5 — 3( — 6.5) 厘 米, 先端钝 而有微 凸尖, 有时凹 人或稀 为锐尖 ,基部 宽楔形 ,两侧 常稍不 对称,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小 尖齿, 稀全缘 ,叶面 暗绿色 ,略有 光泽,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8 条, 近 边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或 平坦, 在背面 突起, 脉网 在上面 凹陷, 下面 消失; 叶柄长 6 — 12 毫米, 腹面 具槽, 如中 脉下面 常为淡 黄色。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径 2 — 6 厘米, 无毛 或略 被毛, 总梗长 0.6 — 6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 条, 总梗 及各级 辐射枝 常呈水 红色;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花小, 着生于 第二级 稀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筒长 1.5 毫米, 无毛, 萼檐具 5 微齿, 齿宽三 角形, 长约 为萼筒 之半; 花冠 白色, 辐状, 长约 2.5 毫米, 裂片 稍长于 冠筒; 雄蕊 5, 稍短于 花冠。 核果卵 状球形 ,长 4 一 6 毫米; 核 卵形, 腹面具 1 沟。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10 月。 产滇 西北、 滇中至 镇康, 滇 东北, 蒙自至 滇东南 ,生 于海拔 1 700 — 3 200 米的 山坡或 山脊的 干燥或 略湿润 的疏林 、密林 内或灌 丛中;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东 部和西 南部、 贵 州中 部至西 南部、 广西 北部。 印度 北部、 不丹、 缅甸 和泰国 东北部 也有。 种子含 油量为 24.7%, 油 属不干 性油, 可供制 皂及点 灯用。 本种 叶形和 大小、 花序总 梗长短 、核果 大小、 以及幼 枝和花 序毛被 都变异 很大, 表现出 连续 性质, 难以据 此断然 划分不 同的变 种或甚 至种。 
364  云南 植物志  7. 球 核荚速 (图鉴 ) 水马蹄 (湖北 利川) ,臭药 (广西 ), 六左筋 (贵 州德江 ), 九股筋 (松桃 ), 六角筋 (四 川巫 溪), 六股筋 (彭 水; 中药大 辞典) ,兴 山绣球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兴 山荚蓬 (拉 汉种子 植物各 称) 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 (1888); Graebn. (1900); Rehd. Sarg. (1908)*, (1911), (1940); Hao (1931); Chun (1934), (194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7a. 球核 荚速 (原 变种) 图版 118,1 一 2 var. propinquum 常绿 灌木, 高可达 4 米* ,小枝 无毛, 略 具棱, 常带红 褐色, 老枝灰 褐色, 疏 生明显 突起盼 皮孔。 叶片 革质, 卵形至 披针形 或椭圆 形至楠 圆状长 圆形, 长 (3 — )4 一 10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阔 楔形至 楔形, 两侧常 多少不 对称, 边缘 近基部 以上两 侧各有 1 一 2 个腺体 ,向 上则为 稀疏的 小齿, 叶面亮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两面 无毛, 具 离基三 出脉, 中 脉与基 生侧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带紫 红色, 腹面 具槽, 无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无毛, 径 4 一 5 厘米, 结果 时可达 7 厘米, 具 总梗, 第一级 辐射枝 通常 7 条, 总梗 及辐射 枝带紫 红色; 花甚小 ,着生 于第三 至第四 级辐射 枝上, 花萼 无毛, 商 倒锥形 ,长约 0.7 毫米, 萼檐具 卵状圆 形钝头 小齿, 约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绿 白色, 辐状, 长约 ^ 2.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基部被 长毛, 裂片 约与筒 等长;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与花 冠相. 等或稍 超过。 核果 卵状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4 一 4.5 毫米, 蓝色至 蓝黑色 ,具 光泽; 核球 形,. 无 沟或几 无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 熟期 9 一 10 月。 产彝良 ,生 于海拔 920 米的 石灰岩 山顶灌 丛中;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湖北西 部>四 川东部 、贵州 、广西 北部、 广东 北部、 湖南 西部、 福建 北部、 台湾、 江西 北部及 浙江南 部。 根皮、 叶及 全株供 药用, 有止血 及消肿 止痛、 接骨续 筋之效 ,治 风湿、 外伤 出血、 跌打換 伤及 骨折。 7b. 狭叶球 核荚速 (变种 ) var. mairei W. W. Smith (1915); Hand. -Mazz. (1936). 与球核 荚逨不 同在于 叶片线 状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长 3 — 4 .5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先 端 锐尖, 基部狭 楔形。 产彝良 、盐津 ,生 于海拔 4 50 米的 河岸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北西 南部、 四川 东南至 西南. 部、 贵州西 北部。 8. 樟 叶荚莲 (图鉴 ) Viburnum cinnamomifolium Rehd. in Sarg. (1908)*, (1911): 图鉴 (1975),. in nota.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6 米, 除芽、 叶片 背面脉 腋及花 序外均 无毛, 枝条灰 褐色, 极密被 皮孔。 叶片 革质,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 6 ) 8 — 13(18) 厘米, 宽 (2.5)3 — 5(7) 厘米, 先 端通常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在 基部以 上有不 明显小 齿或近 全缘, 干时叶 面常呈 褐色, 背 面淡 绿色, 具 离基三 出脉, 侧 脉每边 3 — 5 条, 近 叶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突 
忍 冬 科  atrocyaneum C. B. Clarke, 3. 果枝, 4. 果横 切面。 (杨建 昆绘) 
366  云南 植物志  起, 细 脉在叶 面隆起 或稀下 陷至不 明显; 叶柄长 1.5 — 3.5 厘米, 腹面 具槽。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松散, 长宽近 相等, 约 6 — 11 厘米, 被细伏 簇毛, 总梗长 2 — 3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6 — 8 条, 长 2 — 2.5 厘米;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甚小 ,着 生于第 三级辐 射枝上 ;萼 筒长约 0.7 毫米, 被细伏 簇毛, 萼檐具 5 微齿, 齿卵状 三角形 ,先 端钝, 无毛; 花 冠黄 绿色, 辐状, 长约 1.5 毫米, 花冠 裂片与 冠筒几 相等; 雄 蕊超出 花冠。 核 果卵状 球形或 近球形 ,直径 4 一 4.5 毫米, 蓝色至 蓝黑色 ;核 腹面具 1 沟。 花期 11 月 至翌年 3 月, 果期 4-10 月 产麻 栗坡、 西畴、 广南, 生 于海拔 1 000 — 1 500(-1 800) 米的石 灰岩山 谷或山 坡林内 或灌 丛中;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9. 粉团 (花镜 ) 雪 球荚蓬 (图鉴 ), 蝴蝶树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绣球、 木 本绣球 (云南 ), 粉团花 、饭团 儿花 (浙江 杭州) Viburnum plicatum Thunb. (1794); DC. (1830); Sieb. et Zucc. (1826—1830); Lindl. (1847); Rehd. (1945), in textu; J. Ohw (1953); 图鉴 (1975), in nota. Viburnum plicatum var. dilatatum Lindl. (1851); V . plicatum 8 plenum Miq. (1866); Franch. & Sav. (1875) "r. pi."; V. tomentosum Y. plicatum Maxim. (1880); V. tomentosum /?. sterile K. Koch (1853); Zabel in Beissner et al. (1903) "(f.)"; Hara (1940) "f."; V. tomentosum var. rotundifolium Hort. ex Rehd. (1 902), (1908); V . tomentosum f . plenum Rehd. in Sarg. (1908); V . tomentosum £. rotundifolium (Hort. ex Rehd.) Rehd. (1945). 9a. 粉团 (原 变型) form, plicatum 落叶 灌木, 高达 3 米; 小枝, 叶柄、 叶片两 面至少 沿脉上 以及花 序被簇 状毛。 叶 片膜质 至近 纸质, 宽卵形 ,圆 状倒卵 形或倒 卵形, 少数近 圆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2 — )3 — 6 厘米, 先端圆 形或急 狭而微 突尖至 短渐尖 ,基部 宽楔形 或圆形 ,很少 微带浅 心形, 边缘具 不太整 齐的 锯齿, 侧 脉每边 8 — 14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细 脉紧密 横列, 背 面明显 可见;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 具槽。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通常顶 生于具 1 对叶的 侧生小 枝上, 球形, 直径 4 一 8 厘米, 全部由 大型的 不孕花 组成, 第一级 辐射枝 6 — 8 条。 花 多生 于第二 级辐射 枝上; 花萼无 毛或多 少有毛 ;花冠 白色, 直径 1.5— 3 厘米, 5( — 4) 裂, 大 , 小常不 相等, 雌雄 蕊均不 发育。 花期 4 一 5 月 ,不 结实。 为一园 艺观赏 植物, 昆明、 丽江有 栽培; 贵州、 湖北 西部、 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及河北 ^ 等 省亦有 栽培。 日本 也有。 可用 扦插法 繁殖。 . 9b. 蝴蝶 戏珠花 (变型 )( 植 物名实 图考) 蝴蝶树 (典 籍便览 ), 蝴蝶花 (丽江 ), 蝴 蝶荚速 (图鉴 ), 苦酸汤 (贵 州剑河 ), 绣球花 (四川 ) form tomentosum (Thunb.) Rehd. (1945); 图鉴 (1975)*. Viburnum dentatum auct. non Linn.: Thunb. (1784); V . tomentosum Thunb. 
忍 冬 14 367 (1784); Maxim. (1 880), "a forma typica"; Hemsl. (1888); Sarg. (1891); Bean (1904); Rehd. in Sarg. (1911), (1940); Hao (1931), (1932); Belval (1933); Hand. -Mazz. (1936) non Lam. (1778), nom. illegit.; V . plicatum r tomentosum Miq. (1866); Franch. & Sav. (1875); Ohwi (1953); Actinotinus sinensis Oliv. (1880), (1889); Hemsl. (1889); Rehd. (1947): V. tomentosum i.typicum Zabel (1903). 与上 述园艺 植物不 同之处 主要为 叶片宽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有时楠 圆状倒 卵形, 少有 到卵形 ,两 端有时 渐尖。 聚伞 状复伞 形花序 直径达 4 一 10 厘米, 外围有 4 一 6 朵大 型的黄 白色不 孕花, 花冠直 径可达 4 厘米, 不整齐 4 一 5 裂, 中央的 可孕花 直径约 3 毫米, 白色至 乳白色 ,辐状 ,稍具 香气, 雄蕊长 ,多 少超出 花冠。 核 果宽卵 形至倒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先 红而后 变黑; 核扁, 有 1 条上宽 下窄的 腹沟, 沟上 端及背 面中下 半部中 央各具 1 明 显隆起 的脊。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9 月。 昆明、 丽江、 马关有 栽培; 分布 于陕西 及河南 两省的 南部、 长江 流域及 其以南 (包 括台 湾) 各 省区, 生 于海拔 240 — 1 800 米之山 坡或山 谷混交 林及沟 谷旁灌 丛中, 各地 常见栽 培。 日 本及朝 鲜南部 也有。 根及茎 供药用 ,有清 热解毒 、健 脾消积 之效; 茎治小 儿疳积 ;根和 茎烧火 时所产 生的烟 煤 外搽可 治淋巴 结炎。 10. 小 红荚莲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urnum erubescens Wall. var. parvum P.S. Hsu et S. C. Hsu (1 975).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和 枝粗壮 ,小 枝多少 压扁, 枝近圆 柱形, 灰褐 色或黄 褐色, 节间较 短。 叶片坚 纸质, 小, 长圆 状橢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2 — 3 厘米, 宽 (0.5)1 — 1.4 厘 米, 先端锐 尖间或 钝形, 基部宽 楔形, 边缘在 中部以 上有钝 锯齿,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或有时 沿中 脉略被 族状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脉 及侧脉 上被黄 色簇状 微柔毛 ,中 脉两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伸达 齿端, 在叶面 凹陷或 不明显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腹面具 浅槽, 被 黄褐色 簇状微 柔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小, 长 1.5 — 2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被 黄褐色 簇状微 柔毛, 第一 级辐射 枝通常 3; 苞 片和小 苞片线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长 2 — 3 毫米, 具 缘毛; 花着生 于第一 级辐射 枝上; 萼筒长 2 — 2.5 毫米, 萼檐具 5 浅齿, 齿宽 卵状三 角形, 长 约 0.5 毫米, 先端钝 • ,花冠 白色, 长 4.5 — 5 毫米, 外面无 毛但有 时略具 腺点, 冠 筒近圆 筒状, 喉部略 增大, 长 3 — 3.5 毫米, 裂片卵 圆形, 长 1.5 毫米, 先端钝 ;雄蕊 5, 不超出 花冠, 花药 紫色。 核果 未见。 花期 4 一 5 月。 产漾濞 、凤庆 ,生 于海拔 2 500 — 3 000 米山 坡杂木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漾濞。 11. 紫 药荚莲 图版 119, 1-4 臭叶子 (禄劝 ), 油麻树 (广 西龙胜 ), 山樱桃 (四川 冕宁) ,毛 对节、 白对节 (茂汶 ), 大通 花 (屏山 ), 大 羊屎条 (南川 ) Viburnum prattii Graebn. (1900). Viburnum botryotdeum L^vl. (1915); V. erubescens Wall. var. prattii (Graebn.) Rehd. in Sarg. (1911), (1916): Hara (1979); V. grandijlorum auct. non Wall., nec Smith: Franch. (1885).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3 — 5 米; 幼枝 褐色, 初时被 长毛, 老枝紫 褐色, 无毛; 冬芽芽 鳞被长 
368  云南 植物志  毛。 叶 片膜状 纸质至 纸质, 倒卵形 、倒卵 状椭圆 形至狭 长圆形 ,长 6 — 14 厘米, 宽 3 — 9 厘 米, 先端 渐尖至 钝形, 基部 楔形、 钝形至 圆形, 边缘有 锐锯齿 ,齿 尖具硬 尖头, 叶面暗 绿色, 初时疏 生白色 单毛及 黄褐色 腺点, 后渐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全面散 布腺点 ,并 且尤其 是沿脉 上较 密生簇 状毛, 脉腋 常有簇 聚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近边缘 分枝伸 达齿端 ,与中 脉在叶 面略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5 厘米, 腹面 具槽, 初被 长毛, 后变 无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于 枝或有 一对叶 的侧生 小枝上 顶^, 长 (5 — )7.5 — 10 厘米或 较短, 具少 数至多 数花, 有梗, 总梗 长约为 花序长 之半或 略短, 被簇 状毛;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外被簇 状毛, 内无毛 ,宿存 ;花生 于序轴 的第一 级至第 三级分 枝上; 萼筒倒 锥柱形 ,长 约 2 .5 毫米, 有簇 状毛或 无毛, 萼檐 宽大, 具 5 齿, 齿宽 卵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冠 白色至 粉红色 ,高脚 杯状, 冠筒长 5 — 6 毫米,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1.5 毫米;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的 喉部, 高出 于花冠 裂片, 花药紫 堇色; 花柱 略超出 花萼。 核果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红色 而后变 黑色; 核有 1 条深 腹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 产东川 、大姚 、禄劝 、贡山 ,生 于海拔 2 700 — 3 500 米的山 坡针阔 叶混交 林或灌 丛中;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陕西 南部、 四川、 贵州。 12. 瑞 丽荚莲 Vibarnam shweliense W. W. Smith (1920); Edinb. staff (1929—1930).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4 米; 幼枝略 被毛, 老枝 无毛。 叶 片膜状 纸质至 纸质, 圆 形或宽 椭圆形 ,长 4 . 2 — 8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先端圆 形或钝 ,常 具骤然 小突尖 或有时 微凹, 基部 截状 圆形, 边缘 在下部 1/3 以上具 宽圆齿 状锯齿 ,齿 尖具硬 尖头, 叶面 绿色, 略被毛 ,背面 白 绿色, 沿脉上 被毛, 侧 脉每边 3 — 5 条, 斜展, 与其分 枝伸达 齿端, 同中脉 一样在 叶面凹 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8 厘米, 腹面略 具槽。 聚伞状 圆锥花 序长约 8 厘米, 扩展, 直径 约 7 厘米, 顶生, 多花, 总 梗长约 3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8 毫米; 花着 生于 序 轴的第 二至第 四级分 枝上; 萼筒倒 锥形, 长约 2.5 毫米, 萼檐具 5 微齿, 齿宽 卵形; 花冠幅 状钟形 ,冠 筒长约 3 毫米, 裂片 卵形; 雄蕊 5, 明显 高出花 冠筒。 核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瑞丽 ,生 于山坡 林下, 海拔约 79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 13. 漾 澳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urnum chingii P. S. Hsu (1966)*, (1975). Viburnum erubescens Wall. var. neurophyllum Hand. -Mazz. (1936); V. chingii P. S. Hsu var. patentiserratum P. S. Hsu (1966); V. chingii P. S. Hsu var. tenuipes P. S. Hsu (1975), syn. nov. 13^ 漾 濞荚速 (原 变种) 图版 119, 5 — 6 var. chingii 灌木, 高 2.5 米; 幼枝、 叶片背 面沿中 脉及侧 脉上、 叶柄以 及花序 初时多 少被淡 黄色簇 状微 柔毛, 但 很快变 无毛; 枝条圆 柱形, 当年 生的浅 黄色, 一年 生的灰 褐色。 叶片近 革质, 椭圆形 、卵状 椭圆形 或倒卵 形至倒 卵状楠 圆形, 长 3.5 — 9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基部 宽楔形 或钝,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边缘在 基部以 上有钝 或尖的 锯齿, 齿尖具 硬尖头 ,侧脉 每边约 6 条,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稍凹陷 ,背 面明显 隆起, 细脉 横向, 背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具 浅槽。 聚伞状 圆锥花 序顶生 ,长 4 .5 — 5 厘米, 总梗扁 
忍 冬 科  369  图 1 一 4. 紫 药芙速 Viburnum pratrii Graebn., 1. 花枝, ■5— 6. 漾 濞荚速 V. chingii P. S. Hsu var. chingii.  版 I" 2. 果枝, 3. 果橫 切面, 4. 叶缘一 部分, 示侧 脉直达 齿翊; 5. 花枝, 6. 叶缘一 部分, 示侧脉 不直达 齿端。 (肖 溶绘) 
570  云南 植物志  平, 长 3.5 — 4 . 5 厘米;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膜质, 有小 缘毛; 花 芳香, 着生于 第二级 辐射枝 上, 常无柄 ;萼筒 钟状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无毛, 萼檐短 ,具 5 齿, 齿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钝; 花冠 白色, 冠筒长 7 毫米, 直径 6 毫米, 花冠 裂片宽 卵形, 长 2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与冠筒 近等长 ,花药 黑紫色 ,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花柱 粗壮, 锥状, 超过 花萼。 核果 倒卵状 球形, 长 8 毫米, 宽 6 毫米, 红色; 核扁, 长 7 毫米, 宽 4 毫米, 有 1 条深 腹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 期 6 — 10 月。 产滇西 、中、 东, 西南至 镇康和 凤庆、 东南至 文山、 西北至 贡山, 生 于海拔 2 000-2 900 米的 山谷、 山坡疏 或密林 内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漾濞。 13b. 多毛漾 濞荚速 (变种 ) (新 组合) var. limitanenm (W. W. Smith) P. S. Hsu (1988). V. erubescens Wall. var. limitaneum W. W. Smith (1916) 9:139 1915; V. chingii P. S. Hsu (1966), p. p. min., quoad Tsai 55938, Yu 15989, 15992, 16154, 16165, 16861, 17052, 17209, M. K. Li 3547. 与漾濞 荚莲不 同在于 幼枝、 叶片下 面沿中 脉及侧 脉密被 淡黄色 簇状微 柔毛, 至 老时仍 密被或 稍少。 产滇 中南至 景东、 凤庆、 镇康、 腾冲、 龙陵、 泸水, 生 于海拔 1 500 — 2 900 米的 山谷、 山 坡林 内或灌 丛中。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14. 肉 叶荚逨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arnam carnosalnm (W. W. Smith) P. S. Hsu (1966), (1975). Viburnum erubescens Wall. var. carnosulum W. W. Smith (1916). 灌木或 小乔木 ,高达 2 米; 枝条灰 褐色或 黄褐色 ,一年 生的近 圆柱形 且无毛 ,当 年生的 多少 具棱, 初时被 黄色簇 状毛, 其后变 无毛; 冬芽 较大, 芽鳞 2 , 卵状披 针形。 叶片坚 纸质或 近革质 ,椭圆 形至长 圆状楠 圆形, 长 ( 2 )3 — 6.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至短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在基部 1/3 以上 疏生锐 锯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或初时 沿中 脉和侧 脉上有 簇状微 柔毛, 有或 无红褐 色微细 腺点, 中 脉两面 隆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弧曲, 近 叶缘处 网结,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隆起, 细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8 毫米, 腹面 具槽, 初时被 黄色簇 状毛, 其后变 无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顶生 ,长宽 近相等 ,约 1.5 — 2 .5 厘 米, 被黄 褐色族 状毛, 总梗被 毛较密 ,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膜质, 具小 缘毛; 花 芳香, 密集, 着 生于序 轴或第 一级分 枝上; 萼筒圆 筒形, 长约 3 毫米, 萼齿 5,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花冠玫 瑰红色 ,高脚 杯状, 直径约 5.5 毫米, 冠 筒长约 5.5 毫米, 花冠 裂片卵 形, 先端 圆形, 开张; 雄蕊 5, 稍超 出于花 冠筒, 花药 黄色; 花柱圆 柱形, 柱头 头状, 与 花萼近 相等。 核果 扁卵状 球形, 长约 6 毫米, 宽 4 毫米, 红色; 核卵 珠形, 长 5 — 6 毫米, 宽 3 — 3.5 毫米, 腹面具 1 深沟。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9 月。 产瑞丽 、龙陵 、腾冲 、凤庆 、永平 、保山 、景东 ,生 于海拔 1 8(T0 — 2 3 00(2 900- -3 200) 米 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永平、 腾冲及 瑞丽。 15. 少 花荚速 (图鉴 ) 野红枣 (四川 屏山) Vibarnam olisranthum Batal. (1894); Rehd. in Sarg. (1911). (1935): Hao 
忍 冬 科  371  <1931);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图鉴 (1975), in nota. Viburnum stapfianum L€w\. (1911), (1914).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2 — 6 米; 幼枝黄 褐色, 初被稀 疏星毛 ,后变 无毛, 老枝暗 褐色, 无毛。 叶片近 革质至 革质, 倒披针 形至长 圆状倒 披针形 或倒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1.5)2 — 3.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多少具 尾突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形, 边 缘自基 部约在 叶片的 1/3 — 1/2 以上 具尖锐 锯齿, 齿端 向前至 内弯, 少有 外展,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无毛 或背面 常沿脉 上有极 稀的簇 状毛, 中脉两 面突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伸达 齿端; 叶 柄长 0.5 — 1.5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常带 红色。 聚伞 状圆锥 花序长 2 . 5 — 10 厘米, 略 被毛, 总梗紫 红色, 长 (1. 2 ) 2 .5 — 7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8 毫米, 具 中脉, 被缘 毛; 花着 生于序 轴的第 一至第 二级分 枝上; 萼筒长 2 .5 毫米, 无毛, 萼檐具 5 齿, 齿三 角形, 锐尖, 边缘 膜质;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漏斗状 ,冠筒 筒状, 长约 9 毫米, 花冠裂 片卵状 圆形, 长仅 1.5 毫米;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不超 出花冠 裂片, 花丝 极短, 花药紫 红色。 核果宽 椭圆形 ,长 6 — 7 毫米, 红色 而后变 黑色; 核有 1 条深 腹沟。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永善 、彝良 、镇雄 ,生 于海拔 1 500 — 2 2 00 米 的林内 或溪边 灌木丛 中及岩 石上; 分 布于 甘肃东 南部、 四川东 部至西 南部、 湖北 西部、 贵州 东北和 西部、 西藏 (逢曲 )。 16. 长 梗荚莲 Viburnum lonsfipednncu latum (P. 5. Hsu) P S. Hsu (1979). Viburnum corymbijlorum P. S. Hsu et S. C. Hsu var. longipedunculatum P. S- Hsu (1975).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 条黄褐 色或淡 褐色, 无毛; 冬芽具 2 芽鳞, 无毛。 叶片坚 纸质, 长圆 形, 长 (4 一 )5 — 14 厘米, 宽 (1.5 — )2.5 — 6 厘米, 先 端骤然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在基部 以上疏 生向前 弯的尖 锯齿, 叶面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近 叶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不明显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近基 部略具 槽, 无毛。 聚伞状 伞房花 序顶生 ,长 6 — 10 厘米, 少花, 无毛, 总 梗扁而 纤细, 约占花 序全长 2/3, 长 4 一 8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8 毫米, 无毛, 宿存; 花着 生于第 二级分 枝上, 无毛; 萼筒圆 柱形, 长达 4 毫米, 萼齿 5, 长卵状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花冠黄 绿色, 高脚 杯状, 冠 筒长达 5 毫米, 近等大 ,至 近喉部 扩展成 5 裂片, 裂片宽 卵形, 长 约 1.5 毫米; 雄蕊 5, 不超 出花冠 裂片, 花药黄 白色。 核果 少数, 近长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约 5 毫米, 红色 而后变 黑色; 核扁, 腹面具 1 广而深 的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西畴 ,生 于海拔 1 55Q 米的常 绿阔叶 林下;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17. 亚高 山荚逨 图版 1 2 0,3—4 Viburnum sabalpinum Hand.-Mazz. (1936)* 灌木, 高达 3 米; 幼枝密 被污黄 色簇状 小硬毛 ,一 年生枝 无毛, 纤细, 灰色, 有少 数近平 坦稍大 的皮孔 。叶片 纸质, 圆形 或宽橢 圆形, 长 1.5 — 4(5) 厘米, 宽近等 于长或 略狭,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状圆形 ,边缘 自下部 1/3 以上 渐具宽 圆齿状 裾齿, 齿 尖具硬 尖头, 背面 绿色, 略 被小糙 伏毛, 背面白 绿色, 有红色 细腺点 ,沿 脉上疏 生簇状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向上 拱弯, 伸达 齿端, 与 中脉在 叶面极 纤细而 明显, 在背面 突起且 带黄色 ,脉 网背面 明显; 叶柄 长 0.5-1 厘米, 腹面具 狭槽, 初略 被簇状 柔毛, 后变 无毛。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顶生于 具二叶 
372  云 南植物 志  图 版 120 1 一 2.澳 缅荚速 Viburnum burmanicum (Rehd.) C Y. Wu ex P. S. Hsu, 1. 果枝, 2. 果; 3— 4. 亚髙 山英逢 V. subalpiaum Hand.-Mazz., 3. 花枝, 4 . 花, 除去 花冠一 部分, 示 雄蕊及 雌蕊。 (张宝 福绘) 
忍 冬 科  373  的侧生 小枝上 ,尖 塔形, 疏松, 约具 15 花, 长 5 — 5.7 厘米, 被簇状 小毛, 总梗 弯垂, 长 3 — 3.7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披针形 ,长达 4 毫米, 膜质, 带 红色, 无毛; 花 着生于 序轴第 一至第 二级分 枝上, 无毛; 萼筒锥 柱形, 长约 1.75 毫米, 萼齿 5, 宽三 角形, 长 0.7 毫米; 花 冠紫红 色, 宽漏 斗形, 冠筒长 2 毫米, 裂片 与冠筒 等长, 宽卵形 ,反折 ,边 缘具乳 突状小 纤毛;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短于 花冠; 花柱 粗壮, 锥形, 柱头 头状, 不超出 花萼。 成 熟核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 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3 000) — 3 500 — 3 800 米 的冷杉 高山竹 林下。 模式 标本采 自 贡山。 18. 横 脉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arnnm trabecalosam C. Y. Wu ex P. S. Hsu (1979). 常绿 乔木, 高 3 — 8 米; 二年 生枝淡 褐色, 一 年生小 枝灰黄 褐色, 疏生 皮孔, 无毛。 叶片 坚纸质 ,长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至卵 状圆形 ,长 I 4 一 2 厘米, 宽 6 — 10 厘米, 先端骤 然短渐 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圆形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除背 面脉腋 有白色 簇聚毛 外两面 无毛, 背面有 红褐色 细腺点 ,边缘 有前弯 的尖齿 ,侧脉 7 — 8 对, 伸达 齿端, 与 中脉在 叶面略 明显, 背 面十分 明显; 叶柄长 3 — 4.5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花 未见。 果序为 密锥尖 塔形, 长 14-20 厘米, 宽 7 — 12 厘米, 密被 灰褐簇 状毛, 总梗长 约占果 序长之 半.; 小 苞片卵 状披针 形, 长约 2.5 厘米, 外被族 状毛。 核果 扁卵状 球形, 长约 6 亳米, 熟时 红色; 核扁, 有 1 条深 腹沟。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金平 、绿春 ,生 于海拔 2 000 — 2 400 米的 山坡常 绿阔叶 林内或 灌丛中 或阳坡 路旁。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19. 滇 缅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 2 0,1 — 2 Vibarnam barmanicnm (Rehd.) C. Y. Wu ex P. S. Hsu (1979)*. Viburnum erubescent Wall. var. burmanicum Rehd. in Sarg. (1911). 灌木, 高 1.8 — 3 米; 二年 生枝紫 褐色, 疏生 皮孔, 无毛。 叶片坚 纸质, 长 圆形或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5)7 — 14 厘米, 宽 (2)2.5 — 6 厘米, 先端 骤然成 长镰状 尖头,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或背 面仅沿 脉上有 少数簇 状毛, 背 面有红 褐色细 腺点, 边缘 有前弯 尖齿, 侧脉 4 一 6 对,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近 叶缘处 网结, 平 行细脉 网格状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1 — 1.5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花 未见。 果 序为密 集大型 聚伞状 圆锥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无毛, 总梗 长约占 花序长 之半; 苞片和 小苞片 披针形 ,长约 1.5 亳米, 无毛或 外面略 被毛。 核 果着生 于序轴 的第三 至第四 级分枝 上, 卵状 球形, 长约 6 毫米, 熟时 红色; 核扁, 有 1 条深 腹沟。 果期 8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1 350 — 1 400 米的山 坡杂木 林或江 边阔叶 林中。 缅 甸北部 也有。 20. 云 南荚莲 Viburnum ynnnanense Rehd. in Sarg. (1908), (1911). 灌木, 高达 3 米; 当年生 枝密被 黄褐色 簇状短 柔毛, 一年生 枝黄灰 色且变 无毛; 冬芽具 2 对芽鳞 ,被 簇状短 柔毛。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长 3 — 9 .5 厘米, 宽 2.5 — 4.5 厘米, 先端钝 ,基 部圆形 或渐狭 ,边 缘具不 明显的 圆齿状 锯齿, 叶面暗 绿色, 背 面淡 绿色, 幼时两 面被短 柔毛, 老时 除叶面 沿脉被 疏柔毛 外余部 无毛, 背面 散布红 褐色腺 
374  南植 物志  点且在 脉腋生 簇状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 6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小 脉横向 平伸, 背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近 基部略 具槽, 密被黄 褐色簇 状短 柔毛。 圆锥花 序于枝 上或具 叶的侧 生小枝 上顶生 ,长达 10 厘米, 直径 6 厘米, 密被黄 褐色 簇状短 柔毛, 总梗长 4 一 5.5 厘米;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具 缘毛; 花多, 生于 第二至 第三级 序轴分 枝上; 萼 筒长约 2 毫米, 略 具腺, 萼檐具 5 浅齿, 齿圆状 卵形, 长 约 0.7 毫米, 略具 缘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无毛, 长约 2.5 毫米, 直径达 5 毫米, 花冠裂 片圆状 卵形, 与冠筒 等长; 雄蕊 5, 不超出 花冠; 花柱 短粗, 与萼齿 等高。 核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蒙自 及凤庆 ,生 于海拔 2 300 — 2 9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1. 早禾树 (图鉴 ) 沙糖禾 (全 国中草 药汇编 ), 沙糖树 、麻 油香、 枫 饭树、 驳骨树 (广东 ), 猪 耳禾、 篱 边禾、 篱椿禾 、田 边禾、 四季青 (广西 ), 珊瑚树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urnum odoratissimnm Ker (1820); DC. (1830);Benth. (1861); C. B. Clar- ke in Hook. f. (1880); Maxim. (1880); Hemsl. (1888); Rehd. in Sarg. (1908); Dunn et Tutch. (1912); Merr. (1930); Hao (1931): Hand. Mazz. (1936); 侯宽昭 (1956); H. L. Li (1963); 图鉴 (1975)*; P. S. Hsu (1975). Viburnum chinense Zeyh. ex Steud. (1821); V. sinense Zeyh. ex Colla (1824); Thyrsosma chinensis Raf in. (1838); Microtinus odoratissimus Oerst. ( 1860); V. odo ratissimum var. conspersum W. W. Smith ( 1916); V . odoratissimum var. sessiliflorum auct. non (Geddes) Fukuoka: P. S. Hsu (1975).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10(15) 米; 幼枝干 后多少 棕褐色 至褐色 ,无毛 ,老枝 散布突 起的 皮孔。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至长圆 形或长 圆状倒 卵形, 有时倒 卵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 7-20 厘米, 宽 (3 — )4 一 9 厘米, 先端短 突尖至 渐尖而 钝头, 有 时钝形 至近圆 形或略 凹入,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而 常常多 少下延 ,很少 圆形, 边缘 在叶片 I/ 2 — 1/3 以上 疏生小 凸齿或 在花枝 上之叶 片可全 缘或近 全缘, 叶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除背面 脉腋通 常凹穴 中常拥 塞族聚 毛外两 面无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近叶缘 时极常 弯拱而 网结, 与中 脉在叶 面略突 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3) 厘米, 干后 多少棕 褐色至 褐色, 疏生 簇状毛 至近无 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顶 生或侧 生于具 叶的短 枝上, 广金字 塔形, 长 5 — 13.5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具梗; 苞片和 小苞片 长不足 1 厘米, 宽不足 2 毫米, 早落; 花 芳香, 通常 生于序 轴的第 二至第 三级分 枝上, 无毛;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檐具 5 浅 钝齿; 花冠白 色至黄 白色, 辐状, 冠筒长 不超过 2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2 — 2.5(3) 毫米, 反折; 雄蕊 5, 着生 于冠筒 喉部, 与花冠 裂片 等长; 花柱常 较粗短 ,柱头 头状, 常 不超出 花萼。 核果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多少带 圆形, 长达 10 亳米, 无毛, 先红 后黑; 核有 1 深 腹沟。 花期 (11 一 I 2 ) 2 — 3(5)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富宁 至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60 — 1 000 米的 山谷、 山坡 路旁、 林内 或灌木 丛中; 分 布 于广东 、广西 、湖南 南部、 福建东 南部及 台湾。 嫩叶、 枝、 树皮 及根供 药用, 有清热 祛湿、 通经 活络、 拔毒生 肌之效 ,主治 感冒、 风湿、 跌 打 肿痛及 骨折, 又治 刀伤和 蛇伤; 作兽药 可治牛 、猪 的感冒 发热。 此外, 木材 可供细 工用, 叶 可供作 绿肥; 它 又是园 林绿化 树种。 
忍 冬 科  徐炳声 (1975) 提到云 南产的 标本除 了花冠 筒略较 长外, 与 Viburnum sessilif lorum Geddes 的 模式记 载基本 相符, 因而作 为本种 的一个 变种, 即 V. odoratissimum var. se- ssiliflorum (Geddes) Fukuoka (V. sessilif lorum Geddes), 并认为 该变种 的萼和 花冠无 毛, 萼裂 片广三 角形, 先端 尖或短 凸尖, 核果 卵状楠 圆形, 而原 变种即 珊瑚树 (V. odora- tiss im um var. odoratissimum) 的萼和 花冠被 簇状毛 ,萼裂 片卵形 ,先 端钝, 核果 卵形, 先 端 渐尖, 两者 有明显 区别。 但我们 把云南 标本与 广东、 广西、 湖南 及福建 等地的 标本相 对比, 两 者花萼 和花冠 无毛, 花冠裂 片与冠 筒等长 或近等 长的特 征是一 致的, 而与 V. sessiliflorum Geddes 一 种的原 描写" 冠筒长 0.5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3 毫米" 相差 很远, 因而 仍宜把 云南产 的标本 看成是 本种。 本种自 福建东 南部及 台湾向 西分布 ,西界 在云南 西双版 纳。 至于 V. sessiliflorum Geddes 与 V. odoratissimum Ker 两 者的真 正区别 看来主 要在于 前者花 冠裂片 比冠筒 长很多 (约为 6 倍), 前者更 是后者 的向西 分布的 地理替 代种。 22. 尖 果荚速 图版 HI, 1-3 短 序荚速 (图鉴 ), 短 球荚速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球 花荚逨 (植物 分类学 报), 大羊屎 条 (四 川洪漆 ), 羊屎条 (南川 ), 水冬瓜 (屛山 ) Vibarnam brachybotryam Hemsl. (1888); Graebn. (1901); Rehd. in Sarg. (1911); 图鉴 (1975), in nota; P. S. Hsu (1975).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3 — 8 米; 枝条浅 褐色, 疏生 皮孔, 无毛。 叶片薄 革质至 革质, 倒 卵形、 倒卵状 长圆形 或长圆 形至狭 椭圆形 ,长 7 — 20 厘米, 宽 (2)3 — 7 厘米, 先 端骤然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通常 近基部 1/3 — 1/2 以 上的边 缘有锐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近 叶缘处 网结; 叶柄长 1 — 2(3)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圆 锥花序 通常尖 塔形, 顶 生或常 有一部 分生于 腋出的 无叶而 縮短 的退化 小枝之 顶而成 为假腋 生状, 长 (5)13 — 22 厘米, 宽 (2.5)5 — 15 厘米, 连同 果时多 少被灰 黄色或 黄色簇 状毛; 苞片和 小苞片 通常披 针形, 长达 2 毫米, 果 时常仍 存在; 花多生 于序 轴的第 二至第 三级分 枝上, 有短 梗或几 无梗; 花萼密 被簇状 短毛, 萼筒长 2 毫米, 萼檐 具 5 齿, 齿卵形 ,长近 2 毫米, 先端 卵形。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 4 一 5(6) 毫米, 外面通 常被稀 疏簇状 短毛, 冠筒长 不超过 1 毫米, 裂片 长约为 冠筒的 2 倍* ,雄蕊 5, 略高出 或明显 低于花 冠。 核果卵 状球形 至狭卵 状球形 ,中上 部至顶 部渐尖 ,基部 圆形, 长约 7 — 9 亳米, 熟时红 黄色或 红色; 核卵状 球形或 狭卵状 球形, 有 1 条深 腹沟。 花期 10 月 至翌年 4 月, 果期 3-10 月。 产 勐海、 勐腊、 景洪、 思茅、 双江、 双柏、 建水、 蒙自、 金平、 屏边、 马关、 西畴、 广南、 富宁、 绥江, 生 于海拔 600 — 1 500(1 900) 米 的山谷 密林或 山坡灌 丛中;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四川、 贵州、 湖南 西部、 广西。 23. 长 圆荚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21,4 Viburnum oblongnm P. S. Hsu (1966). 灌木, 高约 1 米; 幼枝 略被簇 状小柔 毛至几 无毛, 老枝 无毛, 黄 白色, 散 布圆形 突起的 皮孔; 冬芽具 芽鳞。 叶片坚 纸质, 长圆形 、楠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0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先 端短渐 尖至短 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钝形, 边缘在 基部以 上具开 展的锐 锯齿, 叶 面 绿色, 具光泽 ,背面 淡绿色 ,充毛 ,侧 脉每边 5—6 条 ,呈 20。 斜展,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 
376  云. 南 植 物 志  图 版 121 1—3, 尖 果荚速 Viburnum brachybotry urn Hemsl., I. 花枝, 2. 果枝, 3. 茎上 毛被; 4. 长 圆荚速 V. oblongum P. S. Hsu, 果枝; 5— 6. 腾 冲荚速 V. tengyuehense (W. W. Smith) P. S. Hsu var. teagyuehease, 5. 果 枝, 6* 叶背, 示 脉腋簇 聚毛。 (吴锡 « 绘) 
忍 冬 科  377  面 突起; 叶柄长 10 — I 2 毫米, 腹面具 浅槽, 无毛。 花序聚 伞状圆 锥形, 顶生, 果时长 4 一 6 . 5 厘米, 宽约 4 厘米, 被黄褐 色簇状 绒毛, 总梗长 4 一 5 5 厘米, 十分 压扁; 苞片 和小苞 片卵状 披针形 至线状 披针形 ,略具 小缘毛 ,果时 宿存。 花 未见。 核舉 卵状椭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5 亳米, 顶端有 宿存的 花萼和 花柱, 熟时 红色; 萼齿 三角状 卵形, 先端近 钝形; 花 柱圆柱 形, 长约 1 毫米, 柱头 头状, 略超 过萼, 具 2 浅裂; 核有 1 腹沟。 果期 7 — 10 月。 产 镇康、 福贡、 碧江、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2 000 — 2 600 米的山 谷或山 坡林缘 、林内 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24. 腾 冲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糯 米饭果 (新平 ), 腾 越荚蓬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urnum tengynehense (W. W. Smith) P. S. Hsu (1966). Viburnum brachybotryum Hemsl. var. tengyuehense W. W. Smith (1916); V . oblongum P. S. Hsu var. tengyuehense (W. W. Smith) P. S. Hsu (1975). -24aJ| 冲荚速 (原 变种) 图版 Hl, 5 — 6 var. tengynehense 灌木, 高达 7 米; 幼枝被 族状小 柔毛, 老枝变 无毛, 灰黄色 ,有 楠圆形 突起的 皮孔; 冬芽 芽鳞 2, 钻形。 叶片坚 纸质, 长圆 形或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 缘有开 展的尖 锯齿, 叶面暗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脉腋有 黄色簇 聚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拱弯, 近叶缘 网结, 与中 脉中上 部一样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细脉 横向, 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 具槽, 被簇状 小 柔毛。 聚伞 状圆锥 花序顶 生于具 二叶的 侧生小 枝上, 长 2.5 — 3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被 黄褐色 簇状小 柔毛, 总梗长 1.5 — 2 厘米, 果 时长达 3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外被 细短 柔毛, 宿存; 花 着生于 第一至 第二级 序轴分 枝上; 萼筒圆 柱形,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萼 齿三 角形, 先端略 锐尖, 长约 0.7 毫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约 4 5 毫米, 裂片圆 状卵形 ,长 约 2 毫米, 长为 冠筒的 2 倍; 雄蕊 5, 几与花 冠相等 ,花丝 纤细, 花药楠 圆形; 花柱 锥形, 粗 大, 柱头 与萼齿 等高。 核果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红色; 核略扁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背具 1 浅槽, 腹具 1 深沟。 花期 4 一 6 月, 果期 7—11 月。 产南华 、漾濞 、福贡 、腾冲 、瑞丽 、新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1 500 — 2 200 米 之山坡 阳处路 旁及 林内。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24b. 多脉腾 冲荚蓬 (变种 ) var. polyneorum (P. S. Hsu) P. S. Hsu. (1988). Viburnum oblongum P. S. Hsu var. polyneurum P. S. Hsu (1975). 与腾冲 荚速不 同在于 叶片边 缘有较 密的钝 锯齿, 侧脉 较多, 每边 6 — 10 条。 产文山 ,生 于海拔 2 000 米的山 坡林内 ;分布 于贵州 (威宁 )。 25. 伞 房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野红枣 (四 IU 屏山 ), 牛屎棵 (兴文 ) Vibnrnum corymbif loram P. S. Hsu et S. C. Hsu (1966)*, (1975). MfiU 伞房 荚逨 (原 亚种) ssd. corymbif loram 
378 云南 植物志  小乔木 ,高达 5 米; 幼枝及 枝条灰 黄色且 无毛; 冬芽具 2 芽鳞。 叶片坚 纸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6 — 10(13)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骤 然渐尖 ,基部 圆形或 宽楔形 ,边缘 在基部 1/3 以 上疏生 内弯的 锐齿, 叶面暗 绿色, 光亮,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初 时沿脉 有簇状 毛, 后变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约 1 厘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聚 伞状圆 锥花序 顶生, 近似伞 房形, 长 3 — 4 厘米, 宽 4 一 5.5 厘米, 疏被族 状毛, 总梗长 2 — 4.5 厘米;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7 毫米; 花 芳香, 着生于 第 三级分 枝上, 无毛; 萼筒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萼齿 椭圆状 卵形, 长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花 冠白色 ,辐状 ,直径 8 毫米, 冠 筒长约 7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3.5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短 于花冠 ,长 1.5 毫米; 花柱粗 ,倒 锥形, 高出 花萼, 柱头 头状。 核 果宽椭 圆形, 长 7 — 8 毫米, 宽 5 — 6 毫米, 红色; 核倒 卵形, 长 6 毫米, 宽 4 毫米, 腹面具 深沟。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产镇雄 及广南 ,生 于海拔 1 500 — 1 8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于浙江 南部、 福 建北部 、江西 西南部 、湖北 西部、 广东 (仁化 )、 广西及 贵州。 25b. 苹果 叶荚莲 (亚种 ) ssp. malifolinm P. S. Hsu (1966). 与伞房 荚蓬不 同在于 小枝淡 灰褐色 ,有明 显突起 的皮孔 ;叶 片较宽 且短, 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5 — 9.5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产 元江、 新平、 双柏、 景东, 生 于海拔 1 620 — 2 380 米 的山谷 或山坡 林下。 模 式标本 采自 双柏。 26. 鳞 斑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 22 ,1 一 4 大青藤 (嵩明 ), 点 叶荚速 (图鉴 ) Viburnum panctatum Buch.-Ham. ex D. Don (182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Bark. (1910); Edinb. staff (1929—1930); Hand. -Mazz. ( 1936), excl. syn.; Ker (1951); 图鉴 (1975)*; P. S. Hsu (1975); Hara (1966), (1979). Viburnum wightianum Hohen. ex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non Wall. (1830). 常绿小 乔木, 高 6 — 9 米; 芽、 幼枝、 叶片 下面、 花序、 花萼、 花冠及 核果均 密被常 为铁锈 色圆 形的小 鱗片; 枝条浅 褐色, 生有锈 色木栓 质突起 的圆形 皮孔, 冬芽无 芽鱗。 叶片 革质, 长圆状 橢圆形 或长圆 状卵形 ,有时 长圆状 倒卵形 ,长 (5 — )8 — 1 4 (18) 厘米, 宽 3 .5 — 5 .5( — 7.5) 厘米, 先端突 然渐尖 而钝头 ,有时 尾尖, 基部宽 楔形,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拱弯, 在未达 叶 缘之前 消失,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腹面 具槽, 被鳞片 o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直径 7—10 厘米, 无 或有短 总梗, 第一级 辐射枝 4 一 6 条; 苞片 和小苞 片宽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钝形; 花芳香 ,着生 于第三 至第四 级辐射 枝上; 萼 筒长约 2 毫 米, 萼檐具 5 浅 圆齿, 齿长约 0.5 毫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长 2.5 — 3 毫米, 开放时 直径约 6 毫 米, 花冠裂 片长于 冠筒; 雄蕊 5, 等高于 或超出 花冠; 花柱 略超出 花萼。 核果椭 圆形, 长 8 — 11 毫米, 红色 而后变 黑色; 核扁,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10 月 产 漾濞、 澜沧、 景东、 昆明、 嵩明、 易门、 蒙自、 富宁、 普文, 生 于海拔 700 — 1 900 米的山 
忍 冬 科  379  图 版 122 1— 4 -镇 斑荚速 Viburnum punctatum Buch.-Ham. ex D. Don, 1. 果枝, 2' 叶基 背面, 3. 花, 4. 果横 切而; _ 5—8./JC 红木 V. cylindricum Buch.-Ham. cx D. Dob, 5. 花枝, 6. 叶基 背面, 7. 花, 8. 果横 切面。 (杨 建昆绘 > 
380  云南 植物志  谷、 山坡或 河岸的 林缘、 林 内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 州中部 o 印度、 尼泊尔 、不 丹、 缅甸 北部、 泰国、 越南、 柬埔寨 和印度 尼西亚 (苏门 答腊) 也有。 根及叶 供药用 ,有活 血祛风 之效, 可治 风湿。 27. 水红木 (云南 各地) 图版 1 22 ,5 — 8 灰叶 子树、 猪 脚杆树 (西畴 ), 黑果、 黑油果 (会泽 ), 黑果果 (禄劝 ), 翻 白叶、 粉叶果 (保 山), 小灰果 (腾冲 ), 洋咸树 (屏边 ), 粉条果 (丽江 ), 撇撇三 (石 屏彝族 语译音 ), 炒面叶 、羊 骨脆 (云南 ), 斑 鸠柘、 灰色树 (湖北 ), 揉揉白 、捏 白樟、 抽刀红 (四川 ), 四季青 (广西 ) Viburnum cylindricnm Buch.-Ham. ex D. Don (1825); DC. (1830);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Rehd.in Sarg. (1908), (1911), (1949), excl. syn.; Schn- eid. (1912), excl. syn.; Hao (1931), excl. syn. (1932); Hand.-Mazz. (1936), excl. syn.; 图鉴 (1975)*; P. S. Hsu (1975); Hara (1975), (1979). Viburnum coriaceum Bl.ex D. Don (1826);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Hemsl. (1888); Graebn. (1901); Kern (1951); Kern et van Steenis (1951)*; Hara (1966), (1971); Murata (1967); V. crassifolium Rehd. (1908); Diels (1912); L6vl. (1915); V. cylindricum Buch.-Ham. var. crassifolium (Rehd.) Schneid. (1917); V. pinfaense L6vl. (1911). 常绿灌 木至小 乔木, 高可达 8( — 15) 米; 幼枝被 微毛, 老枝红 褐色, 变无毛 ,疏生 皮孔; 冬芽有 1 对 芽鳞, 芽鳞具 腺点。 叶片坚 纸质至 革质, 揉之出 现白色 斑痕, 椭 圆形至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6 — 16 厘米, 宽 3 — 5 厘米, 粗 壮枝上 的叶片 较薄, 长可达 17 — 24(30) 厘 米, 宽 10 厘米, 先 端渐尖 至骤然 渐尖, 基部狭 窄至宽 禊形, 全缘或 在中、 上部 常具少 数不整 齐 疏齿, 叶面暗 绿色, 具光泽 ,背面 淡绿色 ,疏 被暗色 腺点, 近基部 两侧有 1 至数个 腺体, 两 面无毛 ,或背 面有时 脉腋有 族聚毛 ,侧脉 每边约 3 — 5(8) 条, 近叶缘 网结, 与 中脉在 叶面凹 陷, 在背面 突起, 脉网上 不明显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5(5) 厘米, 腹面 具槽, 略被 微柔毛 至 无毛。 花序 聚伞状 近伞房 形或复 伞形, 直径 7 — 10 厘米, 被微 毛至仅 有微小 腺点, 总梗 长 2.5 — 3.5(4.5) 厘米, 第一 级镉射 枝通常 7 条; 花通 常着生 于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具细小 腺点, 萼 檐具不 明显的 5 齿; 花冠白 色或带 粉红色 ,筒状 钟形, 长 4 一 6 毫 米, 花冠裂 片长约 1 毫米, 直伸; 雄蕊 5, 伸出花 冠长约 3 毫米。 核 果卵状 球形, 长约 5 毫 米, 先红后 紫黑; 核扁, 背具 2、 腹具 1 浅槽。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除滇 南热区 以外全 省各地 均产, 生 于海拔 1 ^0 — 3 2 00 米的阳 坡常绿 阔叶林 或灌丛 中; 分布于 中南至 西南各 省区、 西藏东 南部、 甘肃 南部、 湖 北西部 及湖南 西部。 巴基 斯坦、 印度、 尼泊尔 、不丹 、缅甸 北部、 泰国 北部、 越南 中部至 北部以 及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模 式标 本采自 蒙自。 根、 树皮、 叶及花 供药用 ,清热 解毒, 外 用洗脓 疮等; 种子含 油量达 3 5 %, 油用 于制皂 或点灯 ;此外 树皮及 果尚含 鞣质, 可提制 栲胶, 嫩叶还 可作猪 词料。 H. Handel- Mazzettii (1936) 提到 L. Hamilton 所 描写本 种的花 序是有 毛的, 并 认为 A. Rehder 和 C. Schneider 由于 对这点 误解而 另立的 V. crassifolium Rehd. 或 V. cylindricum var. crassifolium (Rehd.) Schneid. 是不 对的。 作者 认为本 种叶的 大小、 厚薄、 全缘 与否、 网脉下 陷情况 以及花 序大小 和毛被 都显示 出连续 变异的 趋向, 赞同 
忍 冬 科  381  H. Handel-Mazzettii 的意见 28. 三 叶荚速 (图鉴 ) 图版 1 2 3,1 一 3 三出 叶荚蓬 (拉汉 种子植 物名录 ), 六 六股筋 (四川 彭水) Viburnum ternatam Rehd. (1907), in Sarg. (1908), (1911); Hao (1931); Fe- rguson in Lauener (1972); 图鉴 (1975), in nota. Viburnum chaffanjonii L6vl. (1911), (1914). 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6 米; 当年生 小枝具 有带黄 色贴向 簇状短 柔毛, 老枝灰 褐色, 变无 毛, 疏 生栓质 长圆形 皮孔。 叶 3 枚轮生 ,在较 细弱枝 上有时 对生; 叶片膜 质或坚 纸质, 卵状 椭圆形 、椭圆 形至长 圆状倒 卵形, 有时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7( 22 ) 厘米, 宽 4 一 7(9.5) 厘 米, 先端锐 尖或近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或 有时近 顶部有 少数疏 牙齿, 叶 面淡黄 绿色, 无毛, 背面色 较淡, 除沿中 脉及侧 脉上被 较密的 簇状、 叉 状或单 毛外, 其余 部分被 稀疏毛 或几无 毛, 近基 部中脉 两侧常 有大型 腺斑,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拱弯, 近叶缘 网结, 与 中脉在 叶面凹 陷, 在背面 突起, 细脉横 向平行 ,叶面 凹陷, 背面 明显; 叶柄 纤细, 长 (1.5) 2 — 4(6) 厘米, 腹 面具 浅槽, 托叶 2, 丝状, 与叶柄 同被簇 状短毛 ,早落 。花序 聚伞状 复伞形 ,直径 I 2 — M(18) 厘米, 多少被 簇状细 短柔毛 ,无 或几无 总梗,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10) 条; 苞 片及小 苞片线 状披 针形, 长达 3 毫米, 具 缘毛, 早落; 花着生 于第四 至第六 级辐射 枝上; 萼筒倒 锥形, 长不 及 1 毫米, 无毛, 萼齿微 小或有 时消失 ,具小 缘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钟形, 直径约 5 毫米, 花 冠裂 片近半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与冠筒 等长; 雄蕊 5, 远超出 花冠, 长 6 — 7 毫米; 花 柱宽锥 形, 柱 头超出 萼齿。 核果宽 椭圆状 长圆形 ,长 6 — 7 毫米, 宽 5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2、 腹 具 1 沟。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月。 产镇雄 、盐津 ,生 于海拔 1 2 — 1 040 米的山 谷阔叶 林内; 分布 于四川 东南至 西部、 贵州、 湖南 西北部 及湖北 西部。 树皮 可提取 纤维; 叶可提 取栲胶 o 29. 光 果荚逨 (植 物分类 学报) Viburnum leiocarpam P. S. Hsu (1966). 29a. 光 果荚速 (原 变种) var. leiocarpnm 灌木或 小乔木 ,高达 10( — 15) 米; 幼枝 略呈四 棱形, 初时 疏被微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老 枝圆 柱形, 无毛, 皮层灰 褐色, 具 皮孔。 叶片坚 纸质, 橢圆 状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10 — 18 (25) 厘米, 宽 4.5 — 8(11)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 渐狭或 钝形, 全缘, 干时 边缘稍 内卷, 叶面黑 绿色, 光亮, 仅 沿中脉 疏被微 柔毛, 无突起 细点, 背面淡 绿色, 除沿中 脉和侧 脉疏生 柔毛 外余部 无毛, 基部在 中脉两 侧各有 1 个大而 内凹的 腺体,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弧 曲至近 叶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小脉 横向,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2.5 — 5 厘 米, 腹面 具槽, 疏生短 柔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长 8 — 13 厘米, 宽 9 一 11(18) 厘米, 被黄 褐色 簇状短 柔毛, 总梗 粗壮, 长 1.5 — 3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4 一 5 条; 小苞 片线状 匙形, 长 达 3 毫米, 外被簇 状毛, 早落 o 花着生 于第四 至第五 级辐射 枝上, 密集; 萼 筒圆柱 状倒锥 形,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萼齿宽 三角形 ,先端 锐尖, 极短小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约 3.5 毫 米, 无毛, 花冠裂 片卵状 圆形, 长约 1 亳米, 略短于 冠筒;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远 伸出花 
38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3 1 — _3. 三 叶荚速 Viburnum ternatum Rchd., 1. 花枝, 2. 果横 切面, 3. 果序一 部分; 4— 5. 厚 绒荚速 V. itfopi- nnarum Craib, 4. 果枝, 5. 叶背, 示 毛被。 (李锡 畴绘) 
忍 冬 科  383  冠, 花丝 略扁, 芽时 内折, 长约 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超出于 萼檐, 柱头头 状。 核果卵 珠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5 毫米, 无毛, 先端骤 然锐尖 ,基部 圆形; 核扁,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蒙自 、屏边 、马关 、富宁 ,生 于海拔 1 000 — 1 600 米的 山谷、 山坡疏 林或密 林中。 模 式标 本采自 屏边。 29b. 斑点光 果荚逨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pnnctatnm P. S. Hsu (1966). 与光果 荚薤不 同在于 小枝、 叶柄及 花序均 被黄褐 色绒毛 ,叶两 面有小 腺点, 叶 面被簇 状 短毛, 有突起 细点, 背面全 面或仅 中脉及 侧脉被 短毛。 产绿春 、金平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450 — 1 800 米的 山谷、 山坡 疏林、 密林 内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本 变种发 表时将 模式标 本引为 冯国楣 62656, 实 际上是 蔡希陶 6 2 6 56 。 30. 厚 绒荚速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U3, 4-5 猪 脚杆树 (西畴 ), 六股筋 (富宁 ), 毛 叶荚蓬 (图鉴 ), 特 异荚速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Vibarnam inopinatnm Craib (1911); Danguy in Lecte. (1922); Fukuoka (1967); P. S. Hsu (1975). Viburnum sambuctnum Bl. var. tomentosum auct. non Hallier f.: 图鉴 (1975)*. 常绿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10 米; 幼枝、 叶片 下面、 叶柄 和花序 均被黄 白色或 黄褐色 簇状厚 绒毛。 叶片近 革质, 楠圆 状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U — )1 5 — 2 0( — 2 5) 厘米, 宽 (4 一 )5 — 10( — 11.5) 厘米, 先端 骤尖至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钝形, 全 缘或有 时仅顶 部有少 数牙齿 ,叶面 初时或 以后至 少沿中 脉被黄 褐色簇 状绒毛 ,背面 近基部 两侧有 1 至数 个大形 腺体, 侧 脉每边 5 — 8 条, 近 叶缘处 弯拱而 网结; 叶柄长 2 — 5 厘米, 基 部有一 对早落 性的托 叶。 花 序为聚 伞状复 伞形, 直径达 10 — 15 厘米, 果时最 大可达 2 厘米, 有或 很少无 总梗,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外 被簇状 绒毛; 花芳香 ,着 生在第 三至第 五级辐 射枝上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 微小, 两者密 被黄色 簇状长 柔毛, 钟 形或辐 形, 直径约 3.5 毫米 • ,花冠 筒长约 1.5 毫米, 花冠 裂片长 1. 2 5 毫米, 宽不及 1.5 毫米; 雄蕊在 芽中 折叠, 长 5 — 7 毫米。 核 果卵圆 形或橢 圆形, 红色, 多少 被黄褐 色叉状 毛或簇 状毛; 核 扁,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10 月。 产富宁 至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700 — 1 300 米的 山坡密 林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缅 甸、 泰国、 老 挝和越 南北部 也有。 31. 锥 序荚速 (图鉴 ) 黑皮树 (马关 ), 铜虾果 (河口 ) Viburnum pyramid atum Rehd. in Sarg. (1908), (1911); 图鉴 (1975), in nota. 常绿 灌木至 乔木, 高 2 — 7 米; 当年 生枝黄 褐色, 被簇 状毛, 散生 皮孔, 一年生 枝变无 毛, 灰褐色 ,密生 皮孔; 冬芽有 2 鳞片, 鳞片 密被黄 褐色簇 状毛。 叶片坚 纸质, 卵状 长圆形 或长 圆形, 长 8 — 19 厘米, 宽 4 一 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在 基部以 上有小 牙齿状 锯齿, 叶面暗 绿色, 光亮,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全面尤 其是沿 脉上密 被簇状 微柔毛 ,侧 脉每边 
384  云南 植物志  6-7 条, 拱弯,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细 脉横向 平行, 背面 明显; 叶 柄长 1.5 — 2.5 厘米, 腹面 具槽, 密被 族状微 柔毛。 圆锥 花序尖 塔形, 由 数层伞 形花序 组成, 长 5 — 8 厘米, 密 被黄褐 色簇状 柔毛, 总梗长 4 一 6 厘米, 伞形 花序具 4 一 6 条第一 级辐射 枝; 苞片和 小苞片 长卵形 ,先 端钝, 外被黄 褐色簇 状柔毛 ;花 甚小, 着 生于伞 形花序 的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筒圆 柱形, 长 1.5 毫米, 无毛, 萼齿卵 状圆形 ,长 0.7 — 1 毫米, 疏被 纤毛; 花 冠白色 ,辐状 ,长约 2 毫米, 直径 4 毫米, 通常 无毛, 花冠裂 片卵状 圆形, 略长于 冠筒。 核果 长圆形 ,长约 1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红色; 核扁而 略弯, 背具 1、 腹具 2 浅槽。 花期 11 一 12 月, 果期 3— 10 月。 , 产蒙自 、金平 、河口 、西畴 、麻 栗坡、 马关, 生 于海拔 120 — 1 400 米 的山坡 路旁、 疏林内 或灌 丛中;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32. 宽 叶荚速 (图鉴 ) Viburnum amplifolium Rehd. in Sarg. (1908). (1911); 图鉴 (1975), in nota; P. S. Hsu (1975). 灌木, 高 (2)3 — 4 米; 幼枝密 被黄褐 色簇状 绒毛, 一 年生枝 变无毛 且带暗 黄色; 冬芽芽 鱗 2, 密 被黄褐 色簇状 绒毛。 叶片 膜质, 宽椭 圆形或 卵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4)6 — 12(14〉 厘米, 宽 (2)4 — 7(8.5) 厘米, 先端 骤然短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除基部 全缘外 其上则 密生 牙齿, 叶面暗 绿色, 初时全 面散布 叉状疏 柔毛, 但沿 脉尤为 密集, 老时毛 常脱落 而呈小 疣状, 背面淡 绿色, 沿中脉 及侧脉 被簇状 绒毛余 部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1—9 条, 部分近 叶缘处 网结, 部 分伸达 齿端; 叶柄长 (1)1.5 — 2 厘米, 腹面 具槽, 密 被黄褐 色簇状 绒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直径达 7 厘米, 密 被簇状 绒毛, 生 于仅具 1 对叶 的侧 生小枝 顶端, 总梗长 4 一 6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6 — 7 条, 纤细, 长 1.5 — 2.5 厘米; 花着生 于第二 至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花萼 无毛, 萼 筒长约 0.5 毫米, 萼齿 5, 宽 卵形, 长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花冠乳 白色至 黄白色 ,无毛 ,辐状 ,长约 3 毫米; 雄蕊 5, 稍超出 花冠。 核果 卵状椭 圆形, 长 8 毫米, 宽 5 毫米, 顶端冠 以宿存 的花柱 和萼片 ,熟时 红色; 核扁, 腹面具 1 深沟, 背面具 2 浅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蒙自 、屏 边、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100 — 1 700(2 000) 米的 路边、 沟边灌 丛中 或阔叶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33. 毛 枝荚莲 Viburnum sempervirens K. Koch var. trichophorum Hand. -Mazz. (1937); Chun ( 1940); Ferguson in Lauener ( 1972). 常绿 灌木, 高 1.5 — 5 米; 当年生 小枝密 被簇状 短毛, 有 时混有 单毛, 四 方形。 叶片革 质, 椭 圆形至 椭圆状 卵形, 较少为 卵形, 有时长 圆形至 倒披针 形或倒 卵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2 — 3.5 厘米, 先端 尖至短 渐尖, 基 部渐狭 至钝, 但常近 圆形, 边 缘在上 部至近 顶部有 少数浅 锐齿, 余部 全缘, 干后叶 面变黑 色至黑 褐或灰 黑色且 无毛, 背 面色较 淡但常 呈绿褐 色, 全 面有细 小的黑 栗色或 栗褐色 腺点, 沿中 脉及侧 脉有疏 伏毛, 侧 脉每边 3 — 4(5) 条, 直 达齿 端或在 全缘时 可沿叶 缘前方 弯拱而 联结, 最下方 1 对常 多少作 离基三 出脉; 叶柄长 5-10 毫米, 腹面具 浅槽, 密被 簇状短 柔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密被 簇状短 柔毛, 有时混 有 单毛, 总梗长 i 一 2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4 一 )5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5 毫 
忍 冬 科  385  米, 外被毛 ;花生 于第三 至第四 级辐射 枝上; 花萼无 毛或几 无毛,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檐 具- 5 微齿, 齿长约 0.5 毫米; 花冠 白色, 辐状,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裂片与 冠筒近 相等; 雄蕊 5, 稍超出 花冠; 花 柱超出 花萼。 核果 近球状 卵形, 长达 9 毫米, 红色; 核扁, 长约 7 毫米, 宽 6« 毫米, 腹 面基本 扁平, 向两端 略呈鹅 毛扇状 弯拱。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西畴 、马关 、双江 、思茅 ,生 于海拔 1 100 — 1 400 米的 山坡疏 林或灌 丛中; 分布 于浙, 江、 江西、 福建、 湖南 南部、 广东、 广西 北部、 贵州及 四川。 原变 种即常 绿荚蓮 ( V. sempervirens K. Koch var. sempervirens) 与本变 种不同 在于 幼枝、 叶柄 和花序 无毛或 散生少 数簇状 短毛; 果 核背面 突起, 腹 面明显 凹陷, 形 如杓: 状, 直径 3 — 5 毫米。 原变种 产广东 、广西 南部以 及江西 南部。 34. 臭荚逨 Viburnum foetidum Wall. (1830); C. B. Clarke in Hook. t. (1880); Ballard (1938). 34a. 臭荚逨 (原 变种) 图版 1 24 ,1_2 var. foetidum 常绿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枝条 披散, 幼 枝密被 黄褐色 族状短 柔毛, 老枝红 褐色, 无毛。 叶 片坚纸 质或近 革质, 长圆状 菱形, 长 3 — 6.5 厘米, 宽 1.5 — 2.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或. 圆形, 边缘疏 生锐齿 ,叶面 绿色, 仅沿 中脉被 簇状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除中 脉及侧 脉被同 样的 毛外, 脉腋 尚有簇 聚毛, 基部 三脉, 侧 脉每边 2 — 4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横 向小脉 仅背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腹面 具槽, 密被 黄褐色 簇状短 柔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顶生, 密被 黄褐色 簇状短 柔毛, 总梗 极短或 几无, 第一 级辐: 射枝 5 — 7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状长 圆形至 匙状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被簇 状毛; 花着 生 于第二 至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檐 5 齿, 齿 微小, 三 角形, 无毛; 花 冠 白色, 近 无毛, 辐状, 长约 1.5 毫米, 冠 筒长约 0.5 毫米, 花 冠裂片 圆形, 长于 冠筒; 雄蕊 5, 略超出 花冠。 核果 卵状椭 圆形, 长 7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2、 腹具 3 槽。 花斯 5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双江 、临沧 、文山 、麻 栗坡, 生 于海拔 1 600 — 2 500 米阳坡 疏林中 ;分布 于我国 西藏南 部。 印度东 北部、 孟加拉 、缅甸 、老挝 也有。 34b. 珍 珠荚逨 (变种 )( 图鉴) 图版 I 24 , 3 珍珠花 (植物 名实图 考), 冷饭果 (屏边 ), 莲 粉果、 杨 梅梅果 (河口 ), 碎米果 (莲山 、盈 江、 保山 ), 老米酒 (楚雄 ), 蜜蜂花 (峨山 ), 糯米果 (寻甸 ), 老米果 (西畴 ), 老 米酒花 (四 川会 东), 毛饭子 (贵 州独山 ), 冷饭子 (兴义 ) var. ceanothoides(C. H. Wright) Hand. -Mazz. (1936); Rehd. ( 1937).. (1940), (1949); Ferguson in Lauener ( 1972); 图鉴 (1975), in nota. Viburnum ceanothoides C.H. Wright (1896), (1903): V. a jugi folium L6vl. (1911), (1914); Premna valbrayi Uvl. (1916), (1917); V. foetidum auct. non Wall.: Rehd. in Sarg. (1911); Diels (1912). 与臭 荚蓬不 同在于 叶片倒 楔形, 向顶有 疏牙齿 ,具 假扇形 大脉。 产 滇中至 西部及 南部, 生 于海拔 1 000 — 2 000 (2 6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布: 
386  云南 植物志  于四 川西南 及贵州 南部。 根、 树皮、 叶和 果实供 药用, 有清热 解表、 疏风止 咳之效 ,治 头痛、 风热 咳嗽、 白口疮 、火 眼, 也治 跌打损 伤及周 身疼痛 和刀伤 出血。 种子 含油约 10%, 油 供制润 滑油和 肥皂。 34c. 直 角荚莲 (变种 )( 图鉴) var. rectaugu latum (Graebn. ) Rehd. in Sarg.(1908), (1911), ( 1935), (194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Viburnum rectangulatum Graebn. ( 1900); V , touchanense Livl. (1911), (1914); Hedyotis yunnanensis Levi. ( 1914), ( 1917); Oldenlandta yunnanensis (L6vl. ) Chun (1934); V. foetid 誰 auct. non Wall.(l830): Ballard (1951). 与臭 荚速不 同在于 叶片一 般椭圆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全缘或 向顶有 少数腺 齿, 近基侧 脉较长 ,叶背 无毛。 产绥江 ,生 于海拔 850 — 1 3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台湾、 广东 北部、 湖南、 江西、 广西 北部、 贵州 、湖北 西部、 陕西 南部。 34d. 软 毛荚莲 (变种 ) var, malacotrichum Hand.-Mazz. ( 1936). 与 臭荚蓬 不同在 于叶片 椭圆形 或近披 针形, 通常具 较粗大 的裾齿 状牙齿 ,脉在 较长叶 中每侧 4 一 6 条, 互相 相等, 最下 的不及 叶之一 半长或 更短, 但在 较短叶 (下 部根出 条上) 中 分明 是离基 三脉, 毛被 较密, 叶背 有细簇 毛', 二 年生枝 及花序 近于被 绒毛; 苞 片具缘 纤毛; 子房 无毛, 有时疏 被腺点 与花冠 外部同 ;花 萼无毛 或具缘 纤毛。 产 滇中、 中南至 西北, 生 于海拔 (2 000 —) 2 400 — 3 2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模 式 标本采 自大姚 (盐丰 )。 34e. 羽 脉荚速 (变种 ) var. penniner viu m Hand.-Mazz. ( 1936). 叶形及 叶脉近 于上一 变种, 但子 房疏被 柔毛而 不同。 产师宗 、文山 、麻 栗坡、 罗次、 禄劝, 生 于海拔 1 400-2 800 米的 山坡林 下或灌 丛中; 分 布 于湖北 西部及 贵州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师宗。 35. 榛 叶荚逨 对节子 (镇雄 ) Viburnum corylifolium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2); Rehd. in Sarg. (1911), (1935);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P. S. Hsu 〈1975). Viburnum dunnianum L^vl. (1911), (1914); Hao (1931). sphalm. ui"donianum"; V. barbigerum L6vl. (1914). 落叶 灌木, 高 1.5 — 2 米; 幼枝、 芽、 叶 柄及花 序密被 污黄色 开展长 粗毛。 叶片薄 纸质, 卵形 至广倒 卵形, 长 2 . 5-6 厘米, 宽 2 — 4 .5 厘米, 先端锐 尖至急 狭而呈 短渐尖 ,基部 圆形、 钝至微 心形, 边缘有 波状尖 锐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被污 黄色疏 柔毛, 背面尚 密布 淡黄色 腺点, 侧 脉每边 6 — 8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1 厘米。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直径 5 — 7 厘米, 具梗, 总梗长 1.5 — 2 厘米, 第一 级辐射 
忍 冬 科  387 
388  云南 植物志  枝约 5 条; 花小, 生 于第二 至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筒棱 柱形, 长约 1.2 毫米, 无毛, 具 腺点, 萼檐具 5 微齿, 齿长三 角形, 被白色 柔毛, 先端钝 ;花冠 白色, 辐状, 冠 筒长约 1 毫米, 花冠 裂片 与冠筒 等长, 无毛; 雄蕊 5, 超出 花冠; 花柱 略超出 萼檐。 核果 椭圆状 卵形, 长达 8 毫 米, 红色; 核扁, 腹具 2、 背具 3 浅槽。 花期 3—4 月, 果期 5 — 9 月。 产文山 、广 南"; 镇雄, 生于 海拔约 2 1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分布于 四川、 广西东 北部、 贵 州、 湖 北西部 及陕西 南部。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本种或 系荚蓬 (Viburnum dilatatum Thunb.) 的一 变种, 但 幼枝、 花 序及叶 柄均被 开展 长毛而 与该种 不同。 36. 桦 叶荚莲 (图鉴 ) 图版 1 24 , 4 一5 酸果果 (维西 ), 山 杞子、 对节子 (四 川峨眉 ), 老婆子 (宝兴 ), 铁马桑 (松潘 ), 十 羊屎条 (南川 ) Viburnum betulifolinm Batal.(1894); Rehd. in Sarg. (1908)*, (1911), (1928), (1940): Bean (1916); Edinb. staff (1925); Hao (1931); Hand.- Mazz. (1936); 图 鉴 (1975)*. Viburnum lobophyllum Graebn. (1900); Rehd. in Sarg. (1908)*. ( 1 91 1 ), ( 1 940); Pamp. (1910); Osborn. (1916); Wilson (1930); Hao (1931); V. ovatifolium Rehd. in Sarg. (1908)* (1911), (1940); Hao (1931); V willeanum Graebn. (1901); V . flavescens W. W. Smith(1916); Hand. -Mazz. (1936); P. S. Hsu (1975); V. dilata- tum auct. non Thunb.: Diels (1912).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2 — 5 (7) 米; 芽、 花序 及花萼 上的毛 被之有 无或疏 密变异 很大; 小枝紫 褐色或 黑紫色 ,散生 皮孔, 无毛或 初时略 被毛; 冬芽具 芽鳞。 叶 片近坚 纸质, 通常卵 形至菱 状卵形 、菱 状宽倒 卵形, 稀 为宽倒 卵形, 长 3.5 — 8.5(12) 厘米, 宽 3 — 5.5(9) 厘米, 先 端锐尖 至急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尤其是 在基部 1/3 以上多 少具浅 波状牙 齿, 叶面暗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但干 后两面 多少变 黑色, 叶面除 中脉有 时可被 少数短 毛外无 毛, 背面中 脉及侧 脉有少 数伏毛 ,脉 腋常多 少有黄 褐色簇 聚毛, 全面 有或无 腺点, 侧 脉每边 (4 一 )5 — 6( — 7)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伸达 齿端; 叶柄长 (0.8)1 — 2(2.5) 厘 米, 腹面 具槽, 被微 柔毛至 无毛, 有钻形 、细 小或点 突状的 托叶, 甚至退 化至无 托叶。 花序 聚伞状 复伞形 ,直径 5 — 11 厘米, 近 无毛至 密被簇 状毛, 总梗长 0.6 — 2.5 厘米, 第一 级辐射 枝通常 7 条; 花多着 生于第 四级, 少有于 第三或 第五级 ^射 枝上;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至密生 簇状毛 ,具腺 或否, 萼檐具 5 微齿; 花冠 白色, 辐状, 长约 3 毫米, 外 无毛, 花 冠裂片 掘形; 雄蕊 5, 高出 花冠。 核果近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2、 腹具 1 浅槽。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丽江 、维西 、福贡 、德钦 、镇雄 、彝良 、大关 ,生 于海拔 1 750 — 2 700 (-3 5 00) 米的山 :坡沟 边或谷 地的杂 林中; 分布于 陕西及 甘肃两 省南部 、山西 、湖北 西部、 四川、 贵州 西部。 茎皮 可提取 纤维, 用以制 绳索及 造纸; 果可 食用及 酿酒。 37. 湖 北荚蓬 图版 1 25 ,1 — 2 巴叶果 (会泽 ), 玉 二思夫 (丽江 纳西族 语译音 ), 酸汤果 (四川 会东) Viburnum hupehense Rehd. in Sarg. (1908)*, (1911), (1940); Hao (1931); 
忍 冬 科  389  Hand.-Mazz. (1936): Turill (1948). Viburnum erosum auct . non Thunb.: Diels (1912).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达 5 米; 当年生 枝被黄 褐色簇 状毛, 一年生 枝无毛 ,紫 褐色。 叶 片近坚 纸质, 宽卵形 或卵形 ,长 3 — 8(10) 厘米, 宽 2 — 6.5(9) 厘米, 先 端骤然 渐尖, 基部楔 形或近 心形, 边缘有 疏粗齿 ,叶面 深绿色 ,疏被 簇状毛 ,背面 淡绿色 ,毛被 尤密, 间有 黄色腺 点, 侧 脉每边 5 — 7 条, 斜展, 与其分 枝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8 — 1.5(2) 厘米, 与线状 披针形 的托叶 均被簇 状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长 3 — 6 厘米, 直径 4 一 6 厘米, 密被黄 褐色簇 状毛, 总梗长 0.5 — 2 厘米, 第一 级辐射 枝通常 5; 苞 片和小 苞片 线形, 长 4 一 13 毫米, 外被簇 状毛; 花着生 于第三 至第五 级辐射 枝上; 萼筒长 1.5 毫 米, 密被簇 状毛, 萼檐具 5 微齿; 花冠 白色, 直径约 5 毫米, 外被 簇状微 柔毛, 裂片稍 长于冠 筒; 雄蕊 5, 不超 出花冠 裂片。 核果卵 状球形 ,长约 8 亳来, 宽 7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2、 腹具 1 浅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镇康 、大理 、剑川 、丽江 、中甸 、贡山 、禄劝 、会泽 ,生 于海拔 (2 000) — 2 400-3 500 米 的山 坡沟边 或谷地 的杂木 林中; 分布于 甘肃、 陕西、 河南、 湖北 西部、 四川、 贵州。 38. 西 南荚莲 对节子 (彝良 ) Viburnum wilsonii Rehd. in Sarg. (1908), (1911); P. S. Hsu (1975). Viburnum adenophorum W. W. Smith (1916); V . wilsonii Rehd. var . adeno- phorum (W. W. Smith) Hand.-Mazz. (1936).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5 — 4 米; 当年生 枝密被 黄色簇 状长毛 ,一 年生枝 无毛, 褐紫色 。冬 芽有 2 对鳞片 ,外密 被簇状 长毛。 叶片 膜质, 卵形, 长 4 一 8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几自基 部有重 锯齿, 叶面黄 绿色, 疏生 叉毛及 单毛, 背面色 较淡, 除沿 脉上贴 生长毛 外余部 无毛, 全面散 布淡黄 色腺点 ,但 有时无 腺点, 侧 脉每边 6 — 7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面 突起, 小脉 横向, 有时下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厘米, 密被簇 状短毛 和单毛 ,无 托叶, 间或 有线形 托叶。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顶生, 直径 5 — 7 厘米, 密被黄 色簇状 绒毛, 总梗长 1 一 2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6; 花 着生于 第二级 至第; 级辐射 枝上; 花萼 密被黄 色簇状 绒毛, 萼筒长 1 毫米, 萼檐具 5 微齿, 齿卵形 ;花冠 白色, 辐状, 长约 3 毫米, 直径达 5 毫米, 外被黄 色绒毛 ,裂 片圆状 卵形, 与冠筒 近等长 ;雄 蕊 5, 不超 出花冠 裂片; 花柱 短粗, 略超出 花萼。 核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红色, 疏 被簇状 小 柔毛; 核扁, 卵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9 月。 产 镇雄、 永善、 大关、 彝良、 盐津, 生 于海拔 1 500 — 2 100 米的 山坡阔 叶林下 或灌丛 中; 分布于 四川。 39. 长辐 枝荚速 鸡寡子 (四川 屏山) Viburnum longiradiatum P. S. Hsu et S. W. Fan(1966). 灌木或 小乔木 ,高 1 一 4 米; 当年生 枝被开 展土黄 色粗毛 ,一年 生枝紫 褐色, 变 无毛或 疏被 粗毛; 冬芽 芽鳞被 粗毛。 叶片 纸质, 卵形、 宽卵形 、倒 卵状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10 厘 
39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5 1—2. 湖 北荚速 Viburnum hupehense. Rehd., I. 花枝, 2. 果枝; 3 — 4. 甘 肃荚速 V. kansuense Batal., 3. 花 枝, 4. 果枝。 (肖 溶绘) 
忍 冬 科  391  米, 宽 4 一 5.5 厘米, 先端骤 然短尾 状渐尖 ,尖头 本身长 5 — 10 毫米,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 缘具波 状齿, 齿突尖 ,通 常具小 缘毛, 叶面 绿色, 初 时疏被 单毛, 其后 仅沿中 脉及侧 脉上有 土黄色 粗毛, 背面淡 绿色, 较密被 簇状微 柔毛, 沿中 脉及侧 脉上被 土黄色 粗毛, 无腺点 ,近 叶片 基部有 2 — 3 个红褐 色微凹 腺体, 侧 脉每边 7—9 条, 近平行 且直伸 齿端, 与中 脉在叶 面凹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小脉 横向, 背面略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密被 开展土 黄色粗 毛, 托叶 钻形, 长 2 毫米, 或无 托叶。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顶生, 直径 4 一 8(14) 厘米, 密被 开展 土黄色 粗毛, 总梗长 1.5 — 4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 条; 苞片 早落, 小 苞片线 状披针 形, 长 2 毫米, 迟落; 花生 于第二 至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筒圆 柱形, 长约 2 毫米, 疏 被短柔 毛, 萼齿三 角形或 圆形, 被单 毛及小 缘毛; 花冠 白色, 辐状, 直径约 6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裂 片卵形 ,长 3 毫米, 长于 冠筒; 雄蕊 稍超出 花冠, 花药 约为花 丝长的 1/3, 椭 圆形, 黄色; 花 柱略超 出花萼 ,连 柱头长 1 毫米。 核果广 椭圆形 ,长约 1 厘米, 成熟时 红色; 核扁椭 圆状卵 圆形, 长约 7.5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圆形,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7 — 9 月。 产永善 ,生 于海拔 2 300 米 的山坡 林内; 分布于 四川东 部至西 南部。 模 式标本 采自永 善。 40. 南方荚 H 酸闷木 、小雷 公子、 猫屎果 (广西 ), 酸汤果 (湖南 ) Viburnum fordiae Hance (1883); Hemsl. (1888), Rehd. in Sarg. (1908), (1927); Dunn et Turch. (1912); Hao (1931); Hand. -Mazz. (1936), (1937); P. S. Hsu (1975); 图鉴 (1975)*. Viburnum htrsutum Rehd. (1908).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小枝、 芽、 叶柄及 花序均 密被黄 褐色、 暗 黄色至 暗褐色 簇状绒 毛。 叶片 膜状坚 纸质至 膜质, 卵形、 宽卵形 或菱状 卵形, 少有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7 厘米, 宽 2.5-5 厘米, 先端近 锐尖至 骤然短 渐尖, 基 部钝或 圆形, 边缘 在基部 以上向 顶疏生 浅波状 小尖齿 ,稀近 全缘, 叶面 绿色, 无毛或 仅沿脉 有绒毛 ,无 腺点或 有时沿 脉散生 有柄的 红褐色 小腺点 ,背面 淡绿色 ,沿各 级脉上 有簇状 绒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5 — 12 毫米, 密被簇 状绒毛 ,托 叶缺。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顶生, 直径 4 一 7 厘米, 密 被簇状 绒毛, 有梗, 总梗长 (0.1)1 — 3.5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条; 花着 生于第 三至第 四级辐 射枝上 ;花萼 外被簇 状毛,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齿 5, 三角形 ,长约 0.3 毫米; 花冠 白色, 长约 2.5 毫米, 外疏被 簇状毛 ,辐状 ,裂 片长于 冠筒; 雄蕊 5, 近等于 或超出 花冠。 核果卵 状球形 ,长约 5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1、 腹具 2 浅槽。 花期 4—5 月, 果 期 9— 10 月。 产富宁 ,生 于海拔 700 — 800 米的 次生疏 林中; 分布于 台湾、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 西、 贵州。 41. 西 域荚速 Viburnum mullah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DC. (1830); Rehd. in Sarg. (1908); Kitam (1955); Weibel (1958); Hara (1966), (1971), (1979); Murata ( 1967). 
392  云南 植物志  Viburnum stellulatum Wall. (1829), nom. nud.; ex DC. (1830); Wall. (1831) 聿; Hook. I et Thorns. (1858); Brandis (1874);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Burk (1910); V. involucratum Wall. (1829), nom. nud.; ex DC. (1830).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可达 4 米; 幼 枝密被 黄褐色 簇状短 绒毛, 小 枝灰紫 褐色, 变无 毛。 叶片 纸质, 椭圆状 披针形 ,长 3.5 — 10 厘米, 宽 1.8 — 6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或 楔形, 边缘在 基部以 上具波 状齿, 齿具 突尖, 通常具 小缘毛 ,叶面 暗绿色 ,沿 中脉及 侧脉上 密被长 毛, 余 部无毛 或疏被 短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簇 状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斜展, 伸达 齿端, 与 中,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1.5(2.5) 厘米, 腹面具 浅槽, 密 被黄褐 色簇状 短^ 毛。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近球状 ,花 时直径 6 — 8 厘米, 果 时叉开 扩展达 12 厘米, 密被 黄褐色 簇状短 绒毛, 总梗长 2.5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 条;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 毫米, 外被毛 ,早落 ;花生 于第三 级至第 四级辐 射枝上 • ,花萼 密 被簇状 短毛, 萼 筒长约 1 毫 米, 萼齿 卵形, 微小, 长约 0.3 毫米; 花冠 白色, 外面密 被簇状 短毛, 长约 3 毫米, 辐状, 裂片 与冠筒 几相等 ,近 圆形; 雄蕊 5, 与花 冠裂片 等长; 花柱短 ,柱头 头状。 核 果宽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3、 腹具 2 浅槽。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2 400 米的 林缘或 林内; 分 布于我 国西藏 南部。 克 什米尔 地区至 尼泊尔 、锡金 也有。 42. 吕 宋荚逨 细叶火 柴枝树 (广东 ), 罗盖叶 (广西 ), 红子仔 (台湾 ) Viburnum luzonicum Rolfe (1884) Viburnum foochowense W. W. Smith (1917). 落叶 灌木, 高 2 — 3 米; 幼枝、 芽、 叶柄、 花 序及花 萼均多 少被黄 褐色或 淡黄褐 色簇状 毛。 叶片纸 质或近 厚纸质 ,椭圆 状卵形 、卵 形至宽 卵形, 长 (2.5)3 — 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有外展 齿牙, 叶面暗 绿色, 背 面淡绿 白色, 两面 有 毛或至 少以后 沿脉上 有毛, 叶 面尤其 幼时明 显有无 柄的透 明微小 腺点,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细脉橫 向平展 ,下面 明显; 叶柄长 3 — 10 毫 米。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长 2 — 2.5 厘米, 直径 3—3.5 厘米, 总梗无 至长达 1.5 厘米, 第一 级 辐射枝 5 条; 花 生于第 三级至 第四级 辐射枝 _11; 花萼长 1.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微小; 花 冠白色 ,长约 2.5 毫米, 辐状, 外面有 疏生, 花冠裂 片长于 冠筒; 雄蕊 5, 短 于或稍 长于花 冠; 花柱长 于花萼 ,连 柱头长 1 毫米。 核果卵 圆形, 长 5—6 毫米, 红色; 核扁, 宽卵形 ,背具 3、 腹具 2 浅槽。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富宁 ,生 于海拔 400 — 500 米的山 坡林内 ;分布 于浙江 南部、 江西东 南部、 福建、 台 湾、 广东及 广西。 中南 半岛、 菲律 宾至马 来西亚 (马 六甲) 也有。 茎、 枝及叶 药用, 治骨折 及枪伤 ;茎皮 可作纤 维用; 果实可 酿酒。 43. 宜 昌荚速 羊舌条 (盐津 ), 大 糯米果 (镇雄 ), 羊 屎子树 (四川 南川) Viburnum ichangense (Hemsl.) Rehd. in Sarg. (1908)*, (1911), (1927);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Viburnum erosum Thunb. var. ichangense Hemsl. (1888), excl. specim. Henry 
忍 冬 枓  393  1888; V . erosum Thunb.var. setchuenense Graebn. (1900); V . erosum auct. non Thu- nb.: Dunn et Tutch. (1912) et auct. fl. chin.; V. erosum ssp. ichangense (Hemsl.) P. S. Hsu (1975); V. matsudai Hayata (1920). 灌木至 小乔木 ,高达 3 米; 幼枝 和叶柄 密被簇 状毛和 柔毛; 冬芽小 而有毛 ,具 2 对外鳞 片。 叶片 纸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 6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常呈 心形, 边缘有 牙齿, 叶面 粗糙, 疏生有 疣基的 叉毛, 背面密 被簇状 毡毛, 近基 部中脉 两侧有 少数 腺体, 侧 脉每边 6 — 9 条, 伸达 齿端,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5 亳 米, 腹面 具槽, 有钻形 托叶。 花序聚 伞状复 伞形, 直径 2 — 4 厘米, 有毛, 有 总梗, 第 一级辐 射枝 5 条;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生 于第二 至第三 级辐射 枝上;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萼齿 5, 微小, 两者均 密生簇 状毛; 花冠 白色, 长约 3 毫米, 无毛, 辐状, 裂片稍 长于冠 筒; 雄蕊 5, 稍 短于或 等长于 花冠。 核果卵 珠形, 长 7 —' 8 毫米, 红色; 核扁, 背具 2 、 腹具 3 浅槽。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产威信 、镇雄 、盐津 、大关 、彝良 ,生 于海拔 1 — 2 300 米的山 坡疏林 或阔叶 林下; 分 布于 山东、 江苏 南部、 安徽 南部和 西部、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北部、 广西 北部、 湖南、 贵州、 四川、 湖北、 河南 及陕西 南部。 44 甘 肃荚速 图版 U5, 3 — 4 甘 肃琼花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衣纳 卜朱 (丽 江纳 西族语 译音) Viburnum kansuense Batal. (1894); Rehd. in Sarg. (1908), (191 1), (1940); Edinb. staff (1925); Hand. -Mazz. (1936), descr. fl. add.; 图鉴 (1975)*. 落叶 灌木, 高 0.6 — 3 米; 幼枝 略呈四 棱形, 无毛, 灰褐色 ,老枝 褐色, 散布 皮孔; 冬芽具 分离的 芽鳞, 芽鳞仅 先端被 长毛。 叶片 纸质, 轮廓近 圆形、 圆形至 长圆状 卵形或 倒卵形 ,长 (2)3 — 8 厘米, 宽 3 — 7 厘米, 3 深裂 或左右 裂片再 2 裂而呈 5 裂, 稀 浅裂, 具掌状 3 — 5 出 脉,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基部截 形至近 心形或 宽楔形 ,中 间裂片 最大, 基 部裂片 最小, 有时不 明显, 各裂片 均具不 整齐粗 齿牙, 叶 面至少 脉上被 短毛, 背面沿 脉被长 伏毛, 脉腋 有簇聚 毛; 叶柄紫 红色, 长 1 一 2.5(4.5) 厘米, 无毛, 托叶 2, 钻形, 很 少无托 叶。, 花 序聚伞 状复伞 形, 长 3.5 — 5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总梗长 2 — 3.5 厘米, 第一级 辐射枝 5 — 7 条; 花 生于第 二至第 三级辐 射枝上 ;花萼 无毛,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檐具 5 浅齿; 花冠白 色或淡 红色, 长 约 4 毫米, 裂片 圆形, 稍长于 冠筒; 雄蕊 5 , 稍超出 花冠。 核果椭 圆形, 长 8 — 10 毫米, 江 色; 核扁, 背具 2、 腹具 3 浅槽。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10 月。 产鹤庆 、丽江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 于海拔 2 700 — 3 600 米的 冷杉林 或杂木 林中; 分布 于陕西 、甘肃 、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茎皮纤 维可制 绳索及 造纸。 2. 接 骨木属 Sambucus L. 多年 生草本 至落叶 灌木或 乔木; 枝条 粗壮, 具粗大 髓部; 冬芽具 数对外 鳞片。 叶 对生, 间或有 轮生, 奇数羽 状复叶 ,小叶 边缘具 锯齿, 托 叶叶状 或缺或 退化呈 腺体。 聚伞 房圆锥 花序 顶生, 有时宽 大而扩 展呈复 伞形, 具梗或 无梗; 苞片及 小苞片 细小。 花小, 萼 筒短, 萼 
394  云南 植物志  齿 细小, 5 枚; 花冠白 色或黄 白色, 辐状, 冠筒短 ,花 冠裂片 5 ,卵形 至卵状 披针形 ;雄蕊 5 , 花丝短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花柱 极短或 几缺, 柱头 3 — 5 裂, 子房 3 — 5 室。 果为浆 果状核 果, 红色、 红黄色 、黑 色或紫 黑色, 具核 2 — 3 颗; 核三棱 形至卵 形或椭 圆形, 淡 褐色, 略有皱 纹或 小瘤状 突起。 约 20 种, 广布 于南、 北两半 球的温 带和亚 热带。 我国连 栽培的 在内有 5、6 种, 从南 到北 广布; 云南有 3 种, 全 省各地 广布。 本 属植物 大都作 药用; 种子可 搾油, 油供工 业用; 木本 种类常 作绿篱 材料。 近些 年一些 人同意 H.F.Link 的主张 ,将 本属列 为单独 的科, 即 Sambucaceae Link, 并认为 是忍冬 科与省 沽油科 (Staphyleaceae) 之 间的中 间类型 的科, 但也 有不接 受这一 见 解的。 分种 检索表 K4) 多年生 草本, 一年生 茎枝具 条棱; 圆锥 花序常 宽大而 扩展, 呈伞 房形。 2(3) 根状 茎折断 后多流 出红色 汁液; 最上一 对小叶 片基部 常相互 合生, 有吋 还和顶 生小叶 相连; 花全 部为两 性花; 核 表面略 有皱纹 1. 血满草 S.iuhiata •3(2) 根状茎 折断后 不流' 出红色 汁液; 小叶片 不相互 合生; 花 序除两 性花外 具由不 孕花变 成的黄 色杯状 腺体; 核表面 有小瘤 状突起 2. 接骨草 S. ehinensi. 4(1) 灌木 或小乔 木,一 年生 茎枝具 明显的 皮孔; 圆锥花 通常不 扩展呈 伞房形 - -… — -3. 接骨木 S. williamsii 1. 血满草 血莽草 、大 血草、 珍珠麻 (图鉴 ) Sambucus adnata Wall. (1828), nom. nud.; ex DC. (1830); Hook. f. et Th- 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Schwerin (1909); Hutch. (1909); Rehd. (1911), in Sarg. (1912); Diels (1912); Hand. -Mazz.( 1936); Kitam. (1955); Banerji (1955), (1966); Weibel (1958); Hara (1966), (1979); Schilling (1969); 图 鉴 (1975)*. Sambucus wightiana Wall, ex Wight et Arnott (1834); Walp. (1843); Schwerin (1909); Hutch. (1909); Rehd. (1911), (1912); Hand. -Mazz (1936); P'ei (1947); S. schweriniana Rehd. (1911) in Sarg. (1912); Hand. -Mazz. (1936); S. ebulus auct. non Linn.: Kurz (1877);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直立 草本, 高 0.5 — 2 米; 根状茎 横走, 节上 生根, 折 断后流 出红色 汁液。 奇数 羽状复 叶, 对生; 小叶 (3)5 — 9 枚, 有柄至 具短柄 ,但 最上一 对小叶 片基部 常相互 合生, 有 时还和 顶 生小叶 相连, 小叶片 披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4(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钝或 圆形, 两 侧常不 对称, 叶面 绿或黄 绿色, 背面色 较淡, 两 面沿脉 上略被 微糙毛 或背面 无毛, 叶轴 上常 有杯形 腺体; 托 叶小, 线形。 圆 锥花序 顶生, 伞房形 ,开展 ,直径 7 — 12 厘米, 各 级序轴 与花梗 无毛或 多少被 微糙毛 ,全 部为两 性花, 不具 杯状腺 体的不 孕花; 花小, 萼筒 杯状, 长 约 2 毫米,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具 缘毛;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辐状, 冠 筒长约 
忍 冬 科  395  1 毫米, 裂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反曲, 花蕾时 作镊合 状排列 ;雄蕊 5 , 等 长于花 冠裂片 而互生 ,开展 ;花 柱短。 果近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红色, 具宿存 萼片; 核 2 — 3 颗, 卵形或 椭圆形 ,长 2 — 3 毫米, 表 面略有 皱纹。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滇西 、西北 、中至 东北部 ,生 于海拔 1 600 — 3 200 (4 000) 米的 林下、 沟边或 山坡草 丛中;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陕西、 甘肃、 青海及 西藏东 南部。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也有。 全草为 跌打损 伤药, 功 能活血 散瘀, 亦可除 风湿、 利尿。 2. 接骨萆 图版 U6,l — 3 陆英 (神农 本草经 、植物 名实图 考), 赶山虎 、臭 牡丹、 八楞麻 (江 西安福 ), 鸡踏子 (遂 川), 鹞爪枫 (寻邬 ), 猫 月花、 牡丹花 (广西 大苗山 ), 臭草 (四川 茂汶) ,蒴藿 (名 医别录 ), 走马风 (图鉴 ) 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1826); DC. (1830); Hance (1866),(1869), (1874); 图鉴 (1975)*. Sambucus canadensis auct. non Linn.: Thunb. (1784); S. javantca auct. non Reinw. ex Bl.: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He- msl. (1888); Rehd. (1911), in Sarg. (1912); Hao (1933); Hand. -Mazz. (1936), 〈1937); S. hoo\eri Rehd. in Sarg. (1913); Hara (1966); Shrestha (1967); Ebulus chinensis (Lindl.) Nakai (1921). 高大草 本至半 灌木, 高达 2 米; 一年 生茎具 条棱, 髓心 白色, 根 状茎折 断后无 红色汁 液。 奇 数羽状 复叶, 对生; 小叶 0)5 — 9 枚, 无柄至 具短柄 ,小 叶片披 针形, 长 5 — 1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顶生小 叶较大 ,先端 渐尖, 基部钝 至圆形 ,两 侧常不 对称, 边缘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沿脉有 微糙伏 毛或有 时下面 无毛, 叶 轴上常 有杯形 腺体; 托 叶小, 线形或 呈腺体 突起。 圆锥花 序顶生 ,伞 房形, 宽大而 开展, 宽达 2 0( 2 5) 厘米, 各级 序轴与 花梗无 毛至多 少被微 糙毛, 具由不 孕花变 成的黄 色杯状 腺体;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小, 萼筒 杯状, 长约 1.5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0.5 毫米; 花冠白 色, 辐状, 冠 筒长约 1 毫米, 花冠裂 片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反曲, 花 蕾时作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5 , 等 长于花 冠裂片 而与之 互生, 开展; 花 柱短。 果近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红 色; 核 2 — 3 颗, 卵形, 长 2 — 2.5 毫米, 表面有 小瘤状 突起。 花期 5 — 8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550 — 2 600 米的 林下、 沟边 或山坡 草丛中 ; 分布于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福建、 台湾、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甘肃、 青海等 省区。 印 度东北 部、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越南 至日本 也有。 全草 入药, 治趺打 损伤。 3. 接骨木 (本草 纲目) 图版 1 26 ,4 木蒴翟 (唐本 草), 铁骨散 (植物 名实图 考), 九节风 (中 国经济 植物志 ), 公道老 (华 北) 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1 866); F ranch. (1884); Hao (1931), (1932), <1933), (1934); Hand. -Mazz (1936); Kitag.( 1 939); Rehd. (1940); 图鉴 (1975)*. Sambucus manshurtca Kitag. (1940); S. racemosa auct. non L.: Baker & S. Moore (1879); Franch. (1884); Hemsl. (1888); Ching (1924); Hao (1932), (1933); 
396  云南 植物志 
忍 冬 科  397  Hand.-Mazz. (1936); S, sieboldiana auct. non Bl. ex Miq.: Schwerin (1909); Rehd. (1911), in Sarg. (1912); Graebn. (1901); Rehd. (1911), (1927); Nakai (1927);Hao (1931); Merr (1938); P'ei (1947).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髙 2 — 8 米; 树皮暗 灰色, 分枝 粗壮, 一年 生枝浅 黄色, 皮孔 粗大, 密集, 髄心暗 灰色, 性脆易 折断; 冬 芽大而 锐尖。 奇 数羽状 复叶, 对生, 在萌 发壮枝 上有时 轮生; 小叶 3 — 7(11) 枚, 通常 卵形、 狭楠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3)5 — U(15) 厘米, 宽 (1.5)2-3.5 厘米, 先端渐 尖至尾 状渐尖 ,基部 圆形或 阔楔形 ,两 侧常不 对称, 边缘 有细锐 锯齿, 常 在中、 下部具 1 枚或 数枚腺 状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初时^ 面有短 柔毛, 后毛 被脱落 ,叶片 揉碎后 有臭味 ,具 短柄, 顶 生小叶 柄长达 2 厘米; 托 叶小, 线 形或呈 腺体突 起。 圆锥花 序由聚 伞花序 组成, 顶生, 长 5 — 11 厘米, 具 总梗, 总梗与 各级序 轴初时 微被柔 毛, 后毛 被逐渐 脱落; 花小而 密集, 萼筒 杯状, 长约 1 毫米, 萼齿 5 ,三 角状披 针形, 稍短于 萼筒; 花冠白 色至淡 黄色, 辐状, 裂片 5 , 反曲, 长约 2 毫米, 花 蕾时作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5, 等 长或稍 短于花 冠裂片 而与之 互生, 开展; 花柱短 ,柱头 3 裂。 果球 形或椭 圆形, 直径 3 — 5 毫米, 红色, 少数黑 紫色, 具 宿存萼 片;. 核 2 — 3 颗, 压 扁状椭 圆形至 卵形, 长 2 .5 — 3 .5 毫 米, 略有 皱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4 一 5 月。 产滇 东南、 中至西 北部, 生 于海拔 1 100 — 2 400 米的 林下、 灌丛或 路旁, 常作绿 篱栽培 于边角 隙地和 荒坡; 除新疆 、西藏 、青海 以外, 全国 各地有 分布。 欧洲、 朝鲜、 日本 也有。 全株供 药用, 功能 是活血 消肿、 接骨 止痛、 祛风 利湿; 枝叶 治跌打 掼伤、 骨折、 脱臼、 风 湿、 关节炎 、腰肌 劳损等 ;根或 根皮治 痢疾、 黄疸, 外用 治创伤 出血; 花 用作发 汗药; 种子含 油量达 27%, 油供制 皂和工 业用, 还 可作催 吐药。 3.. 锦 带花属 Weigela Thunb.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枝有 坚固的 髄心, 常具 2 列毛; 冬 芽被数 枚尖顶 鳞片。 单叶 对生, 边缘有 锯齿, 具柄, 很少 无柄; 无 托叶。 花 较大, 1 或数朵 组成腋 生或顶 生聚伞 花序; 萼筒 长柱形 ,花 萼裂片 5 ,基 部联合 或完全 分离; 花冠 白色, 粉红色 ,紫色 或带深 红色, 钟 形或管 状, 5 裂, 稍不整 齐或近 于辐射 对称, 冠筒长 于裂片 ;雄蕊 5 ,短于 花冠; 花柱 细长, 有时外 露, 柱头 头状; 子房 下位, 伸长为 2 室, 胚珠 多数。 蒴果圆 柱形, 革质或 木质, 两 瓣裂, 先端 有喙, 中具 1 中轴; 种子小 而多数 ,有 棱角。 约 12 种, 分布 东亚及 北美。 我国有 2 种, 栽培 1 一 2 种; 云南 栽培有 1 种。 1. 海仙花 (植 物名实 图考) 朝鲜 锦带花 (北京 ), 门关柴 (山东 平度) Weigela coraeensis Thunb. (1794). Diervilla coraeensis (Thunb.) DC. (1830);D. grandiflora Sieb. et Zucc. (1838); D. amabilis Carr. (1853). 落叶 灌木, 高约 1 米; 小枝 粗壮, 黄褐色 或褐色 ,光滑 或疏被 柔毛。 叶片 阔楠圆 形或楠 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6 — 12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 突尖或 尾尖, 基部阔 楔形, 边缘 具细钝 裾齿, 叶面 绿色, 除中脉 疏被平 贴毛外 余部均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 脉及侧 脉被平 贴毛, 
398  云南 植物志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 中脉两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边 缘被平 贴毛。 聚伞 花序数 个生 于短枝 叶腋或 顶端; 萼筒长 柱形, 长达 1.5 厘米, 花 萼裂片 5, 狭线形 ,长约 8 毫米, 基 部完全 分离; 花冠大 而色艳 ,初淡 红色, 后 变深红 色或带 紫色, 长 2.5 — 4 厘米, 漏 斗状钟 形, 基部 1/3 以下骤 然变狭 ;子 房光滑 无毛。 蒴果长 1.5 — 1.7 厘米, 顶 有短柄 状喙, 无毛, 2 瓣室间 开裂; 种子 微小而 多数, 无翅。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 10 月。 昆明有 栽培; 山东 青岛、 江西 庐山、 江苏 南京、 上海、 浙江四 明山和 杭州、 陕西 武功, 以 及广东 广州等 地庭园 和寺庙 中亦有 栽培, 在江西 庐山上 部形成 群落。 日 本 亦有。 4. 风 吹箫属 Leycesteria Wall. 落叶灌 木或半 灌木; 枝通常 空心。 叶 对生, 具柄, 全缘或 具齿, 有或无 托叶。 穗 状轮伞 花序 或头状 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直立或 下垂, 每轮具 2 — 6 花, 常 具明显 的叶状 苞片。 萼筒 与子房 愈合, 花 萼裂片 5, 大小不 相等或 近相等 ;花冠 白色, 粉 红色, 或带 紫色, 有 时桔黄 色, 漏斗形 ,基部 具浅囊 ,冠檐 5 裂, 裂片近 整齐;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稍短于 至略超 出于 花冠; 花柱 细长, 柱头 头状, 超出于 雄蕊, 子房 下位, 5 — 8(10)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多 数, 每室 2 列。 浆果椭 圆形或 近球形 ,具 宿存萼 裂片; 种 子小而 多数, 种皮厚 壳质, 光亮。 约 8 种,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山脉至 缅甸和 我国西 南部。 我国有 6 种, 分布于 西藏、 云南、 四川和 贵州; 云南有 4 种, 除滇南 外几见 于全省 各地。 本 属有些 种类供 药用, 亦可供 观赏。 分种 检索表 1(8) 两叶 柄间无 托叶, 极少 有吋具 很小的 托叶。 2(7) 苞 片比萼 筒长, 小苞片 细小, 长不及 萼筒; 花序 每轮具 6 朵花。 3(6) 2 至 数轮花 组成穗 状轮伞 花序; 萼筒密 生糙毛 和腺毛 ;花冠 外面被 短柔毛 和腺毛 ' 1«风 吹箫 L. for mo m 4(5) 花萼裂 片短, 长 1 一 3(4 — 5) 毫米, 如长为 4 一 5 毫米, 则为 2 长 3 短; 花 序顶生 和腋生 la. 风吹箫 (原 变种) L Formosa var. formosa 5(4) 花 萼裂片 较长, 长 4 一 7( — 9) 毫米, 如长为 4—5 毫米, 则为 4 长 1 短, 或 3 长 2 短, 或近 • 长; 花 序通常 顶生, 稀腋生 1匕 狭 g 风吹箫 (变种 ) L. formosa var. steno.epata 6(3) 仅 6 朵 花组成 1 轮的头 状花序 ;萼 筒密被 棕黄色 腺毛; 花冠外 面疏被 微腺毛 2. 中华 风吹箫 L. sinensis 7(2) 苞片 和小苞 片比萼 筒短, 长 为萼筒 1/3 — 1/2; 穂状 花序每 节仅具 2 朵花 3. 纤细凤 吹箫 L. gracilis 8(1) 两叶 柄间具 明显的 托叶, 托 叶宿存 或有吋 脱落, 叶 背密被 交织的 绵毛; 花序被 绵毛; 近头状 的穗状 花 序腋生 4. 贡山 风吹箫 L. stipulate 1. 风吹箫 野芦柴 (曲靖 ), 梅 叶竹、 鬼爆仗 (昆明 ), 金鸡一 把锁、 云通 (西藏 ), 火炮筒 (四 川会 东), 夜吹箫 (全 国中草 药汇编 ), 来色木 (植物 学名词 审査本 ), 鬼吹箫 (图鉴 ) 
忍 冬 科  399  Leycesteria formosa Wall. (1824), (1830)*, (1831); Grah. in Curtis (1839)*; Lindl. (1839)*; Wight (1850)*; Gronland (1857); Voss (1876); Regel(l879); C.B. Clarke in Hook. f. (1880); Fritsch (1891); Schneid. (1911); Rehd. (1912), (1914), (1940); Diels (1912); Airy-Shaw (1932); Hand. -Mazz. (1936); Kitam. (1955); Weibel (1958); Banerji (1966); Hara (1966), (1971), (1979); 图鉴 (1975), in nota. Leycesteria formosa Wall. var. brachysepala Airy-Shaw (1932). la. 风吹箫 (原 变种) 图版 127,4一6 var. formosa 半木 质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或 以上; 枝 空心, 外有纵 条纹, 略被短 柔毛, 全体 常有疏 或密的 紫色短 腺毛。 叶片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卵状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4 一 13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 尾尖至 渐尖, 基部 心形、 圆形至 阔楔形 ,全 缘或具 微齿,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两面 被短糙 伏毛, 沿中脉 及侧脉 上尤甚 ,侧脉 每边约 4 条, 近叶缘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腹面 具槽, 被短 柔毛。 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下垂, 每节具 6 花, 系 由 2 个对生 、无总 梗的聚 伞花序 所组成 ,长 3 — 10 厘米, 总梗长 0.8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苞 片叶状 ,绿 色或紫 红色, 长达 2 (3.5) 厘米, 略被 柔毛, 小 苞片披 针形, 长不及 1 毫米, 密被 毛; 萼筒圆 柱形, 长约 3 毫米, 密被 糙毛和 腺毛, 萼裂片 5, 长 1 一 3(4 — 5) 毫米, 通常 2 长 3 短;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有时带 紫色, 长 1.2 — 1.8 厘米, 阔漏 斗形, 外面疏 被短柔 毛和腺 毛, 基部具 5 个浅囊 ,囊内 生蜜腺 ,花 冠裂片 5, 整齐;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等高 于花冠 裂片; 花柱 稍伸出 花冠, 柱头圆 盾形; 子房 5 室。 果卵状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红色, 后变紫 黑色, 被腺毛 ,具 宿存萼 裂片; 种子小 而多数 ,扁 圆形, 长 1.2 — 1.5 毫米, 淡褐色 ,具 光泽。 花期 (5)6 — 9(10) 月, 果熟期 9 一 10 月。 产除南 部以外 的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1 400 — 3 300 米的 山坡、 山谷溪 沟边、 河边、 林下 或林缘 灌丛中 ; 分布于 贵州西 部和西 南部、 西藏南 部至东 南部。 印度、 尼泊尔 、锡金 和缅甸 也有。 lb. 狭萼 风吹箫 (变种 ) 鬼炮仗 (昆明 ), 水椽子 (丽江 ), 叉活活 (丽江 纳西族 语译音 ), 炮仗筒 (全国 中草药 汇编) ,狭萼 鬼吹箫 (图鉴 ) var. stenosepala Rehd. (1912); Hand. -Mazz. ( 1936); 图鉴 (1975)*. Leycesteria limprichtii H. Winkl. (1922); L. formosa Wall. var. glandulosis- sima Airy-Shaw (1932). 与风吹 箫不同 在于花 序通常 顶生, 稀 腋生; 花萼裂 片较长 ,长 4 一 9 毫米, 常 4 长 1 短, 或 3 长 2 短, 或近 等长, 如为 4—5 毫米, 则 绝不为 2 长 3 短。 分布同 风吹箫 ,但 较后者 常见, 且海 拔高达 3 500 米。 全株 药用, 治膀 胱炎、 水肿、 支气管 哮喘、 食积、 腹胀、 风 湿痛、 痔疮, 外用 治骨折 出血; 此外 叶可作 凉药。 2. 中华 风吹箫 Leycesteria sinensis Hemsl. (1900); Rehd. (191 1), in nota, sphalm. ut 
40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 _3. 纤细 风吹箫 Leycesteria gracilis (Kurz) Airy-Shaw, 1. 枝条, 2. 叶背面 一部分 4 一 6. 风吹箫 L. formosa Wall, var formosa, 4. 花枝, 5. 花纵 剖面, 6. 果。 (张宝 福绘) 
忍 冬 科  401  "chinensis'; Airy-Shaw (1932). 灌木, 高约 2 米; 枝空心 ,具 条纹,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4 — 6 厘 米, 宽 (1.5)2-3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稀稍 歪斜, 边 缘微有 波状齿 且具小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被短 糙毛, 沿中 脉及侧 脉被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5-6 条, 拱弯,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略突出 ,在背 面十分 突出;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腹 面具槽 ,红 褐色, 被 柔毛。 头状 花序仅 6 朵花 1 轮 组成, 于 小枝上 顶生, 总梗长 4 一 10. 毫 米; 苞片 叶状, 宽卵 形至近 圆形, 先端 突尖, 基部近 心形, 被糙伏 毛及小 缘毛, 小苞片 倒披针 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钝, 毛被同 苞片; 萼 筒长约 6 毫米, 外密被 棕黄色 腺毛, 花 萼裂片 5, 长约 5 毫米, 基部 合生, 先端 渐尖, 具 缘毛; 花冠粉 红色, 漏斗形 ,长 1.3 — 1.8 厘米, 外面 疏被微 腺毛, 基部具 5 浅囊, 囊内生 蜜腺和 粗毛;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略超出 花冠裂 片; 花柱 远超出 花冠, 柱头圆 盾状。 浆果橢 圆形, 宽约 1 M 米, 红色; 种 子小而 多数, 扁圆 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光亮。 花期 5 月 ,果 熟期 9 月。 产 蒙自、 文山、 景东, 生 于海拔 1 900 — 2 700 米的 山坡或 山顶的 常绿阔 叶林中 或溪旁 潮 湿处。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3. 纤细 风吹箫 图版 127,1 一 3 通太海 (耿马 ), 纤细 鬼吹箫 (图鉴 ) Leycesteria gracilis (Kurz) Airy-Shaw (1932)*, (1932); Hara ( 1966)*, ( 197 1), (1979). Lonicera gracilis Kurz (1870); L. glaucophylla auct. non Hook, f . et Thorns. :? Lindl. (1858), f. 2 sinistr. non dext.; Leycesteria glaucophylla auct. non (Hook. f. ec Thorns.) Hook, f.: C. B. Clarke (1880), p. p.; Rehd. (1912); Diels (1912). 灌木, 高 1.5 — 3(4) 米; 枝空心 ,具 条纹, 无毛。 叶片纸 质至坚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2.5 — 6.5 厘米, 先端 渐尖至 尾尖, 基部 圆形、 截 形至浅 心形, 稀稍 歪斜, 边缘具 疏浅齿 ,叶面 绿色, 中 脉基部 具短糙 伏毛, 背面白 绿色, 密 生灰白 色或淡 黄褐色 腺鳞, 中脉及 侧脉上 疏被糙 伏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拱弯, 近叶缘 网结, 与中 脉在叶 面略 突出, 在背 面十分 突出;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腹面具 浅槽, 疏被糙 毛至近 无毛。 穗状 花序 顶生和 腋生, 每节具 对生的 2 花; 苞 片和小 苞片披 针形, 长为 萼筒的 1/3 — 1/2, 疏被 腺微 缘毛和 糙毛; 花 无柄, 萼筒长 5 — 6 毫米, 疏被 微毛, 花 萼裂片 5, 狭披 针形, 长约 1.5 毫 米, 下部 合生; 花冠白 色至粉 红色, 长 1.5 — 2 厘米, 漏 斗形, 基部具 5 个 浅囊, 嚢内生 密腺和 粗毛, 花 冠裂片 5, 整齐;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略短于 花冠; 花柱 稍伸出 花冠, 柱 头圆盾 状, 具短 糙毛。 浆果椭 圆形, 宽 1 一 1.3 厘米, 红色, 后变蓝 紫色, 具 宿存萼 裂片; 种 子小而 多数, 扁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光亮。 花期 (9)10 — 11(12) 月 ,果 熟期 (3)4 — 5 月。 产 贡山、 福贡、 泸水、 景东、 凤庆、 腾冲、 镇康、 耿马、 双江、 金平, 生 于海拔 (1 300-) 1 800-2 800(-3 2 00) 米的 山坡、 山谷溪 沟边、 杂木林 下或灌 丛中。 锡金、 不丹、 缅甸也 有。 4. 贡山 风吹箫 Leycesteria stipalata (Hook. £. et Thorns.) Fritsch in Engl. u. Prantl (1891); Airy-Shaw (1932); Hand.-Mazz. (1936). Lonicera stipulata Hook. f. et Thorns. (1858); Pentapyxis stipulata Hook f. in 
402  云南 植物志  Hook. f. et Gamble (1878), (1880). 灌木, 高 3 米; 枝略 空心, 具条纹 ,被微 柔毛。 叶片近 革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8 — 15 厘 米, 宽 3.5 — 6 厘米, 先端 尾尖, 基部 圆形, 边缘 全缘或 具波状 浅齿, 叶面 绿色, 被微 柔毛或 无毛, 背面密 被交织 的白色 绵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与 中脉在 叶面略 突起, 在背面 明显突 起, 细 脉在叶 面明显 下陷; 叶柄长 0.$ — 0.8 厘米, 上面 具槽, 密被 绵毛; 托叶 很大, 叶状, 圆 形, 边缘 外卷, 宿存 或有时 脱落。 穗状 花序近 头状, 腋生, 被绵毛 ,总梗 长不及 1 厘米; 苞片 卵形, 与萼约 等长, 毛被 同叶; 萼漏 斗形, 具近 相等的 5 深 裂片,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花冠 白色, 漏斗形 ,长约 1.5 厘米, 被白色 绵毛, 基部具 5 浅囊, 花 冠裂片 5, 整齐;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花柱 纤细, 子房 5 室, 每室有 2 列 胚珠。 浆果橢 圆形, 被毛; 种子 小而多 数, 椭圆形 ,宽约 0.5 毫米, 淡褐色 ,表 面具细 凹孔。 果期 10 — 11 月。 (花 未见, 摘 自原描 写)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1 950 米 的蕨菜 草地上 或阔叶 林中。 锡金 也有。 5. 忍冬属 Lonicera L. 灌木 或木质 藤本, 偶有小 乔木, 落叶, 少 数为半 常绿或 常绿; 树皮常 作条状 剥落, 枝中 空 或坚实 具髓; 冬芽具 1 至数对 鳞片。 叶对生 ,稀 轮生, 全缘, 稀 具齿或 分裂, 通常有 短柄, 有时 无柄; 无托叶 ,稀具 叶柄内 托叶。 花 两性, 通常花 双生于 总花梗 顶端, 亦有单 生而每 3-6 朵成 1 轮, 生于小 枝顶, 有 1 至数轮 ,有 总花梗 或无; 每对 花下方 有苞片 2 枚 和小苞 片 4 枚, 苞片小 或形大 呈叶状 ,小苞 片分离 或合生 为壳斗 而包被 萼筒, 有时 小苞片 不存在 > 萼筒 筒形、 壶形, 相邻 2 花的 萼筒分 离或不 同程度 合生, 萼檐 5 裂或 环状, 稀 向下延 伸成帽 边状 突起; 花冠白 色后转 黄色, 或黄色 、淡 红色、 或带紫 红色, 钟形、 筒 形或漏 斗形, 整齐或 近 整齐, 5(4) 裂, 或二 唇形而 上唇瓣 4 裂, 冠 筒长短 不一, 基 部一侧 常具浅 或深的 囊或无 袋囊; 雄蕊 5, 内藏或 伸出; 花柱 纤细, 常在雄 蕊之上 ,柱头 头状, 子房 下位, 通常 2 — 3 室, 少数 5 室, 胚珠 多数。 果为 浆果, 红色、 蓝色或 黑色, 内有 3 — 8 粒 种子; 种子卵 圆形, 压扁, 光滑或 粗糙。 约 200 种, 分布于 北美、 欧亚和 北非的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在亚 洲南达 菲律宾 和马来 西亚 南部。 我 国约有 100 种, 广布于 全国各 省区, 但种类 最多在 西南; 云南有 化 种, 1 亚 种, 9 变种, 1 变型, 以滇西 北种类 最多。 本属不 少种类 的幼枝 、叶、 茎及花 蕾入药 ,功 能清热 解毒, 祛 风除湿 和清热 止痛, 有效 成分为 绿原酸 和异绿 原酸。 不少 种类的 花清香 宜人, 果实红 或黑色 ,尚可 作观赏 植物; 另 一些种 类千皮 纤维可 制人造 棉及麻 袋等。 分种 检索表 1(96) 花双生 于总花 梗顶端 ,很 少双花 之一不 发育而 总花梗 仅有一 朵花; 对生 2 枚叶 的基部 不连合 成盘状 (亚属 1. 忍 冬亚属 Subgen. Lonicera ) 2(59) 直立 灌木, 很少枝 匍匐, 如 为匍匐 灌木, 则叶片 纸质。 
忍 冬 科  403  3(50) 小 枝髓部 白色而 充实。 4(15) 花冠 筒基部 一侧不 隆起, 亦无 袋囊, 其长度 超过具 5 枚相 等或近 相等裂 片而不 为唇形 的冠檐 (组 1, 直管组 Sect.Xylosteum Rehd., 亚组 1, 杯 苟亚组 Subsect.Cupulatae Hsu " H. J. Wang) 5(12) 叶全部 对生; 萼齿 卵形、 三 角形至 卵状三 角形。 6(11) 小苞片 合生成 杯状, 顶端近 截平, 有吋杯 状小苞 分裂为 2 片。 7(10) 柱头 内藏; 果实桔 红色; 叶背不 呈粉白 色或灰 白色。 «(9) 叶片倒 卵形至 倒卵伏 长圆形 或倒披 针形, 有吋椭 圆形至 长圆形 ;苞 片倒披 针形、 披针形 至长圆 形或 近卵形 la. 越 桔忍冬 L. myrtillus var. myrtillus 9(8) 叶片和 苞片近 圆形、 卵 形至宽 楠圆形 lb. 圆叶越 桔忍冬 L. myrtillus var. cyclophylla 10(7) 柱头 和花药 顶端均 高达花 冠裂片 基部; 果实紫 黑色或 黑色; 叶背带 白绿色 2, 察瓦 龙忍冬 L tomentella var. tsarongensis U(6) 小苞片 和双花 的相邻 2 萼筒 均分离 •• 3. 钟 花忍冬 L. eodonantha 12(5) 叶常 3(4) 枚轮生 ,或 兼有对 生的; 萼 齿狭披 针形。 U(H) 叶背 通常被 灰白色 毡毛, 或至 少同一 植株上 的部分 叶如此 4. 岩 生忍冬 L. rupieol. 14(13) 叶 背无毛 或疏被 短柔毛 5. 红 花忍冬 L. syringantha *5(4) 花冠 基部一 侧多少 隆起或 有明显 的袋囊 (组 2. 囊管组 Sect. Isika A. DC. emend. Rehd.)。 46(41) 冬芽有 数对至 多对外 鳞片; 小苞片 分离或 连合, 有吋缺 ,如 合生成 杯状, 则外 面不具 腺毛。 17(32) 萼檐无 下延的 帽边伏 突起。 18(27) 花冠具 5 个近 相等的 裂片; 如花冠 二唇形 ,则冬 芽不具 4 棱角, 内 鳞片在 幼枝伸 长吋亦 不增大 和反折 (亚组 2.. 紫 花亚组 Subsect. Purpurascentes Rehd.) G *9(20) 二年生 小枝节 间短縮 且为残 存的叶 柄基部 所遮蔽 ;总花 梗短, 长约 2 毫米至 近于无 ;高 山型矮 灌木 6,理 塘忍冬 L. Utangen'i 霧 ^0(19) 二年生 小枝节 间通常 不为残 存的叶 柄基部 所遮蔽 ;总 花梗通 常长在 2 毫米 以上。 21(24) 花 药至多 达花冠 裂片的 基部, 内藏。 ■22(23) 幼 枝无毛 或有二 纵列小 糙毛; 花冠外 面无毛 或偶疏 被柔毛 7. 陇 塞忍冬 L. tangutie. 23(22) 幼枝通 常四周 密被短 柔毛; 花冠 外面上 部或顶 端至少 在花蕾 吋疏被 直糙毛 …… 8«杯 専忍冬 L inconspieua 24(21) 花 药顶端 或整个 超过花 冠筒, 有吋高 出花冠 裂片。 25(26) 苞片 宽大, 叶状, 长超 过萼筒 2 — 3 倍至与 萼筒近 相等; 叶两 面被稍 弯的糙 伏毛, 或仅 叶面有 毛, 很少两 面无毛 9. 袋 花忍冬 L. saceata ^6(25) 苞片小 ,非 叶状, 短于萼 筒至略 较长; 叶两 面无毛 10. 四 川忍冬 L. szeehuaniea 27(18) 花冠二 唇形, 冬芽具 4 棱角, 否则内 鳞片在 幼枝伸 长吋增 大且常 反折。 28(29) 冬 芽不具 4 棱角, 内鳞片 在幼枝 伸长吋 增大且 常反折 (亚组 3. 短 冠亚组 Subsect. Alpi genae RehdO; 双花 的相邻 2 萼筒 分离; 小苞片 2 对, 分离; 叶两 面被疏 或密的 糙毛和 腺毛, 叶柄长 5-10(15) 毫米; 冬 芽约有 5 对 外鳞片 11. 华 西忍冬 L. webbiana 29(28) 冬芽具 4 棱角, 内鳞 片在小 枝伸长 后不十 分增大 (亚组 4. 红 花亚组 Subsect. Rhodanthae Maxim. } 30(31) 幼枝、 叶柄、 总花 梗和花 冠外面 (至少 襄部) 均被微 柔毛, 有吋夹 生腺毛 • 12a. 柳叶 忍冬 L. lanceol 疆 ua var. lanceolata 31(30) 幼枝 无毛; 叶柄、 总花梗 和花冠 外面也 常无毛 12b. 光枝 柳叶 忍冬 L. laneeolata var. glabra ^2(17) 萼檐 有下延 的帽边 状突起 (亚组 5. 蕊 帽亚组 Subsect. Pileatae Rchd.) 
404  云南 植物志  33(38) 叶面中 脉凹陷 或至少 平坦而 不突起 ,基部 通常圆 形至宽 楔形。 34(35) 叶纸质 ,叶面 无光泽 ,边 缘有明 显的硬 缘毛; 花冠裂 片长为 冠筒的 1/2 13. 绢柳林 L. ▼irgultorum 35(34) 叶坚纸 质至薄 革质, 叶面有 光泽, 边缘无 毛或有 少数硬 缘毛; 花冠裂 片长为 冠筒的 1/5 — 1/2。 36(37) 叶片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8)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且 具尖或 钝头, 叶 面中脉 密生短 糙毛; 花冠长 8 — 12 毫米 14a. 女贞 叶忍冬 L. ligustrina var. ligustrina 37(36) 叶片近 圆形、 卵 形或长 圆形, 较小, 长 Q. 4 — 1(1. 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叶 面中脉 无毛或 有少数 微 糙毛; 花冠长 (4)5—6.5 毫米 14b. 亮 叶忍冬 L. ligustrina var. yunnanensis 38(33) 叶面中 脉明显 突起, 基部通 常楔形 39(40) 叶片薄 革质或 革质, 卵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菱状 长画形 ,长 1—3.5(6.5) 厘米 15a. 窓 帽忍冬 L. pileata var. pileata 40(39) 叶片 纸质或 膜质,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5 厘米, 宽 2 — 4 毫米 15b. 线叶 H 帽忍冬 L - pileata var. linearis 41(16) 冬 芽仅具 1 对外 鱗片; 如有 多对外 鳞片, 则 小苞片 合生成 杯状, 外面 有多数 腺毛。 42(49) 冬芽有 1 对连合 成帽状 、有纵 褶皱的 外鳞片 (亚组 6. 大 苞亚组 Subsect. Bracteatae Hook f. ,et Thorns. ) Q 43(46) 花 柱短, 长约达 花冠筒 之半。 44(45) 萼檐比 萼筒短 ;叶边 缘通常 浅波状 至不规 则浅裂 16. 齿 叶忍冬 L« setifera 45(44) 萼檐比 萼筒长 2 倍; 叶全缘 17. 短柱 忍冬 L. frasilis 46(43) 花柱与 花冠筒 等长或 较长。 47(48) 幼枝、 叶柄、 叶背、 总花梗 和苞片 均密被 肉眼难 见的微 糙毛; 萼筒无 毛或近 无毛; 果实蓝 色或蓝 黑色, 无毛 18. 蓝 果忍冬 L cyanocarpa 48(47) 至少叶 背无上 述毛被 ;萼筒 常有腺 毛和刺 刚毛, 稀无毛 ;果实 先桔黄 色后变 红色, 具刺 毛和腺 毛 19. 刚 毛忍冬 L. hispid* 49(42) 冬芽 有数对 分离、 交互 对生的 鱗片, 有 吋最下 1 对与芽 体等长 ,将其 余鱗片 盖没, 但无 纵褶皱 (亚组 7. 郁 香亚组 Subsect. Fragrantissimae Rehd.); 花冠二 唇形; 双花 的相邻 2 萼筒 连合至 中部; 叶 背尤其 是中脉 有平伏 细刚毛 20. 苦糖果 L. standisfaii 50(3) 小枝具 黑褐色 的髓, 后因髓 消失而 变中空 (组 3. 空枝组 Sect. Lonicera, 亚 组&. 赭黄 花亚组 Subsect. Lonicera ) 51(52) 小苞片 分离, 长 为萼筒 1/2 至与其 近等长 ;总 花梗长 5 — 20(27) 毫米, 常远超 过叶柄 • 21 ,须 签忍冬 L koehneana 52(51) 小苞片 基部多 少连合 ,长 为萼筒 1/2 至几 相等, 顶端多 少截平 ;总 花梗长 10 毫米 以下, 很少超 过 叶柄。 53(56) 萼檐有 5 齿, 齿长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长约等 于萼檐 的连合 部分。 54(55) 花冠先 白色后 转黄色 ;小苞 片和幼 叶绿色 22«u 金 银忍冬 L maackii f. maaeki^ 55(54) 花冠、 小苞 片和幼 叶均淡 紫红色 22b. 红花金 银忍冬 L maackii f. erubescent 56(63) 萼 全裂为 两半或 仅一侧 撕裂, 具极短 的三角 形齿。 ' - 57(58) 叶片 通常长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有吋椭 圆形或 卵形, 先端 钝而常 具突尖 或短尖 至锐尖 23a. 毛花忍 冬1« trichosantha var. trichosantha 58(57) 叶片长 圆状披 针形至 披针形 ,很少 卵状披 针形至 卵状长 圆形, 先端长 渐尖至 短渐尖 23b. 长叶毛 花忍冬 L. trichosantha v»r. deflexicalyx 
忍 冬 科  405  59(2) 缠绕 藤本; 如为匍 匐灌木 ,则 叶革质 (组 4. 忍冬组 Sect. Nintooa A. DC-)。  60(61) 花冠筒 基部有 长距; 双花 相邻的 2 萼筒 合生; 果 实红色 (亚组 9. 长 距亚组 Subsect. Calcara- tae Rehd. ) 24, 长 距忍冬 L. calcarata 61(60) 花冠 筒基部 无距; 双花 相邻的 2 萼筒 分离; 果实 黑色或 蓝黑色 (亚组 10. 缠 绕亚组 Subset Volubiles Hsu et H. J. Wang) 62(63) 匍匐或 近直立 灌木; 叶片 革质, 椭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长 I. 5 — 3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 钝或 圆形, 有 吋具小 凸尖或 微凹, 基部 宽楔形 至圆形 2S. 甸^] 忍冬 Lcrasaifolia 63(62) 缠绕 藤本。  64(87) 叶背无 毛或被 疏或密 的糙毛 、短柔 毛或小 刚毛, 但非 绒毛或 毡毛, 毛 之间有 空隙, 在放 大镜下 可见 底部。 65(86) 花冠 唇瓣至 少长为 冠筒的 2/5。 66(67) 苞 片大, 叶状, 卵形, 长达 2 — 3 厘米; 幼枝密 被黄褐 色开展 糙毛和 腺毛, 暗红 褐色; 总 花梗明 显; 花冠先 白色, 有吋基 部向阳 面略带 红色, 后 变黄色 26. 忍冬 japonic. 67(66) 苞 片小, 非叶状 ,如为 叶状, 则 总花梗 极短或 几缺。 68(85) 苞片略 短于或 超出萼 筒《 69(74) 花冠长 3 厘米 以下。 70(71) 总 花梗长 5 — 15(20) 毫米; 萼齿近 三角形 ,具 缘毛; 花柱 至少中 部以下 被糙毛 27, 淡 红忍冬 L acuminata 71(70) 总花梗 极短, 通常长 5(7) 毫米 以下, 有吋 几缺; 萼齿 外面和 边缘都 有毛。 72(73) 苞片长 远超过 萼齿, 有吋呈 叶伏; 总花梗 极短或 几无; 叶柄长 2 — 5 毫米; 叶两面 通常仅 中脉有 短 糙毛; 萼齿卵 状三角 形至长 三角形 28. 短 柄忍冬 L pampaninii 73(72) 苞片与 萼齿几 等高或 略超出 萼齿; 总 花梗和 叶柄都 较长; 叶两面 密被锈 色糙毛 和夹杂 腺毛; 萼 齿 卵形, 有吋 披针形 29. 锈 毛忍冬 I ferruginea 74(69) 花冠长 3 — 12 厘米。 75(78) 叶背有 无柄或 具极短 柄的桔 黄色或 桔红色 蘑菰状 腺体; 幼枝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 76(77) 花冠外 面有稀 疏柔毛 和腺毛 30a. 菰 腺忍冬 L hypoglauca var. hypoglauea 77(76) 花冠外 面无毛 或仅冠 筒外面 有少数 倒生微 伏毛而 无腺毛 >«- 30b. 净花 雜 腺忍冬 L. hypoglauca var. audi flora 78(75) 叶背 无腺体 或具有 柄的腺 毛而非 蘑菰状 腺体。 79(84) 幼 枝和叶 背多少 有毛。 80(81) 幼枝和 叶背密 被黄褐 色绒状 弯糙毛 ,毛长 不超过 2 毫米 • 31, 黄掲毛 忍冬 L. fulvotomentosa 81(80) 幼枝和 叶背被 黄褐色 糙毛和 腺毛或 刺毛, 毛长 2 — 3. 5 厘米。 82(83) 幼枝和 叶背被 黄褐色 糙毛和 腺毛; 苞片 钻伏披 针形, 长不超 过花萼 或略超 过花萼 32&* 大 花忍冬 L. macrantha var. macrantha 83(82) 幼 枝疏被 黄褐色 刺毛; 叶背在 中脉基 部疏^ 刺毛; 苞片 线形或 叶状, 长远超 出萼齿 33. 心叶 忍冬 L strigo«iflora 84(79) 幼枝和 叶背完 全无毛 ;雌、 雄蕊伸 出花冠 之外; 叶 片卵状 长圆形 至卵伏 披针形 34. 长 花忍冬 L longiflora 85(68) 苞片 极小, 三角形 ,长 1 一 2 亳米, 远比萼 筒短; 植株全 体无毛 ;花冠 粗大, 长 9 一 12 厘米; 叶片 近革质 至革质 ,宽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 5 厘米; 果大, 直径达 2.5 厘米 35, 大 果忍冬 L. hildebrandiana 
406  云南 植物志  86(65) 花冠唇 瓣极短 ,长约 为冠筒 1/8; 叶两 面无毛 或仅中 脉及侧 脉上有 短柔毛 西南 忍冬 L. bourne i 87(64) 叶至 少幼叶 叶背被 绒毛或 毡毛, 毛 之间无 空隙, 在放 大镜下 看不见 底部。 88(91) 幼 枝密被 绒状或 薄绒状 短柔毛 或短糙 伏毛, 毛长 不超过 2 毫米。 89(90) 幼枝、 叶柄和 总花梗 均被黄 色绒状 短柔毛 • 37. 卵 叶忍冬 L inodor. 90(89) 幼枝、 叶 柄和总 花梗均 被灰白 色卷曲 小柔毛 • 38. 滇 西忍冬 L« buchananii 91(88) 幼枝除 密被短 柔毛外 ,还 有开展 的淡黄 褐色长 糙毛, 毛长 2 — 3.5 毫米, 或 有吋近 无毛。 92(93) 萼齿三 角形, 长仅 1 毫米, 宽几 相等; 花冠长 3 — 7(8) 厘米; 叶背 被由灰 白色短 柔毛组 成的细 毡毛, 脉上有 长糙毛 或无毛 39. 细 绒忍冬 L. similis 93(92) 萼齿 三角状 披针形 至狭三 角形, 长均超 过宽。 94(95) 花冠长 3 — 4 厘米; 叶 背被灰 黄褐色 毡毛, 毛 间夹以 黄腺点 40. 急 尖忍冬 L. esquirolii 95(94) 花冠长 4. 5 — 7 厘米; 叶背除 糙毛外 ,主 要被由 小糙毛 组成的 灰白色 或黄白 色毡毛 •••• 32b. 异毛大 花忍冬 L macrantha var. heterotricha 96(1) 花 单生, 每 3—6 朵成 1 轮, 生于小 枝顶, 有 1 至数轮 ,有 总花梗 或无; 花 序下的 1 一 2 对 叶基部 相连成 盘状, 很 少分离 (亚属 2. 盘 叶亚属 Subgen. Caprifolium (Adans.) Dipp.); 花冠 唇形, 雄蕊 着生唇 瓣基部 (亚组 11. 弯 花亚组 Subwct. Cypheolae Ref in. ); 花冠长 2 — 2. 5 厘米; 叶 背无毛 或略被 微柔毛 ,在脉 上疏被 柔毛, 中脉两 侧无髯 毛状短 糙毛。 97(98) 叶片 线形, 狭长, 长 (2—3)5—10 厘米, 宽 0.7—2 厘米; 盘 状叶下 1 对叶 有吋连 合或基 部耳状 41c 线叶云 南忍冬 L. yunnanensis var. linear ifolia 98(97) 叶片非 线形; 盘 状叶下 1 对叶不 连合, 且基 部不呈 耳状。 99(100) 叶片 长圆形 至长圆 状倒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背脉 无毛; 花序 多轮; 花冠长 2 — 2.5 厘米, 黄色 • 41a. 云 南忍冬 L.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 100(99) 叶片长 圆形, 较短, 长约 3 厘米, 背脉疏 被柔毛 ;花序 1 轮; 花冠 长不足 2 厘米, 白色后 转黄色 • 41b. 细弱云 南忍冬 L yunnanensis var. tenuis 1. 越 桔忍冬 越桔 叶忍冬 (图鉴 ) Lonicera myrtillns Hook. f. et Thorns. (1858); Rehd. (1896), (1903), (1905), (194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 Hara (1975), (1979). Lonicera parvijolia Hook. f. et Thorns. (1858);C. B. Clarke in Hook. f.(1880); non Hayne (1822), nec Edgeworth (1851); L. parvijolia Hook, f . et Thorns, var. myrtillus C. B. Clarke (1882); L. depressa Royle (1835), nom. nud. L. depressa Royle var. myrtillus Nichols. (1896); L. myrtillus Hook. f. et Thorns, var. depressa Rehd. in Sarg. (1903); Kitam. (1955); Banerji (1966); L. angustifolia Wall, ex DC. var. rhododactyla W. W. Sra. (1917). la. 越 桔忍冬 (原 变种) 图版 U8, 1-5 var. myrtillus 坚硬小 灌木, 高 0.3 — 1 米; 树干皮 灰褐色 ,条状 剥落; 枝条常 伏地, 红 褐色, 略 被微柔 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倒卵形 至倒卵 状长圆 形或倒 披针形 ,有 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0.7 — 1.5 厘米, 宽 0.3 — 0.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楔形, 边缘 反卷且 波状,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与中脉 在上面 凹陷, 在下面 突起; 叶 柄长约 1 毫米, 无毛。 总花 
忍 冬 科  407  梗长 2 — 5 毫米; 苞片倒 披针形 、披针 形至长 圆形或 近卵形 ,超 出萼筒 很多, 小苞片 联合成 杯形, 通常与 子房近 等长, 无毛; 相邻 2 萼筒合 生至近 顶部, 长约 2 毫米, 萼齿 微小, 三角形 或卵状 三角形 ,先 端钝, 长约 1 毫米, 与 萼筒均 无毛;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筒状 钟形, 长 6 — 8 亳米, 宽 2.5 — 3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有 柔毛, 裂片 5, 几相等 ,长 为冠筒 1/3 — 1/2;. 雄蕊 5, 内藏; 花柱长 为冠筒 之半, 无毛。 果椭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拮 红色; 种子淡 褐色, 压 扁状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贡山 、德钦 、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 、大理 ,生 于桦木 林内、 灌 丛中或 河谷石 滩地, 海 拔 2 700 — 4 150 米; 分布 于西藏 南部至 东部、 四川西 南部。 阿富 汗至锡 金一带 也有。 lb. 圆叶越 桔忍冬 (变种 ) var. cyclophylla Rehd. (1941). 与越桔 忍冬不 同在于 叶片和 苞片近 圆形、 卵形 至宽椭 圆形。 产贡山 ,生于 多岩石 开旷山 坡上, 海拔约 3 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2. 察瓦 龙忍冬 Lonicera tomentella Hook. f. et Thorns, var. tsarongensis W. W. Smith (1923); Hand.-Mazz. (1936). Lonicera tsarongensis (W. W. Smith) Rehd. (1940). 直立 灌木, 高约 1 米; 树干皮 灰褐色 ,条状 剥落; 小枝 纤细, 红棕色 ,被微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坚 纸质, 卵形、 卵状长 圆形至 长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6 — 1.5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钝而 具小 突尖,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 边缘 反卷,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白 绿色, 尤其 是沿脉 上疏被 短柔毛 ,或近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与 中脉在 叶面微 突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1-2 毫米, 被短 柔毛。 总 花梗长 3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苞片与 叶同形 ,超 出萼筒 很多, 小苞 片 联合成 杯形, 顶具圆 裂片, 长略超 出萼筒 之半, 无 毛或近 无毛; 相邻 2 萼筒 离生,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萼齿 微小, 卵 状三角 形或三 角形, 先端钝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冠黄 白色, 筒 状漏 斗形, 长 0.9 — 1.1 厘米, 宽 0.3 — 0.4 厘米, 外面无 毛或近 无毛, 内面 有毛, 裂片 5, 几相 等, 长 为冠筒 1/5 — 1/4; 雄蕊 5, 花药 顶端与 柱头均 高达花 药裂片 基部; 花柱 无毛。 果橢圆 形, 直径 6 — 8 毫米, 紫黑色 或黑色 ;种子 褐色, 扁状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期 9 月 ,果期 10 月。 产贡山 ,生于 山坡或 沟边灌 丛中, 海拔 2 000—3 900 米。 原变 种为毛 冠忍冬 (Lonicera tomentella Hook. f. et Thorns, var. tomentella) ,它 与察瓦 龙忍冬 区别在 于叶下 面全被 短柔毛 ,杯 状小苞 和花冠 外面都 有毛, 产我 国西藏 (波 密和亚 东)。 锡金 也有。 3. 钟 花忍冬 Lonicera codonantha Rehd. (194 1). 直立 灌木, 高约 1 米; 树干皮 灰褐色 ,条 状剥落 • ,小枝 纤细, 黄褐色 ,被 柔毛; 冬 芽芽鳞 卵形, 先端 渐尖。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宽楠圆 形或卵 状宽椭 圆形, 长 1 一 1.7(2) 厘米, 宽 0.6 一 I. 2 厘米, 先端钝 或具小 突尖, 基部圆 形或近 心形, 全缘而 反卷, 叶面暗 绿色, 除 中脉被 柔毛 外余部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被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3 — 5 条, 在叶面 凹陷, 在 背面略 突起; 叶 柄长约 1 毫米, 被 柔毛。 总花 梗长约 2 毫米, 无毛; 苞片披 
408  云 南植物 
忍 冬 科  409  针形, 与 萼筒近 等长, 极疏被 纤毛, 小苞片 4, 分离, 近圆形 ,长约 为萼筒 1/3, 无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齿 卵形, 先端 略钝, 无毛, 下部 1/3 合生; 花冠 钟状, 粉 红色, 无毛, 冠筒长 6 — 7 毫米, 宽 6 毫米, 内面在 中部以 上至喉 部被疏 柔毛, 裂片 圆形, 长 4 毫米, 内面生 疏柔毛 ;雄 蕊 5, 着 生在冠 筒下部 1/3, 略超出 冠筒中 部以上 ,花药 长圆形 ,花丝 无毛; 花柱 无毛, 不超 出雄蕊 ,柱头 头状, 子房近 球形, 高 3 毫米, 3 室, 室多 胚珠。 果 未详。 花期 8 月。 产镇康 ,生 于干燥 开旷山 坡上, 海拔 3 50Q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4. 岩 生忍冬 (图鉴 ) Lonicera rapicola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Rehd. (1903); W. W. Smith & G. H. Cave (1911); Bean (1915); Kitam. (1955); Weibel (1958); Hara (1979);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Lonicera thibetica Bur. et Fr. (1891); Mottet (1902); Rehd. (1903), (1905), (1911);Bean (1915);Edinb. staff (1929— 1930);Hao (1913), (1932), ( 1934), (1938), sphalm. ut 'tibetica'; 《图 鉴》 (1975)*', L. rupicola Hook. f. et Thorns, var. thibetica Zabel (1903)、 低矮直 立灌木 ,高 (0.3) 0.6 — 1.5 米; 树干皮 灰黑色 或褐色 ,条状 剥落; 小枝 纤细, 有时 伸长而 平卧, 初时疏 生白色 柔毛和 微腺毛 ,或有 时无毛 。叶 3( — 4) 枚轮生 ,或兼 有对生 ,叶 片纸质 ,长圆 状披针 形至长 圆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0.5 — 2.5 厘米, 宽 0.2 — 0.7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略 具小突 尖或钝 ,基部 稍歪斜 ,边缘 反卷, 叶面 绿色, 无毛 或被微 腺毛, 背面有 灰白色 站毛, 幼枝上 部的叶 有时完 全无毛 ,中脉 与侧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脉网在 叶面凹 陷; 叶柄长 1.3 毫米, 被 柔毛。 总梗长 1 一 4 毫米, 具花 2 朵; 苞片 叶状, 线 状披针 形至线 形, 边缘微 被毛, 稍超出 萼齿, 小苞片 连合或 有时完 全分离 ,与萼 筒等长 或仅为 萼筒的 1/2;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萼齿狭 披针形 ,具 缘毛, 长约 3 毫米; 花 冠筒状 钟形, 长 0. 9 — 1.5 厘米, 粉 红至淡 紫色, 芳香, 外面被 微毛, 内面有 柔毛, 裂片 5, 几 等长, 长为冠 筒 1/3 — I/ 2 ; 雄蕊 5, 内藏; 花柱长 为冠筒 之半, 无毛。 果椭 圆形, 直径 7 二 8 毫米, 红色; 种 子淡 褐色, 压扁状 长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期 5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德 钦南至 洱源, 以及 会泽,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2 7 00 — 4 2 00 米; 分 布于西 藏东部 至西 南部、 四川 西部、 青海东 南部、 甘肃 及宁夏 南部。 本 种小枝 和叶的 形状、 毛被、 以及小 苞片的 离合等 方面的 变异都 很大, 甚至在 同一植 株 上亦有 变化。 5. 红 花忍冬 (图鉴 ) 图版 U8, 6-8 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 (1877); Hemsl. (1888); Wolf (1892); Rehd. .(1903), (1911), (1929), (1940); Wright (1904); Mottet (1907); Edinb. staff (1925); Wood (1930); Hao(1932), (1934), (1938);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nota. 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 var. deserticola Maxim. (1877); L. syringantha Maxim, var. minor Maxim. (1877); Hand.-Mazz. (1936); L. syringantha Maxim, var. woljii Rehd. (1903); Schneid. (1911); Hao (1932); Rehd. (1940); Capri folium jyrtnganthum O. Ktze. (1891); L. rupicola Hook, f . et Thorns, var. syringantha 
410  云南 植物志  Zabel (1903); L. ericoides Pax et Hoffm. (1920) (fide Hand.-Mazz. e typo); L. wolfii (Rehd.) Hao (1938). 低矮直 立灌木 ,髙 0.8 — 1.5 米; 树干皮 灰黑色 或褐色 ,条状 剥落; 枝条 开展, 小枝 纤细, 在 枝上成 簇生,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叶对生 或三叶 轮生, 叶片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圆形 或线状 披针形 至线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15 — 0.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具 小突尖 或钝, 基部近 圆形, 稍歪斜 ,边缘 反卷,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脉 网在背 面多少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或 疏生短 柔毛。 总花梗 长约 2 毫米, 具花 2 朵; 苞片 叶状, 线状披 针形, 边缘微 被毛, 略超出 萼齿, 小 苞片连 合成杯 状, 顶具 4 圆齿或 浅波状 ,具 缘毛, 与萼筒 等长或 略短于 萼筒;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2.5 毫 米, 无毛, 萼齿狭 披针形 ,先端 锐尖, 长 2.5 — 3 毫米, 具 缘毛; 花冠筒 状钟形 ,长 0.9 — 1.5 厘 米, 粉红 色至淡 紫色, 芳香, 外面有 微毛, 内面被 柔毛, 裂片 5, 几等长 ,长 为冠筒 1/3 — 1/2, 顶端 圆形; 雄蕊 5, 内藏, 着生 于冠筒 中部; 花 柱长约 为冠筒 之半, 无毛。 果椭 圆形, 宽 7—8 毫米, 红色; 种子淡 褐色, 压扁状 长圆形 ,长 3 — 4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中甸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海拔约 3 0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西部、 青海 东部、 甘肃 西北至 南部以 及宁夏 南部。 本种与 岩生忍 冬相近 ,仅 叶下面 无毛或 疏被短 柔毛而 不同。 6. 理 塘忍冬 Lonicera litangensis Batal. (1895); Rehd. (1903); Edinb.staff (1925), (1929— 1930); Hand.-Mazz. (1936); Weibel (1958); Hara (1979). 落叶 灌木, 高 0.3 — 1.5(2) 米; 树干 皮灰褐 色或黑 褐色, 纵裂; 二年生 枝节间 短缩, 且为 残存 的叶柄 基部所 遮盖, 一年 生枝暗 紫色, 带粉, 无毛, 基部密 被宿存 芽鱗; 冬 芽顶端 圆钝, 无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倒卵 形或倒 卵状圆 形至近 圆形, 长 0.9 — 1.3 厘米, 宽 0.7 — 0.9 厘 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有时具 突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边缘 波状,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与中脉 在两面 近平坦 且隐约 可见;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常带紫 色, 无毛。 总花梗 极短, 长约 2 毫 米至近 于无, 生于幼 枝下方 叶腋; 苞 片大, 叶状, 长 6 —& 毫米, 小苞片 微小; 相邻 2 萼筒 合生至 顶部,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萼檐 短小, 长约 0.7 毫米, 具 5 齿, 齿三 角形, 先 端钝; 花冠淡 黄绿色 ,筒状 漏斗形 ,长达 8 毫米, 自基 部向顶 渐宽, 至 顶 部宽达 4 毫米 , 冠 筒基部 一侧明 显膨大 ,外 面无毛 ;雄蕊 5 , 内藏 ; 花柱 无毛。 果卵形 , 长 约 8 毫米, 红色; 种子卵 圆形, 黄褐色 ,长达 5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丽江 、中甸 ,生 于石岩 山坡或 湖边的 林缘或 杜鹃灌 丛中, 海拔 3 800 — 4 2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7. 陇 塞忍冬 (图鉴 ) 图版 I 29 , 1-4 Lonicera tangatica Maxim. (1877), (1878); Hemsl. (1888): Wolf (1891);Re- hd. (1903), (1911), (1935); Schneid. (1911); Hao (1931), (1934);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Lonicera tangmicum Maxim, var. glabra Batal. (1895); L. longa Rehd. (1903), (1911), descr. fl. add.; L. trichopoda Franch. var. shensiensis Rehd. (1903); L. 
忍 冬 科  411  shensiensis (Rehd.) Rehd. (1909), (1911); Hao (1934); L. jlavipes Rehd. (1911); Hand.-Mazz. (1936); L. cylindrijlora Hand. Mazz. (1925), (1936). 落叶小 灌木, 高达 2( 4 ) 米; 树干皮 纤维状 剥落; 二年生 小枝淡 褐色, 纤细, 开展, 幼时 光 滑或具 2 列小 糙毛; 冬芽具 2 — 4 对外 鳞片, 鳞片背 面有脊 ,被 糙毛或 无毛。 叶 对生, 叶 片薄 纸质或 纸质, 倒卵形 至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1 一 4(6) 厘米, 宽 0.6 — 1.6(2) 厘米, 先端 钝或 稍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略反卷 JL 常具 缘毛, 两面 被毛, 叶面 近叶缘 处密被 糙毛, 有时近 无毛, 背面脉 腋间有 时呈趾 蹼状, 侧脉 (3)4 — 5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平坦,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3 毫米, 被毛。 总花 梗通常 细长, 下垂, 长 1.5 — 3.8 厘米, 多少 压扁, 被毛, 生于幼 枝下方 叶腋; 苞片 钻形, 稍短于 至略超 过萼齿 ,小苞 片缺; 相邻 2 萼筒 2/3 以上 至全部 合生, 长达 4 毫米, 无毛, 萼檐长 1 毫米, 齿浅 波状至 截平, 有时具 缘毛; 花冠 筒状漏 斗形, 白色 或黄白 色, 染红晕 ,长 (8)10 — 13 毫米, 口 部宽达 5 毫米, 冠筒基 部一侧 稍膨大 ,外 面无毛 或偶疏 被柔毛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内 藏或至 多达花 冠裂片 基部; 花柱 外露, 无毛 或中下 部被 柔毛。 果红色 ,长 5 — 6 毫米; 种子卵 形或长 圆形, 淡 褐色, 长 2 — 2.5 毫米。 花期 5 一 6 月, 果熟期 7 — 8 月。 产贡山 、德钦 、中甸 、维西 、大理 ,生于 林下或 灌丛中 ,海拔 (3 200) 35 00-3 900 米; 分 布于 甘肃、 青海、 宁夏、 陕西、 湖北、 四 川以及 西藏。 8. 杯 萼忍冬 敖 狗杀嘎 (四川 盐边彝 族语) Lonicera inconspicua Batal. (1895); Hand.-Mazz. (1936). Lonicera trichopoda Franch. (1896); Rehd. (1903), (1940); Diels (1912);L6vU ( 1915); Hand.-Mazz. (1936);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L. stenosiphon Franch. (1890); Rehd. (1903), (1912); Hand. -Mazz. (1936), p. p.; L. rocheri L6vl.(1914), ( 1915); Rehd. (1935), pro syn. sub L. tanguticum Maxim. 落叶小 灌木, 高 0.8—2.5 米; 树 干皮灰 褐或灰 黑色, 纤维状 剥落; 小枝淡 褐色, 纤细, 通 常四周 密被短 柔毛; 冬芽具 2 — 4 对外 鳞片, 鳞片背 面有脊 ,被 糙毛。 叶 对生, 叶片 薄纸质 或纸质 ,倒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或 椭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7 — 1.7 厘米, 先 端钝或 略尖, 基部 渐狭, 边缘反 卷且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糙毛, 背面脉 腋间有 时呈趾 蹼状, 侧 脉每边 0)4 — 5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3 毫米, 被糙毛 a 总花梗 细长, 下垂, 长 (1)1. 5 — 2 厘米, 果时 伸长达 4 厘米, 无毛或 有时有 小毛, 生 于幼枝 下方 叶腋; 苞片 钻形, 长与 花萼相 等或近 相等, 小苞 片存在 或否, 存在 时长为 子房之 I/ 4 一 1/2; 相邻 2 萼 筒合生 3/4 至全部 ,长约 2 毫米, 萼檐 颇大, 长约 1 毫米, 5 裂, 齿尖, 被 毛或, 否; 花冠 筒状漏 斗形, 长 0.8 — 1.1 厘米, 自基 部向上 渐宽, 至喉 部宽达 3 — 4 毫米, 白色、 黄 色至淡 红色, 筒基 部不甚 膨大, 外面上 部或顶 端至少 在花蕾 时疏生 直糙毛 ;雄蕊 5 ,着 生于 冠筒 中部, 内藏 至多伸 达花冠 裂片的 基部; 花柱 外露, 无毛。 果近 球形, 直径约 7 亳米, 红 色; 种子卵 圆形, 淡褐色 ,长达 3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滇北 、大姚 、盐丰 、永胜 、鹤庆 、丽江 、大理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 于山坡 或谷地 和沟边 的林下 、林缘 和灌丛 等处, 海拔 2 400-3 400 米;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四川 西部、 西藏 东南部 o 9. 袋 花忍冬 图版 129, 5 — 8 
41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29 1—4. 陇 塞忍冬 Loniccra tangutica Maxim., 1. 花枝 ,2. 双花, 3. 花冠 展开, 内 面观, 4. 双果; 5 — 8. 袋 花忍^ L. saccata Rehd., 5. 花枝 ,6. 双花, 7. 花冠 展开, 内 面观, 8. 双果。 (肖 溶 绘) 
忍 冬 科  413  裤通包 (四川 达县) ,千藤 子树、 白 蜡子树 (南江 ), 山槐子 (茂汶 ) Lonicera saccata Rehd. in Sarg. (1902)*, (1903), (1911), (1927), (1928); Hao (1931), (1934), p. p. maj.; Hand.-Mazz. (1936);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Lonicera saccata Rehd. f . wilsonii Rehd. (1903); L. microphylla Graebn. (1900), non Willd.; L. chlamydophora W. W. Smith (1913), non K. Koch (1851); L. chlamydata W. W. Smith (1917); Hand.-Mazz. (1925), (1936), descr. ampl.; L. guebriantiana Hand.-Mazz. (1920); L. pendulijlora Pax et Hoffm. (1922); L. jan- gii Chien (1940); L. glandulifera Chien (1940). 落叶直 立灌木 ,高 1 一 2 米; 树 干皮灰 褐色, 纵裂; 小枝初 时略被 2 列毛, 其后变 无毛, 褐色; 冬芽具 2 — 4 对外 鳞片, 鳞片背 面具脊 ,仅 顶端有 纤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长 圆状橢 圆形至 长圆形 ,长 1.5 — 4 厘米, 宽 0.7 — 1.5 厘米, 先端 钝至近 圆形, 基部 楔形, 边缘 反卷而 呈波状 ,且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被 稍弯的 糙伏毛 ,或 仅叶面 有毛, 很 少两面 无毛, 中 脉在叶 面于下 部凹陷 上部近 平坦, 在背面 却明显 突起,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叶面平 坦,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4 毫米, 初略 被毛, 后变 无毛。 总花梗 纤细, 下垂, 长 1 一 2.5(3) 厘米, 略被毛 ;苞片 叶状, 狭长 圆形, 长超 过萼筒 2 — 3 倍至与 萼筒近 相等, 小苞 片无; 相邻 2 萼筒 合生至 顶部,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萼檐 短小, 长仅 0.5 毫米, 具波状 浅齿, 被 缘毛或 否; 花冠 白色带 粉红, 筒状漏 斗形, 长 (0.8)1 — 1.3 厘米, 自基 部向上 渐宽, 至喉 部宽达 4 毫 米, 外面 在上部 或顶端 疏被直 糙毛, 冠筒基 部一侧 囊大, 冠檐 5 浅裂, 裂片 卵形, 先端钝 ;雄 蕊 5, 长达花 冠裂片 ;花柱 外露, 被微 柔毛。 果红色 ,长 7 毫米; 种子卵 圆形, 长 3 毫米, 淡褐 色。 花期 5 月, 果期 8 — 9 月。 产丽江 、德钦 ,生于 冷杉林 ^ 灌丛中 ,海拔 3 300-3 900 米;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四川、 贵 州东 北部、 陕西、 甘肃 南部、 青海 东部和 西藏。 10. 四 川忍冬 五 台忍冬 (图鉴 ) Lonicera szechaanica Batal. (1895); Rehd. (1903), (1911), (1940); Schneid. <1911); Hao (1932);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Lonicera aemulans Rehd. (1903), (1928); L. farreri W. W. Smith (1916); L. oresbia W. W. Smith (1917); L. Kungeana Hao (1932), (1934); Kitagawa (1939); 图鉴 (1975)*; L. wulingensis Nakai ex Nakai et Kitagawa (1934). 灌木, 高 1 一 2 米; 枝条 细弱, 老枝 干皮灰 褐色, 无毛, 条状 剥落, 小枝褐 色或红 褐色, 无 毛或 有时具 2 纵列 的黄褐 色小疏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小, 倒 卵形至 倒卵状 长圆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5 — I. 3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基 部渐狭 下延至 叶柄, 叶面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全缘而 反卷, 侧脉 每边约 3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略凹陷 ,在 背面突 起, 侧 脉脉腋 常呈趾 蹼状; 叶柄长 2 — 3 毫米, 腹凹 背凸, 无 毛或略 被小疏 柔毛。 双 花腋生 于小枝 下部, 总花梗 稍劲直 ,长 1 一 1.5 厘米, 压扁, 向顶 端多少 增大, 无毛, 苞片 钻形, 短于 萼筒至 略较长 ,无毛 ,小苞 片不存 在或极 微小; 相邻 2 萼筒合 生几达 顶端, 长约 2 毫米, 无 毛, 萼檐 极短, 长仅 0.5 毫米, 环状, 顶端 平截或 具不明 显的波 状齿; 花冠白 色或绿 黄色至 
41  云南 植物志  红色, 筒状漏 斗形, 长 1 一 1.3 厘米, 自基 部向上 渐宽, 至 口部直 径约达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冠筒基 部一侧 微囊大 ,冠檐 5 浅裂, 裂片 卵形, 先端钝 ;雄蕊 5 , 花药 顶端等 于或略 超出花 冠; 花柱 伸出,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近 球形, 长约 7 毫米, 红色; 种子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淡 褐色。 花期 5 月, 果熟期 8 月。 产大理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于 山坡灌 丛或杂 木林中 ,海拔 3 200-4 00U 术; 分 布于河 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四川、 湖北和 西藏。 11. 华 西忍冬 (图鉴 ) 图版 130, 4-6 魏 氏忍冬 (华北 经济植 物志要 ), 裂 叶忍冬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Lonicera webbiana Wall. (1829), nom. nud.; ex DC. (1830); Rehd. (1905) (1940); Kitam (1955); Hara (1971), (1979);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Lonicera heteroloba Batal. (1892), (1893); Rehd. (1903), (1928); (1940); L. tatstenensis Franch. (1896); Rehd. (1903), (1911), (1940); Hao (1931); 图鉴 (1975)*; L. adenophora Franch. (1896); Rehd. (1903); Hand.-Mazz. (1936); L. peru- lata Rehd. (1903), (1908). L. alpigena L. var. phaeantha Rehd. in Fedde (1909).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5 米; 老枝 干皮灰 白至灰 褐色, 具小 圆点状 突起, 幼枝 无毛或 散生红 色 腺毛; 冬芽具 5 对 尖顶外 鱗片, 内鳞片 在小枝 生长后 增大且 反折。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卵 状披 针形至 卵状椭 圆形, 长 4 一 18 厘米, 宽 (1.5)2 — 8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 部阔楔 形至近 微心形 或圆形 ,边缘 具缘毛 ,在壮 枝上的 叶缘有 不规则 的浅裂 ,叶面 绿色, 背 面淡绿 色, 两面生 糙毛及 腺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在叶面 略突起 ,在背 面朋显 突起, 中脉在 叶面凹 陷或 平坦, 在背 面十分 突起; 叶柄长 5 — 10(15) 毫米, 具腺毛 或无毛 ;苞片 线形, 等长 于或稍 长于 萼筒,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为 萼筒之 半,. 与苞 片同被 腺状微 柔毛; 相邻 2 萼筒分 离, 无毛或 有腺毛 ,长约 3 毫米, 萼檐 长不及 1 毫米, 具 5 齿, 齿细小 ,三 角形, 具缘毛 ;花冠 紫红 色或洚 红色, 稀 白色, 由白色 转黄色 ,有时 黄色带 红晕, 长 1 一 1.2 厘米, 外 面有细 伏毛, 间杂有 腺点, 二唇形 ,筒 部短于 裂片, 筒基部 较细, 向上 突然扩 张而具 浅囊; 雄蕊 5 , 与花柱 约等长 达花冠 裂片, 花丝 与花柱 下部生 柔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先红后 变黑色 ;种子 楠 圆形, 黄褐色 ,长 5 — 6 毫米, 有细 凹点。 花期 5 — 6 月 ,果 熟期 9 月。 产 鹤庆、 洱源、 丽江、 中甸、 德钦, 生于山 坡或山 谷的阔 叶林、 针 阔混交 林以及 针叶林 内、 灌丛 中或草 地上, 海拔 3 050 — 3 75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青海、 宁夏、 甘肃、 山 西、 陕西、 湖北和 江西。 欧洲东 南部、 阿 富汗、 克什米 尔地区 至不丹 也有。 12* 柳 叶忍冬 (图鉴 ) 图版 U0, 1-3 Lonicera lanceolata Wall, in Roxb. (1824); Wall. (1829); Rehd. (1903), (1911), (1927), (1935), (1940); Schneid. (1911); Hao (1931); Edinb. staff (1929 — 193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Hara (1971 ), (1975), (1979);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P. S. Hsu et H.J. Wang (1984). Lonicera decipiens Hook. f. et Thoms. (1858); C. B. Clarke (1880); HemsL (1888); L. acrophtla L6vl. (1914), (1915); L, ward" W.W. Smith (1917). 12a. 柳 叶忍冬 (原 变种) var. lanceolata 
忍 冬 科  415  图 版 130 1—3. 柳 叶忍冬 Loniccra lanceolata Wall. var. lanceolata, "花枝 ,2. 双花, 3, 双果; 4 一 6. 华 西忍冬 L. webbiana Wall, ex DC., 花枝, 5. 叶 放大, 6. 双花, 7. 双果。 (肖 溶绘) 
416  云南 植物志  直立 灌木, 高 1 一 4 米; 老枝 干皮灰 白至灰 褐色, 具小 圆点状 突起, 纤维状 剥落, 幼枝密 被微 柔毛及 腺毛; 冬芽具 4 棱角, 芽 鳞背面 具脊, 外被微 柔毛, 内芽鳞 在小枝 伸长后 不十分 增大。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略 反卷且 具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多少 被微柔 毛及腺 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或 平坦,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6 — 7 毫米, 毛被同 幼枝。 总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毛被同 幼枝; 苞片 线形, 长约 为萼筒 之半, 被 微毛, 相 邻两花 的小苞 片合生 ,长 为萼筒 之半或 稍短于 萼筒, 有腺 缘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2 毫 米, 有腺毛 ,萼 檐长约 0.7 毫米, 具齿, 齿三 角形, 有腺 缘毛; 花冠 淡青紫 色至紫 红色〗 长 0.8 — 1.2 厘米, 外面有 微毛, 二 唇形, 冠 筒约为 唇瓣的 1/2, 基部一 侧明显 具囊, 内 面具柔 毛, 唇瓣 反转, 露出 雄蕊和 花柱; 雄蕊 5, 与唇瓣 等长, 花丝 有毛; 花柱 与雄蕊 等长, 有柔 毛,. 柱头 头状。 果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黑色;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4 毫米, 黄褐色 ,表 面颗粒 状,. 粗糙。 花期 6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贡山 、德钦 、维西 、中甸 、丽江 、鹤庆 、剑川 、大理 ,生 于高山 灌丛、 针阔叶 混交林 、冷杉 或云杉 林下, 以及火 烧迹地 等处, 海拔 2 700-3 7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印. 度、 尼泊尔 、不丹 也有。 12b. 光枝柳 叶忍冬 (变种 ) var. glabra Chien ex H. J. Wang (1981). 与柳 叶忍冬 不同在 于幼枝 无毛, 叶柄、 总 花梗和 花冠外 面也常 无毛。 产永善 、彝良 、会泽 ,生于 草坡、 路旁或 林下, 海拔 1 900 — 3 400 米; 分布 于四川 南部、 湖北西 南部、 贵州东 北部。 13. 绢柳 林忍冬 图版 131,6 Lonicera virgnltorum W.W. Smith (1917).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高约 1 米; 老枝 干皮灰 色或灰 褐色, 条状 剥落, 幼枝灰 褐色, 密被 短 糙毛; 冬芽具 4 棱角 ,芽鳞 外被短 糙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0.7 — 4 厘米, 宽 0.6 — 1.3 厘米, 在小枝 下部的 最小, 向枝顶 则渐次 增大,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间或 钝形,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略 反卷, 有明 显的硬 缘毛, 叶面 绿色, 沿中 脉被短 糙毛, 余部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或 仅沿中 脉略被 短糙毛 ,中脉 在叶面 平坦,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约 5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短 糙毛。 总 花梗长 2 — 4 毫米, 密被短 糙毛; 苞片 线形, 长超出 萼筒, 小苞 片合生 成杯状 壳斗, 包围几 乎分离 的萼筒 ,上 部边缘 为萼檐 下延的 帽边状 突起所 覆盖;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齿小 而锐尖 ,具糙 缘毛; 花冠 白色, 长约 4 毫米, 漏 斗形, 外面略 被小毛 ,冠筒 基部具 浅囊, 花 冠裂片 5, 长 为冠筒 1/2 左右; 雄蕊 5 , 等 长于花 冠 裂片; 花柱略 伸出, 中 部及下 部疏被 糙毛。 成熟果 未见。 花期 5 月, 果期 9 月。 产漾濞 、凤庆 、腾冲 、龙陵 、德宏 ,生于 山坡或 山谷的 林内或 林缘灌 丛中, 海拔 2 400- 2 5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14. 女贞 叶忍冬 Lonicera lignstrina Wall, in Roxb. (1824); Wall. (1829); Wight (1845)*, (1850); C.B. Clarke in Hook. f. (1880); Fritsch (1891); Rehd. (1903), (1911), (1935); Ldvl. (1915); Kitam. (1955); Hara (1971). (1979); Ferguson in Lauener 
忍 冬' 科  417 
418  云南 植物志  (1972), P. S. Hsu et H.J. Wang (1984). Xylosteum ligustrmum (Roxb. ) D. Don (1825); Lonicera buxijotia L6vl. (1914) p.p. quoad Cavalerii 1319; L. mtssionis hivl, (1914), quoad specim. EsquiroL May 10 1906 et Chaffanjon 2215. 14a. 女贞 叶忍冬 (原 变种) var. ligastrina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髙 0.5 — 2(3) 米; 老枝 干皮灰 褐色, 条状 剥落, 幼枝黄 褐色, 密被 短 糙毛; 冬芽具 4 棱角, 芽鳞渐 尖或长 渐尖, 具小 缘毛。 叶对生 ,叶 片坚纸 质或薄 革质, 卵 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4(8)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且 具尖或 钝头,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软 骨质且 反卷, 并有 少数缘 毛或无 缘毛, 叶面亮 绿色, 沿中 脉密被 短 糙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中 脉在叶 面至少 在基部 下陷,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每边约 5 — 7 条, 背面多 少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1.2 毫米, 略被短 糙毛或 无毛。 总花梗 极短, 长约 1 毫米, 密被短 糙毛, 腋生; 苞片 钻形, 密被短 糙毛, 近等长 于萼筒 ,小苞 片合生 成杯状 壳斗, 包围 2 分离的 萼筒, 上部边 缘为萼 檐下延 的帽边 状突起 所覆盖 ;萼 筒长约 1 毫米, 萼齿小 而尖, 长 约 0.5 毫米, 具糙 缘毛; 花冠白 色至粉 红色, 漏 斗形, 长 8 — 12 毫米, 外被短 糙毛, 间有腺 点, 冠筒 基部具 浅囊, 内面有 柔毛, 裂片 长约为 冠筒的 1/5 ;雄蕊 5 ,与 花柱略 伸出; 花柱下 部疏被 糙毛。 果 球形, 直径约 5 毫米, 紫 红至紫 黑色; 种子卵 圆形, 长 2 毫米, 浅黄 褐色, 光. 滑。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永善 、镇雄 、彝良 ,生于 林内或 灌丛中 ,海拔 1 500 — 1 9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湖北西 部、 陕西 南部、 湖南、 贵州、 广西。 尼 泊尔、 印度及 孟加拉 也有。 14b. 亮 叶忍冬 (变种 ) - var. yttnnanensis Franch. (1896), Diels (1912); Edinb . staff (1925). Lonicera ptleata Oliv. f . yunnanensis (Franch.) Rehd. (1 903), (1940); Osborn (1924) ; Hand. -Mazz. (1936), ut var.; L. nttida Wils. (191 1), (1922), (1924), (1925) ; Devillard (1926); Creesy (1929); Boerner (1933); Bean (1934), Bailey (1924); Rehd. (1927), (1940); L. ligustrina Wall. ssp. yunnanensis (Franch.) P. S. Hsu et H.J. Wang (1979). 与女贞 叶忍冬 不同在 于叶片 近圆形 、卵 形或长 圆形, 较小, 长 0.4 — (1.5) 厘米, 先端圆 或钝, 叶面 中脉无 毛或有 少数微 糙毛; 花 较小, 花冠长 ( 4 )5 — 6.5 厘米。 产 禄劝、 大姚、 易门、 富宁、 寻甸、 嵩明、 昆明、 漾濞、 洱源、 维西、 丽江、 德钦、 贡山, 生于 山坡林 内或灌 丛中, 海拔 (1 000) 1 400 — 3 4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模 式标本 采自洱 源。 15. 蕊 帽忍冬 (图鉴 ) 沙豆母 (四 川江北 ), 水绿柳 (江津 ) Lonicera pileata 01iv.(1887)*; Bean(1904); L. Farmer(l 906); Mottet (1909), (1910), (1920); Rehd. (1911), (1935); Wood (1930); Hao (1931); Boerner (1933);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Lonicera ligustrina Wall. a. pileata Franch. (1896); L. mtssionis L^vl.(1914), 
忍 冬 科  419  p. p. quoad specim. Laborde 2502; L. buxijolia L6vl. (1914), (1918). 15a. 蕊 帽忍冬 (原 变种) 图版 Bl, 1-5 var. pileata 常绿或 半常绿 灌木, 高达 1.5 米; 老枝 干皮浅 灰色, 条状 剥落, 幼枝灰 褐色, 密 被短糙 毛。 叶对生 ,叶片 薄革质 或革质 ,叶形 变异大 ,通常 卵形、 长 圆状披 针形或 菱状长 圆形, 长 1-3.5(6.5) 厘米, 宽 0.5 — 1.2(1.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软 骨质, 反卷, 有少数 缘毛或 无缘毛 ,叶面 亮绿色 ,沿 中脉上 有毛或 全然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中脉 两面突 起, 侧 脉每边 6 — 8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面多 少明显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有毛 或近无 毛。 总花梗 极短, 长约 1 毫米, 密被短 糙毛, 腋生; 苞片 钻形, 约 等长于 萼筒, 小苞片 合生成 杯状 壳斗, 包围 2 分离的 萼筒, 上部边 缘为萼 檐下延 的帽边 状突起 所覆盖 ;萼 筒长约 1.5 毫 米, 萼齿小 而钝, 具糙 缘毛; 花冠 白色, 漏斗形 ,长 6 — 8 毫米, 外 面被短 糙毛和 腺毛, 在花冠 下部毛 被尤为 明显, 稀无毛 ,冠筒 基部具 浅囊, 内面有 柔毛, 裂片为 冠筒的 I/ 4 一 1/3 ; 雄 蕊 5 ,与 花柱略 伸出; 花柱下 部疏被 糙毛。 果球形 ,直径 5 — 8 毫米, 透明蓝 紫色; 种 子卵圆 形, 淡黄 褐色, 光滑, 长 2 毫米。 花期 4 一 6 月 ,果 熟期 9 一 10 月。 产麻 栗坡, 生于常 绿阔叶 林内, 海拔 1 600 — 1 800 米; 分布 于湖北 西部、 陕西 南部、 四 川、 贵州、 广西西 北部、 广东 北部、 湖南。 15b. 线叶蕊 帽忍冬 (变种 ) var. linearis Rehd. (1911); Boerner (1933). , 与蕊 帽忍冬 不同在 于叶片 纸质或 膜质, 线形或 线状长 圆形, 长 1 一 2.5 厘米, 宽 2 — 4 毫米; 花冠外 面几乎 无毛; 雄蕊 略伸出 冠筒。 产景洪 、勐罕 、普文 、思茅 ,生 于山谷 或河旁 沙地林 内或灌 丛中, 海拔 7 60 — 1 1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16. 齿 叶忍冬 (图鉴 ) 图版 132, 5-7 Lonicera setifera Franch. (1896); Rehd. (1903), (1911); Comber (193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P. S. Hsu et H.J. Wang (1984). Lonicera setifera Franch. var. trullijera Rehd. (1911); L. subdentata Rehd. in Sarg. (1911).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干 皮灰褐 色或黄 褐色, 密生小 圆点状 突起, 条状 剥落, 幼枝 红 褐色, 密被短 柔毛和 散生刺 刚毛和 腺毛; 冬芽长 1 一 3 毫米, 有 1 对 连合成 帽状、 具纵褶 皱的外 鳞片。 叶对生 ,叶片 坚纸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3 — 10 厘米, 宽 (1)1.5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通常浅 波状至 不规则 浅裂, 叶面暗 绿色, 沿中脉 密被短 柔毛, 余部疏 被硬毛 ,背 面灰白 绿色, 密被 硬毛, 侧脉 每边约 7 条, 与 中脉在 两边明 显; 叶柄长 4 一 8 毫米, 密被短 柔毛和 刺刚毛 ,基部 有时十 分扩大 ,联合 成宽达 1 厘米, 长达 2.5 厘 米的杯 状物。 花先叶 开放, 芳香; 总花梗 极短; 苞片 卵形, 长约 1 厘米; 相邻 2 花的萼 筒分离 ,萼 筒长约 2 毫米, 萼檐具 5 圆齿, 齿长约 0.5 毫米, 萼 筒与总 花梗、 苞片均 具硬毛 和腺毛 ;花冠 淡紫红 色至粉 红色, 长 10 — 14 毫米, 喇叭形 ,外被 硬毛, 裂片 5 ,稍 短于 冠筒; 雄蕊 5, 花丝 极短, 内藏; 花柱 长仅及 花冠筒 之半, 无毛。 果椭 圆形, 长 10 — 12(20) 毫米, 具刺 刚毛和 腺毛, 红色 或珊瑚 红色, 基部 有宿存 苞片;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褐色, 具细 
42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2 —4. 刚 毛忍冬 Lonicera hispida Pall, ex Roem. et Schult., 1. 花枝, 2. 双花, 3. 花冠 展开, 内 ifi 观, 4 . 双果; 5 —7. 齿 叶忍冬 L. sctifera Franch., 5 . 果枝, 6. 花枝, 7. 花冠展 开, 内 面观。 (李锡 畴绘) 
忍冬科  421  凹点。 花期 4 月, 果期 5— 6 月。 产 大理、 洱源、 鹤庆、 永宁、 丽江、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于林 下或灌 丛中, 海拔为 2 250 — 3 8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17. 短 柱忍冬 Lonicera frasrilig L6vl. (1914), (1915); Rehd. (1935), descr. emend.; Fergu- son in Lauener (1972). 灌木, 高 1.2 米; 一年生 枝疏被 刺毛或 无毛; 顶 芽有时 发育有 2 外 芽鳞和 4 至 6 内芽 鳞。 叶未充 分发育 ,叶片 橢圆状 长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 面具长 硬毛, 混生 有稀疏 腺点, 边 缘具缘 毛和有 具柄的 腺体。 花先叶 开放, 着 生于小 枝底部 的苞片 腋内; 总 花梗极 短, 无毛; 苞片宽 卵形, 长 8 — 10 毫米, 边缘具 不规则 啮蚀状 小齿, 向基部 无毛, 余部 内外两 面极 无毛; 子房近 球形, 无毛; 萼檐 长约为 萼筒的 2 倍, 宽而具 皱褶, 萼齿稍 肉质, 不 等大, 长 1.5 — 3 毫米, 宽卵形 ,先端 圆形, 边 缘为不 规则啮 蚀状, 无毛; 花冠玫 瑰红色 (据 采集 者), 漏 斗形, 冠筒长 7 — 8 毫米, 基 部明显 囊状, 向上略 扩大, 外面除 基部外 疏生剌 毛和长 硬毛, 内面自 中部至 喉部有 柔毛状 长硬毛 ,裂片 宽卵形 ,先端 圆形, 长 3 毫米, 无毛; 雄蕊着 生 于冠筒 中部, 花药长 2.5 毫米, 不伸达 喉部, 花丝 无毛, 极短; 花柱不 超出冠 筒中部 ,无 毛。 花期 4 月。 (标本 未见, 上述描 写摘自 A. Rehder) 产 滇东北 (李子 坪), 生于 谷地, 海拔 2 8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李 子坪。 18. 蓝 果忍冬 (图鉴 ) Lonicera cyanocarpa Franch. (1896); Rehd. (1903); W. W. Smith (1917), descr. add. f" Edinb. staff (1925).(1929 — 1930);Marq. et Shaw (1929);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nota. Lonicera jinittma W. W. Smith (1917); L. mitts Rehd. (1907), (1909), (191 1) (cum vat . hobsonii Rehd. ); L. viridijlava Hand. -Mazz. (1924)*, (1936), descr. •republ. 落叶 灌木, 高 0.6 — 2 米; 树干皮 灰色或 灰褐色 ;幼 枝带紫 褐色, 与 叶柄、 总花梗 和苞片 均被 肉眼难 见的微 糙毛; 冬芽长 0.5 厘米, 具 2 枚连合 成帽状 有纵褶 皱的外 鳞片。 叶对 生, 叶片纸 质或厚 纸质, 卵 状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1.5 — 2.5(5) 厘米, 宽 (T.7 — 1.5(1.8) 厘 米, 先端锐 尖或钝 ,基部 阔楔形 至圆形 ,边缘 全缘, 且具 刚毛状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无毛, 背 面黄 绿色, 被 肉眼难 见的微 糙毛, 中脉在 上面至 少下部 凹陷而 在叶上 平坦或 突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微 糙毛。 花下垂 ,成 对着生 于总花 梗上, 总 花梗长 0.5 — 1 厘米, 被微 糙毛, 着生 于枝条 基部; 苞片阔 卵形, 长 1-1.7 厘米, 绿色, 具 缘毛, 小苞片 倒卵状 匙形, 长约 0.9 厘米, 具缘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 达 5 毫米, 无毛或 近无毛 ,萼檐 环状; 花冠 黄色, 长 1.5 — 2.2 厘米, 外面 有短糙 毛或近 无毛, 漏斗形 ,近 整齐, 冠筒基 部具襄 ,裂 片长约 为冠筒 1/3; 雄蕊 5, 与花 冠裂片 等长; 花 柱稍外 露。 果 球形, 直径达 1 厘米, 蓝色或 蓝黑色 ,具 白粉, 无毛; 种子 卵状长 圆形, 长 3.5 亳米, 褐色, 具细 凹点。 花期 5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剑川 、丽江 、维西 、中甸 、德钦 、贡山 ,生于 岩坡灌 丛中或 林缘, 海拔 3 500-4 25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422  云南 植物志  19. 刚 毛忍冬 (图鉴 ) 图版 132, 1-4 刺 毛忍冬 (中国 北部植 物图志 ), 刺毛 金银花 (图鉴 ), 子 弹把子 Lonicera hispida Pall, ex Roem. et Schult. (1819); DC. (1630); Ledeb. (1831), (1844—1846), Maxim. (1878); C. B. Clarke (1881). Regel (1882), Hemsl. (1888); Rehd. (1903), (1907), (1940); Hao (1931), (1932), (1934), excl. syn.; 图鉴 (1975)*; P.S: Hsu et H.J. Wang (1984). Xylosieum hispid am Steph. (1812);Lon/Vera bracteata Royle (1835)*; L. hispida (Sreph. ) Pall, ex Roem. er Schult. var. typica Regel (1 867); L. hispida var Setosa Hook, f . et Thorns. (1858) 丄. hispida var. hirsutior Regel (1867); Hand. Mazz. (1936), L hispida var. hirta Regel et Winkl. (1880). L. hispida var. bracteata (Ro^le) Ai- ry Shaw in Curtis (1934)*; Hand. -Mazz. (1936). in nota: Hara (1979); L. alptg- ena auct. non Linn.: Schangin in Pall. (1895); L. strophiophora auct. non F ranch. : Hao (1932), quoad Licent 4190; L. chaeiocarpa auct. non (Rehd.) Rehd. : Hao (1932), quoad Licent 2879 ; Caprijoltum htsptdum (Steph.) O. Ktze. (1892). 落叶 灌木, 高 0.8 — 2(3) 米; 树干皮 灰色或 灰褐色 ;幼 枝带紫 红色, 与叶 柄和总 花梗均 被刚毛 、短 柔毛和 腺毛, 老时渐 变无毛 ;冬 芽长达 1.5 厘米, 具 2 枚连 合成帽 状有纵 褶皱的 外鱗片 。叶 对生, 叶片纸 质或厚 纸质, 卵状椭 圆形至 长圆形 ,长 2 — 4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有时带 微心形 ,全缘 ,有 刚毛状 缘毛, 叶面暗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两面 均被疏 或密的 刚毛和 粗毛, 稀近 无毛, 或至少 背面脉 上被少 数刚毛 ,中脉 在叶面 至少 下部凹 陷上部 突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0 2)0.4-1 厘米, 毛被同 幼枝。 花 下華, 成对着 生于长 0.5 — 2 厘米 的总花 梗上; 苞 片宽卵 形, 长 1.2 — 3 厘米, 有时带 紫色, 具缘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3 毫米, 具腺 毛和刺 刚毛, 稀无毛 ,萼檐 环状, 长不及 1 毫米; 花冠白 色或淡 黄色, 长 1.5 — 2(3) 厘米, 外 面有短 糙毛, 有时近 无毛, 漏斗形 ,近 整齐, 冠 筒基部 具囊, 花冠裂 片短于 冠筒; 雄蕊 5 , 与花冠 裂片等 长; 花柱 外露。 果长楠 圆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桔黄 色后变 红色, 具 剌毛和 腺毛; 种 子长圆 形, 长 4 一 4.5 毫米, 扁平, 淡 褐色。 花期 5_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中甸 、德钦 ,生 于山坡 河旁岩 石边向 阳处、 林内、 高山草 坡上、 林缘或 路旁阴 湿处, 海 拔 3 000-4 73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新疆 北部、 青海 东部、 甘肃、 宁夏、 陕西 南部、 河 北西部 和山西 北部。 蒙古、 苏联中 亚地区 、土耳 其至印 度北部 也有。 本种 花蕾代 替金银 花用, 能清热 解毒。 20. 苦糖果 图版 133,1 — 5 千层皮 (镇雄 ), 山铜盆 (浙江 ), 山樱桃 (安徽 ), 羊尿花 (四川 ), 狗蛋 于( 山东烟 台), 神仙 豆腐、 鸡骨头 (陕西 石泉) Lonicera standishii Jacq. (1859); Hook.f. (1868)*: Carr. (1860), (1873); Ma- xim. (1877); Dippel (1886); Hemsl. (1888); Bean (1896); Rehd. (1903), (1940); Exell (1930); Creesy (1931); Belval (1933); Sebold (1943). Chamaecerasus standishi Lescuyer (1862); Lonicera fortunei Hort. , L. fragrans Hort. et L. odoratissima Hort. ex K. Koch (1872), pro syn. ; L. sinensis Hort. ex 
忍 冬 科  423  Dippel (1889). pro syn.; L. standishii Jacq. f. lancijolia Rehd. (1903) (1911); L. pseudoproterantha Pamp. (1910)*; ? L. standishii Jacq. var. monbeigii W.W. Smith (1917). 半常绿 灌木, 高 0.5 — 2 米; 树干 皮暗灰 色至灰 褐色, 常 作条状 剥落; 幼枝黄 褐色, 被倒 生刚毛 ,间夹 杂着小 腺毛和 小疣状 突起; 冬芽具 2 枚外 鳞片, 外 鳞片将 内鳞片 盖没。 叶对 生, 叶片坚 纸质, 卵状长 圆形至 披针形 ,长 (3)5 — 8 厘米, 宽 I. 2 — 3. 3 厘米, 先端通 常渐尖 或有时 锐尖或 有时钝 而凹缺 ,基部 圆形或 近圆形 ,全缘 而反卷 ,且有 贴生的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通常两 面尤其 是背面 中脉有 平伏细 刚毛, 有时 叶面变 无毛, 侧 脉每边 ( 5 ) 7 一 11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倒生 刚毛。 总 花梗长 5 — 10 毫 米, 被倒生 刚毛; 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为 萼筒的 2 — 3 倍, 被微 柔毛, 具缘毛 ,小 苞片不 存在; 相邻 2 花的萼 筒连合 至中部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萼檐 环状; 花冠 白色, 长约 1.5 厘米, 外 被倒生 刚毛和 糙毛, 内被 柔毛, 冠筒 基部浅 囊状,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裂片深 达花冠 中部, 具 4 裂片, 下唇 舌状, 反转; 雄蕊 5 , 较裂 片短, 花药 黄色; 花柱超 出雄蕊 之上。 果长 圆形, 红 色, 部分 合生。 花期 1 一 4 月, 果期 4 一 6 月。 产 镇雄及 维西, 生于山 坡阔叶 林下, 海拔约 2 0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四川、 陕西、 甘肃、 湖北、 湖南、 江西、 浙江、 安徽、 江苏、 ^南、 山东。 嫩枝、 叶、 茎及根 药用, 能祛风 除湿, 清热 止痛, 主治 风湿关 节痛, 外用治 疔疮。 21. 须 蕊忍冬 (图鉴 ) 图版 133,6 — 11 牛 肋巴、 狗肋巴 (嵩明 ), 糠 秕柴、 白叶树 (丽江 ), 黑 鸡骨头 (陕西 ) Lonicera koehneana Rehd. in Sarg. (1902)*, (1903), (1911), (1935); L6vl. (1915); Hao (1931), (1934), (1938);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nota. Lonicera gynopogon h€v\ . (1914), (1915);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L. \oeht.eana Rehd. var. intecta Rehd. (1909); L. \oehneana Rehd. var. pallescens Rehd. (1909); L vestita W W. Smith (1917); L. k^oeh neana Rehd. var. pogonan- ihera Hand -Mazz . ( 1936); L. chrysantha ssp. \oehneana (Rehd.) P. S. Hsu et H. J Wang(l984).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3 米; 树干 皮暗灰 色或灰 黑色, 条状 剥落; 幼枝 纤细, 被 略弯曲 的短柔 毛; 冬芽狭 卵形, 具数对 鳞片, 外面疏 被柔毛 ,并有 白色长 缘毛。 '叶 对生, 叶 片纸质 或薄纸 质, 菱状 卵形、 菱状披 针形或 倒卵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1.5 — 6 厘米, 先端 突尖或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圆形 ,全缘 而反卷 ,且边 缘真小 缘毛, 叶面深 绿色, 疏被糙 伏毛, 背面灰 绿色, 密被 绒状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 中脉两 面多少 明显; 叶嗎长 0.3 — 0.8 厘米, 被略 弯曲短 柔毛。 总 花梗长 Q.5 — 2 厘米, 被短 柔毛; 苞片线 形或狭 线状披 针形, 等长于 或略超 出于萼 筒, 小苞片 分离, 近圆形 ,长 为萼筒 1/2 至 与其近 等长, 疏被柔 毛及长 缘毛; 相邻 2 萼筒分 离, 有腺毛 ,长约 3 毫米, 萼 檐长约 1 毫米, 具 明显的 5 圆齿, 齿具 缘毛; 花 冠黄白 色至黄 色, 长 (0.5 — 1)1.5—1.8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二 唇形, 冠筒长 为唇瓣 1/2, 基部一 侧具浅 囊或 II 不明显 ;雄蕊 5 , 花丝 下部被 柔毛, 药隔上 多少有 髯毛, 与花柱 均短于 花冠; 花柱被 柔毛, 柱头圆 盾形, 大。 果近 球形, 直径达 9 毫米, 桔红色 至暗红 色或深 红色;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压扁状 ,褐色 ,具细 凹点。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7— 9 月。 
42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33 1 一 5. 苦糖果 Lon;cera standishii J acq., 1. 花枝, 2. 叶 背面, 3. 苞片, 4. 花冠 展开, 内面观 ,5. 双 合萼; 6— 10. 须 蕊忍冬 L.koehneana Rehd.. 6. 花枝, 7. 小 苞片, 8. 花, 9. 雄蕊, 10 . 雌 蕊及花 萼, 11. 果。 (曾孝 濂绘) 
忍 冬 科  425  产 盐丰、 大理、 永宁、 丽江、 中甸、 德钦、 昆明、 富民、 嵩明、 霑益、 东川至 镇雄, 生于山 坡> 山脚、 谷地 或沟边 的杂木 林下、 林缘路 旁或灌 丛中, 海拔 1 800 — 3 200 米;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 贵州、 四川、 湖北 西部、 河南 西部、 山西西 南部、 陕西、 甘肃 南部、 山东、 江苏、 安徽 南部、 浙江。 叶含 胶汁, 湖 北西部 民间取 其叶做 凉粉。 D. K. Ferguson (1972) 认为 Lonicera gynopogon L^vl. 与须 森忍冬 L. koehnea- na Rehd. 有 明显的 差别。 前者总 花梗长 6 — U.5 毫米, 花冠长 5.5 — 1 1.5 毫米, 叶片长 23-29 毫米; 后者总 花梗长 15 — 27 毫米, 花冠长 13 — 18 毫米, 叶片长 5Q—76 毫米, 因而 不同意 将前者 归并人 后者。 但我们 鉴于须 蕊忍冬 为一广 布种, 花梗的 长短、 花冠及 叶片大 小变异 范围相 当大, 故 仍采用 A. Rehder 的意见 ,将 L. gynopogon L"l. 一种归 入须蕊 忍冬。 22. 金 银忍冬 (图鉴 ) 狗 骨头树 (蒙自 ), 马 氏忍冬 (华北 经济植 物志要 ), 胯肥树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 金银木 (陕甘 宁盆地 植物志 ), 马尿树 (辽宁 、上海 ), 木金银 (湖南 ), 鸡骨头 (四川 )、 裤档 蔗 (巫溪 ), 王 八骨头 (东北 通称) Lonicera maackii (Rupr.) Maxim. (1859), (1879), (1884); S. Herder (1861); Baker et Moore (1879); Hemsl. (1888); Diels (1900); Rehd. (1903), (1911), (1940); Pinelle (1920); Nakai (1927); Hao (1931), (1932), (1934); Belval (1933); Hand. -Mazz. (1936); Kitagawa (1939); Rehd. (1940); Mexand. (1944); 图鉴 (1975)*,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Xylosteum maackii Rupr. (1857) ( 1 858)*; Caprifolium maackii (Rupr.) O. Kt- ze. (1891); Lonicera maac\ii var. typica Nakai (1938); L. maackii var. podocarpa Franch. ex Rehd. (1903), in Sarg. (1911), (1940); Hao (l931),(l932); Hand. -M- azz. (1936); 图鉴 (1975), in nota. 22a. 金 银忍冬 (原变 M) form, maackii 落叶 灌木, 高 1.5 — 4 米; 树干 皮暗灰 色或灰 白色, 不规则 纵裂; 小枝 中空, 幼时 被短柔 毛; 冬芽小 ,卵 圆形, 鳞片达 5 对 以上。 叶 对生, 叶片纸 质或薄 纸质, 通常卵 状橢圆 形至卵 状披 针形, 长 3 — 6. 5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叶面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有 时疏被 柔毛, 脉上和 叶柄均 被腺短 柔毛, 侧脉约 5(7) 对, 与 中脉两 面多少 明显, 背面 脉腋有 时呈趾 蹼状; 叶柄长 2 — 8 毫米。 总花梗 腋生, 长 1 一 2 毫米, 被腺 毛, 短于 叶柄; 苞片、 小苞 片和萼 檐外面 均被小 柔毛和 腺毛, 苞片 线形, 有时 倒披针 形而呈 叶状, 长 3 — 6 毫米, 长于 萼筒, 小苞 片合生 成对, 具缘毛 ,略 短于萼 筒或与 其几乎 等长; 相 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2.5 毫米, 下方 多少具 1 短梗, 萼檐 钟状, 长 1.5 毫米, 5 齿, 齿 长三角 形, 锐尖, 具 缘毛; 花冠先 白色后 转黄色 ,长 1.5 — 2 厘米, 外面被 柔毛, 下部毛 较密, 二唇 形, 唇瓣长 为萼筒 2 — 3 倍; 雄蕊 5, 花丝 下部被 柔毛, 与花柱 均短于 花冠; 花柱被 柔毛, 柱 头圆 盾形。 果 球形, 熟时暗 红色, 半透明 ,直径 5 — 6 毫米;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具细 ; 凹点。 花期 3 — 5 月, 果期 7 — 9 月。 
426  云南 植物志  产丽江 、维西 以南, 以东, 南达 广南、 文山, 蒙自, 东达 霑益, 生于开 阔山沟 路边向 阳处、 或疏林 林缘和 灌丛中 ,海拔 1 300 — 2 S00 米; 分 布于黑 龙江、 吉林、 辽宁、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朝鲜、 日本及 苏联远 东地区 也有。 茎皮 可制人 造棉; 种子 油可制 肥皂; 叶浸汁 可杀棉 蚜虫; 花可 代金银 花用, 还可 提取芳 香油; 全株 入药, 能祛风 解毒, 消肿 止痛, 主治 头晕、 跌 打损伤 等症。 此外, 本 种亦可 作庭园 和 城市绿 化优良 的观赏 树种。 22b. 红花金 银忍冬 (变型 ) form, erubescens Rehd. (1903). 与 金银忍 冬不同 在 于花冠 、小 苞片 和叶均 淡紫 红色。 产丽江 ,生于 沟边, 海拔约 2 350 米; 分布于 江苏、 安徽、 河南、 甘肃。 23. 毛 花忍冬 Lonicera trichosanlba Bur. et Franch. (1891); Rehd. (1903), in Sarg. (1911), (1926), (1940); Schneid. (1911); Hao (1931). Lonicera ovalis Batal. (l 895); L. trichosantha Bur. et Franch. f . glabrata Re- hd. (1926); Edinb. staff. (1929-30); Hand.- Mazz. (1936); L. trichosantha Bur. et Franch. f. acutiuscula Rehd. (1926); Hand. -Mazz. (1936). 23a 毛 花忍冬 (原 变种) var. trichosantha 灌木, 高 1 一 3(5) 米; 树干皮 灰褐色 ,条状 剥落; 幼枝被 微柔毛 或腺毛 ,小枝 中空; 冬芽 大, 长达 1.2 厘米, 具 4 对外 芽鳞, 芽鳞背 面具脊 ,密被 柔毛。 叶对生 ,叶片 通常长 圆形、 卵 状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有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1.5)2 — 6(9) 厘米, 宽 (1.2)1.5—3.5 <4.5) 厘米, 先端钝 而常具 突尖或 短尖至 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有时浅 心形, 边 缘软骨 质, 且多 少具小 缘毛, 叶面 绿色, 无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全面微 被毛或 仅沿脉 上疏被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7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且带黄 白色; 叶柄长 3 — 8(15) 毫 米, 腹凹 背凸, 有 柔毛。 总花 梗短于 叶柄, 长 3 — 4(10) 毫米, 有微 毛或近 无毛; 苞 片披针 形, 长 3 毫米, 无毛, 小苞 片基部 合生, 长 为萼筒 1/2 — 3/4 ,干 膜质, 无毛; 相邻 2 花 的萼筒 分离, 萼筒卵 状球形 ,长 2.5 — 3 毫米, 无毛, 萼 檐长约 2 毫米, 干膜质 ,具 不明显 浅齿, 常一 侧裂至 基部; 花冠 黄色, 长约 1.5 厘米, 外有短 柔毛或 腺毛, 冠筒 基部一 侧具囊 ,二 唇形, 唇 瓣长约 为冠筒 2 倍; 雄蕊 5, 内藏, 花丝 基部具 柔毛; 花柱不 伸出, 全部有 柔毛, 柱头 头状。 果近 球形, 直径 5 — 6 毫米, 橙 红色; 种子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棕 褐色, 具细 凹点。 花 期 6 — 8 月, 果熟期 9一10 月。 产德钦 ,生于 沟边阔 叶林或 灌丛中 ,海拔 3 500-4 050 米; 分布 于陕西 和甘肃 南部、 四 川西部 、西藏 东部。 23b. 长叶毛 花忍冬 (变种 ) 干 萼忍冬 (图鉴 ) var. xerocalyx (Diels)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Lonicera dejlexicalyx Batal. (1892); Rehd. (1903), in Sarg. (1911), (1928), (1940); Hutch. (1914); Bean (1915); Hao (1931); 图鉴 (1975)*; L. xerocalyx Di- 
忍^ 科  427  «ls (1912); L. deflexicalyx Batal. var. xerocalyx (Diels) Rehd. (1926); Hand. -Mazz. (1936); L trtchosantha Bur. et Franch. var. deflexicalyx (Batal .) P.S. Hsu et H. J. Wang (1979) 与毛花 忍冬不 同在于 叶片长 画状披 针形至 披针形 ,很少 卵状披 针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 5 — 10 厘米, 宽 2 — 3.5 厘米, 先 端长渐 尖至短 渐尖。 产 鹤庆、 丽江、 中甸, 生于山 坡砾石 灌丛、 竹林、 杂 木林或 落叶松 林内, 海拔 2 050 — 3 600 (4 100) 米; 分布于 甘肃西 南部、 四川 西部。 24. 长 距忍冬 图版 135,4— 5 距 花忍冬 (图鉴 ) Lonicera calcarata HemsL. (1900);Rehd. (1903); 图鉴 (1975)*. 藤本, 高达 4 米; 花枝 中空, 皮棕 褐色, 无毛。 叶对生 ,叶 片坚纸 质至近 革质, 卵形、 橢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2(15) 厘米, 宽 ( 2 ) 2 .5 — 6 .5(8) 厘米, 先端 骤然渐 尖至短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近圆形 至圆形 ,有时 浅心形 ,边缘 全缘呈 软骨质 ,叶面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两面 无毛, 或花 枝下部 的先出 叶两面 被锈色 腺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中脉 两面明 显.; 叶柄长 1 一 1.2 厘米, 营养枝 上相对 2 叶柄基 部扩大 合生成 杯状。 总花梗 腋生, 长 1.5 — 3 厘米, 多少 压扁, 无毛, 顶具 2 枚叶状 苞片; 苞片 卵形, 长 1.5 厘米, 宽 I. 2 厘米, 先端 锐尖, 无毛, 小苞 片合生 ,长等 于萼筒 ,无毛 ;相邻 2 萼筒 合生, 长达 3 毫米, 无毛, 萼檐 环状, 长约 1 毫米; 花 冠先白 色后转 黄色, 长约 3 厘米, 外面 无毛, 冠筒 基部具 1 长距, 二唇形 ,唇瓣 略长于 冠筒, 上唇具 4 裂片而 直立 ,下唇 反卷; 雄蕊 5 , 几不超 过上唇 , 花 丝下部 具微毛 ; 花 柱外露 , 下部 有微毛 ,柱头 头状。 果 2 个完全 合生成 扁球形 ,直径 1.2 — 1.7 厘米, 下托以 宿存的 苞片和 小 苞片, 红色; 种子卵 球形, 长约 3 毫米, 红棕色 ,具疣 点。 花期 4—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漾濞 、富民 、昆明 、嵩明 、屏边 、文山 、西畴 ,生于 山坡或 沟边密 林或灌 丛中或 林缘, 海 拔 1 350 — 2 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州西 南部。 本 种以其 子房具 5 室, 花冠具 长距, 在本 属中是 1 个特殊 类型。 25. 划 匍忍冬 Lonicera crassifolia Batal. (1892), (1893); Rehd. (1903), in Sarg. 《(1911);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匍匐或 近直立 灌木; 树干皮 灰褐色 ,条状 剥落; 小枝红 褐色, 密 被污黄 色伏毛 状微柔 毛; 芽小, 芽 鳞疏被 柔毛。 叶对生 ,叶片 革质, 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先端钝 或圆形 ,有时 具小凸 尖或微 凹缺,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全 缘而反 卷, 并被 缘毛, 叶面 绿色, 沿中 脉被微 柔毛, 余部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每边约 4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3 — 6 毫米, 毛被同 幼枝。 总 花梗长 5 — 7(15) 毫米; 苞片 钻形, 短于 萼筒, 长 1.5 毫米, 具缘毛 ,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2.5 毫米, 无毛, 萼 檐长约 1 亳米, 具 5 齿, 齿三 角形, 锐尖, 具 缘毛; 花冠 淡白黄 色, 管状漏 斗形, 长约 1.5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柔毛, 冠 筒基部 无明显 浅囊, 二 唇形, 唇 瓣长约 为冠筒 1/2, 反卷; 雄蕊 5, 内藏, 花丝被 柔毛; 花柱在 开花时 外露, 被 柔毛, 柱头头 状。 未成 熟果卵 球形, 直径 3 — 4 毫米。 花期 6 月。 产麻 栗坡, 生于山 坡林下 ,海拔 1 900 — 2 100 米; 分布于 湖北西 南部、 湖南西 北部、 贵 
428  云-' 南 植 物 志  州、 四川 南部。 26. 忍冬 (名医 别录) 图版 134,4 — 5 忍冬花 (唐本 草), 金银花 (本 草纲目 ), 金银藤 (云南 )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1784); Miq. (1866); Kurz (1873); Maxim. (1878); Franch. (1884); Hemsl. (1888); Relid (1903), in Sarg. (191 1), (1935), (1940;; Dunn et Tutch. (1912); Nakai (1927); Hao (1931), (1934), (1938); Belval (1933); Hand. -Mazz. (1936); Hara (1952), (1966), (1979); Ohwi (1965); 图鉴 (1975)*. Caprifolium japonicum (Thunb.) Dumont de Courset (1814); Nintooa japonica (Thunb.) Sweet (1830); Lonicera confusa auct. non DC: Miq. (1866); L. longifl- ora Carr. (1873), non (Lindl.) DC; L. fauriei L^vl. et Vant. (1908); L. japontca Thunb. var. sempervillosa Hayata (1920); L. shintenensis Hayata (1920). 半常 绿木质 藤本, 多分枝 ;茎皮 作条状 剥落, 枝中空 ;幼 枝暗红 褐色, 密 被黄褐 色开展 糙毛和 腺毛, 下部常 无毛。 叶片 纸质,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稀倒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短尖 或钝, 基部圆 形至近 心形, 边缘全 缘且具 缘毛, 着 生小枝 上部 的叶通 常两面 密生短 糙毛, 下部者 常平滑 无毛, 背面多 少带灰 绿色, 入冬略 带红色 ;叶 柄长 4 一 8 毫米, 被毛。 花双生 ,着 生在小 枝上部 叶腋的 总花梗 与叶柄 等长或 稍短, 但着生 在小 枝下部 者有时 则长达 2 — 4 厘米, 密被短 柔毛和 腺毛; 苞片 叶状, 长达 2 — 3 厘米, 两面 均被 毛或稀 无毛, 小苞 片长约 1 毫米, 为 萼筒的 1/2 — 2/3, 缘毛 明显;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 约 2 毫米, 无毛, 萼 齿近三 角形, 外面和 边缘都 有毛, 齿端被 长毛; 花冠先 白色, 有时 基部向 阳面略 带红色 ,后转 黄色, 长 3 — 4 厘米, 外面有 柔毛和 腺毛, 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 片且直 立, 下唇 反转, 约与冠 筒等长 或稍短 ;雄蕊 5, 与花柱 均伸出 花冠。 果离生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熟时蓝 黑色;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3 毫米, 褐色, 两侧 有浅横 沟纹, 中 间脊状 突起。 花 期 4 一 6 月, 少数于 7 — 8 月 第二次 开花, 果熟期 10 — 11 月。 昆明、 河口、 漾濞、 丽江 等地有 栽培, 常见于 村旁或 庭园; 分布 于我国 南部各 省区, 通常 在海拔 1 000 米以 下较为 常见。 藤、 花、 茎、 叶供 药用, 功 能清热 解毒, 主治温 病发热 、热毒 血痢、 痈疡、 肿毒、 瘰疬、 痔漏. 等症。 27. 淡 红忍冬 野 金银花 (大理 ), 金银花 (丽江 、大姚 ), 巴 东忍冬 (图鉴 ), 渐 尖忍冬 (植物 分类学 报), 肚 子银花 (四川 ) Lonicera acuminata Wall, in Roxb. (1824), (1829);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Franch. (1885); Edinb. staff (1929-30); Hara (1966), (1979); P. S.Hsu et H. J. Wang (1984). Caprifolium acuminatum O. Ktze. (1891); Lonicera giraldii Rehd. (1903). Mottet (1907); Hutch. (1909); Rehd. (1940); L. henryi Hemsl. (1888); Rehd. (1903), in Sarg. (1911), (1940); Craib (1911); Diels (1912); Had (1931), (1932);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L. henryi Hemsl. var. subcoriacea Rehd. in Sarg- (1911); L. fuchsioides Htmsl. (1888); Rehd. (1903), (1911), (1940); Schneid. 
忍 冬 科  429  图 版 134 —3. 绣 毛忍冬 Lonicera ferruginea Rchd., 1. 花枝, 2. 双花, 3, 果; 4—5. 忍冬 L. japonic* Thuub., 4. 花枝, 5. 双花。 (吴锡 (« 绘) 
430  云南 植物志  (1911). 落叶 或半常 绿木质 藤本; 枝 中空, 幼枝红 褐色, 通常被 土黄色 糙毛, 很少 无毛。 叶对 生, 叶片薄 革质至 革质, 长圆形 、卵状 长圆形 至线状 披针形 ,长 4 一 8.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常 渐尖, 基部圆 形至近 心形, 边缘全 缘且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除沿中 脉被糙 伏毛外 ,余部 无毛或 有时疏 被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与中脉 在两面 明显; 叶柄长 3 — 7 毫米, 有 土黄色 糙毛。 总 花梗集 生于小 枝顶端 常作近 伞房状 花序, 或单生 于小枝 上部叶 腋, 长 5 — 15( 2 0) 毫米, 被土黄 色糙毛 ,稀 无毛; 苞片 钻形, 比萼 筒短或 较长, 小苞片 宽卵形 或卵形 ,具 缘毛, 长 为萼筒 1/3 — 2/5;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椭 圆状球 形或倒 壶形, 长 2 — 3 毫米, 无毛 或略被 微毛, 萼齿近 三角形 ,具 缘毛; 花冠黄 白色并 略带深 紫色, 筒状漏 斗形, 长 1.5 — 2.4 厘米, 外面无 毛或略 被糙毛 ,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具 4 裂片, 下唇 反卷, 囊 部密生 腺; 雄蕊 5, 花 丝下部 有毛, 与花柱 外露; 柱头和 花柱下 部均被 糙毛。 果卵状 球形, 直径 6 — 7 毫米, 蓝 黑色; 种子楠 圆形至 长圆形 ,长 4 一 4.5 毫米, 有细 凹点, 两面 中部有 1 条 脊状突 起。 花期 6 — 7 月, 果熟期 10—11 月。 产 大姚、 洱源、 丽江、 永宁、 大理、 碧江、 泸水、 腾冲、 镇康、 凤庆、 景东、 盐津、 永善、 镇雄, 生于林 内或灌 丛中, 海拔11 4 0— 2 300 (滇 东北) 或 2 500 — 3 000 米 (滇西 北至西 南); 分 布于西 藏东南 部至东 南沿海 各省和 台湾, 北自陕 西秦岭 、甘 肃南部 至广东 和东西 北部。 尼 泊尔, 锡金, 缅甸、 印度尼 西亚和 菲律宾 也有。 花、 叶清热 解毒, 民 间常用 以煎水 治小儿 惊风。 28. 短 柄忍冬 贵 州忍冬 (图鉴 ), 小 金银花 (湖南 、贵州 ), 山银花 (安徽 ) Lonicera pampaninii L6v\. (1911), (1914), (1915); Rehd. (1935), excl. syn., (1937); Hand. -Mazz. (1936), descr. add.;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图鉴 (1975)*. Lonicera henryi Hemsl. var. setuligera W. W. Smith (1917). 藤本; 老枝干 皮棕褐 色或灰 白色, 不规 则条状 剥落; 幼枝 密被黄 褐色短 糙毛。 叶 对生, 叶片近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狭椭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3—10 厘米, 宽 1.3 — 2.8 厘米, 先 端常 渐尖, 有时 急尖, 基部近 心形, 两 面沿中 脉被短 糙毛, 背面幼 时常被 疏毛, 全缘而 反卷, 边缘无 缘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短 ,长仅 2 — 5 毫米, 被黄 褐色短 槌毛。 总花梗 极短, 双花 数对集 生于幼 枝顶端 或单生 于幼枝 上部叶 腋; 苞片披 针形, 有时 叶状, 长 5 — 15 毫米, 被毛, 小苞片 卵形, 长约为 萼筒的 1/2 — 2/3, 被短 糙毛; 相 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 长不及 2 毫米, 无毛, 萼齿卵 状三角 形至长 三角形 ,与苞 片和小 苞片均 被毛; 花冠 白色, 基部略 带红色 ,后转 黄色, 长 1.5 — 2 厘米, 外密被 倒向小 糙毛, 内有 柔毛, 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片, 下唇 反转; 雄蕊 5, 与花柱 伸出, 花丝 下部生 柔毛; 花柱 无毛。 果球 形, 直径 5—6 毫米, 蓝 黑色至 黑色; 种子椭 圆形, 长 2.5—3 毫米, 压扁, 深 褐色, '中 部有脊 状 突起。 花期 5 — 6 月 ,果 熟期 10—11 月。 产建水 ,生林 下或灌 丛中, 海拔约 1 4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西 南部、 湖南、 广 西、 广东 北部、 江西、 福建 北部、 浙江南 部和西 北部、 安徽 南部。 花 人药, 清热 解毒, 治鼻衄 、吐血 、肠热 等症。 
忍 冬 科  431  29. 锈 毛忍冬 图版 134,1 — 3 老 虎合藤 (广东 从化) Lonicera ferruginea Rehd. in Sarg. (1902). Lonicera julva Merr. (1934); Hand. -Mazz. ( 1 936), in nota. 木质 藤本; 老枝暗 褐色, 干 皮条状 剥落; 幼枝、 叶柄、 叶两 面及总 花梗各 部分几 乎均被 锈 色糙毛 并夹杂 腺毛。 叶 对生, 叶片厚 纸质, 长圆状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有 时卵形 或楠圆 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尾尖, 基部浅 心形或 圆形, 两 侧稍不 相等, 边 缘密被 缘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1 厘米。 双 花 1 至 多对, 组成腋 生于小 枝上方 的小总 状花序 ,并由 4 一 5 节小花 序在小 枝顶端 组成小 圆锥 花序, 每 节小花 序下有 1 线状总 苞片, 总 苞片长 6 — 12 毫米; 总花 梗长仅 1 一 5(7) 毫 米; 苞片 线形, 与萼筒 等长或 略超出 ,小 苞片宽 卵形或 卵形, 有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均被 锈色 糙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长 2 毫米, 有小 糙毛或 无毛, 萼齿 卵形, 有时披 针形, 长 1 毫米, 有小 糙毛; 花冠先 白色后 转黄色 ,长 1.8 — 2.8 厘米, 外面密 被锈色 糙毛, 二唇形 ,上唇 具 4 裂片, 下唇 反转, 唇 瓣长为 冠筒的 1/2; 雄蕊 5, 外露, 花丝下 部被疏 糙毛; 花柱 外露, 无 毛。 果卵状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黑色;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压扁, 深 褐色, 中 部有凹 槽 及脊状 突起。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产腾冲 、泸水 、双江 、景东 、双柏 、思茅 至西双 版纳、 文山、 西畴, 生于疏 林或灌 丛中, m 拔 950 — 1 600 (1 98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福建及 江西。 模式 标本采 自思茅 e 30. 菰 腺忍冬 金银花 (文山 、砚山 、思茅 ), 红 腺忍冬 (图鉴 ), 腺叶 忍冬、 光 冠银花 (中药 大辞典 ), 狗牙 花 (广东 龙头山 ), 山银花 (广 东高要 鼎湖山 ), 大银花 (湖南 新化) Lonicera hypoglauca Miq. (1866); 图鉴 (1975)*. Lonicera affinis Hook, et Arn. var. pubescens Maxim. (1 877): Rehd. (1903), in Sarg. (1911); Hand. -Mazz. (1936); L. mollissima Bl. ex Maxim. (1877), pro syn.; L. affinis Hook, et Am. var. hypoglauca (Miq. ) Rehd. (1903); L. rubropunctata Hayara(1920); L. affints auct. pi. fl. sin. non Hook, et Arn. 30a 菰 腺忍冬 (原 亚种) 图版 135,1 — 3 ssp. hypoglauca 木质 藤本; 幼枝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叶对生 ,叶 片坚纸 质至薄 革质, 卵 形至卵 状长圆 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钝或圆 形至近 心形, 全缘而 反卷, 叶 面绿色 ,除中 脉被糙 毛外余 部无毛 ,背面 粉绿色 ,密被 柔毛, 并 杂有具 极短柄 或无柄 的桔黄 色或 桔红色 蘑菰状 腺体,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1.2 厘米, 毛被同 幼枝。 双花的 总花梗 单生或 有时多 对集生 ,短 于叶柄 或有时 较长,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3.5 — 4 毫米, 被短 柔毛, 小苞 片圆状 卵形, 长 1 毫米, 有缘 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长约 2 亳米, 无毛, 萼齿长 三角形 ,有 缘毛; 花冠先 白色, 有时 带淡红 晕, 后转 黄色, 略有 香气, 细管状 ,长 3 — 4.5 厘米, 外面 有稀疏 柔毛和 腺毛, 二 唇形, 唇瓣短 于冠筒 ;雄蕊 5 , 花丝 无毛, 与花柱 均外露 ;花柱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近 球形, 直径 7 — 8 毫 米, 熟时 黑色, 有时具 白粉; 种子楠 圆形, 长约 4 毫米, 中部 有凹槽 及脊状 突起。 花期 
432  云. '南 植 物 志  4 一 5 月, 果熟期 9—10 月。 产文山 、西畴 、砚山 、双江 、临沧 、景东 、双柏 、思茅 、西双 版纳, 生于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1 000-1 800 米; 分布于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台湾、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贵州、 四川。 曰本 也有。 各地作 "金 银花" 收购 入药, 质 量次于 忍冬。 30b. 净花菰 腺忍冬 (亚种 ) ssp. nudiflora P. S. Hsu et H. J. Wang (1^79). 与菰 腺忍冬 不同在 于花冠 无毛或 仅冠筒 外面有 少数倒 生微伏 毛而无 腺毛。 产 双柏、 双江、 景东、 漾濞、 金平、 文山, 生于灌 丛或疏 林中, 海拔 1 200 — 1 800 米; 分 布于广 东北部 和西部 、广西 、贵州 南部。 31. 黄褐 毛忍冬 Lonicera f u lvotomentosa P. S. Hsu et S. C. Cheng (1979)*. 木质 藤本; 老枝暗 褐色, 干 皮条状 剥落; 幼枝、 叶柄、 叶背 及总花 梗各部 分均被 黄褐色 绒状弯 糙毛, 毛长 不超过 2 毫米。 叶对生 ,叶片 厚纸质 ,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4.5 — 8 厘米, 宽 2.5-4.5 厘米, 先端 短尖至 尾尖, 基部浅 心形或 圆形, 两 侧稍不 相等, 边缘反 卷且具 缘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0.5 — 1 厘米. 双花 1 至 多对在 小枝顶 端组成 小圆锥 花序; 总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基部有 1 对较 寻常者 远较小 的叶; 苞片线 形, 远超出 花萼, 长 约为花 萼长的 1 倍, 与 小苞片 均密被 黄褐色 糙毛, 小苞片 圆状卵 形或卵 形, 长约 1 毫米;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长 2 毫米, 无毛, 萼齿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有糙 毛, 比萼筒 略长; 花冠先 白色后 转黄色 ,长达 4 厘米, 外面有 糙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 片, 下唇 反转, 唇 瓣长为 冠筒的 1/2; 雄蕊 5 , 外露, 花丝 无毛; 花柱 外露, 无毛。 成 熟果未 见。 花期 4 一 5 月。 产滇南 (? ), 生 于山坡 河边, 海拔约 850 米; 分布于 广西西 北部、 贵州 西南部 花蕾 有清热 解毒的 功效。 广西地 区收购 人药, 近年来 已人工 栽培。 32. 大 花忍冬 (图鉴 ) 大花 金银花 (广西 ) ,大 金银花 (上海 ) Lonicera macrantha (D. Don) Spreng (1827); DC. (1830); Benth. (1861), excl. syn. L. japonica;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Maxim. (1883); Hemsl. (1888); Dunn et Tutch. (1912); L€wl (1913); Rehd. (1935); Hara (1966), (1979); 图鉴 (1975)*. Caprifoltum japonicum D. Don(l 825); C. macranthum D. Don( 1 825); Xylosteum scandens Buch. -Ham. ex D. Don (1825), pro syn. ; Nintooa longiflora Sweet (1830); Lonicera japonica auct. non Thunb. : Wall, in Roxb. (1824), (1828); Hook. f. et Thorns. (1858), excl. syn. L. conjusa DC; L. hirtiflora Champ. (1862); L. guil- loni Uvl. et Vant. (1904); L6vl. (1914); Rehd. (1935), pro syn.; L. macrantha {.D. Don) Spreng var. guilloni (L6vl. el Vant.) Lauener et Ferguson (1972). 32su 大 花忍冬 (原 变种) var. macrantha 
忍冬科  433  图 皈 135 L—S.^i 腺忍冬 Lonicera hypoglauca Miq. ssp. hypoglauca, 1. 花枝, 2. 果枝, 3. 叶背, 示 腺体; 4— 5. 长距忍 冬 l calcafata Hem 丄, 4 . 花枝, 5 . 果枝。 (李锡 畴绘) 
434 云南 植物志  半常 绿木质 藤本; 老枝红 褐色, 小枝褐 色至暗 红色, 幼时 密被浅 黄色或 金黄色 开展的 糙毛和 腺毛。 叶对生 ,叶片 厚纸质 ,披针 形至卵 状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12 厘米, 宽 1.7 — 4.5 厘米, 先端 尖至长 渐尖, 基部圆 形至近 心形, 两侧相 等或近 相等, 边缘反 卷且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中脉 及侧脉 上有小 糙毛, 背面黄 绿色, 多少被 黄褐色 糙毛, 并杂有 少数桔 红色 腺点,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网脉 在叶面 凹陷, 在 背面明 显; 叶柄长 3 — 10 毫米, 毛被同 幼枝。 双花 腋生, 常多 个密集 于小枝 顶端成 伞房状 花序, 总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被糙毛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2 — 5 毫米, 与小苞 片均有 糙毛和 腺毛, 小苞 片近 圆形, 长为 萼筒的 2/5 — 1/2; 萼 筒长约 2 毫米, 无毛或 有时被 稀疏毛 ,萼 齿狭三 角形, 与萼筒 近等长 ,顶端 具长毛 ;花冠 白色, 后转 黄色, 芳香, 长 4.5 — 7 厘米, 外面 疏被小 硬毛、 微柔毛 和腺毛 ,内面 被柔毛 ,二 唇形, 上 ^ 具 4 裂片, 下唇 反转, 唇 瓣长为 冠筒的 1/3 — 1/2; 雄蕊 5, 花丝 无毛, 与花 柱均稍 露出花 冠外。 果椭 圆形或 球形, 直径约 8 毫米, 黑色;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压扁, 深褐色 ,中部 有凹槽 及脊状 突起。 花期 4—5 月 ,果 熟期 9 月。 产屏边 ,生于 谷地或 路旁, 海拔 1 200—1 4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 湖南、 贵州、 四 川、 福建、 台湾、 江西和 浙江。 不丹、 尼泊尔 、印度 北部、 越南 也有。 花蕾 及藤供 药用, 有清热 解毒的 功效。 此外, 花可供 观赏。 32b. 异毛大 花忍冬 (变种 ) var. heterotricha P. S. Hsu et H. J. Wang (1979). 与大 花忍冬 不同在 于叶背 不仅被 糙毛, 还 被由稠 密的小 糙毛组 成的毯 ^:。 产临沧 、凤庆 ,生 于路旁 山箐溪 边或灌 丛中, 海拔 2 050 — 2 200 米; 分布于 湖南、 广 西、 贵州及 四川。 33. »L 、叶 忍冬 图版 136 Lonicera strigosif lora C. Y. Wu, sp. nov. Species L. macranthae (D. Don) Spreng affinis, sed foliis margine costa supra et sublus inferne atque petiolis sparse setosis exceptis ceterum glabris, ramulis spa- rse setosis tantum, bracteis linearibus vel foliaceis calycem procul excedeutibus, coro- llis brevioribus 2 ― 3 cm. longis differt. Yunnan (云南 ): Lan Cong (澜沧 ), alt. 2 200m. ravine among thickets, May r 1936. C. W. Wang (王 启无) 76797 (Typust KUN)*. 藤本; 小枝红 褐色, 疏被 黄褐色 刺毛。 叶 对生, 叶片坚 纸质至 近革质 ,心 状卵形 或心伏 长圆形 ,长 7 — 11 厘米, 宽 4 一 6. 5 厘米, 但 具花序 小枝上 的叶小 得多, 长仅约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心形, 边 缘反卷 且疏生 刺毛, 叶面 绿色, 仅 沿中脉 有黄褐 色刺' 毛, 背面淡 绿色, 在中脉 基部疏 生刺毛 ,侧脉 每边约 4 一 6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 背面突 起, 网 脉背面 明显; 叶柄长 3 — 5 毫米, 疏被 黄褐色 刺毛。 双花 腋生, 常多个 于小枝 梢端密 集成 伞房状 花序; 总花 梗长约 1 毫米, 被刺毛 ;苞片 线形或 叶状, 长 远超过 萼齿, 被 黄褐色 刺毛, 小苞 片近圆 f ,长不 及萼筒 1/ 3 , 具 缘毛; 萼 筒长约 2 .5 毫米, 无毛, 萼齿狭 三角形 》  * KUN ^表 中国科 学院昆 明植物 研究所 标本馆 (Herb. Kunming Inst. Bot.) a 
忍 冬 科  435  图 版 136 心 叶忍冬 Loaiceia .trigosiflor. C. Y Wu, 1. 花枝, 2. 花舊, 3 一 4 . 苞片, 5. 小 苞片。 (曾孝 濂绘) 
436  云南 植物志  先端 渐尖, 长约 1.5 毫米, 顶端具 长毛。 花冠 蕾时长 2 — 3 厘米, 外密 被平展 剌毛及 长柄头 状 腺毛。 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澜沧 ,生于 山地灌 丛中, 海拔 2 200 米。 本种近 似于大 花忍冬 [L. raacranrha (D. Don) Spreng], 但叶除 叶缘、 中脉 叶面和 背面 基部以 及叶柄 疏被刺 毛外均 无毛, 小枝 仅疏被 剌毛, 苞片 线形或 叶状, 长远超 过萼齿 ,. 花冠 较短, 蕾 时长仅 2 — 3 厘米等 与大花 忍冬不 相同。 34. 长 花忍冬 Lonicera longiflora (Lindl.) DC. (1830); Benth. (1861); Maxim. (1878); Hemsl. (1888); Dunn et Tutch. (1912); Hao (1931). Caprijoliutn longiflorum Lindl. (1829). 木质 藤本; 老枝棕 褐色, 干 皮条状 剥落, 小枝红 褐色, 无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 卵 状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8.5 厘米, 宽 1 一 2.7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有时 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近 圆形, 边缘反 卷但无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无毛 或仅上 面在中 脉下部 略被微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10 毫米, 腹凹 背凸, 仅 腹面 略被微 柔毛。 双花 腋生, 常多个 密集于 小枝梢 端成伞 房花序 ,总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略 被微 柔毛;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约 5 亳米, 有毛, 小苞片 卵形至 近圆形 ,长约 为萼筒 1/3, 无 毛或略 具缘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 筒长约 3 毫米, 无毛, 萼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锐 尖, 具 缘毛; 花冠黄 色或淡 黄色, 长 -4.5 — 7 厘米, 外面 疏被小 硬毛和 腺毛, 冠筒 细长, 冠檐 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片, 与 下唇均 反转, 唇 瓣长约 为冠筒 1/4; 雄蕊 5, 与花柱 均伸出 花冠. 之外, 花丝 无毛。 成熟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 马关, 生于干 燥林内 ,海拔 1 100 米; 分布 于广东 南部。 云南标 本叶柄 及花冠 外面多 少被毛 ,与采 自广东 南部的 模式标 本略有 差异。 35. 大 果忍冬 图版 137,1—2 Lonicera hildebrandiana Coll. et Hemsl. (1890); Rehd. (1903). 木质 藤本; 老 枝黄褐 或淡黄 褐色, 具疣状 突起, 干皮 纵裂, 小枝红 褐色, 粗壮, 无毛。 叶 对生, 叶片近 革质至 革质, 宽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7 — 15 厘米, 宽 4 一 7.5 厘米, 先 端锐. 尖或骤 然短尖 ,尖 头钝, 基部近 圆形或 圆形, 边缘软 骨质,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均无 毛, 侧 脉每边 (3)4 — 5 条, 与中脉 在两面 均突起 ;叶柄 粗壮, 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具 浅槽, 无. 毛。 双花于 小枝上 腋生, 总 花梗长 (3)5 — 10 毫米, 无毛; 苞片 极小, 卵状三 角形, 长 1—2 亳米, 远比萼 筒短, 无毛,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2 毫米, 无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长 5-6 毫米, 圆筒形 ,无毛 ,萼 檐长约 2 毫米, 先端具 5 微齿; 花冠 白色, 后转 黄色, 芳香, 长 9 一 12 厘米, 外面 无毛, 冠筒 粗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片, 与下唇 均反转 ,唇瓣 约为冠 筒 1/3 — 1/2; 雄蕊 5, 与花 柱均伸 出花冠 之外, 花丝 无毛。 果大, 卵状球 形或近 球形, 直径 达 2.5 厘米, 黑色。 花期 3 — 4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瑞丽、 镇康、 临沧、 景东、 屏边、 金平、 河口、 西畴, 生于山 坡或谷 地林内 ,海拔 lOM — 1 820(2 300) 米。 印度、 孟加拉 、缅甸 、泰国 也有。 36. 西 南忍冬 金银花 (峨山 ) 
忍 冬 科 437  图 版 137 '大 果忍冬 Lonicera hildebrandiana Coll. et Hemsl., 1. 花枝, 2. 果枝; 3—4. 云 南忍冬 L. yunnaneosis Franch - V4r yunnanensis, 3. 花枝, 4. 花冠 展开, 内 面观。 (张宝 福绘) 
438  云南 植物志  Lonicera bournei Hemsl. (1888). Lonicera obscura Hemsl. (1 890). 攀援 藤本或 灌木, 高达 2.5 米; 老枝 黄褐或 褐色, 无毛或 略被短 黄毛, 干 皮条状 剥落, 小枝褐 色或红 褐色, 纤细, 节间短 于叶, 密被短 黄毛。 叶对生 ,叶片 近革质 ,心状 卵形, 卵形 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1.5) 2 .5 — 7. 5 厘米, 宽 (1.3) 2 — 3 厘米, 先端锐 尖至短 渐尖, 基 部圆形 至近 心形, 两侧近 相等, 边缘反 卷且无 缘毛, 叶面 绿色, 稍 光亮, 背面淡 绿色, 两面无 毛或仅 中脉 及侧脉 上有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7 毫米, 密被短 黄毛。 双花于 小枝上 腋生, 总 花梗长 1 一 5 毫米, 密被短 黄毛; 苞片钻 状披针 形, 长约 2 毫米, 有 细毛, 小 苞片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0.7 亳米, 具 缘毛;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圆 筒形, 长约 2 毫米, 无毛, 萼 檐长约 0.7 毫米, 萼齿宽 三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先 端钝, 具细 缘毛; 花冠 白色, 后转 黄色, 长约 4.5 厘米, 外面无 毛或被 微毛和 腺毛, 冠筒 纤细, 冠檐 二唇形 ,唇瓣 极短, 长约 为冠筒 1/8, 上唇具 4 裂片, 与下唇 反转; 雄蕊 5, 与花柱 几不伸 出, 无毛。 果 球形, 直径 5 亳米, 红色; 种子卵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压扁, 褐色, 两面中 间脊状 突起。 花期 2 — 3 月, 有时 10 月第二 次开花 ,果期 4 月。 产 峨山、 双柏、 建水、 思茅、 勐腊 (易武 ), 生 于路旁 疏林中 或林缘 阳处, 海拔 (780 —) 1 — 2 0Q0 米。 缅甸、 老挝 也有。 37. 卵 叶忍冬 Lonicera inodora W. W. Smith (1917). 攀援 灌木, 高达 4 米; 幼枝 纤细, 黄褐色 ,极密 被黄色 绒状短 柔毛。 叶 对生, 叶 片纸质 至坚 纸质, 卵形 至卵状 圆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3 — 4.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浅 心形, 干时 叶面黄 绿色, 除沿中 咏及侧 脉上有 黄色微 柔毛外 余部均 无毛, 背 面淡黄 绿色, 密被黄 色绒状 短柔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拱弯,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网 脉在叶 面略 凹陷, 在背 面明显 突起; 叶柄长 5 — 7 毫米, 毛被同 幼枝。 双花 数朵至 10 余朵 集合成 总状 花序, 很少单 生叶腋 ;总 花梗长 0.8 — 1.5 厘米, 毛被同 幼枝; 苞片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2 毫米, 与 苞片被 黄色短 柔毛, 小苞 片尚具 缘毛; 花冠长 1.5 — 2.5 厘米; 花丝 和花柱 的基部 被毛。 果球形 ,直径 7 毫米, 黑蓝色 ,顶端 冠有宿 存萼, 宿存萼 齿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具缘毛 • ,种子 卵圆形 ,长约 3 毫米, 压扁, 暗 褐色, 两 面中间 脊状突 起。 果期 12 月。 (花标 本未见 ,花 部特征 摘自原 描写) 产腾冲 ,生于 石山灌 丛中, 海拔 2 000 — 2 500 米; 分布 于我国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38. 滇 西忍冬 Lonicera buchananii Lace (1915). 攀 援灌木 (? ); 小枝圆 柱形, 密被 灰白色 卷曲小 柔毛。 叶对生 ,叶片 纸质至 坚纸质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2.5 — 5 厘米, 宽 1 一 2.7 厘米, 先端 锐尖, 具小 尖突, 基 部楔形 至宽楔 形或圆 形, 边缘 反卷, 叶面 绿色, 除中脉 、侧脉 下部被 微柔毛 外余部 无毛, 背面灰 白色, 极密 被卷曲 小柔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拱弯,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腹面 具槽, 密被 灰白色 卷曲小 柔毛。 双 花于小 枝梢端 腋生, 总 花梗长 0. 7 — 1.5 厘米, 在 下部者 最长, 向枝端 渐短, 先端略 增粗, 密 被灰白 卷曲小 柔毛; 苞片 叶状, 有柄, 长 
忍 冬 科  439  4-14 亳米, 毛被 同叶, 小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锐尖, 毛被 与叶背 相同, 具缘毛 ;相 邻 2 萼筒 分离, 萼筒卵 珠形, 长约 1.5 亳米, 下部近 无毛, 上部 疏被小 柔毛, 萼 檐与萼 筒近等 长, 萼齿 5,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被微 柔毛, 具缘毛 。花 冠长达 5.5 厘米, 外 面被倒 向 白色短 柔毛, 内面被 微柔毛 ,冠筒 纤细, 冠檐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片, 与下唇 反转, 唇瓣长 约 为冠筒 1/2; 雄蕊 5, 伸出 花冠, 花丝 无毛; 花柱 丝状, 超出 雄蕊, 无毛, 柱头 头状。 果 未见。 产 盈江, 生于山 坡上。 缅 甸北部 也有。 39. 细 绒忍冬 金银花 (云南 通称) ,细 苞忍冬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细苞 金银花 (中 国树木 分类学 ), 吊 子银花 (图鉴 ) Lonicera similis Hemsl. (1888); Rehd. (1903), (1940); Schneid. (1911); Hao (1931), (1934); 图鉴 (1975), in nota P. S. Hsu et H. J. Wang (1984). Caprifolium simile (Hemsl.) O. Ktze. (1891); Lonicera delavayt Franch. (1896); Graebn. (1900); Rehd. (1903); Mottet (1916); L. similis Hemsl. var. delavayt (Franch.) Rehd. in Sarg. (1911); Turill (1919); Edinb staff (1925), (1929— 193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藤本; 老枝 棕色, 干 皮条状 剥落; 小枝具 淡黄褐 色开展 长糙毛 或有时 无毛。 叶对生 ,叶 片纸质 ,长圆 形至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3 — 13.5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先端 急尖至 渐尖, 基 部近圆 形或浅 心形, 两侧稍 不相等 ,边 缘反卷 且常有 纤毛, 叶面黄 绿色, 初 时中脉 有糙伏 毛, 后变 无毛, 背面 被由灰 白色短 柔毛组 成的细 毡毛, 脉 上有长 糙毛或 无毛, 老叶 毛变稀 疏,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10( 2 0) 毫米, 被 开展长 糙 毛和短 柔毛, 间或 无毛。 总花梗 单生于 叶腋或 少数集 生枝端 成总状 花序, 下方 者长可 达 4 厘米, 向 上则渐 变短, 被毛; 苞片常 线状披 针形, 长 2 — 4.5 毫米, 被毛, 小 苞片宽 卵形, 极小, 长约为 萼筒的 1/3, 具缘毛 ;萼筒 无毛或 有时疏 被毛, 长 2 — 3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长 仅 1 毫米, 宽几 相等, 具缘毛 ;花冠 白色, 后转淡 黄色, 有微香 ,长 3 — 7(8) 厘米, 外 面被开 展糙毛 和腺毛 ,有时 无毛, 冠筒细 ,内有 柔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片, 与 下唇均 反转, 唇 雜长约 为冠筒 1/6 — 1/2; 雄蕊 5, 与 花冠几 等长, 花丝 无毛; 花柱稍 伸出花 冠外, 无毛。 果卵状 球形, 长 7—9 毫米, 黑色; 种子卵 圆形或 椭圆形 ,压扁 ,长约 5 毫米, 褐色, 有 浅横沟 纹, 两面中 间脊状 突起。 花期 5 — 6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景东 、大理 、昆明 、屏边 、文山 、河口 、富宁 、镇雄 、永善 ,生 于海拔 1 200 — 2 200 米的 山谷、 溪旁、 向阳 山坡的 灌丛中 或阴湿 林内; 分布 于湖南 和湖北 西部、 四川、 广西 西部、 贵州 西部至 北部、 陕西 南部、 甘肃 南部、 浙江及 福建。 花蕾 及叶供 药用, 治风寒 、身肿 、腹胀 等病; 花可 代茶, 是我 国西南 地区" 金银花 "中药 材 的主要 来源。 40. 急 尖忍冬 金银藤 (富宁 ) Lonicera esqairolii L^vl. (1914); Rehd. (1935);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木质 藤本; 枝条 纤细, 圆柱形 ,黄 褐色, 幼 枝除密 被短柔 毛外, 还有长 2 — 3.5 毫 米淡黄 褐色开 展的长 糙毛。 叶 对生, 叶片厚 纸质,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至椭 圆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440  云南 植物志  2 — 4 厘米, 先 端急尖 但常骤 然具细 尖突, 基部圆 形或浅 心形, 边缘 略反卷 且具长 缘毛, 叶 面初时 全面疏 被后至 少沿脉 上被长 糙毛, 背面被 灰黄褐 色毡毛 ,毛间 夹有黄 腺点, 侧脉每 边 4 一 5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10 毫米, 毛被同 幼枝。 双 花多对 于小 枝梢端 密集组 成总状 花序; 总花 梗长约 4 毫米, 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4 毫 米, 与 花萼近 等长, 与小苞 片密被 黄褐色 柔毛, 小 苞片卵 形或近 圆形, 长约 1 毫米; 相邻 2 萼筒 分离, 萼 筒长约 2 毫米, 与萼 齿密被 黄褐色 柔毛,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近 等长于 萼筒, 先端长 渐尖, 具长 缘毛; 花冠 白色, 后转 黄色, 长 3 — 4 厘米, 外面被 倒向短 柔毛, 冠筒 纤细, 冠檐二 唇形, 上唇具 4 裂片, 唇 瓣长约 为冠筒 1/2; 雄蕊 5, 与 花柱稍 外露, 花丝 无毛; 花柱 无毛。 k 果 未见。 花期 4 月。 产 富宁, 生于河 沟边, 海拔约 700 米; 分 布于广 西西部 和贵州 南部。 41. 云 南忍冬 荷包 金银花 (武定 ) Lonicera yunnanensis Franch. (1896); Rehd. (1903), (1935), (1940); Edinb. staff (1$^5) m, (1929—1930); Hand. -Mazz. (1936). Lonicera mat ret L6vl. (1914). 41a. 云 南忍冬 (原 变种) 图版 137,3— 4 var. yunnanensis 木质藤 本或攀 援灌木 ,高达 3 — 4 米; 老枝 干皮灰 褐色, 条状 剥落, 幼枝黄 绿色至 褐色, 无毛。 叶 对生, 叶片纸 质至坚 纸质, 长圆形 至长圆 状倒卵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 米, 宽 2 — 3.5(6.5)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间有 钝形且 具小硬 尖头,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膜质, 叶面 绿色, 背面粉 绿色, 两面无 毛或下 面略被 微柔毛 ,侧 脉每边 5 — 7 条, 与中脉 在两面 突起, 花 序下的 1 对叶 无柄, 叶 片基部 连合成 盘状; 叶柄长 3 — 5 毫米。 聚 伞花序 3 花, 呈 2 至多轮 组成的 具短梗 的头状 花序, 头状 花序生 于小枝 顶端, 共有花 12 — 54 朵;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与小 苞片均 无毛, 小苞片 卵形或 近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萼 无毛, 萼筒 壶形, 长 约 2 毫米, 萼齿 5, 三角形 ,长约 0.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冠 黄色, 长 2 — 2.5 厘米, 无毛, 二唇 形, 冠筒中 部以下 膨大或 成囊状 ,比冠 檐长, 内面有 柔毛, 上唇具 4 裂片, 直立而 略反转 ,下 唇反转 ;雄蕊 5, 稍外露 ,花丝 无毛; 花 柱超出 于雄蕊 之上, 通常 被毛, 柱头 头状。 果近球 形, 直径约 8 毫米, 红色; 种 子心状 圆形, 直径约 5 毫米, 扁平, 黄色, 具疣, 腹面有 环状凹 槽。 花期 6 — 7 月, 果熟期 11 月。 产东川 、禄劝 、禄丰 、昆明 、武定 、霑益 、嵩明 、宾川 、洱源 、大理 、丽江 ,生 于山坡 路旁、 松 林下、 密林中 或林缘 ,海拔 2 000 — 2 800 米; 分布 于四川 (盐源 )。 模式标 本采自 东川。 41b. 细弱云 南忍冬 (变种 ) var. tenuis Rehd. (1903). 与云南 忍冬不 同在于 叶片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背 脉疏生 柔毛; 花序 1 轮, 花 冠长不 足 2 厘米, 白 色后转 黄色。 产蒙自 ,生于 石山上 ,海拔 1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41c. 线叶云 南忍冬 (变种 ) var. linearifolia C. Y. Wu, var. nov. 
忍 冬 科  441  var . yunnanensi recedit foliis linearibus angustioribus (2 ― 3) 5—10 cm. longis 0.7 ― 2 cm. la tis margine leviter invol utis, foliis infra bracteas involucrorum foliaceas connatas numquam connatis vel basi auriculatis. Yunnan (云南 ): Zhongdian (中甸 ), May 25, 1939, K. M. Feng (冯 国楣) 1047 (Typust KUN); ibid. alt. 2 200 m. May 27, 1937, T. T. Yu (俞 德浚) 11453; (Lijiang (丽江 ), alt. 2 600 m. Aug. 18, 1940, K. M.Feng 9069A; ibid. alt. 2 600 m. Sept. 18, 1^55, K. M. Feng 1584. 与云 南忍冬 不同在 于叶片 线形, 狭长, 长 (2 — 3)5 — 10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边缘常 . 内卷; 盘状 叶下面 1 对叶有 时连合 或基部 耳状。 产丽江 、中甸 ,生于 林中, 海拔 2 000 — 2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6. 毛 核木属 Symphoricarpos Duham.  落叶直 立或有 时伏地 灌木; 冬芽具 2 对外 鳞片。 单叶, 对生, 全 缘或有 时在粗 壮枝上 者为 浅裂, 具短柄 ,无 托叶。 花簇生 或单生 于侧枝 顶端叶 腋成穗 状花序 ;花萼 杯状, 萼檐具 4-5 齿; 花冠 淡红或 白色, 钟形、 漏斗形 或高脚 碟形, 裂片 4 一 5, 基部有 浅囊; 雄蕊 4 一 5 枚,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内藏或 稍伸出 ;花柱 纤细, 柱头 头状; 子房 4 室, 2 室 含数枚 不育胚 珠, 另 2 室 各仅具 1 枚 悬垂的 胚珠。 浆果 状核果 球形、 卵 形或椭 圆形, 白色、 红色或 黑色; 核 2, 卵形或 稍扁; 种子具 胚乳, 胚小。 约 16 种, 其中约 15 种产北 美洲至 墨西哥 。我 国仅产 1 种, 星散 分布于 中部和 西南部 •, 云南 亦产; 分布于 金沙江 河谷。 1. 毛核木 图版 138 雪莓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雪果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Symphoricarpos sinensis Rehd. in Sarg. (191 1), (1927), (1937), (1940); 陈 蠑 (1937); Jones (1940);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 直立 灌木, 高 0.5 — 2.5 米; 幼枝红 棕色, 纤细, 老枝干 皮条状 剥落。 叶片 菱形、 菱状卵 形至 卵形, 长 (1)1. 5 — 2 . 5 (3) 厘米, 宽 (0.5)1 — 1.5(1.8) 厘米, 先端尖 或略钝 ,基部 楔形至 宽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带 灰色, 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中脉 在两面 多少明 显, 近叶缘 网结; 叶柄圆 柱形, 长 1 一 2 亳米。 花无柄 ,单 生于一 钻形短 于子房 的苞片 腋内, 6-12 花组成 顶生穗 状花序 ,总梗 细长, 长 0.5 — 2 厘米, 下部苞 片有时 叶状且 较长; 萼筒长 约 2 .5 毫米, 萼齿 5,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冠 白色, 宽钟形 ,长 5 — 7 毫米, 内外两 面无毛 ,裂片 卵形, 稍短于 冠筒; 雄蕊 5, 着生于 花冠近 中部, 等长或 稍伸出 花冠; 花 柱无毛 ,柱头 头状。 核果 卵形, 长约 7 毫米, 顶有 1 小喙, 蓝黑色 ,具 白霜, 有 2 核, 密被柔 毛。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一11 月。 产 兰坪、 禄劝、 武定、 东川, 生于 海拔约 2 200 米的 干燥山 坡或灌 丛中; 分布于 湖北西 部、 四川 东部、 陕西 和甘肃 南部。 
忍 冬 科  443  7. 六 道木属 Abelia R. Br. 落 叶稀常 绿直立 灌木; 小枝 纤细; 冬芽小 ,卵 球形, 有 数对外 鳞片。 叶 对生, 稀 3 叶 轮生, 具短柄 ,全缘 或具齿 ,无 托叶。 花 1 或 2 朵生 于腋生 或顶生 的总花 梗上, 有时 为顶生 圆锥 花序或 成簇, 也有聚 伞花序 或伞房 花序; 苞片 2 至 4 枚; 萼筒 狭长, 长 圆形, 萼片 2 至 5 枚, 花后 增大而 宿存; 花冠漏 斗形而 冠筒圆 柱形, 至 钟形或 钟状漏 斗形, 白色或 玫瑰红 色, 整齐或 略作二 唇形, 4 或 5 裂' ,雄蕊 4 枚, 等长或 二强, 着生 于冠筒 中部或 基部; 子房 3 室, 2 室不育 ,仅 1 室具 1 枚胚珠 发育成 种子。 果为 薄革质 痩果状 核果, 狭长, 长圆形 ,顶 端具 宿存而 增大的 萼片; 种子 1 枚, 近圆 柱形, 种皮 膜质。 约 20 种, 分布于 中国、 日本、 中亚和 墨西哥 (有些 学者主 张分立 为二属 )。 我 国约有 9 种, 大多分 布于中 部和西 南部, 东南和 北部较 少见; 云南有 6 种, 分 布于东 北部、 中 部和西 北部, 尤 以西北 部种类 较多。 本属 植物花 期长, 花后 萼片增 大常变 红色, 为良 好的园 林观赏 树种; 个 别种类 如糯米 条, 全株供 药用。  分种 检索表 1(6) 叶柄基 部扩大 和联合 ;枝节 膨大; 花冠漏 斗形, 花冠筒 圆柱形 ;雄蕊 内藏, 花柱几 不伸出 花冠筒 (组 1. 盆花组 Sect. Zabelia Rehd.) 2( 5 ) 萼裂片 4; 双花或 多花呈 聚伞花 序生于 叶腋; 叶片长 2—9 厘米, 宽 1-3 厘米。 3( 4 ) 总花 梗上仅 两朵花 • 1. 南方 六道木 A. dielsii 4( 3) 总花 梗上具 3 — 7 朵花, 呈聚 伞花序 2. 伞花 六道木 A. umbellata 5(2) 萼裂片 5; 花单 生于侧 枝顶端 叶腋; 叶片长 1.5 — 3. 5 厘米, 宽 0.5— 1. 4 厘米 3. 醉鱼萆 六道木 A. buddleio.des 6(1) 叶柄 基部不 联合; 枝节不 膨大; 花冠 钟伏或 钟状漏 斗形; 雄 蕊及花 柱或仅 仅花往 超出花 冠喉部 (组 2. 钟花组 Sect. Abelia) 7(8) 多花 的聚伞 伏圆锥 花序于 枝顶集 合成一 圆锥状 花簇; 萼裂片 5; 雄蕊和 柱头伸 出花冠 •■ 仁 糰米条 A. chinensis 8(7) 花 1—2 朵生于 侧枝顶 部叶腋 ;雄蕊 内藏, 柱头超 出花冠 喉部, 但 不伸出 花冠。 9(10) 萼裂片 5 • S. 川滇 六道木 A. forrestii 10( 9 ) 萼裂片 2 6. 小叶 六道木 A. par vifolia 1. 南方 六道木 (阁鉴 ) 太白 六道木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第氏 六道木 (拉 汉种 子植物 名称) Abelia dielsii (Graebn.) Rehd. in Sarg., (1911); Hao (1932), (1934);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Lirnaea dielsii Graebn. (1900); Abelia o«^ocorpo(Graebn. ) Rehd. in Sarg. (1911 ); Hao (1931), (1934); Hand. -Mazz. (1936); Linnaea on\ocarpa Graebn. (1900): L. zanderi Graebn. (1900); Abelia zanden (Graebn.) Rehd. (1911), (1917), (1927),. 
444  云南 植物志  <1940); Hao (1932), (1934); L.brachystemon Diels (1912); Abelia brachystemon (Di- els) Rehd. (1928); Zabelia dielsii (Graebn.) Makino (1948); Z. on\ocarpa (Grae- bn.) Makino (1948); Z. zanderi (Graebn.) Makino (1948); Z. brachystemon (Diels) Golubk. (1972). 落叶 灌木, 高 1.5 — 3 米; 枝条 疏散, 无毛, 老枝浅 灰色, 幼枝红 褐色。 叶 对生, 叶片纸 质, 卵状椭 圆形、 长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2 — 9 厘米, 宽 1 一 2.5(4) 厘米, 先端突 尖或长 渐尖, 基 部 阔至狭 楔形, 全缘或 有时上 半部具 1 至数个 齿牙, 边缘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散生 柔毛, 背 面白 绿色, 脉上有 短糙毛 ,中脉 在两面 明显, 侧脉 每边约 5 — 6 条, 在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3-7 毫米, 基 部联合 膨大, 疏被 糙毛。 花 2 朵分别 生于侧 枝上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3 — 12 毫 米; 花梗 极短或 近无; 花萼 略被糙 毛或近 无毛, 萼裂片 4, 卵状披 针形, 长 1 厘米, 几 与萼筒 等长; 花冠白 色至淡 黄色, 长 1.2 厘米, 漏 斗形, 冠筒圆 柱形, 冠檐 4 浅裂, 裂片 圆形; 雄蕊 4, 内藏; 花柱 略超出 雄蕊但 不伸出 花冠。 果长 10 — 15 毫米, 有时 弯曲, 外具数 棱条, 冠 以宿 存而略 增大的 4 萼片。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9( 10) 月 。 产大姚 (盐丰 )、 大理、 鹤庆、 永宁、 丽江、 中甸、 德钦, 生于山 坡或河 谷的灌 丛或栎 林下, 海拔 2 400 — 3 200 米;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贵州、 湖北、 河南、 山西、 甘肃、 陕西、 宁夏、 辽宁、 浙江、 安徽、 江西及 福建。 本种茎 枝六棱 ,适于 制手杖 ,颇美 观。. 2. 伞花 六道木 Abelia umbellata (Graebn. et Buchw.) Rehd. in Sarg. (1911); Hao (1931). Linnaea umbellata Graebn. et Buchw. (1900); Zabelia umbellata (Graebn. et Buchw.) Makino (1948). 落叶灌 木或小 乔木, 高 1.4 一 3(6) 米; 枝条 疏散, 无毛, 老枝浅 灰色, 幼枝红 褐色。 叶 对生, 叶片 纸质, 卵状长 圆形至 卵形, 长 3 — 8 厘米, 宽 (1)1.5 — 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间或 突尖, 基部 宽至狭 楔形, 全 缘或上 半部具 1 至数个 齿牙, 具缘毛 ,叶面 绿色, 散被 柔毛, 背面 白绿色 ,沿 中脉被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5 — 7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 面多少 明显; 叶 柄长约 3 毫米, 基部联 合膨大 ,疏被 糙毛。 花 3 — 7 朵 呈聚伞 花序生 于侧枝 Jl 部叶腋 ;总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梗 极短或 几无; 花 萼略被 糙毛或 无毛, 萼裂片 4, 卵状 披针形 ,长达 1.3 厘米, 比萼 筒长; 花冠 白色, 漏斗形 ,长 1.3 厘米, 冠筒圆 柱形, 冠檐 4 浅 裂, 裂片 圆形; 雄蕊 4, 伸达冠 筒口部 ;花柱 略超出 雄蕊, 不伸出 花冠。 果 革质, 长约 10 毫 米, 有时 弯曲, 外具数 棱条, 冠以宿 存长达 1.5 厘米的 4 萼片。 花期 5 月, 果期 6 — 8 月 o 产丽江 、中甸 、德钦 ,生于 山坡灌 丛中, 海拔 (2 200 —) 2 500-3 400 米; 分布于 湖北西 部、 四川 东部、 贵州西 北部。 3. 醉鱼萆 六道木 醉 鱼草状 六道木 (图鉴 ) Abelia buddleioides W. W. Smith (1916);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Abelia buddleioides W. W. Smith var. diver gens W. W. Smith (1916); A. bu- 
忍 冬 科  445  ddletoides var. intercedens Hand. -Mazz. ( 1 936): A. buddleioides var stenantha Hand. -Mazz. (1923). (1936); Zabelta buddleioides (W W Smith) Hisauchi et Hara (1954); Z buddleioides var. diver gens (W W Smith) Goiubk. (1972); Z. stenantha (Hand. -Mazz.) Goiubk. (1972). 灌木, 高达 2 米; 老枝灰 褐色, 干 皮条状 剥落, 无毛, 幼枝黄 褐色, 纤细, 被倒 向刺刚 毛。 叶 对生, 叶片厚 纸质, 楠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有时 卵形, 长 1.5 — 3.5 厘米, 宽 0.5 — 1.4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而 反卷, 具疏生 刺刚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幼 时叶 面全面 和背面 沿中脉 疏被小 刚毛, 老时 两面变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两面 模糊不 明显; 叶柄长 2 — 5 毫米, 略被小 刚毛, 基部 膨大。 花通常 1 朵生小 枝上^ 5 叶 腋, 且多数 紧聚于 枝顶而 整体近 头状; 萼筒被 刺刚毛 ,花 萼裂片 5, 线形, 比萼筒 稍长, 长 4-7 毫米, 有 缘毛; 花冠白 色至粉 红色, 漏斗形 ,冠筒 圆柱形 ,长 10 — 15 毫米, 外被 倒向刺 刚毛, 裂片 5, 长约 3 毫米; 雄蕊 4, 2 长 2 短, 几 达花冠 喉部; 花柱 与雄蕊 等高。 果长约 6 毫米, 被刺 刚毛, 冠以 宿存略 增大的 5 萼 裂片。 花期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丽江 、中甸 、贡山 、德钦 ,生于 旱坡灌 丛中, 海拔 2 350 — 3 500 米;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西藏 东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4. 糯米条 (植 物名实 图考) 茶 条树、 山柳树 (湖南 ), 大叶 白马骨 (浙江 ), 爪子树 (广西 临桂) Abelia chinensis R. Br. in Abel (1818)*; DC. (1830); F ranch. (1884); Maxim. (1886); Hemsl. (1888); Rehd. in Sarg. (1911), (1940); Dunn et Tutch. (1912); Hao (1931); Belval (1933); Hand. -Mazz. (1936); Turrill in Curtis (1951); 图鉴 (1975)*; Hara (1983). Abelia rupestris Lindl. (1846); Lindl. & Paxton (1852); A. hanceana Marti us ex Ha nee (1866); A. rupestris var. grandiflora Carr. (1866); Linnaea rupestris (Li- ndl.) A. Br. et Vatke (1872); L. chinensts (R. Br.) A. Br. et Vatke (1872); L. aschersoniana Graebn. ( 1 900), (1903), Abelia aschersoniana (Graebn.) Rehd. in Sarg. (1911); Dunn et Tutch. (1912); A anhwetensis Nakai (1937); A. hersii Nakai (1937). 落叶 灌木, 高 1 一 2 米; 老枝红 褐色, 干皮 纵裂, 多分枝 ,枝 纤细, 幼 枝带红 褐色, 被短柔 毛。 叶 对生或 3 叶轮生 ,叶片 革质, 卵形至 三角状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0.7 — 2 厘米, 先 端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 具疏浅 锯齿, 叶面深 绿色, 有白色 短柔毛 ,背面 白 绿色, 沿中、 侧脉基 部密被 白色长 柔毛, 分 枝上部 叶片向 上逐渐 变小; 叶柄长 2 — 5 毫米, 被短 柔毛。 聚伞状 圆锥花 序顶生 或腋生 ,多数 花序集 合成一 圆锥状 花簇; 总花 梗被短 柔毛; 小苞片 长圆形 ,长 5 — 7 毫米, 果期变 红色; 花 萼被短 柔毛, 裂片 5, 倒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5 亳米; 花冠白 色至粉 红色, 钟状漏 斗形, 长 10 — I 2 毫米, 外有 微毛, 裂片 5, 三角状 卵形; 雄 蕊 4, 二强, 与花 柱均伸 出花冠 筒外; 子房 3 室, 外 有纵筋 多条。 果革质 ,长约 5 毫米, 有短 柔毛, 冠以宿 存而略 增大的 5 萼 裂片。 花期 7 — 10 月 ,果 熟期 10 — 11 月。 产巧家 、鲁甸 、昭通 ,生于 山坡草 丛+, 海拔约 1 200 米; 分布于 浙江、 江西、 福建、 台 湾、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四川、 贵州。 
忍 冬 科  447  本种分 枝密集 ,幵花 期长, 宿存 萼片变 红色, 为常见 的园林 绿化观 赏树种 ;全株 又可药 用, 有清热 解毒和 止血的 功效。 5. 川滇 六道木 图版 139,3 — 4 细痩 六道木 (图鉴 ) Abelia forrestii (Diels) W. W. Smith (1916); 图鉴 (1975)*. Linnaea forrestii Diels(l912);^<r/x*a forrestii (Diels) Edinb. staff(1929— 1930); A. gracilenta W. W. Smith (1916); Hand. -Mazz. (1936); A. gracilenta W. W. Smith var. microphylla W. W. Smith (1916); Hand. -Mazz. (1936); A. microphylla <W W. Smith) Golubk. (1973). 灌木, 高 0.8 — 1.5 米; 老枝灰 褐色或 红褐色 ,干皮 纵裂, 多 分枝, 幼 枝带红 褐色, 被微 毛。 叶对生 ,叶片 厚纸质 ,狭长 圆形至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3 — 0.7(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钝形, 边缘 反卷, 全 缘或具 1 一 2 浅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中 脉在叶 面凹陷 ^ 在背面 突起, 侧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 微毛。 花 1 一 2 朵生于 小枝 叶腋; 总花 梗长达 7 亳米, 被 微毛; 小苞片 2, 线状披 针形, 长 6 — 7 毫米; 花冠 白色或 带粉 红色, 钟状漏 斗形, 外被 微毛和 腺毛, 冠 筒长约 2 厘米, 基部具 浅囊, 冠 檐裂片 5, 长 一 5 毫米; 雄蕊 4, 达花 冠裂片 中部; 花柱 微超出 雄蕊。 果 革质, 长约 5 毫米, 冠以 宿存而 略 增大的 5 萼 裂片。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碧江、 丽江、 中甸, 永宁, 生 于山坡 石岩灌 丛中或 路旁;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缅甸北 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碧江。 6. 小叶 六道木 (图鉴 ) 图版 139,1 — 2 鸡壳 肚花、 鸡 肚子、 棵棵兜 (四川 ), 福建 六道木 (图鉴 ) Abelia parvifolia Hemsl. (1888); Rehd. in Sarg. (1911);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Linnaea parvi folia (Hemsl.) Graebn. (1900); L. schumannii Graebn. (1900); L. tereticalyx Graebn. et Buchw. (1900); Abelia myrtilloides Rehd. in Sarg. (191 1), (1935); Hand. -Mazz. (1936); Hao (1938); Lauener (1972); A. bodinieri Uvl. (1914) , pro syn. A. parvifoliae; A. schumannii (Graebn.) Rehd. in Sarg. (1911); L^vl. (1915); A. J. Johnson (1929); Rehd. (1927), (1935), excl. syn. Strobila- nhopsis deutziaefolius L6vl., (1940); Hao (1931); Hand.-Mazz. (1936); Lauener (1972); A. tereticalyx (Graebn. et Buchw.) Rehd. in Sarg. (1911); A. longituba Rehd. in Sarg. (1911); Strobilanthopsis hypericijolius L6vl. (1913) sphalm. ut "Stro- bilanthes"; Strobilanthes hypericijolia L6vl. (1914), pro syn. sub A. parvifolia; Abelia bodiniri L6vl. (1914), nom. nud., pro syn. sub A. parvifolia; A. mairei L6vl. (1915) ; A. chowii Hoo (1951); 图鉴 (1975), in nota; A. schisch^inii Golubk. (1955). 落叶 灌木, 高 0.5—2.5 米; 茎灰 褐色, 干皮 纵裂, 多分枝 ,枝 纤细, 幼枝红 褐色, 被短柔 毛 夹杂糙 硬毛。 叶对生 ,有时 3 叶 轮生, 羝 质至近 革质, 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1 一 2.5(3) 厘 米, 宽 0.4 — I. 4 厘米, 先端钝 或有小 尖头, 基部圆 形或近 圆形, 边缘反 卷且具 缘毛, 近全缘 
448  云南 植物志  或略有 数浅齿 ,叶面 暗绿色 ,背面 白绿色 ,两 面疏被 糙毛和 腺毛, 背面 沿中脉 基部两 侧密被 白色长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叶面略 凹陷, 背面 明显; 叶 柄长 1.5 — 2.5 毫米, 腹凹 背凸, 毛被同 幼枝。 花 1 一 2 朵, 生于小 枝上部 叶腋; 萼筒长 5 — 7 毫米, 被短 柔毛, 裂片 2, 偶有 3,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5 — 8 毫米, 花冠粉 红至紫 红色, 狭钟 形, 长 2.5 — 3 厘米, 外被短 柔毛和 腺毛, 冠筒 基部具 浅囊, 冠檐 5 裂, 裂片圆 齿形; 雄蕊 4, 二强, 1 对着生 于冠筒 基部, 1 对着生 于冠筒 中部, 内藏, 花 丝疏被 柔毛; 花柱 超出雄 蕊但短 于花冠 裂片。 果 革质, 长约 6 毫米, 有短 柔毛, 冠以宿 存且略 增大的 2 萼 裂片。 花斯 4 一 8 月, 果熟期 10 — 12 月。 产禄劝 、大姚 (盐丰 )、 昆明、 嵩明、 邓川、 宾川, 生于山 坡草地 、灌丛 、林缘 、路旁 等地, 海 拔 (1 300)2 000-2 600 米; 分布于 甘肃、 湖北、 四川、 贵州及 福建。 8. 双 盾木属 Dipelta Maxim. 落 叶直立 灌木; 幼枝被 短柔毛 ;冬芽 具数对 尖顶的 鳞片, 无毛。 叶 对生, 具短柄 ,全缘 或有 小齿, 无 托叶。 花 1 朵或由 4 一 6 朵组 成带叶 的伞房 状聚伞 花序, 腋生 于侧枝 顶端; 苞 片 2 枚, 小苞片 4 枚, 前者 生于总 梗上, 早落, 后者不 等大, 交互 对生, 2 枚 较大的 紧贴萼 筒; 花 萼裂片 5, 线 形至披 针形; 花冠筒 状钟形 ,冠檐 略为二 唇形; 雄蕊 4 枚, 2 强, 内藏, 花 药 2 室, 室平行 ;花 柱细, 略短于 花冠, 柱头 头状; 子房 4 室, 2 室各具 1 能育 胚珠, 另 2 室 具数 枚不育 胚珠。 蒴果包 藏于宿 存增大 的小苞 片内, 瓣裂; 种子小 而扁, 具脊。 我国特 有属, 有 3 种, 分布 西南和 西北, 南 达去南 屏边; 云南产 1 种。 1. 云南 双盾木 图版 140 云 南双楣 (中国 树木分 类学) Dipelta yunnanensis Franch. (1891), (1915); Diels (1912); Edinb. staff (1929—1930); Hao (1931); Rehd. (1935), (1940); Hand. -Mazz. (1936); Lauener (1972); 图鉴 (1975)*. Cavaleriella dunniana L6vl. (1914); Dipelta ventricosa Hemsl. (1908), (1910); Hutch, in Curtis (1910)*; Rehd. in Sarg. (1911), (1940); D. yunnanensis Franch. var. brachycalyx Hand. -Mazz. (1924), (1936). 落叶 灌木, 高达 4 米; 幼 枝被短 柔毛, 老枝皮 层片状 剥落。 叶片 椭圆形 至宽披 针形, 长 5 — 12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渐 尖至长 渐尖, 基部阔 楔形至 近钝圆 ,叶面 绿色, 疏被微 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有白色 柔毛, 边缘全 缘且具 短缘毛 ,侧 脉每边 5 — 6 条, 弧状, 近叶缘 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在背面 突起; 叶柄长 3 — 5 毫米, 红 褐色, 腹面 具槽, 被白柔 毛。 伞 房状聚 伞花序 1 一 4 花, 生于短 枝顶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下垂, 被白 柔毛; 苞片 平落, 小 苞片 4 枚, 2 枚较小 ,不 相等, 2 枚较大 ,耳状 肾形; 萼筒密 被柔毛 ,萼檐 5 裂至 中部, 裂片披 针形, 长 4 一 5 毫米; 花冠白 色至粉 红色, 略带 紫色, 钟形, 长 2 — 4 厘米, 基部 浅囊状 或否, 喉部桔 黄色, 具柔毛 ,上 部裂片 5, 开展; 雄蕊 4 枚, 二强; 花柱细 ,超出 雄蕊, 柱头 头状。 果 被柔毛 ,卵形 ,具 宿存而 增大的 4 枚小 苞片, 其中 1 对 肾形, 以其弯 曲部分 贴生于 果实, 长 达 2.5—3 厘米; 种子扁 ,外面 具脊。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11 月。 
图 版 140 云南 双盾木 Dipelta yunnanensis Franch., 1. 花枝, 2. 花, 3. 果枝。 (张宝 福绘) 
450  云南 植物志  产 大理、 宾川、 洱源、 鹤庆、 兰坪、 丽江、 中甸、 维西、 德钦、 贡山、 易门、 屏边、 巧家、 彝良, 生 于海拔 1 700 — 3 000(3 400) 米 的山坡 疏林、 灌 丛中或 林内;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北、 陕 :西及 甘肃。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 本 种植物 体富含 单宁; 根药用 ,散寒 发汗, 民间治 麻疹、 痘毒、 湿热身 痒等症 ;全 株亦可 供 观赏。 9. 達 子簾属 Triosteum L. 多年生 草本。 茎 自根茎 生出, 直立, 不 分枝。 叶对生 ,无柄 ,相对 叶基部 合生连 威一体 而茎贯 穿其中 ,叶片 倒卵形 、倒卵 状椭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全缘 或波状 至羽状 分裂。 穗 状花序 顶生或 腋生, 由 3 — 5 个轮 伞花序 组成, 每个轮 伞花序 通常具 6 花, 系由 2 个 对生无 梗的聚 伞花序 所组成 ;苞片 明显, 小苞片 微小。 花黄绿 色至灰 黄色, 萼 筒卵状 球形, 萼齿 5, 微小 或长, 叶状, 宿存; 花冠狭 漏斗形 ,基 部一侧 肿胀呈 囊状, 裂片 5, 不 等大, 钝形, 覆瓦 4^ 排列; 雄蕊 5,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内藏, 花药 线形; 子房 5 室, 花柱 丝状, 内藏, 柱头 头状, 3-5 裂。 核果 2 — 3, 稀 4 一 5 室; 核 2 — 3, 长圆形 ,具棱 ,厚 壳质, 胚乳 肉质, 胚 微小。 约 6 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山区 经我国 西北、 f 中及 东北, 远至 日本及 大西洋 北美。 我 国有 3 种, 见于 东北、 华北、 西北至 西南; 云南 1 种, 自西 北南达 镇康。 1. 穿心 莛手薦 图版 141 老 鸦瓜子 (中甸 ), 野鸡果 (维西 ), 大红参 (丽江 ) 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 in Roxb. (1824); DC. (1830);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Britt. (1909); Hao (1931); Ha- nd. -Mazz. (1936); Rehd. (1937); Hara (1971), (1979); Ferguson in Lauener (1972); . 图鉴 (1975)*. Triosteum hirsutum auct. non Wall, in Roxb. (182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0); Hemsl. (1888); Diels (1912); Hao (1931); Kitam. (1955); Weibel (1958); Rao et Rao (1962)*; T. emodomm Spreng. (1827); T. fargesii Franch. (1896); Re- lid. in Sarg. (1911); T. erythrocarpum L6vl. (1915 ― 1916); Echium connatum L6vl. (1915).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40 — 60 厘米, 自 木质化 的根茎 生出, 基部 具褐色 鳞片, 下部 无叶, 中 部以上 具叶。 叶 5 — 7 对, 对生, 相对之 叶基部 合生, 茎贯穿 其中, 叶片 纸质, 倒卵 状椭圆 形至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6 — 13(20) 厘米, 宽 3.5 — 8(15) 厘米, 先端 突尖或 锐尖, 全缘, 叶面 绿色, 具刺 刚毛, 背面淡 绿色, 脉上 毛较密 并杂有 腺毛。 穗 状花序 顶生, 长 5 — 10 厘米, 可 由多至 5 轮的 6 花轮 伞花序 组成; 苞片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刺 刚毛, 小 苞片微 小, 钻形, 长约 1 毫米; 萼 筒长约 1.5 毫米, 有腺 毛和剌 刚毛, 萼齿 5, 微小; 花 冠长约 1.4 厘 米, 淡绿或 黄绿, 喉部带 紫色, 外有 腺毛, 筒长约 6 毫米, 基部 具囊, 裂片二 唇形, 上 4 下 1; 雄蕊 5, 短于 花冠; 花柱 等于或 略短于 雄蕊, 柱头 头状。 核果近 球形, 直径 10 — 12 毫米, 红 色或 白色, 有腺 毛和刺 刚毛; 核 3 颗。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镇康、 大理、 鹤庆、 丽江、 兰坪、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 于海拔 (2 700)3 000-4 000 米 
梗  科  451  花,  图 版 I" 穿心 莛子蔗 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 in Roxb" 1.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叶上的 毛被, u ― 5. 果。 (曾孝 濂绘) 
452  云' 南 植 物' 志  的山坡 或山谷 的云、 冷杉 林下、 灌 丛中或 高山草 地上; 分布于 西藏、 四川、 湖北、 陕西。 印 度、 尼泊尔 、锡金 也有。  243. 桂梗科 Campanulaceae nom. conserv 直立 或缠绕 草本, 稀亚 灌木。 通常具 乳汁。 单叶, 互生、 对生、 稀 轮生; 全缘, 具 锯齿或 稀浅裂 ,最上 部的叶 成苞片 ,无 托叶。 花整齐 ,两性 ,5 数, 稀 6 — 10, 或 3 — 4 数; 花序 顶生 或腋生 ,总状 或圆锥 花序, 有时花 单生; 花萼 下位至 上位, 贴生于 子房, 4-6 裂, 通常 宿存; 花冠 钟状、 管状、 稀辐状 ,裂片 5, 在蕾中 镊合状 排列; 雄蕊 5, 或 4 一 6,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或 着生 于花盘 边缘, 花丝基 部扩大 ,花药 离生, 纵向 瓣裂; 子房多 为下位 ,稀 上位, 2 — 5 室, 稀 更多, 中轴 胎座, 具多数 胚珠, 或 在隔膜 上有少 数胚珠 (如细 钟花属 Leptocodon); 花柱圆 柱形, 柱头 裂片与 子房室 同数。 通常为 蒴果, 顶 端整齐 的瓣裂 或侧面 开裂, 或不规 则纵缝 开裂, 或 不开裂 (如袋 果草属 Peracarpa), 稀 为浆果 (如金 钱豹属 Campanumoea); 种子 多数, 小, 椭圆形 ,压 扁或三 角状, 有时 具翅。 胚 直立, 具肉质 胚乳, 胚根在 脐下。 约 60 属, 1500 种, 分布 全球, 主产温 带及亚 热带, 我国有 12 属, 约 120 种, 全 国各省 均有 分布, 但 尤以西 南各省 较多; 云南有 12 属, 约 70 种, 遍布 全省。 本科植 物有较 大的经 济价值 ,有许 多属植 物的根 都可作 药用, 如 党参属 (Codonopsis), 沙参属 (Adenophora), 桔梗属 (Platycodon), 其 中尤负 盛名的 是党参 [Codonopsis pilo- •sula (Franch.) Nannf.]、 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和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 早已是 我国传 统的巾 药材, 现已 广为种 植。 此 外在兰 花参属 (Wahlenbergia), 牧 根草属 (Asyneuma), 金钱 豹属, 风 铃草属 •(Campanula) 中, 也有 许多" 为 民间使 用的中 草药。 有一些 种类的 浆果和 肉质根 可供食 用。 风铃 草属、 沙参 属和蓝 花属 (Cyananthus) 的 一些种 类具有 大而美 丽的蓝 色或蓝 紫色花 ,可 作观赏 植物。 桔梗科 在恩格 勒系统 中属钟 花目, 分列为 3 个 亚科: 桔 梗亚科 (Campanuloideaeh (Cyphoideae) 和半边 莲亚科 (LobdioideaOo 在哈 钦松系 统属桔 梗目, 分列为 两科: 桔梗 科和半 边莲科 (Lobeliaceae)。 Eicher 及 Engler 以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具典 型上位 5 基数 的花, 花冠往 往合瓣 ,雄蕊 倾向于 连合, 以及有 狭而明 显叶状 尖端的 花萼为 根据, 认 为与 桔梗目 有亲缘 关系, 把葫芦 目置于 钟花目 之后。 较 老的植 物学家 R. Brown, De Candolle 及 C. V. Naudin 等, 把葫芦 科与西 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 起放置 在周位 的离 瓣花各 科中, G. Benthara 及 Hooker 也采 纳这种 观点, 在西番 莲科及 近亲科 中也有 花瓣 连合与 上位的 倾向。 因此, 钟花目 起源可 能代表 着与出 现合瓣 及上位 花倾向 的西番 莲目 相近的 祖先向 合瓣的 发展。 另 外半边 莲科之 花药连 接成圆 筒形, 且内向 纵裂, 早在茄 科 (Solanaceae) 开始就 有这种 现象, 在花的 构造特 征方面 ,如花 冠裂片 在蕾中 镊合状 排列, 子房由 3 — 5 心皮 合成, 胚 珠在每 室内为 多数, 以及解 剖学上 具内生 韧皮部 与乳管 等特征 均 与茄科 相似, 可认为 茄科与 其近似 型与桔 梗目有 亲缘。 
桔 梗 科  453  分属 检索表  1(2) 果 为浆果 1. 金 钱豹属 Campannmoe* 2( 1 ) 果不为 浆果。 3( 4 ) 果不 开裂, 小草本 2. 袋 果草属 Peraearpa 4(3) 果为 开裂的 蒴果。 5(18) 果由顶 端整齐 的裂瓣 开裂。 ' 6(7) 子房 上位; 茎 直立或 上升; 花冠管 状或管 状钟形 3 . 蓝 钟花厲 Cyananthas 7(6) 子房下 位或半 下位。 8(11) 花 冠辐状 o 9(10) 直立小 草本, 花序 圆锥状 ■• 4. 星 花草属 Cephaloitigma 10(9) 缠绕 草本, 花单 朵顶生 或腋生 S. 党参属 CodonopWa 11(8) 花冠 钟状或 管状。 12(13) 花有 5 个与雄 蕊互生 的上位 腺体; 缠绕 草本, 花 冠管状 6. 细 钟花属 Leptocodon 13(12) 花 无上位 腺体。 14(15) 柱头裂 片-宽 ,卵 形或长 圆形, 茎直立 或缠绕 S. 党参属 Cod ono p»i» 15(14) 柱头裂 片狭, 常为 条形, 茎 直立。 16(17) 花冠大 ,成开 展的阔 钟形, 柱头 5 裂。 7. 桔梗厲 Platycodon 17(16) 花 冠小, 钟伏或 狭钟状 ,柱头 3 裂 8. 蓝 花参属 Wahlenbergia 18( 5) 果 在侧面 开裂。 19(20) 花柱 基部有 圆筒状 花盘; 花冠 5 浅裂。 9. 沙參属 Adenophor* 20(19; 花盘不 存在。 21(22) 花冠 5 裂至 基部, 裂 片狭长 10. 牧 根草属 Asyneuma 22(21) 花冠 5 裂至 中部。 23(24) 蒴果以 侧裂瓣 开裂; 茎 直立。 11. 风 铃草厲 CampimuUi 24(23) 蒴果 以不规 则纵缝 开裂; 茎平卧 12. 同 钟花属 Homocodon  1. 金 钱豹属 Campanumoea Blume 多年 生直立 或缠绕 草本, 根 块状。 叶互生 或对生 ,具柄 ,全缘 ,具 圆齿或 锯齿。 花馬总 梗, 单生、 侧生或 顶生; 花萼 下位或 上位, 贴生于 子房成 管状, 4-6 裂, 裂片宽 或狭, 全 ^ 或 具锯齿 ,或流 苏状, 宿存; 花冠宽 钟状, 白 色或绿 白色, 4 一 6 裂, 开花 后于子 房上部 环裂, 早 落或凋 萎宿存 ;雄蕊 4 一 6, 离生, 花丝基 部极短 的扩大 ,着生 于冠筒 基部, 花药 离生; 子房 下位, 4 一 6 室, 花柱圆 柱形, 柱头 4 一 6 裂。 浆果近 球形, 肉 质或近 干燥不 开裂, 宿 萼环绕 中部; 种 子小, 多数, 椭 圆形。 约 8 种, 主产亚 洲东南 部热带 亚热带 地区, 分布从 喜马拉 雅山区 (不丹 、锡金 )、 印度东 部至马 来西亚 、中南 半岛、 中国西 南部及 南部达 日本, 向 南至菲 律宾、 印度尼 西亚和 加里曼 丹、 新 儿内亚 等地。 我国 5 种, 主要分 布长江 以南、 华南 及西南 地区; 云南 4 种。 
4?4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K 2 ) 缠绕 草本; 花 萼裂片 宽大, 卵状三 角形或 卵状披 针形, 全缘 1. 大花 金钱豹 C. jaranic* 2(1) 直立 草本; 花萼裂 片条形 或条状 披针形 ,有齿 ,极少 全缘。 3C 4 ) 花 萼与花 部其它 部分有 1—4 毫米长 之花部 祸间隔 ,花常 4 数… 2. 小花 轮钟草 C. parviflor.- 4(3) 花萼至 少部分 贴生于 子房, 花常 5 — 6 数。 5( 6 ) 花单生 叶腋, 少有 顶生, 花萼 裂片栉 齿状; 果 紫黑色 3. 长叶 轮钟箪 C* lancifolia 6( 5 ) 花常为 3 朵组成 顶生聚 伞性平 顶花序 ,花萼 裂片近 全缘, 或仅具 1 一 2 个锯齿 ;果 白色至 淡黄色 "小叶 轮钟草 C. eelebica 1. 大花 金钱豹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土党参 (芒市 ) Campanumoea javanica Bl. (1826); A. DC. (1835);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2); Tsoong (1935); Hand. -Mazz. (1936);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Lauener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3). C odo.no f> sis javanica (Bl.) Hook, f . (1885)*; Cod. cordata Hassk. (1856); Ca- mpanumoea cor data Miq. (1862); Campanula labordei L^vl. (1904), in Fedde (1909), (1914), (1915); Cod. cordifolia Kom. (1908). 缠绕 草本, 茎无毛 ,多 分枝。 叶对生 或互生 ,无毛 ,叶 片卵状 心形, 长 2.8 — 7 厘米, 宽 1.5 — 5.8 厘米, 边缘有 浅钝齿 ;有 长柄, 叶柄长 1.4 一 4.8 厘米。 花单生 叶腋, 花萼 下位, 无 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0.9 — 1.5 厘米; 花冠 上位, 钟状, 外面淡 黄绿色 ,内 面下部 紫色, 长 2 — 2.5 厘米, 5 裂近 中部,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全缘; 雄蕊 5, 花丝狭 条形, 基 部变宽 ,花药 条形; 花柱 无毛, 柱头 球形。 浆果近 球形, 黑 紫色, 直径约 2 厘米。 产 贡山、 福贡、 维西、 漾濞、 楚雄、 昆明、 寻甸、 临沧、 镇康、 耿马、 景东、 盈江、 瑞丽、 西畴、 砚山、 邱北、 屏边、 蒙自 、 石屏、 思茅、 西 双版纳 等地, 生 于海拔 400 — 1 800(-2 200) 米山 坡草 地或灌 丛中; 贵 州西部 (清镇 )、 广东 南部、 海南、 广西 (南 部也可 能有) 有 分布。 中南半 岛 至印度 尼西亚 亦有。 2« 小花 轮钟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42,1 — 3 Campanumoea parviflora (Wall, ex A. DC.) Benth. (1876);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Danguy in Lect. (1830);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parviflora Wall. (1828) nom. mid.; ex A. DC. (1930), descr. (1839); Cyclocodon distans Griff. (1854); Cy. parviflorum (Wall.) Hook. f. et Thorns. (1857) excl. syn. Campanumoea eelebica Bl.; Cy. lancifolium Kurz (1877), p. p. 直立 草本, 高 0.5 — 1 米, 从基部 分枝, 纤细, 极 光滑。 叶披 针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2.5 — 5 厘米, 先端尾 状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具不 规则粗 锯齿; 具 短柄。 花常 3 朵组 成聚伞 性平顶 花序, 萼片 分离, 线形, 披 针形或 钻形, 两侧具 1 一 2 个齿; 花 冠下有 1-4 毫米 长之花 部柄; 花冠宽 圆柱状 钟形, 4 尖裂, 裂片宽 锐尖; 花丝基 部扩大 ,花药 线形, 
桔  梗  科  455 
456  云南 植物志  等长; 花柱 上部漏 斗状, 无毛, 柱头 4 尖裂, 开展。 浆果 球形, 近 肉质, 直径约 0.5 — 1.2 厘 米; 种子小 ,多数 ,压扁 ,稍 有棱, 种皮 革质, 光滑。 花果期 9 一 11 月。 产勐腊 、腾冲 、盈江 、芒市 ,生 于海拔 300 — 1 500 米灌丛 草坡。 分布于 锡金、 不丹、 印. 度、 缅甸 (卡 钦邦、 掸邦、 密 芝那) 及老挝 (Attopeu 高原 )。 3. 长叶 轮钟' 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42,4 一 6 肉算盘 (四川 中药) ,山 荸荠, 蜘蛛果 Campanamoea lancifolia (Roxb.) Merr. (1923); Tsoong (1935); 吴 征溢、 李 锡文 (1965>;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lancifolia Roxb. (1820); Codonopsis lancifolia (Roxb.) Moeliono (1960); Cod. truncata Wall. (1829) nom. nud. ex A. DC. (1830), descr.; Campa- numoea truncata (Wall.) Endl. (1901); Cod. albiflora Griff. (1854); Cyclocodon truncatum (Wall) Hook. f. et Thorns. (1857); Cy. lancifolium (Roxb.) Kurz (1872); Campanumoea axillaris Oliv. in Hook. ( 1 888)*.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茎高约 1 米, 有长 分枝, 无毛。 叶对生 ,有 短柄, 无毛; 叶片 草质, 卵 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6.5 — 15.5 厘米, 宽 2.6 — 5.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 叶柄长 3 — 8 亳 米。 花单生 叶腋, 或少有 顶生, 萼 片附着 在花冠 管上, 无毛, 裂片 5 — 6, 披针状 条形, 长 5-8 毫米, 有平展 的栉齿 状锯齿 ;花冠 上位, 宽钟状 ,白 色或带 紫色, 长约 1 厘米, 5-6 裂 达中部 以下; 雄蕊 5 — 6, 着生于 冠筒基 部以上 ,花 丝下部 变宽, 边 缘有密 柔毛; 子房 5 室, 花柱 无毛。 浆果近 球形, 成熟时 紫色, 直径约 1.2 厘米。 花期 7 — 10 月。 产思茅 、勐腊 、富宁 、西畴 、麻 栗坡、 屏边、 临沧, 生 于海拔 4Q0 — 1 600 米 草坡、 沟边或 林中; 四川、 贵州、 湖北 西部和 南部、 广西、 广东、 福 建南部 及台湾 也有。 分布于 印度、 缅甸 (中 部的 MerguK 阿瓦 Ava、 伊洛 瓦底江 河谷、 庇古) 、泰国 (Doi Sootep) 本种近 似小叶 轮钟草 (Campanumoea celebica Bl.), 但该种 叶小, 长达 9 厘米, 花常 3 朵组 成聚伞 花序、 萼裂片 有斜向 上展的 小齿而 不同。 根供 药用, 有益气 补虚、 祛瘀 止痛的 功效。 4. 小叶 轮钟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42,7 Campanumoea celebica Bl. (1826); A. DC. (1830), (1839); C. B. Clarke in Hook, f . (1881) p. p. min.; Danguy in Lect. (1830), p. p. min.,excl. f. 78, 5 ― 8; Tsoong (1935), pro syn.;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 鉴 (1975), in nota; 中国植 物志 (1983)*. Codonopsis celebica (Bl.) Miq. (1 855); Cyclocodon adnatus Griff, ex Benth. et Hook, f . (1876) nom. nud.; Campanumoea lancifolia auct. non (Roxb.) Merr.: Tsoong (1935), p. p., quoad specim. Tsai 54425, 54966; Hu, Wang et Hsia (1938) p. p. Maj., excl. specim. Wang 78853, 80183. 直立 草本, 高约 1 米。 叶披 针形, 长 7.5 厘米, 宽 2.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圆钝, 叶缘 具较浅 的硬头 细圆齿 ,无 毛或疏 被毛, 背面常 有显著 白粉; 叶柄长 3 — 6 毫米。 花常为 3 朵 组成聚 伞性平 顶花序 ,总 花梗长 8 毫米, 花萼 在蕾时 很短, 附着 于花冠 管上, 不存 在花部 柄, (anthophore), 常 5 数, 萼齿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2 毫米, 有时 全缘, 或仅有 1 一 2 锯齿; 
桔梗科  457  花冠 上位, 短 钟状, 白色, 长 8 — 12 毫米, 宽 6 毫米, 子房 5 — 6 室, 浆果 球形, 直径 8 毫米 r 熟时白 色至淡 黄色, 稍有汁 ,最 后干燥 不规则 开裂。 花期 4 一 5 月。 产 福贡、 贡山、 漾濞、 屏边、 景东、 景洪、 勐腊, 生 于海拔 700 — 2 600 米灌 丛草坡 及林缘 草地;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察 隅、 墨脱、 林芝) 也有。 分布 于印度 尼西亚 (苏拉 威西岛 Celebes 为模式 产地) 、加里 曼丹及 菲律宾 、锡金 、缅甸 、泰国 至新几 内亚巴 布亚。 2. 袋 果草属 P era car pa Hook. f. et Thorns. 多年生 小草本 ,有 细长根 状茎, 茎 细长。 叶 互生和 对生, 卵形, 具柄。 花 单生叶 腋或簇 生, 花小, 紫色或 白色; 花萼 管状, 陀 螺形, 5 裂, 裂片三 角形, 宿存; 花冠 钟状, 5 裂; 雄蕊 5, 生花冠 基部, 花丝狭 ,花药 离生; 子房 下位, 3 室, 柱头 3 裂, 裂 片狭。 果小, 干 燥不开 裂,. 白色, 果皮 膜质, 3 (或 1 一 2) 室; 种子 6 — 30 粒, 纺锤状 椭圆形 ,平滑 ,暗 褐色。 单种属 ,分 布于喜 马拉雅 山西部 (克 什米尔 地区、 中国) 曰本、 菲 律宾和 苏联的 远东地 区 (库页 岛和堪 察加半 岛)。 1. 袋果萆 (图鉴 ) 图版 143, 4 — 6 肉荚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 f. et Thorns. (1857); C. B. Clarke in Ho- ok, f. (1881); Rolfe (1906); Nannf. in Hand.-Mazz. (1936);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 1975)*; Hong (1980); Hara et al.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carnosa Wall.' in Roxb. (1824); A. DC. (183.9); C. circaeoides Fr. Schmidt ( 1 862); Peracarpa circaeoidea (Fr. Schmidt) Feer (1890); P. carnosa var. circaeoides (Fr. Schmidt) Makino (1954); P. luzonica Rolfe (1906). 多 年生小 草本; 有细长 根状茎 ,茎 肉质, 高 2.5 — 12 厘米, 无毛, 不 分枝或 分枝。 叶互 生, 有柄, 茎中部 以上叶 较大, 密生或 族生, 宽卵形 或三角 状卵形 ,长 1 一 2.4 厘米, 宽 0.7 — 16 厘米, 先端 急尖, 基部截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波状浅 钝齿, 叶面 疏生短 伏毛, 背面 无毛, 向茎 下部叶 渐疏, 并迅速 变小; 叶柄长 1.5 — 8 毫米。 花 单生于 茎顶端 叶腋, 花梗 细长; 花. 萼无毛 ,裂片 5, 狭三 角形, 长 0.8—1.5 毫米, 宿存; 花冠 钟状, 白色, 长 3.5 — 6.5 毫米, 无 毛, 5 裂稍超 过中部 ,裂片 披针形 ;雄蕊 5, 离生, 长约 2 毫米, 花丝 条形, 基部稍 变宽; 子房 下位, 3 室, 胚珠 多数, 柱头 3 裂。 果不 幵裂, 卵 圆形, 长约 5 毫米, 有多数 种子。 花期. 3 — 5 月, 果期 6 — 11 月。 产维西 、德钦 、丽江 、腾冲 、泸水 ,绥江 、景东 、广南 、河口 、镇康 等地, 生 于海拔 3 000 米 以下 林下, 林缘、 或 水沟边 湿地; 贵州、 四川、 湖北、 江苏 南部、 浙江、 台湾 也有。 分布 从克什 米尔 地区、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部至 泰国、 菲 律宾、 日本和 苏联远 东地区 (库 页岛及 堪察 加半岛 )。 3. 蓝 钟花属 Cyananthus Wall, ex Benth. 一年生 或多年 生矮小 草本。 叶 互生, 全缘, 有齿或 浅裂, 通常被 刚毛或 硬毛。 单花顶 
4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3 • 细钟花 Lepdocodon gracilis Hook. f. et Thorns., I. 花枝, 2. 花 纵剖, 3. 果实; 4一6. 袋果草 P"acarp 墓 carnosa Hook. f. et Thorns., 4. 花枝, 5. 花 外形, 6. 果实。 (吴锡 麟绘) 
桔梗科  459  生于主 茎及侧 枝上, 具总梗 或无梗 ,通 常在下 面具苞 片状莲 座叶; 花萼 管状、 钟状, 或管状 钟形, 5 裂, 裂片 披针形 或三角 形通常 幼时被 粗毛, 开 花后或 多或少 膨胀, 宿存; 花 冠管状 或管状 钟形, 黄色、 蓝 色或蓝 紫色, 5 裂, 内向镊 合状, 通 常被疏 柔毛; 雄蕊 5, 花丝 离生, 花 药卵形 ;子房 上位, 圆 锥状, 3—5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圆 柱形, 柱头 3 — 5 裂, 裂 片短, 下弯。 蒴果 卵状圆 锥形, 内藏于 宿存萼 管中, 顶部 3 — 5 瓣裂; 种子小 ,狭长 圆状椭 圆形、 或短椭 圆形, 平滑, 褐色, 种皮 不具网 i<。 约 2 8 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山区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北部、 我国西 南部; 其中除 印 度特产 2 种、 尼泊 尔特产 1 种, 与印 度共有 1 种, 缅甸北 部特产 1 种外, 其 余全部 见于我 国云南 、四川 及西藏 ,只 1 种延至 甘肃; 云南 19 种 (其 中特产 11 种 )。 由此 可见本 属实为 喜 马拉雅 植物区 系的重 要成分 之一, 其分 布中心 在云南 西北部 (包括 邻近的 四川西 南部、 西藏东 南部及 缅甸北 部)。  分种 检索表  1(2) 叶深 3 裂 (或 偶尔 5—7 尖裂 ), 下部渐 狭成柄 1. 裂叶 蓝钟花 C. lobatus 2( 1 ) 叶全 缘或具 圆齿, 无柄, 或骤然 成柄。 3( 4 ) 花 3— 4 朵 丛生。 …… • 2. 束花 蓝钟花 C. faseieulatui 4(3 ) 花 单生。 5(10) 花冠 黄色。 《 7 ) 叶近三 角形, 长 10 — M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 被黄褐 色刚毛 3. 丽江 黄钟花 C liehiangenaia 7(6) 叶椭圆 状披针 形或披 针形。 8( 9 ) 花 梗长于 15 毫米, 花 萼无毛 4. 黄钟花 C. fl.TU. 9( 8 ) 花梗长 2 — 4 . 5 毫米, 花 萼外面 被黄色 疏柔毛 S. 毛叶 蓝钟花 C. petiolata. 10( 5 ) 花冠 蓝色、 紫 色或蓝 紫色, 稀黄色 (或有 吋花冠 上部或 多或少 黄色, 如 C. incanu, 和 C. m.. crocalyx 的变种 )。 41(12) 花很小 ,花冠 长小于 10 毫米 6. 蓝钟花 C. hooker i 12(11) 花较大 ,花 冠长于 1Q 毫米。 U(16) 花萼在 花后极 膨大。 14(15) 花萼 被锈色 糙毛, 萼齿细 7. 胀萼 蓝钟花 C. inflatu. 15(14) 花萼近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萼齿 三角形 8. 腾冲 蓝钟花 C. forre.tii 16(13) 花萼 在花后 不明显 膨大, 近圆 筒形。 17(24) 叶宽大 于长。 18(21) 花冠 较大, 长约 3 厘米。 1^20") 叶菱状 扇形、 宽 菱形、 或卵状 菱形, 边缘 有数个 大的钝 牙齿, 叶 面被微 柔毛, 背面 密生苍 白色或 灰 色绒毛 9. 美丽 蓝钟花 C . formosus 20(19) 叶倒披 针形、 倒 卵形至 菱形, 全缘 或中部 以上具 牙齿, 顶裂片 伸长, 叶面 疏被疏 柔毛, 背 面密被 白色疏 柔毛. 10. 中旬 蓝钟花 C. chungdiensif 21(18; 花冠 较小, 长 2.5 厘米 以下。 22(23) 叶片近 圆形, 叶面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刚毛, 边缘有 角或几 5 浅裂 
460  云南 植物志  11. 细叶 蓝钟花 C. delavayi 23(22) 叶片 菱形, 两 面被糙 伏毛, 边缘具 圆齿, 内卷 12. 小菱叶 蓝钟花 C. microrhombene 24(17) 叶长大 于宽。 25(30) 叶倒 卵形至 菱形。 26(27) 花长 2. 5 — 3.5 厘米, 花 萼果吋 膨大, 具突 出网脉 13. 大萼 蓝钟花 C. macrocalyx" 27(26) 花长 1.5 — 2 厘米, 稀 2.4 厘米。 28(29) 花萼被 黄褐色 硬毛, 稍 肿胀, 具网脉 14. 灰毛 蓝钟花 C. incanur 29(28) 花 萼筒完 全无毛 IS. 光萼 蓝钟花 C. leiocalyx. 30(25) 叶 披针形 或狭楠 圆形。 31(34) 叶面 无毛, 背面被 绵毛。 32(33) 花萼 齿长于 筒部, 狭三 角形, 长 7 — 10 毫米 16. 银叶 蓝钟花 C. argenteus 33(32) 花萼 齿短于 筒部, 宽三 角形, 长 6 毫米 • …" 17. 钝裂 蓝钟花 C. obtusilobus 34(31) 叶面 疏生小 刚毛或 糙毛, 背 面密被 刚毛或 糙毛。 35(36)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渐尖; 花冠长 4.5 厘米, 天蓝色 18. 长花 蓝钟花 C. longiflorus- 36(35) 萼齿钝 ;花 冠长约 3 厘米, 白色 19. 山地 蓝钟花 C. montanus 1. 裂叶 蓝钟花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4, 1 一 3 Cyananthns lobatas Wall. (1830), nom. nud. , ex Benth. in Royle (1839)*; Lindl. (1849)*; Hook. f. et Thorns. (1858); Hook. f. in Curtis (1880)*;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Franch. (1887); Tsoong (1935); Hara (1966), (1971),. et al. (1982); 中国 植物志 (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10 — 40 厘 米有时 粗壮, 下部 光滑, 向上部 被硬毛 ,单 1 或近 基部具 少 许柔弱 短枝。 叶倒 卵状长 圆形, 或近 圆形, 长 1.8 — 2.5 厘米, 宽 1.3 厘米, 背面被 疏柔毛 或近 无毛, 具粗齿 或通常 3 — 5 尖裂, 基部楔 形渐狭 成柄。 花单生 茎顶, 花梗和 花萼被 黑色. 疏硬毛 ;花萼 圆柱状 钟形, 长 1.25 — 1.8 厘米,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锐尖, 为 全长的 1/3, 密 被黑色 或褐色 硬毛; 花冠管 状钟形 ,长 2.5 — 3.7 厘米, 深蓝 色或紫 蓝色, 裂片宽 卵形, 有时 开展, 于喉部 内面密 被毛。 蒴果卵 状锥形 ,长 1.25 厘米, 花萼在 果时不 膨大, 密被 黑色硬 毛; 种子狭 长圆形 ,长 2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贡山 、碧江 、独龙 江上游 ,生 于海拔 (3 700-)4 200-4 500 米高山 草地或 灌丛中 ;我 国西藏 (察 瓦龙、 亚东) 也有。 分布 于喜马 拉雅山 区东段 (尼 泊尔、 锡金) 和 印度。 2» 束花 蓝钟花 (图鉴 ) 图版 145,1— 2 Cyananthns fascicnlatns Marq. (1924); Nannf. in Hand.-Mazz. (1936)*; M 鉴 (1975), in now;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伸长 ,高达 70 厘米, 无毛或 疏被疏 柔毛; 小 枝叉开 伸长, 无毛。 叶互 生, 心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8 — 12 毫米, 全缘, 几 无毛, 簿, 具柄。 花生 枝顶, 3 — 5 朵簇 生, 花小, 具短 花梗; 花萼 疏被疏 柔毛, 分裂至 中部, 萼裂 片为极 狭的披 针形, 长 6 — 8 毫米; 花冠 管状, 淡蓝色 ,基部 暗蓝色 ,长 于花萼 2 — 2.5 倍, 裂片短 而钝。 花期 9 一 10 月。 产 东川、 宾川、 大理、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 800-)3 000-3 750 米高 山草地 或灌丛 中; 四川 西南部 及西藏 东南部 亦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西 北部。 3. 丽江 黄钟花 (图鉴 ) 
桔梗枓  461  Cyananthns lichiangensis W. W. Smith (1913); Marq. (1924);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一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茎数条 从根出 ,上 部疏生 分枝, 弯曲, 蔓生, 无毛 或先端 疏被 白色疏 柔毛。 叶互生 ,近三 角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面被 贴生疏 柔毛, 背面 疏被长 柔毛; 叶柄长 2 — 4 毫米, 或多 或少被 白色疏 柔毛。 花 单生茎 及侧枝 顶端, 总 花梗长 2 — 3 毫米; 花萼宽 圆柱形 ,长约 I 4 毫米, 宽 8 — 9 毫米, 裂片 5, 卵形, 长 4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外面被 平展的 黄褐色 刚毛, 毛基部 出自黑 色乳突 ,内面 疏生毛 ^ 花冠 管状, 长约 2.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黄色, 无毛, 裂片 卵形, 长 4 毫米, 钝; 雄蕊 长 5 毫米。 蒴 果成熟 后超出 花萼。 花期 8 月。 产 丽江、 中甸、 德钦, 生 于海拔 3 400-4 200 米高山 杜鹃灌 丛或草 地中; 四 川西部 (木 里) 及西藏 东南部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丽江 西部。 4. 黄钟花 图版 144,4 一 6 Cyananthns f lavas Marq. (1924);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yananthus macrocalyx auct. non Franch.: Diels (1912). 4a. 黄钟花 (原 变种) var. f lavas 多年生 草本, 茎数条 基出, 上升, 单 1, 几无毛 ,长 7 — 12 厘米。 茎基 纤细, 先端 生莲座 状近 鳞片状 的叶, 全缘, 长 2 — 3.5 毫米, 覆瓦 状密集 排列, 茎下部 裸露, 上部叶 互生, 相当密 集, 叶从下 部向上 部渐大 ,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10 — 14 毫米, 宽 6 — 7 毫米, 两面 疏被疏 柔毛, 全 缘或微 具齿, 反卷; 柄 极短。 花单生 茎顶, 具梗, 花梗长 15 — 20 毫米, 无 毛或疏 被疏柔 毛; 花萼 无毛, 几不 膨大, 萼管长 8 — 10 毫米, 萼齿三 角形, 近于钝 ,长 3 — 3.5 毫米, 内面先 端疏 被白色 硬毛, 边缘具 缘毛; 花冠 管状, 淡黄色 ,长 于花萼 2 — 2.25 倍, 裂至 中部, 裂片内 面密被 黄色疏 柔毛, 三角状 披针形 ,长 为宽的 3 倍多。 花期 7 — 8 月 。 产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3 000—3 600 米草 地或疏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东 部。 本种近 似大萼 蓝钟花 (C. macrocalyx Franch.), 但叶椭 圆状披 针形, 花冠 黄色, 花具 梗易 区分。 4b. 光叶 黄钟花 (变种 ) var. glaber C. Y. W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较 狭长而 无毛; 花冠亦 较大。 产 中甸, 生于松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5. 毛叶 蓝钟花 图版 144,9 一 11 Cyananthus petiolatas Franch. (1891);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yananthus neglectus Marq. (1938), 5a. 毛叶 蓝钟花 (原 变种) var. petiolatus Cyananthus pi It jo lius var. pallidocoeruleus C. Y. Wu in 吴征溢 、 李锡文 
♦62  云南 植物志  (1965)*. 多年生 草本, 根 木质, 肥大, 顶端 单头, 并 密集生 淡色干 膜质全 缘的长 3.5 — 4 毫米的 下位 叶簇; 茎多条 ,上升 ,萎 软状, 长 4 一 15 厘米, 疏被 白色疏 柔毛, 下部淡 褐色, 具 小而远 离的下 位叶, 上部变 紫色, 具 ^ ^和很 短而密 集的营 养小枝 或具花 的伸长 小枝。 叶披 针形, 茎生者 较大, 近无柄 ,长 2.5 — 10 毫米, 宽 1.25 — 2 毫米, 稍厚, 叶面 绿色, 背面 较淡, 两面具 小刚毛 ,边缘 全缘, 内卷, 具 纤毛, 中脉在 叶面不 明显, 在背面 突起。 花 生茎或 枝顶, 具短 梗, 长 2 — 4.5 毫米, 无毛; 花萼 管状, 基部 浑圆, 长 9 一 11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外面 密被黄 色疏 柔毛, 内面于 裂片上 被黄色 疏柔毛 ,具不 明显的 5 脉, 裂片三 角形, 长 2.5 — 4 毫米, 先 端 锐尖; 花冠淡 蓝色、 紫蓝色 ,稀黄 白色, 筒部带 紫色, 长 1.6 — 2.8 厘米, 分裂达 1/3, 裂片 长圆形 ,内 面向基 部密被 黄色疏 柔毛, 先 端具短 尖头。 花期 8 月。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3 900 米山坡 草地; 四川 (康 定、 木里) 也有。 本种近 似长花 蓝钟花 (Cyananthus longiflorus Franch.) 及 产印度 的小叶 蓝钟花 (C. oaicrophyllus Edgew. [C. linifolius Wall.]), 但花 较小, 淡蓝色 ,稀黄 白色, 叶两 面被小 刚毛, 边缘具 纤毛。 5b. 小毛叶 蓝钟花 (变种 ) var. minor (C. Y. Wu) S. H. Huang, Comb. nov. Cyananthus pilifolius var. minor C. Y. Wu in 吴 征溢、 李锡文 (1965). C. petiolatus var. pilifolius (C. Y. Wu) Lian (1983), p. p. incl. C. pilifolius var. minor C. Y. Wu.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小 枝及叶 渐无毛 ,花 较小。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2 7GQ 米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Sc. 黄白花 蓝钟花 (变种 ) var. pilifolius (C. Y. Wu) Lian (1983), p. p., excl. var. minor C. Y. Wu. Cyananthus pilifolius var. pilifolius C. Y. Wu in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与 原变种 区别在 于花黄 白色。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3 900 米高山 草地; 四川 (木里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白 马山。 6. 蓝钟花 (图鉴 ) 图版 H4,7 — 8 Cyananthus hookeri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Franch. (1887); Forb. et Homsl. (1889); Marq. (1924);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Hara et al.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Cyananthus hookeri var. hispid us Franch. (1887). 6a. 蓝钟花 (原 变种) var. hookeri 一 年生小 草本。 直根 细长, 茎通常 数条, 近直立 或斜生 ,长 3.5 — 20 厘米, 疏生 开展的 白色 柔毛, 基部生 淡黄褐 色柔毛 ,有短 分枝, 分枝长 1.5 — 10 厘米。 叶 互生, 在短枝 顶端数 枚聚集 似轮生 ,在花 下呈总 苞状, 菱形、 宽菱形 、正三 角形或 卵形, 长 3 — 7 毫米, 宽 1.2 — 4 毫米, 先 端钝, 基部宽 楔形, 突变 狭成宽 叶柄, 边缘有 数个钝 牙齿, 有时 全缘, 两面 有疏柔 毛。 花小, 单生茎 或分枝 顶端几 无梗;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 面被淡 黄褐色 柔毛, 裂片 
桔 梗 科  463  (3)4(5), 三角形 ,长约 1 毫米; 花冠紫 蓝色, 长约 7 毫米, 裂片 (3)4(5), 内面和 喉部有 密毛; 雄蕊 5; 雌蕊 无毛; 子房 上位。 蒴果圆 锥状, 锐尖, 稍超出 花萼; 果 时萼稍 扩大。 花 期 8 — 9 月。 产 丽江、 中甸、 德钦、 大理、 洱源、 鹤庆、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2 700 — 4 200 米 山坡草 地; 西藏、 四川 西部、 青海、 甘肃南 部也有 分布。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6b. 光茎 蓝钟花 (变种 ) var. levicaalis Franch. (1887); Marq. (1924);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in nota. 茎和分 枝无毛 或后变 无毛, 这些与 原变种 不同。 产鹤庆 、洱源 、丽江 、中甸 、德钦 ,生 于海拔 (2 500-)3 500-4 050 米草坡 或林边 草地; 西藏 东南部 (察瓦 龙)、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6c. 密枝 蓝钟花 (变种 ) var. densas Marq. (1924).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分 枝密集 ,被短 柔毛而 更长; 叶较大 ;花萼 密被淡 色毛, 花大。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2 700 — )3 800-4 000 米山坡 草地; 西藏 东南部 (察瓦 龙)、 四川西 部 (康 定、 稻城、 大金) 也有。 6d. 大花 蓝钟花 (变种 ) var. grandif lorns Marq. (1924).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花多 而大, 花冠长 15 毫米, 宽 4—6 毫米, 小枝 无毛。 产 大理、 丽江、 中甸、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2 800-)3 000-3 500 米 草地或 林下。 模 式标 本采自 丽江西 北部。 7. 胀萼 蓝钟花 (图鉴 ) Cyananthas inflatas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Franch. (1887); Fork et Hemsl. (1889); Marq. (1924)*;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excl. syn. Cyananthus inflatus var. tenuis Franch. (1887). 7a. 胀萼 蓝钟花 (原 变种) var. inflatus. 一年生 草本, 茎高达 30 厘米, 常自下 部稀疏 分枝, 有时单 1, 有疏 柔毛。 叶互生 ,菱形 或宽 卵形, 长 7 — 15 毫米, 宽 3 — 8 亳米, 先端钝 或锐尖 ,基部 钝或突 变狭, 全 缘或有 不明显 钝齿, 两面 有疏柔 叶柄 细长, 几 与叶片 等长。 花通 常单朵 顶生; 花萼宽 卵形, 花 后下部 极膨大 ,长 8 — 12 i 米, 外面 被锈色 糙毛, 裂片 5, 长 2.5 — 4 毫米; 花冠 管状, 长 1.5 — 2 厘 米, 淡蓝色 ,外面 无毛, 裂片 5, 分裂达 中部, 裂片 长圆状 卵形, 内面及 裂片具 髯毛; 雄蕊 5, 长约 6 毫米, 雌蕊 无毛。 果萼极 膨大, 近球形 ,上部 极短的 渐狭, 具 突起的 网脉; 蒴 果短圆 锥形, 几不超 出萼。 产大理 、洱源 、中甸 、丽江 、保山 、昆明 、文山 ,生 于海拔 2 300 — 3 600 米 山坡灌 丛及草 坡中;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分布至 尼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北部。 本种近 似丽江 蓝种花 (Cyananthus lichiangensis W. W. Sm.), 伹该 种花萼 裂片卵 
46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44 1—3. 裂叶 蓝钟花 Cyananthus lobatus Wall, et Benth.,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叶 背面; 4— 6. 黄钟花 C. fU- vus Marq., 4 花 植株, 5. 花, 6. 叶; 7—8. 眩钟花 C. hookeri C. B. Clarke, 7. 花枝, 8. 叶 背面; 9 一 11. 毛叶 蓝钟花 C. petiolatus Franch. 9. 植株, 10. 花 外形, 叶。 (张宝 福绘) 
桔 梗 科  455  形, 花 冠黄色 而异。 束花 蓝钟花 (C. fasciculatus Marq.) 也近似 本种, 但花 3 或 数朵生 茎 和分枝 顶部, 花萼长 6 — 7 毫米, 裂片 条形可 区别。 7b. 红毛 蓝钟花 (变种 ) var. rufus Franch. (1887), Tsoong (1935). 植株粗 壮., 高达 25 — 30 厘米, 分枝多 而伸长 ,被淡 红色硬 毛而不 同于原 变种。 产 昆明、 楚雄、 禄劝、 会泽、 巧家、 嵩明、 富民、 景东、 元江、 丽江、 洱源、 中甸、 德钦、 碧江, 生 于海拔 (2 000-)3 000-4 000 米山坡 草地、 草甸, 岩坡灌 丛中, 有时 生混交 林下, 或杂 木 林中; 西藏东 南部、 四 川西部 也有。 锡金、 不丹有 分布。 7c. 林地 蓝钟花 (变种 ) var. sylvestris Marq. (1924).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近菱形 ,较大 而薄, 长达 20 毫米, 宽 12 毫米, 具长柄 ,小枝 无毛; 花冠 色淡。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3 200 米 山坡松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8. 腾冲 蓝钟花 Cyananthus forrestii Diels (1912); Marq. (1924). 一年生 草本, 茎基出 多条, 上升, 从基部 分枝, 顶端 生花, 长 15 — 30 厘米, 疏被疏 柔毛。 叶疏生 ,小, 倒卵形 ,被疏 柔毛, 有 少数锯 齿或近 全缘; 具 较短的 柄或近 无柄。 花单 生茎顶 端, 花萼短 钟状, 被疏 柔毛, 几不 肿胀, 萼管长 4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萼齿三 角状, 长 3 毫 米, 宽 1.8 毫米; 花冠圆 柱状, 长 15 — 20 毫米, 宽 5 毫米, 淡 蓝色, 裂片狭 卵形或 长圆形 ,直 立, 长 6 — 7 毫米, 宽 2 — 5 亳米; 雄蕊长 4 一 6 毫米; 花柱上 部被短 柔毛, 长 3 亳米。 花期 •8-9 月。 产滇西 ,生 于海拔 3 000 米草 坡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本种在 《中 国植 物志》 第 七十三 卷二分 册中, 并 人胀萼 蓝钟花 (C. inflatus Hook. f. «t Thorns.), 但二 者区别 甚大, 故 仍作独 立的种 处理。 ^ 美丽 蓝钟花 (图鉴 ) 图版 H5,3 — 5 Cyananthus formosus Diels (1912); Marq. (1924);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基出 多条, 平卧或 上升, 长 10 — 15 厘米; 茎基密 生莲座 状鳞片 叶丛, 叶 片披 针形, 全缘, 苍白色 ,长 3 — 4 毫米; 茎中部 以上有 短分枝 ,密 生叶, 疏生开 展的短 柔毛。 叶小, 厚, 菱状 扇形、 宽菱形 或菱状 卵形, 长 4 一 9 毫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锐 尖或钝 ,基部 宽 楔形, 突 变狭, 边缘常 有少数 大的钝 牙齿, 反卷, 叶 面被微 柔毛, 背 面密生 苍白色 或灰色 绒毛。 花大, 单生茎 和分枝 顶端; 花萼 钟形, 外 面被淡 黄褐色 短毛, 萼管长 5 — 6 毫米, 宽 6 — 9 毫米, 萼 齿狭三 角形, 长 5 — 6 毫米; 花冠深 蓝色, 管状, 长约 3 厘米, 冠筒长 H — 18 毫米, 宽 7 — 8 毫米, 裂片 卵形, 具极 短的小 尖头先 端部常 具一族 柔毛, 长 10 — 12 亳米, 宽 5 — 6 毫米; 雄蕊 5, 雌蕊 无毛, 子房 上位约 与萼筒 等长, 柱头 5 裂。 花期 8 — 9 月 c 产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 800—3 700(— 4 2 00)米砾石草地、 流石滩 ;四 川西部 (木 里)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丽江 东部。 
46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H5 1_2. 束花蓝 钟花 Cyananthus fasciculatus Marq., 1. 花枝, 2. 花; 3— 5. 美丽 蓝钟花 C. formo&us Di,l v 3. 花 植株, 4. 花 外形, 5. 叶 背面; 6— 7. 中甸 蓝钟花 C. chungdienensis C. Y. Wu, 6. 叶 背面, 7. 花。 (吴锡 麟绘) 
桔梗科  467  10. 中旬 蓝钟花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45,6 — 7 Cyananthus chungdienensis C. Y. Wu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伸长 ,先端 多头, 并密集 生淡色 干膜质 全缘长 3 毫米的 鳞片状 叶簇; 茎 多数, 伏地或 上升, 萎软状 ,长 5 — 10 厘米, 下部 无毛, 具小而 远离的 钻形下 位叶, 上 部密被 白色疏 柔毛, 具叶及 很短而 密集的 侧枝。 叶小, 稍厚, 倒披 针形、 倒卵形 至菱形 ,连楔 形叶柄 长 3 — 11 毫米, 宽 1 一 5 毫米, 叶面 绿色, 疏被疏 柔毛, 背面 较淡, 密被 白色疏 柔毛, 全缘或 中部以 上具牙 f, 顶裂片 伸长, 内卷。 花单朵 顶生, 具短梗 ,花 梗长. 3.5 毫米, 花萼 管状, 外 面密被 内面疏 ^ 黄色或 白色糙 硬毛, 筒长 8 — 10 毫米, 宽 6 — 7 毫米,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 约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冠 管状, 紫蓝色 ,长 2.3 — 3.2 厘米, 分裂至 1/3, 裂片长 圆形, 内面 向基 部密被 黄色疏 柔毛, 先 端具短 尖头。 花期 8 — 9 月。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3 500 — 4 250 米高山 草地、 灌 丛草地 或林间 沙质草 地上。 模式标 本采 自中甸 (哈巴 )。 本种 与细叶 蓝钟花 (Cyananthus delavayi Franch.) 和美丽 蓝钟花 (C. formosus Diels) 相近。 但 本种叶 顶裂片 伸长, 与前者 区别还 在于花 较大。 11. 细叶 蓝钟花 (图鉴 ) 图版 146,1 — 3 Cyananthus delavayi Franch. (1887); Forbes et Hemsl. (1889); Marq. (1924); Nannf. in Hand.-Mazz. (1936), p. p.; 图鉴 (1975), in noia; 中国 植物志 (1983). Cyananthus barbatus auct. non Edgew.: Franch. (1887). 多年生 草本, 根粗壮 ,茎基 粗厚, 木质, 有时 分叉; 茎多条 ,长 10 — 20 厘米, 基 部有鳞 片状 叶簇, 平卧或 上升, 被疏 柔毛, 有时单 1, 有时 具短的 小枝。 叶近 圆形, 小, 长 3 — 6 毫 米, 叶面 无毛, 或极 疏被短 柔毛, 背面密 被白色 刚毛, 有 角或几 5 裂, 稀全缘 具长柄 ,柄有 边缘, 被纤毛 。花单 生枝顶 ,有 短梗; 花萼长 7 — 8 毫米, 开 花时近 无毛, 分裂达 1/3,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具纤毛 ;花冠 管状, 天蓝色 ,长约 2.5 厘米, 有时 分裂达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内 面喉部 被长髯 毛至裂 片被小 刚毛; 果萼 膨大, 长 12 毫米, 基部 球形。 蒴果圆 锥状, 锐尖, 宿 存萼 短于果 1/3。 花期 8 — 9 月。 产 洱源、 禄劝、 昆明、 兰坪, 生 于海拔 2 540—3 000( — 3 600) 米灌丛 草地、 疏 林或松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12. 小菱叶 蓝钟花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猴子七 (中甸 ) Cyananthus microrhombens C. Y. Wu (1965)*; 中国植 物志 (1983). 12a. 小菱叶 蓝钟花 (原 变种) var. microrhombens 多年生 草本, 根肥大 ,伸长 ,顶端 单头或 多头, 并密 生淡色 干膜质 全缘长 3 — 4 毫米的 鳞片状 叶簇; 茎多数 ,伏地 或上升 ,萎 软状, 长 7 — 18 厘米, 下部 无毛, 黄白色 ,具小 而靠近 的下 位叶, 上部带 紫色, 密被 白色糙 伏毛, 具叶 和伸长 的具花 侧枝, 有 时下部 侧枝复 有具花 的 小枝。 叶小, 菱形, 基部 楔形, 稍厚, 叶面 绿色, 背面 较淡, 两 面具糙 伏毛, 长 1 一 4 毫米, 宽 1 一 3.5 亳米, 边缘 内卷, 具 圆齿; 叶柄长 4 一 9 毫米。 花单 生茎顶 和侧枝 及小枝 顶端, 具 花 梗长约 3 毫米, 具 黄色糙 硬毛; 花萼在 开花初 期壶状 管形, 先端稍 收缩, 其后 管形, 基部 
468  云 南 植物志  浑圆, 外面密 被黄色 或白色 糙硬毛 ,内面 无毛, 不明显 5 脉, 筒长 6—7 毫米, 宽 5 — 6 毫米 y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3.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冠 管状, 淡紫 色至深 蓝色, 长 1.5 — 2.7 厘米, 分裂 达中部 ,裂片 长圆状 线形, 外面 无毛, 内 面向基 部密被 白色疏 柔毛, 先端 锐尖。 蒴 果淡褐 色; 种子楠 圆形, 褐色, 长 1.25 毫米, 宽 0.75 毫米, 无毛。 花期约 8 月。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3 150 — 3 700 米高山 草地、 石灰岩 坡面或 阳坡松 林下; 四 川西银 (木里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本种 与细叶 蓝钟花 (Cyananthus delavayi Franch.) 极近, 伹叶片 菱形, 两面 被糙伏 毛, 具圆齿 ,茎 被较密 的白色 糙伏毛 而异。 12b. 光萼 小菱叶 蓝钟花 (变种 ) var. leiocalyx C.Y. Wu (1965)*. 与原 变种区 别在于 萼趋于 无毛, 花 冠多少 色淡或 白色。 产中甸 、鹤庆 ,生 于海拔 3 150 — 3 300 米草 坡或松 林下;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中甸。 13. 大萼 蓝钟花 图版 146,4 一 5 Cyananthus macrocalyx Franch. (1887); Forb. et Hemsl. (1889); Marq. (1924); Hand.-Mazz. (1935); Cowan (1938); F. Ballard in Curtis (1939)*;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广. Cyananthus neurocalyx C. Y. Wu,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区系研 究报告 1: 86. pi. 31- 3. 1 965, syn. nov. 13a. 大萼 蓝钟花 (原 变种) var. macrocalyx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壮, 茎基极 粗厚, 木质; 茎 多条, 通常单 1, 长 10 — 20 厘米, 基 部有鳞 片状 叶簇, 被白色 刚毛状 硬毛。 叶 卵形, 或卵状 匙形, 密集茎 上部, 叶面 疏生疏 柔毛, 或近 无毛, 背面密 被白色 贴生的 刚毛, 全缘, 极反卷 ,在 叶柄上 下延。 花单生 茎顶, 花梗短 ;花萼 长约 1.2 厘米, 管状 钟形, 黄绿色 ,萼齿 三角形 ,具 纤毛; 花冠 管状, 天 蓝色或 黄色, 长约 2.5 厘米, 分裂至 中部, 内面于 喉部有 极长的 髯毛, 裂片长 圆形, 至 喉部中 间有疏 柔毛; 花萼果 时膨大 ,基部 球形, 至先端 通常稍 渐狭, 有 突起的 网脉, 无毛; 蒴果圆 维状, 锐尖, 稍短 于萼。 花期 7 — 8 月。 产 鹤庆、 洱源、 丽江、 中甸、 德钦、 维西、 会泽、 巧家, 生 于海拔 (2 500-)3 200-3 800 (一 4 200) 米高山 草地或 林下; 四 川西部 (木里 )、 西藏 东南部 (察 瓦龙)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洱源 黑山门 (花 模式) 及鹤庆 瓜拉坡 (果模 式)。 13b. 毛萼 蓝钟花 (变种 ) var. pilosus Marq. (1924), 中国植 物志 (1983).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花萼全 部被疏 柔毛。 花期约 8 月。 产 中甸、 德钦、 维西, 生 于海拔 3 600-4 200 米高山 草地。 模 式标本 采自德 钦白马 山 o 13c. 黃紫花 蓝钟花 (变种 ) var. flavo-purpureus Marq. (1924); Nannf . in Hand. -Mazz. (1936); 中国槿 
桔梗科  469  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 9 85).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叶较大 而薄, 花萼 较长, 宽为 2 — 4 毫米, 花萼比 花冠短 几不达 1 半。 花 冠于花 萼上面 的为淡 黄色, 下部深 紫色。 花期 7 — 8 月。 产 丽江, 维西、 永宁、 中甸、 德钦, 生 于海拔 3 400 — 4 100 米高 山灌丛 草地或 林中;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也有。 14. 灰毛 蓝钟花 图版 146, 6 — 7 Cyananthus incanus Hook. f. el Thoms.(1858);C.B. Clarke in Hook. f.(l881); Franch. (1887); Marq. (1924); Tsoong (1935); Cowan (1938);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Hara (1971), et al.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多年生 小草本 ,根茎 粗厚, 木质; 茎高 8 — 20 厘米, 从根部 生多条 ,匍匐 柔弱, 单 1, 被 开展的 硬毛。 叶长 圆形、 卵形 或卵状 菱形, 长 6 — 8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锐 尖或钝 ,基 部楔形 ,先 端具波 状齿, 边缘通 常外卷 ,两 面被硬 毛状疏 柔毛, 近 无柄。 花单生 茎顶, 近无 柄, 花萼管 状钟形 ,长 8 毫米, 裂片 为全长 之半, 三 角状披 针形, 锐尖, 或多 或少被 毛或无 毛, 结果时 被黄褐 色硬毛 ,稍 肿胀, 具 网脉; 花冠长 管状漏 斗形, 长 1.6 — 2.5 厘米, 紫 蓝色, 喉部密 被毛, 分裂至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有时 开展, 近锐尖 ,内面 被毛。 果萼具 网脉, 基部稍 扩大。 蒴果卵 状锥形 ,长约 8 毫米, 疏被疏 柔毛, 先端 渐狭, 稍超出 花萼; 种子橢 圆形, 长 0.5 毫米。 花期 8 — 9 月。 产贡山 ,生 于海拔 3 700 — 3 900 (— 4 200) 米岩石 坡上; 我 国西藏 也有。 分布 于喜马 拉雅 山区东 段的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15 光萼 蓝钟花 Cyananthas leiocalyx (Franch.) Cowan (1938);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Cyananthus yunnanensis Franch. ined.; C. incanus var. leiocalyx Franch. (1887); Marq. (1924); Tsoong (1935). 多年生 草本, 高 20 厘米, 根茎 木质, 茎多数 ,上升 ,极 疏被疏 柔毛。 叶倒 卵形, 或 匙形, 长 0.6 — 1 厘米, 宽 0.4—0.6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下延, 边缘具 小圆齿 ,叶面 淡绿色 ,无毛 ,背 面被贴 生的白 色毛; 有短 柄或近 无柄。 花单生 茎顶; 花萼 钟状, 长 1 厘米, 宽 0.7 — 0.8 厘米, 裂 片宽三 角形, 先端钝 或圆, 向先端 和边缘 具睫状 刚毛, 弯曲处 有黑色 斑点, 萼筒 完全无 毛, 至基部 极扩大 ;花冠 圆柱状 钟形, 暗 紫色, 长约 2.5 厘米, 喉部有 髯毛, 裂片卵 状长圆 形, 先端近 锐尖; 雄蕊较 花冠短 1 半, 花药小 ,花丝 极疏被 疏柔毛 ,基部 扩大; 花柱与 花冠等 长, 柱头 5 尖裂。 花期 6 — 8 月。 产大理 、维西 、德钦 、贡山 ,生 于海拔 3 600 — 4 000 米高山 草地; 四 川西部 (康定 ) 及西 藏东部 也有。 分布于 锡金。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本种 与大萼 蓝钟花 (Cyananthus macrocalyx Franch.) 相近, 但叶 较大, 边 缘具圆 齿, 花深 紫色而 不同。 与灰毛 蓝钟花 (C. incanus Hook. f. e. Thorns.) 也 相近, 但本种 叶倒 卵形或 匙形, 花大 得多, 花萼 钟状, 裂片宽 三角形 而异。 16. 银叶 蓝钟花 图版 146,8 — 10 总花 蓝钟花 (中 国植 物志) 
470  云南 植物志  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 (1924);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基 木质, 或多或 少粗厚 ,先端 生莲座 状鳞片 叶簇, 茎多条 簇生, 平卧几 不上升 ,粗壮 ,长 15 — 25 厘米, 被灰 白色微 柔毛; 小枝 极短, 纤细, 密被微 柔毛。 叶 密集, 互 生, 狭披 针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叶面 近无毛 或疏被 柔毛, 背面密 被银白 色绵毛 或刚毛 ,边缘 反卷; 具 短柄。 花单生 茎顶, 花梗 极短; 花萼 管状, 长 15 — 18 毫米, 宽 8 — 11 毫米, 被白色 疏柔毛 ,萼 齿狭三 角形, 长 7 — 10 毫米; 花冠 管状, 紫红色 ,极 美丽, 长 4 一 5 厘 米, 筒宽 7 — 9 毫米, 裂片狭 长圆形 ,先端 有力、 尖头。 花期 8 — 9 月。 产大理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 900 — 3 200 米 草坡、 沙 地或松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云南西 北部。 17. 钝裂 蓝钟花 Cyananthus obtnsilobns Marq. (1924). 多年生 草本, 茎单 1, 平卧或 上升, 长 15 — 20 厘米, 疏被疏 柔毛, 通 常偏向 1 侧。 叶互 生, 在小枝 上的短 而密集 ,在茎 上的长 而疏, 近三 角形, 长达 12 毫米, 具圆 锯齿, 边缘 反卷, 叶面近 无毛, 背面被 绵毛; 具柄。 花单生 茎顶, 近 无梗; 花萼近 圆柱形 ,长 12 — 14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外面 疏被疏 柔毛, 萼齿宽 三角形 ,长达 6 毫米, 稍钝, 边 缘密被 柔毛; 花冠管 状, 紫色, 长 4 一 5 厘米, 冠筒宽 9 一 11 毫米; 裂片宽 长圆形 ,先端 稍钝。 花期 7 — 9 月。 产大理 ,生 于海拔 2 800 米山坡 草地。 模式 标本采 自大理 苍山。 本种近 于长花 蓝钟花 (Cyananthus longiflorus Franch.) ,但本 种花萼 较小, 具 钝的裂 片, 花后 不成为 球形可 区别。 在 《中 国植 物志》 第 七十三 卷二分 册中本 种归入 该种。 18. 长花 蓝钟花 (中 国植 物志) Cyananthus longifloras Franch.(1887); Forbs. et Hemsl. (1889); Marq. (1924);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83)*, excl. syn. 多年生 草本, 茎基 粗厚, 少分叉 ,木质 ,茎 多条, 长 15 — 25 厘米, 基部有 鳞片状 叶簇, 平 卧, 单 1 或具 短枝; 枝 上通常 有偏向 1 侧的小 刚毛。 叶披 针形, 全缘, 边缘 外卷, 叶 面无毛 或 疏被小 刚毛, 背面密 被白色 易碎的 刚毛。 花单生 茎顶, 近 无梗; 花萼圆 柱形, 长 1.2 厘米 或更长 ,被 硬毛, 萼齿三 角状披 针形, 渐尖; 花冠 管状, 长 4.5 厘米, 天蓝色 ,分 裂几至 中部, 裂片长 圆形, 直立, 内面于 喉部被 长髯毛 ,裂 片被小 刚毛; 花萼果 时膨大 ,基部 球形, 先端短 的 渐縮; 蒴果圆 锥形, 渐尖, 短于萼 1/3。 花期 7 — 9 月。 产大理 、丽江 、洱源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2 700-3 500(-4 200) 米 的高山 草甸、 草坡 或岩石 山坡。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黑 山门。 19. 山地 蓝钟花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白钟花 (中 国植 物志) Cyananthus montanus C. Y. Wu in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Wahlenbergia mairei L^vl. (1913); Cyananthus mairei (L6vl.) Cowan (1938), non L^vl. (1915), quoad est Codonopsis bulleyana Forrest; C. albiflorus Chamberlain in Lauener (1977). nom. nov. pro C. mairei.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丛生 ,不 分枝, 高 10 — 15 厘米, 被 糙毛。 叶 互生, 狭椭 圆形, 长 
桔梗科  471  图 版 H6 1 一 3. 细叶 蓝钟花 Cyaninthus delavayi Franeh., 1. 植株, 2. 叶 正面, 3. 叶 背面; 4 一 5. 大夸 蓝钟花 C. macro- ealyx Diels, 4. 植株, 5. 叶 背面; 6 — 7. 灰毛 蓝钟花 C. incanus Hook. f. et Thorns., 6. 植株 , 7. 叶 背面; 8— 10. 银叶 蓝钟花 C. argenteus Marq., 8 花枝, 9. 叶面, 10. 叶 背面。 (肖 溶绘) 
472  云南 植物志  8 — 12 毫米, 宽 6 — 8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钝圆, 上 面疏被 下面密 被灰色 糙毛。 花 单生茎 顶, 具花梗 ,长约 10 厘米; 萼齿钝 ,花冠 管状, 长约 3 厘米, 白色。 花期 7 — 8 月。 产 巧家, 生 于海拔 3 000 米岩 石上; 四川 西南部 (凉山 地区)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巧 家 药山。 4. 星 花草属 Cephalostigma A. DC. 一年 生直立 分枝小 草本, 疏 被平展 的毛。 叶互生 ,边 缘薄, 全缘、 波状或 皱折; 近 无柄。 花小, 组 成稀疏 总状或 圆维状 花序, 具很小 的苞片 ,花梗 丝状; 花萼 上位, 萼管近 球状, 5 尖 裂; 花冠 钟状, 蓝色或 白色, 5 深裂, 几达 基部, 裂片狭 线状披 针形, 呈 平展的 星状; 雄蕊与 花冠 离生, 花丝基 部扩大 ;子房 下位, 近 球状, 2 —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短 锥形, 柱头 短钝, 3 浅裂, 裂 片短。 蒴果 在宿存 萼齿下 2 — 3 瓣 室裂; 种子极 多而小 ,椭 圆形, 压扁 或三 棱形。 约 15 种, 1 种 分布于 南非, 1 种在 大洋洲 南部, 约 7 种 产热带 非洲, 1 种在西 南非洲 (非 热带区 ), 1 种 为东非 与印度 共有, 2 种在 印度, 1 种 在缅甸 (Prome), 1 种间断 分布于 印度、 泰国、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和 中国。 云 南南部 (西双 版纳) 1 种。 1. 星花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47,4 Cephalostigma hookeri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F. F. Wood (1903); Danguy in Lecte. (1930);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ephalostigma paniculalum auct. non A. DC: Hosseus (1911); Wahlenbergia hoo\eri (C. B. Clarke) Tuyn in van Steenis (1 960)*. 一年生 草本, 茎直立 ,向 上部, 2 叉 分枝, 被平 展的疏 柔毛, 高 7.5— 20 厘米。 叶橢圆 形, 长 18 毫米, 宽 8 毫米, 两端 渐狭, 边缘 常具小 圆齿, 疏被毛 ,近 无柄。 圆 锥花序 顶生, 苞 片小, 线形; 花萼 齿短, 三 角状, 无毛, 长 1.5 毫米; 花冠 钟状, 5 深裂, 星状 展开, 长 2.5 毫 米。 蒴果近 球形, 直径约 2.5 毫米; 种子椭 圆形。 花期 11 月。 产滇南 (勐海 ), 生 于海拔 1 300 米湿 润山谷 斜坡。 印度 东北部 (喀 西山、 比哈尔 )、 泰 国 (Doi Sootep)、 印度 尼西亚 (爪哇 ) 也有 分布。 5. 党参属 Codonopsis Wall. 多年生 草本, 破 损断面 有乳汁 渗出。 具块根 ,或伸 长成圆 柱状、 圆 锥状、 纺锤状 的肉质 根; 茎分枝 ,粗壮 或纤细 攀援、 缠绕或 直立,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叶对生 、互 生或假 轮生, 通常 具柄或 无柄, 单叶, 无毛或 被毛。 花 1 一 3 朵 顶生或 腋生、 或与叶 对生, 或腋 外生, 绿色、 白 色、 天 蓝色、 黄色或 紫色, 5 数, 稀 4 一 6 数; 花萼 下位、 半 下位或 上位, 萼筒 贴生于 子房, 裂 片 5, 裂片间 弯缺锐 尖或钝 的分开 ,裂片 较大, 有时 叶状; 花冠 钟状、 漏斗状 、或 管状、 管状钟 形等, 冠筒无 毛或疏 被毛, 5 浅裂, 裂片卵 形或三 角形, 锐尖 或钝, 或辐状 5 深裂; 雄蕊 5, 离 生, 着生 于上位 花盘的 边缘, 花丝 钻状,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基部 扩大, 边缘具 缘毛, 花 药长圆 形; 子房 下位, 半下位 或上位 ,3 室; 花柱短 ,圆 柱形, 基部 扩大, 无毛, 或被疏 柔毛, 柱头. 
桔梗科  473 
474  云南 植物志  3 — 5 裂, 裂片大 ,卵圆 形或长 圆形。 蒴果 干燥, 有时 肉质, 花柱宿 存成伸 长的喙 , 3 — 5 瓣 裂; 种子 多数, 小, 楠 圆形, 长圆形 或卵形 ,有翅 或无翅 ,稍 压扁, 平滑, 褐色 或具白 色网脉 胚弯, 胚乳 丰富, 肉质, 胚根近 基生。 4 多种, 分布于 东亚至 中亚。 我国 为主要 产区, 主要 分布于 西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9 种, 8 变种。  1(2) 2( 1) 3(12) 4(11) 5( 6 ) 6(5) 7(8) 8(7) 9(10) 10( 9 ) 11(4) 12(3) 13(.28) 14(19) 15(16) 16(15) 17(18) 18(17) 19(14) 20(23) 21(22)  分种 检索表 根粗短 ,常呈 块状, 卵状或 圆球状 ;花冠 辐状, 近 5 全裂; 蒴 果下部 分为倒 锥形, 上部分 短而平 (亚属 1. 福冠党 参亚属 Subgen. 1. Pseudocodonopsis Kom. ) 1. 鸡蛋参 C. convolvulaeea 根较 细长, 常呈圆 锥状, 圆柱 状或纺 锤状; 花冠 钟状, 管伏 钟形或 管状, 5 浅裂; 蒴 果下半 部半球 形, 上 部分长 而较尖 (亚属 2. 党 参亚属 Subgen. 2. CodQ n op S i S )。  茎下部 叶基深 心形至 浅心形 ,极少 平截或 圆钝。 茎几无 分枝, 叶片 近于全 缘或微 波伏, 先端渐 尖或尾 状渐尖 2. 心叶党 #C, eordifolioidea 茎 有较多 分枝, 叶片边 缘有深 或较浅 的锯齿 ,先 端微尖 或钝。 花萼 上位, 花萼裂 片间弯 缺宽钝 ,花 萼筒被 白色小 刚毛, 裂片披 针形至 钻形, 全 缘或具 细锯齿 5 花冠球 状钟形 ,绿 白色或 黄色而 先端带 深紫色 3 . 球 花党参 subglobos. 花萼半 下位, 花萼裂 片间弯 缺狭窄 ,裂 片近于 全缘。 花较小 ,花 冠长约 0.9 厘米, 直径 1.5 厘米 以下, 通常短 于花萼 裂片, 或 近相等 • 4,小 花党参 C. mierantha 花 较大, 花冠长 1.5 厘米 以上, 直径 1.7 厘米 以上, 通常较 花萼裂 片长… • S. 党参 C. pilosula 茎生 叶基部 楔形或 圆钝, 不为 心形, 无毛; 花冠 极大, 长 3.3 — 5.5 厘米, 直径 3 — 4 厘米 • 6. 禿 叶党参 C. farreri 茎不 缠绕, 直立, 花葶状 ,或攀 援状, 主茎 顶端具 1 花, 并 常有少 数带花 枝条。 茎不分 枝或少 分枝, 但下部 无多数 "羽状 复叶" 状不 育枝; 叶片 较大型 3 变化 较大, 常具明 显粗锯 齿或 缺裂。 花冠狭 管状或 钟状, 花丝有 刺毛。 花冠狭 管状, 花冠裂 片近三 角形, 花萼裂 片长不 及花冠 1 半; 通常叶 柄极短 ,长 5 毫 米以下 …… 7, 管花 党参 C. tubulosa 花冠 钟状, 花冠 裂片为 宽阔的 卵形, 花萼 裂片超 过花冠 1 半或 更长; 通常 具长的 叶柄, 长 2 — 5 厘米。 花冠 较大, 长 2 — 3. 5( — 4.5) 厘米, 直径 1.2 — 1.5(— 3) 厘米, 绿色, 基部带 紫色, 无毛 , 8, 大 g 党参 c « macrocalyx 花冠 较小, 长 I. 7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淡黄色 ,内面 有紫色 斑点, 外 面密被 短柔毛 9«片 马党参 C. pianmaensis 花冠阔 钟状, 花丝无 刺毛。 • 主茎 上叶片 簇生于 基部, 呈花 葶状。 叶柄长 ,可达 2 — 7 厘米, 叶片 较大, 长 6 — 13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花葶上 常着生 2—3 花, 花 
桔梗科 475  较小, 长 2. 5 厘米, 直径 1.5 厘 米以下 10. 抽 草党参 C. subscapo.a 22(21) 叶柄短 ,长 1 厘米 以下, 叶片 较小, 长 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花葶 上通常 着生花 1 一 2 朵, 花大, 长 3 — 3.5 厘米, 直径达 3 厘 米以上 11. 珠鸡 斑党参 C. meleagri* 23(20) 主茎上 叶片均 勾分布 ,非花 葶状。  24(25) 叶对生 ;花 萼裂片 较大, 近 全缘而 无毛, 花冠长 2 — 3 厘米, 暗紫色 12. 紫 花党参 C. purpurea 2 5(24) 叶 互生。 26(27) 叶片橢 圆形至 线状披 针形, 较小, 长 1.5 — 6. 5 厘米, 宽 0.3 — 1.8 厘米, 全缘, 花 萼裂片 狭线伏 披针形 ,长 1.8 — 2 厘米, 宽 2.5 — 3 毫米; 花冠管 状钟形 ,长达 4.5 厘米, 口 部宽约 4 厘米, 直径 1.6 厘米 13. 贡 山党参 C. gombalana 27(26)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或宽披 针形, 较大, 长 5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边缘具 圆齿状 锯齿; 花萼几 裂至 基部,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 3 厘米, 宽 0.6—1 厘米; 花冠宽 钟状, 长 3.5 厘米, 直径 3 厘米 14. 滇 缅党参 C chimiliensis 28(13) 主茎 基部有 多数" 羽状 复叶" 状不 育枝, 主茎 直立或 上升; 叶片较 小型, 不具缺 裂或明 显粗锯 齿。 29(32) 叶面 叶脉不 明显, 被近于 平行的 伏毛, 基部常 为心形 ,近于 全缘。 30(31) 花 冠管状 钟形, 中部以 上突然 扩大, 裂片 宽阔, 边 缘内褶 1S. 管 钟党参 C. bulleyana 31(30) 花冠宽 钟状, 裂片 不宽, 边缘 不内褶 16. 脉花党 参<:. nervosa 32(29) 叶面叶 脉明显 突出, 被不规 则细长 毛茸, 叶片通 常心形 ,边缘 反卷, 全缘或 有齿。 33(34) 植株通 常矮小 ,高 15 — 25 厘米, 叶小, 长 1.8 厘米, 宽 1.5 厘米, 近 全缘, 叶柄长 0.4 — 0.6 厘 米; 花 冠紫色 带绿, 有紫色 脉纹, 长 2. 5 — 3 厘米 17. 高 山党参 C. alpin* 34(33) 植株 通常较 高大, 高 25 厘米 以上, 叶 较大, 有波状 钝齿, 叶柄 较短。 35(36) 花冠 较大, 宽钟伏 ,长 2.5 — 3 厘米, 宽 3 — 3. 5 厘米, 淡紫色 至紫色 ,基 部黄色 18. 二 色党参 C. bicolor 36(35) 花冠 较小, 钟状, 长 1.5 厘米, 宽 1.5 厘米, 淡绿色 19, 绿 钟党参 C, viridiflora var. chlorocodoo 1. 鸡蛋参 (图鉴 ) 、 牛 尾参、 补血草 Codonopsis convolvu lacea Kurz (1873); Hemsl. (1889); Oliv. in Hook. (1895)*; Kom. (1908); Chipp (1908), p. p.; Prain in Curtis (1908)*; Uvl. (1915); Anth. (1926), cum var. typica; Marq. (1929); Tsoong (1935)*; Nannf . in Hand. - Mazz. (1936), ampl.; 图鉴 (1975)*; Har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3). 本种根 据近年 来一些 学者的 研究, 原发 表的一 些近缘 种花的 结构极 相似, 仅植 物的习 性、 叶 形和着 生位置 等营养 体特征 各异; 因而多 数学者 主张把 一些近 缘种归 并在本 种下作 为变种 处理, 我们采 纳了这 种意见 ,其 变种主 要区别 如下。 变种 检索表  K 8 ) 茎 缠绕或 蔓生。 2(7) 叶 散生于 茎上, 无毛 
476  云南 植物志  3( 4 ) 叶片宽 卵形或 卵形, 长 4—5 厘米, 宽 3 — 5 厘米, 基部 钝圆至 深心形 ; 叶柄长 1 一 5. 5 厘米 …… lb. 心叶 珠子参 (变种 ) C. co n vol vulaeea var. efilamentosa •4(3) 叶片 卵形或 卵伏披 针形, 或披 针形; 叶柄 不长于 1.2 厘米。 5(6) 叶片 较小, 卵形, 长 2 — 6. 8 厘米, 宽 0.4 — 1.6 厘米, 全缘; 花 较小, 花冠裂 片长在 2 厘米 以下… la. 鸡蛋参 (原 变种) C. con vol vul acea var. convolvulacea 6( 5 ) 叶片 较大, 宽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约 1.5 — 3 厘米, 全缘或 有齿; 花大, 花冠 裂片长 2 — 3 厘 米 lc 珠子参 (变种 ) C. convol vulaeea var. forrestii 7( 2 ) 叶聚 生于茎 基部, 茎及叶 背密被 长硬毛 • id. 毛叶 鸡蛋参 (变种 ) C. convol vulaeea var. hirsuta 8( 1) 茎直立 或上升 ,不 缠绕。 9(10) 叶片薄 膜质, 卵形或 长圆形 ,边缘 有稀疏 浅波伏 裾齿; 叶柄 较长, 叶散生 le. 薄叶 鸡蛋参 (变种 ) C, eonvolvulacea var. vinciflora *0( 9 ) 叶片 较厚, 纸质, 全 缘或有 锯齿, 常聚 生于茎 下部。 11(12) 叶狭长 条形或 针形, 宽 不超过 0.5 厘米 if. 松叶 鸡蛋参 (变种 ) C. con vol vulaeea var. pinifolia 12(11) 叶 较宽, 卵形至 披针形 lg. 直立 鸡蛋参 (变种 ) C. convolvulaeea var. limprichtii la. 鸡蛋参 (原 变种) var. convol vu lacea 缠绕 草本, 有白色 乳汁; 根近 球形, 直径约 2 厘米。 茎无毛 ,常有 分枝。 叶 对生或 互生, 无毛, 叶片 卵形、 披针形 ,狭披 针形, 或 披针状 条形, 长 2 — 6.8 厘米, 宽 0.4 — 1.6 厘米, 侧脉 在叶面 不明显 ,在 背面稍 突起, 边缘 全缘, 干时稍 反卷; 叶柄短 ,长 1—7 毫米。 花顶 生和腋 生, 花梗 下部有 2 叶状 苞片; 花萼 上位, 无毛, 裂片 5, 狭三 角形, 长 0.6 — 1.5 厘米; 花冠辐 :状, 蓝色, 无毛, 5 裂达 基部, 裂片卵 圆形, 长 1.2 — 3 厘米; 雄蕊 5, 花 丝下部 扩大为 正三角 形, 长 1 一 2 毫米, 边缘密 生柔毛 ;花药 无毛, 长 1 一 5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柱 无毛, 柱 头大, 3 裂。 蒴果 锥形, 顶部 平截, 3 瓣裂; 种子 褐色, 长 1.5 毫米, 宽 0.5 毫米。 花期 7 — 10 月。 产 昆明、 罗次、 砚山、 屏边、 蒙自、 元江、 临沧、 凤庆、 镇康、 龙陵 等地, 生 于海拔 1 000-3 100 米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西藏 南部及 四川西 南部、 贵州西 部也有 分布。 分布于 缩甸。 根药用 ,可 治肺痨 咳嗽、 疝气 等症。 ' lb. 心叶 珠子参 (变种 )( 中国植 物志) 缺 丝党参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efilamentosa (W. W.Sm.) L. T. Shen,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efilamentosa W. W. Sm. (1913); Anth. (1926), descr. emend; Tso- ong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本 变种茎 缠绕; 叶片宽 卵形或 卵形, 基部 钝至深 心形, 边 缘浅波 状至具 锯齿; 柄长 1 一 5.5 厘米。 产丽江 、兰坪 、鹤庆 、大姚 、盐丰 ,生 于海拔 2 800 — 3 200 米 山坡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 云南西 北部。 
拮梗科  lc. 珠子参 (变种 )( 植^ 名实 图考) 大金钱 吊葫芦 (图鉴 ), 毛叶 珠子参 (植 物分类 学报) var. forrestii (Diels) Ballard in Curtis (1939)*;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forrestii Diels (1912); Anth. (1926); Nannf. (1931); Tsoong (1935);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C. mairei L6vl. (1915); L. T. Shen et al. (1975)*; C. con- volvulacea auct. non Kurz.: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p. p.; 图鉴 (1975) , p. p.; C . forrestii Diels var. hirsuta Tsoong et Shen (1975). 本变种 各部较 粗壮, 茎缠绕 ,叶片 纸质, 宽披 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几 全缘; 叶柄长 0.5 — 1 厘米; 花较大 ,长 3.5 — 5 厘米, 宽 1.5 — 2.3 厘 米而易 区别。 产昆明 、寻甸 、嵩明 、禄劝 、双柏 、大理 、丽江 、昭通 、中甸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2 100 — 3 600 米的 山坡灌 丛中; 四川 西南部 (木 里、 普格)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金 沙江一 带。 Id. 毛叶 鸡蛋参 (变种 ) var. hirsuta (Hand. -Mazz.) Anth. (1926);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limprichtii var. hirsuta Hand. -Mazz. (1924). 本 变种茎 缠绕, 叶常聚 生于茎 下部, 卵形, 边缘 有齿, 茎和 叶下面 密被长 硬毛。 总花梗 上顶生 1—4 花。 产砚山 ,生 于海拔 1 000 — 4 400 米草 坡或灌 丛中; 四 川西部 (会 理, 盐源) 亦有。 le. 辐 冠党参 (变种 ) (图鉴 ) 薄叶 鸣旦参 (中 国植 物志) var. vinciflora (Kom.) L. T. Shen,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vinciflora Kom. (1908); 图鉴 (1975), in nota; L. T. Shen et al. 〈1975)*', C . convolvulacea var. heterophylla C. Y. Wu (1965); C. convolvulacea auct. non Kurz.: Chipp (1908), p. p. quoad Wils. no. 3986. 本变种 茎直立 ,叶 散生, 叶片薄 膜质, 卵 形或长 圆形, 边缘明 显具稀 疏浅波 状齿。 叶柄 长达 1.6 厘米。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2 500 — 4 000 米山 坡灌丛 草地; 四 川西部 (木 里、 康定、 大金等 地)、 西藏 东南部 (波 密至南 木林) 也有。 If. 松叶 鸡蛋参 (变种 )( 遺 物分类 学报) 松 叶党参 (图鉴 ) var. pinifolia (Hand. -Mazz.) Anth. (1926);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in nota;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limprichtii var. pinifolia Hand. -Mazz. (1924); C. graminifolia \A- v\. (1915). 本变种 茎直立 或上升 ,叶常 聚生于 中下部 ,叶片 极狭长 ,通常 条形、 线形, 或近于 针状, 
478  云南 植物志  长可达 10.5 厘米, 宽不过 0.5 厘米。 产 昆明、 禄劝、 大理、 宾川、 鹤庆、 丽江、 中甸 等地, 生 于海拔 3 000 米以 下草坡 及松林 下; 四川 西南部 (会理 、布拖 、西昌 、冕宁 )、 贵 州东部 (威宁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永胜。 lg. 直立 鸡蛋参 (变种 ) (图鉴 ) var. limprichtii (Lingelsh. et Borza) Anth. (1926); 中国植 物志 (1983). Codonopsis limprichtii Lingelsh. et Borza in Fedde (1922). 本变种 茎直立 ,叶多 聚生于 茎下部 ,上 部的披 针形, 下部的 卵形, 无毛, 近 全缘; 无柄或 有极短 的柄。 产楚雄 、景东 ,生 于海拔 1 600 — 2 500 米草' 坡。 模式标 本采自 楚雄。 2. 心 叶党参 (中 国植 物志) Codonopsis cordifolioidea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缠绕 ,全体 无毛。 叶疏生 ,薄 草质, 宽卵形 ,长 10 厘米, 宽 7 厘米, 先端 渐尖或 近尾状 渐尖, 基部相 等的心 状耳形 ,中间 弯曲四 方形, 一级 侧脉沿 基出, 边缘 全缘, 叶面 绿色, 无毛 或有短 硬毛, 背面苍 白色; 叶柄 细长, 长达 5 厘米。 花单生 腋外, 总 花梗裸 露, 与叶 互生, 果时长 3 — 6 厘米; 花萼半 下位, 萼筒 无毛, 有 突出的 5 脉, 裂 片三角 状披针 形或 三角状 卵形, 先端近 渐尖, 裂片 间狭, 两面 无毛, 全缘, 花 时长约 10 毫米, 宽 5 — 6 毫 米, 花后或 多或少 增大; 花冠 钟状, 上位, 深蓝色 ,长 17 — 18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深裂至 1/2, 裂片披 针状三 角形;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药长 5 毫米; 花柱 无毛, 柱头宽 3 裂, 裂片 卵形。 蒴果圆 锥状, 直径约 15 毫米, 裂瓣长 8 — 10 毫米; 种子楠 圆形, 稍 具 网脉。 花期 9 一 10 月。 产福贡 、泸水 ,生 于海拔 2 00G 米林 下或山 坡灌丛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福贡。 3. 球 花党参 (图鉴 ) 图版 148,1 — 2 Codonopsis subglobosa W. W. Smith (1913); Anth. (1926); Nannf. (1929》 (1931) et in Hand. -Mazz. (1936); Marq. et Ballafd in Curtis (1933)*;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 foetens auct, non Hook, f . et Thorns.: Chipp (1908), p. p., quoad Soulie 125, Pratt 531.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0 厘米, 根圆柱 状伸长 ,粗厚 木质; 茎缠绕 ,多 条从根 发出, 微粗 壮, 疏被白 色刚毛 ,后变 无毛。 叶对生 或互生 ,宽 卵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先端 钝, 基部 圆形, 几微 心形, 边缘 具细锯 齿或近 全缘, 两面或 多或少 密被贴 生白色 小刚毛 ;叶 柄长 1 一 2 毫米, 被刚毛 。花 顶生, 总 花梗长 5 — 15 厘米, 无 苞片, 被白色 刚毛; 花萼半 下位, 萼筒半 球形, 长 7 毫米, 被白色 小刚毛 ,裂片 5, 披 针形至 钻形, 长 8—10 毫米, 宽 4 一 5 亳 米, 全缘 或具细 锯齿, 内面近 无毛, 或先 端被小 刚毛, 外面至 先端被 小刚毛 ,但 有时近 无毛, 裂片 间弯曲 宽钝地 分开; 花冠 上位, 球状 钟形, 绿白色 ,或黄 色而冠 檐带深 紫色, 冠 筒长约 2 厘米, 宽 3 厘米, 无毛, 内面 绿色, 基部深 紫色, 裂片宽 三角形 ,长 5 — 10 毫米, 近锐尖 ;雄: 蕊 5, 花丝 无毛, 长 4 毫米, 基部 扩大, 花药 无毛, 长 4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花柱 无毛, 柱头 3 — 4 裂, 裂片几 圆形, 直径约 6 毫米。 蒴果 熟时暗 黑色。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桔梗科  479  产 剑川、 丽江, 生 于海拔 2 500 — 3 500 米的山 坡砾石 草坡或 沟边灌 丛中;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种 粗肥的 根也可 人药, 炖 肉吃可 起滋补 作用。 4. 小 花党参 (图鉴 ) 土党参 (植 物名实 图考) Codonopsis micrantha Chipp. (1908); Anth. (1926); Nannf. (1940)*;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Lauener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moea violifolia L6vl. (1915'); Melothria violifolia L^vl. (1916). 缠绕 草本; 茎长约 1 米, 被白色 疏柔毛 ,有 分枝。 叶 对生或 互生; 叶片 卵形, 长 2 — 4.6 厘米, 宽 2.4 — 4 厘米, 先端微 尖或钝 ,基部 心形, 弯曲宽 ,两 耳稍向 内弯, 边缘 有小钝 牙齿, 叶面 疏生白 色毛, 背 面沿网 脉有疏 柔毛; 叶柄长 2 — 5 厘米, 有开展 的疏柔 毛或近 无毛。 花 腋生, 花梗长 0.9 — 2 厘米, 无毛; 花萼 筒短, 裂片 5, 三 角形, 长 10 — 12 毫米, 先端 急尖, 无 毛或有 短睫毛 ,裂片 间弯缺 狭窄; 花冠 钟状, 白色, 长约 9 毫米, 5 裂近 中部,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急尖, 无毛或 具缘毛 ,通 常短于 花萼裂 片或近 相等; 雄蕊 5, 无毛, 花丝下 部变宽 ,长 3 毫米, 花药长 1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花柱 无毛, 柱头宽 '3 裂。 蒴果扁 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顶 部圆 锥形, 3 瓣裂。 花期 7 — 9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 昆明、 富民、 大理、 丽江、 永善, 生 于海拔 1 950 — 2 600 米山坡 灌丛或 林下草 丛中; 四川 西南部 (米 易、 木里)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5. 党参 (神 农本 草经) 台参、 仙 草根、 叶子菜 Codonopsis pilosnla (Franch.) Nannf. (1929);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moea pilosula Franch. (1884); Codonopsis tangshen auct. non Oliv.: Kom. (1908), p. p., quoad specim. Potanin nos. 1885, 1893; Cod. sylvestris Kom. (1901), (1908). 5a 党参 (原 变种) var. pilosula 缠绕 草本, 有白色 乳汁, 根胡萝 卜状圆 柱形, 长约 30 厘米, 常 于中部 分枝。 茎长约 1.5 米, 多 分枝, 无毛或 节上有 疏毛。 叶 对生或 互生, 叶片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1.2 — 6.5 厘米, 宽 0-6-5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下延, 边缘 有波状 钝齿或 全缘, 两面 被密或 疏的短 伏毛; 叶 柄长 G.6 — 2 .5 厘米, 常被疏 而开展 的短毛 。花 1 一 3 朵生分 枝顶端 ,花萼 半下位 ,无毛 ,萼筒 倒锥状 ,裂片 5, 狭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1.6 — 1.8 厘米, 裂片 间弯曲 锐尖; 花 冠宽钟 状, 淡黄 绿色, 长 1.8 — 2.4 厘米, 无毛, 5 浅裂, 裂 片正三 角形, 急尖; 雄蕊 5, 花丝 钻形, 基 部扩大 ,被疏 柔毛; 子房半 下位, 3 室, 花柱基 部无毛 ,上 部被疏 柔毛, 柱头 3 裂, 裂片 下弯。 蒴果 3 瓣裂, 有宿存 花萼。 花果期 7 — 10 月。 产西 北部有 分布, 生 于海拔 1 560 — 3 100 米林 缘或灌 丛中; 四川 西部、 西藏东 南部、 青 海东部 、甘肃 东部、 陕西 南部、 宁夏 南部、 河南、 山西、 河北、 内蒙古 、东北 各省区 都有, 现巳 
480  云南 植物志  栽培 于全国 各地。 朝鲜、 蒙古、 苏联远 东地区 也有。 根入药 ,有 强壮、 滋补 气血的 作用, 是 我国传 统的中 药材。 5b. 闪 毛党参 (变种 ) var. hande liana (Nannf.) L. T. Shen;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handeliana Nannf. in Hand.-Mazz. (1936), (1940)*; 图鉴 (1975) r in clavi; C . rotundijolia auct. non (Royle) Benth. : Hand. -Mazz. in Karst. u. Schenck (1932)*.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片 较小; 花冠先 端被疏 长柔毛 ,花 萼裂片 较大, 几与花 冠等长 ,叶 面被闪 光的长 硬毛。 产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 650 — 3 300 米草 坡或灌 丛中;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模式 标 本采自 中甸。 6. 禿 叶党参 (植 物分类 学报) Codonopsis farreri Anth. (1926);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中国植 物志 (1983). 6a. 秃 叶党参 (原 变种) var. farreri 蔓生 或缠绕 草本, 茎极多 分枝, 极光滑 ,长 60 — 120 厘米, 圆柱形 ,直径 4 毫米; 分枝互 生, 长 15 — 3G 厘米, 小 枝上具 4 一 6 叶。 叶对 生或假 轮生, 卵形、 披针 形或楠 圆形, 长 5 — 20 毫米, 宽 5 — 15 毫米, 先端 近锐尖 或钝, 基部 楔形或 圆钝, 边缘 全缘; 叶柄长 10 — 15 毫米。 花 单生 茎顶, 花梗长 5 厘米; 花 萼筒长 3 毫米,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近 全缘, 长 20 毫米, 宽 5 毫米; 花冠宽 钟状, 黄绿色 ,具 紫脉, 冠筒长 20 — 25 毫米, 裂 片宽三 角形, 稍钝, 长 12 — 16 毫米, 宽 13 — 20 毫米;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 6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 柱短, 柱头宽 3 裂。 花期 7 — 8 月。 产高黎 贡山, 生 于海拔 3 600 — 4 000 米高 山森林 地带, 缠绕于 竹类茎 杆或草 丛中。 模 式标本 采自高 黎贡山 、中缅 分界线 附近。 6b. 大花秃 叶党参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M8,3 var. grandiflora S. H. Huang, (1984).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花冠 较大, 冠筒长 4 厘米, 宽 3.5 厘米, 裂片长 1.2—1.6 厘米, 极为 特异。 产福贡 ,生 于海拔 3 100 — 3 600 米 草地。 模式标 本采自 福贡泉 木轱辘 一 界桩。 7. 管 花党参 (图鉴 ) 图版 1«,4 Codonopsis tubulosa Kom. (1908)*; in Fedde (1908); Chipp (1908); Diels (1912); Anth. (1926);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Lauener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pilosa Chipp (1908); C. accrescenticalyx L^vl. (1915); C.macroca- lyx var. coelulescens Hand. -Mazz. (1924);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草本; 根近圆 柱形, 直径达 2 厘米; 茎攀援 或蔓生 ,疏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叶对 生或茎 上部的 互生, 叶片狭 卵形、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5.5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端 钝或微 
桔梗科  481  I— 2«球 花党参 Codonopsis subglobosa W. var.grandif lora S. H. Huang,  图 版 148 W. Smith, 1. 花枝, 2.花 纵剖; 3. 大花禿 叶党参 C. farrer^ 花枝; 4 . 管 花党参 c . tubulosa Kom., 花 外形。 (李锡 畴绘) 
482  云南 植物志  尖, 基部 楔形, 宽 楔形或 圆形, 边缘浅 波状, 有波 状浅牙 齿或不 整齐的 牙齿, 叶面疏 生微柔 毛, 背面 有疏或 密的短 柔毛; 叶柄 极短, 长 1 一 2 毫米。 花生茎 及分枝 顶端, 1 一 3 花, 总花 梗长 2 — 12 厘米; 花萼半 下位, 萼 筒倒锥 状或半 球形, 无毛, 裂片 5, 卵状三 角形, 长约 12 毫米, 宽约 8 毫米, 边缘有 小牙齿 ,外 面被疏 或密的 短毛, 裂片 间弯缺 锐尖; 花冠狭 管状或 管状 钟形, 淡绿 黄色, 长 2 — 2.5 厘米, 直径 6 — 10 毫米,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雄蕊 5, 花丝 有毛, 长 10 — 11 毫米, 基部 扩大; 花药长 3 — 4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密 被毛, 花柱 有毛, 柱 头 3 裂。 蒴果半 球形, 长约 1.4 厘米, 顶端 3 瓣裂; 种子 光滑, 长 1 一 1.5 毫米。 花果期 7—10 月。 产蒙自 、晋宁 、武定 、禄劝 、兰坪 、巧家 、鹤庆 、大理 、贡山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1 900 — 3 000 米山坡 或山谷 草地; 贵州 西北部 及四川 西南部 也有。 分布 于缅甸 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 蒙自。 8. 大 萼党参 (图鉴 ) 图版 1 49 ,1 一 2 Codonopsis macrocalyx Diels ( 1912), (1929); Anth. (1926); Fletcher in Cu- rtis (1950)*;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Codonopsis macrocalyx var . parviloba Anth. (1926). 多年生 草本, 茎 上升, 高 0.4 — 0.6 米, 无毛。 叶 片薄, 膜质, 卵 形或宽 三角状 卵形, 长 5 — 9 厘米, 宽 4 一 7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钝圆, 边 缘具不 规则圆 裾齿或 锯齿, 两 面疏被 微 柔毛, 背面苍 白色; 叶柄长 2.5 — 5 厘米。 花生 茎顶, 少花, 具 花梗; 花 萼管长 0.8 — 1 厘 米, 宽 2 厘米, 裂片 叶状, 卵形或 卵状主 角形, 长 1.3 — 2.5 厘米, 宽 0.6 — 1.2 厘米, 通 常超过 花冠长 的一半 ;花冠 钟状, 绿色, 基部紫 褐色, 长 2.5 — 3 厘米, 直径 1.2 — 1.5 厘米, 裂片卵 形 渐尖; 雄蕊被 柔毛, 长 1 一 1.2 厘米; 种子 卵形, 无毛。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丽江 、中甸 、德钦 、碧江 、贡山 ,生 于海拔 2 800-3 700 — (4 000) 米山坡 草地、 沟边、 林 缘或灌 丛中; 西藏东 南部、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缅甸 北部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 片 马党参 (云 南植物 研究) Codonopsis pianmaensis S. H. Huang (1984)*. 多年生 草本, 茎 攀援或 上升, 具短的 分枝, 高 80 — 厘米, 近 无毛。 叶互生 ,叶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2 — 5.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小枝 上的叶 较小, 近对生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圆钝, 边缘具 不规则 的粗齿 或浅波 状齿, 叶面 疏生短 柔毛, 背面疏 或密被 短柔毛 ;叶 柄长 0.8 — 3.5 厘米, 幼时被 微柔毛 ,后近 无毛。 花单生 茎或分 枝顶, 花梗长 1 一 6.5 厘米; 花萼半 下位, 萼筒半 球形, 密被短 柔毛、 萼裂片 卵状三 角形, 渐尖, 长 1.2 厘米, 宽 0.8 厘米, 边缘 具浅波 状齿, 外面被 短柔毛 ,裂片 间弯缺 锐尖; 花冠 上位, 管状 钟形, 淡黄色 ,内 面有紫 蓝色 斑点, 长约 1.7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裂片三 角形; 花丝 密被长 柔毛, 基部 扩大, 长约 7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背部 密被短 柔毛; 子房半 下位, 近无 毛, 花柱 微被短 柔毛, 柱头 3 裂。 花期约 8 月。 产 泸水, 生 于海拔 3 500 米山 坡灌丛 草地。 模 式标本 采自泸 水片马 丫口。 本种 近于大 萼党参 (Codonopsis macrocalyx Diels), 但花冠 较短, 长约 1.7 厘米, 淡 篛色, 内面有 紫蓝色 斑点,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花 萼裂片 短于花 冠而异 o 
桔梗科  483'  图 版 149 1 一 2. 大 萼党参 Codonopiis macrocalyx Die", 1. 花枝 上部, 2. 花枝中 下部; 3— 4. 抽 葶党参 C. subscaposa. Kom., 3. 植株 下部, 4 . 花枝。 (李锡 畴绘) 
484 云南 植物志  10. 抽 葶党参 (图鉴 ) 图版 149,3 — 4 Codonopsis subscaposa Kom. (1908), et Fedde (1908); Chipp (1908); Anth. (1926): Nannf. (1930), in Hand. -Mazz. (1936); Tsoong (1935)*;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銮 (1975)*; L. T. Shen et al.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有白色 乳汁; 根 纺锤状 伸长; 茎直立 ,高 44 一 90 厘米, 不分枝 ,下 部疏生 疏柔毛 ,中 部以上 无毛. 叶互生 ,生 于茎下 部或聚 集于近 基部, 叶片宽 卵形、 卵形、 菱 形至披 针形, 长 5—8( — 13) 厘米, 宽 1.5 — 5 厘米, 边缘有 粗圆齿 ,叶 面有短 伏毛, 背面沿 脉有较 长的毛 ,色 较淡; 叶柄长 2 — 7 厘米。 花 2 — 3 朵 顶生或 腋生, 花梗长 2.5 — 5 厘米, 有 2 个 小 苞片; 花萼苍 白色, 裂片 5, 短三 角形, 长 5 — 7 毫米, 宽约 3 毫米, 无毛, 裂片间 弯缺宽 '钝; 花冠宽 钟形, 淡紫色 ,上部 带黄色 ,有紫 色网脉 ,长约 2.5 厘米, 裂片 5, 宽三 角形; 雄蕊 5. 花丝 无毛, 长 5 — 6 毫米, 花药 无毛, 长 4 一 5 毫米; 子房半 下位, 3 室, 花柱 无毛, 柱头宽 3 裂。 蒴果圆 锥形。 花果期 7—10 月。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2 580-3 200 — (一 4 200) 米草 坡或疏 林中; 四 川西部 (木 里、 康定) 也有。 本种 与珠鸡 斑党参 (Codonopsis raeleagris Diels) 相近, 但后 者叶具 短柄, 或近无 柄, 花 较大。 11. 珠鸡 斑党参 (图鉴 ) Codonopsis meleagris Diels (1912); Uvl. (1915); Anth. (1926); Stapf in Cu- rtis (1931)*;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 nota;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 高 30 — 45 厘米。 叶 聚生茎 基部, 叶片长 圆形, 长 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钝 或楔形 ,边缘 具浅波 状锯齿 ,叶面 疏被小 刚毛, 背面苍 白色, 密被小 刚毛; 叶柄极 短或近 于无。 花单生 茎顶, 下垂; 花萼 上位, 苍白色 ,无毛 ,萼 筒半球 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长 8 — 12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钝, 具 细齿, 脉明显 ,裂片 间弯缺 较狭; 花冠 钟状, 绿 黄色, 具脉和 青紫色 斑点, 长 3 — 3.5 厘米, 檐 部宽 3.5 — 4 厘米, 裂片近 等边三 角形, 直立, 长 10 — 12 毫米; 雄 蕊长约 12 毫米, 花 丝向基 部扩大 ,与花 柱等长 ;柱头 3 裂。 花果期 7 — 10 月。 产丽江 ,生 于海拔 (2 600-)3 000-4 000 米岩坡 开阔草 地或松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根 可作药 用 , 有止咳 润肺之 功效。 12. 紫 花党参 (图鉴 ) 图版 150, 4-5 Codonopsis purpurea Wall, in Roxb. (1824); A. DC. (1830);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Kom. (1908); Chipp (1908); A- «ith. (1926);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in clavi; Hara(1975), (1982);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 1985)*. Campanula purpurea Spreng. (1825); Wahlenbergia purpurea A. DC in DC. <1839).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无毛 ,高 30 — 40 厘米。 叶对生 或互生 ,椭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桔梗科  485  长 4 一 9 厘米, 宽 2:3.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钝 ,基 部楔形 或圆, 边缘浅 波状, 极 光滑, 背面苍 白色; 叶柄短 ,长 5 毫米, 无毛 Q 花顶生 或与叶 对生, 花梗 无毛, 长 1—7 毫米; 花萼 上位, If 筒倒 锥状, 无毛, 苍白色 ,开 花后长 6 — 10 毫米,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长 10 — 17 毫米, 宽 6 — 9 毫米, 锐尖, 近全缘 ,无毛 ,裂片 间弯缺 锐尖; 花冠 上位, 钟状, 暗 紫色, 外面苍 白色, 冠筒无 毛, 长 I 2 — 15 毫米, 喉 部直径 I 2 — 22 毫米, 裂片 三角形 或近长 圆形, 长 8 一 15 毫米, 宽 8 — 10 毫米, 锐尖; 花丝 无毛; 子房 下位, 直径 10 — 15 毫米, 柱头宽 3 裂。 蒴 果倒锥 状或半 球形, 直径 15 — 20 毫米, 裂瓣长 3.5 — 8 亳米; 种子 黄色, 有翅, 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翅长 2 毫米, 宽 1 毫米。 花果期 8 — 10 月 。 产大理 、漾濞 、景东 ,生 于海拔 2 000 — 3 300 米 山坡草 地或灌 丛中; 西藏南 部也有 。印 度 东北部 (喀 西山) 及 尼泊尔 (库门 Kumaon) 有 分布。 13. 贡 山党参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Codonopsis gombalana C. Y. Wu (1965)*; 图鉴 (1975), in clavi; 中 国植物 志 (1983). 茎 直立或 上升, 多分枝 ,无毛 ,长 50 — 150 厘米, 基部 直径约 5 毫米; 小枝 生叶, 上部者 具花。 叶互生 ,楠 圆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5 — 6.5 厘米, 宽 0.3 — 1.8 厘米, 先端锐 尖至钝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质薄, 全缘, 两面 无毛, 叶面 绿色, 背面 灰色, 中脉与 侧脉两 面明显 ;叶 柄纤细 ,长 0.4 — 1.7 厘米, 无毛。 花大, 生于 枝顶, 花梗长 1 一 3 厘米; 花萼 下位, 花 托扁倒 锥形, 无毛, 具粉, 有 明显的 10 脉,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时长 1.8 — 2 厘米, 基部宽 2.5 — 3 毫 米, 果 时增大 1 倍, 两面 无毛, 外面 被粉, 3 脉, 全缘, 微外卷 ,裂片 间弯缺 截形十 分叉开 ;花 冠上位 ,管状 钟形, 长达 4.5 厘米, 口部 直径约 4 厘米, 黄 绿色, 具紫色 脉纹, 无毛, 分裂达 1/3, 裂片宽 三角形 ,先端 锐尖, 基部宽 1.6 厘米, 全缘;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 1.3 厘米, 无 毛; 花药长 6 毫米, 无毛; 花柱 无毛, 柱头 3 裂。 花果期 7 — 10 月。 产贡 山.. 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生 于海拔 3 400 米竹 菁或灌 丛中。 模式 标本采 自贡山 (茨开 黑普山 )。 . 本种叶 楠圆形 至线状 披针形 ,质薄 ,先 端锐尖 至钝; 花大, 管状 钟形, 长达 4.5 厘米, 花 萼裂片 狭线状 披针形 ,长约 1.8 — 2 厘米, 果 时增大 1 倍而极 特异。 14. 滇 缅党参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0,1 — 3 缅 甸党参 (植 物分类 学报) Codonopsis chimiliensis Anth. (1926)*; L. T. Shen et al. (1975), in clavi; 中 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分枝极 光滑, 高 60 — 90 厘米; 茎具棱 ,基 部直径 7 毫米。 叶 互生, 卵 状披针 形或宽 披针形 ,长 5 — 14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 缘或多 或少具 圆齿状 锯齿; 叶柄长 5 — 20 毫米。 花较大 ,单生 枝顶, 花梗长 10 — 15 厘米; 花萼 下位, 分裂 几达 基部,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0 — 30 毫米, 宽 6 — 10 毫米, 锐尖, 全缘; 花冠宽 钟状, 奶 油黄色 ,微带 紫脉, 冠筒长 20 毫米, 直径 30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钝, 长 12 — 15 毫米, 宽 12 毫米; 雄蕊花 丝线形 ,长 6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8 毫米; 子 房直径 14 毫米, 花 柱短, 长 5 毫 米, 柱头大 ,宽 3 裂。 花期约 8 月。 产高 黎贡山 中段, 泸 水县, 生 于海拔 (2 800-)3 600-4 300 米 山坡草 丛中。 
486  云南 植物志 
桔梗科  487  15. 管 钟党参 (图鉴 ) 图版 151,1 — 2 Codonopsis balleyana Forrest ex Diels (1912); L6vl. (1915); Anth. (1926); Nannf. (1931)*, in Hand. -Mazz. (1936);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in nota; L. T. Shen et al. (1975)*; Lauener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Cyananthus mairei L^vl. (1915). 多年生 草本, 根肉质 ,圆 柱状, 植 物体极 恶臭; 茎上升 ,高 22 — 40 厘米, 被小 刚毛, 上部 近裸露 或有单 生叶, 基部具 多数不 育枝, 长 6 — 10 厘米。 叶心形 ,长 1 一 1.6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两面密 被小刚 毛状疏 柔毛; 具 短柄。 花单生 茎顶; 花萼半 下位, 苍 白色, 萼筒近 碟形, 长约 4 毫米, 宽 9 一 10 毫米, 无毛, 裂片 卵形, 长 10 毫米, 宽 5 毫米, 全缘, 边缘 外卷, 被小 刚毛; 花冠管 状钟形 ,中部 以上突 然扩大 ,天 蓝色, 向 基部. 颜色 变深, 外 面被小 刚毛, 冠筒长 约 10 毫米, 裂 片宽阔 平展, 卵状三 角形, 长 10 — 15 毫米, 宽 10 毫米; 雄 蕊长约 8 毫米, 无 毛; 雌蕊与 雄蕊近 等长, 花柱 很短, 柱头裂 片宽大 ,倒 心形。 花果期 7 — 10 月。 产 丽江、 中甸、 维西、 德钦、 鹤庆、 会泽, 生 于海拔 (2 800-)3 300-4 200 米山 坡草地 及灌 丛中; 四 川西部 (木里 ) 及西藏 东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6. 脉 花党参 (图鉴 ) 图版 151,3 Codonopsis nervosa (Chipp) Nannf. (1929)*, (1931)*, in Hand. -Mazz. (1936);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L. T. Shen et al. (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Codonopsis ovata var. nervosa Chipp (1908); C. ovata auct. non Benth. : Nannf. (1929) p. p. quoad Limpricht 2089, 2152; C. foetens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 Chipp (1908) quoad Soulie no. 540; Anth. (1926), quoad Ward 959; Nannf. (1929), quoad Wilson 2289. 16a. 脉 花党参 (原 变种) var. nervosa 多年生 草本, 茎单 1 或极少 分枝, 上升至 直立, 高 20 — 35 厘米, 上部几 无叶, 先端具 2 小苞片 ,卵状 三角形 ,疏 被白色 刚毛, 茎下部 有多数 不育枝 ,密 被白色 刚毛, 基部有 对生或 稀 疏互生 的叶。 叶片宽 卵形至 狭卵形 ,长 宽均为 0.5 — 1.4 厘米, 近 全缘, 叶 面密被 贴生白 色刚毛 ,背面 疏被且 主要沿 脉上被 贴生白 色刚毛 ,具 短柄。 花单 生茎顶 花萼半 下位, 萼筒 半 球形, 无毛, 或疏被 白色小 刚毛, 基部 明显具 10 脉;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10 毫米, 宽 3 毫米, 钝, 全缘, 两面 及边缘 密被白 色小刚 毛或至 基部变 无毛, 裂片间 弯缺宽 钝张开 ;花 冠阔 钟状, 蓝灰色 ,内面 向基部 具紫色 斑点, 长 2 — 2.5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分裂至 1/4 一 1/3, 裂片长 圆状三 角形, 裂片 外面先 端及脉 上被小 刚毛;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约 5 毫 米, 无毛, 花 药长约 4.5 亳米, 无毛; 花柱 无毛, 柱 头宽三 角形。 花期 7 — 9 月。 产中甸 、贡山 独龙江 上游, 生 于海拔 2 300 — 3 500 米草坡 或林缘 草地; 四川 西北部 (黑水 )、 西藏 东部、 青海东 南部、 甘肃南 部分布 也有。 16b. 大 花党参 (变种 ) (图鉴 ) var. macrantha (Nannf.) L. T. Shen, 中国 植物志 (1983). 
488  云南 植物志  Codonopsis macrantha Nannf. (1931)*,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clavi; C. cardiophylla auct. non Diels: Anth. (1926) p. p. quoad Forrest 18949 et Ward 1100. 与原变 种区别 在于花 萼裂片 较宽大 ,长 12 — 20 毫米, 宽 5 — 7 毫米, 边缘 反卷, 全面被 毛; 花冠 较大, 长 2.5 — 4.5 厘米。 产贡山 (独 龙江)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O 000-)3 800-4 130 米 山坡草 地及灌 丛中; 西藏东 南部、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17. 高 山党参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1,4 一 5 ' Codonopsis alpina Nannf. (1931)*;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5)\ Codonopsis joetens Hook. f. et Thorns, var. major Hand. -Mazz. ( 1924).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至直立 ,高 15 — 25 厘米, 极疏被 白色长 刚毛, 基部具 多数不 育枝, 被白色 刚毛。 茎生叶 互生, 小 枝的叶 近于对 生或稀 互生, 卵状 心形, 长 1.8 厘米, 宽 1.5 厘 米, 钝, 叶面 绿色, 无毛或 近无毛 ,背 面淡苍 白色, 被短而 极疏的 白色小 刚毛, 叶脉 明显突 起, 边 缘具波 状齿, 厚而 外卷; 叶柄长 4 一 6 毫米, 无 毛或微 被毛。 花单生 茎顶, 花 萼半下 位, 花托阔 锥状, 无毛, 被白粉 ,具 明显的 10 脉, 萼筒 稍超过 子房, 裂片长 圆状三 角形, 长 8-10 毫米, 宽 5 — 6 毫米, 两面 无毛, 外面被 白粉, 具 明显的 3 脉, 全 缘或微 具齿, 边缘稍 外卷, 裂片间 弯缺极 张开成 平截形 ;花冠 上位, 阔 钟状, 紫色 常绿, 具紫色 脉纹, 无毛, 长 2-5-3 厘米, 宽 2.5 厘米, 分裂至 1/5—1/4, 裂片 三角状 圆形;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 7—8 毫米, 无毛, 花 药长约 4 毫米, 无毛; 花柱 无毛, 柱头宽 3 裂。 花期约 8 月。 产怒 江与独 龙江分 水岭、 怒江与 澜沧江 分水岭 (即 贡山、 德钦等 地), 生 于海拔 3 600- 4 000( — 4 200) 米 高山开 阔石质 草坡; 我 国西藏 东南部 (左 贡门工 地区)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自 德钦的 多克拉 (Dok er la)。 本 种与光 叶党参 (Codonopsis cardiophylla Diels) 相近, 但 本种较 矮小, 叶 较小而 薄, 具 更长的 叶柄, 花冠较 短而易 区分。 18. 二 色党参 (植 物分类 学报) Codonopsis bicolor Nannf. (1929), (1931); L. T. Shen et al.(1975)*; 中国植 物志 (l 983 )*; 西藏 植物志 (1 98 5)*.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或上升 ,高 40 — 50 厘米, 被极散 生的白 色长疏 柔毛, 基部 具多数 不 育枝; 茎生叶 互生, 小枝的 叶近于 对生, 或稀 互生, 心形, 长 2 .5 厘米, 宽 3 厘米, 先 端钝, 先端 及背面 脉上被 白色小 刚毛, 边缘有 波状圆 锯齿; 叶柄长 6 — 8 毫米, 被白色 刚毛。 花单 生 茎顶, 花萼半 球形, 光滑, 具 10 条脉, 裂片长 12 — 1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脉明显 ,钝, 全 缘, 两 面基部 光滑, 至先端 渐密被 白色小 刚毛; 花冠宽 钟状, 长 2.5 — 3 厘米, 宽 3 — 3.5 厘 米, 分裂至 1/3 — 2/5, 内面 无毛, 冠筒淡 紫色至 紫色, 基部 黄色, 裂片圆 ,外 面于先 端被白 色小 刚毛;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 药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柱 无毛, 柱头 宽 3 裂。 花果期 7 — 10 月。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3 100 — 4 200 米向阳 草坡及 高山灌 丛中; 四川 西部、 西 藏东部 (江 达)、 青 海及甘 肃南部 也有。 19. 绿 花党参 (图鉴 ) 
桔梗科  489  图 版 151 -管 钟党参 Codonopsis bulleyana Forrestex Diels, 1. 花枝, 2. 雄蕊及 雌蕊; 3.脉 花党参 C. nervo*» (Chipp) Nannf. 花枝; 4— 5. 髙 山党参 C. alpina Nannf., 4. 花枝, 5. 根。 (肖 溶绘) 
490  云南 植物志  Codonopsis viridiflora Maxim. (1881); Kom. (1908); Chipp (1908); Nannf. (1929), (1931).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83). 19a. 绿 花党参 (原 变种) var. viridiflora 云南 不产。 19b - 绿 钟党参 (变种 )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var. chlorocodon (C. Y. Wu) S. H. Huang, comb. nov. Codonopsis chlorocodon C. Y. Wu, 云南热 带亚热 带植物 区系研 究报告 1:82. pi. 30. f. (1965); 中国 植物志 (1983). Sym. nov. 根近 球形, 直径约 9 毫米, 具 单茎; 茎上升 ,高约 30 厘米, 下部极 疏被白 色刚毛 ,上部 近于 无毛, 多 分枝。 茎生叶 互生, 小枝 叶互生 或近于 对生, 均为卵 圆形, 长 0.6 — 1.8( — 2.7) 厘米, 宽 0. 4 — 1.1(— I. 4 )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近 圆形至 截形, 叶面 绿色, 疏 被白色 刚毛, 背面 较淡, 较密 被白色 刚毛, 侧脉 2 ^, 与中脉 在叶面 下陷, 在背面 突出, 边 缘具微 波状圆 齿, 厚而 外卷。 花生茎 顶及分 枝顶, 花萼半 下位, 花托 扁倒圆 锥状, 无毛, 具 明显的 10 脉, 萼筒 稍短于 子房,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6 .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两面 无毛, 具 〗 脉, 中部以 上具波 状圆齿 ,外面 于先端 疏被白 色刚毛 ,内面 无毛, 边缘稍 外卷, 裂 片间弯 缺以截 形十分 叉开; 花冠 上位, 钟状, 淡绿色 ,长 1.5 厘米, 宽 1.5 厘米, 无毛, 分裂达 1/ 3 , 裂片三 角状卵 形, 基部宽 6.5 毫米;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长 9 一 10 亳米, 无毛, 花药长 3.5 毫米, 长圆形 ,无 毛; 花柱 无毛, 先端 3 裂。 蒴果卵 圆形, 长 1.5 厘米, 直径 1 厘米, 顶端 开裂。 花果期 8 — 10 月。 产 德钦, 生 于海拔 2 700 — 3 500 米 的山坡 草地及 林下; 四川 西南部 (乾宁 、理塘 、稻 城)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 与原变 种区别 为花萼 裂片较 狭窄, 裂片 之间弯 缺以截 形十分 叉开, 花冠 较小, 长^ 厘 米。 6. 细 钟花属 Leptocodon Lem. 缠绕 草本, 无毛。 叶互生 和对生 ,卵形 ,膜质 ,具 长柄。 花单生 ,具 细长的 花梗, 顶生或 与叶 对生; 花萼半 下位, 5 裂至 基部, 裂片 具齿, 叶状; 花冠 管状, 下弯, 向檐部 扩张, 5 浅裂, 蓝色; 雄蕊 5, 离生, 基部具 5 个与 雄蕊互 生的上 位棒状 腺体, 花 丝基部 扩大, 花药长 圆形; 子房半 下位, 3 室, 下半部 与花萼 管贴生 ,向上 圆锥形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 柱长, 圆柱 形, 柱头 卵形, 被毛, 具 3 个近直 立的长 圆形的 裂片。 蒴果双 锥形, 向上 伸长, 3 瓣 室背开 裂; 种子 多数, 长圆状 楠圆形 ,有时 压扁, 平滑, 亮 黑色。 2 种, 分布哏 于喜马 拉雅山 区东段 、印度 北部至 我国西 南部。 我国西 藏 1 种, 四川 2 种; 云南 2 种 均产。 
桔梗科  491  分种 检索表 1( 2 ) 植株全 体无毛 或仅幼 叶疏生 长毛; 花萼裂 片长圆 伏倒披 针形, 基部 渐窄, 互相 远离, 常下垂 …… 1. 细钟花 L. gracilis 2( 1 ) 叶多少 被毛; 花萼 裂片卵 形或长 卵形, 基部平 钝或浅 心形, 花期 时互相 重叠, 不下垂 2, 毛 细钟花 L. hirsute 1. 细钟花 (图鉴 ) 图版 1 43 ,1 一 3 Leptocodon gracilis (Hook, f.) Hook. f. et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i. (1881); Diels (1912);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Mazz. (1936); Hara (1966); 图鉴 (1975)*, excl. pi. Xizang.; 中国 植物志 (1983). Codonopsis gracilis Hook. t. (1855); Lauener(1977). 缠绕 草本, 植物 体全部 无毛, 有细 分枝。 叶互生 或对生 ,有 细柄; 叶片薄 草质, 宽卵形 或卵形 ,长 1 一 2.5 厘米, 宽 0.9 — 2 厘米, 先端 钝或稍 圆形,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边缘有 少数浅 铺齿, 侧脉约 3 对, 纤细, 不 明显; 叶柄与 叶片近 等长或 较短, 长 0.7 — 2 厘米。 花生 于分枝 顶端, 与叶 对生, 具细梗 ;花 萼裂片 5, 叶状, 长圆 状倒披 针形, 长约 5 毫米, 边缘有 1 一 2 浅 铺齿, 基部 渐狭; 花冠漏 斗状长 筒形, 长约 3.5 厘米, 檐部 5 浅裂, 裂片宽 三角形 ,长约 5 毫 米; 雄蕊 5, 离生, 长约 2 厘米, 花 药长约 2.5 毫米, 花丝狭 条形, 基部稍 变宽; 腺体 5, 与雄 蕊互生 ,长约 2 亳米; 子房半 下位, 3 室。 蒴 果室背 开裂。 花期 8 — 10 月。 产永胜 、大理 、宾川 、鹤庆 、丽江 ,生 于海拔 2 000 — 2 500 米林下 或灌丛 草坡; 四川西 部 (会 理、 木里、 盐边) 也有。 分布至 尼治尔 东部、 锡金 等地。 2. 毛 细钟花 (植 物分类 学报) Leptocodon hirsutum Hong (1980)*; 中国 植物志 ( 1983)* ; 西藏 植物志 (1985). L. gracilis auct non Hook. f. et Thorns. : 图鉴 (1975) , quoad pi. Xizang.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有地下 横走的 根状茎 ,植 株有奇 臭味; 茎 缠绕, 仅在幼 嫩部分 有细长 硬毛。 主茎 及分枝 上的叶 互生, 很小, 椭圆形 ,近 无柄; 小分 枝上的 叶近于 对生, 具长柄 ;叶 片卵状 圆形至 三角状 圆形, 基部平 截形至 圆钝, 边缘 疏生几 个大的 钝齿, 背面 多少被 硬毛。 花单生 ,花梗 细长; 花萼 上位, 裂片卵 形或长 卵形, 花 期在基 部互相 重叠, 果时 分离, 直立, 基部 平钝或 心形, 长 5 毫米, 宽 3— 4 毫米, 背面及 边缘有 硬毛, 边缘 有浅波 状齿; 花冠管 状, 长 3 — 3.5 厘米。 蒴果下 位部分 半球形 ,直径 8 — 10 毫米, 上位 部分圆 锥状, 长 10 毫 米; 种子椭 圆形, 无棱, 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10—11 月。 产贡山 、维西 ,生 于海拔 2 000 — 2 700 米山 坡混交 林下、 灌 丛中或 草地; 我国 西藏东 南部 (错 那、 波密、 通麦、 易贡、 察隅) 也有。 7. 桔梗属 Platycodon A. DC.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无毛, 具圆柱 状根。 叶互生 ,有时 假轮生 ,具锐 锯齿, 近 无柄。 花单 生或少 花聚生 枝顶, 花 蓝色, 稀白色 ;花萼 管状, 陀螺状 ,5 裂; 花冠阔 钟形, 大, 5 浅裂; 雄蕊 
492  云南 植物志  5, 离生, 花丝基 部鱗片 状扩大 ,花药 离生; 子房 下位, 5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柱头 5 裂, 裂片 线形。 蒴果倒 卵形, 于 萼齿内 5 瓣室间 开裂, 裂瓣 与萼齿 对生; 种子长 圆形, 压扁。 单种属 ,分布 于中国 和日本 、朝鲜 、苏 联西伯 利亚。 在我 国分布 甚广, 从 东北至 西南以 东各省 区均有 ;云南 亦产。 1. 桔梗 图版 152,4—6 铃铛花 、包 袱花、 道拉基 . Platycodon grandif lorum (Jacq.) A. DC. (1830), (1839);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Mazz. (1936);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中国植 物志. (1983); M. Y. Liou et C. X. Fu (1985). Campanula grandiflora Jacq. (1776)*; C. glauca Thunb. (1784);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var. glaucus Sieb. et Zucc. (1846); P. glaucum (Thunb.) Nakai (1924). 多年生 草本, 有白色 乳汁; 根胡萝 卜形, 长达 70 厘米, 皮黄 褐色; 茎高 40 — 120 厘米 , 无毛, 通常 不分枝 或有时 分枝。 叶三枚 轮生、 对生或 互生, 无柄或 有极短 的柄, 无毛; 叶片 卵形至 披针形 ,长 2 — 7 厘米, 宽 0.5 — 3.2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有 尖锯齿 ,背 面被 白粉。 花 1 至数 朵生茎 或分枝 顶端; 花萼 无毛, 有 白粉, 裂片 5, 三角形 至狭三 角形, 长 2 — 8 毫米; 花冠宽 钟状, 蓝紫色 ,稀 白色, 长 2.5 — 4.5 厘米, 直径 4 一 6.5 厘米, 无毛, 5 浅 裂; 雄蕊 5, 花丝基 部变宽 ,内 面有短 柔毛; 子房 下位, 5 室, 胚珠 多数, 柱头 5 裂。 蒴果 倒卵' 圆形, 于 萼齿内 5 瓣裂。 花期 7 — 9 月 。 产 罗平、 砚山、 文山、 蒙自 , 生 于海拔 1 300 — 1 530(-2 000) 米 草地或 林缘; 东北各 省、 内蒙、 河北、 山西、 华东 各省、 华中、 两广 北部、 贵州、 四川、 陕西 均有。 朝鲜、 日本、 苏联 远东 地区有 分布。 根 含桔梗 皂甙, 药用, 有止咳 祛痰、 消炎之 功效; 种子可 搾油。 已广 为各地 栽培。 8. 蓝 花参属 Wahlenbergia Schrad. ex Roth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直立 或平卧 ;叶互 生或稀 对生。 花具 总梗, 顶生 或与叶 对生, 通 常蓝色 ;花萼 上位, 萼管半 球形, 陀螺 状或倒 锥状, 5 深裂 , ,极稀 3 — 4 裂; 花冠 钟状, 漏斗 状、 狭钟 状或近 辐状, 短或 至中部 5 尖裂, 稀 3 — 4 尖裂; ^ 蕊 5, 离生, 花丝 近基部 扩大, 花. 药长 圆形, 离生; 子房 下位, 陀 螺状, 2-5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 细长, 圆柱形 ,柱头 2-5 尖裂, 裂 片狭。 蒴果 直立, 纵向 2 — 5 萼内 瓣裂, 裂瓣 与萼齿 互生; 种子 多数, 小。 约 100 种, 主要分 布于南 半球, 少 数种类 分布于 热带及 欧洲。 我国仅 1 种, 云 南有分 布。 1. 蓝花参 图版 152,1 — 3 娃儿参 、拐 棒参、 毛 鸡腿、 牛奶草 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 A.DC. (1830); Nannf. (1929); in Hand. -Mazz. (1936); 滇南本 草图谱 (1944)*;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marginata Thunb. (1784); Wahlenbergia gracilis auct. non (Forst. f. ) Schrad: C. B. Clarke (1881); Hemsl. (1889) p.p. 
桔梗科  493  图 版 152 1 一 3. 蓝花参 Wahlenbcrgia marginata(Thunb.)A. DC" 1. 植株, 2. 花 外形, 3. 果实; 4— 6. 桔梗 PlafycodoB grandiflorum (Jacq.) A.DC, 4. 花枝, 5. 去花 冠的花 6. 果实。 (肖 溶绘) 
494  云南 植物志  多年生 草本, 根细长 ,稍 肉质, 长达 10 厘米; 茎常 自基部 分枝, 近 直立, 通常 渐升, 长 8-35 厘米, 有长 分枝, 无毛 或疏生 短毛。 叶互生 ,无柄 ,条形 ,披 针形、 狭倒披 针形或 匙形, 长 0.8 — 2 . 4 厘米, 宽 2 — 6 毫米, 先端钝 或锐尖 ,基部 楔形至 圆形, 边缘全 缘或呈 浅波状 ,叶 面被 稀疏短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有 疏柔毛 ,侧脉 不明显 。花 1 至数 朵生茎 及分枝 顶端, 花梗细 长; 花萼 无毛, 裂片 5, 狭三 角形, 长 (1 一 )2 — 3.5 毫米; 花冠宽 钟状, 蓝色, 长达 5 毫米, 无 毛, 5 裂至 中部或 稍过, 裂片 卵形; 雄蕊 5, 花丝 丝状, 下部 变宽, 边缘有 柔毛; 子房 下位, 3 室, 胚珠 多数, 柱头 3 裂。 蒴果倒 圆锥形 ,顶部 3 瓣 开裂。 花期 2 — 4 月 ,果期 3 — 6 月。 全省各 地均有 ,生 于海拔 2 800 米 以下的 丘陵、 山坡草 地或疏 林下; 长 江以南 各省至 陕西南 部均有 分布。 朝鲜、 日本、 越南、 老挝 也有。 根 药用, 治小儿 疳积、 痰积, 高血压 等症。 9. 沙参属 Adenophora Fisch.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具粗肥 的圆柱 状根。 叶 互生、 对生或 轮生, 全缘 或具粗 锯齿。 花 蓝色或 白色, 具柄, 在茎 顶成稀 疏总状 或圆锥 花序; 花萼管 贴生于 子房, 倒卵 形或近 球形, 5 尖裂, 裂片 全缘, 具小 齿或至 浅裂; 花冠 钟状, 或漏^ f 状, 稀 管状, 5 裂 (或 多至 7 裂); 雄 蕊 5, 离生, 花丝通 常向基 部扩大 ,被 缘毛; 花盘 杯状、 垫状或 管状, 围 绕花柱 基部; 子房下 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 常伸出 ,柱头 3 裂, 裂片 线形。 蒴 果顶端 闭合, 从子房 基部 瓣裂, 冠以宿 存萼齿 ;种子 多数, 卵形, 或 多或少 压扁。 约 50 — 60 种, 主要 分布于 东亚, 尤其以 中国东 部为多 ,其次 分布于 朝鲜、 日本、 蒙古和 苏 联远东 地区, 印度东 北部、 尼泊尔 一带有 两种, 欧洲只 1 种。 我 国约有 38 种; 云南有 6 种, 1 亚种。 本属 植物多 数可供 药用, 根肥厚 味甘, 含沙参 皂甙, 有润 肺止咳 之效; 许多种 类花大 而美 丽可供 观赏。 分种 检索表 1( 2 ) 叶轮生 或仅部 分对生 和互生 ,叶片 卵形、 椭 圆形至 披针形 1. 轮 叶沙参 A* tetraphylla 2( 1 ) 叶 互生。 3( 6 ) 花柱明 显伸出 花冠。 4( 5 ) 花盘长 筒状, 长 3 .5 — 4 毫米, 花萼裂 片丝状 至钻状 ;花冠 较小, 筒状钟 形或狭 钟形, 长 10 — W 毫米 2H 少参 A. capillar is subsp. leptosepala 5( 4 ) 花盘短 筒状, 长仅 1 毫米, 花萼裂 片较宽 ,披 针形; 花冠大 ,狭漏 斗形, 长 I. 5 厘 米以上 3. 云南 沙参 A. khasiana 6( 3) 花柱内 藏或稍 伸出。 7(10) 叶较狭 ,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8( 9 ) 花冠 较大, 宽漏 斗形, 长约 2 厘米, 花盘短 ,长约 1 毫米 4 . 漢西 北沙参 A . f o" e »*« 9( 8 ) 花冠 较小, 狭钟形 ,长 1. 5 —1.8 厘米, 花 盘长约 3 毫米 S. 阿 墩沙参 A'atuntzei^h* 10( 7 ) 叶较宽 ,卵伏 披针形 或菱状 卵形, 少有披 针形。 
桔梗科  495  11(12) 花冠 钟形, 花柱微 伸出, 花盘短 ,长约 1 毫米 6. 昆 明沙参 A.stricta subsp. eonfu.a 12(11) 花冠宽 钟形, 花柱 内藏, 花盘 宽大, 长 3 — 4 毫米 7 . 天 蓝沙参 A . coele.tr i. 1. 轮 叶沙参 (东北 植物检 索表) 图版 15 3 ,1 一 2 南沙参 、四 叶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1823); Kitagawa (1939);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Lauener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tetraphylla Thunb. (1784); C. triphylla Thunb. (1784); C. vertici- ! lata Pall. (1776)*, non Hill (1765); Adenophora verticillata (pall.) Fisch. (1823); A. DC. (1830), (1839); Forb. et Hemsl. (1889); Danguy in Lecte. (1930);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有白色 乳汁; 根胡萝 卜形, 黄褐色 ,有 横纹; 茎高 60 — % 厘米, 无毛, 或近 无毛, 在花序 之下不 分枝。 茎生叶 4 一 6 枚轮生 ,无柄 或^" 不明显 的柄; 叶片 卵形、 椭圆状 卵形、 或狭倒 卵形至 披针形 ,长达 6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两面 有疏短 柔毛, 边缘有 锯齿。 花 序圆 锥状, 长达 35 厘米, 无毛, 分枝 轮生, 花下垂 ;花萼 无毛, 裂片 5, 钻形, 长 I. 2 — 2 毫米; 花冠 坛状, 蓝色, 长 6 — 8 毫米, 无毛, 5 浅裂; 雄蕊 5, 常稍伸 $ 花冠, 花 丝下部 变宽, 边缘有 密 柔毛; 花盘圆 筒状; 子房 下位, 花柱 伸出。 蒴 果倒卵 球形, "fe 约 5 毫米。 产马关 、砚山 ,生 于海拔 800 — 2 000 米的草 地或灌 丛中; 华南、 长江中 下游各 省至四 川、 贵州、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河北、 东北 也有。 越南 北部、 朝鲜、 苏 联远东 地区、 曰本也 有 分布。 根含沙 参皂甙 (CmHmOQ, 中药 通称南 沙参, 药用 可清肺 化痰。 2. 丝 裂沙参 (图鉴 ) 龙胆草 、泡参 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 (1889);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中 国 植物志 (1983). 2a. 丝 裂沙参 (原 亚种) subsp. capillaris Adenophora longtsepala Tsoong (1935)*: A. leptosepala Diels var. linearijolia C.Y.Wu in 吴征镒 、李 锡文, (1965), quoad specim. Szechuan. 云南 不产。 2b. 细 萼沙参 (亚种 ) 图版 153,3 — 6 subsp. leptosepala (Diels)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83). Adenophora leptosepala Diels(1912); A. urceolata C. Y. Wu (1965)*; A. lepto- sepala Diels var. linearijolia C. Y. Wu (1965)*, p.p. maj. , excl. specim. Szechuan. 多年生 草本, 有白色 乳汁; 茎高 50 — 110 厘米, 近无毛 。茎生 叶互生 ,无 柄或近 无柄, 卵 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_—2.5 厘米, 先端多 为尾状 渐尖, 基 部钝, 被小 疏柔毛 或 无毛, 背面苍 白色。 圆锥花 序广大 分枝, 开展, 花具纤 细的梗 ,下弯 ,总 花梗长 1.5 — 5 厘 米, 花托长 3 — 4 毫米, 萼齿 纤细, 线形, 平展, 长 6 — 8( — 14) 毫米, 常具 小齿; 花冠狭 钟状, 淡天 蓝色, 长 13 — 18 毫米, 宽 6 — 8 毫米, 裂片长 3 — 4 毫米; 花 盘狭圆 柱形, 长 3.5 — 4 毫 
49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53 —2. 轮叶 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1. 花枝, 2. 花; 3 — 6. 细 萼沙参 A. capillaris He- msl. subsp. leptosepala (Diels) Hong, 3. 花枝, 4. 花, 5. 雌蕊及 花萼, 6. 雄蕊。 (吴锡 麟绘) 
桔梗科  497  米, 花柱 被小疏 柔毛, 常伸出 花冠, 长 2 — 2.5 厘米。 花期 8 — 10 月。 产镇康 、大理 、洱源 、宾川 、兰坪 、鹤庆 、丽江 、维西 、中甸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2 000- 3 600 米 林下、 林缘草 地或灌 丛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本亚种 茎叶大 多数多 少被毛 ,花 萼裂片 较长, 长 6 — 9( 一 H) 毫米, 多数有 小齿, 花冠 较大, 长 13 — 18 毫米; 蒴果多 为卵状 或少数 球形。 大理、 丽江、 中甸一 带有部 分标本 叶线形 ,全 缘或极 疏具细 锯齿, 叶形及 其变化 趋势极 似细 叶沙参 Q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 产华 北等地 ), 但萼齿 细长, 长 5 — 10 毫 米; 花序 少花, 且不 硬直。 3. 云 南沙参 (图鉴 ) 图版 1 54 ,1 一 4 Adenophora khasiana (Hook.f. et Thorns. ) Coll. et Hemsl. (1890); Tsoong <193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hasiana Hook. f. et Thorns. (1858); denophora bulleyana Diels (1912);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A. bulle- yana var. alba C. Y. Wu in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syn nov.; A. diplodonta Diels <1912); A. chionantha C.Y.Wu (1965)*; A. dimorphylla C.Y. Wu (1965)*, p. p.; A. U\iangensis C.Y.Wu (1965)*; A. microcodon C.Y.Wu, (1965), syn. nov.; A. ro- rseiflora C.Y.Wu (1965)*. 多年生 草本, 根 粗厚; 茎直立 ,被微 柔毛, 高 30 — 120 厘米。 叶互生 ,坚 纸质, 中 部的叶 长圆状 卵形或 披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渐尖, 基 部钝或 楔形, 两 面被短 硬毛, 边缘具 裾齿或 重裾齿 ,下部 的叶渐 变狭; 叶柄 短或近 于无。 圆锥花 序开展 ,分枝 上升, 花具 短梗, 有 时成对 或三朵 密集; 花托长 3 — 4 毫米, 萼 齿狭披 针形、 具硬质 锯齿, 长 8 — 10 毫 米; 花冠狭 漏斗状 ,淡天 蓝色, 长 10 — 12( — 20) 毫米, 宽 10 — 12 毫米, 裂片三 角形, 锐尖, 花 盘长约 1 毫米, 花柱伸 出花冠 ,长 2 — 2.5 厘米。 花期 8 — 10 月。 产西畴 、砚山 、蒙自 、屏边 、峨山 、双江 、凤庆 、昆明 、鹤庆 、丽江 、兰坪 、维西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1 000 — 2 800 米杂 木林、 灌 丛或草 地中; 四川西 南部、 西藏 东南部 也有。 印度东 部有 分布。 本种 以其花 冠狭漏 斗状或 钟状, 花柱伸 出花冠 之外, 花盘 较短, 长约 1 毫米 以下, 植物 休 被柔毛 或硬毛 ,为 其主要 特点。 云 南西北 部至北 部原发 表过一 些种, 其特 征基本 一致, 可能 均属同 1 种, 其 分布从 印度喀 西山至 云南西 北部和 北部、 中部, 以及西 藏东南 部和四 川 西南部 等地。 4. 滇西 北沙参 Adenophora forrestii Diels (1912). Adenophora jasionifolia auct. non F ranch. : 中国 植物志 ( 1983) , pro. syn.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单 1, 高达 50 厘米, 微被短 柔毛; 茎生叶 密集于 中部, 下 部渐小 : 而疏离 ,线状 披针形 ,长 5 — 7 厘米, 宽 0.5 — 0.7 厘米, 边缘近 全缘或 具不明 显的细 锯齿。 花 具梗或 近无梗 ,花萼 裂片披 针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与萼管 近相等 ,花 冠宽漏 斗形, 天 蓝色, 长约 2 厘米, 裂片长 0.8 — 1 厘米, 或稍长 ,三 角形, 锐尖; 雄蕊花 丝基部 扩大, 具髯 毛状缘 毛, 花药 较花丝 稍长; 花盘极 短而宽 ,高约 1 毫米, 宽 2 毫米; 花柱向 上被短 柔毛, 柱头 3 
498  云南 植物志  裂, 稍短于 花冠。 花期 7 — 8 月 ,果 期约 9 月。 产丽江 、中甸 、德钦 、鹤庆 ,生 于海拔 2 600 — 3 200 米草 坡或松 林边;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模式 标本采 自丽江 与鹤庆 之间。 5. 阿 墩沙参 Adenophora atnntzensis C.Y.Wu (1965).* Adenophora jasionifolia auct. non F ranch.: 中国 植物志 (1983), pro syn. 根茎多 年生, 稍 肥大, 直径达 0.9 厘米, 密 被淡褐 色下位 叶或具 叶痕。 茎 直立, 高约 30 厘米, 单 1, 近圆 柱形, 具细 条纹, 被微 柔毛。 茎生叶 互生, 无柄, 上部者 变小成 苞片, 较狭 长, 披针形 或线状 披针形 ,长 2.5 — 6 厘米, 宽 0.5 — 1.1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具小 锯齿,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叶面 绿色, 背面 较淡, 侧脉 4 一 5 对, 与 中脉在 叶面微 下陷, 在 背面 明显。 花单生 茎顶, 具梗, 花托倒 圆锥形 ,无毛 ,长 5 — 6 毫米; 花萼裂 片狭披 针形, 长 7 毫米, 基部宽 1.5 — 2 毫米, 边缘具 2 对细腺 齿和小 纤毛, 开张; 花冠狭 钟状, 蓝色, 长 1.5 — 1.8 厘米, 分裂达 中部, 裂片狭 三角形 ,先端 锐尖, 长 1.1 厘米, 基部宽 0.85 厘米; 雄蕊 长 1.5 厘米, 花丝长 7 毫米, 下部 1/2 三角状 卵形, 宽约 2.5 毫米, 边缘 具疏棉 状毛, 上部 1/2 丝状, 无毛, 花 药长达 8 毫米, 线形, 花 柱长达 1.8 厘米, 先端 棒状, 基部无 ^,上 部被短 柔毛; 花盘 环状, 高 3 毫米。 花期 7 — 8 月。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3 9 00 米 草坡。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白 马山。 本种 近似高 山沙参 (Adenophora alpina Nannf., 产 四川、 陕西、 甘肃 ), 但 本种茎 生叶两 面密被 短柔毛 ,花冠 较小, 狭钟状 ,裂 片狭三 角形、 锐尖 而异。 6. 沙参 (神 农本 草经) 杏 叶沙参 (江苏 南部种 子植物 手册) Adenophora stricta Miq. (1866); Hemsl. (1889); Tsoong (1935); 江 苏南部 种子植 物手册 (1959); 中国 植物志 (1983). Adenophora sinensis var. pilosa A. DC. (1830); A.argyi L^v]. (I914);y4. rotundijolia L^vl. (1914); A.axilliflora Borb. (1904);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6a. 沙参 (原 亚种) subsp. stricta 云南 不产。 6b. 无 柄沙参 (亚种 ) (中 国植 物志) subsp. sessiliflora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83). 与原 亚种不 同在于 茎叶被 短毛, 花萼多 被硬毛 ,少有 无毛, 花冠外 面无毛 ,或仅 顶端脉 上 有几根 硬毛。 花期 6 — 8 月。 产镇雄 ,生 于海拔 600 — 2 000 米 草地或 林缘; 四川、 贵州、 湖南 西部、 湖北 西部、 江西 西部、 陕西 (秦 岭以南 )、 甘肃东 南部有 分布。 6c. 昆 明沙参 (亚种 )( 图鉴) subsp. confnsa (Nannf.)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83). Adenophora conjusa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in aota. 
图 版 154 1—4, 云 南沙参 Adenophora khasiana (Hook.f. et Thorns.) Coll. et Hemsl" 1. 花枝, 2, 植株 中部, 3, 花, 及 雌蕊, 4. 雎蕊; 5—6. 天 蓝沙参 A. coclestris Diels, 5. 花枝, 6. 花, 及 雌蕊。 (李锡 畴绘) ° , 
500  云南 植物志  根粗厚 ,萝 卜状; 茎直立 ,高 50 — 100 厘米或 更高, 具 条纹, 疏 被小疏 柔毛或 无毛。 P "卜 互生, 无柄或 有极短 的柄或 近耳状 ,叶 片菱状 卵形, 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5 — 6.5 厘米, 宽 0.7 — 2.2 厘米, 叶面稍 粗糙, 背面主 要在脉 上被疏 柔毛, 叶脉在 上面稍 突出, 边缘具 不规则 锯齿。 圆锥 花序少 分枝, 花 具梗, 下弯, 花 托卵状 锥形; 花萼裂 片狭三 角形, 或 三角状 钻形, 长 7 — 9 毫米, 宽 I. 5 — 2 毫米, 明显龙 骨状, 近 全缘, 外面主 要在中 脉及边 缘具疏 柔毛, 内 面无毛 ;花冠 钟状, 深蓝色 ,长约 2 厘米, 分裂达 1/3, 裂片三 角形, 外 面在脉 上微被 小疏柔 毛; 花丝下 部扩大 成狭三 角形, 长 4 毫米, 密被长 柔毛; 花盘小 ,圆 柱形, 长约 1 毫米, 花柱 微 伸出。 产西畴 、砚山 、屏边 、蒙自 、昆明 、大理 、碧江 、维西 等地, 生 于海拔 1 000 — 3 200 米幵 旷山坡 草地或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7. 天 蓝沙参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54, 5 — 6 Adenophora coelestis Diels (1912): Tsoong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83). Adenophora ornata Diels (1912); 图鉴 (1975), in nota; A. ornata var. alba C.Y.Wu in 吴 征溢, 李锡文 (1965), A. me gal ant ha Diels (1912); A. pachyrrhiza Diels (1912); A. coelestris var. stenophylla Diels ex C.Y.Wu (1965)*; A. di- tnorphophylla C.Y. Wu (1965)*, p.p.; A.huang C. Y. Wu (1965), A. raphanorrhiza C. Y. Wu (1965); A. albescens. C. Y. Wu (1965).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粗厚 木质; 茎基部 深褐色 有密集 叶痕; 茎单 1, 高 20 — 45 厘米, 或更 高, 疏被疏 柔毛或 无毛。 叶 互生, 无柄, 两面被 硬毛或 无毛, 下部 的叶往 往较小 而狭, 上部, 的叶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3 — 4( 一 6) 厘米, 宽 0.25 — 1.2( — 2) 厘米, 边缘 具锯齿 或尖锐 锯齿, 稍 反卷。 总状 花序单 1, 少花至 单花, 疏离, 花具 总梗, 长 0.5 — 2 厘米, 稍下弯 ,具小 苞片; 花托长 (3 — )6 — 8 毫米, 萼片披 针形, 长 6 — 10 亳米, 具 锯齿; 花冠宽 钟状, 天 蓝色, 长 2 — 3 厘米, 宽 2.5 — 3.3 厘米, 裂片 卵形, 有明显 渐尖, 具硬 质的小 尖头, 较 冠筒短 3 — 4 倍,. 基部宽 8 — 12 毫米; 雄蕊花 丝下部 扩大成 舌状, 边缘具 缘毛; 花盘长 3 — 4 毫米 (至 少在 2' 亳米以 上), 花柱 内藏, 基部 无毛, 向上被 短柔毛 ,长 1.5 — 1.7 厘米。 花期 7 — 9 月。 产砚山 、昆明 、寻甸 、嵩民 、富民 、禄劝 、邓川 、大理 、鹤庆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1 200 — 4 000 米林间 草地、 草坡、 林缘或 疏林下 ;四川 西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种以 花冠宽 钟状, 花盘 宽大, 长 3 — 4 毫米 (至少 2 毫米以 上), 花柱内 藏为其 主要特 征。 原云南 西北部 发表了 一系列 近缘种 ,基本 特征均 很一致 ,实难 区别, 故作了 归并。 10. 牧 根草属 Asyneuma Griseb. et Schenck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不分 枝或仅 下部少 分枝。 根 生叶具 长柄, 茎生叶 较小。 花沿茎 间断着 生叶腋 ,成总 状花序 ,稀疏 ,花 梗短, 花萼合 生成半 球形或 长圆状 锥形, 5 深裂; 花冠. 深裂几 达基部 ,裂片 5, 线形, 刚开花 时辐状 展开; 雄蕊 与花冠 离生, 花丝基 部扩大 成鳞片 • 状; 子房 下位, 2-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柱头 2 — 3 尖裂, 裂片 线形。 蒴果 于上部 侧面. 小瓣 开裂; 种子小 o 
桔梗科  501  约 50 种, 分布欧 洲及亚 洲温带 ,主 产地中 海区。 我国有 3 种, 产西南 及东北 地区; 云 南有 1 种。 1. 球果牧 根萆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47,1 — 3 Asyneuma chinensis Hong 中国 植物志 (1983). Asyneuma fulgens auct. non Wall.: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 1975)* p. p. excl. specim. Xizang. 多年生 草本, 根肉质 ,胡萝 卜状; 茎单生 ,少有 多枝丛 生的, 直立, 通常 不分枝 或少分 枝, 高 4 — 100 厘米, 或多或 少被长 硬毛。 叶近 无柄, 或茎 下部者 有长达 5 厘米的 叶柄; 叶 片卵形 、卵状 披针形 、披针 形或楠 圆形, 长 2 .5 — 8 厘米, 宽 0.7 — 3.5 厘米, 先 端钝、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两 面多少 被白色 硬毛。 花生于 枝上部 叶腋, 每 腋间仅 单花, 花梗短 ,形 成穗状 花序; 花萼通 常无毛 ,少有 被硬毛 ,筒部 球状, 裂片长 7 — 10 毫米, 稍长于 花冠, 开 花后常 反卷; 花冠紫 色或鲜 蓝色, 5 深裂; 花柱 稍短于 花冠。 蒴果 球形, 基部 平截, 甚至 凹入, 下部 最宽, 有 3 条纵 而宽的 沟槽, 长宽约 4 毫米; 种子 卵状长 圆形, 稍扁, 有一条 棱, 棕黄色 ,长 0.5 毫米。 花果期 6 — 9 月。 产屏边 、勐海 、昆明 、嵩明 、鹤庆 ,中甸 、维西 、德钦 等地, 生 于海拔 3 000 米以下 山坡草 地, 林缘或 林下; 四川 西部、 贵州 西部、 广西东 北部、 湖 北西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本种 与长果 牧根草 (Asyneuma fulgens (Wall.) Briq.) 极近, 区别在 于本种 茎多少 被长 硬毛, 有时很 密,. 叶两 面均齊 硬毛, 苞片和 花萼有 时有毛 ,花 萼裂片 稍长于 花冠, 开花 后常 反卷; 子房 和蒴果 球形, 基 部平截 或甚至 凹陷。 11. 风 铃草属 Campanula L.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直立 或外倾 ;茎分 枝或单 1。 叶互生 ,基生 叶近莲 座状, 卵形至 线形, 茎生 叶较小 而狭。 花 单生茎 顶或集 成各式 花序: 总状 花序、 圆锥 花序、 聚伞 花序、 穗状 花序或 近头状 花序; 花萼筒 贴生于 子房, 陀 螺状, 4-5 深裂, 宿存; 花冠 钟状, 管状, 稀漏斗 状或近 辐状, 蓝色、 紫色或 白色, 5 裂; 雄蕊 5, 离生, 花丝基 部扩大 ,花药 离生; 子房 下位, 半球 形或陀 螺状, 3 室, 稀 4 一 5 室, 每室 具多数 胚珠; 花柱圆 柱形, 柱 头短, 3-5 裂。 蒴果倒 卵形或 伸长, 平截, 在 基部小 瓣开裂 (孔裂 ) 或在花 萼裂片 外边小 瓣开裂 (近 顶部孔 裂); 种 子小, 极 多数, 椭圆 形或在 边缘稍 压扁。 约 250 — 300 种, 分布于 北半球 温带, 主产 地中海 区域, 少数 种类存 北美。 我国约 20 种, 主要分 布西南 各省, 少数 种类存 北方, 广东、 广西 及鄂西 只有个 别种; 云南种 类最多 ,有 12 种。 分种 检索表 1(10) 蒴果 在基部 瓣裂; 植株 多花, 花单生 ,或集 成各式 花序; 茎上 多叶, 沿茎 上均匀 分布, 基生 叶花期 常枯萎 (仅 Campanula canesccns 例外 )•, 花萼花 冠外面 被毛, 极少近 无毛。 2( 3 ) 一年生 草本, 花期常 有长圆 形或披 针形的 基生叶 ;每一 侧枝都 有复聚 伞花序 
502  云南 植物志  1,一 年生风 铃草 C. eaneacens 3 ( 2 ) 多年生 草本, 花期无 宿存基 生叶, 侧 枝上为 单聚伞 花序或 仅单花 4 ( 5 ) 花萼 筒几乎 无毛, 或仅 在肋上 被小疏 柔毛, 侧枝 上有数 朵花, 花萼 裂片狭 三角形 2. 澜沧 风铃草 C. mekongensis 5 ( 4 ) 花萼筒 密被毛 ,侧枝 上单生 花或单 花序, 花萼裂 片较宽 ,钻状 三角形 至正三 角形。 6 ( 7 ) 花柱明 显长于 花冠, 花药 三两枚 粘合或 5 枚全粘 合成筒 3. 长柱 风铃草 C. chinensis 7 (6) 花柱比 花冠短 得多, 不伸出 ,花药 离生。 8 ( 9 ) 花萼 裂片披 针形, 具 锯齿, 叶 背密被 灰白色 绒毛; 茎通常 多枝发 自一条 根上, 铺散 成丛, 少上升 • 4. 灰毛 风铃草 C. eana 9 ( 8 ) 花 萼裂片 狭三角 形至近 于正三 角形, 有或 无齿; 叶两 面有短 糙毛, 背面毛 较密; 茎常多 分枝, 直 立 西南 风铃草 C. color ata 10(1) 蒴果在 中部以 上至顶 端瓣裂 ;花单 生茎顶 或数朵 生主茎 及分枝 顶端, 花梗长 ;茎 生叶多 集中于 近基部 ,茎上 部如有 叶则为 线形或 较小, 基生 叶花期 宿存; 花萼与 花冠外 面无毛 [Sect. Rapunc- ulus(Four.) Boiss. ]。 11(H) 花 萼裂片 丝状或 线形, 比花冠 长或近 等长, 少有长 至花冠 一半; 蒴果在 最顶端 开裂。 茎不 分枝. 12 ( 13 ) 花萼裂 片丝状 ,长 5 — 14 毫米, 长过花 冠或近 等长; 蒴 果长圆 柱状, 长 1.4 一 2. 2 厘米 : 6. 钻裂 风铃草 C. ari.tata 13(12) 花萼裂 片线形 ,长约 4 毫米, 短于 花冠; 蒴果倒 锥形, 长 0.7 — 2 厘米 7. 蔵滇 风铃草 C. modesta 14(11) 花萼裂 片披针 状条形 ,或 线状披 针形, 比花冠 短得多 ;蒴果 在中部 偏上部 瓣裂; 茎分枝 或否。 15(16) 植株 高大, 高 20 — 50 厘米, 茎下部 叶大, 心形 或心状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厚 纸质; 茎下部 生叶的 一段密 生毛; 花 2 — 3 朵生 茎顶, 下垂 8. 丽江 风铃草 C. delavayi 16(15) 植株 矮小, 茎基部 叶小, 条 形或卵 圆形, 极少 心形, 膜质或 薄纸质 ;花 上举或 下垂, 单花。 17(18) 花下垂 或横向 ,花冠 较大, 长 1. 4 一 2 厘米 9 . 流石 风铃草 C. crenulata 18(17) 花 上举, 花冠 较小, 长 1.5 厘米 以下。 . ._..: 19(22) 基生 叶近圆 形或宽 卵形, 或卵状 椭圆形 、基部 心形, 边缘为 不显的 浅波状 圆齿。 20(21) 茎被白 色开展 长柔毛 ;茎 下部叶 心形至 卵状披 针形, 上部披 针形, 被 白色长 柔毛; 花冠 钟形, 长 1.5 厘米, 裂片 卵形, 较宽 10. 灰岩 风铃草 C. calcicola 21(20) 茎 无毛; 茎生叶 全部为 线形, 无毛; 花冠筒 状钟形 ,长 I. 2 厘米, 裂片 三角形 11, 白毛 风铃草 C. leucotr icha 22(19) 基生叶 心形, 边缘具 粗齿; 茎 生叶下 部者与 基生叶 同形, 但较小 ,上部 者线状 钻形, 具粗齿 ;茎近 无毛 或下部 被白色 疏柔毛 12. 丝茎 风铃草 <:• chrysosplenifolia 1. 一年生 风铃萆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155,1 Campanula benthamii Wall. (1829), nom. nud., ex Kitam. - (1960); Hara et al. (1982). . Campanula canescens Wall. (1829), nom. nud.; ex A. DC. in DC. (1839); Ho- ok, f. et Thorns. (1858); 中国 植物志 (1983)*; C. veronicifolia Hance (1871). 一年 生草本 植物; 茎 直立, 圆柱形 ,高 50 — 60 厘米, 被 硬毛; 根生叶 密集,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长 2 — 5 厘米, 宽 6 — 8 毫米, 具圆齿 ,被 硬毛; 茎生 叶狭, 具波状 锯齿, 近 无柄。 花序 聚伞 状或圆 锥状, 多花, 具两 型花, 一 种为完 全花, 另一种 为不完 全花, 后者 极小, 无 花冠及 雄蕊; 花萼筒 圆维状 ,裂片 线形, 在完 全花长 5 毫米, 在 不完全 花长仅 2 毫米; 花冠宽 钟状, 
桔梗科  503  长 6 毫米, 或仅 2 毫米, 裂 片短, 灰紫色 ;子房 3 或 5 室。 蒴 果直径 5 — 6 毫米, 或 更小, 为 2.5 毫米; 种子 很小。 产大理 、景东 、腾冲 、广南 、巍山 ,生 于海拔 1 500 — 2 700 米草地 或路边 ;四川 (灌 县、 成都、 巫山) 、贵州 (罗甸 )、 广东 北部、 陕西 及台湾 也有。 阿 富汗、 印度、 缅甸、 越南及 斯里兰 卡有 分布。 2. 澜沧 风铃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Campanula mekongensis Diels ex Nannf. in Hand.-Mazz. (1936), nom. nud.; ex C. Y. Wu (1965)*, descr.; 中国植 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高达 30 厘米; 枝条 出自肥 大的木 质根, 多数, 挺直, 纤细, 被白色 疏柔毛 。叶 卵形或 楠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3.5 — 9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 有硬头 锯齿, 叶面 疏生 柔毛, 背面 密生疏 柔毛, 膜质, 侧脉 2 — 3 对, 与 中脉在 叶面不 明显, 在背面 突出, 无柄。 花 组成少 花顶生 近伞房 状圆锥 花序; 苞片线 形至倒 披针形 ,长 3 — 9 毫米, 宽 0.75 — 3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达 1.8 厘米, 毛被 同茎。 花托开 花时陀 螺状, 不明显 具肋, 肋上 被小疏 柔毛; 花 萼裂 片狭三 角形, 开 花时长 4 毫米, 宽 0.75 毫米, 具肋, 外 面被白 色小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 钟形, 蓝色或 蓝紫色 ,长达 9 毫米, 分裂达 中部, 外面 疏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裂 片近锐 尖; 雄蕊 5, 长 4.5 毫米, 花丝长 2 毫米, 上部 1/3 丝状, 下部 2/3 呈 三角状 扩大, 边 缘具白 色纤毛 ;花药 线形, 长 2.5 毫米; 花 柱被微 柔毛, 长 8 亳米, 先端 3 裂, 裂片 下弯。 蒴 果卵圆 形, 先端 截平, 直径约 3.5 毫米, 基部以 5 孔开裂 ;种子 黄色, 微小。 产西 双版纳 景洪, 生 于海拔 540 米河边 、沙 地和灌 丛中; 广西 (天峨 ) 也有。 模 式标本 采 自西双 版纳。 本 种近于 缅甸掸 邦产的 Campanula robertsonii Gamble (1913) 及泰 国产的 C. ro- smariniflia Kerr. (1936). 但叶卵 形或椭 圆形, 膜质, 边 缘疏生 鋸齿而 与两者 不同。 3. 长柱 风铃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55,2 — 4 Campanula chinensis Hong (1980)*; 中国 植物志 ( 1983)*; 西藏 植物志 ( 1986), 多年生 草本, 具稍 膨大的 胡萝卜 状根; 茎 2 至数枝 丛生, 上升, 长达 35 厘米, 被 开展的 细 刚毛。 叶椭 圆形, 长 1 一 3.5 厘米, 宽 4 一 12 毫米, 先端钝 ,基 部楔状 渐狭, 全缘或 有疏锯 齿, 叶面被 贴生的 刚毛, 背 面密被 绒毛。 花 生主茎 及分枝 顶端, 有时 分枝上 多花而 成聚伞 花序; 花萼 密被细 长毛, 萼筒倒 锥形, 裂片狭 三角形 ,全缘 ;花冠 钟状, 蓝色或 紫蓝色 ,长 8 — 10 毫米, 分裂稍 过半, 裂 片狭长 圆形, 花柱长 U — 15 毫米, 长长 地伸出 花冠; 花 丝伸出 花冠筒 ;花药 三三两 两或全 部粘合 成筒。 蒴 果半球 形或半 球状倒 锥形;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棕 黄色。 花期 7 — 9 月。 产 贡山、 德钦, 生 于海拔 2 4 00—3 2 00 米岩 石上或 松林的 干瘦土 壤上; 我国 西藏东 南部 (门工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本种酷 似西南 风铃草 (C. colorata Wall.), 但花柱 很长, 长 13 — 15 毫米, 伸 出花冠 之外, 花药 粘合, 或三 三两两 靠合, 花冠 裂片长 于花冠 筒而易 区别。 4, 灰毛 风铃萆 (中 国植 物志) Campanula cana Wall, in Roxb. (1824);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Diels (1912): Hara (1982); 西藏 植物志 (1986). 
桔梗科  505  Campanula xylopoda J. F. Jeff. (1917), syn. nov.; C. apnea Nannf. (1929)*; C. turtuosa C. Y. Wu in 吴 征溢, 李锡文 (1965)*.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多 分枝, 被白色 疏柔毛 及开展 的毛。 叶片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长 1.2 — 1.4 厘米, 宽 0.6 — 0.8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叶 面被疏 柔毛或 绒毛, 背面灰 白色, 密被 绒毛, 边 缘具钝 齿或近 全缘; 无抦。 花生 茎顶, 花梗短 ,被毛 ,花 萼筒被 糙毛, 裂 片披 针形, 具锯齿 ;花冠 钟状, 蓝色, 长 0.8—1 厘米, 被短 柔毛, 裂片披 针形或 较短; 花柱纤 细, 内藏, 柱头 3 裂。 蒴果陀 螺状, 无毛。 产大理 、昆明 ,禄劝 、德钦 、蒙自 、景东 、屏边 ,生 于海拔 1 000 — 4 300 米 石灰岩 山坡草 地, 或 岩石坡 面上; 我国西 藏南部 、四 川西部 也有。 印度 北部、 尼 泊尔、 不丹有 分布。 S. 西南 风铃萆 (图鉴 ) 着色风 铃草、 岩蓝花 、蓝花 石参、 土 沙参、 土桔梗 Campanula pallida Wall. (1820), in Roxb. (1824); D. Don (1825); Hara <1975), (1980). Campanula colorata Wall, in Roxb.(l 824);A. DC. (1830), Nannf. in Hand.-Mazz. <1936); Tsoong(1935); 图鉴 (1975)*; Hara(1966), el al.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C. nepetaefolia L^vl. er Van. (1914); L6vl. (1915), nom. nud. 草本, 茎直立 ,常带 红紫色 ,高 15 — 50 厘米, 通常多 分枝, 有 开展的 淡黄色 糙毛。 叶菱 状卵形 或狭菱 状卵形 ,长达 2 厘米, 宽达 7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少数 小牙齿 或浅波 状钝齿 ,两 面被短 糙毛, 背面毛 较密: 无柄. 花 1 一 2 朵生茎 及分枝 顶端, 下垂; 萼筒 长约 2.5 毫米, 密生长 糙毛, 裂片 5, 狭三 角形, 长 4 一 6 毫米, 被糙 伏毛; 花冠 钟状, 蓝 紫色, 长 8 — 11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5 裂近 中部,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雄蕊 5, 花 丝长约 1.5 毫米, 有毛, 花药狭 长圆形 ,长约 3.8 毫米; 子房 下位, 花柱下 部有疏 柔毛, 柱头 3 裂。 蒴果长 4 一 、6. 毫米, 倒 锥状; 种子椭 圆形, 小。 花期 5 — 9 月。 产 昆明、 禄劝、 大理、 丽江、 邓川、 鹤庆、 中甸、 德钦、 贡山、 泸水、 碧江、 镇康、 景东、 屏边、 会泽, 生 于海拔 1 000 — 4 000 米山坡 草地或 林缘' ,西藏 、四川 、贵州 也有。 亦 分布于 老挝、 尼 泊尔、 阿富汗 等地。 • 根药用 ,民间 用于治 风湿。 《• 钻裂风 铃萆 (图鉴 ) 图版 154,1 — 3 针叶 风铃草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Campanula aristata Wall, in Roxb.(1824); A. DC. (1830); Hook. f. et Tho- 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aristata Wall. var. longisepala Marq. et Shaw (1929); C. cylindri- ,ca(Pax. et K. Hoffm.) Nannf. (1929), (1930),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Wahlenbergia cylindrica Pax et K. Hoffm. in Fedde (1922). 多年生 草本, 高 18 — 38 厘米, 纤细, 不 分枝, 无毛。 基生叶 成丛, 叶片狭 卵形或 卵形至 画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宽 3 — 6 毫米, 边缘 有波状 浅齿或 全缘, 被疏毛 或无毛 ,叶 柄长达 3 厘 米; 茎生叶 无毛, 下部者 有柄, 披针形 至线形 ;中部 以上者 无柄, 线形。 花单生 茎顶, 花萼无 
506  云南 植物志  毛, 裂片 5, 丝状, 长 5 — I 4 毫米, 长过花 冠或近 等长; 花冠 钟状, 蓝 紫色, 长 6 — 12 毫米, 5 浅裂, 无毛; 雄蕊 5; 子房 下位, 柱头 3 裂。 蒴果圆 柱状, 长 1.4 一 2.2 厘米, 宽 2 — 2.5 毫米, 有 10 条 纵肋, 在上部 开裂。 花期 6 — 8 月。 产德钦 ,生 于海拔 2 900 — 4 600 米山坡 草地或 河滩; 四 川西部 (木里 )、 甘肃及 陕西南 部 也有。 分缶于 尼泊尔 、锡金 、克什 米尔地 区等。 本种 与藏滇 风铃草 (Campanula modesta Hook. f. et Thorns.) 极近, 但后 者蒴果 较短, 萼齿 短于花 冠而易 区别。 7- 藏滇 风铃草 (图鉴 ) 图版 156,4 — 5 Campanula modesta Hook. f. el Thorns. (1858); C. B. Clarke in Hook, f, Edinb. staff (1929—1930); 图鉴 (1975), in nota; Hara (1982); 中国 植物志 (1983)*; 西藏 植物志 (1986)*. 矮小 草本, 极 光滑; 茎直立 ,单 1, 高 5 — 17 厘米。 基 生叶具 长柄, 长圆形 至倒卵 圆形, 或近 圆形, 长 0.8 — 2 厘米, 宽 0.4 — 1.1 厘米, 近 全缘, 无毛; 茎生叶 稀疏, 线 状披针 形至线 形, 长 1.2 厘米, 宽约 3 毫米, 近基部 者有柄 ,上部 者无柄 ,具 疏齿。 花单生 茎顶, 下垂, 花 梗长 0.6 — 3.8 厘米, 萼齿 线形, 长约 4 毫米, 短于 花冠; 花冠 钟形, 深 蓝色, 长约 8 毫米, 分 裂至 一半; 柱头 3 裂, 下弯。 蒴果倒 锥形, 近顶部 缢缩, 长 0.7—2 厘米; 种子 很小, 橢 圆形, 无毛。 花期 7 — 8 月。 产中甸 、维西 、德钦 ,生 于海拔 3 400 — 4 150 米 高山草 甸中; 西 藏东南 部及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分布于 锡金。 8. 丽江 风铃草 (图鉴 ) 图版 155, 5-6 Campanula delavayi Franch. (1895); L^vl. (1915); Nannf. in Hand. - Mazz, (1936);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肉质 ,胡萝 卜状; 茎单 1, 直立, 高 2 — 50 厘米, 茎下部 生叶的 一段密 生 柔毛。 基生 叶卵状 心形, 或近 圆形, 长 1 一 3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叶面 被白色 疏长柔 毛, 背面近 无毛, 色淡, 边缘具 浅波状 圆齿; 叶 柄长约 2 厘米, 密生 柔毛; 茎生 叶与基 生叶几 同形, 较小, 仅茎 基部有 几片, 上部几 无叶。 花 2 — 3 朵生茎 上部, 组成总 状花序 ,具 长的花 梗; 花萼圆 锥状, 萼齿 披针状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花冠 钟状, 蓝 紫色, 长约 1 厘米, 5 裂达中 部; 雄 蕊长约 8 毫米, 花药 线形, 长 4 毫米, 花丝长 4 毫米, 下部 卵状三 角形, 被柔毛 ,上部 丝状, 各长 2 毫米, 花 柱长约 1 厘米, 粗壮, 先端 较粗, 似棒状 ,珐头 3 裂, 下弯。 蒴果 卵形, 长约 7 亳米, 直径约 4 毫米。 花期 7 — 9 月。 产丽江 、鹤庆 ,生 于海拔 2 500 — 3 600 米 多石山 坡或松 林中。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9. 流石 风铃草 (图鉴 ) 图版 156,b Campanula crenlata Franch. (1895); L^vl. (1915); Tsoong Nannf. in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Campanula ncphrophylla C. Y. Wu (l 965)*, p. p.maj. 多年生 草本, 根胡萝 卜状, 根茎部 密生鱗 片叶, 生茎 2 — 5 条; 茎高 12 — 18 厘米, 不分 枝, 无毛。 基生叶 丛生, 无毛, 叶片宽 卵形、 椭圆 形或近 圆形, 稀肾形 ,长 0.7 — 1.6 厘米, 宽 0.6-1.2 厘米, 边缘 有波状 钝齿, 叶柄长 1.2 — 3.5 厘 米', 茎生叶 疏生, 无毛, 下部者 有柄, 狭 
桔梗科  507  长圆形 ,上部 者无柄 ,线状 披针形 ;叶 柄短。 花单生 茎顶, 下垂; 花萼 无毛, 裂片 5,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 毫米, 边缘有 不显的 小齿; 花冠 钟状, 紫色, 长 1.4 一 2 厘米, 5 浅裂; 雄蕊 5,- 无毛, 花丝狭 线形, 基部 稍宽; 子房 下位, 花柱 与雄蕊 等长, 柱头 3 裂。 花期 7 一 8 月。 产 大理、 丽江、 鹤庆、 中甸、 维西, 生 于海拔 2 600—3 900(— 4 200) 米草 坡或多 石山坡 石缝中 ;四 川西部 (木里 )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本种 与灰岩 风铃草 (Campanula calcicola W. W. Smith.) 相近, 但该种 较矮小 ,莲 和叶 有毛, 叶基 心形, 而本种 较高大 ,全株 无毛, 叶 基钝或 楔形易 区别。 10. 灰岩 风铃萆 (图鉴 ) Campanula calcicola W. W. Smith (1920); Tsoong (1935)*;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 1983)*. Campanula^nephrophylla C. Y. Wu (1965)*, p. p. min. 矮小 草本, 高 5 — 10 厘米; 根茎粗 壮直立 ,先 端具鞘 状凋萎 叶柄; 茎多至 2 一 7 条, 直立 或近 直立, 单 1, 各部被 白色开 展的长 柔毛。 基 生叶具 长柄, 长 2 — 8 厘米, 被 白色疏 柔毛, 叶片近 圆形或 肾形, 直径 I. 2 — 1.8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心形, 边 缘为不 显的浅 波状圆 齿, 叶面被 贴生疏 柔毛, 背面 稍密, 干时 膜质; 茎下部 的叶与 基生叶 相似, 但较小 ,稍 上部的 披针形 ,长约 5 毫米, 具较短 的柄, 全缘或 有不显 的小齿 ,被白 色长疏 柔毛, 上部的 逾 离, 几 钻形。 花单生 茎顶, 花萼 裂片长 3 — 4 亳米, 线状披 针形, 直立, 下部有 小齿, 疏被白 色疏柔 毛; 花冠 钟状, 淡蓝色 ,长 过花萼 许多, 长达 15 毫米, 裂片 卵形, 稍 锐尖; 子房 下位, 花柱内 藏, 柱头 3 裂, 平展。 蒴果长 3 — 4 毫米, 密被 开展白 色疏长 柔毛。 花期 7 — 9 月。 产大理 、丽江 、中甸 ,生 于海拔 2 300 — 3 500 米湿润 岩石上 ;四 川西部 (木 里、 稻城) 也 有。 模式 标本采 自永宁 和木里 一带。 11. 白毛 风铃箪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Campanula leucotricha C. Y. Wu (1965)*. Campanula chrysosplenijolia auct. non F ranch.: 中国 植物志 (1983), pro syn. 草本, 高 7.5 — 15 厘米, 根 木质, 肥大; 茎少数 ,纤细 柔弱, 无毛, 稍具 稜角, 不分枝 或少、 分枝。 茎叶 线形, 无柄, 长 1 一 2 厘米, 宽 (U5 — 0.75 毫米, 无毛, 边缘 内卷, 具远离 的小牙 齿; 基生 叶卵圆 形至卵 圆状橢 圆形, 长 0.6 — I. 9 厘米, 宽 0.5 — 0. 9 厘米, 叶面 疏被白 色疏柔 毛, 背面 无毛, 边缘全 缘或具 小圆齿 ,草质 ,侧脉 2 — 3 对, 与中脉 两面均 不显; 叶柄长 0.5-1.5 厘米, 扁平, 上 面疏被 白色疏 柔毛, 基部 增大。 花成 近伞房 花序, 具 长梗, 花梗长 2 — 4.3 厘米, 花后 先端稍 弯曲, 花托开 花时半 球形, 长 1.5 毫米, 稍被 白色疏 柔毛, 或近于 无毛; 花萼裂 片花时 线形, 长约 5 毫米, 宽约 0.75 毫米, 直立, 边缘 疏生小 牙齿; 花 冠筒状 钟形, 蓝色, 长 1.2 厘米, 无毛, 深裂达 1/3, 裂片三 角形, 锐尖, 花丝下 部长三 角形, 长 1. 2 5 毫米, 宽 0.75 毫米, 边缘具 纤毛, 上部 丝状, 花药 线形, 长约 3 毫米; 花柱 内藏, 长 8 毫米, 先端 棒状, 柱头 3 浅裂。 花期 7 — 8 月。 产宾川 ,生 于海拔 3 300 米石 崖上。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鸡 足山。 12. 丝茎 风铃草 (中 国植 物志) Campanula chrysosplenifolia Franch. (1895); Uvl. (1915); Tsoong (1935); Naanf. in Hand.-Mazz. (1936); 中国 植物志 (1983). 
508  云南 植物志  1—3. 钻裂 风铃草 Campanula aristata Wall., 1. 花枝, 2. 花 外形, 3. 果实; 4— 5. 藏滇 风铃草 C. mode"* Hook. f. et Thorns., 4. 花 外形, 5. 果实; 6. 流石 风铃草 C. crenulata Franch., 开花 植株。 (肖 溶绘) 
五 隔草科  509  多年生 草本, 根粗厚 ,萝 卜状; 茎丝状 ,纤细 ,直立 ,单 1 或多 分枝, 近无 毛或被 白色疏 柔毛。 基生叶 莲座状 ,小, 卵形或 近圆形 ,长 7 — 8 毫米, 叶面被 白色疏 柔毛, 背面 较淡, 近 无毛 或疏被 白色疏 柔毛, 边缘具 粗齿; 叶 柄长约 1.5 厘米, 被 白色疏 柔毛; 茎 生叶下 部的与 基生叶 同形, 但较小 ,上部 的线状 钻形, 边缘具 粗齿。 花 单生茎 或分枝 顶端, 花萼裂 片线状 钻形, 长 5 — 6 毫米, 边缘具 1 一 2 齿, 直立, 开 花时长 于子房 2 倍; 花冠 钟状, 蓝色, 长 I 2 — 15 毫米, 5 裂至 1/3, 裂片三 角形, 锐尖。 蒴果 卵形, 蜡色。 花期约 9 月。 产 维西、 鹤庆、 宾川, 生 于海拔 2 300 米山坡 草地; 四川西 部也有 分布。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宾川 间的大 坪子。 12. 同 钟花属 Homocodon Hong 一年 生匍匐 草本, 茎有 3 条 纵翅。 叶 互生, 卵形, 或卵状 菱形, 边缘有 锯齿; 叶柄短 。花 1-3 朵顶 生于极 缩短而 带叶的 侧生分 枝上, 无梗; 花萼 上位, 有 5 条棱, 筒部 卵形, 裂片 5, 有 1 对细 长齿; 花 冠管状 钟形, 5 裂至中 部或略 过之, 裂片狭 卵状披 针形; 花丝基 部稍扩 大, 边缘疏 生毛; 子房 下位, 柱头 3 裂, 裂片 线形, 卷曲。 果为 干果, 在 基部不 规则撕 裂或不 规则 孔裂, 或常不 开裂; 种子楠 圆形, 无棱, 表面具 细网状 纹饰。 仅 1 种, 我国 特产。 . 1. 同钟花 (中国 种子植 物科属 词典) 图版 147, 5 — 6 异钟花 (云南 热带亚 热带植 物区系 研究报 告)、 白 异钟花 (图鉴 ) Homocodon brevipes (Hemsl.) Hong (1980)*; 中国植 物志 (1983). Wahlenbergia brevipes Hemsl. (1903)*; Heterocodon brevipes (Hemsl. ) Hand. - Mazz. et Nannf. in H.-M. (1936);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图鉴 (1975)*. 特征 同属。 花期 4 一 8 月。 产 镇雄、 嵩明、 昆明、 大理、 景东、 凤庆、 澜沧、 马关、 西畴, 生 于海拔 1000 — 2 050 (一 2 9 00) 米的 沟边、 林下、 灌 丛边及 山坡草 地中; 四川西 南部, 贵州 西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 自蒙自 东南。 243a. 五隔 草科 Pentaphr agm ataceae nom. conserv. 多年 生肉质 草本, 通常被 多细胞 的毛。 单叶 互生, 通常 叶基不 对称, 具 波状锯 齿或全 缘, 无托叶 o 花 整齐, 两性, 稀 单性, 腋生, 通 常密集 成蝎尾 状聚伞 花序, 苞片或 多或少 明显, 膜质; 萼片 5, 覆瓦状 排列, 不等大 ,宿存 ;花冠 合生, 5 稀 4 裂, 裂片镊 合状, 通常 肉质或 骨质; 雄蕊 5, 与花瓣 互生, 花丝 宿存, 花药 底着; 子房 下位, 2 室, 具短 而厚的 花柱; 柱头盾 状, 胚珠 多数, 悬垂于 二叉的 中轴胎 座上。 浆果, 不开裂 ;种 子小, 具丰富 胚乳。 1 属, 约 30 种, 分布东 南亚, 从中南 半岛、 中国 南部、 菲 律宾、 印 度尼西 亚至新 几内亚 和巴 布亚, 主产 加里曼 丹岛。 我国 2 种, 云南有 1 种。 
510  云南植 2 ^志  图 版 157 中华 五隔草 Pentaphragma sinense Hemsl. et Wils, 1. 植株, 2. 花, 3. 花冠 纵剖; 4一8. 楔瓣花 Splie noclea zeylanica Gaertn., 4. 花枝, 5. 花冠 展开, 6. 花 纵剖, 7. 萼片, 8. 苞片。 (肖 溶绘) 
楔 瓣花科  511  1. 五隔 草属 Pentaphragma Wall, ex G. Don 特征 同科。 1. 中华 五隔萆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 57 ,1 一 3 五膜草 (图鉴 ) Pentaphragma sinense Hemsl. et Wils. (1906); Dunn (1911); Tsoong (1935); C. Y. Wu et W. T. Wang (1957); 图鉴 (1975), in nota; 中国 植物志 (1983). 多年生 草本, 近肉质 ;根状 茎长, 生 须根; 茎粗短 ,高 5 — 10 厘米, 密生 短毛。 叶 片斜卵 状椭圆 形或阔 卵形, 长 16 — 18 厘米, 宽 10 — 12 厘米, 先 端锐尖 或钝, 基部斜 楔形, 边缘浅 波状或 近全缘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密被 短毛, 叶柄 粗壮, 长 5 — 6 厘米。 蝎尾状 聚伞花 序卷曲 ,生 茎上部 叶腋, 长 4.5 — 5 厘米, 花密集 ,近 无梗, 苞片椭 圆形, 比花 稍短, 疏 生 短毛, 萼 筒长约 6 毫米, 疏生 短毛, 裂片 5, 卵圆形 ,长约 5 毫米, 先端钝 ,被 短毛; 花冠钟 状, 白色, 长约 7 毫米, 5 深裂, 裂片披 针形; 雄蕊 5, 生花冠 筒上, 花药狭 卵形; 子房 下位, 花柱短 ,长 2 毫米, 柱头 盾状, 微 5 裂。 花期 5 — 11 月。 分 布云南 角部及 东南部 (河口 、屏边 、西 双版纳 ), 生 于海拔 1 150 — 1 270 米林 下及沟 边湿处 ;广 西南部 亦有。 越南 北部有 分布。 243b. 模 辦花科 Sphenocleaceae nom. conserv. 一年 生湿生 草本, 茎通常 直立, 或多或 少多汁 ,多 分枝, 空心; 根长 柱状。 单叶 互生, 椭 圆形, 锐尖, 全缘, 无 托叶。 花整齐 ,两性 ,小, 成密 集顶生 的穗状 花序, 具 苞片及 2 小 苞片; 萼片 5, 合生,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靠合, 宿存; 花冠 合生, 坛状, 早落, 裂片 5, 覆瓦状 排列; 雄 蕊 5, 与花瓣 互生, 着生于 花冠上 ,花 丝短, 花药小 ,2 室; 子 房下位 (或 半下位 ), 2 室; 花柱 短, 柱头 头状; 胚珠 多数, 具 巨大而 海绵质 的柄, 中轴 胎座。 蒴果 楔状倒 锥形, 2 室, 膜质, 盖裂; 种子 多数, 小, 种皮 皱折, 胚乳 几环状 或缺。 1 属, 1 种, 广布 于东半 球热带 地区。 我国 台湾、 福建、 江西、 广东、 广西 和云南 等省区 南部有 分布。 1. 楔 辦花属 Sphenoclea Gaertn. 特征 同科。 1. 楔瓣花 (云 南热带 亚热带 植物区 系研究 报告) 图版 157,4 — 8 尖瓣花 (图鉴 ) Sphenoclea zeylanica Gaertn. (1788);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1); He- msl. (1889); Hemsl. (1889); Merr. (1930); Danguy in Lecte. (1930); Tsoong (1935); Fedorov in Kom. (1957)*; 吴 征镒、 李锡文 (1965); 海南 植物志 (1974)* ; 图鉴 (1975)*; 中国 植物志 (1983). 
512  云南 植物志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20 — 60 厘米, 常在 下部多 分枝, 无毛。 叶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 9 厘米, 宽 0.5 — 1.6 厘米, 先端钝 或微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无毛, 脉纤细 不显; 叶柄 长 5 — 7 毫米。 穗状花 序生茎 及分枝 顶端, 长 1 一 4 厘米, 直径 5 — 8 毫米, 无毛; 总 花梗长 2-5 厘米, 花梗 极短, 紧密 排列, 无毛, 有 苞片和 2 小苞片 ;花萼 绿色, 裂片 5, 宽卵形 ,长约 0.8 毫米, 先 端钝, 边缘绿 白色, 花后稍 增大; 花冠 白色, 宽钟状 ,长约 1.5 毫米, 5 浅裂, 雄蕊 5, 生花冠 筒中部 以下, 与花 冠裂片 互生, 花丝 很短, 花药 卵形; 子房 下位, 2 室, 胚珠 多数; 花 柱短, 柱头 不明显 2 裂。 蒴 果直径 2.5 — 4 毫米, 果皮薄 膜质, 盖裂; 种子 多数, 长 圆形, 长 约 0.4 毫米, 黄褐色 ,有 皱纹。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580 — 780 米 水田、 池塘边 及沼泽 湿地; 广东、 台湾、 广西、 福建、 江西 也有。 印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缅甸、 老挝、 越南有 分布, 美 洲热带 曾广泛 输入。 伊朗及 苏联的 塔吉克 斯坦南 部和乌 兹别克 斯坦南 部也有 出现, 这说 明本种 可能是 古地中 海南岸 的热带 植物区 系成分 之一, 由 于青藏 高原隆 起而呈 孑遗状 态分布 于这些 地方。 256. 苦 宦笞科 Gesneriaceae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半灌木 、灌木 或木质 藤本。 叶基生 ,或 在茎上 互生、 对生或 轮生, 如 系对生 时则 其中一 叶片常 较小, 有时呈 托叶状 或完全 退化, 全缘或 具齿, 稀羽状 深裂, 无毛 或多少 被节毛 、绢毛 或绒毛 ,或有 时被星 状毛; 无 托叶。 花序 为各式 的聚伞 花序, 腋生、 顶 生或生 于花 葶上, 有 时仅具 1 一 2 花; 苞片小 或大, 偶有合 生成总 苞状, 小苞 片着生 于花梗 近基部 》 通 常小。 花两性 ,两侧 对称; 萼通常 管状, 浅裂或 深裂, 裂片 5 枚, 等大, 或 3 枚, 其中 2 裂 片狭, 而另一 枚 裂片十 分宽大 且顶端 3 浅裂, 果时萼 脱落或 宿存, 不 增大或 增大; 花冠合 瓣, 钟状或 管状, 基部有 时浅囊 状或一 侧膨胀 ,冠檐 通常二 唇形, 5 裂, 裂片 覆瓦状 排列; 能 育雄蕊 4 枚, 2 长 2 短, 或 2 枚, 很少 5 枚, 花丝着 生于花 冠上, 直或 弯曲, 有时螺 旋状扭 曲, 无或有 关节, 有时 有不育 分枝, 花 药成对 或全部 靠合, 很 少彼此 分离, 2 室纵裂 或顶端 汇合成 1 室而 呈弧形 开裂; 退化 雄蕊通 常存在 或稀不 存在; 子房 上位或 下位, 1 室 或不完 全 2 至 4 室, 侧 膜胎座 2, 每 胎座常 2 裂, 多少伸 入子房 中央, 花柱 1 , 柱头略 膨大或 2 裂, 胚珠 很多, 微小, 倒生。 果为 蒴果, 纵缝 开裂, 或不规 则开裂 ,或为 肉质浆 果而不 开裂; 种子 细小, 很多, 常具 各式直 纹或网 纹的外 种皮, 有时有 毛状附 属物, 有或无 胚乳, 胚直。 约 120 属, 2 000 种, 主要分 布于热 带和亚 热带。 我 国约有 40 属, 200 余种, 分布于 秦岭、 山西、 河北 及山东 以南各 省区。 云南产 33 属 189 种 8 变种 2 变型。 文献记 载产云 南东 部的异 唇苣苔 (Allocheilos cortusiflorum W. T. Wang), 今证实 产于贵 州兴义 ,因 此 本志不 收入。 本科植 物不少 种类可 人药, 如尖 舌苣苔 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1. (根 治甲状 腺肿大 )、 苦苣苔 Conandron ramondioides Sieb. et Zucc. (全草 外敷治 毒蛇咬 伤)、 小心 叶石花 Corallodiscus cordatulus (Craib) B. L. Burtt (全草 治小儿 疳积、 跌打损 伤)、 牛 耳朵 Chirita eburnea Hance (全 草治咳 嗽吐血 )、 妈煌七 C. fimbrisepala Hand.-Mazz. (根茎 治小儿 疳积、 胃痛、 跌打损 伤)、 淡褐姝 毛苣苔 Paraboea rufescens (Franch.) B. L. Burtt (全草 治咳嗽 、劳伤 、痈 疮红肿 )、 散白草 Streptocarpus cJarkeanus (Hemsl.) Hi- 
苦 苣苔科  513  lliard et B. L. Burtt (全草 治外伤 出血、 跌打损 伤)、 猫耳朵 Boea hygrometrica (Bunge) R. Br. (全 草治中 耳炎、 跌打损 伤)、 吊 石苣苔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全 草洽 跌打 损伤、 吐血) 等。 不少种 类可供 观赏, 其中在 园艺上 广泛栽 培的有 大岩桐 Sirniingia speciosa Benth. et Hook. 、香堇 大岩桐 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 和杂 交种海 角樱草 Streptocarpus kewensis Hort. 等。 本科在 管花目 中无疑 极近于 玄参科 ,但 前者具 i 室的 子房而 与后者 不同, 可是 本科的 海角 樱草属 Streptocarpus 、 石 蝴蝶属 Petrocosmea 以及 香堇大 岩桐属 Saintpaulia 中一 些种亦 发现有 2 室 子房, 而 玄参科 的一些 属如毛 地黄属 Rehmannia, 其科的 位置至 今仍: 然 不确定 ,这样 就很难 以单一 的特征 来区分 两者。 分属 检索表 1( 2 ) 果皮 肉质, 不开裂 (苦 苣苔亚 科-苦 苣苔族 CyrtaiicJroideae-CyrtancJreae); 能 育维蕊 4 ; 半 灌木… 1. 线柱 宦苔属 Rhynchotechum 2( 1 ) 果 开裂。 3(10) 种子 顶端有 1 条长毛 ,或两 端各有 1 条 毛状突 起或有 1 条毛 和种柄 (苦苣 苔亚科 一 芒 毛苣苔 族 Cy rtandroideae-Trichosporeae) 4( 5 ) 能 育雄蕊 4, 伸出花 冠外; 附生 的攀援 木本植 物或爬 附石上 …… 2 . 芒毛 苣苔属 Aeschynantlm 8 5( 4 ) 雄蕊 藏于花 冠内。 6( 7 ) 附生的 攀援木 本植物 ;叶 对生或 轮生, 近 等大, 肉质, 常较厚 ;能 育雄蕊 2, 药隔顶 端有附 属物… •、 3, 吊石 苣苔属 Lysionotus 7( 6 ) 陆生 的草本 或木本 植物; 毎对 叶不等 大或近 等大, 草质; 能 育雄蕊 4, 药隔顶 端无附 属物。 8( 9 ) 花冠狭 漏斗状 筒形或 宽筒形 ,中部 膨胀, 超 出花萼 很多, 冠 筒内面 无弧形 突起, 冠檐明 显二唇 形; 能 育雄蕊 4, 全部 连着; 柱头 2 裂 4. 紫花 苣苔属 LoxMtigma 9( 8 ) 花冠狭 漏斗状 筒形, 略超出 花萼, 冠 筒内面 前方有 2 个弧形 突起, 冠檐不 明显二 唇形; 能 育雄蕊 4, 分生; 柱头盘 伏' S. 大苞 苣苔属 Aim a 10( 3 ) 种子 无毛。 11(H) 花序假 总状或 近头状 ;叶 不对称 (苦苣 苔亚科 -尖舌 苣苔族 Cy rtan d。id eae -Klugi eae )。 12(13) 能 育雄蕊 2, 生花冠 下唇; 花冠斜 唇形; 花序假 总状, 有 小的线 形苞片 6, 尖舌 宦苔属 Rhynchoglossum 13(12) 能 育雄蕊 2, 生花冠 上唇; 花冠近 整齐; 蝎尾状 聚伞花 序头状 ,被 1 个 叶状苞 片所包 7. 盾座 苣苔属 Epithema 14(11) 花序聚 伞状, 有 吋只有 1 朵花或 2 朵花 腋生。 15(18) 子 房和果 实圆卵 形或近 球形, 顶端突 然生出 花柱; 叶基 部很不 对称, 毎对 叶中有 一个叶 很小; 能 育雄蕊 4 (苦苣 苔亚科 ^ 字 苣苔族 Cyn an doid eae -Lo XOn i eae )。 16(17) 花萼 5 裂片 之间有 皱折; 花冠近 整齐, 筒短, 不超过 5 毫米; 4 雄蕊 的花药 连着; 蒴果不 规则开 裂 8.+ 字 苣苔属 St«uir anther* 17(16) 花萼 5 裂片 之间无 皱折; 花冠近 唇形, 筒长约 2 厘米; 花药成 对连着 ;蒴 果上部 2 瓣裂 9. 异叶 苣苔厲 Whytocki* 18(15) 子房和 果实圆 锥形或 线形, 顶端 渐狭成 花柱; 叶基部 通常对 称或近 对称, 同一对 叶通常 等大; 敝 
514  云南 植物志  育雄蕊 2 或 4 (苦苣 苔亚科 -长蒴 苣苔族 Cy rtan d ro id eae -Didymo Car p eae )。 19(46) 能 育雄蕊 4。 20(35) 茎强烈 缩短; 叶都 基生。 21(28) 花药 分生。 22(25) 药室 平行, 开 裂吋不 汇合。 23(24) 药隔无 硬毛; 花盘 环形, 全缘 或浅裂 10. 马铃 苣苔属 Oreochar" 24(23) 药隔有 硬毛; 花盘 5 深裂 U. 毛药 苣荅属 Dasydesmus 25(22) 药室 在基部 叉开, 开裂缝 在顶端 汇合。 2 6(27) 花 药伸出 花冠外 12. 短檐 苣苔属 Tremacron 27(26) 花药 内藏, 成对 连着, 开裂 吋分开 13. 佛肚 苣荅属 Brigg«ia 28(21) 花药成 对连着 或全部 连着。 29(30) 花丝 在花药 开裂后 螺旋状 弯曲; 花冠下 唇内面 有密毛 14. 珊瑚 苣苔属 Corallodiscus 30(29) 花丝不 卷曲。 31(32) 全部花 药连着 在一起 ;较长 的花丝 多少圆 柱形, 在中部 突弯曲 …… 15. 横蒴 苣荅属 Beccarinda 32(31) 花 药成对 连着, 如所有 4 花药 连着吋 则花丝 扁平。 33(34) 茯冠筒 漏斗状 ,一侧 膨胀, 下唇比 上唇长 13. 佛肚 苣苔属 Brigpia 34(33) 花冠筒 筒状, 筒中部 之上的 上侧稍 膨胀, 花冠檐 部不太 开裂, 5 裂片 不等大 16, 直辩 笞属 Ancylostemon 35(20) 茎明显 ,有清 楚的节 间,, 有吋 茎顶端 有一对 不等大 的叶。 36(43) 花冠 筒短, 不 比檐部 明显。 37(38) 花 药成对 或全部 于顶端 连着; 节间短 ,叶常 聚集于 茎顶; 植 株通常 不分枝 17. 对蕊 苣苔属 DidiMandra 38(37) 花药 分生, 花丝 直伸; 节间不 密集; 植 株通常 分枝。 39(42) 叶互生 ;蒴 果室背 开裂。 40(41) 子房 狭长圆 形或长 卵形, 花柱几 等于或 略长于 子房, 两侧 无扁平 翅状附 属物; 花 药顶端 以横缝 或 孔开裂 18. 直蒴 苣苔属 Boeica 41(40) 子 房卵球 形或近 球形, 花柱长 于子房 很多, 两侧 有宽大 扁平的 翅状附 属物; 花药 顶端以 孔开裂 19. 翼柱 苣苔属 Boeicop", 42(39; 叶 对生; 蒴果室 间开裂 20. 细蒴 苣苔属 Leptobae* 43(36) 花冠 有长而 明显的 冠筒。 44(45) 花冠一 侧很 膨胀, 有 斑点; 草本, 茎直立 ,自有 鱗片的 根状茎 生出, 顶端 生出一 丛叶 • 13. 佛肚 苣苔属 Briggsia 45(44) 花冠 不明显 膨胀, 无斑点 ;草 本或半 灌木, 叶数对 ,在茎 上稀疏 排列, 如为一 对吋, 2 叶极 不等大 17. 对蕊 苣苔属 Didiaaandr* 46(19) 能 育雄蕊 2。 47(48) 花冠下 唇口部 有髯毛 21. 喜鹊 苣苔属 Ornithoboe* 48(47) 花冠无 髯毛。 49(50) 植株具 交织在 一起 常分枝 的蛛丝 伏毛被 22. 蛛毛 苣苔属 Paraboe* 50(49) 植 株毛被 不为蛛 丝状。 51(68) 蒴果成 熟吋不 螺旋状 卷曲。 •52(53) 花 冠筒比 檐部短 23. 石 蝴蝶属 Petrocwme* 53(52) 花冠筒 发育。 
苦 苣苔科  515  54( 55) 胎座只 1 个发育 24. 半菊 苣苔属 Hemiboea' 55( 54) 胎 座全部 发育。 56(57) 花序近 伞形, 顶 生于伸 长的总 梗上, 其下有 多数叶 状总苞 25 . 朱红 苜苔厲 Calcareoboea- 57(56) 花序非 近伞形 ,其下 无叶状 总苞。  58(59) 叶柄 有翅, 叶 片有深 缺刻状 牙齿; 花冠筒 弯曲, 一侧 膨胀; 花 丝弯曲  26, 长蒴 苣苔属 Didymocarpu* 59(58) 叶柄 无翅, 叶片 全缘或 有齿。 60(63) 柱头 头状。 61(62) 叶 盾形; 果卵形 23. 石 蝴蝶属 Petrocownea' 62(61) 叶不为 盾形; 果线形 26. 长蒴 苣苔属 Didymocarpu* 63(60) 柱头非 头状, 近等 或不等 2 裂。 . 64(67) 花 柱不等 2 裂, 只下 (前) 裂片 发育, 上 (后) 裂片小 ,不存 在或近 不存在 ; 花冠筒 筒形、 漏 斗状筒 形或细 漏斗形 ;花 丝膝状 弯曲。 65(66) 花柱上 (后) 裂片 不存在 或近不 存在; 药隔无 附属物 27. 唇柱 苣苔属 Chirit« 66(65) 花柱上 (后) 裂片 存在; 药隔有 1 三角形 附属物 28. 密序 苣苔属 Hemiboeopg" 67(64) 花柱顶 端近等 2 浅裂; 花冠 筒细圆 筒形; 花丝直 29. 细筒 苜苔属 Lagarwolen 68(51) 蒴果 成熟吋 螺旋状 卷曲。 69(70) 花成 对生于 叶腋; 花药 有毛; 小 灌木, 茎 多条, 叶对生 …… 30. 长冠 苣苔属 Rhabdothamnopai* 70(69) 花排列 成有总 梗的聚 伞花序 (有 吋只有 1 花); 花药 无毛。 71(72) 花萼二 唇形, 上唇 3 裂, 下唇 2 裂 近基部 31.g 萼 苣苔属 Trisepalum 72(70) 花萼等 5 裂。  73(74) 叶在一 木 质中轴 上形成 莲座, 干吋带 黑色, 叶上毛 被有钙 质被层 ;花冠 筒短, 宽钟形 32. 旋蒴 苣苔属 Boe» 74(73) 有 茎或无 茎或具 单叶的 草本, 叶若形 成莲座 第一片 叶在起 源上为 子叶, 其 余各叶 因无木 质中轴 而为不 定生的 ,毛被 无钙质 被层; 花冠筒 伸长, 圆柱 形或上 部扩大 33.海角 楼草属 Streptocarpu 霧 1. 线柱 苣苔属 Rhynchotechum B1. 不分枝 、直立 半灌木 ,幼嫩 部分密 被黄褐 色绢质 绵毛。 叶 纸质至 革质, 对生或 下部茎 叶互生 ,有时 轮生, 通常 大型, 具柄,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生枝 端下部 叶腋, 通常 多花, 1 至多 回分枝 ,或为 伞形复 合状; 苞片及 小苞片 狭小, 不 明显。 花具梗 ,花萼 宿存, 小, 通常 5 裂近 基部, 裂 片狭; 花冠小 ,近 钟形, 基部略 囊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片 均近 等大, 卵形或 近圆形 ;能 育雄蕊 4, 分生, 着生于 花冠近 基部, 花丝短 线形, 拱曲, 药室 2, 椭 圆形, 下部近 平行, 上部拱 弯汇合 成一室 ,第 5 枚雄蕊 退化, 微小或 缺如; 花盘 微小, 环 状或 缺如; 子房 无柄, 卵状 球形, 胎座 对生, 伸入几 达子房 中轴, 其后外 弯而着 生胚珠 ,花柱 线形, 伸长, 柱头小 ,近 头状。 浆 果小, 卵状球 形或近 卵形, 顶端具 细尖, 亮 白色。 种子 小,. 椭 圆形, 光滑。 约 I 2 种, 分布 于斯里 兰卡、 巴基 斯坦、 印度、 锡金、 不丹 经我国 南部、 中南 半岛、 东南至 印度尼 西亚。 我 国约产 4 种, 产 西藏东 南部、 云南、 广西、 广东、 福建及 台湾; 云南有 3 种》« 
516  云南 植物志  均见于 滇西南 、南至 东南。 ' . 分种 检索表 1(4) 植株各 部密被 紧贴的 锈色柔 毛或暗 褐色长 绵毛, 毛基 部无小 突起。 - 2( 3 ) 总花梗 2 — 4 条 簇生, 纤细; 花 冠外面 无小乳 头状突 起…… 1. 台湾线 柱苣苔 Rh. formosanum 3(2) 总花梗 单生, 粗壮; 花冠 外面有 小乳头 状突起 2. 线 柱苣苔 Rh. obovatum 4( 1 ) 植株各 部密被 伸展淡 黄色刚 毛或长 硬毛, 毛基部 常有小 突起; 叶 侧脉约 14 对 3. 毛线 柱苣荅 Rh.vestitum 1. 台湾线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冠萼线 柱苣苔 (海 南植 物志) Rhynchotechum formosanum Hatusima (1939); B. L. Burtt (1962); Kao et Devol in Li (1978); W. T. Wang (1984). Rh. ellipticum auct. non Wall, ex Dietr.: Meir, (1934); 海南 植物志 (1974)*. 茎高约 1 米, 干后淡 黄褐色 ,叶背 、叶柄 、总 花梗、 花梗、 苞片、 花萼 均被暗 褐色长 绵毛。 叶对生 ,叶片 草质, 狭椭 圆形、 宽椭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11 一 25 厘米, 宽 5.5 — 12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短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在 中部以 上具粗 钝锯齿 ,老 时除背 面叶脉 以外均 无毛, 侧脉 每边 11 一 15 条, 向上 倾斜, 离边缘 较远处 弯拱, 极少略 平展; 叶柄 粗壮, 长 0.5 — 3.5 厘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2 — 3 回二岐 分枝; 总花梗 2 — 4 条 簇生, 极少 单生, 纤细; 苞片披 针形, 长 2- 3 毫米; 花萼 常带淡 红色, 长 4 一 5 毫米, 5 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花冠淡 红色, 长 5 — 6 毫米, 上 唇裂片 的基部 具一紫 色斑; 花药近 球形, 暗紫色 ,通常 顶部具 短毛, 花 丝短; 花盘环 -状; 子房 卵形, 疏被 腺毛, 花柱 弯曲, 无毛。 浆果 白色, 近 球形, 长 6 — 8 亳米, 有短毛 ,顶端 具宿存 花柱成 短尖。 花期 6—7 月 ,果期 8 — 11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生于 林中潮 湿的岩 石上、 山谷 荫处或 溪畔; 分布于 广西、 广东及 台湾。 2. 线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158,1 一 5 大 叶猪食 (云南 屏边) ,"胡 鲁八哈 "(河 口瑶语 ), 橫脉线 柱苣苔 (海 南植 物志) Rhynchotechum obovatum (Griff.) B. L. Burtt (1962); 图鉴 (1975)*; B. L. Burtt in Lauener (1980); W. T. Wang (1984). Chiliandra obovaia Griff. (1854), (1854)*; Rhynchotechum latifolium Hook. f.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Dunn '(1911); Merr. (1912); Pellegr. in Lecte. (1930); Masamune (1943); Cyrtandra hi- ■llii L6v). (1911), (1914). 半灌木 ;茎高 1 一 2 米, 厚, 粗达 8 毫米, 上部密 被紧贴 的锈色 柔毛, 不 分枝。 叶 对生, 或 3 叶轮生 ,叶片 草质, 倒 披针形 或长椭 圆形, 稀为倒 卵形, 长 20 — 32 厘米, 宽 8 — 10 厘 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渐狭, 边缘有 小牙齿 ,两面 幼时密 生锈色 柔毛, 其后叶 面变无 毛, 背面脉 上的毛 宿存, 侧脉 每边达 26 条, 彼此近 等距, 略 斜展, 近边缘 拱曲, 与中 脉叶面 朋显, 背面 凸出, 小脉 可见; 叶 柄长达 4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 伞花序 腋生, 3— 4 回 二歧分 -枝, 伞状, 有多 数花, 密生锈 色短毛 ,具梗 ;总梗 单生, 粗壮, 长达 5 — 6 厘米, 次级 轴长达 3- 4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1 一 1.5 厘米, 先端 渐尖, 被锈色 短毛; 花梗长 0.3 — 1 厘米; 花萼 
苦 苣苔科  517 
518  云南 植物志  长约 5 毫米, 外面 密生锈 色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冠 白至粉 红色, 钟 状, 长约 7 毫米, 外面具 乳头状 小突起 ,冠檐 二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片 均近等 大, 近圆形 ,长约 2.5 毫米; 能 育雄蕊 4, 分生, 内藏, 花丝着 生于冠 筒基部 ,线形 ,略 拱弯, 无 毛, 花药 内向, 无毛, 第 5 枚 为退化 雄蕊, 微小; 子 房卵状 球形, 宽 1 一 2 毫米, 、花柱 比子房 长, 顶端 弯曲, 伸出, 长 6 — 7 毫米, 柱 头小, 头状, 2 裂。 浆果 白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无毛。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滇南 各地, 生于 谷地密 林内或 沟边, 海拔 1 200 — 1 7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贵 州、 广西及 广东。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广西用 全草清 肝解毒 ,治 疮疥; 越南 报道本 种的果 可食, 根 作妇女 产后煎 服用。 3. 毛线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158, 6-8 Rhynchotechum vestitum (Griff.) Hook. f. et Thorns, ex C. B. Clarke ( 1874)*, in DC. (1883), et in Hook. t. (1884); B. L. Burtt (1962); 图鉴 (1975), in nota^ W. T. Wang (1984). Corisanthera vestita Grifl. (1848); Corisanthum vestitum Griff. (1854). 半灌木 ;茎高 0.6 — 2 米, 粗壮, 径达 1 厘米, 上 部密被 伸展的 淡黄色 刚毛, 不 分枝。 叶 对生, 叶片 草质, 楠圆形 ,长 10.5 — 25 厘米, 宽 4.5 — 1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渐狭, 近全缘 或略具 小齿, 两面 疏被淡 黄色长 硬毛, 叶面毛 基部有 小突起 ,侧脉 每边约 14 条, 彼 此等距 而略 弧曲, 至近边 缘上升 ,与中 脉叶面 明显, 背面 凸出, 小脉 可见; 叶柄长 ( 2 )3.5 — 5 厘米, 被毛 同茎。 聚 伞花序 腋生, 3-4 回二岐 分枝, 伞形, 有多 数花, 密生淡 黄色长 硬毛, 具梗, 总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及小苞 片狭长 圆形, 绿色, 长约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外面 无毛, 内面 被淡 黄色长 硬毛; 花 梗长达 1 厘米, 毛被同 花序; 花 萼长达 7 毫米, 外 面密生 淡黄色 具疣基 的 伸展长 硬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冠粉 红色, 管状 钟形, 长约 5 毫米, 外被 微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 片均近 等大, 近 圆形, 宽约 2 .5 毫米; 能 育雄蕊 4, 内藏, 花丝着 生于冠 筒基部 ,线形 ,略 拱弯, 无毛, 花药 无毛, 内向, 第 5 枚为退 化 雄蕊, 微小; 花盘不 明显, 环状, 高不及 0.5 毫米; 子 房卵状 球形, 宽约 1 毫米, 花 柱比子 房长, 长约 5 毫米, 顶端 弯曲, 伸出, 柱 头小, 头状, 2 裂。. 浆果 白色, 近 球形, 直径达 8 毫 米, 无毛。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12 月。 产滇西 (潞西 、镇康 、临沧 )、 中南 (景东 )、 南部 (西双 版纳) 及东南 (屏边 、金平 、麻栗 坡> 等地, 生于谷 地林内 或沟边 ,海拔 750 — 2 200 米。 锡金、 不丹、 印度 也有。 2. 芒毛 宦苔属 Aeschynanthus Jack nom. conserv. 附生小 灌木。 叶 对生或 3 — 4 叶轮生 ,肉质 、革质 或纸质 ,全 缘或具 小齿, 侧脉 大多不 明显。 花序 腋生或 顶生, 1 一 2 花, 稀为聚 伞状, 单个 或多个 簇生; 苞片 卵形, 通常小 ,有时 大而着 艳色, 脱落, 小苞 片通常 较小, 早 落或不 存在。 花萼 钟形或 筒形, 5. 浅裂或 深裂; 花 冠筒形 或漏斗 状筒形 ,冠 筒通常 伸长, 直立或 稍弯曲 ,外面 被毛或 无毛, 内面 无毛或 仅裂片 被毛或 在冠筒 中部有 由糙毛 组成的 毛环带 ,檐部 二唇形 ,上唇 2 裂, 裂片 直立, 下唇 3 裂, 裂片 开张或 反折, 或稀为 近相等 5 裂; 能 育雄蕊 4 , 二强, 伸出或 与花冠 等长, 花药长 圆形, 
苦 苣苔科  519  成对 相连, 药室 2, 长圆形 ,平行 ,第 5 枚退化 雄蕊稀 存在;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上位, 具柄, 长圆形 或线形 ,花柱 与雄蕊 等长或 较长, 柱头 增大或 盾状。 蒴果近 线形, 2 瓣 纵裂; 种子 小, 多数, 长圆形 ,具皱 ,在 种脐一 端具一 、二或 多根毛 ,另— 端具一 根毛, 或种子 有一扁 平而向 两端狭 长的附 属物。 约 140 种, 分布 自我国 西藏东 南部, 经锡金 、不丹 、印度 东部, 向东至 印度尼 西亚。 我 国约有 30 余种,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云南、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但 大多数 种类集 中于云 南; 云南产 30 种, 1 变种。 分种 检索表 K 6 ) 种 子在近 种脐一 端具多 根毛, 另一 端具一 根毛; 花 冠筒内 面近中 部有由 糙毛组 成的一 毛环带 (多 毛组 Sect. Polytrichium Benth.) 2( 3 ) 花冠外 面无毛 1. 长茎芒 毛苜苔 A . longicaulis 3( 2 ) 花 冠外面 被毛。 4C 5 ) 叶边缘 具浅齿 ;花 萼长约 5 毫米, 短 于花冠 很多; 花冠长 18 — 20 毫米 2. 药用芒 毛苣苔 A. poilanei 5(4) 叶 全缘; 花萼长 30 — 33 毫米, 长于花 冠很多 ; 花冠长 25 — 28 毫米 3, 长粤芒 毛宦笞 A, sinolongicalyz 6( 1 ) 种子在 近种脐 一端具 二根或 一根毛 ,另一 端具一 根毛; 花 冠筒内 面无毛 环带。 7(18) 种子在 近种脐 一端具 二根毛 ,另 一端具 一根毛 (双 毛组 Sec" Diplotrichium Benth.) 8(13) 花萼 5 浅裂至 全长的 1/4 一 1/3 处; 叶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 9(10; 花萼 裂片宽 卵形, 顶端 圆形, 有睫毛 ;花 冠长约 3 厘米, 外 面密被 短柔毛 4. 束花芒 毛苜苔 A. hooker i 10( 9 ) 花萼 无毛, 裂片三 角形或 线伏披 针形, 顶端尖 或钝。 11(12; 花 萼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顶端尖 ;花冠 内面下 部的毛 很小、 很细, 毛长 0.5 毫米, 宽 0.1 毫米 …… S. 大花芒 毛苜荅 A. mimete. 12(11) 花萼 裂片三 角形, 顶端钝 ;花冠 内面下 郅 的毛 粗短, 毛长 0.6 — 1.2 亳米, 宽 0.2 — 毫米 …… 粗毛芒 毛宦答 A. pachytrichus .13( 8 ) 花萼 5 裂至近 中部或 近基部 ;叶狭 卵形、 披 针形至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14(15) 花萼 5 裂至近 基部; 叶狭 卵形, 有吋 宽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0. 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花 1 一 3 朵簇生 7. 离苳芒 毛苣荅 A. chorisepalu. ^5(14) 花萼 5 裂至近 中部; 叶线 形或披 针形; 花多至 14 一 16 朵 簇生。 ■16(17) 叶披 针形; 花梗 无毛; 花萼 较大, 长达 14 毫米, 无毛, 裂片 披针形 8_具 斑芒 毛苣苔 A. maculatu* 17(16) 叶 线形; 花梗被 短柔毛 ;花萼 较小, 长约 5 毫米, 裂片 三角形 9, 腾冲芒 毛苣笞 A - tenchungensit 18( 7 ) 种子 在两端 各具一 根长毛 (单 毛组 (Sect. Haplotrichium Bench.) 19(20) 花 萼长达 3.5 厘米, 5 裂达 基部,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先端钝 ;花 冠长约 8.5 厘米; 叶 纸质, 长圆 形, 长 (6. 5)13 — 19 厘米, 无毛 10. 华丽芒 毛苣荅 A. super bui 20(19) 花萼及 花冠均 较小。 
520  云南 植物志  21(32) 聚伞花 序有花 序梗, 具 数花。 22(25) 苞片披 针形或 披针状 钻形, 细小。 23(24) 花序梗 粗短, 长 0.8—1 厘米; 花萼 裂片近 线形, 长达 12 毫米, 宽 1.25 毫米; 花冠长 3 — 3. 7 厘  米 11. 狭花芒 毛苜苔 A. wardii 24(23) 花序梗 纤细, 长 3 — 4. 3(5. 8) 厘米; 花 萼裂片 披针状 钻形, 长约 7 毫米, 宽 0.8 毫米; 花冠长 2. 5 — 3 厘米 12, 尾 叶芒 毛苣苔 A. stenosepalus 25(22) 苞片宽 卵形或 卵圆形 至卵状 圆形。 26(27) 花萼裂 片卵形 ,顶端 圆形或 近圆形 13. 芒 毛苣苔 A^euminatu* 27(26) 花萼 裂片长 圆形, 顶端 钝或近 锐尖。 28(29) 叶 卵形至 楠圆形 14. 荷花藤 A. bracteatu, 29(28) 叶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或 线状倒 披针形 30(31) 叶线 形倒披 针形, 长 4 . 5 — 7 厘米, 宽 1—1. 5 厘米 15. 条叶芒 毛苣苔 A. linear if oliu.  31(30) 叶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5—6.5 厘米, 宽 1.5— 3 厘米 • 16. 倒披 针叶芒 毛宦苔 A. oblanceolatus 32(21) 花 1 一 3 朵束生 叶腋, 无明显 花序梗 。- 33(50) 叶长在 3 厘米 以下。 34(41) 茎、 枝条、 计及 花萼无 毛或仅 花萼裂 片有短 缘毛。 35(39) 叶纸质 ,狭长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花萼裂 片有少 数缘毛 ",狭 矩叶芒 毛苣答 A. angustsoblongus 36(35) 叶革 质或薄 革质, 长圆状 椭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花萼 无毛。 37(38) 叶薄 革质,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花冠筒 近直立 ,长 3. 5 厘米, 近 等大, 檐部 近相等 5 裂。 38(39) 叶楠 圆形; 花萼裂 片线状 披针形 18a 筒花芒 毛苣苔 A. tulosus var. tubulosu. 39(38) 叶披 针形; 花萼裂 片线形 18b 狭 萼片芒 毛苣苔 A. tubulo.u, var. angustilobus 40(37) 叶革质 ,长 (1)1. 3— 2 厘米, 宽 0.6 — 0. 9 厘米; 花冠筒 弯曲, 长 3 — 3. 5, 向上渐 变宽, 口部倾 斜, 檐部 二唇形 19. 上树蜈 ^ A. buxifolius 41(34) 茎、 枝条、 叶以 及花萼 外面均 被毛。 42(43) 叶片 匙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1.5 — 3. 8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花 冠红色 …… • 20. 矮芒 毛苣苔 A. humilis 43(42) 叶片披 针形、 长圆 状披针 形至倒 卵状披 针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约为宽 2 倍或 2 倍以 下。 44(45) 叶缘在 中部以 上有小 牙齿; 花黄色 21. 小齿芒 毛苣苔 A* denticuliger 45(44) 叶全缘 ;花 红色。 46(47) 叶对生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叶 面有毛 22. 细芒 毛苣苔 A. novogracil" 47(46) 叶 轮生, 叶面无 毛或近 无毛。 48(49) 叶狭 卵形或 卵形, 先端 略钝, 基部 圆形; 花单 一腋生 …… 23. 勐醒芒 毛苣苔 A. mengxinsrentis 49(48) 叶狭倒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花序近 顶生, 伞形, 具 3 — 5 花 24. 轮叶芒 毛苣苔 A. andersonii 50(33) 叶在 3 厘米 以上, 无毛。 51(54) 花萼外 面有短 柔毛。 52(53) 花 萼大, 长 1—1.8 厘米 2S. 毛花芒 毛苣苔 A. lasiantbn. 53C52) 花萼小 ,长约 4 毫米 26. 滇南芒 毛苣苔 A. austrhpucnanensi. 
苦. 苣苔科  521  54(51) 花萼 外面无 毛或仅 花萼裂 顶端 有少数 缘毛。 5 5(58) 花 萼仅裂 片顶端 有少数 缘毛。 56(57) 花萼裂 片顶端 急^; 叶狭长 圆形、 长圆伏 披针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I. 8 ) 3 — 5 . 4 厘米, 宽 (0. 8 ) 1—1,5 厘米 狭矩叶 芒 毛苣苔 A. angustioblongus. 57(56) 花萼 裂片顶 端钝; 叶披 针形、 长圆形 、倒披 针形或 倒卵状 披针形 ,长 4 .8 — 13 厘米, 宽 1., 一" 厘米 27. 线条芒 毛苣苔 A. lineatu. 58(55) 花 萼外面 无毛。 59(62) 花萼 5 裂达 基部; 花冠 无毛。 60(61) 叶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 4 厘米, 宽 1.4 一 2. 5(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近尾状 ,薄 革质, 背面密 布淡褐 色腺点 ;叶柄 不扁平 28. 长尖芒 毛苣苔 A. acuminatissimus 61(60) 叶卵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4 一 6.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革质, 背面具 凹点; 叶柄 宽大且 扁平 29, 扁柄芒 毛苣苔 A. planipetiolau& 62(59) 花萼 5 裂不达 基部; 花冠 被毛。 63(64) 叶片披 针形, 稀卵形 ,长 4 一 6. 3 厘米, 宽 1.4 一 2.5 厘米; 花单一 腋生; 花冠 红色, 长 2.7 — 3 厘 米 30. 披 针叶芒 毛苣苔 A. laneilimbus 64(63) 叶片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楠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2 — 3. 2 厘米; 花 多数, 组成一 宽大伞 形花序 ;花 冠橙 红色, 有紫色 条纹, 长达 5 厘米 31. 伞花芒 毛苣荅 A. macranthus 1. 长茎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59, 1 一 5 Aeschynanthns longicaalis Wall. (1828),nom. nud. et in A. DC. (1845), de- scr.; R.Br. (1867); C.B. Clarke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Pellegr. in. Lecte. (1930); B 丄. Burtt et P.Woods (1975);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ns marmoratus T. Moore (1852-3); N. E. Br. (1882); C. B. Clarke (1883); Ridley (1923); H.E. Moore (1957).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伸长 ,圆 柱形, 径达 6 毫米, 分枝, 无 4, 灰褐色 ,节上 生根。 叶对 生, 无,; 冲 片坚 纸质, 披 针形, 有时略 作镰形 ,长 6 — 12.5 厘米, 宽 1.8 — 3 厘米, 先 端锐尖 至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全缘, 略呈波 状皱曲 ,两面 具斑纹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凸起, 侧 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略 粗壮, 长 3 — 7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 1一3, 腋生及 顶生, 花梗长 5 — 10 毫米, 无毛; 花萼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长达 19 毫米,宽 1.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冠 黄色, 口部带 玫红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冠筒 离基部 4 毫米 处有由 糙毛组 成的一 宽毛 环带, 长达 2.3 厘米, 筒形, 上部略 弯曲, 檐部近 二唇形 ,裂片 边缘具 小缘毛 ;雄蕊 4, 高 伸出, 花丝有 腺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 2.3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及 花柱有 腺 柔毛, 花柱高 伸出。 蒴果近 线形, 两端 渐尖, 无毛; 种子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黄色, 具皱 ^ 近种 脐一端 有多根 白毛, 毛长达 12 毫米, 另一端 有一根 白毛, 毛长达 18 毫米。 花期 11 月, 果熟 期翌年 4 月。 产勐腊 、勐养 、景洪 、绿春 ,生于 林下树 干上, 海拔 500 — 700 米。 缅甸、 越南、 泰 国至马 来西亚 也有。 2. 药用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ns poilanei Pellegr. (1925), (1930)*; B. L. Burtt et P. Woods (1975); 李锡文 (1983). 
5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 长客芒 毛宦笞 Aeschynanthus longicaulis Wall. 花萼及 雌蕊, 4. 果枝, 5. 种子; 6. 长萼芒 毛苣苔 A.  159 ex A. DC, 1. 花枝, 2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维蕊, sinolongicalyx W.T.Wang, 花枝。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523  附生攀 援灌木 ,茎 伸长, 圆柱形 ,径 4 一 5 毫米, 无毛, 分枝, 节上 生根。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坚 纸质, 披针形 ,长 6 — 10 厘米, 宽 1.3—2.5(3) 厘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波状 ,具 浅齿, 叶面 绿色, 背面紫 红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叶柄稍 粗壮, 长 6 — 10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通 常单独 腋生; 花 梗长约 1 厘米, 纤细, 具槽; 苞片细 小, 线形, 脱落; 花萼 钟形, 5 裂至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长 5 毫米, 宽 2 毫米, 外 面有腺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 筒状, 略 弯曲, 口部略 倾斜, 长 18 — 20 毫米, 宽达 5 毫米, 外面有 腺柔毛 ,内 面 离冠筒 3 毫米 以上有 由糙毛 组成的 一宽毛 环带,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宽 2 毫米, 先端钝 ,下唇 3 裂, 裂片近 四方形 ,长宽 2 毫米; 雄蕊 4, 着生在 花冠筒 中部, 高 伸出, 花丝被 柔毛, 退 化雄蕊 1, 呈小突 起状; 花盘 肥厚, 高 1.2 毫米, 径 1.5 毫米, 无毛; 子 房 无毛, 1 室, 多胚珠 ,披 针形, 具柄, 柄长 2 毫米, 花柱 弯曲, 被柔毛 ,长 5 毫米, 柱头 盾状。 蒴果近 线形, 长达 30 厘米, 径约 3 毫米, 两端 渐尖;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1 毫米, 具泡状 突起, 近种 脐一端 具多根 白毛, 另一端 具一根 白毛, 毛长 1 一 1.5 厘米。 (花 标本未 见, 花 部据原 描写) 产 滇东南 (金平 ),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970 — 1 000 米。 越南 也有。 据记载 ,越南 将全草 用于妇 女产后 薰烟剂 或制作 饮料。 3. 长 g 芒毛 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59, 6 Aeschynanthns sinolongicalyx W.T.Wang (1984). Aeschynanthus longicalyx H.W.Li (1983)*, non Ridley (1905). 附生攀 援灌木 ;茎 达 5 米, 圆柱形 ,径约 3 毫米, 无毛, 黄 褐色, 分枝。 叶对生 ,无毛 •, 叶片坚 纸质, 披 针形, 有时呈 镰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2 — 3.5(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 边缘 波状, 全缘, 两面具 斑纹,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叶柄稍 粗壮, 长 5 — 10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 1 一 3 朵生 于腋生 的小短 枝上; 花梗 纤细, 长 1 一 1.3 厘米, 无毛; 苞片 细小, 线形, 长 3 — 4 亳米; 花萼 钟形, 无毛, 薄 纸质,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3-3.3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冠 红色, 长 2.5 — 2.8 厘米, 筒状, 上部稍 弯曲且 赂增大 ,口部 倾斜, 外被短 柔毛, 内 面在冠 筒基部 4 毫米 上方有 由糙毛 组成的 一宽毛 环带,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裂片 卵形, 长约 3 毫米, 下唇 3 裂,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宽 4 毫米; 雄蕊 4, 着生在 花冠筒 中部, 高 仲出, 花丝上 部被腺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3 毫米, ,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无毛, 花柱 内藏, 长约 3 毫米, 无毛, 柱 头 盾状。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滇 东南, 生于竹 林中树 干上, 海拔约 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4. 束花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0, 7 — 9 Aeschynanthns hookeri C.B.Clarke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Ha- xa (1966). (1971); W.T.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parasitica auct. non Wall. : C.B.Clarke (1874)*.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径约 5 毫米,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披 针形, 长 5.5 — 11.5 厘米, 宽 2 — 3.5(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平坦而 变宽, 侧脉 每边约 5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柄粗 ,长 7 — 10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 3 — 8 朵 近束生 于枝端 ,花 后枝条 通过花 束继续 生长; 花梗长 1—1.3 厘米, 无毛; 苞片狭 长圆形 ,长 
524  云南 植物志  约 8 毫米; 花萼管 状钟形 ,长约 1.5 厘米, 外面 无毛, 5 裂至花 萼全长 1/4 一 1/3, 裂片 5, 宽 卵形, 长 3 — 5 毫米, 顶端 圆形, 有 睫毛; 花冠洋 红色, 裂片中 央有深 色条纹 ,长约 3 厘米, 夕 卜 面密被 短柔毛 ,花冠 筒长约 2.5 厘米, 自基部 向上渐 增大, 口部 倾斜,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裂片 近相等 5 裂, 直立 幵张, 卵形, 长约 5 毫米, 顶端 圆形; 雄蕊 4, 高伸出 花冠, 花 丝被腺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柱 伸出, 被腺柔 毛。 蒴果近 线形, 长 2 — 25 厘米, 基部具 狭柄, 先端 锐尖,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具皱, 近种 脐一端 有二根 白毛, 在 另一端 有一根 白毛, 毛长达 9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1 — 12月 产绿春 勐海、 勐连、 景东、 临沧、 双江、 潞西,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1 300) 1 700 — 2 100 米。 锡金、 尼泊尔 也有。 5. 大花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0,1 — 6 Aeschynanthas mimetes B. L. Burtt (1940)*; W. T. Wang (1975), in nota et clavi;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grandijlorus auct. non (D.Don) Spreng. :Hand. -Mazz. ( 1936).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粗约 5 毫米, 生根,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厚 革质, 卵 状披针 形至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6.5 — 1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楔 形,. 全缘,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平坦而 变宽, 侧脉 每边约 5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 柄粗, 长 5 — 15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 3 — 6 朵近 束生于 枝端, 花 后枝条 通过花 束继续 生长; 花 梗长约 1.5 厘 米, 无毛; 苞片 钻形, 长 1.3 厘米; 花萼 狭筒状 钟形, 长约 1.5 厘米, 外面 无毛, 5 裂约 至花萼 全长 1/3, 裂片 5, 线状披 针形, 长 4 一 5 亳米, 顶 端尖; 花冠金 黄色, 裂片中 央有深 红色条 紋,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下部被 小毛, 毛很细 ,长达 0.5 毫米, 宽 0.1 毫米, 花冠 全长达 5 厘米, 稍弯曲 ,自基 # 向上渐 增大, 至口 部宽达 1.5 厘米,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裂片近 相等, 宽卵 形, 长约 8 毫米; 雄蕊 4, 高伸出 花冠, 花丝被 腺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4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柱高 伸出, 被腺 柔毛。 蒴果近 线形, 长达 30 厘米, 基 部具狭 柄, 先端 锐尖; 种子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褐色, 具皱, 近种 脐一端 有二根 白毛, 另一 端有一 根 白毛, 毛长达 30 毫 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9 一 12 月。 产腾冲 、凤庆 、景东 、思茅 、勐海 及攸乐 山、,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650—1 000) 1 340— 2 000 米。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6. 粗毛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as pachytrichas W.T.Warig (1984)*. 附生小 灌木; 茎 无毛。 叶对生 ,具 短柄, 无毛; 叶 片坚纸 质或薄 革质, 狭 长圆形 或披针 形, 长 8.5 — 14.8 厘米, 宽 2 — 3.8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渐狭, 全缘,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不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4 一 8 毫米。 花在 茎顶端 簇生; 花梗长 6 — 1G 毫米, 无毛; 花萼钟 状或筒 状, 长 9 一 10 毫米, 口部 稍斜, 直径 5 — 8 亳米, 无毛, 稍不等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3 — 5 毫米, 顶端钝 ;花冠 红色, 长 5 — 5.5 厘米, 外 面上部 疏被短 柔毛, 内面下 部被短 粗毛, 毛钻 形或三 角形, 长 0.6 — 1.2 毫米, 宽 0.2—0.6 毫米, 冠 筒长约 4.5 厘米, 口 部直径 1.1 厘米, 基 部之 上直径 4 毫米, 冠檐上 唇长约 5 毫米, 2 深裂, 下 唇长约 10 毫米, 3 深裂, 裂 片直上 展, 卵形, 顶端 圆形; 雄蕊 4, 伸出, 花丝有 极稀疏 短腺毛 ,上雄 蕊的花 丝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苦 苣苔科  525  图 版 160 1 -«. 大花芒 毛苣苔 Aeschynanthus mimetes B.L.Burtt,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3, 雌蕊及 花盘, 4. 花 g 纵剖, 内 面观, 5. 果序, 6. 种子; 7 — 9 . 束花芒 毛苣苔 A. hookcri C.B.Clarke, 7. 花枝, 8. 花, 9 . 雌 蕊及花 萼。 (肖 溶绘) 
526  云南 植物志  3 毫米处 ,长约 3 厘米, 下 雄蕊的 花丝与 退化雄 蕊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2.5 毫米处 ,长约 4 厘 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3 — 3. 5 毫米, 无毛; 退 化雄蕊 细小, 位于花 冠上面 中央, 近正三 角形, 长 约 0.5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0.3 毫米, 边缘波 状' ,雌蕊 伸出, 长约 6. 5 厘米, 雌蕊 柄长约 8 毫 米; 子房 线形, 长 2 .4 厘米, 宽 1.5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3.3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柱头近 盘形, 直径约 4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滇西 (盈江 ), 生于山 地常绿 林中, 海拔 1 4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盈江 芒允。 7. 离萼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eschynanthns chorisepalns Orr (1914); Hand. -Mazz. (1936); W. T.Wang (1975), in clavi; 李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灰 褐色, 无毛, 生根, 常有长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狭卵 形, 有时 宽披针 形或披 针形, 长 6 — 10.5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宽楔 形, 全缘,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平坦, 侧脉 每边约 5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 柄粗, 长 1 一 1.8 厘 米。 花 1 一 3 朵簇生 叶腋; 苞片 线形, 狭长 圆形, 长 5 毫米, 膜质; 花 梗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 萼钟形 ,长约 7.5 毫米, 无毛, 分裂达 基部, 裂片 狭倒披 针形至 线形, 宽约 2 毫米, 有 1 脉, 先 端钝, 有少数 缘毛; 花冠橙 红色, 狭漏斗 状筒形 ,稍 弯曲, 长约 2.8 厘米, 外 面有短 柔毛, 冠筒长 2.2 厘米, 口部斜 ,冠檐 不明显 二唇形 ,裂片 近相等 ,宽 卵形, 长约 4 毫米; 雄蕊 4, 着 生于花 冠筒中 上部, 高伸 出花冠 之外, 花丝 疏生短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成对相 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柱 疏生短 柔毛, 伸出。 蒴果近 线形, 长达 23 厘米, 基部具 狭柄, 先端 锐尖; 种子长 圆形, 褐色, 长约 1 毫米, 具皱, 近种 脐一端 具二根 白毛, 在 另一端 具一根 白毛, 毛长达 2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至翌年 3 月。 产 龙陵、 潞西、 盈江及 贡山, 生于密 林中树 干上, 海拔 1 700 — 2 5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云南 ,具 体地点 未详。 8. 具斑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ns macalatns Lindl. (1841)*; A. DC. (1845); C. B. Clarke in DC. (1883) et in Hook.f. (1884); Staff (1922), in.nota;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maculatus Lindl. var. stenophylla C. B. Clarke in DC. ( 1883), et in Hook. f. (1884).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枝下垂 ,圆 柱形, 径约 3 毫米, 褐色, 无毛。 叶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披 针形, 长 11 一 2 厘米, 宽 1.5 — 2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明显, 侧脉不 明显; 叶柄 粗厚, 长 5 — 10 毫米, 无毛, 腹面 具槽。 花多至 16 朵簇 生于枝 顶; 苞片 细小, 钻形, 早落; 花梗 无毛, 长约 6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达 I 4 毫米, 外面被 腺短柔 毛, 5 裂至近 中部, 裂片披 针形, 与萼筒 近等长 ;花冠 红色, 檐部具 下延的 黑斑纹 ,长约 3 厘 米, 漏斗状 筒形, 上部稍 弯曲, 自基部 向上渐 增宽, 至喉 部宽达 8 毫米, 外面 被腺短 柔毛, 檐. 部二 唇形, 上唇 直伸, 2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下唇 3 裂, 裂片宽 卵形, 长约 2.5 毫 米, 裂片全 缘且具 小缘毛 ;雄蕊 4 , 略 伸出, 花丝略 被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紫色;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柱 伸出, 略 被毛。 蒴果近 线形, 长达 2 5 厘米, 基部具 短柄, 先 端 锐尖; 种子长 圆形, 褐色, 长约 1 毫米, 具皱, 近种脐 一端具 2 根 白毛, 另 一端具 一根白 毛, 毛分 别长为 2 — 2.5 及 3 — 4 厘米。 花期 5 月, 果期 11 月。 
苦 苣苔科  527  产 滇西北 (贡山 ),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1 800 — 2 000 米。 尼泊尔 、不丹 、印 度东北 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9. 腾冲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as tengchangensis W.T.Wang (1984)*. 附生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粗约 3 毫米, 无毛。 叶对生 ,具 短柄; 叶 片干时 革质, 线形, 长 17-21 厘米, 宽 1.5 — 2.1 厘米, 两端均 渐狭, 全缘, 侧脉不 明显; 叶柄 粗壮, 长 5 — 7 毫米。 花约 H 朵 簇生茎 顶端; 花梗长 3 — 6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口部 稍斜, 直 径约 4.5 毫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不等 5 浅裂, 筒长约 3 毫米, 上面 2 裂片 较大, 三角形 ,长约 2 毫米, 顶端 具小短 尖头, 下面 ^ 裂片 较小, 正三 角形, 长约 1 毫米, 顶 端有长 尖头; 花冠 红色, 近筒状 ,长约 3.4 厘米, 上部稍 弯曲, 外 面被短 柔毛, 内面有 极稀疏 的短柔 毛, 冠 筒长约 2.9 厘米, 口 部直径 8 毫米, 冠檐上 唇长约 5 毫米, 2 深裂, 下 唇与上 唇近等 长, 3 裂达 基部, 裂片 直展, 宽卵形 ,顶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4, 伸出, 无毛, 上花 丝及退 化雄蕊 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2.1 厘米处 ,长 1.5 厘米, 下花 丝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1.8 厘 米处, 长 2 厘 米, 花药椭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退化 雄蕊位 于上面 中央, 线形, 长约 1.1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边缘 波状; 雌 蕊长约 2.5 厘米, 雌 蕊柄长 5 毫米, 子房 线形, 长 1.2 厘米, 宽 2 毫米, 稍 弯曲, 无毛, 花柱长 7 毫米, 被短 腺毛, 柱头近 盘状, 直径约 4 毫米。 蒴果未 见。 花期 5 月。 产滇西 (腾冲 ), 生 于山地 林中, 海拔 2 0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古永的 猴桥。 10. 华丽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1 Aeschynanthus super bus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Dunn (1911); W. T. Wang (1975), in clavi; 图鉴 (1975), in nota; 李 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伸长 ,近圆 柱形, 粗达 8 亳米, 灰 褐色, 无毛, 具长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 纸质, 长圆形 ,长 (6.5)13 — 19 厘米, 宽 (2.5)4.5 — 7 厘米, 先端渐 尖或骤 然短渐 尖,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中 脉在两 面多少 凸起, 侧脉 每边 5 — 6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5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1 一 6 花, 具 总梗, 总梗 粗壮, 长 1-2 厘米, 于茎、 枝 及腋生 短枝上 顶生; 苞片及 小苞片 卵状长 圆形, 长 2 — 5 厘米, 早落, 玫 瑰 红色; 花梗长 — 2 厘米, 无毛; 花萼 筒形, 长达 3.5 厘米, 5 裂达 基部, 裂片 直立, 线状长 圆形, 先端钝 ,外面 无毛, 质薄; 花冠玫 瑰红色 ,檐部 有红色 晕斑, 筒部 有红色 条纹, 筒 状狭漏 斗形, 稍弯曲 ,长达 8.5 厘米, 自基部 向上略 渐宽, 至口 部宽约 1.5 厘米, 口部 倾斜,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裂片 开张, 倒卵状 圆形, 长宽约 1.5 厘米, 内面有 微柔毛 ;雄蕊 4, 伸出, 花丝有 腺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 4 亳米, 宽 2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紫 红色,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 柱被腺 柔毛、 伸出, 柱头 盾状。 蒴果近 线形, 长 30 — 4 5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亳 米, 褐色, 每端各 有一根 白毛, 毛长约 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月以后 至翌年 3 月。 产独 龙江、 泸西、 西双 版纳及 马关, 生于密 林中树 干上, 海拔 1 200 — 1 550 米。 印度东 北部 也有。 11. 狭花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62 
528  云南 植物志  m 扳 i6i 华丽芒 毛苣苔 Aeschynanthus superbus C. B. Clarke,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3. 雌蕊及 花萼, 果枝, 5. 种子。 (张宝 福绘) 
苦 苣 苔 科  529  Aeschynanthus wardii Merr. (1941); 李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径约 4 毫米, 褐色, 无毛,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 片近革 质, 披针形 ,长 4—5.5 厘米, 宽 1.4 一 1.8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叶面绿 色, 背面白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5 — I 2 毫米, 腹面 具槽。 聚伞花 序少花 ,腋生 ,具梗 ;总梗 粗壮, 长 0.8 — 1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5 —8 毫米, 具槽, 无 毛; 苞片披 针形, 长 1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萼 钟形,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细长, 近线形 ,长 1.2 厘米, 宽约 1.2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冠深 红色, 细长, 狭 漏斗状 筒形, 上部稍 弯曲, 长 3 — 3.7 厘米, 外面 无毛, 冠筒长 2.5 — 3 厘米, 基 部径约 2 毫米, 向 上渐增 大, 至口 部宽约 5 毫米,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裂片近 相等, 长圆状 卵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内 面被腺 柔毛; 雄蕊 4 ,略 伸出, 花丝被 腺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环 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 柱被腺 柔毛。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 滇西北 (福贡 ),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2 00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12. 尾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3,1 — 4 Aeschynanthus stenosepalus Anthony (1934); W. T. Wang (1984). Aeschynanthus tenuis Hand. -Mazz. (1936); W. T. Wang (1975), in clavi; 李 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除花冠 裂片外 各部极 1 毛; 茎分枝 ,茎、 枝均 纤弱, 圆 柱形, 淡 褐色。 •ftf 对生; 叶片薄 革质, 卵形、 狭卵形 、披针 形或橢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5.5 厘米, 宽 1 一 2.3 厘 米, 先端 尾尖, 尾部 钝头,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而背卷 》叶 面绿色 ,背面 白绿色 ,无点 ,中 脉两面 略隆起 ,侧 脉每边 3 — 4 条, 斜展, 叶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2 — 3 毫米, 腹面 具槽。 聚 伞花 序具花 1 一 3 朵, 腋生及 近顶生 ,总梗 纤细, 长 3 — 4.3( — 5.8) 厘米; 苞 片及小 苞片细 形, 披针状 钻形; 花 梗长约 6 毫米, 无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7 毫米,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披 针状 钻形, 宽约 0.8 毫米; 花冠桔 红色, 漏斗状 筒形, 稍弯曲 ,长 2.5 — 3 厘米, 基部呈 壶状, 向 上渐 扩大, 至口 部宽达 7 毫米, 冠筒长 2 — 2.5 厘米,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近 相等地 5 裂, 裂 片卵状 圆形, 密被小 缘毛; 雄蕊 4,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伸达花 冠口部 ,花丝 无毛, 花 药近圆 形, 宽约 1.5 毫米; 花盘 环状, 无毛; 雌蕊 与花冠 等长, 子房 线形, 无毛,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 柱长约 4 毫米, 密被 腺毛, 柱头 盾状。 蒴果近 线形, 长 6 — 9 厘米, 宽约 3 毫米, 基 部具狭 柄, 先端 锐尖; 种子长 圆形, 长 0.75 毫米, 褐色, 每端各 有一根 白毛, 毛长约 1.5 亳米。 花期 7 月, 果熟期 11 月。 产 沧源、 福贡、 贡山, 生于江 边阔叶 林下树 干上, 海拔 1 350 — 2 1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独 龙江。 13. 芒 毛苜苔 (图鉴 ) 图版 163, 5 — 9 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Wall. (1828), nom. nud.; (1832), deser. et in A. DC. (1845); R. Br. in Benn. (1867); C. B. Clarke (1874), (1883); Pellegr. in Lecte. (1930); Merr. (1941); 图鉴 (1975)*; W. T. Wang (1975), in clavi; Hara -et al. (1982);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chinensis Gardn. et Champ, in Hook. (1849); A. bracieatus auct. mon Wall.: Benth. (1861). 
53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2 狭花芒 毛苣苔 Aeschynanthus wardii Merr., 1. 花枝, 2 .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 雄蕊, 3. 雌蕊 下部、 花盘 及展? f 的 花萼。 (曾孝 濂绘) 
苦 苣苔科  531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伸长 ,圆 柱形, 灰 白色, 无毛, 分枝, 生根。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纸 质, 长圆形 、楠 圆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4.5 — 9 厘米, 宽 1.7 — 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 缘,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侧脉 纤细, 每边 5 — 6 条, 与中 脉在两 面模糊 可见; 叶柄长 (2)5-7(10) 毫米, 腹面具 浅槽。 聚 伞花序 1 一 3( 4 ) 花, 1 至多个 簇生于 茎顶部 叶腋, 总 花梗长 0.8 — 3 厘米; 苞片 对生, 无柄, 淡绿色 ,宽 卵形, 长达 10 毫米, 宽 13 毫米, 顶 端钝或 圆形; 花稍 下垂, 花 梗长约 10 毫米, 无毛; 花萼宽 钟形, 绿色, 无毛, 5 深裂, 裂片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3 毫米, 顶端圆 形或近 圆形, 宿存 但最后 反卷; 花冠宽 筒形, 直立, 长 I. 9 厘米, 夕卜面 无毛, 冠筒 基部宽 5 毫米, 至口 部宽达 9 毫米, 口部 倾斜, 下部内 面略被 短柔毛 ,二唇 形, 上唇 直立, 2 裂, 裂片 绿色, 下唇 3 裂, 裂片 反曲, 黄色, 有 时外面 边缘带 红色; 雄蕊 4 , 高 伸出花 冠外, 花丝有 细腺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1.5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无 毛, 花柱高 伸出。 蒴果近 线形, 长达 15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褐色, 长 0.75 毫米, 每端 各有一 条白毛 ,毛长 2 .5 毫米。 花期 10—1 2 月 ,果 期翌年 2— 4 月。 产宁江 、西双 版纳、 红河、 金平、 麻栗坡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 1 600 米; 分布于 广东、 广西及 四川。 锡金、 不丹、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北部、 泰国、 老挝、 越南 也有。 广西 用全株 补血、 祛 风湿。 14. 荷花藤 (河口 ) 对节生 (西畴 ), 显苞芒 毛苣苔 (图鉴 ) Aeschynanthus bracteatus Wall. (1828). nom. nud.; ex DC. (1845), descr.; C. B. Clarke(1874)*, in DC. (1883) et in Hook. f.(l884); Pellegr. in Lecte.(l930); B. L. Burtt et Davidson (1955); 图鉴 (1975); W. T. Wang (1975), in clavi;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paxtoni Lindl. (1849); A. peel it Hook. f. et Thorns, in Hook, f. (1855)*; Anthony (1934); Hand. -Mazz. (1936); Merr. (1941); A. bracteatus Wall. var. pee Hi (Hook. f. et Thorns.) C. B. Clarke (1874)*.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长达 1 米, 圆柱形 ,径约 5 毫米, 灰 白至灰 褐色, 无毛, 分枝。 叶对 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形至 椭圆形 ,长 5.5 — 12.5 厘米, 宽 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禊 形至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中脉 叶面常 凹陷, 背面 明显, 侧 脉每边 5 — 6 条, 两 面不 明显; 叶柄长 Q. 5 — 1.5 厘米, 腹面 具槽。 聚 伞花序 1 一 7 花, 常 成对簇 生于茎 顶部叶 腋, 总 花梗长 (1)1.5 — 3(4.5) 厘米; 苞片 红色, 楠圆状 披针形 ,长约 2.5 厘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 略钝; 花梗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花萼 红色, 5 裂达 基部, 裂片 长圆形 至狭长 圆形, 长达 1.8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通 常钝; 花冠深 红色, 筒状, 长 3.5 — 5 厘米, 上部 稍弯曲 且略增 大, 宽达 1 厘米, 外面 无毛, 檐部二 唇形, 上唇 直立,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开张, 有时 有黑色 斑点; 雄蕊 4, 伸出、 花冠, 花丝略 被腺短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雌蕊 伸出, 花柱略 被腺短 柔毛。 蒴果、 近线形 ,长 10 — 15 厘米; 蒴果近 线形, 长 10 — 15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长 0.75 毫米, 褐色, 每 端各有 1 根 白毛, 毛长约 3 毫米。 花期 6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景洪 、勐海 、金平 、绿春 、屏边 、西畴 、马关 、麻 栗坡、 富宁、 景东、 维西、 碧江、 贡山, 生 于林内 树干上 ,海拔 1 000 — 2 6 00(3 2 00) 米; 分布 于我国 西藏东 南部。 印度东 北部、 锡 金、 不丹、 缅甸 北部、 越 南北部 也有。 
53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3 1 — 4. 尾叶芒 毛苣苔 Aeschynanthus stcnosepalus Anthony, 1. 果枝, 2.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蕊 v . 3. 雌蕊及 花萼, 4. 种子; 5—9. 芒 毛苣苔 A. acuminatus Wall, ex A. DC., 5. 花枝, 6.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及退化 雄蕊, 7. 雌蕊及 花萼, 8. 果, 9. 种子; 10. 条叶芒 毛苣苔 A. lnearifolius C. E.C. Fischer ,花 枝。 (肖 溶绘) 
苦 苣苔科  533  15. 条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3, 10 Aeschynanthus linearifolius C. E. C. Fischer (1928); W. T. 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长 70 — 100 厘米, 分枝, 茎、 枝均圆 柱形, 灰 白色, 无毛。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线状披 针形, 长 4.5 — 7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先端骤 然渐尖 ,基部 钝形, 全 缘, 呈软骨 质且干 时背卷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常有 凹点,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十分明 显,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约 5 毫米, 具皱, 腹面 具槽。 聚 伞花序 1 花, 单一或 多个簇 生于茎 顶部的 腋生短 枝上, 总 花梗长 2 — 4 厘米, 无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红色, 卵形, 长达 10 毫米, 先 端 渐尖; 花梗长 5 — 8 毫米, 无毛; 花萼 红色, 外面 无毛, 宽钟形 ,长 1.7 厘米,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近等大 ,长达 1.5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花冠 红色, 筒形, 向上略 增大, 稍弯曲 ,长约 4.5 毫米, 先端 圆形, 边缘有 小纤毛 ;雄蕊 4,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丝 上部有 腺柔毛 ,花药 宽卵形 ,长约 2.5 毫米, 成对 相连, 稍伸出 花冠; 花盘 环状, 无毛; 雌蕊 内藏, 无 毛。 蒴果近 线形, 长约 10 厘米;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25 亳米, 褐色, 两端各 具一根 白毛, 毛 长约 1.5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产福贡 、贡山 ,生 于沟边 林下树 干或石 岩上, 海拔 2 000 — 2 700 米; 分 布于我 国西藏 东 南部。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16. 倒披 针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eschynanthus oblanceolatus (Anthony) C. E. C. Fischer(1940), cum descr. arapl. ; W. T. Wang (1975), in clavi;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peelii Hook. f. et Thorns, var. oblanceolatus Anthony (1934).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径约 5 毫米, 生根, 分枝, 茎、 枝均 无毛, 黄 褐色。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倒披 针形或 狭倒披 针形, 长 5 — 6.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 端骤然 渐尖, 基部 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无点,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 面十分 明显, 侧 脉不明 显; 叶柄长 5 — 12 毫米, 腹面 具槽。 聚 伞花序 1 一 3 花, 单 一或成 对生于 茎顶部 叶腋, 总花 梗极 纤细, 长达 5 厘米, 无毛; 苞片 对生, 红色, 卵形, 长约 10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梗长 1 一 2.2 厘米, 极 纤细, 无毛; 花萼宽 钟形, 长约 9 毫米,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近 等大, 长 圆形, 先端钝 ;花冠 红色, 长达 3 厘米, 外面 无毛, 筒形, 向上略 增大, 稍弯曲 ,檐部 5 裂, 裂 片近相 等, 宽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先端 圆形, 边缘具 小纤毛 ;雄蕊 4, 着 生于花 冠筒中 下部, 内藏, 花丝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5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雌蕊 无毛, 内藏。 蒴果 未见。 花期 7 月。 产龙陵 、凤庆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2 500-2 750 米; 分布 于我国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北部 也有。 17. 狭 矩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4, 7 Aeschynanthus angustioblongus W. T. 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附生小 灌木; 茎长 12 — 30 厘米, 无毛, 灰 褐色, 常有长 分枝。 叶对生 ,无毛 ;叶片 纸质, 狭长 圆形、 长圆状 披针形 或狭楠 圆形, 长 (1.8)—3— 5.4 厘米, 宽 (0.8)1 — 1.5 厘米, 先端微 钝,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两面近 平坦,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 面多少 可见; 叶柄长 2 — 5 亳米。 花 常单朵 腋生, 花梗长 1 一 2.2 厘米, 无毛; 
534  云南 植物志  花萼长 9 一 11 毫米, 5 裂至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宽 1.6 — 2.1 毫米, 先端 微钝, 有 稀疏短 缘毛; 花冠 红色, 近筒形 ,稍 弯曲, 长 2 . 8 — 3 厘米, 外面有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檐部近 相等地 5 裂, 裂片 直立, 卵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4 ,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之上, 伸出, 花丝 有短 柔毛, 花药狭 长圆形 ,长 2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形, 无毛, 边缘有 小齿; 雌蕊稍 伸出, 花柱有 短柔毛 ,柱头 盾状。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贡山 ,生 于河谷 林下树 干上, 海拔 1 250 — 1 5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独 龙江河 谷 18. 筒花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us tubulosus Anthony (1934); 李锡文 (1983). 18a. 筒花芒 毛苣苔 (原 变种) var. tubulosus 附生小 灌木, 高约 1 米; 茎 纤弱, 褐色, 明显被 细疣状 突起, 无毛,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椭 圆形, 长 2 — 3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背卷, 薄 革质, 叶 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无斑点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明显,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约 5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单朵 腋生; 花梗长 7 毫米, 无毛, 其下承 以长约 5 毫米的 线状披 针形小 苞片; 花萼 钟形, 长约 6 毫米,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冠深 红色, 筒状, 近直立 ,长达 3.5 厘米, 口部略 增大, 但 不作二 唇形, 檐部 近相等 5 裂, 裂片 圆形, 长宽约 3 毫米, 边缘具 小纤毛 ;雄蕊 4, 十分 伸出,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 丝长约 3 厘米,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长达 2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顶端 具小圆 裂片; 子房 线形, 长约 3 厘米, 向上渐 狭成细 长花柱 ,柱头 增大。 蒴果 未见。 花期 9-10 月。 产临沧 ,生 于阔叶 林下, 海拔约 2 20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18b. 狭 萼片芒 毛苣苔 (变种 )( 云 南植物 研究) var. angustilobus Anthony (1934); 李锡文 (1983).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叶为披 针形, 萼裂片 极狭而 锐尖。 产 腾冲, 生于阔 叶林下 ,海拔 2 1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腾冲 西北部 岗房。 19. 上 树蜈蚣 (广西 ) 图版 16 4 ,1 一 5 黄 杨叶芒 毛苣苔 (图鉴 ) Aeschynanthus buxifolius Hemsl. ex Dunn (1903); W. T. Wang (1975), in clavi; 图鉴 (1975)*; 李锡文 (1983). 附生小 灌木, 匐地或 上升, 高约 0.5 米; 茎分枝 ,茎、 枝均 无毛, 纤弱, 褐 色或灰 褐色, 有 皱折 或疣状 突起。 叶 对生或 3 叶 轮生, 密集, 无毛; 叶片长 圆状椭 圆形、 椭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有时近 圆形, 长 (1)1. 3 — 2 厘米, 宽 0.6 — 0.9 厘米, 先端钝 ,基 部宽楔 形或近 圆形, 全 缘而 反卷, 革质, 叶面榄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侧脉两 面不明 显; 叶柄长 1 一 2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单 朵生于 枝上部 叶腋; 花梗 纤细, 长 4 一 10 毫米, 略压 扁, 无毛, 其 下承以 钻状线 形的小 苞片; 花萼长 5 — 6.5 毫米,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 片钻状 线形, 先端 略钝; 花冠 红色, 长 3 — 3.5 厘米, 外面 无毛, 具细的 乳突, 冠筒 筒状, 弯曲, 向口 部渐 增大, 至口 部宽达 8 毫米, 檐部斜 ,不 明显二 唇形, 裂片内 面被短 柔毛; 雄蕊 4, 高伸出 花冠外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以上, 花丝被 疏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盘 环状; 子房 
苦 苣苔科  535  线形, 无毛, 具柄, 花柱 伸出花 冠外, 无毛, 柱头 盾状。 蒴果 具柄, 长约 7.5 厘米, 棍棒状 ,略 弧状 弯曲;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锈色, 具 乳突, 每端有 1 条 白毛, 毛长 0.5 — 0.75 毫 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12 月。 产河口 、金平 、屏边 、蒙自 、文山 、马关 、麻 栗坡、 景东, 生 于密林 中树干 上或岩 石上, 海 拔 1 380 — 2 900 米; 分布于 广西。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广西 用全草 入药, 治蛇 虫伤。 20. 矮芒毛 苣苔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4, 6 Aeschynanthus humilis Hemsl. ex Dunn (1903); Pellegr. in Lecte. (1930);W. T. Wang (1975), in clavi; 图鉴 (1975); 李锡文 (1983). 矮小 附生小 灌木, 高 10 — 15 厘米; 茎 多数, 自增粗 的根茎 生出, 不分 枝或少 分枝, 茎、 枝均褐 色或紫 褐色, 有 锈色疣 状毛。 叶在茎 、枝 下部者 对生而 疏离, 在茎、 枝 顶端者 则近轮 生而 密集; 叶片坚 纸质, 匙形或 长圆状 匙形, 长 1.5 — 3.8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基部楔 状下延 ,全缘 而反卷 ,叶面 榄绿色 ,背面 淡绿色 ,幼 时两面 疏被短 柔毛, 老时叶 面渐 变无毛 但背面 仍被短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显著, 侧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2 — 3 毫米, 疏被短 柔毛, 腹面 具槽。 花单朵 生于茎 ,枝上 部叶腋 ;花梗 纤细, 长 0.8 — 1.2 厘米, 略 压扁, 疏被短 柔毛;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5 裂至近 中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花冠 红色, 长 2.3 — 2.5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 在中部 以下具 乳突, 冠筒 筒状, 弯曲, 向 口部渐 增大, 至口 部宽达 6 毫米, 檐部斜 ,裂片 5, 近 等大, 圆形, 边缘具 小纤毛 ;雄蕊 4, 伸出花 冠外,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花丝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子房 线形, 无毛, 花柱 伸出, 极疏 被腺短 柔毛, 柱头 盾状。 蒴果 线形, 长约 7 厘米; 种 子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淡褐色 ,具皱 ,两 端各有 1 条 白毛, 毛长 10 — 1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熟期 12 月。 产屏边 、思茅 及景东 ,生 于阔叶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1 600 — 2 400 米。 缅甸、 泰国、 老挝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1. 小齿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eschynanthus denticaliger W. T. Wang (1975)*; Watoel et Skog (1980); 李 锡文 (1983). 附生攀 援小半 灌木; 茎细, 径约 1 毫米, 生根, 被 稍密的 柔毛, 有长 分枝。 叶 对生或 3 叶 轮生; 叶片薄 革质, 椭圆形 、倒卵 状椭圆 形或倒 卵形, 稍不 对称, 长 1 一 2.3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微尖, 基部宽 楔形, 边缘 在中部 以上有 稀疏小 牙齿, 叶面 绿色, 无毛或 近无毛 ,背面 淡绿色 ,被 稍密的 柔毛, 中脉在 叶面下 部凹陷 ,背面 略明显 ,侧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1.5 毫米, 有 柔毛。 花腋生 ;花 梗长约 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萼 钟状, 长约 4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具 1 脉; 花冠 黄色, 漏斗 形, 长约 3. 4 厘米, 外面被 稍密的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冠 筒长约 2.6 厘米, 近基部 变细, 檐部 二唇形 ,上 唇长约 7 毫米, 2 裂, 下 唇长约 9 毫米, 3 深裂, 裂片 长圆状 卵形; 雄蕊. 4, 着生 于冠 筒中部 附近, 长达花 冠口部 ,无毛 ,花药 成对顶 端连着 ,狭长 圆形, 长 3 毫米; 花盘环 状, 无 毛雌蕊 无毛。 蒴果 未见。 花期 10 — 12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生于密 林中树 干上, 海拔 1 200 — 1 500 米。 越 南北部 (沙巴 ) 也有。 
536  云南 植物志 
苦 苣苔科  537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22. 细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eschynanthas novogracilis W. T. 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Aeschynanthus gracilis Parish ex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Hara (1966), non Hort. ex Hanst. (1864). 附生攀 援小半 灌木; 茎细, 径不及 1 毫米, 生根, 褐色 或带红 褐色, 被稍密 的柔毛 ,有长 分枝。 叶 对生; 叶片薄 革质,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稍不 对称, 长 1 一 2.5 厘米, 宽 0.4 — 化8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微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 叶面疏 被但背 面稍密 被柔毛 ,中脉 叶面微 凹陷, 背面 明显,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约 1.5 毫米, 有 柔毛。 花单一 或成对 腋生。 果 梗长约 6.5 毫米, 有柔毛 ;果萼 钟形, 长约 4 毫米, 外面 密被短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蒴果近 线形, 长达 9.5 厘米, 基部具 狭柄, 先端 锐尖; 种 子长圆 形, 长约 1 毫米, 黄褐色 ,两 端各有 1 条白 长毛, 毛长约 S 毫米。 果期 3 月。 产勐海 、蒙自 、屏边 、西畴 ,生于 密林中 树干上 ,海拔 1 350 — 1 70G 米。 锡金、 不丹、 印 度 东北部 以及缅 甸北部 也有。 23. 勐醒芒 毛苣苔 (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as mengxingensis W.T.Wang (1984)*. 附生半 灌木; 茎分枝 ,枝 条密被 锈色糙 硬毛。 叶 3 枚轮生 ,具 短柄; 叶片干 时革质 ,狭 卵形或 卵形, 长 1.8 — 2.6 厘米, 宽 0.9 — 1.1 厘米, 先端 略钝, 基部 圆形, 全缘, 叶面 无毛, 干 时略具 皱纹, 背面 疏被贴 向白微 柔毛,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1 一 1.5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单 一腋生 ;花 梗长约 8 毫米, 被锈色 糙硬毛 ;花萼 5 裂至基 部,' 裂片狭 钻状披 针形, 长约 6 毫 米, 宽 1 亳米, 外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 红色, 长约 2.8 厘米, 外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 筒近 筒状, 后 方长约 2.4 厘米, 前方长 1.2 厘米, 口部极 偏斜, 直径约 1.1 厘米, 冠檐 边缘具 缘毛, 上唇小 ,近 方形, 长约 4 毫米, 宽 5.5 毫米, 2 裂, 裂片卵 状圆形 ,下 唇大, 长约 9 亳米, 3 裂至 基部, 中裂片 反折, 狭椭 圆形, 宽 5 毫米, 先端 圆形, 有淡 黄斑, 侧裂片 较短, 斜宽三 角形, 宽 11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4, 伸出, 花 丝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10 — 12 毫米处 ,长 1.5 — 1.9 厘米, 后侧方 2 枚 较短, 无毛, 前方 2 枚较长 ,上部 有小疏 柔毛, 花药橢 圆形, 长约 2 毫 米, 无毛, 退 化雄蕊 1 枚, 着生于 花冠筒 后方中 部之上 ,线形 ,长约 2 亳米, 无毛; 雌蕊 伸出, 长约 3.2 厘米, 子房 线形, 连柄长 1.5 厘米, 宽 1 毫米, 有细 腺毛, 花 柱长约 1.7 厘米, 被小 疏柔毛 ,柱头 盘状, 直径 1.6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3 月。 产滇南 (勐腊 ), 生于 石灰山 密林中 树上, 海拔 75G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勐腊、 勐醒。 24. 轮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eschynanthas andersonii C.B.Clarke (1876)*, in DC. (1883), et in Hook.f. <1884), in nota; W.T.Wang (1975), in clavi; 李锡文 (1983). 附生攀 援小半 灌木; 枝略 粗壮, 长 10 — 20 厘米, 直立, 有疏 柔毛。 叶通常 3 叶轮生 ;叶 片革质 ,狭倒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2.7 厘米, 宽 0.7 — 1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叶 面无毛 或近 无毛, 背面被 柔毛; 叶柄长 1 一 3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序近 顶生, 伞形, 具 3 — 5 花, 被柔 毛; 花梗长 1 一 2 毫米, 被柔毛 ;花萼 钟状,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形, 长 3 — 4 毫米, 有 柔毛; 花冠 红色, 外被疏 柔毛, 长约 1.7 厘米, 冠筒狭 ,口部 略偏斜 ;雄蕊 4, 花丝高 伸出花 冠筒, 被 
538  云南 植物志  腺短 柔毛。 蒴果近 线形, 长约 13 厘米, 淡黄色 ;种子 褐色, 长圆形 ,长约 0.75 毫米, 每端各 有 1 根白毛 ,毛长 7 毫米。 果期 6 月。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滇 西南, 生于 密林中 沟边潮 湿处树 干上, 海拔 750 — 800 米。 25. 毛花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5, 6 Aeschynanthns lasianthns W.T.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附生小 灌木; 茎长 40 — 120 厘米, 分枝, 无毛; 当年生 小枝有 褐色绢 状柔毛 。叶 对生, 无 毛; 叶片薄 革质, 卵形、 狭卵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3.7— 6.5 厘米, 宽 1.5—2.9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平坦, 侧脉不 明显; 叶 柄长 3.5 — 7 毫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花 1 一 2 朵簇 生于腋 生极缩 短的短 枝上; 花梗长 1 一 1.4 厘米, 密被褐 色绢状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1 一 1.8 厘米, 外面密 被絹状 柔毛, 5 裂至稍 超过中 部或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冠 红色, 筒状漏 斗形, 稍弯曲 ,长 2.2 — 2.5 厘米, 外 面有缛 状短 柔毛, 内 面基部 之上有 稀疏短 柔毛, 檐部近 相等地 5 裂, 裂片正 三角状 卵形, 长约 2.2 毫米, 先端 圆形; 雄蕊 4,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 高伸 出花冠 之外, 花丝上 部有疏 柔毛, 花药成 对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雌蕊无 毛或近 无毛, 花 柱高伸 出花冠 之外。 蒴 果长约 20 厘米 o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滇西北 (贡山 ), 生于 林缘树 干上或 沟边石 崖上, 海拔 1 800 — 2 6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 贡山独 龙江。 , 26. 滇南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6, 6 — 8 Aeschynanthns aastroyannanensis W.T.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长约 1 米, 无毛, 生根, 不分 枝或有 少数短 分枝。 叶对生 ,无毛 ;叶 片坚纸 质或薄 革质, 橢圆形 、狭椭 圆形至 卵状椭 圆形或 卵形, 长 4— 7.2 厘米, 宽 2.2 — 3 . 9 (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微钝, 基部 宽楔形 或楔状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两面近 平坦,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两 面隐约 可见; 叶柄粗 ,长 3 — 6 毫米, 无毛。 花 1 一 2 朵簇 生于腋 生的缩 短的短 枝上; 花梗长 4 一 8 毫米, 有疏短 柔毛;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 面有短 柔毛, 5 裂 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花冠 红色, 近筒形 ,长 2.4— 2.8 厘米, 近 顶端稍 弯曲, 外面有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卵形, 长约 3 毫 米; 雄蕊 4, 着生于 花冠筒 上部, 稍伸出 ,花 丝有短 柔毛; 花盘 环形, 无毛, 浅裂; 雌 蕊稍伸 花冠外 ,花柱 疏被短 柔毛。 蒴果近 线形, 长 18.5 — 26 厘米, 无毛; 种子狭 长圆形 ,淡黄 褐色, 长约 0.8 毫米, 两 端各有 1 条白色 长毛, 毛长 12 — 15 毫米。 花期 8 — 10 月 , 果熟 期至翌 年 1 月。 产景洪 、勐腊 、景东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生 于林内 树干上 或河边 石上, 海拔 600 — 150 米; 分布于 西 西南部 (田林 、龙津 )。 模式标 本采自 景洪。 27. 线条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65, 1-5 Aeschynanthns lineatns Craib(1913); Pellegr. in Lecte.( 1930); 李锡文 ( 1983〉. 附生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径约 2.5 亳米, 褐色, 无毛。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披 针形、 长圆形 、倒披 针形或 倒卵状 披针形 ,两侧 大都不 相等, 先端 渐尖, 尖头 略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全缘而 背卷,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显著, 侧脉不 明显; 叶柄粗 ,长 1 一 1.5 厘米, 上面 具槽。 花 1 一 3 朵族生 叶腋;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脱落; 花梗长 7 — 10 毫米, 无 
540  云南 植物志  毛; 花萼 钟形,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形, 宽约 1.25 毫米, 先端 微钝, 有 少数 缘毛; 花冠 红色, 具下 延至花 冠筒中 部以下 的数条 深红色 线紋, 狭 漏斗状 筒形, 长达 3 厘米, 稍 弯曲, 外面尤 其是上 部有短 柔毛, 冠筒长 2.7 厘米, 基 部宽约 2 毫米, 向上 渐宽, 至 顶 端宽约 8 毫米, 口 部斜,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近 相等地 5 裂, 裂片长 卵形, 长约 3 毫米, 顶 端圆形 ;雄蕊 4 , 高伸出 花冠外 ,花丝 疏被短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 盘环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柱高 伸出, 疏生短 柔毛。 蒴果近 线形, 长 20 厘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月 以后。 产绿春 、镇康 、临沧 、双江 、腾冲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1 600 — 2 300 米。 泰国 西北部 也有。 28. 长尖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6, 1—5 Aeschynanthus acnminatissimns W. T. Wang (1975); 李锡文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淡 褐色, 无毛,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薄 革质, 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7.4 厘米, 宽 1.4 一 2.5(3)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近尾状 ,尾部 有时镰 状弯曲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全缘而 背卷,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侧脉 两面不 朋显; 叶柄长 3 — 4 毫米, 腹面 具槽。 花单朵 腋生, 花 梗长约 1 厘米, 无毛; 苞片披 针状钻 形, 长约 0.5 厘米; 花萼 钟形, 长 0.75 — 1.5 厘米,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钻形, 宽约 0.8 毫米, 具 1 脉; 花冠 红色, 漏斗状 筒形, 稍弯曲 ,长 2.3 — 2.8 厘米, 外面 无毛, 冠筒长 1.7 — 2.2 厘米, 檐 部呈不 明显二 唇形, 近相等 5 裂, 裂片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内有短 柔毛; 雄蕊 4, 着生于 花冠筒 中部之 上方, 长达花 冠口部 ,花丝 疏生短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雌蕊 无毛, 与花冠 等长, 柱头扁 球形。 蒴果近 线形, 长约 9 厘米, 无毛; 种子狭 长圆形 ,长约 1.75 毫米, 两端各 具一根 白毛, 毛长约 2.5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熟期 12 月。 产屏边 、西畴 ,生于 山坡密 林中树 干上, 海拔 1 200 — 1 500 术。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法 斗。 29. 扁柄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67 Aeschynanthus planipetiolatas H.W.Li ( 1983)*.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茎伸长 ,圆 柱形, 径 4 一 5 毫米, 黄 褐或灰 褐色, 无毛, 分枝, 节上生 根。 叶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卵形至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6.5 厘米, 宽 2— 3 厘米, 先端渐 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具凹点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侧脉 每边约 4 条, 两面不 明显; 叶柄宽 而扁平 ,长 5 — 10 毫米, 腹面 具槽, 无毛。 花 单一腋 生, 花梗 纤细, 无毛, 长约 8 毫米; 苞片小 ,脱落 ;花萼 钟形, 长约 5 毫米, 无毛, 5 裂 至近基 部, 裂片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冠 红色, 长 2.7 厘米, 筒状, 上部略 弯曲, 基部 宽约 3 毫米, 向上 渐宽, 至喉 部宽达 6 毫米, 外面 无毛,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裂片近 相等, 直 立或略 开张, 卵圆形 ,长约 3 毫米, 顶端 圆形, 边缘具 小纤毛 ;雄蕊 4, 高伸出 ,花丝 疏被具 腺 柔毛,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 无毛, 花柱 伸出, 被腺柔 毛, 柱头 盾状。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滇南 (勐海 ), 生于山 坡草地 路边干 燥处树 干上, 海拔 1 6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勐 海。 
54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7 崗柄芒 毛苣苔 Aeschynatuhus planipetiolatus H .W. Li, 1. 花枝, 2. 叶背一 部分, 示 凹点, 3. 花冠 纵割, 内面 观, 示 雄蕊, 4. 雌蕊及 展开的 花萼, 5 . 花柱上 的腺状 柔毛。 (曾孝 濂绘) 
苦 苣苔科  543  30. 披 针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eschynanthas lancilimbns W.T.Wang ( 1975); 李锡文 ( 1983). 小 灌木; 茎无毛 ,有长 分枝。 叶 对生, 无毛; 叶片革 质或坚 纸质, 披针形 ,稀 卵形, 长 4 一 6.3 厘米, 宽 1.4 一 2.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或 渐尖, 基部 钝或近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3 — 6 毫米。 花腋生 (? ), 花梗长 1.3 厘米, 无毛; 花萼 钟形, 长 7 — 20 毫米, 无毛, 5 裂至离 基部约 2 毫米处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 1 一 1.5 毫米, 具 1 脉; 花冠 红色, 上部具 深红色 条纹, 漏斗状 筒形, 近顶部 稍弯曲 ,长 2.7 — 3 厘米, 外面疏 被短柔 毛, 内面 无毛, 檐部近 相等地 5 裂, 裂片近 直立, 橢圆状 卵形, 长约 2 毫米; 雄蕊 4, 着生于 花冠筒 上部, 高伸 出花冠 之外, 无毛, 花药成 对相连 ,狭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盘 环形, 无 毛; 雌蕊 无毛。 蒴果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 滇东南 (砚山 ), 生于 山谷密 林中悬 岩上, 海拔 1 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砚山。 31. 伞花芒 毛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eschynanthns macranthns (Merr. ) Pellegr. (1926). et in Lecte. (1930); 李 锡文 (1983). Trichosporum macranthum Merr. (1926). 附生 攀援小 灌木; 枝圆 柱形, 径约 3 毫米, 木质, 黄 褐色。 叶对生 ,无毛 ;叶片 革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椭圆形 ,长 7 — 13 厘米, 宽 2 — 3.2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两 侧近对 称, 两面中 脉明显 但侧脉 不明显 ;叶柄 粗厚, 长 5 — 8 毫米, 无毛。 花多数 组成顶 生宽约 6 厘米 的聚伞 花序; 苞片 早落; 花 梗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萼 筒状, 长约 1.2 厘米, 无毛, 裂片 5, 狭三 角形, 长约 0.3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冠橙 红色, 有紫色 条纹, 筒状, 长达 5 厘米, 上部 稍弯曲 且具腺 柔毛, 檐 部近二 唇形, 裂片近 相等, 卵圆形 ,长约 3 毫米, 先 端钝; 雄蕊 4, 伸 出, 花丝被 腺柔毛 ,花药 长圆形 ,长约 3.5 毫米, 成对 相连; 花盘 环状, 无毛; 子房无 毛, 花柱 伸出, 被腺 柔毛。 蒴果约 12 个 于茎顶 呈伞形 排列, 近线形 ,长 20 — 35 厘米; 种子纺 锤形, 长 约 0.75 毫米, 黄褐色 ,具皱 ,两 端各具 1 根 白毛, 毛长达 15 毫米。 花期 6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麻 栗坡、 马关, 生于 林内树 干上, 海拔 800 — 1 200 米。 越南 北部、 老挝 也有。 3. 吊石 宦笞属 Lysionotus D.Don 小灌 木或半 灌木, 通常 附生, 直立或 平卧, 稀 攀援并 且茎有 木栓。 叶对生 或轮生 ,近等 大或不 等大, 具齿或 全缘或 齿退化 成腺体 ,通常 有短柄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有 多数或 少数花 ,常 具细花 序梗; 苞 片通常 对生, 线形或 卵形, 常 较小。 花 萼钟形 或偶有 筒形, 5 裂 达或接 近基部 ,稀 5 浅裂; 花冠 白色、 紫色或 黄色, 冠筒细 漏斗形 ,稀 筒形, 直立, 冠 檐二唇 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均 近开张 ;能 育雄蕊 2, 系 前方, 内藏, 花丝着 生于花 筒近中 部处, 扁平, 线形, 常扭曲 ,花药 连着, 2 室近 平行, 药隔 背部无 或有附 厲物, 退化雄 蕊位于 后方, 2-3, 小; 花盘 环状或 杯状; 雌蕊 内藏, 常与 雄蕊近 等长, 子房 线形, 柱头 2 浅裂。 '蒴 果线形 ,室背 开裂成 2 瓣, 以后 每瓣又 纵裂为 2 瓣; 种子小 ,纺 锤形, 每 端各有 1 附 属物。 30 余种, 分布自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经缅 甸北部 、泰国 北部、 越南 北部, 
544  云南 植物志  北 达我国 秦岭, 东至日 本南部 ,南 抵加里 曼丹。 我 国约有 30 种, 均 产秦岭 以南各 省区; 云 南有 17 种, 1 变种, 几遍布 全省, 但以东 南部种 数最多 ,其 次是西 北部。 分种 检索表 1( 6 ) 种子的 附属物 钻伏, 比种 子短; 半 灌木; 花小或 较大, 花 冠紫红 或淡紫 红色, 偶有乳 黄色; 花药无 附 属物。 2( 3 ) 叶基部 常很斜 ,一侧 楔形, 另一侧 圆形, 侧 脉每侧 10 — 14 条 1. 软叶吊 石苣苔 L. mollifolius 3( 2 ) 叶基部 不斜或 稍斜, 楔形, 侧 脉每侧 7 — 9 条。 4( 5 ) 聚伞花 序约具 4 花, 总梗长 6 — 8 厘米 2. 长梗吊 石苣苔 L. longipedunculatua 5( 4 ) 聚伞 花序具 3 — 7 花, 总梗长 1 一 1.3 厘米 …' 3. 多齿吊 石苣苔 L. dentieulosu. 6( 1 ) 种子的 附属物 毛状, 与种 子等长 或比种 子长; 花常 较大, 花冠白 、紫或 黄色。 7(34) 直立 或平卧 小灌木 或小半 灌木, 常 附生, 茎长达 1 米, 无木栓 ;叶常 草质, 侧脉 不或稍 明显, 不隆 起, 细脉不 得见。 8(25) 花 药无附 属物。 9(18) 叶片 无毛。 10(17) 茎 无毛。 11(12) 叶 4 一 8 枚在 茎顶部 簇生, 革质, 狭卵形 、长圆 状卵形 或卵形 ,长 1.2 — 6. 5 厘米, 宽 0.7—2. 5 厘 米, 边缘有 小齿或 全缘; 花萼长 4 一 7 毫米, 疏 生平展 腺毛, 裂片近 线形, 宽 0.75 毫米; 花 冠黄白 色, 长 2. 5 — 3. 5 厘米 4. 异叶吊 石苣苔 L heterophyllu* 12(11) 叶 3 枚 轮生或 对生。 13(16; 叶全缘 ,牙齿 退化为 腺体; 叶柄通 常较长 ,长在 1 厘米 以上。 14(15) 茎直立 ;叶 3 枚 轮生, 坚纸质 ,基部 斜宽楔 形或一 侧楔形 另一侧 圆形; 花序有 3 — 8 花; 花萼长 8— 9 毫米; 花冠 黄色, 长 1.7—2.1 厘米 S. 桂黔吊 石苜苔 L. aesehynanthoide. 15(14) 茎平卧 石上; 叶 对生, 在枝端 3 叶轮生 且节间 缩短而 密聚, 近 革质,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花序有 2-3 花; 花 萼长达 1.5 厘米; 花冠 紫色, 长约 6 厘米 6. 细萼吊 石苣苔 L. petelotii 16(13; 叶边缘 有多数 不明显 至近锐 尖的波 伏锯齿 ;叶 柄近无 至长达 4 (0 毫米 7. 短柄吊 石苣苔 L. sessilifolius 17(10) 茎 被毛; 叶片披 针状楠 圆形或 卵状楠 圆形, 长 1一2.5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边缘 每侧有 4 一 6 个 小齿; 花冠淡 黄色, 长约 2 厘米 8. 小叶吊 石苣苔 L* .ulphureus 18( 9 ) 叶片 被毛; 茎 被毛。 19(24) 叶片狭 卵形、 狭楠圆 形或椭 圆状卵 形或长 圆形, 叶面 无毛或 疏被糙 伏毛; 花萼长 13 毫米 以下。 2 0(23; 茎疏被 平展或 贴伏短 柔毛; 叶 较大, 长在 2.5 厘米 以上, 宽在 1 厘米 以上, 侧 脉每侧 4 条 以上。 21(22) 叶片 草质, 侧脉 每侧约 6 — 8 条; 花萼长 8 — 13 毫米, 裂 片披针 状线形 9, 滇西吊 石苣苔 L. forrestii 22(21) 叶片近 膜质, 侧脉 每侧约 4 条; 花萼长 13 毫米, 裂 片线状 披针形 10. 纤细吊 石苣苔 L. gracili. 23(20; 茎密被 开展的 短柔毛 ;叶 较小, 长 1.5 — 2. 5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侧脉 每侧约 4 条; 花萼长 约 5 毫米 11. 毛枝吊 石苣苔 L. wardii K 19) 叶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2 — 2. 2 厘米, 宽 2. 5 — 4 毫米,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花萼长 7. 5 — 8. 5 
苦 苣苔科  545  毫米, 5 裂达 基部, 裂片狭 披针状 线形, 宽 Q. 5 — 0. 7 毫米; 花冠淡 紫色, 长约 5 厘米, 外 疏被短 柔毛 12. 狭萼吊 石苣苔 L. angustisepalus 25(8) 花药 药隔背 部有附 属物。 26(33) 花冠 无毛。 27(28 ) 茎明显 四梭形 ,棱上 明显具 狭翅; 叶片 纸质或 草质; 花序具 9 一 I 7 花; 苞片近 圆形, 长宽约 8 毫 米; 花 萼长约 7 亳米, 5 裂达 基部; 花冠 黄色但 边缘红 褐色, 长约 I. 5 厘米 13. 翅茎吊 石苣苔 L. pteroeaulis 28(27) 茎近圆 柱形, 无狭翅 ;叶片 革质; 花序具 1 一 2 ( 5 〕 花; 苞片小 ,披 针形或 钻形, 长在 3 毫米以 下', 花 萼长约 5 毫米, 5 裂至近 基部或 稍超过 中部; 花冠 白色, 常带 粉红或 紫色, 较大, 长 3 . 5 - 4 . 5 厘米。 29C30) 叶卵形 或有吋 椭圆形 14. 蒙自吊 石苣苔 L carnosu. 30(29) 叶虽 常为椭 圆形, 但非 卵形。 31(32) 叶长 圆形至 线形, 长 1.5 — 5. 5 厘米, 宽 0.3 — 1. 6 厘米, 边缘在 中部以 上有少 数牙齿 ,稀 近全缘 15a. 吊 石宦笞 L. pauciflor us var. pauciflorus 32(31) 叶楠 圆形、 狭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 2 . 5 ) 5 — 7 . 2 厘米, 宽 I. 8 — 3 . 8 厘米, 边缘 在中部 以上有 少 数牙齿 15b. 宽叶吊 石苣苔 L. pauciflorus var. latifoliu 33(26) 花冠外 面被微 柔毛; 植 株各部 无毛; 叶片纸 质或近 草质, 长圆形 、楠 圆形、 狭 楠圆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2 — 6 厘米, 边缘在 基部以 上有牙 齿或浅 波状; 花序具 3 — 9 花 16, 齿叶吊 石苣苔 L. serratus 34C 7) 攀援小 灌木, 茎长达 9 米, 有 木栓; 叶纸质 ,侧脉 明显, 下面多 少隆起 ,细脉 明显, 组成 脉网; 花序 有 1 花; 苞片卵 形或圆 卵形; 花萼 5 浅裂; 花药无 附属物 17. 攀援吊 石苣苔 chingii 1. 软叶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Lysionotns mollifolins W. T. Wang(1983). 半 灌木; 茎高约 60 厘米, 粗达 5 毫米, 上 部密被 贴伏短 柔毛, 节间长 1 一 4 厘米。 叶对 生; 叶片 纸质, 两侧不 对称, 长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7 — 2 厘米, 宽 3 . 2 — 9 厘米, 先 端渐尖 或长 渐尖, 基部斜 楔形, 或一侧 楔形, 另一侧 圆形, 边缘有 不明显 的多数 小齿,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叶脉 在背面 隆起, 侧 脉每侧 10 — M 条, 与中脉 成钝角 展开, 背面稍 隆起; 叶柄长 7 — 4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直径约 4 厘米, 2 或 3 回分枝 ,约有 10 花; 花 序梗长 1.5 — 2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蒴果 线形, 长 5.5 — 7 厘米, 宽 1.5 毫米,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0.3 毫米, 两端 各有长 0.1 毫 米的附 属物。 果期 9 一 12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生于石 山林中 ,海拔 1 130 — 1 500 米;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I 长梗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Lysionotns longipedancnlatns(W. T. Wang) W. T. Wang ( 1 983)*. Chtrita longtpedunculata W. T. Wang ( 1 975)*. 小 灌木; 茎长达 36 厘米, 基部 直径约 5 毫米, 不分枝 ,上 部被短 柔毛, 下部变 无毛。 叶 对生, 同一对 叶稍不 等大; 叶片 草质,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稍不 对称, 长 3 . 5 — 1 2 .5 厘 米, 宽 2 — 5.2 厘米, 先端锐 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有小 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有 稍密的 紧贴短 柔毛, 侧脉 7 — 9 对, 弧状 上升, 与中脉 两面略 明显; 叶柄长 0.3 — 1.2 厘米, 密 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约具 4 花, 被稍 密而紧 贴的短 柔毛, 具 长梗, 总梗长 6 — 8 厘 米;. 
546  云南 植物志  苞片 线形, 长约 3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约 6.5 毫米, 外面被 稍密而 紧贴短 柔毛, 5 裂至 离基部 1 毫米处 ,裂 片狭披 针形, 先 端钝; 花冠乳 黄色, 唇 片上有 紫晕, 筒状漏 斗形, 长约 2.8 厘 米, 无毛, 冠 筒长约 1.4 厘米, 檐部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7 毫米, 2 裂, 裂 片卵状 圆形, 下 唇与冠 筒近 等长, 3 裂, 中裂 片大, 宽 卵形;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1 毫米处 ,长约 10 毫 米, 无毛, 花药 连着, 宽卵形 ,长约 1.5 毫米, 药室 2, 略叉开 ,退 化雄蕊 2, 狭线形 ,长 2.2 — 3.4 毫米; 花盘 环状, 无毛, 浅裂; 雌 蕊长约 1.1 厘米, 无毛, 子房 线状长 圆形, 花柱 比子房 稍短, 柱头 2 裂, 裂片宽 卵形。 蒴果长 3.4—4.5 厘米, 宽达 2.5 毫米, 无毛,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 期 9 月, 果期 9— 12 月。 产 滇东南 (屏边 ), 生于 林缘石 崖上, 海拔 1 400 — 1 7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3. 多齿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Lysionotns denticalosas W. T. Wang(l 983)* . 半 灌木; 茎高约 60 厘米, 分枝, 上部与 叶柄密 被锈色 柔毛, 下部变 无毛。 叶对生 ,同一 对叶不 等大, 具柄; 叶片 纸质, 长圆 形或披 针状长 圆形, 长 5.8 — 18 厘米, 宽 2 — 5 厘米, 两 端均 渐狭, 边缘 有多数 小齿, 两面均 稍密被 锈色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7 — 9 条; 叶柄长 0.5 — 3.5 厘米。 聚伞花 序腋生 ,有 3 — 7 花; 花 序梗长 10 — 13 毫米, 被锈色 长柔毛 ;苞片 1 枚, 三角 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2 毫米, 外面 密被长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梗长 3 — 18 毫米, 被短 腺毛; 花 萼长约 4 毫米, 5 裂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 0.8 — 1 毫米, 外 面密被 柔毛, 内面无 毛; 花冠紫 红色, 长约 1.7 厘米, 外面 被短疏 柔毛, 内面 在下唇 被短疏 柔毛, 冠筒近 筒状, 长 10 毫米, 口 部直径 3 毫米, 上唇长 3 毫米, 2 深裂, 下唇长 5.5 毫米, 3 裂至 中部;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着 生距花 冠基部 6 毫 米处, 钻形, 长 5 毫米, 基部稍 扭曲, 花药长 1.2 毫米, 退 化雄蕊 3, 无毛, 侧 生的长 1.8 毫米, 顶端 头状, 中 央的长 0.8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1.8 毫 米, 边缘 波状; 雌蕊长 H 毫米, 子房长 8 毫米, 宽 1.1 毫米, 无毛, 花 柱上部 疏被短 腺毛, 柱 头盘状 ,直径 1.1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3.7 — 4.5 厘米, 宽 2 毫米,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0.4 毫米, 每 端各有 1 个长 0.1 — 0.2 毫 米的附 属物。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于石 山疏林 中石上 ,海拔 1 000 — 1 800 米; 分布 于广西 (那 坡、 南丹 )。 4. 异叶吊 石苣苔 (植物 研究) Lysionotus heterophyllus Franch. (1 899); 图鉴 (1975); W. T. Wang(l975) in clavi (1983). Lysionotus pauciflorus Hemsl. (1890), p.p. quoad Henry 8999, non Maxim.; L. btachycarpus Rehd. in Sarg.(l 91 6). 半 灌木; 茎长达 35 厘米, 常 分枝, 无毛。 叶 4 一 8 枚聚生 茎顶部 ;叶片 革质, 狭卵形 、长 '圆状 卵形或 卵形, 长 I. 2 — 6. 5 厘米, 宽 0. 7 — 2 . 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短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边缘 有小齿 或全缘 ,两面 无毛, 叶面暗 绿色, 背面 白绿色 且常带 紫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扁平, 侧咏 每侧约 6 条, 在叶面 不明显 ,背 面隐约 可见; 叶柄长 2 — 10 .(20) 亳米, 无毛 或疏生 短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2 ( 4 ) 花, 花 序梗长 I . 5 — 3 厘米, 疏生平 展腺毛 ;苞片 卵形, 长约 2 毫米; 花梗长 0. 7 - 厘米, 疏 生平展 腺毛; 花萼长 4 一 7 亳米, .疏 生平展 腺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宽 75 毫米; 花冠黄 白色, 筒内 具紫色 条纹, 长 
苦 苣苔科  54T  2.5 — 3.5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有 短柔毛 ,漏 斗形, 口 部宽达 1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均 卵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扁平, 花药 圆形, 连着, 退 化雄蕊 2 , 长约 1 亳米, 先端 有时具 不育的 花药; 花盘 环状, 高 1.5 — 2 毫米, 顶端微 波状; 雌蕊 内藏, 无 毛, 花柱几 与子房 等长。 蒴果 线状披 针形, 扁平, 长 3 — 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黄 褐色, 无 毛; 种子狭 橢圆形 ,长约 1 毫米, 每端各 有一根 长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滇东北 (大关 ), 生于山 坡杂木 林下岩 石上, 海拔 2 1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模式标 本- 可 能采自 大关成 凤山。 5. 桂黔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五加皮 (广 西靖西 ), 山接风 (广西 上林) Lysionotus aeschynanthoides W. T. Wang (1983)*. 小灌 木或半 灌木; 茎高达 1 米, 无毛, 分枝。 叶 3 枚轮生 ,同一 轮中不 等大, 无毛; 叶片 坚纸质 ,两侧 不相等 ,橢 圆形、 长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4.5 — 13.5 厘米, 宽 2.2 — 6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斜 宽楔形 ,或 一侧楔 形另一 侧圆形 , 全缘 或浅波 状而齿 退化为 腺体, 侧 脉每侧 4 一 7 条, 不明 显或稍 明显; 叶柄长 0.2 — 2 厘米。 聚伞花 序腋生 , 1 一 2 回 分枝, 有 3 — 8 花, 无毛, 花 序梗长 1 一 2 厘米; 苞片 对生, 椭 圆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 毫米; 花梗长 2.5-4.5 毫米; 花萼长 8 — 9 毫米, 无毛, 5 裂达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宽 1.1 一 2 亳米, 先 端微钝 ,有 3 条脉; 花冠 黄色, 长 1.7 — 2.1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下 部被短 腺毛, 冠筒 漏斗状 筒形, 长 10 — U.5 毫米, 口 部直径 6.5 — 9 毫米, 上唇长 4 毫米, 2 浅裂, 下唇长 7 — 8 毫米, 3 裂近 中部, 裂片宽 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4 一 5 毫 米处, 线形, 长约 7 毫米, 在 中部之 下或近 中部膝 状弯曲 ,花 药圆 卵形, 宽 2 毫米, 退 化雄蕊 2, 着生于 距花 冠基部 3 — 4 毫米处 ,近 丝形, 长 2.2 — 3 毫米, 被短 腺毛; 花盘 环状, 高 1.1 毫米, 边缘 有 浅齿; 雌蕊长 9 一 14 毫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7 毫米, 宽 1 一 1.6 亳米, 柱头扁 头形, 直径 1-5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5.4 — 10 厘米, 宽 2 毫米, 无毛; 种子纺 缍形或 狭线形 ,长 0.7 毫 米,. 每 端各有 1 根长 0.7 — 1.2 毫米 的毛。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于混 交林中 石上, 海拔 1 000 — 1 200 米; 分布 于广西 (上林 、南. 宁、 靖西、 河池、 田林) 、贵州 (兴义 )。 本种在 广西靖 西和上 林民间 供药用 ,治 筋骨伤 等症。 6. 细萼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Lysionotus petelotii Pellegr. in Lecte. (1930); W. T. Wang (1983). 半灌木 ;枝条 纤细, 圆 柱形或 多少具 棱角, 无毛, 节间自 叶丛下 远离, 长 3.5 — 5.5 厘米。 叶 对生, 在枝端 3 叶轮生 且节间 缩短而 密聚; 叶片近 革质, 披针形 ,长 3 — 11.5 厘米, 宽 1 一 4 厘米, 先端锐 尖至近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全缘或 具退化 成腺体 的齿, 两面无 毛,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侧脉 每侧约 5 条, 上升, 在 叶缘之 内网结 ,叶面 略明显 ,背面 明显, 细 脉两面 不见;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无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具 2 — 3 花, 花序梗 纤细, 丝状, 长约 3.5 厘米; 苞片披 针形, 长 3 毫米, 无毛, 早落; 花梗长 约 I. 5 厘米, 花 萼长达 I. 5 厘米,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花冠紫 色, 无毛, 长约 6 厘米, 基 部宽约 4 毫米, 向上 渐宽, 至喉 部宽约 12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浅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略 扁平, 长 1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连 
548  云南 植物志  着, 退 化雄蕊 2; 花盘 环状, 高约 2 毫米, 边缘 波状; 雌蕊 无毛, 长约 3 厘米。 蒴果 线形, 纤 细, 长约 10 厘米, 黄 褐色,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黄褐色 ,长约 1 毫米, 两端的 毛长约 1 毫米。 果期 I 2 月。 (花标 本未见 ,花 部特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东南 (金平 ), 生 于苔藓 老林中 树上, 海拔 2 200 — 2 230 米。 分 布于越 南北部 (沙 坝)。 7. 短柄吊 石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8,6 — 10 Lysionotus sessilifolius Hand.-Mazz. (1925), (1936); W. T. Wang (1975), in clavi, (1983). 半灌木 ,除幼 枝及叶 柄略被 柔毛外 全体几 无毛; 茎长 40 — 65 厘米, 下 部伏地 生根, 粗 约 5 毫米, 上部 分枝。 叶 3 枚轮 生间或 2 枚对生 ;叶片 草质, 卵状披 针形, 长 3.5 — 11(13)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先端钝 短渐尖 ,基部 宽楔形 至圆形 ,两 侧常不 相等, 边缘有 不明显 至 近锐尖 的波状 锯齿, 两面 无毛, 叶面深 绿色, 背面色 较淡或 橄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 面扁平 而突出 ,侧 脉每侧 6 — 9, 斜展,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纤细 而两面 突出; 叶柄 肥厚, 近无 柄 至长达 4(6)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宽大 ,具 2 — 15 花, 花 序梗长 6 — 9 厘米, 坚硬; 苞片 披针 形至卵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有时被 细的白 缘毛; 花梗长 4 一 10 毫米, 稍 坚硬; 花 萼长 4 一 6 毫米, 5 裂至 基部, 裂片长 圆形, 近肉质 ,紫色 ,具 3 脉, 上部有 时内卷 ,有 时被细 的 缘毛; 花冠粉 紫色, 长 2.5 — 3.5 厘米, 中部 以下圆 柱形, 向上背 腹囊状 增大, 口 部宽约 5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有 乳突毛 ,冠檐 二唇形 ,上 唇长约 6 毫米, 2 浅裂, 下 唇长约 1 厘米, 3 裂, 中裂 片较侧 裂片长 一倍;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 丝长约 2 毫米, 退 化雄蕊 2, 钻形; 花 盘环状 ,高约 1.25 毫米, 边缘 波状; 雌蕊 内藏, 无毛。 蒴果 线形, 黄 褐色, 长达 9 厘米; 种子 长 圆形, 淡褐色 ,长约 1 毫米, 两端的 毛长约 1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 熟期 11 月。 产福贡 、贡山 ,生于 阔叶林 内树干 上或岩 石上, 海拔 1 250 — 2 200( — 2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菖 蒲桶怒 江边。 8. 小叶吊 石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9,1 — 5 Lysionotus snlph ureas Hand.-Mazz. (1925), (1936); W. T. Wang (1975) in clavi (1983). 半 灌木; 茎长达 30 厘米, 下部 伏地, 向下生 不定根 ,多 分枝, 小枝 纤细, 高 2 — 8 厘米, 与叶 柄以及 有时花 序梗被 白色小 伏毛。 叶 对生或 3 叶轮生 ,常 聚生于 枝端; 叶片 草质, 披 针状椭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 一 2.5 厘米, 宽 0.6 — 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每侧 有 4 一 6 个小齿 ,齿端 具腺体 ,叶面 暗绿色 ,背面 带榄绿 色或淡 绿色, 中脉在 叶面不 明显, 背 面宽而 显著, 侧 脉每侧 4 一 6, 斜向 弧曲, 在叶缘 网结,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3 — 10 毫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仅具 1 花, 花序梗 纤细, 下垂, 长 3 — 4 厘米; 苞片 钻状披 针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脱落; 花梗长 5 毫米, 果时稍 增粗, 长达 10 毫米; 花萼 花时长 4 一 5 毫米, 果 时长达 7 毫米,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钝且具 腺体, 宽不及 1 毫米, 具 3 脉; 花 冠淡 黄色, 长约 2 厘米, 无毛, 冠筒背 腹膨大 ,宽达 5 毫米, 冠檐 短小; 能 育雄蕊 2, 内藏, 着 生 于冠筒 中部, 花丝长 3 毫米, 退 化雄蕊 2; 花盘 环状, 边缘 波状; 雌蕊 无毛。 蒴果 棒状线 形, 长 5 — 8.5 厘米, 褐色; 种子纺 缍形, 长 0.75 毫米, 两端具 等长的 白毛。 花期 9 月, 果 期 10 — 11 月。 
苦  科  549 
55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69 1_5. 小叶吊 石宦笞 Lysionotus sulphureus Hand.-Mazz., 1. 花枝, 2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 3. 雌萼及 花萼, 4. 果, 5. 种子; 6—8. 毛枝吊 石苣苔 L. wardii W. W. Smith, 6 . 花枝, 7 .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雄 蕊 及退化 雄蕊, 8. 雌蕊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551  产维西 、福贡 、贡山 ,生于 山谷溪 边石上 或林中 树上, 海拔 2 300-2 85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贡山菖 蒲桶。 9. 滇西吊 石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70, 1 一 4 Lysionotas forrestii W. W. Smiih(1918); W. T. Wang(1975), in clavi,(1983). 半灌木 ;茎 通常长 30 — 60 厘米, 灰 褐色, 无毛, 分枝, 枝条黄 褐或棕 褐色, 疏 被平展 或贴伏 具节短 柔毛。 叶对生 ;叶片 草质, 狭椭 圆形或 楠圆状 卵形, 长 (2)4.5 — 8(10) 厘米, 宽 (1.5)2 — 3.5 厘米, 先端钝 短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边 缘在基 部以上 有多数 明显近 锐尖的 小锯齿 ,有 时有少 数波状 齿或近 全缘, 两面 无毛, 叶面深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在 叶面 凹陷, 背面 扁平而 突出, 侧脉 每侧约 6 — 8, 斜展, 在叶缘 网结, 细 脉两面 突出; 叶柄长 0.3-1.5 厘米, 疏 被贴伏 具节短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4 花, 花序梗 纤细, 长 3 — 5 (6) 厘米, 无毛; 苞片 钻形, 先端钝 ,宽约 0.6 毫米, 具 1 脉; 花梗长 6 — 9 毫米, 顶端略 增大, 无 毛; 花萼长 8 — 13 毫米, 5 裂至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 冠紫色 ,长达 3 厘米, 外面 无毛, 筒状漏 斗形, 中部以 下筒状 ,宽 3 毫米, 向上渐 宽大, 喉部 径达 7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短小, 长约 3 毫米, 2 浅裂, 下 唇长约 9 毫米, 3 裂, 裂 片近圆 形, 长约 5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扁平, 长约 5 毫米, 花药 连着, 药隔背 面具疣 ,退化 雄蕊 2, 长 2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边缘 波状; 雌蕊 内藏, 无毛; 蒴果 线形, 长 10 厘 米, 黄 褐色; 种子长 圆形, 淡褐色 ,长约 1 毫米, 两端的 毛长, 2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 期 9 一 10 月。 产 景东、 凤庆、 耿马、 腾冲、 福贡、 贡山, 生于山 谷林中 树上, 海拔 (1 600)2 000-2 800 (3 000) 米; 分 布于我 国西藏 东南部 (察瓦 龙)。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10. 纤细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图版 170, 5 — 8 Lysionotas gracilis W. W. Smith (1918); W. T. Wang (1983). 半灌木 ;茎长 30 — 80 厘米, 下部 依地, 向下生 不定根 ,黄 褐色, 多 分枝, 枝条密 被灰白 或 黄褐色 贴向短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近 膜质, 卵圆形 、椭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2.5 — 8.5 厘米, 宽 1.3 — 3.8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至近 圆形, 边缘波 状或近 全缘, 齿退化 成腺体 ,两 面 无毛, 叶面亮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扁平而 变宽, 侧脉约 5 对, 弧曲上 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叶柄长 0.5 — 1.5 厘米, 被灰 白或黄 褐色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具 1 一 3 花; 花序梗 纤细, 长 2 — 4.5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4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先竭钝 ,具 1 脉; 花梗长 0.5 — 0.8(1)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向上渐 宽大; 花萼长 1.3 厘米, 外 面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部宽 1.5 毫米; 花冠白 色或浅 紫色, 长达 4.8 厘 米, 筒状, 中部略 弯曲, 直径达 1.2 厘米, 外面 无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短小, 外倾, 长约 5 毫 米, 2 浅裂, 下 唇长约 1 厘米, 3 裂, 裂片近 圆形; 雄蕊 2, 内藏, 花丝 扁平, 长 5 毫米, 花药 连着; 退 化雄蕊 2, 长 3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1.5 毫米, 边缘 波状; 雌蕊 无毛, 长约 2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达 7 厘米, 淡黄 褐色; 种子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黄 褐色, 两端的 毛长约 2 毫 米。 花期 7 — 8 月, 果熟期 10 月。 产 景东、 凤庆、 临沧、 耿马、 龙陵、 泸水、 腾冲, 生林内 岩石上 ,海拔 2 000-2 55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11. 毛枝吊 石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69, 6 — 8 
552  云南 植物志 
苦 苣苔科  553  Lysionotus wardii W. W. Smith (1918); Hand.-Mazz. (1936); W. T. Wang (1975) in clavi, (1983). 半灌木 ;茎长 30 — 60 厘米, 平卧, 向下 生根, 多分枝 ,小枝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叶对生 或 3 叶轮生 ;叶片 草质, 狭卵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 部楔形 至近 圆形, 边缘 每边具 2 — 4 个波状 浅齿或 有时近 全缘, 两面疏 被白色 糙伏毛 ,叶 面深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侧脉 每侧约 4 条, 弧曲 上升, 近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两面多 少显著 ;叶柄 长 2 — 3 毫米,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具 1 一 2 花, 花序梗 纤细, 长 2.5 — 4 厘 米; 苞片 心状宽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梗长 5 — 7 毫米, 先端略 增大; 花 萼长约 5 毫米, 无毛, 5 裂达 基部, 裂片狭 卵形,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冠 白色, 具紫 纹及黄 斑, 长 3.5 — 4 厘米, 筒状漏 斗形, 外被短 柔毛, 檐部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4 毫米, 2 浅裂, 下唇 长约 1 厘米, 3 裂, 裂片均 宽卵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无毛, 花药 连着, 退 化雄蕊 2; 花. 盘环状 ,边缘 波状; 雌蕊 无毛, 内藏。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 贡山及 河口, 生于山 谷或山 地林中 树上, 海拔 1 550 — 2 00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河口花 标本与 贡山产 的在形 态上几 乎没有 差别, 但两 地相隔 很远, 这 使人难 以理解 o 12« 狭萼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图版 171 小叶芒 毛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Lysionotus angustisepalus W. T. Wang (1983)*. Aeschynanthus levipes auct. non C. B. Clarke: W. T. Wang (1975). 附 生小半 灌木; 茎长约 40 厘米, 直径约 1.1 毫米, 具分^ ,上部 密被开 展的短 柔毛。 叶 3-4 枚轮生 或对生 ,具 短柄; 叶 片干时 革质,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长 1.2 — 2.2 厘米, 宽 2.5 — 4 毫米, 先端 渐狭, 基部模 形或钝 ,边 缘有疏 离小齿 或由于 小齿退 化成腺 体而近 全缘, 两面 密被短 柔毛, 侧脉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1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单 生茎顶 叶腋, 花梗长 约 6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萼长 7.5 — 8.5 毫米, 5 裂达 基部, 裂片狭 披针状 线形, 宽 0.5 — 0. 7 毫米, 先端 微钝,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淡 紫色, 长约 5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 面无毛 ,冠 筒细漏 斗形, 长 3.6 厘米, 口 部直径 1.1 厘米, 基部之 上直径 3 毫米, 冠 檐二唇 形, 上 唇长约 3 毫米, 宽 11 毫米, 2 深裂, 裂片半 圆形, 下 唇长约 14 毫米, 宽 15 毫米, 3 裂 近中部 ,裂片 卵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13 毫 米处, 线形, 长 12 毫米, 扭曲, 花药宽 卵形, 宽约 1.6 毫米, 无附 属物, 退 化雄蕊 2, 无毛, 线形, 长约 5 毫 米, 顶端 头状; 花盘 环状, 高约 1.2 毫米, 边缘 有齿; 雌 蕊长约 3.2 厘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2.2 厘米, 宽 2 毫米, 具柄, 柱头近 盘状, 不明显 2 浅裂。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 滇西北 (贡山 ), 生于河 谷密林 中树上 ,海拔 1 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13. 翅茎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图版 172, 7 — 11 Lysionotus pterocaulis (C. Y. Wu ex W. T. Wang) H. W. Li. comb. nov. 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var. pterocaulis C. Y. Wu ex W. T. Wang in Gu- ihaia (广西 植物) 3(4): 277.1983. 半灌木 ,各部 均无毛 ;茎长 50 — 100 厘米, 基部 依地, 向下生 不定根 ,略 粗壮, 绿色, 节 上稍 膨大, 明显四 棱形, 基 部宽约 5 毫米, 棱上 明显具 狭翅。 叶 对生; 叶片纸 质或近 草质, 椭 圆形、 长橢圆 形至披 针形, 长 6—11 厘米, 宽 2 — 3.5(4.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宽楔形 
554  云南 植物志 
苦. 苣 苔 科  555  至近 圆形, 两侧 多少不 相等, 边 缘在基 部以上 有牙齿 或呈浅 波状, 两面 无毛, 叶面 绿色, 背 面白 绿色, 侧脉 每侧约 6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 柄腹面 具槽, 长约 0.5 厘米。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具 9 一 17 花, 宽大, 直径达 8.5 厘米, 花 序梗长 6 — 10 厘米; 苞片近 圆形, 长宽约 8 毫米, 全缘, 脱落; 花梗长 0.6 — 1 厘米; 花 萼长约 7 毫 米, 无毛, 5 裂达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宽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冠黄 色但边 缘红 褐色, 长约 1.5 厘米, 筒状漏 斗形, 外面 无毛, 内面 于冠筒 略被微 柔毛, 檐部二 唇形, 上 唇短小 ,长约 2.5 毫米, 2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下 唇长约 6 毫米, 3 裂, 裂片略 等大, 均呈宽 卵形, 长宽约 3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无毛, 花药 连着, 药隔 宽大, 无疣, 退 化雄蕊 2, 棒状, 长约 1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顶端 为波状 浅裂; 雌蕊长 8 毫米, 无毛。 蒴果 线形, 长达 7 厘米,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两端的 毛长约 2 亳米。 花期 7 月, 果期 9 月。 产 滇东南 (屏边 ), 生于山 地林中 树上或 石上, 海拔 1 100 — 1 5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14. 蒙自 吊 石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Lysionotus carnosus Hemsl. (1900); W. T. Wang (1975) in clavi (1983). 灌木或 半灌木 ,除芽 及叶柄 全体几 无毛; 茎长 30 — 6G 厘米, 依地 平卧, 节上 有不定 根, 略粗壮 ,近圆 柱形, 褐色, 向上 分枝, 分枝 直立, 节 间稍短 于叶。 叶 3 枚 轮生, 同 时有的 对生; 叶片 革质, 卵形、 或有 时为楠 圆形, 长 2 — 6.5 厘米, 宽 1.2 — 2.5(3)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在 基部或 中部以 上疏生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突起, 侧脉及 细脉两 面极不 明显; 叶柄长 2 — 5(10) 毫米。 聚伞花 序腋生 或近 顶生, 具 1 一 2(5) 花, 花 序梗长 3 — 5 厘米; 苞片 钻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全缘, 脱落; 花 梗长 0.7 — 1.5 厘米; 花 萼长达 5 毫米, 5 裂稍超 过中部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近 等大, 先端略 钝; 花冠 白带粉 红色, 长达 4 厘米, 冠筒略 偏斜, 向上渐 增大, 外面 无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均 圆形, 长宽约 5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略被短 柔毛, 花药连 着, 药隔 背面具 突起, 退 化雄蕊 2; 花盘 环状; 雌蕊 无毛, 内藏。 蒴果 线形, 长达 10 厘米, 褐 色,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1 毫米, 褐色, 两端的 毛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10 月。 产蒙自 、金平 、屏边 、麻 栗坡、 文山、 西畴、 砚山, 生于山 地林中 树上或 石上, 海拔 (700) 1 200-1 600(2 000-2 400) 米。 模 式标本 可能采 自蒙自 西南。 15. 吊 石苜苔 (海 南植 物志) 图版 168, 1-5 石吊兰 (植物 名实图 考), 千锤打 、白 棒头、 接 骨生、 瓜子菜 (广西 ), 岩 泽兰、 石花、 岩罗 汉、 瓜子草 (湖南 ), 石豇豆 (贵州 、云南 ); 竹 勿刺、 地枇杷 (福建 ), 石杨梅 、岩 头三七 (浙江 ), 石 三七、 石泽兰 (陕西 ), 白泽兰 (湖北 咸丰) Lysionotas pauciflorus Maxim. (1874), (1874); S. Moore (1875); C. B. Cla- rke in DC. (1883); Hemsl. (1890); Rehd. in Sarg. (1916); Stapf in Curtis (1923)*; Pellegr. in Lecte. (1930); Chun (1934); Merr, (1936); Hand.-Mazz. (1936);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W. T. Wang (1975), in clavi (1983). Lysionotus warleyensis Willm. (1913); L. willmotttae Hon. ex Gardn. Chron. 
55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2 I 一 6. 齿叶吊 石苣苔 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维惠 及退化 雄惠, 3. 雄森正 面及背 面观, 示 药隔背 部的附 厲物, 4. 雌蕊及 花盘, 5. 果序一 部分, 6. 种子; 7 — 11. 翅 茎吊石 ^ 苔 L.^t^^^u^* Wu ex W. T. Wang) H. W. Li, 7. 花枝, 8.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 9. 雌森及 花盘, 10. 果, 11. 种子。 (肖 溶绘)  (C. Y. 
苦 苣苔科  557  (19 14), nom. nud.; L. wilsoni Kranzl. (1928), p. 217, 222, non Rehd. (1916) fide Hand.-Mazz. e typo. 15a. 吊 石苣苔 (原 变种) var pancifloru3 半灌木 ;茎长 7 — 30 厘米, 灰褐色 ,无毛 ,不 分枝或 分枝, 幼枝 常有短 伏毛。 叶 对生或 3-5 叶轮生 ;叶片 革质, 长圆形 至线形 ,长 1.5 — 5.5 厘米, 宽 0.3 — 1.6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近圆形 ,边缘 内卷, 在中 部以上 有少数 牙齿, 两面 无毛, 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侧脉两 面不 明显; 叶柄长 — 4 毫米, 腹 面具槽 且被短 伏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2 花, 花 序梗长 1-2 厘米; 苞片小 ,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钝 ,被短 伏白毛 ;花 梗长约 7 毫米, 两 端略增 粗, 无毛; 花萼长 4.5 毫米, 近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三角状 钻形; 花冠 白色, 常带 紫色, 长 3.5 — 4.5 厘米, 圆筒状 漏斗形 ,背 腹面略 增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4 毫米, 2 裂, 下唇长 达 1 厘米, 3 裂, 裂片卵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药 连着, 退 化雄蕊 2; 花盘 环状, 高约 2 毫米, 边缘 浅裂; 雌蕊 无毛, 内藏。 蒴果 线形, 长 7.5 — 9 厘米, 褐色,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 约 1 毫米, 黄 褐色, 两端的 毛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永善、 彝良、 屏边、 砚山, 生于 丘陵或 山地沟 谷林中 树上或 阴处石 崖上, 海拔 300 — 2 000 米; 分布 于陕西 南部、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台湾、 浙江、 江苏 南部、 江西、 安 徽、 湖南、 湖北。 越南 北部、 日本 也有。 全草供 药用, 治跌打 掼伤、 吐血、 小 儿疳积 等症。 15b. 宽叶吊 石苣苔 (变种 )( 广西 植物) var. latifolias W. T. Wang (1983). 与原变 种不同 在于叶 较大, 椭圆形 、狭楠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2.5)5 — 7.2 厘米, 宽 1.8 — 3.8 厘米。 产麻 栗坡、 西畴, 生于石 山密林 中树上 ,海拔 1 000 — 1 550 米;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全草供 药用, 治感冒 风寒、 慢性 气管炎 等症。 16. 齿叶吊 石苣苔 (图鉴 ) 图版 172, 1—6 Lysionotus serratas D. Don (1822), (1824); Nees (1825); Hook. f. in Curtis (1881)*; C. B. Clarke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Dunn (1911); Pellegr. in Lecte.(1930); B. L. Burtt (1958), et in Lauener (1980); 图鉴 (1975)*; W. T. Wang (1975), in clavi (1983). Lysionotus terni folia Wall. (1831)*; C. B. Clarke (1 874); Didymocarpus esqu- irolii L6v\. (1911). 半灌木 ,各部 均无毛 ;茎长 (15)30 — 70(100) 厘米, 略 粗壮, 近圆 柱形或 略呈四 棱形, 径达 7 毫米, 节稍 膨大, 分枝, 具 红斑。 叶 对生, 或有时 3 叶 轮生; 叶片纸 质或近 草质, 长圆 形、 椭圆形 、狭 橢圆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5 — 17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锐 尖至短 渐尖, 基部 楔形至 近圆形 ,两侧 多少不 相等, 边缘 通常在 基部以 上有牙 齿或浅 波状, 两面 无毛, 叶面绿 色, 背面淡 绿色, 但常染 有红晕 ,侧 脉每侧 5 — 7, 弧曲 上升, 与宽大 的中脉 两面略 明显; 叶 柄扁平 ,长 0.5 — 1.5 厘米。 聚伞 花序腋 生或近 顶生, 具 3 — 9 花, 花 序梗长 4.5 — 7.5(10) 厘 米; 苞片卵 形或宽 卵形, 宽达 8 毫米, 全缘, 脱落; 花梗长 0.5 — 0.7 厘米; 花 萼长约 0.7 厘米, 
558  云南 植物志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披 针状线 形至狭 卵形, 宽 2.2 — 3.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冠淡 紫色, 喉部具 黄斑, 长 3.5 — 4 厘米, 筒状漏 斗形, 外部被 微柔毛 ,檐部 二唇形 ,上 唇长约 5 毫 米, 2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下唇等 长于或 稍长于 上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无毛, 花 药连着 ,药 隔背面 具疣, 花丝 顶端有 突起, 退 化雄蕊 2; 花盘 环状, 高约 1.2 毫米, 边缘浅 裂; 雌蕊长 2.8 厘米, 无毛。 蒴果 线形, 纤细, 长达 11 厘米;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1 毫米, 褐 色, 两端的 毛长约 1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几遍布 全省, 但 东北至 寻甸, 东南至 富宁, 生于山 地林中 树上或 石上、 溪边或 高山草 地, 海拔 (770)900 — 1 700(2 5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 广西西 北部及 贵州西 南部。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北部、 缅甸 北部、 泰国北 部及越 南北部 也有。 17. 攀援吊 石苣苔 (广西 植物) Lysionotus chingii Chun ex W. T. Wang (1983)*. 攀援小 灌木; 茎圆 柱形, 长达 9 米, 直径达 10 毫米, 无毛, 多分枝 ,木栓 褐色, 柔软, 厚 约 0.8 毫米; 枝条长 11 一 40 厘米, 直径 1.5 — 3.5 毫米, 光滑。 叶 对生, 同一对 叶常不 等大, 无毛; 叶片 纸质, 橢圆形 、狭椭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4.5 — 13 厘米, 宽 2.2 —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楔形或 楔形, 边缘全 缘或有 不明显 小齿而 齿退化 为腺体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叶面 平, 背面多 少隆起 ,细 脉多少 明显, 形成 脉网; 叶柄长 0.6 — 2.3 厘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有 1 花, 无毛, 花序 梗细, 长 1.4 一 2.8 厘米; 苞片 对生, 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及宽均 4 一 7 毫米, 先 端 圆形, 全缘; 花梗长 2 — 7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1.6 — 2.2 厘米, 直径约 1.5 厘米, 无毛, 5 浅 裂, 裂片 正三角 形或宽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花冠白 色或带 淡绿色 ,长约 4 厘 米, 外面 无毛, 内面下 部被短 柔毛, 其他部 分有小 鳞片, 冠筒细 漏斗形 ,长 3.3 厘米, 口部直 径 1 一 1.6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6 毫米, 2 浅裂, 下唇长 7 毫米, 3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10 毫米处 ,线形 ,长 11 毫米, 在 基部之 上强烈 膝状 弯曲, 花 药卵状 圆形, 宽 2 .2 毫米, 退 化雄蕊 2, 披针状 线形, 长 2 毫米, 弯曲, 有疏睫 毛; 花盘 环状, 高 1.8 毫米, 全缘; 雌蕊长 2.9 厘米, 无毛。 蒴果 线形, 长 6. 5 — 9 厘米, 宽 2 毫米,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0.5 毫米, 两端 的毛长 0.3 — 0.5 毫米。 花期 6 — 9(10) 月 , 果期 9 一 10 月 以后。 产金平 、屏边 ,生 于林中 树上或 石上, 海拔 1 500 — 1 750 米; 分布 于广西 (凌 云、 乐业、 南丹、 龙州、 东兴、 环江 )。 4. 紫花 苣苔属 Loxostigma C. B. Clarke 附生 草本。 茎 下部匍 匐于树 干上或 石上, 且生多 数须根 。叶通 常对生 ,同 一对叶 常极不 等大, 在节 上有时 密生成 叶轮, 具柄, 叶片 膜质至 草质或 纸质, 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腋生, 具 1-2 至多花 ,有梗 s 苞片 及小苞 片通常 细小, 线 形至披 针形或 卵形, 全缘或 具齿; 花萼钟 形,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线 形至披 针形或 卵形, 全 缘或具 小齿, 镊合状 或复瓦 状排列 ;花冠 淡黄或 白色, 具紫或 褐紫斑 ,或染 以紫色 ,狭漏 斗状筒 形或宽 筒形, 中部 臌胀,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内藏, 花 丝弯曲 ,花药 等大, 成对 相连, 或全部 4 枚花药 合生在 一起, 药室 2, 椭 圆形, 平行; 花盘 环状; 子房 无柄, 伸长, 被毛或 无毛, 向上骤 
苦 苣苔科  559  然 渐狭成 花柱, 花柱略 被毛, 柱头斜 2 裂, 胎座通 常着生 在子房 轴上, 内 折,' 其后卷 曲而具 胚珠。 蒴果 无柄, 稍侧向 压扁, 室背 开裂; 种子纺 锤形, 细小, 两端 各有一 毛状附 属物。 约 7 种, 分 布于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经我国 至缅甸 及越南 北部。 我国 7 种 均产, 产云南 、四川 、贵州 及广西 ,北达 四川峨 眉山; 云南 7 种均产 ,除滇 东北外 几见于 各地, 但以 滇 西北及 滇东南 两地较 集中。 分种 检索表 1(10) 苞片及 花萼裂 片通常 较狭, 线 形至披 针形或 卵伏长 圆形, 全缘; 花 萼裂片 镊合状 排列。 2( 9; 聚伞花 序多花 ,具 粗壮的 总梗。 3( 6) 子房 无毛。 4( 5) 叶干吋 膜质, 疏 被毛; 花黄色 ,喉部 有紫斑 1. 紫花 苜苔 L. g'iffithii 5( 4) 叶干吋 近纸质 ,密 被毛; 花白色 ,染 以紫色 2 . 澜沧紫 花苣苔 L mekongense 6( 3) 子 房密被 黄褐或 褐色短 柔毛。 7( 8) 叶仅背 面叶脉 被短柔 毛余均 无毛, 叶 柄长在 1.5 厘米 以上, 聚伞 花序具 3 — 5 花; 花 冠外面 白色内 面紫色 3. 光叶紫 花苣苔 L. glabrifolium 8( 7) 叶仅背 面叶脉 被微柔 毛余均 无毛, 叶柄短 ,长 0.5 — 1. 5 厘米; 聚伞 花序约 10 花; 花冠 淡紫色 4. 短柄紫 花苣苔 L. brevipetiolatum 9( 2) 聚伞花 序仅具 I 一 2 花, 具纤细 的总梗 S. 滇黔紫 花苣苔 L. cavaleriei 10(1) 苞 片及花 萼裂片 通常较 宽大, 卵伏 圆形或 卵状披 针形, 边缘 明显具 小齿; 花 萼裂片 复瓦状 排列。 11(12) 植株各 部略被 毛或近 无毛; 聚 伞花序 2 — 4 岐, 具 5 — 10 花, 宽大, 总 梗长达 IS 厘米; 叶大, 长 4—20 厘米, 宽 1.5—9 厘米 6. 齿萼紫 花苣苔 L. fimbrisepalum 12(11) 植株各 部密被 短柔毛 ;聚 伞花序 2 岐状, 具 2 — 3 花, 狭小, 总 梗长仅 4 . 5 厘米; 叶 较小, 长 4 . 5 — 9.5 厘米, 宽 1.5—4 厘米 7.1; 林紫 花苣苔 L. musetorum 1、 紫 花苣苔 (图鉴 ) 图版 173,1 — 6 Loxostigma griffilhii (Wight)C. B. Clarke in DC. (1883), et in Hook. f.(1884); Pellegr. in Lecte. (1930); Kanjilal & Das (1939); Hara (1966); 图鉴 (1975)*; B. L. Burtt (1975);Hara et al. (1982); H. W. Li (1983). Didymocarpus grtfjithii Wight (1850)*; Walp. (1852); Dichrotrichum griffilhii (Wight) C. B. Clarke (1874)*. 多年生 草本; 茎长 60 — 100 厘米, 基部 匍匐而 生根, 上升, 四棱形 ,上部 常被短 柔毛, 分 枝, 枝 下垂。 叶对生 ,同一 对叶一 片较大 ,具 长柄, 另一片 较小, 具 短柄; 叶片薄 ,长椭 圆形、 狭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18 厘米, 宽 I. 4 一 8 厘米, 先端 常镰状 渐尖, 基部斜 圆形, 边 缘具锯 齿, 叶面 绿色, 疏生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疏生短 柔毛, 侧脉约 10 对, 弧曲 上升, 在叶缘 之内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5 厘米, 被短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2 — 7 花, 有 长梗, 总梗长 (4)6—16 厘米, 被具腺 短柔毛 ;苞片 线形, 长达 6 毫米, 宽 3 . 5 毫米, 先端渐 尖, 略被短 柔毛; 花梗长 0.5 — 3 厘米, 被 具腺短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7 毫米, 5 裂 至近基 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冠淡 绿黄色 ,有紫 色斑点 ,漏斗 状筒形 ,长约 5.5 厘米, 口部宽 达 2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内藏, 
560  云南' 植物志  花丝 无毛, 花药成 对连着 ,药室 2; 花盘 环状, 高 2 毫米; 雌 蕊长约 3 厘米, 子房 无毛, 花柱 S 子房几 等长, 被短 柔毛, 柱头斜 2 裂, 于花后 稍增大 。蒴果 线形, 长 6 — 12 厘米, 宽达 4 毫 米, 2 瓣裂; 种子纺 锤形, 淡褐色 ,长约 1 毫米, 两端各 具长约 1 毫米 的毛。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碧江、 贡山、 邓川、 临沧、 凤庆、 镇康、 富民至 金平、 文山, 生于山 谷林中 树上, 海拔 1 150- - 2 900 米; 分布于 广西、 贵 州西部 及四川 (北达 峨眉山 )。 越南 北部、 缅甸、 印度、 尼 泊尔 及不丹 也有。 2. 澜沧紫 花苣苔 Loxostigma mekongense (Franch.) B. L. Burtt (1958), (1975). Roettlera me^ongensis Franch. (1899); B. L. Burtt (1958); Loxostigma forrestii Anthony (1934). 草本, 茎长达 60 厘米, 下部 匍匐且 生根, 四棱形 ,具 条紋, 密 被褐色 柔毛。 叶 对生, 同 一对 叶略不 等大; 叶片质 较厚, 近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 6 厘 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偏斜, 圆形, 边缘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上被 短柔毛 ,余部 近无毛 ,侧 脉每边 13 — 15 条, 斜展, 近叶缘 拱弯而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 柄长 1 一 1.5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 伞花序 腋生, 多花, 具梗, 总 梗长达 8 厘米, 密被 褐色柔 毛; 苞片披 针形, 长约 8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密 被褐色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约 8 毫米, 密 被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花冠 白色, 染以 紫色, 长 3.5 厘 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子房 无毛, 花 柱被短 柔毛, 柱 头 2 裂。 蒴果 线形, 长达 7 厘米, 宽 3 毫米, 2 瓣裂; 种子纺 锤形, 淡褐色 ,长约 1 毫米, 两端 各 具长约 1 毫米 的毛。 花期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花 未见, 花 部特征 摘自原 描写) 产兰坪 、维西 一带至 碧江、 福贡及 龙陵, 生于沟 谷中, 海拔 2 3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维西 一带。 3. 光叶紫 花苣苔 Loxostigma glabrifolium D. Fang et K. Y. Pan (1982).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匍匐, 节间长 11 一 13 厘米, 径约 3 毫米; 茎髙 10 — 22 厘米, 单一, 略 被微 柔毛。 叶对生 ,同一 对叶不 等大, 较大的 具长柄 ,较 小的具 短柄; 叶片坚 纸质, 斜楠圆 形或长 橢圆形 ,长 7 — 23 厘米, 宽 3 — 8.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斜 楔形, 全缘 或具不 明显细 牙齿, 除背面 叶脉被 小疏柔 毛外两 面无毛 ,侧脉 8 — 10 对, 叶面 明显, 背面略 显著。 聚伞花 序 于茎顶 腋生, 二岐, 具 3 — 5 花; 苞片小 ,长 圆形, 长 2 — 2.5 毫米, 宽 0.6 — 0.8 毫米, 全缘, 被微 柔毛; 花 序梗长 6 — 12 厘米, 与长 1.5 — 2.5 厘 米的花 梗被微 柔毛; 花萼 5 裂 至近基 部, 裂片 等大,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6 毫米, 宽 1 一 1.3 毫米, 先端 渐尖, 全缘, 外面疏 被微柔 毛, 内面 无毛, 3 脉; 花冠粗 筒状, 长 2.5 — 3.5 厘米, 外面 白色, 有白短 柔毛, 内面 紫色, 无 毛, 冠筒长 2.2 厘米, 口 部直径 1.3 — 1.5 厘米, 前侧 方一面 臌胀, 上 唇长约 5 — 6 毫米, 2 裂, 裂片近 圆形, 宽 1 厘米, 下唇长 7 毫米, 3 裂至 中部, 裂片近 等大; 雄蕊 4,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8 — 9 毫米处 ,长约 3 厘米, 中部略 膝曲, 花药 连着, 长 2 毫米, 退化雄 蕊不明 显, 长 0.5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 1—1 毫米, 具圆 齿或波 状齿; 雌蕊长 2 — 2.1 厘米, 子 房长圆 形, 长 7 — 8 毫米, 宽 1.5 — 2 毫米, 密被 褐色短 柔毛, 花 柱长约 1.2 厘米, 被小疏 柔毛, 柱 
苦 苣苔科  561 
562  云南 植物志  头 2 裂, 裂片近 圆形。 蒴果长 线形, 长 7.5—8 毫米, 宽 2 — 3.5 毫米, 褐色, 无毛, 顶 端具短 喙; 种子 多数, 极小, 长圆形 ,长约 0.5 毫米, 褐色, 两端 各具长 0.4 — 0.5 毫米 的毛。 花 期 10 月, 果熟 期翌年 2 月。 产 滇东南 (河口 ), 生 于石灰 岩山坡 林下树 干上, 海拔约 1 120 米; 分布 于广西 (那坡 ) 及贵州 (贞丰 )。 4. 短柄紫 花苣苔 图版 174 ,5 Loxostigma brevipetiolatum W. T. Wang et K. Y. Pan (198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约 45 厘米, 四棱形 ,疏被 微柔毛 ,后变 无毛。 叶对生 ,具 短柄, 同一 对叶近 等大; 叶片薄 纸质, 卵圆状 长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4 一 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圆 形, 略偏斜 ,边缘 波状, 除 背面脉 上疏被 微柔毛 外两面 无毛, 侧 脉每边 9 一 10 条; 叶柄长 0.5-1.5 厘米, 被微 柔毛。 聚伞花 序疏散 二岐状 ,约具 10 花; 花 序梗长 15 — 16 厘米 ,疏被 微柔毛 ;苞片 2,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1.5 — 1.8 亳米, 近全缘 ,外 面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梗长 1.6 — 2 厘米; 花萼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等大, 披针形 ,长 4.6 — 5 毫米, 全缘, 外面疏 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淡 紫色, 外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粗 筒状, 长 1.8 — 2 厘米, 口 部直径 1—1.4 厘米, 前侧方 一面膨 胀, 上唇长 4 一 5 毫米, 2 裂, 裂片半 圆形, 长 4— 5 毫 米, 宽 5 毫米, 下 唇长约 1.5 厘米, 3 裂近 中部, 裂片不 等大, 侧裂片 卵形, 长 6 — 7 毫米, 宽 约 8 毫米, 中裂片 宽卵形 ,长约 8 毫米, 宽 1 厘米; 雄蕊 4, 无毛, 花丝 着生于 花冠基 部上方 3.5-5 毫米处 ,膝状 弯曲, 花药长 2 毫米, 连着, 退化雄 蕊长约 2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1.3 毫米, 边缘浅 波状; 雌蕊长 1.6 厘米,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7 毫米, 直径 2 毫米, 密被褐 色微柔 毛, 花柱长 1 厘米, 疏被微 柔毛, 柱头 2 裂。 蒴果 未见。 花期 11 月。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于杂 木林中 ,海拔 1 200 — 1 5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5. 滇黔紫 花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73,7 Loxostigma cavaleriei (L6vl. et Van.) B. L. Burtt (1958), (1975); et in Lar- uener (1980); H. W. Li (1983). Didissandra cavaleriei L^vl. et Van. (1906) et in Fedde (1908); Didymocarpus cavaleriei (L6vl. et Van.) L6vl. (1906), non est D. cavaleriei L6v\. in Fedde (1911); Briggsia cavaleriei (L6vl. et Van.) Craib (1919); Lysionotus cavaleriei L6\\. (1909), non "vl. (1911). 草本; 茎长 10 — 50 厘米, 下部匍 匐生根 ,四 棱形, 有短 柔毛。 叶对生 ,同一 对叶 一个较 大, 具 长柄, 另一个 较小, 具 短柄; 叶片薄 ,长椭 圆形, 长 2 .5 — 18 厘米, 宽 1.5 — 7.5 厘米, 先 端渐尖 ,基部 偏斜, 近圆形 ,边缘 具圆齿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面带 紫色, 略被短 柔毛, 侧脉 7 — 13 对,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3.5 厘米, 略被 短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2 花, 有梗, 总梗长 3 — 3.5 厘米, 被短 柔毛; 苞片卵 状长画 形, 长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被短 柔毛; 花梗 纤细, 长达 1.3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约 5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花冠 白色, 内有 酱红色 斑点, 漏斗状 筒形, 长约 5 厘米, 口 部宽达 1.8 厘米,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 唇 3 裂, 裂片均 圆形, 宽达 8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内藏, 花药成 对连着 ,药室 2 ;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雌 蕊长约 2.5 厘米, 子房 无毛,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略 被毛, 柱头斜 2 裂0> 
苦 苣 苔 科  563  蒴果 线形, 长达 6 厘米, 宽 4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种子纺 綞形, 淡褐色 ,长约 1 毫米, 两端各 具长约 0.5 毫米 的毛。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生于山 坡林下 树干上 或岩石 缝上, 海拔 1 300 — 1 550 米; 分 布于贵 州东 南部及 广西。 云南新 记录。 6. 齿萼紫 花苣苔 图版 17 4 ,1 — 4 Loxostigma fimbrisepalum K. Y. Pan (198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60 — 100 厘米, 下部匍 匐生根 ,四 棱形, 不 分枝或 分枝, 疏被 微柔毛 或近 无毛。 叶对生 ,同一 对叶不 等大, 较大的 具长柄 ,较 小的具 短柄; 叶片膜 质或薄 纸质, 长 椭圆形 ,长 (4)8-17(20) 厘米, 宽 (1.5)3. 2 — 8(9) 厘米, 先端近 锐尖或 短渐尖 ,基部 楔形, 略偏斜 ,边缘 具浅圆 齿或浅 圆齿状 裾齿, 叶面 绿色, 极疏被 白色小 刺毛或 近无毛 ,背 面色较 淡, 仅沿脉 上略被 微柔毛 ,侧 脉每边 5 — 13 条, 有时一 侧较另 一侧多 1—1 条, 与中 脉在叶 面 明显, 背 面尤为 显著; 叶柄长 0.5 — 4 厘米, 略 被微柔 毛至近 无毛。 聚 伞花序 2 至 4 岐分 枝, 具 5 — 1G 花, 宽达 15 厘米, 总梗长 5 — 18 厘米, 略被微 柔毛至 近无毛 ;苞片 2, 宽 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宽 1.6 — 8 毫米, 先端略 锐尖或 钝形, 边缘波 状或具 细齿,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被微 柔毛; 花梗长 1_2 厘米, 被微 柔毛; 花萼 钟形, 宿存,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近 等大, 卵 形, 长 6 — 8 毫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略 锐尖, 边缘具 小齿, 外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淡 紫色, 近无毛 ,冠筒 粗筒状 ,长 3 — 3.5 厘米, 口 部直径 1.5 — 1.8 厘米, 前侧 方一面 臌胀, 冠 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6 毫米, 2 裂, 裂片 圆形, 长 4 一 5 毫米, 下唇长 1 一 1.2 厘米, 3 裂, 裂 片近 等大,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6 — 7 毫米; 雄蕊 4, 无毛, 花丝 着生于 花冠基 部上方 8 毫 米处, 线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1 毫米, 弯曲, 花药 连着, 卵状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花盘环 状, 高约 2 毫米, 全缘; 雌蕊长 2.2 — 2.5 厘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9 一 12 毫米, 直径约 2 毫 米, 花柱 较短, 柱头 2 裂, 裂 片长约 1.2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5 — 6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干时 褐色, 无毛; 种子 多数, 长圆形 ,长 0.4 毫米, 淡 褐色, 两端 各有长 1.1 一 1.2 毫米 的毛。 花 期 11 月, 果期 12 月 至翌年 1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沟谷或 坡地的 杂木林 内树干 上或石 缝中, 海拔 1 100 — 1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滇东南 (无详 细地址 )。 7. 蒹林紫 花苣苔 (植物 研究) Loxostigma musetorum H. W. Li (1983)*. 草本; 茎长约 30 厘米, 下部 匍匐且 生根, 四棱形 ,密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不 分枝。 叶对 生, 同一 对叶近 等大; 叶片近 纸质,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4.5 — 9.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偏斜, 边缘具 细锯齿 ,叶面 绿色, 全面散 布白色 小刺毛 ,背 面淡 绿色, 主沿脉 网上被 短柔毛 ,余部 近无毛 ,侧脉 7 — 9 对, 斜展, 近叶缘 弧曲而 网结, 与 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Q.5 — 2 厘米, 密 被淡黄 褐色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2 岐状, 具 2 — 3 花, 狭小, 总 梗长仅 4.5 厘米, 密被淡 褐色短 柔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小齿; 花萼 钟形, 长达 7 毫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基部宽 达 4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缘具 小齿, 3 脉; 花冠 白色, 具紫斑 ,长达 1.8 厘米, 狭 漏斗状 筒形, 外密被 具腺短 柔毛, 内无毛 ,冠筒 墓部宽 4 一 5 毫米, 口 部宽达 12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M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内藏, 花丝 扁平, 无毛, 花 药成对 连着, 药室 2; 花 
564  云 南 植 物 志  图 版 174 = 花苣苔 L0X0Stigma f^brisepalum K. Y. Pan. 1. 花枝,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3. 果, 连同: 宿 存的果 、-, 种子; 5. 短柄紫 花苣苔 L. brevipetiolatum W. T. Wang et K. Y. Pan, 花枝。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565  盘环状 ,高约 2 毫米; 雌蕊长 1.5 厘米, 子房宽 2 .5 毫米, 无毛, 花柱 略短于 子房, 宽 0.7 毫 米, 略被微 柔毛, 柱头 2 裂。 蒴果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 滇东南 (马关 ), 生于芭 蕉林中 ,海拔 1 3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马关。 5. 大苞 苣荅属 Anna Pellegr. 直立草 本或近 灌木。 茎钝四 棱形, 节间 多数, 短于叶 很多, 节部 膨大。 叶 对生, 每对叶 多少不 等大, 具柄, 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3 — 5 花, 1 或偶有 2 个腋 生于茎 上部叶 腋内, 具长 梗; 苞片 2, 宽大, 圆形, 先端具 小突尖 ,幵花 前包被 花序; 花萼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先 端钝, 5 脉, 脉 均在齿 端下汇 合', 花冠狭 漏斗状 筒形, 略超出 花萼, 外 被腺微 柔毛, 内 无毛, 向上 渐宽, 冠 筒内面 前方有 2 个弧形 突起, 冠檐不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均近 等大; 能 育雄蕊 4, 分生, 二强, 花丝着 生于冠 筒下部 ,扁平 ,花药 近心状 圆形, 2 室, 室 长圆形 ,纵裂 ,退 化雄蕊 1, 微小; 花盘 环状, 顶 端具波 状齿; 子房圆 柱形, 无毛, 向上 骤然渐 狭成 花柱, 花柱短 ,上部 被腺微 柔毛, 柱头 盘状。 蒴果 线形, 2 瓣裂; 种子 细小, 一端 具短珠 柄, 一端具 短毛。 3 种, 产越南 北部, 我国 广西西 南部、 云南东 南部及 四川。 我国 3 种均产 ;云南 东南部 产 1 种。 1. 大 苞苣苔 图版 175 肿 节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Anna sabmontana Pellegr. (1930) Tumidinodus purpureoruber H. W. Li (1983)*. 多年生 直立草 本或近 灌木; 茎钝四 棱形, 粗达 4 毫米, 上 部密被 锈色微 柔毛, 节间长 (1)1.5-3.5 厘米, 节部 膨大。 茎生叶 对生, 每对叶 多少不 等大, 叶片坚 纸质, 斜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6 — 20 厘米, 宽 3 — 8.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两侧不 相等, 全缘, 叶面亮 绿色, 极疏被 小糙伏 毛或近 无毛, 背面绿 白色, 主要沿 脉网被 锈色微 柔毛, 侧 脉每边 约 11 条, 弧曲 上升, 近叶缘 网结, 与中脉 呈紫红 色且在 叶面略 明显, 背 面十分 明显; 叶柄长 0.8-4.5 厘米, 腹凹 背凸, 被锈色 微柔毛 ,基 部膨胀 而在节 部成对 联贯。 聚伞 花序具 3 — 5 花, 1 或偶有 2 个 腋生于 茎上部 叶腋内 ,具梗 ,总梗 纤细, 长达 12 厘米, 被 锈色微 柔毛; 苞 片 2, 紫 红色, 圆形, 宽大, 直径达 1.2 厘米, 先 端具小 突尖, 在开花 前包被 花序; 花梗长 2 — 2.5 毫米, 被腺微 柔毛; 花萼紫 红色, 长约 8 毫米, 外被腺 微柔毛 ,内 无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 片直伸 ,线形 ,宽 1.5 — 2 毫米, 先 端钝, 5 脉, 脉 均在齿 端下方 汇合; 花冠淡 红色, 长 1.3 厘 米, 外面 被腺微 柔毛, 内 无毛, 冠筒长 8 毫米, 基部宽 3 毫米, 向上 渐宽, 至喉 部宽达 5 毫 米, 内面前 方有二 个弧形 突起,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3.5 毫米, 2 深裂, 下 唇长约 4 毫米, 3 深裂, 中裂片 略大, 全部裂 片均圆 卵形, 宽约 4 亳米,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4 , 分生, 二强, 花丝 均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5 毫米处 ,长 4 一 5 毫米, 扁平, 略被小 白毛, 花药 近心状 圆形, 药 室 2, 长 圆形, 纵裂, 退 化雄蕊 1, 微小, 长 0.2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约 2 毫米, 顶端 具波状 齿; 子房圆 柱形, 长 9 毫米, 宽 1.8 毫米, 无毛, 花柱长 2 毫米, 宽 0.8 毫米, 上部被 腺微柔 毛, 柱头盘 状。' 蒴果 线形, 长 5.5 厘米, 宽 0.5 毫米, 红褐色 , 2 瓣裂; 种子 细小, 线形, 长 0.3-0.4 毫米, 一端具 短珠柄 ,一端 有长达 0.2 亳米的 毛状附 属物。 花期 6 月 ,果期 10月 
图 版 175 大館笞 Anna ",b m 。 ntana Pell ^^^冠, 剖, 内翻, 示 雄艱退 化絲, 3 . 雌艱 ^, 4 .新 果, 连 同宿存 花萼, 5 . 忡子。 (李锡 畴绘) W 
苦 苣苔科  567  产河口 、麻 栗坡, 生于沟 谷雨林 林缘, 海拔 1 000 米; 分布于 广西西 南部。 越南北 部也有 o B. L. Bum (1983, 私人 来信) 认 为肿节 苣苔属 Tumidinodus H. W. Li 与 大苞苣 苔属 Anna Pellegr. 难予 区分, 后一 属亦有 4 个能育 雄蕊、 相 似的种 子以及 花冠内 面的弧 形 突起, 肿节 苣笞这 一种与 白花大 苟苣苔 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urtt et Davidson 相近, 可 能是大 苞苣苔 A. submontana Pellegr. 因为前 者花冠 在一个 较早发 育 阶段开 放而造 成花冠 筒短和 雄蕊分 生这种 情况。 这种 发育类 型可称 之为幼 态发生 (neoteny), 它似乎 出现于 许多类 群中, 并 且塔赫 他间、 Stebbins 等 人认为 幼态发 生在被 子植 物进化 中起着 很重要 作用。 现在, 我们 由于所 见材料 不多, 暂按 B. L.Burtt 所说。 6. 尖舌 苣苔属 Rhynchoglossum B1. 草本, 基部 生根, 初时多 少伏地 ,其后 直立, 稍带 肉质, 被 细短糙 毛或近 无毛。 叶 互生, 斜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基部不 等侧, 1 侧 心形, 近全缘 或波状 ,侧脉 多数, 彼此 平行而 弯曲, 明显。 花序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1 侧向, 多花; 苞 片无, 小苞片 细小。 花 具梗, 斜展或 下垂; 花萼 钟形, 5 裂至 中部; 花冠圆 筒形, 口部 缢縮,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短, 2 裂, 下唇 较长, 全缘 或 3 裂; 能 育雄蕊 2 或 4, 2 时系 前对, 着生 于冠筒 中部, 内藏, 花药 连着, 药室 2, 椭 圆形, 缝裂, 汇合, 退 化雄蕊 2 或无; 花盘短 柱形, 明显, 顶 端近全 缘或具 浅齿; 子房卵 球形, 花柱 线形, 直立, 柱头微 2 裂。 蒴果 包于增 大的宿 萼内, 卵状 球形, 干膜质 , 2 裂; 种子 多数, 细 小, 狭楠 圆形, 光滑, 种 皮有细 网纹。 约 13 种, 产印 度马来 西亚, 东 达台湾 及新几 内亚、 中美 的墨西 哥至南 美的哥 伦比亚 我国有 2 种, 产 西南及 广西; 云南产 1 种及其 变种。 1. 尖 舌苣苔 图版 176,1 — 6 大 脖子药 (贵州 ), 一 串珍珠 (广西 ) 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 (1825); A. DC. (1845); C. B. Clarke (1883), et in Hook. f. (1884); Craib (1911); Ridl. (1923); Gamble (1924); Pellegr. in Le- cte. (1930); Edinb. staff (1929—30); Hand.-Mazz. (1936); B. L. Burtt (1962); 图 鉴 (1975)*; 王文采 (1984). Wulfenia obliqua Wall. (1826); Loxotis obliqua (Wall.) Benth. (1835); G. Don (1838); R Br. (1838); Miquel (1856); Rhynchoglossum obliquum (Wall.) DC. (1845), non Bl.; Wight (1850); C. B. Clarke (1874); R. obliquum Bl. var. parvi- Uorum C. B. Clarke (1883); et in Hook. f. (1884). R. zeylanicum Hook. (1845)*. la. 尖 舌苣苔 (原 变种) 图版 176,1 — 6 var. obliqaiim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高 (10 — )18 — 60 厘米, 近 肉质, 节上 膨大, 近无 毛或被 极短的 毛。 叶 互生, 具柄; 叶柄长 0.5 — 4 厘米, 略被极 短的毛 ;叶片 草质, 斜 椭圆状 卵形或 斜椭圆 形, 长 3.5 — 12 厘米, 宽 2.6 — 5.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一侧半 心形, 一侧 楔形, 全缘, 叶 面绿色 ,背面 白绿色 ,两面 无毛或 背面脉 上疏生 短毛, 侧 脉每边 8 — 10 条, 不 分叉, 彼此等 距而略 弯曲, 上升至 近叶缘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花序 总状, 顶生或 腋生, 细长, 长 10 — 25 厘 
56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6 1—6. 尖 舌苣苔 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 var. obliquum, 1 . 植株 上部, 示花 序着生 情况, 2. 花, 外 面观,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4.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5. 果, 连 同宿存 花萼, 6. 植株 下部; 7 — 9. 盾 座苣苔 Epithema carnosum Benth., 7. 植株, 8. 花, 外 面观, 9 . 果, 连 同宿存 花萼。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569  米, 具 15 — 25 花, 序轴被 短毛; 苞片无 ,小苞 片生花 梗中部 附近, 细钻形 ,近 无毛; 花 梗斜上 展或 下垂, 长约 3 毫米; 花萼 无毛, 长约 5.5 毫米, 短 筒形, 5 裂至 中部, 裂 片狭三 角形, 先 端 锐尖; 花冠蓝 色或蓝 紫色, 长约 14 毫米, 外 无毛, 冠 筒长达 8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长 2 毫米, 2 裂, 下 唇长约 6 毫米, 3 裂; 能 育雄蕊 2, 系 前对, 着生 于冠筒 中部, 内藏; 花盘 不完全 ,高约 3 毫米; 子房卵 锥形, 长 2.5 毫米, 无毛, 花柱 顶生, 长 5.5 毫米, 无毛, 柱头具 瘤。 蒴果卵 状球形 ,宽约 3 毫米, 无毛, 包 于增大 的宿存 萼内, 2 瓣裂; 种子极 多数, 狭椭 圆形, 褐色。 花期 8—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贡山 及屏边 ,生于 林下或 林缘的 石上和 溪边, 海拔 1 500 — 2 200 米; 分布于 贵州西 南部。 印 度至中 南半岛 及印度 尼西亚 也有。 根药用 ,软坚 散结, 治 甲状腺 肿大。 lb. 全唇尖 舌苣苔 var. hologlossam (Hayata) W. T. Wang (1 984). Rhynchoglossum hologlossum Hayata (1915); Kao et Devol (1970); R. obliquum auct. non Bl.:Hayata (1908).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花冠 下唇不 分裂。 产贡山 、镇康 、巍山 、景洪 、蒙自 、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生于 林下或 林缘的 石上和 溪边, 海拔 1 300 — 2 3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贵州西 南部、 广西 西部及 台湾。 药 用同原 变种。 7. 盾座 苣苔属 Epithema B1. 矮小、 肉质、 被 微柔毛 的纤弱 草本; 茎单一 或具短 分枝。 叶 少数或 单一, 下部的 互生, 上部 的常为 对生, 具柄或 无柄, 卵形 但常为 心形。 花序 为一密 集蝎尾 状聚伞 花序, 单一或 多数着 生于最 上部的 叶腋, 具梗, 总梗 与叶柄 或叶基 分离或 连着; 苞 片大, 单一, 1 侧向, 近 宿存, 卵形或 因基部 边缘连 合而呈 盔状, 小苞片 小而狭 ;花梗 极短; 花萼 钟形, 5 浅裂, 裂片 镊合状 ,先端 锐尖, 短于 萼筒; 花 冠小, 蓝色或 白色, 长 筒形, 基部 等大,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小 ,不 等大,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2, 系后对 ,前对 不育, 花丝 明显, 花 药成对 连着, 2 室, 室短而 叉开, 汇合; 花盘在 子房的 1 侧, 或 包围子 房而呈 5 浅齿; 子房上 位, 卵球形 ,花 柱长于 子房, 丝状, 柱头近 头状, 胚座 具柄, 盾形, 各处具 胚珠。 蒴果 球形, 膜 质, 包藏于 萼内, 周裂; 种子 长圆形 或卵状 球形, 两端 锐尖, 光滑。 约 10 种, 产热 带非洲 (费尔 南多波 )、 印度、 我国 南部、 中南 半岛、 马来西 亚至菲 律宾。 我国 1 种, 产 云南、 广西、 贵州。 1. 盾座 苣苔 (图鉴 ) 图版 口6, 7 — 9 Epithema carnosam Benth. (1835); DC. (1845); C. B. Clarke (1876)*, in DC. (1883), in Hook. f. (1884); 图鉴 (1975)*; Hara et al. (1982). AiJ^inia carnosa G. Don ( 1 838). 多 年生、 肉质小 草本; 茎高 10 — 30 厘米, 有开 展的短 糙毛, 通常有 2 节。 下部节 的叶 1 个, 有柄, 叶片橢 圆状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3 — 1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心 
570  云南 植物志  形, 稍不 对称, 边缘有 浅齿, 叶面 绿色, 疏生 长毛, 背面淡 绿色, 几无毛 ;上 部节有 2 叶, 叶对 生, 较小, 近无柄 ,卵形 ,长 2 — 10 厘米, 宽 2 — 7 厘米。 蝎 尾状聚 伞花序 顶生或 腋生, 密集 多花, 直径 0.7 — 2 厘米, 具梗, 总梗长 1 一 6 厘米, 被开 展的短 糙毛, 与叶柄 或叶基 连合; 苞 片卵形 ,长 5 — 10 毫米, 先 端钝, 小苞片 线形, 长 1.2 毫米; 花梗长 — 5 毫米; 花萼 钟形, 长 • 约 5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 中部, 裂 片狭三 角形; 花冠 粉白色 或淡蓝 色或白 色而 下唇有 紫斑, 长约 8 毫米, 冠筒 略长于 冠檐, 内面有 毛环,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 唇 3 裂, 上唇 裂片披 针形, 锐尖; 能 育雄蕊 2, 花丝 弧曲, 花药 相连, 2 室, 室 叉开, 汇合; 花 盘 在子房 一侧; 子房卵 状球形 ,长约 1 毫米, 顶端 密被微 柔毛, 花珐 纤细, 长达 4 毫米, 柱头 近 球形。 蒴果 球形, 直径约 2.5 毫米, 周裂; 种子 多数, 微小, 狭长 圆形, 两端 锐尖, 光滑。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 产 临沧、 景东、 思茅、 易武、 勐腊、 文山, 生于 山坡湿 草地或 沟边或 林下岩 石上, 海拔 700-1 50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贵州西 南部。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东北部 也有。 8. 十字 宦笞属 Stauranthera Benth. 具汁矮 小草本 ,被微 柔毛。 茎叶 互生或 对生, 对生 时其中 一片远 较小, 呈小 耳状, 叶片 镰状椭 圆形, 不等侧 ,先端 锐尖。 伞房状 聚伞花 序腋生 ;苞 片小; 花萼宽 钟状或 浅杯状 ,花后 增大, 具 5 裂齿, 裂齿 开展, 其间具 皱褶; 花冠 白色、 蓝色 或紫色 混杂, 近钟状 ,冠筒 基部近 轴面有 时有短 距或浅 囊状, 冠檐稍 二唇形 ,裂片 5, 近相等 ;能 育雄蕊 4, 花丝短 ,着 生于冠 筒基部 ,花药 2 室, 全部 花药的 边缘靠 合成一 个扁圆 锥体, 药室 内向, 纵裂, 基部稍 叉开, 顶 端 汇合; 花盘无 ;子房 无柄, 近球形 ,花 柱短, 柱头宽 ,歪斜 ,中央 凹陷; 胚座伸 人子房 中央, 分裂成 2 薄片, 内、 外面 均着生 胚珠。 蒴果扁 球形或 卵形, 为宿萼 所包围 ,成 熟时横 裂或不 规则 开裂; 种 子具网 状的外 种皮。 约 10 种, 分布自 印度 东部至 印度尼 西亚。 我国 海南、 广西 及云南 1 种。 1. 十 字苣苔 (海 南植 物志) Stauranthera umbrosa (Griff.) C. B. Clarke (1874), (1883), in Hook. f. (1884); Pellegr. in Lecte. (1930); Merr. (1938); 海南 植物志 (1974)*; 图鉴 (1975)*; H. W. Li (1983). Cyanthus umbrosa Griff. ( 1 854). 草本, 高 15 — 40 厘米; 茎叶 互生或 对生, 其 中相对 1 叶常退 化成小 耳状, 镰状椭 圆形, 长 15 — 30 厘米, 宽 7 — 10 厘米, 先端锐 尖至短 渐尖, 基部不 对称, 边缘具 波状齿 至近全 缘, 干后 纸质, 叶面 无毛, 背面于 脉上有 褐色微 柔毛, 侧 脉每边 8 — I 2 条, 向上 弯拱;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被 褐色微 柔毛。 伞房状 聚伞花 序顶生 ,二回 分枝, 少花; 总梗 长约 3 厘米: 花梗 长 5 — 15 毫米; 苞片 线形, 长 5 — 8 毫米, 与 总梗、 花梗被 褐色微 柔毛; 花萼浅 杯状, 直径 8-10 毫米, 外被 褐色微 柔毛, 具 5 枚三 角形的 裂齿, 裂齿 之间具 皱褶; 花冠 白色或 蓝色, 近钟状 ,长 8 — 10 毫米, 5 裂至 中部, 裂片近 半圆形 ;子 房和花 柱被微 柔毛, 柱头 歪斜, 圆 形, 中央 凹陷。 蒴果扁 球形, 直径约 6 毫米, 具柄; 种子小 ,具 网状外 种皮。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月。 
苦 苣苔科  571  产金平 、沧源 ,生 于山坡 灌木丛 下或沟 谷疏林 水边湿 地上, 海拔 1 100 — 1 200 米; 广西 (龙津 )、 海南 也有。 越南、 缅甸、 马来 西亚、 印度有 分布。 9. 异叶 苣苔属 Whytockia W. W. Smith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叶对生 ,无 柄或具 短柄, 每一对 叶极不 等大, 小的似 托叶, 斜 卵形, 大的 楠圆状 卵形或 卵形, 稍斜, 具锯齿 ,羽 状脉。 聚伞花 序多花 ,腋生 ,狭长 ,无 苞片, 具梗。 花具梗 ;花萼 钟形, 5 裂至近 中部, 裂片 之间无 皱折;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筒状, 一面 臌胀, 冠檐近 二唇形 ,上唇 较短,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片卵 状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 上部略 增大, 有短 柔毛, 花药成 对连着 ,二室 汇合, 二叉 分开; 花盘 环状; 子 房卵状 球形, 2 室, 胎座 各处具 胚珠, 花柱比 子房长 二倍, 宿存。 蒴果近 球形, 自顶部 2 瓣裂; 种子多 数,. 小, 狭 卵形。 - 3 种, 产我国 云南、 贵州及 台湾; 云 南仅产 1 变种。 1. 小 白花异 叶苣苔 Whytockia tsiangiana (Hand.-Mazz.) A. Weber var. minor (W. W. Sm.) A.- Weber (1982). W. chirtaefolia (Oliv.) W. W, Smith var. minor W. W. Smith (1919).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茎高 14 一 40 厘米, 上部有 短毛。 叶草质 ,对生 ,具 短柄, 每一 对叶极 不等大 ,小的 似托叶 ,斜 卵形, 大的 椭圆状 卵形或 卵形, 稍斜, 长 3 — 18 厘米, 宽 1.6 — 6.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 部宽圆 形或半 心形, 边缘有 裾齿, 叶 面疏生 短毛, 背面 沿脉有 短毛, 余部 无毛,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弧曲 上升, 直贯至 齿端,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聚伞 花序腋 生, 狭长, 具 3 — 9 花, 被短毛 ,长 5.5 — 6.5 厘米, 无 苞片, 具梗, 总梗长 0.5 — 1.6 厘米; 花梗 长 0.5 — 1.6 厘米, 被短毛 ;花萼 钟形, 长 5 毫米,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三角状 卵形, 近 等大, 宽达 1.5 毫米, 先端 略钝; 花冠 白色, 宽筒状 ,一面 臌胀, 长约 0.8 厘米, 外无毛 ,内面 在喉部 略被 短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较短,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 片卵状 圆形, 顶 端钝; 能育雄 蕊 2 对, 着生 于花冠 筒下部 1/3, 花丝 扁平, 上部 增大, 略被短 柔毛, 花 药成对 连着, 二室 汇合, 二叉 分开; 花盘 环状, 高约 0.5 毫米; 雌蕊 无毛, 子房卵 球形, 长约 2 毫米, 花柱长 约 5 毫米, 宿存, 柱头 2 裂。 蒴果近 球形, 宽达 4 毫米, 自顶端 2 瓣裂; 种子 多数, 小, 卵 形。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蒙自 、屛边 、西畴 ,生 于山地 密林中 石上或 山谷阴 湿处, 海拔 1 300 — 1 600 米。 模式 标 本采自 蒙自。 10. 马铃 宦笞属 Oreocharis Benth. nom. conserv. 近无茎 草本, 叶和花 葶基生 ,常被 赤褐色 绵毛。 叶 有柄。 花葶 伸长, 顶端 多花, 花排成 聚伞花 序或近 伞状聚 伞花序 ;苞片 和小苞 片小; 花萼小 ,通常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狭窄; 花 冠漏斗 状钟形 或钟形 ,向 上逐渐 增大, 或花 冠筒圆 筒形, 喉部 收缢而 多少呈 坛状, 冠 筒基部 浅襄状 或一侧 臌胀, 筒口略 顿斜, 冠檐二 唇形, 裂片 5, 等大或 近等大 ,直立 开展, 圆 形或悴 
572  云南 植物志  长; 能 育雄蕊 2 对, 着生于 花冠筒 近基部 ,通常 2 长 2 短, 花药长 圆形, 不 靠合, 药室 2, 平 行, 纵缝 开裂, 或马 蹄状, 顶部弧 形开裂 ;花盘 环状或 杯状; 子房 线形, 无毛, 花 柱比子 房短, 柱头盘 状或小 碟状, 常 不明显 2 浅裂, 胎座 片状, 反卷, 胚珠 生于边 缘上。 蒴果 线形, 室 背 2 瓣裂, 胎座着 生在果 瓣中央 ;种 子近纺 锤状橢 圆形, 光滑。 约 25 种, 产 中国及 日本。 我国约 20 种, 产长 江中、 下游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4 种, 分 布于滇 西北、 东南及 东北, 但 以滇西 北种数 最多。 本 属有少 数种的 全草可 入药; 如产于 云南、 四川的 川滇马 铃苣苔 Oreocharis henryana Oliv., 治劳伤 咳嗽、 哮喘 及吐血 等症; 产于 江西、 湖南及 广东的 长瓣马 铃苣苔 0. auricula <S. Moore) C. B. Clarke 和产于 广东、 广西、 福建的 石上莲 O. benthamii C. B. Clarke var. reticulata Dunn 均用于 治跌打 损伤、 痈疽 疮疖肿 痛及各 种出血 等症。 . 分种 检索表 1(16) 花冠筒 圆筒形 ,喉部 收缢, 冠檐裂 片伸长 (坛 冠苣苔 亚属; Subgen. Stomactin C. B. Clarke) 2(5) 叶 面无毛 或仅向 叶缘有 白色短 粗毛。 3(4) 叶背、 花葶、 花 萼及花 梗极密 被紫色 具节长 柔毛; 花萼裂 片线形 ,长达 8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1. 斜叶马 铃苣苔 O. obliqu a 4(3) 叶 背密被 肉桂色 毡毛; 花葶、 花萼及 花梗密 被具节 腺毛, 毛不呈 紫色; 花萼 裂片长 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毫米 或略宽 2. 小马 铃苣苔 O. minor 5(2) 叶 面明显 被毛。 •6(7) 雌蕊 被腺毛 3. 心叶马 铃苣苔 O. corcUtula 7(6) 雌蕊 无毛。 8(11) 叶背 面和叶 柄密被 淡锈色 毡毛。 -9(10) 叶披 针形, 较大, 长达 15 厘米, 宽 4 厘米, 上面 疏被伏 刺毛; 花萼裂 片线伏 长圆形 ,锐尖 4, 肉色马 铃宦笞 O. cinnamomea 10(9) 叶菱状 狭卵形 或狭椭 圆形, 较小, 长 2. 6 — 5. 2 厘米, 宽 1.4 一 2. 5 厘米, 上面有 白色疏 糙伏毛 ;花 萼裂片 披针状 长圆形 ,先 端通常 钝或近 圆形稀 近锐尖 S. 橙黄马 铃苣苔 O* aurantiaea 11(8) 叶背 面和叶 柄被具 节锈色 柔毛。 12(13) 花萼裂 片边缘 每侧有 2 — 3 小 齿至条 裂伏齿 6. 黄马 铃苣苔 O. aure* "(12) 花 萼裂片 全缘。 14(15) 叶心伏 卵形, 长 6.5—10 厘米, 宽 4. 5—6. 5 厘米, 基 部心形 乙卵心 叶马 铃苣苔 O. eordato-ovata 15(14) 叶披" 形, 长 4. 5 — 8 厘米, 宽 2—2.5 厘米, 基 部楔形 8. 剑川马 铃苣苔 O* georgei 16(1) 花冠筒 钟形、 漏斗状 钟形至 宽筒形 ,向 上逐渐 增大, 冠檐裂 片通常 短而多 为圆形 (马 铃苣 苔亚属 Subgen. Oreocharis) 17(20) 叶面 无毛或 向叶缘 略被白 色小短 伏毛。 18(19) 叶侧脉 11 一 13 对, 边 缘具整 齐的小 据齿状 圆齿, 先端 锐尖, 背 面被极 密褐色 毡状毛 9. 马 铃苣苔 O. amabil" i9(l8) 叶侧咏 7 — 9 对, 边缘 具粗大 裾齿状 圆齿, 先端 圆形, 背 面仅沿 中脉、 侧脉及 小脉极 密被褐 色毡伏 毛 • 10. 网叶马 铃苣苔 O. rhytidophylla 20(17) 叶面明 显全面 被毛, 毛被 各式。 
苦 苣苔科  573  21(22) 叶背密 被棕色 毡状毛 ,边缘 波伏或 有波状 牙齿; 花冠 钟形, 短, 长约 8 毫米 11. 川滇马 铃莨苔 O. henryana 22(21) 叶背毛 被不为 棕色毡 伏毛, 边缘 有规则 或不规 则小钝 齿至牙 齿或重 牙齿; 花冠漏 斗状钟 形或宽 筒形, 长在 1.3 厘米 以上。 23(24) 叶楠 圆形或 卵状椭 圆形, 边缘有 规则小 钝齿; 花冠 漏斗伏 钟形, 喉 部十分 增大, 花 药伸出 12. 椭圆马 铃苣苔 O. elliptic* 24(23) 叶卵 状长圆 形或狭 卵形, 边 缘有不 规则牙 齿或重 牙齿; 花冠宽 筒形, 喉部略 增大, 花药 内藏。 25(26) 叶柄长 — 3 厘米; 花丝全 部无毛 ;柱头 盘伏, 不 2 裂 13. 丽江马 铃苣苔 O. forrestii 26(25) 叶柄长 3 厘米 以上; 花丝 被毛; 柱头 2 浅裂 14. 洱源马 铃苣苔 O. delavayi 1. 斜叶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obliqua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茎短 ,粗厚 ,直伸 ,向 下生出 多数略 粗厚的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纸 质或薄 纸质, 偏斜 卵形、 卵状椭 圆形至 椭圆形 ,长 (3.5)5.5 — 14 厘米, 宽 2 — 5.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两侧极 不相等 ,边缘 有整齐 的粗大 牙齿, 有时 为不甚 明显的 圆齿, 干 时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黄 绿色, 沿中、 侧 脉及向 边缘密 被紫色 具节长 柔毛, 毛长达 3 毫 米, 侧 脉每边 9 一 11 条, 斜展, 近边缘 略弯曲 而网结 ,与 中脉在 叶面略 凹陷或 平坦, 背面明 显 突起; 叶柄长 — 5 毫米, 扁平, 外部的 最长, 最内部 的无柄 ,极密 被紫色 具节长 柔毛。 花 葶 3 — 4, 通常高 5 — 6 厘米, 紫红色 ,被极 密紫色 具节长 柔毛; 聚伞花 序二次 分枝, 具 5 — 7 花, 毛被同 花葶;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被紫 色具节 柔, 毛, 果时 脱落。 花 未见。 蒴果 线形, 长 2.5 — 3 厘米, 宽 3 — 4 毫米, 下部承 有宿存 的花萼 和花盘 ;宿 存的花 萼长达 8 毫米, 外面极 密被紫 色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 片 线形, 宽不及 1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 盘果时 环状, 高 1.5 毫米, 顶端具 5 圆齿; 果梗长 1.5 — 2.5 厘米, 毛被 同宿存 花萼。 果期 11 月。 产 滇东南 (马关 ), 生于混 交林荫 湿处, 海拔 1 400 — 2 2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马关。 1 小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minor (Craib) Pellegr. (1926); H. W. Li (1983), in clavi. Perantha minor Craib (1918).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直伸, 粗约 5 毫米, 具多 数肥厚 须根, 顶 端常宿 存去年 的小叶 或仅有 其 叶柄。 叶 革质, 叶形变 异大, 通常披 针形、 长 圆形或 卵形, 长常达 2.8 厘米, 宽 1.7 厘米, 先端 锐尖或 圆形, 基部楔 形或微 心形, 边缘有 不规则 小圆齿 状牙齿 ,叶面 绿色, 仅向 叶缘有 白色短 粗毛, 背面 极密被 肉桂色 毡毛, 在 近膜质 白色叶 片中毛 被不久 胶结在 一起, 侧脉全 都不 明显, 中脉 叶面常 凹陷, 背面有 时明显 ;叶柄 通常长 2 — 3 厘米, 稀长达 4 厘米, 毛被同 叶背。 花葶 2 — 6, 长达 8 厘米, 通常棕 红色或 上部带 紫色, 向顶端 密被具 节腺毛 ;苞 片小; 花 少数, 黄色, 花梗长 8 — 10 毫米, 毛被同 花葶; 花 萼棕红 色或带 紫色, 裂片 5, 彼 此近等 大, 长圆形 ,长 2 — 2 .5 毫米, 宽 1 毫米或 略宽, 先端 圆形, 外 面及边 缘有长 腺毛, 3 脉, 2 侧 脉在萼 裂片顶 端下方 与中脉 作弧曲 状汇合 ;花 冠长约 1.9 厘米, 外面 被腺微 柔毛, 冠筒长 11 毫米, 肉 面顶端 有少数 腺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6 — 7.5 毫米, 宽 5 — 6 毫米, 2 裂几 达中部 ,内 面下部 被腺微 柔毛, 下唇 3 裂, 裂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5.5 毫米, 宽 2 25-3 亳米, 内面疏 被腺微 柔毛; 前对 花药近 等于冠 筒或略 伸出于 冠筒, 侧 生一对 花药伸 
574  云南 植物志  达前对 的基部 ,卵 形或楠 圆形, 长 1 一 2.5 毫米, 药隔狭 而无毛 ,前对 花丝长 5 毫米, 着生于 离花 冠基部 5.5 毫米处 ,全 部花丝 无毛, 后方 1 枚雄蕊 为退化 雄蕊, 长 3 毫米,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1 毫米处 ;花盘 略短于 花萼, 顶端具 小圆齿 或偶有 5 浅裂, 无毛; 雌蕊高 1 毫米, 无 毛, 花 拄连同 柱头长 2.5 毫米, 柱头 2 浅裂, 稍宽于 花柱。 蒴果长 2 — 2.5 厘米, 下部渐 狭, 有 宿存的 花萼和 花柱。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滇 西北;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模 式标本 采自滇 西北。 本种与 丽江马 铃苣苔 O. forrestii (Diels) Skan 及 心叶马 铃苣苔 O. cordatuli (Craib) Pellegr. 区别在 于叶面 及雌蕊 无毛。 3. 心叶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cordatula (Craib) Pellegr. (1925); Hand.-Mazz. (1936); H. W. Li (1983), in clavi. Per ant ha cordatula Craib (1918). 多年生 草本; 根茎短 ,粗厚 ,直伸 ,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坚 纸质或 近 革质, 长圆状 披针形 或长圆 状卵形 ,通 常长达 7 厘米, 宽 3.7 厘米, 向顶端 渐狭, 尖头先 端钝, 基部圆 形或近 截形至 微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圆齿 或锯齿 状圆齿 ,叶面 绿色, 向 边缘较 密被具 节白毛 ,背 面极密 被肉色 毡毛, 在 近膜质 叶片上 的毛被 后来带 白色而 粘结在 一起, 侧脉不 明显, 或有时 中脉亦 与少数 侧脉上 面带白 色而近 明显, 中 脉在背 面有时 明显; 叶柄 长达 13 厘米, 被毛同 叶背。 花葶 2 — 4 条, 多花, 长达 12 厘米, 近麦 杆色, 被具节 腺毛; 苞 片不 明显; 花梗长 15 至约 20 毫米, 被毛同 花葶; 花萼 绿色, 裂片 5, 近 等大, 近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 毫米, 宽 0.75 毫米, 先端 圆形, 外疏 被腺微 柔毛, 具 缘毛, 明显 3 脉, 侧生 2 脉在 裂片顶 端下方 与中脉 汇合; 花冠 黄色, 长 2.4 厘米, 外面疏 被腺毛 ,冠 筒长约 1.5 厘 米, 在冠 檐下方 渐狭, 内面 在上部 被腺微 柔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圆状倒 卵形, 长 8 — 9 毫 米, 宽 7 毫米, 疏被腺 缘毛, 内面 尤其在 下部有 腺毛, 2 裂至 中部, 下唇长 7 毫米, 3 裂至基 部,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或 微凹, 宽 3 毫米, 内疏 被腺微 柔毛; 雄蕊 2 对, 几不 达冠筒 顶端, 前方 1 对 较侧方 1 对高 2 毫米, 前方 1 对 花丝长 6 毫米,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7 亳米处 ,全部 花丝无 毛或疏 被腺微 柔毛, 花药近 橢圆形 ,长 1 亳米, 药 隔宽, 无毛, 后方 1 枚雄蕊 为退化 雄蕊, 长约 1 毫米, 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1 一 2 毫 米处; 花盘与 花萼近 等长或 稍长过 花萼, 先 端截 平或呈 波状, 无毛; 雌蕊高 1.3 厘米, 子房 近密被 稍长的 腺毛, 花柱 长不及 3 毫米, 毛 被与 子房相 同但极 疏生, 柱头宽 于花柱 很多, 2 浅裂。 蒴果长 2 . 4 — 3 厘米, 下部 渐狭, 基 部有 宿存的 花萼和 花盘, 顶端 仅冠以 花柱基 部或常 有整个 花柱。 花、 果期 8 月。 (标 本未 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西北 (中甸 ), 生 于海拔 1 900 — 2 750(-3 050) 米的陡 坡或悬 崖荫处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盐源 )。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4. 肉色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cinnamomea Anthony (1934);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木质, 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披 针形, 长达 15 厘 米, 宽 4 厘米, 叶面 疏被伏 剌毛, 背面密 被锈色 毡毛,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有不 规则锯 齿, 中脉与 侧脉两 面明显 ,在 叶面带 白色, 背 面呈深 褐色; 叶柄长 4 一 8 厘米, 密被 锈色柔 
苦. 苣 苔 科  575  毛。 花葶 多数, 约 15 条, 高达 20 厘米, 开花时 密被疏 柔毛, 花后变 无毛; 聚伞花 序伞状 ,幵 张, 具 6 — 16 花; 苞片 2, 对生, 线形; 花梗 纤细, 被疏 柔毛; 花萼长 2.5 毫米, 外被具 节疏柔 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 线状长 圆形, 锐尖, 具 3 脉; 花 冠千时 黄色, 冠筒长 8 毫米, 外 被腺短 柔毛, 冠檐近 二唇形 ,具 5 裂片, 裂片直 立开展 ,近 等大, 长圆形 ,长约 4 毫米, 先 端钝; 雄 蕊 2 对, 二强, 内藏, 花丝 无毛, 长约 4 毫米, 花药 分生, 长约 1 毫米, 退 化雄蕊 1 ; 花 盘圆柱 形, 高 2 毫米, 顶端 5 浅裂; 雌蕊长 圆状卵 珠形, 长 3 毫米, 无毛, 花 柱短, 柱头小 碟状。 蒴 果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西北 (中甸 、维西 ), 生于山 坡干燥 阴蔽岩 石或陡 崖上, 海拔 2 400 — 3 300 米。 模 式标 本采自 中甸。 据原 记载, 本 种近于 橙黄马 铃苣苔 0. aurantiaca Franch., 但叶 远较大 (15 X 4 厘 米), 叶面 疏生伏 刺毛, 萼裂片 线状长 圆形, 锐尖而 不同。 5. 橙黄马 铃苣苔 (图鉴 ) 图版 177,1 一 3 Oreocharis aurantiaca Franch. (1887); Forb. et Hemsl. (1890); Pellegr. (1925);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H. W. Li (1983), in clavi. Per ant ha forrestii Craib (1918); P. aurantiaca (Franch.) Pellegr. (1926).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革质 或近 革质, 菱状 狭卵形 或狭椭 圆形, 长 2.6 — 5.2 厘米, 宽 I. 4 一 2 .5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楔形, 有时呈 浅心形 ,边 缘有钝 牙齿, 叶面 绿色, 有白 色疏糙 伏毛, 背面和 叶柄有 淡锈色 毡毛, 中 脉在背 面明显 ,侧脉 每边约 5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有时近 明显; 叶柄长 1.5 — 6 厘米, 外部 的 最长。 花葶 2 — 5, 高 6 — 15 厘米, 褐红色 或带紫 红色, 有具节 腺毛; 聚伞花 序有花 2 — 5 朵; 苞片小 ,常不 存在; 花梗长 0.8 — 2 厘米, 被 腺毛; 花萼紫 红色, 长约 2 毫米, 5 裂近基 部, 裂片近 等大, 披针状 长圆形 ,先 端通常 钝或近 圆形, 稀近 锐尖, 外面及 边缘有 疏腺毛 ;花 冠黄色 ,长约 3 厘米, 外面疏 生白色 腺毛, 内面于 唇片下 部有短 腺毛, 冠筒 筒状, 长约 I. 4 厘米, 基部 囊状, 径约 5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宽约 7 亳米, 2 裂几至 中部, 下 唇宽达 10 毫米, 3 裂, 裂片宽 2.75 — 3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分开, 前 面一对 花药稍 伸出花 冠筒, 略超 出侧向 的一对 花药, 花药 卵圆形 或宽长 圆形, 长 0.75—1 毫米, 侧向 一对花 丝着生 于离冠 筒 基部约 6 毫米处 ,大 概位于 前对花 丝下方 2 亳米, 花丝 均无毛 或略被 短毛, 前对 花丝略 宽; 花盘 环状, 高约 2 毫米, 先端波 状或具 5 浅齿; 雌蕊 无毛, 与 花冠筒 等长, 花柱连 同柱头 长约 3 毫米, 柱头 2 浅裂。 蒴果长 2.5 — 3 厘米, 下部 渐狭, 基部 有宿存 的花萼 承托。 花 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大姚 、鹤庆 、宾川 、永宁 、维西 、丽江 ,生 于海拔 1 700 — 2 400(-3 000) 米的山 地潮湿 或干 燥的石 上或陡 崖上。 模式标 本采自 宾川大 坪子。 6. 黄马 铃苣苔 (图鉴 ) 图版 178,1 — 4 Oreocharis aarea Dunn (1908); Pellegr. in Lecte. (1930)*; 图鉴 (1975)*;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纸质, 狭椭 圆形或 椭圆状 卵形, 长 (6.5)S — 15 厘米, 宽 ( 2 .5) 3 . 4 — 7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宽楔形 至圆形 ,两则 常多少 不相等 ,边缘 有规则 粗大重 锯齿, 叶面 绿色, 稍 密被短 伏毛, 背 面白绿 
图 版 177 1 一 3. 橙黄马 铃苣苔 Oreocharis aurantiaca Franch., 1. 具花、 果 植株, 2. 花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E 、雌蕊 及 花盘, 幼果; 4— 6. 川滇马 铃苣苔 0. hearyana Oliv.,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 S, 6 '艙 蕊及 花盘。 (杨建 昆绘) 
苦 苣苔科  577  色, 毛被较 稀疏, 常 只在脉 _L 有短 毛, 侧脉 每边约 8 条, 与中脉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尤为突 出, 小脉 背面略 可见; 叶柄长 4 一 10 厘米, 密 被锈色 柔毛。 花葶 2 — 5 条, 高 25 — 40 厘米; 聚伞花 序二次 分枝, 具 5 — 7 花, 有锈 色长毛 及白色 短毛; 苞 片及小 苞片披 针形, 先 端锐, 尖, 前 者长达 1.2 厘米, 宽 2 毫米, 后 者长约 0.5 厘米, 宽 1 毫米, 有 长毛及 短毛; 花梗长 3- 5 厘米, 毛被同 花序; 花萼 钟形, 长约 1 厘米, 外面被 长毛及 短毛, 内面于 齿端略 被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边缘 每侧有 2 — 3 小齿 至条裂 状齿; 花冠 黄色, 长 1.6 — 1.8 厘米, 坛状, 基部 膨胀, 宽约 7 毫米, 喉部 收缢, 宽约 3 毫米, 外面有 短毛, 冠 檐长达 4 毫米, 5 裂, 裂片覆 瓦状, 近相等 ,卵形 ,宽 3 — 4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分生, 内藏,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4 亳 米处, 花丝长 4 一 5 亳米, 疏被 柔毛, 花药卵 圆形, 长约 1.5 毫米, 药室 2 , 平行, 退 化雄蕊 1 或无;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先端 波状; 雌蕊 无毛, 长约 1.1 厘米, 子房 线状长 圆形, 宽 1.5 毫米, 向上 渐狭成 极短的 花柱, 柱 头大, 盘形。 蒴果 线形, 长 2.5 — 4 厘米, 宽 4- 5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宿存 的花柱 和柱头 ,基 部承以 宿存的 花萼; 种子纺 锤形, 褐色, 长 0.75 亳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月 以后。 产 孟连、 绿春、 文山、 金平、 屏边, 生 于海拔 1 500 — 2 400 米山 地林中 树干或 岩石上 o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绿春的 逢春岭 及红河 以南。 7. 卵 心叶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78, 5 — 8 Oreocharis cordato-ovata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纸质, 心状 卵形, 长 6.5 — 10 厘米, 宽 4.5—6.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 边缘有 规则粗 大圆齿 或有 时为重 圆齿, 叶面 绿色, 密生短 伏毛, 背面白 绿色, 毛被 稀疏, 常 只在中 脉及侧 脉上有 锈色具 节柔毛 ,侧 脉每边 7 — 8 条, 与中 脉叶面 明显, 背面尤 为突出 ,小脉 下面略 可见; 叶柄 长 3.5 — 8.5 厘米, 扁平, 密生锈 色具节 柔毛。 花葶约 5 条, 高 12 — 17 厘米; 聚伞花 序二次 分枝, 具 5 — 7 花, 有锈 色具节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 米, 先端 渐尖, 外被锈 色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梗 纤细, 长 0.5 — 2 厘米, 毛被同 花葶; 花萼 钟形, 长达 8 毫米, 外面 密被锈 色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部 宽约 1 亳米, 先端长 渐尖, 尖 头钝, 全缘, 具 3 脉; 花冠 黄色, 长 1.5 — 1.7 厘米, 坛状, 基部膨 大, 宽约 6 亳米, 向上 收缩, 至喉 部宽仅 3 毫米, 外面被 黄色腺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冠 檐二唇 形, 上唇 2 裂, 裂片 卵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下唇 3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达 4.5 毫米, 宽 2.5 毫米, 裂片 先端均 圆形, 开展;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内藏, 分生, 侧向 一对花 丝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3 毫米处 ,前方 一对花 丝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4 毫米处 ,花丝 扁平, 两 侧均被 白柔毛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宽 长圆形 ,长约 1 毫米, 退化雄 蕊无;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顶 端 5 浅裂; 雌蕊 无毛, 长约 9 毫米, 子房 线状长 圆形, 长 7 毫米, 宽 1.25 毫米, 向上 骤然渐 狭成 花柱, 花 柱长约 2 毫米, 宽不及 0.5 毫米, 柱 头大, 盘形。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生 于海拔 1 4Q0 — 1 500 米的 沟边岩 石上。 模 式标本 采自西 畴香平 山。 8. 釗川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georgei Anthony (1934);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纸 质,. 
57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78 1 一 4 . 黄马 铃苣苔 Oreocharh aurea Dunn,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 雄蕊, 3. 雌蕊及 花萼, 夂 果序; ■5 — 8. 倒 心叶马 铃苣苔 Oreocharis cordato-ovata C. Y. Wu ex H. W. Li, 5. 具花 植株, 6.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 示 雄蕊, 7. 雌蕊及 花萼, 8. 萼上 的具节 柔毛。 (肖 溶绘) 
苦 苣苔枓  579  披针形 ,长 4.5 — 8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缘 在基部 以上有 圆齿状 锯'; 齿, 具缘毛 ,叶面 深绿色 ,全散 布具节 白色或 有时带 锈色的 长柔毛 ,背 面尤其 是沿中 脉及侧 脉密 被具节 锈色疏 柔毛, 侧 脉每侧 6 — 7 条, 与中 脉叶面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5 毫 米, 扁平, 毛 被同叶 背面。 花葶 多数, 6-15, 被具节 锈色长 柔毛, 花后渐 变无毛 ;聚 伞花序 具 2 — 6 花; 苞片和 小苞片 线形至 狭卵状 披针形 ,长 3 — 6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先 端钝, 被 具节锈 色柔毛 ;花梗 纤细, 长 0.7 — 1.5 厘米, 毛被同 花葶; 花萼带 红色, 钟形, 高约 4 毫米, 外被锈 色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具 3 脉; 花冠淡 黄色, 长约 1.5 厘米, 外 面以及 冠檐的 内面被 腺点, 冠 筒长约 1 厘米, 基部 后方稍 囊大, 宽达 5 毫米, 至喉部 收缩, 宽约 3 毫米, 冠檐近 二唇形 ,上唇 2 裂, 裂片 狭倒卵 形, 长 3.5 毫米, 宽 2.5 毫米, 下唇 3 裂, 裂片倒 卵形, 长达 5 毫米, 宽 3 毫米, 裂 片均直 立伸' 展,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二强, 内藏, 比花 冠筒短 很多, 花丝 无毛, 着生 于近花 冠筒基 部, 长约 4 毫米, 花药 分生, 卵圆形 ,长约 1 毫米, 退 化雄蕊 1; 花盘 杯状, 高 2 毫米, 无毛, 顶端具 5 浅裂; 雌蕊 无毛, 长约 5 毫米, 花 柱短, 柱头小 碟状。 蒴果长 圆形, 长 3 — 3.5 厘 米, 下方承 以宿存 的花萼 ,顶 端冠以 花柱及 柱头。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剑川 、维西 ,生 于林边 石上, 海拔 2 700-3 3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 标本采 自 剑川。 9. 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amabilis Dunn (1908);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椭圆 形, 先端 锐尖, 基部圆 形至浅 心形, 边缘具 整齐的 小锯齿 圆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 面被极 密褐色 毡状毛 ;侧 脉每侧 11 一 13 条, 与中脉 在背面 明显; 叶柄 扁平, 密被 褐色毡 状毛。 花. 葶 2 — 3 条, 密被 褐色毡 状毛; 聚伞 花序近 伞状, 具 3 — 5 花; 苞片和 小苞片 细小; 花下伸 ,花 萼 5 裂; 花冠筒 钟形, 向上渐 增大, 冠檐裂 片短而 圆形。 蒴果 线形。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 : 写) 产 滇东南 (弥勒 ), 生于 山上, 海拔 1 500 — 1 9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弥勒 o 10. 网叶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rhylidophylla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橢圆 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3)3.5 — 10 厘米, 宽 (1.5)2.2 — 5.5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圆 形至浅 4> 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边缘 有整齐 的锯齿 状圆齿 ,叶面 绿色, 无毛, 背面白 绿色, 沿 中脉、 侧脉 及小脉 上极密 被褐色 毡状毛 ,侧 脉每侧 7 — 9 条, 弧曲 上升, 近 叶缘处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平坦, 背面 明显, 小 脉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5 — 11.5 厘米, 扁平, 极密被 褐色毡 状毛。 花葶 2 — 3 条, 高达 13.5 厘米, 密被 褐色毡 状毛; 聚伞 花序近 伞状, 3 — 5 花; 苞片 和小苞 片线状 披针形 ,长 7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褐色毡 状毛, 内面 无毛。 花 未见。 蒴果线 形, 长 3.5 — 5 厘米, 宽 2.5 — 3 毫米, 无毛, 下方承 以宿存 的花萼 及花盘 ,顶端 冠以宿 存的花 柱和 柱头; 宿 存的花 萼长达 10 毫米, 外面密 被褐色 毡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线 状披 针形, 宽达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尖 头钝; 宿存 的花盘 杯状, 高 2.5 亳米, 顶端具 5 发 齿, 无毛; 宿存的 花柱长 5 毫米, 宽不及 1 亳米, 柱头小 碟伏, 宽约 2 亳米。 果期 11 月。 
580  云南 植物志  产 滇中南 (景东 ), 生于 潮湿岩 石上, 海拔 2 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11. 川滇马 铃苣苔 (图鉴 ) 图版 177,4 — 6 岩白菜 (四川 屏山) Oreocharis henryana Oliv. in Hook. (189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B. L. Buret in Lauener (1980); H. W. Li (1983), in clavi. O. squamigera L6v\. (1915), (1916), fide Hand.-Mazz. e typo.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 片略带 肉质, 卵状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4 一 9 厘米, 宽 1.5 — 5.5 厘米, 先端 略钝, 基部 浅心形 或钝, 边缘 波状或 有波状 牙齿, 叶面 绿色, 有白色 短伏毛 ,背面 密被棕 色毡毛 ,侧 脉每侧 7 — •8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不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稍短, 密 被棕色 毡毛。 花葶 2 — 4 条, 高 10— 15( — 18) 厘米, 有暗紫 色具节 柔毛; 聚伞 花序近 伞状, 有花 6 — 8 朵; 苞片小 ,钻 形; 花 下垂, 花梗长 0.5 — 2.5 厘米, 被暗紫 色具节 柔毛; 花萼 绿色, 钟形, 长约 5 毫米, 外面 略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钝 ,具 3 脉; 花冠棕 红色, 钟 形, 长约 8 毫米, 冠檐短 ,二 唇形, 唇 片长约 2 毫米, 上唇 2 浅裂, 裂片 圆形, 下唇 3 裂, 裂片 长圆形 ,先 端钝; 能 育雄蕊 2 对, 分生, 前对 较长, 均短于 花冠, 花丝 扁平, 无毛, 花 药卵圆 形, 长 0.75 毫米, 2 室, 室先端 汇合, 退 化雄蕊 1, 微小, 长不及 1 毫米; 花盘 杯状, 高 1.5 毫 米, 顶端具 5 浅裂; 雌蕊 无毛, 长约 7.5 毫米, 子房宽 1.5 毫米, 先端 骤狭成 花柱, 花柱长 2 -亳米 ,宽 0.5 毫米, 柱头小 碟状。 蒴果长 2.5 — 3.3 厘米, 下 方承以 宿存的 花萼, 顶端 冠以花 柱和 柱头。 花期 8—9 月 ,果期 9 — 10 月。 产大姚 、禄劝 、寻甸 、彝良 ,生于 林下阴 处石上 ,海拔 920 — 2 800 米; 分布于 四川。 12. 椭圆马 铃苣苔 (图鉴 ) 图版 179,4 — 6 Oreocharis elliptica Anthony (1934); 图鉴 (1975), in nota;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草质, 椭圆形 或卵状 楠圆形 ,长 1.5 — 6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宽 楔形至 圆形, 边缘有 规则的 小钝齿 ,叶面 绿色, 有白色 小刺毛 ,背面 白绿色 ,沿 小脉有 白色疏 伏毛, 但中 脉和侧 脉上有 锈色疏 柔毛, 侧 脉每侧 4 一 5 条, 与中脉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6.5 厘 米, 外部的 最长, 扁平, 密被 锈色疏 柔毛。 花葶 3 — 10, 高 6 — 10 厘米, 被锈色 具腺疏 柔毛; 聚 伞花 序有花 2 — 6 朵; 苞片小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3.5 毫米, 宽 1 毫米, 具 1 脉, 被锈色 疏 柔毛; 花梗长 0.7 — 2 厘米, 被锈色 疏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3 — 4 毫米, 近 膜质, 外面 混生锈 色长毛 及白色 短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 1 一 1.3 毫米, 具 3 脉; 花冠 黄色, 漏斗 钟形, 长约 1.5 厘米, 外面略 被小毛 ,冠 筒长约 8 毫米, 基部宽 5 毫米, 向上 渐宽, 至喉 部宽达 8 毫米, 冠檐与 冠筒近 等长, 不明显 二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直 立开展 ,近 等大, 圆形, 径约 6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分生, 前对 较长, 伸出 冠筒, 花药 分离, 长约 1 毫 米, 药室 平行, 花 丝长约 1.3 厘米, 被疏 柔毛, 退 化雄蕊 1;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雌蕊无 毛, 略超出 雄蕊, 子房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9 毫米, 宽 2 毫米, 向上渐 狭成纤 细花柱 ,花 柱连柱 头 长约 4 毫米, 柱头 不明显 2 浅裂。 蒴果长 圆形, 长 3 — 4 厘米。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漾濞 以北至 中甸, 德钦, 生于山 地潮湿 石上或 陡崖上 ,海拔 2 700-3 300 米; 分布于 
苦 苣 苔 科  581  图 版 179 1 — 3. 丽江马 铃苣苔 Oreocharis forrestii (Diels) Skan, 1. 具花、 果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面观 ,示 维蕊及 退化维 &, 3.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4 一6. 桷圆马 铃苣苔 O. clliptica Anthony, 4. 具花、 果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6.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582  云南 植物志  西藏 东南部 (察瓦 龙)、 四川 西南部 (稻城 、木里 )。 13. 丽江马 铃苣苔 (图鉴 ) 图版 17 9 ,1 一 3 Oreocharis forrestn (Diels) Skan (1917);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H W. Li (1983), in clavi. Roettlera jorrestii Diels (1912).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坚 纸质, 卵 状长圆 形或狭 卵形, 长 4 一 11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有 不规 则的重 牙齿, 叶面 绿色, 发皱,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都有 锈色长 柔毛和 白色短 柔毛, 侧咏 每侧 5 — 7 条, 与中 脉背面 显著; 叶柄长 — 3 厘米, 外部的 具长柄 ,内部 的无柄 ,密 生锈色 长 柔毛。 花葶 (2)4 — 10 条, 直立或 上升, 高 6 — 12 厘米; 聚伞 花序具 4 一 7 花, 有锈 色长柔 毛及 具腺短 柔毛; 苞片 及小苞 片狭卵 形至披 针形, 长 1.5 — 7 毫米; 花 下垂,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花后 伸长, 长达 3 厘米; 花萼长 5 — 8 毫米, 疏生 短毛, 5 裂几近 基部, 裂 片狭披 针形,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花冠淡 黄色, 长 1.3 — 1.6 厘米, 外被腺 微柔毛 ,冠 筒宽茼 形, 宽 5 — 7 毫米, 自基部 向上至 喉部近 等宽, 冠檐不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比下唇 稍短, 上唇裂 片较 下唇的 为小, 裂片 均直立 开展, 圆形 或近楠 圆形, 长 3 —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内藏, 分生, 花丝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略宽大 ,长 4 一 5 毫米, 无毛, 花药卵 状肾形 ,长 约 1.25 毫米, 药室 2, 平行, 先端几 不汇合 ,退 化雄蕊 1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雌蕊 比雄蕊 短, 无毛, 子房狭 卵形, 长 3 — 4 毫米, 宽 2 毫米, 花柱短 而宽, 柱 头小, 盘状。 蒴果 狭纺锤 形, 长 2 — 2.5 厘米, 宽达 4 毫米, 先端具 宿存的 花柱及 柱头, 下 部承以 宿存的 花萼; 种子纺 锤形, 小, 褐色, 长 0.75 毫米。 花期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 滇西北 (丽江 ), 生于山 地阴湿 石上或 树上, 海拔 2 700-3 600 米; 分 布于四 川西南 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14. 洱源马 铃苣苔 (植物 研究) Oreocharis delavayi Franch. (1887): Hemsl. (1890);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直伸,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坚 纸质, 卵 1 状长圆 形或狭 卵形, 先端钝 ,基部 楔形, 边缘有 不规则 牙齿, 上面 绿色, 发皱, 下面淡 绿色, 两面^ 有锈色 长柔毛 和白色 短柔毛 ,侧 脉及中 脉背面 显著; 叶柄长 3 厘米 以上。 花 葶直立 或上升 ,高达 12 厘米; 聚伞 花序具 4 一 7 花, 有 锈色长 柔毛及 具腺短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小; 花下垂 ,花萼 外疏生 短毛, 5 裂几近 基部, 花冠淡 黄色, 长约 1.5 厘米, 冠筒宽 筒形, 冠 檐二 唇形; 能 育雄蕊 2 对, 内藏, 分生, ^ 丝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被毛, 花 药药室 2 , 平行, 先 端几不 汇合; 花盘 环状; 雌蕊比 雄蕊短 ,无毛 ,子房 狭卵形 ,花 柱短, 柱头 2 浅裂。 蒴 果狭纺 形。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西北 (洱源 ), 生于 山上, 海拔 2 100 — 2 7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洱源洋 芋山。 11. 毛药 宦苔属 Dasydesmus Craib 多年生 草本, 除花盘 及子房 外全体 被长毛 ;根茎 粗短, 向下密 生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 
苦 苣苔科  Si  图 版 180 毛 药苣苔 DasydesmiM bodinieri (Levi.) Craib,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雄 蕊 上部正 面观, 4. 雄蕊上 部背 面观, 示 药隔上 毛被, 5. 雌蕊及 花咢, 6. 花咢。 (肖 溶绘) 
584  云南 植物志  全部 基生, 明显 具柄, 羽状脉 ,具 粗齿, 齿 又复有 小齿。 花序为 多花的 伞形聚 伞状, 二出或 多数, 腋生, 与叶近 等长或 明显较 叶长; 苞片 狭长。 花具梗 ;花萼 明显,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冠 干时橙 黄色, 筒状, 基部略 囊大, 冠 檐与长 冠筒相 比显得 短小, 近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其裂片 较上唇 裂片略 宽大;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彼此 分离, 能育的 4 枚, 花丝 伸长, 扁平, 花药内 藏或微 露出, 药室 2, 长 圆形, 平行, 纵裂, 从不汇 合;. 花 盘明显 5 裂, 裂片先 端渐尖 ;子房 线形, 近无柄 ,花柱 短粗, 柱头 2 浅裂。 1 种, 产于 云南。 1*毛 药苣苔 图版 180 Dasydesmus bodinieri (Ldvl.) Craib (1919); Hand.-Mazz. (1936); B. L. Bu- rtt in Lauener (1980). Oreocharts bodinieri L6vl. (1 915), (1916).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茎 粗短,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柄 扁平, 长 2 — 12 厘米, 密生 下向锈 色具节 长毛; 叶片近 膜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4 一 12 厘米, 宽 3.5 — 8(10)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浅 心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边 缘具粗 锯齿, 齿上 常复有 小齿, 叶面 绿色, 散布白 色具节 小毛, 背面白 绿色, 沿脉及 边缘密 被具节 长毛, 余 部被白 色具节 小毛, 侧 脉每边 5 — 7,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明显, 背面 凸起。 花序 为伞形 聚伞状 ,具 3 — 7 花, 二出或 多数, 具梗, 总梗长 5 — 12 厘米, 密生 下向锈 色具节 长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毫米, 密 生具节 长毛; 花梗长 0.5 — 1.8 厘米, 扁平, 毛 被同总 梗; 花 萼长达 9 毫米, 外面 被具节 小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 部宽达 2 毫米, 边缘具 1 一 2 个流苏 状小齿 ;花冠 干时橙 黄色, 长 2.5 — 2.8 厘米, 筒状, 直径 7 — 8 毫米, 基 部略 囊大, 外被白 色小毛 ,内面 无毛, 冠筒长 2.1 — 2.4 厘米, 冠 檐长约 4 毫米,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稍 宽大; 雄 蕊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5 毫 米处, 能育的 4 枚, 花丝扁 平, 基部 密生白 长毛, 向上毛 渐稀少 ,花药 内藏或 赂露出 ,长 4.5 毫米, 2 室, 室长 圆形, 平 行, 纵裂, 从不 汇合, 药隔背 面被白 长毛, 后 1 枚雄 蕊呈长 1.3 厘米 的退化 雄蕊; 花盘 明显, 长约 3.5 毫米, 5 裂达 中部稍 下方, 裂片三 角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子房 线形, 近 无柄, 长达 2.2 厘米, 无毛, 花柱短 而粗, 长约 4 亳米, 柱头 2 浅裂。 蒴果 线状长 圆形, 长达 4.5 厘米, 无 毛。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弥勒 (老圭 山)、 巧家 (药山 )、 大关、 彝良 及镇雄 等地, 生 于山坡 杂木林 下岩石 上荫湿 处, 海拔 1 750 — 2 600(-3 6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巧家 药山。 12. 短擔 宦笞属 Tremacron Craib 矮小 多年生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呈莲 座状, 外部的 具柄, 内部的 无柄, 叶 片近坚 纸质至 草质, 边缘具 浅圆齿 、粗 牙齿、 或 分裂状 粗齿, 其上复 有小齿 ,两面 被毛, 羽状脉 ,侧 脉近叶 缘叉分 ,几不 网结。 花葶 纤细, 每株 1 至多个 ;聚 伞花序 1 一 4 次分枝 ,少至 多花, 被毛; 苞片 线形, 细小; 花萼 钟形, 外 被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果时 宿存; 花 冠白、 黄至 红色, 坛状 筒形, 口部 倾斜, 被毛或 几无毛 ,冠檐 短小, 二唇形 ,上唇 微凹,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4 , 近等 大或稍 二强, 十分 伸出, 花丝 纤细, 着生于 近冠筒 基部, 被毛, 花药 分生, 药室 2, 在基 
苦. 苣 苔 科  585  部 叉开, 开裂缝 在顶部 汇合, 第 5 枚为退 化雄蕊 ,微小 ;花盘 环状, 顶端全 缘或具 浅齿; 雌蕊: 不伸 出或略 伸出, 无毛或 略被毛 ,子房 圆柱形 ,花 柱较子 房短, 柱头 盘状。 蒴果 线形; 种子 微小, 无附 属物。 4 种, 特产我 国云南 及四川 西南部 ;云南 4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6; 叶边 缘具粗 牙齿或 分裂状 粗齿其 上覆有 小齿; 花冠 黄色或 白色。 2(3) 叶狭椭 圆形或 斜菱伏 楠圆形 ,长 4 一 9. 5( — 14) 厘米, 宽 2.5—4.5(6) 厘米, 边缘具 分裂状 粗齿, 其上复 有小齿 ;花冠 黄色, 几无毛 1. 短 桷苣苔 T. forrestii 3(2; 叶卵形 、卵状 楠圆形 或心状 宽卵形 至心状 圆形, 长 1.5 — 3. 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边缘具 粗牙齿 或圆齿 ;花冠 白色, 略 被毛。 4(5) 叶卵形 或卵伏 楠圆形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截形; 花冠内 面略被 小毛; 花丝全 面被短 柔毛; 花 盘全缘 i 雌蕊长 1.5 厘米 2. 东川短 桷苣苔 T. maire. 5(4) 叶心状 宽卵形 至心伏 圆形, 基部 心形; 花 冠内面 无毛; 花丝仅 两侧被 具节小 柔毛; 花盘顶 端具浼 波伏齿 ;雌 蕊长仅 5.5 毫米 3. 景东短 檐苣苔 T. begoniifolium 6(1) 叶边 缘具浅 圆齿; 花 冠红色 4. 红短 桷苣苔 T. rubrum 1. 短 桷苣苔 (图鉴 ) 图版 181,4 Tremacron forrestii Craib (1918); Stapf in Curtis (193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外部的 具柄, 内部的 无柄; 叶片 草质, 狭 楠圆形 或斜菱 状椭. 圆形, 长 4 一 9.5(14) 厘米, 宽 2.5 — 4.5( —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楔形 渐狭, 边缘有 分裂状 粗齿, 其上复 有小齿 ,叶 面密生 紧贴的 白色短 柔毛, 其间 混杂有 白色或 锈色长 柔毛, 背面主 沿中 脉及侧 脉密生 锈色长 柔毛, 余 部密生 紧贴的 白色短 柔毛, 侧脉约 7 对, 斜展, 近 叶缘处 叉分 而直贯 齿端,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 3(5) 厘米, 密生 锈色长 柔毛。 花葶 1 一 5 条, 高 7 — 17 厘米; 聚 伞花序 2 — 3 次分枝 ,多花 ,具梗 ,总 梗长达 14 厘米, 与 各级序 轴被短 腺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达 6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 端钝, 被短 腺毛; 花萼 钟形, 长 约 4 毫米, 外面 疏生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端近 锐尖, 具 3 脉; 花冠 黄色, 几无毛 ,长 10 — 13 毫米, 冠檐短 ,二 唇形, 上唇长 1 一 1.5 毫米, 微凹, 下唇长 i.5 — 2 毫米, 3 浅裂; 能 育雄蕊 2 对, 分生, 伸出, 花 丝着生 于冠筒 近基部 2 毫米处 ,丝状 ,被 短柔毛 ,花药 2 室, 室在基 部叉开 ,开裂 缝在顶 端汇合 ,第 5 枚 为退化 雄蕊, 着生于 近冠筒 基部 0.5 毫 米处, 微小, 丝状, 长约 4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盘 环状, 高 1.8 毫米, 顶端具 浅波状 齿; 雌蕊 无毛, 长达 1.1 厘米, 子房宽 1.3 毫米, 花 柱长约 为子房 1/2, 宽仅 0.7 毫米, 柱头 盘状。 蒴果 线形, 长约 3.5 厘米, 宽约 2 毫米, 干时淡 黄褐色 ,无毛 ;种子 细小, 卵 珠形, 长 仅 0.25 毫米, 淡棕 褐色。 花期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大 姚、' 丽江、 中甸、 维西、 永胜, 生于 林下岩 石上, 海拔 2 400-3 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 东川短 擔苣苔 (植物 研究) Tremacron mairei Craib (1918); B.L. Burtt in Lauener (1980); H. W. Li 
58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I8i 1—  景东短 檐苣苔 T remacron begonifolium H. W. Li, l.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维蕊及 退化雄 蕊, 3.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4 . 短 擔苣苔 T. forrestii Craib, 具果 植株。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587  (1983), in clavi. ? Oreocharis mairei L6vl. (1912), (1916). 多年生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外部的 具柄, 内部的 无柄; 叶片 草质, 卵形或 卵状椭 圆形, 长 1 ,5 — 3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钝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截形, 边 缘有粗 牙齿, 两面 密生紧 贴的 白色短 柔毛, 背面尚 且沿中 脉及侧 脉密生 锈色长 柔毛, 侧脉约 4 对, 斜展, 近 叶缘叉 分, 与中脉 两面略 明显; 叶柄长 — 1 厘米, 密生 锈色长 柔毛。 花 葶每株 1 一 2 条, 高 7 — 13 厘米; 聚 伞花序 1 一 2 次分枝 ,具 3 — 5 花, 具梗, 总 梗长达 9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密被短 腺毛, 在 腺毛之 间杂有 锈色长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0.5 毫米, 先 端钝, 被 短腺毛 ;花萼 钟形, 细小, 长 2.5 毫米, 外 面疏生 短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 片狭披 针形, 宽约 0.5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3 脉; 花冠 白色, 两面略 被小毛 ,长 8.5 毫米, 冠 檐短, 二 唇形, 上唇长 1 毫米, 微凹, 下唇长 1.5 毫米, 3 裂, 裂片近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分生, 伸 出, 花 丝着生 于冠筒 近基部 0.5 毫米处 ,丝状 ,被短 柔毛, 花药 2 室, 室 在基部 叉开, 幵裂缝 在顶端 汇合, 第 5 枚为退 化雄蕊 ,着生 于近冠 筒基部 ,丝状 ,长 3.5 毫米, 近 无毛; 花盘环 状, 高约 1 毫米, 顶端近 全缘; 雌蕊长 1.5 厘米, 近 无毛, 花柱长 为子房 1/2, 柱头 盘状。 蒴 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滇中 (昆明 ) 至东北 (东川 ), 生于岩 石坡上 ,海拔 2 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 式标 本采自 东川。 3. 景东短 橡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81,1 一 3 Tremacron begoniifolium H.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有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纸质, 心状 宽卵形 或心状 圆形, 长 1-3-3.5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心形, 边缘 有粗大 圆齿, 叶面 绿色, 背 面白绿 色, 两面密 生白色 短柔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斜展, 与中脉 在叶面 模糊, 背面隐 约可见 ;叶柄 长 0.5 — 7 厘米, 外部的 最长, 密被 白色短 柔毛。 花葶 1 一 2 条, 高 4 一 9.5 厘米, 与花 梗密被 白色短 柔毛; 聚伞 花序具 1 一 3 花;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 2 — 4 毫米, 先 端钝, 被白 色疏柔 毛, 边缘 具少数 浅齿; 花萼 钟形, 细小, 长达 3.5 毫米, 外面被 白色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 几至 萆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具缘毛 ,具 3 脉; 花冠 白色, 坛状 筒形, 长 6 — 8 毫米, 口部 倾斜, 宽约 4 毫米,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檐 直伸, 上 唇长约 1 毫米, 微凹, 下唇 长 2 毫米, 3 裂, 裂片 卵状橢 圆形, 具小 缘毛; 能 育雄蕊 4, 花丝着 生于冠 筒基部 稍上方 ,长 达 7 毫米, 近等大 ,扁平 ,仅 两侧被 具节小 柔毛, 花 药伸出 , 2 室, 室在 基部略 叉开, 开裂缝 在顶端 汇合, 第 5 枚 为退化 雄蕊, 着生 于近冠 筒基部 0.5 毫 米处, 微小, 长约 1 毫米; 花 盘环状 ,高 1.5 毫米, 顶端 具浅波 状齿; 雌蕊长 5.5 毫米, 子房 无毛, 长 圆形, 长达 4 毫米, 宽 1 毫米, 花 柱长仅 1.5 毫米, 无毛, 柱头 盘状。 蒴果 线形, 长 2.5 厘米, 宽约 2.5 毫米, 淡黄 褐色, 无毛, 宿存花 柱长约 5 毫米; 种子 细小, 卵珠形 ,长仅 0.25 毫米, 棕 褐色。 花期 9 月, 果熟期 11 月。 产景东 ,生于 常绿阔 叶林下 岩石上 ,海拔 2 100 米一 2 8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景东 (黄 草岭 )。 4. 红短 檐苣苔 (植物 研究) Tremacron rubrum Hand.-Mazz. (1936); H. W. Li (1983), in clavi. 
588 云南 植物志  丛状 多年生 草本, 有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多数, 伸展; 叶片 干时坚 纸质, 状或椭 圆状披 针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0.7 — 5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基部 渐狭下 延成叶 柄, 边 缘具浅 圆齿, 叶面暗 绿色, 背面黄 绿色, 两面幼 时极密 被但老 时疏被 绢状糙 伏毛, 背 面沿 中脉有 黄色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5 — 9 条, 很弯曲 ,近 叶缘处 叉分, 几不 网结, 与中 脉叶面 明显, 背 面尤为 显著; 叶柄近 无至长 为叶片 之半, 被幵展 黄色疏 柔毛。 花葶 纤细, 长 4.5 — 15 厘米; 聚伞花 序宽展 , 3 — 4 次分枝 ,多达 20 花, 密被无 腺短毛 及具腺 长毛, 其间杂 有疏, 柔毛; 苞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5 毫米, 先端钝 ;花 梗长达 3 厘米; 花萼 5 裂至近 基部, 裂 片披计 形, 长 3 — 4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3 脉, 外密被 糙伏毛 ;花冠 红色, 坛状 筒形, 长 7 — 10 毫米, 口 部倾斜 ,宽约 4 毫米, 外被乳 突且下 部疏被 小柔毛 ,冠檐 直伸, 长约 1 毫米, 上唇 圆形, 中央 微凹, 下唇 3 裂, 侧 裂片半 圆形, 中裂片 卵状三 角形, 裂 片均具 乳突或 疏被小 柔毛; 能育雄 蕊 4, 花丝着 生于冠 筒基部 稍上方 ,近 等大, 近 二强, 伸出达 冠筒长 2/3, 丝状, 被开 展具腺 小柔毛 ,花药 分生, 药室 2, 第 5 枚为退 化雄蕊 ,小, 钻形; 花盘 环状; 子房圆 柱形, 连同 花柱. 长不及 花冠, 被腺小 柔毛, 柱头 盘状。 未 成熟蒴 果连同 宿存花 柱长约 3.2 厘米, 近 无毛。 花期 8— 9 月。 产大姚 、盐丰 ,生 于岩石 坡上。 模式标 本采自 盐丰。 13. 佛肚 苣苔属 Briggsia Craib 无茎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且根茎 肥厚; 或稀 为具茎 草本, 叶 茎生, 而根茎 细弱。 叶均为 单叶 ,近无 柄或明 显具柄 ,多 少被 具节柔 软稀为 坚硬的 白 色或褐 色糙毛 , 或 在少数 一些种 中为 无毛, 羽状脉 ,边 缘有各 式小牙 齿或近 全缘。 花葶 多数, 顶 端为具 1 或 多花的 近伞状 聚伞 花序; 苞片 明显; 花萼 5 裂, 裂片近 等大或 等大, 常为披 针形, 具明 显或不 明显的 3 — 5 脉; 花冠最 基部圆 筒形, 背面 多少浅 囊状, 向上前 面明显 臌胀, 且有 时背面 也稍为 臌胀, 冠. 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能 育雄蕊 2 对, 内藏, 花 丝弧状 内向, 着生于 冠筒基 部或稍 上方, 花 药成对 连着, 以一拱 形而其 后汇合 的裂缝 开裂,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花盘 明显, 杯 状或圆 柱形, 紧抱或 疏松环 抱雌蕊 基部; 雌蕊 内藏, 子房 上位, 下部成 狭柄, 花. 柱明显 ,柱头 2 裂, 胎座 突出, 二 片状, 内面无 胚珠。 蒴果 伸长, 线形或 上方略 增大, 瓣劲 直; 种子小 ,纺 锤形。 约 20 种, 分 布自尼 泊尔、 锡金、 缅甸 北部至 我国。 我国约 18 种, 自西 南及华 南至湖 北、 安徽 和浙江 广布; 云南有 8 种 1 变种, 除 滇东外 几遍布 全省。 分种 检索表 1(2) 叶 无毛, 基部狭 盾形; 无 茎草本 1. 盾叶佛 肚苣苔 B* longipe. 2(0 叶有毛 ,基 部非狭 盾形。 3(6) 具分 明茎的 多年生 草本; 叶缘具 锯齿, 背 面仅沿 脉疏生 短毛; 花萼长 1.1 一 1.5 厘米。 4(5) 花冠长 3. 5 — 4. 5 厘米, 黄色, 下唇有 褐紫色 斑点; 植株 疏生短 柔毛; 叶膜质 2a, 佛 肚宦笞 B. amabilis var. amabilis 
苦 苣苔科  589  5(4) 花冠稍 宽短, 长不及 3.5 厘米, 黄色, 具橙黄 或橙褐 色斑点 ;植株 毛被更 稀疏; 叶 薄膜质 2b. 大理佛 肚苣苔 B. amabilis var. taliensis  6(3) 无茎的 多年生 草本。 7(8) 花冠 内面在 每一枚 能育雄 蕊近基 部处有 1 距 状突起 3 . 永胜佛 肚苣苔 agnesiae 8(7) 花 冠内面 无上述 突起。 9(10) 叶全缘 4. 成凤佛 肚苣苔 B. delavayi 10(9) 叶非 全缘。 11(14) 叶披针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12(13) 叶毛 被全部 为白毛 S. 长叶佛 肚苣苔 B. longifolia 13(12) 叶背面 的毛被 由白毛 和锈毛 所组成 6 . 藓丛佛 肚苣苔 B* muscicola 14(11) 叶长 圆形、 楠 圆形或 卵形。 . 15(16) 叶 柄短于 叶片; 叶面有 自垫状 突起的 毛被, 叶基圆 形或楔 状圆形 7. 瑞丽佛 肚苣苔 B. forrestii 16(15) 最外 面的叶 柄长于 叶片; 叶面 无上述 毛被, 叶 基心形 8. 大海佛 肚苣苔 mairei 1. 盾叶佛 肚苣苔 图版 182,1 — 3 盾叶粗 筒苣苔 (图鉴 )  Briggsia longipes (Hemsl.) Craib (1919); 图鉴 (1975), in nota. Didissandra longipes Hemsl. (1895) et in Hook. (1895)*; L6vl. (1915—1916). 多年生 草本; 茎 极短, 向下有 密集的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柄长 3.5 — 12 厘米, 扁平, 无 毛, 常带紫 红色; 叶片近 革质, 椭圆形 或倒披 针状椭 圆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2.5-6.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近 圆形至 浅心形 ,为 极狭的 盾形, 全缘 或略呈 波状, 两面 无毛, 叶 面深绿 色, 背面灰 绿色, 侧 脉每侧 3 — 4, 弧曲, 与中脉 在叶面 显著, 背面 凸起。 聚 伞花序 腋生, 长 达 23 厘米, 具 2 — 3( — 7) 花, 总 梗长达 15 厘米, 略 坚硬, 疏生 白色短 柔毛; 苞片 微小, 线 形, 长约 1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1.5 — 2 厘米, 疏生短 柔毛; 花萼钟 形, 长约 5 毫米, 外 面疏生 短 柔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基部宽 1.5 毫米; 花冠粉 红色, 外面向 基部 疏生短 柔毛, 仅 1 面膨大 ,漏 斗形, 长达 4 厘米, 口 部宽约 1.2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较下 唇短, 具宽 而钝的 2 裂片, 下唇 直伸, 3 裂, 裂片近 等大, 圆形; 能 育雄蕊 4, 内藏, 内 弯, 花丝 丝状, 无毛, 花药顶 端成对 连着, 退 化雄蕊 1 , 微小; 花盘 杯状, 高 1.5 毫米, 顶端具 波 状齿; 子房近 柱状, 长 1.2 厘米, 外面 密生短 柔毛, 花柱长 1.5 厘米, 疏生短 柔毛, 略伸出 , 柱头 2 裂。 蒴果 直伸, 长达 5 厘米, 宽 3 毫米; 种子 微小, 纺锤形 ,长 0.75 毫米, 褐色。 花 期 9 一 11 月, 果期 11 月 以后。 产蒙自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砚山、 广南, 生于 山地林 中石缝 荫处, 海拔 1 300 — 1 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2«佛 肚苣苔 粗 筒苣苔 (图鉴 ) Briggsia amabilis (Diels) Craib (1919); Stapi in Curtis (1927)*; W.E. Evans (1928);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Didymocarptts? \urzii C.B. Clarke (1874); Chirita f^urzii (C.B. Clarke) C. B. Clarke (1876), (1883), (1884); Didissandra amabilis Diels (1912), p. p.; L6vl. 
59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82 1—3. 盾叶佛 吐苣苔 Briggsia longipes (Hemsl.) Craib, 1. 具花、 果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3. 雎蕊 及 花萼; 4— 5. 佛 肚苣苔 (原 变种) B. amabilis (Diels) Craib var. amabilis, 4. 花枝, 5. 具果 植株。 (吴锡 鹏绘) 
苦 苣苔科  591  (1915 -1916); Loxostigma l^urzii (C. B. Clarke) B. L. Burtt (1975); H.W. Li (1985), in clavi. 2a. 佛 肚苣苔 (原 变种) 图版 18 2 , 4 一 5 var. amabilis 多年生 草本, 高 14 一 30 厘米; 根状茎 纤细, 向 下生有 须根。 茎上 升或近 直立, 钝四棱 形, 疏生短 柔毛, 后变 无毛。 叶 对生, 2( — 3) 对聚 生于茎 顶部; 叶片 膜质, 斜倒 卵形、 斜菱形 或狭 卵形, 长 2 — 13 厘米, 宽 0.8 — 5.8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斜楔 形或宽 楔形, 边缘 自基部 向上有 愈来愈 明显的 锯齿, 叶面 绿色, 疏生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仅沿 脉疏生 短毛, 侧脉每 侧约 7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9(15)_ 毫米, 被短 柔毛。 聚伞 花序 腋生, 退 化为具 1 花, 总 梗长约 3 厘米, 疏生短 柔毛; 苞片 2( — 3), 线形, 长 2.5 — 5 毫 米, 宽 0.5 毫米, 疏生短 柔毛; 花梗长 0.5 — 1 厘米, 疏生^ 柔毛; 花萼长 1.1 一 1.5 厘米, 外面 疏生 柔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部宽 1.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黄色, 下唇 有褐紫 色斑点 ,长 3.5 — 4.5 厘米, 外面几 无毛,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4 , 花 药成对 连着; 子 房长约 1 厘米, 疏生 柔毛,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极疏 被短柔 毛或近 无毛, 柱头 2 浅 裂。 成 熟蒴果 未见。 花期 6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鹤庆、 丽江、 中甸, 生于山 地林中 石上或 树上, 海拔 3 000-3 6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2b. 大理佛 肚苣苔 (变种 ) var. taliensis Craib (1919). Didissandra amabilis Diels ( 1912), p. p. 与原 变种不 同在于 花冠稍 宽短, 具 橙黄或 橙褐色 斑点; 植株毛 被铰疏 ;叶 较薄。 花期 7-8 月。 产 大理, 生于山 地林中 石上或 树上, 海拔 2 000-3 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3. 永胜佛 肚苣苔 Briggsia agnesiae (Forrest et W.W. Smith) Craib (1919). Didissandra agnesiae Forrest et W.W. Smith (1915).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簇状;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长 3 — 4 厘米, 宽 1.5 — 2 厘 米, 先端钝 或略钝 ,基部 渐狭成 叶柄, 边缘 在中部 以上具 锯齿, 叶面 密被灰 色贴向 糙毛, 背 面密被 黄色贴 向糙毛 ,侧 脉每侧 3 — 4 条,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显著;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扁平, 密 被褐色 长毛。 花葶 1 一 2, 高 10 厘米, 聚伞 花序退 化为具 1 花, 各处 密被具 腺头状 黑毛; 苞片 2, 着生于 花葶中 部以上 ,多少 开张, 长约 5 亳米, 线形, 具糙 状毛; 花大, 花萼长 7 — 8 毫米, 外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近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渐尖; 花冠 胭脂红 色, 长 4 .5 厘米, 中部 干时宽 2.5 厘米, 一面 臌胀, 外面 疏被具 腺头状 黑毛, 冠 筒长近 3 厘 米, 口部十 分倾斜 ,裂片 不等大 ,锐尖 ,上 2 裂 片长近 1 厘米, 下 3 裂 片长约 1.5 厘米; 能育 雄蕊 4 , 内藏, 着生于 花冠筒 基部, 花丝稍 增大, 疏 被小疏 柔毛, 花药成 对连着 ;子房 略被小 疏 柔毛。 未成 熟蒴果 线状长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西北 (永胜 ), 生于 山地林 中石上 或岩隙 荫处, 海拔 2 700 — 3 0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 永胜。 
592  云南 植物志  4. 成凤佛 肚苣苔 Briggsia delavayi (Franch.) Chun (1946). Didis sandra delavayi Franch. (1899); D. beauverdiana L6vl. in Fedde (1911), U9l5—1916);Briggsia beauverdiana (L6vl.) Craib (1919); B. L. Bum in Lauener( 1980).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叶 柄被疏 柔毛; 叶片灰 绿色, 近 圆形, 先端极 钝形, 基 部近 心形, 边缘 波状但 全缘, 满布白 色扭曲 长毛。 花葶 1 一 2, 具 1 一 2 花, 与叶近 等长, 被 相同 毛被。 花萼 深裂, 裂片 线形; 花冠 白色, 内有 紫纹, 一面 臌胀, 外被疏 柔毛, 裂片 极钝; 能 育雄蕊 4 , 花丝 丝状, 花药 球形, 药室 拱弯, 黄色。 蒴果 线形, 无毛。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东北 (盐津 ), 生 于林中 荫处。 模式标 本采自 盐津成 凤山。 潘开玉 将本种 (I 985 ) 建 立为筒 花苣苔 Briggsiops" delavayi (Franch.) K. Y. Pan, 待考。 5. 长叶佛 肚苣苔 长叶粗 筒苣苔 (图鉴 ) Briggsia longifolia Craib (1919); 图鉴 (1975), in nota. 多年生 草本; 茎极短 ,向下 生有多 数坚硬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坚 纸质, 披针 形或线 状披 针形, 长 8 — 23 厘米, 宽 1.5-3(5) 厘米, 先端锐 尖或近 锐尖, 基部 渐狭, 下延成 叶柄, 边缘有 小锯齿 ,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密生 短硬毛 但向边 缘为长 硬毛, 此外 尚疏 生具腺 短毛, 中脉 在叶面 显著,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侧 6 — 8 条, 斜展, 叶面近 明显, 背面 稍 凸出; 叶柄长 3.5 — 5(8) 厘米, 密 生略叉 开的长 白毛, 此 外尚疏 生具腺 短毛。 聚 伞花序 具 2 — 5 花, 多数, 常与叶 近等长 ,被毛 同叶柄 ;苞片 2, 绿色, 线形, 先端 渐尖, 长约 4 毫米, 被毛同 叶片; 花梗开 花时长 1.5 — 3 厘米, 疏生 白毛; 花萼 绿色, 钟形, 长约 8 毫米, 外被具 节白毛 ,内面 除齿端 外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宽达 2.5 毫米; 花 冠黄色 ,外 面主要 f 在下 方疏被 具腺的 白毛, 冠 筒长约 2.2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3 毫 米, 基部宽 9 毫米 \ 2 裂, 下 唇长约 10 毫米, 宽 12 亳米, 3 裂, 裂 片均具 缘毛; 能 育雄蕊 2 对, 前对与 花冠筒 近等高 ,侧对 稍超出 花冠筒 ,花丝 无毛, 花 药长约 1.75 毫米, 宽 2 毫米, 成对 连着,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长约 1 毫米; 花盘 杯状, 高 1.5 — 1.75 毫米, 无毛, 顶端近 全缘 或具明 显的波 状齿; 子房 连同短 柄长约 1.2 厘米, 无毛, 花 柱长约 4.5 毫米, 被腺毛 ,柱 头 2 裂。 蒴果 连柄长 4.5 — 5 厘米。 花期 7 — 8 月 ,果 熟期 10 月。 产 新平、 景东、 碧江 及腾冲 等地, 生于山 地林中 石上或 树上, 海拔 2 120— 2 500 (一 3 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6. 藓丛佛 肚苣苔 图版 183,1 一 3 藓丛粗 筒苣苔 (图鉴 ) Briggsia mascicola (Diels) Craib (1919); Hand.-Mazz. (1936); B. L. Burtt (1955); Hara (1971); 图鉴 (1975)*. Didissandra muscicola Diels (1912); Briggsia penlopi C. E. C. Fisch. (1939) 多年生 草本; 茎极短 ,向下 生出多 数坚硬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草质, 长圆形 或长圆 状披 针形, 长 8 — 14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先端锐 尖或近 锐尖, 基部 楔形, 两侧 有吋不 相等, 
苦 苣苔科  593  边缘有 牙齿, 具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均多 少密生 白色短 伏毛, 背面沿 脉有锈 色长 柔毛, 中脉 在叶面 显著, 背面 凸起, 侧 脉每侧 8 — 10 条, 斜展, 叶面近 明显, 背 面稍凸 出 ; 叶柄长 6 — 11 厘米, 密被 伸展的 锈色长 柔毛。 聚伞 花序具 3 — 8 花, 约 3 条, 高 2 — 30 厘米, 有伸 展的锈 色毛; 苞片 线形, 长约 8 毫米, 被锈色 长毛;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 毛同花 序; 花萼 绿色, 钟形, 长约 7 毫米, 外被锈 色长毛 , 5 裂近 基部, 裂片 披针形 或长圆 状披针 形, 宽约 2 毫米; 花冠 黄色, 有褐斑 ,长约 3 厘米, 二唇形 ;能 育雄蕊 4 , 花丝 丝状, 花 药成对 连着; 雌蕊 无毛。 蒴果长 3.5 — 5.8 厘米。 花期 6 — 8 月 ,果 熟期 10 月。 产维西 、贡山 、德钦 ,生于 杜鹃林 中藓丛 石上或 树上, 海拔 3 000-3 200 米; 分 布于我 国 西藏东 南部。 缅甸、 不丹、 印度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维西。 7. 璣丽佛 肚苣苔 Briggsia forrestii Craib (1919).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 茎短, 向下生 出多数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常 伏地; 叶片坚 纸质, 卵 1^ 长圆形 、长 圆形或 披针状 卵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8 厘米, 先端 圆形, 稀为 钝形, 基 部圆形 或楔状 圆形, 两 侧有时 不相等 ,边 缘有 近锐尖 或钝的 小牙齿 , 叶面干 时或于 中脉及 侧脉发 白色 而其余 部分绿 色或全 部呈淡 褐色, 疏被 自垫状 突起的 具节褐 色长毛 及具腺 短毛, 背面 色较淡 ,沿脉 上被相 同的褐 色长毛 ,其余 部分被 白色短 柔毛及 细腺毛 ;叶 柄长达 6 厘米, 腹 面略 扁平, 被 具节褐 色长毛 以及白 色短柔 毛和细 腺毛。 聚伞 花序具 1 一 2 花, 多数, 总梗 长约 12 厘米, 多少带 红色, 尤其是 下部被 具节褐 色长毛 ;苞片 绿色, 长约 3 毫米; 花梗长 约 2 厘米, 被具节 疏柔毛 ,且常 杂有少 数褐色 长毛;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多少带 红色, 外面疏 被 具节褐 色长毛 及具腺 或无腺 白色短 柔毛, 内面于 裂片上 有少数 剌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 片披 针状长 圆形, 宽约 2 毫米, 具缘毛 ;花 冠淡玫 紫色, 具深色 条纹, 唇片有 黄斑, 冠筒长 3-4 毫米, 两面尤 其是外 面在下 部疏被 具腺小 疏柔毛 ,冠檐 二唇形 ,上 唇长约 8 毫米, 宽 10 «米 ,在中 部以上 2 裂, 裂片复 瓦状, 宽椭 圆形, 先端 微缺, 宽 6 毫米, 下 唇长约 2 厘米, 裂 片宽椭 圆形, 复瓦状 ,宽约 9 毫米, 先端 微缺或 内凹, 裂片均 被具头 的有节 缘毛; 能 育雄蕊 2 对, 侧对 较前对 略伸出 ,前对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4 毫米, 侧对则 着生于 5.5 毫 米上, 全 部花丝 近密被 具腺微 柔毛, 侧对较 前对略 纤弱, 花 药近圆 形或横 向宽楠 圆形, 裂缝 其后汇 合, 第 5 枚雄蕊 为退化 雄蕊, 长 3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3 毫 米上; 花盘高 1.5 亳米, 顶 端波状 ;子房 连柄长 2 厘米, 被具 头的有 节毛, 子 房柄长 7 — 8 毫米, 与子 房近于 等粗, 近无 毛, 花柱长 6 毫米, 被 毛同子 房但较 密集, 柱头长 3 毫米, 2 裂。 蒴果 连柄长 4 一 5.5 厘米。 '(标 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西南 (瑞丽 ), 生于 山地林 中树上 或覆盖 有苔藓 的石上 荫处, 海拔 1 500 — 2 400 (一 3 000) 米。 缅 甸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瑞丽。 •8. 大海佛 肚苣苔 图版 183,4 东川粗 筒苣苔 (图鉴 ) Briggsia mairei Craib (1919), (1919); 图鉴 (1975), in nota. Didissandra saxatilis L^vl. (1916), non Hemsl.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坚纸质 或厚坚 纸质, 卵形、 长 圆状卵 形至长 圆形, 长达 7 厘米, 宽 4.7 厘米, 先端渐 狭或近 钝形, 基部心 形或浅 心形, 边 缘具粗 牙齿或 圆齿状 
594  云南 植物志 
苦 苣苔科  595  牙齿, 叶面 绿色, 疏被白 色具节 长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有 褐色粘 结糙毛 ,其余 被小疏 柔毛, 侧 脉每侧 4 一 5 条, 叶面 显著, 背面 凸起, 斜展,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叶 柄长达 10 厘米, 密被褐 色粘结 糙毛。 聚伞 花序具 3 — 6 花, 单出或 二出, 总 梗长达 15 厘米, 被褐 色具节 糙毛; 苞片 被针形 ,长达 4 毫米, 背面 被褐色 糙毛; 花梗长 2 — 3.5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钟形, 长 约 6 毫米, 外面密 被褐色 疏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等大, 披针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1.5— 2.5 毫米, 具 5 脉, 近边缘 侧脉不 明显; 花冠 紫色, 外 面自基 部密被 褐色具 腺疏 柔毛, 上部疏 被头状 短毛, 内面 疏被短 柔毛, 冠 筒长约 2.8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长 5 毫米, 2 裂, 下唇长 1.5 厘米, 3 裂, 裂片 长圆状 圆形; 能 育雄蕊 4, 内藏, 花丝 下部有 腺状 柔毛; 花盘 杯状, 高约 2 毫米, 顶端 5 浅裂; 子房连 柄长约 1.9 厘米, 无毛, 花 柱长约 0.7 厘米, 柱头 2 裂。 花期 9 月。 产 滇东北 (会泽 ), 生于山 地林下 石上, 海拔 2 600-3 6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会泽 大海。 14. 珊瑚 苣苔属 Corallodisciis Batal. 多年生 草本, 具或无 匍匐枝 ;根茎 粗厚,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 开展, 多数 排列成 莲座状 ,内部 的叶通 常无柄 ,外部 的叶具 长柄, 叶 片具羽 状脉, 具齿或 全缘, 常具褶 皱或 皱纹。 花葶 基生, 2 — 3 或多数 ;聚 伞花序 1 至 多花, 开展或 紧密, 有时 呈伞形 或伞房 形; 无苞 片及小 苞片。 花萼 钟形, 小,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均 近等大 ,具 3 — 5 脉; 花 冠淡蓝 紫或 紫色, 有时黄 色或几 白色, 小至中 等大, 外 面通常 无毛, 内面自 下唇裂 片下延 至雄蕊 着 生处有 2 列与下 唇裂片 互生的 长单毛 ,冠筒 明显, 冠檐稍 偏斜, 二 唇形, 上唇 较小, 通 常 2 浅裂, 下唇较 宽大, 3 深裂, 裂片近 等大; 能 育雄蕊 2 对, 系前方 及侧方 ,花丝 纤细, 花 药成对 连着, 药室略 叉开, 开裂缝 汇合, 与 花丝成 直角, 花药最 后在冠 筒内萎 缩而花 丝呈螺 旋状 卷曲,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花盘 环状, 全缘; 子房卵 珠形或 卵锥形 ,与 花萼等 长或略 超出, 花柱 与子房 等长或 较长或 较短, 柱 头小, 内凹。 蒴果近 线形或 宽卵形 ,直或 略弯, 胎 座内面 略被毛 ,具 宿存的 花萼及 花柱; 种子纺 锤形, 细小。 约 16 种, 除 1 种产不 丹和另 1 种产 西喜马 拉雅地 区外其 余均产 我国。 我国约 14 种, 分布于 西藏、 云南、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甘肃、 陕西、 山西及 河北, 但大部 分种类 集中在 西南; 云南约 11 种, 除滇南 外几遍 布全省 ,但 以滇西 北种数 最多。 本属一 些种类 全草可 入药。 分种 检索表 1(4) 外 部叶长 6 — 8. 5 厘米, 叶面迅 即完全 无毛,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在叶 面多少 下陷。 2(3) 叶背最 后仅沿 中脉及 脉上有 绵毛; 花序立 即无毛 1. 展花 石胆草 C* paten. 3(2) 叶 背面被 宿存的 肉桂色 或最后 为银色 绵毛; 花葶、 花梗 及花萼 外面毛 被宿存 2. 大叶珊 瑚苣苔 C. grandis 4(0 叶长 不超过 5.5 厘米, 侧 脉每侧 3 — 5 条 (大 都每侧 3 — 4 条)。 5(22) 花 葶极稀 单花; 大都无 匍匐枝 ;叶 至少长 1 厘米, 叶脉通 常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596 云南 植物志  6(11) 叶面 无毛或 R 沿中 脉疏生 少数长 白毛, 背面仅 沿脉密 被肉桂 色蛛网 状毛或 绵毛, 其余 无毛, 或. 在脉 间偶有 单毛, 褶 皱不密 不深。 7( 10; 具匍 匐枝; 叶匙 形至椭 圆形或 卵形, 基部 楔形, 边缘具 疏浅圆 锯齿, 脉在 上面模 糊或略 凹陷。 8(9; 叶长在 3 厘米 以下, 宽 2.5 厘米 以下; 花葶 高不及 1Q 厘米, 通常具 1 一 5 花 -. 3a. 大理珊 瑚苣苔 C. taiiensis f. taliensis 9(8; 叶长达 5. 5 厘米, 宽达 3.5 厘米; 花 葶高达 15 厘米, 通常 多花, 花多达 25 朵 3b. 粗壮珊 瑚苣答 C. atlienais L robustior 10(7; 无匍 匐枝; 叶椭 圆形至 卵形, 基部楔 形至浅 心形, 脉在叶 面凹陷 4, 小心叶 石花 C. eordatulu» n(6) 叶面非 无毛, 如叶 面无毛 则背面 脉间非 无毛或 还具密 而深的 褶皱。 12(15; 叶披针 形至倒 披针形 ,叶面 有密而 正规的 褶皱或 粗而硬 的皱紋 ,迅即 无毛。 13(14) 叶有 正规的 褶皱; 花葶 无毛或 近无毛 S. 摺叶 石胆草 C. plicatu* 14(13) 叶面有 粗而硬 的皱纹 ;花 葶即使 至果吋 尚多少 被肉桂 色绵毛 …… 6. 皱叶珊 瑚苣苔 C. bullatu* 15(12) 叶非披 针形, 如或近 披针形 则叶面 有毛, 不具密 褶皱或 皱纹。 16(17) 花冠淡 黄色; 叶长 圆状倒 卵形、 倒卵 形或近 菱形, 稀椭 圆形, 叶面 除向基 部外迅 即无毛 7. 黄花 石胆草 C. luteu* 17(16) 花冠 蓝色, 蓝及 白色, 或 白色。 18(19) 花冠 筒长过 7 毫米; 叶长 圆伏卵 形或菱 状卵形 或披针 状卵形 …… 8. 绢毛 石胆草 <:• serieeo» 19(18; 花冠 筒长在 6 毫米 以下; 叶 趋向于 扇形。 20(21) 花 冠筒前 方顶端 不密被 髯毛; 花葶花 吋有毛 9. 石胆草 <:• flabellatu* 21(20) 花冠筒 前方顶 端密被 髯毛; 花 葶花吋 近无毛 10. 蒙自 石胆萆 C. mengtzeanu» 22(5; 花葶 单花; 具匍 匐枝; 叶宽 卵形或 菱状宽 卵形, 长仅 0.5 — 0.9 厘米, 叶脉 于叶面 凹陷背 面模糊 : 11. 贝叶珊 糊苣萏 C. eonehifoliuft 1. 展花 石胆草 Corallodiscus patens (Craib) B. L. Bum (1947). Didissandra patens Craib (1919), (1920).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十分 粗厚。 叶 ^ 部基生 ,排列 成紧密 的莲座 叶丛, 略 开展; 叶片革 质, 外部的 披针形 至卵状 披针形 ,内 部的卵 形或宽 卵形, 通 常长达 8.5 厘米, 宽 3.75 厘米, 先端钝 ,基 部楔状 渐狭成 叶柄, 边 缘有狭 圆齿, 齿向 叶先端 内弯, 叶面 绿色, 初时 有毛, 迅即 完全 无毛, 背面 仅沿中 脉及侧 脉初时 被肉桂 色毡状 绵毛, 毛被其 后多少 变白而 脱落, 其余 部分 无毛,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与中 脉在叶 面近明 显或稍 凹陷, 背面 明显, 直伸, 在叶 缘之内 1-3 次分枝 ,支 脉全部 在背面 明显; 外部叶 柄粗, 常长达 5.5 厘米, 毛被 同叶背 侧脉, 内部 叶 无柄。 花葶 多数, 高 10 — 11 厘米, 下 部弧曲 上升, 初时多 少被肉 桂色绵 状毛, 后 立即无 毛; 聚伞花 序多花 ,松散 ,伞 房状, 直径达 10 厘米; 花梗长 8 — 17 毫米, 迅即 无毛; 花 萼裂片 长圆 形或长 圆状楠 圆形, 先 端钝, 有时略 内凹, 彼此近 等大, 长达 2.5 毫米, 宽 1.5 毫米, 外 面有 少数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脉, 咏在 裂片顶 端下方 汇合, 边缘上 部常有 乳突; 花 冠淡蓝 白色, 外面 无毛, 内 面自下 唇裂片 基部至 花丝着 生处有 2 列长毛 ,在 2 列毛 之间、 其 上方以 及雄 蕊着生 处"^ 方尚 有少数 长毛, 冠筒长 6.5 — 7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长不及 2 毫米, 基部宽 4.75 毫米, 2 裂, 裂片长 0.75 毫米, 先端 圆形, 下唇长 4 毫米, 3 裂, 裂 片倒卵 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长 2.5 毫米, 宽 2.75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 无毛, 前对长 2 毫米, 着生 
苦 苣苔科  597  离冠 筒基部 2.5 毫 米处, 侧生的 一对长 2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2 .25 毫 米处, 花药先 端截形 ,基部 微凹, 成对 连着, 后方 1 枚雄蕊 为退化 雄蕊, 长 1.5 毫米, 无毛,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5 毫米处 ;花盘 环状; 雌蕊 无毛, 子房 略短于 花萼, 花柱 长不及 4 毫米, 柱头 内凹。 蒴 果长达 15 毫米, 基部 有宿存 花萼。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丽江、 永宁, 生 于山坡 悬崖陡 壁上, 海拔 3 000 — 3 3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 里)。 模式 标本采 自丽江 (金沙 江大拐 弯东北 )。 i 大叶珊 瑚苣苔 (图鉴 ) 图版 184,1 一 3 Corallodiscus grandis (Craib) B. L. Burtt (1947); 图鉴 (1975), in nota. Didissandra grandis Craib (1919);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厚, 直径达 2 厘米, 上部 密被宿 存的去 年叶柄 基部。 叶全部 基生, 略开展 ;叶片 革质, 宽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5 — 8.5 厘米, 宽 1.5 — 4 ( 4 .5) 厘米, 向先端 渐狭 或极稀 先端近 渐尖, 尖头本 身钝, 基部宽 楔形或 楔形, 渐狭成 叶柄, 全缘 但边缘 常向内 弯且具 肉桂色 短绵毛 状缘毛 ,成 长叶面 干时变 褐色, 背 面密被 肉桂色 但老时 呈银色 的绵状 毛,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近叶缘 处分枝 ,与中 脉在叶 面凹陷 ,背面 隆起; 叶柄长 — 5.5 厘米, 外部的 最长, 粗壮, 上部 具翅, 叶面 扁平, 背面 平凸。 花葶 2 — 6 条, 弧曲 上升, 十分 粗壮, 高 达 17 厘米, 具翅, 密 被肉桂 色但老 时呈银 色的绵 状毛; 聚伞花 序具花 5 — 2 朵; 花 梗花时 长 0.5 — 1.5 厘米, 果时略 伸长, 与花 葶被绵 状毛; 花萼 裂片卵 状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彼 此近等 大, 长约 2,5 毫米, 宽 1.2 毫米, 先端钝 ,外面 密被肉 桂色长 绵状毛 ,内面 无毛, 边缘 向顶端 具小 缘毛, 5 脉, 脉均在 裂片顶 端下方 汇合, 近 边缘脉 较纤细 而短; 花 冠粉紫 或粉紫 蓝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下唇 裂片基 部直至 花丝着 生处有 几不成 行列的 柔毛, 冠筒长 10 — 11 毫 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4 毫米, 基部宽 7.5 毫米, 2 裂至 中部, 裂 片先端 圆形, 下唇长 6.5 毫米, 3 深裂, 裂片橢 圆状倒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4.5 毫米, 先端 圆形, 各裂 片均具 少数缘 毛;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 无毛, 前对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5 毫米处 ,长约 4 毫米, 侧 生的一 对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3 毫米处 ,花 药先端 截形, 基部 内凹, 退 化雄蕊 1 , 位于 后方, 线形, 长约 1.5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5 毫米处 ;花盘 环状, 高约 1.5 毫米; 子房 无毛, 略短 于 花萼, 花柱长 2.75 毫米, 柱头 内凹。 蒴果长 15 — 17 毫米, 宽达 3 毫米,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维西 、中甸 、永宁 ,生 于干燥 阴蔽岩 石上, 海拔 3 000-3 4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稻城 )。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和 维西。 3. 大理珊 瑚苣苔 Corallodiscus taliensis (Craib) B. L. Burtt (1947). Didissandra taliensis Craib (1919), (1920). 3a. 大理珊 瑚苣苔 (原 变型) f. taliensis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匐枝; 根茎 粗短, 上部 有宿存 的叶柄 基部,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 全部 基生, 略开展 ;叶 片硬坚 纸质或 革状坚 纸质, 匙形、 长圆状 匙形或 楠圆状 匙形, 极稀有 卵形, 长 1.3 — 3 厘米, 宽 1 一 2.5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 楔形, 渐狭成 叶柄, 边 缘除近 基部全 缘外 通常具 疏浅圆 齿稀为 锯齿状 圆齿, 极稀近 全缘, 叶面 绿色, 初 时略被 柔毛, 后变 无毛, 
598  南 植物志  1—3. 大叶珊 瑚苣苔 Corallodiscus grandis (Craib) B. L. Bunt,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蕊, 3.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4 一 6. 皱叶珊 瑚苣苔 C. bullatus (Craib) B. L. Burtr, 4 . 具花、 果植抹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6. 雌蕊及 花萼。 (肖 溶绘) 
苦 苣苔科  =599  背面灰 绿色, 沿中脉 及侧脉 上有褐 色绵毛 状绒毛 ,余 部无毛 或近无 毛但具 小点, 侧 脉每侧 3-4 条, 直伸, 不分 叉或近 叶缘处 分叉, 与中脉 在叶面 模糊或 极稀略 凹陷, 背面 隆起; 叶柄 长 — 1.5 厘米, 最内部 叶无柄 ,外 部叶具 长柄, 叶 柄上部 具翅, 上面 无毛, 扁平或 略具宽 沟, 背 面毛被 同叶背 叶脉。 花葶 3 — 5 条, 高 5.5 — 9.5 厘米, 直 伸或下 部弧曲 上升, 初时多 少被肉 桂色绵 状毛, 其后变 无毛, 褐色; 聚伞 花序具 1 一 5 花; 花梗 纤细, 长达 1.2 — 1.5 厘 米, 毛被同 花葶;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面 初时疏 被柔毛 但迅即 无毛, 内面 无毛, 5 裂 至近基 部, 裂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2.5 毫米, 宽 1 一 1.25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3 脉, 脉在 裂片顶 端下方 汇合; 花冠深 紫蓝色 ,外面 无毛, 内面在 下唇裂 片基部 有延伸 至雄蕊 着生处 而 与裂片 互生的 2 列 柔毛, 此外 在雄蕊 着生处 下方以 及在冠 筒前方 有少数 柔毛, 冠筒长 9-10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长不及 2 毫米, 基部宽 3.5f 4 毫米, 2 裂至 中部, 裂 片先端 圆形或 微凹, 下 唇长达 5 毫米, 3 深裂, 裂片倒 卵形或 倒卵状 圆形, 长宽达 4 毫米, 先端圆 形或 微凹; 能 育雄蕊 2 对, 无毛, 前对花 丝长达 6 毫米, 侧 生的一 对长约 3 毫米, 均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2.75 毫米处 ,花 药先端 圆形, 基部 微凹,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长约 1.25 毫 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 毫米处 ;花盘 环状, 高不及 0.5 毫米; 雌蕊 无毛, 子房与 花萼近 等长,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柱头 内凹。 蒴果长 1.5 — 2 厘米,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5 — 7 月 ,果 期 7— 9 月。 • 产大理 、漾濞 、凤庆 、贡山 、德钦 ,生于 山坡灌 丛下岩 石上, 海拔 1 600 — 2 4 00 米。 模式 标 本采自 漾濞。 3b. 粗壮珊 瑚苣苔 (变型 ) f. robustior (Craib) B. L. Burtt (1947). Didissandra taliensis Craib f. robustior Craib (1919), (1920). 与原变 型不同 在于植 株粗壮 得多, 叶几大 两倍, 花 葶高达 15 厘米, 通常 多花, 花多达 25 朵。 产大理 、丽江 、中甸 、德钦 ,生于 山坡灌 丛下岩 石上, 海拔 2 400 — 3 5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大理。 4. 小心 叶石花 珊 瑚苣苔 (图鉴 ), 岩 白菜、 还魂草 (四川 ), 还 魂草、 虎耳还 魂草、 九倒生 (全 国中 草药汇 Corallodiscus cordatulus (Craib) B. L. Burtt (1947); 图鉴 (1975)*. Didissandra cordatula Craib (1919); Hand. - Mazz. (1936), etypo. 多年生 草本, 无匍 匐枝; 根茎 粗厚,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 开展, 排列 成直径 5 — S(IO) 厘米的 莲座状 叶丛; 叶片 革质, 大多卵 形或长 圆形, 稀为近 圆形, 长 1.5 — 3(3.5) 厘米, 宽 1 一 2(2.5) 厘米, 先端钝 或圆形 ,基部 圆形、 心 形或宽 楔形,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状 圆齿, 有缘毛 ,叶面 干时褐 绿色, 幼 时在中 部有白 色或淡 肉桂色 长毛而 下部有 髯毛, 其后变 无毛, 背面色 较淡, 仅沿中 脉及侧 脉上有 肉桂色 长绵毛 ,余部 无毛, 侧 脉每侧 4 一 5 条, 直伸, 在叶 缘之内 分叉,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叶柄 粗厚, 长 — 1.5 厘米, 内部 叶无柄 ,外 部叶具 长柄, 叶 柄毛被 同叶背 侧脉。 花葶 2 — 8 条, 高达 10 厘米, 直伸或 下部弧 状 上升, 果时略 伸长, 初时 多少被 肉桂色 绵毛, 其后变 无毛; 聚伞花 序具花 5 — 17 朵; 花梗. 
600  云南 植物志  长 (5)8 — 18 毫米, 纤细, 果 时长达 25 毫米, 毛被同 花葶; 花 萼长约 2.5 毫米, 外面近 无毛, 内面无 毛', 5 裂 至基部 1/3,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1 毫米, 5 脉, 近边 缘脉纤 细, 各 脉均在 裂片顶 端下方 汇合; 花冠蓝 紫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下唇 下方有 下延至 雄蕊着 生处 而与下 唇裂片 互生的 2 列 单毛, 冠筒长 7 — 8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1.5 — 1.75 毫 米, 基部宽 3 — 3.5 毫米, 2 裂, 裂片 卵形, 长 0.75 — 1 毫米, 下唇 3 裂, 裂片长 圆状倒 卵形或 近方状 倒卵形 ,长达 2.75 毫米,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 无毛, 前对长 4.5 毫米, 着生 于 离花冠 筒基部 2.5 毫 米处, 侧方的 一对长 3.25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2 毫 米处, 花 药顶端 截形, 基部 内凹, 成对 连着; 花盘 环状, 高约 0.25 毫米; 子房狭 卵形, 略超出 花萼, 无 毛, 长约 3 毫米,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柱头 内凹。 蒴果长 2 毫米, 具 长久不 脱落的 花萼, 但果 萼最后 脱落。 花期 5 月, 果期 6 月。 产禄劝 、元谋 、贡山 ,生 于山地 阴处石 崖上, 海拔 700 — 2 1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贵州、 湖南 西部、 湖北 西部、 甘肃东 南部、 陕西 南部、 以及 山西。 全草 入药, 治小儿 疳积、 跌打 损伤和 刀伤。 5. 褶叶石 胆草 图版 185,4 Corallodiscus plicatus (Franch.) B. L. Burtt (1947); H. W. Li (1983), in clavi. Didissandra plicata Franch. (1899); D. lineata Craib (1919), (1920); Hand. -Mazz. (1936); Corallodiscus lineatus (Craib) B. L. Burtt (1947).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 开展或 多少近 直立开 展; 叶片厚 革质, 披针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1)1.5 — 4 厘米, 宽 0.6 — 2 厘米, 先端钝 或近圆 形, 有时 微凹, 基部 楔形, 近全 缘或具 圆齿, 十分内 卷,' 叶面 绿色, 有密而 整齐的 褶皱, 迅即 无毛, 不久带 灰白色 ,背 面沿中 脉及侧 脉近疏 生多少 呈肉桂 色的长 绵毛, 但其后 变无毛 ,侧 脉每侧 2 — 3 条, 直伸, 在叶 缘之前 叉分, 与中 脉在叶 面十分 凹陷, 背面 明显; 最内部 无柄, 外 部叶具 长柄, 叶柄长 — 2 厘米, 粗壮, 腹面略 扁平或 内凹, 被毛 同叶背 叶脉。 花葶 3 — 12 条, 高 6 — 8(15) 厘米, 直伸或 下部弧 曲上升 ,无 毛或近 无毛; 聚伞 花序具 5 — 15 花; 花 梗纤细 ,长 0.5 — 1.5 厘米, 开花时 与花萼 均呈黑 褐色, 近 无毛; 花萼长 2.5 毫米, 两面无 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长圆形 或狭长 圆形, 长达 2 毫米, 宽 0.75 毫米, 先 端钝, 黑 褐色, 无 - 毛, 5 脉, 脉在 裂片顶 端下方 汇合; 花冠淡 蓝色或 白紫色 ,外面 无毛, 内面自 下唇裂 片基部 有 延伸至 雄蕊着 生处近 密集的 2 列柔毛 ,余部 无毛, 冠 筒长达 7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长 2 毫米, 基 部宽约 4 毫米, 2 裂至 中部略 下方, 裂 片长约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下唇长 达 3 毫米, 3 深裂, 裂片宽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形; 能育 雄蕊 2 对, 无毛, 花丝均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以上约 2.5 毫米处 ,前 对长约 4 毫米, 侧对长 约 2 毫米, 花药先 端截形 ,基部 微凹,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长约 0.75 毫米, 着生 于离花 冠筒 基部约 1.25 毫米处 ;花盘 环状, 全缘, 高 0.5 毫米; 雌蕊 无毛, 子房卵 珠形, 与花 萼近相 等, 花 柱长约 2 毫米, 柱头 微凹。 蒴果近 线形, 长 1.3 — 1.8 厘米,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鹤庆 、丽江 、中甸 ,生于 干燥石 灰岩岩 石上或 岩隙中 ,海拔 2 500-3 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马 耳山。 
苦 苣苔科  601  图 版 185 1 一 3. 石胆草 Corallodiscus flabellafus (Craib) B. L. Burrt,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雌蕊及 花等; 4 . 褶叶 石胆草 C. plicatus (Franch.) B. L. Burtt, 4 . 具花、 果 植株; 5. 贝叶珊 瑚苣苔 C. conchifolius Batal., 具花 植株。 (李锡 畴绘) 
602  云南 植物志  W. G. Craib 于 1920 年 (in Notes Roy. Bot. Gard. Edinb. 11: 255— 268) 提 至1』 Didissandra plicata Franch. 一种与 D. lineata Craib 一种 有区另 lj ,前 者花寧 无毛, 花冠 长 1 一 2 厘米, 蒴果长 2 厘米, 而后者 花葶变 无毛, 花冠 长不及 1 厘米, 蒴 果长仅 1.2 厘米 & 但其后 Handel-Mazzettii 在 1936 年 (Symb. Sin. 7:879) 提 到根据 Rock 所采 集的丰 富材料 来看, 这 两种不 可分。 作 者采纳 Handel-Mazzettii 的 意见。 6. 皱叶珊 瑚苣荅 图版 184, 4-6 Corallodiscns bnllatns (Craib)B.L.Burtt( 1947). Didissandra lanuginosa L6vl. (1916), p.p.,non C.B.Clarke (1883): D bullata Craib (1919), (1920).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厚, 向下密 生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开展 ,幼时 排列成 紧密的 莲座状 ,老时 莲座略 疏松; 叶片 革质, 披针形 、倒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1.5 — 3 厘米, 宽 1-1,8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椟形, 渐狭成 叶柄, 边 缘有稍 深的小 牙齿或 圆齿状 锯齿, 叶面榄 绿色, 有粗 而硬的 绉纹, 幼时 有少数 长毛, 迅即变 无毛, 背面沿 中脉及 侧脉密 被交织 在一起 的肉桂 色绵毛 ,其余 部分有 肉桂色 疏柔毛 ,侧 脉每侧 3 — 4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十 分 隆起; 叶柄宽 而扁, 长 1 一 2 厘米, 腹面被 疏柔毛 ,背 面密被 肉桂色 绵毛。 花葶 3 — 7 条, 高达 10.5 厘米, 初 时密被 肉桂色 绵毛, 后渐变 无毛, 但 即使至 果时尚 多少被 肉桂色 绵毛; 聚 伞花序 具多至 B(15) 花, 紧聚成 伞形; 花梗长 0.5 — 1.3 厘米, 毛被同 花葶; 花萼长 3 — 4 毫米, 外面初 时略^ 毛, 但很快 变无毛 ,干时 褐色, 5 裂至 离基部 1/3 处, 裂 片长圆 形或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1 一 1.5 毫米, 先端钝 ,具 3 或 5 脉, 脉 在顶端 稍下方 汇合; 花 冠蓝白 或蓝紫 色, 外面 无毛, 内 面在冠 筒前方 有与下 唇裂片 互生的 2 列毛, 冠筒长 9.5 — 10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2.5 毫米, 2 裂, 下唇长 5.5 毫米, 中 部以上 3 裂,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能育 雄蕊 2 对, 前 略长, 与冠筒 近相等 ,花丝 无毛, 花 药成对 连着; 花盘 环状, 高不及 0.5 毫 米; 雌 蕊稍伸 ^ 于花萼 ,无毛 ,子房 卵状长 圆形,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柱 略短于 子房, 柱头内 凹。 蒴果近 线形, 略弯, 长 1.6—2.5 厘米, 褐色, 无毛。 花期 6—7 月, 果期 8—9 月。 产 滇东北 (会泽 ) 及西北 (中甸 ), 生于疏 林下石 隙中, 海拔 2 800-3 240 米; 分 布于四 川 西南部 (会东 )。 模式标 本采自 会泽。 7. 黄花 石胆萆 Corallodiscns latens (Craib) B.L. Burtt(1947). Didissandra lutea Craib (1919), ( 1920).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叶全部 基生, 密 集排列 成直径 6 — 12 厘米 的莲座 叶丛; 叶片 革质, 长圆状 倒卵形 、倒卵 形或近 菱形, 稀椭 圆形, 通 常长达 4 厘米, 宽 3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模 状渐狭 成叶柄 ,边缘 除下部 1/3 全缘 外均具 圆齿, 叶面 绿色, 下部中 央疏被 少数柔 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脉 及侧脉 有初为 肉桂色 后渐变 白色的 绵毛, 余部 无毛, 侧 脉每侧 3 — 4 条, 近叶缘 处叉分 ,与中 脉在叶 面多少 凹陷, 背面明 显隆起 ;叶 柄长达 3 厘米, 被 肉桂色 绵毛。 花葶下 部上升 ,通 常长达 10 厘米, 不久 多少变 无毛, 下 部及顶 端有较 久不脱 落的长 毛; 聚伞花 序多花 ;花梗 常长达 1.5 厘米; 花 萼裂片 长圆状 卵形, 长达 2.5 毫米, 宽 1.25 毫 米, 先端圆 形或钝 ,具 5 — 9 脉; 花冠淡 黄色, 外面 无毛, 内面在 下唇裂 片基部 几至雄 蕊着生 处有 2 列粗 长毛, 此外在 . 列长毛 之间、 其 上方以 及雄蕊 着生处 下方尚 有少数 散生长 毛,. 
苦 苣苔科 603  冠筒长 9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2.5 毫米, 基部宽 6 毫米, 2 裂至 中部, 下唇长 3 裂, 裂' 片近 相等, 长约 3 毫米, 宽 2.75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无毛, 前对长 5.5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2 毫 米处, 侧对长 4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 毫米处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长 0.75 毫米,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0.75 毫米处 ;雌蕊 无毛, 子房 略高出 花萼, 花柱长 2.5 毫米, 柱头 内凹。 未完全 成熟蒴 果连同 宿存花 柱长达 11 亳米。 花期 8 月。 产 滇西北 (德钦 ), 生于 山坡岩 石上, 海拔 3 300 — 3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德钦白 马山。 8. 绡毛 石胆箪 石莲花 (丽江 ), 绢 毛石花 (图鉴 、全国 中草药 汇编) Coral lodiscns sericeas (Craib),B 丄. Burtt (1947); 图鉴 (1975), in nota. Didissandra sericeus Craib (1919).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短粗,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 开展, 多 数排列 成直径 5 — 12(16) 厘米 的莲座 叶丛; 叶片革 质或略 为柔软 的革质 ,长 圆状卵 形或菱 状卵形 或披针 状卵形 ,长 (1)1.5 — 4.5(5.5) 厘米, 宽 0.8 — 2.5(4)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楔状 渐狭成 叶柄, 边缘 除基部 1/3 全缘外 有圆齿 状锯齿 ,叶面 深绿色 ,具皱 ,初 时密被 白色长 丝毛, 其 后多少 有毛 但绝不 无毛, 背面 有时带 紫色, 沿中 脉及侧 脉密被 肉桂色 绵毛, 其余 部分近 无毛, 侧咏 每侧 3 — 4 条, 近叶缘 处分枝 ,分枝 叉分, 与中脉 在叶面 常下陷 ,背 面十分 隆起; 叶柄长 — 4 厘米, 外部的 最长, 被 肉桂色 绵毛。 花葶弧 曲上升 ,高 9—15 厘米, 初时密 被白色 或肉桂 色绵毛 ,其 后多少 无毛; 聚伞 花序具 5 — 20 花; 花梗长 0.5 — 1.3 厘米, 毛被同 花葶; 花萼长 约 3 毫米, 外面极 疏被白 色绵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多少长 圆形, 宽 1.75 毫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3 脉; 花 冠淡青 紫色, 喉部淡 黄色, 外面 无毛, 内面自 下唇裂 片基部 几下延 至 花丝着 生处有 2 列 柔毛, 此 外在此 2 列毛 之间、 其上 和花丝 着生处 下方尚 有少数 柔毛, 冠 筒长约 8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3 毫米, 宽 6.4 毫米, 2 裂深达 1.75 毫 米处, 裂片先 端微凹 ,下唇 3 深裂, 裂片长 3 — 3.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无 毛,. 均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2.75 毫 米处, 前对长 5.5 毫米, 侧对长 2.5 毫米, 花药 白色, 成对连 着 ,退 化雄蕊 1 ,位 于后方 ,线形 ,长约 0.5 毫米 ,着 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0.75 毫米处 ; 花盘环 状, 高约 1 毫米; 子房 近等于 花萼, 花 柱长约 5 亳米, 柱头 内凹。 蒴果长 1.5 — 2 .3 厘米, 宽 约 2 毫米, 褐色, 果瓣 直伸。 花期 6 — 8 月 ,果期 8 — 9 月 。 产宾川 、丽江 、维西 ,生于 山坡灌 丛下的 岩石上 或岩石 隙缝中 ,海拔 (2 700 —) 3 000- 3150 米; 分 布于四 川西部 (松岗 至稻城 、木里 )、 西藏东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丽江。 全草 入药, 清热 解毒, 强肾, 止血, 主治热 性腹泻 、阳萎 早泄、 月经 失调、 以及白 带过多 等症。 9. 石胆箪 (滇南 本草) 图版 185,1 — 3 牛耳草 (植物 名实图 考), 石花 (通 称, 图鉴 ), 生扯拢 (昭通 ), 岩指甲 (昆明 ), 镇心草 (保山 ), 石花、 石莲花 、石 荷叶、 虎耳还 魂草、 石蝴蝶 、岩 指甲、 镇心草 、钮 子药、 地蒲团 (全国 中草药 汇编) Coral lodiscns f labellatus (Craib) B.L. Burtt (1947); W.T. Wang (1975); 图 鉴 (1975)*. Didissandra lanuginosa C.B. Clarke var. flabellata Franch.ex.Diels (1912), nora. - r 
604  南 植物志  D. jlabellata Craib (1919); Hand. -Mazz. (1936); C. flabellatus (Craib) B. L. Burtt var. puberulus K. Y. Pan (1988).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厚,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开展 ,排 列成密 集的莲 座状; 叶片近 革质, 菱状宽 倒卵形 或扇状 菱形, 长宽 1.1 一 2.5 厘米, 先 端钝或 圆形, 基部楔 形, 边缘 有浅钝 齿或细 锯齿, 叶面榄 绿色, 有 皱纹, 被长柔 毛至近 无毛, 背面有 淡褐色 绵毛, 侧脉 每侧约 4 条, 与中 脉在叶 面强烈 下陷, 背面 隆起; 叶柄宽 而扁, 长达 2 厘米, 外 部的最 长, 毛被同 叶片。 花葶 2 — 4 条, 高 7 — 12 厘米, 有锈色 柔毛; 聚伞花 序有花 4 一 8 朵; 花萼长 约 3 毫米, 外疏 被锈色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 端钝, 3 脉 或偶有 5 脉, 脉在裂 片顶端 稍下方 汇合; 花冠淡 蓝紫色 ,长 8 — 10 毫米,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花冠 筒前方 有 2 列黄褐 色柔毛 ,花 冠筒长 5 — 6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短小, 长 1.5 — 2 毫米, 1 浅裂 , 裂片近 圆$ ,先端 微凹, 下唇长 3 — 4 毫米, 3 深裂,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前对 雄蕊略 超出花 冠筒, 侧对与 花冠筒 近等高 ,花丝 无毛, 花药成 对连着 ;花盘 环状, 高不 及 0.5 毫米; 雌蕊 无毛, 略超出 花萼, 长约 3.5 毫米, 子房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向上骤 狭成 花柱, 柱头 内凹。 蒴果近 线形, 连宿存 花柱长 1.4 一 2 厘米, 宿存花 柱长约 5 毫米。 花、 果期 7— 9 月。 产 昆明、 寻甸、 大姚, 鹤庆、 洱源、 大理、 丽江、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于 山地岩 石上, 海拔 a 700-2 800(-3 0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全草 入药, 功能 活血、 祛湿、 止血 生肌、 止痛, 主 治月经 不调、 白带 过多、 心悸、 心 口痛、 湿热 痹症、 以及小 儿疳积 ;外用 治外伤 出血、 疖肿。 10. 蒙自 石胆草 Corallodiscm mengtzeanns (Craib) B.L. Burtt (1947). Didissandra mengtzeanus Craib (1919), (1920).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向下 生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 开展, 呈莲 座状排 歹 IJ; 叶片 革质, 菱状宽 倒卵形 或扇状 菱形, 通 常长达 2.5 厘米, 宽 2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禊 形 ,边缘 有圆齿 ,叶面 榄绿色 ,有长 丝状毛 ,毛较 长时间 不脱落 ,背面 较密被 淡褐色 绵毛, 侧 . 脉每侧 2 — 3 条,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隆起; 叶 柄长达 1.5(2) 厘米, 毛被与 叶同。 花 葶高达 •8.5 厘米, 初时被 绵毛, 其后 多少变 无毛; 聚伞花 序少或 多花, 紧 密或略 疏松; 花梗长 1 厘米, - 花时近 无毛; 花萼外 面初被 绵毛, 很快变 无毛, 5 裂至 近基部 1 裂片 彼此近 相等, 长 圆形或 长 圆状披 针形, 长约 2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先 端纯, 3 脉或 不明显 5 脉, 脉 在裂片 顶端下 方 汇合; 花冠蓝 色或紫 蓝色, 花 冠筒长 5 毫米, 前方顶 部密被 髯毛, 后方 无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1.5 毫米, 2 浅裂 至中部 之上, 下 唇长约 3 毫米, 3 裂, 裂片近 等大, 长 圆形, 先端圆 形; 能 育雄蕊 2 对, 退 化雄蕊 1 ,位于 后方; 花盘 环状; 子房与 花萼近 等长, 花 柱长约 为子房 近 1 倍; 柱头 2 浅裂。 蒴 果长达 1.5 厘米, 瓣 直伸。 花、 果期 7— 9 月。 产蒙自 、砚山 ,生于 山地岩 石上, 海拔 1 000 — 1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1. 贝叶珊 瑚苣苔 图版 185,5 Corallodiscuj conchifolias Batal. (1892); Hand. -Mazz. (1936). B.L. Burtt '(1947), (1958). Didissandra forrestii Anthony (1934); Corallodiscus forrestii (Anthony) B. L. Bu 
苦苣苔 科  605  rtt (1947).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具匍 匐枝; 根茎 粗短, 向下生 出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略开 展, 密集 排列成 直径仅 2.5 厘米 的小莲 座状; 叶片 革质, 宽卵形 或菱状 宽卵形 ,长 0.5 — 0.9 厘 米, 宽 0.4 — 0.8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宽楔形 ,边 缘具不 明显的 圆齿, 通常向 上卷, 叶 面榄绿 色, 略被微 柔毛至 近无毛 ,背面 极密被 淡黄褐 色柔毛 ,侧 脉每侧 2 — 3 条, 与 中脉在 叶面凹 陷, 背面 几全然 不见; 叶柄长 — 0.3 厘米, 内部叶 无柄, 外 部叶具 短柄, 毛被同 叶背。 花葶 高 1.5 — 2 厘米, 纤细, 疏被淡 黄褐色 柔毛, 顶端仅 具单花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极密 被淡褐 色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约 0.8 毫米, 先端 锐尖, 3 脉, 脉在 裂片顶 端稍下 方汇合 ;花冠 紫色, 长达 8 毫米, 外面 略被微 柔毛, 冠筒细 ,长约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至喉 部宽达 1.5 毫米, 内面于 前方有 2 列微毛 ,冠檐 二唇形 ,上 唇长约 1.5 毫米, 2 裂至 中都, 下 唇长约 3 毫米, 3 深裂,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对, 长约 3 毫米, 前对 稍伸出 冠筒, 后对 内藏于 冠筒; 花盘 环状; 雌 蕊长约 4 毫米, 无毛, 子房狭 卵珠形 ,长 i.S 毫米, 花柱长 2.5 毫米, 柱头 内凹。 蒴果宽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基 部宽达 4 毫米, 上部渐 狭。 花、 果期 8 月。 产维西 、中甸 、德钦 ,生 于山坡 阳处岩 石上, 海拔 3 000-3 300 米; 分布 于甘肃 南部、 四 川西部 (理县 至乡^ ) 以 及西藏 东南部 (察瓦 龙)。 15. 横菊 宦苔属 Beccarinda O.Kuntze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伸长, 生根, 密被 柔毛。 叶彼此 靠近, 具柄, 宽卵形 、卵形 至椭圆 形, 基部 楔形或 圆形至 心形, 先端近 锐尖、 浑圆或 钝形。 花序伞 状或近 头状, 自根 状茎生 出, 花葶状 ,被毛 ,具长 花序梗 ;苞片 2, 对生, 长圆 形至宽 卵形; 花萼 宿存, 钟形, 5 裂几达 基部; 花冠小 ,钟形 ,冠檐 不明显 二唇形 ,上唇 3 裂, 下唇 2 裂, 裂片 圆形, 略不 等大; 能育雄 蕊 2 对 ,花 丝短 ,花 药大, 卵圆形 ,顶 端连着 ,基 部常 呈心形 ,药室 2 ,近 平行 ,近 顶单 孔开裂 ; 花盘近 于消失 或呈浅 环状; 子房卵 珠形, 无柄, 花柱 丝状, 柱 头小, 单一。 蒴果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具宿存 花柱, 室背 开裂, 与花梗 成直角 平展; 种 子纺锤 形至长 圆形, 具 网纹。 约 7 种, 分布自 缅甸北 部经我 国南部 至越南 北部。 我 国约有 5 种, 产云南 、广 西及广 东三省 南部; 云南 5 种 均产。 分种 检索表 1C4) 叶片卵 状椭圆 形至楠 圆形, 基部 楔形或 圆形。 2(3) 植株 各部毛 被为白 色具节 长柔毛 - 1. 饰 岩苣苔 B, argents 3(2) 植株各 部毛被 为红紫 色具节 长柔毛 2. 红毛潢 蒴苣苔 erythrotricha 4(1) 叶片卵 形至宽 卵形, 基 部均呈 心形。 5(6) 植株 各部毛 被为白 色具节 长柔毛 3. 中华橫 蒴苣苔 B. sinensis 6(5) 植 株各部 毛被为 黄渴色 具节长 柔毛。 7(8) 花梗等 长或近 等长, 长 1—1.2 厘米, 果 吋长达 2 厘米; 花序 伞伏; 叶两 面密被 毛 ' 4, 橫 蒴苣答 B. tonkinensis 8(7) 花梗长 短不一 ,长 0.3 — 0.7(1. 2) 厘米; 花序近 头伏; 叶面 具少数 刚毛, 叶背仅 脉上及 边缘有 毛… 
606  云南 植物志  5. 少毛橫 菊宦苔 B. paucisetuloaa 1. 饰 岩苣苔 (图鉴 ) Beccarinda argentea (Anthony) B.L. Burtt (1955); 图鉴 (1975), in nota, H.W. Li(1983),in clavi. Petrodoxa argentea Anthony (1934).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长, 粗达 3 毫米, 生根, 密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叶均 基生, 彼此靠 近; 叶片 草质, 楠圆形 或卵状 椭圆形 ,长 3.5 — 7.5 厘米, 宽 2.4 — 5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圆形, 边缘有 圆齿状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密被贴 向白色 具节长 柔毛, 侧 脉每边 5 条, 斜展, 与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2 — 5.5 厘米, 密 被贴向 白色具 节长柔 毛。. 花 序通常 1 一 3, 有 时多至 10, 自根状 茎生出 ,花 葶状, 高达 12 — 15 厘米, 有 1 一 3(6) 花; 花 序梗 扁平, 被贴 向白色 具节长 柔毛; 苞片 2, 对生, 圆状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 钝, 疏生 柔毛; 花梗长 7 — 10 毫米, 疏生 柔毛; 花萼 偏斜, 长约 5 毫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宽 2-2.5 毫米, 先 端钝, 外面被 柔毛, 3 脉; 花冠 紫色, 长约 1.3 厘米, 直径达 1 厘米, 钟形, 冠 筒长约 7 毫米, 喉部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长宽约 6 毫米, 开裂, 上唇 较短, 2 裂; 能 育雄蕊 1 对, 花丝 无毛, 长约 4 毫米, 花 药宽卵 圆形, 长约 2.5 毫 米, 基部 圆形, 先端 连着, 无毛; 花盘近 消失, 高仅 0.3 毫米;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2 毫米,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柱 下弯, 长达 5 毫米。 蒴 果长约 1.5 厘米, 褐色, 无毛, 与花梗 成直角 平展; 种子长 圆形, 长 0.5 毫米, 黑褐色 ,具 网纹。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蒙自 、屏边 、河口 、马关 ,生于 潮湿密 林中, 海拔 1 280 — 1 6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a i 红毛橫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86,6 — 7 Beccarinda erythrotricha W. T. Wang (198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粗达 5 毫米, 生根, 密被红 紫色具 节柔毛 。叶均 基生, 彼此 靠近; 叶 片革质 ,卵 状椭圆 形至楠 圆形, 长 5.5 — 11 厘米, 宽 3 — 5.5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楔形, 边 缘 在基部 1/3 以上具 近锐尖 的锯齿 ,叶面 绿色, 疏被 红紫色 具节长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 脉上 密被余 部疏被 红紫色 具节长 柔毛, 侧咏约 6 对, 与中脉 在叶面 略凹陷 ,背面 突起; 叶柄 长 3 — 4.5 厘米, 密 被红紫 色具节 柔毛。 花 序通常 1 一 3, 自 根状茎 生出, 花葶状 ,具 1 一 5 花; 花序 梗长达 12 厘米, 疏生 开展. 红紫色 具节长 柔毛; 苞片 2, 对生, 宽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3.5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疏生 柔毛; 花梗果 时长达 1.5 厘米, 疏生 红紫色 柔毛。 花 未见。 蒴 果长达 3 厘米, 褐色, 无毛, 与花梗 成直角 平展; 未成熟 种子卵 状长圆 形至长 圆形, 长约 0.5 毫米, 暗褐色 ,具 网紋。 果期 4 月。 产河口 、屏边 ,生于 密林中 ,海拔 1 4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3. 中华横 蒴苣苔 Beccarinda sinensis (Chun) B. L. Burtt (1955); H. W. Li (1983), in clavi. Slac\ta sinensis Chun ( 1946).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长, 粗达 5 毫米, 生根, 密被白 色具节 柔毛。 叶均 基生, 彼此 靠近; 叶片 草质, 卵形至 宽卵形 ,长 5— 7 .5 厘米, 宽 4— 5. 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心形, 边缘 有圆齿 状裾齿 ,但有 时为重 圆齿状 裾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密被 贴向具 节白色 柔毛, 侧 脉 4 一 6 对, 与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4 一 9 厘米, 密 被白色 具节长 柔毛。 花序 
苦 苣苔科  607  图 版 186 1—5. 横 蒴苣苔 Beccarinda ronkinensis (Pcllegr.) B.L. Bur", 1. 具花 植株, 2. 具果 植株, 3.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 4 . 雌蕊及 花萼, 5. 控株 各部的 毛被; 6 — 7. 红毛横 蒴苣苔 B. erythr- otricha W.T. Wang, 6'. U 花 植株, 7 . 具果 植株。 (吴锡 艤绘) 
608 云南 植物志  通常 1 一 3, 自根状 茎生出 ,花 葶状, 高达 12 厘米, 有 1 一 3(6) 花; 花序梗 扁平, 长约 10 厘米, 疏被开 展白色 长柔毛 ;苞片 2, 对生, 宽卵 圆形, 长约 6 毫米, 宽 5 毫米, 先端近 圆形, 疏生柔 毛; 花梗 扁平, 长约 1 厘米, 疏生 柔毛; 花萼 偏斜, 长 5 毫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卵 状波针 形, 先端钝 ,宽 3 毫米, 外 面疏生 柔毛; 花冠红 紫色, 长约 1.3 厘米, 直径达 1.2 厘米, 钟形, 冠 筒长约 7 毫米, 喉部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3 裂, 裂片 圆形, 长宽约 6 毫米, 下唇 较短, 2 裂, 裂片均 开展;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 无毛, 长约 3 毫米, 花药卵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基部 近心形 ,先端 连着, 无毛; 花盘浅 环状; 子房卵 珠形, 长约 3 毫米, 花柱长 5 毫米。 蒴果未 见。 花期 11 月。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于阔 叶林下 ,海拔 1 600 — 1 800 米; 分布于 广东及 广西。 4. 横 蒴苜苔 (图鉴 ) 图版 1S6,1 一 5 Beccarinda tonkinensis (Pellegr.) B.L. Burtt (1955); 图鉴 (1975)*; H.W.Lf (1983), in clavi. Slackja tonkinensis Pellegr. (1926) et in Lecte. (1930)*; Chun (1946); Becca- rinda sp. nov. 4 B.L. Burtt (195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长, 粗达 4 毫米, 生根, 密 被褐色 具节长 柔毛。 叶均 基生, 彼此靠 近; 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3. 8 — 5(7.5) 厘米, 宽 3.2 — 4(6)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基部 心形, 边 缘有浅 钝齿或 圆齿, 两面有 淡褐色 长柔毛 ,侧 脉每边 5 条, 斜展, 中脉 在叶面 下陷, 背面突 起; 叶柄长 5—10 厘米, 略 扁平, 密被开 展褐色 具节长 柔毛。 花序 1 一 6, 自根状 茎生出 ,花 葶状, 高 (6)8 — 15 厘米, 伞状, 有 2 — 4(6) 花; 花序梗 扁平, 密生开 展的褐 色柔毛 ;苞片 2, 对生, 圆状 卵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钝 < 疏生 柔毛; 花梗长 1 一 1.2 厘米 ; 疏生柔 毛; 花 萼长约 4 毫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卵形, 先端钝 ,疏生 长柔毛 ;花 冠白带 紫色, 长约 1 厘米, 直径达 7 毫米, 钟形, 外面向 边缘疏 生柔毛 ,冠 筒短, 冠檐不 明显二 唇形, 5 裂片稍 不相等 ,裂片 圆形, 长约 2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对, 花丝 无毛, 长约 4 毫米, 花 药宽卵 圆形, 长 约 2 毫米, 顶端 连着, 无毛; 花盘浅 环状, 高约 0.5 毫米; 子房卵 珠形, 高约 2 毫米, 花柱丝 状, 下弯, 长达 7 毫米。 蒴果长 1.5 — 2.5 厘米, 与花梗 成直角 平展;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0.75 毫米, 黑褐色 ,具 网纹。 花期 4 月, 果熟期 9 一 11 月。 产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常 绿阔叶 林下岩 石缝中 ,海拔 1 300 — 2 100 米; 分 布于广 东、 海南、 广西。 越 南北部 也有。 5. 少毛横 蒴苣荅 (植物 研究) Beccarinda paucisetulosa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密生 须根, 被 黄褐色 具节长 柔毛。 叶均 基生, 彼此 靠近; 叶片草 质, 卵形, 长 2.5 — 4 厘米, 宽 3 — 3.5 厘米, 先端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边缘具 宽大波 状圆齿 ,叶 面 绿色, 有少数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仅脉上 及边缘 有毛, 侧脉约 4 对, 近 平展至 斜展,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突起; 叶柄长 短不一 ,长 2.5 — 4.5 厘米, 密 被黄褐 色具节 柔毛。 花 序通常 1-4, 自根状 茎生出 ,花 葶状, 具 3 — 5 花的近 头状; 花序 梗长短 不一, 长 8 — 12 厘米, 与花 梗疏 生黄褐 色具节 柔毛; 苞片宽 卵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5 毫米, 疏生 柔毛; 花 梗长短 不一, 长 0.3 — 0.7(1.2) 厘米; 花萼 钟形,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狭 卵形, 长约 5 毫米, 宽 2.5 — 3 毫 米, 先端渐 尖至钝 头成胼 胝体, 5 脉, 外疏 被具节 柔毛; 花冠青 紫色, 长约 9 毫米, 直径达 7 
苦 苣苔科  609  亳米, 钟形, 冠筒长 4 毫米, 喉部 扩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3 裂, 裂片 圆形, 长宽约 5 毫 米,. 开展, 下唇 短小, 2 裂, 裂片 圆形, 长宽约 2 .5 毫米; 能 育维蕊 2 对, 花丝 无毛, 长 3 毫米, 花 药宽卵 圆形, 长宽约 2.5 毫米, 基部 心形, 顶端 连着, 无毛; 花 盘近于 消失, 浅 环状; 子房每 P 珠形, 长约 2 毫米,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柱头 头状。 蒴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 滇东南 (金平 ), 生于林 缘路旁 ,海拔 2 1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16. 直瓣 宦萏属 Ancy lostemon Craib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常聚 集成密 簇状, 老时明 显具柄 ,被 糙毛及 短毛, 边缘 具小 裂片, 小 裂片本 身有小 圆齿或 粗齿, 侧脉 羽状, 背面 凸起。 花序单 一或多 数, 腋生, 为' 伞状聚 伞花序 ,具 1 至多花 ,花序 梗伸长 ,花 葶状, 被 糙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细小, 被糙毛 ;花 具梗, 花 萼常为 绿色, 5 裂 至中部 或中部 以上, 有时 深裂至 基部, 三角形 、匙 形至披 针形或 宽披 针形, 边缘 有时有 小齿; 花冠 黄色, 少有黄 白色或 紫色, 冠筒 筒状, 中 部以上 背面多 少- 膨大, 最 下部稍 囊状, 冠檐二 唇形, 几不 开张, 上唇 2 裂或近 全缘, 下唇 3 裂, 中裂片 常明、 显, 较长; 雄蕊 4, 二强, 着 生于冠 筒中部 以下, 花丝先 端骤然 内折, 花 药成对 连着, 纵裂; 花盘 明显, 杯状; 子房 线形, 具短柄 ,先端 渐狭成 花柱, 柱头 2 浅裂; 胎座 突出, 二 片状, 内面, 无 胚珠。 蒴果 线形, 室背 2 裂; 种子 多数, 微小。 约 10 种, 分布于 我国陕 西南部 、湖北 西部、 四川、 贵州及 云南; 云南有 6 种。 分种 检索表 1(6) 花萼在 花期长 不超过 7 毫米。 2(3) 叶片菱 伏倒卵 形至近 菱形, 多数 形成密 集莲座 叶丛; 萼片 匙形… 1. 扇叶直 癣苣苔 A. flabellatur 3(2) 叶片卵 形至长 圆形, 通常 不明显 形成密 集莲座 叶丛; 萼片 卵状三 角形至 线状披 针形。 4(5) 叶 膜质, 叶面有 白色短 毛和一 些褐色 糙毛, 背 面在具 糙毛的 脉间疏 被极短 的白毛 2. 凸 辦苣苔 A. convexu» 5(4) 叶坚 纸质, 叶面 密被较 长贴伏 白毛, 此外 夹杂一 些褐色 糙毛, 背面在 有糙毛 的脉间 也密被 白毛… 3. 滇北直 辦苣苔 A. mairei 6(1) 花萼在 花期长 均超过 7 毫米。 7(8) 花冠 外面被 短柔毛 4. 凹 辦苣苔 A. aureus 8(7) 花冠外 面有长 糙毛。 9(10) 花冠比 花萼长 1 倍, 背面 不膨大 S. 狐毛直 辩苣苔 A. vulpiaus 10(9) 花冠比 花萼长 3 倍, 上部背 面膨大 • …… 6. 毛花直 赠苣苔 A. trichanthu. 1. 扇叶直 瓣苣苔 (植物 研究) Ancylostemon flabellatus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叶极 多数, 密集成 莲座状 ,全部 基生; 叶片菱 状倒卵 形至近 菱形, 长 2.5 — 6.5 厘米, 宽 3 — 4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基 部近截 形或浅 心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小 圆裂片 ,裂 片本身 复具小 圆齿, 叶面 密被短 白毛和 混杂一 些褐色 糙毛, 背面 沿脉密 被褐色 糙毛, 其间 也混杂 不少短 白毛, 侧 脉每侧 4 一 5 条, 在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 扁平, 长 
610  云南 植物志  1 一 5 厘米, 密被 开展的 褐色糙 毛和短 白毛。 花 未见。 果序 腋生, 长达 9.5 厘米, 具 1 一 4 果, 果 序梗长 5 厘米, 密被褐 色糙毛 ;苞片 钻形, 长约 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被褐色 糙毛; 果萼宽 钟形, 外被褐 色糙毛 ,内面 无毛, 长 4.5 毫米, 口 部宽达 5 毫米, 5 裂至 近基部 1/3, 裂片 匙形。 蒴 果长达 3.5 厘米, 宽 3 毫米。 果期 1 月。' 产景东 ,生于 岩石上 ,海拔 2 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2. 凸 瓣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87,4 — 6 Ancylostemon convexus Craib (1919), (1920), ut "convexum"; B. L. Burtt et Davidson (1954); W. T. Wang (1975) in clavi; 图鉴 (1975), in nota. Didymocarpus aureus Diels (1912), p. p, quoad F. 4803, non est Rottlera aur- eus F ranch., nec D. aureus (Franch. ) Diels ex L6vl.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茎短 ,直立 ,生 出多数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膜 质或坚 纸状膜 质, 卵形或 披针状 长圆形 ,长 4.5 — 6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圆形 至浅心 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小 裂片, 裂 片本身 常具小 裂片, 叶面有 密布的 短白毛 和少数 褐色糙 毛, 背面在 具糙毛 的脉间 疏生短 白毛, 侧 脉每侧 5 — 8 条, 在叶面 略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3.5(4) 厘米, 密被开 展褐色 糙毛。 花序 腋生, 多数, 具 (1)3 — 5 花, 总梗长 5 — 7.5 厘米, 密 被褐色 糙毛, 其间杂 有极短 白毛; 苞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密被褐 色糙毛 ;花 梗长短 不等, 长可达 1.5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绿色, 钟形, 长 4 一 7 毫 米, 宽 4— 6 毫米, 外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达 中部,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全缘 或有时 每侧具 1 小齿; 花冠 黄色, 筒状漏 斗形, 上部 背面略 膨大, 长 2 .3 — 2.8 厘米, 口 部宽达 0.8(1) 厘米, 外被短 柔毛, 内. 面 无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3.5 毫米, 内 凹, 下 唇长约 5 毫米, 3 裂, 裂片近 等大; 雄蕊 4, 二强, 后 对与花 冠合生 部分长 9 毫米, 离生 部分长 4 毫米, 前 对与花 冠合生 部分长 11 毫米, 离生 部分长 6 毫米, 花丝在 花药下 方骤然 内折且 略增粗 ,花 药成对 于顶端 连着, 长约 1 毫米, 宽 0.75 毫米; 花盘 杯状, 高 1.5 毫米, 边缘 具齿, 无毛; 雌蕊长 18 毫米, 子房长 12 毫米, 花柱长 6 毫米, 柱头 头状, 2 裂。 蒴 果长达 3.5 厘米, 宽 3 — 4 亳米。 花期 8 月, 果期 9 月。 产 大理、 腾冲, 生于岩 石上, 海拔 2 400-3 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3. 滇北直 瓣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ncylostemon mairei (L6vl.) Craib (1919); B. L. Burtt et Davidson (1954)', W. T. Wang (1975), in clavi; B. L. Burtt in Lauener (1980). Didymocarpus mairei L6w\. (1912), (1916).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坚 纸质, 长 圆形, 长 3.5 — 8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钝 或锐尖 ,基部 宽楔形 ,两侧 有时不 对称, 边缘 有近于 整齐的 圆齿状 裂片, 裂片 本身复 具小 圆齿, 叶面密 被贴伏 白毛, 其间夹 杂有一 些褐色 糙毛, 背 面在密 被褐色 糙毛的 脉间也 密生 白毛, 侧 脉每侧 6 — 8 条, 在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长 2 — 7 厘米, 密被开 展褐色 糙 毛及短 白毛。 花 未见。 果序 腋生, 长达 25 厘米, 通常具 4 果, 果 序梗长 15 — 17 厘米, 密 被褐色 糙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状披 针形, 长 5 — 8 亳米, 宽 1 一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边 缘被褐 色 糙毛; 果萼狭 钟形, 长 5 毫米, 外密被 糙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部宽 1.2 毫 米, 先端 锐尖。 蒴果长 3 毫米, 宽 1.5 毫米, 顶端 常有长 6 — 8 毫米的 花柱, 花 柱上有 2 浅 
图 版 187 1— 苣苔 Ancylostemon aureus (Franch.) B. L. Bum, 1 . 具花、 果植洙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3. 蹂蕊& 花萼; 4 一 6. 凸 瓣苣苔 A. convexus Craib,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E 观, 示雄蕊 ,6. 雌 花等。 (场建 昆绘) 
612  云南 植物志  裂 的盘状 柱头。 果熟期 10 月。 产巧家 、德钦 ,生 于阔叶 林内岩 石上, 海拔 2 600-3 0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巧家。 4. 凹 瓣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187, 1 一 3 Ancylostemon aureus (Franch.) B. L. Bum (1958); W. T. Wang (1975) in clavi; 图鉴 (1975), in nota. Rottlera aurea Franch. (1899); Didymocarpus aureus (Franch. ) Diels in L^vl. '(1916); Hand . -Maz z .(1936): Ancylostemon concavus Craib (1919), ut "concavum"; B. L. Burtt et Davidson (1954); A. aureus (Franch) B. L. Burtt var. angustifolius K. Y. Pan (1988).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茎 直立, 短而多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近直立 或几不 开展; 叶 片膜质 或近 膜质,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4 一 8( — 10) 厘米, 宽 (1.5 — )2.5 — 5( — 6) 厘米, 先 端钝或 微尖, 基 部截状 心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小 裂片, 裂片本 身常具 小齿, 叶面密 被短 白毛, 此外 近叶基 的中脉 处有一 些褐色 糙毛, 背面 在具糙 毛的脉 间被短 白毛, 侧脉每 侧 5 — 7 条,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在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 扁平, 长 3.5 — 9 厘米, 密被幵 展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花序多 数或极 多数, 长度近 等于外 部的叶 ,具 3 — 5 花, 总梗长 8 — 10.5 厘米, 密被平 展的褐 色糙毛 ;苞片 披针状 线形, 长达 5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钝或微 尖, 密 被褐色 糙毛; 花梗长 5 — 8 毫米, 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花萼宽 钟形, 长达 1.2 厘米, 宽 1 厘米, 绿色, 外面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5 裂 近花萼 1/3, 裂片宽 卵状三 角形, 先端 锐尖, 每侧 边缘具 1 一 2 个小齿 ;花冠 黄色, 短筒形 ,长约 1.5 厘米, 口部宽 7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内 面无毛 ,上部 背面略 膨大,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1.2 毫米, 内凹, 下 唇长约 4 毫米, 3 裂, 中 裂片长 圆形, 侧裂 ^ 较小, 斜宽 卵形; 雄蕊 4, 二强, 前对伸 至花冠 口部, 后对 仅达冠 筒中部 稍上方 ,花 药成对 连着, 近圆形 ,直径 1.2 毫米; 花盘 杯状, 高达 1.5 毫米, 边 缘具不 相等的 5 圆齿, 无毛; 雌 蕊长约 3 毫米, 无毛 或略被 柔毛, 子房卵 球形, 长 2 毫米, 花 柱长约 1 毫米, 柱头 头状。 蒴 果长达 4.5 厘米, 宽约 3 毫米。 花、 果期 7 — 8 月, 果熟期 10 月。 产 镇康、 宾川、 鹤庆、 维西、 中甸、 德钦, 生 于阔叶 林内树 干或岩 石上, 海拔 2 900- 3 200(-3 5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鹤庆。 5. 狐毛直 瓣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ncylostemon vulpinus B. L. Burtt et Davidson ( 1 954); W. T. Wang (1975),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多 少卵形 ,长 3.5 厘米, 宽 2 厘米, 先 端钝, 基 部多少 圆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小 裂片, 裂片其 上常有 小齿, 叶 面密被 短白毛 和主要 沿侧脉 脉间的 长白毛 ,但在 中脉及 向基部 疏被褐 色糙毛 ,背面 正如叶 面被短 白毛, 沿 脉也密 被褐色 糙毛, 侧脉在 叶面近 凹陷, 背面略 凸起; 叶柄长 2 厘米, 密被 开展长 狐毛, 其间 杂有短 白毛。 花序 . 腋生, 约具 3 — 5 花, 花葶高 5 — 7 厘米, 密 被褐色 糙毛;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干时 紫色, 被褐色 糙毛; 花 梗长达 1.5 厘米, 毛被同 花葶; 花 萼干时 紫色, 疏被 褐色糙 毛, 稍膨大 ,长 10 毫米, 宽 6 毫米, 5 裂几达 中部, 裂片三 角形, 先端长 渐尖, 每侧边 缘有时 具一 小齿; 花冠 筒狭漏 斗形, 长 17 毫米, 口 部宽约 5 毫米, 外被褐 色糙毛 ,内 面极疏 被短柔 毛, 冠檐 5 裂, 裂片近 等大,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钝 ;雄蕊 4, 后对花 丝与花 冠合生 
苦 苣苔科  613  部分长 9 毫米, 离生 部分长 4 毫米, 前对花 丝与花 冠合生 部分长 11 毫米, 离生 部分长 4 毫 米, 花丝 均于顶 端的花 药下方 骤然内 折且略 增粗, 花药长 1 毫米, 宽 0.75 毫米, 成 对于顶 端微 连着, 顶端具 细尖, 药室略 叉开; 花盘 杯状, 高 2.75 毫米, 边缘具 2 小齿; 雌蕊长 15 毫 米, 子房高 10 毫米, 向上释 伸成长 5 亳米的 花柱, 柱头粗 头状, 微 2 裂。 蒴果长 12 毫米, 宽 3 毫米。 花、 果期 6 — 8 月。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大姚 (白盐 井)、 宾川 (大坪 子), 生于 陡坡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白 盐井。 6. 毛花直 瓣苣苔 (植 物分类 学报) Ancylostemon trichanthns B. L. Bum et Davidson (1954); W. T. Wang (1975).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叶全部 基生; 叶片宽 卵形, 长 5.5 厘米, 宽 4.75 厘米, 先端 钝形, 基部圆 形, 边缘具 圆裂片 ,裂片 本身具 小圆齿 ,叶面 被短白 毛及稀 疏褐色 糙毛, 背面 沿脉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脉间 疏被短 白毛, 侧脉在 叶面不 明显, 背面凸 起且由 于被褐 色糙毛 而显著 ;叶 柄长达 7.5 厘米, 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花序 腋生, 具 1 一 4 花, 花葶高 5 — 7 厘米, 疏被褐 色 糙毛; 苞片披 针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2 — 6 毫米, 干时 绿色或 紫色, 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花 梗长达 2.5 厘米, 被 褐色糙 毛及短 白毛; 花萼多 少膨大 ,长 5 — 8 毫米, 宽 3 — 6 毫米, 5 裂 至中部 ,裂片 三角形 ,边 缘常有 小齿, 干时绿 色或有 时紫色 ,疏 被褐色 糙毛; 花冠 黄色, 冠筒 狭长, 上部 背面稍 膨大, 长 1.7 — 2 厘米, 中部以 下径约 2 毫米, 被褐色 糙毛, 冠檐具 5 裂 片, 裂片钝 ,近 等大,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雄蕊 4, 后 对与花 冠合生 部分长 13 毫米, 离生 部分长 3 毫米, 前 对与花 冠合生 部分长 14 毫米, 离生 部分长 3 毫米, 花 丝近顶 端骤然 内折, 花药成 对于顶 端连着 ,长 0.75 毫米, 宽 1 毫米, 药室极 叉开; 花盘 杯状, 高 2 .25 毫米, 边 缘具 2 小 浅齿; 雌蕊长 11 毫米, 子房长 7 毫米, 花柱长 4 毫米, 柱头 头状, 2 浅裂。 蒴果长 2 厘米, 宽 2 毫米。 花期 9 月。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大姚。 模式标 本采自 大姚白 盐井。 17. 对蕊 苣苔属 Didissandra C. B. Clarke 多 年生草 本或半 灌木, 具茎或 无茎, 多少被 毛或近 无毛。 叶 对生, 常 聚集于 茎顶, 具 柄, 全缘或 具齿, 具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1 至多花 ,具梗 ,腋 生或近 顶生; 苞片 及小苞 片或大 或小; 花明显 具梗, 花萼 5 深裂或 分裂几 达基部 ;花冠 狭漏斗 形或卵 球形, 冠 筒下部 通常最 狭, 自中部 向上渐 宽大, 冠檐近 二唇形 ,裂片 5, 近等大 ,圆形 或圆状 椭圆形 ;能 育雄蕊 4, 略 二强, 花丝 扁平, 花药宽 卵圆形 ,成对 或全部 于顶端 连着, 药室 2, 近平行 ,顶端 缝裂; 花盘 环状; 子房狭 长圆形 ,无 柄或近 无柄, 胎 座十分 突出, 向轴 一面无 胚珠, 边 缘卷曲 且具胚 珠,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柱头 2 裂。 蒴果 线形, 无柄或 近无柄 ,室背 2 裂, 不 扭曲; 种子多 数, 微小, 椭圆状 球形, 无毛, 具细 网紋。 约 30 余种, 产尼 泊尔、 不丹、 锡金、 印度, 我国 西南和 南部, 向 南至越 南及加 里曼丹 ^我 国约 6 种, 产 云南、 四川、 贵州、 广西及 广东; 云南有 2 种。 
614  云南 植物志  分种 检索表 U2) 苞片 及小苞 片圆伏 卵形, 初吋包 被花芽 ;花萼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形;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各部密 被开 展淡褐 色具节 长柔毛 1. 对 蕊苣苔 D. begoniifolia 2(0 苞片及 小苞片 卵状披 针形, 初吋 不包被 花芽; 花萼 5 裂 至下部 1/3,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半灌木 ,植 株各部 密被锈 色具节 糙 伏毛 2. 长梗对 蕊苣荅 D. longipedunealata. 1*对 蕊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88, 1 一 6 大苞漏 斗苣苔 (图鉴 ) Didissandra begoniifolia L6vl. (1913), (1914); B. L. Bum (1960). in Laue - ner (1980); 图鉴 (1975), in nota; H. W. Li (1983) in clavi. Chirita c hi amy data W. W. Smith ( 1918); Loxostigma begoniifolia (L6vl. ) Ant- hony (1934). 多年生 草本, 具根 状茎。 茎高 0.6 — 0.8 米, 不 分枝, 直立, 密被开 展淡褐 色具节 长柔毛 o 叶对生 ,约 3 对, 每 对叶近 等大, 具柄; 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5 — 16 厘米, 宽 3 — 9 厘米, 先端 短渐尖 ,基部 宽楔形 ,两 侧常不 相等, 边缘有 细锯齿 ,叶面 绿色, 密被 具节长 柔毛, 背 面淡绿 色, 主沿 脉上被 具节长 柔毛, 余部 疏被短 糙毛, 侧脉 每侧约 9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缘 之内网 结, 与中脉 在叶面 近明显 ,背 面十分 明显, 叶柄长 2 — 7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 伞花序 腋生或 近 顶生, 长达 14.5 厘米, 多花, 具梗, 总 梗长达 7.5 厘米, 密被 具节长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圆 卵形, 长达 3.5 厘米, 毛被 同叶; 花梗长 5 — 7 毫米, 被具节 长毛; 花萼 钟形, 长达 1.2 厘米, 外面密 被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形, 宽约 2.5 毫米, 先 端钝; 花 冠淡紫 色, 外面 被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狭漏 斗形, 长达 6 厘米, 冠 筒中部 以下圆 筒形, 宽约 5 毫 米, 自中部 以上渐 变宽, 至喉 部宽达 13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 片近等 大, 圆状橢 圆形; 能 育雄蕊 4, 着生 于冠筒 中部, 花丝 扁平, 被微 柔毛, 花 药成对 连着, 退化雄 蕊 1, 小; 花盘 环状, 高 1 毫米, 无毛; 子房狭 长圆形 ,长 2.5 厘米, 与花柱 被腺短 柔毛, 花柱 长 1.2 厘米, 柱头 不明显 2 裂。 蒴果 线形, 长 5 — 7 厘米, 宽 2.5 毫米, 初被短 柔毛, 后变无 毛, 黄 褐色。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蒙自 、绿春 、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山 地林下 石上、 树 干上或 溪边, 海拔 1 100 — 2 100 米; 分布 于贵州 西南部 (册亨 、安龙 、贞丰 )。 2« 长梗对 蕊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88,7 Didissandra longipednnculata C. Y. Wu ex H. W. Li (1983)*. 半灌木 ,高达 1 米; 茎具 稜角, 麦杆色 ,具细 条纹及 小疣, 初时被 具节糙 伏毛, 后变无 毛, 节间 伸长, 长 4.5 — 10 厘米。 叶 对生, 具柄; 叶片坚 纸质, 长 圆状披 针形, 常呈 镰状, 长 7 — 17 厘米, 宽 3 — 6.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两侧不 相等, 一侧 为近耳 形, 另一侧 为圆形 ,全缘 或时疏 生小齿 ,叶面 绿色, 全 面及边 缘疏生 具节糙 伏毛, 背 面淡绿 色或有 时带紫 红色, 主沿中 脉及侧 脉上生 具节糙 伏毛, 余部 无毛, 侧 脉每侧 7 — 9 条, 弧曲 上升, 近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 脉叶面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长 0.5 — 2.5 厘米, 密被具 节锈色 糙 伏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3— 7 花, 近头状 ,具梗 ,总梗 明显, 纤细, 长 3.5 — 5.5 厘米, 麦扦 色, 被锈色 具节糙 伏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3 毫米, 基 部宽达 2 毫米, 先端 锐尖, 疏被 
苦 苣 苔 科  615  图 版 188 1 一 6—'对 蕊苣苔 Didissandm begonifolia Levi., 1 . 植株 上部, 2. 植株 下部, 3. 花冠 纵剖, 内面 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雌蕊、 花盘 及花萼 ,5. 果序, 6. 植 侏上的 毛被; 7. ^梗对 蕊苣苔 D. long- ipedunculata C.Y.Wu ex H. W. Li, 植侏 上部, 示 花序。 (李锡 畴绘) 
616  云南 植物志  具节糙 伏毛; 花萼 钟形, 长 6 毫米, 外疏被 具节糙 伏毛, 5 裂 至下部 1/3,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近等大 ,长约 4 毫米, 宽 2 — 2.5 毫米, 先端钝 ,具 3 — 5 脉; 花冠 黄色, 外面疏 被白色 具节糙 伏毛, 狭 漏斗状 筒形, 冠筒基 部宽仅 2 毫米, 自中部 向上渐 增大, 至喉 部宽达 1.2 厘米, 冠檐 二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 片均近 圆形, 近等大 ,宽达 6 毫米; 能 育雄蕊 4, 二强, 着生 于花冠 筒下方 1/3 处, 花丝 扁平, 无毛, 花药成 对连着 ;花盘 环状, 高约 2 毫米, 顶 端浅波 状, 无毛, 雌 蕊长达 3 厘米, 被短 柔毛, 子房 线形, 与 花柱近 等长, 柱头 2 浅裂。 蒴果 线形, 长达 4.5 厘米, 宽 2.5 毫米。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0 月 以后。 产滇 东南, 生于 林下潮 湿处或 溪边, 海拔 1 400 — 1 7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18. 直蒴 苣苔属 Boeica C. B. Clarke 近 灌木。 叶互生 ,具柄 。聚 伞花序 腋生, 扩展而 多分枝 ,总 梗或长 或短; 苞片 细小; 花萼 小, 5 浅裂或 深裂; 花冠 紫色或 白色, 小, 5 浅裂, 基 部宽浅 囊状, 无毛, 不明显 二唇形 ,花冠 5 裂片近 相等, 楠圆形 ,先端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能育的 4 枚, 近 相等, 无毛,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室宽橢 圆形, 近 平行, 顶端以 横缝或 孔开裂 ,后方 1 枚雄蕊 为退化 雄蕊, 微 小; 花 盘无; 子房狭 长圆形 或长卵 球形, 无柄, 被 微毛或 无毛, 胎座 突出, 其 后内弯 且具胚 珠, 花柱 无毛, 几等于 或长于 子房, 弯曲, 柱头 点状。 蒴果短 线形, 直伸, 顶端 喙状, 室背 2 裂, 但其 后近等 4 裂至 基部; 种子 细小, 椭圆状 球形, 光滑。 约 8 种, 自不丹 、印度 (喀 西山) 至缅甸 北部、 马 来半岛 及越南 北部。 我国有 3 种, 产云 南东 南及西 南部、 广西 南部及 西藏东 南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裣索表 K2) 聚伞花 序疏散 而多花 ;总梗 及花梗 丝状, 变 无毛; 叶具 不规则 粗齿; 花药顶 端以横 缝开裂 1. 锈毛直 蒴苣苔 B . ferruginea 2(1) 聚 伞花序 紧密而 少花; 花梗被 糙毛; 叶具规 则细齿 ;花药 顶端以 孔开裂 • 2, 孔药直 蒴苣苔 B. porosa 1. 锈毛直 蒴苣苔 (云南 植物^ F 究) 图版 189,1 — 3 Boeica ferruginea Drake (1890); Pellegr. in Lecte. (1930); H.W. Li (1982)*. Boecia multinervia K. Y. Pan(1988)*. 矮小近 灌木; 茎长 5 — 15 厘米, 倚地 上升, 近圆 柱形, 黄褐色 ,仅 幼部被 锈色短 柔毛。 叶 互生, 叶片 膜质, 卵状椭 圆形, 长 10 — 20 厘米, 宽 5 — 1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楔 《渐 狭下 延, 边缘具 不规则 粗齿, 叶面亮 绿色, 散布 白色小 刺毛, 背面白 绿色, 沿脉 上有锈 色短- 柔毛, 余 部有白 色槺秕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扁平, 腹面略 具槽,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聚伞花 序疏散 而多花 ,腋生 ,长 8 — 12 厘米, 总梗长 5 — 8 厘米, 与花梗 初时被 具节柔 毛其后 变无毛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被具 ^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宽不及 1 亳米, 先端 渐尖; 花 冠长约 5 毫 米, 外被 具节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近至 中部, 裂片椭 圆形, 近等大 ,先端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图版 189 , 苣苔 Boeica ferruginea Drake,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3 .雌 .孔 药直 蒴苣苔 B. porosa C. B. Clarke, 4 .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5. 雌蕊 及 花芩。 (李锡 畴绘) 一 
618  云南 植物志  '冠 筒近 基部, 能育的 4 ,无毛 ,花 丝短, 花药 2 室, 室宽椭 圆形, 顶端 以横缝 开裂, 后方 1 枚为 微小 的退化 雄蕊; 花盘无 ;雌蕊 无毛, 子房长 圆形或 长卵形 ,长 1.5 毫米, 花柱 伸长, 长达 4 毫米, 稍扁平 ,柱头 微小。 蒴果 线形, 两端 锐尖, 长约 1 厘米, 顶端有 宿存而 多少内 弯的花 柱, 花 柱长约 6 毫米。 花期 5 月 ,果期 7 — 8 月。 产金平 、盈江 ,生于 密林中 阴处, 海拔 350 米。 越 南北部 也有。 2 孔药直 蒴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189,4 一 5 Boeica porosa C. B. Clarke in DC. (1883); Pellegr. in Lectc. (1930); H. W. Li (1982)*. Boeica ton\xnensis (Kraenzl.) B. L. Burtt (1977); W. T. Wang et K. Y. Pan '(1982); Oreocharis ton\inensis Kraenzl. ( 1 928); Didymocarpus tonkinensis (Kraen- il.) Hand. -Mazz. (1936). 近灌木 ;茎长 10 — 40 厘米, 倚地 上升, 近圆 柱形, 径达 4 毫米, 密 被污黄 色具节 糙毛, 节 间短或 极短。 叶 互生, 叶片近 膜质, 椭 圆形, 长 6 — 18 厘米, 宽 3 — 8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渐 狭至近 圆形, 边缘有 规则的 细齿, 叶面黄 绿色, 疏被具 节白色 刺毛, 背 面沿脉 网有具 节白色 长毛, 侧 脉每边 8 — 9,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网 脉背 面明显 可见; 叶柄长 0.5 — 2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 伞花序 腋生, 紧密而 少花, 伞状, 具梗, 总梗长 2.5 — 8.5 厘米, 扁平, 密被倒 向具节 长毛; 苞片及 小苞片 线形, 长达 5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被具节 长毛; 花梗长 — 15 毫米, 毛被同 总梗;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外被具 节长毛 ,内 面 无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冠小 ,长约 5 亳米, 外被具 节长毛 ,内面 无毛, 5 裂近 至中. 部, 裂片 圆形;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能育的 4 ,无宅 ,花 丝短, 花药 黄色, 2 室, 室宽椭 圆形, 顶端 以单孔 开裂, 后方 1, 枚 为微小 的退化 雄蕊; 花盘无 ;子房 无毛, 长约 1.5 毫米, 花 柱长约 3 毫米. ,向顶 端无毛 ,柱头 微小。 蒴果线 形, 长 2.5 厘米, 被微 柔毛, 后变 无毛。 花期 6 月 ,果期 8 月。 产屏边 、河口 ,生于 山坡疏 林中阴 湿处或 溪边, 海拔 120 — 1 200 米。 缅甸 北部、 越南北 部 也有。 19. 翼柱 苣苔属 Boeicopsis H. W Li 矮小 木质草 本或近 灌木。 叶 互生, 具柄。 聚伞花 序密集 多花, 腋生, 具伸长 的总梗 ;苞 片细小 ;花 萼小, 5 裂近 基部; 花冠小 ,浅 5 裂, 基部宽 囊状, 无毛, 裂片近 相等, 圆形; 雄蕊 启花 冠基部 着生, 能 育雄蕊 4, 无毛, 花丝 扁平, 伸长, 花药 2 室, 室宽椭 圆形, 平行, 顶端以 单孔 开裂, 后方 1 枚雄蕊 为退化 雄蕊; 雌蕊 无毛, 子房 卵状球 形或近 球形, 无柄, 花 柱长于 子房 很多, 两侧 有宽大 扁平的 翅状附 属物, 柱头 头状, 微小。 1 种, 产 云南东 南部。 1. 翼 柱苣苔 (云 南植 V 开究) 图版 190 Boeicopsis yunnanensis H. W. Li (1982)*. 木质草 本或近 灌木, 高 12 厘米; 茎倚地 上升, 圆柱形 ,径 2.5 毫米, 密 被具节 糙毛。 叶 互生, 彼此 靠近; 叶片薄 纸质,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6.5—7.5 厘米, 宽 4— 5 厘米, 先端锐 
苦 苣苔科  619  图 版 19( > g 苔 Boeicopsis yunnanensis H.W. Li,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维蕊 R 退 ' 化雄蕊 ,3. 雌蕊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620  云南 植物志  尖, 基部宽 楔形, 边 缘具小 锯齿, 叶面 绿色, 散生具 节糙毛 ,背面 淡绿色 ,仅沿 脉及边 缘密生 糙毛, 余部密 被糠秕 状毛, 侧脉约 6 对, 弧曲 上升, 在边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明显, 背 面 凸起; 叶柄长 1 一 2 厘米, 扁平, 腹面略 具槽, 密 被具节 糙毛。 聚伞花 序约具 9 花, 1 一 r 个, 腋生, 长 7.5 — 8.5 厘米; 总梗长 5.5 — 6.5 厘米, 紫色, 密 被具节 糙毛; 苞 片及小 苞片紫 色,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5 毫米, 宽 1 毫米, 具缘毛 ;花梗 纤细, 长约 5 毫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绿白色 ,长 5 毫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宽约 1 毫米, 具 3 脉, 外面 密被具 节糙毛 ,内面 无毛; 花 冠长约 5 毫米, 无毛, 冠 筒长约 3 毫米, 基部宽 囊状, 冠檐 5 裂, 裂片近 等大, 圆形, 径约 2 毫米; 雄蕊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能育的 4 枚, 花丝 扁平, 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药 2 室, 室宽椭 圆形, 平行, 顶端 孔裂, 后方 1 枚雄蕊 为长仅 1 毫米的 退化雄 蕊; 花盘不 明显或 近无; 子房 卵状球 形或近 球形, 长约 1.2 毫米, 无毛, 花 柱长约 2.5 毫米, 两侧有 宽大扁 平的附 属物, 柱头 头状, 微小。 蒴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 滇东南 (马关 h 生于 山坡疏 林下草 丛中, 海拔 1 3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马关。 20. 细菊 宦笞属 Leptobaea Benth. 近 灌木, 被贴向 微柔毛 或无毛 ,分枝 ;枝条 常有落 叶鞘, 多节。 叶对生 ,具 短柄。 聚 伞花序 腋生, 稀疏 具数花 或甚至 单花; 总梗 丝状; 苞 片小, 线形; 花具梗 ,花梗 丝状; 花 小或中 等大, 花 萼小, 5 裂; 花冠小 ,钟形 ,白或 淡黄色 ,冠 筒短, 比冠檐 稍长, 基部 略呈浅 囊状, 冠 檐不明 显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近 等大, 开展, 近圆形 ;能 育雄蕊 4, 内藏, 分生, 着生于 冠筒上 ,花 丝短而 内弯, 花药大 ,药室 ^椭 圆形, 近平行 或基部 略叉开 而先端 汇合; 花盘 无', 子房 无柄, 椭圆形 ,花柱 线形, 柱头小 ,近 球状; 胎 座深内 伸成不 完全的 2 室。 蒴果线 形或长 圆形, 室间 2 裂, 裂缝边 缘内折 且着生 胎座, 很快或 较迟地 2 裂; 种子小 ,椭 圆形, 光滑。 3 种, 产缅甸 、印度 东北部 、不丹 、锡金 、加里 曼丹以 及我国 云南。 我国 仅云南 西部产 1 种。 1. 细 蒴苣苔 Leptobaea multiflora (C. B. Clarke) Benth. (1876); Gamble (1880?); C. B. Clarke in DC. (1S83), in Hook. f. (1884); W. T. Wang et K. Y. Pan (1982), "Leptoboea". Championia multiflora C. B. Clarke (1874). 近灌木 ,高 1 一 2 米; 茎、 枝近圆 柱形, 黄褐色 ,初 时密被 锈色长 柔毛, 后渐变 无毛, 小枝 上节间 缩短, 节上有 宿存的 落叶鞘 ,状似 蜈蚣。 叶对生 ,聚集 于茎、 枝顶端 ,近 等大, 具柄; 叶片 膜质, 卵状长 圆形至 长圆形 ,长 4.5 — 10.5 厘米, 宽 1.5 — 4.5 厘米, 先端近 渐尖, 基部楔 形, 边缘具 小锯齿 ,叶面 绿色, 全面散 布白色 糙伏毛 ,背面 淡绿色 ,沿 脉上被 白色糙 伏毛, 余 部无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弧曲 上升, 在边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明显, 背面 凸起; 叶 柄长 1 一 3 厘米, 密被 锈色长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5 花, 常在 短侧枝 上数个 簇生, 具 梗, 总梗 纤细, 长达 2.5 — 3 厘米, 被锈色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2 — 3 毫米, 密被 柔毛。 花萼 长 2 毫米, 果时 宿存, 5 裂, 裂片近 线形; 花冠长 5 — 7 毫米, 淡黄色 ,无毛 ;花 盘无; 子房具 细腺点 ,花柱 无毛, 与 子房约 等长。 蒴果 细小, 线形, 长 2 — 2.5 厘米, 宽约 1 毫米; 宿存果 
苦 苣苔科  621  萼长 2.5 — 3 毫米, 外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近 锐尖; 果梗 纤细, 长达 2 厘米, 被 柔毛。 花期 7—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 景东、 勐海、 沧源、 盈江, 生于林 下干燥 地上, 海拔 760 — 1 250 米 。 印度东 北部、 不 丹、 锡金 也有。 21. 喜鹊 苣苔属 Ornithoboea C. B. Clarke 多年生 草本, 可 能一次 结果; 茎下部 弯曲, 上升, 开花时 通常基 部叶已 凋落, 但 其上有 明显的 叶痕或 有宿存 的木栓 质塞状 的叶柄 基部。 叶具柄 ,多少 呈卵形 ,先端 锐尖, 基部近 心形及 不等侧 ,具圆 齿或钝 锯齿状 牙齿, 成对的 两叶大 小常不 相等。 花序聚 伞形, 有时由 于 二歧分 枝的一 枝败育 而呈假 总状; 苞片小 ,且 多少呈 线形, 稀为 叶状; 花 萼近等 长于花 冠, 常外卷 ,且随 着果实 成熟而 宿存, 5 裂至 基部, 裂片 宽披针 形至椭 圆形, 先端 渐尖; 花冠 蓝、 蓝紫、 白带紫 或黄色 ,冠筒 宽漏斗 形或上 部明显 膨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裂 片常短 而钝, 下唇 通常大 得多, 不 同程度 3 裂, 下 唇片中 央有顶 端膨大 或具瘤 的单细 胞毛, 自此两 端 橫向延 伸越过 上下唇 湾缺然 后相会 于上唇 基部, 这 样形成 一个围 绕花冠 口部的 一个毛 环; 能 育雄蕊 2, 系前对 ,花丝 直而不 分枝, 或具 关节, 或 在关节 处叉分 而有不 育的一 分枝, 当后种 情况时 不育分 枝直或 向后倾 向花药 基部, 花药通 常面向 面或仅 以顶端 相连, 或完全 分离, 肾形, 药室 2, 开裂 时顶端 汇合, 退 化雄蕊 2 — 3, 通常十 分发育 ;花盘 环状, 全缘; 子房 长 锥形, 被微柔 毛或疏 柔毛, 侧膜 胎座, 在略 为增大 的内卷 一端具 胚珠, 内 表面无 胚珠, 花 柱长于 子房, 柱 头小, 盘状。 蒴 果明显 螺旋状 扭曲, 但当果 很短时 则略呈 螺旋状 扭曲; 种子 小, 卵 珠形, 两端 锐尖。 约 11 种, 分布 自我国 南部经 缅甸、 泰国、 越南 北部, 南至马 来西亚 (吉打 )。 我国有 5 种, 产贵州 西南、 广西西 南及云 南东南 至西、 西 南部; 云南有 4 种。 分种 检索表 U2) 茎、 叶柄及 叶片密 被蛛丝 状绵毛 ;花萼 膜质; 花 冠下唇 远长于 上唇, 上唇 极短而 成一边 缘伏; 花丝 不分枝 …门. 姝毛喜 鹊苣苔 O. araehnoidea 2(1) 茎、 叶柄及 叶片被 疏柔毛 、微 柔毛或 具腺微 柔毛; 上唇非 极短而 成一边 缘状; 花丝不 分枝或 分枝而 具一不 育枝。 3(4) 花冠 长不及 10 毫米; 花丝不 分枝, 仅具 一增厚 的关节 2. 喜 鵲苔苣 O. henryi 4(3) 花 冠长在 10 毫米 以上; 花 丝于关 节处分 枝成不 育分枝 和能育 分枝, 后者向 上直伸 或向后 反转。 5(6) 茎下部 有明显 隆起的 落叶痕 ;花萼 较大, 长 7 — 14 毫米; 花冠上 唇及下 唇裂片 均圆形 ,先端 近圆形 3. 滇桂喜 鹊苣苔 O. wildeana 6(5) 茎下 部有木 拴质塞 伏叶柄 基部; 花萼 较小, 长仅 6 毫米; 花冠 上唇及 下唇裂 片均三 角形, 先 端锐尖 或有 吋上唇 裂片先 端微缺 4. 灰岩客 鹊苣苔 O. cdcicol* 1. 蛛毛喜 鹊苣苔 (植物 研究) Ornithoboea araehnoidea (Diels) Craib (1920); B. L. Burtt (1958)*; H. W. Li (1983), in clavi. 
622  云南 植物志  Boea arachnoidea Diels (1912); Ornithoboea lanata Craib (1914); Pellegr. in Lecte. (1930); O. forrestii Craib (1920). 多年生 草本; 茎直 立, 不分枝 ,高 20 — 30 厘米, 直径达 5 毫米, 密被肉 桂色姝 丝状绵 毛。 叶对生 ,开 花时茎 下部常 无叶; 叶片 膜质, 两侧不 相等, 斜卵 形或斜 楠圆状 卵形, 长 12- - 22 厘米, 宽 4 一 9.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一 侧圆状 心形, 另一 侧宽楔 形或近 截形, 有时 略呈 心形, 边缘 有波状 圆齿, 叶面 绿色, 疏被 短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 脉及侧 脉有肉 桂色蛛 丝状 绵毛, 侧脉 每边约 11 条, 与中 脉叶面 显著, 背面 突起, 横向小 脉稀疏 ,在 放大镜 下两面 可见; 叶柄长 2 — 8.5 厘米, 扁平, 被毛 同茎。 聚伞花 序腋生 ,长达 4 厘米, 具 3 — 5 花; 总梗 长达 2 厘米, 密被 肉桂色 蛛丝状 绵毛; 苞片 细小, 线形, 长约 2.5 毫米, 宽 0.2 毫米, 背面被 蛛丝状 绵毛; 花 梗长达 1.5 厘米, 被毛同 总梗; 花 萼裂片 5, 反卷, 线状披 针形, 长达 9 毫米, 宽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外 面略被 姝丝状 绵毛; 花冠紫 蓝色, 长约 1.3 厘米, 外面 无毛, 冠筒 长约 6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极短, 长不及 1 毫米, 外反, 2 裂, 下 唇长达 7 毫米, 内面在 下 部有髯 毛簇, 3 裂至 中部,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近 等大, 长 3.5 毫枣, 宽 2 毫米,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系前对 ,花 丝长约 3 毫米, 扁平, 不 分枝, 上部有 增厚的 关节, 着 生于离 冠筒基 部 0.5 毫米处 ,花 药成对 靠近, 圆状 心形, 长宽约 1.2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浅 心形, 药室 2, 略叉开 ,以纵 缝开展 ,在顶 端贯通 ,退 化雄蕊 3, 均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0.5 毫米处 ,侧 方一对 略大, 线形, 长 1.2 毫米, 后方 1 枚十分 细小, 长不及 1 毫米; 花盘 环状, 全缘, 高 0.5 毫米; 子房 长圆状 锥形, 上部 渐狭, 密被腺 微柔毛 ,长 2.5 毫米, 花柱 纤细, 略 被腺微 柔毛, 长 5.5 毫米, 柱头小 盘状。 蒴 果长约 1.8 厘米, 螺旋状 扭曲, 被腺微 柔毛; 种子卵 珠形, 长不及 0.4 毫米, 黑色。 花期 8 月, 果熟期 11 月。 产碧江 、景东 、瑞丽 、腾冲 ,生于 沟边岩 石上, 海拔 1 800 — 2 700 米。 泰国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腾冲。 2. 喜 鹊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191,1 一 4 Ornithoboea henryi Craib (1913); B. L. Burtt (1958).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茎下部 倚地, 斜 上升, 高达 25 厘米, 幵花时 茎下部 叶已凋 落但有 明显隆 起的落 叶痕, 上部 具叶, 有 开展白 色小疏 柔毛。 叶 对生; 叶片干 时膜质 ,两侧 不相等 ,斜宽 卵形 或近楠 圆形, 长 6 — 10.5 厘米, 宽 3 — 7.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心形至 圆形, 或一 侧为圆 形而另 一侧为 宽楔形 ,边缘 具整齐 的圆齿 状锯齿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的小疏 柔毛, 背 面淡绿 色, 主要 沿中脉 及侧脉 上密被 余部疏 被小疏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 长 4 一 10.5 厘米, 扁平, 被毛 同茎。 聚 伞花序 腋生, 具 3 — 5 花, 长 2 .5 — 4 .5 厘米, 总梗长 0.5-1.3 厘米, 花梗 纤细, 长达 1.4 厘米, 与总 梗被白 色小疏 柔毛; 苞片 线形, 长 4.5 毫米, 先端 渐尖, 被小疏 柔毛; 花 萼长达 6 亳米, 两面 被小疏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宽 披针形 或披 针形, 宽达 ? 毫米, 先端 渐尖, 具 缘毛; 花冠淡 蓝色, 外面 无毛, 冠 筒长约 4 毫米, 冠檐 二 唇形, 上唇内 ^ 基部 有一 横列疏 柔毛, 2 裂, 裂片宽 长圆形 ,长 2.5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圆形, 下 唇长约 5.5 毫米, 基部宽 1.5 毫米, 中央有 白色疏 柔毛, 3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达 3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系前对 ,花 丝长约 3 毫米,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0.5 亳 米处, 扁平, 中部稍 上方有 一增厚 的关节 ,花药 宽卵状 心形, 长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苦 苣苔科  623  心形, 药室 2, 略叉开 ,退 化雄蕊 3, 均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0.5 毫 米处, 侧 方一对 略大, 线 形, 长约 0.5 毫米, 后方 1 枚细小 ,长约 0.25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 0.5 毫米, 全缘; 雌 蕊被微 柔毛, 子房 长圆状 锥形, 长约 2.5 毫米,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柱 头小, 盘状。 蒴 果连宿 存的花 柱长 1.3 — 1.8 厘米, 直径约 2.5 毫米, 密被微 柔毛, 螺旋状 扭曲,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 果 期 8 月。 产普洱 、勐腊 (勐兴 )、 勐连, 生于石 灰山岩 隙中, 海拔 720 — 1 3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普洱。 3. 滇桂謇 鹊苣荅 图版 191 ,5 — 10 Ornithoboea wildeana Craib (1916); B. L. Burtt (1958). Brachiostemon macrocalyx Hand. -Mazz. (1934)*. 多年生 草本; 茎肉质 ,近圆 柱形, 径达 9 毫米, 高达 60 厘米, 下 部有明 显隆起 的落叶 痕, 密被 开展黄 色腺微 柔毛, 干时多 少呈淡 褐色, 锥塔状 分枝。 茎叶 对生; 叶 片干时 膜质, 斜宽 卵形, 长 4.5 — 12 厘米, 宽约为 长之半 ,先端 渐尖, 基部 两侧不 ^ 等, 狭心形 ,或 最上部 叶基部 为楔形 或圆形 ,边 缘具整 齐的圆 齿状重 锯齿, 叶面 绿色, 密被糙 伏毛, 背面淡 绿色, 主沿 脉上有 开展疏 柔毛, 两面常 散布有 小黑紫 色腺点 ,侧脉 每边约 10 条, 弧曲 上升, 与中 脉在叶 面几不 隆起, 背面 连同横 脉十分 明显; 叶柄 粗厚, 近等长 于叶片 ,毛被 同茎。 聚伞花 序顶 生或腋 生于几 乎全部 叶腋, 整体组 成圆锥 花序, 聚 伞花序 总梗长 2 — 5 厘米, 密 被开展 黄 色腺微 柔毛; 下部苞 片叶状 ,狭 卵形, 具少数 锯齿, 上部苞 片狭披 针形或 线形, 长 5 — 10 毫米, 有黄 色长疏 柔毛; 花梗 纤细, 长 0.3 — 3.5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长 7 — 14 毫米, 5 裂 几至 基部,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尖 头钝或 有时近 圆形, 草质, 有开 展的疏 柔毛及 缘毛, 3 脉; 花冠长 1 一 1.6 厘米, 白带 紫色或 黄色, 冠 筒自短 圆柱形 的基部 向上呈 漏斗状 增大, 外面 散布有 黑紫色 腺点, 冠檐二 唇形, 长约 为冠筒 1.5 倍, 上唇 直伸, 宽 卵形, 2 裂至 中部, 裂片 圆形, 边缘下 部及内 面中央 密被白 髯毛, 下唇 内面中 央极密 被黄色 髯毛, 3 裂, 裂片均 等大, 近 圆形, 直径约 1 毫米; 能 育雄蕊 2, 系 前对,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花丝短 ,长 约 2 毫米, 顶端近 直角二 叉分, 内方 1 枝具 花药, 花 药大, 肾形, 长约 2 毫米, 药隔小 ,略被 疏柔毛 ,药室 2, 叉开, 先端 汇合, 外方 1 枝 直伸, 顶端有 比花药 较小的 椭圆形 腺体, 退化雄 蕊 3, 丝状, 着生于 冠筒近 基部; 子房长 锥形, 连同 花柱密 被腺疏 柔毛, 柱 头小, 盘状。 蒴果 长约 2 厘米, 长 维形, 螺旋状 扭曲, 有长 7 毫米 的宿存 花柱。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U 月 o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于山 坡上, 海拔 1 30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部。 泰国 西北部 也有。 4. 灰岩喜 鹊苣苔 (植物 研究) Ornithoboea calcicola C. Y.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上 升直立 ,近圆 柱形, 直径约 5 毫米, 高达 60 厘米, 下部^ 叶, 有木栓 质塞状 宿存叶 柄基部 ,上部 具叶, 全长极 密被开 展黄色 具节疏 柔毛。 叶对生 ;叶片 膜质, 斜 宽卵形 ,两侧 不相等 ,长 3.5 — 10 厘米, 宽 2— 6.5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不 相等, 圆形 或近心 形, 边缘有 圆齿状 牙齿, 叶面 绿色, 全面密 布具节 小疏柔 毛及微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主要沿 中脉 及侧脉 上被具 节小疏 柔毛, 余部 密被微 柔毛, 侧脉 一侧约 10 条另 一侧约 8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近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10.5 厘米, 下部茎 叶叶柄 最长, 向上 渐短, 毛被 
62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1 1 一 4 . 喜 鹄苣苔 Ornithoboea henryi Craib, 1. 具花、 果植株 ,2. 花, 外面观 ,3. 花冠 纵剖, 内面 观 , 4 . 雌蕊及 花萼; 5—10. 滇桂喜 鸱苣苔 O. wildeana Craib, 5 具花、 果的植 株上部 ,6. 植株 下茚, 7. 7£ a 外面观 ,8.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9 . 雄蕊, 10. 雌蕊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625  伺茎。 聚 伞花序 腋生, 宽大, 长宽约 6.5 厘米, 1 一 2 次分枝 ,具 3 — 7 花, 总 梗长约 2 .5 厘米, 极密被 具节淡 黄色小 疏柔毛 ;花季 纤细, 长达 1.5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花 萼长达 8 毫米,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披针形 或狭披 针形, 先端长 渐尖, 基 部宽达 3 毫米, 外面密 被小疏 柔毛, 内面 密被微 柔毛, 3 脉; 花冠蓝 紫色, 长约 1.4 厘米, 外面 尤其是 在上部 疏被微 柔毛, 内面 除在上 唇片下 部边缘 及中央 有一髯 毛带以 及下唇 片基部 有一簇 髯毛外 , 余 部近无 毛或在 冠筒 前方略 被小疏 柔毛, 冠筒长 8 毫米, 自基 部向上 膨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6 毫米, 基 部宽达 10 毫米, 顶端具 2 小裂片 ,裂片 长不及 1 毫米, 三角形 ,先端 锐尖或 微囬, 下唇长 6 亳米, 基部宽 7 毫米, 3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长约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能 育雄蕊 2 , 系 前对,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2.5 毫米处 ,花 丝长约 2 毫米, 直伸, 顶部 叉分, 不育枝 直伸, 长约 1 毫米 ,先 端具头 状或肾 状宽约 1.5 毫米 的黄色 腺体, 另一 枝长约 1 毫米, 向后 反转, 具 花药, 花药近 肾形, 长约 1.5 毫米, 宽 2.5 毫米, 药隔长 三角形 ,基部 略宽, 与 花丝略 被小疏 柔毛, il 化雄蕊 3, 均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2.5 毫米处 ,侧生 的线形 ,长约 2.5 毫米, 先端 头状, 后方 1 枚细小 ,线形 ,长约 0.5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 0.5 毫米, 全缘; 子房长 锥形, 长约 3 毫米, 密 被锈色 髯毛, 花柱 线形, 纤细, 长达 7 毫米, 被微 柔毛, 柱头小 ,头状 。蒴 果长约 2 厘米, 宽 3 毫米 ,密被 疏柔毛 ,螺旋 状扭曲 ,顶端 有宿存 的花柱 ,下 部承以 宿存的 花萼。 花、 果期 9 月 。 产易武 ,生 于石灰 岩上, 海拔 1 Q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易武向 明曼丕 后山。 22. 蛛毛 苣苔属 Paraboea (C. B. Clarke )Ridl. 多年 生草本 或半灌 木状, 具茎或 无茎, 有交织 在一起 常分枝 姝丝状 毛被。 叶对生 ,基 或茎生 ,常在 一木质 中轴上 排列成 莲座, 具柄。 总 梗腋生 或花葶 无叶而 伸长, 具 少数花 或疏花 的聚伞 花序; 苞片大 ,包住 花序, 或苞 片小而 不包住 花序; 花较 小或中 等大; 花萼 5 深裂或 浅裂, 裂片大 而匙形 ,或 小而披 针形至 线形; 花 冠简短 或长, 但 多呈宽 钟形, 冠檐近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全部裂 片宽而 开展; 能 育雄蕊 2, 系 前方,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至基部 ,花丝 内弯, 略增厚 ,花 药顶端 连着, 室 2, 近平行 或叉开 ,顶端 汇合; 花 盘环状 或无; 子房 上位, 线形, 胎座十 分内伸 ,扁平 2 裂, 内 表面无 胚珠, 不完全 4 室, 花柱 丝状, 柱头略 增大, 头状或 2 裂。 蒴果 线形, 螺旋状 扭曲或 直伸, 分裂成 4 瓣; 种子 细小, 具 蜂巢状 网纹。 约 30 种, 产缅甸 、泰国 、中国 、马 来西亚 至印度 尼西亚 (西 里伯斯 )。 我国约 5、6 种, 产 西南、 华南至 中南;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1(6) 苞片大 ,包住 花序; 花萼裂 片大, 匙形。 2(5) 花萼 5 裂近 基部, 裂片近 相等, 倒 披针状 匙形。 3(4; 叶片 较大, 长 12 — 2? 厘米, 宽 4 .5_12 厘米; 聚伞花 序多花 密集, 具 5 花以上 lb. 大叶殊 毛苣苔 P. sinensis f. macrophylla •4(3) 叶片 较小, 长仅达 7 厘米, 宽 4 厘米; 聚伞花 序少花 ,具 2 — 5 花 lc 少花昧 毛苣笞 P. sinensia f. macra 
626  云南 植物志  5(2; 花萼二 唇形, 下唇 2 裂, 裂片 基部稍 合生, 楠圆形 或椭圆 状匙形 ,上唇 3 裂至 中部, 裂片近 四方形 '2. 唇萼姝 毛苣苔 P. connata 6(1) 苞 片小, 不包住 花序; 花萼裂 片小, 披 针形或 线形。 7(S) 叶片 肉质, 长圆 伏匙形 至倒卵 伏匙形 或狭倒 卵形, 边缘 波伏… 3 . 脉叶姝 毛苣苔 P. neurophylla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长圆形 或卵伏 长圆形 至卵形 ,边 缘具规 则或不 规则的 波状小 牙齿。 9(10) 叶侧脉 每侧约 6 条; 花葶高 12 厘米; 花冠 白色或 紫色, 外面 无毛, 花 丝除基 部外极 密被黄 褐色腺 短柔毛 4. 淡褐姝 毛苣苔 P.fufeacen* 10C9; 叶侧 脉每侧 8 — 10 条; 花 葶高达 30 厘米; 花冠紫 色或紫 红色, 外面 略被短 腺毛, 花丝 近中部 向轴面 有一簇 呈红褐 色的腺 短硬毛 S.f| 丝铢 毛苣苔 P. barbatipes 1. 宽萼蛛 毛苣苔 宽 萼苣苔 (图鉴 ) Paraboea sinensis (Oliv.) B.L. Burtt (1984). Phylloboea sinensis Oliv. in Hook. (1887)*; Hemsl. (1890); Chalamydoboea sinensis (Oliv.) Stapf (1913); 图鉴 (1975)*. la. 宽萼蛛 毛苣苔 (原 变型) 1 • sinensis 云南 不产。 ib. 大叶蛛 毛苣苔 (变型 ,新 组合) 大火草 (麻栗 坡), 青 白地绿 (思茅 ), 大岩枫 (西畴 ) f. macrophylla (Stapi) C. Y. Wu, comb. nov. Chlamydoboea sinensis (Oliv.) Stapf f. macrophylla Stapf in Kew Bull. 1913- 355 (1913). - 矮小半 灌木; 茎常 弯曲, 上升, 高达 90 厘米, 下部 无叶, 但有 脱落的 叶痕, 幼嫩 部分有 褐色 毡毛, 节 间短。 叶对生 ,叶 片橢圆 形或长 圆状椭 圆形, 稀为宽 披针形 ,长 12 — 27 厘米, 宽 4.5 — 12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 楔形, 近全缘 ,叶面 有蛛丝 状毛, 但 很快变 无毛, 绿色, 背面 有褐色 毡毛, 侧脉每 侧多达 15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略凹陷 ,背面 显著; 叶 柄长达 6 厘米, 密 被褐色 毡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多花 密集, 开花时 直径达 5 厘米, 其后多 少展开 ,具梗 ,总 梗长达 12 厘米, 密 被褐色 毡毛; 苞片大 ,绿 白色, 圆 卵形, 直径达 2 厘米, 基部 合生; 花梗长 达 1 厘米; 花萼绿 白色, 常带 紫色, 长约 1.2 厘米, 无毛, 5 裂近 基部, 裂片倒 披针状 匙形; 花 冠淡粉 红色或 带紫色 ,阔 钟形, 长约 1.6 厘米, 无毛, 5 裂, 裂片半 圆形, 近 等大, 长约 5 亳 米; 能 育雄蕊 2, 系 前对, 着生 于花冠 基部, 花 丝自纤 细的基 部骤然 增宽, 内面具 乳突, 弧状 直伸, 花药顶 端相连 ,退 化雄蕊 3, 短线形 ,长约 1 毫米; 花盘 环状; 雌蕊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约 6 毫米, 花柱 极短, 长仅 2 毫米, 柱头 2 裂。 蒴果 无毛, 长达 4 厘米, 宽 2 毫米, 螺 旋状扭 曲。 花期 5 — 7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临沧 、孟连 、镇康 、景东 、勐养 、勐腊 、蒙自 、河口 、砚山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沟边、 林中 石上或 陡崖上 ,海拔 700 — 2 3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及 思茅。 lc 少花蛛 毛苣苔 图版 192,1 — 3 i. macra (Stapf) C.Y.Wu, comb. nov. Chlamydoboea sinensis (Oliv.) Stapf f. macra Stapf in Kew Bull. 1913: 355 (1913). 
苦 苣苔科  627  图 版 192 !_ 3 少花姝 毛苣苔 Paraboea sinensis (Oliv.) B. L. Burtt f. macra (Stapf) C. Y. Wu., i. 具花、 果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雌蕊 & 花萼 ; _ 4 :i^nm p ' cufcceni (Fr»nch.) B. L. Burtt, 4. 具果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不雄 雌蕊及 花,。 (肖 溶绘) 
628  云南 植物志  与大叶 妹毛苣 苔不同 在于茎 大都较 矮小, 叶片 长仅达 7 厘米, 宽 4 厘米, 聚 伞花序 2 — 5 花。 产景东 、蒙自 、绿春 、屏边 、西畴 ,生于 沟边、 林中石 上或陡 崖上, 海拔 1 100 — 1 800 米 &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东南。 2. 唇萼蛛 毛苣苔 (新 组合) Paraboea connata (Craib) C. Y. Wu, (1984), comb. nov. Chlamydoboea connata Craib in Notes Bot. Gard. Edinb. 10:21 1 (1918); B. L. Burtt (1984) cum descr. republ.; Trisepalum connatum (Craib) B. L. Burtt (1984). in nota. 茎直立 ,高 8 厘米, 直径 5 — 6 毫米, 仅上部 具叶, 密被 肉桂色 毡状蛛 丝毛。 叶 卵状长 圆形, 长达 19 厘米, 宽 9.5 厘米, 近革质 ,叶面 有蛛丝 状毛, 背面被 毡毛, 侧脉 每侧约 13 条, 叶面略 凹陷, 背面 连同中 脉明显 突起, 小脉 少数, 在背面 明显; 叶柄长 7 厘米, 基部 具鞘, 下 部圆形 ,中 部以上 具槽, 槽两侧 突起。 总梗长 6 厘米, 顶端有 2 枚合 生的长 1 厘米 的苞. 片; 花梗长 1 厘米, 被毛 同茎及 总梗; 花萼外 面有细 绵毛, 其间 疏被短 宽的头 状毛, 二 唇形, 下唇 2 裂, 裂片 基部稍 合生, 椭圆形 或椭圆 状匙形 ,顶端 圆形, 下部狭 ,自 基部三 出脉, 有时 在缘 生的侧 脉上有 附加不 明显的 小脉, 长 10 — 12 毫米, 宽 5 毫米, 后方 1 萼 片连同 2 侧萼 片合 生成长 上唇, 上唇长 12 毫米, 宽 17 毫米, 3 裂, 裂 片近四 方形, 顶端近 截形, 长 6 毫 米, 宽 7 毫米, 全部裂 片边缘 波状或 具波状 小齿, 绿色, 或极稀 上部淡 紫色。 花冠长 1.8 厘 米, 冠筒长 1.3 厘米, 冠檐后 2 裂片 直伸, 扁圆形 ,宽 8 亳米, 前 3 裂片极 反折, 略近 似于后 裂片, 冠筒及 花冠裂 片下部 外面被 绵毛; 能 育雄蕊 2, 系前对 ,退 化雄蕊 3; 花 盘几不 明显; 雌蕊高 1 厘米, 子房 线形, 具柄, 无毛, 渐狭成 花柱, 花柱被 糠秕状 小腺毛 ,柱头 淡色, 扁平, 偏斜。 蒴果 未见。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滇 西南。 模 式标本 采自滇 西南。 本种 从描写 看应归 入唇萼 苣苔属 Trisebahtm, 因未 见标本 暂按吴 征镒的 意见, 将本 种组 合在蛛 毛苣苔 属中。 3. 脉叶蛛 毛苣苔 图版 193,1 — 3 Paraboea nenrophyllai (Coll. et Hemsl.) B. L. Burtt in Lauener (1984). Didymocarpus neurophylla Coll. et Hemsl. (1890).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肉质, 长 圆状匙 形至. 倒卵 状匙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 2 .5) 4 .5 — 10 厘米, 宽 (1)1.5 — 5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基部渐 狭至近 圆形, 边缘 波状, 叶面 绿色, 初 时有蛛 丝状丛 卷毛, 其后变 无毛, 背面 有白色 或淡褐 色毡毛 ,侧 脉每侧 6 — 7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粗大而 隆起; 叶柄长 — 2 ( 2 .5) 厘米, 毛 被同 叶背。 花葶 3 — 4 条, 高达 10 厘米, 有淡 褐色妹 丝状丛 卷毛, 果时变 无毛; 聚 伞花序 具 3 — 7 或有 时更多 朵花; 苞片及 小苞片 钻形, 长约 2 毫米; 花梗 纤细, 长 0.6 — 1.3 厘米, 毛. 被同 花葶; 花萼长 4 一 5 毫米, 外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线 形', 宽 0.6 毫 米, 先 端钝; 花冠紫 红色, 长达 1 厘米, 两面 无毛, 冠筒短 ,长约 1.5 毫米, 一面 臌胀, 冠檐倾 斜, 不明显 二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均 近相等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无毛,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花丝 增粗, 花药 连着; 雌蕊 无毛,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花柱略 伸出花 冠, 与 子房近 等长, 柱头小 ,近 头状。 蒴 果长达 3 厘米, 螺旋状 扭曲, 变 无毛。 花期 7 — 8、 
苦 苣苔科  629  图 版 193 1— 3. 脉叶昧 毛苣苔 Paraboea neurophylla (Coll. e【 Hemsl.) B L. Burtt, 1. 具花、 果 植株, 2. 花冠纵 '剖, 内面观 ,示 雄蕊, 3. 雌蕊及 花萼; 4— 6. 髯丝蛛 毛苣苔 P. barbatipes K. Y. Pan,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 6 ' 雌蕊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 630  云 南 植 物 志  月, 果期 9 月。 产昆明 、禄劝 ,生于 山地石 崖上, 海拔 2 100-2 200 米; 分布于 贵州、 四川以 及湖北 西部。 4. 淡褐蛛 毛苣苔 图版 192,4 — 6 锈毛旋 蒴苣苔 (图鉴 ), 岩 莴苣、 岩枇杷 (云南 ) Paraboea rnfescens (Franch.) B. L. Bum in Lauener (1980), (1984). Boea rujescens Franch. (1885); Forbes et Hemsl. (1890); Hand.-Mazz. (1936); 图鉴 (1975)*; Didymocarpus seguinii "vl. & Van. (1906); Phylloboea henryi duthie ined., in Bedd. (1908); Boea rujescens Franch. var. seguinii (L6vl.) L6vl, (1914), p.p.; Dorcoceras ruefescens (Franch.) Schlecht. (1923); Paraboea tomentose Barnett (1962) 多年生 草本。 茎下部 匍地, 向下生 出纤维 状须根 ,上部 上升, 长 5 — 15 厘米, 粗达 0.5 厘 米, 密被淡 褐色蛛 丝状丛 卷毛, 有宿存 的叶柄 基部。 叶聚生 于茎端 ,多 少呈莲 座状;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有时 卵形, 长 (2.5)3.5 — 10 厘米, 宽 (2)2.5 —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圆形, 两侧有 时略不 相等, 边缘具 规则的 波状小 牙齿, 叶面榄 绿色, 全面满 布白 色小糙 伏毛, 背 面极密 被淡褐 色蛛丝 状丛卷 毛或毡 状毛, 侧脉 每侧约 6 条, 与 中脉在 叶面 凹陷, 背 面明显 隆起; 叶柄长 0.5 — 4.5 厘米, 毛被同 叶背。 花葶 (1)2—4 条, 高达 12 厘米, 密被淡 褐色蛛 丝状丛 卷毛, 聚 伞花序 3 — 4 次分枝 ,紧縮 ,近 伞形, 具多至 23 花; 苞片 2, 宽大, 卵形, 长达 1.5 厘米, 宽 0.8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楔形, 色泽及 毛被同 茎叶, 小苞 片小 得多, 常近 无毛; 花梗长 2 — 5 毫米, 略 被淡褐 色姝丝 状丛卷 毛至近 无毛;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疏被 褐色蛛 丝状毛 ,内 面无' 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形, 先端钝 ,具 3 脉; 花冠白 或紫色 ,长达 1.3 厘米, 无毛, 冠 筒长达 8 毫米。 基部 前方一 侧臌胀 ,向上 开张, 至喉 部宽达 7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宽 卵形至 卵形, 长 4 一 5 毫米, 宽 3 — 4 毫米,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 丝长约 5 亳米, 曲折, 先端 下弯, 略增厚 ,除 基部外 极密被 黄褐色 腺短 柔毛, 花药 2 室, 室叉开 ,先端 汇合; 子房长 圆形, 先端 渐狭, 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柱 头小, 点状。 蒴果长 2.5 — 3.5(4) 厘米, 螺旋状 扭曲, 无毛。 花期 8 月 ,果期 10— 11 月。 产 巧家、 禄劝、 元谋、 路南、 昆明、 楚雄、 元阳、 邱北、 蒙自、 文山、 砚山、 西畴、 广南、 富宁、 勐腊、 沧源、 耿马, 生于石 灰山常 绿林或 灌丛下 的岩石 上或岩 隙中, 海拔 650 — 1 600(2 00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部及 贵州。 越南 也有。 全草 药用, 治咳嗽 、劳伤 、痈 疮红肿 等症。 5. 髯丝蛛 毛苣苔 图版 193,4 — 6 Paraboea barbatipes K. Y. Pan (1988). 多年生 草本; 茎短或 伸长, 匍地延 伸而上 部斜升 直立, 长 7 — 30 厘米, 粗可达 6 毫米, 常 多少带 木质, 极密被 黄褐色 姝丝状 毡毛, 有宿 存的叶 柄基部 及疣状 突起。 叶聚 生于茎 端, 多少呈 莲座状 ;叶片 革质,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7 — 18(20) 厘米, 宽 3—9 厘米, 先 端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圆 形或近 心形, 有时两 侧略不 相等, 边缘 具不规 则的小 牙齿, 叶面橄 绿色, 初 时有妹 丝状丛 卷毛, 最后变 无毛, 背面密 被褐色 蛛丝毡 状毛, 侧 脉每侧 8 — 10 条, 与中 脉在叶 面略凹 陷或不 明显, 背 面明显 隆起; 叶柄长 1 一 4.5(6) 厘米, 毛被同 叶背。 聚伞 
苦 苣苔科  631  状圆 锥花序 顶生, 长达 30 厘米, 由多数 具多花 的聚伞 花序所 组成, 序 轴初时 被姝丝 状丛卷 毛, 后变 无毛; 苞片及 小苞片 长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 0.5 — 2 厘米, 先端 锐尖, 主要 在下面 被 褐色丛 卷毛, 开花时 苞片上 的毛被 仍多少 宿存, 但小苞 片上的 毛被却 常脱落 殆尽; 花梗 长 0.5 — 1 厘米, 被短 腺毛; 花萼紫 红色, 长约 5 毫米, 外面被 短腺毛 ,内面 无毛, 5 裂 至近基 部, 裂片 线形, 先 端钝; 花冠紫 色或紫 红色, 长 1 一 1.5 厘米, 外面 略被短 腺毛, 冠筒长 5 — 7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近等大 ,先端 圆形; 能育 雄蕊 2, 花丝 曲折, 向 内弯, 略粗厚 ,近 中部向 轴面有 一簇呈 红褐色 的腺短 硬毛, 花药 2 室, 室 叉开, 先端 汇合;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6 毫米, 极无毛 ,花 柱短, 长约 2 毫米, 极无毛 ,柱头 小, 点状。 蒴果长 3.5 — 4.5 厘米, 螺旋状 扭曲, 无毛。 花期 5 — 6 月, 果期 9 月。 产沧源 、耿马 、勐腊 、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于 石灰岩 山常绿 林下岩 石上, 海拔 1 000 — 1 460 米; 分布于 贵州、 广西、 广东。 23. 石糊 蝶属 Petrocosmea Oliv. 无地 上茎的 多年生 草本, 通常 低矮, 被毛; 根状茎 短而粗 ,生 密集的 纤维状 须根。 叶全 部基生 ,具柄 ;叶 柄着生 于叶片 基部或 呈盾状 着生; 叶片卵 形或楠 圆形, 具羽 状脉, 全缘或 具齿。 花葶 纤细, 1 至数条 ;聚伞 花序有 2 苞片, 1 一 2 回分 枝或不 分枝, 有 1 至数花 ;苞片 细小; 花萼通 常辐射 对称, 此时萼 片分生 ,呈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稀 卵形, 花萼有 时左右 对称, 此 时后方 3 裂片多 少合生 ,前方 2 裂片 基部稍 合生; 花冠蓝 紫色或 白色, 筒漏 斗状粗 筒形, 檐部比 筒部长 ,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与下 唇近等 长或为 下唇的 一半, 下唇 3 裂; 能育雄 蕊 2 , 系前对 ,着生 于冠筒 近基部 ,花丝 线形, 弯曲 或否, 花 药顶端 微凹, 通常楠 圆形, 稀为' 扁 圆形, 不缢缩 或在顶 端之下 缢缩, 2 药室 平行, 顶端不 汇通或 汇通, 退化雄 蕊位于 后方, 3 或 2, 小; 花盘不 存在, 雌蕊 稍伸出 花冠筒 之外, 子房卵 状球形 ,有 2 侧膜 胎座, 花柱 细长, 柱头小 ,近 球形。 蒴果 长楠圆 球形, 室背 开裂为 2 瓣; 种子小 ,椭 圆形, 光滑。 约 27 种, 分布自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东北部 和泰国 北部经 我国至 越南和 缅甸的 南部。 我 国有 25 种 4 变种, 产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北 、以 及陕西 南部; 云南有 20 种 1 变种, 几 遍布全 省各地 ,但以 东南部 居多。 分种 检索表 1(34) 花药不 缢缩; 花萼辐 射对称 ,5 裂达 基部, 裂片全 缘 2(9; 花 冠上唇 与下唇 近等长 (组 1. 中华石 蝴蝶组 Sect. 1. Petrocosmea) 3(8) 雄蕊 无毛。 4C5) 花 萼裂片 外面近 无毛, 三角状 卵形至 披针形 1. 扁圆 石蝴蝶 P.oblat* 5C4) 花萼 裂片外 面多少 密被短 柔毛。 6(7; 叶 脉在叶 背明显 2. 显脉 石蝴蝶 P. nervosa 7(6) 叶脉在 叶背不 明显, 叶 较大, 叶 片长达 4 厘米, 宽 5 厘米, 多少呈 扁圆形 3. 萎软 石蝴碟 P. Haccida 8(3; 雄蕊的 花丝和 药隔有 短柔毛 4. 大花 石蝴蝶 P. grandiflora 
632  云南 植物志  9(2; 10(27 ) 11(24) 12( 19) 13( 14) 14(13) 15(16) 16(15) 17(18; 18(17) 19( 12; 20(21; 21(20; 22(23) 23(22) 24(11) 25(26)  26( 25) 27C10) 28(31) 29C30) 30(29) 31C28) 32(33) 33(32) 34(1; 35(38) 36(37) 37C36)  38(35; 39(40;  花 冠上唇 长为下 唇之半 (组 2. 石 蝴蝶组 Sect. 2 . Anisochilus Hemsl.)o 花 冠上唇 2 裂近基 部或达 中部。 叶基 部不呈 盾形。 花丝 无毛。 花冠内 面无毛 S. 莲座 石瑚蝶 P. rosettifolia 花冠内 面被短 柔毛。 花 柱下部 有少数 短毛, 毛长约 0.2 毫米; 叶 片长达 3 厘米,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6. 大理 石蝴蝶 P. for rest" 花柱下 部被开 展的长 柔毛, 毛长约 1 毫米。 叶边 缘有小 钝齿, 叶 柄长达 6 厘米; 花 药长约 1 毫米 7. 髯毛 石蝴蝶 P. barbata 叶 边缘浅 波伏, 叶 柄长达 2 厘米; 花药长 0.6 毫米 8. 长梗 石蝴蝶 P. longipedicellata 花丝 被极短 的毛。 花冠 内面被 短柔毛 : 9. 东川 石蝴蝶 P. mairei 花冠内 面无毛 o 花 冠上唇 2 裂近 基部; 花药长 3.2 毫米, 比 花丝长 2 倍以上 ;叶 片长达 2 厘米 10, 石瑚蝶 P. duclouxii 花 冠上唇 2 裂近 中部; 花药长 2 毫米, 比花丝 稍短; 叶 片长达 4 厘米 11. 秋 海棠叶 石蝴蠑 P. begoniifolia 叶 基部呈 盾形。 叶两面 疏被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3 — 4 条, 与中脉 成钝角 展出, 叶 柄有开 展的长 柔毛, 毛长 0.5 — 3 毫米; 花丝膝 状弯曲 ,上部 有开展 的较长 柔毛, 毛长 0.5 — 0.8 毫米; 花 药顶端 不膨大 • 12. 印缅 石蝴蝶 P. parryorum 叶两面 密被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与中脉 成钝角 展出, 叶柄有 极密的 短伏毛 ,毛长 0.5—1 毫 米; 花 丝直, 上部 被长约 0.2 毫米的 短毛; 花 药顶端 稍膨大 13. 蓝 石蝴蝶 P* *oei ulea 花 冠上唇 不明显 2 浅裂, 微 凹或近 全缘。 叶片基 部心形 或圆形 ,边缘 有小牙 齿或浅 钝齿; 花冠 上唇的 裂片长 0.4 — 0.6 毫米。 叶较大 ,叶 片长达 3.6 — 4. 8 厘米, 宽 3_4.5 厘米; 花萼长 5 — 6 毫米 14. 蒙自 石蝴蝶 P. iodioides 叶较小 ,叶 片长达 2 厘米, 宽 1.5 厘米; 花萼长 2.5 — 4 毫米 …… 1S. 滇黔 石蝴蝶 P* martinii 叶片 基部楔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或有不 明显波 状齿。 花葶、 叶柄和 叶背密 被淡黄 色贴^ 短绒毛 ;花冠 上唇裂 片长约 5 毫米 16. 丝毛 石蝴蝶 P. serieea 花葶、 叶柄 和叶片 边缘被 开展的 柔毛; 花冠 上唇裂 片长达 5. 5 毫米 …… 17. 小 石蝴蝶 P. minor 花 药在顶 端之下 缢缩, 形成一 个短而 粗的喙 (组 3. 滇泰石 蝴蝶组 Sect. 3. Deinanther.)o 花萼辐 射对称 ;萼片 分生, 全缘或 近全缘 ;花冠 上唇与 下唇近 等长。 叶 片长达 8.5 厘米, 基 部不呈 盾形, 边缘有 小牙齿 ;苞片 较小, 钻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4 毫米; 花冠喉 部黑色 ,基 部不呈 紫色, 外面被 短柔毛 ,内 面有小 糠秕… 18. 孟连 石蝴蝶 P. menglienensis 叶 片长达 17.5 厘米, 基 部有吋 盾形, 边缘有 牙齿; 苞片 卵形, 狭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5 — 12 毫米; 花 冠在喉 部不呈 黑色, 在上侧 基部呈 暗紫色 ,外面 无毛, 内 面在下 唇下部 密被腺 体和疏 柔毛… 19. 大叶 石蝴蝶 P. grandifolia 花萼左 右对称 ;后方 3 萼片合 生达中 部或中 部略上 ,边 缘常有 小齿; 花冠上 唇比下 唇短。 花萼外 面被短 柔毛, 裂片边 缘有狭 三角形 或钻伏 小齿… 20a. 滇泰 石蝴蝶 P. kerrii var. kerrii 
苦 苣苔科  633  4009; 花萼 外面被 绵毛, 裂片 边缘有 正三角 形牙齿 2 0b. 绵毛 石蝴蝶 P. kerrii var. crinita 1. 扁圆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图版 19 4 ,1 一 3 宽萼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 Petrocosmea oblata Craib (1919), (1920); Hand.-Mazz. (1936); H.W. Li (1983). Petrocosmea latisepala W. T. Wang (1981); P. oblata Craib var. latisepala (W. T. Wang) W. T. Wang (1984)*.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根茎短 ,粗厚 ,向 下簇生 纤维状 须根。 叶 5 — 10, 全部 基生, 长达 7 厘米; 叶片干 时草质 ,近 圆形、 扁圆形 至圆状 卵形, 长 0.7 — 2.5 厘米, 宽 0.9 — 2.5 厘米, 先端 圆形或 近截形 ,基部 圆形、 近截 形或浅 心形, 全缘或 近波状 ,具 缘毛, 叶面 绿色, 背面 较淡, 两面散 布近明 显的短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与中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 扁平, 长 2 — 3(4) 厘 米, 疏被短 柔毛, 但 不久变 无毛。 花葶 3 — 5 条, 高 4.5 — 6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常生 1 至多 花, 在中部 以上有 苞片; 苞片 线形, 近无毛 ,常带 紫色;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面近 无毛, 略具 缘毛, 干时 多少带 紫色,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三 角状卵 形至披 针形, 先 端短渐 尖或近 锐尖伹 尖头钝 ,均近 等大, 宽约 1.5 毫米, 具 3 或 5 脉, 缘生 的脉略 明显, 在 裂片先 端之下 与中脉 汇合; 花冠 紫色, 冠 筒长约 3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6 毫米, 2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4 毫米, 宽 3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小 缘毛, 下唇长 6 — 7 毫米, 3 裂, 裂 片长圆 形或椭 圆状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具 小缘毛 ,中裂 片长达 6 毫米; 能 育雄蕊 2, 分生, 花丝 无毛, 直立, 长 1.5 毫米, 花药 卵形, 长 2.25 毫米, 先端 微凹, 药隔 无毛; 子房长 1.5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 柱长约 6 毫米, 下部增 粗且被 微柔毛 ,柱 头小。 花期 8 — 9 月。 产大姚 、会泽 ,生 于石灰 岩上, 海拔 2 2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采自 会泽的 标本, 其花萼 裂片较 原描写 略宽大 ,但 长宽比 例是一 致的, 是否应 作为一 独立的 种或其 变种, 有待见 到众多 的标本 后再行 考虑, 暂 作为一 个种。 2» 显脉 石瑚蝶 (图鉴 ) 图版 198, 6-9 Petrocosmea nervosa Craib(l919); Hand.-Mazz. (1936); B. L.Burti in Curtis <1940); 图鉴 (1975); in nora H. W. Li(l983); in clavi W.T. Wang(l984).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向 下簇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直 立或近 直立, 长达 9 .5 厘米; 叶片 鲜时近 肉质, 干时坚 纸状膜 质或薄 纸质, 叶形变 异很大 ,倒 卵形、 椭圆状 倒卵形 、扁 圆状倒 卵形, 扁 圆形或 圆形, 长宽达 5.5 厘米, 先端圆 形或近 圆形, 基部 楔形、 圆 状截形 或心形 ,全 缘或有 时具小 圆齿, 叶面或 疏或密 被具节 柔软疏 柔毛, 背 面主要 沿脉上 被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3 条, 与中脉 叶面不 明显, 背面扁 宽而且 明显; 叶柄长 3 — 4 厘米, 扁平, 被疏 柔毛。 花葶 3 — 10 条, 高达 8 厘米, 被白色 长柔毛 ,常生 1 花, 稀生 2 — 3 花, 在 中部之 上有 苞片; 苞 片小, 线形; 花萼长 3 — 4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宽 0.75 — 1 毫米, 全缘或 有时具 少数齿 ,具 缘毛, 3 脉; 花冠蓝 紫色, 冠筒长 2.5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7 毫米, 在中部 稍上方 2 裂,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具缘毛 ,下 唇 3 裂, 裂片长 圆形, 长约 4.5 毫米, 先端 圆形, 具缘毛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长 1.5 毫米, 花药先 端微凹 ,长 2 毫米; 子房 略短于 花萼, 被疏 柔毛, 花柱长 6 毫米, 下 部被微 柔毛, 柱头 vJ、。 蒴果狭 卵形, 长约 5 毫米。 花期 8—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534  云南 植物志  1 一 3. 扁圆 石蝴蝶 Petrocosmea oblata Craib,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雌蕊及 花萼; 4—6. 髯毛 石蝴蝶 P. barbata Craib,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蕊 ,6. 雌蕊及 花萼。 (吴锡 « 绘) 
苦 苣苔科  635  产 永胜、 邓川、 宾川、 华坪、 大姚、 禄劝, 生于咢 石上, 海拔 1 200 — 1 95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永胜。 3. 萎软 石蝴蝶 Petrocosmea flaccida Craib(1919); W. T. Wang (1984)*.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根茎 短粗, 叶片扁 圆形、 圆状扁 圆形或 近圆形 ,长达 4 厘米, 宽 5 厘 米, 先端 圆形或 截形, 基部楔 形或狭 楔形, 鲜时近 肉质, 两面 散布萎 软的白 色具节 长毛, 全 缘或偶 有波状 小圆齿 ,侧 脉每边 3 — 4 条, 叶面 模糊, 背面近 明显; 叶柄长 5 — 7(10) 厘米, 疏被疏 柔毛。 花葶 多数, 上部被 白色疏 柔毛, 中部 之上有 2 小苞片 ,常生 1 花, 高 5 — 6 厘 米; 花萼 外被疏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近 等大, 披针形 或线状 披针形 ,长 3 — 4 毫米, 先 端稍钝 或钝短 渐尖, 具 3 — 5 脉, 有缘毛 ;花冠 蓝色, 冠筒长 2.5 — 3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长 6 — 7 毫米, 在中 部上方 2 裂, 裂片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具 缘毛, 下唇长 7 — 7 .5 毫米, 3 裂 几达 基部, 裂片倒 卵形或 长圆状 倒卵形 ,先端 圆形, 具缘毛 ;能 育雄蕊 2 , 无毛, 花丝长 L5 毫米, 花药长 2 — 2.5 毫米, 先端 微凹; 子房 略短于 花萼, 花柱长 5 毫米, 下部被 短疏柔 毛,. 柱 头小。 蒴果长 5—6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滇西北 (永宁 ), 生于灌 丛石上 ,海拔 1 830 — 3 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4. 大花 石蝴蝶 Petrocosmea grandiflora Hemsl.(1895), in Hook. (1895)*; Craib(1919); 图 鉴 (1975)*; W. T. Wang(l984).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根茎 短粗, 向 下簇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长达 14.5 厘米, 外 部 的叶具 长柄; 叶片干 时纸质 ,狭椭 圆形或 卵形, 稀 为圆状 卵形, 长 I. 2 — 6 厘米, 宽 0.8 — 2.2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楔形, 有时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密被 绢状长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斜展, 与中脉 在叶面 不明显 ,背面 明显; 叶 柄长达 8 厘米, 密 生长柔 毛。 花葶 4 一 10 条, 纤细, 高 2.5 — 5 厘米, 常生 1 花, 极稀生 2 花, 在中部 之上有 一对苞 片; 苞 片小, 线形, 长 2 — 3 毫米; 花 萼长约 7 毫米, 有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 片稍不 等大,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锐尖; 花冠 蓝色, 长约 2 厘米, 外面 略被短 柔毛, 倾斜, 不相等 二唇形 ,上 唇小, 2 浅裂, 下唇 3 深裂, 裂片均 宽而呈 圆形; 能 育雄蕊 2 , 分生, 内藏, 花 丝短, 肥厚, 有短 柔毛, 花 药大, 药隔^ 厚, 有短 柔毛, 退 化雄蕊 3; 子房 和花柱 均有短 柔毛, 花柱 纤细, 向前 弯曲, 柱 头小。 蒴果狭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宽 4 毫米。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 滇东南 (蒙自 ), 生 于海拔 1 200 — 2 100 米的 石灰岩 峭壁石 缝中。 模 式标本 采自蒙 白^ 5. 莲座 石蝴蝶 Petrocosmea rosettifolia C.Y. Wu ex H. W. Li(1983)*; W. T. Wang(1 984).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短 ,粗厚 ,簇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覆瓦状 密集排 列成直 径达 12.5 厘米 的莲座 叶丛; 叶片 膜质, 宽卵形 或卵状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1 一 3 厘米, 位 于莲 座叶丛 外方的 最大, 但向莲 座叶丛 中心的 渐变小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基 部宽楔 形至近 圆形, 全缘或 具少数 浅圆齿 ,具 缘毛, 叶面幼 时密被 具节长 柔毛, 其后 毛被较 稀疏, 背面被 毛相 似但毛 略短, 侧脉 每边约 4 条, 与中脉 两面不 明显; 叶 柄长达 4 厘米, 被 具节短 柔毛。 花葶 多数, 高达 6 厘米, 具 1 花, 中部 之上有 2 枚苞片 ,苞 片小, 钻形至 线状披 针形, 长 1 一 
636  云南 植物志  3 毫米, 先端钝 ,被疏 柔毛; 花萼长 5 毫米, 外密 被具节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线 状披针 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3 脉; 花冠长 1.2 厘米, 外面略 被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长 4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5 毫米, 2 裂至近 中部, 下 唇长达 8 毫米, 3 裂, 裂片先 端均圆 形, 具小 缘毛; 能 育雄蕊 2, 花丝 直伸, 长约 1 毫米, 无毛,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先 端圆形 或微凹 ,无毛 ,退 化雄蕊 3, 细小, 线形, 长不及 1 毫米; 子 房长约 5 毫米, 被柔毛 ,花 柱长 7 毫米, 下部 疏被微 柔毛, 柱 头小, 头状。 蒴果长 圆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宽 3 毫米, 淡 褐色, 略被 柔毛。 花、 果期 10 月。 产 滇中南 (景东 ), 生于岩 石上, 海拔 1 43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 大理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Petrocosmea forrestii Craib (1919);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4). 多年 生矮小 草本; 根茎 短粗。 叶全部 基生, 覆 瓦状密 集排列 成直径 4 一 10 厘米 的莲座 叶丛; 叶片 膜质或 坚纸状 膜质, 楠圆形 或菱状 椭圆形 ,稀为 圆形, 长达 3 厘米, 宽 2.2 厘米, 先端钝 或圆形 ,基部 楔形或 宽楔形 ,全 缘或稀 具少数 圆齿, 叶面 幼时被 绢毛, 其后 呈疏柔 毛, 毛长且 具节, 背面被 毛相似 但略短 ,侧脉 每边约 3 条, 不明显 ;叶 柄长达 3 厘米, 被疏柔 毛。 花葶 多数, 被短 柔毛, 中部 以上有 2 枚细小 苞片, 具 1 花; 花萼外 面密被 多少贴 生短白 毛, 5 裂,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近等大 ,长 4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稍 锐尖, 边缘具 长缘毛 ,脉不 明显; 花冠浅 蓝色, 内面后 方密被 而前方 疏被疏 柔毛, 冠筒长 4 毫米, 冠檐 明显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3.5 毫米, 1 裂 至中部 以上, 下唇长 7 毫米, 3 裂至 中部, 裂 片宽长 圆形, 与 下唇裂 片均先 端圆形 ,具小 缘毛;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长 2 毫米, 中部 弯曲, 花药长 1.75 毫米, 先端圆 形或略 微凹; 子 房被柔 毛,' 内藏于 花萼, 花柱长 5.5 毫米, 下部 有少数 短毛, 毛长 0.2 毫米, 柱 头小。 蒴 果长约 4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月。 产大理 、漾濞 、巧家 ,生于 阴处岩 石上, 海拔 1 560 — 20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盐边 )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7. 髯毛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图版 I 94 , 4 一 6 Petrocosmea barbata Craib (1919); 图鉴 in nota;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l984).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茎短 ,肥厚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近 直立, 长达 10 厘米; 叶片近 膜质, 多少 圆形或 卵形, 极稀卵 状披针 形或扁 圆形, 长 (1)1.5 — 3.5(4) 厘米, 宽 1 一 3(4.5) 厘米, 先 端圆形 或钝, 基部宽 楔形或 有时圆 形至微 心形, 边缘有 小钝齿 ,有缘 毛, 叶面 绿色, 略 疏被萎 软状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 脉及侧 脉较密 被余部 疏被疏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4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模糊, 背面 通常近 明显; 叶 柄长达 6 厘米, 扁平, 疏 被疏柔 毛。 花葶 4 一 10 条, 高达 10 厘米, 被疏 柔毛, 常生 1 花, 稀生 2 — 3 花, 在中部 之上有 苞片, 苞 片小, 线形, 长约 1 毫米; 花 葶长达 4 毫米, 外被疏 柔毛, 内 无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3 脉, 2 侧脉 在裂片 先端之 下方与 * 脉 汇合, 花冠紫 色或淡 紫色, 外面 疏被短 柔毛, 内面在 上唇稍 密被而 下唇稍 疏被短 柔毛, 冠 筒长约 2.75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4 毫米, 2 裂至 中部, 裂片 圆形, 具 缘毛, 下唇长 8 . 5 毫米, 3 裂达中 部以下 ,裂 片椭圆 形或椭 圆状倒 卵形, 先端 圆形, 具缘 毛.;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 
苦 苣苔科  637  基部 弯曲, 长 1.5 毫米, 花药长 1 毫米, 退 化雄蕊 3 ; 子房长 1.5 毫米, 密被 髯毛, 花 柱长达 4 毫米, 下部有 开展长 柔毛, 毛长约 1 毫米, 柱 头小。 蒴果 卵形, 长约 5 毫米。 花期 8 — 10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昆明、 嵩明、 富民、 江川、 峨山, 生于石 灰山岩 隙或岩 石上, 海拔 1 800 — 2 300 米。 模 式标 本采自 昆明。 8. 长梗 石蝴蝶 Petrocosmea longipedicellata W. T. Wang(1984). 多 年生小 草本。 叶 10 — 15, 均基生 ,外部 叶具较 长柄, 长 2 .5 — 3 . 2 厘米; 叶片 草质, 圆 状 卵形, 正三角 状卵形 或正三 角形, 长 0..6 — I. 2 厘米, 宽 0.6 — 1.4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心 状截形 或截形 ,边缘 浅波状 ,两面 稍密被 贴伏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2 — 3 条, 不明显 ;叶 柄长达 1.4-2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花葶 2 — 4 条, 果期高 7 — 8 厘米, 被白 色开展 柔毛; 花序有 1 一 3 花; 苞片 线形, 长 1.5 — 2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梗长 2 — 3.5 厘米, 被短 柔毛; 萼片 5, 三角状 线形, 长约 2.2 毫米, 宽 0.8 毫米, 急尖,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 白色, 外面疏 被短柔 毛, 内面上 唇有短 柔毛, 下唇 被短疏 柔毛, 筒长 2 毫米, 上 唇长约 2.8 毫米, 2 裂超过 中部, 裂片 卵形, 先端 圆形, 下 唇长约 6.8 毫米, 3 裂近 中部, 中 裂片倒 卵状长 圆形, 侧裂片 卵形, 先端 圆形; 雄蕊 无毛, 花丝着 生于花 冠基部 稍上处 ,长约 1 毫米, 花药椭 圆球形 ,长约 0力毫 米, 先端不 汇通, 退 化雄蕊 2, 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0.3 — 0.4 毫米处 ,长约 0.2 毫米, 无毛; 雌 蕊长约 4 毫米, 子房上 部被白 色开展 柔毛, 毛长 1 毫米, 花柱除 顶部外 被幵展 白色长 柔毛, 蒴果椭 圆球形 ,长 5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 果期 10 月。 产绥江 ,生 于海拔 1 100 — 1 200 米的 林下。 模式标 本采自 绥江。 9. 东川 石蝴蝶 Petrocosmea mairei Ldvl.(1915), (1916); Craib(1919); B. L. Burtt in Lauen- €r(l980);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Wang(l984).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茎 短粗,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近 直立; 叶片坚 纸质, 卵 状圆 形或近 圆形, 长宽 1 一 2 厘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基部近 圆形, 边缘 具波状 小齿,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两面被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与中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被 柔毛。 花葶 少数, 疏被 柔毛, 有 1 一 2 花; 苞片小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外被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先 端 锐尖; 花冠紫 蓝色, 外被 柔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冠筒与 花萼近 等长, 冠檐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2 裂至 唇片近 中部, 下唇 3 裂至 唇片近 中部, 裂片 先端均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丝 直立, 被 短毛, 花药长 0.8 毫米, 长度 为花丝 2/3; 子房 卵形, 花柱 纤细, 上部 无毛, 下部有 小毛, 柱头 小。 花期 4— 5 月。 产 滇东北 (东川 ), 生 于山地 石上, 海拔约 2 6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峨边 )。 模式标 本采 自东川 叉河。 10. 石蝴蝶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1 95 ,5 — 8 Petrocosmea dnclonxii Craib(1919); Hand.-Mazz.(1936); H. W. Li(1983), in ■clavi; W. T. Wang(l984)*.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茎短 ,肥厚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近直立 ,长达 9.5 厘米; 叶片坚 纸质, 多少 呈圆形 或卵状 圆形, 长宽 (0.8)1 — 2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 部通常 
638  云南 植物志  心形, 全缘或 具波状 小圆齿 ,叶面 绿色, 被柔毛 ,背面 白绿色 ,密被 柔毛,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不明显 ,背 面有时 明显; 叶 柄长达 7.5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葶 4 一 10 条, 高达 10 厘米, 通常 紫色, 疏被白 色柔毛 ,生 1 花; 苞 片无或 早落; 花 萼长约 3 毫米, 外面被 柔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披 针形或 线状披 针形, 宽不及 1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具 缘毛, 3 脉, 2 侧 脉在裂 片先端 之下方 与中脉 汇合; 花冠 蓝色, 外疏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 筒长约 4 毫米, 冠 檐 明显二 唇形, 上唇长 7.5 毫米, 2 裂至 唇片近 基部, 下唇长 13 — 15 毫米, 3 裂几 达唇片 中部, 裂片 先端均 圆形, 具小 缘毛; 能 育雄蕊 2, 花丝 直立, 密 被糠秕 状短头 状毛, 花药长 3.2 毫米, 比 花丝长 2 倍以上 ,退 化雄蕊 3; 子房 略短于 花萼, 花柱长 6 毫米, 上部 无毛, 下 部疏被 微柔毛 ,柱 头小。 蒴果狭 卵形, 长达 7 毫米。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8 月。 产 昆明、 富民、 禄劝、 景东, 生于石 灰山岩 石隙缝 中或岩 石上, 海拔 2 100-2 600 米; 分 布 于四川 西南部 (会东 )。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11. 秋 海棠叶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图版 197,6 — 8 Petrocosmea begoniifolia C. Y. Wu ex H. W. Li (1983)*; W. T. Wang (1984).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具 长柄, 长达 8.5 厘 米; 叶片 膜质, 偏斜心 状卵形 或心状 圆形, 长 1 一 4 厘米, 宽 0.8 — 3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心 形, 边缘有 整齐的 小圆齿 状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密 被贴伏 具节白 色柔毛 ,侧 脉每边 4 一 5 条, 斜展, 近边缘 处网结 ,与中 脉在叶 面几不 可见, 背面隐 约可见 ;叶柄 扁平, 伸长, 外部 的长达 5.5 厘米。 花葶 3 — 4 条, 纤细, 与叶近 等长, 与花梗 密被具 节白色 柔毛, 具 1 一 2 花; 苞片 线形, 小, 长约 3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先 端钝, 全缘;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外被 具 节白色 柔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先端 渐尖, 具 缘毛, 3 脉, 2 侧脉在 裂片顶 端下方 与中脉 汇合; 花冠 白色, 钟形, 外略被 微柔毛 ,内面 无毛, 冠 筒长约 8 毫米, 冠 檐明显 二唇形 ,上 唇长约 5 毫米, 2 裂至 中部, 下 唇长约 8 毫米, 3 深裂, 裂片宽 圆形, 全部 裂片先 端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 丝长约 3 毫米, 扁平, 弯曲, 一侧边 缘作弧 形拱曲 ,另 一侧边 缘近直 伸, 两侧 边缘极 密被长 硬毛, 花 药圆状 心形, 长宽约 2 毫米; 子房长 圆形, 长约 5 毫米, 略被 柔毛, 花柱 与子房 等长, 无毛, 柱 头小, 头状。 蒴果长 圆形, 扁平, 长达 1.3 厘米, 变 无毛。 花、 果期 4 一 5 月。 产 滇中南 (景东 ), 生于河 谷悬崖 峭壁上 ,海拔 1 600 — 2 2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景东。 12. 印缅 石蝴蝶 Petrocosmea parryoram C. E. C. Fisch. (1926); Chatterjee (1947); W. T. Wang(l984).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茎短 而袓,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 草质, 卵 状披针 形, 长圆 状橢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0.8)2.5-6 厘米, 宽 (0.8)1.7—2.5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盾 形, 近全缘 或有少 数不明 显波状 浅齿, 两面疏 被贴伏 短柔毛 ,侧 脉每侧 3 — 4 条, 与中 脉多呈 钝角 生出, 且在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有 开展的 长柔毛 ,毛长 0.5 — 3 毫米。 花葶 1 一 3 条, 高 1.5 — 2 厘米, 与花 梗被开 展的长 柔毛; 花序有 1 一 2 花; 苞片 线形或 线状披 针形, 长 3 — 3.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微尖,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有 3 脉; 花冠 蓝色, 宽钟 形, 直径 1.3 — 1.5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被 短柔毛 ,冠 筒短,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深裂, 下唇 3 
苦 苣苔科  639  图 版 195 1一4. 小 石蝴蝶 Petrocosmea minor Hemsl., 1 . 具 花植株 , 2. 花冠纵 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雌蕊及 花萼, 4. 雄蕊; 5 — 8. 石蝴蝶 P. duclouxii Craib, 5. 具花 植株, 6. 花冠 纵剖, 内面 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7. 雌蕊及 花^, 8. 雄蕊。 (吴 锡麟绘 ) 
640  云南 植物志  裂, 裂片圆 状卵形 ;能 育雄蕊 2, 花丝着 生于近 花冠基 部处, 长 1.5 — 2 毫米, 长约 1.5 毫米, 膝状 弯曲, 上部被 开展的 长柔毛 ,毛长 0.5 — 0.8 毫米, 花 药心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先端不 膨大, 无毛, 退 化雄蕊 2, 线形, 长约 0.6 毫米, 无毛; 子房 卵形, 长 2.5 毫米, 略被 柔毛, 花柱 长达 3 毫米, 无毛, 柱 头小, 头状。 蒴果 线状披 针形, 长 1.3 — 2 厘米, 宽 4 一 6 毫米。 花、 果期 9 一 11 月。 产滇西 (泸 水? ), 生于 山地阴 处石上 或林中 树上, 海拔 1 700—2 3 00 米。 印度 东北部 和缅甸 东北部 也有。 13. 蓝 石蝴蝶 图版 196,1_3 Petrocosmea coeralea C. Y. Wu ex W. T. Wang(1984). Petrocosmea parryorum aucl. non C. E. C. Fisch.: H. W. Li(1983). 多年生 小草本 ;根 状茎短 而粗。 叶约 10, 均基生 ;叶片 草质, 两 侧稍不 对称, 长 圆形, 椭圆形 或椭圆 状卵形 ,长 1 一 6.6 厘米, 宽 0.7 — 2.2 厘米, 先端 微钝, 基部 盾形, 近 全缘或 有少 数不明 显波状 浅齿, 两面密 被贴伏 短柔毛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与中 脉成锐 角展出 ;叶 柄长达 1.5 — 2.7 厘米, 密被贴 伏短柔 毛或短 绒毛, 毛长 0.5 — 1 毫米。 花葶 1 一 3 条, 高 1.5 — 2.2 厘米, 被 开展短 柔毛; 花序有 1 花; 苞片 线形, 长 1 一 1.2 毫米; 萼片 5, 披针状 线形, 长 3-3.2 毫米, 宽约 1 毫米, 先端 微尖,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有 3 条脉; 花冠 蓝色, 长约 10 毫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筒长约 4.5 毫米, 上 唇长约 3.5 毫米, 2 深裂, 下 唇长约 6 毫米, 3 裂, 裂片 长圆状 卵形; 雄蕊 2, 花丝着 生于近 花冠基 部处, 长约 1.2 毫米, 上部被 极短 小毛, 毛长约 0.2 毫米, 花 药心状 卵形, 长约 2.2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端稍 膨大, 无 毛, 退 化雄蕊 2, 线形, 长约 0.6 毫米, 无毛; 雌 蕊长约 8 毫米, 子房近 卵形, 长约 2.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柱 无毛。 花期 4 月。 产 滇东南 (金平 ), 生 于海拔 500 米的 山沟内 山坡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金平。 14. 蒙自 石蝴蝶 (图鉴 ) Petrocosmea iodioides Hemsl.(1899); Craib(1919); 图鉴 (1975)*; W.T.Wang (1984).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 茎短, 粗厚,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具柄, 长达 8 厘米; 叶片坚 纸质, 心状卵 形或心 状圆形 ,长达 3.6 — 4.8 厘米, 宽 3 — 4.5 厘米, 先端 钝或近 圆形, 基部 心形, 边缘有 整齐的 小圆齿 状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密生伸 展的长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斜展, 近 叶缘处 网结, 与 中脉在 叶面略 凹陷或 平坦, 背面 多少明 显; 叶柄 与叶片 等长或 较长, 密生仲 展的长 柔毛。 花葶 2 — 5 条, 与叶近 等长, 与花 梗密生 伸展的 长柔毛 ,具 1 一 4 花; 苞片小 ,线形 ,长约 4 毫米, 宽 1 毫米, 被长 柔毛; 花萼长 5 — 6 毫 米, 外 面被长 柔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长 圆状披 针形, 宽 1.3 毫米, 先 端钝, 3 脉, 2 侧脉 在 裂片顶 端下方 与中脉 汇合; 花冠蓝 紫色, 长约 2 厘米, 冠筒 极短, 冠檐 明显二 唇形, 上 唇短, 近 直立, 2 浅裂, 下唇比 上唇长 2 倍多, 3 深裂, 裂片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丝短 ,有 硬毛; 子房长 圆形, 密被 硬毛, 花柱短 ,长约 为子房 之半, 有硬毛 ,柱 头小。 蒴果长 圆形, 扁, 长达 1.5 厘米, 变 无毛。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滇东南 (蒙自 ), 生于石 山阴处 陡崖上 ,海拔 1 100 — 2 200 米; 分布 于广西 西南部 (那 波)。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苦 苣苔科  641  图 版 196 1_3. 蓝 石蝴蝶 Petrocosmea coerulea C. Y. Wu ex W. T. Wang, 1 .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 雌蕊; 4 一 7 ' 孟连 石蝴蝶 P. "englianensis H. W. Li,4. 具花隨 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蕊 , 6 ' 雌蕊 花等 展开。 (肖 溶绘) 
642  云南 植物志  15. 滇黔 石蝴蝶 图版 197,1 — 4 Petrocosmea martinii (L6vl.) L6vl. (1911), (1914); Craib (1919); B. L. Burtt in Lauener (1980); H. W. Li (1983); W. T. Wang (1984). Vaniotia martinii h€w\. (1903)*, (1906), p. p., pro syn. sub P. sinensis Oliv.; P. sinensis L6vl. (1905), non Oliv.; P. cavaleriei Uvl. (1911), (1914), p. p., qu- oad Cavalerie 837.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茎短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近 直立, 长达 4 厘 米; 叶片 草质, 橢圆 形至宽 卵形, 长 1 一 2 厘米, 宽 0.9 — 1:5 厘米, 先 端钝至 圆形, 基 部近圆 形至 圆形, 边缘具 波状浅 钝齿, 叶面 绿色, 背面白 绿色, 叶面 稍密被 背面极 密被具 节白柔 毛, 侧脉 每边约 4 条, 斜展, 两面 不明显 或隐约 可见; 叶 柄长达 2 厘米, 极密被 具节白 柔毛。 花葶 1_ 2 , 高达 5.5 厘米, 密被 具节白 柔毛, 有 1 一 2 花, 中上部 有一对 苞片, 苞 片小,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2 毫米, 宽 1 毫米, 先端 锐尖, 密被 柔毛; 花 萼长约 5 毫米, 外面密 被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宽达 1.5 毫米, 先端 锐尖; 花冠紫 蓝色, 外面 被短柔 毛, 冠筒与 花萼近 等长,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4 毫米, 不明显 2 浅裂, 下 唇长达 9 毫米, 3 裂至 唇片近 中部,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长 1.5 毫米, 先端呈 钩 状弯曲 ,密被 短毛,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与花丝 近等长 ,无毛 ;子房 卵形, 长达 4 亳米, 密被 柔毛, 花柱 纤细, 长达 7 毫米, 伸出, 柱 头小。 蒴果 未见。 花期 8 — 10 月。 产 路南、 砚山、 富宁, 生于 山谷石 崖上, 海拔 1 000 — 1 750 米; 分布 于贵州 东南部 (平 坝、 龙里 )。 16. 丝毛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图版 197,5 Petrocosmea sericea C. Y. Wu ex H: W. Li (1983)*; W. T. Wang(1984).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短 而粗, 簇 生纤维 状须根 。 叶全部 基生, 近直立 ,具 长柄, 长达 '9.5 厘米; 叶片坚 纸质, 卵形、 卵状 长圆形 至卵状 圆形, 长 1.5 — 6.5 厘米, 宽 0.8 — 3.5(4.5) .厘 米, 先端 锐状,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 全缘, 两面 极密被 淡黄色 贴伏短 绒毛, 侧 脉每边 4 一 7 条, 与中脉 叶面几 不可见 ,背 面隐约 可见; 叶柄 扁平, 长 1 一 4 厘米, 外部的 最长, 极 密被淡 黄色 贴伏短 绒毛。 花葶 1 一 3 条, 高达 5.5 厘米, 与花梗 极密被 淡黄色 贴伏短 绒毛, 有花 1-3; 苞片 线形, 小, 长达 6 毫米, 宽不及 1 毫米, 密被 淡黄色 贴伏短 绒毛; 花萼长 6 毫米, 外面 极密被 淡黄色 贴伏短 绒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基 部宽约 1 毫 米, 先端 渐尖; 花冠深 紫蓝色 ,长达 I. 2 厘米, 外面 略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 筒长约 4 毫 米, 冠檐 明显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5 毫米, 2 裂至近 中部,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先端钝 ,下 唇长达 8 毫米, 3 深裂, 裂片 卵状长 圆形; 能 育雄蕊 2 , 花 丝长约 3 毫米, 扁平, 具短毛 ,花 药长约 1 毫米, 无毛; 子房狭 卵形, 长约 3 毫米, 被微 柔毛, 花柱长 5 毫米, 下 部略被 短毛。 蒴 果卵状 长圆形 ,长达 1.2 厘米, 宽 3 毫米, 被微 柔毛, 顶端具 宿存的 花柱。 花期 10 月, 果期 U 月 至翌年 1 月。 产屏边 、西畴 、麻 栗坡, 生于石 灰山密 林下岩 石缝中 ,海拔 1 000 — 1 7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屏边。 17. 小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图版 1 9 5,1 — 4 Petrocosmea minor Hemsl. (1899)*; Craib (1919); H. W. Li (1983), in cla- 
科  643  图 版 197 1 一 4. 澳黔 石糊蝶 Petrocosmea martinii (L6vl.) Levi., 1 . 具花 植株, 2. 花 冠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 蕊及退 化维蕊 ,3. 雄蕊, 4. 雌蕊及 花考; 5 . 丝毛 石蝴蝶 P. sericea C. Y. Wu tx H. W. Li, 具花 植株; 6-8. 秋 海棠叶 石蝴蝶 P. begoniifolia C. Y. Wu ex H. W. Li. 6. 具花 植株, 7*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8. 雌蕊及 花,。 (吴锡 « 绘) 
•644  云南 埴物志  ■vi; W. T. Wang (1984). P. henry i Craib (1917—1918).. (1919). 无茎多 年生小 草本; 根茎短 而粗,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长达 6.5 厘米; : 叶片坚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先端 锐尖、 钝或 圆形, 基部 楔形至 宽楔形 ,全 缘或具 不明显 的波状 小圆齿 ,叶 面绿色 ,背面 淡绿色 ,两 面密 被开展 的柔毛 ,侧 脉每边 3 — 5 条, 与中 脉叶面 模糊, 背面近 明显; 叶 柄长达 4 厘米, 密被开 展的柔 毛。 花葶 多数, 高达 8.5 厘米, 密被 开展的 柔毛, 有 1 一 2 花, 在中 上部有 1 对 苞片; 苞片 小, 线形, 长约 2.5 毫米, 密被 开展的 柔毛; 花 萼长达 5 毫米, 外被 开展的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 片狭披 针形, 宽不及 1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冠 紫色, 外面 疏被微 柔毛, 内 . 面于唇 片略被 毛或近 无毛, 冠筒短 ,长约 2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卵状三 角形, 先 端微凹 或钝, 长 5.5 毫米, 宽 6.5 毫米, 下唇长 9 毫米, 宽 10 毫米, 3 裂, 裂片 彼此近 等大, 长 圆形, 长不及 5 毫米, 宽 3.75 毫米, 先端圆 形或截 状圆形 ,与上 唇在边 缘上有 具节腺 缘毛; 能育雄 M 2 , 花丝 着生于 花冠的 最基部 ,长 3 毫米 ,扁平 ,向 顶端稍 渐狭, 有很短 的小毛 ,花 药长约 5 毫米, 退 化雄蕊 3,2 枚长 1.5 毫米, 后方 1 枚着 生于稍 高处, 短 很多; 子房长 1.5 亳米, 有 i 贴伏 短柔毛 ,花 柱长 8 毫米 ,上部 无毛, 向基部 有贴伏 短柔毛 ,柱 头小 ,头 状。 蒴果 长圆形 , ^达 8 毫米。 花期 8—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 蒙自、 砚山、 西畴、 广南、 麻栗坡 、富宁 ,生于 石山林 中或林 边石上 ,海拔 1 100 — 1 78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蒙自。 18. 孟连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图版 196, 4 — 7 Petrocosmea mensrlienensis H. W. Li (1983); W. T. Wang (1984).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位 于外方 的长达 17.5 厘 米; 叶片近 坚纸质 ,长 圆状卵 形至斜 卵形, 长 7.5 — 8.5 厘米, 宽 5 —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圆形或 一侧圆 形另一 侧楔形 ,边 缘具不 规则小 牙齿或 锯齿状 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针面 全面散 布背面 沿主脉 被具节 淡锈色 柔毛, 侧脉 每边约 6 条, 与中 脉在叶 面不明 显背面 朋显; 叶柄 扁平, 长 6 — 10 厘米, 被具节 淡锈色 柔毛。 花葶约 2 条, 高达 8 厘米, 与 花梗被 具 节淡锈 色柔毛 ,具 3 花; 苞 片钻形 或卵状 披针形 ,长 3 — 4 毫米, 疏被 淡锈色 柔毛; 花萼长 •5 — 6 毫米, 外面 有淡锈 色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达 1.5 毫 米, 边缘 膜质, 先端短 渐尖, 具硬 尖头, 3 脉, 2 侧 脉与中 脉在裂 片顶端 之下方 汇合; 花冠白 色, 内面于 冠筒喉 部黑色 ,长达 7 毫米, 外面 在裂片 边缘处 无毛余 部略被 白色短 柔毛, 内面 有小 糠秕, 冠 筒长约 3 毫 米,. 冠檐不 明显二 唇形, 上唇长 3.5 毫米, 宽达 5 毫米, 2 深裂, 下唇 长约 4 毫米, 宽 7 毫米, 3 裂至 中部, 各裂片 均为圆 卵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长 4 毫米, 花丝 扁平, 长约 1 毫米, 有腺 鳞枇, 花药 长圆状 卵形, 长 3.5 毫米, 药室 2, 先端 缢缩, 骤然 汇合 成长仅 0.5 毫米的 短喙, 药隔 宽大, 被腺 鳞秕, 退 化雄蕊 3, 线形, 长不及 1 毫米; 子房长 柱锥形 ,长 2.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柱长 3 毫米, 无毛, 柱头小 ,头状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 滇西南 (孟连 ), 生于石 山林下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孟连。 19. 大叶 石蝴蝶 Petrocosmea grandifolia W. T. Wang (1984)*.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块状, 粗约 3 厘米。 叶约 15, 均 基生。 外部叶 1 一 3, 大, 具 长柄; 
苦 苣苔科  645  '叶 片干时 纸质, 两侧很 不相等 ,卵 形或宽 卵形, 长 8 — 17.5 厘米, 宽 5.2 — 13.5 厘米, 先端急 尖, 基部 极斜, 一侧宽 楔形, 另一侧 近心形 或耳状 盾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粗 牙齿, 叶 面被长 0.5-1.5 毫米和 2 — 3.5 毫 米的两 种淡白 色毛, 背 面被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6 — 9 条; 叶柄粗 壮, 扁, 长 5 — 15 厘米, 宽 3.5 — 7 毫米, 密被 淡褐色 柔毛。 花葶 6 — 8 条, 高 6 — 10 厘米, 被 柔毛; 花序通 常二回 分枝, 有 3 — 7 花, 常似伞 形花序 ;苞片 2 — 5, 不 等大, 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0.5 — 1.2 厘米, 边 缘有小 牙齿或 锯齿或 全缘; 花梗长 0.5 — 2.2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萼片 5, 稍不 等大, 三角状 或披针 状线形 或狭三 角形, 长 6.5 — 8 毫米, 宽 1.5 — 2.5 毫米, 微尖, 边 缘全缘 或有时 上部有 少数小 浅齿,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有 3 条脉; 花冠 白色, 上方基 部暗 紫色, 外面 无毛, 内面 在下唇 之下密 被黄色 小腺体 和短疏 柔毛, 筒长约 4 毫米, 上唇长 约 7 毫米, 2 裂超过 中部, 下 唇长约 6 亳米, 3 深裂, 裂片三 角形, 先端 圆钝;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基部稍 上处, 宽 线形, 长 0.8 — 1 毫米, 有极短 的毛, 花药狭 卵状三 角形, 长 2.8 — 3 毫米, 顶' 端之下 稍缢缩 ,无毛 ,药 室顶端 汇通, 退 化雄蕊 3, 狭线形 ,无毛 ,侧 生的长 1.2 — 1.5 毫米, 中 央的长 0.5 毫米; 雌 蕊长约 10 毫米, 子房细 圆锥形 ,长约 3.5 毫米, 被短 柔毛, 花柱 无毛, 柱 头小。 蒴果长 椭圆状 球形, 长约 6 毫米, 粗 2 毫米。 花、 果期 9 月。 产滇西 (镇康 ), 生 于海拔 950 米的 榕树下 岩隙。 模式标 本采自 镇康。 20. 漢泰 石蝴蝶 (植物 研究) Petrocosmea kerrii Craib (1918), (1919); B. L. Bum (1958), p. p., excl. Henry 13120;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4)*. P. wardii W W. Smith (1921); Chatterjee (1947); Damrongta {errii (Craib) Pellegr. (1930) 20a. 滇泰 石蝴蝶 (原 变种) 图版 198,1—5 var. kerrii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短粗, 密 生多数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长达 15 厘米; 叶片 膜质 或近坚 纸质, 卵状披 针形、 长圆 状椭圆 形或偶 有长圆 形甚至 圆形, 位 于外方 的长达 10 厘米, 宽 6 厘米, 位于内 方的小 得多, 先端通 常钝形 ,但亦 有锐尖 或近短 渐尖, 基部 楔形或 心形, 两侧常 不相等 ,一侧 楔形或 近截形 ,另 一侧圆 形或半 心形, 边缘 具不规 则小牙 齿或锯 齿状 牙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毛, 两面 被有基 部囊大 稍长的 白毛, 背面尚 有多数 明亮腺 点, 侧 脉每边 4 一 6 条, 与中 脉两面 近明显 或背面 明显, 小脉 少数, 有时 背面近 明显; 叶柄粗 壮, 被有 褐色具 节柔软 长毛, 位于外 方的叶 柄最长 ,长达 5 厘米, 位于内 方的叶 柄变短 ,毛 被 亦较稀 疏而带 白色。 花葶 3 — 5 条, 长 3.5 — 4.5 厘米, 有 1 一 3 花; 花梗 被毛同 叶柄; 花萼 长约 5 毫米, 外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3 裂至近 中部, 裂片 卵状披 针形, 长 约 2 毫米, 先端 锐尖, 下唇 2 裂至^ 中部成 2 齿, 裂片及 齿边缘 常有狭 三角形 或钻形 小齿, 均 具缘毛 ;花冠 白色, 内面 在上唇 4 一裂片 基部有 黄斑, '冠 筒长约 4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轮廓近 横,向 长方形 ,长 4.5 毫米, 宽 7 毫米, 2 浅裂, 裂片长 1 毫米, 宽 3.5 毫米, 下 唇长达 7 毫米, 3裂', 裂片近 等大, 长达 5 毫米, 宽 4 一 5 毫米, 全部裂 片先端 均圆形 ,边 缘具少 数白缘 毛, 外 面疏被 柔毛, 内面在 上唇裂 片黄斑 上有腺 鳞秕; 能 育雄蕊 2, 花 丝着生 于冠筒 基部, 长 I. 5 亳米, 下部 扁平, 上部圆 柱形, 中 部骤然 膨大, 除顶端 及基部 外有腺 鳞秕, 花 药成对 先端 靠合, 箭头形 ,先端 呈喙状 ,药 隔有腺 鳞秕, 退 化雄蕊 3, 小, 线形, 长不及 1 毫米; 子房长 
64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8 1—5. 滇泰 石蝴蝶 Petrocosmea kerrii Craib var. kerrii,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蕊 ,3. 花萼 纵剖, 内 面观, 4 . 雌蕊, 5. 雄蕊; 6 _ 9 . 显脉 石蝴蝶 P. nervosa Craib,6. 具花植 株, 7.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蕊 ,8. 雌蕊及 展开的 花萼, 9. 果横 切面。 (张宝 福绘) 
苦 苣苔科  "7  2 毫米, 有贴生 白色疏 柔毛, 花柱长 6.5 毫米, 下部 有少数 腺鳞秕 及少数 长毛, 上部 无毛, 柱 头小, 无毛。 蒴果狭 卵形, 长 6 毫米, 略被疏 柔毛。 花期 6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 腾冲、 耿马、 孟定、 凤庆、 景东、 思茅、 勐腊、 勐苍, 生于密 林中岩 石上, 海拔 1 200 - 2 400 米。 泰国 北部、 缅甸 东北部 (八莫 ) 也有。 20K 绵毛 石蝴蝶 (变种 ) var. crinita W. T. Wang (1985)*. P. \errii auct. non Craib: B. L. Bum (1958), p. m. p. quoad Henry 13120. 与滇泰 石蝴蝶 不同在 于花萼 外面被 绵毛, 萼片边 缘有正 三角形 牙齿。 产滇南 (思茅 ), 生于 林中岩 石上。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24. 半蒴 苣苔属 Hemiboea C. B. Clarke 多年生 草本。 叶对生 ,或上 部茎叶 对生而 下部的 近对生 ,稀 互生, 具柄, 全缘或 具齿, 薄纸质 至肉质 ,羽 状脉, 有 或无钟 乳体。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多花 而呈近 头状, 或有时 退化成 只具 1 一 2 花, 具梗; 苞片 和小' 苞片 宽大, 迟落; 花萼多 少深裂 ,透时 ,干时 膜质; 花冠白 、黄、 粉红至 紫色, 无或 具斑点 和线, 冠筒 筒状漏 斗形, 基部 最狭, 向 上臌胀 渐宽, 至口部 最宽, 外 面通 常被毛 或有时 无毛, 内面近 冠筒基 部具疏 柔毛环 ,冠檐 二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 片圆形 至圆状 卵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线形, 通常 无毛, 花药顶 端连着 或完全 连着, 卵 状圆 形或椭 圆形, 药室 2, 平行, 退 化雄蕊 3 或 2 , 狭线形 ;花盘 环状; 子房长 圆形, 由 2 心皮组 成, 其中 1 心皮十 分发育 ,具 2 个半边 胎座, 其基部 合生, 伸入子 房室, 边缘 内弯且 具多数 胚珠, 另 1 心皮不 发育, 子房 室十分 退化, 花柱 线形, 或长 或短, 柱头小 ,通常 截形。 蒴果长 圆形, 偏斜, 先端 锐尖, 2 室中 1 室 能育, 室背 开裂, 另 1 室退化 ,几无 ;种子 多数, 椭 圆形, 近 光滑。 约 20 种, 产 我国及 越南。 我国约 15 种, 分布 于秦岭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8 种, 均产于 东 南部。 分种 检索表 1C14) 花萼外 面无毛 ;叶柄 基部不 合生。 2(11) 叶 面无可 见的钟 乳体。 3(4; 叶两面 密被污 褐色短 柔毛, 全缘; 花药长 3. 5 毫米, 顶端 连着; 退 化雄蕊 3 1, 污毛半 菊苣苔 H - sordidopuberula 4C3; 叶两面 无毛, 或叶 面散生 短柔毛 或密生 疏柔毛 而背面 无毛。 5(8) 叶薄, 干吋膜 质或薄 纸质至 草质, 叶 面散生 短柔毛 或密生 疏柔毛 但背面 无毛。 6(7) 叶面散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侧 脉每测 5 — 9 条; 苞 片及花 梗无毛 2. 贵州半 蒴苣苔 H. eavaleriei 7(6; 叶面密 生白色 具节疏 柔毛, 侧 脉每侧 7 — 11 条; 苞片及 花梗被 疏柔毛 3, 屛 边半 菊苣苔 H. pingbianensia «(5) 叶厚, 两面 无毛。 
648  云南 植物志  9C10) 叶 肉质; 花冠粉 红色, 具紫斑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顶端 连着, 长 3.5 毫米; 退 化雄蕊 3 4. 全叶半 蒴苣苔 H. integr. »0C9) 叶厚 纸质; 花冠 黄色, 花药近 圆形, 完全 连着, 长 2,5 毫米; 退 化雄蕊 2 …… S. 水泡叶 H. flava 11(2; 叶 面有可 见的钟 乳体。 12(13) 花 萼长达 I 3 毫米, 裂达 基部至 1/3; 花 盘高达 2 毫米 6. 宽萼半 蒴苣苔 H. lati.epala 13(12) 花萼长 6—9 毫米, 裂达基 部或近 基部; 花盘高 1—1.2 毫米 7. 降龙草 H. .ubcapitata H(U 花萼 外面被 具腺短 柔毛; 叶柄基 部合生 8. 腺專半 蒴苣苔 H. glanduloa.. 1. 污毛半 蒴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Hemiboea sordidopuberula Z. Y. Li (1983);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长约 25 厘米, 下部匍 匐生根 ,上部 肉质, 密被污 褐色短 柔毛, 约 具 10 节。 叶对生 ;叶片 干时坚 纸质, 卵形或 卵状披 针形, 长 4 一 13.5 厘米, 宽 2.3 — 6.5 厘 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宽 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密 被污褐 色短柔 毛> 但有 时背面 除中脉 及侧脉 外渐变 无毛, 无钟 乳体, 侧 脉每侧 4 一 5 条, 与中脉 成锐角 斜展, 近叶 缘弧状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2.5 厘米, 密被污 褐色短 柔毛。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大都 3 花, 总梗长 2 — 5(6.5) 厘米, 密被污 褐色短 柔毛; 苞 片圆状 卵形, 宽达 2.2 厘 米, 先端近 锐尖, 外被污 褐色短 柔毛; 花梗长 2.5 毫米, 无毛; 花萼长 7 — 8 毫米, 透明, 无 毛, 干时 膜质, 5 裂达 基部, 裂片长 椭圆形 ,宽约 3 毫米, 先端 钝或近 锐尖; 花冠 玫红, 具紫 斑, 长 3.2 — 3.5 厘米, 外疏被 短柔毛 ,内面 离花冠 筒基部 5 — 9 毫米处 有疏柔 毛环, 冠筒漏 斗状 筒形, 长 2.7 — 3 厘米, 基 部宽约 5 毫米, 至口 部宽达 1.2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6 亳米, 2 裂, 裂片近 圆形, 下 唇长约 5 毫米, 3 裂, 裂片圆 状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6 — 1.8 厘米处 ,狭 线形, 长 1.3 厘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顶端 连着, 退 化雄蕊 3 ,侧 生的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1 一 12 毫 米处, 狭线形 ,长 5 — 6 毫米, 顶端. 小头状 ,中央 的长仅 0.3 毫米, 先端 截形; 花盘 环状, 高 1.6 毫米; 雌蕊长 2.9 厘米, 无毛, 子 房 线形, 柱头近 截形。 蒴 果长达 2.5 厘米, 宽 2.7 — 3 毫米, 无毛。 花期 10 月, 果期 1L 月。 产砚山 、屏边 、西畴 ,生于 密林中 岩石上 ,海拔 1 000 — 1 6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砚 山。. 2« 贵州半 蒴苣苔 图版 199,1 一 3 Hemiboea cavaleriei L6vl (1911), (1914); Pellegr. in Lecte. (1930); 图鉴 (1975), in nota; B. L. Bum in lauener (1980); H. W. Li (1983), in clavi. Hemiboea esquirolii Livl. (1911), (1914).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长 40 厘米, 钝四 棱形, 无毛, 具 多节。 叶对生 ;叶 片干时 膜质逸 薄纸质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4)5.5 — 12 厘米, 宽 (1.5)2 — 3.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偏 斜, 楔状 下延, 具 圆齿至 全缘, 叶面深 绿色, 散 生短柔 毛或近 无毛, 背面带 黄绿色 ,无电 ,两 面无钟 乳体, 侧 脉每侧 5 — 9 条, 弧曲,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4 厘 米, 无毛。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具 2 — 3 花, 总梗长 2 — 4 厘米, 无毛; 苞片 圆形, 宽达 3 厘米, 先 端具细 尖头, 无毛; 花萼长 1.1 厘米, 无毛, 透明, 干时 膜质, 5 裂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 2 亳米; 花 冠淡粉 红色, 内具紫 色斑点 及条纹 ,长达 4 厘米, 外面在 上部被 具节短 柔毛, 内面 离花冠 筒基部 4 一 7 毫米处 有斜向 疏柔毛 毛环, 冠 筒长约 3.1 厘米, 筒状漏 斗形, 基部 
苦 苣苔科  649^  宽 5 毫米, 至口 部宽达 1.3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5 毫米, 2 裂, 裂片 圆形, 下唇 长达: 9 毫米, 3 裂, 裂 片圆状 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I. 3 厘 米处, 长 达 13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2 毫米, 顶端 连着, 退 化雄蕊 3 或 2 ,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约 1 厘米处 ,长约 4 毫米, 顶端小 头状;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雌 蕊长达 2.7 厘米, 无毛, 子 房基 部宽达 2 毫米, 向 上渐狭 成宽约 1.2 毫米的 花柱, 花柱 长约为 子房之 2 倍, 柱 头近截 形。 蒴 果长约 1.3 厘米, 无毛。 花、 果期 10 — 11 月。 产麻 栗坡、 富宁, 生于 林下岩 石上, 海拔 1 QQQ — 1 050 米; 分布于 贵州及 广西。 越南北 部 也有。 3. 屏边半 蒴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Hemiboea pingbianensis Z. Y.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长约 25 厘米, 基部上 方直径 5.5 毫米, 肉质, 无毛, 中部 分枝, 约 具 12 节。 叶 对生; 叶片干 时草质 ,长圆 形或倒 卵状长 圆形, 长 5 — 8.5 厘米, 宽 2 .3—4 2厘 米, 先端 锐尖或 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密被 白色具 ( 4 一 )5 ― 7 ( — 8 ) 节 的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近 无毛, 两面无 钟乳体 ,侧 脉每侧 7 — 11 条; 叶柄长 1 一 5 厘米, 无. 毛。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大都具 1 一 2 花; 苞片 2, 合生成 浅盔状 ,外 面被疏 柔毛; 总梗被 疏柔: 毛, 结 果时长 2.2 厘米, 直径约 1 毫米; 花梗 果时长 7 — 9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萼长 8 毫米, 苍白色 ,无毛 ,干时 膜质, 5 裂至 基部, 裂片长 椭圆形 ,宽 2 .3 — 2 .5 毫米; 花盘 宿存, 环状, 高. 0.8 毫米。 蒴果 角状, 长约 2 厘米, 宽 3.5 毫米, 无毛。 果期 10 月。 产 滇东南 (屏边 ), 生于岩 石上, 海拔 1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4. 全叶半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Hemiboea integra C. Y. Wu ex H. W.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长 30 — 80 厘米, 下部 匍匐, 生根, 上部 肉质, 无毛, 四 棱形, 具多 节 o 叶对 生; 叶片厚 ,肉质 ,卵形 、卵 状长圆 形至倒 卵形, 长 4 一 14 厘 米,. 宽 1.8 — 6.5 厘米, 先. 端骤然 短渐尖 ,基部 楔形, 偶有近 圆形, 全缘, 叶面暗 绿色, 背 面淡黄 绿色, 但 常带紫 红色, 两面 无毛, 也无钟 乳体, 侧 脉每侧 5 — 6 条, 与中脉 呈钝角 生出, 弧曲 上升, 近叶缘 处网结 ,与 | 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2 厘米, 粗约 2 毫米, 无毛。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大都具 6 花, 总 梗长 3. 5 — 7 厘米, 无毛; 苞片宽 圆形, 宽达 2.5 厘米, 长 1.3 厘米, 两面 无毛, 先端 具细尖 头; 花梗长 1.5 毫米, 无毛; 花 萼长达 7 毫米, 透明, 干时 膜质, 无毛, 5 裂至 基部, 裂 片披针 形, 宽 2 毫米, 3 脉, 先端 渐尖; 花冠粉 红色, 具紫斑 ,长达 3.5 厘米, 外面略 被腺短 柔毛, 内 面 离花冠 筒基部 6 — 8 毫米处 有疏柔 毛毛环 ,冠筒 漏斗状 筒形, 长约 2 .1 厘米, 基部宽 3 毫 米, 至口 部宽达 1.2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5 毫米, 2 裂, 裂片近 圆形, 下唇长 1.3 厘米, 3 裂, 裂片圆 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3 厘米处 ,线形 ,长 1.3 厘 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顶端 连着, 退 化雄蕊 3, 侧生的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3 厘米处 ,狭 线形, 长 5 毫米, 顶端 头状, 中央 的长约 5 毫米, 先 端钝; 花盘 环状, 高约 1.5 蓬 米; 雌蕊长 3.2 厘米, 无毛, 子 房狭长 卵状三 角形,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柱 长约为 子房之 2 倍, 柱头近 截形。 蒴 果长达 2.5 厘米, 无毛。 花、 果期 12 月。 产金平 、麻 栗坡、 河口, 生于 林中沟 边或岩 石上, 海拔 120 — 4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河口 o 5. 水泡叶 (西畴 ) 
650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199 1 一 3. 贵州半 朔宦笞 Hemiboea cavaleriei Levi.,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 毛环, 3. 雎蕊及 花萼; 4 — 7. 降龙草 H. subcapitaca C. B. Clarke,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內 " 面观, 示雄蕊 及毛环 ,6. 雎蕊及 花萼, 7. 蒴果 及其下 的宿存 花萼。 (吴锡 麟绘) 
苦 苣苔科  651  Hemiboea flava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长约 80 厘米, 下 部匍匐 生根, 上部 肉质, 干时 极密被 细疣, 具多 节。 叶 对生; 叶片厚 纸质, 卵状 长圆形 至圆状 卵形, 长 9 一 21 厘米, 宽 3.5 — 13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楔 形至宽 楔形或 近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 无毛, 也无钟 乳体, 侧 脉每侧 4 一8(9) 条, 与中脉 呈钝角 生出, 近叶缘 处弧状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2 -5.5 厘米, 粗达 3 毫米, 无毛。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具 3 至 多花, 总梗长 2 — 3(7) 厘米, 无 毛; 苞片 圆形, 宽达 3.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近无毛 ;花 梗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 萼长达 1.3 厘 米 ,透明 ,干 时膜质 ,无 毛, 5 裂 达基部 ,裂 片长 椭圆形 ,宽约 3 毫米 ,先端 近锐尖 或钝; 花冠 黄色, 长达 3.8 厘米, 外面近 无毛, 内面 离花冠 筒基部 5 — 7 毫米有 疏柔毛 毛环, 冠 筒漏斗 状筒形 ,长 2.5 厘米, 基 部宽约 5 毫米, 至口 部宽达 1.2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达 1.3 厘 米, 2 裂, 裂片近 圆形, 下唇长 6 毫米, 3 裂, 裂片圆 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0 毫米处 ,线形 ,长 1.3 厘米; 花药近 圆形, 长 2.5 毫米, 完全 连着, 退化雄 蕊通常 2 枚,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0 毫米处 ,狭 线形, 长约 6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雌蕊长 约 3 厘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柱头 截形。 蒴 果长达 2 厘米, 宽 4 毫米。 花期 8 — 1G 月, 果 期 10 — 11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生于 石灰岩 山杂木 林下, 海拔 1 300 — 1 600 米; 分布于 广西、 贵州 。越 南北部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 宽萼半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Hemiboea iatisepala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上升 ,长 55 厘米, 下部匍 匐生根 ,上部 略被短 柔毛, 四棱形 ,具 多节。 叶 对生; 叶片 干时坚 纸质, 长圆状 卵形至 长圆形 ,长 4 .5 — 17 厘米, 宽 1.5 — 5.5(6.5) 厘米, 先 端 短渐尖 ,基 部楔 状下延 ,全 缘或 近全缘 , 叶 面绿色 ,全面 散布但 沿脉密 布具节 短柔毛 ,有 可见的 钟乳体 ,背面 淡绿色 ,无毛 ,也无 钟乳体 ,侧 脉每侧 7 — 9 条, 近 边缘处 弧曲且 网结, 与中脉 两面不 明显; 叶柄长 0.5 — 2 .5 厘米, 粗 2 毫米, 无毛。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具 2 — 6 花, 总梗长 ( 2 .5)3 — 4 厘米, 无毛; 苞片近 圆形, 直径 1.3 — 2 厘米, 先 端具细 尖头;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 萼长达 L3 厘米, 无毛, 透明, 干时 膜质, 背面 1 裂片 深裂达 基部, 较狭, 宽约 4 毫米, 其余 4 裂片 渐次裂 至中部 至上部 1/3, 宽达 6 毫米, 裂 片先端 钝至近 圆形; 花冠淡 紫色, 无斑点 ,长达 3. 2 厘米, 外面略 被腺短 柔毛, 内面 离花冠 筒基部 6 — 8 毫米处 有疏柔 毛毛环 ,冠筒 漏斗状 筒形, 基 部宽约 5 毫米, 至口 部宽达 1.3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 5 毫 米, 2 裂, 裂片半 圆形, 下 唇长约 6 毫米, 3 裂, 裂片圆 状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 厘米处 ,长 1.3 厘米, 花药 卵状长 圆形, 长 3.5 毫米, 顶端 连着, 退 化雄蕊 3, 着 生于离 花冠筒 基部约 1 厘米处 ,侧 生的狭 线形, 长约 6 毫米, 顶端 头状, 中央 的长约 3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达 2 亳米, 顶端浅 波状; 雌蕊长 2 .7 厘米, 无毛, 子 房长三 角形,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柱 线形, 长为 子房的 3 倍, 柱头近 截形。 蒴果 未见。 花期 10 月。 产砚山 、西畴 ,生于 山谷密 林中, 海拔 1 250 — 1 55J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7. 降龙萆 图版 199,4 一 7 虎 山叶、 四台花 (图鉴 ), 水 泡菜叶 (西畴 ) Hemiboea subcapitata C. B. Clarke( 1 888); Forbes et Hemsl. (1890); Pellegr. 
652 云南 植物志  in Lecte. (1930); 图鉴 (1975)*; B. L.Burtt in Lauener (1980). Hemiboea marmorata L6vl. (1911). (1914).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 — 40 厘米, 无毛, 钝四 棱形, 常具 紫斑, 下部 匍匐, 具不定 的纤维 根, 不 分枝。 叶对生 ,叶片 干时坚 纸质, 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2.5 — 8 厘米, 先端 渐尖、 短渐尖 或锐尖 ,基部 偏斜, 宽 楔形或 楔形, 边 缘具稀 疏的钝 齿或近 全缘, 叶面暗 绿色, 无毛或 疏生短 柔毛, 有可见 线形钟 乳体, 背面淡 绿色, 但常带 紫色, 无毛, 侧 脉每边 5-6 条, 弧曲 ,近边 缘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1 — 3 厘米, 粗约 2 毫米, 具极狭 的翅。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大都具 6 花, 总梗长 4 一 8 厘米, 无毛; 苞片 圆形, 直径达 2 厘米, - 无毛, 先 端具细 尖头; 花梗长 2 — 3 毫米, 无毛; 花萼长 6 — 9 毫米, 无毛, 透明, 5 裂至 基部. 或近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达 3 毫米; 花冠淡 粉红色 ,长 3.7 — 4.5 厘米, 外面被 腺短柔 毛, 内 面离冠 筒基部 5 — 7 毫米 有斜向 疏柔毛 毛环, 冠 筒长约 3 厘米, 筒状漏 斗形, 基部宽 5-6 毫米, 口 部宽达 1.5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5-10 毫米, 2 裂, 裂片圆 状卵形 ,下唇 长 7 — 15 毫米, 3 裂, 裂片长 圆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5 厘米 处, 狭线形 ,长达 12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长 3 毫米, 完全 连着, 退 化雄蕊 2, 着 生于离 花冠筒 基部 1.5 — 1.6 厘米处 ,长 5 毫米, 顶端小 头状; 花盘 环状, 高 1 一 1.2 毫米; 雌 蕊长达 3 厘米, 无毛, 子 房宽达 2.5 毫米,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柱 长约为 子房之 2 倍, 宽不及 1 毫米, 柱头 近 截形。 蒴 果长约 2 厘米, 无毛。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月。 产屏边 、麻 栗坡、 西畴, 生于 石山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 000 — 1 8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責 州、 湖南、 湖北、 江西 及陕西 南部。 越南北 部也有 。 根、 叶捣烂 外敷, 治蛇 咬伤。 • 8. 腺萼半 蒴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Hemiboea glandulosa Z. Y. Li (1983);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茎肉质 ,具 紫斑, 上部 分枝, 多节。 叶对生 ,稀近 对生; 叶片干 时草质 ,椭 圆形, 长 9.5 — 12.5 厘米, 宽 4.4—5.1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偏斜, 圆形, 全缘, 叶面 绿色, 具 小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无毛, 两面无 钟乳体 ,侧 脉每侧 8 — 11 条, 与中脉 成钝角 或直角 <一 出; 叶柄长 1.4 一 4.5 厘米, 无毛, 基部 合生。 聚伞 花序近 顶生, 具 6 花, 总梗长 21 亳米, 无毛; 花梗长 5.5 — 6.5 毫米, 被 具腺短 柔毛; 花萼长 13— 14 毫米, 透明, 干时 膜质, 5 裂至 基部, 裂 片线状 披针形 ,宽约 2.5 毫米, 外被 具腺短 柔毛; 花冠 白色, 具紫斑 ,长 2.1 厘米, 外被短 柔毛, 内面 离花冠 筒基部 5 毫米处 有疏柔 毛环, 冠筒 漏斗状 筒形, 长约 1.5 厘米, 基部宽 5 毫米, 喉 部宽达 10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5 毫米, 2 裂, 裂片近 圆形, 下唇长 6 毫米, 3 裂, 裂 片圆状 卵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丝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1.2 厘米处 ,丝状 ,长 11.5 毫米, 花 药卵 圆形, 连接, 长 2.5 毫米, 退 化雄蕊 2, 丝状, 着生于 离花冠 筒基部 9 毫 米处, 长 6 毫 米, 无毛, 顶端小 头状; 花盘 环状, 高 0.8 毫米; 雌 蕊长约 2 厘米, 子房 线形, 无毛, 柱头截 形。 蒴果长 1.9 厘米, 无毛。 花、 果期 10 月。 产 滇东南 (屏边 ), 生 于林中 石上, 海拔 1 6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屏边。 
苦 苣苔科  653  25. 朱红 苣苔属 Calcareoboea C. Y Wu ex H. W. Li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茎 粗壮, 伸长。 叶全部 基生, 互生, 具柄。 花序近 伞形, 腋生, 花葶 状, 具伸长 的总梗 ,在总 梗的顶 端有多 数叶状 总苞; 苞片 细小, 线形; 花具 短梗; 花萼 5 裂 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花冠朱 红色, 狭漏斗 状筒形 ,自冠 筒中部 以上渐 宽大, 直伸, 冠 檐不 明显二 唇形, 上唇 宽大, 具 4 齿, 齿短 而直, 下唇较 狭长, 全缘, 多少 开张; 能 育雄蕊 2 , 系前对 ,自冠 筒上部 生出, 弧曲, 花丝 扁平, 花药 2 室, 室平 行或略 叉开; 其余 3 枚雄 蕊退化 成细小 的退化 雄蕊; 花盘 杯状, 顶 端具波 状齿; 子房具 短柄, 线形, 向 上渐狭 成短于 子房的 花柱, 柱头 头状, 微小。 蒴果 线形, 2 瓣裂, 胎 座全部 能育。 1 种, 产云南 东南部 和广西 西部。 1. 朱 红苣苔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00 Calcareoboea coccinea C. Y. Wu ex H. W. Li (1982)*; W.T. Wang (1984).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茎 粗壮, 圆柱形 ,径达 1 厘米, 其 上密布 明显的 叶痕, 向下 有圆锥 形的 主根。 叶全部 基生, 叶片近 革质, 长圆 形至长 圆状披 针形, 长 (4.5)6 — 7 厘米, 宽 2.5 — 3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两侧 有时不 相等, 边缘具 细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 黄绿色 ,两面 极密被 贴向白 色绢毛 ,侧 脉每边 7 — 8 条, 与 中脉在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凸起, 且 常带 紫色; 叶柄 伸长, 长 (2)4.5 — 7 厘米, 多少 扁平, 紫色, 极密被 贴向具 节绢状 长毛。 花 序腋生 ,十分 伸长, 高出叶 丛很多 ,长达 20 厘米, 为具 9 一 11 花 近伞形 花序, 总梗 粗壮, 近 圆柱形 ,密被 具节紫 色长毛 ,其 顶端有 少数总 苞片; 总苞片 叶状, 无柄, 卵状披 针形, 长达 1.7 厘米, 宽 1 厘米, 毛被同 茎叶; 花梗 短小, 长约 2 毫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绿色, 外面密 被白色 绢状毛 ,内面 无毛, 长达 7 毫米,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线状披 针形, 宽 0.75 毫米, 先 端尾状 渐尖; 花冠朱 红色, 狭漏斗 状筒形 ,直伸 ,长达 2.5 厘米, 外 密被短 柔毛, 内面 疏被糠 秕状微 柔毛, 冠 筒长达 2.1 厘米, 基部宽 3 毫米, 自 中部 以上渐 宽大, 至喉 部宽约 5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4 毫米, 先端具 4 短齿, 齿直伸 ,下唇 较狭, 长约 2 毫米, 禽缘; 能育雄 蕊 2 枚, 系前对 ,自冠 筒上部 生出, 弧状, 略超出 花冠, 花丝 扁平, 长约 4 毫米, 略被短 柔毛; 花药 黄色, 成对 于顶端 汇合, 药室 2, 平行或 略叉开 ,其余 3 枚雄蕊 均退化 成长仅 1 毫米的 微 小退化 雄蕊, 均着生 于冠筒 中部略 上方; 花盘 杯状, 高约 1 毫米, 顶端具 5 波状 浅齿; 子 房 连柄长 1.5 厘米, 线形, 无毛, 向上 渐狭成 花柱, 花 柱长约 1 厘米, 略被短 柔毛, 柱头头 状, 微小。 蒴果 线形, 连 柄长约 6 厘米, 2 瓣裂, 胎 座全部 能育。 花期 5 月, 果期 10 月。 产西畴 、麻 栗坡、 富宁, 生于 石灰山 常绿林 下岩石 上或岩 缝中, 海拔 1 000 — 1 500 米 ; 分 布于广 西西部 (那 坡、 乐业) c 模式标 本采自 西畴。 26. 长蒴 苣苔属 Didymocarpus Wall. 无茎 或直立 草本。 叶 对生, 互生、 3 — 4 叶轮生 或多叶 簇生, 具柄, 多少 被毛。 聚伞花 序 多花, 近伞 形或近 总状, 1 一 2 出, 具长梗 ;苞片 及小苞 片多少 明显; 花 具梗; 花萼小 ,钟形 至 筒形, 5 浅裂 或深裂 或成二 唇形; 花冠 深紫、 紫红或 淡紫, 常具黄 色斑点 ,有时 橙黄色 ,小 
朱 红苣苔 Calcareoboea coccinea C. Y. Wu ex H. W. Li, 1. 具花 植株, 2. 果序, 3. 总梗一 示毛被 ,4. 叶面一 部分, 示毛被 ,5. 花, 外面观 ,6. 花冠 纵切, 示 雄蕊及 退化雄 S,7. 雌^ 及 花盘, 8. 蒴果。 (曾孝 濂绘)  志  植 云 
苦 苣苔科 655  至中 等大, 冠筒圆 柱形或 卵珠形 ,常 弯曲, 一侧 臌胀, 口部偏 斜或近 对称, 冠檐二 唇形, 具 5 裂片, 裂 片稍不 等大; 能 育雄蕊 2, 花丝 无毛, 弯曲, 着 生在花 冠下部 1/3 处, 花药 连着, 药 室 2, 卵圆形 ,稍 汇合, 退 化雄蕊 2 — 3 或无; 花盘环 状或无 ;子房 具柄或 无柄, 圆柱形 ,向上 渐狭 成或长 或短的 花柱, 柱头盾 形微凹 或头状 圆形或 侧向长 圆形, 稀 2 裂, 胎座深 内折, 其 后弯曲 而着生 胚珠。 蒴果 线形, 稀披 针形, 室背 2 裂, 或近 菁荚状 而最后 2 裂 或常为 4 裂, 裂 瓣在开 裂前不 扭曲; 种子楠 圆形, 小, 光滑, 具细 网纹。 约 120 种, 产热带 非洲、 马尔 加什, 经东 南亚、 印度马 来西亚 至澳大 利亚。 我国 20 余 种, 产 西藏、 云南、 四川、 贵州、 湖北、 广西、 广东、 福建等 省区; 云南有 15 种, 1 变种, 除滇西 北外 几遍布 全省。 分种 检索表 1(12) 花萼 3 或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楔形, 长 卵形, 长圆形 ,披 针形, 披针 状线形 或线形 <» 2(7) 花萼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披 针形或 披针状 线形。 3(6) 花萼 外面无 毛或近 无毛; 花冠外 面无毛 ;雌蕊 无毛。 4(5) 花萼裂 片线形 ,略 内弯; 花冠橙 黄色; 退 化雄蕊 不存在 1. 珍珠长 菊苣苔 D.nwrgaritae 5(4) 花萼 裂片披 针形; 花冠 紫色; 退 化雄蕊 2 2. 腺毛长 菊苣苔 D* glandulosu. 6(3) 花萼外 面密被 柔毛; 花冠 黄色, 外 面被短 柔毛; 雌 蕊密被 淡褐色 短柔毛 3. 柔毛长 菊苣苔 D. mollifoliiu 7(2) 花萼 3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楔形, 长卵形 ,长圆 形或披 针形。 8(9) 花萼后 裂片分 裂程度 较大, 3 裂至 或稍超 过中部 4. 镇康长 蒴苣苔 D. zhenkangensis 9(8; 花萼后 裂片分 裂程度 较小, 3 浅裂, 分 裂不至 中部。 10(11) 花萼 外面被 贴伏短 柔毛; 花冠 蓝色, 长约 1.8 厘米, 冠 檐上唇 2 裂近 中部; 退化 雄蕊不 存在; 果 细, 宽仅 1 毫米 S. 细果长 蒴苣苔 D. stenocarpu. lido) 花萼外 面无毛 ;花冠 紫色, 长约 2. 5 厘米, 冠 檐上唇 2 裂近 基部; 退 化雄蕊 2; 果较粗 ,宽 1.6 毫米 6, 凤庆长 菊苣笞 D « pseudomengtze 12(1) 花萼 5 浅裂或 有短筒 而檐部 近二唇 形至二 唇形。 13(16; 花萼 有短筒 而檐部 近二唇 形至; 唇形。 14(15) 花萼 外面无 疣点, 檐部 明显二 唇^; 茎疏被 短柔毛 7. 蒙自长 菊苣苔 D. mengtxe 15(H) 花萼 外面有 疣点, 檐 部近二 唇形; 茎密被 黄褐色 长柔毛 8. 矮生长 菊苣苔 D. nanophyton 16(13) 花萼 5 浅裂。 17(22) 花 萼明显 筒形, 长达 10 — 11 毫米。 18(19; 聚伞 花序具 2 — 7 花, 被腺短 柔毛; 苞片 及小苞 片不着 艳色; 花萼口 部偏斜 , 5 裂片 不等大 9. 片马长 蒴苣苔 D. praeteritus 19(18; 聚伞 花序具 6 — 12 花, 无毛; 苞片 及小苞 片明显 紫色; 花萼 口部不 偏斜, 5 浅 裂至萼 筒上部 1/4。 20(21; 叶面 及叶背 沿脉、 茎 幼部均 疏生毛 被至近 无毛; 苞片卵 状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约 3 毫米; 花咢 长 8 ― 10 毫米 10a. 紫苟长 菊苣答 D. purpureo-bracteata var. pur pureo-bracteata 21(20; 叶面 及叶背 沿茎、 茎幼部 的毛被 较多; 苞片近 圆形, 直径达 10 毫米; 花萼 较长, 长 9 一 13 毫米 10b. 多毛长 菊苣答 D. purpureo-bracteata var. Teitchiana 
656  云南 植物志  22(17) 23(24) 24(23) 25(26)  花萼 钟形或 漏斗状 钟形。 花萼小 ,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 花萼 较大, 长 4 一 5. 5 毫米。 花冠筒 纤细, 长约 2 厘米, 基部宽 2 毫米, 至喉 部宽约 3 毫米  11. 林生长 蒴苣荅 D. .ilvarum  12. 狭冠长 蒴苣苔 D. stenanthos  26(25; 花冠筒 较粗, 长 1.8 — 3 厘米, 基部宽 4 一 6 毫米, 至 喉部宽 (4)5 — 8 毫米。 27(28; 叶片 基部偏 斜,一 侧耳状 心形, 另一侧 楔形, 先端近 锐尖, 斜长圆 形或橢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3 — 5 厘米, 叶面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沿主 脉被短 柔毛, 余部 无毛但 具鳞秕 状白点  28(27) 叶 片基部 稍斜, 浅 心形, 先端钝 至圆形 ,毛 被不为 上述。 29(30) 茎 被锈色 具节长 柔毛; 叶片卵 状圆形 、圆状 卵形或 肾形, 长 4. 5 — 10. 5 厘米, 宽 4 一 15 厘米, 叶面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背面散 生红色 小点, 沿脉被 锈色短 柔毛, 边缘 有斜卵 形的粗 牙齿, 齿上 复有小  30(29; 茎有 极短的 小毛; 叶片 卵形, 长 5—16.5 厘米, 宽 3 — 10. 5 厘米, 叶面有 极短的 小毛, 背面几 无毛,  1. 珍珠长 蒴苣苔 (植, 研究) Didymocarpus margaritae W. W. Smith (1912)*; H. W. Li (1983), in cla- vi. 直立 草本, 几无茎 ,连 花序高 15 — 18 厘米, 极 细弱。 叶 4 一 6, 基 生或近 基生; 叶片近 圆形, 直 径大多 4 一 5 厘米, 偶有至 8 厘米, 基部 两侧不 相等, 心形, 边缘具 锯齿, 叶面 有贴生 柔毛, 背面主 要在脉 上被毛 ,侧 脉每侧 4 一 5 条, 叶面不 分明, 背 面明显 但几不 突起; 叶柄长 3 — 10 厘米, 被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1 一 2 出, 具 4 一 20 花, 具梗, 总梗长 10—15 厘米, 曲折, 近 无毛; 苞片近 圆形或 长圆形 ,长 2 — 3 毫米;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被小 腺头白 长毛; 花萼长 4 毫米, 近 无毛,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略 内弯; 花冠橙 黄色, 长约 2 厘米, 无毛, 冠筒长 1.2 厘米, 宽 2 毫米, 上部略 增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 片极不 相等, 开张;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 无毛, 花药 连着, 退化雄 蕊无; 子房 线形, 长约 1 厘米, 无毛, 花柱长 3 毫米, 柱头 圆形, 不 分裂。 蒴果 线形, 长 2 — 2.5 厘米, 中部宽 2.5 毫米, 近 镰状, 2 瓣裂。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滇南 (思茅 ), 生于山 地林下 石上, 海拔 1 600 — 1 7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思茅 西北山 上。 2. 腺毛长 蒴苣苔 图版 201 ,1 一 4 Didymocarpus glandulosus (W. W. Smith) W. T. Wang (1984)*. D. silvarum W. W. Smith var. glandulosus W. W. Smith (1912); Hand.-Mazz. (1936);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水 平方向 伸展, 长约 3.5 厘米, 粗 1 厘米; 茎高 10 — 27 厘米, 粗 2-3.5 毫米, 不分枝 ,有 3 — 5 节, 毛长 0.3 — 1 毫米。 叶对生 ,同一 对叶不 等大; 叶片 草质, 两侧稍 不对称 ,椭 圆形、 菱状卵 形或狭 卵形, 长 4 一 14.5 厘米, 宽 2.5 — 7.6 厘米, 先端微 尖, 基部斜 宽楔形 ,边缘 在基部 有密的 小牙齿 或小重 牙齿, 少有 上部具 牙齿, 叶面 被短柔 毛, 背面 沿脉稍 密被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8 — 11 条; 叶柄长 0.2 — 5 厘米。 聚伞 花序着 生于最  13. 美丽长 蒴苣苔 D* pulcher  14. 大齿长 蒴苣苔 D. ? randidentatus  边缘 有钝齿 
苦 苣苔科  657  Jl 部叶腋 ,三回 或四回 分枝, 有 5 — 10 花; 花序 梗细, 长 3. 2 — 4 厘米, 与花 梗均疏 被短腺 毛; 苞片 对生, 宽 卵形, 长约 3 毫米, 无毛;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长 0.8 — 1.5 毫米; 花梗长 3-10 毫米; 花萼 无毛, 5 裂达 基部, 裂片披 针形, 长约 2 .6 毫米, 宽 1 毫米, 先 端钝, 有不明 显 3 条脉; 花冠 紫色, 长 2 厘米, 无毛, 冠筒近 筒状,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深裂, 下唇 3 深裂, 裂片 近圆形 或圆状 卵形; 能 育雄蕊 2 , 无毛, 花丝 线形, 着生 于花冠 筒上, 花药长 圆形, 退化 雄蕊 2, 着生位 于雄蕊 下方, 线形, 长 1.5 毫米; 花盘 杯状, 高 1 毫米; 雌 蕊长约 11 毫米, 无 毛, 子房 线形, 长 9 毫米, 宽 1 毫米, 花柱长 2 毫米, 柱头近 截形。 蒴果 线形, 长 1.6 — 2.6 厘 米, 宽 1.2 毫米, 无毛; 种 子狭橢 圆形, 长约 0.4 毫米。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屏边 、砚山 、文山 、麻 栗坡、 广南, 生于山 地或沟 谷林中 岩石上 或沟边 ,海拔 1 100 — 2 2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红 河之南 M anne i。 3. 柔毛长 蒴苣苔 Didymocarpus mollifolias W. T. Wang (1984)*. 多年生 草本, 无茎; 根状茎 圆柱形 ,长约 2 厘米, 粗 7 毫米, 生有 细根。 叶约 6, 均 基生, 具长柄 ;叶片 草质, 卵形, 狭 卵形或 卵状长 圆形, 长 5.5— 20 厘米, 宽 3.3— 10.5 厘米, 先端 铺, 基部 稍斜, 宽楔形 ,边缘 有浅钝 齿或小 牙齿, 两面密 被贴伏 白色短 柔毛, 侧 脉每侧 5 — 7 条; 叶柄长 2.2 — 5 厘米, 宽 3—5 亳米, 密被短 柔毛。 花葶约 4 条, 高 6.5 — 10.5 厘米, 被开 展的 白色长 柔毛; 聚伞 花序长 2 — 5.5 厘米, 三回 分枝, 有 7 — 17 花; 苞片 对生, 线形, 长 1.1— 2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花梗长 0.5 — 1.5 厘米; 花萼 5 裂达 基部, 裂片披 针状 线形, 长约 5 亳米, 宽 1 毫米, 外面密 被柔毛 ,内 面被短 柔毛; 花冠 黄色, 长约 2.2 厘 :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近 筒状, 长约 1.2 厘米, 口 部直径 4 毫米, 冠檐 上唇长 4 毫米, 2 浅裂, 下唇长 10 毫米, 3 浅裂, 裂片 卵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 丝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8 毫 米处, 线形, 长约 0.5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约 0.8 毫米, 边缘 全缘; 雌 蕊长约 1.65 厘米, 子房 线形, 长 8 毫米, 宽 1.5 毫米, 与花柱 密被淡 褐色短 柔毛, 柱头扁 球形。 蒴果 未见。 花期 9 月。 产滇西 (镇康 ), 生于 河边悬 崖上阴 湿处, 海拔 95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镇康 城郊。 -4. 镇康长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01,5 — 7 - Didymocarpus zhenkangensis W. T. Wang (1982). D. mengtze W. W. Smith var. zhenkangensis (W. T. Wang)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5 — 22 厘米, 具 3 — 4 节, 密 被倒向 褐色短 柔毛。 叶 对生, 无 柄或具 柄, 同一对 叶大小 不等; 叶片 草质, 椭圆形 ,橢 圆状卵 形或宽 卵形, 两侧 不等, 长 1.3 — 7 厘 米, 宽 0.9 — 3.5 厘米, 先端微 急尖、 钝或 圆形, 基部斜 楔形, 或一 侧楔形 另一侧 圆形, 边缘有 不规 则的小 牙齿, 两面被 短柔毛 ,侧 脉每侧 4 一 6 条; 叶柄长 0.1 — 3.8 厘米, 密被短 柔毛。 聚 伞花 序于茎 端叶腋 内生出 ,长 2.5 — 8 厘米, 一 至三回 分枝, 稀为不 分枝, (1 一 )4 一多花 ;花 序梗长 1.5 — 3.5 厘米, 与花 梗被具 腺小疏 柔毛; 苞片 对生, 分离, 紫色, 宽卵 形或圆 卵形, 长 2.5 — 5 毫米, 近无毛 ,小苞 片与苞 片相似 ,伹 较小; 花梗长 3 — 11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 3 毫 米, 无毛, 3 裂达 基部, 下 2 裂片 较小, 长卵形 ,宽 1 一 1.2 毫米, 先端 略钝, 上裂片 较大, 宽 楔形, 3 裂达 中部或 中部稍 下方, 小裂 片狭三 角形; 花冠 紫色, 长 1.8 — 2.4 厘米, 无毛, 冠筒 週筒状 ,长 1.3 — 1.6 厘米, 口 部直径 3 毫米, 冠檐 上唇长 3—4 毫米, 下唇长 5 — 7.5 毫米, 
658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1 1—4. 腺毛长 蒴苣苔 Didymocarpus glandulosus (W. W. Smith) W. T. Wang, 1. 具花、 果 的植株 上部,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雄蕊 ,3.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4*蒴 果及宿 存萼; 5 — 7* 镇康长 蒴苣苔 D. zhenkangensis W. T. Wang, 5. 具花 植株, 6.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 7 . 雌蕊、 花盘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659  裂片 圆形; 能 育雄蕊 2, 无毛, 花 丝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10 — 12 毫米处 ,长 3.5 毫米, 花药长 1.5 毫米, 无退化 雄蕊; 花盘 杯状, 高 2 毫米, 雌蕊长 15 毫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12 毫米, 宽 1.1 毫米, 柱头 盘状, 直径 1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7 — 8 月。 产镇康 、凤庆 、临沧 ,生于 山谷密 林石上 或阴处 石上, 海拔 1 200 — 2 7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镇康。 5. 细果长 蒴苣苔 Didymocarpus stenocarpus W. T. Wang (1984)*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8.5 — 12 厘米, 不分枝 ,密被 淡褐色 柔毛, 具 3 — 5 对叶。 叶对生 ,同 一对叶 不等大 ,下 部叶具 长柄, 上部叶 密集, 近轮生 ,具 短柄或 无柄; 叶片 草质, 常两 侧不对 称, 长圆 形或楠 圆形, 长 2.4 — 10.5 厘米, 宽 1.5 — 4.3 厘米, 先端急 尖或短 渐尖, 基部斜 楔形, 或一侧 楔形另 一侧宽 楔形, 边缘 基部之 上有小 牙齿, 叶面被 短柔毛 ,背面 沿脉被 短柔毛 ,侧 脉每侧 6— 10 条; 叶柄长 0.2 — 3 厘米, 被短 柔毛。 聚 伞花序 2 — 4 条生 最上部 叶腋, 有 1—3 花; 花序梗 纤细, 长 1.8 — 3.5 厘米, 与花梗 被腺状 短柔毛 ;苞片 速落; 花梗长 5 — 10 毫米; 花 萼长约 4 毫米, 外面被 贴伏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不等 3 裂达 基部, 上 裂片狭 楔形, 宽 1.5 毫 米, 3 浅裂, 小裂片 披针形 ,长 1.1 毫米, 下 2 裂 片狭披 针形, 宽 0.8 — 0.9 毫米; 花冠 蓝色, 长 约 1.8 厘米, 无毛, 冠筒圆 筒状, 长 1.4 厘米, 口 部直径 2 毫米, 上唇长 1.8 毫米, 2 裂近 中部, 裂片宽 卵形, 顶端 圆形, 下唇长 4 毫米, 3 浅裂, 裂片近 圆形, 互相 覆压; 雄蕊 2, 无毛, 花丝 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10 毫米处 ,线形 ,长 3 毫米, 花药长 1 毫米, 退化 雄蕊不 存在; 花 盘圆筒 状, 高 1.8 毫米, 边缘有 小齿; 雌 蕊长约 13.5 毫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11 毫米, 柱 头近盘 状, 直径 0.9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2 .2— 2.8 厘米, 宽 1 毫米, 无毛; 种子椭 圆形, 长约 0.3 毫 米。 花、 果期 8 月。 产滇西 (盈江 ), 生于 山地雨 林中, 海拔 1 14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盈江 芒允。 & 凤庆长 蒴苣荅 Didymocarpus psendomengtze W. T. Wang ( 1 984). D. mengtze auct. non W. W. Smith: 图鉴 (1975)* W. T. Wang (1982).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8 — 18 厘米, 粗 1.5 — 3.5 毫米, 不 分枝, 密被贴 伏黄褐 色柔毛 ,顶端 有 2 — 3 节。 叶 对生, 密集, 具柄或 无柄, 同一 对叶不 等大; 叶片 草质, 两侧不 对称, 斜楠圆 形或 菱状椭 圆形, 长 3.5 — 16 厘米, 宽 2 — 9 厘米, 顶 端急尖 或钝, 基部斜 楔形, 或一 侧楔形 另一侧 圆形, 边 缘有重 牙齿, 两面多 少密被 黄褐色 柔毛, 侧 脉每侧 5 — 8 条; 叶 柄长达 2.8 厘米。 聚伞花 序腋生 ,长 8 — 18 厘米, 二至四 回分枝 ,具少 数或多 数花; 花序 梗细, 长 4 一 8 厘米, 与花梗 疏被短 腺毛; 苞片 对生, 紫色, 圆状 卵形, 长约 3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相似, 但 较小; 花梗长 3 — 10 毫米; 花萼 钟状, 长约 4.5 毫米, 无毛, 不等 3 裂达 基部, 上裂片 较大, 楔 形, 宽 3 毫米, 3 浅裂, 小裂片 三角形 ,长 0.5 — 1 毫米, 下 2 裂片长 圆形, 宽 1.5 毫米, 先端 铺; 花冠 紫色, 长约 2 .5 厘米, 无毛, 冠筒圆 筒状, 长 1.8 厘米, 口 部直径 3 毫米, 冠檐 上唇长 3 毫米, 2 裂近 基部, 下唇长 7 毫米, 3 浅裂近 中部, 裂片近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丝着 生于离 花 冠基部 13 毫米处 ,长约 3.5 毫米, 无毛, 花药长 圆形, 长 1.5 毫米, 被 白色短 柔毛, 退化雄 蕊 2 , 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10 — 11 毫米处 ,线形 ,长 0.8 — 1 毫米, 顶端 头状; 花盘 杯状, 高 1.5 毫米, 边 缘有浅 钝齿; 雌 蕊长约 1.6 厘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11 毫米, 宽 1 毫米, 柱头盘 
660  云南 植物志  状, 直径约 1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1.8 — 2 .8 厘米, 宽 1.6 毫米, 无毛; 种子纺 锤形, 长约 03 毫米。 花期 7 — 9 月 ,果期 10 — 11 月。 产景东 、凤庆 、临沧 ,生于 多石山 坡上, 海拔 2 100 — 2 7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凤庆。 7. 蒙自长 蒴苣苔 Didymocarpus mengtze W. W. Smith (1912)*; W. T. Wang (1984)*. 近直立 草本, 高 20 — 40 厘米; 茎疏被 小疏柔 毛及近 无毛。 基生 叶无; 茎 生叶聚 生于茎 端, 对生, 2 — 3 对; 叶片近 等大, 长圆形 ,长约 10 厘米, 宽约 6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圆 形或偶 有近楔 形., 边缘有 不规则 粗锯齿 ,膜质 ,叶 面疏被 细小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疏 被小疏 柔毛, 侧 脉每侧 6 — 8 条, 十分 分明; 叶 柄长约 2 厘米, 被小疏 柔毛。 花序 1—2 条, 聚伞状 ,约具 10 花, 着 生于茎 上部的 叶腋内 ,长 8 — I 2 厘米, 略长 于叶; 花序 梗长约 7 厘米, 曲折, 无毛, 少 分枝; 花梗极 纤细, 长达 2 厘米, 疏 被具腺 细毛; 苞片长 2.6 毫米, 对生, 带 白色; 花 小型, 极狭, 近俯垂 ,曲折 ,极 纤细; 花萼 杯状, 长 4 一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分 裂达中 部或中 部以上 成钝形 开展的 裂片, 细 膜质, 带白色 ;花 冠长约 2 厘米, 短二 唇形, 无毛, 干 时紫色 * 冠筒郾 筒形, 长 1.8 厘米, 宽 2 毫米, 上部略 增大, 裂片极 不等大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 丝无毛 ,花药 连着, 无退化 雄蕊; 花盘 环状, 具齿; 子房 线形, 无毛。 蒴果 线形, 长不及 3 厘 米, 中部宽 2 毫米, 具短柄 ,两边 以裂瓣 开裂。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 滇东南 (蒙自 ), 生于 山地, 海拔 2 3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蒙自 北山。 据王文 采报道 ,本 种的茎 疏被短 柔毛, 花萼 下部有 短筒, 檐部二 唇形, 花药 无毛, 退化. 雄蕊不 存在。 原描写 在花萼 檐部上 与实际 情况有 出入。 此 种自从 A. Henry 大约在 1896 年采到 标本以 后到现 在还没 有再采 到标本 o 8. 矮生长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03,6 — 7 Didymocarpus nanopbyton C. Y. Wu ex H. W. Li (1983)*. 多年生 草本, 连 花序高 10 — 15 厘米; 茎长 2.5 — 7 厘米, 密被黄 褐色长 柔毛, 不分 枝。.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对生, 1 一 2 对; 叶片 草质, 斜 卵形至 卵状长 圆形, 长 2.5 — 4.5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近 锐尖至 钝形, 基部圆 形或宽 楔形, 两侧常 不相等 ,边 缘具小 锯齿或 重锯. 齿, 叶面 绿色, 全面 密布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 脉及侧 脉被短 柔毛, 余部 近无毛 或疏被 小毛, 侧 脉每侧 7 — 8 条, 斜展,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2 — 3 厘米, 毛被 同茎。 花未 见。. 果序聚 伞状, 具 2 — 5 果, 高达 8 厘米, 每 1 一 2 个 果序生 于上部 叶腋, 具梗, 总梗长 4 一 5 厘 米, 与长 4 一 6 毫米的 果梗被 具腺短 柔毛; 苞片及 小苞片 圆卵形 ,长约 2.5 毫米, 脱落。 蒴 果线形 ,长约 3 厘米, 宽 1.5 毫米, 常呈 镰状, 黄褐色 ,外 疏被微 柔毛; 宿 存果萼 钟形, 长宽约 4 毫米, 外面具 疣点, 近二 唇形, 分裂至 中部, 上唇 3 齿, 齿卵状 三角形 ,下唇 2 齿, 齿长卵 形, 各齿 先端均 急尖, 尖 头具胼 胝体。 果期 n 月。 产元江 ,生于 山谷潮 湿石上 ,海拔 1 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元江。 9. 片马长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02,1 一 3 Didymocarpus praeteritus B. L. Bum et Davidson (1954); H. W. Li (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连花 序高达 20 厘米; 茎近 直立, 不 分枝, 极密被 黄褐色 具节疏 柔毛。 基 生 叶无; 茎生叶 对生, 约 4 对, 上部 2 对 聚生于 茎顶; 叶片薄 纸质, 斜卵 形至椭 圆形, 长 5 — 
苦 苣苔科  661  11 厘米, 宽 2.5 — 6 厘米, 先端短 渐尖至 钝形, 基部 一侧圆 形一侧 禊形, 边缘 具整齐 的小锯 齿或重 裾齿, 叶面 绿色, 全面 散布白 色或黄 褐色短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网 上有黄 褐色短 柔毛, 余部 近无毛 但常有 浅黄色 腺点, 侧 脉每侧 8 — 10 条, 斜展, 近边缘 处网结 ,与 中脉两 面明显 ,背 面尤为 显著; 叶柄长 0.4 — 4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伞 花序具 2 — 7 花, 高达 11 厘 米, 每 1 一 2 个 花序生 于上部 叶腋, 具梗, 总梗长 5 — 5.5 厘米, 与各 级序轴 被腺短 柔毛; 苞 片及 小苞片 对生, 圆状 卵形, 长 5 — 6 毫米, 先端 圆形, 内凹, # 无毛; 花梗长 3 — 6 毫米, 被 腺短 柔毛; 花萼棕 红色, 筒形, 长 9—11 毫米, 宽约 4 毫米, 近无毛 ,口部 偏斜, 5 浅裂, 裂 片不 等大, 圆状卵 形至近 圆形, 长 1 一 1.5 毫米; 花冠紫 红色, 长达 3.7 厘米, 冠筒细 筒形, 基 部宽约 2 毫米, 向中 部以上 略一侧 臌胀, 至口 部宽约 5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2.5 毫米, 2 裂, 裂片 圆形, 下 唇长约 6 毫米, 3 裂, 裂片圆 状卵形 ;能 育雄蕊 2, 着生于 花冠筒 上部, 花丝 无毛, 花药 连着, 退 化雄蕊 2, 细 线形, 长约 2 毫米;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顶端 波齿状 ;雌 蕊长约 2.5 厘米, 密 被具腺 小毛, 花 柱长仅 3 毫米, 柱头 圆形, 不 分裂。 成熟蒴 果 未见。 花期 7 月。 产片马 ,生 于山坡 路边岩 石上, 海拔 1 840 米6 缅 甸北部 也有。 10. 紫苞长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Didymocarpus purpureo- bracteata W. W. Smith (1912)*; H. W. Li (1983), in clavi. 10a. 紫苞长 蒴苣苔 (原 变种) 图版 2 2 ,4 一 8 var. purpureo-bracteata 近直立 草本, 高达 45 厘米; 茎曲折 ,上 部被褐 色小疏 柔毛, 基部近 无毛。 基生 叶无; 茎 生 叶下部 的大多 凋落, 上部的 2 — 4 对, 远离, 不 等大; 叶片 膜质, 卵状橢 圆形或 卵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3 — 7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圆 形至斜 心形, 边缘具 规则的 锯齿, 叶面 绿色, 极疏被 褐色具 节小刺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淡 绿色, 沿脉 疏被短 柔毛, 余部 无毛, 侧 脉每侧 6 — 9 条, 斜展, 近边缘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1.5 — 8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伞 花序高 13-20 厘米, 2 — 3 出, 具 6 — 12 花, 腋生, 具梗, 总梗长 7—12 厘米, 柔弱, 无毛; 苞片 对生, 卵圆形 或卵状 长圆形 ,长约 3 毫米, 明显, 紫色, 近 无毛; 花梗长 4 一 7 毫米, 无毛; 花萼筒 状, 长 8 — 10 毫米, 宽约 4 毫米, 无毛, 5 浅 裂至花 萼上部 1/4, 裂片宽 三角形 ,先 端钝; 花冠 紫色, 长达 3 .8 厘米, 有深紫 色条纹 ,冠筒 圆筒形 ,长约 2.8 厘米, 基部宽 3 毫米, 上部 渐宽至 8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极 不等大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花丝着 生于 花冠筒 上部, 长约 9 毫米, 扁平, 无毛, 花药长 4 毫米, 有毛, 退 化雄蕊 2, 狭线形 ,长 3 毫米; 雌蕊 无毛; 子房 线形, 长 2 .2 厘米, 花柱长 3 毫米, 柱头 圆形, 不裂。 蒴果 线形, 长 4 一 6 厘米, 中部宽 1.5 毫米, 近 镰状, 2 瓣裂。 花期 8 — 9 月 ,果期 10 — 12 月。 产绿春 、金平 、屏边 、文山 ,生于 林下湿 润处, 海拔 1 780 — 2 23G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蒙 自东南 、红河 以南、 绿春 逢春岭 以及金 平勐板 等地。 10b. 多毛长 蒴苣苔 (变种 )( 植物 研究) 猪草 (云南 河口) var. veitchiana (W. W. Smith) H. W. Li (1983). Didymocarpus veitchiana W. W. Smith (1912). 
66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2 片马长 蒴苣苔 Didymocarpus praeterifus B. L. Bum et Davidson, 1. 具花 植株, 2. 花 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雌蕊、 花盘 及展开 的花萼 ; 4 一 8. 紫苞长 蒴苣苔 (原 变种) D. purpureo-bracteata W. W.Smith var. purpureo-bracteata, 4. 具花 的植株 上部, 5.果序一 部分, 6.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7. 雌蕊及 花盘, 8. 展开的 花萼, 内 面观。 (肖 溶绘) 
苦 苣苔科  663  与 原变种 不同在 于叶面 及叶背 沿脉、 茎幼部 的毛被 较多; 苞片近 圆形, 直径达 10 毫 米; 花萼 较长, 长 9 一 13 毫米。 产河口 、金平 、屏边 、马关 、西畴 ,生于 林下湿 润处, 海拔 1 200 — 1 600(-1 900) 米。 11. 林生长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Didymocarpus silvarum W. W. Smith (1912)*; ? Hand. -Mazz. (1936);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4). 直立 或上升 草本, 柔弱, 常高达 20 厘米; 茎密生 褐色小 茸毛。 基生 叶无; 茎生叶 对生, 大都 2 对, 远离, 极不 等大, 叶片长 圆形或 楠圆状 长圆形 ,下部 的长约 20 厘米, 宽 9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偏斜, 心形, 边缘具 不规则 粗齿, 叶面具 网眼, 毛生于 网眼的 中央, 背面 主要沿 侧脉 及小脉 被小疏 柔毛, 侧 脉每侧 9 一 10 条。 聚伞花 序多花 ,具 长梗, 与 上部叶 等长, 1 一 3 条生于 上部叶 腋内; 花序 梗长约 8 厘米, 近 劲直, 无毛, 多次 分枝; 苞片 对生, 近圆形 ,无 毛, 长约 2 厘米; 花 梗长约 5 毫米, 纤细 ; 花萼长 2 毫米, 宽 1.5 毫米, 5 裂几至 基部, 裂片椭 圆形, 先 端钝; 花冠干 时紫色 ,长约 1.5 厘米, 冠筒圆 筒形, 长 1.4 厘米, 宽 2.5 毫米, 上部稍 增大,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极 不等大 ,圆形 ;能 育雄蕊 2, 内藏,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之上, 花药 连着, 退化雄 蕊无; 花盘 环状; 子房 线形, 具短柄 ,被短 柔毛, 果时变 无毛。 未成 熟蒴果 线形, 长 1.8 厘米。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滇南 (思茅 ), 生于 林下, 海拔约 1 3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思茅。 据 王文采 报道, 这个种 的花萼 5 浅裂 近中部 (实 际上是 5 个萼片 合生过 半), 如 此看来 原 描写在 花萼上 与实际 情况有 出入。 此 种自从 A. Henry 大约在 1896 年采 到标本 以后到 现在 还没有 再采到 标本。 12« 狭冠长 蒴苣苔 (图鉴 ) Didymocarpus stenanthos C. B. Clarke in Hook. (1888)*; in DC. (1898); Hemsl. (1890);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B. L. Bunt in Lauener (1980). Oreocharts micrantha L6vl. (1915), (1916), fide Hand. -Mazz. e typo. 多年生 草本; 茎斜升 ,长 3 — 22 厘米, 密生短 柔毛, 有 3 — 4 对叶。 基生 叶无; 茎 生叶对 生, 茎顶 2 对叶常 密集, 叶片斜 卵形、 楠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1.8 — 10 厘米, 宽 1.7 — 5 厘米 > 先端 锐尖, 基部一 侧圆形 ,一侧 楔形, 边缘 有钝锯 齿或重 锯齿, 两面有 白色短 柔毛, 背面常 有 腺点, 侧脉约 5 对, 斜展, 与中 脉叶面 明显背 面尤为 突起; 叶柄长 0.3 — 6 厘米, 下 部的最 长, 上部的 近无柄 ,密生 柔毛。 聚伞花 序长达 12 厘米, 近总状 或伞状 ,带紫 红色, 疏 生短腺 毛, 具细梗 ,总 梗长达 6.5 厘米; 苞片 对生, 圆状 卵形, 长约 2 — 4 毫米, 基部 合生; 花梗长 2 — 4(10) 毫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漏斗状 钟形, 长约 4 毫米, 近无毛 ,5 浅裂, 裂片三 角形, 长 1-1.5 毫米, 先端钝 ;花冠 紫红色 > 长约 2 厘米, 无毛, 冠筒细 ,长达 2 厘米, 基部宽 2 毫米, 至喉 部宽约 3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花冠 上部, 花药 连着, 有毛, 退化雄 拔 2; 雌蕊 无毛。 蒴 果长约 2.4 厘米, 具 短柄。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8 月。 产 滇东北 (李子 坪), 生 于山地 阴处岩 石上, 海拔约 800 米; 分布于 四川。 本种 有时出 现闭花 授精花 类型。 13. 美丽长 蒴苣苔 (植物 研究) Didymocarpus pule her C. B. Clarke in DC. (1883), sphalmate ut "pulchra"; 
664  云南 植物志  Hook. f. (1884); Pellegr. in Lecte. (1930); Hara (1975); H. W. Li (1983). Didymocarpus subalternans auct.non DC: C. B. Clarke (1874)*. 多年生 草本, 连 花序高 20 — 30 厘米; 茎上 升或近 直立, 被灰色 短柔毛 ,不分 枝。 基生叶 无; 茎生叶 对生, 3 — 4 对, 叶片革 质或近 革质, 斜长圆 形或椭 圆形, 长 3 — 10 厘米, 宽 1.3 — 5 厘米, 先端近 锐尖, 基部 偏斜, 一侧耳 状心形 ,另一 侧楔形 ,边 缘具小 圆齿或 缺刻状 锯齿, 叶面 疏被短 柔毛, 背 面主沿 脉被短 柔毛, 余部无 毛但具 鳞秕状 白点, 侧 脉每侧 6 — 8 条, 弧 曲 上升, 近叶缘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 1.5 厘米, 下部的 最长, 向上渐 变无柄 。聚 伞花序 近伞形 ,高达 12 厘米, 每 1 一 2 个生于 上部叶 腋内, 具梗, 总梗长 5 — 8 厘米, 与各级 序 轴疏被 具腺短 柔毛; 苞片多 少与叶 相似, 小苞片 宽圆形 ,长 3 — 4 毫米, 着色; 花 梗长约 1 厘米, 被具腺 短柔毛 ;花萼 钟形, 长 7 毫米, 紫红色 ,裂片 5, 三角形 ,先端 锐尖, 长 2 毫米; 花冠深 紫色, 管形, 长 2 — 3 厘米, 宽 5 — 6 毫米, 外 面疏被 具节短 柔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先 端钝; 子房 无毛, 子房柄 近粗壮 ,长于 花萼。 蒴果 线形, 纤细, 长 4 厘 米, 宽近 3 毫米。 果期 10 — 12 月。 (花 标本 未见, 花部描 写摘自 文献) 产麻 栗坡, 生于 林下, 海拔 900 — 1100 米。 锡 金及越 南北部 也有。 14. 大齿长 蒴苣苔 (植物 ) Didymocarpus grandidentatus (W. T. Wang) W. T. Wang (1984), (1985), in adn. Chirita grandtdentata W. T. Wang (1975)*; Wetzel et Skog (1980)*; H. W. Li(1983),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10 — 25 厘米, 不分枝 ,被锈 色具节 长柔毛 ,有 2 — 3 节。 叶 对生, 叶 片卵形 、圆状 卵形或 肾形, 长 4.5 — 10.5 厘米, 宽 4 一 15 厘米, 先端钝 至圆形 ,基部 浅心形 ,边 缘有斜 卵形的 粗牙齿 ,齿 上复有 小齿, 叶面榄 绿色, 密被 锈色短 柔毛, 背面色 较淡, 散生红 色小点 ,沿脉 被锈色 短柔毛 ,侧脉 4 一 6 对, 与 中脉在 叶面近 明显, 背面 显著; 叶柄 扁平, 长 0.5 — 10 厘米, 被毛 同茎。 聚 伞花序 生上部 叶腋, 少花, 具梗, 总梗长 4.5 — 7 厘米, 被 开展的 短柔毛 ;苞片 紫色, 卵形 或圆状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3 — 5 毫米, 边缘有 疏缘毛 ,其余 部分无 毛; 花萼 钟形, 长约 5.5 毫米, 无毛, 稍不等 5 浅裂, 裂片宽 卵形, 顶端圆 截形; 花冠紫 红色, 筒形, 无毛, 冠 筒长约 18 毫米, 喉 部宽约 4 毫米, 檐部二 唇形; 能 育雄蕊 2, 生 花冠筒 上部, 无毛, 花药 连着, 椭圆形 ,长约 1.5 毫米, 退 化雄蕊 2, 丝状, 长约 3 毫米; 花盘 环状, 无毛; 雌 蕊长约 17 毫米, 无毛, 子房 线形, 花柱长 2 毫米, 柱头 盘状。 蒴果 未见。 花期 6 月。 产 滇西南 (勐遮 ), 生于山 谷林中 ,海拔 1 2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勐遮。 15. 云南长 蒴苣苔 (图鉴 ) 图版 2 01,1 一 5 Didymocarpus yunnanensis (Franch.) W. W. Smith (1924), sphalmate ut D. yunnanensts Franch.; B. L. Burn (1960); 图鉴 (1975)*; H. W. Li (1983), in clavi. Roettlera yunnanensis Franch. (1899); R. yunnanensis Franch. f. cleistogama Diels (1912); Didtssandra yunnanensis (Franch. ) C. C. E. Fisch. (1946).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35 厘米, 茎上 升或近 直立, 不分枝 ,有 极短的 小毛。 基生 叶无; 茎 生叶 对生, 2 对, 通常 聚生茎 顶部, 叶片 稍斜, 卵形, 长 5 — 16.5 厘米, 宽 3 — 10.5 厘米, 先端 
苦 苣苔科  665 
666  云南 植物志  钝, 基部浅 心形, 边缘有 钝齿, 叶面 绿色, 有极短 的小毛 ,背面 绿白色 ,几 无毛, 侧 脉每边 7 — 9 条, 一侧 常比另 一侧多 2 条, 斜展, 近叶缘 弧曲且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3 — 12 厘 米, 被 极短的 小毛。 聚伞花 序近伞 房状, 1 一 3 条于 上部叶 腋生, 1 一 3 次 分枝, 长达 18 厘 米, 宽 14 厘米, 多花, 超出叶 很多, 具长梗 ,总 梗长达 13.5 厘米, 被极短 的小毛 ;苞片 对生, 圆 状卵形 ,长达 1.6 厘米, 边缘有 小齿;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米, 外面疏 生小毛 ,内面 无毛, 5 浅 裂, 裂片 卵状三 角形, 长 1 一 1.5 毫米, 先 端具硬 尖头; 花冠粉 蓝色至 紫红色 ,长约 3 厘米, 外 面疏 生腺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细 ,基 部宽约 4 毫米, 至喉 部宽达 8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1 毫米, 2 裂, 下 唇长约 4 毫米, 3 裂, 裂片圆 状卵形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冠筒 上部, 花丝 扁平, 向上 渐狭, 长约 3 毫米, 无毛, 花药宽 2.5 毫米, 连着; 退 化雄蕊 2; 花盘 杯状, 高 约 2 毫米, 顶端具 圆齿; 雌蕊 无毛, 长约 2.5 厘米, 子房 线形, 长达 2.1 厘米, 花柱短 ,长约 4 毫米, 柱头 头状。 蒴果 线形, 细, 长 3.2— 4.8 厘米, 宽约 2 毫米, 无毛。 花期 8 月, 果期 9—10 月。 产 楚雄、 景东、 宾川、 邓川、 大理、 漾濞、 龙陵. 腾冲, 生于山 地林下 岩石上 ,海拔 1 300 — 2 6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部。 本种 有时出 现闭花 授精花 类型, 此时 花冠很 短小, 几 不超出 花萼。 27. 唇柱 苣苔属 Chirita Buch.-Ham. 一年生 或多年 生略为 木质的 草本, 无茎莲 座状或 具茎, 伏地或 直立, 高达 2 米; 植株各 部毛被 为具腺 或无腺 、白 色或红 褐色单 毛或具 节毛, 毛 间常杂 有黄色 或红色 腺体。 叶轮生 或对生 ,稀为 互生或 三出; 叶片狭 楠圆形 至圆形 ,常不 等大, 全缘至 具重齿 ,稀近 盾状; 叶柄 具翅或 无翅。 花序通 常腋生 ,具 1 至多花 ,为聚 伞状, 具或长 或短的 总梗; 苞片分 生或合 生, 小或中 等大, 脱落; 花萼 筒状或 钟状, 浅裂或 深裂达 基部, 裂片 5, 稀为 3 或 2, 全 缘或流 苏状, 先端圆 或锐尖 ;花冠 狭筒状 至宽漏 斗状, 或近基 部或基 部以上 臌胀,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均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丝 扁平, 近基部 或中部 增厚而 膝曲, 间或无 膝曲,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而顶端 汇合, 稀平行 ,退 化雄蕊 2 或偶有 3 或 缺如; 花盘环 状, 全缘、 深 裂或具 浅齿; 雌蕊稀 具柄, 子房 线形, 胎座 扩展, 2 裂, 裂片 片状, 伸入 子房中 央, 隔成 不完全 4 室, 胚珠 着生在 裂片边 缘上, 花柱或 长或短 ,柱头 2 裂, 上裂 片通常 缺如, 下裂 片扩展 成一短 2 裂的片 状体。 蒴果长 线形, 伸长, 呈压扁 状或圆 柱状, 室背 2 瓣裂; 种 子细小 ,卵形 或长椭 圆形, 无附 属物, 种皮具 小窝状 网纹。 约 80 余种, 分布于 喜马拉 雅山区 、中国 南部、 印度次 大陆、 斯里 兰卡、 马来 半岛、 中南 半岛、 苏门 答腊、 爪 哇及沙 捞越。 我国约 30 余种, 产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西 、广东 、湖 南、 湖北、 江西、 浙江及 福建; 云南有 15 种, 几遍 布全省 各地。 分种 检索表 1(4) 花萼 分裂至 基部, 植株 无茎, 若植株 具茎, 则 茎上各 叶互生 (呆 白菜组 Sect_ Gibbosacus C. B. Clake) 
苦 苣苔科  667  2(3) 叶片 草质, 狭倒卵 形至楠 圆形, 侧脉 2 — 3 对 1. 小唇 柱苣苔 C. .peluncre^ i(2) 叶片 肉质, 椭圆形 至长楠 圆形, 侧脉约 5 对 2 . 肉叶唇 柱苣苔 C. carno.ifolia 4(1) 花萼具 萼筒, 若花萼 分裂至 基部, 则植株 具茎, 而在茎 上至少 上部叶 对生。 5(28) 花萼具 萼筒, 若花萼 分裂达 基部, 则花萼 裂片略 叉开且 花萼果 吋脱落 (唇柱 苣苔组 Sect. Chir- ita) Q 6(7) 叶 3—4 生于 茎顶, 其中一 片 特别大 3. 簇花唇 柱苣苔 C. fa.ciculiflor^ 7(6) 叶非上 述排列 方式。 8(13)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9(10) 叶片薄 纸质, 侧脉 4 一 5 对 4.11 叶唇 柱苣苔 C. diel«ii 10(9) 叶片 草质, 侧脉 8 — 10 对。 11(12) 叶边缘 具裾齿 或圆齿 ,侧 脉每侧 8 — 10 条, 一 侧较另 一侧多 2 — 3 条; 花萼背 面深裂 达基部 ;花 冠长 5 — 7 厘米; 花丝 上部仅 远轴一 面具成 簇的黄 柔毛, 花 药自下 平面密 被成簇 黄柔毛 S. 美丽唇 柱苣苔 C. speciosa 12(11) 叶 边缘具 浅齿, 侧脉约 9 对; 花 萼背面 深裂达 3/4; 花 冠长约 1.7 厘米; 花丝 仅上部 1/3 以上被  腺微柔 毛及白 柔毛, 花 药无毛 6. 灌丛唇 柱苣苔 C. fruticola 13(8; 有茎 多年生 草本。 1405) 叶全缘 7. 康定唇 柱苣苔 C. thibetica, 15(14) 叶 具齿。 16(19) 花萼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至少长 为萼筒 3 倍。 17(18) 植株 矮小, 高 10 — 20 厘米; 蒴果长 8 厘米, 宽 1.7 毫米 8. 滇川唇 柱苣苔 C. forrestii  I8C 17) 植株较 高大, 高约 34 厘米; 蒴 果长仅 5.5 厘米, 宽达 3.5 毫米  9- 喜荫唇 柱苣苔 C* umbrophil» 19(16) 花萼具 萼筒, 裂片长 均在萼 筒长的 2 倍 以下。 20(25) 花 萼无毛 或近无 毛至略 被毛。 21(22) 叶绿 色且有 紫斑; 萼裂 片先端 具一内 向突起 10. 斑叶唇 柱苣苔 C. pumila 22(21) 叶无 紫斑; 萼裂片 先端无 一内向 突起。 23(24) 叶片薄 纸质; 萼裂片 具缘毛 ;花 丝疏被 白长毛 11. 薄叶唇 柱苣苔 C. anachoreta  24(23) 叶片 草质; 萼 裂片无 缘毛; 花丝无 毛或仅 上部远 轴部分 疏被毛 12. 大叶唇 柱苣苔 C. macrophylla 25(20) 花 萼明显 被毛。 26(27) 聚 伞花序 具多至 12 花; 叶背 有深红 褐色小 腺体; 子房被 疏柔毛 13. 长 圆叶唇 柱苣苔 C. oblongifolia 27(26) 聚伞 花序具 1 一 3 花; 叶背 有黄色 腺体; 子房 略被毛 14. 麻叶唇 柱苣苔 C. urticifolia 28(5) 花萼 分裂达 基部, 裂片贴 生于花 冠筒, 若裂片 略叉开 ,则花 萼宿存 (小 唇柱 苣苔组 Micro- chirita C. B. Clarke); 最 下部叶 单生, 其余的 叶若存 在吋则 成对, 卵形, 全缘;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2 — 18 花, 部分 与叶柄 融合; 花梗着 生于一 个平 面上; 花冠 白色… IS. 钩序唇 柱苣苔 C. hamo. s 1. 小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Chirita 8pelancae(Hand. -Mazz. ) D. Wood(1972), (1974); H. W. Li(1983), in clavi; W. T. Wang(1985), in clavi. Didymocarpus minutus Hand. -Mazz. (1936), non Kranzl. (1927); D. speluncar Hand.-Mazz.(1936). 
668  云南 植物志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叶及花 序被无 腺的毛 ;根 茎短, 直立。 叶 轮生; 叶片狭 倒卵形 或椭圆 形, 长 0.9 — 2.2(4) 厘米, 宽 0.5 — 0.9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渐 狭下延 ,全缘 ,两 面被同 一的毛 被, 侧 脉每边 2 — 3 条, 不 明显; 叶柄长 0.2 — 1 厘米, 扁平。 聚伞 花序为 单花, 全株具 2 — •6 个, 总梗长 1.1—2.2 厘米; 苞片狭 三角形 ,长 1 毫米, 被毛, 着生 于总梗 的上部 1/3 处; 花 萼 5 裂至 基部, 裂片狭 长圆形 ,长 3.5 厘米, 宽 0.5 厘米, 先端钝 ,外面 被毛, 内面向 花萼裂 片 被毛; 花冠长 1.2 厘米, 口部宽 0.3 厘米, 冠筒 弯曲, 不 臌胀, 两面疏 被毛,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倒 卵形, 紫蓝色 ,冠筒 色较淡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4.5 毫 米处, 花丝长 1.5 毫米, 略弯曲 ,无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退化 雄蕊着 生于离 冠筒基 部 3.5 毫米处 ,长 0.5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顶端 浅裂; 雌蕊长 6 毫米, 略 被毛, 子房长 2 毫 米, 宽 0.6 毫米, 花 柱长达 4 毫米, 宽仅 0.1 毫米, 柱头浅 2 裂, 宽 0.6 毫米。 蒴果长 7 毫米, 被毛,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4 月。 (标本 未见, 摘自原 描写) 产滇 东北, 生于 石山悬 崖上, 海拔 80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花 坞坪" (Hw awa pin g )。 2. 肉叶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Chirita carnosifolia C. Y. Wu ex H.W. Li(l983); W. T. Wang(l985), in clavi.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短 ,粗达 1.5 厘米, 下伸, 具 纤维状 须根。 叶成簇 基生; 叶片肉 质, 椭圆形 至长椭 圆形, 长 9 一 12 厘米, 宽 3 — 6 厘米, 先端钝 ,基 部渐狭 下延, 全缘 或具波 状 浅齿, 两面' 密被 细毛, 侧脉 每边约 5 条, 斜展, 近 叶缘处 弧曲且 网结, 与中脉 叶面不 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3 厘米, 扁平, 被 细毛。 花 未见。 果 序长达 15 厘米, 每植 株多达 7 个, 为 2 — 3 次分枝 聚伞状 ,果序 梗长达 11 厘米, 与果梗 密被长 柔毛; 苞片 成对, 披针 状椭圆 形, 长 8 — 9 毫米, 两面被 细毛, 小 苞片近 线形, 长 3 — 4 毫米, 毛被同 苞片; 果 梗长达 1 厘 米。 蒴果 线状长 圆形, 长达 3.5 厘米, 宽 1.5 毫米, 被短毛 ;宿存 花萼长 5 — 8 毫米, 外密被 柔毛, 内面 近裂片 先端被 柔毛, 5 裂至 基部, 裂片 线形, 宽约 1 毫米, 先端 锐尖; 宿存 花柱长 达 1.5 厘米, 被短毛 ,柱头 2 裂。 果期 6 月。 产 滇东南 (麻栗 坡), 生于沟 谷林下 岩石上 ,海拔 300 — 4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麻 栗坡。 1 簇花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Chirita fascicnlif lora W. T. Wang(1982); H. W. Li(1983), in clavi; W. T. Wang(1985)*, in clavi. 多年生 草本; 根茎短 ,宽约 4 毫米, 密被 柔毛; 茎直立 ,高约 15 厘米, 不分枝 ,有 白色柔 毛。 叶 3 — 4 片生于 茎顶, 其中 1 片特 别大, 其余 的小很 多', 叶片草 质, 宽橢圆 形至卵 圆形, 大的长 12.5 — 13.5 厘米, 宽 7.5 — 9 厘米, 小的长 3—5 厘米, 宽 2 — 2 .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 部宽 禊形至 圆形, 边缘具 浅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面疏 被白色 具节疏 柔毛, 侧脉 4 一 7 对, 斜展, 近叶缘 拱弯而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短 ,长 3 — 7 毫米, 毛被 同茎。 聚伞 花序 顶生, 着生于 叶间, 具 1 一 2 花, 具梗, 总梗 长不及 5 毫米, 被白色 柔毛; 苞片卵 圆形, 长 3 毫米, 宽 2 毫米, 先端 锐尖, 被白色 柔毛; 花萼 管状, 长达 1.5 厘米, 外 被白色 柔毛, 分裂 至上部 1/3, 裂片 5, 近等大 ,披 针状三 角形, 宽 1.5 毫米, 先端近 锐尖; 花冠 蓝色, 长达 6 厘 米, 狭管状 漏斗形 ,向 口部略 臌胀, 口 部宽达 1. 厘米, 外面略 被白色 短柔毛 ,冠檐 二唇形 ;能 育雄蕊 2,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 叉开, 退 化雄蕊 2; 花盘 环状; 雌蕊略 被毛。 蒴果 未见。 花 期 6 月。 
苦 苣苔科  669  产 滇西南 (勐遮 ), 生于沟 谷林中 ,海拔 1 4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勐遮。 4. 圆叶唇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2(H,1 一 3 Chirita dielsii(Borza) B. L. Burtt (1960); D. Wood (1974); 图鉴 (1975), in nota: H. W Li(1983); W. T. Wang(1985), in clavi. Roettlera uniflora Franch.(1899), non Chirita untjlora Ridl.(1912);Dirfymocar/>- us dielsii Borza(1914); Limpricht in Fedde(l922); Hand. -Mazz. (1936); D. uniflorus- (Franch.) Borza(1914); Chirita orbicularis W. W. Smith(1916). 多年 生无茎 草本; 根茎 横走, 粗达 7 毫米,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成 族状; 叶片 薄 纸质, 圆形至 宽卵形 ,长 4 一 10 厘米, 宽 1.5—7 厘米, 先端 钝形, 基部 偏斜, 圆形或 心形, 边缘具 圆齿或 锯齿, 幼时两 面密被 白色或 淡黄褐 色柔毛 ,老时 叶面全 面略被 伹背面 仅沿脉 网上疏 被具节 柔毛, 侧脉 4 一 5 对, 斜上展 ,与中 脉两面 显著; 叶柄长 1 一 11 厘米, 扁平, 密 被白 色或淡 黄褐色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在茎 上多至 6 个, 具 1 (一 2) 花, 具梗, 总梗长 4 一 10.5 厘米, 疏被白 色或淡 黄褐色 柔毛; 苞片 卵状披 针形, 长约 7 毫米, 宽 2 毫米, 全缘, 外面 疏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萼管 状钟形 ,长 1.8 — 2.2 厘米, 外面疏 被白色 长柔毛 ,内面 无毛, 背 面一 齿深裂 近基部 1/3, 其余 4 齿三 角形, 长 7 — 11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花 冠紫色 或紫蓝 色, 长 5.5 — 7 厘米, 冠筒基 部宽约 6 毫米, 口 部宽达 2 厘米, 略弯曲 ,稍 臌胀, 外面 无毛, 内 面略被 微柔毛 ,檐部 二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较大, 半圆形 ,宽达 1.5 厘米; 能育雄 蕊 2,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1.6 厘米处 ,花 丝长约 1 厘米, 在中 部以下 膝曲, 上 部被短 柔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宽达 3 毫米, 自下 面被短 柔毛, 退 化雄蕊 2,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12 厘米处 ,长 0.6 厘米, 弯曲,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 1.5 毫米; 雌蕊 无毛, 长达 3.5 厘米, 子房 宽 1.6 毫米, 花 柱宽约 1 毫米, 柱头 2 裂, 宽达 5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达 14 厘米, 宽仅 1.6 毫米, 无毛, 无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6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禄丰 广通间 、楚雄 、永北 、丽江 、景东 、凤庆 、龙陵 ,生 于山地 林下岩 石上, 海拔 1 450 — 2 500 米; 分布于 四川西 南部。 模 式标本 采自禄 丰至广 通间。 5. 美丽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M,4 一 6 Chirita speciosa Kurz(1873), (1874); C. B. Clarke in DC. (1883), in Hook. f. (1884); Potiinger ei D. Prain(1896); D. Wood(l974); H. W. Li(l983), in clavi; W. T. Wang(1985), in clavi. Chirtta brevipes C. B. Clarke in A. DC. (1883); Pellegr. in Lecte.(l 930); Roet- tlera speciosa(Kurz) O. Ktze.(1891); R. brevipes{C. B. Clarke) O. Ktze.(1891); C. trailliana Forr. et W. W. Smith(l916);Stapf in Curtis(l 917)*; Dtdymocarpus spec- <oj«y(Kurz) Hand.-Mazz.(1936), in nota, non Wall, ex C. B. Clarke in DC.(1883), nom. superfl.; D. brevipes{C. B. Clarke) Hand. -Mazz. (1936); D. traillianus (Forr. el W. W. Smiih) Hand. -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水平 伸出, 有密集 纤维状 须根; 茎短 或有时 近无, 密 被红褐 色具节 柔毛, 节 间长达 1 厘米。 叶互生 ;叶片 草质, 卵圆形 至圆形 ,长 7 — 18 厘米, 宽 3 — 14 厘米, 先端钝 至渐尖 ,基部 圆形至 心形, 偏斜, 边缘具 锯齿或 圆齿, 叶面 绿色, 或疏 或密被 红褐色 具节 柔毛, 背面 较淡, 常染紫 红色, 幼时 两面密 被红褐 色具节 柔毛, 老时叶 面或疏 或密被 
670  云南 植物志  毛, 背面仅 沿脉密 被毛, 侧 脉每侧 8 — 10 条, 一 侧较另 一侧多 2 — 3 条, 弧曲 上升, 在 叶缘之 内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1.5)3 — 18 厘米, 扁平, 密 被红褐 色具节 柔毛。 聚伞花 序 在一茎 上多至 7 个, 1 一 2 个生于 叶腋, 每 花序具 1 一 4 花, 具梗, 总梗长 3 — 17 厘米, 或疏 或密 被红褐 色具节 柔毛; 苞片 成对, 分生, 狭椭 圆形, 长 0.4 — 1.5 厘米, 宽 0.1 — 0.4 厘米, 全 缘或 具齿, 或 疏或密 被红褐 色具节 柔毛; 花梗长 0.3 — 2.5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但具 少数腺 毛; 花萼长 1 一 2.5 厘米, 筒状漏 斗形, 背面 深裂达 基部, 齿狭三 角形, 长 0.6 — 1.4 厘米, 宽 2.5 — 3.5 毫米, 外面或 疏或密 被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花冠蓝 紫色, 长 5 — 7 厘米, 冠 筒长漏 斗形, 直伸, 略 臌胀, 口部宽 1.6 — 2 厘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 面在喉 部下平 面两侧 有腺毛 带;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1.4 厘 米处, 长约 1.3 匣米, 在中 部以上 膝曲, 上 部仅于 远轴一 面具成 簇的黄 柔毛, 花药 连着, 自下平 面密被 成簇黄 柔毛, 退 化雄蕊 2, 着生 于离花 冠基部 0.6 厘米处 ,长 0.4 — 0.7 毫米, 弯曲, 被毛; 花盘 环状, 高 0.7 毫米, 顶端具 浅齿; 雌蕊 长 3 — 4 厘米, 被微 柔毛, 子房宽 2 毫米, 花柱宽 1 毫米, 柱头 2 裂, 宽 5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 12 厘米, 宽 2 — 3( — 4.5) 毫米, 被微 柔毛, 无 宿存的 花萼及 花盘。 花期 5 — 6 月 , 果期 9-10 月。 产腾冲 、瑞丽 、沧源 、澜沧 、漾濞 、大理 、景东 、思茅 、蒙自 、金平 ,生 于沟谷 林下陡 坡岩石 上, 海拔 1 400 — 2 700 米。 印度东 北部、 缅甸、 泰国 及越南 也有。 6. 灌丛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Cfainta frnticola H. W.Li(1983); W. T. Wang(1985), in clavj.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横走, 粗达 6 毫米, 密被淡 褐色具 节柔毛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 全部 基生; 叶片 草质, 圆状 卵形, 长达 10 厘米, 宽 8.5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偏斜, 心形, 边 缘在 基部以 上具浅 锯齿, 叶面 全面密 被淡褐 色具节 柔毛, 背面 主沿中 脉及侧 脉密被 余部疏 被淡褐 色具节 柔毛, 侧脉约 9 对, 斜展, 与中 脉在叶 面不甚 明显, 背面 显著; 叶 柄长达 21 厘 米, 被淡褐 色具节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花, 有长梗 ,总 梗长达 10 厘米, 被淡褐 色具节 柔毛; 苞片 成对, 宽卵状 三角形 ,长 5 毫米, 宽 4 毫米, 先 端钝, 疏被淡 褐色具 节柔毛 ;花梗 长达 2.3 厘米, 疏被 柔毛; 花萼长 1.5 厘米, 外面 疏被白 色具节 柔毛, 内面 无毛, 背面 1 齿深 裂达 近基部 3/4, 其余 4 齿深裂 达基部 1/3, 齿长三 角形, 宽 3 — 4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向外 弯; 花冠 未开放 时长约 1.7 厘米, 冠 筒长约 1 厘米, 基部 白色, 漏斗状 筒形, 略 弯曲, 稍臌 胀, 外被短 柔毛, 内 面于喉 部背面 有两条 腺微柔 毛带, 而 腹面中 部略被 柔毛, 冠檐 二唇形 >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近 圆形, 宽达 4 毫米, 外面仅 于基部 略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能育 雄蕊 2, 花 丝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2.5 毫米处 ,长 5 毫米, 扁平, 仅上部 1/3 以 上被腺 微柔毛 及白 柔毛, 下部 2/5 处膝曲 ,花药 连着, 无毛, 药室 2, 叉开, 宽达 4 毫米; 退 化雄蕊 3, 着生于 离冠 筒基部 2 毫米处 ,扁平 ,长达 3 毫米, 一侧 略被白 柔毛; 花盘 杯状, 高 1.5 毫米, 顶端具 浅齿; 雌蕊长 1.3 厘米, 子 房长约 6 毫米, 宽 2 毫米, 除基部 近无毛 外略被 腺毛, 花柱长 7 毫米, 被腺毛 ,柱头 2 裂, 宽达 4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5 月。 产 滇东南 (金平 ), 生于灌 木丛下 、水旁 阴处的 潮湿地 ,海拔 1 3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金 平。 7. 康定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0S,4 一 6 Chirita thibetica(Franch.)B. L. Burtt(1960), "tibefica"; D. Wood(1974), "tibe- 
苦 苣苔科  671  图 版 204 1 一 3. 圆叶唇 柱苣苔 Chirita dielsii(Borzs) B. L. Burtt, 1. 具花、 果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退化 雄蕊, 3. 雌 蕊及花 g; 4 — 6. 美丽唇 柱苣苔 C. speciosa Kurz,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6 . 雌蕊及 花考。 (肖 溶绘) 
672  云南 植物志  tica"; H. W. Li(l983). in clavi; W. T. Wang(1985), in clavi. Roettlera thibetica Franch.(l 899), fide Hand.-Mazz. e descr.; Didymocarpus thi- 6e"V"j(Franch.) Hand.-Mazz. (1936). 草本, 具一年 生茎; 根有一 球形、 直径 5 — 7 毫米的 块根。 茎直 立或下 部倚, 地, 高达 20 厘米, 近无 毛或略 被毛, 节 间长达 9 厘米。 叶对生 ,向茎 顶密集 ;叶片 草质, 卵 形或橢 圆形, 长 (1.5)3 — 4 厘米, 宽 (1.2)1.5 — 2.5 厘米, 先端钝 至锐尖 ,基部 偏斜, 圆形 或楔状 下延, 全 缘, 两面疏 被柔毛 ,侧脉 5 — 7 对, 斜展,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1.3 厘米, 疏被 柔毛。 聚 伞花序 2 — 3 花, 长达 9 厘米, 腋生, 每株 1 一 4 个, 具梗, 总 梗长达 5 厘 米, 疏被具 腺或无 腺柔毛 ;苞片 成对, 分生, 狭椭 圆形至 卵形, 长约 6 毫米, 宽 1.5 毫米, 先 端近 锐尖, 被具腺 或无腺 柔毛; 花梗长 0.4 — 1.2 厘米, 明 显被腺 柔毛; 花 萼长约 7 毫米, 外 被腺 柔毛, 内面 无毛, 分裂达 基部, 裂片 5, 狭长三 角形, 宽达 1.2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白 色, 喉部 黄色且 有紫色 条纹, 漏斗状 筒形, 长约 3.3 厘米, 外面略 被毛, 内面 除在喉 部于花 药下 方有毛 外余皆 无毛, 冠筒 弯曲, 略 臌胀,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 片近圆 形; 能 育雄蕊 2,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1 厘米, 花丝在 中部以 下膝曲 ,无毛 ,花药 连着, 无毛, 药室 2, 略叉开 ,宽 2 毫米, 退 化雄蕊 2, 长约 5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 0.2 毫米, 全缘; 雌 蕊长约 2.1 厘米, 子房基 部无毛 ,向 上略被 腺毛, 花柱被 腺毛, 柱头浅 2 裂, 宽 1.8 毫米。 未 成熟蒴 果长达 3 厘米, 无宿存 花萼。 花期 7 — 9 月。 产宾川 、大姚 (盐丰 )、 会泽、 巧家、 昭通及 镇雄, 生于 山坡岩 隙或岩 石上, 海拔 (1400—> 1 900 — 3 200 米; 分布于 四川。 8. 滇川唇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2 06,6 — 8 Chirita forreslii Anthony(1934); D. Wood (1974); W. T. Wang (1975); 图鉴 (1975), in nota; H. W. Li(1983), in clavi; W. T. Wang(1985), in clavi. Didymocarpus /orrcf?»( Anthony) Hand.-Mazz. (1 936).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10 — 20 厘米, 弯曲, 基部 向下生 纤维状 须根, 疏 被具节 柔毛, 节间长 达 6 — 12 厘米。 通常 在茎的 基部有 一对小 而凋存 的叶, 其后的 叶向顶 簇生; 叶片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 — 6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先端钝 ,基部 圆形, 有时 偏斜, 边缘具 锯齿, 叶面 绿色, 背面淡 绿色, 两 面疏被 具节疏 柔毛, 侧脉约 6 对, 斜展,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3 — I. 2 厘米, 扁平, 疏 被具节 柔毛。 聚 伞花序 1 一 7 花, 着生于 上部叶 腋内, 每株约 1 一 4 个, 具梗, 总梗长 1.5 — 4 厘米, 具棱, 疏 被具腺 或无腺 柔毛; 苞片 线状椭 圆形, 长 0.5 — 1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先端 锐尖, 疏被 柔毛; 花梗长 G.3 — 3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外面被 具腺柔 毛, 内面近 无毛,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卵 状长三 角形, 长达 1 厘米, 宽达 3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紫或紫 红色, 但檐部 黄色且 有淡紫 色条紋 ,长 3 — 4 厘米, 冠筒略 弯曲, 稍 臌胀, 口部宽 1.2-1.5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1.1 厘米 处, 花丝长 0.9 厘米, 向基部 拱弯但 不膝曲 ,无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 叉开, 宽约 2.3 毫 米, 无毛; 花盘钚 状, 高 0.4 毫米, 顶端 具齿; 雌蕊长 1.8 — 2 厘^, 子房宽 1.3 毫米, 密被腺 毛, 花柱宽 0.2 毫米, 疏 被毛, 柱头深 2 裂, 宽达 3 毫米。 蒴果 线形, 长达 8 厘米, 宽 1.7 毫 米, 被毛, 无 宿存的 花萼。 花、 果期 8 — 9 月。 产 永宁、 永胜、 丽江、 中甸, 生于林 下沟边 阴处或 被有苔 藓的岩 石或悬 崖上; 分 布于四 
苦 苣苔科  673  川西 南部。 模式标 本采自 中甸。 9. 喜荫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Chirita umbrophila C. Y. Wu ex H. W. Li (1983); W. T. Wang (1985), in spec, dubiae. 多年生 草本; 根茎水 平伸出 ,粗达 4 毫米,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茎伏地 上升, 高约 3 4 厘 米, 略被具 节柔毛 ,具 3 一 4 节, 下部 节间长 11 一 1 8 厘米, 上部节 间缩短 ,长 1.5 — 2 .5 厘米 ^ 叶对 生或近 对生, 同一对 叶稍不 等大, 基生叶 果时不 存在, 茎生叶 聚集于 茎顶; 叶片 草质, 狭卵形 或长圆 状卵形 至卵形 ,长 6 — 15 厘米, 宽 2 . 5 — 6 厘米, 先端 锐尖, 基部 偏斜, 楔形, 边缘具 锯齿, 叶面有 绿斑, 疏被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仅沿中 脉及侧 脉疏被 柔毛, 侧脉 8 — U 对,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明显, 背 面尤为 显著; 叶柄长 0.5 — 2 厘米, 疏被 柔毛。 花 未见。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3 花, 每株具 2 — 3 个, 具梗, 总梗长 2 — 5 厘米, 略被 柔毛; 苞片狭 卵状披 针形, 长 3 — 5 毫米, 宽 1 一 2 毫米, 小苞片 与苞片 同形, 但较小 ;花 梗 果时长 0.7 — 1 厘米, 被疏 柔毛; 果萼 钟形, 长 0.7 — 1 厘米, 外被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达 基部, 齿长披 针状三 角形, 宽仅 1.5 毫米, 先端 渐尖。 蒴果 长圆状 线形, 长 5 .5 厘米, 宽 35 毫米, 略 被毛。 果期 10 月。 产 滇东北 (镇雄 ), 生于山 坡林下 湿地上 ,海拔 1 650 米。 模式标 本采自 镇雄。 10. 斑叶唇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2 5 ,1 一 5 Chirita pumila D. Don (1825); A. DC. (1845); C. B. Clarke (1874)*, in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Pottinger et D. Prain (1896); Pellegr. in Lecte. (1930); Hara (1966); D. Wood (1924); 图鉴 (1975)*; B. L. Bur" in Lauener (1980); Hara et al. (1982); H. W. Li (1983), in clavi, non est Didymocarpus pumi- la Ridl. (1905). Bonnaya pumila (D. Don) Spreng (1827); Henc\eliQ pumila (D. Don) Dietr. (1831); Didymocarpus speciosus Wall, ex C. B. Clarke in A. DC. (1883) super", name; Roettlera pumila (D.Don) O. Ktze. (1891). Chirita sphagnicola Ldvl. et Van. (1906); D.anthonyanus Hand. -Mazz. (1936). 一年生 草本; 茎短而 伏地, 高 10 — 45 厘米, 疏被 柔毛, 灰 绿色, 近节处 紫色, 不 分枝或 有短 分枝, 有 1 一 5 节, 节 间长达 15 厘米。 叶对生 ,同一 对叶稍 不等大 ,基生 叶常凋 存而较 小, 茎生叶 较大; 叶片 草质, 绿色 但有紫 色斑, 卵形或 狭卵形 ,长 2 — 12 厘米, 宽 1.5 — 6.5 厘 米, 先端 锐尖至 渐尖, 基部 偏斜, 圆形至 下延, 边缘具 浅锯齿 ,叶 面疏被 柔毛, 背面主 沿中脉 及侧 脉疏被 柔毛, 侧脉 7 — 13 对, 斜展,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0.1 — 2-5 厘米, 疏被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至 多花, 具梗, 总梗长 3 — 8 毫米, 疏被 柔毛; 苞片 椭圆形 ,长 1 一 2 .5 厘米, 宽 0. 4 — 1.2 厘米, 先端 锐尖; 花梗长 0. 5 — 2 厘米, 花时不 等长, 果 时近 等长; 花萼长 (0. 7 )1. 2 — 1.7 厘米, 漏斗状 钟形, 外 面被疏 柔毛, 内面 无毛, 5 裂 超过中 部, 裂片狭 三角形 ,宽 2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向外 弯曲, 具有一 个内向 突起; 花冠淡 紫色, 筒 部带黄 至白色 ,外面 略被微 柔毛, 长 3 — 4 .5 厘米, 冠筒狭 漏斗状 筒形, 略 臌胀, 口部宽 1.2 -1-5 厘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1 一 1.6 厘 米处, 花 丝长约 1 厘米, 下部 1/3 明显 膝曲, 花药 连着, 下方密 被毛, 药室 2, 略叉开 ,宽 2 亳. 
67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05 1 一 5. 斑叶唇 柱苣苔 CHrita pumila D. Don, 1. 植株, 2. 果序一 部分, 3.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维蕊及 退化雄 "4. 花萼 裂片, 示顶端 具有一 个内向 突起, 5. 雌蕊 R 花萼; 6—9. 薄叶唇 柱苣苔 C. anachoreta Hance, 6. 具 花植株 的 上部, 7.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8 . 花萼 展开, 内 面观, 9. 雌蕊。 (张宝 福绘) 
苦 苣苔科  675  米, 退 化雄蕊 2, 长 2 — 4 厘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 0.5 毫米; 雌蕊长 2 . 2 — 2.7 厘米, 无毛, 稀被微 柔毛, 子房宽 1 一 1.7 毫米, 花柱宽 0.6—1.1 毫米, 柱头 2 裂, 宽达 3 毫米。 蒴果线 形, 长达 12 厘米, 无毛, 无宿存 花萼。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屏边 、砚山 、文山 、思茅 、凤庆 、景东 、临沧 、沧源 、龙陵 、腾冲 、碧江 、贡山 ,生于 山地林 中、 沟边或 岩石上 ,海拔 1 000 — 2 500 米; 分布于 西藏东 南部及 贵州西 南部。 尼泊尔 、锡 金、 不丹、 印度 北部、 缅甸 北部、 泰国 及越南 也有。 11. 薄叶唇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2 05,6— 9 Chirita anachoreta Hance (1866); Maxim. (1876); C. B. Clarke in DC. (1883); Hemsl. (1890); Craib (1911); Pellegr. in Lecte. (1930); D. Wood (1974); B. L. Burttin Lauener (1980);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5), in clavi. Chirita dimidiata auct. non Wall, ex C. B. Clarke: Drake (1890): Pellegr. in Lecie. (1903): 图鉴 (1975), in nota; Roettlera anachoreta (Hance) O. Ktze (1891); Didymocarpus anachoretus (Hance) L6vl. (1906); C. mtnutiserrulatus Ha— — yata (1915); D. minutiserratus (Hayata) Yamamoto (1 936). 一年生 草本; 茎高达 50 厘米, 基部 弯曲, 被 具节疏 柔毛至 无毛, 常带 紫色, 节 间长达 12 厘米。 叶 对生, 同一对 叶稍不 等大; 叶片薄 纸质, 卵形至 椭圆形 ,长 3 — 15 厘米, 宽 2 — 6 厘米, 先端锐 尖或长 渐尖, 基部 偏斜, 不 相等, 圆形或 下延, 边 缘具锯 齿至粗 锯齿, 叶面绿 色, 散生 具节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沿中脉 及侧脉 疏被白 色小疏 柔毛, 侧脉 6 — 14 对, 与中 脉在 叶面略 明显, 背面 明显; 叶柄长 1 一 8.5 厘米, 扁平, 被 具节疏 柔毛。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7 花, 长达 8 厘米, 具梗, 总梗长 2.5 — 8 厘米, 被疏 柔毛或 无毛; 苞片 成对, 分生, 圆形至 椭圆形 ,长 6 — 10 毫米, 具 缘毛; 花梗长 0.3 — 1 厘米, 无毛 或疏被 腺毛; 花萼管 状钟形 ,膜 质, 长 0.8 — 2.2 厘米, 两面无 毛或略 被毛, 深裂约 达中部 ,筒长 0.4 — 1.2 厘米, 裂片 三角形 或长三 角形, 先端 渐尖, 具缘毛 ;花冠 白色, 裂片白 、黄或 淡紫色 ,喉部 具黄斑 ,长 3.5 — 5 厘 米, 冠筒略 弯曲, 喉部宽 1.2 — 1.7 厘米, 两面疏 被毛或 无毛,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近 圆形, 宽 0.9 — 1.3 厘米; 能 育雄蕊 2,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0.8 — 1 厘 米处, 花丝长 约 1.2 厘米, 离 着生处 3 毫米 膝曲, 疏被白 长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 叉开, 退化 雄蕊长 约 3 毫米, 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0.9 厘 米处, 疏被毛 ;花盘 环状, 高约 0.5 毫米, 全缘; 雌蕊长 2- 3-3 厘米, 宽约 1 毫米, 被微 柔毛或 无毛, 柱头 2 裂, 宽 4 毫米。 蒴果长 10 — 15 厘米, 宽 1.2 — 1.6 毫米, 无毛 或被微 柔毛, 具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临 沧、 思茅、 景洪、 绿春、 屏边、 金平、 西畴、 文山、 砚山, 生于林 下潮湿 地或水 边的岩 石上, 海拔 (700 — )1 500 — 2 880 米; 分布于 台湾、 广东及 广西。 缅甸、 老挝、 泰国及 越南北 部 也有。 12. 大叶唇 柱苣苔 (图鉴 ) 图版 206,1 — 5 Chirita macrophylla (Spreng.) Wall. (1830)*; R. Br. in Benn. (1840); DC. (1845); C. B. Clarke (1874), in A.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Pellegr. in Lecte. (1930); Edinb. staff (1929—30); Hara (1966), (1971)*\D. Wood (1974); 图鉴 (1975), in nota, Hara et al. (1982).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5), in clavi. 
676  云南 植物志  Henck^elia macrophylla Spreng.(1825); Calosacme macrophylla Wall. (1828), nom. nud. ; H . grandifolia Dietr. (1831), non H. macrophylla (Wall, ex D. Don) Dietr. <1831); Didymocarpus grandijolius (A. Dietr.) F. G. Dietr. (1834); Roettlera grandifolia (Dietr.) O. Ktze. non R. macrophylla (Wall, ex D. Don) O. Ktze (1891); Chirita macrophylla Wall, subs.p. tirapensis Panigrahi (1967). 多年生 草本; 根茎水 平伸出 ,长达 5 厘米, 粗不及 6 毫米, 被淡 褐色短 柔毛, 密 生纤维 状 须根; 茎直立 ,高 30 — 60 厘米, 下部 生根, 疏被淡 褐色短 柔毛。 叶分基 生及茎 生两种 ;基 生叶 叶片卵 圆形, 长 9 一 17 厘米, 宽 5.5 — 13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心形至 截形, 两 侧不相 等, 边缘具 锯齿, 叶面全 面散布 淡褐色 短柔毛 ,背 面主要 沿中脉 及侧脉 上被淡 褐色短 柔毛, 侧脉 5 — 10 对, 与中 脉在叶 面不甚 明显, 背面 显著; 叶 柄长达 25 厘米, 扁平, 被淡褐 色短柔 毛; 茎 生叶与 基生叶 同形, 但较小 ,长 3 — 10.5 厘米, 宽 1.5 — 6. 5 厘米; 叶 柄长达 1 厘米。 聚 伞花序 腋生, 但由 于营养 枝退化 而俨如 顶生, 具 4 一 6 花, 长约 15 厘米, 总 梗长约 10 厘 术, 被淡 褐色短 柔毛; 苞片 成对, 分生, 宽卵形 ,长 0.6 — 2 厘米, 宽 0.2 — 1 厘米, 先端锐 尖或钝 ,具 缘毛, 两面 疏被微 柔毛, 小苞片 与苞片 同形, 但 较小; 花 梗长达 3 厘米, 被短柔 毛; 花萼 漏斗坊 钟形, 长约 1.5 厘米, 两面 无毛, 萼 筒背面 深裂, 齿狭三 角形, 长 9 毫米, 基 -部宽 3.5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黄 白色至 白色, 长约 5 厘米, 狭漏 斗形, 冠筒稍 弯曲, 略 臌胀, 口部径 1.3 厘米, 外面 无毛, 内面略 被毛; 能 育雄蕊 2,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1.5 厘米处 ,花 丝长约 7 毫米, 下部 1/3 处略 膝曲, 仅上 部远轴 部分略 被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退 化雄蕊 2,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3 毫米处 ,长约 5 毫米, 略被毛 ;花盘 环状, 高 0.5 毫米; 雌 . 蕊长约 3 厘米, 略被毛 ,子 房宽约 2 毫米, 花 柱宽约 1 毫米, 柱头 2 裂, 宽达 5 毫米。 蒴果 长达 11 厘米, 宽 2 毫米, 近无毛 ,无 宿存的 花萼。 花期 6 — 8 月 ,果期 9 一 11 月。 产腾冲 、耿马 、孟连 、凤庆 、双江 、临沧 、镇康 、景东 、文山 、麻 栗坡, 生于林 下溪边 岩石上 或树上 ,海拔 1 700 — 2 850 米。 印度、 锡金、 尼泊尔 、不 丹及缅 甸北部 也有。 13. 长 圆叶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07,4 一 6 Chirita oblongifolia (Roxb.) Sinclair (1957); B. L. Burtt (1958); D Wood <1974). W. T. Wang (1985), in clavi. Incarvillea oblongifolia Roxb. (1832); Aeschynanthus oblongijolius (Roxb. ) G. Don (1838): Babactes oblongifolia (Roxb.) DC. (1840), (1845); Roettlera oblongi- folia (Roxb. ) O. Ktze. (1891); Calosacme acuminata Wall. (1829), nom. nud.; Chirita acuminata Steud. (1840), nom. nud.; C. acuminata Wall, ex R. Br. in Be- nnett et R. Br. (1840), nom. superfl. name; C. B. Clarke (1874)*, in A.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木质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0.5 — 1 米, 下 部有不 定根, 幼时 密被红 褐色短 柔毛, 其 间杂有 深红 褐色小 腺体, 老 时渐变 无毛。 叶对生 ,叶片 草质, 卵圆 形至长 圆形, 长 9 一 13 厘米, 宽 3.5-6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基部圆 形至近 截形, 极偏斜 ,叶面 密被红 褐色短 柔毛, 其 间杂有 深红 褐色小 腺体, 背 面主沿 中脉及 侧脉密 生余部 疏生红 褐色短 柔毛, 但其间 杂有更 多的深 红褐色 小腺体 ,侧 脉每边 11 一 17 条, 自中脉 呈钝角 至直角 伸出, 近 叶缘处 拱曲, 与 中脉两 面 明显; 叶柄长 1.5 — 4 厘米, 毛被 同茎。 聚 伞花序 具多至 12 花, 于茎端 2 — 3 对叶 的腋内 
苦 苣苔科  677  图 版 206 1 一 5* 大叶唇 柱苣苔 Chirita macrophylla Wall., 1. 具花 植株, 2. 花 冠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雎蕊 及 花盘, 乜花 ,展开 ,内 面观, 5. 果序; 6—8. 滇川唇 柱苣苔 C.forrestii Anthony, 6. 具花 植株, 7.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8. 雌 蕊及花 《。 (肖 溶绘) 
678  云南 植物志  生, 具梗, 总 梗长达 4 厘米, 密被红 褐色短 柔毛; 苞片狭 披针形 ,长 8 毫米, 宽 2.5 毫米, 先 端 锐尖, 全缘或 具少数 浅齿, 密被红 褐色短 柔毛, 小苞片 与苞片 同形但 较小; 花梗长 1 一 2.5 厘米, 毛被同 总梗; 花萼 钟形, 长 1 一 1.3 厘米, 外 面被红 褐色短 柔毛, 其间杂 有深红 褐色小 腺体, 内面 无毛, 5 裂至花 萼上部 1/3, 裂片三 角形, 长宽约 4 毫米, 先端 渐尖; 花冠 白色, 喉部 黄色, 长约 3 .5 厘米, 筒形, 外面 略被微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 直伸, 向基部 很狭, 腹部 略臌胀 ,喉 部宽约 1 厘米; 能 育雄蕊 2 , 花丝 着生于 离冠筒 基部约 1 厘米处 ,长约 1 厘米, 花 药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无毛 ,退 化雄蕊 2 , 长 4 一 6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 1 毫米; 雌蕊 长约 2.5 厘米, 被白色 短柔毛 ,花 柱长约 1 厘米, 柱头 2 裂, 宽约 1.5 毫米, 下裂片 小而圆 形。 未 成熟蒴 果长约 6 厘米, 疏被短 柔毛, 有 宿存的 花萼及 花盘。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10 月。 产 滇西北 (贡山 ), 生于河 谷林缘 ,海拔 1 200 米。 印度、 孟加 拉及缅 甸北部 也有。 14. 麻叶唇 柱苣苔 (植物 研究) 图版 2 07,1 一 3 Chirita urticifolia Buch. -Ham. ex D. Don (1825); R. Br. in Benn. (1840); A. DC. (1845); C. B. Clarke (1874), in A.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Dunn (1911); Hara.(1966); D. Wood (1974);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5), in clavi. Calosacme grandiflora Wall. (1829), nom. nud. ; Chirita grandiflora Wall. (1830)*; Henc\elia urticifolia (D. Don) Dietr. (1831); Roettlera urticifolia (D. Don) O. Ktze. (1891); Didymocarpus urticifolius (D. Don) Womisch (1909). 多年生 草本, 高 0.6 — 1 米; 茎下 部伏地 上升, 具不 定根, 密 被白色 至锈色 具节疏 柔毛, 节间长 7.5 — 13 厘米。 叶对生 ,叶片 草质, 卵形, 长 5 — 11 厘米, 宽 3 — 6.5 厘米, 先端短 渐尖, 基部偏 斜渐狭 ,边 缘具小 锯齿, 叶面 绿色, 散布 具节疏 柔毛, 背面淡 绿色, 主 沿中脉 及侧脉 被具节 疏柔毛 ,余部 散布黄 色腺体 ,侧 脉每边 6 — 9 条, 弧曲 上升,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咏 在叶面 略明显 ,背 面十分 明显。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1 一 3 花, 具梗, 总梗长 1.5 — 4 厘米, 被 具节疏 柔毛; 苞片 成对, 卵形至 狭卵状 圆形, 长 4 一 15 亳米, 宽 (3)6 — 12 毫米, 全 缘或具 2-3 齿, 除中 脉略被 毛外几 无毛; 花梗长 1.5 — 2.5 厘米, 无 毛或略 被毛; 花萼长 2.5 — 3 厘 米, 近 整齐, 漏斗形 ,外疏 被具节 疏柔毛 ,内 无毛, 5 裂近 中部, 裂 片狭三 角形, 长约 1.5 厘 米, 基部宽 0.5 厘米, 先端长 渐尖, 多少 外折; 花冠紫 红色, 长 5 — 6.5 厘米, 内外两 面略被 毛, 冠筒略 弯曲, 至喉 部宽达 2 厘米, 背面有 2 纵 条纹, 冠檐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1.3 厘米, 2 裂, 下唇 略短, 长约 1.1 厘米, 3 裂, 裂 片圆状 卵形; 能 育雄蕊 2, 花 丝着生 于离冠 筒基部 1 厘米处 ,长 1.5 厘米, 无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退化 雄蕊长 0.8 厘米, 略 被毛; 花盘环 状, 顶端具 浅齿; 雌蕊长 2.5 — 3 厘米, 略 被毛, 柱头 2 裂。 蒴 果长达 10 厘米, 初时黄 绿色, 无宿存 花萼。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龙陵 、绿春 、屏边 ,生 于山地 林内潮 湿处, 海拔 1 320 — 2 400 米。 尼 泊尔、 锡金、 不丹、 印度 北部、 缅 甸北部 也有。 15. 钩序唇 柱苣苔 图版 208,1 一 3 Chirita hamosa R. Br. in Benn. (1840); C. B.Clarke (1874)*, in A. DC. (1883), et in Hook. f. (1884); Craib (1911); Pellegr. in Lecte. (1930); D. Wood 
680  云南 植物志  3  图 版 208 1 一 3. 钩序唇 柱苣苔 Chirita hamosa R. Br., 1. 具花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蕊 及退化 雄蕊, 3. 雌 蕊及花 萼; 4 一 6. 康定唇 柱苣苔 Ch. thibetica (Franch.) B. L. Burtt, 4. 具花 植株, 5.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雄 蕊及退 化 雄蕊, 6. 雌蕊及 花萼。 (肖 溶绘) 
苦苣苔 g  681  (1974); H. W. Li (1983), in clavi; W. T. Wang (1985), in clavi. Didymocarpus hamosus Wall. (1829), nom. nud. ; Roettlera hamosa (Wall. ) O. Ktze. (1891). 一年生 草本; 茎高 3 — 2G(3G) 厘米, 绿色, 略被疏 柔毛, 不 分枝, 节间长 2 — 20 厘米。 最 下部叶 单生, 其余的 叶若存 在时则 成对; 叶片 纸质, 卵形, 长 2.7,U(21) 厘米, 宽 1.9 一 7 (13.5) 厘米, 先端锐 尖至钝 ,基部 心形, 全缘, 两面 略被疏 柔毛, 侧脉 7 — 10 对, 弧曲上 升,. 近边缘 网结, 与中 脉两面 明显; 叶柄长 2 — 5(9) 厘米, 略被疏 柔毛。 聚 伞花序 腋生, 具 2 — 18 花, 与叶 柄融合 处长达 9 毫米; 苞 片无; 花梗长 3 — 13 毫米, 着生于 一个平 面上, 被毛; 花萼外 面和内 面近齿 端被疏 柔毛, 长 5( — 7) 毫米, 5 裂至 基部, 裂 片狭椭 圆形, 宽约 0.5 毫米, 具 3 脉; 花冠 白色, 长达 1.1 厘米, 外面被 微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略 弯曲, 向 上渐宽 大, 口 部宽达 4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圆形, 近 等大, 宽约 1.5 毫米; - 能 育雄蕊 2, 着 生离冠 筒基部 3 毫米处 ,花丝 弯曲, 长 3 毫米, 无毛, 花药 连着, 药室 2, 略叉 开, 退化雄 蕊长约 1.5 毫米, 、无毛 ;花盘 环状, 高约 Q.5 毫米, 顶端具 浅齿; 雌 蕊长约 8 毫米, 被毛, 子房长 圆形, 花柱 线形, 与子房 近等长 ,柱头 全缘至 2 浅裂。 蒴果 线形, 长 2.5 — 4 厘 米, 直伸或 略弯, 变 无毛。 花期 8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潞西 、思茅 、易武 、绿春 、文山 ,生于 石灰岩 岩石上 ,海拔 630 — 95G( — 1 500) 米。 巴 基斯坦 、印度 、缅甸 、泰国 、老 挝及越 南北部 也有。 28. 密序 苜苔属 Hemiboeopsis W. T. Wang 半 灌木。 叶对生 ,具柄 ,长 圆形, 具羽 状脉。 聚伞花 序腋生 ,具 短梗, 有少 数密集 的花, 具 2 苞片; 苞片 对生, 大, 近 圆形, 舟形, 互相邻 接而形 成一近 球形的 总苞。 花中 等大, 具短 梗; 花萼 5 裂达 基部, 裂片长 ,匙状 线形; 花冠淡 紫色或 白色, 筒 漏斗状 筒形, 比檐 部长, 檐 部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系前方 ,内藏 ,着生 于花冠 筒中部 之下, 花 丝线: 形, 稍微膝 状弯曲 ,在中 部最宽 ,向 两端渐 变狭, 花药 橢圆状 球形, 背着, 腹面 连着, 药室极 叉开, 顶端 汇通, 药隔有 1 三角形 附属物 ,退 化雄蕊 2, 位于后 侧方, 小, 狭 线形, 顶 端稍扩 大; 花盘 环状; 雌蕊 内藏, 子房 线形, 2 室, 2 侧膜胎 座强烈 内伸并 极叉开 2 裂, 在子 房室中 央 相愈合 而形成 一中轴 胎座; 花柱与 子房近 等长; 柱头 2, 上柱 头小, 近半 圆形, 下 柱头较 大, 近扇 形或倒 梯形, 顶端 截形, 有时 微凹。 蒴 果长, 线形。 种子小 ,椭 圆形, 光滑。 1 种, 产 云南东 南部。 1, 密 序苣苔 长萼吊 石苣苔 (植物 研究) Hemiboeopsis longisepala (H. W. Li) W. T. Wang (1984)*. Lysionotus longisepala H. W. Li (1983)*. 半灌木 ;茎高 2 5 — 80 厘米, 基部粗 4 一 6 毫米, 有不 明显四 纵棱, 上部或 近顶部 密被貼 伏淡褐 色柔毛 ,其他 部分变 无毛, 节间长 1.5 — 3.5( — 7) 厘米。 叶对生 ,具柄 ;叶片 纸质, 长 圆形或 长圆状 披针形 ,长 9 一 24 厘米, 宽 3 — 6.5 厘米, 先端 渐尖, 基部渐 狭或宽 楔形, 边缘 在基 部之上 有浅波 状小钝 齿或近 全缘, 叶面无 毛或近 无毛, 背面沿 脉疏被 柔毛, 侧 脉每佩 
682  云南 植物志  «—12 条, 与 中脉成 钝角或 45° 展开, 两 面均稍 隆起, 明显; 叶柄长 1.5 — 5.5 厘米, 被疏柔 毛。 聚伞花 序腋生 ,一回 分枝, 有 密集的 3 — 7 花; 花 序梗长 1.5 — 2 厘米, 被 柔毛; 苞片 2, 近圆形 或卵状 圆形, 长约 2 厘米, 宽 2.5 厘米, 无毛; 花梗长 3 — 5 毫米, 无毛; 花萼 裂片匙 状线形 ,长约 2 厘米, 宽 2.5 — 3 毫米, 先端 微钝, 无毛; 花冠长 3.5 — 4.5 厘米, 无毛, 筒口部 直径约 1.3 厘米, 上 唇长约 5 毫米, 下 唇长约 10 毫米, 裂 片圆状 卵形; 能育 雄蕊着 生于距 花 冠基部 7 — 12 毫米处 ,花 丝长约 12 毫米, 中部宽 1 一 1.5 毫米, 近两 端宽约 0.4 毫米, 无 毛或顶 部被短 柔毛, 花药 椭圆状 球形, 长 2.8 — 4 毫米, 背面被 白色短 柔毛, 药 隔小, 正三角 形, 附属物 三角形 ,长 0.5 — 1.8 毫米, 密被短 柔毛, 退 化雄蕊 2, 狭线形 ,长约 10 毫米, 被疏 柔毛; 花盘 环状, 高约 1 毫米; 雌蕊长 2.1 — 2.6 厘米, 子房长 9 一 11 毫米, 宽 1.6 — 2 毫米, 无毛, 花柱 下部散 生黑色 腺体, 上部被 稀疏短 腺毛, 上柱头 半圆形 ,长 0.5 — 0.6 毫米, 宽 1.1 一 1.2 毫米, 下柱 头近扇 形或倒 梯形, 长 1.5 — 2.5 毫米, 宽 2.5 — 5.5 毫米, 顶端 截形, 有时 微凹, 腹面 密被短 柔毛。 蒴果狭 线形, 长约 8 厘米, 宽约 2 毫米, 无毛, 有小瘤 状突起 ;种子 椭圆形 ,长约 0.25 毫米, 光滑。 花期 4 月 ,初 果期 5 月。 产金平 、河口 ,生于 山谷灌 丛中、 芭 蕉林下 或沟边 阴处, 海拔 250 — 800 米。 模 式标本 采自 河口。 29. 细筒 苣苔属 Lagarosolen W. T. Wang 多年生 草本, 无茎; 根状茎 圆柱形 。叶均 基生, 具柄, 叶脉 羽状。 花葶比 叶短; 花 序聚伞 状, 具 2 苞片。 花中 等大; 花萼 钟状, 5 裂达 基部, 裂片 披针状 线形; 花冠 紫色, 二唇形 ,冠 筒细圆 筒形, 比 冠檐长 2.5 — 3 倍, 两端稍 变粗,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 片狭三 角形, 顶端 长渐狭 ;能 育雄蕊 2, 位于下 侧方, 内藏, 花丝着 生于花 冠筒中 部或中 部之上 ,直, 线形, 花 药长 圆形, 连着, 药室极 叉开, 顶端 汇通, 退 化雄蕊 3, 位于 上方, 极小; 花盘 杯状; 雌蕊内 藏, 子房 线形, 2 侧膜 胎座稍 内伸即 2 裂, 裂片生 有胚珠 ,花柱 细长, 顶端 2 浅裂, 裂 片小, 近等大 ,内面 有柱头 组织。 蒴果 和种子 不详。 1 种, 产 云南东 南部。 1. 细 筒苣苔 Lagarosolen hispidus W. T. Wang (1984)*.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长约 4 厘米, 粗 1 厘米。 叶约 6, 基生, 具长或 短柄; 叶片 干时坚 纸质, 两侧稍 不对称 ,宽 卵形、 圆状卵 形或宽 椭圆形 ,长 4 . 5 — 11 厘米, 宽 4 一 13 厘米, 先端 圆形, 基部斜 心形或 浅心形 ,边缘 有波状 浅钝齿 ,两 面被贴 伏白色 硬毛, 侧脉 每侧约 5 条; 叶柄长 2 — 14.2 厘米, 被开展 硬毛。 花葶约 4 条, 比叶短 ,高 3.5 — 5 厘米, 被紫色 硬毛; 聚 伞 花序长 2.8 — 5 厘米, 二 或三回 分枝, 有花 5 — 10 朵; 苞片 对生, 椭圆 形或长 圆形, 长 0.9-1.7 厘米; 花梗长 2 — 6 毫米, 被短硬 毛和短 腺毛; 花萼 5 全裂, 裂片狭 披针状 线形, 长 7-8 毫米, 宽 0.8 — 1.2 毫米, 外面 疏被短 硬毛, 内 面上部 被短糙 伏毛; 花冠 紫色, 长 2.5 — 3 厘米, 外面被 短柔毛 ,内面 上部被 短柔毛 ,下部 有极稀 疏的短 柔毛, 冠筒细 筒形, 长约 2 .2 厘米, 口 部直径 4 毫米, 近 中部处 直径约 1.5 毫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长 4 一 5 毫米, 二裂至 基部, 下唇长 7—9 毫米, 3 裂近或 稍超过 中部, 裂片狭 三角形 ,先端 长渐狭 ;能 育雄蕊 2 , 无 
苦 苣苔科  683  毛, 花 丝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11 一 14 毫 米处, 线形, 长约 2.5 毫米, 花药长 圆形, 腹面 连着, 长约 1.2 毫米; 退 化雄蕊 3, 着生 于距花 冠基部 10 — II. 5 毫 米处, 无毛, 近 线形, 侧 生的长 0. 8— 1.5 亳米, 中 央的长 0.4 — 0.8 毫米; 花盘 杯状, 高约 1.5 毫米, 边缘 波状; 雌蕊长 I 2 — 18 毫米, 子房 条形, 长 3.5 — 4 毫米, 宽 0.9 毫米, 与花 柱均被 白色短 柔毛和 稀疏短 硬毛, 花 柱长 8 — 14 毫米, 顶端 2 裂, 裂片 卵形, 长约 0.4 毫米。 蒴果 未见。 花期 8 月。 产 滇东南 (西畴 ), 生于 山坡常 绿阔叶 林中, 海拔 1 500 米。 模式 标本采 自西畴 法斗。 30. 长冠 宦萏属 Rhabdo thamnop s is Hemsl. 多 分枝、 纤弱小 灌木。 叶对生 ,小, 具柄, 具齿, 羽 状脉。 单花 腋生, 具梗; 花梗 纤细, 无 小苞片 ;花萼 钟形, 5 裂几达 基部, 裂片 狭长, 先端 渐尖, 近 等大; 花冠中 等大, 紫色 具紫条 紋, 或白 色具黄 条纹, 斜向钟 状筒形 ,冠筒 自基部 向上渐 宽大, 弯曲,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较长, 3 裂, 裂片均 近圆形 ;能 育雄蕊 2, 系 前对, 着生于 冠筒中 部之下 ,内藏 ,花丝 扁平, 无毛, 花药 连着, 密被 髯毛; 花盘斜 环形, 顶端具 浅齿, 无毛; 子房 伸长, 2 室, 具多数 胚珠, 与丝 状伸长 的花柱 被腺短 柔毛, 柱头 明显二 片状。 蒴果 伸长, 螺旋状 扭曲; 种 子极多 数, 长圆 形或卵 珠形, 两端 锐尖, 具 蜂窠状 网纹。 1 种, 产我国 西南。 1. 长 冠苣苔 (图鉴 ) Rhabdothamnopsis chinensis (Franch.) Hand.-Mazz. (1936); Rehd. (1937); 图鉴 (1975)*. Streptocarpus chinensis Franch. (1899); Rhabdothamnopsis sinensis Hemsl. <1903); B. L Burtt in Lauener (1980); Boea cavaleriet L^vl. et Van (1906); L6vl. <1914); B. rubicunda Ldvl. (1915), (1916); R. Ittnprtchtiana Lingelsh et Borza in Fedde (1916), fide Hand.-Mazz. e typis. la 长 冠苣苔 (原 变种) 图版 2 09 var. chinensis 纤弱小 灌木, 高达 50 厘米, 粗达 3 毫米, 自下部 分枝; 茎、 枝纤细 ,近圆 柱形, 老 枝有黄 褐色条 状剥落 的皮层 ,小 枝被疏 柔毛。 叶对生 ,常 较节间 为长, 具 短柄, 叶 柄长达 3 毫米, 被疏 柔毛; 叶片 膜质, 形状变 化大, 但 常为卵 状披针 形或倒 卵状披 针形, 有时近 圆形, 长 1.4 一 4.5 厘米, 宽 0.8 — 1.8 厘米, 先端 微尖、 钝或 圆形, 基部宽 楔形或 楔形, 边缘 除下部 1/3 全缘 外有圆 齿状小 锯齿, 具小 缘毛, 叶面 绿色, 疏被短 柔毛, 背面白 绿色, 变无毛 ,侧 脉每边 约 4 条, 斜展, 在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不明显 但背面 明显。 单花 腋生, 无小 苞片, 具梗; 花梗 纤细, 比叶长 或短, 长达 2 厘米, 被疏 柔毛; 花萼 钟形, 外被短 柔毛, 内 无毛, 5 裂 几达 基部, 裂片 等大, 线状披 针形, 宽达 1 毫米, 先端长 渐尖; 花 冠外面 紫色, 内面白 色且具 紫色 条纹, 钟状 筒形, 长约 3.4 厘米, 外被短 柔毛, 内面 无毛; 冠筒略 弯曲, 基 部径约 2 毫 米, 向上渐 增大, 至喉 部径达 10 毫米; 冠檐 斜向二 唇形, 上 唇长约 5 毫米, 2 裂, 下 唇长达 8 毫米, 3 裂, 裂片近 圆形; 能 育雄蕊 2, 系 前对, 生于冠 筒中部 之下, 内藏, 花丝 扁平, 长 约 1 厘米, 无毛, 花药 连着, 密被 髯毛, 退 化雄蕊 2 或不 存在; 花盘斜 杯形, 高 1 一 1.5 毫米, 
云 南 植物志  图 版 209 长 冠苣苔 (原 变种) Rhabdothamnopsis chinensis (Franch.) Hand.-Mazz. var. chinensis, 1. 具花、 果 植株, 2.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示 雄蕊, 3 . 雌蕊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685  顶端具 圆齿, 无毛; 子房 伸长, 长圆形 ,长约 7 毫米, 明显 2 室, 具多数 胚珠, 与花柱 被腺短 柔毛, 花柱 丝状, 长约 1.4 厘米, 不伸出 ,柱头 明显二 片状。 蒴果 细长, 长约 2.2 厘米, 螺旋 状扭曲 ;种子 多数, 长圆 形或卵 珠形, 长仅 0.25 毫米, 两端 微尖, 具 蜂巢状 网纹。 花期 4-8 月, 果期 7 — 9 月。 产 昆明、 广通、 禄劝、 会泽, 生 于山地 林内, 海拔 (1 600-)2 000(-2 550) 米; 分布于 四 川西部 (康 定、 九龙、 会东、 冕宁) 及贵州 (独山 )。 模式标 本采自 昆明。 lb. 黄白长 冠苣苔 (变种 ) var. ochroleuca (W. W. Smith) Hand.-Mazz. (1936). Rhabdothamnopsis sinensis Hemsl. var. ochroleuca W. W. Smith (1 924). 与长 冠苣苔 (原 变种) 不同 在花冠 白色, 具黄色 条纹。 产大姚 、永胜 、华坪 、丽江 ,生 于山地 林内, 海拔 1 500 — 2 700 米; 分布 于四川 西南部 (木里 )。 模式标 本采自 华坪。 31. 唇萼 苣苔属 Trisepalum C. B. Clarke 多年生 草本, 全体被 白色或 淡褐色 毡毛。 叶质地 略厚, 具柄, 披针形 、长 圆形、 橢圆形 或卵形 ,羽 状脉。 聚 伞花序 腋生及 顶生, 具梗, 常自茎 下部一 直生到 顶部; 苞片 叶状。 花中 等大, 花萼二 唇形, 上唇 3 浅裂, 下唇 2 裂达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花冠白 色或淡 蓝色, 斜钟 形, 檐部不 明显二 唇形, 5 裂片 短而呈 圆形, 近等大 ;能 育雄蕊 2, 系前对 ,内藏 ,着生 于冠筒 近基部 ,花 丝弧曲 上升, 花药先 端连着 ,药室 2, 略 叉开, 先端 以汇合 的纵缝 开裂; 花盘杯 状; 子房披 针形或 线形, 由于 胎座十 分明显 2 裂而成 不明显 4 室, 花柱短 ,柱头 微小。 蒴果 钻状圆 柱形, 坚硬, 螺旋状 扭曲, 2 瓣裂; 种子 细小, 粗糙。 约 13 种, 产 缅甸、 泰国、 马 来西亚 (朗卡 维岛) 及 我国西 南部。 我国有 1 种, 产 云南及 四川西 南部。 1. 唇 萼苣苔 (图鉴 ) 图版 210 Trisepalum barmanium (Craib) B. L. Burtt (1984). Boea birmanica Craib (1913); Didymocanpus birmanica Craib (1913); B pant- culata auct. non Ridl. : Hand.-Mazz. (1925). Dichiloboea birmanica (Craib) Stapf (1913), descr. emend.; Hand. -Mazz. (1936); Barnett in Craib (1962); 图鉴 (1975)*. 多年生 草本; 茎高 9 一 40 厘米, 与 叶柄有 白色或 淡褐色 毡毛。 叶 对生, 远离, 具柄, 叶 柄长 1 一 8 厘米, 成对的 在基部 连接, 等 长或不 等长; 叶片坚 纸质, 卵形 或长圆 形至楠 圆形, 长 (2.8 — )4 一 10( — I 2 ) 厘米, 宽 (1.5— )2 — 5( — 6.5) 厘米, 先端 急尖或 微钝, 基部 宽楔形 或圆 楔形, 边 缘有不 明显的 钝齿, 叶面被 白色短 伏毛, 背 面密被 白色或 淡褐色 毡毛, 侧脉每 边 7 — 8 条, 弧曲 上升, 近叶 缘之内 网结,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 凸起。 聚 伞花序 腋生或 顶生, 常自 茎下部 一直到 顶部, 密 被白色 毡毛, 具梗, 总梗短 或长达 5 毫米; 苞片 对生, 卵形 或长 圆形, 长 0.6—1 厘米, 宽 0. 3 — 0.4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钝, 毛被 同叶; 花梗长 1—1.5 厘 米, 毛被 同茎; 花 萼长约 9 毫米, 外面密 被白色 毡毛, 内面 无毛, 二 唇形, 上唇近 舟形, 3 浅 裂, 下唇 2 裂达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先端钝 ;花冠 白色, 无毛, 斜 钟形, 长约 1 厘米, 檐 部不明 
68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0 g 萼苣苔 Dichiloboea birmanica (Craib) Stapf, 1. 具花 植株, 2. 具 果植株 上部, 示 果序, 3. 花冠 纵剖, 内 面观, ' 」 — 示 雄蕊, 4 . 雌蕊及 花萼。 (李锡 畴绘) 
苦 苣苔科  687  显二 唇形, 5 裂片近 等大, 圆形, 长宽约 3.5 亳米; 能 育雄蕊 2 , 花丝长 3 — 4 亳米, 花药连 着, 稍长于 花丝; 花盘 杯状; 子房 无毛, 长约 5 毫米, 花柱 直伸, 长约 3 毫米, 柱头 微小。 蒴 果长 1.5 — 2.4 厘米, 宽约 3 毫米, 褐色, 螺旋状 扭曲。 花、 果期 9 一 11 月。 产思茅 、普洱 、易武 、麻 栗坡、 凤庆, 生于山 地阴处 石上, 海拔 1 500—1 800 米; 分布于 四川 西南部 (盐源 )。 缅甸 也有。 32. 旋菊 宦萏属 Boea Comm. ex Lam. 多年生 草本, 有不分 枝糙伏 毛或丝 状毛。 叶在 一木质 中轴上 排列成 莲座, 卵形 或近圆 形, 无 柄或近 无柄。 总 梗腋生 或花葶 无叶而 伸长, 具疏花 的聚伞 花序; 苞 片小; 花萼 5 裂, 裂片 通常不 等大, 在花蕾 时早已 开张; 花冠 筒短, 宽 钟形, 冠檐近 2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全部裂 片宽而 开展; 能 育雄蕊 2, 系前方 ,着生 于花冠 喉部, 比 花冠短 很多, 花丝 内弯, 略厚或 棒状, 花药顶 端连着 ,药室 2, 近平行 ,其后 略叉开 ,顶端 汇合; 花盘无 ;子房 上位, 线 形, 胎座十 分内伸 ,扁平 2 裂, 内 表面无 胚珠, 不完全 4 室, 花柱 丝状, 柱头略 增大, 短 2 裂, 胚 珠密生 于胎座 边缘。 蒴果 线形, 螺旋状 扭曲, 分裂成 4 瓣, 瓣顶端 及基部 连着; 种子细 小, 具 蜂巢状 网纹。 约 25 种, 主产 热带亚 洲和大 洋洲, 但 少数种 扩展到 温带。 我国约 5 种, 产 西南、 华南 及台湾 ,个别 种扩展 到华北 及西北 ;云南 1 种。 1. 猫耳朵 (图鉴 ) 图版 211 地膏药 (云 南澄江 ), 还魂草 (江川 ),? 牛耳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Boea hysrrometrica (Bunge) R. Br. in Benn. (1840—1852); A DC. (1845): C. B Clarke in Cuntis (1879)*; in DC. (1883): Franch (1884). Hemsl. (1890); Li- mpr. in Fedde (1922); Chun (1933),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5)*; B. L. Burtt (1984). Dorcoceras hygrometrtca Bunge (1833), (1835).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向 下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全部 基生, 密集, 无柄; 叶片肉 质, 圆状 卵形、 卵状 匙形、 卵形或 有时倒 卵形, 长 1.8 — 5 厘米, 宽 1.3 — 2.5 厘米, 先 端钝或 近圆形 ,基部 楔形, 边缘 有牙齿 或波状 浅齿, 具长 缘毛, 叶面 绿色, 有贴伏 的白色 长柔毛 ,背 面淡 绿色, 有白色 或淡褐 色绒毛 ,侧脉 每侧约 4 条, 与中脉 在叶面 凹陷, 背面不 明显。 花葶 1-5 条, 高 7 — I 4 厘米, 有短 腺毛; 聚伞 花序具 2 — 5 花, 开展, 密被短 腺毛; 苞片 卵形, 长 达 2 毫米; 花 萼长约 2 毫米, 外面 略被短 腺毛, 5 裂至近 基部, 裂片近 线形, 先端 渐尖, 尖头 钝; 花冠淡 蓝紫色 ,长 0.8 — 1 厘米, 外面略 被微柔 毛或近 无毛, 内面 无毛, 冠筒长 4 一 5 毫 米, 冠檐二 唇形,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裂片 长圆状 卵形至 卵形, 先端 圆形; 能 育雄蕊 2, 花 丝着 生于花 冠筒中 下部, 花药 连着; 子房长 圆形, 上部 渐狭, 密被短 腺毛, 花 柱长约 4 毫米, 扁平, 无毛, 伸出, 柱 头小, 点状。 蒴果长 3 — 4 厘米, 螺旋状 扭曲, 初时 密被短 腺毛, 后渐变 无毛, 熟时淡 褐色, 具 宿存的 花柱。 花期 9 一 10 月, 果期 11 一 12 月。 产 澄江、 江川、 元江、 元阳, 生 于干热 河谷中 灌丛草 坡的石 岩上, 海拔 330 — 1 250 米; 分布 于广西 北部、 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湖北、 甘肃、 陕西、 河南、 山东、 
688 
胡麻科  llJ 西、 河北及 北京。 云南 产的标 本与其 他地方 的标本 比较, 叶狭, 花小, 略 有差异  689  33. 海角 樓草羼 Streptocarpus Lindl. 草本, 通常被 柔毛、 糙 伏毛或 绵毛, 有时近 无茎, 具开展 的根生 叶或有 1 叶 (起 源上为 子叶) ,有 时稀具 茎而叶 对生。 总梗花 葶状或 腋生, 有时具 1 一 2 花, 有 具多花 的聚伞 花序; 苞片小 ;花萼 5 裂, 裂片近 等大, 开张或 镊合状 排列; 花冠筒 伸长, 圆柱形 或上部 扩大, 直 立, 下倾或 弯曲; 冠檐斜 二唇形 ,开张 ,上唇 2 裂, 下唇 3 裂; 能 育雄蕊 2, 系前方 ,着 生于花 冠筒中 部之上 ,内藏 ,花丝 弧曲, 花药顶 端连着 ,药室 2, 略叉开 ,顶端 汇合; 花盘 环状; 子房 上位, 线形, 胎座十 分内伸 ,扁平 2 裂, 内 表面无 胚珠, 不完全 4 室, 花柱 丝状, 柱头短 2 片 状, 胚 珠密生 于胎座 边缘。 蒴果 线形, 圆 柱状, 螺旋状 扭曲, 分裂成 2 瓣, 稀 4 瓣, 果 瓣几与 胎座 分离, 但顶端 及基部 连着; 种子长 圆形, 具 蜂巢状 网纹。 约 130 余种, 主 要产热 带非洲 及南部 非洲、 马达加 斯加。 我国 1 种, 亦见于 云南。 1. 散血萆 旋 蒴苣苔 (图鉴 ) Streptocarpus clarkeanus (Hemsl.) Hilliard et B. L. Burtt (1971); B. L. Burn in Lauener (1980) Boea clar^eana Hemsl. (1890); Hand.-Mazz. (1936); B. L. Burtt (1958); 图 鉴 (1975)*; B. mairet L6vl. (1913), (1916). 无茎 多年生 草本; 根茎 粗短, 密生 纤维状 须根。 叶均 基生; 叶片近 革质, 卵形、 宽卵形 或有时 近圆形 ,稍 偏斜, 长 2—7.5 厘米, 宽 1.5 — 4 厘米, 先 端钝, 基部 截形、 近心形 或宽楔 形 而骤然 狭窄至 叶柄, 边缘有 规则钝 锯齿, 叶面 绿色, 下面白 绿色, 两 面都散 布短糙 伏毛, 背面 毛被较 密集尤 其是沿 中脉及 侧脉上 更甚, 侧脉 每侧约 6 条, 与 中脉在 叶面略 凹陷, 背 面 明显; 叶柄长 0.5 — 6 厘米, 密 被短糙 伏毛。 花葶 2 — 4 条, 高 7 — 14 厘米, 密被 短糙伏 毛; 聚伞花 序有花 2 — 10 朵; 苞片 卵形, 长约 7 毫米, 小苞片 线形, 微小; 花萼 钟状, 长约 5 毫 米, 外被短 糙伏毛 ,5 浅裂, 裂片近 相等, 三 角形; 花冠白 色或粉 红色, 钟状 筒形, 长约 2.4 厘米, 外面疏 被短毛 ,冠檐 稍偏斜 ,5 裂片近 相等; 能 育雄蕊 2 , 内藏, 花药 连着; 子 房有短 毛。 蒴 果长约 3.8 厘米, 螺旋状 扭曲, 变 无毛。 花期 7 — 8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产昭通 、大姚 、晋宁 、丽江 ,生于 石崖上 ,海拔 2 300-3 000 米; 分布 f 四川、 湖北 西部、 恢西 南部以 及浙江 西部。 全草 药用, 治外伤 出血、 跌 打损伤 等症。 258. 胡麻科 Pedaliaceae nom. conserv.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或稀为 灌木。 叶对 生或上 部有时 互生, 单叶, 全缘或 分裂。 花 通常单 生于叶 腋内或 为简单 的聚伞 花序。 花两性 ,两侧 对称; 花萼片 5(4) 枚, 基部 连合; 冠筒状 ,冠 檐裂片 5, 冠 檐微呈 2 唇形, 复瓦状 排列, 雄蕊 4 , 分离, 二强; 花药 2 室、 内 
690  云南 植物志  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心皮 2 , 2 室或 因假隔 膜而成 4 室, 中轴 胎座; 花柱 细长, 柱头 2 枚; 胚 珠 在每室 1 至 多数, 侧生; 蒴果, 室背 开裂, 或为 坚果, 其表面 常具翼 或毛茸 、硬 钩刺; 种子 微小, 有 一薄肉 质胚乳 及小型 劲直的 胚体。 12 属约 50 种, 分布于 旧大陆 之热带 与亚热 带沿海 地区以 及沙漠 地带。 我国有 2 属; 云南 1 属, 栽培。 本科原 包括三 个部分 ,后 来相继 分出, 而成了 三个独 立的科 ,即胡 麻科, 角 胡麻科 (Ma- rtyniaceae) 和 茶菱科 (Trapellaceae), 这里本 科的范 围是持 后者的 概念。 1. 胡麻属 Sesamum Linn. 直立 或匍匐 草本, 全 株密被 白色、 带粘质 的短柔 毛和具 节的长 柔毛。 -叶 对生, 或在枝 上部为 互生, 全缘, 有 缺刻或 3 裂或 鸟足状 深裂。 花 单生, 少数簇 生于上 部的叶 腋内; 萼 小, 分裂; 花冠苍 白色或 紫色, 花 冠管微 下弯, 基部偏 斜或稍 膨大, 上部 扩大, 近 2 唇形, 冠 檐裂片 5 ,阔而 开展, 近轴的 2 片常 较短; 雄蕊 4, 2 强, 着生于 花冠管 近基部 ,花 药箭头 状, 背着药 ,药室 2 ; 花盘 微凸; 子房 2 室, 每 室再由 一假隔 膜分为 2 (有 时在 西双版 纳者可 分裂至 8 小室 ), 每室具 多数成 行叠生 胚珠。 蒴果长 圆柱形 ,具有 4 稜, 顶端渐 尖或圆 形, 成熟 时从顶 部向下 开裂; 种子 多数, 扁平, 倒卵形 ,种皮 平滑, 颜色 有黑、 白、 淡肉色 之分。 约 30 种, 分 布于非 洲热带 地区和 亚洲。 我国有 1 种 (栽培 ); 云南引 种栽培 1 种。 1. 胡麻 (神 农本 草经) 脂麻、 芝麻 (通称 ) Sesamum orientale Linn. (1753); Roxb. (1832); Graham (1839); Merr. (1927); van Steenis (1976); Hara (1982). Sesamum indtca Linn. (1753); Wight (1814)*, (1850)*, C. B. Clarke in Hook, f. (1884); Shretha (1976); Abedin (1973)*. 一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 一 1.5 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茎四棱 柱形, 中空或 具有白 色髓部 ,被 灰色短 柔毛。 叶薄 纸质, 被柔毛 ,具 叶柄、 被长柔 毛或变 光滑; 叶 片变化 很大, 下部 叶通常 卵形至 长圆状 卵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2 .5 — 6 厘米, 顶端 急尖或 稍钝, 基部狭 楔形, 3 裂或 掌状 3 深裂; 上部叶 通常卵 形或长 圆形、 披 针形至 线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G.6 — 3.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狭 楔形、 全缘或 具缺刻 ,叶柄 比下部 叶短, 仅 1 一 3 厘米。 花 单生或 2 — 3 朵 生于叶 腋内, 具 短梗; 花萼近 合生, 裂片 5, 披针形 ,长 6 — 10 毫米, 宽 1.6 — 3.5 毫米, 被柔 毛; 花冠白 色而带 紫色、 黄色 彩斑, 圆 筒状, 直径约 1.5 厘米, 长 2 — 3.5 厘米, 冠 檐略呈 2 唇 形; 雄蕊 4, 内藏, 前 方一对 较长, 分离, 第 5 枚雄 蕊退化 或无; 花丝 白色, 药 黄色, 2 室, 药室 内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4 室 (栽 培后 可增至 8 室), 被柔毛 ,花柱 无毛, 具有 2 裂扁平 的舌状 柱头。 蒴果 直立, 圆 柱状、 4~6 稜, 长 1.5 — 3 厘米, 宽 6 — I 2 亳米, 顶端具 喙尖, 成 熟时从 顶部向 下裂至 一半或 至基部 ;种子 白色或 黑色, 近扁椭 圆形, 多数。 花 期夏末 秋初, 始花 期 7 月。 全省各 地均有 栽培, 全国各 地也有 种植, 是 我国传 统油料 作物。 全世界 热带、 亚热带 至温带 广大地 区都有 种植。 
角 胡麻科  691  品种 有黑白 2 种之分 ,黑脂 麻常见 于华南 地区, 白脂麻 为早熟 品种, 多 在我国 南岭以 北 栽培。 种子 搾油供 食用, 为佐料 佳品, 有滋 补强身 之功, 又为加 工糕点 的重要 原料。 种 子含 油量为 51.4% —. 56.7%; 叶可作 蔬食; 茎皮纤 维可造 人造棉 ,我省 中部、 南部各 县也作 蜜源 植物。 脂麻原 产印度 ,古称 胡麻, 至今 日本仍 称之, 但在我 国通称 脂麻, 即 芝麻。 该属 的其它 种产于 非洲。 公元前 1600 年印度 就已有 栽培, 后来从 印度向 东西方 传播, 通过埃 及逐渐 佝地中 海沿岸 各国传 播一直 到中近 东地区 ;在 《一 千零 一夜》 一书中 就出现 了很多 关于" 芝 麻" 传说的 故事。 到了 17 世纪从 非洲西 海岸贩 卖黑人 奴隶的 船只, 将 芝麻传 到了新 大陆, 在 我国是 世界芝 麻的主 产国, 其次是 印度、 缅甸, 乌干达 等国。 258a. 角 胡麻科 Martyniaceae nom. conserv.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被 粘毛; 根具 块根, 叶互生 或对生 ,单叶 ,托 叶缺。 总状 花序、 顶 生, 苞片 早落; 花两性 ,两侧 对称。 花萼 5, 分离 或部份 连合, 有时 为佛焰 苞状; 花 冠裂片 5, 花冠 管近圆 柱形、 钟状或 上部漏 斗状, 常 在一侧 膨大; 冠檐 2 唇形, 裂片 复瓦状 排列; 雄 蕊 2 或 4 枚, 着生于 花冠的 基部, 花药连 合或成 对靠合 ,药室 叉开; 花盘 存在, 环状, 具腺 体; 子房 上位、 凹人, 一室, 侧膜 胎座, 常连 合成假 隔膜; 胚珠 少数至 多数; 柱头 2 裂, 扁平, 有 触感。 蒴果 具喙, 外果皮 肉质, 易 凋落; 内果皮 木质, 沿腹缝 上方具 有针剌 状的鸡 冠状突 起, 花柱 宿存, 在 成熟时 分裂为 2 ^ ,勾状 突起; 种子 黑色, 具雕纹 ,内 胚乳薄 或无, 胚直, 子 叶大、 肉质。 5 属 16 种, 原 产美洲 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首 次记录 2 属 2 种; 云南 均产。 本科最 早置于 胡麻科 (Pedaliaceae), 后来由 E. P.Stapf.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 1895) 根 据果实 特征、 总状花 序顶生 以及侧 膜胎座 等特征 从胡麻 科分出 来而独 立为角 胡麻科 (Martyniaceae), 并得到 H.Hutchinson, W.L. Theobald 及 D.A. Grupe 等 人的 支持。 虽然 如此, 至今仍 有人主 张归属 胡麻科 ,如 A. Cronquist 等。 无 论是分 是合, 本科无 疑与胡 麻科、 紫葳科 (Bignoniaceae) 有极 为密切 的亲缘 关系。 分属 检索表 *C 2 ) 能 育雄蕊 4 枚; 果 实具长 角勾, 粗大, 长达 10 厘米, 并在腹 面具有 鳍状刺 2 列 1, 长角 胡麻属 Proboscidea 2( I ; 能 育雄蕊 2 枚; 果具短 角勾, 短角 长不及 5 毫米, 其 腹面无 鳍状刺 2. 角 胡麻属 Martynia 1. 长角 胡麻属 Proboscidea Schni del. 一年生 或多年 生粗壮 草本、 茎匍 匐状, 植株被 腺毛。 叶互生 ,被毛 、具 长柄。 花大, 淡 黄紫色 ,总 状花序 腋生; 花 萼裂片 4 一 5 或不 定数; 花冠 钟状, 粗漏 斗状, 冠 檐裂片 5, 大小 不等, 2 唇形; 雄蕊 2 稀为 4 ; 子房 上位。 蒴 果具长 角勾, 内果皮 坚硬、 木 质化, 2 爿 开裂; 
692  云南 植物志  种子 角状或 扁平。 9 种, 产美洲 温带。 我国 1 种, 常见 栽培; 云南 1 种, 昆明 (温室 ) 栽培。 1. 长 角胡麻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12,5 角胡麻 (兰 州植物 通志) Proboscidea louisiana (Mill.) Wooton et Standley (1915); Bailey (1949); 孑 L 宪武, 兰州植 物通志 (1962); D. D. Tao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0). Martynta loursiana Mill. ( 1898) 一年生 草本、 粗壮, 全株被 粘毛, 茎圆 柱形、 中空。 叶互生 或近于 对生, 卵状圆 形至卵 状扁 圆形, 长 5 — 10 厘米, 宽 5 — 9 厘米, 顶端钝 ,基部 心形、 偏斜, 边缘浅 波状, 厚缚质 。花 单生或 成总状 花序, 具小 苞片; 花冠淡 蓝色至 紫色、 钟状, 长 4 一 15 厘米, 冠 檐裂片 5, 不 等; 雄蕊 4, 成对、 花药 靠合, 药 2 室。 果实 具有一 枚长易 弯曲的 角勾, 长达 9 厘米, 粗约 2 厘米, 果实 腹部具 一列鳍 状剌, 幼果被 柔毛; 后脱落 ;外果 皮薄, 肉质; 内果皮 木质、 坚硬, 具 有雕紋 ,当干 燥时, 果实 2 M ,对 称开 裂成假 4 室; 种子具 稜角或 扁平。 昆明有 栽培, 见于 温室; 陕西、 甘肃、 河北 (北京 ) 亦有 栽培。 印度至 墨西哥 亦有。 2. 角 胡麻属 Martynia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茎直立 ,被粘 质毛。 叶对生 ,阔 卵形, 具长柄 ,掌 状脉。 总 状花: 序顶 生或近 顶生, 总苞片 早落, 小苞片 膜质、 2 枚; 花萼片 5, 大小 不等; 花冠管 基部紧 缩, 钟状; 冠 檐裂片 5; 雄蕊 2, 退 化雄蕊 1—1 枚; 花药 广歧, 丁字形 着生; 子房 1 室, 在 下部成 假 4 室的 融合。 蒴果, 外果 皮薄, 易 脱落, 内果皮 木质, 具有 8 条 纵稜, 沿 背缝线 开裂, 顶: 端具 2 枚 极短的 弯勾; 种子椭 圆形。 1 种产墨 西哥。 我国云 南南部 1 种。 1. 角胡麻 (云 南植物 研究) 图版 210,1 — 4 Martynia annua L. (1753); Bernardii (1963); Hevly ( 1969); Nasir ( 197 2 )*: Hara (1982); D.D. Tao (1985); 中国 植物志 (1990). Martynia dtandra Gloxin ( 1785)*; M. angulosa Lam. (1786). 直立 草本, 高 30 厘米至 1 米, 基部常 木质化 ;茎圆 柱形, 直 径可达 2 厘米。 叶对生 ,阔 卵圆形 至三角 状卵形 ,长 9 一 26 厘米, 宽 2 — 20 厘米, 顶端 急尖, 基部 心形, 叶缘有 浅波状 齿; 叶柄长 6 — 18 厘米。 短总 状花序 顶生, 有花 10 — 20 朵, 花 序梗长 4 一 10 厘米; 苞片及 小苞片 淡红色 ,膜质 、长 1.2 — 2.5 厘米, 宽 0.7 — 1.3 厘米, 阔 卵形; 小苞片 2, 卵 状长圆 形,. 长 0.6 — 1.5 厘米、 宽 0.4 — 1 厘米; 萼片 5, 淡黄 绿色, 上面 3 枚 卵状长 圆形, 长 9 一 13 亳 米, 宽 4 一 7 毫米, 下面 2 枚阔 卵形, 长 10 — 13 毫米, 宽 4 一 7 毫米; 花 冠左右 对称, 深 红色, 长 3 — 4 厘米, 内面白 色莩粉 红色, 具淡紫 红斑点 ;冠 檐裂片 5 枚, 大小 不等、 下面 裂片最 大, 长约 1 厘米, 半圆形 ,外面 具紫色 条纹, 内面具 黄色斑 ,其余 4 枚 较小, 圆形, 也 具有紫 红色斑 ;能 育雄蕊 2 枚。 花丝 白色、 长 10 — 15 毫米。 果卵形 ,背腹 压扁、 顶 端具有 2 枚向上 弯的 短勾, 外果皮 绿色, 具 密生的 腺毛; 内果皮 骨质、 坚硬, 具胡 桃状的 雕纹, 长 2 — 3 厘米 * 宽 1.5 — 2 厘米, 勾长约 5 毫米。 花 期在热 带地区 全年。 
693 
694  云南 植物志  逸生于 孟连、 盈江、 梁河、 勐腊 (勐仑 有栽培 ), 生 于海拔 300 — 1 200 米的 干燥荒 草坡。 原产墨 西哥及 中美洲 各地; 在亚洲 ,斯里 兰卡、 印度、 尼 泊尔、 缅甸、 巴基 斯坦、 越南 均有记 载, 已 成归化 植物。 270. 无叶 莲科 Petr osav iaceae nom. conserv. 植株小 而无色 ,在森 林底层 腐殖质 中生长 的腐生 草本; 茎 纤细, 不 分枝、 直立。 叶退 化、 苞 片状, 互生。 花两性 、小、 组成 顶生伞 房花序 或聚伞 花序, 或由 聚伞花 序排成 顶生的 圆锥 花序; 苞片小 ,内含 1 花, 花被辐 射对称 ,宿存 ,裂片 2 轮, 相似, 基部 有时具 蜜腺; 雄蕊 6, 着 生于花 被片的 基部; 花丝细 ,花药 卵形, 背着, 内向; 心皮 3, 几分离 至基部 ,花柱 极短, 柱头近 头状; 胚珠极 多数, 着生于 心皮的 内角上 ,成 熟心皮 广展、 内缝 开裂; 蒴果, 种子极 多, 具 胚乳, 具棱或 膜翅。 仅 1 属, 分布 于我国 南部、 日本 南部、 马来 半岛、 加里曼 丹岛。 本科 在亲缘 关系上 可能与 百合科 (LiHaceae) 、中黑 花亚科 (Melaruhuudeae) 的岩菖 蒲族 (Tofieldieae) 相近。 1. 无叶 莲属 Petrosavia Becc. 特征与 科同。 3-4 种, 分布于 中国、 日本、 中南 半岛、 马 来半岛 至加里 曼丹岛 (西马 来西亚 )o 我国 2 种, 分布于 云南、 广西; 云南 1 种。 1. 无叶莲 (图鉴 ) 图版 213,1 — 6 华无 叶葵、 华 樱井草 (广 西植物 名录) Petrosavia sinii (K. Krause) Gagn. ( 1934), in Lecte. (1942)*; 图鉴 (1976)*; 中 国 植物志 (1980). Protolirion sinii K. Krause (1927); Petrosavia sinit (K. Krause) Chun (1940); Mtyoshia sinii (K. Krause) Nakai (1941). 无色腐 生草本 ;根茎 匍匐, 长 4 一 5 厘米, 稻杆 黄色, 密被膜 质鳞片 ,节上 生少数 纤维状 细根; 茎直立 ,高 10 — 30 厘米, 粗 0.5 — 1 毫米。 叶鱗 片状, 紧密 或远离 (相距 1 一 2 厘米 ), 狭三 角形, 长渐尖 ,基部 无柄, 半抱茎 ,长 5 — 7 毫米, 宽 2 — 3 毫米, 全缘。 花小, 20 余朵, 排成顶 生总状 花序, 或由伞 房花序 组成顶 生圆锥 花序; 有时花 序下部 分枝, 分 枝系由 2 至 数 朵花组 成的聚 伞花序 或伞房 花序, 上部不 分枝而 为总状 花序; 花梗 纤细, 长 10 — 5 毫米, 梗上有 1 一 2 个宿 存的鳞 片状小 苞片; 小 苞片长 3 — 5 毫米; 花 冠多少 钟状, 白色, 直径 3-5 毫米, 外轮 花被片 上半部 分离, 分离 部分三 角形, 长 1.5 毫米, 干 膜质, 内轮花 被片分 离部 分卵状 渐尖, 长 2.5 毫米, 比内轮 大一倍 以上; 花 被管长 1.5 毫米; 雄蕊 6, 与花 被片对 生, 花 丝比外 轮花被 片长。 蒴 果心皮 3, 下半部 合生, 超 出宿存 花被, 长 4.5 毫米, 粗 2 亳 米, 腹缝 开裂; 种子 多数, 2 列, 水平 排列, 周围具 膜翅, 长 0.3 — 0..4 毫米。 花期 11 月。 产马关 (老君 山)、 绿春 (黄连 山), 生 于海拔 2 000—2 5 00 米的山 地苔藓 林内; 广西 
无 叶莲科  695  图 版 213 . 6 于叶莲 Petrosavia sinii (Krause) Gagn., 1. 具花植 株, 2. 花, 3. 内轮花 被裂片 4. 雄蕊, 5. 果, ^ 种^ 7-U Tr lg lochin maritimum L" 7. 植株, 8. 花序, 9. 花, 10. 花瓣, U 雎蕊, 12. 果, 心皮和 种子。 (李锡 瞵绘) 
695  云南 植物志  大瑶山 也有。 分布 于越南 北部。 271. 水 麦冬科 Juncaginaceae nom. conserv. —年生 或多年 生淡水 或盐性 沼泽草 本植物 ; 根茎 匍匐, 合轴, 每节每 年抽一 个叶条 。叶 通常 基生, 线形, 基部 鞘状, 有 时伸出 水面。 风媒花 ,雌蕊 先熟, 小, 单 聚伞性 的总状 或穗状 花序, 花两性 或单性 ,雌雄 异株或 杂性, 辐射 对称或 略扁; 无 苞片, 花被片 6, 2 轮, 膜质, 红 色, 雄蕊 6 或 4; 花药 无柄, 2 室, 外向 纵裂; 心皮 6 或 3, 上位, 分离 或多少 合生, 花 柱粗短 或不 存在, 柱 头常羽 状或乳 突状; 每心皮 有胚珠 1, 基生, 直立, 倒生。 果圆柱 形或倒 卵形, 有时基 部有两 个镰钩 状的距 ,开裂 或否, 有时 3 个心皮 不育; 种子 基生, 直立, 无 胚乳, 胚直。 3 属 17 — 25 种, 分布 于南北 温带至 寒带, 其中水 麦冬属 (Triglochin) 世界 广布, 我国 也有。 ' 本 科具风 媒花, 没有 苞片, 如许多 水生植 物科以 及海生 植物科 那样, 花器 官趋向 退化。 1. 水 麦冬属 Triglochin L. 一年生 或多年 生草本 ,生 于湿地 或盐碱 滩地。 叶 2 列, 基生, 全缘, 线形, 基部 为鞘。 花 序 顶生, 穗状或 总状; 花两性 ,辐射 对称, 小而 不显, 绿色或 红色; 花被片 6, 成两轮 排列; 雄 蕊 6 或部分 退化, 与花被 片对生 ,花药 无柄, 外向, 2 室; 心皮 6, 或因 败育而 较少, 分离、 部 分分离 或合生 ,每心 皮胚珠 1; 胚珠 基生, 直立; 花柱 大都不 存在。 果 皮干; 种子无 胚乳, 胚 直。 约 15 种, 世界 广布, 但以 澳大利 亚和南 美温带 居多。 我国 南北有 2 种; 云 南均有 <» 、' 分种 检索表 ' 1. 能 育心皮 6 , 果长 卵形, 成 熟后成 6 ;H 裂开; 总 状花序 较密, 花茎长 1. 海韭菜 maritimum 1. 能 育心皮 3, 果线形 ,成 熟后由 下方成 3 :H 开裂; 总 状花序 较疏散 2 . 水麦冬 T. palu.tre 1. 海韭菜 (图鉴 ) 图版 213,7 — 13 Triglochin maritimnm L. (1753); Reich. (1845)*; C. H. Wright (1903); Bu- chen. in Engl. (1903); Hand. -Mazz. (1936); Hao (1938); Sato (1942)*; 刘 慎谔等 (1959)*; Hara (1966), (1971); 图鉴 (1976)*. 植株 粗壮; 根茎 直伸、 斜伸或 平卧, 坚硬, 具根和 老叶鞘 ;花茎 直立, 长 10 — 60 厘米, 粗 4 毫米。 叶短于 花茎, 近圆 柱形, 叶面略 具凹槽 ,宽约 4 毫米, 有长 5 — 7 毫米的 叶舌。 总 状花序 具多花 ,花 较密; 花序柄 1 一 4 ; 花长约 4 毫米, 外轮花 被片宽 卵形, 内轮 卵形。 绿色 变紫; 雄蕊 6; 心皮 6, 柱头毛 笔状。 蒴果 直立, 卵形, 有 6 棱, 先端有 6 个 短喙, 长 3 — 5 毫 米, 心 皮背面 具槽; 果梗长 4 一 5 毫米。 花期 5 — 8 月。 产贡山 、中甸 一带, 海拔 2 900 — 4 000 米, 生于 草甸, 沟边沼 泽地; 西藏、 四川、 青 海、 甘肃、 新疆、 内蒙、 河北、 黑龙江 也有。 分布于 斯堪的 纳维亚 、欧洲 北部和 中部、 中亚、 西 
角 果藻科  697  伯 利亚、 朝鲜、 日本、 北美。 果实 入药, 止泻, 镇静 e 2. 水麦冬 (图鉴 ) Triglochin pa lustre L. (1753); Reich. (1845)*; C.H. Wright (1903): Buchen. in Engl. (1903); Hand. -Mazz. (1936); Sato (1942)*; 刘 慎愕等 (1959)*; 图鉴 (1976)*. 多年生 草本; 根 茎和须 根均较 细弱; 花茎高 20 — 60 厘米。 叶基生 ,叶鞘 腐烂后 成纤维 4^ 宿存; 叶舌 膜质; 叶片 线形, 长 10—40 厘米, 宽 1.5 — 2 毫米; 花序 总状, 长 10 — 30 厘米; 花紫 绿色, 长 3 — 3.5 毫米, 径约 2 毫米; 花梗长 3 — 5 毫米; 花被片 6, 卵形 ,边缘 膜质; 雄 蕊 6, 花药长 1.5 毫米, 近无 花丝; 雌蕊具 3 心皮, 柱头羽 毛状。 果 线形, 长 6 — 8 毫米, 宽 约 1.5 毫米, 由 下方呈 3 月 开裂。 花期 6 — 9 月。 产 贡山、 中甸、 丽江、 鹤庆, 海拔 2 900 — 3 500 米, 生 于高山 草甸、 沼泽、 流 水碎石 坡; 西藏、 四川、 青海、 新疆、 甘肃、 陕西、 宁夏、 山西、 山东、 河北、 内蒙古 、东 北各地 都有。 分 布于 欧洲、 土耳其 、阿 富汗、 高加索 、西伯 利亚、 堪察加 、朝鲜 、日本 、南 北美。 是较好 的催膘 植物, 为牛、 羊、 马、 骆驼所 喜食; 果实可 作家禽 词料; 全草 入药, 清热消 炎。 278. 角 果藻科 Zann ichell iaceae nom. conserv. 沉水 草本, 生长于 淡水或 海滨咸 水中; 根状茎 匍匐, 细长, 生 长于泥 土中。 叶互生 、对 生或 轮生, 线形, 基部 具鞘; 叶鞘托 叶状, 先端 大都叶 舌状, 具花的 叶有时 退化为 叶鞘。 花 小, 雌雄 同株或 异株, 腋生、 单生或 组成伞 形花序 。花被 3 片, 小, 分离, 鳞片 状或不 存在; 雄 逸 3, 2 或 1; 花药 1 一 2 室, 纵裂, 花粉 球形或 线形; 雌 蕊心皮 1 一 9, 分离, 花柱短 或长, 柱 头头状 、盾状 或匙形 ,或 2 — 4 裂; 胚珠单 1, 下垂。 果无柄 或具柄 ,不 开裂, 种子 下垂, 无胚 乳。 3 属, 6 种, 世界 广布, 主 要在咸 水中。 我国 有世界 广布的 1 属 1 种。 云南 也有。 1. 角 果藻属 Zannichellia L. 沉水 草本, 生长于 淡水或 海滨咸 水中; 根状茎 细弱, 伸长; 茎 纤细, 分枝、 常相互 交织。 叶 线形, 互生, 对生或 轮生; 叶鞘托 叶状。 花小, 单性, 雌花和 雄花生 在同一 个佛焰 苞状的 叶 鞘内。 雄花 单生, 无花被 ,雄蕊 1 一 3 枚, 有 2 — 3 室的 花药, 花 丝细; 雌花具 1 杯状 苞片, 苞片 透明, 膜质; 心皮 2 — 4 , 分离, 花柱 细弱, 柱头 斜生, 盾状, 边缘 波状或 具齿; 胚珠 1 枚, 倒垂 于子房 室内。 小 坚果常 4 个, 无柄或 具柄, 先端具 尖凸, 背 面有脊 或翅; 种子 下垂, 种 皮薄, 胚近圆 柱状, 为子叶 顶端所 包围。 1(-2) 种, 世 界广布 (1 种产南 非); 云南有 1 种^ 1. 角果藻 (台 湾植 物志) 图版 214 角茨藻 (通称 ) 
698 
茨藻科  699  Zannichellia palastris L. ( 1753); A. Aschers. et P. Graebn. in Engl. (1907)*;. 裴鉴, 单人骅 (1952)*; 秦岭 植物志 (1971)*; 台湾 植物志 (1978). Z. pedicellata Buch. Ham. ex Wall. (1831—2); Fries (1832); Hand. -Mazz. ( 1936); Z. palustris L. subsp. pedicellata Hook.f. in Hook 丄 (1894) ; Z. peduncu lata Reichb. (1829), 刘 慎谔等 (1959)*. 沉水 草本, 根状茎 圆柱形 ,白 色至棕 褐色, 节间长 2 — 3 厘米; 茎 纤弱, 长 5 — 30 厘 米,. 多 分枝, 白色或 绿色, 节间长 1 一 3 厘米, 叶线形 ,对生 或轮生 ,绿色 、长 3 — 5 厘米, 宽不及 1 毫米, 全缘, 先端 渐尖, 中脉在 上表面 下凹。 雄花具 单一的 雄蕊, 花丝 伸长, 花药披 针形, 长 0.6 — 0.7 毫米, 约为花 丝长的 2/3; 雌花具 4 一 5 — 6 个 心皮, 芽时为 苞片所 包围; 子房近 圆 筒形, 偏肿, 长 1.5 毫米, 粗 0.5 毫米, 花柱约 与子房 等长, 绿色, 柱头绿 白色, 斜漏 斗状。 果绿 白色, 圆 柱形, 微弯, 5 — 6 个簇生 于短的 总梗上 ,长 3 — 4 毫米, 先端 具宿存 花柱, 背部. 有脊, 脊缘 波状; 种子 倒垂, 子叶卷 线状。 花果期 3 — 5 月。 产昆明 、呈贡 、通海 等地, 生 于海拔 1 500 — 2 200 米的 小河、 湖 沟和秧 田中; 全 国大. 部 分省区 都有。 世界淡 水或咸 水水域 广布。 279. 茨藻科 Najadaceae nom. conserv. 一年 生沉水 草本, 生 长于淡 水或咸 水中; 茎纤弱 易脆, 伸长, 成对 分枝, 有 时作二 歧- 分枝, 无刺或 具剌。 叶近 对生, 无柄, 在 叶鞘之 上为狭 线形, 稀较宽 ,具 粗锯齿 或细齿 (锯齿 顶端常 为黄褐 色的单 细胞弯 刺), 1 脉, 有时脉 的背面 具刺; 叶鞘 截形、 圆形 或上部 延长为 耳, 边缘多 少具刺 ;鳞片 2, 小, 位 于叶鞘 内面。 花小, 花 单性, 绿 色或带 红色, 生于小 枝的: 基部, 于叶鞘 内单生 ,或少 数集生 ,裸露 或围以 佛焰苞 ,雌雄 同株, 稀雌雄 异株; 花被 1 枚,. 顶端有 2 个唇形 裂片; 雄花 有雄蕊 1, 花前通 常无柄 ,包藏 于佛焰 苞内或 无苞, 花药 顶生, 4 室, 稀 1 室, 紧 贴于花 被上; 雌花 裸露, 稀具佛 焰苞, 无花被 或有质 地极薄 的花被 粘附在 心 皮上; 心皮 1 枚、 1 室, 柱头 2— 4 枚; 胚珠 1, 从子 房基底 直立, 倒生, 珠被 2 层。 果 实 卵形, 大部 藏于叶 鞘内, 果 皮薄, 贴 生于种 皮上, 不规则 开裂; 种 子与果 同形, 无胚 乳。 1 属, 约 50 种, 广布 于世界 温带和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8 种, 南北 各省区 都有, 以台 湾为多 (7 种), 云南 现发现 4 种。 1. 茨藻属 Najas L. 属 的特征 同科。 分种 检索表 1( 2 ) 雌雄 异株, 植物体 粗壮; 叶宽 线形, 宽 3 — 5 毫米; 茎 和叶背 面明显 具刺; 叶缘有 疏锯齿 ••••• +• • 1* 茨藻 N. marine 
700  云南 植物志  2( 1 ; 雌雄 同株, 植物体 较细弱 ;叶 丝伏, 宽不到 1 毫米; 茎和叶 背无刺 ;叶缘 具密细 齿刺。 3(6; 叶鞘 上部近 圆形, 倒 心形; 雄花有 苞片; 雌花 裸露。 4( 5 ) 叶鞘 上部近 圆形; 花药 1 室, 种 子表皮 细胞宽 过于长 2. 小茨藻 N. minor 5(4; 叶鞘 上部倒 心形, 有耳; 花药 4 室; 种子 表皮细 胞长宽 几相等 3. 多 孔茨藻 N. foveolat. 6C 3 ; 叶 鞘长心 耳形; 雌雄花 均裸露 4. 草茨藻 N. graminea 1. 茨藻 (图鉴 ) 图版 215,1 — 3 Najas marina L. (1753); Hornem. (1834)*; Rendle (1899)* in, Engl. (1901)*; S. Miki (1935)*; 图鉴 (1976)*; 江苏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N. major All. (1785); 裴鉴, 单人骅 (1952)*. 沉水 草本, 高 70 — 100 厘米; 茎红色 ,绿 褐色, 圆 柱形, 多 分枝, 粗 1 一 2 毫米, 节间长 «-10 毫米, 有粗剌 ,剌 锥形, 基部宽 1 一 2 毫米, 长 1 一 2 毫米, 略 下弯。 叶互生 、对 生或近 轮生; 叶鞘长 1 一 2 毫米, 筒状 抱茎, 无齿; 叶片 线形, 长 1.5 — 3.5 厘米, 宽 3 — 4 毫米, 绿色、 透明, 边缘具 5 — 11 对 三角形 锯齿, 齿尖, 背面中 脉上有 3 个锥 形刺, 平 行叶脉 2 条, 透明, 无细脉 。雌雄 异株, 雌花 腋生, 无 花被, 子房楠 圆形, 绿褐色 ,长 3 — 4 毫米, 粗 2 毫米; 花柱 2, 稀 3, 长 1 一 3 毫米。 果实楠 圆形, 长 4 一 8 毫米, 暗 绿色, 有宿存 柱头; 果 皮薄, 透明; 种 子 1, 绿色, 橢圆形 ,长 3 — 7 毫米, 种皮 粗糙, 表皮细 胞呈多 角形。 雄 花花药 4 室 (未见 )。 花果期 4—11 月。 产昆明 (滇池 )、 江川 (星云 湖)、 隔河、 通海 (杞麓 湖)、 石屏 (异龙 湖)、 大理 (洱海 )、 洱源 <茈 碧湖) 、剑川 (剑湖 ), 生于江 湖水深 0.5 — 2 米的 水域; 东北、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台 湾、 四川 也有。 全 世界温 暖地区 广布。 全 株为良 好的猪 词料。 2. 小茨藻 (图鉴 ) Najas minor All. (1773), (1785); Nees (1858)*; Rendle. in Engl (1901)*: Hand.-Mazz. (1936); 裴鉴, 单人骅 (1952)*; 图鉴 (1976)*; 江苏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沉水 草本, 丛生; 根状茎 细弱, 圆柱形 ,绿 白色, 节间长 1 一 2 厘米, 节上 生白色 根束, 扎 于 水底浮 泥中; 茎柔软 、绿色 ,高 4 一 30 厘米, 二歧 分枝, 节上有 短的水 生根, 最后的 分枝长 1 一 5 厘米。 叶近 轮生, 在枝 顶形成 叶束, 无柄, 丝状, 绿色, 宽不及 2 毫米, 长 1.5 — 2 厘 米, 质厚, 横切 面近半 圆形, 边缘有 5 对 以上的 芒齿; 叶鞘宽 ,膜质 ,抱茎 ,长约 1 毫米, 上端 倒心 形或具 圆耳, 流 苏状。 雌雄 同株, 雄 花长约 1.5 毫米, 具篦状 苞片, 花药 1 室; 雌花藏 于叶 鞘内, 无花被 ,子房 绿色, 长约 2 毫米, 胚珠 1, 棒状, 直立; 花柱 伸长, 柱头 2, 线形, 长 约 1 毫米。 果皮薄 膜质, 种子圆 柱形, 两头 略尖, 种皮 绿色, 表 皮细胞 为宽四 方形。 花果期 5-11 月。 产剑川 、洱源 、下关 至滇中 地区的 湖沼、 水田及 沟渠中 ,常 于水深 0.5 — 1.5 米的 水域形 成 单优沉 水植物 群落; 东北、 河北、 河南、 陕西、 新疆、 湖南、 江苏、 台湾 也有。 中欧及 南欧, 北非 和热带 非洲, 土耳其 ,伊朗 ,阿 富汗, 印度, 朝鲜, 日本 广布。 3. 多 孔茨藻 Najas foveolata A. Br. ex Magnus (1870); Rendle. in Engl. (1901)*; A. Camus 
茨藻科  701 
702  云南 植物志  in Lecte. (1942); S. Miki (1935)*; 裴鉴, 单人骅 (1952)*; 江苏 植物志 (1977)*. 沉水 草本; 茎延长 ,二歧 分枝, 节间长 短变化 甚大。 叶 扁平, 丝状, 先端 渐狭, 长 1.5 — 3.5 厘米, 边缘具 6 — 20 对细齿 ,中脉 明显; 叫鞘狭 ,上端 圆形, 长 2.5 — 3 毫米, 上缘 每侧有 4-6 个 细齿。 雌雄 同株, 雄花具 短柄, 长 2.5 — 2.75 毫米, 佛焰 苞片楠 圆形, 粉 红色, 先端 有圆柱 形的喙 ;花被 2 裂, 包围 花药; 雄蕊淡 褐色, 花药 4 室, 花粉长 圆形; 雌 花无佛 焰苞, 无柄, 长 2.5 — 3 毫米, 子房椭 圆形, 褐色; 花柱 短小, 柱头 2, 刺 芒状。 果椭 圆形, 长 2.2 5 — 2.5 毫米; 种子表 皮细胞 方形, 长宽几 相等。 花期 7 — 10 月。 产石屏 (异龙 湖), 生 于水深 1 一 1.5 米的 湖区; 江苏 也有。 分布于 日本, 菲律宾 、印度 尼西亚 、中 南半岛 至印度 东部。 4. 萆茨藻 (图鉴 ) Najas graminea Delile (1813)*; Griff. (1851)*; Hook. f. (1893), 裴鉴、 单人 骅 (1952)*; 图鉴 (1976) in nota; 江苏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沉水 草本, 常丛生 ;茎 柔弱, 伸长, 分枝。 叶片狭 线形, 长 1.5 —' 2 厘米, 宽 03 — 0.5 毫 米, 边缘 有许多 微细齿 (30 — 50); 叶鞘上 部裂成 耳状, 裂 耳长三 角形。 雌雄 同株; 雌雄花 均无 苞片, 雄花 具柄, 花药 4 室, 椭圆形 ;雌 蕊柱头 2 枚。 果实长 掘形, 长 1.5 — 2.5 毫米; 种 子卵形 ,种皮 的表皮 细胞四 方形, 稍不 规则, 但 仍成行 排列。 花果期 6 — 9 月。 产滇中 及以南 各浅水 湖沼、 池塘、 缓流溪 沟中; 分布于 华东至 广东、 台湾 等地。 印度、 缅 甸 、中南 半岛至 爪哇、 菲律宾 也有。 283. 黄谷 精禾斗 Xyridaceae nom. conserv. 多 年生或 一年生 草本。 叶 大都一 年生, 基生, 线形、 圆柱形 或丝状 ,基部 鞘状。 花 两性, 略两侧 对称, 集成具 柄的顶 生球形 或圆柱 形的头 状花序 ;苞片 覆瓦状 排列, 稠密或 巯松, 革 质或 坚硬, 下部有 时形成 总苞; 萼片 3, 稀 2, 通 常外面 侧生的 2 片 舟状, 有脊, 第三片 膜质, 风帽 状罩住 花冠, 开花时 被花冠 推开; 花冠管 长或短 ,裂片 3, 等大, 扩展; 雄蕊 3, 与 花冠裂 片对生 ,另有 3 枚与花 冠裂片 互生的 退化雄 蕊或否 ;花药 2 室, 外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1 室, 侧 膜胎座 3, 或基部 不完全 3 室而胎 座从基 底上升 ;花柱 1 ,不 裂或 3 裂; 胚珠 多数或 少数, 排为 2 列或 多列。 蒴 果包藏 于宿存 的花冠 管内, 3 瓣裂; 种子 多数, 小, 顶端 锐尖, 常具纵 条纹; 胚小, 胚乳 丰富。 2 属, 约 250 种, 分布于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多见 于盐碱 沼泽, 以 北美洲 的佛罗 里达半 岛为最 丰富。 我国有 1 属, 分布于 西南至 东部。 1. 黄 谷精属 Xyris L. 大都为 多年生 ,稀一 年生禾 草状沼 生草本 ,根 须状; 茎基 粗壮, 常多 分枝。 叶 基生, 常 于枝 上排成 2 列, 剑形、 线形或 丝状, 有时 扭曲, 鞘缘 膜质, 常有 粘液, 具短 的叶舌 或否; 叶 片光 滑或具 多数细 小的硬 乳突, 有时 每侧有 1 条 粗脉。 花两性 ,集成 顶生的 少花至 多花的 头状 或穗状 花序, 3 数, 黄色或 白色, 短暂; 每花 着生于 显著的 苞腋; 苞片贝 壳状, 覆 瓦状排 
黄 谷精科  703  列成螺 旋状, 下部 的苞片 不育; 花先后 开放, 在 同一时 间开放 1 至少 数花; 花葶圆 柱形或 扁, 有时具 翅或棱 ,光滑 或具多 数硬的 乳突, 基部具 鞘叶; 苞片 全缘, 有 缘毛, 流苏状 或撕裂 状, 中肋 明显, 侧脉明 显或否 ,平行 ,先端 部分常 有细小 乳突; 花 萼两侧 对称, 侧萼片 具脉, 有全缘 、具齿 或缘毛 的鸡冠 状突起 ,翅 膜质, 全缘、 光 滑或有 缘毛; 中萼片 膜质, 佛焰 苞状或 风帽 状罩住 花冠, 大都倒 卵形, 1 一 3( — 5) 脉, 花期被 推开; 花冠辐 射对称 ,短暂 ;花 冠裂片 圆 形或與 卵形, 具狭长 的爪, 分离、 相互连 接或与 假雄蕊 (退化 雄蕊) 相连; 雄 蕊通常 3 枚能 育, 着 生于花 瓣上, 假雄蕊 3 枚或不 存在, 或全 部雄蕊 能育; 花 丝短, 花药 基着, 外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无柄或 具柄, 1 一 3 室, 有 时为不 完全的 3 室; 侧 膜胎座 或基底 胎座, 胚珠 多数; 花柱 线形, 先端 3 裂, 柱 头大都 头状, 头状果 序与花 序同形 ,但 较大; 果室背 瓣裂; 种 子椭圆 形至倒 卵形, 常 具棱, 有长的 珠柄。 约 7 种, 分布 于热带 亚热带 地区。 我国有 5 种, 分 布于西 南部、 南部和 东部; 云南有 2 种。 分种 检索表 K 2 ) 花 葶近圆 柱形, 有吋具 2 条狭翅 ;叶宽 1 一 2 毫米; 苞 片中肋 两侧有 4 条; F 伸或下 伸不完 全的侧 脉, 背面上 部有具 乳突的 三角带 1. 少花 黄眼草 X. pauciflora 2( 1 ) 花葶 具棱, 有 1 条明显 的翅; 叶宽 2 — 4 毫米; 苞片无 中肋, 两侧有 6 — 9 条下伸 的侧脉 2, 黄谷精 X. capeiisis var . 霧 choenoides i. 少花 黄眼萆 Xyris pauciflora Willd. (1794)*; Bench. (1861); Hook. f.(1893);N. E. Brown (1903); Merr. (1927); Malme (1928) et in Lecte. (1934); Royen in Steen (1953)*;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9). 直立 草本。 叶簇生 ,狭 线形, 长 3 — 25 厘米, 宽 1 一 2 毫米, 锐尖或 渐尖, 干时具 纵纹, 两 面有细 乳突; 叶鞘长 1.5 — 7 厘米, 具粗糙 的脊。 花 葶近圆 柱形, 稍扁, 有时具 2 条 狭翅, 直立, 高 4 一 40 厘米, 粗 1 一 1.5 毫米; 头 状花序 卵形至 球形, 长 3 — 9 毫米, 粗 2 — 8 毫米; 基部 苞片椭 圆形, 长 2 — 4 毫米, 宽 2 — 3 毫米, 钝, 微凹, 沿 中脉有 乳突, 具两 条纵向 侧脉; 中部的 苞片椭 圆形、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3 — 6 毫米, 宽 4—5 亳米, 钝, 具 4 条上升 的侧脉 ,上 部 1/3 的狭三 角区具 乳突, 先端 刺状, 边缘 膜质。 侧萼 内弯, 长 3 — 5 毫米, 宽 1.5 毫米, 锐 尖, 鸡冠状 背脊狭 ,具 粗齿, 不等宽 ,下延 至基部 ;中萼 片佛焰 苞状, 长约 3 毫米; 花 瓣长倒 卵形、 长 2 — 3.5 毫米, 爪长 4 一 5 毫米。 雄蕊长 1 一 1.5 毫米, 花药长 1/2 — 3/4 毫米, 宽约 1/2 毫米, 花药内 室比外 室短, 钝, 药隔膜 翅状; 假 雄蕊分 2 叉, 画 笔状, 长约 1 毫米; 子房 倒卵形 、三 面形, 长 2 — 3 毫米, 宽 1 毫米; 花柱 3 裂, 长 2 毫米, 裂肢长 0.5 毫米, 柱头头 状。 花果期 5— 11 月。 产西双 版纳, 生 于海拔 9 00 米的 沟边潮 湿地; 广西、 广东、 江西、 福 建也有 分 布于印 度、 斯里 兰卡、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越南 、马来 半岛、 菲律宾 、苏 门答腊 北部、 加 里曼丹 西部、 爪哇、 马都 拉岛、 苏拉威 西岛、 澳大 利亚。 全草 入药, 外用治 癣疥。 
704  云南 植物志  2. 黄谷精 图版 215,4 — 10 Xyris capensis Thunb. var. schoenoides (Mart.) Nilsson (1891, 1892); Malme in Lecte. (1934); Hand.-Mazz (1936); Royen in Steen. (1953)*; Lewis in Hara et al. (1978). Xyris schoenoides Mart, in Wall. (1 828) nom. nud. , (1832) descr.; Hook. f. (1893). 草本 直立。 叶 剑形, 具脊, 长 10 — 50 厘米, 宽 2 — 4 毫米, 先端 铼状、 钝; 叶鞘长 6 — 16 厘米, 边缘鸡 冠状, 叶舌长 2 — 2 5 毫米。 花葶长 20 — 9 6 厘米, 宽 1.5 — 3 毫米, 稍扁, 具棱, 有 1 条明显 的翅, 上部有 2 条翅, 基部被 柔毛; 头状花 序近球 形至倒 卵形, 直径 1 厘米, 基 部 苞片近 圆形; 中部苞 片狭橢 圆形, 有 短刺, 有时宽 舟状; 各 苞片长 4 一 9 毫米, 宽 3 — 6 毫 米, 具 6 — 9 脉; 侧萼片 舟状, 长 6 — 7 毫米, 宽 1 一 1.5 毫米, 钝至 锐尖, 全缘, 鸡冠边 缘狭; 中萼片 风帽状 ,长 3 — 4 毫米, 宽 2 毫米, 钝; 花瓣黄 色至淡 黄色,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 4-5.5 毫米, 爪长 6 — 7 毫米; 能 育雄蕊 3, 具短柄 ,花药 剑形, 外向 纵裂, 退 化雄蕊 3, 长约 9 毫米, 先端 2 裂, 画笔状 ,长 1.5 — 2.5 毫米; 子房三 面体, 1 室, 倒 卵形, 3 个侧膜 胎座, 长 4-6 毫米, 宽 2 毫米; 花柱 3 裂, 长 2.5 — 3.5 毫米, 肢长 1.5 — 2 毫米; 柱头漏 斗状, 有 乳突。 果近倒 卵形, 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生于 侧膜胎 座上, 卵状 球形。 花期 5 — 9 月。 产丽江 、永胜 、鹤庆 、大理 、临沧 、西双 版纳、 大姚、 广通、 楚雄、 昆明, 生于水 沟边、 池 塘、 沼泽地 ,海拔 1 600— 2 600 米。 分布于 越南、 马来 半岛、 苏门 答腊、 爪哇、 苏拉 威西、 马 鲁古 群岛、 伊里 安岛。 296. 雨 久花科 Ponteder iaceae nom. conserv. 水生、 沼泽生 ,直立 或漂浮 草本, 嫌盐, 多年 生或一 年生; 茎 和叶柄 有许多 气孔。 叶莲 状或 互生, 或单 一生于 茎顶, 挺出 水面、 浮水或 沉水, 宽 或狭, 叶 脉弧形 (挺水 叶); 叶柄基 部 鞘状。 花两性 ,排成 总状、 穗状、 伞形 或圆锥 花序, 花 序包以 1 一 2 个佛焰 苞状或 筒状叶 鞘, 稀花单 生或成 对生于 叶腋; 苞片 小或不 存在; 花被 分离或 合生, 下位, 6 数, 辐射 对称, 蓝色或 淡紫色 ;雄蕊 6 或 3, 稀 1 枚, 生于花 冠管或 喉部, 常 不等; 花丝 分离, 花药 2 室, 纵 裂, 稀孔裂 ;子房 上位, 无柄, 3 室具中 轴胎座 ,或 1 室具 3 个侧膜 胎座或 1 个室顶 胎座; 胚 珠 多数或 1 个, 如为 1 个则 从室顶 下垂; 花柱 1; 柱头全 缘或微 3 裂。 果为 3 瓣裂 的蒴果 或不 开裂; 种子具 纵棱, 胚圆 柱状, 直, 位于丰 富的粉 状胚乳 中心, 其长度 与胚乳 相等。 7 属约 30 种, 5 属分 布于新 大陆, 1 属在 马达加 斯加, 1 属广 布于旧 大陆。 我国有 2 属, 其中 1 属系 引种; 云南有 2 属 3 种。 分属 检索表  K 2 ) 花明显 具柄; 花被辐 射对称 ,几 分离, 后面的 一个花 被片无 鲜黄色 斑块; 雄蕊 6, 其中 1 枚较长 5 花药 基着; 生于 沼泽或 水田中 • 1. 雨 久花属 Monochwia 2( 1 ; 花无柄 ;花 被左右 对称, 合生; 后面的 裂片具 鲜黄色 斑块; 雄蕊 6; 花药 背着; 栽培漂 浮植物 ,有 
雨 久花科  705  1. 雨 久花属 Monochoria C. Presl 沼泽 生草本 植物, 无毛, 多 年生或 在恶劣 的条件 下假一 年生; 根状茎 近直立 或匍匐 ;叶 基生, 具长柄 ,茎 直立或 斜伸。 茎的 顶生叶 1, 锐尖, 弧形叶 脉密, 叶柄 成为茎 的延长 部分。 花序总 状或近 伞形, 稀狭圆 锥形, 初 时藏于 茎生叶 的宽大 叶鞘内 ,后冲 破叶鞘 前伸, 花后则 明显 下弯, 基部具 大苞片 ;花瓣 6, 淡蓝 紫色, 中肋 绿色, 几分 离至最 基部, 花时 展开, 然后螺 状卷縮 ;内轮 3 片宽, 中肋 于花后 增厚; 雄蕊 6, 着生 于花瓣 基部, 近 相等或 不等; 5 枚具黄 色花药 ;第 6 枚花 丝常具 1 个侧生 的斜齿 ,而花 药通常 较大, 蓝色; 所 有花药 2 室, 裂缝孔 状; 子房 3 室, 每室胚 珠多数 ;花柱 线形, 柱头全 缘或纟 浅裂。 成熟 果室间 开裂为 3 瓣, 果 爿 连同多 数种子 从果梗 脱落; 种子具 纵棱。 3 种, 分布于 旧大陆 ,从 非洲东 北部至 亚洲东 北部, 南达 澳大利 亚南部 o 我国 3 种 Hi 有; 云南有 2 种。 本属 植物全 草可供 蔬食, 也 可作猪 饲料。 分种 检索表 K 2 ) 成年植 物的叶 宽卵形 至卵状 长圆形 ,基 部钝、 圆形、 心形或 戟形, 但决 不为箭 簇形或 戟形, 长达 12.5 厘米, 常 远较小 ;基裂 片( 如 存在) 广圆形 ; 总状花 序有花 3 — 25 朵 ;花 暗蓝色 ,大都 同吋开 放或 近同吋 开放, 花梗长 4 一 25( — 40) 毫米, 花瓣长 11 一 15 毫米 1, 鸭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 2( 1; 成年 植株叶 三角状 卵形, 基部箭 簇形或 戟形, 极稀 心形, 长 7 — 25 厘米, 宽 4 一 20 厘米, 基裂片 叉开, 常渐尖 或狭尖 ;总状 花序具 15 — 60 花; 花淡 蓝色, 顺序 开放, 因而连 续数日 有花, 下部的 花梗长 15— 3Q 毫米, 上 部的长 7—20 毫米, 花瓣长 15 — 18 毫米 …… 2. 箭叶 雨久花 M.h«tata 1. 鸭舌草 (植 物名实 图考) 图版 216,1 — 2 菪菜、 田 饿草、 鹅子草 (福建 ), 鸭 子菜、 肥猪竹 (广东 ), 鸭娃草 (湖北 ), 合菜 (江西 )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C. Presl (1828); Miq. (1859)、, Solms in A. DC (1883); Ridl. (1885); Hook. f. (1892); N. E. Brown (1903); Merr. (1912. 1917. 1921. 1922); Back. (1924); Ridl. (1924); Cherfils in Lecte. (1934); Hand.- Mazz. (1936); Van Steen. (1949); Back, in Van Steen. (1951)*; 裴鉴等 (1952)*; 广州 植物志 (1 95 6); 秦岭 植物志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8)*. Pontederia vaginalis Burm. f. (1768); L. (1771); P. pauciflora Bl. (1827); Monochria vaginalis J. A. et J. H. Schult. (1 830), pro syn. ; P. plantaginea Roxb. (1824), nom. nud., (1832), descr. ; M. plantaginea Kunth (1843); M. vaginalis var. plantaginea (Roxb. ) Solms in DC. ( 1 883). la. 鸭舌萆 (原 变种) var. vasrinalis 
706  云 南 植 物 '志  1 — 2. 鸭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C. Presl, 1. 植株, 2. 花 剖开; 3—5. 箭叶 雨久花 M. hastata <L.) Solms, 3. 苞叶和 花序, 4 . 幼 果和宿 存花被 (人 为展开 ), 5. 雄蕊 放大; 6— 8. 水葫芦 Eichhornia crxsipes (Mart.) Solm V 6. 植株, 7. 花 剖开, 8. 雄蕊放 大示花 丝上的 腺毛。 (吴锡 麟绘) 
雨 久花科  707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通常高 10 — 30 厘米, 也 可低至 3 — 5 厘米, 高至 50 厘米; 茎直 立, 斜伸或 匍匐, 淡绿色 ,节上 生根, 有 分枝, 因而常 丛生成 密丛。 叶形 及大小 多变, 成年植 株 的叶长 2 — 12.5 厘米, 宽 0.2 — 10 毫米; 幼株上 全为沉 水叶, 无 明显的 叶片; 挺水 叶叶柄 基部宽 鞘状, 鞘长约 2 厘米, 宽 1 厘米, 上 部有三 角形的 叶舌; 叶柄圆 柱形, 长度变 化大; 成 年植 物叶片 绿色, 背面 淡绿, 卵形、 卵状长 圆形至 卵状披 针形, 基 部钝、 圆形、 截形或 心形, 先端 渐尖或 锐尖。 花序柄 外围有 鳞叶和 苞叶; 鳞叶 膜质、 三 角形, 淡 绿色, 长 2.5 厘米, 宽 约 2 厘米, 具长约 3 毫米的 芒尖; 苞叶 (茎 的顶 生叶) 叶状, 但基部 无鞘, 柄 的中部 有长约 1.5 厘米的 鞘口, 内孕 花序及 苞片; 苞片 1 ,膜 质, 长宽约 1 厘米, 具长 5 毫米的 芒尖; 花序 柄短, 总状或 近伞形 花序, 先直立 ,果时 下弯, 有花 3 — 25 朵, 少花的 常同时 开放, 并 于同一 天 的下午 凋萎; 多花的 由下而 上先后 开放, 因而同 一花 序持续 数日可 见盛开 之花; 花梗绿 色, 长 3 — 25 毫米, 果时 伸长; 花被淡 蓝色, 花瓣 长圆披 针形, 长 1.3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外 轮沿 中肋及 两侧大 部分为 绿色, 内轮背 面沿中 肋绿色 ,均 宿存, 幼果 时全为 绿色; 雄蕊 6, 不等长 ,着生 于花瓣 基部, 偏于一 侧, 花丝 白色, 长 0.5 — 1.5 毫米, 5 枚花药 黄色, 药 室圆筒 形, 长 0.5 毫米, 顶孔 开裂; 第六枚 花药青 黑色, 长大, 长约 1 毫米, 花 丝中部 有一叉 开的三 角形 尖齿; 子房黄 绿色, 上位, 花柱 伸长, 柱头 黄色, 画 笔状。 蒴果橢 圆状, 长约 1 厘米; 种 子长 圆形, 长约 0.8 毫米, 褐色, 有 10 条左 右的细 纵棱, 棱 间密生 极细的 横纹。 花期 5 — 9 月, 果期 6—10 月。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海拔 500 — 2 300 米的 水田, 沼泽、 溪沟; 除西藏 、青 海外, 南北各 省区 都有。 分布于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中南 半岛至 日本、 马来 西亚, 为东 南亚、 东 亚热带 和亚 热带地 区常见 的水田 杂草。 . 全株去 根可作 蔬食, 也可供 药用, 可退热 消肿, 清热 解毒, 利尿, 治 痢疾、 肠炎、 齿龈脓 肿、 急性扁 桃腺炎 、喉痛 、小儿 高热、 小便 不利、 肺 出血、 毒菰中 毒等。 lb. 雨久花 (变种 ) (秘传 花镜) var.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 C. B. Clarke ex Cherfils in Lecte, (1934)*. Monochoria i(orsal(owii Regel et Maack. (1861); N. E. Brown (1903); 裴鉴等 (1952)*; 刘 慎谔等 (1959); 秦岭 植物志 (1976)*. 茎直立 ,高达 80 厘米。 叶广卵 状心形 ,长 5 — 13 厘米, 宽 3 — 12 厘米。 狭圆锥 花序, 有 花 25 朵 以上。 蒴果卵 圆形, 直径约 10 毫米 c 花果期 与原变 种同。 产地分 布同原 变种, 但多生 于池沼 、湖 湾和藕 塘中。 全草 入药, 散一切 疔肿, 消痔漏 、明目 (本 草纲 目拾遗 )o 2. 箭叶 雨久花 图版 216, 3 — 5 烟梦花 (河口 ) Monochoria hastata (L.) Solms in A. DC. (1883); Merr. (1912, 1918, 1921, 1927); Back. (1924); Back., et Bakh. (1949); Back, in Steen. (1951)*;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Hara (1978). Pontederia hastata L. (1763); Burm. f. (1768); Monochoria hastaejolia C. Presl (1828); Miq. (1859); Hook. f. (1892); N. E. Brown (1903); Cherfils in Lecte. (1934) 多年 生水生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根状茎 伸长、 分枝、 常形成 很大的 植丛, 粗 1 一 2 厘 
708  云南 植物志  米, 节间长 2 — 4 厘米, 常具 宿存的 叶鞘; 须根 多数。 成年植 株叶片 三角状 卵形, 基 部剑形 或戟形 ,极稀 心形, 长 7 — 25 厘米, 宽 4 一 2 厘米, 基裂片 叉开、 外展, 渐尖或 狭尖; 叶柄长 30-50 厘米, 通常 短于具 花序的 叶柄, 基 部鞘状 扩大。 花茎长 30 — 1G0 厘米, 直立; 花序 外围鳞 叶长圆 披针形 ,长 10 — 15 厘米, 锐尖, 具长约 1.5 厘米 的线形 尾尖; 顶生苞 叶柄长 10 — 20 厘米, 基部 2 — 4 厘米 鞘状, 苞片 纸质, 佛焰 苞状, 长 2 — 4 厘米, 宽 2 — 3 厘米, 锐 尖; 总状花 序短缩 ,近 伞形, 果时 伸长; 花 序柄长 1 一 2 厘米, 由鞘口 平伸, 继而 下弯, 花 15-60 朵, 极 密集, 下部的 花梗长 15 — 30 毫米, 上 部的长 7 — 2 毫米; 花淡 蓝色, 陆续开 放, 花瓣长 15 — 18 毫米; 花丝 白色, 柱 头密生 短毛。 蒴果椭 圆状, 长约 1 厘米; 种 子长圆 形, 长约 0.8 毫米, 褐色, 具 10 条左右 的纵棱 ,棱 间密布 极细的 横纹。 花期 4 一 7 月。 产西双 版纳、 河口, 生 于海拔 700 米以下 的水沟 、水池 、水塘 、水 田和沼 泽中; 广西西 南部、 广东南 部及沿 海岛屿 也有。 分布于 印度、 中南 半岛、 马来半 岛至伊 里安岛 (但 不见于 帝汶岛 和马鲁 古群岛 )o 用途同 鸭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C. Presl]。 本种与 鸭舌草 的区别 是植株 高大, 叶基裂 片渐尖 或狭, 花序 较短缩 而多花 (多至 6 朵), 几为 伞形。 2. 水 萌声属 Eichhornia Kunth nom. conserv. 合轴 型水生 草本, 漂浮或 匍匐, 节上 生根; 合轴 上的植 株一年 生或多 年生。 叶莲 座状或 互生, 常具 长柄, 广卵状 菱形、 线状披 针形。 花序 顶生, 具柄, 穗状, 2 一多花 ,花时 直立, 后 下弯。 花 冠左右 对称或 近辐射 对称, 淡蓝色 ,常 具黄色 斑块, 3 基数, 花后 凋存; 雄 蕊着生 于花冠 喉部或 较深, 弯, 不等, 常 3 长 3 短, 花 丝无附 属体, 有毛, 花药近 基着: 子房 无柄, 3 室; 每室胚 珠多数 ;花柱 线形。 果膜质 ,种子 多数。 7 种, 分布 于热带 美洲, 其中 1 种 已在亚 洲热带 和亚热 带地区 归化。 我国有 1 种, 栽 培或 逸生; 云 南也较 常见。 1. 水葫芦 (云 南、 广西) 图版 216, 6 — 8 凤眼莲 (北京 ), 浮漂 (云南 )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in A. DC. (1883); Merr. (1921, 1922); Back. (1924); Ridley (1930); Cherfils in Lecte. (1934). van Steen. (1949), Back, in van Steen. (1951)*; 裴鉴等 (1952)*; 秦岭 植物志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8). Pontederia crassipes Mart. (1823)*. 漂浮水 生草本 ,茎 很短而 多叶, 具匍 匐茎, 常形成 密丛, 下面生 多数羽 状分枝 的悬垂 根, 在浅水 地方, 根常 扎入淤 泥中; 植株高 30 — 50 厘米 (花期 ), 稀 更高。 叶基生 ,莲 座状, 叶片亮 绿色, 背淡, 卵形, 卵状 圆形、 肾形 或橫长 圆形, 基部浅 心形, 截形或 宽楔形 ,先 端钝, 弧形 脉密, 长、 宽 4 一 20 厘米; 叶柄海 绵质, 绿色或 淡绿色 ,幼株 上的短 ,在中 部或中 部以下 极度膨 胀成葫 芦状或 纺锤状 ;老株 上叶柄 很长, 可达 30 厘米, 由基 部向上 渐细。 花序 柄长, 有两 个彼此 靠近的 苞片, 下面的 1 枚 具长管 状的鞘 和小的 叶片, 上面的 1 枚 几完全 藏在下 面 1 枚 苞片的 鞘内, 管状, 微尖。 花序 轴细, 长可达 15 厘米, 一般短 得多, 有花 3 — 3 5 朵, 花 
浮萍科  709  常同时 开放, 凋存; 花 冠管长 1.5 厘米, 外面 上部有 腺毛, 淡 绿色, 略弯; 花 被裂片 6, 淡蓝 : 色, 外轮长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 1.5 厘米; 内 轮下方 2 枚与外 轮相同 ,上方 1 枚较大 ,长 3 —- 3.2 厘米, 宽约 2 厘米, 边缘淡 蓝色, 余蓝色 ,正中 央有一 鲜黄色 长圆形 斑块; 雄蕊 6 , 贴生于 花冠管 上部, 下方 3 枚长 1.8 厘米, 伸出 管外, 上方 3 枚长 3 — 5 毫米、 内藏, 由于着 生高度 不一, 均不 等长, 花丝具 腺毛; 花药蓝 青色, 基着, 外向 纵裂; 子房 上位, 绿白色 ,圆 柱形, 长 6 — 7 毫米, 粗 2 毫米; 花柱淡 黄色, 长 2 .1 厘米, 有腺毛 ,柱头 盘状, 有毛。 花期 5 — 10 月 云 南大部 分地区 栽培或 逸生; 生长于 池塘、 沟渠、 沼泽内 ,在肥 沃的水 体中, 繁 殖非常 迅速; 陕西 南部、 河北至 华南、 西 南各省 区都有 种植。 原产 巴西, 现广植 于各大 洲热带 、亚 热带 地区, 也有 归化。 全株为 良好的 猪饲料 ;嫩叶 和花序 可以作 蔬菜; 花大 而美, 常为水 面观赏 植物; 全草入 药, 清凉 解毒, 除湿、 祛风寒 ,外敷 疮毒。 水葫 芦是净 化污水 的理想 植物, 植 物体对 许多污 染物质 有高度 的富集 能力。 例如, 滇 池 中的水 葫芦能 富集砷 34 482 倍 (以 水中 含量为 1 计), 氟 口 4 . 3 倍, 铬 2 248 倍, 镉 1 571 倍, 但是 用于净 化水体 的植株 不宜食 用或作 饲料。  漂浮或 悬浮小 草本; 茎不 发育, 以圆 形或长 圆形的 小叶状 体形式 存在。 叶状体 绿色, 扁 平, 稀背 面强烈 隆起; 叶不 存在或 退化为 细小的 膜质鱗 片而位 于茎的 基部; 根 丝状, 有的无 根, 很少 开花, 主要 为无性 繁殖; 叶状 体边缘 的侧囊 中形成 小的叶 状体, 幼叶 状体逐 渐长大 从 小囊中 浮出。 新植物 体或者 与母体 联系在 一起, 或 者后来 分离。 花单性 ,无 花被, 着生 于茎 基的侧 囊中; 雌花 单一, 雌蕊葫 芦状, 花 柱短, 柱头 全缘, 短漏 斗状, 1 室, 胚珠 1 一 6 , 直 立或半 倒生; 外珠被 不盖住 珠孔; 雄花 有雄蕊 1, 具 花丝, 2 室或 4 室; 每 一花序 常包含 1 个 雌花和 1 一 2 个雄花 ,外 面围以 膜质佛 焰苞。 果不 开裂, 种子 1 一 6, 外种 皮厚, 肉质, 内 种皮薄 ,于 珠孔上 形成一 层厚的 种盖; 胚具短 的下位 胚轴, 子叶大 ,几完 全抱合 胚茎。 4 一 6 属, 约 30 种, 除北极 区外, 全球 广布。 我国有 3 属 6 种; 云南有 3 属 4 种。 本科 大多数 种类繁 殖快, 蛋白质 含量高 ,为常 用的家 禽家畜 饲料和 鱼饵; 也常供 药用&  303. 浮萍科 Lemnaceae nom. conserv.  分属 检索表  K 4 ) 植物体 具根, 基部有 2 囊。 2( 3 ) 根 成束, 多数 3( 2 ; 根 1 4( 1 ) 植物体 无根, 基部具 1 囊  '1. 紫萍属 Spirodela -… 2. 浮萍属 Lemni* 〜3. 芜萍 S Wolffi»  1. 紫萍属 Spirodela Schleid.  水 生漂浮 草本。 叶状体 盘状, 具 3 — 12 脉, 背 面的根 多数, 束生, 具薄的 根冠和 1 维 
710  云 南植物 志  管束。 花序 藏于叶 状体侧 囊内; 佛焰苞 袋状, 含 2 个 雄花和 1 个雌花 ,花药 2 室, 橫裂; 子房 1 ,室 胚珠 2 ,倒 生。 果实 球形, 边缘 具翅。 6 种, 几分布 于全世 界温带 至热带 地区。 我国有 2 种; 云南 1 种。 1. 紫萍 (本草 纲目) 图版 1Y1 , 1 水萍 (神农 本草经 ), 浮萍 (各地 ), 紫 背浮萍 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 (1839); Maxim. (1859); Hegelm. (1868)*: Matsum. et Hayata (1906); Hand. -Mazz. (1936); 裴鉴等 (1952)*; Ohwi (1956); Backer (1968); Plas in Fl. Mai. (1971)*;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海南 檀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79)*. Lemma polyrrhiza L. (1753); Hook. f. (1893); C. H. Wright (1903). 叶状体 扁平, 阔倒 卵形, 长 5 — 8 毫米, 宽 4 一 6 毫米, 先端 钝圆, 叶面 绿色, 背面 紫色, '掌 状脉 5 — 11 条, 背面中 央生根 5 — 11, 根长 3 — 5 厘米, 白绿色 ,根 冠尖, 脱落; 根 基附近 : 的一侧 囊内形 成圆形 新芽, 萌 发后, 幼小叶 状体渐 从囊内 浮出, 由一细 弱的柄 与母体 相连, 花 未见。 据记载 ,肉穗 花序有 2 个 雄花和 1 个 雌花。 产 云南省 大部分 地区, 生 于海拔 3 000 米 以下的 水田、 水塘、 湖湾、 水沟, 常 与浮萍 <Lemna minor) 形成 覆盖水 面的漂 浮植物 群落。 我国南 北各省 区都有 。全 球各温 带及热 带地区 广布。 全草 入药, 发汗、 利尿。 治感 冒发热 无汗、 斑疹 不透、 水肿、 小便 不利、 皮肤 湿热; 常用 作猪 饲料, 鸭也 喜食; 也 是放养 草食性 幼鱼的 饵料。 2. 浮萍属 Lemna L. 漂 浮或悬 浮水生 草本。 叶状体 扁平, 二面 绿色, 1 一 5 脉; 根 1 条, 无维 管束; 叶 状体基 . 部两侧 具囊, 囊 内生营 养芽和 花芽; 营养芽 萌发后 ,新的 叶状体 通常脱 离母体 ,也有 数代不 ^ 脱离的 。花 单性, 雌雄 同株, 佛焰苞 膜质, 每花序 有雄花 2 ,雌花 1 , 雄蕊 花丝细 ,花药 2 室, 子房 1 室, 胚珠 1—6, 直立或 弯生。 果实 卵形; 种子 1 , 具 肋凸。 约 15 种, 广布于 南北半 球温带 地区。 我国 南北各 省区有 3 种; 云南有 3 种。  分种 检索表 y(2 ) 浮悬 植物; 叶状体 具细长 的柄, 无根, 常数代 相连, 楠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8 — 10 毫米, 宽 2 — 3 毫 米 1, 品蓬 Lemna trisulca 2( 1 ; 漂 浮植物 ; 叶状体 无柄, 具 1 条根, 常 1 一 2 代 相连或 分离。 3( 4 ) 叶状体 倒卵形 、倒 卵状椭 圆形, 对称, 胚 珠弯生 2. 浮萍 L minor 4( 3 ) 叶伏 体斜倒 卵形、 斜倒 卵伏长 圆形, 对称, 胚 珠直立 3. 稀 脉浮萍 L perpu.iU« 1. 品藻 (事物 绀珠) 图版 217, 2 Lemna trisulca L. (1753); Hook. f. (1893); Kuzen. in Schisch. (1935); Ha- .nd. -Mazz. (1936); Gagn. in Lecte. (1942); 裴鉴, 单人骅 (1952)*; Ohwi (1956); 刘 
浮萍科  711 
712  云南 植物志  慎谔等 (1959)*; Back, et Bakh. f. (1968); Plas in Steen (1971)*;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79)*. 悬 浮水生 植物, 常聚成 堆团或 层片, 仅 在开花 时浮至 水面。 叶状 体对称 或近于 对称, 质薄, 膜质或 纸质, 一面暗 绿色, 有时黄 绿色, 有时带 紫色, 多少 透明, 椭圆形 、长 圆形、 披针 形或倒 披针形 ,花端 钝圆, 或锐尖 ,对 称或近 对称, 全缘或 有时具 不规则 的细齿 ,向 基部渐 狭, 具长 5 — 10 毫米的 细柄, 借以 与母体 相连, 往往经 数代而 不分离 ,脉 1 一 3 条, 常不 明显, 背面平 坦或稍 凸起, 生 1 细根, 根 端尖, 常连根 脱落; 幼叶状 体于母 体基部 两侧的 囊中萌 发, 浮出后 与母体 构成品 字形。 子房具 1 横生 胚珠。 果实 卵形, 多少 对称; 种 子具突 起的: 脉纹。 产 宁蒗、 丽江、 大理 等地, 生 于海拔 2 700 以下 的静水 池沼、 水塘、 龙潭或 湖泊中 ,我. 国南北 各省区 都有。 南北 半球的 温带、 北 温带地 区较为 常见。 全草为 家禽、 家畜 饲料。 2. 浮萍 (本草 纲目) 图版 2口,3 青萍 (各地 ) Lemna minor L. (1753); Hook. f. (1893); C. H. Wright (1903); Kuzen. in' Schisch. (1935); Hand. -Mazz. (1936); 裴鉴, 单人骅 (1952)*; 刘 慎谔等 (1959)*;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中国 植物志 (1979)*. 漂浮 植物。 叶状体 对称, 上面 绿色, 背面浅 黄色、 绿 白色, 或常为 紫色, 近圆形 ,倒卵 形, 倒 卵状椭 圆形, 全缘, 长 1.5 — 5 毫米, 宽 2 — 3 毫米, 上面稍 凸起或 沿中线 隆起, 脉 3, 不 明显, 背 面垂生 丝状根 1 条, 根白色 ,长 3_4 厘米, 根冠 钝头, 根鞘 无翅。 叶 状体背 面一侧 具囊, 幼叶状 体于囊 内形成 浮出, 以极短 的细柄 与母体 相连, 随后 脱落。 雌 花具弯 生胚珠 1 枚。 果实 无翅, 近陀 螺状; 种子具 12 — 15 条 纵肋。 产 云南省 各地, 生于 水田、 池 沼或其 他静水 水域; 我国南 北各省 都有, 但不 见于台 湾。 全 球温带 地区和 热带地 区广布 ,但 不见 于马来 西亚和 曰 本。 全草 为猪、 鸭饲料 ,也是 草鱼的 鱼饵; 入药能 发汗、 利水、 消 肿毒; 治风湿 脚气、 风疹热 毒、 衂血、 水肿、 小便 不利、 斑疹 无透, 感 冒发热 无汗。 3. 稀 脉浮萍 Lemna perpusilla Torr. (1843); Back, et Bakh. £. (1968); Plas in Steen. (1917)*; 台湾 植物志 (1978), 中国 植物志 (1979). Lemna paucicostata Hegelm. (1868)*; Hook. f. (1893); C. H. Wright (1903); Matsum.et Hayata (1906); 裴鉴, 单人骅 (1952); Ohwi (1956). 漂 浮水生 植物。 叶状体 单一或 2 — 5 枚 成群, 不对称 ,斜 卵形、 斜倒 卵形、 稀倒卵 状长画 形, 长 1.2 — 4.8 毫米, 宽 0.7 — 2.8 毫米, 质薄, 膜质至 稍厚, 两面 绿色, 基部 偏斜、 钝 或稍锐 尖, 先端近 对称或 不对称 ,钝至 略锐尖 ;背面 凸起; 3 脉, 有时不 明显, 全缘, 叶柄 透明, 早 落, 稀 宿存。 根鞘圆 柱形具 2 条侧翅 ;根冠 锐尖。 叶状 体一侧 边缘具 芽囊。 子房具 I 个直 立的 胚珠, 花柱近 顶生, 宿存。 果椭 圆状、 不 对称, 两侧压 扁状; 种子具 12 — 18 条明 显的纵 棱, 两侧 稍扁。 产全省 各地, 生于 水田、 池 沼和其 他静水 水域; 四川、 广西、 上海、 福建、 台湾 都已釆 
黑 三棱枓 713  到 标本。 广布于 旧大陆 热带和 亚热带 地区。 3. 芜萍属 Wolffia Hork. ex Schleid 漂浮 草本, 植物 体细小 如沙。 叶 状体具 1 个侧襄 ,从 中孕育 新的叶 状体, 通常 背面强 烈凸起 ,单 1 或 2 个 相连。 花 生长于 叶状体 上面的 襄内, 无佛 焰苞; 花序含 1 个 雄花和 1 个雌花 ,花药 无柄, 1 室; 花 柱短, 子房具 1 个直立 胚珠。 果实圆 球形, 光滑。 约 10 种, 分 布于热 带和亚 热带。 我国 1 种; 云南 也有。 1. 芜萍 萍沙 (昆明 ) Wolffia arrhiza (L.) Hockel ex Wimmer (1857); Gagn. in Lecte. (1942); 裴 鉴, 单人骅 (1952)*; Ohwi (1956); Back. (1968);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台湾 植物志 (1978); 中国 植物志 (I 979 )*. Lemna arrhiza L. (1767). 漂浮 水面或 悬浮, 细小 如沙, 为世界 上最小 的种子 植物。 叶状体 卵状半 球形, 单 1 或 2 代连在 一起, 直径 0.5 — 1.5 毫米, 上面 绿色, 扁平, 具多数 气孔, 背面明 显凸起 ,淡 绿色, 表 皮细胞 五至六 边形; 无叶脉 及根。 产云 南全省 大部分 地区。 已 采到标 本的有 景洪、 昆明、 宜良、 石屏, 生于 水塘、 水池 或积水 沼泽中 ;我 国南北 各省区 都有。 旧大陆 温带地 区广布 ,也 见于非 洲热带 地区, 但不 见 于马来 西亚。 本种富 含淀粉 、蛋白 质等营 养物质 ,云 南傣族 捕捞供 蔬食、 味美; 又为 草鱼、 鲤 鱼等幼 鱼的优 良饵料 ,也 是鸭、 鹅喜食 饲枓, 有 些鱼场 常人工 放养。 本种在 肥力较 高的水 域中能 迅速 繁殖, 生长最 盛时, 每 1 平方米 水面, 可有 植物体 100 万个; 状似一 片绿色 细沙, 但放 养时应 注意使 放养池 与鱼类 、鸭、 鹅隔离 ,否则 ,易 被吃尽 而达不 到放养 目的。 304. 黑 三梭科 Spar gan iaceae nom. conserv. 多年 生水生 或沼生 草本; 根状茎 匍匐, 茎 直立, 具叶。 叶基生 和茎生 ,二列 ,伸长 ,坚挺 直立 或萎软 而漂浮 水面, 基部常 扩大而 成抱茎 的鞘筒 ,叶 片具平 行脉, 脉间常 有横脉 ,无中 脉者叶 片扁平 ;中 脉明显 者叶片 中下部 背面隆 起呈龙 骨状、 三棱形 或呈半 月形。 圆 锥花序 由 若干雄 性头状 花序和 雌性头 状花序 组成; 雄头状 花序位 于花序 轴上部 ,雌 头状花 序位于 下部; 花序侧 枝多或 单一, 常 与主轴 有不同 程度的 贴生; 风媒花 ,雄 花花被 膜质、 匙形 或颖片 状; 雄蕊 3 个或 更多, 花丝 丝状, 基部有 时联合 ,花药 基着,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雌花小 ,苞片 膜质、 短于花 被片; 花被片 4 一 6 枚, 着生 于子房 基部或 子房柄 基部、 楔形 至倒三 角形, 常为 膜质, 有的上 部稍厚 ,红 褐色至 白色, 全缘 或上部 边缘有 缺刻, 极少 深裂, 子房 无柄或 有柄, 1 室, 稀 2 室; 胚珠 1 个, 悬垂; 花柱常 细长, 柱头 单一或 分叉, 通常 单侧, 形状不 规则, 边缘 有时具 缺刻, 稀顶 端呈撕 裂状。 果实不 开裂, 有棱或 无棱, 外果皮 海绵质 ,内 果皮坚 纸质; 种子 有薄的 种皮; 胚内藏 于粉状 胚乳于 中央。 
714  云南 植物志  1 属, 约 20 种, 分布于 北温带 和寒带 地区, 南半球 仅见于 澳大利 亚和新 西兰, 1. 黑 三棱属 Sparganium L, 特征与 科同。 约 2 种, 主要分 布于北 半球温 带地区 ,少 数种类 见于东 南亚、 澳大利 亚和新 西兰, 伹 南美洲 与非洲 不产。 我国有 10 种; 云南有 5 种。 分种 检索表 K 8 ) 植株挺 立水中 ;叶片 大部分 出露于 水上; 叶背面 中下部 三棱形 、半月 形或具 龙骨状 突起, 不为為 平; 圆锥 花序具 1 个 侧枝。 2( 3 ; 花序侧 枝开展 ,具 3 — 5 个 雄头状 花序和 1 个雌头 状花序 ;花序 轴呈" 之" 字形 弯曲, 雌头 状花序 凸起, 花 柱长达 3 毫米; 叶宽 4 一 5 毫米 I 沼生黑 =棱 S. limosum 3C 2 ) 花 序侧枝 收縮, 多少贴 生于主 轴上, 只有 1 个雌性 头状花 序而无 雄头状 花序; 花序轴 劲直。 4( 7 ) 雌 头状花 序在主 轴上排 列疏松 ,不抱 主轴, 无不 孕雌花 ;花被 片先端 不裂至 浅裂。 5( 6 ) 花序 主轴长 10 — 20 厘米; 雄头 状花序 3 — 5 个, 与雌 头状花 序远离 2. 小 黑三棱 S. simplex 6C 5 ) 花序 主轴长 6 — 15 厘米; 雄头 状花序 1 一 2 个, 与雌 性头状 花序互 相连接 3- 短序 黑三棱 S. glomeratum 7( 4 ) 雌头 状花序 在主轴 上排列 紧密, 抱 住主轴 及苞片 基部, 有不孕 雌花; 花被 片先端 浅裂至 深裂… 4. 密集 黑三棱 S. eonfertum 8( 1 ; 植 株沉于 水下; 叶 扁平或 中下部 背面稍 隆起而 使横切 面呈半 月形; 圆维 花序具 2 个以上 的侧' 枝, 每一侧 枝上有 1 个雌 性头状 花序; 花 序主轴 弯曲; 雌 头状花 序生于 凹处; 植株高 1 米 以上, 叶宽 1 厘 米以上 5. 云南 黑三棱 S. yunnanense 1. 沼生 黑三棱 (植 物分类 学报) _ Sparganium limosum Y. D. Chen (1981)*.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33 — 5 7 厘米。 基生叶 劲直, 长 50 — 7 厘米, 宽 4 一 5 毫米, 茎生叶 中下部 背面具 龙骨状 突起或 三棱形 ,向上 渐不明 显而显 出中脉 ,长 30 — 35 厘米, 平 行侧脉 细密, 横脉极 不明显 ,基部 无膨大 抱茎的 叶鞘。 圆锥 花序长 7 — 16 厘米, 最 下部有 1 个长 5 厘米的 侧枝, 侧枝 展开不 贴生于 主轴, 具有 3 — 5 个雄 性头状 花序和 1 个雌头 状花序 ;侧 枝下 的叶状 苞片长 6 厘米, 宽约 3 毫米; 主轴上 部着生 6 — S 个 雄头状 花序, 下部有 2 — 3 个 雌头状 花序, 最下的 雌头状 花序具 1 长约 1.5 厘米 的叶状 苞片; 主轴和 侧枝均 明显呈 "之" 字形 弯曲, 而花序 着生于 轴的凸 起处; 花 期雄头 状花序 直径约 I 2 毫米; 雄蕊 花丝丝 状, 基 部多少 合生, 花丝比 花药长 4 一 6 倍, 花药长 圆形, 下部不 收縮; 雌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4 毫米, 花被片 近膜质 ,先 端不整 齐或有 缺刻; 子房下 部收缩 ,无柄 ;花柱 细长, 向下 渐宽; 柱头长 1.5 — 2 毫米。 花期 6 — 7 月。 云南 特有, 产贡山 县怒江 河谷, 海拔 1 750 米的沼 泽地。 模式标 本采自 贡山。 本种 叶狭, 宽仅 5 毫米, 基部不 扩大或 鞘也不 抱茎, 花序 轴呈" 之" 字形 弯曲, 头 状花序 
图 版 218 1—2. 小 黑三棱 Sparganium simplex Huds., 1. 果 (放大 ), 2. 果 纵剖; 3— 6. 短序 黑三棱 S. glomeratum Lea- it. ex Beurl., 3. 植株, 4. 雄蕊 (放大 ), 5. 花被片 (放大 ), 6. 雌蕊 (放大 ); 7 — 10. 香蒲 Typha orieDtali. Pre- sl, 7. 具花 植株, 8. 雌花 (放大 ), 9. 雄花 (放大 ), 10. 种子 (放大 )。 (肖 溶绘) 
716  云南 植物志  着生 在轴的 凸处, 与北方 较常见 的狭叶 黑三棱 (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 ex Meinsh.) 不同; 花序侧 枝伸长 ,具有 3 — 5 个雄 性头状 花序和 1 个雌 性头状 花序又 与本省 其 他各种 有别。 2. 小 黑三棱 图版 218,1 — 2 单枝 黑三棱 (秦岭 植物志 ), 荆三棱 (根状 茎药名 ). Sparganium simplex Hudson (1778); Hook. f. (1893); Graebn. in Engl <1900); Back, in Steen. (1951)*; 刘 慎谔等 (1959)*;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陈耀东 (1981). 多年 生挺水 草本, 直立, 高 40 — 80 厘米; 根状茎 横走, 粗 2 — 3 亳米。 基生叶 二列, 直 立, 叶鞘 以上多 少变狭 (有时 成叶柄 状), 叶 片长达 60 厘米, 宽 0.5 — 0.8 厘米, 中脉 背面隆 起 ,侧脉 纵行, 细密, 其间具 细横脉 ;茎生 叶和叶 状苞片 线形, 基部 抱茎。 圆 锥花序 仅下部 有 1 个 侧枝, 侧枝上 仅着生 1 个 雌头状 花序; 主轴长 10 — 20 厘米, 直伸; 雄头 状花序 2 — 8 个, 居主轴 上部, 远离, 直径 4 一 5 毫米, 无苞片 或具小 苞片, 彼 此相距 Q.5 — 2 厘米; 雌头状 花序 2 — 6, 居花 序主轴 下部, 彼 此相距 1 一 3 厘米, 大都具 有明显 的叶状 苞片; 雄花, 花被 片通常 3, 薄, 中肋 增厚, 长约 2 毫米; 雄蕊 3 或较多 ,花 时明显 超出花 被片, 花丝细 ,长 4 一 •5 毫米; 花药 黄色, 长圆形 ,长 1.25 — 1.5 毫米; 每个 头状花 序的雄 花在花 后很快 脱落, 留下 秃轴; 雌花 花被片 3 或较多 、匙形 ,长 4 一 6 毫米, 1 脉, 先端 全缘至 具浅的 缺刻, 宿存; 子房 近楠 圆形, 具 短柄; 花柱不 分叉, 长 2 — 4 毫米。 果近纺 锤形, 中部稍 狭缩, 长 4 一 6 毫米, 基 都具 短柄, 先端 有长约 2 毫 米的喙 (稍 弯的宿 存花柱 ), 内果皮 较厚, 1 室。 花、 果期 5 — 10 月。 产 丽江、 宁蒗、 中甸, 生 于海拔 2 400 — 3 400 米的 湖泊、 河滩、 沟渠和 池塘; 我国东 北 、华北 、西北 至西南 各省区 都有。 分布于 欧洲、 中亚、 东亚、 东 南亚至 北美。 根状茎 入药称 "荆三 棱", 有 通经、 催乳、 镇痛的 功能; 用于子 宫出血 ,产后 腹痛, 月经闭 止等。 3. 短序 黑三棱 (植 物分类 学报) 图版 218, 3-6 Sparganium glomeratum Least, ex Beurl. in Oefvers. (1852); 陈耀东 (1981). 5. fluitans Fries (1846); Graebn. in Engl. (1900)*. 多年 生挺水 草本, 高 30 — 40 厘米, 具匍 匐的根 状茎。 叶二列 ,基生 叶长达 40 厘米, 宽 3 — 4 毫米; 茎生叶 由下至 上渐短 ,基 部具长 4 一 8 厘米的 叶鞘, 鞘 口边缘 膜质; 中 脉较明 显, 叶片 背面中 下部隆 起呈三 稜形, 侧脉 明显, 其间有 细小的 横脉, 圆 锥花序 直立, 云南标 本长仅 3 — 6 厘米, 下部具 1 侧枝, 侧枝 明显贴 生于主 轴上, 分离 部分长 1.5 — 2.5 厘米, 仅 具 1 个雌 性头状 花序; 主轴上 有雌头 状花序 2 — 4 个 (直径 8 — 10 毫米) ,排列 紧密, 雄头状 花序仅 1 一 2 个, 直径 5 — 6 毫米, 彼此靠 近并与 雌花序 紧接。 雄花无 花被片 ,雄蕊 花丝长 4 亳米, 纤细, 花药长 圆形, 长约 1 毫米, 宽 0.5 毫米; 雌 花花被 3, 膜质 透明, 狭匙形 ,长约 1.5 毫米, 中肋 明显, 先端全 缘或有 浅齿; 子 房狭圆 锥形, 基部具 短柄, 上 部渐狭 过渡为 偏于一 侧 的线形 柱头。 花期 7 月。 产 中甸, 生 于海拔 3 200 — 3 600 米的水 塘中; 西藏 (察隅 )、 辽宁、 吉林、 黑 龙江也 有。 分布于 欧洲、 西伯 利亚至 曰本。 
香蒲科  717  本 种花序 轴短, 头状花 序紧密 排列, 雄头状 花序仅 1 一 2 个, 与小 黑三棱 (S. simplex Hudson) 不同 cj 4. 密集 黑三棱 (植 物分类 学报) Sparganium confertum Y. D. Chen (1981)*.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高 15 — 45 厘米, 具橫 走的根 状茎; 茎 通常细 而硬。 叶长 2 5 — 55 厘 米, 宽 3 — 5 毫米, 下部具 龙骨状 突起, 沉 水叶较 松软, 略具海 绵质, 无 龙骨状 突起。 圆锥花 .序 紧缩近 于穗状 ,长 6 — 11 厘米; 侧枝 通常几 乎全部 贴生于 主轴, 有时仅 留其贴 生痕迹 ,罕 有 1 个侧枝 ,其上 有一个 具多数 不孕雌 花的雌 性头状 花序; 主轴 劲直, 雄性 头状花 序通常 <6-)8-12 个, 生于 上部; 雌性头 状花序 1 一 3 个生于 雄性头 状花序 之下, 互相连 接而密 集成 穗状; 每个雌 性头状 花序从 基部向 后延伸 ,抱 住穗轴 和苞片 基部; 雌花的 花被片 4 一 6 个, 近于 膜质, 两侧及 中部以 下透明 ,先端 具缺刻 或撕裂 状乃至 深裂, 着生于 子房柄 基部; 菊片 1 枚, 膜质, 长为花 被片的 1/2 至 2/3; 子房 有柄, 长 1.5 — 2.5 毫米, 顶 端逐渐 收縮连 于 细长的 花柱; 拄头长 1.5 — 2 毫米。 果实成 熟时中 部略狭 ,呈为 葫芦状 ,长 4 一 5 毫米, 深褐 色。 果期 9 一 10 月。 云南 特有, 产 贡山, 生 于海拔 3 100 米左 右的水 塘中。 模 式标本 采自贡 山茨开 的黑普 '山。 本种 的特点 是花序 不分枝 或很少 分枝; 头状花 序无柄 ,彼此 连接, 有不孕 雌花; 花被片 先端浅 裂乃至 二深裂 ;子 房柄长 1.5 — 2.5 毫米。 5. 云南 黑三椟 (植 物分类 学报) Sparganium yunnanense Y. D. Chen (1981)*. 多年 生水生 草本, 高约 1.3 米; 根状茎 粗壮而 横走, 根 系极为 发达。 叶 扁平, 海 绵质, 长约 1.5 米, 宽约 10 毫米; 叶鞘长 而包茎 ,但不 膨大。 圆锥 花序长 20—35 厘米; 侧枝 1 一 2 个, 不同 程度的 贴生于 主轴, 只具有 一个雌 性头状 花序; 主轴 中部以 下多次 弯曲, 雌 性头状 花序 3 — 4 个生 于轴的 凹处, 上面有 8 — 10 个雄 性头状 花序; 花期 雄性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0-15 毫米, 雌性头 状花序 直径约 19 一 20 毫米; 雌花 白色, 花 被片长 4 一 5 毫米, 先端不 整齐或 有缺刻 ,近于 膜质, 在子房 未发育 前包住 子房, 仅露出 花柱和 柱头; 子房开 始发育 时, 上部 膨大呈 帽状, 下部 收缩, 柱头 长圆形 或近广 卵形, 边缘 有不整 齐的缺 刻或钝 齿以至 撕裂状 ,长 1—2 毫米。 花期 5 月。 云南 特有, 产勐海 ,生 于海拔 1 530 米的水 塘中。 模式标 本采自 勐海。 本种 花序轴 中下部 弯曲, 头状花 序生于 花序轴 凹处, 与曲轴 黑三棱 (Sparganium fa- Hax Graebn.) 颇为 近似, 但本 种植株 高大, 茎高 1.1 — 1.3 米, 粗达 5 毫米; 叶扁平 而无龙 骨状 突起, 柱头 长圆形 或近广 卵形, 边 缘常有 不整齐 的缺刻 状钝齿 或呈撕 裂状而 不同。 305. 香蒲科 Typhaceae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生于 沼泽或 湖泊; 根茎 匍旬, 富含 淀粉; 鳞叶 2 列, 脱落; 根 茎前端 上升; 著直立 ,不 分枝, 圆 柱形, 无节, 饱满, 基部常 淹没于 水中。 叶 二列, 线形, 革质, 具纵脉 ,全 缘, 基部 鞘状, 包含 花茎。 花单性 ,雌雄 同株, 形成 棍棒状 的穗状 花序; 雄花居 上部, 雌花居 
718  云南 植物志  下部; 无总 苞片或 基部具 早落的 叶状总 苞片; 花被为 简单或 分叉的 刺毛, 常 具线状 披针形 的小 苞片; 雄蕊 2 — 5 枚结合 成单体 雄蕊; 花药 线形, 基底 着生, 药隔常 延伸, 合生花 丝下被 绢毛; 雌花着 生于具 苞片和 不育花 的复合 花梗上 ,心皮 单一; 子房 1 室、 具长柄 ,柄 上被长 毛, 花柱 线形, 柱头单 侧伸长 、线状 披针形 ;胚珠 1 ,于 侧膜 胎座上 倒生、 下垂; 不育 雌花生 于延 长而具 毛的长 柄上、 顶端膨 大而为 不育的 子房, 此柄 较能育 花长。 果实为 细小坚 果》~ 具宿存 的花柱 ;种子 具粉质 胚乳。 1 属, 10 — 15 种, 南北两 半球的 温带和 热带地 区均有 分布。 1. 香蒲属 Typha L. 特征与 科同。 10-15 种, 我国 南北有 9 种; 云南 3 种。 本属 各种的 雄花花 粉均供 药用, 内服为 消炎利 尿剂; 外 用为止 血剂; 治咳血 、血痰 、便 血、 鼻血、 妇 女子宫 出血, 痔疮出 血等。 分种 检索表 1C 2 ) 雌 雄花序 相接; 雌花基 部的白 色长毛 与柱头 平齐或 稍长; 无苞片 …… 1. 香蒲 Typha oriental^ 2( 1 ; 雌雄 花序不 相接, 分离; 雌 花有小 苞片。 3(4) 叶片 扁平, 横切面 不为三 角形。 2. 狭 叶香蒲 T. anguttifoli. 4(3) 叶片 中卞部 背面起 剑脊, 腹面 扁平, 横 切面为 三角形 3. 象蒲 T. eleph«ntin. 1. 香蒲 图版 218,7 — 10 Typha orientalis Presl (1849); N. E. Brown (1903); 刘 慎谔等 (1959);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976)*; 台湾 植物志 (1978). 多年 生沼生 草本, 体高 1 一 2 米; 地下 根状茎 粗壮, 有节; 茎 直立。 叶 线形, 宽 0.5 — 1' 厘米, 长超过 花序, 先端 渐狭, 钝头; 叶鞘圆 筒形, 抱茎, 具白 色膜质 边缘。 雌 花序和 雄花序 相连接 ;雄 花序长 3 — 5 厘米; 雌 花序长 6 — 14 厘米, 粗 1 一 1.5 厘米; 雌花无 小苞片 ,有多 数基生 的白色 长毛, 毛 与柱头 平齐或 稍长于 柱头, 因此 花序外 表常似 覆盖着 白绒; 子房纺 锤形, 具 长柄; 花柱与 子房柄 近等长 ;柱头 匙状披 针形, 棕色, 常 弯曲; 雄花棕 褐色。 花果 期 5 — 8 月。 - 产砚山 、蒙自 、建水 、石屏 ,生 于海拔 1 200 — 2 000 米的 湖滨、 沼 泽地; 东北、 华北、 西 北、 华中至 华南、 贵州 也有。 分 布于苏 联远东 地区及 日本。 茎尖 的幼嫩 部分供 蔬食, 称 草芽, 云南常 栽培。 2. 狭 叶香蒲 蒲草、 水蜡烛 (洱源 ) Typha angustifolia L. (1753); Graebn. in Engl. (1900); N. E. Brown (1903); 裴鉴, 单人骅 (1952)*; 刘 慎谔等 (1959); 秦岭 植物志 (1976)*; 图鉴 (1 9 76)* ; 台 湾 植物志 (1978). 
鸢尾科  719  Typha orientalis auct. non Presl: Hand.-Mazz. (1936). 多年生 草本, 具匍 匍茎; 茎直立 ,高 0.5 — 3 米, 髓 白色。 叶 线形, 宽 0.6 — 1.6 厘米, 上 部扁平 ,背面 下部稍 隆起, 腹面 具槽; 叶鞘 常具有 叶耳, 下 部筒状 抱茎, 具膜质 边缘。 雌花 序和 雄花序 分离, 相距 0.5 — 12 厘米; 雌花序 圆柱形 ,长 8 — 28 厘米, 有时 更长, 偶 有分为 2 节的, 粗 0.8 — 2 厘米, 深褐色 或红褐 色', 雄花序 较细, 长 15 — 30 厘米, 常 比雌花 序长; 雌花着 生于短 棒状的 复合花 梗上, 梗上 多密集 的长毛 杂以小 苞片; 小苞片 长约为 毛长的 2/3, 棕褐色 ,匙形 具细柄 ,质硬 ,不 透明, 先端 平截; 子房棕 褐色, 线形 (常 不育) 或纺 锤形, 具 长柄; 花柱 伸长, 比 子房柄 短或近 等长; 柱头扁 ,披 针形, 在花序 上外露 ,常 弯曲; 雄蕊 2-3 着生 于一细 小的花 梗上, 其间 夹杂有 狭线形 或狭匙 形的棕 色毛状 苞片; 花药 线形, 花 隔外 凸成棒 状或圆 球形; 花粉细 胞单粒 ,橙 黄色。 花果期 6 — 8 月。 产 洱源、 丽江 等地, 生 于海拔 1 900 — 2 300 米的 河边、 池 塘边、 湖滨或 浅水沼 泽地; 东北、 山西、 陕西、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福建、 台湾、 江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都有。 分布于 北温带 大部分 地区。 叶为造 纸原料 ,脱胶 后的纤 维可织 麻袋和 制绳; 还可编 蒲包、 蒲扇、 蒲 席等; 蒲 绒是枕 头、 坐 垫的填 充物; 花粉供 药用。 3. 象蒲 Typha elephantina Roxb. (1832); Hook. f. (1893); Graebn. in Engl. (1900); A. Camus in Lecte. (1937); Hara (1928). 多年生 草本, 高 1.5 — 4 米。 叶片 线形, 背面起 剑脊, 横切面 三角形 ,至 中部以 上二面 扁平, 宽 4 一 10 毫米。 雌花序 和雄花 序分离 ,相距 2 — 3 厘米; 雄花 序长圆 柱形, 长 18 — 40 厘米, 轴被苍 白色毛 • ,花丝 细, 约与花 药等长 ,花药 1 一 5, 线状长 圆形, 长 2.4 — 2.7 毫米, 花 粉粒 四联; 雌 花序长 18 — 30 厘米, 圆柱形 ,粗 1 一 2 厘米, 棕 褐色; 小苞片 棕色, 匙 形具长 柄, 钝, 与白毛 等长或 较长; 子房 线状纺 锤形, 淡褐色 ,弯; 子 房柄与 花柱近 等长, 柱 头披针 形, 超出 白毛。 花期 7 — 9 月。 产孟连 至镇康 一带, 生 于海拔 800 — 1 050 米的 河谷草 丛中。 分 布于中 亚阿姆 达里亚 河谷、 喜 马拉雅 西部经 印度至 越南。 307. 鸾尾科 Iridaceae nom. conserv. 多年生 、稀 一年生 草本; 地下 部分通 常为根 状茎、 球茎或 鳞茎。 叶多 基生, 少有 分枝或 不分 枝的地 上茎。 花两性 ,色 泽鲜艳 美丽, 辐射 对称, 少 为左右 对称, 单生、 数朵 簇生, 对生、 互生或 单一; 花 被裂片 6, 两轮 排列, 内轮裂 片与外 轮裂片 同形等 大或不 等大, 花被 管通常 为丝 状或喇 叭形; 雄蕊 3, 花药 多外向 开裂, 子房 下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花柱 1, 上 部常有 3 个分枝 ,分 枝圆柱 形或扁 平呈花 瓣状; 柱头 3 — 6; 胚珠 多数。 蒴果, 成熟 时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半圆形 或为不 规则的 多面体 ,少为 圆形, 扁平, 表面 光滑或 皱缩, 常有附 属物或 小翅。 约有 60( — 80) 属, 800(-1 500) 种, 广泛 分布于 热带、 亚热带 及温带 地区, 分 布中心 在非 洲南部 及热带 美洲。 我国有 11 属 (其中 野生的 3 属, 引种 栽培的 8 属 ) 71 种, 14 变 种及 4 变型, 主要是 鸢尾属 植物, 多数 分布于 西南、 西北 及东北 各地; 云南有 9 属, 32 种, 
720  云南 植物志  3 变种和 1 变型。 该科 植物以 花大、 鲜艳、 花型 奇异而 著称, 且栽 培历史 悠久, 园艺 品种及 人工杂 交种很 多, 花型 及色泽 变化亦 甚大, 深为 各国园 艺界所 喜爱。 世界著 名的花 卉如唐 菖蒲、 香 雪兰、 雄黄兰 、虎皮 花和鸢 尾属的 许多种 ,在 我国各 地庭园 中常见 栽培, 供 美化及 观赏。 射干和 鸢 尾的根 状茎及 番红花 的花柱 为传统 中药和 着色剂 (番红 花); 唐菖蒲 、雄黄 兰和白 番红花 的球茎 ,为 民间常 用的中 草药; 单苞 鸢尾为 著名的 蛇药。 马蔺 可用于 水土保 持和盐 碱土改 良, 叶在 冬季可 作牛、 羊、 骆驼的 饲料, 并可用 于造纸 和编织 ,根的 木质部 坚韧而 细长, 可制 刷子, 花和种 子还可 入药。 香雪兰 的花以 及香根 鸢尾的 根状茎 可提取 香料, 用于制 造化妆 品或作 为药品 、日用 品的矫 味剂, 以及香 料的调 香及定 香剂。 唐菖蒲 和鸢尾 等植物 对氟化 物较为 敏感, 常栽 植作为 监测大 气污染 的指示 植物。 某些鸢 尾属植 物的种 子还含 有大量 油脂, 可 作工业 原料。 分属 检索表 1(12) 地下 部分为 球茎或 鱗茎。 2(11) 地下 部分为 球茎。 3( 4 ) 叶 不两侧 压扁, 不互相 套迭; 花茎短 ,不伸 出地面 1. 番红花 S Croeu. 4C 3 ) 叶两侧 压扁, 互相 套迭; 花茎长 ,明 显伸出 地面。 5(8; 花两侧 对称, 花被管 弯曲。 6( 7 ) 花茎不 分枝; 花直径 6 — 8 厘米, 红、 黄、 白等色 ,上面 3 枚花 被裂片 较宽大 2. 唐 菖蒲属 Gladiolus 7( 6 ) 花茎 上部有 2 — 3 个 分枝; 花直径 3. 5 — 4 厘米, 橙 黄色, 花被 裂片近 于等大 3, 雄黄 兰属 Croeosmia 8(5) 花辐射 对称, 花 被管不 弯曲。 , 9(10; 花被管 半球形 ;蒴果 三棱状 圆柱形 4. 虎 皮花属 Tigridia 10(9 ) 花被管 喇叭形 ;蒴果 卵圆形 S. 香 雪兰属 Fr ee «i» 11(2) 地下 部分为 鱗茎, 鱗片 红色, 肉质, 肥厚 6 . 红葱属 Eleutherine 12( 1 ) 地 下部分 为根茎 或不明 显的根 状茎。 13(14) 一年生 草本; 根状茎 不明显 或仅见 须根; 花小, 直径在 1 厘米 以下… 7. 庭 菖蒲属 Sisyrinchium 14(1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明显; 花大, 直径 2.5 厘米 以上。 15(16; 根状茎 为不规 则块状 ;花橙 红色, 花 柱不为 花瓣状 8. 射干属 Belamcanda 16C15; 根 状茎圆 柱形, 横走; 花紫色 、蓝 紫色、 黄色或 白色, 花 柱上部 3 分枝, 扁平, 花瓣状 9. 鸢尾属 Iri* 1. 番 红花属 Crocus L. 多年生 草本; 地下 部具球 形或扁 圆形的 球茎, 外具 膜质的 包被。 叶 条形, 丛生, 与花同 时生长 或于花 后伸长 ,叶 丛基部 包有膜 质的鞘 状叶。 花茎 甚短, 不伸出 地面; 苞片 舌状或 无; 花白色 、粉 红色、 黄色、 淡蓝 色或深 紫色; 花被管 细长, 花 被裂片 "2 轮排列 ,内、 外花被 裂片近 于同形 等大; 雄蕊 3, 着生 于花被 管上; 花柱 1, 上部 3 裂, 柱头楔 形或略 膨大; 子房 
鸢尾科  721  下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蒴果卵 圆形, 成熟 时室背 开裂。 约 75 种, 主要 分布于 欧洲、 地 中海、 中 亚细亚 等地。 我国有 1 种及 1 栽 培种; 云南 1 种, 引种 栽培。 1. 番红花 图版 219, 3 藏 红花、 西红花 (广西 ) Crocus sativus L. (1753); Hook. f. (1892); Bailey (1949); 崔友文 (1953); 图鉴 (1976)*. 多年生 草本; 球茎扁 球形, 直径约 3 厘米, 外具有 黄褐色 的膜质 苞被。 叶 基生, 9 一 15 枚, 条形, 灰绿色 ,长 15 — 2 厘米, 宽 2 — 3 毫米, 边缘 反卷; 叶丛基 部包有 4 一 5 片 膜质的 鞘 状叶。 花茎 甚短, 不伸出 地面; 花 1 一 2 朵, 淡蓝色 、红 紫色或 白色, 有 香味, 直径 2 .5 — 3 厘米; 花被 裂片. 6, 2 轮排列 ,内、 外轮花 被裂片 皆为倒 卵形, 先 端钝, 长 4 一 5 厘米; 雄蕊直 立, 长约 2.5 厘米; 花药 黄色, 先端尖 ,略 弯曲; 花柱橙 红色, 长约 4 厘米, 上部 3 裂, 裂片弯 曲而 下垂, 柱头 略扁, 先端 楔形, 有浅齿 ,较雄 蕊长。 蒴果楠 圆形, 长约 3 厘米。 花期 春季, 果期 秋季。 我省偶 见栽培 ;全 国各地 也常有 栽培。 原产 地中海 及中亚 细亚。 花柱 及柱头 入药, 即藏 红花。 味辛, 性温, 有 活血, 化瘀、 生新、 镇痛、 健胃、 通经 之效; 亦 可提取 染料, 即番红 ,用于 食品及 显微切 片等方 面的着 色剂。 2. 唐 菖蒲属 Gladiolus L. 多年生 草本; 地下 部分为 球茎, 外具有 薄膜质 的苞被 。叶片 剑形或 条形。 花茎 直立, 高 60-90 厘米, 不分枝 ,花茎 下部常 生有数 枚叶; 无 花梗, 每朵 花基部 包有草 质或膜 质的苞 片; 花两侧 对称, 大而 美丽, 颜色 种种, 多为红 、紫、 黄、 白、 粉红 或其他 颜色, 直径 5 — 8 厘米; 花被管 弯曲, 成漏 斗形; 花 被裂片 6,2 轮排列 ,裂片 椭圆形 或卵状 圆形, 顶端钝 或短尖 ,上面 3 枚较大 ;雄蕊 3, 偏向 一侧, 花丝基 部着生 于花被 管上; 花柱 细长, 顶端 3 裂; 子房 下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果长 圆形或 倒卵形 ,成熟 时室背 开裂; 种子 扁平, 边缘 有翅。 约 250 种, 产地中 海沿岸 、热带 非洲、 亚洲西 南部及 中部。 我国 1 种, 常 见引种 栽培; 云南 1 种, 引种 栽培。 1. 唐菖蒲 图版 219,1 — 2 十样锦 (北京 ), 剑兰 (广州 ), 荸荠莲 (东北 ), 菖兰 (武汉 ) 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 (1844), (1846); Bailey (1949); 广 州植物 志 (1956); 图鉴 (1976)*. - 多年生 草本; 球茎扁 球形, 直径 2 .5 — 4.5 厘米, 外具有 棕色或 黄棕色 的膜质 包被。 叶 基生或 于茎上 互生, 剑形、 嵌迭 状排成 2 列, 灰绿色 ,长 40 — 6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基部鞘 状, 顶端 渐尖, 中 脉明显 突出。 花茎 直立, 高 50 — 80 厘米, 不 分枝, 花 茎下部 生有数 枚叶; 顶 生穗状 花序长 2 5 — 巧 厘米, 每朵 花下有 2 枚苞片 ;苞片 膜质, 黄绿色 ,卵形 或宽披 针形, 长 4 一 5 厘米, 宽 I. 8 — 3 厘米, 中脉 明显; 花 无梗; 花于苞 内单生 ,两侧 对称, 红、 黄、 白或粉 红 色等, 直径 6 — 8 厘米; 花被 管基部 弯曲, 长约 2.5 厘米; 花 被裂片 6,2 轮 排列, 内、 外轮 
72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19 唐菖蒲 Glailiolu, gandavensis van Houtte, 1. 植株 下部, 2. 花枝; 3. 番红花 Crocui sativut L., 植株; 4一6. 庭菖蒲 Sisyrinchium rosulatum Bick., 4. 植株, 5. 花, 6.;^ (于振 洲绘) 
鸢尾科  723  花 被裂片 皆为卵 形或橢 圆形, 上面 3 片略大 (外花 被裂片 2, 内花 被裂片 1 ), 尤其 最上面 | 的 1 片内 花被裂 片特别 宽大, 弯曲成 盔状; 雄蕊 3, 直立, 贴生 于上部 盔状内 花被裂 片内, 长约 5.5 厘米; 花药 条形, 红紫色 、深 紫色, 花丝 白色, 着生 于花被 管上; 花 柱长约 6 厘米, 顶端 3 裂, 柱头略 扁宽而 膨大, 具短 绒毛; 子房椭 圆形, 绿色,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 果椭圆 形或倒 卵形, 成熟 时室背 开裂; 种 子扁而 具翅。 花期 7 — 9 月, 果期 9 一 10 月。 本种 为一杂 交种, 可 能是由 南部非 洲产的 G. psittacinus Hook. 与 G. cardinalis -Curt. 杂交 而成, 或 者后来 再混入 G. oppositiflorus Herb. 全国各 地广为 栽培; 我 省及贵 州 一些地 方有半 野生。 为著名 的观赏 植物; 其 球茎可 入药, 味苦、 性凉, 有清热 解毒之 功效, 用于治 疗腮、 腺炎、 淋巴 腺炎及 跌打痨 伤等。 3. 雄 黄兰属 Crocosmia Planch. 多年生 草本; 地下 部分为 球茎, 外具网 状膜质 包被; 茎 直立, 上部 分枝。 叶剑 形或条 形, 两侧 压扁, 嵌迭状 排列。 圆锥 花序; 花 下苞片 膜质, 顶端有 缺刻; 花两侧 对称, 有红、 橙 红、 黄、 黄褐、 白等 颜色; 花 被裂片 6, 长圆 形或倒 卵形, 某些种 的外花 被裂片 上常生 有胼胝 体或 隆起; 雄蕊 3, 常偏生 于一侧 ,花丝 着生于 漏斗形 的花被 管上; 子房 下位, 3 室, 中轴胎 痤, 柱头 3 裂。 蒴果长 大于宽 ,无 明显的 沟槽, 室背 开裂, 每室具 4 至多数 种子。 约 6 种, 主要产 于热带 及非洲 南部。 我国有 1 种, 常 见引种 栽培; 云南亦 引种栽 培 1. 雄黄兰 图版 220, 1 一 3 标竿花 、倒挂 金钩、 黄大蒜 (云南 ), 观音兰 (庐 山植 物园栽 培植物 手册) Crocosmia crocosmif lora (Nichols.) N. E. Br. (1932); Bailey (1949); Zhao (1985)*. Tritonia crocosmif lora Nichols. (1 887); Makino et Nemoro (1931); Makino (1963)*. 多年生 草本, 高 50 — 100 厘米; 球 茎扁圆 球形, 外具 有棕褐 色的网 状膜质 包被。 叶多 基生, 剑形, 长 40 — 60 厘米, 中脉 明显, 基部 鞘状, 先端 渐尖, 花茎有 2 — 4 个 分枝, 多花组 成疏散 的穗状 花序, 花茎上 的叶披 针形, 较基 生叶短 而狭; 无 花梗; 每朵花 基部有 2 枚膜质 :的 苞片; 花两侧 对称, 橙黄色 ,直径 3.5 — 4 厘米; 花被管 弯曲, 花 被裂片 6, 披针形 或倒卵 形, 2 轮排列 ,长约 2 厘米, 宽约 5 毫米, 内轮 花被裂 片较外 轮略宽 而长, 外 轮花被 裂片先 端略尖 ;雄蕊 3, 长 1.5 — 1.8 厘米, 偏向 一侧, 花丝基 部着生 在花被 管上, 花药" 丁" 字形着 生; 花柱长 2 .8 — 3 厘米, 顶端 3 裂, 柱头略 膨大。 未 成熟的 蒴果橢 圆形, 断面 为钝三 角形, 成熟的 蒴果为 三棱状 球形。 花期 7 — 8 月, 果期 8 — 10 月 。 本种为 园艺杂 交种, 我国北 方多为 盆栽; 我省可 露地栽 培布置 花坛、 绿化 庭园, 并有半 野生。 本种 除供观 赏外, 球茎可 人药, 治全 身筋骨 疼痛, 外用治 疗疮肿 、跌打 损伤、 外 伤出血 腮腺炎 等症。 
72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0 1—3. 雄黄兰 Crocosmia crocosmiflora (Nichols.) N. E. Br., 1 .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果枝; 4 — 5. 香 雪兰 Freesia refracta Klatt, 4. 植株 下部, 5. 植株 上部。 (于振 洲绘) 
鸢尾科  725  4. 虎 皮花属 Tigridia Juss. 多年生 草本; 地下 部分具 鳞茎或 球茎。 叶基生 ,狭 剑形或 条形, 有 皱褶。 花茎圆 柱形, 分枝或 不分枝 ,顶生 1 至多 朵花; 花黄色 、橙 红色或 紫色, 有深 紫色的 斑点; 花 被裂片 6 , 2 轮排列 ,上半 部平展 ,基部 有半球 形的花 被管; 雄蕊 3, 花丝基 部连合 成长筒 ,包住 花柱; 花 柱细长 ,顶端 3 裂或 6 裂; 子房 下位, 3 室。 蒴 果室背 开裂。 约 12 种, 分布于 南美的 墨西哥 至智利 。我国 1 种, 偶见引 种栽培 ;云南 1 种, 引种 栽培。 1. 虎皮花 图版 221, 1—3 Tigridia pavonia (L.) Ker-Gawl. (1805); Makino et Nemoto (1931); Bailey <1949); Zhao(l985)*. Freesia tigridia L. f. (1781); Curlis (1801)*. 多年生 草本; 球茎卵 圆形, 棕 褐色, 直径约 4 厘米。 叶剑 形或宽 条形, 长 50 — 70 厘米, 宽 1.5 — 1.7 厘米, 略皱摺 ,基 部鞘状 抱茎, 先端 渐尖, 有 4 一 6 条 主脉。 花茎 直立, 高 70 — 120 厘米, 上部 分枝, 花生于 分枝的 顶端; 花下 有苞片 3 — 7 枚, 草质, 绿色, 长 7 — I 2 厘米, 宽 约 1.8 厘米; 花黄色 、橙 红色或 紫色, 具深 紫色的 斑点, 直径 7 — 12 厘米; 花梗 绿色, 长 6 — 9 厘米; 花被管 半球形 ,杯状 ;外 花被裂 片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7 厘米, 宽 3.5 — 4 厘米, 上 半部 平展, 内花被 裂片倒 卵形, 较外花 被裂片 小而窄 ,长约 4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雄蕊花 丝与花 柱合生 ,长约 6 厘米; 花柱长 3 . 8 — 4 厘米, 丝状, 顶端 6 裂; 子 房长圆 柱形。 蒴果三 棱 状柱形 ,上 粗下细 ,长 6 — 7 厘米 ,直 径约 1 厘米 ,顶 端残留 有花被 痕迹。 云 南常见 栽培。 原产南 美洲的 墨西哥 及危地 马拉; 世界各 地广为 栽培, 供 观赏; 栽培 品 种甚多 ,花色 变化' 甚大, 有淡紫 、红、 粉红、 黄、 白 等色。 5. 香 雪兰属 Freesia Klatt 多年生 草本; 球茎卵 圆形, 外具簿 膜质的 苞被。 叶基生 ,嵌叠 状排成 2 列, 两侧 压扁: 叶片剑 形或宽 条形, 中脉 明显。 花茎 细弱, 上部 分枝; 穗状 花序, 顶生; 花 直立, 偏 生于一 侧 ,苞片 膜质; 花 被管狭 漏斗形 ,花 被裂片 6 , 2 轮排列 ,内 、外 轮花被 裂片近 等大; 雄蕊 3 , 与花被 管等长 ,花丝 着生于 花被管 基部; 子房 下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花柱 细长, 先端 3 分 枝, 每 分枝又 2 裂, 柱头 6。 蒴果小 ,近 球形, 室背 开裂。 约 20 种, 主产 于非洲 南部。 我国 1 种, 各地常 见引种 栽培; 云南广 为引种 栽培。 1. 香雪兰 图版 220, 4 一 5 小苍兰 (拉汉 种子植 物名称 ), 菖蒲兰 (武汉 ) Freesia refracta Klatt(1874); Bailey(l949); Makino(l 963)*; 图鉴 (1976)*. 多年生 草本; 球 茎狭卵 形或卵 圆形, 外具薄 膜状的 苞被, 苞被上 有网纹 及暗红 色的斑 点。 叶剑 形或宽 条形, 略弯曲 ,黄 绿色, 长 15 — 4 厘米, 宽 0. 5 — I. 4 厘米, 中脉 明显。 花茎 直立, 上部具 2 — 4 个 分枝, 分枝上 部弯折 ,沿水 平方向 伸展, 下部有 数枚茎 生叶; 无 花梗; 每朵花 基部有 2 枚膜质 苞片, 宽卵形 或卵形 ,先端 微凹或 2 尖头, 长 (U — 1 厘米, 宽约 8 
72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1 虎皮花 Tigridia pavonia (L.) Ker-Gawl., 1 . 植株, 2. 花, 3. 果; 4一5. 红葱 Eleutherine pi Herb., 4. 鳞茎, 5. 花序。 (于振 洲绘) 
鸢尾科  727  毫米; 花直立 ,淡黄 色或黄 绿色, 有香味 ,直径 2 — 3 厘米; 花被管 喇叭形 ,长约 4 厘米, 直径 约 1 厘米, 基部 变细; 花 被裂片 6, 2 轮 排列; 外轮花 被裂片 卵形或 椭圆形 ,长 1.8 — 2 厘米, 宽约 6 亳米; 内轮 花被裂 片较外 轮略短 而窄; 雄蕊 3, 着生 于花被 管上, 长 2 — 2.5 厘米; 子 房下位 ,绿色 ,近 球形, 直径约 3 毫米。 蒴果椭 圆形。 花期 4 — 5 月 ,果期 6 — 9 月 。 云南省 多露地 栽培, 用 以装饰 花坛。 全国 各地常 见引种 栽培。 原 产非洲 南部。 花 芳香, 可提取 香精。 6. 红葱属 Eleutherine Herb.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鱗茎卵 圆形或 椭圆形 ,鳞片 肥厚, 无 苞被。 叶基生 ,条 形或披 针形, 数条 主脉 平行而 隆起; 叶片 表面有 明显的 皱褶。 花茎上 部分枝 ,在 分枝处 生有条 形或披 针形的 苞片, 无茎 生叶; 花茎 顶生, 多花组 成伞房 状的聚 伞花序 ;花白 色或粉 红色; 花被片 6,2 轮 排列, 内、 外花 被片近 等大, 倒卵形 或倒披 针形, 基部无 明显的 花被管 ;雄蕊 3, 着生 于花被 片基部 ,花 丝短, 花药 条形, 花 柱顶端 3 裂; 子房 下位, 长 圆形, 3 室, 胚珠 多数。 蒴 果椭圆 形, 成熟时 3 裂。 约 4 种, 其中 2 种分布 于中南 半岛, 2 种 分布于 美洲。 我国 1 种, 南方引 种栽培 ;云南 有 栽培。 1. 红葱 图版 221,4—5 小红蒜 Eleutherine plicata Herb. (1843); Makino et Nemoto (193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鳞茎卵 圆形, 长约 5 厘米, 直径约 2.5 厘米; 无 苞被, 鳞片 肥厚, 紫红 色; 根 柔嫩, 黄 褐色。 叶 片宽条 形或披 针形, 长 25 — 40 厘米, 宽 1.2 — 2 厘米, 基部楔 形, 先端 渐尖, 4—5 条主脉 平行而 突出, 有 明显的 皱褶。 花茎高 30 — 42 厘米, 上部有 3-5 个分枝 ,分枝 处生有 叶状的 苞片, 苞片长 8 — 12 厘米, 宽 5 — 7 毫米; 伞 形花序 生于分 枝顶端 ;花 下苞片 2 , 卵形, 膜质; 花 白色; 花被片 6, 倒披 针形, 2 轮 排列, 雄蕊 3, 花药 "丁" 字着生 ,花丝 着生于 花被片 基部; 花 柱顶端 3 裂; 子 房长椭 圆形, 3 室。 花期 6 月。 我省各 地常见 栽培, 并有半 野生。 原产 西印度 群岛。 为民间 草药, 对治疗 心悸、 头晕、 外伤 出血、 痢疾等 有效。 7. 庭 菖蒲属 Sisyrinchium L. 一 年生或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甚短, 不明显 ,须根 细弱; 茎直立 或基部 斜上, 圆 柱形或 有狭翅 ,节 明显, 上部多 分枝。 叶 条形、 披针 形或圆 柱形。 疏 散的伞 形花序 状的聚 伞花序 顶生; 基部 有多枚 叶状的 苞片; 花梗 细长, 丝状; 花较小 ,直径 0.8 — 1 厘米, 辐射 对称, 蓝紫 色、 淡蓝 色或淡 黄色; 花 被裂片 6, 同型, 近于 等大, 2 轮 排列, 基 部多联 合成短 的花被 管; 雄蕊 3, 花丝基 部联合 或全部 联合成 管状; 花柱 1, 细 丝状, 不分枝 或上部 3 裂, 或呈沟 形; 子房 下位, 球形, 3 室, 胚珠 多数。 蒴果 球形、 卵圆形 或长圆 柱形, 室背 开裂; 种子多 数。 
728  云南 植物志  约 100 种, 皆产于 美洲。 我国 1 种, 引种 栽培; 云南有 引种。 1. 庭菖蒲 图版 219, 4 — 6 Sisyrinchinm rosulatnm Bick. (1899), (1913); Zhao (1985)*. 一年生 草本; 植株莲 座状, 须根 纤细, 黄白色 ,多 分枝; 茎纤细 ,高 15 — 25 厘米, 中 下部. 有少数 分枝, 斜上, 节 明显, 常 呈膝状 弯曲, 沿茎 的两侧 生有狭 的翅。 叶基 生或于 节上互 生, 狭条形 ,长 6 — 9 厘米, 宽 2 — 3 亳米, 基部鞘 状抱茎 ,顶端 渐尖,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 序顶. 生; 苞片 5 — 7 枚, 外侧 2 枚绿色 ,狭披 针形, 边缘 膜质, 长 2 — 2.5 厘米, 内侧 3 — 5 片膜 质,. 无色 透明, 内 包含有 4 一 6 朵花; 花淡 紫色, 喉部 黄色, 直径 0.8 — 1 厘米; 花梗 丝状, 长约. 2.5 厘米; 花被管 甚短, 具纤毛 ;内、 外花 被裂片 同形, 等大, 2 轮 排列, 倒卵形 至倒披 针形, 长约 1.2 厘米, 宽约 4 毫米, 顶端 突尖, 白色, 有浅 紫色的 条纹, 外展, 爪部 楔形, 鲜黄色 ,并 有浓 紫色的 斑纹; 雄蕊 3, 花丝上 部分离 ,下 部合成 管状, 包住 花柱, 外侧生 有许多 腺毛, 花 药鲜 黄色; 花柱细 丝状, 上部 3 裂; 子房 球形, 绿色, 生有 纤毛。 蒴果 球形, 黄褐色 或棕竭 色, 直径 2.5 — 4 亳米, 成熟 时室背 开裂; 种子 多数, 黑 褐色。 花期 5 月 ,果期 6 — 8 月 。 我省有 栽培; 我国 南方各 省常用 它装饰 花坛, 现已 逸为半 野生。 原 产于北 美洲。 8. 射干属 Belamcanda A dans. nom. conserv. 多年 生直立 草本; 根 状茎为 不规则 的块状 c 茎 直立, 实心。 叶 剑形, 扁平, 互生, 嵌叠 状 2 列。 二 歧状伞 房花序 顶生; 苞片小 ,膜质 ;花橙 红色, 花被管 甚短; 花 被裂片 6, 2 轮排 列, 外轮略 宽大; 雄蕊 3, 着生 于外轮 花被的 基部; 花柱 1, 柱头 3 浅裂; 子房 下位, 倒卵形 >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果倒 卵形, 黄 绿色, 成熟时 沿室背 3 瓣裂; 种子 球形, 黑 紫色, 有光泽 ,着 生于果 实的中 轴上。 有 2 种, 分布 于亚洲 东部。 我国 1 种; 云南 亦有。 1. 射干 (神 农本 草经) 图版 22 2 交剪草 (广东 ), 野萱花 (西北 )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in Redout^ (1805)*; Leman in Redoutf (1807)*; Hook. £.(1892); B.Fedtsch. (1935), Hand.-Mazz. (1936); Kiiagawa(1939); 裴鉴等 (1953)*; Hara (1966);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Zhao (1985)*. Ixia chinensis L.(1753); Lour. (1790); Curtis (1791)*; Belamcanda punctata Moench (1794); Franch. (1884); C. H. Wright (1903); Moraea chinensis (L.) Thunb. (1784); (L.) Willd. (1797); Pardanthus chinensis (L.) Ker.-Gawl. (1804); Benth. (1861); Hance (1874); Debx. (1875); Franch. (1882).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为不规 则块状 ,橫走 ,黄 色或黄 褐色; 须根 多数, 带 黄色。 茎高 1—1.5 米, 实心。 叶 互生, 剑形, 扁平, 嵌叠状 排列, 两侧 压扁, 长 2 — 60 厘米, 宽 2— 4 鼠 米, 基部鞘 状抱茎 ,先端 渐尖, 无 中脉。 花序 顶生, 叉状 分枝, 每分 枝顶端 聚生数 朵花; 花梗 细, 长约 1.5 厘米; 花 梗及花 序分枝 处均包 有膜质 苞片, 苞片披 针形或 卵形; 花橙 红色, 散 生紫褐 色斑点 ,直径 4 一 5 厘米; 花 被裂片 6,2 轮 排列; 外轮花 被裂片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先端钝 或微凹 ,基部 楔形; 内轮 花被裂 片较外 轮略短 而狭; 雄 
鸢尾科  729  图 版 222 射干 Belamcand* chinensis (L.) DC" 1. 植株 下部, 2. 花枝, 3. 雌蕊, 4. 果, 5. 开裂的 果实。 (于振 洲绘: 
730  云南 植物志  蕊 3, 长 1.8 — 2 厘米, 着生于 外花被 裂片的 基部; 花药 条形, 外向 开裂, 花 丝近圆 柱形, 基 部稍扁 而宽; 花柱 1, 上部 稍扁, 顶端 3 裂, 裂片边 缘略向 外卷, 具 细而短 的毛; 子房 下位, 倒 卵形,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果 倒卵形 或长椭 圆形, 长 2.5 — 3 厘米, 直径 1.5— 2.5 厘米 ,先 端无喙 ,常 残存 有凋萎 的花被 ,成熟 时沿室 背开裂 ,果 瓣外翻 ,中 央有直 立的果 轴; 种子圆 球形, 黑紫色 ,有 光泽, 直径约 5 毫米, 着 生于果 实的中 轴上。 花期 6 — 8 月 ,果 期 7 — 9 月。 产全省 各地, 生 于林缘 或山坡 草地, 海拔 1 500 — 2 200 米;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西、 山 东、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台湾、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 州 及西藏 也有。 朝鲜、 日本、 印度、 越南及 苏联有 分布。 根状茎 供药用 ,微苦 、性寒 、微毒 ,能清 热解毒 ,散结 消炎、 消肿 止痛、 止咳 化痰, 用于治 疗扁 桃体炎 及腰痛 等症。 9. 鸢尾属 Iris L.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长 条形或 块状, 横走或 斜伸, 纤细或 肥厚。 叶多 基生, 两侧 压扁, 相 互嵌迭 ,排成 2 列, 叶片 剑形、 条形或 丝状,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叶脉 平行, 中 脉明显 或无。 花茎 自叶丛 中抽出 (大多 数种类 只有花 茎而无 明显的 地上茎 ), 多数种 类伸出 地面, 少数短 缩而 不伸出 ,顶 端分 枝或不 分枝, 花序生 于分枝 的顶端 或仅在 花茎顶 端生一 朵花; 花 及花' 序基部 着生数 枚苞片 ,苞片 膜质或 草质, 花较大 ,蓝 紫色、 紫色、 红 紫色、 黄色、 白色; 花被管 喇叭形 、丝 状或甚 短而不 明显, 花 被裂片 6 枚, 2 轮 排列, 外轮花 被裂片 3 枚, 常较 内轮的 大, 上部 常反折 下垂, 平滑, 无附属 物或具 鸡冠状 及须毛 状的附 属物, 基部 爪状, 多 数呈沟 状, 内轮花 被裂片 3 枚, 直立 或向外 倾斜; 雄蕊 3, 着生于 外轮花 被裂片 的基部 ,花药 外向幵 裂; 花丝与 花柱基 部离生 ,雌蕊 的花柱 单一, 上部 3 分枝, 每分枝 扁平, 拱形 弯曲, 有 鲜艳的 色彩, 呈花 瓣状, 顶端又 2 裂, 裂片半 圆形、 三角形 或狭披 针形, 柱头生 于花柱 裂片的 基部, 多为半 圆形, 舌状; 子房 下位, 3 室, 中轴 胎座, 胚珠 多数。 蒴果椭 圆形、 卵圆形 或球形 ,顶端 有喙 或无, 成熟 时室背 开裂; 种子 梨形、 扁平半 圆形或 为不规 则的多 面体, 有 附属物 或无。 全 世界约 300 种, 分 布于北 温带。 我国约 60 种, 13 变种及 4 变型, 主要 分布于 西南、 西北及 东北; 云南有 24 种, 3 变种及 1 变型。 据记 载云南 尚有草 叶鸢尾 (Iris farreri Dykes), 由于未 见标本 ,未 列入。 分种 检索表 1C 4) 根肉质 ,纺 锤形; 根 状茎短 [1. 尼 泊尔鸢 尾亚属 Subgen. Nepalen8i3(Dykes) Lawr.] 2( 3; 花茎 很短, 不伸出 地面; 花 被管长 5 — 7 威米 1. 高 原鸢尾 L collettii 3< 2) 花茎 较长, 伸出 地面; 花 被管长 2. 5—3 厘米 2. 尼泊 尔鸢尾 I. decora 4( 1) 根非 肉质, 不为纺 捶形; 根状茎 长圆柱 形或为 块状。 5(30) 外花被 裂片无 任何附 属物。 6( 7) 花茎上 部二歧 状分枝 [2. 野鸢 尾亚属 Subgen. Par danthopsi. (Hance) Baker] 3. 中 旬莲尾 I. subdichotoma 
鸢尾科 731  7C 6; 花 茎上部 非二歧 伏分枝 [3. 无附厲 物亚厲 Subgen. Limniris (Tausch) Spach em. Rodion]. 8(15; 花 黄色。 9(10; 根状茎 不明显 ,块状 4. 多 斑鸢尾 I- polysticta 10( 9) 根 状茎圆 柱状, 斜伸, 不为 块状。 11(14) 叶 片中脉 明显。  12(13) 叶片宽 1.5—3 厘米; 外花 被裂片 上有放 射状的 黑褐色 条纹, 爪部 无耳状 附属物 5, 黄菖蒲 I' P»eudacor ua 13(12) 叶片宽 0.5 — 0.8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上有 紫褐色 条纹及 斑点, 爪部 有耳状 附属物 6. 黄 花鸢尾 I. wilsonii HCli; 叶片 无明显 的中脉 7. 云南 鸢尾 I. fo«e»«i 15( 8) 花蓝 色或蓝 紫色。 16(17) 植株 矮小; 花茎高 10 厘米 以下; 花直径 5 — 5. 5 厘米 8, 矮紫 苟逢尾 !• r uthenica var. nana 1706; 植株较 高大; 花茎高 20 厘米 以上, 花直径 6 厘米 以上。 1«(19) 花 茎上部 有数个 较长的 分枝; 外 花被裂 片的中 部有白 色的环 形斑纹 9. 西 蔵鸢尾 I. clarkei 1908; 花茎上 部不分 枝或有 1 一 2 个短的 侧枝; 外花被 裂片上 不具白 色环形 斑纹。 20(21) 叶中脉 明显; 苞片近 革质, 平行脉 明显; 花大, 常 成重瓣 10* 花葛蒲 】• ensata var. hor tensis 21(20) 叶中脉 不明显 ;苞片 膜质, 脉不 明显; 花不为 重瓣。 22(27) 花深蓝 紫色或 紫色。 23C26) 内 花被裂 片外向 倾斜。 24C25) 花茎髙 25 — 50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外花被 裂片上 有金黄 色条纹 11,金 脉莲尾 !• chryso g raphe» 25(24) 花茎高 60 — 120 厘米, 直径 5—7 毫米; 外花被 裂片上 有白色 及深紫 色斑纹  12*长 葶鸢尾 I. delavayi 2^(23; 内花 被裂片 直立; 外 花被裂 片基部 具褐色 网状纹 13. 西伯利 亚鸢尾 I. «ibiric» 27(22; 花 蓝紫色 或淡蓝 紫色。 28(29; 花直径 9 一 10 厘米; 花 柱分枝 先端的 裂片长 1.5 — 2 厘米 14. 燕子花 1. laevigata 29(28) 花直径 6 . 5 — 7 .5 厘米; 花 柱分枝 先端的 裂片长 1.5 厘 米以下 …… 1S. 西 南鸢尾 I.balleyaim 30( 5) 外花 被裂片 上有附 属物。  31(40; 外 花被裂 片上有 鸡冠状 附属物 (4. 鸡冠 状附属 物亚属 Subgen. Crowir" Spach)  32(37; 有地 上茎。 33C36) 叶聚生 干茎的 顶端呈 扇形; 花蓝 紫色。 3<35) 花大, 蓝紫色 ,直径 7.5—8 厘米 •' • 16. 扇 形鸢尾 1. wattii 35C34) 花 较小, 淡蓝紫 色或近 白色, 直径 5 — 5. 5 厘米 17. 扁竹兰 I. eonfu.* 36C33) 叶 于茎上 互生, 不 集生于 茎顶; 花略呈 红紫色 18. 红 花鸢尾 I. mile.iL 37(32) 无地 上茎。 38C39) 花序有 5 — I 2 个分枝 ,排成 总状; 花直径 4.5—5.5 厘米 19. 糊蝶花 I. japonic a 39(38) 花 序不为 总状; 花直径 10 厘 米左右 20. 鸢尾 I. teetorum  40(31) 外 花被裂 片上有 须毛伏 附属物 (S. 鸢 尾亚属 Subgen. lri.) 
732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3 I 一 2. 髙原: § 尾 Iris collettii Hook, f., 1. 植株, 2. 果序; 3—4 4 . 果序。 (于振 洲绘)  尼泊 尔鸢尾 I. decora Wall., 3. 植株, 
鸢尾科  733  ■41(44) 植 株高达 1 米; 内轮花 被裂片 宽大, 圆形或 宽卵形 42(43) 苞片 绿色, 草质, 边 缘膜质 43(42) 苞片银 白色, 全 为膜质 44(41) 植株高 不超过 30 厘米。 45(46) 花茎 明显, 伸出 地面; 花 被管长 1.5—2 厘米 46(45; 花茎不 明显, 不伸出 地面; 花 被管长 5. 5 — 6 厘 米…,  •23. 锐 果鸢尾 I. goniocarpa '24. 库 门莲尾 !• kemaonensis  21. 德 国鸢尾 I- germanica -… 22. 香 根鸢尾 L pallida  1. 高 原鸢尾 图版 223, 1 — 2 小棕包 (图鉴 ) Iris collettii Hook. f. in Curtis (1903)*; Dykes (1913); 刘瑛 (1936); 图鉴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duclouxii L6vl. (1908).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基部围 有棕褐 色毛发 状的老 叶残留 纤维; 根状 茎短, 节不 明显; 根膨 大略成 纺锤形 ,棕 褐色, 肉质。 叶基生 ,灰 绿色, 条形或 狭剑形 ,花 期叶长 10 — 20 厘米, 宽 2 — 5 毫米, 果 期叶长 20 — 35 厘米, 宽 1.2 — 1.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互相 嵌迭, 有 2- 5 条 主脉。 花茎 很短, 不伸出 地面, 基部围 有数枚 膜质鞘 状叶; 苞片 绿色, 宽披 针形或 狭卵形 ,长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中脉 明显, 内 包含有 1 一 2 朵花; 花深蓝 色或蓝 紫色, 直径 3- 3.5 厘米; 花被管 细长, 上部 逐渐扩 大成喇 叭形, 长 5 — 7 厘米, 直径 1 一 1.5 毫米, 外花 被裂片 椭圆状 倒卵形 ,长约 4.5 厘米, 爪部 细长, 中脉 上有桔 黄色须 毛状附 属物, 内 花被裂 片倒披 针形, 长 3 — 3.5 厘米, 直立; 雄 蕊长约 2.3 厘米, 花药 黄色, 花丝 白色; 花柱分 枝花瓣 状, 长约 2 厘米, 顶 端裂片 细长而 尖锐。 蒴果 绿色, 三棱状 卵形, 长 1.5 — 2 厘米, 直径 1.3 — 1.5 厘米, 顶端有 短喙, 成 熟时沿 室背自 上向下 开裂至 1/3 处, 苞 片宿存 于果实 基部; 种子 长圆形 ,黑 褐色, 无光泽 ,无附 属物。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中甸、 维西、 丽江、 洱源、 漾濞、 大理、 昆明 及蒙自 , 生 于海拔 1 650 — 3 500 米 高山草 地及向 阳山坡 的干燥 草地; 四川、 西藏 也有。 印度、 泰国、 缅甸 及尼泊 尔也有 分布。 根、 根上 叶基部 及叶供 药用, 有大毒 ,作 催吐、 活血 祛瘀、 止血、 止痛、 通窍、 杀 蛆药。 么尼泊 尔鸢尾 图版 223, 3 — 4 小兰花 (云南 ) Iris decora Wall. (1830)*; Lawr. (1953); Hara (1971)*;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nepalensis D. Don (1825), non Wall, ex Lindl. (1824); Dykes (1913)*; 刘 瑛 (1936); /. yunnanensis L6vl. (1908); NeubecJ(ia decora (Wall.) Klatt. (1866); Junopsis decora (Wall.) W. Schulze (1969).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围有 大量棕 褐色的 毛发状 老叶叶 鞘残留 纤维; 根 状茎短 而粗, 块状; 根膨 大成纺 锤形, 肉质, 肥厚, 棕 褐色, 有 皱缩的 横纹。 叶 条形, 花 期叶长 10 — 20(28) 厘米, 宽 2 — 3( — 8) 毫米, 果期 长可达 60 厘米, 宽 6 — 8 毫米, 顶端长 渐尖, 有 2 — 3 条 主脉。 花茎高 10 — 25 厘米, 直径 2 — 3 毫米, 果期花 茎高达 35 厘米, 上部多 分枝, 中、 下 部有 1 一 2 枚抱茎 的披针 形的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膜质, 绿色, 披 针形, 长 4.5 — 7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内 包含有 2 朵花; 花蓝紫 色或浅 蓝色, 直径 2.5 — 6 厘米; 花梗 
73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4 中 甸鸢尾 Iris subdichotoma Zhao. 1. 植株, 2. 花枝。 (于 振洲绘 
鸢尾科  735  长 1 一 1.5 厘米; 花被管 细长, 长 2.5 — 3 厘米, 上部扩 大成喇 叭形, 外 花被裂 片长椭 圆形至 倒卵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中脉 上有黄 色须毛 状的附 属物, 内花被 裂片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雄 蕊长约 2.5 厘米, 花 药淡黄 白色; 花柱分 枝扁而 宽, 长约 3.5 厘米, 顶端裂 片钝三 角形, 边缘有 稀疏的 牙齿。 蒴果卵 圆形, 长 2.5 — 3.5 厘 米, 直径约 1 厘米, 顶端有 短喙。 花期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丽江、 石鼓、 巨甸、 中甸、 维西、 大理、 禄劝及 砚山, 生 于海拔 1 500 — 3 000 米 高山带 I 的荒 山坡、 草地、 岩石缝 隙及疏 林下; 四川、 西藏 也有。 印度、 不丹、 尼 泊尔有 分布。 $g< 〈尼泊 尔药用 植物》 一书 记载, 根部 人药, 内服有 轻泻、 利尿 作用, 外用 治疗疔 疮及伤 肿。 3. 中 旬鸢尾 图版 224 Iris subdichotoma Zhao (1980),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基部围 有棕褐 色毛发 状的老 叶残留 纤维, 根状 茎短, 根粗, 少分 枝。 叶剑 形或宽 条形, 灰绿色 ,花 期叶长 20_25 厘米, 宽 1 一 1.5 厘米, 果期 长可达 40 厘 米, 宽约 2 厘米, 顶端 渐尖, 直立或 略内弯 ,基部 鞘状, 互相 套迭,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 茎多自 叶丛旁 侧抽出 ,高 25 — 40 厘米, 上部有 2 — 5 个 分枝; 苞片 3 — 5 枚, 绿色, 边缘 膜质, 长 2.5 — 3.5、 厘米, 宽 7 — 8 毫米, 簇生 于花茎 分枝的 顶端, 内 包含有 2 — 4 朵花; 花蓝 紫色, 直 径约 5 i 米; 花梗长 3 — 4 厘米; 花被 管长约 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倒 披针形 ,长约 4 厘米, 宽 约 7 毫米, 中脉 上无附 属物, 内花 被裂片 狭倒披 针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4 毫米; 雄 蕊长约 2.2 厘米, 花 丝比花 药长; 花柱分 枝长约 3 厘米, 顶端裂 片狭三 角形; 子 房狭纺 锤形, 长约 1.5 厘米, 直径约 0.5 厘米。 蒴果长 圆柱形 ,长 5 — 6 厘米, 直径约 1 厘米, 6 条肋 微突出 ,成 熟时 沿室背 开裂至 1/3 处; 种子棕 褐色, 长 7.5 — 8.5 毫米, 有 小翅。 花期 6 月 ,果期 7 — 9 月。 产中甸 、丽江 及蒙自 ,生 于海拔 1 800 — 2 000 米的江 边山坡 草地、 开阔 的山坡 及近水 处的 坡地。 模式 标本采 自中甸 (哈 巴雪山 )。 4. 多 斑鸢尾 Iris polysticta Diels (1924);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 生密丛 草本, 植株基 部残留 有老叶 叶鞘, 齐 地表面 折断, 近等长 ,红 棕色; 地下为 不 明显的 木质、 块状根 状茎; 须根淡 黄色。 叶灰 绿色, 条形或 狭剑形 ,长 35 — 7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带红 紫色,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高 30 — 35 厘米, 直径约 7 毫米, 黄绿色 ,有 纵棱, 有 1 一 2 枚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草质, 绿色, 边缘 膜质, 披针形 ,长 13-20 厘米, 宽 1.6 — 2.5 厘米, 顶端 渐尖; 花黄色 ,有 紫褐色 的网状 花纹, 直径 8 — 9 厘米; 花梗长 7—9 厘米; 花被管 短而粗 ,长 3 — 5 亳米, 直径 5 — 6 毫米, 外花被 裂片提 琴形, 长约 6.5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顶端倒 卵形, 爪部披 针形, 内花被 裂片倒 披针形 ,长约 4.5 厘米, 宽 约 8 毫米, 直立, 花药淡 红色, 长约 3 厘米; 花柱 分枝花 瓣状, 长 3.5 — 4 厘米, 扁平, 拱形弯 曲, 黄色, 略带深 蓝色的 条纹, 边缘 白色, 顶端 裂片半 圆形; 果实长 3.5 — 7 厘米, 直 径可达 1.6 厘米。 花期 6 — 7 月, 果期 7 — 9 月。 产北部 山区, 生于河 边湿地 、沼 泽地及 向阳山 坡上; 四川、 西藏 也有。 尚有草 叶鸢尾 (Iris farreri Dykes), 植株与 本种极 相似, 仅花为 灰白色 ,由于 未见到 
736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5 1—2. 西 藏鸢尾 Iris clarkei Baker., 1. 植株 上部, 2. 果枝; 3. 黄菖蒲 I. pseudscorus L., 花。 (于 振洲绘 > 
鸢尾枓  737  标本, 未作 处理。 5. 黄菖蒲 图版 225, 3 黄鸢尾 (庐 山植 物园栽 培植物 手册) Iris pseudacorus L. (1753); Dykes (1913); B. Fedtsch. (1935);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有少 量老叶 残留的 纤维, 根状茎 粗壮, 直 径可达 2 .5 厘米, 斜 伸, 节明显 ,黄 褐色; 须根黄 白色, 有 皱缩的 橫纹。 基生叶 灰绿色 ,宽 剑形, 长 4 — 60 厘米, 宽 1.5 — 3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色淡, 中脉较 明显。 花茎 粗壮, 高 60 — 70 厘米, 直径 4- 6 毫米, 有明显 的纵棱 ,上部 分枝, 茎生 叶比基 生叶短 而窄; 苞片 3 — 4 枚, 绿色, 膜质, 披针形 ,长 6.5 — 8.5 厘米, 宽 1.5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花 黄色, 直径 10 — 11 厘米; 花梗长 5— 5.5 厘米; 花 被管长 1.5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卵圆 形或倒 卵形, 长约 7 厘米, 宽 4 .5—5 厘 米, 爪部狭 楔形, 中央 下陷呈 沟状, 有黑 褐色的 条纹, 内花 被裂片 较小, 倒披 针形, 直立, 长 2.7 厘米, 宽约 5 毫米; 雄 蕊长约 3 厘米, 花丝黄 白色, 花药黑 紫色; 花柱 分枝淡 黄色, 长约 4.5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顶端 裂片半 圆形, 边缘有 疏牙齿 ;子房 绿色, 三棱状 柱形, 长约 2.5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花期 5 月, 果期 6 — 8 月。 算产 欧洲。 我 省有些 园圃中 引种; 我国各 地引种 栽培, 喜 生于河 湖沿岸 的湿地 或沼泽 地上。 6. 黄 花鸢尾 图版 226, 3 — 5 Iris wilsonii C. H. Wright (1907); Stapf in Curtis (1910)*; Dykes (1913)*; 刘 瑛 (1936); 秦岭 植物志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基部 有老叶 残留的 纤维, 根状茎 粗壮, 斜伸。 须根黄 白色, 少 分枝, 有 皱缩的 横纹。 叶基生 ,灰 绿色, 宽条形 ,长 25 — 55 厘米, 宽 5 — 8 毫米, 顶端 渐尖, 有 3 — 5 条不 明显的 主脉。 花茎 中空, 高 50 — 60 厘米, 有 1 一 2 枚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草质, 绿色, 披针形 ,长 6 — 9 (16)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中脉 明显, 内 包含有 2 朵花; 花黄 色, 直径 6 — 7 厘米; 花梗细 ,长 3 — 11 厘米, 花 被管长 0.5 — 1.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倒 卵形, 长 6 — 6.5 厘米, 宽约 1.5 厘米, 具紫 褐色的 条纹及 斑点, 爪部狭 楔形, 两侧边 缘有紫 褐色的 耳状突 起物, 中间 下陷呈 沟状, 内花被 裂片倒 披针形 ,长 4.5 — 5 厘米, 宽约 0.7 厘米, 花盛 开时向 外倾斜 ;雄 蕊长约 3.5 厘米, 花药与 花丝近 等长; 花柱 分枝深 黄色, 长 4.5 — 6 厘米, 顶端裂 片钝三 角形或 半圆形 ,有疏 牙齿; 子房 绿色, 长 1.2 — 1.8 厘米。 蒴果 椭圆状 柱形, 长 3-4 厘米, 直径 1.5 — 2 厘米, 6 条肋 明显, 顶端 无喙, 成熟时 开裂至 中部; 种子棕 褐色, 扁 平, 半 圆形。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东 北部, 生于山 坡草丛 、林 缘草地 及河旁 沟边的 湿地; 湖北、 陕西、 甘肃及 四川也 有。 7. 云 南鸢尾 图版 226, 1—2 大 紫石蒲 (云 南植物 名录) Irw forrestii Dykes (1910), (1913)*; 刘瑛 (1936); Hand. -Mazz. (1936); Bailey (1949);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基部 有数枚 鞘状叶 及老叶 残留的 纤维; 根状茎 斜伸, 直径约 5 毫米, 
738  云南 植物志 
鸢尾科  739  棕褐色 ,包 有红褐 色的老 叶残留 纤维; 须根黄 白色, 有 皱缩的 横纹。 叶 条形, 黄 绿色, 长 20 — 50 厘米, 宽 4 一 7 毫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光滑, 黄绿色 ,高 15 — 45 厘米, 直径 2 — 3 毫米, 有 1 一 3 枚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膜质, 绿色, 上部 略带红 紫色, 披针形 ,长 5.5 — 7 厘米, 宽 1 一 1.2 厘米, 顶 端长渐 尖或延 伸呈叶 片状, 内 包含有 1 一 2 朵 花; 花黄色 ,直径 6.5 — 7 厘米; 花梗长 3.5 — 5 厘米; 花被管 漏斗形 ,长约 1.3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倒 卵形, 长约 6.5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有紫 褐色的 条纹及 斑点, 爪部狭 楔形, 中部 下陷呈 沟状, 无附 属物, 内花 被裂片 直立; 雄 蕊长约 3 厘米, 花药褐 黄色, 花丝与 花药近 于等长 ;花 柱分枝 淡黄色 ,长 4 一 4 .5 厘米, 宽 I. 4 一 1.6 厘米, 顶端裂 片钝三 角形; 子房 绿色, 三 棱状圆 柱形, 长约 2 厘米。 蒴果钝 三棱状 楠圆形 ,长 4 一 4.5 厘米, 直径 1.5 — 1.8 厘米, 有 短喙, 6 条肋 明显, 室背 开裂; 种子 扁平, 半 圆形。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丽江 、中甸 、华坪 及鹤庆 ,生 于海拔 2 750-3 600 米的 水沟、 溪 流旁的 湿地或 山坡草 丛中; 四川、 西藏 也有。 8. 矮紫 苞鸢尾 图版 227,3 Iris ruthenica Ker-Gawl. var. nana Maxim. (1880); Makino et Neraoto (193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包有 短的鞘 状叶; 根状茎 斜伸, 二歧 分枝, 节 明显, 外包 以棕褐 色老叶 残留的 纤维, 直径 3 — 5 亳米; 须根粗 ,暗 褐色。 叶条钐 ,灰 绿色, 长 8 — I 5 厘米, 宽 1.5 — 3 毫米, 先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有 3 — 5 条 主脉。 花茎短 而细, 长 5 — 5.5 厘米; 苞片 2 枚, 膜质, 绿色, 边缘带 红紫色 ,长 1.5 — 3 厘米, 宽 3 — 8 毫米, 中脉 明显, 内 包含有 1 朵花; 花淡蓝 色或蓝 紫色, 直径 3.5 — 4.5 厘米; 花 被管长 1 一 1.5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长约 2 .5 厘米, 宽约 6 毫米, 具深色 的条纹 及斑点 ;内花 被裂片 直立, 狭倒披 针形, 长约 2 厘米; 雄 蕊长约 1.5 厘米, 花药乳 白色; 子房狭 卵形, 柱状, 长约 4 毫米。 蒴果球 形或卵 圆形, 直径 0.8 — 1 厘米, 6 条肋 明显, 顶端 无喙, 成熟时 沿室背 开裂至 1/2 处; 种子 球形或 梨形, 有乳 白色的 附属物 ,附 属物遇 潮湿易 变粘。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 丽江、 中甸、 德钦、 维西, 生于向 阳沙质 地或向 阳山坡 草地;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 蒙、 河北、 山西、 山东、 河南、 江苏、 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四川、 西藏 也有。 原变种 (紫 苞鸢尾 Iris ruthenica Ker.-Gawl. var. ruthenica) 在我国 仅产于 新疆。 9. 西 截鸢尾 图版 225, 1 — 2 Iris clarkei Baker (1892); Hook. f. (1894); Baker (Aug. 1892); Dykes (1909), (1913)*; Stapf in Curtis (1910); Hara (1966), (1971)*;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himalaica Dykes (1910).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圆 柱形, 斜伸, 外包 有老叶 残留的 纤维。 叶灰 绿色, 条形或 剑形, 长 30 — 60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花 茎高约 6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上部有 .2 — 3 个 侧枝, 中部 以下有 2 — 3 枚茎 生叶, 茎生 叶鞘状 抱茎, 长 15 — 2 5 厘米; 花下 苞片 3 枚, 草质, 绿色, 边缘 膜质, 宽披 针形, 长 7.5 — 9 厘米, 中脉 明显, 内 包含有 1 一 2 朵 花; 花蓝色 ,直径 7.5 — 8.5 厘米; 花梗细 ,长 2.5 — 3.5 厘米; 花被管 绿色, 短 而粗, 长约 1 厘 米, 直径约 5 毫米, 外花被 裂片倒 卵形, 长约 7 厘米, 宽 2.4 — 2.8 厘米, 中部 有白色 的环形 
图版 227 . ^ , , ft 酋 《 I e nsata Thunb. var.、 hortensif (Makino) 1. 西南: S 尾 Iris bulleyana Dykei, 植株 上郜; 2. 花菖蒲 I. ens^" iau l. ESffl^ ' 龙尾 I. ruthenica Ker-Gawl. var. nana Maxim., 植秣, 4 Makioo et Nemoto, 植株 上邵, 3.^ 茶 包鸟尾 „ , A , „ C=^mm&^ 库 门鸢尾 1. kemaoaensis D. Don ex Royle, 4. 植株, 5. 果。 (于振 
鸢尾科  741  斑纹, 爪部 楔形, 中央 下陷呈 沟状, 有深 紫色的 条纹及 黄斑, 内 花被裂 片淡蓝 紫色, 倒披针 形, 长 4 一 4.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花盛开 时向外 倾斜; 花药乳 白色, 比花 丝短; 花柱 分枝扁 平, 拱形 弯曲, 长 4 一 4.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顶端裂 片钝, 半 圆形; 子房 绿色, 三棱 状纺锤 形, 长约 2.5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蒴果 卵状圆 柱形, 长 3.5 — 5 厘米, 直径 1.2 — 2.5 厘米, 6 条肋 明显; 种子 扁平, 盘状。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产西 北部及 西部, 生于溪 流旁或 湖边的 湿地; 我 国西藏 也有。 印度、 不丹、 尼泊 尔及锡 金有 分布。 10. 花菖蒲 (中 国植 物志) 图版 227,2 Iris ensata Thunb. var. hortensis (Maxim.) Makino et Nemoto (1931); Zhao (1980), (1985)*. Iris laevigata Fisch. Y. hortensis Maxim. (1880); /. \aemp]eri Sieb. ex Lem. .P. hortensis (Maxim.) Makino (1909); /. \aempjeri Sieb. ex Lem. (1858), p. p.; 图 鉴 (1976)*; /. ensata auct. non Thunb.: Ohwi (1959), p. p.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基部 围有老 叶叶鞘 残留的 纤维。 根状茎 粗壮, 斜伸, 外包有 棕褐色 老 叶叶鞘 残留的 纤维。 须根绳 索状, 灰白色 ,有 皱縮的 横纹。 叶条形 ,长 50 — 80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中脉 明显而 突出。 花茎圆 柱形, 高 1 米左右 ,直径 5 — 8 毫米, 实心, 有 1 一 3 枚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近革质 ,较硬 ,长 4.5 — 7 .5 厘米, 宽 1 一 2 厘米, 先端 急渐、 渐尖 或钝, 内 包含有 2 朵花。 本变种 为园艺 变种, 约有 500 多个 品种, 花型 及颜色 因品种 而异, 花色由 白色、 浅蓝色 、蓝 紫色、 紫 色至紫 红色, 斑点及 花纹、 单 瓣至重 瓣变化 甚大。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9 月。 为著 名观赏 花卉, 性喜 潮湿, 多栽 于河、 湖、 池塘边 ,或 盆栽; 云南有 栽培。 长期 以来, C. P. Thunberg 命名的 Iris ensata 均被 误用作 马蔺的 学名, 但 据日本 人的 考证, 其模式 标本实 为玉蝉 花的野 生种, 故将 I. ensata Thunb. 一名 复原, 仍 用于玉 '蝉花 (I. kaempferi Sieb.) 的野生 种上。 其栽 培种日 本人也 称为" 花菖蒲 "。 11. 金 脉鸢尾 图版 228, 4—6 金 纹鸢尾 (图鉴 ), 金 网鸢尾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Iris chrysographes Dykes (1911), (1913)*; Stapf in Curtis (1912); Hand.- Mazz. (1936); 图鉴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围有 大量棕 色披针 形的鞘 状叶; 根状茎 圆柱形 ,棕 褐色, 斜伸, 夕卜包 有老叶 的残留 叶鞘及 棕色膜 质的鞘 状叶; 须根 粗壮, 黄白色 ,有 皱缩的 橫纹, 生 于根状 茎之 一侧。 叶基生 ,灰 绿色, 条形, 长 25 — 70 厘米, 宽 0.5 — 1.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光滑, 中空, 高 25 — 50 厘米, 直径约 0.5 厘米, 中部或 下部有 1 一 2 枚 茎 生叶, 叶鞘宽 大抱茎 ;苞片 3 枚, 绿色 略带红 紫色, 披 针形, 长 6.5 — 9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内 包含有 2 朵花; 花深蓝 紫色, 直径 8 — 1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狭 倒卵形 或长 圆形, 长 5.5 — 7 厘米, 宽 2.5 — 3.5 厘米, 有金 黄色的 条纹, 爪 部突然 变狭, 中央 下陷呈 沟状, 内花 被裂片 狭倒披 针形, 长约 6 厘米, 宽约 1 厘米, 花盛 开时上 部向外 倾斜; 雄蕊长 4-4.5 厘米, 花药蓝 紫色, 花丝 紫色, 比花 药长; 花柱 分枝深 紫色, 呈拱形 弯曲, 长 4.5 — 5 厘 米, 宽 6 — 8 毫米, 顶端裂 片钝, 近于半 圆形, 子房三 棱状纺 锤形, 绿色, 长 3 — 3.5 M 米, 直 
图 版 228 '.长 葶鸢尾 Iris delavayi Micheli ex Franch., 1. 植株 下部, 2. 植株 上部, 3. 果; 4—6. 金 脉鸢尾 chrysographes Dykes, 4. 植株 下部, 5. 植株 上部, 6. 果序。 (于振 洲绘) 
鸢尾科  743  径 5 — 7 毫米。 蒴果三 棱状圆 柱形, 长 4 一 6 厘米, 直径 1.7 — 2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 部圆形 * 无喙; 种子近 梨形, 棕 褐色。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洱源 、中甸 、维西 、贡山 ,生 于海拔 3 000-4 400 米 的山坡 草地及 林缘; 四川、 贵州 >■ 西藏 也有。 1JL 长 莩鸢尾 图版 228, 1 一 3 Iris delavayi Micheli ex Franch. (1895)*; Hook. f. in Curtis (1899)*; C. H. Wright (1903-1905); Dykes (1913); 刘瑛 (1936); Bailey (1949);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带红 紫色, 围有 膜质的 鞘状叶 及毛发 状的老 叶残留 纤维; 根状 茎 粗壮, 直径约 1 厘米, 斜伸, 外包 有棕褐 色老叶 残留的 纤维; 须根粗 ,黄 白色, 有皱 縮的横 紋. 叶灰 绿色, 剑形或 条形, 长 50 — 80 厘米, 宽 0.8 — 1.5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基部 鞘状,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中空, 光滑, 高 60 — 厘米, 直径 5 — 7 毫米, 顶端有 1 一 2 个短侧 枝,. 中 下部有 3 — 4 枚披针 形的茎 生叶; 苞片 2 — 3 枚, 膜质, 绿色, 略带红 褐色, 宽披 针形, 长 7-11 厘米, 宽 1.8 — 2 厘米, 顶端长 渐尖, 内 包含有 2 朵花; 花深紫 色或蓝 紫色, 具 暗紫色 及白色 斑纹。 直径约 9 厘米; 花梗长 3 — 6 厘米; 花 被管长 1.5 — 1.8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倒卵 形, 长约 7 厘米, 宽约 3 厘米, 顶端 微凹, 花盛 开时上 部向下 反折, 花 被裂片 上有白 色及深 紫色的 斑纹, 爪部 楔形, 中央 下陷呈 沟状, 无附 属物, 内 花被裂 片倒披 针形, 长约 5.5 厘米, 花盛开 时向外 倾斜; 花药乳 黄色, 花丝淡 紫色; 花柱 分枝淡 紫色, 长约 5 厘米, 宽 1.6 厘米, 顶端 裂片长 圆形; 子房 柱状三 棱形, 长 1.8 — 2 厘米, 直径约 7 亳米。 蒴果柱 状长椭 圆形, 长 5 — 6.5 厘米, 直径 1.5 — 2.5 厘米, 无喙; 种子红 褐色, 扁平, 圆 盘形, 直径约 6 毫米。 花 期 5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维西 、丽江 、石鼓 、巨甸 、大理 ,生 于海拔 2 700-3 100 米的水 沟旁湿 地或林 缘草地 ^ 四川、 西藏 也有。 模式标 本采自 大理。 13. 西伯利 亚鸢尾 图版 229, 1-3 Iris sibirica L. (1753); Dykes (1913)*; B. Fedtsch. (1935); Bailey (1949);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围有 鞘状叶 及老叶 残留的 纤维; 根状茎 粗壮, 斜伸; 须根 黄白. 色, 绳索状 ,有 皱縮的 横纹。 叶 条形, 灰绿色 ,长 20 — 40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顶端渐 尖,.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 茎高于 叶片, 平滑, 高 40 — 60 厘米, 有 1 一 2 枚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膜 质, 绿色, 边缘 略带红 紫色, 狭卵 形或披 针形, 长 4 一 5.5 厘米, 宽 0.8 — 2 厘米, 顶端短 渐尖, 内 包含有 2 朵花; 花蓝 紫色, 直径 7.5 — 9 厘米; 花梗 甚短; 花被 管长约 1 厘米, 外花 被裂片 倒卵形 ,长 5.5 — 7 厘米, 宽 3.3 — 5 厘米, 上 部反折 下垂, 爪部宽 楔形, 中央 下陷成 沟状, 有 褐色网 紋及黄 色斑纹 ,无附 属物, 内花被 裂片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4.5 — 5.5 厘米, 宽 1.5 — 1.8 厘米, 直立; 雄蕊长 3 — 3.5 厘米, 花药 紫色, 花丝淡 紫色; 花柱 分枝淡 蓝色, 拱形 弯曲, 长 4 一 4 .5 厘米, 顶 端裂片 近于半 圆形, 边缘有 不规则 的稀疏 牙齿; 子房纺 锤形, 长 1.5 — 2 厘米, 绿色。 蒴果 卵状圆 柱形、 长圆 柱形或 橢圆状 柱形, 长 3.5 — 5.5 厘米, 直径 1-3-1.5 厘米, 无喙。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7 月。 云南 有栽培 《 原产 欧洲, 常栽于 庭园及 花坛中 供观赏 O 
744  云南 植物志  图 版 229 一 3. 西伯利 亚鸢尾 Iris sibirica L" 1. 植株 下部, 2. 花, 3. 果; 4 一 7. 燕子花 I. laevigata Fisch. ex Fisch - et Mey., 4. 植株 下部, 5. 花, 6. 果序, 7. 种子。 (于振 洲绘) 
鸢尾科  745  14«燕 孑花 (漳州 府志) 图版 229 , 4 一 7 平 叶鸢尾 (北京 植物园 栽培植 物名录 ), 光 叶鸢尾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Iris laevigata Fisch. ex Turcz. (1838), nom nud.; ex Fisch. et Mey. (1839), descr.; Ledeb: (1853); Hook. f. in Curtis (1874)*; Baker (1877), (1888); C. H. Wright (1903); Dykes (1913), p. p.; Makino et Nemoto (1931); B. Fedtsch. (1935); 刘瑛 (1936); Kitagawa (1939); Saragawa (1939)*; Ohwi (195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phraguitetoreens Hand. -Mazz. (192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 基部围 有毛发 状棕褐 色的老 叶残留 纤维; 根状茎 粗壮, 斜伸, 棕褐 色, 直径约 1 厘米; 须根黄 白色, 有 皱缩的 横纹。 叶灰 绿色, 剑 形或宽 条形, 长 句 一 100 厘 米, 宽 0.8 — 1.5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 茎实心 光滑, 高 40 — 60 厘 米, 有不 明显的 纵棱, 中、 下部有 2 — 3 枚茎 生叶; 苞片 3 — 5 枚, 膜质, 披 针形, 长 6 — 9 厘 米, 宽 1 一 1.5 厘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中脉 明显, 内 包含有 2 — 4 朵花; 花大, 蓝 紫色, 直 径 9 一 10 厘米; 花梗长 1.5 — 3.5 厘米; 花被管 上部稍 膨大, 似喇 叭形, 长约 2 厘米, 直径 5-7 毫米; 外花被 裂片倒 卵形或 椭圆形 ,长 7.5—9 厘米, 宽 4 一 4.5 厘米, 上 部反折 下垂, 爪部 楔形, 中央 下陷呈 沟状, 鲜黄色 ,无附 属物, 内花 被裂片 直立, 倒披 针形, 长 5 — 6.5 厘 米, 宽 0.8 — 1.5 厘米; 雄 蕊长约 3 厘米, 花药 白色; 花 柱分枝 扁平, 花 瓣状, 拱形 弯曲, 长 5-6 厘米, 宽约 1.2 厘米, 顶端 裂片半 圆形, 长 1.5 — 2 厘米, 边缘有 波状的 牙齿; 子 房钝三 角状圆 柱形, 上部略 膨大, 长 2 — 2.2 厘米, 直径约 6 毫米。 蒴果 椭圆状 柱形, 长 6.5 — 7 厘 米, 直径 2 — 2.5 厘米, 有 6 条纵肋 ,其中 3 条较粗 ;种子 扁平, 半 圆形, 褐色, 有 光泽, 长约 6.5 毫米, 宽约 5 毫米。 花期 5 — 6 月, 果期 7 — 8 月。 产 昆明、 勐海、 大理、 维西, 生于沼 泽地、 河岸 边的水 湿地, 海拔 1 890 — 3 200 米的高 山 湿地;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也有。 日本、 朝鲜及 苏联有 分布。 1S. 西 南鸢尾 空 茎鸢尾 (英 拉汉种 子植物 名称) Iris bulleyana Dykes (1910), (1913)*; Bailey (1949);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Sa. 西 南鸢尾 (原 变型) 图版 227,1 f. bulleyana 多年生 草本, 根 状茎较 粗壮, 斜伸, 节 密集, 包有红 褐色的 老叶残 留的叶 鞘及膜 质的鞘 状叶; 须根绳 索状, 灰白 色或棕 褐色, 有皱縮 的横纹 排列于 根茎之 一侧。 叶 基生, 条形, 长 15 — 45 厘米, 宽 0.5 — 1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略带 红色,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中空, 光滑, 高 2 — 35 厘米, 直径 4 一 6 毫米, 生有 1—1 片茎 生叶, 基部围 有少量 红紫色 的鞘状 叶; 苞片 2 — 3 枚, 膜质, 绿色, 边缘 略带红 褐色, 长 5.5 — 12 厘米, 宽 0.8 — 1.2 厘米, 内包含 有 1 一 2 朵花; 花天 蓝色, 直径 6.5 — 7.5 厘米; 花梗长 2 — 6 厘米; 花被管 短而粗 ,三 棱状柱 形, 长 1 一 1.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倒 卵形, 长 4.5 — 5 厘米, 宽约 2.5 厘米, 爪部 楔形, 中央下 陷呈 沟状, 无附 属物, 具蓝 紫色的 斑点及 条纹; 内花 被裂片 直立, 披针形 或宽披 针形, 长约 4 厘米, 宽约 I. 5 厘米, 淡蓝 紫色, 花盛开 时略向 外倾; 雄 蕊长约 2.5 厘米, 花药乳 白色, 较 
46  云南 植物志  花丝 略短; 花柱分 枝片状 ,中肋 隆起, 深蓝 紫色, 长约 3.5 厘米, 顶端 裂片近 方形, 全缘, 无 锯齿; 子房 绿色, 钝三 角形, 长约 2 厘米。 蒴果 三棱状 柱形, 长 4 一 5.5 厘米, 直径 1.5 — 1.8 厘米, 6 条肋 明显, 顶端钝 ,无喙 ,常有 残存的 花被, 表面具 明显的 网纹; 种子棕 褐色, 扁平, 半 圆形。 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10 月。 产中甸 、维西 、丽江 、鹤庆 、兰坪 、贡山 、德钦 、大理 、昆明 及会泽 ,生 于海拔 2 300-3 500 米 的山坡 草地或 溪流旁 的湿草 地上; 四川、 西藏 也有。 15b. 白花西 南鸢尾 (变型 ) f. alba Zhao (1980), (1985). 本变型 花为乳 白色, 其他 性状与 原变型 相同。 产 德钦, 生于山 坡草地 或溪流 旁的湿 地上。 模^: 标 本采自 德钦。 16. 扇 形鸢尾 图版 230, 11-15 扁竹兰 、铁 扇子、 老君扇 Iris wattii Baker (1892); Hook. f. (1894); 刘瑛 (1936); Sealy (1937), (1938), in Curtis (1940)*;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milesii auct. non Foster: Dykes (1913).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直径约 1 厘米, 横走, 节明显 ,节 间长, 黄 白色; 须根 分枝较 多, 黄白色 ;地上 茎扁圆 柱形, 高 50 — 100 厘米,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节 明显, 残留有 老叶的 叶鞘。 叶黄 绿色, 叶面 皱褶, 10 余枚 丛生于 茎顶, 基部互 相套迭 ,排 列成扇 面状, 宽 剑形, 长 50 — 70 厘米, 宽 5 — 7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有 十多条 主脉。 花茎生 于茎顶 部的叶 丛中央 ,高 30 — 50 厘米, 直径约 7 毫米, 有 纵棱和 浅沟; 总状圆 锥花序 ,有 5 — 7 个分枝 ;每 个分枝 顶端生 有苞片 3 — 5 枚, 膜质, 绿色, 披针 形至狭 卵形, 长 1.5 — 2.5 厘米, 宽约 1 厘 米, 顶端钝 ,内 包含有 2 — 4 朵花; 花蓝 紫色, 直径 7.5 — 8 厘米, 花 梗长约 1.5 厘米; 花被管 喇叭形 ,长约 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倒 卵形, 长 4.5 — 5 厘米, 宽 2. 4 — 2.8 厘米, 有深紫 色的斑 点及 条纹, 边缘 有波状 皱褶, 中肋 上有不 规则的 黄色鸡 冠状附 属物, 内花被 裂片倒 披针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3.5 — 4 厘米, 宽 1 一 1.3 厘米, 花盛开 时向外 倾斜; 雄 蕊长约 3 厘米, 花药黄 色, 花丝 白色; 花柱 分枝淡 蓝色, 扁平, 拱形 弯曲, 长 3 — 3.5 厘米, 宽 0.8 — 1 厘米, 顶 端裂片 璲状 丝裂; 子房 绿色, 纺锤形 ,长 7—8 毫米。 蒴果 橢圆状 柱形, 长 2 .8 — 3.5 厘米, 直径 13-1.5 厘米, 顶端有 短尖, 无明显 的喙, 有 6 条肋, 其中 3 条肋 明显而 突出; 种子棕 褐色, 扁平, 半 圆形, 直径约 4 毫米。 花期 4 月, 果期 5 — 8 月。 产西畴 、文山 、麻 栗坡、 屏边、 景东、 凤庆、 龙陵、 金平、 贡山、 福贡、 维西、 兰坪, 生 于海拔 1 200-2 300 米左 右的林 缘草地 或河边 湿地; 西藏 也有。 印度及 不丹有 分布。 本 种常与 扁竹兰 (/. conjusa Sealy) 相 混淆, 其不同 点在于 本种的 花大, 直径 7.5— 8 厘米, 后者花 较小, 直径 5 — 5.5 厘米。 另外 J. D. Hooker 在 《印 度植 物志》 (The Flora of British India) 中 称本种 "外 花被 裂片上 无须毛 及鸡冠 状附属 物", 这 个描述 是根据 Baker 手稿 的错误 记载, 是 由于观 察疏忽 造成。 17. 扁竹兰 图版 230, 4-10 扁竹根 、扁竹 (云 南、 四川) Iris confusa Sealy in Curtis (1937)*;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鸢 尾 科  747  图 版 230 1—3. 蝴蝶花 Iris japonica Thunb., 1. 植株, 2. 花枝, 3. 果; 4— 10. 扁竹兰 I. eonfusa Sealy, 4. 植株下 35, 5. 植株 上 部, 6. 花枝, 7. 花柱 分枝表 面观, 8. 花柱 分枝背 面观, 9. 雄蕊, 10. 果; 11 — 15. 扁 * 鸢尾 I. wsttii Baker, 11. 叶片一 部分, 12. 花枝, 13. 外花被 裂片, 14. 内花被 裂片, 15. 果。 (于振 洲绘) 
748  云南 植物志  Iris watti auct. non Baker: Dykes (1915), p. p. maj.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横走, 直径 4 一 7 亳米, 黄褐色 ,节 明显, 节间 较长; 须根多 分枝, 黄 褐 色或浅 黄色; 地上茎 直立, 高 80 — 厘米, 扁圆 柱形, 节明显 ,节 上常残 留有老 叶的叶 鞘。 叶 10 余枚, 丛生于 茎顶, 基部鞘 状互相 嵌迭, 排列成 扇状, 宽剑形 ,长 28 — 80 厘米, 宽 3 — 6 厘米, 顶端 渐尖, 黄绿色 ,两 面略带 白粉, 无 明显的 主脉。 花茎 生于茎 顶部的 叶丛中 央, 长 20 — 30 厘米, 总状 分枝, 每个 分枝顶 端着生 4 一 6 枚膜质 的苞片 ;苞片 卵形, 长约 1.5 厘米, 钝头, 其中 包含有 3 — 5 朵花; 花浅 蓝色或 白色, 直径 5 — 5.5 厘米; 花 梗与苞 片等长 或略长 ;花被 管长约 1.5 厘米, 外花被 裂片椭 圆形, 长约 3 厘米, 宽约 2 厘米, 顶端 微凹, 边 缘波状 皱摺, 有疏 牙齿, 爪 部楔形 ; 内 花被裂 片倒宽 披针形 ,长约 2.5 厘米, 宽约 1 厘米, 顶 端微凹 ;雄 蕊长约 1.5 厘米, 花药黄 白色; 花柱 分枝淡 蓝色, 长约 2 厘米, 宽约 8 毫米, 顶端 裂片 丝裂呈 缝状; 子房 绿色, 柱状纺 锤形, 长约 6 毫米。 蒴果 椭圆状 柱形, 长 2.5 — 3.5 厘 米, 直径 1 一 1.4 厘米, 表面有 网状的 脉条及 6 条明显 的肋; 种子黑 褐色, 长 3 — 4 毫米, 宽 约 2.5 毫米, 无附 属物。 花期 4 月 ,果期 5 — 7 月。 产于 昆明、 景东、 富民、 双柏、 西畴、 宾川、 凤庆, 生于疏 林下、 林缘、 沟谷 湿地或 山坡草 地; 广西、 四川 也有。 根 状茎供 药用, 治急性 扁桃腺 炎及急 性支气 管炎。 本种 的花、 果与 蝴蝶花 (I. japonica Thunb.) 很 相似, 而 营养体 又与扇 形鸢尾 (/• wattii Baker) 很近似 ,略 有疏忽 极容易 混淆。 18. 红 花鸢尾 Iris milesii Baker ex Foster (1883); Baker (1886); Hook. f. (1894); Dykes (1913); 刘瑛 (193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 上部 直立, 下部 斜伸, 直径 1 一 1.5 厘米, 节 明显; 地 上茎明 显直立 ,高 60 — 90 厘米, 基部 略粗, 节 明显, 下 部节处 残存有 黄褐色 的老叶 叶鞘。 叶在茎 的上部 互生, 两面灰 绿色, 基部鞘 状抱茎 ,两侧 压扁, 排成 2 列, 宽剑形 ,长 40 — 60 厘米, 宽 2.5-5 厘米, 叶脉 明显。 花茎 上部有 2 — 4 个分枝 ,每个 分枝长 15 — 20 厘米, 基部生 有披针 形的茎 生叶; 苞片 数枚, 膜质, 生于 分枝的 顶端, 长 2.5 — 3.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内包含 有 3 — 4 朵花; 花梗长 2.5 — 4 厘米, 断面半 圆形; 花淡红 紫色, 有 较深的 条纹和 斑点, 直径 7 — 8 厘米; 花 被管长 1 一 1.5 厘米, 外花被 裂片倒 卵形, 有紫 褐色的 斑点, 边缘有 齿裂, 爪部 楔形, 中脉上 有桔黄 色鸡冠 状的附 属物; 内花被 裂片狭 倒卵形 ,长 4 一 5 厘米, 顶端 微凹, 花 盛开 时向外 平展, 边缘有 稀疏的 波状齿 ,爪 部中央 下陷呈 沟状; 雄 蕊长约 2.5 厘米, 花药乳 白色; 花柱分 枝淡蓝 紫色, 长约 3 厘米, 顶 端裂片 方形, 边缘丝 裂成流 苏状; 子房暗 绿色, 三 棱状圆 柱形, 长约 3 厘米。 蒴果卵 圆形, 果皮 革质, 具明 显的网 状脉; 种子 梨形, 黑色, 有白 色的附 属物。 花期 4 月 ,果期 5 — 8 月。 产 腾冲、 贡山、 西畴、 双柏、 景东、 金平、 泸水, 生于 山坡林 缘或疏 林下及 河滩地 较湿润 处; 四川、 西藏 也有。 印 度也有 分布。 19. 蝴蝶花 图版 230, 1 一 3 日 本鸢尾 (中 国植物 学杂志 ), 兰花草 、扁竹 (湖南 ), 扁 担叶、 扁竹根 (四川 ), 铁豆柴 (贵 州) 
鸢尾科  749 
750 云南 植物志  Iris japonica Thunb. (1794); Baker (1876), (1877), (1888); Maxim. (1880); •Franch. (1884); C. H. Wright (1903); Dykes (1913); Gagnep. in Lecte. (1934); 刘瑛 (1936); Ohwi (1956); Makino (1963)*;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chinensis Curt. (1797); /. fimbriata Vent. (1800).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有较粗 的垂直 根茎和 纤细的 横走根 状茎, 粗 状的根 状茎扁 圆形, 具多数 较短的 节间, 棕 褐色; 纤细的 根状茎 ,节 间长, 黄 白色; 须 根生于 根茎的 节上, 分枝 多。 叶基生 ,暗 绿色, 有 光泽, 近地面 处带红 紫色, 剑形, 长 25— 60 厘米, 宽 1.5 — 3 厘 米, 顶端 渐尖,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直立, 高于 叶片; 顶生 稀疏总 状聚伞 花序; 花茎 分枝总 状, 5-12 个, 与 苞片等 长或略 超出; 苞片 叶状, 3-5 枚, 宽披 针形或 卵形, 长 0.8 — 1.5 厘 米, 顶端钝 ,其中 包含有 2 — 4 朵花; 花蓝紫 色或淡 蓝色, 直径 4.5 — 5.5 厘米; 花梗伸 出苞片 之外, 长 1.5 — 2.5 厘米; 花被管 明显, 长 1.1—1.5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倒卵 形或椭 圆形, 长 2.5 — 3 厘米, 宽 1.4 一 2 厘米, 顶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边缘 波状, 有细 齿裂, 中 脉上有 隆起的 黄色鸡 冠状附 属物, 内花 被裂片 椭圆形 或狭倒 卵形, 长 2.8 — 3 厘米, 宽 1.5 — 2.1 厘米, 爪 部楔形 ,顶端 微凹, 边 缘有细 齿裂, 花盛开 时向外 展开; 雄蕊长 0.8 — 1.2 厘米, 花药 长椭圆 形, 白色; 花柱分 枝较内 花被裂 片略短 ,中 脉处淡 蓝色, 顶端裂 片璲状 丝裂; 子房纺 锤形, 长 0.7-1 厘米, 绿色。 蒴果 椭圆状 柱形, 长 2.5 — 3 厘米, 直径 1.2 — 1.5 厘米, 顶端 微尖, 基部 钝, 无喙, 6 条纵肋 明显, 成熟时 自顶端 沿室背 开裂至 中部; 种子黑 褐色, 为 不规则 的多面 休, 无附 属物。 花期 3 — 4 月, 果期 5 — 6 月。 产 中甸、 华坪、 鹤庆、 丽江、 永宁、 永胜, 生 于山坡 湿地、 疏林下 或林缘 草地, 海拔 3 000—3 300 米处; 安徽、 江苏、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东、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也有。 日 本也有 分布。 为民间 草药, 用于清 热解毒 、消瘀 逐水, 治 疗小儿 发烧、 肺癆 咳血、 外伤 瘀血、 喉痛 等。 20. 鸢尾 图版 231 屋 顶鸢尾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紫 蝴蝶、 扁竹花 (陕西 ), 哈蛙七 (湖北 ) Iris tectorum Maxim. (1871), (1880); Hook. f. in Curtis (1874)*; Baker <1876), (1888); Dykes (1913)*; 刘瑛 (1936); Ohwi (1956); 图鉴 (1976)*; 秦 岭 植物志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rosthornii Diels (1910); /. chinensis Bunge (1833), 議 Curt. (1797). 多年生 草本, 植 株基部 围有老 叶残留 的膜质 叶鞘及 纤维; 根状茎 粗壮, 二歧 分枝, 直径 钓 1 厘米, 斜伸, 须 根较细 而短。 叶基生 ,黄 绿色, 宽剑形 ,稍 弯曲, 中部 略宽, 长 15 — 50 厘 米, 宽 1.5—3.5 厘米, 顶端渐 尖或短 渐尖, 基部 鞘状, 有 数条不 明显的 主脉。 花茎 光滑, 高 20-40 厘米, 顶 部常有 1—2 个短 侧枝, 中、 下部有 1 一 2 枚茎 生叶; 苞片 2 — 3 枚, 绿色, 草 质, 膜质边 缘色淡 ,披针 形或长 卵形, 长 5 — 7.5 厘米, 宽 2 — 2.5 厘米, 顶端渐 尖或长 渐尖, 内有 1 一 2 朵花; 花蓝 紫色, 直径约 10 厘米; 花梗 甚短; 花被 管细, 长约 3 厘米, 上端 膨大成 喇 叭形; 外花被 裂片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5 — 6 厘米, 宽约 4 厘米, 顶端 微凹, 爪部狭 楔形, 中 脉上 有不规 则的鸡 冠状附 属物, 附属物 的边缘 为不整 齐的缝 状裂; 内花被 裂片椭 圆形, 长 
鸢尾科  751  图 版 232 德 国鸢尾 Iris germanica L., 1. 植株 下部, 2. 花茎。 (于振 洲绘) 
752  云南 植物志  4.5-5 厘米, 宽约 3 厘米, 花盛开 时向外 平展, 爪部突 然变细 ;雄 蕊长约 2.5 厘米, 花药鲜 黄色 ,花 丝细长 , 白 色; 花柱分 枝扁平 ,淡 蓝色, 长约 3.5 厘米 , 顶端 裂片近 四方形 , 有疏牙 齿; 子房纺 锤状圆 柱形, 长 1.8 — 2 厘米。 蒴果 长椭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4.5 — 6 厘米, 直径 2-2.5 厘米, 有 6 条明显 的肋, 成 熟时沿 室背自 上而下 3 瓣裂; 种子黑 褐色, 梨形, 无附属 物。 花期 4 一5 月, 果期 6 — 8 月。 产丽江 、德钦 、维西 、漾濞 、景东 、麻 栗坡, 生于向 阳坡地 、林缘 及水边 湿地; 山西、 安徽、 杠苏、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 江西、 广西、 陕西、 甘肃、 四川、 贵州, 西藏 也有。 日 本也有 分布。 21. 德 国鸢尾 图版 232 ,1—2 Iris germanica L. (1753); Ker-Gawl. (1803); Baker (1877); Dykes (1913); B. Fedtsch. (1935); Bailey (1949); 北 京地区 植物志 (1975)*; 图鉴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而 肥厚, 常分枝 ,扁 圆形, 斜伸, 具环纹 ,黄 褐色; 须根 肉质, 黄 ; 白 色。 叶剑形 ,长 20 — 50 厘米, 宽 2 — 4 厘米, 顶端 渐尖, 基部 鞘状, 常带红 褐色, 直 立或略 弯曲, 无明显 的中脉 ,淡 绿色、 灰绿 色或深 绿色, 常具 白粉。 花茎 光滑, 黄绿色 ,高 60 — 100 厘米, 上部有 1 一 3 个侧枝 ,中、 下部有 1 一 3 枚茎 生叶; 苞片 3, 草质, 绿色, 边缘 膜质, 有时 略带红 紫色, 卵形或 宽卵形 ,长 2 — 5 厘米, 宽 2 — 3 厘米, 内有 1一2 朵花; 花大, 鲜艳, 直径 可达 12 厘米; 花 色因栽 培品种 而异, 多为淡 紫色、 蓝紫色 、深 紫色或 白色, 有 香味; 花被管 喇叭形 ,长约 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楠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6 — 7.5 厘米, 宽 4 一 4.5 厘米, 顶端下 垂, 爪部狭 楔形, 中脉上 密生黄 色的须 毛状附 属物, 内花被 裂片倒 卵形或 圆形, 长、 宽各约 为 5 厘米, 直立, 顶端向 内拱曲 ,中 脉宽, 并向外 隆起, 爪部狭 楔形; 雄蕊长 2.5 — 2.8 厘米, 花药乳 白色; 花柱 分枝淡 蓝色、 蓝 紫色或 白色, 长约 5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顶端裂 片宽三 角形或 半圆形 ,有 锯齿; 子房纺 缍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蒴果三 棱状圆 柱形, 长 4-5 厘米, 顶 端钝, 无喙, 成熟 时自顶 端向下 开裂为 3 瓣; 种子 梨形, 黄 棕色, 表面有 皱纹, 顶端生 有黄白 色的附 属物。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6 — 8 月。 原产 欧洲。 昆明等 地久有 栽培。 我国 各地庭 园常见 栽培。 本种 为著名 花卉, 品种 甚多, 除供观 赏外, 根茎 可提取 香料, 用于 制造化 妆品或 作为和 B 用化工 用品的 矫味剂 ,以及 香料的 调香、 定 香剂。 22 香 根鸢尾 (英拉 汉植物 名称) 银 苞鸢尾 Iris pallida Lam. (1789); Ker-Gawl. in Curtis (1803)*; Dykes (1913); Bailey <1949);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多年生 草本, 根状茎 粗壮而 肥厚, 扁圆形 ,直 径可达 2.5 厘米, 斜伸, 有 环纹, 黄 褐色或 棕色; 须根 粗壮, 黄 白色。 叶灰 绿色, 外被有 白粉, 剑形, 长 4 — 80 厘米, 宽 3 — 5 厘米, 顶 端短 渐尖, 基部 鞘状,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光滑, 绿色, 有 白粉, 高 50 — 100 厘米, 直径 1.3 — 1.5 厘米, 上部有 1 一 3 个侧枝 ,中、 下部有 1 一 3 枚茎 生叶; 苞片 3 枚, 膜质, 银 白色, 卵圆 形或宽 卵形, 长 3 — 3 .5 厘米, 宽 2.5— 3 厘米, 其中有 1 一 2 朵花; 花大, 蓝 紫色、 淡紫色 或紫 红色, 直 径可达 12 厘米; 花被管 喇叭形 ,长约 2 厘米, 外花被 裂片橢 圆形或 倒卵形 ,长 €-7.5 厘米, 宽 4 一 4.5 厘米, 顶端 下垂, 爪部狭 楔形, 中脉上 密生黄 色的须 毛状附 属物, 内 
鸢尾符  753  图 版 233 1—3. 锐 果萬尾 Irii goniocarpa Baker, 1. 植株, 2. 花柱, 3. 果; 4. 大锐 果駕尾 I. goniocarpa Baker var. grossa Zhao, 植株。 (于振 州绘) 
754  云南 植物志  花被 裂片圆 形或倒 卵形, 长、 宽各约 5 厘米, 直立, 顶端向 内拱曲 ,中脉 宽并向 外隆起 ,爪部 狭 楔形; 雄蕊长 2.5 — 2.8 厘米, 花药乳 白色; 花柱 分枝花 瓣状, 长约 5 厘米, 宽约 1.8 厘米, 顶端裂 片宽三 角形或 半圆形 ,有 锯齿; 子房纺 锤形, 长约 3 厘米, 直径约 5 毫米。 蒴 果卵状 圆 柱形, 长 4 . 5 — 4 .7 厘米, 直径 2 .5 — 3 .5 厘米, 顶端钝 ,无喙 ,成熟 时自顶 端向下 开裂为 3 瓣; 种子 梨形, 棕褐色 ,无附 属物。 花期 5 月, 果期 6 — 9 月。 云南有 栽培; 我国 各地庭 园常见 栽培。 原产 欧洲。 本种的 根状茎 可提取 香精, 用于制 造化妆 品或作 为药品 及日用 化工用 品的矫 味剂以 及香料 的调香 、定 香剂。 23. 锐 果鸢尾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小排草 (四川 ) Iris goniocarpa Baker (1876); Hook. f. (1892); Dykes (1913); 刘瑛 (1936); 图鉴 (1976)*; 秦岭 植物志 (1976)*; B. Mathew (1981); Zhao (1985)*. Iris gracilis Maxim. (1880); Baker. (1888). 23a. 锐 果鸢尾 (原 变种) 图版 2 33, 1-3 、 var. goniocarpa 多年生 草本, 根状 茎短, 棕 褐色; 须根细 ,质地 柔嫩, 黄白色 ,多 分枝。 叶柔软 ,黄 绿色, 条形, 长 10 — 25 厘米, 宽 2 — 3 毫米, 顶 端钝, 中脉不 明显。 花茎高 10 — 25 厘米, 无茎生 叶; 苞片 2 枚, 膜质, 绿色, 略带淡 红色, 披针形 ,长 2 — 4 厘米, 宽 5 — 8 毫米, 顶端 渐尖, 向 外反折 ,内有 1 朵花; 花蓝 紫色, 直径 3.5 — 5 厘米; 花梗甚 短或无 ;花 被管长 1.5 — 2 厘米, 外 花被裂 片倒卵 形或橢 圆形, 长 2.5 — 3 厘米, 宽约 1 厘米, 有深 紫色的 斑点, 顶端 微凹, 基部 楔形, 中脉上 的须毛 状附属 物基部 白色, 顶端 黄色, 內花被 裂片狭 椭圆形 或倒披 针形, 长 1.8 — 2.2 厘米, 宽约 5 亳米, 顶端 微凹, 直立; 雄 蕊长约 1.5 厘米, 花药 黄色; 花柱分 枝花瓣 状, 长约 1.8 厘米, 顶端裂 片狭三 角形; 子房 绿色, 长 1 一 1.5 厘米。 蒴果黄 棕色, 三棱 状圆柱 形或椭 圆形, 长 3.2 — 4 厘米, 直径 1.2 — 1.8 厘米, 顶端有 短喙。 花期 5 — 6 月 ,果期 6 — 8 月。 产中甸 ,生 于海拔 3 000-4 000 米的高 山草地 、向 阳山坡 的草丛 中以及 林缘、 疏 林下;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及西藏 也有。 印度、 尼 泊尔、 锡金及 不丹有 分布。 23b. 大锐 果鸢尾 (变种 ) 图版 2 33,4 var. grossa Zhao (1980), (1985). 本 变种与 原变种 的区别 在于: 前者体 形粗大 ,高约 30 厘米; 叶长 25 — 28 厘米, 宽约 5 毫米; 花较大 ,直径 7 — 8 毫米。 产中甸 ,生 于山坡 草地、 林 缘或疏 林下; 四川、 西藏 也有。 24. 库 门鸢尾 (中国 植物学 杂志) 图版 227, 4 一 5 高山 紫石蒲 (云 南植物 名录) Iris kemaonensis D. Don ex Royle (II 1839); D. Don (1840). "Kamaonensis"; Hook. f. (1894) "Kumaonensis"; Dykes (1913)*; 刘瑛 (1936);Hara (1971); Hara, et al (197 8); Zhao (1985)*. Iris kamaonensis Wall. (1831 — 1832), nom. nud.; B. Mathew (1981)*; /. kin- giana Foster (1887); Baker in Curtis (1887)*. 
百部科  755  多年生 草本, 植株基 部围有 膜质的 鞘状叶 及灰棕 色的老 叶残留 纤维; 根 状茎短 粗而肥 厚; 须根 细长, 上、 下近于 等粗, 黄 白色。 叶质地 柔嫩, 黄绿色 ,条形 ,花 期叶长 6 — 10 厘米, 宽约 2 — 4 毫米, 果期 长可达 9 一 15 厘米, 宽 3 — 7 毫米, 顶 端钝, 无 明显的 中脉。 花茎 甚短, 不伸出 地面, 长 2 — 3 厘米, 基部 包有膜 质披针 形的鞘 状叶; 苞片 2 — 3 枚, 膜质, 绿色, 宽披 针形, 长 5 — 6 厘米, 宽 1 一 1.8 厘米, 顶端 渐尖, 内有 1 朵花; 花深紫 色或蓝 紫色, 直径 5 — 6 厘米; 花梗长 1 一 1.5 厘米; 花被管 喇叭形 ,长 5.5 — 6 厘米, 上部 渐粗, 最粗处 直径达 7 — 8 毫米, 外花被 裂片长 倒卵形 ,长约 4.5 厘米, 宽 2.3 — 2.5 厘米, 有深 紫色的 斑纹及 条纹, 爪 部楔形 ,中脉 上的须 毛状附 属物基 部白色 ,顶端 黄色, 内花被 裂片倒 卵形, 长约 4 厘米, 宽 约 1.5 厘米, 直立; 雄 蕊蓝色 ,长 2 — 2.3 厘米; 花柱分 枝扁平 ,斜上 ,深 紫色, 长约 3.2 厘米, 宽约 6 毫米, 略呈拱 形弯曲 ,顶端 裂片三 角形, 有钝 牙齿; 子房纺 缍形, 长约 6 毫米。 蒴果 球形或 卵圆形 ,长 2 — 2 .5 厘米, 直径 1.5 — 1.8 厘米, 6. 条肋 明显, 顶端有 短喙; 种子红 褐色, 多 角形, 有乳白 色的附 属物。 产中甸 、丽江 、桥头 至小中 甸之间 ,生 于海拔 3 500—4 200 米的 山坡、 沟谷草 丛中; 四 川 及西藏 也有。 印度、 缅甸、 不丹、 尼 泊尔有 分布。 310. 百部科 Stemonaceae nom. conserv. 多年生 草本, 茎 直立而 具根状 茎或缠 绕而具 块根。 叶 互生、 对生或 轮生, 有明 显的基 出 主脉和 平行、 致密的 横脉; 有时叶 退化为 鳞片状 。花 1 一 3 朵 腋生或 组成少 花的腋 生总状 花序 或聚伞 花序; 花两性 ,稀 单性, 辐射 对称, 有时 散发出 恶臭; 花被花 冠状, 裂片 4 , 近相 等, 排列为 2 轮; 雄蕊 4, 近 下位, 2 轮, 花丝短 ,分 离或几 分离, 常为 红色而 具绿色 药隔; 花 药 基着或 背着, 2 室, 内向 纵裂; 药隔通 常突出 于药室 之上; 子房上 位至半 下位, 心皮 2 , 合 生成 1 室; 花柱 不分枝 或柱头 无柄; 胚珠 多数至 2 枚, 倒生, 生 于子房 基底或 自室顶 悬垂, 蒴果 2 瓣裂。 种子有 丰富的 胚乳, 胚小, 具轴。 3 属, 约 30 种, 主 要分布 于亚洲 东部、 南部、 澳大利 亚及北 美洲的 亚热带 地区。 我国 有 2 属 6 种, 主 要分布 于长江 流域及 以南各 省区; 云南有 1 属, 2 种。 百部 科是单 子叶植 物中的 1 个 小科。 因本科 的花具 4 个花 被片和 4 个 雄蕊, 子房由 2 个心皮 合生成 一室, 蒴 果二: H 裂, 与单 子叶其 他科都 不同。 有人 认为: 本科 所属的 3 个 属的解 剖学特 征各不 相同, 如茎维 管束的 分布和 细胞内 含矿物 质的类 型等, 因而作 为一个 科是一 个不 同源 的分类 单位: Nakai 主张 分为两 个科: 把 Croomia, Stichoneuron 划为 Croomiaceae Nakai 黄精 叶钩吻 科, Stemonaceae 则 是仅含 百部属 Stemona 的单 属科。 Burkill (1960) 指出: 百 部科的 百部属 较之其 它两个 属在系 统发育 上可能 更加接 近于下 位 子房的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特别是 Dioscorea 属中一 些具有 细尖药 隔的种 。该 属可能 是 百部科 和薯蓣 科之间 的联系 环节, Swamy (1964) 通过 大百部 (Stemona tuberosa) 花 的形 态学和 胚胎学 观察, 发现百 部科的 花被未 分化为 花萼和 花冠, 从而 认为与 百合目 (Liliales) 相似, 但它们 当中一 些 种的营 养体却 接近于 薯蓣目 (Di OSCOrea le S )。 一 般的倾 向是百 部科很 可能起 源于薯 蓣科和 百合目 中的某 些原始 类群, 如 Croomia 就很接 近于延 龄 草科的 Medeola 属 (北美 )。 
756  云南 植物志  1. 百部属 Stemona Lour. 攀援 或缠绕 草本, 具 块根。 叶 互生, 对生和 轮生, 具柄, 基 出主脉 3 — 多条, 橫脉平 行。 花 1 一 3 朵腋 生或组 成少花 的总状 花序; 苞片钻 形或披 针形; 花被片 4, 2 轮排列 ,披 针形; 雄蕊 4 枚, 花丝 极短, 多少联 合成一 环; 花药 线形, 药隔延 伸成一 细长、 直立 的附属 物; 子房 1 室, 胚珠 2 —多颗 ,基生 ,直立 ,花 柱缺, 柱 头小。 蒴果卵 形至长 圆形, 内有 种子数 颗。 种子卵 形或长 椭圆形 ,种 皮厚, 具 纵槽。 约 " 种, 分 布于亚 洲东部 (印度 东北部 、我国 西南及 秦岭以 南各省 区以至 日本) 、东南 部至澳 大利亚 北部。 我国产 5 种; 云南有 2 种。 ' 分种 检索表 1(2;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披针 形或长 圆形, 基部深 心形, 稀截 圆形, 长 10 — 26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花 大, 花 被片长 4 一 7 厘米; 果大, 长达 5 — 6 厘米; 种子基 部无毛 …匸 大百部 Stemona tuberos. 2(1) 叶片 线形, 狭披针 形至卵 圆形, 基部 通常阔 楔形, 长 1.5 — 5( — 6) 厘米, 宽 0.2—1.2( — 3.5) 厘 米; 花小, 花 被片长 1.5 — 2 厘米; 果小, 长 1.2 厘米; 种子 基部有 海绵质 的莲座 状毛簇 2. 云 南百部 S. mairei 1. 大百部 图版 234, 1—4 儿 多母苦 (西畴 ), 九重根 (云 南、 四川、 贵州) Stemona tuberosa Lour. (1790); Hook. f. (1892); C. H. Wright (1903); Merr. (1928); 图鉴 (1976); 海南 植物志 (1977)*; 吉占和 (1978); 台湾 植物志 (1978)*。 Roxburghia gloriosoides Roxb. (1795)*; Schritzl. (1843—1846)*; C. H. Wright (1896); R. viridiflora Smith (1804); Wall. (1832)*; R. gloriosa Pexs. (1805), in Curtis (1812)*; R. stemona Steud. (1841); Stemona gloriosoides Voigt (1845); S. acuta C. H. Wright (1896).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块根 多数, 圆柱形 或长纺 缍形, 肉质, 长 15 — 30 厘米; 茎 右旋, 缠绕, 粗 2 — 5 毫米。 在茎下 部的叶 互生或 对生, 中上部 的对生 和轮生 ;叶片 卵状披 针形、 披针形 或长 圆形, 纸质至 薄革质 ,二面 淡绿色 ,常 发亮, 先端长 渐尖或 具长达 3 厘米的 尾尖, 基部 心形或 截圆形 ,长 10 — 26 厘米, 宽 5 — 15 厘米, 上 部的叶 渐小, 基出脉 (7 —) 11( 一 13) 条, 叶面 下凹, 背面 隆起, 平行橫 脉细密 ,较 清晰; 叶柄长 5 — 15 厘米, 花序生 茎中、 上部 叶腋, 单花或 2 — 3 花排 成总状 花序, 总梗长 3 — 11 厘米; 小苞片 膜质、 披 针形, 长 5 — 8 毫米, 生 小花梗 基部, 如为 单花, 则 生在花 梗中部 (即总 花梗和 小花梗 的连接 处); 小 花梗近 中部有 一关节 ,稍 膨大; 小花 梗总长 5 — 15 毫米; 花被片 4 , 黄 绿色或 绿色, 中 部以上 外翻, 披针 形, 长 4 一 7 厘米, 外 轮的宽 8 — 12 毫米, 内面有 7 — 9 条深 绿色或 紫色纵 条纹; 内 轮的宽 9-15 毫米, 具 11 条以上 紫色纵 条纹; 雄蕊 4, 与 花被片 对生, 直立, 相互 抱合, 花丝短 ,长 约 2 毫米, 宽达 2 毫米; 药隔背 面长圆 披针形 ,负 荷药室 部分长 1 一 2 .5 厘米, 下部宽 4 一 6 毫米, 基部 稍狭, 下延为 花丝, 向 上超出 花药延 伸为长 2 .7 — 4 . 2 厘 米的长 锥状紫 色附属 
百部科  757  图 版 234 1—4. 大百部 Stemona .uberosa Lour., 1. 块根, 2. 花枝, 3. 雄蕊, 4. 雌蕊 纵剖; 5 一 7 . 云 南百部 S . ma i rei(L4 . vlO krause, 5. 块根, 6. 花枝, 7. 雄蕊。 (张宝 福绘) 
758  云南 植物志  体; 花药 线形, 贴生 于药隔 腹面龙 骨上而 远狭于 药隔, 长 1 一 2.5 厘米, 宽 1 一 1.5 毫米, 药顶 不 延伸为 附属体 (绿 春队 156, 邱炳云 59061 等) 或 延伸为 2 条膜 质的、 长约 1 厘米 的线形 : 附属体 (王 守正 29 5); 子房 上位、 三角 锥状, 高 2 — 3 毫米; 柱头 无柄。 蒴果椭 圆状倒 卵形, 绿色, 长 4 一 6 厘米, 粗 2 .5 厘米, 基部围 以宿存 花被或 花被片 残基, 果皮 极厚, 下部 1 一 2 厘米 实心, 1 室, 种子 多数, 圆柱形 ,长 1.5 厘米, 粗 3 — 5 毫米, 具多条 深凹的 纵槽, 先端具 緣, 基 部有长 3 — 5 毫米的 珠柄, 着生 于果室 基部隆 起的海 绵状胎 座上。 花期 4 一 6 月 ,果 «-io 月 成熟。 产西部 、中部 、南 部至东 南部, 生 于海拔 160( 河口) 一 1 750 米的 林内、 灌丛或 草坡; 我 国西南 和江南 各省区 都有。 分布于 印度东 北部、 中南 半岛、 马来半 岛至菲 律宾。 块根有 小毒, 供 药用, 能润肺 止咳、 杀虫、 止痒; 主治慢 性支气 管炎, 肺结核 、百 日咳, 阿 米巴 痢疾, 钩 虫病。 灭虱 有奇效 ,并可 灭蛆。 本种叶 片宽大 ,基部 心形; 果大, 长达 6 厘米; 种 子基部 无毛, 生 于海绵 状隆起 的基底 贻 座上, 易与云 南百部 & mairei 区别。 《中 国高 等植物 图鉴》 (1976) 和 《海 南植 物志》 对 本种花 药附属 体的记 述都较 含糊, 前 者谓 花药" 顶端 具附属 物", 后者云 "花 药顶端 延伸的 附属物 细长、 线形, 长 6 — 7 毫 米"。 我 C1 对云南 、四 川标本 和栽培 植物的 观察, 发现 花药附 属物情 况常不 一致: 1. 许多标 本药室 并不延 伸为附 属物, 全部 花药贴 生于药 隔上, 顶端 常钝, 被药隔 附属物 下部所 包或否 ,如云 南队 7536, 尹文清 710, 王守正 568, 滇 东北组 973, 绿春队 156 等; 2. 有 些标本 的药室 顶部 (不育 部分) 延伸为 2 条膜 质的附 属物, 长 3—8 毫米, 与 药隔的 肉质长 锥状附 属物分 离, 这时 药室附 属物基 部宽于 药隔附 属物, 因而部 分包住 后者, 如 邱炳云 59061 (栽培 ), 李 鸡岗 3342, 王守正 295, 师宗队 310 等, 这 种附属 物与云 南百部 也有所 不同; 3. 有 的花药 药室 顶端不 育部分 合生为 1 个贴生 于药隔 附属体 上的柱 状体, 长约 0.5 毫米, 如 图版: 3 〈栽 培植物 )。 总之, 大 百部的 花药和 药隔以 及附属 体是多 型的。 2. 云 南百部 图版 234, 5 — 7 Stemona mairei (L6vl.) Krause (1928); Hand.-Mazz. (1936); 图鉴 (1957)*; 吉占和 (1978). Dianella mairei Ldvl. (1915); Stemona vagula W. W. Smith (1917); Krause <1928); Hand.-Mazz. (1936); S. wardii W. W. Smith (1917); S. stenophylla Diels apud Schltr. (1924); S. 灣 olio Schltr. (1924). 多年 生缠绕 草本, 块根 多数, 长纺 锤形, 粗达 1.5 厘米; 茎圆 柱形, 具 纵棱, 右旋, 长 20 — 90 厘米, 分 枝或不 分枝。 叶 对生或 3 — 4 枚轮生 ,近 无柄, 叶片 线形, 狭披 针形, 椭圆 形、 卵形至 卵圆形 ,形状 大小在 同一株 的不同 分枝, 同一 分枝的 上部和 下部, 特别是 不同居 群的不 同植株 ,都 有很大 变异, 狭长 类型长 1.5 — 5 厘米, 宽 2 — 12 毫米, 急尖或 渐尖, 基部 楔形, 基出脉 1 一 3 条; 宽叶类 型的长 3 — 6 厘米, 宽 1.5 — 3.5 厘米, 先 端急尖 或近圆 形而具 短 尖头, 基部阔 楔形至 圆形; 基出脉 5 条, 其 间平行 横脉极 致密, 仅于放 大镜下 方隐约 可见。 花单生 叶腋。 花梗 丝状, 长 1 一 2.5 厘米; 花被片 4, 粉红色 ,线状 长圆形 ,长 1.5 — 2 厘米, 外 轮宽 4 一 5 毫米, 内轮宽 5 — 8 毫米, 先端 锐尖; 雄蕊 4, 白色, 花药近 无柄, 扁, 宽约 1 毫米, 长 5 — 7 毫米, 药隔附 属体长 钻状, 长 7 — 10 毫米; 药 室顶部 附属器 1, 圆 锥状, 长 5 — 7 毫 
百部科  759  米; 子房黄 白色, 上位, 卵形, 高约 I. 5 毫米; 柱 头小, 无柄。 蒴果近 卵形, 高 I. 2 厘米, 粗约 1 厘米。 种子 棕色, 少数, 基生, 直立, 近圆 柱形, 长 8 毫米, 粗 3 一 4 毫米, 2 爿裂; 种皮厚 ,具 多条 深凹的 纵槽, 基 部托以 白色海 绵质的 毛簇。 花期 4 一 6 月, 果 7 月 开裂。 产 德钦、 中甸、 丽江、 怒江、 鹤庆、 宁蒗、 大理、 永仁、 巧家, 生 于海拔 900 — 3 20Q 米的 山坡 草地, 云南 特有。 模式标 本采自 滇东北 o 块根 入药, 功同 大百部 o 
760  云南 植物志  补遗 ADDENDA 大花桃 叶珊瑚 (新种 ) Aucuba grandiflora C. Y. Wu, sp. nov. A speciebus sinensibus adhuc cognitis in ea Aucubae floribus majoribus 1 cm diam.; calycibus cupulatis apice integris; petalis ovatis extus glabris intus pulveruli- furfu-raceis; foliis oblongis subtus viridulis ad costam mediam disperse strigosis ■exceptis glabris, margine glanduloso-spinosis. fructibus oblongis 1.2 cm diam. facile ■differt. Yunnan (云南 ): Jingping Xian (金 屏县) alt. 2000m, March20, 1962, S. K. Wu (武 素功) 3854 (Holotypus! S Kun); idem alt. 2500m, Decemb. 11, 1959, H. W. Li <李 锡文) 404 (fr); Guangnan Xian (广南 县), March, 6, 1940, W. C. Wang (王 启无) *7539. 软叶桃 叶珊瑚 (新种 ) Aucuba mollifolia C. Y. Wu, sp. nov. Species A. oblanceolatae affinis sed a qua differt foliis longe oblanceolatis apice longe acuminatis, margine supra basin multi-dentatis. Yunnan (云南 ): Guangnan Xian (广南 县), alt. 1550m, march3, 1940, C. W. Wang (王 启无) 87395 (Holotypus! Kun); idem alt. 1500m, Feb. 28, 1940, C. W. Wang (王 启无) 87307. 云南桃 叶珊瑚 (新种 ) Aucuba yunnanensis C. Y. Wu, sp. nov. Species affinis A. himalaicae sed foliis chartaceis longi-lanceolatis, subtus vix ad costam mediam disperse strigosis exceptis glabris; fructibus leviter caerule-pruinosis valde differt. Yunnan (云南 ): Jingdong Xian (景东 县), Wuliang Shan (无量 山), April, 1959, Xu Sugui (许 溯桂) 4670 (Holotypus! Kun); idem, alt. 1 800m, March, 30, 1959, Xu Sugui 3481 (fr.); Jingdong Xian (景东 县), alt. 2 400m, Oct. 23, 1956, Qiu Bingyun (邱 炳云) 53006; idem, alt. 2 300m, Mayl2, 1963, Wu Quanan (武 全安) 9092 (fr.). 软毛桃 叶珊瑚 (新 变种) Aucuba yunnanensis var. pubigera C. Y. Wu et S.Y. Pao, var. nov. A typo recedit foliis leviter chartaceis lanceolatis vel late lanceolatis subtus de- nse puberulis. Inf lorescentiis masculis brevioribus vix 3-5 cm longis; fructibus eprui- nosis. Yunnan (云南 ): Jingdong Xian (景东 县), Wuliang Shan (无量 山), alt. 3 550m, Nov. 16, 1956, Qiu Bingyun (邱 炳云) 53743 (Holotypus! S , Kun); Gongshan Xian (贡山 县), alt. 1 900m, Spet. 4, 1940, K.M. Feng (冯 国楣) 7326. 
一、 中 名索引  画 三桠树 234 一年生 风钤草 502 寸杆柴 256 一 串珍珠 567 干 萼忍冬 426 一 季叶子 桦桃树 no 土 千年健 334 画 土沙参 505 二 色党参 《 8 土栾条 360 十 字苣苔 S70 土党参 454 ,479 十字 苣苔属 土 桔梗. 505 七 羊屎条 388 大力王 56 十样锦 721 大 山胡椒 262 十蕊槭 242 大火草 626 七裂搣 213,214 大叶 山枇杷 10 9 人面果 127 大叶 乌鸦果 33S 八楞麻 395 大叶 白马骨 4 « 九节风 395 大叶 石蝴蝶 644 九股筋 36 4 大叶 瓜馥木 S1 九重根 756 大叶珊 瑚苣苔 S97 九倒生 5" 大叶唇 柱苣苔 675 儿 多母苦 756 大 卟猪食 516 画 大叶 假鹰爪 19 广西 瓜馥木 S2 大叶蛛 毛苣苔 6M 广西桦 168 大 叶越拮 321 广西 澄广花 M 大 叶藤黄 127 广南槭 233 大 去得使 22 门关柴 397 大 扫把栗 18 7 三叉叶 224 大竹果 128 三出 叶荚速 381 大红参 450 三 叶荚莲 381 大血草 3 9 4 三白草 64 大 羊屎条 375,367 三 白草科 63 大百部 755,756 三 白草属 64 大花 五桠果 109 三块瓦 104 大花 石蝴蝶 63S 三角枫 225 大花芒 毛苣苔 S24 三角搣 22S 大 花忍冬 432,《6 三尾 青皮搣 207 大花秃 叶党参 三 花越桔 313,3W 大花 金钱豹 454 三峡槭 222 大花 金银花 432 
762  云南 植物志  大花 哥纳香 29 大 花树萝 卜 295 大花桃 叶珊瑚 274 大 花党参 《7 大花 第伦桃 10 9 大花 蓝钟花 《3 大肚脐 128 大 鸡嗉子 266 大齿长 蒴苣苔 664 大 果忍冬 《6 大果 罗浮槭 232 大 果树萝 卜 293 大果 领春木 1 大 果藤黄 139 大 苞苣苔 565,567 大苞 苣苔属 S6S 大 苞越桔 347 大苞漏 斗苣苔 大 苞藤黄 130 大岩桐 513 大岩枫 626 大金线 吊葫芦 477 大 金银花 《2 大青藤 378 大型 四照花 266 大 树杨梅 151 大 树榛子 174 大翅 色木槭 206 大通花 367 大海佛 肚苣苔 S93 大部参 282 大核果 128 大 脖子药 567 大理 石蝴蝶 636 大理佛 肚苣苔 S91 大理珊 瑚苣苔 S97 大银花 "1 大接骨 288 大 紫石蒲 737 大 葫芦叶 286 大锐 果鸢尾 7S4 大 萼党参 482  大萼 蓝钟花 461,468,469 大 酸味草 104 大樟 叶越桔 323,330 大 糯米果 392 万寿果 〖13 飞天子 201 飞天鹅 104 飞蛾树 227 飞蛾槭 227,234 马 氏忍冬 425 马尿树 425 马 铃苣苔 S79 马铃 苣苔属 S71 马菖蒲 U3 子母树 3 子 弹杷子 422 叉活活 399 山小檗 347 山木瓜 136 山牛彭 109 山白果 179 山 龙眼藤 57 山羊叶 313 山地 蓝钟花 《0 山杞子 山连子 358 山杨梅 153 山枇杷 128 山 枫香树 246 山板栗 174 山荔子 266 山指甲 19 山柳树 445 山复盆 270 . 山荸荠 4 56 山茱萸 262 山 茱萸科 249 山 茱萸属 262 山桔子 128 山接风 5 4 7 山银花 430.431 山铜盆 422 
中  名  引  763  山 酢浆草 104 山槐子 413 山榛子 174 山蕉 22 山櫻桃 367,422 上 树蜈蚣 534 上思搣 216 小十 八风藤 8 小马 铃苣苔 S73 小心 叶石花 512,599 /J 、六谷 261 小毛叶 蓝钟花 462 小叶 六道木 "7 小叶芒 毛苣苔 553 小叶 青皮槭 207 小叶 青荚叶 28S 小叶 轮钟草 《6 小叶 船板树 123 小叶梨 花越桔 347 小叶 蓝钟花 462 小兰花 733 小 白花异 叶苣苔 S71 小 石蝴蝶 M2 小吊 石苣苔 S48 小灰果 380 小 红荚速 367 小红蒜 727 小花 五桠果 109 小花 轮钟草 454 小 花党参 479 小花 紫玉盘 10 小 花暗罗 32 小鸡 毛毽树 U» 小依兰 《 小苍兰 7 25 小齿芒 毛苣苔 S3S 小 姑娘果 130 小 姑娘草 99 小 金银花 "0 小林 椋子木 257 小茨藻 700 小通草 284  小唇 柱苣苔 667 小徕木 261 小棕苞 733 小菱叶 蓝钟花 467 小萼 瓜馥木 S4 小 黑三棱 716,717 小黑果 363 小 鹅耳枥 191 小 雷公子 391 小 感应草 100 千层皮 238,422 千锤打 555 千 藤子树 413 川草科 68 川康 长尾槭 213 川康槭 238 川滇 三角枫 226 川滇马 铃苣苔 572,580 川滇 长尾槭 213 川滇 六道木 "7 川 滇垲木 1S6 女贞 叶忍冬 《« 丫角树 217  四 画  六 六股筋 381 六左筋 364 六角树 253 六角筋 364 六 道木属 443 火炮筒 3 9 8 火绳树 49,56 火绳神 18 火绳藤 S6 心叶马 铃苣苔 S74 心 叶忍冬 《4 心 叶荚速 360 心叶 珠子参 《6 心 叶党参 《8 斗斛草 349 云南 山竹子 135 云南 双盾木 "8 
764  云南 植物志  云 南双糖 "8 云南长 蒴苣苔 664 云南 四照花 257 云 南百部 758 云南 老鹳草 88 云 南忍冬 440 云 南沙参 497 云南 杨梅. 153 云 南鸢尾 737 云南 金钱槭 201 云南 哥纳香 27 云 南胡桐 145 云 南荚莲 373 云南桃 叶珊瑚 279 云南 扇叶搣 214 云南 娑罗双 121 云南 黄果木 1« 云南 银钩花 24 云南 野独活 16 云南 假鹰爪 21 云南 黑三棱 717 云 南越桔 330,333,335,336 云南 澄广花 14 云南 横经席 14S 云 南槭树 214 云 南藤黄 130 云贵 鹅耳枥 187,193 云 桂暗罗 34 云树 13S 云通 198 韦哩果 119 王 八骨头 425 木瓜 U3 木 兰亚门 1 木 本锈球 366 木竹子 128 木羌 叶暗罗 3« 木金银 《5 木蒴菴 395 木熟果 128 木瓣 瓜馥木 S4 无 毛长画 叶徕木 2SS  无毛 灯笼花 298 无叶莲 694 无 叶莲科 694 无 叶莲属 694 无 柄沙参 498 无腺 老鹳草 91 太白 六道木 443 太白 深灰槭 212 天竺葵 97 天 竺葵属 95 天 蓝沙参 S00 不碌果 128 五爪兰 44 五加皮 547 五 台忍冬 413 五叶草 91 五 多啊朴 123 五角叶 老鹳草 75 五君树 3 五 味子科 1 五股筋 383 五脉 毛叶槭 243 五桐子 336 五桠果 108 五 桠果科 107 五 桠果属 107 五敛子 98 五裂 老鹳草 79 五裂 黄毛槭 2 <W 五裂槭 220 五 隔草科 S09 五 隔草属 S11 五膜草 511 巴 东忍冬 428 巴叶果 388 巴拉 239 双 盾木属 448 双 籽藤黄 139 孔药直 蒴苣苔 618 少 子云叶 1 少毛毛 萼越桔 341 少毛横 蒴苣苔 608 
少 花荚速 370 少花 黄眼草 703 少花蛛 毛苣苔 626 少果槭 233 中华 风吹箫 399 中华 五隔草 S11 中华 老鹳草 76 中华 连香树 5 中华 青荚莼 285 中华 野独活 is 中华 密榷木 15 中华槭 217 中华横 蒴苣苔 606 中 甸鸢尾 73S 中甸 蓝钟花 467 中型 树萝卜 294 日 本鸢尾 7« 贝叶珊 瑚苣苔 604 长叶毛 花忍冬 426 长叶佛 肚苣苔 S 92 长叶 轮钟草 4S6 长叶粗 筒苣苔 5!)2 长 叶槭树 232 长尖芒 毛苣苔 M0 长 角胡麻 M2 长角 胡麻属 691 长尾 三峡槭 222 长尾单 室茱萸 2S0 长 花忍冬 《6 长花 蓝钟花 462,470 长茎芒 毛苣苔 S21 长柱 风铃草 S03 长 冠苣苔 683 长冠 苣苔属 683 长 冠越桔 330 长圆叶 树萝卜 298 长 圆叶唇 柱苣苔 676 长圆 叶徕木 2S3 长 圆荚速 375 长翅槭 242 长梗对 蕊苣苔 614 长梗 石蝴蝶 637  长梗吊 石苣苔 S4S 长 梗荚速 371 长萼芒 毛苣苔 S23 长萼吊 石苣苔 681 长 萼越桔 314 长 葶鸢尾 743 长 裂藤黄 133 长蒴 苣苔属 653 长辐 枝荚速 389 长穗桦 170 长穗 鹅耳枥 197 长 穗越桔 325,326 长瓣马 铃苣苔 572 水马蹄 36 4 水冬瓜 156,375 水石衣 68 水红木 380 水麦冬 M7 水 麦冬科 696 水 麦冬属 69S 水泡叶 649 水 泡叶树 253 水 泡菜叶 651 水苔花 68 水苔属 68 水青树 2 水 青树科 2 水 青树属 2 水桃 1 水萍 710 水绿柳 418 水葫芦 708 水 葫芦属 708 水椋子 261 水椽子 399 水蜡烛 718 凤庆长 蒴苣苔 6S9 凤眼莲 708 风吹箫 398 风 吹箫属 398 风 铃草属 452,501 月亮 公公树 285 
766  云南 植物志  牛心果 60 牛心梨 63 牛奶草 492 牛肋巴 423 牛耳朵 512 牛耳草 603.687 牛尾参 475 牛屎棵 377 牛彭 】09 毛对节 367 毛叶 鸡蛋参 《 7 毛叶 连香树 s 毛 叶荚莲 383 毛叶 珠子参 477 毛叶 假鹰爪 18 毛叶 番荔枝 63 毛叶 蓝钟花 461 毛叶槭 243 毛 瓜馥木 S3, 57 毛 地黄属 513 毛饭子 385 毛花芒 毛苣苔 S3S 毛 花忍冬 《6 毛花直 瓣苣苔 61 3 毛花 树萝卜 Ml 毛花槭 214 毛序红 花越桔 32 S 毛阿芳 38 毛杨梅 1S1 毛鸡腿 492 毛果云 南越桔 333 毛果 锡叶藤 HI 毛枝吊 石苣苔 SS1 毛 枝荚速 384 毛 线苣苔 S18 毛 细钟花 《1 毛茛目 I 毛茛科 1 毛 冠忍冬 407 毛 药苣苔 S84 毛药 苣苔属 S82 毛 脉暗罗 36  毛柄槭 230 毛核木 "1 毛 核木属 441 毛徕 261 毛 梗徕木 259 毛 鹅耳枥 193 毛萼 蓝钟花 468 毛 萼越桔 339 分枝 感应草 102 公道老 395 勿奇 127 爪子树 445 反瓣 老鹳草 77 乌饭 336 乌饭树 Ml 乌金草 261 乌鸦果 305,334 乌都鸡 270 五 宁远槭 21 6 宁波 三角槭 22 S 玄参科 513 永胜佛 肚苣苔 S91 头状 四照花 27 © 头序 瓜馥木 5 3 闪 光党参 《0 半边 莲亚科 452 半 边莲科 45 2 半圆叶 金沙槭 22 « 半蒴 苣苔属 647 兰 花参属 《 2 兰花草 ? 4 8 兰坪搣 224 汉荭 鱼腥草 7S 玉 二思夫 388 玉龙山 老鹳草 79 平 叶鸢尾 7 45 东川 石蝴蝶 6 37 东川粗 筒苣苔 59 3 东川短 檐苣苔 SM 东京 龙脑香 116 东京 四照花 
东京 紫玉盘 8 四照花 264 甘青 老鹳草 83 四 照花属 263 甘 肃荚莲 393 四蕊槭 24S 甘 肃琼花 393 田方骨 27 正心木 1 田边禾 374 石三七 555 田饿草 705 石上莲 572 叶上花 282,284 石山 紫玉盘 8 叶上果 284 石吊兰 555 叶上珠 282 石花 555,603 叶子菜 479 石泽兰 555 叶长花 285 石胆草 603 叭达 22 石荷叶 603 凹叶瓜 '馥木 S3 石豇豆 555 凹脉桃 叶珊瑚 281 石莲花 603 凹 脉越桔 319 石密 38 凹 瓣苣苔 612 石梅杨 555 凸 瓣苣苔 610 石蝴蝶 603,637 片马长 蒴苣苔 660 石 蝴蝶属 513,631 片 马党参 482 巨果槭 246 生扯拢 603 龙胆草 ^5 仙草根 479 龙 脑香科 us 丛 花荚莲 360 龙 脑香属 us 瓜子草 555 尼泊尔 老鹳草 91 瓜子菜 555 尼泊 尔鸢尾 733 瓜馥木 6,S7 尼泊 尔桤木 155 瓜 馥木属 6,4S 对节子 262,358,386,388,389 白毛 风铃草 S07 对节生 531 白对节 367 对节疤 358 白叶 皂帽花 58 对节柴 358 白叶树 423 对 蕊苣苔 《4 白占树 227 对蕊 苣苔属 613 白 异钟花 509 加哑果 S58 白舌骨 64 加拿楷 41 白花大 苞苣苔 567 四 子那卡 270 白花西 南鸢尾 746 四 川忍冬 《3 白花 树萝卜 299 四台花 651 白 花越桔 338 四 叶沙参 ^5 白果 3 四角果 349 白 果越桔 343 四 角果科 348 白泽兰 555 四 角果属 3 4 8,349 白钟花 470 四季青 374,380 白面姑 64 
769  云南 植物志  白桦 1S9 白粉 青荚叶 284 白黄果 325 白棒头 555 白鳞 酢浆草 106 包袱花 492 冬瓜树 155 冬 线叶云 南忍冬 "0 冬青果 259 台参 479 台湾线 柱苣苔 S16 丝毛 石蝴蝶 M2 丝茎 风铃草 S07 丝 裂沙参 49S 六 画 交剪草 728 安胎药 100 衣 纳卜朱 393 兴 山荚莲 364 兴 山绣球 364 江 南越桔 333,336,3" 污毛半 蒴苣苔 648 羊舌条 392 羊尿花 422 羊屎子 358 羊 屎子树 392 羊屎条 375 羊骨脆 380 米友波 133 米饭花 336 米敦斗 14 米得洗 14 灯台子 258 灯台树 2S3 灯 台越桔 34S 灯笼花 296 百节藕 64 百部科 7SS 百部属 756 耳 叶越桔 32S 亚高 山荚速 371 束花 蓝钟花 465  西门 鹅耳枥 193 西红花 721 西伯利 亚鸢尾 743 西南 风铃草 503,SOS 西 南鸢尾 74S 西 南忍冬 436 西南荚 莲 3S9 西南桦 西桦 168 西域 青荚叶 284 西 域荚莲 391 西 湿阿地 108 西 番莲科 452 西畴槭 219 西蜀 四照花 255 西 藏鸢尾 739 西藏 青荚叶 284 灰毛 风铃草 S03 灰毛 蓝钟花 469 灰 叶子树 化0 灰 叶徕木 258,259 灰叶 椋子木 258 灰色树 380 灰岩 风铃草 S07 灰岩喜 鹊苣苔 《3 地枇杷 555 地膏药 687 地蒲团 603 老人皮 32 老米果 385 老米酒 385 老 米酒花 385 老君扇 746 老 虎合藤 431 老 鸦瓜子 450 老鸦泡 334 老鸦果 334,335 老鸦酸 104 老 鸦腌菜 103 老鸭嘴 103 老婆子 388 老 鹳草属 71 
中  名  引  769  有齿 鞘柄木 288 扣匹 8 扫把栗 187,191 还魂草 599,687 芒 毛苣苔 芒毛 苣苔属 S18 芝麻 690 成凤佛 肚苣苔 S92 那大 紫玉盘 8 羽 毛越桔 318 羽 脉荚莲 386 异毛大 花忍冬 434 异叶吊 石苣苔 S46 异叶 苣苔属 S71 异钟花 509 观音兰 723 观音 倒座草 7S,76,79 光叶 四照花 26 9 光叶 瓜馥木 47 光 叶鸢尾 745 光 叶党参 488 光叶 黄钟花 461 光叶紫 花苣苔 S60 光叶槭 232,233 光皮桦 170 光托 紫地揄 88 光枝柳 叶忍冬 416 光 果荚莲 381,383 光茎 蓝钟花 《3 光 冠银花 431 光荚莲 363 光萼 蓝钟花 469 光萼 小菱叶 蓝钟花 468 尖叶 四照花 269 尖叶 瓜馥木 49 尖 舌苣苔 512,567 尖舌 苣苔属 S67 尖尾 篦齿槭 241 尖 果荚莲 375 尖裂 贡山槭 247 尖瓣花 511 肉 叶荚莲 370  肉叶唇 柱苣苔 668 肉色马 铃苣苔 S74 肉荚草 457 肉算盘 456 团 叶越桔 311 刚毛云 南越桔 333 刚 毛忍冬 《2 刚毛 紫地榆 84 网叶马 铃苣苔 S79 网都 希曼昔 门6 曲轴 黑三棱 717 曲嘴 老鹳草 79 早禾子 336 早禾树 374 早禾酸 336 同钟花 509 同 钟花属 S09 吊 子银花 439 吊 石苣苔 513,SS5,SS7 吊石 苣苔属 543 吕 宋荚莲 392 吓虎草 99,100 吗给安 130 阳桃 98 阳桃科 98 阳桃属 98 阴证药 282 华 无叶葵 694 华中 鹅耳枥 193 华 西忍冬 《4 华丽芒 毛苣苔 S27 华南桦 161 华 感应草 100 华榛 179 华槭 217 华 撄井草 694 血莽草 394 血满草 394 朱红 153 朱 红苣苔 658 朱红 苣苔属 658 竹勿刺 555 
770  云南 植物志  竹节果 128 全叶半 蒴苣苔 649 全唇尖 舌苣苔 S69 伞花 六道木 444 伞花芒 毛苣苔 S43 伞花 老鹳草 93 伞 花树萝 卜 296 伞把树 253 伞 房荚莲 377 合 轴荚莲 361 各班肉 109 合菜 705 印缅 石蝴蝶 638 多毛长 蒴苣苔 Ml 多 毛坡垒 119 多毛漾 濞荚莲 370 多 孔茨藻 700 多花 山竹子 128 多花 老鹳草 93 多脉 四照花 264 多脉 瓜馥木 S3 多脉 高山桦 166 多 脉铁木 199 多脉 鹅耳枥 194 多脉腾 冲荚莲 377 多 脉暗罗 36 多 脉藤春 41 多苞 瓜馥木 51,56 多 苞藤春 40 多齿吊 石苣苔 S46 多果槭 220 多 斑鸢尾 73S 红子仔 392 红毛 蓝钟花 46S 红 毛榴莲 61 红毛横 蒴苣苔 606 红色木 245 红色槭 245 红 花忍冬 409 红 花鸢尾 748 红花金 银忍冬 426 红花 酢浆草 104  红 花越桔 323 红果 358 红苞 树萝卜 301 红厚壳 125,143 红 厚壳属 143 红桦 161 红凉子 256 红翅搣 230 红雀草 104 红 梗越桔 343 红葱 727 红葱属 727 红短 檐苣苔 红 萼藤黄 136 红 腺忍冬 431 纤尾桃 叶珊瑚 278 纤细 风吹箫 401 纤细 龙脑香 116 纤细吊 石苣苔 SS1 纤细 老鹳草 75 纤细 鬼吹箫 401 纤 细短柄 树萝卜 301 七 库 门鸢尾 7S4 补血草 475 补南宝 136 补朗袜 128 冷饭子 385 冷饭果 385 沙豆母 418 沙参 452,498 沙参属 452,494 沙凉 261 沙糖禾 374 沧 源树萝 卜 298 贡山 风吹箫 401 贡山桦 164 贡 山党参 485 贡山 鹅耳枥 18S 贡山槭 247 走马风 395 杏 叶沙参 498 
中 名索引 771  杨 叶株木 259 鸡肚子 447 杨 春花树 336 鸡 壳肚花 447 杨梅 1S3 鸡骨头 422,425 杨梅科 ISO 鸡蛋参 47S 杨梅属 ISO 鸡 笼笼草 100 杨 梅梅果 385 鸡嗉果 270 杈叶槭 212 鸡寡子 389 杈扠叶 212 忍冬 352,428 拟泡 叶乌饭 321 忍冬花 428 丽江马 铃苣苔 574,582 忍冬科 352,394 丽江 风铃草 S06 忍冬属 352,402 丽江 黄钟花 461 君子树 143 丽江 蓝钟花 465 驳骨树 374 丽江搣 238 鸠酸 103 丽槭 226 步曾搣 245 苍 山越桔 310,313 旱冬瓜 15S 花 叶青木 274 肚 子银花 428 花瓶果 128 秃 叶党参 480 花菖蒲 741 皂帽花 19 芜萍 713 皂 帽花属 6,S8 芜萍属 713 针叶 风铃草 505 来色木 398 饭 团儿花 366 束花芒 毛苣苔 523 饭米果 329 束花 蓝钟花 460 佛 肚苣苔 589,591 弄朵阿 217 佛肚 苣苔属 S88 赤地榆 85 伯衡槭 226 坝治 瓜馥木 49 卵 心叶马 铃苣苔 S77 两 季叶子 桦桃树 168 卵 叶忍冬 《8 两型 乳源槭 211 角枥木 194 连香树 3 角果藻 连 香树科 1,3 角 果藻科 697 克 钦越桔 326 角 果藻属 697 克息 358 角胡麻 692 阿必早 128 角 胡麻科 690,691 阿 仔息哈 259 角 胡麻属 692 阿芳 40 角茨藻 697 阿 墩沙参 498 牡丹花 395 陆英 395 纳乌 234 陇 塞忍冬 410 八 尾叶芒 毛苣苔 S29 宝 兴越桔 313 尾 叶越拮 329 空 茎鸢尾 745 坞爪风 19 宜 昌荚莲 392 
772  云南 植物志  夜吹箫 398 房县槭 246 炒面叶 380 卷 毛徕木 2SS 粉团花 366 净花菰 腺忍冬 432 单 果阿芳 40 单 室茱萸 250 单室 茱萸属 2S0 单枝 黑三棱 716 河口搣 224 沼生 黑三棱 714 沼生 紫地榆 87 泡 叶越桔 321 泡参 495 油树 U9,261 油麻树 367 油椎 8 波萝叶 49 波缘 中华槭 219 鸢尾 750 鸢尾科 719 鸢尾属 730 刺 毛忍冬 422 刺毛 金银花 422 刺果 番荔枝 《 软 毛荚蓬 386 软毛桃 叶珊瑚 281 软叶吊 石苣苔 S4S 软叶桃 叶珊瑚 276 软骨 边越桔 328 轮叶芒 毛苣苔 S37 轮 叶沙参 49S 枣皮 262 青龙 234 青 白地绿 626 青荚叶 282 青 荚叶属 281 青虾蟆 234 青萍 712 青梅属 123 青搾搣 234,236  奇尼昔 139 坡垒属 119 雨久花 707 雨 久花科 704 雨 久花属 70S 雨农槭 241 武陵槭 222 环 萼树萝 卜 294 林生长 蒴苣苔 663 林 生越桔 316 林地 蓝钟花 46S 松叶 鸡蛋参 477 松 叶党参 477 松林 老鹳草 " 枫叶槭 224 枫饭树 374 枇杷 叶珊瑚 276 枇杷树 109 杯冠木 11 杯 冠木属 11 杯梗 树萝卜 29S 杯 萼忍冬 411 抽刀红 380 抽 葶党参 4M 抱 石越拮 311 披 针叶芒 毛苣苔 543 拐棒参 492 直立 鸡蛋参 《8 直 角荚莲 386 直蒴 苣苔属 616 直瓣 苣苔属 609 降龙草 6S1 孟连 石蝴蝶 644 苦苣苔 512 苦 苣苔科 S12 苦酸汤 366 苦糖果 422 茎花 树萝卜 299 英拉 147 苹果 叶荚莲 378 苹婆搣 246 茄科 452 
中 名索引  建水 阔叶槭 211 肥猪竹 705 建始槭 247 胀萼 蓝钟花 463 凯 328 金 山荚莲 353 岩 头三七 555 金佛 山荚速 358 岩 生忍冬 409,410 金丝李 133 岩 生越桔 3« 金 丝桃科 125 岩生 鹅耳枥 194 金 丝桃属 125 岩白菜 580,599 金平 哥纳香 29 岩刷子 187,191,193,194 金 平藤春 40 岩 刷子树 193 金江槭 226 岩罗汉 555 金鸡 一把锁 398 岩枇杷 630 金 纹鸢尾 741 岩茶 329 金沙槭 226 岩泽兰 555 金苹果 128 岩指甲 603 金河搣 226 岩桦 168 金 脉鸢尾 741 岩莴苣 630 金钩花 26 岩蓝花 505 金 钩花属 24 艰山 色木搣 207 金 钱豹属 452,453 艰江 鹅耳枥 183 金 钱槭属 201 岭南 倒捻子 127 金银木 425 昌化枥 193 金银花 352,428,431,436,439 昌宁槭 228 金 银忍冬 《5 昆 明沙参 498 金银藤 428,439 昆 栏树科 1 金 缕梅目 1 虎山叶 651 金缕 梅亚门 1 虎皮花 72S 金 缕梅科 1 虎 耳花属 72S 依兰 6,41 虎耳 还魂草 599,603 依兰香 41 虎 榛子属 179 依兰属 41 齿叶吊 石苣苔 SS7 側耳根 66 齿 叶忍冬 419 狗牙花 431 齿托 紫地榆 90 狗肋巴 423 齿萼紫 花苣苔 S63 狗 骨头树 42S 罗浮槭 230 狗贴耳 66 罗盖叶 392 狗蛋子 422 具斑芒 毛苣苔 S26 狗笠耳 67 败 酱草科 352 狗腥草 66 国楣搣 217 狐毛直 瓣苣苔 612 肿 节苣苔 565,567 狐狸挑 57 肿节 苣苔属 565 和氏槭 238 ;肥劳 123 条叶芒 毛苣苔 S33 
774  云南 植物志  饱饭花 337 饰 岩苣苔 606 牧 根草属 452,500 乳 突徕木 2S6 鱼腥草 66 鱼鳞草 66 细叶火 柴枝树 392 细 叶沙参 497 细叶 蓝钟花 467,468 细芒 毛苣苔 S37 细 齿乌饭 339 细齿 锡金槭 23S 细果长 蒴苣苔 6S9 细 苞忍冬 439 细苞 金银花 439 细钟花 491 细 钟花属 490 细 绒忍冬 439 细弱云 南忍冬 440 细基凡 32 细梗 密榴木 16 细萼吊 石苣苔 S47 细 萼沙参 49S 细萼 苣苔属 682 细 蒴苣苔 620 细蒴 苣苔属 620 细瘦 六道木 447 线叶蕊 帽忍冬 419 线条芒 毛苣苔 S38 线 柱苣苔 S16 线柱 苣苔属 S1S 线萼 蜘姝花 3S1 绉叶珊 瑚苣苔 602 九 画 亮 叶忍冬 418 亮叶拌 170 亮白 紫地榆 90 亮 花木属 11 穿心 莛子廡 450 穿鱼条 261 宽萼半 蒴苣苔 6S1 庭菖蒲 72S  庭 菖蒲属 727 扁竹 746,748 扁竹兰 746 扁竹花 750 扁竹根 746,748 扁担叶 748 扁 枝越桔 347 扁柄芒 毛苣苔 S40 扁圆 石蝴蝶 633 扁粘草 100 疣 叶暗罗 3S 神 仙豆腐 422 施 祥阿计 311 炮仗筒 399 美丽长 蒴苣苔 663 美丽唇 柱苣苔 6M 美丽 蓝钟花 465,467 美花 老鹳草 77 美脉搣 236 总花 蓝钟花 470 洋咸树 380 洋葵 97 洋照木 207 洒金 叶珊瑚 274 洱源马 铃苣苔 S82 染菽 341 珍珠长 蒴苣苔 6S6 珍珠花 385 珍 珠荚莲 385 珍珠麻 394 球果 牧根草 S01 珊 瑚苣苔 59 9 珊瑚 苣苔属 S9S 珊瑚枝 375 珊瑚树 374 厚叶 飞蛾槭 227 厚叶槭 227,228 査牙桔 128 哥 纳香属 26 哥 非力郎 U3 哥 埋慢勇 U9 标竿花 723 
树冬瓜 113 树 生越桔 311 树杨梅 345 树梅 153 树 萝卜属 289 柳 叶忍冬 414 柳叶 树萝卜 296 柳安属 121 相樟木 209 桂黔吊 石苣苔 547 南方 六道木 443 南 方荚速 391 南大竹 341 南沙参 495 南岭槭 239 南烛 341 南糯木 250 胡桐 143 胡麻 690 胡麻科 689 胡麻属 690 胡 鲁八哈 516 . 胡槭 245 莛 子簾属 4S0 草 叶鸢尾 735 草茨藻 702 草莓树 状越桔 326 328 茨开 掠子木 258 茨藻 700 茨藻科 699 茨藻属 699 荆三稜 716 茶目 125 茶条树 445 茶科 125 茶菱科 690 药用芒 毛苣苔 S21 '茜 草科 35 2 荚速 388 荚速 叶越桔 310 荚莲属 352,353  歪 脖子果 127 屏边 毛柄搣 230 屏边半 蒴苣苔 649 屛边 鹅耳枥 187 屋 顶鸢尾 750 柔毛长 蒴苣苔 6S7 柔毛云 南越桔 333 思尼其 21 4 思藤子 53 咪劳 123 哇 咖扑昔 135 哈娃七 . 750 品藻 710 蚁花 13 蚁花属 13 蚂蝗七 512 贵州半 蒴苣苔 《4« 贵州 瓜馥木 47 贵 州忍冬 430 贵州 鹅耳枥 185 星花草 472 星 花草属 472 显苞芒 毛苣苔 531 显脉 石蝴蝶 633 点 叶荚莲 378 点 叶鹰爪 《 脉叶蛛 毛苣苔 628 脉 花党参 487 临 沧乌饭 323 顺宁槭 228 省 沽油科 394 冠萼线 柱苣苔 516 版 纳青梅 123 版 纳藤黄 141 香水树 M 香叶 95 香叶 天竺葵 9S 香白珠 336 香茜 349 香桦 164 香 根鸢尾 7S2 香堇 大岩桐 513 
776  云南 植物志  香堇大 岩桐属 513 香雪兰 725 香 雪兰属 725 香港 四照花 268 香港 倒捻子 127 香港 鹰爪花 45 香蒲 718,719 香蒲科 717 香蒲属 718 香藤 49 香鹰爪 4S 盾叶佛 肚苣苔 S89 盾 座苣苔 S69 盾座 苣苔属 S69 鬼吹箫 3 9 8 鬼炮仗 399 鬼爆仗 钮子药 603 钟花目 452 钟 花忍冬 4 07 钩序唇 柱苣苔 678 钥匙树 1 钝裂 蓝钟花 470 独山 瓜馥木 S2 独 龙树萝 卜 304 独龙槭 241 狭 叶香蒲 718 狭叶桃 叶珊瑚 281 狭叶球 核荚速 364 狭叶 黑三棱 71 6 狭花芒 毛苣苔 529 狭冠长 蒴苣苔 663 狭 矩叶芒 毛苣苔 S 33 狭根茎 老鹳草 84 狭萼 风吹箫 399 狭 萼中型 树萝卜 29 4 狭 萼片芒 毛苣苔 5 34 狭萼吊 石苣苔 SS3 狭萼 鬼吹箫 3" 秋 海棠叶 石蝴蝶 638 剑川马 铃苣苔 577 剑兰 721  剑 叶暗罗 34 急 尖忍冬 439 俅江搣 228,233 拢牛 儿苗科 70 须弥 青荚叶 284 须弥桃 叶珊瑚 278 须花 紫地榆 87 须 蕊忍冬 423,425 绒毛 灯笼花 298 给哈蒿 135 娃儿参 492 怒江 光叶槭 233 怒江槭 241 怒 江藤黄 WS 十 高山桦 166 高 山党参 488 高 山徕木 2S6 高山 紫石蒲 754 高大槭 211 高 原鸢尾 733 唐菖蒲 721 唐 菖蒲属 721 密毛 老鹳草 84 密枝 蓝钟花 463 宽叶吊 石苣苔 SS7 宽 叶荚莲 384 宽苞 鹅耳枥 187 宽萼 石蝴蝶 633 宽萼蛛 毛苣苔 626 扇叶直 瓣苣苔 609 扇叶槭 213 扇 形鸢尾 746 郭埋拉 127 郭满大 127 离萼芒 毛苣苔 S28 烟萝花 707 凉子 259 凉子树 261 凉 生徕木 2S7 羞礼花 99 粉叶果 380 
中 名索引  777  粉 白越桔 318 桃叶 珊瑚属 270 粉团 366 桂林槭 220 粉条果 380 桔梗 452,492 粉 花软骨 边越桔 328 桔梗目 452 粉帕树 253 桔 梗亚科 452 粉果短 序越桔 334 桔梗科 452 粉 果越梧 313 桔梗属 452,491 粉桦 159 捏白樟 380 流石 风铃草 506 埋 甘莫喀 147 海宁槭 228 埋任 136 海仙花 397 埋罕 56 海 角櫻草 513 埋杆壮 . 123 海角 櫻草属 513,689 埋波朗 147 海拉械 234 埋贵 133 海菲菜 696 埋 朗木过 147 海南槭 242 唇柱 苣苔属 666 海棠木 143 唇 萼苣苔 685 海棠果 143 唇萼 苣苔属 628,685 酒饼叶 19 唇萼蛛 毛苣苔 628 酒药树 49 厚 绒荚速 383 浮萍 710,712 展花 石胆草 596 浮萍科 709 赶山虎 395 浮萍属 710 翅茎吊 石苣苔 553 浮漂 708 盐源槭 216 娑 罗双属 121 都蝶 18 珠子参 477 通大海 401 珠鸡 斑党参 484 通心草 284 珠蓉 153 通花 285 球 花荚莲 360 勐海搣 245 球 核荚速 364 勐醒芒 毛苣苔 S37 敖 狗东嘎 411 荷包 金银花 440 捲木 156 荷包草 100 穏 木属 154 荷花藤 531 1 U 1 ^ /fir* 桦木科 154 II' 1、 1 1 莽吉柿 125 拌木属 158 季养莲 721 地叶 四兹槭 2 45 莲粉果 385 天迷 ISI^T 坏化 天迷 M ^ 桦皮树 159 圆叶唇 柱宦笞 669 桦树 159,170 圆叶越 桔忍冬 407 桦桃木 168 圆果 瓜馥木 49 桦桃树 170 圆 顶越桔 319 桃叶 青荚叶 285 圆柱根 老鹳草 83 
778  云南 植物志  圆滑 番荔枝 60 圆樗 3 圆檀 5 党参 452,479 党参属 452,472 峨眉 珍珠树 319 峨眉桃 叶珊瑚 276 峨 眉越桔 3W 晒晒子 257 胯肥树 425 脂麻 690 鸭子菜 705 鸭舌草 70S 鸭娃草 705 鸭脚树 217 鸭掌木 207,245 钻山风 57 钻裂 风铃草 SOS 钻档花 492 铁力木 125,147 铁 力木属 " 7 铁木属 197 铁马桑 388 铁豆柴 748 铁青皮 253 铁青树 253 铁骨散 395 铁扇子 746 铁栗木 147 铁稜 147 缺 丝党参 476 倒 心叶桃 叶珊瑚 274 倒披 针叶芒 毛苣苔 S33 倒卵 叶树萝 卜 299 倒 挂金钩 723 倒挂 树萝卜 304 臭叶子 367 臭条子 253 臭牡丹 臭草 395 臭药 364 臭荚莲 38S  臭菜 66 特 异荚速 383 射干 728 射干属 728 绢 毛石毛 603 绢毛 石胆草 603 绢柳 林忍冬 416 绣球花 366 十一 a 富宁搣 226 密 序苣苔 681 密序 苣苔属 681 密 花荚莲 358 密花桃 叶珊瑚 276 密果槭 217 密集 黑三棱 717 麻叶唇 柱苣苔 678 麻油香 374 、 麻哈哈 56 麻栗 坡树萝 卜 299 麻栗坡 鹅耳枥 18S 麻栗树 288 康定唇 柱苣苔 670 康 定徕木 2S7 康定 椋子木 257 康藏 长尾槭 213 旋 蒴苣苔 689 旋蒴 苣苔属 687 望天树 123 粗毛芒 毛苣苔 S24 粗壮珊 瑚苣苔 S99 粗柄槭 225 粗 筒苣苔 589 着色 风铃草 505 ii 拉基 492 淡 红忍冬 428 淡褐蛛 毛苣苔 512,630 渐 尖忍冬 《8 澜沧 风铃草 S03 深 红越桔 347 深裂 中华搣 219 深裂 树萝卜 291 
中 名索引 779  残 TP 赛漆 375 萝卜根 老鹳草 81 珐 花党参 478 菖兰 721,725 理塘? ^ 410 萍沙 713 接骨木 395 萎软 石蝴蝶 635 接骨 木属 35 2,393 菱苞桦 172 接骨生 555 莲座 石蝴蝶 63S 接骨草 395 营菜 705 排骨灵 51 菰 腺忍冬 431 捧咖昔 135 隐 距越桔 335 抹木 259 野 万年青 310 抹木属 252 野山花 284 梅叶竹 398 野红蹇 . 370,377 梭拉批 HI 野 老鹳草 73 聋梭批 141 野鸡果 450 雪果 441 野芦柴 398 雪每 441 野杨梅 151 雪 球荚淫 366 野荔枝 270 黄大蒜 723 y 、 <ro、 '一 — 野独活 16 黄马 铃苣苔 S7S 野 独活属 6,15 黄 毛徕木 258 野萱花 728 黄白长 冠苣苔 68S 野辣椒 56 黄白 蓝钟花 462 雀 儿屎树 358 黄皮果 139 悬铃 木科 1 黄 杨叶芒 毛苣苔 534 常 绿荚讓 385 黄花 石胆草 602 眼斑 老鹳草 73 黄花 皂帽花 S8 猫月花 395 黄 花鸢尾 737 猫耳朵 513,687 黄花 紫玉盘 10 猫屎果 391 黄花 酢浆草 103 猫猫头 253 Vl-M VM-I 乂、 一' 一 黄谷精 704 猪耳禾 374 黄 谷精科 702 猪油果 125.148 黄 谷精属 702 猪 油果属 148 黄鸢尾 737 猪草 661 黄 果木属 Ml 猪脚 杆树 380,383 黄果 四照花 268 猪掠鄉 32 苗枝城 211 银 P+ 冻番树 5 ; PTW 化 401 rtJ. -*t: Arf, -tf Ala 银^1* 监钟化 470 ■44: =ita -Kb I. I o 黄 背越桔 338 银 苞鸢尾 752 黄菖蒲 737 银钩花 22 黄紫花 蓝钟花 469 银 钩花属 6,21 黄褐 毛忍冬 《2 铜虾果 383 黄精小 钩吻科 755 铜锤草 104 
780  云南 植物志  袋 花忍冬 《1 袋果草 4S7 袋 果草属 4S7 假饼叶 19 假鹰爪 6,19 假 鹰爪属 6,18 斜叶马 铃苣苔 S73 斜叶 澄广花 14 第氏 六道木 443 领春木 1 领 春木科 1 领 春木属 1 绵毛 石蝴蝶 647 维西 长柄槭 2 09 维西榛 176 维塞夫 360 缅 甸党参 485 绿叶 飞蛾槭 227 绿叶 中华槭 219 绿花桃 叶珊瑚 279 绿 花党参 490 绿 钟党参 490 十二 菡 富 K 槭 2« 阔叶槭 211,242 阔叶 瓜馥木 幼 阔翅搣 214 阔裂 紫地榆 8S 裤通包 413 裤裆薦 425 鹿蹄草 叶树萝 卜 29S 湖 北荚速 388 斑叶唇 柱苣苔 《3 斑鸠柘 380 斑点光 果荚速 383 琼崖 海棠树 143 椋子木 259 棵棵兜 447 椭圆马 铃苣苔 580 揉揉白 380 喜马拉 雅银桦 159 喜^ 拉雅榛 176  喜 钙荚莲 361 喜荫唇 柱苣苔 673 喜 鹊苣苔 622 喜鹊 苣苔属 621 酢浆草 103 酢 浆草科 97 酢 浆草属 102 散血草 512,689 葫芦目 452 葫芦科 452 裂叶 青皮槭 209 裂叶 蓝钟花 460 裂皮树 168 隔山淆 85 疏花槭 M8 越桔 叶忍冬 406 越 桔忍冬 406 朝鲜 锦带花 397 雄黄兰 723 雄 黄兰属 723 喃 木波朗 147 喙果 皂帽花 S8 喙 果麿爪 46 蛛毛 苣苔属 62S 蛛毛喜 鹊苣苔 621 黑 三棱科 713 黑 三棱属 714 黑毛 四照花 2 M 黑毛 鸡嗉子 26!) 黑风藤 黑皮树 383 黑皮楠 253 黑 鸡骨头 423 黑果 380 黑果果 380 黑油果 380 黑药 老鹳草 81 黑凉子 258 黑桃子 358 黑椋子 258 紫玉盘 8 紫 玉盘属 7 
中 名索引  781  番红花 721 ^■m^^ 559 番 红花属 720 紫; 苣為属 558 •fl^Uti 口/^ ****** 番荔枝 61 ^TP^r^ 484 番 荔枝科 i,s 乐 1-c B r 水 平 1 UT 番 荔枝属 6,60 紫苟 长 節苗签 661 鹅子草 705 i^SE 367 鹅 耳枥属 181 毽树 119 紫萍 710 稀 脉浮萍 712 紫萍属 709 筒花芒 毛苣苔 S34 紫蔵科 691 筋骨草 100 紫醐蝶 750 猴子七 467 景东短 檐苣苔 587 JeJ^% "、 C^. t^l 缅甸 树萝 卜 293 景东槭 228 绣球 366 景洪 哥纳香 27 十 景 洪暗罗 34 辣子树 201 短 序荚莲 375 福木 128 '短序 黑三棱 716 福建 六道木 "7 短 序越桔 333 裸蒴 67 '短尾 鹅耳枥 183 裸朔属 67 短柄吊 石苣苔 S48 满山香 51 短 柄忍久 430 满天星 103 • 短柄 密權木 16 满地抛 113 • 短柄紫 花苣苔 562 /lii. 1 r 3 lu rr*. i — i —'一 滇 川老鹳 g 79 '短柱 忍^" 421 滇川唇 柱苣苔 672 '短翅 青皮槭 207 滇北直 瓣苣苔 610 '短 梗乌饭 316 滇西 北沙参 497 短梗长 萼越桔 314 滇西吊 石苣苔 SS1 .短 球荚速 375 滇 西忍冬 438 '短 蕊越桔 326 滇刺榛 174 '短 檐苣苔 S8S 滇虎榛 181 短檐 苣苔属 584 滇南芒 毛苣苔 S38 • 镜毛直 雜宵笞 616 滇桂喜 鹊苣苔 623 -镜 毛忍夂 431 滇; |^ 木 156 - 镜毛旋 蒴苣苔 630 滇泰 石蝴蝶 645 4Mm-*e 754 渣 缩资参 485 與 观天迷 锅裸 刹版那 41 滇 鹅耳枥 187 番木瓜 113 滇 紫地榆 88 番 木瓜科 112 滇粤 鹅耳枥 191 番 木瓜属 112 滇榛 176 番瓜 1U 滇黔 石蝴蝶 640 
782  云南 植物志  滇黔紫 花苣苔 562 滇藏槭 239 瑞木 253 瑞丽佛 肚苣苔 S93 瑞 丽荚莲 368 雷公枥 183 雷公 鹅耳枥 183 楔叶 野独活 18 楔瓣花 sii 楔 瓣花科 S11 楔 瓣花属 S11 楠叶槭 242 楠椰桔 128 郝桐属 348 塘边藕 64 感应草 99 感 应草属 99 越南 鸡嗉子 266 越桔 牙疙瘩 305 越桔科 288 越桔属 304 碎米果 385 辐 冠党参 477 蓝 石蝴蝶 640 蓝 花石参 505 蓝花参 492 蓝 花参属 492 蓝 果忍冬 《1 蓝 果越桔 319 蓝钟花 462 蓝 钟花属 452,4S9 蓝黑 果荚莲 363 蒙自长 蒴苣苔 660 蒙自 石胆草 604 蒙自 石蝴蝶 640 蒙自吊 石苣苔 SSS 蒙自桦 168 蒙 自桤木 155 蒲草 718 蒴蓥 395 路边搣 233 暗罗属 6,31  腺毛长 蒴苣苔 656 腺毛 老鹳草 90 腺 叶忍冬 431 腺 叶暗罗 35 腺萼半 蒴苣苔 6S2 腺 萼越桔 316 腾冲芒 毛苣苔 S27 腾 冲荚莲 377 腾冲 蓝钟花 《S 腾 越荚莲 377 矮生长 蒴苣苔 660 矮芒 毛苣苔 S3S 矮杨梅 1S3 矮桦 166 矮紫 苞鸢尾 739 矮越桔 336 锡 叶藤属 HI 维 序荚莲 383 锦 带花属 397 粤北 鹅耳枥 191 十四画 察瓦 龙忍冬 407 蜜蜂花 385 滴让昔 136 漾 濞荚莲 368 酸爪草 103 酸白果 128 酸汤果 388,391 酸闷木 391 酸角草 103 酸果 128 酸果果 388 酸味草 103 酸桐子 128 酸 酢浆草 106 榛子 176 榛科 172 榛属 173 榛 叶荚莲 386 撇撇三 380 歇第 135 蜘蛛花 3S1 
中 名  索 引  蜘 蛛花属 34B,3S1 蜘姝果 456 管花目 513 管 花党参 480 管 钟党参 487 + 五画 澄 广花属 13 澜沧紫 花苣苔 S60 樟 叶荚速 364 樟 叶越桔 329 横脉线 柱苣苔 51 6 横 脉荚莲 373 横 蒴苣苔 608 横蒴 苣苔属 60S 槭树科 199 槭属 201 横黄马 铃苣苔 57S 髯毛 石蝴蝶 636 髯丝蛛 毛苣苔 630 醉鱼草 六道木 444 , 醉 鱼草状 六道木 444 擎天树 123 蕉林紫 花苣苔 S63 蕊 帽忍冬 418,419 蕺菜 66 蕺菜属 66 踏子 395 蝴蝶 戏珠花 366 蝴蝶花 36 6 ,7« 蝴蝶树 366 蝴 蝶荚莲 366 镇心草 603 镇康长 蒴苣苔 6S7 鹞爪枫 395 德 国鸢尾 7S2 德 钦株木 2S8 箭叶 雨久花 707 十六画 褶叶 石胆草 600 糙皮桦 1S9 羯 布罗香 119 壁蝨菜 66 薄叶 鸡旦参 477  薄叶唇 柱苣苔 67S 薯蓣目 755 薯蓣科 755 燕子花 74S 鞘柄木 286 鞘 柄木科 鞘 柄木属 288 黔 鹅耳枥 185 篱边禾 374 篱椿禾 37 4 篦齿槭 239 ― 十七画 糠粃柴 423 藓丛佛 肚苣苔 SM 藓丛粗 筒苣苔 592 藏红花 721 藏刺榛 174 藏滇 风铃草 S06 翼 柱苣苔 618 翼柱 苣苔属 618 簇花唇 柱苣苔 668 魏 氏忍冬 414 十八画 鹰爪 44 鹰爪兰 44 鹰爪花 6,44 鹰 爪花属 43 藤黄科 12S 藤黄属 125,126 藤春 40 藤春属 6,38 鹭嘴草 73 翻白叶 380 +九画 攀援吊 石苣苔 5S8 二牛画 灌丛唇 柱苣苔 670 糯米饭 336 糯 米饭果 377 糯米果 385 糯米条 44S 鳞 斑荚莲 378 二 + 二 嚢瓣 亮花木 II 
经济植 物索弓  ―、 淀粉及 食用类 头状 四照花 27 滇虎榛 181 滇刺榛 174 滇榛 176 大 叶藤黄 12 7 大花 五桠果 大 果藤黄 13 9 云树 135 云南 黄果木 141 云 南藤黄 130 五桠果 108 石密 38 刺果 番荔枝 61 胡麻 690 桦 叶荚莲 388 线 柱苣苔 516 iJj 木瓜 135 小花 五桠果 109 吕 宋荚速 392 ® 滑 番荔枝 60 ffl 挑 98 芜萍 713 蕺菜 66 藏刺榛 174 牛心梨 63 毛叶 番荔枝 63 华榛 179 香蒲 718 番木瓜 U3 番荔枝 61 猪油果 148 矮杨梅 153 须 蕊忍冬 423 二、 纤维类 三 叶荚蓬 381 老人皮 32 胡麻 690  桦 叶荚莲 388 吕 宋荚莲 392 黑风藤 57 紫玉盘 8 毛果 锡叶藤 HI 瓜馥木 57 金 银忍冬 425 狭 叶香蒲 718 假鹰爪 21 番荔枝 61 三、 油脂类 灯台树 253 凉 生徕木 257 大 叶藤黄 127 木竹子 128 桔梗 492 接骨木 395 云南 金钱槭 201 珍 珠荚莲 385 红厚壳 143 小徕木 261 水红木 380 中华 青荚叶 285 黑毛 四照花 毛徕 261 白桦 159 领春木 1 金 银忍冬 4 25 铁力木 四、 鞣料类 滇榛 176 云南 双盾木 4« 连香树 3 桤木 156 藏刺榛 17 4 红厚壳 143 红桦 161 水红木 380 
经济植 物索引  785  长圆 叶徕木 255 华榛 179 五、 芳 香油类 鹰爪花 44 云南 黄果木 Ml 藤春 40 纤细 龙脑香 U6 光皮桦 170 长圆 叶徕木 255 依兰 41 香叶 天竺葵 95 香桦 164 香 根鸢尾 752 香雪兰 725 金 银忍冬 425 瓜馥木 57 德 国鸢尾 752 六、 树脂及 树胶类 凉 生徕木 257 羯 布罗香 U9 三 叶荚莲 381 东京 龙脑香 116 西南桦 168 糙皮桦 161 纤细 龙脑香 116 水红木 380 毛徕 261 领春木 1 须 蕊忍冬 423 七、 药用类 宽叶吊 石苣苔 557 高 原鸢尾 733 唐菖蒲 721 鹰爪花 44 扁竹兰 746 灯台树 253 头状 四照花 270 淡 红忍冬 428 淡褐蛛 毛苣苔 630 裸蒴 67 羯 布罗香 US>  三白草 64 大 花忍冬 432 五叶草 91 五桠果 108 石胆草 603 西南 风铃草 505 云南 双盾木 448 雨久花 707 上 树蜈蚣 534 木竹子 128 桤木 156 樟 叶越桔 329 桔梗 492 扣匹 8 接骨木 395 接骨草 395 排骨灵 51 青荚叶 282 青萍 712 芒 毛苣苔 529 苦糖果 422 药用芒 毛苣苔 521 黄褐 毛忍冬 432 菰 腺忍冬 431 蓝花参 492 蕺菜 66 球 花党参 478 球 果荚莲 364 珠鸡 斑党参 484 珠 珠荚莲 385 轮 叶沙参 495 雄黄兰 723 酢浆草 103 感应草 99 糯米条 445 尼泊 尔鸢尾 733 忍冬 428 观音 倒座草 75 鸡蛋参 475 红花 酢浆草 104 红桦 161 红葱 727 
786  云南 植物志  细 绒忍冬 43 9 线 柱苣苔 51 6 绢毛 石胆草 小心 叶石花 599 小徕木 261 小 黑三稜 小 感应草 100 水红木 38 水麦冬 697 水葫芦 70S 山 酢浆草 104 中华 老鹳草 76 中华 青荚叶 285 长叶 轮钟草 456 长圆 叶株木 田方骨 27 早禾树 37 4 吊 石苣苔 "7 旱冬瓜 155 吕 宋荚莼 392 尖 舌苣苔 "7 阳桃 98 降龙草 651 鸭舌草 70 5 野 老鹳草 73 党参 479 刚 毛忍冬 422 圆柱根 老鹳草 83 黑毛 四照花 269 黑风藤 57 紫玉盘 8 紫地揄 85 紫萍 710 蝴蝶 戏珠花 366 蝴蝶花 748 毛杨梅 151 白桦 159 血满草 瓜馥木 57 香叶 天竺葵 95 番木瓜 us 番红花 721  番荔枝 61 华 感应草 100 金 银忍冬 42 5 短 柄忍冬 CO 矮杨梅 153 狭 叶香蒲 7 1 8 狭萼 风吹箫 399 须弥 青荚叶 284 射千 728 假鹰爪 19 箭叶 雨久花 707 八、 土 农药类 金 银忍冬 ^5 九、 其他类 唐菖蒲 721 望天树 12 3 大 花忍冬 432 云南 双盾木 44S 云南 金钱槭 201 云南 娑罗双 d 西南桦 168 石密 38 老人皮 32 青萍 712 连香树 3 芜萍 713 茨藻 700 ' 药用芒 毛苣苔 藤春 40 剌果 番荔枝 6 1 雄黄兰 723 早禾树 3 7 4 旱冬瓜 155 水冬瓜 15 6 水红木 3S0 水麦冬 697 j 水青树 2 水葫芦 70S 虎皮花 725 品藻 710 圆滑 番荔枝 6 I 紫萍 710 
经济植 物索引  787  糙皮桦 161 糯米条 445 牛心梨 63 香叶 天竺葵 97 番红花 721 多 脉铁木 199  金丝李 133 金 银忍冬 425 银钩花 22 版 纳青梅 123 领春木 1 
三、 拉 丁名索  A Abelia 443 A. anhwciensis 445 A. aschersoniana 445 A, bodinteri 447 A. brachystemon 444 A, buddleioides 444 var. diver gens 444 var. intercedens 445 var. stenantha 445 A. chinensis 445 A* chowii 447 A. dielsii 443 A. forrestii 447 A. gracilenta 447 var. microphylla 447 A, hanceana 445 A. her sit 445 A. longituba 447 A. mairei 447 A. microphylla 447 A. myrtilloides 447 A. on^ocarpa 443 A. parvif olia 447 A. rupestris 445 var. grandijlora 445 A> schisck^inii 447 A. sc humannii 447 A. tereticalyx 447 A. umbellata 444 A. zanderi 443 Acer 201 A, amoenum 226 A. amplum 211 var. amplum 211 var. jianshuiens 211 A. angustilobum 222 var. angustilobum f. longieaudatum 222 var. sichourense 219 A. appadocium var. tricaudatum 209 A. betulifolium 245 A. bodiniert 211 A. buergerianum 225 var. buergerianum 225 var. ningpoense 225 A. caesium subsp. caesium 213 A. caesium subsp. giraldii 212 A. caloneurum 236 A. Campbell" var. yunnaneosis 214 subsp. flabellatum 213  subsp. olivcrianum 220 subsp. robustum 212 subsp. schneiderianum 216 A. cappadocicum f. tricaudatum 209 var. brevialatum 207 var. sinicum 207 var. sinicum f . tricaudatum 209 subsp. amplum 211 subsp. sinicum 207 A. caudatum 213 var. caudatum 213 var. georgei 213 var. prattii 213 A. chienii 241 A. chunii subsp. dimorphophyllum 211 A. cissifolium subsp. henryi 247 A. crassum 227, 228 A, davidii 234, 236 var. avuminatii olium 234 f. trilobata 239 A. decandrum 242 A. erianthum 214 A. fabri 230 A. fabri var. fabri 232 var. megalocarpum 232 A. ftngii 233 A. fenzelianum 224 A. flabellatum 213 var. flabellatum 213 var. yunnanense 214 A. franchetii 246 var. acuminatilobum 247 var. majus 245 var. schoenermark^iac 246 A, forrestii 238 f . caudatilobum 241 A. foveolatuxn 233 A. fulvcscens var. pentalobum 20> A, fulvescens subsp. f ulvesceDs 211 subsp. pentalobum 209 A. giraldii 212 A. grosseri var. forrestii 238 A. henryi 247 A, heptalobum 214 A, hilaense 228, 234 A, hookeri 234, 236 A. huianum 245 A. jingdongense 228 A. kiukiangense 228,233 A. kuogshanense 247 var. acuminatilobum 247 
拉 丁名索  789  var. k-ungshanense 247 A. kuomeii 217 A. kwangnanense Z33 A. kweilinense 220 A. lactum var. trtcaudatum 209 A. Uevigatum 232, 233 var. laevigatum 232 var. salweenense 233 var. typicum 232 subsp. rcticul atum 230 A. lanpingense 224 A* laurtnum subsp. dccandrum 242 A. laxiflorum 238 var. longilobum 241 A. liquidambarifolium 224 A. longicarpum 242 A« longipes var weixiensc 209 A, machilitolium 242 A, maximowiczii var. minor 238 A. metcalfii 239 A, mirabilis 239 A. mono var. macropterum 206 var. minsbanicum 207 A, muliense 243 var. pentaneurum 243 A. obiongum 227, 234 var. biauritum 226 var. coacolor 227 var. erytkrocar pum 226 var. laeviiatum 232 var. oblougum 227 var. pachyphyllum 227 A. oligocarpum 233 A. oliverianum 220 A. oxyodon 216 A. paihengii 226 A, palmatum 212 A. paxii 226 var. genuinum 226 var. integrifolia 227 var. ningpoensc 225 var. paxii 226 var. semilunatum 226 A. peccinatum 239 i. caudatilobum 241 f. pectinatum 239 var. caudatilobum 241 subsp. forrestii 238 subsp. / axiflorum 328 subsp. taronense 214 A. prolif icum 220 A. pubipetiolatum 230 var. pingpieneDse 230  var. pubipetiolatum 230 A. robustum 212 A, salwcencnse 233 A. schneiderianum 216 A. schoencrmar\iae 246 var. oxycolpum 246 A, shangszeense 216 A. sichourense 219 A* si^imense 234 subsp. d avid it 234 var. serrulatum 236 var* sikkimense 238 A. sinense 217,220 var. brepilobum 220 var. concolor 219 .var. longilobum 219 var. sinense 217 var. typtcum 217 var. undulatum 219 A. stachyoanthum 216 f 243 var. pentaneurum 243 var. stachyophyllum 243 A. sterculiaceum 246 subsp. franchetii 246 A. sutchuanense 247 A. taronense 241 A. tegmentosum subsp. grosseri var. pavolinii f. rufinerve 241 A. tetramerum 245 var* betuiifolium 245 var. betuiifolium f. latialatum 245 var. elobulatum 243 var. elobulatum f, longer acemosum 243 var. elobulatum f. mapienense 243 var. elobulatum f . t/iridicarpum 243 var. lobulatum 245 var. tetramerum 24S var. tiliifolium 243 A. thomsonii 246 A. tonkinense 225 subsp. fcnzelianum 224 subsp. liquidambaritolium 224 A. trifidum 225 f. ningpoensc 225 var. ningpoense 225 A, ffiliosum 246 f . euvillosum 246 f. sterculiaceum 246 A. wardii 239 A. wilsonii 222 var. longicaudatum 222 
790  云南 植物志  var. wilsonii 222 Aceraceae 199 Achariaceae 112 Actinotinus sinensis 367 Adenia 112 Adenophora 452,494 A albescens 500 A, argyi 498 A. atuntzensis 49 S A. axilliflora 498 A. bulleyana 497 var. alba 497 A. capillaris 495 subsp. capillaris 495 subsp. leptosepala 495 A. chionantha 497 A. coelestis 500 var. stenophylla 498 A. confusa 498 A. dimorphophylla 497, 500 A. dipiodonta 497 A. forrestii 497 A. huangae 500 A. tastontfoiia 497. 498 A., khasiana 497 A. leptosepala 495 var. iincarifoiia 495 A. likiangcnsit 497 A* longisepala 493 A. megalantha 498 A. microcodon 497 A ornata 498 var. alba 500 乂 pachyrrhiza 500 A paaiculata 497 A raphanorrhizQ 500 v4 roseiflora 497 爿. rotundifolia 498 ^ sinensis var. pilosa 498 A. stricta 498 subsp. confusa 498 subsp. sessiliflora 498 subsp. stricta 498 A. tetraphylla 452, 495 A. urceolata 495 -^. verticillata 495 Aeschynanthus 51S A. acuminatissimus S40 A. acuminatus 529 A. andersonii 537 A. angustioblongus 533 A. austroyunnaaensis 538 A. bracteatus 529,531 var. peel it 531 A. buzifolius 534 A. chinensis 529  A. chorisepalus S26 A. denticuliger 534 A. gracilis 537 A. grandiflorus 524 A. hookeri 523 A. humilis 535 A. lancilimbus 543 A. lasianthus 538 A, levipa 553 A. linearifolius S33 A. lineatus 538 A. longtcalyx 523 A. langicaulis 521 A. macranthus 543 A maculatus 526 var. stenophylla 526 A. marmoratus 521 A. mengxingensis S37 A. mimeces 524 A. novogracilis 537 A, oblanceolatus 533 A. oblongijoiiui SIS A. pachytrichus 524 A. parasitica 523 A. paxtoni 531 A. peeiii 531 var. oblanceolatus 533 A. planipeciolatus 540 A. poilanei 521 A. sinoloagicalyz 523 A. stenosepalus 529 A. superbus S27 A. tengchungensis 527 A. tenui 529 A. tubulosus 534 ▼ar. angustilobus 534 var* tubulosus 534 A. wardii 529 Agapetes 289 A. brachypoda var. gracilis 301 A. brandisiana 294 A. bulleyanum 345 var, tenusfolia 345 A. burmanica 293 A, cauliflora 299 A. chapaensis 301 A. corallina 291 A. dulongensis 304 A. forrestii 296 A, glandulosissimum 298 A. inopinata 293 A. interdicta 294 var. interdicta 294 var. stenoloba 295 A. lacei 296 
拉丁 名索引  791  var. glaberrima Z98 var. lacei 296 var. tomeatella 298 A. lobbii 291 A. magacarpa 293 A. malipoensis 299 A. manaii 299 A. neriifolia var. maxima 295 A. oblonga 298 A. obovata 299 A. part/if lora 321 A. pensilis 304 A. poilanei 313 A. pseudo-griff ithii 295 A. pubiflora 291 A. pyroliiolia 295 A, racemosa 291 A. rub ro brae tea ta 30 1 A. stenantha 291 A. vaccinioides 347, 325 A. yunnanensis 299 Ai^inia carnosa 569 Alnus 154 A. boshia 155 A. crcmastogync 156 A. ferdinandi-coburgii 156 A. lancta 156, 158 A. mairei 155 A, nepaleasis 155 Alphoasea 6, 38 A. boniana 40 A. lutea 41 A. mollis 38 A. monogyna 40 A. squamosa 40 A. tonquinensis 40 A. tsaDgyuanensis 41 Ancylotsemon 609 A. aureus 612 var. angustifolius 612 A, concavus 512 A. convexus 610 A. flabellatus 609 A. mairei 610 A. trichanthus 613 A. vulpinus 612 Anna 565 A, ophiorrhizoides 567 A. submontana 565, 567 Annona 6, 60 A. cherimolia 63 A, glabra 60 A. hcxapetala 44 A. muricata 61 A. reticulata 63  A. squamosa 61 A. uncinata 44 Annonaceae 1, 5 Ardisia discolor 255 Artabotrys 43 A. esqutrolii 21 A. f ragrans 45 A. hexapetalus 6,44 A. hongkongensis 45 A. odoratissimus 44 A, puoctulatus 45 A, rhynchocarpus 46 A. uncatus 44 A, unctnatus 44 Asyneuma 452, 500 A. chinensis 501 A. fulgens 501 Aucuba 270 A, aibo-puntctifolia var. obcordata 274 A. angustif olia 281 A. caviQervis 281 A. chinensis 278, 279 f. angustitolia 279, 281 f« obcordata 274 f. subintegra 278 var. angusta 281 subs p. omeiensis 276 A. cblorascens 279 A. confertiflora 276 A. eriobotryaefolia 273 A. grandiflora 274, Al A, himalaica 278, 279 var. dolichophylla 281 A. japoDica 271, 278 var. variegeta 271, 274 A. mollifolia 276, Al A. obcordata 274 A. omeiensis 276 A. yunnanensis 279, A2 var. pubigera 281, A3 var. yunnanensis 279 Averrhoa 98 A. carambola 98 Averrhoaceae 98 B Babactes oblongif olia 676 Balbisia 70 Bahamaria inophyllum 145 Beccarinda 605 B. argentea 606 8. erythrotricha 606 B. paucisetulosa 608 B. sinensis 606 B. tonkinensis 608 B. sp. nov. 608 
792  云南 植物志  Celamcanda 728 B. chineasis 728 £. punctata 728 Benthamia capitata 270 B. chincnsis 264 B. tragifcra 270 B, hong^ongensis 268 B. japonica var. sinensis 268 Benthamidia capitata 270 £. hongf^ongensis var. gigantea 266 B, japonica var. angustata 269 var. chinensis 264 Betula 158 B. alnoides 170 B. acuminata 168 B. acuminata var. pyrifolia 170 B. albo - sinensis 161 var. septentrionalis 161 B. alnoides 168 var. cylindroitachya 170 var. pyrifolio 170 S, austo-stnensis 161 B. baeumk^eri 170 S. bho^patta var. sinensis 161 £. calcicola 168 chinensis var. dclavayt 166 B. cylintrostachya 170 B. delavayi 166 var. calcicola 168 var. delavayi 166 var. forrcstii var, polyneura 166 B. forrestii 166 var. calcicola 168 £. insignis 164 £. japonica var. ro^n 159 var. szechuanica 159 ^. jinpingensis 161, 164 B. luminifera 170 var. braem^eri 170 _B. mandshurica var. ro^ii 159 B. platyphylla 159 力. platyphylla var. ro^ii 159 var. szechuanica 159 B. potaninii 166 B. gynoterminalis 164 B. rhombibracteata 172 >B. riparia 172 B. szechuanica 159 B, utilis 159 var. prat tit 161 var. sinensis 161 var. utilis 161 £. verrucosa var. platyphylla 159 Beculaceae 154  Betul aster cylindrostachya 170 Biebersteinia 70 Bignoniaceae 591 Biophytum 99 B. apodiscias 100 B. esquirolii 102 B. sensitivum 99 B. sessile 100 B. thorelianum var. sinense 100 Boea 687 jS. arachnoidea 622 fl. birmanica 685 B. cavaiertei 583 B. clarkeana 589 B. hygrometrica 513, 687 B, mairei 689 B. pantcul ata 6S5 rubicund a 683 B. rufescens 630 B. rufescens var segutnit 630 Boeica 616 B. f erruginea 616 B. multinervia 616 B, porosa 618 B. tonkinensis 518 Boeicopsis 618 B. yunnanensis 618 Bonnaya pumila 673 Bothrocarpum controvcrtum 253 Brachiostemon macrocalyx 623 Briggsia 588 B. agnesiae S9】 B. amabilis S89 var. amabilis 591 var. talieasis 591 B. beauverdiana 592 B. caval criet 562 B. delavayi 592 B. forrestii 593 B. longifolia 592 B. iongipes 589 B. mairei 593 B, muscicola 592 B. penlopi 592 Briggsiopsis delavayi 592 c Calcareoboea 658 C. coccinea 658 Calophyllum 143 C. balansae 145 C. inophyllum 143, 125 C. membranaceum 147 C. nagassarium 147 C. polyaatbum 145 C. smilesianum 145 
拉丁 名索引  793  C. thorelii 145 C, williamsianum 145 Calosacme acuminata 676 C. grandiflora 678 C macrophylla 675 Campanula 452, 501 C. aprica 503 C. aristata 505 C. aristata var. longtsepala 505 C. banthamii 502 C. calcicola 507 C, cana 503 C. canescens 502 C. carnosa 457 C. chinensis 503 C. chrysosplenif olia 507 C. circaeoides 457 C. colorata 503, 505 C. cordata 454 C. crenuiata 506 C. cylindrica 505 C. delavayi 506 C. glauca 492 C. grandiflora 492 C. kjtasiana 497 C. labordct 454 C, lancifolia 456 C. leucotricha 507 C, marginata 492 C. mekongensis *>03 C. modesca 506 C. nepetacfolia 505 C. nephrophylla 506, 507 C. pallida 505 C purpurea 484 C, robertsonti 503 C. rosmariaif olia 503 C. tctraphylla 495 C, tortuosa 505 C. pcrontcifolia 502 C. verticillata 495 C, xylopoda 503 Campaoulaceae 452 Campanuloideae 452 Campaaumoea 452, 453 C axillaris 456 C. celebica 456 C. javanica 454 C. lancifolia 456 C, parvif lora 454 C. pilosula 479 C. truncata 456 C. violifolia 479 Cananga 41 C. odorat^ 41, 6 var. f ruticosa 43  var. odorata 43 Canangium fruticosum 43 C. odorata 43 var. fruticosum 43 Caprifoliaceae 352 Caprifolium acuminatum 428 C. hispidum 422 C. fopcnicum 428, 432 C. longsflorum 436 C. maack^ti 425 C. macranthum 432 C. simile 439 C. syringathum 409 Carica papaya 113 Caricaceae 112 Carlemannia 348. 349 C. henryi 349 C. sumatrana 349 C. tetragona 349 Carlemanniaceae 348 Carpinos 181 C. austrO'yunnancnsis 185 C. chuniana 191 C. dcnsispica 187 C. fangiana 197 C. fargesian var. hwai 193 C. fargesii 183 C. firmifolia 193 C. hupeana 187 C. hwai 193 C, kweichoweasis 185 C. laxifiora var. macrostachya 1S3 C. likiangensis 187 C. loadonniaaa 183 C. marlipoensis 183 C. marlipoensis var. angHStifoiia 1S5 C , mollicoma 194 C. monbeigiana 187 var. weisicnsts 187 C. obovatiiolia 194 C. parva 191 C. pinfaensis 193 C. pingpienensis 187 C. poilanet 183 C, polyneura 194 C. pubescent 185, 187, 191, 193 var. firmi solia 193 var. pubescens 193 var. seemeaiana 193 C* rupestris 197 C. seemeniana 193 C. sichounensis 187 C. tehchingensis 183 C. tsaiana 187 C. tschonoskii 193 C. turczaninowii 
794  云 南  植 物 志  var. firmifolia 193 var. polyneura 194 C. viminea 183 var. chiukiangensis 185 var. viminea 183 C. wangii 193 C. wilsoniana 197 Cavaleriella dunniana 448 Cephalostigma 472 C. hookeri 472 C. panicul atum 470 Cercidiphy llaceae 1 Cercidiphyllum 3 C, japomcum 3 var. japonicum 3 var. sinense 5 Chamaccerasus standishi 422 Championia multiflora 620 Chiliandra obovata 516 Chirita 666 C. acuminata 676 C. anachoreta 675 C brcvipes 669 C. carnosifolia 668 C. chl amydata 6 14 C. dielsii 669 C. ditnidiata 675 C. eburnea 512 C, f asciculif lora 668 C. f imbrisepala 5 12 C. forrestii 672 C. fruticola 670 C. grandidentata 664 C, grandijlora 678 C. hamosa 678 C. {urzii 589 C. longi peduncul ata 545 C. macrophylla 675 subsp. tirapensis 676 C. minutiserrulatus 6 75 C. oblongif olia 676 C. orbicularis 669 C. pumila 673 C. speciosa 669 C. speluncae 667 C. sphagnicola 673 C. thibetica 670 C. trailltana 669 C. umbrophila 673 C. uniflora 669 C. urticifolia 678 Chl amydoboea connata 628 C. sinensis 626 C. sinensis £. macro 625 C sinensis f . macrophylla 626 Clerodeadrum 348  Clethropsis nepalensis 155 Codonopsis 452, 472 C. accrescenticalyx 480 C. albijlora 456 C. alpina 488 C. bicolor 488 C. bulleyana 487 C. cardiophylla 488 C, celebica 456 C. chimiliensis 485 C. cklorocodon 490 C. convolvulacea 475, 477 var. convolvulacea 475 var. efilamentosa 476 var. forrestii 477 var. heterophylla 477 var. hirsuta 477 var. limprichtii 478 var. pinif olia 477 var. vincif lora 477 C. cordata 454 C. cordifolia 454 C. cordifolioidea 478 C. efilamentosa 476 C. farreri 480 var.f arreri 480 var. grandif lora 480 C. foetens 478, 488 C, forrestii 477 var. hirsuta 477 C. gombalana 485 C. gracilis 491 C. graminifolia 477 C. handeliana 480 C. iavanica 454 C. lancifolia 456 C. limprichtii 478 var. hirsuta 477 var. pinijolia 477 C. macrantha 488 C. macrocalyx 482 var. coelulescens 480 var. parviloba 482 C. mairei 477 C. meleagris 484 C. micrantha 479 C, nervosa 487 var. macrantha 488 var. nervosa 487 C. ovata 487 var. nervosa 487 C, parviflora 454 C. piantnaensis 482 C. pilosa 480 C. pilosula 452, 479 
拉丁 名索弓  795  var. handeliana 480 var. pilosula 479 C. purpurea 484 C. rotundifolia 480 C, subglobosa 478 C. subscaposa 484 C. sylvcstris 479 C. tangshen 479 C. truncate 456 C. tubulosa 480 C. viridiflora 477. 490 var. chlorocodon 490 var. viridiflora 490 Conandron ramondioides 512 Corallodiscus 595 C, bullatus 602 C. conchifolius 604 C. cordatulus 512, 599 C. flabellatus 603 C. forrestii 504 C, grandis 597 C. lineatus 600 p. luteus 602 C. mengczeanus 604 C. patens 596 C. plicatus 600 C. sericeus 603 C. talieosis 597 f . robustior 599 f . taliensis 597 Corisantkera vestita 5 18 Corisanthum vestitum 518 Cornaceae Z49 Cornus 252 subgen. Macrocarpium 262 C. alba 262 C. aiptna 255, 259 C. alsophila 257 C. amblardi 261 C. brachypoda 259 C. capitata 269, 270 C* chtnensis 262 C. controversa 253 C. corynostylis 259 C. crispula 259 C. glauca 259 C. hemsley 256 C. hongkongensis 264, 268, 269 var. gigante 266 C. kousa 264, 269 var. angustata 269 var. chtnensis 264 C. longtpetiolata 253. 259 C. macrophylla 259 C. malonosticta 257 C. monbeigii 258  subsp. populifolia 259 C. oblonga 253 var. glabrescens 255 var. griff ithii 255 f. pailosulae 255 C. officinalis 262 C. paniculata 255 C, papillosa 256 C. paucinervis 261 C. poliophylla 258, 259 C. quinquenervis 26 1 C. sanguinea 259, 262 C. schiadleri 257 C. taiwanensts 259 C. thelycrania 259 C. ton\inensis 266 C. ulotricba 255 C. walteri 261 C. wilsoniana 261 C. xantbotricha 258 C. yunnanensis 261 Corylaceae 172 Corylus 173 C. chinensis 179 var. macrocarpa 179 C. colurna var. chtnensis 17f var. lacquemontti 179 C. ferox 174 var. thibetica 174 C. hetcrophylla var. yunnanensis 176 C. jacquemontii 176 C. papyracea 179 C. thibetica 174 C. wangti 176 C. yunnanensis 176 Crocosmia 723 C. crocosmiflora 723 Crocus 720 C. sativus 721 Croomia 755 Croomiaceae 755 Cucurbitaceae 452 Cyananthus 452, 459 C. albiflorum 470 C. argeateus 470 C. barbatus 467 C. chungdieaensis 467 C. delavayi 467, 468 C. fasciculatus 460, 465 C. flavus 461 var. flavus 461 var. glaber 461 C. formosus 465, 467 C. forrestii 465 C. hookcri 462 
796  云南 植物志  var. densus 463 var. grandif lorus 463 var. hispidus 462 var. hookeri 462 var. levicaulis 463 C. iDcanus 469 var. tetocaiyx 469 C. inflatus 463 var. inflatus 463 var. rufus 465 var. sylvestris 465 var. tenuis 463 C. leiocalyx 469 C. lichiangensis 461. 465 C. lobatus 460 C longiflorus 462, 470 C. macrocalyz 461, 468, 469 var. flavo-purpureus 469 var. macrocalyx 468 var. pilosa 468 C. mairei 470, 487 C. microphyllus 462 C microrhombens 467 var. leiocalyx 468 var. microrhombens 467 C. montanus 470 C. neglectus 461 C. neurocalyx 468 C. obtusilobus 470 C. petiolatus 461 var. minor 462 var. petiolatus 462 var. pilifolius 462 var. minor 462 C. pilifolius var. pallidocoeruleus 462 var. pilifolius 462 C. yunnancnsis 469 Cyanthus umbrosa 570 Cyathostemma 11 C, yunnanensis 11 Cyclocodon adnatus 455 C. distant 454 C. lancifolium 454, 456 C. parviflorum 454 C, truncatum 456 Cynoxylon capitatum 270 C. ellipticum 269 C. hong^ongcnse 268 C. melanotrichum 269 C. multincrvosum 264 C. pseudof^ousa 264 C. sincnse 264, 269 C, yunnanense 270 Cyphoideae 452 Cyrtandra hillii 516  D Damrongia J(err$i 645 Dasydesmus 582 D. bodinieri 584 Dasymaschalon 6, 58 D. glaucum 58 D. rostratum 21, 58 var. glaucum 5S D. sootepense 58 D. tuchophorum 19 D. yunnanense 21 Dendrobenthamia 263 D. angustata 269 D. capitata 270 D. japonica var. chinensis 264 var. japonica 264 D. gigantea 266 D. hongkongensis 268, 266 D. melanotricba 269, 265 D. multiner vosa 264 D. pachyphylla 266 D. tonkinensis 266 D. xanthocarpa 268 Desmos 6, 18 D. chinensis 19, 6 D* cochinckincnsis 21 var. grandifolia 19 D. dumosus 19 D. grandif olius 19 D, hainanensis 54 D. yunnanensis 21 Dianella mairei 758 Dichioboea btrmanica 685 Dichrotrickum griffithii 559 Didissandra 613 D. agnesiae 591 D. amabilis 591. S89 D. beauperdiana 592 D. begoniifolia 614 D. bullata 602 D. cavaleriei 562 D. cordatula 599 D. delavayi 592 D. flabellata 604 D. forrestii 604 D. grandis 597 D. lanuginosa 602 D. lanuginosa var. flabellata 603 D. lineata 600, 602 D. longipedunculata 614 D. longipes 589 D. lutea 602 D. mcngtzeanus 604 D. muscscoia 592 
拉丁 名索引  797  D, patens 596 D. plicata 600, 602 D. saxatilis 593 D. sericeus 603 D. taliensis 597 f. robustior 599 D, yunnanensis 664 Didymocarpus 653 D. anachoretus 675 D. anthonyanus 673 D. awreas 610, 612 D. birmanica 685 D. brcvipes 669 D. cavaleriei 562 2?. diels" 669 D. esquirolii 557 D. farrestii 672 D. glandulosus 656 D. grandidentatus 664 D. grandijolius 676 D, grijfithii 559 D. hamosas 681 D. kur-ii 589 D. tnairei 610 D, margaritae 656 D. mengtze 660, 659 var. zhenhangensis 657 D. minutiserratus 675 D. minutus 667 D. mollifolius 657 D. nanophyton 660 D. ncurophylla 628 D. praeteritus 660 D. pseudomengtze 6S9 D. pulcher 663 D. pumila 673 D. purpureo-bractcata 661 var. purpureo-bractcata 661 var. vcitchiana 661 D. scguinii 630 D. silvarum 663 var. glandulosus 656 D. speciosus 669, 673 Z?. speluncae 667 D. stenanthos 663 D. stenocarpus 659 D. subalternans 663 D. thibeticus 672 D, tonkinensis 618 D. traillianus 669 D. uniflorus 669 D. urticifolius 678 D. vcitchiana 661 D. yunnanensis 664 D, zhenkangensis 657 Diervilla am a bi lis 397  D. coraecnsis 397 D. grandifiora 397 Dillenia 107 D. hatnanensis 109 D. hcterosepala 109 D. indica 108 D. pentagyna 109 D. speciosa 108 D. turbinata 109 Dilleniaceae 107 Dioscorea 755 Dioscoreaceae 755 Dioscoreales 755 Dipelta 448 D. ventricosa 448 D. yunnanensis 448 var. brachycalyx 448 Dipterocarpaceae 115 Dipterocarpus 115 D. gracilis 116 D, pilosus 116 D. retusus 116 D, tonkinensis 1 16 D. turbinatus 119 Dipteronia 201 D. dyeriana 201 D, sinensis subsp. dyeriana 201 Dorcoceras hygrometrica 687 D. rufcscens 630 Durachma 70 E Ebulus chinensis 395 Echium connatum 450 Eichhornia 708 E. crassipes 708 Elautherine 727 £, plicata 727 Eni cos am he Hum petelotii 34 Epigynium dunalianum 329 E. leucobotrys 343 Epitbema 569 E. carnosum 569 Ericaceae 289 Eupomatiaceae 6 Eupteleaceae 1 Eupteles 1 Evodia lyi IS F Fissistigma 46, 6 F. acuminatissimum 49 F. balnsae 53 F. bracteolatum 51 F capitatum 53 
798  云南 植物志  F. cavaleriei 52 F. chloroneurum 49 F. globosum 49 F. hainanense 54 F. kwangsiene 52 i 7 . lanuginosum 52, 57 F. latifolium 51 F. maclurei 53 F. minuticalyx 56 F. obtusifolium 47 F. oldhamii 57, 6 F. oli gocar pum 47 F. poilanei 49, 56 F. polyanthoides 56 F. polyanthum 57 F, retusum 53 ! F. villosissimum 54 F. wallickii 47 F. xylo pet alum 54 Freesia 725 F. ref racta 725 F. tigridia 725 G Garcinia 125, 126 -G. anomala 130, 139 G. bonii 133 G. bracteata 130 'G. cambogia 136, 141 •G. cowa 135 G, esculenta 136 •G. hainanensis 128 G. Lancilimba 133 G. lobulosa 135 G. mangostaaa 125 G. mulriflora 128 <5. uujiangensis 135 G. pauciDervis 133 G. pedunculata 139 C. pictoris 127 G. roxburghii 135 <}. rubrisepala 136 G. stipulata 133. 135 G. succifolia 136 G. tetralata 139 •G. tinctoria 127 G. umbcllifera 135 G. wallickii 135 G. xanthochymus 127 G. xipshuanbannaensis 141 G. yunnanensis 130, 135 Gaultheria crenulQia 363 Geraniaceae 70 Geranium 71 G. calanthum 77 •G. candicans 90  G. carolinianum 73 G. christensenianum 90 G. delavayi 75 G. donianum 84 G. eriophorum 75 G. farreri 83 G. forrestii 79 G. f ranchetii 88 G. hispidissimum 84 G, kariense 79 G. limprichtii 90 G. mairei 76 G, me Ian and rum 81 G. napuligerum 81 G. nepalense 91 G. ocellatum var. yunnanense G. palustre var. stipulaceum G. pinetorum 77 G. platylobum 85 G. platypetalum 76 G. pogonanthum 87 G. polyanthes 93 G. py lzo wianum 83 G. ref ractoides 77 G. robertianum 75 var. eriophorum 75 G. sinense 76 G. stapfianum 81, 83 G. stenorrhizutn 84 G. strictipes 85 G. strigosum 85 var. gracile 85 var. grandiflorum 85 var. hispidissimum M var. platylobum 85 G. umbelliforme 93 G. wallichianum 91 G. yunnanensis 88 Gesneriaceae 512 Gladiolus 721 G. gandavensis 721 Goniothalamus 26 G. cheliensis 27 G. donnaiensis 27 G. griffithii 29 G. leiocarpus 29 G. yunaaaensis 27 Guattcria si mi arum 35 Guttiferae 125 Gymnotheca 67 G. chinensis 67 H Hamamelidaceae 1 Hedyotis mairei 358 H, yunnanensti 386 
拉丁 名索弓  799  Hclwingia 281 H. chinensis 285 v ar. macrocarpQ 285 H. himalaica 284 var. himalaica 284 var. lanceolata 284 f . omeiensis 284 var. parvif olia^ 285 var. prunifolia 285 var. stcnophylla 285 H. japonica 282 var. himalaica 284 var. hypoleuca 284 var. )aponica 282 H. lanceolata 284 H. ruscijlora 282 H, szechuanensis 282 Hemiboea 647 H, cavaleriei 648 H, esqutrolii 648 H. flava 651 H. glandulosa 652 H. integra 649 H. latisepala 651 H. marmorata 652 H. pingbianensis 649 H. sordidopuberula 648 H. subcapitata 651 Hemiboeopsis 681 H. longisepala 681 Henckelia macrophylla 675 H • pumtta 673 Heterocodon brcvipa 509 Homocodon 509 H. brevipes 509 Hopea 119 H. tianshu 119 H. mollissima 1 19 Houttuynia 66 H. cordata 68 Hugeria )aponica 347 H. sinica 347 H. vaccinioides 347 Hydrobryum 68 H. griffithii 68 Hy pericaceae 125 Hypericum 125 I Jncarvillca oblongifolia 676 Iridaceae 719 iris 730 I. bulleyana 745 f. alba 746 /. bulleyana 745 f . bulleyana 745  I* chinensis 750 I. chrysographes 741 I. clarkei 739 1. colletii 733 I. conf usa 746 1. decora 733 1. delav ayi 743 I • duclouxtt 733 1. ensata var. horteasis 741 i. f arrei 735 I. forrestii 737 I. germanica 752 I. goniocarpa 754 var. goniocarpa 754 var. grossa 754 I. gracilis 754 /. himalaica 739 1. laponica 750 I. kaempferi 741 jQ, hortensis 741 I. kamaonensis 754 /. kingiana 754 !• laevigata 745 r. hortensis 741 1. milesii 746, 748 /. ncpalensis 733 I. pallida 752 /. phraguitetorecns 745 I, polysticta 735 1. pseudocorus 737 I . rosthornii 750 1. ruthenica var. nana 739 var. ruthenica 739 1. sibirica 743 1. subdichotoma 735 1. tec to rum 750 1. wattii 746 /. wattii 748 1. wilsonii 737 /. yunnanensis 733 Ixia chinensis 728 Jacaratia 112 J. dodecaphylla 112 J. heptaphylla 112 Juncaginaceae 696 J unopsis decora 733 L Lagarosolen 682 L. hispidus 682 Lemna 710 L. arrhiza 713 L. minor 712 L. paucicostata 712 
800  云南 植物志  L. perpusilla 712 L. polyrrhtza 710 L. trisulca 710 Lemnaceae 709 Leptobaea 620 L, multiflora 620 Leptocodon 499 L. gracilis 491 L. hirsutum 491 Leycesteria 398 L. f ormosa 399 var. brachyscpala 399 van formosa 399 var* stenosepala 399 L. glandulosissima 399 L. glaucophylla 401 L. gracilis 401 L. limprichtii 399 L. sinensis 399 L. stipulata 401 Linnaea aschersoniana 445 L. brachystemon 444 L. chine nsis 445 L. dielsii 443 L. ] ort est it 447 L. onkocarpa 443 L. parvifolia 447 L. rupestris 445 L, schumannii 447 L. tereticalyx 447 L. umbellata 444 L. zanderi 443 Lobeliaceae 452 Lobelioideae 452 Lonicera 402 L. acrophila 414 L. acuminata 428 L. adcnophora 414 L. aemulans 413 L. offinis 431 var. hypoglauca 431 var* pubescens 431 L. alpigena 422 var. phaeantha 414 L. angustifolia var. rkododactyl a 406 L. bournei 438 L. bracteata 422 L. buchananii 438 L. buxifoiia 418, 419 L. ckaetocarpa 422 L. chlamydata 413 L. chlamydophora 413 L. chrysantha subsp, koehneana 42S L. codonantha 407 L. confusa 428,432 L. cyanocarpa 421  L. cylindriflora 411 L. decipiens 414 L. dejlexicalyx 426 var. xerocaiyx 427 L. del avayi 439 L. depressa 406 var. myrtillus 406 L, ericoides 410 L. esquirolii 439 L. fangii 413 L. farreri 413 L. fauriei 428 L. ferruginea 431 L. finitima 421 L. flavipcs 411 L. fortonei 422 L. fragilis 421 L. f ragrans 422 L. fuchsioides 428 L. fsdvo 431 L. fulvotomentosa 432 L. giraldii 428 L. glandulijera 413 L. glaucophylla 401 L. gracilis 401 L. guebriantiana 413 L. guilloni 432 L. gynopogon 423, 425 L. henryt 428 var. setuligera 430 var. subcoriacea 428 L. heteroloba 414 L. hildebrandiana 436 L. hirtiflora 432 L. hispida 422 var. bracteata 422 var. hsrsutior 422 var. hirta 422 var. setosa 422 var. typica 422 L. hypogolauca 431 L* hypoglauca supsp. hypoglauca 431 supsp. nudif lora 432 L. inconspicua 411 L. inodora 438 L. japonica 428 L. japonica 432 var. sempervillosa 428 L, koehneana 423 9 425 var. intecta 423 var. pallescens 423 var. pogonanthera 423 L. kungeana 413 L. lanceolata 414 var. glabra 416 var. lanceolata 414 
拉丁 名索引  801  L, ligustrina 416 a. pileata 418 var. ligustrina 418 var. yunnanensis 418 var, yunnanensis 418 L« litangensis 410 L. longa 410 L. longiflora 428,436 L. maackii 425 form, erubescens 426 form, maackii 425 var. podocarpa 425 var. typica 425 L. macrantha 432 ? 436 var. guilloni 432 var. heterotricha 434 var. macrantha 432 L. mat ret 440 L. microphylla 413 L. missionis 418 L. mitts 421 L. mitts var. hobsonii 421 L. moilissima 431 L. myrtillus 406 var. cyclophylla 407 var. depressa 406 var. myrtillus 406 L. nitida 418 L. obscura 438 L. odoratima 422 L. oresbia 413 L. ovalis 426 L. pampaninii 430 L. parvitolia 406 var. myrtillus 406 L. pcnduliflora 413 L* perulata 414 L. pileata 418 var. linearis 419 var. pileata 419 f. yunnanensis 418 L. pseudoproterantha 423 L. rocheri 411 L. rubropunctata 431 L. rupicola 409 var. syringantha 410 var. thibctica 409 L. saccata 413 var. wilsonii 413 L. setifera 419 var. trullifera 419 L. skensiensis 410 L. shintenensis 428 L. similis 439 var. delavayi 439 L. sinensis 422  L. standishii 422 f . loncifolia 423 var, monbeigii 423 L. stenosipkon 41 L. ssipulata 401 L. "r/fosif lora 434 L. strophiophora 422 L. subdcntata 419 L. syringantha 409 var. deserticola 409 var. minor 409 var. wolfii 409 L. szechuanica 413 L. tangutica 410,411 var. glabra 410 L. tatsienensis 414 L. thibetica 409 L. tomentella var. tomentella 407 var. tsarongensis 407 L. trichopoda 411 var. shensienst 410 L. trichosantha 426 L. trichosantha 426 f. acutiuscula 426 /. glabrata 426 var. defiexicalyx 427 var. trichosantha 426 var. xerocalyx 426 L. tsarongensis 407 L. vestita 423 L. virgultorum 416 L. piridiflapa 421 L. wardii 414 L. webbiana 414 L. wolfii 410 L. wulingensis 413 L. xerocalyx 426 L. yunnanensis 440 ▼ar. linearif olia 440 var. tenuis 440 var. yunnanensis 440 Loxostigma 558 L. begoniifolia 614 L. brevipetiolatum 562 L. cavaleriei '562 L. f imbrisepalum 563 L. forrestii 560 L. glabrifolium S60 L. griffithii 559 L. Kurzii 591 L. mekoagense 560 L. muse tor um S63 L. obliqua 567 Lyonis ovalif olia 337 9 341 Lysionotus 543 L. aeschynantboides 547 
802  云南 植物志  L. angustisepalus 553 L. brachycarpus 546 L. carnosus 555 L. cavaleriei 562 L. chingii 558 L. denticulosus S46 L. forrestii 551 L. gracilis 551 L. heterophyllus 546 L. longipedunculatus S45 L. longisepala 681 L. mollifolius 545 L. pauciflorus 513 ? 545 9 555 L. pauciflorus var. latifolius 557 var. paucifcorus 557 L. petelotii 547 L. pterocaulis 553 L. serratus 557 var. pterocaulis 553 L. sessifoiius 548 L. sulphureus 548 L. ternifolia 557 L. wardii 553 L. warleyensis 555 L. willmottiac 555 L. wilsoni 551 M Macrocarpium 262 M. chinense 262 M. mas 262 M. officinale 263 Mammea 143 A/, yunnanensis 141 Martynia 692 A/, angulosa 692 M. annua 692 Af . diandra 692 M . loursiana 692 Martyniaceae 690,691 Mastixia ZSO M. caucatilimba 250 M. chinensis 250 Mastixiaceae 250 Measa depauperata 337 Medeola 755 M eiogync maclurei 53 M elodorum balansae 53 Af . chloroneuTum 49 Af . latifolium 51 A/, maclurei 53 Af • minuticalyx 56 Af. oldhamii 57 A/, poll a net 56 M . polyanthoidcs 56 Af. polyanthum 57  M . retusum 53 M. wallichii 47 Melothria violifolia 479 Mesua 147 M. ferrea 125, 147 M. nagassarium 147,14 & Mezzettiopsis 13 M. creaghii 13 M icrotinus odoratissimus 374 Miliusa 6,15 M. balansae 16 A/, chunii 16 M. cuneata IS M. filipcs 16 M. glochidioides 14 M. sinensis 15 M. tenuistipitata 16 Mitrephora 6 ,21,26 Af . leiocarpa 29 M. maingayi 22 M. thorelii 22 M. wangii 24 Miyoshia sinii 694 Monocboria 70S Af. hastaefolia 707 M. hastata 707 Af . korsa^owii 707 M. vaginalis 70S M. vaginalis 705 var. korsakowii 707 var. plamaginca 70S var. vaginalis 70S M oraea chinensis 728 Morella rubra 153 Myrica 150 M. cerif era 150 M. esculeaca 151 Af . farquhariana 151 Af . mat ret 339 M. nagi 151 M. nana 153 var. luxurians 153 M. rubra 151 9 153 var. acuminata 153 M . sapid a 151 M yricaceae 150 N Najadaceae 699 Najas 699 N. foveolata 700 N. graminea 702 N. major 700 N. marina 700 N, minor 700 Naadina domestica 341 
拉 丁名索  803  N cubecKia decora 733 Nintooa japonica 428 N, longiflora 432 Niriania 70 o Ochrocarpos 141 O. yunnanensis 141 Oldenlandia mat ret 358 O. yunnanensis 386 Order hamamelidales 1 Oreocharis 571 O. amabilis 579 O. aurantiaca 575 O. aurea S75 O. auricula 572 var. reticulata 572 O. bodinicri 584 O- cinnamomea 574 O- cordato-ovata 577 O. cordatula 574 O. delavayi 582 O. elliptica 580 O. forrestii 574,552 O. georgei 577 O. henryana 580,572 O. mat ret 587 O. micrantha 663 O. minor 573 O. obliqua 573 O. rbytidophylla 579 O. squamigera 580 O. tondinensis 6 18 Ornithoboea 621 O. arachnoidea 621 O, calcicola 623 O. forrestii 622 O. henryi 622 O. lanata 622 O. wildeana 623 Orophea 13 O. ancepa 14 O, polycarpa var. ancepa 14 O. unif lora 14 O. yunnanensis 14 Ostrya 197 O. multinervia 199 O. yunnanensis 199 Ostryopsis 179 O, davidiana var. cincrascens 181 O. nobilis 181 Osyris faponica 282 Oxalidaceae 97 Oxalis 102 O. acetosella 105 subsp. griff ithii 104  subsp. faponica 104 O. apodcscis 100 0, corniculata 103 0. repcns 103 O. corymbosa 104 O. griffithii 104 O. japonica 104 O, leucolepis 106 O. martiana 104 O. repens 103 O. sensitiva 99 O. sessile 100 O, taimoni 103 Oxycarpus gangetica 135 Oxycoccoides Japonica 347 p Papaya carte a 113 Paraboea 625 P. barbatipes 630 P. connata 628 P, neurophylla 628 P. rufescens 630,512 P. sinensis 626 f* macra 626 f. macrophy 11a 626 f. sinensis 626 P. tomentose 630 Parashorea 121 P. chinensis 123 var. chinensis 123 var. guanziensis 123 Pardanthus chinensis 728 Passif loraceae 452 Pedaliaceae 689 Pelargonium 95 P. graveolens 95 P. hortorum 97 Pentadesma 148 P. butyracea 148,125 Pentaphragma 511 P. sinense 511 Pentaphragmataceae 509 Pentapterygium interdictum 294 var. stenol obum 295 Pentapyxis stipulata 401 Peracarpa 457 P. carnosa 457 var. circaeoides 457 P, circaeoides 457 P. luzonica 457 Perantha aurantiaca 575 P. cordatula 574 P. forrestii 575 P. minor 573 Petrocosmea 631,513 
804  云南 植物志  P. barbata 636 P. begoniifolia 638 P. cavaleriei 642 P. coerulea 640 P. duclouxii 637 P. f laccida 635 P. forrestii 636 P. grandif lora 635 P. grandifolia 644 P kenryi 644 P. iodioides 640 P. kerrii 645,647 var. crinita 647 var. kerrii 645 P. latisepala 633 P. loogipedicellata 637 P. mairei 637 P. martinii 642 P. menglienensis 644 P. minor 642 P. nervosa 633 P. oblata 633 var. latisepala 633 P. parryorum 638^540 P. rosettifolia 6 35 P. sericea 642 P. sinensis 642 P a/ardii 645 Petrodoxa argentea 605 Petrosavia 694 P. sinii 694 Petrosaviaceae 694 Phaeanthus 11 P. saccopetaloides 11 P. yunnanensis 21 Phyiloboea hcnryi 630 P. sinensis 626 Pieris buxifolia 314 P. duclouxii 330 P, esquirolii 337 P. gagnepainiana 334 P. lucida 341 P. martini 329 P. ovalifolia var. denticulata 241 Placanceae 1 Platycodon 452,491 尸. glaucum 492 P. grandiflorum 452,492 var. glaucus 492 Podostemaceae 68 Podostemum griff ithii 68 Polyalthia 6,31 P. cerasoides 32 P. cheliensis 34 P. florulenta 32  P. lancilimba 34 P. litseifolia 36 P. Petelotii 34,36 P. pingpienensis 36 P. simiarum 34,35 P. verrucipes 35 P. viridis 36 Polypara cochonchinensis 6S Pontederia crassipes 708 P. hastata 707 P. paucijlora 705 P, plantagines 705 ?• vaginalis 705 Pontederiaceae 704 Premna esquirolii 358 P. valbrayi 385 Proboscidea 691 j P. loursiana 692 Protolirion sinii 694 Pseuduvaria 24 P. indochiaeasis 26 R Ranaies 1 Ranunculaceae 1 Rehmaaaia 513 Rhabdothamnopsis SS3 R. chinensis 683 var. chinensis 883 ▼ar. ochroleuca 685 R m limprichtiana 683 R. sinensis 683 var. ochroleuca 685 Rhynchoglossum 567 R. hologlossum 569 R. obliquum 512,567,569 var. hologlossum 569 var. obliquum 567 var. parpif lorum 567 R, zeylanicum 567 Rhynchotechum 515 R. ellipticum 51S R. f ormosanum 516 latifolium 516 R. obovatum 516 R. vestitum 5 IS Rhynchotheca 70 Roettlcra anachorcta 67$ R. aureus 612 R. aureus 6 10 R. brevipes 669 R. forrestii 582 R. grandifolia 675 R. hamosa 681 R. macrophylla 676 R. mekongensis 560 
拉 丁名索  805  R. oblongifolsa 676 R. pumila 673 R. speet osa 669 R. thibetica 672 R. uniflora 659 R. yunnanensis 664 f . cleistogama 664 Roxburghia gloriosoidcs 756 12. stemona 756 R, viridij lora 756 s ■Saintpaulia 513 S, ionantha 513 ^ambucaceae 394 Sambucus 393 5. adnata 394 S. canadensis 395 S. chinensis 395 S. -bulws 394 S. hookcri 395 5. lavanica 395 S. manshurica 395 S. racemosa 395 S. schweriniana 394 S. sieboldiana 397 S. tilisfolia 286 S. wightiana 394 ■S. williamsii 395 Saururaceae 63 Saururopsis chinensis S4 S, cumingii 64 ^aururus 64 S. cavalerici 67 S. ecrnuus 64 •S, chinensis 64 S. loureirt 64 -Schisaadraceae 1 Sesamum 690 S. indica 690 S. oriencale 690 S. shorea 121 -S. assamica 121 Silvianthus 348 9 351 S. bracteatus 351 S, bracteatus 351 subsp, bracteatus 351 subsp. clerodendroides 351 S. clerodendroides 351 Sinaingia speciosa 513 Sisyrinchium 727 S. rosulacum 728 Slackj a sinensis 606 S. tonl^inensis 608 Solaaaceae 452 ^parganiaceae 713  Sparganium 714 S. confertum 717 5. fluitans 716 S. foil" 717 S. glomeratum 716 S. limosum 714 S. simplex 716 S. stenopbyllutn 716 S. yunnanense 717 Spat hi um chinensc 64 Sphenoclea 511 S. zey lanica 511 Sphenocleaceae 511 Spirodela 709 S. polyrrhiza 710 Staphy leaceae 394 Stauranthera 570 S. umbrosa 570 Stemona 756 S, acuta 756 S. gloriosoidcs 756 S. mairei 758 5. stcnophylla 758 S. tuberosa 755,756 S. pagula 758 S. ward it 758 Stemonaceae 755 Stichoaeuron 755 Streptocarpus 689^513 S. chinensis 683 S. clarkeanus "2,689 Strobilanthes hypericifolia 447 Strobilanthopsis hypericiloltus 447 Subclass hamanelidae 1 S. magnoliidae I Swida alsophila 257 S. controvcrsa 253 S. hemsleyi 25S 5. ma-crophylia 259 S. oblonga 255 5. paucincrvis IS 1 5. poliophylla 258 S. schindleri 257 S. ulotricha 255 5. waltcri 261 Symphoricarpos 441 S. sinensis 441  T  Tctracentraceae 2 Tetracentron 2 T. sinense 2 var. himalcnsc 2 Tetracera 111 T. scandeas 111 Theaceae 125 
806  云南 植物志  Theales 125 Thibaudia gaultkcriifolia 328 T. obovata 301 T. revoluta 329 Thy rsosma chineDsis 374 Tigridia 725 T. pavonia 725 Toricellia 286 T. angulata var. intermedia 288 T. intermedia 288 T. tiliifolia 286 Toricelliaceae 286 Tragic scandens 111 Trapellaceae 690 Tremacron 584 T. begoniifolium 587 T. forrestii 585 T. mairei 585 T. rubrum 587 Trickosporum macranthum 543 Triglochin 696 T. maritimum 695 T, palustre 697 Triosteum 450 T, emodorum 450 I\ erythrocarpum 450 T. fargesii 450 T. himalayanum 450 T, hirsutum 450 Trisepalum 685 9 628 T. birmanicum 685 T. connatum 628 Tritonia crocosmi flora 723 Trochodendraceae 1 Tumidinodus 565 7. purpureoruber 565 Typha 718 T. angustifolia 718 T. elephantina 719 T. orientalis 718 Typhaceae 717  Unona chinensis 21 U, desmos 21 var. grandij olia U. discolor 21 U • dumosa 19 U. tatijolia 51 U . odorata 43 U , simiarum 35 Uvaria 7 U. badiiflora 8 U. cavaleriei 52 U. ccrasoides 32 £/. hamiltonii 10  u  19  kurzii 10 macclurei 8 macrophylla var. microcarpa microcarpa 8 oblanceolata 34 obovatifolia 8 odorata 43 polyantha 57 rufa 10 tookinensis 8  v  Vacciniaceae 288 Vaccinioideae 289 Vaccinium 304 F. ai\angense 313 V. albidens 338 V. anthonyi 334 V. arbutoides 326 V. ardisioides 343 V. bancanum 335 V. brachyandrum 326 V. brachybotrys 333 var. brachybotrys 334 var. glaucocarpum 334 V. bracteatum 341, 305 var longitubutn 341 V. brevipedicellatum 316 V. bullatum 321 V. bulley anum 345 V, buxij olium 314 V . camphorif olium 329 V. cavinerve 319 V. chaetothrix 311 V. chamaebuxus 336 V. chapaense 301 V. chunii 319 V. craspedotum 314 var. craspedotum 314 var. brevipes 314 V. delavayi 310, 313 V. dendrocharis 311 V. diaphanoloma 328 V. donnianum 330, 336, 337 var. brachybotrys 334 var. hangchouensc 336 var. laetum 337 V, dopii 329 V. duclouxii 330, 333, 335, var. duclouxii 330 var. hirtellum 333 var. hirticaule 333 var. pubipes 333 V. dunalianum 329 var. calycinum 329 
拉丁 名索引  807  var. dunalianum 329 "r. megaphy Hum 330, 323 var. urophy Hum 329 V. dunnianum 325, 326 V. ezaristacum 335 vsr. pubescent 335 V m jorrestii 330 V. fragile 334, 305, 335 var. crinitum 334 ▼ar. fragile 334 var. mekongense 335 V. gaultheriifolium 328 var. gaultheriifolium 328 var. glauco-rubrum 328 (/. gland ulosistimum 298 V. glauco-album 318 ^. griff iihianum var. glabratum 341 V » kangchouense 536 V. harmandianum 330 V. impressinervc 319 V. itcophyllum 338, 335 var. fragrans 338 V» japonicum var. japoaicum 348 var. sinicum 347 V, kachinense 326 V, Uetum 137 V. lanigerum 318 V. leucobotry s 343 V. lincangense 323 V , loomihoense 329 V. mandarinorum 333 9 336 9 338 var. I actum 337 V . mekongense 335 V, modestum 347 V. moupinense 313 V, nummularia 311 V. obovatum 301 V. omeiense 319 ^. oreotrephes 310 V. papillatum 313 V . par vi brae tectum 336 V. parviflorum 321 V. petelotii 321, 329 V. pilosum 318 V. poilanei 329 V. pseudobullatum 321 V. pseudospadiceum 325 V. pseudotonkinense 316 V. pubicalyz 339 var. aaomalum 341 var. pubicalyx 339 V» reptns 334 V . salweenense 335 V . sangtavanense 329  V, sciaphilum 316 V, scopulorum 34S V. serrulatum 339 V, scrratum var. leucobotrys 343 V. sctosum i34 V. siccum 347 V. sikkitnense 310 F. spicigcrum 539 V. sprengelit 330, 333, 334, 335, 336, 337 V . taliense 335 V, triflorum 313, 314 V, uliginosum 305 V. urceolatum 323 var. pubescens 325 var. urceolatum 323 V, venosum var. hispidum 343 V. viburnoides ilO V. vitis-idaea 305 V. ward it 334 V. yersini 329 Valerianaceae 352 Vantotia marttntt 542 Vatica 123 V. xishuaobannaensis 123 Viburnum 353 V . adenophorum 3ft9 V. afugtfolium i85 V. amplifolium 384 V. acrocy aaeum 363 var. harryanum 363 V. barbigerum 386 V. betulifolium 388 V. botryoideum 367 V. brachybotryum 375 var. tengyuehense 377 V. burmanicum 373 V, calvum 363 var. k^wapiense 363 var. puberulum 363 V. carnosulum 370 V. cavaleriei 358 V. ceanothoides 385 V. chaff anjonii 381 V. chinense 374 V. chingii 370 v". chingii 368 var. limitaneum 370 var. patentiscrratutn 368 var. tenuipes 368 V. chinshanense 358 V. cianamomif olium 364 V. coagestum 358 F. cordif olium 361 var. hypsophilum 361 V. coriaceum 380 
808  云南 植物志  V. coryhfolium 386 V. coryinbif lorum 377 var. corymbif lorum 378 var. longipedunculatum 371 var. malifolium 378 F. crassifolium 380 V. cylindricum 380 var. crassifolium 380 V. dentatum 366 V. dilatatum 388 V* dunnianum 386 V. erosum 389, 393 var. ichangense 392, 393 var. setchuenense 393 V. erubeseens var> burmanicum 373 var. carnosulum* 370 var. limitaneum 370 var. neurophyllum 368 var. parvum 367 var. prat tit 367 V. fallax ? 58 V. flapescens 388 V. foetidum 385, 386 var. ceanothoides 385 var. foetidum 3SS var. malacotricbum 386 var. pcnninervium 386 var. rectaugulatum 386 V. \oochowense 392 V. fordiae 391 V. furcatum 36 1 V. glomeratum 360 var. glomeratum 369 subsp, rotundif olium 360 V. grandifl^rum 367 V. harryanum 363 V. hirsutum 391 V. .hupehense 3S8 F. hypoleucum 358 V. ichangense 392 V. inopinatum 383 V. involucratum 392 V. kansuense 393 V. leiocarpum 381 var. leiocarpum 381 var. punctatum 383 V. lobophyllum 388 V, longipedunculatum 371 V. longiradiatum 389 V, luzonicum 392 V. mairei 358 V. martini 361 V. matsudai 393 V. znullaha 391 V. nervosum 360  var. hypsophilum 361 var. nervosum 361 V. obiongum 375 var. polyneurum 377 var. tcngyuehense 111 V. odoratissimum 374, 375 var, conspersum 374 var. odoratissimum 375 var. sessilif lorum 374 var. sessilif lorum 375 V. oliganthum 370 V. ovatif olium 388 V. pinfaense 380 V. plicatum 366, 367 form, plicatum 366 form, tomentosum 366 8* plenum 366 T. tomentosum 367 var. dilatatum 366 V. prattii 367 V. propinquum 364 var. mairei 364 var. propinquum 364 V. punctatum 378 V. py rami datum 383 V. rectangulatum 386 V. sambucinum var. tomentosum- 383 V* schneiderianum 363 V, sempervirens var* sempervirens 395 var. trichophorum 384 V, sessilif lorum 375 V. shweliense 368 V* sinense 374 V* stapfianum 37 1 V. sullulatum 392 V. subalpinum 371 V. sympodiale 361 V. tengy uehense 377 var. polyneurum 377 var. tengy uehense 377 V, ternatum 381 V* tomentosum 366 f . plenum 366 f . rotundif olium 366 f , typicum 367 /3. sterile 366 r. plicatum 366 var. rotundif olium 366 V* touchanense 386 V. trabeculosum 373 V. utile var. elaeagnifolium 358 V. veitchii 360 subsp. rotundif olia 360 V> wightianum 378 V. willeanum 388 V. wilsonii 3S9 
拉丁 名索引  809  var. adenophorum 389 V. yunnanense 373 w Wahlenbergia 452, 492 W. brevipes 509 W. cylindrica 505 W. gracilis 492 W. hooke" 472 W. tnairei 470 W. marginata 492 W. purpurea 484 Weigela 397 W. coraeensis 397 Wendtia 70 Whytockis 571 W . chirtaefolia var. minor 571 W. tsiangiana 571 Wolffia 713 W. arrhiza 713 Wulfenia obliqua 567 X Xanthochymus pictorius 127 X. tinctorius 127  Xylosteum hispidum 422 X. ligustrinum 418 X. maad{ii 425 X. scandens 432 Xyridaceae 702 Xyris 702 X. capensis var. schoenoides 704 X. paucif lora 703 X. schoenoides 704 z Zabelia brachystemon 444 Z. buddleioides 44S var. divergens 445 Z. diehii 444 Z. onkQCarpa 444 Z. stenantha 445 Z. umbellata 444 Z. zanderi 444 Zannichellia 697 Z. palustris 699 Z. palustris subsp, pedicellata 599 Z. pedicellata 699 Z. pedunculata 599 Zannichelliaceae 697 
编写 分工表  领舂 木科、 水青 树科、 连香 树科、 三 白草科 陈 介 番 荔枝科 袁淑华 川草科 、胡 麻科、 角 胡麻科 陶德定 栊牛儿 苗科、 酢 酱草科 庄 璇 五桠 果科、 杨梅科 陈书坤 番 木瓜科 陈佩珊 龙 脑香科 陶国达 藤黄科 李延辉 桦木科 、榛科 王从皎 搣树科 ― ^ 徐廷志 山茱 萸科、 鞘 柄木科 包士英 越桔科 黄素华 方瑞征 四角 果科、 忍冬科 、苦 苣苔科 李锡文 桔梗科 、五膜 草科、 楔 瓣草科 • 黄素华 无叶 莲科、 水麦 冬科、 角茨 藻科、 茨藻科 、黄谷 精科、 雨久 花科、 浮 萍科、 黑 三棱科 、香 蒲科、 百部科 . . , 李. 恒 鸢尾科 赵毓棠 
Tabula Auctorum  Eupteleaceae, Tetracentraceae Cercidiphyllaceae, Saururaceae Chen Jie Anaonaceae Yuan Shuhua Podostemaceae, Pedaliaceae, Martyniaceae Tao Deding Geraniaceae, Oxalidaceae Chuang Xuan Dilleniaceae, Myricaceae Chen Shukun Caricaceae Chen Peishan Dipterocarpaceae Tao Guoda Guttiferae Li Yanhui Betulaceae, Corylaceae Wang Congjiao Aceraceae Xu Tingzhi Cornaceae, Toricelliaceae Bao Shiying Vacciaiaceae Huang Shuhua, Fang Ruizheng Carlemanniaceae, Caprifoliaceae, Gesneriaceae Li Xiwen Campanulaceae, Pentaphragraataceae, SphenocJeaceae Huaag Shuhua Petrosaviaceae, Juncaginaceae, Zannichelliaceae, Najadaceae, Xyridaceae, Pontederiaceae, Lemnaceae, Sparganiaceae, Typhaceae, Stemonaceae Li Hen Iridaceae Zhao Yuuag 
麵 来 源 书 价 7 — t "― y~ 单椐号 li。 " 9 II F :二 '勾  中科院 植物^ 图书馆 S0001437  25757  58.866^ 132  c kkyjS-^ ) 、 "l  借 者单位  借 者姓名  借 出日期  还 书日期